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转化医学

仪器信息网转化医学专题为您整合转化医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转化医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转化医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转化医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转化医学话题讨论。

转化医学相关的资讯

  • 中国转化医学联盟成立
    p   10月10日,中国转化医学联盟在浙江杭州成立,标志着中国转化医学事业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的。 /p p   一年前,中国25家转化医学领域的重点单位及知名专家学者联合倡议筹建中国转化医学联盟。 /p p   一年后,中国转化医学联盟在浙江杭州成立,中国转化医学事业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的。 /p p   在10日召开的2015中国转化医学大会暨中国转化医学联盟成立大会上,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李继承教授获选中国转化医学联盟主席,在该联盟中,目前有95位理事。 /p p   2014年10月,中国25家转化医学领域的重点单位及知名专家学者联合倡议筹建中国转化医学联盟。 /p p   何为转化医学?李继承说,转化医学是指一类医学研究,它能够更好地将基础研究与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患者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简单地说,是临床发现问题,实验室研究问题,返回临床解决问题。”南京军区117医院原院长、再生医学中心主任马炬明举例,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和同事的“523任务”就是一个转化医学的典型案例。 /p p   李继承认为,近年来科学家对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但真正临床应用却存难题,“人们发明了那么多新技术,积累了那么多新知识,发表了那么多的高水平论文,为什么人们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迫于这种社会压力,转化医学成为了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p p   在李继承看来,转化医学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受惠,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提高疗效。中国转化医学联盟成立正是以促进中国的临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为目的。 /p p   据了解,转化医学是当前全球医学发展的新前沿,中国转化医学联盟的成立,对于中国医学事业和医药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联盟也致力于将转化医学和精准医疗打造成为中国医学事业发展的新亮点。 /p p   对于中国转化医学联盟的未来,李继承说:“接下来联盟将整合资源,建立整合患者危险因素、临床诊治、预后生存等临床数据库资料 联盟将以转化医学的最终实现为目标,吸纳企业资金,使基础研究和临床需求的转化更加迅速、紧密。” /p p   此外,学术交流亦是联盟承担的重要责任,联盟还将每年召开中国转化医学大会,邀请专家学者做基础医学研究的前沿报告,邀请临床医生总结临床需求,从而构建转化医学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 /p p br/ /p
  • 中关村转化医学工程中心建质谱科研转化平台
    科技日报讯 2017年1月22日,在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主导下,北京毅新博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庆伟与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邹颖副主任、重庆涪商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建伟执行总裁签署了三方合作谅解备忘录,依托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质谱科研转化产业投资基金,带动整个质谱业界机构共筑生态,在毅新国产质谱平台进行科研和临床合作。依据备忘录精神,毅新博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产业投资基金合作成立毅新重庆子公司。毅新博创公司将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入股,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产业投资基金为投资主体。成立后的毅新重庆子公司作为毅新博创质谱仪生产销售企业,将主要致力于毅新博创质谱仪和其他研发产品的产业化。毅新博创公司自主研发的飞行时间质谱系统是国内首家获得国家药监局 注册证书的国产质谱产品,先后与北京协和肿瘤医院、301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等单位合作开展基于CLIN-TOF 质谱技术的研究,合作发表SCI论文累计超过20篇,累计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共获得授权32项,申请3项国际PCT专利,20项耳聋试剂盒获批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5项产品/服务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认证。这次合作成功得益于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的强大优势资源整合能力,助力建立质谱专业的科技转化平台,使得质谱仪技术、软件、试剂、数据库技术资源得以集聚,是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打造专业领域技术转化的又一成功案例。
  • 首个“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成立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 我国医药行业首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落户广药集团,这标志着我国转化医学研究正式展开。转化医学强调以临床为中心,从实验室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室的连续过程,缩短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时间,药物综合临床价值大大提高。
  • 转化医学须突破两“瓶颈”
    自2005年左右,在我国兴起了&ldquo 干细胞疗法&rdquo 热潮,经历七八年之久,除了大量病人受骗上当,身体、经济遭受损失,几乎没有可称道的成就。   这或许是我国转化医学在这方面失败的一个典型实例。转化医学旨在通过将研究成果&ldquo 转化&rdquo 为诊断工具、药物、干预措施、政策和教育而改善个人和社群的健康,其座右铭是&ldquo 从板凳到床边&rdquo 。如今,转化医学似乎已成为一个时髦的术语。主要原因是,尽管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但新药产出却急剧减少。动物实验、试管分析以及早期人体试验不能充分反映病人的情况,以便可靠地预测新的化合物或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过去20年,生物医学和其他研究领域,已经使医学革命化,产生了全新领域,以及治疗疾病的新途径。   此外,生物技术和其他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对疾病更深入理解,导致在生物医学以及在其他相关领域的多个层次出现多种机会和挑战。面临这些机会和挑战,需要全新的概念和战略。   转化医学恰恰能够提供这些所需的新概念和新战略。发达国家已经在瞄准转化医学,积极进行投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大大推动了对转化医学的资助(100亿美元),成立了近60所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欧洲委员会(EU)拟将60亿欧元预算的大部分投入转化医学。我国也不甘示弱,拟在全国建立6个转化医学中心。   当务之急是我们需要对转化医学作出合适的诠释。而现在的形势,似乎将&ldquo 转化&rdquo 等同于任何涉及临床资料或尚未确定的化合物/医疗器械测试的研究方案,甚至只要涉及患者数据的分析,流行病学也被称为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的这种诠释能最终帮助患者吗?如果转化医学仅仅作为一种噱头,则很难作出重大创新举措。   转化医学涉及多领域(如组织工程、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再生医学、分子诊断等)、跨阶段(包括基础研究、试管研究、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临床应用成为标准治疗等诸阶段)以及众多利益攸关者(包括主办者、监管者、企业、基础科学家、动物实验专家、临床研究专家、临床医生、患者、受试者、研究机构、临床机构、社群),做出良好的伦理决策是一项必做的义务。   转化医学的人文伦理考虑要求:牢牢把握为病人的根本目标(以病人为本),正确处理利益冲突 进行负责任的研究 确保研究开发药物、生物产品、器械的质量 做好优质基础研究(&ldquo 科学脊梁骨&rdquo ) 做好优质实验室研究 做好优质动物研究(关注动物伦理) 尽快转入优质临床研究(关注研究伦理) 尽快转入临床应用,成为优质标准疗法(关注临床伦理) 促进公众参与,以及促进公平可及,使所有需要者平等、公平分享科学成果,促进社会公正。   目前,转化医学需要突破的两个&ldquo 瓶颈&rdquo 即转化障碍:第一,是基础的研究成果不能在临床条件下得到检验 第二,是已经得到证明的干预方法不能成为标准疗法。在突破这两个&ldquo 瓶颈&rdquo 的过程中,科学的、方法论的考虑与人文的、伦理的考虑交织在一起。   从临床前研究成果的转化中,首次应用于人的临床试验是一个关键节点。然而,由于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这些试验涉及最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在开始做这些试验时被一系列难办的伦理问题困扰:该药物在动物中是否已经充分展示临床上的前途?试验的可及是否应该限于患难治疾病的病人?是否应该将试验视为治疗性的?研究者是否已经将风险充分地最小化?解决这些伦理问题不可避免要依靠对有关未来的事件(如伤害、治疗反应和临床转化)作出预测。   另一个关键节点是,已经得到临床试验证明的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不能不失时宜地转化为标准疗法。   这时我们必须考虑临床实践的环境、转化发生的层次、医生的行为、患者的行为等。而现实中,有许多例子显示在这方面并不成功。为了消除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实践转化的障碍,也许需要进行实施性研究以发现妨碍这一段转化的&ldquo 瓶颈&rdquo ,但进行实施性研究时研究对象不是个体而是群组,就会遇到是否存在临床均势、谁是受试者、如何进行知情同意等伦理问题。
  • 构建转化医学合作平台,推动全国科研进程——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
    9月19日,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开幕典礼在京召开。合作双方的高层领导为共建实验室揭幕,来自业内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并见证了这一精彩时刻。珀金埃尔默探索与分析解决方案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金南勳 (Nam-Hoon Kim)先生和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研究员分别致大会欢迎辞。珀金埃尔默探索与分析解决方案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金南勳 (Nam-Hoon Kim)先生致辞金南勳先生表示“转化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链接起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缩短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距离。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同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起这一具有多种现代化设备的共建实验室。我们希望为在座的各位,以及广大的科研人员提供更为良好的用户体验”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光辉主任表示:“此次共建实验室初衷在于构建系统化的标准检测流程,实现从细胞筛选到组织分析以及活体检测过程标准化与系统化。为了使相关专业人员享受同种服务以及更好的推广试用这种新型模式,共建实验室的仪器将依托现有生化公众仪器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全部对外共享,让相关的兄弟单位也可享受到一站式专业的检测分析服务。”该实验室由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珀金埃尔默公司共同创建, 实验室拥有Vectra® PolarisTM 全自动病理成像与分析系统,Operetta CLSTM 高内涵分析系统,IVIS Spectrum和microCT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EnVision® 多标记微孔板检测系统等近十台代表业内领先技术的转化医学影像和检测仪器,是国内目前技术领先的转化医学影像和检测开发实验室。该实验室将为全国广大科研、药企、医院等科研工作者提供从分子、细胞、病理切片到小动物水平的全套转化医学技术和实验服务。合作双方除共同投资了一流的科学工具用于相关研究之外,还安排了专职人员用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项目开发,确保实验室有序且高效的运作,并实现基于转化医学研究方向的项目对接。当天与会代表参观实验室“创新是发展的基础。珀金埃尔默作为致力于创建更健康的世界的全球性技术创新领导者,不断探索新的技术热点和产业方向以帮助产业链中的相关利益者找到下一个突破口。”珀金埃尔默中国区生命科学部业务总监严洁敏表示,“转化医学和环境健康一直是探索与分析解决方案事业部重点关注的领域。而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同时,珀金埃尔默也在不懈努力帮助广大科研学者和专家突破研究瓶颈,实现科研产业化。 此外,合作双方共同邀请了国内该领域中的顶尖专家组成转化医学工程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将在各自专长领域运用多年积累的经验,有效帮助未来在实验室孵育的转化医学方向的项目运行。关于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公司作为全球领导者,一直致力于为一个更健康的世界而不断创新。全球拥有约9,000名员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以帮助客户解决关键问题,特别是在诊断,探索与分析解决方案这两大市场。我们在检测、成像、信息学和实验室服务领域的创新能力,结合深厚市场积累和专业知识,帮助客户获得更超前和更准确的研究,以改善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公司2016年收入约为21亿美元,为超过150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同时该公司也是标准普尔500 指数的成员。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国官网www.perkinelmer.com.cn。 关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2001年更为现名。五十多年来,研究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研究所现拥有中关村本部、廊坊分部和郑州分所三个园区,以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四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于1992年建成并试运行,1995年通过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并正式运行,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的四次评估。实验室聚焦于生物技术产业化中的工程科学问题,将化工理论和经验应用于生物产品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实现安全、高效、高品质;实验室同时也将生物技术引入以化工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20余年来,实验室始终将国家重大需求放在首位,为我国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媒体垂询,请联络: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邮箱:LST.China@PERKINELMER.COM
  • 加速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安捷伦在沪联合举办“2012年转化医学研究高级研讨会
