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科宇图

仪器信息网中科宇图专题为您整合中科宇图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科宇图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科宇图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科宇图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科宇图话题讨论。

中科宇图相关的资讯

  • 中科宇图的“精准治霾”和“系统治水”理念——访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锐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7年6月13-16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环保展(CIEPEC2017)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举行,众多环境监测仪器厂商共聚北京,显示了这个行业的欣欣向荣。仪器信息网以视频采访的形式带大家感受展会现场的热度。 /p p   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锐为大家介绍了中科宇图的精准治霾和系统治水理念。精准治霾,即中科宇图通过收集卫星、遥感、地面站等的数据,通过模型分析和专家判断,为我国雾霾治理提供管控建议。系统治水的理念也基本类似,只不过主要关注的是黑臭水体。刘总还对智慧环保市场进行了评价:“未来,智慧环保主要的市场包括仪器设备市场、数据分析系统市场、模型和软件开发系统等。” /p p   更多详细信息,请见视频! /p p br/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1E7869AA841F736B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2BE2CA2D6C183770&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br/ /p
  • 中科宇图盛装亮相第十四届环保展
    2015年6月9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15)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厂商参展。在这次展会中,我们也很荣幸邀请到了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助理总裁侯立涛先生接受仪器信息网的采访。   在环保的大数据的背景下,中科宇图将打造&ldquo 一中心、一平台、一张图、一张网&rdquo 的&ldquo 五个一&rdquo 的智慧环保体系。目前,中科宇图的产品已在环境监察、环境应急以及公众环保信息公开方面有所应用。
  •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成立
    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日前内蒙古包头市揭牌。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经中科院批准设立,由中科院北京分院、自治区科技厅、包头市政府、包钢集团联合共建,中心将立足于包头稀土产业发展和内蒙古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实际需求,集成双方的科研资源优势和丰富的稀土资源及行业基础,有效集成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为稀土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力争经过3&mdash 5年的建设,建成国内领先、世界稀土产业界知名的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产业培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并率先建成为引领和带动包头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优化提升包头稀土产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展示基地,中科院稀土研究的集聚地和重大科技产出示范基地,国内一流的稀土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孵化基地。
  • 中科院绘制未来5~10年科技发展图
    &ldquo 因为他们抓住了机遇!&rdquo 尽管已经过去了1年,当于渌讲起中国科研团队在中微子领域取得的科研成就时仍表现得十分激动,&ldquo 当时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要不是中国团队提前开始采集数据,也不会提前其他国家研究组几个星期得到这个结果。&rdquo   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此来说明重大科研任务面前作出&ldquo 战略判断&rdquo 的重要性。6月20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对外发布了《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包括于渌在内的中国科学院200多名专家耗时1年多研究得出的。   4年前,几乎是同一群专家费时两年时间绘制出一份中国到2050年的科技发展路线图即《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研究报告,随即轰动国内外。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以&ldquo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dquo 来形容这份报告,如今,这一研究组的专家在研究&ldquo 远虑&rdquo 后将目标瞄向&ldquo 近忧&rdquo ,针对未来5~10年即2020年科技发展新态势进行研究。   &ldquo 瞄向未来的7年,时间尺度更近,更紧。&rdquo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如是描述两者的区别,更为重要的是,在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夜,中国科研人员乃至科研机构怎么走,&ldquo 如何实现我们的创新跨越发展&rdquo ,这份发展图或能给出一个参考。   集成电路领域正在进入&ldquo 后摩尔时代&rdquo ,计算机逐步进入&ldquo 后PC时代&rdquo ,&ldquo Wintel&rdquo 平台正在瓦解,互联网必将进入&ldquo 后IP时代&rdquo &hellip &hellip 今天,中科院院士、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国杰用一连串以&ldquo 后&rdquo 开头的名词介绍了未来5~10年信息网络领域将有的科技突破。而这只是报告涉及的10个领域的一部分,也是当天报告预测和描述未来5~10年重要领域科技发展图景的一小块。   在报告的总论部分,提出了世界可能发生的重大科技事件、中国可能产生的重大科技突破以及需要加强或加快布局的科技战略重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未来5~10年世界可能发生的22个重大科技事件,如中微子振荡实验有望加快破解&ldquo 反物质消失之谜&rdquo ,量子信息技术将成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和基础,石墨烯将成为&ldquo 后硅时代&rdquo 的新潜力材料,基于干细胞的新的生命繁衍方式将会出现,等等。   报告称,这其中有七大领域和方向,需要中国加强布局,分别是江门中微子实验、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与探测,大数据科学平台研究,脑认知科学重大问题,&ldquo 人造生命&rdquo 与合成生物学,光合作用机理,&ldquo 人造叶绿体&rdquo 研究和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的可持续研究。   大数据科学或成科学研究的最新范式,但国内部署几近空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科学研究,&ldquo 不光是搞统计的,搞代数的,乃至做拓扑的科学家都关注大数据。&rdquo 李国杰如是说。报告也专门将这一分领域的变化拎到总论中作如下表述:与实验科学、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这三种经典科研范式相比,大数据科学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科研范式。   数据无处不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预计相对于2011年将暴增44倍,达到35ZB。具体而言,数字信息从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测试仪器、模拟实验室、文化娱乐企业和个人使用的数字终端中源源不断地涌出。报告称,超过传统数据库系统处理能力的海量数据即大数据隐含巨大价值,以网络数据为例,报告称,网络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实是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然而,这其中许多数据缺失、重复或是没有价值。对科学家而言,未来的主要任务不是获取越来越多的数据,而是进行数据的去冗分类,去粗取精,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报告称,几百年来,科学研究一直在做&ldquo 从薄到厚&rdquo 的事情,把&ldquo 小数据&rdquo 变成&ldquo 大数据&rdquo ,而现在要做的事情是&ldquo 从厚到薄&rdquo ,要把&ldquo 大数据&rdquo 变成&ldquo 小数据&rdquo 。   尽管学术界已经注意到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但对大数据提出的科学挑战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2007年,已故的图灵奖获得者吉姆· 格雷在他的最后一次演讲中描绘了科研&ldquo 第四范式&rdquo 的愿景,将大数据科学从第三范式即计算机模拟中分离出来。谷歌公司研究部主任皮特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两者的区别:&ldquo 所有的模型都是错误的,没有这些模型反而增加你成功的机会。&rdquo 报告认为,谷歌的广告优化配置、战胜人类的&ldquo IBM沃森问答系统&rdquo 都是这样实现的,而这就是&ldquo 第四范式&rdquo 的魅力。   与此相应的是,世界各国就大数据开始部署相关政策。2012年3月,美国政府就已经启动了&ldquo 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创新计划&rdquo ,随后,6个部门拨款两亿美元,争取增加100倍的分析能力从各种语言的文本中抽取信息。报告称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说明继集成电路和互联网之后,大数据已成为信息科技关注的重点。   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在此方面的布局几近空白,报告也因此建议&ldquo 急需尽快部署&rdquo 。具体来说,报告称中国需要建设一个符合这一新型科研活动范式的国家公共创新平台,尤其是一个国家级基础数据资源库,即一个包括生物数据库、人群和临床样本库及电子健康档案库等跨学科跨领域的国家科技资源体系。   历史的启示:科技革命中的人才主要是本土培养的   这些科技发展新态势,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即科学家和发明家。报告的专论部分提到,科技革命总是涌现出许多成就非凡的科学家与发明家,以及呈现出&ldquo 群星灿烂&rdquo 的生动景象。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其中绝大多数在50岁以前就完成了自己的主要发现或发明。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生过科技革命的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或地区,科学家和发明家主要是在本土培养的,即内生为主。这一点在不少报告的撰写者看来&ldquo 十分值得参考&rdquo 。俄国就曾吸取这一经验,该国在18世纪主要依赖引进西欧优秀科学家,后来则主要靠本土培养的人才。在前苏联时期,该国就培养出了科罗廖夫这样国际一流的航空航天专家。   与此同时,如何吸引他国优秀人才也是各国政府操心的大事。二战后,美国人才的聚集和德国科学家的流失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于是报告称,美国是在人才全球竞争中获益最多的国家,它曾吸纳被德国纳粹迫害、排斥的优秀科学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继续吸引大量的优秀&ldquo 学苗&rdquo 及科学家、工程师等人才。   毋庸置疑,优秀人才容易流向发展机会多且条件好的发达国家,后发国家在人才竞争中总体上处于劣势,其科技发展主要靠内生的人才,并尽可能吸引国际人才。   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而言,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人才培养环境和创新环境的改善。报告给出了一个反面案例,前苏联李森科借用教条的意识形态,打击西方学派的遗传学家,束缚了科学探索的创造力。这一历史细节一直为科学研究者所介怀。该报告研究组还专门将其收录到报告中,以此强调文化环境对科技的重要性。报告称,&ldquo 在思想被禁锢的环境里,工业化未必能带来科学的健康发展。&rdquo   就中国而言,报告称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创新能力弱,在科学方面过于重&ldquo 工具&rdquo 而轻&ldquo 精神&rdquo 。具体来说,在重要科学方向上基本处于前沿跟踪的水平,真正由中国人率先提出的新问题、新理论和新方向寥寥无几 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许多重要产业的对外依存度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布局薄弱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科技经济&ldquo 两张皮&rdquo 的问题。   &ldquo 钱学森之问&rdquo 再次被报告提及,报告称,&ldquo 中国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lsquo 冒&rsquo 不出杰出人才&rdquo 是很大的教育问题,而这不仅是大学的问题,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都贯穿着&ldquo 灌输-应试&rdquo 培养模式,在一些领域盛行尊崇权威与教条的风气。   报告的落脚点还是放到了&ldquo 改革&rdquo 上,解&ldquo 近忧&rdquo 的同时须有&ldquo 远虑&rdquo 。这200多位专家给出一个大胆的出路,&ldquo 要进行像一百年前&lsquo 废科举&rsquo 那种力度的教育改革,尝试科学与教育更加结合、技术与经济更加结合的体制。&rdquo   有意思的是,&ldquo 2020年&rdquo 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中科院开展10年的&ldquo 知识创新工程2020&rdquo 规划将告一段落,而中央也提出要在这一年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用白春礼的话说,&ldquo 这两把尺子重叠在一起是不谋而合&rdquo 。他也表示,面对新科技革命时,中国科研机构必须在人才培养上&ldquo 多花心思&rdquo 。
