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声音

仪器信息网中国声音专题为您整合中国声音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声音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声音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声音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声音话题讨论。

中国声音相关的资讯

  • 倾听中国用户的声音,岛津公司日本总部高层到访中国
    初春三月,中国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日本岛津制作所分析计测事业部的上田辉久副事业部长、上田雅人部长先后到访中国,与岛津中国开发中心管理人员一起,深入北京、山东、上海等地的岛津用户中间,了解用户的需求,倾听用户的声音,凸显重视中国用户的姿态。 岛津公司以参加1956年举办的第1届北京・ 上海・ 日本商品样本展为契机,启动了其在中国的贸易活动,开始了与中国用户共同成长的历程。在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的1978年,岛津制作所也正式展开在中国的业务。随后,紧贴中国市场,着手强化中国现地体制,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等地设置了联络办事处,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维修中心、分析中心,构筑起可覆盖中国全土的销售・ 维修体制。进入1990年代,中国推进市场经济导入,贸易自由化急速进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岛津公司在中国作为现地生产基地设立了北京医疗仪器、天津齿轮泵等合资生产公司,并且,在苏州设立独资的分析仪器生产公司等,在中国扎实地确立起生产・ 销售一体的事业基础。进入新世纪,以2001年WTO加盟为契机,中国迎来了市场大开发时代,实现了飞跃性的经济增长,置身于激烈的市场全球竞争大潮中,同时,开始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研究开发基地」。岛津公司在强化综合用户支援功能的同时,着手构筑在中国的研究开发基地,正逐步实现从&ldquo 岛津日本&rdquo 到&ldquo 岛津中国&rdquo 战略转移,成为一个根植于中国并和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的中国企业。 从岛津公司与中国用户共同成长的历程中不难看出,通过直接倾听中国用户的声音,准确捕捉中国用户真实的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以强化市场参与力,确保竞争优势,正是岛津公司能够在中国取得今日骄人成绩的基石。在此次拜访中,日本岛津制作所高层继续着这种重视用户的好传统,深入用户中间,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了解中国用户对分析仪器的需求,并听取用户对岛津通用分析仪器的建议。同时在拜访期间,对用户在使用仪器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岛津专家都当场给用户解答。岛津制作所分析计测事业部上田雅人部长在结束此次中国行之际表示:&ldquo 此次用户拜访收获太大了,用户珍贵的意见和建议真是千金难换呀!这些意见和建议,为岛津今后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提供了新思路。&rdquo 日本岛津制作所分析计测事业部上田辉久副事业部长和岛津中国开发中心高管拜访中国用户 日本岛津制作所分析计测事业上田雅人部长拜访岛津代理商 始终坚持&ldquo 传承、创新&rdquo 的岛津公司,依靠全面细致的市场调研和用户拜访活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为事业发展开拓思路,最终以强大的科学技术应用能力,为广大用户不断提供更多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综合解决方案。 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自主“贡嘎”系统将发出中国“碳声音”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发布成果。科考团队成功研发了完全自主的“贡嘎”(GONGGA)大气碳反演系统(以下简称“贡嘎”系统),是全球碳计划2022年全球碳收支报告首轮脱颖而出的大气反演系统之一。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全球碳收支评估中的角色正由数据贡献者向大气反演领域引领者转变,并将服务于我国及其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的战略举措。专家表示,“贡嘎”系统作为首个获得‘全球碳计划’认证的我国完全自主的碳收支综合评估系统,扭转了我们对于全球及中国碳收支的评估依赖国外反演系统的局面,极大增强了我国在碳收支评估和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用自己的模型说清自己的“碳收支”“全球碳循环有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一个是碳汇分布在哪里?另一个是碳汇到底如何发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朴世龙指出,准确回答这两大问题,有助于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和机制,更有助于制定碳补偿和减缓政策。基于这一背景,2001年,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联合发起了“全球碳计划”,该计划旨在对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全球收支进行评估,以期共同解决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问题。自2007年起,“全球碳计划”开始发布全球碳收支年度报告,将国际上各研究团队提交的反演结果与全球40多个基准站点观测的大气二氧化碳年增长率进行对比,并用基于洲际飞机的高空独立观测加以验证,达到精度要求后方可入选全球碳收支年度报告。其成果是IPCC第五、第六次评估报告以及国际气候变化政策制定的科学基础。朴世龙介绍,传统全球陆地碳汇估算方法以野外调查为主,探测量少,难以捕捉到碳汇年际连续变化,更重要的是,缺乏“unhealthy”生态系统碳源汇的监测。上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研发了更为先进的方法“大气碳反演系统”。“贡嘎”系统研发骨干、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田向军介绍,大气碳反演系统是基于大气传输模式模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清单估算自然碳汇的重要手段,能够实时估算全球和区域尺度陆地与海洋碳通量大小、评估全球碳收支。“我们早期利用国外的模型估算我国生态系统碳汇量,几年前,用美国模型的估算结果比用英国模型的估算结果碳汇量减少了50%左右,误差非常大。”朴世龙说,我国科学家过去在全球碳计划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基础数据的贡献者,尚未拥有自主研发的碳收支评估模式,因而限制了在全球碳收支报告以及气候政策制定中的话语权。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研究考察的支持下,朴世龙带领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开始研发自主大气碳反演系统,期望用我们自己的数据、方法和模型,说清楚我们自己的碳收支。“我们不仅要做全球尺度二氧化碳源汇评估,更希望利用更高精度的观测数据了解青藏高原碳源汇,为我国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国际影响力。”朴世龙说。自主系统“牛”在哪儿“取名为‘贡嘎’,就是为了与青藏高原科考更为贴切。”田向军说。“贡嘎”系统在“天河”超级计算机上部署运行并得出数据,经“全球碳计划”独立评估验证,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观测的大气二氧化碳增长率相比,“贡嘎”的反演结果和观测之间的均方根误差最小。与国际其它反演系统相比,“贡嘎”系统有着三大优势和特点。田向军表示,“贡嘎”系统所采用的NLS-4DVar是本年度全球碳收支评估所有大气碳反演系统中唯一使用兼具集合与四维变分方法优势的系统;系统设计了独创性双通道优化框架,实现二氧化碳通量与浓度误差的有效分离、联合同化,确保系统的反演精度;系统可灵活转化为国产碳卫星验证平台,贯通碳卫星设计、发射与应用的全流程技术链条,可实现碳卫星载荷指标与“贡嘎”系统反演精度的有效联动。“贡嘎”系统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充分认可。今年11月11日,“全球碳计划”发布了《全球碳收支2022》,中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气碳反演系统贡献了陆地和海洋碳汇的全球分布数据。其中,第二次青藏科考“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成功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的“贡嘎”大气碳反演系统,成为首轮入选的4个先进国际系统之一。全球碳计划执行主席Josep Canadell教授指出,“在现代人类时代,温室气体从未像今天这样驱动地球变化,经济变革也正在促成我们所见过的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全球能源转型。全球碳计划利用数百万的碳观测、能源数据,以及全球陆地、海洋和大气模型来完成碳收支计算,第二次青藏科考队研发的“贡嘎”模型对本年度碳收支计算做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将发出“中国声音”未来,“贡嘎”系统将发挥着重要作用。田向军介绍,团队将在继续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支持下基于“贡嘎”兼容性系统设计、构建全球—全国—高原“贡嘎”多要素(二氧化碳和CH4)反演体系,包括构建区域“贡嘎”系统、聚焦青藏高原碳汇评估,扩展至全国、利用区域“贡嘎”系统开展全国自然碳汇综合评估,同时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参与全球碳收支评估,增强中国系统与中国数据的国际影响力。而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贡嘎”系统将第一次在全球碳收支的盘点中发出“中国声音”,为我国进行“碳中和”核算和国际气候履约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工具与数据。会议同期举办了第二次青藏科考第八场跨学科学术交流“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主题交流活动,科考队报告了“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盘茂团队结合青藏高原冰芯代用资料和气象仪器最新观测记录的分析,发现青藏高原20世纪以来的快速升温在过去2000年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揭示了在人类活动相关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下,青藏高原开始单调快速升温以及升温速率接近翻倍的时间分异点分别出现在20世纪初期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天军团队研究指出,青藏高原主体的暖湿化特征在未来10年内将持续,长期变化受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决定,极高排放情景(SSP5-8.5)下的增幅是极低排放情景(SSP1-1.9)的近3倍。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汪宜龙报告了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结果。他介绍,研究发现春季珠峰地区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美国夏威夷背景站点,是由中高纬度与热带地区的植被生长季时间差异所致;在特定气象条件下,珠峰地区高浓度的温室气体可能来自南亚的外部输入。科考队还利用“贡嘎”系统,提出了优化、经济布设观测站点的思路,为建立温室气体综合观测平台以实现青藏高原碳收支准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朴世龙院士介绍“贡嘎”系统背景(中科院青藏所供图)
  • 这些医药界的“两会好声音”,真的落地了!
    p   每年的两会期间,来自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22.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医药 /strong /span /a 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会积极为医药产业发展建言,并且,在这些“好声音”的努力之下,部分议案、提案、建议已形成政策文件颁布。 /p p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分别于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p p   每年的两会期间,来自医药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会积极为医药产业发展建言,并且,在这些“好声音”的努力之下,部分议案、提案、建议已形成政策文件颁布。 /p p   而接下来即将召开的两会上,又会出现哪些好声音?让我们拭目以待! /p p    strong 1、中医药立法 /strong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加快立法促进中医药发展。 /p p   河北邯郸摩罗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陈致慜:加快中医药立法,以保障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p p   康美药业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支持中医药立法,推动中医药复兴。 /p p   【最新进展】 /p p   2016年1月14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1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中医药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进入最后立法程序。 /p p    strong 2、药品审批改革 /strong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制约医药创新最大的瓶颈是审批。 /p p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完善药品评审策略,提高审批效率。 /p p   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陆春云:药品审评时间长制约行业发展,可引第三方评价机构。 /p p   【最新进展】 /p p   2015年8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提出争取2016年底前消化完近两万件的药品审批积压存量,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同时,对临床急需的创新药则加快审评审批。 /p p & nbsp & nbsp strong 3、修订《药品管理法》 /strong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医药企业亟待从政策上打破药品生产许可和上市许可的捆绑。 /p p   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面对法律真空,我国需要加快推进《药品管理法》的修订。 /p p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保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 /p p   【最新进展】 /p p   2015年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决定》,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p p   & nbsp strong 4、药价放开 /strong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广西花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韦飞燕:破除药品、耗材价格虚高,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 /p p   河南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文臣:药品价格应该由市场来决定。降价必须是建立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政府用行政手段强行降价走不通。 /p p   浙江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药价作为商品之一其价格就是应该由市场进行充分竞争形成,医保药品则可以国内同品种平均价格确定医保支付价。 /p p   【最新进展】 /p p   2015年5月5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宣布《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6月1日起,除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全部取消。 /p p    strong 5、调整电子监管码运营 /strong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关于将药品电子监管系统交由国家食药监总局统一管理,确保信息安全的建议》 /p p   【最新进展】 /p p   2016年,养天和大药房状告CFDA强制推行药品电子监管码属于行政违法,应立即停止。随后,多家连锁发表声明,反对现行药品电子监管码。2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公告,决定暂时叫停药品电子监管,并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药品电子监管内容修订公开征求意见。2月21日,药品电子监管码运营方阿里健康公告,表示正在讨论药品电子监管网的移交事项。 /p p    strong 6、医药代表职业化管理 /strong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辉瑞投资有限公司企业事务部总监冯丹龙:将医药代表纳入新职业,明确医药代表职业定义、职业标准、行为规范、权益保护等,将医药代表纳入正规化职业化管理,以进一步规范医药市场行为。 /p p   【最新进展】 /p p   7月29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审议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其中把“医药代表”纳入新职业,并定义为“代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信息传递、沟通、反馈的专业人员”。 /p p    strong 7、执业药师多点执业 /strong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试点执业药师多点执业,缓解执业药师配置数量不足,同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p p   【最新进展】 /p p   2015年8月19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下发通知,即日起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9市药品零售企业开展执业药师多点执业工作,试点期一年。 /p p    strong 8、药师立法 /strong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建议加快执业药师立法步伐,完善执业药师管理制度。 /p p   【最新进展】 /p p   2016年1月,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等部门在京举办研讨会,就拟交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国药师立法迫在眉睫》及《药师的作用亟待发挥》两份提案召开专题研讨会。虽然药师立法还未有明确的时间表,但在代表委员们多年的积极提议建言下,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同样令人倍受鼓舞。 /p p    /p p br/ /p p br/ /p
  • 聚焦两会,盘点近年来科学仪器行业提案“好声音”
