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病原菌

仪器信息网病原菌专题为您整合病原菌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病原菌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病原菌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病原菌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病原菌话题讨论。

病原菌相关的论坛

  • 抗生素与病原菌耐药水平之间的量化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病原菌耐药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特定病原菌对特定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及特定抗生素对病原菌的抑菌机理上。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在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宏观的量化关系,即一定范围内的抗生素使用可以导致病原菌整体耐药水平以及耐药菌感染率的变化,这种关系就是抗生素与病原菌之间的量化关系。 有关抗生素与病原菌之间量化关系研究的历史不长,而对其集中、深入的研究也只是近几年才展开的。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对抗生素使用严格控制的北欧国家此类研究开展较多,而在发展中国家则基本为空白。造成这一领域研究起步晚,发展不均衡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首先,相关研究需要通过一定范围内大样本的调查,收集、处理各种病原菌和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数据。在发达国家,有关病原菌耐药和抗生素使用的监测机构健全,可以方便地获取和处理大量的相关数据,加之有流行病学、统计学、药理学、微生物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协作,可以深入、细致、及时地研究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之间的量化关系。 而在发展中国家,相关的监测机构不健全。以国内为例,目前各级医疗机构有关病原菌耐药的数据和抗生素使用的数据,由不同的职能科室、部门管理,信息交流困难,导致了我们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第二,不同抗生素剂量单位以及常用剂量差别很大,在大范围研究中无法比较和叠加。早期相关研究只能以抗生素的使用率和抗生素的费用消耗为指标,不能准确反映抗生素的实际使用情况。为解决这一难题,人们用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作为标准剂量,将不同抗生素的消耗量换算为统一标准单位,并命名为每日约定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DDD),以使用的DDD数表示抗生素的消耗量。每一种抗生素消耗量换算成DDD后可以比较和叠加。WHO于1996年推荐采用此方法来研究、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正是在这一标准建立后,相关研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二类: 1、针对社区居民的大范围研究 此类研究的对象多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可以是对多个国家的超大规模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指导相关国家和地区制定、修改控制抗生素使用的法规,检验相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不同国家的对比研究还可以探讨自然条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水平之间量化关系的影响。 瑞典在1994年设立专门机构,率先启动了一项针对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的全国性系统工程STRAMA,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抗生素不合理的使用,若干年后,瑞典抗生素的消耗量减少了22%,病原菌耐药水平也明显降低。 2、针对医疗机构的小范围研究 此类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医院、不同病区、不同基础疾病条件下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之间的量化关系,发现并证实了多种抗生素的消耗量与常见病原菌的感染率和耐药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此类研究的重点通常是临床常见、对患者威胁最大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球菌和肠球菌,以及临床重点关注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其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即控制病原菌耐药水平的上升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一项研究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以色列一家医院6个内科病区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的数据,结果表明,这些病区阿米卡星和第3代头孢菌素的消耗量与临床耐药菌感染率密切相关。 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通过改变临床抗生素的使用,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水平和耐药菌的感染率,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前沿,也是这一领域探索者的希望所在和最终目的。 Landman等通过减少医院中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的使用,增加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的使用,成功地降低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头孢他啶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 近期研究还发现,临床增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使用量可以明显降低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水平;而增加头孢吡肟的使用量可以降低MRSA的感染率。 有研究者曾对其所在医院烧伤病区抗生素使用和病原菌耐药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使用量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水平呈负相关。此外,他们目前已累积了该院烧伤病区8年来临床抗生素使用和病原菌耐药的全部数据,并建成了查询方便的数据库,为进一步进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之,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结构和耐药水平之间量化关系的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制定控制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法规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这一领域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国内有关抗生素和病原菌的相关信息的交流存在诸多障碍,这需要包括医疗机构管理者、相关专家以及临床医师共同努力,加强信息交流,通过深入研究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之间的量化关系,为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水平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信息。

