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首次

仪器信息网中国首次专题为您整合中国首次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首次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首次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首次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首次话题讨论。

中国首次相关的论坛

  • 【分享】中国实验快堆实现首次成功临界

    2010年7月21日9点50分,随着源量程周期稳定在100秒达到两分钟,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宣布中国实验快堆首次实现临界。顿时,主控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欢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达到首次临界状态。临界是实验快堆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它标志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实验快堆是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是我国核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 中国产疫苗首次获得国际认证!

    国药集团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乙脑疫苗获得世卫组织的“预认证”。这是中国疫苗产品首次获得此类认证,,“四川造”疫苗正式进入联合国采购清单,获全球市场“通行证”。这是中国第一个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的疫苗,也是国际上第一个通过预认证的儿童疫苗。标志着成都造乙脑疫苗可销往全球任何国家,实现中国造疫苗走向世界零的突破。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个产品获得认证,第二个、第三个、.......无数个产品获得认证是不是就会接踵而至?是不是世界对中国技术的认可的一个有力佐证呢?

  • 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拍摄到神秘球状闪电

    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拍摄到神秘球状闪电

    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拍摄到神秘球状闪电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1/201401291454_489251_1611037_3.jpg它曾经被误认为是不明飞行物,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没有合理解释。但如今,我国科学家首次拍到在雷暴天气出现的球状闪电的视频。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青海省一个雷暴天气中绘制辐射地图时,意外记录下这个难以捉摸的发光球。光球从地面升起,变成一道闪电,在地上穿行15米,然后消失。研究人员说,它的直径约5米,只出现了不到2秒钟。这场发生在2012年的风暴的视频和光谱,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自然界球状闪电的首次科学记录。  这项研究详细内容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学评论快报》上,证实了球状闪电的真实存在性,并提供了球状闪电如何存在的重要线索。  球状闪电是云层至地面的闪电,在持续发光期间水平移动。很早就有人目击球状闪电,但是由于其罕见性,没有人拍摄记录到这一现象。  此次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研究人员使用光谱设备记录了球状闪电,从而能够识别构成球状闪电的主要元素。他们发现球状闪电中包含:铁、硅、钙,这与土壤主要成分相同。  2000年,詹姆斯-迪尼斯等人曾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球状闪电很可能是击在地面上的普通闪电,它具有巨大的热量,完全可以将土壤中的二氧化硅蒸发。

  • 【转帖】中国首次与国外政府达成认证结果互认协议

    国家认监委宣布,“国际互认”取得重大成果,中国在认证认可领域的政府间国际互认已获突破。中国与新西兰合格评定互认谈判日前圆满完成,这是我国首次与国外政府部门达成认证结果互认协议。今后中国产品可以凭中方认证结果直接进入新方市场,从而降低贸易成本,便利国际贸易。重点产品重点国别的双边互信达到新高度。  目前,中国认证认可领域的多边合作正全方位深化,已与所有国际性认证认可组织建立合作关系。2007年,我国与国际认可论坛成功举办“国际认可中国日”、中美玩具高层论坛、中欧工业品安全与合格评定工作会议,有力地回应了中国产品威胁论,增进了中国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的声誉。

  • 【转帖】2010新版《中国药典》编制完成,首次编纂中药饮片卷557味

    日前从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获悉,201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完成, 2010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国家财政投入近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国家药品标准提高。中药品种收载范围进一步扩大,与2010版《中国药典》配套出版的《临床用药须知》首次编纂中药饮片卷,收载中药饮片557种。  据悉, 2010年版《中国药典》将分为3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新版《中国药典》最终确定收载品种4615种,新增1358种。其中一部(中药)收载2136种,新增990种,修订612种。附录部分,一部(中药)新增14个、修订54个。新增、修订比例达75%。《临床用药须知》除设化学药与生物制品卷、中成药卷,首次编纂中药饮片卷,其中,中成药卷共收载1640个成方制剂,增收15%的品种,中药饮片卷共收载557味中药饮片。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负责人表示,为防止出现盗版行为,新版《中国药典》采取了更加先进的多重防伪措施,以维护这一国家法典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 【分享】贴碳标签的扇贝:中国首次出炉食品碳标识认证

    贴碳标签的扇贝:中国首次出炉食品碳标识认证从明年开始,獐子岛虾夷扇贝活品、冻品的装箱上,将会印有虾夷扇贝的碳标签,“一千克虾夷扇贝总排放量为0.8克二氧化碳当量”,这是中国食品行业首个碳标识认证食品。你认为前景如何???

