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资源整合

仪器信息网资源整合专题为您整合资源整合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资源整合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资源整合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资源整合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资源整合话题讨论。

资源整合相关的资讯

  • 福建开展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
    日前,福建省经贸委、食品安全办、财政厅印发了《福建省2013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方案》,部署开展2013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项目申报工作。   根据《方案》,各设区市要建设具有较强检验检测能力的跨县(市、区)的区域性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建立临近县(市、区)可以共享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同时要建设县域内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明显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综合实力,实现统一利用人员设备,统一计划安排检验任务,统一归口管理检验经费,共享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信息。2个或2个以上具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之间进行整合兼并,建设成1家具有较大规模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据了解,对于有效开展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整合项目,政府决定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福建省食安办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3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除厦门市)经贸委(商贸局)、食安办、财政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食安办、财政金融局: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通过整合提高总体检验检测能力,更好地为当地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服务。现将《福建省2013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本辖区内有关单位积极申报。申报材料要求一式3份,于截止日前分别报送省经贸委(省食安办)2份和省财政厅1份。   联系人:省经贸委(食安办):伍伟民,电话:0591-87728011   省财政厅企业处:张芸源,电话:0591-87097583   福建省经贸委 福建省食安办 福建省财政厅   2013年7月12日 福建省2013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闽政〔2012〕53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3年全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3〕28号)精神,经研究决定,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2013年有效开展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整合项目给予奖励。   一、申报范围   (一)设区市政府或政府部门主导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整合项目。由设区市政府或政府部门主导,对本辖区内不相隶属的有关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实质性整合,建设具有较强检验检测能力的跨县(市、区)的区域性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建立临近县(市、区)可以共享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二)县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主导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整合项目。由县(市、区)政府或政府部门主导,对本辖区内不相隶属的各类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实质性整合,建设县域内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明显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综合实力,实现统一利用人员设备,统一计划安排检验任务,统一归口管理检验经费,共享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信息。   (三)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自主开展的机构整合项目。2个或2个以上具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之间进行整合兼并,实现人、财、物的完全合并,整合后建设成1家具有较大规模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能力比原有机构有较大提升。整合前的机构有1家或多家相关资质注销。   二、申报材料   (一)申请报告。上述第(一)、(二)种类型项目,由同级经贸(食安)、财政部门联合提出申请,同时应当随附当地政府出具的予以支持的函。第(三)类项目由为主开展整合的机构提出申请。   (二)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现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总体情况、整合方式、整合后达到的目标、整合进度安排等。第(一)、(二)类实施方案应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第(三)类项目整合方案材料必须包含相关机构的资质材料。   三、申报程序   县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主导的项目由县(市、区)经贸部门(食安办)和财政部门联合向设区市经贸部门(食安办)、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设区市经贸部门(食安办)、财政部门审核后择优向省经贸委(食安办)、省财政厅申报 设区市政府或政府部门主导的项目由设区市经贸部门(食安办)和财政部门联合向省经贸委(食安办)、省财政厅申报 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自主开展的机构整合项目由进行整合的各机构联合向所在地经贸部门(食安办)、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由所在地经贸部门(食安办)、财政部门审核后上报省经贸委(食安办)、省财政厅。   每个设区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可推荐1-2个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13年7月31日。已列入2012年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整合项目的今年不再重复申报。   四、项目验收   (一)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建设单位通过设区市经贸部门(食安办)、财政局向省经贸委(食安办)、省财政厅提出验收申请,由省经贸委(食安办)会同省财政厅组织验收通过后将奖励资金下达整合后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   奖励资金主要用于整合后检验检测机构购置检测设备及设施建设。   (二)项目申请验收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项目验收申请。   2.整合后检验检测机构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及相关资质证书复印件 被整合机构注销证明材料。   3.项目建设完成情况总结,包括整合前后对比情况、检测能力提升和检测量增加、项目投入后产生的效益等情况。   4.相关佐证材料,包括2013年以来设备采购、设施建设支出发票等凭证,人员、资产整合移交手续等。
  • 我国启动第二批县级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
    仪器信息网编辑近日获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2015〕28号),这预示着国家第二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即将开始。   据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目前,甘肃省、湖北省、山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纷纷按照上述通知精神,召开了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工作会议,会上解读了国家第二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相关文件,正全力做好第二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推荐工作。   2014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县名单。据悉,首批名单中包括9家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和21家一般检验机构,仪器信息网编辑根据已公布信息估算,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的总投资超过了2亿元。[点击查看首批名单] 编辑:刘玉兰
  • 资源整合历史机遇期,益世科生物“双循环” 战略助力提升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全球竞争力
    这两年,生物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疫情中上游供应链价值凸显、港交所 18A 上市规则出台等众多因素驱动下,生命科学工具从隐形的行业卖水人,变成了聚光灯下的朝阳市场,已有数百亿资金涌入。对于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包含设备仪器、耗材和试剂等)近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益世科生物董事长兼 CEO 林向前有切身感受。林向前在生命科学市场扎根 20 余年,经历了中国生命科学工具行业从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全周期,“市场已经迎来爆发期,规模成倍增长”,他评论道。不可否认,生命科学工具是当下动荡的市场中相对确定的一个板块,市场需求旺盛,现金流稳定。但是,当我们把观察的视角拉长,可以发现这也是一个市场高度分化的领域,细分领域众多,存在天花板不高,企业难以拓展边界,长期成长性不足的问题。可以预见,资源整合、出海将是未来趋势。益世科生物已在核心生命科学工具、辅助生殖相关医疗设备及耗材、制药生产设备及生物加工工具三大业务线上打造了独特优势,已经覆盖超过 100 个国家和地区、完成 10 多亿人民币的A 轮融资,公司率先看到了生命科学工具资源整合,供应链出海的机会,提出了“双循环”战略。公司一面加大中国投资,推动生产本土化,响应进口替代,一面积极寻求行业整合机会,协同中国企业共同发展,增强中国企业国际影响力。近期,动脉网和益世科生物林向前进行了对话,试图剖析公司“双循环”战略的前瞻性,了解在全球生命科学工具发展机遇期,益世科生物如何构建“双循环”战略,利用其“平台型企业”的优势助力中国生命科学工具产业弯道超车。生命科学工具细分领域天花板低,资源整合是趋势2020 年 5 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首次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调要加快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修炼内功,加大进口替代,激励国内发展,一方面加大开放,拓展国际市场。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论述,“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已成为近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中国生命科学工具行业的发展现状,非常契合国家“双循环”发展的思路。首先,下游创新药、疫苗市场蓬勃发展,海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增加,中低端生命科学工具的进口替代进程已经较为成熟,在一些细分板块竞争力迅速上升,但高端仪器、一次性耗材、试剂等领域还存在进口企业垄断现象,中国急需高端优质的生命科学工具。其次,生命科学工具行业细分领域多,多数企业都是聚焦某个细分领域,小而美发展。但大部分细分领域天花板不高,无法支撑起上市公司。企业有急切的资源整合,以及出海需求。简单来说,结合中国生命科学工具行业对内加快进口替代,对外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需求,中国市场存在着很大的资源整合机会,资源整合、出海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参考海外生命科学工具巨头的发展路径,赛默飞、丹纳赫都是早期通过频繁的并购、资源整合,不断补齐产品线,国际化发展,最终独步天下。遗憾的是,中国生命科学工具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尚且不具备实现资源整合、出海的平台能力。动脉网注意到,海外华人企业益世科生物拥有强大的国内外并购整合能力,与和国际接轨的益世科生物商业系统。益世科生物预计能够带领国内企业,让加入益世科生物大生态的公司,共同成长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巨头企业。现在,针对中国生命科学工具资源整合、出海的需求,益世科生物正在践行“双循环”战略。内外循环,加速国内优秀产品出海,引进海外前沿技术要明确的是,实现中国生命科学工具资源整合、出海必须要有一个主心骨作为引领者。为什么益世科生物有能力成为主心骨?原因有三。一是强大的渠道能力,益世科生物 1978 年成立,服务已经覆盖超过 100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近30 个子公司,进行全球销售、市场营销并提供售后服务。二是全球客户认可度,益世科生物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根据灼识咨询的行业研究报告,2021 年,益世科生物的生物安全柜的销售收入全球第二。另外,公司在辅助生殖仪器领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供应商,其中延时培养箱的销售收入全球前三。三是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和在中国市场的深厚沉淀,益世科生物是一家全球性企业,在全球业务运营、并购整合等方面积累了数十年经验。中国是益世科生物重要的主战场之一,目前,林向前已经举家搬迁到中国,长居上海,既能够灵活贴近中国市场的真实需求,又兼具全球视野。基于“双循环”战略,益世科生物正作为中国与海外的纽带,将海外的前沿产品引进来,让中国有竞争力的产品走出去。具体来说,在内循环上,益世科生物依托全球资源,不断引进海外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实现国产化。公司已经收购丹麦辅助生殖仪器软件公司 Evidence Solution,并将其整合到其辅助生殖医疗设备的产品线中。Evidence Solution 的软件系统可对辅助生殖治疗进行全过程监测,叠加到益世科生物现有产品可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管理,实现辅助生殖治疗全周期的智能化见证。同时,益世科生物正在加大中国本土团队规模,在苏州太仓已有 2 万平米的生产基地,目前还在加大投资,包括将其制药工具部门落地到中国,同时正在江苏苏州落地 9500 平米的工厂,生产细胞耗材、生物工艺上下游设备及生物工艺一次性耗材等,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大生命科学工具国产化,将优秀的产品提供给中国市场,加快高端产品国产化。在外循环方面,益世科生物为中国生命科学上游企业搭建了一个出海平台。例如,2021 年,公司完成了对东蕴医疗近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通过整合双方资源,加快布局辅助生殖仪器、培养基及耗材等领域全面布局辅助生殖医疗器械领域,提供全流程的辅助生殖产品解决方案。此外,林向前还推出了“体内体外”循环战略,通过剥离出体外的生物医药孵化平台成功孵化了 Carmine、科镁信(Carcell)、科镁联(Cargene)、PairX Bio、Nuevocor 等多家创新药公司,实现了上下游联动。依托“双循环”、“体内体外”循环战略,正在提升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红利期后,生命科学工具,将迈入资源整合阶段中国生命科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寂寂无名阶段,行业关注度不高,融资较为困难,人才也相对缺乏,有部分企业精耕细作,默默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领头羊。之后是随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如火如荼、进口替代浪潮轰轰烈烈,客户需求集中迸发,生命科学工具获得了充足的发展红利。随着新冠催化剂效应递减,生物医药寒冬持续,生命科学工具将进入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些细分领域的天花板越来越明显,企业发展受限,需要报团取暖,资源整合、出海成为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要素。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市场即将迎来资源整合的历史机遇期。接下来,益世科生物将继续践行“双循环”战略,与国内外企业广泛合作,打造生命科学工具行业生态,提升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加完整的解决方案。
