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职业危害

仪器信息网职业危害专题为您整合职业危害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职业危害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职业危害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职业危害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职业危害话题讨论。

职业危害相关的论坛

  • 【分享】职业噪声危害与防护

    噪声是一种人们所不希望要的声音.它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健康,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常又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患有职业性耳聋的工人在工作中很难很好地与别人交换意见,以致影响工作效率 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无法很好地同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交流思想感情,更无法欣赏美妙的音乐,戏曲.特别是到了晚年,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这在心情上,将造成非常大的痛苦. 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噪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与此同时,噪声对健康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将大大减弱.因此,职业噪声危害的控制往往总是与听力保护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了有效控制职业噪声的危害,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在完善法规,执行听力保护计划,加强监察,研究开发低噪声产品,噪声控制新技术以及高性能护耳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有关噪声标准法规,自70年代以来,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已趋于完善并得到严格执行.当前有些国家规定职业噪声暴露标准为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90dB,但多数国家规定为85dB(A).总的趋势是要过渡到85dB(A)。但不管是规定90dB(A)或85dB(A),对噪声超过85dB(A)的生产场所都要求对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发给工人护耳器,告诉工人所在工作场所的噪声级和工人听力检查结果,对工人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等,以预防职业噪声造成的危害。由于在噪声方面有法规标准要求,对职业性耳聋的赔偿也有明确的规定,执行又比较严,职工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也比较高,因而职业噪声危害问题基本得到了控制。 我国目前尚无职业噪声暴露国家标准。1979年8月由卫生部和原国家劳动总局正式颁发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已于1994年11月在无适当标准替代它的情况下,被宣布废止,使这方面的标准呈现空白。1999年12月卫生部颁布《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由于我国当前缺少极不应该缺少的职业噪声暴露国家标准,有些相关标准或规定虽然已颁布,但尚未细细严格执行,使得我国职业噪声危害控制工作受到影响。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尽快完善这方面的标准和规定,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了。 控制职业噪声危害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控制噪声源;二是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三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我国噪声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大约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传统的噪声控制工程方法,如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阻尼降噪等方法已被相当多的人所熟悉,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了不少实际噪声问题。同时气流噪声和机械撞击性噪声的控制技术,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各类噪声问题的控制手段现已大体具备,就总体水平来说,我国噪声控制技术同国外并无多大差别。在护耳器研制方面,我国目前也已有此类产品问世,其主要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 对某一具体的噪声问题而言,采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要看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经济条件和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应鼓励优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从声源或传播路径上来降低生产场所的噪声。但是,尚有许多场所,从经济或技术上考虑,目前还不可能采用声源降噪或声传播路径的措施,这些场所应及时采用个人防护措施来控制噪声的危害。再如,有些车间的机械设备或管道很多、很复杂,而受噪声影响的操作工人却较少,这种情况下,暂考虑使用个人防护的办法来解决噪声问题要经济很多。另外,还有些地方虽然在声源上或声传播路径上采取了一定的降噪措施,但噪声级仍未能降到85dB(A)或90dB(A)以下,其所遗留的问题应当借助护耳器来补充解决。 在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方面,护耳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面很广。即使在业余活动的场合,只要有强噪声存在,护耳器也可大派用场。使用护耳器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办法。国外有关噪声的法规标准一般都明文规定:在噪声达到或超过90dB(A)的场合,工人必须使用护耳器;任何人(包括工厂的上司、来厂参观的贵宾)只要进入该场所,也都必须佩带上护耳器;对那些对噪声较敏感的工人,即使在85dB(A)至90dB(A)的环境下工作,也必须使用护耳器。 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优点。

