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博士生

仪器信息网博士生专题为您整合博士生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博士生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博士生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博士生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博士生话题讨论。

博士生相关的资讯

  • 岛津助力清华化学系博士生学术水平提升
    5月9日,雨中的居庸关三堡清华大学学术基地石门山庄静谧幽美, “2015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学术论坛暨岛津奖学金论文评审会”在此拉开帷幕。来自清华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和博士生以及岛津公司人员参加了此次论坛。清华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王训教授、党委书记梁琼麟教授等以及岛津公司中国质谱中心负责人滨田尚树部长、岛津公司市场部胡家祥经理、王宏凯经理等出席论坛。近百位清华在校博士生汇聚一堂,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下展开了为期2天的学术交流活动。 雨中的居庸关三堡清华大学学术基地石门山庄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以校内博士生为主体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增进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术争鸣,训练广大博士研究生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增加集体凝聚力以及加强学风培养与训练。长期关注与支持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岛津公司自2010年开始,连续六届热忱参与本博士生论坛,为获奖学子提供奖学金,积极与清华大学开展多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博士生论坛现场传真 在论坛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化学系党委书记梁琼麟教授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始于2002年、每年举办一次的本论坛,活跃强化了化学系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与交流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学术排名大幅跃升,成绩斐然。他在致辞中呼吁在座的博士生们能够多做更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使研究工作有质的提升。在致辞的最后他由衷地感谢岛津公司对清华化学系长期不懈的支持,期待今后双方更多的战略合作。 清华大学化学系党委书记梁琼麟教授致辞 随后,岛津公司中国质谱中心负责人滨田尚树部长发表致辞,他在致辞中首先高度评价了岛津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交流,他说,岛津公司是分析仪器的生产厂家,而在应用方面用户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技术与应用,岛津与清华化学系合作就证明了这一点。他在致辞中用岛津公司职员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事例激烈在座的博士生们,并预言在座的博士生中未来定会出现诺贝尔获奖者。这引起了在座师生们会意的笑声。 岛津公司中国质谱中心负责人滨田尚树部长致辞 论坛进入邀请报告环节后,清华大学的焦丽颖和张莹莹教授分别做了题为《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控制合成与性质研究》与《米级碳纳米管的制备、表征与性能研究》的报告;岛津公司应用工程师董静博士做了题为《多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在复杂样品检测中的应用介绍》的报告。三位女士的精彩报告展示了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成就,深深吸引着在座的博士生们,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清华大学焦丽颖教授做报告 清华大学张莹莹教授做报告 岛津公司董静博士做报告 会场内互动热烈 次日,论坛进入了分会报告环节。学子在“无机、分析、物化”与“有机、高分子”两个分会场同时展开了的精彩报告。报告体现出化学系博士生们高水平的跨越学科界限的研究工作。每个会场内交流气氛热烈,系里老师们和岛津公司专家在报告会现场进行点评并与同学们深入交流。 分会报告会场传真 论坛通过公正的投票评选,共选出优秀报告20个。杨勇同学的《氮掺杂的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应用》与唐姗同学的《一锅四片段法高效化学合成蛋白质》获得一等奖。张江威、张利静、崔杰铖、杨洋、武金丹、姬少博同学获得二等奖,彭静、王辰、张晓琼、姜文君、王松、王惠、王佳星、李英儒、张凌、吴昊、苏晓军、宋桥同学获得三等奖名。 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王训教授与党委书记梁琼麟教授为一等奖获奖同学颁奖 岛津公司中国质谱中心负责人滨田尚树部长为二等奖获奖同学颁奖 三等奖获奖同学与颁奖老师合影 与会者合影留念 与会同学关注岛津先进的分析技术与悠久的历史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 岛津微信平台
  • 河海大学清退125名博士生 力度或为史上最大
    近日,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河海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的公告(第一批)》,125名博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其实,高校清退博士生并非个案,此前不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退了6名2012级的博士生;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清退了3名博士研究生。但河海大学清退的125名博士研究生可能是我国高校公开清退博士生数量较多、力度较大的一次。并且,名单中的125名博士研究生为首批被清退的人员,预计后续还会有第二批。  据了解,每个高校根据不同的培养方案,对博士研究生的学业设置进行了不同的规定,通常而言,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4年。此外,每个高校规定的博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也不同,一般为3到8年。这件事情的发生意味着对博士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达到博士毕业,不仅要满足各种文章的要求,还要在规定的最长年限里完成。  近两年,国内高校加大力度纷纷清退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2019年3月,教育部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同时提到,要狠抓硕博士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不过有教育学者表示,“清退”与“从严”之间很难划等号,或许可以采取更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 同田生物参加2009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适逢祖国六十华诞,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化学与材料)于10月16日至10月19日在南京大学举行。全国各地莘莘学子齐聚虎踞龙盘、钟灵毓秀的古都南京,就化学与材料学科相关领域问题展开交流和研讨。 &ldquo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rdquo 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要项目之一。本次论坛以&ldquo 启迪智慧,激励创新,展现自我,促进交流&rdquo 为主题,邀请全国在读博士研究生,以征文、口头报告和海报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帮助博士生开阔科研视野,增强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术交流能力。 论坛上,全国化学与材料方面的专家就当前相关领域的热门课题进行了探讨,并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内容。 上海同田生物也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向参会代表们介绍了市场反响良好的中压柱塞恒流泵。此泵流量从0.1ml/L-1000ml/L,压力从0Mpa-20Mpa,非常适合对恒流恒压输送液体有需求的化学科研工作者。 与会代表进行墙报展示交流 附: 中压柱塞泵详细信息 http://www.tautobiotech.com/Products_03_03.htm
  • 喜讯 | 奥谱天成创始人刘鸿飞博士获聘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导读:恭喜我司创始人刘鸿飞博士获聘“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助力中南大学博士生的教学指导工作,贯彻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精神,深入落实导师责任,提升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技术水平。2021年10月8日,中南大学正式公布了2021年春季学期导师聘任通知,我司创始人刘鸿飞博士经过层层遴选,获聘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的博士生指导工作。作为湖南人,刘鸿飞博士一直致力于家乡高等院校的科研发展合作,从去年的“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到现在的“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鸿飞博士凭借着自己20年的光谱分析技术,结合企业及市场的应用开发技术,从理论到科研应用,全身心投入到“导师”的工作职责中,知行合一,帮助博士生、研究生快速成长!同时刘鸿飞博士创立的奥谱天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至今,与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校有着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奥谱天成在致力于开发国际领 先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挖掘和培养光电领域的科研人才。秉承“探物之本末,用心至本真”的企业文化,全力为国家光电领域人才的培养尽一份心力。
  • 30万/项!基金委试点资助博士生开展基础研究项目
    2023年12月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与政策局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推荐工作的通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自然科学基金委决定于 2023 年起试点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项目)。博士生项目资助强度为 30 万元/项,支持博士研究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试点实施期间,资助期限为 2 年或 3 年,申请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应尽可能确保在校期覆盖项目执行期,以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据了解,2023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形成设立青年学生项目的初步构想。6月,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带队先后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八所高校进行调研,与各高校主要负责同志、科研人员、学生及管理人员代表围绕进一步加强对青年人才支持开展深入交流。7月,正式启动青年学生(优秀本科生)项目,组织试点高校推荐申请。8月,组织会议评审择优遴选。12月,试点开展对博士生的直接资助。通知如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与政策局关于开展2023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推荐工作的通知(节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自然科学基金委决定于2023年起试点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项目)。博士生项目采用“推荐+评审”制,由部分科研实力雄厚且博士生培养质量高的依托单位按名额择优推荐,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评审进行遴选。具体事宜如下。一、项目定位博士生项目支持博士研究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着力培养其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增强科研兴趣,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科学素养,为其踏上科研之路打下坚实基础,为构建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提供高质量人才储备。二、推荐条件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风和科研作风;2.专业属于自然科学领域;3.研有余力,能高质量完成在校学习研究任务,已具备一定研究基础;4.对基础研究有浓厚兴趣,能够独立提出明确的研究方向且具有较强创新性,具备独立设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能力;5.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没有其他渠道经费资助。推荐申请的博士生应当经过导师同意。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不得推荐作为申请人。三、资助期限及强度试点实施期间,资助期限为2年或3年,申请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应尽可能确保在校期覆盖项目执行期,以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在项目结题前,如果负责人已博士毕业且继续在境内依托单位工作,可将项目变更至新的依托单位;如果负责人已博士毕业但不在境内依托单位工作,应当及时终止。项目资助强度为30万元/项。为赋予申请人充足的经费使用自主权,使其将更多时间用于科学研究,经费使用实行包干制,申请人无需编制预算,可在允许范围内自主决定经费使用(原则上劳务支出不能超过30%),鼓励开展国际交流研究及合作,具体要求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各依托单位制定的包于制实施细则。四、申请及评审流程依托单位应根据申请条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公平公正地开展推荐工作。获得推荐的博士研究生应独立开展文献调研,提出研究方向并凝练科学问题,设计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独立撰写申请书。研究内容应为博士论文以外的新研究方向,或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有实质性拓展延伸。不得直接照搬照抄博士论文研究内容或其他已批准科研项目相关内容。申请时应当提供导师同意其申请项目的证明材料并作为申请书附件上传。对于提交申请的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进行初审,主要审查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材料的规范性、完整性,符合条件且材料规范的予以受理,不符合条件或材料不规范的不予受理。对于经初审受理的项目,通过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两个阶段择优遴选,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统一组织。评审会后,自然科学基金委按程序审议批准。五、管理方式项目负责人应按照项目计划书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做好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填写项目年度进展报告。鼓励项目负责人开展学科交叉研究。项目结题时应撰写结题报告、编制项目资助经费决算,取得成果的应同时提交研究成果报告。项目负责人负责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总体设计、规划、管理。要养成依法依规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自觉性,树立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风。导师应在项目申请和实施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意见,与博士研究生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为项目研究顺利开展提供良好条件。依托单位应为项目的组织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和保障,应为承担该项目的博士研究生开通科研经费账户。对于承担博士生项目且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的博士研究生,应在评奖评优中予以支持。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审查年度进展报告并提出下一步研究工作建议;在资助期内为项目负责人提供参加多种高层次学术交流的机会;在项目结题时组织同一批会议评审专家以学术交流的形式进行结题审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与政策局2023年12月1日
