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定义

仪器信息网中国定义专题为您整合中国定义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定义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定义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定义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定义话题讨论。

中国定义相关的论坛

  • 中国rohs 达标管理目录12类产品怎么定义?POS收银机是属于微型计算机吗?

    中国rohs 达标管理目录12类产品怎么定义?POS收银机是属于微型计算机吗?

    1、中国rohs 达标管理目录12类产品怎么定义?其中微型计算机类目看得不太明白具体指啥产品?POS收银机是属于微型计算机吗?如图2、达标管理目录限用物质应用例外清单39条,是适用于目录12类产品吗?还是所有产品?望得到大虾的解答,感谢![b]此次拟纳入中国RoHS 2.0达标管理目录的产品如下:[/b]电冰箱空气调节器洗衣机电热水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电视机监视器微型计算机移动通信手持机电话单机[img=,690,37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6/201806141005440164_4039_3302278_3.jpg!w690x372.jpg[/img]

  • 计量的定义及其内涵

    [font=宋体][color=#333333] “计量”一词是在传统度量衡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对计量很陌生。时至今日,仍然还要向社会不断地宣传和解释“计量是什么”。“计量”的定义需要对其长期实际使用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事物不断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使之逐渐形成一些概念。同时,还要通过对这些概念进行通俗化的解释,使之可以为社会各阶层的大多数人所接受,最终经权威部门认同产生新名词的定义。[/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font=宋体]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以及不断地总结和研讨,直至[/font][font=宋体]1998年,终于形成了一个既能基本体现计量工作内涵又能为众多阶层和群体所接受的定义,并纳入于1998年9月6日由当时政府主管计量行政工作的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的技术规范JJF 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和定义》。该规范将计量定义为:[/font][/color][/font][font=宋体][color=#d92142][font=宋体]计量[/font][font=宋体]——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font][/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 该定义简单明了地解释了计量工作的内涵,解答了计量是干什么的问题。计量工作主要实现两大基本任务:[/color][/font][font=宋体][color=#d92142]一是[/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要保证国家计量单位制度的统一;[/color][/font][font=宋体][color=#d92142]二是[/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font=宋体]要保障测量领域里的量值准确可靠。定义中所指的[/font][font=宋体]“活动”,是指围绕上述两大基本任务所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包括科学技术性的实践活动和由政府行政部门、社会组织进行的管理性实践活动。[/font][/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信息来源:《新中国计量史》)[/color][/font]

  •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讲座让我有点失望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讲座让我有点失望

    从《中国计量》杂志发表文章预告得知:从今年第二期开始有一《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系列讲座。满心欢喜,准备对一些基础的定义术语补补课。的确虽然从事计量快十八年了,但一些基础的,也是生僻的一些定义术语的概念仍是模糊不清。本想利用该讲座好好地理一理,可当拿到第二期一看得知:本刊以一讲的篇幅介绍“测量仪器”,并分四讲详细介绍“测量仪器的特性”。而象如下这样的定义好象不会讲,有点失望!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2/201402260608_491125_1626275_3.jpg

  • 【分享】我国玻尔兹曼常数定义研究取得新突破

    国际计量委员会 (CIPM)建议采用自然基本常数—玻尔兹曼常数kB来定义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K)。准确绝对地测量玻尔兹曼常数,使其不确定度达到新定义可以接受的水平,是国际计量界面临的极大挑战。目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该常数重新定义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12月28日,此课题通过了科技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该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定程圆柱声学法的玻尔兹曼常数测量装置,新获得的玻尔兹曼常数kB =1.3806515×10-23 J•K-1,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达到4.1*10-6,与国际科技基本常数委员会(CODATA) 2006年公布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10-6,成为目前国际计量界已获得的4个 (美、英、法和中国)最高准确度的测量结果之一。对于我国参与温度单位开尔文的重新定义与国际温标赋值、紧跟国际温度计量的发展趋势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现代计量基准研究”的支持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07年起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据课题负责人张金涛研究员介绍,该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定程圆柱声学共鸣法玻尔兹曼常数测量系统,该方法独立于欧美国家计量院采用的球形或准球形声学共鸣法,受到国际温度计量界的广泛关注。

  • 【转帖】标准样品的定义!

    标准样品英文名称从1978年开始正式确定为Reference material(简称RM)。原文含义为参照物,实际上就是这种物质提供一个或多个量值作为其他测量值是否准确的"参照值。"也就是说,采用一种方法对其进行测量,如果测量得到值与其提供的"参照值"相吻合,则我们就认为该测量方法是合格的,可靠的;相反,如果不相吻合,则我们就认为该测量方法是不合格的,不可行的。由此,为了更加符合使用习惯,我们把其提供的量值"标准值",把这种物质称为提供标准值的样品――标准样品.在ISO指南30:1992《标准样品常用术语及定义》中对标准样品是这样定义的:标准样品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的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可以用来校准仪器、评价测量方法和给材料赋值。"从定义可以看出,用作参照物的标准样品提供的标准值有二个特点:1、具有足够的均匀性。请注意不是非常均匀而是足够均匀。因为它仅仅是为了保证技术标准应用效果在不同空间应用的一致性,即满足文字标准中的技术指标的要求即可以了。但是由于它需要在不同空间中进行量值传递,即不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北京,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在测量一批材料中不同的标准样品时所提供的值就是一致的。2、很好确定了的。请注意不是指非常准确而是指很好确定,即要求这个标准值是可靠的。我们不要求其非常准确只要求应满足文字标准中的技术指标要求。这里要强调说明的一点是,所谓"很好确定了的"的含义之一就是标准样品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保证在不同时间中进行量值传递。即保证其在有效期内是均匀的,可靠的。在GB/T15000.2-94《标准样品工作导则<2>标准样品常用术语及定义》中对有证标准样品(又称国家标准样品,英文简称CRM)是这样定义的:"有证标准样品是具有一种或多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工程技术的或感官等性能特征,经过技术鉴定附有说明上述性能特征的证书,并经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批准的标准样品。"

  • 计量的定义及其内涵

    [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size=16px][color=#333333][b]计量的定义及其内涵[/b][/color][/size][/font][/align][font='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计量[/color][/font][font='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一词是在传统度量衡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对计量很陌生。时至今日,仍然还要向社会不断地宣传和解释[/color][/font][font='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计量是什么[/color][/font][font='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color][/font][font='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计量[/color][/font][font='background-color:#FFFFFF][color=#333333]”[/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的定义需要对其长期实际使用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事物不断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使之逐渐形成一些概念。同时,还要通过对这些概念进行通俗化的解释,使之可以为社会各阶层的大多数人所接受,最终经权威部门认同产生新名词的定义。[/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以及不断地总结和研讨,直至1998年,终于形成了一个既能基本体现计量工作内涵又能为众多阶层和群体所接受的定义,并纳入于1998年9月6日由当时政府主管计量行政工作的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的技术规范JJF 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和定义》。该规范将计量定义为:[/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D92142]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 该定义简单明了地解释了计量工作的内涵,解答了计量是干什么的问题。计量工作主要实现两大基本任务:[/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D92142]一是[/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要保证国家计量单位制度的统一;[/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D92142]二是[/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要保障测量领域里的量值准确可靠。定义中所指的“活动”,是指围绕上述两大基本任务所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包括科学技术性的实践活动和由政府行政部门、社会组织进行的管理性实践活动。[/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信息来源:《新中国计量史》)[/color][/font]

  • 【原创】不确定度定义中的被测量之值在中文中,是真值还是测量结果?

