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经济

仪器信息网中国经济专题为您整合中国经济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经济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经济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经济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经济话题讨论。

中国经济相关的论坛

  • 【转帖】郎咸平:2008中国经济走势

    时间:2008年3月9日 合肥市稻香楼宾馆东楼礼堂    [主持人] 现场的各位,今天我们还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最高级的首席讲座教授郎咸平先生。他马上要为我们做题为“2008中国经济走势的演讲”。 现在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郎咸平教授发表演讲,有请!〔掌声〕      [郎咸平] 各位来宾、各位网友,很高兴今天能够在合肥和大家共同分享我对2008年经济形势的展望心得。我相信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应该会对各位网民和现场的来宾造成心灵上的莫大的震撼。整个中央调控的思维,从过去的适度紧缩到今天的紧缩。在这我必须先做一个表态,那就是我个人也同意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思维。我认为宏观调控在今天这种国际局势非常混乱的情况之下,显得更有必要。但我今天演讲的目的,不是谈“宏观调控”的目标,而是谈什么?宏观调控的最适当路径选择。      [郎咸平] 在宏观调控目标统一的情况之下,我个人对于宏观调控、金融参数等等路径选择,我有个人的一些不同看法。我也希望今天的演讲,能够给政府提供一些比较有帮助的新思维。 各位回顾一下最近发表的一些数据,到1月底为止70个城市的房价上升11%左右。而且到了1月底,我国信贷增长率和广义货币的增长率高达16%-18%之间。可以说也创了去年以来的新高。      我请大家思考一下,经过如此严格的宏观调控之下,我们的广义货币增长率和信贷规模的增长率,竟然如此之高。我想请问各位,这些钱去了哪里?那么再请各位一下你周边的朋友,如果他们是做制造业的话,你可以想象他们的日子有多难过。我在去年年初就曾经提过:制造业在2007年情况非常恶劣,整个制造业的利润率应该是2%。到了08年情况只会持续恶化,而不会有所改进。我这番言论当时听起来似乎挺刺耳的,可是1月底所公布的实际数据显示,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而且我去年在几个地方发言动谈到几个新的理论。那就是这个地区房价为何如此走高?不是这个地区的经济环境变得更好了,而是这个地区的经济环境变得更坏。以深圳为例,深圳的房价去年翻了两三番,如果到现在你还以为深圳地区经济持续走高的话呢。我会告诉你大错特错。我的理论非常清楚,深圳房价如此之高,是因为经济持续恶化,尤其是企业家所面临的投资营商环境持续恶化。所以企业家不想干了,把公司关了,或者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抽出来打入楼市形成楼市泡沫。1 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判断依然是正确的。也就是深圳地区大批制造业倒闭。而在倒闭的当儿,抽出大量自己打入楼市,导致深圳楼市出现大量泡沫现象。      [郎咸平]在演讲的一开始,我就说了,这些钱去了哪里?我们的货币增长率没有减缓,但是没有民营企业拿不到实惠。我07年底在河南演讲的时候,有几个大企业跟我们沟通。他们的流动资金平均被抽回了三分之二。抽回的资金用到哪里去了呢?这题目听起来很难。实际上在去年年初,我已经给了各位一个答案。那就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各位所想象的一元经济的时代。这话什么意思?今天中国经济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过热,也不是简单的企业家所想象的过冷。中国的经济形势,以我在去年年初的话,那就是中国经济是一个全世界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二元经济环境。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同时存在过热、同时存在过冷。      中国的经济形势,以我在去年年初的话,那就是中国经济是一个全世界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二元经济环境。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同时存在过热、同时存在过冷。这是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我个人所发表的新理论。在今年1月底数据公布之后,证明我的结论是正确的。那就是16%-18%的货币增长率,这么高的货币增长率信贷规模去了哪里?基本上、大部分去了过热的部门。      哪些部门是过热的?那就要看这个资金去哪里了?按照我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宏观调控的压力之下。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举个例子。对银行的授信规模。你每放出100万的贷款,必须购买一倍到三倍的央行票据。就是严格限制你的贷款。沿海地区的银行在这种压力之下,除了向西部地区银行拆借资金之外,同时向民营企业大量收回资金。做什么?贷方给地方政府以及国营企业。所以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它所面临的投资营商环境,会因为银行的这种举动而更加艰难。这也就是我所谓的投资营商环境持续恶化。而这笔钱去了哪里?去了地方政府的公共建设。      [郎咸平]什么叫二元经济?就是和地方政府推动公共建设有关的部门是过热的,而民营企业部门大部分是过冷的。这就是我所谓的二元经济。那么,在这种二元经济之下,由于宏观调控力度极大。逼迫银行向过冷的部门抽会资金,打入过热的部门。因此越调控、过冷部门更冷,而过热部门更热。这是一个银行所主导的资金逆流债现象。      可是这是第一种现象。第二种现象是处在过冷部门的企业家,由于本身的投资营商环境急剧恶化,他自己也不想干了。他做什么呢?两个路径:第一个,自己本身把资金拿出来不做投资了,投入过热部门去炒楼炒股去了。这是造成各地楼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内地许多经济学家所说的流动性过剩。根本不是。而是因为投资营商环境恶化,企业家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抽出来,打入过热部门炒楼、炒股去了。这是第一个现象。第二个现象,也是由于投资营商环境的现象,产生了“海尔现象”。像海尔这样的优质制造业也不想做制造业了。做什么呢?做房地产去了。这不是海尔一家,而是同时很多制造业进入地产业做地产开发。企业家本身将自己的资金由过冷的部门逆流转到了过热部门。      目前我看到两种情况,一个是在宏观调控下,银行抽会过冷部门的钱打入过热部门。第二个现象,民营企业家自己抽出资金由过冷的部门转入过热部门。在这种情况之下,08年的数据就是什么?过冷的部门更冷、而过热的部门更热。这也是为什么1月份房价上升11%,这也是为什么信贷规模以及广义货币增长率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因为资金去了过热的领域。 [郎咸平] 在这种二元经济环境之下,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个什么思维呢?在这我就想利用一点时间和各位谈一谈宏观经济学。但是各位请放心,虽然大家不一定有宏观经济学的背景知识。可是我讲课非常清楚,我能把最复杂的概念讲得非常简单。而不像有些学者,把简单的观念讲的非常复杂。      整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在美国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所念的宏观经济理论政策就是我们今天的宏观调控政策。美国大学一年级所念的经济学政策,就是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就是这么简单。通过这个大量收回过剩的流动性,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过热的现象。这个前提本身是没有错的。 那么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来宾,虽然这个前提是没有错的,如果今天中国经济的过热是由于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话呢,你就按照美国这个大学的一年级宏观教课书上的金融变数,就是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你就自然可以收回流动性,你就自然可以控制过热的情景。好的。我反问各位一下,如果原因不是流动性过剩呢?所以我们今天回归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过热。除了我以外的大部分学者说是:“流动性过剩。”我是完全反对,没有搞清楚状况。      不是流动性过剩,而是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投资环境急速恶化,所产生的二元经济。      而且这种二元经济的过热现象,是由于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推动建设所造成过热。过冷就是,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投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流动性过剩是个事实,但不是原因。你不断提高利率,不断提高银行准备金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四年来,宏观调控之下我国经济依然过热。而过热的部门不是全体,是少数和建设有关的部门是过热的。难道我们说,全世界所通用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错了吗? [郎咸平]那我会告诉各位,没错。为什么没有错呢?因为你念这种宏观经济学教科书本身不难,难在哪里呢?难在这本教科书的潜台词是什么?全世界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只有一个潜台词。      那就是这个经济必须是一元经济,它的金融变数才能有效。什么叫一元经济?像美国一样,一过热全国过热,一过冷全国过冷。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宏观调控才有效果。

  • 【转帖】三鹿事件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将远远超出预料

    三鹿事件中,我们注意到一个很诡异的现象:中国其他的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全部保持了沉默。没有一家企业敢于对三鹿的行为表示哪怕最低限度的愤慨,更没有一家企业,敢于出来为中国的民族奶业正名。这种沉默背后是什么呢?是不是做贼心虚?     奶制品企业和奶农互相攻击,他们到底谁是清白的,或者更可怕的是:他们或许都不清白?!     我们已经知道,美国早就对中国出口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进行了指责,这次更是彻底禁止一切中国大陆生产的奶份。这某种程度上证明,三鹿事件恐怕绝非偶发事件!     中国人什么都可以忍,但是没有人能故容忍让自己的孩子吃毒药!目前,超市的国产奶粉已经全部滞销,老百姓宁可勒紧腰带,也要给孩子买进口奶粉。     中国的奶制品企业,将面临一场解近毁灭性的打击!与此相关,中国的奶农,以及整个产业链条,将面临一场冰冷刺骨的寒冬。也许寒冬过后,没有几个人能生存下来。中国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奶制品行业,将面临毁于一旦的危险!而其破坏效应随着产业链条的传导和放射,将直接对中国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     中国的整个食品制造行业,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中国食品行业都将面临巨大的信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中国的整个农产品系统,将为此付出惨痛代价,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中国农产品都将面临巨大的信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中国整个制造业系统,将为此付出惨痛代价,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中国制造业都将面临巨大的信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在很长时间内,看到MADE IN CHINA,就会有人想起三聚氰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如此。     三鹿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将远远出乎意料,中国可能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来恢复自己的信誉。     此外,三鹿事件对国民精神和信心的打击也是难以计算的,落到股票市场上,就是会加重对中国前途,包括经济前途的悲观预期。     如果说三鹿之前中国股市的底部是1500点的话,那么三鹿之后,中国股市也许要到1000点寻求支撑

  • 中国经济林协会加工利用分会成立大会 暨首届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科技研讨会

