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超导磁

仪器信息网超导磁专题为您整合超导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超导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超导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超导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超导磁话题讨论。

超导磁相关的资讯

  • 我国成功研制无液氦高磁场大口径超导磁体
    10T/100mm无液氦高磁场大口径超导磁体系统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制成功具有10T高磁场、100mm孔径可以长期运行的无液氦超导磁体系统。该系统近日通过中国计量科学院的现场测试,可供长期稳定运行。 普通的高磁场超导磁体需要在液氦环境下运行,但是日益高涨的液氦价格使得磁体运行成本高昂,繁琐复杂的液氦操作也限制了超导磁体的广泛应用。研究和发展新型的超导磁体系统以消除对于液氦的依赖和节省运行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中科院电工所王秋良研究组,长期致力于具有特种功能和结构的复杂磁场分布的高磁场超导磁体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在中科院重大仪器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研制成功具有10T/100mm大口径的无液氦高磁场超导磁体系统,解决了一系列关键的基础技术问题。研制成功的超导磁体可提供的最大磁场为10.3T,磁体的室温可利用孔径为100mm,运行电流为120A,超导线圈的整体温度之差小于0.1K,磁体的最低运行温度达到3.6K。超导磁体系统实现连续运行,先后提供给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进行了物理和生物医学、海水淡化等方面的科学实验研究。 该项技术的发展极大降低了系统运行费用,为超导强磁场技术的应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尤其对于需要长期运行的超导磁体(例如核磁共振NMR,MRI及其它科学仪器)具有重要的科学应用价值。系统的研制成功使得我国跻身于实用化超导磁体研究开发的国际先进行列。
  • GE医疗天津磁共振生产基地第1000台超导磁体下线
    GE医疗天津磁共振生产基地第1000台超导磁体下线 2020年5月22日,天津——今天,GE医疗宣布天津生产基地迎来千台超导磁体的正式下线。这是继2018年初标志性产量的超导磁体下线、2019年启动高端3T磁共振生产线后,天津生产基地在产能与产量上实现的又一里程碑式的跨越。随着此次千台超导磁体的下线,加之高端 3.0T 磁共振全系统生产线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GE医疗天津工厂在国产制造方面得以更多样化的产品交付能力,更好地满足中国及全球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GE医疗天津磁共振生产基地成立后,磁体产能就实现了年均70%以上的增幅(2014-2018),到2019年天津工厂成立5周年之际,磁体产能实现了5年翻十倍。截至目前,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GE医疗天津磁共振生产基地的超导磁体年产能已超过预期计划,超导磁体出口从2018年启动,目前出口比例已超过10%,真正实现了立足中国本土、面向全球。 除磁体产能不断提升、并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供货的同时,天津工厂制造的高端3.0T磁共振产品也迅速开始量产。目前,3.0T磁共振产量占GE全球总产量的比例持续上升。公开的第三方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超导磁共振市场规模约1500台,而GE医疗天津工厂交付的设备占据约15%的份额,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磁共振设备生产基地。 “天津工厂1000台磁体下线的背后,倾注着天津工厂每一位员工的心血,以及跨团队、跨部门的通力协作,更离不开天津市政府、滨海新区及海关等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GE医疗天津磁共振生产基地总经理陈一鹏表示,“生产高端磁共振,对制造企业的制造工艺、流程操作、质量监测等环节均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天津工厂从建成之处就开始布局高端磁共振生产,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得天独厚的‘智造’理念,让挑战迎刃而解。2018年初,天津工厂搭建了3T磁共振系统集成测试屏蔽间,配备更为完整的液氦回收系统,同时引进了美国研发团队设计的3T系统柜的自动测试系统,超导磁体保温系统组装工装也是由国际领先的供应商专门为3T磁体定制;加上数百项磁体测试内容、百余项磁体测试内容、世界级的测试系统加流程、智能仿真使用场景、冷头装配视觉辅助系统等工具,不断打磨高精尖技术实力,加速智能制造升级,让今天的天津工厂在高端磁共振领域树立起GE医疗国产制造的一面旗帜。未来,GE医疗将秉持矢志耕耘中国医疗事业的初心和长期承诺,继续深入推进本土化战略的落地,为新基建和加速实现智造强国持续贡献一己之力。” 从2014年6月成立至今,GE医疗天津生产基地通过不断加速产品开发与量产、严格执行全球质量控制体系,取得并持续保持卓越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秉承质量第一的理念,融合精益制造和6 sigma,强化质量意识,增强渠道资源和优化供应链,制造高质量的医疗影像诊断产品,已发展成为广受客户认可、也是GE医疗在美国本土以外唯一具有超导磁共振全产品线生产能力的工厂。当前,GE医疗天津工厂的产品线覆盖三大类、十几个产品,包括超导磁体、1.5T 系列产品及3.0T磁共振产品供货海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磁体和磁共振系统的产能持续增长。 GE医疗天津磁共振生产基地正在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先进的智能制造理念,带动供应链上下游持续发展,助推高端医械制造强基,让中国制造的世界级品质享誉全世界。
  • 我国自主生产的1.5T超导磁体实现产业化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降低临床费用   2月25日,商用1.5T超导磁体在南京丰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正式下线。这是我国首次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掌握和生产超导磁体这一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打破国外企业在该技术上的垄断地位,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具备超导磁共振制造能力的国家。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当代临床医学中最为重要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之一,多年来我国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研发只在低磁场的永磁体(0.5T以下低磁场)技术上徘徊,而对临床效果更好的超导型磁共振技术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所垄断,1.5T以上磁共振设备全部依靠进口。   为攻克这一难题,江苏省科技厅2010年组织产学研创新资金项目招标,将重大电子医疗装备关键技术及系统作为重点项目。从2008年起就一直致力于超导磁体研发的丰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了项目应标并一举中标。省科技厅划拨800万项目资金支持这3家单位联合进行高场超导磁共振磁体研发项目。2010年1月27日,作为3.0T超高场超导磁体研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首台1.5T超导磁体研制成功。时隔不到一年,丰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又将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为将来开发3.0T等高端系列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超导磁体的国产化将明显降低超导磁共振系统过高的价格,对扩大应用范围、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起到促进作用,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出贡献。目前,1.5T超导磁体已经启运前往苏州安科,并将与苏州安科自主研发的其他部件一起集成为可投入临床使用的磁共振成像设备。