    《中国计量》今年第五期发表了《被测量之值与真值》一文,文中第三部分说:JJF1059—1999之2.11不确定度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与二、类似,其中“被测量之值”也不是真值“真值”,不能用“真值”来代替。没有“真值的分散性”这个概念。 而我认为:按理是没有“真值的分散性”这个概念。但是,就象运动是相对的道理一样,因为在这个定义中,测量结果是已知的,我们是以测量结果为中心来讨论真值。这样真值就存在于以测量结果为中心的对称区间,这也正应了真值不可知的说法。在这个定义里,我们要说的正是:测得了测量结果的情况下,真值具体在什么位置我们不知道,但它会以一定的概率分布在以测量结果为中心,以不确定度为半宽的对称区间中。在此情况下,相对地说真值的分散性,应该无大错吧? 我们试着在这里用真值代替定义中的被测量之值:表征合理地赋予一些测量结果的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那么不成了在描述这样的一个区间:以测量结果为中心,测量结果存在的区间。 个人观点:国际上的法规,在我们结合我们的国情国产化了以后,要形成自己的体系,要使它在我们的国情下也能自园其说。

  • 2018年计量国际单位制 将被重新定义

    “1米”到底是多长?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真要回答清楚并不容易。它的背后藏着计量科学的一次次进步。  第十届全球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现场  1960年之前,“1米”被定义为地球一周的四千万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计量局里一根“稳定”的金属铸成的“米”的基准原器就是全世界最准的“1米”。1960年,“米”被定义为质子数为86的氪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波长的倍数。1983年,“1米”再次被重新定义为“光在真空中3亿分之一秒所走的距离”。一次次的变化,目的只有一个,让这个长度单位越来越准。  近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副主任戴新华告诉记者,2018年,7个基本计量单位将全面实现国际单位制的重新定义。又一次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计量  说起来陌生的“计量”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描述和量化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是由包括时间的秒、长度的米、重量的千克、电流的安培等7个基本计量单位来完成的。过去他们都以实物的形式进行定义,比如前面说到的“米”,都是靠实物的基准原器来校准,这种方式自计量单位诞生之日起一直延续到了1967年,原子时的诞生开启了计量量子化的全新时代。  如今的时间校准可以被植入芯片,让你通过网络在世界任何角落获取最准确的时间。或许有一天,不仅仅时间,包括长度、电流、温度等等,各个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必须准确的量值,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校准,实现无处不在的最佳测量,让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飞跃。“2018年国际计量单位制重新定义将给这种变化提供可能。”戴新华说。  “时间”最早迈进量子时代  据了解,作为国际计量单位制的基础、核心和关键,时间频率基准率先完成量子化变革,1967年10月13日,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采用基于原子跃迁的“原子秒”取代“天文秒”进行秒的定义,这标志着国际单位制计量从实物时代向量子时代的迈进。  原子时诞生50年来,不仅时间频率的测量准确度跃升1000万倍,成为目前测得最准的物理量,还直接支撑了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正是基于时间定义的量子化变革,实现了卫星导航定位,其精度更是达到了厘米级别,成就了数万亿美元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与服务市场。  为国际计量标准贡献“中国力量”  “截至目前,我们获得国际互认的校准与测量能力(CMC)达1517项,排名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说起我国计量科学的研究水平,戴新华很骄傲,这些年我国计量研究总体科研实力逐渐由“跟跑”转向“并跑”,部分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一些重要单位的测量中,我国自主研制的装置、方法,越来越多的受到国际认可,为国际计量标准的进步贡献着“中国力量”。例如,温度单位的重新定义,起决定作用的是玻尔兹曼常数的准确定值,我国研发了两种独立方法,测量值均获最佳结果,并被codata数据库收录;元素周期表63种多同位素元素中已有10种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和原子量国际标准值采用了我国的测量结果,标志着我国同位素测量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行列;时间频率测量方面,我国自主研制的NIM5喷泉钟成为国际计量局认可的基准钟之一,与法、美、德、英、意、俄6国一起,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自主研制的高灵敏度质谱仪,通过[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离子富集精密操控技术的突破创新,灵敏度提高1000倍;自主研制的绝对重力仪,测量灵敏度可达0.1微伽,测量能力处于世界前列,并成功主导了第十届全球绝对重力仪的国际比对。

  • 【资料】标准品、对照品的定义和区别

    标准品:即标准物品,作为一种衡量标准。分类:化学计量标准品、冶金标准品、药检标准品。 对照品: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和校正检定仪器性能的标准物质。国家标准品及生物参考品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其制备与标定应符合“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物质制备和标定规程”要求,并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机构分发。企业工作标准品或参考品必须经国家标准品或参考品标化后方能使用。在中国药典凡例中是这样定义的:标准品是用微生物方法测定含量时参照的标准,而对照品是由仪器分析或其它分析方法测定含量的标准,二者都是由国家指定部门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

  • 【转帖】香辛料的定义

    香辛料的定义  香辛料这一术语指的是广泛用于食品的这类物质:它们或有强烈的香气,或有刺激性的味道,或可用于着色,或可用于提高食欲,或有利于消化。但涉及到细节部分,香辛料的范围常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有的国家把不管是新鲜的还是干燥的这类物质都称为香辛料;有的由于历史、宗教或传统的原因,把不具有上述感官性质的某些物质也归入香辛料之列,因此很难给出一致的香辛料精确定义。现通常所指的香辛料大都是香料植物的干燥物,它们可以是该植物的根、花蕾、枝、皮、叶、果等,它们能给食物带来特有的风味、色泽和刺激性味道。  与香辛料这一术语很难区分,易于混淆的另一个术语:香草。香草大多是一年生草类植物,使用其干燥或新鲜的枝叶。本书为方便起见,将香草也一并归入香辛料。  将香辛料碾磨成粉,可单独或与其他香辛料混合,再与糖盐醋等调味料复配在一起使用。这类产品有两种使用方法:在食品加热烹调或其他加工阶段加入,以提高原食物风味的称为佐料;在食品食用过程中而不是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的称为调味料。如腌制肉用香辛料的混合物称为佐料;辣酱称为调味料。在中国,这两类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场合的区分不怎么明确,有时可互相换用,如五香粉等。一般而言,调味料比佐料的使用要普遍些,但佐料的使用比调味料困难,因它与烹调的工艺有关。

