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紫外成像

仪器信息网紫外成像专题为您整合紫外成像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紫外成像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紫外成像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紫外成像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紫外成像话题讨论。

紫外成像相关的资讯

  • 新品发布|红相科技TD120紫外成像仪:紫外增强 精准定位
    近日,红相科技发布一款新品——TD120紫外成像仪。TD120是一款具备紫外双视场光学变焦的升级型紫外成像仪,具备小巧便携、操作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该产品采用红相专利全日盲技术,配备500米激光测距和环境传感器,可做到完全不受日光影响,满足全天候、全视域的检测需求。其特有的紫外增强模式,更能精准定位电晕、电弧等微小放电,辅以专业的分析和报告软件,为变电站和高压输、配电线路预防性检测提供有效帮助。产品特性紫外双视场 支持2倍光学变焦11.2°×8.4°/5.6°成4.2°双视场,兼顾看远察近。更高灵敏度紫外灵敏度达到2.0×10-18watt/cm2,干扰度小的场所可开启特有的紫外增强模式,算法优化、精度提高,更精准检测微小放电。增强环境传感器,500米激光测距精准测距有效减少测量误差,环境参数补偿,更有助放电强度分析和历史对比分析。人体工学设计,小巧便捷可旋转手柄,可调节目镜,支持单手操作和三脚架固定操作,便于现场检测。加大5.5寸液晶显示屏智能菜单,自定义功能键1920×1080高像素产品参数紫外光光学特性最小紫外光灵敏度2.0×10-18watt/cm2最小放电灵敏度1.0pC@15m波长范围240-280nm视场角11.2°×8.4°/5.6°成4.2°双视场光子计数支持放大倍数2×/4×/8×成像功能液晶显示屏5.5°AMOLED液晶屏紫外增强模式支持接口视频输出HDMI激光测距500米,可同步近距离传感器可自动息屏温湿度传感器自动同步Type-C数据传输蓝牙/WIFI/GPS有4G支持扩展三脚架接口1/4“-20电源系统外接电源DC:9V-12V电池类型锂电池电池工作时间4h连续(常温)环境参数工作温度-20℃~+55℃存储温度-30℃~+60℃湿度90%(无凝结)防护等级IP54物理特性尺寸305mm×169mm×160mm重量2.5KG配置标准配置紫外热像仪,电池,充电器,SD卡,SD卡读卡器,视频线,USB线,适配器,U盘,安全箱,耳机说明书,保修卡,合格证可选配置三脚架关于红相科技浙江红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5年10月,是一家专注红外、紫外、气体成像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软件企业。十多年来,为全球100多个国家提供了数十万套红外热像仪、紫外成像仪、气体成像仪,产品专业应用于电力、国防、环保、疫情防控等领域,为社会和人类安全保驾护航。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公司生产的人体测温红外热像仪为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工信部将其列为疫情防控物资重点保障企业,受到各级政府书面嘉奖。秉持“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奋斗者提供平台、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核心价值观,以“使世界更安全”为愿景,矢志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全球卓著的专业公司和红外、紫外、气体成像技术的领跑者。
  • 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探测大气层的“天眼”
    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的“环形天眼”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的“前向天眼”  人眼看到的大气是透明的,我们看不到大气的变化,更看不到有多少有害气体如妖魔鬼怪般潜伏在大气层中伺机而动。  天宫二号有一对“天眼”,不仅能看到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更将视野扩展到人眼所不能及的紫外光。在“天眼”的注视下,大气中的一切都无所遁形。  “臭氧层在地球上空形成一把保护伞,它将太阳光中99%的紫外线直接过滤掉,有效避免地球生物被紫外线伤害,但也正是这层臭氧阻碍了紫外仪器在地面上对臭氧层以上的大气层进行探测,因此我们需要在地球上边安置洞悉大气的‘天眼’——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在太空对地球大气进行‘层析’式探测研究。”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主任设计师、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王淑荣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说。  王淑荣说,通过“天眼”,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大气层的密度、臭氧、气溶胶、有害气体等的垂直分布及其变化,同时还能监测中层大气的状态与扰动,我们可以了解太阳活动、大气与地球天气及气候的关系,同时还能观测全球环境变化,这一切对于科学和人类生活都非常重要。  天宫二号上的“天眼”有两个,一个叫“前向”,一个叫“环形”,同时对地球大气层进行天底和临边探测。  王淑荣打了个比方:假如将大气层比作一处美景,天底观测便如在它头顶盘旋的小鸟,能看到的是轮廓和总量,而临边观测则相当于仪器与地球边缘大气并肩而立,可以细致欣赏品味它的层次美。  “前向天眼”具备紫外-可见-近红外大气临边成像光谱探测功能,可以对地球临边大气进行切片式探测,反应大气痕量气体的垂直分布信息,并可以获得很高的垂直分辨率。“环形天眼”具备同时对天底大气和临边大气多方位探测的功能,通过反演计算可以获取大气痕量气体多方位的时空分布,进而为大气环境监测和大气科学研究等提供服务。  当前国际上已有的紫外临边探测仪器大多是单个方向(前向),个别有前向和侧向。然而这些探测的明显局限是只能得到一个很窄径迹上的数据,相邻轨道之间有巨大空隙,全球覆盖的时空代表性差,不能获得较密的时空覆盖,不能揭示中小尺度变动特征。就如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而难知整体。  天宫二号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将“前向”和“环形”组合探测,实现了垂直对地的天底探测和对地球切线方向的临边多方位探测组合及反演比对,实现了对地球大气的多方位、高光谱、多时空分辨率观测,达到比一般临边探测更高水平的层析反演,在国际上是首创。  “该项技术验证及科学实验为下一步空间大气临边成像光谱探测的业务化运行奠定了基础,将在大气痕量气体监测、天气预报、空间天气和物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王淑荣说。
  • 航天科工紫外成像漏电检测仪问世
    记者日前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获悉,该院207所自主研发的紫外成像漏电检测仪近日正式面世并投入市场。该产品可为高压设备的运行评估和维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紫外成像漏电检测技术是近年新兴的一种远距离检测高压线路、输电设备状态的新技术,它主要通过检测电力高压设备电场发射的紫外线,发现引起电场异常的设备缺陷,观察放电情况并判断危害。  207所研制的这款紫外漏电检测仪,将紫外和可见光技术结合形成融合图像,可快速发现、精确定位漏电位置。该产品还创造性地搭载无人机平台,适合对远距离、大范围的高压输电线进行空中巡检,在电力系统、高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 DAVINCI+将搭载紧凑型紫外可见光成像光谱仪(CUVIS)飞往金星
    6月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计划在2028-2030年间执行两项探索金星的任务,这是NASA时隔30年后再次对金星进行探测。NASA表示,这两个任务被分别称为“DAVINCI+”和“VERITAS”,内容包括研究金星的演化过程,并进一步了解金星的地质历史以及分析其与地球在发展方向上的不同。据悉,DAVINCI+将搭载紧凑型紫外可见光成像光谱仪(CUVIS),仪器将使用一种基于自由光学的新仪器对紫外线进行高分辨率的测量。而VERITAS将绘制金星表面的红外辐射图,并确定活火山是否将水蒸气释放至大气中,同时搭载深空原子钟-2,用这项技术产生的超精确时钟信号最终将有助于实现航天器的自主操纵,并加强无线电科学观测。
  • 三用紫外分析仪适用于哪些检测?
    利用荧光技术设计的紫外分析仪(三用紫外分析仪)主要是物质的定性方面的应用,包括: ⑴在科学实验工作中检测,许多主要物质如蛋白质、核苷酸等。 ⑵在药物生产和研究中,可用来检查激素生物碱,维生素等各种能;产生荧光药品质量,特别适宜作薄层分析和纸层分析斑点和检测。 ⑶在染料涂料橡胶、石油等化学行业中,测定各种荧光材料,荧光指示剂及添加剂,鉴别不同种类的原油和橡胶制品。 ⑷纺织化学纤维中可测定不同种类的原材料。如羊毛,真丝人造纤维,棉花,合成纤维,并可检查成品质量。 ⑸在粮油,蔬菜,食品部门,可用于检查毒素(如黄曲霉素等),食品添加剂,变质的蔬菜、水果、可可豆、巧克力、脂肪、蜂蜜、糖蛋等的质量。 ⑹在地质、考古等部门,可起到发现各种矿物质,判别文物化石的真伪。 ⑺在公安部门可检查指纹、测定密写字迹等。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紫外分析仪、三用紫外分析仪、暗箱式紫外分析仪、暗箱三用紫外分析仪、暗箱紫外分析仪、手提式紫外分析仪、三用紫外分析仪暗箱式、紫外检测仪、部分收集器、恒流泵、蠕动泵、凝胶成像系统、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化学发光成像分析系统、光化学反应仪、旋涡混合器、漩涡混合器、玻璃层析柱、梯度混合器、梯度混合仪、核酸蛋白检测仪、玻璃层析柱、荧光增白剂测定仪、馏分收集器、切胶仪、蓝光切胶仪、层析系统等产品。欢迎来电咨询。
  • 高效/便宜/轻便的紫外光源发生器问世
    高密紫外光源在信息存储、显微仪器和化学分析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9日报道,现有的紫外光源功率较低,笨重且昂贵,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更加智能化的方法来制造高密紫外光源,而且耗能更少,在信息存储、显微仪器和化学分析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该研究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光学快递》上。   研究人员改进了一种光学共振器,能将廉价的电信红外光变成高能紫外激光束。该共振器是一种毫米级的铌酸锂回音廊式共振器,内部制作成精密的结构并经过抛光使其表面变得极为光滑,当输入光束通过内部的共振线路后,就会获得能量。   研究人员解释说,新型共振器是一种4倍频的激光发生器,能连续发射紫外光。在实验中,他们驱动电信红外光束与共振器结合,通过一个钻石棱镜能产生紫外、可见、近红外和红外四种光谱,并可通过多模光纤收集。   “如果把激光从绿变蓝,它的效率就会下降,要是变成紫外激光就更困难。这一法则最先由爱因斯坦提出来,用以解释为何绿色激光指示器中包含的不全是绿色激光,它其实是把一种红色激光的波长一分为二变成了绿色激光。”领导该研究的密歇根大学电力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莫纳加洛希说,“我们优化了光学共振器的结构,能在更宽光波范围获得更多能量,用小功率的红外光制出了低成本而且波长可调的紫外光源。”   加洛希还指出,紫外光源在化学探测、高清医学成像、高精集成线路印刷以及扩展计算机内存方面有广泛应用。但目标波长越短,生成激光就越困难,效率也会更低。倍频转化就像把一个喇叭的音量调高,得到一种新频率的声音。新技术驱动光束通过非线性介质,能生成光分支并使其加倍,获得的紫外光频率和能量是原来输入光束的4倍,波长是原来的1/4。
  • 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深紫外激光具有波长短、光子能量高等优点,因而在高分辨率成像、光谱应用、微细加工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进行变频是获得深紫外激光的主要手段。优良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既要具有大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又要具有短的紫外吸收边,而这两种性能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冲突的,这就需要在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目前,已知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几乎都是硼酸盐,基于磷酸盐的深紫外材料极为少见且非线性光学效应较弱。   在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及科技部&ldquo 973&rdquo 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罗军华课题组引入较大尺寸的碱土金属和碱金属阳离子到磷酸盐中,成功构建了两个不含对称中心的新型磷酸盐化合物RbBa2(PO3)5和Rb2Ba3(P2O7)2。其中,RbBa2(PO3)5兼具深紫外磷酸盐中最短的紫外吸收边(163 nm)和最大的粉末倍频效应(1.4倍KDP),从而在这两者之间实现了很好的平衡。同时,RbBa2(PO3)5在1064 nm处相位匹配,同成分熔融,易于晶体生长,这使得RbBa2(PO3)5作为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材料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此外,该课题组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林哲帅研究员合作对相关磷酸盐的光学性质作了理论计算,发现随着磷氧结构基元中[PO4]3-单元聚合程度的提高,相应磷氧结构基元的微观非线性光学系数增大 在RbBa2(PO3)5晶体结构中,[PO4]3-单元共顶点连接形成无限的一维[PO3]&infin 链,从而使RbBa2(PO3)5显示出较大的非线性光学活性,这一工作为设计具有高非线性光学活性的深紫外磷酸盐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了《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2014, DOI: 10.1021/ja504319x)上。   最近,该课题组在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及其倍频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相关成果见Nat. Comm., 2014, 5:4019DOI: 10.1038/ncomms5019 Inorg. Chem., 2014, 53, 2521 J. Mater. Chem. C, 2013, 1, 2906 RSC Adv., 2013, 3, 14000等。此前,该课题组在相关极性分子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见Adv. Mater.,2013, 25, 4159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3871 Adv. Funct.Mater.,2012, 22, 4855等。   福建物构所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 【新书推荐】宽禁带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器
