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科检测

仪器信息网中科检测专题为您整合中科检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科检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科检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科检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科检测话题讨论。

中科检测相关的资讯

  • 中科飞测“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专利获授权
    天眼查显示,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取得一项名为“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的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11458343B,授权公告日为2024年8月6日,申请日为2019年1月18日。背景技术玻璃材料在现代工业制造中被广泛使用,例如作为手机屏幕、光学透镜、电池片、曲面显示屏等。随着加工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玻璃产品被设计成曲面结构,以实现更好的功能或达到更好的外观。由于曲面部分加工难度较大,镜面曲面有较大的可能出现缺陷,从而影响其功能及外观,因此需要对这部分进行检测,以保证产品合格率。对玻璃产品表面缺陷的检测主要采用光学检测的方法,为了增加检测精度,减少误检率,往往需要对产品进行多通道检测,包括明场检测、暗场检测和背光检测。明场检测是通过探测待测物表面反射的光束强度,来实现对待测物表面进行检测的方法。明场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程序设定简单等优点,在工业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暗场检测是通过探测待测物表面的散射光强度,来实现对待测物表面进行检测的方法。暗场检测对凸起等缺陷的检测可实现更好的灵敏度。背光检测是通过使光束穿过玻璃产品,对透过玻璃产品的光束进行探测。背光探测对检测玻璃产品的崩边具有很高的精度。然而,现有技术通过多通道对产品进行检测的设备往往体积较大,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其中,检测设备包括:第一频闪光源,被配置为向承载面的待测物发射第一探测光,所述第一探测光经待测物形成第一信号光;第二频闪光源,被配置为向承载面的待测物发射第二探测光,所述第二探测光经待测物形成第二信号光,所述第一频闪光源和第二频闪光源被配置为多次交替地向所述待测物发射第一探测光和第二探测光;第一探测装置,被配置为多次交替地探测所述第一信号光和第二信号光,获取第一探测信息。所述检测设备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够减少误检。
  • 中科飞测发明“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新专利
    天眼查显示,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取得一项名为“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的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14688973B,授权公告日为2024年6月4日,申请日为2021年2月2日。 根据本发明的检测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半导体器件的关键尺寸逐渐缩小,在半导体制程中,小的生产误差也有可能引起半导体器件的失效,这就对半导体检测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半导体器件的生产过程包括:在硅基底上一层层沉积多层堆叠的膜层,并在每次膜层中通过刻蚀形成不同的图案。在刻蚀膜层形成图案的过程中,上下两层膜层的图案的位置必须满足套刻要求。为了监控上下两层膜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刻蚀膜层的同时在切割道区的膜层中形成套刻标记。通过对套刻标记进行套刻测量,确定上下层图案的对准误差,从而对半导体制程进行监控。现有技术中,套刻测量的方法包括:基于成像的光学测量方法(IBO),基于衍射的光学测量方法(DBO)以及基于莫尔条纹的测量方法。由于基于莫尔条纹的检测方法能够将小空间周期的套刻标记的对准误差转换为大空间周期的莫尔条纹的对准误差,从而能够提高检测精度。然而随着半导体器件集成度的提高,套刻标记的尺寸逐渐减小,莫尔条纹的检测方法逐渐显示出其优势。然而,传统的基于莫尔条纹的检测方法的检测速度较低,导致半导体生产的吞吐量较低。根据本发明的待测物表面图案标记的结构示意图据专利摘要显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其中,所述检测设备包括:发光装置,用于产生照射待测物的入射光,所述入射光用于在所述图案标记表面形成图案光斑,所述待测物表面具有图案标记,所述图案光斑用于与所述图案标记形成莫尔条纹,所述图案光斑包括多个条纹光斑,所述多个条纹光斑的条纹延伸方向不同;成像装置,用于收集所述信号光并根据所述物镜收集的信号光形成检测图像。所述图案光斑包括多个条纹光斑,所述检测设备获取的图案标记的信息较多,进而能够增加检测设备的检测功能,且能够提高检测速度。
  • 中科院安检仪器检测平台通过验收
    4月2日,由中科院合肥智能所承担的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复杂背景下毒品/爆炸物X射线散射探测试验平台”通过了验收。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该项目平台包括三套基本实验系统,分别是单色衍射实验系统、台式白光能谱衍射实验系统和白光多功能探测系统。三个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为安检仪器研制提供实验和验证平台。系统采用了能散EDXRD原理,针对毒品和爆炸物的探测,将EDXRD,XRD结合起来,采用多光源多传感器组合结构,找到了特定的检测空间角与特定能量段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并实现了一套复杂环境下避免干扰的探测谱增强方法。探测仪器出峰率高于国际最新探测数据的2.5倍,在全角测量上系统出峰率与PDF卡片对比吻合。   专家组认为,该检测平台的研制成功对高性能的安检仪器的集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为研制新型的毒品/爆炸物检测仪、专用仪器、便携式检测仪提供技术参数和支撑,为研发新型安全检测设备、提高我国的安检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试验场所。
  • 继中科润达后,上海又一核酸检测机构遭“假阳性”质疑
    近日,有网友反映又一核酸检测机构,上海钧济医学检验所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性问题。上海宝山大华二村居民林先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其岳母5月7日核酸检测为阳性,检测机构为上海钧济医学检验所。8日早,在未复测核酸且抗原阴性情况下,被转运至方舱。  9日下午,前述报告改为阴性,当日在方舱检测结果也为阴性,但其岳母至今仍在方舱,原定于12日出舱的出院小结中,也由疑似病例改为密切接触者,将转至定点隔离点。在同一机构检测的隔壁小区康泰新城居民陈先生也反映,相同的检测时间也出现类似情况。7号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次日接到区疾控通知立即转运,当日抗原阴性,要求再次检测核酸未被同意。陈先生称,转运至方舱后,随申办内原先显示的结果由阳转阴,“9号发现原来显示阳性的地方(核酸结果)显示阴性,同样的标本阳性变成阴性”。陈先生被告知预计将于12日出舱。核酸结果遭质疑  此前,中科润达的核酸检测结果频频出现“假阳性”。   一份在微博平台上传播的五里桥街道居民诉求书显示,2022年5月5日,小区发生了多起疑似“假阳”案例,均由中科润达实验室负责检验。  这些核酸样本显示阳性结果,但当天的同步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5月6日,在未知前一天检测结果的情况下,部分居民参加日常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同时,数位“假阳性”居民当天被转运至方舱,进入方舱后,由专业医疗检测机构进行核酸复检,检测结果也均为阴性。  5月11日,针对“假阳性”事件,润达医疗发布公告回应称,公司已要求中科实验室就相关情况启动内部自查,并配合有关部门调查,该公司股价也连续两日出现下滑。  记者注意到,中科润达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核酸检测“假阳性”的问题。4月20日,有部分网友在微博爆料称,由于中科润达的核酸检测结果不准确,导致自己被转运至方舱好几天。  上交所下发监管函  此次“假阳性”事件引发众多关注。5月10日,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针对网上部分市民对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5月11日,上交所也对润达医疗发布了监管函,就媒体报道相关事项提出工作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科润达公告称已开始内部调查,但网传的一份中科润达对5例样本检测结果的情况说明文件上,还盖着中科润达实验室的红章,签章日期为5月9日。  此文件中提到,回顾整个实验过程,严格符合上海市临检中心相关检测要求。每版随样本检测5个质控品(2个弱阳性和3个阴性),质控结果均在控,实验室操作规范,结果可靠。  资料显示,润达医疗旗下开展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第三方实验室共有两家,分别是上海中科润达精准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和黑龙江龙卫精准医学检验中心,其旗下控股子公司润达榕嘉疫情期间通过搭建移动方舱实验室提供新冠核酸检测业务。  今年3月,上海疫情形势逐渐严峻,中科润达作为上海本土检测企业,开始承担上海部分区域的核酸检测工作。中科润达在虹口区、黄浦区、浦东新区、宝山区已落地首批近300个“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并持续增建便民采样点,实现“步行15分钟核酸服务圈”。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润达医疗一直主攻普检业务,并非新冠核酸检测业务。天眼查资料显示,中科润达成立于2016年,是由中国科学院、润达医疗和巨星医疗联手创办。 当前,全国多个区域都在开展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为了加快检测速度,各地都引入了大批第三方检测机构,并为这些机构建设医学实验室、提升检测能力开辟绿色通道。以疫情挑战严峻的上海为例,目前全市已有上百家医学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业务,整体检测能力翻了好几番,为疫情防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  在规模快速扩容的过程中,针对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质疑也开始出现。公开信息显示,今年4月下旬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报称,合肥和合、诺为尔等医学检验实验室在区域核酸检测中,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更为严重的是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严重干扰合肥疫情防控大局。  关于“假阳性”结果,按照业内人士分析,核酸检测“假阳性”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采、送、检”操作不规范,中间出现样本污染或登记错误问题。有的是认定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在实践中,检测机构使用的试剂方案不同,对弱阳性的判定结果可能存在差异。还有的是因为在大筛期间,为追求出报告速度,一些机构对阳性结果没有进行复检就直接上报了。