  • 【分享】美国农业部将就减少即食食品中的病原菌发布指导方案

    据美国农业部官方网站消息,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与检验局(FSIS)于近日出台了一套有关减少即食食品中的病原菌的指导方案,以帮助小型肉类与禽类产品制造商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 鉴于2010年的多起与疾病相关的召回事件,FSIS改善了即食肉禽类产品指南,着重强调了造成召回的原因。某些召回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产品加工后有病原菌进入其中。该套方案的出台有助于减少这些情况下的污染,例如烹调或调制完后加入酱油或者香料的过程。 该套法规并非针对肉禽类产品生产厂家的强制要求,而是为了帮助小型制造商更好的遵守FSIS现行法规。FSIS将在重要指南文件中公布此套指导方案。

  • 【分享】美国农业部就减少即食食品中的病原菌发布指导方案

    2011年4月25日,据美国农业部官方网站消息,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与检验局(FSIS)出台一套有关减少即食食品中的病原菌的指导方案,以帮助小型肉类与禽类产品制造商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鉴于2010年的多起与疾病相关的召回事件,FSIS改善了即食肉禽类产品指南,着重强调了造成召回的原因。某些召回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产品加工后有病原菌进入其中。这套方案的出台有助于减少这些情况下的污染,例如烹调或调制完后加入酱油或者香料的过程。这套法规并非针对肉禽类产品生产厂家的强制要求,而是为了帮助小型制造商更好的遵守FSIS现行法规。FSIS将在重要指南文件中公布这套指导方案。更多内容请见:http://www.fsis.usda.gov/News_&_Events/NR_042511_01/index.asp。

  • 【简讯】“863计划”研制了一批海水鱼重要病原菌高效疫苗促进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

    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研制了一批海水鱼重要病原菌高效疫苗,4种疫苗进行了安全性初步评价,2种基因重组疫苗已获得农业部批准进入安全性评价阶段,有望成为我国海水鱼病害的新型治疗药物。  构建了包括迟钝爱德华氏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拟态弧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ISCOMs疫苗等6种具有良好免疫保护效果的高效疫苗;建立了3种疫苗的中试生产技术工艺;对鳗弧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创伤弧菌及嗜水气单胞菌ISCOMs疫苗、海水鱼哈维氏弧菌病重组外膜蛋白疫苗等4种疫苗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初步结果显示四种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鳗弧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海水鱼哈维氏弧菌病重组外膜蛋白疫苗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中间试验已获得农业部批准,有望成为我国海水鱼病害的新型治疗药物。

  • 【分享】沙门氏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爆发的主要病原菌

    1 沙门氏菌基本概况及食品污染状况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无芽孢、无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除雏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其余都有鞭毛,能运动。多数具有菌毛,能吸附于细胞表面,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多数产硫化氢,不液化明胶,MR、VP 实验阴性(王辉等 2008)。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中最重要的病原菌属,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约 2500 种血清型,这些血清型均可引起食源性疾病(Humphrey 2000)。与人类疾病有关的血清型主要包括伤寒沙门氏菌,甲、乙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和新港沙门氏菌等,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及猪霍乱沙门氏菌最为常见。在国际上公认的沙门氏菌中有三个血清型以中国地名命名,分别是上海沙门氏菌(Salmonella Shanghai)、自贡沙门氏菌(Salmonella Zigong)和广州沙门氏菌(SalmonellaGuangzhou)(王辉等 2008)。进食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后,沙门氏菌可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经毛细血管和淋巴管进入血液,导致菌血症和全身感染。同时,沙门氏菌被巨噬细胞胞饮并内化时产生极强的内毒素,从而引起腹泻、发热及肠道炎症反应。沙门氏菌源于家畜、家禽、人类及鼠类的粪便之中,常污染的食品为鸡肉、猪肉、牛肉、鱼肉、香肠、火腿、熏肉制品和鸡蛋等(藤仁明 2007;Schroeter et al. 1994)。孙晓林等(2008)对兰州市肉与肉制品微生物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生猪胴体和肉样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 7.5%和 14%。洪文展(2005)发现深圳市售肉品沙门氏菌污染率为 26.2%。Capita 等(2003)对西班牙的鸡肉感染沙门氏菌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显示 49%的鸡肉含有沙门氏菌。Uyttendaele 等(1997)对比利时禽肉及其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流行状况研究表明,1993 年沙门氏菌的平均污染率为 19.4%,1994 年为 24.1%,1995 年为21.9%,1996 年为 36.7%。此外,Bosilevac 等(2009)对美国零售牛肉的研究结果、Berends等(1997)对猪胴体及猪肉的研究结果和 Jorgensen 等(2002)对市售生鸡肉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研究均表明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食品性动物、动物胴体、零售肉及肉制品食品之中。

