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政策红利

仪器信息网政策红利专题为您整合政策红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政策红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政策红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政策红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政策红利话题讨论。

政策红利相关的资讯

  • 稀土 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
    稀土 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据悉,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整合工作已达到了国家级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组建工作目标,日前正式通过专家组验收。另外,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稀土大集团组建工作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实现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重组。中国铝业、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南方稀土、广东稀土等6家集团已组建完成或在组建中。对此,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商储有序推进、国储启动价格招标,对稀土价格形成直接刺激。中国南方稀土集团组建后,国家对稀土价格的掌控力和影响力将逐步显现。在多重利好因素助推下,稀土价格有望继续上行,稀土永磁板块股票或有持续上涨行情出现。而从具有国企改革概念的稀土永磁股月内市场表现来看,广晟有色、中色股份、北矿科技和江西铜业等个股月内累计涨幅均在5%以上。投资策略上,广发证券表示,随着六大稀土集团组建即将收官、《稀土行业规范条件(2016年本)》出台执行、《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的随后出台,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有望推动稀土板块行情持续深化,稀土供给侧改革有望稳步推进。建议关注稀土、磁材股 如果稀土价格大幅上涨,稀土开采和冶炼企业将直接受益,建议关注:广晟有色、厦门钨业、盛和资源、中色股份等。钕铁硼行业受益库存升值和固定加工费率定价带来的业绩提升,建议关注:中科三环、宁波韵升、银河磁体、正海磁材等。内容来自中国稀有金属网
  • 第三方检验迎政策红利
    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第三方独立检测认证机构更多地扮演桥梁的角色:通过自身高附加值的服务及解决方案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帮助国外企业走进来。   &ldquo 近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加紧提升服务软实力等利好消息相继发布,这意味着,中国对健康、安全、环保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rdquo 日前,测试、检验、认证和技术咨询服务企业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即法国船级社,下称&ldquo 必维&rdquo )首席执行官Didier Michaud· Daniel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ldquo 必维正是瞄准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今后将深植中国,通过中国本土与国际团队高效协调互动机制,全力助推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国际企业本土化进程。&rdquo   为此,一直将中国称为&ldquo 第二故乡&rdquo 的Michaud· Daniel将必维中国区总部正式迁至上海市黄浦区,打算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为中国市场提供更专业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确保产品、设施和生产流程符合质量、健康和安全、环保和社会责任领域的标准及规范。   在Michaud· Daniel看来,除了上海自贸区等政策红利,未来的第三方检验市场将迎来多个产业层面的机遇:一方面,中国造船企业回暖,市场机遇将再次涌现 另一方面,随着三、四线城市汽车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第三方检验的汽车业务将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另外,随着电商的崛起,怎么保障消费者在网购中的质量安全和自身利益,也越来越为电商和消费者所关注。   有数据显示,2002年至今,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此前的一项预测称,到2013年,中国检测市场的规模或将超过1000亿元。
  •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深圳传感器产业驶入快车道
    智能传感器是集成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是手机、电脑、智能穿戴、无人机、机器人等各类智能产品必备的核心零部件。去年出台的《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智能传感器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新增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突破一批智能传感器核心技术,布局若干技术先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去年12月印发的《深圳市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提出,从健全产业公共服务能力、构建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强化市场牵引发展能力等方面,推动产业发展。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会长、安培龙科技董事长邬若军表示,伴随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深圳传感器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7%,为智能传感器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下一步如何做强?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姜勇建议,可重点从打造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推广产品示范应用、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强产业并购等方面发力。姜勇指出,针对共性关键技术,如设计、制造、测试等,开展共性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共性软硬件产品的创新研发工作,推进智能微系统技术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时,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培养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思路,把一流学科转化成一流产业,一流研究转变成一流产品。在做强过程中,龙头企业可以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促进融通创新,解决因系统性失灵所造成的“卡脖子”问题、碎片化问题、供应链问题,带领企业走向国际化。
  • 体外诊断试剂最大联盟集采来袭 国产厂商获更多政策红利
    近日,由江西牵头的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从网络流出的征求意见稿内容来看,此次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联盟集采好于此前市场预期,预计产品降幅会相对温和。征求意见稿对采购品种、意向采购量及最高申报价、申报要求、中选企业确定形式等要点进行了规定。具体如下:联盟成员:此前规划22个成员单位,但从《征求意见稿》看,又新增了云南,合计成员单位23个,规模与国采相当。具体包括江西省、河北省、山西省、内蒙、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海南省、重庆市、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新疆、新疆建设兵团、云南省。采购品种:本次集采涉及包括总蛋白、白蛋白、血氧、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等26个检测项目。具体如下图所示:图表1 肝功生化检测试剂省级联盟采购品种采购周期:本次带量采购周期为2年,可视情况延长1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之日起计算。分组规则:按医疗机构采购需求将企业分为A、B两组分别竞价。全联盟意向采购量90%或任一省份意向采购量前90%的企业进入A组,其他企业进入B组(保证大部分优质生化厂家均能参与集采);A组不足10家由B组补充。B足不足5家,则全部进入A组。竞价规则为:在拟中选规则的设计上较为宽松,拟中选价格排序中未进入前60%的头部企业,仅需在规定的最高有效申报价基础上降价20%即可入围,且不受中选企业数量限制。相较于此前的脊柱集采等降价幅度温和。协议采购量方面,最低价中标的企业可获得100%的意向采购量,以此类推。而报价在限价0.7倍及限价0.8倍之间的企业,则只能获得40%的意向采购量,剩余量二次分配,由医疗机构自行决定采购意向。总结结合此前的安徽化学发光集采来看,国内厂商获得更多政策红利。此前,我国高端医院的化学发光市场主要由外资巨头垄断,集采后国产化学发光企业迅速崛起,在部分三甲医院实现了国产替代。图表2 安徽省部分化学发光集采结果数据来源:体外诊断网、公司公告、中康产业研究中心整理以国内医疗器械龙头迈瑞为例,截至2022 年二季度末,迈瑞医疗 在安徽省化学发光仪器新增装机量中占据了三分之一市场份额,并且成功进入了近30家三甲医院,大大缩短了仪器入院的时间,试剂业务实现近80%的收入增长。从整个行业来看,国内化学发光的技术与外资在不断缩小,国产发光品牌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数据,国产化学发光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0%提升到2021年的25%。图表3 2015和2021年国产发光市场份额变化(按厂家)数据来源: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康产业研究中心整理目前国内化学发光市场约仍有70%-80%的空间被几大外资巨头占据,在集采政策的驱动下,国内厂商的销售规模将快速提高,高性价比的国内厂商进口替代的空间巨大。
  • 政策市场双红利,CIEPEC水污染治理企业助力碧水保卫战
    p   我国环保行业的市场化以供水和污水处理为先导,目前传统水务行业已基本从最初的“跑马圈地”进入到深入乡镇、深化处理、升级改造阶段 项目订单将向大企业集中,增速分布呈现两极分化加速趋势。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报告》,水污染治理行业将迎来一波红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政策市场双红利 /span /strong /span /p p   环保上市企业的业绩增长受到多重因素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国家政策释放的红利。十九大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部署、新要求,明确了2020年前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21世纪中叶全面完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等阶段性目标。环保产业为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提供技术物质保障,其发展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其次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为环保上市企业的业绩添彩不少。 /p p   除此以外,还有影响环保上市企业业绩增长的两个关键因素:1)技术开发能力。企业有没有研发投入、有多少技术专利,意味着这家企业能否把握行业机会,为未来市场做准备 2)业务开拓能力。一家企业新增的处理量往往能看出这家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当然,作为上市企业,管理团队是否优秀、资本是否受青睐,同样会影响经营业绩的增长或下跌。 /p p   在企业没有获准入市交易前,由于缺乏金融杠杆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凭企业实际拥有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公开竞标,其经营所获的净利润率只能局限在市场许可的范围内,不可能创下超高的净利润率水平。这也间接说明,由于上市公司从股市融到资金以后,以投资为进入水务市场的“敲门砖”,与地方政府合作,达成交易,再经股市炒作,才有可能创下水污染治理市场的暴利奇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中小规模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span /strong /p p   近年来,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市场定位精准,合理经营,迅速发展,在水污染治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少已经脱离“中小企业”行列。这种情况在2015年至2017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新三板挂牌和排队的企业数量增长情况就能得到印证。从短期来看,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根据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在整个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行业整体呈现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两极分化的态势。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小企业的收入增长率与2016年持平,中小企业收入增长趋势依旧明显低于上市企业。尤其在国家推出PPP政策后,大型涉水企业纷纷上市扩张,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转向环保领域,环保行业规模化已成为主流,10亿元甚至百亿元的项目规模已常见。一方面,这为行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市场活力 另一方面,这让资金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更加难以参与到大型项目中。一些中小规模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是一味地拉项目、低价竞争,很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甚至被淘汰。因此,从长远来看,一批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处境会越发艰难,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p p   当前,水污染治理仍然是我国节能环保市场的细分市场空间,综合治理已成为趋势,2017年公布修改后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已于2018年1月1日实施。其中“河长制”、污泥处理、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的处理被首次写入,表明国家对流域治理、市政污泥、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视与治理决心。水环境治理将进入到新的阶段,我国水体综合治理的大项目与大订单将逐步释放。 /p p    /p 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19) /strong 将于2019年6月12日至14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举办,以“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我会的产业交流品牌活动——“ strong 2019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strong ”将设主论坛和14个分论坛以及10个同期活动,包含近10场国际会议。拟邀请来自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行业领军企业以及国内外环保科研、咨询和投融资机构的三百余名演讲嘉宾分享观点。议题涵盖水、气、固、土壤、监测、咨询等所有环保产业细分行业,内容涉及政策、市场、商业、技术、金融、咨询等全产业要素。 /p p   大会活动同样紧密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设计。其中,围绕“ strong 碧水保卫战 /strong ”召开“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城镇黑臭水体治理高峰论坛 /strong /span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工业领域未来水处理产业发展创新论坛 /strong /span ”。 /p p   CIEPEC将邀请到众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来到展会和大会现场,带来行业最新政策解读和科研成果展示,还将汇集众多行业优秀企业,行业专家共聚一堂,为支持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专题会议参会阵容 /strong /span /p p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p p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p p   中国工程院 /p p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p p   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 /p p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p p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专题会议日程及报名方式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trong 1、城镇黑臭水体治理高峰论坛 /strong /span /p p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p p   承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治理分会 /p p   协办单位: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p p   时间:6月13日全天 /p p   地点:北京亮马河会议中心万黛B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15px height: 21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a224d623-f7b0-4950-a826-c85edf29096d.jpg" title=" 2.png" width=" 615" height=" 21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13px height: 54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a37072e4-c7e8-4493-94c5-b6ce959a3b29.jpg" title=" 1.png" width=" 613" height=" 549"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15px height: 59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e030378c-5a7f-4057-b10d-da14dca72551.jpg" title=" 3.png" width=" 615" height=" 592"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trong 链· 接· 报· 名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czhcst.mymova.com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二· 维· 码· 报· 名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31px height: 23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10f52e14-1f96-48f1-8aef-0139acb4c603.jpg" title=" 640.webp.jpg" alt=" 640.webp.jpg" width=" 231" height=" 23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trong 联· 系· 方· 式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联系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李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曹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联系电话:15811310648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3426413169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电子邮箱:1041134844@qq.com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006323971@qq.com /p p    strong 2、工业领域未来水处理产业发展创新论坛 /strong /p p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p p   承办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 /p p   时间:6月13日全天 /p p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 /p p   综合服务楼201会议室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37px height: 49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a3a51d51-08bd-4d52-ba14-b62a4e0cc67b.jpg" title=" 工业.png" alt=" 工业.png" width=" 637" height=" 49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链· 接· 报· 名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gyscl.mymova.com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二· 维· 码· 报· 名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26px height: 22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1766f30a-d050-46b8-b268-7390267272ea.jpg" title=" 640-2.webp.jpg" alt=" 640-2.webp.jpg" width=" 226" height=" 22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联· 系· 方· 式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联系人: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胡华清 许丹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电话:18522853368 1861140396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邮箱:swr@caepi.org.cn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扫码进行观众预登记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6月12-14日,CIEPEC 2019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我们不见不散哦!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14f7dcf8-031b-4b4b-b276-eeac914bc32d.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0604180126.png" alt=" 微信图片_20190604180126.png" / /p p br/ /p
  • 政策红利释放 医药产业升级驶入快车道