    基于宽禁带半导体的固态紫外探测技术是继红外、可见光和激光探测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光电探测技术,是对传统紫外探测技术的创新发展,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高温、功耗低、量子效率高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对紫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在国防技术、信息科技、能源技术、环境监测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国际研发的热点和各主要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我国迫切要求在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要。本书是作者团队近几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是一本专门介绍宽禁带紫外光电探测器的科技专著。本书的出版可以对我国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材料和紫外探测器的研发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书从材料的基本物性和光电探测器工作原理入手,重点讨论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材料的制备、外延生长的缺陷抑制和掺杂技术、紫外探测器件与成像芯片的结构设计和制备工艺、紫外单光子探测与读出电路技术等;并深入探讨紫外探测器件的漏电机理、光生载流子的倍增和输运规律、能带调控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缺陷对器件性能的具体影响等,展望新型结构器件的发展和技术难点;同时,介绍紫外探测器产业化应用和发展,为工程领域提供参考,促进产业的发展。本书作者都是长年工作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领域第一线、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学者。本书主编南京大学陆海教授是国内紫外光电探测领域的代表性专家,曾研制出多种性能先进的紫外探测芯片;张荣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和物理研究,成果卓著;参与本书编写的陈敦军、单崇新、叶建东教授和周幸叶研究员也均是在宽禁带半导体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年轻学者。本书所述内容多来自作者及其团队在该领域的长期系统性研究成果总结,并广泛地参照了国际主要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展。作者团队:中国科学院郑有炓院士撰写推荐语时表示:“本书系统论述了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材料和器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面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目前国内尚没有一本专门针对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器的科研参考书,本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将会对我国第三代半导体紫外探测技术的研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专门讲述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器的科研参考书,该书的出版可以填补该领域的空白。本书可为从事宽禁带半导体紫外光电材料和器件研发、生产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提供一本有价值的科研参考书,也可供从事该领域科研和高技术产业管理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学习参考。详见本书目录:本书目录:第1章 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器概述1.1 引言1.2 宽禁带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器的技术优势1.3 紫外光电探测器产业发展现状1.4 本书的章节安排参考文献第2章 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基础知识2.1 半导体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2.2 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基本分类和工作原理2.2.1 P-N/P-I-N结型探测器2.2.2 肖特基势垒探测器2.2.3 光电导探测器2.2.4 雪崩光电二极管2.3 紫外光电探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2.3.1 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参数2.3.2 雪崩光电二极管的性能参数参考文献第3章 氮化物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器3.1 引言3.2 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3.2.1 晶体结构3.2.2 能带结构3.2.3 极化效应3.3 高Al组分AlGaN材料的制备与P型掺杂3.3.1 高Al组分AlGaN材料的制备3.3.2 高Al组分AlGaN材料的P型掺杂3.4 GaN基光电探测器及焦平面阵列成像3.4.1 GaN基半导体的金属接触3.4.2 GaN基光电探测器3.4.3 焦平面阵列成像3.5 日盲紫外雪崩光电二极管的设计与制备3.5.1 P-I-N结GaN基APD3.5.2 SAM结构GaN基APD3.5.3 极化和能带工程在雪崩光电二极管中的应用3.6 InGaN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及应用3.6.1 材料外延3.6.2 器件制备3.7 波长可调超窄带日盲紫外探测器参考文献第4章 SiC紫外光电探测器4.1 SiC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4.1.1 SiC晶型与能带结构4.1.2 SiC外延材料与缺陷4.1.3 SiC的电学特性4.1.4 SiC的光学特性4.2 SiC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常用制备工艺4.2.1 清洗工艺4.2.2 台面制备4.2.3 电极制备4.2.4 器件钝化4.2.5 其他工艺4.3 常规类型SiC紫外光电探测器4.3.1 肖特基型紫外光电探测器4.3.2 P-I-N型紫外光电探测器4.4 SiC紫外雪崩光电探测器4.4.1 新型结构SiC紫外雪崩光电探测器4.4.2 SiC APD的高温特性4.4.3 材料缺陷对SiC APD性能的影响4.4.4 SiC APD的雪崩均匀性研究4.4.5 SiC紫外雪崩光电探测器的焦平面成像阵列4.5 SiC紫外光电探测器的产业化应用4.6 SiC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第5章 氧化镓基紫外光电探测器5.1 引言5.2 超宽禁带氧化镓基半导体5.2.1 超宽禁带氧化镓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5.2.2 超宽禁带氧化镓基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的基本器件工艺5.3 氧化镓基日盲探测器5.3.1 基于氧化镓单晶及外延薄膜的日盲探测器5.3.2 基于氧化镓纳米结构的日盲探测器5.3.3 基于非晶氧化镓的柔性日盲探测器5.3.4 基于氧化镓异质结构的日盲探测器5.3.5 氧化镓基光电导增益物理机制5.3.6 新型结构氧化镓基日盲探测器5.4 辐照效应对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性能的影响5.5 氧化镓基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第6章 ZnO基紫外光电探测器6.1 ZnO材料的性质6.2 ZnO紫外光电探测器6.2.1 光电导型探测器6.2.2 肖特基光电二极管6.2.3 MSM结构探测器6.2.4 同质结探测器6.2.5 异质结探测器6.2.6 压电效应改善ZnO基紫外光电探测器6.3 MgZnO深紫外光电探测器6.3.1 光导型探测器6.3.2 肖特基探测器6.3.3 MSM结构探测器6.3.4 P-N结探测器6.4 ZnO基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第7章 金刚石紫外光电探测器7.1 引言7.2 金刚石的合成7.3 金刚石光电探测器的类型7.3.1 光电导型光电探测器7.3.2 MSM光电探测器7.3.3 肖特基势垒光电探测器7.3.4 P-I-N和P-N结光电探测器7.3.5 异质结光电探测器7.3.6 光电晶体管7.4 金刚石基光电探测器的应用参考文献第8章 真空紫外光电探测器8.1 真空紫外探测及其应用8.1.1 真空紫外探测的应用8.1.2 真空紫外光的特性8.2 真空紫外光电探测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8.2.1 极浅P-N结光电探测器8.2.2 肖特基结构光电探测器8.2.3 MSM结构光电探测器8.3 真空紫外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8.3.1 极浅P-N结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8.3.2 肖特基结构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8.3.3 MSM结构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
  • 紫外消毒在国内自来水厂的应用
    紫外消毒在国内自来水厂的应用哈希公司特洁安特洁安让水处理过程的各个阶段更加有效、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5年,我国第一部关于城市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的国家标准——《城市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GB/T19837-2005)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该标准制定出了城市给排水紫外消毒设备的分类、技术参数、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规范要求,为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自来水中紫外消毒的具体要求紫外线消毒作为生活饮用水主要消毒手段时,紫外线消毒设备在峰值流量和紫外灯运行寿命终点时,考虑紫外灯套管结垢影响后所能达到的紫外线有效剂量不应低于40 mJ/cm2。紫外线消毒设备应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用同类设备在类似水质中所做紫外线有效剂量的检验报告。这里面重点强调紫外剂量不得低于40mJ/cm2.200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这是该标准自1985年首次发布后的第一次修订,将检测项由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其中增加了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等微生物指标。研究表明,使用辐射剂量为22mj/cm2的低压紫外灯时,隐孢子虫的灭活率就能达到4lg。对于新增微生物指标来说,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而常规氯消毒是无法有效灭活这些病原体。2009年,采用紫外线联合氯消毒技术的天津泰达自来水公司三期工程投入使用,这也是国内供水行业首次采用紫外线作为自来水厂的主消毒工艺,为紫外线联合氯消毒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经验。 天津泰达自来水三期工程自投产运行以后,泰达自来水公司又将其一,二期的改造也采用了紫外线联合氯消毒的模式。截至目前已经包括:南水北调水水源 (北京郭公庄水厂,北京第十水厂)滦河水源 (天津泰达自来水厂)黄河水水源 (甘肃兰州彭家坪水厂,宁夏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松花江水源 (哈尔滨第三水厂)地下水水源 (北京平谷区自来水厂)水库水水源 (嘉兴贯泾港水厂,深圳上南水厂)从以上的应用可以看出,紫外线对国内各种水源的自来水均有较强的适用性,均可实现非常有效的消毒处理。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建成的采用紫外线消毒的自来水厂超过60多座。每天的处理规模超过800万立方米。关注特洁安官微了解更多紫外消毒的资讯END哈希——水质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水质检测仪器和专家级的服务,以世界水质守护者作为使命,服务于全球各地用户。如您想要进一步了解产品或需要免费解决方案,请通过【阅读原文】与我们联系,通过哈希官微留下您的需求就有机会赢取便携乐扣弹跳杯哦!
