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重大课题

仪器信息网重大课题专题为您整合重大课题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重大课题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重大课题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重大课题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重大课题话题讨论。

重大课题相关的资讯

  • 北京“十三五”规划研究重大课题发布 经费不超50万
    昨天,北京市&ldquo 十三五&rdquo 规划研究重大课题遴选公告正式发布。其中,重点课题经费资助封顶50万元。根据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北京市&ldquo 十三五&rdquo 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方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对北京市&ldquo 十三五&rdquo 规划前期研究重大问题,面向社会公开遴选研究机构。   本次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研究机构的&ldquo 十三五&rdquo 规划研究重大课题共53项,主要围绕事关首都长远科学发展战略性、全局性问题开展研究,包括综合研究和专项研究两个层次,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母课题和子课题等类型。   根据课题研究类型,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排不同经费资助,其中重点课题不超过50万元,一般课题和综合研究子课题不超过30万元,一般子课题不超过20万元。   对自行拟定并申报的课题,根据课题评审小组评审结果,按《课题指南》中同类课题标准给予经费支持。   根据北京市&ldquo 十三五&rdquo 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指南,重点课题一共17项。
  • 高校科技“十三五”重大课题招标 每个项目100万元
    高校科技&ldquo 十三五&rdquo 规划战略研究 重大课题招标通知 教技司〔2014〕260号   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研究制定高等学校&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凝练和规划重大创新项目和优先支持方向,决定进行战略研究重大课题招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指南   本次招标包括四个项目:创新引领重大专项战略研究、重点创新计划项目战略研究、基础研究和交叉前沿优先支持方向战略研究、国防科技重点发展方向战略研究。投标名称不得更改。项目研究内容如下:   (一)创新引领重大专项战略研究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引领创新体系和培育产业为目标,提出一批体现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的项目计划,具有上升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潜质。   (二)重点创新计划项目战略研究   面向市场需求,以问题为主线,把分割在&ldquo 973计划&rdquo 、&ldquo 863计划&rdquo 、科技支撑计划中的创新工作上下贯通,形成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到产品开发的完整创新链,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未来产业革命的高新技术方向,凝练提出一批项目,争取进入国家创新计划。   (三)基础研究和交叉前沿优先支持方向战略研究   需求出发和兴趣驱动相结合,加强系统性、长期性研究,强化目标牵引、学科交叉和有组织创新,注重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提出一批优先发展方向,推动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包括传统的数理化天地生学科,以及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材料、人口与健康等领域。重点关注3个方面,一是基础科学前沿,二是面向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三是交叉学科领域。   (四)国防科技重点发展方向战略研究   瞄准国家和国防战略需求,结合高校已有优势和基础,梳理国防科技关键技术,提出一批国防科技重点发展方向,支撑武器装备发展和国防科技建设。主要聚焦以下3个方面,一是创新引领国防重大专项(具有上升国家重大专项潜质),二是颠覆性战略高技术(杀手锏类型、奇思妙想的创新技术),三是国防基础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基础能力和交叉领域)。   二、招标办法   (一)招标对象   本次招标主要面向部属高校,每个高校限报一项。承担高校要整合有关高校力量参与研究,原则上应由一名高校负责同志组织协调。   (二)投标方式   填写《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战略研究类(2014)》(附件),并于10月7日前提交光盘电子版(第四专项请专人报送),同时提交纸质版8份(联系方式附后)。   (三)评审立项   教育部将主要依据各高校学科优势、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情况和战略研究基础,于10月中旬前组织专家评审并最终确定项目承担高校及工作组成员名单,同时下发立项通知。   三、经费安排   每个项目配置经费100万元,立项后经费将直接划拨至项目承担高校。   四、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科技司(邮编:100816)   联系人:吴伟 010-66096943 18910956390   电子邮箱:kjw6943@moe.edu.cn   附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申请书-战略研究类(2014)   (申请书下载地址:http://www.dost.moe.edu.cn/dostmoe/xzzx/xmgsxz/2014092301)   教育部科技司   2014年9月23日   本通知PDF版本请点击&ldquo 下载&rdquo
  • 十三五科技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遴选结果公布
    6月24日,我部公布&ldquo 十三五&rdquo 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遴选公告,向社会公开遴选研究单位,截至7月25日(以邮戳为准)共收到176份课题申请书。经专家严格评审,遴选了25课题30个单位参与&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规划研究(为集思广益、开阔视野,部分重点课题同期委托两个单位并行开展研究)。现将拟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课题和单位予以公告。   近日,我司将与上述承担单位联系,沟通课题研究方向和重点,办理课题委托手续。请相关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准备,按要求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于10月15日前提交中期研究报告并参与交流,12月底提交最终研究报告。   本次遴选活动得到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研究机构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由于经费有限,仅对上述30个单位予以经费支持,同时鼓励其他有积极性的申报单位自主开展研究,提交报告,我们也将认真研究吸纳。   联 系 人:吴国治 吕 静   联系电话:010-58881605 010-58881657   传 真:010-58881658 课题名称 申请单位 负责人 1 &ldquo 十三五&rdquo 创新生态环境国际比较及发展趋势研究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沈 能 2 创新型国家内涵和标志性指标研究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李 平 3 &ldquo 十三五&rdquo 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 江 洋 4 &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措施研究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刘秉镰 5 &ldquo 十三五&rdquo 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朱晓峰 6 &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创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措施研究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 张 义 7 &ldquo 十三五&rdquo 促进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措施研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安 晖 8 &ldquo 十三五&rdquo 促进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措施研究 深圳市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 郑艳玲 9 &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创新促进创业就业的路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赖德胜 10 &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创新推动重点领域体制改革研究 首钢总公司发展研究院 薛 晗 11 &ldquo 十三五&rdquo 生物科技安全研究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郑 涛 12 &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王夏晖 13 &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创新促进新型城镇化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 马 涛 14 &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战略路径研究 青岛大学 华青松 15 &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徐宏毅 16 &ldquo 十三五&rdquo 加强基础研究的措施研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文 亚 17 &ldquo 十三五&rdquo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投融资机制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马秋君 18 &ldquo 十三五&rdquo 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贺 俊 19 &ldquo 十三五&rdquo 区域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与重点措施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银 路 20 &ldquo 十三五&rdquo 适应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科技战略研究 清华大学科研院 马 军 21 &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与优化配置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万劲波 22 &ldquo 十三五&rdquo 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的机制与措施研究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韩凤芹 23 &ldquo 十三五&rdquo 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的机制与措施研究 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 孔凡萍 24 &ldquo 十三五&rdquo 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研究 华侨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 张向前 25 &ldquo 十三五&rdquo 有利于创新驱动的政策体系研究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 劲 26 &ldquo 十三五&rdquo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赵兰香 27 &ldquo 十三五&rdquo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研究 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 郭书贵 28 &ldquo 十三五&rdquo 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研究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杨 智 29 &ldquo 十三五&rdquo 财政资助形成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 张 艳 30&ldquo 十三五&rdquo 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建设研究 中国科普研究所 罗 晖
  • 六大课题组共话近红外产业发展|第九届近红外学术会议你遗漏了哪些亮点?
    日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于10月20-22日通过网络线上直播的方式举办了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展示了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为期3天的会议,中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邀请到了80多位国内外经验丰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深入交流,报名参会人数近3000,会议规模创历届之最!会议结束后,仪器信息网分别收到了来自六大课题组团队参加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心得体会,结合课题组团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经验,分享他们在会议中的所见所得、所感所想。(以下按发布时间顺序排列)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课题组:新方法驱动发展 新应用开启未来 点击查看北京工商大学吴静珠教授课题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高速发展 点击查看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课题组: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应用多方位全面发展 点击查看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副教授课题组:无处不在的近红外技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用不到的领域 点击查看中国农业大学闵顺耕教授课题组:近红外前景广阔!我们从中汲取了这些能量 点击查看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团队:技术创新引领制药领域新发展 点击查看直播有期,但回放无期!相信有很多已经观看过直播或当时错过直播的伙伴们想要回顾会议的精彩,不用担心~~仪器信息网贴心的上线了部分直播回放,大家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进行回看学习。点击查看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回看视频延伸阅读: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获奖人员名单及介绍 点击查看“优秀青年报告奖”获奖人员名单及介绍 点击查看
  •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2014新增课题申报指南
    日前,卫生部、总后勤部卫生部发布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2014年新增课题申报指南。该指南是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二五”实施计划,专项牵头组织部门组织专家所编制。具体内容如下: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2014年新增课题申报指南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根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的总体部署,现发布专项“十二五”计划2014年新增课题申报指南。   2014年课题按照“顶层设计、广泛征集、组织论证、系统集成”的原则,采取“公开征集、择优支持”和“结题验收、滚动支持”的方式组织实施。本指南为采取“公开征集、择优支持”方式新增的研究内容,实施期限为2014-2016年。   2014年课题重点支持具有重大目标导向和良好运行机制的集成性课题,不支持已在本专项立项的课题内容。   一、申报原则   (一)“三重”原则。按照“培育重大产品,满足重要需求,解决重点问题”(以下简称“三重”)的原则进行组织。   “重大产品”课题针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预期将在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产品,包括正在进行临床研究和已批准上市的创新品种。   “重要需求”课题主要针对疾病防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开展相关重大和急需药物品种研究。   “重点问题”课题主要解决药物研发过程中的瓶颈性、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重点是在新药研发、大品种药物技术改造及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等。   (二)集成原则。通过相关部门、地方、园区组织优势资源进行联合申报。组织课题应突出集成创新,优势互补,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指标。   (三)企业主体原则。鼓励企业牵头申报,整合优势资源。优先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以实现产业化为目标的实质性联合申请。优先遴选行业优势骨干企业,促进其完成重大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利益机制原则。各联合申报单位应签署经济或商业合同以明确任务分工和利益机制。企业牵头课题应有明确的自筹经费投入,并将一定比例的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参研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鼓励知识产权明晰的国际合作研究。   二、重点内容方向   申报课题应围绕明确目标集成资源,研究内容清晰,内在联系紧密。研究内容可包含以下单项或多项(技术研发课题应与明确的产品研发和平台建设紧密结合,不得单独成题申报)。本指南为指导性,如具有重要意义、符合“三重”原则、服务重要需求的课题,可适当突破以下重点内容范围。   (一)重大品种。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如儿科疾病、老年病等),自主创制或技术改造符合“三重”要求的药物品种。支持开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新适应证药物研究、以结局研究(Outcomes research)为主的注册研究和个体化治疗药物研究。   化学药:抗多重耐药菌、广谱抗病毒、精神疾患、心脑血管及免疫、抗肿瘤、代谢疾病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靶点、新技术药物,满足临床和产业需求的专利到期药的仿制再创新,候选药物再定位。中药:多学科创新中药,中药复方新药,经方验方开发,组分中药,中药国际化注册研究,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系统评价和大品种药物上市后再评价。生物药:新型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多功能抗体、复合抗体等),新型疫苗,联合疫苗及疫苗佐剂,多肽,凝血因子等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与核酸药物,干细胞药物(Out off shelf),生物类似药(SBP)等。   (二)平台建设。企业主导的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平台或产学研联盟建设 依托高新园区(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企业)开展的创新品种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针对民生和疑难病症防治需求,突出技术的先进性、产业化能力和广泛提供技术服务的特征。符合新药研发需求和国际规范的临床试验技术平台。   (三)核心技术。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开展有助于解决瓶颈性问题的关键技术和具有战略作用的培育性技术研究。包括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制药工艺创新,大分子药物摄药、释药工艺技术研究等。核心技术研发必须与产品开发和平台建设相结合。   三、推荐主体及推荐要求   (一)推荐主体。专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局)和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局和卫生局。国家高新技术园区管委会。   (二)推荐要求。   1.结合本部门、行业和地区的重点需求,组织重点企业、具备较强研究基础和较好资质的研发单位、高等学校等机构,围绕“三重”要求,梳理凝炼重大目标,明确运行机制,联合组织重大课题。已获得本专项支持的研究内容不得重复申报。   2.所推荐项目应已获得推荐主体所在区域(或部门)重点支持,并有相应的地方经费投入和自筹资金支持。项目内容知识产权清晰,无纠纷。   3.各推荐主体应对组织推荐的项目进行专家论证,并对所推荐项目内容的真实性和伦理等内容负责。   4.采取限额推荐方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计划单列市的科技与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联合工作机制,联合组织、论证和推荐课题。其中,北京市、上海市各8项,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各6项,其余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4项,计划单列市各3项。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5项。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各2项。   5.实施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推荐课题进行初审。对初审后拟纳入立项论证程序的课题,将书面通知申报单位填报完整版申报书并提交相关附件材料。   四、课题单位基本条件和要求   (一)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联合申报。   (二)牵头单位应当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1年以上、过去5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   五、课题负责人基本条件和要求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原则上在60周岁(含)以下(195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为课题实际承担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两年以上并有固定的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   4.在课题执行期间,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 用于所申请课题的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50%。   5.过去三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无不良信用记录。   6.具备以下条件的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可作为课题负责人。   港澳台科技人员:满足上述2-5项条件 有正式合作协议或受聘于课题责任单位,合作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执行期,且每年在课题责任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包括取得外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满足上述2-5项条件 正式受聘于课题责任单位,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且每年在课题责任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二)相关要求。   1.专项课题负责人不得与国家主要科技计划(包括“863”、“973”、“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或重大项目等)在研课题的承担人重复。在每一个五年计划中,每人最多可参与2项本专项课题,且只能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1项本专项课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   2.遵守科学诚信原则,实事求是填写课题申报书(简版),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不得将研究内容相同或者近似的课题进行重复申请。   3.未通过专项“十一五”计划结题验收的课题责任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业务骨干(包括课题副组长和子课题组长或分任务负责人)不得申请。   六、课题申报材料及要求   (一)课题申报材料。   1.课题推荐主体的推荐函(包括项目清单)及各课题的专家论证意见。   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书简版)(可从卫生部网站http://www.moh.gov.cn下载区中下载)。   (二)相关要求。   1.课题申报书(简版)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靠。课题申报书(简版)及有关资料由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2.课题申报书(简版)中的课题预算,应当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结合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编制。   3.课题申报书(简版)使用A4纸打印并于左侧平装成册,同时以光盘形式提交电子版。   4.如邮寄课题申报资料,请将全部申报材料完好包装,并在外包装上注明推荐主体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   5.课题申报材料由推荐主体连同推荐函和专家论证意见统一送达,不受理课题单位的单独申报。   6.自指南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推荐项目,请将申报材料一式8份(含2份原件,1张光盘)寄/送至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4号楼,100039),电子版请以附件方式发送至电子信箱zdzxoffice@cncbd.org.cn(文件名中请注明课题名称和申报单位)。   申报材料递交的截止时间为2013年4月7日,以材料送达或到北京市的邮戳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对申报材料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郑玉果010-88225196,柴慧婷010-68792241,   卢姗010-88225198。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开始申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关于组织“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6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p p   各有关单位: /p p   按照《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的有关精神及重大专项管理改革试点方案要求,“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新药专项”)已被列为重大专项管理改革试点之一,2016年度课题组织立项工作将依托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并委托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科技发展中心)具体实施。有关申报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主要内容和课题遴选方式 /p p   (一)主要内容。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等10类(种)重大疾病,以临床试验阶段创新品种研发为主,同时带动与产业化密切相关的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在已基本建成国家新药创新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各类平台的资源共享和开放服务,显著提高原始创新转化和重大产品产出的效率。已在本专项“十二五”计划中立项支持的研究内容不得重复申报。 /p p   (二)遴选方式。2016年课题组织以滚动支持方式为主,以项目备选库中遴选重大创新药物临床研究课题为补充,同时进一步加强后补助的支持力度。此次不受理自由申报课题。 /p p   二、承担课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p p   (一)承担单位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p p   1.重大专项课题实行法人负责制,法人单位是课题申报和实施的责任主体。课题必须由法人单位提出申请,法人单位是课题的责任单位,且必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申报只能有一个责任单位和一个课题负责人。课题可由一个单位单独申报,亦可多个单位联合申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产学研联盟的方式联合申报。联合申报各方须签订共同申报协议,明确约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责任和经费。牵头申报单位应是课题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该课题内部组织实施的管理者。 /p p   2.申报单位应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一年以上、过去两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单位。 /p p   3.国内课题申报单位可以与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研究机构联合申请。但境外研究机构所需研究经费须自行解决,并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合同约定。 /p p   4.申报单位能够按照课题要求投入相应资金,并出具投入资金证明和投入资金承诺书。 /p p   (二)课题负责人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p p   1.课题负责人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p p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p p   (2)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岁 /p p   (3)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两年以上并有固定工作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 /p p   (4)在承担任务期间,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 用于所申请课题的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50% 如申报人同时负责或参加多个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课题,合计投入课题研究的时间不超过其工作时间的100% /p p   (5)现任总体专家组成员原则上不得承担专项课题 /p p   (6)过去三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p p   2.具备以下条件的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可作为课题负责人。 /p p   港澳台科技人员:满足上述课题负责人基本条件中2-6项条件 有正式的合作协议或受聘于课题责任单位,合作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且每年在课题责任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必须由课题责任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p p   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包括取得外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满足上述课题负责人基本条件中2-6项条件 正式受聘于课题责任单位,且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且每年在课题责任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必须由课题责任单位出具证明材料。 /p p   3.为确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任务的完成,对课题负责人所承担的课题数量有所限制。在每一个五年计划中,每人最多可参与两项本专项课题,且只能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一项本专项课题。 /p p   4.申请者要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地填写课题申报书,保证课题申报书的真实性,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将研究内容相同或者近似的课题进行重复申请。科技重大专项对申请者在申报过程中进行信用记录,对于故意在课题申请中提供虚假资料的,一经查实,记入信用档案,并在三年内取消个人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格,根据实际情况,对申报单位给予相应处理。 /p p   (三)其他事项。 /p p   1.申报单位需按照要求如实、完整地在线填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书)》软件中的各项内容,在纸质材料中提供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知识产权证明材料、新药注册申请批准材料、其他证明性材料等相关附件,并按相应规定加盖公章和签字。 /p p   2.申报单位应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依据课题实施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综合考虑前期中央财政经费支持情况、执行情况和专家评审情况,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p p   3.申报专项课题应紧密围绕专项总体目标,同时兼顾地方发展需求,注重发挥地方和部门组织管理作用,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 /p p   三、工作流程 /p p   (一)课题材料填报方式。新药专项2016年度非涉密课题申报将统一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以下简称“申报中心网站”)通过在线方式进行。本专项课题申报材料原则上不定密级,确属保密课题须按有关规定办理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仍按照离线方式进行报送,并派专人送达。 /p p   (二)立项组织流程。 /p p   1.通知课题单位。由科技发展中心通知符合本次申报条件的单位和课题组负责人按照要求填写课题申报材料。 /p p   2.课题单位网络申报。 /p p   (1)单位注册。申报单位通过申报中心网站进行在线注册,具体注册流程及要求请认真阅读申报中心网站说明。已经注册的申报单位不需要重新注册,未注册单位建议尽早提前完成注册。 /p p   (2)账号创建。单位注册通过审核后,申报单位使用所注册的账号(单位管理员账号)登录申报中心网站,创建申报用户账号,并将申报课题在线授权给申报用户。 /p p   (3)在线填报。申报用户在线填报申报材料,完成后提交至单位管理员审核。单位管理员审核确认后,将申报材料在线提交至科技发展中心。 /p p   (4)填报时间。网络受理时间为2015年10月15-24日,请申报单位合理安排课题填报时间,认真审核,按时提交课题申报材料。 /p p   网上申报技术支持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010-51292636。 /p p   传真号码:010-68523108、68520906、88654001、88654002、88654003、88654004、88654005。 /p p   技术支持邮箱:program@most.cn。 /p p   3.递交纸质材料。 /p p   在完成网上在线提交后,各申报单位在线打印或导出申报书电子版,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与相关附件一起简易装订成册,将申报材料按时间要求邮寄或派专人送至科技发展中心指定地点。 /p p   邮寄地址、项目联系人、截止时间及其他具体要求,以科技发展中心申报通知为准。 /p p   4.形式审查及专家评审。 /p p   收到各单位的申报材料后,科技发展中心将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的课题申报材料,将组织专家评审,并通知有关单位参加课题评审答辩。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p p   (三)咨询电话。 /p p   联系人:辛宏,赵健 /p p   电 话:010-68792850, 68791854(工作时间08:30-17:00) /p p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科训局 /p p   2015年9月30日 /p p br/ /p
  • 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2015课题申报指南发布
    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ldquo 重大新药创制&rdquo 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实施方案和&ldquo 十二五&rdquo 实施计划,专项牵头组织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专家研究提出了专项2015年度新增课题重点内容方向。2015年度立项工作按照&ldquo 完善布局、突出重点&rdquo 的原则,采取&ldquo 定向择优&rdquo 为主、&ldquo 滚动支持&rdquo 为辅、&ldquo 公开择优&rdquo 为补充的方式组织。其中,&ldquo 公开择优&rdquo 的课题以拾遗补缺为主,是在符合&ldquo 三重&rdquo 原则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少量创新性强的品种研发和技术研究,体现对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的把握。现将采取&ldquo 公开择优&rdquo 方式新增课题的重点内容方向和申报要求印发给你们。   请各单位按照要求认真做好课题的组织和申报工作。专项牵头组织部门将根据专项有关规定和相关工作程序,遵循&ldquo 公开、公平、公正&rdquo 的原则,组织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两轮评审,对通过初审的课题,将要求其进一步完善有关内容,细化任务目标,落实配套条件,在填报完整版《申报书》的基础上进入复审,择优对少数优秀课题提出立项支持的建议。其他申报课题将统一纳入专项候选项目库,动态跟踪其后续研究进展,按照相关工作程序择优给予后补助支持。   附件:1.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5年课题申报原则.pdf   2.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5年课题重点内容方向.pdf   3.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5年课题申报条件与要求.pdf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总后卫生部科训局   2014年3月18日
  • 教育部“重大新药创制”等两重大专项2017年度课题开始申报
    关于组织“重大新药创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  教技司[2017]49号  各直属高校:  “重大新药创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课题申报工作已开始,现就做好申报、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请认真阅读科技部网站上发布的课题申报通知(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中),并按照通知要求,做好课题前期组织和申报工作。  2.请高校科技管理部门按照要求,对课题负责人及成员限项要求、课题申请书真实性及规范性等内容认真做好形式审查。  3. 课题申报可通过省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等多种渠道进行推荐。拟通过我司推荐的课题,请于2月23日前先将申报课题一览表(见附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我司基础处,以便做好下一步组织遴选及推荐工作。逾期不予受理。  4. 请在网上填报截止时间2小时前提交(预)申报书,以便我司进行审核、提交。  联系人: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 王芳展  联系电话:010-66096301  电子邮箱:kjsjcc@126.com  地 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南楼413房间  附件:申报课题一览表.xls  教育部科技司  2017年2月20日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课题申报指南发布
    关于组织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于2008年启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军委后勤保障部牵头组织实施。按照《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编制重大专项2017年度计划有关要求的通知》(国科发专〔2016〕103号)及专项实施工作的有关要求,牵头组织部门在广泛征集相关部门、地方和各领域专家意见基础上编制完成专项2017年度课题申报指南,并经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审定,现组织开展专项2017年度课题申报工作。  现将2017年度课题申报指南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按照要求认真做好课题的组织和申报工作。  附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课题申报指南.doc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2017年1月25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以实际应用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其主要目标为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10类(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常见病和多发病),研制一批重大药物,完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我国由仿制向创制、由医药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专项实施期为2008年至2020年,按照三个五年计划分阶段落实。  目前,专项实施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按照三个五年计划“铺、梳、突”的总体发展策略,结合科学院、工程院、社科院对专项标志性成果的咨询评估意见,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已部署课题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坚持创新定位和“培育重大产品、满足重要需求、解决重点问题”的“三重”原则,以产品和技术为主线,在战略需求和现实需求两个维度上,聚焦重点领域,实施重大项目,实现“突”的跨越。同时依据《科技部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聚焦调整意见的通知》(国科发专〔2015〕78号)要求,将重点任务由原五大任务板块调整为品种与关键技术、核心创新平台能力建设两部分,不再单独支持候选药物、一般性大品种技术改造、单纯性技术研发和孵化基地建设等项目。  2017年度课题是“十三五”实施计划的主体,主要支持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对实现专项“十三五”总体目标有重要作用的研究内容,实施期限为2017-2020年。主要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部署任务,以进一步提高课题的目标性和集成度。立项主要以定向委托、定向择优、公开择优方式组织,加强后补助的支持力度。  定向委托和定向择优课题以国家重大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强化课题的顶层设计。定向委托课题明确牵头单位,由牵头单位按照本指南规定的研究内容,组织集成优势单位,编制课题实施方案,并填写正式申报书,经专家多轮论证不断完善后形成立项建议。定向择优课题采取公开申报,由符合条件的优势单位自主申报,经专家评审确定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并提出整合建议,由牵头单位组织各参与单位再次编制课题实施方案并填写正式申报书,通过专家多轮论证不断完善后形成立项建议。  公开择优课题由申报单位自主申报,经评审专家两轮评审后,择优遴选并分类整合(采取二级合同单独管理)后提出立项建议,如符合定向委托或定向择优课题支持方向的则纳入相应课题。  鼓励国内课题申报单位与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研发机构联合申请。鼓励在国内创新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课题。  2017年新立项课题组织立项工作将继续依托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并由专业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科技发展中心)具体实施,科技发展中心受理课题申请后,将根据专家评审和论证情况,提出年度计划建议。  立项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充分整合优势力量,严格遴选,系统集成,论证完善,实现协同创新。  