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超千亿

仪器信息网超千亿专题为您整合超千亿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超千亿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超千亿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超千亿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超千亿话题讨论。

超千亿相关的资讯

  • 海克斯康助力天津超千亿装备制造业基地质量提升,精彩亮相天津工业装备展
    2012年3月8日,2012中国国际机械工业装备(天津)博览会(CIIF)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为期三天的展会在第一天吸引了华北及东北地区的用户前来参观。天津市政府规划到2015年,天津将建设5个超千亿元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17个特色产业集群,形成&ldquo 五基地、多集群&rdquo 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这5个超千亿元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包括临港重装产业基地、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开发区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北辰区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和海河下游高档金属制品产业基地。 海克斯康携全系列的计量产品、全面的测量解决方案参展,成为展会上技术领先,最吸引眼球的计量厂家。展示产品涵盖了GLOBAL桥式机、ROMER关节臂测量机、OPTIV复合式影像测量系统、TESA量仪量具等产品,并展示了模具、电子、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全面的计量解决方案。展会现场,测量专家同参观客户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尤其是OPTIV复合式影像测量系统,展示了其在电子、医疗、汽车制造、塑胶等行业的专业解决方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我们坚信,海克斯康的全线计量产品及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将助力天津装备制造基地的质量提升,为行内用户带来更多惊喜。 欢迎访问海克斯康官方了解更多详情,http://www.hexagonmetrology.com.cn
  • 超显微镜观察到锂离子在双层石墨烯中迁移
    p   德国斯图加特马普固态研究所和乌尔姆大学的科学家使用超显微镜(SALVE),观察到以原子分辨率显示的锂离子在电化学充放电过程中的表现,证明了在单个纳米电池中双层石墨烯发生的可逆锂离子吸收。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p p   斯图加特马普固态研究所物理学家于尔根· 斯迈特介绍说,研究显示“纯碳化合物最适合用于锂基电化学存储系统,在此系统中,锂暂时储存在碳主体中”。 /p p   这一项目由巴符州基金会资助,目的是研究锂在二维碳化合物(如原子水平的石墨烯)中的储存和扩散。为此,斯迈特和他的博士生开发了一种由双层石墨烯组成的“微型电池”。石墨烯属于二维材料,由单个碳原子层组成。在只有0.3纳米薄的细长电化学微电池的一端,研究人员在顶部施加了溶解有锂盐的电解质液滴。为使电解质不干扰电子显微照片,实验必须精确定位和机械稳定,他们采用了一种技巧,即添加了在紫外线下固化的聚合物,使液滴成为凝胶状固体留在原处。 /p p   实验显示,当电压施加到纳米电池时,锂离子从电解质液滴迁移到石墨烯双层的间隙中,并在那里积聚 去除电位差时,累积储存的锂又溶解并迁移回到电解质液滴中。 /p p   在原子水平上,这种过程很难被“原位”观察。乌尔姆大学乌特· 凯瑟教授领导的团队利用超显微镜首次证明了石墨烯在原子水平上的嵌入。 /p p   实验结果让研究人员感到吃惊,传统的石墨基电池只有少数紧密堆积的锂在两层碳层之间,而在石墨烯纳米电池里发现非常密集的锂层。凯瑟教授称,超显微镜为理解纳米电池提供了独特的途径,能在石墨烯夹层中观察锂等轻元素的扩散是一项巨大的科学挑战,传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做不到。 /p
  •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Ⅰ期项目成功投产
    今天(14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渤中19-6气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区域平均水深约20米,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2000亿立方米,是我国东部第一个大型、整装的千亿方气田。项目计划投产开发井65口,高峰日产油气超5000吨油当量。中国海油首席执行官及总裁 周心怀:作为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点项目,渤中19-6气田的正式投产,将为渤海油田2025年实现上产4000万吨目标提供重要保障,也将为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提供稳定的清洁能源。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安装及生产运营,可实现超高压循环注气、油气综合处理、绿色岸电、中控远程操控等多项功能,多项技术突破将填补国内海上油气田开发技术空白。随着渤中19-6气田Ⅰ期项目提前实现投产,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目前的高峰日产天然气能力超100万立方米。(总台央视记者 张伟)
  • Q3半导体项目落地超千亿,先进设备需求巨大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集微网消息,一转眼,2020年已迈入第四季度,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在经历上半年落地项目的小高峰之后,2020年三季度签约落户项目呈现出递增趋势,涉及13个省份、2个直辖市,落地项目超91个项目,总投资额超1445.1亿元。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0/10/19/16030695404001.png"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 /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 (注:仅统计披露投资额项目情况)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从《 a href=" https://www.laoyaoba.com/html/share/news?source=app_android_v2& news_id=753993" target=" _self"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color: rgb(51, 122, 183) " 21省、超140个项目,上半年落地半导体项目投资超3000亿元 /a 》一文可以看出,2020年上半年,除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月份外,其余5个月签约落户的半导体项目数量较多,总投资额也较大,其中2月与5月经历了一波签约的小高峰。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在进入第三季度之后,总体上来看,7月、8月、9月三个月签约落户项目金额呈现递增趋势。然而7月相比上半年,签约落户项目金额有了明显的下降,总投资额仅超177.7亿元,约占总投资额的11.5%;8月有了明显回升,项目投资总额达553.1亿元,约占总投资额的35.8%;而到了“金秋九月”,各地区又迎来了一波签约热潮,项目投资总额达714.3亿元,约占总投资额的52.7%。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值得一提的是,9月,100亿元的露笑科技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项目在2020中国半导体材料创新发展大会上集中签约,8月,露笑科技曾发布关于与合肥市长丰县签署建设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公告显示,露笑科技于2020年8月8日与合肥市长丰县人民政府在合肥市政府签署《合肥市长丰县与露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介于此,本次三季度项目统计中,该项目未列入9月项目投资总额中。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0/10/19/16030695731413.png"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 /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从各省份落地项目布局来看,长三角地区落地项目数量较多,落地项目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相较于2020年上半年,浙江、江苏、安徽稳居前三席,而上半年饱受疫情影响的湖北省也在三季度奋起直追。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从各省份落地项目投资额来看,安徽省或以305亿元“一骑绝尘”,拔得头筹。三季度,安徽省总落地项目超11个,占全国三季度落地项目总数的12.1%,包括180亿元的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二期项目以及100亿元的露笑科技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项目两大超百亿元项目。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浙江省落地项目投资总额达206亿元,项目数量超13个,占全国三季度落地项目总数的14.3%,落地项目涉及半导体激光芯片、智能传感器、功率半导体IDM芯片、射频芯片设计封装、MEMS芯片等领域,同时包含了由宁波产城集团牵头且总投资约108亿元的集成电路先进封测项目。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此外,江苏省落地项目投资总额达123.5亿元,项目数量超12个,占全国三季度落地项目总数的13.2%;湖北省落地项目投资总额达121.3亿元,项目数量超9个,占全国三季度落地项目总数的10%;广东省落地项目投资总额达17.3,项目数量超9个,占全国三季度落地项目总数的10%,包括100亿元的百度云计算(顺德)中心项目。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0/10/19/16030695838041.png"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 /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值得注意的是,在超百亿元项目落地方面,三季度,除了安徽、浙江、广东以外,120亿元的12英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自动化晶圆制造中心项目也签约落户上海。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0/10/19/16030695964711.png"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 /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从项目涉及的领域来看,三季度触控领域落地项目数量相对较多,总数超10个,包括:旭虹光电熊猫二代高端盖板玻璃生产线,安徽浚颍光电OLED高精度金属掩膜板生产线和CVD Mask项目,青岛元盛光电柔性触摸屏生产及研发项目,江苏恒隆通新材料科技新型高代线液晶显示聚脂薄膜和导光板加工项目,华仕威触控屏幕生产项目,年产5000万片柔性折叠屏玻璃基板项目,液晶显示模块及显示屏项目,深德彩Mini-LED智能显示屏生产项目,东旭光电G6-OLED 载板玻璃项目,维信诺Micro- LED先进显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验证项目等。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通信领域落地项目超4个,包括:5G移动终端用射频声表芯片生产项目,高导通透明硅基电路板及光迅通讯芯片产业项目,年产200万平方米高可靠5G通信电路板项目,诸城5G电讯智造中心项目等。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第三代半导体领域落地项目超2个,包括:露笑科技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百识第三代半导体6英寸晶圆制造项目。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0/10/19/16030696055757.png"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 /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此外,从半导体产业链来看,三季度芯片设计落地项目超5个,包括:高端模拟芯片及功率半导体设计项目,晟矽微电子MCU芯片设计项目,OPPO芯片研发中心项目,地平线车载AI芯片全球研发中心项目,新建芯片设计研究院及生产基地项目等。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芯片制造落地项目超9个,包括:嘉兴平湖高端半导体激光芯片及模块项目、中芯盛半导体芯片数字化生产线项目,赣州经开区砷化镓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5G移动终端用射频声表芯片生产项目,高导通透明硅基电路板及光迅通讯芯片产业项目,济南兰星电子有限公司GPP芯片生产项目,功率半导体IDM芯片项目,深迪MEMS芯片项目,新建芯片设计研究院及生产基地项目等。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封测落地项目超8个,包括:LED及半导体先进封装项目,谷纬光电CIS感光芯片封装项目,蔚元电子集成电路先进封测及智能传感器研发生产项目,由宁波产城集团牵头海内外半导体封测行业相关资深专业团队及相关投资方设立的集成电路先进封测项目,紫光国微高端芯片封装测试项目,奕斯伟高端板级封装系统集成电路项目,方芯电子集成电路先进封测项目,联合科技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等。 /p
  • 千亿宠物市场背后的喜与悲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关于养宠人与宠物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呈现出了很多在十年前无法想象的画面:为了带猫咪出门,猫咪背包出现在了年轻人的肩上,这种为猫设计的背包增加了类似太空舱门的透明罩子,以便猫探出它的小脑袋,和主人一起看世界 在抖音上,猫咪的按摩器成为爆款,猫主子享受的表情让每个铲屎官难以压抑取悦它的冲动。 /p p   从全球视野来看,宠物经济,在欧美消费市场在大约40年前就已经初见规模,不过,一直属于较为传统的行业。以美国为例,自1970年开始,“平均每户便拥有一只宠物”,但时过境迁,这个数据如今几乎停止增长 而在中国,宠物经济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2017年养宠家庭为5912万家,占所有家庭的17%)。事实证明,中国人对宠物的喜爱越来越深。有数据显示,中国宠物数量从2010年的9601万只增加到了2017年年年的1.68亿只,宠物家庭占比达到17%,连“云吸猫“人群都达到了5000万人,消费者规模近3000万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宠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0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仅为140亿元,历经了数年的逐年高速增长,2016年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预测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两千亿元。根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18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708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了20.5%。 /p p   宠物经济繁荣的背后,是有宏观经济数据支撑的:历史数据显示,一国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以上时,宠物行业便会迎来快速发展态势。实际上,早在2015年,我国人均GDP便已经达到8123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616元。宠物经济在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中,行业规模十年增长高达900%。 /p p   另一方面,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借由城镇化和人口迁移,加重了人们对于“陪伴”需求的渴求。在城镇化程度不高的年代,宠物被视为工具(猫抓老鼠、狗看家护院),而如今,人们视宠物为“家人” 在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下,科学养宠的理念开始被消费者接受,宠物也可以享受到健康医疗等多方位的服务。 /p p   宠物被“人化”,是宠物消费规模逐年增加的一个社会因素。 /p p   究其原因,源自宠物市场的用户主体发生了天翻地覆式的变化: /p p   ●年轻女性用户群体崛起 /p p   ●“单身”一族数量逐渐增加 /p p   ●老龄化群体消费意识发生变化 /p p   ●消费持续升级及视宠物为家庭成员的意识开始养成 /p p   与此同时,经调研发现,尽管宠物品种越来越趋于高端,认养、活体销售价格不菲,但宠物经济起飞,最直接受益的并非活体销售领域。 /p p   食物、玩具、生活用品和药品是宠物经济的四大支柱。基本的宠物用品已经满足不了饲养人对宠物的爱了。“以前养儿子喊他狗子,现在养狗子喊它儿子”,这句网络调侃的话正是目前饲主们的心情写照。出门穿鞋,下雨穿雨衣,走累了有宠物推车可以休息,天热了有消暑的水床和冰淇淋,生日要吃定制的宠物蛋糕......拟人化养宠给宠物行业提供了无尽的商业想象空间,消费者们大开眼界,不得不调侃一句“活得还不如狗”。 /p p   有分析人士表示,宠物行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涉及宠物食品加工、宠物食品用品零售、宠物医疗、宠物培训、宠物保险、宠物美容摄影、宠物殡葬、宠物保险、宠物婚介、宠物托运等。其中,宠物食品和宠物医疗契合大部分刚性需求,成为该市场规模最大的两个子领域,宠物产业相关上市公司也多集中在此。从全球看,国外企业占据着主要市场份额。宠物食品领域,玛氏、雀巢两大巨头具有绝对优势 而宠物医疗领域,医药巨头礼来、拜耳、默克、辉瑞等均涉足动物保健业务且占据市场核心位置。 /p p   宠物食品是专门为宠物、小动物提供的食品,介于人类食品与传统畜禽饲料之间的高档动物食品。在目前的宠物食品市场中,具备经济价值并可进行规模化、市场化运作的主要有狗粮、猫粮、鱼粮和鸟粮等,并以狗粮和猫粮为主。在一级市场,宠物食粮被分为三个子行业,即宠物主粮、宠物零食和宠物保健品。主粮规模大,也是占据消费量最大的单一品类,而宠物零食和宠物保健品则各占20%和10%。在宠物主粮中,按照产品特性又可以分为干粮和湿粮(含鲜粮、罐头)两种 而在宠物零食方面,包括了肉质零食、咬胶和饼干等产品,宠物零食所充当的角色是休闲用食,主要给宠物提供调节口味、玩耍和磨牙等使用价值。 /p p   为宠物“选粮”如同选奶粉——宠物吃什么,如今成为养宠人群(消费者)一项重要消费决策。为了让猫猫狗狗吃得更健康,天然粮、软狗粮实现了品类上的创新而异军突起,以至于,你越来越难以去比较——吃鲜粮的宠物和吃外卖的主人,哪个吃得更好。 /p p   “这是一个类母婴的千亿级市场,其中掺杂着太多情感消费的因素。同时,养宠人群正在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为新品牌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p p   在这个千亿市场中,宠物食粮这一垂直领域也已接近百亿规模。据宠物垂直媒体发布的《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中国宠物行业(猫狗)市场规模达到1780亿元,其中狗1056亿元、猫652亿元,预计2022年宠物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巨大的市场规模和远未饱和的需求,让投资人和众多企业开始对其逐渐重视。 /p p   国内的宠物食品生产企业良莠不齐,大到专业的食品生产基地,小到家庭作坊,都在向市场提供产品,加上大量国外品牌的进入,目前宠物食品市场产品品牌多如牛毛,品质更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宠物食品生产国内标准不统一,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诸多因素无法比力,因此对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双方都构成了巨大的利益风险,由此产生的纠葛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整合和行业总体的协作。随着宠物喂养数量的不停增加,这类问题必定会影响到宠物产业的健康发展。 /p p   2014年9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216-2014)》(全价宠物食品 犬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1217-2014)》(全价宠物食品 猫粮)两项国家全价宠物食品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于2015年3月8日正式开始实施。该国标标准指标与美国饲料管理协会(AAFCO)犬猫饲粮标准处于同一水平,达到国际标准。国标将宠物食品进行了更为严格细致的科学区分,对宠物食品生产商提出了原料要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检验规则、标签要求等。从原料、配方、生产、检测、出厂、上市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极力营造一个健康的国内宠物食品行业发展环境,让消费者更加信赖国产宠物食品。 /p p   国标规定了产品组批、采样、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判定规则等检验规则,同时也对出厂产品的标签进行详细的规定,只有经过相关检验和根据规定标签标明的产品才能出厂进入市场。国标标准的实施,提升了进入宠物食品行业的企业门槛,规范了生产流程和工艺,对企业的生产实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p p   在生产原料方面,国标规定生产宠物食品所用的原料和添加剂应该符合《宠物食品原料目录》和《宠物食品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以及相应的卫生标准的要求。为宠物食品行业的原料生产、经营使用,提高宠物食品产品质量,保证宠物食品安全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p p   在生产技术方面,国标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生长周期的犬猫类宠物需求,规定了宠物食品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钙、总磷等主要理化指标。 /p p   例如,国标规定幼(年)犬粮、妊娠期犬粮、哺乳期犬粮的粗蛋白质必须≥22.0%,成(年)犬粮粗蛋白质必须≥18.0%。蛋白质是宠物身体组织、体细胞组成的主要来源,在宠物生命和生理代谢活动中起到催化调节作用,之前市场上的很多宠物食品粗蛋白质含量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宠物的身体需求,国标对此作出的明确规定,保障了宠物对宠物食品的主要营养要求。 /p p   理化指标既是宠物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指标,也是宠物食品的产品质量指标。详细的理化指标要求,对原来某些靠“偷工减料”获取更多利润的生产商起到很好的约束和监督作用,让宠物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更加科学、规范,保证产品的全面营养价值。 /p p   在产品安全方面,国标规定了宠物食品的卫生指标,对氟、镉、汞、铅、总砷、黄曲霉毒素B1、沙门氏菌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不仅为宠物和人体提供安全保障,还能进一步提高国产宠粮的卫生标准,使得国产宠粮的安全问题得到有力解决,宠粮品质得到更大的提高。 /p p   国标标准的出台表明国家对宠物食品市场的重视,尤其是对宠物食品质量的重视,有助于国内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凭借高品质迅速产生知名度,从中低端市场打入高端市场,让国内宠粮生产企业更全面地满足庞大而具备无限潜力的国内宠物食品市场需求,帮助国内品牌茁壮成长。 /p p   宠物食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始于2018年农业部出台20号文《宠物饲料管理办法》出台。从这套规范开始,我国把宠物粮和饲料中分割开来,进行独立监管,这也意味着,在吃的问题上,宠物与牲畜不同,它的进食不再是为了完成生产指标,而是为了健康长寿。尽管农业农村部在去年颁布了《宠物饲料管理办法》,但宠物食品市场仍旧存在较多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营养成分不足、菌落总数超标、有害物质超标等方面。 /p p   2019年3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进行了一次狗粮抽样大检查,选取了市面上常见的48款狗粮,涵盖皇家、比瑞吉、宝路等知名品牌,针对狗粮是否受到污染、毒素是否超标、卫生是否达标、营养成分是否虚标等进行了详细的检测。 /p p   检测结果显示,疯狂的小狗、琼纳斯等4个品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标,凌悦、怡亲等5个品牌菌落总数超标,斯堡露、贝倍明、罗大卫等7个品牌营养成分含量虚标,琼纳斯、罗大卫两个品牌还涉嫌虚假宣传。 /p p   另外在21聚投诉平台上,存在较多关于宠物食品安全的投诉,有消费者称,家中的猫在食用了某电商平台出售的猫粮后出现了腹泻、吐血的情况,经过宠物医院诊断,怀疑为猫粮导致,在更换猫粮品种后,宠物逐渐恢复健康。 /p p   类似投诉的投诉对象多为电商平台上销售的产品,这些产品多为国产、价格较低,宠物在食用后,多产生消化系统的疾病。 /p p   随着国家对宠物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宠物经济的市场日益壮大,宠物食品的第三方检测行业蓬勃兴起。“买的舒心,吃的放心。”这不仅仅是对人类食品安全的要求,当宠物们逐渐变成不可缺少的家庭成员时,宠物食品安全也成为了“铲屎官”们关注的热点。 /p p   出具一份宠物食品检测报告需要大概3-5天,一份完整的宠物食品检测报告包含了宠物食品理化指标、卫生指标、营养成分指标等。宠物食品理化指标包括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钙、总磷等方面指标 卫生指标主要是测定宠物食品在细菌总数各种菌类项目检测以及重金属含量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营养成分指标包含宠物食品中具有营养价值的组分及含量。 /p p br/ /p p    i 参考文献 /i /p p   宠物概念股走强 “吸猫撸狗”经济潜力大 /p p   宠物经济报告· 食粮篇:孕育30年,格局突变 /p p   宠物食品店提供给消费者宠物食品检测报告需做这些 /p p   猫狗也疯狂:“铲屎官” 养活千亿消费市场 /p p   以为选择大品牌的宠物食品就绝对可靠?那你就错了! /p p   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超千亿 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p p   宠物食品国家标准解析 /p p   宠物经济孕育30年 格局突变 /p p   关于宠物食品这些真相你了解吗?|宠物食品存在问题一览 /p p   宠物食品:“监管难度较大” /p p br/ /p
  • 千亿抗原检测市场,谁是订单之王?
