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重要进展

仪器信息网重要进展专题为您整合重要进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重要进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重要进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重要进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重要进展话题讨论。

重要进展相关的论坛

  • 【资料】单壁碳纳米管 分离方法 重要进展

    SWCNTs 单壁碳纳米管的前期制备无法来保证单一的管径和光学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进一步的药物输送和催化剂方面的应用,附件文档是采用超速离心技术分离不同管径的单壁碳纳米管,采用NanoLog 红外[color=#bb005f][size=4]3D荧光[/size][/color]来进行分离结果的验证。是单壁碳纳米管应用技术的一个重要的进展。

  • 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题目: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作者:张秀云 周凤琴期刊:《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链接: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ZXB201211060.htm

  • 喜报!中核地质科技牵头项目再获“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奖

    [color=#000000]近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2023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地质找矿重大成果”项目(简称“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由中核地质科技北京基地(核地研院)牵头,联合核工业二四三大队、二四〇研究所、中核地质科技石家庄基地(航测遥感中心)完成的“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理论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23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奖,这是中核地质科技北京基地(核地研院)第十二次获此殊荣。[/color][color=#000000]由中核地质科技总工程师秦明宽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创新思路和技术手段,在松辽盆地重点地区首次厘定出青山口组的空间分布,开辟了找矿新层位;构建了“多源多阶段”成矿模式和“多要素叠合”找矿模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六位一体多因耦合”板状铀成矿理论;开发了多项新技术方法,实现了深部控矿要素和弱矿化信息的有效识别;集成构建了大型裂谷盆地砂岩型铀矿综合预测评价技术体系,定量预测了全盆铀资源潜力。预测的一级远景区经钻探查证,落实万吨级大型铀矿产地1处,并在其他多个远景区发现了工业铀矿化,推动了该盆地找矿新突破。[/color][align=center][img=中核地质科技牵头项目再获“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奖.jpg,600,399]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6599e298-6298-45bd-b221-d00c22eb0672.jpg[/img][/align][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秦明宽研究员团队的这一成就,不仅得到了中国地质学会的高度认可,也体现了核地质科研人员在铀矿找矿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为我国铀矿找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color][color=#000000]核地研院荣获全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项目[/color][color=#000000]1. 2009年度,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时空定位和成矿机理研究;[/color][color=#000000]2. 2010年度,中国铀矿床研究评价;[/color][color=#000000]3. 2011年度,全国铀资源潜力评价;[/color][color=#000000]4. 2012年度,热液型铀矿攻深找盲技术创新与资源突破;[/color][color=#000000]5. 2013年度,相山大型铀矿田科学钻探深部成矿环境与铀多金属资源突破;[/color][color=#000000]6. 2015年度,天然金属铀的首次发现;[/color][color=#000000]7. 2016年度,铀矿大基地资源扩大与评价技术研究;[/color][color=#000000]8. 2017年度,相山铀矿田三维地质“玻璃体”调查和成矿预测;[/color][color=#000000]9. 2019年度,准噶尔盆地砂岩型铀矿预测技术新进展;[/color][color=#000000]10. 2020年度,我国在诸广地区1550米深度发现最深工业铀矿;[/color][color=#000000]11.2021年度,阿拉伯地盾铀钍多矿产快速预测技术与找矿突破;[/color][color=#000000]12.2023年度,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理论技术创新及应用。[/color][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中核地质科技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中药抗肿瘤制剂多方位研究进展

    题目:中药抗肿瘤制剂多方位研究进展作者:颜露黄绳武期刊:中国医药导报年份:2010,28:9-10链接:http://www.cqvip.com/qk/61014a/201028/35407596.html

  • 【分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展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zt

    转自丁香园,作者:cooks 有离子阱和四级杆质谱工作原理的介绍。内容:一、质谱原理简介1.四级杆质谱2.离子阱质谱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联用[/color][/url]技术进展1.色谱进展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color][/url]接口3.质谱性能的改进三、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四、展望[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1685]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展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url]

  • 【转帖】中药提取液浓缩新工艺和新技术进展

    中药提取液浓缩新工艺和新技术进展中药提取液的浓缩是中药制药的重要工序之一。目前存在着浓缩温度高,浓缩时间长,有效成分及挥发性成分有损失,一步浓缩难以实现高相对密度的质量要求,设备易结垢,废液排放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中药提取液浓缩新工艺和新技术,主要包括:悬浮冷冻浓缩、渐进冷冻浓缩、自然外循环两相流浓缩、在线防挂壁三相流浓缩、反渗透、膜蒸馏、渗透蒸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浓缩等。因为中药提取液体系非常复杂,有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等 提取液除含有效成分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鞣质、蛋白、胶类、糖类和树脂等杂质,所以需要对这些浓缩新工艺和新技术各自的特点、适应性、工艺和技术成熟度等加以了解,从而选择保持中医药特色,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不存在各种浓缩问题,技术成熟度高的浓缩新工艺和新技术。分析了近年来出现的中药提取液浓缩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特点及应用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以期为中药制药企业等选择合适的浓缩新工艺和新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中药 提取液 浓缩 进展 冷冻浓缩 蒸发浓缩 膜浓缩 树脂吸附   [中图分类号] R 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5302 (2006) 0320184204    中药制药一般包括提取、浓缩、纯化、干燥和制剂等。其中,提取液的浓缩是现代中药制药的关键单元操作之一。 为了提高浓缩效果和药品质量,近年来开发了许多有价值的中药浓缩新工艺和新技术。合理引进这些先进实用的共性技术和装置,可以提升中药制药业的科技含量和整体制造水平。对主要的浓缩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分析和述评,以供选择参考。涉及的浓缩新方法有蒸发浓缩、冷冻浓缩、膜浓缩和吸附树脂分离浓缩等。