  • 【分享】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分波共振现象

    [b]大化所杨学明小组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分波共振现象[/b][align=center][b]  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图像达到了光谱精度[/b]   [/align][align=center][img=500,360]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239343687.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  实验测量到的F+HD反应中后向散射HF(v=2,j=6)产物强度随碰撞能量的变化(实圆点)。红实线是理论计算的结果。观测到的三个振荡峰被归属为J=12,13,14的分波共振。图中的三维图是在1.285kcal/mol碰撞能下HF产物在各个方向的散射微分截面图。B代表后向散射方向,F代表前向散射方向。[/font][/align]  在实验上观测由特定分波引起的动力学现象,一直是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如今,通过设计一个世界上最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散射实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研究小组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化学反应中的这种分波共振。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19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杨学明说:“这一反应共振动力学图像已经完全达到了光谱精度,为反应共振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教科书式的例子。”  这是杨学明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东辉等近年来在反应共振态研究方向的又一个新的突破。在同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英国剑桥大学Althorpe教授发表评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这项工作的学术意义。  化学反应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生成的过程,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科学问题。在所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分子反应中,新化合物的形成都是通过两个反应物之间的碰撞而达成的。每一个反应必须先经过一个“过渡态区域”,在这个区域中,反应物分子中的旧化学键即将断裂、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即将生成。而所有的反应碰撞都是在特定的碰撞参数条件下,通过过渡态区域而进行的。这些特定的碰撞参数在量子力学中是一个“好量子数”,因此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是守恒的,这些特定的碰撞参数相当于反应体系特定的转动量子态,一般被称为“分波”(PartialWave)。  过渡态的分波结构是影响化学反应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化学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课题。由于反应过渡态寿命非常短(飞秒量级,1飞秒等于10-15秒),分波一般在能量上很宽且重叠在一起,因此很难在实验室观测到单个分波的结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完全量子态分辨的交叉束实验测量的微分截面也是不同分波叠加后的平均值,因此,观测单个特定的分波结构是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极大挑战。

  •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LIBS技术国际首次成功应用于钢水在线分析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抚顺新钢铁有限公司,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开发的集合双脉冲激光增强技术和望远镜光学结构的LIBS钢水成分在线分析仪,在抚顺新钢铁公司40吨级钢包上成功实施了示范应用。这是国际上首次将双脉冲LIBS技术成功应用于40吨级钢包的钢水成分在线检测,可以有效提高钢铁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113/151034.shtml

  • 在津感染者系入境闭环管控人员,中国内地首次发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2月9日天津市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均确认检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1.1.529进化分支)。在津感染者系入境闭环管控人员,目前于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据悉,这是中国内地首次发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国是直通车)

  • 我学者首次发现中国人群IgA肾病新的易感基因

    最新发现与创新 新华社广州1月8日电(记者肖思思)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日发布IgA肾病重要研究成果——对亚洲受试者的研究中发现了IgA肾病新的易感基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余学清教授带领科研团队联合国内二十多家医院和研究机构,并与新加坡专家合作,完成了基于汉族人群IgA肾病全基因组易感基因筛查研究。 余学清介绍,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亚太地区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比例高达40%—50%。该病是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沉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积聚为主要特征。根据目前的资料,有15%—40%的患者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研究发现,IgA肾病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被列入多基因遗传病范畴。IgA肾病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余学清介绍,这次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样本的亚洲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包括1万多名受试者(4137例IgA肾病患者与7734例健康人群),利用先进的遗传学分析方法和策略,在全基因组水平进行研究。 “研究人员既验证了欧美学者的部分研究结果,更为重要的是首次发现了中国人群中IgA肾病独有的两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17号染色体和8号染色体,证明了遗传因素在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够影响IgA肾病的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他说,由于遗传基因的差异,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慢性肾脏病历史的家族中的后代和一级亲属的发病率,要高于没有该病历史的家族。 《科技日报》(2012-1-9 一版)

  • 洋奶粉首次进口须全项目检测、须经风险评估

    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从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根据新规,进口乳品标注的国外奖项、荣誉、认证标志等内容,须提供经我国驻外使领馆或外国驻中国使领馆等外交途径确认的有关证明文件。同时,我国将对进口乳品商建立黑名单制度,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进口乳品进入中国市场将通过更严格的检疫,提高准入门槛。 首次进口乳品须经风险评估 首次进口是指“从境外启运的某一产品从某一口岸第一次进口,均视为首次进口。”该产品从同一口岸(指同一直属局辖区)进口的后续批次,视为非首次进口。首次向中国出口乳品的国家或者地区,其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供兽医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法律法规体系、组织机构、兽医服务体系、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残留监控体系、动物疫病检测监控体系及拟对中国出口的产品种类等资料。国家质检总局依法组织评估,必要时,可以派专家组到该国家或者地区进行现场调查。经评估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确定相应的检验检疫要求,包括相关证书和出证要求,允许其符合要求的相关乳品向中国出口。 首次进口乳品须全项目检测 每批进口乳品必须附带有产品的检测报告。首次进口的乳品,应当提供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列明项目的检测报告,包括食品中污染物和真菌毒素的标准。首次进口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基粉原料,报检时还要提供微生物、污染物和真菌毒素项目的检测报告。若进口乳品安全卫生项目(包括致病菌、真菌毒素、污染物、重金属、非法添加物)不合格,再次进口时,进口商或者其代理人应当连续5批提供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列明的项目的检测报告。如检测不合格项目为非法添加物,则检测报告应当包括该项目。 需做销毁或退运处理的不合格进口乳品,进口商完成销毁或退运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销毁或退运情况向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 【转帖】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口管理

    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口管理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执行联合国, 国家环保总局, 海关部署, 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制定了. 国家对化学品的首次进口和列入的化学品的进出口进行严格管理. 但是, 食品添加剂, 医药, 兽药, 化妆品和放射性物质不列入此管理范围.   化学品是指人工制造或者是从自然界取得的化学物质包括化学物质本身, 化学混合物或者化学配制物中的一部分以及作为工业化学品和农药使用的物质.   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口管理范围是: 因损害健康和环境而被完全禁止使用的化学品 因损害健康和环境而被完全禁止使用, 但经授权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可使用的化学品 进入环境后通过环境蓄积, 生物累积, 生物转化或化学反应等方式损害健康和环境的有毒化学品 通过接触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和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   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口的基本手续是: 化学品首次进口的外商或其代理人, 在向中国首次进口化学品之前, 无论该种化学品其他外商或其他代理人是否已在中国进行了登记, 都必须向我国环境保护局提出环境管理登记申请. 进出口列入的有毒化学品, 海关凭国家环境保护局签发的, 在有效期内实施〃一批一证制〃验收. 旅客携带进境有毒化学品, 严格按照办理海关手续.

