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综合排放

仪器信息网综合排放专题为您整合综合排放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综合排放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综合排放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综合排放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综合排放话题讨论。

综合排放相关的资讯

  • 工业排放气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验收
    2010年7月23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在成都对工业排放气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验收。科技部、国资委、四川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及单位的领导和同志出席了会议。验收专家由来自国内高校和企业的相关领域科学家组成。   专家组听取了工业排放气综合利用实验室的建设报告,现场考察之后,与实验室及其依托单位的同志进行了广泛交流。经过讨论,专家组认为该实验室在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针对国家在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煤层气、转炉气、焦炉气、黄磷尾气等分离、净化与综合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凝练形成了分离、催化与反应、净化与转化工程三个研究方向,在科研任务、条件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开放交流、科技成果等方面,均达到或超过了建设任务书的指标。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定位准确,研究方向明确,一致同意该实验室通过验收。同时,专家组也就实验室凝练重点研究方向,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   验收之后,实验室步入正式运行期。未来几年,该实验室将主要根据工业排放气下游利用途径的不同技术要求,研究开发相应的工业排放气净化与提纯等技术,开展煤层次富集净化制压缩天然气、焦炉气制合成天然气等工业示范,力争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尽早实现成果产业化。
  • 天津出台全国首个地方VOCs综合排放标准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8月6日讯,挥发性有机物(VOCs)法规体系建设获实质性推进,天津市颁布全国首个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性排放地方标准,推进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   根据天津市环保局消息,市环境保护局与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 放控制标准》,规定了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学、医药制造、橡胶制品制造、涂料与油墨生产、塑料制品制造、电子工业、汽车制造与维修、印刷与包装印刷、家具制造、表面涂装、黑色金属冶炼11类重点行业及其他行业VOCs有组织排放浓度及速率限值、无组织泄漏与逸散污染控制要求、厂界监控点浓度限值、管理规定及监测要求。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废气净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栾志强称,&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重点完善VOCs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预计&ldquo 十三五&rdquo 将成为VOCs监测及治理的重要时期。   大智慧通讯社从环保部科技标准司了解到,目前正在制定12个全国性的行业VOCs排放标准,同时还有15个已出台标准涉及到VOCs排放问题。石油炼制、石油化工行业的VOCs排放标准有望年内出台,预计3年后VOCs排放标准体系将全部完成。   目前A股市场主要有3家上市公司从事VOC领域的监测、治理工作。聚光科技已经正式开展VOC监测及治理业务 先河环保日前与军方签订合作协议,开始布局VOC市场,相关治理项目今年将全面落地 而雪迪龙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ldquo 固定污染源废气VOC在线/便携监测设备开发和应用&rdquo ,也已经通过立项审批,并获正式批复组织实施。
  • 上海发布新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新增多项有机污染物
    p   日前,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和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DB31/199-201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9af60654-9254-4d87-b33f-9ade95f712b8.jpg" title=" 上海标准.png" alt=" 上海标准.png" / /p p   与2009年上海地标相比,此次标准调整了污染物控制项目 增加了总锑、总铊、总铁、二氯甲烷、硝基酚、硫氰酸盐、多氯联苯、滴滴涕、六六六、壬基酚、六氯代-1,3-环戊二烯、苯胺和多环芳烃、苯系物总量共14项污染物控制项目 取消元素磷污染物控制项目 将现行标准的可溶性钡、五氯酚及五氯酚钠(以五氯酚计)、硝基苯类(以硝基苯计)、总大肠菌群(仅针对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废水)等4项指标分别调整为总钡、五氯酚及五氯酚盐(以五氯酚计)、硝基苯类、粪大肠菌群 将现行标准的二甲苯总量调整为1,2-二甲苯、1,3-二甲苯、和1,4-二甲苯3个项目 /p p   与现行国家标准《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相比,第一类污染物增加了总钒、总钴和总锡 第二类污染物增加了溶解性总固体、总磷、总氮、硫化物、总铁、总钡、总锑、总铊、总硼、甲醇、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苯系物总量、异丙苯、苯乙烯、三氯苯、苯胺、硝基酚、壬基酚、多环芳烃、乙腈、肼、水合肼、一甲基肼、偏二甲基肼、吡啶、二硫化碳、丁基黄原酸、丙烯醛、氯化物、二氧化氯、氯乙烯、三乙胺、二乙烯三胺、硫氰酸盐、鱼类急性毒性、多氯联苯、滴滴涕、六六六、六氯代-1,3-环戊二烯。 /p p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壬基酚和六氯代-1,3-环戊二烯两个污染物还没有相应的监测标准,未来是工作重点。 /p p   壬基酚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主要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滑油添加剂等,但进入环境中后,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有“精子杀手”之称。 /p p 标准全文: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12/attachment/ebefe05b-3d39-402d-8411-88d586c0d4c0.pdf" title=" 上海市地方排放标准.pdf" style="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02, 204) " DB31/199-201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pdf /a /p
  • 【MH3300】固定污染源超净排放综合解决方案从未如此简单
    导读:“MH3300型 烟气烟尘颗粒物浓度测试仪”集烟尘直读、烟尘采样、烟气直读、烟气采样四大功能于一体。一台主机,多重功能,助您高效完成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任务! 攀爬烟囱的过程中,您还在为携带笨重的设备而烦恼吗?执行监测任务的过程中,您还在为繁杂的管路连接而烦恼吗?站在采样断面上,您有没有想过用一台主机完成多项监测任务?您的烦恼,我们来解决!“MH3300型 烟气烟尘颗粒物浓度测试仪”集烟尘直读、烟尘采样、烟气直读、烟气采样四大功能于一体。一台主机即可完成多项监测任务! 作为新一代固定污染源超净排放综合解决方案,明华MH3300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思想,烟尘烟气可同步采样或测量,可选配多种采样管,实现一机多用的目的。针对污染源烟尘颗粒物,本设备可实现重量法采样及β射线吸收法颗粒物浓度直读两种功能。针对污染源烟气污染物,本设备可完成基于电化学测量法、溶液吸收法的多种污染物的浓度测量。一、烟尘直读(β射线法):1、选配: MH3091型 烟尘采样测试探头2、执行标准: 山东省地方标准《固定污染源废气 颗粒物的测定 β射线法》征求意见稿3、产品特点: 1)采用β射线吸收法质量测量原理,测量结果不受颗粒物形状、颜色、燃料性质等特性影响; 2)适用于颗粒物浓度低于5mg/m3超低排放检测标准;满足颗粒物浓度低于1mg/m3的超净排放检测要求; 3)钛合金采样管全程加热,重量轻,耐腐蚀,可拆卸设计,携带方便; 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滤带传动检测技术,一卷滤膜可满足几十次测量; 5)采用安全、稳定的C14放射源,满足*豁免标准。二、烟尘采样(重量法):1、选配: MH3090T型 低浓度烟尘采样管2、执行标准: HJ 836-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3、产品特点: 1)采用高负载、大流量烟尘采样泵,流量范围(10~100)L/min; 2)可以满足颗粒物浓度低于5mg/m3的超低排放检测要求; 3)钛合金智能采样管,重量轻、耐腐蚀、自损耗低、性能稳定,加热温度可自动调节。三、烟气直读(电化学法)1、执行标准: HJ 57-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HJ 973-2018《固定污染源废气 CO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2、产品特点: 1)气体交叉干扰修正算法,具有CO对SO2的自动修正功能; 2)配置抗H2干扰的CO传感器,数据更精确。四、烟气采样(溶液吸收法)1、选配: 3011型 烟气采样管2、执行标准: HJ 75-2017《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3、产品特点: 1)皮托管平行法,可自动测量、跟踪烟气流速,流量范围(0.1~2.0)L/min; 2)采样管具有加热、除尘、过滤等功能。 目前,“MH3300型 烟气烟尘颗粒物浓度测试仪”已在国内多个典型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现场完成现场验证,因其携带方便,一机多用,性能稳定,测量结果准确等特点得到客户一致好评。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请点击查看明华“MH3300型 烟气烟尘颗粒物浓度测试仪”产品详情。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要求,我厅制定了河南省地方标准《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目前标准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3年3月17日前将意见建议反馈至省生态环境厅水处。反馈意见电子版及盖章扫描件请发电子邮箱。  联 系 人:郑灵通 苏嫚丽  通讯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学理路10号  邮政编码:450000  电 话:0371-66309371  邮 箱:hnhbbzyj@163.com  附件:1.《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pdf  2. 河南省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pdf  3.《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征求意见表).pdf
  • 生态环境部印发《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 纳入近70项高大气污染物排放产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促进重点行业企业绿色转型,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名录(2021年版)》)。《名录(2021年版)》包含“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以下简称“双高”产品)名录和环境保护重点设备名录,其中有932项“双高”产品,159项产品除外工艺,79项环境保护重点设备。932项“双高”产品中,具有“高污染”特性产品326项,具有“高环境风险”特性产品223项,具有“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双重特性产品383项。《名录(2021年版)》与《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7年版)》相比,新增阳离子淀粉、氟化氢等47项“双高”产品、丁二酸的清洁电化学法工艺等35项“双高”产品除外工艺和土壤淋洗设备等7项土壤污染防治设备。《名录(2021年版)》纳入石油焦、1,4-丁二醇、丙酮、糖化酶、含铅铬集装箱面漆等生产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排放较大的产品,以及双酚A、室内装饰涂料用含铅铬色浆、含氯化石蜡增塑剂的塑料玩具等含有或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且明确了大部分“双高”产品的重污染工艺和除外工艺,推动企业技术工艺升级改造。此外,新增土壤污染防治设备,提出了适用范围、主要指标及技术要求,与大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等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环境保护重点设备名录。生态环境部将持续推动《名录(2021年版)》实施应用,加强对企业的帮扶指导,推进重点行业高质量发展。
  • 《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9月1日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省级地方标准《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 2367-2022)(以下简称《标准》)(点击下载原文),《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企业厂区内及边界污染的控制要求、监测和实施与监督要求。适用于现有工业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理,以及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后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理。在国家和我省现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凡是无行业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 准控制的污染源,应当执行本《标准》。国家或我省发布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未做规定的,应执行本《标准》中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标准》重点内容如下: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再次公开征求《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2部分:沂沭河流域》(修订DB37/ 3416.2)等4项标准意见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推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对《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2部分:沂沭河流域》(DB37/ 3416.2-2018)、《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3部分:小清河流域》(DB37/ 3416.3-2018)、《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4部分:海河流域》(DB37/ 3416.4-2018)、《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5部分:半岛流域》(DB37/ 3416.5-2018)等4项标准进行了修订。已根据前期征求意见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再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修改意见,请于6月14日前向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南四湖办反映。联系电话:0531-51798183附件:1.《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2部分:沂沭河流域(二次征求意见稿)》(修订DB37/ 3416.2)文本&ensp &ensp &ensp &ensp &ensp &ensp 2.《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3部分:小清河流域(二次征求意见稿)》(修订DB37/ 3416.3)文本&ensp &ensp &ensp &ensp &ensp &ensp 3.《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4部分:海河流域(二次征求意见稿》(修订DB37/ 3416.4)文本&ensp &ensp &ensp &ensp &ensp &ensp 4.《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5部分:半岛流域(二次征求意见稿)》(修订DB37/ 3416.5)文本&ensp &ensp &ensp &ensp &ensp &ensp 5.沂沭河等4项流域标准修订说明山东省生态环境厅2024年6月5日附件:1.《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2部分:沂沭河流域(二次征求意见稿)(修订DB37 3416.2)文本.pdf2.《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3部分:小清河流域(二次征求意见稿)(修订DB37 3416.3)文本.pdf3.《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3部分:海河流域(二次征求意见稿)(修订DB37 3416.4)文本.pdf4.《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3部分:半岛流域(二次征求意见稿)(修订DB37 3416.5)文本.pdf5.沂沭河流域等4项标准修订说明.pdf
  • 石化VOC综合治理中的监测难点