  • 中科院理化所量子点荧光检测病变研究获新进展
    生物传感器在医学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临床上用免疫传感器等生物传感器来检测体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理化所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唐芳琼领导的研究团队采用超声雾化法制备的水溶性碲化镉量子点,实现对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定性定量分析。   日前,该研究成果在国际电化学与传感器领域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杂志《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相继发表两篇论文。相关工作已申请两项中国发明专利。   拓展纳米材料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已应用于监测多种细菌、病毒及其毒素。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来测量乙酸、乳酸、乳糖、尿酸、尿素、抗生素、谷氨酸等各种氨基酸,以及各种致癌和致变物质。   乳酸脱氢酶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的胞质内,并有着一定的正常范围。机体代谢异常,出现病变会引起乳酸脱氢酶含量的变化。因此,开发新型、快速、高效检测乳酸脱氢酶活性水平的方法可实现对常见的心肌炎、心肌梗塞、肾病、肝癌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实时调控。   “而将具有激发范围宽,发射光谱窄,荧光量子产率高,可通过调节尺寸、组成或结构来调节发射峰位,实现多色发光等优异光学特性的量子点用于开发信息容量大、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携带的生物传感器,成为光学生物传感器研究的新热点。” 该团队成员之一、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任湘菱说。   唐芳琼领导的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室一直致力于用价廉、可工程化的方法制备量子点并应用于生化检测,采用超声雾化法制备的水溶性碲化镉(CdTe)量子点实现对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定性定量分析。她们制备的新型生物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150~1500U/L,最低检测限达75U/L。   研究人员进而把这种方法拓展到血清中葡萄糖浓度的测定,并初步实现了对这两种物质的同时检测。她们构建的新型光学生物传感器与其他的量子点光学生物传感器(例如基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相比,不需要昂贵而复杂的生化分子修饰,方法简单快捷,操作易于掌握。此方法拓展了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为开拓生化检测分析的新途径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验和理论基础,促进了酶生物传感器的实用化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家庭化”   “通常用于检测乳酸脱氢酶的传感器制备过程复杂,需要一些复杂的分子,或者酶自身需要修饰,这样就需要一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人来操作。我们这个检测体系可以用一些商品化的酶,医疗或生物制品市场可以买到的酶直接进行配制,配制过程一般只需要半个小时。”任湘菱说。   大多数人会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医生们却认为这个时间过长。不过,去医院体检是件很麻烦的事。通常要排队、挂号、检查要花上大半天时间,过几天还要再去取结果。很多人嫌麻烦,就不去体检了。   “如果我们能做到检测设备微型化,检测方法很容易掌握,而且能快速检测。自己在家隔几个月检查一下,既能发现疾病隐患,又方便了居民。” 任湘菱说,“现在家庭自己检查血压、血糖的多些,检测其他指标的比较少,主要是因为检测设备技术复杂,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体检家庭化。”   该团队用这一新技术作了血清检测,其结果和医院常用的设备对比十分吻合。   “要实现体检家庭化,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未来我们会考虑做成试剂盒或试纸,和现在的血糖仪一样是用试纸插进去读数。”任湘菱说,“这属于光学传感器,我们主要的研究领域是生物试剂和纳米材料,因此也希望能和进行光传感、光器件研究的人合作,将比色转化成读数。”
  • 中科天融:环境监测领域的优秀品牌
    “100家国产仪器厂商”专题:访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为推动中国国产仪器的发展,了解中国国产仪器厂商的实际情况,促进自主创新,向广大用户介绍一批有特点的优秀国产仪器生产厂商,仪器信息网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启动“百家国产仪器厂商访问计划”。日前,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走访参观了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天融副总经理郭炜先生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   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天融)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金3000万元。中科天融是六合集团环保与节能产业发展实体下设的专业公司,主营业务为节能环保监测系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运营服务,致力于为环境保护和能源监测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环保行业一直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市场份额逐年增大,已经逐渐成长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而烟尘、水污染的在线监测以及污染源的监控平台的市场更是异军突起,成长迅速。中科天融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烟气、水在线监测系统集成与研究的企业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沉积,目前在产品开发、市场运营、品牌塑造、售后服务、管理等全方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销售收入也从当初的200多万跃升到1个亿。 坚持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发,始终走在环保监测技术前沿   中科天融与国家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航天科技和科工集团各研究院以及国内多家著名高校进行技术合作。与北大微电子、美国ES公司共同建立节能环保监测专用芯片的研发工作,与MIT共同开发生物芯片技术研发工作。与欧、美、日、韩等国际知名环保企业也有广泛的合作。拥有自主专利专有技术十数项,在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科天融独立和合作建立的研究设计和实验平台有:   (1)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仪器检测实验室;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测试实验室;   (3)哈工大市政环境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4)哈尔滨工业大学减排与监测联合研究中心;   (5)北京大学化学系联合实验室;   (6)北京大学物理系光学加工实验室;   (7)北京环科院大气所合作实验室;   (8)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联合实验室;   (9)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联合实验室;   (10)哈尔滨工业大学防控减灾联合实验室。   其中,中科天融与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的 “减排与监测联合研究中心”是2009年成立的,该中心将发挥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结合中科天融在工程实践的经验,紧紧围绕“减排和环境监测”这一主题,以国家战略目标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具有原创性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技术推广。 累计销售近2000台/套在线监测设备,市场占有率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中科天融的主导产品包括: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TRII系列产品、水质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OD系列产品、污染源监控软硬件平台、PG-250便携式气体分析仪,重金属污染物在线监测,VOC在线监测、氨氮在线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站,能源及环境决策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能源环保监控系统。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TR-600   近年来,中科天融在全国建立起了完整的市场营销网络,下设1个分公司、6个区域办事处和10个服务站,在国内有近20个行业或区域代理商。中科天融汇聚了业内优秀的技术研发及商业运作团队,凭借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以及先进的市场运作,主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业内领先地位,在全国范围内省级的在线监测设备资格入围或统一招标中,中科天融中标率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已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累计销售产品近2000台/套,为800多家用户提供运营服务。   中科天融的典型业绩主要有:   2006年独家中标吉林省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项目;入围北京市、山东聊城、烟台市、滨州、临沂、日照市等在线监测项目招标,在山东各地市建立了天融品牌的美誉度;自2006年入围北京项目招标以来,市场分额占全市新增设备的90%以上;   2007年入围国内技术和管理要求最严格的上海市在线监测项目招标;中标全国最大的山西省在线监测项目招标,综合排名第一;入围陕西省在线监测项目招标;   2008年入围黑龙江在线监测项目招标;入围河北省在线监测项目;中标辽宁省在线监测项目招标;中标新疆自治区在线监测项目招标;   2009年入围北京、山西等多个城市在线监测项目并中标。 