  • 【分享】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中药及植物药的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中药及植物药的进展植物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报道,全世界大约有70%的人口医疗依靠各种类型的植物药〔1,2〕。对植物药的兴趣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人们普遍认为植物药具有较小的毒性,二是用合成方法寻求新药物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同时已有的西药对一些疑难病症无能为力。随着对植物药需求的不断增长,开展植物药的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研究和质量控制,开发快速、灵敏、具有选择性的分析方法也越来越迫切。过去20年的实践经验表明,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非常有效和普遍适用的植物药分析方法。近来,由于各种分析柱、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和复杂的商品化仪器联用系统的出现,植物药分析领域已被大大地推进。本文就HPLC在中药及植物药研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做简要评述。

  • 【第三届原创参赛】中药药对对化学成分与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维权声明:本文为03yx2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的,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届原创参赛】中药药对对化学成分与临床疗效研究进展所谓中药药对又称对药、对子药、姐妹药,专指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药对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其组成虽然简单,但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前人将两味中药配伍应用后产生的不同效应与反应,归纳于“七情和合”中。认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的,为临床所经常应用。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配伍应用早已远远超出了“七情”的范围,或从中药性能本身出发,或为适应临床症状需要,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并不断充实和发展。其功用胜于单味药,多使药效增强,或作用全面,或减低、消除毒副作用。

  • 【资料】-微波技术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u][i]中国药房:2006,17(16):1263-1264[/i][/u][b]微波技术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进展[/b][i]徐晓彬[/i]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技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门新兴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前沿交叉学科。微波加热是利用介质损耗原理, 采用超高频电场对物料进行加热处理, 加热速度快,内、外部温度梯度的负效应小; 同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效应,其电磁场效应可促使酶分子活性钝化。目前,国内、外微波干燥技术已在医药化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中药炮制、中药干燥灭菌、中药萃取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但鲜见将微波技术作为社会大生产的新技术应用到中药散剂的研究。 1. 微波干燥原理和特点1.1 微波加热干燥原理 微波是一种具有穿透能力的电磁波, 其波长在 1mm~1m之间,较普通无线电波短,而较红外线长。微波发生器的磁控管接受电源功率而产生微波, 通过波导输送到微波加热器, 需要加热的物料在微波场的作用下被加热。微波的加热方式与普通的热传递有较大不同,高频电场以每秒几亿级的速度周期性改变外加电场和方向, 使物料中的极性分子随电场作高频振动,分子间摩擦挤压作用使物料迅速发热,从而使物料内部和表面温度同时迅速升高。根据上述原理,由麦克斯韦尔方程推导出微波场对物质热效应的表达式。 (1) 质吸收的微波能:P = 2πfεnnE2 上式中,π为圆周率;f 为微波频率; E 为电场强度;εn 为物质的介电损耗,其表示物质将电磁能转换为热能的效率。 (2) 微波在不同材料中的穿透深度:D = cεo/ (2πfεn) 上式中,c 为常数;εo 为无外电场时物质的介电常数。 (3) 物质在微波加热下升温速率:Dt/ dt = Kf E2ε‘ ( T) tanδ( T) / (ρcv) 上式中,tanδ(T)为介质损耗因子角正切,表示物质在特定频率和温度下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的能力;ε‘ (T) 为物质的介电;K为常数ρ为物质的密度;cv 为物质的质量定容热容。 由此可见, 在一定微波场中, 极性分子的介电常数较大, 同微波有较强的耦合作用, 而非极性分子同微波不产生或只产生较弱的耦合作用。1.2 微波加热干燥的特点 传统加热方式是通过辐射、对流及传导由表及里进行加热。为了避免温度梯度过大,加热速度往往不能太快,也不能对处于同一反应装置内混合物料的各组分进行选择性加热。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有以下特点: (1) 穿透性:微波可以直接穿透进入物料内部,对物料内外均衡加热,从而大大缩短了加热时间。(2)选择性加热:不同物料微波吸收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物料分子极性越强,越容易吸收微波。水的分子极性非常强,非常容易吸收微波。物料含水量越大,其吸收微波的能力越强,若含水量降低,其对微波的吸收也相应减少。当干燥器内物料的含水量有差异时, 含水量较大的部分会吸收较多的微波,因此在腔体内起到一个能量自动平衡作用。(3) 加热反应快,易于控制:微波加热的时滞极短,加热与升温几乎是同步的。

  • 上海药物所在中药牛蒡子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是目前治疗肿瘤策略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表明,由于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实体瘤细胞通常处于氧气、葡萄糖或其他营养物质匮乏的状态。因此,靶向葡萄糖缺乏的肿瘤细胞可能会成为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一个新策略。 牛蒡子苷元是临床常用传统中药牛蒡子的主要活性成分。现有研究表明,牛蒡子苷元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在多种肿瘤模型中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俞强课题组对牛蒡子苷元的抗肿瘤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葡萄糖缺乏条件下,牛蒡子苷元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造成肿瘤细胞内ATP水平下降以及活性氧族水平升高,从而促使肿瘤细胞死亡。 研究同时还发现,牛蒡子苷元和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联合使用能够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较低。 该项研究成果为用中药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依据和策略。相关论文已在线发表于Biochemical Pharmacology杂志。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www.cas.cn/ky/kyjz/201208/W020120806465949579476.jpg中药牛蒡子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 新型干涉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西安光机所新型干涉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以光谱室胡炳樑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将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应用于短波红外干涉光谱成像系统中,并成功研制了基于M-Z像面干涉光谱成像的离轴三反桌面样机系统。  面向宽覆盖、高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要求,离轴三反加M-Z像面干涉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大视场光学系统和大尺寸干涉仪的技术瓶颈。M-Z干涉仪放置在系统会聚光路中,在减小系统体积和重量的同时,能量利用率可以达到成像仪的极限;离轴三反光学系统则能够同时实现长焦距与大视场,并且没有中心遮拦,传递函数高。但在基于M-Z像面干涉的光谱成像系统中,离轴全反射系统难以补偿会聚光路中M-Z干涉仪棱镜元件所引入的像差,为此,科研人员将校正补偿系统应用到离轴三反系统中,设计并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离轴三反成像光学系统,并针对离轴三反系统装调自由度多,结构非对称性以及离轴系统离轴量需要精确测量调整等问题,解决了离轴非球面微应力装夹、多自由度调整结构形式、离轴三反系统高精度装调等多项技术难点,为高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光谱成像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完成了必要的技术储备,使我所先进光谱成像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 南开大学在药物传输载体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新型水凝胶能包裹和缓释各类药物