  • 【分享】食源性病原菌实验室检验的质量控制

    [size=4]实验室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两个组成部分[color=#ec0078]一、室内质量控制[/color](一)检验人员的培养1.定期进行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业务学习。2.定期进行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3.编写作业指导书。(二)仪器设备的功能监测、维修及 保养1.恒温孵箱、水浴箱和冰箱:了解其性能,每天记录温度,定期清理消毒,冰箱定期化霜。恒温孵箱、水浴箱定期检定。2.灭菌器械的效果检测:化学指示剂胶带 嗜热脂肪芽胞杆菌指示菌片 枯草杆菌芽胞3.二氧化碳培养箱:注意CO2含量的监控。4.厌氧箱或厌氧罐:进行厌氧环境监控。美兰指示条,刃天青指示剂5.微生物鉴定仪:a.及时更新系统操作软件。b.定期对仪器的探测部位进行清洁。c.对每批号的鉴定卡、条和板用标准菌株进行测定,并核对每个反应结果。[/size]

  • 【分享】英国对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及化学污染物情况展开调查

    英国食品标准局消息,该局近日将对一系列关于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以及一项与猪尸体外观检验相关的试验展开调查,还包括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并征求与此相关的研究。此次调查的目的为研究于食品病原微生物以及化学污染物有关的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英国零售产品中的丙烯酰胺;牛、羊、自由放养的有机鸡的铅含量以及英国富铅地区农场所产的鸡蛋中的铅水平;英国具有代表性复合食品样品中所含的环境化学物质;英国谷物食品中麦角生物碱以及麦角菌的品种和含量;中小食品经营场所出售的预包装即食肉片中的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以及其它病原菌;贝类动物中的诺沃克(Norovirus)病毒此外,其他两种由FSA委托代理的研究项目为:研究室内养殖猪的猪尸体外观检验是否可用于室外养殖肥猪,该研究的目的为更新肉制品卫生处理方案,以确保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合理的安全限值。研究食品中农药残留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储藏时间、清洗程序、脱皮与烹调方法等展开研究,目前已针对苹果与土豆所含部分农药开展了处理方法。该方法将被考虑应用于更广泛领域食品中的农药残留。

  • 【分享】荧光免疫分析仪对沙门氏菌的检测

    为探讨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按照GB/T4789-2003及WS/T9-1996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验方法,应用mini-VIDAS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等对所采集的食物中毒标本进行检验。结果 25件标本中检出的5株菌均为都柏林沙门氏菌,说明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都柏林沙门氏菌。

  • 【分享】常见菌属的主要致病物质

    病原菌的致病物质可分为毒素和侵袭力两大类。毒素对宿主有毒,能直接破坏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侵袭力本身无毒性,但能突破宿主机体的生理防御屏障,并可在机体内生存下来(医学上称为定殖)、繁殖和扩散。如果把毒素当作“元凶”,那侵袭力就是“帮凶”。 根据性质、作用和产生菌的不同,病原菌的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下面的表格列出了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http://www.foodmate.net/file/upload/201101/04/13-19-39-38-510998.jpg

  • 【转帖】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进行细菌分类

    引言 通常细菌的分类工作是根据细菌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反应来进行的。然而,这些测试工作比较耗费时间,而且需要专业知识及专门的培训才能完成。通过检测细菌的红外光谱然后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包括在测试速度及结果的一致性方面 )。20 世纪 50 年代末首次尝试了这种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仪器以及数据后处理工具方面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的出现使细菌的红外光谱分析工作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又复兴了起来。FT-IR 光谱的高信噪比,良好性能,加上计算能力的大大进步,使其在细菌分析方面的应用非常可行。Hopinson 和 Naumann 小组是应用 FT-IR 进行微生物鉴定和鉴别的先驱。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病原菌和非病原菌的分析也非常有效。