    中国经济林协会加工利用分会成立大会 暨首届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科技研讨会

    [align=center][b]中国经济林协会 [/b][/align][align=center][b]关于召开中国经济林协会加工利用分会成立大会[/b][/align][align=center][b]暨首届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科技研讨会的通知[/b][/align]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林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延长经济林产业链,提高经济林产品加工附加值,掌握国内外经济林产品加工技术进展与动态,大力促进新技术、新成果应用转化,搭建生产、科技与企业对接平台,形成经济林产品加工行业优势,中国经济林协会决定成立中国经济林协会加工利用分会,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定于2018年12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中国经济林协会加工利用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科技研讨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b]一、时间地点[/b]时间:2018年12月20-22日。20日全天报到,21-22日会议。地点:北京市京燕饭店([color=#333333]石景山区石景山路29号[/color])[b]二、组织机构[/b]主办单位:中国经济林协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单位:中国经济林协会加工利用分会筹备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金玖盛国际会展有限公司。[b]三、参会人员[/b]1、中国经济林协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关领导2、从事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科研院所有关专家3、中国经济林协会加工利用分会会员4、有关企业、单位和人员[b]四、会议内容[/b](一)成立中国经济林协会加工利用分会,选举产生加工利用分会第一届理事会。(二)首届经济林产品加工科技利用研讨会。1、特邀报告(1)国内外林产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我国林产食品政策标准及发展布局;2、专题交流(1)经济林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营养保健与人体健康;(2)经济林食品化学及天然提取物的开发与应用;功能因子高效分离与纯化技术;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稳态化技术;(3)经济林食品加工利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经济林食品精深加工(营养及功能食品开发);副产物综合利用;(4)经济林食品的采收、分选与商品化处理及装备;干燥、贮藏、保鲜与冷链、物流技术及装备;自动化加工机械装备。(三)新技术、新产品展示1、新技术、新成果展示与推广;2、新产品(食品)品鉴、展示与推广;3、新装备、新仪器、新材料展览、展示。[b] 五、论文征集[/b]1、论文范围:经济林食品安全,功能成分、加工及装备科学技术领域相关的基础研究、工程技术、营养安全、专题综述、工艺技术、机械装备、分析检测、包装、冷链物流、技术应用等均可。将择优录用形成会议论文集。2、论文要求:文字数不超过6000字,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请用Word格式提交至电子信箱:739692322@qq.com 。3、截止时间:论文投稿截止2018年12月10日,以稿件收到时间为准。[b]六、费用标准[/b]普通代表1500元/人,学生1000元/人。包括会务费、大会资料、午餐、交流晚宴。联系方式报名联系人张杨 13552626928;报名邮箱:739692322@qq.com[align=center][img=,303,31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11015202382_1433_3453122_3.png!w303x314.jpg[/img][/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微信在线报名![/color][/b][/align][align=center][img=,450,24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011016052872_1317_3453122_3.jpg!w450x249.jpg[/img][/align]

  • 【转帖】中国经济是前所未有二元经济 郎咸平 2008.9.19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二元经济,而且是三七开的二元经济,我国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每一年GDP以10%的成长率增长的原因,就是二元经济的过热部门推动的,因此我们GDP的组成是非常扭曲的,超过一半都是固定资产,消费不到35%。因此,逼迫大量的出口,因此逼迫大量的积累外汇,因此人民币升值厉害。这个汇率的上升,打击到了二元经济过冷的部门,尤其是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   一个意义及其重大的新《劳动合同法》仓促推出,造成双输,又增加了压力,使得二元经济的过冷环节更冷。  宏观调控的错误,又打击了二元经济里面民营企业。在这个打击之下,会使得二元经济的资金流向由过冷的部门转向过热部门,使过热部门更热,过冷部门更冷,造成宏观调控失败。通货膨胀除了二元经济过热部门通胀以外,过冷部门也一样膨胀,再加上金融超限战,国际大宗物资价格不再是供求决定,而是国际炒家决定,现在这些物资进口到中国,是二元经济结构扭曲在一起,极难克服。  二元经济过热部门有膨胀,过冷部门,以猪肉为例一样膨胀,再加上今天的国际金融炒家操纵大宗物资的定价权,供求和需求没有用了,所以使得国际金融价格打涨,这几个力量使得通货膨胀严重。国际通货膨胀所显示的意义,使得我们走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金融超限战的时代,而我国的人才是不足的,在这个金融超限战之下,我举例来说,透过建行的改制,他们轻轻松松席卷了1300亿元,同时席卷了每一个支行20%的股权。  为什么我们制造业衰退?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国际产业链是错误的,我们在整个六加一产业里面只做了“一”,而没有做“六”,但是“六”创造了90%的价值,“一”只是创造了10%的价值,而现在我们越生产,美国越富裕,而且是九倍的富裕。我们的制造业怎么办?不能以过去的劳动密集为主要思考,因为整个产业链里面劳动成本已经不重要,那么你要怎么做?你必须从一进入到六的整合。所以短期之下,你要确保投资风险的降低,确保现金流的上升,中长期之下,要从一走到六,这才是我理解的产业升级,而品牌效应,只是产业链高效整合的必然结果。  今天的企业家难做,不仅进入到金融超限战,同时还有产业链的战争,这两个战争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由于产业链定位错误,价值本来就很低,因此就特别经不起风吹草动,我前面讲的汇率、新《劳动合同法》、宏观调控会使得产业链定位错误突然一起的爆发,使得我们出现了躲避百分之二三十的企业。  中国经济不是过热,而是二元经济环境,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过热的是对GDP有促进作用的行业、地方政府想极力推动的行业,如楼市。过冷的是民营制造业。  其实我们过去对于我们经济的理解都是错的,中国经济根本不是过热,也不是所说的过冷,而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二元经济环境,也就是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  我们以大家熟悉的GDP为例,这是非常畸形的GDP,和欧美相比非常奇怪的。我们以日本为例,他们的GDP组成是以消费为主的,为什么以消费为主?我想喝矿泉水就生产矿泉水,我穿衣服你生产衣服,这就很正常,因此他们GDP当中消费的比重是70%,而我们不是,我们的消费只有别人的一半,只有35%。那么我们的GDP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我告诉各位的,二元经济当中过热的基础建设工程拉动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GDP几乎超过一半都是你们看到的高楼大厦、桥梁高架等等,叫做固定资产投资,而消费只有35%,因此我们是一个消费力严重不足的国家。这就使我们浙江的做出口的企业要转内销更困难,因为我们国内的消费太少。  出口过多,使得我国出口减掉进口的贸易顺差惊人,而日本,他已经够惊人了,他们的比例占到了4.5%,我们更可怕,我们几乎是日本的两倍。大家知不知道造成深入结果?那就是外汇大量的积累,2007年12月突破1.5万亿美元,现在已经超过1.8万亿美元,过几天可能就达到2万亿,这一切都是流血的出口创造的必定积累的美元外汇。  这个新《劳动合同法》的推出,配合上面的汇率的上升,进一步打击了二元经济里面过冷民营企业部门,更不想干了。  但现在的宏观调控问题非常严重,那就是跟随着汇率上升,新《劳动合同法》的推出以后,宏观调控对于二元经济的打击是不可想象的。宏观调控什么意思?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问题不是这样的。在二元经济环境之下,宏观调控的推出将透过三个管道,使得我国经济进一步恶化。  第一管道,那就是在宏观调控的压力之下,银行从民营企业部门大量收回流动资金,然后打给过热的部门,比如地方政府,去搞开发去,去修桥铺路。这就是4年宏观调控下来,我国的信贷规模增长率和广义货币增长率依然维持在16%到18%的水平,而没有因为宏观调控下降。这是第一个管道无可避免的,使得资金从过冷的部门转到过热的部门,因此使得过冷的部门更冷,过热的部门更热。  第二个管道,那就是在汇率、新《劳动合同法》、宏观调控的压力之下,江浙、广东的企业家更做不下去了,尤其是出口导向型的,他们也不想干了,把很多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抽出来,从过冷的部门拿出,打到过热的部门,去炒楼、炒股。这个行为使得过冷的部门更缺资金,过热的部门资金更多,所以更热。  第三个管道,简称海尔现象,就是原先在过冷的部门做家电制造的工厂做不下去了,因为萧条,因此从过冷的部门拿出大量的资金到过热部门自己做开发商,这种现象非常明显。第三个管道也同样的使得资金从过冷的部门流到过热的部门。  第一个管道通过银行,第二、三管道是企业家自己的行为,这三个管道都不可避免的使得资金从过冷的部门转到过热的部门,所以过冷的部门更冷,更热的部门更热,而使得的4年宏观调控失败,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这个股市、楼市的泡沫,就是敲响了制造业的警钟,回光返照。所以今年的股价、楼价的下跌,你不感到忧心忡忡吗?因为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制造业产生重大的危机。  最近党中央的领导到江浙、到广东视察,我个人非常认可,因为我希望各级领导干部能够真正的下基层,去了解我国制造业出了什么问题,不要简单的用宏观调控政策来应对,因为我国经济太复杂,它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二元经济环境!  如果网友朋友们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可以到我的官方网站(http://www.jsmedia.tv/bbs/viewthread.php?tid=24880&page=1&extra=page%3D1)和我交流、互动,我个人也很愿意与大家沟通。