    最新发现与创新 中国科技网讯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药物传输载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基于蛋白—多肽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水凝胶”,近日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据课题组介绍,药物传输是实现药物疗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开发的新型多肽/蛋白质、抗体、疫苗及基因等新型药物在环境及人体内极易失活和降解,从而导致生物利用度低。而先进的药物载体和传输技术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和改善病人耐受性的主要手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表类似果冻的小分子水凝胶作为一种新颖的生物材料,在药物传输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如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水凝胶用于药物传输,一直是科学家力求达到的目标。 南开大学杨志谋、龙加福教授课题组结合各自在相应研究领域的积累,提出利用蛋白质和多肽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制备新型蛋白—多肽杂化水凝胶。该体系利用蛋白—多肽的特异性结合来增强多肽自组装纤维之间的结合力,从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以及形成性质更为优异的水凝胶。他们针对抗肿瘤药物、多肽/蛋白质药物及基因药物,重点以嵌段共聚物、超分子化合物、小分子凝胶及高分子水凝胶等材料为基础,研发出生物相容性高的可注射局部药物传输系统。该类新型药物传输系统由蛋白质和多肽组成,生物相容度高。 同时,该类水凝胶能包裹各类药物,可局部注射于病灶,起到局部长期缓释药物的效果,提高病人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通讯员 周兴龙 韦承金 记者 冯国梧) 《科技日报》(2012-7-15 一版)

  • 【转帖】磷酸化蛋白质及多肽相关研究的技术进展

    磷酸化蛋白质及多肽相关研究的技术进展 摘要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化学修饰,对蛋白质功能的完成或改变起到重要作用。该领域的研究存在很多技术难点,对该领域研究形成了挑战。近年来相关技术有了很多突破,磷酸化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的成就。文章将从磷酸化蛋白的检出、磷酸化蛋白质和肽段的富集、生物质谱技术的改进以及磷酸化蛋白和多肽的定量与比较几个方面介绍该研究领域的技术进展。关键词磷酸化蛋白磷酸化肽生物质谱定量分析生命活动与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密切 摘要 磷酸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化学修饰, 对蛋白质功能的完成或改变起到重要作用。该领域的研究存在很多技术难点, 对该领域研究形成了挑战。近年来相关技术有了很多突破, 磷酸化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的成就。文章将从磷酸化蛋白的检出、磷酸化蛋白质和肽段的富集、生物质谱技术的改进以及磷酸化蛋白和多肽的定量与比较几个方面介绍该研究领域的技术进展。 关键词 磷酸化蛋白 磷酸化肽 生物质谱 定量分析

  • 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align=center]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align]  液相色谱分析是指流动相为液体的色谱技术,是色谱法中最古老的一种,但通过改进填料的粒度及柱压,在经典的液相柱色谱的基础上引入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塔板理论,在技术上采用了高压输液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实现了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和操作自动化,这种色谱技术被称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以往常用的薄层色谱等方法因其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重现性差而不能满足现代中药的需要。高效液相色谱正是以其稳定、可靠、高效的特点成为中药研究的最重要的分析方法。目前高效液相色谱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碱、皂苷、黄酮、蒽醌、香豆素等各种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近年来对高效液相色谱监测中药的研究非常多,由于高效液相色谱集经典液相色谱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优势于一身,无论柱效、选择性还是分析程度都达到或超过了它们,近年来对高效液相色谱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使这项技术日臻完善。[b]1 高效液相色谱发展近况 [/b] 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主要考虑试样的预处理和分析柱、检测器的选择。在试样的预处理上,日前兴起的固相(微)萃取使得许多含量低的成分得到精制提纯,从而适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测定,而孙新国采用逆流萃取测定川芎嗪含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药中有些紫外吸收弱,或无特征紫外吸收的成分,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灵敏度和分离度都不尽人意,利用柱前或柱后衍生化法可使这些成分较精确地测定出来。   对于极性大、脂溶性差物质,在YWGCl8柱上不易保留,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离子对试剂,降低其极性,延长柱上的保留时间,取得较好的分离较果。将液相色谱和质谱这两个强有力的分析技术在线连接在一起,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分析手段,但是它从形成伊始就存在着问题:从液相色谱流进质谱时,流动相的变化、溶剂的组成、高温高压离子化的问题制约着这种联用技术发展,大气压离子化接口具有去除溶剂和离子化的双重功效,它的引入,使得该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喷雾离子源是一种软电离技术,一般只生成(M+H)+和(M-H)-两种分子离子峰,选择性监测(mz)190的负分子离子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专一性,满足了低浓度药物研究的需求。   三维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同步测定葛根素和阿魏酸两种指标。通过实验证明:如果选择合适的柱温等色谱条件,乙醇作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分析中药及中成药中有效成分,既安全又准确。结构相似的物质,普通的检测器难以检测出来,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可以有效地测定黄连粉中仅差一个基团的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样品经色谱柱分离后收集,再经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荧光强度,影响因素多,测定复杂,改进后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则可以不经衍生化和收集分离物,只经化学处理除杂,浓缩后直接进样即可。用该法测定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的含量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测黄芪精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也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对于只有紫外末端吸收,用紫外检测时灵敏度低,基线易漂移,示差折光检测其易受外界条件干扰,蒸发散射检测器能克服以上不足,响应值只与样品质量有关,其信号相应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化合物,质量相同则信号相应基本一致。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是基于不挥发样品分子对光的散射程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所含基团性质无关。   只要选择适当的检测器参数,便可使流动相和溶剂完全气化,不产生信号,而样品中的各个组分以不挥发粒子存在,对光有散射,以被检测出来。因此,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可用于含不同基团的多组分同时分离、分析。和紫外、荧光等方法相比,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对不同物质有近似相同的响应因子,因而不出现低浓度、高响应或高浓度、低响应的现象,有利于不同比例混合物的准确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验法测定银杏叶中萜类内酯含量、红参及育精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和Re的含量和藤黄中藤黄酸含量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b]2 高效液相色谱的研究动向  2.1 缩短分析时间,提高分离效率[/b]。应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对流动相、固定相进行调节或改变,采用梯度洗脱、柱切换技术有望解决这个问题。梯度洗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分析较宽极性范围的样品,较等度洗脱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对于成分更复杂、极性范围更宽的中药样品则有些力不从心。多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又称多维高效液相色谱法。除具有梯度洗脱一样的改变流动相浓度的优点外,还可以改变固定相种类、键合度、粒径、柱长、柱径等及流动相种类、浓度等。[b]2.2 进一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及联用技术上发展[/b]。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在国外已成为测定低浓度生物药品中药物及代谢物的首选方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MS法测定血浆中HIV-1蛋白酶,准确高效,血浆中残留的内源性组份和其他药物不干扰测定,既节省材料又节约时间。已经应用于体液、血浆、血清中的药物分析。中药复方注射液“清开灵”中的胆酸类物的分析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效果理想。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在药物分析方面的作用很不错。新近提出的智能多柱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利用切换技术的模块式分离性能,把样品分块的切换进不同性质的色谱柱,再用合适的流动相洗脱。全过程采用智能化控制。[b]3 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b]中药研究的大趋势是全成分分析,通过对从单味药到复方的不同配伍、煎煮时间等的研究,才能发现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找到中药机理之间的有机联系。中药成分繁多,且各种成分的性质遍布所有极性段、酸碱范围。实现多成分分析的最简单途径即在一根足够长的色谱柱上,采用温和的流动相,在足够久的时间内洗脱。但这与现代分析要求的简便快速相违。通过大量的应用研究表明,高效毛细管电泳在分析中药成分,尤其在分析高极性化学成分方面有较大优势,在分析大量的复方制剂方面显示了较高的能力。    由于毛细管几乎不会出现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常出现的柱床污染现象,而且用过的毛细管柱只需很短的时间进行冲洗后,即可以进行第二个样品的分析,快速高效且分辨率很高。新兴的毛细管电色谱是集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优势于一身的一种新型电分离微柱液相色谱技术,它是将高效液相色谱的多种填料微粒移到毛细管中,以样品与固定相间的相互作用作为分离机制,以电渗流为流动相驱动力的色谱过程。最近,一些先进的检测仪器成功的用在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上,使得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更广泛,并充分利用高效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建立更加系统的成分分析方法。通过与质谱联用、梯度洗脱、柱切换技术、配合先进的检测技术,以及与分子生物学、现代分子药理学相结合,必将在中药分析中发挥很大作用。转自《实验与分析》