  • 【分享】K著名细菌学家 罗伯特科赫

    中文名称: 罗伯特科赫   外文名: Robert Koch   生卒年: 公元1843年—1910年   洲: 欧洲   国别: 德国   省: 哈茨,克劳斯特尔城科赫,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843年12月11日科赫生於德国克劳斯塔尔。5岁时就能借助报纸自己读书,这预示着具有的超凡智慧及毅力。他在高中读书时表现出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1862年科赫考入格丁根大学学医。1866年在德国格丁根大学学医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赴柏林进行6个月的化学研究,在那里又受到Virehow的影响,在1867年科赫到汉堡作了一段时间的住院医师,然后先在Langenhagen开业,不久于1869年到Posen省的Rackwitz开业,在Posen他通过了地区医官考试。1870年婚后科赫到东普鲁士一个小乡村沃尔施泰因当外科医生,在那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并多年在此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科赫在没有科研设备,也无法与图书馆联系,更无法与其他科研人员接触情况下开始研究炭疽病。他的实验室就在他的家里,他的科研设备除了他妻子送给他的显微镜外,其余都是他自己设法解决的。1876年他到布雷斯劳用3天时间以公开表演实验的方式证明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因,并报告了炭疽病菌的生活史是从杆菌—芽孢—杆菌的循环,芽孢可以放置较长时间而不死。他认为每种病都有一定的病原菌,纠正了当时认为所有细菌都是一个种的观点,从而兴起了关於疾病生源的研究。1880年科赫应邀赴柏林工作,在德国卫生署任职。在这里他拥有了良好的实验室和助手。1881年他创立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应用这种方法,主要的传染病病原菌被相继发现。此后,他转向结核病病原菌研究。他改进染色方法,发现了当时未能得到的纯种结核杆菌。为了大量培养出纯种的结核菌,他又改用在凝固的血清上接种培养,并将培养出的纯种结核菌制成悬液,通过注射豚鼠的腹腔实验,4~6周后豚鼠即死於结核病。他用实验证明结核菌不论来自猴﹑牛或人均有相同症状。并进而阐明了结核病的传染途径。1882年3月24日结核杆菌是科赫在德国柏林生理学会上宣布结核杆菌是是结核病的病原菌。并研究出纯培养其菌的方法。1882年出版了有关结核杆菌的经典著作。1883年科赫被任命为德国霍乱委员会主席并。被派往埃及调查那里的霍乱暴发流行情况。1883年后,他到埃及和印度去调查那里的霍乱暴发流行情况。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发现了霍乱病原菌是形如逗号的霍乱弧菌,并发现该菌可以经过水﹑食物﹑衣服等途径传播。根据他对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其传播方式的了解,科赫提出控制霍乱流行的法则,这些法则于1893年被各大国批准并形成至今仍沿用的控制霍乱方法的基础。科赫因对霍乱研究作出的贡献而获10万德国马克奖金,他的这项研究工作也对保护饮水规划有重大影响。同时他还发现了阿米巴痢疾和两种结膜炎的病原体。1890年他提出用结核菌素治疗结核病。1891~1899年,他还在埃及﹑印度等地研究了鼠疫﹑疟疾﹑回归热﹑锥虫病和非洲海岸病等。1905年发表了控制结核病的论文,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0年5月27日因患心脏病卒於德国巴登。终年67岁。研究领域:医学领域中的病原细菌学科赫在病原细菌学方面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世界上第一次发明了细菌照相法;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炭疽热的病原细菌——炭疽杆菌;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一种特定的微生物引起一种特定疾病的原因;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伤寒杆菌;世界上第一次发明了蒸汽杀菌法;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结核病细菌;世界上第一次发明了预防炭疽病的接种方法;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霍乱弧菌;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霍乱预防法;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鼠蚤传播鼠疫的秘密;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睡眠症是由采采蝇传播的。制定科赫法则:(科赫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订了严格准则,被称为科赫法则,包括:一种病原微生物必然存在 於患病动物体内,但不应出现在健康动物内 此病原微生物可从患病动物分离得到纯培养物 将分离出的纯培养物人工接种敏感动物时,必定出现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 从人工接种的动物可以再次分离出性状与原有病原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创立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曾获奖项:1、1905年荣获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海德堡大学及2、柏林市、Wottstein市及他的老家Ctausthal市均授予他名誉市民称号3、获柏林市、维也那等学术团体的名誉会员称号4、被授予德国的皇冠勋章5、被授予红鹰大十字勋章(为医学界第一位获此荣誉者)6、因对霍乱研究作出的贡献而获10万德国马克奖金7、博洛尼亚(Bologna)大学授予以他名誉博士学位8、德国政府於1907年为纪念他的成就,设了一笔100万马克的基金9、189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0、190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 病菌检测仪有哪些用途

