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振兴规划

仪器信息网振兴规划专题为您整合振兴规划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振兴规划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振兴规划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振兴规划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振兴规划话题讨论。

振兴规划相关的论坛

  • 【讨论】振兴SPM论坛

    近来SPM论坛之一处于一种非常冷清的状态,希望各位SPMer踊跃发言,将自己的一些SPM使用方面的经验和资料共享出来。振兴SPM论坛!

  • 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指导质量工作,特制定《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   一、现状与形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质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广大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改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管理,推行科学管理方法,为提高质量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加强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建设,普遍开展质量宣传教育,全民质量意识和职工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质量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质量工作逐步走上法制轨道,促使企业提高质量的外部环境正在逐渐形成。  (二)目前,我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原材料、基础元器件等产品质量不高,生产过程中不良品损失严重;一些工程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有的工程设计及设备选型不合理,施工质量不高,甚至存在结构隐患;服务质量波动较大,商品售后服务跟不上;不少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规章制度不健全,自我约束力不强;质量管理有效手段不足,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加强。  (三)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加快进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尽快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增强竞争能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国家能源局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生态环境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乡村振兴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力度,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决定联合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现将《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详见附件1)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能源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发挥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创新发展的优势,加快推进农村能源革命,对保障农村地区能源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工作,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建立工作机制,确保尽快取得实效。  二、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自愿组织优选不超过1个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好、开发潜力大、用能需求明确、地方政府及农民积极性高,特别是现有支持政策完备、支持力度较大的县域,申报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  三、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试点地区按《方案》总体要求,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能源资源条件,科学论证、因地制宜编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实施方案,提出建设目标和内容,明确激励政策措施,并对实施方案进行初步审核(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见附件2)。  四、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于2023年5月底前,向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报送实施方案。国家能源局牵头委托咨询机构或组织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估。经评估具备试点县建设条件的,分批公布名单,开展试点县建设。  五、各地要根据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打造深入推进农村能源革命、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板,合法合规、统筹利用好各领域支持政策,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高效高质完成试点县建设目标任务。  六、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方案》要求每年上报试点县建设情况,建设完成后及时组织验收并报送总结报告。未通过验收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未通过的,取消试点资格。  附件:1.[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0/202303/W020230324586461973104.doc]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url]     2.[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0/202303/W020230324587365453280.doc]XX省(区、市)XX县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实施方案编制大纲[/url][align=right]  国家能源局[/align][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align][align=right]  农业农村部[/align][align=right]  国家乡村振兴局[/align][align=right]  2023年3月15日[/align]

  • 【分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上报国务院 年内出台无悬念

    继此前发改委宣布[url=http://auto.ifeng.com/topic/payxny/][color=#1e00ff]新能源[/color][/url]产业振兴规划可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首个推出之后,本报记者昨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也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将上报国务院。上海市环保局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该规划年内将会出台。市场预期,今年我国仅环保产业的产值就将超过1万亿,到2015年将达到GDP的7%-8%。⊙记者 陈其珏 李雁争○编辑 王晓华[b]年内出台几无悬念[/b]据国家发改委昨天披露,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改委同有关部门于2009年下半年启动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经形成征求意见稿,并两次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专家的意见,在对重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务院审批。“这份规划对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影响深远。原来曾计划今年底出台,现在看来时间可能还会提前。”上海市环保局一位官员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他指出,这一规划既是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案,也是中国履行[url=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gbhg/][color=#1e00ff]哥本哈根气候大会[/color][/url]承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据悉,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等。2000年以来,由于国家加大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该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目前,我国环保产业总体年均增长速度约达25%,已形成门类齐全、领域广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1+4+17”!深圳发布全国首个市级适应气候变化中长期规划

    3月23日,在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上,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深圳市适应气候变化规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国内首个市级适应气候变化中长期规划,旨在有序推进深圳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全面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力争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先行示范。《规划》明确了分三个阶段全面建成气候适应型城市,分别是到2025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0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基本建成,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城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划》全面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在深入评估深圳气候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可持续发展先锋”战略定位,提出深圳市面向中长期气候适应工作的建设目标,明确气候适应重点领域、行动计划以及实施保障机制,构建形成了“1+4+17”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1”是制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规划》明确了分三个阶段全面建成气候适应型城市,分别是到2025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0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基本建成,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城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是明确了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四大重点领域。《规划》以“更安全、更韧性、更宜居、更智慧的深圳”为愿景,分别提出筑造更安全的城市基底、塑造更韧性的城市系统、营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打造更智慧的城市管理等四大领域重点任务,努力建设与全球标杆城市相匹配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发展范例。“17”是《规划》提出的17项评估指标。《规划》立足城市面临的气候风险,综合考虑生态空间安全、生态稳定、监测预警和气象服务等方面,创新提出气候适应城市建设的17项具体指标,力求通过指标管控推动适应气候变化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实现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可量化、可评估。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加强统筹《规划》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积极争取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进一步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机制和模式,总结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城市气候适应能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来源:中国环境][align=right][/align]

  • 【转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将成重点振兴产业

    [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6月2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于6月上报国务院,较之前预期的8月上报,时间有所提前。券商分析认为,该板块在二季度随后时间的走势值得期待。  成长空间巨大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华创证券称,生物制药是最具潜力的医药子行业。[/font]

  • 【转帖】推动规划环评需强化环保部门独立性

    今后一些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如果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则不会被批准。21日,国办发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这是中国首次出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该条例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京华时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尽管设专章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了规定,但是相关规定比较原则化,有待通过出台相关条例予以细化与具体化。现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行政法规出台,有利于增强相关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有利于相关法律规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得到更为有效的落实。 不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在审批前由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召集审查小组进行审查,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从此可以看出,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对于相关规划项目能否得到审批通过具有重要甚至是决定性影响。而此中的问题在于,地方环境保护部门隶属于地方人民政府,而很多地方建设项目原本就是由地方政府主导规划,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地方政府真正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就可能会高度重视环保部门的审查意见,据其作出是否批准相关规划项目的决定;但是如果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奉行唯GDP至上发展思路,就不能排除其暗示甚至要求环保部门作出有利于规划获得通过的审查意见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就可能导致环保部门的审查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从而使得规划环境评价工作的效用难以得到实质性发挥。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地方环保部门能够真正做到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上严格把关,就能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落到实处以及从源头上预防污染发挥重要作用,反之则可能为少数地方政府“名正言顺”地为污染项目开绿灯提供帮助,事实上成为少数地方政府“合法违法”、架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定与要求的工具。而在当前政府机构设置架构之下,地方环保部门在人、财、物等诸多方面受制于地方,要其能够抗拒少数地方政府要求其在政府主导规划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上“从宽”的要求,显然勉为其难。正因为如此,要能真正发挥地方环保部门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上的作用,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预防污染上的效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地方环保部门的独立性,乃至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对环保部门实行垂直化管理,以能让其从根本上摆脱在环境执法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上受到的来自地方政府的干扰与羁绊。

  • 【转帖】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国标委综合[2009]59号各有关单位: 根据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今年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点是落实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所需项目以及强制性标准和基础、通用、方法类标准。2009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已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定,现下达给你们。本批计划共计1129项,其中,强制性标准110项,推荐性标准1004项,指导性技术文件15项。全部计划项目清单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www.sac.gov.cn)查阅并下载。 请各单位监督有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单位和主要起草单位,抓紧项目的组织实施,保证按期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计划任务。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负责人就《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答记者问