    p   2016年仅仅过去三个月,多项医药政策变化就令业界无比亢奋:GAP认证取消,药品电子监管码暂停,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对《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22.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药物 /strong /span /a 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工作程序(暂行)》和《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征求意见,这一切都表明,医药领域改革加速推进,产业升级驶入快车道。 /p p    strong 国务院给医药改革“清障” /strong /p p   今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医改向纵深推进,亟待破冰之年。“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医药行业增速随宏观经济增速下降而放缓。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起我国医药市场增速开始放缓。当年,医药市场增长速度下降至14.8%。到2014年,该数字继续下滑至12.9%左右。2015年1~3月继续下滑至11.1%。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数据,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万亿元,同比增长9.02%,创历史新低。医药外贸业绩也同步下滑。 /p p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曾表示,医药产业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未来发展取决于改革。 /p p   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和中医药发展做出部署,给医药改革“清障”。会议明确了四大产业创新升级方向。 /p p   一是瞄准群众急需,加强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研发创新,加快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发病和罕见病重大药物产业化。支持已获得专利的国产原研药和品牌仿制药开展国际注册认证。 /p p   二是健全安全性评价和产品溯源体系,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施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尤其要提高基本药物质量。探索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强制商业保险。推进医药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绿色改造。 /p p   三是结合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加快临床急需药物和医疗器械产品审评审批。完善财税、价格、政府采购等政策,探索利用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医药产业化和新品推广。支持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解决行业“小散乱”问题。 /p p   四是建设遍及城乡的现代医药流通网络,逐步理顺药品耗材价格。搭建全国药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价格、质量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 /p p   一位医药企业负责人表示,新医改有一定进展,但是也进入了药价改革、注册审评、创新研发等领域的“深水区”。李克强总理新年伊始便对医药领域做出指示,为未来医药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是医药行业的重大利好。 /p p   据悉,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九大重点任务中,也圈定多项改革目标。今年,我国将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市到200个,同时扩大医疗综合改革省级试点。 /p p    strong 对标产业升级方向 /strong /p p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国务院要求医药产业发展首先是“惠民生”,其次才是“稳增长”。而“惠民生”主要体现在药品可及性、安全性方面,“稳增长”则更多地体现在创新性方面。 /p p   国务院已吹响医药创新升级号角,而药监部门和行业则已在以下四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p p   一是GMP、GSP认证保障了药品生产流通的安全性、可及性。众所周知,我国GMP认证已开展了近15年,2012年新修订的GMP认证已经基本完成,医药生产硬件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先进国家水平,软件正在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据CFDA公布的《2015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5065家。经过新一轮认证,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并购重组脚步加快。公开资料显示,仅2015年上半年,制药领域并购案就高达47起,其中最高并购金额达65亿元。 /p p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466546家,其中法人批发企业11959家、非法人批发企业1549家 零售连锁企业4981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204895家 零售单体药店243162家。2006年以来,经开展多轮药品市场规范行动,基本杜绝了药品购销过程中的“过票”、挂靠等行为,目前招标采购中“两票制”阳光购销净化了药品流通市场。 /p p   二是引导创新,注册审评审批改革力度加大。去年,我国药品注册审批审评改革破冰,对药品创新研发赋予了新的内涵。国内医药数据服务商咸达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5年,我国1.1类新药临床审批平均耗时分别为454天、436天、441和478天。相对于美国30天不答复就可以开展临床试验的规定来说差距明显。但可喜的是,CFDA去年11月发布了《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今年2月24日,CFDA再次对《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征求意见,推动优先审评落地。 /p p   去年,CFDA还重拳出击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核查工作。根据CFDA截至2月5日的公告信息,去年7月22日核查列入品种共1622个,扣除193个免于临床试验品种,余下1429个自查核查品种中只有5个通过核查,企业撤回和不通过品种已达1178个,其中进口药品撤回率为20.13%,国内药品撤回率为89.10%。 /p p   业内人士认为,去年我国药品注册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对新药创新发挥出极大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优先审评、解决注册申请积压、开展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则体现了国家药监部门的担当和勇气,对过去长期存在的研发数据作假的不良风气进行了整肃。 /p p   三是实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实现对上市药品“过筛子”。去年11月18日CFDA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近日,《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发〔2016〕8号)正式公布。该文件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表明推进一致性评价工作已提至国家战略高度。要求对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其中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应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表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历史性补课,评价是手段,说明我们的药品进入了求真务实阶段,是从“60分”向“80分”、“90分”迈进。 /p p   四是医药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国际注册数量猛增。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2015年医药贸易数据,2015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26亿美元,同比增长4.73%。截止到今年1月31日,我国医药企业获得DMF1400余个,CEP证书550余个,28个原料药、16个制剂和3个疫苗通过WHO的PQ认证。另外,在美国的ANDA(仿制药注册)有效注册数达40余个 50余家企业通过美国、日本、欧盟、WHO的GMP认证。 /p p   对于未来医药行业发展,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司长吴海东指出,“十三五”期间医药工业要实现升级发展,关键是落实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缩小我国与制药强国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把创新摆在医药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增强技术实力作为建设医药强国的战略支点,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p p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许铭认为,去年,我国医药行业增速放缓。在此情况下医药进出口额仍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这说明我国医药工业基础强大,外贸基本实现了换挡不失速。 /p p   “在新的一年中,如果现在有企业还在困惑该怎么布局的话,不妨读读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学学《政府工作报告》,领会政策精神,找找属于自己的政策红利!”科贝源(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增江表示。 /p p br/ /p
  • 国务院再划6个自贸区 从政策红利驱动的终端市场看仪器行业所迎机遇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这是继上星期中国打出的两连击“高水平开放组合拳”后的又一大招。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先是8月18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再是8月20日的临港新片区揭牌,上海市政府下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再到如今的《总体方案》,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大。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作为一个科学仪器的媒体平台,自然要谈谈这件事情与科学仪器行业的关系。看似与科学仪器没有直接关联的“三大招”有促进作用吗?毫无疑问是有的。 strong 科学仪器在科技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的更多是“幕后工作者”,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无疑离不开科学仪器的支持。至于促进作用多大,也要看各家企业如何把握。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从行业角度来讲,与科学仪器行业相关的几大领域——其一是生物医药,三大“政策”中明确提及,其二是新能源汽车,其三是集成电路。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管理办法》重点提出投资经营便利相关措施,其中在重点领域对外开放方面,提出新片区建立开放型制度体系,在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放宽注册资本、投资方式等限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推动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集成电路 /strong /span 、人工智能、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生物医药 /strong /span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航空航天、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新能源汽车 /strong /span 、高端智能装备等产业集聚。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意见》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支持深圳建设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5G /strong /span 、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生物医药 /strong /span 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探索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夯实产业安全基础。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总体方案》提出了各有侧重的差别化改革试点任务。河北自贸试验区提出了支持开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支持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生物医药 /strong /span 与生命健康产业开放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此外,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江苏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具备一定基础,下一步依托自贸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政策优势,强化产业协作和内引外联,重点打造以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集成电路 /strong /span 、人工智能、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生物医药 /span 为代表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生物医药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生物医药的利好政策不止一二,从《十三五规划》到“健康中国2030”,再到近期“三连发”政策,都提到了生物医药。近十年来大量华裔医药人才回国工作,极大促进了中国生物医药的发展。到2018年,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达到4428亿美元,销售额前十的药品中,生物药占80%。而到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逼近千亿元,以超过16%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然而,生物药占中国整体药物市场贡献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未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前不久,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主要受困于政策、资金、人才和技术创新的限制,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仍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资本寒冬中,政策的暖流能解冻目前生物制药领域资源匮乏的僵局,这也让中国生物制药市场成为本土企业与跨国药企激烈竞争的“红海”。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trong 生物医药行业是科学仪器的使用“大户”。涉及到如流式细胞仪等生物行业专用仪器、液质联用仪等分析仪器,等等种类不胜枚举。当生物医药企业乘政策之风,蓄腾飞之势,无论是新注册企业、还是现有企业扩大规模,都将加大研发投入,这部分投入将很大比例流向科学仪器市场。 strong br/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width=" 600" height=" 258" title=" 世界生物制药_meitu_1(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58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世界生物制药_meitu_1(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f8852cf2-a3fa-40d7-84c8-49781725395e.jpg" border=" 0" vspace=" 0" /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这个势头,在今年各大科学仪器公司的半年财报里已有体现,多家跨国仪器公司表示生物制药继续成为销售增长势头强劲的终端市场。 strong 如今,在中国政策红利的强势驱动下,一定程度上也可缓冲贸易战给部分科学仪器企业带来的销售压力。 /strong 详见 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823/491775.s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各大仪器公司半年营收业绩一览 生物制药领域仍为最强终端》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新能源汽车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trong 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样是临港新片区的一大重点,备受瞩目的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正位于临港新片区内,该工厂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投产。 /strong 事实上,早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家仪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到2020年,要实现当年产销200万以上。如今新政策出台将促使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快车道。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trong 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锂离子电池下游产业,有业内人士分析,该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为锂离子电池产业及其检测领域带来新的机遇,而这一领域所囊括到的仪器种类范围之广不亚于生物制药行业所用仪器。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锂电检测设备除生产制造环节所需的电芯分选检测系统、充放电检测系统、BMS检测系统等外,锂电新技术研发、开发也离不开各种分析测试仪器,如用于表征锂电正极材料或包覆材料结构及形貌的电镜、用于分析锂电正极材料结晶性能的热分析仪或X射线衍射仪、用于分析锂电正负极材料粒度和孔径的粒度仪及比表面仪器、以及用于锂离子电池用铝及铝合金检测的光电直度法光谱分析仪、试验机等等。相关仪器企业及市场分布详见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151"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中国锂离子电池检测仪器设备市场研究报告(2018版)》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还将牵动其后市场需求提升,作为整车生产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的质量检测也至关重要。这包括金属零部件、轮胎、连接器、内饰及空气检测以及汽车材料原位性能测试等等内容。而这一检测内容又将带动耦合原位测试仪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等另外一系列科学仪器销售增长。详见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620/487341.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听十位专家剖析汽车零部件及材料检测热点》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集成电路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除以上终端行业,集成电路也是近期政策大力发展的重点方向。集成电路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半导体器件,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集成电路产业伴随着利好政策一路前行的同时,无疑也将促进半导体材料检测设备市场的发展。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简单汇总集成电路检测设备,多为根据光学和电子束原理进行工作:椭偏仪、四探针、热波系统、相干探测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为满足未来更加严格的精度要求,扫描电子显微镜、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在前道量检测工艺中的应用比重会日益增加。详见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813/491069.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日韩贸易激战正酣 半导体产品成焦点》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上述观点,只是小编的浅见,至于科学仪器行业本身对政策的感受,还需要仪器企业人员自己述说。有人说这样的政策中小国产仪器厂商受益较少,利好的永远是跨国大企业,但小编不不这样认为。从贸易和营商环境来讲的角度来看,自贸区的建立对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促进作用比较直观。在如今国际贸易形式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于国产仪器厂商或许是提振对外贸易,成为加快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契机。 /p
  • 土壤监测再迎政策红利 农业部印发“土十条”实施意见
    “土十条”发布后,土壤监测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虽然一说起土壤监测和土壤污染,大家首先关注的是环保部门的态度。但是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管部门,农业部对土壤以及土壤污染的关注也由来已久。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对“土十条”中规定的农业部门任务进行了细化。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与类别划分,主要包括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部还强调,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农田灌溉水检测与净化治理,确保水源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严禁未经达标处理的工业和城市污水直接灌溉农田。  值得注意的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农业部规定看具体时间和推广力度,到 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0% 以上。  文件全文:农业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农业部  2017年3月6日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统筹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以耕地为重点,以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为核心目标,以南方酸性土水稻种植区和典型工矿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区、大中城市郊区、高集约化蔬菜基地、地质元素高背景区等土壤污染高风险地区为重点区域,按照“分类施策、农用优先,预防为主、治用结合”的原则,从防、控、治关键环节入手,强化监测评价,突出风险管控,实施分类管理,注重综合施策,坚持重点突破,狠抓督导考核,落实“国家统筹、省级推进、市县落实”的责任分工,逐步建立用地养地结合、产地与产品一体化保护的耕地可持续利用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到 2020年,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土壤污染治理有序推进,耕地重金属污染、白色污染等得到有效遏制。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0% 左右,中轻度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面积达到4000万亩,治理和修复面积达到 1000万亩 建立针对重度污染区的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定制度,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力争达到2000万亩。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5% 以上,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二、完善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  (三)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建设。研究修订《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增加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防治有关内容,细化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管理要求。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耕地质量保护条例》《肥料管理条例》制修订工作。2017年底前,出台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办法。针对耕地重金属、农膜残留等农用地土壤污染突出问题,鼓励推动地方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地方性法规。  (四)健全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开展耕地土壤环境监测、调查评估、等级划分、风险管控、损害鉴定、治理与修复等技术规范研究与制修订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农业投入品相关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推进肥料、饲料、灌溉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等标准修订,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土壤、大气、灌溉水、秸秆还田等)和农业投入品(农药、农膜、化肥、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等)重金属限量指标体系,研究制定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筛选和审定标准。配合有关部门颁布实施农用地膜新修订国家标准,研究制定可降解农膜相关标准,推动农药包装标准修订,增加防止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土壤的要求。鼓励地方制定适合本地农业特点和地域特征的农用地环境管理相关地方标准。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主要农作物农业投入、生产、产出全过程的农用地环境安全管理标准保障体系。  三、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与类别划分  (五)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快完成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在此基础上,以耕地为重点,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开展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风险区加密调查、农产品协同监测,进一步摸清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现状,明确耕地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2018年底前,查明耕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完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信息。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  (六)完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17年底前,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统一部署,在现有相关耕地监测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布设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构建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功能完备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进一步强化农业环境监测保障能力。实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重点在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主产区和风险区域,制度化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质量状况同步监测。鼓励各地农业部门,在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地方特色农作物种植区等区域,增设监测点位和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实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补充监测。2018年底前,建成耕地土壤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与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适时对耕地环境风险变化作出预警,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并持续跟踪后续风险管控效果。  (七)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在耕地土壤污染详查和监测基础上,将耕地环境质量划分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三个类别,实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2017年底前,以土壤和农产品污染协同监测状况为依据,会同环保部门出台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2020年底前,各地农业部门会同环保部门依据技术指南,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单和图表,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区划。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开展园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等工作。  四、优先保护未污染和轻微污染耕地  (八)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各地农业部门要根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积极配合国土等部门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从严管控非农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推动各地优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确保其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九)切实保护耕地质量。配合环保部门加强环境督查,督导地方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严格控制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已建成的相关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措施,防止对耕地造成污染。配合水利部门加强灌溉水水质定期监测,防止污染物随灌溉水进入耕地。督促农村土地流转受让方切实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生产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因地制宜推行种养结合、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优先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扎实推进“控、增、保、养”,分类施策,精准保护黑土地。密切跟踪例行监测结果,及时排查农产品质量出现超标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及时实施安全利用类措施。  五、安全利用中轻度污染耕地  (十)筛选安全利用实用技术。总结科研示范和实践探索经验,研究制定相关评价技术规范及标准,科学评价、筛选安全利用类耕地实用技术。2017年底前,出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全面加强宏观技术指导。2020年底前,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依据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科学制定适合当地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  (十一)推广应用安全利用措施。以南方酸性土水稻产区(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为重点区域,合理利用中轻度污染耕地土壤生产功能,大面积推广低积累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安全利用措施,降低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示范区,采用示范带动、整县推进的方式,分批实施。2020年底前,推广应用安全利用技术措施面积达4000万亩。  (十二)实施风险管控与应急处置。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实施跟踪监测,根据治理效果及时优化调整治理措施。推动地方制定超标农产品应急处置措施,对农产品质量暂未达标的安全利用类耕地开展治理期农产品临田检测,实施未达标农产品专企收购、分仓贮存和集中处理,严禁污染物超标农产品进入流通市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六、严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  (十三)有序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结合区域农产品品种特性和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状况,科学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2017年底前,研究制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定技术规定。及时总结湖南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经验,在南方酸性土水稻产区、产粮(油)大县、蔬菜产业重点县等地区开展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定试点。2020年底前,依据耕地土壤污染详查结果,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划定工作。  (十四)推进落实种植结构调整。在耕地重度污染区域,严禁种植超标食用农产品,及时采取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措施。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加大对结构调整产业链的扶持,激发农民实施结构调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继续开展湖南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总结完善技术路线、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确保试点成果可复制、可推广。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出台轮作休耕方案,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休耕试点。  (十五)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将严格管控类耕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保证退得出、稳得住,切实保障农民收益不降低。严格控制大中城市郊区严格管控类耕地转用,确实需要转为建设用地的,要根据有关规定经过严格审批。  七、实施耕地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  (十六)开展典型耕地污染治理修复技术应用试点。综合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区域代表性,在典型耕地污染区开展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工作,分类分批实施受污染水田、菜地、旱地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根据试点情况,比选形成一批成本低、效果好、易推广的适用技术,编制和发布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推荐技术目录。  (十七)建设耕地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示范区。以典型工矿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区、大中城市郊区、高集约化蔬菜基地、地质元素高背景区等土壤污染高风险地区为重点区域,针对典型作物和污染物,建设耕地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示范区,因地制宜选择外源污染隔离、灌溉水净化、低积累品种筛选应用、水肥调控、土壤调理、替代种植、秸秆回收利用等技术,综合施策,逐步实现农作物安全生产。2020年底前,受污染耕地开展治理与修复1000万亩。  (十八)开展治理技术及产品验证评价。在耕地污染典型地区建立治理技术验证示范与监测评价基地,研究制定评价方法和标准,开展治理修复技术及产品的筛选、验证与评估,研究建立耕地污染治理修复技术及产品验证评价制度。  八、推行农业清洁生产  (十九)严控农田灌溉水源污染。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农田灌溉水检测与净化治理,确保水源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严禁未经达标处理的工业和城市污水直接灌溉农田。对因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严重且农产品质量严重超标的,划定为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开展休耕、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  (二十)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和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指导地方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推行精准施药、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加强试点示范和补贴力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大中型高效药械,扶持一批专业化病虫防治服务组织 加强科学施肥用药的技术指导和工作督查,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到 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 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0% 以上。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2017年起,在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海南等省份选择部分产粮(油)大县和蔬菜产业重点县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 到 2020年,推广到全国30% 的产粮(油)大县和所有蔬菜产业重点县。  (二十一)强化废旧农膜和秸秆综合利用。配合有关部门修订完善地膜生产加工标准体系,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膜行为。推行地膜“以旧换新”机制,推广加厚地膜应用,开展可降解地膜示范应用 开展区域性回收利用示范,建立健全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到2020年,河北、辽宁、山东、河南、甘肃、新疆等农膜使用量较高省份力争实现废弃农膜全面回收利用。大力开展秸秆还田与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京津冀等大气污染重点区域,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以上。  (二十二)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有害成分通过畜禽养殖废弃物还田对土壤造成污染。组织实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政策试点,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或者政府支持农业生产者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支持探索畜禽粪污有效储存、收运、处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发展的有效模式。编制《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工程规划》,探索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推进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到 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 75%以上。  九、加大耕地污染防治政策支持力度  (二十三)健全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实施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减少耕地污染。进一步整合测土配方施肥、低毒生物农药补贴、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资金,更多用于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等项目资金适度向耕地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倾斜。  (二十四)建立农用地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以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为切入点,在重点区域探索建立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生态补偿制度,合理确定补偿标准,采取实物补偿或现金补贴等方式,对开展种植结构调整、禁止生产区划分或自主采取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农民进行补偿,确保农民收入不减少、农产品有毒有害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土壤质量不恶化、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开展休耕补贴试点,引导农民将重度污染耕地自愿退出农业生产。  (二十五)创新耕地污染防治支持政策。进一步创新金融、保险、税收等支持政策,对开展耕地污染治理的农业经营主体或市场主体优先实施信用担保、贴息贷款或税收减免,完善耕地污染防治保险产品和服务。  (二十六)健全耕地污染防治市场机制。完善耕地污染防治投融资机制,建立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因地制宜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治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事后补贴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主动投资参与耕地污染治理修复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耕地污染治理修复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通过第三方治理或 PPP模式,实施整县(区)或区域一体化耕地污染治理修复。  (二十七)加大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启动“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充分发挥全国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作用,促进科研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加强农用地污染监测、污染源解析、污染物迁移转化、土壤与作物污染相关性等基础研究,加大农业投入品减施、水分管理、土壤调理、品种替代、生物修复、污染超标农产品安全利用等实用技术研发,尽快形成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农情的农用地污染防治技术模式与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和农业科研人才积极性。  十、强化农用地污染防治责任落实  (二十八)建立责任机制。按照“国家统筹、省级推进、市县落实”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的农用地污染防治工作责任机制。农业部成立相关司局和单位参加的农用地污染防治推进工作组,制定总体意见及配套文件,强化顶层设计,做好科学谋划部署,配合环境保护部,与省级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落实治理任务 省级农业部门安排部署本省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及时做好协调推进 县级人民政府是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县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环保、国土等部门沟通协作,根据耕地土壤环境调查监测结果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科学确定技术路径,确保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及时、全面、有效落实。  (二十九)加强技术指导。农业部组建涵盖环保、土肥、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技术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技术指南、操作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确定重点实施区域,指导相关省(区、市)编制耕地污染防治规划与实施方案,配合农用地污染防治推进工作组做好耕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技术服务,对耕地土壤治理修复技术和产品开展评价。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环境监测和指导服务能力。  (三十)实施绩效考核。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切实将农用地污染防治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安排,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取得成效。农业部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督查,定期召开农用地污染防治协调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开展农用地污染防治评估与考核,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地方工作成  效,纳入农业部延伸绩效考核,并作为相关项目支持的重要依据,工作严重不力的要追究责任。  (三十一)推进信息公开。配合环保部门建立完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报告,向社会公众公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全力保障社会公众对农用地土壤环境信息的知情权。畅通公众表达及诉求渠道,全面推进公众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农用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作用。  (三十二)加强宣传培训。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壤日、世界粮食日、全国土地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农用地污染防治科学普及和教育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对农用地污染防治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农用地保护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力水平。
  • 政策红利吹动 聚光科技等企业打响水质监测“争夺战”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水质监测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来利好政策不断加码,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各自的水十条,对水环境的治理提出了要求,极大带动了水质监测相关行业发展,市场迎来爆发期。  我国开始规划环境监测,主要以大气监测领域为主,相比之下水质监测稍晚。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水质监测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2015年4月出台的水十条,给水质监测市场带来了强大发展动力,十三五将是水质监测市场蓬勃发展的时代。  水质监测的主要监测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 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和有机农药等。为客观的评价江河和海洋水质的状况,除上述监测项目外,有时需进行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水质监测行业应遵循《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国家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以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等法律法规。  水质监测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200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对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水污染防治措施、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均做了规定。  2012年4月,《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对资质类别进行了规定,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除尘脱硫脱硝、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不含危险废物)、有机废物、生活垃圾、自动连续监测等专业类别 自动连续监测设施运营资质分为乙级资质和临时资质两个级别,其他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为甲级资质、乙级资质和临时资质三个级别。  步入2016年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各自的水十条,对水环境的治理提出了要求,必将带动水质监测市场相关行业发展。  据了解,各省市已公布的水十条中,北京市与江苏省等要求在2016年底前,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而其它省市要求在2017年前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相对较晚的天津市,力争到2020年底前,覆盖全市废水排放总量95%的企业全部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年是污染源水质监测市场爆发期。  在地表水水质监测方面,各地水十条也有明确目标,大部分省市要求在2017年,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每季度向社会公开水质监测数据 地表水环境水质优良达80%以上 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表水水质监测市场也将火爆。  水十条的颁布,吸引众多环境监测企业进入水质监测市场,提前布局,抢占先机。据悉,国内环境监测龙头企业聚光科技在2015年12月中旬,中标1488万跨境水质监测系统项目,提供12个水质自动站设备等项目。另外第三方检测机构也积极进入水质监测市场,据媒体报道,甘肃兰州,每年投资132万元,引入第三方机构检测饮用水水质,随着该省水十条的颁布,水质检测市场会更加活跃。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市场容量达到24.57亿元 而污染源水质监测市场容量达到7.30亿元。因此,2014年,我国整个水质监测市场容量达到31.87亿元。  未来我国水质监测市场容量的增速将在20%以上,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水质监测市场容量有望超过95亿元。  我们相信水十条的颁布,水质监测行业将会稳定、持续、快速发展,随着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众多企业将会加入竞争行列,拥有实力的企业将会成为主力军。水质监测市场“争夺大战”序幕已经拉开,谁将是最终赢家,我们拭目以待。
  • 生物医药十三五规划下半年出台 万亿市场迎政策红利
    据悉,生物医药“十三五”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按照相关工作流程,这一规划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发展重大疾病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新疫苗、新型细胞治疗制剂等多个创新药物品类,同时发展生物3D打印技术等重大医疗技术。  根据规划,抗肿瘤、抗抑郁、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等药物将是“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药品类 在临床中有巨大应用前景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细胞制剂等生物医药制剂也将得到优先发展 此外,生物3D打印、大分子药物、干细胞、基因等前沿性生物医药技术,在未来五年也将得到长足发展。  此外规划还提出,加快专利到期药物仿制上市。针对防治重大疾病或突发疫情等用药需求,仿创结合、系统集成,研制20到30个临床需求巨大的药物品类,并切实解决产业化问题,满足临床用药的急迫需求,到2020年国际专利到期的重要药物90%以上实现仿制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医药“十三五”规划除了对“十三五”期间药物品类的研发和技术发展作出详细部署外,还对整个生物医药产业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即进一步促进整个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根据规划,到2020年,要推动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药品质量标准和体系与国际接轨,其中至少100家药品制剂企业取得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WHO认证,并实现药品出口 按照国际药品标准、研制并推动10到20个化学药及高端制剂、3到5个新中药、3到5个新生物技术药在欧美发达国家完成药品注册,并加快其进入国际市场。  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推动3到5家基础好的大专院校与制药企业联合建立具有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大型医药研发基地,同期建立国家级转化科学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突破10到20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初步建立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和创新团队,并使我国制药工业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促成部分重点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力争国际销售收入平均突破百亿元水平。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意义重大。一方面,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巨大,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2014年我国药品市场纯销售额已突破1.5万亿元。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超过1.2亿,医疗需求快速增长,将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庞大,到2014年全产业销售额接近2.5万亿元,但我国药物的自主研发仍很薄弱,药品生产以仿制为主,原创性药物较少,生物医药关键技术也和国际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并力促整个产业涉足国际竞争,将成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  为了能在“十三五”期间达到上述规划目标,规划还提出了多项战略支撑和保障措施。其中包括:遵照国际规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建立或标准化国际前沿的各项新药临床前和临床评价关键平台 优化和完善新药物优先评审和快速审批政策,强化审批检验人员队伍的扩充 细化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保障新药审批。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一方面,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进一步满足我国人民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的产业,生物医药领域和化工等基础制造业部门息息相关,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促进上下游产业、带动化工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也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 水质监测市场受益水十条政策红利