  • 【转帖】职业噪声危害与控制进展述评

    摘要: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厂矿内部向外辐射的工业噪声以及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等。由厂矿内部向外辐射引起扰民的工业噪声,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把厂矿内的噪声治理好了,噪声对职工的职业危害问题解决了。同时噪声引起的扰民问题也解决了。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环境噪声问题,在国内一直受到更多的注意。由于控制环境噪声扰民和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阻尼等,是相通的。对噪声所采取的测量﹑分析方法(包括仪器),有相当多的部分也是可以相互借用。因此,可以这样来说,从环保角度来控制噪声,在控制技术与测试分析技术(包括仪器)所取得的成就,对职业噪声危害控制来说,是一种帮助﹔同样,从控制职业噪声危害角度出发,在控制技术以及噪声测试技术(包括仪器)所取得的成就,对环境来说,也是一种帮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交叉。   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厂矿内部向外辐射的工业噪声以及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等。由厂矿内部向外辐射引起扰民的工业噪声,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把厂矿内的噪声治理好了,噪声对职工的职业危害问题解决了。同时噪声引起的扰民问题也解决了。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环境噪声问题,在国内一直受到更多的注意。由于控制环境噪声扰民和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阻尼等,是相通的。对噪声所采取的测量﹑分析方法(包括仪器),有相当多的部分也是可以相互借用。因此,可以这样来说,从环保角度来控制噪声,在控制技术与测试分析技术(包括仪器)所取得的成就,对职业噪声危害控制来说,是一种帮助﹔同样,从控制职业噪声危害角度出发,在控制技术以及噪声测试技术(包括仪器)所取得的成就,对环境来说,也是一种帮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交叉。  职业噪声控制在我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职业噪声危害的控制主要涉及到噪声控制技术﹑护耳器以及噪声测量仪等方面的问题。下面就这此方面的现状和进展做一些简介并略加评说。

  • 【讨论】分析检测工作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目前对于职业病危害越来越重视,想了解一下大家对分析检测工作的职业病危害是如何看待的,在你的实验室里有哪些(类)危害因素?会对个人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应该配备哪些保护用品?做哪些预防措施?职业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分析人,希望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实际情况,以及如何预防。大家通过交流讨论能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工作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以更好的预防和避免。关心健康,从身边做起。

  • 【求助】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我单位准备申请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资质,其中要求专业技术人员需有《北京市职业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请教大家:1.有参加过这个考试的吗?对参加考试的人员有什么要求?都考什么内容?如有历年考试资料就更好了!

  • 【分享】职业噪声危害与控制

    噪声是一种人们所不希望要的声音.它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健康,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常又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患有职业性耳聋的工人在工作中很难很好地与别人交换意见,以致影响工作效率 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无法很好地同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交流思想感情,更无法欣赏美妙的音乐,戏曲.特别是到了晚年,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这在心情上,将造成非常大的痛苦. 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噪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与此同时,噪声对健康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将大大减弱.因此,职业噪声危害的控制往往总是与听力保护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了有效控制职业噪声的危害,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在完善法规,执行听力保护计划,加强监察,研究开发低噪声产品,噪声控制新技术以及高性能护耳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有关噪声标准法规,自70年代以来,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已趋于完善并得到严格执行.当前有些国家规定职业噪声暴露标准为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90dB,但多数国家规定为85dB(A).总的趋势是要过渡到85dB(A)。但不管是规定90dB(A)或85dB(A),对噪声超过85dB(A)的生产场所都要求对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发给工人护耳器,告诉工人所在工作场所的噪声级和工人听力检查结果,对工人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等,以预防职业噪声造成的危害。由于在噪声方面有法规标准要求,对职业性耳聋的赔偿也有明确的规定,执行又比较严,职工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也比较高,因而职业噪声危害问题基本得到了控制。 我国目前尚无职业噪声暴露国家标准。1979年8月由卫生部和原国家劳动总局正式颁发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已于1994年11月在无适当标准替代它的情况下,被宣布废止,使这方面的标准呈现空白。1999年12月卫生部颁布《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由于我国当前缺少极不应该缺少的职业噪声暴露国家标准,有些相关标准或规定虽然已颁布,但尚未细细严格执行,使得我国职业噪声危害控制工作受到影响。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尽快完善这方面的标准和规定,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了。 控制职业噪声危害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控制噪声源;二是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三是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我国噪声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大约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传统的噪声控制工程方法,如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阻尼降噪等方法已被相当多的人所熟悉,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了不少实际噪声问题。同时气流噪声和机械撞击性噪声的控制技术,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各类噪声问题的控制手段现已大体具备,就总体水平来说,我国噪声控制技术同国外并无多大差别。在护耳器研制方面,我国目前也已有此类产品问世,其主要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 对某一具体的噪声问题而言,采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要看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经济条件和技术上可行的情况下,应鼓励优先考虑采取工程措施,从声源或传播路径上来降低生产场所的噪声。但是,尚有许多场所,从经济或技术上考虑,目前还不可能采用声源降噪或声传播路径的措施,这些场所应及时采用个人防护措施来控制噪声的危害。再如,有些车间的机械设备或管道很多、很复杂,而受噪声影响的操作工人却较少,这种情况下,暂考虑使用个人防护的办法来解决噪声问题要经济很多。另外,还有些地方虽然在声源上或声传播路径上采取了一定的降噪措施,但噪声级仍未能降到85dB(A)或90dB(A)以下,其所遗留的问题应当借助护耳器来补充解决。 在控制职业噪声危害方面,护耳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面很广。即使在业余活动的场合,只要有强噪声存在,护耳器也可大派用场。使用护耳器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办法。国外有关噪声的法规标准一般都明文规定:在噪声达到或超过90dB(A)的场合,工人必须使用护耳器;任何人(包括工厂的上司、来厂参观的贵宾)只要进入该场所,也都必须佩带上护耳器;对那些对噪声较敏感的工人,即使在85dB(A)至90dB(A)的环境下工作,也必须使用护耳器。 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优点。