一、 研究方向  1. 定向委托课题  1.1. 药物一致性评价关键技术与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药物一致性评价相关新技术、新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原料药及制剂处方工艺、质量标准提高、人体生物等效性等研究 开展仿制药的国家参比制剂及其目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研究,探索建立我国仿制药品技术标准与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开展药品专利信息检索系统、功能性辅料数据库和化学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数据库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我国化学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目录 制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检测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和操作规范 建立部分药物的标准制剂和标准品库 建立3-5项一致性评价相关新技术和新方法 突破5-7种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关键技术 指导解决不少于50个品种一致性评价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拟支持课题数:1项。  有关说明:委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牵头,联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优势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实施。  1.2.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创新药物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针对疟疾耐药性等问题,研发新型抗疟药物,包括化学单体药物、复方药物或新型制剂 研究青蒿素类药物对红斑狼疮等其它疾病的治疗作用,开发新的适应症 开展青蒿素原料高效制备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研发新型抗疟药物,其中2-3个申请临床研究 完成1-3个青蒿素的新适应症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其中1-2个申请新药证书 青蒿素原料成本降低20-30%。  拟支持课题数:1项。  有关说明: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牵头组织,联合有良好青蒿素研究基础的单位共同开展。  1.3. 天然产物来源创新药物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创新技术体系  研究内容:在品种研究方面,开展我国天然产物来源的创新药物研究及原创药物临床新适应症研究,并开展相关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研制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天然药物。在药物复杂体系方面,以我国天然药物复方为基础,建立能够解析药物作用靶标及机理、质量可控的现代复方药物技术体系。在技术方面,重点研究天然复杂化学小分子的高效鉴定、(类)天然活性分子组合物的发现、离子通道等分子靶标、机理及信号通路、符合天然药物的药动/药效/毒性关联研究技术、微量活性单体的全合成和半合成技术、合成生物学、生物酶工程等新技术。  考核指标:获得1-2个天然产物来源药物品种新药证书,获得至少8个品种的临床批件,开展至少15个品种临床前研究 突破关键技术10项以上 承担相关技术服务,实施成果转让。  拟支持课题数:1项。  有关说明: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牵头,组织药物研发相关优势单位(单位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等,以下同)实施,鼓励持有已进入临床研究或已获得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的创新品种、或该方向国际前沿自主专利技术的单位与牵头单位联合申报。  1.4. 新靶点小分子药物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创新技术体系  研究内容:以个性化药物研发革新药物研发模式,针对中国人高发的重大复杂性疾病,研制极具市场前景的创新小分子药物 突破GPCR等新靶标研究技术瓶颈,开展GLP-1分泌相关GPCR 、SGLT2等膜蛋白关键靶标在糖尿病等治疗中的作用,加速推动抗2型糖尿病个性化药物研究 发现一批具有研发前景的潜在靶标,确认作用机制与假设,并对新靶标进行确证性研究 发展新药设计与发现研究的核心技术,设计、合成和筛选一批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先导化合物 构建集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及安全性评价三位一体的成药性评价技术体系 创建基于临床生物标记物群的转化药动/药效/毒性评价技术体系 建立和优化临床前系列评价模型与技术。  考核指标:获得1-2个小分子药物品种新药证书,获得至少8个品种临床批件,开展至少15个品种的临床前研究 突破关键技术10项以上 承担相关技术服务,实施成果转让。  拟支持课题数:1项。  有关说明:委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牵头,组织药物研发相关优势单位实施,鼓励持有已进入临床研究或已获得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的创新品种、或该方向国际前沿自主专利技术的单位与牵头单位联合申报。  1.5. 应急医学药物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创新技术体系  研究内容:重点建立应急医学药物的快速研发、制备、规模生产、储备转运等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发链。建立以快速侦检、诊断技术及生物医学防护为目标的支撑体系 建立应急防护医学新结构、新功能药物的靶点筛选、确认以及成药性评价技术体系 建立应急防护药物制备新工艺,如药物重组表达技术和中试工艺研究 建立应急防护药物的产业化工艺及储备系统 建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药物防控的预判体系,提前部署针对性药物研究,加快应急防护药物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维和行动中的应用和转化。  考核指标:获得1-2个应急药物品种新药证书,获得至少8个品种临床批件,开展至少15个品种临床前研究,突破关键技术10项以上并在实际研发或生产中应用,承担相关技术服务。  拟支持课题数:1项。  有关说明:委托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牵头,组织药物研发相关优势单位实施,鼓励持有已进入临床研究或已获得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的创新品种或拥有该方向国际前沿自主专利技术的单位与牵头单位联合申报。  2. 定向择优课题  2.1. 耐药菌防治药物品种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新结构和/或新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及其增效剂研究 开展基于病原机制的抗耐药菌药物发现关键技术及创新品种研究 开展以宿主识别、防御、免疫机制为代表的基于宿主机制的抗耐药菌药物发现关键技术及创新品种研究 建立整合现代筛选与药效评价技术、多水平、全新机制的体内外评价体系。  考核指标:突破3-5项抗耐药菌药物发现及临床前评价关键技术,并基于关键技术的应用,2-3个创新品种获得临床批件。  拟支持课题数:1项。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  2.2. 高端制剂、新型辅料品种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新型高端制剂研发及规模化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新型注射液、缓控释、长效靶向释药关键技术,新型吸入给药制剂及其规模化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药物制剂三维(3D)打印关键技术研究 研发新型药用辅料、新型包材及给药装置并获准生产,突破共性关键技术 完善新型辅料等质量评价和工业化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 开展我国具有优势的新药及制剂的国际化研究。  考核指标:突破4-6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 研制不少于15个高端制剂品种并通过国际市场(美国、欧盟或日本)注册 至少3个应用新型药用辅料的药物品种进入临床研究或获得生产批件。  拟支持课题数:按照剂型类别设置5项。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企业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优先支持创新品种的国际化相关研究。  2.3. 治疗艾滋病和丙型肝炎药物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艾滋病和丙型肝炎防治需求,开展单方及复方制剂等重点品种研发。  考核指标:4-7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  拟支持课题数:2-3项。  有关说明:遴选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  2.4. 儿童用药品种及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适宜于儿童的速释、缓控释、肺部给药及直肠给药等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适合儿童用药的矫、掩味技术和口感评价体系研究 开展临床亟需的儿童用药系列品种的制备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针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等亟需药物品种和口服液体制剂、吸入制剂、栓剂等儿童适宜的剂型研究。  考核指标:突破2-3项关键技术,10-15个儿童用药物品种获得临床批件 2-3个儿童用亟需药物品种获得生产批件。  拟支持课题数:1-2项。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优先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的《首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中的品种。  2.5. 基于中医典籍的经典名方研发  研究内容:以《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古籍(清代以前)记载、且组方未开发成现有注册中成药的经典名方为基础,依托已具备的前期临床预试及工艺、质量标准、药效研究,可采用大数据挖掘及现代新药开发技术,按照国家药品注册相关要求,完成相应中药复方制剂的药学或临床研究。  考核指标:开展30-35个中药经典名方开发研究,明确中医证候或适应症,突出临床优势,10个以上品种获得临床批件或生产批件。  拟支持课题数:1-2项。  有关说明:由具有中药开发生产能力和经验的企业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  3. 公开择优课题  3.1. 中药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创新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组分中药和现代复方中药等创新中药及民族药的研发,突破中药新药发现、评价等关键技术瓶颈 支持已有研究基础或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优势的中药活性成分新药研发,如大黄酸、益母草碱、小檗碱、仙茅苷、淫羊藿苷等 建立临床中医药疗效大数据与中药新药开发的技术和分析方法。  考核指标:获得一批新品种的临床批件和新药证书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3.2. 创新抗体药物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创新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针对10类(种)重大疾病的创新抗体药物。筛选确认新抗体的新靶点,突破抗体修饰前沿关键技术 支持已有研发基础的创新抗体药物和新型修饰型抗体药物,如ADCC增强抗体药物、智能交联药物(ADC、前体靶向药物等) 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药物研发及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  考核指标:获得一批创新抗体药物的临床批件和新药证书,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3.3. 重组新型蛋白药物及基因治疗、核酸药物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创新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针对10类(种)重大疾病的重组新型蛋白药物及基因治疗、核酸药物。加强自主创新重组药物研发,突破重组技术、基因导入技术等前沿关键技术 支持已有研发基础的重组新型蛋白药物及基因治疗、核酸药物 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该领域研发及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  考核指标:获得一批创新重组新型蛋白药物及基因治疗、核酸药物的临床批件和新药证书,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3.4. 示范性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围绕10类(种)重大疾病,建设符合国际规范的I-Ⅳ期临床研究中心 完善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开展国际前沿的新药临床评价关键技术和大规模随机多中心临床和结局研究。  考核指标:每年新开展若干项新药专项支持和国内企业发起的Ⅰ-Ⅳ期临床试验。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承担过专项GCP平台类课题、管理规范、无临床试验数据弄虚作假记录的医疗机构。  3.5. 重要资源性平台及关键技术体系  研究内容:  化合物资源库:采用“互联网+”模式,以实时和互动为特征,面向全国提供样品资源和筛选技术服务,同步建设实体化合物库和虚拟化合物库,促进成药性评价。  中药组分资源库:建立单味中药组分库和中药方剂公益性组分库,建立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为新药筛选和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提供样品和技术服务。  考核指标:  化合物资源库:为药物研发机构提供样品和技术服务,建成自有、完备的实体库和虚拟库。  中药组分库:建立并完善中药组分库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对全行业的技术服务。  有关说明: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的方式进行支持。  3.6. 临床亟需药物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10类(种)重大疾病(包括罕见病)防治需求,重点支持临床亟需、短缺的通用名化学药和生物类似药的临床试验及关键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相关品种完成临床研究、获得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  有关说明: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的方式支持。  3.7. 中药和生物药品种国际化相关研究  研究内容:支持中药新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展临床试验及相关技术研究,突破中药品种国际化相关技术,推动名优产品国际注册进程。支持疫苗、抗体、重组蛋白和多肽药等生物药开展生产工艺优化、国际临床研究、国际认证等相关研究。  考核指标:若干中药品种完成Ⅱ、Ⅲ期国际临床研究或国际新药注册。若干生物药品种完成国际临床研究、获得WHO预认证或获得出口注册许可。  有关说明: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的方式支持。  3.8. 联合疫苗及免疫规划疫苗的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十三价肺炎等多联多价疫苗的临床研究及规模化制备工艺研究 开展相关疫苗的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按照WHO预认证标准开展无细胞百白破等免疫规划疫苗及黄热疫苗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的升级换代研究。  考核指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相关疫苗完成临床研究、获得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建立相应疫苗的质量标准。  有关说明: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的方式支持。  3.9. 其它  在10类(种)重大疾病范围内,依据“三重”原则,重点支持少量具有原创性的品种研发和关键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相关品种完成临床研究、获得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  3.10. 事后立项事后补助课题  申报范围:2015年6月以来获得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核发的新药临床研究批件、新药证书、生产批件,且在相应研发阶段未获得本专项支持的药物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先。  二、申报评审方式  根据不同的立项方式,具体申报及评审流程如下:  (一)定向委托课题。采用一轮申报方式。委托的牵头单位严格按照指南规定要求,组织集成优势单位,编制课题实施方案,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正式申报书,经推荐单位提交科技发展中心。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多轮论证,牵头单位组织不断修改完善,形成立项建议。  (二)定向择优课题。采用两轮申报方式。  ——预申报和推荐。针对指南定向择优课题内容(或部分内容)组织申报(可单独亦可联合优势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预申报书,经推荐单位提交科技发展中心。  ——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科技发展中心在受理课题预申报后,组织开展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工作。第一轮评审重点对申报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承担团队能力和基础等进行评价。提出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及课题集成的建议。第一轮评审原则上不进行会议答辩或召开论证会,必要时可根据需求临时组织答辩或论证。  ——正式申报和第二轮评审。牵头单位收到科技发展中心正式申报通知后,组织参与单位编写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直接提交。科技发展中心对正式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重点对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团队、研究目标、考核指标等进行多轮论证,提出立项建议。  (三)公开择优课题。采用两轮申报方式。  ——预申报和推荐。申报单位针对指南公开择优课题内容组织申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预申报书,经推荐单位提交科技发展中心。  ——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科技发展中心在受理课题预申报后,组织开展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工作。第一轮评审重点对申报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承担团队的能力和基础进行评价,遴选优势单位形成进入第二轮评审的课题。  ——正式申报和第二轮评审。申报单位收到科技发展中心正式申报通知后,编写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直接提交。科技发展中心对正式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阶段进行分类集成,提出立项建议。课题采取任务归类、子课题二级合同单独管理的方式进行立项和过程管理。  事后立项事后补助课题采用一轮申报方式,申报单位根据指南要求,直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正式申报书,经推荐单位上报科技发展中心后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开展评审工作,根据专家评审情况提出立项建议。  三、经费支持  申报单位所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主管部门原则上应承诺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费,配套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企业申报课题应有明确的自筹经费投入,并先行投入研发经费,自筹经费与申报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各申报单位应按照研发需求,实事求是编制经费预算。若中央财政经费预算被评审核减后,原承诺的其他来源资金的总额不得等比例减少。  四、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申报单审答辩的依据。请按照时间要求完成网上填报工作。  1.单位注册。申报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在线注册,具体注册流程及要求请认真阅读公共服务平台说明。已经注册的申报单位不需要重新注册,未注册单位建议尽早完成注册。  2.账号创建。单位注册通过审核后,申报单位使用所注册的账号(单位管理员账号)登录公共服务平台,创建申报用户账号,并将申报课题在线授权给申报用户。  3.在线填报。申报用户在线填报申报材料,完成后提交至单位管理员审核。单位管理员审核确认后,将申报材料在线提交至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审核后提交到科技发展中心。  4.填报时间。一轮申报课题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时间为:2017年2月20日以后-2017年3月28日17:00,两轮申报课题第一轮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时间为:2017年2月20日以后-2017年2月27日17:00。请申报单位合理安排课题填报时间,按时提交课题申报材料。  公共服务平台网站:http://service.most.cn/  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传真:010-88654001/4002/4003/4004/4005。  技术支持邮箱:program@most.cn  (二)组织推荐。请推荐单位于网上填报截止后5个自然日内(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发展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三)材料报送。课题申报书在线提交后,申报单位下载打印申报书电子版,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与附件一并装订成册(简易胶装),一式2份(均为盖章原件,封面标注正本,自行存档份数自定) 电子版光盘一份。  申报单位于网上填报截止后7个自然日内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送达科技发展中心。  (四)集中形式审查。收到申报材料后,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开展集中形式审查。  通过形式审查的课题,将进入后续评审环节。答辩的具体要求由科技发展中心另行通知。  (五)请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完成提交和报送,逾期不予受理。  (六)材料报送地址与咨询电话:  受理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9号五栋大楼B3座6层603  邮政编码:100044  咨询电话:010-88312265  传真号码:010-88312271