    上月底,环境保护部发布《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要求2017年7月1日前,建成全国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监控体系。目前,宁波、嘉兴、南京等地的化工企业正有序推进VOCs试点治理。各地还出台规定,要求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等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并要求新建石化、化工企业必须采用先进的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等技术进行VOCs综合治理。   据记者调查,石化行业开展VOCs综合整治,需要迈过浓度检测控制、LDAR投入、末端回收技术经济性三个关口,才能大幅减少VOCs排放。   浓度检测无章可循   记者了解到,目前,石化企业对泄漏的管理基本上是以传统人工凭经验、凭直觉和事后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原来的无泄漏管理只局限于&ldquo 跑、冒、滴、漏&rdquo 等凭人的感官容易直接观察发现的泄漏环节,轻组分、易挥发的&ldquo 无形泄漏&rdquo 则无法有效发现和查清。但&ldquo 无形泄漏&rdquo 是企业加工损耗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查找此类泄漏,如何将&ldquo 无形泄漏&rdquo 与密封管理结合起来,又如何治理&ldquo 无形泄漏&rdquo ?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国内石油化工企业普遍缺乏相应的经验。   金陵石化安全环保副总监陆鹏宇表示,装置每条管线、每个阀门泄漏出来的VOCs,和烟囱排出来的二氧化硫不一样,监管者很难查,被监管者也很难解释。金陵石化曾经尝试做VOCs的底值测试,发现更是变幻莫测&mdash &mdash 有些点位的VOCs检测值会在中午左右突然异常升高,而这时候,正是附近的马路上车多、人多的时候。由于VOCs多属于&ldquo 大路货&rdquo ,不仅企业排放,汽车尾气中也有,如果只从末端控制入手,就很难说清楚其真正来源和排放量。   对此,业内人士介绍,化工企业排放的VOCs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原辅材料和产品的排放,种类多而复杂。而VOCs的无组织排放由于产生环节多样,且VOCs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和反应活性,在一定条件下能经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发生转化。因此,VOCs的排放量无法准确估算。   据了解,VOCs风量、废气成分、废气浓度直接决定着制定回收方案、确定吸附剂的用量、前处理的方式以及是否需要后处理(精馏、浓缩或者盐析)等。   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肖微炜认为,要准确计算VOCs风量、废气成分、废气浓度,需要运用工艺设备的相关参数进行严格的工程计算。通常需要建设单位提供相关的结构参数、尺寸参数、型式参数,并查找相应物质的传热参数,在工程设计公式中反向去计算每种物质在相应的冷凝器下的冷凝效率。这个方法的准确程度比较高,但是对评价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需要评价人员有较好的化工设计基础才能运用。同时由于VOCs种类和组分多而复杂,对于产品数量和蒸馏环节都较多的项目,如果每个物质均进行该计算程序会产生相当大的工作量。   查漏与修复投入大   VOCs排放不仅污染大气环境,也引起原料损失。专家指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总体滞后于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污染源识别方面,尚缺乏VOCs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及对排放总量、分布和规律的认识,对各类排放源对原料损失率的贡献及优先控制次序也不清楚,直接影响着建立系统的、全面的和综合性的控制计划。   LDAR技术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无泄漏管理技术,其目的是控制VOCs无组织排放。通过对化工企业各类反应釜、原料输送管道、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易产生VOCs泄漏之处,采用定性和定量监测设备进行监测。仪器读数如果超过泄漏标准,就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维修、复检,做到泄漏点及时发现、及时确认、快速修复,对修复漏点再次确认,实现减少原料损耗、减少VOCs排放。环保部此次出台的《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要求行业全面推行LDAR,要求企业应建立LDAR管理制度,细化工作程序、检测方法、检测频率、泄漏浓度限值、修复要求等关键要素,对密封点设置编号和标识,泄漏超标的密封点要及时修复。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全面分析泄漏点信息,对易泄漏环节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通过源头控制减少VOCs泄漏排放。   据了解,上海石化率先采用LDAR技术,已累计检测300多万个点,并对其中检出泄漏的5000多个点进行修复处理。天津石化于去年6月开始相继启动了芳烃等6套装置的第一轮LDAR试点工作,2016年底前,天津石化预计将投资1.2亿元,全面进行LDAR工作。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去年在园区所有化工企业中推广LDAR技术,要求有条件进行泄漏检测的企业自行购置设备进行此项工作,其他企业委托有经验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在找到泄漏点的基础上,按泄漏浓度大小分门别类进行修复。   回收技术缺乏经济性   VOCs的末端治理是控制含VOCs生产尾气有组织排放的重要途径。VOCs的治理技术包括回收再利用和降解,主要有吸附法、冷凝法、焚烧法、电晕法、光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等。企业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情况,可以排放浓度、净化效率、排放速率和集气效率这4种方式,通过单独或者组合这些技术来控制VOCs的有组织排放。   山东东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总监赵仲如向记者介绍,VOCs回收再利用技术目前还缺乏成熟、经济的技术,有的技术根本不适合。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回收,采用任何一种技术都缺乏经济性,各行业也缺乏分类的示范样板,这将导致中小企业在寻找各种技术的过程中逐步懈怠,治理的步伐也会慢下来。   LDAR全面推广尚需时日   ●山东东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总监赵仲如:   LDAR关键是投入问题,泄漏检测与修复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问题不大,但是对于上世纪70~90年代建立的企业,由于环保欠账多,泄漏修复的难度大,投入也相应地增大。而对于部分中小企业来说,LDAR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另外,LDAR不光是投入检测仪器的问题,还有专业检测人员、检测方法等问题,更重要的还涉及工艺、设备的改造。因此,VOCs泄漏检测是一项系统的技术工作,应当分行业、分类、分阶段开展。   ●贵州瓮福化工公司安全环保部工程师何蓉:   一些企业的工艺已经跟不上现代环保发展的要求,设备也老化,有的企业生产不同产品,添加的原料也不一样,挥发物成分不一样,LDAR不好控制。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李凌波:   美国炼化行业开展LDAR已经有30多年,系统地建立了LDAR法规和标准体系、检测方法标准、操作程序规范、检测及数据管理模式、质量控制、保证及改进体系,并且也形成了检测仪器研发与生产等成套运作体系,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是,要看到美国的LDAR法规和标准指标是循序渐进发展的,是从无到有,从相对宽松到逐渐严格的。我国的LDAR工作刚刚起步,几家管理较先进的炼油厂LDAR的抽检结果表明,其设备与管阀件总体泄漏水平与发达国家炼油厂相比差距明显,我国设备与管阀件泄漏控制也应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应明确将炼油厂、乙烯化工厂、有机化工厂和天然气净化厂等涉及轻质有机原料或产品的炼化企业纳入LDAR计划,并按区域分步实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VOCs排放控制重点区域的炼化企业应率先实施LDAR计划。
  • 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投用
    日前,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在深圳投用。该实验平台集测试、应用、生产功能于一体,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掺氢输送管道及综合利用,以及“氢进万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为我国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道掺氢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模式。本版文图由石工建中原设计公司李慧提供。实验平台流程图在深圳市北部,距离市中心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坐落着深圳燃气集团公司求雨岭场站。在该场站的东南侧,一片郁郁葱葱的丘陵下,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正安静运行着。石工建中原设计公司设计的氢能应用综合服务站规划图。“掺氢”是将氢气与天然气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再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网进行输送。深圳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集测试、应用、生产功能于一体,掺氢比例为5%~20%,可实现绿电制氢、天然气掺氢、管道输送、管材验证等多维度技术应用和全流程工艺与设备应用示范,实现城镇燃气、氢气“掺-输-用”一体化功能。该平台投用为我国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道掺氢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模式,标志着“氢进万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该平台隶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关键技术”,是深圳燃气集团公司于2022年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化、清华大学、中科院、万和等10家单位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项目。其中,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设计公司负责构建纯氢/掺氢输配管网模型、示范工程设计及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等工作。掺氢输送是氢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是能源需求大国,能源消费量保持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低碳环保压力。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资源量丰富。作为燃料,具有零碳排放、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是以推动能源革命、建设能源强国等重大需求为牵引,系统布局氢能绿色制取、安全致密储输和高效利用技术,贯通基础前瞻、共性关键、工程应用和评估规范等环节。其中,氢能运输属于研究范围。通常来看,产氢的地区和用氢的地区相距甚远,运输成本高,对管材安全性要求高。氢能运输成为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经济性和安全性均有待提高。为解决地区间长距离、大规模氢气资源输运与调配难的问题,掺氢天然气被提议为一种高效、安全输运的优选方案。据统计,202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约3945亿立方米,按照10%的掺氢比例输运氢气可达350万吨,每标准立方米氢气的输运成本为0.12~0.46元。目前,全球已开展多项关于掺氢天然气的示范。欧洲氢骨架计划利用和改造现有的天然气管道实现氢气管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英国基尔大学等已建成应用示范。他们将氢气掺入城镇燃气利用,验证了掺氢天然气与燃气管网的适应性。我国天然气管网发展较为成熟,如果用天然气掺氢的形式代替纯天然气,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大大节约投资成本,形成氢气的普及利用,实现“氢进万家”。打通“制氢-掺氢-输氢-用氢”链条如何生产氢、把氢运输出去、让氢进万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魏进家认为,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的投用,就能打通氢能从生产到运输再到使用的整个链条。该实验平台主要针对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输系统的本质安全、工艺和完整性管理及终端应用,通过机理探究等手段,消除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应用瓶颈,形成以关键设备和工艺软件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并围绕管输工艺、管材、实验方法、应急抢修、燃烧器具编制标准体系。项目研究人员介绍,掺氢燃气管输部分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研究现役城镇燃气输配系统是否适用于掺氢天然气、最合适的掺氢比是多少、关键设备和部件是否需要改造等关键技术问题,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为掺氢天然气在城镇燃气领域进行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进而建设以氢能社区为示范的产业体系。为了让实验数据更贴近实际、更真实,实验平台模拟了城镇燃气的全部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掺混模块、减压调压模块、管材相容性评价模块、燃气器具测试模块、终端利用模块。天然气与氢气通过掺混模块,能够得到掺氢体积比为5%~20%、掺氢精度为1%的掺氢燃气。减压调压模块进入管材相容性评价模块进行长周期实验测试后再进入燃气器具测试模块进行验证。测试完成,掺氢燃气进入千家万户。天然气掺氢,安全是重点。项目研究人员在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掺氢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对掺氢天然气管道进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技术人员在平台各关键节点安装氢气报警器,并采购专业的氢气泄漏探测器,每两小时进行一次巡查。基于BIM建模技术,建立了平台数字化三维模型,并接入远程监控系统,对平台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该平台还为氢气泄漏提供了架空、埋地、管廊等不同场景的监测方法验证及事故后果测试。终端还预留热电联供系统、氢气分离纯化装置的测试功能,发挥氢能能源互联媒介和高效耦合的特性,推动氢能与电力、热力等能源的互联互补,实现氢能进入社区楼宇、居民家庭、交通领域乃至工业园区。该平台还预留了光伏+谷电制氢模块,旨在打造包含“制-掺-输-用”全链条的绿氢典范项目。该平台不仅需要承担不同钢级、不同压力、不同口径的管材及阀门、连接件、表具等燃气基础设施的氢环境长周期实验,而且需要对多种燃气器具及终端应用场景开展适应性研究,这对平台整体设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中原设计公司201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天然气掺氢输送工艺技术研究”,形成了关于天然气掺氢的工艺技术并取得专利,因此承担该项目的平台设计任务。技术人员针对纯氢/掺氢管输应用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结合各课题的研究成果,突破了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安全稳定高效输送及应用中的理论与技术瓶颈,在优化工艺流程设计、满足测试功能、多模块可拆卸工装段安装设计、便于操作、安全防护设施设计等方面下足功夫,设计成果满足了多种实验要求,构建并形成了完整的科技实验平台及标准体系。助力实现“氢进万家”,减少碳排放据相关机构预测,碳中和后,我国氢气年需求量约1亿吨,中低压管输及应用将会成为促进氢能规模化应用的重要手段。国家能源局将纯氢与掺氢管道示范作为“十四五”的重点任务。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均开展了纯氢与掺氢管道示范规划。氢气规模化应用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我国天然气管网规模可观,年输运天然气量接近4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管道超过100万公里,其中长输天然气管道接近10万公里、城市燃气输配管道超过90万公里。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发布《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及终端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增天然气管道掺氢示范项目15~25个,掺氢比例3%~20%,年氢气消纳量15万吨,总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其中,新增长输天然气管道掺氢示范项目2~5个,掺氢比例3%,年氢气消纳量10万吨,总长度在800公里以上;新增城镇燃气掺氢示范项目10~20个,掺氢比例3%~20%,年氢气消纳量5万吨,总长度在200公里以上。据管道掺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李玉星介绍,掺氢天然气相比纯天然气,是一种更清洁的低碳燃料。如果掺氢比例为10%~20%,我国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1000万~2000万吨。在天然气中掺入20%体积比的氢气,燃烧后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均可减少20%以上。目前,我国城镇燃气每年的用气量约4000亿立方米,在天然气中掺入20%体积比的氢气,我国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3000万吨。与以氢气、一氧化碳等为主的煤制气、焦炉气等相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掺氢燃气对管材的长周期、宽压力作用还需进一步明确。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的投用,能更准确地对现役燃气基础设施进行适应性评价,并形成标准体系,推进“氢进万家”产业体系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探索清洁能源未来发展之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玉星 教授依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的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在深圳投用,为推广天然气管道掺氢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持。天然气掺氢不仅代表了清洁能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而且为减少碳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潜力逐渐释放考虑到氢能的独特优势,我国多地出台氢能产业支持政策。氢能制备、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氢能产业发展潜力逐渐释放。目前,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三大区域的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我国掌握了一批电解水制氢装置、储运设备和燃料电池等先进技术,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在华北和西北等地积极推进,电解水制氢成本稳中有降。天然气掺氢并非易事当前,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天然气掺氢作为一种更加清洁低碳的能源替代方案,其必要性日益凸显。将氢气与天然气混合输送,不仅能够提高天然气的能源利用效率,而且能够降低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然而,实施天然气掺氢并非易事。天然气和氢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掺入氢气后可能会对燃气管道、阀门、连接件等基础设施产生由氢脆引发的氢致失效及泄漏等安全隐患。此外,掺氢比例的控制、氢气的制备与储存,以及掺氢后的输送与分配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技术攻关。实现“氢进万家”还需更加努力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的投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该平台不仅具备掺氢实验、测试验证和生产功能,而且能够模拟城镇燃气的全部应用场景。通过该平台,可以精准控制掺氢比例,确保掺氢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该平台还能为下游用户提供不同比例的掺氢天然气。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实现掺氢燃气的宽压力、长周期、规模化应用是可行的。未来还需对此进行长周期实验,更准确地对现役燃气基础设施进行适应性评价并形成标准体系。该平台的投用只是大规模推广掺氢天然气的开始,还要各大城燃企业一起努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来开展实验测试研究,形成相应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从产业链角度而言,天然气长输管道掺氢、氢气来源、下游燃器具适应性等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可预见的是,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氢能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通过利用光伏、风电等制绿氢,可以为掺氢平台提供稳定、廉价的氢源。随着氢能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技术进步,掺氢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总之,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的投用,有望推动氢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 最新!《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印发
    近日,生态环境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十几个部门印送了《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根据国务院部署,自2007年以来,环境部持续开展综合名录编制工作。《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简称“双高”产品)名录,包括932项“双高”产品;二是环境保护重点设备名录,包括79项设备。其中,包含15项环境监测设备,16项大气污染防治设备,10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备,28项废水处理设备,3项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材料)设备,7项土壤污染防治设备。综合名录一方面清晰地为企业指明国家限制的“双高”产品、污染工艺,另一方面又为企业指明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综合名录的发布可为相关企业制定和调整有关产业、税收、贸易、信贷等政策时提供一定参考。其中的环境监测设备名录如下所示:更多名录详见附件:《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pdf
  • 我国自主研发的汽车尾气综合治理系统问世