  • 北京:市场运作破解科技资源整合难题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资源一直存在着运营管理成本高而使用效率低的难题,这直接影响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我们急需一种“伤筋不动骨”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科技资源的深度整合。近年来,北京市科委建立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为北京科技资源的整合及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用较低的成本,高效实现了科技资源的深度整合,并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动员力。   在推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中,北京市科委通过科学合理的市场化制度安排,实践出促进首都科技资源向社会对外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这一模式的实践,打造出首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研发实验服务舰队”,有效解决科技资源条块分割、开放共享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科技资源的利用率,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和实践方向。   破科技资源之“冰”   北京拥有十分丰富的科技资源,高校院所也比较集中。长期以来,这些科技资源存在封闭、分散、闲置甚至使用不合理的现象,缺乏有效整合和利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通过建立网络化的科技资源开放服务体系和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有效解决了科技资源条块分割、利用率低和开放共享困难的难题。   北京市科委结合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发展领域的要求,采取行业分类聚集的方式,首批建立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能源环保四大领域平台,由北京市科委下属的4个专业中心管理,包括76个成员单位,开放部分科技资源。领域平台主要针对产业共性问题,将企业需求按产业分类进行整合,把以往分散独立的科技资源连接起来,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同时,北京市科委首批联合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等12家开放科技资源过亿元且条件成熟的高校院所和大型企业以协议的形式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各基地对本单位与科研教学有关的所有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提出每年可开放的资源量,用3年时间全部实现向社会开放共享,解决了科技资源整体开放的问题。   中科院在北京有41家研究所,总科技资源量38亿元,其中可开放资源量20亿元,涉及20家研究所,2009年已促使13家研究所价值14.1亿元的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其余可开放的科技资源3年内将全部实现向社会开放。此外,企业的科技资源也纳入到整合开放范围当中,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拿出价值10个亿的资源,参与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中,并首次向全社会开放,为电子信息领域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通过搭建领域平台和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北京市科委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科技中介机构、高校院所、企业之间的有效互动。2009年,北京市科委投入5800万元,撬动了76.3亿元科技资源,促使264个国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3112台(套)仪器设备向全社会开放。这些科技资源占科技部中央在北京科技资源调研量的40%。   破体制机制之“冰”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通过创新机制体制,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作为核心运营与服务载体,解决了对开放科技资源进行市场化运营和服务的问题。   高校院所授权一家在本工作体系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公司化运作且具有运营服务能力的专业服务机构作为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核心运营载体,一手托资源,一手托市场,发挥连接社会需求和科技资源服务的纽带作用,实现科技资源的市场化运营服务,探索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路径。   中科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专业服务机构“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前只是其内部挂牌单位,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业法人机构。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大力推动下,该中心已注册为企业法人,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基地建设的法人问题,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市场运营能力的专业服务机构,为进一步实现基地规范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铺平了道路。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是中国建材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授权运营的专业服务机构。该中心在经营模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和探索,加快了企业改制、区域扩张战略和资源整合力度,在2009年引入风险投资,完成公司改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明确产权关系,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机构,构建了现代企业制度,并计划上市。   高校院所在不改变现有科技体制的框架下,对内部开放科技资源的管理与运营进行改革,采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手段,实现开放科技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开放科技资源的所有权和日常管理工作仍属于高校院所。高校院所通过与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专业服务机构签署协议,将开放科技资源的经营权授权给他们。专业服务机构作为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充分发挥整合资源、调动资源、挖掘市场需求、对接服务及深度研发实验服务五方面的作用,对开放的科技资源进行市场化运营,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与高校院所对接,解决了高校院所开放科技资源服务市场化问题。   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和引导下,各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和领域平台逐步实现了科技资源开放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两个突破。也就是说各基地摒弃原有单一零散的开放模式,由校方(院方)、管理部门、实验室、服务机构共同组成工作团队,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合理分配市场收益,解决了基地内部制度建设问题。比如北方工业大学的实验室在接收对外服务项目时,学校只收取5%的管理费用,剩下的费用像实验人员费、水电费、材料费等等都由课题组自由支配,并纳入学校教师晋级和职称考评体系。   “目前各基地的经费来源有政府政策、单位投入和市场挣钱三个渠道。”北京市科委条件财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采取这些措施,就是要建立政府退出机制,实现市场化运营长效机制。   破科技人才之“冰”   “在科研方面,我们不仅从社会上找到了新的科研渠道,同时又提高了个人收入。”很多科技人员纷纷表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建立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社会,从市场上找到了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高校院所的设备管理人才多数为本校教师或科研人员。他们承担着一些国家课题项目,但是从市场渠道获得课题的机会却很少。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有效破“冰”,实现了科技人才的合理利用。通过条件平台,企业的需求和技术项目有机会进入高校院所,解决了其缺乏科研设备和人才资源的难题。另一方面,企业的实际需求进入高校院所,给这些科技人才提供了接触社会、发现新课题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科研设备和自己的专业技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既提高了科研设备的使用率,又实现了自我发展。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超级计算中心是一家提供超级计算服务及技术支持的支撑服务单位,以前只面向中科院内部提供计算服务。通过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该中心拓宽服务领域,开始面向社会企业提供服务。中心研究人员为企业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并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帮助企业进行研发,同时通过接触社会企业,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水平,实现了自我价值。2009年,该中心与浪潮集团以“院企结合”的方式,整合中科院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开发技术和浪潮集团的高性能系统技术,将科研机构的应用经验、技术资源纳入产业化范畴,推进高性能计算机的高效普及。中心为浪潮公司高性能服务器业务提供各应用方向的技术支持方案,以及包括系统运行管理、软件应用及设计优化等在内的技术支持服务,提高企业的应用软件开发及服务能力,帮助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用户解决目前存在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应用成本过高、软件开发滞后、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   破管理模式之“冰”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采取新型组织结构和网络服务体系,其组织结构由总平台、基地、领域平台和成员单位组成 网络服务体系则包括各级领导、科研人员、技术支撑人员、联络员和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这样的管理模式解决了条件平台涉及单位多、管理分散,统筹协调难的问题 实现了聚集效应,对开放的科学设备采取统一对外形象 培养了一支从事条件平台经营管理与服务的队伍。   北京市科委通过政策引导、协议约束和机制带动,除与各成员单位签署合同外,还强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内部管理和运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成员单位实行绩效考评,规定各单位每年开放设备的数量,使高校的资源得以真正利用。同时,12家基地和领域平台全部出台红头文件,有自己的管理办法和措施进行规范管理。   “北京模式”的成功实践,实现了市场化的制度设计,取得了多方共赢的效果,有效破解了科技资源、体制机制、科技人才和管理模式的难题。下一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将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工作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专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科技金融的结合,有效支撑国家和北京市的科技重大专项,成为支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支撑企业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支撑国家和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的重要平台。
  • 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名单公布
    据仪器信息网编辑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县名单,30个首批试点名单中包括9家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和21家一般检验机构。   对于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根据不同试点类型、不同试点地区,中央投资采取定额补助方式给予支持,不足部分需由地方政府承担。   根据下述已公布信息估算,此次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的总投资将超过2亿元。   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区域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建设资金为1400万元,实验室面积按1500平方米考虑,仪器设备按800万元考虑。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建成后,将为多个县提供检验服务,国家不再支持服务覆盖的县域内建设新的食品检验机构。   据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山西省古交市,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甘肃敦煌市,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江西省瑞金市及赣州龙南县等成为9个区域性检测中心试点。   湖南省攸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核定规模投资14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00万元,地区配套解决500万元。   甘肃省敦煌市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0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300万元。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龙南两个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获批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   县级食品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县   据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山东省邹城、寿光、沂水3个县(市),云南省瑞丽市等2个县(市)、湖北省黄冈武穴市等2个县(市)、浙江省三门、临海和德清县3个县(市)、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被纳入首批21个县(市)试点范围。   山东省邹城、寿光、沂水3个县(市)试点分别获得中央财政将补助400万元用于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购置。   云南省瑞丽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核定项目经费800万元,其中340万元用于筹建850平方米实验室,460万元用于仪器设备购置和信息化建设。   湖北省黄冈武穴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将在2015年获得中央财政补助500万元用于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购置和信息化建设。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将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400万元,用于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购置和信息化建设。 编辑:刘玉兰
  • 力扬:将优秀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 为用户打造整体解决方案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5年10月27-30日,第十六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 201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多家业内知名仪器厂商携带最新产品盛装亮相。 /p p   作为此次展会的战略合作媒体,仪器信息网在此次展会现场视频采访了多家知名的国内外仪器厂商,共同记录了全球科学仪器行业的技术创新及应用进展。 /p p   力扬企业有限公司在BCEIA2015展会上举办了高效实验室科技活动,据销售总监陆高宏介绍,本次高效实验室科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向国内用户推广一些国外成熟的产品,同时将国外的优秀资源整合在力扬这个平台上,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产品。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打造整体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p p   另外,此次展会上,力扬也带来了溶出仪、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接口、超临界流体色谱制备系统等很多国外企业的优秀产品。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B896D79C2F1E2D639C33DC5901307461& amp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mp autoStart=true& amp width=600& amp height=490& amp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amp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 全部进口仪器 鹤庆县县级食安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采购结果公示