  • [转帖]:中国经济学家们语录精辟

    中国经济学家们语录精粹   房地产是否有泡沫?什么叫小康,小康概念要拥有两套房,应该鼓励中国人购买两套房,在家住一套,出去休假时住另一套。房价涨得快是正常现象,说明居民的收入多了。以前投资的房产升值了,是好事。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如果有机会向总理建言,我一定要说“三个不要轻言”,不要轻言经济过热,不要轻言房地产泡沫,也不要轻言人民币升值。中国现代化的标志是北大教授拥有轿车和别墅。   ——萧灼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保守地说,今后10年,中国的大城市,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南京,房价要涨3倍;大胆地说,10年房价要涨5倍以上。   ——王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研究员、常务副秘书长)   说房地产炒过头,那是胡话。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注:欧美的百姓用收入的30%购买房产,中国百姓却要付出70%。整个2004年,内地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4.4%,涨幅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价格上涨15.2%。萧灼基并没有别墅,王建、李扬说此话时是2005年1月,不到半年,房价应声而落。   国有资产怎样改制?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把企业财产经营权改为“法人财产权”,国有企业的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应该用就业促进就业,因为有一批人就业了,赚了钱他马上会花掉,另外的人就有了赚钱的机会。   ——厉以宁   许多国有资产是冰棍,不用也会自然消失的,只有运作起来才会产生效益。管理层收购国企,实现了产权和管理权合一的效果。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和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   国有企业迟早要卖。既然如此,得先卖效益好的,不然,以后效益不好就没人要了。   ——樊纲(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京城四少”之一)   不妨把这些公共财产看成无主之物,谁先把它拿来卖,这公共财产的产权就算他的。你如果正好当一家国有企业的厂长,就可以和主管部门合伙把这家工厂卖给有钱人,产权就变成私有了。   ——盛洪(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第一,应将属于政府或者国有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平均分发给中国的人民。这些股票大约价值每人4000元人民币。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这些钱相当于三年的收入。   第二,大型国有企业(比如银行、铁路、电讯、水利和采矿公司)应该尽快上市。尤其是那些拥有采矿权的公司上市时应该包含采矿权,并且地方政府不应该把这些采矿权出让给新的公司。上市后,这些公司可能价值每人1500元人民币。这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家庭又一年的收入。   ——谢国忠(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注:按照张、厉、樊、盛等人的“靓女先嫁论”、“冰棍论”、“烂苹果论”、“吐唾沫论”和“社会财富向精英倾斜论”,20多年来有数以万亿元计的国有资产流失,即全国男女老少平均每人至少被剥削去7000多元,3000万出生于1940-1950年代的工人下岗。很短时间内,将近90%的中小国企实现了私有化,或者说,流进了私人腰包。而谢国忠将国有资产全民平分的做法全世界绝无先例,也不可能有。   腐败是否有理?既然掌握公共权力进行公益决策的人不肯轻易放弃和交出他们的权力,而改革又不能从其手中强夺,就只能通过腐败与贿赂的钱权交易的方法进行购买。改革要利用腐败和贿赂,以便减少权力转移和再分配的障碍。腐败和贿赂成为权力和利益转移及再分配的一个可行的途径和桥梁,是改革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剂,在这方面的花费,实际上是走向市场经济的买路钱,构成改革的成本费。   ——张曙光(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反腐败力度在把握适当、要非常适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适当,间接带来的负效应也非常大。   ——张维迎   以资产换特权,促进私有化。我曾对中央政府说,最好干脆给这些人一大笔钱,把这些权力买下来,叫他们以后再不要利用这些权力了。中国最上层没有什么贪污腐化,下面却有数不尽的贪污腐化。   ——张五常(香港大学教授)   改革初始,只有权力没有市场……前半部分:权力创造市场……金融资本阶段在性质上是资本发展的最后阶段,只差一个国际化没有完成。至此中国体制转轨的任务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前半段──以权力创造市场;中国旧体制下积累的财富基本转移完毕,中央政府直接能够控制的资源不多了……后半部分:权力退出市场;中国改革的前一半任务就算基本完成,应该开始后一半:权力退出市场,健全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   ——杨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注:根据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的2002年的一篇论文统计(1999~2001年):党政机关一把手们每年从国库里盗走GDP的14.2%~14.9%,9875亿—12570亿元之间,是我国4亿多农民一年的纯收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是2002年全国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2640亿元的近4倍!而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专家表示,普遍存在的严重腐败正成为中国社会不满的一个重要源头。   中国的贫富差距大吗?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有希望。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我要为富人说话,不是为了讨好富人。今天有些人骂富人,好像是给穷人出气,其实他们是害了穷人。杀富济不了贫,穷人应该将富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哥穿新衣小弟穿旧衣,天经地义。将基尼系数农村城市分开计算,这样中国贫富分化就不严重了。农民有望进入社会中产者阶层。中国农民不要害怕当中产阶级。   ——厉以宁   只要抓总量增加。不必管分配。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张维迎   农民大转移很快就可以实现。日本明治维新和台湾地区的历史可以佐证。   ——张五常   “十一五”期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有助于激活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有助于解决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问题。农村的消费空间相当大。我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而它的消费水平却远远低于城市的消费水平。从具体指标看,例如一些消费品等,农村还有相当大的消费空间。使穷人收入增加的速度高于富人收入增加的速度,这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因为城里也出现了穷人,才有了收入分配不公。不应该有仇富心理。目前我国个税征收有很多漏洞,以至于一些富人并没有按章纳税。因此,我们要完善目前的征税体系,而不是说我们应该用征税的方式缩小贫富差距。   ——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 【分享】achemasia  趋势报告--中国经济形势:继续保持增长且未出现过热现象

    资料来源:www achemasia de trend reports[font=Symbol][size=3][/size][/font][font=宋体]中国经济看来已安然度过危机[/font][font=Arial][/font][font=Symbol] [/font][font=宋体]政府经济刺激方案消弭出口亏损[/font][font=Arial][/font][size=3][font=宋体]经济结构的转变继续为投资与合作提供良好机会[/font][/size][font=宋体]当下,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像中国一样受到全球瞩目。政治家、商界领袖和媒体在寻找复苏的迹象,因为这有可能是世界经济发出的信号。同时,那些出口国家,如德国,都希望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国家能够助本国经济一臂之力。[/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至少表面看来,中国经济已安然度过危机。按照中国政府的报告,[/font][font=Arial]2009[/font][font=宋体]年经济增长为[/font][font=Arial]8.7%[/font][font=宋体],大大超出了原先预计的[/font][font=Arial]7%[/font][font=宋体],由此成为本年度世界出口冠军。[/font][font=Arial]2009[/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Arial]12[/font][font=宋体]月,出口在出现连续[/font][font=Arial]14[/font][font=宋体]个月的萎缩后,首次增长了[/font][font=Arial]18%[/font][font=宋体]。当然,整体的增长主要还是源于国内市场。[/font][font=Arial]2009[/font][font=宋体]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共增长了[/font][font=Arial]7.7%[/font][font=宋体]。其中,有[/font][font=Arial]4[/font][font=宋体]个百分点由消费拉动,[/font][font=Arial]7.3[/font][font=宋体]个百分点归功于投资,出口下滑则造成了[/font][font=Arial]3.6[/font][font=宋体]个百分点的负增长。进口方面也表明,国内需求发挥出比以往更加强劲的作用。[/font][font=Arial]2009[/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Arial]12[/font][font=宋体]月进口增长了[/font][font=Arial]56%[/font][font=宋体]。中国不再是延展了的西方工作台,而日益变身为销售市场。中国经济由此也对欧洲和全球经济起到稳定作用:[/font][font=Arial]2009[/font][font=宋体]年第二季度德国对华出口与上一季度相比增长了[/font][font=Arial]13.4%[/font][font=宋体]。总体来看,至少部分抵消了德国和其他亚洲伙伴贸易中出现的大幅下滑。[/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具体数字表明,中国国内的销售不仅仅依赖于投资,消费市场也在迅速赢得一席之地。[/font][font=Arial]2009[/font][font=宋体]年汽车销售增长超过了[/font][font=Arial]52%[/font][font=宋体],达到[/font][font=Arial]1030[/font][font=宋体]万辆。中国如今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font][font=Arial]2009[/font][font=宋体]年前[/font][font=Arial]9[/font][font=宋体]个月,零售业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font][font=Arial]15.9%[/font][font=宋体]。不过,专家也指出,和其他国家的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若想发挥出同样的经济作用,尚有很长的路要走。私人消费在过去几年间虽然足足增长了[/font][font=Arial]8%[/font][font=宋体],但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却高达[/font][font=Arial]12%[/font][font=宋体]。在[/font][font=Arial]2008[/font][font=宋体]年的经济产出中,消费所占比例为[/font][font=Arial]35.5%[/font][font=宋体]。相比之下,美国达到[/font][font=Arial]70.1%[/font][font=宋体],而在新兴经济国家印度,这一数字为[/font][font=Arial]54.7%[/font][font=宋体]。[/font]

  • 利益之链少不得责任之魂(中国经济报)

    过了冬至,开始“数九”。近几天北方的大幅降温伴随着降雪,更增添了一份冬日气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方城市里大雪刚停,马路上热火朝天的除雪场面便成了一道风景:不同单位职工拿着扫帚扛着铁锹,“各扫门前雪”。大家共同努力,既改善了环境,又锻炼了身体,人们可能不太在意,受益良多还有精神上的充实。  时过境迁,如今的街头除雪,效率和质量皆不逊于、甚至超过了从前的群众劳动。经济发展、城市扩容、人口流动、分工细化,带来了生产方式剧变,我们也不必再沿袭从前的生活模式。不过,专业化分工遍地开花,同时使产业链迅速扩大,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产生的距离越来越远,由于回溯体系不健全,我们并不知道吃下的一粒米还有多少农药残留,也不知道喝下的某一批次蒙牛纯牛奶是否会黄曲霉毒素超标。  对于这些产品的约束主要来自于监督和惩罚机制。假如机制足够健全,企业的责任就可以精确追溯,其无视食品安全付出的代价高到难以承受,自然会站在与消费者相同的立场之上,责任与逐利也可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统一。而目前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凸显出,我们只在形式上逐步实现了市场经济的专业化分工,而其背后的交易准则还未真正建立,以至于缺少诚信的基础。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重新制订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成为共识。新国标出台后,标准偏低引起舆论哗然,《人民日报》还曾刊文质疑新国标被国内部分乳企“绑架”:在乳品新标准制订过程中,一些参与专家称,“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今年4月,中国奶业协会发出倡议,“保食品安全,不哄抬物价”。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年终岁尾,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三元、伊利两家奶业巨头计划部分乳制品从明年元旦起开始涨价,有形成“价格联盟”之嫌。  中国乳业这一年的波澜不断,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诸多不易。即便在这样一个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里,生产链条某环节的监督保障缺失、大企业操纵市场等情况也会时常出现,制约发展。