  • 米的定义及其变迁

    [align=center][b][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size=16px][color=#595959]米的定义及其变迁[/color][/size][/font][/b][/align][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595959]来源:中国计量网[/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估测长度或距离,习惯用手比一比或跨步量一量。据中国古书记载,“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妇手为咫,人身为丈”,“举足为跬,倍跬为步,迈步为亩”。这里的寸、尺、寻、咫、丈、跬、步等,实际上就是长度计量单位。众多的单位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颁布“一法度衡石丈尺”命令和诏书后才得以统一。[/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我们的祖先早在汉朝就利用自然规律建立了度量衡标准,它们在原理上与米的现代定义相近,而在时间上却比西方早约二千年,令世人惊叹不已。[/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米(m)是国际单位制中表示长度的基本单位。提高米的测量准确度不仅对于物理学、天文学等基础学科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促进了大地测量、空间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发展和进步。[/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米的最初定义是由1791年法国国民代表大会确定的,一米等于地球子午线1/4长度的一千万分之一。“米”来源于古希腊文,意为度量。当时认为子午线长度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米及由米确定的千克和升也固定不变,从而形成一种基于自然不变的“米制”。[/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 1799[/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年,根据度量子午线弧长的结果,用烧结铂制成了体现端度基准的米原器并保存在巴黎档案局,这就是最早的“档案米”(后来证明它的实际值比定义值短约0.2毫米)。[/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国际计量局(BIPM)据此复制了30个铂(90%)铱(10%)合金制的X型线纹基准米原器。1889年经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CIPM)批准,从中选出了一个作为国际米原器,留出数个作为工作原器,而把其余的分发给米制公约成员国作为国家基准。这时的米被定义为,国际计量局保存的国际米原器上,两端刻划的中间刻线的轴线在00C时的距离。此定义实际上是由后来第7届国际计量大会,1927年,认定的。可以说这是米定义的第一次变迁。[/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国际米原器的准确度为0.1微米,即千万分之一(1×10[/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7[/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到20世纪中叶,这个准确度已无法满足精密机械制造业和计量学发展的需要。于是有人提出用原子辐射波长值取而代之的建议,因为它是一种固定不变的自然基准。不久发现新研制的氪-86低压气体放电灯,在一定条件下辐射出的橙黄光谱的真空波长值是个“定值”。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废除国际米原器,将米定义为,氪-86原子的2P[/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10[/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和 5d[/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5[/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能级之间跃过所对应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这样米的准确度达到十亿分之四(4×10[/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9[/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它意味着在1000公里的长度上误差仅为4毫米。这是米定义的第二次变迁。[/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几乎与此同时,一种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强(相干能力强)的激光问世,其特性优于任何已有的光源。随着稳频和伺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又使激光器输出频率的稳定性和复现性提高到百亿分之一(1×10[/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10[/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而后测得的真空中光速值为299792458米/秒,其准确度也比过去提高了100倍。[/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在这种背景下,1975年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提出,米定义可以通过光速表示,并认为光速值保持不变对天文学和大地测量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说,光速值不再是可测的量,而是固定不变的常数,长度则可以建立在光速为常数的基础上,通过时间或频率确定。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将米定义为,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时间间隔内所行进路径的长度。这是米定义的第三次变迁。[/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新定义的米,可以通过时间法、频率法和辐射法来复现。时间法利用光行进的时间来测量长度,主要用于天文学和大地测量学。频率法利用光的频率来测量其真空波长,故在准确度方面潜力很大,但在实际应用中尚需建立激光波长基准。在辐射法方面,1993年国际计量委员会推荐了8种稳频激光器辐射的标准谱线频率(波长)值,作为复现米定义的国际标准。[/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由于目前还没有一种光电接收器能够响应可见光频率,所以尚需分波段研制多个稳频激光器作为基准。稳频激光器辐射频率的测量准确度仍在不断改进中,比如目前常用的碘吸收633纳米氦氖稳频激光器的复现性,已在1×10[/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10[/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的基础上又提高了约一个数量级。因而,在光频范围内米有可能建立频率标准,这无疑将促进原子物理学、分子物理及高分辨率激光光谱学的发展。两个世纪以来米定义的变迁,既反映了科技进步对计量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反映了计量学发展对科技进步的反作用。●[/color][/font]

  • 光晶格钟有望重新定义秒

    中国科技网讯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7月9日报道,法国巴黎天文台吉勒莫·洛德韦克和同事最近证明,两台先进的光晶格钟(OLC)的运行步调几乎完全一致,精确度最少可达1.5×10-16。如果想用OLC重新定义秒的话,这种一致性测试必不可少,因此,这一最新研究有望让科学家们重新定义秒。 1967年,秒被定义为当一个铯原子在两个特定的能级间跃迁时所辐射或吸收的微波辐射振荡9192631770次所持续的时间,这一定义保持至今。 目前,测量这一频率最精确的方式是铯原子钟,铯原子钟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作“喷泉钟”,因为其工作过程是铯原子像喷泉一样的“升降”,这一运动使得频率的计算更加精确。 铯原子喷泉钟的精确度大约为3×10-16,这意味着在1亿年时间里,其误差不超过1秒。但科学家们表示,某些新式的原子钟可以做得更好,对被电磁场捕获的单个离子化的原子辐射进行监测可以让精确度达到10-17。 大约10年前,科学家们首次展示了光晶格原子钟,尽管其精度无法打败捕获离子钟,但可以同铯原子钟相媲美,而且,很多科学家基于两个理由认为,这种钟可能会精度更高。首先,与捕获离子钟一样,这种光晶格钟也测量频率为微波数万倍的可见光的频率。第二,它们测量数千个被捕获进一个光晶格内原子的平均辐射频率而不是只测量一个原子的辐射频率,因此,精度更高。 然而,科学家们必须证明,这种原子钟的运行步调要能准确无误地与另一个同样的原子钟保持一致,这正是洛德韦克和同事在最新实验中已经证明的。他们也证明,两个原子钟几乎同步,精度至少为1.5×10-16,而且,这种锶光晶格钟(每个光晶格约有1万个锶87原子)与巴黎天文台的三台铯原子钟步调一致。 更好的原子钟有望成为基础科学的福音。例如,物理学家们能使用这样的原子钟对自然界某些基本而持续的变化进行调查,以确定其是否像理论所预测的那样。(刘霞) 《科技日报》(2013-7-11 二版)