  • 首款可探测紫外自体荧光团的新型双光子显微镜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研发团队研发了首款短波长激发时间与光谱分辨新型双光子显微镜,该显微镜创新性地采用中心波长为520 纳米的锁模飞秒光纤激光器作为双光子激发光源,可以有效地激发短波长波段荧光团,利用连接光谱仪的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模块,可实现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的同时检测。该技术可以实现紫外波段自体荧光的有效激发与探测,极大地拓展了双光子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为无创观测生物样品及生命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工具。该成果于近日发表于生物医学光学领域知名期刊《生物医学光学快报》上。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着具有内源性荧光团的生物分子,内源性荧光团的三维成像可以在不干扰生物环境的情况下对重要生物过程进行无创体内检查,如代谢变化、形态改变和疾病进展,是组织成像和跟踪细胞代谢过程的有力工具。双光子显微镜具有天然的光学切片能力,无需物理切割就可以实现生物组织的三维高分辨成像。双光子显微镜跟内源性荧光团的结合可以实现活体生物组织无标记成像,对很多生命活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双光子显微镜是以钛宝石激光器作为光源,只能对可见光波段的内源性荧光团进行探测,很难探测到信息更丰富的短波长荧光团。 深圳先进院郑炜团队首次研制出采用520纳米超快激发源搭建光谱分辨的双光子荧光寿命成像系统,可以有效激发和探测传统双光子显微系统无法成像的一系列短波长荧光团。为了验证该系统的实用性,研究团队首先系统地评估了生物组织中典型的短波内源性荧光团纯化学样品在520纳米激发下的荧光寿命和光谱特性,包括荧光分子酪氨酸、色氨酸、血清素、烟酸、吡哆醇和NADH,以及角蛋白、弹性蛋白和血红蛋白。 随后,研究团队对不同的生物组织进行了成像,包括离体大鼠食管组织和离体大鼠口腔面颊组织。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不需要任何外加造影剂的情况下,为生物系统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形态信息和物理化学信息。此外,研究人员探索了短波长的内源性荧光团在食管壁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很清晰展示食管的不同分层结构。结合寿命和光谱信息,系统可以明确识别食管内部多层结构的不同信号来源,定量区分不同组织成分在食管壁的位置和数量,区分食管分层结构。 最后,研究团队进一步对小鼠皮肤进行了活体三维扫描成像,并基于短波内源荧光团在体内捕获了小鼠耳廓内白细胞的迁移,实现了典型免疫反应微环境中白细胞募集和变形运动的动力学过程的可视化,以及随时间的荧光寿命测量。“紫外荧光强度图像可以显示生物组织的精细结构,紫外荧光寿命信息可以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两者结合可以无标记追踪免疫细胞在伤口和正常组织的运动情况,这些结果验证了我们开发的系统在天然组织环境中监测免疫反应的能力。”郑炜介绍。深圳先进院医工所助理研究员吴婷为文章第一作者,深圳先进院医工所郑炜研究员、李慧副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施可彬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 选择紫外或紫外可见传感器时需要了解的 5 个问题
    分光光度法可适用于在线仪器,是监控水和污水处理设备的重要方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测定分子对光的吸光度的方法,此方法在在线传感器上的应用已越来越准确和可靠。WTW IQ SensorNet系列紫外(UV) 和紫外可见(UV Vis)传感器具有适用于特定污水处理应用的内置出厂校准,不仅提高准确性,还可减少校准的频次。内置UltraCleanTM超声波清洗,减少校准频次的同时完全去除更换损耗品的必要(如试剂或刮刷),最大限度减轻了维护工作。本系列传感器甚至还支持通过单个传感器测量多个不同参数,如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悬浮物 (TSS)、紫外线透射率(UVT-254)、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量 (TOC)和其他碳参数。 本系列传感器是水和污水处理设备的一项重要投资,为操作人员提供极大便利。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为确保选择最符合应用的传感器,来看一下选择紫外可见传感器时需要考虑的5个问题。紫外和紫外可见传感器的优势1、无需试剂,即可在线进行硝酸盐、亚硝酸盐、COD、BOD、TOC、UVT-254、NOx和TSS测量2、单个传感器最多可测量并显示五个参数3、UltraClean™ 超声波清洁技术可防止结垢,维护较为简单4、持久耐用的材质:钛和PEEK(聚醚醚酮)即使在最恶劣的条件下仍可保持稳定5、紫外和紫外可见传感器每次测量可扫描256个波长,从而实现更好的准确度和浊度补偿6、工厂已针对过程中的位置进行了校准(进水、二级处理、出水)7、用户可自行校准,从而在应用情况不理想时提高准确度参数硝酸盐:来自硝化过程中NH4转化的人类排泄物的生物污染物。亚硝酸盐:来自人类排泄物的生物污染物,是硝化过程中NH4和NO3的中间型。生化需氧量:微生物在分解流水中的有机废物时消耗的氧气量。被看做是对存在的有机物的量化,并且排放量受到国家污染排放消除系统(NPDES)的排放限制。总有机碳:样品中有机结合的碳量。被认为是对存在的有机物的量化和水质指标。与BOD或COD相比,该测试通常是表示有机物的一种更方便直接的方式。紫外线透射率:在254mm 波长处透射的紫外线百分比。该参数用于指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通常与BOD、COD和TOC相关。该测量值通常用于在消毒过程中自动控制紫外线剂量。总悬浮物固体:水样中被过滤器捕集的悬浮颗粒的净重。该参数通常用作水质的指标,并用于定量分析活性污泥系统(混合液悬浮物,MLSS)中存在的微生物。需要测量什么及测量原因选择紫外或紫外可见传感器时,需要搞清楚的首要问题是测量什么及原因。需要测量什么参数?应用场景是什么?如何使用传感器?取决于应用场景,通过单个传感器监控多个参数可能更为有益。以下是紫外可见传感器在污水处理中最常见的一些应用。 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是生物脱氮除磷(BNR)应用中常见的测量参数。硝酸盐在工艺优化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确保高效地完成硝化、监控硝酸盐去除、控制脱氧区的碳投加量以及确保出水中的氮含量达到排放标准。亚硝酸盐的使用情况较少,因为它是硝化工艺的中间阶段。如果污水处理设备出现亚硝酸盐积累问题或使用快捷反硝化工艺,监控亚硝酸盐将会很有用处。碳碳参数在污水处理中同样具有广泛应用。COD、BOD和TOC是量化样品内碳含量的常见测量参数,其中BOD和TOC专属于有机碳。例如,通常会测量二级处理中的COD来监控有机物负荷。在二级处理中,COD可指示一级或二级处理的效率,或量化需要碳源(反硝化和除磷)的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有机碳含量。此外,监控污水处理厂收集系统或进水设施中的COD有助于确定重度负荷来源或提供预警探测。长期以来,这些碳参数的测定都需要昂贵或耗时的实验室程序,因此难以实际使用。如今,借助在线紫外可见传感器,我们便可以利用这些参数实现原本难以实现的工艺控制和预警检测。紫外和紫外可见传感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单个传感器获得多个参数将对操作人员有所助益。例如,TSS是曝气池的常见测量参数,指示微生物浓度(MLSS –混合液悬浮物)。利用包括 TSS与COD组合的传感器,操作人员即可获得用于监控食料与微生物比(F/M 比)的必要信息。使用单个传感器监控多个参数可从单个传感器获得更多有用数据,从而带来附加值。选择紫外可见传感器时,确保查看各传感器的可测参数列表(表1)。单波长传感器和光谱传感器有什么不同?一些制造商仅生产单波长传感器,而其他像WTW一样的制造商除单波长传感器外还生产光谱传感器,后者可提供更多参数和更高的准确性。前面我们一直在谈论光谱传感器,在光谱传感器中,每次测量时都将扫描256个波长的紫外光和可见光以获得所需参数的浓度。此类传感器通过测量每种波长处的吸光率来生成“光谱足迹”。然后,根据传感器中编制的算法将每个“光谱足迹”计算为以 mg/L 为单位的浓度(Smith, 2019)。相比于单波长传感器,光谱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更高,因为物质分子会吸收一段波长范围内的光,而并非仅吸收单个波长。附加波长具有许多优势,包括为每个参数提供更多吸收数据、使用一系列波长进行浊度修正,甚至有助于检测不同形式的有机分子。紫外可见光谱传感器扫描的256个波长跨越紫外和可见光范围,从200至720nm(图1)。紫外光谱传感器扫描的256个波长范围为200-390nm。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紫外传感器将能够同时测定并区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常吸收短波长紫外光(尽管单波长传感器可以提供有用的数据和趋势,但与光谱传感器相比,其准确度和可重复性不佳。使用单波长进行测量和浊度修正时,此类传感器可能无法检测到某些形式的有机分子,无法区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也无法准确补偿浊度。单波长和光谱传感器各有优势,所以哪种更适合您的应用呢?使用单波长传感器能够以适中的价格获得有机物或氮氧化物的趋势数据,并且甚至有些应用专门需要用到单波长传感器,例如紫外线消毒需要UVT-254。然而,光谱传感器已针对特定应用(进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校准,并且由于此类传感器扫描256个波长,从而准确性、可靠性都比单波长传感器更高,浊度修正也更准确。测量光程是什么?为什么很重要?测量光程是指光源和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在分光光度法测量中非常重要。测量光程(又称狭缝宽度)是根据比尔-朗伯定律计算光吸收率时的一个计算因子,并且受样品水浊度的影响极大。因此,紫外可见传感器通常具有固定的测量光程,并针对特定应用提供不同的狭缝。IQ SensorNet紫外可见传感器有2种测量光程可供选择:1mm和5mm(图 2)。1mm狭缝用于监控未经处理的污水和二级处理,因为这些应用通常浊度较高。5mm狭缝用于监控处理后的出水、低浊度污水,有时还可用于监控一些地表水或饮用水应用。取决于应用类型,其他制造商可能还会提供10-50mm的测量光程。选择YSI紫外可见传感器时,注意701型号传感器为 1mm测量光程(适用于未经处理的污水或活性污泥),705型号传感器为5mm 测量光程(适用于低浊度的处理后出水)。如何安装紫外可见传感器?紫外可见传感器一般比其他在线传感器更大、更沉,因此在确定安装选项时应特别考虑。与所有在线传感器相同,应基于安全性和可达性来选择安装位置和方式。要确保可以轻松接触到传感器,以便偶尔进行维护,因此有足够的操作空间非常重要。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要求的扶手和过道安全标准。同样,紫外可见传感器的安装也应易于使用,并使传感器易于操作。最后一点,由于传感器可能比较沉,安装的稳固性也非常重要,必须能够承受相应重量,尤其是对于存在堵塞问题的污水设备。紫外可见传感器在污水中最常见的安装方式为浸入式安装。浸入式安装通过将传感器直接浸入集水池或水流中,直接测量过程用水。WTW紫外可见传感器提供两种沉浸式安装选项:刚性安装或摆动/链条安装。刚性安装包括将紫外可见传感器固定至一个金属杆上,然后将金属杆安装至护栏或墙壁上。当需要较稳固的解决方案,如水比较湍急或水中有堵塞时,这种安装类型是最佳选择。对于一般的沉浸式安装应用,摆动和链条安装更具优势。使用这种安装,传感器将更容易操作,因为传感器悬挂在链条末端,通过链条便可轻松地在集水池中进行升降。摆动臂将传感器伸出集水池外面,但是也可容易接近,只需将传感器摆动至靠近护栏的位置就能够拆下传感器进行维护。 对于像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污水回用或饮用水等清水应用,流通池可能是最佳选择。在这些应用中,由于缺乏合适的位置或因NSF要求,不能使用沉浸式安装。使用流通池时,紫外可见传感器将采用壁挂式安装,流通池会形成一个腔体让水流经光学窗口。水流持续运送至传感器进行测量,然后排出。无论将WTW紫外可见传感器用于清水还是污水应用,选择最适合的安装选项都非常重要,这样既能够确保传感器正常运行,还可将维修工作量保持在最低限度。 如何维护?尽管紫外可见传感器的维护要求不高,且不需要试剂,但仍然需要偶尔进行保养以优化运行。相比于其他在线传感器,WTW紫外可见传感器具有所需维护工作量最少的巨大优势。本系列传感器具有内置的独特自动超声波清洗系统UltraCleanTM技术。该系统不仅有助于保持测试窗口长久清洁,而且整个系统都置于传感器内部,所以没有需要更换的密封件或挂刷。保持紫外可见传感器清洁对传感器性能至关重要。因此,紫外可见传感器通常带有自动清洁系统,这可有效降低传感器总的维护时间。WTW提供两种类型的自动清洁系统:一种是所有传感器中都已内置的UltraClean;另一种是空气清洁系统。UltraClean超声波清洁系统轻微振动传感器的光学窗口,清除堆积的固体。这种技术已被证明在具有较多固体的污水应用中非常成功,WTW的ViSolid(TSS)和VisoTurb(浊度)传感器中同样也应用了此技术。WTW紫外可见传感器的另一个自动清洁选项是空气清洁系统。该系统使用空气压缩机定期向光学窗口上喷放压缩空气,清除任何可能干扰测量的固体。WTW空气清洁系统直接与传感器相连,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编程控制,根据所需时间间隔进行清洁。两种自动清洁系统都能使传感器在废水应用中保持数周的准确读数。应根据需要进行校准,例如当传感器首次安装、移动到新位置或传感器对参考样品的测量不准确时。WTW紫外可见传感器具有双通道测量系统,其中一个相同的参比通道用于监控并校正光源灯或探测器的老化,防止任何潜在校准漂移。这样可免去常规校准的麻烦,但是仍建议使用实验室参考样品对传感器测量值进行常规验证,以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