  • 焊接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检测

    [align=center][font=宋体]焊接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检测[/font][/align][font=宋体] [font=宋体]焊接岗位在现代是工厂设置比较常见的一种岗位,尤其是工业制造业,当然也有一些其他企业设置的机修岗位在实际上也属于焊接岗位的一种。焊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font][/font][url=https://baike.so.com/doc/467323-494856.html][font=宋体]热塑性[/font][/url][font=宋体]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font][url=https://baike.so.com/doc/10043547-10549019.html][font=宋体]技术[/font][/url][font=宋体]。焊接岗位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较多,很容易出现忽略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对一些非主要的危害因素识别过多的现象。焊接有很多种类,常见的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等,而电焊条种类也比较多,接下来将不同种类的焊接方法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分别进行介绍。[/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手工电弧焊[/font][/font][font=宋体]手工电弧焊是最常见的焊接方式,是以焊条与焊件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弧放电时产生热量使焊条和焊件融化。[/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1[/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原因和识别:[/font][/font][font=宋体]物理因素:紫外辐射(电焊弧光)、噪声(高温产生电焊弧光,电弧会产生噪声)[/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粉尘:电焊烟尘(主要成分[/font][font=Calibri]Fe[/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O[/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Fe[/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O[/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4[/font][/font][/sub][font=宋体]凝聚形成的气溶胶和一些非金属化合物[/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金属烟(锰、铬、镍、铜等),其中金属烟的识别需要看焊条的[/font][font=Calibri]MSDS[/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2[/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首先确认焊条的性质,碱性还是酸性。如果焊条为碱性焊条,其中碱性焊条中含有较多的萤石,其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氟化氢气体,需要额外识别和检测氟化物。另外确定焊条和焊件的组分,尤其是焊条的[/font][font=Calibri]MSDS[/font][font=宋体],如果企业没法提供,可以根据焊条的型号进行查询。根据含量进行选择金属烟的识别和检测。另外判断作业地点是否空旷。如果作业地点空旷,那么臭氧、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不作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识别不检测。最后,如果该焊接岗位的每天接触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可以根据相关规范,对其中的化学危害因素只进行定点测量。[/font][/font][font=宋体]2. [/font][font=宋体]气体保护焊[/font][font=宋体]气体保护焊是气焊和电弧焊结合的一种焊接方式,常见的有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1[/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原因和识别:[/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物理因素:紫外辐射(电焊弧光)、噪声、高频电场(钨极氩弧焊)、[/font][font=宋体]α射线等放射性物质(钍钨极氩弧焊)[/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粉尘:电焊烟尘(主要成分[/font][font=Calibri]Fe[/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2[/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O[/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Fe[/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O[/font][/font][sub][font=宋体][font=Calibri]4[/font][/font][/sub][font=宋体]凝聚形成的气溶胶和一些非金属化合物[/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金属烟(锰、铬、镍、铜等),其中金属烟的识别需要看焊条的[/font][font=Calibri]MSDS[/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2[/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因为高频电场存在时间较短,所以一般不识别。即使识别了,也可以不进行检测。而由于考虑到检测机构自身的风险,建议只识别不进行检测。作业地点的氩弧焊的放射性测定浓度较低,可以不进行识别。但如果该工厂有大量的氩弧焊设备,又存放或修理了钍钨极,这些地点应该考虑放射性的危害,进行识别和检测。氩弧焊产生的臭氧和氮氧化物浓度较高,所以一般氩弧焊无论作业地点空旷与否,都要进行臭氧和氮氧化物的识别和检测。而二氧化碳保护焊因为焊接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较高,所以此为二氧化碳保护焊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无论作业地点空旷与否,都应进行一氧化碳的识别和检测。除以上几个特例,其余均和电弧焊的识别和检测一致。[/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埋弧焊[/font][/font][font=宋体]埋弧焊是以焊剂埋住电弧,自动将焊丝送入电弧燃烧的焊接。[/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1[/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原因和识别:[/font][/font][font=宋体]物理因素:噪声[/font][font=宋体]粉尘:电焊烟尘[/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金属烟(锰、铬、镍、铜等),其中金属烟的识别需要看焊丝和焊剂的[/font][font=Calibri]MSDS[/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2[/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由于埋弧焊在操作过程中不会暴露电焊弧光,所以不识别紫外辐射(电焊弧光),其余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与手工电弧焊一致。