    近期,生态环境部印发了[url=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5/202211/t20221101_998867.html]《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url](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2035年前生态环境领域卫星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等内容。《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卫星遥感由“查证式”为主到“发现与查实”并重的转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响应快速、天地融合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转变。  作为生态环境部推进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将如何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为此,记者对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b]问: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了《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据介绍,这也是生态环境领域首次编制形成卫星领域发展规划,请您简要介绍这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答:[/b]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遥感监测是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依托《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规划项目实施,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稳步增强,在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以支撑管理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天基、空基、无人机等遥感监测应用需求迫切,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尤其是应用系统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夯实和加强。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深入落实《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卫星发展规划研究,首次编制形成卫星领域发展规划,指导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规划》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与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将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构建“全方位、高精度、短周期”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能力为主线,加快卫星遥感应用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为有效支撑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质量监测,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b]问:科学谋划“十四五”及2035年前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发展,《规划》涵盖哪些重点内容?  答:[/b]《规划》主体内容概括为“聚焦一个目标、围绕八类需求、构建四个体系、提升三个能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个目标:即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卫星遥感由“查证式”为主到“发现与查实”并重的转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响应快速、天地融合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转变。  在需求方面,系统梳理大气环境、水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土壤环境、固体废物测、海洋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与应急等八个方面遥感监测应用需求。  同时,构建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体系、综合智慧应用体系、生态环境遥感技术创新体系和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督察、执法标准规范体系等四个体系。  在能力建设方面,形成高精度定量监测、高时效业务支撑、高可靠运行保障等三项能力。  最终实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应用由被动监测到主动发现问题、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技术转变。  [b]问: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在《规划》中,关于碳监测卫星,有何部署规划?将如何为科学精准监测二氧化碳排放发挥作用?  答:[/b]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需求,贯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亟需构建高低轨协同的碳(大气)监测卫星遥感能力体系,形成全球碳(大气)和排放源相结合的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监测能力,兼顾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能力。  在全球碳(大气)遥感监测方面,主要以天基卫星和地基遥感观测等为基础,实现全球及区域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大尺度协同监测,形成全球碳盘点和我国区域与行业碳核查技术体系。  针对排放源监测,将通过多星协同组网,对排放源开展高分辨率、多要素、全天时监测,获取碳排放源、工业热污染源的热异常、污染成分等信息,结合空基遥感、移动监测车、地面观测等手段,实现重点区域污染排放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高动态综合监测,提升污染源排放异常主动发现能力和重点省份碳排放量核算能力。  围绕碳汇监测,建立遥感碳汇监测业务技术体系,逐步提升碳汇精细化、短周期监测水平,强化植被生产力、生物量等参数监测能力,支撑全国和区域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工作。  《规划》将始终坚持天、空、地和应用系统整体规划、协同建设,发展高轨高光谱、快速多体制、臭氧激光雷达、高分红外等新型探测手段和任务智能规划、星上智能处理、星间通讯等新型能力,形成覆盖空间维、时间维、光谱维、要素维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网,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三个治污”提供有效遥感技术支撑。  [b]问:加快推进监测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部创新提出了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监测车和地面观测五种手段为一体的“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这一体系的部署在《规划》中有何体现?其将如何进一步助力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答:[/b]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规划》中首次提出建立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监测车和地面观测五种手段为一体的“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  该体系将天基卫星“落地”高空平台、将移动监测车与卫星联动,创新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目标的高精度、短周期协同监测,可全方位、全天候守护自然边界,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监测由点上向面上、静态向动态、平面向立体发展,是推动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实践,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五基”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既是本规划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对《“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提出的“增补高空和地面遥感监测系统,提升立体遥感监测能力”的具体落实。  这一体系有效弥补了常规遥感手段在监测时效、精度、周期等方面的短板,实现了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快速监测,已广泛应用于生态、大气、水等领域的监测活动,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监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生态环境执法、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减污降碳监测等提供全方位、高精度和短周期的遥感技术支持,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持。 [b] 问:《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这其中离不开完善投入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对此,《规划》又是如何确保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到位的?  答:[/b]《规划》出台后,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好任务实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到位,抓紧推动碳立体监测专项立项。二是完善投入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将生态环境卫星和应用系统发展纳入国家航天强国战略纲要有关规划,引导鼓励地方政府和民营商业资本参与卫星研制、发射。三是重视人才队伍,完善生态环境卫星遥感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加强地方卫星遥感技术培训。四是加强合作共享,实现一星多用、多星共用,提升遥感卫星应用能力和应用效益。

  • 实验室规划设计

    [em01] 规划要点实验室规划设计及施工流程重点一间现代化实验室设立前,需有专业能力的设计公司参与,才能做到功能性兼美观性一体化,首先实验室设立场地的挑选可分为: 在建的建筑物 土建完工,末有人员进驻过的建筑物 使用多年地点、格局均符合设立条件的旧建筑物场地决定后再来就是何配置设计,通常可分为: 全面性配置设计先决条件是经费充足,场地空间宽敞。就可规划出依性质、类别不同的实验室。如有研发室、品管室、精密仪器室、药品室、高温加热室、前处理室、化学实验室、样品室等。适用于大型企业、研究机构。 选择性配置设计:因经费及场地的考虑,无法将全面性设计纳入。因此只能选择适用的产品,功能加以浓缩规划。适用于中小型实验室。以上因素都确定后,一份实验室设计平面图及规划内容即可绘出,再来就是考虑日后影响施工品质的三大因素:1. 进水管、排水管施工方式。2. 实验室总用电量及分配方式。3. 排气设备风管的路线,风机电机排气量的计算。进排水管施工方式:在建的建筑物:需提供设计平面图给建筑师,再依照设计图面所标示位置、距离尺寸,以暗管或吊管方式预留纳入建筑物本体施工。已完工未进驻或使用多年变更为实验室的场地:因上述两种建筑物之前并不是实验室用途设计,本身进排水管大多不符合使用,因此需找到进排水之来源。以明管或吊管方式施工。 实验室总用电量及分配方式:在建的建筑物:按设计平面图设立电源总开关箱适当位置。再输送至每间实验室。已完工未进驻或使用多年变更为实验室的场地:先找出既有的电源总开关加以评估电力是否足够。如有不足,如何增加容量。再依整修或隔间,施工期间以暗管或明管施工。 上述施工方式的总电量。如何去预估呢?首先必需请使用者提供各项仪器设备用电量。如安培数、瓦特数的大小,来设计回路的多寡。排气设备风管的路线,风机电机排气量的计算: 在建的建筑物:可规划风管的路线提供给建筑师。讨论设立管道井或以预留洞方式事先预留。 已完工未进驻或使用多年变更为实验室的场地:先确认建筑物本身有无管道井的设计,如有可接至管道井。反之,可依现场距离及地形找出理想的排气管线的路径。以上排气管线确认后需再探讨控制方式为何?控制方式可分为: 一对一 →1台风机对一个抽气点 一对N →1台风机对多个抽气点.可在同一楼层或不同楼层的设计.可节省风机的数量及风管的面积。 N对N →多台风机多个抽气点。可依排气性质不同设立.如无机酸碱废气排放、有机性废气排放的管理。再来就是最重要的一环,风机排气量及风速的计算, 江苏佳特美实业有限公司地址: 常州市东门外横林镇卫星工业区电话: 0519-8500595 传真: 0519-8501595联系人: 陈先生[em01] [em01] [em01]

  • 【转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发布 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

    新华网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 顾瑞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签署第559号国务院令,公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新华社21日受权发布这一条例。  条例包括6章36条,旨在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条例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费用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支出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或者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条例要求,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定,并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 计量、检验检测等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

    [align=center][b][color=#ff0000]计量、检验检测等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color][/b][/align][size=15px] 新华社受权于12日全文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size][size=15px]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涉及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相关内容,摘编如下:[/size][size=15px][/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ff0000][b]第八章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b][/color][/size][/align][size=15px] 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size][size=15px][b][size=15px]第一节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size][/b][/size][size=15px][size=15px] 健全产业基础支撑体系,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工艺等工业基础数据库。[/size][/size][align=center][size=15px][size=16px][color=#ff0000][b]第十章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b][/color][/size][/size][/align][size=15px][size=15px]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size][/size][size=15px][b][size=15px]第一节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size][/b][/size][size=15px][size=15px] 聚焦提高产业创新力,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size][/size][size=15px][b][size=15px]第二节 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size][/b][/size][size=15px][size=15px] 加快完善养老、家政等服务标准,健全生活性服务业认证认可制度,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诚信化职业化发展。[/size][/size][align=center][size=15px][size=16px][color=#ff0000][b]第十三章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b][/color][/size][/size][/align][size=15px][size=15px] 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size][/size][size=15px][b][size=15px]第一节 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size][/b][/size][size=15px][size=15px] 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size][/size][align=center][size=15px][size=16px][color=#ff0000][b]第二十三章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b][/color][/size][/size][/align][size=15px][size=15px] 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size][/size][size=15px][b][size=15px]第三节 丰富乡村经济业态[/size][/b][/size][size=15px][size=15px] 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商贸流通、检验检测认证等平台和智能标准厂房等设施,引导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发展。[/size][/size][align=center][size=15px][size=16px][color=#ff0000][b]第三十九章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b][/color][/size][/size][/align][size=15px][size=15px]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size][/size][size=15px][b][size=15px]第三节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size][/b][/size][size=15px][size=15px] 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完善节能家电、高效照明产品、节水器具推广机制。[/size][/size][align=center][size=15px][size=16px][b][color=#ff0000]第四十四章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color][/b][/size][/size][/align][size=15px][size=15px]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size][/size][size=15px][b][size=15px]第一节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size][/b][/size][size=15px][size=15px]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size][size=15px]完善突发[/size][size=15px]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size][/size]

  • 【原创大赛】话说职业规划!