    p   由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罗马吉及其团队自主研发的汽车尾气综合治理系统,日前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环境保护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技术评估,评估委员会称,该技术将大幅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社会和环境效益显着。 /p p   研究表明,汽车尾气排放达到一定水平,将在光化学作用下与工业废气及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生成细颗粒物(PM2.5)。 /p p   “当前国内外一般采用贵金属催化器的尾气后处理方法,但这种治理车辆尾气排放的方式存在缺陷。一方面,催化器在车辆使用年限内需经常更换、费用昂贵 另一方面,报废的催化器中的铂、钯等贵金属会对土地和水源造成二次污染。”罗马吉表示。 /p p   相关专家正在研发能够取代贵金属催化器的技术,譬如来自美国西南研究院的“高效稀燃汽油机技术”。罗马吉与其团队结合国外先进技术,历经7年时间研发出废气再循环技术,通过改善缸内燃烧条件解决机内净化问题,达到降低尾气排放的目的。 /p p   “汽车尾气综合治理系统原理在于将一部分尾气引入发动机,既降低机内温度,也减少机内氧气含量,由此破坏氮氧化物的生成条件。”罗马吉解释说。 /p p   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7)》显示,2016年全球汽车保有量近9亿辆,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在用车达到3.3亿辆,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为4472.5万吨。其中一氧化碳(CO)3419.3万吨,碳氢化合物(HC)422.0万吨,氮氧化物(NOx)577.8万吨,颗粒物(PM)53.4万吨。汽车成为污染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CO和HC超过80%,NOx和PM2.5超过90%,汽车尾气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p p   “我们研发的汽车尾气综合治理系统产品经过验证,可以使汽车尾气内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平均减少75%以上。罗马吉还说,经国家检测机构和市场实践验证表明,汽车尾气综合治理系统对未能满足在用车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具有显着效果,也符合车主的经济利益需求。”罗马吉表示。 /p
  • 海省编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编制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严把项目准入关,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海南省本着“源头控制、防范风险”的原则,秉持环保为民的服务理念,着力构建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预防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   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污染控制处有关负责人称,虽然海南省涉重企业少、重金属污染排放量不大,但重金属污染防治也不容忽视。为此,海南省目前正着手编制《海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省环保、发改、工信、卫生、农业、安监等部门开展规划编制前期调查研究,摸清重金属污染现状,提出污染防治目标。   海南省还严把项目准入关,对新建、改建、扩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的涉重金属项目不予审批。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海南省还加快建设电子废物综合利用及处置场和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建设,促进和规范含重金属危险废物的回收与综合利用。   环保部门还结合环保专项行动及污染源普查结果,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全面开展涉及铅、汞、镉、铬及类金属砷的重金属排放企业专项检查。严禁重金属超标的工业废水排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严禁含有重金属的危险工业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同时,组织全省危险废物专项检查,对涉重金属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未按要求贮存危险废物、未建立和完善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责令限期整改。
  • 重点专项综合绩效评价公示,仅一项未通过
    近日,相关部门根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试行)》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多个重点专项完成综合绩效评价结论,现综合绩效评价结论已公示,其中仅一项“煤热解气化分质转化制清洁燃气关键技术研究”未通过。以下为多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多个重点专项的综合绩效评价结论,序号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结论1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2016YFB0600400煤热解气化分质转化制清洁燃气关键技术研究未通过2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2016YFB0600500煤转化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通过3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2016YFB0601100工业含尘废气余热回收技术通过4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2016YFB0601200低品位余能回收技术及热泵装备研发与示范通过5新能源汽车2016YFB0101800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与互联互通技术通过6新能源汽车2016YFB0101000电动汽车智能辅助驾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通过7新能源汽车2016YFB0101100电动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通过8新能源汽车2016YFB0101900安全可控、能源互联、开放互通的智能充电网研究与应用示范通过9地球观测与导航2016YFB0500800基于双超平台的超敏捷动中成像集成验证技术通过10地球观测与导航2016YFB0502500天空地协同遥感监测精准应急服务体系构建与示范通过11地球观测与导航2016YFB0502600区域协同遥感监测与应急服务技术体系通过12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016YFB0400200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的GaN基射频器件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通过13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016YFB0402200大功率光纤激光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研究通过14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016YFB0402300低维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及激光器研究通过15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2016YFB0402500高性能无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通过16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016YFB0301900高性能绿色抗菌环保合成树脂开发及应用通过17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016YFB0302100合成树脂专用新型高效阻燃技术开发通过18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2017YFB0308100纸基轻质结构减重材料制备技术通过
  • 《四川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
    为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完成14.92万吨、0.79万吨、5.95万吨、2.53万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方案》提出,将实施十大重点工程:一是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引导企业实施原料、燃料清洁替代,提高可再生能源资源应用比例。“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二是实施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到2025年,具备改造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建成一批节能环保示范园区。三是实施城镇绿色节能提升工程。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城镇清洁取暖比例和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四是实施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推动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机场建设,有序推进充换电、加注(气)、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环卫清扫、重点港区、重点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五是实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到2025年,全省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5%、50%。六是实施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到2025年,全省80%的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节水型单位,遴选一批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开展资源回收利用,遴选一批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十四五”时期,全省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4%、人均综合能耗下降5%、人均用水量下降7%、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下降7%。七是实施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工程。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为重点区域,实施一批达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项目、2023年空气质量达标冲刺项目、2025年空气质量达标攻坚项目。以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河湖水域生态修复、湿地工程、入河排污口整治、流域环境风险及应急管控等为重点,实施沱江、岷江等流域水质巩固提升项目、川渝跨界河流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八是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持续推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41.5%左右。九是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实施全过程污染物治理。推动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产业集群整合升级,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家具制造、汽修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使用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十是实施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程。到2025年,全省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1.3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0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方案》在政策方面还作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加大节能减排财政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 赛默飞发布电力工业综合解决方案
    2014年5月30日,上海——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近期发布了“电力工业水质和气体分析监测综合解决方案”。针对污染源烟气、空气粉尘、实验室及在线水质等等提供了赛默飞独特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此方案整体分为四个部分:1)污染源烟气监测中脱硫监测,脱硝监测,Hg烟气监测,低浓度烟尘监测和过程中SO3监测。2)园区环境空气和粉尘监测。3)实验室水质离子,成份和常规分析。4)在线水质分析。 例如污染源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CEMS)采用独特的稀释技术,SO2可以监测到10mg/m3以下浓度,NOx可以监测到5mg/m3以下浓度,颗粒物可以准确监测到5mg/m3以下浓度。根据美国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的要求,稀释法为污染源在线检测的首选方法。在美国已经安装的2000多套污染源系统中,有1800多套采用稀释法,其中1600多套采用的是赛默飞的系统。在中国,赛默飞不仅提供了第一套稀释系统,而且占有国内稀释法的大部分市场。 赛默飞世尔科技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环保监测市场企业之一,拥有领先行业的技术和专利。产品契合中国国家和日趋严格的各地方法规。这次对于电力工业量身定制的整体水,气监测的整体解决方案,更是提供了一站式全面的服务,帮助企业完成获得所需各环节准确,符合环保规定的监测数据,以完成国家及地方规定的更加严苛的排放标准。欲获取“电力工业水质和气体分析监测综合解决方案”电子样本,请点击以下地址下载:http://www.thermo.com.cn/Resources/201405/2915818265.pd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员工约50,000人。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Life Technologies、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四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超过38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n
  • 国瑞力恒发布红外烟气综合分析仪新品
    GR-3027型红外烟气综合分析仪 1.产品概述 GR-3027型红外烟气综合分析仪(以下简称分析仪)是以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为核心的新型产品,主要用于污染源排放管道中有害气体成分的测量,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以及热工参数测量等部门。该分析仪用于测量O2,SO2,NO,NO2,CO,H2S,CO2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其中SO2,NO,CO2采用非分散红外技术进行分析测量;该分析仪具有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强、响应时间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分析仪研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专家及广大用户的意见,采用进口长光程多组分检测器件、创新抗干扰算法、传感器及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竭力为用户提供一台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高品质分析仪2.适用范围a) 各种锅炉、工业炉窖的SO2、NOx、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浓度、折算浓度和排放总量的测定。b) 烟道排气参数:动压、静压、烟温、流速、标干流量等的测定。c) 烟气含氧量、空气过剩系数的测定。d) 烟气连续测量仪器测量准确度的评估和校准。3.采用标准JJG 968-2002 《烟气分析仪》HJ/T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629-2011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92-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4.技术特点l采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量原理,同时测量SO2、NOx、CO2、CO、H2S、O2多种烟气成分;l核心部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测量系统具有除湿、除粉尘、恒温控制、减震装置等措施,有效保护仪器,提高仪器的适用范围及数据测量的准确性;l皮托管、烟气取样管、烟气预处理器三合一,现场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l对于高湿工况的测量可选配具有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和膜式除水联用的二级烟气预处理系统,烟气水溶性损失小、除水更彻底,测量数据更准确。l内置烟气湿度测量传感器,当烟气湿度过高时停止工作,又要保护仪器不受湿气的损坏。l10.1寸高亮彩色触摸显示屏,界面美观,操作方便,兼容触摸屏和按键操作l内置锂电池,电池工作时间4大于小时。l交直流两用:交流输入80-264V,现场适应性强,尤其针对高电磁干扰工业现场;直流宽压输入,输入电压12-26V,具有欠压、过压、反接保护功能,有效保护仪器不受损坏。l整机采用电磁兼容性及静电防护设计,可有效抵抗现场静电和电磁干扰。 l选用大容量存储器实时存储分钟数据和总平均数据,测量数据可通过U盘导出。l实时查询检测数据,标配蓝牙打印机,现场打印。l可选配物联网模块,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物联网组网。 5.技术参数表1 主要技术指标主要参数参数范围分辨率准确度烟气温度(-50~500)℃0.1℃优于±3℃等速采样流速(2~45)m/s0.1m/s优于±5%烟气动压(0~2000)Pa1Pa优于±1%FS烟气静压(-35~+35)kPa0.01kPa优于±1%FS烟气采样流量1.0L/min烟气浓度O2(0~30)%0.01%示值误差:优于±5.0%重复性:≤2.0%响应时间:≤90s稳定性:1小时内示值变化≤5.0% SO2(0~2860)mg/m30.1mg/m3NO(0~2000)mg/m30.1mg/m3CO2(0~20)%0.01%NO2(可选)(0~200)mg/m30.1mg/m3CO(可选)(0~5000)mg/m30.1mg/m3H2S(可选)(0~300)mg/m30.1mg/m3外型尺寸(长×宽×高)470X192*365整理重量150W功率6.5kg创新点:GR-3027型红外烟气综合分析仪是以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为核心的新型产品,SO2,NO,CO2采用非分散红外技术进行分析测量;该分析仪具有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强、响应时间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红外烟气综合分析仪
  • 助力水质改善 | 禾信仪器水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
