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奶业

仪器信息网中国奶业专题为您整合中国奶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奶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奶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奶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奶业话题讨论。

中国奶业相关的论坛

  • 【转帖】中国奶业,站起来!

    2008年10月08日 11:01:21  来源:半月谈三鹿奶粉事件是令人震惊的丑闻,是令人痛心的悲剧。三聚氰胺,一种曾经陌生而今家喻户晓的化学品,揭开了牛奶行业的“潜规则”、“公开的秘密”,也击中了中国奶业发展模式的软肋。 然而,在谴责不良企业、严惩不法分子之外,我们还要思考中国奶业的明天。中国的孩子需要质量有保证的牛奶,中国200多万户奶农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的产业。那么,在养殖、收购、加工、监督等环节,中国奶业该怎样重塑产业链,才能重新站起来呢? 牛在哪里养 此次三鹿奶粉事件起因虽在奶站环节,但业内人士其实更担心养殖环节问题的爆发。目前,我国乳品工业高速发展,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分散饲养科技水平低下的现状。 目前,我国存栏2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只有31%。奶农普遍沿用传统养殖方法,疫病与残留概率大,形成食品安全事故隐患。长期以来,扣除劳动力成本,奶农几乎无利可图已是不争的事实。当源头环节问题丛生,奶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显然只是一句空话。 中国奶业要走出困境,提高奶牛规模养殖的水平,是从源头上治理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从长远来看,我国应该推动规模化养殖,降低散养比重,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如果能够实现统一管理、集中挤奶等标准化饲养,中国奶业就会取得实质性进步。”农业部畜牧司畜牧处处长谢双宏说。 目前,中国奶牛规模化养殖主要有奶牛养殖小区、企业自建牧场以及奶牛养殖合作社等几种形式。河北省望都县民强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是蒙牛在当地托管的奶牛养殖小区之一,实行集中规模养殖。董事长刘春发说,养殖户把牛寄养在小区,直接和蒙牛公司结算奶款,小区只向养殖户适当收一些管理费,小区挤奶、运奶都是封闭运行,少了中间环节,质量安全有保障。 结合中国国情,要改变分散饲养的局面,奶牛合作社也是可选道路之一。内蒙古奶联社是我国运行较为成功的奶牛养殖合作社,由企业搭建技术、管理、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资金平台,吸纳奶农现有奶牛以入股分红、保本分红、固定回报、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入社。

  • 【转帖】中国奶业追风赶云60年

    奶业是节粮、高效、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发展奶业是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任务,是改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措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奶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已基本形成。  60年中国奶业发展成就显著  新中国建立后的60年中,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下,经过业界同仁的长期努力,中国奶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奶牛存栏由1949年的12万头发展到2008年的1233.5万头,增长了101.8倍,年均增长率8.2%;奶类总产量由21.7万吨增长到3781.5万吨,增长了173.3倍,年均增长率达到9.1%,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第一位印度,9460万吨。第二位美国,8260万吨);奶类人均占有量由0.45公斤提高到28.3公斤,增长了61.6倍,奶业真正成为了一个惠及13亿人的大产业。  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是我国奶业发展最快的30年,奠定了我国奶业成为世界奶业大国的地位。  (一)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成为畜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奶牛存栏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奶牛存栏1233.5万头,比1978年的47.5万头增长了25倍,年递增率为11.5%。二是奶类总产量持续上升。2008年我国奶类总产量3781.5万吨,比1978年的97.1万吨增长了38倍,年递增率为13.0%。三是奶牛单产水平有所提升。2008年我国奶牛单产水平为4800公斤,比1978年提高了60%。四是奶类人均占有量迅速增加。2008年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为28.3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1.8倍。五是奶牛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2008年奶牛养殖业产值1015亿元,已占畜牧业产值的4.9%、农业产值的1.7%。  (二)乳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主要表现为:一是乳品企业经济总量大幅增长。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工业产值1556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11.7倍。二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我国乳品企业日处理原奶能力平均超过100吨,而1982年日处理能力平均仅为8吨。三是资本结构逐步多元化。  国有乳品企业在规模乳品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大幅下降,而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四是乳制品产量持续增长,产品结构逐步优化。2008年我国干乳制品产量285.3万吨,为1978年的61.4倍,年递增率为14.7%;液态乳产量1525.2万吨,为2000年的11.4倍,年递增率为35.5%。2008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合计1659万吨,已占世界年产量的4.6%。  (三)乳品消费持续上升,成为畜产品消费中增长最快的产品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奶类消费量为22.7公斤,比1992年增长了146.2%,而同期肉类和蛋类消费量仅分别增长了20.0%和9.3%。农村居民2007年乳和乳制品消费量为3.52公斤,比1992年增长了203%,而同期肉类和蛋类仅分别增长了40.90%和63.89%。  (四)推进科技进步成效显著,为奶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奶牛育种和繁殖取得重大进展。1984年我国育成了第一个专用奶牛品种———中国荷斯坦牛。1992年我国开始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工作,1995年生产性能测定(DHI)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中国奶业协会自1983年开始组织开展全国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截至2008年已经进行了40次,参测青年公牛1004头。奶牛繁育领域的高新技术也获得重大突破,1978年通过手术法获得胚胎移植牛犊,1980年非手术胚胎移植成功,1982年冷冻胚胎移植成功。  奶牛专用饲料得到推广。1985年后我国先后培育了青饲专用晚熟品种京多1号、青贮玉米品种辽原1号等多个专用和兼用青饲、青贮玉米新品种。同时,奶牛精饲料工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为奶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奶牛饲养和挤奶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1985年开始进行TMR饲喂试验,并逐步在全国推广;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挤奶机使用普及率不到0.5%,目前已达到60%以上。  乳品企业装备工艺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乳品加工企业相继引进了国外先进适用设备、管理和营销方法,缩小了同国外乳品企业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乳品加工设备和工艺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流通渠道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客流量大、集货性强、信息反馈迅速和拥有冷链设备等优势的商超已经取代传统的渠道占据主导地位,并促进了全国统一的乳制品市场的形成。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现代技术在流通环节的广泛使用,节约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率。  (五)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奶业发展空间逐步拓展对外贸易日益活跃。2008年我国共进口乳制品35.1万吨,为1995年7.1万吨的4.9倍,年递增率为13.1%。我国的乳制品出口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只在2007年全球性奶源紧缺的情况下,出口量才首次超过10万吨(见表1)。  外商投资不断加大。国际组织和国外企业的资金被不断引入中国奶业。目前,全国已有主要外资企业120家,2006年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用于支持奶业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初瑞士雀巢公司在中国建厂以后,英特尔营养乳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外商也先后在中国投资建厂。与此同时,中国的乳品企业不断在海外上市,利用外资增强企业资本运作能力。  科技交流与国际合作日益广泛。中国奶业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加强与奶业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2004年3月1日,中国奶业协会代表中国加入了世界荷斯坦联盟,为加强我国与国际奶牛繁育技术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新的渠道。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提升了我国奶业的整体素质。我国奶业国际合作主要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欧盟(EU,过去称欧共体EEC)的奶类援助项目和中国-加拿大奶牛育种综合项目。奶类援助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产生了显著的效益,被国际舆论称赞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开发性项目完成的典范”。

  • 杨敦启丨给中国奶业强势角色——开药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李胜利教授收集整理了详实资料,引入国际奶业发展经验,中国真需要认真借鉴。养牛企业要借鉴,乳品加工企更要借鉴。中国是奶业后发国家,也有些优势。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50年的奶牛养殖历程。中国之大,地域之广,气候类型区之多,奶牛产业发展,在服从质量与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应当多种产业模式并存。而乳品加工企业更应主动学习发达国家乳品加工企业的担当精神,利益一体化的战略追求,与养殖企业(奶牛场)共享产业利益;更应当根据需求,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开发、生产、销售消费者需要的乳制品,而不是自行其是爱买不买的心态。更不是完全站在乳企自身如何获取暴利的角度,不顾养殖企业利益,甚至采用欺骗消费者的手段:如散布UHT奶好于巴氏奶、鼓吹超高温奶(UHT奶)是发达国家主流乳品的谣言误导消费者;甚至使用奶粉生产复原乳或勾兑复原乳,也不标识或隐蔽标识;中国没有那么多有机饲料和有机奶牛场,哪来那么多有机奶在全国市场大肆高价行销成品“有机奶”呢?这些不当行为的出现,都是有些乳品企业自以为是,认为消费者容易误导,容易蒙骗的短期逐利的自杀行为。君不见,快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值关注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提升之时,牛奶消费正应当暴发增长才对,至少增幅应当高于GDP或人均收入的增长才是。然而,恰恰相反,据尼尔森市场调研数据,牛奶制品年均增仅1%。通过电子商务购买外国货、选择进口液体奶、出国夹带奶粉,成为全世界的笑柄。是中国乳品企业的耻辱,让全体华人在世界人民面前蒙羞。那些已成为中国奶业精英的乳企领袖级的人物,是否该反思了?也是时候了,自己作为民族乳业的企业家,在民族乳品产业的国际化竞争中,在中国奶业竞争力急待提升的关头,确实需要实实在在的做点让消费者能感受到的好事,别把牛奶卖的那么贵,体会到作为消费“上帝”的尊严和尊重;更需要认认真真做点让国家首脑放心的有社会责任担当的有民众口碑的好事。才能让消费者信服,才能真正调动消费者对牛奶消费真诚欲望,把中国牛奶的市场做大。市场大了,奶中牛场卖奶还难吗?收奶还会限量吗?奶牛场还会把卖不出去的生鲜奶花上加工费(4000-5000元/吨)喷成奶粉放进仓库里变现不了吗?还用愁苦资金链因卖奶难那天会断裂吗?消费者自愿购买消费国产牛奶时,也需要起码的尊严和尊重。乳品生产商和经销商需要早点懂得才好啊。否则原本有品牌、价格、质量优势的国外产品,利用电商、代购、强势出口、售后服务,走进消费者家中,乃至心中,必将大举占领中国乳品消费市场,那时悔之晚矣!

