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医疗

仪器信息网中国医疗专题为您整合中国医疗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医疗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医疗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医疗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医疗话题讨论。

中国医疗相关的论坛

  • 我国医疗器械进口产品占70% 跨国公司回扣高

    http://www.bioon.com/industry/UploadFiles/201307/2013071910141740.png“这是业内公认的事实,国产的、进口的医疗器械数量三七开,而高端产品进口医疗器械能占据90%以上的市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徐珊告诉记者。记者近日在全国多地走访了解到,进口医疗器械“蚕食”我国医疗市场进程近年日渐加剧,我国在丢失医疗市场阵地、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面临疾病信息机密流失、技术垄断打破难度增加等多重隐患。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31个品种进口额达到亿美元规模,以通用诊疗设备、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弥补生理缺陷的康复用具、X线断层检查仪、内镜、医用导管、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美敦力、上海东松、概腾、强生、金佰利、罗氏诊断等跨国公司属于排名前十位的进口商。

  • 【原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一个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亿,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也经过解放初期的基本空白发展到现在能够生产47大类、3000多个品种、1.1万多种规格的规模,其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也超过了1.2万家。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由于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以及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需求增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如今新医改正大张旗鼓的进行,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未来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该怎么发展,该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概况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新兴的健康产业,由于发展不久,其不论是产能上还是研发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现在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消费比例差不多为1:10,但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1:1,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还存在着多大的缺口,现在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只占国内总量的六成左右,大多数产品都依赖于进口。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在医疗器械的进出口方面,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进口开始快速增长,09年1-8月,广东省共进口医疗器械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而出现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新医改使得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需求不断增大,另外甲流疫情也使全球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上升。  而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主要城市里,深圳是一个领先的龙头,深圳目前拥有医疗器械企业500家左右,年出口额超过13亿美元,占到整个广东出口贸易市场的一半,08年,深圳的医疗器械产业产值达到了120多亿,深圳医疗器械产品门类齐全,不仅产品覆盖各个领域,而且如今也成为我国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

  • 国开行融资400亿元支持中国医药产业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近日在京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中国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据新华社报道,根据协议,国开行将为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提供融资总量达400亿元的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其在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产业国际化等领域加快发展。根据协议,国开行将充分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综合运用“投、贷、债、租、证”等综合金融服务手段,全面支持国药集团在医疗体制改革、科研、制药、医药卫生产业国际化等领域的发展,加大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产业国际化及医药国际贸易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国医药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 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缺位透视 医疗设备多被进口垄断

    据统计,2008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900亿元,占全球市场总额的45%;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1200亿元,增长率高达23%。有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第二大市场。然而,当前我国医疗器械多被国外品牌垄断。近日,记者对我国医疗器械设备现状作了调查,透析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缺位”的原因。  李女士的父亲最近不小心摔了一跤,医生说必须置换人工关节,美国产的,需要十多万元。李女士觉得太贵了,咨询医生是否有价格便宜些的国产关节,得到的答复是否定的。李女士不禁发出疑问,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能造卫星,能载人航天,怎么就不能生产人造关节呢?  医疗设备多被进口产品垄断  在各大医院,患者需要做骨科内固定手术时,医生首先想到和应用的,都是进口品牌。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院士很感慨:“在我们中国的医院里做个常规骨科手术,大小器材全是‘洋货’,本土的医疗器械仅为输液皮管、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这多少有点悲哀!”  邱贵兴介绍说,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逾八成被外国跨国企业垄断,外国医疗器械在我国大医院占有率超过70%,与此同时,高端医疗器械跨国企业已经开始关注中低端产品研发,纷纷布局中低端产品的产销。如此强势的“跑马圈地”,使得医疗器械价格居高不下,加剧了老百姓的“看病贵”。