    每年两会,科研界、科学仪器行业届的代表、委员都会积极建言献策,今年他们关注什么?仪器信息网整理了近几年关于科学仪器领域相关的两会提案如下:2021年两会仪器行业“好声音”01.鼓励生物医药产业进行国产仪器替代应鼓励生物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进行国产替代,当国产设备、仪器、物料和耗材质量不亚于进口产品时,优先选择国产品牌。(点击查看 )02.加大科研试剂研发投入 推动国产科研试剂产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建议,加大科研试剂研发投入、布局中高端试剂研发企业、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国产科研试剂产业发展。(点击查看 )03.对重大科研仪器行业进行重点支持(点击查看)建议国家自然基金委和科技部能加大资助力度,提高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经费投入。04.进一步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申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点击查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在本次两会议案中提出,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并建议组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研究院,统筹协调相关主体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立体化完善促进行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创新中心,促进新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交叉渗透;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产业组织作用,打通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推动行业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2020年两会仪器行业“好声音”高端仪器仪表的国产化,将科研仪器创新加入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点击查看 )通过校企结合,加强科研仪器成果转化,重点围绕国家重大前沿科研需求,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2019年两会仪器行业“好声音”01.采取科研仪器设备维修领域反垄断措施(点击查看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氛围逐步形成,有很多进步,但仍有改善空间。同时,蓝闽波在提案中建议,对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部分供应商开展反垄断调查,加强科研仪器领域反垄断和采购人保护立法 建立科研仪器设备维修市场开放制度,建立定价协商机制。02.推动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 保障国产仪器快速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的王春儒在提案中指出:“应当推动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保障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持续高速增长。” 在“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应不断提高国产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水平,助力制造强国崛起。2018年两会仪器行业好声音每年400亿元科学仪器进口 应加快推进仪器国产化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认为,应不断提高国产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水平,并通过“中国造”科研仪器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强国崛起。很长时间以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大多依靠进口仪器开展科学研究。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背景下,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使用“中国造”仪器成为迫在眉睫的需要。全国政协委员的王春儒在提案中指出:“当前,应加快推进仪器国产化,进而推动我国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保障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并助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2017年两会仪器行业“好声音”(点击查看 )01.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委员:国产科研仪器需政府采购“扶一把”。02.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周其林委员:加速国产高端科学仪器研制2016年两会仪器行业“好声音”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周其林院士:让更多科学仪器设备“中国造”。周其林院士表示:“推进《中国制造2025》,迈向‘工业4.0’,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各类仪器设备,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 盘点与科学仪器行业相关的两会“好声音”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MAIN20130317083149304162035363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d89b56bf-a644-43e4-bded-d9f66dbc070d.jpg" / & nbsp /p p   阳春三月,我国迎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今年两会期间涉及科学仪器行业的话题有哪些?仪器信息网编辑为您盘点与科学仪器行业相关的2016两会“好声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188px " title=" 31.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1badb64e-46b9-41d1-8cfa-c0b4b5e79524.jpg" width=" 300" height=" 18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307/185589.shtml" target=" _blank" 国家实验室建设必须依托行业 /a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委员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我国从2000年以后开始酝酿国家实验室建设,但截至目前,国家实验室基本处于筹建状态。换言之,国家实验室到底是个啥模样,尚在探索中。 /p p   “国家实验室一定不能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放大版’,它应该深入扎根行业、领域,具有良好的行业和学科交叉性。这样才可能产生新的、更好的重大科技成果。”李朋德希望,尽快开展新的国家实验室试点,对已建设的国家实验室跟踪与服务,关注它们的研究是否站在世界前沿、站在国家亟须上,不能一批了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186px " title=" 085427PFe.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832581e9-509c-444e-b1db-3f1abeb89376.jpg" width=" 300" height=" 18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303/185391.shtml" target=" _blank" 建立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等环境激素残留量国标 /a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全国政协委员刘昕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长期以来,农田耕地农用地膜、塑料大棚的广泛使用,以及废弃农用薄膜、垃圾袋泛滥成灾,使大量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在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从而循环进入人类食物链。 /p p   刘昕建议,国家应建立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限制含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等环境激素残留量的国家标准,将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等环境激素有机污染物纳入环境监测目标化合物检测范围,在动态监测中及时分析、跟踪、监测和评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186px " title=" e4bf6a386106b9bbd6185fb6124d8fd5.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71c3e694-9d4e-4cc3-963f-c6a2c9cc1d5f.jpg" width=" 300" height=" 18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307/185655.shtml" target=" _blank" 转基因必须通过严格检测才能上市 /a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陈锡文表示,转基因是新生事物,能否确保安全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评审和监测。所以任何进行商品化生产和进入市场的转基因农产品都要经过严格的科学检测,只有确保安全才可以上市。中国政府现在批准可以自己进行商业性生产和上市的农产品转基因技术只有两项:棉花和木瓜。 /p p   陈锡文强调,网传的所谓西红柿、辣椒、紫薯等等,这些都不是转基因的。经过批准上市的,确实是经过了非常严格的科学检测,确保人们食用安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184px " title=" zhongguozhizao2025.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db76b626-7fe4-417d-897e-e6dbf7c7dddf.jpg" width=" 300" height=" 184"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314/186205.shtml" target=" _blank" 让更多科学仪器设备“中国造” /a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周其林院士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推进《中国制造2025》,迈向‘工业4.0’,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各类仪器设备,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周其林院士表示。 /p p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科学仪器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体系较为完整的仪器仪表工业体系,但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各种监测、质量控制、新药研发等领域的仪器大量依赖进口,“希望制订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绘出重点领域产业技术路线图,采取自主研发、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等模式,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才、技术和条件,加快科学仪器设备的国产化,并建立可靠的性能鉴定评价体系,让更多国产高质量仪器设备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186px " title=" QQ截图20160315100111.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bd8bb2b7-8806-419f-9dab-79a242672185.jpg" width=" 300" height=" 18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307/185621.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将农业、食药监、质监等食品检测资源进行大整合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河北省邢台市副市长史书娥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目前国内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现象突出。因此,史书娥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 /p p   国家应建设统一权威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将目前分布在农业、食药监、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食品检验资源进行大整合,实现“种养殖环节检测、生产加工检测、流通环节检测、餐饮服务环节检测”统一的食品全面检测......同时成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编辑:刘玉兰 /strong /p
  • 通过DNA预测人类的样貌和声音
    p   这个月初,被认为是 21 世纪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的 J.Craig Venter 博士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发表了演讲。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谁的话,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他是第一个研究人造生命体的人,并且成功说服了政府在人类基因组序列项目 上投资 1 亿美元。 strong 在演讲期间,Venter 博士提到了他和他的同事们正在进行的一个激动人心的研究项目——用 DNA 预测人类的样貌和声音。这项研究被称为 Biological teleportation(生物传送),主要利用 3D 打印技术将生物传送到地球和火星等任何地方。 /strong br/ /p p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Venter 博士表示,这项最具开创性的项目已经获得了许多个奖项,它能够通过某一个人的 DNA 精细的预测出他长什么样子,甚至是他的声音。 /p p   Venter 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发现了一种方法来分离那些决定我们外貌的基因,这是该研究最关键的部分。Vernter 博士表示:“经过对数千人的基因样本进行测试,并且和志愿者脸型的 3D 模型进行对比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些基因。” /p p   目前,Venter 博士的研究团队已经可以成功预测人类眼睛的颜色,甚至比人们自己描述的还要准确,其原因在于,人类的左右眼之间的差别在 80% 左右,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补充道:“用你的基因组来预测你的样子,这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p p   Venter 博士在演讲中称:“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研究是很科学的,只是我们没有想到这项技术从理论到现实只有这么短的一段时间。就我个人而言,我甚至没有想到它的结果会那么精确。” /p p   人的面部特征可能是由成百上千的基因形成的,每一个基因的影响都很小。相对来说,头发、眼睛、皮肤颜色和种族等特性都比较容易确定,但是跟高度和面型等遗传特性有关的基因分布非常散乱,如果 Venter 博士能够成功闯过这一关,那他真是太牛 X 了。 /p p   如果这项技术的预测精度真的那么高的话,那么人类可能会迎来一个疯狂的时代。每个人一出生就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基因数据库,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里面。 /p p   不过,根据 Venter 博士的描述,通过 DNA 预测声音的难度要相对高一些。就目前而言,他们已经可以从人类声音的数字记录中区分性别,并且预测该目标的年龄,甚至还可以通过从录音中预测出他的身高。此外,研究人员还找到了声音和脸部形状之间的关系。 /p
  • 陈君石院士:食品安全领域需要更多正确、科学的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6日说,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尚缺乏科学、正确和客观的了解,所以我们需要传播一些基于科学的认识和一些应该采取的措施。   陈院士是在6日召开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十周年座谈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比如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是食品当中存在的化学性污染,像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以及环境污染物等,对”真正第一号的食品安全问题“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反而比较忽视。”陈院士说,这说明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   他介绍说,2006年召开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论坛”,邀请了14位学术界、政府部门着名专家做报告,“从农田到餐桌”详尽阐述了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食源性的疾病和食品添加剂,以及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和贸易发展等问题。   “这个论坛办得比较成功。但一次论坛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希望在适当的时候再办一次关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论坛,让人们听到食品安全领域更多正确、科学的声音。”陈院士说。   他认为,食品当中有各种各样危害,这是普遍存在的。从政府层面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控制它的风险,而不是消除危害,因为完全消除危害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要把风险控制到可接受的程度。   “科普方面,不是说食品安全方面的书少了,而是真正基于科学的、站得住脚的、有一定权威性的科普着作还比较少。我们确实应当提供更多科学的信息,提倡从科学的角度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陈院士说。
  • 屹尧科技:走进酒都宜宾,倾听客户声音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拥有4000多年酿酒史,是世界名酒五粮液的故乡,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12月9日,屹尧科技携中国好仪器“TOPEX全能型微波化学工作平台”和“EXTRA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在宜宾鲁能皇冠假日酒店举办了为期一天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交流会,共同探讨食品、水质、环境监测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在技术交流会中,学员们对于食品中的重金属检测以及白酒中的塑化剂问题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长期在实验室一线工作的赵老师,她对于一些难溶样品,如油脂类样品,既费时又消解不理想非常苦恼。她听了屹尧科技金经理的介绍,茅塞顿开,金经理建议赵老师将难溶样品寄到屹尧科技公司,产品应用工程师会提供进一步优化方法。宜宾作为酒都,酒品中塑化剂检测成为学员们关注重点。据了解,白酒中的塑化剂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和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虽然不是直接添加塑化剂,但是在酒水转移中间接引入的塑化剂,对人的身体还是有损害的,不容忽视。EXTRA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对于酒水中的塑料剂检测具有智能、高效、准确等优点,特别适合大批量的抽检样品。走进客户,关心客户,实实在在解决客户的问题,把客户的满意度放在第一位上,这就是屹尧科技所追求的客户至上的精神。 2017年,屹尧科技会继续走进客户,倾听客户声音,我们不见不散!