中科天融装配车间 “在线监测设备运营市场容量20多亿,中科天融重心向运营维护发展”   在政策的导向和指引下,短短的几年时间,环保在线监测设备的普及率大大提高,目前国内各种原理的在线监测设备数量上万台,保有量每年仍以近20%的速度高速增长。   我国环保设备运营管理市场处于“黄金发展期”   在线监测设备多用在污染源排放口,环境恶劣,工况差。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定期进行正确的维护保养,方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监测数据的有效。但由于在线设备维护技术要求高,人员素质要求高,一些上了在线设备的排污企业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设备“瘫痪”现象随处可见。随着“数据执法”、“数据收费”的管理模式逐步被环保监管部门所运用,市场对第三方有偿的维护保养、耗材更换、设备维修的需求越来越多。在线设备的有偿运营管理已用国家法律条文的方式加以明确。   按目前的设备数量与运营维护费用估计,运营市场现有容量有20多亿元。同时通过运营“圈地”后,由运营带动的潜在盈利上百亿,且该数据随着产品保有量的递增而膨胀。目前在线监测行业受政策强力引导和支持,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高速增长阶段,诸多厂家和企业将精力、财力投放在整合营销当中,经营重心并未向运营维护转移,因此设备运营维护处于宝贵的“黄金发展期”。   中科天融运营商务具有绝对优势   中科天融是国内最早进入在线监测设备运营的专业环保企业,并且获得了国家颁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甲级运行资质和水、气污染源监控设备运营资质(正式),是同行业中较早通过三标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公司,拥有健全的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 运营服务站   中科天融专门负责项目技术与运营服务的总部运营服务部设置呼叫中心、技术支持、客户服务三个工作小组。拥有技术人员70多人,大多为在线监测领域内的高精人才,形成矩阵式服务架构,以保证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并且,中科天融在全国设立了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北区六个办事处,代表公司行使当地技术服务与运营业务职能。   中科天融目前的运营盈利业务主要包括:烟气在线监测系统运营维护、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运营维护、CEMS监控平台维护、CEMS系统升级与改造、运营备件耗材销售与备机租赁业务、运营带动整机销售业务。   目前,中科天融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拥有近2000套设备的成功运营与管理经验,运营覆盖率接近70%。中科天融具备运营了目前绝大多数主流产品的技术实力,除了保障中科天融自有产品的运营以外,运营品牌涵括宇星、聚光、雪迪龙、先河、环科、西克、中绿、泰肯、牡丹、小桥流水等一二线主流品牌,在竞争中具备无可比拟的领先优势。   中科天融的典型运营案例主要有:   (1)2006年临沂项目烟气和水质在线监测运营,总计30套;   (2)2006年滨州运营服务站成立,负责辖区内40余套烟气设备的运营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   (3)2007年聊城办事处成立,负责辖区内70余套水质在线设备的运营维护工作;   (4)2008年潍坊服务站成立,负责包括我公司设备及其他设备厂商监测设备在内的运营维护工作;   (5)在广东、云南还通过与当地有资质的专业公司或者客户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对设备进行运营,来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与中科天融副总经理郭炜先生(左)合影   中科天融即将被央企中国节能环保投资集团控股,成为中节能属下的环保监测产业骨干二级公司,公司的定位也转变为力争成为环保行业龙头企业,同时也是为政府解决问题的服务型公司。   “中科天融”作为知名环境在线监测仪器生产、安装、供应、服务商,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必将成为这一领域的优秀品牌。   附录1: 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talroad.com.cn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949/   附录2: 中科天融拥有的自主专利技术 序号 项目内容(专利名称) 授权公告日 备注 1 烟气脱硫的预处理装置 2006.11.08 2025.7.25发明 2 利用锅炉烟气制取七水硫酸镁肥料的方法 2006.11.08 2025.8.1发明 3 烟尘浓度连续监测自动校准装置 2004.11.07 发明专利 4 多参数箱中气路汇流装置 2010.06.02 实用新型 5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中气水分离器、溢流排水装置 2009.07.17 实用新型 6 污水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中溶液定量装置 2009.08.14 实用新型 7 污水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中溶液测量装置 2009.08.21 实用新型 8 双光程烟尘仪快速开合装置 2009.07.03 实用新型 9 气体浓度测量装置 2009.08.14 实用新型 10 烟尘浓度连续检测激光发射装置 2004.03.10 实用新型 10 烟气采样同心防污隔离器 2003.03.05 实用新型 11 烟气流量温度组合测试装置 2003.03.05 实用新型 12 烟气浓度连续监测采样装置 2003.10.29 实用新型 13 环境综合监控管理系统V1.0 2009.12.30 软件著作权 14 紫外分析仪工作软件V1.0 2009.04.14 软件著作权 15 天融环境监理系统软件V1.0 2007.10.29 软件著作权
  • 中科院研发水稻全根系磁共振成像无损检测技术
    记者24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了解到,该院技术生物所和强磁场科学中心共同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利用造影剂加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水稻全根系无损检测,为植物根系全生长周期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新方法。   根系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根系生长在不透明的土壤中,缺乏快速、准确、无损的原位观测方法,影响了对植物根系的深入研究。传统的根系研究方法采样破坏性大、工作量大、准确性较低。   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在医学上广泛应用的成像技术,其具有无损检测和分辨率较高等优点。中科院研究人员利用强磁场科学中心高场强成像装置为植物根系全生育期成像找到了一个更加优越的研究平台。   此外,水稻根系的磁共振成像也面临着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较低等技术问题与挑战。研究人员利用磁共振造影剂来提高根系成像品质,并通过反复试验,得出不影响植物生长、真实反映根系状况的造影剂使用剂量和浓度。   据了解,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上。
  • 中科院首次发展高选择性检测GSH荧光传感器
    近日,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学研究组首次发展了一类在活体细胞中选择性检测谷胱甘肽(GSH)的反应型荧光传感器。相关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自由基损伤是组织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许多疾病,如心脏病、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和肿瘤等的损伤机制中都有自由基的参与。   “含巯基的生物小分子,如半胱氨酸(Cys)、同型半胱氨酸(Hcy)、GSH,会通过清除生物体系内过多的自由基来维持氧化还原平衡。”该研究组副研究员陈玉哲说。   据介绍,作为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含巯基生物小分子,GSH不仅参与了细胞抗氧化反应、维持机体的氧化还原平衡,还参与了调节细胞增生、机体免疫应答以及在神经系统中充当神经调质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然而,含巯基的生物小分子结构和反应活性的相似性,往往使得一般检测GSH的荧光探针对Cys和Hcy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响应。因此,发展高选择性检测GSH的荧光传感器仍然存在巨大挑战。   在文章中,研究组报道了一类基于单氯代BODIPY类衍生物的比率式荧光化学传感器。不同于传统的荧光检测机理,研究组利用了全新的“两步反应”,将GSH与Cys和Hcy区分开来。   “常规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巯基和传感器之间发生反应来实现,因而对GSH、Cys和Hcy会产生相似的响应 而我们利用新颖的两步反应机制,Cys和Hcy通过巯基和氨基的协同反应最终生成氨基取代的产物,而GSH生成巯基取代的产物,使其在光谱上产生明显的变化,与Cys和Hcy区分开来。”陈玉哲阐述。   业内专家认为,该成果将为研究肿瘤、心脏病、衰老等疾病的影响及诊疗手段提供新的方法。   据了解,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973”计划以及中科院“百人计划”的资助
  • 中科院建立重金属离子可视化检测新方法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王素华研究团队近期在重金属离子污染现场快速敏感检测研究领域中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可视化检测的新方法,并研制出新型的可视化传感器。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的Analytical Chemistry、英国皇家化学会的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和Nanotechnology国际期刊上。   痕量重金属离子检测目前主要依赖于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实验室方法。尽管这些方法检测精度比较高,但仪器耗资昂贵、运行费用高、操作要求多,检测比较费时、费力,而且测量时需萃取、浓缩富集或抑制干扰等复杂前处理过程。   针对这些难题,智能所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制备出针对汞离子的特异性有机螯合配体,与汞离子通过配体交换反应形成螯合物,进一步在发光量子点表面发生快速的阳离子取代反应,导致量子点的荧光效率发生改变,从而通过荧光强度和颜色的变化实现对汞离子的高灵敏选择性检测(Anal. Chem. 2012, DOI: 10.1021/ac302822c)。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荧光发射峰位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同时伴随着量子点的黄光会逐渐演变成红光(如图示)。研究人员进一步设计并组装了针对汞离子的纸质传感器,实现了对纯水、自然湖水中汞离子的快速可视化检测。   研究团队提出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具有不依赖大型贵重的分析仪器、可进行裸眼观测、响应时间快等优点,能够实现痕量重金属离子的现场快速可视化检测。   研究人员又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发光氧化石墨烯的新型比率荧光纳米复合探针,通过探针不同颜色荧光的比率变化,可将其应用于可视化检测分辨不同价态的铁离子(Fe2+)。在紫外光照下,随着Fe2+浓度的增加,探针的荧光颜色从红色变为蓝色,从而实现对Fe2+的可视化检测(Nanotechnology 2012, 23, 315502)。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对氧化石墨烯的多层规整自组装,研制出了由多层氧化石墨烯组装的电极材料,结合电化学原理,可实现对铜离子的高选择性和敏感检测(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 22631)。   该研究得到国家973项目“应用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 图示:针对重金属汞离子的现场快速可视化检测