  • 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测定X射线极亮天体黑洞质量

    原标题 科学家测定X射线极亮天体黑洞质量http://www.wokeji.com/qyts/3_twht/201311/W020131129280340337907.jpghttp://www.wokeji.com/qyts/3_twht/201311/W020131129280340607441.jpg上图 X射线极亮源M101 ULX-1位于漩涡星系M101的一个悬臂上,M101距离地球2200万光年。下图 X射线极亮源M101 ULX-1的概念图。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李大庆)多年以前,当天文学家观测到在几千万光年以外的地方有“X射线光度极高的天体”时,曾很兴奋,但谁都说不清其极亮的源的本质是什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研究员率领的国际团队确认了其中心天体是一个质量和恒星可比拟的黑洞,从而完成了对X射线极亮源动力学质量的首次成功测量。国际同行称赞此成果“夺取了这个领域的圣杯”。相关论文刊登在今天出版的《自然》上,并刊登评述文章。 自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两颗造价分别为16亿美元和7亿欧元的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和XMM-牛顿X射线天文卫星投入使用后,天文学家陆续在遥远星系中发现了一批X射线光度极高的天体。但是国际天文和天体物理界对这类X射线极亮源的本质却是众说纷纭。如果能通过动力学方法测定系统中心黑洞的质量,不仅可以解决争论,还能增进人们对黑洞形成、黑洞辐射机制的理解与认知。 中心黑洞距离我们十分遥远(通常为几千万光年),同时X射线照射黑洞吸积盘而产生的光污染也非常强,因此测量极其困难。目前欧美学者已多次利用世界最先进的8—10米级光学/红外望远镜进行长时间观测,但这些尝试均未获得成功。 刘继峰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研究方案,巧妙选取有特色的天体目标,成功申请到位于夏威夷的8米大型双子望远镜以及10米凯克望远镜各20小时的观测时间,在三个月的时间跨度上对漩涡星系中X射线极亮源M101 ULX-1进行了研究,确认其中心天体为一个质量与恒星可比拟的黑洞。这个黑洞双星系统位于2200万光年之外,是人类迄今发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黑洞双星;同时,新的观测现象难以被黑洞吸积的“经典”研究结果所解释,这显示它突破了现有理论框架的范畴。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李大庆 2013年11月29日

  • 汤圆首次标注过敏原

    汤圆首次标注过敏原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汤圆包装上多了一句话。“配料中含有花生、芝麻、葵花子仁、腰果、核桃仁、杏仁、松子仁、可可制品,此生产线也加工含有小麦制品、蚝制品、大豆制品、坚果及其他果仁类制品的其他产品。”这是思念彩玉八宝玉汤圆外包装上的过敏原信息。昨天傍晚,记者在望京沃尔玛冷柜区看到,思念、三全、湾仔码头等品牌的汤圆外包装上都首次出现类似提示。今年1月1日起《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正式实施,要求食品标签必须标注营养成分,同时建议企业标注“过敏原”。国外对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如牛奶、花生等食品在包装上都有严格要求,中国曾有多个品牌的速冻汤圆因未标注过敏原信息在澳大利亚被召回。

  • 中国科大合作研究首次实现高效率长寿命量子存储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包小辉、赵博等同德国研究人员合作,实现了具有高读出效率及长存储寿命的高性能量子存储器。该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将长存储寿命和高读出效率在单个存储器内结合起来,向可升级长程量子通信及可升级光学量子计算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该工作于5月20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量子存储器的主要用途是存储单个量子态,从而实现不同量子操作的时间同步。量子存储器是量子中继及大尺度光学量子计算中的关键器件,其核心性能指标是存储寿命和读出效率。目前,量子存储器已经在冷原子系综、热原子系综、单个中性原子、低温固体、金刚石色心等体系中实现。从其核心性能指标来看,冷原子系综的发展水平远优于其他实验体系,最有希望被用于可升级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计算。因此,冷原子系综体系一直是国际上量子存储及其应用方面的主要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作为量子存储器最重要应用之一的量子中继单元也仅在冷原子系综体系内被实现。 在以往研究中,延长存储寿命和提高读出效率这两部分往往是分开进行的,使得存储寿命和读出效率这个两个主要指标没有得到同步提升。具体来讲,在以往实现长寿命量子存储的实验中,尽管存储寿命已经提升至毫秒量级以上,但读出效率却仅为20%左右;在实现高效量子存储的实验中,尽管读出效率已经提升至70%以上,但存储寿命却仅有几百纳秒到几微秒左右。仅单一性能指标较好的量子存储器无法满足量子中继及光学量子计算等的实际应用需求。 在提升存储寿命方面,潘建伟小组在2008年发现原子团内的随机运动带来的自旋波乱相构成了限制毫秒级量子存储的主要物理机制,并通过延长自旋波波长的方式,成功地提升存储寿命至1毫秒。在提升读出效率方面,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光腔增强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读出效率。因此,如何将长寿命量子存储及腔增强量子存储这两部分的方法、技术相结合,是在冷原子系综体系内实现长寿命高效量子存储器的关键。 为了延长自旋波波长,需要采用共线读写的几何结构。为了区分前向散射与背向散射过程,需要采用环形腔共振技术。这两部分相结合带来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是:需要实现环形腔与四个模式的同时共振。潘建伟小组通过巧妙的方案设计,将这一四重共振的技术难题简化为双重共振,降低了实验难度,最终成功实现了3.2毫秒的存储寿命及73%的读出效率。该成果为目前国际上量子存储综合性能指标最好的实验结果。论文审稿人认为,该工作是“朝向可升级量子信息处理方向的重要研究成果”,“开启了利用多个原子系综研究复杂量子信息方案的大门”。 潘建伟小组从2005年开始在冷原子系综量子存储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迄今为止已经在《自然》、《自然—物理学》、《自然—光子学》和《物理评论快报》四份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余篇,是目前国际上在量子存储研究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几个主要研究小组之一。 论文链接