  • 【资料】熊猫快报--中国面对低碳经济的调整

    发布时间:2008年8月19日 英国提出到2050年建成低碳经济社会;日本正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德国环保技术产业有望在2020年赶超传统制造业,成为该国主导产业;美国投入巨资研发从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到二氧化碳零排放发电厂等环保技术…… 尽管对普通百姓来说,“低碳经济”是个有些陌生的词汇,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新趋势,并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行动。 “其实,目前,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于低碳经济,北京大学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世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同样,从2001年起就开始介入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领域的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东也告诉记者,目前,低碳经济还处在概念阶段,国际体系还没有形成。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庄贵阳告诉记者,“低碳经济”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文献里就有,但是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2003年英国的白皮书里提出这个概念之后,才开始流行起来。2007年,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研究全球变暖应对之策的热门词汇。 “传统能源大量使用造成的温室气体高排放,对世界范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威胁,使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压力和挑战。发展低碳能源以取代传统高碳能源,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庄贵阳说。 中国面对低碳经济的调整 早在2006年初,为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所有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要在2006年3月以前彻底清除。随后,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小排量汽车行驶线路方面的限制基本被解除。 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更是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此后,中国政府开始付诸行动,一个重要例证就是,2007年12月26日发表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不再提以煤炭为主,而是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008年,在“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今年初,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在政策激励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开始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低碳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数以亿计的资金也被吸引到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8月1日,国际非赢利机构气候组织(TheClimateGroup)发布的一份题为《中国的清洁革命》报告如是说。 低碳经济是发展模式的选择 国际气候组织发布的这个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低碳经济目前在中国的状况。 据记者了解,就在8月,包括山东、湖北等在内的省市纷纷核准了风电场项目,并加快了风电机组的生产,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新能源。 “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中国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发展思路。”庄贵阳说。 在记者的采访中,大家一致肯定了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的积极意义,然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中国应该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发展低碳经济,每个国家的应对策略不一样,也存在发展的风险,所以一定要优先发展低碳经济,如果没有提前做准备,将来的代价可能会更大。”清华大学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李政认为,中国应该提前做准备,发挥优势。 张世秋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所以,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一是国家要有发展战略的导向、政策、意愿;二是政府出台的政策要对低碳经济有倾斜性。”张世秋说。 ——信息来源:新浪

  • 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调低到7.5%是否可缓解环保与发展的矛盾

    温家宝总理指出,这次将多年来8%以上的中国经济增速调低到7.5%,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真正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真正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走到一条节约资源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正确道路上来,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最终惠及百姓的民生。++++++++++++++++++++++++++++++++++++++++++++++++++++++++++++++++++++++++++++++++++++++++++++++++++++++ 各位谈谈,地方政府会不会因经济指标压力小一点,转而加重环保呢?

  • 【转帖】“环境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如果学西方那种“吃法”,那么中国还没“吃饱”就要提前为生态环境付账今年,“环境”已是无可争议的关键词。有人说,环境污染是任何一个致力于现代化的国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有人说,环境保护是一个后现代的命题,即富裕国度富裕民众“吃饱了”以后提出的更高需求。我本来也同意。但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学西方那种“吃法”,那么中国还没“吃饱”就要提前为生态环境付账。因为中国的人均资源少、环境容量小,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发展的路子;因为那些发达国家早已制订好了有利于他们的各项国际规则,使中国的污染成本不能像他们当初那样转移出去,只能自己硬扛;因为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更非帝国主义,不能搞生态殖民主义。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人民,也要对世界人民负责。我们只能在人均3000美元时提前解决环境问题。况且,解决环境问题也为中国各项变革提供了试验田。因为环境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几乎囊括了这个时代中所遇到的绝大部分信息,是一个大转型社会的缩影。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期制度的办法一个大国发展需要有个魂,科学发展观就是魂;有了魂就需要有个方向,这便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方向就需要有行动机制去完成,这便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现行的法律与体制进行的变革;而支撑这一变革、贯彻这一理念的,是一套新政策。环境经济政策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它以内化环境成本为原则,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基于环境资源利益的调整,从而建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外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环境经济政策包括: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如排污收费;用于环境基础设施的政策,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如生态补偿和区域公平。若根据政策类型分,环境经济政策又包括:市场创建手段,如排污交易;环境税费政策,如环境税、排污收费、使用者收费等;金融和资本市场手段,如绿色信贷、绿色保险;财政激励手段,如对环保技术开发和使用给予财政补贴;当然还有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手段等等。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期制度的办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经济政策对中央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施至关重要。  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使我们比发达国家更迫切需要出台环境经济政策从发达国家的实践历程可以看出,建立和实施一套全方位、多领域、全局性的宏观环境经济政策,能以较低的成本达到有效控制污染的目的。目前,世界各国总结出来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基于两类理论:第一类是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即“科斯手段”,认为明晰产权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要。第二类是基于福利经济学观点,即“庇古手段”,认为税收收费制度非常重要。综合来看,各国的环境经济政策都具有几个共性:其一,普遍体现为一种政府对经济间接的宏观调控。通过确定和改变市场游戏规则来影响污染者的经济利益,调动污染者治污的积极性,让污染者也来承担改善环境的责任。其二,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利用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不得不自愿减少污染的目的,而不是事后。其三,政府部门间在环境问题上的政策协调越来越紧密,都倾向一种混合的管理制度。随着环境政策纳入到能源、交通、工业、农业部门的政策中,环境政策与部门宏观发展政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客观上把经济手段与行政监管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其四,逐步从“秋后算账”向“全程监控”转变。这种转变使得某些类型的经济手段,如产品收费、注册管理费、清洁技术开发的补贴和押金制度等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使我们比发达国家更迫切需要出台环境经济政策。况且,发达国家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已摆在那里。而我国目前环境经济手段很少,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政策体系。原因之一是没算好两笔账。一笔是照目前高能耗、高污染的模式发展下去,也就是不实行环境经济新政策,我们重化工业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还将付出多少环境资源代价?第二笔是实行了环境经济新政策后,我们的GDP增长速度要下降多少?政策实施和增长模式转型成本到底有多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否承受得起?算不清这两笔账:决策起来就少了些科学依据。两赢的道路变成了两难的选择。好在环境恶化的形势即便不用数字,只凭眼睛也能看到。形势不允许我们在“万事俱备”下再去实施那些理想的环境经济政策,只能边算账、边研究、边试点、边总结,联合各方力量,全面推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框架。 推行环境经济政策,不仅对中国环保事业有重大意义,也为中国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应先建立哪些环境经济政策?这里简单谈一下。一是实行绿色税收,就能通过税收的“胡萝卜”和“大棒”来奖善惩恶。二是加强环境收费力度。彻底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状。三是建立绿色资本市场,斩断污染者的资金链条。这方面我们已经与人民银行证监会发布了相关基础性文件。四是生态补偿试点,为中国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奠定基础。五是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力量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六是完善绿色贸易。在西方国家普遍设立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势下,我国的贸易政策应该做出相应调整。七是建立绿色保险。用市场手段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为企业、公众和政府提供一个符合三方共同利益的政策平台。以上粗略介绍的七项政策,在国内外学术界、各相关部门都已经反复探讨过,不是什么新东西。但是在我国政策实践中却迟迟没有推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和各个地区之间的权能和利益调整。当理论的前瞻性与分割管理体制下的利益格局发生冲突时,环境经济政策就难免“知易行难”。因此,我现在谈环境经济政策,不只是要做一个理论研究,更是想呼吁各部门建立节能减排新政策的联合研究机制。仅仅因为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利益,而使有利于更大公共利益的政策实施受到阻碍,这种事并不少见。政策没有推行虽令人遗憾,但更值得深思的是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深层原因。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中国的国际形象不能等,国家的政治稳定不能等,社会和谐不能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等,人民的生命健康不能等。推行环境经济政策,不仅对中国环保事业有重大意义,也为中国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将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标志。以绿色为导向的市场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将培育造就担当绿色责任的企业;以绿色为导向的社会是成熟的公民社会,将培育造就担当绿色参与的公民;以绿色为导向的政府是成熟的执政主体,将培育造就担当绿色执政的官员。以绿色为导向的市场、社会和政府将构成绿色责任、绿色参与、绿色执政的有机主体,将构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巨大合力。“绿色中国”有望实现。(作者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 《经济学人》:中国能否快速治理污染