  •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发生物分子“检测平台”
    p   “有没有一种东西,在一个事物的萌芽状态,就能检测出它的存在,从而加以预防与干预?”昨天,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发布信息,他们不仅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分子界面分析仪”,还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能产业化的便携式“生物分子界面分析仪”,体积只有“生物分子界面分析仪”的八分之一,检测灵敏度则要比现在最先进的光学检测还要提高40%。 /p p   “‘生物分子界面分析仪’其实是一个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检测平台,花了我们四五年时间攻关。”中科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张威博士介绍,例如,天热,湖中有蓝藻,而且突然发展很快,“生物分子界面分析仪”就可在看不到蓝藻时,通过水样微囊藻毒素检测,快速检测出其藻毒素变化,从而预先知道蓝藻发展趋势。 /p p   记者在实验室看到,这个便携式“生物分子界面分析仪”像一个微型小锅,只有450克。“我们采用了薄膜压电技术,利用薄膜压电晶片实现生物分子界面分析,分析的是分子与分子间的结构变化。”张威从专业角度介绍其工作原理。 /p p   只见实验人员将不同水质的水,引入已采过样的芯片上,电脑上很快出现不同的曲线。“通过分析频率变化,可获得吸附层相应的质量、吸附层厚度、粘弹性等信息。”实验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世界上这样一台先进的同类产品,售价在100万元以上。而苏州医工所研发的“生物分子界面分析仪”价格只有同类产品的一半。许多参数,甚至还要优于国外产品。 /p p   根据第三方检测结果,其温度测定设定在37℃,1小时内温度波动度只为± 0.04℃,而国际同类产品温度波动度要达± 0.08℃,频率1小时内测量频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1.5Hz,部分指标超过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p p   张威告诉记者,针对高校和企业、个人研究人员,他们还研发了便携式“生物分子界面分析仪”,专门用于某类定向测试。“该‘迷你’产品的单项性能与‘生物分子界面分析仪”相当,但价格仅5万元,进一步拉低了检测门槛。” /p p   “我们开发出的这两款产品,最核心的技术还是在自主研发的芯片上,该芯片突破了国外垄断产品的技术壁垒。”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这两款产品已获15项发明专利授权,申请的国际PCT专利也已进入日本和美国。 /p
  • 中科院电工所光伏系统检测实验室落户保定
    7月28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与保定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保定光伏系统检测实验室。该实验室落户保定,填补了河北省太阳能产品检测认证和高端产品研发空白。   根据协议,光伏系统检测实验室将进行太阳能光伏系统相关的控制器、逆变器、跟踪系统等研发实验平台建设和相关产品的室内检测,并依托全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优势,进行技术咨询、人才培训。该系统纳入中科院“太阳能行动计划”,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家级的太阳能光伏平衡系统测试、研发、示范的公共研究中心,并努力成为国际权威的检验中心。该实验室的建设,将使保定太阳能产业链实现向更高端链接,为中国电谷赋予更强的生命力,对于促进全省新能源产业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株洲药检所与中科院共建食品安全检测与生态环境实验室
    6月25日, “食品安全检测与生态环境研究联合实验室”揭牌。该实验室由株洲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和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建,在株洲市首创了国家科研机构与区域性专业检测机构科研合作的模式。   农业生态环境是食品安全的基础。据介绍,该实验室之所以选择食品安全监测与农业生态环境为研究方向,就是希望从源头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实验室将主动介入株洲市农业基地的开发,检测各基地是否符合种植标准 建立株洲市食品安全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技支持 联姻企业,开发安全食品。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王克林,株洲市领导张国浩、肖文伟、谢罗生等为实验室揭牌。
  • 中科院合肥智能所研制的安检仪器检测平台通过验收
    4月2日,由中科院合肥智能所承担的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复杂背景下毒品/爆炸物X射线散射探测试验平台”通过了验收。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该项目平台包括三套基本实验系统,分别是单色衍射实验系统、台式白光能谱衍射实验系统和白光多功能探测系统。三个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为安检仪器研制提供实验和验证平台。系统采用了能散EDXRD原理,针对毒品和爆炸物的探测,将EDXRD,XRD结合起来,采用多光源多传感器组合结构,找到了特定的检测空间角与特定能量段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并实现了一套复杂环境下避免干扰的探测谱增强方法。探测仪器出峰率高于国际最新探测数据的2.5倍,在全角测量上系统出峰率与PDF卡片对比吻合。   专家组认为,该检测平台的研制成功对高性能的安检仪器的集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为研制新型的毒品/爆炸物检测仪、专用仪器、便携式检测仪提供技术参数和支撑,为研发新型安全检测设备、提高我国的安检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试验场所。
  • 中科院兽药痕量残留检测系列技术实现产业化
    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唐宏牵头研制的兽药痕量残留快速检测系列技术不久前落户江苏泰州,进入产业化阶段并投放市场。   据介绍,该系列技术最短10分钟内可检测出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抗生素、违禁化学药品等。通过与江苏省合作,依托该技术的8大类80多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已经面市。此举成为中科院在构筑食品安全技术保障体系中迈出的坚实步伐。   “由于兽药残留检测的科目繁多,标准也不一样,加之违禁添加药品无奇不有,检测技术也必须覆盖广。这要求研发人员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国家监管部门预警信号启动之际,就能迅速拿出相应产品。”唐宏说。   据了解,在中科院院地合作局的领导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泰州成果转化中心早在2年前就与泰州国家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园区共建了泰州蛋白质工程研究院。该研究院在过去两年中,已获得了十几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克隆抗体,并与江苏省质监局一起确定了产品标准近30项。   泰州蛋白质工程研究院目前已建设胶体金试纸和酶联免疫试剂盒生产基地,年产能分别达到100万条和1万盒,年产值逾5000万元。   唐宏认为,中科院若能整合物理、化学、材料、生物、遥感、环境、自动化与智能化、声光电等领域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优势,在国家食品安全检测方面,一定能创制出更多便携、精密的智能仪器和检测试剂等,并制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从而推动我国食品安全事业向前发展。   另据悉,北京市政府近日得知中科院拥有此类技术后,已表示将与中科院携手构筑北京食品安全屏障。
  • Upsolar与浙江中科院共同打造光伏检测研究院
    近年来,光伏产业海外市场冷遇,由于政府出台“金太阳示范工程”等相关政策的扶持,致使国内掀起一阵光伏电站的投资热潮。然而,有许多投资者并不了解光伏电站建成后,要实现保值甚至增值,离不开专业的运营维护。一般电站自建成以后,运行期限为25年,要在运营期限维持电站的正常运作,并保证其拥有稳定的发电效率,才能将电站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作为在海外拥有丰富电站运维经验的企业,优太国际新能源有限公司(Upsolar)就携手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在浙江嘉兴建立了浙江中科优恒检测研究院,并于6月18日正式挂牌。检测研究院成立后,将负责光伏系统运营维护及电能质量提升等相关工作 此外,光伏系统的关键部件,组件,逆变器和整体光伏系统检测也会是研究院的主要业务。   中科优恒依托中科院的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及人才资源等优势,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撑及权威性资质条件。领先的技术水平,还让中科优恒参与了研究课题为:“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能效优化及运维研究”的国家863项目申请 除了技术上的优势,电站运维的管理经验也是中科优恒的核心竞争力。中科优恒总经理刘鹏称:“中科优恒的建立,是国内电站运维市场的一个重要里程,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在国内签署了27兆瓦的项目,为国内市场开发迈出了坚定的一步。接下来,Upsolar会把欧洲的成功经验,应用范例不断引入国内,让中科优恒更好的为国内市场和客户服务。”   现今,国内有不少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发电项目都正在运转和投建。对这些电站的运维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若是运维不当,则会导致其大幅降低发电效率,无法完成预计收益。如此看来,对光伏电站设备的及时检测、维护、将换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如今国内又缺乏专业的电站维护经验,投资方和业主将其交由专业的第三方运维机构管控,不失为理想的选择。   中国的光伏行业过去一直集中在组件生产这一领域,而过度依赖海外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等问题都已经逐步暴露。就在此前,欧盟公布了对华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的初裁结果,给国内光伏行业再次敲响了警钟,而在这样的局面下,光伏发展国内市场势在必行。随着国内光伏产业的转型,许多光伏电站项目将被大力新建,电站运维作为产业链下游的服务行业之一,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一专业化服务模式的兴起将助国内光伏发电蓬勃发展。