    p   近日,大理州鹤庆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评标结果在中国政府采购网进行公示。公示内容显示,此次中标的仪器品牌包括安捷伦、岛津、赛默飞、梅特勒-托利多等,中标总金额为564.3878万元。 br/ /p p   公示内容显示,此次采购的仪器包括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微波消解仪、显微镜等,在仪器设备名称后均标注“进口”,其中,安捷伦的1290-6460液质联用仪、岛津的LC-2040液相色谱仪以及Thermo Fisher Trace1310气相色谱仪分别中标。 /p p   部分评标内容如下: /p p   采购项目名称:大理州鹤庆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p p   采购项目编号:ZZHWDL1712-GH001 /p p   主要中标内容: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align=" center"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25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设备名称 /strong /p /td td width=" 20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品牌型号 /strong /p /td td width=" 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数量 /strong /p /td td width=" 1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单价(元)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622" colspan=" 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A包 /p /td /tr tr td width=" 25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进口) /p /td td width=" 20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美国安捷伦 1290-6460 /p /td td width=" 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1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243000.00 /p /td /tr tr td width=" 622" colspan=" 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包 /p /td /tr tr td width=" 25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高效液相色谱仪(进口) /p /td td width=" 20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岛津 LC-2040 /p /td td width=" 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1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550000.00 /p /td /tr tr td width=" 25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原子吸收光谱仪(进口) /p /td td width=" 20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岛津 AA-7000 /p /td td width=" 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1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90000.00 /p /td /tr tr td width=" 25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微波消解仪(进口) /p /td td width=" 20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迈尔斯通 Ethos UP /p /td td width=" 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1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70000.00 /p /td /tr tr td width=" 25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显微镜(进口) /p /td td width=" 20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尼康 E200 /p /td td width=" 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1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00000.00 /p /td /tr tr td width=" 25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电位滴定仪(进口) /p /td td width=" 20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梅特勒 G20S /p /td td width=" 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1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80000.00 /p /td /tr tr td width=" 622" colspan=" 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C包 /p /td /tr tr td width=" 25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气相色谱仪(进口) /p /td td width=" 20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Thermo Fisher & nbsp & nbsp Trace1310 /p /td td width=" 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1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745000.00 /p /td /tr tr td width=" 25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仪(进口) /p /td td width=" 20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Thermo Fisher ISQ & nbsp & nbsp QD300 /p /td td width=" 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1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908000.00 /p /td /tr tr td width=" 25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精密天平(进口) /p /td td width=" 20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美国奥豪斯 EX125DZH /p /td td width=" 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1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9888.00 /p /td /tr tr td width=" 25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精密天平(进口) /p /td td width=" 20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美国奥豪斯 CP214 /p /td td width=" 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1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7990.00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 姚纳新:聚光科技坚持自主创新和优势资源整合
    2014年4月18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2014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4)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特别举办了“国产科学仪器发展论坛”,邀请了来自政府、仪器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会议现场 作为本次论坛的特约嘉宾,聚光CEO姚纳新向大家分享了国产分析仪器的发展现状、分享了聚光的成长历程、收购并购经验以及公司的舰队群模式,受到了业内同行和专家的高度赞赏和一致认同。 聚光科技CEO姚纳新  自2002年成立以来,12年的时间,聚光科技就成长为年合同额超过10亿元的仪器企业。聚光科技首席执行官姚纳新说,聚光科技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坚持自主创新,从激光在线气体分析仪到现在的实验室分析仪器,聚光科技一直不断地研发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另一方面就是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一个企业如果在技术和产品、人才团队、市场渠道这三个方面中任一方面独具优势,聚光科技都感兴趣。姚纳新说:“这种整合其实是一个共赢的过程,整合后我们一般都会继续保持原企业的团队,我们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将公司做的更规范、给予资金支持、帮他们拓展市场等。”  姚纳新表示:“由于仪器仪表行业的特点,聚光科技选择了舰队群式的组织结构,我们要争取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能做到业内第一,能够打破国外的垄断,取代国外产品,这是聚光科技的目标,也是中国科学仪器企业的使命。”
  •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建设与整合”通过验收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建设与整合”顺利通过验收   近期,根据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计[2009] 267号)的要求,科技部条财司组织专家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建设与整合”进行了验收。科技部条财司、计划司、 教育部科技司等单位领导参加了验收会议。   项目总负责人清华大学吴澄院士代表项目组做验收总结报告,汇报了项目基本情况、实施进展、项目取得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以及未来工作设想。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区域协作共用网、总装备部第二十九基地代表部分子项目对大型科学仪器跨区域共享、大型试验装置军民共建共享等的建设情况、运行服务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介绍。   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审阅了相关文档。经过质询,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共享服务成果、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经费执行情况进行了详细检查。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完成了合同要求的各项任务,达到了考核指标,宣布项目通过验收。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建设与整合”项目自2005年底批准实施以来,在科技部、教育部和财政部的共同组织下,在中国科学院、总装备部等多个部门,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等地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该项目通过加强总体和顶层设计,明确了全国各地建设方案 合理划分了区域,协调了入网资源利益关系 制定推广了标准规范,促进了资源整合 研究制定了共享机制制度,有效支撑了开放服务。建立起了全国区域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初步实现了跨区域、跨部门的资源整合,大幅度提高了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为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 2012第二届中国低碳项目投资论坛对接会暨整合资源创建品牌总裁峰会邀请函
    各理事单位、会员单位及有关单位:   一、会议宗旨   发展低碳产业,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和品牌创建,为促进低碳产业的资源整合与品牌创建,推动我国低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定于2012年3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展览馆五号会议室举办“第二届整合资源创建品牌总裁峰会”。   本次会议以低碳企业为主体,以资源整合与品牌创建为主题,以建立有竞争性的低碳产业体系,提升中国低碳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届时低碳产业专家、企业家、投资与招商机构代表、政府官员,围绕产业发展的焦点与热点问题,传递前沿资讯,解读最新政策,在低碳投融资、产学研合作、产品供求与产业链建设等方面交流互动,寻求商机,共谋低碳产业可持续发展大计,将成为中国低碳领域最具商机、最具影响力的高端资源整合与品牌创建活动之一。   这既是资源整合的会议,也是学习品牌战略的会议。我们希望各位代表来到这个会议上,不仅能够学到品牌战略,还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为品牌战略的落地挖掘资源、储备资源、整合资源。   二、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低碳产业协会   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   承办单位   北京爱尼基咨询中心   北京旺旅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参会对象   低碳企业领导,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领导,专家学者、投资机构、招商单位代表,低碳产业服务机构代表。   三、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   2012年3月21—22日   会议地点   北京展览馆五号会议室   四、拟邀演讲嘉宾及演讲题目   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张平:整合资源 创建品牌   建立有竞争力产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经济与技术研究所主任李连成:低碳交通的投资机会与资源整合策略   国务院国资委处长张义豪:低碳产业发展政策解读   国家发改委与科技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对外合作办公室副主任赵刚: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与政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教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娄乃琳:住宅产业化与绿色低碳节能环保   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志林:开发地热清洁能源,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曾衡:中国低碳企业的品牌打造   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彭洪:风电整机设计理念的一场革命   ——舱内贴身吊车破解风力发电机组供求后顾之忧   中科招商执行副总裁梁洪涛:金融资本助力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机会   北京大学企业导师高端培养计划办公室负责人刘波:北京大学投资导师培养计划与招商办法   中国低碳商学院院长金熙颜:构建组织核心竞争力   五、邀请嘉宾:   张义豪 国务院国资委处长   娄乃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教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赵 刚 国家发改委与科技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对外合作办公室副主任   李连成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经济与技术研究所主任   喜文华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中心主任   杨富强 世界自然基金会主任   潘保春 合肥荣事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冯 军 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庄大建 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 鸣 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   施正荣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 健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熊晓鸽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中国区总裁   汪潮涌 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赵 岗 德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苏绍文 Greenbridge Capital Limited合伙人总经理   阎 焱 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   黄立达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   赵慕杰 英特尔投资机构策略投资高级经理   陈 杭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副总裁   邱玉芳 美国中经合集团资深副总裁   杨海浩 正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栽   王 刚 法国NBP亚洲投资基金董事、中国区首席代表   王 岑 天图创投集团合伙人   张博晓 深圳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 刚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   王俊峰 联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六、会议形式   1. 领导及专家报告:有关领导及专家就整合资源创建品牌做主题报告。   2. 专题演讲:介绍低碳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成果和新技术。   3. 产业整合: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投融资合作与项目对接、产业链建设与市场运营。   4. 特别策划:现场解读——认识未知的自己,让在场来宾换个角度面对自己。   七、相关事项   1.免费参会对象: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一位代表免费参会 理事单位二位代表免费参会 常务理事单位三位代表免费参会,副会长单位五位代表免费参会。   2.非会员单位:贵宾席位:2980元/人(含桌排费、资料费、会务费、午餐费) 嘉宾席位:1500元/人(含资料费、会务费、午餐费) 会议期间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会议组委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北路17号日坛国际G座2005室(100020)   电话:010—57272228 传真:010-59222900-1462   联系人:李长春 手机:13261227267 邮箱:vcvc114@126.com
  • 北京市科研院整合科技资源为首都公共安全提供强力支撑