    p   我国开始规划 a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02.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环境监测 /strong /span /a ,主要以大气监测领域为主,相比之下水质监测稍晚。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水质监测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2015年4月出台的水十条,给水质监测市场带来了强大发展动力,十三五将是水质监测市场蓬勃发展的时代。 /p p   步入2016年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各自的水十条,对水环境的治理提出了要求,必将带动水质监测市场相关行业发展。 /p p   据了解,各省市已公布的水十条中,北京市与江苏省等要求在2016年底前,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而其它省市要求在2017年前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相对较晚的天津市,力争到2020年底前,覆盖全市废水排放总量95%的企业全部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年是污染源水质监测市场爆发期。 /p p   在地表水水质监测方面,各地水十条也有明确目标,大部分省市要求在2017年,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每季度向社会公开水质监测数据 地表水环境水质优良达80%以上 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表水水质监测市场也将火爆。 /p p   水十条的颁布,吸引众多环境监测企业进入水质监测市场,提前布局,抢占先机。据悉,国内环境监测龙头企业聚光科技在2015年12月中旬,中标1488万跨境水质监测系统项目,提供12个水质自动站设备等项目。另外第三方检测机构也积极进入水质监测市场,据媒体报道,甘肃兰州,每年投资132万元,引入第三方机构检测饮用水水质,随着该省水十条的颁布,水质检测市场会更加活跃。 /p p   有研究院发布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市场容量达到24.57亿元 而污染源水质监测市场容量达到7.30亿元。因此,2014年,我国整个水质监测市场容量达到31.87亿元。 /p p   未来我国水质监测市场容量的增速将在20%以上,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水质监测市场容量有望超过95亿元。 /p p   我们相信水十条的颁布,水质监测行业将会稳定、持续、快速发展,随着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众多企业将会加入竞争行列,拥有实力的企业将会成为主力军。水质监测市场“争夺大战”序幕已经拉开,谁将是最终赢家,我们拭目以待。 /p
  • 人口红利消失 纺织检测仪器产业该如何某生存
    由于国际经济环境不佳,且我国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我国外贸情况整体较差,同样作为我国出口主要产品之一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也面临较大压力。2016年1-6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1250.30亿美元,同比减少2.63%,其中出口纺织物524.43亿美元,同比减少0.91% 出口服装725.88亿美元,同比减少3.83%。凭着我国行业基数大,且产业链较为完整,短期内很难有个别国家可以取代中国在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地位。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作为劳动力非常集中的纺织服装行业受冲击较大。随着东南亚其他国家纺织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订单将逐步向着这些国家转移,未来纺织品服装出口缩减将成为常态。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目前纺织行业的出口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内需市场的开拓缓慢,外贸环境的需求不佳,纺织行业大量的库存和资金积压导致了纺织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作为伴随着纺织行业而生的纺织检测仪器行业同样受到了外贸出口不佳的巨大影响,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纺织检测仪器企业的生产陈本进一步高企,目前纺织检测仪器行业的整体环境是竞争激烈,逐渐陷入价格战的红海中,在内部矛盾如此尖锐的时刻,众多的纺织检测仪器该如何突围?这里标准集团推荐看一篇文章: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721/197072.shtml 更多关于 纺织检测仪器:http://www.qinsun-lab.cn/
  • 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科研管理更高效、创新红利更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强化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搭建科技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持续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143项科技体制改革任务已经全面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极大释放了创新引擎的动能,助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科技体制深化改革的大幕,就此正式拉开。统筹部署提速度——2015年,科技体制改革战略蓝图和施工图相继绘就。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下发,明确指出将从8大方面30个领域着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2015年9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炉,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10方面143项改革任务,并给出明确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加强基础研究、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 一系列重大举措密集出台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加速向纵深推进。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办公室里悬挂着重点任务施工图,每完成一项改革任务,施工图上便会插一面小红旗。截至2020年底,随着143项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施工图上已遍插红旗。频出重拳显力度——2018年7月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旨在从政策制度上让科研人员不为“帽子”“牌子”和“检查”所困扰。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改革政策密度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4年3月,《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发布,让管理过死的科研经费“活”起来;2014年12月,《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发布,把科技项目“统”起来;2015年1月,《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发布,让空闲的科研仪器“转”起来… … 协同发力、集中攻关,大力推进,这场科技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全面实施。直击痛点求深度——科技计划管理条块分割、科研项目重复申报、资源配置碎片化等问题,曾是科技界长期为人诟病、难以破解的顽疾。针对这一问题,改革大刀阔斧。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将百余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整合成五大类,科技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成效很快显现。据科技部统计,仅2016年立项实施的1300个科研项目,与改革前相比,项目数量减少了约50%,平均资助强度增加约54%。这只是改革中的一个缩影。科技成果转化难、人才评价“唯论文”等多年制约创新的老难题,也都被“下狠手、动真刀”,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顶层绘制改革蓝图,于细微处见变化。一系列密集落地的科技体制改革举措,剑指一个个曾经阻碍科技创新的障碍,管理效能明显提升,创新活力显著激活。科研管理更高效——“填表少了、审批快了、跑腿少了,报销简单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宏伟说,自从经费调整审批权下放,再也不用把大量精力放在经费预算和报销上,有更多时间做育种研究。“管得太死”“管得太细”,是制约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绊脚石,也是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拳出击的对象。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优化科研组织方式,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等,有力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创新红利更显著——几年前,西安交通大学“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发电多联产技术”以1.5亿元高价转让,其所得收益的70%用于对技术研发团队的股权奖励。像这样的“激励”,如今在科技界越来越多。这一切得益于成果转化“三部曲”。近年来,国家相继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印发《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措施,让创新红利实打实地落到了科研人员手心里。评价机制更科学——2021年8月,凭借近20年扎根基层、服务生产一线的贡献,山东省农科院花生专家崔凤终于评上了研究员。此前,由于只有大专学历,崔凤多年评不上正高级职称。“这次单位组织‘破四唯’岗位竞聘,不看学历看贡献,我才能如愿以偿。”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和完善科技评价制度的硬招、实招频出,“帽子”满天飞的现象得到遏制,“四唯”倾向明显扭转,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论英雄正成为科技界的共识。在新的评价导向下,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潜心科研,专注于长周期、高价值的原创性研究,努力在国际前沿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多重大突破。完善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保障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有力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保障。”王志刚表示,“三年攻坚”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要瞄准痛点发力,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始终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如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连接通道,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服务,加速推进成果转化应用。”王志刚说。继续改善基础研究制度环境——近年来,我国越发重视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增长,但要把基础研究的“冷板凳”坐热,还需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生态。未来还需继续改革基础研究评价、选题机制和激励制度,强化基础研究的原创导向和对应用科学的支撑引领作用。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学术自主权,支持广大科研人员勇闯创新“无人区”。继续加强科研学术生态培育——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学进。优良的作风学风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事关科技事业成败。近年来,我国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积极构建科技大监督格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科研作风学风持续向好态势基本形成。未来还要坚持正面引导与监督约束并重,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加强科研诚信和伦理建设,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在中国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改革的种子已经深深播下,创新的大树正在加快成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必将在全社会激发更大的创新热潮,凝聚起更加磅礴的创新力量,加快推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软件税收政策有变,利好仪器智能化发展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将取消对互联网软件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其实早在8月3日,阿里巴巴在公布业绩后的电话会议上就已经提前向投资者“预警”:公司部分业务将不再被视为重点软件企业,从而不再享受10%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10%的税收优惠没有了,意味着本财年阿里的利润将减少17亿美元(110 亿元人民币)!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游戏公司,最坏的情况是税率升至25%。互联网企业已成为软件行业人才“黑洞”华中科技大学CAD中心主任陈立平表示,国内软件人才培养大多是做上层的应用软件,最基础的算法、操作系统、软件开发环境等领域乏人问津,很难构建起从算法到软件再到应用的良好生态,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做上层应用软件的企业能提供更好的待遇。一家工业软件研发相关单位负责人也表示,刚毕业的硕士毕业生在其单位的年薪在12万到15万元之间,工作七八年后的开发人员年收入也仅能达到20万元。一些互联网、游戏公司轻易就能用数倍年薪挖人,有经验的开发人员流失,是许多企业共同的感受。提供一个好平台能在短期内留住人才,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他们肯定会走,因为薪资水平很难留人。互联网已成为软件人才“黑洞”。软件企业新政将为工业软件释放人才红利相关人士称,中国监管机构正在考虑收紧所谓的“关键软件企业”的资格标准,对互联网公司享受的减税优惠提出更严格的要求。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其他三个部门一起公布了软件企业的指导方针。据媒体报道,这些指导方针将有助于确定哪些企业可以被列为新的“重点软件企业”,别列为此类企业可以获得10%的优惠税率。4月的指导方针指出,合格的公司必须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业务。这些公司的业务或产品也需要拥有自己的专利或知识产权。在人员方面,指导方针规定,公司必须至少有40%的员工拥有本科或以上学历。此外,研究和开发专业人员需要至少占总人数的25%。符合条件的公司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也必须占总收入的7%以上,而不是此前的6%。与软件产品开发有关的收入应至少占收入的55%,而以前是50%。随着新政策的来临,互联网企业的利润和业务大幅收缩,企业将降低薪资标准和招聘规模,甚至裁员,从而释放大量软件人才红利。软件人才红利将流向其他软件领域。其中大量人才将流向工业软件。国产工业软件迎来发展契机工业软件支撑着工业企业的业务和应用,是工业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软件行业中,工业软件是一个小众产业,却是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在产业链中发挥关键作用,堪称工业领域的皇冠。高端工业软件更是皇冠上的明珠。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软件都属于广义上的工业软件,按具体应用环节可分为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经营管理类和运维服务类。目前我国工业软件自主程度较低,对国外依赖严重,面临“卡脖子”的风险。2020年6月6日开始,因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名单的原因,哈工大、哈工程被禁止使用MATLAB。工业软件研发人才极度匮乏,导致国产工业软件难以自主开发,国外巨头几乎垄断我国工业软件市场。据走向智能研究院的研究评估,在我国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类软件市场,法国达索、德国西门子、美国PTC以及美国Autodesk公司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CAE仿真软件市场领域,美国ANSYS、ALTAIR、NASTRAN等公司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软件企业新政施行,互联网企业将释放大量人才红利,其中部分人才将涌入工业软件领域。而近年来,国家层面也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支持自主可控工业软件的应用和创新发展,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软件助推仪器智能化趋势工业软件也是仪器智能化的利器。伴随着制造业逐步迈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各大科学仪器巨头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比如,著名科学仪器巨头梅特勒托利多,推出了LabX 实验室软件,结合XPR Automatic 智动天平对实验室进行联网,可以轻松实现高效、合规和无缝的流程。仪器仪表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制造升级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进程。工业4.0的基础是数字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核心就是在制造业中采用物联网和服务网,涉及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工业4.0涉及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只有拥有了高水平的工业软件,才能实现工业制造业的强心健魄。随着智能制造和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未来仪器智能化将成为趋势。
  • 超级红利期,创单季销量纪录!2020 Q3 PCR市场格局迎来节点性变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受新冠疫情驱动,2020全国PCR基因扩增仪采购需求爆发,上半年的同期涨幅超过100%, Q2的PCR采购量更是成为近3年单季度采购的峰值。(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717/554251.s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详情点击: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text-indent: 2em " 《受新冠驱动,2020 PCR市场迎来超级红利期!上半年销量创记录!》 /span /span /a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然而,真正的高潮才刚刚开始。经仪器信息网调研,在刚刚过去第三季度(Q3),PCR采购量约超过3000台,是上半年(Q1+Q2)采购量1.5倍,较去年同期涨幅高达88.84%。我们在上半年预测的超级红利期,在Q3到来了,Q3轻松打破Q2的销量纪录,成有史以来单季销量最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市场竞争格局迎来节点性变化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Q3,全国PCR基因扩增仪市场有销售纪录的品牌近80家,是Q2的2.5倍,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竞争格局也迎来节点性变化,国产品牌上海宏石和西安天隆的销量均赶超罗氏,分列第三、第四位。整体来看,国产品牌增长速度普遍高于进口品牌。进口品牌销量仍占主导地位,但增长稍露疲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政策继续利好,市场红利变现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年是PCR基因扩增仪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的一年。今年4月、5月、6月,国家连发三文,推进各地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标准的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建设,以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新冠病毒检测工作。在政策的拉动下,各省市掀起生物实验室建设热潮,加强检测能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7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拨456.6亿元资金,支持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预计Q4将继续爆发式增长,2020全年PCR销量有望突破1万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接下来,市场机会在哪里?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各地区采购情况如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哪些省市增幅最大,需求最旺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采购价格呈怎样的分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采购机构怎样分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下半年市场机会主要落在哪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各PCR厂商时份额如何?体现出怎样的市场优劣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8230 & #8230 & #8230 & #823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了解2020 Q3 PCR基因扩增仪的市场行情、各品牌市场表现及Q4市场走势,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基于自身平台优势,对2020年7-9月国内公开采购数据进行分析,撰写了《中国PCR基因扩增仪市场研究报告(2020 Q3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ad175f25-5fd1-4cdd-af52-bc6e72431a61.jpg" title=" 2345_看图王.png" alt=" 2345_看图王.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报告包含与2020年7-9月PCR基因扩增仪相关最新政策追踪、市场概况、采购机构画像、竞争情况、市场预测等内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欲购买完整报告,请联系李先生(17600374905,微信同号)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表1 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主要仪器装备配备标准之必备设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 2018~2020年Q3各季度PCR基因扩增仪采购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2 近1年PCR基因扩增仪采购量同比增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3 2020 年 Q3PCR 基因扩增仪品类分布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4 2019Q3& amp 2020Q3各区域PCR基因扩增仪采购量对比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5 2020年Q3各省市PCR基因扩增仪采购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6 2020年Q3各省市PCR基因扩增仪采购同比增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7 2020年Q3主要省市PCR基因扩增仪采购价格(万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8 2020年Q3各省市公开采购PCR基因扩增仪机构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9 近三年Q3各机构PCR基因扩增仪采购占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0 2020年Q3各机构PCR基因扩增仪采购同比增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1 2020 年Q3全国PCR基因扩增仪品牌市场占有率(按销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2 2020 H1主要PCR基因扩增仪品牌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3 2020 年Q3全国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扩增仪品牌市场占有率(按销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表2& nbsp 2020年Q3主要机构市占率TOP5品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4 2020年 Q3全国省市进入PCR基因扩增仪品牌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5 2020年Q3各省市PCR基因扩增仪主导品牌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6 2020年Q3主要PCR基因扩增仪品牌进入省市数 /p
  • 环境监测市场规模上万亿,哪些建设项目和监测设备迎来红利?