    话说职业规划! 在很小的时候,家长会问,你长大想干什么呀,那时的回答,总是很理直气壮的说,我要当村长,那是我这个小屁孩,就知道村长官最大,不知道还有村支书这个职位,现在也没有村长了,都叫村主任了,反正这个愿望是没有实现。这辈子也无望实现了。 我们那时镇上是没有上幼儿园的,都是直接上一年级,到了上了小学的时候,我的‘’职业规划‘’又不一样了,当老师问我长大了干什么的时候,我甜甜的说,我要做黑猫警长,我相信有些朋友猜到我的年龄了吧,好在老师没有打击我,说要好好学习哦,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才能当上警长。 到了初中,学习变成了重点,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父母训,老师管,直到初三才有了自己的理想,也就是理想中的‘职业规划‘,我要以后要做镇长,镇长威风,校长都对他点头哈腰的,村长就更不用说了,到哪里都有人拍马屁,还不用这么辛苦的学习,讲话讲错了,也有人鼓掌,写的字再难看,也是有人抢着要题字。 直至到了社会上,才有了比较理性的‘职业规划‘,找一份与专业相关,能学到技术的工作,我是北方人,但是一毕业就毫不犹豫的来到了南方,虽然离家几千里,但是很兴奋,终于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来到广东,第一份工作是想找相关专业的,到了这里才知道,学的专业好像没有一个公司在招聘的,在朋友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在人才市场,工业区,各个企业门卫处,不停的折返,最后只能选择一个和所学行业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工作,因为我要吃饭,在广东这个地方你不工作,真的可以饿死的,而且还有可能被当做盲流抓起来。 迷迷糊糊工作了2年,实在对这个我认为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厌倦了,自己终于下定决心辞职,2年也没有回国一次老家,是因为我的‘’职业规划‘’,继续奔波着找工作,在碰壁了N次之后,终于对职业规划产生了怀疑,职业规划也赶不上变化! 也许是老天爷被我诚心所感动,终于有一个纺织行业的大公司招聘测试员,不管怎样,至少和专业挨边不是,就这样迷迷糊糊进入了实验室,实验室还是给我印象特别好,干净,安静,有规矩,我为了这个来之不易的环境,不知疲倦的学习,2年后,实验室技术方面的知识基本掌握,去了另一个城市,顺利进入一个荷兰公司的实验室,但是因为自身的外语水平限制,几个月后黯然离职。 颓废了半个多月,给自己明确了一个职业规划,不去外资实验室,找国内实验室,找一个准备建设实验室的公司或者刚起步的公司,看看自己能不能撑起一个实验室,就这样,我做到了,一直到现在,成为这家实验室的负责人。 职业规划是一个比较官方的词,每个人都有,可以叫理想,也可以叫想法,也可以说是希望,能不能实现不要紧,但是要有,一定要有,不怕很小,或者很遥远,也不怕你有变化,有了职业规划,你才知道你该干什么,你可以干什么,你才有活下去的希望,不是吗?

  • 【原创大赛】实验室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font=宋体][size=10.5pt]实验室规划设计的重要性[/size][/font][/align][font=宋体][size=10.5000pt]前一段时间有两三个老板联系到我,说自己投入了很多钱进去了,[/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检测公司的资质评审仍然迷雾重重,缺东少西[/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这就是没有提前做好规划的情况,检测公司有准入门槛,要从门槛迈过去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首先是资金(仪器设备基础设施),[/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pt]其次是人员,然后才是体系和方法验证等。[/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为啥一提规划就提到资金?如果一个检测公司没有必备的资金,首先环境基础设施到位率不够、仪器设备到位及时率不够、人员到位率不够、[/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耗材试剂包括校准费用不能及时提交也会导致工作陷入拖延状态。[/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首先要规划好资金并预留足够的流动资金,需要固定发费的资金分为四部分:[/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1[font=宋体],检测公司办理营业执照必备的租赁或者产权费用以及装修实验室费用,这一部分看占地面积以及涉及的项目多少,一般小的实验室,[/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只做公卫场所的前期费用大概在[/font][font=Calibri]50[/font][font=宋体]万以上,预留[/font][font=Calibri]20%[/font][font=宋体]。[/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2,[/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办公用品、仪器设备、耗材、试剂,这个也跟项目有关,一个不涉及大型仪器做的稍微像样的实验室,前期投入应该至少在[/font]100[font=宋体]万以上,预留[/font][font=Calibri]30%[/font][font=宋体],[/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人员招聘费用、人员工资、仪器校准费用、培训费用、宣传费用、实验室管理系统费用、危废处理费用以及其他产生的费用比如评审接待费用等等,[/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前六个月至少应该准备[/font][font=Calibri]20[/font][font=宋体]万,预留[/font][font=Calibri]10%[/font][font=宋体]。这样算下来,再根据自己可能产生的接单量,接单金额,[/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接单频率以及接单后产生的检测工作所需的费用综合评价一下是否能够接受,公司是否能够在两年内扭亏转盈。[/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一个检测公司如果规划和业务做的好的话,能够在拿到营业执照后半年通过评审,如果不涉及扩项等问题,能够在一年半至两年之间做到盈利。[/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其次是人员,大多数检测公司喜欢先招聘几个实习生,因为实习生的工资待遇相比有工作经验的人员的工资待遇低很多,[/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但是没有想过社保的问题,新起步的检测公司应首先招聘有经验的质量负责人,至少应该带体系进公司(可以省去咨询费用),[/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不应该是接触都没接触过就上手的还需要外部进行培训的人员,同时要招聘技术负责人,可以负责前期的仪器选型、项目筛选等工作,[/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实习生在检测公司工作,其实两边都难受。[/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前面总体可以算是人员和环境、仪器、耗材、试剂的规划,做好人员的选择、培训、确认、授权,仪器的确认、校准、日常维护[/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以及后面的期间核查,耗材、试剂的验收,环境的确认和日常监护管理,另外的规划工作是方法验证和质量控制和监督,[/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这个可以单独列出一个表格,本身都是需要做计划的,就按计划规定的时间进行,一般项目不超过[/font]100[font=宋体]项,一个月可以做完方法验证,[/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在此同时可以完成质量控制和监督,接下来的时候就是内审和管理评审,很多实验室内审和管审不够重视,因为什么呢?[/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font=宋体]自己不会,网上弄一表格瞎写一通,费时费力。真正做好这两项,至少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合理的规划设计应该让实验室每个人员都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size][/font][font=宋体][size=10.5000pt]总体计划反推到每个月,每周甚至每天,一个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让检测公司能够快速而且保质保量的通过评审并进入到业务期。[/size][/font]