  • 方兴未艾的光谱“处女地”:现代军用紫外探测技术
    紫外是指在电磁频谱中10~400nm波长范围的一段,其波长在电磁频谱中位于可见光谱紫光区的外侧,是在1802年由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由于只有波长大于200nm的紫外辐射才能在空气中传播,所以通常讨论的紫外辐射效应及其应用均在200~400nm范围内(大气层中的“紫外窗口”)。  军用紫外探测技术是利用近地大气中的“日盲区”(波长小于300nm的紫外辐射由于同温层臭氧吸收,基本上达不到地球近地表面,造成太阳光中的紫外辐射在近地表面形成盲区)和大气层中的“紫外窗口”来实现的。  图1 紫外是波长比可见光短,但比X射线长的电磁辐射,波长范围在10纳米至400纳米,能量从3电子伏特至124电子伏特之间。它的名称是因为在光谱中电磁波频率比肉眼可见的紫色还要高而得名,又俗称紫外光。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就开始了利用紫外波段探测洲际导弹发射的研究工作(导弹发动机的尾焰会产生紫外光子)。理论上,只要能够对导弹发动机的羽烟紫外辐射进行精确测量,就能够有效发现是否有导弹发射。但是,由于科研人员发现难于确定这些紫外辐射信号强度是否强于自然辐射,再加上紫外辐射特有的“非热态”,导致无法建立相关的信号模型和算法理论,紫外探测难以付诸实施,研究工作只能转向易于建立信号模型的发动机羽烟红外特征探测。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下,研究人员再次考虑利用紫外辐射来探测导弹发射的可行性。也是在这一时段,相关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了进展,特别是利用地球观测卫星获取了自然背景辐射的精确数据,高灵敏度的紫外阴极、电荷耦合器件(CCD)和高增益微通道板的研究也获得了突破,这使得军用紫外探测技术成为了可能。  因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军用紫外探测技术进入实质性研究和应用开发阶段,被誉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军用技术之一的紫外告警技术异军突起,并且已经逐步成为一种标准配置而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类高价值武器平台(也包括部分大型民用客机)上。  目前,军用紫外探测技术主要在战术导弹告警、天基紫外预警和紫外超高谱侦察等几个方面展开:战术导弹告警,航空兵在空中格斗、低空突防、近距支援、对地攻击和起飞着陆等阶段,很容易受到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和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攻击,由于缺乏有效的红外制导导弹逼近告警,75%的战损都是因为飞行员在没有发觉处于导弹威胁之中而被击落的。  作为对抗红外制导导弹中最为关键的导弹逼近告警(MAWS)就需要能够在大范围空域内能够连续地快速告警,并且虚警率极低。而紫外探测技术就能胜任这样的应用,通过被动接收导弹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紫外辐射,就可以对导弹的发射或者逼近进行实时告警以及精确定向,及时提醒飞行员采取机动规避和对抗措施。此外,由于紫外告警设备结构简单、不需要制冷、不需要扫描、重量轻、体积小和勤务性能好,所以现在不但可以装在各种战斗机、攻击机、武装直升机和大型民航客机上,地面部队的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也都开始配备。  图2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下,研究人员再次考虑利用紫外辐射来探测导弹发射的可行性。  天基紫外预警,弹道导弹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是严重的,因此需要对其采取积极的防御手段,特别是对其进行有效的早期预警。天基紫外预警就是利用搭载在地球同步轨道预警卫星上的紫外探测系统,在弹道导弹的助推段就及时发现导弹发动机羽烟的紫外辐射,对敌方来袭弹道导弹进行可靠的早期预警和跟踪。美国的导弹防御研究人员也表示,相比传统的天基红外探测,星载紫外探测器不需要制冷、体积也更小、耗电量低、成本更低,更适合在条件受限的太空环境下应用。  紫外超广谱侦察,是一种基于方位和光谱的三维信息探测技术,可在紫外波段内以高光谱分辨率(小于10nm)对目标进行监视探测,获取目标的细微特征,获得常规侦察手段难以得到的目标信息,是现代光电侦察技术经历了单波长、多波段之后的一个新飞跃。  目前,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基于声光可调谐滤波器设计的AOTF超光谱成像侦察仪已经可以覆盖了紫外波段,并且在反伪装侦察、生物战剂告警(生物战剂的主要生物色基—芳香烃氨基酸能够强烈吸收紫外辐射,产生很明显的荧光谱)等方面展示出了巨大优势。
  • 天宫二号紫外临边探测专项载荷研制通过验收
    p   6月23日,天宫二号紫外临边探测专项载荷在轨指标评价评审会在北京召开,评审组一致同意紫外临边探测专项载荷通过评审。 /p p   评审组由北京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中科院空间总体部、西安光机所、长春光机所和大气物理所等单位专家组成。 /p p   评审组专家认为:紫外临边探测专项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现了环形探测新模式,采用环形+前向联合探测新体制实现了多方位、多波段同时大气成份探测,两台载荷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研制任务书要求,考核评定为成功。 /p p   天宫二号紫外临边探测专项载荷由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负责研制。该专项载荷搭载于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升空。发射成功后10小时,该专项载荷加电,1小时10分钟后温控达到稳定状态。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作为用户单位,在测试项目及内容覆盖了全部功能、外部、内部接口,并满足任务书要求的基础上开展了在轨指标评价工作。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行期间,该载荷对地球边缘大气层进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临边探测,获取地球临边光谱数据。通过大气成分临边反演技术,获取大气成分如O3的垂直分布,并对大气气溶胶等信息进行反演试验性探索。 /p p   天宫二号紫外临边探测专项载荷由紫外前向光谱仪和紫外环形成像仪构成,如下图所示,二者具有强互补性。环形成像仪提供大气辐射多方位空间分布与动态的宏观结构,前向光谱仪提供某一方位的精细结构。这是国内首次采用临边观测方式进行大气探测,并且可以实现对大气密度和臭氧等大气痕量气体浓度的同时遥感。 /p center img alt=" 天宫二号紫外临边探测专项载荷研制通过验收" src=" 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7/10/nick/1499658005903068332.jpg" width=" 400" height=" 141"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紫外前向光谱仪和紫外环形成像仪 /p p   紫外临边探测专项的研制与空间实验室的在轨试验,为地球环境与气候预测、空间天气学应用和紫外姿态敏感单元研究等开辟了新方向,为空间大气临边成像光谱探测的业务化运行奠定基础。该专项载荷在大气痕量气体监测、大气与环境预报、空间天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
  • 西安光机所球基中紫外光谱仪顺利完成全部探测实验任务
    2022年9月28日凌晨两点,由中国科学院空天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临近空间科学实验平台在我国青海省柴旦地区“鸿鹄专项“外场实验基地顺利放飞。由西安光机所空间科学微光探测技术实验室研发的科学载荷——中紫外光谱成像仪(MUV Spectral Imager,简称MUVSI)搭载此平台顺利升空,这也是MUV投入使用后的最后一次探测实验任务。MUVSI连续工作约12小时,系统工况稳定,获得了我国青海柴旦地区上空约30km高度大气紫外辐射背景的数据,当日傍晚顺利回收。MUVSI是西安光机所紫外光学技术团队第一次针对临近空间气球平台开发的光学仪器。为适应临近空间长周期工作和大动态范围目标探测的需求,研发团队先后突破了紫外宽谱段成像光学、高杂光抑制比光机结构设计、高灵敏低噪声紫外敏感ICCD器件等多项核心技术,保障了MUVSI探测谱宽达到210nm,光谱分辨率优于2nm,动态范围10000:1等综合性能指标。MUVSI在确保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大胆采用紫外凹面变线距光栅替代传统光谱仪中的准直色散成像模组,将光学元件总数降低至2片,极大地减少光学表面带来的光能损失,同时降低了装调难度,为载荷提前半年交付提供了重要支持。MUVSI还首次尝试了高压电子学在临近空间特殊气压环境下的绝缘密封防护技术,通过反复工艺摸索和地面低气压模拟放电实验,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高压(≥6000V)电子学防护方法,解决了高压电子学长期以来在低气压环境(70-5Hpa)可靠性低、故障率高的难题。另外,MUVSI还通过装载团队自研的太阳敏感器和自动增益控制算法,实现了在无遥测信号时的载荷智能参数调整,进一步保障了高质量数据的获取。增强型探测器模组2022年度放飞期间部分大气背景数据MUVSI自2019年完成正样研制,共计参加鸿鹄专项青海外场放飞实验四次,获得了近百小时有效数据,为该领域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直接观测数据,也是西安光机所紫外光学技术在工程应用的一次重要尝试。该载荷技术有望在球基大气紫外辐射特性遥感、近场尾焰特性分析等重要领域得到应用。
  • 长春光机所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极紫外光刻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p   6月21日,“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召开了“极紫外光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验收会。评审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认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我国极紫外光刻技术研发向前推进了重要一步。 /p p   极紫外(Extreme Ultraviolet,EUV)光刻是一种采用波长13.5nm极紫外光为工作波长的投影光刻技术,是传统光刻技术向更短波长的合理延伸。作为下一代光刻技术,被行业赋予拯救摩尔定律的使命。极紫外光刻光学技术代表了当前应用光学发展最高水平,作为前瞻性EUV光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指标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瓶颈多,创新性高,同时国外技术封锁严重。 /p p   长春光机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专注于EUV/X射线成像技术研究,着重开展了EUV光源、超光滑抛光技术、EUV多层膜及相关EUV成像技术研究,形成了极紫外光学的应用技术基础。2002年,研制国内第一套EUV光刻原理装置,实现了EUV光刻的原理性贯通。2008年国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科技重大专项将EUV光刻技术列为“32-22nm装备技术前瞻性研究”重要攻关任务。长春光机所作为牵头单位承担起了“极紫外光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工作,成员包括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p p   项目研究团队历经八年的潜心钻研,突破了制约我国极紫外光刻发展的超高精度非球面加工与检测、极紫外多层膜、投影物镜系统集成测试等核心单元技术,成功研制了波像差优于0.75 nm RMS 的两镜EUV 光刻物镜系统,构建了EUV 光刻曝光装置,国内首次获得EUV 投影光刻32 nm 线宽的光刻胶曝光图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曝光光学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圆满完成国家重大专项部署的研究内容与任务目标,实现EUV 光学成像技术跨越,显著提升了我国极紫外光刻核心光学技术水平。