  • 【转帖】中国奶业迎来新格局

    昨日,昔日与光明乳业(6.13,0.10,1.66%)掌门人王佳芬等齐名、如今掌管河北三元的乳业大腕高青山在原三鹿集团总部研发大楼会议室表示:“如果竞拍成功,河北三元要进入一个新的经营阶段,这是一个新的历程、新的开始”。  高青山表示,竞得三鹿后,河北三元将加强奶源渠道模式等方面的建设,把奶源渠道作为公司的第一车间,奶源和加工过程之间做到零环节。公司计划将建立自己的奶牛基地、自己的饲料厂。目前正在制定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今后将建立高度质量监督管理中心,同时推行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对员工进行规范考核。在产品上,河北三元将和北京三元形成产品结构的互补差异。  据专家分析,一旦三元竞买三鹿成功,中国乳业格局将发生巨变。三鹿广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将会使三元如虎添翼。三元股份董事长张福平3月2日在股东大会上宣布:“三元的目标是进入中国乳业的前三名”,有了三鹿,这个目标实现将指日可待。

  • 【转帖】2009年中国奶业“要事”盘点

    随着光阴的逝去,2009年最后一天的日历已被掀翻过去。回顾这一年的中国奶业,它是在“危机、风险、震惊、激荡、困惑、迷茫、耻辱、救赎、艰辛、振奋和收获”中度过,这是中国奶业2008年“911”大地震灾难后走上的第一个复苏回暖年。业内众多的奶牛养殖者和乳品企业都说,“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最难挨的一年。”所幸的是,在跌跌撞撞中,它还是从三聚氰胺的阴霾中和发展的最低谷中有惊无险地走了出来。 这一年,中国奶业发生过许多事情,有风险危机事件,有杀牛卖牛倒奶,有奶粉积压如山销不出去,有对赌失败者,有倒闭停业者,有市场扩张者,有新资涌入者;有失败,有战绩,有收获,有尴尬,也有精彩,可圈可点的丑闻与亮点同在与无数。我们不妨花费一些篇章将2009年中国奶业复苏中的一些“要事”进行一番盘点,以飨读者。 一、中国奶业灾后浴火重生,复市整体好于预期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奶业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消费者对奶业已发生了信用危机,市场销售一落千丈。再加之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风暴海啸泱及全球经济。这“双难”的重压,给中国奶业灾后复苏带来极大的不利,2009年的市场占2/3的时间都处于低微、消沉状态下运行,奶农人心惶惶,消费者信心难振,乳企经营陷入困境。中国奶业就是在如此这样的国际经济背景和市场环境下,艰辛地走向劫后余生的复兴之路的。一年来的复兴之路可谓是路漫漫,波涛涌起,风云变幻莫测,超过30万吨的奶粉大半年长时间积压,惊动了中央领导人,奶农非正常杀牛超过了200万头,大有摇动中国奶业根基之态势。好在中国奶业经过数十年的磨砺,已造就了很顽强的生命力,加之全国广大奶业同仁的共同努力和不服输的决心,终归化险为夷,扭转了乾坤。当然,中国奶业灾后能获浴火重生,除了整个业界的努力外,这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救市措施、手段的灵活运用有很大的关联性。据业内人士观察分析,到目前为止,整个奶业发展和市场状况已恢复到了90%以上,其中巴氏鲜奶市场早已完全恢复甚至赢得了15%以上的市场增长,预计2009年全年的奶类总产量将会达到3650万吨。整个行业的复苏状况,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和好于预期。

  • 【转帖】中国奶业早有掺假 错失多次改革契机

    [B]中国奶业:黄金八年,一地鸡毛 [/B]过去8年中,呈爆炸式发展的中国奶业,曾有多次建立秩序的契机,却被一一错失。最终,波及整个行业的三鹿奶粉事件爆发 9月20日晚上约7点,兰州庄园乳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闫斌突然接到通知,质检总局在北京召开会议,全国七百多家没有卷入“毒奶”事件的乳品企业中,有135家作为代表,将与会进行“奶制品质量安全承诺”。 他急匆匆赶到北京,原以为就是找个人带头宣誓,大家照本宣科念完了事,却没想到会上发言激烈,掌声不断。 许多企业老总把矛头指向了奶业领域的两大翘楚——蒙牛、伊利,认为这几年来,两家公司在各地争夺奶源,导致各地乳品企业的奶源地流失。 会议抖搂出奶业问题一箩筐。“企业超常规发展,太快了,产量非常高,但养殖建设明显滞后。行业无序发展,跑马圈地,抢摘别人的果实,没法在公平的起跑线上竞争,大家都提出不能搞捆绑销售、低价销售。” 本来是质检总局和企业之间的互动会,却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声讨会”。从中午1点一直到4点多,一开始举手发言,后来没时间,大家都递条子抢着发言。“房间很热,很多老总都说从来没有坐这么久开会,一直没有动。”闫斌说。 “三鹿只不过是行业问题的爆发点,我们要考虑的是:他们为什么要加三聚氰胺?”雪顿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达尔吉说。 闫斌注意到一个细节,时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没有出席会议。第二天,李长江引咎辞职。 [B]黄金时代,“已经有人作假了”[/B] 8年前,老周贷款50万元买了50头奶牛,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的欣康村建起了牛棚。这座位于草原腹地的城市是伊利、蒙牛的重要奶源地之一。截至2007年末,锡林郭勒盟(首府锡林浩特)奶牛存栏10.8万头,奶牛养殖户1.36万户,像欣康村这样的奶牛养殖小区有74个。 在那一年,养牛户只占村里人家一半多,全国奶牛也只有488.7万头,中国奶业方兴未艾。“当时政府大力支持养牛,1平方米土地租金1年5毛钱,买进口牛可以贷款,一头牛15000块钱。”老周回忆。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奶业的产业化发展只有大约10年时间。在此之前,畜牧业只是农业的附属行业,并未进入市场经济轨道。更早些时候,牛奶只是北方的一种自给自足的食品,富余的部分才会被牧民卖到奶粉厂。 数十年来,中国奶业发展一直颇为缓慢。1950年,上海开始生产光明牌奶粉,内蒙古、广州出现了乳品厂。6年后,第一届全国乳制品会议在北京召开。直到1958年,轻工业部食品工业局才颁布“乳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这是最早的国家级部颁标准。1984年7月,国家经济委员会首次将乳制品工业作为主要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列入《1991年至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 在闫斌的印象中,那时候的牛奶叫“铃铛奶”,奶农用桶装着鲜奶,摇着铃铛走街串巷。家人买了到炉上一热,牛奶表面上就出现一层奶皮子。而奶粉则是老人和小孩的专用品。“瑞典利乐公司进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这种喝牛奶的传统习惯。”闫斌说,这家全球最大的软包装提供商带来了无菌包装技术,使得“铃铛奶”变成了软包装的长效奶。这被认为是中国奶业发展的“革命性”事件。 1990年代是几大乳品企业的起步阶段。1993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总厂整体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内蒙古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成立。这两家企业凭借原有的国企规模,迅速占领了全国市场。1999年7月,蒙牛乳业成立。 雀巢、卡夫、达能、帕玛拉特等国外乳业大亨也在这个时期先后进驻中国,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中国乳品企业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开始大规模发展。 很多农民加入了养牛户的行列。在老周的印象中,那是奶农们的黄金年代。当时1公斤牛奶是1.6到1.75元,牛饲料也不贵,最高7毛钱/斤,草料也才2毛钱/斤。平均下来,每头牛1年能赚四五千元。如果下牛犊,还能卖四五千元。“当时在村里,牛最多的,钱就最多。不像现在,谁养牛谁头疼。”老周说。 那时候欣康村还没有奶站,老周记得邻村有,但因为资金、设备没有到位,一直没有开张。他和其他的养牛户自己用机器挤奶,也有用手挤的。当地的乳业公司离村有三十多公里,他每天开着三轮车,载着三百多公斤奶,摇摇晃晃去送奶。“当时已经有人作假了,往牛奶里加水、加盐。”老周回忆。另一个养牛户老王记得,有些奶农的牛奶被检出不达标,“就拎回家做奶豆腐,往市场卖,有时候也自己做奶茶喝”。 1999年12月5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颁布,其中包括食品质量免检制度的内容。随后几年,伊利、蒙牛等多家著名乳业,分别成为国家质量免检产品。