    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到奥运会、国庆阅兵等大型事件的多项应急处理预案……在北京这座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从容、高效地完成一系列重大活动后,面对北京市科研院此间提供的百余项关于首都公共安全领域的科研成果,北京市有关部门和业界作出了“北京市科研院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的判断。   北京市科研院是北京市属的多学科、综合性、跨行业的大型科技研发机构,也是全国最大的地方科学研究院。进入21世纪以来,该院提出了“北京有地位、中国有特色、世界有影响”的发展目标,并将为北京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选择。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北京正在成为全球政治和经济多种重大机遇的交汇点。而一个良好的城市公共安全环境,无疑是北京市能否出色承担多重角色的前提。   “公共安全”是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而形成的新兴科学研究领域。2006年1月国务院通过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理论研究和一些国家的实践表明,多学科交叉解决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是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的主要途径。   为此,北京市科研院从2001年即开始引导、整合旗下的各科研机构,从各自的专业领域为提升北京市的公共安全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经过10年的研发实践,该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广泛用于北京市的建设与发展中。   由该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完成的“地铁人员疏散计算机仿真模拟与安全评价技术”研究课题,建立了地铁系统安全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了地铁运行中,成为北京市地铁实现安全运营的标准之一。此外,该所开展的“北京市交通噪声污染状况及噪声敏感建筑物调查”项目研究,是北京市有史以来进行的首次大规模噪声调查,为系统了解北京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状况、制定交通噪声控制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机场噪声控制方案与工程技术研究,使我国城市机场的噪声影响控制工作开始与国际接轨。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了北京“经济、能源、环境、安全系统的模拟与动态分析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课题研究,首创了一整套定性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和衡量城市运行安全的现实状况。这一成果在奥运会期间,为监控城市安全运营提供了决策依据。   该院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通过开展食品检测方法、食品抽样模型、食品可追溯监控体系、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等专业领域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北京食品安全领域的领头军。通过推动检测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检测市场从食品安全检测拓展到电子产品安全检测、环境检测和材料检测,检测参数由原来不足300个增加到近1200个。在三鹿奶粉引发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受市工商局、食品安全办委托,为蒙牛、三元等大型乳制品企业进行检测服务,先后检测5000多个样品,对保障乳制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有效提高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能力,北京市科研院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3年投入1亿多元,建设了一批在公益科技、产业技术等方面特色明显、优势相对突出的重点实验室。目前,该院以公共安全领域的可持续研发为主要方向,以国家环保部批准组建的“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为标志,构成了功能相对完善的研发平台和支撑体系。即1个创新资源整合平台:首都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1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工程中心 8个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北京城市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公共安全重点实验室、城市运行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产品质量安全与创新方法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资源应用重点实验室、公共计算重点实验室、环境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职业安全健康重点实验室。
  • 天津整合检测资源 启动多家检测研究院组建工作
    从日前召开的2012年天津市滨海新区质监工作会议上获悉,滨海新区质监局已经启动了新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在原塘沽、汉沽、大港及开发区质量、计量、特种设备现有检验检测机构的基础上实行资源整合,启动了滨海新区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滨海新区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滨海新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滨海新区标准化研究院等组建工作。   该局积极推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新区政府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双方将组建中国(天津滨海)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在该中心框架下,下设“三个中心、一院、一园、一实体”。建立中国(天津滨海)技术标准研究中心,指导重点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建立滨海新区技术标准检测认证中心,在LED、光纤传感性、视像、视觉等领域开展检测 建立滨海新区国际标准化交流中心,吸引重要国际标准化机构落户新区。同时,建设中国标准化职业学院,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标准化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此外,双方还将建设“新区标准化技术孵化园”,筛选、吸引先导性、关键性、创新性技术标准和相关机构入园孵化,加速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 湖北发布食药监管体制改革意见 将整合检测资源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为确保全省食品药品监管改革工作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和平稳运行,现就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ldquo 三个代表&rdquo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为重点,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监管环节、明确部门责任,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充实和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建立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水平。   (二)总体要求。   1.整合资源,理顺关系。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机构、队伍和技术资源,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强化和落实监管责任,着力解决食品药品监管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的矛盾,实现全程监管无缝衔接。   2.突出重点,加强基层。合理布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资源,推动工作重心下移,重点加强农村、街道、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地区监管能力建设,构建上下贯通、相互衔接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基层监管工作水平。   3.科学规划,精干高效。按照盘活资源、挖掘潜力的要求,合理配备和充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力量,促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队伍、信息、监测、检验、科技等资源共享和统筹利用,避免重复建设。   4.分级负责,分步实施。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分级分步组织实施,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二、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为了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防范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市(州)、县(市、区)政府原则上参照省政府整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和机构的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将原食品安全办、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商务部门酒类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作为本级政府的工作部门,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同时承担本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领导班子由同级地方党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   (二)整合监管力量。将各级质监部门涉及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人员、编制和相关经费,各级工商部门及其基层派出机构涉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人员、编制和相关经费,划转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卫生部门尚未划转的涉及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的人员、编制划转落实到位,确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足够力量和资源有效履行职责。   (三)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在整合原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现有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基础上,组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机构,其中,市和中心城区原则上不重复设立执法机构。根据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工作需要,吸纳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监管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和监管工作流程,加强监管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监管效能评价机制,提升科学监管水平。进一步健全风险监测、检验检测和产品追溯等技术支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技术支撑平台,逐步实施食品药品全品种、全过程电子监管。各级政府要加大食品药品监管投入,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人员、公用经费和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电子监管等必需的工作经费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 按照国家规定的配备标准尽快配齐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仪器,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基础设施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点民生工程加快建设,切实改善监管执法条件,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   (四)整合技术资源。按照&ldquo 提高现有能力水平、按责按需、填平补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rdquo 的要求,整合卫生、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技术资源,科学规划食品药品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市(州)要将有关部门涉及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机构、人员、装备和相关经费划转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条件的市(州)整合资源建立综合性的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全面整合县(市、区)有关部门检验检测资源,建立综合性的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作为同级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推动各类检验检测人员和设备的统筹使用,检验经费的统一归口管理,检验建设项目的统筹规划安排,检验任务的统一部署实施,提高检验检测整体水平。通过政策引导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保证食品药品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需要,促进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   (五)健全基层管理体系。按照&ldquo 关口前移、重心下移&rdquo 的要求,充实基层监管力量,配备必要的技术装备,填补基层监管执法空白,确保食品和药品监管能力在监管资源整合中都得到加强,加快形成食品药品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在乡镇(街道)或按区域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监管执法人员数量根据所在乡镇(街道)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等因素配备,人员编制从市县行政事业编制总量及省以下有关垂直管理部门行政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划转,不新增人员编制。按乡镇(街道)设立的,人口5万人以下的,人员编制4&mdash 6名 人口5万人以上的,人员编制6&mdash 8名 按区域设立的,人员编制6&mdash 8名。在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配备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可聘请村干部、社区网格管理员担任,并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工作补助。密切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与监管执法队伍的衔接配合,全面推进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支持农贸市场检验检测站建设,补助检验检测经费。   (六)强化行业自律作用。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加快推进食品医药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使其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坚持积极引导发展、严格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食品医药行业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健康有序发展。   三、落实监管责任   (一)地方政府负总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对本地区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在省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切实抓好本地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调整工作,确保职能、机构、队伍、装备等及时划转到位,配套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项工作有序衔接。要加强组织协调,强化保障措施,落实经费保障,实现社会共治。   (二)监管部门履职尽责。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监测,严密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农业部门要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和有关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强化源头治理,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强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各地可参照省政府有关部门对食用农产品监管职责分工方式,按照无缝衔接的原则,合理划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的监管边界,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切实做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与批发市场准入管理的衔接。卫生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标准、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各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切实履行监督、指导、协调职能,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完善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综合监管措施。建立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和诚信意识,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细化并落实主体责任。   (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有关工作,形成监管部门之间密切协作的联动机制。质监部门要加强食品定量包装、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的监督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工商部门要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活动的监督检查,严惩违法广告行为。住建部门要督促建筑工地食堂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城管部门要做好食品摊贩等监管执法工作。粮食部门要加强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的监督检查。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大对食品药品犯罪案件的侦办力度,设立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侦查机构,建立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工作衔接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   四、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社会关注度高,各方面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期待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务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切实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负责。食品药品日常监管任务繁重,要尽可能缩短改革过渡期。市(州)、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原则上分别于2013年9月底和年底前完成。   (二)确保平稳过渡。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改革过渡期间的监管职责落实工作,防止出现监管空档。改革过渡期间,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责任和药品监管责任仍由原系统承担,并按既定部署做好相关工作。严禁改革期间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不按要求履行职责。对不认真履责、监管不到位,出现失职、渎职行为,以及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各有关部门要顾全大局,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人、财、物的划转工作。市(州)、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有关职责调整、机构整合、人员编制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划转等问题,由省编委另行发文规定。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平稳过渡。   (三)严肃工作纪律。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机构编制、人事、财经纪律,严禁在体制改革过程中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突击提拔干部、突击花钱,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各级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对违法违纪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四)加强宣传指导。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政策,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改革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重大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舆论环境。省编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及时掌握和研究解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协调指导、督促检查,为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 “台州经验”成为县级食安检测机构整合样本