  • 【分享】奥巴马给美国医改下猛药 在医疗保健体系上豪赌

    [center]奥巴马给美国医改下猛药 在医疗保健体系上豪赌[/center]来自《纽约时报》的分析报道指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在即将接管美利坚合众国前夕,已开始在美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上豪赌,押宝于彻底改革。 不减支出 从常理来看,在美国经济严重衰退的今天,美国的政治、经济力量很难支持这种彻底的体系改革。 如果按照奥巴马所描述的目标,为全美公众建立一个所有人可以支付的、可以得到良好服务的医疗保健体系,需要非常强大的政府财政支持,但现在的美国政府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财政赤字,恐怕有心也无力。但奥巴马和许多政客从美国的金融危机中发现了极好的政治机会:很多美国人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必须彻底改革医疗保健体系,而且摆脱金融危机也必须依靠改革医疗保健体系,顺应民意,为此奥巴马和他的新一届政府开始在彻底改革上加注。 在任命前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ThomasA.Daschle担任白宫医疗改革办公室主任和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部长(HHS)以后,奥巴马的医疗保健政策已经非常明朗,他会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在竞选中的承诺。然而尽管每5个美国人就有4人对医疗保健支出不满,有15%的美国人没有医保,但是有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医疗保健体系崩溃事例在先,各专家已经达成共识:医改成功与否在于能否说服大部分中间人群相信医改对他们有利。目前没有迹象显示,奥巴马会把减少支出作为医改的起点。 这10年来,美国医保费用的增长速度是其他物价上涨速度的4倍,个人收入中增长的部分基本用于支付上涨的医保费用。据报道,每辆汽车成本所分摊的医保费用甚至比汽车的用钢成本还高,国家正在承担超过其承受力的、不断增长的公众健康保险支出,为了平衡预算,政府不得不削减各种社会福利。中间人群对改革的要求已经达到爆发点,这可以帮助奥巴马政府对抗那些足以扼杀所有努力的既得利益集团。因此,奥巴马在芝加哥会议上坚持认为对医疗保健体系彻底改革是经济复苏必要的组成部分,强调“医改不可拖延”! 钱从哪来 在民主党内部,奥巴马一直受到来自国会的压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医改。国会内几个有影响力的委员会主席一贯认为,医改必须是不能动摇的优先工作,计划在明年早期开始立法改革。当然,相关利益团体一旦发现医改细节可能损害其利益会立刻撤退,甚至反戈一击。克林顿时期的医改计划最后就是因为富有的健康保险公司和商业组织组成的强大利益团体反对而失败,富有的医生和医院在各个州的立法会议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当前,美国医改的许多核心内容已经达成了一个大致的统一意见,如扩大对低收入人群医疗保险的政府补助、刺激竞争的新政府计划、保险公司必须接受患者投保、信息化投资、预防性治疗的激励赔付等等。毕竟民主党控制了参众两院,很多事情容易一些。 现在没有确定的问题主要是“钱从哪来”。在芝加哥会议上,奥巴马先生预计医改一半的费用超过每年1000亿美元,这笔钱将来自年薪过25万美元高收入者的增加税收,其余来自医改后效率提高产生的结余(有没有这么多结余还有争议)。他同时确认,停止布什政府期间的减税政策可能因为经济衰退而推迟,将不得不寻找其他资金支付医改中的短期投资,并希望新的医保体系在10年后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因此,这些短期投资可能来自于将医改的启动部分包装为经济刺激政策,由于经济衰退,公众可以更加宽容地接受财政赤字用于刺激经济恢复,现在可以印7000亿美元挽救银行,再印1000亿美元用于医疗保健计划也是可以接受的。 奥巴马和他的团队正在和国会的领导人商讨一个巨额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两年内4000亿美元的医疗保健支出,最可能受益的是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和电子病历,这两项工作都是奥巴马在美国经济衰退以前就已经在致力推动的。 美国医改面面观 医保资金入不敷出 众所周知,美国医保体系面临很多问题:人口老龄化、成本攀升、严重低效以及质量不佳。某医疗保健政策智囊团CommonwealthFund的数据显示,2006年约有4700万美国人缺乏健康保险,较之2000年增加了860万人;2003年保险不足的成年美国人有1600万,2007年已经增加到接近2500万。同时,医保成本不断增加。美国联邦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的数据显示,美国医疗保健支出2007年为2.7万亿美元,2006年为2.1万亿美元;RobertWoodJohnsonFoundation的数据显示,2001~2005年,雇主负担的健康保险保费增长速度是家庭收入增长的10倍;Medicare托管人预测,Medicare的主要融资工具HealthInsuranceTrust Fund将在2019年耗竭。 MCOs丰富产品线 《商业周刊》报道,美国多数大型管理型医疗组织(MCOs)正在迅速丰富客户群和产品线,介入小群体和个人市场。一些公司针对那些只能勉强支付医保费用的群体,以不同价位提供一些新的健康计划,尽管它们的主要动机还是为了补偿其核心大集团业务增长放缓所带来的影响,但实际上也是在解决无医保人群的问题。 然而,这部分市场还只是MCOs业务的一小部分,市场潜力也还未可知。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提供低成本保险计划的公司都在努力增加参保人数;4月发表的KaiserFamilyFoundation(KFF)研究显示,大多数无医保家庭不能支付高额自付费的健康计划。原因一是经济不稳定,消费者难以选择;二是部分人认为保费仍然过高。业务与Medicare和政府资助项目有较大关系的公司也对医改更为敏感,因为政府计划常常是改变医保支付的先行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制药公司已经从Medicare的新处方药计划(PDP)中获益良多,一旦政府采取措施控制该项目的成本,这些公司将会面临很大风险。 在各大制药公司中,默沙东、辉瑞和礼来产品线的老年患者用药比例较大(因此也是重大PDP基金的接受者)。其他公司,如惠氏受MedicarePDP的影响比较小。生产老年患者常用产品的医疗器械公司也受Medicare基金变化影响,这些公司包括St.JudeMedical、Zimmer、波士顿科学和美敦力。(小峥)

  •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有关负责人就全国医疗废物产生与处置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近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有关负责人就疫情情况下,全国医疗废物产生情况、处置能力及实际处置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color=#0000ff][b]问:医疗废物是怎么分类的,产生情况如何?[/b][/color]  [b][color=#0000ff]答:[/color][/b]医疗废物(以下简称“医废”)属于危险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五类。  新冠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在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等场所进行治疗、隔离观察、诊断及其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医废(通常简称“涉疫医废”)具有高度感染性,采取比普通医废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另外,医疗机构外需严格管理的场所(如封管控社区、隔离酒店等)中核酸检测阳性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等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以及核酸检测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等参照医废管理。2021年,全国共产生医废140万吨(其中涉疫医废20.1万吨),比2019年、2020年分别增长18.6%、11.1%。  [color=#0000ff][b]问:目前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处于什么水平?[/b][/color]  [b][color=#0000ff]答:[/color][/b]近年来,各地逐步提升医废处置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加快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并储备大量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我国医废处置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540个医废集中处置单位,集中处置能力达215万吨/年,比疫情前(2019年底)提高39%。总体上,目前各地医废核准常规处置能力与医废产生量的比例,全国平均为1.5倍,其中高于平均数的省份有18个,其他低于平均数的13个省份集中处置能力也都超过产生量;通过延长设施工作时间及启用备用设施等方式,提升后的各地医废处置能力与医废产生量的比例,全国平均为1.9倍,其中高于平均数的省份有19个,其他低于平均数的12个省份,集中处置能力均在其产生量的1.2倍以上。此外,各地还储备了充足的应急处置能力(包括备用设施,以及危废焚烧炉、生活垃圾焚烧炉等协同应急处置设施),可随时启用以保障应急处置。全国医废处置能力总体充足。据测算,每100万人参加核酸检测产生约5吨核酸检测废物,现有医疗废物常规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满足包括核酸检测废物在内的医疗废物处置需求。  [color=#0000ff][b]问:全国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如何?[/b][/color]  [b][color=#0000ff]答:[/color][/b]2021年,全国累计处置医废140万吨,其中集中处置医废120.9万吨,应急处置19.1万吨,集中处置设施负荷率约为56%,产生的医废全部妥善处置,涉疫医废做到日产日清;医废应急处置量占总处置量的比例为14%。数据对比显示,常规集中处置是医废处置的主要方式,协同应急处置方式对疫情期间的废物处置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  从近期调度情况看,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平稳有序,近三个月以来,全国涉及中高风险地区的市(州)和直辖市中,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日均负荷率均低于90%,其中97%的地区低于80%,66%的地区低于50%。所有医疗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涉疫医废日产日清。