  • 【转帖】肮脏的中国奶业

    你喝的牛奶里可能有牛尿、尿素、米汤、桐油、香精、增稠剂,添加的脂肪、抗生素、激素,甚至刷墙用的白粉。    你喝的牛奶纯不纯?    杜群军,生物学与生化药学硕士,曾在部队从事15年的免疫细胞因子研究,先后获6项国家专利。2001年退役后,杜先后进入3家著名乳业公司工作。问起他自己每天喝的牛奶纯不纯,这位专家的回答是“拿不准”。    牛奶“勾兑”办法多    杜群军说,刚从部队退役到奶企工作时,那些长期在基层负责收散奶的“前辈”们向他透露:收奶要检测比重、蛋白质、脂肪、PH值这几个指标,奶农们都有办法对付。牛奶兑水后比重变了,奶农就往里掺刷墙用的大白粉来增加固形物重量,用米汤、桐油增加蛋白、脂肪率含量。    “还有往里掺牛尿的呢!”杜群军介绍说,鲜奶容易变质发酸,而尿素是碱性物质,酸碱中和后,就可以延长鲜奶的保质期,往原料奶里面添加牛尿、尿素是另一个常见的作弊办法。有的奶农用硝酸盐做防腐剂,但添加太多会超标,他们就随着奶液变酸的过程,隔一阵放一粒。    奶业竞争加剧,奶源匮乏是一个普遍现象。“奶企没有不在外面收散奶的。我工作过的一家企业有自己的牧场,拥有5000头奶牛,但还要在外面收3万头奶牛的散奶。”杜群军说,养殖户在家分散饲养奶牛、自行挤奶送奶站的过程很难控制,即使奶站把关严格,但检测项目就那么几个,根本难以杜绝掺假。“更何况一些企业采取无序竞争的做法,是奶就收,根本不管奶的质量。”  牛奶的香浓口感也常常让杜群军担心。一些企业的促销员经常对顾客说:“香不香?没加水的牛奶就这个味!”然而杜群军说:“鲜奶中干物质只占12%,88%的都是水,喝起来应该只有淡淡清香。为了解决牛奶易于吸收的问题,现在的加工工艺中都有高压均质这一工序,如此一来,牛奶就更显得质稀味淡。如果喝起来非常香浓,那牛奶中肯定添加了香精、增稠剂、脂肪等物质。”    杜群军告诉记者,他曾在某知名奶企亲眼看到乳业“高手”添加化学合成的香精或高脂物质“炸香”,有的还可以添加3种不同的鲜奶香精或酸奶香精,让“头香 ”、“体香”、“尾香”完全与鲜奶一样,甚至超过鲜奶的口感,让人觉得更香更浓,反而显得鲜奶如同掺水般稀薄。杜群军说:“越来越多的奶企都学会了这些手法。”    曾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的博士生导师南庆贤教授,曾先后访问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他认为很多企业的原奶含菌量高,通常要进行超高温瞬间加热以彻底杀灭细菌,保证饮用安全,但如此一来口感、风味会比较差。也许这就是不少奶企采用“勾兑”手法的原因。成都商学院食品专家张教授告诉记者:“业内人士都知道,浓香口味离不开添加剂。国家对奶制品中脂肪含量的规定有一个范围,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浓更香,现在不少企业往往取最大值。”    广州奶协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消费者要走出以“浓香”衡量产品质量的误区。假做真时真亦假,普通消费者辨别不出牛奶中的添加物,是因为他们已经不知道哪一种才是牛奶标准的原味。原博客地址:http://zhaomu.blog.sohu.com/99866334.html

  • 【转帖】奶香飘万家——中国奶业改革开放30年

    今年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中,几代中国奶业人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断的付出,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如何从一个贫奶国家成为全球第三大产奶国,中国的乳品企业如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乳制品如何从奢侈品变为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30年,奠定了中国成为世界奶业强国的基础。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业取得巨大成就 (一)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成为畜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奶牛养殖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正在由传统的奶牛养殖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养殖模式转变,奶牛养殖业持续发展,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奶牛存栏快速增长。2007年,我国奶牛存栏1218.9万头,比1978年的47.5万头增长了24.7倍,年递增率为11.8%(见图1).二是奶类总产量持续上升,已跃居世界第3位。2007年我国奶类总产量3633.4万吨,比1978年的97.1万吨增长了36.4倍,年递增率为13.3%,分别比肉、蛋高5.3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其中牛奶产量3525.2万吨,比1978年的88.3万吨增长了38.9倍,年递增率达到13.6%(见图2).三是奶牛单产水平有所提升。2007年我国奶牛单产水平为4800千克,比1978年的3000千克提高了60%.四是奶类人均占有量迅速增加。2007年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为27.5千克,比1978年的10.1千克增长了1.7倍。五是奶牛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重逐步提高。2007年奶牛养殖业产值847亿元,已占畜牧业产值的5.25%,占农业产值的1.73%. (二)乳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乳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在这一过程当中,传统的弊端在减少,现代化的因素在增加,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其主要特点是:乳品企业经济总量增长;乳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结构逐步多元化;装备工艺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乳制品产量持续增长,产品结构逐步优化。 (三)乳品消费持续上升,成为畜产品消费中增长最快的产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奶类生产的快速发展,乳制品消费人群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后期,取消了凭票供应乳制品的办法,乳制品的种类和供给逐渐增多,乳制品市场逐步拓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鲜乳、乳粉、酸乳)消费量显着增加,由1992年的9.23千克增加至2007年的24.87千克,增长了179%,而同期肉类和蛋类消费量仅分别增长了20.04%和9.31%.研究表明,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需求弹性系数(Em)为0.6192,说明对于大多数城镇居民来说,牛奶已经从奢侈品转变成了生活必需品。农村居民乳制品消费从无到有,1992年农村居民乳和乳制品消费量为1.16千克,随后逐年增长,2007年达到了3.52千克,比1992年增长了203%,而同期肉类和蛋类仅分别增长了40.90%和63.89%(1993~200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奶类消费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自2000年正式启动以来,取得了进展。截至2007年,已在全国28个省区市的112个大中城市推广实施,覆盖学校1万多所,日供奶量达到325万份。 30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奶业,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畜产品结构、调整劳动就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结构和调整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全国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奶业已经成为一个惠及全国13亿人口的产业。

  • 【转帖】炮打乳业新国标:中国原奶质量全世界最低

    现在的中国原奶质量,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问题出在了乳业新国标的分支“生乳安全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的设定上。三鹿事件中,元凶三聚氰胺正是在生乳环节添加,而添加的最直接动机就是增加蛋白含量,可见这些指标的生死攸关[b][img]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6/25/20100625094605ff679.jpg[/img]立足于国情的政府,立足于利益的企业,乳业新国标集众多“智慧”,却被指一夜倒退25年。 (梁伟驰/图)南方周末6月25日报道[/b] 乳业新国标是进步,还是倒退,是个问题,是保护消费者,还是保护奶农,是个问题?是受制于现实,还是鼓励先进,也是个问题?细菌含量超出国外数十倍的原奶,用还是不用?蛋白质含量远低正常标准的原奶,用还是不用?炎症缠身的病体奶牛挤出的原奶,用还是不用?怀揣着上述疑问的上海奶协副秘书长顾佳升,刚参加完6月上旬的中国奶业首届大会,未能寻到答案。在行业反弹雀跃中举行的这次盛大集会,洋溢着对产业一体化的期许,几乎屏蔽了三鹿事件后的安全阴影。顾佳升再一次嗅出了曾经的集体沉默的味道。这些质问,本是抛给6月1日正式施行的乳业“新国标”的,此前数月,作为业内专家,他反复被新国标究竟是历史倒退还是进步的争论声浪所淹没,在化名博客里,他直言不讳,“对三聚氰胺事件的反思正走向歧途”。两个月前,在另一处奶业的集会上,压抑在业内的腹诽之声,最终却是因为一位好事者的意外提问,才在会议结束前刻,公然引爆。那场不免愤激的评论中,不止一家乳企,不止一家行业协会,也不止一位专家,炮打了乳业新国标,“离奇”、“意外”等说法频频出口。中国乳业阵营林立,互相攻讦的事情并不新鲜,但放诸一项集11部委、机构之力,耗时近两年,并被寄予开启食品安全新纪元期待的新国标之身,还是令人惊诧。乳业新国标怎么了?官方语境中的共识之下,究竟掩盖着什么样的秘密和争议?[b]一夜退回25年现在的中国原奶质量,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了[/b]问题出在了乳业新国标的分支“生乳安全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的设定上。三鹿事件中,元凶三聚氰胺正是在生乳环节添加,而添加的最直接动机就是增加蛋白含量,可见这些指标的生死攸关。一直以来,对于生乳(又称鲜乳,生鲜乳),中国奶业从不乏标准,引用最频的当是1986年农业部颁发的收购标准,以及2003年卫生部的鲜乳卫生标准。三鹿事件后,奶业标准混乱之弊屡被提及,并一度成为反思所向。2009年初,清理原有乳业标准,再造新国标,即已启动,卫生部受托领衔。然而,对照两份旧有的生乳标准,在蛋白含量上却难得一致,均系2.95%(即100克生乳含2.95克乳蛋白),菌落总数(通俗理解就是细菌含量)亦呈从严之势,从原有的最低容许每毫升400万提升至50万。三鹿垮台后,国务院紧急出台《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在反思中尤为提及“对生鲜乳及乳制品(以下统称乳品)质量监管存在严重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上溯一年,2007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更是明确要求“把提高原奶质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原料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降低菌落总数”。前有国家指导思想,后经三鹿事件血般教训,太多人坚信,新国标必将更趋严格生乳细分指标,以构筑乳业的第一道安全之门。然而,2010年4月,等到千呼万唤的新国标正式颁布,年近八旬的原国家乳制品订标组副组长曾寿瀛,难抑惊诧,“这简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若单纯从数值上看,甚至连25年前都不如了,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下调至200万,均为历史新低。在丹麦,在新西兰,在几乎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更是严至中国的数十倍。“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标准放低至此?二十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历史经验,为什么骤然被推翻?”曾感慨,“现在的中国原奶质量,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了。”此外,一度呼声颇高的体细胞标准,也未出现在终稿中。体细胞,是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上早已通行,“不设此标准,新国标开宗明义的生乳应来自‘健康乳畜’的定义几乎是一纸空文。被推翻的专家“共识”[b]“与其桌面下偷偷摸摸做,不如把事情拿到桌面上解决。”[/b]因为生乳并不直接饮用,很难说,这些数字上的变更会立竿见影地带来安全祸患,但质疑者仍不免担心,关键标准的显著降低,会传递出宽松妥协的信号,置乳业于新的不可预知的风险之中。1986年农业部生乳标准中悄然取消了“不准有任何添加或提取”的条款,二十余年后,三聚氰胺被肆意添加,“很难说当初的取消没有埋下纵容的种子。”一位业内人士称。这样全线放宽的标准何以出台,让顾佳升和曾寿瀛两位专家颇为惶惑,他们都曾参加专家起草组会议,并均认为:“在蛋白质含量等标准上,专家组已达成共识2.95%,何以最终形势逆转?”曾寿瀛记得,2009年6月第一次参加专家组会议,关于蛋白含量的争议,“会场就像是钟摆,左边喊2.8,右边喊2.95,甚至还有喊2.7的,莫衷一是。”同年7月,在重庆的一场奶业集会上,部分与会代表公开叫板“对于乳蛋白质含量,不能降低标准迁就落后的生产者和生产方式。”曾寿瀛为此还写信给卫生部领导,直陈“蛋白质菌落总数的指标,无论加加减减,都要有客观依据。”曾寿瀛在信中回忆,自己早年主持乳业标准制定,之前都要在全国东南西北选中5个城市的卫生单位及企业,每年根据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采样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最后提出项目指标。而这一次,因为重在梳理和归并整合,且领衔单位卫生部不分管奶源,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遂造成了各种意见,各怀动机,各自为政。多少因为领导批示此信的作用,8月的专家会上局势出现了变化。尤其是8月19日,“专家送审稿,几乎是专家一条条地过堂,再也听不到2.8%的呼声了。”他说。但显然,老先生过于乐观了。先是两个月后的公开征求意见稿中,蛋白质含量标准被折中为2.95%,附加每年5-9月为2.8%,至正式发布稿,则只余2.8%了。南方周末记者获悉,最终拍板是在专家送审稿的审定会议上,一位参会专家回忆说,农业部和奶协,力挺2.8%方案,这一意见最终被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采纳。这位专家记得,当时农业部门的人指出, 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北方地区,许多散户奶源蛋白含量连2.8%尚难达到,何谈2.95%?“没有哪个企业敢说它没有收过2.95%以下的牛奶,与其桌面下偷偷摸摸做,不如把事情拿到桌面上解决。2.8%就是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农业部奶办主任王俊勋此前回应媒体时称。