    p   从城市治理的角度看,环境监测是治理环境污染、衡量环境质量、检验治理效果的基础。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利好政策的拉动以及严格的法规标准倒逼下,环保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环保产业的细分领域,环境监测也将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p p   2018年,环保促进的供给侧改革将带来产能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随着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督察成为常态、环保税正式开征、污染减排提标力度大,碳市场建设逐渐成熟,环保投资新机遇进一步凸显。业内预测,2018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7.3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1.25%,2022年将达到15.8万亿元。 /p p   从政策驱动来看,环保产业提质增长,环境监管愈加严格,环境监测行业将迎来发展最好的时代。根据财政部和环保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到2018年,我国将全面完成国家监测站点及国控断面监测事权的上收工作,这将带来环境监测设备与第三方服务市场逐步放开。 /p p   与此同时,环境监测百亿规模市场将加速释放。由于细分板块众多,环境监测涉及到环保行业各个子领域。根据检测行业的不同,环境监测包括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土壤监测、噪声监测、辐射监测等,各个领域市场有望相继爆发。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大气监测 /strong /span /p p   紧紧围绕“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是必须攻坚的三大环保战役之一,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措施不断落地实施。 /p p   以2017年为例,环保部相继印发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技术指南(试行)》等四项技术指南,且首个《大气VOCs在线监测指南》也在北京发布。 /p p   随着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我国大气治理工作越来越细致,为了使环境监管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厘清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及污染来源,各地纷纷开始尝试网格化监管,大气监测仪器、系统成为基础设备。 /p p   与此同时,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之一,雾霾、VOCs、臭氧治理逐渐提上日程,各个市场容量正在不断扩容。其中,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主角,VOCs治理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500亿元,这也将直接刺激大气监测行业的发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水质监测 /strong /span /p p   2018年1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其中与水质监测相关的规定无疑将促进行业的发展。随着后续相关法规政策标准的接踵而至,以及各地不断加大在水污染防治的投入,为水质监测市场营造了俱佳的发展空间。 /p p   那么,水质监测市场究竟会有多“火”?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水质监测市场规模达31.87亿元。受益于水环境治理整体产业链的快速增长,水质监测行业的潜在空间和市场化趋势会使各路资本的涌入进程加快,未来潜力巨大。业内预计,到2020年,水质监测产业总规模将有超过168亿元的市场空间,并实现近15%的复合增速。 /p p   同时,受益于《“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等利好政策,以及国家对水环境治理的加大,水质监测网络重新优化布局,未来水质监测行业前景可期。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3、土壤监测 /strong /span /p p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为加快行业整体发展进程,政策层面率先发力。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出台 2017年,为贯彻落实土十条,环保部还发布了四项土壤污染评估、监测的环保标准 而且,《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一审、二审已通过,并有望在今年出台,填补制度缺陷。而作为做好土壤防治、处理的基础,土壤监测必然提速。 /p p   可以说,土壤监测是贯穿至土壤污染防治始终的。在初期基础性工作中,土壤污染状况以及污染地块分布调查需要监测先行,从而摸清“家底” 在后期风险评估筛查、对修复效果评估中,也均涉及环境检测业务。因此,土壤监测行业将成为土壤防治产业的一大风口。 /p p   根据环保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出台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鉴于此,2017年,环保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卫计委五部委联合部署历时近十年的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规定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在2018年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在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的分布。 /p p   为确保土壤详查工作顺利实开展,环保部印发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并已初步建成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我们认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土壤监测蓝海有望日渐扩容,也将为行业内企业带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p p   从国际市场来看,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至2021年,全球环境监测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95.6亿美元,2016~2021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70%。该全球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政府为控制污染水平而日益增长的举措,政府对污染控制和监测、环境监测站建设的资金投入,以及对环保产业发展地不断推动。然而,环境监测解决方案相关产品的高昂成本、污染控制改革的缓慢实施,以及新兴国家环境技术的高出口壁垒是限制该市场增长的一些主要因素。 /p p   按照产品细分,全球环境监测市场可分为三大主要类别,即:环境监测器、环境传感器和环境监测软件。环境监测器又进一步被细分为两个监测产品市场,即:固定式监测器和便携式监测器。环境传感器市场又进一步被细分为:基于产品架构的模拟传感器和数字传感器 基于应用的温度传感、湿度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颗粒物检测和噪声检测。归因于智能家居和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多的采用以及创新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便携式监测器细分市场预计在2016~2021内将以最高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期在“十三五”期间,行业保持25%的增速。 /p p   对于环境监测系统集成商来说,要了解的是市级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包括: /p p   strong  (一)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strong /p p   1.建立全市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环境要素,覆盖所有县市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全面、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p p   (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和考核要求,合理设置辖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满足市、县两级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考核、评价需求。开展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区域传输和相关气象要素监测与分析。(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p p   (2)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结合全面推行“河长制”要求,优化和完善各级河道监测断面(点位),及时准确掌握本辖区主要水体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满足本地区地表水水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根据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水质自动监测和地下水监测。2018年底前,完成全市水环境监测网络的统一规划、监测点位的调整优化和国控断面自动监测站建设等工作。2020年,形成覆盖所有重点流域、重点控制单元、重要湖库、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重点入河排污口和行政区交界断面的水环境监测网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城管和行政执法局等部门) /p p   (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制定土壤环境监测方案,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配合全省建立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库,构建土壤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平台。合理确定监测指标,根据区域污染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包括土壤环境中存在的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有毒污染物等。结合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菜篮子”保障工程等,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专项调查监测。到2018年,建成覆盖所有县市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等部门) /p p   (4)声环境质量监测网。根据全市发展状况,进一步优化调整市城区、县(市)城镇的声环境功能区及交通噪声监测点位,加强对建筑施工场地等重点噪声源进行的监测。到2018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p p   (5)生态环境监测网。市直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全市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重点林区、农产品主产区、湖泊湿地、城市群等重点地区典型生态环境开展监测与评价,摸清全市生态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和潜在风险底数。到2020年,建设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林业局等部门) /p p   (6)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根据国家辐射环境监测总体要求,配合省辐射监督站对城市建成区、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等区域开展辐射环境质量监测。(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p p   2.健全重点污染源监测网络。全面实施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为核心的污染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包括固定源、面源和移动源在内的污染源监测体系,开展全市污染源排放的监测、统计、评价和监控预警,重点排污单位要实现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全覆盖。排污单位负有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法定责任,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监测要求。全面开展VOC监测工作。建立环境监测与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市县两级环保部门按照“双随机”原则,加强重点排污单位的监督性监测和现场监管。各级环保部门要逐步组织开展面源、移动源等监测与统计工作,进一步强化城区机动车尾气检测,开展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城管和行政执法局等部门) /p p   3.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加强重点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监测。通过对地观测、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地面生态监测等手段,加强地面生态监测和流域水生生物监测,充分运用遥感技术开展生态监测、秸杆和垃圾焚烧监测,加强东江湖流域环境生态监测,对全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农产品主产区、重要湖泊湿地、城市群等重点地区典型生态环境开展监测与评价。加强生物多样性、重要湿地、水源涵盖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生态公益林、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区的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气象局等部门) /p p   strong  (二)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 /strong /p p   1.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经信、公安、环保、国土资源、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卫生计生、气象等部门和单位获得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监测数据,要实现互联互享。各级环保部门要建立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共享与发布机制,重点排污单位要按照环保部要求将自行监测结果及时上传。(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气象局等部门) /p p   2.应用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到2020年,我省将建成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与大数据平台,并与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对接。我市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持。(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气象局、市城管和行政执法局等部门) /p p   3.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依法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制定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管理规定,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渠道等,由各级环保部门统一、及时、准确、适度发布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及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信息,提高政府环境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气象局等部门) /p
  • PM2.5政策 环境监测市场规模百亿
    相关新闻:PM2.5纳入检测 先河、聚光将受益   北京的雾霾天气以及不同来源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差异,让PM2.5(可入肺颗粒物)与PM10(可吸入颗粒物),这两个此前不被人熟知的词最近一直被公众提及,也让环境监测这一的话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2011年以来,空气质量的“国标”修订会密集召开,诸多迹象表明,PM2.5试点性纳入日常监测已成定局。   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监测仪器行业作为整个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步入快速增长期,政策红利下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即将井喷。PM2.5触动了大众对大气污染监测的神经,但整体上来看,不仅仅重点城市的监测需要进一步完善,处于目前监测盲点的二线城市和农村也需要政府和大众投以更多的关注 同时,我国即将高速进入监测设备更新期。因此,今后几年环境监测市场将成为环保产业的“金矿”。   市场总体需求增长稳定,气体、水质监测类仪器需求即将放量   整体上来看,2006年至2010年中国环境监测仪器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由于政策实施力度加大,自2007年行业发展增长逐步稳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行业出口合同额增长迅速,2010年同比达到近30%,但只占监测设备总销售额的1.1%,内需是当前市场主体。   细分市场上,一方面,PM2.5触动了大众对大气污染监测的关注,并且环境监测仪器市场的主要产品一直都是烟气烟尘监测仪器,借助PM2.5等监测深面的拓深,相关大气污染监测仪器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同时,水质监测仪器需求快速增长,此前市场占比一直超过50%的烟气烟尘监测仪器在2010年已降至46%,而水质监测仪器2010年销售量几乎翻番,在市场的产量占比也迅速攀升,从31%上升到了40%,显示了良好的市场潜力。   环境监测仪器市场竞争激烈,产业向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圈集中   目前,国内从事环境监测仪器企业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约有10家,而且这几家企业的COD和CEMS仪器安装量占全国市场的近一半。但在行业的骨干企业中,目前仍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销售额占到行业总销售额的20%以上。因此,环境监测仪器市场还没有形成能真正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就区域分布上来看,在2009年之前,重庆市在环境监测仪器制造产量上一直占据半壁江山,但随着上海、天津等地的崛起,这一情况正在改变,目前主要产区集中在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圈。同时,就行业骨干企业的分布情况来看,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州、重庆等地,其余则分布在河北、安徽、湖南、湖北等地。   存量更新与基层监测站建设加速,将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   2005年以前,环境保护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环境监测仪器的市场需求还没有得到完全释放,行业平均增速为35%。进入2005年后,国家为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和监测能力建设任务,集中安装了大量的环境监测仪器,特别是常规污染源的在线监测仪器。因此,这一时期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增速超过50%。截至2011年11月,重点省市污染源基础参数的监测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毕,但由于设备生命周期所限,2006年以前安装的常规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将在2012年开始陆续更换,促进了需求的增长。   环保部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氨氮、氮氧化物和重金属的监测有明确的约束,同时对市级以下监测站及农村监测给予了重点关注。目前,环境空气及水质监测主要集中于工业化程度和人口密度高的省级及重点城市建立监测站。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对环境监测的需求日渐迫切,国内的监测点明显不足。可以看到,由于二三线城市和农村数量庞大,同时需求主要为中低端仪器,这对于国内仪器厂商而言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综上所述,在PM2.5政策红利的作用下,在环境保护与民生质量的共同关注下,在监测仪器存量更新与增量增长双重因素的刺激下,监测仪器市场的产品结构将日趋丰富,大气和水质监测并行发展,仪器更新换代以及基层监测站新需求即将到来,令中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备受期待。赛迪投资顾问预测,中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在2013年达到高峰,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5.53亿元。
  • 《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发布
    为使社会各界更加全面知悉科技创新税费优惠政策、更加便捷查询了解政策,更加准确适用享受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精准高效直达各类创新主体,财政部会同科技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部门系统梳理了现行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税费政策,编写了《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该文件于3月12日正式发布。《指引》共包含创业投资、吸引和培育人才优惠、研究与试验开发、成果转化、重点产业发展、全产业链等六个部分的税费优惠政策,详情可下载文末附件了解。  为使社会各界更加全面知悉科技创新税费优惠政策、更加便捷查询了解政策,更加准确适用享受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精准高效直达各类创新主体,财政部商科技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编写了《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按照科技创新活动环节,从创业投资、研究与试验开发、成果转化、重点产业发展、全产业链等方面对政策进行了分类,并详细列明了每项优惠的政策类型、涉及税种、优惠内容、享受主体、申请条件、申报时点、申报方式、办理材料、政策依据等内容。此外,为便利纳税人对照适用,本书一并附有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矩阵表,力求为纳税人提供菜单式和一站式服务,推动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目录第一部分 创业投资   一、企业所得税   公司制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公司制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法人合伙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法人合伙人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在特定区域内开展公司型创业投资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  二、个人所得税  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天使投资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政策  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可选择按单一投资基金核算税收优惠政策第二部分 吸引和培育人才优惠  一、企业所得税  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由2.5%提高至8%  二、个人所得税  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海南自贸港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广州南沙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福建平潭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第三部分 研究与试验开发  一、增值税  研发机构采购设备增值税政策  二、企业所得税  企业投入基础研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设备、器具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  企业外购软件缩短折旧或摊销年限政策  三、个人所得税  由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组织对科技人员颁发的科技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政策  四、进口税收  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政策  五、其他税费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  第四部分 成果转化  一、增值税  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政策  二、企业所得税  企业以技术成果投资入股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企业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企业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  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定区域开展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  三、个人所得税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股权奖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政策  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减征个人所得税政策  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奖励递延纳税政策  个人以技术成果投资入股递延纳税政策  四、其他税费  专利收费减免优惠政策  申请费、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年费和复审费减免政策第五部分 重点产业发展  一、增值税  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企业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政策  制造业、科学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二、企业所得税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研发费用120%加计扣除政策  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软件企业职工培训费税前扣除政策  软件企业即征即退增值税款作为不征税收入政策  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生产设备缩短折旧年限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  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传输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  动漫企业享受软件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延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政策  三、进口税收   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免征进口关税、集成电路企业分期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  新型显示企业免征进口关税、分期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  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企业和核电项目业主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第六部分 全产业链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政策  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税收政策  创新企业境内发行存托凭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政策科普单位门票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全文下载:《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主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pdf