[/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等离子焊[/font][/font][font=宋体]等离子焊就是利用等离子弧在气体保护的焊接过程,属于气焊的一种。。[/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1[/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原因和识别:[/font][/font][font=宋体]物理因素:噪声、高频电磁场、射线[/font][font=宋体]粉尘:电焊烟尘[/font][font=宋体]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金属烟(锰、铬、镍、铜等)、三氯乙烯、四氯化碳、光气[/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2[/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高频电磁场和射线在使用钍钨极时会产生,识别是否存在时需要仔细确认,三氯乙烯四氯化碳以及光气等的产生和使用的清洗剂有关,需向企业进行确认。其余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与手工电弧焊一致。[/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其他的焊接例如电阻焊、电子束焊接等焊接方式都相对比较简单,这里不在进行讨论。[/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6[/font][font=宋体]结论:焊接属于一个常见且比较复杂的岗位,在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时应对各种条件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后才能进行比较有效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font][/font][font=Calibri] [/font]

  • 如何防护和管理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

    防治职业病,用人单位是关键。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建立、建全有关制度。关于对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防治法》作了以下具体规定:(1)为了确保用人单位及时掌握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卫生状况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规定:①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状态。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http://www.jbz-test.com与职业危害因素检测。③发现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停止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职业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方可重新开工。(2)针对在经济活动中转移产生职业危害作业的现象,对转移产生职业危害作业的双方作了限制性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3)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等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所致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对特殊职业危害工作场所实行有别于一般职业危害工作场所的管理。为此。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储存,用人单位应当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4)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某些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危险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物质的原材料,而没有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没有说明书或者没有中文说明书,劳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缺乏防范意识,造成健康损害的情况,规定:生产、经营、进口可能产生职工危害因素的设备、危险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物质的原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中应当载明与职业危害相关的职业卫生防护、应急救治等措施;并在醒目位置标明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5)针对一些用人单位存在隐瞒工作场所职业危害事实,不告知劳动者危害真相,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劳动者不提供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条件,导致职业危害发生的情况,规定:①产生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与职业病防治中有关的事项;②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中写明白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危险。劳动者因调换岗位或者工作内容改变而从事合同中未事先告知的存在职业危害危险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告知劳动者有关职业危害、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6)为了防止用人单位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业性健康损害和职业病病人,并通过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明确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为了触劳动者健康状况、指导劳动者选择职业、解决纠纷提供依据,规定:①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定期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③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健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期限妥善保存。此外,还对劳动者应当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履行的义务以及工会组织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相应的规定。