    美国、英国最早推广新冠家庭快速抗原检测,交过医保的居民均可预定免费检测包。网上申请后,检测包直接包邮到家,操作方便,可独立完成,仅需30min内便能得到结果。如果结果显示“两条杠”、但无症状,不需核酸检测确认,直接自我居家隔离。欧洲各国、日本、印度、以色列等均在大力推行抗原检测的方法,甚至在英国、新加坡、巴西、法国、意大利等国,抗原检测结果被作为入境标准之一。迅速普及的家庭抗原快检带动了新冠抗原检测的市场繁荣,千亿抗原检测市场拉开序幕!面对日益趋紧的疫情形势,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宣布开放抗原检测,此后广东、河南、山东等省份相继发布关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集采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24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 开放抗原检测,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4个产品获批 资料来源:国家药监局出口额超700亿元国内抗原企业赚翻天德尔塔、奥密克戎等一再掀起海啸,忙坏了中国工人,澳大利亚的抗原检测试剂盒70%以上源自中国......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年我国抗原检测相关产品的出口额超过700亿元,3月20日,海关统计数据平台更新了1月和2月的进出口数据,前两个月我国新冠试剂出口货值达到326亿元,且我国出口的新冠试剂依然绝大部分为抗原检测试剂,国内新冠抗原产商接单接到手软,简直赚翻了!去年我国抗原检测相关产品出口额较大 图片来源:德邦证券研报九安医疗拿下美国百亿订单金额,现已回款70亿1月14日,九安医疗宣布又拿下一笔81亿元新冠试剂采购合同,此前九安医疗刚公布拿到合计21亿元的美国政府订单,合同总计超过100亿。1月14日早间,九安医疗公告称,美国子公司iHealth Labs.Inc与美国ACC (美国陆军合约管理指挥部)代表美国HHS(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就iHealth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产品(以下简称“iHealth试剂盒”)于当地时间2022年1月13日签署采购合同并生效。九安医疗曾于3月10日晚间公告,其美国子公司当前已履行完成上述合同的交货义务,累计收到货款4.65亿美元。九安医疗4月1日公告,截至美国当地时间2022年3月30日,美国ACC(美国陆军合约管理指挥部)再陆续向其子公司iHealth Labs Inc(简称“美国子公司”)支付货款共计6.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96亿元。综上,截至目前,美国ACC已累计向公司美国子公司支付货款1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47亿元,上述货款已全部到账。上述情况符合合同规定的交货和付款安排,该合同在正常履行过程中。网友直呼,回款真快! 信息来自公开资料,据不完全统计新冠抗原订单金额合计近400亿人民币,器械之家制表宝太生物与美国Innova公司独家合作宝太生物拥有与美国Innova公司的独家合作关系。根据协议,宝太生物独家生产Innova品牌的SARS-CoV-2快速抗原检测试剂盒,并且由拥有该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知识产权的所有人Innova独家经营。2021年上半年,Innova公司给中国厂家的订货金额高达147亿元,应该也都是给到了宝太。这在宝太官方发布的新闻里得到印证,“今年以来,海沧区出口的新冠病毒快速诊断产品约占全国的1/3,其中宝太生物占了绝对比重,其制造的新冠快速自检产品在G7峰会上亮相使用。” “今年,以新冠病毒检测为代表的体外诊断表现尤为突出,1-7月实现产值近200亿元。”亚辉龙十余架专机送产品到日本今年2月份,亚辉龙(688575)发布公告称,日本株式会社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简称“MBL”)已于2月11日发送采购订单,拟向公司采购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金额价税合计5294.1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37亿元。后续,再次追加5000万美元的订单。生产线上,数千名工人穿戴着无尘服有序忙碌;日程单上,十余架专机将把产品运往日本东京… … 3月28日,亚辉龙公告已收到合计10,294.17 万美元货款,并且交货完毕。国内3家IVD企业同时拿下英国共77亿订单英国宣布从2022年4月1日起,结束对全民免费的新冠核酸检测。这无疑给新冠抗原自测试剂盒在英国市场再次带来了大量的使用需求。 3月21日,英国政府网公布了3份新冠抗原试剂采购合同的信息,东方生物、艾康生物、基蛋生物分别间接获得5.95亿英镑、2.378亿英镑、0.85亿英镑的合同,三份合同涉及金额共9.18亿英镑,都是从2月23日开始,截止时间均是8月20日。从这次三家IVD企业取得英国77亿的大订单来看,让很多新冠抗原试剂盒厂家羡慕不已,后续很大可能会吸引大量企业进入英国抗原检测试剂市场。不过想要进入英国市场,企业的新冠检测试剂就必须通过英国注册后才能在英国市场自由销售,否则将可能面临制裁。国内合作正酣千亿抗原检测市场正在扩容诺唯赞与上海药械合作上海新一轮疫情爆发,启动大范围新冠抗原筛查,上千万人份试剂调拨上海。3月16日,诺唯赞发布一份为2.15亿元的产品经销合同。据公告,全资子公司南京诺唯赞医疗与上药医疗器械签订了超过2亿元的抗原《经销合同》。国药器械与3家IVD企业签约3月24日,29日,31日,国药器械分别与明德生物、乐普医疗、亚辉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多方面展开合作。这也与这几家企业近期获得抗原试剂注册证有密切关系。抗原试剂测在国内充分应用在吉林疫情中,抗原检测得到应用。吉林省工信厅表示,3月15日就有1200万人份抗原检测试剂发往吉林开展检测。分别来自北京热景生物800万人份、广州万孚生物310万人份、北京安沃夫40万人份和重庆明道捷测生物50万人份。在上海抗疫中,3月26日就有1400多万人进行了抗原检测,包括艾康、明德、诺唯赞、万孚等各大获批品牌。随后,上海4月2日起离沪要求具备48小时核酸+24小时抗原;4月3日,上海全市开展抗原检测。而在安徽合肥,机场、车站、路口检测点,都开展了核酸+抗原的双检。在当前“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各地的防疫措施中抗原检测会应用的越来越广。国内抗原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从各大券商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抗原检测的看好。华安证券分析师谭国超认为,综合来看,长期视角下抗原检测市场规模有2700亿元;德邦证券分析师陈铁林认为,国内14亿人口每年的抗原检测规模按出厂口径约为 840 亿至 1680 亿;中泰证券研报表示,预测国内单月市场规模为177亿-266亿元,如考虑到居民、企业自费购买情况,预计新冠抗原检测产品采购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 千亿资金医疗设备更新改造 国产医疗器械或迎近年最强助攻
    9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下文简称“国常会”)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会议指出,需求不足是当前突出矛盾,要着力以消费和投资拉需求、促进社会投资、以投资带消费。其中,明确提到对医院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的支持。随后,9月13日的国常会确定通过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以达到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的目标。作为对国常会决定的回应,近日卫健委也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根据动脉网的了解,卫健委规划司及其他相关部门正在协商政策具体细则,预计将全面覆盖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贷款使用方向将包括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和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据悉,浙江、江苏和安徽三省已完成上报,累积设备采购需求总额已达约180亿元。以此类推,全国医疗设备采购或将涌现出数千亿级需求,对于医疗设备行业,尤其是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将是重大利好!医疗设备更新改造涌现千亿级需求从国常会制定的财政贴息具体计划来看,计划合计涉及1.7万亿贷款总额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中国银行等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共同参与;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2年;贷款利息不多于3.2% ,补贴后利息小于等于0.7%。通过对政策解读,不难发现借由“政策贴息及专项再贷款”的措施,国常会支持制造企业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的意图十分明显。从涉及的关键领域来看,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均在计划中。值得一提的是,计划的整体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前结束。考虑到距离年底仅有3个月时间,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言,这或许意味着既有供应链上成熟可靠的供应商将相对获益更多。专家很快做出了解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就表示:上述举措一方面有利于我国装备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加快设备设施的迭代,充分利用设备制造业的产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也在客观上降低了企业扩产,优化产能的投资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总体而言,政策对于制造业扩大有效投资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可能更关注卫健委通知的发布,这将令国内医疗机构设备更新改造走在前列。据悉,目前卫健委规划司正组织进行政策研究,并拟于近期发布配套政策,从而进一步明确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在医院端落地实施的政策。“现在的政策倾向是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贷款资金使用方向是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和科研转化等医疗设备购置。卫健委原则上对项目申报不予干预,即报即批,由医院与指定银行自行协商贷款方案。”有接近此次政策的研究人士向动脉网介绍了相关情况。另据了解,卫健委规划司及其他相关部门正在协商医疗系统实施政策细节,明确此次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但要求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据动脉网了解,目前国内多地卫健委均已开始执行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的调查工作,对各级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民营医院开展摸底调研,从而了解购置医疗设备的需求,汇总填报需求情况表。部分省份还特别提出,在开展公立医院需求调查工作中,要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将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以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设备配置标准,原则上可按一个县级医院1亿元的规模考虑。这对于医疗设备长期处于落后的县级公立医院将是一个重大利好。“预计国庆前各省将完成贷款项目清单的制定,并在年底前签订贷款协议并支付设备购置首批贷款。”根据上述消息人士的透露,浙江、江苏、安徽三省目前已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以此推算,仅围绕医疗设备更新改造一项,全国将涌现出数千亿级需求。政策助推医疗新基建实际上,这不是近年来国内首次推动医疗新基建建设。自2020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受控后,全国各地开始逐渐重视医疗补短板和新基建。国家发改委和卫健委先后发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和《关于完善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进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等建设任务。2021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控局共同编制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实施方案规划了4大类共15小类的工程建设,并给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根据建设方案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仅中央预算投入就将超过1300亿元,空间广阔。除了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十四五”期间国家还将重点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升。2021年11月3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方案(2021-2025年)》,明确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将有至少1000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打下基础。有了宏观政策的支持,国家及各地财政也给予了医疗新基建以充分支持。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中央在2021年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为653.9 亿元,连续多年逐年提升的趋势非常明显。2022年以来,中央已提前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达到588.5亿元。按照之前两年提前下达占全年下达比例推算,2022年全年,中央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计将达707亿元,同比增长8.08%,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地方投入也热情高涨。2020年以来,各地方政府陆续发行医疗卫生专项债券投入医疗新基建。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广东、河南、河北和山东等省陆续发布高额专项债支持相关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此次国常会及卫健委提出的财政贴息贷款计划,则将进一步为国内医疗新基建持续提供充足的动力。动脉网认为,这股医疗新基建的浪潮将给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量。包括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自动化药房龙头健麾信息、净化工程绝对龙头华康医疗、超声内镜国内龙头开立医疗等等均将受益于政策浪潮。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对国产装备予以了较大的扶持力度。医疗器械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装备包含其中。通过采购限制和提高审批要求,政策引导市场转向同等水平国产医疗器械的倾向十分明显,从而扶持国产产品进入并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举例而言,医疗装备领域的首个国家层面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在2021年底下发,其中提出了“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而在公立医院采购上,各地陆续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医疗机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国产产品。医疗领域的“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医学数据等领域“卡脖子”问题,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医学科研平台设施和装备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因为此,规划也明确要鼓励骨干企业创新资本、技术、品牌等合作模式,整合国内外、多领域优质资源,布局全球发展,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引领整合和组织协同,打造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领航企业。在方正证券的一份研报中也同样看好国产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并认为医疗新基建将带动器械设备需求高景气,同时卡脖子技术进口替代,助力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上量。国产医疗器械巨头受益明显,全球版图才是星辰大海相对全球医疗器械巨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仍有很大的追赶空间。不过,成立于1991年的迈瑞医疗近年来成长速度较快,已连续数年入选行业权威媒体评选的全球医疗器械百强。数据显示,迈瑞医疗2021年营收达到253亿元,在全球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34位。主营业务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的迈瑞医疗目前已经有21年的国际化征程。2022年上半年其海外市场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在当期153.6亿元的收入中占比近四成之多。不仅如此,迈瑞已在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约40个国家设立53家境外子公司,并建立起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设有深圳、武汉、南京、北京、西安、成都、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美国西雅图和欧洲十大研发中心。目前,迈瑞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迈瑞产品覆盖中国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在国际市场,迈瑞医疗己成为美国、英国、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国家领先医疗机构的长期合作伙伴。对研发的投入是迈瑞能够得到高端客户认可的关键。根据公开资料,迈瑞目前共有3599名研发工程师。同时,迈瑞在研发上始终保持营收占比10%的投入,2021年全年研发投入达27.26亿元,同比增长30.08%,占同期总营业收入的10.8%。截至2022年6月30日,迈瑞共计申请专利7955件,其中发明专利5708件;此外,共计授权专利379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01件。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迈瑞已在行业内树立了牢固的影响力。目前,迈瑞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大部分子产品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麻醉机、输注泵、灯床塔等市场份额均成为国内第一;血球业务市场份额已站稳国内第一;超声业务市场份额已站稳国内第二。对于新建医院及县级医院的更新升级而言,这些设备均必不可少。事实上,在此之前,迈瑞已经从医疗新基建中获益匪浅——从2022年半年报来看,迈瑞的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业务、医学影像三大领域均获益于医疗新基建工程推进。公司也在与公众的最新交流会议中明确表示,2022-2024年将是大量新医院竣工的密集期,一直到2025年,医疗基建的数量才会回落。因此,2024年之前医疗新基建仍然会给迈瑞带来不俗的增量。如前所述,此次政策需要在今年年底完成。作为在品牌、性能及服务等各方面都可与国际巨头一战,且已占据市场主流的国产医疗器械龙头厂商,毫无疑问将在其中拿到相当不俗的份额。写在最后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在很多领域都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再到全球龙头的道路。通过发挥既有性价比优势,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并利用我国庞大的市场快速迭代,吸收行业先进企业的经验,最终实现反超。这一道路在家电、IT、通信等行业不断复制,并诞生了一大波在全球占据龙头地位的行业巨头。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内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主旋律下,迈瑞等国内医疗器械头部企业将会充分受益,这毫无异议。更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借助这一东风,以迈瑞为代表的国产医疗器械能否一飞冲天,最终在全球版图上证明“中国制造”应有的地位?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 这一千亿级市场主角或“易主”,谁能抢滩布局新风口?