  • 国家将批量建设中医药科研机构和医学中心 科学仪器行业迎来红利
    3月2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有关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十四五”期间,将启动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还将依托高水平中医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孙志诚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通过长远规划的引领、重大工程的实施来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疫病防治、中西医结合、专科特色等能力,从多个层面来谋划和开展工作,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  启动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  孙志诚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介绍,“十三五”时期,我们国家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确实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从多个层面开展工作,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  一是打造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对于医学中心,要按照“揭榜挂帅”的工作思路,开展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努力把它们打造成引领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沿医学研究高峰、优秀成果的转化高地以及顶尖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区域医疗中心方面,要把更多的高水平中医医院纳入到输出医院的范围,引导他们到患者流出比较多、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去建设以中医为特色的区域医疗中心。  二是加快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要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在“十三五”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大概30个左右,能够形成若干中医药学术经验的继承重镇。  三是打造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重大基地。要布局建设一批这样的基地,在组建疫病防治队伍、制定疫病防治技术方案、中医方药研制攻关和医疗物资储备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也希望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来提升中医药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防控救治能力。  四是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有效模式的探索和推广;五是促进省域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六是继续加强重点脱贫地区县级中医医院的建设;七是大力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将建设一批中医药科研机构  “十四五”时期在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会有哪些布局?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表示,“十四五”期间,要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中医理论、中药资源、现代中药创制、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慢病以及妇科、皮肤、免疫等优势病种和针灸以及其他非药物疗法等特色疗法,建设10-20个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调创新网络,依托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建设30个左右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此外,还要加强中医药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组织实施中医药创新团队及人才支持计划,组织遴选一批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多学科交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青年拔尖人才队伍。加快培养和集聚一批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医药的重要性再次显现,国家随即出台多项扶持政策。随着振兴中医药发展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中医药科研机构和医学中心批量建设,对于科学仪器及上游产品相关行业必将带来一波红利。
  • 受新冠驱动,2020 PCR市场迎来超级红利期!上半年销量创记录!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上半年,新冠疫情给人类世界的经济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的同时,也给PCR基因扩增仪市场带来显著变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上半年同期涨幅超100%,Q2销量成近3年单季最高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受新冠疫情驱动,2020上半年,全国PCR基因扩增仪采购需求爆发,同期涨幅超过100%,今年Q2的PCR采购量更是成为近3年单季度采购的峰值。整个上半年,全国公开采购PCR基因扩增仪机构数是去年同期的2.5倍左右。江苏、北京等9个省市的采购量占全国采购总量的一半以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PCR仪迎来超级红利期!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年是PCR基因扩增仪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的一年。今年4月、5月、6月,国家连发三文,推进各地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标准的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建设,以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新冠病毒检测工作。在政策的拉动下,各省市掀起生物实验室建设热潮,加强检测能力。在政策的推动下,将为PCR实验室设备带来最大一波放量,PCR基因扩增仪迎来超级红利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下半年,全国需求缺口极大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家卫健委公布截止到2020年6月22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核酸检测的累计数据为9041万人次。这势必加速PCR基因扩增仪的更新换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曾有文章指出,PCR仪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关键器件半导体的使用寿命。最好的半导体厂家Marlow公司宣称的寿命是20万次的温度循环。如果一个PCR试验按30个循环,每个循环按三段温度计算,一个PCR仪能保证2222次PCR试验。按此推算,大约已耗费仪器存量市场中40688台全新的PCR检测仪!考虑到实际检测时有一部分样本采取大量样本混合检测方式,此外还要考虑到维修及配件更换等实际情况,实际耗损量要打个折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外,上文提到的已发布政策将持续驱动下半年对PCR仪的采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总之,2020下半年,全国需求缺口极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下半年,市场机会具体分布在哪里?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各地区采购情况如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哪些省市增幅最大,需求最旺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采购价格呈怎样的分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采购机构怎样分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下半年市场机会主要落在哪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各PCR厂商时份额如何?体现出怎样的市场优劣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8230 & #8230 & #8230 & #823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了解2020上半年,PCR基因扩增仪的市场行情、各品牌市场表现及下半年市场走势,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基于自身平台优势,对2020年1-6月国内公开采购数据进行分析,撰写了《中国PCR基因扩增仪市场研究报告(2020 H1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5472715c-abe7-4d5a-b2f2-afe4fa56c832.jpg" title=" 封面.png" alt=" 封面.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报告包含与2020年1-6月PCR基因扩增仪相关最新政策追踪、市场概况、采购机构画像、竞争情况、市场预测等内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欲购买完整报告,请联系李先生(17600374905,微信同号)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 2018~2020年Q2各季度PCR基因扩增仪采购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2 2020年H1各月PCR基因扩增仪采购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3 2019H1& amp 2020H1各区域PCR基因扩增仪采购量对比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4 2020H1各省市PCR基因扩增仪采购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5 2020H1各省市PCR基因扩增仪采购同比增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6 2020H1主要省市PCR基因扩增仪采购价格(万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7 2020H1各省市公开采购PCR基因扩增仪机构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8 近三年H1各机构PCR基因扩增仪采购占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9 近三年H1各机构PCR基因扩增仪采购同比增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0 2019H1& amp 2020 H1医院系统PCR基因扩增仪采购同比增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1 2020 H1全国PCR基因扩增仪品牌市场占有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2 2020 H1主要PCR基因扩增仪品牌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表1& nbsp 2020 H1主要机构市占率TOP5品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表2& nbsp 2020 H1医院系统市占率TOP5品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3 2020 H1全国省市进入PCR基因扩增仪品牌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4 2020 H1各省市PCR基因扩增仪主导品牌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15 2020 H1主要PCR基因扩增仪品牌进入省市数 /p
  • 强劲开局,半导体设备公司再迎红利期
    一、半导体设备公司迎来强劲开局受益于国内晶圆建厂潮兴起、国产化的持续推进,国内半导体设备板块维持高景气度,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拓荆科技、中科飞测、至纯科技、华海清科、长川科技等,一众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订单量大幅提升,相应的,各公司一季度营收也表现甚佳。北方华创营收同比增长51.36%北方华创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59亿元,同比增长51.36%;归母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增长90.40%;扣非净利润10.72亿元,同比增长100.91%。中微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1.23%中微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5亿元,同比增长31.23%,而归母净利润则为2.49亿元,同比下降9.53%。尽管如此,扣非归母净利润却实现了同比增长15.40%,达到2.63亿元。盛美上海营收同比增长49.63%盛美上海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49.63%;归母净利润8018.34万元,同比下降38.76%;扣非净利润8432.62万元,同比下降22.36%。拓荆科技营收同比增长17.25%拓荆科技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4.72亿元,同比增长17.25%;归母净利润为0.10亿元,同比下滑80.5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4亿元,同比下滑325.07%。中科飞测营收同比增长45.60%中科飞测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45.60%;归母净利润3424.01万元,同比增长9.16%;扣非净利润778.09万元,同比扭亏。至纯科技营收同比增长3.48%至纯科技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3.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58.54万元,同比增长1.45%。华海清科营收同比增长10.40%华海清科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6.80亿元,同比增长10.40%;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4.27%;扣非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2.78%。长川科技营收同比增长74.81%长川科技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59亿元,同比增长74.81%;归母净利润407.52万元,同比扭亏;扣非净利润162.57万元,同比扭亏。从最新公布的一季度业绩报告中,可以清晰观察到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复苏态势正在逐步加强。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半导体设备板块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0.03亿元,同比增长37.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1亿元,同比增长26.35%,高于半导体行业整体水平。此外,国产半导体设备在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也逐渐获得了产业链客户的信赖和认可,国产半导体设备产业整体得到加速发展。在近日2023年度科创板半导体设备专场集体业绩说明会上,多家上市公司也表示,自去年四季度开始,行业逐渐出现复苏迹象,市场需求转暖,在手订单充足。二、在手订单充足,Q2有望再迎红利本次参加业绩说明会的12家半导体设备公司,覆盖了清洗、薄膜沉积、测试等关键环节。华峰测控董事、总经理蔡琳在业绩会上介绍,半导体市场在经历一段时期的去库存后,自去年四季度开始,逐渐出现复苏迹象,景气度不断回升。截至目前,公司的订单量明显回升,大客户批量订单明显增加。随着市场转暖,以中国台湾和东南亚为代表的海外市场,也将陆续贡献订单,增厚公司业绩。晶升股份董事长、总经理李辉表示,“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预计未来订单增长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公司的8英寸碳化硅长晶设备和新产品。今年碳化硅和硅设备在中国台湾地区的订单都会有较大增长。此外,国内光伏客户有在海外布局的计划,我们也在积极配合与跟进。”耐科装备董事长黄明玖表示,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截至4月在手订单2个多亿,且在不断增长。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半导体封装装备市场在复苏,订单情况将持续向好;公司挤出成型装备订单主要来自海外,增长持续稳健。预计2024年可实现销售3.5到3.8亿之间,较2023年增长50%以上。微导纳米总经理周仁表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半导体在手订单11.15亿元。公司进入产业化验证阶段的ALD和CVD工艺种类不断增加,并还在持续开发客户需求的IGZO、Nb2O5等新工艺。”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度,该公司新增订单总额约64.69亿元,是去年同期新增订单的2.96倍。其中,半导体领域新增订单是去年同期新增订单的3.29倍。此外,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近期发布的季度业绩报告也积极预示,两家公司目前持有的订单量相当充裕。财报显示,北方华创2023年新签订单超过300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92.5亿元,相比2023年底的83.2亿元,2022年末的72.0亿元。合同负债增加是显示公司订单也在稳步增加中。北方华创在与投资者互动时表示,公司存货增加与订单增长相匹配,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存货周转正常,存货滞销风险较小。中微公司2023全年新签订单83.6亿元,同比增长32.3%,其中刻蚀设备新签订单69.5亿元,同比增长60%;MOCVD设备新签订单2.6亿元,同比减少72.2%,主要系终端市场波动影响。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中微公司存货55.8亿,环比增长13.2亿,主要是订单增长下采购原材料,大量生产机台及向客户付运机台,其中发出商品余额19.2亿元,较期初增加10.55亿元;截至一季度末合同负债11.7亿元,较去年底增加4亿元。中微公司截至一季度的合同负债余额11.69亿元,较年初增长51.51%。中微公司称,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刻蚀设备的产量和发货量增长显著,公司收到较多发货款导致合同负债余额增加。三、两大驱动因素国产半导体设备加速渗透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国产化持续提速,尤其在半导体设备这一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一方面,国产设备厂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同时,其技术实力有所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美日荷设备管理新规陆续落地,国产半导体设备得到更多来自晶圆厂和封测厂的工艺验证机会。在上述两大因素驱动下,半导体设备厂商有望迎来发展黄金期。 半导体制造分为前道工艺(晶圆制造)和后道工艺(封装)。前道工艺设备侧重于半导体的制造和加工,涵盖氧化/扩散,光刻,刻蚀,清洗,离子注入,薄膜生长和抛光等步骤,包括光刻机、刻蚀机、CVD 设备、PVD 设备、离子注入设备和 CMP 研磨设备等,后道设备则主要用于半导体的封装和性能测试,包括测试机、探针台和分选机等。一般来说,前道设备的技术难度较高,生产工序繁多,在芯片制造过程中也是技术难度较大、资金投入最多的环节。从销售额来看,前道设备在半导体专用设备中成本占比约为 80%,占据半导体专用设备主要市场份额。纵观全球市场,应用材料在刻蚀设备、CVD、PVD、量测/检测设备、热处理设备、CMP设备市场中均占据较多的市场份额,泛林集团则在刻蚀设备、CVD、清洗设备等市场中市占率靠前,除此之外,泰瑞达、科磊半导体、Cohu等美企也在细分半导体设备市场中居于前列;日本企业中,以东京电子、日立、迪恩士、尼康、佳能、东京精密、DISCO等为代表的公司在半导体设备细分市场市占率突出,刻蚀、ALD、清洗设备、划片机等优势较明显;而ASML、ASM等荷兰企业则专长于光刻机、ALD设备等。在前道领域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突出重围,但整体而言市占率均较低。在刻蚀设备市场,中国的主要厂商有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热处理设备市场有北方华创、屹唐半导体等国内厂商,但各细分领域国内参与厂商数目及各家市占率不高,多数市场仍被外企主导。虽然在前道晶圆制造上,国产厂商目前还没有取得显著突破,但在后道领域,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在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等设备方面的配套已相对完善,并且以长川科技、华峰测控为代表的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在SoC测试机、探针台等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也快速推进,整体已在后道设备市场具备一定的市场份额优势。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合作发布的《半导体供应链的弹性正在显现》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目前占全球设备支出的 20%,占全球设备进口的 18%。美国、日本和荷兰的出口管制提高了开发国内替代品的紧迫性。据报道,至少有 5 家中国生产商正在进行批量生产;中小企业创建了光刻示范设备;北方华创和中微半导体已进入更大节点的蚀刻市场。半导体设备及材料是半导体芯片制造的基石,晶圆代工环节更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根据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持安全与发展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本土半导体设备产业仍处于成长早期,随着各厂商不断建立与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国产半导体设备有望加速渗透。晶圆厂产能维持高增长SEMI与TechInsights合作编制的《2024年第一季度半导体制造业监测报告》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Monitor (SMM) Report指出,随着电子板块销售额的上升、库存的稳定和晶圆厂产能的增加,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制造业出现了改善迹象。预计下半年行业增长将更加强劲。根据SEMI此前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晶圆厂产能增长1.2%,预计二季度将继续增长1.4%。其中,中国大陆依然是全球晶圆厂产能增加最多的地区。据SEMI统计,2022~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计划将有82座新设施投产,其中2023年、2024分别有11座及42座投产,涵盖4英寸(100mm)到12英寸(300mm)晶圆的生产线。SEMI预计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将在2024年开始运营18个项目,产能将从2023年的每月760万片晶圆增加13%,2024年将达到每月860万片晶圆。即2024年开始运营的中国大陆晶圆厂,将占全球42%以上。半导体设备的周期属性与下游晶圆厂扩产节奏息息相关。根据SEMI数据,2023年全球晶圆厂产能利用率、设备支出均处于低谷,预计2024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将同比反弹15%,有望带动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4.37%。在国内晶圆厂逆势扩产和外部加强对设备出口管制的背景下,国产设备验证机会增多,国产化将持续推进。此外,先进制程的发展、工艺流程的改进等,都给半导体带来新的增长空间。综上所述,半导体设备公司订单及交付量或将在2024年维持高增长。2023年,半导体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尽管有需求强劲的中国市场作为支撑,身为半导体产业链“卖铲人”的全球设备厂商的出货情况也难免受挫,包括泛林、东京电子、科磊、爱德万、泰瑞达在内的设备厂商均出现业绩下滑。反观国内市场,自2020年以来,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在国产化的黄金浪潮推动下,除测试设备外,本土半导体设备厂商2023年业绩均呈现出高增长的趋势,从当前情况来看,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或许有望在2024年迎来新阶段的红利期。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与国际领军企业之间依然存在显著的实力差距,2024年国产厂商还需砥砺前行。
  • 两部门发文:加快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
    为尽快释放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在帮扶市场主体渡难关上产生更大政策效应,财政部、税务总局将进一步加快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有关政策公告如下:一、加快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4号,以下称2022年第14号公告)规定,抓紧办理小微企业留抵退税,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加快退税进度,积极落实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分别于2022年4月30日前、6月30日前集中退还的退税政策。二、提前退还中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将2022年第14号公告第二条第二项规定的“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中型企业,可以自2022年7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调整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中型企业,可以自2022年5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2022年6月30日前,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集中退还中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三、各级财政和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留抵退税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密切配合,上下协同,加强政策宣传辅导,优化退税服务,提高审核效率,加快留抵退税办理进度,强化资金保障,对符合条件、低风险的纳税人,要最大程度优化留抵退税办理流程,简化退税审核程序,高效便捷地为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同时,严密防范退税风险,严厉打击骗税行为,确保留抵退税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 政策、市场驱动生物制药行业蓬勃发展 科学仪器产业迎来无限商机