  • 第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2007年10月16日—18日,由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暨环境科学与工程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学术论坛旨在在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的全国环境领域的一个起点高、范围大的学术平台背景下,就“”开展深入、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实现系内博士生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标,开阔学术视野,激发创新热情,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热爱我环境、光大我事业”传统。同时,营造学术交流氛围,扩大学术沟通范围,使不同专业方向的博士生能相互学习博采众长,突出环境科技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支撑地位,不断推进清华大学环境学科和环境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清华大学在国家环境决策、环境科研和环境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论坛期间将邀请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贺克斌教授、清华大学环境系钱易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系郝吉明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汤鸿霄院士、环境系副系主任胡洪营教授等领导和教师以及兄弟院校的教师代表出席。郝吉明院士和汤鸿霄院士将分别针对“中国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和“环境纳米材料及其生态风险问题”做论坛的主旨报告。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本界论坛共有30余位教师到场并做分会场评委,近30名博士生做报告。美国HACH公司为本次会议优秀论文提供了独家无偿赞助。同期,适值美国HACH公司总部的Lance Reisman先生在中国访问,Lance Reisman先生也于本届论坛期间访问了美国HACH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的水质监测联合研究中心,受到清华大学有关方面的热烈欢迎。 美国HACH公司刁慧芳博士代表美国方面参加了论坛活动,美国HACH水质分析系统中国代理北京安恒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万众华、周逢普也参加了会议,在论坛现场展示了安恒公司的HACH水质分析仪器演示车、发放了仪器产品资料手册和纪念品,并在论坛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生和老师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会议期间就完成了HACH水质分析仪器订购合同一份,订购意向达到了近50万元人民币,体现出了美国HACH公司作为世界水质分析之领导者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暨环境科学与工程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圆满成功举办,真正体现了交流碰撞启创新之路,厚积博采成一家之言,为广大的在校博士研究生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 华东理工博士生“民营科技创新”调研团走进泰坦科技
    12月11日,泰坦科技新址松江基地迎来了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民营科技创新”调研团的客人。调研团一行11人,在调研联系人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及后勤服务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兼副总经理刘汉伟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松江新址宽敞的办公大厅,现代、清洁、无污染的科研分析中心,贵宾休闲厅等。接着,泰坦科技总裁张庆,在会议室为博士生调研团的老师同学们简单分享了泰坦的创业故事。泰坦科技用六年时间,从一个大学生六人团队到如今年销售额两亿、拥有十四大部门200人的大家庭,其中的点点滴滴与生共勉。活动后,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杰同学告诉我们,通过这次活动调研,他不仅了解了泰坦的创新发展模式,知晓了平时为他们的科学研究进行服务的企业是如何帮助他们更方便的开展实验室工作的;同时泰坦的经历也启发了他,对于博士生来说,科学研究是一个选择,而为科学研究服务也是一个新的选择。关注“探索平台”(www.tansoole.com)官方微博与官方微信,享更多精彩信息!?微博:探索平台 微信:tansoole
  • 大连理工博士生破解“地沟油”检测难题
    挥动手中的锅铲,反复&ldquo 煎、炸、炒&rdquo ,这不是餐馆后厨,而是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样品准备室。客串&ldquo 厨师&rdquo 角色的是该校博士研究生:吴鼎、海然、赵栋烨、刘平,他们不是在准备午餐,而是在进行地沟油样品制作,为开展地沟油检测实验做准备。 物理学组织网报道   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地沟油的回流滥用问题层出不穷。地沟油因其来源性广,成分异常复杂,国家质检部门对于地沟油仍没有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随着地沟油的提炼、精炼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基于外观(如颜色,气味,透明度等)和PH值及电导率等的单一指标的地沟油检测方法更难以奏效,检测难度进一步加大。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如何实现地沟油的实时、快速、有效的检测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 2011年,国家卫生部公开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这一举措引起了该校博士生导师丁洪斌教授的关注,经过一系列论证调研,他们决定对这一课题发起挑战。   在丁洪斌教授指导下,博士生吴鼎等采用该实验室先前开发的&ldquo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rdquo 技术对自制的地沟油进行大量实验测量,取得了初步成功。为进一步验证该技术的可靠性,在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潘炜老师帮助下,他们又对几种典型的地沟油样品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发现了地沟油样品的LIBS光谱特性, 通过提取元素及官能团等特征谱及相关性统计分析,成功找到了地沟油的&ldquo 指纹&rdquo ,破解了地沟油检测难题。为地沟油检测提供了一种实时、快速、有效检测的新方法。    美国科学促进会报道截图    《科学通报》2014年7月第59卷 21期封面论文报道截图   在实验的研究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诸多挑战,没有现成设备,研究团队就自己动手搭建。在进入研究的数据整理阶段中,由于分析研究过程中需使用统计学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新知识,他们就坚持周末及寒暑假补充知识。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不轻言放弃,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进步。然而谈起这些,他们并不觉得辛苦,因为他们说他们在做自己热爱并坚守的东西。研究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已经进行原理实证,期间研究人员尝试了各种方法,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却没有取得较大进展,然而他们并不放弃,在老师的不断的指导和课题组成员的相互交流鼓励下,研究人员克服枯燥、夜以继日不断的探索,最终突破瓶颈期,取得了预期的进展。   该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院杂志社《科学通报》上,成为该期杂志的封面文章,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并在近日第八届国际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会议上被会议主席作为亮点引用。另外该成果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主流媒体新闻EurekAlert!以&ldquo Chinese scientists u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to identify toxic cooking ' gutter oil' &rdquo 为题在物理学家组织网特别报道并被广泛转载,物理学家网主要报道来自全球各大研究机构的物理创新研究成果以及重要科学和重大技术前沿突破。此前,相关研究成果已获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110404691),国际著名仪器设备制造商美国TSI公司和法国iVEA公司以及国内深圳和大连等高科技公司均希望转让或共同开发该技术。
  • 网传中南大学实验室发生事故 一博士生烧伤
    近日,网传中南大学一实验室发生事故,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博士生在事故中受伤,身体大面积烧伤,引发关注。记者采访获悉,此事属实。  4月25日晚11时许,一知情人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事发于4月20日,伤者为一名博士生,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26日上午,记者就此事致电中南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称不清楚实验室事故一事。  “受伤学生在湘雅三医院。”26日上午,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工作人员称,目前学院领导正在积极了解情况,伤者有专门人员在照顾,其他情况暂不了解。据介绍,受伤学生为该院一教授所带博士生。  记者多次致电该教授,电话均提示正在通话中。之后,该导师回拨记者电话,当极目新闻记者提及受伤学生一事时,该导师遂挂断电话。  随后,记者致电湘雅三医院急诊科,工作人员称受伤学生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暂不能探望。
  • 哈希成功协办首届“市政工程学科博士生论坛”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美国哈希公司协办的首届市政工程学科博士生论坛于2012年8月6日至7日在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成功举办。   8月6日上午,在环境学院121会议厅举办了本次论坛的开幕式,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以一教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教授及哈希公司亚太地区高级副总裁周祥德先生分别作了开幕致辞,对来自各高校的博士生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祝贺。   6日下午及7日上午,56名来自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博士分别在三个分会场进行优秀论文汇报。通过汇报、交流及问答等环节,经过评审专家的讨论及打分,最终同济大学杨一琼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张雷博士及重庆大学李家杰博士获得了一等奖。 在闭幕式上,与会嘉宾为获奖同学颁发了奖杯及证书,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与会嘉宾和学生代表合影 哈希公司亚太地区高级副总裁周祥德先生开幕式致 更多详情请点击
  • 两岸清华博士生论坛暨岛津奖学金论文评审会在京举办
    5月11日至12日,在位于水关长城脚下石门山庄的清华大学三堡学术基地,&ldquo 两岸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学术论坛暨岛津奖学金论文评审会&rdquo 隆重举办,来自北京清华大学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百余位博士生热情参与论坛,在论坛期间发表了近80篇多领域、高水准的报告,尽显两岸清华学子的风采。本次论坛的举办增进了两岸青年的了解与友谊。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以校内博士生为主体的学术交流活动。与清华大学早已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岛津公司,热忱参与了本次博士生论坛,为获奖学子提供奖学金,再次表达了岛津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论坛开幕当天,蓝天下满眼新绿的三堡学术基地 论坛现场传真 在论坛开幕式上,北京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张希院士首先发表致辞,他在致辞中详尽介绍了清华大学化学系令人分外自豪的喜人形势。教师阵容强大,拥有多位院士、首席科学家;潜力巨大的创新群体正开展着尖端科学研究与重大项目的攻关;积极开展与海外的学术交流,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位置,成果丰硕;开设了各类培育人才的项目、课程,获得可喜的成果。最后,他以多位著名科学家为例,号召在座的学子们一定要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培养创造力与成功者的素质,期待更多毕业的学子们活跃在学术界! 北京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张希院士发表致辞 随后,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黄贤达教授发表致辞,他介绍了来自台湾的各位出席者,回顾了两校化学系的学术交流情况与对未来进一步加深交流的高度期待。 新竹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黄贤达教授发表致辞 岛津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曹磊副事业部长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在致辞中首先简要回顾了岛津进入中国30余年所走过的历程与现状,介绍了岛津与中国教育研究机构开展的合作成果,他特别强调清华大学是岛津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岛津与清华多年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最近岛津与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建立了合作实验室,实验室中有多台岛津高端质谱仪运行。他在致辞的最后,祝愿本届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岛津曹磊副事业部长发表致辞 致辞结束后,进入论坛邀请报告环节。北京清华大学的刘磊教授、新竹清华大学的凌永健教授以及岛津全球应用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端裕树博士做了精彩的报告。报告深深吸引了在座的学子们,现场热烈互动。 北京清华大学的刘磊教授在报告中。他在报告中回顾了蛋白质化学合成的发展过程与重大意义,并展望了蛋白质化学合成的未来。蛋白质化学合成可以点石成金,开创了多个领域科学研究前所未有的新空间。 新竹清华大学的凌永健教授教授在报告中。他报告了纳米新材料在净化饮用水、防止医院交叉污染、肿瘤治疗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令人耳目一新。 岛津全球应用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端裕树博士在报告中。他报告了质量显微镜成像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崭新的技术引起学子们的高度兴趣。 参加论坛的两岸学子与报告发表人互动 特邀报告结束后,论坛进入了分会报告环节。两岸学子在&ldquo 物化、高分子&rdquo 、&ldquo 无机、分析&rdquo 、&ldquo 有机&rdquo 三个分会场同时展开了为时两天的精彩报告。报告体现出化学系博士生们高水平的跨越学科界限的研究工作。在每个会场,博士生的报告都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思路的学生的提问与建议,交流气氛热烈。 分会场报告现场传真 论坛报告结束后,旋即进入了评选环节。经过评委严格公正的评选,从中评选出了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以及三等奖16名。曹玮同学的&ldquo 伽马射线响应型含硒高分子水凝胶&rdquo 、陆君同学的&ldquo 锂电池正极三元纳米带材料的合成和改性&rdquo 和黄智华同学的&ldquo 自组装糖肽疫苗的设计&rdquo 获得一等奖,评委们当场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并向获奖同学表示了衷心的祝贺。 颁奖现场传真 会后,每个分会场相关的教授高度评价了同学们的工作水平、报告质量和表达能力,同时对同学们的讨论热情与思考问题的深度表示满意,肯定了博士生论坛在培养科学思维,训练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效果,并对岛津公司的大力协助表达了真诚的感谢之情。 2013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岛津奖学金获奖名单 奖项 物化、高分子 无机、分析 有机 一等奖曹玮 陆君 黄智华 二等奖 江寅、杨昊炜 段昊泓、李恺 郑李垚、蔡政哲(新竹) 三等奖 董原辰、史雨生、李浩源、吴昊、房若辰、谢宜良(新竹)、蔡佳容(新竹) 周照娟、刘慧玲、杨勇、邱谆雅(新竹)、柯耀棠(新竹) 杨驰、赵鹏、郭叶、陈奕翔(新竹)   博士生论坛与会者合影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及成都5个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http://www.shimadzu.com.cn/an/。