  • 中科院高能所研发X射线三维检测设备 可为功率半导体做“CT”
    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获悉,由该所济南研究部(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可为功率半导体做“CT”(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功率半导体封测新添“利器”——“全自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缺陷X射线三维检测设备”,近日在湖南株洲举行的功率半导体行业联盟第八届国际学术论坛上亮相推出,备受业界关注。中科院高能所副研究员、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锐影检测)总经理刘宝东博士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IGBT是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被誉为电力电子装置的“心脏”,在高铁、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IGBT模块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需要及时散掉,它通常存在两个焊料层,焊料层气孔会严重影响散热效率,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气孔率严格控制。目前,常用的检测手段是超声检测,但非常容易受散热柱的干扰,导致检测偏差。同时,超声检测要将模块浸入到水中,需要隔离水的工装,还需要人工操作,检测过程复杂,难以实现在线检测,效率较低。此外,普通的二维X光成像会将IGBT模块两个焊料层混在一起,无法区分,并且有些大功率模块带有散热柱,会严重影响气孔检测的准确率。针对这些问题,中科院高能所研发团队基于10余年在大尺寸板状物三维层析成像领域的技术积累,在成功研发专用于板状古生物化石的X射线三维层析成像仪器(1.0版)基础上,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工业CT,针对集成电路先进封装的检测需求,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发出分辨率更高、更成熟的2.0版“全自动IGBT缺陷X射线三维检测设备”。刘宝东称,该2.0版设备依托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和先进的缺陷智能检测软件算法,并将人工智能算法引入检测系统,可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自动识别及分拣,为IGBT模块封测提供全自动在线无损检测解决方案,从而大大提高检测效率,保障IGBT模块的产品品质。他表示,在功率半导体封测设备研发过程中,研发团队也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化经验。而作为中科院高能所与地方合作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锐影检测为团队经验技术转化为成熟产品提供了良好平台,从而打通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完)
  • 中科院研发出重金属残留快速检测新法
    针对不法商家的&ldquo 染色中草药,科学家研发出重金属残留快速检测新法   新华社合肥7月29日电(记者蔡敏)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近日研发出一种纳米复合探针,用于检测水样中铜离子的新方法,并据此原理开发出针对&ldquo 染色中草药&rdquo 中铜残留的现场可视化鉴别技术。该研究成果已在美国化学协会的《分析化学》期刊上发表。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人体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但是过量的铜摄入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失去生理活性,诱导疾病的产生。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为了使中草药的颜色更鲜艳,&ldquo 卖相&rdquo 更好,利用含铜无机盐对药材进行着色和增重,使中草药成了&ldquo 毒胶囊&rdquo 。   染色后的中草药很难通过传统的&ldquo 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烧&rdquo 等传统经验进行性状鉴别,研究人员以快速判断鉴别中草药的安全性为目标,通过将两种不同波长发射的量子点通过共价连接形成复合物,获得了对不同水样及中草药中微量铜的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识别的纳米杂交荧光探针,能迅速识别铜离子。   由于铜离子对不同发射量子点的淬灭效果有区别,实现荧光信号由绿色到红色的高灵敏可视化响应。研究人员进一步将这种探针滴到铜着色的草药表面,在紫外灯照射下,可以观察到,探针在没有铜着色和铜着色的两片草药上,呈现非常明显的颜色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这种传感方法,草药中铜残留的检出量比用传统的原子发射光谱法更精确,而且不需要大型仪器(普通紫外灯即可),能进行裸眼观测、响应时间快。这一研究成果在药品安全及食品安全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华中科大刘世元教授团队发表光学晶圆缺陷检测领域系统综述
    作者:荆淮侨 来源:中国科学报受SCIE期刊《极端制造》极端制造编辑部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世元团队近日在该刊上发表了《10nm及以下技术节点晶圆缺陷光学检测》的综述文章,对过去十年中与光学晶圆缺陷检测技术有关的新兴研究内容进行了全面回顾。随着智能终端、无线通信与网络基础设施、智能驾驶、云计算、智慧医疗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先进集成电路的关键尺寸进一步微缩至亚10nm尺度,图形化晶圆上制造缺陷的识别、定位和分类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传统明场检测方法虽然是当前晶圆缺陷检测的主流技术,但该方法受制于光学成像分辨率极限和弱散射信号捕获能力极限而变得难以为继,因此亟需探索具有更高成像分辨率和更强缺陷散射信号捕获性能的缺陷检测新方法。据了解,晶圆缺陷光学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包含了缺陷可检测性评估、光学缺陷检测方法、后处理算法等三个方面。其中,缺陷可检测性评估,包含了材料对缺陷可检测性的影响、晶圆缺陷拓扑形貌对缺陷可检测性的影响两个方面。在多样化的光学缺陷检测方法上,目前,晶圆缺陷光学检测系统可根据实际使用的光学检测量进行分类。在后处理算法方面,根据原始检测图像来识别和定位各类缺陷,关键在于确保后处理图像中含缺陷区域的信号强度应明显大于预定义的阈值。在该综述研究中,也总结了代表性晶圆缺陷检测新方法。具体可划分为明/暗场成像、暗场成像与椭偏协同检测、离焦扫描成像、外延衍射相位显微成像、X射线叠层衍射成像、太赫兹波成像缺陷检测、轨道角动量光学显微成像。研究人员认为,基于深度学习的缺陷检测方法的实施流程非常简单。首先,捕获足够的电子束检测图像或晶圆光学检测图像。其次,训练特定的神经网络模型,从而实现从检测图像中提取有用特征信息的功能。最后,用小样本集测试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并根据表征神经网络置信水平的预定义成本函数决定是否应该重复训练。据介绍,尽管图形化晶圆缺陷光学检测一直是一个长期伴随IC制造发展的工程问题,但通过与纳米光子学、结构光照明、计算成像、定量相位成像和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其再次焕发活力。该团队介绍,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景主要包含以下方面:首先,为了提高缺陷检测灵敏度,需要从检测系统硬件与软件方面协同创新。同时,为了拓展缺陷检测适应性,需要更严谨地研究缺陷与探测光束散射机理。此外,为了改善缺陷检测效率,需要更高效地求解缺陷散射成像问题。除了IC制造之外,上述光学检测方法对光子传感、生物感知、混沌光子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人员表示,通过对上述研究工作进行评述,从而阐明晶圆缺陷检测技术的可能发展趋势,将为该领域的新进入者和寻求在跨学科研究中使用该技术的研究者提供有益参考。华中科大机械学院研究员朱金龙、博士后刘佳敏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华中科大教授刘世元以及朱金龙为共同通讯作者。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88/2631-7990/ac64d7
  • 无锡中科光电中标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环境监测项目
    2013年9月30日,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中标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中标产品包括气溶胶激光雷达及被动式DOAS仪。
  • 民企2000万联姻中科院 推食品安全检测仪
