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重点推进

仪器信息网重点推进专题为您整合重点推进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重点推进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重点推进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重点推进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重点推进话题讨论。

重点推进相关的论坛

  • 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任务之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 推进受污染耕地集中的县级行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应查尽查、分阶段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成效。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 加强在产企业和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管控,强化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继续开展重点污染源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实施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工程与修复试点。[/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 新增完成1.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对不正常运行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整改。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强化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和监测评估。[/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size][/font]

  • 【建设新闻】河北省科技厅推进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新突破

    [color=#ff483f][size=4]河北省科技厅推进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新突破 [/size][/color]来源:河北省科技厅 近年来,河北省科技厅不断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重点实验室建设,2009年,河北省共有5家企业获得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批准建设的5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居各省(市、自治区)之首。至此,继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河北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了6家。 一次获批5家企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河北省尚属首次,从全国来看也少有先例。河北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主动为企业全程服务、强力推介,帮助企业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谋划研究方向,制定实验室建设方案,并组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答辩演练,为5家企业顺利通过科技部评审提供了全方位优质服务。

  •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公开征求《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构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要求,市场监管总局在前期试点、专题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30日。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一、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网址:http://www.samr.gov.cn),通过首页“互动”栏目中的“征集调查”提出意见。二、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aqpg@samr.gov.cn,邮件主题请注明“《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字样。三、信函寄至: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邮编100088。请在信封注明“《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字样。附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align=right]市场监管总局[/align][align=right]2024年8月1日[/align]

  • 【讨论】温家宝: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落实五项重点工作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2010年3月5日[/font][font=宋体]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font][font=宋体]温家宝说,今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尽力为这些不幸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帮助。在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他医疗机构也要优先选用基本药物。推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大规模开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落实岗位绩效工资。开展社区首诊试点,推动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功能区分合理、协作配合、互相转诊的服务体系。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和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font][font=宋体]温家宝说,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温家宝强调,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信息来源:新华网)[/font]

  • 《关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见》解读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能源资源消耗量大,节约潜力也较大。由于一些园区在前期规划、建设阶段没有考虑循环经济要求,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甚至成为污染物集中产生或排放的区域。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意见》指出,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就是推进现有的各类园区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原则,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合理延伸产业链并循环链接,搭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实现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资源高效利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努力实现“零排放”或近“零排放”。  《意见》指出,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资源产出率,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一是50%以上的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二是培育百个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示范、推广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园区循环化改造范式、管理模式。三是循环化改造后园区的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大幅度上升,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基本实现“零排放”。  《意见》明确了园区循环化改造的主要任务,要求各地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推进现有各类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实现“七化”,即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  《意见》提出了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政策措施。一是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组织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改造潜力大的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三是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801号)要求,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支持力度。四是对循环化改造成效明显的园区,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优先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并加强宣传推广。  《意见》提出了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机制建设。  一是制定推进计划。各地区要制定本地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推进工作方案.确定改造的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并推动指导各类园区制定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督促各类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园区循环化改造成效开展评估。对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在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重点项目安排等方面优先考虑。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编制发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南,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成立园区循环化改造专家组,对园区循环化改造提供技术服务指导。  四是创新改造模式。鼓励园区引进或培育专业化公司为园区废物管理提供“嵌入式”服务。鼓励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推进园区及企业节能改造。鼓励创新环境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专业化、社会化。

  • 省级节能减碳专项资金2000万,安徽财政积极助力推进双碳工作

    近日,国家发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共包括25个城市及10个园区,[b]安徽省亳州市、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围国家首批试点。[/b]试点工作重点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持续将双碳工作向纵深推进。今年以来,安徽省财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部署要求,聚焦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b]支持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安徽财政积极争取并及时下达中央节能减排补助资金33.6亿元[/b],其中用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32.2亿元;[b]下达省以上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9.4亿元[/b],持续强化对工业炉窑综合整治、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等重点工作的资金投入;支持能源污染防治,及时下达中央清洁发展专项资金5037万元,用于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开采利用;[b]安排省级节能减碳专项资金2000万元[/b],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碳降碳“一企一策”诊断。[b]支持重点生态保护修复[/b]同时,聚焦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拨付中央资金3.5亿元支持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国家试点项目建设,省财政安排1.1亿元,支持开展省级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试点。[b]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b]我省财政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有关政策,反对铺张浪费和不合理采购,全力促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通过“徽采云”电子卖场框架协议,创建车辆协议供采购人采购,要求采购人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除特殊因素外,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全部采购新能源汽车。抓好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采购政策落实,加大绿色建材产品在政府采购工程中使用。[来源:安徽省财政厅][align=right][/align]