    “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中提到,要围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需求,深化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提升水环境预警和水污染溯源能力,构建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22〕17号),围绕持续改善流域、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出排污口“查、测、溯、治、管”的改革举措,对有效管控入河入海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赋能精准科学治污 助力建设美丽中国禾信以自主研发的质谱产品为核心,根据项目需求,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最终构建“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为水质改善提供精准方向。禾信仪器水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目前禾信仪器已有多个水服务项目落地,为当地水污染精准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案例一:排污口分布、数量、来源不清楚 开展排污口全面排查利用无人机遥感航测及无人船声呐扫描技术,摸清主要河道排污口底数,查清污水来源,为后续河道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不断规范入河排污口管理,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无人机巡航(左)可见光正射影像图 (右)热红外视频影像图无人船监测(左)声呐成像图 (右)排污口实况影像图案例二:区域异常排水情况不掌握 开展常态化巡查监测围绕目标断面周边的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工业源、生活源等面源清单及入河排污口,利用水质移动监测车,开展常态化污染巡查及水质加密监测,及时发现日常水污染防治中的问题,为环境管理工作夯实基础、提供方向。同时针对超标应急事件快速响应,及时排查污染来源,降低事件影响。案例三:异常点位污染来源不清晰 水污染精准溯源找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对异常点位采用全二维质谱监测技术获取水中有机污染物组分数据、特征指纹谱库和污染风险分布,开展水污染溯源,明确水体的点、面源污染物来源。识别出污染源的特征组分,做到源头清晰,问题见底。案例四:不同排放源对受体水体的贡献率不明确 构建水陆响应关系水质断面为基点勾划汇水区,同时结合行政区划进一步细化控制单元,建立“关键控制断面-控制河段-对应陆域”的水陆响应关系,确定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污染负荷对断面水质的贡献比例。案例五:整治措施科学性、落地性不足 搭建水环境综合决策支持平台,提出综合整治措施禾信仪器围绕水环境目标任务,加强科技支撑,切实把精准治污落到实处,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国办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具体内容如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1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3年1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综合整治,土壤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但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仍不容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切实保护土壤环境,防治和减少土壤污染,现就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作出以下安排:   一、工作目标   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基本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对全国60%的耕地和服务人口50万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 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初步控制被污染土地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有序推进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主要任务   (一)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加大环境执法和污染治理力度,确保企业达标排放 严格环境准入,防止新建项目对土壤造成新的污染。定期对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以及污水、垃圾、危险废物等处理设施周边土壤进行监测,造成污染的要限期予以治理。规范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完善垃圾处理设施防渗措施,加强对非正规垃圾处理场所的综合整治。科学施用化肥,禁止使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严格控制稀土农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的管理规定,建立农药包装容器等废弃物回收制度。鼓励废弃农膜回收和综合利用。禁止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含重金属、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污水以及未经检验和安全处理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清淤底泥、尾矿等。   (二)确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将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作为土壤环境保护的优先区域。在2014年年底前,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明确本行政区域内优先区域的范围和面积,并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污染源排查的基础上,划分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建立相关数据库。禁止在优先区域内新建有色金属、皮革制品、石油煤炭、化工医药、铅蓄电池制造等项目。   (三)强化被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控制。开展耕地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对已被污染的耕地实施分类管理,采取农艺调控、种植业结构调整、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措施,确保耕地安全利用 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地方人民政府应依法将其划定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已被污染地块改变用途或变更使用权人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并对土壤环境进行治理修复,未开展风险评估或土壤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建设用地要求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发土地使用证和施工许可证。经评估认定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污染地块,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治理达标前不得用于住宅开发。以新增工业用地为重点,建立土壤环境强制调查评估与备案制度。   (四)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以大中城市周边、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南、中南、辽中南等地区,选择被污染地块集中分布的典型区域,实施土壤污染综合治理 有关地方要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并开始实施。   (五)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加强土壤环境监管队伍与执法能力建设。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设置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提高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加强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点建设。加快制定省级、地市级土壤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土壤环境应急能力和预警体系。   (六)加快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实施土壤环境基础调查、耕地土壤环境保护、历史遗留工矿污染整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和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具体项目由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并组织实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环境保护部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参加的部际协调机制,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负总责,要尽快编制各自的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健全投入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逐步加大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投入力度,保障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经费。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督促企业落实土壤污染治理资金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中央财政对土壤环境保护工程中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予以适当支持。   (三)完善法规政策。研究起草土壤环境保护专门法规,制定农用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被污染地块环境监管等管理办法。建立优先区域保护成效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制定并实施“以奖促保”政策。完善有利于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补贴等经济政策。研究制定土壤污染损害责任保险、鼓励有机肥生产和使用、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等政策措施。   (四)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制(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污染土壤风险评估、被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主要土壤污染物分析测试、土壤样品、肥料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等标准 制订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等级划分、被污染地块环境风险评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技术规范 研究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和考核技术规程。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基础和应用研究,适时启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研发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技术和装备。   (五)引导公众参与。完善土壤环境信息发布制度,通过热线电话、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公众意见和建议,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和支持土壤环境保护。制定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行动计划,结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活动,广泛宣传土壤环境保护相关科学知识和法规政策。将土壤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的企业要加强对所用土地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估,主动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六)严格目标考核。建立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环境保护部要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和时间要求等,定期进行考核,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地方人民政府要与重点企业签订责任书,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要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成绩突出的地方人民政府和企业给予表彰,对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要进行问责。
  • 聚光科技荣获“环境综合服务引领企业”绿英奖
    大会现场  2017年6月中旬,由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环境企业家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环境产业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董事长叶华俊先生受邀参会发表讲话。此外,公司荣获“环境综合服务引领企业”绿英奖。本次会议主题为“寻找新的产业坐标系”,众多政府、企业、学术机构代表汇聚一堂,共商环保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共谋生态文明建设产业支撑体系的新融合。 聚光科技荣获“环境综合服务引领企业”称号  “绿英奖”作为中国环境产业的价值标杆,已经成功评选了8年。截至2016年,先后有156家国内外环境企业,42家金融机构,36家环境服务机构,1位环境企业家和,2位环境投资者和1位环境国际合作突出贡献者获得了“绿英奖”。  “绿英奖”由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环境企业家联合会共同发起。由来自于学术机构、企业家代表、行业研究者、专业媒体组成的独立评选委员会进行筛选和最终评定。  叶华俊董事长受邀参会,并发表题为“监测-治理-并购,用产业生态构建区域综合服务模式”讲话。聚光科技紧密围绕“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战略定位,搭建“环境监测与信息化、环境大数据与决策服务、环境综合治理”的技术研发、规划设计、建设实施、投资运营的生态产业集群及“一站式”服务体系。 叶华俊董事长发表讲话环境监测与管理支撑业务体系  叶华俊董事长在报告中提到:“排放大数据”和“环境质量大数据”是环境管理的两大抓手,在聚光科技的环境监测与管理支撑业务体系里,如何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大数据与环境决策支持相结合,配合公众参与,实现污染排放监测和环境质量检测的预警、联动、调控,一直是聚光科技长期致力研究的课题。  在针对国务院提出的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精细化、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中,聚光科技结合自身强大的仪器研发实力和完备的数据信息化平台,推出了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解决方案,为空气质量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体系  方案从精细化把控污染源头出发,建立测管联动平台,监测数据应用平台和环保部门的管理相结合,同时通过平台软件将监测部门、监察部门、政府、公众有机结合,实现测管联动,公众参与,多级管控。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大气环境的测管治联动。再结合常规空气监测系统和低成本、多参数集成的紧凑型环境空气监测系统,构建区域高分辨率监测网络,实现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产品特色AQMS-3000 微型空气站  泵吸式采样:响应速度更快、响应范围更广、数据更准  小型化:不占空间、方便运维  太阳能供电:超长续航、节能环保  保障数据准确:出厂校准,云平台校准,现场校准CDMS-1000 颗粒物监测站  监测项目种类多:PM2.5,PM10,TSP三种切割器可选  视频联动:颗粒物浓度超标可联动视频实现自动抓拍、超标数据和视频能实时传至监控平台  小型化:不占空间、方便运维AQMS-1000M 小型空气站  国标方法:数据准确,具有考核评价意义  小型化:占地小,1 m2或者2 m2   可扩展性:1 m2站房可监测国标三种指标。2 m2站房可监测全六参数指标,可扩展视频、EC/OC,VOC等。监测参数主表监测方法应用点AQMS-3000SO2、NO2、CO、O3、PM10、TVOC、PM2.5、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可选)电化学、光散射污染源溯源定位、保障敏感点空气质量、污染源监管、污染物区域传输监测CDMS-1000PM10、PM2.5、TSP、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可选)光散射扬尘监管、城市补充监测AQMS-1000MSO2、NOx、CO、O3、PM10、PM2.5、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可选)国标方法乡镇街道网格化考核、道路交通污染检测、化工园区污染监控  除了聚光科技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以外,叶华俊董事长还分别介绍了颗粒物成分分析和源解析、大气光化学污染监测系统、化工园区在线监测系统及河道水环境网格化监测管理系统等。聚光科技将以精益的技术、完善的服务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绿水青山”的保护提供完备的环境监测与管理支撑业务服务体系。
  •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第五次会议
    张力军在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上强调 稳步推进治太工作 加快携手治太步伐 2012-04-09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李莉 记者 闫艳 高杰 常州报道   国家发改委日前主持召开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第五次会议,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太湖污染治理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按照国家太湖治理方案,稳步推进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两省一市携手治太的步伐。   张力军介绍了2011年环境保护部在推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着重抓好的5项工作。首先,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2011年,太湖流域两省一市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均完成年初制定的减排目标任务。其次,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考核。第三,强化环境风险和应急管理。第四,完善水环境监测预警。加强流域内109个国控断面水质监测工作,在太湖流域共建7个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组织开展太湖蓝藻预警监测。第五,推动重大专项实施。&ldquo 水专项&rdquo 在太湖流域建设了40余项示范工程,突破了太湖梅梁湾水质改善成套技术、小流域污染减控与生态修复技术等10余项关键技术,为江苏和浙江治太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张力军指出,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太湖水质总体稳定,太湖总氮年平均浓度有所下降。但是,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张力军强调,为进一步改善太湖水环境质量,2012年环境保护部将着重抓好6项重点工作:一是进一步推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严格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全力抓好各项减排措施的落实,针对污染减排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指导太湖流域两省一市分门别类编制减排计划,并修订完善&ldquo 十二五&rdquo 主要污染物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制定新改扩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办法。   二是控制总氮污染,防治湖体富营养化。积极推进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工艺升级改造,从严审批排放总氮的新建项目。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着力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修复湖泊湿地生态功能和河道生态系统,削减总氮入湖污染负荷。   三是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重点监管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行。监督指导太湖流域内重金属污染防治,推进电镀企业的园区管理和集中治污,加强铅蓄电池企业环境监管。   四是进一步提高风险应急能力。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管理,切实抓好&ldquo 事前预防、预测预警、应急准备、事中应对、事后管理&rdquo 的饮用水水源地全过程环境应急管理。   五是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太湖流域水质例行监测、自动监测与蓝藻水华预警监测工作,完善太湖流域两省一市跨界水质监测断面布局,建立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为太湖治理提供支撑。为做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中期评估,今年,环境保护部将联合水利部共同开展水质联合监测与评估。   六是推广&ldquo 水专项&rdquo 太湖项目成果。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治污工程结合,总结凝练一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关键技术和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结合地方政府有关规划,推广&ldquo 水专项&rdquo 成果。   江苏、上海、浙江省(直辖市)政府和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省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加了会议。 来源:中国环境报