  • 中科院精准医疗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华社5月20日电:记者19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将高通量基因测序与高通量药敏检测技术体系相结合,在恶性肿瘤的精准诊断与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实验显示,该技术体系提供的精准治疗方案为克服传统治疗手段针对性低、毒副作用明显等不足,提高恶性肿瘤治疗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可能。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随着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基因的变异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因分子水平上的差异也直接导致不同患者对临床治疗反应不尽相同。因此,根据癌症的基因分子分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药物和用药剂量,是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现代医学研究努力的方向。  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介绍,肿瘤精准医疗相当于“打靶”的过程,“靶标”即为癌细胞中特异的癌变基因或基因组,“子弹”即为治疗中使用的靶向药物和药量。精准诊断就是找出明确的“靶标”,精准治疗就是找准“子弹”。  强磁场科学中心相关团队建成了以精准诊断为特色的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体系,同时自主开发了以精准用药为特色的高通量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体系,从而真正具备了本土化自主二代高通量基因检测,本土化自主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本土化肿瘤治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检测三位一体的精准用药方案咨询指导能力。  “在部分癌症治疗领域,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为‘哪个肿瘤病人,在病情的哪个阶段,吃什么药,吃多少’提供科学方案的能力。这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效率,降低无效给药造成的资源浪费,延缓病情恶化,提高病人带癌生存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可能性。”刘青松说。
  • 中科院大气所获取中国碳卫星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
    p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地球观测组织(GEO)年度大会,展示了中国碳卫星观测的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预示着中国碳卫星将为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该成果受到与会的美国航天局(NASA)、日本航天局(JAXA)和欧洲空间局(ESA)等国外研究机构代表的高度关注。 /p p   中国碳卫星是“十二五”期间,由科技部立项,中科院负责工程总体,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科学实验卫星计划,目标是实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XCO2,下文简称“浓度”)的高精度监测,为碳排放科学研究提供卫星资料。2016年12月22日,中国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并在轨运行,成为继日本GOSAT和美国OCO-2后,国际上第三颗具有高精度温室气体探测能力的卫星。 /p p   大气所承担中国碳卫星二氧化碳浓度反演算法研发、碳源汇同化系统研发和卫星数据的科学应用等工作。其中卫星遥感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挑战是精度要求高,干扰因素多,反演难度大。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中国碳卫星”和中科院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碳专项”等的资助下,大气所团队核心成员、博士杨东旭研发了卫星遥感反演算法(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arbon dioxide retrieval Algorithm for Satellite observation-IAPCAS)。该算法是基于非线性最优估计方法的“全物理”反演算法,需要高精度模拟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算法充分优化气溶胶光学性质随波长的变化以及卷云的连续吸收等特征,显著降低系统误差,提高反演精度 另一方面,发展了快速矢量辐射传输计算方法,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大幅提高计算效率 前期研究表明,算法精度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利用该反演算法解析中国碳卫星观测数据,获得了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在4月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春季由于人为排放形成的北半球二氧化碳浓度高、南半球浓度低的特征 其次对比4月和7月分布图,清晰地显示出由春入夏北半球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的趋势,表明了生态系统随季节变化的“固碳”作用 分布图也反映出人类活动频繁地区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现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a9c6c751-158b-490a-875e-1d7cfab310f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2b18f41a-871e-4826-a1c7-cbeeeb284134.jpg" / /p p & nbsp & nbsp & nbsp 大气所反演算法获取的首幅中国碳卫星大气二氧化碳全球分布图,(上图)2017年4月,(下图)2017年7月。色标表示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XCO2)。 /p
  • 中科院联手厦门钨业建稀土材料研究中心
    昨日晚间,厦门钨业公布了关于签署技术研发合作协议的公告。接受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稀土为不可再生战略资源,发展高附加值稀土材料产品是必然之路,公司有望通过合作设立研究中心进一步拓展稀土领域。   共建技术研究中心   公告显示,为促进福建省稀土产业及其产业链的健康快速发展,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市人民政府和公司于6月18日签订了《共建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稀土材料研究所和能源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议》,决定在福建省厦门市共建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稀土材料研究所和厦门市能源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据悉,能源新材料中心建设资金规模为1.5亿元,由公司自筹。公司从2012年开始至2015年,每年提供1000万元人民币科研专项经费,与稀土研究所进行联合项目研发。对此,公司表示,协议的签订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通过与海西研究院、厦门市政府的合作将有利于对优秀人才的吸引,促进公司与国际一流能源新材料、稀土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公司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巩固在能源新材料行业的地位。协议对公司2012年的经营成果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位不愿署名的分析师指出:“毕竟稀土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国家在《新材料“十二五”规划》中也将增加稀土产品附加值作为发展之重。再加之公司所在的福建省又是南方离子型重稀土的主要产地之一,因此,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将有利于公司稀土深加工行业的发展。”   有利于拓展稀土深加工   事实上,公司建立技术研究中心并非首次。从2006年起,公司即开始涉足稀土产业,并投资8亿元,建成了包括稀土贮氢合金、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研发中心共四条稀土生产研发线。在强大研发背景的支持下,公司目前已经具4000吨稀土标矿分离能力、15种稀土元素全分离和生产高纯产品的独具特色生产线,装备水平居国内领先。   有分析人士表示,鉴于今年一季度国内稀土价格高位下滑,对原材料价格依赖比较大的公司净利润都受到一些影响,但从事稀土深加工的企业业绩却仍保持增长态势。比如包钢稀土(600111,股吧),净利润同比增长149.44%,超过同期稀土氧化物价格114.23%的涨幅。除了成本优势外,其在稀土功能材料业务的拓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向深加工领域转型是国内稀土企业的必然之路。“从目前国内情况看,我国稀土加工企业的加工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端的水平上,与国外的企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厦门钨业联手中科院建稀土材料所和能源新材料中心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司稀土深加工技术和研发能力,从而成为公司未来业绩的新增长点。”上述分析师补充道。   据悉,公司是福建省中重稀土资源唯一的整合平台,拥有目前国内第三大钨矿采矿权和豫鹭矿业选钼尾矿的白钨矿选矿权。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张芳认为高性能钕铁硼将会是公司在稀土领域重点发展的产品。国信证券也表示,作为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新秀,公司在该领域集资源、技术和下游合作三大优势于一身,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 2016年中科光电“行走的力量 Power to go!”秋季环蠡湖徒步活动
    2016年9月25日,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了户外徒步健身活动。本次活动不仅得到了其他部门员工的积极参与,还强化了员工间的默契程度及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助于公司今后的团队建设和长远发展。  本次活动是以“行走的力量,Power to go!”为主题的徒步健身活动,主要徒步集中在环蠡湖风光带。  活动开始,支部组织委员常玲对此次活动注意事项作了简要说明,并要求大家注意安全,坚持参与。活动从风景如画的蠡湖之光(百米高喷)开始,沿着环湖路-渔夫岛-卓仁桥-恋鱼桥-善贾桥-十里芳堤-鼋头渚-湖滨路,行程10余公里。途径的石桥多是围绕越国大夫范蠡而打造的,相传春秋末期,范蠡与西施曾隐居于此。无论是眼前的美轮美奂的蠡湖,亦或是这深厚的文化内涵,都使得这次徒步变得更具意义。整个活动过程中,大家始终团结在一起,坚持走完了全程,用实际行动真正展现了“行走的力量”,也展现了中科光电员工勇于挑战、不断超越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到达终点后,常玲对此次徒步活动进行了总结,希望大家在今后工作或生活中,都能像这次徒步一样展现出蓬勃向上的昂扬斗志和健康阳光的精神面貌。  都说秋日多寂寥,经过这次徒步,我们看到的却是金秋的万紫千红胜春朝。这次徒步活动不仅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身体,而且激发了活力,缓解了紧张的工作压力,亲身体验到了徒步健身带来的快乐。沿途风景支部合影
  • 中科科仪喜庆50周年华诞:脱胎换骨 绽放新生(图)
    喜庆华诞:庆典活动十分隆重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08年10月10日下午,北京海淀剧院喜气洋溢,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科科仪或KYKY)在此举办了主题为“五十载团结拼搏创伟业 新征程科学发展奏华章”的50周年庆典联欢活动。 中科科仪成立50周年庆典现场   下午两点,庆典拉开序幕,中科科仪总裁、党委书记张永明主持庆典仪式,公司董事长雷震霖做大会致辞,中科院副秘书长、中科院企业党组书记、国科控股副董事长、总经理邓麦村先生、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真空学会秘书长、北京真空学会理事长陈旭教授、北京卫星制造厂党委书记马向莉女士现场致辞祝贺,其它来自科学仪器行业内外的百余位嘉宾也莅临现场,以及中科科仪离退休员工、在职员工在一起近千人共同参与了这次庆典。庆典仪式结束之后,中科科仪新老员工还为观众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 中科科仪总裁、党委书记张永明主持庆典仪式 中科科仪董事长雷震霖做大会致辞 中科科仪历任领导合影 中科科仪员工表演LOGO旗帜秀   此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先生、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杨柏龄先生、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张泽院士、中国真空学会理事长侯建国院士、中共中国科学院京区委员会等为此次庆典专门题写贺词或发来贺信。   据了解,中科科仪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其产值已经连续几年稳步上涨。纵观此次庆典的现场布置、活动内容和嘉宾出席情况,中科科仪人的喜悦和对此次庆典的重视之情体现的淋漓尽致,整个庆典显得十分隆重。   历史追溯:承载历史之重 实现美丽转身   中科科仪原名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简称科仪厂,1991-1999年期间称为中科院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始建于1958年。成立后近三十年间,中科科仪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第一台商品化氦质谱检漏仪、第一台涡轮分子泵,对当时的北京电子对撞机、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中科科仪为满足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中特殊精密机械设备的需要应运而生,一直可以依靠国家拨款经营,因而从不用为销售操心。直到1985年,在我国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科学院停止向中科科仪下拨事业经费,“断了皇粮”之后的中科科仪被迫较早步入市场化进程。1985年到1993年间,中科科仪在市场化过渡的道路上举步唯艰。1993年,为走出困境,中科科仪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内部管理改革——将全厂统收统支的核算方法变革为以产品为核心的事业部制。变革后,公司财务呈明显好转。此后,中科科仪逐步引入多个科学管理项目,明确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大刀阔斧的进行人员结构调整,这些举措对提高公司工作效率、保障经营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9年3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启动,由此正式揭开了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工作的序幕。同年,中科院向中科科仪等12家应用型科研单位下达了整体转制改制的批复。对于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科科仪,对中科院有着浓烈亲情,在实际经营上,也面临着重重困难。虽然如此,中科科仪领导班子还是坚定带领全体员工实现公司整体转制改制。2000年12月28日,转制后的新公司“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成立八年以来,中科科仪销售年收入从原来的6000万元增长到近2个亿,总共实现利税超过2亿元。目前,中科科仪已形成以分子泵为代表的真空产品、以扫描电子显微镜为代表的科学仪器产品为两大主营业务的现代企业,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电池、制冷化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照明工业等领域,公司业务遍及中国各地,并开拓了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   这以往的50年,中科科仪经历了创建、发展、停拨事业经费、再发展和转制改制诸多阶段,面对经济政策的巨变以及市场环境的变迁,几经脱胎换骨般的艰难,终于走向了市场化发展道路的今天。从中科科仪的发展历程中,诸位既能看到其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更重要的是能体会到人们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思想转变。二十多年的市场化道路上,中科科仪如不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缺乏大刀阔斧的魄力,难有今日之成就。改革开放过去了整整三十年,是否还有其它正面临转型改制的公司,在风雨飘渺的市场竞争中寸步难行?中科科仪的脱胎换骨无疑为市场化变革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对于如此这般自强不息的民族产业,我们祝福他们继续健康成长! 中科科仪老员工献墨祝福:“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更多详情请访问:http://zkky.instrument.com.cn/
