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振东制药

仪器信息网振东制药专题为您整合振东制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振东制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振东制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振东制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振东制药话题讨论。

振东制药相关的资讯

  •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在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上欢迎您!
    第51届(2016年春季)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定于2016年4月20日至4月23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BT--2001干法粒度仪和BT--1001智能粉体特性测试仪将在本次会议上展出,欢迎新老客户光临展位。我们将以先进的技术、优惠的价格与您合作!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著名的粒度测试技术研发基地和专业的粒度仪器制造商,百特自十年前建立研发中心,致力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技术合作,取得了多项国内首创和世界首创技术成果,如世界首创的双镜头技术激光粒度仪,具有很宽的测量范围和很高的准确性,使百特激光粒度仪的技术性能一跃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一键式操作技术使复杂的粒度测试工作简化为点击一下鼠标,其余操作全部由电脑自动完成;独特的自动进水系统能将水桶里的水自动吸到循环分散系统中,实现自动分散、自动测试、自动清洗;防干烧的超声波分散技术即使在循环池没有水时开机也不会造成损坏;报告单转换技术可以讲测试结果方便地转换到word、Ecxel、PDF、BMP或JPG格式,方便直接发邮件或粘贴到论文中。此外,多语言技术、自动对中技术、液体聚焦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旋转振实密度技术以及一百多项粒度仪器制造专有技术和工艺,构成百特技术框架基本组成。几年来共获得了三十几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9项,软件制作权16项。这些技术成果,是百特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百特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中国粒度测试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证明。 时间:2016年4月20日-23日地点: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展馆:S6馆 16号
  • 冷冻显微镜:制药研究中最酷的技术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冷冻显微镜方法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家、制药研究人员等广泛使用的有效工具,用于检查接近其原生状态的生物结构1。冷冻显微镜能够可视化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物等物质的生物分子结构,是对现有的方法如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NMR)等的有价值的补充。确定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是药物发现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对研究药物靶点非常有意义,也是深入了解疾病机制的重要课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阐述冷冻显微镜技术的使用,包括冷冻光学电子显微镜(cryo-CLEM),冷冻干燥显微镜(FDM),药物研究中的低温保存,以及温度控制显微镜如何使研究人员能够在低温下推进药物发现和开发研究。冷冻光学电子显微镜(Cryo-CLEM)电子显微镜(EM)使用微量材料,具备接近原子的分辨率,可以研究不同功能状态下的分子。冷冻电镜(Cryo-EM)使用极低温度,克服了真空条件下使用电子束测量高含水量生物标本的难题。在20世纪80年代冷冻电镜商业化之前,生物标本是通过化学固定或染色等方法制备的,但这些方法存在保存伪影,会影响图像分辨率。快速冷冻通常用于将样品保持在与自然生理环境相似的冷冻状态,在临床前阶段取得的结果必须在临床研究中可复制,这在药物研究中尤其重要。Cryo-CLEM结合低温荧光技术和冷冻电镜技术,提高了活检细胞内生物、化学和遗传过程的灵敏度。Cryo-CLEM能够对冷冻固定样品中的分子或分子组件(如细胞内膜、DNA或细胞结构元件)进行直接荧光标记和靶向,精确定位区域,以便后续使用EM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为了使生物样品与EM中发现的真空条件兼容并保存结构细节,样品被嵌入玻璃状的冰中,需要保持在-140°C以下。必须避免与空气中水分接触,因为一旦接触会形成冰晶并污染样品。在低温条件下,荧光信号的结构细节被保留,光漂白显著减少。冷冻光学电子显微镜技术的进步体现在它包含了创新的冷冻荧光级,如Linkam CMS196,它能够自动获取整个电镜网格的高分辨率荧光图。这也用于样品导航,并将cryo-CLEM的案例情况与EM或与x射线显微镜等其他技术相关联。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使用荧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低温软x射线断层扫描(cryo-SXT),可以观察到抗癌药物顺铂在极低浓度下的有效性,确定产生效果所需的最低剂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毒性2。