    8月15日, 一家在烟台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一下出资2000万元与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联袂搞研发。8月15日,双方在烟台签署协议,宣告由众多海归博士和科学家提供强有力支持的联合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引人关注的是,联合研发中心首次推出食品安全检测仪项目,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二家拥有该类技术的企业,已承接多个国家级职能检测机构的订单过亿元。   位于莱山区的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5月,为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尽管诞生时间不长,但这家以传统汽车零部件和工程机械加工为主的企业,能适时调转结构,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业转型。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家有着“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企业”等头衔的企业,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过国家火炬计划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山东省中小企业扶持基金。   在8月15日,双方签署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与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协议书》显示,联合研发中心将致力于食品安全与环境检测仪器、生物技术和环境治理等三个领域的研究、开发。协议中,海诚高科此次出资2000万元,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1:1资金配套。   海诚高科董事长赵君才告诉记者,他们将结合自身优势,首先进军国内需求量大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力争三年内成为国内同行业第一品牌。   据双方在签约仪式上透露,前景普遍被看好的这一食品安全分析仪器项目,已经完成向产业化转化的所有工作,产品样机测试已完成,即将批量生产。这项技术在全球仅有德国GERSTL公司一家生产,烟企为世界第二家拥有该类技术的企业。   产品尚未上市,订单纷沓而来。赵君才透露,他们已承接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卫生部等国家职能检测机构订单过亿元。   “通过产学研合作,烟台本地企业有力提高了持续创新能力。海诚高科与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就是一对成功的结合。”出席签约仪式的烟台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了解,烟台这家民企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产品和技术,得到了美国一家投资集团的极大关注和认可。预计今年10月底,来自美国的第一笔700万美元私募基金将到位,第二笔1500万美元也将在年底后到位。根据公司计划,海诚高科明年上半年将力争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 热烈祝贺中科光电大气立体监测走航车下线
    2016年11月10日,中科光电大气立体监测走航车在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举行隆重的下线仪式。参加走航车下线仪式的领导有:中科光电 首席科学家刘文清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刘建国副院长、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健博士、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叶华俊董事长、无 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万学平总经理及安光所与中科光电相关技术骨干。  中科光电立体监测走航车以刘文清院士提出的移动走航观测平台为支撑,搭 载了高能高频颗粒物激光雷达、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温湿度雷达、激光风廓线雷达等地基遥感监测设备,能够在100公里/小时的时速下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环 境气象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数据集成分析系统,可实时反应区域和局地空气质量演变过程,为区域空气质量变化进行“情景复盘”并辅助预报预警决策支撑, 能够在重污染天气应对、重大空气质量安保、区域空气优良天气达标管理、空气质量站点精细化动态化分析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科光电立体监测走 航车,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专项中的重大项目“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技术”平台,紧密依靠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 研究所技术团队,经过近一年的技术论证、设计,经过天津、北京、南昌、杭州G20、广州、安阳等地外场测试与服务,克服我国地域条件、气候复杂等因素,测 试过程实现设备、车辆连续走航观测2万公里无维护的记录,在保障单次续航时间超过10小时的基础上,顺利实现了批量生产。  中科光电将不断提升与完善立体监测产品、解决方案与应用服务能力,为保障空气质量、改善空气质量,早日实现“中国蓝”贡献自己的力量。专家领导详细了解走航车的配置及特点专家领导在走航车前合影留念走航车参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重污染天气保障技术交流
  • 企业与中科院合办食品安全实验室 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
    面对愈演愈烈的食品添加剂风波,添加剂企业也坐不住了。6月18日,在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上,福建日品食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订框架协议,在厦门市联合建立一个设施完善的食品安全实验室。   “食品企业伤不起。一旦查出问题,企业也就完了。”日品食研总经理徐光荣说。他表示,目前国内农牧业大多仍是分散经营,面对千千万万个农户,源头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原料、产品检验是食品企业的最后防线。但多数企业的检验部门,都只配备生产许可证要求的基本设备,对层出不穷的非法添加剂缺乏检测手段。   “塑化剂、瘦肉精的检测,企业就做不了,只能依靠第三方检测机构。但目前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大多集中在检验检疫、质监等政府部门,其本身承担着大量的监管、抽查任务,企业送检之后,往往要20天甚至一个多月才能拿到检验报告。”   因此,日品食研决定与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威机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食品安全实验室,配齐设备、人员,除对公司自身的原料、产品进行检验外,还将申请国家认证,作为公共平台,为其他食品企业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双方还将就如何“预知”新的非法食品添加剂的课题开展研究,改变目前要等问题暴露之后再增加检测项目的被动做法。
  • 中科院智能所研发水面机器人 实现水质立体断面原位检测
    p   日前,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研究所“973”首席科学家刘锦淮研究员课题组研发出“风光互补”自主式水面机器人。这款水面自动清洁机器人由水面漂浮物自动回收装置和水面机器人组成,类似于家庭清洁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各种海洋、湖泊、河道、滩涂及景区内的湖泊、池塘的固体垃圾、浮萍等清理,以及危险区域进行远程作业,提高安全性和高效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width=" 250" height=" 333" title=" 风光互补水面机器人.JPG" style=" width: 250px height: 33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0c277c09-0e58-48a5-9415-05a96aee0ab2.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img width=" 250" height=" 250" title=" 02.png" style=" width: 250px height: 25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7fcca8d7-72b0-4a3b-bb84-7059f2ebb0ab.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风光互补水面机器人通用平台 /strong /p p   据介绍,该水面机器人相对于现有水面无人船具有独特优势:动力来源于大容量电池、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混合电源系统,解决了水面机器人长时间持续巡航的动力问题 采用视觉和雷达双模目标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水面目标的路径优化和自主壁障等智能算法,解决了水面机器人的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实时避障问题 融合了多模导航系统、三维电子罗盘、驱动器自动调速控制技术、高带宽无线数据实时传输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了水面目标自动控制问题 /p p   此外,该项目研究成果以水面机器人为通用平台,可搭建多种自主研制的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水质监测仪器并小型化后集成到水面机器人平台之中,形成水质监测移动实验室,取代目前常用的水质固定监测站或者监测浮标,实现任意水域、全天候、原位和低成本水质监测与预警。 /p p   据相关科研人员介绍,国内现有的水面机器人水质检测与采样技术一般只能在线检测常规的水质五参数指标,很难全面的检测水中有机物、营养盐和重金属,只能采取把水样采集好后再到实验室去检测,因此无法实现水中重金属等重要污染物的原位和实时检测。另外,现有技术一般只能检测水域的浅层水,无法检测水域中不同深度层面的水质立体断面污染分布状况。本项目以水面机器人为平台,结合研制的新型小型化重金属检测仪器、不同深度水质自动采样装置以及水质原位在线检测装置,实现了水质立体断面的原位和实时检测与污染状态分析。 /p p   目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已形成样机,并正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br/ /p
  • 中科院发明砷的微纳米电化学检测新方法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与传感器件研究中心&ldquo 百人计划&rdquo 黄行九研究员和973首席科学家刘锦淮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砷的微纳米电化学检测中取得新进展。   长期以来,地下水砷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ldquo 人类史上最大的危害&rdquo 。实现地下水环境中砷的痕量、高准确性、高选择性检测,是正确评估环境污染的关键所在,可为环境管理和规划、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近几年来,该课题组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探索纳米材料应用于电分析行为实现环境中无机砷的可行性检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调研、总结归纳,提出了自身对电分析技术检测无机砷的认识与理解。该研究成果也以综述形式发表在顶级分析化学杂志&mdash 《分析化学发展趋势》上。   近期,智能所科研人员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托内蒙古托克托县兴旺庄村地下水为背景,通过简易方式构建了金丝微纳米结构电化学电极,从多方面系统研究了其应用于地下水砷的电化学检测问题,并讨论地下水无机离子及有机质分子对砷检测的影响规律,实现了复杂地下水环境中砷的高效准确灵敏检测,可针对大量监测点砷污染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可实现高效稳定在线检测砷的方法。研究论文发表在环境类知名期刊《危险材料杂志》上。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科院&ldquo 引进海外杰出人才&rdquo 百人计划项目以及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方向项目等的支持。 金丝微纳结构电极实现复杂环境中As(III)的电化学检测