    p   政策、市场驱动生物制药行业蓬勃发展 科学仪器产业迎来无限商机 /p p   analytica China 2018全力打造生物制药行业一站式服务平台 /p p   近年来,全球生物制药以创新发展的姿态引领制药行业的发展。需求拉动市场,随着全球对健康意识的增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可谓前景无限。作为最具潜力的生物制药市场之一,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可谓是政策、环境双利好。 “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国家继续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再加上“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继续实施,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获得了政策和资金层面前所未有的支持。据统计,2017年中国生物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37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853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8.1%。 /p p   strong  市场驱动行业发展前景无限 跨国仪器企业布局中国市场各显神通 /strong /p p   生物制药市场发展前景如此广阔,作为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重要手段的科学仪器,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有研究资料指出,至2022年,全球生物制药分析仪器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2%。报告内容显示,用于药物中化学物质的定量和半定量分析的色谱、质谱仪器被看作药物成功创新的必备设备 而DNA测序,PCR,微阵列,核酸样品制备和细胞分离,电泳,毛细管电泳以及自动合成仪等生命科学仪器的市场将以4.8%的速度增长。 /p p   拥有巨大吸引力的中国生物制药市场,自然成为科学仪器制造“群雄”的必争之地。在过去的两年里,科学仪器厂商在生物制药行业的布局依然可圈可点。赛默飞世尔、安捷伦、沃特世、颇尔、默克等众多跨国仪器制造巨头早已着手布局中国市场。 /p p   2017年至今,中国最大的生物制药技术平台公司药明生物先后获得默克、颇尔等生物制药工艺产品供应商的青睐,共建多个联合实验室,围绕生物制药连续工艺及一次性产品开展合作研究。作为分析仪器综合供应商,安捷伦在2017年重磅发布了6545XT AdvanceBio LC/Q-TOF MS系统,重点锁定生物制药领域。2018年2月,沃特世宣布推出Waters ACQUITY Arc Bio系统。据介绍,该套系统由不含铁的生物惰性材料制成,可以有效转换和改进采用任何LC平台开发的生物分离方法,帮助生物实验室开发稳定可靠的分析方法。比起上述几家巨头的布局,赛默飞在2016年底便着手重点布局中国生物制药市场。2016年12月,中国生物制品开发实验室落户上海,该实验室被赛默飞视为其在生物制药领域又一个里程碑。 /p p   生物制药的研发过程及其复杂,除高灵敏度仪器之外,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智能软件等软技术也缺一不可,而这些早已被赛多利斯、岛津等生物制药领域科学仪器供应商发现,并已着手布局。2017年,赛多利斯斥资7,250万美元,以现金和剥离债务的形式收购了生物制药软件开发商Umetrics。同年,岛津推出了温控型生物制药聚合体分析系统,该系统是在常规的生物制药聚合体分析系统基础上加入了控温软件,提高了测定聚合过程的灵敏度。 /p p strong   政策红利刺激中国生物制药市场 国产仪器奋起逐鹿 /strong /p p   精准医疗作为“十三五”期间重点支持方向,着实对国产仪器设备生产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刺激。在过去的两年中,基因测序、临床质谱产品的推陈出新不仅存在于跨国企业中,国产企业也纷纷推出新产品。据了解,目前东西分析、广州禾信、毅新博创、厦门质谱、融智、安图生物6家企业的临床质谱已经上市。相对于跨国公司的临床质谱产品,国产品牌产品在性能、稳定性方面虽然有待改进,但不可否认,国产品牌入驻临床质谱市场,必将对该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群雄逐鹿的局面日渐白热化。 /p p    strong analytica China 2018打造生物制药行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商机尽显 /strong /p p   现今中国的蓬勃发展的生物制药行业,可谓数不尽政策红利,道不尽仪器新品,更看不尽群雄炫奇争胜,而这一切都将被analytica China 2018(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整理、汇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是分析和生化技术领域的国际性博览会,是业内企业全面展示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优质平台。2018年10月31日-11月2日,展会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E4馆举行,参展企业将达900余家,总展出面积达46,000平米,规模空前。 /p p   届时,analytica China 2018将为生物制药行业的仪器厂商、专家、用户等从业人员提供产、学、研、用一站式交流平台,助力生物制药行业发展。您将近距离领略安捷伦、沃特世、岛津、赛默飞、丹纳赫(携子品牌PALL、博纳艾杰尔、AB Sciex、Phenomenex等)、BRAND、Hamilton默克、艾本德、艾万拓、帝肯、耶拿、Gilson、赛多利斯、Elga、海尔、天地、泰坦、艺思高、博日、大龙兴创、洁特、国药新芝等众多国内外品牌的最新产品及相关技术。2018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值得期待! /p p   analytica China 2018观众预登记已全面开通,立即登陆www.analyticachina.com.cn进行在线注册,即可轻松获取电子观众胸卡。 /p p br/ /p
  • 乘贴息贷款政策东风,浙江大学曝超亿元电镜采购大单
    近期,财政贴息、专项再贷款等一系列“组合拳”引爆了整个仪器圈,引发科学仪器行业的高度关注。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政策面向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贷款总体规模预估为1.7万亿元。2022年9月28日,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审计署、银保监会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财金〔2022〕99号),对2022年12月31日前新增的10个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额度2000亿元以上。因此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加上此前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这两大重磅政策提供极低利息的贷款给消费端提前进行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针对教育领域,重点支持职业院校、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等重大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在政策红利推动下,各地高校在年末迎来一波仪器设备采购热潮。10月10日-20日,浙江大学发布多则政府采购意向,预算金额共计5.8亿元。其中近110项标的为科研仪器及配套软件系统,金额约5亿。10月24日,浙江大学公开2022年11月政府采购意向,采购多台球差校正电镜、扫描电镜与一套电子显微镜主动减震系统,预算金额共计1.28亿元。浙江大学2022年11月政府采购意向序号采购单位采购项目名称采购品目采购需求概况预算金额(万元)预计采购日期1浙江大学环境球差校正电镜(聚光镜)A02100305电子光学及离子光学仪器详见项目详情35002022年11月2浙江大学超高分辨球差校正电镜A02100305电子光学及离子光学仪器详见项目详情20002022年11月3浙江大学环境球差校正电镜(物镜)A02100305电子光学及离子光学仪器详见项目详情30002022年11月4浙江大学超低剂量高分辨透射电镜A02100305电子光学及离子光学仪器详见项目详情16002022年11月5浙江大学高分辨层析双束电镜A02100305电子光学及离子光学仪器详见项目详情10002022年11月6浙江大学双束扫描电镜A02100305电子光学及离子光学仪器详见项目详情6002022年11月7浙江大学多场耦合环境扫描电镜A02100305电子光学及离子光学仪器详见项目详情5002022年11月8浙江大学电子显微镜主动减震系统A180110橡胶充气、减震制品详见项目详情6002022年11月注:本次公开的采购意向是本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初步安排,具体采购项目情况以相关采购公告和采购文件为准。
  • 两部门:两项减税政策落地 企业购仪器加大优惠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9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e1a0631e-3f48-433b-bccc-85d832557b01.jpg" title=" 3.jpg" height=" 29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近日,浙江宁波鄞州区国税局工作人员在宁波德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增值税改革新政5月1日正式落地以来,宁波市国税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宣传相关政策,切实把减税红利送到企业。 /p p   5月1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两则通知,明确两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分别规定企业新购入500万元以下设备器具当年一次性在税前扣除、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统一至8%。专家表示,新规有利于降低创业创新成本、增强小微企业发展动力、促进扩大就业。 /p p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为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上述税收优惠在内的七项减税措施,聚焦促进扩大就业和鼓励科技创新。 /p p   两部门明确, strong 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单位价值超过500万元的,仍按相关规定执行。 /strong /p p    strong 专家表示,此项优惠出台后,覆盖了此前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下的研发仪器、设备当年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对所有企业购置研发仪器、设备而言,加大了优惠支持力度。 /strong /p p   对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问题,两部门通知明确,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新规旨在鼓励企业加大职工教育投入,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 /p p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其后,为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政策规定将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提高至8%。 /p p   本次两部门对原有政策进行调整,自2018年1月1日起,将所有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提高到8%。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持续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更为迫切。提高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人员培养、人才及技术储备、研发及科技创新的需求,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助力企业改革升级。 /p
  • 国产医疗器械频获政策支持 本土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上周,国家医保局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在优先办理、加速审批、“进口替代”、暂不集采等多重利好政策下,支持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国产医疗器械频迎政策利好根据国家医保局的答复,2014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2018年经修改完善后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针对具有我国发明专利、技术上具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相关部门按照早期介入、专人负责、全程指导的原则,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办理,并加强与申请人沟通交流。2016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对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者重点研发计划的医疗器械、诊断或诊疗罕见病、恶性肿瘤、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专用于儿童的医疗器械以及临床急需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批,促进此类产品尽快上市。国家药监局表示,前述两个文件,对于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促进临床急需的医疗器械尽快上市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条件的相关医疗器械可以申请按相应程序加快审批。在审批政策红利之下,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审批速度提升。2022年,国家药监局公示有54个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比2021年的35个有明显提升。此外,2022年共有67个三类医疗器械进入创新审批绿色通道,同比2021年的60个略有增加。获批上市的三类医疗器械中,不乏一些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高端医疗器械,如质子治疗系统、人工血管等。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据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约为8725亿元,比2019年的7200亿元增加1525亿元,增幅达21%。报告还预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将维持快速扩容态势。企业“小而散”问题依然存在2021年12月,《“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发布,这也是国家层面推动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的首个规划。规划明确,要着力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积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35年,我国医疗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进入医疗装备创新型国家前列。医疗器械“进口替代”也有望提速。自2021年以来,国内已有浙江、广东等多个省份相继发布最新版的“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即便是已经进入采购清单的设备,也需合理采购理由,且不能限制国产竞争。以四川省政府采购网2021年4月发布的《省级2021-2022年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清单论证意见公示(医疗卫生设备类)》为例,可选择进口产品的医疗设备为59种,而在广东省,这一数字为46种。对于创新医疗器械,政策层面还在集采之外留下一定的市场空间。2022年9月,国家药监局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时表示,在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医疗机构根据历史使用量,结合临床使用情况和医疗技术进步确定采购量。由于创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尚未成熟、使用量暂时难以预估,尚难以实施带量方式。在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国家医保局将根据临床使用特征、市场竞争格局和中选企业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带量比例,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已从2019年末的18070家,增加至2020年底的 26465家,增幅达46%。机遇面前,一些问题也依然存在,我国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依然呈现“小而散”的局面。《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主营收入年平均在3000万-4000万元,与国内制药行业企业3亿-4亿元的年平均主营收入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
  • 深入企业,暖心服务!宝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云彬一行为北裕送政策强信心
    10月25日下午,宝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云彬一行来到北裕仪器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并送来暖心政策“服务包”,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大场镇沈强书记、张东敏副镇长及相关部门陪同调研,北裕仪器总经理陈凡热情接待了陈云彬书记一行。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是以企业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加强政企沟通、深化企业服务的重要创新举措,帮助企业精准掌握政策、高效解决需求。在调研座谈中,陈云彬书记听取了北裕仪器发展历程、新一轮企业发展规划介绍,北裕仪器总经理陈凡重点汇报了公司在水质监测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以及人工智能产品的市场前景。陈云彬书记观看了AI智慧无人实验室的应用案例短片,对北裕研发的人工智能智慧无人系统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就新系列产品的开发应用、知识产权和市场推广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对公司在社会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开辟快速扩大市场的新赛道产品、新营销模式表示了认可和肯定。陈云彬书记强调,北裕的创新高端装备产品与宝山“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一致,北裕要继续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把握时代主旋律,用好用足宝山数字化转型政策红利,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研发出高端国产科学分析仪器,加大创新性产品的品牌营销和市场开拓力度,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企业“做专做强做大”,和宝山一道乘势而上、相向而行、奋发共进,为宝山建设科创中心主阵地添砖加瓦,为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调研次日,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山区知识产权局)相关科室结合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快速响应、因企施策,与北裕仪器开展了具体的服务对接工作,助力北裕提质增效,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 17亿财政资金促研发、强内功,北京发布“1+5”政策
    6月16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解读中关村示范区“1+5”系列资金支持政策,今年预计为此投入财政资金17亿元左右,为企业纾困解难出“实招”。通过提供精准服务、给予有效支持,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助力企业抗疫情、促研发、强内功,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为稳定经济大盘做出新贡献。一、14个方向59项支持内容助企纾困结合当前的形势任务,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聚焦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新定位新要求,对照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任务,统筹处室职能,融合资金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市级财政科技资金引导作用,在北京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对2017年以来实施的“1+4”资金政策进行全面修订,形成“1+5”系列资金支持政策。通过政策红利给市场增添信心,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让企业聚精会神干事创业谋发展。“1”是指《关于推动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是5个资金办法的统领性文件,与5个资金支持政策共同形成“一揽子”资金支持措施,与正在研究制定的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相衔接。“5”是指推动“若干政策措施”落地的5个资金支持政策文件,分别是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关键技术创新、支持培育前沿技术企业等9项支持内容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支持长期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投资、引导投资机构开展早期硬科技投资等10项支持内容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支持高品质科技园区建设、支持建设标杆型孵化器等7项支持内容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支持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等22项支持内容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支持在海外设立科技园区、实施外资研发中心激励计划等11项支持内容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5个资金政策共14个支持方向、59项支持内容。其中,支持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基础研究联合基金税收优惠等多项支持内容是落实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任务的,既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增强了政策的创新性、先进性,充分激发创新创业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确定性的举措帮助企业创新创业。二、五大特点聚焦企业全链条创新“1+5”系列资金支持政策是在优化以往中关村示范区各类资金政策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助力企业抗疫情、促研发、强内功的一揽子政策,总体具有五大特点:一是支持目标更加明确。围绕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定位要求,聚焦中央支持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任务,对其中13项先行先试改革措施给予了配套资金支持,推进先行先试改革扎实落地。采用了“普惠+精准”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做优创新生态的总体目标,力争覆盖创新主体成长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场景,形成一揽子政策体系。二是支持方向更加精准。针对创新体系和创新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要素,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共性技术平台、新技术产品全域场景应用,专业化孵化器和高品质园区、耐心资本以及外资研发机构等方面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创业生态。特别是围绕中关村国际化发展短板方面,首次将外资研发机构、国际机构落地、跨国(境)技术转移服务、支持科研开放共享、建设国际学术期刊等作为支持对象,同时助力中关村企业“走出去”,深入链接全球创新网络。三是支持方式更加多样。结合不同创新主体特点、创新活动及项目属性,实行公开竞争、揭榜挂帅、定向推荐等组织方式,以及事前直接补助、后补助、股权投资等支持方式,既具有普惠性,更注重引导性。四是使用效能更加突出。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运用好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杠杆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天使创投、银行保险、资本市场等资源配置作用,促进金融与科技、产业、经济深度融合。同时,充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努力用好财政每一分钱。例如,率先提出了长期资本参与创投、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开展科技保险业务的支持政策,有望培育一批懂科技的“耐心资本”。支持共享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发挥担保增信功能,扩大小微企业首次信贷规模,在全市率先配套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五是政策落地更加便捷。“1+5”系列资金支持政策制定内容,对各类资金支持比例和额度做出明确规定,便于创新主体理解和把握。普惠类的支持措施,尽量做到“达标即享”“免申即享”。例如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补助“达标即享”、高新技术企业“小升规”资助“免申即享”、孵化器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补贴“多级联享”等。在实施过程中,突出“放管服”,结合信息系统的使用,不断改进资金申请和支持方式,有效减轻申报主体填报负担,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三、登陆网络服务平台进行申报资金政策支持对象为注册在中关村示范区范围内的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服务机构及社会组织,其中企业是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支持条件的注册在北京市其他地区的创新主体参照执行。符合相关资金政策支持的创新创业主体,可关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http://www.ncsti.gov.cn/)进行申报。若想了解更多政策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创新创业中关村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或点击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网站(/、http://zgcgw.beijing.gov.cn/)。
  • 半导体政策或持续收紧,中国芯片设备之困怎么破?