同时,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研究团队,为我国能够在下一代光刻技术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与人才基础。 /p p   验收会上,长春光机所所长贾平诚挚地感谢了与会专家及各合作单位对项目的大力支持。贾平指出从时机及技术难度方面考虑,EUV项目的布局正处于窗口期,希望国家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鼓励项目参研单位进一步发挥EUV学科优势,鼓足勇气并肩奋斗,在后续支持下取得更好的成果。 /p p   02专项总体组技术总师、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做总结发言。叶甜春强调,在国际上EUV光刻大生产基地已经建立的形势下,我国EUV光刻研究要继续坚持下去,面向未来产业工程化需求,着力点要放在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和有可能取得创新的突破点。此外,叶甜春评价光刻机队伍是承担最核心、最高端、最艰巨任务的队伍,也是专项团队中最有战斗力、最能抗压、最值得信任的主力部队。鼓励项目团队肩负重大任务的责任与使命感,继续坚持勇攀高峰。 /p p   02专项光刻机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前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到会并致辞。作为国内最熟悉EUV光刻的领域专家,曹健林对我国EUV光刻技术能力的提升感到欣喜,他认为中国已初步具备光刻技术的研发能力,并向着产业化目标前进,30年前的“中国光刻梦”正在逐步变为现实,通过我国光刻技术研发能力的建设初步树立了坚持“中国光刻梦”的信心。 /p
  •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可将近红外光转为紫外可见光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技术,能够通过纳米粒子将红外光转化为紫外光和可见光,为深层肿瘤的非侵入性疗法铺平了道路。据称,该技术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控制其基因表达,是世界上首个使用纳米粒子治疗深层肿瘤的非侵入性光动力疗法。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上。   领导该项研究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张勇(音译)说,人体内的基因会释放出一些特定的蛋白,从而保证机体的健康。但有些时候这个过程也会出现差错,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一些疾病的产生。此前人们已经发现非侵入性光疗法能够控制基因的表达,纠正这一过程。但使用紫外光有一定副作用,有时甚至得不偿失 而可见光穿透力较弱,无法照射到组织深处的肿瘤。为此,他和他的团队开发出一种外面包裹着一层介孔(处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尺度)二氧化硅的纳米粒子。他们发现,这种纳米粒子在被引入患者病灶区域后,可将近红外光转化为可见光或紫外光。通过这种方法就能有效激活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癌变细胞的目的。   研究人员称,与紫外光和可见光相比,近红外光安全且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它能达到更深层的目标肿瘤组织而不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他们正计划将其扩展到其他以光为基础的疗法当中。该技术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除光疗法外,还可以被用于生物成像和临床诊断,借助这些纳米粒子可以获得更清晰精确的癌细胞图像。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了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和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的资助,下一步该团队还将借此技术开发出用于快速诊断的试剂盒。
  • 如何利用QUV紫外老化加速试验机对彩色涂层板进行紫外老化试验?
    要利用QUV紫外老化加速试验机对彩色涂层板进行紫外老化试验,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准备样品:将彩色涂层板切割成适当的尺寸,确保其适应QUV试验机的样品架。同时,应注意保护样品表面以免划伤或损坏。设置试验条件:根据所需的试验条件,根据试验机的指引或使用手册,设置合适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参数。这些参数应该基于所模拟的实际使用环境。2.安装样品:将切割好的彩色涂层板样品固定到试验机的样品架上,确保样品表面与试验机光源之间的距离是均匀且适当的。3.运行试验:启动试验机,根据设定的试验条件,让样品暴露在QUV试验机的紫外光源下。试验的时间可能根据需求而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4.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样品的变化,包括颜色变化、表面质量、表面结构、光泽度和物理性能等。这可以通过视觉观察、光谱测量和物理性能测试等方法进行。5.结果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评估彩色涂层板的紫外老化性能。比较试验后的样品与未经紫外老化的对照样品的差异,并分析可能的原因。通过QUV紫外老化试验,可以帮助评估彩色涂层板在长期暴露于紫外环境下的耐候性能和色彩稳定性,以指导产品改进和选用合适的材料或材料配方。在进行试验前,最好理解QUV试验机的使用方法和样品的实际使用条件,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QUV紫外老化加速试验机QUV紫外老化加速试验机是简单、可靠、易用的紫外老化试验机。世界各地使用的QUV紫外加速老化试验机数以万计,它是世界上使用广泛的紫外老化试验机。QUV紫外老化加速试验机使用特殊的荧光紫外灯管模拟阳光的照射,用冷凝湿度和水喷雾的方法模拟露水和雨水,真实地再现由阳光造成的材料损伤。损伤类型包括褪色、光泽消失、粉化、龟裂、开裂、模糊、起泡、脆化、强度减小和氧化。QUV可方便地容纳多达48个样品(75mm x 150mm),完全符合国际、国家和行业规范,确保了测试程序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耐极端环境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大了解到,该校微电子学院龙世兵教授课题组基于低成本非晶氧化镓材料,通过缺陷和掺杂工程实现了极端环境下依然表现超高灵敏度的日盲探测器。该方法为高性能、耐极端环境日盲紫外探测器的研制及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参考。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 氧化镓作为新兴的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禁带宽度大、紫外吸收系数大、材料易加工等优点,是日盲紫外探测较为理想的候选材料。然而,基于非晶氧化镓材料开发高环境耐受性的高性能日盲紫外探测器还需解决其材料稳定性差、缺陷密度高、漏电流大、持续光电导效应明显等问题。 课题组通过一系列研究,成功设计出高性能且耐极端环境的氧化镓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与常规非晶富镓氧化镓器件相比,工程化处理的器件暗电流降低107倍、探测率提升102倍、响应速度提升。同时,得益于子带隙吸收的抑制,探测抑制比提升了105倍,显示出器件优异的光谱选择性。在高温、高压、高辐射等极端条件下,器件依然保持较高的探测性能,实现了高温下的清晰日盲成像验证。
  • 物理所精密可调谐窄线宽深紫外激光研究获进展
    具有极窄线宽的单纵模深紫外可调谐激光由于其高的光谱分辨率及光子能量,是精密光谱学、紫外光刻、激光同位素分离、高分辨成像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需求的光源,但因其涉及到线宽压窄技术、频率稳定技术、精确调谐技术及波长变换技术等一系列复杂的难题,该激光研究工作极具挑战性。为了获得紫外波短的波长,通常需要借助非线性晶体混频已有成熟激光器件的方案,从而获得该波段的相干辐射。我国科学家在非线性激光晶体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以BBO、LBO、KBBF等晶体为代表的紫外及深紫外波段非线性晶体蜚声国际。但是由于不同晶体在通光波段、相位匹配范围、有效非线性系数及光学质量、生长工艺、使用寿命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很难有可完全取代其他晶体的&ldquo 全能&rdquo 非线性晶体,不断挖掘新的非线性晶体并结合实用激光器件获得技术指标先进的紫外及深紫外激光,是激光材料及激光技术人员追求的重要内容之一。   针对极窄线宽可调谐深紫外激光的应用研究任务,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光物理重点实验室魏志义研究组基于他们掺钛蓝宝石激光研究的经验,近年来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相继克服了压缩线宽、稳定频率、精调波长、提高增益等技术难题,部分工作已发表于Applied Optics等杂志上【Appl. Opt., 51: 1905(2012)及Appl. Opt., 51:5527 (2012)】。最近,魏志义研究员、滕浩副研究员及博士研究生王睿在进一步成功获得平均功率6.5W、线宽小于0.4pm的可调谐窄线宽纳秒钛宝石激光的基础上,通过与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洪茂椿、陈长章、林文雄研究员合作,利用他们最新研制成功的BBSAG (Ba1-xB2-y-zO4SixAlyGaz)晶体四倍频该激光,在195~205nm的深紫外波长范围内获得了线宽小于200MHz、单频稳定性优于50MHz、调谐步长小于50MHz的可调谐窄线宽稳频激光输出,最高输出功率达130mW。图1为波长计测量到的基频光典型线宽结果,图2依次为各阶谐波的调谐曲线,对比BBO晶体,BBSAG在紫外波段不仅倍频效率提高了25%,而且由于近两倍高的光学破坏阈值、更高的硬度及完全不潮解的特性,表现出更加优良的连续稳定运行时间及可靠的线宽稳定性、精确的波长调谐能力,可望作为一种新的紫外非线性晶体,在激光科学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该激光器已在合作单位取得成功应用。   相关结果已发表在Optics Letters 39,2105(2014)上,此项工作得到了中科院知识创性工程方向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资助。  图1 基频光的线宽测量结果   图2 各次谐波的光谱调谐范围,采用BBSAG的四倍频激光的调谐范围约从193~210nm。最高平均功率135mW。
  • 中科院微电子所在极紫外光刻基板缺陷补偿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在极紫外光刻基板缺陷补偿方面取得新进展。 与采用波长193nm的深紫外(DUV)光刻使用的掩模不同,极紫外(EUV)光刻的掩模采用反射式设计,其结构由大约由40层Mo和Si组成的多层膜构成。在浸没式光刻技术的技术节点上,基板制造和掩模制造已足够成熟,掩模缺陷的密度和尺寸都在可接受的水平。但是在EUV光刻系统中,由于反射率及掩模阴影效应的限制,掩模基板缺陷是影响光刻成像质量、进而导致良率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于以上问题,微电子所韦亚一研究员课题组与北京理工大学马旭教授课题组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型掩模吸收层图形的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基于光刻图像归一化对数斜率和图形边缘误差为基础的评价函数,采用自适应编码和逐次逼近的修正策略,获得了更高的修正效率和补偿精度。算法的有效应性通过对比不同掩模基板缺陷的矩形接触孔修正前后的光刻空间像进行了测试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抑制掩模基板缺陷的影响,提高光刻成像结果的保真度,并且具有较高的收敛效率和掩模可制造性。 基于本研究成果的论文Compensation of EUV lithography mask blank defect based on an advanced genetic algorithm近期发表在《光学快报》期刊上[Optics Express, Vol. 29, Issue 18, pp. 28872-28885 (2021),DOI: 10.1364/OE.434787],微电子所博士生吴睿轩为该文第一作者。微电子所韦亚一研究员为该文通讯作者。此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究开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的项目资助。图1 (a)优化算法流程 (b)自适应分段策略样例 (c) 自适应分段的合并与分裂 图2 (a)对不同大小的基板缺陷的补偿仿真结果 (b) 对不同位置的基板缺陷的补偿仿真结果 (c) 对复杂图形的基板缺陷的补偿仿真结果 (d) 对不同位置的基板缺陷的补偿、使用不同优化算法,目标函数收敛速度的比较