  • 我国首个大型超导磁体民用化平台建成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超导磁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前举行了挂牌仪式,我国第一个面向大型超导磁体民用化的创新平台正式在山东潍坊落户。   大型民用超导磁体在我国尚属空白,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医疗上使用的核磁共振成像仪,该装置属于技术密集型的全球朝阳产业,但目前我国完全依赖进口,每年约400台,耗资约40亿元人民币。因此,用高能物理所常务副所长王贻芳的话说,超导磁体工程中心成立的重要宗旨之一,“就是要成为我国大型超导磁体技术的创新源泉与产业化先导基地”。   虽然超导磁体工程中心筹建工作不过才几个月的时间,但高能所在大型磁体民用化与工业化方面的尝试,却已经积累了数年的经验。早在2002年,高能所承担了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上的北京谱仪研制大型超导磁体的任务,到2007年该项任务成功完成,极大地增强了高能所研制大型超导磁体的自信心。   王贻芳表示,基础研究和大科学工程长期以来受到国家支持,既是高技术的市场, 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高技术,我们应将大科学工程中掌握的技术回报给社会。多年来,我国的大型超导磁体民用化领域完全被国外垄断,虽然现在有少数民营企业开始注意到这一点,并力图有所作为,但他们使用的设备、技术,甚至是专家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内在核心技术上尚属空白。   实际上,这是一个技术要求很高、风险也很高的领域,高能所是我国较少数拥有这种技术实力与积累的科研单位,因此,勇敢地担负这种责任,对他们来说也意味着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王贻芳说:“国家对基础科学的支持不仅要考虑科学产出,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大科学工程在其研制过程中,会不断衍生出可用于工业生产的新技术,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可大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担负这种责任,对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来说,也部分源自对大型超导磁体在我国几十年曲折发展经历的目睹。从参加挂牌仪式的科研人员,以及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的年龄结构上看,有一个明显的“断层”:长者多已年逾七十,而此后便是工程中心主任朱自安这一拨四十出头的人,巨大的年龄断层,见证了我国大型超导磁体这一高风险领域在长期发展中的艰辛。而这其中的苦衷,大多只有局内人深知。   因此,在王贻芳、朱自安等人看来,将这一高科技领域向民用化推进是他们的历史责任。   与超导工程中心相对应,高能所在山东潍坊的合作单位,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一家名为“新力磁电”的子公司,负责超导磁体的产业化工作,如果说超导工程中心是一个民用化平台,新力磁电则是一个产业化的平台。   尽管这两个平台刚刚搭建,而几年来双方的共同努力已经初见成效,2008年底验收合格的超导除铁器,目前已到了中试的尾声,据朱自安介绍,未来一两个月内可正式投产。目前工程中心的研发重点项目——核磁共振成像仪,也已经顺利地研制出了第一台样机。   超导磁体民用化的前景相当广阔,涉及节能、环保、健康等诸多领域。超导工程中心下一步要进行的研发项目还包括用于选矿的磁选机,以及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水处理器。
  • 超导磁分离技术用于工业污水净化处理
    据《科技导报》2009年月2月报道,一项超导磁体应用技术研究表明,采用超导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可用于造纸、化工、医药工业废水的净化分离。与传统的超导磁分离技术只能分离矿物、煤、高岭土中磁性杂质不同,该技术通过预先加入改性的磁种子颗粒材料,从而分离工业废水中无磁性的有机、无机污染物,实现工业污水的达标排放。 该技术是由此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李来风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与东北大学和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水业技术研发中心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报告刊登于《科技导报》杂志2009年第3期,题为"超导磁分离及在造纸厂污水净化中的应用研究",此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和中科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资助。 目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然而,实用的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存在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反应时间长、占地面积大、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对于小型造纸厂废水处理,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厂家因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投资过高,大多采取直排,给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开展新型、高效、低成本超导磁分离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对我国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超导磁体分离矿石、煤、高岭土等固体物质中磁性杂质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用于废水分离净化尚少涉及。主要原因是对于废水中的有机、无机污染物,由于这些污染物本身没有磁性,靠磁场产生的磁吸引力无法分离。2005年日本大阪大学Nshijima研究组最早开始超导磁分离污水处理研究,并建立了示范装置,用于分离造纸厂污水,分离后污水COD(化学需氧值)可由起始的110mg/L,降到25mg/L,去除率近80%。他们采用的是预先在污水中添加Fe3O4"磁种子"颗粒和聚氯化铝絮凝剂,絮凝剂将污水中有害物质和Fe3O4磁性颗粒一起絮凝,这样通过超导磁体吸引分离。尽管分离效果很好,但由于还需加入有机絮凝剂,没有完全摆脱因有机絮凝剂的加入带来的二次污染,此外超导磁体冷却采用的是液氦浸泡冷却,对于我国,氦资源贫乏,这将导致大规模应用推广的限制。 中科院理化所的工作克服了以上难题,在磁种子材料和超导磁体冷却技术上取得创新进展。采用等离子有机覆膜技术在Fe3O4磁性颗粒表面生长带活性基团的有机薄膜,这层纳米厚度的薄膜可以有效地捕捉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离子,代替了有机絮凝剂的加入,而且由于有机膜与Fe3O4有很强的结合力,使得这种新型复合"磁种子"材料可以重复使用,较单纯的Fe3O4磁种子材料有明显优势, 采用这种"磁种子"材料对造纸厂废水处理实验表明经磁分离处理的集水池废水COD值由起始的1780mg/L降到147mg/L,去除率超过90%%,净化效果良好。另一个技术创新点是采用制冷机直接冷却超导磁体,从而摆脱超导磁体采用昂贵液氦的束缚,这样将使得超导磁分离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方便地用于缺少液氦的地区,特别适合于规模小、分散的中小企业。是未来极具潜在应用价值的技术。
  • 中科院高能所超导磁体技术中心成立
    在改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过程中,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了一整套超导磁体应用技术。在对撞机改造完成后,科研人员并没有让发明的新技术“锁在深闺”,而是带着技术,走向企业。日前,一个以超导磁体技术应用为方向的研究单位——中科院高能所超导磁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山东潍坊成立。   该中心是在潍坊市政府和潍坊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支持下,在高能所与山东华特磁电公司多年合作的基础上落户潍坊的。中心将主要开展工业应用超导磁体的研制与开发,力争建成我国超导磁体的工程技术研发基地,进行超导磁体产业化。   据了解,目前我国超导核磁共振市场为若干国外大企业所控制。这些国外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垄断关键核心部件——超导线圈的供应,封锁和限制国内企业向高端产品发展,导致超导核磁共振设备价格高昂,进而给患者带来高额的诊疗费用。该中心的成立对打破国外大企业对超导核磁共振产业的垄断,促进民族产业的发展,大幅度降低核磁共振检查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 我国自主研发全球首台5.5T低温超导磁选机