  • 易普易达发布Clear实验室废水综合处理设备新品
    易普易达 Clear 实验室综合废水处理设备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环保技术标准规范,选用先进、合理、可靠的处理工艺,在确保处理排放达标的前提下,做到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占地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避免和减少二次污染。为了提高污水站管理水平,采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低的设计思路,合理选用优质配件,降低能耗,提高工作效益和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一、概述1.实验室废水的分类实验室废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间断性强, 高危害, 成分复杂多变。根据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性质, 可以分为实验室有机和无机废水两大类。无机废水主要含有重金属、重金属络合物、酸碱、硫化物、卤素离子以及其他无机离子等。有机废水含有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机酸、醚类、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酚类、石油类、油脂类物质。不同的废水,污染物组成不同,处理方法和程度也不相同。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本着分类收集,就地、及时地原位处理,简易操作,以废治废和降低成本的原则。实验室综合废水成份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分类:(1)无机物类:重金属离子、酸碱PH值、卤素离子及其他非金属离子等;a、重金属离子类:汞、镉、总铬、六价铬、铅、锰、银 、镍、锌、铁、钴、锡、镁、锌、铜、铝、砷等金属阳离子以及处于络合状态的重金属离子团(Cr2O7)2-、(CuCN) -、(AuCN)- 、(Ptcl6)2-等;b、非金属离子类:氟酸或氟化物、游离氰或氰化合物、络离子化合物、AsO32-、AsO43-、Hg+、Hg2+等;c、酸碱PH值:硝酸、盐酸、磷酸、硫酸、双氧水、氯化钙等;(2)有机物类:有机溶剂、洗涤剂、表面活性剂、苯、甲苯、二甲苯、苯胺、苯酚、多氯联苯、苯并芘、酚类、甲醛、乙醛、丙烯腈、烷烃、烯烃、氟化氢、石油类、油脂类物质、甲醇、苯胺类、多环芳烃、硝基化合物、亚硝胺、氯苯类、硝基苯类、醚类、混合烃类、炳酮、糖类、卤代烃、蛋白质、有机磷农药等;(3)生物类:病原体等;病原体: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布鲁氏杆菌,炭疽杆菌等。 2.实验室废水的主要来源实验室废水,通常实验室综合废水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来源:实验室药品、试剂、试液、残留试剂、仪器清洗及跑冒滴漏等过程中产生的综合废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地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进行的科研实验越来越深入、广泛,从实验室中排放的实验室废水与之增加,实验室废水的水质情况复杂、排放周期不定,排放水量无规律性,且所含污染物成分较为复杂,除含有洗涤剂及常用溶剂等有机物外,还有较多的酸碱,有毒有害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实验室废水水量相对较小,但如果不加处理就外排将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然而经过调研,发现许多科研实验室对产生的废水仅仅是简单的处理,甚至不作任何处理就排放。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研究实验室废水综合治理的方法与处理效果好、技术先进、投资较少的设备势在必行。易普易达clear综合废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食品药品检验、产品质检所、疾控中心、环境监测、农产品质检、检验检疫、粮油检测、动物疾控、血站、畜牧、医疗机构、医院、生物制药、石油化工、企业等实验室、化验室废水处理,经过处理后废水达到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二、三级标准,处理后的污水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地表、河水,也可以通过再处理工艺把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再利用。 二、Clear实验室综合废水处理设备可有效处理以下实验室综合废水成分:无机物类、有机物类、生物类废水等;1.无机物类:重金属离子、酸碱PH值、卤素离子及其他非金属离子等;(1)重金属离子:汞、镉、铬、铅、锰、银 、镍、锌、铜、铝、砷等金属阳离子以及处于络合状态的重金属离子团(Cr2O7)2-、(CuCN) -、(AuCN)- 、(Ptcl6)2-等;(2)酸碱PH值:硝酸、盐酸、硫酸、双氧水、氯化钙等;2.有机物类: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酚类、甲醛、乙醛、丙烯腈、氟化氢、石油类、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异丙醇、哌啶、二氯甲烷、无水乙醇、 DIEA、DNA合成废液、乙腈、苯酸、苯胺类、氯苯类、硝基苯类、油脂类、醚类、混合烃类、炳酮、糖类、蛋白质、有机磷农药等;3.生物类:病原体、细菌、病毒、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原、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布鲁氏杆菌,炭疽杆菌衣原体等;4.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三级标准。 三、clear实验室综合废水处理设备进出水水质设计表: 序号污染物项目设备处理后出水水质(mg/L)1CODcr≤402BOD5≤153SS≤54PH6.5~95氨氮≤106石油类≤0.57总铅≤0.58总锰≤3.09总锌≤3.010总铬≤1.011总汞≤0.312三氯甲烷≤0.513甲苯≤0.214苯酚≤0.415有机磷农药≤0.316表面活性剂(LAS)≤8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 工艺说明原水————————实验室仪器漂洗废水收集调节箱—————均衡水质水量,调节PH值,便于后续混凝反应絮凝装置——————投加PAC、PFC等絮凝剂,形成颗粒助凝装置——————投加PAM等助凝剂,形成矾花,加速沉淀沉淀装置——————利用重力沉淀池,沉淀污泥,并定期排放清水箱———————沉淀过后净水,收集装置预处理装置—————过滤吸附有机物质及颗粒物膜处理装置—————深度处理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消毒装置——————杀菌消毒排放————————达标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规格型号CL-50CL-100CL-200CL-300Cl-500CL-1000CL-2000处理能力50L/D100L/D200L/D300L/D500L/D1000L/D2000L/D系统主机1000(宽)×600(深)×800(高)Hmm1000(宽)×800(深)×1600(高)Hmm辅助主机/1200(宽)×800(深)×1300(高)Hmm占地面积电源输入AC220VAC220V输入功率0.5KW1.5KW备注:Clear实验室综合废水处理设备可以根据客户具体需求量身定做包括:1.根据废水水质种类制定特殊处理方案2.每天废水处理量(L/D)3.现场安装位置以及安装尺寸的合理布局调整等。 *具备远程管理与监控升级功能(选配)采用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专用管理监控软件运用传感器、数据线、PLC、电脑的有机结合,使系统的操作、保养、检测、监控、记录、统计、分析等都能在你的办公室电脑上立刻实施 六、产品特点★实用性广,可适应各类实验室的废水处理;★采用多项先进的技术对废水进行多元化处理净化,达到排放标准;★通过中央集中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全自动运行,无须专人职守;★可实现定时开关机、无废水保护功能、储液罐液位保护功能;★模块型集成技术,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废渣、废水等二次污染,运行成本低;★耐酸碱腐蚀,噪音小,功率小、多重安全保护等特点;★通过“一站式”一体化设计,外形美观、占地面积小,便于集中管理;★设备采用PLC可编程序智能控制系统,人机界面操作系统:LCD液晶显示中文显示、具人机对话功能,时钟和语言设定功能,开机时设备电控系统自动检测,全自动处理废水、针对不同废水的成分和浓度,控制系统自动进行计算然后按比例进行自动投放药品,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七、应用领域应用领域实验室废水来源中、高等院校生命科学院、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环境学院、食品学院、医学院、农学院 科研院所研究院、研究所、测试中心、检验中心疾控中心理化检验、微生物、PCR、P2、P3、P4等实验室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病原微生物等实验室药品检验化学室、药品室农产质检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建材室产品质检食品分析室环境监测水分析室、恒量分析室农业技术中心化学室、药物残留室医院体检中心理化室、检验室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技术中心生物制药理化分析、质检室、实验室企 业中心实验室、质检室、化验室创新点:1.可实现定时开关机、无废水保护功能; 2.具有远程管理与监控升级功能(选配)。 Clear实验室废水综合处理设备
  •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有关负责人就《名录(2021年版)》答记者问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名录(2021年版)》)。生态环境部综合司有关负责人就《名录(2021年版)》出台的背景、实施情况、总体要求、主要原则、主要内容、主要特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名录(2021年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请简要介绍其实施情况。答:根据国务院工作部署,2007年6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后根据工作需要并经国务院同意,将名称修改为《环境保护综合名录》,截至2018年,共发布《环境保护综合名录》11版。《环境保护综合名录》有力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焦炭、木器涂料等近70项高大气污染物排放产品,半化学纸浆、味精等210余项高水污染物排放产品,钛白粉、重铬酸钠、铅酸蓄电池等200余项高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排放或含重金属产品纳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有效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二硫化碳、硅酸钠等73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以下简称“双高”)产品重污染工艺已全部淘汰,“双高”产品中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产量分别下降20%、15%和30%,乙草胺、氨基酸等产品除外工艺产量占比分别由2009年的7%、25%上升到2018年的92%、68%。《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得到相关部门广泛使用,对24项环境保护重点设备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2018年以来,累计为购置大气、水污染防治设备和环境监测设备企业免税120亿元。“双高”产品不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名录(2021年版)》编制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进一步完善“双高”产品名录,提出除外工艺与污染防治设备,推动在财税、贸易等领域应用,引导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促进重点行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服务环境治理。重点关注石化、有色、轻工等行业,选择具有污染排放总量大、毒性强、风险高且产能过剩,对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重点任务有直接促进作用的产品。同时,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重点设备名录,补充土壤污染防治设备,为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方案。二是坚持优化调整,推动源头减排。对新增产品的工艺环保特性进行评估区分,筛选提出污染物排放少、环境风险低、应用稳定成熟的除外工艺,并鼓励企业优先使用,不断优化工艺结构,推动污染物源头减排。三是坚持预防优先,降低环境风险。选择生产过程中多次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发生过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使用易燃、易爆、高毒、高腐蚀性原料,以及含有或生产过程中排放六价铬、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引导企业减少生产和使用高环境风险产品,优先使用替代产品。《名录(2021年版)》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名录(2021年版)》包含“双高”产品名录和环境保护重点设备名录,共有932项“双高”产品,159项产品除外工艺,79项环境保护重点设备。932项“双高”产品中,具有“高污染”特性产品326项,具有“高环境风险”特性产品223项,具有“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双重特性产品383项。与《名录(2017年版)》相比,新增阳离子淀粉、氟化氢等47项“双高”产品(具有“高污染”特性产品16项,具有“高环境风险”特性产品1项,具有“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双重特性产品30项)、丁二酸的清洁电化学法工艺等35项“双高”产品除外工艺和土壤淋洗设备等7项土壤污染防治设备。《名录(2021年版)》新增内容有哪些主要特点?答:一是精准服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石油焦、1,4-丁二醇、促进剂NS等11项生产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产品,阳离子淀粉、丙酮、糖化酶等13项生产过程中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产品,涉铬彩涂板、含铅铬集装箱面漆等7项对土壤环境有明显影响的产品纳入名录,便于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精准识别、有效应用,形成政策合力。二是突出除外工艺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引导作用。47项新增“双高”产品中35项产品有除外工艺,所有除外工艺均实现工业化稳定运行,环保水平较传统污染工艺显著提升,为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提供政策指向和技术支持,引导企业走排放少、风险低、效益好的发展路径。三是优先关注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新增双酚A、室内装饰涂料用含铅铬色浆、含氯化石蜡增塑剂的塑料玩具等含有或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推动相关部门加强高环境风险产品管理,促进替代产品生产与使用,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四是完善环境保护重点设备。新增破碎筛分一体机、土壤淋洗设备等7项土壤污染防治设备,提出设备适用范围、主要指标及技术要求。土壤污染防治设备与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废水处理设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等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重点设备名录。
  • TUV华南区综合检测大楼正式启用
    近日,德国莱茵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薛勒(Ralf Scheller)接受深圳商报记者独家专访。   近日,全球著名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德国莱茵集团位于深圳高新科技园北区的新办公楼正式启用,成为华南地区最完备的消费品安全检测中心之一。   在这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综合检测大楼里,德国莱茵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薛勒(Ralf Scheller)接受深圳商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德国莱茵集团在深圳十多年间,与深圳经济发展共同成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高科技和创新的大力推动,深圳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多级跳,在国际买家眼中“含金量”越来越高,品质、创新成为深圳产品的一个醒目“标签”。   产业发展促我们业务多元化   记者(以下简称“记”):德国莱茵集团在深圳启用全新的综合检测中心,是否意味着将加大对深圳及周边进出口企业的服务力度?   薛勒(以下简称“薛”):德国莱茵集团是全球提供独立检测服务的领导者。可以说,德国莱茵伴随深圳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壮大,自1995年公司扎根深圳,已有16年发展历程。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区域之一,而深圳一直是显示屏、笔记本电脑等资讯产品及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商的集中地。德国莱茵在深圳设立公司后,业务快速增长,如今为珠三角地区6万多家进出口企业提供的检测认证服务,已覆盖建材、玩具、鞋类、纺织品、食品、电子电器等行业。当前,德国莱茵深圳公司是中国内地唯一一家在公司内可完成所有电池测试并颁发证书的认证机构,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家拥有人体工学实验室的认证机构。   近年来,随着深圳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高科技发展,德国莱茵的认证服务也随之转变,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认证服务不仅涉及化工、纺织品等传统产业,而且还增加了电信、电池、电动车等新兴产业。   德国莱茵深圳公司的综合办公大楼,是华南地区最完备的消费品安全检测中心之一,内设有食品、人体工学、可视显示器、电子电器、化学、玩具、纺织品及鞋类、材料等多个产品检测实验室。不仅可为深圳企业提供便利服务,也可更快捷地将资源和服务辐射到整个珠三角地区。   绿色需求给我们更多新机会   记: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出口萎缩的形势下,作为对贸易产品提供检测服务的机构,如何应对出口市场低迷的状况?   薛:全球经济低迷,使消费者购买行为变得比较谨慎,这会对出口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是,由于德国莱茵的业务已实现多元化,并且对客户提供量身订做的服务,因此,即使外贸出口市场不景气,我们也不担心全球市场低迷形成的冲击。尤其是在中国等一些新兴市场上,很多领域令我们充满信心。特别是在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我们都有迅速发展。从全球化趋势看,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理念越来越钟情,不仅在国外,在中国也是如此。如,深圳对提高能效越来越重视,这使我们看到了更多新的机会。   记:认证行业在中国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德国莱茵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薛:我们在大中华区过去25年的发展中,侧重于认证的服务,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要把买家的需求和生产企业的改善结合起来,促进产品优化,贴近消费者需求。   从认证需求看,目前欧美地区对产品的认证倾向于一种FIT FOR USE(适合应用)的做法,我们现在就着手把欧美地区的这些不同要求,通过一揽子方案转达给中国生产企业,使其产品更符合海外买家的需求。   我想,未来中国的生产企业应更加密切关注海外买家新的认证需求,这不仅包括产品质量及安全,也包括产品的绿色环保。   深圳产品正成   高品质代名词   记:请你从认证角度来评价一下深圳的产品质量和创新水平。   薛:我们认为,无论建材、玩具、鞋类等传统产品,还是电子电器、电池等高技术产品,近年来,深圳的产品质量和创新水平都在飞速提高,正不断向高附加值及高端化方向发展。而且,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越来越短,很多生产企业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市场需求,并依需求提高品质、完善产品功能。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能适应政府在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记:在促进深圳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薛:海外买家的需求是国际市场的“风向标”,它常常是动态的。因此,我们建议深圳企业要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市场及消费者需求,只有清楚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状况,才能节省时间成本,使产品开发瞄准正确的方向。企业只有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才能在议价中占据主动。   