  • 水体污染控制重大专项拟立项课题申报指南公布
    2013年5月20日,科技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发布水专项2014年度拟立项课题(第二批)择优指南的通知,通知中公布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4年度拟立项课题申报指南(第二批)”,详情如下: 关于发布水专项2014年度拟立项课题(第二批)择优指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2013年工作计划安排》(国科发专[2013]396号)、《关于做好民口科技重大专项2014年预算编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教[2013]1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水专项2014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专项办函[2013]26号)的要求,拟组织开展2014年度立项的第二批“辽河等流域水污染减排技术验证评估(ETV)与应用示范”等17个课题择优指南的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4年立项课题申报须统一使用水专项在线管理系统(水专项网站http://nwpcp.mep.gov.cn右下角“在线管理系统”),请各申报单位注册信息成功后与水专项办联系获取单位管理员账号,并在后台管理的人员管理中添加员工账号进行网上申报,严格按照课题申报要求和申报指南编写课题申报书、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预算书(格式模板及申报功能使用指南从水专项在线管理系统下载中心下载)。请将课题申报书、实施方案、预算书一式20份(1正19副),电子版光盘2份,于2013年6月8日17时前报送至环境保护部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   我办将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和《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评审,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联 系 人: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孙家君 魏东洋 徐 成 赵晓毅(网络管理员)   电 话:010-84665909,84665907,84665908,84665918   传 真:010-84665717   电子信箱:shuizhuanxiang@mep.gov.cn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国家水专项管理办公室421室   附 件: 1.水专项2014年拟立项课题(第二批)择优指南清单 2.水专项2014年拟立项课题申报要求 3.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4年度拟立项课题申报指南(第二批)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2013年5月20日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新药筛选技术平台课题在京汇报工作进展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于近期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新药筛选技术平台课题工作汇报会。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贾丰、平台领域责任专家王广基副校长、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王广基副校长就平台“十一五”期间的建设与未来的发展阐述了观点并代表总体专家组提出了要求,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领导指出4家筛选平台课题承担单位要明确发展方向,突出各自的特色特点,加强平台的基础建设,强化平台的对外服务功能,建立互惠互利的共享机制,在硬件、软件建设方面要统一标准,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确保顺利完成“十一五”阶段的建设任务。   会上4位平台课题负责人与团队内主要研究骨干围绕“十一五”期间平台的建设目标,分别汇报了平台的阶段性进展及工作的重点,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就平台基础条件、体系建设、项目成果、特色特点以及结题考核指标展开了热烈讨论,重点讨论了筛选平台课题考核指标体系。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此次会议的召开促进了各平台间的互动交流,对于加强平台课题的过程管理、确保平台各项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圆满结题具有重要意义。
  • 2018年度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开始申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关于组织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卫科药专项管办〔2017〕32号 /p p 各有关单位: /p p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于2008年启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军委后勤保障部牵头组织实施。按照专项2017年度工作计划,牵头组织部门在广泛征集相关部门、地方和各领域专家意见基础上编制完成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并经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审定,现组织开展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工作。 /p p   现将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按照要求认真做好课题的组织和申报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7月28日 /p p   附件: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6203875b-bda2-4937-ae9b-1b2bd933f0f4.doc"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doc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993fd26a-6b2b-4cf3-a109-e6bb845d2488.docx"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附件1-填写说明.docx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277471c7-ad98-40cd-9ee7-5f98f604cb0b.doc"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附件2-形式审查标准.doc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d91d84e1-802b-4337-8042-f3edb09ef81e.doc"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附件3-编写专家组名单.doc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8223589c-95fa-43b0-9826-1d5d286de61b.docx"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附件4-预申报书.docx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cf1e78c7-3ae0-4ceb-8a79-33d384f14053.docx"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附件5-正式申报书.docx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strong /span /p p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以实际应用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其主要目标为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10类(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肺结核、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常见病和多发病),研制一批重大药物,完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我国由仿制向创制、由医药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p p   “十三五”期间专项将继续坚持创新定位和“培育重大产品、满足重要需求、解决重点问题”的“三重”原则,以产品和技术为主线,以完成自主创新药物与急需品种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中药现代化取得突破性成果、引领医药行业发展与推动行业转型和实现国产药品的国际化等五大预期重大标志性成果为目标,在战略需求和现实需求两个维度上,聚焦重点领域,实施重大项目,实现“突”的跨越。同时依据《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聚焦调整意见的通知》(国科发专〔2015〕78号)要求,将重点任务由原五大任务板块调整为品种与关键技术、核心创新平台能力建设两部分,不再单独支持候选药物、一般性大品种技术改造、单纯性技术研发和孵化基地建设等项目。 /p p   2018年是专项“十三五”期间的重要阶段,将紧紧围绕专项总体目标,遴选优秀项目,查缺补漏、完善布局,同时立足长远,进行前瞻性部署,提升原始创新能力。2018年课题立项主要以定向委托、定向择优、公开择优方式组织,适度进行后补助的支持,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 /p p   定向委托和定向择优课题以国家重大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强化课题的顶层设计。定向委托课题明确牵头单位,由牵头单位按照本指南规定的研究内容,组织集成优势单位,编制课题实施方案,并填写正式申报书,经专家多轮论证不断完善后形成立项建议。定向择优课题采取公开申报,由符合条件的优势单位自主申报,经专家评审确定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并提出整合建议,由牵头单位组织各参与单位再次编制课题实施方案并填写正式申报书,通过专家多轮论证不断完善后形成立项建议。公开择优课题由申报单位自主申报,经评审专家两轮评审后,择优遴选并分类整合(采取二级合同单独管理)后提出立项建议,如符合定向择优课题支持方向的则纳入相应课题。 /p p   鼓励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或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项目产生的成果申报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鼓励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科学家和在国内创新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课题 鼓励国内课题申报单位与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研发机构联合申请。新药品种临床研究课题原则上由企业牵头申报 新药品种类课题原则上单一品种单独申报,不得多个打包。 /p p   2018年新立项课题组织立项工作将继续依托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并由专业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科技发展中心)具体实施。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一、研究方向 /strong /span /p p    strong 1. 定向委托课题 /strong /p p strong   1.1. 创新生物技术药评价及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疫苗、抗体、重组蛋白、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等创新生物技术药研发及国际化发展需求,开展关键质量属性的创新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关键技术标准化研究:建立系列转基因细胞等体外生物活性替代测定新方法、CD19及CD20-CART等治疗性细胞产品成药性及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及药效学模型以及人源创新抗体药物评价新模型 建立HPV等新型多价疫苗、新表达系统疫苗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的创新性评价技术及符合国内外新药审评规范的质控标准 建立传统疫苗创新性再评价技术体系 支持疫苗WHO预认证相关研究。 /p p   考核指标:建立2-3种转基因细胞等细胞活性测定替代新方法并应用于细胞因子、免疫检查点人源化单抗和双特异性抗体的评价 建立2-3个用于人源抗体成药评价的人源化嵌合小鼠模型 建立2-3个治疗性细胞产品药学及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及药效学评价模型,并形成规范的产品质量评价标准 建立新型疫苗质量标准3-5种 建立2-3种已上市疫苗对变异株效力的再评价体系 主持1-2项生物技术药评价用国际标准品的研制。 /p p   拟支持课题数:1项。 /p p   有关说明:委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共同牵头,联合国家级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其他优势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等实施。 /p p    strong 2. 定向择优课题 /strong /p p strong   2.1. 器官纤维化防治药物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开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纤维化等创新药物研发 结合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疾病治疗药物新靶点研究成果,开展相关创新品种研发。鼓励开展固定剂量复方以及新型给药技术和新制剂研发。 /p p   考核指标:获得2-3个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至少8个品种获得临床批件,突破关键技术10项以上。 /p p   拟支持课题数:2-3项。 /p p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 /p p    strong 2.2. 个性化药物及其伴随分子诊断试剂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针对恶性肿瘤等的个性化抗体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及相应的伴随分子表型诊断试剂盒研究 对已上市的抗体药物及小分子靶向药物开展适合中国人群适应症的临床研究,确定其个性化分子表型,建立该药物的伴随诊断方法,申报新适应症批件。 /p p   考核指标:完成一批抗体及小分子药物个性化评价,获得新适应症注册批件10-15项及伴随分子表型诊断试剂盒注册证10-15项。 /p p   拟支持课题数:2-3项。 /p p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 /p p   strong  2.3. 埃博拉等新疫苗及基于新佐剂疫苗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开展埃博拉疫苗的临床和产业化研究 针对我国流行毒株,开展布尼亚病毒、诺如病毒、登革热等临床急需疫苗研制 开展采用新型重组载体等新技术以及基于新佐剂疫苗研发。 /p p   考核指标:埃博拉疫苗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 1-2个临床急需品种获得新药证书或完成临床研究,建成质量评价标准 1-2个基于新技术及1-2个基于新佐剂的疫苗完成临床前研究并获得临床批件。 /p p   拟支持课题数:3-4项。 /p p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 /p p    strong 2.4. 基于大数据的中药新药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围绕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中药治疗具有特色的疾病,系统整理和挖掘文献记载、临床用药经验等数据,选择临床确有良好疗效或特色的传统方、名方验方、协定方及医院制剂等,借鉴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和组学等新技术,按照现代新药研发要求和规范,研发中药新药。 /p p   考核指标:获得2-3项中药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至少5个品种获得临床批件 突破关键技术10项以上。 /p p   拟支持课题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实施。 /p p    strong 2.5. 中药先进制药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示范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为提升中药产品质量,推动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结合重大品种,开展先进中药制药技术研究。参照国际先进制药理念,将先进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与中药制药技术融合,搭建数字化中药制造技术平台,构建符合国际规范的中药生产质量标准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引领国际发展。 /p p   考核指标:建立中药先进制药技术平台,建立2条示范性生产线 形成5-8项中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在不少于5家企业10个中药品种中应用。 /p p   拟支持课题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遴选优势单位与集成电路、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等专项技术平台联合,组织相关企业联合实施。 /p p   strong  2.6. 示范性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围绕10类(种)重大疾病,建设符合国际规范的I-Ⅳ期临床研究中心,开展国际前沿的新药临床评价关键技术和大规模随机多中心临床和结局研究。 /p p   考核指标:每年新开展若干项新药专项支持和国内企业发起的Ⅰ-Ⅳ期临床试验。 /p p   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5项。 /p p   有关说明:支持承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任务的医疗机构。 /p p    strong 2.7. 创新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关键技术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开展人体芯片、生物标志物、3D细胞模型、计算机毒性预测、活体成像技术、干细胞诱导分化细胞模型等体外替代方法和前瞻性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一步完善药物依赖性评价、大动物生殖毒性评价、致癌性评价以及眼科毒理学评价等技术和方法 开展新型细胞治疗产品、新抗体、新疫苗、重组蛋白、核酸药物和基因治疗产品等生物技术新品种,中药新药以及特殊制剂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 开展临床检验等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研究 开展国际互认及国际毒理学家资质认证 完善电子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开展重大创新药物品种的全套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 /p p   考核指标:建立10-15项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新技术 相关技术体系通过国际认证 完成不少于50个创新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 /p p   拟支持课题数:1项。 /p p   有关说明:由GLP机构牵头,组织相关科研院所或企业申报。优先支持既往承担过专项课题的GLP机构。 /p p    strong 2.8. 新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项目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围绕促进新药研发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需求,带动和促进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开放性新药创制共性技术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突破制约从研发链到产业链的核心关键瓶颈技术,重点研究并提升靶点研究与确认、化合物优化、工艺研发、临床前评价、临床评价和上市后临床价值评价等技术水平 构建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产业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平台,研究并完善加快创新药物和临床亟需药物上市的政策保障体系,形成区域化示范效应。 /p p   考核指标:建成技术、人才、资金、政策整合集成、优势突出的全链条开放性新药成果转移转化公共关键技术和系统服务平台,达到新药研发全链条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的高质量一站式服务能力,每年承接新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100个以上(其中一类新药不低于30个),5个以上关键技术平台(包括GLP、GCP)获得国际认证或国际行业认可 突破10项以上核心关键技术并在品种研发或产业化中应用 至少支持50个新药品种国内申报,其中30个新药品种国际国内申报 至少支持10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 推进10个以上已上市新药的临床价值再评价研究 培育/孵化30家具有显著创新能力的新药研发/生产企业,培育3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 /p p   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3项。 /p p   有关说明:由省级有关部门组织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牵头联合有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申报,要求具有较高的生物医药创新和产业基础,具备从药物发现、临床前评价到临床评价的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能力,所在区域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省级政府将医药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并出台或承诺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市场准入与产业激励政策,具有良好改革示范效应,要求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投入资金和其他资金投入比例不低于1:2:3。 /p p    strong 3. 公开择优课题 /strong /p p strong   3.1. 重大新药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临床价值大、市场前景好,处于临床前和临床研究阶段的原创性化学药、中药、生物药新药研发及其相关关键技术研究,鼓励开展具有优势、特色的固定剂量复方以及新型给药技术和新制剂研发 立足长远发展需求,积极转化和应用国内外新药研发相关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开展药物新靶标以及基于新靶标、新作用机制等创新药物发现研究。 /p p   考核指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相关品种完成临床前或临床研究,并获得临床研究批件、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 /p p   拟支持课题数:临床研究阶段药物不限,临床前药物不超过50项。 /p p    strong 3.2. 临床亟需药品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当前我国防治疾病的用药需求,解决临床亟需药品的可及性,重点支持以下领域的新药、首仿药及其制剂研发:艾滋病、乙肝、丙肝、耐药性结核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药物及耐药菌防治药物 儿童用药物,鼓励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中的品种开展研究 罕见病治疗急需药物 眼科疾病治疗药物及制剂 针对阿片类和甲基苯丙胺等新型毒品的戒毒药物 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其它临床亟需药品。结合制剂改良等需求,针对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或克服现有重大品种的不足,开展化学药、中药及生物药新制剂研发。 /p p   考核指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相关品种获得临床研究批件、新药证书、注册批件或生产批件。 /p p   拟支持课题数:不限。 /p p   有关说明:采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 /p p    strong 3.3. 国产药品国际化相关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支持国产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及其制剂开展国际临床研究,进行临床研究数据的评价,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突破相关关键技术及技术壁垒,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册上市,或通过WHO预认证。 /p p   考核指标:完成国际临床试验并获得上市或出口许可。 /p p   拟支持课题数:不限。 /p p   有关说明:符合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均可申报,鼓励国际国内同时申报并开展相关临床研究。采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 /p p    strong 3.4. 事后立项事后补助课题 /strong /p p   申报范围:2015年6月以来获得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核发的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且在相应研发阶段未获得本专项支持的药物品种。重点支持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及临床需求大、市场前景好的首仿药,以及通过欧美等发达国家注册、获得上市许可的国产药物。 /p p   拟支持课题数:不限。 /p p   有关说明:符合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均可申报。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二、申报评审方式 /strong /span /p p   根据不同的立项方式,具体申报及评审流程如下: /p p   (一)定向委托课题。采用一轮申报方式。委托的牵头单位严格按照指南规定要求,组织集成优势单位,编制课题实施方案,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正式申报书,经推荐单位提交科技发展中心。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多轮论证,牵头单位组织不断修改完善,形成立项建议。 /p p   (二)定向择优课题。采用两轮申报方式。 /p p   ——预申报和推荐。针对指南定向择优课题内容(或部分内容)组织申报(可单独亦可联合优势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预申报书,经推荐单位提交科技发展中心。 /p p   ——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科技发展中心在受理课题预申报后,组织开展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工作。第一轮评审重点对申报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承担团队能力和基础等进行评价。提出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及课题集成的建议。第一轮评审原则上不进行会议答辩或召开论证会,必要时可根据需求临时组织答辩或论证。 /p p   ——正式申报和第二轮评审。牵头单位收到科技发展中心正式申报通知后,组织参与单位编写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直接提交。科技发展中心对正式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重点对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团队、研究目标、考核指标等进行多轮论证,提出立项建议。 /p p   (三)公开择优课题。采用两轮申报方式。 /p p   ——预申报和推荐。申报单位针对指南公开择优课题内容组织申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预申报书,经推荐单位提交科技发展中心。 /p p   ——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科技发展中心在受理课题预申报后,组织开展形式审查和第一轮评审工作。第一轮评审重点对申报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承担团队的能力和基础进行评价,遴选优势单位形成进入第二轮评审的课题。 /p p   ——正式申报和第二轮评审。申报单位收到科技发展中心正式申报通知后,编写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直接提交。科技发展中心对正式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阶段进行分类集成,提出立项建议。课题采取任务归类、子课题二级合同单独管理的方式进行立项和过程管理。 /p p   事后立项事后补助课题采用一轮申报方式,申报单位根据指南要求,直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正式申报书,经推荐单位上报科技发展中心后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开展评审工作,根据专家评审情况提出立项建议。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三、经费支持 /strong /span /p p   申报单位所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主管部门原则上应承诺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费,配套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企业申报课题应有明确的自筹经费投入,并先行投入研发经费,自筹经费与申报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各申报单位应按照研发需求,实事求是编制经费预算。若中央财政经费预算被评审核减后,原承诺的其他来源资金的总额不得等比例减少。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四、申报条件和要求 /strong /span /p p   (一)申报单位应按照申报指南中的研究内容、考核指标、有关说明、实施期限、申报方式等要求进行申报。 /p p   (二)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注册时间为2016年7月31日前)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过去5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无不良信用记录。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同一课题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单一途径推荐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p p   (三)课题负责人申报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7年7月31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个月。课题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两年以上并有固定工作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课题负责人应为该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课题。 /p p   (四)为确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任务的完成,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课题(含子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本专项课题。课题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课题和改革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课题(含子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 改革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课题(含子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本专项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任务。任务合同书执行期到2017年12月31日前的在研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p p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课题申报书前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参与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p p   (五)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不得牵头或参与本专项课题申报。 /p p   (六)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申请作为本专项的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课题申报材料一并报送。 /p p   (七)课题负责人过去3年内在申报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无不良信用记录。 /p p   (八)课题负责人须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地填写课题申报书,保证课题申报书的真实性,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将研究内容相同或者近似的课题进行重复申报。对于故意在课题申报中提供虚假资料的,一经查实,取消申报课题,纳入诚信记录,并在3年内取消个人申报本专项的资格,根据实际情况,对申报单位给予通报和处理。 /p p   (九)联合申报各方须签订联合申报协议,明确约定各自所承担的任务、责任和经费。其他单位以协作方式参与课题实施。 /p p   (十)国内课题申报单位可以与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研发机构联合申请。但境外研发机构所需研究经费须自行解决,并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合同约定。 /p p   (十一)因药物临床试验数据不真实、不完整和不规范等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处罚期间的申请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及合同研究组织不得申报相关研究课题。 /p p   (十二)既往承担专项课题(含子课题),验收结论为“不通过”的单位和负责人不得申报课题。 /p p   (十三)课题申请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p p   (十四)其他曾严重违反专项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人员不得申报。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五、申报流程 /strong /span /p p   申报单位根据申报指南要求,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填写并提交申报书。推荐单位对课题申报单位及联合单位的资质、科研能力等进行审核,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统一报送。推荐单位主要有: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机构,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卫生计生主管部门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国家高新技术园区管委会。推荐单位应依据隶属关系或属地管理原则组织推荐,并对所推荐课题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军委后勤保障部限推荐有隶属关系的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国家高新技术园区管委会限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行业协会推荐其会员单位。科技发展中心在受理课题申报后,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开展评审工作。 /p p   根据课题不同立项方式,课题申报分为一轮申报和两轮申报两种,立项方式详见专项申报指南。 /p p   (一)网上填报。课题申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在线填报。申报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单位注册、账号创建、在线填报、在线提交等工作,报送至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完成在线审查并上报。填报信息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评审答辩的依据。请按照时间要求完成网上填报工作。 /p p   1.单位注册。申报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在线注册,具体注册流程及要求请认真阅读公共服务平台说明。已经注册的申报单位不需要重新注册,未注册单位建议尽早完成注册。 /p p   2.账号创建。单位注册通过审核后,申报单位使用所注册的账号(单位管理员账号)登录公共服务平台,创建申报用户账号,并将申报课题在线授权给申报用户。 /p p   3.在线填报。申报用户在线填报申报材料,完成后提交至单位管理员审核。单位管理员审核确认后,将申报材料在线提交至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审核后提交到科技发展中心。 /p p   4.填报时间。一轮申报课题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时间为:2017年8月1日以后-2017年9月11日17:00,两轮申报课题第一轮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时间为:2017年8月1日以后-2017年8月15日17:00。请申报单位合理安排课题填报时间,按时提交课题申报材料。 /p p   公共服务平台网站:http://service.most.cn/ /p p   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p p   传真:010-88654001/4002/4003/4004/4005。 /p p   技术支持邮箱:program@most.cn /p p   (二)组织推荐。请推荐单位于网上填报截止后5个自然日内(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发展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p p   (三)材料报送。课题申报书在线提交后,申报单位下载打印申报书电子版,用A4纸双面打印,正文与附件一并装订成册(简易胶装),一式2份(均为盖章原件,封面标注正本,自行存档份数自定) 电子版光盘一份。 /p p   申报单位于网上填报截止后7个自然日内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送达科技发展中心。 /p p   (四)集中形式审查。收到申报材料后,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开展集中形式审查。 /p p   通过形式审查的课题,将进入后续评审环节。答辩的具体要求由科技发展中心另行通知。 /p p   (五)请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完成提交和报送,逾期不予受理。 /p p   (六)材料报送地址与咨询电话: /p p   受理单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p p   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9号五栋大楼B3座6层603 /p p   邮政编码:100044 /p p   咨询电话:010-88312265 /p p   传真号码:010-88312271 /p
  • 发改委向社会征集2023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课题研究单位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政策储备,强化决策支撑,现对2023年度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大课题项目,向社会公开征集研究单位。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研究题目及要点   (一)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路径研究   分析全球范围内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趋势,梳理总结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提出相关支持政策建议。   (二)碳预算管理制度研究   梳理国际碳预算管理经验做法,分析其实施成效、存在问题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研究提出建立碳预算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分类识别及支持政策研究   按类别梳理绿色低碳领域先进技术,分析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等,确定先进适用技术范围,研究提出支持有关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的政策建议。   (四)产品能耗标准与碳排放标准协同模式研究   梳理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重点产品能耗和碳排放管理要求,研究我国产品能耗标准与碳排放标准的实施效果,提出单位产品能耗标准和碳排放标准的协同管理模式和相关政策实施建议。   (五)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研究   梳理全球范围内产品碳足迹管理和碳标识制度有关情况,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提出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方法学、背景数据库和碳标识制度总体框架,提出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六)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研究   开展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研究提出重点行业碳排放因子相关系数测算工作程序,并通过开展调研、组织试算等方式验证碳排放核算方法的可行性。   (七)碳减排市场化机制研究   梳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及运行情况、碳抵消机制设计及实施情况、其他碳减排相关市场化政策机制设计及实施情况,研究提出建立健全我国碳减排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建议。   二、总体要求   (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精神,聚焦委托课题研究重点和关键环节,深化重大问题研究,提交有深度、有广度、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   (二)要突出改革思维和创新思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立足基本国情,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梳理发展现状、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改革目标、政策举措及对策建议等。   (三)要注重提升课题研究质量,形成的研究成果要有前瞻性,符合客观实际,政策建议应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深入推进“双碳”各项重点任务和制定实施新的重大政策提供支撑。   (四)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归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所有。   三、申报要求   (一)课题申报单位必须具有完成课题所必备的人才条件和物质条件,原则上应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课题负责人应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政治素养,原则上要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组织、指导、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施全过程。课题组成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在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领域具有丰富经验,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二)按要求如实填写《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委托研究课题项目申报书》。申报书需由牵头申报人所在单位盖章确认,一式3份,通过中国邮政EMS寄至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邮政编码100824),信封上请注明“申报课题”及申报的课题序号、名称。   (三)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8月11日(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   (四)我司将组织力量对研究课题申报书进行择优遴选。结果确定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发布公告信息,并与入选单位签订正式合同,给予相应经费资助。   (五)对最终没有合适入选单位承接的课题,由我司根据课题涉及领域确定具体承担单位。   四、项目执行时间   委托研究课题项目执行时间由签订合同之日起至2023年12月底。项目承担单位应在2023年12月15日前提交最终研究成果(3份研究报告全本、1份电子版,3份研究报告简写本、1份电子版)。    国家发展改革委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    2023年7月27日