该小组在荧光显微镜上对低温冷冻的细胞样本进行成像,使用CMS196冷冻荧光台在液氮温度下将它们玻璃化,然后使用cryo-SXT对样本进行分析,这使得在纳米尺度上进行3D研究成为可能。得益于现有的低温成像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三甲碱(研究的两种佐剂之一)促进了顺铂在较低剂量下的有效治疗,这可能为化疗治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减少了对患者的副作用。冻干显微镜许多药物生产为冻干或冻干配方,以增加稳定性和延长保质期。药物开发人员必须为新的药物化合物创建一个优化的冷冻干燥过程,这可能是一项复杂而昂贵的工作。为了简化流程和开发更高效的冷冻干燥循环,了解三个主要冷冻干燥步骤的温度和压力要求是很重要的。使用冷冻干燥显微镜(FDM),研究人员可以直接可视化每个步骤,并确定药物产品在不同热条件下的行为。FDM包括一个专用的光学显微镜和一个专用的热工作台,它可以准确地控制样品的温度和压力,并允许实时进行热测量。冷冻干燥的一个关键参数是塌陷温度(Tc),即产品失去结构完整性并导致加工缺陷的温度。FDM使药物开发人员能够密切监测样品并快速有效地调整冷冻干燥方案。英国国家生物标准与控制研究所(NIBSC)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利用先进的FDM技术研究冷冻干燥药物的复杂性。该小组由Paul Matejtschuk博士领导,正专注于研究优化冻干脂质体药物的配方。由于冻干脂质体药物物理和化学性质不稳定,这对开发提出了挑战。Matejtschuk博士和他的团队使用安装在光学显微镜上的专用冷冻台(FDCS196, Linkam科学仪器)(图1),通过估计冻结、塌陷和融化温度,预测脂质体-冷冻保护剂混合物的理想的冷冻干燥条件3。图1:NIBSC实验室的仪器配置。Linkam FDCS196冷冻干燥冷冻台,T94控制器和液氮泵,真空泵,奥林巴斯BX51光学显微镜。图像显示FDM系统的旧版本图2: Linkam FDCS196冻干显微镜系统的最新版本这样的实验对于继续努力开发快速、可转移和可扩展的冷冻干燥方法来稳定脂质体等药物化合物至关重要。低温贮藏储存用于研究的生物标本有赖于有效的保存技术,以保持细胞的物理和生物完整性。冷冻或冷冻样品可能会导致冰晶的积聚,导致终端细胞损伤。冷冻保护剂是在冷冻过程中通过降低水的熔点来防止细胞损伤的重要物质。许多生物,如极地昆虫、鱼类和两栖动物,会产生自己的冷冻保护剂或防冻化合物。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这些化合物,以开发新的冷冻保护剂来保存研究用的细胞。例如,由Matthew Gibson博士领导的英国华威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防冻剂(糖)蛋白(AFP),目的是开发新的合成AFP模拟化合物。该实验室使用低温生物学工作台(BCS196,Linkam Scientific Instruments)来测量细胞中的冰晶生长,依靠该仪器的温度控制能力来观察AFP。Gibson博士研究了使用金纳米颗粒作为探针来测量冰再结晶抑制活性现象,使用低温生物学工作台来改变温度,并开发出一种高通量方法来筛选类似AFP具有结构特征的材料。4诸如此类的发现为开发新型冷冻保护剂提供了潜力,这种保护剂可以防止冷冻保存细胞中冰的生长,从而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因此在生物医学和药学研究中具有潜在用途。未来药物研究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强调了目前已有的各种冷冻显微镜方法的选择,这些方法有助于推进药物研究。Cryo-CLEM结合了cryo-EM和低温荧光的力量,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它的成功依赖于专用冷冻工作台的发展,从而促进了Cryo-CLEM工作流程。这种工作台能够在液氮温度下保持玻璃化样品,使它们在从荧光显微镜移动到冷冻电镜成像时保持无污染。其他专用的冷冻台可与广泛的显微镜技术兼容,如FDM,可在成像过程中精确控制样品的温度,低至-196°C。这些创新为制药研究人员新疗法和生产工艺评估,以及生物样本保存以供未来研究等大量应用提供了工具。 作者:Linkam Scientific Instruments销售及市场部经理Clara Ko参考文献:1. Booy, F. and Orlova, E.V. Cryomicroscopy, in: Chemical Biology: Applications and Techniques (eds Larijani, B., Rosser, C.A., and Woscholski, R.) 2007.2. Gil, S., Solano, E., Martinez-Trucharte, F., et al. Multiparametric analysis of the3. effectiveness of cisplatin on cutaneous squamous carcinoma cells using two different types of adjuvants. PLoS ONE. 2020 15(3): e0230022.4. Hussain M.T., Forbes N., Perrie Y., Malik K.P., Duru C. and Matejtschuk P. Freeze-drying cycle optimization for the rapid preservation of protein-loaded liposomal formul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573, 2020 118722.5. Mitchell, D. E., Congdon, T., Rodger, A., and Gibson, M. I. Gold Nanoparticle Aggregation as a Probe of Antifreeze (Glyco) Protein-Inspired Ice Recrystallization Inhib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New IRI Active Macromolecules. Scientific Reports, 2015 5: 15716.