    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强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光伏产业市场规模超千亿为实现上述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以其清洁、安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显著优势,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光伏产业目前已成为是国内唯一一个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技术全球领先、成本优势全球最大、产业链话语权全球第一的行业,也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0版)》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48.2GW,同比上升60.1%。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253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预计 2021 年光伏新增装机量超过55GW,累计装机有望达到约308GW。按照1GW40亿元估计,全国市场规模约两千亿元。此外,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太阳能电池板出口额约1800亿元。全球首个钙钛矿光伏地面电站开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下,光伏技术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成本低、效率高,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低成本发电的新型光伏技术之一。而就在近日,我国投资的全球首个钙钛矿光伏地面电站开工。此项目的建设单位纤纳光电成立于2015年,创立初期以钙钛矿新材料研发、钙钛矿电池效率提升为研究重点,之后围绕着钙钛矿批量生产、组件稳定性等商业化核心研究展开探索,建有全球首个钙钛矿生产基地,首条100MW规模化产线。相关产品包括大面积高效钙钛矿组件、钙钛矿彩色光伏组件、钙钛矿轻质组件和叠层组件等多个产品系列,应用范围覆盖地面电站、工商业电站、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集中式、分布式和低碳多能互补场景。2017年12月27日,杭州纤纳光电公司宣布其钙钛矿太阳能微组件经过美国Newport认证,效率达到17.4%,这一结果打破了该公司此前保持的效率记录。目前纤纳光电已7次刷新钙钛矿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经权威太阳能电池效率测试机构日本电气安全与环境科技研究所(JET)测试认证,纤纳钙钛矿太阳能小组件在稳态功率输出下的效率达到21.4%,19.32cm²。还是全球首家且唯一一家获得钙钛矿组件稳定性测试报告的机构。潜力巨大的钙钛矿材料那么这次开工项目提到的钙钛矿究竟是什么材料?实际上,钙钛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体系。钙钛矿是指一类陶瓷氧化物,其分子通式为ABO₃,此类氧化物最早被发现,是存在于钙钛矿石中的钛酸钙(CaTiO₃)化合物,因此而得名。钙钛矿结构的化学通式为ABX₃,由于此类化合物结构上有许多特性,在材料相关方面应用及研究甚广。钙钛矿的第一篇文章是2009年横滨大学宫坂组发布。当时系统的光伏发电效率可以做到2%~3%。而钙钛矿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钙钛矿的最高效率已经达到29%左右。而传统的硅基电池(以及化合物半导体基太阳能电池),从1960年代到现在做了60年,最高效率也就28%左右。钙钛矿的厉害,就在于不到10年,就走了传统电池60年的路。而这主要得益于钙钛矿电池的分子具有非常好的光吸收性能。更难能可贵的是,钙钛矿所需的原材料储量丰富,制备工艺简单且可以采用低温、低成本的工艺实现高品质的薄膜。此外,反型钙钛矿电池无需使用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2以及掺杂的有机空穴传输层,光照下的输出稳定性更好,因此更具发展潜力。一旦解决关键问题,钙钛矿电池有望全面取代传统单晶、多晶、异质结电池。全球首个钙钛矿光伏地面电站项目的开工标志着光伏行业最令人期待的新一代钙钛矿技术迈向了成熟,潜力无限,钙钛矿产业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些仪器有望受益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生产离不开检测,只有通过对各个生产环节的检测才能不断提高良率和工艺水平。而这也为科学仪器市场注入了新动力,相关仪器有望受益。检测对象检测参数或项目仪器硅料●氧、碳含量;●磷、硼等杂质含量;●P/N型号;●轻重掺;●径向和轴向电阻率;硅材料碳氧含量测试仪、硅料磷、硼杂质含量测试仪、硅料检测分选仪、硅料分选重掺笔(镊)、电阻率型号综合测试仪直拉或铸锭●体电阻率;●材料方块电阻;●非平衡载流子寿命;●缺陷探伤无接触式电阻率型号测试仪、四探头电阻率方阻测试仪、原生多晶电阻率测试仪、少子寿命扫描仪、少子寿命测量仪、红外探伤测试仪切片●硅片的表面线痕深度、●缺陷探伤、●电阻率和方块电阻、●硅片厚度、总厚度变化TTV、弯曲度、翘曲度、单点和总体平整度、●非平衡载流子寿命非接触厚度电阻率测试仪、硅材料碳氧含量测试仪、硅片缺陷观测仪、半自动无接触硅片测试仪、硅片表面线痕深度测试仪、原生多晶型号测试仪、硅芯电阻率测试仪、少子寿命测试仪电池片●薄膜厚度和光学常数,光学带宽等;●IV特性(Pmax/Imax/Vmax/ Isc /Voc/FF/ Eff/Rs/Rsh等);●模拟太阳辐照度和频谱;光电转化效率;内部量子效率;反射系数和透射比(光生电流特性在不同波长光照条件下的数值)非接触厚度电阻率测试仪、半自动无接触硅片测试仪、硅片缺陷观测仪、硅材料碳氧含量测试仪、少子寿命测试仪、金属四探针电阻率方阻测试仪、椭偏仪、太阳能电池I-V特性分析系统、太阳能模拟器、太阳能电池量子效率测试仪、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在线检测系统、PL光致发光测试系统组件●IV曲线 ●光伏电池组件各类缺陷IV曲线测试仪 EL检测仪(一种太阳能电池或电池组件的内部缺陷检测设备)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见下图见下图
  • 华大基因投资百亿在武汉建千亿产业园
    在4月28日的签约仪式上,华大基因方面宣布,投资100亿元重点用于五大项目上,力争打造1000亿元产值。投资分两类,一是耗资5亿建立创新平台,每年通过教学,向全国输送4000名基因人才。利用该平台,华大基因还将在武汉建立万万亿次超算中心,用于数据信息分析,发展云计算产业。另外,95亿元是要规划1500亩用地,建立包括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等领域的产业化基地。其中,在生物农业方民,发展新的转基因育种、分子育种,并将与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士合作。   4月28日上午,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签署合作协议,华大基因将在武汉光谷整体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全面打造涉及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等领域的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产值将达1000亿元。   生物医药方面,该项目将成立一个跨国经营的大型生物企业(华大药业),直接带动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应用 建立华大高端健康体验中心,提供基于基因组学准确的快速诊断服务。据悉,基因检测已成为发达国家比较普遍的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手段,是未来基因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生物农业领域,该项目将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分子育种中心,完成百种重要农作物育种基地、产能温室、巨型植物分子育种基地、新品种育种基地、节水农业示范基地、模式动物育种基地和渔业资源开发基地的建设,同时建设高效、安全、规模化的转基因服务平台,成立&ldquo 克隆/干细胞中心&rdquo 进行手工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产业化推广。   生物能源领域,该项目将搜集各种具有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能力的微生物资源,通过基因组测序及信息学分析指导的代谢工程,改良产甲烷系列菌,提高有机物转化效率并降低菌群对环境的依赖性,以生物能源逐步替代以化学炼制为核心的石油经济。   在生物环保领域,该项目将以水污染治理、有机垃圾治理为重点,发展高性能水处理生物技术和高效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解决村镇污水处理问题 开展城市有机垃圾堆积发酵新技术的开发研究,提高有机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   此外,华大基因还将建立教学实践平台,培训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克隆与转基因、临床应用等方向的专业人才,预计每年输出人才数量4000人以上 分步建立千万亿次、万万亿次超算中心,支撑大规模生物信息分析,发展云计算产业服务。   华大基因是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和蛋白质结构研究机构,已建立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大规模测序平台和基于高性能计算的生物信息学平台,拥有上百台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通量测序仪,日产出数据300G,位居全球第一。它主要致力于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型的人类健康、规模化重要物种、重要经济动植物等基因组研究,以推动我国医学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等产业的发展。   相关新闻:   下一个世界首富将诞生在哪个领域?比尔· 盖茨的答案是:基因。   4月28日上午,武汉东湖宾馆,一场基因战略盛宴拉开:深圳华大基因拟斥资100亿元,在武汉光谷生物城发展基因产业。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但长春宣称,这是武汉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赢得的最大一笔投资。   华大基因执行总裁王俊介绍,落子武汉后,将打造以核酸平台和蛋白质组平台为基点,以技术体系、教育体系为支撑的基因组教育基地及产业园区。   资料显示,光谷生物城创新基地建设的支撑平台总投资为5亿元,用于建立华大基因教学实践平台、核酸平台和蛋白质平台,以及分步建立千万亿次、万万亿次超算中心。而位于九龙产业基地内的华大基因产业规划面积达到1500亩,总投资95亿元,将建成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资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等领域的产业化基地。   王俊直言,落子武汉,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东湖高新区良好的生物产业环境。目前东湖高新区生物产业已聚集生物企业308家,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和清洁生物技术为主的产业格局。此前,全球最大的医药企业辉瑞制药已将其研发基地设在武汉光谷生物城。第二,高铁开通令武汉&ldquo 九省通衢&rdquo 优势进一步凸显,武汉到深圳、上海以及未来到北京、成都等均在4小时车程之内。另一重要因素是,武汉有106万大学生、8.5万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人才优势明显。   但长春称,华大基因武汉项目落户后,仅个体医疗的相关检测服务及产品就将为高新区带来1000亿元的产值,增加税收约100亿元,还将孵化并加速国务院战略规划中生物产业的五大发展方向。   1999年9月9日,随着&ldquo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rdquo 的正式启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于2007年将总部迁至深圳。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理事长杨焕明介绍,目前的华大基因立足深圳,是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研究开发中心,今年将拥有上百台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高通量测序仪,日产出数据达到300G,位居全球第一。   王俊透露,大手笔投资武汉,主要是为了布局基因产业。目前基因产业应用范围已经大为拓展,其最大优势在于产业化周期相比传统生物产业大为缩短。2000年世界各国联合完成第一个白种人基因组图谱花费了30亿美元,2009年已经降到5000美元,预计到2014年将降至1000美元甚至更低。届时,基于个人基因图谱的个体医疗产业将全面普及。   一个人生了病,通过基因检测就能开出合适药物,如果都能对着自己的基因图谱开药,寿命就大大延长了。   昨日,华大基因与光谷生物城签订协议,将投资100亿元建个产业园,市民要买自己的个人基因图,只要3万。   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有20万人因服药不合理死亡。华大基因执行总裁王俊说,如果每个人都有了基因图谱,这一现象就能有效遏制。   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草图绘制完毕,人类进入基因时代。2007年,由华大基因研究院研发的第一个黄种人基因组测序在深圳完成,中国基因研发技术达到世界领先地位。   王俊介绍,去年美国有500多万人接受基因检测,市场收益达30亿美元。在英国,基因检测出现在健康超市,像体检一样普及,&ldquo 而中国市场前景更大。&rdquo   10年前完成一个人的基因组图谱,要花费30亿美元,3年前费用降到了3000万元,而到去年只要30万元。王俊说,&ldquo 未来三年内,费用就可降到3万元。&rdquo   华大基因投资的这个产业园,谋划打造的产值是达千亿元。届时建成的高档体检中心,将面向社会提供基因快速诊断服务,而整个测序时间只要1天。   名词解释   基因组图谱被誉为&ldquo 人体的第二张解剖图&rdquo ,通过分析人体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获得个人基因组,有助于预防遗传疾病,有助于人类认识自身、掌握生老病死规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生命的起源,为新药物研制以及新医疗方法提供依据。
  • 千亿传感器市场引角逐
    今年以来,全球几大消费电子巨头纷纷发力抢占以智能眼镜及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市场。而在本轮可穿戴设备的追逐热潮中,传感器已然成为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是硬件产业链上机会确定性较强的一块领域。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显示,苹果即将发布的iWatch智能手表就将整合至少10种传感器,这无疑将对传感器市场的大热进一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前瞻产业研究院在此前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曾预测2013-2017年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将保持快速增长,2017年行业销售收入将突破5000亿元。分析人士表示,苹果等巨头的示范效应叠加传感器市场规模超千亿,都将推动国内传感器市场加速发展,相关概念大概率将获得资金青睐。   iWatch将成传感器大热催化剂   据外媒报道,最近Sensople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Hamid Farzaneh在采访中对iWatch中可能出现的传感器进行了推测。作为一家新型可穿戴产品设计和供应传感器模块公司,Sensoplex在此领域非常具有发言权。   据悉,Farzaneh专门对这10种传感器进行了分类,有五种可能性比较大,而另外五种则是较有可能。其认为,几乎肯定会被整合进iWatch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计、晴雨表/气压传感器及环境温度传感器。   Farzaneh指出,加速度传感器似乎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而iWatch将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身体运动,并且可以记录用户步数以及睡眠习惯。而陀螺仪是一款不可缺少的组件,可以侦测转动。陀螺仪获得的数据可以与锻炼逻辑算法相互协作 而且陀螺仪还能让iWatch&ldquo 感知&rdquo 用户,比如举起手腕准备看表时,屏幕自动亮起。气压传感器则不仅仅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准确的天气数据,还可感知海拔高度的变化,对于跑步爱好者和登山爱好者来说,海拔高度数据非常重要。   针对比较有可能被整合进iWatch的传感器,Farzaneh认为,包括心率监控仪、血氧传感器、皮肤电导传感器、皮肤温度传感器以及GPS。   除此之外,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台湾厂商广大电脑将成为iWatch的主要生产商。而LG将为苹果智能手表独家提供显示屏,这种屏幕拥有2.5英寸,为长方形设计,且呈拱形,支持触摸以及无线充电功能等特点。   iPhone 6或搭载气压计及   传感器装置   据科技博客9to5mac报道,当前业界关于苹果下一代iPhone的传闻正沸沸扬扬,似乎iPhone 6将采用更大的屏幕设计、重新启用金属面板等,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近期又有知情人士爆料,iPhone 6可能将搭载运动气压计和大气传感器装置。   据介绍,在通常情况下,气压计是用来测量位置高度的一个装置,这一传感器已经普遍存在于常见的Android设备上,比如三星的Galaxy Nexus手机。对于徒步旅行者、登山者、骑行和一些希望能够获取自己当前位置精确高度的发烧友来说,气压计传感器装置很实用。当然,通过一些气压数据,气压计同时可以预测气温和天气状况。   业内人士表示,&ldquo iPhone 6可能将搭载运动气压计&rdquo 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在苹果最新的软件开发工具包Xcode 6和iOS 8操作系统的代码上,可以找到相关信息。其中的CoreMotion APIs上,赫然显示有高度测量功能。   此外,在当前的苹果应用商店内,已有几款可以跟踪高度的应用存在,这些应用基于现有的GPS芯片和运动跟踪芯片。不过,据相关开发人员称,Xcode 6 和iOS 8中的高度测量基于新的技术框架,需要有新的苹果硬件支持。   上述开发人员称,iOS 8操作系统对新的测量高度的硬件支持,意味着苹果将在未来发布的iOS设备中嵌入这一新功能,这些设备不仅包括今年秋季推出的iPhone 6,还有可能覆盖新的ipad,甚至iWatch。   此外,开发人员在iOS 8上还找到了环境压力跟踪参数,根据这些参数,除了根据气压可以确定高度外,还可以分析周边降水或天气阴晴状况。开发人员称,未来iOS设备的这种天气预测功能。   5000亿市场引角逐   应该说,传感器已经成为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是硬件产业链上机会确定性较强的一块领域。以谷歌眼镜为例,其内置了多达10余种的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力传感器、线性加速等传感器的应用,这让谷歌眼镜实现了一些传统终端无法实现的功能,如使用者仅需眨一眨眼睛就可以完成拍照。虽然谷歌没有透露具体的技术细节,但是业界专家都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谷歌眼镜内置了红外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在两者的有机结合下,用户眼睛活动被识别,从而最终实现对应用的操作。   而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MEMS传感器是传感器发展的必然趋势。MEMS被称为微机电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两类,广泛应用于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在内的消费电子领域。分析人士表示,各类传感器功能性的全融合将成为传感器的研发方向,未来可穿戴产品终端前景的发展将取决于传感器等产业链上游技术的提升,其中,MEMS创新应用将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源泉。   另外,早在去年,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就曾预测,2013-2017年传感器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将保持快速增长,2017年行业销售收入将突破5000亿元。   具体而言,传感器制造行业研究小组认为,传感器制造行业的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工业检测、汽车、医疗、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鉴于传感器制造行业下游市场给力,我国传感器制造行业的前景值得期待。其一,传感器在机械行业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机械行业将会广泛全面地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机械产品中融入传感器、单片机、微处理器、PLC、NC、数字通信接口以及激光等现代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程度,使产品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附加值得以提高。其二,随着传感器技术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家电物联网的发展必定会带动相关传感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传感器在家电领域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其三,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远距离诊断及人工器官的研制等广泛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大趋势之下,传感器在这些方面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 北京拟建千亿环保产业园