    加速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安捷伦在沪联合举办&ldquo 2012年转化医学研究高级研讨会&rdquo 2012年6月27日,北京&mdash &mdash 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和安捷伦科技公司联合举办的&ldquo 2012年转化医学研究高级研讨会&rdquo 于6月26日在上海锦江饭店举行,旨在加速转化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促进基础科学家和临床医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本次研讨会云集中美专家,共同探讨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中医药转化医学,基因组学以及多组学研究的系统化整合等众多领域的应用,共同分享科技在转化医学研究方面的成果。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一种新的医学发展方向,其核心内容是针对临床问题,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成为患者病床前的临床应用,是一种旨在疾病防治的手段。本次研讨会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胜利院士、安捷伦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生命科学事业部总裁Nick Roelofs博士、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国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秦胜营副教授、安捷伦全球生命科学研究市场总监Leo Bonilla教授作为演讲嘉宾出席并发表演讲。研讨会囊括多个话题,包括从研究探讨到临床应用,如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安捷伦公司在转化医学的研究策略和方向、中医药转化医学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基因组学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安捷伦多组学研究的系统化整合平台和工作流程及其在转化医学的应用等。 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取得约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而平均转化率仅为20%,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其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8%。如何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应用到疾病治疗中来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大量资金正投入蛋白质组学和治疗领域,政府也耗巨资建设、配备大量仪器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实验室,增强生命科学研究能力,同时生命科学领域领先厂商的积极参与和技术推动,是科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关键推动力。 凭借多组学研究的系统化整合平台和工作流程,安捷伦生命科学事业部整合生物学方案正在广泛并深入地被科学界和产业界认可,并在&ldquo 转化医学&rdquo 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捷伦科技公司也十分看重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安捷伦生命科学业务的第二大市场。为了促进中国药物分析研究、转化医学等医学领域的实验教育和科研创新,安捷伦科技通过捐赠仪器设备、建立联合实验室的方式,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内数十所一流的大学保持长期的教育和科研合作关系。 安捷伦科技公司正站在生命科学技术前沿,引领并推进产业发展方向,其领先的科技成果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正在并将一直为世界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医疗水平的改善,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胜利院士担任会议主持, 并发表主题为&ldquo 转化医学:由基因组到智慧医学&rdquo 的演讲 安捷伦生命科学事业部总裁Nick Roelofs分享安捷伦转化医学研究方向和策略 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国安教授担任会议主持, 并发表主题为&ldquo 中医药转化医学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rdquo 的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秦胜营副教授探讨了基因组学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话题 安捷伦全球生命科学研究市场总监Leo Bonilla教授发表题为 &ldquo Towards a Pathway-level View of Multi-omics Data and Its Use in Translational Research&rdquo 的演说,介绍了安捷伦整合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20,000 名员工为 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在 2011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66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第五届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论坛将举行
    由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论坛科学委员会、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和全球医生组织联合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协办的&ldquo 第五届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论坛&rdquo 将于2014年6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ldquo 转化医学全球化新时代&mdash 促进转化医学综合功能架构的建设&rdquo ,论坛将结合当前转化医学领域的热点,交流前沿进展、实践经验、转化研究机构建设和转化研究发展方向,特别是以患者为核心,全方位促进创新科技、最佳产品和诊疗方案发展与临床诊疗实践应用的对接。   转化医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与前沿技术协同应用的创新学科领域。21世纪初,国际医学界开始倡导转化医学研究,并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战略共识。我国也将转化医学确定为生物与医学前沿领域的重大发展方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阐明了:&ldquo 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rdquo 的国策。但与国际转化医学领域的发展相比,我国转化医学的现状仍处于起步阶段。   论坛将就&ldquo 大数据与转化医学前沿领域的机遇与挑战&rdquo 这一热点,邀请美国三院院士、系统生物学研究院Leroy Hood教授、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院士和华大基因研究院汪建研究员,分别从系统生物学、组学与跨学科交叉领域、多视野论述大数据和转化医学前沿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发表演讲。来自中美两国基础、临床研究和交叉学科领域,以及政策法规监管机构、生物医药与生物信息科技产业等专家学者和科研管理人员还将就临床样本库 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生物医学信息与大数据 医学研究伦理与科研诚信 最佳临床与转化医学实践规范等分论坛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 首个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沪揭牌
    近日,上海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首届学术委员会和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和国际转化医学论坛举行。当日,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在沪揭牌,标志着首个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落户上海,并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据介绍,上海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分别由中科院院士陈竺、诺贝尔奖获得者J. Michael Bishop教授和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等30多位知名科学家组成。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对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的建设规划、组织机构、队伍建设和科研体制机制等重大事项进行了审议,并组织了首次面向全球的转化医学高端人才招聘面试会。   在国际转化医学论坛上,活跃在国内外医学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们纷纷介绍各自在转化医学领域的最新工作进展及先进科学理念。论坛报告议题覆盖肿瘤、心脑血管、代谢性、感染与免疫性疾病等四大类疾病的转化医学研究,内容精彩纷呈。   据悉,此次由上海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与系统生物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举办的学术活动,标志着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建设项目已进入实质性运作,一个国际一流的系统性、规模化、集成化、开放共享的转化医学公共技术平台将正式落户上海。
  • 火热似6月——转化医学系列活动总结
    炎热的夏日已经侵略如火般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珀金埃尔默的转化医学系列活动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下是我们6月的足迹:6月22日PerkinElmer转化医学INTour全国系列研讨会 – 南宁站#926月26日PerkinElmer转化医学INTour全国系列研讨会 – 大连站#936月27日PerkinElmer转化医学INTour全国系列研讨会 – 福州站 #946月27日PerkinElmer转化医学INTour全国系列研讨会 – 重庆站 #95药物研发是药物治疗的起点,同时也是生命科学研究转化的关键点。珀金埃尔默公司在杂交瘤筛选、表型筛选、小动物活体成像及组织水平生物标记物研究领域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研究方案,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人更早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上这些技术。我们的转化医学系列活动围绕创新药物的临床前/临床功能验证、安全评价及治疗效果,并从分子机制、细胞信号通路、组织微环境及整体动物水平多个层面介绍药物研发最新技术和进展,并结合研究实例,以期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高效的向临床转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手段。 6月22日 PerkinElmer转化医学INTour全国系列研讨会 – 南宁站 #926月26日 PerkinElmer转化医学INTour全国系列研讨会 – 大连站 #936月27日 PerkinElmer转化医学INTour全国系列研讨会 – 福州站 #946月27日 PerkinElmer转化医学INTour全国系列研讨会 – 重庆站 #95
  • 从“走近”到“走进”,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重点实验室-瑞孚迪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探索转化医学边界!
    2024年9月19日,第六届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重点实验室-瑞孚迪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年会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隆重举行。作为推动国内生物药制备和递送创新的重要平台,本次会议聚焦于前沿技术的探讨与未来发展的规划。共建实验室新品牌揭牌仪式从左至右: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重点实验室主任魏炜、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院士马光辉、瑞孚迪大中华区业务副总裁及总经理刘疆、瑞孚迪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郑胤、瑞孚迪生命科学技术总监冯起,共同为共建实验室新品牌启动揭牌。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重点实验室主任魏炜研究员、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宋翠、瑞孚迪大中华区业务副总裁及总经理刘疆、瑞孚迪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郑胤,深入探讨了实验室合作背景、技术成就及未来规划。采访现场(从左至右: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编辑刘立东、瑞孚迪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郑胤、瑞孚迪大中华区业务副总裁及总经理刘疆、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重点实验室主任魏炜、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宋翠) 合作初衷篇技术积淀+工程化思维,优势互补共推转化医学技术研发仪器信息网:“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重点实验室-瑞孚迪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成立的初衷?当时的合作背景是怎样的?魏炜:这个共建实验室成立的初衷是结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优势与瑞孚迪的技术平台,共同推动生物药制备与递送的创新,尤其是转化医学领域的技术研发。我们看到,生物药市场对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亟需技术创新来填补现有的技术空白。双方合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不仅在科技层面高度互补,也希望通过这次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与落地应用。仪器信息网:瑞孚迪选择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的原因以及双方合作中的互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刘疆:众所周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全球科研领域享有盛誉,尤其在生物药技术方面有深厚的基础研究积淀。马光辉院士和魏炜教授团队在生物药制备及递送领域硕果累累,擅长用极具前瞻性的工程化思维和手段解决生命科学研究问题。而瑞孚迪通过本土化战略,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我们之所以选择合作,是因为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科研实力与瑞孚迪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在市场应用中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瑞孚迪提供的设备和技术平台,如多功能酶标仪、细胞影像系统、小动物活体成像设备等,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科研需求相辅相成,加快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重要成果篇 仿生剂型药物递送成果用“大数据” 说话仪器信息网:自2017年实验室成立以来,在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魏炜:实验室成立后,我们在药物递送系统的开发上取得了不少突破,特别是在仿生制剂和视网膜疾病的外囊泡递送系统的研究上,已经进入临床前阶段,这为精准医疗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此外,我们还通过基于高内涵成像的药物筛选技术,结合小动物活体影像技术,开发了一系列高效的药物递送解决方案。至今为止,我们发表了上百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包括CNS正刊以及子刊,并为数百家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成绩也为中国生物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宋翠:正如马院士在会上所说,具体而言,共建实验室已成立七年来硕果累累,累积机时达两万多小时,开展各种学术研讨和技术宣讲200余场,客户培训160余场,使用和参观用户单位多达数百家,服务区域几乎覆盖北京绝大多数科研单位和医药公司,甚至包括华北乃至东北、西北等诸多用户单位,极大的地助力和支撑了科研的发展。仪器信息网:瑞孚迪在这一合作中提供了哪些关键技术支持?这些支持如何推动了实验室的发展?刘疆:2017年成立之初,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就配备了从高端多功能酶标仪、到细胞影像高内涵分析系统、到小动物活体成像与MicroCT成像等一系列设备,并配备一名全职技术服务和实验室管理人员,面向全市场提供平台共享。确保了实验室能够在高效、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科研瑞孚迪提供了高端的生物医学设备。正如魏炜教授所言,共建实验室这个模式很成功,出色地完成了大型共享平台的辐射效果,让更多的科学家们有条件更早时间接触和了解市场的新技术,更早使用上这些新技术,助力科研工作。这些技术支持显著提升了实验室的科研效率,加速了生物药和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开发与验证,推动了前沿技术的转化。此外,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每年开展大量专业技术培训和资源共享,确保实验室研究工作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技术前瞻篇药物递送效率与准确性仍具挑战,活体影像/类器官等技术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仪器信息网:本次年会中讨论了多个前沿技术,包括活体影像、高内涵成像和类器官技术等。您如何看待这些技术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前景?