  • 【资料】标准样品的定义

    简单地说,标准样品就是实物标准,它是标准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与文字标准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标准形态。 根据GB/T15000.1-94《标准样品工作导则<1>在技术标准中陈述标准样品的一般规定》的规定:"在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以及有关标准分析试验方法,凡需要标准样品配合才能确保这些技术标准应用效果在不同时间、空间的一致性时,都应规定研制和使用相应的标准样品。"由此可见标准样品是保证文字标准有效实施的实物标准,是文字标准的必要补充,是标准工作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但是,不少人文字标准很熟悉而对标准样品很陌生,有的甚至于根本不了解,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之一是早期由于国际间沟通比较少,技术水平不高,在实施文字标准时不需要由标准样品来确保它在不同时间、空间的应用效果一致性,所以大多数人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原因之二是标准样品产生的时间比较晚。一般认为标准样品真正从理论上得到承认是在1975年正式成立ISO/REMCO(标准样品委员会)。也有人认为应是1978年正式发布ISO指南6《在国际标准中陈述标准样品的一般规定》。同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字标准相比,标准样品的发展历史太短了,以至于不能有效引起专业技术领域专家的重视。 原因之三是对标准样品的宣传不够。其实在国际上真正产生具有标准样品性质的钢铁标样是在1905年的美国。我国从1950年以后在冶金领域也开始研制开发有关的标准样品。但是大多数人都把其当作一般量具而不了解标准样品为文字标准服务,使文字标准得到有效实施的作用。 原因之四是标准样品具有自己本身的特点,即它是标准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当在实施文字标准时,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经济效益方面的要求,必须采用标准样品才能达到目的,否则文字标准就无法证实。 例如,早期在对冶金样品进行分析时,采用一般分析方法既慢又复杂,不能保证钢铁冶炼质量,而且分析数据还不可靠。采用钢铁标准样品之后,使得分析速度和分析质量大大提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钢铁冶炼质量和经济效益。由于这个原因,标准样品的应用就得到了急剧的发展。 二、 标准样品的定义 标准样品英文名称从1978年开始正式确定为Reference material(简称RM)。原文含义为参照物",实际上就是这种物质提供一个或多个量值作为其他测量值是否准确的"参照值。"也就是说,采用一种方法对其进行测量,如果测量得到值与其提供的"参照值"相吻合,则我们就认为该测量方法是合格的,可靠的;相反,如果不相吻合,则我们就认为该测量方法是不合格的,不可行的。由此,为了更加符合使用习惯,我们把其提供的量值"标准值",把这种物质称为提供标准值的样品――标准样品。 在ISO指南30:1992《标准样品常用术语及定义》中对标准样品是这样定义的:标准样品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的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可以用来校准仪器、评价测量方法和给材料赋值。"从定义可以看出,用作参照物的标准样品提供的标准值有二个特点: 1、 具有足够的均匀性。请注意不是非常均匀而是足够均匀。因为它仅仅是为了保证技术标准应用效果在不同空间应用的一致性,即满足文字标准中的技术指标的要求即可以了。但是由于它需要在不同空间中进行量值传递,即不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北京,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在测量一批材料中不同的标准样品时所提供的值就是一致的。 2、 很好确定了的。请注意不是指非常准确而是指很好确定,即要求这个标准值是可靠的。我们不要求其非常准确只要求应满足文字标准中的技术指标要求。这里要强调说明的一点是,所谓"很好确定了的"的含义之一就是标准样品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保证在不同时间中进行量值传递。即保证其在有效期内是均匀的,可靠的。 在GB/T15000.2-94《标准样品工作导则<2>标准样品常用术语及定义》中对有证标准样品(又称国家标准样品,英文简称CRM)是这样定义的:"有证标准样品是具有一种或多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工程技术的或感官等性能特征,经过技术鉴定附有说明上述性能特征的证书,并经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批准的标准样品。"

  • 国际单位制中4个基本单位将被重新定义

    [b]“从实物到量子——原子时诞生50周年”学术报告会召开  国际单位制中4个基本单位将被重新定义  光明网讯[/b](记者 陈海波 见习记者 孟曼迪)记者8月31日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从实物到量子——原子时诞生50周年”学术报告会获悉,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将审订新的国际单位制(SI)修订案,千克(kg)、开尔文(K)、摩尔(mol)、安培(A)4个基本单位将被重新定义,多个SI单位将实现对时间频率的溯源,实现“从实物到量子”的变革,SI单位量子化的大门全面打开。据了解,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重新定义了“秒”——用铯133Cs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的跃迁频率替代了原有基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秒。这标志着原子时的诞生,宣告着一个以量子定义时间的新时代正式到来。原子时诞生50年来,不仅时间频率的测量准确度跃升1000万倍,成为目前测得最准的物理量,直接支撑了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打开了国际单位制(SI)量子化的大门,标志着计量“从实物到量子”时代的迈进。还为传统实物计量标准受限于材料和工艺、最高基准受限于时空、传递链过长导致准确度连续下降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途径。学术报告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科学家们,从秒定义的变迁、单位制的变革、量子化发展与应用以及各国应对单位制变革的战略和计划等方面,介绍了计量从实物走向原子的演变过程和未来发展应用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在会上表示,50年来,在时间新定义的带动下,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人类认知世界的测量精度不断得到提升、测量范围不断得到扩大,测量应用的领域也不断拓展。今后,我国将一如既往地以服务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围绕国家战略前沿领域创新需求,加快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研究,逐步建立完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为世界计量的创新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据悉,为应对国际单位制变革,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国家计量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持续开展与国际单位制有关的基础前沿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该院就陆续启动了电学量子基准、铯原子喷泉钟、光钟等的研究,目前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以来还开展了旨在应对SI重新定义的部分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量的研究工作。其中,玻尔兹曼常数测量用两种不用的方法均取得了很好的测量结果,被国际基本常数委员会(CODATA)收录,为该常数定值做出了实质性贡献。研制的国家时间频率基准——NIM5铯原子喷泉钟目前实现的准确度为2000万年不差一秒,并通过国际计量局认可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TAI)。

  • 【求助】严重求助:“无效试样” 有详细定义的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

    [em0812] 本人实在学识浅,遇上机械性能试验,冲击值可判废工件。试样调查发现冲击试样缺口下有金属夹杂,厂家认定是无效试样,“金属夹杂” 可判试样无效?试样是工件性能的代表,这可不是外部原因造成的试样缺陷!苦于找不到相关标准(好象定义都不清析),跟老外交涉有点困难,谁能提供帮助? 一定回报也可以,本人很急。工作第一!中国心