  • 三星与默沙东合作开发生物仿制药
    本报讯 据悉,三星旗下生物制药公司三星Bioepis将与默沙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多个生物仿制药。根据协议,三星Bioepis将负责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过程开发和制造、临床试验和注册,而默沙东将负责商业化。   未来几年,数十个品牌生物药将失去专利保护,从而让出市场独占权,不少企业瞄准了市场机遇,纷纷涉足生物仿制药领域,甚至不少非制药企业也参与进来。   三星Bioepis将收到默沙东公司的预付款、产品供应收入。但是,进一步的财务条款尚未披露。   近年来,诺华、默沙东、礼来、辉瑞、葛兰素史克、拜耳等跨国制药巨头都在积极备战生物仿制药。
  • 3月北京冻干研讨会-生物制药医疗行业
    2023年专家级冻干研讨会,将于3月24日在北京举行。诚邀全国CDMO、CRO、制药企业、医疗企业、生物基因工程、科研领域专家、学者、资深研发人员及生产人员莅临参加。研讨会主题:冻干技术在生命科学应用领域的深入研讨研讨会主要内容:发布冻干在生物制药(脂质体药物、预充针、mRNA疫苗、蛋白药物、偶联药物)及IVD试剂等方面最新应用开发技术。涵盖医药领域冻干技术开发难点及对应解决措施。研讨会特色:以应用领域冻干技术开发专题进行冻干相关新技术分析。参会理由:丰富的行业冻干设计经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博医康冻干工艺研究中心专家叶明徽先生与冻干工艺研究中心陈宥霖主任奉献精彩纷呈的技术分享。参会单位均获赠价值八千元的冻干溶液配方开发服务包。会议内容预告:1、 以实战为主、理论为辅,偏向实际案例。2、 冻干开发常见问题解析,包括保护剂开发、工艺设计、质量控制。3、 配方筛选机制:单因素法和多因素法的科学设计如何展开。4、 冻干实例专场-冻干全自动产线设计与开发。参会费用:3000元/人。   时间:2023年3月24号 会议地点:怡程酒店(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五环东区店) 联系单位:中斯立孚(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会议日程如下:会议安排3月24日8:55-9:00会议致辞9:00-10:00冻干剂型研发实战培训第一章冻干剂型设计及指标制定上报告人:叶明徽10:00-10:10中场休息10:10-11:10冻干剂型研发实战培训第一章冻干剂型设计及指标制定下报告人:叶明徽11:10-11:20中场休息11:20-12:00冻干剂型研发实战培训第二章冻干相关研发设备选择报告人:陈宥霖12:00-13:00中午休息时间13:00-14:00冻干剂型研发实战培训第三章冻干剂型配方开发报告人:陈宥霖14:00-14:10中场休息14:10-15:10冻干剂型研发实战培训 冻干实验设计及验证 报告人:陈宥霖15:10-15:20中场休息15:20-16:20冻干全自动产线设计与开发报告人:杨开瑞16:20-16:30中场休息16:30-17:00现场答疑17:00会议结束
  • 用于冻干生物制药化合物的外观和结构评估的颗粒表征解决方案
    冻干产品在制药和生物制药行业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和生产工艺生产最终的药品,这种药品保质期长、稳定性强,减少了对运输和储存的限制。最近有报道称,现在40%以上的制药行业的研发和收入涉及生物制药。接近60%的生物制药(如酶、蛋白质和单克隆抗体)需要冻干以制成稳定的可以随时食用的剂型。麦克仪器TriStar® II全自动比表面积分析仪、AutoPore® IV全自动压汞仪、AccuPyc® II 1340全自动真密度/开闭孔率分析仪是确定生物制药冻干滤饼完整性的必要工具。 冻干滤饼的结构,包括密度、总孔体积、孔径大小和表面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如冻结温度、初级干燥温度或次级干燥温度都会影响冻干滤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三个被推荐或公布的最常测试的参数为外观、热性质和表面积。BET比表面积测量、压汞法和气体密度法为测量冻干产品提供了可见的、量化的解决方案。 通过气体吸附分析技术得到的BET表面积可用于确定优化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的收缩率、塌陷和冷冻/干燥速率这些指标。冻干滤饼的内部结构可评估初级或者次级干燥过程中冻结速度、搁板温度或者压力设置等工艺条件。据文献显示,以蛋白质为基础的药品的物理化学活性和长期的稳定性与冰晶结构以及他们对表面积的影响有关。比表面积数据通过呈现固相的形态提供了滤饼结构和重组的重要信息。 压汞法可提供滤饼的内部结构信息。总孔体积和孔径分布与滤饼完整性和重组特性直接相关。孔径与表面积数据的相关性可以量化冷冻干燥过程中滤饼的收缩量,并确定最终干燥滤饼的孔隙大小。 TriStar II是基于成熟的静态气体吸附技术。这是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三站分析仪,能够提高质量控制分析速度和效率,同时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和可进行数据处理的特点,满足大部分生产和研发需求。TriStar II可提供BET比表面数据,帮助预测冷冻干燥变化的影响以及加强过程控制措施,以防止滤饼塌陷。 麦克仪器AutoPore IV压汞仪利用汞浸入法来测定总孔体积、孔径分布、孔隙率、密度和密实度/压缩率。该仪器可收集极高分辨率的数据。它可以配备两个低压站和一个高压站或四个低压站和两个高压站以提高样品测试量。 AccuPyc II是一种高速、高精度的气体置换密度分析仪,可用于粉末、固体、泥浆的体积和密度测量。氦气测密度是测量真密度最可靠的技术之一。