    记者14日独家获悉,在东、北、西三个方向已建成环保产业园后,北京市正计划在其南部地区建设产值超过千亿元的环保科技园,力图使这一园区成为全国领先的资源集约、环境友好、低碳环保的国家环保产业示范区,并确立北京在全国的生态建设核心地位。   “这一园区符合北京市对大兴区提出的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区’的战略定位,并有望同时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北京亦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北京市大兴区副区长喻华锋表示:“享受双重的优惠政策,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据介绍,这一园区的名称为“国家环保科技园”。今年3月,中国环境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市大兴区政府签署了产业园项目战略合作协议。5月,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复同意建设该园区。6月,作为项目业主单位,中环绿谷环境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2亿元。14日上午,“国家环保科技园”策划方案原则通过了专家评审。   记者得到的资料显示,这一定位于“国家环保产业旗舰”的园区,力图成为展示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态度及节能环保成效的平台、全国环保产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则的研究制定平台,以及中国节能环保政府服务机构集聚中心、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集群和中国节能环保技术研发集聚中心。   中环绿谷有关高层向记者透露,已计划与相关节能环保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为80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募集完成,并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建设园区环保技术产业化孵化基地。   中环绿谷的项目方案预计,在环保设施营运服务企业、合同能源管理企业,及环保工程、承包、设计、咨询评估等企业到位后,园区每年可实现节能环保服务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在14日的专家评审会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表示,该园区围绕促进环境保护科技及产业发展,突出了政府服务机构、研发集群、总部基地、展示与交流中心等四大基本功能,适应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需要,具备了较强的前瞻性,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北京市和大兴区的综合经济、科技实力。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在专家评审会上说,由北京市和环保部共同推进的“国家环保科技园”建设非常具有战略眼光。北京市应该将这一项目的建设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该园区项目区位、政策优势明显,建成后有望对全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应。   记者注意到,“国家环保科技园”也引起地方环保部门、企业的关注。“辽宁省的环境监理公司在全国是最早开办的,也是规模最大的。我们愿意搬到北京来,面向全国干。”辽宁省环保厅厅长朱京海说。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已分别在东、北、西三个方向建设了北京通州环保产业园、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目前,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已突破1300亿元,并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节能环保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太阳能、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领域。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国家发改委预测,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预计达4.5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左右。
  • 千亿级基因检测市场在招手:肿瘤检测将成下一个临床爆点
    p   很多人知道基因检测,是因为家有孕妈,要做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来预知胎儿的健康。这个产品使得各大基因测序企业率先试水临床医疗,并走通监管,进入商业化通道。从2011年至今,国内有超过两百万孕妇使用了这项基因检测产品。 /p p   当然,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新生儿遗传病检测、耳聋基因检测,肿瘤、癌症等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等。只是这些应用如果都想进入临床医疗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来突破。 /p p   业内人士认为,基因检测的出现将引领个体医疗革命,基因检测的医疗市场是一块千亿级规模的蛋糕。但基因检测公司需要走通监管,检测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产品能够进入各家医疗机构,普通人对基因检测的认知更深入,满足这些条件,基因产业才能看到光明。 /p p   strong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发展史 /strong /p p   NIPT即在孕妇特定孕周期间抽取其5毫升的外周静脉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血浆中的胎儿游离DNA片段进行测序,判断腹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率,目前准确率达99.9%,价格在855元(深圳为全国最低价)--2500元之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出现让高龄产妇避免了做羊水穿刺带来的0.5%的流产风险。 /p p   在NIPT出现之前,国内产前筛查和诊断的方式相对落后,最早通过在孕妇11、13孕周时进行B超筛查,然后进行孕早期和孕中期唐氏筛查,对于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则要进行羊水穿刺和产前诊断,随后进行B超排查。这套方式起到积极作用但有其弊端。 /p p   华大股份副总赵立见曾在一次分享中指出,血清学筛查大概检出率是66%到83%,同时伴随5%以上的假阳性率,而且有创伤性的产前诊断会带来一定的流产、窒息的风险。 /p p   市场似乎一直在等待一种无创的检测方式出现。有研究者设想,能否通过检测孕妇外周血来诊断胎儿的唐氏风险呢?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证实了孕妇的外周血内存在胎儿的游离DNA,使得通过抽妈妈的血来检测胎儿的患病风险的技术成为可能。 /p p   华大基因是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龙头企业。赵立见介绍说,从2009年到2011年,华大基因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和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共完成了3177例的临床标本的实验。结果显示,这项检测技术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9%以上,所以华大认为这项检测技术可以逐步应用到临床。 /p p   2010年9月9日,华大基因与北京妇产医院签定协议,成为全球第一个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进行临床应用的医院。 /p p   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项产品上,可以说中国企业和世界保持了同步。到今年3月,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样本量突破100万例。国内基因检测公司如贝瑞和康、达安基因(27.180, -0.17, -0.62%)、安诺优达等公司在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8/insimg/7573a22b-bcca-4196-80fa-5354d338b1bd.jpg" title=" 1.png" / /p p    strong 肿瘤是基因检测市场中最大的一块 /strong /p p   如果说普通人通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认识了基因检测,但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绝不限于此,生命的语言正在通过基因检测被逐步破译。 /p p   一些基因检测公司以孕前、产前、新生儿、儿童、青少年等完整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来进行产品开发和应用。 /p p   比如,怀孕前可以做夫妇双方的遗传病基因检测,针对一些有经常性流产史的人也可以对流产组织进行基因检测辅助诊断,新生儿出生后可以做遗传代谢病、遗传性耳聋等儿童期高发遗传病检测,做到防患未然。针对肿瘤基因检测,可以通过抽取8ml外周血检测跟肿瘤相关的508个基因,可以指导个体化用药,以及预测家族遗传性肿瘤的风险,在一些癌症治疗中,基因检测也可起到常规用药指导的作用。 /p p   “只是这些检测产品需要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和医疗机构合作,才会进入临床使用,而这些检测才刚刚起步。”一位基因检测业内人士说,这也是为什么公众感觉到基因检测离生活有点远的原因之一。 /p p   按照现行监管体制,基因检测产品在临床上应用,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提供基因检测诊断的医疗机构则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目前,只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一个产品具备了这两个要素。 /p p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曾被监管部门叫停半年。2013年前后,看到无创市场红利,大量检测机构开始设立并和医疗机构合作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导致检测质量参差不齐,泥沙俱下。2014年2月,国家卫计委和国家食药总局联合发文,叫停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要求检测仪器和试剂进行审批,提供基因检测的医疗机构需要批准。 /p p   经过企业和监管部门的沟通,2014年6月30日,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检测产品率先获得批复,随后,达安基因、博奥生物、贝瑞和康、华因康等公司的高通量测序产品都获得批准。首批109家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也获得批准。 /p p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只是拉开了基因测序在医疗市场应用的序幕,受出生率下降的限制,市场容量是一定的。所以,各家基因检测公司都在开拓新的临床应用产品。 /p p   “临床检测方面,肿瘤被认为是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肿瘤风险评估、早筛、复发监控等都可用到基因检测。肿瘤领域有很多创业公司,在试点医院开展服务。”微基因CTO陈钢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p p   中国工程院院士、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表示,我国肿瘤治疗的病人中晚期患者居多,早期病人比例少,治疗效果当然差,美国肿瘤5年生存率大约在60%到70%,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30%左右。 /p p   如果基因检测在临床医疗上的路径走通,企业面对的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以肿瘤相关的基因检测为例,中国每年有300万肿瘤患者,如果每个患者都做一次基因检测用以个性化用药指导,以单价1000元(远高于这个价格)计,每年将有30亿的市场容量,更不用说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病。 /p p   如果上文提到的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基因检测产品,即从婚姻前遗传病的筛查到怀孕期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到新生儿代谢病的筛查、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以及到老年病、肿瘤以及感染性疾病的筛查都能获得临床市场认可,走通商业化路径,基因检测公司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可观。 /p p   但现在的问题是,市场上的企业要跨越黎明前的重重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p
  • 我国投入近千亿元治污 水质仍差遭质疑
    武汉市对中心城区的24个劣Ⅴ类湖泊实施清淤改造工程。亮亮/摄(人民图片)   审计署日前发布审计调查结果称,历经6年时间,投入资金910亿元,我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像巢湖、太湖、滇池的平均水质仍为Ⅴ类或劣Ⅴ类。   为何我国湖泊治污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控制效果不甚理想?近日在武汉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上,一些专家直陈我国水污染防治中的弊病。   边治理边污染,“再投910亿元也没用”   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繁荣,太湖水质却“连降三级”:从上世纪80年代的Ⅱ类水为主下降至Ⅴ类、劣Ⅴ类。当遍布太湖周边的上万家纺织印染、化工制造、食品加工等企业,在为地方GDP增长作贡献时,污染物也在急剧积累。   与太湖的命运一样,巢湖、滇池也在当地政府和居民围网养鱼、围湖造田、建厂兴业的大发展之后,湖面萎缩,水质恶化。   近千亿元巨额投资为何治不好“三河三湖”的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坦言,首先是湖泊治理方针、技术路线出现了偏差。“就水论水,强调用工程与技术手段治污,而忽略了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忽略了源头上的节水减排。建起了污水处理厂,但是运行率低 沿湖的截污做到了,但是陆地上的排污截不了。”   王浩院士表示,我国在一些湖泊水污染治理和富营养化控制关键技术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为防止我国湖泊水环境进一步恶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光注重水域治理,没有进行系统的流域管理,实现“水陆联动”,就难以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治污体制和技术路线不改变,再投入900亿元也很难奏效,还是会边治理边污染。”王浩院士说。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委员金相灿说,对我国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要认真反思。为治理这些湖泊,政府已投入庞大的资金,仅滇池就投入100亿元,但效果不甚理想。   有关专家认为,传统治理思路主要盯着湖泊水质做文章,水质又主要是COD、总磷、总氮3个指标,其实这只是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冰山一角”。要认识庐山真面目,必须对水生态进行全面监测、诊断。首先要从规范流域内的人类活动着手,调整流域产业结构,从源头上控制整个流域的污染物排放量,使其保持在水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   环保投入成“唐僧肉”,“挤一挤水分有40%”   记者在世界湖泊大会上采访时,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环保投入的确是个“无底洞”。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以前我们一直强调环保投入不足,但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的环保投入不断增长,“十二五”期间预计还会加倍增长。“但是,真正用于污染治理、环境改善的有多少呢?”王金南说,“挤一挤水的话,我觉得可以挤掉40%以上。”   记者发现,一些地方治理江河湖泊,就是建广场、铺草坪、筑园林,乃至修高尔夫球场,甚至将河道两边都砌成水泥墙。对此,王金南分析认为,这类“环保投入”更像一个个“形象工程”,有些不仅不能达到治污目标,反而是对环境的破坏。   “‘面子工程’造价很高,一些地方污水处理厂的楼建得很大很气派,浪费的钱甚至可以再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清华大学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常杪说。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一些环保项目资金使用不透明,对排污企业的环境执法不到位,导致环保投入“无底洞”深不可测。   更有甚者,环境治理的资金变成了“唐僧肉”。审计署调查发现,5亿多元的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作他用、虚报多领,36亿多元的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被少征、挪用和截留,涉及水污染防治项目资产闲置的问题金额超过8亿元,有206座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九龙治水”治不住一个湖泊   来自世界湖泊大会上的一组组数据更加令人揪心:过去50年,我国的内陆湖泊已经减少了1000多个 过去30年,我国被污染的湖泊面积已达1.4万平方公里……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永春说,多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治理湖泊,但是收效甚微,除了治污技术层面的因素外,也有体制上没有理顺的原因。  他说,在“十一五”规则出台前,我国对湖泊的污染治理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十一五”规划开始,我国明确政府主导的治理主体,但一旦出现污染问题都归咎于生态问题、天灾。实际上不少污染事件都是人祸,政府却无法追究责任主体,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将湖泊治理从流域系统考虑,许多湖泊都跨了几个省市,造成追究责任难。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说:“在治理湖泊污染过程中,技术不是关键,关键是管理,九龙治水,最后谁都没有治好。”在我国,涉水、管水的部门多,有水利、环保、渔业、林业、航运等等,表面上看集中了众多部门的力量,实现了治水事权的覆盖,实际上却不能达到“团结治水”的目的。   王浩院士说,水环境的治理,既要有稳定可靠的资金体系,也要有高效的流域管理体制和法制体系,对不同的管理部门的作用和职责进行清晰定位,并支持流域水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的行动。破解“九龙治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一条龙来治水,不用再你争我抢,更不会出现事不关己的现象。
  • Y染色体检测助白银案告破 基因技术千亿级市场待开启
    很多人认为,“白银案”告破是因为基因技术的进步,其实Y-DNA遗传标记技术已有30多年历史,警方也并非第一次使用  位列“中国四大谜案”之首的一桩陈年悬案告破,受害人家属得到欣慰的同时,传统的DNA技术以及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也都跟着走红了。  公安部刑侦局8月27日发布消息,1988~2002年间强奸、杀害多名女性的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甘肃省白银市落网。高承勇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残害女性案(白银案)成功告破。  由于帮助办案人员找到犯罪嫌疑人的是一种叫作Y-DNA遗传标记的技术,有人将该案的最终告破归因于基因技术的进步。事实上,Y-DNA遗传标记技术已有30多年历史,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警方也并非第一次使用。  相比Y-DNA遗传标记技术,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更为先进,基于新技术,寻人(寻亲)或许将不再是一件难事。未来,在医疗健康等领域,基因技术将开启一个新的千亿级市场。  Y染色体检测技术立功  提及司法侦破中的基因技术,很多人都会觉得“酷炫”,因为侦查人员可以仅凭现场的血迹、精液、指纹等身体特征线索,就能在茫茫人海中锁定犯罪嫌疑人。  事实上,从线索到锁定嫌犯,中间还要跨越巨大的数据库鸿沟。  甘肃省白银市在1988~2002年先后发生了9起女性惨遭入室杀害的案件。其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也发生过两起类似案件。  虽然历次罪案现场都留下了数量不等的血迹、精液、指纹、足印等线索,但因为上世纪90年代西部地区的街头几乎没有监控探头,案发前后也几乎没有目击者和间接证人,警方一直未能查出凶手的身份。  直到近期,与案犯同姓氏的远房堂叔因为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犯了罪被监视居住,白银警方采集到了他的血样,经Y-DNA检验分析后发现,结果与“805”大案嫌犯的Y-DNA信息相符合。这一初步检测的结果表明,案犯与此人有相同的Y染色体遗传,是同一家族的男性成员。  警方随后启动家系排查,对其家族上下直系男性逐一筛排分析,尤其是警方已经掌握的嫌犯的大致年龄,最后确定此人的远房侄子高承勇具备作案条件。  高承勇归案后,其本人指纹和DNA与案发现场的指纹和DNA相同。经审讯,案犯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30多年的老技术  很多人认为,白银案最终告破是因为基因技术的进步,其实Y-DNA遗传标记技术已有30多年历史,警方也并非第一次使用这一技术。  Y染色体鉴定为基础的姓氏检测,是一项生物技术,最早来源于亲子鉴定技术。DNA中有一种特异性的碱基序列称短串联重复顺序(Short Tandem Repeat, STR),Y染色体上的STR称Y-STR,具有家族特异性。  目前已在Y染色体上发现30个左右的STR标记物,通常选取其中6~10个标记物即可满足姓氏检测鉴定的基本要求。另有数据显示,如果把中国12.5亿的汉族人口按照Y-DNA的家系来区分,中国大约有100万个姓氏家系。  华大司法研究人员张博士告诉记者,2006年8月告破的陕西汉阴邱兴华案也用到了这一技术。  在山阴道观铁瓦殿杀害了10名道观管理人员和香客后,邱兴华逃离现场。公安人员从他抽过的烟蒂携带的脱落细胞上,进行了Y-染色体DNA检测,加上相关证人的描述,确定了邱兴华是犯罪嫌疑人并对他进行了抓捕。  Y-DNA遗传标记技术出现了30多年,公安应用也较为广泛,只是普通人并不常接触。当然,这一技术的应用对于数据库内的DNA样本量也有一定要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DNA技术用于司法破案的震慑作用比实际作用更大,只要在案发现场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公安人员就能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找到犯罪嫌疑人。  千亿级市场待开启  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仪的出现,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也将更多在司法领域“大显神威”。  张博士告诉本报记者,比如新技术可以进行“基因画像”,和传统的画像方式相比,基因画像更加逼真。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犯罪现场,犯罪嫌疑人的DNA非常微量,可能还混杂了细菌、微生物等,用传统的技术无法检测,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都可以解决。  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虽然更高效,但在司法鉴定中的推广比较慢,原因之一是成本高。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成本与之前的技术相比,实现了“超摩尔定律”的降低速度,个人全基因组数据从最初的30亿美元,降低到目前的1000~1300美元左右,如果这一成本在几年内有望降低到100美元甚至更低,那普通人都可以到专业的基因机构存储自己的DNA信息。  除了抓捕犯人,让走失的老人或儿童回家,也是DNA信息的重要作用。如果一名孩子或老人录入过DNA信息,一旦走失,被公安人员发现后,便可通过DNA信息比对,迅速找到失散的家人。  基于寻人(寻亲)目的而存储的DNA信息不需要存储个人全基因组数据。张博士表示,只需要存储一些中立DNA,就能在茫茫几十亿人中确定并找到唯一的个人,也不会涉及这个人的功能基因和疾病信息。  尽管市场上也有一些基因检测公司推出瞄准儿童走失的“基因ID”产品,但是,国内像华大司法一样具备司法部核准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且掌握新一代基因技术的机构并不多。  有些走失了孩子的家庭,父母并不知道可以通过孩子用过的牙刷、鞋袜提取到DNA信息,存储下来,未来如果孩子再有机会录入DNA信息,就能通过比对找到父母。  华大司法近期推出的公益项目,就是免费帮助丢失儿童的家庭建立DNA档案,但是至今只有三个家庭主动向华大司法求助。  “存储DNA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无论在哪儿都能找到家人。”张博士说。  除了寻人,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还能用于亲子鉴定。张博士表示,传统的DNA分型技术只能在孩子出生以后或通过羊水穿刺这种有创方式来进行取样,确定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而利用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仅通过抽取怀孕妈妈的外周血,就能尽早知道亲子信息。  事实上,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除了司法领域的应用外,在临床医疗领域,很多基因测序公司已经研发出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产品,个体化医疗的时代正在被基因技术开启。  比如,怀孕前可以做夫妇双方的遗传病基因检测,针对一些有经常性流产史的人也可以对流产组织进行基因检测辅助诊断,新生儿出生后可以做遗传代谢病、遗传性耳聋等儿童期高发遗传病检测,做到防患于未然。  针对肿瘤基因检测,可以通过抽取外周血检测与肿瘤相关的508个基因,可以指导个体化用药,以及预测家族遗传性肿瘤的风险,在一些癌症治疗中,基因检测也可起到常规用药指导的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这些检测产品能够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和医疗机构合作,进入临床使用,基因技术打开的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而现在正处于市场看到光明前的黑暗期。