  • 【转帖】上海推进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

    为规范开展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上海市质监局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资质认定工作。 多层面、多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氛围。在市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的最新信息和要求;在市局网站及时增挂了食品检验机构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在线访谈与市民互动;向食品检验机构通报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信息。 分批次、分对象进行受理,确保换证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制定下发了相关文件,就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依据、资质认定对象、工作要求、换证受理时间安排等具体事项进行了确认和部署。 找难点、找重点进行准备,规范资质认定评审工作要求。组织评审员走访实验室,研究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难点和重点,统一了培 训 课 件,并与上海检验检疫局的专家交流评审经验,为规范开展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做好思想和技术两手准备。----转自“中国质量网”

  • 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全力推进依法治市

    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全力推进依法治市今年以来,该局以“确保泸州市食品药品安全”为工作目标,围绕《泸州市依法治市工作规划(2014-2020年)》与《泸州市依法治市2014年工作意见》,全新定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将全市的食品安全纳入法治的轨道。推进“亮剑行动”食品抽检2750批次今年以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亮剑行动”专项整治、医疗器械“五整治”、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等专项行动。将大宗食品抽检列入2014年市政府九项民生工程食品卫生安全项目,开展粮油等大宗食品全产业链重点监管检测(抽检样品1055批次)。截至目前,全市实际完成食品抽检2750批次,全面超额 完 成 目 标 任 务 比 例 达260.7%。药品抽检正在推进,已完成840批次,超过目标任务,全市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1021家次,督促整改2465家次,取缔8家,自行关闭62家,变更75家,转行46家,整改后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1240家。全市食药监系统共立案707件,结案876件,罚没款金额538.30万元。完善食品检测体系实现电子化监管全覆盖今年以来,围绕“依法治市”的核心,泸州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预算投资3000余万新建泸州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目前对16个示范乡镇配发了食品药品快检设备304台套,共计投入资金100万元。最终将建成市级为骨干,县、乡级快检为补充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 《人民日报》:我国疫苗接种有序推进,国产疫苗安全有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2661.6万剂次。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各地正在根据党和国家的总体部署,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人群的接种工作,集中力量在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大中型城市、口岸城市、边境地区开展疫苗接种。先期安排了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等院校的学生和教职工、大型商超的服务人员等人群接种疫苗。其他人群的接种工作也在逐步展开。  当前,北京、上海等地已经为一些有接种意愿且身体基础状况比较好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按照区分轻重缓急,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开展接种,将常态化防控与接种工作相统筹,依法审慎、稳妥有序落实地方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更加安全、有序、有力地推进疫苗接种,逐步扩大人群的覆盖范围,尽可能让更多群众接种疫苗,保护好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目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结果显示,疫苗保护效力均达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疫苗目标产品特性》推荐的指标要求。临床试验和紧急使用阶段及前期重点人群较大规模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良好。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我国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均已按照规范开展了临床研究,获得了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并通过严格检定后才投入使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求定时检测、记录温度,确保处于规定温度的环境,满足相关安全技术要求。在接种过程中,卫生健康部门加大了医务人员培训,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充分保障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作用是预防发病、重症和死亡,阻断疫情传播,让大多数人的健康得到保证。”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抗体、细胞免疫和免疫记忆,能抵御新冠病毒入侵,从而保护人体。目前,绝大多数人都是新冠肺炎的易感染者,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建议都去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既能保护自身健康,也能保护家人和周围的人。  “大规模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形成免疫屏障很有必要。”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分析,相比部分国家,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依旧严重,我国面临着较大的疫情输入压力。随着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通过接种疫苗控制住疫情,全球必将放开流动。我们要把握住窗口期,按照政府的推荐顺序大规模地接种疫苗,构建起免疫屏障,这样才能有效抵御疫情输入的风险。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2024年度重点立法任务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对2024年度重点立法任务作出部署,科学系统谋划立法工作。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立法工作将围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有关立法项目。  一是  持续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提高经营主体诚信守法水平,制修订公司法配套法规、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  二是  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修订禁止传销条例 同时,积极配合立法机关,继续推动已报审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法律法规早日制修订出台。  三是  持续推进“两个纲要”落地落实,推动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制修订产品质量法、认证认可条例、标准物质管理办法、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  四是  持续守牢“四个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修订医疗器械管理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食品委托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  在推进各项重点立法任务中,市场监管总局将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切实提升立法质效,确保立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回应经营主体法治新期待、满足市场监管实践新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align=center]重点立法项目列表[/align][align=center][img=重点立法项目列表.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97189475-07a9-4baf-b15e-17e9facfe309.jpg[/img][/align][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市说新语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的社会化

    [size=4]“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的社会化,国家今年将出台《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准入提供法制依据,制定社会化环境监测的管理制度与收费标准,明确社会化环境监测经营主体与监测的重点领域和范围,鼓励社会检测机构提供面向政府、企业及个人的环境监测与检测服务。规范社会化环境监测市场,制定社会化环境监测的准入制度与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监测服务质量监督机制,不定期对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进行考核。以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环境工程建设运营委托监测、环保产品性能质量检验测试、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和机动车检测等为重点,优先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北等监测点位与污染源数量多、环境监测任务量重的区域开展社会化监测试点。逐步将污染源监测等向市场放开,拓宽社会化监测机构服务市场。[/size]