  • 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食品安全荧光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顺利通过验收
    5月25日,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组织食品领域相关专家对我所关亚风研究员承担的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食品安全荧光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进行了验收。专家组由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组长)以及七位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及我所相关领导出席了验收会。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验收报告,进行了现场考察并质询。最后,专家组认为本项目研制的相关食品安全荧光检测装备,性能达到或超越考核指标要求,圆满完成了研制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加快相关研究成果工程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加强与相关应用部门的合作推广。
  • 中科拜尔自主研发的试剂盒 18分钟快速提取,加速病毒检测进程!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能快速准确检测病毒关键基因核糖核酸(RNA)的试剂盒对快速确诊的作用不言而喻。南京中科拜尔医学技术有限& nbsp 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磁珠法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已打通与下游体外诊断产品企业的“通道”,进一步助力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据悉,这一提取试剂盒最快可在18分钟内提取新冠病毒的RNA,能有效加速检测进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磁珠法超快速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样本使用广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血液、血渍、细胞、组织匀浆液、唾液、深刻痰液、肺泡灌洗液、鼻咽抽取物/呼吸道抽取物、拭子(& nbsp 咽拭子、鼻拭子、肛拭子)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高质量、快速无毒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独特的裂解缓冲体系,纯化出的病毒核酸可满足通量测序等试验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采用磁珠吸附,我允许使用酚氯仿,可结合自动化仪器使用,18min内即可完成试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磁珠法超快速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超快速 /strong :核酸提取仅需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18分钟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超灵敏 /strong :灵敏度比常规产品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高2-4倍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超方便 /strong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无蛋白酶K可常温存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超简单 /strong :一步加样,其余步骤全自动完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b6939fb8-b075-4b89-905b-a5032b9d37ab.jpg" title=" image0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d615bf5e-6018-4ff4-bfe5-54d9f8990ceb.jpg" title=" image00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中科拜尔32通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道核酸提取仪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关于南京中科拜尔医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南京中科拜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2014年,坐落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智科技城。公司以自动化分子诊断为核心技术,专注于功能性纳米材料、分子诊断试剂、自动化分子诊断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是一家创新驱动型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磁性纳米分离纯化技术为平台,产品覆盖磁性功能纳米材料、磁珠法核酸提取试剂、智能型防污染核酸提取仪、高通量全自动核酸提取及检测工作站等。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研究所。拥有15年自动化分子诊断技术研究经验和成果积累,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项目7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项10余项,拥有相关专利技术100多项,相关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另外,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text-indent: 2em " CFDA认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独立自主知识产品,多项专利保护、分子生物类试剂盒定制化开发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等也是南京中科拜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关键词属性。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 文源:南京中科拜尔医学 /p
  • 中科光电强势推出移动监测车大礼包
    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车简称“走航车”是由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安光所”)刘文清院士团队带领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光电”)的小伙伴们一起自主研发的走航遥感监测产品。走航车可实现边走边测,既能说清污染成因、污染来源、污染趋势,也能起到及时发现污染源、精确定位污染源,在大气污染的防治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做到“测管”协同,在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系统都有广泛应用。移动走航平台结合地基遥感监测设备带来了全新的监测模式——边走边测,解决了传统固定监测模式的局限,获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下面小编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中科光电的走航车是如何诞生的。车身结构:一辆优秀的走航车必须配备稳固的减震底盘、超长续航的车载电源、精密的遥感监测设备、流畅的软件支持系统、高精度三维电子地图和应急防护设施等。人机工程:还要有丰富的车改经验、合理的布局、人性化设计、流畅的人机交互操作。试验检测:走航车在出厂前要有严格的集成联调联试、防水减震测试;出厂后还需经历试运行测试,例如在大雪大雾,高温高湿等环境下连续走航。经过层层选拔、改装设计、极限测试之后,一辆优秀的走航车就诞生啦。就像中科光电的走航车,每一辆车的背后凝聚了众多人的智慧和心血。我们在刘院士团队的带领下,经过两年的技术论证、设计、试验,现已成功打造出5种不同类型的走航车,并多次投放于应急事故监测和杭州G20、北京一带一路、厦门金砖会晤等重大活动空气安保中。接下来,让小编向大家展示这3类车的详细内容吧。一、现有车型车型一: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车配备扫描雷达和DOAS,走航和扫描相结合的方式,边走边测,快速溯源,精确定位源位置,判别污染的类型及趋势。车型二:大气综合遥感监测车集成颗粒物扫描雷达,风廓线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臭氧激光雷达,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等,形成移动遥测站点。探测颗粒物、臭氧、SO2/NO2等垂直时空分布特征,联合风廓线激光雷达可定量计算污染物的输送通量,定量评估外来输送影响。多次为国家重大活动赛事提供空气质量安全保障。 车型三:大气环境遥感监察执法车搭载颗粒物扫描激光雷达、空气质量六参数(国标法),云参数、云台相机、打印机、定位仪,结合三维高精度电子地图,快速精准定位定量污染源,同时现场抓拍取证,实现测管联动,精准打击无组织排放,多次为国家重大活动赛事提供空气质量安保服务。 二、走航车5大技能技能1. “地空天”一体化立体观测,综合评价区域空气质量补充空间数据,观测大气垂直高度与大气水平结构的变化,绘制区域大气垂直高度上各类污染物分布趋势,综合评价区域空气质量。技能2. 污染物快速溯源,国控点数据质量保障国控站点的数据出现异常时,走航车随时出动,对附近区域进行污染源的快速定位,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出现的原因。技能3. 说清污染特征,科学评估大气污染类型及过程作为固定站点监测,准确获取颗粒物及臭氧的时空分布特征,实现分析污染过程、污染特征及污染变化趋势,预判断污染走向及大气整体状况。技能4. 区域空气质量的督查、监察和执法。摸清区域大气污染基本状况,监测重点污染源测,调研排放因子及通量测算,现场指导环境监测和监察执法,保障区域空气质量。技能5. 提升重污染天气监测和应对能力,提高预警预报精度配备空气质量预警预报能力提升系统,将实时数据导入模型对大气环境进行预警预报,有效提高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短期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的时效性和精确度。 三、走航车优势特点不少于8小时续航,能够说走就走;克服复杂地形,压过青天蜀道,趟过泥泞沼泽;应对风雪雨雾,不惧高温寒湿;已有20万公里走航经验,里程加起来绕地球5圈;走航期间无重大维修记录;灵活、快捷、实时、有效的捕捉污染变化,精准定位污染源位置。四、走航车应用案例:1.国控点空气保障监测2.高空外来传输走航监测3.工业园区实时监控(图为烟羽排放)4.赛事活动空气保障监测中科光电走航车先后为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杭州G20、北京一带一路、厦门金砖会晤等重大世界级、国家级活动提供空气质量安全保障工作,获得了业内一致认可。五、走航车精彩瞬间 互联网大会 杭州G20峰会 柳州铁人三项 北京一带一路 厦门金砖会晤环保部李干杰部长一行赴总站调研公司走航车应用情况,柏仇勇站长做讲解 中国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前司长罗毅、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易斌等一行在总经理万学平的陪同下参观走航车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污染源处扬子江处长一行参观 《中国环境报》翟主任等人参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绿水青山,中科光电一直在路上。