  • 【转帖】回顾我国“计量”名词定义的制定

    回顾我国“计量”名词定义的制定 金 华 彰 1954年我参加工作,先后在北京第一机械工业部计量检定所(后发展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国家计量局(现国家质检总局),一直从事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工作。刚从事计量工作时,当别人问:“你是干什么工作的?什么叫计量”时,我当时是似懂非懂,说不清楚。那时大家都有一个愿望,希望尽快给“计量”下个定义。后耒,我参与了有关计量名词定义规范的制订工作。现对我国“计量”名词定义的制定作一回顾。 一、“计量”一词的由耒 我国“度量衡”巳有几千年历史,一说度量衡大家都比较熟悉,其实计量是从度量衡演变过耒的。早在二十世记三十年代,从文献上就可查到“计量”一词。1936年9月,原民国政府全国度量衡局局长吴承洛作了一次《新制度量衡》的播音演讲,后成文刊载于《工业标准与度量衡》(月刊,第三卷第四期,1936年10月30日出版)。文中把“计量”作为固定的词多次使用,并具体出现“计量”、“计量单位”、“计量标准”、“计量学”等词汇,现摘录几段原文如下: “人類所以能明瞭自然關係,就是因爲人類有計量自然關係的各種標準,所以人類對於自然界的一切‘知識’,都是從‘計量’得來的;計量愈能精凖,知識愈得正確。” “研究科學就離不開度量衡,所有科學上所表明各種的量,都是由長度、質量、與時間三個單數關係的基本量所组成複數關係的量。由基本量的單位,组成其他各種計量的單位,统稱計量單位,精密的科学知識都可以由凖確的计量单位來表示的。” “度量衡就是計量自然關係假定的標準,我們必須定出這種標準的標準,然後彼此度量衡的長短多少軽重,才不致參差不齊,計量自然關係,才能淸楚確切的明瞭。” “廣義言之,除長度質量而外,一切計量標準都属於量。” “計量檢定人員的訓練,學科方面有法學通論、中國度量衡史、外國度量衡制度、度量衡法規、度量衡製造法、度量衡檢定法、度量衡換算法、計量學、機械學。” 从上述內容可以理解“计量”包函二个含意,即计量是指具有确定单位以标准器具为基础耒确定量的大小,是指超出度量衡范围广义量的概念。据文献查考,1948年4月由经济部发给湖北省政府的电文中说“关于各种计量器具之检定,如汽油计、水表、电表、温度计等。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己有若干开始工作。兹为充实现任检定人员技术暨配合该项工作进行起见。拟定于本年六月一日在南京下浮桥本局度量衡检定人员养成所开办计量器具检定训练班”,使“各检定所对于计量器具检定技能更加熟练”。从文中可以看出,度量衡器具已突破度量衡三个量的范畴,而统称“计量”器具,我国20世纪30年代己开始使用“计量”一词,而在20世纪40年代己得到具体的应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技术管理局下设度量衡处,吴承洛任处长,当时重点管理的还是度量衡。随着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除度量衡以外的其他物理量计量工作更加突出,1955年成立国家计量局,所以20世纪50年代广泛使用“计量”一词是顺理成章的事。

  • 一些溶液浓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之前有版友问到过酸浓度的配制问题,现整理出一些溶液浓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若有不对及遗漏之处,欢迎指出。一.物质的量浓度(CB)物质B的量浓度CB定义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即摩尔)除以混合物的体积。下面介绍英国药典(EP)和中国药典(CP)中常用酸的配制:EP:1mol/L盐酸的配制:将103.0g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ml1mol/L硝酸的配制:将96.6g硝酸用水稀释至1000ml。1mol/L硫酸的配制:将5.5ml硫酸缓慢加至60ml水中,冷却后并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 CP: 1mol/L盐酸的配制:量取90ml盐酸,加适量水稀释至1000ml。 0.5mol/L硫酸的配制:取硫酸30ml,缓慢注入适量水中,冷却至室温后,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注:中国药典中配制得到的1mol/L盐酸和0.5mol/L硫酸,只是个大概的数据,要准确得到需滴定)二.物质B的质量浓度(ΡB) 物质B的质量浓度(ΡB)的定义为:物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比如我们常用的元素标准溶液,ρ(Cu)=1mg/ml。三.物质B的质量分数(ωB)物质B的质量分数(ωB)表示为溶质B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即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所占的比例。如ω(NaCl)=10%,即表示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g氯化钠。用质量分数ωB表示溶液浓度的优点是浓度不受温度的影响。这种表示方法一般用于溶质为固体的溶液。四.物质B的体积分数(ΦB)物质B的体积分数(ΦB)表示为溶质的体积占溶液体积的比例。比如说φ(HCl)=5%,即100盐酸中含有5ml浓盐酸。五.以V1+V2形式表示的浓度以前也经常采用“V1:V2”或“V1/V2”的形式表示,现一般改用V1+V2的表示方法。应注意两种以上特定溶液与水相混时,必须注明水。如硫酸+硝酸+水(1+1+7)。如某一种特定溶液与水相混时,可不必注明水,硫酸(1+1)就是1体积浓硫酸+1体积水相混合的溶液。物质B的体积分数ΦB 与以V1+V2表示的浓度尽管都是

  • 飞强势推出高端UHSFDPLC定义者-VanqDuish

    [color=#333333]自赛默飞第一台液相色谱进入中国,您知道吗,赛默飞液相色谱已经超过1万台了!在雄厚的液相色谱销量基础上,赛默飞强势推出高端UHPLC定义者-Vanquish超高效液相色谱!Vanquish作为全面解决分析工作者液相色谱分析难题的全新平台,我们更关心您最关注的UHPLC性能是什么? 您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检测的样品是什么,告诉我们您将有机会获得三重不同大礼![/color]