  • 【转帖】江苏环保厅: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

    关于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意见苏环办〔2010〕4号各市、县(市)金融办、环保局,各财产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各保险行业协会:  为贯彻落实环保部、中国保监会《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7〕189号)以及全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建立健全我省环境污染风险管理制度,现就开展我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强化环境风险管理、减少污染事故纠纷、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为目标,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损失评估、责任认定、事故处理、资金赔付等各项机制,努力探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切实推动我省环保工作的历史性转变。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各地金融办、环保部门、保险行业协会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并协调有关部门,加强联动,制定工作方案,推进辖区内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保险公司积极开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要求履行保险人的责任;投保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主动如实报告有关信息。  (二)严格监管,稳健经营。环保部门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项目的环境监管,积极引导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动建立风险评估和损失评定专业机构,探索建立保险和环境安全的良性互动机制;保险监管机构对承保的保险公司依法加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引导公司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可靠的风险保障;保险行业协会主动配合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加强宣传,提高企业环保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督促承保公司严格自律,维护参保企业合法权益。  (三)风险可控,多方共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具有风险识别和量化技术难度大等特点。为确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在保险自愿原则下,可选择保险经纪公司参与,多家保险公司共保的方式,也可由有条件的保险公司独立承保。承保公司要加强内部管控,完善承保、理赔流程制度,提供适合省情的保险服务,拓宽保险服务新领域;参保企业运用保险机制防范化解污染事故造成的经营风险,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受害群众合法权益。  (四)突出重点,逐步提高。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各地重点监控企业为主,承保标的根据企业经营规模和环境风险等级分成若干档次,在逐步建立配套标准和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由低保障向高保障过渡。

  •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推新举措: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与污染治理

    3月5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印发《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举措》,其中提到,优化污水处理、大气污染物治理、固体废物处置、土壤污染治理,协同推进污染治理全过程污染物削减与温室气体减排,不断提升污染治理效能。开展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推进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协同治理。推动工业、农业、生活等各领域单位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鼓励土壤污染绿色低碳修复。[align=center][b]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举措[/b][/align]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部署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结合生态环境部门职能,提出以下具体举措。1.优化“三服务”机制。出台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优化“三服务”机制,践行“一线工作法”,强化一线服务企业、一线服务群众、一线服务地方。创新开展环保服务日活动,每月安排厅领导到地方开展调研服务,送政策、听诉求、解困难、促发展,切实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部门:办公室、环评处、应急中心)2.严把环评准入关。出台江西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办法,完善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大力实施优化环评管理“环十条”,强化生态敏感项目准入把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优化完善污染物总量指标审核管理,优先保障环保指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建设项目。(责任部门:环评处、大气处、水处、综合处)3.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优化污水处理、大气污染物治理、固体废物处置、土壤污染治理,协同推进污染治理全过程污染物削减与温室气体减排,不断提升污染治理效能。开展污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推进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协同治理。推动工业、农业、生活等各领域单位开展“无废细胞”创建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鼓励土壤污染绿色低碳修复。(责任部门:气候处、水处、大气处、固体处、土壤处)4.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碳排放强度目标分析研判,推动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各地加快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逐年编制省、市两级温室气体清单。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研究水泥行业碳排放数据监管方式,为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范围作准备。完善并推进省级碳减排项目库建设,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助力作用。开展各领域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评估,编制出台《江西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责任部门:气候处)5.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落实《江西省清洁生产“十四五”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深入开展清洁生产整体审核试点,加强清洁生产审核结果运用,促进相关园区及企业节能减排降碳和产业升级改造。(责任部门:科财处)6.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指导企业不断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和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储备。加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研究,指导我省出口企业做好碳排放核算。深化全省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排污权制度与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利用市场化机制倒逼企业绿色转型升级。(责任部门:气候处、综合处、环评处、大气处、水处、固体处)7.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定期发布生态环境各要素治理技术需求目录。推进减污降碳、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科技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征集科技创新示范项目,推动市场应用。(责任部门:科财处、省环科规划院)8.创新环保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建立多元化环保投入机制,引导各市(区县)开展EOD、气候投融资试点,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项目。建立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项目库。(责任部门:科财处、气候处)9.推动制修订地方标准。组建江西省生态环境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标准制修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江西省工业废水高氯酸盐污染物排放标准》《江西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大型活动(会议)碳中和实施指南》《江西省水泥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台账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制修订。(责任部门:法规处、水处、气候处)10.推动碳达峰相关试点。持续推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生态创建、无废创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气候投融资以及低碳社区试点,评估进展成效,以典型案例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试点,持续推广实施大型活动碳中和,打造“减排试点项目-大型活动碳中和”交易模式,打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渠道。(责任部门:气候处、科财处、生态处、固体处)11.建立与省内智库联系机制。建立与高校、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省社科院以及企业型研究单位等智库联系机制,在信息交流、联合调研、创新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进行合作,发挥智库的纽带作用,提供决策依据。(责任部门:科财处、省环科规划院)12.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积极运营好微信、微博、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持续落实每月新闻发布工作,组织开展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省级主场宣传活动,加强绿色环保信息发布,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 2013年政府环境监测工作重点