  • PM2.5千亿商战 国内企业胜算几何
    仅PM2.5监测的前期准备工作,就需要投资20亿元!   这20亿元的前期投资还将同时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今后每年还要新增1亿元的费用!   三类公司将直接受益!   PM2.5监测受益的不仅是城市居民,还有各类相关企业:大气监测类公司、工业污染源监测设备类公司、与减排和污染治理相关的脱硫脱硝设备制造类公司。随着PM2.5监测的逐渐开展,监测设备的采购正在撬动新商机,部分脱硫、脱硝产品也正在热销……为提前布局PM2.5监测带来的千亿环保市场,国内外企业已经展开了一场“肉搏战”。不过,由于技术限制加上仪器监测技术标准尚未出台,不少国内企业在此轮设备采购中陷入不利地位: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不仅没有技术优势,更因门槛问题,在目前已经启动的部分招标中频频败北。究竟国内环保企业如何分享千亿元环保蛋糕?迟迟难以出台的国标如何助力国内企业?   PM2.5带来的千亿商机   虽然在PM2.5监测启动伊始,一仪器销售商老李便早已嗅到商机,然而出乎其预料之外的是,市场蛋糕竟然这么大。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计划,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随后公布的修订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披露了PM2.5监测可能会带来的投资额度:全国总体需要布设1500个监测点,以目前市场上PM2.5监测设备的价格平均在20万元/套计算,全国388个地级以上城市总投入需20多亿元,PM2.5监测前期需要的投入将超过20亿元,每年新增的费用也将超过1亿元。   这仅仅是个开始。最新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并且未来节能减排的力度还将扩大。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也一再强调,2016年1月1日全面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具体的含义是指监测、发布,监测按照新的标准进行监测,监测的数据进行实时发布,到2016年1月,全国各地都要按照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是分期实施不是等待,是要及早谋划,提前准备。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计划年内建设35个环保监测站点,包含马路周边都会设相应站点。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盘雨宏指出,现在一套PM2.5监测设备的价格在10万-38万元左右,若按照20万元/套的平均价格计算,预计35个监测点仅对PM2.5监测设备的采购总额就将达到700万元,此外再加上其他配套仪器仪表等方面的投入,增设PM2.5监测点对仪器的采购总额将会进一步扩大。   “需要及早谋划、准备的不仅仅是地方政府,更有我们这类的环保企业。”分析人士表示有三类公司将在PM2.5热潮中受益,首先,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全面推进,大气监测类公司将率先受益,随后是工业污染源监测设备类公司,以及与减排和污染治理相关的脱硫脱硝设备制造类公司,上述三类公司将分享PM2.5带来的近1450亿元的市场需求,老李所在的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难产”的仪器技术国标   面对千亿元的市场蛋糕,老李所在的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有些按捺不住了。作为该公司负责北京地区仪器的销售经理,在老李看来,PM2.5监测设备的招标是一大机会,为赢取商机,这家环保部认定为“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早早成立研发团队,开始着手PM2.5监测设备的相关研发工作,截至目前已经自主研发出PM2.5监测仪样机,并且具备了PM2.5监测设备的生产技术,然而相关标准迟迟难以落地,让老李及其公司开始焦虑起来。   按照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表述,PM2.5监测设备的采购将会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会享有同样的机会,目前国内企业都对此项工作非常支持,一旦国家监测技术标准出台,相应的设备采购将会开始。然而现实的状况是,时间已经过半,标准却尚未出台。   据了解,按照规定2016年1月1日全国将按照修订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来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并对PM2.5进行数据发布,但截至目前PM2.5的仪器技术规范尚未出台,正是因为此项技术规范未出台,一些城市无法正式启动仪器的招标采购工作。   尽管相应的仪器标准未出台,但各地已经开始尝试PM2.5的监测。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已经在来自位于西城区的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综合观测实验室进行PM2.5研究性数据的监测,并会每小时发布数据。此外,广东省也已经对外公布珠三角地区17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监测到包括PM2.5在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这是我国第一个按照新标准公布监测指标并评价空气质量的城市群。   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的背景下,北京、广东等地都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PM2.5监测的?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发布的PM2.5只是研究性数据,等相应标准出台后再按照相应规定发布数据。广东省采用的则是美国EPA的标准,是高于国家现行的质量保障和质量控制的体系。从2005年这个粤港网到新增的监测点,是广东省在美国EPA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研发了一套在管理水平上跟国际接轨的监测技术体系。   吴晓青也坦言,目前PM2.5的监测方法包括手工法和自动监测法,其中手工法是标准规定的基准方法,也就是说其他两种自动监测方法都要和它进行比对和校正。无论是手工法还是自动监测法,在技术上都是成熟的,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方法。   咄咄逼人的外资设备商   技术标准的“难产”让老李们的焦虑加剧。   由于PM2.5仪器的技术标准尚未出台,很多技术设定只能参照PM10的监测技术标准来进行,不少企业担心,现在研究出的设备并不符合未来出台的仪器技术规定,带来成本浪费,而不进行此项研究,则最终可能会失去市场。   “其实我们动手的最早,PM2.5监测是去年年底时突然提出的,一些企业内部并未完全做好准备来迎接这场竞争,我们的样机就出来了,但就是这个标准迟迟不出来,大好的机遇丧失了。”老李告诉记者,从内部竞争看,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虽然国内企业都在积极准备,各环保公司之间已经针对PM2.5的设备市场开始进行争夺,并进行招投标的工作,但是很多企业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对设备市场并不是志在必得,直到全国“两会”结束才开始动手。“我们有样机的时候,国内其他企业还不知道是什么样,价格上也比国外便宜很多。”   而从外部竞争看,由于国外同类型企业早已将PM2.5纳入监测,设备与技术是现成的,国内企业并不占优势,在这样的条件下,PM2.5监测设备的采购如果像环保部门阐述的那样,对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同步开放,那么国内企业在仪器的招标过程中并不占优势,在这样的前提下,价格成为了国内企业的主导优势。老李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公司自主研究的PM2.5监测设备的售价在15万-20万元之间,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内部还代理销售一些国际进口品牌的PM2.5监测仪器,进口的PM2.5监测仪器会稍高于国内仪器的价格,售价在20万-25万元之间,两者最多相差40%,质量却没有什么差距。   对内有技术优势,对外有价格优势,如果没有这长达半年的等待,老李所在的公司可能会因为动手早,从而凭借价格优势占得先机。然而正是由于国标的难产,让老李所在的公司丧失了最有利的时机,而各地也在苦等国标未果的情况下,在PM2.5监测压力下,开始先期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招标,由于没有国标,价格因素成为了最大的考量。   这一点,老李从山东省的设备招标中便看出一二。在近期山东省公开招标的PM2.5监测设备中,100多台设备采购,国内企业虽有竞标,但无一入选,最终中标的是两家美国企业。“最终价格都在10万-12万元左右,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老外为先抢占市场,故意降低价格,这样的价格连成本都不够,国内企业还跟风。”老李无奈地表示。   让老李担忧的不仅仅是招标价格,更有招标门槛的设置。以上述山东省泰安市环境保护局招标设备的过程为例,泰安市环保局要求投标人须为PM2.5自动监测设施的生产厂家或生产厂家授权的供应商,具备PM2.5自动监测设施的生产和安装能力,投标人应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且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良好,注册资金达到500万元以上,并且所有产品均为合格产品,且有合法正规的供货渠道,在过去三年经营活动中无重大违法记录。   “500万元的注册资金足够要很多刚起步的国内企业的 命 了,很多国内企业只能做进口设备的配套供应,企业自身也很为难。”老李分析表示。   上下游产业的等待   相比于PM2.5的监测和公布,排放控制和综合治理更为复杂,在进行数据监测的同时,各地皆开始采取措施净化空气质量,而这也给下游企业带来商机,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就对此有所感触。   “我们公司的传统业务就是脱硫脱硝项目。随着PM2.5监测的逐渐开展,各地对空气质量的标准要求显著提高,对水泥厂、电厂、钢铁厂的排放标准也相应提高,作为一家从事烟气污染治理的企业,PM2.5监测直接增加了我们公司的业务量。”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环保龙头企业,其中脱硫脱硝等烟气治理是公司的传统优势领域——主要对电力、冶金、有色、建材等行业烟气脱硫及脱硝装置进行建设运营承包,并承担设施的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该公司的设计经理、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龚蔚成在环保产业工作八年,在他看来,随着政策层面对环保的重视,环保产业也开始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商机。在去年年底,国家提出的PM2.5监测更对其公司的相关业务构成了明显的拉动。   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公司新签订合同1.69亿元,涉及到重金属污染治理、脱硫、脱硝等领域,此外,公司营业收入为10633万元,同比增长15.09%。   “PM2.5监测的确带动了我们业务量的增长。”龚蔚成表示,由于其公司所经营的烟气治理业务能降低废气排放,从源头上提高空气质量,PM2.5监测提上日程后,不少电厂、水泥厂开始主动来和公司洽谈业务。“之前水泥厂的脱硝市场基本上处在空白期,随着PM2.5监测的开展,不少水泥厂开始重视脱硝,我们公司准备把此块市场范围继续扩大。”   “开展PM2.5监测之后,PM2.5监测设备的需求增加,这将会给空气监测仪器行业的相关企业带来商机。同时,开展PM2.5监测之后,我国对空气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业企业对脱硝、脱尘等设备的需求也会加大,这也会使脱硝、脱尘等设备的市场规模扩大。”盘雨宏表示。   而据了解,国家环保部也将采取措施,提高空气质量。吴晓青表示:“新标准实施后,我国将有2/3的城市达不到空气质量的要求,解决PM2.5问题,必须实现控制局地的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从控制一次污染向控制二次污染,从主要控制工业行业向城市规划、公共交通、建筑、生态保护等众多领域控制转变,这些转变都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 广西将建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
    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暨重大科技攻关工程28日在南宁正式启动。有关官员表示,到2012年,广西将在重点发展的14个千亿元产业和4个新兴产业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同时完成350项以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当天,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等官员为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授牌,并为广西电力技术研发中心揭牌。   据介绍,广西全面启动实施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即在有色金属、汽车、石化、食品、冶金、机械等14个千亿元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4个新兴产业中建设23个产业研发中心 同时组织实施35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一批对千亿元产业升级带动性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关键技术及其配套集成技术,培育100家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千亿元产业技术升级。   马飚说,广西科技事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匮乏,高水平创新平台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难以支撑做大做强做优现代产业体系和北部湾经济区创新发展。启动千亿元产业科技攻关工程,是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广西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西具体行动。   广西是全国五大有色金属资源大省,于2008年组建的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集团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号企业集团。该公司总经理李仕庆表示,将借助广西启动千亿元产业科技攻关工程的契机,不断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循环的路子。   据悉,因应今年初如期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优先发展北部湾经济区,集中力量做强大产业。今年初,广西政府决定优先重点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大力发展4大新兴产业,形成“14+4”的产业集群。到2020年,广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
  • 山东淄博打造千亿MEMS产业园 突围国外专利封锁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8月25日下午,在淄博高新区MEMS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正在建设的各类建筑旁塔吊林立,一片热火朝天忙碌的景象。“这个项目的带动作用非常大,现在二期的区域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淄博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管委会项目部负责人崔长新介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其实,这个大的园区是围绕着MEMS芯片展开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MEMS是一项革命性新技术,它将微型机构、控制电路、接口和电源等集成于一块或多块芯片上,不仅可以提高传感器性能,还能降低成本,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基于MEMS技术生产出来的MEMS传感器,有着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成本低、效能高、可大批量生产等优点,现已逐步取代传统机械传感器的主导地位,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制造、物联网、航空航天、医药化工等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目前,MEMS传感器市场已被以博世为首的国外厂商垄断,并因MEMS传感器的高研发难度及其制造工艺的复杂性,形成了行业壁垒,加上国外MEMS传感器大厂具有产品线广、技术领先、客户众多的优势,所以国内MEMS传感器厂商一时难以突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正是旺盛的市场需求与相对薄弱的产业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反而促使我国MEMS传感器企业加速发展,寻求突破,减少进口依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淄博高新区MEMS产业基地,中国MEMS产业打出了一个个突破点:清华大学研究员周斌研发的MEMS陀螺真空钎焊封装芯片,从设计到封装共有20多项发明专利,核心技术真空钎焊封装打破了国外垄断;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崔波教授研发的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精度达到原子级,实现了国产化,产品价格只有国外的三分之一& #8230 & #823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MEMS产业基地是淄博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448亩,建筑面积48.2万平方米。其中,二期占地298亩,建筑面积33.5万平米,现已全面开工,共建设6栋厂房,1、2号厂房7月底竣工,剩余厂房今年年底前竣工。园区围绕MEMS芯片、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化合物等产业链上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企业,以产业组织理念,精准开展项目招引,目前已签约新科实业(TDK)、绿能芯创、宏荣电子、深圳麦姆斯、思科莱斯、航天四十四所等6个高端产业项目,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32亿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园区将依托“六个一”平台招引机制,聚集MEMS产业资源,建设国家级MEMS创新中心,着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化MEMS产业示范基地和千亿级产业园区。 /p