  • 经费达1.475亿元 “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首批课题立项
    记者11月16日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四川省申报2011年度“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第一批课题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此次首批18项课题获得立项,专项总体组核定经费达1.475亿元,经费额度位于全国前列,西部第一。   据悉,此次入选“十二五”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专项支持的课题涉及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药物安全评价技术平台、实验动物研发平台、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生物医药高新园区等重点领域,其重点项目包括一类新药KH903、新型多烯紫杉醇水性制剂、1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一类新药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注射液(EDS01)等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平台和基地建设重点包括药物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现代创新生物逻辑制药孵化基地的建设等,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获得3500万元支持。
  • 《煤基活性炭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课题启动
    目前,国内煤基活性炭行业无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特征污染物既无具体项目也无指标 活性炭行业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严重。随着活性炭行业的日益发展,这种危害将越来越重,迫切需要制定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今年以来,宁夏自治区环保厅积极争取环保部的大力支持,申报了《煤基活性炭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课题,并于2009年7月22日与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签订了《环境保护项目任务合同书》。《煤基活性炭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在国内尚属首次,也是宁夏第一次承担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制定活性炭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仅关系环境保护问题,也关系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保护环境,节能降耗,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日前,宁夏自治区环保厅在平罗县举行了《煤基活性炭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项目课题启动仪式。宁夏环保厅强小媛副厅长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对《标准》的制定提出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要意义。《煤基活性炭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也是宁夏环保部门首次承担全国性的标准制定任务,充分表明了环保部对宁夏环保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因此,一定要抓住机遇提升宁夏环保在全国的影响力,并以此为契机锻炼培养队伍,探索和积累承担全国性重大课题研究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和实战能力。二是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科学严谨的态度切实做好标准的制定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规划为依据,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定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三是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通力合作,全面完成课题任务。整个工作自始至终要在宁夏环保厅标准制定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课题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协作单位,要通力合作,严格按照工作方案所规定的时间、方法、步骤及进度要求,组织强有力的科研人员,圆满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 8618万!陈大可院士领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批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消息,陈大可院士主持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资助,直接经费为8618万元,项目周期为5年。该项目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牵头,南方海洋实验室、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共同申报和实施。该项目针对目前已有的海洋观测仪器在智能化、机动性、适应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海洋复杂观测任务的迫切需求,提出以全球首艘智能母船“珠海云”号为支撑载体,通过空、海、潜无人平台跨域协同组网,打造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仪,开展组网协同控制、通信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功能部件研制,并设计可潜艇、双模水下潜器、可拖曳无人艇等观测节点,构建空、海、潜跨域无人节点组网观测仪实现复杂海洋环境和多样海洋任务下的智能、快速、同步、立体观测。该仪器研制成功后,有助于刻画海洋次中尺度过程的立体图像,揭示其在海洋能量传递、物质平衡和海气耦合系统中的作用;阐明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过程和反馈机理,提高对台风强度和台风过程中海洋环境的预报能力;提升高精度海底地形地貌制图效率,为海洋科学研究、环境保障、防灾减灾等提供关键基础数据;科学与工程应用意义重大。项目可充分发挥我国在无人机、无人艇等领域的优势,研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海洋仪器部件,有助于提升我国在海洋高端仪器研发领域的竞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健康发展,推动海洋仪器产业的国产化进程,抢占国际海洋智能仪器制造的制高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是基金委资助额度最大、申请难度最高的项目之一,支持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对促进科学发展、探索自然规律和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的研制。该项目是地球科学部时隔五年来首个国家重大科研仪器制项目,是我实验室海洋智能无人装备创新团队目标推进的标志性成果。
  • “重大新药创制”十二五期间可能不再有更多新的课题得到资助
    已经完成了“十一五(2006-2010)”课题发布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可能在“十二五”期间不再布置更多新的课题,而后续资助将主要给予那些已经发布的课题中进展良好和更有前景的项目。 这是“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技术副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在8月2日于大连举行的“中科院本草物质组学术研讨会”上透露的。 此前,“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今年5月5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实施,“十一五”期间已确定970项课题,课题经费53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中长期科技规划(2005—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 据科技部官员表示,16个重大专项中的9个民口项目在中长期规划中将总共投入6900亿元,这意味着在“十二五(2011-2015)”和“十三五(2016-2020)”期间,“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仍然能得到进一步资助。 张伯礼解释,原则上不再布置更多新课题的原因是“更加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确保项目最后有更高的成功率。 “对于这么大的项目,我们缺乏经验,人们的理解也不一样,‘十二五’(布置项目)的时候就不会这么轰轰烈烈了。”张伯礼笑谈。 在随后的交流中,这位“重大新药创制”副总师对《科学新闻》说,该重大专项“十一五”的课题中标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有些争议是正常的。而不再布置课题也主要是一项原则。对于那些真正好的项目,也会慎重考虑。 张伯礼还介绍,“重大新药创制”在“十一五”期间的53亿元经费,第一批已经下发,第二批也已经到位。“十一五”期间预计完成30个新药,“现在看来完成的问题应该不大”。但是如“重大新药创制”的项目说明书一样,张伯礼也没有透露这些新药的界定标准。 在“十一五”期间,该专项还将找到一批有(中国)自主核心专利的候选药物并有一两个新药在国际成功启动临床试验,这方面也进展顺利。 张伯礼说,在“重大新药创制”的工作中,现有药物大品种的技术改造进展比较快。“我们现有的计划对这方面重视不够,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在这个方面的投入”。 另一个进展顺利的项目是新药创制的大平台,按照原定的计划不超过10个,但是现在已经有了15个,原因是各个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省长和书记亲自带队来争取,地方匹配了很多资金”。 目前,中央财政的53亿经费中,为大平台建设投入了30多个亿,而地方配套资金已经有200多个亿,其中,湖北有30多个亿,天津有20多个亿,张伯礼说。 但是他也提到,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执行中,新药技术产业化转换平台的进展不太顺利,现在只确定了计划中10-20个这样的平台的一半左右。一方面是此前对此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不够。 “在国外都是大公司是新药研发的主体,而我们主要是研究所,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次的重大专项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新药的模式,”张伯礼说。 不过,山西亚宝药业集团总工程师禹玉洪则表示,很多学术界人士对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亚宝药业作为中国销售额排名几十位的企业,每年也会在研发中投入2亿元的经费。 在会上,张伯礼还补充说,从战略上,中国新药开发的定位很清楚,化学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很大,还是以仿制为主,生物药要紧跟国外发展,而中药要做到引领世界。
  • 施一公回应“诺奖级”研究:不为奖做课题
    p   清华大学23日举行施一公研究团队“剪接体的三维结构、RNA(核糖核酸)剪接的分子基础”成果发布会。有学者认为,施一公团队的这一科研成果,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58259538348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83fb68eb-ba4a-4719-9473-7d1f8df0eefd.jpg" / /p p    strong 发表两篇“里程碑式”论文 /strong /p p   8月21日,施一公作为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后闫创业、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万蕊雪,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同时发表两篇“背靠背”论文。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教授丁绍· 帕特尔用“里程碑式”一词形容。 /p p   他们的成果之一还包括,在世界上首次捕获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 /p p   施一公分析他的团队超前于世界其他研究团队的原因时表示,除了2013年冷冻电镜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与3位“85后”弟子的成长也分不开。 /p p strong   分子生物学法则中“最后一个待解结构” /strong /p p   “我能站立、行走的大部分作用来自蛋白质,但蛋白质不会凭空产生,源头是遗传物质DNA,而描述DNA到蛋白质这一过程的规律叫做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施一公说。 /p p   多个诺贝尔奖围绕这一“法则”产生,其中,RNA聚合酶的结构解析获得20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核糖体的结构解析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剪接体是细胞内最后一个被等待解析结构的超大复合体,而这一等待实在已经太久了。”200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克· 肖斯德克如此评价。 /p p   著名癌症生物学家、美国杜克大学药理学院讲席教授王小凡评价说,“我个人相信,施一公取得的这项成就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 /p p   对此,施一公回应,在研究一线确实不可能因为诺贝尔奖去做课题,他表示:“从来不想或想不到也不可能,但从来没认真去想什么时候会得诺贝尔奖。” /p p   他认为,目前国内媒体太关注诺贝尔奖,其实可以淡化下,“大家应该关注什么难题没有解决,什么是更重要的课题,而不去想什么奖,历史会自然做出解答。” /p p    strong 35%的遗传紊乱与剪接体直接相关 /strong /p p   成果的核心内容就是“剪接体”,清华校方提供材料显示,许多人类疾病都归咎于基因的错误剪接,或是针对剪接体的调控错误。 /p p   “35%的遗传紊乱与剪接体直接相关。”施一公介绍,其中就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丁绍· 帕特尔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我们理解剪接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发展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长期影响。 /p p   不过,施一公强调,目前只是基础研究,与治疗应用仍有相当距离,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还原整个剪接过程。 /p p   “剪接体”是什么? /p p   施一公团队的杭婧形容:遗传信息就像一个总统府,藏有许多文件需要交给下面的蛋白质去执行,但文件本身又比较冗杂,既有有用信息,又有无用信息,而剪接体的作用就是,“把没用的信息去除掉,把有用的信息拼接起来。” /p p strong   ■ 回应 /strong /p p strong   拟任副校长是否会耽误科研? /strong /p p strong   “有过承诺,教学科研都不会丢掉” /strong /p p   根据教育部相关任职公示,施一公拟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如公示通过,今后将如何平衡科研和行政工作? /p p   “我还不是副校长,但我有一个对自己的承诺,过去已经挺忙了,但教学和科研是不会丢掉的。”施一公说,自己每年在清华要教约100节课,“这是雷打不动的,无论是不是副校长,我相信我的课一节都不会减,只会增加。” /p p   他也坦言,如今投入科研的时间已不如刚回国时,不过也有约一半时间会“老老实实制作研究”。 /p p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课题中,施一公回忆,从今年3月开始有突破到如今的5个月时间内,他至少有两个半月都在参与,“文章里面的图,甚至有一半都是我自己做的。”他表示,科研过程中得到突破的喜悦感,“是很难用得奖或者中彩票来描述的,完全不同。” /p
  • 工业和信息化部征集“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研究课题
    为做好编制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十二五”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出通知公开面向全社会征集“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研究课题。   欢迎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系统、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提出宝贵建议。本次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2009年2月28日,具体申报要求可登陆网站:http://ghs.miit.gov.cn 《战略与规划》专栏了解。
  • 二维电泳-质谱联动技术检测转基因水稻产品课题获重大专项资助
    日前,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高通量二维电泳—质谱联动技术检测转基因水稻产品”课题获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资助。这个项目是国家近期重点发展的6个重大项目之一,也是农业领域唯一的项目。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它对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普析“三重四极杆液质”入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
    日前,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的“液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研制”项目被市科委批准列入2012年市级重大科技项目,该项目将为解决国内食品安全检测难点提供技术支撑,填补国内高端质谱仪器研发空白。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1年,主要从事科学仪器研制、开发、生产,产品包括光谱分析仪、色谱分析仪、水质分析仪等几大系列数十种产品,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分析测试软件。公司在中国分析仪器行业中率先通过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和CE认证,2001年起承担国家多项重大课题研究,被认定为“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 “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产品出口到德国、美国、韩国以及东南亚、中东等,标志着公司在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成果的同时,已经拥有独立自主开发相关领域核心技术,成为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   普析通用公司将以被列入2012年市级重大科技项目为契机,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组织科研攻关,加快项目实施,从而带动区域社会经济事业,特别是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 上海光谱通过“高性能石墨炉原子化器”子课题技术测试
    由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承担的&ldquo 高效原子化器&mdash &mdash 高性能石墨炉原子化器&rdquo 项目是 &ldquo 十一五&rdquo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课题&ldquo 高稳定度光源的研究与开发&rdquo 的子课题,2010年10月15日,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测试专家组在上海对该课题联合承担单位上海光谱进行了现场技术测试。专家们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汇报,审查了相关的技术资料、文档,依据课题任务书中规定的考核指标要求逐项进行了审核及测试,现场测试与审查结果表明,课题组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考核任务及各项技术指标,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作为该课题技术测试的第一站圆满完成了任务,为大课题顺利验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市场部 2010年10月18日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项目(课题)指南发布(含专家组名单)