  • 苏州市正式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前置管理

    针对苏州市职业病发病趋势及职业病危害控制现状,从2013年7月1日起,苏州市政府对新、改、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前置管理。今后,凡在苏州境内新设立工业企业,首先必须填写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报表,然后提交至属地安监局,企业承诺对预报表内容承担法律责任。安监部门根据预报表内容对企业职业病危害前期控制工作进行分类指导。投资主管部门必须在企业提供安监部门出具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批复或无职业病危害的证明后才核准该建设项目。市政府还将不定期对各部门职业病危害前置管理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实现职业病危害源头管控,真正让员工能够健康劳动、体面劳动。

  • 国庆北京抽检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危害

    大型汽车企业在京均有4S店,人们的汽车有剐蹭或者撞残后,都会送到这些4S店维修,钣金、喷漆,这些是最基本的维修,完成这些工作需要使用一些化工材料,需要敲敲打打,在这些操作中,汽车维修工是否面临噪声、化工原料对身体健康的侵害?目前,市安监局正在全市范围内,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职业危害进行抽检。 空气过滤棉15分钟变褐色 位于花园桥附近的丰田汽车4S店内,维修工杨希亮正在对一件有撞击痕迹的汽车维修件做打磨处理,方便下一步的喷漆进程。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的身边摆有几台检测设备,其中有大气采样仪,粉尘采样器,正在对他工作时的环境做检测。在另外的调漆、电焊、喷漆、钣金等环节,相应的检测仪器也安置好了。 这是预防中心在对汽车维修员工的工作环境进行职业危害检测。汽车维修行业的钣金、打磨、喷漆等多个工种,涉及到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问题。预防中心工作人员携带了多台大气采样仪,还有粉尘采样器、噪声测量仪等设备,现场对汽车维修人员工作时的空气环境进行采样。记者注意到,在对电焊工工作状态下进行粉尘测试时,15分钟时间,原本白色洁净的测试棉片由于有粉尘附着在上面,变成了褐色。工作人员说,这个测试棉片是一个粉尘滤膜,在采样后获得的空气样本、粉尘滤膜以及噪声等,将带回实验室做检测分析,以形成报告。 粉尘噪声有害气体等均抽检 预防中心副调研员仲俊生介绍说,为配合市安监局机动车维修行业职业危害专项治理行动,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机动车维修场所职业卫生技术规范》等法规、标准,切实发挥实验室技术支撑作用,预防中心正式启动了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危害抽检工作。 据悉,此次针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职业危害现场检测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现场调查,收集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相关信息,具体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工艺流程、生产布局、个体防护等方面;二是现场检测和样品采集,检测噪声作业点、粉尘及毒物作业点,检测项目涉及苯、甲苯、二甲苯及噪声、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将抽检20家汽车维修企业 汽车4S店内,从事钣金、打磨、喷漆等工种的员工比例比较高,而且都需要注意职业健康问题。丰田花园桥4S店行政经理马勇辉说,门店共有140多人,其中将近100人从事的都是汽车维修工作,“员工工种岗位不同,从公司领取的劳动防护用品也不同,比如涉及到敲敲打打的工种,员工就会领到护耳的耳塞,打磨岗位领到的是防护口罩,喷漆车间员工领取的是防毒面具和专业的连体工作服,防护级别更高。” 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本次将重点抽查海淀区、大兴区20家汽车维修企业,对检测数据和现场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后,形成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危害抽检工作报告。 预防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了海淀区7家汽修企业的职业危害现场抽检工作。仲俊生说,检测结果将通报市和区县安全监管部门,同时也将通报给被监测企业。