对于深圳生产企业来说,产品安全性及品质是最基本的两条标准,同时也应更注重社会责任。特别是工人的劳动环境、福利等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这个也非常重要。   绿色深圳未来   发展空间更大   记:德国莱茵在深圳如何实践低碳绿色理念?   薛:关心地球是我们的使命。为减少活动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我们新大楼的启用仪式便以户外活动形式在白天举行,这可大幅减少电力的使用。我们根据评估,最终测出本次活动共排出二氧化碳25吨,并且已经进行减碳额度的采购,最终实现碳抵消。此外,我们在深圳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绿色措施,如:安装自动感应照明系统,提倡使用楼梯,利用视频音频会议避免商务活动,组织员工清洁海滩等。   记:德国莱茵已落户深圳16年,你对深圳有怎样的印象?   薛:我个人1993年就来过深圳,后来也多次到深圳,感觉深圳是一座生机勃勃且发展快速的城市。现在的深圳可谓日新月异,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中心区,也包括一些工业区。更重要的是,深圳市政府对产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也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我们注意到,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为深圳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在我们眼中,深圳这座城市越来越繁荣,越来越绿色环保,这些决定着它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 监测仪器顺势可为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明确“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部署全国节能减排工作。  《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01万吨、207万吨、1580万吨、1574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0%、15%和15%。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  《方案》强化了对主要污染物减排举措,包括控制重点区域流域排放,推进工业污染物减排,促进移动源污染物减排,强化生活源污染综合整治,重视农业污染排放治理等。实施主要大气污染物、主要水污染物等重点减排工程,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高超超临界发电、低品位余热发电、小型燃气轮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细颗粒物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汽车尾气净化、原油和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垃圾渗滤液处理、多污染协同处理等新型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  同时,还将健全节能减排计量、统计、监测和预警体系。健全能源计量体系和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完善企业联网直报系统,加大统计数据审核与执法力度,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确保统计数据基本衔接。完善环境统计体系,补充调整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等重要污染源调查范围。建立健全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和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实现实时监测,强化企业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和环境信息公开,2020年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有效传输率、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保持在90%以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保持在95%以上。  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加快修订完善节能环保方面的法律制度,推动制修订环境保护税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能源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制修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监测管理条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锅炉节能环保监督管理办法、节能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等。健全节能标准体系,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现重点行业、设备节能标准全覆盖,继续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开展节能标准化和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制定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制修订环保产品、环保设施运行效果评估、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方法等相关标准。鼓励地方依法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环保标准,鼓励制定节能减排团体标准。  该项计划的完成,需要加强挥发性排放数据的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治理措施。这就需要监测仪器行业提高设备的精确度和灵敏度,以保障数据接收的准确性 提高仪表产品适应力和续航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工作情况。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以达到实时监测各项指标排放情况的目的,多措并举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打下良好的数据监测基础。  附件:“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docx“十三五”各地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地  区“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十三五”能耗增量控制目标(万吨标准煤)北 京176853800天 津1782601040河 北17293953390山 西15193843010内蒙古14189273570辽 宁15216673550吉 林1581421360黑龙江15121261880上 海1711387970江 苏17302353480浙 江17196102380安 徽16123321870福 建16121802320江 西1684401510山 东17379454070河 南16231613540湖 北16164042500湖 南16154692380广 东17301453650广 西1497611840海 南101938660重 庆1689341660四 川16198883020贵 州1499481850云 南14103571940西 藏10——陕 西15117162170甘 肃1475231430青 海1041341120宁 夏1454051500新 疆10156513540  注:西藏自治区相关数据暂缺。“十三五”主要行业和部门节能指标指  标单 位2015年实际值2020年目标值变化幅度/变化率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能耗[-18%]火电供电煤耗克标准煤/千瓦时315306-9吨钢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572560-12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12105-7电解铝液交流电耗千瓦时/吨1335013200-150炼油综合能耗千克标准油/吨6563-2乙烯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816790-26合成氨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3311300-31纸及纸板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530480-50建筑:城镇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累计面积亿平方米12.517.5+5城镇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累计面积亿平方米12+1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2050+30交通运输: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4.714.47[-5%]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率[-6.5%]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率[-6%]民航业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千克标准煤/吨公里0.433<0.415>[-4%]新生产乘用车平均油耗升/百公里6.95-1.9公共机构: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千克标准煤/平方米20.618.5[-10%]公共机构人均能耗千克标准煤/人370.7330.0[-11%]终端用能设备:燃煤工业锅炉(运行)效率%7075+5电动机系统效率%7075+5一级能效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市场占有率小于55kW%1530+1555kW至220kW%813+5大于220kW%58+3一级能效电力变压器市场占有率%0.110+9.9二级以上能效房间空调器市场占有率%22.650+27.4二级以上能效电冰箱市场占有率%98.399+0.7二级以上能效家用燃气热水器市场占有率%93.798+4.3  注:[ ]内为变化率。“十三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地区2015年排放量(万吨)2020年减排比例(%)2020年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北京16.214.42.33天津20.914.42.47河北120.819.016.14山西40.517.64.75内蒙古83.67.15.19辽宁116.713.48.41吉林72.44.82.32黑龙江139.36.07.33上海19.914.52.72江苏105.513.510.39浙江68.319.27.64安徽87.19.97.70福建60.94.12.14江西71.64.32.73山东175.811.713.30河南128.718.416.98湖北98.69.98.25湖南120.810.110.49广东160.710.411.06广西71.11.00.35海南18.81.20.16重庆38.07.42.36四川118.612.814.09贵州31.88.52.77云南51.014.15.85西藏2.9--陕西48.910.02.63甘肃36.68.22.40青海10.41.10.07宁夏21.11.20.10新疆56.01.60.7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01.60.04  注:2020年减排比例根据各地区地表水质量改善任务确定,重点工程减排量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相关规划提出的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确定。“十三五”各地区氨氮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地 区2015年排放量(万吨)2020年减排比例(%)2020年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北 京1.616.10.24天 津2.416.10.38河 北9.720.01.59山 西5.018.00.61内蒙古4.77.00.28辽 宁9.68.80.85吉 林5.16.40.20黑龙江8.17.00.48上 海4.313.40.53江 苏13.813.41.25浙 江9.817.60.85安 徽9.714.31.07福 建8.53.50.30江 西8.53.80.32山 东15.313.41.49河 南13.416.61.93湖 北11.410.21.02湖 南15.110.11.41广 东20.011.31.54广 西7.71.00.08海 南2.11.90.04重 庆5.06.30.32四 川13.113.91.74贵 州3.611.20.41云 南5.512.90.67西 藏0.3--陕 西5.610.00.38甘 肃3.78.00.28青 海1.01.40.01宁 夏1.60.70.01新 疆4.02.80.0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0.52.8-  注:2020年减排比例根据各地区地表水质量改善任务确定,重点工程减排量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相关规划提出的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确定。“十三五”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地 区2015年排放量(万吨)2020年减排比例(%)2020年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北 京7.1351.8天 津18.6252.8河 北110.82818.4山 西112.12022.4内蒙古123.11113.5辽 宁96.92014.4吉 林36.3185.2黑龙江45.6114.3上 海17.1203.4江 苏83.52013.3浙 江53.8179.1安 徽48.0165.2福 建33.8—3.5江 西52.8126.3山 东152.62735.0河 南114.42820.5湖 北55.12010.9湖 南59.6218.5广 东67.832.0广 西42.1134.5海 南3.2—0.4重 庆49.6188.1四 川71.81611.2贵 州85.376.0云 南58.410.6西 藏0.5——陕 西73.51511.0甘 肃57.184.6青 海15.160.9宁 夏35.8124.3新 疆66.83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1.0130.9  注:2020年减排比例根据各地区空气质量改善任务确定,重点工程减排量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相关规划提出的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确定。“十三五”各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地 区2015年排放量(万吨)2020年减排比例(%)2020年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北 京13.8250.7天 津24.7253.5河 北135.12819.9山 西93.12016.3内蒙古113.91112.5辽 宁82.82014.9吉 林50.2189.0黑龙江64.5117.1上 海30.1205.2江 苏106.82018.7浙 江60.71710.3安 徽72.1169.0福 建37.9—4.6江 西49.3125.9山 东142.42731.0河 南126.22815.8湖 北51.5205.9湖 南49.7156.3广 东99.733.0广 西37.3133.3海 南9.0—1.2重 庆32.1182.8四 川53.4163.7贵 州41.972.9云 南44.910.4西 藏5.3——陕 西62.7159.4甘 肃38.783.1青 海11.860.7宁 夏36.8124.4新 疆63.731.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9131.3  注:2020年减排比例根据各地区空气质量改善任务确定,重点工程减排量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相关规划提出的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确定。“十三五”重点地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地区2015年排放量(万吨)2020年减排比例(%)2020年重点工程减排量(万吨)北 京23.4253.5天 津33.9204.6河 北154.62019.5辽 宁105.41010.5上 海42.1208.4江 苏187.02031.2浙 江139.22025.5安 徽95.9109.2山 东192.12038.4河 南167.51016.6湖 北98.7109.9湖 南98.3107.9广 东137.81820.7重 庆40.2104.0四 川111.355.6陕 西67.553.4  注:“十三五”期间主要推进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和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相关指标根据重点行业减排潜力、环境质量改善需求等因素分解落实到各有关省份。
  • 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研究报告:“十四五”对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达30%
    为进一步明确循环经济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重要作用,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参考CDM及CCER项目方法学,以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相关行业年度报告和权威学术文献等已公开发布的数据为基础,就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化利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再制造等循环经济重点领域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贡献进行了量化研究,形成了《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研究报告(1.0版)》,核心观点如下: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量化贡献和预测   研究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与开发利用原生资源相比:   ——2020年,我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亿吨;   ——总结“十三五”,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约为25%左右;   ——展望“十四五”,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达30%,到2030年达到35%。   ——受量化研究边界的制约,本报告的研究结果相对保守,未能反映所有循环经济活动对碳减排的贡献。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主要原理   ——材料替代:通过利用粉煤灰等大宗固废替代石灰石等碳酸盐类高载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   ——流程优化:通过回收利用废钢铁、废铝、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缩短工艺流程,有效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   ——燃料替代:利用生物质废弃物等碳中性燃料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   ——能效提升:通过回收利用余热余能、产业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措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   ——产品循环:通过再制造、翻新、延寿等技术手段,大幅削减制造原型新品带来的碳排放。   发展循环经济支撑碳减排的重要领域   ——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利用粉煤灰、冶炼渣等大宗固废替代石灰石水泥熟料;生产固废基胶凝材料替代水泥;生产轻质节能免煅烧绿色建材替代传统烧结类建材等。   ——生物质废弃物利用:多种形式实现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市政污泥、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工业有机废水、轻工业生物质固体废物等生物质废弃物的清洁能源利用,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回收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部门的余热余能,提高系统能效。   ——园区循环化改造:通过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污水等污染物集中治理、主导产业与静脉产业循环链接、强化园区物质流管理等措施,大幅提高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   ——废旧产品再制造:通过再制造替代原型新品使用,最大限度保留产品部分零部件价值,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原型新品的重复制造,从而大幅降低碳排放。
  • 哈希地表水综合解决方案助力水利风景区评价达标