  • 呼叫中心信息系统规划

    一个大型企业(尤其是集团类企业或组织)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三个层次上的信息化规划,gfl: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系统规划、信息资源规划。一、信息化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作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描述如何有效、经济、规范、连续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企业目标、总体策略、实施步骤、关键技术、相关规范、人员培训、信息化阶段划分及费用估算等方面给出的总体规划。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符合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为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提供决策依据,保证公司信息化建设具有延续性。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容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使命和目标、企业业务环境、业务模式及流程、信息化的战略意义和目标、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架构(技术架构、业务架构、数据架构、组织架构)、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步骤和预算、信息化全员培训、年度计划。二、信息系统规划 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目的是依据企业资源状况、企业整体管理业务需求及当前技术环境,对企业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系统目标、总体功能结构、关键功能需求、关键信息需求以及从企业管理全局出发,规划相关业务运作方式及主要业务流程, 估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费用,规划开发进度。三、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 IRP),是从企业全局的高度,对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利用的全面规划。为了完成信息资源规划,需要从企业的业务出发,通过业务相关数据分析,沿路径"业务用户视图"一"业务数据类"一"业务数据库"规范企业的业务数据环境。从决策需求出发,沿路径"分析主题"一"多维模型"一"数据仓库"规划企业的分析型数据环境。四、技术规划:呼叫中心的规划之魂技术规划则是根据客户战略和业务规划,考虑相应的技术实现策略,如接入方式规划(是否需要电话、传真、短信、Web接入、E-mail接入、视频接入等全部或部分接入方式),是需要自动外拨还是有人工外拨?是集中建设还是分散建设等?呼叫中心的价值有三层含义:其一,透过客户服务中心的运作,我们可以将企业外部的客户信息和市场信息汇总搜集,通过为企、Ik客户提供更便捷通畅的信息渠道来实现客户的高满意度和良好客户体验的客户服务;其二,我们可以通过对所有客户信息资料的汇总分析,进而实现主动的客广营销:第三,将外部的客户信息和市场倍息与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相融合,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我们可以实现企业自身业务流程的完善和优化。上海呼叫中心外包

  • 32万!2023年泸县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动物疫病监测试剂采购

    [b][font=inherit]一、项目基本情况[/font][/b]项目编号:N5105212024000026项目名称:2023年泸县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动物疫病监测试剂采购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323,100.00元采购需求:详见采购需求附件合同履行期限:采购包1: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采购包1:不接受联合体投标[b][font=inherit]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font][/b]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采购包1:本项目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符合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个体工商户视同中小企业;监狱企业和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型、微型企业)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采购包1:(1)投标人为生产厂家的须提供有效的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兽药GMP证书》和《兽药生产许可证》;(2)投标人为经销商的须提供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的《兽药经营许可证》(兽药以及生物制品)复印件,并同时提供产品生产厂家的《兽药GMP证书》和《兽药生产许可证》。[b][font=inherit]三、获取招标文件[/font][/b]时间:2024年02月05日至2024年02月09日,每天上午00:00:00至12:00:00,下午12:00:00至23:59:59(北京时间)途径:项目电子化交易系统-投标(响应)管理-未获取采购文件中选择本项目获取招标文件方式:在线获取售价:0元[b][font=inherit]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font][/b]时间:2024年02月26日 09时30分00秒(北京时间)提交投标文件地点:四川德才汇招标代理有限公司(泸州市龙马潭区云台路69号城北公交枢纽站底楼)开标地点:四川德才汇招标代理有限公司(泸州市龙马潭区云台路69号城北公交枢纽站底楼)[b][font=inherit]五、公告期限[/font][/b]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b][font=inherit]六、其他补充事宜[/font][/b][font=inherit]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四川省政府采购供应商信用融资工作的通知》(川财采[2018]123号)文件要求,为助力解决政府采购中标、成交供应商资金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的困难,促进供应商依法诚信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有融资需求的供应商可根据四川政府采购网公示的银行及其“政采贷”产品,自行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政采贷”银行及其产品,凭中标(成交)通知书向银行提出贷款意向申请,并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和贷款流程申请信用融资贷款。相关政策规定内容请在“四川政府采购网”查询。[/font][b][font=inherit]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font]1.采购人信息[/b]名称:泸县农业农村局地址:泸县玉蟾大道444号联系方式:0830-8181237[b]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b]名称:四川德才汇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地址:泸州市龙马潭区云台路69号城北公交枢纽站底楼联系方式:0830-3198806[b]3.项目联系方式[/b]项目联系人:潘女士电话:0830-3198806

  • 2个国家级都市圈规划官宣!

    2个国家级都市圈规划官宣:广州都市圈含广佛全域及肇庆清远部分区域,深圳都市圈范围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

  • 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发布:咱们该关注啥

    近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2号),发布了《“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规划》提出: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从中央检验难到基层快速检测执法《“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显示,在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加强国家、省、市三级药品检验检测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国家、省两级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和市级分中心能力建设。国家级检验机构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仲裁检验、复检等能力;省级检验机构能够完成相应的法定检验、监督检验、执法检验、应急检验等任务,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开展基础性、关键性检验检测技术以及快速和补充检验检测方法研究;市级检验机构能够完成常规性监督执法检验任务;县级检验机构具备快速检验能力。加强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鼓励大专院校、企业检验机构承担政府检验任务。加强重点实验室和口岸检验机构建设。重点实验室在相关领域具备国内一流检验水平和技术攻关能力,口岸药品检验机构具备依据法定标准进行全项检验的能力和监测进口药品质量风险的能力。加强疫苗等生物制品批签发体系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国家级具备生物制品标准制定和标准物质制备能力,能够依据法定标准进行生物制品全项检测;省级能够依据法定标准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生产的生物制品进行全项检测。加强国家微生物标准物质库建设和疫苗检验检测技术研发。编制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标准,根据标准建设各级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依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建设国家级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改造升级省级和口岸药品检验机构、省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重点实验室。完善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为核心、省级疫苗批签发机构参与的国家疫苗批签发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细胞资源库、干细胞资源库、菌(毒)种库,建立完善生物制品标准物质研究和供应平台、质量评价标准和技术平台。推进各级监管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化建设,满足现场检查、监督执法、现场取样、快速检测、应急处置需要。加强市、县级监管机构及乡镇(街道)派出机构执法基本装备、取证装备、快速检验装备配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检验检测方面,国家级每年对120—140个高风险药品开展监督抽验,省级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实行全覆盖抽验。国家级每年对40—60种医疗器械产品开展监督抽验。每年开展15000批次化妆品监督抽验和1000批次化妆品风险监测。标准提升计划对照国际先进水平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化学药品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制品标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药(材)标准处于国际主导地位。提高药用辅料、药包材标准整体水平,扩大品种覆盖面,稳步提高民族药(材)标准。建立药品标准淘汰机制,全面清理历版药典未收载品种标准和各类局(部)颁标准,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加快医疗器械国际标准研究转化,优先提高医疗器械基础通用标准和高风险类产品标准。制修订化妆品相关标准。制修订国家药品标准3050个,包括中药民族药标准1100个、化学药品标准1500个、生物制品标准150个、药用辅料标准200个、药包材标准100个。制修订药品注册技术指导原则350项。制修订药典收载的检测方法、通则(总论)以及技术指导原则100项。根据需要及时制定发布一批药品补充检验方法。研制中药民族药和天然药物标准物质,包括化学对照品200种、对照药材150种、对照提取物100种。研制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物质,包括药用辅料对照品150种、药包材对照物质10种。制修订医疗器械标准500项,包括诊断试剂类标准80项、有源医疗器械标准200项、无源医疗器械和其他标准220项。制修订医疗器械技术审查和临床试验指导原则200项。研制体外诊断试剂标准物质150种。制修订化妆品禁用、限用物质检验检测方法30—50项。科技支撑:加快研发开展药品快速检验新技术及装备、应急检验方法、补充检验方法等研究。加强药品研发生产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化学药品、新型生物制品、毒性中药材、疫苗、新型药物和特殊药物剂型等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技术研究,加强药包材和药用辅料安全性评价研究。建立中药注射剂、中药材检验检测数据库以及多糖类药物和多组分生化药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开展药品安全大数据分析研究。开展各类数字诊疗装备、个体化诊疗产品、生物医用材料的质量评价、检测技术及检测规范研究,加强常用医疗器械快速检验系统、高风险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平台研究。开展在用医疗器械现场检验方法、检测平台及装备研究。加强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技术及标准体系研究,系统开展植入性等高风险医疗器械安全性研究,开展医用机器人、医用增材制造等创新医疗器械标准体系研究。