  • 第45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 (山东)博览会3月17日在济南开幕

    第45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 (山东)博览会3月17日在济南开幕

    [align=center][img=,690,24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3/202103081037376901_9832_2930818_3.jpg!w690x244.jpg[/img][/align][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今天,记者从[/font]2021[font=宋体]第[/font][font=Calibri]45[/font][font=宋体]届中国医疗器械(山东)博览会(下称医博会)组委会获悉,[/font][font=Calibri]2021[/font][font=宋体]第[/font][font=Calibri]45[/font][font=宋体]届中国医疗器械(山东)博览会将于[/font][font=Calibri]2021[/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月[/font][font=Calibri]17-19[/font][font=宋体]日在济南西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font][/font][align=center][img=,589,37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3/202103081037519691_5499_2930818_3.jpg!w589x371.jpg[/img][/align][font=宋体] [font=宋体]届时,将有来自世界[/font]500[font=宋体]强企业中国区代表和[/font][font=Calibri]100[/font][font=宋体]多家上市企业共计[/font][font=Calibri]1100[/font][font=宋体]余家知名企业参展,展示的各类医疗产品达[/font][font=Calibri]30000[/font][font=宋体]余种,涵盖医学影像、智慧医疗、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体外诊断、应急装备、医学检验、手术室、眼科、口腔、医疗建筑设计、可穿戴医疗、医院信息化、康养、医用特种车辆和各类防疫物资产品等。本届博览会将采用 “展”、“会”、“直播”平台相互融合的模式,构建国内外广泛交流平台。[/font][/font][align=center][img=,614,58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3/202103081038306003_8453_2930818_3.jpg!w614x583.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13,18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3/202103081038305611_546_2930818_3.jpg!w613x184.jpg[/img][/align][font=宋体][font=宋体]  本次医博会共有新华医疗、[/font]GE[font=宋体]、西门子、飞利浦、三星医疗、迈瑞医疗、威高医疗、日立医疗、奥林巴斯、欧姆龙、美敦力、美迪兰、罗氏诊断、卡尔史托斯、德国狼牌、深圳安健、深圳开立、深圳理邦、汕头超声等著名企业参会,展示面积约[/font][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万平方米。[/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本届医博会期间将同期举办医院管理国际系列论坛、医学工程论坛、医院后勤论坛、高端新品介绍等[/font]30[font=宋体]场配套活动。[/font][/font]

  • 【原创】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成立

    9月7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国家卫生部规划财务司赵自林司长,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刘新民副司长,总后卫生部药品器材局石虹副局长,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叶晓炜所长、孙喜文副所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李泮岭常务副理事长、白知朋秘书长等出席会议并致词祝贺。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是经国家民政部和卫生部批准登记的二级学术团体。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医学装备质量管理、医学装备计量检测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当前,医学计量对医疗质量的技术支撑与技术保证作用,已经成为国际计量发展的一大热点。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正是适应这一形势而应运产生的。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可更好地通过团结和凝聚各级医疗卫生管理、科研、教学、临床、技术监督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医学装备质量管理与技术保障方面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协作,提高医学计量的保障能力和医学装备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国家医学科技的发展服务,为医疗卫生使用和人民健康服务。  在该专业委员会成立期间,还举办了以“强化医学计量 确保医疗质量”为主题的2007中国医学装备论坛。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宣湘司长为此次论坛撰写了题为《计量的发展与医学计量的形成》的学术论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计量的概念与发展趋势,从传统计量到生物计量和医学计量新兴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中国计量》杂志社陆志方副主编作了题为《探索医疗计量管理有效途径》的专题报告,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彭明辰教授则论述了医疗装备计量测试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此外,其余7位计量专家也围绕此次论坛的主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医学计量检测对保证医学装备安全使用、加强大型医用设备质量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  参加会议的代表一致反映,此次论坛对提高人们对医学计量的重视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 国产医疗器械的四大问题,七招破解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许多高端医疗器械如大型X光机、CT、磁共振装置、彩色B超、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等都已经能够研制和生产,而且出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2014年医疗器械出口额达200多亿美元。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16000余家,涌现出深圳迈瑞、山东新华、乐普医疗、南京基天生命科学仪器 、山东威高等一批骨干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三个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区域。已经能够生产47个类别、3500多个品种、12000余种规格的产品,基本能够满足疾病诊治需求。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存在的问题 1、国产医疗器械仿制产品较多,研发创新产品较少; 2、国产医疗器械中低端产品较多,高端产品较少; 3、国产医疗器械部分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4、国产医疗器械总体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存在10年左右的差距。三、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之路 1、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普遍规模小、竞争力弱。如果按照年4000亿元产值计算,平均每个工业企业年产值仅2500万元。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迈瑞公司年产值在70亿元左右,而美国强生公司医疗器械年销售额275亿美元,美敦力公司医疗器械年销售额183亿美元;全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前十中有美国7家; 2、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总投入约占其总销售额的3%,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投入约占其总销售额的10-15%,国外少数大企业医疗器械研发投入高达15-20%。如强生公司年投入研发费用近20亿美元,美敦力公司年投入研发费用近17亿美元; 3、医疗机构购买和使用国产医疗器械的政策不足,国产自主品牌的创新医疗器械和高端医疗器械进入大医院难度太大; 4、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的工业基础仍然稍显薄弱。高端医疗器械是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综合产物,创新与发展必然会受到工业基础的限制; 5、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差距10年左右,如果以现在的发展速度追赶,未来10年内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难以超越发达国家或地区。国外高端医疗器械占据我国三级医院市场的局面仍将继续存在。四、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思考 1、增强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紧迫感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关研发机构、医院和政府都应增强紧迫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创新发展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只有全社会真正重视创新发展,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在未来10年赶超发达国家或地区才有希望! 2、国务院应组织制定《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与政策措施。 由于高端医疗器械的技术、学科综合性,单凭企业、或者科研机构、或者高校的重视是不行的,必须由政府出面组织制定《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十三五规范》,协调集中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攻关才行。 3、必须切实加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投入。 就我国目前医疗器械产业现状看来,首先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加大研发投入;其次政府应当设立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基金,对企业研发工作给予支持;风险投资公司也可以对有希望的研发项目投资,支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4、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应有新思路 学习国外有关企业的经验做法是非常必要的捷径,但先进技术有专利保护且保密严格,难以学习或仿制。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建议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那里去寻找创新点、突破点,了解一线医务人员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器械,收集他们对现有医疗器械的意见和建议。 5、应高度重视医疗器械创新研发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完善鼓励有关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国家在高校设置医疗器械院系或者某类医疗器械专业,企业及时发现培养网罗有关人才。6、完善鼓励医疗器械企业创新发展政策 国家目前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利用好有关政策,通过兼并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7、进一步完善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政策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已经出台《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对创新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给与了政策鼓励,通过实践,具体操作环节将更加完善。(声明:此文摘自《2015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蓝皮书》,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编制。)