  • 制药公司CEO当选沃特世新任董事会成员
    p   仪器信息网讯 沃特世6月22日宣布,爱尔兰医药巨头Shire公司首席执行官Flemming Ornskov博士当选为沃特世公司新任董事会成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cff1963e-375c-428a-a313-b9256c0cdf87.jpg" title=" AAEAAQAAAAAAAA1AAAAAJDhiYmE2ODE5LTBiODQtNGFhOS1iZmQ0LTViYjBmYTYwZWQ0OA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Flemming Ornskov /strong /p p   沃特世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J. O& #39 Connell表示:“我们荣幸地欢迎Flemming Ornskov加入沃特世董事会。 Flemming在生物制药行业拥有丰富的全球领导经验,将为沃特世未来的战略发展创造巨大价值。” /p p   Flemming Ornskov于2013年1月2日被任命为董事会成员,2013年4月30日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之前是首席执行官指定人。他给董事会带来了经营和医疗知识以及制药业的丰富国际、战略和经营经验。 /p p   2010至2012年,Flemming 担任拜耳General and Speciality Medicine的首席营销官和战略营销全球主管 2008至2010年,担任Bausch & amp Lomb, Inc.的药物和非处方药全球总裁 2006年至2008年,先后担任Life-Cycle Pharma A/S的主席、总裁和首席执行官,2005至2006年,担任Ikaria, Inc.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 /p p   制药职业生涯早期,Flemming 曾就职于默克公司(Merck & amp Co., Inc.)和诺华制药(Novartis AG),在医院和医学院有辉煌的历史。Flemming 还曾任Evotec AG的非执行主席和PCI Biotech Holding ASA的非执行董事。 /p p   他在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获得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获得公共卫生硕士学位。 /p
  • 诊断试剂和制药领域的LyoBead技术:Why, How, What?
    生物制剂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需要特定的储存条件才能长期保持其生物活性。试剂脱水处理降低了温度敏感性,驱动冻干珠技术在诊断试剂和制药领域不断发展。 最近,英国Biopharma Group技术业务经理Mattia Cassanelli博士在网络研讨会上介绍了LyoBead技术在诊断和制药领域的应用,并介绍了冻干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什么是LyoBeads?冻干珠(LyoBeads)是定制化的冻干球体,每单位冻干珠含有特定含量的物料。 在制药和诊断行业中最常见的是PCR预混试剂冻干珠,其能够在室温下长期存储。也被用于微流体、药物输送和细菌的冻干,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2、为什么使用LyoBeads?冻干珠的主要好处是便于使用。开发一种配方,可在不同的温度或不同的容器中进行多种应用,减少研发投资。冻干珠性质稳定,可以在冻干机上高量生产,包装前可散装存储。在冻干后,球形的冻干珠表面积*化,复水时间也可以缩短。3、LyoBeads在研发中的应用在对冻干珠的配方进行筛选时,有三个主要测试阶段:相容性、初筛选和复筛选。作为相容性步骤的一部分,根据经验和初始热分析结果,建议选择多达30种辅料。然后对这些赋形剂进行测试,以检查其在液体状态下的相容性,确保不会发生干扰。从这些最初的测试中,选出一些有希望的候选液体配方进行冻干。所有候选配方都使用相同的冷冻干燥循环处理。样品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比较。对最优的干燥产品进行表征。在某些情况下,统计分析方法(实验设计DoE)可扩展配方候选列表,以确定基于特定参数的*配方,如活性药物成分(AP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冻干珠的机械性能和冻干后的产品活性。遵从法规定义设计空间,确定每个批次的*冻干条件。研发出LyoBead配方,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4、案例研究诊断试剂-PCR技术本研究旨在延长已开发的COVID-19检测PCR检测的液体制剂的保质期。试剂需要在室温下以高通量(96孔格式)储存,并且其反应质量不受影响。此外,还需要考虑在短时间内提高产量。