  • CRO千亿市场横向整合,“联姻”仪器制造商赛道竞速?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即合同研究组织,是专业的医药研发外包组织机构,也是新药研发中重要的一环。不论是创新药还是仿制药,其研发过程都可以大致分为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相对应的CRO业务也分为临床前CRO和临床CRO。其中,临床前CRO主要包括新药发现、先导化合物和活性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及工业研发、制剂研究、安全性评价研究服务、药代动力学等,临床CRO包括临床I-IV期技术服务、生物等效性研究、实验室测试研究、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等。广义上的CRO还包括CMO、CDMO(统称CXO),它在创新药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降低了药企的研发成本和风险。CRO行业发展迅猛随着药企纷纷向创新化转型,我国逐渐进入制药2.0时代,CRO公司大幅受益于被创新药驱动的医药行业发展,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将达637亿美元,到2023年将增加至761亿美元,而CXO市场规模超千亿且还在不断扩容。全球CRO市场规模及增速(图片来源:Frost & Sullivan,万联证券研究所)2021年我国CRO市场规模将达108亿美元,其中临床CRO市场规模80亿美元,临床前CRO市场规模28亿美元,预期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179亿美元。近年来,我国CRO市场规模增长势头迅猛,上升幅度远高于全球市场增速。在国内诸多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生物制药的创新升级是必然趋势,新药研发领域的机会将不断涌现,从而带动CRO市场继续扩容。中国CRO市场规模及增速(图片来源:Frost & Sullivan,万联证券研究所)国际CRO并购整合成常态从CRO公司发展来看,单一业务的公司并不能满足制药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回顾国际CRO巨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并购是CRO公司开拓业务的重要手段和快速成长的关键,因此合适的领域布局,在纵向、横向整合一体化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公司产能和规模,注重全产业链的开发,开拓多元发展新局面已成为CRO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放眼全球,国际CRO巨头历经多重并购重组,不断在业务上开拓。2016年,IMS Health与Quintiles的跨界合并结合了临床CRO服务和医疗咨询的优势,诞生了当时全球最大的CRO公司IQVIA;2017年,INC Research 为优化业务布局与inVentiv Health合并为Syneos,成功跃居行业前三;2015到2017年,美国第三方独立实验室LabCorp连续并购Convance 、PAML 、Chiltern,成为了产业线最全的CRO公司,现居全球CRO行业第一。2021年2月,Icon以120亿美元收购PRA Health Science,一跃成为全球市场第三。国内CRO如何赛道竞速?相比国外,国内CRO市场呈现“小多散”的格局,需通过不断探索商业模式来谋求进一步发展。据统计,2020年我国CRO企业数量超500家,其中,国内临床前 CRO 主要从事化学合成、药理/毒理/药代,而从事动物模型、药物筛选的公司则相对较少。国内CRO企业和临床前CRO企业主要业务分布(图片来源:火石创造,国元证券研究中心)国内龙头企业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昭衍新药已经开始选择并购来扩大自身业务范围,而其余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份额分散,为了增加竞争力未来并购重组也将会成为必经之路。除此之外,CRO的合作模式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不同于国际CRO服务于大型跨国药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国内CRO面临的药企格局以初创企业为主,难以照搬国外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合作策略,所以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利益绑定势在必行。相比国外成熟的CRO行业,国内CRO仍处于成长期。在全球CRO的黄金赛道上,国内CRO想要弯道超车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加大研发投入、树立行业口碑和积累自身技术。不论在哪个行业,人才都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CRO更是以人为本的行业,很多业务并不需要重资产投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对研究人员的组织能力上。其次,CRO的发展受新药研发的驱动,医药研发支出是CRO行业发展的基础,直接决定了市场规模和行业景气,所以加大研发投入是CRO发展的刚性需求。另外,CRO是一个全球化产业,除了一些受到监管必须在某地完成的临床试验外,剩下的业务都可以委托海外CRO完成再交付。由于国内CRO在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具有成本优势,很多海外CRO业务也随之向国内转移,这时候就是公司比拼技术和行业口碑的时候,自身实力强口碑好的公司会在海外订单转移中瓜分更多的市场份额。CRO“联姻”仪器制造商降本增效前文提到,加大研发投入是CRO发展的刚性需求。据Frost & Sullivan 统计,自2014年起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预计到2023年全球研发投入将超20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5%,其中中国研发投入将达500亿美元,并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而不断增长的研发投入在扩大CRO市场规模的同时,还加剧了CRO业务范围扩张成本的增高,而更大需求量的仪器采购和实验室建设是导致成本增高的直接原因之一。中美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情况(图片来源:Frost & Sullivan,国元证券研究中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CRO公司开始与仪器制造商“联姻”,希望可以增强上下游版块间的协同作用和企业竞争力,从源头实现降本增效,海外CRO公司PPD与赛默飞的强强结合就是如此。赛默飞从2017年就开始布局CRO行业, 2021年4月,赛默飞继续对制药和生物技术终端市场加码,以174亿美元收购CRO公司PPD,跻身全球CRO行业Top5,导致CRO行业格局重新洗牌。这次收购,赛默飞一方面将完整的产品线和分析技术优势延续到CRO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在仪器、耗材、试剂方面的专业和成本优势,增加PPD在CRO的竞争力,在瓜分新药研发市场的同时真正达到降本增效。国内CRO公司也同样走上了与仪器厂商“联姻”的道路,目前药明康德正在全资收购国产色谱公司大连依利特,以期通过横向兼并拓展业务范围,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高效液相色谱具有快速、简便、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等特点,是新药研发的有力工具,在CRO公司的仪器采购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其高昂的价格让CRO服务的检测成本增高。药明康德这次收购,不仅在产业规划中为公司增加了一条仪器生产线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同时还使公司在CRO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 一图看懂千亿基因测序产业
    p   比尔· 盖茨曾断言:下一个能够超越我的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可想基因产业的爆发潜力有多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基因产业将迅猛发展,并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 /p p   近两年,基因测序产业发展迅速,也催生了很多热门公司,各路资金看好基因测序产业。国内,华大基因自去年7月在A股上市后受到资金追捧,市值一度突破千亿。 /p p   有研究预测,2018年全球基因测序产业规模将达117亿美元,谁将分得一杯羹?它的产业格局成几何?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p p   请看下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000" title=" 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0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acb2ad88-06b7-4f44-bb7d-a5fdc721a350.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 基因测序:千亿规模的低价竞争之忧
    与基因测序技术迅猛发展相伴的是基因测序市场快速扩大,《福布斯》杂志甚至预测其规模将高达千亿美元。   具体到中国,&ldquo 在两三年以前,国内做高通量测序的公司,两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但现在国内具有高通量测序能力的公司也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rdquo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技术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任鲁风说。   对于火热的基因测序市场,一些业内人士却冷静地向本报记者指出了本土产业如今的低价竞争现状及其背后隐忧。   &ldquo 隐形&rdquo 的千亿产业规模   就在上月初,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发生了继&ldquo 人类基因组计划&rdquo 之后的又一重大新闻:国际科学界宣布&ldquo DNA元素百科全书&rdquo (简称ENCODE)计划获得了迄今最详细的人类基因组分析数据。业内人士认为该项目对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都将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可是与业界的热切关注相比,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些普通民众却大都表示基因测序技术对生活的影响&ldquo 不怎么了解&rdquo ,当记者提出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高达千亿美元时,很多被访者都感到夸张。   &ldquo 现在iPhone手机随处可见,你要说它市场巨大我很认同,可我没发现基因测序有什么实际应用。&rdquo 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说。   当记者问他是否知道近年发生的本· 拉登被击毙以及德国曾出现致命的大肠杆菌疫情时,他都表示关注过这两个热点事件。   实际上,对于拉登身份的确定以及德国大肠杆菌疫情的控制,基因测序技术都起到了关键作用:Life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的测序技术,帮助美军确定死者即为拉登本人以及锁定一种新混合型致病大肠杆菌菌株是导致德国致命疫情的原因。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正在应用于疾病诊疗和食品安全等各个方面。当上述被访者了解到测序技术的更多应用实例之后,也认为&ldquo 千亿规模也许并不夸张&rdquo 。   企业抢占地盘   实际上,基因测序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要不断挑战人类的想象力。   当2005年突破性的高通量测序技术进入市场之时,业界为了区别于第一代技术而将其称为&ldquo 下一代测序技术&rdquo 而不是&ldquo 第二代测序技术&rdquo ,因为当时科学家普遍认为,第三代测序技术还遥不可及,但仅仅4年之后,新一代技术便横空出世。   相比普通民众,嗅觉灵敏的基因测序专业人士早已瞄准这一巨大市场,并展开了激烈争夺。   &ldquo 华大基因这样规模大的企业自然要占据尽可能大的市场。&rdquo 任鲁风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在上个月,本土基因测序行业的龙头华大基因收购了美国第三代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期通过并购的方式集聚市场。   &ldquo 而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在于去争夺相对空白的领域和那些处在夹缝的市场。&rdquo 任鲁风指出。   诺赛基因是国内这两年做得比较成熟的中型基因测序企业之一。因具有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和科研经验的优势,诺赛基因一直以承接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家大型项目为主,近些年也正在更多地面向公众服务,其中包括利用测序技术判断儿童在哪方面更有天分。   &ldquo 大公司不可能把所有市场业务都吃掉,它没那么多的渠道和力量,所以会在市场里面留下很多夹缝。&rdquo 任鲁风说,&ldquo 还有一类小公司就专注于这些小型业务,服务于几家医院,做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然后把样品送到相对大一点的公司,进行测序和数据分析,然后将结果跟之前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再把结果反馈给客户。&rdquo   价格战   对于目前的市场环境,诺赛基因总经理李秉珅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在激烈的竞争下,本土基因测序行业不少小公司选择了价格战,甚至存在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的现象。   金唯智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中平曾对记者表示:&ldquo 中国市场有个不好的地方,我们卖什么什么便宜,买什么什么贵。比如我常和员工说,在中国做基因测序,那么多公司在做,导致我们的价格比在美国还便宜。&rdquo   即便是对于国内基因测序行业规模第一的华大基因,尽管近些年扩张迅速,但其发展模式和盈利能力依然令人担忧。   对于华大基因近期对Complete Genomics的并购,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研究员韩健却表示,一个不盈利的公司用巨资购买一个亏损的公司,并购以后如果不能展示强力的盈利结果,股价维持很不容易。   在测序价格单方面持续降低的背后,选择新的发展模式是基因测序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悉,在2011年中国的测序市场规模达10亿美元,其中一部分将用于测序仪设备的购置,而大部分将消耗在测序试剂上。   对此,任鲁风指出,我国市场上用于基因测序服务的设备和试剂大多来自于少数几家国外供应商,不得不承受比供应商所在国家更高的设备购置和应用费用。   诺赛基因常规测序负责人张隽辉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ldquo 目前基因检测设备和试剂的供应基本上由欧美企业垄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国内基因测序服务企业的利润空间。&rdquo   而实际上,我国测序服务公司设备和试剂过分依赖进口的隐忧,反而是忙于&ldquo 打价格战&rdquo 的各公司新的发展空间。
  • 千亿元投资饮用水行业 国产仪器是未来重点
    在水源污染日益恶化、治理收效尚需时日的情况下,我国居民何时才能喝上放心水?   在水价上涨的大趋势下,老百姓对饮用水水质也愈加关注。   过去几年中,我国对水污染治理投入了大量经费,收效却同公众预期差距较大。审计署日前发布调查结果,历经6年时间、投入资金910亿元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巢湖、太湖、滇池的平均水质仍为Ⅴ类或劣Ⅴ类。   在水源污染日益恶化、治理收效尚需时日的情况下,我国居民何时才能喝上放心水?   近日,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邵益生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有的水源条件下,依靠改进水厂净水工艺、设施,改善供水管网,也可提高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他透露,即将出台的《2009-2012年城市供水水质保障和设施改造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目标就是瞄准在现有源水水质条件下实现饮用水水质达标,预计3年内将会有上千亿元的巨额投资。   据邵益生分析,“十二五”供水安全面临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能否有效遏制水环境的恶化趋势,并尽快改善水源水质 如何尽快改造供水设施,提高净水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 如何快速提高水质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等。   据介绍,《规划》的重点是净水工艺设施改造、供水管网改造以及提高水质检测监管能力等三方面。邵益生认为,这是提高我国饮用水水质的一次机遇。   三方欠账致饮用水安全存隐患   水源污染是饮用水安全的最大隐患。但是,水源污染治理却存在着投资巨大、见效缓慢的特点。   北京桑德环保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在同《科学时报》记者谈到“三河三湖”工程时表示,其投资规模和治理时间决定了该工程不可能彻底解决当地的水污染问题,水治理必须得坚持相当长的时间。   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一直以来,我国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是三方面欠账导致。除了源水污染严重,我国还存在供水设施落后、管网老化、漏失率高、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三方面的不健全导致我国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为解决水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台了1个标准、5个规划和1个重大科技专项,力图最终形成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和从中央到地方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监管体系。邵益生表示,《规划》的实施能完善上述两个环节。他指出,水源污染的问题不能期望近期解决,而中间环节的投资较为直接,能够较快改善水质。   据悉,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的水厂基本能保证出厂水质达标。不过,自2007年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出台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水厂是按照过去的标准设计,不能达到新的标准。   头尾两端问题最大   除了供水设施不能满足新的标准,配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这个环节差距更大、问题更多。   据统计,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供水管网不断老化,有些城市的供水漏失率高达30%以上,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6%~12%的标准,跑、冒、滴、漏的发生严重地影响到供水质量及供水的安全运行。邵益生指出,供水安全在头尾两端问题最大,头就是水源污染,尾就是配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风险很大,隐患很多”。   他表示,饮用水达标应指居民家中水龙头里流出的水,而目前供水行业内通行的达标水却指的是出厂水,缺失了供水末端进入居民楼中的这段。“进入楼里的管网是开发商负责的,管材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不合格。二次加压的水问题更多,对水箱的管理问题更大”。   邵益生指出,离开管网改造谈水质达标,只能是空谈。   一个好消息是,目前我国已有沈阳等城市尝试鼓励、授权供水企业延伸管理,接管物业的管网,更换老旧水管,实现到龙头的管理。   据悉,目前这些举措还只在小范围进行尝试。对于企业增加的成本采取了政府补贴、提高水价等多元方式解决。   由此,傅涛提出这样的担心:如果由企业投入,这部分增加的成本最终势必会进入水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邵益生也表示,导致《规划》目前尚未出台的一个焦点问题就在于投资主体不明确。他说,如果中央财政多出一些资金,将大大减少水价上涨的压力。“为了扩大内需,中央要加大投入,如果投入到改善水质、保证饮水安全这种民生工程上是很值得的”。   国产化是未来重点   由于检测能力欠缺,水质是否合格便无从判断,直接导致了政府监管能力不足。同时,供水企业指导生产需要检测数据,广大消费者也期望了解水质状况。   但现状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供水企业的水质检测能力都不高。邵益生指出,在全国的供水企业中能够检测106项国家指标的仅有20余家,全国600多个城市中95%以上都不具备完整的检测能力 大部分县城以下供水企业尚未配备基本的水质监测设备,甚至不能对常规水质指标进行检测。   邵益生透露,《规划》预计在3年内投入30多亿元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身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一提起检测仪器就很郁闷:“现在的大型水质检测设备几乎都是进口的,实时在线监测设备也大部分进口。买了仪器之后,使用的耗材价格也很贵。我们整个就是一冤大头。”   心有不甘的邵益生等人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专门提出了一个仪器开发课题。结果消息一传出,外国同类的仪器价格立刻下降。   “因此,下一步重大水专项在产业化方面还要加大力度,不仅要产业化,还要国产化。”邵益生说。   我国环保产业小且碎,不过一些新兴企业还是显示出了一定的竞争力。如浙江一家仪器制造企业收购了一家美国公司,包括其技术和销售网络 海南一家膜净化技术企业研发了“白菜价”的膜技术,力图打破国外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这些企业都让邵益生很欣慰。他表示,“十二五”在改善水质的同时会把产业化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将给创新企业一个平台,以企业为核心推进产业化。   作为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文一波表示,任何规划的出台都会对行业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企业都会格外关注。他期待《规划》能尽早出台,给企业和地方政府充分的准备时间和清晰的发展方向指示。   邵益生指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通常都会有所滞后。他推断,该《规划》可能会和“十二五”的规划合并,成为“十二五”期间的供水安全指导性规划。   对于《规划》的未来,邵益生踌躇满志。他说:“在这个规划上我们真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不仅出了规划编制指南,对企业、水厂也有具体的实施指南。我相信,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划进行实施,经费投进去就会较快地出效果,改进水质。”   相关新闻:饮用水污染每天致死五千儿童
  • 检验检测服务:图谋千亿市场
    2011年末国办正式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将“检验检测服务”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8个高技术服务业领域之一,而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看来,这更是“检验检测服务”首次以一个产业整体被突出标示。   采访中武津生告诉记者:“《指导意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为检验检测服务进行了定位,确定了这一行业的重要作用。”而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博士谢澄看来,《指导意见》中所明确的行业发展重点则更为诱人:“此次发文所提出的发展检验、检测、检疫、计量、认可技术服务,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强测试技术和方法等基础能力研究,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等重点任务,对于检验检测行业下一步的资金重点指向性非常明确”。   千亿市场可期   不再同于往日企业自身检验检测的“小玩闹”,记者手中一份由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最新发布的《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2011)》显示,2010年我国检验检测产业规模达到650亿元,已经成为居美国之后第二大的市场,“十二五”末期预计将达1300亿元。   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秘书长肖澜曾表示,检验检测是衡量技术法规和标准是否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合格评定程序执行的技术支撑。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政府部门十分重视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的建立,权威的检验检测机构可以得到政府的授权。这些国家的检验检测机构几乎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够与其技术法规和标准所确定的技术要求相匹配。检验检测机构专业人员的水平很高,有的还直接负责或参加有关标准的制定和审查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带动巨大的新技术浪潮,测试服务业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以美国为例,1989-2001年间,美国的面向研究开发和技术产品的测试服务业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采访中,谢澄表示,近年来全球检测行业均保持了15%左右的快速增长,特别是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检测行业仍实现增长,体现了良好的防御性。而我国的检验测试服务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差到优,取得了巨大发展。他告诉记者:“国外政府在行业检测发展中,主要着力于支持标准体系的制定、标准技术的研发、大型共性检测仪器和标准物质的研制、基础检测数据库的建立以及信息平台的搭建”。   而当前国内的检验检测行业存在外资、国有检测机构和民营机构等3股力量。跨国检测机构在国际化、资本、品牌、技术与经营上具有明显优势,占据32%的市场份额。民营机构快速发展,占据11%的市场份额。国有检测机构正在经营机制、资本、品牌、服务能力方面不断突破,占据了57%的市场份额。   多功能平台雏形初现   谈起目前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现状,肖澜认为国内检测机构体系经过长期建设,架构可以说较为完善。