  • 第37届国际高效液相色谱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上海月旭将参展

    国际高效液相分离会议 (ISHPLPS) 是一个国际论坛。旨在讨论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和技术及其他分离技术如毛细管电泳、电色谱、场流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和联用技术LC/MS、CE/MS。此外,微流控、芯片技术、诊断系统及其它先进技术。 此会议始于1973年,每届会议都重点讨论液相分离领域新进展。之前HPLC会议在欧洲和美国直接轮流举办,2011年10月将首次在中国举办(第37届) 。 历届会议年代 地点 主席 1973 因特拉肯, 瑞士 Simon 教授 1975 威尔明顿, 美国 Kirkland 博士 1977 萨尔茨保, 奥地利 Huber 教授 1979 波士顿, 美国 Karger 教授 1981 阿维尼翁, 法国 Guiochon 教授 1982 切里希尔, 美国 Bardford 博士 1983 巴登巴登, 德国 Hupe 博士 1984 纽约, 美国 Horvath 教授 1985 爱丁堡, 英国 Knox 教授 1986 旧金山, 美国 Majors 博士 1987 阿姆斯特丹, 荷兰 Poppe 教授 1988 华盛顿, U美国 Guiochon 教授 1989 斯德哥尔摩, 瑞典 Westerlund 教授 1990 波士顿, 美国 Karger 教授 1991 巴塞尔, 瑞士 Erni 教授 1992 巴尔的摩, 美国 Regnier 教授 1993 汉堡, 德国 Unger 教授 1994 明尼阿波利斯, 美国 Bowers and Carr 教授 1995 I因斯布鲁克, 奥地利 Lindner 教授 1996 旧金山, 美国 Hancock 博士 1997 伯明翰, 英国 Fell 教授 1998 圣路易斯, 美国 Armstrong 教授 1999 格拉纳达, 西班牙 Gelpi 教授 2000 西雅图, 美国 Yeung 教授 2001 马斯特里赫特, 荷兰 Poppe 教授,Lingeman 博士 2001 京都, 日本 Tanaka 教授 Terabe 教授 2002 蒙特利尔, 加拿大 Wainer 教授 2003 尼斯, 法国 Siouffi 教授 2004 费城, 美国 Schure v 博士 2005 斯德哥尔摩, 瑞典 Westerlund 教授 2006 旧金山 美国 Frenz 博士 2007 布鲁塞尔, 比利时 Crommen 教授, Sandra 教授 2008 巴尔的摩, 美国 Guiochon 教授, Jacobson 教授 2008 京都, 日本 Otsuka 教授and Tanaka 教授 2009 德累斯顿, 德国 Huber 教授 2010 波士顿, 美国 Cohen 博士 2011.6 布达佩斯, 匈牙利 Felinger教授 2011.10 大连, 中国 张玉奎院士,Peter Schoenmakers 教授 届时,上海月旭将积极参与这次国际上最重要的色谱会议。目前已经成功投稿色谱应用论文摘要2篇;上海月旭还将积极参加展会,展位号是17。欢迎大连附近的网友前去参与本次会议,月旭将为每位前来洽谈的客户发放小礼品。

  • 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

    (1994年3月16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海关总署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加强化学品首次进口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的环境管理,执行《关于化学品国际贸易资料交流的伦敦准则》(1989年修正本)(以下简称《伦敦准则》),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领域内从事化学品进出口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化学品的首次进口和列入《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的化学品进出口的环境管理。食品添加剂、医药、兽药、化妆品和放射性物质不适用本规定。第四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化学品”是指人工制造的或者是从自然界取得的化学物质,包括化学物质本身、化学混合物或者化学配制物中的一部分,以及作为工业化学品和农药使用的物质。(二)“禁止的化学品”是指因损害健康和环境而被完全禁止使用的化学品。(三)“严格限制的化学品”是指因损害健康和环境而被禁止使用,但经授权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可使用的化学品。(四)“有毒化学品"是指进入环境后通过环境蓄积、生物累积、生物转化或化学反应等方式损害健康和环境,或者通过接触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和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五)“化学品首次进口"是指外商或其代理人向中国出口其未曾在中国登记过的化学品,即使同种化学品已有其他外商或其代理人在中国进行了登记,仍被视为化学品首次进口。(六)“事先知情同意"是指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目的而被禁止或严格限制的化学品的国际运输,必须在进口国指定的国家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七)“出口”和“进口”是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化学品进出境手续的活动,但不包括过境运输。