  • 【讨论】中国奶业的发展前景!忧&喜

    2008年的三聚氰胺之后,国产奶粉屡屡遭遇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众多婴儿纷纷捧起了洋奶粉的瓶子。近日,原本颇为受国内妈妈信赖的洋奶粉也遭遇了质量门事件,当洋奶粉也不再可靠,中国婴儿该去喝“谁的奶”?截至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共发布了6次进境食品和化妆品不合格名单,其中最新一次发布的信息是今年6月份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其中共有14批次的乳制品不合格,包括25.25吨新西兰公司出品的全脂奶粉,149.875吨新加坡全脂奶粉检出阪崎肠杆菌和1吨来自美国的牛初乳检出亚硝酸盐。 原本颇受信赖的洋奶粉出现数以吨计的不合格产品震惊了国人。甚至有媒体惊呼,“劣质洋奶粉倾销中国”。

  • 【转帖】中国毒奶事件的深层原因何在

    "长篇大论偶就不打了,简单DI说说这次的中国毒奶事件的深层原因何在吧,原因就是产业布局和发展导致DI。 中国人以前不是奶民族,但是自从国门开启和全球乳品巨头相继涌入并赚得大笔金钱之后,中国人逐渐在内外奶制品企业的熏陶下,成了奶民族。 以前的中国乳业是城市附属产业,都是散放型经营的,分属各地各城市,乳品品种有限,销量有限,以纯鲜供应为主。但是自从华北地区进行乳制品产业结构改革和重新布局后,在大量资金的资助和支持下,诞生了若干所谓的中国乳品产业巨头。这些曾经被誉为民企国企骄傲的新生企业,发展和膨胀得非常迅速,它们很快占据了洋品牌尚未打开的中国大片疆土。这些乳业先行者在近几年扩张迅速,不仅突破本地,而且在资本市场通过融资而使得其资产规模集聚扩大,在市场竞争中如鱼得水,像公认的当前三大乳业巨头伊利、蒙牛、光明,已经不在是地方企业,而成为称霸一方的巨无霸,原来全国各地自属的牛奶公司等小型企业都被这些大公司纷纷并购,不仅增加了企业资本,而且也很方便DI占领了这些地区的市场。以武汉为例,原来的两大乳品企业都分别被光明和蒙牛吞并,成为上述两品牌的生产车间。 由于乳业的迅速发展和更多资金的涌入,原本有限的奶源成为了各大厂商重点争夺的资源。这些原来并不吃香的领域一夜之间就成为了香饽饽,也诞生了无数的恶性竞争。也正因为这牛奶一夜鸡犬升天,身价倍涨,因此淡化稀释原奶也就成为了公开的秘密,为了供应这些庞大乳业企业日夜不停的生产线,牛累,人也累,牛累在吃药打针DI拼命产奶,人累在没日没夜DI灌水稀奶。 SO,结果可想而知,不掺水,那奶就根本不够产出,不加药,那奶就根本达不到应有的食品标准。。。。。 于是全国的乳制品都掉进了水罐子、尿罐子、毒罐子。。。。。。 "

  • 【转帖】中外高官共饮中国牛奶

    中外高官共饮中国牛奶 问题奶粉事件引发了一场国内奶业信任危机,而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挫伤了消费者对奶制品的消费信心。要想重振中国乳业,就必须破解消费者心中对乳制品的恐慌情绪。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尽快恢复市场信心,近半个月,中外高官中皆以亲自饮用中国牛奶的方式来表达对中国乳业的信心。 日前,在欧盟驻华代表团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彼得• 曼德尔森拿起手边透明的玻璃杯,将杯中的酸奶一饮而尽。他表示,“我相信中国奶制品质量,也非常喜欢喝中国的酸奶。” 无独有偶,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卫生部部长陈竺一行走访北京奶制品市场时也现场饮用蒙牛特仑苏牛奶。 “食品安全,特别是乳制品安全是人民健康的基石之一。”陈竺指出,“乳制品是人们蛋白质和很多营养素的重要来源之一。要让消费者恢复对乳制品的信心,生产优质放心的产品、加强质量监管和企业的责任是最好的办法。” 高官现场喝奶,可以说是给处于迷茫中的消费者一剂最为直接的鼓励。“说实话,我以前还真是不敢买了,今天没想到能在超市里遇到咱们卫生部长亲自视察,还当着我们大家的面喝牛奶,我是完全放心了。有这样的领导替咱们把关,咱老百姓还有啥不放心的!”陈大爷一边乐呵呵的对记者说一边拎起一箱特仑苏向收银台走去。从不敢买到放心买,陈大爷态度的转变折射出中国乳业振兴的希望。 市场需求是现实存在的,然而面对市场上经过检验的安全产品,消费者仍然心有余悸,缺乏信心。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灾难的勇气。可喜的是,这场风波之中我们看到的是政府的积极应对、企业的主动召回。高官现场喝奶,带给我们的是难能可贵的勇气与信心。据统计,目前全国市场乳品销量与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信心指数都在稳步回升。因为百姓都相信他们亲眼看到的。

  • 【转帖】中国牛奶标准被指全球最差 奶协倡导巴氏鲜奶

    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牛奶消费信心至今未愈。日前中国奶协有关人士在福州建议,对巴氏杀菌鲜牛奶(下称“巴氏鲜奶”,相对于超高温灭菌的“常温奶”)生产企业,国家应给予政策及经济扶持,逐渐恢复巴氏鲜奶主导市场的地位。在此次“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期间,素有中国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表示,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政府应倡导巴氏鲜奶。但昨日,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则认为,中国奶业现状取决于国情,同时披露现行标准门槛低系因农业部顾及散户奶农利益。建议选择“巴氏鲜奶”会上,没有任何添加剂的巴氏鲜奶,被中国奶业协会大力提倡。“为什么要提倡巴氏鲜奶?因为它最完美、最丰富。”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指出,巴氏鲜奶没有任何添加剂,原汁原味,低温处理保持活性,营养破坏少,利于增强免疫力。“从未来消费趋势看,绝对是巴氏鲜奶,市场会越来越大。”中国奶协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寿瀛指出,我国以往称之为消毒牛奶的巴氏鲜奶,在世界众多国家市场占有率高达约95%,而在我国近六七年,尤其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两年左右,巴氏鲜奶的销售形势却面临挑战。主因有三,即有关大型乳企的强力宣传、大型乳企产品调香、调稠和销售产品方面的恶性竞争。他建议,在当今重拳打击食品掺假和胡乱使用添加剂的同时,国家应对巴氏鲜奶生产企业给予政策及经济扶持,逐渐恢复巴氏鲜奶主导市场的地位。他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对以下问题采取相关措施,调整及安排解决。一是完善乳品安全监管体制,尽快解决“九龙治水”即“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态,原料奶的监管由技监部门统一监管;二是部委应切实执行“60公里范围内不得重复建厂(乳品厂)及没有自办奶牛场提供奶源的不得建厂”的禁令,调查国内两大乳企在江苏境内投资超亿元建立乳品厂的重复设厂之举;三是乳品电视广告应先由国家监管部门如技监部门先审批后播放,尽快结束有钱就能打广告的乱象;四是有限期地取消手工挤奶,引导散养奶牛户走合作社道路;五是建议主管部委树典型并以点带面,推进巴氏鲜奶的普及推广。细菌数允许200万个/毫升全球最差牛奶标准目前执行的中国乳业行业标准,不仅被与会代表批为增大乳品安全风险,甚至被斥为世界奶业之耻。在我国乳业行业标准中,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200万个/毫升。“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是世界乳业之耻!”王丁棉炮轰该标准,并称它是遭到大企业利益挟持的结果。“标准是行政部门领导说了算,不是专家说了算。”曾4次参与国家乳业标准制订的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感慨,专家们通过的标准送审稿,远严于最后颁布实施的标准内容,现行标准中原奶细菌数最大值为200个/毫升,由于存在有害菌,显然不安全。魏荣禄还指出,现行标准只限于产品标准,未来必须制订专业术语标准和生产工艺标准,以杜绝类似“纯牛奶”却含添加剂的怪象。内蒙古奶协:国情决定现状那达木德认为,“奶业发展由消费水平、冷链储存、交通状况等综合情况决定,巴氏鲜奶在中国发展了七八年,仍在30%的占比内徘徊,而常温奶仍占70%,这符合国情。”昨日,那达木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巴氏鲜奶是一个发展方向,在国际上占比约达80%,但发展中国家则应客观分析。”那达木德认为巴氏鲜奶与常温奶应分占中国市场。他说,巴氏鲜奶保质期一般为7天,而常温奶可长期保持,受消费水平和冷链系统输送半径的限制,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城市适宜发展巴氏鲜奶,而二线城市及广泛的其他区域比较适合继续搞常温奶。至于内蒙古,那达木德说,由于奶企是做全国市场,地域广,搞巴氏鲜奶“不符合国情”。谈及行标菌落数偏高问题,那达木德指出,标准问题很复杂。他说,农业部制定标准时顾及我国超70%奶农都是散户,生产水平很低,如果把标准定高,散户牛奶都不合格;如果倒掉则害苦奶农。蔡永康则指出,突破乳品安全的瓶颈是养殖模式问题,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是中国乳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企业不能盲目崇拜规模,更应遵循行业发展规律,崇尚资源与市场平衡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乳品安全和质量保障。(第一财经日报 邵芳卿)