  • 【原创】职业危害检测实验室的检测仪器

    职业危害检测实验室主要从事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占地2000m[sup]2[/sup],检测人员50人,检测项目包括粉尘、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及金属毒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和物理因素。

  • 【转帖】职业噪声危害与控制

    噪声是一种人们所不希望要的声音.它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健康,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常又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患有职业性耳聋的工人在工作中很难很好地与别人交换意见,以致影响工作效率 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无法很好地同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交流思想感情,更无法欣赏美妙的音乐,戏曲.特别是到了晚年,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这在心情上,将造成非常大的痛苦. 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噪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与此同时,噪声对健康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将大大减弱.因此,职业噪声危害的控制往往总是与听力保护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 《职业危害风险告知卡大全》2022版-仪器信息网整编

    《职业危害风险告知卡大全》2022版-仪器信息网整编

    [size=18px][color=#ff0000][b]《职业危害风险告知卡大全》2022版-仪器信息网整编[/b][/color][/size][b]主要内容:[/b][color=#3333ff]●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卡● 气瓶风险告知卡● 岗位风险告知卡● 作业风险告知牌● 消防安全告知卡● 设备设施风险告知牌● 带书签+317页[/color][img=,690,122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0/202210171340490864_1017_1622715_3.png!w690x1226.jpg[/img]

  • 【原创大赛】某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

    【原创大赛】某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

    某铝业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2012年9月20日,某公司向我中心提出委托申请,要求对该公司 400KA电解槽合金化节能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9月22日,我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公司400KA电解槽合金化节能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场预调查和工时调查,了解现场相关情况,根据调查情况,特制定检测方案如下。一、预调查基本内容根据厂方委托,2012年9月22日,我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公司400KA电解槽合金化节能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场预调查和工时调查,主要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品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因素,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型号、功率、厂家、安装日期)的完好程度进行调查,了解各车间、岗位、工种作业人员作业方式、人数、作业时间、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程度、频度和持续时间等相关情况,对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等进行现场查看。根据调查结果,针对该企业现场作业环境存在危害因素,确定现场采样及检测地点、频次和时间。二、采样及检测依据(一)布点依据根据现场预调查及工时调查情况,确定作业场所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化学因素(氟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高温、噪声等,同时对环境微小气候进行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频电磁场》(GBZ/T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频电场》(GBZ/T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温》(GBZ/T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189.8-2007)的规定,确定采样点位置、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二)检测依据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测定:总尘浓度》(GBZ/T192.1-2007)2、《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GBZ/T160.36-2004)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频电磁场》(GBZ/T189.2-2007)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频电场》(GBZ/T189.3-2007)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温》(GBZ/T189.7-2007)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189.8-2007)三、人员及时间安排中心确定8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场调查、采样、实验室检测、数据收集整理及检测结果评价工作,定于10月18日—10月25日开展现场采样及检测工作,具体人员分工及时间安排见表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2335_401207_1751239_3.jpg四、检测内容本次检测主要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化学因素(氟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微小气候。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1.1 检测条件按相应卫生标准规定的条件执行。1.2 检测与分析方法 本次作业场所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分析方法见表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2336_401208_1751239_3.jpg1.3 采样及检测仪器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检测及微小气候检测采用的仪器见表3。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2337_401209_1751239_3.jpg2. 检测地点及检测数量2.1场所粉尘检测点及采样数量本次检测主要对工作场所粉尘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进行检测,每个检测点连续检测3天,每天检测总尘、呼尘各2份,部分工作场所巡检岗位检测个体粉尘。检测点布点原则依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要求,其中,400电解车间共分两个子车间,每个车间内布有114个电解槽,根据布点原则,每个车间内布置10个检测点,400电解车间共计20个检测点;400净化车间共3个操作段,每段有2个超浓相工作台面,每个工作台面布置2个检测点,同时,在载氟氧化铝料仓共布置3个检测点,累计布置15个检测点;在组装车间残极压脱机、磷铁环压脱机、电介质颚破机、链式输送机系统、磷铁环清理滚筒、阳极浇铸系统和中频感应炉旁各设置1个检测点,累计布置8个检测点;在氧化铝料仓共有3个操作平台,选取2个操作平台,在其操作平台上、堆料堆旁、操作平台下部各设置1个检测点,累计布置6个检测点;在锅炉房进煤口设置1个检测点,所有检测点连续检测3天,每天检测总尘、呼尘各2份。同时,对400电解车间巡检工人进行个体粉尘采样,选择2名工人,连续采样3天,每次采样一个工作时段(8小时),采样地点及样品数量见表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2338_401210_1751239_3.jpg2.2化学因素检测点及采样数量本次检测主要对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氟化物进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检测, 其中,电解车间与净化车间布点与粉尘布点相同,熔铸车间共3条生产线,在每条生产线出铝水口、打渣口各设置1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采集样品2份(含空白对照1份),连续检测3天,检测地点及样品数见表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2339_401212_1751239_3.jpg本次检测对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进行检测,其中,400电解车间检测点设置在电解槽旁,具体位置与粉尘采样点设置相同,组装车间设置在中频感应炉旁,锅炉房设