    4月15日至16日,全国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推进会在临海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食品安全工作人员,交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情况,我市在会上作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的台州样本”典型经验介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规划财务司司长王小岩、副司长王岿然,省政府副秘书长、省食安办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朱志泉,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柯昕野,副市长叶海燕参加会议。   近年来,我市(台州)积极探索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2012年在总结三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市县分级、软硬结合、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的整合总体思路,在全市范围强势推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工程,努力解决检验检测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市级层面,以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为平台,采取“软整合”的办法,实行检测计划、经费、信息发布“三统一”。还计划投入1.1亿元资金,启动新建1.55万平方米的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并同步启动建设全市食品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在县级层面,采取“硬整合”的办法,彻底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食品检测机构及其人员、设备,建设统一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将检测经费纳入检测中心“一个口子”,推动检测设备、计划、标准、结果共享和信息发布“五个统一”。目前,全市已建成三门、临海、温岭、玉环等4个县级检测中心并投用,椒江、天台、仙居等3家将在年内建成投用,预计到年底规范化检测中心建成率达到80%左右。   下阶段,我市将重点在“四个一”上做好文章,加快形成一批检验检测管理运行机制,健全一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个食品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争取3至5年内形成一批业务精、技术强的检验检测学科带头人。   与会人员高度肯定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的“台州样本”,并实地参观了临海市和三门县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 整合优势资源 铸造民族精品--访汪尔康院士和西安瑞迈周起设总经理
    前言:长春应化所汪尔康院士与西安瑞迈合作研制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MPI-A型),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子项目。MPI-A在国际上首次将毛细管电泳分离和电化学发光检测性能完美结合,比相关领域通常应用的进口“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仪”大大降低了成本。目前,该仪器已应用于药物、医学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工作。日前,汪院士在百忙中接受本网的邀请,以文字稿件形式详细阐述了该款产品的技术优势,随后笔者又邀请西安瑞迈公司周起设经理(以下简称“周总”)谈谈该款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国产仪器行业的发展问题。此篇专访中,专家与厂商联手为国产优秀产品宣传造势,同时也为国内仪器行业的资源整合献计献策,以飨读者。 汪尔康院士 Instrument:您与西安瑞迈合作研制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将毛细管电泳分离和电化学发光检测性能完美结合,请您具体介绍其具体性能? 汪院士:电化学发光检测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毛细管电泳分析中的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它将毛细管的分离技术与电化学发光检测相结合,可在临床分析及医药、病毒、免疫等科学试验中大大简化分析的技术难度,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系结合毛细管电泳(CE)分离和电化学发光(ECL)检测于一体的多测试界面、多分析参数、多控制部件系统集成仪器。这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西安瑞迈公司合作首创的一种现代分离分析仪器。它可同时对被测样品实现毛细管电泳在线分离、电化学发光实时检测,并同步显示化学发光信号、电化学电位扫描信号、电化学电极电流信号及毛细管电泳电流信号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电化学分析仪,提供电化学发光分析所需的恒电位、循环伏安及线性扫描信号发生器及电化学电流检测器; (2)数控毛细管电泳高压电源,提供电泳分离所需高压,可按照程序对电动进样时间及高压、分析过程时间与高压进行独立控制; (3)多功能化学发光分析仪,由CE-ECL多功能检测池和化学发光检测器构成。CE-ECL多功能检测池成功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及化学发光三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组会在一起,实现了三种检测方法的有机结合;化学发光检测器可进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静态注射化学发光、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微芯片化学发光等各种发光检测。 Instrument:请问该仪器的关键技术是什么,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成就,获得了哪些专利? 汪院士:我们瞄准电化学发光、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及电化学检测的前沿研究领域,在检测系统设计、电极化学修饰、电化学发光试剂的固定化、整体仪器的开发和芯片系统制作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1)建立了方便易用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电化学的检测平台,基于该平台,对药物、环境污染物、生物分子等进行检测,并应用到临床样本等实际体系的分析,推动了该项技术的发展; (2)将化学修饰电极技术引入毛细管电化学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选择性及电极的稳定性; (3)建立了多种电化学发光试剂的固定化技术,避免了繁琐的试剂引入操作,提高了信号的稳定性,并首次将该技术用于毛细管电泳分析;制作了腐蚀接头的电化学光检测器,有效抑制了电泳高压对检测的干扰;利用平行催化的电化学发光、电化学双检测技术扩大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的应用范围;对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中的场放大效应进行研究,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4)首次研制出商品化的整体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经中科院组织的鉴定会评价为“国际首创”,该仪器已成功投放市场,为该项研究的推广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5)建立了新型的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电化学检测系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已申请专利15项(其中3项已授权): (1)建立电化学发光及电化学检测方法,设计制作了相应的检测池:毛细管电泳柱端喷壁安培检测池(专利号:97214642.3)、分离式电化学发光流动池(专利号:00241245.4)、喷壁式电化学发光流动池(专利号:00241246.2)、毛细管电泳柱端电化学发光检测池(专利号:01133351.0,已授权)、毛细管电泳与流动注射通用型电化学发光流通检测池(专利号:02123900.2,已授权); (2)在电化学检测发光方法中,为提高检测灵敏度、减少干扰,提出多种电化学发光检测器的制备方法: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专利号:01120534.2)、毛细管电泳固体电化学发光检测器(专利号:02116453.3)、纳米金颗粒修饰的固体电化学发光检测器(专利号:02116460.6)、腐蚀接头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装置(专利号:200310115835.3)、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物膜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专利号:200410010765.x)、合成含有三联吡啶钌的微米及纳米粒子的方法(专利号:200510017158.0)、一种在电化学电极表面固定三联吡啶钌的方法(专利号:200510017159.5) (3)建立了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电化学检测-微流控芯片及制作方法和再生方法(专利号:03145053.9,已授权)、集成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芯片的制备方法(专利号:200310115822.6)、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装置(专利号:200510016556.0)。 Instrument: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与相关领域通常应用的进口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仪及其它同类仪器有哪些优势? 汪院士:毛细管电泳分析中应用较普遍的检测方法有紫外可见光谱、激光诱导荧光以及质谱方法。紫外方法灵敏度低,激光诱导荧光以及质谱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但是检测时往往需要进行化学衍生,且仪器设备较昂贵。电化学发光检测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成本低、检测对象广泛,应用潜力巨大。将该方法与高特异性的免疫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免疫电化学发光技术,则有着选择性好、检测限低的优势,在基础科学研究、临床诊断等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免疫电化学发光技术的应用面大、市场广阔,但目前相关的专利技术等一直把持在国外大型公司手中,所生产的专用仪器及相配套的试剂盒价格昂贵(仪器的价值高达18万美元,每检测一个样品实际消耗费用2美元),日常使用及维护成本均很高。 我们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商品化的整体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价格大概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被中科院组织的的鉴定会评价为“国际首创”, 可实现CE-ECL的在线分离,实时检测,操作灵活,软件功能齐全,为该项研究的推广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Instrument: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可用于哪些实际应用领域?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国内外此技术发展历程及前景? 汪院士: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可用于药物、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及核酸检测分析 可应用于蛋白质分离检测、免疫及DNA分析以及细胞组分测定等。研究蛋白质分子之间或与其他分子如临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折叠现象、构象转化等,对深入探讨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而有关DNA的损伤及其修复等科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了解一些基因性疾病的致病原因并寻求可能的治疗手段,此外,利用DNA适配子特异识别生物分子甚至癌细胞等特点,可对特定目标进行专一标记及分析测定;单细胞分析如原位监测细胞受激释放及其代谢凋亡等,有助于我们在细胞层次上深入了解生命现象及其本质,并通过细胞与药物作用研究来初步筛选某些临床药物;利用抗体与抗原或亲和素与生物素的特异作用,可以实现目标物的靶向标记。 在国内外,关于蛋白质、DNA、细胞及免疫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如日中天,与此同时,相应的分析仪器的研发和应用也得到了大力发展。Ru(bpy)32+ 电化学发光(ECL)在以上分析领域的基础研究也得到大力发展,建立了相应的活化、标记、分离和检测技术并取得广泛的应用。但国际上仅有少数几家公司在生产电化学发光仪及开发相关试剂,其中,美国IGEN公司率先推出Origen Analyzer系列的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此类仪器是在Origen磁微球免疫标记技术基础上,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方法,将电化学发光方法应用于免疫分析领域,然而,该仪器无法有效分离样品,只适合研究纯化后的样品,而且价格昂贵,每台18万美元,其备用件及消耗件如电化学发光探针等的总价格也近10万美元;德国宝灵曼公司也推出了Elecsys系列的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该仪器采用了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链酶亲和素与生物素间接包被及间接性抗体等技术,由于这种仪器同样采用了流动进样装置,因此仍存在样品分离等问题。Roche公司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先后收购了宝灵曼公司和IGEN公司,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器及其配套试剂的生产厂商;最近,Roche公司推出101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该仪器的分析特点与前两种仪器基本类似,仍采用流动注射和磁微球技术。以上这些电化学发光仪,均在样品分离纯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分析手段单一,并且无法进一步进行微型化,很难从根本上满足目前我们在基础科学尤其是生命科学分析等研究领域的科研需要。我们研制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CE-ECL),是国际上的首台这类仪器。把先进的分离方法与先进的检测技术结合成为整体的智能化分离与分析仪器,在国际上是首创。中科院组织的鉴定会评价为“国际首创”,而且价格较低,可实现CE-ECL的在线分离,实时检测,操作灵活。今后的研究工作将侧重于具有实际生物分析应用前景、功能全面的微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器。 Instrument:请介绍您与西安瑞迈的合作过程,您如何将科研成果顺利的推向市场的呢? 汪院士:由于在测试方法上我们的科研小组作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加之仪器设计较为成功,与西安瑞迈紧密合作,在成果鉴定之后短短一年内就销售了30台/套,销售产值达300万元。但是随着销售数量的增长和使用对象的不同,要商品化质量是关键,产研紧密结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整体系统各项设计,分别从微电极系统、化学发光单元、电化学分析系统以及毛细管电泳高压电源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使仪器系统测试效果大大提高。并且在产品产业化和实际销售过程中,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派生出了一系列基于CE-ECL技术的系列产品,如:多参数化学发光联用仪器系列、化学发光及荧光分析检测仪系列、进样器系列、化学发光检测器系列等。到目前为止,MPI-A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在产业化完成之后,取得了相当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初步建立了销售网络。迄今为止,该仪器(包括科研原型样机和商品化仪器)已销往全国各地,受到了用户单位的一致好评,已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等重点院校作为教学仪器和科研仪器购置。