使用冷冻干燥显微镜对液体制剂进行热分析,逐渐升高温度,直观地确定塌陷点。使用Lyotherm(BioPharma Group)的进一步分析,结合电阻抗和差热分析(DTA),确定配方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基于以上热分析结果,将酶、缓冲液、引物、探针等一起配置冻干珠溶液配方,并采用相容性、初筛、复筛的方式确定*配方成分。目测评估珠粒的形态和精致度,随后通过改进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一步表征产物的热性能。为了了解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的表现,需评估吸湿性及机械稳定性。 图1:研发-PCR冻干珠动态水分吸附(DVS)测量样品在给定温度下吸附水分的情况,并将指示产品在特点情况下可以储存多长时间。冻干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会受到机械应力。使用MicroPress (Biopharma Group)对冻干蛋糕施加控制压力,可以测量冻干珠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承受的应变百分比。用曲线上的断点来形象地说明这一点,这些断点表明产品是易碎的。 图2:研发-LyoBeads的机械性能然后评估最稳健的产品复水性。冷冻干燥的产品可以更快更容易地复水,因为冻干过程会留下微小的孔隙。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查这些孔的大小、分布和连通。总之,根据上述研究,测试并比较了几个用于COVID19 PCR检测的候选物。在确定了主要候选产品并优化了循环条件后,对几个批次进行了验证,确认了可用于商业用途的*冻干珠产品。生物制品-细菌疫苗在这项研究中,目标是开发一种含有灭活的革兰氏阴性菌的口服疫苗的合适制剂,该制剂长期稳定并可快速复水。对不同形式和方法的研究表明,冻干珠是理想选择。该研究还为技术转让和新的生产线提供了支持。研究表明,快速冷冻冻干珠不会破坏细菌,是制作冻干珠的首选方法。在*次筛选循环之后,相容性测试和后处理分析确定了合适的冻干保护剂。BioPharma协助将该技术转移到客户所在地,并帮助在现场创建高效运行流程。药品.口服片剂口服片剂在放入包装之前需要研磨和压片。在本研究中,目标是试验使用冻干珠制备口服给药的药物产品。冻干珠的设计不需要研磨和压片,这在技术上和商业上都是有益的。分析和优化冻干珠需要DOE方法来*化参数。该方法使用前面描述的几种技术分析API的活性、溶解速度、冷冻状态下的热稳定性和干燥球体的机械性能。 通过计算残留水分含量和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分析,确定了冻干机出样最合适的时间。这些研究确保了冻干珠的高效生产的发展,与研磨和压片产品相比,冻干珠吸收更少的水分,并且生产更快、更经济。营养品-益生菌本案例研究是关于口服益生菌的。*的配方需要数以百万计的益生菌在加工后保持活力。长保存期和短复溶时间也是基本目标。冻干珠是*形式,但这些2mm的珠子不是快速冷冻的,而是在含有钙离子的缓冲液中由藻酸盐形成的聚合物。在几个冷冻干燥循环的相容性研究中,确定了合适的冷冻或冻干保护剂和*冷冻速率。在冷冻干燥显微镜上观察冻干珠的任何物理结块或形状损失。改变冷冻干燥循环中的压力和温度能够为该产品创造适当的设计空间。 图3:四个循坏,研究合适的设计空间5、结论在制药和诊断领域,冻干珠是制造可长期储存的稳定产品的简单解决方案。一旦生产出来,珠子可以放入任何容器中,以适应不同的产品变化,并且可以在包装前批量储存。然而,有不同的方法来创造这些液珠,需要通过兼容性测试、初筛选和复筛选进行优化。LyoBeads可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上面的案例研究中描述了其中的几个领域。这些珠子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在PCR中,其中在室温下储存的稳定冻干产品可以加速和增加PCR筛选分析的通量。6、问答环节Q:冻干珠生产型冻干机 SP Ultra冻干机是专门针对IVD行业的需求开发的一款机型,占地面积小(0.77m2),冻干面积大(*可达2.13m2)。可选择温度比较法,压力升测试法,皮拉尼与电容压差法等完善的PAT工具来开发、优化冻干工艺及控制整个过程。没有常规生产型冻干机臃肿的体积,恰恰好地满足了IVD企业的生产需要,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好评。 Q:如何确定产品可承受的*压力?MicroPress使用线性执行器轻轻压缩冻干饼,以确定冻干饼的刚度(杨氏模量)和强度(破坏时的*应力)。Q:液氮冷冻冻干珠,与标准的西林瓶灌装冻干相比,在冻干过程中有什么差异? 液氮冷冻冷却速度会快得多,产生非常小的冰晶。可能会增加产品的耐升华性,但考虑到珠子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远高于标准小瓶,整体升华速率仍然会非常快。Q:如何控制LyoBeads的静电?通过使用适当的赋形剂和容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静电问题。
  • 聚焦行业新动态,丹东百特携生物制药主题亮相CPhI & P-MEC China 2020