  • 两会声音:自主研发重大科研仪器备受关注
    科研仪器是科学研究的硬件基础,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我国仪器市场广阔,国产仪器行业也一直在高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国产检测仪器与国外产品在价格、质量和性能上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2021年3月4日,备受关注的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各种声音和思想相互碰撞、交相生辉。作为我国一大基础性支柱产业,科研仪器行业的发展也备受瞩目。这次,行业代表们又给出了哪些提案,发出了哪些声音呢?  倾听两会声音 知晓那些关于科研仪器的建议  海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的先进科学仪器的规模大约是300到400亿美元。为此,不少代表委员纷纷建议国家加大科研仪器的支持力度。  在《关于对重大科研仪器行业进行重点支持的提案》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建议:一是建议国家自然基金委和科技部能加大资助力度,提高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经费投入。  二是鼓励深耕在科研仪器行业的企业积极创新,探索产学研结合发展。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委托行业协会或者第三方机构全面调研科研仪器设备行业的发展情况与全产业链现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对打通行业上下游提出指导意见,辅助和推动政府部门进行行业战略规划和制定支持政策。  三是优化相关人才支持政策,并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力度。在人才的晋升和筛选上,去除“唯论文论”,主动肯定和积极扶持从事科研仪器研发的科研人员。建议有针对性地对高校或者相关企事业单位、研究所宣传普及科研仪器设备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战略地位,引导其优先使用国产化设备,逐步扭转大量购买国外科研仪器的局面。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陈广浩建议建议针对我国科研仪器设备进口免税政策和国际国内科研仪器发展的现状,提出为加快我国仪器设备的独立自主等提议。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徐英建议,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提供科技资源支撑,可有效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另外,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专注重大科学仪器的研发,整个仪器行业更需要协同发展。正所谓独木不成林,只有当我国的仪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后,大型科研设备的开发、研制才更有发育的土壤,从两会的建议可看出,我国重视自主研发科研仪器。  我国重视自主研发科研仪器 发展强劲  科学仪器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尤其是现代高、精、尖的科学仪器和设备,使人类得到的信息更快、更多、更深刻、更准确,同时也正是这些科学仪器,在支撑着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不断纵深探索。重大科研仪器和设备的研发是推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科研仪器研发的水平实质上是国家科技硬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就目前我国的仪器发展情况而言,我国仪器制造缺乏的还是对高、精、尖仪器设备的把握。对此,我国仪器企业或许可以以关键核心技术和部件研发为突破口,聚焦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和专业科学仪器的开发研究,逐渐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技术及产品,同时注重原创性科研仪器研发。  从上述不难看出,科研仪器对于科学研发的重要性,而在今年的两会上,对于科研仪器自主研发的建议有很多,这也表明了,我国正在加码科学技术研发,其相关科学仪器设备不可少,特别是对于“卡脖子”的技术,近些年来,我国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市场上,都无一不表现出对科研仪器的重视,其发展强劲。  结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技术发展的实践表明,科研仪器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谁在科研仪器上率先取得突破,谁往往就能在科学研究上占据先发优势,因此,自主研发科研仪器对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两会声音上可以看出,自主研发重大科研仪器被重点关注。
  • 基因检测持续升温 业界传出“冷静相对”声音
    目前国内精准医学行业良莠不齐,确实有公司刻意炒作概念来进行融资,“当新兴事物出现时,出现质疑是正常的 一窝蜂地上,没有任何的思考与怀疑反而是危险的。”  12月4日晚间,天兴仪表披露贝瑞和康借壳上市重组草案,作价43亿元购买基因检测公司贝瑞和康100%股权。虽有上市前估值过高、借壳后大幅打折的情况,这一消息还是将近年来热得发烫的基因测序又一次被推上风口。  基因测序市场潜力巨大在今天已不是新鲜事。得益于如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大规模生物数据库的建立、高通量组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检测手段的兴起,近年来精准医疗技术不断得到提升。  据BBC 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基因市场总量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45亿美元,并预计2018年全球市场将达到11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2%。另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中国的基因测序产业2012~2017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0%~25%。  精准医学因为出现在2015年奥巴马国情咨文中被世人所熟知,行业中近二三十年以来一直关注或使用的一些产品都符合精准医学的概念。从 80 年代的荧光定量,到一代测序、数字化 PCR,再到到二代测序,这些用于分子诊断或者基因分析的产品其实都属于精准医学的应用。  今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临床检验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开启绿色通道。此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在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生物技术、精准医学赫然名列其中。到如今,精准医学重大专项成功立项,60多个科研项目相继落地。中国版的精准医学计划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不断升温的同时,精准医疗行业发展参差不齐的态势也让业界不断传出“冷静相待”的声音。  测序巨头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区总裁江志成表示,在未来精准医学的国家竞争中以及其发展初期,建立精准医学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在未来的工作部署中,精准医学的发展需要联合医院、政府、学界以及包括药厂和基因检测机构的相关方共同推进。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患者数据的收集没有标准,样本库与样本库之间都是孤岛发展。各地涌现的生物样本库如何从孤岛联结为更有价值的公共样本数据库是接下来的挑战。  贝达药业副总裁万江认为,在国家的大形势下讨论精准医学产业,中国最大的优势是政府的组织力量比较强,而精准医学更需大的组织。“靠碎片化信息肯定解决不了,美国也有类似计划,未来要把一百万个人的基因测序和疾病状况、精神状况、生理状况、寿命等联系起来,将数据库开放给社会、科研机构,精准医学才有意义。”  泛生子基因首席科学家阎海则强调公众需要对精准医学给予耐心,受到广泛关注的精准医学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期。目前国内精准医学行业良莠不齐,确实有公司刻意炒作概念来进行融资,“当新兴事物出现时,出现质疑是正常的 一窝蜂地上,没有任何的思考与怀疑反而是危险的。”
  • 两会闭幕 回顾科学仪器行业相关的两会“好声音”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title=" "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subject/201003/?SubjectID=627"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329c2a7b-56c5-4117-a947-9d8ed81df641.jpg" title=" 79d9afeb-d23e-4bba-8db2-151dd26e6eaa_副本.jpg" / /a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也临近尾声。国产仪器、食品环境、检验检测??今年从人民大会堂,传出了许多为国产科学仪器振臂呼喊的“好声音”。尽管2017“两会”即将闭幕,还是让小编带您回顾那些与科学仪器行业相关的“两会之声”。 /p p    a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 title=" 国产科研仪器需政府采购“扶一把”"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305/214123.shtml"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国产科研仪器需政府采购“扶一把”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a /p p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委员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我国科研仪器市场长期以来为进口仪器占据,2014年,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的贸易逆差高达177亿美元。孱弱的国产科研仪器装备产业链,是导致市场竞争失利的根本原因。 /p p   我国在采购环节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导致进口仪器装备占据大部市场。徐涛表示:“希望能细化落实国产科研仪器装备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机制,对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产品实行加分和优先采购机制。同时应建立对自主创新产品的科学定价机制,以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对科研创新投入,促进仪器装备的自主创新。” 在国内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政府采购理应成为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拉动我国科研仪器装备产业发展的“第四驾马车”。 /p p    a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title=" 加速国产高端科学仪器研制"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309/214407.s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加速国产高端科学仪器研制 /strong /span /a /p p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周其林委员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目前我国对科学仪器的需求旺盛,但研发和生产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突出,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可行的规划,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高端科学仪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p p   周其林建议:“应加大对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仪等高端科学仪器制造的支持力度,改变目前此类仪器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使更多高端仪器实现“中国造”,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title=" 别让开发共享的仪器数据成了“暗物质”"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307/214226.s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别让开发共享的仪器数据成了“暗物质” /strong /span /a /p p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委员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上海市、浙江省等20个省份鼓励企业用创新券购买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服务,这些省份对外开放共享的科研仪器不断增长。 /p p   但蓝闽波认为,仪器设备的开发共享仍需加大宣传力度,还有很多企业不知道“共享”这件事。与此同时,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也应对社会开放。此外,曾散落在科研人员手中如“暗物质”一样的科研数据,也应在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开放”。 /p p    a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title=" 整合食品检验技术体系 规范违规复检机构"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310/214493.s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整合食品检验技术体系 规范违规复检机构 /strong /span /a /p p   重庆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江龙委员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内当前存在比较突出的技术监管机制、体制问题,亟需破解,应加快食品检验技术体系基础建设。 /p p   刘江龙建议,要组织国家与各级食药监和质监等部门的食品检验机构参与到食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中,并主要承担标准制修订后的复核工作。标准制修订后,多增加复核机构,最好有多家机构参与复核,增强标准体系的科学性、严谨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及使用执行的一致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pan a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title=" 科学仪器助阵全国性文物鉴定认证体系建设"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313/214672.s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科学仪器助阵全国性文物鉴定认证体系建设 /strong /span /a /p p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委员 /p p   【好声音回顾】 /p p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传承下来,流传散落民间的文物数量不计其数。但是,中国文物艺术品的鉴定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一派乱象”。周国辉认为,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影响的科学仪器鉴定将是文物科学公正鉴定的终极目标。 /p p   周国辉建议,要求文物的鉴定工作也和其他产品的检验一样,是通过符合计量规范的科学仪器按照一定的标准化操作进行检验,同时计量仪器又是可溯源有质控和校准。而随着互联网云技术的推广应用,周国辉在《建议》中认为,像文物鉴定已经完全具备采取“互联网+大数据”的模式进行科学仪器鉴定。此外,他还呼吁设立国家级文物鉴定联合工程技术中心或联合重点实验室,建设全国性的认证体系建设,规范文物艺术品鉴定行业监管。 /p p br/ /p
  • “毒液”为什么偏就害怕这类声音?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1111.webp.jpg" alt=" 111111.webp.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f62b009a-8081-4314-8271-005b5950e54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毒液》电影剧照(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前段时间上映的科幻电影《毒液:致命守护者》可谓赚足了眼球,内地首月票房豪取18亿元。取自漫画的“毒液”源于一种外星共生体(“毒液”是共生体与宿主结合后的统称),在电影里,外星共生体与男主角艾迪合体变成“毒液”,拥有灵敏的感觉、惊为天人的速度与力量,最终打败另一个外星共生体合成的坏蛋,顺便追回前女友,重返人生巅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但是,强大的“毒液”也有弱点,他害怕4000~6000 Hz的高频声波。核磁共振与飞机掠过的噪音硬生生把“毒液”共生体逼出了宿主体内,最后广播发出的声音吊打“毒液”一族的小头目。我们不禁产生好奇,“毒液”为什么害怕这类声音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222222222.webp.jpg" alt=" 2222222222.webp.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a5e2bcd8-d1a6-4b74-9bcc-3ba1addcd90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毒液”做个核磁共振被吓得五官模糊(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32, 96) " strong “毒液”的鼻祖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首先要了解“毒液”的来历,漫威最近的漫画里是这么解释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宇宙诞生之前,有个叫Knull的神在混沌之中沉睡,没有空虚、没有死亡,所有的一切都是Knull的。后来天神搞大爆炸创造宇宙,与Knull展开斗争。愤怒的Knull使用自己的影子加上宇宙能量的锻造,制作了一把共生体剑。Knull在与天神的战斗中身负重伤,躲到一颗荒凉的星球上,创造出一系列共生生物进攻其他星球,这才有了艾迪变“毒液”的故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按照漫画的设定,由于共生体的鼻祖是用火、锤子敲打铸造而成,以至于后代共生体都害怕火焰和声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今天就带大家开开脑洞,从另一个视角(强行)解释“毒液”害怕高频声波的可能原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32, 96) " strong 外星共生体的组成可能是石油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外星共生体虽是漫画里的想象之物,但就成因而言,与真实世界中的石油极为相似。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关于石油成因有两种观点。“无机成因说”认为石油由地下深处的岩浆等物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的 “有机成因说”认为石油源自各类生物(尤其是藻类、菌类、蚌类、鱼类)的尸体,在地下特殊的无氧环境中经过长时间反应而成。现代石油理论还认为,生物体有机质先转化成一种叫做“干酪根”的有机质,于100~130摄氏度下转化成石油,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微小孔隙汇集至储集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3333333.webp.jpg" alt=" 33333333.webp.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ab9580cb-e0fa-493e-8441-764a4f80064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石油(图片来源:Pixabay)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由此可见,外星共生体和石油一个来自混沌,一个来自地下,都经历了高温高压(共生体本是Knull锻打出的剑,而石油是地下高温高压的产物),生成过程相似度超过99%。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细心的观众可能还注意到了,共生体的性状和石油也很相似。石油未加工时被称为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的液体。原油经过分馏得到汽油与柴油等燃油之后,会剩余一些粘稠的液体,依据成分、工艺,分为重油、渣油、沥青等。