  • 【讨论】你知道吗?中国牛奶标准被指全球最差

    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牛奶消费信心至今未愈。日前中国奶协有关人士在福州建议,对巴氏杀菌鲜牛奶(下称“巴氏鲜奶”,相对于超高温灭菌的“常温奶”)生产企业,国家应给予政策及经济扶持,逐渐恢复巴氏鲜奶主导市场的地位。在此次“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期间,素有中国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政府应倡导巴氏鲜奶。但昨日,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则认为,中国奶业现状取决于国情,同时披露现行标准门槛低系因农业部顾及散户奶农利益。

  • 【分享】专家解读中国乳业若执行高标准,七成奶农将杀牛

    于牛奶标准高低的争论,最近再度引起社会关注。  在近日举行的一个奶业论坛上,关于当前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两位业内人士针锋相对。  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炮轰:中国乳品标准创全球最差标准,标准制定被大企业所左右。  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认为:当前我国乳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制定乳品标准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研讨会上,双方观点仅是零散表达。6月21日,本报记者采访双方当事人,将其观点进一步充分展示给读者。  正 方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  执行更高标准  七成奶农将杀牛  乳品安全,关系老百姓的健康,首先要理解、保护消费者的健康诉求。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要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作为第一要义,这毋庸置疑。  要承认,目前我们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确不高。2010年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为大于等于2.80克,而在该标准颁布前的要求是不低于2.95克。生鲜乳菌落总数以前允许每毫升50万个,现在是每毫升200万个。从这两项指标看,标准的确是降低了。  不过这会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卫生部等部门在制定标准时,肯定已经充分考虑了。大家都希望对乳品的质量高标准、严要求。但是,如果制定一个标准,大部分生产者都达不到,就有些脱离实际情况了。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实际情况是: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超过70%;100头以上规模,不到30%。  小规模散养不是标准化养殖,经常是自家种什么,就给奶牛吃什么,蛋白质含量不稳定。  据农业部调查,2007年和2008年夏季,北方一些省份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和90%;某乳品企业6月份西北、中南、东北等三个区收购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8%、33.8%和24.9%。  小规模散养,往往就在房前屋后,卫生环境不是那么好,牛奶采集后保存条件有限,生鲜乳菌落总数更容易升高。  还有一个现实,就是奶源还远不能满足乳业的加工需要,缺口高达40%—50%。这就造成收奶企业在奶源把关时,底气不足。  所以,无论蛋白质含量,还是生鲜乳菌落总数指标的设置,在保护消费者的安全的前提下,也要考虑我国乳业的发展现状。  眼下当务之急,是扩大养殖的规模,特别是优质规模化养殖的比例,改变当前奶源的供求关系。  提高标准,倒逼质量提升,这样的想法是不错,可是如果脱离了实际情况,就可能导致乳业重创。如果现在就要求按照乳业发达国家的标准来执行,那么占总量70%的散养户绝大部分都要倒奶、卖牛、杀牛。奶源供应将更紧张,可选的优质奶源更少。  当无奶可供时,乳品企业只得关门,消费者只能依赖进口。且不论进口乳品能否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仅价格就不是每个老百姓都能承受的。而到时国外想怎么提价,我们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虽然不能为了保护民族产业而损害消费者的健康,但是在不损害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我们是不是可以接受循序渐进地提高质量呢?  最近,公众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质疑,是对国产乳品质量不信任的一次小爆发。提高乳品质量,重塑消费者的信心,养殖户、乳品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都责无旁贷。  奶牛养殖业是乳品质量把关的源头。扩大规模化养殖的比例,是提高生乳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比如成立奶业合作社,或者政府建立标准化的养殖小区,奶农把自家的牛放到养殖小区中,按照统一标准管理。有实力的乳品企业,也可以自建牧场与养殖场,建立自己的核心奶源地,让生乳质量更加可控。  总之,我们既要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也要理性地尊重客观现实,要在两者当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加速提高乳品质量,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反 方  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  维持现有标准  广大百姓不买账  对于中国去年出台的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业内有一种声音:这是一夜之间倒退了25年的标准,也是全世界最低最差的一个标准。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说,这个标准是尊重国情现实以及保护中小奶农的利益,我觉得这两个说法都站不住脚。

  • 美媒:牛奶大战即将到来 中国成为争夺中心

    美媒:牛奶大战即将到来 中国成为争夺中心  美国福布斯网站10月30日文章,原题:中国正在迫近的牛奶大战 在中国,一场牛奶大战即将来临。两种相反力量正左右战局走向。一方面,在西方化和30年开放的带动下,中国人对牛奶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毒奶粉丑闻的持久影响,本国牛奶品牌仍在受质疑。在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中国的乳品业正经历剧变。实际上,几乎所有家庭养殖场都已卖掉奶牛。尽管奶牛少于100头的“小型”奶场仍占60%的产量,但在政府和银行鼓励下,几乎每天都会成立大型私营乳牛场。每家至少拥有1万头进口奶牛。  2012年中国鲜奶产量为3740万吨,是世界第三。但该国牛奶消耗量的14.3%来自进口,明年将增至34.5%。去年中国的购买量占世界奶粉市场的2/3。今年上半年中国从新西兰进口75万吨奶粉,相当于去年的进口总量。  不过,中国人均每年仅消耗30公斤牛奶,而邻国日韩为70至80公斤。中国人已经准备多喝一倍的牛奶,而且也能喝得起。于是,在本国无法自给自足的压力下,无论是鲜奶抑或奶粉,中国的售价都要高于世界均价。  这有助于解释国内外玩家都跃跃欲试在这个潜在“黄金国”攻城略地:达能、中粮、蒙牛、恒天然、贝因美、伊利、雀巢……爱尔兰、丹麦、德、法等欧洲国家都忙着增产——几乎所有增量都将流向中国。  澳大利亚已发出警告:5年内澳对华出口的大批奶牛就将令该国(产奶)自给自足。10至15年内,中国将成主要(出口)竞争者。数据显示,到2019年中国的乳品市场规模将达7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世界第一。那以后,20年前还无足轻重的中国乳品行业将成为出口中心之一,会拥有无与伦比的规模经济和定价权。

  • 为了获得更可靠的进口奶源?-澳媒称中国企业拟收购当地50个奶牛场

    据澳大利亚新快网10月16日报道称,中国投资正涌入澳大利亚的乳品产业,有4个价值数百万澳元(1澳元约合人民币5.6元)的超级交易正在进行中,中国国企将在澳大利亚所有最大的乳业经营中占据大份额。  在维州西部,有大约50位奶农已经签署协议,要将他们的农场卖给一家由中国控制的乳制品集团,价值共4亿澳元。  这50个农场一共有9万头奶牛,每年产奶量为5亿升,大约相当于维州牛奶总供应量的二十分之一。  这个集团的计划是使新合并农场的牛奶产量提高至少50%,向两间将在维州西部建设的新加工厂供应牛奶,这些工厂将加工并向中国及其他全球市场出口价值7亿澳元的优质婴儿配方奶粉。  据报道,“知情人士”只透露这家中国企业是新乳品公司的合伙人,是一家国企,在北京从事食品行业,已经有自己的品牌、交易能力和零售力量,但不知道公司的名字。

  • 【转帖】中国牛奶标准为何全世界最差

    牛奶标准落后的现实因素http://img1.gtimg.com/view/pics/hv1/157/12/802/52153267.png漫画:“乳业标准大倒退” 中国乳业国标远落后于国际水平一直以来,对于生乳(又称鲜乳),中国奶业从不乏标准,引用最频的当是1986年农业部颁发的收购标准,以及2003年卫生部的鲜乳卫生标准。三鹿事件后,奶业标准混乱之弊屡被提及。2009年初,卫生部受托领衔清理原有乳业标准,再造新国标。此前国务院曾明确要求“把提高原奶质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原料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降低菌落总数”。前有国家指导思想,后有三鹿事件血泪教训,大家都认为,新国标必将更趋严格。然而,2010年4月,等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国标正式颁布时,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若单纯从数值上看,新国标甚至连25年前都不如了,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下调至200万,均为历史新低。在丹麦,在新西兰,在几乎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更是严至中国的数十分之一。年近八旬的原国家乳制品订标组副组长曾寿瀛质问:“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标准放低至此?二十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历史经验,为什么骤然被推翻?”…现实因素:中国生乳质量的确太差但“七十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11个部委机构的联合”不可能完全是摆设,“全球最低标准”的背后,是尴尬的现实——中国的生乳质量的确太差了。的确,1986年国标中的蛋白质含量是2.95%,但这个2.95%却并非强制标准,从没有被严格遵守过,所谓的“一夜倒退25年”并不严谨。比如辽宁奶协秘书长就说,他们发现40%的奶户原奶质量不能稳定在2.95%之上。农业部官员亦表示,“没有哪个企业敢说它没有收过2.95%以下的牛奶。”从1986年的旧生乳国标颁布至今,中国奶牛的养殖水平仍在低水平徘徊,生乳质量也没有顺时改善,反而频露混乱之相。这就是必须正视的无情现实。甚至有专家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之所以爆发,正是因为过去的生乳标准强调蛋白含量的要求太高了,部分散户奶农达不到要求,才不惜铤而走险。