  • 【转帖】术语“不确定度”定义的剖析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王春艳 陆梅 高蔚 钱钟泰 一、引言 在我国JJF1059-1999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以下简称“JJF1059-1999规范”)和国际规范《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ISO1995(E)(以下简称“GUM95”)中,术语“测量不确定度”无疑是最重要的概念。JJF1059-1999规范给出“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中引用GUM95定义的部分如下: 【2.11[测量]不确定度 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关系的参数。 注: 1.此参数可以是诸如标准差或其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 2.测量不确定度由多个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以用测量列结果统计分布估计,并用实验标准差表征。另一些分量则可用基于经验或其他信息的假定概率分布估算,也可用标准差表示。 3.测量结果应该理解为被测量之值的最佳估计,全部不确定分量均贡献给了分散性,包括那些由系统效应引起的(如,与修正值,参考计量标准有关的)分量。】 JJF1059-1999规范编者根据自己对GUM95有关内容的理解为定义加上4、5、6、7四条“注”,在此从略。 GUM95定义的用词过于晦涩,使人难以理解。例如什么是“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什么是“被测量之值的最佳估计”?“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如何才能“赋予”?怎么样才是“合理地”?……。因此,对术语“测量不确定度”的含义即使在GUM95或JJF1059-1999规范编者间也是各有各的理解。 量值的分散性是统计学中随机变量的特性。为使大家对术语“测量不确定度”有明确和唯一的理解,有必要用统计学术语明确“测量不确定度”及有关术语含义中的量值关系。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有关的基本概念 1.随机变量及其统计特征值 如果变量[i]X[/i]的量值随观察而变,则称变量[i]X[/i]为随机变量。随机变量[i]X[/i]的全部统计学特性由其[概率]分布函数[i]F[/i][sub]x[/sub](x)或[概率]密度函数[i]p[/i][sub]x[/sub](x)表示,其定义分别如式(1)和式(2)所示: [i]F[/i][sub]x[/sub](x)=[i]P[/i]([i]X[/i]≤x) (1) [i]p[/i][sub]x[/sub](x)=[i]d[/i]〔[i]F[/i][sub]x[/sub](x)〕/[i]d[/i]x (2) 式(1)中,[i]P[/i]([i]X[/i]≤x)表示出现事件[i]X[/i]≤x的概率值。 由于函数[i]F[/i][sub]x[/sub](x)或[i]p[/i][sub]x[/sub](x)是自变量[i]X[/i]在无穷区间内的函数,在一系列场合下不便于应用,例如不便于比较随机变量的大小。经常采用有确定量值的参数表征随机变量X的某种统计学特性,本文称这些参数为变量[i]X[/i]的统计参数。变量[i]X[/i]最重要的统计参数是它的任意函数[i]f[/i](X)的期望[i]E[/i]〔[i]f[/i]([i]X[/i])〕,其定义为: [img]http://zgjl.chinajl.com.cn/zgjl/zgjl/watu/061179AA.JPG[/img] 如果对函数[i]f[/i]([i]X[/i])作多次抽样,将其第[i]i[/i]次抽样值表示为[i]f[/i]([i]X[sub]i[/sub][/i]),可以证明式(4): [img]http://zgjl.chinajl.com.cn/zgjl/zgjl/watu/061179AB.JPG[/img] 式(4)表明,期望是抽样次数无限增大时抽样值平均值的极限。 变量[i]X[/i]期望表征着随机变量的稳定部分的大小,变量[i]X[/i]扣除其期望[i]E[/i]([i]X[/i])后的残留部分被称为其中心化变量,用[i]X[/i][sub]~[/sub]表示。即有: [i]X[/i][sub]~[/sub]=[i]X[/i]-[i]E[/i]([i]X[/i]) (5) 中心化变量[i]X[/i][sub]~[/sub]是变量[i]X[/i]的分散部分,任何中心化变量的期望都将为零,它的大小表征着变量[i]X[/i]的分散性,可以由变量[i]X[/i]的标准差[i]σ[/i]([i]X[/i])来表征。标准差[i]σ[/i]([i]X[/i])是变量[i]X[/i]方差[i]V[/i]([i]X[/i])的正平方根。即有: [i]σ[/i]([i]X[/i])=〔[i]V[/i]([i]X[/i])〕[sup]1/2[/sup] (6) 方差[i]V[/i]([i]X[/i])是变量[i]X[/i]的二阶中心矩。称变量[i]X[/i]对确定量值[i]a[/i]之差[i]n[/i]次方的期望为变量[i]X[/i]对值[i]a[/i]的[i]n[/i]阶矩,用[i]μ[/i][sub]na[/sub]([i]X[/i])表示,即有: [i]μ[/i][sub]na[/sub]([i]X[/i])=[i]E[/i]〔([i]X[/i]-[i]a[/i])[i][sup]n[/sup][/i]〕(7) 当[i]a[/i]=0时,相应矩被称为原点矩,变量[i]X[/i]的[i]n[/i]阶原点矩[i]μ[/i][sub]n0[/sub]([i]X[/i])为: [i]μ[/i][sub]n0[/sub]([i]X[/i])=[i]E[/i]([i]X[sup]n[/sup][/i]) (8) 当[i]a[/i]=[i]E[/i]([i]X[/i])时,相应矩被称为中心矩,变量[i]X[/i]的[i]n[/i]阶中心矩简化表示为[i]μ[/i][sub][i]n[/i]x[/sub]或[i]μ[sub]n[/sub][/i]([i]X[/i]),它同时是中心化变量[i]X[/i][sub]~[/sub]的[i]n[/i]阶原点矩,即有: [i]μ[/i][sub][i]n[/i]x[/sub]=[i]μ[sub]n[/sub][/i]([i]X[/i])=[i]E[/i]{〔[i]X[/i]-[i]E[/i]([i]X[/i])〕[i][sup]n[/sup][/i]}=[i]E[/i]([i]X[/i][sub]~[/sub][sup]n[/sup])(9) 由此变量[i]X[/i]的方差[i]V[/i]

  • 【讨论】药典中恒重的定义

    今天发现不同药典中恒重的定义是有区别的,而且平时并没有完全按药典来做,特贴出来供大家参考比较:中国药典:恒重是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美国药典:Drying to Constant Weight— The specification “dried to constant weight” means that the drying shall be continued until two consecutive weighings do not differ by more than 0.50 mg per g of substance taken, the second weighing following an additional hour of drying.欧洲药典:Drying and ignition to constant mass. The terms “dried to constant mass” and “ignited to constant mass” mean that 2 consecutive weighings do not differ by more than 0.5 mg, the second weighing following an additional period of drying or of ignition respectively appropriate to the nature and quantity of the residue.

  • 热点“千克等国际计量单位重新定义”入高考理综题

    6月8日,高考第二天,上午考试科目为文综、理综,北京青年报记者到北京二中高考考点探访。中午11点30分,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五分钟后有考生陆续走出考场。值得注意的是,此考点为理科考点,并没有考生提前交卷。 “我觉得和一模、二模难度相当,在正常范围内。”北青报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考生,其中14名考生认为难度“还可以”、“与平时模拟考试差不多”、“还行”,其中6名考生认为“化学题很难”、“比平时的题目难”,并没有一位考生认为题目简单。 此外,记者采访多位考生均表示,今年理综中物理题有一道热点题。“物理最后一道选择题,考了国际单位制历史性变革。”二中的一位考生表示,自己前两天刚看过这个新闻,这道选择题非常简单,只要读懂题目、理解题目就能得分。多位考生表示,这是一道“送分题”。 据悉,去年12月中旬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国际单位制历史性变革”,在国际计量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53个成员国表决通过“修改国际单位制(SI)”的1号决议。根据决议,质量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温度单位“开尔文”、物质的量单位“摩尔”等4个SI基本单位定义将由常数定义,于今年5月20日正式生效。北京青年报

  • 【分享】药典中关于温度的定义

    [size=3][font=宋体]关于温度的定义,美国药典、欧洲药典和中国药典都有具体规定,但前者较后二者要详细些。[/font][/size][size=3][/size][size=3][font=宋体]欧洲药典仅列出了如下四项:[/font][/size][size=3][/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in a deep-freeze: below -15°C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in a refrigerator: 2°C to 8°C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cold or cool: 8°C to 15°C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room temperature: 15°C to 25°C.[/font][/size][size=3][font=宋体]中国药典也只列出了如下四项:[/font][/size][size=3][/size][size=3][font=宋体]阴凉处:系指不超过[/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20°C[/font][/size][size=3][font=宋体];[/font][/size][size=3][/size][size=3][font=宋体]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20°C[/font][/size][size=3][font=宋体];[/font][/size][size=3][/size][size=3][font=宋体]冷处:系指[/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2-10°C[/font][/size][size=3][font=宋体];[/font][/size][size=3][/size][size=3][font=宋体]常温:系指[/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10-30°C[/font][/size][size=3][font=宋体]。[/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 标准物质的定义及基本要求