  •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附件:贵州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align=right]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align][align=right]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align][align=right]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贵州省水利厅[/align][align=right]贵州省农业农村厅[/align][align=right]2023年3月16日[/align](此件公开发布)附件[align=center][b]贵州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b][/align][align=center][b]生态环境保护规划[/b][/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2023年3月[/align]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制定本规划。[b]一、规划背景(一)工作进展[/b]“十三五”时期,贵州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实施《贵州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控制,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1.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防治多部门联动机制、协调推进和调度考核机制基本形成。2020年完成国家下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总任务1039.35万亩(其中安全利用类任务834.75万亩,严格管控类任务204.6万亩),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超额完成《贵州省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和净土保卫战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本查明我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完成2227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地块基础信息采集、风险筛查及典型地块布点采样监测,确定地块环境风险等级,建立优先管控名录。完成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实施分类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对204个纳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地块开展调查,将75个地块纳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确保130万平方米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理,按年度公布《贵州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截至2020年底,已将201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督企业落实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措施;排查整治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将29个污染源纳入排查整治。建立贵州省土壤信息化管理平台,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形成。铜仁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投入土壤污染防治资金22.21亿元,实施了土壤污染防治相关项目188个,历史遗留重金属废渣治理率达到87.8%,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2.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有序推进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全省2051座加油站共7036个地下油罐完成双层罐更换或防渗池建设。持续开展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评价,基本掌握12.3万平方公里1:25万比例尺区域地下水质量。完成1926眼废弃井封井回填。地下水监测点位不断优化,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建成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位409个。3.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初步进展农村环境整治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3027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各地编制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175套,日污水处理能力约20.73万吨,建成配套污水收集管网8961.91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行政村4202个,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0.2%,圆满完成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2020年底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94.4%以上,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得到有效管控和治理;养殖业、种植业污染得到有效防控,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6.44%,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9.57%;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村民参与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b](二)存在的主要问题[/b]1.部分区域存在地质高背景导致土壤重金属“超标”六盘水市、毕节市等部分区域因地质高背景导致农用地镉“超标”严重,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划定面积过大。贵阳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等地部分地块因存在地质高背景,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不满足开发利用要求,制约了土地的开发利用。2.地下水污染底数不清、治理难度大我省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地下水埋藏较深,地下水污染较隐蔽,化工集聚区、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尚不明确。六盘水市、毕节市、铜仁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局部区域因历史上煤矿、硫磺矿、锑矿、锰矿等开采导致地下水污染,形成矿井涌水对土壤和地表水产生影响,目前尚未探索出适宜岩溶山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技术路径和方法。3.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压力较大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涉镉行业企业需进一步筛选和完善;部分企业有毒有害物质跑冒滴漏、事故泄漏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隐患没有得到根本消除,污染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法定义务落实不到位。部分污染源周边地下水污染扩散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地下水环境质量存在恶化风险。4.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农村环境整治存在明显短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低,约90%的行政村还需接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已整治地区成效还不稳定。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差,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严重缺乏,长效机制不健全,治理成效不明显;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处理处置机制尚不完善;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式不规范,养殖生产布局需进一步优化。化肥农药使用量偏高,部分地区地膜残留量大等问题突出。5.土壤、地下水及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体系基础比较薄弱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人员设备不足、监测和执法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监管需要。部分地方对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认识不一、责任落实不到位,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等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土壤和地下水治理修复、风险管控和二次污染防治缺乏有效的环境监管手段。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尚不清晰,区域土壤地质背景调查工作尚未开展,建设用地土壤砷等元素地质高背景边界不清晰。[b]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b]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总目标,以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为总路径,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总抓手,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坚持强化监督、依法治污,解决一批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地下水生态环境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努力建设贵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b](二)主要目标[/b]到2025年,全省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得到进一步管控,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升;重点园区地下水污染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align=center]表1 “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align][table][tr][td=1,1,90][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类 ?型[/size][/font][/align][/td][td=1,1,21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指标名称[/size][/font][/align][/td][td=1,1,115][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2020年[/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现状值)[/size][/font][/align][/td][td=1,1,13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2025年[/size][/font][/align][/td][td=1,1,94][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指标属性[/size][/font][/align][/td][/tr][tr][td=1,2,90][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土壤[/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生态环境[/size][/font][/align][/td][td=1,1,21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size][/font][/align][/td][td=1,1,115][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size][/font][/align][/td][td=1,1,13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93%左右[/size][/font][/align][/td][td=1,1,94][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约束性[/size][/font][/align][/td][/tr][tr][td=1,1,21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size][/font][sup][font=仿宋_GB2312][sup][size=19px]1[/size][/sup][/font][/sup][/align][/td][td=1,1,115][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size][/font][/align][/td][td=1,1,13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有效保障[/size][/font][/align][/td][td=1,1,94][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约束性[/size][/font][/align][/td][/tr][tr][td=1,2,90][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地下水 生态环境[/size][/font][/align][/td][td=1,1,21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地下水国控点位V类水比例[/size][/font][sup][font=仿宋_GB2312][sup][size=19px]2[/size][/sup][/font][/sup][/align][/td][td=1,1,115][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6%[/size][/font][/align][/td][td=1,1,13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8.1%左右[/size][/font][/align][/td][td=1,1,94][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预期性[/size][/font][/align][/td][/tr][tr][td=1,1,21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双源”点位水质[/size][/font][/align][/td][td=1,1,115][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size][/font][/align][/td][td=1,1,13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总体保持稳定[/size][/font][/align][/td][td=1,1,94][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预期性[/size][/font][/align][/td][/tr][tr][td=1,4,90][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农业农村生态环境[/size][/font][/align][/td][td=1,1,21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size][/font][/align][/td][td=1,1,115][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size][/font][/align][/td][td=1,1,13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减少[/size][/font][/align][/td][td=1,1,94][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预期性[/size][/font][/align][/td][/tr][tr][td=1,1,21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size][/font][/align][/td][td=1,1,115][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size][/font][/align][/td][td=1,1,13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减少[/size][/font][/align][/td][td=1,1,94][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预期性[/size][/font][/align][/td][/tr][tr][td=1,1,21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农村环境整治村庄数量[/size][/font][/align][/td][td=1,1,115][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3027[/size][/font][/align][/td][td=1,1,13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新增2000个[/size][/font][/align][/td][td=1,1,94][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预期性[/size][/font][/align][/td][/tr][tr][td=1,1,21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size][/font][sup][font=仿宋_GB2312][sup][size=19px]3[/size][/sup][/font][/sup][/align][/td][td=1,1,115][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10.2%[/size][/font][/align][/td][td=1,1,136][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25%[/size][/font][/align][/td][td=1,1,94][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size=19px]预期性[/size][/font][/align][/td][/tr][/table]注:1.重点建设用地指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所有地块。2.地下水国控点位V类水比例指国家级地下水质区域监测点位中,水质为Ⅴ类的点位所占比例(2020年考核点位33个,十四五考核点位为37个,因考核点位数增加,2025年目标较2020年对应提高了2.1%)。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是指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数占行政村总数的比例。[b]三、主要任务(一)推进土壤污染防治1.加强耕地污染源头治理管控严格控制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2023年起,在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集中的毕节市赫章县,执行《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颗粒物和镉等重点重金属特别排放限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有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排放镉等有毒有害大气、水污染物的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纳入大气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涉镉等重金属排放企业,2023年底前对大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按排污许可证规定实现自动监测,以监测数据核算颗粒物等排放量。(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排查整治涉重金属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及河道底泥。以市(州)为单位,全面开展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集中区域周边重有色金属、硫铁矿等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及河道底泥排查,明确历史遗留固体废物环境风险,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目标,建立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台账,有序开展风险管控及修复治理。(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以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市、铜仁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的18个县(市、区)为重点,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途径识别和污染源头追溯,探明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为耕地土壤污染精准科学防控和安全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2.防范工矿企业新增土壤污染严格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新(改、扩)建项目,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并落实防腐蚀、防渗漏、防遗撒等土壤污染防治具体措施。(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强化重点监管单位监管。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将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防治义务载入排污许可证,全面落实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污染隐患排查、土壤(地下水)自行监测、设施设备拆除污染防治要求,2025年底前,至少完成一轮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动态更新污染源整治清单。定期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监测。对已查明用地土壤严重污染的企业,督促落实必要的污染源隔断、污染区域阻隔等风险管控措施。(省生态环境厅负责)推动实施绿色化改造。鼓励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因地制宜实施管道化、密闭化改造,重点区域防腐防渗改造,以及物料、污水管线架空建设和改造。聚焦铅、镉、汞污染,推动毕节市赫章县、铜仁市万山区、黔东南州台江县等地重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涉重金属无机化工行业企业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提标升级改造,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3.深化耕地分类管理切实加大保护力度。依法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不得规划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从严查处向农田施用重金属不达标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行为。在粮食主产区,实施强酸性土壤降酸改良工程。(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全面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十四五”期间,每年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行政区域内安全利用类耕地和严格管控类耕地的具体管控措施,以县(市、区、特区)或市(州)为单位全面推进落实。在毕节市、铜仁市、黔西南州等地选择一批受污染耕地面积较大的县(市、区)开展农用地安全利用示范。对安全利用类耕地,分区分类探索实施安全利用技术和农作物种植推荐清单;对严格管控类耕地,依法采取风险管控措施,探索划定特定农产品严格管控区。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开展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到2025年,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面积累计不少于50万亩,其中联合攻关区面积不少于0.8万亩,集中推进区面积不少于19万亩。沿用贵州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指导委员会专家组及技术组成员,加强对各市(州)农用地安全利用及严格管控的工作指导。加强粮食收储和流通环节监管,杜绝重金属超标粮食进入口粮市场。(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动态调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结果等,动态调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调整结果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报送农业农村部和生态环境部,并将清单上传至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平台。原则上禁止将曾用于生产、使用、贮存、回收、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的工矿用地及重金属历史遗留废渣堆存点、治理点复垦为种植食用农产品耕地。(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4.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推动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适当提前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化解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与土地开发进度之间的矛盾。及时将注销、撤销排污许可证的企业用地纳入监管视野,防止腾退地块游离于监管之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依法作为不动产登记资料送交地方人民政府不动产登记机构,并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严格执行土壤平行样采测制度,强化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涉及土壤监测环节质量监管。到2025年,全省开展100个疑似污染地块、高风险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或风险评估。(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因地制宜严格污染地块用地准入。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并确保建设用地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合理规划污染地块用途,从严管控农药、化工等行业中的重度污染地块规划用途,确需开发利用的,鼓励用于拓展生态空间。地方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对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不得作为“一住两公”用地;不得办理土地征收、收回、收购、土地供应以及改变土地用途等手续。依法应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而未开展或未完成的地块,以及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地块,不得开工建设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鼓励市(州)因地制宜制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联动监管具体办法或措施,细化准入管理要求。(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优化土地开发和使用时序。涉及成片污染地块分期分批开发的,以及污染地块周边土地开发的,要优化开发时序,防止污染土壤及其后续风险管控和修复影响周边拟入住敏感人群。原则上居住、学校、养老机构等用地应在毗邻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完成后再投入使用。(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强化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建立完善污染地块数据库及信息平台,共享疑似污染地块及污染地块空间信息。生态环境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应及时共享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有关信息,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所有地块信息,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用途变更或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信息。将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空间信息叠加至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5.有序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明确风险管控与修复重点。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污染地块为重点,依法开展风险管控与修复。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遗留地块为重点,对暂不开发利用的,加强风险管控。以化工等行业企业为重点,鼓励采用原位风险管控或修复技术,探索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模式。推广绿色修复理念,强化修复过程二次污染防控。积极探索“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到2025年,完成20个污染地块土壤修复或风险管控。(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强化风险管控与修复活动监管。