    导读:最新一期《经济学人》于8月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中国能否快速治理污染》。中国有害气体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如果能尽快治理污染,不仅对中国自己,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都是福音。   1918年,珀西-比希-雪莱说:“伦敦就像一座地狱——拥挤不堪、乌烟瘴气。”如今用这句话形容中国的很多城市非常合适,同英国19世纪初一样,中国现在正经历一个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对财富的追求超过了对干净空气的渴望,然而迟早中国也会像英国那样开始治理污染。   如果中国仅是简单遵循富裕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来摆脱贫困的话,人们没什么可担心的(你生活在某个地狱城市除外)。但两个原因使情况完全不同。首先是时间,英国工业加速发展的时候,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和过去几千年没什么不同,而如今已经提高了1.5倍,离450PPM不远了,这是很多科学家公认的危险水平。其次是地点,中国太大了、经济增速又太快了,它对世界的影响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任何国家。   中国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首先影响生活在附近的人。2013年1月,北京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含量超过WHO规定的安全标准的40倍。中国十分之一的农田被化学物质或重金属污染,一半以上的城市供水不适合用于清洁,更不要说饮用。在北方,空气污染使得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了五年半。   这一切引发了全国范围内普遍的不满,甚至在中产阶级中出现了“避邻主义”。政府也对此忧心忡忡,除了行政干预外,中国还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治理污染。据说今后五年,中国将斥资2570亿美元改善空气质量,相当于香港全年的GDP,国防预算的两倍,即便按照中国的标准而言,这也是大手笔。   治理地方污染是中国自己的事,但是该国的排放物却影响全球,因为它们会污染大气,而大气是全球公共的资源。中国消耗全世界40-45%的煤炭、铜、钢铁、镍和锌,它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意味着对环境的影响更大。自1990年以来,中国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从20亿吨上升到了90亿吨,几乎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0%。中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几乎是美国的两倍,现在它已经不再简单的追赶西方的步伐了,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和欧洲的平均水平相当,即便刨去因出口而产生的碳排放,大约为四分之一,这个数目依然非常可观。   中国政府试图让人们注意到这些惊人的数字。中国削减了大公司单位产品的能耗数量,并且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产业,但是这些目标以及行政命令并不能有效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了实现经济目标、创造就业或增加产能等诸如此类的目的,官员和大国企负责人往往会达成某种默契。如今随着经济放缓,政府在降低环保目标、放松监管上的压力变得更大,国家领导也不得不对来自地方中层官员的压力给予回应。   如果中国不有效削减碳排放,那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其他国家减少更多的碳排放(这看上去不可能),要么想出别的办法来解决,这其中包括对大气进行改造的可能性以及投资其他耐高温的方法,比如培育耐旱作物。   但是说服中国减少碳排放并非不可能。气候变化对该国的影响非常大,从绝对数量而言,中国居住在海平线附近的人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它也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因此中国领导人知道需要有更有效的方式来做出改变。最显而易见的方法是征收碳排放税,这将比设定目标更加透明,也更少受到讨价还价的困扰。中国政府承诺要推出类似的政策,现在要抓紧落实。   尽管达成全球性的碳排放协议宣告破产,但西方国家仍应该以身作则,因为中国会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另外中国和美国通过达成双边协议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最近两国宣布减少氢氟碳化物(一种特别强效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碳捕捉和存储技术,减少重型车辆气体排放,这些都是好的开始。富裕国家还该出资帮助中国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因为在中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而每花费一美元产生的效益高于富裕国家。   世界各国无法忽视巨大的中国,因此中国必须重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像美国一样,它的国家政策将对世界产生影响。如果中国继续向大气排放污染物,那么中国人将和其他国家一起遭殃,而如果中国想对全球变暖做些什么,它就该降低排放量,这样所有人都会获益

  • 【转帖】经济转型、两化融合力助仪器仪表行业发展

    2011年,仪器仪表行业正式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在经过过去五年的发展,中国的仪器仪表行业取得了长足进展。而“十二五”期间,仪器仪表行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经济转型有利于仪器仪表业发展    1)工业化中后期机电制造业地位的相对上升    2)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向与仪控紧密结合的中高端发展    3)重视和突出高端设备制造使仪控技术发展再上议事日程    4)“节能减排”、绿色经济、自主创新、新型产业有力推动仪控装备的需求上升和技术发展    二、“两化融合”是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重要方针和必经之路,“两化融合”将长期提升对测控装备的需求    1)“两化融合”是时代特色的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的信息化    2)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基础和重要是生产过程信息化,包括: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PCS、MES、ERP、PIS、(单机及生产线)MES和ERP;PCS的提升和PIS产业的建立,PIS包括传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离散工业用测试设备,专用仪器测试设备。    三、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    1)制造业全球化由于受管理复杂度综合成本、市场变化及地域情况的影响,正由集中向分散,再向适度集中演变,而仪控长野的全球化又趋活跃,其中:    A、地域变化:东南亚、墨西哥、中国、中东欧    B、产品变化:由低档向有规模需求的中高档发展    C、模式变化:由组装为主的合资、独资向委托生产的外方为主,再向中方为主经营管理的模式发生变化。

  • 【讨论】房价会下降吗?中国的经济将何去何从?

    目前,中国的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股市大跌,楼市也在摇着降价的旗号,很多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下降了,但是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不降反升,国家各级政府采取了各种救市措施,国家还拿出了9000亿来建设廉租房和限价房,不仅如此,国家还出巨款来建设铁路等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银行更是连续几次降息.大家来谈谈未来2年中国的经济将会走什么样的路及房价将会怎么变化?

  • 【分享】 中国股市仆告

    沉痛哀悼: 伟大的国有集体民营资本代表、改革开放的最先进产物、中国经济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亚洲乃至全世 界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中国股市,因病医治无效,于公元2007年6月4日15时00分以全天下跌330.34点 的方式被腰斩,享年17岁。中国股市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戎马生涯的一生;是不断扩容不断圈钱不断壮大不断发展不断变脸的一生,为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自1990年 12月19日诞生以来,其白手起家,上窜下跳,奔走呼号,17年间发展了近2000家上市公司和10000万股民大军,最大程度上的充当了上市公司以及少数人的提款机,不仅圈走了N万亿的资金,而且以其自身的实践戳穿了“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的伪科学理论,得出了“稳步下跌是中国股市发展的坚强基石、急速扩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并丰富和发展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科学理论,为后世上市公司继续毫无节制的“圈钱运动 ”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在中国股市患病的4年期间,***、***、***、***等机构和重要人物纷纷前去探望,并对中国股市的治疗发表了各式各样的讲话和提供了各种治疗方案,但终究回天乏力。鉴于其过于痛楚和个人以及家庭的请求,医生决定对其实行腰斩,并给其注射了浓度千分之三的印花税注射液、 300亿单位的QFII口服片、银行加息注射液和风险提示试剂进行麻痹后,于当日收盘时实施腰斩。 明天中国股市集体停牌一天,进行股市的遗体告别,下周股民转投香港股市继续操作。 中国证券交易所治丧委员会 二零零七年六月四日下午15时三十分

  • 【转帖】中国人的八大危机!

    http://www.51xuewen.com/Blog/B_aShow.aspx?blog=fanxiang&ID=1724郎咸平:中国的八大危机之详解(转载) 2008-6-16 20:54:01 郎咸平:中国的八大危机之详解    时间:2007年11月16日下午 地点:上海衡山路小红楼  现场:中国日报五强联盟2007总裁年会    郎咸平:今天做这个演讲和以往不一样,今天特意准备了一份提纲,打破了传统。原因是,我很怕媒体报道这么重大问题的时候给我写错,所以把正确的提纲发给每个人,给你们一个提纲而提出我的看法。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我按照我们议程的要求谈一谈大家最关切的话题,也就是2007年我们的经济到底是怎么回事。在此我提出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在我谈这个话题之前我认为这个话题对我们传媒业是非常重要的。我可以这么讲,传媒在做报道的时候有没有把握住一个中心思想,我们对国家政策的推行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与其做一个纯粹的报道,不如集思广益尽采各家说法,这就是一个客观媒体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了配合我这个讲话,我今天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我想对我们中国经济的现状提出一个整合性的结论。今天对于大家所关切的宏观调控做个课题,我对于今天政府所推行的各项政策我有一个总结性的发言。我想利用一个中医的知识来解答,那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国经济就像得了肺炎一样,按中医的理论,治疗肺炎要用大凉,如果我们真用大凉很可能把这个病人治死掉,因为他体质是虚弱的,最好的方法先温补、固本,体质提上去之后最后才能用大凉来治疗肺炎。我们今天所有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金融政策本身,为什么解决不了泡沫的问题,通货膨胀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我前面讲的他在用大凉治疗肺炎。而我提出的方案是先固本,为了我阐释我的想法,我要根据八大危机一一来讨论。    第一大危机  是宏观调控的目标我认为是错误的,我们目前看到的股市楼市泡沫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政府讲的流动性过剩造成的吗?我认为是错的!      今天的中国整体情况非常复杂,不是一个简单的流动性过剩,我认为最有冲击力的原因是由于近几年来整个国家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因此我们企业家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挤压出来形成虚拟资金打入股市打入楼市。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第一笔资金——虚拟资金。第二笔资金就是在目前大面积腐败之下的腐败款大量进入楼市和股市,第三笔资金就是各位熟知的国际热钱,第四个资金才是我们老百姓的储蓄款。目前所有宏观调控的政策所针对的资金基本上是第三项和第四项。我举个例子,外国人不得买房的规定是针对第三项资金,第二套房贷的问题是针对第四项资金,我不能说针对第三第四项是无效的,但是你的目标是错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有没有针对第一项,那就是因为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挤压出虚拟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和楼市呢?我们有没有针对腐败款进入楼市股市的现象进行调控呢?目前并没有对这两大资金进行调控,所以我们宏观调控的力道是不足,因为你所针对的资金方向是错误的。这就是我所提出的第一个危机。

  • 别让污染排放毁我大中国

    中国是一个可以经受任何压力、任何磨难的国家,是一个不会轻易被各种困难和压力压垮的国家。  这显然指的是精神、勇气和信心,指的是对待困难和压力的态度。如果没有了精神、勇气和决心,也就难说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我们似乎缺少了这样的精神、勇气和决心,似乎有点得过且过、自由放任的样子。  据媒体报道,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日前在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环境保护四十年”论坛上表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已成为压在中国头上的三座环境大山。他表示,几乎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从目前来看,中国都是世界第一。  所有污染排放物都是世界第一,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数据。想一想,一个国家能够承受多少的污染物排放,又能承受多长时间的污染物排放,而且,按照王院长的说法,面对这么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形势,中国在环保的战术、制度等方面还存在问题,特别是执行能力很弱。  什么是战术、制度方面的问题,又什么叫执行能力弱,不就是主观方面尚没有对环保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吗?不就是缺乏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精神、勇气和决心吗?不就是为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经济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和社会利益吗?  如果说中国不重视环保工作,这是不客观、也是不实事求是的。从法律角度来看,中国的环保体系已经基本确立,各项环保法规也已经基本健全,围绕环保工作的各种制度也已基本建立。但是,为什么环保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呢?诸如雾霾这样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呢?  这显然不是理论上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而是现实必须回答的问题。因为,迄今为止,我们的发展理念仍然是只要经济效益、不要环保效益,只要经济指标、不要环保指标。即便在政府文件、会议上反复强调环保的极端重要性,但一到现实面前,环保也就只能让路了。自然,环保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重视。  发展理念如何,无疑成为环保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  不仅如此,面对环境遭受巨大破坏,生命财产安全越来越受到环境严重损坏的冲击和影响,真正具有环保意识的人又有多少呢?能够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出实际行动的人又有多少呢?譬如节约用电、用水、用气,譬如少扔垃圾和废物,譬如少开一些汽车等等,能够做到的少之又少。如此,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也就成了环境保护工作能否取得突破,能否让中国不再扮演各种污染物排放不成为世界第一的关键之一。  除此之外,环保方面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否得到有效落实,会不会在执行中跑调、在执行中打折扣,也是环境保护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现实是,所有的环保政策措施,几乎没有一项能够得到全面执行和落实。于是,执行力问题就成了环保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的焦点和难点之一。  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的是,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上,中国曾作出过庄严承诺,但是,随着承诺期限的临近,所有污染物排放世界第一的问题却没有能够得到解决,承诺又如何兑现呢?到时候,是否要通过牺牲经济发展才能兑现呢?如此,对中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环保会不会成为压垮中国经济甚至中国的那根稻草呢?  所以,对所有污染物排放都是世界第一的问题,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惊醒,都应当看到问题的严重,看到它可能对中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从而从现在起,都自觉地做好自己、做好每一天、每一件事,让环保问题不要压垮中国经济、压垮中国。