  • 【分享】陈竺称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产生巨大影响

    [size=6][b]陈竺称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产生巨大影响[/b][/size]   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曾利明) “过去一年,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产生了巨大影响,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不仅在医疗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方面都已取得的重要进展”。这是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今天对中国医改的总体评价。  陈竺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暨《柳叶刀》杂志中国专辑发行仪式上称,要完成近期医改近期重点工作,实现2020年宏伟目标,既有着有利机遇和条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  他提出,当前卫生政策研究领域需要探讨和关注的问题包括:在政府对卫生事业持续投入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卫生资源公平和有效的配置;在农村和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考虑未来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人才政策,使人才下得去,留得住,能够发挥作用;以及如何适应卫生筹资和服务体系的新需求,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健康问题和气候变化与健康问题。  陈竺强调,卫生政策研究既要着眼于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长远,又要立足卫生改革的现实,从国情出发,吸收国际先进理论和知识,潜心研究,勇于创新,创造出学术水平高、应用价值大的研究成果,切实服务于卫生改革的实践。  由北京大学和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等共同创办的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以通过开展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卫生政策研究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升中国卫生政策研究水平为宗旨。该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成员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

  • 进口医疗器械“一统天下”难撼动

    近日在全国多地走访了解到,进口医疗器械“蚕食”我国医疗市场进程近年日渐加剧,我国在丢失医疗市场阵地、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面临疾病信息机密流失、技术垄断打破难度增加等多重隐患。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31个品种进口额达到亿美元规模,以通用诊疗设备、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弥补生理缺陷的康复用具、X线断层检查仪、内镜、医用导管、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美敦力、上海东松、概腾、强生、金佰利、罗氏诊断等跨国公司属于排名前十位的进口商。

  • 飞利浦巨资投医疗保健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日期 :2006-11-17 文章作者:李晶1200万欧元打造最先进培训基地,飞利浦一掷千金建立“新加坡学习中心”,这个全新的高端医疗诊断仪器培训中心让来自亚太区、大洋洲及中东的医疗保健技术人员有机会获得培训与深造。 这个面积达3万7000平方英尺的培训中心已于今年6月6日启动,将推出逾4000个培训日,并将在未来两年内增加到6000个培训日以上。同时,该中心还为潜在客户提供帮助,当潜在客户为其医院购买设备时,他们可以前往学习中心,参加应用培训或观看设备演示。 飞利浦医疗系统学院“新加坡学习中心”董事汤詹森告诉记者,“亚太区是医疗保健业增长最快的区域,因此我们现在有必要设立第三所培训中心,以更好地服务亚太区的客户。”据介绍, 飞利浦医疗系统另有两所培训中心,分别设立在荷兰和美国。 医疗重镇 飞利浦医疗系统首席执行官康佑坤告诉记者:“飞利浦医疗系统的销售额占总额的比例从1998年的6%增长到目前的20%,在全球病患监护与医疗诊断成像领域分别位居第一与第二。飞利浦始终致力于提供面向整个医疗护理周期的解决方案,包括预防、早期检查、诊断、治疗与远程护理方面。” 事实上,医疗保健业务正在成为飞利浦主要业务中的“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自2004年起,飞利浦开始着手战略转型,从原来的生产型企业转向以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及核心技术  三大领域为主的公司。其中,医疗保健是其转型后的重心,这一策略调整,使中国在飞利浦全球业务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目前,世界医疗保健产业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而未来三年中,中国医疗保健领域的增长速度将超过10%,有望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医疗设备市场。 飞利浦敏锐地看到了中国医疗保健市场的巨大利益空间。“在未来五到七年,中国甚至要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医疗市场。”飞利浦医疗系统大中华区CEO金定义告诉记者。 布局中国 据金定义介绍,目前,公司第一代产品正式问世并投放市场,而其瞄准的将是中国的中低档市场,这一市场也将成为飞利浦医疗未来的一个掘金点。除了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外,新产品还将销往印度、日本、东欧、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2004年6月,飞利浦与东软集团合资成立了一家医疗设备研发与生产机构东软飞利浦医疗设备系统有限公司。“由合资公司生产出的医疗器械,今后主要销往中国的西部地区或农村市场,而这也将成为飞利浦医疗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金定义称,“东软合资公司目前已经制订了5年计划,而未来,我们不排除对合资公司增资的可能。” 金定义则向记者透露,通过东软飞利浦合资公司,飞利浦已经具备了在中国本地开发生产扫描(CT)、核磁共振影像(MRI)、超声波和X光机的能力,飞利浦也计划将更多全球领先的设备制造带到东软飞利浦公司,“另外,东软飞利浦生产的医疗器械,今后将主要销往中国的西部地区或农村市场,而这也将成为飞利浦医疗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除了加强本土研发之外,在全球医疗保健领域,飞利浦花费了50多亿美元进行大规模收购,1998年至今,飞利浦收购全球一系列医疗设备公司,而在过去一年里,飞利浦宣布了8次、总投资额为35亿欧元的投资收购。收购主要集中于医疗系统、照明、保健产品等领域,并为飞利浦带来了将近10亿欧元的新增收入。 “2005年全球医疗设备市场总额达到了2900亿美元”,在飞利浦看来,这正是公司所要找寻的“流淌着奶和蜜的市场”。

  • 医学计量助力现代医疗更精准

    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官网获悉,12月5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医学数据与医学计量分会成立大会暨如何让医疗更精准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旨在促进精准、适度诊疗,让广大患者在精准、适度的诊疗下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明珠、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戴国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他们对从医学数据与医学计量方面促进医疗更加精准、促进医学大数据健康发展的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各位参与者继续努力,让该项工作惠及更多病患。 方向在讲话中谈到:健康是人类基本的生活目标,减少疾病是人类的共同愿望。“精准医疗”无疑是今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最热的关键词之一。中美计量院在美国签署《关于温室气体测量和精准医疗领域标准的合作意向书》被纳入此前习近平主席访美成果之一,更凸显了国家高度认可计量在“精准医疗计划”中的关键作用。