    近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台5.5T(特斯拉)零挥发低温超导磁选机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至此,我国磁选机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被打破。   国产纸张和陶瓷没有外国生产的白,这主要是因为生产它们的原料高岭土的提纯度不够,而磁选机就可以为高岭土等矿石原料提纯增白。   2009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改造完成。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完全掌握了低温超导磁体技术。针对国内高岭土矿产的除杂需求,2010年10月,高能所与山东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型的低温超导磁选机。   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朱自安介绍,课题组利用在超导状态下电线电阻为零的特性,采用大电流通过超导线圈办法,产生极强的磁场,超导设备不但可以提取金属矿中的弱磁性矿物质,也可以将非金属矿中的弱磁性杂质分离出来,整套系统的能耗仅为相同产能的普通电磁设备的10%。   此前,高档磁选机只有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生产。进口产品不仅价格昂贵,一台约需2000万元,而且每年的维护运行费及服务费也极高。与之相比,我国研制的5.5T零挥发低温超导磁选机利用一台小型低温制冷机使液氦能在封闭系统中实现循环,使用的液氦3年内无需补充,大大减少了氦的消耗,减少了厂家的运行费用。   以中科院院士周远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磁选机属国内外首创,整机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5.5T零挥发低温超导磁选机的研制引起国家科技部的高度重视,该项目已获得“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后续支持。
  • 国产首台超导磁共振机投入临床使用
    日前,由东软公司研制生产的国产首台超导磁共振机投入临床使用。这不仅意味着国产超导磁共振在技术和应用上的成熟,也标志着1.5T超导磁共振市场将迎来国产化时代。   据了解,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作为目前医院功能最强大的影像检查手段,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而这一高端医疗产品长期被国际医疗巨头所垄断,价格十分昂贵,每台价格在一千余万元左右,三甲以下医院很难拥有这样的设备。   2009年8月,东软医疗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从而填补了我国在高场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空白。   东软医疗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东软医疗将进一步利用自身研发和创新方面的优势,对磁共振设备的软件和系统进行不断的升级,并且利用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为设备的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促进开封市医疗与健康事业的发展。
  • 国产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研制成功
    中科院电工所完成的&ldquo 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磁体系统的研制&rdquo 项目,近日在宁波余姚由中科院主持召开成果鉴定会。专家最终认定该项目填补了国产磁共振医学诊断器件研制领域的空白。   作为现代医学诊断最强有力工具之一,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够帮助医生在治疗中实现对人体内部结构 &ldquo 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rdquo 的功能。此次,由中科院电工所成功研制的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磁体系统,能够获得高清晰人体医学影像。与目前医院中普遍使用的磁共振设备不同,该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医疗设备不再拥有狭长的黑暗隧道,实现舒适成像,消除了病人的幽闭症,同时,在成像过程中,医生也可以对患者进行在线介入治疗,集成像与治疗于一体。   中科院电工所项目负责人王秋良研究员介绍,以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磁体系统为核心的医疗设备最大特点即是大开放、少液氦、低费用。一方面,开放的空间可以实现治疗与诊断一体化 另一方面力平衡的异形结构铁磁与超导结合的磁共振成像系统极大地减少了对液氦资源的依赖,磁场稳定度和均匀度高,操控性好,运行平稳可靠,未来可以实现全民低成本诊断治疗。
  • 电工研究所研制出27.2T世界第二高磁场超导磁体
    p   近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超导磁体及强磁场应用研究部王秋良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温内插磁体技术研制的超导磁体产生了27.2T的中心磁场,这是由全超导磁体产生的世界第二高磁场。第一高磁场由日本理化技术研究所于2016年1月创造,测试结果为27.6T。 /p p   与其它高温超导带材制作的内插超导磁体相比,REBCO超导体因其抗拉伸强度高和高磁场下优异的载流特性,使得它适宜于绕制极高场超导磁体,但ReBCO带材的结构是层状的,在极高场条件下由于应力集中可能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导致磁体损伤,不能稳定运行。 /p p   王秋良团队致力于研究极高场内插磁体技术研究。针对ReBCO极高场内插磁体的应力集中问题,相继采用特制的绑扎装置对磁体外层导线予以保护,调整内插磁体线圈的分层结构降低REBCO导线上的应力水平,并利用分级设计的方式提高内插磁体的安全裕度等技术方式,使内插磁体的运行裕度得以大幅提高。自2017年5月11日获得25.7T全超导磁体,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实现25T以上全超导磁体技术的国家后,此次研制的高磁场超导磁体经液氦条件测试,内插线圈运行电流达到169.2A时,在15T的超导背场中产生了12.2T的中心磁场,实现了27.2T全超导磁体的稳定运行。这也是目前超导磁体稳定运行的最高磁场。 /p p   27.2T极高场全超导磁场的实现,标志着我国高场内插磁体技术已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为后续研制30T高场科学装置和GHz级别的谱仪磁体奠定了基础。 /p p   此项目获得了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极端物理条件的超导强磁装备的基础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磁场内插多场耦合与临界参量退化机理研究”和“极高场无绝缘内插REBCO线圈失超后性能退化及应力集中问题研究”的资助。 /p
  • 高能所研制成功1.5T核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场强为1.5特斯拉的核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为实现该产品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超导磁体是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核心关键部件,长期以来,国内核磁共振成像产业的发展受制于国外对核磁共振超导磁体技术和产品的垄断。该技术的突破,为国内整机系统厂家提升产品性能和档次解决了关键难点,将改变国内该产业的被动局面,促进产业提升。打通了超导磁体这个关键环节,还能形成从超导材料、超导磁体到整机系统的国产化产业链。   高能所运用其在国家大科学工程建造中掌握的超导技术研制成功了这台医用超导磁体。在研制过程中,突破了多线圈设计、线圈绕制和稳定、杜瓦吊挂、超导开关、超导接头、失超保护、电流引线、液氦液面测量等众多的关键技术及工艺。高能所已与潍坊新力超导磁电公司开展合作,进行核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的产业化。
  • 我国科学家率先研制出24T全超导磁体