    吴晓青在二○一三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上强调推动环境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http://www.zhb.gov.cn/zhxx/hjyw/201303/t20130329_250093.htm其中提出了几个点:一是突出重点,继续把推进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今年要按计划在87个地级城市和29个县级环保模范城市的449个监测点位开展包括PM2.5在内的6项指标监测。  二是抓住要点,加快推进企业自行监测和公布排放信息,规范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三是突破难点,努力完成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任务。  四是抓出亮点,做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  五是应对热点,加大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力度,开展监测质量大检查。  六是夯实基础,实施大工程促进环境监测事业大发展。不知道具体的措施和细则发布了没?

  • 专家解读丨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助力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 “双碳”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部署要求,近日,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重要文件之一,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行系统谋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机制,为2030年前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工作提供行动指引。  [b]一、深刻认识减污降碳一体谋划的重要意义[/b]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较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sub]2.5[/sub])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4.8%,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成常态。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较2015年升高18.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8.5个百分点,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不断增多。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低48.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9%,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8%。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我们要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仍然存在。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仍有四成左右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未达标,PM[sub]2.5[/sub]平均浓度较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高出6倍;海河、黄河、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远超40%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用水量均为中等发达国家2倍以上。力争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面临艰巨挑战。  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和排放时空一致性特征,化石能源消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均是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这意味着减污和降碳具有一致的控制对象,两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协同推进。面对环境质量改善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压力与迫切需求,《方案》锚定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统筹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温室气体等多领域减排要求,在科学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整体性的基础上,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助推高质量达峰,提升减污降碳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b] 二、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推进的任务体系[/b]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点是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手段是强化减污降碳的目标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任务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途径是通过减污和降碳两个领域工作的深度耦合和同频共振,实现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源头防控,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生产体系和消费模式。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上是高碳能源结构和高耗能、高碳产业结构问题,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柴油货车为主的交通运输结构是造成我国大气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强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方案》把实施结构调整和绿色升级作为减污降碳的根本途径,要求大力支持电炉短流程工艺发展,水泥行业加快原燃料替代,石化行业加快推动减油增化,铝行业提高再生铝比例,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动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重点削减散煤等非电用煤。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提高铁路、水运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例。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推进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  二是突出空间协同,更好发挥降碳行动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综合效益。环境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高度类似的空间聚集特征。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碳排放量排名前5%的网格,合计贡献了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8%,同时贡献了NO[sub]X[/sub]排放总量的60%、一次PM[sub]2.5[/sub]排放总量的46%和VOCs排放总量的57%,大气污染严重区域与二氧化碳排放重点区域高度重叠。为此,在充分考虑碳排放气候影响均质性和污染排放空间异质性的特征基础上,《方案》提出要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增强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对能源和产业布局的引导作用,要求污染严重地区加大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力度,加快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流域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研究建立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向的产业准入及退出清单制度;到203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50%左右。通过加强空间协同调控,在落实全国降碳任务的同时,有效提升区域减排效益和环境改善效果。  三是加强技术优化,增强污染防治与气候治理的协调性。统筹水、气、土、固废等环境要素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要求,优化治理目标、治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强化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强调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改造提升工程试点。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构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及热能利用技术。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优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路线,推动污染地块植树造林增汇,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新能源项目。在固废污染防治方面,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有机垃圾填埋,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恶臭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  四是注重政策创新,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制度体系优势,加强减污和降碳工作在法规标准、管理制度、市场机制等方面的统筹融合。推动将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相关排放标准,强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制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可行技术指南、监测技术指南。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研究探索统筹排污许可和碳排放管理,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开展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充分运用经济政策和市场化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b]三、着力打造减污降碳一体实施的行动模式[/b]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作只有落地才能增效,推动减污降碳协同落地见效,需要在多层次、多领域推动试点的基础上,科学评价相关成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由点及面在全社会形成减污降碳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  一是开展多维度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示范。充分考虑重点区域、城市、园区、企业的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控排潜力,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做法和有效模式。区域层面加强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有效模式,城市层面探索不同类型城市减污降碳推进机制,产业园区层面探索资源能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的机制和方法,提高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企业层面探索实现多种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的先进技术,并探索打造“双近零”排放标杆企业。通过定期开展跟踪评估,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和案例。  二是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度评价体系。《方案》首次在文件中提出协同度概念,要求开展重点城市、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度评价研究,并明确“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的工作目标。通过建立协同度评价体系,有效发现在减污降碳工作中存在的薄弱领域和主要问题,找到潜在的不协同和不够协同的领域,为及时调整优化工作重点和推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统一基线的评价工作,在时间尺度上反映减污降碳工作的持续性进展,便于横向之间进行比较,进而为梳理总结特色工作和推广先进经验提供基础。  三是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基础能力。《方案》提出要重点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强化经济政策,提升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核心驱动力,围绕能源、电力、工业、交通、建筑以及生态碳汇等领域的减污降碳技术发展需要,加强科技落地和难点问题攻关。经济政策是落实《方案》的重要保障,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推动实施有利于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政策,引导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基础能力是提升减污降碳的根本支撑,拓展完善天地一体监测网络,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研究建立固定源污染物与碳排放核查协同管理制度,实行一体化监管执法。  作者:王金南、严刚、雷宇(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 顺德再添一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近日,广东省科技厅发布《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24年度省重点实验室项目立项的通知》,顺德区的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申请的“广东省建筑楼宇热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获得立项为技术攻关类省重点实验室。本次获立项的技术攻关类省重点实验室全省共有11家,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立项占7家,国企立项占2家,民营企业立项占2家。目前顺德区共有国家层次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据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是组织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推进高水平学术交流、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是研究前沿与关键共性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美的暖通公司承担建设的广东省建筑楼宇热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深耕蓄热和储电基础技术研究,开发热电联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技术,解决制约储能行业发展的储能密度、成本、高效运行、复杂控制等关键共性问题。近年来,美的暖通公司加强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共承担了6项国家级、4项省市区级重大科技项目,已申请储能相关专利50余件。近三年研发出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14项,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产品39个,其中有19项新产品被认定为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长期以来,顺德区科学技术局十分重视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的培育建设工作,通过开展科技型企业核心技术攻关,破解顺德区重点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为企业组建重点实验室积累前沿科技成果。美的暖通公司近年加大研发投入,其中2023年研发费投入达8.24亿元,并承担“基于建筑综合能源管理的高效低碳设备研发及智能化平台构建”“基于高性能计算的家电核心动力部件关键技术研究”等顺德区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为美的暖通公司认定省重点实验室打下坚实基础。[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羊城晚报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2017年的环保重点工作有哪些?