  • 深紫外激光源研究:推倒200nm上的一堵墙
    激光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的视野不断拓宽。但多少年来,波长小于200nm的深紫外波段,一直是个神秘又难以逾越的坎。   200nm上的这堵“墙”把人类挡在了外面。由于深紫外激光源的缺席,许多重要的科学研究只得搁置。   但中科院的一群科学家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30年来,他们不但找到了深紫外光学材料和激光源,还研制出8台深紫外固态激光源装备。自2008年启动以来,“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进展顺利,多台仪器已初步用于前沿科学研究。   正如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所说:“上帝没有给我们一个这么好的光源,我们就要自己去找。”   突破200nm   上世纪90年代初,非线性光学晶体接连将Nd:YAG激光波长从近红外拓展到可见光,甚至近紫外波长区。这带给人们一种隐约的希望:如果能找到一种晶体,使激光波长拓展到深紫外光谱区,人类将有望认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科学家介入了这一课题。   “80年代我们获得了第一批国家科研基金,15万元。”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创天告诉《科学时报》记者,虽然现在看来这笔钱并不多,但当时已是很了不起的事了。   在这笔经费的资助下,陈创天的研究如虎添翼。1991年,他在发现硼酸盐系列非线性光学晶体后,运用分子设计工程学方法发现了KBBF晶体。5年后,他证实了此晶体可实现深紫外相干光输出,最短波长达到184.7nm。   从此,深紫外的时代开启了。在此基础上,陈创天研究组于2005年陆续发现了RBBF、CBBF等非线性光学晶体,从而拿到了完整的KBBF族非线性光学系列晶体。   许祖彦则形容自己的工作是“二传手”。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问世后,如何将其研制成实用的精密化激光源,并配合后续的仪器研制,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   但20多年前,中国大陆还没有这方面的实验装置,陈创天和许祖彦不得不跑到香港科技大学,借用了他们的实验室。两个人窝在实验室里,每天工作到深夜一两点,终于搞出了KBBF晶体棱镜耦合装置。目前,该装置仍是该晶体唯一的实用化技术。   之后两人密切配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KBBF晶体倍频输出深紫外激光,并最终发展出实用化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   2009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评论文章称,KBBF晶体“真是一块完美的晶体,它确实可促使某些领域向前发展”。   “看到图像的那一刻,什么都值了”   深紫外光源的问世尽管已经震惊世界,但对许祖彦来说,他的工作才只做了一半。   “科技发展如此之快,为保证我们的仪器始终保持领先,科研人员必须不断调整技术方案。”项目工程总体部总经理、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詹文山说。为此总体部还设立了一个工程监理部,这在国内的科研项目中都很少见。   对这种经常要推翻重来的工作方式,许祖彦表示“很理解”。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团队满足了仪器研制人员变更技术方案的多项技术要求,解决了光源与8台仪器对接的工程问题。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傅强是“深紫外激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子项目的负责人。“PEEM就像一条美人鱼,‘头’是电子发射技术,‘尾’是电子显微镜技术。这种技术可对物质表面结构、电子态、化学反应等进行原位、动态研究,在化学、物理、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但是,现有的PEEM激发光源为气体放电光源或者同步辐射光源,这些光源亮度较低,空间分辨能力一般只能达到20~50nm,限制了PEEM的广泛应用。   2007~2009年,傅强等人利用深紫外激光高能量、高光束流强度、相干性等优点,研制出一套性能优越的深紫外激光PEEM系统。利用这台仪器,大连化物所已在石墨烯原位生长、界面限域化学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我们第一次做这种仪器,中间遇到很多困难,有半年多的时间情绪也很低落。”傅强坦陈,“不过2009年夏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显微镜成像图,那一刻觉得什么都值了。”   与深紫外光电子发射显微镜类似,深紫外拉曼光谱仪、深紫外激光光化学反应仪、深紫外激光光致发光光谱仪、深紫外激光自旋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深紫外激光原位时空分辨隧道电子谱仪、基于飞行时间能量分析器的深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一台光子能量可调深紫外激光光电子能谱仪也基本研制完成,正在调试当中。   不过,对更多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来说,这个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的项目,究竟有着怎样的应用前景?   以“短”见长的深紫外   目前已有的深紫外光源一类是准分子激光器,另一类是同步辐射光源。准分子激光器脉宽宽,难以满足激发态快速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而同步辐射光源虽具有较快的时间分辨,但装置体积巨大,科研人员只能把实验搬过去做,带来许多不便。   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在时间、空间和能量分辨率上,都有着绝对优势。“更重要的是,这些仪器装备将来有望小型化,甚至可以进行市场化推广。”中科院院士李灿介绍。   李灿负责研制的深紫外拉曼光谱仪就是一个例子。目前这台仪器已初步应用于催化、材料、能源、生物、环境等领域。在水污染检测中,仪器灵敏度达到了环境水污染国际最低检测限。“只要一滴水就能检测水污染。”   詹文山透露,目前2mm以下的KBBF晶体已可小批量生产,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受国家工业水平限制,8台仪器还不能全部实现商业化,但中科院已在考虑选取其中的1至2个,逐步进行产业化的尝试。   2006年,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中科院物理所考察时曾说:“如果没有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也很难有新的理论上的突破。一种新仪器新装备的诞生,往往是打开一个新方向新领域的关键桥梁。”   这句话,许祖彦一直记得,项目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也记得:“这些年来,我们证明了‘材料—器件—装备—科研—产业’的自主创新链是可行的,也证明了中科院此类研究性和工程性均很强的科研项目是可行的。”
  • VIQUA紫外杀菌系统
    雨水收集早已不是新鲜概念,全球各国在雨水收集方面的经验颇丰。海绵城市是城市雨水管理概念在国际范围内中国化的体现。外国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巴黎的排水系统早在1852年就列入了建筑规划;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开始建设,6年完成,全长2000千米。1972年以前,美国还没有防洪防涝体系,之后由于污染和城市内涝等原因,开始规划建设大型排水系统。由于1974年的洪灾,澳大利亚在1975年就开始了城市内涝系统的规划建设;日本东京在1992年就开始了 “地下神庙”的建设。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中的紫外线消毒器的优点这种灭菌可以在1-2秒内将细菌和病毒的灭菌率提高到99%-99.9% 这种消毒是广泛的,可以高效杀死细菌和病毒 消毒过程中没有二次污染。紫外线消毒和灭菌技术不需要化学药品 这种消毒方法不会对水体和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操作安全可靠, 因此雨水收集系统中的紫外线消毒器没有安全问题 消毒方法成本低廉,并且操作和维护成本高。紫外线消毒设备需要更少的空间 总投资相对较少,可处理数千吨水,成本仅为氯消毒的一半,因此可降低运营成本。紫外专家VIQUA的解决方案VIQUA紫外杀菌系统针对雨水收集回用有多种方案,您可以选择带有前置过滤和紫外杀菌器的集成系统,亦可选择独立的紫外杀菌系统以匹配现场应用。END
  • 工程师约稿:手机镜头等光学元件如何测?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详解
    近年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整个光学产业链步入发展快车道,相关各种新产品新技术在各个应用场景中不断跟新迭代。如手机市场领域,接连上演“镜头大战”,大底面、高像素、多镜头手机层出不穷。而在光学产品技术极大丰富的背后,如何保证好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能至关重要。在诸多测试方法中,紫外分光光度计能够测定相关光学元件的透过率和反射率并确定实际效果,这对评价其光学传输特性和进行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以下,仪器信息网邀请日立高新(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技术工程师曹亚南,为大家分享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光学元件测试中的应用案例、检测器选择、以及测试配件的选择。1. 概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眼镜、建筑物和车辆的窗玻璃、手机显示面板、液晶面板表面、涂膜、遥控接收器类似的玻璃、薄膜等光学元件随处可见(如图1),而紫外分光光度计能够测定这些光学元件的透过率和反射率并确定实际效果,这对评价其光学传输特性和进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图1 常见光学元件在光学元件的评价中,为了确保获得精确的测定结果,一方面要考虑分光光度计本身的性能参数,另一方面还要选用合适的配件,根据样品尺寸大小和测量目的,使用正确的附件。下文以日立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H4150为例(如图2),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配件来测量不同的光学元件。图2 多种测量配件2. 配件的选择2.1 检测器的选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通常有两类检测器,直射光检测器(如图3)和积分球检测器(如图4)。直射光检测器一般用于液体样品或非扩散性平板样品的测量,而对长棒形样品、透镜和扩散性样品,其透射光束的形状受折射和散射的影响。若使用直射光检测器,样品测定时的光束形状会与基线测定的不同,从而无法获得准确结果。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选用积分球检测器,让入射光在积分球内部进行漫反射,然后将其导入到检测器中消除检测器的局域性。图3 直射光检测系统示意图图4 积分球检测器积分球检测器通常分为两类,直径60 mm和直径150 mm的积分球。Φ60 mm积分球因其多功能性和卓越的基线平坦度和噪音水平而应用广泛。对于不同的测量目的,Φ60 mm积分球的开口数和开口倾角的选择也不同。对于常规透过率的测量,几乎可使用所有类型的积分球。但是若测试透镜和厚样品时,透射光会发散,如果使用四口积分球(如图5),入射光将从副白板溢出,积分球内表面材料和副白板材料之间反射特性的差异可能引起测量误差,此时应选用没有此类测量误差的两口全积分球(如图6)。图5 四口积分球的基线校正和透镜测定图6 两口积分球的基线校正和透镜测定若测定全反射率,需要将样品放在积分球后。使用后端开口倾角是8°或10°的积分球,可测定包括镜面反射在内的全反射率,如图7。而测定漫反射率要使用后端开口倾角是0°的积分球,样品的镜面反射光通过入射口射出,积分球只测定样品的漫反射率,如图8。