  • 【转帖】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进展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污染废气排放总量处于较高水平。为控制和整治大气污染,“九五”以来,我国在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大气污染的防治也取得重要进展。在“八五”、“九五”期间,国家辟出专款开展全球气候变化预测、影响和对策研究,在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室效应机理、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的影响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体系,环境监测工作的进展明显。

  • 11月7日网络会议:快速高分辨质谱在中药物质组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7924_2507958_3.gif快速高分辨质谱在中药物质组学研究中的新进展主讲人:张克荣 AB SCIEX药物市场技术专员 活动时间:2013年11月7日 下午 14: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7924_2507958_3.gif【简介】 本次讲座将介绍在中药物质组学研究面临各种分析技术挑战之时,快速高分辨质谱在中药成分分析流程:一次进样,同时定性、定量;TripleTOF系列质谱仪进行代谢物鉴定工作流程,IDA工作流程;同时获得MS和MS/MS,代谢物鉴定、MS/MS结构阐明以及代谢物相关性分析;代谢组学研究定性/定量工作流程。-------------------------------------------------------------------------------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参加及审核人数限制:限制报名人数为120人,审核人数100人。3、报名截止时间:2013年11月7日4、报名参会:http://simg.instrument.com.cn/meeting/images/20100414/baoming.jpg5、参与互动: *参会期间您还可以将有疑问的数据通过上传的形式给老师予以展示,并寻求解答*6、环境配置:只要您有电脑、外加一个耳麦就能参加。建议使用IE浏览器进入会场。7、提问时间:现在就可以在此帖提问啦,截至2013年11月6日8、会议进入:2013年11月7日13:30点就可以进入会议室9、特别说明:报名并通过审核将会收到1 封电子邮件通知函(您已注册培训课程),请注意查收,并按提示进入会议室!为了使您的报名申请顺利通过,请填写完整而正确的信息哦~http://simg.instrument.com.cn/webinar/20110223/images/zb_11.gif注意:由于参会名额有限,如您通过审核,请您珍惜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按时参加会议。如您临时有事无法参会,请您进入报名页面请假。无故不参会将会影响您下一次的参会报名。快来参加吧:我要报名》》》