探索建立污染土壤转运联单制度,防止转运污染土壤非法处置。严控农药类等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异味等二次污染。针对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的地块,强化后期管理。严格管控修复效果评估,确保实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目标。(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加强从业单位和个人信用管理。依法将从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执业情况和违法行为记入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鼓励社会选择水平高、信用好的单位,推动从业单位提高水平和能力。(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b]专栏1 土壤污染防治领域重大工程(一)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污染源头排查整治。有序推进全省九个市州及贵安新区铅锌矿、汞矿、锑矿、钼镍矿、锰矿、煤矿、硫铁矿等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及河道底泥排查,对区域位置敏感、环境风险高的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及河道底泥进行风险管控或整治。(二)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对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市、铜仁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18个县(市、区)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途径识别和污染源头追溯,查明污染成因。(三)污染源治理。以遵义市、毕节市、铜仁市、黔东南州为重点,围绕铅锌冶炼(铅蓄电池)、含汞试剂生产及汞冶炼、电镀等行业企业实施一批在产企业绿色生产和提标改造工程,防范新增土壤污染。(四)农用地安全利用。选择毕节市、铜仁市、黔西南州等地一批受污染面积较大的县(市、区)开展受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示范;开展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修复利用面积累计不少于50万亩,其中联合攻关区示范面积不少于0.8万亩,集中推进区示范面积不少于19万亩。(五)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与修复。在铜仁市等地开展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试点;开展100个疑似污染地块、高风险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或风险评估,实施20个污染地块土壤修复或风险管控工程。(六)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以砷等重金属元素为重点,开展贵阳市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试点。[b](二)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1.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制定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方案。查明贵阳市扁井及遵义市汇川区高坪街道大桥村、汇川区高桥街道玻璃厂3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污染来源,制定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方案,明确防治措施及完成时限。(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理。率先在遵义市、安顺市、黔南州等市(州)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实施地下水环境分区管理、分级防治,明确环境准入、隐患排查、风险管控、修复等差别化环境管理要求。(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研究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推动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加强防渗、地下水环境监测、执法检查。(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建设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推进遵义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以地下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生态环境管理、地表—地下污染协同防治为抓手,探索创新地下水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打造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样板。(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2.加强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与修复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开展“一企一库”“两场两区”(即化学品生产企业、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采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到2023年底,完成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黔南州等地7个化工集聚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到2025年,完成一批其他污染源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地下水防渗和监测措施。督促“一企一库”“两场两区”采取防渗漏措施,按要求建设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开展地下水环境自行监测。指导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优先开展地下水污染渗漏排查,针对存在问题的设施,采取污染防渗改造措施。市(州)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周边地下水环境监测。(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针对存在地下水污染的化工产业等工业集聚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阻止污染扩散,加强后期环境监管。试点开展废弃矿井、金矿堆浸地下水污染防治及风险管控。(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探索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或修复方案等,应依法包括地下水相关内容,存在地下水污染的,要统筹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开展历史遗留煤矿酸性废水、有色金属采选矿区矿井涌水排查,探索煤矿酸性废水、矿井涌水治理技术模式。(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3.强化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范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强化县级及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设立标志,进行规范化建设。针对水质超标的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分析超标原因,因地制宜采取整治措施,确保水源地环境安全。(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保护。开展城镇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补给区及供水单位周边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推进县级及以上城市浅层地下水型饮用水重要水源补给区划定,加强补给区地下水环境管理。(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防范傍河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推进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加强河道水质管理,减少受污染河段侧渗和垂直补给对地下水污染,确保傍河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b]专栏2 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重大工程(一)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工程。完成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黔南州等地7个化工集聚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开展历史遗留煤矿酸性废水、有色金属矿采选区矿井涌水摸排调查。(二)遵义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完成遵义市习水县等14个县(市、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与重点区划分,评估地下水环境状况、环境及健康风险,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体系,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措施。(三)地下水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鱼洞河、坝辉河等一批历史遗留煤矿酸性废水、锑矿采选区矿井涌水等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程。[b](三)深化农业农村环境治理1.加强种植业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聚焦赤水河、乌江流域重点区域,明确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路径和措施。在主要粮油作物上实施精准施肥,分作物制定化肥施用限量标准和减量方案,制定水稻、玉米、油菜等氮肥推荐定额用量,依法落实化肥使用总量控制。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氮、磷、钾配比,逐步实现在粮食主产区及果菜茶等经济作物优势区全覆盖。改进施肥方式,推广应用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措施,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积极推广缓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拓宽畜禽粪肥、秸秆和种植绿肥的还田渠道,在更大范围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培育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鼓励以循环利用与生态净化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种植业污染,农企合作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科学用药,推广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推进精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效率。2025年,全省化肥农药施用量稳中有降,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供销合作社按职责分工负责)提升秸秆农膜回收利用水平。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化利用主体,提升秸秆离田收储、运输和供应能力,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台账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严格落实农膜管理制度,健全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全链条管理体系;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发展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探索推广环境友好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农膜回收率保持在85%以上。(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供销合作社按职责分工负责)2.着力推进养殖业污染防治编制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按照“统筹考虑、一体推进、源头预防”原则,将畜禽污染防治纳入省畜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2022年率先组织开阳、播州、习水、七星关、威宁、思南和松桃7个畜牧大县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以贵阳市为试点,逐步推进市(州)和其他县(市、区、特区)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健全畜禽养殖场(户)粪污收集贮存配套设施,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创新粪肥还田组织方式,加快建设田间粪肥施用设施,鼓励采用覆土施肥等施肥方式。促进粪肥科学适量施用,推动开展粪肥还田安全检测。培育壮大一批粪肥收运和田间施用社会化服务主体。推进15个国家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示范县建设,重点支持养殖大县、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选择基础条件好、地方政府积极性高的县(市、区),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地还田,实现示范县域内“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到2025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监管。落实畜禽规模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及排污许可制度,依法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管理。推动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备视频监控设施,防止粪污偷运偷排。推动设有排污口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定期开展自行监测。依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增殖渔业、稻渔综合种养等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鼓励采取进排水改造、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等技术措施开展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区域和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推进养殖尾水节水减排。深入实施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尾水治理、水产养殖用药减量、水产种业提升“四大行动”,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水产养殖尾水监测,规范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排污口设置。以赤水河流域、乌江流域等区域为重点,依法加大环境监管执法检查力度。(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3.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指导以乌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黔南州贵定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优化完善监测点位,开展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加强汛期等重点时段水质监测;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污染负荷评估,确定监管重点地区和重要时段,编制优先治理区域清单;实施治理工程,分区分类建立适宜管理模式和技术体系;开展治理绩效评估。(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4.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明确整治重点。建立全省农村黑臭水体监管清单,优先整治纳入国家监管、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稳步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进一步核实黑臭水体排查结果,对新发现的黑臭水体及时纳入监管清单,加强动态管理。到2025年,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率达100%。(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系统开展整治。针对黑臭水体问题成因,以控源截污为根本,综合采取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与生活污水、垃圾、种植、养殖等污染统筹治理,确保治理成效。对垃圾坑、粪污塘、废弃鱼塘等淤积严重的水体进行底泥污染调查评估,采取必要的清淤疏浚措施。对清淤产生的底泥,经无害化处理后,可通过绿化等方式合理利用,禁止随意倾倒。根据水体的集雨、调蓄、纳污、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科学选择生态修复措施。对于滞流、缓流水体,采取必要的水系连通和人工增氧等措施。(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长治久清”。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压实责任,实现水体有效治理和管护。对已完成整治的农村黑臭水体,开展效果评估,确保达到水质指标和村民满意度要求。严禁表面治理和虚假治理,禁止简单采用冲污稀释、一填了之等“治标不治本”做法。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结果和整治进展向社会公开公示,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对排查结果、整治情况监督举报。(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乡村振兴局按职责分工负责)5.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积极稳妥推进治理。以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等突出问题为重点,提高农村环境整治成效和覆盖水平。加强城乡统筹治理,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规划、建设和运行,与供水、改厕、水体整治等一体推进,有效衔接。聚焦赤水河流域、乌江流域等水环境敏感区域流域,重点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中心村、城乡接合部、旅游风景区,加强与传统村落、特色田园乡村示范试点建设等相衔接,因地制宜开展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城镇所在村及周边村,有条件的可以纳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居住较为集中、环境要求高的村庄,集中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人口较少的非敏感区,结合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管控。在满足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大力推进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治理技术,优先选择三格式化粪池+厌氧池或小型人工湿地等无(微)动力生态处理技术。聚焦解决污水乱排乱放问题,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评估。到2025年,全省新增完成200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其中有基础、有条件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左右;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左右;基础较弱、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新提升。(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乡村振兴局、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已完成水冲厕所改造的地区,目前具备污水收集处理条件的,优先将厕所粪污纳入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暂时无法纳入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应建立厕所粪污收集、贮存、资源化利用体系。计划开展水冲式厕所改造的地区,鼓励将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暂时无法同步建设的,预留后续污水治理空间。(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6.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按照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多措并举宣传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垃圾分类体系,引导村民分类投放,实现源头减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推进现有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资源再回收利用网络的衔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乡村振兴局、省生态环境厅、省供销合作社按职责分工负责)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县、乡镇、村三级设施建设和服务,合理选择收运处置模式。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构建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督,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乡村振兴局、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7.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完成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规范设立保护区标志,必要时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实施饮用水水源、供水单位供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状况监测评估,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向社会公开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b]专栏3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领域重大工程(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施200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二)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实施织金县阿弓镇狗场村、平坝区羊昌乡稻香村、清镇市卫城镇南门村、花溪区石板镇盖冗村、花溪区高坡乡新安村、惠水县摆金镇关山村等56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实施15个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进一步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四)贵定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工程。开展贵定县农业面源调查、监测及负荷评估,为贵州山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提供示范。[b](四)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1.完善法规标准推进《贵州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立法工作。制修订《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技术指南》《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省生态环境厅、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健全监测网络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优化调整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定期开展国控网络和省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持续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至少完成一轮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监测。探索开展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建成48个点位的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网络。对218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和152个省级监测点位开展监测。组织开展12个特色村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加强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加强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排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污口、水产养殖集中区养殖尾水等监测。(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3.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依法开展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非法倾倒或填埋,以及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逃避监管的方式向地下排放污染物等行为,对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按要求开展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损害调查评估。组织开展监管执法工作培训,提升执法水平。(省生态环境厅负责)4.强化科技支撑优化整合科技计划,支持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相关技术研发。开展高背景农用地土壤中镉等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及向农产品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推进铅、汞、镉、砷污染土壤安全利用、风险管控和修复共性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及应用。积极探索适宜我省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模式,围绕鱼洞河废弃煤矿酸性水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松桃“两井四库”锰矿渣场渗漏废水等地下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探查、酸性水生成速率控制、生物处理工艺和污染协同防治技术研究和开发利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和喀斯特地区农村分散式污水无动力处理关键技术研发。推进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本规划的主体,市(州)制定并公布本行政区域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确定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县(市、区、特区)将土壤、地下水和农村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建立部门协同推进机制,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一岗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强化政策支持落实生态环境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作用,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通过地方政府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持续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生物防治等相关工作,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紧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预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积极推动将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用电纳入农业生产用电范畴。(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壤日、全国土地日、贵州生态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宣传普及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采用培训班、现场会、视频会等形式,强化宣传培训。推进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党政机关、学校、工厂、社区、农村等环境宣传培训工作,大力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保护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四)强化效果评估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相关部门围绕本规划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在2023年、2025年底,分别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b]