图7 全反射率测定图8 漫反射率测定2.2测量附件的选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附件选择很多(如表1、表2),应根据具体样品特征和测量目的,选取相应的附件,部分附件如下表所示。表1 部分常用附件表2 自动附件以上是列举的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中的部分测量附件,若测定样品为玻璃、薄膜等,需要先判定入射角是否是0度测定,再判定样品是否对光有扩散性,一般有扩散性的样品透射,需要选择紧密附着的透射支架和积分球。3. 光学元件测量案例3.1智能手机相关测定成像质量是人们选购手机时的关注点之一,而镜片是手机镜头中的光学元件,尺寸微小,一般直径为3 mm,为确保其透过率的准确测定,需要选用微小样品测定附件。图9为使用微小样品测定附件测量两种手机镜头的透过率。微小样品透过率附件中设置有聚光镜和掩膜,能够缩小仪器光斑,使入射光束完全照射在微小样品内。图9 两种手机镜头的透过率图10为使用微小棱镜测定附件测量潜望镜式手机镜头中的直角棱镜的反射率。图10 微小棱镜的反射率图11为使用角度可变透射附件测量防窥膜的透过率。图11 手机防窥膜不同角度的透过率图12为使用微小5˚镜面反射附件测量手机中红外截止滤光片的反射率。图12 红外截止滤光片的反射光谱3.2 汽车相关测定随着汽车传感器、显示器分辨率的不断提升,内外装饰材料也在追求高附加值化,因此光学特性的评价需求也越来越多。只有正确选择合适的附件评价汽车零部件的光学特性,才能最有效地保障每一次安全出行。图13为使用直射光检测器和滤光片支架测定紫外-可见-近红外区域的双带通滤光片。图13 LIDAR中双带通滤光片的透过光谱图14为使用微小自动角度可变附件测定微小平面镜不同角度下的反射率。图14 LIDAR中微小平面镜不同入射角的反射率图15为使用标准Φ60 mm积分球和选配程序包测量车身涂料的太阳光反射率。图15 隔热涂料的全反射光谱从以上智能手机和汽车的相关测量案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不同入射光角度的样品测量还是微小样品测定,通过正确使用变角度、自动化附件等,都可以高效率获取低噪声的光谱数据。4. 总结光学元件性能的准确评价离不开附件的正确选择,日立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H4150是光学元件测量的领先者,具有优质平行光束性能技术和大型样品仓,可以安装多种附件。日立凭借优异的光栅技术和丰富经验,具有多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产品,不仅如此,日立高新技术集团产品涵盖半导体制造、生命科学、电子零配件、液晶制造及工业电子材料,未来,日立将丰富完善产品线,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图片来源:日立高新(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https://pixabay.com/zh/images/search/ 如您想和工程师进一步交流,欢迎致电日立:400 630 5821
  • 从各个角度探索世界-LAMBDA™ 1050+ 紫外/可见/近红外和85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样品分析时是否限制您选择理想的检测器和波长?您花费在仪器设置上的时间是否比分析样品还要多?从光学器件、薄膜到太阳能面板和建筑玻璃都需要一种能够灵活、准确地为您解决问题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珀金埃尔默日前宣布推出全新的LAMBDA™ 1050+紫外/可见/近红外和8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配备双样品仓和各种可选的通用和专用附件。不管样品如何复杂,该仪器均能凭借其突出的灵敏度、分辨率和扫描速度助您从容应对。新型的高性能LAMBDA™ 1050+ UV/Vis/NIR和850+ UV/Vis系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率,灵活性和便利性,广泛应用于玻璃制造,涂层,光电,半导体,显示屏,太阳能,军事,先进材料,研究和学术等领域。LAMBDA™ 1050+ UV/Vis/NIR是我们性能最高的UV/Vis/NIR系统,波长范围在175 nm至3300 nm之间,用于分析研究和制造中的涂层,高性能玻璃,太阳能以及先进材料和组件。更好的样品控制无与伦比的灵活性更高的生产率符合21 CFR Part 11软件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LAMBDA™ 1050+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样本。《LAMBDA™ 1050+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样本》LAMBDA 850+ UV/Vis是我们性能最高的UV/Vis系统,波长范围在175 nm至900 nm之间,用于分析研究和制造中的涂层,高性能玻璃和组件。无与伦比的灵活性最多元化和最具价值符合21 CFR Part 11软件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LAMBDA 85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样本。《LAMBDA 85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样本》
  • 新品分享|紫外辐射照度仪—快速测量多种光源下的紫外线辐照度
    优云谱新推出的紫外辐射照度仪,能够在各种光源强度下实现快速、准确的紫外线辐照度测量。这款设备广泛适用于光固化、光刻、光照治疗、杀菌消毒、理疗荧光分析、植物栽培、水处理、气象和农业生产等多个行业,为各类紫外线光源的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了解更多紫外辐射照度仪产品详情→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581072.htm外辐射照度仪采用高清全触摸屏设计,使操作更为简便,信息呈现更加直观。得益于其高精度的受光器,设备在弱光条件下仍能快速读取数据,测量精度显著提升。智能量程切换功能可自动识别并调整量程,实现从弱光到强光的一机式全程测试,进一步简化了操作流程。紫外辐射照度仪由主机与探头组成,主机可根据不同需求搭配多款探头,即插即用,满足多种应用场景。该仪器不仅适用于实验室和工厂,也适合各种现场操作,几乎涵盖了所有应用领域中的质量控制,确保了紫外线光强和能量测试的准确性。功能特点:高清触摸屏:4.3寸高清电容屏设计,操作简便,显示直观。高精度测量:采用高精度受光器,支持从弱光到强光的一机测试。超大量程:量程变化范围高达10亿,适应广泛的测量需求。智能量程切换:仪器可根据光源强弱自动调整量程。多功能使用:主机可搭配不同受光器,实现多种光源下的测试。实时温度监测:内置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测试环境温度。符合国家标准:符合《JJG879-2015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规程和《GBT34048-2017紫外辐射表》国家标准。精准计时:内置计时器,精确记录每次测量时间。数据存储与导出:可保存30组测试数据,并通过PC软件读取与生成报告。这款紫外辐射照度仪以其强大的功能和高精度的测量能力,成为您在多种行业中进行紫外线检测的理想选择。
  • 2030年全球在线紫外-可见光谱市场预计达18.8亿美元,在线测量推动紫外市场发展
    据国外研究报告显示 2021年全球在线紫外-可见光谱市场规模为10.5亿美元,预计2022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6.50%,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1.4亿美元,2030年预计将达18.8亿美元。在线光谱仪的应用不断扩大,相关技术不断进步,再加上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积极参与,都是推动行业增长的一些主要因素。例如,多年度国家控制计划(MNKP)和国家监测计划(BÜP)等预计将推动在线紫外-可见光谱方法的使用。紫外-可见光谱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分析各种重要的疫苗,例如狂犬病和流感。该技术在COVID-19疫苗的研究中也具有显著优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COVID-19研究中提供了准确、简单和快速的成分表征,如添加剂、防腐剂、蛋白质和核酸(即DNA/RNA)等。在线紫外-可见光谱技术还可以影响上游和下游过程的结果时间,包括质量控制。例如,梅特勒-托利多紫外-可见卓越分光光度计UV5Bio和UV5Nano是获得可靠和准确定量的重要工具,可成为疫苗研究在开发和合成期间的有效工具。此外,它们还可以为上游工艺、下游工艺和质量控制提供纯度检查。比如化妆品、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全球公司对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随着产品质量检测要求的增加,与专家合作以确保产品的开发符合最终用户的期望非常重要。例如,2020年3月,岛津公司在UV-i Selection品牌下推出了六种新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型号,这些系统便于在更广泛的领域使用,包括制药、化工和学术界,它们提供各种样品的自动分析、用户友好型操作性和附加功能以满足广泛客户需求。在离线测量中,过程监测被认为是一个耗时的步骤。此外,一次只能做一次测量,而且采样点之间的颜色质量仍然未知。在线测量有效地解决了这些挑战,因为它能在出现任何颜色变化时立即进行干预,并实时提供结果,从而推动了这个市场。在线采样是符合FDA标准的过程分析技术的首选。紫外可见光毫秒级的快速整合时间提供了快速的结果和高灵敏度。实时监测和快速的结果使得改变和识别参数变得很容易,从而减少了测试结果和重要质量参数的重复时间。在应用方面,2021年,色彩测量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最高,超过33.00%。该业务预计将以最快的增长率进一步扩大,在整个预测期内保持领先地位。这可归因于其在涂料、制药和食品行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再加上运营商为引入在线颜色测量解决方案而不断增加的投资。颜色测量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方法,用于评估生产过程中颜色值的质量。在线颜色测量的出现解决了使用离线测量方法评估产品质量时出现的与时间相关的挑战,从而促进了行业增长。例如,X-Rite GmbH生产ERX56,这是一种用于颜色在线测量的非接触式分光光度计。同样,由Kemtrak制造的DCP007是一种工业光纤光度计,用于在线、实时测量过程样品的颜色浓度,该仪器配备高性能、长寿命LED和工业级光纤,可提供高精度的噪声和无漂移测量。在线彩色UV-Vis传感器还用于监测发酵过程中红酒颜色的变化。在用户方面,据估计,在预测年内,油漆和涂料行业的复合年增长率最快,超过8.65%。油漆和涂料行业对在线紫外-可见光谱的广泛采用是推动该领域增长的主要因素。在线紫外分光光度计技术可以让油漆和涂料行业用户每10秒或更短时间直接在过程中连续测量制造物质,无需采样延迟,也无需中断生产线,这反过来提高了制造过程的生产率,同时降低了成本。此外,在预测期内,化学工业部门也有望以显著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化学工业中,湿化学过程的在线监测包括监测碱性和酸性制绒、漂洗、亲水化、氢氟酸、硝酸、氟硅酸、硫酸、碱度、酸度和过氧化氢。在区域市场方面,北美在2021年主导了全球行业,占总收入的35.60%以上,份额最大。预计该地区将在整个预测期内继续主导全球行业。这可以归因于提供在线紫外-可见光谱设备的主要公司在该地区的强大影响力、仪器技术的进步,以及涉及这些设备广泛使用的食品分析需求的增加。此外,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存在向最终用户提供了关于光谱学的详细要求,这鼓励了北美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预计亚太地区在预测年内的增长率最快。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快速发展的绘画和制药行业预计将推动该区域市场的产品消费。此外,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担忧日益加剧,跨多个行业的研发活动不断增加,以及主要公司逐步进入亚太地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推动该地区的增长。在全球,在线紫外-可见光谱市场运营的一些知名公司包括:Agilent Technologies, Inc.、Shimadzu Corp.、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X-Rite、ColVisTec AG Inc.、Hunter Associates Laboratory, Inc.、Applied Analytics, Inc.、AMETEK, Inc.、Guided Wave, Inc.、Kemtrak AB、Endress+Hauser Management AG、Color Consult、Equitech Int'l Corp.、Uniqsis Ltd、Advanced Vision Technology Ltd. 等。