    1月11日召开的全国环保工作会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指出: 要继续加大大气治理的力度,包括,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散煤和小散乱污企业群治理、中小锅炉淘汰、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等。同时,还要加强机动车环境管理,加强重污染天预测预报和预警会商,继续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首先要制定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试点监测、评价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承载能力。同时,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做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17年还将调查评估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推进规范化建设。 2017年要全面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指导省会城市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 2017年要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按照中央关于两年时间对所有省(区、市)督察一遍的要求,争取尽早完成其余省(市、区)的环境保护督察任务。适时组织开展督察“回头看”,紧盯问题整改落实,有效推进中央各项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

  •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

    为切实实施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日前,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流程作出明确规范。   《意见》提出了完善制度规范,优化机制设计,转变供给方式,改进管理模式,推进水污染防治,提高水环境质量的总体目标,和存量为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三大原则。要求水污染防治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以费价机制透明合理、现金流支撑能力相对较强的存量项目为主,适当兼顾部分新建项目,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流域和湖泊、不同领域项目特点,对纳入国家重点支持江河湖泊动态名录或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相关资金支持的地区,采取差异化的合作模式与推进策略,率先推进PPP模式。  《意见》明确了项目边界。针对水污染防治领域项目特点,《意见》提出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为PPP推进的重点领域。鼓励对项目有效整合,打包实施PPP模式,提升整体收益能力,扩展外部效益。  《意见》强调要建立投资回报机制。提出综合采用使用者付费、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政府付费等方式,分类支持经营性、准公益性和公益性项目,并通过土地开发、生态旅游等收益创造能力较强的配套项目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意见》提出有序开展评选推介工作。要求各级环境保护、财政部门积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水污染防治领域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中遴选潜在项目。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每半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一次水污染防治领域PPP项目评选工作,从中选择部分优质项目予以推介。地方各级财政、环境保护部门要研究建立议事协调及联审机制和PPP项目的实施监督机制。  《意见》强化政策保障机制与第三方咨询。提出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统筹运用水污染防治专项等相关资金,对PPP项目予以适度政策倾斜。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前补助”向“后奖励”转变。支持社会资本建立环境保护基金,重点支持水污染防治领域PPP项目,并鼓励环境金融服务创新。  《意见》还指出,各级财政、环保部门要加强组织实施和监管,建立独立、透明、可问责、专业化的PPP项目监管体系,实行信息公开,建立政府、服务使用者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水污染防治领域特许经营管理制度,降低准入门槛,清理审批限制,拓宽社会资本投入渠道。