  • 中国药品审评首次公开年度报告

    以多举措推动药品审评能力提升2013年03月28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吴红月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27/091364384375984_change_jw331_b.jpg 2012年新申报的ANDA申请共2095个(按受理号计,不包括辅料)。已有批准文号20个以上的药品,仍有1272个申请,占2012年全年ANDA申报量的60.7%;已有批准文号10个以上的ANDA申请仅占其总申报量的20.6%。此数据说明,仿制药重复研发、申报现象严重。 数据显示,2012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全年承办了新注册申请6919个(以受理号计),完成审评呈送国家局注册司审批4941个,其中建议批准3323个,建议不批准1618个。上述数字来自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品审评中心)推出的《中国药品审评2012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了解,这是药品审评中心首次对外公布的年度药品审评情况。 自2012年以来,药品审评中心按照《国家药品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和《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不断完善制度,推出多项举措,开展基于科学和实证的技术审评工作,切实为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做出积极努力,获得医药工业界的一致好评。药品审评中心主任张培培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药品审评中心以“质量、效率、透明、清晰、一致和可预见”作为审评工作的原则,并将其作为评价审评决策质量的指标。 “与国际上各大药品审评机构的使命一样,我们首先要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她说,“我们的药品审评机构要成为值得信赖的、有国际水平的、公众健康的守护者。” 鼓励创新药与世界同步研发 作为我国承担药品上市前技术审评的机构,药品审评中心的主要职责为两大方面,一是负责药物(药品在上市前被称为药物)进行人体临床试验前的科学性审评,以保证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是在有相应安全保障、人体研究符合伦理原则和科学标准等条件下进行;二是负责药品进入市场前的科学性审评,保证公众用药的安全、有效和产品质量的可控。 药品审评要对申请的药物是否具有临床治疗价值、患者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公众能否用得上与用得起、药物的风险是否被充分认知、控制风险的手段是否可行、临床受试者是否得到充分的保护、药物的有效性是否确切、药物的质量是否具有控制手段等多种复杂的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评判。张培培表示,这种判断必须在患者获益和风险之间进行平衡。药品的最终审评结论以建议“准予”、“不准予”开展人体临床试验或上市并述及科学理由及法规依据。 《报告》显示,在创新药领域,药品审评中心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鼓励创制对重大疾病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鼓励儿童用药、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创新药的审评任务被列为优先级任务,实行全程督导管理。如,针对国家重大专项品种的审评均实施优先审评,鼓励国内申请人开展全球同步研发。2012年完成审评的麦他替尼氨丁三醇片和海泽麦布片,通过进一步缩短审评时间,实现了国内与国外同步开展临床试验。 药品审评中心还按照药物研发规律,基于创新药物研发各个阶段的特点,建立创新药临床前药学评价模板和研发期间的年度报告制度,药学方面的技术要求与国际基本接轨,并使药学更新或变更的资料能够滚动提交。该项措施在2012年5月正式实施后,彻底转变了国内创新药的药学审评思路。 与此同时,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指南》,开通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按照国际标准构建了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标准化工作平台,制定实施《药品审评中心与申请人的沟通交流质量管理规范》,开通申报资料滚动提交的通道,以减少了既往只能以发补方式完善资料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排队时间。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发补率由2011年的41.1%降低至2012年的33.9%。 通过上述制度和措施的实施,创新药临床申请的审评用时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72%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首轮审评结束用时在8个月以内,其中以6—7月占45%,5月以内占11%。 探索仿制药优先制度建立 尽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少数达到药品消费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但在一些治疗领域还存在临床无药可用或供应不足的窘境。仿制药的研发周期短、投入低,是现阶段快速填补临床用药空缺、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的最有效途径。而尽快批准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且临床亟须仿制药品上市,是社会、公众对药品审评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药品审评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具体体现之一。 2012年药品审评中心在仿制药领域推陈出新,先后发布了《中国通用名药发展研究报告——市场准入制度研究(2012年)》,构建了优先审评仿制药的注册流程。 以替加环素、地西他滨和卡培他滨等品种为试点,药品审评中心把生产现场检查融入到审评过程中,派遣一线审评人员参加生产现场检查,实现“资料链接现场”的审评,增强审评人员对产品和生产工艺的理解,确保批准的产品具有高质量且可工业化生产。2012年,药品审评中心根据国家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国际通用技术文档(简称CTD)格式申报,继续开展优先审评艾滋病治疗药物、抗耐药结核药物、氟利昂替代药物等;以及基于临床需求,关注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临床需求尚未有效解决的品种,例如国外已经上市但国内尚未上市或者仅有原研产品上市的品种。 《报告》中的数据还表明,2012年以药物类型计,化药申请受理5944个,中药519个,生物制品456个,分别占比例为86%、7.5%和6.5%。以申请类型计,临床试验申请1269个,生产上市申请2516个,补充申请3134个,分别占有比例为18%、36%和46%。 药品重复申报依然严重 《报告》指出,在2012年的化药注册申请中,5及6类简单改剂型和仿制药申请占据了全部申请的36%,共计537个化合物。其中141个化合物已有国家批准文号50个以上,94个化合物国家批准文号100个以上。张培培认为,这一数据反映出仿制药申请重复开发、重复申报现象依然存在。 2012年,药品审评中心审结的化药、中药、生物制品分别为4199个、575个和381个;审结品种中化药、中药和生物制品各自批准率为62%、52%、86%,完成审评并提出批准或不批准结论建议的品种共计5155个,其中批准和不批准结论分别占68%和32%,总体不批准率已连续三年保持在30%左右。 之所以出现30%的不批准率,《报告》分析认为,我国已上市的药品文号有18万个,这些品种批准时间跨度很大,上市前研究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早期批准上市的药品已被后期上市的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好的新药所取代。因此,对于此类变更补充申请,技术审评一般不予认可。张培培强调说,“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心对审评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和态度。” 原研药上市赶上国际市场步调 针对一些原研进口药品对于解决我国未被满足临床需求,提供最新治疗手段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药品审批中心对此一直关注对进口药品的审评,以确保我国公众尽快用到全球最新的药品,合理配置审评资源缩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进口药国内外上市时间的差距。如2012年批准进口上市的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替格瑞洛片,与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差仅为一年。 “每一个审评结论都是对这个机构能力提出的一次挑战,”张培培在详细解读《报告》的意义时表示,“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药品审评中心目前的能力与所承担的责任是有距离的。基于现实,我们提出以受监督、可评估、能发展为推进机构发展的基本要求,借鉴国际法规科学的发展经验,着力提升科学审评的能力,加强专业化审评制度的建设,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记者 吴红月) 《科技日报》(2013-03-28 九版)