    日前,记者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获悉,该所王秋良研究组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温内插磁体技术,将YBCO内插磁体在15T超导背场下的中心磁场提高到了24@4.2K,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韩国之后实现24T全超导磁体的国家。  与Bi2223内插超导磁体相比,YBCO超导磁体具有更高的上临界磁场和临界电流,运行稳定性更高,更易获取极高磁场。目前仅有美国国家高场实验室、日本东北大学高场实验室以及韩国的一家超导公司能够实现24T以上全超导磁体。  王秋良研究组采用YBCO带材研制高场内插磁体。研究人员采用分级设计的方式提高了整个线圈的安全裕度,并通过特殊设计的焊接装置制作了性能优良的磁体接头,制作的内插磁体在液氮测试条件下当运行电流为32A时,中心磁体达到了1.62T@77K。而在液氦测试条件下,内插磁体在运行电流为167A时,在15T的超导背场中产生了9T的中心磁场,从而实现了中心场为24T的全超导磁体,其最高场为24.3T。  24T极高场全超导磁场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在研制高场内插磁体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也标志着我国逐步吸收和掌握了极高场磁体的制作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实现GHz级别的谱仪磁体和极高场大科学装置奠定了基础。
  • 9.4T超高场人体磁共振超导磁体研制成功
    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近日,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秋良团队成功研制出9.4特斯拉(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在此前召开的技术成果鉴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对该技术的垄断。目前,国际上仅有英国特斯拉工程有限公司掌握该项技术,并已在全球装机5台。美欧等国的科研机构利用该磁体装配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为当前高端医疗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常规临床应用的1.5T和3.0T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相比,9.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具备显著的优势。例如,能获得更高信噪比、更高分辨率的检测图像;成像速度更快;可对人体内含量较低的钠(23Na)、磷(31P)、碳(13C)、氧(17O)等成分进行成像。该设备可用于开展人体代谢、脑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前沿科学领域的研究,还可用于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用于人体全身成像的9.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需要在800mm的大孔径内提供高均匀性和高稳定度的强磁场,研制难度极高。为攻克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研制技术难关,王秋良团队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突破了大尺寸超高场超导磁体极限电磁设计和制造等成套核心技术。经权威机构检测,该磁体的中心磁场强度达到9.4559T,室温孔径800.3mm,磁场稳定度0.022ppm/hr,400mm球形成像区域内磁场均匀性峰峰值3.05ppm,且实现了液氦零挥发的长期稳定运行。王秋良(右)团队在工作中。电工所供图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电工所供图团队表示,这项成果在我国超高场人体磁共振成像磁体技术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使我国成为首个掌握该项核心技术的亚洲国家。
  • 全球首台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问世
    p   8月18 日,由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样机获得成功。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晖等组成的权威专家检测组表示,该磁体各项指标均满足于3.0T核磁共振系统高质量成像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临床应用及医疗科研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的问世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长期垄断,也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影像装备研发已走在世界前列。 /p p   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是核磁共振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其磁场强度、稳定度、均匀度对系统形成的图像影响较大。850型超导磁体专为亚洲人体型设计,室温孔径850mm,磁体重量6000公斤,液氦容量1000L,中心场强达到3.0± 0.015T(特斯拉),磁场均匀度≤10ppm,应用于3.0T核磁共振系统上可进行全身各部位高质量扫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之一。相比传统的1.5T核磁共振系统,具有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扫描噪音小等明显的技术优势,使患者可得到最快捷、最精准的诊断,为疾病的有效治疗赢得宝贵时机。 /p p   该磁体是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据国家磁电与低温超导磁体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兆连介绍,磁体设计了先进的低温系统,可达到液氦零挥发,大大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和维护费用。同时,磁体还设计了监控模块功能,可有效监控磁体4K压力、液位等运行数据,以确保磁体安全运行。 /p
  • 国产超导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得订单
    7月17日下午,辽宁开普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台超导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出厂,正式发往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中医院。该设备具有16通道光纤传输技术,填补了国产超导共振设备在此技术领域的空白。   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作为目前医院功能最强大的影像检查手段,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价值。开普医疗的Supernova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是目前市场上1.5T产品线中顶级产品,集合了磁共振领域最新的技术以及全新高级临床应用程序。   此前国内医疗机构安装使用的该产品全部依赖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为此,开普医疗成立了由3个博士、10余个硕士共30多个技术顶尖人才组成的专业团队,自主研发超导1.5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多通道谱仪控制系统,实现MRI系统核心技术自有化,大幅降低整机成本,从而确立该公司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 中科院电工所采购国产超导核磁成像综合测试系统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超导核磁成像综合测试系统采购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05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项目编号:OITC-G210290500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超导核磁成像综合测试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95.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9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货物名称数量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采购预算(人民币)1超导核磁成像综合测试系统1套否295万元