  • 【共享】几种色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 目的:为了促进现代分析方法应用中药分析。方法:总结了几种色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结果:毛细管电泳法、超临床界流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和薄层色谱扫描法已大量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结论:现代色谱方法可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色谱法 中药质量分析  中药制剂是根据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由单味或多味中药材(或中药浸出物、提取物)按确定的处方和传统或优选工艺加工而成的单方或复方制剂。随着中药新药的研制,中药品种的保护,中药产品的出口,都需要以科学的方法制订质量标准,但由于中药制剂的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难以确定,仅单方制剂亦为一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且中药制剂是严格按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组方的,十分强调整体效应及各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因此要求更严格和更先进的分离分析手段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仪器的引进和应用,并经过药学工作者的努力,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分析中大量应用,为保证药品质量,发挥了作用。在现行版药典1995年版[1]中收载了522种中药材,其中150种采用薄层色谱鉴别,105种有含量测定项;398种中药制剂有267种(414项)采用薄层色谱鉴别,52项有含量测定项。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近20%的品种有含量测定项,现代分析技术的采用明显增加。  其中分光光度法43个品种,高效液相色谱法12个品种,[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3个品种,薄层色谱扫描法19个品种,挥发油测定法24个品种,脂肪油和生物测定法8个品种,经典分析方法53个品种。但许多中药质量标准还缺乏定量指标,药学工作者在此领域中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为提高中药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就色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归纳如下。1 毛细管电泳法(CE)  毛细管电泳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原理是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电泳淌度或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技术。毛细管电泳法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已有所介绍[2],在中药领域也有研究报道[3],如生物碱类大都在缓冲体系中带有正电荷,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以65%的NaH2PO4溶液为缓冲体系,在pH为7.0条件下分离了黄连中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等7种生物碱[4]。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MECC)以25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溶液中加入改性剂,在pH 10.96条件下分离测定了大黄、芦荟中大黄素、大黄酸的含量[5],Pietta[6]用50mmol/L SDS-20mmol/L硼酸作流动相,在pH8.3条件下分离测定了银杏叶提取物中芦丁等黄酮成分,Stuart用90mmol/L SDS溶液分离测定银杏内酯A、B及白果内酯[7]。沈红梅等采用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分离了乌梅中柠檬酸和苹果酸[8]。由于毛细管电泳样品用量少,柱效高,使中药分析前处理简化并有利多组分分析,毛细管电泳法对中药分析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2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E-SFC)  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状态的物质称为超临界流体,将其作为萃取剂称SFE,将其作流动相称为SFC,SFE-SFC是一种兼有提取、浓缩、分离和检测功能的二级分离分析方法。SFE具有省时、省力、取样量少、萃取率高、选择性可调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中药的预处理[9,28]。SFC兼具有HPLC和GC的优点,能分离分析难挥发、遇热不稳定、HPLC难检测的物质,超临界流体色谱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已有报道,例如用SFC测定三七及云南白药中的人参二醇、三醇的含量,中药材马蓝、菘蓝和蓼蓝中靛玉红的含量[10]。SFE与SFC由原来的单独使用已发展到联用技术,这主要归功于一些新型仪器的出现,这一技术在中药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目前中药分析研究报道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为常用,特别是样品纯化技术的提高如采用液液萃取、液固萃取、超临界萃取,使得具有高分离效率的HPLC法能准确定量中药成分。如中国药典95年版一部采用HPLC法以C18为分析柱、以甲醇/水或甲醇/酸/水作流动相测定了化橘红、骨碎补、丹参、香加皮、黄芩、胡椒、荜茇、蓼大青叶、护肝片、小儿消炎栓、愈风宁心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现有许多文献报道HPLC法分离测定中药中生物碱类、甙类、黄酮类、有机酸类、酚类、内酯类等成分,如用高效液相一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离检测银杏等叶中黄酮成分[11],用高效液相-蒸发激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内酯的含量[12],茵陈蒿汤的HPLC三维图分析[13],银杏叶制剂中黄酮的含量[14,15],清胃片中黄芩甙的含量[16]及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17,18]测定均获得满意结果,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操作性,其中不少收载于质量标准中。4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GC)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多用于中药中挥发性成分如蒎烯、龙脑、芳樟醇、柠檬烯的测定、也有经衍生化反应后用于分析中药的其他成分如生物碱类、脂肪类、内酯类、酚类、糖类、动物类药物等,有关GC控制中成药制剂的质量已有综述[19,20]。GC已用于名贵药材麝香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21],鱼油 、薏苡仁油等脂肪酸的分析[22],广藿香中百秋李醇的含量[23]等。随着毛细管[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发展及气一质联用(GC-MS或GC-MSD)气一红联用(GC-FTIR)技术应用,不仅拓宽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技术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图谱得到更多信息,如西洋参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24],八角超临界萃取物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25]等,再有结合计算机技术如模式识别用于中药材和中成药的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26]。中国药典95年版一部采用GC法测定含量的仅有3种,而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有24个品种采用挥发油总量测定,因此如何用GC法控制挥发油的内在质量又是一大课题。5 薄层扫描法(TLCS)  薄层色谱法由于操作简便、色谱结果直观,并具有分离鉴定双重功能,已成为中药分析的常用手段,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色谱质量的提高、药典收载的薄层色谱法已大大增加,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采用TLCS测定含量的品种有19种比90年版增加了6倍多,特别是目前用HPLC、GC稍难分析的、无挥发性、无紫外吸收的成分,TLCS能将其定性定量。如TLCS测定抗脑衰胶囊及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27],参芪胶囊中三七皂甙R1的含量[28],银杏叶制剂中萜类内酯的含量[29]等。但TLCS目前还存在某些缺陷,如由于是斑点的原位定量,带来了铺板质量、点样技术、展开条件、显色等影响因素,显色又受显色的均匀、灵敏、稳定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使测定结果偏差较大。因此在规范操作和提高自动化程度方面留下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  综上所述,色谱技术在中药分析中已有广泛应用,但中药品种在不断推陈出新,中药的质量还远没有科学量化,还有待于广大的药学工作者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分析手段,提高中药检验分析水平,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在中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确保其质量可控。