    关于发布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项目(课题)指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按照《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的有关精神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工作的有关要求,根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十三五”实施计划,现发布《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项目(课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见附件1)。具体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总体要求  (一)根据水专项“十三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要求,水专项“十三五”按项目实施管理。原则上以项目为单元进行申报和评审。在项目评审的同时,对课题逐一进行评审。对于个别示范研究内容跨区域、跨行业和跨专业,内容相对独立的项目,下设课题(以下简称“独立申报课题”)单独申报、单独评审。具体见指南相关要求。  (二)申报单位应加强任务顶层设计,认真研究项目下设课题之间的衔接关系,制定具体的技术发展路线图,合理分解研究任务,明确研发进度、重要考核节点和成果产出。考核指标应量化可考核,污染物削减、节能减排、水质提升、能力建设和制度创新等考核指标应明确考核基准年。  (三)申报单位应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见科技部网站),加强知识产权和标准研究,提出专利申请和标准文稿的相关指标,做好本领域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状况分析,提出知识产权、成果共享以及转化机制。  (四)申报单位在编制申报书和实施方案时,应加强与流域相关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深入调研,加强研发任务与地方治污需求紧密结合,确保任务落地。京津冀区域、太湖流域以及辽河、淮河和巢湖示范类项目(或独立申报课题),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需取得地方政府的认可,并提供相应的资金配套证明。  (五)申报单位要统筹利用水专项“十一五”、“十二五”及其他已有资源和成果,详细阐述与项目(课题)相关的优势和基础,包括已承担相关国家项目以及与本专项的衔接方案,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注重产学研用结合,中央和地方研究团队结合,联合攻关。  (六)加强中德合作,鼓励具有良好中德合作基础的申报单位与德方研究团队针对项目指南中河湖治理与修复、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重点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饮用水安全保障、水环境管理及政策创新(水环境基准与标准、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生物监测与预警、水环境管理模型)五方面内容开展联合研究,相关任务将作为中德水专项合作的重要内容。德方研究团队的经费由德方自行解决。  (七)申报单位应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50号)的要求,据实编报预算。中央财政资金与其它渠道资金(包括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其它资金等)的比例应不低于项目指南规定,并应提供足额配套证明。评审通过的项目(或独立申报课题),若中央财政资金被财政部评审核减后,承诺的其他渠道资金总额不得减少。  二、申报基本条件和要求  (一)申报单位基本条件和要求  1.水专项任务的承担实行法人负责制,法人单位是项目或独立申报课题申报和实施的责任主体。申报单位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单位(注册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2.牵头申报单位是项目(独立申报课题)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组织实施的管理者,应对联合单位申报资格进行审核,各方须签订共同申报协议,明确约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责任和经费。若牵头申报单位为企业,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所申请中央财政资金,且实行双负责人制,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为第一行政责任人,同时须明确一名专职技术负责人。对于集团公司,如具体工作由子公司承担,为便于经费使用和管理,应由子公司直接申报。  3.申报单位在申报同一项目(独立申报课题)时,只能牵头或参与一个申报团队。同一单位不得有多个团队申报同一项目(独立申报课题)。  4.严格控制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数量,避免任务分散。项目下设课题或独立申报课题,每个课题的承担单位(含牵头单位)数量不超过8家。原则上,中央财政经费低于2亿元(含2亿元)的项目,承担单位(含牵头单位)的数量不超过20家 高于2亿元的项目,不超过30家。  (二)负责人基本条件和要求  1.项目(课题)负责人应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相关研究经验,对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有较全面的了解,主持或参加过国家级重大科研或重大工程项目。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6周岁(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投入项目(课题)研究的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年度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2.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或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本专项项目(课题) 项目(课题)参加人员同时参加多个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合计投入项目(课题)研究的时间不得超过其工作时间的100%。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本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按照任务合同书和延期批复,执行期到2016年12月底前的“十二五”在研项目(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申报项目(课题)的负责人如出现超项情况,将取消其团队申报项目(独立申报课题)的资格。  3.按照科技部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改革的有关要求,水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指南编制专家(名单见附件2)不得参与本次申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4.过去三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三、申报材料的编制与提交  (一)在线填报申报书  申报单位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线上填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书)》(格式见附件3)。申报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单位注册、账号创建、在线填报、在线提交等工作(申报流程见附件4)。涉密项目(课题)按照离线方式进行报送。  (二)线下编制实施方案和预算书  申报单位须线下编制项目及下设课题或独立申报课题的实施方案(附件5)和预算书(科技经费与资源信息网http://www.nstf.org.cn,“下载中心”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预算编报系统”)。  (三)申报材料的报送  申报单位须提交项目或独立申报课题申报书、项目及下设课题或独立申报课题的实施方案和预算书(A4纸双面打印,白色铜版纸装订成册),并在文本相应处加盖公章和签字。其中,申报书、实施方案一式20份(1正19副),预算书一式5份(1正4副),电子版光盘1份(含PDF和Word格式申报书、OWL和PDF格式预算书、Word格式实施方案,文件名称格式为:项目或独立申报课题编号-项目或独立申报课题名称-文件类型-申报单位),以上材料所有信息应保持一致。申报材料须用密封条密封,并加盖单位公章。申报书及相关证明材料需单独包装。  纸质申报材料和承诺书(附件6)由申报单位行文并派专人按照时间要求按项目归口管理部门(附件7)报送至规定地点。申报材料一旦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四)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对申报单位提交的纸质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要求见附件8),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单位进入择优评审。京津冀区域和太湖流域项目(独立申报课题)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专家评审,水专项管理办公室配合。其它项目(独立申报课题)由水专项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评审时间及相关要求另行通知。  四、时间要求  请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完成提交和报送,逾期不予受理。各阶段具体时间要求如下:  在线填报时间:2017年1月25日-3月6日17:00   材料报送时间:2017年3月7 -8日17:00   形式审查时间:2017年3月9-10日。  五、联系方式  (一)环境保护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421室  联系人: 孙家君 山 丹 韩 巍  电 话:010-84665909,84665906,84665926  邮 编:100029  (二)住房城乡建设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建材南新楼219房间  联系人:颜合想 任海静 石春力  电 话:010-57811042,57811040,58934022  邮 编:100831  附件:  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项目(课题)指南.doc  2.水专项2017年项目指南编制专家组名单.doc  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书).doc  4.在线申报工作流程.doc  5.实施方案(提纲).doc  6.承诺书.docx  7.项目(课题)申报方式和归口管理部门清单.docx  8.形式审查内容.doc
  • 总经费超62亿!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立项项目/课题公布
    p   近日,环保部发布“关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立项项目(课题)的批复”通知。通知显示,2017年立项的17个项目和17个独立课题列入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除一个项目经费未批复外,已公布的项目及课题投入经费总额为62.99763亿元,其中项目总经费为51.55269亿元、课题总经费为11.44494亿元。 br/ /p p   通知显示,立项项目示范省市包括河北、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河南,承担单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项目实施年限均为2017-2020年。 /p p   公开信息显示,立项项目投入资金共分“十三五”中央财政经费投入和“十三五”配套资金投入两部分,其中中央财政资金经费总额为22.22804亿元,配套资金为40.76959亿元,并且中央财政资金将分年度投入。具体项目和独立课题信息如下: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0feff47-3d79-4cf2-b31b-6910d5fa281a.jpg" title=" 11.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5e58553-67a9-4377-bea0-799e2b4720c5.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12.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61eedd9-e917-415c-9880-778cb987fa90.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13.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efb79c4-f1e2-4fda-86ea-50af3a030531.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14.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363b13c-c2c7-48f4-a7ee-0813cedb6e29.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15.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990c427-62b1-47de-9749-27e74c661be2.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16.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22b2c44-0b8d-43d2-bb7c-9ce08e634e0f.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17.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60f690c-74a0-489f-b07c-b9d40e83d72b.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18.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8f7701f-fd42-4467-8d45-5c8e55359c4c.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19.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772e692-2a50-4ce1-bc27-7730ce77cf9e.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20.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3e484d4-404e-4de2-b975-989669b0e6c3.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2.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e7110277-f7ed-4cd5-8a42-47fe9c333dda.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3.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befb5721-fd50-4a0e-b058-c2e152b0067d.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4.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37cf9189-6172-4a0a-8a07-7d7bbef09919.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5.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1fbcd5f-1c05-47d0-824c-4f39666153f3.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6.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839130e-8c24-4571-bcbd-bf10fa1d1b7f.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7.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7d1ee4d-4172-4e77-84e0-bf3ea2a44962.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8.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6926bfb-d000-4dcf-b278-defb3657e51e.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9.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3a1d967-cecb-492b-8e90-92c347907a25.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10.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45c0d17-eb01-4297-be59-741b0a7f283a.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21.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b11d9fe0-fe21-41ca-a46f-344bdd15a7c4.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22.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5c585aa-5004-40ac-b502-550413ced2f2.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23.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adad1a40-6a8c-4678-8f4c-9a96d771d518.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24.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bdcb3f47-9e49-4181-8b18-91d728edea97.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25.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e23c842-184d-4cb8-b60b-961912c097c2.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26.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2372cf1-a1ee-4288-9ef2-658f20b0a0e4.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27.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162926c-0f8d-4efa-aa20-27a4f0626f8a.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28.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59d55f96-5134-431c-bc39-bdc5cc717482.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29.jpg" /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dd18b1ad-06e1-479e-9d55-28e79f98393e.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30.jpg" / /p p br/ /p
  • 静脉注射脂肪乳粒尾部大颗粒研究专题
    摘要 脂肪乳作为肠道外给药营养药物应用于临床已超过50年,临床使用脂肪乳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脂肪酸和能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有效地改善氮平衡,维持细胞结构和人体脂肪组织的稳定。早期的脂肪乳存在多种临床问题,作为脂肪乳研究的先驱人物Geyer教授早在1960年就提出:“患者对一种品牌的脂肪乳产生不良反应,但对成分相同的另一种品牌脂肪乳反应良好,这种现象不应被忽视”。之后发现这种“不应被忽视”的现象与脂肪乳粒径大小有密切联系。1971年Fujita等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脂肪乳粒径与毒性之间的联系,自此,脂肪乳粒径分布及尾部大颗粒的测定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关键词 大乳粒、大乳粒测定原理、大乳粒检测仪、大乳粒分析仪、大乳粒检测、大乳粒灭菌后超标是什么原因、PFAT5、PFAT5检测、PFAT5什么意思、大乳粒药典、静脉注射脂肪乳粒要求、脂肪乳大乳粒检测原理、大乳粒检测方法及各国药典的规定、乳剂中大乳粒PFAT5检测专题、大乳粒检测方法专题、大乳粒测定。 脂肪乳是水包油的分散体系,外观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的乳状液体,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脂肪乳制备工艺一般采用高压均质法或微射流法,无论采用哪种制备方法,脂肪乳的粒径都无法得到完全均一的值,存在一定粒径分布范围,显示静注用脂肪乳粒径的一般分布状态。从图1中可知, 乳剂的粒径范围一般在0.05~10μm,其中平均粒径为0.3μm的脂滴占大多数,极端值(极小值与极大值)脂滴含量很少。优化处方或工艺可能只会让图中的“峰”向左移动或峰宽变窄,不会改变脂滴粒径分布在一定范围内的事实。尾部大颗粒就是粒径分布图1中所显示的粒径大于5μm的部分。 尾部大颗粒的概念 通常,在脂肪乳中,当油脂的密度低于周围水媒介密度约10%时,乳析现象就会产生。乳析的乳剂只要轻轻搅拌,乳滴仍能重新分布。但当脂滴合并成直径超过1μm的大脂滴时,脂滴的合并便是不可逆的过程,脂滴会逐渐聚集,1μm脂滴可“生长”成5μm甚至更大的脂滴颗粒,直至自由脂滴从乳剂中析出,成为不稳定脂肪乳。可以认为,尾部大颗粒是包含在大脂滴概念中的。 形成尾部大颗粒的因素 如上所述,尾部大颗粒的形成是一种自发过程。因此,保证微小粒径脂滴在水相中的稳定分布,防止脂滴合并发生及大脂滴的生成,是尾部大颗粒控制的关键。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影响尾部大颗粒的形成:①油相:油相含量增大,乳剂粒径增大。②乳化剂:有文献报道,采用蛋黄卵磷脂E-80为单一乳化剂的脂肪乳,粒径分布容易出现双峰现象。在卵磷脂中加入泊洛沙姆,乳滴粒径分布更集中,粒径大小更均匀。③微射流均质机:均质机的选择对乳剂粒径有影响。在制备海豹油脂肪乳时,对比了3种均质机,认为意大利PSI微射流均质机均质后乳滴呈单峰分布,且分布范围较窄,粒径状态理想。④均质温度、压力与均质次数:在丙泊酚脂肪乳制备中,60℃均质温度下,不同压力均质所得的乳剂,产生油漂 而在25℃均质温度下,乳剂的粒径随着压力和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尾部大颗粒的数量会减少。⑤包装材料: 需慎重选择。2004年美国某品牌静注脂肪乳对包装材料进行重大改变,使用塑料容器替换传统玻璃容器。结果发现,包装材料替换后,脂肪乳的尾部大颗粒不符合美国药典的限度规定,而使用玻璃器皿的脂肪乳尾部大粒径都合格。对15种成人用脂肪乳的检测进一步发现,塑料包装的脂肪乳样品均无法满足尾部大颗粒限度要求,并且乳剂贮存的稳定性不如玻璃包装材料。然而在2010年,Ellborg等对50种采用多腔塑料包装袋包装的市售乳剂进行尾部大颗粒含量测定,发现所测产品未出现PFAT5大于0.05%。2013年Wei等将不同载药量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包装于不同材质的包装袋中进行研究,对尾部大颗粒的监测结果显示,软包装的高浓度丙泊酚载药乳放置24h后PFAT5超过0.05%,而玻璃材质包装的乳剂尾部大颗粒正常。因此建议丙泊酚乳剂应分装于玻璃瓶中,且不同载药量的乳剂应现用现配,乳剂经生理盐水稀释后应在6h内使用完毕以上研究显示,软包装材料可能会对脂肪乳的尾部大颗粒产生影响,导致产品质量不可控,它对乳剂粒径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讨。此外,还有很多因素包括pH值的变化、电解质的存在、乳化剂的用量和贮存条件的改变等因素,都会影响微小脂滴能否稳定分布在水相中。因此,能否制备稳定的脂肪乳,减少微小脂滴合并成大脂滴从而转变成尾部大颗粒的发生概率,将尾部大颗粒控制在规定限度内,也是评价脂肪乳处方组成及制备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控制尾部大颗粒的重要性 脂肪乳的不稳定体系表现为水油两相的分离,成为不稳定脂肪乳。因此,尾部大颗粒超出一定限度,影响脂肪乳的稳定性,临床上产生有效性隐患和安全性风险。 尾部大颗粒的测定技术 根据测量原理不同, 尾部大颗粒的测定技术包括:光遮/单粒子光学传感(light obscuration/singleparticle optical sensing,LO/SPOS)技术、光散射技术、电敏感带技术(electrical-sensed zone, ESZ)及显微油浸技术等。目前成熟的测定技术为LO/SPOS技术。美国药典于2004年增加新章节USP,名为“静注用脂肪乳粒径分布”,首次对静注用脂肪乳的尾部大颗粒加以控制,明确了它的测定方法和限度。新章节中规定:必须测定脂肪乳的尾部大颗粒(PFAT5),推荐使用LO/SPOS技术, PFAT5限度为不得大于0.05%。 结语 脂肪乳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乳剂类型,可供静脉注射,能完全被机体代谢和利用,是目前临床治疗中备受瞩目的胃肠外给药体系。尽管目前用于临床的载药脂肪乳不多,但作为新型乳剂,其具有的药物靶向性,减缓和控制药物释放速率以及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等特点,应用前景广泛。控制脂肪乳尾部大颗粒的含量不仅与脂肪乳的稳定性、安全性密切相关,也反映了脂肪乳制剂的研发与制备水平。我国应加强对脂肪乳尾部大颗粒测定的重视,完善尾部大颗粒测定技术,加强脂肪乳尾部大颗粒监测,将尾部大颗粒控制在合适的限度内。这项工作不仅是保证静注脂肪乳剂真正达到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将会对我国脂肪乳制造业起到鞭策与激励作用,推动我国脂肪乳制备稳步发展。