魏炜:活体影像技术可以实时追踪药物的体内行为,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高内涵成像则可以揭示细胞的复杂过程,帮助科学家们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而类器官技术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近真实生物系统的模型,这在疾病研究和药物筛选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未来几年,这些技术无疑将推动转化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实验室也会继续深耕这些技术领域,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和仿生制剂技术,加大在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上的研究投入,力争在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上取得更多突破。仪器信息网:您认为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领域目前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是什么?瑞孚迪在解决这些挑战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刘疆:当前面临最大的技术挑战是如何提高药物递送的精准性和效率,尤其是在复杂的生物系统中验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瑞孚迪通过不断优化自己的设备和技术,推出了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到活体水平一系列的针对性解决方案。例如,通过高内涵成像技术,我们可以在细胞水平上直观研究药物的递送情况。而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则可以直观地研究生物药和药剂等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过程,观察其体内的分布、靶向、代谢情况。同时,利用自身配套试剂、自动化整合技术等,可以开展自动化的、高通量药物研究。我们还与实验室紧密合作,确保我们的技术能够满足一线的科研需求和应用场景。 品牌市场篇瑞孚迪一周年:坚持从走近用户到走进用户,持续巩固市场地位仪器信息网:今年实验室使用了瑞孚迪的新品牌名,您认为这对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有怎样的意义?郑胤:今年是瑞孚迪新品牌成立一周年,使用新品牌名标志着我们与实验室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通过品牌升级,瑞孚迪不仅巩固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更是对于中国本土客户在技术、服务和市场定位的全面提升。通过品牌更新,瑞孚迪能够更清晰地传达其创新和科研支持方面的承诺,共同携手“以科技之能突破人类潜能的边界”。与实验室的合作也让我们在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领域展示了更多创新成果,这对双方的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仪器信息网:能否具体谈谈瑞孚迪如何通过与顶尖科研单位的合作,展示自己的技术创新与市场优势?这些合作对品牌的市场策略有何影响?郑胤:通过与顶尖科研单位合作,不仅展示了瑞孚迪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先技术,如类器官技术、高内涵成像和药物筛选平台,并通过一线科学家用户反馈更快的事项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为后续产品的迭代和升级提供了宝贵的依据。例如,我们推出了国产化的高内涵成像系统和活体影像设备,适应本地市场的需求,仅提高了产品的适应性,也增强了瑞孚迪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品牌地位。 展望篇实现合作模式升级版本2.0,持续聚焦生物药制备与递送研发的突破与创新仪器信息网:实验室更名为“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重点实验室”之后,有哪些新的使命和愿景?也请谈谈未来的规划和目标。魏炜:实验室更名之后,我们的使命更加明确。未来,我们将加大在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上的研究投入,继续在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和仿生制剂技术上取得突破。我们的目标是面向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和材料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发展生物药制备与递送的共性理论和变革性技术,成为生物药基础科学研究向健康产业迈进的重要基石和创新引擎,支撑并推动我国生物药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仪器信息网:瑞孚迪布局转化医学服务平台背后的战略规划是什么?刘疆:在国家号召加强大型设备平台共享的背景下,瑞孚迪今年春成立了专业的转化医学技术服务平台,不仅投入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平台,还配套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这也造就了与中科院过程所生物药制备和递送重点实验室的合作模式2.0升级版。将原有的以机时共享为主的共享平台升级为提供有瑞孚迪特色的技术服务平台。让用户不仅仅是使用高内涵、小动物活体成像这样的大型设备进行成像研究,更可以使用瑞孚迪一站式的技术服务,包括相应的课题设计、样本制备、设备获取数据,大量数据分析等全套的技术服务。借此充分展示瑞孚迪的技术优势,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服务。合影留念(从左至右: 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编辑刘立东、瑞孚迪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郑胤、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重点实验室主任魏炜、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院士马光辉、瑞孚迪大中华区业务副总裁及总经理刘疆、韩国KAIST教授Pilhan Kim、瑞孚迪生命科学技术总监冯起) 后记:本次采访中,我们深入了解了生物药制备与递送重点实验室与瑞孚迪的合作历程与技术成果,并对双方未来进一步的深度合作及潜在成果抱以厚望。通过与各位嘉宾的交谈,笔者深刻感受到目前科学仪器设备的单一供应已无法充分应对科研需求的复杂化。一线科研用户需求的不仅是尖端仪器,更包括技术运用和课题设计的全方位支持,以进一步提升科研效率。理想的仪器平台应构筑一个综合性的科研服务生态系统,全面促进科学探索与仪器技术的创新应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科研工作者与仪器厂商的双向反馈以及紧密合作。
  • 第五届中美转化医学论坛举行
    21日,第五届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次活动由全球医生组织等机构联合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协办,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等中美两国170多家科研和医疗机构的1200多名代表参加。   本届论坛主题是&ldquo 转化医学全球化新时代&mdash &mdash 促进转化医学综合功能架构的建设&rdquo 。开幕式上,美国理· 胡德院士、贺福初院士以及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博士分别作了题为《从系统生物学到前瞻性4P医学和数字化时代:10万人20年健康状况所带来医疗服务变革的启示》《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mdash 实践与展望》《从基因组学到跨组学》的特邀演讲,戴建平院士、付小兵院士分别围绕《大数据时代:转化医学的前沿视野与挑战》《转化医学进入2.0时代,我们学到了什么?》这两个主题主持大会论坛。   论坛首次设立了&ldquo 转化医学研究生论文奖&rdquo ,旨在资助有志于从事临床与转化研究的青年学者,激励他们参与国际交流。此前,军事医学科学院邀请3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ldquo 生物样本库管理&rdquo &ldquo 系统生物学&rdquo 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学者认为,该论坛结合当前转化医学领域的热点,交流前沿进展、实践经验、转化研究机构建设和转化研究发展方向,特别是以患者为核心,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创新科技、最佳产品和诊疗方案发展与临床治疗实践应用的对接。   图一: 报告厅专家云集   图二:大数据时代主题论坛专家   图三:分会场座无虚席
  • BGI、沃特世签署协议 加快发展转化医学
    2014年9月11日,华大基因(BGI)、伦敦帝国学院和沃特世签署了框架协议,旨在加快发展转化医学。   BGI表示,通过相关组学和临床应用结合的研发项目,合作伙伴计划针对人的组学测试和数据分析开发全面的标准和方法。工作将集中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以及多维数据整合和从三维成像中得到信息,并更新组学、临床和健康知识。   BGI说,BGI将为此次合作提供其在基因组学和信息学方面的经验,而沃特世将提供液质技术知识、生物标志物数据的收集及可视化,以及数据管理。伦敦帝国学院则是代谢表型、成像和数据分析方面的领导者。   BGI Health首席执行官高醇新在一份声明中说,通过协作,合作伙伴期望应用研究可以预测和预防疾病,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编译:杨娟) 注: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近几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转化医学的提出,源于当年美国健康研究院(NIH)迫于来自社会的压力。   20世纪末NIH每年的研究经费高达200多亿美元,但美国人却在追问,发明了那么多的新技术,积累了那么多新的知识,发表了那么多的高水平论文,为什么人们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由此,NIH提出了转化医学的概念,旨在让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治疗转化,以促进健康水平的提升。   转化医学的概念兴起之后,似乎也没有能成气候,而是一直都在默默地酝酿,享受着暴风雨前夕的平静。纵观其后的发展,转化医学的呼声此起彼伏,但凡问到对这个概念的看法,无一不是觉得很有前景却又难以一下子解释清楚。   拨开表面的浮躁,深入剖析,会发现转化医学有着更广义的定义和理想:转化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及公共卫生之间的固有屏障,在其间建立起直接或间接关联,为开发新药品、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开辟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途径。   从实验室到临床,把基础研究获得的最新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新方法 从临床再到实验室,把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实验室,让基础研究工作者有的放矢地去开展研究 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实践,把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转化到临床实践中,以推动临床诊疗路径的不断优化,给患者带来最直接的获益。   转化医学是&ldquo 从实验室到临床&rdquo 的一个连续、双向、开放的研究过程。
  • 我国将建立多个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
    “我国将在部分地区建立若干个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协和医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开展的国际合作,将加快中国转化医学研究的步伐,提高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卫生部副部长刘谦日前在北京协和医院第五届转化医学国际大会上表示。   据悉,北京协和医院与UCSF已签署了联合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的合作意向书,双方决定建立高层互访机制,联合培养转化医学高端人才,并在共同感兴趣的肿瘤、代谢性疾病和免疫疾病等转化研究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据了解,转化医学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再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以提高总体医疗水平,最终使患者受益。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迅猛,中国的转化医学研究目前尚属起步阶段。
  • 赛默飞支持医学科研,促进临床转化
    &mdash &mdash 赛默飞参加&ldquo 2012年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rdquo 纪实 中国上海,2012年7月2日 &mdash &mdash 6月29日,&ldquo 2012年中美临床和转化医学国际论坛&rdquo 在上海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CAE)、中国医学科学院(CAMS)、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研究中心、全球医生组织(GlobalMD)共同主办。全球科学服务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全程支持并参与了此次论坛,充分展示了赛默飞在转化医学方面的卓越能力。凭借其先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赛默飞帮助全球科研工作者及实验室人员在生物标本库建立、细胞培养与治疗、药代动力学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此次论坛围绕&ldquo 转化医学在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传统医学、心血管疾病、癌症诊治、生物技术产业以及生物标本库建设等领域的发展与实践应用&rdquo 展开热烈的讨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国家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长何维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大会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杨胜利主持。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等5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分享交换了临床转化医学的最新发展信息。 赛默飞密切关注并支持临床转化医学的发展,赛默飞低温设备、高分辨率组合质谱仪LTQ Orbitrap 、LTQ Velos&trade 线性离子阱等丰富产品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在样本储存、蛋白标记、药物靶标、激素检测等方面成功的为全球用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此外,赛默飞还是转化医学流程化的倡导者。2011年,赛默飞发布了&ldquo 整体式生物样本库解决方案&rdquo 和&ldquo 用于临床研究领域内分泌药物分析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解决方案技术库&rdquo 等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了转化医学相关领域完整的工作流程,极大的促进了转化医学的发展。 对此,赛默飞大中华区总裁迈世福(Michael Shafer)先生表示:&ldquo 作为服务科学的佼佼者,赛默飞以科学家服务科学家的方式,一直致力于帮助客户将实验室成果向临床应用领域转化,力求在医疗卫生领域作出贡献。公司的发展始终与中国 &lsquo 十二五计划&rsquo 的步伐相一致。赛默飞世尔将继续扩大在中国医疗市场的投入,以精湛技术和先进产品服务于临床转化医学,推进中国社会健康事业的发展!&rdquo 此次论坛,赛默飞还为各位来宾准备了&ldquo 上海之夜&rdquo 欢迎晚宴。赛默飞专业诊断集团亚太区副总裁 Mario Gualano 博士,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公司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展现了在转化医学领域的卓越服务能力。此外,会场外搭建的展台也向来宾展示了产品及整体服务能力,吸引不少嘉宾驻足观看、咨询洽谈。 了解更多赛默飞在转化医学方面的解决方案,请浏览:www.thermo.com.cn/ctm 赛默飞专业诊断集团亚太区副总裁Mario Gualano 博士致欢迎词 赛默飞在中美转化医学论坛上的展台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 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120亿美元,员工约39,000人。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trade Lab Services三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关于赛默飞中国 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等地设立了分公司,目前已有超过1900名员工、6家生产工厂、5个应用开发中心、2个客户体验中心以及1个技术中心,成为中国分析科学领域最大的外资企业。赛默飞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目前国内已有6家工厂运营,苏州在建的大规模工厂2012年也将投产。赛默飞在北京和上海共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技术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维修服务中心,旨在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www.thermofisher.cn