    2020年12月16日,世界制药原料与机械中国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如期举行。在本次展会上,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携最新技术,为业内各界人士带来了一系列聚焦生物制药行业的解决方案,重点展示了百特激光粒度分析仪(干湿法、纳米粒度、在线测试),颗粒图像分析仪(静态分析、干湿法动态分析),粉体特性分析仪(粉体流动性、振实密度)等产品。近年来,我国制药研发与生产行业发展迅速,日益与国际接轨。国家对制药生产和实验室的监管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医药行业已然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为了新药典要求,丹东百特聚焦行业新动态,不断深耕、探索和创新发展,在此次盛会中向业内各界人士展示了最新研发的BT-90+纳米粒度分析仪,Bettersize2600干湿两用激光粒度分析仪,BT-1600颗粒图像分析仪以及BT-1001智能粉体特性分析仪,就是采用新技术,为制药行业提供新的颗粒表征方案,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展会如火如荼进行期间,丹东百特展台参观者始终不断,咨询百特新产品、新技术,百特技术总监李雪冰博士与销售总监丛丽华女士以及百特的参展团队在现场给予参观者详细的技术解答和产品演示,向他们提供最贴切需求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客户疑虑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百特与业内各界人士的交流与合作。今年,是丹东百特的第25周年。自1995年成立以来,丹东百特始终以用户为中心,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迭代,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进行应用研究,以专业可靠的服务,为生物制药、电池材料、粉末涂料、农药、食品、水泥、陶瓷、磨料等行业提供粒度粒形技术支持与服务。目前,百特用户已经遍及全国34个省市区,还出口到90多个国家,产品以优良的性能、过硬的质量和周到的服务受到广大百特用户的青睐。 未来,丹东百特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持续创新技术,以深厚的技术积淀、科研实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突破,并将革新的技术应用到仪器中,力求为全球客户提供准确、便捷和耐用的仪器!
  • 冻干PAT工具—助力生物制药生产放大
    本文描述了与生物药物产品的冻干相关的挑战。采用质量源于设计(QbD)方法和SP Line of Sight&trade 技术套件,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数据环境,其中许多挑战可以被克服。Line of Sight&trade 包含全套的设备、技术和PAT工具,可以简化冻干制剂从早期开发到生产放大,加速商业化生产。从事于生物制剂的公司需要靠得住的流程和经过验证的数据来交付成功的产品。生物药物在治疗许多改变生活的疾病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前景,甚至包括一些曾经被认为无法治愈的疾病。然而,由于生物材料的敏感性,它需要专门的开发和制造工艺。冻干的稳定性对保持产品的生物活性、结构完整性和质量均一性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所有这些都是产品成功的关键。1、背景介绍临床管线中50%的药物由生物制剂组成。大的生物分子,通常是蛋白质或抗体,给药需要不同于标准固体或半固体药物制剂的制造能力。生物药物和抗体-偶联药物(ADCs)不仅生产成本很高,而且有些还不如其他制剂或分子稳定。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存它们的活性也是非常困难的。此外,产品温度监测的重要性不能低估,特别是当工艺转移到具有无菌环境的较大设备时,应将测量产品温度的解决方案视为开发策略的一部分。为了克服这些要求并延长保质期,冷冻干燥是相对较好的方式。冻干过程将产品的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然后使用受控真空升华除去水或其他溶剂。至少41%的生物药品和几乎所有ADCs都是冷冻干燥的,以保持其物理结构。ADCs的冻干可保/障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连接“ payload”与antibody的 linker的稳定性。冻干生物制剂可以快速复水,同时保持其生物活性。冷冻干燥过程中的每一部分都对产品的质量和完整性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多工具的运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测量和记录影响最/终产品的参数,从而对产品本身有更多的了解。美国FDA和其他监管机构强烈建议采用质量设计(QbD)方法,以确/保产品性能。FDA早在2011年1月发布的过程验证指南中指出:“企业需要继续从获得的知识中受益,并通过调整在整个过程生命周期中不断改进,使得生产问题的根源迅速得到纠正”。这种从试错方法到基于科学的冻干过程方法的转变,为这些生物药物的体内产品性能提供了信心。