当前国内检验检测机构按认定部门级别可分为国家级、省市级、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3个层次。据记者了解,我国政府部门认定的提供分析测试和计量检测机构或中心的检测服务面基本覆盖各个行业与高新技术领域。   国内检测机构组织的运作方式包括独立机构、多机构组建、会员制协作中心等。近年来,依托强势科研机构建立的公共测试平台的功能比以往传统的检测机构强大,不仅提供检测服务,还可提供共享实验室的代理运作和培训,并具有一定的孵化功能。   在谢澄看来,依托综合型高校的大型多功能公共测试平台以及由行业权威机构发起组建的行业检测集成服务中心两种新型测试机构值得关注。   清华科技园公共测试平台就属于依托综合性高校的典型代表。“依托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的优势资源,不仅拥有超过5000万元的高精尖设备,还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队伍,目前作为北京市科委‘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试点单位之一,服务面从校内科研延伸社会,平台实施市场化运作”。谢澄告诉记者,目前这一平台设有专门部门负责代理共享实验室的运作,为企业服务所需的实验辅助人员由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聘任,由分析中心的专家负责技术指导与培训。园内企业使用公共测试平台的费用由孵化器公司收取,公司按照企业的测试需要对分析中心提出相应的要求,如果企业有长期稳定的实验需求,还可以为他们培训专业队伍。据估算,目前该平台每年可以提供2000个机时,在生物、医药、环境、冶金、食品、化工、材料、地质等诸多领域提供测试分析服务。   而第二类服务中心主要由行业内数家权威学术和技术机构发起、联合行业内离散的检测机构、统一规划和有效集合业内优势资源组建的服务中心,可提供面向行业各个环节的检测。记者了解到,于2004年6月挂牌成立的,由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牵头,联合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国家建筑材料检测中心等3家国家级分析测试机构为发起单位的“北京材料测试服务中心”则属这一模式。该中心能够做到对北京地区的分析测试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使各检测单位逐步串珠成链,资源共享,建立北京材料分析测试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其他信息技术,快速、灵活、高效地向北京乃至全国提供服务,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使北京市分析测试的整体水平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提高。上海也已由数家权威检测单位共同成立了“上海质谱技术专业服务中心”,为各领域的研发提供质谱检测分析。   破解第三方机构桎梏   虽然历经多年发展,然而一直以国有检测机构为主的检验检测行业目前仍面临不少困境。其中缺乏综合联合服务平台,资源利用率低成为多位专家关注的焦点。   在肖澜看来,目前国内的行业检测机构分布过于分散,既有大型的综合性的检测机构如上海测试中心,又有很多小型的专业型高校及企业检测中心,缺乏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其串联起来,以实现规模服务效应,有效提高检测资源利用率,提升服务效率及水平。   而检测业信息化程度低,数字化资源稀缺也在记者采访中被多次提及。据调查显示,现有检测机构(站)只有少数拥有网页,而且多为机构与设备仪器介绍,几乎没有数据库。虽然很多检测机构各自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历年测试项目的测试用例和测试方案,有关服务信息、分析测试方法、仪器检定方法、标准物质资源等数字化资源稀缺,这些智力型检测知识成果无法为社会共享,显然制约了网络环境下的检测发展。   而且国内现有行业检测机构或平台运营模式过于单一,除了政府拨款外,中介服务费是其主要业务来源。许多专业行业检测机构的服务功能有待拓展,大部分机构目前只是单纯地将现有检测服务实现上网受理,但有关国内外的检测技术、检测设备的信息报道,新技术和新产品发布,委托分析研究、咨询服务等功能都有待拓展。有调研发现,国外很多检测机构还承担了部分检测人员培训的功能,定期组织培训班,学习最新的检测技术,掌握新设备等,而这一点在目前的行业检测机构有欠缺。   在华测检测公司研究院院长朱平看来,在完全市场化第三方检测领域,与国际大型检测机构相比,我国检测机构检测竞争力、设备等硬件条件差距较小,但在管理方面劣势明显,管理信息化手段支撑作用不强。   为破解本土第三方检测机构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整体规划缺乏、信息孤岛问题严重等难题,促进检测机构实现管理现代化,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组织研究、制定并发布《我国第三方测试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战略白皮书》,提出适用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发展模式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规范。对此肖澜介绍道:“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系统主要希望指导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检测机构规划、建设、实施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的推广实施将引导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整个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降低信息系统建设风险”。   而北京更是看重检验检测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服务,率先提出探索北京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特色之路,启动包括智慧检测平台建设工程、社会重大检测需求应急及快速响应支撑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大科技专项材料测试支撑工程、首都材料检测高技术服务基地建设工程在内的4大重点工程。
  • Science:科学家测定超高热导率半导体-砷化硼的载流子迁移率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刘新风团队联合美国休斯顿大学包吉明团队、任志锋团队,在超高热导率半导体-立方砷化硼(c-BAs)单晶的载流子扩散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为其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指导和帮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 随着芯片集成规模的进一步增大,热量管理成为制约芯片性能的重要因素。受到散热问题的困扰,不得不牺牲处理器的运算速度。2004年后,CPU的主频便止步于4GHz,只能通过增加核数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运算速度,而这一策略对于单线程的算法无效。2018年,具有超高热导率的半导体c-BAs的成功制备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其样品实测最高室温热导率超过1000 Wm-1K-1,约为Si的十倍。c-BAs具有高的热导率以及超弱的电声耦合系数和带间散射,理论预测c-BAs同时具有颇高的电子迁移率(1400 cm2V-1s-1)和空穴迁移率(2110 cm2V-1s-1),这在半导体材料系统中颇为罕见,有望将其应用在集成电路领域来缓解散热困难并可实现更高的运算速度,因而通过实验来确认这种高热导率的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c-BAs已被制备,但样品中广泛分布着不均匀的杂质与缺陷,对其迁移率的测量带来困难。一般可以通过霍尔效应,测定样品的载流子的迁移率,而电极的大小制约其空间分辨能力,并直接影响测试结果。2021年,利用霍尔效应测试的c-BAs单晶的迁移率报道结果仅为22 cm2V-1s-1,与理论预测结果相差甚远。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能力的原位表征方法是确认c-BAs本征迁移率的关键。 通过大量的样品反复比较,科研团队确定了综合应用XRD、拉曼和带边荧光信号来判断样品纯度的方法,并挑选出具有锐利XRD衍射(0.02度)窄拉曼线宽(0.6波数)、接近0的拉曼本底、极微弱带边发光的高纯样品。进一步,科研团队自主搭建了超快载流子扩散显微成像系统。通过聚焦的泵浦光激发,广场的探测光探测,实时观测载流子的分布情况并追踪其传输过程,探测灵敏度达到10-5量级,空间分辨能力达23 nm。利用该测量系统,研究比较了具有不同杂质浓度的c-BAs的载流子扩散速度,首次在高纯样品区域检测到其双极性迁移率约1550 cm2V-1s-1,这一测量结果与理论预测值(1680 cm2V-1s-1)非常接近。通过高能量(3.1 eV,400 nm)光子激发,研究还发现长达20ps的热载流子扩散过程,其迁移率大于3000 cm2V-1s-1。 立方砷化硼高的载流子和热载流子迁移速率以及超高的热导率,表明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电子元件。该研究厘清了理论和实验之间存在的差异的具体原因,并为该材料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中科院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等的支持。  图1.c-BAs单晶的表征。(A)c-BAs单晶的扫描电镜照片;(B)111面的X射线衍射;(C)拉曼散射(激发波长532 nm);(D)极微弱的带边发光(激发波长593 nm)及荧光成像(插图,标尺为10微米)。 图2.瞬态反射显微成像和在c-BAs中的载流子扩散。(A)实验装置示意图,激发波长为600 nm探测波长为800 nm;(B)不同时刻的瞬态反射显微成像(标尺1微米);(C)典型的载流子动力学;(D)0.5 ps的二维高斯拟合(E)不同时刻的载流子分布方差随时间的演化及载流子迁移率,误差标尺代表95%置信拟合区间。
  • 新型薄膜半导体?电子迁移速度约为传统半导体的7倍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利用一种名为三元碲铋矿(ternary tetradymite)的晶体材料研制出一种新型超薄晶体薄膜半导体。据介绍,这种“薄膜”厚度仅 100 纳米,其中电子的迁移速度约为传统半导体的 7 倍从而创下新纪录。这一成果有助科学家研发出新型高效电子设备。相关论文已经发表于《今日材料物理学》杂志。据介绍,这种“薄膜”主要是通过“分子束外延技术”精细控制分子束并“逐个原子”构建而来的材料。这种工艺可以制造出几乎没有缺陷的材料,从而实现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即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穿过材料的难易程度)。简单来说,当科学家向“薄膜”施加电流时,他们记录到了电子以 10000 cm² /V-s 的速度发生移动。相比之下,电子在“硅半导体”中的移动速度约为 1400 cm² /V-s,而在传统铜线中则要更慢。这种超高的电子迁移率意味着更好的导电性。这反过来又为更高效、更强大的电子设备铺平了道路,这些设备产生的热量更少,浪费的能量更少。研究人员将这种“薄膜”的特性比喻成“不会堵车的高速公路”,他们表示这种材料“对于更高效、更省电的电子设备至关重要,可以用更少的电力完成更多的工作”。科学家们表示,潜在的应用包括将“废热”转换成电能的可穿戴式热电设备,以及利用电子自旋而不是电荷来处理信息的“自旋电子”设备。科学家们通过将“薄膜”置于极寒磁场环境中来测量材料中的电子迁移率,然后通过对薄膜通电测量“量子振荡”。当然,这种材料即使只有微小的缺陷也会影响电子迁移率,因此科学家们希望通过改进薄膜的制备工艺来取得更好的结果。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 Jagadeesh Moodera 表示:“这表明,只要能够适当控制这些复杂系统,我们就可以实现巨大进步。我们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不断改进这种材料,希望使其变得更薄,并用于未来的自旋电子学和可穿戴式热电设备。”
  • 掀起VOCs的“盖头“来 千亿市场大门敞开
    VOCs治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重点和难点。VOCs排放量如此之大,其治理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把VOCs纳入约束性指标,2020年我国工业源VOCs排放将比2009年减少430万吨。业内人士估计,由此带来的市场将达到千亿元。  掀起VOCs的“盖头“来 千亿市场大门敞开  目前,我国VOCs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鉴于国内VOCs人为源排放量高于自然源,且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地方,同时VOCs人为源污染排放成分复杂,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还对人体健康有直接或潜在的危害,国内对人为源VOCs的监测和治理就显得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多项相关政策及法规助力VOCs治理。最新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更是首次将VOCs纳入监管范围。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将会对空气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和处罚标准等,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  在地方层面,日前,继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四川省、天津市、辽宁省、浙江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海南省、湖北省和福建省开征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费之后,江西省成为全国第十六个正式发布文件通知试点开征VOCs排污费的省级地区(含直辖市),从2016年11月1日起执行。  “各地VOCs治理政策、标准、方案的出台实施,将催生巨大的VOCs治理、监测(检测)和第三方服务市场。初步预计,近3年仅VOCs治理市场将达1800亿元。”专家表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健表示,VOCs像过去的烟尘、氮氧化物一样,也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物质来控制。针对全国VOCs污染的压力,环保部陆续发布了一些关于VOCs监测治理方面的标准和方案,进行全国VOCs的治理。目前在VOCs监测方面,环保部监测司和大气司共同指导VOCs监测减排。  但在国家环境测试中心主任黄业茹看来,目前我国VOCs的监测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在设备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尤其是国内低浓度标准气体只能依赖进口。“我们的校准没有标气(标准气体),这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没有这个物质,仪器就没有标准。”  由于VOCs的污染涉及到众多污染物种类和行业,目前我国尚未建立VOCs污染企业的源清单,对VOCs治理市场总容量难以进行准确的计算。总体来讲,VOCs的控制治理市场可以划分为源头减排、末端治理、VOCs监测(检测)和第三方服务等细分领域。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处于起步阶段的VOCs市场,小企业多,水平参差不齐,且受到配套政策不完善、付费主体支付能力弱等问题的掣肘,仍需要政府、企业、第三方等进一步推动。权威机构称,由于目前我国VOCs治理与监测市场的技术储备与立法尚不健全,市场仍处于蓝海阶段。VOCs治理将成为“十三五” 大气污染治理的一大重点。  2016-2021年大气污染治理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分析,我国VOCs治理起步较晚,因此目前的VOCs治理成效并不明显。但随着政策在不断落地,治理力度在不断加强,未来对VOCs治理行业的需求必将越来越迫切。  海通证券(600837)分析师认为,到2020年,预计工业源VOCs减排控制带来的市场空间为1809亿元,其中含VOCs产品的使用和排放环节的减排需求为759.22亿元,占总需求的41.53%。另外VOCs监测市场价值估计为48.65亿元。
  • 新芝生物上市进度条已拉满!千亿美元市场空间下发展值得期待
    9月19日,新芝生物在全景网举行北交所上市路演,9月20日开启网上申购,并于9月26日公告发行结果,其上市进度条即将拉满。图/北交所作为国内生命科学仪器设备领域知名企业,新芝生物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近年来业务持续扩张,业绩稳健增长,获得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根据机构预测,全球实验分析仪器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千亿美元,而中国在过去几年里系全球行业规模增速最快的市场。当下,国家系列政策出台、经费投入加大支持行业发展,叠加下游应用行业蓬勃向上带动需求释放,实验分析仪器行业处在发展“黄金时期”,新芝生物或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跨越!新芝生物是我国较早从事生命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核心围绕生物样品处理、分子生物学与药物研究、实验室自动化与通用设备三大类产品开展,多次被评为“行业十大品牌”。公司产品下游应用广泛,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卫生、IVD、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检疫、环境保护及新材料研究等诸多领域。近年来,新芝生物的业绩稳健上行。根据公司财报数据,其2019年-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1.43亿元和1.68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40亿元、0.45亿元和0.57亿元,双双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成长性显著。2022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增长势头不减,实现营业收入0.86亿元、净利润0.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03%和14.20%,扣非净利润为0.16亿元,同比上升4.31%。从收入结构来看,生物样品处理仪器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2021年此类产品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4.03%、63.01%和62.04%,今年上半年依旧贡献最大收入。实验室自动化与通用设备占据公司主营业务第二大收入来源,2019年-2021年度及今年上半年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25.06%、23.38%、22.36%和21.67%,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分子生物学与药物研究系列产品近几年飞速发展,过去三年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3.90%,6.20%、8.62%,在总体营收水平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占比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占比更是达到了22.53%。来源:公司招股书业务毛利率方面,公司各主要业务毛利率较高,均保持在70%左右,变动幅度不大。2019-2021年,生物样品处理仪器毛利率分别为71.56%、68.62%、69.18%,实验室自动化与通用设备毛利率分别为67.45%、66.60%、66.55%,分子生物学与药物研究仪器毛利率分别为72.56%、72.30%、68.30%,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1.33%、67.85%、68.36%。“公司产品毛利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为:首先公司在生命科学仪器行业知名度较高,在部分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次下游行业增速较快,行业壁垒较高,企业之间相互竞争还不是特别充分;最后生命科学仪器行业下游客户在选择仪器时,更看重产品的品牌、性能及服务,故产品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开源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此外,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状况总体良好,资产负债结构总体稳定,资产总额为2.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14%,负债总额为0.4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78%。生命科学仪器里的“专精特新”获中科院、药明康德等客户青睐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芝生物也在不断增强自身科研实力。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创新,设计了从技术调研、技术预研到产品开发层层递进的研发流程,研发活动的分类清晰,目标明确。来源:公司招股书公司招股书显示,近三年的研发费用投入整体增加,研发费用率稳定在8%左右。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研发人员占比接近14%,掌握了功率超声驱动技术、多场景高精度复杂温控技术、瞬时放电控制技术、生物大分子提取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经过多年来的潜心投入和深厚积累,公司截至2021年年底已获授权的专利技术62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4项。近几年,公司超声波粉碎机、高压气体基因枪等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如今,新芝生物已发展成为国内在生命科学仪器领域产品线组合较为齐全的自主创新厂商之一,其在行业内的技术水平处于显著优势地位。此外,新芝生物还曾承担国家卫生部重大科研项目,为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中心、科学仪器产业化基地、宁波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21年,新芝生物被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认定为“宁波市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同年入选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多重光环加身的新芝生物,也获得了一众知名优质客户的青睐。目前,新芝生物的下游客户主要涵盖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院、CDC、卫生部下属研究院、药检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以及药明康德、合全药业、金斯瑞、凯莱英、康龙化成、华大基因等知名企业,行业地位突出,专业知名度高。“政策+下游”共驱行业发展新芝生物发展壮大基础坚实除了自身业绩成长稳健、技术水平过硬外,新芝生物所属的实验分析仪器制造业行业也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政策端到市场端,都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策面上,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完善、制定和颁布,使得实验室分析仪器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我国科学研究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研究经费投入已居世界第二,增速快于发达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80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3563.2亿元,增长14.6%,增速加快4.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例为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来源:国家统计局而2016年出台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2.8%;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随着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生命科学仪器行业也将迎来持续的发展机会。同时,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全球医药市场与中国医药市场蓬勃发展,将带动生命科学仪器行业相关产品的需求得到快速释放,进而带动行业快速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19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1.32万亿美元,近五年CAGR约为4.6%,预计到2024年增长至1.64万亿美元,2019-2024年CAGR4.4%。其中,中国制药市场研发支出增速快于全球市场,由2015年的105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211亿美元,CAGR约为19.1%,预计到2024年增长至476亿美元,2019-2024年CAGR17.7%。近年来,生命科学仪器领域中,全球实验仪器分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5-2020年期间,全球实验仪器市场规模增速稳定,维持在4%左右。“自2021年起,得益于全球研发投资的快速增长,全球实验分析仪器规模的增长率也将加快,预计2026年规模将达到1020亿美元。”国泰君安在研报中表示。在区域市场分布方面,根据SDI公布的数据,北美、欧洲、日本和中国是实验分析仪器的主要市场。其中,中国市场是近年来全球实验分析仪器增长最快的市场。SDI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10.4%,位列第四;2019年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重增加至15%,力压日本,跃居第三;2020年中国实验分析仪器市场规模约75亿美元,2015-2020年复合增速为6.80%,高于同期北美的5.20%、欧洲的3.10%以及日本的2.90%。中国现已步入实验分析仪器行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时期,并且在国泰君安看来,中国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较快增速。面对庞大的市场增量,已具备多个行业技术领先、手握众多优质客户等多重优势的新芝生物,在抢占市场份额的过程中,拥有足够的竞争力。不久后,新芝生物将正式登陆北交所,未来在资本力量的加持下,新芝生物将书写怎样的辉煌,值得期待!