  • 【转帖】中美欧首次合作保障消费品安全

    (中外玩具礼品网专稿) 围绕消费品安全,共同的目标这一主题的“中美欧消费品安全联合推进会”二十二日在广州举行。会议有200多名来自政府部门、检测机构、玩具生产企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本次会议由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欧盟欧洲委员会三方首次合作联合举办。据了解,“中美欧消费品安全联合推进行动”主要针对服装、玩具和电子电器产品,分别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进行培训,由中国、美国和欧盟三方的官员、技术专家和企业一起交流中美欧消费品安全管理和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经验、帮助中国企业了解国外市场的产品安全管理要求、介绍中国在产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并逐步探索建立中美欧共同合作机制。 会上,欧盟委员会、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中国质检总局官员和相关专家就欧盟产品安全体系、欧洲玩具安全标准、美国产品安全体系、美国玩具安全新要求,以及中美欧玩具法规和技术标准比较,并对进出口玩具安全质量分析,其资讯丰富,内容实用,在互动环节,与会企业代表纷纷就自己关心的话题进行提问。摘自中外玩具礼品网

  • 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

    (1994年3月16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海关总署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加强化学品首次进口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的环境管理,执行《关于化学品国际贸易资料交流的伦敦准则》(1989年修正本)(以下简称《伦敦准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领域内从事化学品进出口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化学品的首次进口和列入《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的化学品进出口的环境管理。 食品添加剂、医药、兽药、化妆品和放射性物质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化学品”是指人工制造的或者是从自然界取得的化学物质,包括化学物质本身、化学混合物或者化学配制物中的一部分,以及作为工业化学品和农药使用的物质。 (二)“禁止的化学品”是指因损害健康和环境而被完全禁止使用的化学品。 (三)“严格限制的化学品”是指因损害健康和环境而被禁止使用,但经授权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可使用的化学品。 (四)“有毒化学品”是指进入环境后通过环境蓄积、生物累积、生物转化或化学反应等方式损害健康和环境,或者通过接触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和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 (五)“化学品首次进口”是指外商或其代理人向中国出口其未曾在中国登记过的化学品,即使同种化学品已有其他外商或其代理人在中国进行了登记,仍被视为化学品首次进口。 (六)“事先知情同意”是指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目的而被禁止或严格限制的化学品的国际运输,必须在进口国指定的国家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七)“出口”和“进口”是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化学品进出境手续的活动,但不包括过境运输。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五条 国家环境保护局对化学品首次进口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实施统一的环境监督管理,负责全面执行《伦敦准则》的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发布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实施化学品首次进口和列入《名录》内的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的环境管理登记和审批,签发《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发布首次进口化学品登记公告。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列入《名录》的有毒化学品的进出口凭国家环境保护局签发的《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见附件)验放。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根据其职责协同国家环境保护局对化学品首次进口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资料的有关内容进行审查和对外公布《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 第七条 国家环境保护局设立国家有毒化学品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申请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的化学品的综合评审工作,对实施本规定所涉及的技术事务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提供咨询意见。国家有毒化学品评审委员会由环境、卫生、农业、化工、外贸、商检、海关及其它有关方面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 第八条 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规定对本辖区的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进行环境监督管理。第三章 登记管理 第九条 外商或其代理人向中国出口所经营的未曾在中国登记(除农药以外)的任何化学品,必须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化学品首次进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并按规定填写《化学品首次进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表》,免费提供试验样品(一般不少于二百五十克)。外商首次向中国销售农药的登记管理仍按《农药登记规定》执行,农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定期交换登记信息。 第十条 国家环境保护局在审批化学品首次进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时,对符合规定的,准予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并发给准许进口的《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对经审查,认为中国不适于进口的化学品不予登记发证,并通知申请人。对经审查,认为需经进一步试验和较长时间观察方能确定其危险性的首次进口化学品,可给予临时登记并发给《临时登记证》。对未取得化学品进口环境管理登记证和临时登记证的化学品,一律不得进口。 第十一条 外商或其代理人为首次向中国出口化学品取得的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有效期五年,有效期满前要求延续登记的,原申请人须在期满之日六个月提出换证登记申请。临时登记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满前应确认是否准予正式登记。遇特殊情况经登记机关批准可以延期,延续时间不超过一年。 第十二条 每次外商及其代理人向中国出口和国内从国外进口列入《名录》中的工业化学品或农药之前,均需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有毒化学品进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对准予进口的发给《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通知单》实行一批一证制,每份(通知单)在有效时间内只能报关使用一次(见附件一)。 第十三条 申请出口列入《名录》的化学品,必须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有毒化学品出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 国家环境保护局受理申请后,应通知进口国主管部门,在收到进口国主管部门同意进口的通知后,发给申请人准许有毒化学品出口的《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对进口国主管部门不同意进口的化学品,不予登记,不准出口,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国家环境保护局签发的《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须加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审批章。国内外为进口或出口列入《名录》的有毒化学品而申请的《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为绿色证,外商或其代理人为首次向中国出口化学品而申请的《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为粉色证,临时登记证为白色证。 第十五条 《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第一联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留存,第二联(正本)交申请人用以报关,第三联发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第十六条 申请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的审查期限从收到符合登记资料要求的申请之日起计算,对化学品首次进口登记申请的审查期不超过一百八十天,对列入《名录》的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登记申请的审查期不超过三十天。 第十七条 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批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时,有权向申请人提出质询和要求补充有关资料。国家环境保护局应当为申请提交的资料和样品保守技术秘密。 第十八条 化学品首次进口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表和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申请表、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证和临时登记证、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放行通知单,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统一监制。第四章 防止污染口岸环境 第十九条 进出口化学品的分类、包装、标签和运输,按照国际或国内有关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在装卸、贮存和运输化学品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第二十一条 因包装损坏或者不符合要求而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口岸污染的,口岸主管部门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和消除污染,并及时通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防止和消除其污染的费用由有关责任人承担。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未进行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而进出口化学品的,由海关根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处以罚款,并责令当事人补办登记手续;对经补办登记申请但未获准登记的,责令退回货物。 第二十三条 进出口化学品造成中国口岸污染的,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违反国家外贸管制规定而进出口化学品的,由外贸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因实验需要,首次进口且年进口量不足50公斤的化学品免于登记(《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中的化学品除外)。 第二十六条 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收费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1994年5月1日起施行。