2、QbD方法—优化冻干生物制剂生物药物数量的增加往往服务于小目标人群,这导致对开发人员和制造商的更大要求,以提高产量和更好的产品质量来提高效率。批次内部和批次之间的一致性是基于从物理外观和结构完整性到生物活性等几个特性的整体质量参数。注射用药物在生产过程中也要求高度无菌。在无菌环境中,通过加强对冷冻干燥过程的控制,可以缩短开发时间,提高稳定性和质量。图1:质量源于设计(QbD)方法要解决这些挑战,首先要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对其有一个很好的理解。从一开始就更好地开发冷冻干燥工艺以实现较理想的的大规模商业化,并从长远来看降低经济负担。然而,即使有了这些知识,扩大规模对生物药物制造商来说仍然是一个持续的挑战。冻干设备的性能和操作在开发和生产规模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这导致在每个阶段对冻干参数进行耗时和昂贵的重新优化,以实现产品的成功冻干。 药品生产QbD方法的一部分是利用过程分析技术(PAT)改进冷冻干燥工艺,以便能够很好地定义关键工艺参数,并及时了解和监测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要特别注意这些参数将创造一个优化的设计/操作空间,从而降低成本。3、理解设计空间作为QbD方法的一部分,一种系统的开发方法从预定义的目标开始应用,并强调对产品和过程的理解。这得到了科学知识和质量风险管理的支持,以建立一个设计空间和已定义的操作变量集,以保持批处理的一致性(图2)。这些参数以图形方式表示为多维点,以定义维护批处理一致性所需的操作变量集。在设计空间(操作空间)内的操作将使产品达到预定义的质量。图2:冻干工艺的设计空间设计空间的简化描述——设备能力极限和产品知识的多维表示4、一套工具—用于生物制药冻干生产放大Line of Sight&trade 认识到生产放大的内在挑战和对改善生物药物开发和制造结果的愿望,ATS SP创建了Line of Sight (LoS)。LoS是一套工具——技术和设备,可用于开发和生产的每个阶段,以提高冻干过程控制、效率、质量和一致性。这套技术和PAT被内置到小型冷冻干燥机中,通过大型商业化生产冻干机为研究和生产冻干专业人员提供了一种清晰的,由实时数据支持的流程方法。这种方法还使得一种设备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复制并直接与另一种设备进行比较。LoS的工具包括:● Lyoccapsule&trade 微型冷冻干燥机:7瓶开发-适用于昂贵的药物和早期配方或工艺开发;● LyoStar&trade 4.0研发型冷冻干燥机:冻干工艺开发和优化的“主力”及”优选工具“;● LyoConstellation&trade 系列大型冷冻干燥机:不仅可以进行冻干工艺开发,还可以提供无菌GMP操作。所有这些冻干机都配备PAT工具,包括:● ControLyo® 技术用于晶核控制;● SMART&trade 技术用于加速初级干燥开发和优化;● LyoFlux* TDLAS蒸汽质量流量传感器,非侵入式实时监测关键产品和过程数据;● 无线Tempris*传感器用于产品温度测量;5、提高冻干工艺效率冻干效率依赖于获得具有较少浪费(材料、能量、时间、金钱)的高质量产品。创建设计空间的预定义的操作变量集决定了过程效率。拥有更大的设计空间,或要工作的参数,可以增加重复执行成功工艺的概率,即使面对潜在的问题,包括计划外的过程偏差。LoS可以通过理解流程参数如何影响关键的产品属性来扩展特定目标的设计空间。6、一次干燥工艺优化工具SMART冷冻干燥技术SMART冷冻干燥技术是一项PAT工具,使用压力温度测量(MTM)技术来确定冻干饼的阻力和升华界面的产品温度。随着AutoMTM允许研究人员在报告关键工艺和产品参数时运行自己的预定周期。SMART技术已被证明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开发时间,并提供过程相关的关键产品数据。在与一家大型制药公司和两家生物技术公司的比较研究中,SMART技术被用于开发对应配方的优化周期。所有三个实验室报告表明,他们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收回了投资,平均开发时间缩短了62天。此外,科学家通常能够在单次实验运行后产生一个优化的工艺,这样就有时间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来测试工艺极限。这些结果还意味着,一种配方可以比目前的时间框架提前几个月进入中试生产阶段。图3:投资回报(ROI)示例:使用传统方法VS Smart 技术开发工艺7、准确测量蒸汽质量流量PAT工具——TDLAS图4:应用于Lyostar冻干机上的TDLAS技术通过LoS技术套件中的另一个PAT工具(TDLAS)可以对冻干过程和放大进行有效实时监测和测量。LyoFlux传感器使用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来测量水蒸气浓度和流速,由此可以得出特定配方的升华界面温度。LyoFlux可以在短短三个实验中计算特定产品的工艺设计空间参数,而传统上至少需要5次或6次运行。使用LyoFlux技术,可以通过一次运行获得最/大升华速率来确定设备性能。一旦该设备的设备能力建立,可以确定用于产品的小瓶的传热系数Kv。同样,LyoFlux可以通过改变腔室压力和监测各自压力设定点的升华速率,在一次测试中执行多个实验。LyoFlux还可以确定在小瓶中冷冻干燥过程中的饼阻力。这简化了生产冷冻干燥机的使用,并尽可能大限度地减少了进行多组实验所需的停机时间,从而获得产品属性和设备性能数据,以便进一步分析设计空间。