    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今年由水利部发布的《水利风景区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加大了对水生态环境监测的力度。水生态环境采用景区内水质、水量、水体流动性、达标排放、特色赋分项等指标进行评价,赋分权值由原来的15分提升至18分,其中水质5分,水量5分,水体流动性4分,达标排放4分。扫码查阅完整《水利风景区评价规范》哈希的水质监测综合解决方案助力水利风景区评价达标工作。守护绿色文明和生态健康,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成就生命潜能,共享绿色未来。水量监测解决方案OTT PLS压力水位计OTT PLS-C压力水位计OTT RLS雷达水位计OTT CBS气泡水位计水质监测解决方案Hydrolab HL4多参数水质分析仪Hydrolab HL7多参数水质分析仪OTT ecoN紫外硝酸盐氮分析仪MS9000多参数全自动水质检测仪COD-203A型COD测定仪Amtax NA8000氨氮测定仪NPW-160H总磷总氮分析仪水体流动解决方案OTT SLD固定式声学多普勒流量计OTT MFpro便携式电磁流量计AV9000浸没式流量计达标排放解决方案Amtax NA8000氨氮测定仪NPW-160H总磷总氮分析仪CODmax III COD检测仪
  • 现代水务:加强水质综合毒性监控 防范突发环境风险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近年来,突发性污染事件导致水质突变的现象时有发生,水质恶化对水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直接影响的就是用水安全。常规的水质监测给出的结果一般是各项检测指标的浓度,比如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列出的106项检测指标,但是水体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远不止这106种。 /p p   所以为了直观地反映水污染状况,可以直接利用水中的活体生物来判定有毒物质的质量浓度。在单项毒性指标明确之前,用一种综合的毒性效应指标快速报告毒性的存在及大小,为下一步准确确定毒性物质提供指导,这就是 strong 水质综合毒性检测 /strong 。 /p p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生态环境部于1月31日印发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其中将生物毒性明确列为饮用水水源地疫情防控特征指标之一。之后生态环境部回应新增的生物毒性监测参照《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 发光细菌法》(GB/T 15441-1996)执行。为了帮助相关用户学习、了解水质毒性分析方法与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等内容,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 strong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watertoxicity" target=" _blank" 水质检测之综合毒性 /a ” /strong 专题,并邀请到莫尔顿水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李丽年就相关问题发表她的看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0c0b6b7d-a119-4014-b860-78c4f253cf7f.jpg" title=" 李丽年 中国区总经理.jpg" alt=" 李丽年 中国区总经理.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李丽年:莫尔顿水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现行的水质检测中综合毒性检测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相关的标准和方法有哪些?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李丽年: /strong /span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和所含各种污染物的成分也在迅速增加,有些排放废水虽然常规理化指标达标,但实际上仍可能含有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长期积累,使得水体综合污染和复合毒性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p p   因此,加强水质综合毒性监控和生态健康风险评价很有必要,这将对保证水体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中新增了综合毒性指标,以防范环境风险。 /p p   在综合毒性的测定上,我国现行的主要标准有:1.《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 发光细菌法》(GB/T 15441-1995) 2.《水质 物质对蚤类(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 13266-91) 3.《工业废水的试验方法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GB/T 21814-2008) 4.《水质 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 13267-91) 5.《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 斑马鱼卵法》(HJ 1069-2019)。 /p p   在以上众多的生物综合毒性监测方法中,发光细菌法以其快速、简便、灵敏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最为广泛的污水和沉积物综合毒性监测方法之一,在水质、环境评价以及生态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在我国现行的水质综合毒性相关检测方法中,您认为技术难点主要在哪?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李丽年 /strong /span :以发光细菌法为例,国内现行的标准方法《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 发光细菌法》(GB/T 15441-1995)是于1995年8月实施的,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过程繁杂、菌种单一、数据处理简单、重现性准确度不高、作为参照物的氯化汞为剧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等不足,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管理的需要。为此,国家环境保护部也于2009年下达了关于修订该方法的项目计划。 /p p   在技术改进方面,国内学者已经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借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1348-3-2007 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的优化改良,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引入原始发光光强,可以进一步减少菌种发光稳定性差异和手工加样带来的误差。另外,相对于剧毒的氯化汞,使用锌离子作为参照毒物具有毒性中等、结果稳定、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可以方便地表征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而且可以直观地表征复杂环境样品的毒性,从而为污水排放控制和处理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2020年6月30日施行的《HJ 1069-2019 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 斑马鱼卵法》,替代了《GB/T 13267-1991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作为一项时隔多年推出的新标准,您认为它的施行将会给仪器和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李丽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年 /strong /span :《HJ 1069-2019 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 斑马鱼卵法》标准的制订以 ISO 15088-2007“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he acute toxicity of waste water to zebrafish eggs (Danio rerio)”方法为基础,参照借鉴OECD 236“Fish Embryo Acute Toxicity (FET) Test”指南,这一新标准的实施表明了我国环境管理对毒理学指标需求的提升,同时反映了对高通量测试和高敏感性的需求。 /p p   随着我国对综合毒性测定方法的不断开发和修订,毒性分析仪器的市场将日趋规范,终端用户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势必会不断提升。我认为对仪器厂商来说,只有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并拥有高灵敏度、精确度、重现性和可靠性的仪器产品,才能在市场上保持高竞争力。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贵公司在水质综合毒性检测方面有哪些仪器产品或产品组合?可以提供哪些解决方案?相比于同类产品,贵公司的产品主要有哪些优势?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李丽年 /strong /span :现代水务(Modern Water)公司起源于1960年代初,在发光细菌毒性测试行业具有丰富的经验,自从1978年推出功能完备的 Microtox 生物发光光度计以后,使用发光细菌作为指示生物检测毒性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经济、快速的急性毒性测试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也将发光细菌毒性测试称为 Microtox 测试,并誉为毒性测试的“黄金标准”。 /p p   随着技术的发展,公司将发光细菌法和电子、光电技术相结合,逐步发展为实验室台式仪器、便携式现场应急和在线监测系统的综合毒性测试方案提供者。 /p p   Microtox& reg 生物毒性检测技术的特性包括: /p p   l 使用发光细菌 - 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符合 ISO 11348-3 标准 /p p   l 对超过2700种化学污染物质敏感 /p p   l 测定水中未知污染物质的综合毒性(多种成分的协同效应) /p p   l 样品准备完毕后最短5分钟内获得结果 /p p   Microtox& reg LX 是一款适用于实验室用户的台式分析仪,仪器自带温控装置和自检校准功能,内置多种急性毒性分析方法,如ISO,DIN,ASTM等标准。仪器还创新性地加入了样品自动色度校正功能,在测试有色度的样品(如高毒性的印染、制药废水等)时通过专用算法自动在结果中对样品色度进行补偿校正,用户无需在分析前对样品进行额外预处理,大幅缩短了分析时间并提升了检测效率。除此之外,仪器在设计上对样品存放区和检测区做了更彻底的分隔,即使发生意外漏液也可以保护仪器的电气部分免受损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577/C312900.htm"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d6099885-0570-4e68-9ae4-9e4b62e1b389.jpg" title=" Microtox LX.png" alt=" Microtox LX.p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577/C312900.htm" target=" _blank" style=" font-size: 14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i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Microtox& reg LX /span /strong /i /a /p p   Microtox& reg FX是一款应用 Microtox 测试技术的便携式急性毒性分析仪,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作为一款便携式仪器,Microtox& reg FX主机重量仅为1kg,电池续航长达8-10小时,非常适合现场应急和中小型化验室使用。另外,仪器还内置了ATP(三磷酸腺苷)测试模式,配合专用试剂可以在测试样品急性毒性之外对微生物含量进行快速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577/C230440.htm"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59ebc3b0-571f-4ce8-abfe-18022d182ddc.jpg" title=" Microtox FX.png" alt=" Microtox FX.p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577/C230440.htm" target=" _self" style=" font-size: 14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i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Microtox& reg FX /span /strong /i /a /p p   Microtox& reg CTM是一款在线生物毒性监测仪,具有实时连续监测功能,系统每两秒读取一次数据并即时指示水体的污染程度,连续运行时间长达四周,期间无需任何人工干预,操作方法简单易学,维护费用低且简便易携,适用于饮用水水源地和水厂进、出水的在线监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577/C230475.htm"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f48515cc-51f8-492b-b36b-2083a350a240.jpg" title=" Microtox CTM.jpg" alt=" Microtox CTM.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577/C230475.htm" target=" _blank" style=" font-size: 14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i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Microtox& reg CTM /span /strong /i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您认为水质综合毒性检测在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将会成为哪些行业重点关注的指标?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李丽年 /strong /span :目前,我国污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监测方法,然而这些理化指标并不能反映废水排放后对生物的综合毒性。考虑到在排放标准中应体现防范环境风险的理念,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综合毒性指标的应用近些年来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像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实施废水综合毒性控制,排水综合毒性评价技术在这些国家的环境管理、改善环境水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p p   我国是在2008年制药工业系列排放标准(GB 21903~GB 21908)中首次引入综合毒性指标,旨在与理化检测手段进行优势互补,为环境管理以及相关决策提供全面、快捷、可靠的依据。目前,有望通过完善一系列生物毒性测定方法,配套相关排放标准(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达到进一步加强我国水生态系统保护的目的,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环境管理对毒理学指标需求的提升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p p   综合毒性指标适用于水质比较复杂、难以提出特定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场合。许多发达国家,比如德国已经在废水性质比较复杂的有机化工、钢铁、印染等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引入了综合毒性指标,对于水质最为复杂的化学工业等则采用多种综合毒性指标同时控制的方式,确保有效控制环境风险。在我看来,随着国内相关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未来在上述行业以及农药、电镀等特定行业中,综合毒性指标必将受到更多关注,在消减污染物排放、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小结: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有毒化学物质的使用日益增多,水污染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随之上升。生物综合毒性检测在应急检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再一次地验证了综合毒性检测的必要性。目前国内的相关标准正在进一步完善中,仪器厂商们也在积极的改进产品的功能以满足将来现场的需求,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项检测将会在各行业受到更多的关注。 /span /p
  • 七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海警局联合印发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是“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之一。《行动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的攻坚战主要目标: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三大重点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较2020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稳步推进,省控及以上河流入海断面基本消除劣V类。滨海湿地和岸线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响应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美丽海湾。  在制定三大重点海域具体目标的过程中,按照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精准治理的工作思路,在近岸海域水质目标、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要求、入海河流治理要求等方面均进行了差异化目标部署。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部署了四个方面的主要攻坚任务,包含8个专项行动和2项重要举措。  一是深入实施陆海污染防治,立足三大重点海域生态环境禀赋和发展定位,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入海河流水质改善、沿海城市污染治理、沿海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海水养殖环境整治、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岸滩环境整治等7个专项行动。  二是分区分类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巩固深化渤海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推进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滨海湿地和岸线保护修复;加强区域珍贵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加强渔业资源养护。  三是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坚持预防为主、提升能力,系统实施涉海风险源排查检查、环境风险隐患整治、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管能力建设等重要措施。  四是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坚持治理与监管并重,实施“一湾一策”海湾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海湾生态环境常态化监测监管等重要措施。为确保攻坚行动取得实效,《行动方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评估。贯彻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以“2+24”沿海城市及其管理海域为重点,逐级分解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国务院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督导帮扶,建立定期调度和评估机制,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和资金保障。将攻坚战重大科技需求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沿海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等,加强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沿海地方可按规定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三是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依法披露企业环境信息,用好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和网络监督方式,鼓励公众参与。