  • 张启发院士: 博士生每天工作12小时 每周工作六天半是底线
    p   最近我拜读了各位送交的年度工作计划,仔细推敲后,仍感到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 /p p   第一,对课题理解不够,有的根本谈不上理解,做了不止一年,尚未进入角色。 /p p   第二,已经完成的工作量严重偏少,博士(有的是从本室硕士上来的)做了几年还未见到可以发表的东西。 /p p   第三,在计划中倾向于以最低工作量结束研究。即游击战法。以消耗最少的人力来解决战斗。 /p p   这是从纸上看到的。从实验室看到的现象是,有那么几位常不到实验室照面,似乎这里是一个可来可不来的地方。而且愈未进入角色的,愈不钻研文献 工作做得愈 差的,愈少见做实验。请各位想想,你不学,怎么能变内行?你不干,怎么会有结果?不钻研与自己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不把实验室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不能算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博士生。 /p p   写一点专题读书报告,其实是一个领域内进入角色的好方法。一篇不够,可以连续写几篇,直到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方面较好地弄懂为止。如果在写读书报告的同时,加进一点自己的见解就更好了。写得好的可以送出发表。这对加强业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深化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感情和培养事业心都大有益处。几年来我们大会小会说了很多,而至今交得很少。有人说是没有时间,我看是不愿投入时间。对博士生而言,每天工作12小时是正常的,少于这个时间就不正常了 每周工作六天半以上是正常的,少于六天半就不正常了。 /p p   我这里是基于美国PhD四年学制所得到的概念。在我们目前三年学制还要强制性学半年英语的情况下,上述时间的投入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下限。人生一世,应该追求有所建树。记得有一首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此诗所描述的虽有些封建意识,倒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想稍加以补充的是在男女完全平等的时代里,女儿也应当自强。 /p p   走到了做科学这条路上,博士生阶段有无成就与将来有无建树关系十分密切。椐我观察,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凡是后来有所成就者,大多在博士学习阶段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理解的基础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广博的知识和不断求知的欲望 二是作为今后发展基础的工作成就 三是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和以工作作为第一需要的人生观。试想:要建功立业,博士生阶段不搏,更待何时?我们这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博士毕业后到国外去做博士后,我很赞成,并愿尽我之力给予支持。 /p p   我很希望我们实验室出去的人将来在国际上都成为知名人士。今后在我们室毕业的博士出国做博士后可能主要有两类途径,一类是经我提名推荐,另一类是博士生本人争取,而将以后者为主。而后者却意味着要参与国际竞争。博士论文做得好,竞争性就强,我也乐意推荐,用人方也愿意接收。博士论文做得不好的,我不愿意推荐,而且推荐起来难度也大。 其实,各人的路在各人自己脚下,各人的命运在各人自己手里。成败兴衰,全在各人,请各自勉。【完】 /p p br/ /p
  • 云上博论 | 岛津倾情赞助清华-华中大化学博士生论坛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师生相距千里、远离校园,但是对抗疫成功的坚定与对学术的热忱让师生的心又重新凝聚到一起。2020年4月20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联合博士生学术论坛暨岛津优秀论文评审会(第589 期清华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线上以“云上博论”的形式成功举办,旨在为广大博士研究生搭建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术争鸣,训练广大博士研究生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博士生的交流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开幕式上,清华化学系系主任王训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朱锦涛教授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副部长张建军分别进行了致辞。 张部长在致辞中提到,2020年恰逢岛津迎来质谱事业50周年庆,半个世纪以来,岛津以推出的首台扇形磁场型质谱为开端不断研发进取,近些年又推出了高分辨质谱LCMS-9030,成像质谱显微镜iMScope等一系列产品。岛津同清华大学合作推出了细胞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系统(CM-MS),可广泛的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细胞识别,细胞定量,细胞代谢等研究领域。疫情之下,岛津一直在行动,2月份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及用于肺炎筛查和诊断的移动式X线摄影系统,为疫情防控提供持续支持。另外,岛津也推出了一系列用于疫情防控物资质量控制的解决方案,岛津的MALDI等生命科学的产品也在病毒研究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多年来,岛津一直积极参与清华大学博士生论坛,期望通过岛津优秀论文奖这样的形式鼓励同学们在岛津仪器上多开发分析方法,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前沿的信息, 论坛开始后,清华大学化学系李景虹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王得丽教授和清华大学化学系焦丽颖副教授分别发表了题目为《单细胞分析化学》、《贵金属基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电催化剂》及《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合成与器件研究》的特邀报告 随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胡晓慧经理带来了题目为《岛津MALDI-TOF的应用分享》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了岛津MALDI-TOF发展史及田中耕一先生在开发用于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软电离方法的贡献,从老年痴呆症血浆生物标志物早期筛查、新冠病毒检测、糖肽分析等方向全面阐述了岛津MALDI-TOF技术的最新应用,详细介绍了岛津MALDI-TOF技术具备微生物鉴定、鉴定时间短、高通量等特点。最后,胡晓慧经理还分享了MALDI-TOF技术在研究单克隆抗体糖肽和羊绒羊毛鉴定两个特色应用。 胡晓慧经理报告结束后,大会进入了本期优秀博士生特邀报告及学生口头报告议程,各类优秀研究论文报告层出不穷,并进行了相应评比。 最后的大会闭幕式上,进行了奖项结果的公布,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疆鄂宣读了墙报展示获奖名单,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侯艳红经理宣读了口头报告获奖名单,经过一天的会议,高校间的交流不断深入,切实活跃了学术思想,促进学术争鸣,持续培养博士生的交流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岛津也将推出更多贴合科研人员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为促进分析研究领域发展做出贡献。
  • 清华教授与北大博士生的感言:当学术遇到“冷板凳”,该怎么走下去?
    p   时下正是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陆续完毕之际,也是硕士研究生复试之时。长期以来,对于走上“硕士→博士”这样一条学术研究型道路,人们既对清心向学之路向往羡慕,又对“十年寒窗冷板凳”心中百感杂陈,似乎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走起来有些不容易。那么这条路该怎么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0401125028.jpg" style=" HEIGHT: 298px WIDTH: 45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7a1a6951-c036-4c76-b90c-cdbe4a24e3e7.jpg" width=" 450" height=" 29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3月25日至26日,南开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举行 /p p strong   清华教授:学术研究,既是职业更是生活方式 /strong /p p   三四月间,莘莘学子复试求职正当时。如何看待学术研究?为何要从事学术研究?大千世界,千行百业,出路繁多,进机关下商海,挺进基层还是漂泊北上广,抑或继续求学,何处安身立命? /p p   我认为,学术研究,首先是种职业,可以养家糊口,但又有些特殊性。极而言之,学术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人生与自身的自觉探索,在古代,属于少数有闲精英人士的专利,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大学的制度化,分化为一种独立的职业。二战以后,大学教育日益大众化,到了21世纪,中国亦步入这一阶段。学术研究已从神坛跌落,不过,因其终极关怀犹抱有真、善、美之价值追求,仍与一般职业有所差别。自19世纪末研究生教育出现,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已成长为培养后备学术从业者的主渠道。一个人选择攻读博士学位,通常便意味着他将来要选择以学术为职业。 /p p   过去常常会说从事学术研究寂寞艰苦,又有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说法。今天来看,互联网的出现、微信的发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方寸之间便可集合同道互通音信,反而更需要一份坚守才能保持清净与沉潜。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学术投入的增加,研究的物质条件大为改观,博士生的待遇,亦明显提高,“艰苦”二字已非学术研究的同义语。 /p p   相形之下,“冷板凳”却仍是每位立志读博治学者无法回避的考验。实验室中千百次枯燥的重复动作,图书馆中连年累月的潜心阅读与苦思冥想,无数次的失败与摸索,无路可走的痛苦与煎熬,这些都是必经的磨炼。一百多年前,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三句宋词,描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p p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p p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p p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p p   三段话语,核心便是探索的艰难与折磨。无论文理工医,莫不如此。 /p p   眼下,各个领域加速发展,积累的成果日益丰富,从入门到出师,除了各领域基本技能与知识,还有更多的知识、工具与能力需要掌握,耗费的时间相应在延长。举例来说,我自己从事的中国古代史,地下资料层出不穷,过去冷僻的简牍、石刻与文书知识与研究方法,一跃成为研究诸多领域必备的基础。历史人类学的兴起,亦将书本之外的田野调查方法引入明清近现代研究的工具库。外语的要求,同样也在提高,掌握第二外语不仅对于世界史,即便是中国史,也提升为基本要求。加上寻找课题的难度增加,从消化前人成果,到推陈出新,耗时更多。四年、五年甚至六年才能博士毕业,已趋常态。多年努力,无果而退,亦不鲜见。其他学科,恐亦类似。 /p p   立志向学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想获得成功,毅力与恒心是首要的,当抱有力争一流的决心,同时,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勤于思考更不可或缺。我接触同学多年,总担忧的是同学们思考上用心不够,常为各种貌似“定论”的权威说法所束缚,难以借助事实来挑战既有结论、提出新问题、开辟新领域。研究欲更上一层楼,首先须能发现新问题,新线索,并能加以解决。发现源于观察与思考。没有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无法从表象中捕捉到问题。理工科的对象不同,道理当无本质区别。 /p p   选择学术道路,实际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稻粱谋之外,更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在与全球同行的竞争中求生,压力无时不在,需要持续思考与投入,几十年中不断生产高质量的成果,取得成绩的同时,可能意味着放弃许多生活乐趣与享受,得失相伴而生,对此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种状态内化为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内在追求,甘之如饴,才会从外在压力与束缚中解放出来,感受到幸福与成就。为此,参照学术史、参照旁人,不断反省自己必不可少,如前辈所言,不断磨砺中,使研究“似高手下棋无废子”才可能超越前人。(文:侯旭东,系清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 /p p strong   北大博士:也谈谈博士的“呆相”和“钱包” /strong /p p   学术研究道路究竟是什么?首先,学术研究道路当然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相对悠闲自由,不至于像工作后那样加班加点(实际上,不少博士生也经常长时间工作。但相对而言,这类研究型工作时间安排较为灵活)。你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专注自己的研究课题。 /p p   其次,学术研究也只是正常社会分工的一种,即与工、农、商一样正常的职业。某些人包括不少硕士、博士研究生可能会倾向于把学术道路“神圣化”,认为做学术的人必须阳春白雪、不食人间烟火……这种过度的“被神圣化”导致很多学术科研人员一方面坐着冷板凳,但另一方面却不能通过正常经济途径获得额外的适度收入补贴家用。 /p p   对从事学术研究的博士来说,常见的有两种趋于极端的评价:有些人觉得博士无所不能,也有的人觉得博士呆头呆脑。 /p p   我认为这两种极端化评价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博士也是社会分工中的一种。隔行如隔山,博士群体之外的社会分工人群对其产生误解也是可能的。我的博士同学中有穿着打扮相对考究的人,也有衣着随意的人。可能后者更符合社会一般人士对博士群体的感官。因为这种不时髦更符合一个“书呆子”的形象。美国社会人群对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博士生也有一个类似的说法,就是“nerd”(呆子)。应该说,人们对博士生的刻板印象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p p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在选择“硕士→博士”这一条学术道路的时候都有充分的考虑。有的人或是因为本科硕士毕业后工作不利转而选择治学,或者是因为家长、朋友劝说后读博。对这些所谓“稀里糊涂”或者“迫不得已”读博的人而言,治学路上的心态是较为复杂的。有的人得过且过,也有人在走上这条道路后发现了自己的真正科研兴趣所在,进而全身心投入。相对而言,那些经过了深思熟虑后选择读博的人,他们目的更明确,也更有方向感——比如获得博士学位,在工作中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升职机会。相对而言,这些人的迷茫更少,心态也更为坚定。 /p p   谈到学术研究道路,不可避免地涉及待遇问题,也就是传说中的“学术研究冷板凳”。以我所在的北京大学为例,博士生多数默认为二等奖学金,即抵消学费后,每个月获得大约2000元人民币补助。自去年以来,学校另增加每月225元的补助。据我所知,北大的这个补助力度已经是全国最高水平。如果是硕士研究生,补助就更少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调整好心态而动辄就与热门前沿行业同学的收入盲目攀比,自然可能会觉得读博不仅“寂寞”而且像是在“坐冷板凳”。 /p p   需要补充一点,如果将全球范围内博士生补助进行对比的话,其实我国高校的补助并不能算少。我曾经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交流一年。康奈尔大学作为美国著名的私立高校,其对博士的补贴在美国高校中相对较高,大约每月给每位博士提供2000-2500美元的补助(不同院系稍有不同,大致在这一范围内)。如果仅以汇率计算,多数国人可能会觉得很羡慕。但如果考虑到美国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那么值不值得羡慕就有待商榷了。康奈尔大学所在地伊萨卡(Ithaca)市规定,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约为每月2500美元。换言论之,康奈尔大学这个著名的常春藤高校能够提供的博士生补贴基本相当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而且美国高校并不向研究生提供任何形式的住宿。即便在伊萨卡这种较为偏远的小镇,当地房租约为每月350-1000美元 而如果恰好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这种大学就读,那么房租一般约为1300-2000美元每月。对比之下,美国大学提供博士生补贴就不怎么够用了。 /p p   我注意到,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加大对研究生的补贴力度。北京大学在两会后也宣布了新的补贴方案,这一方案将在今年9月开始的新学年正式施行。虽然具体增加多少尚未可知,但从整体来看,趋势是好的。(文:王龙林,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p