  • 澳洲新鲜牛奶海运至中国 为国际物流公司提供巨大商机

    新西兰乳品网(NZDN.CO.NZ)4月29日消息:丹麦Trilobes集团和他的姊妹公司Milkways集团总裁Diederik Brasser在上周澳大利亚食品论坛时发表信息,在澳大利亚一些乳品地区,有一个难得的商机,海上运输牛奶,把澳大利亚鲜奶运到中国,这是一个利润丰厚的业务和市场需求强劲上升的商机。 Brasser博士预测,澳大利亚的乳品行业每年有目前的90亿公升鲜奶将上升超过200亿公升,如果使用散装货船海运鲜奶从澳大利亚到亚洲和中东地区,比出口奶粉业务更有利润空间。 他的公司已经开发了冷藏罐技术,他们已把鲜桔子汁从巴西和墨西哥运到欧洲,没有发生食物变质。这项技术对于澳大利亚西部,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和塔斯马尼亚州的乳品加工者是非常诱惑的,那里受到国内小市场限制发展乳业和只能依赖于低价格奶粉。 澳大利亚的鲜奶零售价仅为每升1澳元,奶农的原奶收购价每升低于0.5澳元。小批量的澳大利亚鲜奶空运到中国,鲜奶出售为每升8-10澳元,中国市场供不应求。Brasser博士说:“中国市场鲜奶需求高,中国消费者能接受高价格的进口鲜奶,如果你能做大批量和大规模的出口鲜奶,这会给奶农带来利益,空运不会得益于每个奶农,因为运量有限。澳大利亚海运鲜奶比新西兰更有优势,因为他接近亚洲的主要国家和中东市场,我们保证我们可以保持鲜奶质量。” 自2000年以来,澳大利亚乳制品世界出口市场份额从16%降至5%,然而新西兰出口市场份额从19%飙升接近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 虽然数据显示奶农牛奶收购价呈上升趋势,但澳大利亚全国牛奶总产量从110亿升已跌至90亿升,以致奶农艰难经营盈利。 “你如何阻止澳大利亚出口市场份额下滑?”答案就在于与新西兰产品差异性和充分发挥澳大利亚已具有的乳业优势。Brasser博士说:“澳大利亚更接近于亚洲及中东地区,澳大利亚的牛奶年产量大大高于新西兰。新西兰是出口奶粉的冠军,澳大利亚可以成为鲜奶供应商的佼佼者。” Brasser博士说,液态奶保持原成份最多,如果海运大量鲜奶,而且做到迅速和卫生,它可以销售高价格。他估计,每周冷藏海运一年共5亿公升鲜奶到中国,这不会冲击中国市场,反而会振兴澳大利亚乳业。 Brasser博士在澳大利亚向乳业巨头Murray Goulburn公司介绍鲜奶海运业务,最多四天的时间就可以把新鲜的牛奶从澳大利亚珀斯海运到雅加达。海运到香港或中国南方要八天,到迪拜十一天。与此相比,它需10天船航从奥克兰到雅加达,19天奥克兰到迪拜,11 天到中国华南地区,这就要更多的成本和质量风险。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市场,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排名为全球前十位乳品进口国。 他现在正在澳大利亚寻找合作伙伴,如大型乳品的公司,农民或投资合作者。建立澳大利亚业务营运和投资2000万-3000万用于建设专业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和运输设备。 同时,港口码头建设也是澳大利亚乳业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如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和西澳大利亚西南部的经济和乳业加工发展的限制得到缓解。

  • 【转帖】牛奶的谎言在中国还要维持多久[转]

    牛奶的谎言在中国还要维持多久 作者:民主还远吗 牛奶危害健康,是当代世界新营养学的共识。然而,尽管国际上关于牛奶的研究文献多得汗牛充栋,中国民众却一无所知。牛奶的真实面目至今迷雾缭绕。应该说,信息技术已非常发达的今天,中国人得悉事实的真相是并不困难的,但真相一旦伤及势力强大的利益集团,问题则绝非简单。 2006年底,有一个叫林光常的台湾人在电视上公布了牛奶的危害。林光常先生妙语连珠,影响不小。一时间,沈阳、长沙等地的牛奶销售量直线跌落。据说沈阳地区每天销量骤减80吨。 近年来,中国奶业旋风飙升,异常火暴,蒙牛液体奶销量雄冠世界第一,一举盖过已萎靡不振的西方奶业。这无疑依赖于“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的神话。林光常却将神话捅穿了一个窟窿。 一场护卫神话的保卫战在全国骤然间打响。电视、报纸、互联网对林光常群起而攻。十五个营养学、食品学和预防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披挂上阵,联名撰文严斥牛奶有害之说。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发展中心宣布“牛奶致癌论”属于谬论。中国奶业协会牵头组织召开“牛奶研讨会”,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齐聚一堂,怒讨“牛奶有害论”。与会专家怒不可遏,声称要与林光常当面辩论。 可是,没有一个专家真的与林光常当面舌战。林光常的声音被封杀。电视屏幕再也没有林光常的身影。林光常2007年4月24日的反驳文章发不出来,无人知晓。不久到处传言林光常是骗子、假博士。林光常是什么人物无关紧要,但是对于他说的一句真话,举国如此一遍恐慌,确实滑稽可笑。林光常不过是个传话筒子——把某些人认为应该传封锁的信息传给了中国人。专家们如此愤慨要进行辩论,为什么不找“牛奶有害论”的真正创说者坎贝尔博士对阵,只要驳倒有“当代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之称的坎贝尔,推翻西方各国科研机构关于牛奶的研究文献及结论,即可以扬名天下,又可让全世界都相信喝奶有理,岂怕伊利、蒙牛、三鹿没人喝!牛奶致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大肠癌等系列癌症 近三十年来,营养学有突破性进展,关于牛奶的研究已累积大量文献,下面我信手拈几则关于牛奶致癌的研究报告。 2004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项牛奶与癌症的研究,研究证明,大量饮用牛奶导致妇女患卵巢癌。他们对61084名年龄在38岁至76岁的妇女跟踪13年调查,确诊爱喝牛奶的266名妇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确诊。每天饮用4次以上奶制品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比每天喝2次的妇女高出一倍。 哈佛大学医学院、牛津大学和台湾医科大学的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牛奶中的激素物质IGF-I加速和加强了氯化钾离子在细胞壁之间的交换,导致人类卵巢癌细胞的繁殖和宫颈癌细胞的加速生长。 2004年10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一篇牛奶致女性乳腺癌的研究报告。丹麦的研究人员对117000名妇女调查发现,牛奶对乳腺癌的促发有很大影响。研究人员认为,近50年来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的大幅提高与人们饮食结构中牛奶及奶制品消费增加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人体中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I)的水平,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几乎每一种癌症都与IGF-I有关联,IGF-I是一种促使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因素。 美国费城的研究人员通过近1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奶制品会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美国波士顿一研究小组对20885例美国男性医师进行了长达11年的随访调查,食用奶制品的男性,有1012例男性患前列腺癌。统计分析发现,每天从奶制品摄入600毫克钙的男性血浆中维生素D3浓度显著降低,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大幅上升。 日本厚生劳动省近日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与几乎不食用乳制品的男性相比,经常食用牛奶、酸奶等乳制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风险会高出60%左右。研究结果表明,饮用牛奶最多的调查对象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是几乎不饮用牛奶的调查对象的1.53倍,而且饮用量越多,患癌风险越高;食用酸奶最多的调查对象患前列腺癌风险是几乎不食用酸奶的调查对象的1.52倍。 好了,用不着过多罗列了。在此,我很乐意讲一个牛奶致癌的有趣故事与读者分享。英国地质化学家简·普兰特五十岁的时候患乳腺癌,虽然经过无数次治疗,十年间癌症总是不断回来与她作伴。当第五次复发的时候,一个半个鸡蛋大小的硬块长在她的脖子上,医生说她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绝望而又坚强的普兰特教授不再相信医生,相信医生也没有用,人家已判了她的死刑。她靠自己拯救自己,她阅读最新的医学论文,得知素食可以抗癌。她回想起三十年前到过中国,那时中国农村妇女不喝牛奶而几乎没有人患乳腺癌,从而得到启发,戒掉每天必吃的两盒酸奶,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脖子上的肿瘤在六个星期之后奇迹般的消失了。普兰特教授是英国地质局的首席科学家,同事们目睹了她反复患病到痊愈的曲折过程。当同事们的亲朋好友患了癌症的时候,都纷纷来向她求援。普兰特教授通过改变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使六十多位癌症患者得到了痊愈。为什么素食和戒掉牛奶就能够治愈癌症?普兰特教授下功夫进行研究, 她得出结论牛奶中的IGF-1(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导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是在以前自然产出的牛奶中含量较低。自从人们用激素催发母牛大量产奶,牛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了数倍至数十倍,牛奶致癌的危险当然就很厉害了。她认为牛奶的危害比香烟还严重。 善良而乐于助人的普兰特教授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远离牛奶的危害,放下自己的研究课题,特意写了两本书《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牛奶与乳腺癌教程》,还创办了宣传网站,网址是:www.janeplant.com,懂英文而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浏览。 美国著名医学教授新谷宏实(美籍日本人)经过四十多年的行医实践,以医疗实证为依据,充分证明牛奶会导致妇女乳腺癌。他发现每一例乳腺癌患者都是爱喝牛奶的女人。新谷宏实教授在当代医学史上有突出贡献,他创造了医治无数癌症,而没有一例复发的医疗奇迹。他有什么法宝能够使每一个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再复发呢?他在《不生病的生活》中告诉人们,他的法宝就是在患者作了肿瘤切除术之后,至少五年禁食牛奶和肉鱼蛋。 牛奶为何会导致多种肿瘤病变?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坎贝尔是癌病学的研究权威,特别在致癌学研究领域有非常突出的贡献,曾被美国癌症研究所授予“终生研究成就奖”。他的研究给人们找到了答案。坎贝尔证实牛奶中的蛋白质是一种非常强的促癌剂,其致癌能力甚至超过化学物质。他说: “在控制癌症发病方面,营养比化学致癌物甚至比极强的致癌物的影响更大。…….哪些蛋白质有比较强的促癌效果呢?一个是酪蛋白,这种蛋白质占牛奶蛋白组成的87%。这种蛋白质促进各阶段的癌症。” “高酪蛋白(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膳食使更多的致癌物进入细胞,使更多危险的致癌物衍生物结合在DNA上,引起更多的突变反应,使得细胞突变为原癌细胞的可能性增大,这些细胞一旦激活,就会形成更多的肿瘤。”