    病菌检测仪有哪些用途

    [size=16px]  病菌检测仪有哪些用途  病菌检测仪具有多种用途,主要包括:  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配送过程中,快速检测食品样品中的病原菌、致病菌和其他细菌污染,通过对食品中的细菌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可以预防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在医疗机构和临床实验室中,病菌检测仪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监测,手术室和病房的卫生管理,以及病原菌感染的诊断和监测。通过快速检测细菌的存在和数量,医疗工作者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检测物体表面的洁净程度,判断物体表面是否有细菌污染。在食品加工与制造、食品器具卫生、操作人员卫生等方面都有所应用。对于完善食品生产卫生安全体系,帮助生产与监督人员快速确定食品加工仪器设备的洁净度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病菌检测仪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2/202312120930494418_8012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

  • 【分享】天热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 要慎防食物中毒!!!!

    据了解,大多数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其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37℃,在适当的气候及营养等条件下,1个细菌经6小时便可快速繁殖成26万个。一旦病原菌盯上食物,在短时间内便可迅速繁殖至致病数量。有关部门提醒市民,尽量避免外购熟食、糕点等食品,凉拌菜时要特别注意原料不受污染并即做即吃等。

  • 【分享】大肠菌群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

    大肠菌群主要包括肠杆菌科中的埃希氏菌属、柠檬酸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肠杆菌属。这些属的细菌均来自于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需氧与兼性厌氧。不形成芽泡,在35—39℃条件下,48h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革兰氏阴性。大肠菌群中以埃希氏菌属为主,埃希氏菌属被俗称为典型大肠杆菌。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本群中典型大肠杆菌以外的菌属,除直接来自粪便外,也可能来自典型大肠杆菌排出体外7—30d后在环境中的变异。所以食品中检出大肠茵群,表示食品受到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日污染。 大肠菌群最初作为肠道致病菌而被用于水质检验,现已被我国和国外许多国家广泛用做食品卫生质量检验的指示菌。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学意义是作为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示菌,食品中粪便含量只要达到10-3mg/kg即可检出大肠菌群。 一股认为,作为食品被粪便污染的理想指示菌应具备以下特征:①仅来自于人或动物的肠道,并在肠道中占有极高的数量。②在肠道以外的环境中,具有与肠道病原菌相同的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能生存一定时间,生存时间应与肠道致病菌大致相同或稍长。③培养、分离、鉴定比较容易。大肠菌群比较符合以上要求。然而由于大肠菌群在低温条件不适宜生长,特别是在冰冻条件下容易死亡,所以用大肠菌群作为冷冻食品的粪便污染指示菌并不理想。由于肠球菌对冷冻条件有强的抵抗力,因而有人主张以它作为冷冻食品的粪便污染指示菌更为合适。 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然而对食品经常进行逐批逐件地检验又不可能,鉴于大肠茵群与肠道致病菌来源相同,而且一般在外环境中生存时间也与主要肠道病原茵一致,所以大肠茵群的另一个重要食品卫生学意义是作为肠道病原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当然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只能说明有肠道病原茵存在的可能性,两者并非一定平行存在,但只要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则说明有粪便污染,即使无病原菌.该食品仍可被认为是不卫生的。