  • 中英博士生设计搭建低成本原子力显微镜
    近日,清华大学暑期学校《从乐高到纳米显微镜》课程成果展示上,来自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中英两国博士生,展示了他们历时五天、用乐高积木和其他电子元件设计、搭建的原子力显微镜,并探究其应用于中国中学教育的可能性。   据介绍,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可用来研究包括绝缘体在内的固体材料表面结构的分析仪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只能停留在微米级,而原子力显微镜能够探测到纳米结构,还可以实现三维成像,但目前一台原子力显微镜最低也需要20万元人民币,有的甚至高达100万元人民币,普通中学难以承受。而此次成果展示上的纳米显微镜造价不足千元,极大地增加了原子力显微镜应用于中学教育的可能性。
  • 突发!中山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致一博士生受伤
    7月27日,中山大学药学院发生一起实验安全事故。  当天,中山大学药学院发布通报,称实验室在清理此前毕业生遗留在烧瓶内的未知白色固体,一博士生用水冲洗时发生炸裂。炸裂产生的玻璃碎片刺穿该生手臂动脉血管。  随后,该生已经被送到医院救治。目前,伤情已经得到控制,无生命危险。  7月27日,中山大学药学院发生一起实验安全事故。  当天,中山大学药学院发布通报,称实验室在清理此前毕业生遗留在烧瓶内的未知白色固体,一博士生用水冲洗时发生炸裂。炸裂产生的玻璃碎片刺穿该生手臂动脉血管。  随后,该生已经被送到医院救治。目前,伤情已经得到控制,无生命危险。  而在早些时候(7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学一实验室就发生火情。  当天,南方科技大学官网发布通报,称现场一名头发着火博士后实验人员经诊断为轻微烧伤,学校已启动应急预案,事故实验室已经封停,正在进行事故原因调查。  高校实验室是易燃易爆品、剧毒药品、放射性物品等众多安全隐患扎堆的“火药桶”。因此,对于实验室安全应当予以一定的重视。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做好暑期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不妨将其作为参考,更好保障实验室安全工作。  一、推行网格化管理  各高校要健全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联动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职责和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并签订责任书,建立网格化管理清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工作体系。  二、坚持常态化检查  各高校要坚持日常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暑期重点检查开放式实验室。学校层面检查不少于2次,学院层面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各实验室责任人每天要开展例行检查 各级检查记录要留档备查,及时消除隐患。  三、严格准入制度  各高校要严格实验室出入登记与管理,杜绝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场所。对暑期留校开展实验工作的师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保持实验室内部整洁、卫生,确保仪器设备运行和用电用水用气安全,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留宿。  四、开展安全教育  各高校要对暑期留校开展实验活动的师生,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一次全员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五、强化危险源管控  各高校要建立健全易制毒、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及菌(毒)种、病原微生物等实验品的购买、入库、出库、使用、处置等环节监管体系,做到可追溯、全流程、全闭环,涉及危险源的实验场所,要有明确的警示标识。实验室应设立危废物暂存区,危废物不得在实验室过量存放,应及时转运至学校危废暂存库。各高校暑期对危废暂存库的危废物要及时清理处置。  六、提高风险研判能力各高校对暑期改建、搬迁实验室,务必严格审批立项,做好安全风险预评估报告 由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安全的保障条件、潜在风险进行评价。坚决杜绝未审批项目的实施。  七、加强全面协同  实验室安全系关学校全局,各高校相关部门、单位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协同化解安全隐患,确保暑期安全。教学和科研职能部门应做好实验教学项目、科研项目风险评估 实验室职能部门应做好实验品采购、存储、使用、废物处置等工作 后勤部门应做好消防与治安、经费与条件保障、网络安全等工作 二级学院(科研单位)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指导教师既要指导好学生科研活动,又要保障学生科研活动安全。
  • 牛人!施一公团队90后博士生三年五篇一作Science
    11月18日下午,2016年度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评选结果正式公示,共有来自于九个院系的7名博士生与3名硕士生最终获此殊荣。其中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唯一的获奖者是来自施一公教授课题组的博士生万蕊雪。  万蕊雪同学目前是清华大学医学院三年级博士生,作为施一公教授课题组剪接体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目前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已经发表了五篇文章(值得注意的是该团队中另一名核心成员闫创业博士也是5篇一作Sceince),其中两篇排在共同第一作者首位(见下图)。  在今年9月21日中国科协公示的2016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入选名单中,万蕊雪的名字赫然在列(见下图),该计划每年评选1次,每次不超过5名。  事实上,在施一公教授组的这个剪接体研究小组中还有另外一个核心人物,2012级清华医学院直博生杭婧,她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发表文章一篇,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两篇。  杭婧,2012级清华医学院直博生(图片来源于清华大学新闻网)  施一公教授和剪接体小组核心成员闫创业、杭婧、万蕊雪分析剪接体结构(图片来源于清华大学新闻网)  另据报道,万蕊雪之所以能在科研领域迅速崭露头角、独挑大梁,绝非运气使然。而是凭借她的快节奏、高效率和高强度,才能铸就顶尖的科研成果。为了能够拿到更好的实验数据,她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一直保持着平均每日工作14小时,甚至还放弃了过年回家的机会。她始终不忘为科研发展做贡献和造福人类的初心。“这些荣誉建立了我的自信,以前觉得自己是黄毛丫头,现在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人。虽然更苦更累了,但艰辛中自有幸福。”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付向东教授也曾对这项工作给出高度评价:“我认为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解析,解决了该领域的核心问题,是RNA剪接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也是近30年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对世界科学做的最大贡献。”  施一公教授在杭州生化大会上演讲时的盛况  关于解析出RNA剪接体结构的重要性在此不再赘述,此前已经有很多国内为专业人士对施一公教授团队的这项系列研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今年10月份杭州举行的全国生化大会闭幕当天的特邀报告中,施一公教授用了足足50分钟讲解了整个剪接体的工作,这个报告中施老师很自豪的认为这应该是他截止到目前做出的最值得自豪的工作,对学生们出色的工作也不吝溢美之词。施老师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且在激烈的课题竞争中往往能脱颖而出,着实令同行深深叹服。据上次施老师在杭州透露,近期还将会有相关的重要文章出来,到时候万蕊雪同学的publication list或许还会增色不少,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施一公教授剪接体团队成员
  • “2018清华-北航化学联合博士生论坛暨岛津奖学金论文评审会”成功举办
    2018年4月21-22日,“2018清华-北航化学联合博士生论坛暨岛津奖学金论文评审会”在北京乔波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这一论坛是一项以博士生为主体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增进学术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加强学风培养与训练,以往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校内活动,今年首次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共同举办。因此活动规模超过历届,参会博士生人数高达170余人。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王训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院长郭林教授等以及岛津公司质谱中心负责人滨田尚树部长、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胡家祥部长等出席了此次论坛。论坛现场传真 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王训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院长郭林教授及岛津公司质谱中心负责人滨田尚树部长为论坛致开幕辞。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王训教授说到每年都来参加论坛,非常高兴能看见论坛规模越来越大,越办越好。并说到清华-北航的实验室研究环境已与世界最高水平持平,也希望在坐同学能珍惜现有环境,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王训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院长郭林教授为开幕式致辞。他在致辞中说到非常高兴有机会来论坛进行合作交流,他同时也希望能从中学到知识,今后能长期以往和大家深入交流。最后他表示再次感谢清华大学的邀请和岛津公司对论坛一如既往地支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院长郭林教授为论坛致开幕辞 岛津公司质谱中心负责人滨田尚树部长为论坛献上了美好的祝福并致辞。他在致辞中说到岛津公司已经成立142周年,同时,岛津进入中国也有了62年 的历史。在2015年成立了中国质谱中心,并在广大用户大的支持下 ,逐渐成长。最后他表示期待大家在本次大会上带来优秀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岛津公司质谱中心负责人滨田尚树部长为论坛献上了美好的祝福并致辞 接下来,大会进行到了邀请报告的环节。清华大学危岩教授做了题为“能源,粮食,水和一个材料化学家的梦”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做了题为“无机非晶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特性”的报告。清华大学段炼教授做了题为“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器件”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明杰教授做了题为“仿生多级多相复合结构自适应凝胶材料”的报告。岛津分析仪器市场部宋玉婷博士做了题为“XPS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分享”的报告。清华大学危岩教授做了题为“能源,粮食,水和一个材料化学家的梦”的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做了题为“无机非晶微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特性”的报告 清华大学段炼教授做了题为“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器件”的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明杰教授做了题为“仿生多级多相复合结构自适应凝胶材料”的报告 岛津分析仪器市场部宋玉婷博士做了题为“XPS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分享”的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主要是测定光电子能量求电子的结合能实现对表面元素的分析,可以进行除H、He以外的所有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目前XPS技术在材料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XPS技术在化学价态分析、成像分析、角分辨功能、深度剖析、单色化的高能Ag靶在材料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岛津分析仪器市场部宋玉婷博士做了题为“XPS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分享”的报告在第二天的闭幕式上,进行了岛津奖学金论文评审的颁奖仪式。共有43人获奖。其中一等奖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0人,优秀奖15人。“一等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二等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优秀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与会者合影,规模超过历届 岛津展台传真 2018清华-北航化学联合博士生岛津奖学金获奖名单:一等奖:刘锦程,赵赫威二等奖:陈科,杨昱翀,冯泉辰,万思杰,刘丽娜,秦博三等奖:阳欢,冀淑方,司星宇,郝悦,王琪,冯靖靖,张力,倪兵,金云鹤,林杰优秀奖:张阳阳,孙公伟,陈卓,胡鹏飞,余建,郝奇,于丹丹,阎哲,李江伟,李瑞瑞,张明超,吕乾睿,王惠民,张昊,蔡乐斯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单染色体酵母第一作者选择申请海外博士,科学家再次疾呼:莫让“海归”标签“逼”走优秀博士生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日前刚在英国 《自然》杂志发表领先世界的合成生物学成果,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覃重军研究员就在媒体面前流露出内心焦虑:论文的第一作者、掌握了自己学术思想和实验关键技术的博士生邵洋洋正在申请海外博士后,其中就包括此次与他们同时发表类似论文的美国同行实验室。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ef2459e4-3725-47d6-a971-944dcbf97e7b.jpg" title=" 640-3.jpe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覃重军研究员(右)与论文第一作者也是团队成员之一的邵洋洋在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 /p p   “为了学生的前途考虑,我希望她出国,但为国家考虑,我真希望能留住她。”覃重军无奈地说,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按照国内学术圈现行的 “游戏规则”,年轻人若在国外实验室做出好的工作再回国,获得的待遇会好很多。能否根据真实学术水平和实际科研贡献,给予海内外青年人才同等待遇?这个近来被诸多讨论的话题,再次摆在我们面前。 /span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国内不乏孕育重大产出的优秀“学术土壤” /span /strong /p p   将酿酒酵母中16条天然染色体,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合成一条,覃重军研究团队在 “合并染色体”的国际竞争中拔得头筹。