  • 【原创大赛】浅谈常见色谱技术在中药定量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align=center][b]浅谈常见色谱技术在中药定量分析中的应用进展[/b][/align][align=center][b]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b][/align][align=center][b]安平中心:郑俊[/b][/align]现代色谱方法可用于中药分析和质量控制。现阶段常见定量分析的色谱技术有以下几种:1.高效液相色谱(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中药质量分析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已经在药物的含量测定、组成分析、质量控制等方面[color=#333333]获得了广泛的应用[/color]。梁洪卉等[sup][/sup]建立HPLC-UV定量分析冬虫夏草主要核苷类成分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开展冬虫夏草的品质评价和研究冬虫夏草品质的影响因素奠定了基础;刘武占等[sup][/sup]建立了比现行药典方法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栀子药材质量的同时测定栀子中8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郭冲等[sup][/sup]建立的同时测定人参中16种人参皂苷含量的方法,可用于药材质量控制;李淼等[sup][/sup]测定了金银花中新绿原酸等8种成分的量,为有机酸类及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该色谱方法是在药典的所有分析方法中发展最快的,具有灵敏、快捷、色谱柱可反复使用、流动相选择范围宽、分离组分易收集、适用范围广和安全的优点。虽然其仍存在色谱柱易污染、柱容量小等缺点,相信通过药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创新,HPLC技术将会更加完善、高效、灵敏。2.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新兴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技术是Waters公司在2004年率先推出的。固定相采用直径1.7μm的填料,灵敏度较HPLC高,分析时间短,溶剂消耗,流速快,分析通量高,有着良好的分析分离平台。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经收载使用UPLC测定中药复方制剂成分的含量。朱粉霞等[sup][[/sup][sup]5[/sup][sup]][/sup]用UPLC法对胆木注射液中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进行快速测定分析,确定其含量;陈晓虎等[sup][[/sup][sup]6[/sup][sup]][/sup]采用UPLC法测得了栀子金花丸中11种成分(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小檗碱、汉黄芩苷、黄芩素、芦荟大黄素、汉黄芩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罗洁等[sup][[/sup][sup]7[/sup][sup]][/sup]利用10min左右的时间快速鉴别知母的UPLC指纹图谱以及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的含量测定也采用其法。 但是,UPLC仪器价格较为昂贵,目前尚未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可望在中药质量控制种中得到更多应用。3.[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GC)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GC)是一种检验中药挥发性成分、半挥发性成分的色谱技术。该法分析精确,操作处理简单,有效的避免了中药材提取时间冗长,取样大含量低,数据处理误差大的不足,常用于贵重药的中成药及微量成分的定量分析。近年来在中药质量检验和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梁倩等[sup][/sup]采用该法研究金银花挥发油GC指纹图谱,对金银花药材的鉴定和GAP实施有重要意义,沈振铎等[sup][/sup]通过色谱指纹图谱鉴别南、北五味子。 然而,鉴定未知成分时,GC法的定性仅是通过保留时间。复杂样品的分析常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综上所述,色谱技术在中药分析中已有广泛应用,在中药检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十年来,随着色谱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其分离、检测系统的技术不断更新改进,各种新的色谱方法和联机检测技术日趋成熟,以其高效、高速、高分辨、微量检测及分析自动化的性能和技术优势在中药检验中日益显示出潜在的巨大作用。但中药品种在不断推陈出新,中药的质量还远没有科学量化,还有待于广大的药学工作者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分析手段,提高中药检验分析水平,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在中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确保其质量可控。

  • 【资料】色谱技术在中药白芷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中药白芷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和结构鉴定已有了长足发展。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白芷研究中的广泛运用,使白芷的定量分析方法体系、质量指标体系和提取工艺优化等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文章对近5年的有关文献作了综述。  关键词:色谱法;白芷;化学成分;质量;鉴定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Angelica dahurica by Chromatography   MENG Lanzhen, NIE Hong, XU Zhenxia, XIONG Aihua, LIU Jianjun  (1.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of Pharmacy,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2.The Test Technology Center of Pharmacy,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Abstract:The Angelica dahurica has been claimed to be effective on many diseases,and also there are great development for the isolation and instrumental analyses of its main effective components. The application of chromatography technology greatly advanced and accelerated the research of Angelica dahurica.  Key words:Chromatography;Angelica dahurica;Development research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性温,味辛。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烧伤等症。色谱法(chromatography)或称层析法,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吸附能力、分配系数、离子交换能力或分子大小等性质的微小差别,经过连续多次在两相间的质量交换,使不同的组分得到分离,是分离分析多组混合物的分析方法,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日益普遍[1]。