影片中,外星共生体刚出场的时候长得像胶水,流动性和粘度随意识变化 “毒液”变身之后像沥青,而在寄生、分裂时又神似重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44444444444.webp.jpg" alt=" 444444444444.webp.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c2b57226-8e1c-4f47-8c35-93f39a99440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正在寻找宿主的外星共生体(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32, 96) " strong 超声波——降低石油粘度的法宝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原油的粘稠度很高,堪比蜂蜜,使用管道运输原油特别费劲。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了降低原油的粘度,科学家和工程师出了很多招:加热管道、将原油与其他液态碳氢化合物混合、用水乳化等等,这些方法不易操作,而且会给后续加工带来不少麻烦。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后来科学家发现,原油的粘度与沥青质含量有极大关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了对付这个“祸首”,科学家想到了超声波。超声波能量高,可以在各种液体里制造空化现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55555555555.webp.jpg" alt=" 555555555555.webp.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e267dc5f-81a0-4f7a-8848-6ffbe137260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液体中的气泡(图片来源:Pixabay)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液体里面存在细小的气泡或固体颗粒,它们的表面和液体的连接强度较低,当超声波激励它们时,它们会毫不犹豫将液体与颗粒或气泡剥离,产生空泡。当空泡周围的绝对压力小于静压时,称为负压,此时液体中的气体分子聚集在空泡内,气泡膨胀 周围压力为正值,液体压缩气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由于气泡是三维的,其半径减小10倍,体积就会缩小1000倍。超声波作用下,气泡剧烈压缩,内部将产生高温高压。如果空泡周围存在坚硬壁面,空泡会发生非球形溃灭,产生射向壁面的高速射流,释放巨大能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高能的超声波作用下,原油中的长链分子被打断,形成短链的小分子以及自由基。其中,小分子可以降低原油粘度,而自由基容易和其他分子结合,形成絮状沉淀,阻塞管道。所以超声处理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自由基浓度升高之后原油粘度又升上去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666666666.webp.jpg" alt=" 6666666666.webp.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3f5c25e7-2dff-4606-a965-e960df2fa25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声波作用沥青质(图片来源:中科院声学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利用超声波降低原油粘度的频段很宽,有时使用的频率已经低到了可听声范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32, 96) " strong  “毒液”怕特定声波的原因猜想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回到我们的正题,为什么“毒液”害怕4000~6000 Hz这一类特定频段的声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人耳能听到频率范围为20~20000 Hz的声波,低于20 Hz是次声,高于20000 Hz为超声。次声和超声人类既听不到也摸不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电影中,“毒液”一族无法承受频率较高的声音,比如邻居的摇滚、飞机的噪声、核磁共振的噪声以及广播的啸叫。这些声音的频率都在可听声范围内,并没有达到超声频率,但为什么偏偏“毒液”受不了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外星共生体的成分虽然与沥青、重油类似,但寄生到人类身上之后,总体的声学特性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以至于较强的可听声就能破坏共生体的固有生理结构(鬼知道那些乌黑湿滑的触手里面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4000~6000Hz的声波恰好引起寄生于艾迪的外星共生体共振,导致“毒液”剧烈抽搐,外星共生体不得不逃离宿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毕竟外星共生体源于Knull,在Knull的世界里没有光也没有声,从混沌里走出的外星共生体怕火、怕声也是可以理解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777777777777.webp.jpg" alt=" 777777777777.webp.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d5ea47c0-49a8-4417-83cd-12c0fe19fc7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http://marvel.wikia.com/wiki/Knull(Earth-616)) /p p & nbsp /p
  • 让世界听见FeMS的声音:第一届女性质谱学者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近年来,我国女性科技人才队伍规模逐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能力显著提升,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工程实践等各个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充分彰显出巾帼力量。但从总体上看,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2021年7月,科技部会同全国妇联等12家部门印发《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建立有利于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评价机制,为女性科技人才成长进步、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当前,质谱技术在生物、医药、材料、食品、环境、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女性学者在质谱领域的占比也越来越高,并在其各自的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质谱学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女教授、女专家,还有资深女工程师… … 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  2021年7月22日仪器信息网携手Females in Mass Spectrometry(FeMS)成功举办了 “第一届女性质谱学者国际研讨会”。会议为期一天,共邀请了FeMS共同创始人Anne K Bendt教授、FeMS委员会成员Erin S Baker教授、FeMS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斯克里普斯研究所John R Yates III教授、FeMS成员/威斯康星大学李灵军、葛瑛教授、北京大学黄超兰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叶慧副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张莹教授和多位优秀的青年学者分享精彩的报告。学术内容聚焦质谱在多组学研究的技术应用进展,而与其他学术研讨会不同的地方是,多位报告嘉宾积极分享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质谱研究之路,以及在科研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并且还特别对后浪科研工作者提出了一些平衡工作与生活等方面的建议。会议期间互动氛围热烈,共吸引了超过600位海内外质谱领域同行参与。  报告嘉宾云合影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Erin S. Baker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多维特征分析实现高可信度质谱检测》的报告。Baker教授团队应用离子迁移谱与质谱 (IMS-MS)、多组学分析和大数据评估来推动创新的质谱技术、系统生物学评估、新的软件功能以及人类健康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报告介绍了该团队近期基于IMS-MS开展的研究进展以及接下来的研究计划。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John R. Yates III教授首先简要分享了他的科研历程,在20世纪90年代盛行基因组学的背景下,他开始思考“蛋白质生物化学和质谱技术在基因组学时代将扮演什么角色”这一话题,也借由此逐步开展了他在化学蛋白质组学领域的科研生涯。紧接着,Yates教授做了题为《单神经元蛋白组学》的报告,介绍了其团队利用蛋白组学研究阿尔兹海默症的最新进展。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李灵军教授表示她很幸运在2000年前后在Jonathan V. Sweedler 教授课题组开始利用MALDI质谱技术开展单细胞研究,也为其后来在该领域持续深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后,她加入了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Richard D. Smith课题学习和应用了高分辨质谱技术。紧接着李教授做了题为《MALDI质谱成像结合原位化学反应实现空间分辨的生物组织多组学分析》的报告,介绍了课题组近期的研究进展。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葛瑛教授提到,她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毕业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基于top-down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也起始于博士求学期间,师从Fred W. McLafferty教授和Tadhg Begley教授。她也从自身平衡工作和生活的经验中提到女性科研工作者互相帮助的重要性,也号召更多的质谱界女性工作者加入FeMS组织。紧接着葛教授做了题为《精准医学中的Topdown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的报告,分享了其课题组的最近进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Anne K Bendt教授首先提到她创立females in Mass Spectrometry(FeMS)组织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提高东方国家的科研工作者在FeMS中的声音,也希望扩大FeMS在中国的影响力,号召更多的质谱人加入FeMS,以帮助更多地学者更好地开展工作和生活。紧接着Bendt教授做了题为《搭建研究群体:血浆脂质组学》的报告,分享了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黄超兰教授首先分享了她在平衡工作和生活以及育儿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关于对女性科研工作者开展工作和生活的建议,黄教授提出几个观点,包括不刻意区分工作和家庭,将其都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视养育18岁前的孩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此外她也提到在这段生命旅程中,大家要学会寻找各种帮助,这些帮助可以来自伴侣、家人、朋友、亲戚甚至是专业人士。紧接着,黄教授做了题为《深度尿液和血清蛋白质组与新冠的免疫图谱》的报告,介绍了近期该课题组基于新冠病毒样本开展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科大学叶慧教授带来了题为《化学蛋白质组学:从药物靶标发现到解码糖酵解代谢靶标组》的报告。其课题组近期的研究重点是结合蛋白质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细胞中具有代谢调控能力的小分子的代谢靶标,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事件。最后,叶教授也为与会听众详细介绍了FeMS组织的职能以及能够为业内女性工作者提供的机会和平台,她也提到,希望国内的同行可以更多地关注FeMS,共同提高女质谱工作者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声音。  复旦大学张莹教授带来了题为《蛋白质糖基化质谱分析新方法及应用》的报告。糖基化是蛋白质中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同时蛋白质糖基化在机体健康的维持及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报告介绍了张老师所在的复旦大学糖复合物重点实验室陆豪杰教授课题组开发的系列蛋白质糖基化的质谱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新方法以及相关研究工作进展。  安捷伦公司的LC-MS应用科学家胡楠博士带来了题为《安捷伦多组学分析方案及热点应用》的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代谢组学工作流程及分析方法以及机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报告最后,胡博士还特别介绍了安捷伦公司关于女性职业发展以及职场环境等方面的企业文化,充分体现了作为跨国公司的安捷伦,其员工拥有多元文化和多样的个人优势。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健慧博士带来了题为《基于碎片离子的高精准蛋白质组动态分析新方法》的报告。刘博士目前在张玉奎院士和张丽华研究员的课题组下从事蛋白质组定量新方法的开发并将其开展到相应地应用研究中。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付玲博士带来了题为《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的报告。付博士目前在杨靖教授的课题组从事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学相关的研究工作。  清华大学林巧红博士带来了题为《基于正交衍生的氨基磷脂组深度分析策略》的报告。林博士在瑕瑜教授的课题组从事化学衍生-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的脂质结构解析相关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吕佳纹博士带来了题为《基于微球辅助的蛋白质沉淀策略的药物靶点筛选研究》的报告。吕博士在叶明亮研究员课题组里开展了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配体-蛋白相互作用等的研究。
  • 声音和远见的世纪人生
    仪器信息网讯 Per V. Brü el, 世界领先的声学与振动测量公司Brü el & Kjæ r的创始人之一,将于2015年3月6日迎来百岁生日。   声学与振动先驱Per V. Brü el先生即将于2015年3月6日迎来100岁生日   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Brü el先生将回顾过去一个世纪所扮演的多重非凡角色&mdash &mdash 工程师、有远见的发明家、跨国公司创始人、飞行员,以及开拓新市场的先驱。   &ldquo 毫不夸张地说,是他创造了这个领域,因为在他起步的那个年代,工业领域根本没有对声音和振动进行测量,&rdquo Brü el & Kjæ r 振动校准系统产品经理,与Brü el先生共事20多年的Torben Rask Licht说,&ldquo Brü el先生是制定声学与振动领域标准和确立其重要性的驱动力。用今天的术语来说,他能把想法品牌化。&rdquo   作为一个拥有丹麦技术大学声学博士学位的年轻工程师,Brü el先生在1930年代末1940年代初实现了他的最初突破&mdash &mdash 他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声学分析仪,以及第一个商业化的压电加速度计(4303型)。   &ldquo 我成功地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声学分析仪,&rdquo Brü el先生说,&ldquo 在此之前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东西。我们做了两份,这成为我和Viggo Kjæ r创建Brü el & Kjæ r公司以后的第一台商业仪器。&rdquo   在早期,主要的目的是使用这些仪器来测量和降低振动和噪声水平。&ldquo 即使在那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噪声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它每天影响着数以百万的人们,&rdquo Brü el先生说,&ldquo 我们的仪器不仅可以测量噪声,还可以帮助客户识别和消除噪声问题。&rdquo   对于Brü el和Kjæ r两人来说,另一个事实也变得很清晰&mdash &mdash 虽然可能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汽车和航空将成为主要市场。在这两个行业中,声学和振动仪器可以使得制造商了解产品在真实环境下的状况,从而帮助制造商改善产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Brü el先生创导了产品研发,例如革命性的电平记录器和传声器,这些产品设定了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新标准。   在Brü el先生的百岁生日之际,我们可以认定一个有趣的事实&mdash &mdash 他和Kjæ r先生战胜工程挑战的豪迈激情带来的声学和振动创新贯穿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mdash &mdash 从早期设计的建模到最终产品的生产,再到运行维护&mdash &mdash 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和电信等多个行业。Brü el & Kjæ r公司今天提供的声学和振动解决方案直接传承于Brü el先生的早期发明。他和Viggo Kjæ r先生创建的Brü el & Kjæ r公司依然遵循着两位合伙人共同制定的正确指导方针在运行。   &ldquo 今天的Brü el & Kjæ r是Brü el先生的行动和远见的反映,&rdquo Brü el & Kjæ r董事总经理Lars Rø nn说,&ldquo 我们的公司文化,我们引以为傲的产品质量,以及我们对创新的专注都源于最初的那些日子。如果Brü el & Kjæ r是声学与振动的代名词,那是因为我们依然完全认同Brü el先生和Viggo Kjæ r先生教给我们的初衷。祝您100岁生日快乐,Brü el先生。&rdquo   Brü el & Kjæ r创始人:Per V. Brü el(站立者,中间)和Viggo Kjæ r(站立者,右一)(1958) Brü el & Kjæ r 供稿
  • 听听大家的声音:原子吸收,买哪家的好?
    日前,仪器信息网论坛有很多网友发帖询问:单位想采购原子吸收,但不知道买什么品牌的好?   一款仪器的选择虽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用户的真实体验或许是您选择的一大根据。在这里我们不谈论品牌、技术和市场,不带任何个人的主观判断,只拿一双耳朵听听大家的声音。   部分网友的回帖:   &ldquo 看贵公司的预算是多少了?如果预算高就选进口的,安捷伦、PE、热电,这三个牌子价格较高,日本货在进口中属于便宜的,再便宜就是国产货,国产货现在很多在做的,火焰法比较成熟,石墨炉还有待提高,国产主流是瑞利、普析。我见过我们这里一个很牛的实验室,所有仪器都是进口的,只有原子吸收是国产的,可见国产其实没有那么弱,后期维护成本也较低&rdquo   &ldquo 要根据检测的样品类型选择。用过瓦里安(现在的安捷伦)、GBC、PE、热电,耶拿,各有各的优势、问题。安捷伦的气路系统是其短板,其对助燃气质量要求高,含水率高不容易点火,其它的不会有这种问题,但其稳定性蛮好,灵敏度也不错,操作界面清晰方便。GBC与安捷伦类似。热电的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没有安捷伦的好。耶拿和PE的AA体型较前几种要大,操作界面感觉不太喜欢&rdquo   &ldquo 质量好的有PE、日立、耶拿,各有千秋吧,各品牌推销的卖点也不一样,我们当时买的时候也比较过几个牌子,感觉日立的最稳定,开机就能用,我觉得除了比较各种方便测量的功能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应该看仪器性能是否稳定&rdquo   &ldquo 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只要能满足测试要求就可以了,过分烧钱就是浪费&rdquo   &ldquo 如果分析0.00X%以下的试样,就要配制石墨炉了。国产的瑞利、 普析都能满足&rdquo   &ldquo 我看有些进口仪器性能还不如国产仪器,我们用的国产仪器用了五年了也未出现故障&rdquo   &ldquo 看质量,PE、耶拿再有安捷伦、热电,个人觉得还是PE的好,耶拿有连续光源卖点也不错但是贵一些。论价格国产的有东西、普析&rdquo   &hellip &hellip   以上仅截取了部分网友的回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相关论坛,如果您有原子吸收的使用体验,也可以登陆论坛给大家&ldquo 指点迷津&rdquo 哦!   现在原子吸收好用的品牌有哪些?麻烦各位提供一下     采购原子吸收买什么牌子好?    如此专家意见,为国产原子吸收喊冤!    PE和耶拿原子吸收买哪个呢?     原子吸收什么型号和牌子比较好?