  • 【分享】聚焦:医疗汞,何日说再见

    【分享】聚焦:医疗汞,何日说再见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1/201001080949_195099_1611705_3.jpg[/img]2007年9月11日,湖北宜昌某医院使用的水银体温计。据悉,欧盟2007年8月通过了一项“禁止出售医用水银温度计”的法规,保护医护工作者不再直接暴露于水银的威胁之中,同时也减少水银对环境的污染。欧盟禁止水银温度计的理由是,如果体温计折断,水银流到口腔内乃至被吞下,会引发肝肾等汞中毒的危险;如果皮肤被断裂的水银温度计划破,可能引起皮肤感染发炎,如果水银进入人的血液里将会危及生命。CFP “太严重了!我记得我家有一根体温计,来开会之前在家里拼命找了一上午都没找到,回去之后还得找。”2009年12月2日,在“环境健康与医疗汞管理研讨会”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医师田向阳坦陈:“说实在的,我确实没想到问题有这么严重……非典和今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时,有关机构和学校派发了大量的体温计,每个家庭甚至小学生的铅笔盒里都有。有孩子在教室里玩,把体温计弄破了,汞撒到地上,家长就找到学校,学校咨询我,问这个问题是否严重。” 重金属汞有什么用途?汞有什么危害?汞污染和医疗汞是怎么回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每年消耗汞两百多吨,医院可不可能实现无汞化? 汞是一种剧毒物质,能对神经系统造成破坏,尤其对发育早期的婴幼儿影响更甚。环境中的汞可被微生物摄入,并随着食物链上升而富集在动物和人体中。汞能通过大气运动进行长距离迁移,污染全球食物供应系统,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就环境健康及医疗汞管理的问题,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在北京举行“环境健康与医疗汞管理研讨会”,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白雪涛、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医师田向阳、世界卫生组织(WHO)驻中国代表处裴雷、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顾问David J.Lennett、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徐珊以及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代表到会,以促进政府、医疗、行业、企业和环境健康专家之间的对话,增进对医疗含汞及无汞产品国际使用趋势的了解。 研讨会上,健康教育专家表示,中国汞危害的健康教育工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每年消耗汞两百多吨,无汞替代产品仍需从长计议;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感叹说,无汞替代产品的准确性是最大瓶颈;北京天坛医院和积水潭医院介绍了试水“无汞医疗”的过程;WHO则和“无害医疗组织”合作建立全球的汞消除计划,目标就是在2017年全球减少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的需求的70%。

  • 【行业资讯】中国医药概念股飘红华尔街

    中国医药概念股飘红华尔街 4月3日,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纳斯达克大型电视屏幕显示,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在中国北京“遥控”敲钟开市。纳斯达克股股票市场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格雷费尔德3日晚在北京按下了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开市按钮,以此庆祝40家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这表明中国企业加快了进军纳斯达克的步伐。 正当国内有人否定中医,排斥中草药之风愈演愈烈之际,3月16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中国第一家纯中药的老字号公司——同济堂药业。这是一家1995年成立的民营转制药企,去年销售达到5个多亿,利润上亿。美林投资事先相中并投资了这家优秀的中药企业,使其很快成了第二十一家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的中国公司。有趣的是,同济堂上市的交易代码为TCM,正好与传统中药的英文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的缩写相同,可谓名副其实。 上市首日,该股以每股10美元开盘,收于9.75美元,盘中最高价为10.49美元。业内人士点评,在纽交所当天股市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同济堂的首日表现还算不错。在此之前,2月7日,沈阳三生在纽交所以ADR方式正式挂牌交易(ADR即美国存托凭证,是指在美国证券市场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继同济堂上市之后,又有四环医药控股集团完成在新加坡上市的融资过程,募资5160万新加坡元(3382万美元)。紧接着,先声药业也开始在纽约上市的一系列路演活动,计划募集1.2亿美元,估计4月份可在美国NYSE顺利上市。据统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医药类企业已经有3家在海外上市,共募集资金超过2.5亿美元,而去年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医药企业只有4家(不考虑通过OTCBB反向并购上市的,或通过公司转型进入医疗行业的公司),共募集资金3.04亿美元。这4家公司是是上海医学之星、迈瑞医疗、斯达制药和中生北控。    2007年中国医药股的上市将更加乐观,在未来三季度,中国医药类企业上市数目和融资量超过去年已无悬念。中国医药和健康产业的概念股在经历多年寒冬之后,终于迎来了海外资本市场的春天。

  • 【资料】医疗器械GMP最新

    最新-医疗器械GMP-2007试行,难得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管理规范[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51183]医疗器械GMP-最新[/url]

  •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及近期发展趋势

    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由13亿人口疾病治疗、保健康复、生育等必须的医药消费所带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间发展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仍保持年平均增长率17%的发展速度。医药产业规模在2001年总值为2770亿元人民币,占大陆GDP的2.9%;2002年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2%左右,增幅达18.8%,高于全球医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13%。药品市场的销售总额2001年达到了1260亿元,1990~2001年间更是保持了年均21.7%的增长速度。就医药细分行业的增长率而言,2002年高于医药产业平均水准的是制药机械(28%)、化学制剂(21%);低于平均水准的是中药(16%)、生物制药(16%)、卫生材料(15%)及医疗器械(12%)。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中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

  • 【简讯】中国医药企业进军乌兹别克市场

    来源:商务部网站 4月24-27日,在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著名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了四个展览会:第12届乌兹别克保健展览,第二届中亚国际医药展,第一届乌兹别克国际美容展以及第三届乌兹别克国际牙科展。来自中国的12家大、中型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参加了这四个展览会。这些企业包括:海南“中和”集团,沈阳“东软”集团,北京双鹤药业,深圳迈瑞公司,江南制药机械,上海华东制药机械,厦门Intec集团,以及北京新科以仁等。他们向参观者展示了包括核磁共振、CT、超声波扫描仪、生命信息监护系统等在内的大型和中小型医疗诊断设备的图片或实物,各种临床化验、检验仪和试剂,美容设备等;还向乌兹别克医药界同仁介绍了包括胸腺五钛、普通注射液、消炎药在内的大量高、中、低端中国医药产品,引起了乌兹别克观众的很大兴趣。   来参展的中国公司和企业普遍反映,以前对中亚市场不了解,现在看来中亚市场确实很大。这里的制药工业相对落后,医疗设备生产能力几乎为零,无论对药品还是医疗诊断设备都有很大的潜在需求。但由于支付能力有限,目前现实的需求还不是很理想。另外,这里的海关限制多,腐败严重,医疗市场相对闭塞,再加上语言交流问题,对开拓市场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一些企业表示,将继续关注中亚市场,稳步推进销售代理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让中国的医药产品更多地进入乌兹别克人民的生活中。