  •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声音发电”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声音发电”用声音驱动摩擦电纳米发电机,居然可以点亮20个LED灯。昨天,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王中林院士等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首次实现利用摩擦效应的高效能声音发电。  我们的生活中,声波无处不在,但人们往往只认为那是噪音,声波的能量被忽视和浪费。若能将这些能量收集并利用,将获得一种崭新的、可持续的能量源。但声能功率密度较低,很难被收集和利用。  研究人员将镀有金属电极的聚四氟乙烯膜和具有孔洞结构的金属电极膜贴合在一起,构成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然后将其用于声转换敏感单元。据介绍,聚四氟乙烯膜轻薄且具有弹性,能够与金属电极膜产生不同程度的分离与接触摩擦,造成表面摩擦电荷与感应电荷之间的平衡关系发生变化,从而驱动电子通过外电路发生转移,即形成电流,实现从声能到电能的转化。  业内专家认为,该研究结果在环境声音能量高效采集、噪声抑制以及声传感探测声传感、军事侦察以及个人电子设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上海有机所首次成功完成群蛀虫内酯的全合成

    群蛀虫内酯(Clavulactone)是我国科学家在文革结束之后分离获得并完成鉴定的一例结构独特的生理活性海洋二萜。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努力,最近成功完成了该天然产物的首次全合成,为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自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围绕这一海洋天然产物进行的综合研究工作画上了一个新标记。 1987年,上海有机所李金翠、张志明、倪朝周、夏宗芗、吴毓林等研究人员于从中国南海软珊瑚中首次分离获得并成功鉴定了一种具有跨环内酯单元的新颖复杂中环二萜,并命名为群蛀虫内酯;这也是我国利用X-衍射单晶技术进行复杂天然产物结构鉴定的早期例子之一。群蛀虫内酯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它能成倍提高癌细胞的cAMP水平,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 随着我国研究生制度的恢复和健全,上海有机所吴毓林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于1993年秋天最早开始制定群蛀虫内酯的全合成计划,先后有博士生乔立新和朱强(现为广州健康与医药研究院研究员)等相继参与并开展了有关研究工作,在J. Org. Chem.和 Org. Lett.上发表了第一批关于此天然产物某些结构单元(五元环、六元环、十一元环)的合成方法。许杏祥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于1995年之后也开始独立开展群蛀虫内酯的全合成研究,先后有多名博士生发展并发表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区域合成新方法。2000年之后,这个领域不断被重视,包括美国哈佛大学Corey研究组和波士顿学院的Hoveyda研究组相继开展具有类似十一元中环特点的海兔烷型(dolabellane)海洋二萜的全合成研究,并先后报道了其它三例天然产物的全合成。 姚祝军研究员指导的研究组于2005年制定了两条新的群蛀虫內酯合成路线。最近完成并发表的群蛀虫內酯首次全合成就是其中的一条路线(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6484-6487)。与以往报道的环系处理方式不同,该路线先立体控制地构建五元/六元并环结构,从而控制中环形成前的中间体构象,有利于实现十一元环的闭合,最后对其进行官能团修饰而完成全合成。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成功的。在报道的群蛀虫内酯首次全合成中,他们发展并应用了多个高效率的立体控制反应,包括利用Lewis酸促进的手性环氧醇重排构建季碳;发展并使用SmI3催化的可放大的分子内Ene反应构建五元环;使用手性磷酸催化的区域与立体选择性氧杂Diles-Alder反应引入六元环,从而锁定中环形成前的侧链空间伸展方向;运用吴毓林组最先发展使用的分子内SN2取代形成C-C键完成高效率的中环形成;利用甲基铜锂试剂的高立体选择性共轭加成引入中环上的孤立甲基;最后使用区域/化学选择性烯丙基sp3 C-H直接氧化获得跨环内酯结构,完成全合成。 群蛀虫內酯的首次全合成成果发表之后,获得众多化学界同行的关注,发表首月(2012年6月)即位列德国《应用化学》杂志Most Accessed Articles的第二名;新近又被英国化学家Steven Ley推荐收录于今年第九期的Synfacts杂志(Synfacts 2012, 8, 937)。 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群蛀虫内酯的分离工作,到1987年群蛀虫内酯结构的鉴定,再从1993年群蛀虫内酯全合成工作的启动,到2012年完成了群蛀虫内酯的全合成,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三代化学工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上海市科委以及中国科学院的持续资助下,历经三十年的艰苦工作和不断积累,最终完成了群蛀虫内酯的分离、鉴定与全合成的所有环节,成为我国天然有机化学不断发展、取得进步的又一例证。http://www.cas.cn/ky/kyjz/201209/W020120905366675342749.gif群蛀虫内酯首次全合成关键技术剖析