  • 中国奶,您喝了吗?

    中国乳协理事长:国产乳制品质量处历史最好时期: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21009/035313311415.shtml昨天听从福罗里达州回来的老师说起:因为肠胃不好,原来喝牛奶就拉肚子;在美国呆了几个月,实现了敞开喝牛奶的愿望。由此可见: 肠胃是个问题!牛奶也是个问题!!

  • 为何荷兰的牛奶检测费只有中国的1/10?

    近几年来,媒体多次报道,中国的奶粉检测成本高昂,企业或将成本转嫁消费者。比如,据报道,伊利集团2012年一杯奶从生鲜乳到成品出厂,需要完成的各项检验检测指标累计达899项。飞鹤乳业甘南工厂每天12个批次产品的检测费用在6万元左右,仅这一个工厂一年的检测费用就要2000多万元。又比如,部分乳企表示,中国奶粉的检测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由过去的1%左右提升至近10%,而中国乳企的检测费已是乳业发达国家的10倍左右。日前,网易新闻走访了荷兰的第三方奶粉检测机构——Qlip实验室,同样是奶粉检测,它每个样本的检测收费只有几毛钱。它是怎么做到的?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高度自动化 每天可以检测5-6万个鲜奶样本公开数据显示,荷兰大约有1.7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养约90头奶牛。每头牧场产的鲜奶,都必须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Qlip实验室的检测后,才能进入加工环节。实验室市场经理Arjan Bom告诉网易新闻,Qlip实验室已基本实现检测机器自动检测,每个工作日可以检测5-6万个鲜奶样本,一年下来,检测的鲜奶样本约为1400万次,不过整个实验室只有80个工作人员。荷兰最大的乳企皇家菲仕兰公司工作人员说,由于实验室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乳企支付给实验室的检测费用很便宜,平均下来每个样本只需要几分欧元,也就是几毛钱人民币。那么,鲜奶样本运到Qlip实验室,具体怎么进行检测?Arjan Bom介绍,首先要检测的是细菌数。由于温度一上升,细菌数就会变化,所以从奶罐车冰箱拿出来的鲜奶,首先检测这一项。接下来是检测牛奶的蛋白、乳脂、乳糖含量,这是整个牛奶检测中最重要的3项指标,也是牛奶中含有的最重要的3项物质。除了在工厂会检测抗生素外,Qlip实验室也会对抗生素进行检测。如果样本中检测出了抗生素,工厂将拒绝收奶,整个收奶车的牛奶就只能整车销毁,而检测出抗生素的牧场主,则需要支付整个收奶车(大约能收5-6个牧场)的牛奶费用。Arjan Bom说,为了保证检测的数据都是准确的,进入实验室的每个样品还会进行复制。比如,如果检测出抗生素,会再拿复制品检测一次,而且会再次细检,看看检测出的是哪一种抗生素。能从牛奶中检测中奶牛有没有在草原放牧不仅检测鲜奶的质量合不合格,Qlip实验室检测的牛奶结果,还能决定牛奶的价格。牛奶中,最重要的检测指标是蛋白、乳脂、乳糖3项,荷兰的奶价是与这3个指标的高低紧密挂钩。Qilp将检测结果公布在网上,如果乳品公司和奶农双方都对这个检查结果没有异议,奶农在电脑的支付管理系统一点,钱就支付给奶农了。按照荷兰规定,牧场主必须保证每头奶牛的草原放牧时间每天达到6小时,每年不少于120天。Qilp实验室对此也研发了一项检测技术,能从牛奶的检测中,知道这个牧场的奶牛们有没有在草原充分放牧,享受足够的阳光和青草。据网易新闻了解,尽管看起来是监督奶农,但实际上奶农们特别喜欢这样的检测。因为,乳企付给牧场主的奶价,是分不同的价位的。以皇家菲仕兰公司为例,达到放牧标准(一年不少于120天,每天不少6小时)的奶牛,公司付完标准奶价后,会有额外的补贴作为奖励。没有放牧或者放牧时间不达标但质量又合格的牛奶,奶农们就只能得到标准奶价。Arjan Bom说,从去年开始,他们还拥有另一个业务,就是可以通过鲜奶的检测,能测出来奶牛的受孕有没有成功,由于奶牛都是人工授精,定制这个检测项目的是育种公司,因为这样他们能大大节省人力去每个牧场检测受孕是否成功了。

  • 耐克何以在中国“变质”?

    近日,国内打假第一人王海又爆猛料,他发文直指所购买的耐克篮球鞋品质与宣传不一:不仅价格高出国外500多元,且在国外销售的双气垫到国内变成了单气垫。耐克公司通过媒体发布最新回应,承认错用了前脚掌及后脚掌均内置ZOOM AIR的宣传材料,表示将全额退款,并承担不超过300元的相关费用。但王海对此并不认可,他表示将继续起诉耐克公司,直至其承担消费欺诈所带来的后果给中国消费者双倍赔偿。  以事件的内在逻辑推断,王海的坚持更贴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权益。在北京大悦城五楼耐克专卖店的一双NIKEZOOMHYPERDUNK2011篮球鞋价格高达1299元人民币,与国外同款运动鞋质量不同。根据耐克美国官网,同款产品在美国售价为125美元,按照汇率兑换成人民币,仅为国内售价的60%左右。  就此事件而言,耐克涉嫌欺诈。然而,笔者更关心耐克这样的世界著名品牌欺诈中国消费者的心路历程。即一个在全球拥有良好口碑的名牌,何以在中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事后让我们看到的又是它的轻描淡写。  这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橘枳关系”的翻版。从简单类比而言,国际大公司的一些低端行为颇有“过境变味”的性质。但是,这种变味儿又不能与橘枳相提并论。自然事物的适者生存与社会群体的竞争生存有着本质的区别。物竞天择,要求自然状态的动植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必须挤压同类乃至异类的生存空间;人类社会的竞争与生存是以取得同类的认可为前提。对同类的挤压必须建立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规则之上。所以,简单说耐克由“橘”变“枳”似乎难以揭示其蜕变的真实逻辑。  就耐克中国在官网上删掉原来的宣传资料并承认用错宣传资料而言,他还是有一点“橘”味儿的。但就其轻描淡写掩饰欺诈的行为,就不是一般的“枳”味儿可以类比了。看上去,其心灵的坚硬程度已经颇似厚脸皮、黑心肠的行骗高手了。这让我们想起几年前风行一时的“商战”理论,一些动机诡异的高手策划出“厚黑学与商战”、“三国演义与经商秘诀”、“三十六计与商海攻略”等等的书籍,而且,此类教人以奸诈、厚黑、阴狠经商的书籍在国内销路颇好,甚至翻译成洋文,远销国外。据说,日本商人颇喜欢《三国演义》,很多人用以为指导竞争的经典。更有甚者,我们的一些名牌大学的进修课程也把《孙子兵法与商战》列为重要教材,可见商战风气之浓。置身于如此浓厚的文化氛围,耐克团队如何能够不受熏陶?  耐克以中外差别在中国大捞不义之财的战术颇得中国兵法的精髓。其以双气垫高品质的宣传忽悠消费者,属于“瞒天过海”;其以单气垫低品质行销,属于“偷梁换柱”;以其在中国市场施展骗术,又属于“浑水摸鱼”;面对欺诈事实避重就轻,属于“假痴不癫”。此一功夫可谓全套谙熟、尽得真传,堪称中国市场的“武林高手”。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像耐克这样一等一的国际大品牌积累了极为丰厚的市场信誉,只要恪守诚信、珍惜品牌,那么,它在中国市场就会拥有广阔的前景。即便由于市场落差导致其品牌溢价失真,中国消费者也仍然能够认可。毕竟,中国消费者的耐克情结还是比较浓重的。但是,同样的型号、同样的宣传口径,却是截然不同的品质,而且,价格还要高出60%。如此愚弄欺诈,无疑是在挑战中国消费者的基本智商。  名牌是竞争的产物,也是公平环境的产物。细细想来,洋品牌表现出来的毛病,在很多地方却是该我们吃药。我们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非洋名牌不穿的消费观是否在为耐克的欺诈埋单?中国制造信誉平台整体高度的差距给了洋名牌多少反向的映衬?面对中国制造的竞争状态,耐克——这个产于中国、贴了洋标签的产品却是中国制造难以匹敌的品牌。在美国,耐克的欺诈行为可能令其声誉扫地、倾家荡产。而在中国,耐克却可以装傻充愣。全球知名的品牌在中国蜕变得如此不堪,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 【讨论】中国人真的就不适合喝牛奶吗???