  • 安全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

    [align=center][b][font=宋体]安全管理制度[/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font][font=宋体]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font][/b][/align][font=宋体]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font][font=宋体]1 [/font][font=宋体]总经理职责[/font][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font][font=宋体]1.2 [/font][font=宋体]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font][font=宋体]1.3[/font][font=宋体]每年向职工公告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font][font=宋体]1.4[/font][font=宋体]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font][font=宋体]1.5[/font][font=宋体]根据“三同时”原则,企业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应由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审核同意,切实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font][font=宋体]1.6[/font][font=宋体]亲自参加企业内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font][font=宋体]1.7[/font][font=宋体]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font][font=宋体]2 [/font][font=宋体]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职责[/font][font=宋体]2.1[/font][font=宋体]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规程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font][font=宋体]2.2[/font][font=宋体]制订企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font][font=宋体]2.3[/font][font=宋体]直接领导本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font][font=宋体]2.4[/font][font=宋体]组织对全公司干部、职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font][font=宋体]2.5[/font][font=宋体]经常检查车间和有关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font][font=宋体]2.6[/font][font=宋体]经常听取车间、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工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font][font=宋体]2.7[/font][font=宋体]对企业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font][font=宋体]2.8 [/font][font=宋体]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font][font=宋体]3[/font][font=宋体]企业技术人员的职责[/font][font=宋体]3.1[/font][font=宋体]编制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措施等,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font][font=宋体]3.2[/font][font=宋体]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font][font=宋体]3.3 [/font][font=宋体]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font][font=宋体]3.4 [/font][font=宋体]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font][font=宋体]4 [/font][font=宋体]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责[/font][font=宋体]4.1[/font][font=宋体]协助领导小组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font][font=宋体]4.2 [/font][font=宋体]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font][font=宋体]4.3 [/font][font=宋体]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font][font=宋体]4.4 [/font][font=宋体]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font][font=宋体]4.5 [/font][font=宋体]制订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font][font=宋体]4.6[/font][font=宋体]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font][font=宋体]4.7[/font][font=宋体]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font][font=宋体]4.8 [/font][font=宋体]负责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font][font=宋体]5 [/font][font=宋体]车间主任职责[/font][font=宋体]5.1 [/font][font=宋体]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font][font=宋体]5.2 [/font][font=宋体]组织对车间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font][font=宋体]5.3[/font][font=宋体]督促职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font][font=宋体]5.4[/font][font=宋体]定期组织车间范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font][font=宋体]5.5 [/font][font=宋体]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font][font=宋体]5.6 [/font][font=宋体]对车间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font]

  • 原油储罐切水口职业病危害分析及控制措施

    [font=Encryption][color=#898989]摘要:[/color][/font][font=Encryption][color=#666666] 通过对原油储罐人工切水作业过程中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检测,讨论人工切水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隐患,落实自动切水系统防护设施改造.原油储罐切水口自动化改造后,切水效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和健康生产.[/color][/font]

  • 甲级职业危害评价业务的实验室的总电力负荷是多少?请指点!