  • 识别声音“密码”,广州20个新建声环境监测站正式投入使用
    新年伊始,广东省广州市20个新建成的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正式投入使用。与常规的噪声监测不同,这些站点的设备首次配备了声源识别模块,能够自动识别出虫鸣鸟叫、人为活动等不同的声音“密码”。据介绍,广州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声源识别溯源功能全覆盖的城市。自动识别虫鸣鸟叫、人为活动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专家告诉记者,新建成的20个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配备了噪声监测、气象、视频、4a类站(点)的车流量监测等基础单元,同时增备了声源识别溯源系统。声源识别溯源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环境自然声源智能识别技术,针对自然环境噪声特性,通过对信号的变换和处理,可以获取信号中的关键信息密码。“例如,工地的噪声,我们可以通过声源识别溯源系统判断是一个敲击声,还是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这样对于声音的溯源能起到数据的基础支持作用。”该专家介绍说。据悉,该声源识别溯源系统具有百万级的高质量典型噪声源数据库,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和海量自然声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能实现多种不同类型的自然声信号辨识;自动识别出环境中的虫鸣鸟叫等自然声及人为活动声等六大类共15小类的特征声源,识别准确率达到 85%以上,使噪声监测从以往仅监测声压级这一单一评价量拓展到声源信息多维度综合评价,为噪声污染精准塑源、精准管控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20个点位均位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根据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意见》,广州作为全国第一批城市,率先在2023年底全面完成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并实现监测数据联网传输;率先建成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声源识别自动监测网络,实现了声功能区声源识别和溯源功能,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声源识别溯源功能全覆盖的城市。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广州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划定460个有效网格点位开展噪声普查监测,在此基础上选定40个备选点位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持续开展监测数据代表性和站点建设可行性综合分析评估,经市、省及国家三级评审、审核,确定了20个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所选站(点)均位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周边200米范围内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物密集,经济、生活活动活跃,能真实反映广州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将持续围绕新时期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新要求、新任务,以支撑管理、服务人民为导向,不断深化声环境质量监测,着力提升噪声监测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深入支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通过加大噪声监测、治理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走近噪声,了解噪声,提高城市噪声污染防治的全民参与程度,实现城市宁静环境的全民共享。
  • 2021两会好声音:加强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副主委、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徐英建议,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提供科技资源支撑,可有效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徐英委员(本人供图)徐英委员建议,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对接线下服务,实现不同区域平台的仪器设备数据库等优质资源共享对接,建立全国范围内各地市参与的全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联盟,协商制定统一的行业政策、条例法规。制定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服务标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精准性,为政府主管部门科学管理与设置科技创新平台、购买本地区急需大型科研仪器、监管市场化运营公司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建议制定市场化运营国有大型仪器设备的监管政策,建立共享激励机制和使用补助政策。”徐英委员说,鼓励共享平台把本地科研仪器设备及相关科技资源数据免费提供给社会使用,并对市场化运营公司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协调好国有大型仪器设备单位和市场化运营公司之间关系。制定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特殊政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券政策作用,将科技创新券发行审核和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使用紧密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调动科技工作者和中小企业使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积极性。 每年两会,科研界、科学仪器行业届的代表、委员都会积极建言献策,今年他们关注什么?仪器信息网整理了近几年关于科学仪器领域相关的两会提案如下,点击查看:聚焦两会,盘点近年来科学仪器行业提案“好声音”
  • 人人都是KOL!让我们听见更多行业声音....
    科学仪器行业与分析检测行业首个Kol(key opinion leader)扶持计划正式启动!你自认从业多年,经验颇丰,浑身本领却无处施展怎么办?入驻仪器信息网成为kol,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你可以拥有自己的专栏,精准的流量曝光,与百万行业精英在线互动,还有丰厚现金奖励等你来拿。注意,不是卡券不是礼品,投稿审核通过就有现金,这里不但能满足你的分享欲望,还可以成为你的副业赚零花钱,机不可失,抓紧行动!一、 内容征集说明1、征集对象:全部与科学仪器与分析检测行业的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你可以是经验丰富从业多年的经理人、专家、大咖,也可以是观点独道立意颇丰的草根群众,销售、HR、售后、产品、研发....我们希望听见更多的行业声音....注:定向专家约稿另行计算。2、内容方向政策解读、仪器与检测行业市场分析、行业热门事件报道或评论、仪器原理讲解、仪器使用方法讲解、国内外新技术新应用介绍分析、仪器公司管理经验、市场营销经验、招投标注意事项、企业最新动态、仪器与检测行业人物故事等。展开说明1)自由言论型:对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仪器产业市场、行业热门事件等进行解析或评论,抒发己见。您可以置身其中地讲述,也可以给出暗中观察的结论,树立鲜明的行文风格;2)技术干货型:聚焦仪器的变革及发展历程,可以深扒仪器的历史,可以吐槽仪器bug,技术控们请大展身手;3)经验分享型:讲述自己与仪器行业纠缠的缘分和故事。闯荡江湖多年,谁还没有点血泪史,相信每一位仪器人对此都有话要说。4)新技术控型:关注国内外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用言论引领科技潮流。如果您嗅觉敏锐,对高新技术情有独钟,毫不夸张地说,您的文字将带领大家与世界接轨。5)合理实干型:总结分享实验室建设的规划理论和实践经验。实验室建设涉及的维度复杂,建筑系统、设备更新、人员管理等每一环节都值得聊一聊。6)新闻报道型:行业内展会、会议新闻的及时播报。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您可以COS一名一线记者,实时报道有价值的新闻消息。7)视觉操控型:手绘等图片形式,能够反应仪器产品信息、仪器企业状况、仪器人工作生活等内容。有独特的风格,如果喜欢,您还可以给单图或系列图片配文。二、投稿标准及稿费说明作品请发送至邮箱weidy@instrument.com.cn邮件标题格式:【KOL】+作品标题+作者真实姓名+手机号邮件内或投稿文档内请注明作者单位+职位信息;如需隐藏真名,仅展示笔名也请一并告知。1、投稿标准:@ 文字类作品文案类作品不得少于1000字,需段落清晰,主题鲜明;@ 视频、漫画类作品视频时长请控制在5分钟以内,大小控制在200M以内;视频要求画面清晰,支持MP4、MOV、AVI、RMVB、3GP、MKV、RMVB格式;漫画要求主题鲜明,支持JPG、PNG、GIF、BMP、JPEG格式。2、稿件审核及发布流程:自作者投稿后2个工作日内,给予是否录用的答复或修改建议;投递稿件将文章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发布,一并流量分层,首页及各展示渠道优先推广;投稿超过3篇,且每篇点击超1000次,可为作者开通独立kol专栏。3、稿酬标准:最终稿酬=基础稿酬+创新奖励+流量稿酬基础稿酬:被编辑组审核通过并录用发布的内容,视内容质量100~200元;创新奖励:编辑组长审核,可视内容创新型额外增加100元创新奖励;流量累加稿酬:从发布日起7天,投稿内容点击每增加1000点击,增加稿酬300元;封顶1500元。举例说明:自发布日起7天后点击2400,最终稿酬=基础(200)+累加(300)*2+创新奖(100)=900三、其他说明:文稿及视频、漫画类稿件必须全部原创,文责自负,且严禁一稿多投;稿件严禁涉及违法违规内容,文章内容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利,及夸大未经证实的事件仪器信息网编辑有权与作者协商,对稿件类的部分进行删改制作,如有异议请在文末进行备注规则适用日期:2020年12月19日-2021年3月31日声明:最终解释权归仪器信息网所有。
  • 更多宇宙的声音可以被新探测器听见
    欧洲爱因斯坦望远镜艺术图 图片来源:ET概念设计团队 5年前,当物理学家首次探测到引力波时,他们为宇宙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引力波是大质量黑洞或中子星碰撞时产生的涟漪。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在计划更大、更灵敏的探测器。而且,美欧之间的竞争已经初露端倪,美国科学家提出建造更大的探测器,而欧洲研究人员则在追求更激进的设计。  “目前,我们只捕捉到最罕见、最响亮的事件,但在宇宙中还有更多的声音。”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天体物理学家Jocelyn Read说。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David Reitze也表示,物理学家希望新的探测器能在21世纪30年代运行,这意味着他们必须现在就开始计划。“引力波的发现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所以现在是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好时机。”  目前的探测器都是L形的仪器,叫做干涉仪。激光在悬挂在每条臂的两端的镜子之间反射,有些光线会漏出来,在L形臂的弯处会合。在那里,光的干涉方式取决于臂的相对长度。通过监测这种干扰,物理学家可以发现通过的引力波,这种引力波会使臂的相关数值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因此,为了探测空间的微小拉伸,干涉仪的臂必须很长。发现了第一个引力波的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和华盛顿州的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臂长达4公里。位于意大利的Virgo探测器有3公里长的臂。  现在,研究人员现在想要一种灵敏度比现有设备高10倍的探测器。它能发现可观测宇宙中所有的黑洞合并,甚至可以追溯到第一批恒星出现之前,从而寻找大爆炸中形成的原始黑洞。它还应该能发现数百个“千新星”,揭示中子星超密度物质的本质。  美国科学家对新探测器的愿景很简单。“我们只想把它做得非常非常大。”Read说。Read正在帮助设计“宇宙探索者”—— 一个臂长40公里的干涉仪,本质上是一个放大了10倍的LIGO。  指导了LIGO建设的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Barry Barish说,这种批量设计可能使美国能够负担得起多个分离的探测器,这将有助于新设备像现在的LIGO和Virgo一样精确定位天空中的事件源。  但安置这样巨大仪器可能很棘手。40公里的臂必须是直的,但地球是圆的。如果L形的弯道位于地面上,那么干涉仪的末端可能必须放在30米高的护堤上。因此,美国研究人员希望找到一个碗状区域,以便容纳这种结构。  相比之下,欧洲物理学家设想了一个地下引力波天文台,称为爱因斯坦望远镜(ET)。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家、ET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Michele Punturo说:“我们想要实现一个能够在50年内承载(探测器)所有进化的基础设施。”  ET将由多个V形干涉仪组成,臂长10公里,排列在一个深埋地下的等边三角形中,以帮助屏蔽振动。借助指向三个方向的干涉仪,ET可以确定引力波的偏振度,帮助科学家在天空中定位引力波的来源,并探测引力波的基本性质。  Punturo表示,ET预计耗资17亿欧元,包括用于隧道和基础设施的9亿欧元。研究人员正在考虑两个地点,一个靠近比利时、德国和荷兰的交汇处,另一个在撒丁岛。相关计划正在等待审议。  美国的提议则不那么成熟。研究人员希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6500万美元用于设计工作,这样就可以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对这台价值10亿美元的机器做出决定。但物理学家们都希望这两台新设备能在2030年代中期启动。
  • 声十条出台!3类业内声音,我们需要倾听!
    早前,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6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也就是业内人士口中的“声十条”,作为“十四五”期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细化了噪声法规定要求,强化了重点管控措施。近日,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答记者问,突出介绍了《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即着力构建“1+5+4”的框架体系。《行动计划》共十章,50条,构建了“1+5+4”的框架体系“1”个目标:通过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基本掌握重点噪声源污染状况,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有效落实治污责任,稳步提高治理水平;落实《意见》要求,到 2025 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 85%,推动实现全国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5”类管控:多措并举推动噪声源污染治理,稳步提高噪声污染防治水平:一是严格噪声源头管理,完善相关规划要求,优化噪声敏感建筑物建设布局,严格落实污染防治要求,紧抓产品质量监管,推广先进技术。二是深化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树立工业噪声治理标杆,加强工业园区管控,推进工业噪声实施排污许可和重点排污单位管理。三是强化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推广低噪声施工设备,落实建筑施工噪声管控责任,加严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工要求。四是加大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严格机动车、船舶噪声监管治理,加强公路和城市道路养护,细化城市轨道、铁路噪声污染防治要求,深化民用机场周围噪声治理。五是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严格经营场所噪声管理,营造文化场所宁静氛围,细化公共场所管理要求,文明开展娱乐、旅游活动,重点针对社区和邻里噪声完善管理举措,共同维护社会和谐。“4”个方面:以建立基本完善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为目标,强化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夯实声环境管理基础,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划定和评估,推动划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发布噪声污染防治信息,推动落实地方声环境质量改善责任。二是完善法规标准、加强科技教育支撑,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与《噪声法》衔接,完善噪声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加强科研教育和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加强监测、严格执法,强化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管理,推动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严格噪声污染防治领域执法,提升基层执法能力。四是紧抓责任落实、引导全民共治,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协同联动,优化纠纷解决方式,严格考核问责,推动噪声污染防治队伍建设,构建社会共治良好局面。2月9日“共同倾听”,3类业内专业声音为了助力我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稳中向好地持续推进,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2月9日举办“环境噪声监测技术”网络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多位专家出席,聚焦环境噪声标准解读、噪声监测设备技术方案制定、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应用分享及经验交流。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新噪声法》与《行动计划》背景下的噪声监测形势本会议中,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的嘉宾,将从《新噪声法》修订背景、立法情况、主要内容及法条释义和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多角度深入解读。畅聊未来噪声防控工作亟需完成的工作,如制度体系、声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情况等。天津环境监测中心:3项国标制修订完成人,聚焦噪声监测标准解读、技术解析本会议中,将有来自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辐射与声环境研究室声环境团队的负责人出席,深刻解读噪声监测标准。作为资深负责人,该专家曾参加国家标准制修订包括《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环保行业标准《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及应用研究》、《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与评价新方法研究》等国家环保公益项目等。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中心:专门的噪声监测,政府监测部门如何全程实施?本会议中,来自北京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则将分享一线监测经验,从监测布点、采样、实验室分析等角度全面解读噪声监测技术。另外,青岛明德环保仪器有限公司将带来精彩行业应用分享。点此免费报名,先到先得: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environmentalnoise230104/
  • 主播带你看两会 那些对科学仪器行业积极的声音|仪器周刊
    各位网友大家好,仪器周刊迎来第8期,本期由当班主播韦东裕为大家带来一周资讯要闻。本周,我们将聚焦近期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看看在本次两会上,对科学仪器行业有哪些积极的声音。相关新闻链接如下:蓝闽波委员:加快研发,让高端大型科学仪器国产化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310/574638.shtml 杨学明院士提议:大力推动高端科研仪器发展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305/574221.shtml2021两会提案:对重大科研仪器行业进行重点支持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304/573993.shtml2021两会观点:鼓励生物医药产业进行国产仪器替代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305/574101.shtml两会观点:多肽创新药产业纳入国家战略 大力推广国产研究型设备及生产化产业性设备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309/574408.shtml2021两会提案:加大科研试剂研发投入 推动国产科研试剂产业发展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305/574118.shtml
  • 新品上市|新一代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开启“看见”声音新时代!