  • 巡视组:中科院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方面违纪违法问题突出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中央第十巡视组向中科院反馈巡视情况。11月2日,中央第十巡视组组长令狐安,副组长胡新元、刘实向中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反馈了巡视情况。11月3日,令狐安代表巡视组向中科院领导班子作反馈,白春礼主持会议并讲话。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4年7月31日至9月5日,中央第十巡视组对中科院进行了专项巡视。巡视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广泛开展个别谈话,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调阅有关文件资料,深入了解情况,顺利完成了巡视任务。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听取了巡视组的巡视情况汇报,并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报告了有关情况。   令狐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科院党组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专项巡视中干部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方面违纪违法问题和国有权益损失问题比较突出,基本建设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多发,擅自改变科研用地用途搞经营性开发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仍有发生,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监督制度不够严格。同时,巡视组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及有关部门处理。   令狐安代表巡视组提出四点意见和建议。一是院党组要切实担负起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政治责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ldquo 四个率先&rdquo 的目标,加强班子建设,增进班子团结,增强整体合力和执行力。二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组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检组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认真整改会议和出国(境)管理不严、公务用车超编、未按规定开展政府采购等问题。三是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建立完善选拔任用工作机制,规范在职干部兼职行为。四是完善科研资源管理使用办法,加强对院(所)属企业的科学管理,强化基本建设项目和国有划拨土地使用监管。   令狐安强调,中国科学院党组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高度重视巡视反馈意见,特别是对指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分析、分门别类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纪检组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中心任务,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整改任务落实。党组主要负责人要抓好班子,管好队伍,抓早抓小,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党组要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表示,中央第十巡视组的巡视意见客观评价了中科院党组和领导班子的工作,严肃指出了中科院在党风廉政建设、班子建设及选人用人、科研经费管理使用、院所企业管理和国有权益损失、基本建设和国有划拨土地使用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全面客观,剀切中肯,既有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的严肃批评,也有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整改要求,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中科院党组和领导班子成员诚恳接受巡视意见。   白春礼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进一步表明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也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岐山书记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也强调,要始终保持清醒冷静,始终坚定信心决心,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要求,认真抓好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推动中科院党风廉政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白春礼强调,抓好整改落实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紧迫感。要对自身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复杂性,有更加严肃、更加清醒、更加充分的认识,对自身的责任担当有更加真切、更加紧迫、更加深刻的理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ldquo 两个责任&rdquo 上来,统一到对做好巡视工作和抓好整改落实的各项要求上来。   二是要政治坚定,立场鲜明,进一步增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感。院党组要把落实主体责任作为&ldquo 牛鼻子&rdquo 来抓,坚决按照巡视反馈意见的要求,切实担负起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政治责任。政治上必须坚定,不能动摇 态度上必须鲜明,不能含糊 行动上必须坚决,不能观望。党组要全面履行主体责任,班子成员要落实&ldquo 一岗双责&rdquo 。纪检组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院属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纪监审部门也要认真落实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三是要雷厉风行,务求实效,认真抓好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要把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部署,全面扎实推进,认真抓好落实。要认真做好中央巡视组转来的信访举报线索调查处理工作 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方案,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针对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系统研究和专项整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加强和改进纪监审和巡视工作。抓好整改落实,需要敢于担当,动真碰硬。院党组和领导班子成员要对巡视意见提出的问题主动&ldquo 对号入座&rdquo ,反躬自省。从院党组到各单位领导班子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落实巡视意见,抓好整改工作。   四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实施&ldquo 率先行动&rdquo 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环境。这次专项巡视是在中科院启动实施《&ldquo 率先行动&rdquo 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的关键时期进行的。巡视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对《&ldquo 率先行动&rdquo 计划》作出重要批示,对组织实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科院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围绕坚持&ldquo 三个面向&rdquo 、实现&ldquo 四个率先&rdquo 这一中心任务,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着力加强和改进院党组班子建设,着力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不懈整治&ldquo 四风&rdquo ,为实施《&ldquo 率先行动&rdquo 计划》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及巡视组其他成员出席反馈会。中科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中科院老领导,院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京区院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京外各分院、合肥研究院、中国科大党政主要负责人,院机关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等列席会议。
  • 中科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组图)
    根据中国科学院文件科发计字201348号,为加强我院科研基地建设,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经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实验室代码:2013DP 17 32 54。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对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而言,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又是一个丰硕而辉煌的历史结点。   正如西高所所长、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怀刚所说:&ldquo 自1962年到2012年,西高所人扎根高原,默默耕耘,在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以青藏高原众多珍稀独有的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高原生态学、高原生态农业,尤其是在藏药材和藏药产品的标准化研究,以及特色生物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共取得科研成果317项,获奖成果135项,其中国家奖 15 项 发表论文3735篇,出版著作121部。&rdquo      研究领域   五十年来,特别是由西高所第八任所长张宝琛教授领衔的高原鼢鼠项目,是国家&ldquo 八五&rdquo 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以穴居于海拔4千多米青藏高原高寒干燥、低压缺氧极端环境两米以下冻土层中的高原鼢鼠(藏名:塞隆)的骨骼,对照治疗骨科疾病的传统&ldquo 圣药&rdquo &mdash 虎骨,进行了为期20年的对比研究。   研究发现,高原鼢鼠骨骼的性味、功效、成分与虎骨几乎一致。药理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在1:1原料对比下,抗炎、镇痛、促进骨折愈合及增强机体抵抗能力方面,其具有与虎骨同等的药效,其中止痛、消炎效果更是虎骨的2倍!   上万次的实验分析证明,高原鼢鼠骨骼与虎骨具有相同或更高的药用价值,祛风散寒、除痹祛湿、通络止痛、填精补髓,成为卫生部批准的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一类动物新药材,作为虎骨替代品入药。   其提取物SLG骨肽及SLG骨油高活性透骨因子,能迅速消除风湿、类风湿、滑膜炎等骨关节炎症 增强软骨滑膜营养,修复损伤的关节软骨。用于风湿类风湿、肩周炎、颈椎炎、腰肌劳损、骨刺、骨折等骨病,消炎止痛,促进骨重建,维护骨健康。   采取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 GC-MS-M SD)和气相色谱-红外-计算机( GC-IR-M SD) 联用技术对高原鼢鼠骨骼脂肪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从高原鼢鼠骨骼脂肪油部分色谱分离出35个组分,该油脂部分的药理试验表明:对大白鼠毛细血管渗透性,皮肤渗透性的影响400 mg kg-1 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P   该科研项目,实现了1个国家一类新药材、1个国家一类新药,2个国家3类新药的成果转化,获得了中国科研界的最高奖项&mdash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刚研制完成的&ldquo 安然SLG按摩膏&rdquo 是其典型代表。   以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为核心价值观,以&ldquo 不畏艰苦、忍辱负重、不计报酬,但求奉献&rdquo 的高原科研&ldquo 牦牛精神&rdquo 为鼓舞,西高所人正在满怀激情地大踏步跨入国家&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及中科院&ldquo 创新2020&rdquo 规划的崭新篇章,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国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 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酝酿60项重大突破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38" title=" 01.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noimg/b910216d-33b8-4be2-92f7-cb8ea5845c24.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38" title=" 02.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noimg/6fb08aab-89d5-4220-be58-171511c398bf.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中科院31日发布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指出,中科院在2020年争取要有数十位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家,争取有1/3左右的研究所在优势领域处于国际领跑地位。 /p p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新发布的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是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个率先”制定的,力求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国家创新发展新要求,系统调整优化科技布局,明确重点任务和目标。 /p p   在“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方面,规划指出,到2020年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发活动经费支出比例大致保持在4∶5∶1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十三五”期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和院所投资企业新增销售收入累计超过4.8万亿元,利税4800亿元,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 /p p   在“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方面,要有数十位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家,百余位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 “十三五”共向社会输送7.7万名研究生和一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p p   在“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方面,建设以学部为主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体系 重点是建设好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成为高端科技智库的重要载体。在“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方面,院属研究机构整体处于国内领跑地位,大部分研究所与科技发达国家研究机构并跑,1/3左右研究所在优势领域处于国际领跑地位 发起3—5个国际大科学计划。 /p p   根据规划,中科院围绕基础前沿交叉、先进材料、能源、生命与健康、海洋、资源生态环境、信息、光电空间八大创新领域,凝练提出60项有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突破和80个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的重点培育方向,力争在一些战略必争领域抢占国际制高点,在若干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领跑者和开拓者。 /p p   在60项重大突破中,生命与健康领域占了17项,数量最多。又将其细分为健康、生物多样性和现代农业三大方向,其中健康方向占主导地位,包含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生物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调控,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免疫,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器官修复与再造,生物合成,健康保障技术与装备等8项。在资源生态环境领域,中科院部署了11个重大突破,其中生态环境方向有8项,包括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典型区域水体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1042" title=" 03.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04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noimg/0e666a8d-cf19-4c98-a6bf-82cfc24c78b4.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1111" title=" 04.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11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noimg/27633171-1be8-4c9e-8873-093a27d74953.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1087" title=" 05.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08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noimg/c0ee87fc-7657-4c2d-893f-8c4615d1b718.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br/ /p
  • 优普与您相约武汉华中科学仪器与实验室装备展
    2019“第9届华中科学仪器与实验室装备展览会”将于2019年9月26日---28日在武汉举行,届时,优普将携旗下产品出席会议。展会介绍“华中科学仪器与实验室装备展”,定位于针对“中三角地区”研发检测市场搭建交流平台,其中,展会已有十年以上举办历史,已成为中西部地区知名专业展会;“华中科学仪器与实验室装备展”拥有“湖北高校技术物资采购”资源,也拥有高质量的专业观众数据库,采用多种途径邀请参观;展会信息展会名称:2019第9届华中科学仪器与实验室装备展览会展会时间:2019年9月26日---9月28日 (周四 至 周六 共3天)展会地点: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787号优普展位:A2-230、257 优普展品:ULPHW超低有机物(TOC)超纯水机、UPT经典型超纯水机、UPR-II系列(超)纯水机
  • 中科院海洋所在深海甲烷原位探测系统取得重大突破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鑫博士作为第一完成人与美国MBARI (Monterey Bay Aquarium Research Institute) 研究所合作,成功研制出基于深海ROV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缆控机器人的深海甲烷原位探测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杂志,并在第一时间被《自然》和《科学》杂志同时进行了报道和评述。   利用该项技术,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了深海沉积物中甲烷的原位真实浓度,是传统采样测试结果的10-20倍,从而证明甲烷不仅存在于天然气水合物中,而且更广泛地大量赋存于深海沉积物中。在ROV的视频监控下,系统将钛合金探针插入深海沉积物中,抽取沉积物孔隙水,并使用深海激光拉曼光谱仪原位获得孔隙水中的甲烷浓度。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原位获取深海沉积物中溶解的硫化氢气体、pH值和硫酸根等多种海洋化学参数。   著名天然气水合物专家Ross Chapman教授认为,该项技术是“昂贵却实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在2009年AGU秋季会议和2010 Ocean Sciences会议上作了会议报告,还将于今年6月在西班牙召开的OCEANS 2011会议和今年7月在英国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上作邀请报告,已经成为近期国际海洋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深海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甲烷气体,其与水分子结合可以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甲烷循环和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是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但一直缺乏有效的探测手段。   作为一种先进的海洋化学探测技术,该研究成果对于海洋地质和海洋化学研究中关注的沉积物海洋地球化学、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探测和深海热液、冷泉生态系统研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从海底取样(图片来源:MBARI)   张鑫在科研船上进行研究(图片来源:Nancy Barr/MBARI) 使用深海激光拉曼光谱仪原位获得孔隙水中的甲烷浓度(图片来源:张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 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高工涂溢晖:光片显微成像技术应用心得及经验分享
    生命科学研究过程离不开各类科学仪器的帮助,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话题:“生命科学技术平台经验分享” ,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公共技术平台的老师分享技术心得和经验,方便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人员了解相关技术进展,学习仪器使用方法。本篇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细胞分析技术平台高级技术主管涂溢晖撰写,涂老师对光片显微镜的成像特点、难点、解决方法以及应用范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下为供稿内容:显微镜自从300多年前发明以来,因其制样相对简单、观察参数多、可活体成像等特点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而近百年来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显微镜成像的质量、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有很大的提升。宽场显微镜光路简单、成像便捷,使用最广泛,但因非焦平面的光干扰而图像信噪比较差。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加入了共轭的针孔,过滤掉了非焦平面的信号而大大提升图像的信噪比、提高分辨率,但因其是点扫描成像,成像速度大大降低,而且因为物镜工作距离和数值孔径的制约,成像深度一般也只有200微米左右。双光子显微镜因红外激光穿透力的提升,虽然可将成像深度扩展到1毫米,但光毒性和光漂白作用非常大。要做到在组织细胞水平上大尺度大视野的成像,目前光片显微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光片显微镜与上述传统显微镜在光路上有很大的区别(图1),传统显微镜激发和发射在同一个方向上,而光片显微镜采用正交光路设计,即从样品侧面照射激发样品荧光,成像物镜与照明物镜成90度正交,互相垂直。样品受激发的层面即成像层面,不存在离焦信号,提高了图像的信噪比,通过移动光束或样品快速获取全样品的荧光信号,减少对样品的光毒性和光漂白。为了保证照明光路的均匀,通常使用两个照明物镜进行双侧照明,采用sCOMS成像,提高量子效率和成像速度。图1. 宽场显微镜与光片显微镜光路示意图目前实现光片的技术主要有高斯扫描光束、贝塞尔光束和晶格光束。高斯扫描光束利用扫描振镜的高速运动将点状光束形成“虚拟”片状光源。贝塞尔光束是一种非衍射光束,在一定距离内几乎没有衍射,经过散射后,形变失真很小。相比高斯光束,它能形成更薄的光片。晶格光片可以理解为结构照明的贝塞尔光束,它既保持了光片空间上的薄度,又利用结构照明提高空间分辨率。生物样品要想做到大尺度、深层次的成像,只有光路上的改进是不够的,生物样品之所以无法做到深度成像,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物样品结构多、成分复杂,且任何一个组分都能吸收光和散射光,这就导致激发光和发射光都还无法穿透较厚的样品就被吸收或散射掉了。因此,要想进行深层次的生物样品成像,须将样品进行透明化处理,即用化学试剂将样品中的脂质、水分、色素等物质去除,从而使样品达到透明状态,内部的折射率尽量均一,减少光的吸收和散射。目前常用的透明化方法有有机溶剂和水溶剂两种方法。有机溶剂透明化方法即疏水透明化方法,一般先用脱水试剂去除水分和一部分脂质,再用有机溶剂去除脂质,最后浸入折射率匹配液中,以获得均匀的折射率。常用的方法有iDISCO和PEGASOS等,以上方法透明化程度高,用时较短,与蛋白质的折射率更匹配,缺点是样品有一定程度的固缩,有机试剂会引起荧光蛋白淬灭或保护性较差,有毒性且会挥发。水溶试剂透明化方法即亲水透明化方法,一般用除垢剂将样品中的脂质去除,再匹配折射率。常用的方法有CUBIC,该方法对荧光蛋白保护性较好,价格便宜,试剂相对更安全,但用时较长,样品有轻度的膨大。科学家们又利用其膨大样品的特性,筛选出既能保持样品结构又能将其膨大数倍之大的CUBIC-X的方法,将更多细节暴露在显微镜下并得以清晰成像。水凝胶包埋透明化方法,如CLARITY、PACT、SHIELD等方法应用较少,它对荧光蛋白保护性好,但用时较长,需要专用设备。生物样品的抗体标记一般在透明化之前。常规带荧光的生物样品可以首选水溶性试剂进行透明化处理,结构致密或坚硬的组织用有机溶剂透明化效果可能更好。在成像过程中如果需要用胶水固定样品的话,且样品的体积又很微小,可以用低熔点琼脂糖进行包埋。对本身较透明的样品或经过透明化的样品,在光片显微镜上可以进行大视野、大尺度、深层次、亚细胞水平的荧光成像,成像广度和深度都可达到厘米级。光片显微镜在神经学、发育学、肿瘤学等生命科学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光片显微镜虽然能对透明化的整个组织甚至小动物进行细胞水平的整体荧光成像,获取得到很多以前无法获得的图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因为透明化试剂多种多样,每种的折射率都不一样,所以每次更换成像物镜或换新的透明化试剂,都需要调节光路以匹配相应的折射率,以达到最佳的成像效果。成像用透明化试剂必须干净无杂无气泡。其次,成像质量仍然受限于成像物镜NA值,要想提高成像分辨率,必须用高NA的物镜,但这样物镜的工作距离和景深就小,会带来成像深度的降低。样品虽然透明或经过了透明化处理,组织样品的荧光强度仍然会随着离成像物镜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从而形成近物镜的样品荧光相对较强,远离物镜的荧光相对较弱。那么在满足目标细胞、结构清晰成像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减少样品的厚度,或是通过双物镜成像或旋转样品多次成像,使成像质量得到提升,但是荧光衰减的现象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再次,透明化使用的有机试剂的毒性和对物镜的潜在危害需要考虑在内。最后,就是光片显微镜成像的数据庞大,单个文件从几十GB到TB级,这就给后期的运算处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在今后的应用中,无毒化、渗透迅速、对蛋白保护性好的透明化试剂的开发将可以缩短样品处理等待时间、保护表达的蛋白以及实验人员的健康。对于庞大数据的后期处理算法的改进与优化,将减少数据存储占用空间、缩短实验数据处理时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最终拓展该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临床精准诊断领域等的应用前景。作者简介涂溢晖,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细胞分析技术平台高级技术主管。2004年加入中科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细胞分析技术平台,致力于细胞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及应用推广、大型仪器运行维护及技术服务的共享和显微成像、流式专业人才的培养,到目前完成了三个中科院功能开发项目。
  •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二维半导体器件研究获得重要突破
    经过数十年发展,半导体工艺制程不断逼近亚纳米物理极限,传统硅基集成电路难以依靠进一步缩小晶体管面内尺寸来延续摩尔定律。发展垂直架构的多层互连CMOS逻辑电路,从而获得三维集成技术的突破,是国际半导体领域积极探寻的新路径之一,多家半导体公司争相发布相关研究计划。由于硅基晶体管制备工艺采用单晶硅表面离子注入的方式,很难实现在一层离子注入的单晶硅上方再次生长或转移单晶硅。虽然可以通过三维空间连接电极、芯粒等方式提高集成度,但是关键的晶体管始终分布在最底层,无法获得z方向的自由度。新材料、或颠覆性原理因此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突破点。近日,在山西大学韩拯教授领衔下,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秀艳研究员、辽宁材料实验室王汉文副研究员、中山大学侯仰龙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教授等参与合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界面耦合(理论表明量子效应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p-掺杂二维半导体方法。该方法采用界面效应的颠覆性路线,工艺简单、效果稳定、并且可以有效保持二维半导体本征的优异性能。进一步,利用垂直堆叠的方式,制备了由14层范德华材料组成、包含4个晶体管的互补型逻辑门NAND以及SRAM等器件。这一创新方法打破了硅基逻辑电路的底层“封印”,基于量子效应获得了三维(3D)垂直集成多层互补型晶体管电路,为后摩尔时代未来二维半导体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思路。该研究成果以“Van der Waals polarity-engineered 3D integration of 2D complementary logic”为题于2024年5月29日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图片来源:中科院金属所
  •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正式揭牌