  • 【转帖】凤凰资讯《可怕的惊人内幕:德国法国为啥冒天险得罪中国?》(转载)

    西方国家这次为什么会如次的团结?欧洲的德国、法国,一般是不会冒着这样的风险得罪中国这个经济大国的。伊拉克战争时德国和法国都和中国站在一边,不支持美国对伊动武。为伊拉克而得罪美国,不符合他们的国家利益啊。法国10年前为了不得罪中国,终止了对台军售,损失了几十亿的收入。而为什么今天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公然与中国为敌?难到就是为了和自己根本不相干的西藏和奥运?      而另一个值得让人思考的问题是,一向是西方老大的美国,为什么这一次这么低调?让英、法、德在前台唱主角?对于西藏,西方国家很清楚,再怎么闹,中国也不可能做出让步。对于奥运,他们也很清楚,就算西方国家没有一个领导人出席北京奥运会,中国也就是面子上过不去罢了,对中国有实质影响吗?    没有。      所以,西藏只是一个幌子,奥运也只是一个幌子。那么他们到底想从中国得到什么?      西方国家正面临着10年来经济陷入衰退的危险,他们需要有一个有实力的国家为这次西方经济的衰退买单。不言而喻,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中国。 做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对国际经济没有什么研究,但2008年一开始我还是隐约到中国经济面临的危险,现在也就想起了温总理说过的一句话:2008年也许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现在想起正在进行的这场闹剧,真的有点让人毛骨耸然了。美国不是低调,是很冷静,他们早已经不露声色的出招了:     1、美元贬值。因为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中国1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已经人间蒸发了3000亿美元,而且还在继续蒸发中。更要命的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产品成本增加,沉重的打击中国的出口,许多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因为中国企业的倒闭,西方国家生产企业就可以开始生产复苏。      2、通过高油价以拖跨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进品原油,而西方国家则不断的提高石油储备,造成高油价一直持续,以增加中国经济建设的成本。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打伊朗的原因:控制石油就是控制了经济命脉。      3、足涨中国金融泡沫。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自然要涌入中国,造成中国高成本、高币值的经济泡沫。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政府就算是背着千夫所指都绝不救市的原因,就是为了打击国际投机资本在中国的恶意圈钱行为,而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面对成千上万痛不欲生的股民的唾骂而有可能造成国内社会动荡的危险。现在看了,什么西藏事件、抵制奥运都是不足为道的事。     所以,“西藏”和“奥运”只是西方国家绑架的两个“人质”,他们真正的目的不是西藏,也不是奥运,而是以此为要挟,要中国为他们的经济衰退买单。不买单:搞乱你,要死大家一起死。买单:坐下来谈,你答应我我就息事宁人!      中国政府的冷静是对的,死死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才是关键。经济如果一跨,那就什么都跨了。 国民要冷静,要相互理解,不要给政府出难题。还是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压倒一切的是稳定。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能预料到,我相信政府能从容应对。我们要支持政府打赢这场表面上看起来是舆论战,而事实上是经济的战争      我们需要更团结 希望大家奔走先告      1、多省油 多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能做车就不要开车 能开窗户就不要开 空调    2、多省电 路灯不用就关掉, 能用耳机就不要开音箱,家电不用就要把整个开关拔下来 又省电又安全 希望政府把夜景工程的灯光就关掉    3、支持国货 能买到国货就不要买外国货 促进内需 钱要给自己人赚    4、努力工作 多开发和制造更好的产品 实业才是救国之本    5、尊重自己 尊重国人 不要崇洋媚外    6、告诉台湾 西藏 包括其他民族的青年 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这么痛苦别的国家看不起,因为我们的祖辈太喜欢窝里斗。    7、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 中国只有强大才会有更好的家 ,落后就要挨打挨骂    8、政府在进步 督促政府更快的进步 而不是推到他 那样高兴的是美日 痛苦的是自己

  • 【转帖】人民大学报告称中国将面临工资持续上涨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学者认为,未来5年,中国将面临持续的加速性的市场化工资上涨。在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工业化以及制度改革的作用下,将出现工资的补偿性上涨、保留工资的提高以及工资与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步提高。这些因素均决定了,中国将在中期阶段面临工资水平较快增长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东海证券等机构近期联合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10年三季度),主题为工资形成机制变革下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报告认为,中国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形成机制,正从传统的“生存工资定价法则”转向“保留工资约束下的市场议价法则”转变。报告预计,在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效率持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以及中国贸易依存度偏高等条件下,未来持续加速的工资上涨不会影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竞争优势,也不会在近期转化为通货膨胀的压力。报告分析称,工资形成机制变革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劳资关系将发生深刻变化,带来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为中国迎来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拐点性转变提供了新契机,为缩小收入分配差异过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驱动向内需驱动、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劳动力价格上涨)将有利于改变目前存在的各种深层次结构性困境。”报告指出,目前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将从根本上改变劳资关系,改变工资上涨严重滞后于国民收入上涨的局面,使中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另外,低端劳动力市场工资的上涨将对不同区域的生产成本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而使各种传统产业在区域成本差异的推动下,向中西部加速进行“梯度转移”,使东部留出产业升级的空间。此外,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将发生变化;要素价格比的变动将促使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也将步入人力资本投资的加速时期。“工资水平的快速上涨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各种要素价格之比,使市场主体自发进行要素替代,采取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促使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进步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指出。不知道推测是否实现?转自TXW

  • 疫情可能拉大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距离

    5月26日,由上期所主办的第十八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正式开幕,本次论坛在上海期货大厦以“线上+线下”形式举行。在5月26日上午的主题峰会上,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出席并以“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主题发表演讲。  李扬表示,在疫情得到控制、强有力的公共投资、央行持续的流动性支持三个前提支持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6%,较为乐观,但到了2022年仅为4.4%。  他指出,2021年1月17日是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发达国家疫情得到控制,疫苗得到推广和应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情况出现好转。但对于广大新兴经济体来说却面临新的冲击,除了卫生系统承载等,从经济层面来看,发展中国家对全球供应链波动、需求下降、旅游业停滞的承受力也较弱。虽然在全球经济复苏初期,发展中国家表现突出,但在缓慢复苏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也显示出很大的脆弱性。疫情可能拉大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距离。

  • 经济学人:中国特色的科研腐败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3/23/B1395397711_small.jpg3 月 20 日,著名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名为《研究与贪污》的评论文章。文章称,在中国备受关注的腐败案件中,一项对某省科技官员的调查似乎并不引人瞩目。但这一案件凸显中国以国家为主导的科技系统的腐败和浪费规模。与中国僵化的教育体系相比,腐败对创新的阻碍作用没有被充分认识到,虽然它同样重要。3 月 14 日,广东省纪委证实,广东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张明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在因收受企业和研究人员贿赂换取政府科研拨款和补贴而落马的 50 多名官员中,张是最新的一个。有报道称,这些官员和中间人将科研拨款的 30% 截留。2000 年至 2012 年,中国科研支出金额从 108 亿美元增长至 1680 亿美元。据经合组织估计,2012 年,中国政府将 1.98% 的 GDP 用于科研,首次超过欧盟(1.97%)。但有专家表示,分配科研经费的官僚体系正在扼杀创新。2010 年,北京大学的饶毅和清华大学的施一公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撰文称:"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秘密是:做好研究不如与有权的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这一状况有望很快得到改善,中央政府似乎对科研投资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带来的回报感到不满意。3 月 12 日,国务院发布有关改进科研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让公众发挥监督作用。诺丁汉大学的曹聪(Cong Cao)说,鉴于中国政府决心根除腐败,研究经费分配将会越来越透明。作为正在进行的反腐运动的一部分,中纪委 3 月 15 日宣布,将开展新一轮巡视,其中包括对科技部进行专项巡视。

  • 倪光南院士将出席“中国(济南)数字经济高峰论坛”并做主旨演讲

    倪光南院士将出席“中国(济南)数字经济高峰论坛”并做主旨演讲

    [align=center][img=,303,20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9/201809251447531843_5560_2930818_3.jpg!w303x203.jpg[/img][/align] 倪光南是我国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之一。9月27日,倪光南将来到山东济南,参加“中国(济南)数字经济高峰论坛”并发表“我国网信领域的若干创新”演讲。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信息,倪光南出生于1939年,是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浙江省镇海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在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汉字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的学者之一,倪光南提出并实现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他主持开发的联想式汉字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汉字处理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所在企业亦由计算所公司改名为联想集团。随后又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型机,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后联想微机成为联想公司的主要业务。 近年来,倪光南致力于在中国推进开放源代码的Linux操作系统,以及基于国产CPU和Linux的网络计算机等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 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功举办不久,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发布了一件事关山东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大事:加快建设数字山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出做好数字山东这篇“大文章”,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支点”日渐清晰。为了抢抓历史机遇,搭建数字山东建设发展交流沟通平台,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助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定于9月27日第十一届信博会期间组织举办“中国(济南)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会议规模2000人。 届时,沈昌祥院士、崔俊芝院士、汪懋华院士、王复明院士也将出席并作主旨演讲。

  • 由手机市场现状引发的“多虑”:中国将是色谱仪器市场的春天?