  • 山西省引进首台600兆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8月26日,记者从山西省分析测试中心获悉,山西省引进的首台600兆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目前已经投入使用。据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仪器的投入使用将对提升山西省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并填补了山西省缺少高端科研核磁仪的空白。   据悉,600兆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从德国布鲁克公司引进,是山西省在公共实验室方面投资最大的设备,其测试范围包括:有机高分子材料结构测定、药物合成结构鉴定、中药活性成分、新药研发及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
  • 中科院研制成功高端电镜重要部件-高温超导磁透镜
    2016年1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为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高温超导磁透镜在上海完成了磁场测量,磁场分布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将用于电子显微镜的总装调试。  电子显微镜是用于原子尺度超高时空分辨兆伏特电子衍射与成像系统,利用电子与物质作用所产生的讯号来鉴定微区域晶体结构、微细组织、化学成分、化学键结和电子分布情况的电子光学装置。用超导磁体做成的磁透镜来聚焦电子,是电子显微镜镜筒中的重要部件。  互相支持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制是高能所与上海交大签订的战略合作内容之一,实验物理中心的超导磁体工程中心承担了具体工作。  高温超导磁透镜是国际上首次用高温超导磁体作为电子显微镜的磁透镜,使用国产的高温超导带材绕制磁体,不用液氦或者液氮等低温介质,用一台脉管制冷机采取传导冷却的方式对磁体降温,最高工作温度约50K。采用高温超导技术,将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减少整个设备的体积和重量,提高集成度。  高温超导磁透镜也是高能所研制的第一台高温超导磁体,相关技术将促进我国高端电子显微镜仪器的研制。高温超导磁透镜磁场测量沿磁体轴线的磁场分布
  • 王秋良小组研制出无须补充液氦的超导磁体系统
    2月8日,记者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获悉,该所王秋良研究组在国家支撑计划支持下,采用多级振动隔离制冷机振动与分离小腔液氦液化回流技术,研制出国际上首台商业化主动冷却零挥发液氦400 MHz核磁共振谱仪磁体系统和10~12T/100mm高稳定度超导磁体系统。   高场及高均匀度超导磁体系统对磁场均匀度和振动有着较高要求,一般需要在中心区域产生达到10~8量级的磁场均匀度,为了达到磁场的高均匀性,需要对系统的振动进行有效约束。对上述两套高场、高均匀度超导磁体系统进行的低温实验表明,在超导磁体产生的磁场强度和均匀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磁体系统的振幅减小至0.02~0.1mm量级,完全满足了超导磁体对磁场均匀度和振动方面的苛刻要求。   据介绍,目前我国液氦资源主要依赖美国进口,而中科院电工所研发的两套无须补充液氦、零挥发高磁场磁体技术的系统,标志着我国率先实现了商业化、微弱振动高场、高稳定度超导磁体系统样机的研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超导磁体对液氦资源的依赖性,也将进一步扩大超导磁体的应用领域。
  • 核磁共振成像仪(MRI)用超导线材批量制备技术取得突破
    p   近日,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承担的863课题“高性能MRI用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2014AA032701)”通过技术验收。通过该课题的突破,使我国核磁共振成像仪(MRI)用高性能NbTi和MgB2超导长线实现批量制备,开始向全球主要医疗影像仪制造企业实现供货。 /p p   超导MRI具有磁场强度高、无放射危害、图像分辨率高等优势,是目前全球医疗影像领域的主流高端装备,也是超导材料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NbTi超导线材性能不断提升促进了商用液氦浸泡冷却MRI系统成本不断降低,MgB2超导线材的快速发展使无冷却介质的移动式、开放式制冷机制冷MRI成为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但是在2016年之前,MRI用超导线材长期被LUVATA、OXFORD等跨国公司垄断,导致我国超导MRI用线材长期处于完全依赖进口的状态,严重制约我国自主超导MRI装备产业的发展。 /p p   该课题突破了高均匀合金熔炼、导体结构设计、粉末装管法线材塑性变形控制、高尺寸精度线材加工、磁通钉扎控制和线材绝缘等MRI用超导线材制造核心技术,获得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超导MRI用NbTi和MgB2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并实现量产。量产单根万米级NbTi线材临界电流密度超过3410 A/mm2 (4 T,4.2 K),单根千米级MgB2线材临界电流密度超过21400 A/cm2 (3T,20 K),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我国首条年产能400吨的MRI用超导线材生产线,相关产品已为美国通用电气(GE)、德国西门子等全球主要医疗影像仪供应商实现供货,并在中科院电工所、宁波健信等国内超导MRI系统研发中获得应用。 /p p   超导MRI系统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重点。超导MRI用线材制备技术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超导MRI系统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 /p p /p
  • 仪器新应用,南科大殷嘉鑫课题组带领国际团队在磁性超导取得突破!
    【科学背景】随着材料科学和超导体研究的不断推进,笼目晶格材料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而引起了广泛关注。笼目晶格是一种由角共享三角形构成的周期性结构,天然地承载了Dirac费米子、平带和Van Hove奇点等重要电子特性。这些特性不仅提供了拓扑物质研究的新视角,还为研究电子相关现象和长程多体有序提供了有力平台。近年来,笼目超导体AV3Sb5(A = K, Rb, Cs)中的非常规电荷序现象,特别是体积2 × 2排序向量下的电荷密度波和奇性超导性,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这些超导体中电荷序与超导性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它们在基态下的具体表现和机制,仍然是实验和理论中未解的难题。有限动量配对不仅能够导致空间间隙和配对密度的调制,还可能出现Bogoliubov费米态等复杂现象。然而,实验上实现这些复杂现象的相互关联一直面临挑战。针对这一问题,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殷嘉鑫副教授课题组带领一支由中国(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石友国课题组和北京理工大学王秩伟课题组)、瑞士、德国和新加坡学者组成的国际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和系统的隧道数据,采用稀释制冷机下的常规和Josephson扫描隧道显微镜,对KV3Sb5和CsV3Sb5中的奇性笼目超导调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在30毫开尔文的极低温条件下,分辨出微电子伏特级别的电子能量差异,并观察到U形超导间隙和具有平坦残余间隙态的特征。本研究解决了奇性PDW(配对密度波)在笼目超导体中的具体表现及其与电荷序的关系。通过检测到的2 × 2空间调制和磁场可调的奇性,研究揭示了具有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的奇性PDW有序性,并在准粒子干涉成像中发现了作为Bogoliubov费米态候选的残余费米弧。此外,通过与杂质诱导的间隙调制进行区分,研究表明这些奇性PDW具有轨道选择性,并建立了有限动量配对的空间-动量对应关系。这些发现不仅加深了对笼目超导体中奇性PDW有序性的理解,还为低于1 K的超导体中相互交织的有序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科学亮点】(1)实验首次探测到笼目超导体KV3Sb5和CsV3Sb5中的奇性2 × 2配对密度波(PDW)有序性及其残余费米弧,并通过常规和Josephson扫描隧道显微镜在30毫开尔文下获取了微电子伏特级别的电子能量分辨数据。