    日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地球所,RADI)在京举行组建工作报告会,正式揭牌。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钦敏,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出席报告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孙鸿烈、曾庆存、欧阳自远、李德仁、童庆禧、薛永祺、姚檀栋等院士,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国防科工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文物局等部委领导,高校及国际组织代表、国际知名科学家等近600人出席报告会。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地球所,RADI)在中科院原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为中科院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目前国内该领域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研究所旨在研究遥感信息机理、对地观测与空间地球信息前沿理论,建设运行国家航天航空对地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天空地一体化技术体系,构建形成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和全球环境与资源空间信息保障能力,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促进学科发展做出创新性贡献。遥感地球所的组建,使中科院进一步加强了在该领域的骨干引领作用,形成了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为做出世界一流水平的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钦敏指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亟需以对地观测为主导的空间技术提供近实时、高质量的空间数据产品。希望中科院遥感地球所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增强我国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空间信息的保障能力,为建设国家级天空地一体化对地观测基础设施与技术体系提供支撑。   白春礼充分肯定了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的整合组建工作,特别强调了该所在芦山地震灾情监测与分析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这是科技服务民生重大问题的具体体现。他指出,遥感地球所各项整合、建设工作是中科院长期探索的结果,是实施“创新2020”和“一三五”规划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他对遥感地球所发展提出三点希望:要立足前沿,瞄准国计民生,凝神聚力求重大突破 要坚持开放兴所,进一步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积极推进协同创新 要坚持人才强所,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凝聚更多优秀人才、领军人才。   徐冠华作为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学术委员会和国际专家委员会主任指出,空间信息科技在国家科技发展布局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遥感科学技术及其兴起的数字地球科学技术,将对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产生深远影响。他指出,遥感地球所要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在新的基础和起点上大力推动科技改革,走出一条成功的科技发展之路 要把发现、培养、造就青年科学家作为最优先的任务之一,培养一批最优秀的科学家 要进一步加强开放和合作,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排头兵。   会上,地球观测组织(GEO)秘书长Barbara Rya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分别代表国际组织和国家有关部委发表了讲话。   中科院遥感数字地球所所长郭华东作了组建工作报告,全面介绍了遥感地球所组建背景、五项建设成果,重点分析了天空地一体化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遥感科学与空间地球信息基础研究能力、数字地球科学平台与全球环境资源信息分析能力、学科齐全的队伍机构和国际科技合作能力等研究所四大核心竞争力,详细汇报了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和实施情况,并简要介绍了研究所开展的四川芦山地震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工作。   随后,举行了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揭牌和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国际专家委员会、工程技术委员会、用户委员会聘书颁发仪式。
  • 中科院首个生命科学仪器与技术中心成立
    9月10日,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仪器与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仪式暨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举行。据悉,这也是中科院在生命科学领域成立的首个科学仪器与技术创新中心。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表示,生命科学正从分子水平进入系统水平,从而更需要实验方法学的突破以及核心研究技术与关键装备的自主创新来支撑。   “科研仪器是取得领先成果的重要保障。”徐涛说,在诺贝尔奖的成果中,纯粹的科学发现所产生的成果仅占1/3,因仪器、手段及工具创新而取得的成果约占1/3,此外,由方法、思路创新取得的成果也约占1/3。   “精密科学仪器设备既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高技术的产业。”徐涛说。   不久前,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指出,我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空芯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仪器设备依赖进口 二是仪器创新投入较少。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刘志杰向《科学时报》坦言,他所在的实验室里,国产设备不超过30%,高端、贵重的科研仪器几乎都依赖进口。“尽管一些科研工作可以由商品仪器来完成,但依靠国外的商品仪器,很难获得一流的开创性研究成果。我国生物学家要想获得有特色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不能仅仅依靠国外的商品仪器设备,需要有自己的新思想和建立自己特殊的技术手段。”刘志杰说。   生物物理所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注重仪器创新,徐涛介绍,迄今为止,生物物理所共开发出100多种仪器,覆盖空间、仿生、辐射、分离提纯、光谱、波谱、图像分析、医疗诊断等领域。   据悉,中心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领导,依托生物物理研究所承建,将面向京区生命科学研究发展需求,主要围绕五方面任务开展工作。一是立足前沿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科研需求,开展生命科学研究所需通用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研制、新的方法学研究及其技术实现 二是以北京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重要仪器设备为载体,综合科研发展需求和学科交叉需求,开展集成创新,升级技术、提高性能、添加功能,充分挖掘大型仪器的潜力 三是接受京区各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仪器开发委托,开展各自学科研究领域专用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的创新研制 四是整合和加强北京生科院现有技术力量,打造精密机械设计与加工、精密光学器件设计与加工、通用电子线路设计与加工、基本控制软件编制与调试等专业技术平台和技术创新支撑队伍,为中心承担的仪器研制项目提供具体技术实现 五是举办与各种仪器创新相关的研讨和交流,为北京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发展提供服务。   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中心常务副主任仓怀兴向《科学时报》介绍,中心实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动态运行机制。中心将设首席技术专家,享受与“百人计划”同等的待遇。首席技术专家应是具体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组组长或主要支撑技术的负责人。这也是在当前科研体制之下进行的一种新尝试。
  • 国际最高水平!中科院团队建成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
    PAPS项目验收专家组与项目建设相关科技人员验收会上合影。 中科院高能所 供图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获悉,北京怀柔科学城“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项目”近日通过性能工艺验收,经过4年努力,该所PAPS项目团队已成功建成为建设国际最高水平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所需的大型技术支撑平台。中科院高能所项目团队介绍,PAPS项目为北京市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项目,2017年5月在怀柔科学城核心区启动建设,项目科研设备部分由中科院高能所承担建设,取得突破的系列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多个方面:科研人员围绕PAPS项目相关科研设备进行交流。 中科院高能所 供图超导高频系统每年可进行约200-400套超导腔/耦合器测试,约12-20台恒温器集成与测试;1.3G赫兹超导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低温系统总的制冷能力方面,成为目前中国已通过验收的规模最大和综合能力最强的超导腔低温性能测试和超流氦性能研究基地。精密磁铁系统将承担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加速器2000多台磁铁磁场精密测量、准直及电源测试,可为磁铁相关先进技术探索提供优质的研究条件。束流测试系统已建成直流电子枪和超导腔模组的束流测试平台。X射线光学检测能力更加系统和全面,实现多种姿态、多种面形、二维到三维、离线到在线的进一步发展;光学加工技术也得到系统提升,发展了复杂晶体制备、表面加工、光学镀膜、微纳刻蚀等超高精度光学加工能力,为实现高性能X射线光学元件国产化奠定坚实基础。在X射线探测方面,建立中国首个同步辐射探测器研发与测试平台,涵盖了完整的探测器研发与测试流程,实现高端X射线探测器的自主研制。在PAPS项目性能工艺验收会上,由中科院多个科研院所、多所高校及专业机构等19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经听取报告、查阅资料、现场考察及认真质询和讨论后一致认为,PAPS项目各系统性能工艺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PAPS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中的验收指标,实现该项目建设目标,并已建成与国际实验室具有同样研发环境和测试能力的平台。PAPS项目是北京市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项目中第一个完成性能工艺验收的项目,它是光源核心技术验证和设备测试的重要平台,其高质量完成建成、按时进行验收,将为北京怀柔科学城的核心项目、也是世界级光源项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也将在中国未来光源建设和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突破益生菌质检关键技术
    据悉,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青岛能源所”)联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开发了基于拉曼组原理的益生菌单细胞质检技术SCIVVS,为快速、准确、全面、低成本的益生菌产品质检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iMeta杂志。长期以来,益生菌质检大多依赖于分离培养或元基因组测序,存在耗时长、成本高、复合益生菌产品深度质检困难等瓶颈。针对这一瓶颈,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联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青岛东海药业和青岛星赛生物等团队,基于拉曼组原理,开发了一种名为SCIVVS的单细胞精度益生菌质检技术。针对益生菌产品,SCIVVS提取所有细胞进行重水饲喂和单细胞拉曼光谱的高通量采集。在每一张拉曼光谱上,利用其指纹区,基于与益生菌单细胞拉曼光谱参照数据库的比对,快速完成每个细胞的种类鉴定环节。通过构建21种法定可食用益生菌的标准菌株拉曼光谱数据库,SCIVVS可实现平均高达93%的分辨准确度。同时,利用其重水利用峰(C-D峰),则可针对每个物种,量化每个细胞的活性、代谢活力等。进而可通过拉曼激活单细胞分选技术,快速获得目标种类或目标代谢活力的单细胞,从而对接下游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或培养。为了支撑SCIVVS,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和青岛星赛生物合作,成功研制单细胞拉曼光镊分选仪、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运用单细胞拉曼光镊分选仪,研究人员直接从纯种或复合益生菌产品出发,在5个小时之内,完成了精确到每个物种的活细胞计数、活力定量和活力异质性测量。同时,针对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或链球菌等各种益生菌,均能产出高质量的单细胞基因组(覆盖度可高达99.4%),从而完成精准溯源。对比目前的益生菌产品质检方法,SCIVVS具有快速、准确、全面、低成本、易于自动化等优势,较传统方法快20倍以上,而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1/10,且能免培养、高精度、自动化、一站式地完成产品中每个物种的活细胞计数、活力定量、活力异质性测量和溯源,有望形成新的技术标准。
  • 中科院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
    2月27日至28日,中国科学院粒子加速物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大会暨2015学术年会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美国劳伦兹伯克利实验室,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的9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及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点实验室处处长侯宏飞,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党委书记潘卫民,副所长陈刚等及实验室成员140余人参加了年会。潘卫民主持成立大会。   侯宏飞首先宣读了成立院级重点实验室的文件,陈刚宣布实验室室务委员会主任及学术委员会聘任名单,王贻芳为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并邀请侯宏飞共同为实验室揭牌。侯宏飞代表中科院对实验室成立表示祝贺,高度肯定了近几年实验室建设与申请工作的成效,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期望与建议。王贻芳指出实验室成立的重要性,做好重点实验室工作将对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强调实验室发展要瞄准本领域国际前沿、依托学科建设,多出学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未来基于加速器的大科学装置及先进技术转化。   重点实验室主任秦庆对实验室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提出了实验室的管理方针与规划目标。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冷用斌作年会特邀学术报告,介绍了逐束团诊断技术研究方面的前沿进展,引发与会人员热烈讨论。实验室粒子加速物理、超导高频、低温技术、束流测控技术、功率源与电源技术、微波技术等重点学科方向的报告人也分别介绍了各自领域2014年度的研究进展以及2015年的科研计划。   2月28日,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森玉主持召开了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大家首先对各重点学科的报告进行了总结和讨论,认为各个学科目前都有不错的发展,特别是有些学科跻身于国际前沿,取得了不俗成绩。但各个重点学科未来的发展要有清晰的规划,或跻身国际前沿,或进行成熟产品的产业化,要有所侧重。针对重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规划,委员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排出优先级,突出重点,争取培养出能够在本领域内引领世界前沿发展的重点学科。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欲摘王冠 先利其“器”