  • 菌种保藏中的细菌鉴定方法

    作为科研生产中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菌毒种,其收集、保藏及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我国正处于整理、整合以及全方面逐步正规化阶段.2003年7月23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部际联席会和专家顾问组成立大会,正式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步启动.作为该项8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菌种资源整理、整合工作同期启动,在此项工作中,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承担了兽医微生物资源整理、整合工作.本所在行业内发展了数家加盟单位,在整理、整合菌种资源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实验室细菌鉴定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经分析调查,多是由于实验室人员结构以及实验室的硬件水平差别较大等原因,造成实验室间鉴定能力的参差不齐,致使鉴定项目完成情况不尽相同,细菌鉴定结果出现偏差. 细菌鉴定是指将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通过纯化培养使其达到不含有其他微生物的纯培养程度,继而进行系统鉴定.而菌种保藏机构在收集一些已经冻干的菌种时,应在开启后经过两代的适应性培养方可进行复核性的系统鉴定.系统鉴定是通过细菌的形态结构、生长特性、抗原性、病原性以及目前流行的核酸测定方法等检测,并用已知标准免疫血清确定分离细菌的属、种和型(群).目前菌种保藏机构通常使用的细菌鉴定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 【分享】加拿大即食食品将执行新李斯特菌政策

    自2004年以来,加拿大首个新的即食食品李斯特菌政策将于2011年4月1日生效。该政策是加拿大政府应对韦瑟里尔报告所采取的又一措施,该报告是对加拿大2008年李斯特菌感染事件的独立调查。2008年,加拿大共发生57起李斯特菌感染,造成23人死亡,死者大部分为老年人。 国际上公认的李斯特菌共有7个菌株: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斯特菌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食品中存在的单增李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此次的新政策主要有6处重大修改:制定了与国际标准类似的、新的最终产品符合性标准;针对能否造成李斯特菌生长,对即食食品的定义作了修改或制定,更新了李斯特菌暴发涉及的食品列表;鼓励使用后灭活处理和/或李斯特菌生长抑制剂;规定了从环境到最终产品检测的具体抽样;要求所有即食食品厂实施环境监督;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调查。 新政策将适用于在加拿大销售的所有即食食品,包括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因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出口食品加工企业:密切关注国外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确保出口产品的安全卫生。

  • 【原创大赛】细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进展——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方法

    细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进展——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方法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存在于人和动物的鼻腔、咽喉、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能引起人和动物机体局部、脏器的化脓性感染,重者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国内外最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在我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前几位。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被分为7 个血清型,A、B、C(C1、C2、C3)、D、E。目前实验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有传统培养法,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检测分型方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

  • 【分享】6种常用抗菌中药对3株常见病原性细菌的抑菌作用检测

    目的:建立抗菌中药对临床常见病原性细菌抑菌作用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6种常用抗菌中药(黄连、苦参、连翘、大黄、生地、知母),分别采用水提法制备至质量浓度1mg/L。应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上述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建立了中药抑菌作用的检测方法。黄连、大黄与连翘抑制细菌的作用较强,MIC值均≤0.05mg/L,其中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值为0.00625mg/L)。结论:应用本方法可以进行中药抑菌作用的检测。抗菌中药对所试验菌种表现不同的抑菌作用。【关键词】中草药;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抗菌药;细菌 Study on Antibacteral Effects of Six Chinese Herbs Against Pathogenic Bacteria XUE Jianjiang1,QIAO Haixia2,LIU Jinjun2,et al 1.Clinicial Lab,The First Affilited Hospitial,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075000,Hebei,China 2.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075000,He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to detect the antibacterial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gainst pathegenicbacteria.Methods:Six varie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ptisetc)were selected and extracted with pure water to make concentratedwith 1mg/L.Three different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used todetermine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in vitro with liquiddilution method to the selected medicine.Results:The methods wereestablished to detec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Three herbs had inhibition effects on the strains oftest,among which Coptis Chinesis had the strongest effect and MIC was0.00625g/mL to Staphylococcus aureus.Conclusion:The methods can serveas a reference for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The degree of inhibition effect for different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on different bacteria were different. 【KEY WORDS】Chinese Herb,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s,AntiBacterial Agents,Bacteria 中药几千年来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现代预防和控制细菌性感染疾病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应用中药进行抗感染治疗具有副作用小,药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势。在清热解毒抗菌类中药中开发抗菌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长期以来,对于抗菌中药作用机理的较少认识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中药抗菌作用评价方法。为此,本研究拟应用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检测方法,检测6种常用抗菌中药(大黄、苦参、连翘、黄连、生地、知母)对三种常见病原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建立一种可以规范的中药抗菌作用检测方法。