  • 2012年医疗器械发展前景

    近年来,中国疗器械行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高新技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新医改投入、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保健服务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正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指出,2011年是医改的攻坚之年,要逐步达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在发展基础医疗保障的大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将是医疗器械的重要市场。  当前,我国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达到8万多家,设备添置、改造、更新换代的需求缺口庞大。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率为23%,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2011年一季度,同比增长40.06%;到2015年,中国整个医疗仪器与设备市场预计将达到537亿美元,较之去年翻了一番。这是一份振奋人心的数据,也透漏出医疗器械行业潜在的发展空间是无限大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还存在很多不足,如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欠缺科技核心技术等。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医疗器械高端市场有90%为国外企业占据,这使得国内许多常用医疗器械被国外生产商所垄断,国产自创品牌在行业中的所占分量很轻,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相比之下,我们的医疗器械产品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众多医疗器械企业必须积极转型,改进科学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努力向自动化、中医化、小型化、医药软件广泛应用化方面发展,以此填补医改提速带来的市场发展空间。此外,有关部门需尽快设立医疗器械专项研究基金,大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国内医疗器械研究项目,以求加快行业优化升级,提高国产医疗器械的竞争力,使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能够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 【分享】抓住机遇 做强做大医疗器械产业

    在去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包括医疗器械产业在内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使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根据有关方面的数据统计,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已达到3000亿美元左右,已经成为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工业门类之一。   我国医疗器械发展的速度也是非常快,医疗器械在医疗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12%-15%的水平。   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预计,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科技迅猛发展,使医疗器械销售和技术式不断更新,现在又加上社会无尽的需求,使这一行业成了长春产业。   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如何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做强做大从而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经成为摆在主管部门和企业家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业内人士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要紧跟当今现代医学科技进步的方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三、加快医疗器械销售市场化进程,实行优胜劣汰策略。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优势并形成标准,这是实现销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技术、产品、专利、标准形成实现价值的金字塔,三类企业卖产品,二类企业卖技术,一类企业卖专利,龙头企业卖标准,这是各行业的普遍规律,销售发展的层面无法跨过。   为了加强医疗器械行业监管,根据国家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规定,日前,相关的药品监督局对医疗器械重点监管企业名单进行调整,此次调整新增加重点监管企业4家。  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重点加强对假劣医疗器械查处工作,采取多渠道、全方位、全覆盖的假劣药查处信息发布方式,切实加强假劣医疗器械查处信息的发布工作,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 【转帖】2009-2012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四卷)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78年至2008年,历经30年改革大潮洗礼的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30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到2007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7年1-11月,医药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65,901,53千元,同比增长24.8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0,723,086千元,同比增长24.56%;实现利润总额为49,921,461.00千元。2008年1-11月,医药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713,658,303千元,同比增长25.9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56,130,219.00千元,同比增长25.84%;实现利润总额为64,530,215千元。2008年,尽管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但是中国医药购销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这不仅来自于人类对药品的刚性需求,也由于中国正处于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上升通道,国家财政给医药市场扩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  2009年,随着医药行业专项整治可能带来的市场规范化程度提升、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将保证中国医药行业继续快速增长。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世界经济的减速,中国医药外贸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2009年有可能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但是由于中国医药行业的特点以及新医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中国医药进出口总额有望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将成为2009年中国医药外贸发展的主旋律。  展望未来,中国医药行业景气才刚刚开始,未来提升空间巨大。医药产业目前进入新医改牵引下的新一轮有序发展期。未来新医改方案将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到2010年,医改带来的药品增量至少在1000亿以上,加上行业自然增长部分,预计未来3-5年医药行业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20%。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三章。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医药行业的现状,接着具体介绍了生物制药、化学药、中药的发展,并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然后分析了OTC药品市场和国内农村医药市场的运行情况。随后,报告对医药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和投资潜力分析,最后分析了医药行业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您若想对医药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医药研发制造,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呵呵,不发了,看不到原版啊~~~~~~给个简介解解渴吧.............