连他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美国科学院院士、纽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杰夫· 博伊克,都忍不住来问他,究竟是怎么会想到要这么做,又是怎样完成染色体 “十六合一”的?因为博伊克的实验室用了相同的技术路线,但只融合到两条染色体。 /p p   “这是只有外行才敢想的念头,一开始没多少人觉得我能做出来。”覃重军非常感谢植生所给了他宽松的氛围,支撑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整整五年,我没有发表一篇与酵母相关的论文,换在别的单位,或许早就让卷铺盖走人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覃重军说,这次成功的关键是他在初期作了大量思考,清晰界定了实验的原则,同时实验室也在进行系统的技术积累。 /span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斌告诉记者,尽管覃重军没有出论文,但研究所更看重人才的长期发展,在国际评估中,他的研究方向一直得到认可,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需要五到十年才能出的重大成果,我们就该耐心等待。” /span 为了让科学家安心做科研,植生所为各研究组长提供稳定的年薪,而非根据各研究组的科研经费多少来核算。 /p p   维持研究团队运转的人头费一直是件头疼事。多年来,覃重军研究组的“赤字”超过300万元。 “有些单位的研究组账面少于50万元,就可能被要求关闭,更不可能赤字运行。”为此,他感到十分幸运, “现在无论哪里要我去,我都不会离开植生所这片宽容的学术土壤。”更何况,这里每年都会冒出两三项引发学术界关注的重大成果,已初具国外著名实验室的创新氛围。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优质“小环境”还需“大环境”扶持滋养 /strong /span /p p   宽松而有活力的 “学术土壤”在国内尽管还不多,但越来越多的 “星星之火”已经出现。不必远寻,就在生命科学领域,上海就有多个研究所具备了专注学术、宽容失败、奋力创新科研氛围,而且具备了国际一流的研究实力。 /p p   照理说,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这样的研究所对优秀博士毕业生应该具有相当吸引力。但邵洋洋斟酌再三,还是决定申请海外博士后。 /span 的确,以此次单染色体人工酵母的工作,她可以申请到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任何一个顶尖实验室,去那些实验室接受训练和熏陶,这是每个年轻博士所向往的。然而,更吸引人的,是去一个优秀海外实验室学习上两三年,做出杰出工作再回国,就能比不出国的青年科学家获得更多科研经费支持和房贴,申请人才计划、科研项目都更有优势。 /p p   “可我又有什么理由阻止她出国做博士后呢?尽管我的研究组人手十分紧张,她走之后,很多后续工作可能难以开展。”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尽管植生所的 “小环境”不错,但从整个科研大环境来看, “海归”标签依然在科研经费获取、人才评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让覃重军如鲠在喉。 /span /p p   不久之前,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刘真受聘为研究组长,他也曾为是否出国做博士后而纠结过。尽管他留在国内并做出了世界首批克隆猴这样的杰出工作,但在科研启动期所获得的资助仍比不上 “海归”们。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一个优秀博士生的流失,不仅意味着一段黄金创造力的流失,也可能将国内实验室的创新科研思路带给竞争对手。”痛心之余,覃重军疾呼,能否更公平地对待不同路径成长起来的人才,适时转变人才评价方式,让优秀博士生不必为了 “海归”标签而出国。 /span /p
  • 一博士生一年内发表《细胞》《自然》两篇论文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77611530992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cac7f6e8-da06-4c58-ad14-a816935a6d17.jpg" / /p p   破解三年困境、一举收到了高精度数据后,华甜说,从此碰到任何情况,她都不会再放弃希望,“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因为你不知道有怎样的惊喜在等着你”。 /p p   每天沉浸在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做实验中,从早上七点多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华甜没有觉得辛苦,反倒是会因为一幅从未见过的蛋白质拼图逐渐清晰而乐此不疲。 /p p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两点,华甜刚刚来到瑞士的SLS光源,准备收取新制备的蛋白质晶体的衍射数据。就在这时,《自然》杂志发表了她关于人源大麻素受体(CB1)与激动剂———四氢大麻酚(THC)类似物复合物的精细三维结构的研究成果。去年10月,她关于CB1与拮抗剂结合的三维结构解析论文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p p   这样的成绩,即使对于一位教授来说,也相当辉煌,而华甜还只是一名博士研究生。 /p p   这个课题的难度有多大?它是世界G蛋白偶联受体(GPCR)研究泰斗级人物雷蒙德· 斯蒂文斯的“压箱底”难题之一,他的好几位博士、博士后都没能攻克。可华甜只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得到了漂亮的结果。 /p p   当初,雷蒙德之所以决定让华甜来做这个课题,是因为她的博士生导师、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副所长刘志杰说,如果有人能完成,一定就是华甜。 /p p   这个身材瘦小、言语轻细而腼腆的陕西女孩,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p p strong   顺利?从头到尾就没有过 /strong /p p   取得如此亮眼的科研成绩,记者面前的华甜看不出有一丝欣喜,说什么都平淡如水,包括论文登上《自然》。 /p p   其实,她最欣喜的时刻,是2016年4月,她的师弟在日本的Spring-8同步辐射X光源通过微信告诉她,她的晶体获得了2.9埃的高精度数据。那一天,华甜放弃了做实验———她的大脑一片空白,原本稳定的双手因为激动而不停颤抖,视线被幸福的泪水模糊…… /p p   “别人做课题,再难、再不顺,总有一段顺利的时光。可这个课题,从头到尾都是坎,没有顺利过。”提到那一刻,波澜不惊的华甜,表情终于丰富了起来。2013年初,她被导师刘志杰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带到上海,成为上科大—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同时也接下了这个课题。 /p p   当时,华甜根本没想到课题这么难。“每次攻克难题,总会抱一种‘黑暗过去就是黎明’的希望,可‘黑暗’过去还是‘黑暗’,几乎就绝望了。”仅仅为了得到蛋白质晶体,就花了两年,但每次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收集衍射数据,总得不到理想结果———对于结构生物学来说,这就意味着功亏一篑,全部从头来过。 /p p   华甜回忆,终于获得了尺寸足够大的大麻素受体蛋白质晶体后,她满怀希望地等待去日本光源收数据的同学告诉她结果。可得到的回音却是“失败”。那一次,她也是整整一天无法做实验。第一次失败,还可以指望后一次,但残酷的是,接二连三,八次十次———所有能想到的方法都试过,能请教的专家也都请教了,真的无路可走了? /p p   不仅她几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连刘志杰也差点想放弃。可雷蒙德说,一定可以! 就在几乎山穷水尽之际,华甜忽然提出,能否将用来表达蛋白的细胞系,从原先昆虫的,换成哺乳动物的,因为后者可能与人源大麻素受体更接近。没想到的是,这一更换竟破解了三年的困境,一举收到了高精度数据! 华甜说,从此碰到任何情况,她都不会再放弃希望,“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因为你不知道有怎样的惊喜在等着你。” /p p strong   喜欢! 所有的苦都不成为苦 /strong /p p   如果再来一次,华甜还会接下这个课题吗?她毫不犹豫说,会!因为经历困难越多,尽管很痛苦,但得到也会很多,比如学到各种思路和方法,这是顺境中得不到的奖赏。“一个人只有真正努力过,才能体会到努力的价值。”她说。 /p p   然而,这并不是华甜做完大麻素受体课题的真正动力,她之所以能忍受无尽的实验和失败的折磨,只因“喜欢”。 /p p   在北京科技大学读本科二年级时,华甜就跑去实验室,给师兄师姐打下手,看课本上的实验怎么做。大三的时候,她联系到刘志杰的实验室,仅用不到三个月,就学会了实验室所有操作。刘志杰说,这一下改变了他对华甜平淡无奇的第一印象。此后,他交给华甜一个中等难度的课题,想试试她的潜力。没想到她居然在大四毕业前做了出来,并投稿到一本不错的杂志。当华甜硕博连读刚入学时,这篇论文发表了———她已经达到了博士毕业的要求。为了鼓励研究生挑战世界级难题,生物物理所设计了这样的制度:博士毕业条件很低,哪怕挑战失败,也不会影响毕业。 /p p   所以,当华甜接下课题时,纯粹就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迎接挑战。每天沉浸在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做实验中,从早上七点多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她没有觉得辛苦,反倒是会因为一幅从未见过的蛋白质拼图逐渐清晰而乐此不疲。 /p p   “你知道吗? 当看到CB1的三维结构图时,太惊喜了!”华甜说到这里,眼睛中一下放出光彩,好像一个好奇的孩子贪婪地看着美景,“去年10月,我们解出的是被拮抗剂安静下来的CB1,它的口袋张得大大的,可这次是处于激动状态的CB1,样子完全不一样啊!可我们只为它拍下了两个状态的照片,一定还有更多姿态的! 你不觉得,自然界太神奇了吗?” /p p strong   创新?就在每一步的踏实细致 /strong /p p   解出CB1与拮抗剂结合的结构之后,华甜就想尝试与激动剂结合的CB1结构———这难度比前者更大。因为拮抗剂是让蛋白质“睡着”的,让蛋白质排列整齐地结晶,会比较容易。所以,现在大部分解出的GPCR结构,都是与拮抗剂结合的。可激动剂就犹如要让一群孩子调皮起来,想让这样的蛋白质排列成整齐的晶体,难度更高。 /p p   当时,他们的合作者、美国东北大学教授Alex对华甜说:“那你又要延迟好几年毕业了。”可华甜只用了一年不到,就做了出来。这怎么可能? /p p   华甜说,因为前期的积累,有了经验。就这么简单?刘志杰说,这就是华甜出色的地方,她的创造力都体现在每一步的踏实和细致中,几乎做到了极致。 /p p   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总有一些不可测因素影响实验,可华甜做实验,几乎是100%可重复的。蛋白结晶之前,有很多步骤,华甜每次得到的结果几乎一致,连96孔板上长出晶体的位置都一模一样。刘志杰说:“这说明她每一步操作都十分精确,而排除这些偶然、不可控因素,她必定是花费大量心血优化了实验设计。”可华甜却说,她只是为了节省时间,不想因为不确定因素而返工。包括实验记录,即使当天再累,她也会及时整理记录下关键数据。 /p p   华甜有个梦想,就是想从解析蛋白质结构开始,一直做到可以惠及大众的药物。刘志杰说,他们决定为华甜设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不是接着做博士后,而是在iHuman研究所继续做CB1的相关研究,利用张江新药创制的平台,向新药领域发展。而他和雷蒙德,则为华甜提供资源,支持她不断前行。 /p
  • 2016(第七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及博士生导师论坛会议通知
    p   新挑战、新思路、新方法 /p p   2016(第七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及博士生导师论坛 /p p   会议通知 /p p   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前六届分别于2004年在浙江台州、2006年在云南昆明、2008年在浙江余姚、2010年在江苏太仓、2012年在广东东莞、2014年在浙江宁波成功召开。论坛已成为国内高校材料院长共同探讨发展、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企业与高校寻求合作与商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与发布等产学研活动的最佳平台。其已成为中国材料界的一个重要活动。经协商,第七届论坛首次吸收材料博士生导师参与,将于2016年4月7-8日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召开。 /p p   蓝色硅谷核心区是青岛市委、市政府着眼未来发展,突出发挥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核心作用而设立的新区,对于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 /p p   现将会议内容通知如下: /p p   一、组织机构 /p p    主办单位 /p p   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 /p p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p p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 /p p   青岛市人民政府 /p p    支持单位 /p p   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p p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 /p p   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 p    协办单位 /p p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p p    承办单位 /p p   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中心、青岛利达国际石墨烯创新科技中心、北京沃玉科技发展中心 /p p    指导委员会 /p p   薛群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朱 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p p   张 泽: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徐惠彬: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p p   周 玉: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李元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p p   黄 维: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徐德龙: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 /p p   刘忠范: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陈建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p p   王 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 高瑞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p p   潘爱华:工业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 曹国英: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 /p p   王琦安: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 李建保:海南大学校长 /p p   杨贤金: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郑 强:贵州大学校长 /p p   宋晓平: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周科朝:中南大学副校长 /p p   吕 坚: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 聂祚仁: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p p   姜茂发:东北大学副校长 安胜利:内蒙古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p p   李荣德:沈阳工业大学校长 余其俊: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p p   张玉柱:河北联合大学党委书记 张清杰:武汉理工大学校长 /p p   张联盟: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 陈文哲:厦门理工学院校长 /p p   柯勤飞: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 郭文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长 /p p   彭金辉:云南民族大学校长 张少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 /p p    组织委员会 /p p   李义春: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郭 福: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 /p p   陈其针:科技部高新司材料处处长 朱旺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与工程学部处长 /p p   