  • 【分享】灭菌和消毒

    灭菌和消毒消毒和灭菌两个词在实际使用中常被混用,其实它们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消毒是指应用消毒剂等方法杀灭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病原菌营养体的方法,而灭菌是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微生物,使之呈无菌状态。一、物理方法1、温度  利用温度进行灭菌、消毒或防腐,是最常用而又方便有效的方法。高温可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和酶类发生变性而失活,从而起灭菌作用,低温通常起抑菌作用。1)干热灭菌法:  a.灼烧灭菌法:利用火焰直接把微生物烧死。此法彻底可靠,灭菌迅速,但易焚毁物品,所以使用范围有限,只适合于接种针、环、试管口及不能用的污染物品或实验动物的尸体等的灭菌。  b.干热空气灭菌法:这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待灭菌的物品均匀地放入烘箱中,升温至160°C,恒温1小时即可。此法适用于玻璃皿、金属用具等的灭菌。

  • 【转帖】健康提示:蔬菜泡泡澡病菌被赶跑

    到菜市场买菜,大多数市民都选购浇灌农家肥的蔬菜。殊不知,施农家肥的蔬菜会被病原微生物污染,7天内污染最严重。 这项由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对南京城东麒麟镇、百水桥等郊区农田及孝陵卫农贸市场出售的小白菜、萝卜、生菜等蔬菜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距离施肥时间越近,蔬菜表面大肠菌群数量越多。以小白菜为例,人粪尿自然放置7天再浇灌,7天后,每克小白菜表面大肠菌群数为5200个;15天后,每克小白菜表面大肠菌群数为1500个。秋冬季,菠菜和红萝卜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小白菜;春夏季,白萝卜污染最严重。 那么,蔬菜烹饪前怎样处理比较卫生呢? 研究人员经检测后发现,市民常用的自来水浸泡、冲洗等方法对去除蔬菜表面大肠菌群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以冲洗效果最佳。白萝卜未经冲洗,每克菜表面有1250个大肠菌群,冲洗后为18个,浸泡处理后有196个。但浸泡、冲洗无法明显杀灭蔬菜内部的大肠菌群。 专家介绍,最好的杀灭蔬菜病原菌的方法是沸水浸泡。沸水处理15秒就可以使蔬菜表面的大肠菌群数量明显下降,叶菜类蔬菜内部的大肠菌群经沸水浸泡30~45秒可以基本杀灭,萝卜类蔬菜内部大肠菌群经沸水浸泡60秒以上也可以彻底杀灭。

  • “杀菌”蔬菜主要包括

    [align=center][img=,399,36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211034043877_1691_676_3.png!w399x369.jpg[/img][/align][align=left]夏季气温高,病原菌滋生蔓延快,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align][align=left]这时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align][align=left]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青蒜、蒜苗等。[/align][align=left]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align][align=left]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align][align=left]近年研究查明,大蒜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大蒜素。由于大蒜中的蒜酶遇热会失去活性,为了充分发挥大蒜的杀菌防病功能,最好生食。[/align]

  • 【分享】杀菌剂-噻氟菌胺

    【分享】杀菌剂-噻氟菌胺

    5.6g/kg,蓝翻车鱼LC50(96小时)为1.2mg/L,虹鳟LC50(96小时)为1.3mg/kg,水蚤LC50(48小时)为1.6mg/L,鲤鱼LC50(96小时)为2.9mg/L。噻呋酰胺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一种广谱性杀菌剂,1994年美国罗门哈斯(已并入美国陶氏益农公司)购买了专利开始商品化生产。陶氏益农在中国获得登记的噻呋酰胺商品为24%满穗SC,登记作物和病害为水稻纹枯病;在其他国家还在花生、草坪、咖啡、马铃薯、棉花、甜菜、谷类等作物上获得登记。噻呋酰胺是苯基酰胺类内吸预防兼治疗性杀菌剂,抑制真菌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酸酯脱氢酶。导致菌体死亡。影响病原菌呼吸链电子传递,持效期长。适用于水稻防治纹枯病。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噻呋酰胺克服了当前市场上用于防治黑粉病的许多药剂对作物不安全的缺点,噻呋酰胺的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在种子处理防治系统性病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既可用于水稻、禾谷类作物、大田作物和草皮茎叶喷雾,又可用于禾谷类作物和非禾谷类作物拌种处理。其广谱杀菌活性,防效优异,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其次有丝核菌属、柄锈菌属、伏革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和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一般叶面处理可有效防治丝核菌、锈菌和白绢病菌引起的病害。噻呋酰胺对藻状菌类没活性,对由叶部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如花生褐斑病、黑斑病效果不好。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立枯病等有特效。与五氯硝基苯相比,不仅效果好,而且用量仅为1/3~1/5。