据统计数据显示,因是国际首创,该仪器在国内销售市场独据份额,其生产总值已达1000多万,实际完成销售额达900多万,其中仅MPI-A/B型已实际销售66台/套,产值约800万;另有三十多台已被一些用户单位预定。实践证明我们与西安瑞迈公司产研结合是很成功的,我们从一开始研制到样机成功进行转化为商品,不断完善、不断改进,始终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推动这类分析仪器的发展。 Instrument:请问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自推向市场来,已经被哪些国内外科研机构选用,关于该产品近期有哪些好消息(如国家部门和权威机构的肯定)呢?是否有国际化推广的计划? 周总: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分析检测仪自2004年正式投产以来,由于其独特的分析功能而受到了众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排名前100名的理工科院校中有近90%的院校已经购买此仪器,有些院校甚至购买了近10台,其中包括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化学所、电子所、过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也相继购买了此仪器。此外,还有国外的一些科研机构也在询问购买事宜。该仪器目前已列为科技部仪器产业化示范项目产品。 Instrument:您认为目前国内科学仪器的研发和生产主要面临哪些困难?您对科研工作者与厂商加强合作及促进国内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哪些建议? 周总:目前国内分析仪器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有些产品已经占据了国内主要市场,但在高端仪器领域,国外产品仍占有主要地位。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化分析仪器更是如此。分析仪器由于产品开发存在投入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和市场风险大的问题,因此仅由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独立开发高水平的分析仪器难度很大。一方面企业不可能建立完全用于基础研究的实验室,另一方面所开发的仪器如果没有相关测试方法的配套很难进入市场。因此,采用院企结合、校企结合研发新型分析仪器是一种将产品尽快进入市场的理想方法。西安瑞迈公司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汪尔康院士、董绍俊院士等知名专家的合作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此外,企业应能多与所研制产品的行业顶级专家沟通,听取他们的宝贵经验;西安瑞迈分析仪器公司所研发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仪器中所涉及的许多关键技术都得益于与其相关领域的专家指导。如电化学领域的汪尔康院士,化学发光领域的章竹君教授及弱电流检测领域的陶国安教授等,他们都对仪器的研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分析仪器研发对技术综合性要求很高,研发人员不但需要有很强的本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很宽的知识面和很强的技术贯穿能力,但受目前国内教育体制的限制,很难直接聘到相关人才,大多需要企业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因此,如何在此期间使研发队伍相对稳定,是较为困难的事情。 此外,由于分析仪器尤其是创新型仪器研发费用较高,而这部分费用却无法抵扣相应税费,导致纳税额偏高,使企业投入研发的热情受到很大影响。建议相关部门能够针对技术研发比重较大的创新型企业以税收优惠支持。 Instrument:面对国外仪器厂商的强势竞争和并购热潮,请问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国产仪器研发和生产能力,振兴民族科研能力和民族科研工业? 周总:1。国内仪器开发厂商必须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力度,避免互相仿造,竞相降低产品价格,使自己逐渐丧失研发能力。 2.要努力打造品牌产品,努力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避免片面追求不实用的技术指标和表面功能,在中低档产品上占领国内主要市场,进而逐渐缩小高档分析仪器与国外产品的差距,逐步改变国外产品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的局面。 3.要改变国内分析仪器厂家规模偏小,单一厂家产品种类繁多的问题,鼓励企业做精做强具有自己优势的产品。 4.鼓励企业按行业划分进行集团化重组和并购,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 采访后记:汪院士和周总分别从技术和市场这两方面,阐述了MPI-A的技术优势和推出过程,也给众多的国内同行来自成功案例的启迪: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整合优势资源,需要专家、厂商、政府部门等多方紧密合作。 MPI-A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相关信息请登陆: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665/C12035.htm 长春应化所相关信息请登陆:http://www.ciac.jl.cn/ 西安瑞迈公司相关信息请登陆: http://remex.instrument.com.cn 或 http://www.xaremex.com/About.htm 策划编辑:廖庆玲
  • 山西、南京等省市开始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进行整合
    南京58家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资源整合   金陵晚报记者报道 民以食为天,南京地区现有各类食品安全检测机构58家,分布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今后,这些与“吃”有关的资源都将统一整合,搭建南京市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体系。   5月15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公布的《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及十项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涉及的改革举措包括了整合职能相似的事业单位、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管办分离等。   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资源整合   据统计,南京地区现有各类食品安全检测机构58家,分布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虽然众多,但是由于这些机构之间没有打通,所以常常带来一项指标重复检测或者不知道找哪个机构检测的尴尬。   根据南京市委、市政府公布的《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打破部门、行业和条块分割,组织和联合驻宁地区具备相关检测技术和力量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食品检验机构,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技术人员队伍力量,构建覆盖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多层次、开放化、联动式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为食品安全执法提供技术支撑保障。   南京市编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希望通过资源整合,搭建全市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体系,把南京区域内各种检测力量调动起来,作用发挥出来。目前南京市食安办正在牵头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来逐步推进。   职责相近的事业单位要整合   2010年,南京市进行了大部制改革。同一大部门下,事业单位数量较多,有些单位功能相近或相似。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机构为例,在市住建部门系统内就有若干个。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市农业部门、市商务部门、市交通运输部门和市环保部门等。   《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及十项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对任务已完成或长期无人无事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对职责相近、设置分散、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予以整合,对事业单位没有依据自行设置的行政审批前置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予以取消。   如明确,市农业部门以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为重点板块,对所属事业单位进行撤并整合和综合设置 市交通运输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以公路路政执法、公路运输执法、港政、航政执法和水路运输执法为重点板块,整合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   探索事业单位管办分离   《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及十项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要求,以促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增强公益服务事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为目的,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探索管办分离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   据介绍,南京目前正在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接下来将实施分类并改革。这类改革的事业单位以公益服务为主,不以盈利为目的。目的是给事业单位以足够的自主权,做好公益服务。   陕西省将整合食品检验检测机构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陕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获悉,陕西省各部门各系统食品检验 检测机构将被整合,拟设立农产品检测和食品质量综合检测两个中心。   据了解,陕西省食盐、商务、粮食、渔业、农业、卫生、质监等各部门都拥有自己的食品检测机构,其检测能力的着重点稍有差异,但总体上检验设备基本雷同。全省食品检验机构总体上呈现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社会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小而全的格局明显,利用率不高且人、财、物浪费严重。省政府决定通过3年努力,完成全省食品安全检测整合工作,建立统一管理的检测体系。省级检测中心突出“高精尖” 市级检测中心要满足“全覆盖” 县级检测中心要达到“最基本”,具备常规微生物、理化指标和快速检测能力。
  • 坐拥五家上市公司 上海仪电酝酿全面整合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引领上海国企改革方向的上海仪电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上海仪电),近年来却陷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困局。   参与上广电重组后,上海仪电在原有上海金陵、飞乐股份、飞乐音响三家上市公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两家上市公司。不过,上海仪电旗下的这些公司均存在主盈能力不强、业务交叉同业竞争的问题,按照上海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上海仪电重组在所难免。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上海仪电董事长蒋耀强调:“仪电的整个业务要整合,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大的方向。”   仪电系问题由来已久   仪电系的问题由来已久。   上海仪电的前身是上海市仪表工业局,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非常辉煌,甚至被认为是“上海制造”的代名词。1985年,上海的电视机、录音机、收录机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5%、13.6%和16.2%。但到了1990年,这组数据已下降到6.5%、1.7%和6.8%。1992年,上海仪电下属企业亏损严重,仪表局整个系统账面负债率高达93%。   1995年,在经历仪电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过渡后,上海仪表局更名为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此后,上海仪电就成了上海市国资改革的试验田。   一位熟悉上海仪电的国资委人士认为,上海仪电的问题就在于公司的定位。作为上海国资委的资产整合平台,上海仪电过多地扮演了处置资产、消化历史包袱的角色,而没有做大做强自己的主业,浪费了很多机会。   “仪电系下面的几家上市公司盘子都不大,主业盈利能力不足。”上述国资委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从规模上看,仪电系几家上市公司与前段时间刚刚完成重组的ST东航、上海建工、上海医药等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制定三步走战略   2008年9月,上海市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由此掀起了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的热潮。   一份来自仪电的内部文件显示,上海仪电已经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2009年至2011年明确制造业、不动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初始布局,进行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加大核心业务投入,剥离非核心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业务重组,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第二步,从2011年到2015年,集团将进行国内资源整合。集中仪电集团的优势,做强做大做好电子制造业,不断扩大不动产的规模和价值,稳步扩大非银行金融业务规模,逐步形成三大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 在此基础上,2016年到2020年为发展的第三步,集团在这个阶段将进行国际资源整合,通过兼并收购,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优势,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上海仪电的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具体的实施则是通过有进有退、有调整有重组的结构调整和业务重组,加快三大业务板块——电子信息制造业、不动产业和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   三公司已确定发展方向   蒋耀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仪电的整个业务要整合,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大的方向。小飞(飞乐音响)的定位很清楚,重点发展绿色照明 大飞 (飞乐股份)将主要发展汽车电子 上海金陵专注商办地产。”不过对于广电信息和广电电子下一步的重组,蒋耀并没有过多透露,只是谨慎地表示:“这两家公司的首要任务是先把它救活,然后是梳理资产,再研究下一步的定位。”   从近一段时间仪电系的举动来看,在三步走和三大主业战略的指导下,上海仪电的调整已经展开。   11月5日,上海金陵股东大会通过了资产置换重组方案,一次性置出金陵表贴等七家电子制造类公司的股权,以置换控股股东上海仪电名下的怡科公司。通过置入商办房地产,上海金陵将成为上海仪电不动产资源整合平台。   无独有偶。11月13日,上海仪电控股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飞乐股份发布公告称,以1.93亿元价格向大股东上海仪电出售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100%股权。按照飞乐股份的说法,退出科学仪器行业是为了集中优势发展汽车电子产业。   分析人士认为,仪电系两家上市公司一系列的资产剥离背后,可能是基于相同的考虑。在上海仪电接手广电信息和广电电子后,两家公司相继进行了资产剥离,广电信息受让了上海夏普电器、上海科技网络通信以及上海索广映像等相关资产 而广电电子则出售上海广电富士和上海索广映像部分液晶相关业务,基本上成为“净壳”。   上述人士认为,上海金陵和飞乐股份剥离下来的电子制造和科学仪器类资产将有可能注入到广电信息 而相对资产较为干净的广电电子则有可能被华鑫证券借壳,成为上海仪电旗下的非银行金融业平台。
  • 消息透露18省已开展县级检测机构整合试点
    本报讯(记者林雅林鸿胤)我省将推进检验检测能力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县级检验资源整合试点工作。昨日,记者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今年该局将陆续出台一系列举措。   针对&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省局已经将国家局的文件下发到各设区市局并做了部署。同时,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全面启动县级检验资源整合试点工作,今年在18个省区选择部分试点,福建省是试点省份之一。   今年,省食药监局将在《福建省食品监管条例》的立法方面取得突破。要通过地方立法,解决现有食品监管法律规范&ldquo 分段式&rdquo &ldquo 松散式&rdquo 监管的问题。
  • 中检先来打样,“检验检测”整合纳入2023年国企工作重点