  • 中美拟联合设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广州11月13日电 中美计划打造国际级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开展联合研究项目。这是记者13日从广州中山大学得到的信息。   当天,中山大学和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召开合作项目进展报告会,双方将率先开展为期两年的一期合作,主要围绕人才培养、种子基金合作项目、基础设施评估和体系建设等方面,其中肝病、外科、糖尿病、孤独症、公共卫生领域的5个研究项目将成为种子基金合作项目的首期工程。   据中山大学副校长黎孟枫介绍,中山大学为促成两校合作研究,设立了种子基金,以启动双方研究者合作研究为目标,连续两年每年资助5个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者发起的研究项目,每项目资助5万美元,培育两校学者共同开展高水平的临床研究。   今年的种子基金项目评选在美方学者当中反应热烈,共有121份申请书竞争,经过两校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以上5个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的负责人也与中山大学多个附属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黎孟枫强调,这五个研究领域都是双方院校的优势项目,最终会让中美两国的临床研究带来新的变化,从而让病人受益。   2013年3月,中山大学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医学国际部签署协议,在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启动首期两年的合作项目。   按照协议,双方将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最大规模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也得到了广东省政府的支持,并于今年9月份被中国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这是广东省第一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本次合作中,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科研人才成为合作重点。为此,美方将此品牌课程原汁原味地带到中国,以与美国课程一样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在中山大学开办相关课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现代研究型大学,其中,医学、公共卫生、空间科学等学科闻名世界,是获得美国联邦政府拨款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经费最多的大学。截至2012年,该校共有36名校友获诺贝尔奖。   据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院长丹尼尔· 福特介绍,此次合作项目也是该校在临床与转化研究领域的全球第一例合作,但由于这36名获得诺贝尔奖校友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因而并未加入到此次合作项目中来,但曾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校校友卡罗尔· 格雷德如今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向临床研究,或许她会考虑今后参与到此次合作中来。
  • 投资8.3亿“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将落户陕西
    p   “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在陕西省建设国家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分子医学 /span /a 转化科学中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陕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p p   分子医学转化科学核心是阐明人类疾病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将有关成果转化为临床预测、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手段,代表着当代生命科学发展趋势。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明确将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列为我国优先安排建设的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p p   此次批复的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由第四军医大学联合相关单位实施。项目总投资8.3亿元,国家安排资金2.5亿元,重点建设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分子诊断 /span /a 、分子影像及个体化治疗3个分子医学转化研究平台,并建设分子医学临床检测等7个功能中心。后续将吸引社会资金20亿元发展个体化精准医疗产业,实现重大疾病精确定性、定位诊断,提升对重大疾病的全面诊断能力,建立我国个体化药物治疗体系,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p
  • 转化医学创新发展,让世界更健康
    p & nbsp “十三五”期间,精准医疗、生命科学正式被纳入战略规划。随着生物科技的高速发展,转化医学将基础医学,药物研发与临床治疗无缝对接,让基础研究成果可以更快捷地应用于临床,为人类健康探索之旅提供强劲引擎。& nbsp /p p & nbsp 作为转化医学领域拥有众多领先技术的珀金埃尔默公司(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auction/index/brand2018"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2018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 /span /a ),拥有从分子到细胞,到小动物,乃至组织切片水平的完整解决方案。先后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合作成立转化医学中心、与中科院过程研究所合作成立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探索分析解决方案,让人类变得更健康,世界变得更美好,是珀金埃尔默一直以来的追求。 /p p & nbsp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E9ACD4DD8E230955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2BE2CA2D6C183770&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 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推动转化医学发展
    从1980年英国生物化学家Frederick Sanger与美国生物化学家Walter Gilbert建立DNA测序技术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了。在这三十年,DNA测序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视角,使研究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 回顾过去,第一代测序技术帮助人们完成了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内的多种生物基因组序列测定及数据库的建立。第二代测序又以更高的通量,更简易,标准化,自动化的操作以及不断降低的测序费用加速拓展着测序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大大促进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核酸蛋白相互作用等相关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还让人们看到了其在转化医学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让人们对个性化医疗时代充满期待。 Life 2014转化医学高峰论坛5月16日在位于临安市郊区的中都青山湖畔大酒店举行。应本次高峰论坛主办者Thermo Fisher旗下的Life Science Solution(原Life Technologies)的邀请,笔者与同事也来到了这个风景秀丽的度假胜地。当然,吸引我们的并不是青山湖的翠绿和静谧,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探究当前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在转化医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亲身感受转化医学在中国发展的热度,寻找未来基因测序相关市场新一轮增长的驱动力。 转化医学的概念起源于美国,过去10余年,从美国到欧洲,从欧洲到亚洲,各主要经济科技大国,都相继跟进,形成风靡全世界的一场学术甚至社会运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这个概念的初衷是为了把研究经费投入到既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又与临床比较接近的基础研究领域,就是给基础医学科研这个在天上飞的风筝栓根线,线的一头要攥在临床医生们手里,以利于把NIH有限的科研经费用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上,同时能提高临床医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能培养出大量具备现代科研意识,生理生化遗传等基础领域知识丰富的医生。 而在我神州大地,这一学术运动更逐步演变成在政府主导下的一次医学革命,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活跃的转化医学大国。笔者粗略了解了一下,出席本次论坛的近四百位代表,或者是直接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三甲医院,或者是和医院有合作关系。而对于当前中国公立医院(特别是那些三甲医院)的临床大夫们,搞科研,发论文已成为职位晋升的必要条件,因此他们很可能成为未来转化医学的主力军。 本次论坛的焦点之一就是&ldquo 二代基因测序在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中的应用&rdquo 。毫无疑问,这需要临床医师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对他们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对基因检测结果的解读不是靠计算机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专业的人士正确的回答。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慧君副研究员在她的演讲中就指出,未来的临床医生应该具有一定的遗传和基因检测的知识,临床医师需要和实验室人员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团队,从而使分子基因诊断能够真正指导临床治疗。这也是分子基因诊断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蓬勃发展,基因序列测序速度极大提升、成本大幅下降,使得基因组测序的临床应用成为可能。以Life Technologies的Ion Proton&trade 基因测序仪为例,在使用当前的Ion PⅠ&trade 芯片的情况下,只需几千美元即可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个人全基因组测序。而这一成本有望在Ion PⅡ&trade 推出后缩减至1000美元以下。 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推动DNA序列数据的大量积累,同时伴随着相应的个体疾病、体征等数据的积累(例如:目前上海儿童医院转化中心正在建立出生缺陷样本库,以用于儿童遗传病的研究及未来的临床治疗)。当数据足够多以后,如何理解这些数据就成为关键。微观层面上,分子生物学家利用基因敲除等技术逐个研究基因对生物表观性状的影响,在很多重要的点上取得了突破。宏观层面上,统计学等数据分析技术被引入来大规模系统研究基因序列与生物表型的关系。基础科研成果的积累逐渐带来临床应用的突破。 从本次高峰论坛上笔者了解到,目前基因测序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针对普通人的疾病筛查,通过测定已知的与某种疾病相关的基因序列位点,来推断其未来罹患该种疾病的概率。比较典型的例子像大家所熟知的无创产前DNA检测;另一类是针对癌症等致命性疾病的伴随诊断,通过测定某些特定的基因序列位点(例如:肺癌的KRAS突变和EGFR突变),在一系列的药物或治疗方案中找到对特定患者最为有效的药物或方案。 相较于这些常见的,具有特定表型的相关目的基因,更大量存在的是那些功能上难以确定的,但可能与某种疾病相关的罕见个性化突变基因。对于数量庞大的此类未知功能基因,科学家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首先需要收集到足够的样本,然后再设计模型实验进行确证。而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前,针对单独个案里的某个测得的单基因突变,即使医师怀疑它可能是驱动突变,但到底该不该向病人报告?就算是对于那些绝症患者,死马权当活马医,将结果报告给了他们,可是如果没有有效的靶点药物,依然是于事无补。所以还得为这个单独个案去开发靶点药物。难怪有参会代表私下开玩笑说,现阶段的个性化医疗恐怕只有那些亿万富翁们能够享受得起。 大量的工作有待科学家和医生们去做,其中自然也就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今年二月,二代测序被短暂叫停,但不久之后,卫计委开始开放包括二代测序在内的新的技术的临床应用试点,就是要选择一些病种,选择一些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或医院来开展。虽然是有选择的,有限的。但是待产业慢慢成熟后,可以预期其市场容量将是巨大的。 据悉,全球提供基因检测的机构有近2000家(其中绝大部分在美国)。在中国,有上百个机构已在运营基因检测医疗服务,有的更在资本市场上发酵募资。除了大名鼎鼎的华大基因外,还有贝瑞和康、达安基因、安诺优达等公司。可以应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的疾病数有1502种,其中1214种已经或正在应用于实际检测,288种在实验室阶段。在美国,每年进行此类检测的就有700多万人次,使得美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降低了70%,直肠癌发病率降低了90%。 据初步估计,中国基因检测的市场规模有上万亿元人民币。基因检测正引导着预测医学的发展,并应用于疾病预防、基因诊断、个体化治疗等各个方面,从根本上改变着医疗产业的形态,也将改变整个健康产业的形态。(主编当班)
  • 珀金埃尔默携手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建立转化医学共建实验室
    2019年4月26日,作为全球技术领导企业的珀金埃尔默,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合作组建的转化医学共建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与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共建实验室签约仪式在复旦大学复星楼举行。该实验室是在原有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珀金埃尔默小动物活体影像示范实验室” 基础上的扩建和升级,技术平台将拓展至涵盖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动物水平的转化医学解决方案。合作双方的高层领导以及业内专家、学者和用户代表近百人出席并见证了这一时刻。 (从左至右)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部高级技术经理冯起、珀金埃尔默亚太区市场总监刘肖、珀金埃尔默中国生命科学部总经理刘疆、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张威、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谢幼华教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吴健教授新实验室坐落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配备了国际顶尖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与珀金埃尔默将共同提供技术和管理人才对实验室进行开发和管理,并在平台服务、技术服务、课题合作及应用开发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旨在将其打造成国内顶级的转化医学服务平台。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威副院长表示:“非常高兴与珀金埃尔默公司开启新的合作里程,我们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领域积极探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携手为转化医学领域的技术推广和应用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张威 “我们很高兴能够与复旦大学在生物医学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相信珀金埃尔默全球领先的生物影像技术和复旦大学作为中国顶尖大学在临床经验方面的有机结合,将能够为中国生物医学研究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帮助科学家们加速从传统研究领域到临床的转化,从而更快、更好地找到疾病治疗方案。” 珀金埃尔默中国生命科学部总经理刘疆表示。珀金埃尔默中国生命科学部总经理刘疆复旦大学与珀金埃尔默在共建实验室方面的合作始于2014年,双方携手成立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珀金埃尔默小动物活体影像示范实验室”,在过去的五年中,实验室成功带动了中国小动物活体影像技术在科研领域的推广和应用。2018年,为了推进学校、学院“双一流“建设,并为广大科研客户提供更专业、全面的服务,双方一致决定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合作规模和范围,共同建设“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转化医学中心。新实验室除了现有的珀金埃尔默小动物光学成像仪和CT系统之外,增设了四套来自珀金埃尔默的尖端生命科学仪器,包括最新款高内涵成像与分析系统 Operatta CLS、小块头大科学的多功能Victor NIVO酶标仪、多标组织Mantra成像系统、多模式EnVision读板仪。这些代表着业内最前沿技术的设备将为小动物活体影像、多光谱定量病理分析、细胞影像与分析以及多功能生化样品测试,提供从分子、细胞、组织到动物的整体解决方案。共建实验室工作人员向用户代表展示实验设备自进入中国以来,珀金埃尔默已与国内多个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除了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外,还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并与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等多家国家级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