    《新世纪》财新网2011年08月15日07:20报道《大批代理商拒绝进货 诺基亚在中国市场渠道崩盘》。主要内容为“在苹果创新科技的潮流下,传统手机霸主诺基亚不得不再次低头。今年二季度,苹果公司占据全球智能机市场19.1%的份额,完成了对诺基亚(15.7%)的历史性超越。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前进,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手机市场。前述诺基亚内部人士感慨的说,“我们的渠道在二季度因为承受不住,一下子崩盘了。这种事以前从来没发生过。”一位诺基亚中国区销售部门管理中层说,内忧外患,公司正经历着十年不曾有过的“最低谷”。为什么诺基亚中国会如此紧张?原因是诺基亚中国过去十几年中打造出了一个比任何其他手机品牌都更为强大的渠道既包括蜂星等三大国家级代理商和30多家省级代理商这样批发性质的渠道商,也包括国美、苏宁、迪信通等零售直供伙伴,还有三大运营商渠道覆盖了全国大部分一到三线市场,而这一场风暴或许会让诺基亚走向灭亡。”(详见报道:http://business.sohu.com/20110815/n316330525.shtml?pvid=tc_business&a=11&b=http%3A%2F%2Fi2.itc.cn%2F20110815%2F79e_c8d407f0_ab52_350c_d4a5_fd02234ac072_1.jpg)诺基亚手机之于中国,绝对是行业内的首屈一指。谁能会想到,诺基亚品牌居然会遭到苹果科技如此严重的挑战和威胁?“知识就是力量”,又一次被验证了!推而论之,色谱仪器市场会不会也有一场潜在的但是是决定命运的残酷争斗?谁拥有最新科技,谁就拥有最佳话语权?主要内容中也提到,“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前进,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手机市场”,那么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前进,中国会不会也成为最大的色谱仪器市场?对于这样的前景,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不吝指教!

  • 【分享】中国实体经济的2008 医药:一枝独秀

    [center]中国实体经济的2008 医药:一枝独秀[/center]在经历了2006年的行业低谷、2007年的反弹之后,2008年的国内医药行业可谓全面复苏。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各行业噤若寒蝉,但在新医改的不断推进之下,2008年我国医药行业可谓“一枝独秀”,依然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面。 政策始终是影响医药行业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在2008年终露“真容”的新医疗改革政策,可谓该行业发展最大的推动力。政府大幅增加卫生投入给医药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伴随着新医改进程推进,医药产业相关政策相应偏暖,医药企业经营效率与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也给行业继续增长创造了诸多利好。 回顾2008年医药行业重大事件,从宏观政策到行业的点点滴滴,2008年中国医药经济克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利因素,正在步入上升通道。 新医改公开征求意见 【事件】:酝酿了3年之久的新医改方案,终于在10月14日“呱呱坠地”。这份名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坚持公益性质、政府主导的改革思路,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而大力发展基础医疗、加大政府投入、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强化医疗卫生监管等之前被大家关注的改革方向也都有重点提及。 【点评】:新医改在年内终于现出“真容”,同时也成为医药市场快速增长的催化剂。业内人士分析,新医改对医药行业需求的影响主要包括需求总量扩张和需求结构转变两个方面。其中所强调的加大政府投入,将产生千亿增量资金,对医药行业毫无疑问是重大利好。而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将给我国医药企业带来绝好的并购良机,并推动医药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东海证券医药分析师袁舰波分析认为,新医改对医药企业的影响将在很长时间内逐步体现,总的来说,普药、医药商业、医疗器械等子行业将最先受到影响。 “全民医保”渐行渐近 【事件】:2008年2月26日,国务院决定,全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将新增229个扩大试点城市,其中,江苏、浙江、安徽等15个省(区)纳入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到全国50%以上城市,到年底,新进入试点的城市居民参保率达到50%左右。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扩容和新农合全覆盖,使得我国新医改的进程得以大大推进。 【点评】: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老龄化趋势,全民医保无疑将直接拉动国内市场扩容和药品消费。一直以来,政府着力建设了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三大保障体系,并不断提高补助标准。业内人士测算,到2010年,全民医保的三大保障体系支出,要比2007年整体高出2200亿元左右,将拉动药品消费年均18%的增长,2008年至2009年的增长更有可能超过20%。 渤海证券医药分析师马霏霏表示,即使在宏观经济恶化的情况下,随着全民医保的逐步推进,未来政府在医疗保障方面刚性支出的逐年加大,也能支撑医疗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药品消费的增长。 原料药市场大起大落 【事件】:在2008年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中,国内维生素C(VC)巨头东北制药和华北制药在十大业绩跃升股中占据两席,其净利润增幅分别为629.8%和715.7%。 在两家医药公司业绩飙升的背后,显现的是从2007年底开始中国原料药走出的一波景气行情,在经历3年行业低谷后迎来春天,以维生素、青霉素工业盐等为代表的传统大宗原料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普涨局面,也让主营相关产品的企业赚了个盆满钵满。 【点评】:中国健康网副总经理吴惠芳表示,大宗原料药价格起伏的原因主要有:人民币升值影响到出口价格;一些大宗品种显现出垄断性地位;经过前几年的行业淘汰和调整,市场供求出现缺口,能源紧张价格上扬。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对于目前的价格回落,吴惠芳分析,究其原因不难看出,3至7月连续5个多月原料药的出口高速增长,使下游需求提前出现饱和。而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和回款周期延长日益明显,许多人对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的原料药行情并不十分乐观。 拜耳12亿吞下“白加黑” 【事件】:经历漫长的协商与交割,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终于在7月初宣布已通过了完成收购东盛集团下属“白加黑”等三大OTC(非处方药)品牌所必需的监管审批。拜耳以10.72亿元的价格收购上述企业止咳及抗感冒类西药非处方药业务和相关资产,如果交割期间业绩达到约定标准,拜耳将再额外支付1.92亿元。国内最大医药并购案终于收官。 此次收购,对拜耳在OTC市场的渠道、品牌布局有很大促进。“目前,我们在中国OTC市场的排名为20位,通过收购后将提升到第十位,长期目标则是前三位。”拜耳医药中国区总裁康德对此表示。 【点评】: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收购拉开了跨国公司兼并国内药企的大幕,标志着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正进入全面深入的新阶段。 在10月中旬举办的“中国医疗健康投资论坛”上,有来自跨国公司的风险基金管理人预测,未来5年,跨国公司在国内的并购行动会进一步展开。并购将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增加渠道和生产,尤其是第三终端的渠道并购;二是买产品,卖得最好的药在中国不一定是创新药,而是普药。 联想左右手倒石药 【事件】:联想控股在石药集团入手仅16个月后,于10月29日以比买入价格缩水27.4%的6.315亿元价格挂牌转让石药集团,一时间在业界沸沸扬扬,猜测不断。 随着11月29日股权挂牌期结束,联想控股旗下海外公司卓择有限公司浮出水面,成为惟一一家提交受让方案者。接近联想的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受让是为了石药集团未来在海外的资本运作做准备。 而联想控股副总裁赵令欢坦言,此次以转让方式对石药股权结构的调整为技术性调整,是石药集团走向国际的第一步和必要准备。联想控股将拥有的100%石药股权转让给自己的境外公司,解决了石药集团的体制问题,从而实现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以便未来进行境外收购兼并与合作。 【点评】:虽然我国企业已经占据原料药的很大市场份额,但一直处于附加值低的产业链最低端。要提高市场地位与国际巨头竞争,从简单原料药逐步进入制剂和创新药市场,必须走国际化道路,而不仅仅单纯依赖出口。 受金融危机影响,海外很多制药公司股价连创新低,许多国际大型制药集团对业务重新调整,低价变卖分公司和药厂,成为国内企业国际化的良好机遇。 制药业水污染新标实施 【事件】:2008年8月1日,全新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开始实施。新《标准》提高了现行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要求新建制药企业必须按照新标准设计和生产,老企业则在3年过渡期内完成整改。业界认为,该标准将成为医药企业新的准入门槛,污染严重、治理不力的企业将面临停产、关闭。 【点评】:去年以来,原料药企环保违规事件此起彼伏,一些原料药企聚集的地区如台州椒江、绍兴新昌、成都彭州更是一度成为污染重灾区。环保日益成为我国制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安信证券分析师洪露认为,“新标准中的主要指标均严于美国标准,例如发酵类企业的COD、BOD和总氰化物排放要求与最严格的欧盟标准相接近,环保门槛足足上调了一倍多。这一举措对于制药行业尤其是原料药行业影响是比较大的”。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则表示,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使整个制药行业的社会形象受到了影响,为扭转这种局面,严抓环保是非常必要的,今年制药业环保支出将达到数十亿元。“新《标准》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和健康发展”。

  • 习近平:生物学相关技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http://img.dxycdn.com/trademd/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6/A1401959636png_small.jpg 6月3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了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生物学相关技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习近平表示,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 他强调,生物学相关技术将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拓展生产和发展空间,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绿色科技成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是人类建设美丽地球的重要手段。能源技术发展将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主要途径。 附:习近平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世界工程科技界和中国工程科技界的一件盛事。我很高兴有机会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科技专家学者见面,也很愿意聆听大家对工程科技发展、人类社会未来的高见。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温故而知新。回顾人类文明历史,人类生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于生活需要,又归于生活之中。历史证明,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 古往今来,人类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工程科技成果。古代工程科技创造的许多成果至今仍存在着,见证着人类文明编年史。如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帕提农神庙、古罗马斗兽场、印第安人太阳神庙、柬埔寨吴哥窟、印度泰姬陵等古代建筑奇迹,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重大技术创造和万里长城、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重大工程,都是当时人类文明形成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标志,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世界历史演进具有深远意义。 近代以来,工程科技更直接地把科学发现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同技术革命密不可分。18世纪,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导致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使人类进入了机械化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电机和化工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原子能、航空航天时代,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水平,缩小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人与人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20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再次大飞跃。工程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发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都会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功不可没。“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科技成就,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速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设成功,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农业科技、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工程科技发展,大幅度提高了13亿多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 【资料】经济类期刊==农业经济

    序号http://61.164.36.250:8001/CSTJ/IMAGES/kanwu.gif 刊名ISSNCN核心期刊1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003-785323-1216/N★2林业经济1002-493X11-5390/S★3林业经济问题1005-970935-1060/F★4农业技术经济1000-637011-1883/S★5农业经济问题1000-638911-1323/F★6农业经济1001-613921-1016/F★7农村经济1003-747051-1029/F★8渔业经济★9中国农村观察1006-458311-3586/F★10中国渔业经济1009-590X11-4508/F★11中国农村经济1002-887011-1262/F★

  • 请谈谈您对中国科学仪器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的看法?