  • 北京:坚持应接尽接和自愿原则相结合,全面推进疫苗接种提速扩面

    昨天上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〇七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五十八次会议召开,研究调度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抓好社区防控,严格集中观察点规范管理,统筹做好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安全管理、人文关怀等工作。严格落实校园防疫措施,保障师生安全健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挥“探头”作用,加强各类传染病监测,同步抓好院感防控。抓严抓实冷链食品监管,从业人员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消毒措施要严格到位,所有入市交易冷链食品必须纳入追溯平台。要加强节日期间宣传提示,引导市民和游客文明健康旅游,自觉遵守防疫规定,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会议强调,要坚持应接尽接和自愿原则相结合,全面推进疫苗接种提速扩面。各部门盯紧重点人群、围绕重点行业全面摸排、查漏补缺,提升疫苗接种完成率。

  • 【转帖】环境保护部加快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的通知》。  通知指出,“十一五”以来,国务院陆续批复了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三峡库区及上游、丹江口库区及上游、黄河中上游、滇池、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在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稳步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治污项目开工少,工程建设进度缓慢,治污资金到位率低等突出问题。  通知要求各地环保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着力抓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从改善流域水环境,扩大内需,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认识;二是要抓住当前中央新增投资的有利时机,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推进规划项目建设进度;三是要强化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四是要认真做好水污染治理资金的筹集工作,将地方财政资金和中央资金配套使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五是自2009年起,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向社会公布。

  • 【建设新闻】“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落户青科大

    [color=#fe2419][size=4]“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落户青科大[/size][/color] 4月13日,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建设的“青岛市生态化工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揭牌仪式举行。青岛市科技局、青岛市发改委、青岛市蓝色经济办公室等领导参加揭牌仪式 依托高校建设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教育科技领域创新的一项重大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青岛科技大学生态化工重点实验室,历经校级重点实验室、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实验条件极大改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该实验室拥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研究队伍,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级课题,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将为我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搭建新的平台。

  • 【转帖】2010: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四项重点

    一是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一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要通过强化市场准入、检测检验、查处曝光、督导检查、指导服务等综合措施,着力解决禁用农兽药、生猪瘦肉精、水产品孔雀石绿及硝基呋喃等突出问题。要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水产苗种、种子、肥料等投入品为重点,全面开展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清理整顿,强化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二要加强应急处置。要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制度,完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和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要强化信息沟通与新闻宣传,做好突发事件和突出问题报告,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坚决打击制造不实信息的行为。三要探索长效机制。要加强部内外协作,抓紧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检打联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要加快推进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落实好生产经营企业的第一责任。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一要大规模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要以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和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落实好基地建设、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抓紧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县。二是抓紧标准制修订工作。部里要以农兽药残留标准为重点,省里要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为重点,加快构建统一、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宣传培训。三要抓好农产品认证工作。要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强化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大认证审核和证后监管工作力度,规范包装标识,鼓励建立可追溯平台。要大力扶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以此提高其内部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检验检测和执法工作。一要强化监测工作。要加大监测力度,组织好全年4次例行监测和1次普查。要突出监测重点,部里要以例行监测为主,省里以监督抽查为重点,市、县以基地、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实施监测抽查。要加强预警分析,启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平台,整合监测资源,强化监测结果信息报送与共享。二要加强执法工作。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继续整合执法资源,强化农业部门的执法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综合执法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要强化执法监管机构与检验检测机构间的协调配合,健全检打联动机制,加大执法查处力度。  四是加强体系建设。一要推动监管体系建设。省级监管机构要力争在年底前全部建立,市县级监管机构要力争在2012年前基本建立,乡镇机构建设要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二要强化检测体系建设。要抓紧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切实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发挥好质检机构在监管执法中的作用。三要强化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培训指导,加强质检机构资质考核工作,建立健全专家队伍,强化技术研发,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投入,切实提高监管能力、检测能力、技术支撑能力,落实条件保障。

  • 【分享】中国在澳门设立首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26日透露,国家科技部近日已正式批复同意澳门设立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将是澳门特区的首间国家重点实验室。 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26日下午继续列席立法会会议,与议员第2日辩论经济财政范畴施政方针。谭伯源表示,澳门设立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将有利于推动中医药的高科技研究,也有助于推进粤澳合作及横琴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 谭伯源说,特区政府预备将有关实验室建设成开放式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配合中医药科技产业建设。特区政府希望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将来可以为中华医药在国际上的宏扬和拓展作出贡献。

  • 成都市质监局计量院与温江市场监管局召开2018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免费检定推进研讨会