作者观察到U形超导间隙中存在平坦的残余间隙态,并揭示了具有磁场可调奇性的2 × 2空间调制。(2)实验通过系统的隧道显微镜技术揭示了以下结果:&bull 在笼目晶格的体积电荷序矢量处,检测到配对间隙和配对密度的2 × 2调制,表现出磁场可切换的奇性,突显出具有破坏时间反演对称性的奇性PDW有序性(图5a、5b)。&bull 通过准粒子干涉成像(QPI)数据,检测到V d轨道态的残余费米弧,这些弧线被认为是Bogoliubov费米态的候选(图5c)。&bull 奇性PDW被确定为p-d间轨道通道的有限动量配对,有助于理解其空间-动量对应关系。&bull 此外,作者的研究还区分了奇性PDW有序性与杂质诱导的间隙调制,CsV3Sb5展示了与(表面)条纹相关的额外配对调制通道。作者的系统光谱方法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为进一步探究TC低于1 K的超导体中相互交织的有序性提供了新路径。【科学图文】图1:电荷有序的笼目超导性。图2:配对间隙和配对密度调制。图3:奇性2 × 2配对间隙和配对密度调制。图 4: 在轨道选择性PDW下的残余费米弧。图 5: 有限动量配对超导性的证据链。【科学启迪】本文揭示了笼目超导体中奇性配对密度波(PDW)的复杂行为及其与费米弧的关系。通过高分辨率和系统的隧道数据,作者能够探测到KV3Sb5和CsV3Sb5中的奇性2 × 2 PDW有序性及其残余费米弧,这些结果展示了超导性与电荷序的深刻联系。具体而言,文章建立了有限动量配对的空间-动量对应关系,区分了PDW有序性与杂质诱导的配对调制。研究表明,奇性PDW不仅破坏了时间反演对称性,还在p-d间轨道通道中展现了独特的配对特性。此外,通过对零能态的准粒子干涉成像,发现了分段费米弧,这为Bogoliubov费米态的候选提供了证据。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作者对笼目超导体中奇性PDW的理解,还推动了在极端条件下揭示超导体中相互交织有序性的研究,为未来探索其他低温超导材料中的类似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参考文献:Deng, H., Qin, H., Liu, G. et al. Chiral 笼目 superconductivity modulations with residual Fermi arcs. Nature 632, 775–781(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798-y
  • 牛津仪器22T超导磁体系统在马德里自治大学成功安装
    近日,牛津仪器在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成功安装了一套高场磁体系统,这将成为美国强磁场实验室等大型强磁场实验装置外超导磁体能产生的最强磁场!马德里自治大学的项目负责人Guillam博士及其团队将在这套22T超导磁体上搭建显微平台,以提升这套系统在显微领域的研究能力。强磁场下的显微实验使电子关联变得直观可见,对解释石墨烯、纳米技术、超导或磁性等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手段。在本项目的框架下,将通过研究新型铁基超导材料来研究高温超导的起源。“有了这套磁体,我们将显著增加可用于STM研究的磁场强度,特别是我所关心的磁场强度/温度比。多亏这套设备,我们能真正开辟新的道路”。Guillam博士说:“新磁体产生的极强磁场,配合上STM,将使我们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从微观上洞察新奇的电子现象”。 牛津仪器将继续以支持中国科学研究发展为己任,为中国广大科研人员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同时我们遍布全国的服务团队也可以为用户提供系列服务套餐,包括配件和耗材、延保合同、产品培训、服务维修和技术支持等。更多信息,欢迎关注牛津仪器微信公众号:“牛津仪器科技”
  • 中科牛津成功研发我国首台600兆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近日,光谷企业——武汉中科牛津波谱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牛津”)成功研发出我国首台600兆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实现高场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以下简称“核磁共振波谱仪”)整机制造且核心部件完全自主研发的国家。工程师放置样品在自动进样器上,以完成自动化实验流程  位于光谷七路的中科牛津成立于2013年,依托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精测院”),是国内唯一从事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研发、生产和服务的企业。8月8日,该公司工程师携仪器到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装机,这是6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全部国产化的第一单。目前该公司已接到10多所院校的订单。  “核磁共振波谱仪是一种基于量子精密测量的高端科研仪器,是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该公司总经理、中国科学院博士宋侃介绍说。  据中科牛津的市场调研报告,截至目前,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市场保有量在3000台左右,每年需求约100多台,主要依赖进口。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部件要寄到国外处理,严重影响科研进展。  以中国科学院精测院叶朝辉院士为代表的第一代探索者,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理论探索。2006年、2011年,核磁共振波谱仪获得“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支持,由叶朝辉院士、刘买利院士牵头负责项目实施。  叶朝辉院士的博士、宋侃的博士生导师刘朝阳研究员是这两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在叶朝辉院士、刘买利院士的支持下,刘朝阳带领团队完成核磁共振波谱仪“从0到1”的技术突破,攻克了波谱仪控制台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完整的原型样机。2016年,中科牛津开始技术转化。工程师在调试探头  核磁共振波谱仪主要由控制系统、超导磁体、探头三部分组成,其中超导磁体是最难攻克的核心部件。想要实现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整机制造,必须攻克600兆超导磁体这项技术。  “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宋侃说,生产用的设备定制化程度太高,市场需求又不大,国内设备厂家既没见过也没兴趣做。研发团队就自己进行设计、研制、验证,再投入生产使用。“我们十几个年轻人就住在厂房,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累了歇会儿,起来接着干。这样持续了5年,直到国内生产线搭建成功。”  “核磁共振波谱仪是科技部支持国产大型科学仪器开发项目中,国产化和产业化都做得比较好的项目。”原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专家组专家颜贤忠表示:“几代人的技术积累,才有今天的成功。”
  • 5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项目明年验收
    专家组现场考察核磁共振谱仪产业化示范基地   7月31日,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在武汉组织召开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ldquo 500 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工程化开发&rdquo 项目2014年度总体组会议。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郭宗慧副处长、姜言彬副处长,技术专家组组长裴奉奎研究员、用户委员会组长金长文教授,监理组组长王宜研究员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叶朝辉院士主持。   首先,项目负责人刘朝阳研究员汇报了项目总体实施情况 资产财务处史晓凤报告了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并根据项目预算实际执行状况提出了预算调整的申请 王玉兰研究员代表应用开发组汇报了谱仪应用技术开发进展,反馈了谱仪各用户的意见。随后,与会专家对项目产业化示范和运行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   总体组认为项目执行情况良好,各项指标满足任务要求 项目在仪器开发、应用开发、产业化示范、质量体系建设、产品可靠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预算执行良好,调整方案可行。