  • 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邀请函
    随着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的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急剧升温,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新兴药物研发和免疫治疗 。针对这一热点领域,我们有幸于9月19日邀请到来自国内一流研究机构和高水平医学的学者以及知名药企CRO公司的专家针对创新药物和肿瘤免疫治疗等转化医学领域进行分享。届时大家将能更深入的对药物载体设计、人源化动物模型构建、人工器官药物毒性评价以及人工智能指导精准医疗等学科前沿问题进行了解和探讨。案例分享:组织切片多标记成像系统的应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Pardoll等人在研究中对肺癌病人使用PD-1抑制剂Nivolumab免疫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穿刺取样,使用Opal多标技术分别标记PD-L1, PD-1, CD8, FOXP3, CD68,CK靶点分子,并使用PerkinElmerVectra多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对病人的免疫微环境进行评价分析,从而为后期精准的诊疗方案提供重要支持。该结果发表在2018年4月份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的应用:纳米或者组织工程材料在生物医学研究以及药物研发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能,吸引了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等众多交叉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小动物活体技术主要应用到以下领域当中:1、纳米探针的研发; 2、纳米药物载体评价;3、纳米材料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纳米药物载体研究: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纳米载体的分布及靶向性,对载体设计效果进行评价。(绿色:肿瘤生物发光信号,红色:微粒荧光信号)Lijuan Zeng et al.,Adv. Funct. Mater. 2016作为国内先进的转化医学影像和检测开放实验室,北京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去年开幕的一年来,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完成了诸多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文献,取得了累累的科研硕果。作为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我们将在9月19日将在北京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举办的“肿瘤免疫与个性化医疗---暨第二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诚邀您的参与。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推动肿瘤免疫与个性化治疗领域的发展进步,本会议邀请国内外顶级权威专家进一步解读该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将为您展示肿瘤免疫与个性化医疗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盛会,相聚在北京!期待您的莅临参加!时间主题演讲嘉宾9月19日08:30-09:30签到09:30-09:50开场马光辉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09:50-10:30基于材料设计高效的疫苗魏炜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10:30-10:50茶歇10:50-11:30Deep Learning Translates Medical Imaging into Preci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Liver Diseases王韫芳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研究员11:30-12:10化学生物学助力生物医学与创新药物研究雷晓光 北京大学 教授12:10-13:30午餐与参观13:30-14:10地西他滨和PD-1抗体联合治疗淋巴瘤的策略分析韩为东 301医院生物治疗科 主任14:10-14:50人源化模型在医学研究和临床中的应用彭思颖 北京艾德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14:50-15:10茶歇15:10-15:50康龙化成(CRO)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小分子新药研发钱苏博士 康龙化成副总裁15:50-16:30Quantitative imaging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 precision medicineJonathan Cechetto PerkinElmer APAC Image Scientist16:30-16:50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技术服务介绍冯起 共建实验室副主任17:00-17:30实验室参观17:30-20:00晚宴 报名方式:手机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填写表格报名活动名额有限,审核通过后生效
  • 程京院士、葛均波院士获首届转化医学杰出贡献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5月18日,2018年度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盟大会暨首届转化医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举行。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发表重要讲话。解放军总医院任国荃院长、国家卫健委科教司杨青司长、联勤保障部队白忠斌副司令员、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陈景元局长致辞,陈赛娟院士、陈香美院士、魏于全院士、葛均波院士、程京院士、宁光院士、张学敏院士、杨宝峰院士、TAK WAH MAK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分享了各个科学大设施的建设进展及学术成果。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议期间,举行了首届转化医学奖颁奖典礼。颁奖典礼由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汪敏主持,陈赛娟院士致颁奖词,她对此次评选活动中认真严格参与遴选付出心血的评审专家团队表示感谢,并向首届转化医学奖获得者们表示祝贺。陈赛娟强调:转化医学奖与其他奖项不同,它更突出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今天在国家转化医学联盟的大会上颁发首届转化医学奖,对于突破转化医学瓶颈、推动转化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她希望通过这一奖项不断发掘,孵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和国际高水平的将才、帅才,进而加速转化医学进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经过为期半年的提名与评审,首届转化医学杰出贡献奖授予了程京院士和葛均波院士,他们分别在生物芯片领域及心血管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转化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为两位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颁奖。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17px !important height: 297px !important " src=" https://www.360zhyx.com/Public/pa/2018-05-23/1527052574764059649.jpe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60, 160, 160) font-size: 14px " 陈竺副委员长为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程京院士、葛均波院士颁奖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首届转化医学创新奖授予了在转化医学领域卓有成就的黄金艳、汤富酬、田梅、解慧琪、张锋教授。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上海)主任陈赛娟院士、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香美院士、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宁光院士为获奖者颁奖。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78px !important height: 273px !important " src=" https://www.360zhyx.com/Public/pa/2018-05-23/15270525741272953257.jpe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60, 160, 160) font-size: 14px " 陈赛娟院士、陈香美院士、宁光院士为五位创新奖获得者颁奖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78px !important height: 266px !important " src=" https://www.360zhyx.com/Public/pa/2018-05-23/15270525742016005682.jpe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60, 160, 160) font-size: 14px " 2018年度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盟会议合影 /span br/ /p p strong 相关链接: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转化医学奖全称为“转化医学奖励计划”,是由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为发起单位,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盟为指导单位,上海荻硕贝肯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亿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支持机构。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转化医学奖设立目的是对在转化医学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以及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进行奖励,激励和培养转化医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适用转化医学领域各级各类人才的提名、评审、授奖等活动,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当年度的遴选重点。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奖的提名、评审和授奖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提名、初审、初评、复评、公示、颁奖等程序进行,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干预。每年进行一次,评出转化医学杰出贡献奖和转化医学创新奖。 /p
  • 聚焦转化医学创新趋势 加速研究成果应用转化 ——第三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在京召开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9年9月19日,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携手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举办了“转化医学与生物影像---第三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邀请顶级权威专家进一步解读转化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探讨生物影像等先进技术在转化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来自全国的近200名学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参加了此次盛会。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5px height: 35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74cc5b1-2646-4a3c-8356-db59c1fe3a81.jpg" title=" image001.jpg" alt=" image001.jpg" width=" 555" height=" 358" / span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0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会议现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场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15f93bb-0331-47c0-8495-fafe22e60ebb.jpg" title=" image002.png" alt=" image002.png" style=" text-indent: 0em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闫学海致开幕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生化室”)副主任闫学海出席大会并致开幕词。他介绍说:1992年建立起来的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于生物技术产业化中的工程科学问题,通过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推动着我国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的发展。目前,实验室设有6个研究部,基本涵盖了国内生化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将实验室成果真正应用在医学诊疗过程,即医学转化过程,是生化室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转化医学学科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短,大部分的相关实验过程及流程都得自己摸索,并且随着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生化室也意识到单纯依靠自身,难以获得最前端的设备、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最专业的人员支撑,这个问题也正是转化医学行业共同面临的一个瓶颈,导致了虽然基础研究发展较快,但是应用效果与预期依然相差甚远的困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2017年,生化室与同样想要解决国内转化医学现有问题的珀金埃尔默不谋而合,创建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旨在为广大科研机构、药企、医院等研究人员提供从分子、细胞、小动物到组织切片水平的全套转化医学技术和实验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实验室运行两年来,已服务包括北大、清华、军科院在内的近180家单位;完成系统性实验407次,组织技术会议25场,针对不同设备的应用技术培训172次,累计参观人数达613人次;并相继在Nat Mater、Nat Chem、Nat Commun、JACS、Adv Mater等期刊连续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此外,外泌体型和微球型肿瘤疫苗也逐步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向个体化的精准治疗迈进,也有部分成果已经通过伦理审批,即将进入临床申报阶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共享开放,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dad10fdf-6af9-4b1f-b0a4-4364a6d96de9.jpg" title=" image003.png" alt=" image00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刘疆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实验室采取开放共享的模式,配备了三名全职实验人员和十台珀金埃尔默尖端仪器设备,涵盖现阶段转化医学领域的相关实验检测。