    声学成像仪的应用,让压缩气体泄漏检测和局部放电检测更加简单、快速、安全!不断升级的FLIR Si124系列声学成像仪 一经上市,就受到了用户的认可。今天,菲力尔将推出新一代声学成像仪——FLIR Si2系列,“新”在哪里?一起来瞧瞧吧~新一代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共有三个型号,Si2-PD——适用于局部放电检测,Si2-LD——适用于压缩气体泄漏和机械故障检测,Si2-Pro——综合二者的功能点,均可检测!全新:高回报率、一流图像、专业软件选择新一代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会大大提高投资回报率:有了它,用户开启机械故障检测模式,就可以快速检测轴承和其他可能导致代价高昂的生产中断或安全隐患的机械故障问题;还可以对工业气体泄漏进行更加精准地量化,为压缩空气、甲烷、天然气、氨气、氢气、氦气和氩气等提供泄漏检测,在屏幕上实时查看泄漏率(升/分或CFM)和成本损失估算,Si2系列可检测到泄漏率更小(泄漏率至少小2.5倍)的泄漏问题,检测效果更好,检测距离更远,更方便用户查找维修并确定维修优先级,最大限度提高投资回报。对于局部放电检测,Si2声学成像仪内置局部放电严重程度评估和纠正措施建议功能,能让用户迅速做出决策,减少故障的影响。相较于突发故障造成的严重损失,投资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的成本可忽略不计!FLIR Si2系列声像仪可提供一流的图像细节,因为它配置了1200万像素彩色数码相机、8倍数字变焦、内置LED照明灯和1280x720像素的5英寸屏幕,即使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户也能收获一流的图像细节,让您对问题更好理解和做出更正确的决策。FLIR Si2系列声像仪标配在线AcousticViewer云分析软件,用户可迅速完成现场分析和报告,并支持创建组织架构,分析成像仪使用状况,自动上传和管理数据,以及实现云到云的数据集成。其配备的插件还能让用户将声像导入FLIR Thermal Studio软件中,进行离线编辑、分析和创建高级报告。专业的报告和分析软件,让检测后的结果处理变得更加简单明了!新一代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还增加了GPS标签、二维码扫描和文本注释等功能,让您在现场可快速有效地记录资产数据。传承:灵敏、轻便、简单新一代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同样内置124枚麦克风,有较宽的接收频率范围(2kHz至130kHz),涵盖了可听声和超声波,可以滤除嘈杂环境和工业背景噪声,生成精确的声像。声像实时叠加在可见光数码图像上,使用户可以准确地查明声音来源、区分问题。Si2系列声像仪也非常轻便易用,支持单手操作,IP54防护等级,保证用户安全的同时减轻身体负担。Si2系列声像仪同样操作简单,仅需少量培训即可上手,让企业可以优化工时,大大降低了培训成本。新一代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既传承了Si124的优势,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了升级创新,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局部放电、气体泄漏和机械故障,导致设备宕机所造成的巨额损失。
  • 新品上市|新一代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开启“看见”声音新时代!
    声学成像仪的应用让压缩气体泄漏检测和局部放电检测更加简单、快速、安全!不断升级的FLIR Si124系列声学成像仪一经上市,就受到了用户的认可今天,菲力尔将推出新一代声学成像仪FLIR Si2系列“新”在哪里?一起来瞧瞧吧~新一代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共有三个型号,Si2-PD——适用于局部放电检测,Si2-LD——适用于压缩气体泄漏和机械故障检测,Si2-Pro——综合二者的功能点,均可检测!全新:高回报率、一流图像、专业软件选择新一代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会大大提高投资回报率:有了它,用户开启机械故障检测模式,就可以快速检测轴承和其他可能导致代价高昂的生产中断或安全隐患的机械故障问题;还可以对工业气体泄漏进行更加精准地量化,为压缩空气、甲烷、天然气、氨气、氢气、氦气和氩气等提供泄漏检测,在屏幕上实时查看泄漏率(升/分或CFM)和成本损失估算,Si2系列可检测到泄漏率更小(泄漏率至少小2.5倍)的泄漏问题,检测效果更好,检测距离更远,更方便用户查找维修并确定维修优先级,最大限度提高投资回报。对于局部放电检测,Si2声学成像仪内置局部放电严重程度评估和纠正措施建议功能,能让用户迅速做出决策,减少故障的影响。相较于突发故障造成的严重损失,投资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的成本可忽略不计!FLIR Si2系列声像仪可提供一流的图像细节,因为它配置了1200万像素彩色数码相机、8倍数字变焦、内置LED照明灯和1280x720像素的5英寸屏幕,即使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户也能收获一流的图像细节,让您对问题更好理解和做出更正确的决策。FLIR Si2系列声像仪标配在线AcousticViewer云分析软件,用户可迅速完成现场分析和报告,并支持创建组织架构,分析成像仪使用状况,自动上传和管理数据,以及实现云到云的数据集成。其配备的插件还能让用户将声像导入FLIR Thermal Studio软件中,进行离线编辑、分析和创建高级报告。专业的报告和分析软件,让检测后的结果处理变得更加简单明了!新一代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还增加了GPS标签、二维码扫描和文本注释等功能,让您在现场可快速有效地记录资产数据。传承:灵敏、轻便、简单新一代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同样内置124枚麦克风,有较宽的接收频率范围(2kHz至130kHz),涵盖了可听声和超声波,可以滤除嘈杂环境和工业背景噪声,生成精确的声像。声像实时叠加在可见光数码图像上,使用户可以准确地查明声音来源、区分问题。Si2系列声像仪也非常轻便易用,支持单手操作,IP54防护等级,保证用户安全的同时减轻身体负担。Si2系列声像仪同样操作简单,仅需少量培训即可上手,让企业可以优化工时,大大降低了培训成本。新一代FLIR Si2系列声学成像仪既传承了Si124的优势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了升级创新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局部放电、气体泄漏和机械故障导致设备宕机所造成的巨额损失
  • 聚焦两会中的“科学仪器声音”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正在热烈举行的两会中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也是中国未来发展引领性的风向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界两会代表也为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仪器行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以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制及相关人才培养两种声音为主。本文汇总了截止发稿时的部分科学仪器相关提案:政协委员潘建伟:呼吁国家高度重视对高端国产化仪器材料设备自主研发的政策引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在今年的两会上,带来了关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提案,呼吁国家高度重视对高端国产化仪器材料设备自主研发的政策引导。他表示,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必要的前提条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很多高端材料和科学仪器都是可以买的,但是当我们进入到国际激烈竞争的时候,高端的仪器设备材料就不容易进口了,如果不能实现器件设备的自主研制,我们很难完成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潘建伟指出。他希望通过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引导,能够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实现高端设备、器件和材料的研制。潘建伟表示,他高度重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在涉及战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前沿布局方面,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好的政策和制度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要有基础创新体系能力的建设,如果没有完备的创新体系能力建设,不利于创新和人才培养。”潘建伟说到。政协委员施卫东: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提出了关于着力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提案:当前,江苏乃至全国各地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但是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制度不健全,开放共享意识、认知程度薄弱,管理体制机制不明确,开放共享信息化平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加强制度保障,形成正确导向;加强共享宣传,树立共享共识;明确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管理责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技术支撑,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共享、价值共创和利益共有,促进社会资源高效配置。人大代表陈柏蓉:加强高端精密检测仪器国产研发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一级品酒师、舍得酒业酒体中心酒体设计员陈柏蓉称,如今高端精密检测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的检测、前沿技术科研、国防军工、生命医学、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但在高端精密仪器与装备所涉及的多个核心关键技术中,我国与国外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她看来,过于依赖进口精密仪器,是全国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痛点。她建议,进一步加大国产精密仪器的研发力度,让老百姓、让企业对国产品牌更有信心。与此同时,她希望,企业在创新方面发挥主体责任,把更多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在正在进行的两会中,陈柏蓉提出了《加强高端精密检测仪器国产研发,助力科技创新的建议》。作为一名经常与白酒高端精密检测仪器为伴的酒体设计员,陈柏蓉深切体会到高端精密检测仪器对严格把控酒体品质和风味的重要作用。为适应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需求,需重点提升精密仪器与装备关键基础技术的自主化水平和创新能力。陈柏蓉在提案中建议:第一:有序加强基础性科技投入,合理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依据研发难易程度有序投入;第二:切实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第三: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研发合力,广泛挖掘和利用各地区、各部门的自身基础与优势,有机协调与集成,高效推进高端精密检测仪器与装备研发。人大代表王军:加快提升仪器仪表行业产业基础能力王军现任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热能公司焊工,他常年扎根生产一线,凭借精湛的焊接技术,确保焊缝的高低差缩减到0.5毫米以内,得到行业相关专家一致认可。他表示,辽沈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立足制造业相对集中的基础与特点,建议加快提升仪器仪表行业产业基础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军技民用”,实现深度军民融合发展。据王军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仪器仪表行业整体科研能力和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但是产业基础保障能力薄弱成为重要瓶颈,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元件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全国人大代表王军建议,要加快提升仪器仪表行业产业基础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工业传感器为例,核心元件国产化严重缺失,呈现空“芯”化状态。王军表示,提升仪器仪表产业基础能力,将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确保产业链安全可控,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此,王军建议要统筹安排,大力支持国家级平台建设,加强共性、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培育可贯通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封装和测试产业链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开辟新的途径。同时,要继续加强对仪器仪表行业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并加大对“军技民用”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力度。人大代表林鸿:加强碳排放测量技术研发,促进高端仪器仪表自主研发和技术革新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林鸿认为,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准确的碳排放计量是指导减排任务分解、考核绩效评定、碳市场定价的基础,要加强精准碳测量在“双碳”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助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林鸿建议,要加强国家级计量科研机构在碳测量方面的带头作用,通过碳数据核验工作,全面提升我国碳数据质量。加强碳排放测量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将已经领先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以此为抓手促进国家高端仪器仪表自主研发和技术革新,长远获得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对碳市场中电力等行业碳排放量核算采用烟道直接测量,以此既实现碳数据准确、可溯源、不易窜改,达到“报告的一吨即为排放的一吨”,又实现碳排放的实时报告,解决现有核算方法“一年一算”的滞后现状。利用先进碳测量技术核验我国重点区域碳排放量,做到摸清底数、精准管控,实现碳数据国际互认。林鸿表示,下一步,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将以碳监测示范工程为抓手,深化碳测量技术的研究,同时以碳试点城市为抓手,以高端光学传感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材料物性测量仪器等为核心装备在郑州高新区形成产业园并实现国产化,以高附加值精密仪器仪表带动建立完整产业链,结合“一带一路”实现最大利益化,为国家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人大代表胡成中:加大力度支持精密制造国产替代长期深耕于制造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力度支持精密制造产业国产替代的建议》的提案。在提案中,胡成中呼吁引导国家及民间资本积极流入以高端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基础制造业,使资本惠及相关产业各个阶段的民营企业;加强针对性财税激励,鼓励精密制造产业相关高端研发投入及高端人才的招聘、留用;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植入“链式支持”的理念,全面兼顾上游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中游高端机床、下游精密制造全产业链条在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发展方向上的联动。此外,在此前进行的各省两会中也有很多关于科学仪器的提案:安徽省民革代表夏豪杰:大力发展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加快打造制造强省安徽省政协民革界委员、民革合肥工业大学总支主委夏豪杰代表民革安徽省委会作题为《大力发展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加快打造制造强省》的大会口头发言。民革安徽省委会认为,仪器仪表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水平和高端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安徽省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迅速,以合肥为中心的光电传感器及仪器产业、以天长为中心的过程控制仪表产业都具备一定规模。在高端仪器仪表细分领域,安徽具有一定优势,如量子精密仪器、电子顺磁共振谱仪、无液氦变温系统实现国内首台商用,高端工业相机、超导质子治疗系统核心部件实现国产替代。但民革安徽省委会了解到,安徽省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发展也还存在两个方面突出问题。与先发地区相比,在产业体系、龙头企业等方面差距显著。以合肥为例,2021年,规上仪器仪表企业、营收额分别仅为杭州的23.1%、13.7%,且全省重点方向缺乏统筹,难以支撑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高端仪器仪表开发仍处于跟踪国外先进产品状态,技术积累主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开发的高端仪器实用性较差,关键部件大都依赖进口,产品附加值不高。为此,民革安徽省委会建议:突出重点,建设特色高端仪器仪表产业聚集区。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与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围绕机器视觉检测仪器、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医疗仪器等高端仪器,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长制度。补齐补全优质上下游产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体系发展仪器仪表产业相关的材料、元器件、设备等,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瞄准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在蚌埠建设仪器仪表材料产业聚集区,在合肥建设高端仪器产业聚集区。引育并举,打造高端仪器仪表创新创业人才聚集高地。设立专项支持政策,推动品牌仪器仪表重点学科建设,健全完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仪器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安徽省高校开设仪器类本科专业的有11所,其中3所高校仪器类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应重点支持。