    编者注: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2022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并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将积极推动检验检测、医疗健康、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煤电等领域资源整合。同日,一则新闻显示,中国中检直接持有中国汽研约5.35亿股股份,占中国汽研总股本的53.21%,中国汽研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国中检。(相关新闻:央企检验检测板块专业化整合 中国汽研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国中检)2023年国资央企将继续加大投资!国资委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增长5.5%和5%。彭华岗表示,中央企业在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采取减免房租、货车延期贷款免息、降低中小企业宽带专项费用等措施,积极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坚决扛起能源电力保供主体责任,不计代价增产增供、稳市稳价,在能源保供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活动上,彭华岗透露,下一步,国资委将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400项重大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加大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在专业化整合方面,彭华岗表示,将积极推动检验检测、医疗健康、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煤电等领域资源整合。中央企业整体效益保持平稳增长据统计,2022年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是2.5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5%。“有7家中央企业的利润总额超过1000亿元,4家中央企业的利润总额超过500亿元。”彭华岗说,2022年,中央企业整体效益在2021年高速增长基础上,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彭华岗还指出,2022年中央企业经营效率稳步提升。具体来看,劳动生产率人均76.3万元,同比增长8.7%;研发投入经费同比增长9.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同比得到了提升;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12月末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64.8%,今年以来一直控制在65%以下。此外,中央企业上缴税费持续大幅增加,社会供给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近期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的目标是“一增一稳四提升”。彭华岗说,确保中央企业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是这几年持续的要求。“一稳”是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2022年这一指标一直控制在65%以下,2023年这个指标要稳定住。“四提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四个指标要进一步提升。国资央企扩投资将聚焦三方面据统计,2022年1-11月,不含房地产投资,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万亿元,同比增长5.6%。同时,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高位水平,占总投资规模比重超过20%,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新能源汽车、通信电子制造等领域保持两位数增速。此外,一批重大工程落实落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彭华岗说,国资委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紧密结合国资国企实际,切实强化稳增长稳投资措施。下一步,要着力突出“三个聚焦”。一是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400项重大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其中包括中国海油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国家电投防城港核电项目、多家电网电力企业参与风光大基地项目等,力争能够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二是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云计算、宽带基础网络、5G/6G、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积极推进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等项目建设,鼓励参与物流网络、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大力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产业链强链补链重点项目,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积极推动检验检测、医疗健康、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煤电等领域资源整合“这几年,特别是去年,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动作不断、成果频出,力度大、模式新、效果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彭华岗说。如在矿产资源、钢铁等重要领域,通过重组整合推动中央企业规模实力有效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在资源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组建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利于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世界一流矿产资源综合服务企业,增强铁矿石等资源的保障能力,进一步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据统计,2022年共有37家中央企业25组专业化整合项目分两批开展集中签约。彭华岗指出,2022年,做强做精主业实业,专业化整合迈上了新的台阶。推动专业化整合,有利于有效解决中央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打造主责主业更加聚焦、业务结构更加清晰、核心能力更加突出的优势企业。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进、退、整、合”为着力点,加强重点示范项目的协调推进,不断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进”是要瞄准高水平、导向性,支持推动国有资本协同合作,促进固链、补链、强链、塑链。“退”是要持续推进低效无效资产和非主业非优势业务退出,做好产能过剩行业整合,促进产业调整升级。“整”就是积极推动检验检测、医疗健康、装备制造、矿产资源、煤电等领域资源整合,避免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合”就是支持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强内部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强大的合力。进一步高质量打好能源电力保供阵地战、攻坚战去年以来,我国能源保供面临很大压力。彭华岗表示,中央企业煤电企业不惜成本采购优质电煤,确保高峰期发得出、顶得上。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发电5.1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比重的63.1%,高于装机规模8.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了5.9个百分点。煤炭企业带头执行电煤长协机制,全力以赴增产量、稳价格。电网企业加大跨区余缺互济力度,最大限度补缺口、保安全。石油石化企业加强调度协调,有效保障冬季用气供得上、稳得住。彭华岗表示,2023年,国资委将督促指导中央企业进一步高质量打好能源电力保供阵地战、攻坚战。包括指导煤炭企业加快办理产能核增手续,尽快释放先进产能;指导发电企业用足用好能源保供特别债资金;指导电网企业充分发挥大电网优势,持续优化提升跨省区域调度能力;指导石油石化和管网企业全力落实保供资源,加快储气设施建设。“中央企业大多处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彭华岗表示,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切实履行好中央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 广州整合市质监局系统 组建大型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近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市质监局编制的《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  该方案提出,对市质监系统相关事业单位以商业性为主体的检验检测认证资源进行整合,组建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其次,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检验检测认证资源整合,力争3至5年内该集团发挥品牌效应,实现规模化发展。会议指出,组建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是落实国家有关部门改革试点的重要任务,也有助于强化广州市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的优势地位。广州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指导集团组建工作。一要按照解决共性问题、走在前列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完善组建方案。二要按照既定目标,明确时间表,加快集团组建工作进程。三要落实保障措施,确保组建稳定顺利推进。四要谋篇布局,迅速抢占市场。要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吉林县级食品检测机构整合试点开始
    近日吉林省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食品药品安全办主任、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崔洪海率领省局调研组先后到吉林省梅河口市、长白山管委会、抚松县、白山市调研。   崔洪海检查了相关企业,重点就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整合试点工作开展调研。   崔洪海强调,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问题的难点、媒体关注的焦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确保百姓饮食用药安全的关键。一是抓好机构改革各项工作。在确保改革过渡期间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科学谋划、合理设置、分析利弊、长远考虑有关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二是抓好监管与服务工作。要坚守法律红线,严格执行监管职责,对于敢于触碰法律红线,在&ldquo 高压线&rdquo 上&ldquo 荡秋千&rdquo 的企业或经营者,要坚定&ldquo 零容忍&rdquo 的态度,严厉打击,决不姑息。对于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企业,要在法律的框架内给予积极的支持。三是要加强检验能力建设。为优化整合县级检验检测资源,提高基层检验检测能力,国家质检总局决定稳步开展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吉林省是全国首批18个试点省之一。检验机构是行政执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加大对检验能力的投入,合理设置区域布局,全力抓好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建设。   吉林省食药安全办副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省卫计委副主任郭洪志,省食药安全办副主任、食品安全总监魏茂义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调研。
  •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专家评议
    近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组织专家组,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子项目《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开放共享情况进行了评议。此次评议的目的是为了贯彻科技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工作的通知》精神,推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平台尽快开展共享运行服务。按照通知要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对平台的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制度等开展自查、落实、形成了完整的开放共享工作总结报告。经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的批准,成为在建的34个平台中首批接受评审的9个平台之一。   该平台在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和计量司的领导和推动下,通过建立规范的标准物质资源整合机制,整合了国内全部5000余种有证标准物质信息资源,并可随时提供4000余种标准物质实物资源。截止2008年底,累计实物资源共享量达85万份,有力支撑了科技创新及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各项民生事业的发展。   专家组听取了平台负责人李红梅所做的《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开放共享落实情况》的报告,观看了《国家标准物质信息平台》网站功能演示,审阅了《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开放共享情况总结报告》以及相关资料,现场检查了国家标准物质实物库及资源共享服务情况后,对平台的建设成果以及在资源质量保证、评价与国际互认、资源更新维护、共享服务模式等方面形成的鲜明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对国家标准物质实物库今后扩大规模给予支持。专家组成员按照评议要求,对平台在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服务效果方面的情况给予评议,并最终形成了专家组综合意见,该意见将为科技部、财政部确定平台转入运行服务阶段提供决策参考。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张渝英副主任,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许增泰处长,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刘新民副司长、科技司张永华副处长以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吴方迪、段宇宁副院长参加了评审会。
  •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在京正式开通运营
    9月25日下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门户网站“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在北京正式开通运营,以此为标志,中国科技资源已初步形成跨部门、跨区域、多层次共享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共同启动“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九月二十五日说,几年来,中国已建设一批重要的科技条件资源共享平台,初步形成跨部门、跨区域、多层次的科技资源整合共享体系,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支持和基础条件资源保障。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门户网站“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当天下午在北京正式开通运营,万钢讲话时作上述表示。他说,“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整合了行业、部门和地方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信息,既是中国科技条件资源信息汇集交流中心和信息发布与成果展示窗口,也是科技资源管理决策的支持系统和中外科技资源信息交流的枢纽,希望它能够成为科研工作者手边的工具,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更多便利。   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称,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运用现代新技术,加快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有利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集聚了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优质资源和成果,面向全社会开放服务,必将为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 两会提议:整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
    北京3月11日电 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和科学基础,但仍存在设置不合理、衔接不紧密、重复建设多、整体合力弱等突出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李逸平、张喆人、李斌联名建议,要整合各类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的力量,实现不同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检验检测整体合力建设,使有限的资源更好地为保障食品安全服务。   据了解,我国从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机构资源主要分为三类:隶属政府部门的机构,企业性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高校实验室。其中,隶属政府部门的机构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体资源。李逸平说,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实行“分段监管”的体制,大量检验检测机构分属政府各相关部门所有,资源普遍分割,检验项目重复,检测能力不高,布局不尽合理,缺乏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产生了多方面的管理困境。   他举例说,一些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分类不统一、判定标准不一致,有些检测标准和方法仍然欠缺。检测方法和适用标准不一致、检测结果相互矛盾、发生问题后相互推诿责任等“业务冲突”问题。   由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常常是依据本部门所属的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开展监管执法工作,“监管空白”和“监管交叉”并存,形成了诸多的监管盲区和效能损耗,为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各部门在监测和日常监管中积累了海量数据,由于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很多数据的潜在价值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造成“资源内耗”。   针对上述问题,李逸平建议修改完善《食品安全法》及国务院实施条例中有关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内容,赋予综合协调机构统筹检验检测机构规划及其实施的职能。此外,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 大力推进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建立省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 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揭牌 整合11家检测机构职能