    [color=#333333]为促进2018年度温江区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免费检定项目顺利实施,7月31日下午,温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会同成都市计量检定测试院召开了项目推进工作研讨会。温江市监局和计量院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color][color=#333333]  目前,温江区强检计量器具备案率和检定完成率均在全市名列前茅。会议重点围绕项目推进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弥补不足的措施和路径进行了深入讨论,针对性提出了解决措施。[/color][color=#333333]  双方研讨后一致认为,一要高度重视,固强补弱,保质保量完成既定目标;二要创新发展,奋力打造强检计量器具免费检定“温江模式”;三要密切配合,切实提升强检计量器具监管能力和检定能力;四要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工作氛围。[/color]

  • 【转帖】质检总局解读如何深入推进"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质量和安全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质量和安全年”,作为国务院主管质量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直属机构,质检总局是如何部署这项活动的?   刘平均: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重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国家质检总局把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作为2009年的首要任务,我们把“质量和安全年”细化为质量宣传年、质量提升年、质量服务年、质量整治年和质量建设年,下发了具体方案,成立了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为组长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领导小组,各部门全体动员、全力以赴,扎实推进。为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我们部署了“质量和安全年”33项重要活动和119项重点工作任务,确保这项活动顺利开展。   主持人:质量和安全工作离不开各界联动,质检总局如何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推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在全社会开展?   刘平均:质量和安全工作是个社会系统工程,仅靠质检部门一家远远不够。我们加强了与国资委、工信部、商务部等10个部委及有关行业协会的合作,建立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部门联络员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活动联系会议工作机制,开展了16项专项整治和质量提升工作。如配合农业部等部门全面开展“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农资打假下乡活动;联合工信部、国资委部署企业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从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信等9个行业中,确定16家有代表性的央企,建立了重点联系制度,抓点促面;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商总局联合开展“清新居室”专项执法检查行动;配合财政部、商务部开展“家电下乡”专项打假活动等。通过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全面推动各行业、广大企业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 【建设新闻】宁夏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进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

    [color=#ff483f]宁夏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进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 [/color] 来源:宁夏科技厅 近日,宁夏组织申报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在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评审工作中被科技部批准命名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宁夏在2003年被科技部批准命名“天然气转化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又一获得此项殊荣且由科技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同培育和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立足宁夏、面向西北,围绕土地退化机理与荒漠化防治,草地资源、生态与环境,水资源合理利用与水环境,生态经济与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研究土地退化生态方面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问题,实现知识创新,为相关学科领域和行业提供研究成果和技术储备。通过研究开发与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使实验室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解决区域生态建设重大问题、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同时,通过生态学科建设,面向国内外吸引、汇集一批著名学者和专家,培养一批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所需的高层次人才。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是科技部加强和指导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实验室的建设将成为地方实验室的示范工程,为推进宁夏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辽宁首个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群揭牌