  • 国内首台!中科院旗下公司成功研制半导体行业重要检测设备
    p   2020年6月22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旗下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光华微电子)宣布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商用12英寸全自动晶圆探针台。 /p p   晶圆探针台是半导体(包括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行业重要的检测装备之一,用于晶圆加工之后、封装工艺之前的晶圆测试环节,负责晶圆的输送与定位,使晶圆上的晶粒依次与探针接触并逐个测试。经过检测,探针台将参数特性不符合要求的芯片记录下来,在进入后序工序前予以剔除,从而大幅度降低器件的制造成本。 /p p   由于探针台技术门槛较高,目前市场处于双强垄断态势,东京电子(TEL)和东京精密(TSK)两家日本公司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我国有关单位在探针台研制方面已有多年技术积累,产品以8英寸为主,主要面向LED等产业。光华微电子于2015年正式立项开展12英寸全自动探针台产品研发,先后突破了全自动上料机械手的设计、大行程微米级XY移动平台精密定位控制技术、高刚度高稳定性探针接触Z向移动平台精密控制技术、基于图像识别的晶圆和探针精密测量和对准技术、大数据量的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控制技术、高平面度和高热稳定性的晶圆承载盘技术等六项关键技术,于2019年起先后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光电探测器、逻辑半导体器件的骨干企业进行了样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产品已经能够满足产线生产要求,具备替代国外进口设备用于晶圆探针检测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8d152512-b330-4e99-ae4c-a7cb6ce354c2.jpg" title=" APT121A探针台.jpg" alt=" APT121A探针台.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光华微电子 APT121A晶圆测试探针台 /strong /p p   根据光华微电子官网介绍,光华微电子研制的APT121A型探针台作为国内第一款商业化的12英寸全自动晶圆测试探针台,能够满足12英寸、8英寸晶圆的测试需求,通过高精度定位平台、高刚性晶圆承载台和高分辨率探针相机及俯视相晶圆相机,实现全自动上下晶圆、对针和高精度测试。其性能指标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国际水平,能够降低晶圆测试厂的采购及维护成本,将对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p p   光华微电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部于2002年转制而成立的一家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20年来专注于被动电子元件和微电子设备的研发、生产,其主要产品分布在晶片电阻生产设备、半导体生产设备、激光精细加工设备、精密机械产品等4个领域。在国内有大量中资、台资、港资、美资和韩资企业用户,其中晶片电阻生产设备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p
  • 重磅|中科光电精彩亮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深圳质控技术研究创新中心监测技术研讨会
    3月18日至1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深圳环境监测质控技术研究创新中心首次技术交流活动暨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创新监测技术研讨会在深圳顺利召开。无锡中科光电受邀参加了技术研讨,并携带大气环境立体监测领域的重磅装备——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和大气臭氧探测激光雷达精彩亮相,同时作了《雷达及VOCs质控技术及污染防治应用》的技术交流。业内大咖齐聚鹏城 热议空气污染协同治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发表致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魏复盛院士、安徽光机所刘文清院士、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何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文忠、福田区人民政府区委常委刘柏廷出席活动开幕式。陈站长指出,此次交流活动主题围绕“碳中和、碳达峰”“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区域协同治理”等中央精神和要求,聚焦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监测技术,旨在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及装备国产化。同时,希望通过这种学术交流的方式,建立总站牵头、社会参与的协同控制技术攻关团队与机制,聚焦现阶段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联合开发,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暨南大学、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等科研院所及相关省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专家参加活动。重磅装备精彩亮相 院士专家纷纷驻足陈站长莅临中科光电展位参观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陈站长观摩大气臭氧探测激光雷达魏复盛院士莅临中科光电展位了解公司立体监测装备及服务业内专家、领导纷纷驻足关注公司的装备产品及业务案例在监测技术成果应用示范展示会场,院士专家及领导们一入场就被中科光电的激光雷达装备吸引住,纷纷驻足观摩了解立体监测装备的功能及应用案例。中科光电针对大气污染的两大元凶“PM2.5”和“O3”,分别推出能够实时探测污染物时空分布的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和臭氧探测激光雷达,利用激光雷达定点观测或者走航观测的工作模式,可以追污溯源、靶向治理污染,并掌握污染演变特征,广泛应用于各地空气质量改善项目,成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的新型高科技装备,为夺取更多蓝天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其中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成为入选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年版)》“应用类技术装备”的大气颗粒物监测类装备。分享交流——质控技术及应用“雷达及VOCs质控技术及污染防治应用”技术交流此外,中科光电还为与会专家领导们带来了关于雷达质控与应用、VOCs数据质控与应用的专题报告。激光雷达的质控,包括对设备硬件、原始数据、反演算法和数据产品等进行质控,通过对整体数据链路的把控,实现多台雷达的数据一致性。VOCs的质控主要包括数据审核、现场审核和比对测试,通过一系列的质控措施,监督指导运维,提高数据有效率,更好的支撑考核及数据分析应用。通过有效的质控措施,能够提升监测数据有效性,更好地支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通过此次技术交流研讨,中科光电与业内的专家学者、省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专家及业内企业交流探讨大气污染协同控制创新监测的前沿技术、观点思路,受到了启发和鼓舞,将继续坚定步伐,一如既往地为大气污染深入攻坚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贡献力量。
  •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超级站全面建成-中科光电承建
    由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承建的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超级站于2015年底完成采购,2016年初全面建成,这标志着福建省的环境监测业务正式步入 “超级监测”, 这将更加全面、深入地对福建本地大气污染状况进行监测。  福建省大气超级站涵盖了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在线离子色谱、气溶胶质谱等多达40余套近地面常规监测仪器与地基遥感监测仪器,可实现PM10、PM2.5、PM1、SO2、NO-NO2-NOx-NH3、CO、O3、能见度、水溶性离子(Cl-、NO3-、SO42-、NH4+、Na+、K+、Ca2+、Mg2+)以及HCl、HNO3、HNO2浓度、大气污染物垂直柱浓度(SO2、NO2、 O3)、、大气颗粒物物理性质、大气污染化学成分、大气光学特征、大气颗粒物时空演变、三维风场信息(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逆温、逆湿、污染源解析等多要素的同时观测。大气超级站的建设完成,将为福建省大气环境质量及成因分析、大气空气安保、大气环境规划管理、大气环境治理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福建大气超级监测站福建大气超级监测站  中科光电作为福建省首个大气超级站的整体供应商及运维服务商,为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运维和数据分析方案,将高质量保证超级站正常业务运行、确保监测数据有效输出、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对于福建省大气超级站的运维,中科光电提供常规维护和重点专项维护,以“保证客户最大满意度”为前提和落脚点。  对于福建省超级站的数据分析工作,中科光电组织本公司资深专家、工程师提供综合性数据分析服务。通过综合分析数据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来源的真实情况,说清污染特征、污染来源、污染变化趋势,并形成特色数据报告。  福建省大气超级站建成后,中科光电倾心投入到运维和数据分析工作当中,将与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一起为实现“福建蓝”保驾护航。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