刘建欢: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孙东立: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p p   张政军: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杨 槐: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 /p p   孙宝德: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耿 林: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书记 /p p   马朝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 韩高荣:浙江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p p   胡文斌:天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李贺军: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p p   姜 勇: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朱美芳: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p p   刘兴军: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刘雪峰: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 /p p   孙 琦: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 东:同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p p   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研究院院长 关绍康: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p p   李 劼: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唐颂超: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书记 /p p   潘 峰:清华大学教授 张国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 /p p   二、会议内容 /p p   国家政策解读 /p p   邀请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领导就“十三五”新材料科技及产业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p p   新材料发展战略研讨 /p p   邀请业界著名专家、企业家、投资机构就新材料科技、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主旨演讲 /p p   材料学科建设 /p p   邀请典型高校就新形势下的材料学科建设进行交流 /p p   材料本科教育沙龙 /p p   邀请材料教育家、企业家就如何培养适应当前就业形势下的材料本科人才进行对话和交流 /p p   材料研究生培养沙龙 /p p   邀请材料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就如何培养适应当前创新创业形势下的材料研究生进行对话和交流 /p p   材料领域女科学家沙龙 /p p   材料领域女代表就材料领域共同话题进行交流 /p p   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合作 /p p   邀请材料院长、博导、企业家和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就当前形势下的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合作进行交流 /p p   创业项目路演(非学术报告,每个项目限10分钟) /p p   科技成果的发布与企业的对接 /p p   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装备论坛 /p p   材料领域先进仪器及设备技术发布及交流 /p p   材料科研项目申报技巧讲座 /p p   材料科技项目评价及申报咨询 /p p   其它新品发布、招商、联谊等相关活动 /p p   三、会议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 /p p   会议时间:2016年4月7-8日(4月6日报到,8日下午结束)。 /p p   会议地点:青岛即墨市港中旅海泉湾维景国际大酒店,6日在青岛机场、火车站有接站。 /p p   参会人员:全国材料领域的博士生导师,高校材料相关院系领导,材料企业负责人,国家材料基地(园区)负责人,政府相关领导等。 /p p   四、参会费用 /p p   高校、科研院所代表:2600元/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享受半价优惠) /p p   其它代表:3800元/人 /p p   代表交通、住宿费自理。请于3月31日前将会议回执(见附件)发至组委会。 /p p   五、参会联系 /p p   2016(第七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及博士生导师论坛组委会 /p p   电话:010-81731892 59264800 传真:010-81731892 /p p   联系人:李四民 电话/微信:13691363947 /p p   王 萱 电话/微信:15010288169 /p p   王思懿 电话/微信:13811049276 /p p   http://www.cmasteq.com E-mail:zgxclfznj@vip.sina.com /p
  • 安捷伦与浙江大学药学院续约继续举办"安捷伦"博士生创新论坛-生命药学大讲堂系列讲
    安捷伦与浙江大学药学院续约继续举办&ldquo 安捷伦&rdquo 博士生创新论坛-生命药学大讲堂系列讲座 为了提高药学院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与交叉合作,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全院的科研水平,浙江大学药学院于2011年在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支持下,定期举办&ldquo 安捷伦&rdquo 博士生创新论坛-生命药学大讲堂系列讲座,目前已成为药学院的精品活动之一。至今,该论坛系列讲座已成功举办八场,期间邀请了著名教授和两院院士进行了多场讲座,在师生中反响强烈。该论坛系列讲座通过举办以医药科学前沿、新药研发、趣味讲座等为主题的系列讲座,采用专家报告、博士生报告以及博士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形式,不仅为浙江大学药学博士生提供良好的研讨平台,加强各位博士生的学习交流,也可充分展示博士生们的风采与学术水平。 2012年10月12日,浙江大学药学院与安捷伦公司继续合作签约,举办了第二届&ldquo 安捷伦&rdquo 博士生创新论坛-生命药学大讲堂系列首场讲座。 浙江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忠教授与安捷伦公司大中华区生命科学市场部经理庄晨杰先生的合作续约仪式 安捷伦公司卓越客服中心资深应用支持部经理王颖女士应邀作了&ldquo LCMS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rdquo 的专场报告,通过通俗易懂的案列分析,详尽地阐述了LC/MS 技术在药物杂质分析,生物药物分析,中药分析,临床DMPK以及最新的系统生物学等领域的分析方法以及应用进展, 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学生的热烈掌声,期间此起彼伏的问答奖励环节,互动气氛活跃,寓教于乐,博得了药学院领导的一致好评。 安捷伦公司卓越客服中心资深应用支持部经理王颖女士的专场报告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18,700 名员工为 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在 2011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66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有关安捷伦生物制药解决方案,请访问: http://www.chem.agilent.com/zh-CN/solutions/biopharma/Pages/default.aspx 有关安捷伦临床研究解决方案,请访问: http://www.chem.agilent.com/zh-CN/solutions/clinicalresearch/Pages/default.aspx 有关安捷伦系统生物学解决方案,请访问: http://www.chem.agilent.com/zh-CN/solutions/integratedbiology/Pages/default.aspx 订阅Access Agilent电子刊物,请登录: www.agilent.com/chem/accessagilent:cn
  • 西安交大博士生获2015美国电镜协会年会Presidential Scholar奖
    日前,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举行的2015年美国电子显微分析协会年会(Microscopy& Microanalysis 2015, M&M2015)上,由西安交大电信学院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杨光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李超荣获了由美国微分析协会(Microanalysis Society, MAS)颁发的研究生学术奖(Presidential Scholar award)。该奖项旨在表彰在电子显微领域内做出出色工作的研究生。李超成为2015年度获得此荣誉的唯一来自中国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他也是西安交大第一次获得此荣誉的学生。  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李超博士此次获奖的题目为“Atomic resolution studies of the (K, Na)NbO3/SrTiO3 interface using aberration corrected STEM”。该工作借助位于曲江校区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透射电镜之一-ARM200F聚光镜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镜,在原子尺度观察无铅铌酸钾钠外延薄膜与其钛酸锶单晶基底之间的界面微观结构、成分分布及应变情况,结合图像模拟技术及密度泛函理论解释材料界面处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的影响。本工作是杨光教授课题组同本中心王玲艳老师、前沿院王昭、杨耀东教授合作的共同成果,西安交大为唯一完成单位。本课题获得了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111引智计划(B14040)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202180)的支持。  美国电子显微分析协会(M&M)是电子显微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之一,该学会每年夏季举行一次年会,为电子显微领域内的学生和学者供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是除四年一度的IMC(International Microscopy Congress, 国际显微学大会)会议外全世界规模最大、参会人员最多的电子显微专业学术会议。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是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新成立的国际学术研究交流中心。该中心以西安交通大学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围绕西安交通大学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总体目标,充分利用西安交大在电介质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学术影响,以及国家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历史机遇,吸引和培养国际一流的人才,建设国际一流的学术交流研究中心,产生一流的学术成果。该中心为研究生提供广泛的国际交流机会,每年都有数位研究生出国交流学习或参加学术会议,并有多名研究生多次在国际会议上获奖。
  • 东北大学博士生一周内骗取导师10万科研经费,被开除学籍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东北大学的一份文件引起了网上热议,文件显示该校博士生吴鹏飞利用技术手段私自伪造公章,骗取其导师科研经费费10w+。被发现后,该生本人提交了检讨书并退回所有款项。随后,经研究生院院务会审核决定给予吴鹏飞开除学籍的处分。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5f10b099-87a3-4e6f-892f-758d0d064489.jpg" style=" width: 551px height: 684px " title=" 1.jpg" width=" 551" height=" 684"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09a4fd3d-0757-4838-84a3-9bd4807145f2.jpg" style=" width: 547px height: 761px " title=" 2.jpg" width=" 547" height=" 761" / /p
  • 第七批清华大学博士生来金坛基地实践
    6月27日,16位清华大学博士生来到金坛,他们将在今后6周时间内,在我市10家企业开展社会实践,这是清华大学博士生连续第七年赴金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副市长丁泗、科技局局长王洪祥出席了在樱花大酒店举办的欢迎会。 今年,来我市开展实践活动的博士生研究领域广泛,涉及精密仪器、材料科学、工程物理、电子工程等多个专业。 副市长丁泗在欢迎会上表示,清华大学与金坛7年来的合作成果丰硕喜人,清华大学博士生每年来金坛基地实践为本地带来了科技创新的信息、理念和先进的科研成果,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共赢。他希望清华学子能够充分利用清华大学雄厚的科研资源,为企业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多出成果,各接收单位要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交流,增进感情,确保实践活动圆满成功。 金坛市科技局 2011年6月28日 金坛市亿通电子有限公司,有两位博士来厂实践。有新产品出世请广大新老客户多多捧场!!!
  • 德泉兴业参与支持“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博士生论坛”,助力中国医学研究
    在2021年5月29日至5月31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在北京举办“2021年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博士生论坛”,北京德泉兴业商贸有限公司作为赞助商携手合作品牌“Leica徕卡显微镜”助力中国医学研究,本次会议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的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进行主题报告,共同分享研究成果,研讨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动向和新问题。 为期三天的会议为来自清华大学专家学者及博士研究生搭建了一个紧密高效,同时轻松愉悦的沟通环境,通过叙述主题报告及问答互动的形式,各位老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启迪学生如何构思论文、思考论点和增加数据积累,从而更好提升自己的研究成果及论文质量。与此同时,老师言传身教,在会议现场亲自示范,分享经验,引导学生以这样的思路为出发点进行学术研究,使所有参会者都收获满满,得益颇多。清华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确卓越非凡,深具借鉴意义。Leica徕卡显微系统特邀报告主题:Leica时间:2021年5月29日13:30~14:00报告人:徕卡显微系统北区生命科学应用主管德泉兴业携手Leica显微镜进行实验技术应用分享 徕卡显微系统Leica Microsystems 徕卡显微系统是全球显微科技与分析科学仪器之领导厂商之一,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Wetzlar, Germany)。主要提供显微结构与纳米结构分析领域的研究级显微镜等专业科学仪器。自公司十九世纪成立以来,徕卡以其对光学成像的追求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始终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徕卡在复合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数码显微系统、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和医疗手术显微技术等多个显微光学领域。 自创立至今,徕卡的光学足迹已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目前,徕卡在欧洲、亚洲与北美有6大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在20多个国家设有销售或服务支持中心,以及遍布全球的经销商服务网络。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博士生论坛赞助商证书颁发 未来德泉兴业将会积极整合资源与专业技术,推动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德泉兴业合作品牌 期待更多交流与您相见好玩的、有用的、前沿的助力您获取生命科学研究及药物研发解决方案关注德泉兴业,了解更多实验室仪器实验信息!