    本公司将开展职业危害评价业务,目前正在筹备建设实验室,实验室预备依照甲级资质机构的实验室规模配置水电等基础设施,请问哪位能告诉我这样的实验室的总的电力负荷是多少呢?另外是否可以保证所有仪器设备的种类符合甲级的要求,但是考虑初期投资的问题,部分仪器设备在数量上暂时不一步到位呢?谢谢!

  • 【求助】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紫外线仪器要求

    我们单位准备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执行GBZ/T 189.6-2007,在标准中对仪器设备无特殊要求,只写了紫外照度计可以分别检测长波、中波及短波紫外线的辐照度,另外,我查了一下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二部分物理因素》其中对紫外线辐照度的限值只有零点几μW/cm²,不知有做过这方面检测的高手吗,紫外线职业接触的检测结果一般在多少呢?另外,如何折算成8小时辐照度呢?我都快被折磨晕了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12.gif请高手不吝赐教!另外把相关标准传上来,大家帮俺出个主意吧!

  • 【资料】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GB5044-85)

    [align=center][color=#000000][size=4][b]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GB5044-85)[/b][/size][/color][/align][table=100%][tr][td=1,1,16%] [/td][td=1,1,16%]指标[/td][td=1,1,17%]I(极度危害)[/td][td=1,1,17%]II(高度危害)[/td][td=1,1,17%]III(中度危害)[/td][td=1,1,17%]IV(轻度危害)[/td][/tr][tr][td=1,4,16%]1.[/td][td=5,1,87%]急性毒性(LC[sub]50[/sub]或LD[sub]50[/sub])[/td][/tr][tr][td=1,1,16%]吸入(mg/m[sup]3[/sup])[/td][td=1,1,17%]20000[/td][/tr][tr][td=1,1,16%]经皮(mg/kg)[/td][td=1,1,17%]2500[/td][/tr][tr][td=1,1,16%]经口(mg/kg)[/td][td=1,1,17%]5000[/td][/tr][tr][td=1,1,16%]2.[/td][td=1,1,16%]急性中毒状况[/td][td=1,1,17%]易中毒,后果重[/td][td=1,1,17%]可中毒,预后好[/td][td=1,1,17%]偶可中毒[/td][td=1,1,17%]尚无急性中毒但有影响[/td][/tr][tr][td=1,1,16%]3.[/td][td=1,1,16%]慢性中毒状况[/td][td=1,1,17%]患病率高 (≥5%)[/td][td=1,1,17%]患病率较高 (≥5%) 或症状发生率高(≥20%) [/td][td=1,1,17%]偶有中毒病例,或症状发生率较高(≥10%)[/td][td=1,1,17%]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td][/tr][tr][td=1,1,16%]4.[/td][td=1,1,16%]慢性中毒后果[/td][td=1,1,17%]脱离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td][td=1,1,17%]脱离后可基本治愈[/td][td=1,1,17%]脱离后可恢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td][td=1,1,17%]胶离后可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td][/tr][tr][td=1,1,16%]5.[/td][td=1,1,16%]致癌性[/td][td=1,1,17%]人类致癌[/td][td=1,1,17%]人可疑致癌[/td][td=1,1,17%]动物致癌[/td][td=1,1,17%]无致癌性[/td][/tr][tr][td=1,1,16%]6.[/td][td=1,1,16%]最高容许浓度(mg/m[sup]3[/sup])[/td][td=1,1,17%]10[/td][/tr][/table]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