  • 总投3.67亿 江苏5项目获重大科学仪器立项
    江苏2年内5个科学仪器设备项目获国家立项 总投入3.67亿元   4月26日讯(记者王静)今天下午,记者从江苏省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启动会上获悉,作为科技部仪器设备重大专项的首批试点省份,江苏在2年内共有5个项目获得国家立项,项目总投入3.67亿元,获得国家专项资助1.6亿元。   据了解,2012年,共有3个项目获得国家立项,他们分别是: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重金属电化学分析新方法与新型在线/便携式检测系统”、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纳米图形化直写与成像检测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和江苏绿杨电子仪器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超高速数字荧光串行信号分析仪开发与产业化”。这三个项目总投入1.87亿元,其中国家专项经费资助8211万元。   本次启动会的召开,旨在通过会议,促进该批新立项项目的良性运行和有序管理,扩大国家科学仪器专项的影响力,推动全社会对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关注,提升科学仪器研发水平及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启动会上,3家企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专项的研发进展情况。   “重金属电化学分析新方法与新型在线/便携式检测系统”项目利用分子探针、软界面双极化原理,研制快速、实时、有效监测重金属元素的在线/便携式重金属分析系统装置,预计到2018年,将形成年产仪器1000台套、电极芯片10万片的生产能力,实现在线电化学重金属分析系统销售1.2亿元,便携电化学重金属分析仪器实现销售8000万元,基本替代进口,满足国内急需。   “纳米图形化直写与成像检测仪器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将用于攻克纳米干涉细分、纳秒时序下空间调制同步与纳米精度控制、3D导航Z-校正和海量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研制出首台具备大幅面、快速纳米结构直写与共焦显微三维形貌数据检测功能的仪器,提升我国在微纳器件和功能新材料的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超高速数字荧光串行信号分析仪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通过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的超高速数字荧光串行信号分析仪器各关键部件与整机,在电子测量水平上,为无线电及通信、网络信息和国防安全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需求问题,提供国际领先的科学研究工具和全新解决方案。预计到2019年,将形成年产500台套的生产能力,实现超高速数字荧光串行信号分析仪的产业化应用,为我国信息技术和国防安全事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目前,我国在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如何加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创造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提升科学仪器设备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于2011年共同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强调“产学研用”相结合,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产业化,通过鼓励相关单位通过利用国家科技计划或其他渠道、已取得的相关检测原理、方法、技术或科研装置成果,开展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形成“皮实耐用”、功能丰富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服务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以及项目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代表,各项目牵头单位与合作单位代表,项目监理组代表近100人参加启动会。   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就我省科学仪器产业发展及研发现状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并对项目的下一步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议最后,国家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做了讲话,吴司长指出,先进科学仪器的生产研发,既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一个高附件值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科学仪器研发,既是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我国科研整体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吴司长最后还对我省已立项专项项目就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投入、营造环境、运行管理等提出了要求及期望。
  • 国家全面启动12项重大人才工程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方案日前印发,这标志着12项重大人才工程全面启动实施。   去年出台的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人才未来竞争力,按照要求设计了由国家层面组织实施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这是该规划的重大创新和突出亮点。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12项重大人才工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才发展的全局,培养国内人才与引进海外人才并重,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体系。各工程实施周期为10年,分别由中组部、中宣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国资委、农业部、卫生部等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及时对重大人才工程的组织实施作出部署,各工程牵头部门会同参与部门与财政部深入沟通协调,精心编制经费预算,细化完善方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积极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启动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各工程实施方案和若干子计划陆续制定印发。   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在已经下发的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各项工程的任务目标、主要内容、工作分工、进度安排、经费预算和组织领导机制,实施方案可操作、可监测、可评估,同时注意与科技发展规划、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的重大工程和现有人才工程相衔接,形成了协调一致、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指出,下一步要进一步建立密切配合、协调高效的推进落实机制,建立重大人才工程实施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带动各地各部门实施一大批特色鲜明、影响带动力强的人才工程,形成上下结合、整体推进的人才资源开发格局。   12项重大人才工程一览   1.“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牵头部门:科技部   到2020年,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 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优秀创业人才 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牵头部门:中组部   到2020年,重点培养扶持2000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拔尖人才 每年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选拔培养1200名拔尖大学生 遴选2000名优秀应届高中、大学毕业生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和定向培养。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牵头部门:国资委   到2020年,培养500名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 培养10000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4.“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牵头部门:教育部   到2020年,每年重点培养和支持20000名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在中小学(含幼儿园)、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5.“文化名家工程”   牵头部门:中宣部   到2020年,重点资助扶持2000名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名家,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   6.“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牵头部门:卫生部   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批医学杰出骨干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 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支持培养50000名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 通过多种途径培训30万名全科医师。   7.“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   牵头部门:中组部   在中央层面实施“千人计划”,通过创新长期项目、短期项目,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外专千人计划”项目,创业项目等,用5-10年时间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8.“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牵头部门:人社部   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2个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每年培训100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建设一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9.“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牵头部门:人社部   到2020年,新培养350万名技师、100万名高级技师,使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 建设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10.“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牵头部门:农业部   到2020年,选拔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 扶持培养1000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   11.“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   牵头部门:中组部   到2020年,每年引导10万名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工作或提供服务 每年重点扶持培养10000名“三区”急需紧缺人才。   12.“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牵头部门:中组部   分为大学生村官工作,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内容。(李可、刘洁整理)
  • 济南微纳研制世界首台大颗粒计数器
    济南微纳仪器公司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Winner大颗粒计数器, 该产品采用遮光原理对气体活透明液体中的大颗粒(粒径400um-5cm)进行测量,填补了国内该项目研究的空白。该计数器体积小,在对大颗粒进行连续、高速、精确、稳定地不接触测量的同时得到大颗粒的浓度和粒径分布,性能超过其他相关性能的分级设备。   该产品的性能特点:   1. 世界首创的大颗粒技术器   2.粒径数值精确,分辨率高(优于100um)   3.测量速度快,流量大   4.非接触式测量   5.与分级设备相比,具有样品需求少,体积少,代表性强等特点。   备注:有测试和控制需求的客户请致电:0531-88876019,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相关服务。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动物源性产品中有害物全链条高适应性检测技术体系研发及应用示范课题 启动
    2023年4月1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适应性现场监测有害物实时原位确证检技术研发” 课题5 -“动物源性产品中有害物全链条高适应性检测技术体系研发及应用示范”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以线上线下联合的形式在谱育科技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化创新基地正式召开。 专家组及课题组成员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张峰副院长、华南农业大学 雷红涛教授、宁波大学 燕飞副所长、浙江大学 吴坚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林建涵教授组成了专家组;中国计量大学、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课题、任务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参加本次会议。 课题开发意义课题旨在针对动物源性产品在生产、仓储、物流、交易、消费等场景下有害物检测速度慢、稳定性差、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基于研发的针对不同场景下的检测装置和技术,考察、评价并优化检测技术,构建全链条动物源性产品有害物高适应性原位、实时、无损检测技术体系并示范推广。谱育科技主要承担课题中方法开发和创新应用任务。课题方案通过评审华南农业大学 雷红涛教授主持作为评审专家组长并主持本次会议;中国计量大学 俞晓平副校长对与会专家领导表达了欢迎致辞;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申屠旭萍教授对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任务分解等作了总体汇报;各任务负责人分别对研究任务和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张峰副院长对课题组汇报内容给予了肯定,并从课题定位、目标定位、行业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专家组通过讨论形成评估意见,一致认为课题论证材料完备,目标明确,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可行,任务清晰合理,符合课题任务书要求,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基本明确,同意通过此课题的实施方案评审。 参观谱育科技 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基地与会专家参观考察了谱育科技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化创新基地,详细了解了谱育科技以ICP-MS、ICP-MS/MS、LC-MS/MS、GC-MS 、GC-MS/MS等质谱仪器为核心的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进程与产业化创新应用,以及以客户为基准的定制与创新开发能力,肯定了谱育科技研发及产业化创新实力。 打好科技仪器设备国产化攻坚战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谱育科技专注于重大科学仪器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应用,承担了国家发改委技术攻关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十余项,积累了二十余项新型技术平台,率先实现了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仪等系列产品的产业化。
  •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
    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青岛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牵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摩迪英联认证有限公司、青岛蔬菜示范园科技有限公司等12个单位参加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2006BAK02A27)课题,于2009年5月26日在北京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项目验收,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课题验收会议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技术报告、科技查新报告和用户报告,严格审查了相关验收资料,经过现场示范、现场参观、并对有关事项进行质询与评议后,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目的明确,紧密结合实际,提供的鉴定资料完整,数据准确,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书的指标要求,研究方法先进,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多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本课题针对2008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的需要,在食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监管体系以及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成果显著:建立了一系列食物中毒查询数据库;筛选并开发了30种化学性和微生物性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现场快检试剂并组装成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建立了用于食物中毒菌株鉴定的400余株细菌MALDI-TOF数据库和800余种适用于3种主流液相色谱-四极杆质谱仪的质谱库以及包括1000多种药物的中文质谱库 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100余种激素、药物的多残留监测方法;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食物中毒采样程序和微生物、化学、有毒动植物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建立了包括筛选检测、确证分析的异尖线虫检测体系,形成了海产鱼片中异尖线虫的检测操作规程;开发了首都食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和进口食品安全电子预警系统,形成了奥运场馆和签约饭店等各类餐饮企业的HACCP实施方案,针对奥运会等重大活动提出了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了卫生监测、快速检测、远程再现监控等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监管手段,形成良性、合理、有序、科学的四方参与、四位一体的餐饮业北京重大活动监管模式和“一一五八”四措合一的青岛奥帆赛水上餐饮保障模式(一个链条、一套体系、五个五工程、八措并举)。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已经在奥运会食品安全保障、汶川地震灾区、政府常态食品安全监管、食物中毒事件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青岛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作为课题主要要承担单位之一,2003年就承担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中“青岛市餐饮食品安全综合示范”(2001BA804A51)课题,在此基础上,2007年又申请承接本课题。课题以食物中毒高风险餐饮业实施HACCP管理、制定餐饮业科学监管模式为主线,选择北京奥运会青岛帆船赛等重大活动保障中的高风险行为的关键点为突破口,全面完成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开展重大活动中实施以HACCP体系为主建立餐饮业食品供应链中全程控制与溯源技术研究,并为奥运会后青岛市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经验及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检验、监控等技术手段。在2008年奥运会整个赛事期间未发生一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实现了食品安全零投诉率,零食物中毒率。课题选择的16家试点餐饮企业均通过HACCP认证,所有奥帆赛餐饮接待单位全部实行“双A”管理。   根据青岛市餐饮业的特点组织专家制定的10个地方标准,以及自主研发的海产品过敏原、寄生虫现场监测手段、食物中毒质谱库和快速检测方法在青岛重大活动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产品国家标准监测方法已在全国海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的监测方法中使用;重大活动食品链可追溯体系和现场控制已在青岛建立了产业化程度高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和以质量追溯为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各一个;建立并完善了原有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和保鲜库、加工、配送车间等产、供、销完整链条中的2条试线,新建基地2个,辐射基地5个,面积达到3万余亩,2008年生产、加工、配送优质蔬菜2万吨。以上课题成果在管理机制和技术支撑两方面均具有推广价值,对于推进我国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的规范化具有积极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