从经典的平板色谱到柱色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技术(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到毛细管电泳法(CE)、色谱-光谱连用等现代色谱技术已广泛运用于中药白芷的研究。[b]  1 白芷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b]  1.1 化学成分的分离结合现代光谱技术,近年陆续从白芷中发现了新结构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如从日本白芷中分离得到七种新的bifuranocoumarins[2],从韩国白芷的茎部首次发现6[(1S),2(R)2,3二羟基1甲氧基3甲基丁酸]7甲氧基香豆素[3],从根部得到两种新的呋喃香豆素化合物[4]。国内游小琳等[5]首次发现白芷水溶性成分中丁二酸,葡萄糖,蔗糖等6个化学成分。聂红等[6]运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联用[/color][/url](GCMS)技术发现白芷的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油状物的主要成分为甲基环癸烷(22.4%)、1十二烷醇(8.6%)等。  1.2有效成分的提取刘文等[7]认为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白芷中欧前胡素速度快,HPLC法测定精度高。刘红梅等运用GCMS技术对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最佳超临界流体CO2萃取工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1 MPa、萃取时间3.0 h,分离压力6.5 MPa,粉碎度20目)的超临界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主要成分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相对含量分别达到42.40%,22.14%和12.12%[ 8,9]。  高速逆流色谱法[10](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具有无固体载体,可以避免分离样品与固体载体表面产生化学反应而变性和不可逆吸附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研究。Liu等[11]用该法成功分离测定了白芷中的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和氧化前胡内酯,其上相固定相为正己烷甲醇水(5∶5∶5,V/V),下相流动相前150 min正己烷甲醇水(5∶5∶5,V/V),后150 min正己烷甲醇水(5∶7∶3,V/V)体积以线性递增,鉴定各峰分离物,纯度达到了98%以上。运用该技术还分离了丹参中的丹酚酸B[12]、川芎中的川芎嗪[13],天麻中的天麻素[14]等多种化学成分。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分离分析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和样品用量少等特点。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为它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分离效果好,速度快,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已迅速进入药物分析领域。其原理是向载体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活性剂浓度大于临界值时,则在毛细管内形成胶束,被分析物受到电渗流和胶束相与水相之间分配的双重影响而实现分离。Wang[15]等成功的采用该法简单快速的从白芷中分离得到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和东莨菪苷元(7羟6甲氧香豆素)。该技术还应用于测定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b1,Re的含量[16],分离鉴定槐属植物苦豆子、苦参、山豆根中喹嗪烷类生物碱[17],最近联用电化学检测器首次分离测定木犀科植物女贞叶和果实中的D甘露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18]。[b]  2 白芷的质量控制及鉴定[/b]  HPLC被广泛应用于白芷的质量控制和鉴定:人工四倍体白芷主要有效成分欧前胡素的含量较原二倍体白芷成倍提高[19];不同产地白芷中2种香豆素总量存在较大差异[20];提取挥发油后欧前胡素损失较大[21];建立了白芷药材质量的控制方法,其色谱条件:流动相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254 nm,欧前胡素在0.974~3.896 μg,异欧前胡素在0.360~2.6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2]。或同时检定出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比克白芷素及水化氧化前胡素,且其中的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分别不得低于0.1%和0.04%[23]。王梦月等[24]证实白芷果实中总香豆素含量最高,茎中最低;以晒干法的含量最高。抽苔白芷中香豆素的含量不及白芷含量的50%,不能作白芷药用。[b]  3 体内白芷有效成分的测定[/b]  白芷的活性成分白当归素,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Kwon等[25]研究分析它的肾代谢产物。尿样经液液提取,GCMS、HPLCDAD以及H1核磁共振波谱等分析,发现两种主要代谢物分别是白当归素侧链经C脱甲基或O脱烷而产生,另一代谢物认为可能是由白当归素被羟基化而产生。  Kazuhisa等[26]利用柱切换HPLC法快速检测大鼠血浆中的白当归素和水化氧化前胡素。血浆样品用过氯酸脱蛋白,离心后上清液制备成供试品。流动相为乙睛水(20∶8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40℃。龚志南等[27,28]用HPLC测大鼠胃液、肠液、血液和脑组织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含量,以考查其药动学参数,评价提取工艺指标和最佳剂型。[b]  4 结语[/b]  综上所述,现代色谱技术应用于白芷的研究,可以快速、高效地分离纯化有效成分[11,15],优化提取工艺[7~9],建立准确、重复性好的质量标准[19~24]等,但在指纹图谱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可见色谱技术以其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定量结果准、易于自动化等优点,成为中药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确定、鉴定等定性与定量工作以及分离纯化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可以预见色谱技术必然会更广泛地应用于中药的制备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加速中药生产工艺的现代化进程。  目前色谱技术应用于白芷等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有:一方面中药成分复杂、质量影响因素多,单用一种色谱技术研究中药捉襟见肘,如GC不适用于分析热不稳定性和不能气化的成分;HPLC则对强极性组分分离效果不好,色谱柱容易受污染,仪器运转费用高;新兴的高速逆流色谱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可以很好的为中药药效学评价及定性定量分析等提供技术支持,但在国内尚未普及和系统化。因此要求色谱技术在自身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科的高新技术,推陈出新,以便更好地为我国中药现代化服务。另一方面该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与作用机理研究方面期待突破性的进展。生物色谱法是生命科学和色谱分离技术结合形成的高新技术[29,30],这种模型既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关性又克服了成分分离与效应脱节的弊端,已成功应用于药物活性成分的筛选和作用机理的研究[31~32],如果联用二极管列阵和高分辨率质谱等技术,将实现中药中微量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及活性测定的高度一体化。