    在遭受国外严厉的半导体技术管控之后,中国最近几年已经加大了自力更生的力度,不断完善半导体产业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7纳米芯片。然而,半导体制造设备这一产业链核心环节,仍将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最大的掣肘因素,特别是在高端半导体设备上。几年前,中国在半导体制造上已经转变了发展策略,集中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到成熟芯片工艺,也使得对中低端半导体设备的需求持续旺盛。这一策略的背后,一方面是契合中国各大产业经济实际所需,另一方面也是无奈的应对之策。也正是在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需求的拉动之下,各大半导体设备厂商在全球持续的低迷的大背景下,仍然享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发展红利。值得关注的是,最近有外媒报道称,美国仍然在拉拢半导体盟友,试图进一步收紧对中国半导体技术的限制,加上短期内中国在上游关键设备和材料上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不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将对中国半导体制造环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应对未来限制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也利用出口管制政策,对抗美国及其盟友的对华限制政策。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进口持续旺盛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在芯片制造设备上的支出高达250亿美元,约合1779.40亿元人民币,超过韩国、中国台湾和美国总和。目前,中国大陆在芯片制造设备上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晶圆厂设备上,以努力实现芯片生产本地化并减少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对此,SEMI市场情报高级总监Clark Tseng指出,至少有10多家二线芯片制造商也在积极购买新工具,推动了中国大陆的整体支出。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大陆是唯一一个芯片制造设备支出同比增长的地区。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顶级芯片设备供应商的最大营收来源,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泛林集团和科磊等公司的财报显示,中国大陆市场贡献了它们44%的营收。相关企业披露的信息显示,日本东京电子和荷兰ASML在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设备市场更大。其中,东京电子6月份当季49.9%的收入来自中国大陆,而荷兰ASML 49%的收入来自中国。此外,最近中国海关总署也公布了贸易数据:今年1至7月,中国企业进口了价值近260亿美元的芯片制造设备。这一数字超过了2021年的最高值。然而,Clark Tseng表示,SEMI预计未来两年中国建设新工厂的总支出将“正常化”。跟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一样,中国在半导体行业领域同样有着庞大的投资计划,且持续推动国产替代战略。SEMI的数据预测到2027年,中国大陆将保持每年300亿美元以上的300mm晶圆厂投资。此外,中国通过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措施来促进投资,以提升高性能处理器和存储器的本土制造能力。美国将持续收紧技术管控尽管目前美国大选未有明确的迹象,但无论谁最终入主白宫,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封堵战略不会轻易改变。而且,美国一直在向日本、荷兰施压,要求日本、荷兰对包括Tokyo Electron、ASML在内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向中国出售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施加更多限制。对此,中国从去年开始也出台了反制措施:2023 年 8月,开始限制镓和锗金属及其几种化合物的出口,除非获得许可证;2023年12月,还收紧了对部分石墨产品的出口管制,并禁止出口制造稀土磁铁的技术;今年8月,再次对锑这一极具战略意义的材料进行出口管制。这些矿产材料、原料以及相关制品和核心技术都是中国反制美国以及盟友滥用出口管制政策的“杀手锏”,比如镓和锗两种金属的全球产量中约有90%在中国,对欧美电子供应链,包括半导体甚至国防工业都至关重要。据彭博社报道,目前日本政府担心如果进一步限制向中国企业出售芯片制造设备和提供售后服务,中国或将对日本祭出严厉的反制政策。丰田(TOYOTA)公司已经私下告诉日本官员,中国可能会通过切断日本汽车生产必需的关键矿物的获取,来应对日本政府新的半导体管制措施。此外,日本半导体设备大厂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也将受到日本任何新的出口管制的影响。近日,荷兰首相迪克斯霍夫在谈及是否将进一步限制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ASML公司对华出口的相关问题时表示,在做决定时,荷兰政府将考虑ASML公司的经济利益,权衡利益与风险。对荷兰来说,ASML属于非常重要的创新产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蒙受损失。不过,美国似乎执意推动日本、荷兰一起收紧对华的半导体设备和技术限制,而且一直在与日本合作制定一项战略政策,以确保关键矿物的充足供应,并预计在今年年底前与日本达成协议。同时,美国还可能行使被称为“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的权力,使得美国能够对外国产品实施“长臂管辖”。这一“规则”使即使是在美国境外生产的特定物项,如果开发或制造直接利用了哪怕是最少量的美国特定受管控的软件或技术,则该物项也将受到出口管制管辖。此外,美国国会议员还敦促美国政府利用“一切形式的可用杠杆”来确保盟友的合作。他们表示,如有必要,他们将支持对与美国公司直接争夺市场份额的盟国的芯片制造设备厂商加征关税。如何应对潜在的贸易限制?当前,由于高端芯片海外代工受限以及高端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管制严苛,中国加快了核心环节设备的国产化进程。中国厂商大量进口半导体设备就是为了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是为了确保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际上,美国半导体政策不仅影响着中国,还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了“贸易藩篱”。在美国出台芯片法案之后,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均出台了半导体相关的政策。其中,欧盟在半导体供给上有着切肤之痛,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汽车芯片的短缺,严重冲击了本土的汽车工业。如今,美国出台的《芯片和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不仅限制中国科技的发展,而且也在挖欧盟相关产业的“墙角”。欧盟势必要作出相应的反应,其中欧盟版“芯片法案”就是其中措施之一。然而,这法案似乎没有达到预期,使得欧盟对新的半导体政策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近日,欧洲半导体产业协会(ESIA)就发表声明,希望欧盟新领导班子加快推出《芯片法案2.0》,主张新政策应聚焦于激励和合作,而非限制和保护性措施。同时,ESIA建议减少出口限制,关注欧洲已有优势的领域,并快速发放援助。该组织认为,应设立“芯片特使”职位,负责半导体产业政策,以推动欧洲在全球芯片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正因为全球范围内半导体本土化的政策,SEMI预计,随着半导体生产的本土化趋势,到2027年,东南亚、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年度支出也将大幅增长。未来,在全球其他地区半导体产业扩张之际,中国半导体设备需求或将难以满足,即使中低端半导体设备。毕竟全球各国或地区都在专注于本土化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和自主,特别是印度最近也决定加大芯片制造激励政策,将第二阶段的资助金额从第一阶段的100亿美元增加到150亿美元,以谋求半导体大国之梦。因此,在产业链依然薄弱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环节上,中国还是需要积极发展替代技术和供应链,大力投入先进芯片制造技术中关键设备的研发和验证,且通过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来弥补这一缺口。
  • 行业回暖再遇政策东风,CIEPEC助力环保行业腾飞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dc1750dc-9814-4687-9920-78a2608a0820.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环保企业运营成本增加、部分在建工程工期拖延、企业运营资金压力增大,业绩波动明显,环保相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共计476.37亿元,同比下降6.29% 实现净利润36.61亿元,同比下降23.18%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保产业运行形势分析报告(2020年上半年)》预计一季度产业整体营收约2665亿元,同比下降15%。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二季度以来,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防疫常态化的情况下,各行业积极复工复产,基本回归正常运转,各地环保项目加速释放。环保产业各板块红利政策集中出台,对环保治理技术水平和行业规范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市场空间不断释放、压实,产业回暖加速。预计整个上半年,环保产业营收6230亿元,同比下降约9%,降幅较4、5月份进一步收窄。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54, 96, 146) font-size: 20px " strong  |水 /strong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54, 96, 146) font-size: 20px " strong 处理板块:投资增加,污水资源化利用加速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4月开始,政府招投标逐渐正常化,据媒体统计,4月水务领域中标项目43个,投资金额318.53亿元,环比增长36.8%。其中,水环境项目数量10个,投资金额190.32亿元 市政污水处理项目22个,投资金额71.85亿元 工业废水项目3个,投资金额15.99亿元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5个,投资金额38.21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5-6月,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两次召开专项会议,研究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导意见和相关实施方案起草工作,决议推动构建污水资源化利用“1+N”政策框架体系,相应方案或在近期发布。据中金公司测算,2020-2025年污水资源化市场空间近1200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6月12日,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峰在分享中透露,截至今年5月底,长江环保累计落地投资708.5亿元,预计今年累计落地投资额将突破千亿大关。根据长江流域治理政策发布及推进力度推算,黄河流域治理相关细则或将陆续出台,产业需求将持续释放。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54, 96, 146) font-size: 20px " strong  |大气 /strong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54, 96, 146) font-size: 20px " strong 污染防治板块:VOCs治理行业空前提速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十三五”规划、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压力之下,6月24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在全国部署开展夏季(6-9月)VOCs治理攻坚行动,环保专项资金向VOCs治理重点倾斜,充分调动各级环境部门、各级环保产业协会、行业专家、涉VOCs企业、社会群众力量,整治力度空前。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以VOCs治理攻坚行动为契机,长久以来限制VOCs治理行业发展的几大难题基本得以解决。法规方面,201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将VOCs纳入监管范围 标准方面,目前已出台实施VOCs治理相关国家标准共计12项 ,其中《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于7月1日全面实施 监管方面,生态环境部充分利用地方排查、卫星遥感、走航检测、手工采样监测、VOCs溯源分析等多种手段,限时建立VOCs排放监管体系,全面解决VOCs排放量大面广难题,彻底释放积累已久的市场需求 技术推广方面,生态环境部向企业印发《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用手册》,协调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组织行业专家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主题培训,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加强供需双方交流和沟通,促进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除VOCs治理外,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也将成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市场。6月12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化发展。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份近日陆续出台相关规划,通过政策激励、实施差别化电价等措施,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程。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79, 97, 40) font-size: 20px " strong   /strong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54, 96, 146) font-size: 20px " strong |环 /strong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54, 96, 146) font-size: 20px " strong 卫及固废处理板块:市场需求稳步释放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全面实行垃圾分类以来,住建部规划的46座重点城市中已有38座进入立法推进阶段,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已有89%启动垃圾分类工作 今年实施的新版固废法,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管理系统,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产业链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广。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市场报告——环卫(2020年6月)》披露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全国环卫市场中标项目及标段共计5240项,中标项目首年服务金额262.7亿元,中标总金额823.2亿元。其中合同额超过10亿的项目超过10起 5月,合同额达78亿的历年最大项目出现。企业规模、运营能力要求提高,环卫项目呈现一体化、集约化趋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6月30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核减环境违法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通知》,将环境违法情况和补贴资金直接挂钩,加强对垃圾焚烧企业运营质量、达标排放要求,行业规范化发展加速。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6月19日,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标准,支持畜禽养殖场户建设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鼓励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并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粪肥管理制度,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粪污资源化利用企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54, 96, 146) font-size: 20px " strong  |环 /strong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54, 96, 146) font-size: 20px " strong 境监测板块:目标明确 行业发展尚未满足需求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6月21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 年)》,《纲要》指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服务供给总体不足、支撑水平有待提高,要求全面深化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生态状况监测,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纲要》提出三个阶段实施目标:到 2025 年,以环境质量监测为核心,统筹推进污染源监测与生态状况监测 到 2030 年,环境质量监测与污染源监督监测并重,生态状况监测得到加强 到 2035 年,环境质量、污染源与生态状况监测有机融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i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环保民企营商环境 还需进一步改善 /strong /span /i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trong 环保产业格局重构 /strong 。2018年以来,20余家民企受融资困境影响引入国资,国有企业在产业头部的势力进一步增强 5月18日,国内环保大省江苏正式成立江苏环保集团,省级环保集团已达20余家 ,成为地方环保投资的一股新势力 此外,半数央企也已进军环保产业,成为产业格局中新的一极。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trong 企业融资环境还需改善 /strong 。疫情过后,国家和各省通过多项政策促进民企融资,银行放贷规模有所扩大,但相对于国企、央企,民企贷款规模、成本仍然存在差距,如某央企,其融资利率为4%,而某民企在被央企收购前的综合利率为11%,期待《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相关内容加速落地。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trong 环保资金供给提升。 /strong 据中国环境报不完全统计,仅7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下达139.8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支持环境污染治理等项目。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了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环保治理效率有望提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 i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行业盛宴将启 助力企业决胜战略机遇期 /strong /span /i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后疫情时期,经历了一场严峻考验的环保企业,既需要及时投入大量精力维护固有的上下游产业链、经销商以及行业客户关系,又要开拓新渠道、发掘新客户,以缓解疫情带来的企业运营压力。同时,连月来集中出台的诸多红利政策,为环保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提出更高的技术、服务要求。根据当下市场所需、客户所想、政府所急,及时调整商业模式与技术发展方向、布局未来,更是成为环保企业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进入8月以后,以CIEPEC2020为代表的环保行业头部展会纷纷回归,专业的品牌展会不但集中了业内高端品牌展商、海量专业观众,帮助企业展示新产品、发现新订单、开拓新市场,更是行业现状的一面镜子,能够有效折射出疫情缓和后的行业变迁和格局现状,反应行业发展动向,为企业调整发展战略提供重要讯息。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0)线上平台将于8月6日上线。CIEPEC2020线上交流展示平台,集品牌宣传、线上展示、商务对接为一体,为展商和观众提供全方位、多维度服务,助力双方高效通畅对接。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