  • 重磅!博士生千页举报信实名揭发长安大学教授涉嫌学术欺压和欺诈
    2月4日,一名为刘经纬的博士生在知乎实名揭发长安大学教授杨旭学术欺压和欺诈行为!内容如下:实名举报揭发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教授杨旭欺世盗名违法乱纪反党骗国的反动行径.pdf尊敬的陌生人,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查阅此信。我叫刘经纬,是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博三的在读博士生。在此实名举报揭发我的导师,因吃空饷和学术不端等违法乱纪行为被揭露被迫回国,骗取国家青年千人称号,骗取陕西省高层次引进人才称号,骗取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称号,骗取中组部青年英才称号,骗取党和国家信任,骗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骗取中央高校科研经费,现任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教授的杨旭的种种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的反动行径。我于2017年12月首次通过邮件联系杨旭申请蒙纳士大学的博士和奖学金,由于我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硕连读毕业成绩优异,杨旭表示接收并支持我的申请,并以节省申请和签证时间来尽快入学为借口诱骗我申请先到蒙纳士大学苏州校区入学再去澳洲本校,期间杨旭一直向我隐瞒他并没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事实,直至申请开始半年后才在学院给我的确认邮件中被迫承认这一事实,同时欺骗洗脑我修改申请其他挂名导师,致使现实与杨旭加快入学的谎言相反,我到苏州入学的申请等了近一年才在2018年10月注册入学。在申请期间杨旭便以提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补助为名义骗取我为他的私事高强度工作,例如替他的朋友代写投稿返修SCI论文、为他申请校企合作赚钱项目骗取国家资金、整理他的个人资料用于他骗取国家称号和国家基金、替他审稿论文、替他在长安大学申请基金整理资料等。杨旭故意在注册入学时逼迫蒙骗我选错课,在我发现后又恶意欺诈隐瞒使我的取消课程申请书被他暗中截住没有上交学校,致使我在被蒙骗的状况下没有去上课和考试而挂科,杨旭同时以奖学金和毕业为要挟威胁逼迫我留在蒙纳士大学苏州校区被他奴役,阻碍我回到澳大利亚本校以免他的违法2行径更早败露。杨旭在未通知蒙纳士大学任何消息的情况下于2019年入职长安大学,同时恐吓威胁我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一个字,以便他继续蒙骗蒙纳士大学来吃空饷两头拿钱和控制奴役剥削压榨我。2020年杨旭的违法乱纪行为被蒙纳士大学发现后被迫辞职,但其不知收敛,回国伪造爱国奉献的假象,利用他掠夺剥削他人得到的虚假成果,骗取党和国家信任,骗取国家称号和荣誉,骗取国家双一流高校教授职位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继续其招摇撞骗和巧取豪夺的学术不端违法乱纪反党骗国的反动行径。杨旭从始至终都在向我隐瞒他从蒙纳士大学离职的事实,不断欺骗我说他可以全职兼任中澳两个学校的教职,从而继续奴役压榨剥削我,直到2020年11月蒙纳士大学通知我要换导师,我向杨旭求证,他才承认了自己已经从蒙纳士大学离职的事实,但他同时恐吓威胁我不要有别的想法,他会联系与我的领域完全无关的老师做我的挂名主导师,同时杨旭通过伪装欺骗等手段获得了蒙纳士大学的兼职讲师职位,以便他继续控制奴役压榨剥削我。在两年多的博士生科研中,杨旭从未给过我任何指导,由于我的研究方向是他从国外的学者处套话骗来,完全没有任何科研基础,什么都不懂也给不了我任何指导,因此我只能完全独立开展研究,独自主动联系国外学者请教学习,而后我在蒙纳士大学独自取得了一定的前沿成果,独自写成论文投稿发表在SCI行业顶刊CACAIE(DOI: 10.1111/mice.12622),杨旭威胁逼迫我给他通讯作者并要抢夺第一作者,我被迫给他通讯作者和第二作者和任由他将跟我的研究和论文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他的老婆和同门写成共同作者和通讯作者,被迫任由他将我的第一作者单位改为跟研究和论文毫无半点关系的长安大学,同时被迫任由他将论文研究的基金写成他在长安大学骗取到的国家科研基金(基金编号B20035,300102210302)以便他套取项目资金和骗取成果认定,从而勉强保住了我的学术成果和第一作者,而后杨旭还在微信通话中恐吓威胁我说只要是他一点也没参与的科研论文,暂时不会抢夺我的第一作者,但我的所有成果他肯定都要是通讯作者,从而对我恐吓洗脑以进一步剥削压榨。我独自完成的一篇最新论文被杨旭以只参会不发表的名义抢夺骗去,原本计划投稿发表在SCI期刊的论文被杨旭强行发表在会议论文中造成无法再投稿发表,同时杨旭以长安大学的名义霸占演讲我独自在蒙纳士大学取得的成果,整个过程我都被欺骗和蒙蔽,直到会议论文集出版才知道再次被杨旭诈骗和抢劫(DOI: 10.1201/9781003156222-38)。近日杨旭又在电话中威胁逼迫我,要将我独自在蒙纳士大学撰写投稿到SCI期刊IJPE并已接收准备发表的论文(DOI: 10.1080/10298436.2021.1875225)霸占成他在长安大学的成果,被我拒绝后马上用我在蒙纳士大学的博士学位和奖学金要挟恐吓我。杨旭一直以来在电话中对我反复强调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都是一个圈子的以后经常会接触,以此对我进行恐吓威胁和洗脑PUA。我通过与杨旭在长安大学新招收的学生沟通联系,发现他们同样被杨旭奴役剥削压榨欺骗洗脑逼迫只能给他干赚钱的项目,伪造学术成果投稿发表学术造假的SCI论文,以骗取国家科研基金项目中的资金和成果认定,其中包括剽窃我早期被迫发送给杨旭被他强行抢夺的科研成果前沿算法和研究思路,同时杨旭将从我这里通过威胁逼迫抢夺得到的所有我独自在蒙纳士大学的研究成果和参考文献写成他在长安大学的论文投稿发表。从申请博士至今的三年时间里,杨旭不断强迫命令我高强度全年无休的独自完成他大量私人的与科研完全无关的工作甚至包括一些违法违纪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配合他隐瞒回国事实欺骗蒙纳士大学吃空饷两头吃,配合他欺骗隐瞒他硕士学历造假的事实,制作他骗取国家称号和各种荣誉的个人资料和报告文件,大量替他审稿使他获得多个优秀审稿人和行业审稿资格,替他和他的朋友们代写SCI论文并投稿返修,独自完成他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的赚钱项目的全部申请书,花费全部时间精力独自完成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项目替他赚钱,替他和他的朋友们翻译和制作简历,替他的同门以机构的名义公款购买礼品卡,独自完成他利益交换得到的吉林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的全部申请书,替他在长安大学申请基金整理资料作报告,替他拍摄和制作大量科研数据集,替他代写翻译修改投稿多篇他个人的SCI期刊论文,替他整理制作长安大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料文件,用我独自科研的成果替他制作课件,替他在蒙纳士大学授课,替他组织考试监考和批卷登成绩(在不是助教的情况下被逼迫),替他在苏州的朋友工作,替他的朋友冒用蒙纳士大学的名义制作假名片,替他制作蒙纳士大学和长安大学的授课课件,替他教学指导长安大学学生人工智能算法,为他老婆工作,代替他和他老婆指导长安大学本科生毕业科研和论文,替他制作他在长安大学所有国际公开课的全部字幕和修正及介绍,替他在长安大学申请各项荣誉整理大量资料,负责完成他在长安大学的全部基金项目,替他整理制作他在长安大学的项目评奖公示材料,高强度的独自为他的多个合伙人和生意伙伴大量工作,替他的生意伙伴收集整理材料,替他申请和完成校外赚钱项目等等。苏州校区隔壁办公室的国外讲师看到我的情况,说他很羡慕中国导师,因为可以将学生像奴隶一样使唤,此话在校内逐渐传开,杨旭的违法乱纪行径被蒙纳士大学发现并全部挖出,对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造成不断扩大的负面影响,不断损坏党和国家辛苦建立的国际形象。杨旭通过恐吓威胁欺骗洗脑奴役掠夺剥削压榨等手段,逼迫我将我独自在蒙纳士大学取得的成果独自改写成他个人在长安大学的成果供他霸占,例如:将我在蒙纳士大学独自科研撰写发表的CACAIE顶刊SCI论文篡改成他在长安大学的成果,将我在蒙纳士大学独自完成的TRB会议论文和演讲报告霸占成他在长安大学的成果,将我在蒙纳士大学独自科研取得的成果篡改成他在长安大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源图像深度学习的路面裂缝高效识别及表征,项目编号52078049)、国家科研基金(项目编号:300102210302, B20035,路面裂缝智能修复平台等)、发明专利和学术论文,并逼迫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书中造假成果数据,将我在蒙纳士大学独自完成准备投稿期刊的论文篡改成他在长安大学的会议论文并在未取得我同意的情况下强行发表,将我在蒙纳士大学独自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思路霸占提供给他在吉林大学的朋友用做利益交换,将我在蒙纳士大学独自科研取得的算法成果和研究思路剽窃篡夺到他在长安大学学术造假的论文中,将我在蒙纳士大学独自撰写投稿SCI期刊IJPE已被接收的论文霸占成他在长安大学的成果,将蒙纳士大学的澳大利亚国家基金ARC项目改写成他在长安大学的基金项目,将蒙纳士大学的知识产权和成果编写成他在长安大学的课件和报告,将我独自在蒙纳士大学取得的研究成果制作成PPT供他在各种会议和演讲中霸占和欺世盗名,将我在蒙纳士大学独自完成项目提出的创新方案篡夺成他在长安大学的发明专利等待。同时杨旭还冒用我的名义,从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硕士导师冯德成教授那里骗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公路学会一等奖成果(寒区路基路面结构性能动态演化机理与控制关键技术)。2018年申请博士期间,杨旭向我承诺在苏州期间每个月的奖学金是5,000元,但是从入学至今我每个月实际上只收到4,200元,而苏州校区除我以外的所有博士生每个月收到的奖学金均不少于5,000元,只有我一个人每个月被剥削掠夺800元,同时租房医疗交通生活全无任何保障。博士入学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没有休息过一天,一年365天中有355天每天都在办公室为杨旭工作,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至凌晨两点半,电话24小时开机随时听命杨旭安排工作,过年十天在家里和火车上的所有时间也都是在为杨旭工作,疫情封校期间我被迫提前返校高强度工作,导致我全身严重真菌感染、重度中耳炎结膜炎和胃肠感冒,在我病重期间杨旭依然逼迫我为他工作到凌晨,同时杨旭还逼迫我冒生命危险到徐州项目长驻给他赚钱,在被我拒绝后立即恐吓威胁我。杨旭强迫命令我发送每一封邮件时必须抄送给他,从而时时刻刻监视我的一切,同时我的学校账号和邮箱不断被非法入侵,密码变动也不断被监视盗取。杨旭长期不断地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和虐待侮辱,过后又马上对我进行哄骗洗脑,从而实现他彻底精神控制PUA我的目的,我在杨旭的奴役虐待洗脑凌辱下患上了重度抑郁,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寻求心理治疗,在杨旭的法西斯恐怖黑暗统治下,我无能为力看不到任何希望,多次企图和尝试自杀寻死,时常陷入绝望之中无法自拔,自杀的想法至今也经常挥之不去,不知该如何从杨旭的反动恐怖统治下保全性命,维护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不受宵小之徒杨旭更严重的侵害和欺骗,只能鼓起勇气揭发曝光杨旭的真面目和种种违法乱纪反党骗国的反动行径。在两年多的观察记录取证中,我发现杨旭学术成果众多著作等身的背后实际上是偷窃掠夺他人的科研成果变为己用,而后通过各种手段威胁恐吓他人,例如蒙纳士大学马来西亚校区的毕业生Low Cheng Hao和Stephen L. H. Lau,他们的独立研究成果全部被杨旭利用权力地位据为己有,学生受杨旭恐吓威胁欺骗洗脑只能吃哑巴亏出走,杨旭就是占道为王的劫匪,凡是路过的人都要被他抢夺扒光。被他掠夺要挟的人往往由于学术地位和权力的差距以及杨旭的巧言哄骗不敢发声维护自己的权益,导致杨旭愈发猖狂的加剧他封建地主反动资本家的巧取豪夺剥削压榨行径,伪造年轻有为成果斐然的假象,其实是学术掮客军阀黑帮学盗学贼,附身于被他奴役压榨的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身上吸血,实为在学术界中剥削掠夺他人的反动学阀和法西斯独裁者,利用他伪造的假象骗取国家称号荣誉和学术地位,从而更加猖狂的奴役剥削被他的表面假象所蒙骗的学生和青年学者,如此循环不断巩固他的学术霸权和黑恶势力,对我国科研环境和科研人员造成愈加严重的破坏和打击,对我国科研在世界学术界的地位和声望造成不断升级的恶劣影响,以损毁我国科研声誉和未来为代价,换取他的私人利益,其心可诛。再次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查阅此信!我在此实名举报揭发杨旭违反学术道德师德、骗取党和国家信任、骗取国家称号和科研基金等违法乱纪行径和事实,希望能够将此欺世盗名坑蒙拐骗的奸诈小人清除出教师队伍,将此伪装潜入隐藏在人民内部搞破坏的阶级敌人揪出来公之于众,剔除我国科研学术界的违法犯罪邪恶坏分子,保护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不受狡诈恶徒侵害。以上内容字字为真且都有确凿证据,我确保我的字字属实,并能够提供所有真凭实据,为我在举报中所陈述的事实负全部责任。目前已整理了杨旭违法行径证据的一小部分四十多项上传至网盘,所有证据将在尽快整理完成后立即全部提交。期望能够得到您的回应,让正义得以伸张,还人民以公正,给社会以安宁,树法律之尊严,维护党中央依法治国的权威和公正,避免再有学生和后来人被反动学阀资本家导师蒙骗奴役剥削压榨。为了推翻反党骗国反社会反人民反动导师的黑恶势力,扶正高校科研学术界中学术不端导师的歪风邪气不正之风,浇灭违法犯罪导师控制奴役剥削压榨学生的为害社会猖狂气焰,避免历代先辈们筚路蓝缕苦心经营的国家科研学术根基被腐蚀崩塌,今日引刀成一快,去留肝胆两昆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古之变法新中国之崛起无不有流血牺牲者,今日如果我三生有幸,请自经纬始。本文仅转载自刘经纬同学举报信,不代表同意其举报内容。杨旭教授及相关人士若有异议,欢迎对该举报信进行反驳,还原真相。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48482623?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1100909039629832192&wechatShare=1&s_r=0