为适应仪器仪表产业智能化发展方向,合肥工业大学新开设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可支持省内有条件院校开设该专业。结合安徽省产业基础,面向国内外,引进优秀科学家、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与团队,以及世界优秀企业核心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在驻皖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中选育培养本土化人才。自主创新,建立高端仪器仪表政校企合作研发体系。完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双需”对接活动,强化目标导向的科技评价改革,多元化科技投入,助力企业发挥产品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依托链长企业,联合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物质研究院等,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或安徽省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大部省联动、基金委区域联合基金、安徽省重大科技攻关等专项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并与企业自筹相结合,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开展高端仪器共性基础研究,突破重点高端仪器关键技术。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攻关典型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品。政策引导,推动高端仪器仪表产业良性发展。编制进口替代清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先采购安徽省“三新”“三首”仪器产品。设立多元化投入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示范应用安徽省“三新”“三首”仪器产品,推动高端仪器仪表本土化应用。通过应用反馈,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改进高端仪器仪表类揭榜挂帅项目经费资助项目办法,由政府、研发企业、应用企业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广东省人大代表戈燕红:支持推动科学分析仪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广东省人大代表、盈峰环境科学仪器产品公司总经理戈燕红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中与在场代表展开深入交流。“我们不能在关键技术领域被国外长期‘卡脖子’,建设科技创新强省,需要各级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通力合作。”戈燕红说,以她涉足的科学分析仪器行业为例,其应用领域涵盖了食品、药品、环境、材料、生命科学等各大板块,战略意义重大,市场规模更是超过600亿美元,“但现在我国高端科学分析仪器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几乎全被国外垄断。”针对上述瓶颈,戈燕红建议,广东省要率先培养一批研发实力强的科学分析仪器研发企业、科研机构,并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持续支持,鼓励专家学者作为企业科技攻关学术带头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端人才加入企业,为产品研发持续注入新鲜血液。上述建议得到与会代表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安徽省政协委员张天舒:研发先进科学仪器解决“卡脖子”问题安徽省政协委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天舒介绍,合肥中科环光作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成果转化平台,依托多年积累的先进激光和光谱技术成果,立足环境气象探测、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持续在高端仪器研发和制造方面发力。目前企业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重大专项等科研任务,也一直在为多个重要行业和企业提供科学仪器。“作为省政协委员,我将发挥自身专业能力,为合肥建设和安徽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张天舒表示,期待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掌握先进激光光源和光谱质谱仪器的核心技术,解决相关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助推合肥市创新高地建设。同时,各地代表在两会中对环境、半导体、材料科学、干细胞等领域的提案也在同时推荐着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两会还在进行,希望我们的代表们更多为科学仪器献计献策,早日实现中国国产仪器的腾飞。
  • 我们倾听您的声音 ---记2016仪器信息网客户服务月满意度调查及金点子征集活动
    仪器信息网深知客户的满意程度是企业生存之本,多年来秉承“不忘初心,仪心仪意”的服务宗旨,于2016年6月启动了新一轮的针对2016年上半年的客户满意度调查及金点子征集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得到广大厂商的积极参与及信息反馈。  本次为期一个月的调查活动共收集百余个厂商的信息回馈,内容涉及产品完善、服务提升等各个方面,为我们不断进行产品优化、提高服务品质、改进用户体验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本次活动促进了仪器厂商对我们的了解,同时认知我们的服务本质。这些“金点子”提醒我们不能单单拘泥于“埋头苦干”,更需要扎实、硬气且契合各类型企业的服务内容做依托的服务产品,为仪器厂商筑渠道、建平台。  本次活动特别鸣谢如下提出建议性意见的厂商(排名不分前后):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昊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菲尔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优普超纯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晟鼎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毕克气体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瑞垦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江苏盛奥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16年转眼过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完善我们和产品及服务,满意度调查也将继续在路上,您是我们服务进步的指导者和受益者,定期聆听您的声音,共促行业发展。  我们与您同行!
  • 倾听煤岩“破裂”的声音,大工国家仪器专项通过验收
    近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新型煤与瓦斯突出高灵敏宽频响全光纤微震监测仪”,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结题验收。“这意味着首套针对煤与瓦斯突出微破裂前兆高灵敏宽频响的全光纤微震监测仪研制成功(以下简称全光纤微震监测仪)。”项目第一单位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唐春安在接受采访时说,“为实现煤炭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手段。”项目组部分人员合影 项目组供图当理论“邂逅”技术“简单来说,煤与瓦斯突出是在高瓦斯压力驱动下,煤岩突然破坏,并伴随着大量煤与瓦斯在短时间内剧烈地喷射到有限的工作空间中。”唐春安解释说,其灾害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作为一辈子研究岩石破坏力学理论的专家,早在2006年唐春安就提出,煤与瓦斯突出是开采过程中应力场扰动所诱发含瓦斯煤岩破裂的结果。已有研究表明,“微破裂扩展及其微震活动是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形成的重要前兆信息”。科学准确捕获并预测微破裂前兆信息,是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水平的关键。“然而,当时我国基本依赖于进口微震仪。其中加拿大、南非和波兰三个国家,占据了我国工程安全监测预警需求市场的‘半壁江山’。”唐春安说,研发具有我国知识产权、安全可控的新一代微震监测预警技术,不仅对于突破国外高技术垄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确保我国重大工程的网络信息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一次与安徽大学公共安全监测技术团队的“邂逅”中,唐春安发现该团队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的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可以测到更多不同类型的破裂信息,捕捉到更加弱小的微破裂前兆信息,远远超过在岩体工程安全领域使用的国外微震监测预警先进技术。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了联合研发。2016年,大连理工大学牵头,联合安徽大学、淮南矿业集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从煤与瓦斯突出微震监测涉及的基础理论仪器系统、功能技术、方法工艺、测试试验等五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光纤微震监测仪。光纤传感“移植”微震监测“将干涉型光纤传感技术实际应用于煤矿微震监测,在国内外属于首次,一揽子解决了传统压电式或磁电式微震监测设备存在燃爆风险、电信号传输距离短、本底噪声大、易受电磁干扰等多项痛点。”项目第二单位负责人、安徽大学教授俞本立说。事实上,早在2001年,俞本立就带领团队开展了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二十多年的“精耕细作”,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光纤测震/振仪器和装备。正是有了“金刚钻”才揽瓷器活,俞本立团队加入了项目组,主攻全光纤微震监测仪的研制。“将光纤传感技术‘移植’到微震监测,看似是一种简单的相加关系。但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相乘关系: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其它环节都要推倒重来。同时,为了真正满足煤矿施工现场恶劣环境的使用要求,添加了很多个工程化应用考虑点,实际工作量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俞本立说。例如,岩石微破裂有着震级范围大、振动频率宽的重要特征,研制的仪器需满足从低震高频到高震低频的煤岩破裂振动宽频段信息的监测,需要设计出满足要求的高灵敏宽频响拾震探头。“但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高灵敏度和拓展频响范围,似乎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需要光学和机械同步优化设计,同时,还要优化解调算法,适应大动态信号解调需求。 ”俞本立说,最终设计的解调算法动态范围达到155分贝,处于国内外同类研究先进水平。煤矿现场监测环境恶劣,实际施工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如何提高光纤传感系统的健壮性、适应性和可靠性,实现微震信号的高精度监测。俞本立坦言,“这是项目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以探头为例,为提高探头的温度稳定性和长期使用可靠性,团队先后选取了多种材料作为换能材料,一遍一遍的设计、加工、测试;为满足探头的抗拉需求,团队又从野战光缆定制、格兰头设计、装配点胶工艺探索等方面开展探索。光源设计、探头设计、信号处理… … 历经5年研发攻关,上千次探索与尝试,新型煤与瓦斯突出高灵敏宽频响全光纤微震监测仪研制成功了。截至项目结题,仪器直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申报国际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更新换代走向“产业化”“我们将震动传感器探头安装在煤矿巷道两侧或上下,就像‘听诊器’一样‘倾听’煤岩体破裂时的声音与震动。再通过分析到达各探头信号的强度和时间差,反演出微震事件的时空强信息。最终根据微震事件能量、频度、位置,结合地质物探信息和微震先验知识,评估动力灾害风险。”俞本立介绍了仪器的基本原理。此外,团队还开发了数据分析与三维显示软件,针对每个工作面生成当日微震事件的三维显示图与趋势分析报告,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辅助决策意见。从目前实现的指标来看,全光纤微震监测仪的加速度检测分辨率达到μg量级,优于国内外同类微震监测设备1倍以上。同时,根据软岩、硬岩等不同监测需求,团队还设计出了加速度检测分辨率优于0.1&mu g的产品。俞本立认为,“这就是自主研发的优势。”据现场对比监测结果显示,全光纤微震监测仪监测到有效微震事件的数量比竞品多出7%。俞本立解释说,“千万别小瞧了这7%,它可以为岩体裂隙发育过程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支撑。”目前,全光纤微震监测仪样机已在安徽淮南矿业初步应用。“样机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底板破坏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有效保障工作面安全顺利回釆。”淮南矿业集团项目负责人余国锋说。“此次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实现了干涉型光纤传感技术对传统压电式微震监测技术的更新换代,从而可以获取震级更低、震级范围更大、频域更广的微震信息。同时,突破了国外技术的出口限制,达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深部煤矿动力灾害的预测预警和防治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俞本立说。 “仪器研制项目的结题验收,并不代表项目研究的结束,而是研制仪器发挥作用的开始。”唐春安说,下一步,将向全国同行开放和共享。
  • JASIS 2018之中国声音:“中国论坛”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9月5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JASIS2018"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日本最大规模的分析仪器展JASIS 2018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strong /a 在东京幕张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9月6日下午,作为重要会议之一,2018年中国论坛在展会同期如期召开。本次2018年中国论坛主题为“中国分析仪器、环境保护、卫生保健和食品安全的最新趋势和发展”,100余位JASIS观众参与了本次论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c33d2ebb-827c-417d-be11-b8023d487ba1.jpg" title=" 主席致辞.JPG" alt=" 主席致辞.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JAIMA主席栗原权右卫门致辞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栗原权右卫门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中国论坛选择了大家比较关注的中国分析仪器、环境保护、卫生保健和食品安全等相关热点问题为主题,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同时向各位报告嘉宾及相关人士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7dbb7cd-7c9e-4667-a530-13267892a36d.jpg" title=" 论坛现场_副本1.jpg" alt=" 论坛现场_副本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论坛现场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053aa35-3125-48c7-baab-6fc0d0a7e9c7.jpg" title=" 张新荣.JPG" alt=" 张新荣.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报告《质谱现场检测方法与应用》 /span /p p   张新荣表示,在中国现场检测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应用包括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安全、交通安全等,这些地方最好是现场进行检测。以今天的主题“食品 安全”为例,如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抗生素残留、重金属分析等,在中国越来越迫切需求现场检测的技术和方法。以重金属检测为例,土壤重金属检测得到政府的重视,中国幅员辽阔,在线检测就显得很必要。 /p p   在重金属污染中,砷是一个特殊元素,由于地下水问题,造成部分省市饮用水和农作物污染。其团队曾在此方面研究表明,海产品中的砷有多重分子形态,有毒性有很大不同,无机砷毒性较高,而有机砷化合物无毒。此时,能够检测出有毒或者无毒砷就成为一种需求,基于此,目前已经有一些厂商开始生产这样的仪器,包括岛津也有生产。但这些产品现场检测还有很多不便,需要更小、更便携,以便于现场操作。由于仪器前段需要有一个色谱分离的模块,但如果去掉这个模块,是否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来帮助把仪器做的更小,这可能是今后的一个需求趋势。 /p p   大家更关注环境和食品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面,更需要便携检测产品,原因是这些物质的检测目前市场的主要手段还是质谱,而质谱相对来讲是一个大型产品,虽然功能很多,可以做很多检测,但其缺点是不能现场检测。所以,近年来国际上,质谱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小型化。接着介绍了最新发展的一些技术,如清华大学欧阳正相关研究工作、DART相关技术、其课题组相关DBDI技术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52a7bc76-cf72-4d5e-90f1-312a39a25d3f.jpg" title=" 汪正范.JPG" alt=" 汪正范.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报告《中国分析仪器市场情况》 /span /p p   汪正范表示,2017中国分析仪器总体需求量为6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需求的11%,全球排第三,只排在美国、欧盟之后。在2017年-2022年预期增长率为7.3%,大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6倍,全球最好。2020年市场总体需求将达到88亿美元。中国分析仪器需求最多的是生命科学仪器,增长最快是质谱,预期达到7.3%,其次是表面科学仪器,预期为6.4%。分析仪器占到整个市场需求的一半,其他主要是零部件、消耗品(零部件为其中的80%)。制药与生物技术对分析仪器的需求最多。按领域分,应用领域占34%,基础研究28%,分析服务15%。接着,就色谱、质谱、生命科学、表面分析、原子光谱、材料表征、实验室常用设备等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一一介绍。 /p p   在回答现场日本观众关于中国国产仪器发展前景问题时,汪正范表示,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国产仪器迎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也看到基于更高的性价比,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在购买国产仪器产品。十一五以来国家也对国产仪器十分重视,如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等,目前逐步开始从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8f7a335-2105-4ce7-952a-692acb1f3c28.jpg" title=" 王国权.jpg" alt=" 王国权.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汪国权报告《中国生物监测项目与上海实施现况》 /span /p p   汪国权表示,生物监测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对所接触到的化学品,包括通过食物所摄入的营养素在体内的情况进行监测与分析,来获得个体跟环境暴露当中的整体复合与变化趋势以及相应的健康水平的基础学的数据。 /p p   以往做食品安全、或是做职业卫生、水质营养水的监测,这些只是做了一个外部分析。看在不同载体情况下,在食物、水、空气当中化学物或危害物的水平高低。但由于个体差异,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要监测人体当中所污染物的接触水平以及相关营养素的吸收水平。从这些来评价每一类人、或每一人种当中的相应水平的高低,由此来判定相应水平的影响。从公共卫生学的角度来说,要考虑下一步公共卫生策略。比如将来采取膳食的角度来提高普通人营养水平,或者说污染物的减少,或者说污染物的有效控制等等的方法,来解决人群健康问题。 /p p   关于为什么用生物监测来做,美国科学家认为测定化学平在人体中的高低是评价一个人群健康暴露水平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更能客观反映人体当中健康水平的高低,由此来探讨可能来影响健康的因素。从生物监测学的热点来说,它不讨论所涉及到的源头,不讨论空气、水、食物或者植物等等的暴露情况,但是我们更多的考虑通过人群所接触水平的高低。从研究的对象来讲,包括原型物,体内代谢物,以及体内疾病标志物等。最后介绍了生物监测存在的挑战和应对建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6ad831a4-3a08-4c09-84bf-bc62ab72b54c.jpg" title=" 郑明辉.jpg" alt=" 郑明辉.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辉报告《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情况》 /span /p p   郑明辉认为,中国POPs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因此研究不仅要使大家对POPs问题有更科学的认知,更要对国家实际解决POPs问题有帮助。虽然中国的POPs研究开始时间比发达国家晚几十年,但随着中国加入斯德哥尔摩公约,且国家各部委对此领域的重视,科研支持力度的加大,因此发展迅速。而且中国实际情况复杂,工业、原料以及工艺比较全面,这也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故从研究技术和实力来看,中国已经接近或者是达到了国际上的先进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269a58c1-18e8-4192-bb2d-93b4b1f3645b.jpg" title=" 夏凡.jpg" alt=" 夏凡.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报告《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span /p p   报告中分别介绍了中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技术研究,以及未来展望。未来中国饲料工业发展思路包括强安全促融合、补短板(法规体系)、重服务(为企业做好服务) 加强行业发展战略 饲料工业融入到现代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中 饲料行业要上下游发展,要产业链发展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打击非法添加行为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bc350ecd-9095-4254-9c26-ca10e7475d1b.jpg" title=" DSC05769_副本.jpg" alt=" DSC05769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现场讨论互动 /span br/ /p p br/ /p
  • Elementar: 百年企业落户中国 只为聆听中国声音
    德国艾力蒙塔(Elementar)公司在元素分析领域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Elementar已经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碳、氢、氧、氮、硫等非金属元素分析仪器和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器的公司。3年前,Elementar中国分公司投入运营。近期,采访了Elementar销售及市场总监Lutz Lange博士,来看看这一举动为中国的元素分析市场带来了哪些影响。Elementar销售及市场总监Lutz Lange(右)和中国区总经理何元(左) 百年历史 专注产品研发与创新  Elementar的起源可追溯至110年以前,由当时的Heraeus(贺利氏)发明的元素分析仪。1964年,Heraeus集团推出Rapid N,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大进样量杜马斯法定氮仪;1973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用高温法分析水中总有机碳(TOC)的仪器;1995年从Heraeus独立重组后公司更名为Elementar,专注于元素分析技术。  “从规模上来看,Elementar是一个中小型公司,也是一家非常具有活力和创新的公司。在我任职的14年中,Elementar一直保持着稳健快速的发展。我们的发展理念是专注于的客户需求,我们始终致力于完善仪器的性能以及新仪器的研发。”Lange说道。  重组更名后的Elementar在公司总裁Hans-Peter Sieper博士手中发挥出更加强劲的技术创新能力,2006年以后Elementar推出的Cube系列元素分析仪产品,经过重新设计后的平台广泛用于专业实验室、全面质控的实验室。 对于一家历史悠久的企业而言,企业的传承是保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Elementar在处理企业传承的问题上值得国内企业借鉴。2年前Albrecht Sieper从父亲Hans-Peter Sieper的手中接过旗帜,成为了Elementar公司新总裁。在这之前,Albrecht Sieper在2003年就加入Elementar,经过多年的轮岗之后在2012年开始从事管理工作。这些丰富的经验使得Albrecht Sieper更加专注于质量与创新。中国分部成立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  Elementar早在40多年前就在中国开展业务,是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分析仪器公司之一。当时的中国还未改革开放,进出口贸易存在着许多条条框框。“摸着石头过河”是当时Elementar开拓中国市场最真实的写照。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对于科学仪器的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Elementar凭借远超同行的高端品质成功打开了市场。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高校和研究机构,Elementar还在中国建立了售后维修站。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好,Elementar终于选择在3年前以Elementar中国分公司开始直销。时至今日,Elementar中国分公司已经在中国拥有近30名员工,基本覆盖了中国市场。  “我们希望能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更深入更明确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要求,更直接地为客户提供服务,”Lange说道。“Elementar中国分公司的成立是为了方便中国与德国的沟通和交流,与消费者更好的接触。”  Elementar之所以在中国成立分公司来进行直销,就是为了增强与客户之间的合作。Elementar会在中国定期的开展线下研讨会和培训,未来会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相应的培训,这些举措可以更好服务客户。怎样为客户选择最适合的元素分析方案?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Elementar会针对销售进行技术培训,在销售过程中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从完备的产品系列中选择最适合的配置和解决方案。  Elementar十分重视中国市场,不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Lange告诉我们:Elementar在中国建立了应用实验室,配置了多款Elementar经典和最新产品。目前应用实验室已经基本完成,相关仪器也安装完毕,随时可以投入使用。应用实验室的建立一是为了更好地宣传Elementar;二是如果有客户对Elementar的产品感兴趣,可以来到现场就进行实机操作;三是实验室会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进行特定应用的研究与开发。演示实验室如何成为元素分析领域的全球第一?  在全球和中国市场上,Elmentar的元素分析仪市场占有率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Elementar成功的秘诀,无外乎宽广的产品线和独特的产品优势。  Elementar拥有非常宽的产品系列,主要有5条产品线:  (1)传统的CHONS分析仪测定元素组成,面向化学制药、农业、石油化工、能源实验室等;  (2)杜马斯氮分析仪,面向食品饲料农业和能源行业;  (3)TOC分析仪,测定环境、制药等应用中的TOC;  (4)无机材料的元素分析仪,比如金属陶瓷等材料分析;  (5)IRMS同位素比质谱仪,在地质、食品溯源等有广泛的应用。  Elementar宽广而专业的产品系列,是一百多年坚持为所有需要测定CHONS元素的客户提供最适合解决方案的结果。而满足客户检测需求的努力,也使elementar成长为基本元素分析最全面专业能力的仪器公司,客户可以轻松获得既经过长期验证又几乎是订制化的方案。  从被分析的样品来看,Elementar同时覆盖痕量、微量、常量市场,也是市场上唯一的公司,没有其它竞争对手能做得到。  Elementar在研发领域的大量投入带来了丰厚的技术回报:  1.数字化的软件控制系统  2.从超微量到常量以及不同的样品类型,Elementar拥有最广泛最深入的解决方案。  3.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客户反馈良好  4.仪器维护成本低,长期性价比高  骄傲自满是走向失败的第一步,百年老店Elementar当然不允许自身犯这样的错误。面对要求越来越苛刻的测试需求和日趋严重的市场竞争,Elementar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Elementar专注于元素分析,在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新技术、新应用研发上,公司始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这也就使得Elementar的领先地位稳如磐石。其次,多年的技术积累使得Elementar拥有全方面的应用方案,无论是常规检测、TOC或杜马斯氮等专业领域都可以为客户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最后,产品再好也离不开全方位营销,Elementar不断增强与市场的沟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布局全国品质优先 保障服务质量  Elementar中国中国各个重点区域都安排了服务工程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客户反馈的问题给予相应,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由于Elementar的产品比较高端,因此对于服务工程师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这些服务工程师甚至是销售都是拥有一定知识背景的技术人员。在加入Elementar之后会定期进行培训,以保证服务质量。另一方面,Elementar努力维持员工的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给客户提供持续的服务。  “Elementar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Elementar出色的产品质量控制使得很多产品在10年内使用完全没有问题,很多客户超过15年,甚至20年以后还可以继续使用。这个过程中只要客户联系Elementar就可以得到帮助来保障良好的使用效果,用户在仪器的漫长使用周期内可以得到愉快的使用体验。”Lange说。  Elementar始终致力于维护客户的使用体验,例如操作软件方面,Elementar许多款元素分析仪早已开始使用数字化界面,并且配备了中文操作系统。这些举措是的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友好。同时借助于视频教程等方式,在实验过程中给用户带去很多便利。  对于公司来说,销售额的增长总是最关键的,Elementar也不是例外。但是Elementar在保持业绩的同时,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未来几年内,Elementar还会加大对某些特定应用的推广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如更清洁的蛋白质检测方案、更环保的TOC检测方案。另外,Elementar还会扩大在中国的组织规模,招募更多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人员来更好更快的服务中国客户。
  • 向世界传递中国近红外的声音——访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
    2019年9月16-20日,两年一次的国际近红外大会(ICNIRS)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召开,吸引了来自36个国家的347位代表参加,其中参会的中国学者有30多位。与全球近红外发展相比,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而且,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和沉淀,中国的近红外走过了从质疑到认可的过程,当前在饲料、烟草、石化、粮食等领域都得了很好的应用,并为用户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不仅如此,中国学者在近红外的前沿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仪器信息网在会议期间特别采访了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请他谈谈本次国际近红外大会的亮点以及对2021年北京国际近红外大会的期待与寄语。视频采访如下: 臧恒昌表示,本次国际近红外大会无论是会前还是会议期间的安排,都让与会代表感到十分便捷,非常值得我们在北京办会时借鉴。2021年,国际近红外大会在北京举办,对于国内近红外相关专家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可以方便大家聆听到行业内国际顶尖的研究进展,希望届时,更多地同行能够来参会,共同推动我国近红外行业的发展。
  • (两会声音)中国大洋科考首位女首席科学家:加强自主创新 助力海洋强国
    “我从事深海资源和环境调查研究30年。18年前,我成为中国第一位大洋科考女首席科学家;8年前,我担任‘蛟龙’号载人深潜试验性应用航次首席科学家,下潜印度洋洋底揭秘海底黑烟囱和黑暗生态系统;目前,正领衔一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聚焦深海热液成矿系统开展地学和微生物学交叉研究……”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实验室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兼)韩喜球在参加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这一段“开场白”,迅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她紧接着拿出的一张照片更是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全国人大代表、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实验室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兼)韩喜球。屠轶钦 摄“这是我们在西北印度洋3500米水深的洋中脊上发现的活动热液区照片。那里‘烟囱’林立,虾蟹螺贝成群,周围都是多金属硫化物矿,富铜锌含金银。”韩喜球说,“这30年一路走来,我亲历并见证了中国海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海洋科研实力和水平的不断增强。作为来自海洋科研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我想围绕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和高水平建设海洋强国提建议。”最近22年间,韩喜球19次出海科考,带领团队在国际海底区域发现了12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命名了20处海底地理实体。丰富的海洋科学调查与研究经验,让她对这一主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当韩喜球发言时,代表们高度专注,会场鸦雀无声,记者提笔记录的速度在加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我听后深受鼓舞。”在韩喜球看来,“创新是答题的关键”。韩喜球认为,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建立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激发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中国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所需的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常规的海洋探测观测仪器,如温盐深剖面仪仍依赖进口。这一方面因为海洋调查成本较高,为确保调查数据资料可靠,用户宁愿花高价购买国外的成熟产品,而不愿意试错新研制的国产仪器装备。另一方面,企业也不敢直面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使得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得到转化和应用,‘造不如买’观念盛行,新研制的国产海洋仪器装备缺乏市场。”韩喜球介绍。基于新兴海洋产业投资大、风险高、市场尚需培育的现状,她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自主创新的沃土需要一系列举措来培育。韩喜球同时建议,要建立完善的认证和监管体系,提高国产海洋装备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优化创新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加强宣传等措施,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热情,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和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