  • 【转帖】几种色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 目的:为了促进现代分析方法应用中药分析。方法:总结了几种色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结果:毛细管电泳法、超临床界流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和薄层色谱扫描法已大量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结论:现代色谱方法可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色谱法 中药质量分析  中药制剂是根据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由单味或多味中药材(或中药浸出物、提取物)按确定的处方和传统或优选工艺加工而成的单方或复方制剂。随着中药新药的研制,中药品种的保护,中药产品的出口,都需要以科学的方法制订质量标准,但由于中药制剂的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难以确定,仅单方制剂亦为一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且中药制剂是严格按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组方的,十分强调整体效应及各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因此要求更严格和更先进的分离分析手段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仪器的引进和应用,并经过药学工作者的努力,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分析中大量应用,为保证药品质量,发挥了作用。在现行版药典1995年版[1]中收载了522种中药材,其中150种采用薄层色谱鉴别,105种有含量测定项;398种中药制剂有267种(414项)采用薄层色谱鉴别,52项有含量测定项。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近20%的品种有含量测定项,现代分析技术的采用明显增加。  其中分光光度法43个品种,高效液相色谱法12个品种,[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3个品种,薄层色谱扫描法19个品种,挥发油测定法24个品种,脂肪油和生物测定法8个品种,经典分析方法53个品种。但许多中药质量标准还缺乏定量指标,药学工作者在此领域中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为提高中药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就色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归纳如下。1 毛细管电泳法(CE)  毛细管电泳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原理是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电泳淌度或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技术。毛细管电泳法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已有所介绍[2],在中药领域也有研究报道[3],如生物碱类大都在缓冲体系中带有正电荷,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以65%的NaH2PO4溶液为缓冲体系,在pH为7.0条件下分离了黄连中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等7种生物碱[4]。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MECC)以25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溶液中加入改性剂,在pH 10.96条件下分离测定了大黄、芦荟中大黄素、大黄酸的含量[5],Pietta[6]用50mmol/L SDS-20mmol/L硼酸作流动相,在pH8.3条件下分离测定了银杏叶提取物中芦丁等黄酮成分,Stuart用90mmol/L SDS溶液分离测定银杏内酯A、B及白果内酯[7]。沈红梅等采用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分离了乌梅中柠檬酸和苹果酸[8]。由于毛细管电泳样品用量少,柱效高,使中药分析前处理简化并有利多组分分析,毛细管电泳法对中药分析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2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E-SFC)  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状态的物质称为超临界流体,将其作为萃取剂称SFE,将其作流动相称为SFC,SFE-SFC是一种兼有提取、浓缩、分离和检测功能的二级分离分析方法。SFE具有省时、省力、取样量少、萃取率高、选择性可调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中药的预处理[9,28]。SFC兼具有HPLC和GC的优点,能分离分析难挥发、遇热不稳定、HPLC难检测的物质,超临界流体色谱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已有报道,例如用SFC测定三七及云南白药中的人参二醇、三醇的含量,中药材马蓝、菘蓝和蓼蓝中靛玉红的含量[10]。SFE与SFC由原来的单独使用已发展到联用技术,这主要归功于一些新型仪器的出现,这一技术在中药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目前中药分析研究报道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为常用,特别是样品纯化技术的提高如采用液液萃取、液固萃取、超临界萃取,使得具有高分离效率的HPLC法能准确定量中药成分。如中国药典95年版一部采用HPLC法以C18为分析柱、以甲醇/水或甲醇/酸/水作流动相测定了化橘红、骨碎补、丹参、香加皮、黄芩、胡椒、荜茇、蓼大青叶、护肝片、小儿消炎栓、愈风宁心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现有许多文献报道HPLC法分离测定中药中生物碱类、甙类、黄酮类、有机酸类、酚类、内酯类等成分,如用高效液相一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离检测银杏等叶中黄酮成分[11],用高效液相-蒸发激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内酯的含量[12],茵陈蒿汤的HPLC三维图分析[13],银杏叶制剂中黄酮的含量[14,15],清胃片中黄芩甙的含量[16]及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17,18]测定均获得满意结果,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操作性,其中不少收载于质量标准中。4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GC)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多用于中药中挥发性成分如蒎烯、龙脑、芳樟醇、柠檬烯的测定、也有经衍生化反应后用于分析中药的其他成分如生物碱类、脂肪类、内酯类、酚类、糖类、动物类药物等,有关GC控制中成药制剂的质量已有综述[19,20]。GC已用于名贵药材麝香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21],鱼油 、薏苡仁油等脂肪酸的分析[22],广藿香中百秋李醇的含量[23]等。随着毛细管[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发展及气一质联用(GC-MS或GC-MSD)气一红联用(GC-FTIR)技术应用,不仅拓宽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技术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图谱得到更多信息,如西洋参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24],八角超临界萃取物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25]等,再有结合计算机技术如模式识别用于中药材和中成药的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26]。中国药典95年版一部采用GC法测定含量的仅有3种,而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有24个品种采用挥发油总量测定,因此如何用GC法控制挥发油的内在质量又是一大课题。5 薄层扫描法(TLCS)  薄层色谱法由于操作简便、色谱结果直观,并具有分离鉴定双重功能,已成为中药分析的常用手段,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色谱质量的提高、药典收载的薄层色谱法已大大增加,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采用TLCS测定含量的品种有19种比90年版增加了6倍多,特别是目前用HPLC、GC稍难分析的、无挥发性、无紫外吸收的成分,TLCS能将其定性定量。如TLCS测定抗脑衰胶囊及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27],参芪胶囊中三七皂甙R1的含量[28],银杏叶制剂中萜类内酯的含量[29]等。但TLCS目前还存在某些缺陷,如由于是斑点的原位定量,带来了铺板质量、点样技术、展开条件、显色等影响因素,显色又受显色的均匀、灵敏、稳定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使测定结果偏差较大。因此在规范操作和提高自动化程度方面留下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  综上所述,色谱技术在中药分析中已有广泛应用,但中药品种在不断推陈出新,中药的质量还远没有科学量化,还有待于广大的药学工作者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分析手段,提高中药检验分析水平,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在中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确保其质量可控。作者单位:杭州 310004 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 某些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定手段,它是建立在中药化学成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评价中药材以及中药制剂半成品质量的真实性、优良性和稳定性。“整体性”和“模糊性”为其显著特点。 目前,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已涉及众多方法,包括薄层扫描(TLC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等色谱法以及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质谱法(MS)、核磁共振法(NMR)和X—射线衍射法等光谱法。其中色谱方法为主流方法,尤其是HPLC、TLCS和GC已成为公认三种常规分析手段。由于HPLC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测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中药成分绝大多数可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进行分析检测,且积累较丰富的应用经验。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法已成为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首选方法。 中药指纹图谱1、可以鉴别药材的真伪2、考察商品药材及成药的质量3、区分药材不同部位4、追踪制剂工艺过程及某些化学成分变化5、监测原料与成品之间、成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指纹图谱技术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质量的质控模式。它能从原药材的栽培、引种,中成药生产工艺的规范与优化,到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全方位的质量保证。近年来国外对草药产品的质量评价也在提倡指纹图谱随着各种分析技术的创新和提高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的了解和研究在不断深入,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国内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更趋成熟完善,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和天然药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 【原创大赛】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沙门氏菌是一群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相关的革兰阴性杆菌。沙门菌属细菌的血清型现已达到2500多种。它不仅可以引起胃肠炎,还会引起伤寒、败血症及肠外灶性感染等多种症候群。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中毒病例占首位或第二位,因而受到了人们强烈的关注,而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正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沙门氏菌检测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由十分困难的传统分离培养法到免疫学检测方法发展成为今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毫无疑问,检测方法的进展在便利沙门氏菌检测的同时,也将为更好地了解沙门氏菌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食源性沙门氏菌的概况以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 : 沙门氏菌作为食品卫生检测的一项重要目标菌,其检测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提高沙门氏菌检测灵敏度,缩短检测时间、简化检测程序,是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向自动化、快速化方向;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简易、经济方向不断发展。

  • 【第三届原创参赛】中药活血化瘀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维权声明:本文为03yx2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的,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第三届原创参赛】中药活血化瘀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凡能通畅血行,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其中活血逐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活血祛瘀药,善于走散,具有行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及定痛等功效,适用于血行失畅、瘀血阻滞之证。瘀血证主要症状有疼痛、麻木、肿块、内出血、瘀斑等。按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按照作用强弱不同,有和血行血、活血化瘀及破血逐淤之分;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之不同,分为活血止痛(如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等)、活血调经(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等)、活血疗伤(蛰虫、自然铜、苏木、骨碎补、马钱子等)、破血消徵(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等)四类。但需注意的是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对妇女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