  • 科学家研制出稳定且双折射可调的深紫外液晶光调制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筹)所长成会明与副研究员丁宝福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刘碧录团队、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魏大海团队,首次发现了二维六方氮化硼(h-BN)液晶具有巨磁光效应,其磁光克顿-穆顿效应高出传统深紫外双折射介质近5个数量级,进而研制出稳定工作在深紫外日盲区的透射式液晶光调制器。   双折射是引起偏振光相位延迟的一个基本光学参数。有机液晶因双折射可受外场连续调制,而被广泛用作光调制器的核心材料。然而,传统有机液晶在深紫外光照射下吸收强且不稳定,液晶光调制器仅能工作在可见及部分红外光波段,无法工作在紫外及深紫外波段。同时,透射式深紫外光调制器在紫外医学成像、半导体光刻加工、日盲区光通讯等领域颇具应用前景。因此,发展一种在深紫外光谱区稳定、透明度高及具有场致双折射效应的新型液晶材料,有望推进透射式深紫外液晶光调制器的发展。   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基于二维六方氮化硼无机液晶的磁光调制器。研究采用的氮化硼二维材料具有极大的光学各向异性因子(6.5 × 10-12C2J-1m-1)、巨比磁光克顿-穆顿系数(8.0 × 106T-2m-1)、高循环工作稳定性(270次循环工作后性能保留率达99.7%)和超宽带隙等优点,同时二维六方氮化硼是通过“自上而下”的高粘度纯溶剂辅助研磨法剥离制备而成。由于超宽的带隙,二维六方氮化硼液晶在可见、紫外和部分深紫外光谱区具有颇高透明度。在磁场作用下,基于二维六方氮化硼液晶的磁光器件在正交偏振片下呈现出明显的磁控光开关效应。   科研人员通过观察入射光偏振态与磁场作用下液晶透射率关系的实验揭示了二维六方氮化硼在外场作用下顺磁场的排布方式。在入射光的偏振态被调整为平行和垂直于磁场的两种状态下,后者呈现较高的光透射率,间接印证了二维六方氮化硼纳米片平行于磁场方向排布。该研究针对层状二维六方氮化硼薄膜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试揭示了面内易磁化方向,进一步证实了二维六方氮化硼纳米片顺磁场排布的物理机制。结合二维氮化硼纳米片的极大的光学各向异性,研究发现了二维六方氮化硼液晶的巨磁致双折射效应。   该研究选用波长处于深紫外UV-C日盲区的266 nm激光,测试二维氮化硼液晶在该光谱区的光学调制性能。通过开启和关闭0.8特斯拉的磁场,研究实现了该调制器在深紫外光波段的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经过270个不间断开关循环测试后,性能的保持率达99.7%。   鉴于二维材料家族成员庞大、带隙覆盖宽,基于无机超宽带隙二维材料液晶的光调制器的光谱覆盖范围有望向更短深紫外波段延伸,促进液晶光调制器在深紫外光刻、高密度数据存储、深紫外光通讯和生物医疗成像重要领域的应用。   相关研究成果以Magnetically tunable and stable deep-ultraviolet birefringent optics using two-dimensional hexagonal boron nitride为题,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的支持。六方氮化硼无机二维液晶及其磁控光开关效应 六方氮化硼无机二维液晶的磁致排列和磁致双折射效应表征基于六方氮化硼无机二维液晶的深紫外光调制器性能研究及对比
  • 小知识—紫外检测器应用原理
    紫外检测器小知识  1、原理  紫外吸收检测器简称紫外检测器(ultraviolet ?detector,UVD),是基于溶质分子吸收紫外光的原理设计的检测器,其工作原理是Lambert-Beer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透过流动池时,若流动相不吸收光,则吸收度A与吸光组分的浓度C和流动池的光径长度L成正比。物理上测得物质的透光率,然后取负对数得到吸收度。  大部分常见有机物质和部分无机物质都具有紫外或可见光吸收基团,因而有较强的紫外或可见光吸收能力,因此UVD既有较高的灵敏度,也有很广泛的应用范围,是液相色谱中应用广泛的检测器。  为得到高的灵敏度,常选择被测物质能产生大吸收的波长作检测波长,但为了选择性或其它目的也可适当牺牲灵敏度而选择吸收稍弱的波长,另外,应尽可能选择在检测波长下没有背景吸收的流动相。  紫外检测器的波长范围是根据连续光源(氘灯)发出的光,通过狭缝、透镜、光栅、反射镜等光路组件形成单一波长的平行光束。通过光栅的调节可得到不同波长。波长范围应该是根据光源来确定的,不同光源波长范围也不一样。  光波根据光的传播频率不一样而划分的。紫外的测量范围一般为0.0003---5.12(AUFS),常用为0.005---2.0(AUFS)。紫外光的范围一般指200-400 nm。吸收度单位AU (absorbance unit) 是相当于多少伏的电压,范围的大小应该适中较好,实际工作中一般就需要1AU左右。  2、用途  紫外检测器使用于大部分常见具有紫外吸收有机物质和部分无机物质。紫外检测器对占物质总数约80%的有紫外吸收的物质均可检测,既可测190--350 nm范围的光吸收变化,也可向可见光范围350---700 nm 延伸。  紫外检测器适用于有机分子具紫外或可见光吸收基团,有较强的紫外或可见光吸收能力的物质检测。一般当物质在200-400 nm 有紫外吸收时,考虑用紫外检测器。  3、优点  紫外吸收检测器不仅灵敏度高、噪音低、线性范围宽、有较好的选择性,而且对环境温度、流动相组成变化和流速波动不太敏感,因此既可用于等度洗脱,也可用于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对流速和温度均不敏感,可于制备色谱。由于灵敏高,因此即使是那些光吸收小、消光系数低的物质也可用UV检测器进行微量分析。  不足之处在于对紫外吸收差的化合物如不含不饱和键的烃类等灵敏度很低。
  • 紫外辐射观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紫外辐射观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背景 紫外光(UV)是太阳光谱的一部分,分为三种波段:UVA、UVB 和 UVC,波长分别为315-400nm、280-315nm 以及10nm-280nm。从 UVA 到UVC 波长减小,强度增加,也就是说波长越短,对人的潜在危害越大。幸运的是,只有 UVA 和 UVB 能够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由于太阳紫外辐射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由于臭氧的衰减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的增强,所以需要对太阳紫外辐射进行测量。其中 UV-A 波段刚好在可见光光谱外,无明显的生物活性,在地表面它的强度不随大气臭氧含量而变化。UV-C 在大气层中被完全吸收,因此不会出现在地球表面。对于紫外辐射的测量来说,UV-B 是最受关注的波段,它影响生物活性,在地球表面它的强度取决于大气臭氧柱。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与紫外辐射的关系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成为太阳紫外辐射的屏蔽;另一方面它有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和复杂的大气污染而损害人体健康。由于城市大气中包含有许多来自工业和机动车排放的烃类和氮氧化物成分,紫外辐射为大气中这类化学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能量;较强的紫外辐射可以有效地增加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使得对流层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较大,也使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强烈,导致产生更多更复杂的二次污染物,从而加重大气污染程度,因此太阳紫外辐射的测量对环境污染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系统组成 OTT太阳辐射监测系统能长期自动监测地表太阳总辐射强度和地表紫外线强度的变化特征,是气象领域中气象因子观测的重要部分,为适应气象系统的业务需求,满足观测数据的高精度和高稳定性要求。它具备高可靠性、高准确性、易维护、易备份等特点。该系统由分波段紫外辐射表、数据采集单元、供电单元及系统支架等辅助设备组成,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紫外辐射(SUV-A/ SUV-B) SUV 系列产品是 Kipp & Zonen 公司研制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大气紫外辐射传感器。它可以精确测量大气中某种特定类型的紫外辐射。该系列紫外辐射传感器包括可分别测量 UVA、UVB、UVE 的SUV-A、SUV-B 和SUV-E-单波段紫外辐射传感器:光谱响应:UVA:315~400nm;UVB:280~315nm输出范围:UVA:0~90w/m2;UVB:0~9w/m2响应时间(95%):1 s非线性:~30VDC功耗:§ 防护机箱:采用玻璃纤维加防腐材料,防水、防紫外线老化;§ 供电单元:交流电方式,交流充电控制器及可充电电池等§ 系统支架:全套安装支架。 如您想要进一步了解太阳辐射表或需要免费解决方案,请关注OTT官微。
  • 光博士教你如何安全使用紫外光
    紫外杀菌的利与弊 自从新冠肺炎爆发以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提到:“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由于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质膜和遗传物质RNA组成,没有完整的细胞膜结构,紫外线很容易作用到遗传物质并将其破坏,从而阻止病毒的繁衍与传播。 于是,很多人纷纷将目光移向了紫外线杀菌灯。在前几个月国内抗击新冠肺炎最严峻的特殊时期,很多人除了抢购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外,还购买了各种家用紫外线灯在家自行消毒杀菌。 虽然因为紫外线辐射强度大,杀菌效果好,在医院实验室及餐饮等行业早就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紫外线作为人眼不可见的光辐射高能射线,对人体皮肤和眼睛都有危害。尤其是人的眼睛对紫外线更为敏感,只要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短短几分钟,就可能会引起眼睛结膜、角膜上皮脱落,导致角膜急性发炎。长时间照射还可能会引起白内障! 购买紫外灯在家自己杀菌消毒的人多了,由于没有经过专业技术指导,紫外线灯使用不当而导致伤眼的事件也频频发生。据媒体报道,温州一位胡女士听说紫外线能把新型冠状病毒杀死,于是就买了台紫外线消毒灯放家里使用,同时她在客厅里打扫卫生约3小时。睡一觉起来后,她发现自己两只眼睛剧烈疼痛,怎么都睁不开,而且还不停的流眼泪,经眼科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得的是“电光性眼炎”。如何安全使用紫外线 所以光博士一直在重申,不是所有的紫外杀菌灯都能有效杀菌,除了要达到一定紫外剂量和照射时间,对于照射距离和环境也有一定要求,而且使用紫外线杀菌灯时,必须要经过专业的技术指导正确使用,开启后人员需要立即离开,避免被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否则会带来较严重的危害。 只要通过适当的培训和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紫外线辐射就是一种对物体表面、空气和水进行消毒杀菌,以及使漆面硬化和固化的非常可靠方法和工艺。想要安全使用紫外线设备,一定要遵守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哦~应做什么: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安全眼镜,防紫外线面罩,手套)遮盖裸露在外的皮肤(不要忘记脖子周围的区域!)劝离紫外设备工作场所中的其他人测试外露材料的紫外线稳定性不应做什么:未戴安全眼镜时,请勿观察紫外光辐射请勿使任何人、动物或植物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请勿直接触摸紫外线辐射器和受辐射的表面,会有灼伤风险请勿对设备进行任何改动,否则将无法保证安全性典型警告符号的意义在紫外设备使用的场所,通常会有以下这些典型警告符号出现,需要了解相关的风险和做出相应的对策。警告:当心紫外辐射 据欧盟颁布的EN 62471(灯管和灯管系统的光生物学安全性),该设备被列为3类(高风险)。紫外线辐射会损害眼睛和皮肤。因此眼睛和皮肤禁止暴露在紫外辐射下。穿戴个人防护设备遮盖裸露在外的手臂、腿、脖子等不要直视紫外辐射用适当的警告标志标记工作区域未经授权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域警告:当心高温表面在操作过程中,灯管,灯罩和受到辐射的表面可能会变得很烫。直接接触高温表面会引起灼伤。请勿接触高温表面冷却设备(约10分钟)戴防护手套危险!当心触电带电部件工作时有触电危险,可能危及生命。操作前,务必断开设备电源操作中,防止重新启动再次检查是否已断电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