通过开放共享的模式,实验室可提供基本的机时服务和独特的技术服务,帮助科研工作者设计课程,产生优质数据。同时还通过举办多种技术培训、应用研讨活动,帮助用户进一步提升对技术的理解和使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业务中国区总经理刘疆在致辞中表示:“经过两年的发展,共建实验室已逐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服务华北、辐射全国的覆盖范围,为人才培养、转化医学以及个体化精准医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投入尖端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提升实验室的服务能力,以期为科研人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大咖云集,分享行业前沿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在特邀报告环节,来自中科院过程研究所、国家纳米中心、军事医学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NIBS、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以及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依次带来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be57f63f-c951-4cb1-8001-c3650f361766.jpg" title=" image004.jpg" alt=" image0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魏炜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中科院过程所魏炜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的方向和发展情况。生化室目前聚焦于生物技术产业转化链,研究方向涵盖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和生化剂型工程。随后他做了题为“基于材料设计的抗肿瘤高效疫苗”的报告,阐述如何基于材料设计高效的肿瘤疫苗,以及具有多重仿病原体特征的新型仿生疫苗佐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在被问及下一步颗粒型佐剂的应用发展时,魏炜表示:“未来,我们仍将聚焦颗粒型佐剂的创新,做更仿生的设计,例如更好地模拟病原微生物,去激活体内免疫系统。我们也将继续扩展佐剂的应用范围,比如针对于细胞治疗的佐剂等。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开展佐剂和其它疗法的联合治疗研究,以更好地造福病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在谈到转化医学所面临的挑战时,魏炜结合自己所做的纳米药物为例,“纳米药物最近十年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发表了数万篇的论文,但实际上只有200多个进入临床实验,最后只有十个左右变成了产品。成药性转化比较低的原因,从生物学角度来思考,主要是由于人体内复杂的生理环境和个体差异性;从材料的角度思考,过于复杂的设计和新的化学结构也会导致安全评价周期非常长,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为了加速转化进程,魏炜所在的马光辉研究员团队采用了不太一样的思路,他们更倾向于使用FDA批准或者至少是FDA备案的材料,通过巧妙的设计来提高纳米药物的应用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速成药性,更快地转化到临床上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005e97b-671e-4000-ba5a-2b1d318700cd.jpg" title=" image005.png" alt=" image00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军事医学研究院 袁守军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军事医学研究院袁守军研究员重点关注各类肿瘤模型、抗癌候选物成药性、癌症防治食品研发及新药临床前评价阶段面临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他做了题目为“不同靶点药物联用药效的定量评价和数学模型”的报告,利用小动物活体影像技术建立各种肿瘤模型,进行抗癌药物的临床前筛选评价,同时结合多药合用协同/相加/拮抗的数学规律,建立了“一带一线”数学模型,该模型能为新复方药物研发、多药联合效应的定量评价和中药复方的效应评价等提供可靠通用的计算方法。报告也表明药效学是新药研发的基础和动力,基于此才能回答定性乃至定量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1dff539b-68a4-490f-9cfb-df8bc40659c3.jpg" title=" image006.png" alt=" image00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国家纳米中心 李素萍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国家纳米中心李素萍研究员做了题目为“医用纳米机器调控肿瘤血管系统”的报告,她提出了智能纳米药物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系统,用于抗肿瘤治疗;靶向干预血小板功能抑制肿瘤转移的研究以及靶向溶栓、抗栓的新型血栓性疾病治疗药物研究,开拓了现场参会人员的研究思路。她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通过构建DNA自组装纳米药物,靶向诱导肿瘤血管栓塞阻断肿瘤血供诱导肿瘤退缩,以及相关产业化探索——抗肿瘤纳米栓塞剂的转化应用。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83abfae-5562-446b-99d3-2bd6835f1450.jpg" title=" image007.png" alt=" image00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天津中医药大学 朱彦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天津中医药大学朱彦研究员主要从事心血管系统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生理学、心血管病的动物模型、基因及细胞治疗、新药发现等研究,他做了题目为“生物影像技术助力多组分复方中药药效作用机理解析”的报告,介绍了生物影像高内涵、小动物活体成像等对复方中药丹红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揭示了生物影像技术对成分复杂,靶点众多的复方中药药效评价和机理解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他也在报告中阐述了传统中药(TCM)、现代中药(MCM)、和化学药物之间的传统与创新,让听众对传统中药尤其是复方中药整合药理学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f5deb3c8-b4e8-4654-b5f7-dd721af2c663.jpg" title=" image008.png" alt=" image008.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韩霆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韩霆研究员课题组近年主要研究建立新型癌症模型,包括人源细胞系、小鼠模型,从基因、分子、生物信息、生物化学等方面寻找新的靶向药物。在会上,他做了题目为“Expanding the druggable proteome”的报告,介绍了结合高通量药物筛选、正向遗传学、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重组,发现和研究具有促进致癌蛋白降解功能的天然和人造小分子配体的研究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cac27335-38d9-48a1-b715-08f249bc8c3b.jpg" title=" image009.jpg" alt=" image00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 王韫芳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王韫芳研究员主要从事干细胞、再生医学等相关研究工作。她在本次会议做了题目为“类器官和组织工程组织助力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研发”的报告,利用不同类型的干细胞,使其分化为成熟的、有功能的细胞,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发育、分化的机制研究工作,探索其在再生医学、转化医学中的应用。在报告中,她详细介绍了类器官和组织工程助力疾病模型构建,以人胎肝干细胞3D诱导的肝细胞organoids为模型,对药物从器官形态和功能水平多个角度进行个性化评测及肝毒性测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2aaa7aa5-c1de-46dc-9714-6a27e5197c31.jpg" title=" image010.jpg" alt=" image0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李丕龙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丕龙研究员分享了题目为“Utilizing and Mainpulating Biomolecular Phase separated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报告,阐述生物大分子相变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意义,以及“液-液分离相变”模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不溶性蛋白沉积引起的渐冻症的药物筛选应用。李丕龙研究员主要探索液-液分离相变在表观遗传学、癌症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的生理病理意义。在实际应用方面,课题组利用相变开发生物大分子药物,用于癌症免疫治疗;高通量筛选寻找能调控异常相变的小分子,希望向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推进;用于高通量筛选蛋白/配体互作的小分子抑制剂/促进剂和各种修饰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促进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据李丕龙研究员介绍,生物大分子相变的研究还很新,相关现象在10年前被首次提出,相关的研究直到4年前才被陆续发表,在基础研究还属于起步状态下,实际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他说:“目前的研究方向只是该领域的冰山一角,相信在未来几年,利用生物大分子相变作为工具、作为对象的转化医学研究会蓬勃发展,或在渐冻症、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中能发挥一定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22aa68a-fd94-49dc-8462-f0931e3c8bd9.jpg" title=" image011.png" alt=" image01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军事医学研究院 钟辉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军事医学研究院钟辉研究员聚焦于免疫与人类健康领域,主要开展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分子机制两方面工作。在本次会议上,她分享了题目为“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gulation by the ER Stress Transmission Mediator GP73”的报告,介绍了高尔基体膜蛋白73(Golgi membrane protein 73, GP73)通过调控ER Stress在肝癌细胞向巨噬细胞传递进而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分子机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珀金埃尔默EnVision VIP Club 旨在加强用户间交流,拓展应用思路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珀金埃尔默EnVision高端用户俱乐部启动仪式,EnVision多模式检测仪作为高通量药物研发的金标准仪器,在国内拥有许多经验丰富的用户。EnVision VIP Club是珀金埃尔默为这些用户量身打造的平台,旨在加强用户交流,拓展应用思路,提升研发效率。俱乐部将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加强用户间的沟通,分享行业最新进展和动向。用户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会获得相应的VIP积分,可用于购买耗材,抵扣仪器维护工时费,抵扣DEMO实验机时费,兑换高峰论坛入场券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对于EnVision高端用户俱乐部,刘疆表示:“珀金埃尔默的服务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先进设备,我们更注重给用户制定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与科研人员紧密的合作,攻克科研与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难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width: 301px height: 37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e134260a-efe4-419c-8f5e-c55103b43ad5.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914192607.png" width=" 301" height=" 37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width: 543px height: 16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58659bb-6fe9-4300-8710-5d8c92a2186d.jpg" title=" 2e25b9b6-d0c8-4dda-8b8d-af6ff29795e8.jpg" width=" 543" height=" 169" / /p
  • 深圳医学科学院:大胆搞研究 一条龙的转化链服务
    2022年11月1日,在现场直播的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女科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现年45岁的她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出国赴普林斯顿大学师从施一公攻读博士,博士后研究后回国。  2007年10月,不满30岁的颜宁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组建实验室,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颜宁的研究领域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重点是与疾病相关的膜转运和脂质代谢的结构和化学基础。  2014年,颜宁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攻克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的科学难题。  据公开资料,2003年至2022年间,颜宁在全球三大顶级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39篇科研论文,2016年被《自然》评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之一。  颜宁曾在2017年被提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2017年5月,颜宁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 同年5月起,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颜宁在2019年和2021年分别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7年颜宁离开母校清华赴美,曾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在当年12月《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颜宁表示,自己赴美高校任职,是因为在清华呆得太“舒服”了,想换个环境挑战自己。  颜宁此番再度宣布全职回国,她在现场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理解的人生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吸纳,努力学习、充实自己   第二阶段是证明,努力工作、获得认可   第三阶段是输出,把所学所感传递给更多人、帮助更多人、扶持更多人。  “经过过去几十年的积累,现在的我终于比较有信心主动进入第三阶段,去打造一方平台,去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应对人类面对的各种健康威胁,挑战生物医学难题,做出真正原创性的突破,回馈社会。”颜宁说,“就在此时,深圳向我伸出了橄榄枝,简直是一拍即合,我又一次强烈感受到了向着梦想努力的兴奋和愉悦。”  于是,她“麻溜”地向普林斯顿大学递交了辞职申请,为实验室现有成员做了妥善安排,“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全职回国,协助深圳来创建一所集科研、转化、学生培养、经费资助等若干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这个机构简称SMART(Shenzhen Medical Academy of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在英文中有'聪明'之意。”  在身后的演讲ppt中,颜宁直接放出了人才招聘邮箱,邀请科研人才加入。  据悉,深圳医学科学院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院长面向全球招聘。