  • 【新政早知道】环保两大规划正式出台 7000亿投资蓝图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和《“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两大规划拟定的共计近7000亿元的投资蓝图以及各产业年均近30%的增长率,更引业界关注。  业内分析指出,从规划内容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两大产业投资重点在于打通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拉动全产业链的需求快速增长。此外,除设备供应及工程服务相关公司将迎来预期中的利好外,污泥处理、再生水利用、餐厨垃圾处理等细分市场领域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 实验室的布局规划

    我们新工厂建成,内部准备装修,现在需要对实验室进行一些规划。我们目前一个大实验室长46m,宽14m。小实验室长18M.宽12m。请问大家怎么规划合理。我打算分为功能、化学、制样、样品存放、办公室等等。请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设备的占地面积大概300㎡(不算存放后的间隔)。目前化学类设备还在采购。所以这些都是物理破坏型设备。

  • 【我们不一YOUNG】关于《条例》中法定规划如何理解的回复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一条提到“建设项目类型及其选址、布局、规模等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的环评文件应不予批准。针对这句话,特提出两点疑问,一是:《条例》中的“相关法定规划”应如何理解?是否包括环境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行业主管部门的专项规划等。,二是:对于不在城市总体规划范围的城市郊区,建设企业时是否还需要提供“相关法定规划” 证明材料?回复: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中涉及的“相关法定规划”,是指依法依规编制的有关规划,包括您提出的“环境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行业主管部门的专项规划”等规划。对于环境功能区规划,建设企业还需满足环境功能区对应的环境管控要求。关于项目位于不在城市总体规划范围的城市郊区,是否还需提供“相关规划”的证明材料,也应根据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分析与其相关的法定规划的相符性。

  • 绿色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幸也?不幸?