  • 上海交大首次高效人工合成青蒿素

    每年可使全球近百万病人免于死亡发布时间: 2012-07-05 | 作者:郑远 王春 中国科技网讯 今天(4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该校研发出一种常规的化学合成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该成果解决了困扰世界科学界和产业界30多年的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重大难题,使青蒿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变成现实,生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这意味着每年可将近百万人从死亡线上救出。 每年全球大约有23.7亿人面临感染疟疾的危险,感染者多达3—5亿,近100万人因为缺乏有效的药物救治而死亡。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青蒿素能治疗疟疾,但因受原料限制、提取成本高昂、提取率低等因素影响,青蒿素成了“天价药”“贵族药”。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周维善院士和瑞士诺华公司的研究人员分别用化学方法合成青蒿素以来,国内外许多科学家进行了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收率低,难以产业化。最近德国化学家Seeberger采用光化学装置,每天生产0.8公斤青蒿素,但其收率也只有39%,同时由于光合成及光化学反应装置自身原因,该方法还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上海交大张万斌教授领衔的手性合成与催化团队,使用他们发现的一种特定催化剂,将青蒿酸还原后得到的二氢青蒿素经过一个无需光照的常规合成途径,即可方便高效地得到过氧化二氢青蒿酸,然后经氧化重排可高收率得到青蒿素。该方法合成路线短,高收率接近60%。目前,该成果准备申请国际专利。 张万斌成果的重大突破在于,原料可由提取青蒿素的废料或者单糖生物发酵所得,采用关键的催化剂得以实现常规化学合成,便于规模化、工业化生产。(郑远 记者 王春) 《科技日报》(2012-7-5 一版)

  • 【资讯】“中国制造”处方药首次实现出口

    来源:大连晚报4月18日,从大连美罗制药厂固体制剂生产线上走下来的6500万片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二甲双胍,将分乘10个集装箱从大连港出关起航前往新西兰。尽管它们将以国外产品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但它身上却带着“中国制造”的原生儿“胎记”。这对于中国药品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国制药业日渐兴盛的委托生产(OEM)模式来说,无疑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因为,这既实现了我国处方药出口的“零的突破”,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药品制造业从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参与国际制药业的竞争。 “中国制药企业要想取得英国MCA、美国FDA等西方国家的食品药品生产质量标准认证资格十分艰难。拿不到国际认证就等于没有药品出口通行证。过去,国外制药企业只从中国进口生产西药的基本原料。而大连美罗通过OEM的模式拿到了国外处方药委托生产的订单,开创了‘中国制造’的处方药出口先河。”大连美罗药业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目前,美罗药业已同欧美合作伙伴签订技术合作项目7个,OEM生产项目4个,产品20多种。下个月,他们将与美国最大的药品生产商来诺公司签订10亿片扑热息痛、8亿粒苯拉海明胶囊得OTC委托生产订单。据了解,在全国37个申请国际认证的大型药企当中,只有包括大连美罗药业在内的6家通过了认证。 注:OEM俗称加工贸易(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指一家厂家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和产品配件,亦称为定牌生产或授权贴牌生产。

  • CNAS与公安部首次联合开展刑事技术实验室现场能力验证

    近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和公安部刑事侦查局联合组织了2017年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实验室电子物证专业能力验证活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48支鉴定队伍共计百余名公安干警参加。  这次联合开展的能力验证活动首次以现场比试的方式进行。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物证已经成为刑侦部门破案新的增长点。公安部刑事侦查局高度重视电子物证专业实验室建设,并积极组织实施电子物证实验室能力验证手段,大幅提升了全国电子物证鉴定能力。2006年至今,CNAS与公安部刑侦局已联合开展了九次能力验证,有力促进了刑事技术鉴定的规范化建设,提升了鉴定能力、强化了鉴定质量,也为了解全国刑事技术实验室的检验鉴定能力和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 【转帖】中国首次实行食品检测不合格在商场公共视频上曝光

    10日上午,吉林省正式开通“吉林省食品安全信息播报系统”,如果食品被检测出不合格,将在各大商场的公共视频上循环播放,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据介绍,“吉林省食品安全信息播报系统”首期以长春市为试点,其载体为液晶电视视频。目前液晶电视视频已在长春市内30多家大型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全面安装。这一系统专门播报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包括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政策、全省卫生、农业、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单位的检查通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抽样监测相关信息、食品安全红黑榜发布、播发名优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承诺及保证等。上述信息将每天更新循环播放。  在开通仪式上,百余家企业共同签署了《2010年吉林省食品安全倡议宣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