    为提升海南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四位一体”综合服务能力,推进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充分释放,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经批准正式组建,并于7月10日上午在海口举行揭牌仪式。海南省副省长陈怀宇,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铁刚共同为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揭牌。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蓬勃展开,为服务重点产业发展,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构建与国际检验检测标准相衔接的营商环境,亟需一个公益性、基础性、保障性的权威检验检测机构。据介绍,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隶属于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务上接受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整合了海南省计量测试所、省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信息所、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省锅炉压力容器与特种设备检验所、省药品检验所,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海口分所、三亚分所、儋州分所、琼海分所、五指山分所等11家检验检测事业单位职能。陈怀宇在揭牌仪式上强调,作为海南省检验检测机构重塑性改革的重要成果,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组建要立足高起点,着眼高标准,确保高质量,力争高水平,坚持以“三力”做大做强做优检验检测机构,实现集约化发展。一是要强化打造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海南样板”的魄力。明确发展目标,把准功能定位,全力推进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服务提质,着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国际互认”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二是要强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充分发挥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的集成功能,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构建海南自贸港新发展格局赋能。三是要强化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毅力。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全过程,理顺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加强运行机制创新,推进管理制度规范化,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运行顺畅、协同高效的现代治理机制。他要求,研究院要勇担时代使命,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凝聚各方力量,统筹各类资源,不断提高检验检测科学性、可靠性、权威性,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全力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铁刚表示,组建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是促进海南省检验检测体系高标准建设、建立适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对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质量强省、服务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院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快完成内部整合,迅速从“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凝聚工作合力,形成“1+12”的效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努力开创海南检验检测工作新局面。
  • 中国汽研:下一步将扎实推进检验检测认证资源专业化整合
    在5月11日举行的投资者沟通交流会上,中国汽研(601965)表示,在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控股股东后,下一步公司将扎实推进检验检测认证资源专业化整合,围绕大交通领域,整合集团内外部优质资源,持续推动公司与中检集团的文化融合、业务融合、管理融合,尽快释放专业化整合红利。据了解,此次交流会吸引了安信基金、中泰证券(600918)、弘尚资产、中国人寿(601628)等数十家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万鑫铭、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刘安民、副总经理王红钢、总会计师黄延君进行了接待,围绕公司2022年年度及2023年一季度生产经营、战略执行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  关于中检集团入主后的后续整合计划,投资者普遍关心。中国汽研进一步介绍,一方面公司将主动融入中检集团的发展,承担集团交通运输产品线牵头单位职责,充分利用中检集团资质、客户、网络等资源,整合原有汽车、摩托车、轨道交通等领域检验检测认证优质资源,拓展延伸新兴领域赛道,确保集团交通运输产品线战略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在保持自身发展战略的稳定性、延续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将围绕大交通领域,加快在相关领域检验检测认证资源布局,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认证一体化服务能力,发挥“检测认证一体化”协同效应,促进经营业绩持续提升。  有投资者询问公司国家氢能动力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的进展情况,公司称,该中心已于今年一月正式投产,其包括了电机电池实验室、燃料电池及辅件实验室、动力总成实验室、氢能整车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基于安全、绿色、体验三大技术路线,面向氢能领域、新能源汽车、车网互动、储能、氢能装备部件,着力打造了集检验检测、标准引领、技术服务、装备及部件开发为核心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提供包括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辅件、储氢系统、氢能动力系统、燃料电池整车等领域的技术咨询及检验检测服务,为能源和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7月1日即将实施的汽车国六B排放标准所带来的影响,中国汽研表示,该标准早在2016年就已颁布,车企已提前进行技术储备和新车型开发,对汽车改装和汽车检测业务不会带来明显影响。在汽车排放标准升级完成,燃油车新车型逐渐减少的背景下,公司环保排放相关业务将积极发掘市场需求,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动能,践行“双碳”战略,稳步推进中国汽车健康指数升级迭代,开展国七预研工作,积极布局碳排放研究、混动准入、非道路、排放监控平台、自愿性认证等业务,拓宽业务赛道,抢抓市场先机。
  • 地方食药监管机构改革年内完成 整合县级食品安检资源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指出,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原则上分别于2013年上半年、9月底和年底前完成。   整合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   意见明确,省、市、县级政府原则上参照国务院整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和机构的模式,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同时承担本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参照相关要求,省、市、县各级工商部门及其基层派出机构要划转相应的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相关经费,省、市、县各级质监部门要划转相应的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涉及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装备及相关经费,具体数量由地方政府确定。同时,整合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建立区域性的检验检测中心。   乡镇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   意见说,在整合原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部门现有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基础上,建立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机构。地方各级政府要增加食品药品监管投入,改善监管执法条件,健全风险监测、检验检测和产品追溯等技术支撑体系。食品药品监管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可在乡镇或区域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要充实基层监管力量,配备必要的技术装备,填补基层监管执法空白。在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要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   食用农产品管理无缝衔接   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对本地区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统筹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调整,确保配套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项工作有序衔接。   农业部门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和有关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强化源头治理。各地可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对食用农产品监管职责分工方式,按照无缝衔接的原则,合理划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农业部门的监管边界,切实做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与批发市场准入管理的衔接。卫生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标准、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各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切实履行监督、指导、协调职能,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完善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综合监管措施。   严禁过渡期突击提拔干部   改革过渡期间,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责任和药品监管责任仍由原系统承担。各有关部门做好人、财、物的划转。要确保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确保各项工作上下贯通、运转顺畅,及时处理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实现与新建机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平稳过渡。   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编制、人事、财经纪律,严禁在体制改革过程中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突击提拔干部,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 银川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资源完成整合
    3月31日上午,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增挂银川市食品(药品)公共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牌子,这标志着银川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资源正式完成整合。   此次整合将银川市农牧局所属的银川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整建制并入银川市卫生局所属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同时将银川市农牧局所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银川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银川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3个事业单位的实验室相关技术人员、编制和设备全部整合并入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合后,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增挂银川市食品(药品)公共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银川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牌子,为银川市卫生局和农牧局双重管理的事业单位。   同时将原由相关部门承担的食品卫生检验和检测职责、农产品和农产品投入物的质量检测,以及农药实验检测职责、动物食品检验检测职责、水生动物水质检测职责,土壤、植株、化肥养分检验检测职责等全部整合划入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专委会成立
    10月12日,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在京正式成立。水利部副部长、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胡四一出席会议,为专家颁发聘书并发表讲话。   胡四一在讲话中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作了深入阐述,他指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健全一系列配套制度和建立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没有完善的监测系统和全面的监测信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将无所依据。这就要求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完善数据获取和监控手段,切实做到能操作、能检查、能考核。   胡四一强调,组建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是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水利部对成立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工作非常重视,在充分考虑专业全面性、技术权威性的基础上,通过重点邀请、征求意见和组织推荐,正式确定由相关行业和领域的 35位资深专家共同组成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   胡四一对专家委员会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为了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以科学民主的方式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集中专家的智慧。就此他提出三点意见。   第一,充分认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支撑,具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水利信息化的龙头工程。陈雷部长就项目建设提出了“统筹规划、总体设计、资源整合、提高效能、突出重点、分期实施、同步推进、统一实施、周密组织和加强管理”的管理要求。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级项目办要按照部领导要求,准确把握项目特点,精心组织专家咨询工作。各位专家要高度重视咨询工作,帮我们准确把握项目实施的技术方向,为解决实施难题建言献策,科学总结实施经验,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为项目实施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和决策支持。   第二,深入研究项目的关键环节,建立多学科的强大智库。作为水利部的重大信息化项目,该项目不仅具有参与部门多、投入资金多、涉及专业多、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又要遵循财政项目的预算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和序时进度等要求。希望各位专家尽快研究熟悉《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4年)》,针对项目建设的重大技术问题,从各自的专业领域积极建言献策。专家组的技术咨询要把握项目的关键技术环节,在配套制度建设、优化技术路线、整合信息资源、发挥决策支持效果等方面深入研究,不断提出真知灼见,高屋建瓴地指导项目实施。   第三,积极参与项目全过程,对重要成果质量进行把关。希望各位专家按照《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密切配合项目进展开展咨询和专家审查,在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大纲评审、项目中期评估、项目最终验收等各个环节对项目成果质量进行把关。专家委员会要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今后对项目给予长期的关注和支持。   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有关成员单位,全体专家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
  • 视频采访:北分瑞利“整合资源 创新驱动 提质增效”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4月22日,2015 (第九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5)在北京京仪大酒店顺利召开。北分瑞利集团副总经理孙宏泉在会议期间接受了仪器信息网的采访。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科学仪器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环境下,北分瑞利作为一家&ldquo 老&rdquo 国有企业,采取了&ldquo 整合资源 创新驱动 提质增效&rdquo 的对策积极应对。   采访时孙宏泉也提到,北分瑞利非常重视便携式分析仪器的研制,近年来分别推出了便携原子吸收光谱仪、便携原子荧光光谱仪、便携红外光谱仪等产品。虽然目前由于标准缺失等问题存在,导致这些产品的销售情况并不是非常理想,但是,其市场空间与发展前景仍值得关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