会议要求,项目组应对照任务书进一步细化技术验收指标,于8月底前完成项目验收计划的制定,确保项目在2015年3月前完成项目验收。   最后,与会专家对如何维持现有科研团队,如何进一步开展产业化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对核磁共振谱仪中的超导磁体以及高灵敏探头的国产化寄予了厚望。   背景资料:   项目来源:科技部   项目名称:500 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工程化开发   项目编号:2011YQ120035   项目负责人:刘朝阳   项目摘要:本项目技术方案基于&ldquo 十一五&rdquo 科技支撑计划课题&ldquo 300 MHz-500 MHz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研制&rdquo ,在此基础上对产品进行进一步优化,并实现产品的工程化,完成电路、机械以及软件的工艺与质量文件的编写与标准化,形成满足多种用户需求的系列化产品。项目组由产品研制、工程化以及应用开发等课题组成。产品研制组将优化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控制台等核心部件与软件,研制宽带低噪声信号源等关键器件 工程化组将建立规范的工艺流程、质量管理、过程控制、产品标准等文件和体系,完成小批量试生产与中试,为产品规模生产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供工程示范 应用开发组包括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等多种类型的专业用户单位,分别针对产品的不同应用需求进行应用方法研究与开发,形成完整的用户实验报告。项目将建成1500 m2以上的工程化基地,完成5台500 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工程化样机,开展高场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技术方案的探索,完成600 MHz NMR实验室样机的研制,为高场NMR谱仪的产业化奠定基础。完成多核实验方法、天然产物实验方法以及代谢组实验方法等应用开发。建立结构合理、市场意识强、工程化研究开发与转化素质较高的技术创新团队。   任务设置:   任务一:500 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研制与开发   承担单位: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任务二:500 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工程化   承担单位:武汉中科开物技术有限公司   任务三:基于自研核磁共振波谱仪的代谢组学技术的应用开发   承担单位:武汉中科麦特技术有限公司   任务四:核磁共振在实验教学与具体科研项目中的应用开发   承担单位:武汉大学   任务五:手性诱导试剂和新型Gemini的合成及NMR谱仪的应用研发   承担单位:湖北大学   任务六:贵州民族药物中新颖活性组分的结构测定及NMR谱仪的应用研发   承担单位: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任务七:NMR技术在几种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关键技术及标准方法的研究   承担单位: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采用非常规磁测量方法,科学家成功探测富氢高温超导体中的捕获磁通量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研究人员合作探测了富氢高温超导体中的捕获磁通量。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该研究团队在SQUID磁强计中采用了非常规的磁测量方法,并探测了高压下两种接近室温超导体H3S和LaH10中的捕获磁通量。与传统磁化率测量不同,由于无外部磁场,捕获磁场的响应几乎不受金刚石压砧背景信号影响。在零场冷却和施加磁场冷却条件下,捕获磁场的行为证实了这些材料的超导性。研究人员发现明显缺乏的迈斯纳效应与样品内涡旋强钉扎效应有关。该方法还可用于研究多相样品或在常压下具有低超导分数的样品。通过高压下对氢化物中捕获磁场的测量,进一步证实了这些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超导性。研究发现,在高压条件下,多种氢化物表现出超导现象,其超导临界温度可接近室温。然而,由于高压条件限制,实验研究存在一定困难,电输运测量一直是检测氢化物超导性的主要技术手段。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3-02089-1
  • 中检院5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正式投入使用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ldquo 中检院&rdquo )5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已安装调试完毕,并由中检院标准物质与标准化研究所分析测试室负责正式投入运行。这是中国药品检验机构配备的第一台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它填补了国内法定药品检验机构在核磁共振检测仪器配备方面的空白。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主要用于有机分子的结构测定、定性定量分析及分子-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在化学药物、生物制品、高分子材料等检测中应用广泛。现行版中国药典、欧洲药典、美国药典及日本药局方均收载了核磁共振波谱法以及采用该方法进行标准检测的具体品种。中检院配备的这套核磁波谱仪采用了标准腔体的超导超屏蔽磁体,配有核磁自动进样器、梯度场和变温单元,检测单元配备正相宽带探头、三共振高分辨魔角微量(HRMAS)探头、液相流动探头及LC-SPE-NMR联用装置,可以完成液体及固体样品的1H谱、13C谱、APT谱、杂核谱(如19F、31P谱等)、二维谱、液相色谱核磁联用等一系列核磁共振测试以及各种高温低温核磁实验。目前分析测试室已完成了一些化学药物和标准物质的核磁定量分析,建立了一批核磁定量检测方法和内标物,为满足检验检测需求和开展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   联系人:张琪 李晓东   联系电话:010-67095749 010-67095931   传真:010-67095748   电子邮件:zhangqi0854@nifdc.org.cn   (标准物质与标准化研究所供稿)
  • 铁基超导可能是中国离Nobel奖最近的一次
    最近,汤森· 路透预测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中日本的Hideo Hosono因为在铁基超导上的贡献而可能独获此奖。我想这是中国人离Nobel奖最近的一次,很难想象,中国科大的陈仙辉没有在列其中。wiki上对铁基超导的解释也非常简单,没有陈仙辉的名字,中文的wiki中介绍非常简单,英文的wiki介绍的时候,SmFeAsO0.9F0.1的T c =43 K, 引用的是2009年日本Hideo Hosono组的Review文章,其实正确的引用应该是陈仙辉组2008年的Nature章,Nature, 453, 761 (2008)。而且,wiki中根本没有提到陈仙辉组的这个工作,只是提到了它另外几个工作。这是某种偏见,其原因不明。   2008年,日本Hideo Hosono组证明铁基超导La[O1-xFx]FeAs (x = 0.05-0.12)的超导温度T c =26 K.其实这没有什么了不起,26 K没有突破了&ldquo 麦克米兰极限&rdquo (麦克米兰曾经断定,传统超导临界温度最高只能达到39开), 所以他们的文章尽管找到了一种基于铁的超导材料,但是在当时看来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普通的超导体。在接下来,Hideo Hosono和陈仙辉独立证明,铁基超导可以有超过39 K的超导温度,也就是说它是一种非常规超导体,具体文章如下:   Superconductivity at 43 K in SmFeAsO1-xFx, X. H. Chen et al , Nature453, 761 (2008). Received 25 March Accepted 29 April Published online 25 May 2008.   Superconductivity at 43 K in an iron-based layered compound LaO1-xFxFeAs, Hideo Hosono et al. Nature 453, 376 (2008). Received 26 February Accepted 8 April Published online 23 April 2008   从时间来看,陈仙辉的工作只晚了一个月。但是需要注意,陈仙辉的工作并没有参考Hideo Hosono的文章,它的论文引用也只引用了Hideo Hosono在2008年 T c =26 K的文章。综合比较这两篇文章,陈仙辉的工作被引用1400多次,Hideo Hosono的文章只被引用了940次,所以陈仙辉的工作的影响更大一些,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如果Hideo Hosono因为它的那个T c =26 K的工作(至今被引用近5000次)而获得Nobel奖,我觉得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因为证明铁基超导是非常规超导(或者说非常规超导可以不是铜基超导), 那么陈仙辉应该共享,这是我的个人看法。所以,也许这次是中国人离Nobel奖最近的一次。需要注意,今年陈仙辉又参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具体见   http://www.cas.cn/xw/zyxw/gdxw/201305/t20130520_3842080.shtml   额外的话: (1) 中国这几年科学上发展很快,中国人在最重要的研究领域都有杰出的工作,铁基超导,石墨,以及拓扑绝缘体都有大量的中国人 (2) 中国的研究者在这些领域都有原创性工作。尽管谁也无法确定最后花落谁家,但是中国人有了越来越多的原创工作,这是让人振奋的事情。