    辽宁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群成立大会日前在沈阳召开。会议宣布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群主任、副主任、专家委员会名单,宣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专员进企业等惠企政策,发布机器人领域创新成果、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和科技专员信息,并组织开展撮合对接。今年,辽宁省科技厅将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组建20个左右省重点实验室群。辽宁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群是辽宁省科技厅推动建设的第一个实验室群,是全省实验室群建设的试验田。实验室群由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成立,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资源集聚作用,整合省内相关方向优势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各类创新力量,引导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统筹推进创新平台布局、科研任务组织、设备资源共享、人才团队引育和高端智库建设等创新活动,更好支撑辽宁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央广网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 ? 政策解读④ | 立足新阶段落实新要求 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统计工作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统计是支撑生态环境管理决策、反映管理成效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对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随着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日趋精细化,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凸显,对统计资料准确性、完备性、精细度和及时性提出更高要求。  生态环境部最新修订的[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2/202301/t20230119_1013802.html]《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url](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从统计机构职责、保障数据真实性、统计调查组织实施、统计资料管理等方面对生态环境统计工作进行明确规定,为加强和规范生态环境统计管理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更好地支撑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助于更好地服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助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北京市在生态环境部的全面指导下,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统计改革工作,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多年来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管理办法》出台后,北京市将紧紧围绕《管理办法》落地实施,科学谋划,精准发力,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统计服务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的基础支撑作用,重点推进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b]一、完善机制,督促各级部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b]  《管理办法》指出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加强对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的八个方面任务。《管理办法》同时规定了生态环境统计综合机构应当履行的九项职责,承担相关生态环境统计调查任务的职能机构的五项职责,以及生态环境统计调查对象应当履行的两项义务,对于地方建立或完善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机制提供了遵循。  在落实生态环境统计职责方面,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统筹全市生态环境统计工作,负责对各区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开展帮扶指导,组织业务培训,对全市生态环境统计数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进行宏观比对审核,组织开展数据联审、会审及现场抽查复核;区级生态环境局负责督促指导辖区统计调查对象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资料,对辖区生态环境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及现场复核;统计调查对象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  在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方面,《管理办法》要求“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生态环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体系,明确领导班子、相关负责人以及生态环境统计人员的责任”,北京市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防范生态环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有关责任的规定(试行)》要求,明确建立生态环境统计责任人制度,严防生态环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  [b]二、严格质控,多渠道保障统计数据质量[/b]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管理办法》规定,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落实生态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要求,保障统计数据质量”。北京市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的开展始终坚守数据质量第一原则,落实《管理办法》关于保障数据真实、准确、及时的要求,结合各级职责分工,将采取新举措,着力从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全流程各环节提升统计质量。  一是开展多元化帮扶指导,加强源头把控。市生态环境局成立强大的技术支持团队,分区包片专人对接指导各区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按要素分类开展问题梳理,归纳共性问题定期汇编形成答疑集锦。对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区,专程赴现场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及案例讨论,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于企业数量多、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通过编制企业年报填写样表、录制小视频等方式解决企业填报环节存在的疑惑。  二是开展统计数据集中会审、现场复核,加强过程把控。抽调区级技术骨干集中对全市数据开展全面审核,在保障企业统计数据完整填报的基础上,对于重点指标突变超过一定幅度的,指导企业追溯到原料、工艺、治理设施等具体环节,审核分析数据变化的合理性。对于产排污工序复杂、污染排放重点企业,开展统计数据现场复核。  三是开展数据多方校验,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强化统计数据的校核比对,开展排污许可、排放清单、危废管理与排放源统计调查数据的双向校核,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比对分析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与排放源统计汇总数据,整体把握区域数据的合理性变化,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b]三、共享共用,强化统计数据信息公开和分析应用[/b]  生态环境统计资料是制定生态环境政策、规划、计划,开展生态环境考核、履约等工作的基本依据。《管理办法》规定“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生态环境统计资料共享和应用”。  北京市在做好生态环境统计资料归档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统计资料的共享应用。一是按照部门统计制度要求,将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等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标数据报送同级统计部门,在《北京市统计年鉴》上公开发布。二是通过市生态环境局政务网站,主动向社会公开北京市生态环境统计年报,不断拓宽社会公众参与面。三是深化应用,进一步挖掘统计数据的应用价值,支撑污染防治措施制定、规划编制、形势分析研判等生态环境管理工作。  [b]四、以人为本,抓好生态环境统计队伍建设[/b]  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层级多、难度大,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且相对稳定人员的生态环境统计队伍是生态环境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管理办法》指出“生态环境统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提高其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保障统计队伍稳定性”,对生态环境统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明确要求。为高质量开展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北京市采取多种方式抓好生态环境统计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在年度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开展前,市级组织对基层统计人员开展全员业务培训。为便于统计人员系统学习了解生态环境统计工作要求,开设专题,全面培训解读调查制度及填报要点;对于专业性较强、数据不易采集的重点指标,重点解释指标涵义及数据获取渠道。在生态环境统计业务培训之外,注重统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政策规定的培训,与统计部门联动,组织区级生态环境统计工作人员参加市统计局部门统计培训,邀请市统计局专家、业务骨干开展技术指导和交流。  二是开展工作评估。为促进各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统计工作质效,对各区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情况开展综合评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评估各区工作重视程度、数据质量、数据报送、宣传培训、队伍建设等情况,适时通报评估结果,并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营造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是举办技术竞赛。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生态环境统计技术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干。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要求生态环境统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通过技术竞赛,鼓励生态环境统计工作人员扎实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业务知识,了解宏观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知晓全国及本市统计工作计划要求,深入钻研生态环境统计调查制度,实现提升专业素质的目标。

  • 最新消息丨安徽启动重点产业质量强链行动,涉及这些领域

    记者3月20日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出台方案,启动安徽省重点产业质量强链行动,首批涉及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产业。行动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通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聚力推进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建设。行动明确十项重点任务,如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摸清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状况;开展质量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强化发展动能;推动质量一致性管控,提高质量竞争力;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促进融合发展;深化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机制,推进优化升级等。根据方案,到2025年底,我省建立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个、争创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1家、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2个,建设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7个、技术标准创新基地8个、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4个、质量认证示范区3个、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15个,建设质量提升培训基地10个以上,培育新增首席质量官1000名以上,引进国内知名检验检测机构3家至5家、国内外知名认证机构2家至3家,初步建立全省质量基础设施数字化服务平台。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将充分发挥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和工作联动;注重政策激励引导,健全融资增信支持体系,促进产业等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强化对质量提升效果的监测与评估;突出示范引领,开展省政府质量奖评选表彰活动,遴选一批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实施一批质量强链项目,组织召开质量强链现场推进会,建设安徽省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培育一批安徽省质量强县(市、区)。[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安徽日报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i][/color][/size]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