    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占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其中制造业及其产品的能耗约占全国能耗的2/3。这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各地埋下的环境地雷连续爆发,且范围越来越广,毒害已经从环境端延伸到食品、药品!这形势已经是人人自危!提出绿色制造科技专项规划一方面说明国家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专项对待,幸也?但另一方面,说明现在绿色技术还非常贫乏,需要专门立项发展,至少暂时还将继续生活“环境恐怖”中,不幸?

  • 实验室规划9个重点

    目前 ,我国还没有国家标准对实验室硬件建设进行规范和要求 ,现代化实验室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空白,本文主要涉及到[b]实验室规划[/b]设计与装备配置的关注要点。[b]实验室规划[/b]设计和装备配置是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验室建设成功的基础。如何前期准备?如何规划设计?科学实验室水平的不断发展 ,对实验室的功能性和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精尖的的实验仪器要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必须借助于匹配的实验室配套装备。随着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等体系的推广宣贯,以安全性、人性化、高科技为特征的现代化科学实验室新概念正逐步形成 。实验室前期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缜密而细致的前期规划是[b]实验室建设[/b]成败的关键。在进行[b]实验室规划[/b]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目标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包括实验室的性质、目的、任务、依据和规模,确定实验室功能和仪器设备选型等。[color=#ff0000][b]实验室设备[/b][/color]仪器的选型是实验室前期准备的落脚点,也是实验室整体规划的基础。其中大型仪器设备的选型直接关系到水、电、通风、气路等相关设施的布置,普通仪器设备的配置与实验室的区域划分关系密切。通常的做法是: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检测规范,确定仪器设备的基本需求,参照同行业的已有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仪器设备的选型。实验室规划中不可忽视的9大点! [color=#0000ff][b]实验室规划[/b][/color]设计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平面布置、给排水、电路、气路、通风、安全通道、吊顶、地面、墙面等。规划设计需在实验室土建和装饰阶段落实。1.平面布置图 确定实验室整体平面布置图,明确实验室布局。[color=#ff0000][b]实验室建设[/b][/color]要求与办公区域有效隔离,功能区域划分明晰,实验间互不干扰,疏散通道畅通。 在现代化实验研究机构中,实验室通常按物理、一般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来分类,根据需要设置天平室、精密仪器室、高温室、标样室、制水间、洗涤室、预处理室、仓库等。在药品,医学,食品,农林畜牧等领域的实验室中,可靠性高的无菌,无尘环境是必不可缺的。在生物实验室中,一般考虑检查,测试,照相,洗相等数据处理工作流程的特殊要求,通常可在进口处设置洗涤台和干燥台。有使用和易制试剂的实验室必须按照要求设置专用剧度品仓库,需要设置铁门、铁窗、铁柜,设置110联动报警系统。2.给排水 实验室的给水遵循方便就近取用的原则,在必要的地方如洗涤区设置热水系统。排水重点要关注地漏的设置,以及排热水区域对排水管管材的耐高温要求。3.电路 电路设计须考虑整体功率的大小、三相电要求、特殊仪器稳定性的要求。为方便操作和满足安全管理的要求,实验室一般要求设置独立控制开关。 一个正确和良好的接地系统对分析实验室仪器正常、可靠和安全运行是非常必要的。4.气路 供气模式有集中供气和单独供气两种,原则上对于仪器使用的特殊气体配管,应该尽量接近分析仪器。[align=center][img=实验室规划]http://www.szznlab.com/uploadfile/2017/0628/20170628122046354.jpg[/img][/align]5.通风系统 通风是[color=#ff0000][b]实验室设计[/b][/color]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使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吸人或咽人一些有毒的、可致病的或毒性不明的化学物质和有机体、实验室中应有良好的通风 。 实验室的通风方式有两种,即局部排风和全室通风。局部排风是在有害物产生后产即就近排出,这种方式能以较少的风量排走大量的有害物,节能有效,是改善现在实验室条件可行和经济的方法, 也是适应现代化实验室通风建设的最好的方式,被广泛采用。对于有些实验不能使 用局部排风,或者局部排风满足不了要求时,应该采用全室通风。专业性通风系统如无菌系统的通风系统必须是自成体 系的。通风系统的关注焦点是进出风口位置的确定和风口的预埋。6.安全通道 [b]实验室规划设计[/b]中不能忽视对安全通道的,特别是[b]实验室设计[/b]室内中的安全距离设计。(1) 安全门:作为疏散通道。门宽900 1500mm,其中单门一般为 900 film,双门有1200、1400、1500 rain等。(2) 安全距离 :对于主通道来说,若两个实验台双面操作,距离应≥1500 mm ;单面操作≥1200mm ;有排毒柜的话,距离应≥1500 inm ,且特别注意排毒柜不能放置在靠近门口的位置。(3) 通道距离 :一般建筑内部的消防通道最小宽度是1200 nlln,而实验室则不同,最少应留1500 mnl宽。7.吊顶 吊顶的高度一般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专业性特别强的如无菌系统等对吊顶的高度有具体要求,必须关注。同时在吊顶施工过程中也应与通风系统的设施同步考虑。8.地面 要针对不同实验室采用不同地面,不能在实验室内使用大理石地面。现在最常用的是PVC地面和还氧树脂地面两种,也有的用瓷砖。地面除了要注意类型外,还要注意上下水管道的位置等。9.墙面 包括柱体的位置、窗台高、踢脚板的宽度等都要确定清楚。 确定实验室装备的规格和选型 实验室装备配置是在[b]实验室规划设计[/b]的基础上确定实验室装备的规格和选型。实验室装备是从家具行业细分出来的新兴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趋于规范化和专业化。实验室装备配置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台的布局模式、结构尺寸、台面选择、通风柜选型、实验用柜选型、安全设施配备等。

  • 生物产业规划月底将出 生物医药将激活

    由发改委主导起草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有望在本月底出台。《规划》将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七大领域。分析认为,《规划》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A股生物产业相关个股提供了上涨的契机。生物产业规划有望月底出台据悉,由发改委主导起草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终于进入公布倒计时,有望在本月底出台。《规划》将重点关注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七大领域,生物医药是产业链的重中之重。此消息也得到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青的证实,他近日透露,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在数月前已经送审国务院,基本上已经获批,“最近补充过一些名词解释的资料,其他没任何问题。如果没什么意外,11月就将公布。”此外,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和卫生部等多部门都制定了配套扶持政策。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的发展需求更加迫切,必须加快开发新药、新医疗装备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健康需求,重点打造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一批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官方数据也显示,“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产值从6000亿元升至16000亿元,年均增速21.6%。预计到2015年,全国生物产业产值将超过4万亿元,2020年达到10万亿元以上。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给生物产业的定调是,在新兴行业发展目标上,生物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并列,明确提出规模年均增长要保持在20%以上。生物医药成七领域之首记者了解到,《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关注的七大领域中,生物医药是重点领域。《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末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其中仅医药产业总产值就高达3.6万亿。据业内专家介绍,关于生物医药方面的发展,未来5年将主要强调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等创新型药物品种。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俞雄介绍,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将有5家医药企业进入世界医药百强的行列。另外,在《规划》中,生物育种也将上升至重要位置。据发改委专家透露,未来5年,在生物制造方面,生物基因产品占石化产品的比重将达到10%以上;在生物农业方面,培育动植物新品种200个;在生物能源方面,非粮原料能源占比上升。而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发展生物医药。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三年,北京市每年将投入不低于5亿元支持生物医药领域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到“十二五”末,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将达1800亿元。

  • 研发实验室规划

    研发实验室规划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81411_581302_3073762_3.png 最近公司需要建新的研发实验室,主要用于分子体外诊断试剂的开发和分子生物学的外包实验,目前功能区规划情况如图。 第一次参与实验室建设,还望给位前辈指教。此外,小弟在功能区规划的过程中还有2个问题不明: 1.标准PCR实验室中的样品制备区的功能是核酸(DNA和RNA)的提取和反应体系制备。但DNA和RNA的提取在普通分子实验室中往往容易互相干扰,为什么在标准PCR实验室的样品制备区不进一步分为DNA制备区和RNA制备区呢? 2.在已经有标准PCR实验室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P2实验室(其中也包含血清的核酸纯化),功能上是否冗余?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11.gif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