  • 我国研制成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
    近日,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王秋良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9.4特斯拉(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在近期召开的技术成果鉴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对该技术的垄断。 目前,国际上仅有英国特斯拉工程有限公司掌握该项技术,并已在全球装机5台。美欧等国的科研机构利用装配该磁体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 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为当前高端医疗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常规临床应用的1.5T和3.0T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相比,9.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具备以下优势:能获得更高信噪比、更高分辨率的检测图像;成像速度更快;可对人体内含量较低的钠(23Na)、磷(31P)、碳(13C)、氧(17O)等成分进行成像。该设备可用于开展人体代谢、脑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前沿科学领域的研究,还可用于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 用于人体全身成像的9.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需要在800mm的大孔径内提供高均匀性和高稳定度的强磁场,研制难度极高。为攻克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研制技术难关,研究团队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突破了大尺寸超高场超导磁体极限电磁设计和制造等成套核心技术。经权威机构检测,该磁体的中心磁场强度达到9.4559T,室温孔径800.3mm,磁场稳定度0.022ppm/hr,400mm球形成像区域内磁场均匀性峰峰值3.05ppm,且实现了液氦零挥发的长期稳定运行。 这项成果在我国超高场人体磁共振成像磁体技术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也让我国成为首个掌握该项核心技术的亚洲国家。
  • 布鲁克成功安装世界首台紧凑型900兆ASCEND AEON 超导磁体
    2013年12月11日,布鲁克公司(纳斯达克:BRKR)今天宣布成功安装世界首台紧凑型、占用单楼层实验室、主动制冷900兆Ascend&trade Aeon超导磁体。用户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CSD)。 此系统采用了Aeon 技术,在磁体设计中集成了先进的制冷技术,不再需要传统磁体那样定期补加液氦液氮。该系统可以为核磁共振 (NMR) 客户带来无与伦比的便利性。   Ascend&trade Aeon 900是一种不用液氮,使用氦再液化技术的超导磁体系统。它提供可以长期、放心的操作,无需用户维护。传统900兆的磁体需要占用两层实验室。凭借在超导材料、连接技术和磁体设计方面的进步,新的紧凑型Ascend&trade Aeon 900磁体可以放置在单层实验室。现在,研究人员可在有限的核磁共振 (NMR) 实验室空间里,受益于世界首台单楼层900兆磁体为固体核磁提供的高灵敏度和图谱分散特性。新磁体高度的降低以及最小的漏磁场提供了最大限度的选址灵活性,并降低核磁共振 (NMR) 实验室准备方面的成本。   布鲁克公司一直在应对潜在液氦短缺和液氦成本增加等问题。今年早些时候,布鲁克公司将此Aeon技术引入400-700兆核磁共振 (NMR) 磁体中,而现在引入到900兆核磁共振 (NMR) 磁体中。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购买了布鲁克公司带有AscendTM Aeon 900磁体的AVANCE &trade III HD NMR谱仪。该校生物医学技术研究中心将最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用于蛋白质分子结构研究。   (编译:杨娟)
  • 东芝召回近百台超导磁共振,总价值超10亿元
    p    strong 近日,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的国内代理商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发布了两款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Vantage Titan MRT-2004 /span (3.0T)和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Vantage Elan MRT-2020 /span (1.5T)的召回公告,涉及产品数量为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89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台 /span 。 /strong /p p   据了解,目前一台进口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3.0T超导磁共振设备约合人民币2000万元,1.5T的产品也需约1000万元 /span ,以此估算,本次东芝涉及召回的产品总值约为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10-15亿元 /span 。 /p p   本次厂商召回的原因为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i “在自旋回波序列扫描中,操作者在稳定模式开启(Steady Mode ON)的情况下使用呼吸门控时,控制台上显示的SAR值可能低于实际SAR值”。 /i /span SAR值,即“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意为电磁波吸收比值或比吸收率。生物剂量学中SAR的意义为单位质量的人体组织所吸收或消耗的电磁功率,单位为W/kg。 /p p    strong 磁共振系统会在人体周围制造磁场,构成人体内水分子的氢原子中电子的运动会切割磁场的磁感线产生电流,从而产生会被设备捕捉到的电信号,通过收集和处理这些信号来获得不同组织及含水量的图像。此时,SAR值则表示磁共振磁场辐射的热能会对人体产生多少影响,数值越大,表示对人体的影响越大 反之则影响较小。显示的SAR值若低于实际SAR值,则代表仪器可能未成功检测到过高的SAR值,从而对检查对象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strong /p p   附:医疗器械召回事件报告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1e3eb567-b982-46a4-8795-ec870c431bdf.jpg"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565df4c-7599-44f4-85b6-b8f1f5106827.jpg"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14d7988e-679f-45a3-a563-79f14efbabf8.jpg" /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08e381a9-a2ae-483a-8c19-5efccc140358.jpg" / img title=" 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b63d7e6b-11f6-4ad1-a6e1-99839c490993.jpg" /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