深圳市政府公报印发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下称《方案》)透露,深圳医学科学院将按照全新机制的要求,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根据《方案》,深圳医学科学院将探索六大创新机制,即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联动的多维合作机制、多元的资金筹措机制、创新的研究资助机制、科学的评审评价机制、协同的产业转化机制。深圳医学科学院按照「边建设,边运行」的模式推进,其中,筹建期(2020-2021年)将启动院长遴选工作,研究出台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建设全市医学科技资源信息平台。  《方案》提出,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发展目标是:  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深圳市医科院为中枢和桥梁的深圳医学科学协同创新共同体。  到2035年,在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制度安排、规则对接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为科技引领健康城市建设的城市范例。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市医科院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深圳医学科学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全球卓著。  深圳医学科学院由市政府设立,登记为市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理事会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决策机构 院长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会聘任,实行任期制。  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院长是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法定代表人。据文汇报报道,颜宁将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而从2021年开始,深圳医学科学院就面向全球招聘院长。  深圳医学科学院的英文命名中包含“转化”(Translation)。这意味着,长期从事基础研究、并无丰富行政工作经验的颜宁,将要领导临床、转化和产业化等工作,推动科研模式创新。  对此,颜宁在演讲中用一个自己的实验室和药企合作探索药物机制的例子表示,基础研究与药和医密不可分,她的实验室与世界著名药企有紧密合作,这是现代制药业的一个大趋势,而“从病床到实验室,再到制药公司,再回到病床,打通这个端到端的顺畅联系,也正是深圳医科院的一个重要使命。”  虽然颜宁这个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刚刚出炉,但其实,早在2016年,深圳市医学科学院就已进入议事日程。2016年,深圳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建设深圳市医学科学院、精准医疗研究院,推动精准医疗技术突破,促进对恶性肿瘤、重大慢性疾病、出生缺陷、罕见病等疾病的精准防治。  而深圳医学科学院(筹)2021年9月发布的招聘公告称,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重大项目之一。  2021年3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印发《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深圳医学科学院重点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可持续发展健康研究领域,主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临床及转化研究、公共卫生研究,推动研究转化、工程化及产业化全链条创新。  根据深圳市政府办公厅2021年3月印发的《深圳市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深圳市医学科学院选址于坪山区,坪山是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之一,能发挥深圳医学科学院对医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的支撑作用。  地块位于坪山的西南门户,初期用地41万平方米,预留20万平方米作为未来拓展用地。  地块南侧为南坪快速,40分钟内可达市中心,西靠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东临正在建设的坪山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附近还有香港名医诊疗中心,医科院建成后可与周边医疗机构形成集聚效应。  医科院计划2025年建成,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一座城市要建一家医科院,是罕见的。  目前,全国仅有一家国家级的中国医学科学院,不足十家省级的医学科学院(如四川省医科院),深圳作为一座城市要建一家医科院,极为少见,而且起点很高,对标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等世界顶级的医学研究及资助机构。  机制新、不设编、不定级——“很多东西自己说了算”  深圳市医学科学院之所以被中央寄予厚望,关键就在于“全新机制”。  深圳市医学科学院的运作非常灵活,不定编制、不定级别,自主设岗,遵循理事会治理、学术自治原则,学术委员会是院内最高学术机构,尊重科研人才的稀缺性,实行市场化薪酬、社会化用人。  通俗地说,有点像“企业化”运作。  它虽然登记为深圳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但本质上是一个法定机构(类似于前海管理局),能利用深圳的特区立法权,将一系列先行先试做法,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院一法”,即政府出台《深圳医学科学院管理办法》,依法自主办院,而不用被传统事业单位的体制“捆住手脚”。  有了这一灵活自主的“法律武器”,可以说,全球哪一种运作模式最高效,最有利于产学研出成绩,都有可能及时被拿来为我所用。  负责医科院筹建工作的深圳市卫健委科教处处长周丽萍指出,与传统的医科院相比,深圳市医科院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研究机构,它更核心的功能是承担政府赋予的在医学科技研究方面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深圳市医科院的建设思路,是成为一个枢纽型的科研机构,相当于“组织科研的科研组织”。  一方面,市政府将设立“深圳市医学研究专项资金”,委托深圳市医科院进行专业化管理。  另一方面,深圳市医科院将成为全市医学科研的统筹管理及公共服务平台,牵头搭建全市统一的医学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及网络,通过协同创新机制,高效配置和利用全市医学科技资源。  它还是一个引领全市医学科技发展的战略性机构,要结合深圳这座城市的战略需求,主动做好顶层设计,超前布局,抢占国际医学科技制高点。  建设一所300张床位的高水平国际化临床研究医院  目前在深圳从事医学研究的团队已有很多,比如各高校、医院、公卫机构的科研团队,以及各生物医学研发机构。  而深圳市医科院绝不是来抢饭碗的,相反,要帮助大家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  “深圳市医科院不是要跟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抢资源,抢人才,而是要成为一个协同创新的机构,通过项目和资金为纽带,把这些院校和研究院所连接起来,为他们的临床研究及转化提供服务。”周丽萍表示。  目前,国内普通存在医学科技资源配置分散的问题,“多头管理”,多部门重复投入,彼此缺乏沟通,研究项目多头申请、多头立项,资源交叉浪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  而深圳市医科院将成为一个医学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特别是针对当前研究转化瓶颈,建立一个“1+N+X”的临床研究及转化协同创新体。  “1”  依托深圳市医科院建设国际化高水平转化医学中心,重点建设转化医学核心设施、资源深度开发与共享设施、关键技术支撑设施等。其中,包括建设一所300张床位的高水平国际化临床研究医院。  “N”  依托或协同市内外医疗机构建设临床研究协同网络,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临床研究大协同平台。  “X”  抓住中央赋予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的机遇,围绕药品、器械及技术转化做制度创新、体系重塑、流程改造等,促进前沿技术和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在深圳转化应用。  “深圳市医科院将建设一个医学科技的基础支撑平台,包括生物样本库、动物实验中心、卫生健康科学数据中心等,全市乃至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企业及科研人员都可以来用。”周丽萍说。  “你大胆搞研究,我们帮你打通转化链!”  当前,我国的医学研究成果并不少,但普遍遇到“转化难”的问题,大量研究成果无法变为实际产品或者方案,应用到人的身上,或是不能得到广泛推广。  制约“转化率”的环节有很多,能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不多、能力不足,对新技术的监管政策滞后,新技术应用定价难,新药、新技术能否纳入医保……在任何一个节点被“卡住”,都会让研究成果被“压箱底”,无法走向市场。  今后,以深圳市医科院为枢纽的协同创新体,将重点解决“转化难”的问题,服务好转化路上的每一个环节,为监管政策的制定、医保支付制度的设计、服务体系的改善及优化提供决策咨询及建议,打造一条龙的“转化链”。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将允许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入股”,在转化项目中持有股份,直接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提升他们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深圳市医科院还将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形式,“入股”转化企业,逐步从单一科技研发向科研产业混合体过渡。  资金是科研的“粮草”,但目前医学科技创新普遍缺乏长期稳定持续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  为解决“保障难”的问题,深圳市医科院将代表政府承担起医学科技专项资金配置职能,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做大资金盘子,支撑深圳的医学研究可持续发展。  资金来源由 3 部分组成:  ➤政府专项资助  深圳市政府将设立医学研究专项经费,委托市医科院进行管理。  ➤社会资助  深圳市医科院将通过设立联合基金、接受慈善捐赠、引入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慈善基金会和风险资本投入医学研究,并逐步探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引导基金”。  ➤转化收益  推动一大批药物、器械及新技术在深圳转化及生产,转化收益直接反哺深圳市医科院,成为资金筹措的重要来源。  这些筹措到的资金,如何高效地“花”出去?  目前国内传统的医科院通常仅有院内项目,经费仅面向本院科研人员。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在2018财年的373亿美元预算中,约有81%用于院外项目,资助遍布世界各地的3000所大学、医学院和研究机构。  得益于开放型的资助机制,NIH组织实施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癌症登月计划”“全民健康研究计划”等,占据了人类健康研究的制高点。  深圳市医科院将仿效NIH,同时设立院内、院外项目,院外项目通过“招标制”“悬赏制”“赛马制”等多种方式,向粤港澳大湾区、全国甚至及全球开放,资助院外机构或学者开展研究或实施跨领域间的合作研究。  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深圳市医学科学院寄希望于借助全新的机制“变道超车”,抢占国际医学科技制高点。  初期重点聚焦三大研究领域及方向——  ➤重大疾病防治研究:以解决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目标,聚焦肿瘤、心血管疾病、脑和精神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关键医学问题,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治中的瓶颈问题。  ➤国际先进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引领性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发展,攻克一批急需突破的先进临床诊治关键技术。重点部署再生医学、疾病基因组医疗等前沿技术研发。  ➤可持续发展健康研究:深圳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城市,围绕儿童、青少年、妇女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积极开展研究,形成深圳模式、深圳经验,为国家也为全球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经验。
  • 邀请函|2019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系列研讨会
    转化医学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旨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即“从实验室到病房”,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珀金埃尔默拥有从分子、细胞、小动物到组织切片水平的影像和检测技术平台,提供转化医学领域的完整解决方案,其中绝大多数产品代表着该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在国内也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为助力转化医学研究,我们将在多座城市举办系列研讨会,欢迎报名参加!场次时间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成都站并下载邀请函!地点2019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系列研讨会-成都站5月20日成都希尔顿酒店M层纳斯卡厅2019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系列研讨会-遵义站5月23日遵义贵州饭店一楼开云厅2019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系列研讨会-深圳站6月19日待定2019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系列研讨会-广州站6月21日待定2019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系列研讨会-贵阳站待定待定注:每期具体时间以邀请函时间为准。2019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系列研讨会-成都站日程会议日程|成都站:13:30-14:10签到14:10-14:20欢迎辞 刘疆 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中国区总经理14:20-14:30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 动物影像示范实验室揭牌仪式吕弋 教授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14:30-15:10嘉宾报告:基于多肽的药物靶向递送仿生策略及其制剂研究李翀 教授 西南大学药学院15:10-15:50报告: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赵欢 珀金埃尔默资深影像学技术支持15:50-16:05茶歇16:05-16:50报告: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整体解决方案(代谢前沿转化应用)徐雍羽 珀金埃尔默市场战略发展主管16:50-17:30嘉宾报告:精准肿瘤模型--从分子机制到治疗靶标刘玉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17:30-18:00报告:高内涵3D细胞分析技术的进展与应用孙兵 珀金埃尔默南中国区技术支持经理18:00-20:00晚宴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成都站并下载邀请函!2019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系列研讨会-遵义站日程会议日程|遵义站:13:30-14:10签到14:10-14:20欢迎辞 赵向阳 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南中国区经理14:20-15:00嘉宾报告:脑肿瘤靶向递药系统设计与评价高会乐 教授 西南大学药学院15:00-15:40嘉宾报告:高内涵细胞分析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冉海莹 高级实验师 陆军军医大学医学分析测试中心15:40-15:55 茶歇15:55-16:35报告: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赵欢 珀金埃尔默资深应用支持16:35-17:10报告:小动物Micro-CT在转化医学中的应用周红波 珀金埃尔默资深应用支持17:10 -17:40 报告: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整体解决方案孙兵 珀金埃尔默南中国区技术支持经理 17:40-20:00晚宴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遵义站并下载邀请函!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临床与转化医学”等三个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