  • 日立高新即将参加“第七届两岸三地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研讨会暨博士生论坛”
    俗话说&ldquo 民以食为天&rdquo ,由此可见食品对人类的重要性。然而镉大米、毒淀粉等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已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因此加强对食品中营养成分及毒害物质的检测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以&ldquo 食品营养、安全与人类健康&rdquo 为主题的&ldquo 第七届两岸三地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研讨会暨博士生论坛&rdquo 将于2013年7月20日至22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隆重举行,该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中国农业大学承办,邀请了大批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专家学者参加。 作为此次论坛的赞助商,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将于2013年7月22日下午在第三分论坛&ldquo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rdquo 发表题为&ldquo 日立液相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rdquo 报告,本次报告将介绍液相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应用数据。 诚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届时交流指导!关于日立高新技术公司:  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是一家全球雇员超过10,000人,有百余处经营网点的跨国公司。企业发展目标是&ldquo 成为独步全球的高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rdquo ,即兼有掌握最先进技术水准的开发、设计、制造能力和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身份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公司。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的生命科学系统本部,通过提供高端的科学仪器,提高了分析技术和工作效率,有力推进了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开发。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所有的努力,为实现人类光明的未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网站:http://www.hitachi-hitec.cn
  • 第十六批清华大学博士生来常州亿通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实践
    第十六批清华大学博士生来常州亿通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实践我常州亿通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今年迎来第十六批清华大学博士生,通过前期对接,他们与我常州亿通达成了实践协议,在接下来的1个多月,他们将在我单位参加社会实践。热烈欢迎常州亿通迎来第十六批清华社会暑期实践生。 我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于环境检测仪器和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制造,每年清华博士生都会研发新产品,我们企业是大的受益者,比如:红外一氧化碳分析仪,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新风量测定仪、紫外臭氧检测仪、激光粉尘测定仪、数据采集仪等等,这些产品很快投入了市场并广泛运用于各环保部门、各环境监测站、大中院校,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相关计量部门的认可,这都要归功于博士们的辛苦付出,我们相信今年博士们将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清华大学雄厚的科研资源,为我企业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多出成果,为社会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产品,服务于社会! 热烈欢迎常州亿通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迎来第十六批清华社会暑期实践生常州亿通分析仪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时评:要不要废除博士论文?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201712125566498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noimg/54db1273-b67a-4baa-8baa-9268379cb29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图片来源:全景网 /p p   最近,是否应该规定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发表2~3篇C刊论文才能有资格申请博士学位的争议文章,又在自媒体上流传开来,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早在2015年,“英国研究生教育委员会”所作的一项调研,便对博士生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这一调查结果最近又在推特世界上流传。应该说,该项研究所提出的新思路更为大胆,他们提出的话题可谓惊世骇俗—— /p p strong   ■郭英剑 /strong /p p   英国研究生教育委员会(简称UKCGE)在2015年初出版了由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教授克里斯钦森与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艾略特领衔所作的调查研究报告,题目为《出版物和另类制品在申请英国博士学位中的作用》(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其观察点主要在科学领域,但同样涉及了社会科学、人文与艺术领域。 /p p   上述“调查报告”的题眼是:对于博士生而言,博士论文是否已经过时了?换句话说,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要把一个人的学历基石建立在传统模式上吗? /p p   上述问题的提出自然尖锐而振聋发聩。那么,其立言的基础在哪里呢?在研究者看来,科学领域与学术界、公众的交流方式已经变得越来越直接,时间差距在缩小,方式趋于简明扼要,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对博士论文的要求却依旧维系在上世纪60年代所制定的相关标准之上,这显然已经不合时宜。而且,博士学位本身所具有的弊端,以及当下学术界、就业市场对博士生的要求都远非过去能比。因此,改革自然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p p strong   博士论文的弊端何在 /strong /p p   博士学位是指大学所授予的一种研究型学位,目的是为了确保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在高校某一领域任教或者在某一特定职业中任职的资格与水平。博士学位有多种,包括医学博士、法律博士等,但“哲学博士”学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PhD则是最常见的一个,适用于多种完全不相干的学科领域,从人文学科到科学领域,无所不包。这也是“调查报告”中所指的博士学位。 /p p   2015年年初,英国的维康信托基金会主任法勒在帝国理工学院(又称伦敦帝国学院)评议了一篇博士论文。虽然这个学生最后轻松通过,但法勒还是对他做实验的时间与论文写作所花费的时间比感到惊讶。法勒后来在推特上发文说:“我们是否该审视一下博士论文了?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博士候选人和研究者来说,何种方式才是衡量他们的最佳方式?” /p p   在英国,攻读博士的时间大体上为4~5年。如果按照4年来说,法勒估算了一下,其中需要博士生拿出6个月写论文,然后还要再花3个月的时间等待评审。在法勒看来,这实在不够明智,两者太失衡。而且,很少会有评审专家认认真真地全面研究这些论文。换句话说,这些论文的命运难免就是人们既不用也不看。为此,法勒质问道:“难道这就是现代世界的最佳表达方式?世界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之间沟通的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博士学位依旧深陷在上世纪60年代的标准之中不能自拔。” /p p   维康基金会当时资助了超过850位英国博士候选人,并对他们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法勒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他认为,有些博士早已变成了思想陈旧、毫无创意的“传送带”,因为他们坚信,只要炮制出300页的内容,就一定可以“通过”。英国诺丁汉大学物理学教授莫里阿提说,很多博士在自己的论文里要花费上百页的篇幅去描述技术性与基础原则,而这些内容绝大部分都来自教科书,无法展示他们工作的创造性。 /p p strong   能否用“系列论文”替代“博士论文” /strong /p p   那么,既然现有博士论文有如此多的问题,该项“调查报告”大胆地提出,我们能否使用其他成果形式来取代传统的博士论文呢?比如,我们能否使用已经发表的成果(即系列学术论文)来提出博士学位的申请呢?“调查报告”题目当中的“另类制品”包括尚未发表的学术论文、再版的学术论文 创意作品包括小说、音乐片、戏剧、电影等 软件类制品包括多媒体、游戏等。在研究者看来,用这样的另类制品同样应该可以获得相当领域中的最高学位。 /p p   简言之,“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即我们能否考虑用多重的方式、多样的作品来取代传统的论文写作的方式去申请博士学位?就科学领域而言,其方法就是用已有的科研成果——已经发表过的学术论文——取代传统的博士论文,以此来申请获得博士学位。 /p p   那么,何为“系列论文”?对这些系列论文有何要求?为何要使用这样的方法呢? /p p   UKCGE对这样的“系列论文”有个专门的词汇,叫作“集成格式”。实际上,这种“集成格式”在欧洲较为普遍,也被称为“大陆模式”。据报道,在欧洲之外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很多高校也都提供类似的模式。 /p p   对于这样的系列论文,一般学术界有个“共识”,即它们需要有内在的关联性,并且可以清楚地表明候选人个人对知识所作出的贡献。UKCGE提出,专家在评审这些论文时,应该考察是否有说服力、是否符合学术伦理和是否可靠的方法论。在“调查报告”的领衔者——克里斯钦森这位信息学教授看来,对于系列论文,很多大学通常会要求学生附录一个引言,为所提供的论文搭建一个语境,最后还要有一个批评性综述,从而把这些研究线索与内容串起来。他估计,这些内容大体上可以占到传统论文要求1/5的篇幅。 /p p   那么,这样的系列论文几篇合适呢?一般要求为3~9篇范围内,但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大卫· 李认为,达到平均数,比如5篇即可。但他强调指出,如果是没有得到理想实验效果的学生,无论如何都不能拿到博士学位,因为道理很简单,博士学位是颁发给对知识有贡献的人,而不是说只要尝试了就有回报。对于实验结果来说,系列论文所应该达到的水平,不应该与传统的博士论文要求有异。 /p p   那么,何以会出现这种“集成格式”的系列论文申请模式呢?UKCGE将此归因于博士生所经受的压力,特别是在科学领域中,一定要在毕业前将自己有所发现的文章刊发才行——这对想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人竞争博士后岗位者来说至关重要。换句话说,没有先期成果,博士生在毕业时,无论是进入博士后岗位还是寻找工作,都难以形成竞争力。 /p p strong   “系列论文”的现实可行性 /strong /p p   据报道,英国的大部分高校都可以根据先期所发表的成果而授予博士学位,但大都对这样的授予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来看,这些博士学位都限定在校内人员,有时候也会授予自己的毕业生,主要是发表/出版过有系列著述、对知识有独特贡献的人员。 /p p   在我看来,这样的授予方式虽然并非荣誉博士学位,但与此有类似之处,还并非惯例。因此,有些高校也会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在科学领域中,多人合作是常态,那么对于申请人在合作文章中的贡献,就要标注得一清二楚。牛津大学的规定是,除非提出申请的研究成果的大部分内容明确指向是由申请者完成的,否则,申请者不能拿合作论文来申请学位——当然,可以作为附录来证明自己的水平。 /p p   也有高校对此持审慎的开放态度。据帝国理工学院的发言人称,该校目前并不打算接受系列论文作为博士学位申请的条件,但也不排除继续探讨并接受其他类型作品来申请博士学位的可能性。 /p p   那么,博士生导师对此的接受情况如何呢?克里斯钦森表示,调查显示,英国高校不少导师很乐意一试,大卫· 李就是其中之一。他除了自己的一位博士生之外,鼓励其余所有学生在向所在学校——曼彻斯特大学提出申请学位时,都采用这种系列论文的方式,无论它们发表与否——但一定要包含有文献综述的内容。他认为,这种方式很适合自己所在的学科,因为除了原初的发现阶段外,工作都很具体细致,出来就得是一篇我们头脑中想象的所希望发表的文章那样。 /p p   那么,“系列论文”的弊端何在呢?尽管法勒将这种“集成格式”称为“进步”,但他依然谨慎对待这样的进步。他有所顾虑和担心的是,这里存在着把博士生们变成“论文机器”的潜在危险。他说,对于科学而言,这对那些做不出实验的人来说,也显得不够公平。也有可能逼迫博士生导师尽量去选择能够多出文章的项目——这一点,科学界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