    李国红(左)和朱平 30纳米染色质左手双螺旋结构模型   生物物理所两名创新课题组组长朱平、李国红率先解析出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学问题,也是目前为止最有挑战性的结构之一,困扰了全世界的研究人员30余年。   由&ldquo 一三五&rdquo 学科布局凝练,在中科院&ldquo 先导专项&rdquo 、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稳定和持续的支持下,生物物理所两名创新课题组组长朱平、李国红的竭诚合作碰撞出新火花。   近日,他们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DNA和蛋白质折叠形成的30纳米染色质的高清晰三维左手双螺旋高级结构。在教科书中,30纳米染色质纤维被描述为&ldquo 螺线管&rdquo ,但该结构从未被正式以结构生物学手段得到解析。这是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学问题,也是目前为止最有挑战性的结构之一,困扰了全世界的研究人员30余年。   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重大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几个因素的不断完善。&ldquo 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是研究所确立的3个重大突破之一,而围绕国际一流的科学问题,我们组建了国际一流的研究团队,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条件平台,也一直在探索国际一流的体制机制。&rdquo   瞄准&ldquo 硬骨头&rdquo   &ldquo 我们鼓励科学家保持十年磨一剑精神,重视原始创新工作,安心坐冷板凳。&rdquo 徐涛鼓励所里的科研人员扎扎实实作有长期深远或有重大意义的研究。   生物物理所从贝时璋院士时代到现在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学术氛围和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   作为从事基础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要产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科研成果,生物物理所不仅要善于选择研究战略方向和重点领域,同时还需充分尊重科学家的自主权和学术自由。   李国红和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许瑞明都从事表观遗传调控研究。2008年,他们在美国的一次促膝长谈第一次提及30纳米染色质纤维超分子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ldquo 我们聊到了表观遗传领域几个悬而未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认为解析30纳米染色质纤维的结构对于理解表观遗传调控机理将非常重要,因此当年许瑞明主持的科技部&lsquo 973&rsquo 项目中把30纳米染色质纤维结构的研究列为重点内容。&rdquo 李国红告诉记者。这是李国红梦寐以求的未知世界,从2003年至今,他一直在为此努力。   2008年,徐涛、许瑞明等一批从事基础前沿研究的科学家达成共识&mdash &mdash 包括30纳米染色质纤维超分子复合体等在内的一些重大科学的&ldquo 硬骨头&rdquo 一定要啃下来。   骨头难啃,因为这个研究的难点之一是样品的制备。在人体内,任何环境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30纳米染色质的很大变化,而在体外环境下就更难得到高度均一的样品了。另一个难题则是解析结构生物学中常用的X射线晶体、核磁共振等方法,在30纳米染色质纤维这样一个超大分子复合体面前都无能为力。   &ldquo 国外只有少数几个实验室坚持下来,大多只是采取内部合作,很难在两个难题上衔接起来,所以进展一直比较缓慢。&rdquo 李国红说。   2008年,生物物理所开始着手组建创新课题组团队,早一批进来的科学精英依靠对科学才能的洞察力和对科学研究的深刻理解,选拔杰出人才、支撑他们的研究。  跨学科的&ldquo 双螺旋&rdquo   研究员朱平2008年以&ldquo 百人计划&rdquo 身份加入到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在美国期间以冷冻电镜和电子断层成像方法为主要手段进行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具有扎实的工科背景以及丰富的冷冻电镜研究经验。   一次见面,朱平从许瑞明那里得知,以许瑞明正在主持的科技部&ldquo 973&rdquo 项目为契机,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一个涵盖冷冻电镜30纳米染色质纤维研究的团队雏形已经形成。同时,许瑞明一并将李国红在美国的联系方式留给了朱平。   &ldquo 这对于我来说是个全新的方向,我立即给李国红打了电话。&rdquo 初次交流,朱平觉得李国红是个&ldquo 很实在&rdquo 的人,加上两人性格和品性相近,老家也离得近,&ldquo 感觉更近了些&rdquo 。   李国红早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和马普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而后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Danny Reinberg实验室做博士后。20年的实验室工作磨炼出他的精湛的样品制作&ldquo 手艺&rdquo 和淡定的心态。2009年,他以&ldquo 百人计划&rdquo 身份回国,正式加入到该团队中来。   虽然,两位科学家的实验室不在一个楼层,但他们可谓是&ldquo 双螺旋结构&rdquo 般的合作无间&mdash &mdash 样品由李国红组装好,再由朱平在冷冻电镜技术上做好准备。双方都毫无保留,一旦有进展互相通报讨论。   宽松环境造就多面&ldquo 狙击手&rdquo   朱平刚回国时,生物物理所正在筹建电镜平台。   &ldquo 所长徐涛认为已经有苗头显示,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冷冻电镜将有大发展。&rdquo 朱平的看法与徐涛不谋而合。当他发现电镜平台准备购买的电镜并不是最好的那款,他立即向徐涛提出了建议,并最终得到了支持。   &ldquo 2008年,四部委平台建设论证批经费是2300万元,而设备购置实际需要2800万元,研究所的领导想了很多办法,最终解决了500万元的经费缺口。&rdquo 生物成像中心主任孙飞告诉记者。   重大科学成就无不与技术支撑系统直接相关。在过去三大自然科学诺贝尔奖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奖项与仪器手段和方法的创新紧密联系。   徐涛认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促成了如今30纳米染色质高级双螺旋结构解析成果的产出。蛋白质科学平台的建立,使得生物物理所在蛋白质科学领域率先走了一步。   &ldquo 既要尊重和依靠学术带头人、科技骨干的创造力,同时也要看重和依靠技术支撑人才的创造力。我们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更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条件的支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把两类创造力结合在一起。&rdquo 徐涛将他们看成生物物理所的财富。   配备编制、体面的薪酬待遇、考核标准是在科学家高水平的论文致谢部分有名字等一系列体制机制保证了生物物理所有一支稳定技术支撑队伍。   也正是这样一支具备了多面狙击手的队伍,并且互相形成有机关联,才能够打硬仗,向高水平科学问题发起挑战。   给科学家4年&ldquo 豁免期&rdquo   &ldquo 所里稳定地给了我几年的支持,许瑞明也不停地鼓励我。&rdquo 所以,刚刚回国的李国红一开始就瞄准了高难度目标。   而朱平坦言,他在南沟泥河的小院子里能够静下心,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需要像外界传言那样&ldquo 到处去跑关系&rdquo 。   &ldquo 我以前听人开玩笑说,科学家不是在争取经费的路上就是在评审的路上。经费多头申请迫使科学家哪有钱往哪钻,只能导致研究所科研方向发散。&rdquo 作为所长,徐涛始终在思考,对于优秀的研究机构,应该考虑给予稳定支持,&ldquo 还他们自由,让科学家腾出更多时间思考科学问题&rdquo 。   目前,根据中科院的&ldquo 一三五&rdquo 规划,生物物理所将研究方向凝练,集中资源支持三个突破和五个培育方向。&ldquo 30纳米染色质纤维超分子复合体的组装和调控机理&rdquo 就属于突破方向之一&ldquo 真核膜蛋白和蛋白质复合体结构与功能关系&rdquo 。   除此之外,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也给了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空间,进一步保证了该联合攻关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   同时,生物物理所还将科研评估延长为四年一期的国际评估,瞄准国际最高水平。如果评估结果为优秀,研究所又将保证以后四年的稳定经费支持。   &ldquo 通过科研机制的调整,更稳定的经费支持,我相信科研人员不用扬鞭自奋蹄。&rdquo 徐涛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对优秀的团队给予更大更稳定支持的时候了。
  • 中科院等发布《2018研究前沿》:中国多领域隆起 但仍存洼地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在北京联合向全球发布了《2018研究前沿》报告和《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科院副院长张涛出席会议并致辞。张涛指出,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在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突出强化基础研究,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开辟新的科学领域方向、构建新科学理论体系上作出重大贡献,成为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国科技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要实现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如何准确地把握未来科技方向和重点是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张涛表示。为此,中科院启动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智库研究项目,组织院内外研究力量,从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出发,前瞻分析中国未来可能影响世界发展格局的重大前沿科技突破,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展示了10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的10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并有效覆盖了近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如临床医学的“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细胞癌”研究前沿是刚刚获得2018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成果的研究领域,“引力波和黑洞的探测与模拟”也与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研究主题密切相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评估了世界主要国家在上述前沿领域中的研究活跃程度。报告显示,美国、中国、英国和德国在这些前沿领域研究最为活跃。在十大学科领域的10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中,美国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有82个,中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32个,英国和德国仅有4和6个前沿排名第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十大学科领域的发展多领域隆起,但仍有洼地。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和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学领域两个领域最为活跃;在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和地球科学领域等三个领域的部分前沿表现相当活跃;临床医学领域中国相较于去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跟跑”脚步加快;天文学与天体物理领域的活跃度表现仍明显不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了解,中科院相关研究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科睿唯安合作,通过大数据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聚类揭示基础科学领域的年度热点前沿和新兴前沿,并加入分析和解读,发布《研究前沿》年度研究报告,在我国科技界和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并得到了国际科技界的高度关注。 /p
  • 2021年华中科学仪器与实验室装备展盛况
    “华中科学仪器与实验室装备展”,是武汉地区唯一科教仪器与技术装备的专业展览会。由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武汉质量认证认可协会、武汉风向标会展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已成功举办了9届,成为湖北地区高校一年一度技术交流盛事。历届展会吸引了众多知名品牌与本地代理企业参展,湖北及华中地区高校、科研机构、生物医药园、疾控、环保、化工、食品、公共检测单位会等众多参观团前来观摩交流。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师范大学、华科大同济医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黄石市疾病控制中心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组团参观本次展会。武汉东仪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是北京东南仪诚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的分公司,在本届展会携德国贺默离心机,宁波舜宇SOPTOP显微镜及科研相机,美的生物医疗超低温冰箱和液氮罐,上海知信冷水机、恒温槽,杭州瑞诚金属浴、恒温混匀仪、微孔板震荡器、封膜仪、漩涡混匀仪,上海天能电泳仪、化学发光仪等实验室仪器亮相展会。图|武汉东仪 展位 B-106、B-107展会现场吸引了众多经销商和用户前来了解产品,交流技术方面问题,我们的团队热情地为每一位咨询者提供细致的讲解,并送上准备好的小礼物。图|德国贺默离心机图|宁波舜宇显微镜及科研相机图|上海天能产品介绍感谢各位朋友莅临展会现场参观和指导,我们将继续秉承为用户提高更好服务的初心,持续为大家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及服务。期待在展会结识更多的新朋友,也期待下一次展会与大家再次相见!