    关于&ldquo 临床与转化医学&rdquo 等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 教技函[2014]32号   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按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教技〔2014〕1号)的要求,在依托单位自主组建培育的基础上,我部按照&ldquo 成熟一个,建设一个&rdquo 原则,分别组织专家对中山大学&ldquo 临床与转化医学&rdquo 、吉林大学&ldquo 纳微构筑化学&rdquo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ldquo 气候与环境变化&rdquo 等三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进行了立项建设论证。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经研究,我部决定予以立项建设,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善三年建设规划。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吸纳论证专家组意见,进一步完善联合实验室三年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落实任务分工和保障措施。要注重与外方合作单位的战略研讨、管理协调和业务合作。   二、着力加快国际化进程。联合实验室要继续深入开展国际化科学研究,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扩大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博士后规模,广泛吸引国际一流学者到实验室长期工作。   三、探索国际化运行和管理。有关高校要支持联合实验室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人事聘用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国际通行的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制度,建设高水平技术支撑队伍和专业化管理服务队伍,实行国际一流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四、广泛开展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应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广泛汇聚创新资源,积极争取国内外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参与联合实验室建设,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学术声誉。   有关高校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把联合实验室建设作为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引擎,并为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探索经验作出示范。对建设期满并达到建设目标的联合实验室,依托单位可向我部申请验收认定评估。我部同时支持联合实验室积极申报&ldquo 2011国家协同创新中心&rdquo 。 教育部   2014年6月20日   附件: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名单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中山大学 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吉林大学 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加速科研到临床转化——2014默克密理博转化医学论坛圆满闭幕
    2014默克密理博转化医学论坛分别于5月13日和20日,在广州维多利酒店和北京诺富特酒店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院系统和工业领域等近200位科研工作者参与。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生物标志物高通量检测完整解决方案加速转化医学进程”。论坛中不仅邀请到来自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多位嘉宾现身说法,讲述他们使用Milliplex多因子检测平台的宝贵经验及获得的成果,还有默克密理博应用科学专家带来了生物标志物研究从核酸到蛋白的全套解决方案。为了让与会学者亲身体验Milliplex多因子检测平台的操作方便,还特别设置了试剂盒的DEMO演示及上机操作环节。本次论坛与会学者不仅了解了Milliplex多因子检测平台的应用和最新进展,还亲身体验了该平台操作的方便快速,并和同行研究者热烈讨论了课题在该平台上的实际应用及问题解决,获得了与会学者的一致好评。图为与会学者在现场签到图为受邀嘉宾现身说法分享Milliplex多因子检测成果及经验图为默克密理博应用专家在介绍生物标志物高通量检测完整解决方案图为与会学者亲身体验Milliplex多因子检测试验
  • 全军首家“生物治疗技术医学转化研究中心”在京揭牌
    我军战役卫勤快速支援系统。   新华网北京2月22日电 全军首家“生物治疗技术医学转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22日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举行。   据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胡向军介绍,这个中心的揭牌运行,可满足生物治疗技术医学转化项目的创新开发实验研究,以及培养临床治疗用细胞的需求,将成为全国全军转化医学研究的高端平台。   近年来,生物治疗广泛应用于肿瘤、传染病、血液病、肝病等重大疾病的临床治疗。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前沿生物技术的研究和转化应用,在新型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治疗性疫苗、基因治疗药物等前沿生物治疗技术研究领域,拥有雄厚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
  • 助力转化医学研究,珀金埃尔默推出系列网络大咖说
    转化医学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旨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即“从实验室到病房”,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 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解决方案珀金埃尔默拥有从分子、细胞、小动物到组织切片水平的影像和检测技术平台,提供转化医学领域的完整解决方案,其中绝大多数产品代表着该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在国内也拥有广大的用户群。 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为助力转化医学研究,我们特意邀请十几位从事转化医学研究的科学家,介绍他们最新研究进展,分享研究方法以及科学,快来看下都有哪些主题吧:主题预计时间多能干细胞神经分化技术在药物发现及细胞替代治疗上的应用5月30日抗肿瘤药物临床前评价6月13日Disease Modeling in the Era of Organoids6月20日液闪技术在蛋白质功能研究中的应用6月27日人源化小鼠助力肿瘤免疫药物研发7月18日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研究最新进展9月19日使用Alpha技术研究RNA甲基化“橡皮擦” (ALKBH5)10月24日研究蛋白相互作用就是这么简单11月7日细胞成像分析前沿应用案例心得分享11月28日原来药物研发还可以这样做——基于表型筛选的药物研发11月脑靶向载体递送系统12月19日注:每期具体时间以届时微信推送为准是不是等不及要来参加?快来一睹首期安排 讲座题目:多能干细胞神经分化技术在药物发现及细胞替代治疗上的应用讲座时间:2019年5月30日14:00-15:00主 讲 人:范靖 博士(霍德生物CEO)讲座形式:网络讲座,手机或PC即可参与(会议链接和如下报名链接相同) 内容简介:背景设置:分享技术如何改变领域 - CNS背景,介绍人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重点:描述Hopstem神经分化技术的优势 - 以及重点产品如何满足市场需求。总结:展望未来 - 介绍下游产品的应用和其他扩展 即刻报名
  • 德国凯杰与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成立转化医学中心
    嘉宾启动开业仪式   千人同药、医疗支出居高不下,已然是目前医学界亟须攻克的弊端和难题。对个性化医疗的呼吁声也越来也高,对人下药,为个人制定最适合的诊疗方案,使每个个人受益于科技进步,亦是生命科学产业的使命。   早在2012年9月,样本制备和分析技厂商德国凯杰(QIAGEN)与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在新兴的转化医学领域内展开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合资成立凯杰—苏州生物纳米园转化医学中心,并举行了签字仪式。   经过大半年的筹备,2013年5月24日,凯杰(苏州)转化医学研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业。公司成立后,将致力于开发出更多具有重要意义的个性化医疗产品。携手制药企业和相关机构推进生物标记物和个性化医疗产品的研发,推动新型伴随诊断技术的开发,加快转化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凯杰公司亚太区总裁施晨阳博士表示:“与生物纳米园的合作是我们在推动转化医学发展方面的重要一步,我们相信,更高效地开发相关诊断产品和解决方案,为重要创新药物筛选出最适合的病人群体,为患者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   凯杰贯穿整个研发生命周期的技术优势以及生物纳米园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领先地位将共同为转化医学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生物纳米园首席执行官刘毓文也表示:“非常欢迎凯杰入驻生物纳米园,凯杰基于伴随诊断技术的个性化医疗战略能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整个生物制药行业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作为苏州工业园引领未来增长的关键创新引擎,是中国生物科技与纳米技术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导者。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已聚集了330多家高科技研发企业,形成了新药创制、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产业集群,并成为近7000名高层次研发人才集聚、交流、合作的创新社区。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等项目更是使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成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和产业交流中心。
  • 健康中国行赛默飞高分辨质谱助力基础&转化医学研究
    11月16日,由赛默飞世尔科技和杭州凯莱谱精Zhun医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健康中国行动-基础&转化医学”圆桌会议圆满结束。赛默飞高分辨质谱技术在基础&转化医学各方面研究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并为本次会议带来了基础医学与转化医学Orbitrap高分辨质谱解决方案。 圆桌论坛共话基础&转化医学重要观点 本次会议特邀Thomas Caskey院士、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秦钧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杜杰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唐宋副研究员,凯莱谱精zhun医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刘华芬教授在圆桌论坛环节共同探讨基础&转化医学重要议题,观点如下:1.高分辨质谱技术是蛋白质定量极为精zhun的手段;2.分子标志物是经济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段;3.医学转化研究需适应临床医生的思维,解决临床问题;4.重大疾病的风险防控,对于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意义重大;5.高通量组学技术是环境与健康交互研究的有力手段和极jia平台; 精zhun医学大队列研究,蛋白组学成为核心驱动力 作为本次会议重磅开场报告,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主任秦钧研究员的报告题为《Proteomics Driven Precision Medicine》,介绍了世界上第1个以蛋白质组学驱动的胃癌精zhun医疗体系,该体系以赛默飞Orbitrap高分辨质谱平台为依托,只用蛋白组就可以将胃癌进行精zhun分型,为病人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提供临床指导。秦钧研究员还指出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下一代蛋白质组学应努力的方向:Throughput、Fast MS、Robust、Multiplex、Real Big data。同时,秦钧老师还提出将来用于精zhun医疗的蛋白质检测IVD的发展方向“一定是独立的、中心化第三方临检机构专业化地做IVD”。 今年3月CCTV报道中,赛默飞Orbitrap高分辨质谱仪助力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国际顶jian科研成果转化。 质谱技术切入临床问题,推动基础科研向临床转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杜杰研究员带来题为《基于生物标记物的心血管疾病分子分型》,介绍了主动脉瘤/夹层分子分型和诊治的精zhun医学研究相关内容。主动脉瘤临床异质性高、致残致死率高,需要面对很多复杂临床问题。大队列患者临床信息结合多组学数据进行生物标志物筛选,是对疾病进行分型和建立预测模型的有效方法。杜杰教授建立了疾病大队列样本资源库,并进行了miRNA、蛋白组、代谢组等多维度的分子影像分析,在疾病的快速鉴别、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目前部分科研成果已经通过室间质评,应用于临床检测。 早在2017年,赛默飞就与北京安贞医院精zhun医学中心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开启战略合作,着力提升质谱技术在医疗产业的研究和转化水平,造福中国民众。 环境污染影响健康结局,代谢组学切入内源标志物筛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唐宋副研究员的报告主题为“中国老年人空气污染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研究”。PM?.? 空气污染影响人群健康,尤其是易感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唐宋老师的研究项目以60-69岁老年人为监测对象,采用可穿戴设备和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的方法,筛选PM?.?暴露下人体的生物标志物,并建立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PM?.?暴露可能增加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Orbitrap高分辨质谱平台为项目中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相关检测内容提供稳定、精zhun的技术保障,同时,赛默飞环境与健康解决方案还涉及更广泛的领域。 赛默飞&凯莱谱并肩合作,共同助力精zhun医学代谢检测 凯莱谱精zhun医学代谢组高级科学家孔子青博士带来题为《基于高分辨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在肠道微菌群中的应用研究》的报告。肠道微生物对于生物体健康稳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孔博士在报告中分享了几项关于肠道微生物的有趣研究,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应用和数据结果。代谢组学是解析肠道微生物功能及其与宿主信息交换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高分辨质谱结合高质量标准品数据库为肠道微生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提供绝jia的解决方案。今后,赛默飞将继续携手凯莱谱精zhun医疗代谢组学平台,共同应对代谢组学在健康与疾病等多方面的挑战。 凯莱谱Metabolon Discovery HD4非靶向全面代谢组学平台 赛默飞“健康中国行动”基础&临床医学解决方案 最hou,赛默飞中国区色谱质谱业务组学市场拓展经理宁婵娟博士的《In China,For China-赛默飞“健康中国行动”基础&临床医学解决方案》受到在场专家老师热烈关注。赛默飞深耕中国市场已经近40年,质谱方案频频助力中国科学家登顶顶ji学术期刊。在针对极低上样量建立的蛋白质组学工作流中,全新一代Orbitrap Exploris 480搭载FAIMS Pro系统,在1ng Hela样本中鉴定1945个蛋白,展示出了u秀的深度鉴定覆盖能力。在代谢组学方面,超高分辨的Obitrap平台结合全球知名的在线标准品数据库MZcloud,为代谢物精zhun定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多中心实验室进行的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长时间连续测试中,赛默飞质谱平台都展示出卓越的稳定性。这无疑是解决精zhun医学研究中样本珍贵、人群队列多中心分析、时间跨度大等瓶颈问题的利器。 扎根中国 服务中国精zhun医疗前景可期,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赛默飞始终以全球领xian的科技创新,践行“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的郑重承诺,为健康中国行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极具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赛默飞全行业解决方案,或关注“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公众hao,了解更多资讯+色谱质谱明星产品前处理气相色谱离子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液质联用AA/ICP/ICPMS软件 更多仪器配置和方案推荐色谱质谱全流程食品安全固废专项临床检测RoHS检测中药分析化药分析代谢组学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