    关键词:标准物质 国家标准物质 中国标准物质 北京标准物质 标物中心 1.测量和测量的一致性 测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种基本手段,是人们为了解物质的属性与特征而进行的全部工作。例如,用天平称物质的质量;用尺量物体的长度;用化学方法或仪器分析的方法测定材料的组成、含量或特性都是测量的具体事例。 当对物质某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测量的结果重复性好,而且不存在任何系统误差时,则可认为测量是准确的。准确测量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所处的状态及变化,使人们了解到事物的真实属性和特征。 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问里,对物质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在规定的范围内相符合时则认为,在这一范围内测量是一致的,常称为测量的“相容性”或具有“可比性”。实现测量的准确、一致,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采用统一的计量单位; (2)推广标准化的测量方法; (3)颁布仪器检定规程和量值传递系统; (4)使用适宜的计量器具或标准物质。 采用统一的计量单位,为测量工作能超越时间、空间和行业的界限,获得可比较的测量结果奠定了基础。19世纪以前,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沿用着不同的计量方法和计量单位,而且表示测量结果的方式也不同,给社会生产、生活、贸易往来以及科学技术交流带来了极大不便而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计量单位的统一。在我同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就是人类最早统一计量单位的一次尝试。只有当人们已认识到各种物理量之间普遍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时,才有可能建立统一的计量单位制。1875年,20个国家签订了“米制”公约,设立了国际计量局(BIPM),负责推广和不断改进已统一起来的“米制”计量单位。约百年之后,1960年,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颁布了“国际单位制”(SI)。 198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以立法的形式保证国际单位制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同时还规定在1990年完成由“市制”、“米制”向法定计量单位制的过渡。法定计量单位的实施将为我国计量单位的进一步统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通过如下任意一种方式,均可将业已统一的基本单位的量值和准确度传递到现场分析中去。 (1)测量仪器的逐级校准 使用计量基准、标准器具校准测量仪器,传递量值和准确度。例如,图1—1所示硬度测量仪器的逐级检定就是很好的例子。这种方式适宜各种物理量值的量值传递。 (2)发播标准信号 时间和频率的标准可以通过无线电波由计量部门直接传递给使用者。这一显著的特点使人们容易获取高精度的时间和频率标准。例如,美国标准局设有四个时间、频率标准信号发播站。其中之一柯林堡的发播站就设有高频、低频、甚低频发播系统,发播时间、标准时间间隔及频率标准等信号,在方圆1000km的范围内,使用者都可以接收到标准信号,校准测量仪器。我国也先后在长波、短波和微波波段内建立了标准时间和频率的广播,并通过电视台,利用彩色负载频发播频率信号。 (3)公布标准数据 现代科学技术需要有准确、可靠的物理、化学以及工程测量方面的技术数据,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水的密度,某种材料的电学及热力学数据等。这些数据可来自富有经验的实验室,亦可摘自一些科技文献,均需经过严格的实验测定或验证后予以公布,称为标准数据。使用者可通过查阅出版物获得标准数据,在规定的条件下,在实际测量中复现该数据,借以检查测量方法的准确程度。1963年在美国正式成立一TN家标准数据系统,下设由政府部门所属实验室、工业实验室及大专院校组成的标准数据中心,如化学动力学标准数据中心、辐射化学标准数据中心等40余个。在美国标准局内,设立了标准数据办公室,负责协调各标准数据中心的工作。在原苏联国家标准委员会下设立标准数据研究所,组织各工业部门和科研单位收集和积累必要的、准确的技术数据,提供给使用者。 (4)发布标准方法 标准方法(reference:met:hod)是经过科学实验证明为准确的测量方法,作为一种测量方法,绝对准确、没有任何系统误差存在是很难达到的。人们研究标准方法,首先要搞清楚方法原理,找到主要系统误差所在,进而加以修正或使其限定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提高测量方法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标准方法常用来研究和评价现场测量方法,为工作级标准物质定值。所以标准方法的准确度通常按比现场测量方法准确度低3~5倍设定,而且需要经过计量部门或有经验的实验室进行验证和确认后予以公布。在对现场测量方法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标准方法和标准物质的作用是等效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尤其在某些评价工作中,缺少适当的标准物质时,标准方法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例如,临床化学分析中,待分析物质常是血、尿或其他体液、组织等,带有复杂的主体成分。在以血清、尿为主体成分的标准物质大量出现之前,采用标准方法比以纯物质或化学试剂作为临床标准校验临床分析方法更为有效。 (5)使用标准物质 在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工程特性测量中,使用标准物质传递量值,实现测量的准确、一致,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本书所描述的中心内容。 2、标准物质的定义 标准物质是具有准确量值的测量标准,它在化学测量、生物测量、工程测量与物理汛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标准物质具有以下特点: (1)标准物质的量值只与物质的性质有关,与物质的数量和形状无关: (2)标准物质种类多,仅化学成分量标准物质就数以千计,其量限范围跨越12个数量级: (3)标准物质实用性强,可在实际工作条件下应用,既可用于校准检定测量仪器,评价测量方法的准确度,也可用于测量过程的质量评价以及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与测量仲裁等; (4)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复现性,可以批量制备并且在用完后再行复制。按照“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南30”,标准物质有如下定义: (1)标准物质(reference material.RM) 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用以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2)有证标准物质(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CRM) 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用于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而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3)基准标准物质(primary reference 1TIaterial.PRM) 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于1993年建立了物质量咨询委员会(CCQM),在1995年的物质量咨询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如下定义:基准方法(Primary Meth。d。f Measurement,PMM):具有最高计量品质的测量方法,它的操作可以完全地被描述和理解,其不确定度可以用SI单位表述,测量结果不依赖被测量的测量标准。 基准标准物质:一种具有最高计量品质,用基准方法确定量值的标准物质。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标准物质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1)具有量值准确性; (2)用于计量目的。这就澄清了有关标准物质的某些模糊概念,把那些不是用来校准计量器具和计量方法,同时也没有量值准确度要求的“产品系列标准样品’’(如棉花、粮食、毛、麻等产品标准样品)与标准物质区别开来。本书所讨论的是基于上述定义的标准物质。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物质委员会(ISO/REMCO)经过多年的讨论,在新发布的ISO/REMc0导则34(2009年第3版)和导则35(2006年第2版)中对标准物质给出了新定义: (1)标准物质RM 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且稳定规定特性的材料,已被确定其符合测量过程的预用途。 注1:RM是一个通用术语。 注2:特性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例如:物质或物种的特征属性)。 注3:用途可包括测量系统的校准、测量程序的评估、给其他材料赋值和质量控制。 注4:在同一测量过程中,单一RM不能既用于校准又用于结果的确认。 注5:VIM有一个类似的定义(见IS0/IEC导则99:2007,5.13),但限定“测量”的术语仅用于定量而不能用于定性。然而,IS0/IEC导则99:2007,5.13的注3中明确包括定性的概念,称作“名义特性”。 (2)有证标准物质CRM 采用计量学上有效程序测定的一种或多种规定特性的标准物质,并附有证书提供规定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和计量溯源性的陈述。 注l:值的概念包括定性,如特征属性或序列,该特性的不确定度可用概率来表示。 注2:标准物质生产和定值所采用的计量学上有效程序已在IS0(~,uidt:34和IS0(~uid~135中给出。 注3:IS0 Guide 31给出了证书内容的指导。 注4:VIM有一个类似的定义(见IS0/IEC导则99:2007,5.14)。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标准物质概念已从定量扩展到定性特性上,作为定性特性的不确定度可用概率来表示,例如某种酒的属性,可通过评酒师评定时的把握作为不确定度的表述。上述定义也扩大了标准物质的预期用途,只要符合测量过程的预期用途就可以是标准物质,因此质控样品实际上已纳入标准物质的范畴。 3、标准物质的基本要求