  • 中科科仪控股公司中科科美研制的高精密镀膜装置在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正式运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由国家发改委立项支持、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建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首台科研设备于6月28日上午安装,为其提供技术研发与测试支撑能力的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启动试运行。其中,中科科仪控股公司中科科美研制的直线式劳埃透镜镀膜装置及纳米聚焦镜镀膜装置也于同一天正式投入使用。直线式劳埃透镜镀制装置及纳米聚焦镜镀制装置可实现各类高能物理装置聚焦镜、单色镜、劳埃镜、纳米聚焦镜等膜层制备。在两装置研制过程中,中科科美突破了多项先进制造技术:精密加工制造技术,实现大型真空腔室及复杂运动系统精密加工与装配、减震及超洁净等严苛设计指标;大型真空系统超高真空获得技术,实现结构复杂、内部零部件放气量大的大型真空腔室系统极限真空度达到10-6Pa;高精度直线运动控制技术,实现长距离导轨运行平行度达到微米量级、运动系统速率稳定性控制在千万之一以内;复杂镀膜工艺技术,实现高精度纳米量级万层镀膜工艺,膜厚精度控制在0.1纳米以内。经相关主管部门和院所专家委员会现场测试,高精密镀膜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制造工艺先进、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填补了该领域内多项国内技术空白。直线式劳埃透镜镀制装置HEPS是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19年6月29日开工建设,建设周期6.5年。建成时,HEPS将成为中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为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领域原创性、突破性创新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平台。中科科仪控股公司中科科美凭借在真空系统集成领域深厚的专业技术积淀、强大的整体方案解决能力和一站式服务能力参与到该项目中,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和技术攻关贡献了力量。
  • 中科院生命科学领域科研装备研制工作研讨会召开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在昆明组织召开了中科院生命科学领域科研装备研制工作研讨会。会议由条财局副局长曹凝主持,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为推动科研需求与技术发展的有效结合,促进生命科学领域科研仪器的自主创新,条财局认真策划并组织召开了生命科学领域科研装备研制工作研讨会。会议邀请徐涛研究员、裴端卿研究员做了生命科学领域对技术手段需求的报告 邀请唐玉国、田捷、龙勉和刘朝阳等技术专家做了相关技术能力发展的报告。同时,此次会议得到了全院相关单位的积极响应,院属34个相关科研院所的100多位科技和管理人员报名参加会议,提交会议交流报告超过60个。会议选取其中56个议题进行了分类交流研讨,并就进一步做好仪器研制工作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为生命科学领域科研装备的应用需求与技术发展搭建了很好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为更好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科研装备自主研发探索了新的方式、开拓了新的渠道。   曹凝在会上介绍了中科院科研装备自主研制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指出此次会议是中科院首次组织召开的旨在推动&ldquo 研用结合&rdquo 的专题研讨会,希望能够切实提升生命科学领域科研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有效促进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发展和重大成果产出。   张亚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此次研讨的重要意义及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创新的研究工作离不开方法手段的创新。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对科研手段的需求迫切。中科院在仪器设备自主研发技术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希望通过此次研讨,加强研制能力与科研需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科院仪器研发能力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等方面的应用,进而通过仪器自主创新推动中科院乃至我国的相关科学研究进入国际前列。他强调,仪器研发的重点要围绕能够促进科学前沿重大突破或者具有广泛应用需求的设备开展 要围绕院重大任务、重大成果产出组织策划,同时重大任务部署时也应考虑仪器设备的研发。他要求条财局加强研究,创新机制,以此次研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研用结合,促进中科院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
  • 中科天融:环境监测领域的优秀品牌
    “100家国产仪器厂商”专题:访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为推动中国国产仪器的发展,了解中国国产仪器厂商的实际情况,促进自主创新,向广大用户介绍一批有特点的优秀国产仪器生产厂商,仪器信息网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启动“百家国产仪器厂商访问计划”。日前,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走访参观了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天融副总经理郭炜先生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   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天融)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金3000万元。中科天融是六合集团环保与节能产业发展实体下设的专业公司,主营业务为节能环保监测系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运营服务,致力于为环境保护和能源监测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环保行业一直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市场份额逐年增大,已经逐渐成长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而烟尘、水污染的在线监测以及污染源的监控平台的市场更是异军突起,成长迅速。中科天融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烟气、水在线监测系统集成与研究的企业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沉积,目前在产品开发、市场运营、品牌塑造、售后服务、管理等全方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销售收入也从当初的200多万跃升到1个亿。 坚持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发,始终走在环保监测技术前沿   中科天融与国家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航天科技和科工集团各研究院以及国内多家著名高校进行技术合作。与北大微电子、美国ES公司共同建立节能环保监测专用芯片的研发工作,与MIT共同开发生物芯片技术研发工作。与欧、美、日、韩等国际知名环保企业也有广泛的合作。拥有自主专利专有技术十数项,在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科天融独立和合作建立的研究设计和实验平台有:   (1)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仪器检测实验室;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测试实验室;   (3)哈工大市政环境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4)哈尔滨工业大学减排与监测联合研究中心;   (5)北京大学化学系联合实验室;   (6)北京大学物理系光学加工实验室;   (7)北京环科院大气所合作实验室;   (8)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联合实验室;   (9)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联合实验室;   (10)哈尔滨工业大学防控减灾联合实验室。   其中,中科天融与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的 “减排与监测联合研究中心”是2009年成立的,该中心将发挥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结合中科天融在工程实践的经验,紧紧围绕“减排和环境监测”这一主题,以国家战略目标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具有原创性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技术推广。 累计销售近2000台/套在线监测设备,市场占有率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中科天融的主导产品包括: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TRII系列产品、水质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OD系列产品、污染源监控软硬件平台、PG-250便携式气体分析仪,重金属污染物在线监测,VOC在线监测、氨氮在线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站,能源及环境决策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能源环保监控系统。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TR-600   近年来,中科天融在全国建立起了完整的市场营销网络,下设1个分公司、6个区域办事处和10个服务站,在国内有近20个行业或区域代理商。中科天融汇聚了业内优秀的技术研发及商业运作团队,凭借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以及先进的市场运作,主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业内领先地位,在全国范围内省级的在线监测设备资格入围或统一招标中,中科天融中标率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已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累计销售产品近2000台/套,为800多家用户提供运营服务。   中科天融的典型业绩主要有:   2006年独家中标吉林省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项目;入围北京市、山东聊城、烟台市、滨州、临沂、日照市等在线监测项目招标,在山东各地市建立了天融品牌的美誉度;自2006年入围北京项目招标以来,市场分额占全市新增设备的90%以上;   2007年入围国内技术和管理要求最严格的上海市在线监测项目招标;中标全国最大的山西省在线监测项目招标,综合排名第一;入围陕西省在线监测项目招标;   2008年入围黑龙江在线监测项目招标;入围河北省在线监测项目;中标辽宁省在线监测项目招标;中标新疆自治区在线监测项目招标;   2009年入围北京、山西等多个城市在线监测项目并中标。 中科天融装配车间 “在线监测设备运营市场容量20多亿,中科天融重心向运营维护发展”   在政策的导向和指引下,短短的几年时间,环保在线监测设备的普及率大大提高,目前国内各种原理的在线监测设备数量上万台,保有量每年仍以近20%的速度高速增长。   我国环保设备运营管理市场处于“黄金发展期”   在线监测设备多用在污染源排放口,环境恶劣,工况差。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定期进行正确的维护保养,方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监测数据的有效。但由于在线设备维护技术要求高,人员素质要求高,一些上了在线设备的排污企业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设备“瘫痪”现象随处可见。随着“数据执法”、“数据收费”的管理模式逐步被环保监管部门所运用,市场对第三方有偿的维护保养、耗材更换、设备维修的需求越来越多。在线设备的有偿运营管理已用国家法律条文的方式加以明确。   按目前的设备数量与运营维护费用估计,运营市场现有容量有20多亿元。同时通过运营“圈地”后,由运营带动的潜在盈利上百亿,且该数据随着产品保有量的递增而膨胀。目前在线监测行业受政策强力引导和支持,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高速增长阶段,诸多厂家和企业将精力、财力投放在整合营销当中,经营重心并未向运营维护转移,因此设备运营维护处于宝贵的“黄金发展期”。   中科天融运营商务具有绝对优势   中科天融是国内最早进入在线监测设备运营的专业环保企业,并且获得了国家颁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甲级运行资质和水、气污染源监控设备运营资质(正式),是同行业中较早通过三标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公司,拥有健全的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 运营服务站   中科天融专门负责项目技术与运营服务的总部运营服务部设置呼叫中心、技术支持、客户服务三个工作小组。拥有技术人员70多人,大多为在线监测领域内的高精人才,形成矩阵式服务架构,以保证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并且,中科天融在全国设立了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北区六个办事处,代表公司行使当地技术服务与运营业务职能。   中科天融目前的运营盈利业务主要包括:烟气在线监测系统运营维护、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运营维护、CEMS监控平台维护、CEMS系统升级与改造、运营备件耗材销售与备机租赁业务、运营带动整机销售业务。   目前,中科天融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拥有近2000套设备的成功运营与管理经验,运营覆盖率接近70%。中科天融具备运营了目前绝大多数主流产品的技术实力,除了保障中科天融自有产品的运营以外,运营品牌涵括宇星、聚光、雪迪龙、先河、环科、西克、中绿、泰肯、牡丹、小桥流水等一二线主流品牌,在竞争中具备无可比拟的领先优势。   