    前段时间二虎发了个[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80815/1426785/]牛奶PK豆浆[/URL]的帖子,引发了大家广泛的讨论,很多板油都提到说营养学家说中国人更适合豆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中国人更适合豆浆而不是牛奶。是因为中国人一直没有喝牛奶的习惯从而导致相关消化系统不是很适合牛奶所致,还是根本上基因就不行。如果从小就开始喂牛奶,会不会是中国人也是和喝牛奶。到底是中国人根本上就不能喝牛奶,还是中国人没养成喝牛奶的习惯所以只是在开始喝牛奶的时候有点不习惯。就像都是中国人,北方更习惯于面食,南方更习惯于大米。一个在南方生活久了的人到北方会不习惯那里的饮食,如果一个南方小孩一开始就出生北方,那他会不会习惯那里的饮食?如果以后再回到南方,会不会反而不适应南方的饮食习惯。

  • 【转帖】熊猫快报--中国奶协:应建立原料奶第三方检测制度

    新华网哈尔滨9月11日电(记者 王春雨)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日前在哈尔滨表示,原料奶质量的好坏,既影响乳制品质量的优劣,又涉及奶农的经济利益,因此应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加强对原料奶质量监控,提高乳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 刘成果说,原料奶质量参差不齐是我国奶牛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原料奶中,细菌总数超标、乳脂肪和乳蛋白等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原料奶细菌数超标,不利于进行巴氏杀菌乳生产,乳品企业为安全起见,在巴氏杀菌乳生产过程中提高杀菌温度并延长加热时间,造成所谓的“超巴氏奶”。有些原料奶抗生素含量不符合标准,不利于进行酸奶生产,利用这种原料奶加工酸奶,发酵不好,酸奶的组织状态差,口感差。 刘成果认为,目前,我国原料奶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用奶旺季,降低原料奶质量标准,抢夺奶源。用奶淡季,压级压价,限收原料奶,造成原料奶市场混乱,质量得不到保证。 刘成果建议,应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机构,这实际上是加工企业与奶农之间的利益调节机制,可将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交乳品企业按质定价,并实行矛盾仲裁。

  • 澳大利亚乳品公司Norco开始向中国出口鲜奶

    澳大利亚乳品公司Norco开始向中国出口鲜奶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当部分乳品公司注重出口高利润与高附加值的配方奶粉等产品时,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地区诺可(Norco)公司则瞄准中国快速增长的中产阶层,开始向中国出口鲜奶。   该公司直接向上海空运新鲜牛奶,一周出口的牛奶约为1.6万升,价格在8到9澳元一升,在3月曾进行试运作,出口了1000升牛奶。目前中国的需求正在增长,大约每两周就增加四个中国客户。   诺可总裁凯利(BrettKelly)称,我们的市场目标是中国的中产阶级。他们受过良好教育,经济富裕,非常注重产品质量。   诺可希望未来12个月出口到中国的新鲜牛奶总计达到2000万升,这占公司总产量的10%。诺可现在发送到中国的牛奶用商业客机运输,一旦出口量达到2000万升,就必须包机运输。   凯利还表示,我们在稳步建立着未来12个月的目标。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可行的、可持续的市场。   在澳大利亚超市大打价格战,推出一澳元一升的低价牛奶后,澳奶农开始向中国出口牛奶,已历时四年。   澳大利亚农业部长乔伊斯(BarnabyJoyce)称赞诺可的做法,他说,这可能会终止本土一澳元一升牛奶的局面,因为更多的奶农会选择把牛奶出口海外,而不是销往国内市场。

  • 【讨论】乳业新国标,给奶业带来进步还是倒退?——有人说奶业倒退了25年

    乳业新国标刚制定不久,就遭受业内的质疑,问责之声此起彼伏~让很多人发出了以下感慨:[color=#d40a00][b] 乳业新国标是进步,还是倒退,是个问题[/b]  [b]是保护消费者,还是保护奶农,是个问题[/b]  [b]是受制于现实,还是鼓励先进,也是个问题[/b]  细菌含量超出国外数十倍的原奶,用还是不用?  蛋白质含量远低正常标准的原奶,用还是不用?  炎症缠身的病体奶牛挤出的原奶,用还是不用?[/color][b][color=#d6006d][size=4]你觉得新国标导致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新国标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欢迎前来讨论~===================================================[/size][/color]相关报道:[/b]乳业新国标怎么了?官方语境中的共识之下,究竟掩盖着什么样的秘密和争议?  [b]一夜退回25年[/b]  现在的中国原奶质量,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了  [u][color=#0021b0]问题出在了乳业新国标的分支“生乳安全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的设定上。[/color][/u]  三鹿事件中,元凶三聚氰胺正是在生乳环节添加,而添加的最直接动机就是增加蛋白含量,可见这些指标的生死攸关。  一直以来,对于生乳(又称鲜乳,生鲜乳),中国奶业从不乏标准,引用最频的当是1986年农业部颁发的收购标准,以及2003年卫生部的鲜乳卫生标准。  三鹿事件后,奶业标准混乱之弊屡被提及,并一度成为反思所向。2009年初,清理原有乳业标准,再造新国标,即已启动,卫生部受托领衔。  然而,对照两份旧有的生乳标准,在蛋白含量上却难得一致,均系2.95%(即100克生乳含2.95克乳蛋白),菌落总数(通俗理解就是细菌含量)亦呈从严之势,从原有的最低容许每毫升400万提升至50万。  三鹿垮台后,国务院紧急出台《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在反思中尤为提及“对生鲜乳及乳制品(以下统称乳品)质量监管存在严重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上溯一年,2007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更是明确要求“把提高原奶质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原料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降低菌落总数”。  前有国家指导思想,后经三鹿事件血般教训,太多人坚信,新国标必将更趋严格生乳细分指标,以构筑乳业的第一道安全之门。  然而,2010年4月,等到千呼万唤的新国标正式颁布,年近八旬的原国家乳制品订标组副组长曾寿瀛,难抑惊诧,“这简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  若单纯从数值上看,甚至连25年前都不如了,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下调至200万,均为历史新低。在丹麦,在新西兰,在几乎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标准都至少在3.0以上,而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更是严至中国的数十倍。“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标准放低至此?二十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历史经验,为什么骤然被推翻?”曾感慨,“现在的中国原奶质量,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低了。”  此外,一度呼声颇高的体细胞标准,也未出现在终稿中。体细胞,是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上早已通行,“不设此标准,新国标开宗明义的生乳应来自‘健康乳畜’的定义几乎是一纸空文。  立足于国情的政府,立足于利益的企业,乳业新国标集众多“智慧”,却被指一夜倒退25年。 (梁伟驰/图)

  • 小米中国人的安睡牛奶

    小米被誉为“中国人的安睡牛奶”,它富含色氨酸,有助于改善睡眠。它还含有胡萝卜素,这种物质可以在人体转化成维生素A,一方面能提高暗视力,另一方面能防止眼睛干燥,缓解视疲劳。

  • 【转帖】温家宝称为曼德尔森喝中国牛奶感动

    温家宝称为曼德尔森喝中国牛奶感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 17:41 新华网  温家宝:中国会迅速提出振兴整个食品业的规划   新华网天津9月27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下午出席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在回答有关中国食品安全生产监管的问题时,温家宝表示,中国会迅速提出振兴整个食品业的规划。以下是答问内容:  提问:您在演讲中提到,您曾经经历了很多挑战,中国经济也经历了很多挑战,比如说中国经历了雪灾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您在面临这样的挑战中表现出的领导力、决断力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很钦佩。现在,全世界正在面临一场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面临国内高通胀和全球经济下滑的挑战。您从中得到了哪些经验,如何应对目前的挑战?   温家宝:今年对中国来说确实是不平凡的一年,可以说有喜有悲,甚至不夸张地说,有大喜大悲。这对于全国人民和我们政府都是严峻地考验。在遇到灾难和困难面前,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勇于面对,毫无退缩,并且能够及时地采取果断措施。   在灾难面前,我们的民族确实表现出了自强不息、独立不惧、努力奋斗的精神。正如我常讲的,他们从灾难中失去的总会得到应有的补偿。最近,我们面前遇到两个问题,从国际上来讲,就是我方才讲的,国际出现的金融动荡和经济问题,我们必须善加应对;我们必须在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必须克服经济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使经济有序发展;我们必须注意节能、环保以提高应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能力。这些总使我默念一句话,就是在位不避难,知难不难。只要我们正确政策得当,把人民团结起来,我想我们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   [color=#00008B]我们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其实许多企业家方才也问了,就是最近我们出现的问题奶粉事件。这从一个方面暴露出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在生产监管环节还有许多问题,也暴露出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尤其重视企业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这个问题还没过去,但请各位企业家相信,我们会迅速提出振兴中国整个食品业的规划。不仅是食品,更不仅是奶制品,使整个中国制造成为中国人放心、世界人民放心、有信誉的产品。我在位一天,我一定能和我的政府一起带领人民走过这段艰难的历程。   昨天我在凤凰电视看到曼德尔森先生,不知道他今天在没有。他喝了一杯中国的牛奶,以表示他对中国产品的信任,我心里非常感动。因为他看到的不仅是眼前,而是未来。中国发现这个问题没有丝毫掩盖,我们坦诚面对,而且勇敢加以解决,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我相信我们绝不会让在座的企业家失望,也不会让我们的人民以至世界人民失望。 [/colo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