  • 一些溶液浓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一.物质的量浓度(CB)物质B的量浓度CB定义为:物质B的物质的量(即摩尔)除以混合物的体积。下面介绍英国药典(EP)和中国药典(CP)中常用酸的配制:EP:1mol/L盐酸的配制:将103.0g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ml1mol/L硝酸的配制:将96.6g硝酸用水稀释至1000ml。1mol/L硫酸的配制:将5.5ml硫酸缓慢加至60ml水中,冷却后并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 CP: 1mol/L盐酸的配制:量取90ml盐酸,加适量水稀释至1000ml。 0.5mol/L硫酸的配制:取硫酸30ml,缓慢注入适量水中,冷却至室温后,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注:中国药典中配制得到的1mol/L盐酸和0.5mol/L硫酸,只是个大概的数据,要准确得到需滴定)二.物质B的质量浓度(ΡB) 物质B的质量浓度(ΡB)的定义为:物质B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比如我们常用的元素标准溶液,ρ(Cu)=1mg/ml。三.物质B的质量分数(ωB)物质B的质量分数(ωB)表示为溶质B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即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所占的比例。如ω(NaCl)=10%,即表示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g氯化钠。用质量分数ωB表示溶液浓度的优点是浓度不受温度的影响。这种表示方法一般用于溶质为固体的溶液。四.物质B的体积分数(ΦB)物质B的体积分数(ΦB)表示为溶质的体积占溶液体积的比例。比如说φ(HCl)=5%,即100盐酸中含有5ml浓盐酸。五.以V1+V2形式表示的浓度以前也经常采用“V1:V2”或“V1/V2”的形式表示,现一般改用V1+V2的表示方法。应注意两种以上特定溶液与水相混时,必须注明水。如硫酸+硝酸+水(1+1+7)。如某一种特定溶液与水相混时,可不必注明水,硫酸(1+1)就是1体积浓硫酸+1体积水相混合的溶液。物质B的体积分数ΦB 与以V1+V2表示的浓度尽管都是以体积比为基础给出的,但是前者是溶质体积与溶液体积相比,后者是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比,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如φ(H2SO4)=50%,与硫酸(1+1)溶液,前者考虑总体积,即100ml溶液中含有50ml浓硫酸;后者不考虑最后总体积,只要将50ml浓硫酸与50ml水相混合,不管总体积是不是100ml(记得有这个例子,拿50ml乙醇与50ml水混合后,就得不到100ml的溶液)。

  • 电感器的定义

    电感器的定义[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2820]电感器的定义[/url]

  • 【资料】湿地的特点与定义

    长期以来,湿地的重要价值与功能不为人们所认识,国内外往往把湿地当作无用的荒芜之地,把它列为被开垦的对象。湿地(Wetlands)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系统。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环境功能,可以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改善气候,为珍稀珍与濒危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美化环境等,在区域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湿地还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科学已经证明,生命来源于水,生命多起源于富含有机质的地方。人类文明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国外的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恒河、湄公河和我国的黄河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而这些河流两岸的湿地正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湿地与生命是紧密相连的,英国湿地学者在其所著《沼泽财富》一书中指出,生命就很可能起源于沼泽湿地。鉴于湿地具有上述巨大的生态与环境功能,被赞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物种的基因库”、“天然水库”和“鸟类的乐园”等。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湿地的定义众说纷纭。各国学者先后提出了很多湿地定义。归纳起来可以将湿地定义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广义的湿地定义,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国际湿地公约》的湿地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该国际湿地公约将世界上的湿地划分为两个大类42种类型。该定义包含类型多,适用范围特别宽广,主要是根据湿地多水的属性,适用于珍稀濒危水禽栖息地保护与湿地保护的管理者。 第二类湿地定义是狭义的湿地定义,为湿地科学研究工作者提出的湿地科学定义,认为湿地的科学定义应该是:“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湿地应该具有3个突出特征:湿地地表长期或季节性处在过湿或积水状态;地表生长有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包括部分喜湿盐生植物),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生活湿生、沼生、浅水生动物和适应该特殊环境的微生物类群;发育水成或半水成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化过程”该定义是主要根据湿地的生态系统属性,从湿地本质属性与湿地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与功能认识出发而提出的科学性很强的湿地定义,是内涵与外延都十分清楚的科学的湿地定义,适用于湿地科学理论研究,得到湿地学术界比较广泛的认同,该湿地定义包括的湿地类型相对较少,主要包括内陆的淡水沼泽湿地、淡水沼泽化草甸、内陆盐沼、滨海盐沼、滨海红树林湿地和河口沼泽湿地。

  • 副本?定义?

    CL01里:4.13.2 技术记录4.13.2.1 实验室应将原始观察、导出资料和建立审核路径的充分信息的记录、校准记录、员工记录以及发出的每份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的副本按规定的时间保存实验室资质认定也有相关规定,存档证书/证书副本。那么每次报告我们直接出2份正本,一份给客户,一份给存档,完全一样,章也都加盖。这肯定没问题。假如我存副本,按照准则要求也可以吧。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副本的定义?没有啊?加盖副本章?原件复印件?谁能给我一个副本的定义,并注明相关准则、法律出处,之前论坛上有个贴子,我查了《档案法》《合同法》都没有关于副本的定义。

  • 【原创】面对Google搜索的愤怒(怎么又开始将台湾定义在中国之外)

    【原创】面对Google搜索的愤怒(怎么又开始将台湾定义在中国之外)

    我在应用搜索引擎的时候,历来是选择Google以及Baidu的,但是今天Google让我感觉愤怒了!本来还是个很欣喜的过程,Google的搜索栏中多了个中国的网页,这样比较方面搜索资料的定位。然而使用中确发觉这个所谓的中国网页将所有来自于台湾的部分统统滤过,从另一层面上将就是认为台湾的网页并不在中国网页范畴内。详情可以参考附件。就此,对Google的中文化感觉更加糟糕,看来我会积极摒弃使用谷歌手机了![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4/200704191544_49206_1621362_3.jpg[/im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