  • 武汉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半导体等领域!
    据央视新闻消息,目前武汉已经形成了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积极向万亿级产业集群迈进。8月1日,武汉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市创新发展未来产业的情况。武汉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武汉将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六大方向13个细分领域,武汉将力争到2027年,未来产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千亿元,打造5个以上、力争10个以上100亿级未来产业集群。到2035年,力争未来产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万亿级,打造2-3个千亿级产业、若干个500亿级产业。在未来制造方向上,重点发展未来显示和人形机器人2个细分领域。人形机器人依托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江汉区等区,重点在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及“肢体”关键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攻关基础版整机、功能型整机等重点产品和部组件。拓展人形机器人在特种领域、制造业典型场景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未来信息方向,重点发展元宇宙、未来网络、量子科技、通用人工智能、先进半导体5个细分领域。元宇宙依托东湖高新区、江汉区、汉阳区、武昌区等区,组织实施扩展现实、第三代互联网等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构建元宇宙开发平台。拓展元宇宙在工业生产、文旅相结合的科技+文化的应用场景。未来网络依托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东西湖区、洪山区等区,开展增强型无线空口技术、感知与通信融合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芯片、终端基站等网络设备以及测试仪器仪表等产品研发和测试。围绕6G等技术前瞻布局,重点发展全息通信、智慧交互等应用场景。量子科技依托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东西湖区、武昌区等区,重点在量子芯片、量子通信、量子激光雷达、精密光谱测量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和新技术新设备研发。推动量子科技在金融、交通、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试点应用。通用人工智能依托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东西湖区等区,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E级算力),面向智能芯片、多模态大模型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开展大模型创新算法开发及开源开放。拓展通用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先进半导体依托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东西湖区等区,加快第三代、第四代半导体等材料制造技术研究,布局先进电子材料及电子级化学材料,发展功率半导体、硅光半导体前沿技术,推动先进封装技术及应用。拓展半导体材料在移动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在未来材料方向,重点发展未来新材料。依托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青山区等区,加强新型光电存储材料、石墨烯材料、钙钛矿量子点材料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拓展未来新材料在光电子信息、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在未来能源方向,重点发展电磁能、新型储能2个细分领域。新型储能依托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长江新区、江夏区、黄陂区等区,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等关键技术,在极限条件下的超长期待机,推动新型储能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推动新型储能在智慧城市、智能电网、虚拟电厂等领域应用。同时,为提升产业基金引导服务效应,武汉市将发挥江城基金、武汉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组建未来产业基金,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创新,组建了新型研发机构,专门出台了组建10个龙头企业牵头的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目前10个实验室已陆续挂牌,加大在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其中,江城基金重点聚焦泛半导体领域,围绕武汉集成电路产业补链强链拓链。将力争用3-5年时间将江城基金规模做到500亿元,带动形成15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集群。
  • 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暨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启动
    6月28日上午,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暨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启动仪式在南宁举行。出席会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为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授牌,共同启动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暨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并现场为广西电力技术研发中心揭牌。   实施重大科技攻关“350”工程和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1823”工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350”工程指在广西组织实施35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1823”工程指在广西18个重点产业中建设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这是广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打造18个重点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的关键,也是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具体行动。   会议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全面推进重大科技攻关“350”工程和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1823”工程的实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实施计划,广西将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项目全面启动。到2012年,广西将实施350项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一批对千亿元产业带动性大、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关键技术、配套集成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力争获取500项以上重大发明专利,促进食品、汽车、石化、农业等14个千亿元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接近先进水平。   首批23个自治区级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包括:广西乘用汽车研发中心、广西商用汽车研发中心、广西内燃机研发中心、广西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广西工程机械研发中心、广西数控机床研发中心、广西有色金属研发中心、广西铝产品加工研发中心、广西化工研发中心、广西锰业研发中心、广西钢铁研发中心、广西电力技术研发中心、广西糖业研发中心、广西水泥研发中心、广西生物农业研发中心、广西电子元器件研发中心、广西船舶机械研发中心、广西纺织研发中心、广西中药新药研发中心、广西药物提纯研发中心、广西造纸研发中心、广西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中心、广西生物能源研发中心。
  • 重庆将培育千亿级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发布《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重庆将培育千亿级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现状西部唯一国家级示范区和集聚区重庆检验检测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产品质量、卫生医疗、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交通运输等门类齐全的检验检测服务供给体系,检验检测产业链上、中、下游集群化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截至2022年,重庆检验检测全产业链规模突破450亿元,其中上游检验检测装备制造链产值突破100亿元、中游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链营收突破300亿元、下游延伸技术服务链营收突破50亿元。重庆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机构(CMA机构)689家,营收93亿元,涌现出川仪股份、中国汽研、招商车研、凯瑞机器人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头部企业和知名品牌,汽车(摩托车)、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部分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重庆已成为西部地区唯一获批同时建设检验检测国家级示范区与集聚区的省级区域。目标到2027年全产业链规模达千亿级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规划》提出一系列目标。到2027年,初步形成检验检测服务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构建统一管理、共同实施、权威公信、通用互认的检验检测体系,形成“两区五群多基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基本建成千亿级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重庆检验检测服务业规模实现倍增,初步建成国家中西部检验检测服务业高地。到2027年,检验检测服务业全产业链规模达到千亿级,其中上游年产值达到250亿元,中、下游年营收分别达到700亿元、150亿元。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的CMA机构营收在全市占比分别达到40%、25%,初步建成检验检测装备研发制造群、中心城区检验检测服务群、渝西地区检验检测服务群、生态三峡检验检测服务群、绿色武陵检验检测服务群等5个市级检验检测产业集群。CMA机构达到800家,新培育3个全国知名的检验检测品牌,基本形成适应重庆产业发展的检验检测新格局。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重庆城市发展定位相契合、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匹配、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举措聚焦“33618”上中下游齐发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检验检测服务业上游,《规划》提出,加强检验检测装备研发制造。例如,锚定世界500强、全国100强检验检测装备制造企业,招引一批虚拟检测、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量子计算、北斗导航、生物医药等前沿检验检测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同时,打造一批“业务流程信息化、关键检验环节可视化、主要检测项目自动化、记录与报告电子化”的数字化智能化实验室。力争到2027年,重庆CMA机构基本实现“通用+专用”相结合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系统)全覆盖应用。针对检验检测服务业中游,聚焦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需求,持续巩固汽车(摩托车)、先进材料等领域检验检测能力的领先优势,服务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尽快补齐电子信息、智能装备、食品及农产品等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短板,支撑产业健康发展;超前谋划布局软件与信通服务、新能源、新型储能及前沿新材料、动力装备等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例如,汽摩检验检测领域,引导中国汽研、招商车研等检验检测机构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及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基地、国家新能源质检中心、国家氢能动力质检中心、国家级车联网先导试验区、自动驾驶测试基地、比亚迪电池研究院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2—3家机动车产品进口国权威认证机构指定实验室,助力重庆汽车、摩托车产品出口。力争到2027年,汽车(摩托车)检验检测年营收达150亿元。在检验检测服务业下游,鼓励大型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为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软件及信通服务、普通工业产品(消费品)等重点产业提供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支持开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生态产品、城市轨道交通产品、铁路产品、无人机、智能家电,以及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碳足迹、碳标签、“同线同标同质”等高端品质认证;支持开展富硒认证、无抗认证、辣度认证等地方特色认证;探索开展新型储能、物联网、区块链、隐私计算等认证。推进“两区五群多基地”建设《规划》还提出,统筹推进“两区五群多基地”建设,优化检验检测全链空间布局。“两区”:即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和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五群”:即一个市级检验检测装备研发制造群和四个市级检验检测服务群。“多基地”:即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检验检测服务基地。其中,持续打造国家级集聚区、示范区。围绕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优势产业和重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服务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重点提升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检验检测能力。到2027年,实现检验检测服务业年营收(产值)300亿元,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持续提升两江新区“一园三区八平台”检验检测能力,新建涉外商务专业服务集聚区、检测认证产业园,重点提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生命科学、航空航天、前沿新材料、AI及机器人等检验检测能力。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智慧运营中心建设。到2027年,实现检验检测认证年营收(产值)400亿元,检验检测能力和营收居全国示范区前列。
  • 2018全国基础研究投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p   2019年8月30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发布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公报内容显示: /p p   2018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 amp D)经费19677.9亿元,比上年增加2071.8亿元,增长11.8% 研究与试验发展(R& amp 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2]之比)为2.19%,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 amp 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4.9万元,比上年增加1.3万元。 /p p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基础研究经费10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应用研究经费2190.9亿元,增长18.5% 试验发展经费16396.7亿元,增长10.9%。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5.5%、11.1%和83.3%。 /p p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152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2691.7亿元,增长10.5% 高等学校经费支出1457.9亿元,增长15.2%。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4 %、13.7%和7.4%。 /p p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 amp 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市)有6个,分别为广东(占13.7%)、江苏(占12.7%)、北京(占9.5%)、山东(占8.4%)、浙江(占7.3%)和上海(占6.9%)。研究与试验发展(R& amp 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6个,分别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天津和浙江。 /p p   2018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9518.2亿元,比上年增加1134.6亿元,增长13.5%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与当年国家财政支出之比为4.31%,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3738.5亿元,增长9.3%,占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比重为39.3% 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5779.7亿元,增长16.5%,占比为60.7%。 /p p   根据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李胤的解读:2018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090.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占R& amp D经费比重为5.5%,与上年持平。三大主体均实现较快增长,高等学校、政府属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基础研究经费分别为589.9亿元、423.1亿元和3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10.1%和15.7% 其中高等学校对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增长的贡献为51.1%,是基础研究投入的主体。 /p p br/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