  • 【分享】医疗行业之医药经济:潜力巨大

    医疗行业之医药经济:潜力巨大目前,全球医药经济发展得很快,预计2010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6800亿至7200亿美元。 从消费结构上看,全球药品消费有85%以上集中在美、欧、日等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药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购买力将有较快的增长。据预测,今后10年,全球药品销售每年增长7%左右。到2020年,居世界经济前15位的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发展中国家医疗水平的提高,将使药品市场消费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1、生物技术为突飞猛进的医药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对外公布,给全球生物基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大知名跨国制药企业正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发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和技术,以抢先占领市场。 2、医药贸易国际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医药贸易的关税逐步降低,非关税壁垒日趋减少。另一方面,国际著名医药企业正加速其产品、技术、资金、市场等向欠发达国家渗透,合资、独资企业不断涌现,市场的国际化不可避免。 3、非处方药(OTC)市场销售增长速度加快 1996年全球OTC销售额达486亿美元,占整个药品市场销售额的17%。到2000年,该市场增至650亿美元,其主要原因首先是人们自我药疗和自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自购自用药品的现象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疗效好并畅销的药品在专利期满以后改换成OTC药品以延长其生产周期。这一切将促使非处方药品发展速度加快。 4、在制剂方面,透皮吸收控释药物制剂前景广阔目前市场上已有20余个品种。研究工作集中在性激素、心血管、抗组织胺药及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大分子多肽蛋白质药物经鼻粘膜给药已有产品问世,口腔黏膜,眼黏膜给药也有产品问世。目前发展较快的靶位给药制剂有前体药物全盛途径和药物载体(单克隆抗体、脂质体等),其中不少已进入临床研究或应用阶段。 5、老年疾病用药以及妇女儿童用药市场发展速度将加快美国2.3亿人口中有2700万65岁以上的老人,未来几年中老年人的比例将达到23.5%,德国达到22.3%,意大利达到20.1%,我国将达到10%,为1.4亿人左右。6、天然药物发展潜力巨大天然药物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目前在自然资源药物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和矿物中被人们先后发现许多具有抗病菌、抗病毒、止血、抗凝血、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作用的物质。目前人们对海洋资源药物的开发刚起步,随着生物工程的迅速发展,当生物工程与海洋生物学结合时,将具有更大优点,由此可产生有益于人类治疗各种疑难疾病的药物。 从中国市场来看,2006年,在经济加速发展、医院信息化进程加快及国家相关政策变化等几方面有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继续加速增长,销售额突破200亿元,达到210.8亿元,同比增长15.6%,明显高于全球同类市场增长水平,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医疗电子市场增长趋势不变,2011年中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有望接近500亿元。诊断、监护和预防分析是医疗电子重点发展的三个方向,在具体设备上,大型医疗电子设备在图像处理、信号拾取向“快速、精准”发展,而小型医疗电子设备向便携家用发展。政府投入加大、基层医疗市场构建、全民医保的建设,这些因素都将刺激整个医药市场的发展,行业内的公司都将受益。2008年医药行业的关键词非“医改”莫属,医改方案将在2008年上半年出台实施,预计政府将加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有望实现全民医保——低水平、广覆盖,初步匡算全民医保情况下总体筹资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2008年政府将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助标准将从现行的40元提高到80元。2007年12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十一次常委会上,医改总体框架就此揭开神秘的面纱。医改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改包括四个体系的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这对医药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因为国家加大对居民个人医疗的补助将有利于释放市场对药品消费的需求。据中国医药经济信息会上发布的行业预测显示,全民医保将使我国药品消费市场扩容1000亿元。医疗行业的现状和其它行业的现状比较来看,可以发现其它行业的竞争已经趋向白炽化,饱和化,如餐饮、电器、IT等行业,介入风险极大且不易操作,而医疗行业还正处于改革的浪潮中,存在着巨大商机。正是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医疗健康类网站运营可以细分为医疗类、药类、综合信息类、健康管理类、B2B、B2C类、医疗健康信息的搜索等多种模式。随着人们对健康与身体保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医疗产业电子化信息化的加速,医疗电子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显示出极大的市场潜力。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医疗器材市场将突破2000亿美元,其中医疗电子将达900亿美元.目前,医疗健康类网站尚处于起步阶段,竞争激烈,多数网站只能实现收支相抵,盈利很少,而且还要面临医疗政策的发展和变化这个最大的变数。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受惠于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互联网渗透率的提高,风险投资的资本推动,医疗健康网站领域将实现翻倍增长,行业发展前景乐观。

  • 迈瑞医疗:下一个华为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日期 :2006-11-03 文章作者:申兴 10月25日晚,数百名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迈瑞”)员工在深圳的五洲宾馆高举香槟庆功。9月26日,迈瑞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筹资2.7亿美元,成为第一家登陆美国股市的中国医药企业。 迈瑞医疗是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同时也是全球医用诊断设备的创新领导者之一。“我们的产品行销超过125个国家,开拓国际市场以来的五六年,我们的海外市场销售收入每年都会翻一番。” 董事长徐航表示,选择门槛比较高的纽约上市就是为了拓展迈瑞的国际市场知名度,也方便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很快我们将设立美国分部和美国研发中心。”研究的生命线 中国第一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中国第一台自动无创血压监护仪、中国第一台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中国第一台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迈瑞医疗的名字跟大量的第一联系在一起。 “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发展动力和根源就是研发。”总裁李西廷说,“我们的研发条件不输于任何国际知名企业,我们每年都坚持把10%销售额投入研发。” 一位员工介绍,公司每年都要招收超过300名应届硕士充实到研发队伍。迈瑞近四成的员工服务于研发系统,至2005年底,研发人员已达800余人。为了让员工能安心科研,迈瑞一度坚持为员工购房提供无息贷款,一直到近年来美国上市的需要才停止这一做法。 研发对销售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如监护仪领域,跨国公司本来垄断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迈瑞的产品出现,跨国公司目前只剩下30%的市场份额。 据深圳一家医院人士介绍,由于迈瑞监护仪、B超等产品的大量推出,近10年来,国内此类医疗设备大幅度降价六成以上。以监护仪为例,在迈瑞1992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监护仪前,当时行销的产品进口价高达七八万元,迈瑞的产品售价低至5万元一台,一下就将价格拉低了二三万元。 根据深圳海关统计,目前国内出口海外的高端医疗设备,每100台监护仪中,迈瑞就占61台,每100台B超中迈瑞占32台。去年,迈瑞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预计今年将达18亿元。财报显示,今年前六个月,其净所得为2060万美元,营业收入约为8500万美元。 徐航表示,与GE、飞利浦这些国际巨头相比,迈瑞只能算个小企业,目前迈瑞取胜市场的最大优势在于:研发成本比很多国外公司的成本要低,通常只有欧美企业的20%左右。国际化设想 一家风险投资商表示,迈瑞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医疗设备市场以年均2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2000年市场容量已达220亿元,2010年将达到300亿元。 迈瑞于1997年获得国际著名风险投资机构华登的投资,1999年再次得到多家国际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截至上市,高盛投资基金依然还有股份。 而他们的野心并不只是国内。徐航表示,目前全球医疗市场美国占到40%左右,日本约14%,欧洲超过20%,中国才5%左右。而迈瑞2005年营业收入58%来自国内,只有25%是来自亚洲以外的区域。 “融资并不是我们在纽约上市的原因,我们是为了拓展国际市场和完善公司治理。未来我们也可能采取购买技术、购买销售渠道的方式加速国际化。”徐航称。 目前,迈瑞已经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土耳其、中国香港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其招股说明书披露,未来还计划在巴西、印度、俄罗斯设立分支。 “给我们一些时间,在越来越多国家会看到我们的产品。”徐航说。 据迈瑞方面介绍,迈瑞产品性价比相比国外同类产品要高,同一品质的产品,迈瑞要比欧洲同类产品便宜25%-30%。令他们津津乐道的是,从英国伦敦皇家医院,到欧洲最大的爱滋病治疗医院,都安装了大量迈瑞的产品。 这得益于迈瑞在品质上的追求,从1995年开始,迈瑞的产品陆续获得德国的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依照欧盟法规获得CE认证、通过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市场准入。 有趣的是,已经上市的迈瑞医疗在深圳依旧相当低调,同样位于深圳科技园与其相邻的一家企业总经理助理表示对迈瑞知之甚少,尽管这个低调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深圳“坚持自主创新”的必选样本。