    我认为中国科学仪器总的市场是在良性的增长之中。不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产品的品质都在提高。如果在国家间比较,中国的科学仪器市场总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一或者第二了。但如果与其他行业相比,比如快速消费品行业,分析仪器还是属于发展比较滞后的。它体现在竞争还不够激烈、产品更新缓慢、营销手段简单、人员相对封闭。  随着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加上中国经济的转型,科学仪器的行业规模与品质将会进一步提升。这就给我们所有从业者和企业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我相信,我们这个行业会迅速吸取其他行业的观念与方法,即“跨界”融合。我回到这个行业,也是看好这个行业的光明前景。

  • 中国将适度调控允许人民币逐步贬值

    据彭博报道,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周四在上海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表示,中国本轮经济结构调整正在进行,经济增长可能不会提速,但已经见底。  身兼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的樊纲称,经济正在企稳,房地产业形势改善,进口出现增长,制造业趋于稳定。他不认为现阶段可能出现银行危机,只是问题贷款坏账率大约有5%至6%,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外储规模巨大,适逢人民币贬值,资本外流之下外储下降很正常,此时资本外流是个好事,未来还会见到更多的外流。不必担心热钱外逃,那只是资本流动中一小部分,尽管资本外流、人民币还在贬值,但中国资本开放还要继续。中国政府应该鼓励私人领域的资本跨境流动,放宽管制,包括推进QDII2,适当放宽个人换汇额度。  当前美国处于加息周期,美元长期看涨,人民币不应该跟着美元涨,而应该跟着其他货币走弱,中国政府会适度控制汇率走势,允许人民币缓慢贬值。

  • 难以置信的中国与日本的差距(转贴)

    过去20多年特别是最近10多年中,中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日本却陷于停滞甚至负增长的泥潭。面对中国蒸蒸日上,日本似乎走下坡路的趋势,某些人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幻觉”:中国即将超越日本。在日本,有人炮制有人相信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中国,一些热血青年,亦正日益表现得对日本满不在乎。 在我的经济学同行中,甚至也出现了高看中国轻看日本的倾向。有段时间,北京盛传着一个笑话,说将来全球只要有三个经济学家就够了,一个懂美国经济,一个懂欧洲经济,还有一个懂中国经济的。至于日本,回答是轻蔑的一笑:日本, 哈哈,日本可以不用管它了这实在是无稽之谈!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这是事实。但只是部分事实。从诸多指标看,中日两国的差距依然十分悬殊,在许多方面中国要赶上日本,不仅非常遥远而且困难重重。中日两国的差距,中国真正的状况值得国人警省,而不能再陷于自欺欺人的幻觉之中不可自拨。 让我们先来看基本数据。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版图和人口数量而言,中国的确是大中国,日本的确是小日本但是,两国的经济总量却掉了个个。2003年,按世界银行2004年《全球发展指标》统计,中国的GDP116898亿人民币,合美元1.4万亿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却高达4.3万亿美元,傲列全球第二。小日本是大中国的3倍。 以汇率折算的经济总量比较中难免有误差的成分。然而,改以购买力平价或真实比价计算,大多数的统计结果表明,中日之间经济总量仍相差1-2倍。 中国近年来崛起的步伐不算慢。然而,在战后的第一个4/1世纪,日本即轻松成为全球第二号发达国家。而中国,尽管经历了过去20多年有史以来最快的增长,GDP总量仍在全球排第六、第七的位置,并且以诸多指标衡量,根本不可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日本的经济实力既表现在国内,也表现在海外。中国近年来以引进外资多多为傲,然而日本却是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总资产达到3.2万亿美元,相当于2003年中国全部GDP的2.3倍,其制造业在海外的销售总额为1.3万多亿美元,与中国的GDP相当(***,2001)。如此强大的一个隐形的“海外日本”,足令开放了20年如今才雄心百倍,喊着口号,迈着步伐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汗颜! 经济结构比较:1999年,日本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2:36:62,早已是明显的“后工业社会”。1975年,日本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日本早在70年代就逐步进入了服务业为中心的“后工业化”时代。相比之下,2003年,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是14.7:53:32.3,中国甚至没有完成前工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 按国家统计局的工业化定义,一个国家工业化全部实现的标志:一是农业产值在15%以下,这条线中国可以说刚刚跨过;二是农业就业在20%以下,中国目前仍高达50%,可以说还远远不够线;三是城镇人口比重须在60%以上,中国目前大概只有40%,亦有很远的距离。 日本的城市化水平是多少呢?1950年日本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8%,大概与今天的中国相当,而今天的日本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城市2003年,中国重工业增长超过轻工业4个百分点,重工业的投资开始进入旺盛期。举国上下为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欢欣鼓舞不已。然而,中国人很少知道,早在1955年日本就进入到了重化工业的高度加工阶段,并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经济过渡。仅从工业结构上看,中国大约只相当于日本40年前的水平。 中国目前的增长动力主要是来自于“世界工厂”的牵引。据笔者的测算,2003年中国工业增长对GDP的贡献高达63%。然而,从制造业总量看,2003年日本是9111亿美元,中国为3825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2.4倍。显然,中国远称不上“世界工厂”,日本却是名符其实的国际制造业中心。 按过去的赶超速度,在“世界工厂”的道路上,中国要赶上日本至少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而且接下来会越走越艰难,能源问题、环保问题、劳工问题、市场问题都会困扰中国。 日本的人均资源也很贫乏,但日本人懂得通过优秀的加工而扬长避短。1955年至1975年是日本增长最快的时期,日本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比重从81.4%上升到96.0%,而矿业从10.1%下降到0.62%, 电力、煤气、供水等基础产业从7.74%下降到3.38%。中国也是人均资源不丰富的国家,但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靠廉价出卖资源。以2000年为证,中国资源型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高达54.5%,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占轻工业的62.0%,采掘和原料工业占重工业的50.5%。 中国现在开始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这方面,日本比中国先进得多。以单位能源每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计,中国大约是0.7美元,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日本同样能源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10.5美元,为全球之冠,约相当于中国的15倍。 同样的资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创造出比中国高出15倍的产值来?中国人又喜欢高谈“老子”,讲“天人合一”,可是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珍惜何尝比得上日本中国正进入新一轮黄金增长时期。然而,2004年经济增长甫一发力,GDP总量刚刚占到世界的4%,石油消费已跃居世界第二,发电量消耗占全球消耗的13%,此外还有钢材消耗占全球的27%,水泥消耗占全球的40%,煤炭消耗占全球的31%。因此,惹得全世界的人都担心中国长期增长会否导致全球资源不足,“中国会不会饿死全世界”? 事实上,中国应该谦虚地向日本学习,并且要象日本那样去倍加珍惜资源,高效地利用资源。中国眼下正进入一个苦心制订种种“能源战略”和“资源战略”的热潮,其实,大道至简,中国应该象日本那样,眼光向内、锐意挖潜,如此中国的能源和资源就可以在目前基本保持不变的水平上支撑中国经济翻上好几番。 中国劳工多,是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一大优势,可是中国却不能高效地利用其劳力,从而大大抵消了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同样是高速增长时期,1960年至1975年间,日本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07%;1980年至2000年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只有5.19%,按美元计年均增长2.59%。劳动生产率指标的对比充分表明,中国的高速增长靠的是人海战术,日本靠的却是劳动效率的提高。 除了靠人海战术,中国的增长还靠大量投资,可是投资质量又如何呢?都说日本坏帐严重,可是在从高速增长走向经济衰退的过程中,日本银行的坏帐率仅5%,而中国在2000年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高达28.78%,如将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计算在内,则不良贷款率近45%。显然,同日本相比,中国的投资效率与效益要猛回头。 R&D(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一组国际通用的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00年,中国在这一指标上的支出为896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历史上第一次达到1个百分点。而同一指标,日本2000年是3.12,不仅远高于中国,也高于美国的2.65、以及德国的2.37、法国的2.17、英国的1.87,在全球又是雄居榜首。 事实上,1990以来日本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是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在科技兴国方面具有坚韧不拨的决心,也无意中泄露出这个国家富强的秘密所在,那就是科技为本、科技领先。这一指标当然还显示出“小日本”并非一些中国人所想像的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民族,恰恰相反,日本民族是一个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只有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才舍得哪些花大本钱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相比之下,中国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乃至一般的国民,都显得是那样的急功近利和让人失望。中国人更喜欢喊喊“科技兴国”的口号,或者在网上大骂日本人过过嘴瘾,却不愿意花时间去补习科学知识。 专利发明方面:1995年,中国申请专利数只全世界的1.45%,批准量占全世界的0.48%,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