《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全文如下: 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巩固深化渤海综合治理成果,实施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污染防治行动,着力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标志性战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以下简称三大重点海域)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实施陆海统筹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和示范引领,以重点海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攻坚成效,推动全国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立足三大重点海域生态环境禀赋和发展定位,统筹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确定治理目标、重点方向和阶段任务,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陆海统筹、综合治理。坚持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综合施策,注重流域和海域生态环境关联性、相邻河口海湾自然生态联系,实施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推动重点海域生态环境改善见实效。  系统保护、协同增效。实施“一湾一策”的重点海湾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整体提升重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落实责任、合力攻坚。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监督评估。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创新和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力量,形成接续攻坚、久久为功的社会合力。  (三)重点方向  渤海:以“1+12”沿海城市(天津市,辽宁省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唐山市、沧州市,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及其渤海范围内管理海域为重点,巩固深化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成效,加强重点海湾综合治理和美丽海湾建设,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协调的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长江口-杭州湾:以“1+6”沿海城市(上海市,江苏省南通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舟山市)及其管理海域为重点,加强两省一市陆海污染源头治理和近岸海域水质改善,保护好重要河口生境,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珠江口邻近海域:以6个沿海城市(广东省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及其管理海域为重点,稳步推进近岸海域水质改善和亲海环境质量提升,保护好重要海洋生物及栖息地环境,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湾区。  (四)主要目标  到2025年,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三大重点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较2020年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稳步推进,省控及以上河流入海断面基本消除劣V类。滨海湿地和岸线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响应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美丽海湾。  二、重点任务  (五)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  参照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经验,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要求,全面推进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入海排污口排查,建立“一口一档”的入海排污口动态台账。制定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方案,进一步清理非法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加强沿岸直排海污染源整治,对未稳定达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进行深度治理,“一口一策”持续推进三大重点海域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建立健全入海排污口备案、监测、监管等制度。2023年底前,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完成入海排污口排查,制定溯源整治方案。到2025年,渤海基本完成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三大重点海域基本实现入海排污口分类监管全覆盖。(生态环境部牵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六)入海河流水质改善行动  加强陆海统筹和区域协同,深化海河、辽河、淮河、珠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加强沿海城市重污染海湾入海河流整治,组织制定“一河一策”入海河流治理方案,因地制宜加强总氮排放控制,实施入海河流总氮削减工程。到2025年,省控及以上河流入海断面基本消除劣V类。(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七)沿海城市污染治理行动  加强沿海城市固定污染源总氮排放控制和监管执法,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实行依法持证排污、按证排污、依证监管。(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参与)推进沿海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大力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开展城镇雨污管网混错接改造、更新、破损修复,加强管网清疏管养,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效能,因地制宜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推进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建设和运维。到2025年,沿海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沿海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行动  因地制宜推进沿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施农膜回收行动,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种养结合。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到2025年,沿海地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利用率均达到43%,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在97%以上。(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海水养殖环境整治行动  沿海地方严格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等管控要求,进一步优化海水养殖空间布局,依法禁止在禁养区开展海水养殖活动。研究制订海水养殖污染防控方案,推进海水养殖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农业农村部牵头,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参与)按照有关部署,研究制订海水养殖尾水排放相关地方标准,加强工厂化养殖尾水排放监测,加大海水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监视监管力度。2023年底前,沿海省(市)出台地方海水养殖尾水相关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牵头,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十)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行动  沿海地方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巩固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成果,完善实施船舶水污染物转移处置联单制度,推进“船-港-城”全过程协同管理。(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巩固深化渤海渔港环境整治成果,将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主要渔港纳入名录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级渔港、渔船停泊点生产生活污水和渔业垃圾回收处置,推进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建设和环境清理整治。(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岸滩环境整治行动  加强岸滩及海面漂浮垃圾的监测调查,进一步推动沿海市县建立海洋垃圾清理工作长效机制,保持亲海岸滩等重点滨海区域无明显塑料垃圾。(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参与)增加海滩等活动场所垃圾收集设施投放,提高垃圾清运频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负责)开展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周边入海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强海水浴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和信息发布。(生态环境部牵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十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  巩固深化渤海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因地制宜实施黄河口、辽河口、滦河口等河口湿地保护修复,不断提升渤海生态系统质量。推进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滨海湿地和岸线保护修复。(自然资源部、林草局牵头,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参与)渤海继续加强斑海豹、黑嘴鸥等珍贵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长江口-杭州湾实施中华鲟、白头鹤等濒危物种及其关键栖息地的保护修复和生态监管,加强鳗苗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产苗种捕捞特许管理。珠江口邻近海域系统实施滨海水鸟栖息地生境营造提升建设,加强中华白海豚保护能力与救护网络建设及人类活动监管,恢复修复重要洄游通道。(农业农村部、林草局牵头,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参与)严格海洋伏季休渔监管执法,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农业农村部牵头,中国海警局等参与)  (十三)加强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监管能力建设  沿海地方加强沿岸原油码头、危化品运输、重点航线等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强化事前预防和源头监管。建立健全海上溢油监测体系,提升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交通运输部牵头,生态环境部、应急部、中国海警局等参与)加强重点海域沿岸石化集聚区等涉海环境风险源排查,督促相关企业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整治,加强执法监督,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以渤海为重点,加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风险源排查整治和溢油风险监控。指导督促沿海省(市)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等加强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修订,推进沿海地方应急船舶装备、物资保障、监测预警预报、监督执法等能力建设。(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应急部、气象局、中国海警局等参与)  (十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按照沿海地方统一部署,围绕“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目标要求,保护好自然禀赋优良的海湾生态环境,加强受损海湾“一湾一策”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推进重点海域的美丽海湾建设,加强海湾生态环境常态化监测监管。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美丽海湾。(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等参与)  三、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评估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到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全过程。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各相关沿海省(市)和沿海地市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各地方政府统一部署制定本区域具体实施方案,将行动方案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攻坚行动取得实效。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依法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国务院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加强对沿海地方组织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的督导帮扶,建立定期调度和监督评估机制,将本行动方案实施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对未能按期完成行动方案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的地区,督促限期整改,重大问题纳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  (十六)强化科技支撑和资金保障  统筹行业领域优势科技支撑力量,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重大科技需求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沿海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等实施联合科技攻关,加强近岸海域污染源解析与管控、流域入海总氮负荷削减、受损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信息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国控河流入海断面的总氮通量监测试点,积极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科技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沿海地方可按规定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攻坚行动的经费保障。鼓励并规范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攻坚行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介的舆论宣传作用,加强信息公开,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攻坚战实施过程中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等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牢生态文明理念,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依法披露企业环境信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攻坚行动的“开门问策”,充分发挥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和网络监督作用,提高公众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生态环境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  抄送: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应急部,气象局,林草局,国家乡村振兴局。
  • 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发布
    近日,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在京发布。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说,《规划》要求,“十二五”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10%、7%、5% 污染排放负荷大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   《规划》还提出,到2015年,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将分别下降12%、13%、10%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开展,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酸雨污染有所减轻 建立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区域大气环境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我国有70%的城市达不到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臭氧、细颗粒物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达不到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82%。”赵华林说,《规划》要求,在重点区域内严格限制火电、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高污染项目,特别提出新建项目实行“区域内现役源倍量削减替代”,即先削减2吨污染物,才允许上排污1吨的新项目 加强能源清洁利用、控制区域煤炭消费总量,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山东城市群试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在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基础上,加强烟粉尘与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实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多污染源综合管理等。   赵华林说,根据规划,还将积极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和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油气回收、黄标车淘汰、扬尘综合整治、能力建设等共8类、13000多个重点工程项目,投资需求约3500亿元。   据悉,《规划》范围包括“三区十群”,“三区”即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十群”是辽宁中部、山东、长株潭、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等。涉及19个省(区、市),1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和煤炭消费分别占全国的14%、48%、71%和52%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8%、51%、42%和50%。   赵华林说,空气是流动的,因此,规划要求采取“联防联控与属地管理相结合”“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统一”,对二氧化硫、颗粒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对工业源、面源、移动源综合控制,推进区域各城市间的联防联控。《规划》还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由污染总量控制为目标导向逐步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主要防治一次污染向既防治一次污染又重视二次污染的转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