  • 【重组】中国医药集团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重组

    [font=黑体][size=4]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简介:[/size][/font]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原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2003年8月6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更名,下称中生集团)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color=#DC143C]现下辖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医疗卫生器材进出口公司及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六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并有一家上市公司即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color]。在近万名职工中,科技人员达到4000多名,是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生物技术企业集团。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生集团所属各生物制品研究所向市场提供了包括计划免疫所需的各类疫苗和治疗用品,使我国彻底消灭了天花和基本消灭了脊髓灰质炎等困扰人类几个世纪的恶性传染病。据国家卫生部统计,自1978年国家实施计划免疫以来,中生集团生产的各类预防制品在我国共减少麻疹、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6种疾病的发病3亿多人次,减少死亡400多万人,减少住院费用400多亿元人民币。1985年中生集团在国内最先研制成功乙型肝炎疫苗,经十余年的推广使用,使乙肝传播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新生儿乙肝感染率已由10%下降到1%。近年来,中生集团又在世界上首先研究出痢疾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中生集团及时组织调拨了钩端螺旋体和伤寒等大批疫苗,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做出了特殊贡献。

  • 【分享】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理技术应用障碍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结合国际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置技术应用现状,就中国目前非焚烧处理技术的应用背景及中国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对非焚烧处理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所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img]http://bbs.instrument.com.cn/images/affix.gif[/img][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download.asp?ID=194581]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理技术应用障碍分析及对策探讨.doc[/url]

  • “2018全国医学计量学术交流会”成功在蓉举办

    [color=#333333] 10月24日至26日,“2018全国医学计量学术交流会”在四川省成都成功举办。来自国内计量技术机构、医疗器械质检机构、医院、相关生产企业和研究单位的一百五十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医学计量发展建言献策。[/color][color=#333333][/color][align=left]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宋淑英,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简称“中测院”)副院长杨杰斌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align][align=left] 宋淑英在题为“计量科技发展规划及NQI”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精准医疗,而计量则是精准医疗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她希望计量技术机构、医疗器械质检机构、医院、相关生产企业和研究单位加强交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医学计量发展,为我国医疗质量提升夯实基础。[/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 随后,全国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计量院刘文丽研究员,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彭明辰教授,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杨勇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任海萍研究员等十余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交流了医学计量工作的新进展、新需求,探讨了医学计量工作的近期要务和发展方向。会议还对评选出的十篇优秀论文作者进行了表彰。[/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color=#333333] 会议由中国计量院、中测院、全国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四川省计量协会医学计量专业委员会承办。[/color][/color][/align]

  • 【原创】大力发展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迫在眉睫

    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万国牌”尽显市面,而国产货在自家门口却面临尴尬。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如今 医院里所用的高端医疗器械几乎是“洋货的天下”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没有形成标志性产品、核心竞争力、国际化品牌。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基本空白,发展到现在能够生产47大类3000多个品种1.1万多种规格的产品,基本满足全国三级以下医院对设备的需求。可是,作为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超过1.2万家,市场集中度却比国内药品制造业更低,每年600多亿元的工业生产总值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要花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有近70%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被发达国家公司瓜分。在医用电子产品领域,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护仪市场、90%的高档多道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占据 而国内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按摩器具、血压测量仪器等低附加值种类上。   在普及新型医疗产品方面也是“中不敌洋”。众所周知,心血管病突发后,如10分钟后未得到适当抢救,死亡率几乎为100%。由于美国大量装备了可供公众自行操作的“傻瓜型”心肺复苏器械,病人在医院之外的抢救成功率从过去的1.4%提高到31%。日本也大规模普及这类医疗急救器械,规定每5000人社区配备1台,可与消防龙头的密度相比。而在这一领域研究,国内除了有高校涉足外,目前只有一家龙头企业做出了样机。   在我国,虽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规模小,科研力量弱。不少企业厂房陈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无力从事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因此在科技含量方面,国内企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相当大 而在产品质量方面,由于企业片面追求成本价格优势,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返修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内用户使用国产医疗设备的积极性。   此外,与制药行业一样,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缺乏新品开发投入资金。在国外,医疗器械新品开发投入的资金一般占到销售额的10%左右,而我国只占1%左右。很多企业长期以来生产不景气,状态低迷,经常连这个比例都难以保证。有些国产医疗器械即使有好的第一代产品,但苦于缺乏产品持续创新必需投入的资金而后劲不足,导致竞争力减弱,最终失去市场分额。   除了在产品性能方面不及国外,用户过于青睐进口货,也对国外高端医疗器械长驱直入我国市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思想支配下,很多医院总觉得国产医疗器械在技术和质量方面不如进口的,明确表示不用国产货。

  • 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山东)博览会(春)

    第三十三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山东)博览会(春)”(简称“医博会)将于2015年4月1-3日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展会展品范围涵盖医学影像设备、手术室及急救器械、医用电子设备、体外诊断与实验室设备、医用光学设备、医用激光仪器设备、康复理疗与中医器械、体外循环及血透设备、普通诊察器械、医用耗材、口腔器械、病房护理、医院辅助设备、医用车辆、医疗信息化等医疗领域的产品,而且现场还将为医院、医疗机构带来全方位的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招展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据悉,已有美国GE、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奥林巴斯、Pentax、日立-阿洛卡、德国贝朗、德国徕卡、柯尼卡美能达、德尔格医疗、欧姆龙医疗、爱克发医疗、新华医疗、台湾美迪兰、青岛海尔、泰医、宁波戴维、长春迪瑞、深圳开立、山东育达等来自国外的300多家知名医疗企业报名参加此次盛会。 医博会已成功举办32届,组委会拥有丰富的医疗展会组织经验,一直以山东省医疗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为目的,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企业搭建起全方位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使供需双方实现共赢。 本届展会组委会将在宣传、观众组织、参观报道等方面突破多个“创新”,现场为展商与观众提供一个愉悦、不一样的参展体验。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