中科天融的典型运营案例主要有:   (1)2006年临沂项目烟气和水质在线监测运营,总计30套;   (2)2006年滨州运营服务站成立,负责辖区内40余套烟气设备的运营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   (3)2007年聊城办事处成立,负责辖区内70余套水质在线设备的运营维护工作;   (4)2008年潍坊服务站成立,负责包括我公司设备及其他设备厂商监测设备在内的运营维护工作;   (5)在广东、云南还通过与当地有资质的专业公司或者客户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对设备进行运营,来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与中科天融副总经理郭炜先生(左)合影   中科天融即将被央企中国节能环保投资集团控股,成为中节能属下的环保监测产业骨干二级公司,公司的定位也转变为力争成为环保行业龙头企业,同时也是为政府解决问题的服务型公司。   “中科天融”作为知名环境在线监测仪器生产、安装、供应、服务商,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必将成为这一领域的优秀品牌。   附录1: 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talroad.com.cn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949/   附录2: 中科天融拥有的自主专利技术 序号 项目内容(专利名称) 授权公告日 备注 1 烟气脱硫的预处理装置 2006.11.08 2025.7.25发明 2 利用锅炉烟气制取七水硫酸镁肥料的方法 2006.11.08 2025.8.1发明 3 烟尘浓度连续监测自动校准装置 2004.11.07 发明专利 4 多参数箱中气路汇流装置 2010.06.02 实用新型 5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中气水分离器、溢流排水装置 2009.07.17 实用新型 6 污水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中溶液定量装置 2009.08.14 实用新型 7 污水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中溶液测量装置 2009.08.21 实用新型 8 双光程烟尘仪快速开合装置 2009.07.03 实用新型 9 气体浓度测量装置 2009.08.14 实用新型 10 烟尘浓度连续检测激光发射装置 2004.03.10 实用新型 10 烟气采样同心防污隔离器 2003.03.05 实用新型 11 烟气流量温度组合测试装置 2003.03.05 实用新型 12 烟气浓度连续监测采样装置 2003.10.29 实用新型 13 环境综合监控管理系统V1.0 2009.12.30 软件著作权 14 紫外分析仪工作软件V1.0 2009.04.14 软件著作权 15 天融环境监理系统软件V1.0 2007.10.29 软件著作权
  • 波音与中科院青能所建立生物燃料研究实验室
    9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与波音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联合研究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青岛举行。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王利生(第一排左一)、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惠(第一排左二)、波音中国公司总裁王建民(DavidWang)(第一排右二)、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京华(第一排右一)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民航资源网2010年9月2日消息: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简称“中科院青能所”)与波音公司(Boeing Co.)共同投资组建的“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联合研究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青岛举行。青岛市委常委兼副市长张惠、中科院青能所所长王利生、波音中国公司总裁王建民(David Wang)、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京华等嘉宾出席了仪式,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2010年5月中科院青能所与波音公司签署协议,决定共同投资建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建立国际一流的航空生物燃料技术评价、微藻航空生物燃料技术、航空生物燃料加工炼制技术等研发平台,建成微藻航空生物燃料中试系统,提供高品质航空生物燃料产品,推动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的技术研发与产业示范。   青岛市常委兼副市长张惠在揭牌仪式上致词。她指出,中科院青能所与波音公司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及开展的相关科研工作,定会为今后航空生物燃油应用和实现航空减排开辟有效的途径。青岛市政府将会积极支持双方共同开发先进生物燃料技术,积极推动有关合作事宜落实,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轻环境污染、加快低碳经济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科院青能所所长王利生表示:“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建所之初就部署了从资源、转化、过程到产品的系统完整的创新研发体系。目前已经在微藻生物燃料的研究开发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并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们的初步认可。波音公司一直是全球航空航天业的领袖,也素来有着创新的传统 波音公司作为终端用户对开发航空生物燃料的前瞻性部署,必将会对中国乃至全球航空生物燃料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起到引领作用。”王所长还进一步提议,在中科院青能所与波音公司合作的基础上,联合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在青岛建立航空生物燃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共同推动中国航空生物燃料的产业化发展。   波音中国公司总裁王建民(David Wang)表示:“今天是我们与中科院之间长期合作关系的开始,我们将推动中国在新的可持续性航空能源领域的知识产权创新的发展。”   波音中国研发技术中心副总裁艾博恩(Al Bryant)表示:“波音的总体战略是在全球范围内波音客户运营其机队的各个地区加速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的产业化,我们与中科院青能所的合作是这一总体战略的一部分。通过我们与中科院的研发合作,我们一心致力于推动藻类航空生物燃料的发展。”   波音一直引领着世界范围内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的开发,目前正积极地与多家研究机构合作,为全球化的需求寻求地区性解决方案。迄今为止,波音已帮助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墨西哥、中东、印度和中国的高校及研究机构为生物燃料研究立项。   波音正致力于藻类和其它可再生资源生产的可持续生物燃料,这些资源不与粮食作物竞争土地或水资源。可持续生物燃料能减少燃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有助于减少航空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中科院与广东省共建珠三角国家大科学中心
    6月28日上午,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出席会议并讲话。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詹文龙、王恩哥,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出席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会见了白春礼一行。   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院省合作进展,并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合作任务,中科院和广东省签署了《共建珠三角国家大科学中心意向协议》《深化中科院佛山市合作协议书》等13项合作协议,通过了院省全面战略合作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建议、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联合工程筹备组建议名单。   白春礼代表中科院对广东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中科院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院省双方以共建国家科技创新新高地为目标,围绕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充分发挥中科院科技与人才优势、广东省区位经济优势,密切合作,在共建创新载体、转移科技成果、联合科技攻关、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白春礼指出,中科院将全力支持珠三角国家大科学中心建设,推动院省合作迈上新台阶 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突破一批制约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以院省科技合作为平台,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等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和势能 以广东省科学院重组为契机,依托全国科学院联盟,提升广东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朱小丹对白春礼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深化院省全面战略合作,对于增强广东省自主创新能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广东省将充分依托中科院在人才、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主动做好衔接配合和各项服务工作,全力确保各项合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据介绍,2009年中科院与广东省启动全面战略合作6年来,院省双方开展项目合作2800多项,累计新增产值2100多亿元,新增利税270多亿元。至2014年,中科院在粤科技队伍达到7600多人,服务企业近万家,为广东省企业培养培训技术和管理人才1万人次,全面实现了院省战略合作规划目标,院省合作已经成为新时期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 纽迈与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
    " _ue_custom_node_="true"纽迈与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 11月23日,“磁共振冻融成冰过程动态分析联合实验室”在甘肃兰州正式挂牌成立。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院长办公会议成员、西北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夏燕青,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巍研究员、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培强、总经理李向红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西北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张景光、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张智慧、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导及相关科研人员参加揭牌仪式。仪式由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青柏研究员主持。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青柏主持揭牌仪式西北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夏燕青讲话时表示,科学仪器对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至关重要。与科技企业联建实验室,是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引导和鼓励市场科研投入的切实举措。要进一步明确联合实验室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双方优势,突出融合交叉创新,快速形成合力,为冻土科学关键问题地破解、科学仪器的创新优化提供科技支撑。北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夏燕青致辞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培强致辞,并指出科研仪器研制必须面向科学前沿和科研需求,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将促进企业技术研发团队与科研需求紧密结合,帮助企业明确研发方向,促进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公司将进一步依托联合实验室合作平台,与冻土工程国家实验室共同努力把联合实验室打造成为协同攻坚、引领发展的新型融合交叉创新力量,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为全面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做出应有贡献。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培强致辞此外,纽迈总经理李向红女士表示,作为公司1号工程合作项目,从立项到谈判再到实施,纽迈都全心全意,付出了巨大投入,有着极深的情结。此次设备交付只代表公司的研制告一段落,并不是项目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随着使用过程中新需求的不断出现,纽迈将不断打磨、不断提升,力争为科学家们提供一台更为完善的设备,使低场核磁共振仪器成为科研发展中的一把利剑。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向红致辞 联合实验室主任温智研究员表示,联合实验室将依托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探索新型“产学研用”模式的科技创新平台,将聚焦冻土成冰冻胀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发展,力争通过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的紧密协同创新,实现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突破和关键核心仪器技术的重大发展。仪式合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与苏州纽迈分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土体冻融成冰过程动态分析系统”。欢迎留言或来电获取仪器详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