  • 解读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26

    一、背景信息  近日,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消息,由美国墨西哥风味连锁餐厅Chipotle食物中毒引发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26疫情在美国蔓延,导致20人住院。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称,近两年来由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26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明显增多,在未来可能引发更多的疫情,尤其是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病例数量可能会远超过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O157。二、专家解读  (一)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是全球最重要的新发高致病性食源性病原菌。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简称STEC)是一类携带了前噬菌体编码一种或两种志贺毒素基因的新发高致病性食源性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O26,以及O157、O45、O103、O104、O111、O121、O145等150多种其它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有鞭毛。可以在10—65℃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3—42℃,具有较强的耐酸性(pH 2.5—3.0),可以抵抗胃酸的消化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1983—2002年发生的非O157的STEC感染者中,70%是由O26、O45、O103、O121、O111 和O145血清型所致;2011年9月,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曾发布通告,强调大肠杆菌O26是美国最常见的非O157 STEC。爱尔兰对肉和乳制品中非O157 STEC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血清型O26也是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非O157血清型。STEC O26已逐渐成为美国、日本及部分欧盟发达国家引起暴发事件的主要病原菌。  (二)肉制品是引发食源性STEC感染的主要高危食品。  牛、羊等经济型动物是STEC的天然宿主,国际相关研究发现牛和羊中STEC携带率可高达71%甚至以上。美国农业部(USDA)和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也证实养殖场中存在高风险污染的STEC,并且可以通过环境、粪便、野生动物、土壤等在一定范围内循环存在,最终造成肉制品等污染。1982—2006年多个国家STEC暴发事件的归因分析表明,最主要原因是肉制品污染(42.2%),其次是乳制品(12.2%)。除此之外,生鲜果蔬及其制品等也可能是STEC O26重要的传播介质。通过对美国1992—2002年期间24起STEC暴发事件统计发现,67%的疫情是由牛肉制品导致的,其中O26是最主要致病血清型。  (三)国际组织及部分国家和地区已对肉制品中STEC污染给予高度重视。  1999年第32届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CFH)会议上,各国政府对食品中的微生物风险应按“食品—病原”组合进行风险管理达成共识,其中就包括“牛肉中大肠杆菌O157”。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联合专家组(JEMRA)于2011年发布了风险评估会议报告(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in raw beef and beef products: approaches for the provision of scientific advice),为如何控制生牛肉及牛肉制品中的出血性大肠杆菌提供了科学建议。但是,迄今CCFH尚未对如何应用食品卫生通则控制牛肉中的出血性大肠杆菌制定相关科学导则,也未制定相关产品的限量标准。  2012年3月,USDA宣布强制执行在初加工的牛肉制品中不得检出六大类非O157 STEC(O26、O45、O103、O121、O111 和O145)。2011年德国发生STEC O104暴发事件后,欧盟也加强了对STEC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已连续5年对食品和病人中的STEC进行监测。

  • 抗炎杀菌的蔬菜种类及功能

    抗炎杀菌的蔬菜种类及功能

    [align=center][img=,399,36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211034043877_1691_676_3.png!w399x369.jpg[/img][/align][align=left]夏季气温高,病原菌滋生蔓延快,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align][align=left]这时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align][align=left]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青蒜、蒜苗等。[/align][align=left]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align][align=left]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align][align=left]近年研究查明,大蒜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大蒜素。由于大蒜中的蒜酶遇热会失去活性,为了充分发挥大蒜的杀菌防病功能,最好生食。[/alig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