8、对冰成核的精确控制ControLyo技术过冷程度是冷冻干燥放大的一大挑战。温度越低,过冷的程度就越高,导致冰晶变小。这会影响升华率和产品温度分布,导致实验室生成周期和商业制造生成周期之间的性能差异。冷冻是一个随机过程,冻干机内的小瓶在不同时间随机发生成核,产生异质批次和药品耐药性的可变性。ATS SP Scientific的ControLyo技术利用惰性气体和一系列增压和减压步骤,实现在较高温度下控制所有小瓶瞬时成核。这将极大限度地减少过冷,并产生尽可能大的冰晶。当冰升华时,大晶体产生更大的空腔,使内部区域后续干燥的阻力更小,潜在干燥时间短,最/终产品更容易复水。研究表明,成核温度每升高1℃,一次干燥时间减少3%。在某些情况下,ControLyo已被证明可以将周期时间从7.5缩短到5.5天,提高了生产率并提供了经济效益。图5:ControLyo技术精确控制冰成核许多新型生物药物的配方复杂,蛋白质含量高,灌装量大,在冷冻干燥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使用ControLyo可以确/保较低的产品阻力,并提高批内与批间产品的均一性。因此,能为产品提供更积极的周期,扩大设计空间。ControLyo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可以安装或改装到任何冷冻干燥机上。9、只需7个小瓶—加速冻干工艺开发由于生物制剂的活性药物成分(API)价格昂贵,可用于冷冻干燥开发和优化的数量有限。LoS技术套件内的冷冻干燥机包括一个微型冻干机Lyoccapsule(图6),配备了创新的PAT工具和技术,且与SP其它更大规模的冻干机保持一致性。Lyoccapsule只需7个小瓶,使用的材料更少,资源和准备时间也更少。这使得筛选更多的配方和优化干燥条件成为可能,远比在大型冷冻干燥机中更好。大一点规模的研发型及中试放大型冻干机,如LyoStar 4.0或 LyoConstellation,有助于进一步的工艺开发、优化、实验室规模的稳定性研究和放大。LyoConstellation冻干机的范围可以进一步用于从几百到几千瓶的批次的全面商业化生产。图6:LyoCapsule: 7瓶微型研发型冻干机10、从早期开发到商业化的平稳过渡无论是在早期开发阶段、临床阶段、中试批次还是商业化生产阶段,有效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关键参数都是相同的。然而,由于每个阶段设备之间的差异,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通常需要反复优化。LoS技术套件由产品开发的每个阶段(Lyoccapsule, LyoStar 3, LyoConstellation)的冻干机组成,旨在通过在每个冻干机中提供经过验证的技术(SMART, LyoFlux TDLAS, Tempris和ControLyo)的连续性来尽可能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差异。这种方法为方法论提供了更大的信心,并在每个阶段对结果进行了有意义的比较。一些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已经认识到LoS对放大产品冻干过程的重要性。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一位科学家曾报告说:“Lyoccapsule可以用更少的API测试更多的条件,从而限制了财务风险。在产品开发的放大过程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可以提供对产品更全面的理解,并且比传统的试错方法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11、结论人类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红细胞刺激剂等生物制剂的开发,为新的治疗方式和生物疗法开辟了道路,这些药物可以用于对抗许多以前无法治愈的疾病。随着临床阶段的评估,许多分子的市场规模呈指数级增长。由于其复杂性和特点,生物制品的开发、制造和分销面临着许多挑战。通过冻干来稳定药物被认为是保持药物产品的生物活性、结构完整性和均一性的理想方法。SP Line of Sight&trade 在明确的设计空间内开发和制造的QbD方法被认为是理想的实践之一,任何监管机构都期望采用。从对产品和条件的准确监测到整个冷冻干燥过程,ATS SP Line of Sight&trade 工具套件支持QbD,以改进开发过程并保/障生产的成功。LoS的设备设计和整合技术增加了操作空间的灵活性,提高了批量一致性,产量和产品质量。图7:SP Line of Sight (LoS) 此外,该行业对冻干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的非侵入式测量越来越感兴趣。这是由自动化的兴起推动的,因为FDA要求将人员从流程中移除,以保护产品免受操作人员的伤害,以及开发高效配方以保护操作人员免受产品的影响。LoS的一系列冷冻干燥器和创新技术使冻干条件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得到优化,提供产品知识,然后顺利转移到临床和生产阶段,而无需在每个阶段进行昂贵的重新优化。通过灵敏和无菌的监测装置和已建立的技术,可以准确、非侵入式地测量关键的冻干产品参数,提供一个丰富的数据环境。这里的证据证明了优质生物药品生产设施所能获得的价值。通过投资ATS SP全套放大化技术,产品可以更有效地通过不同的开发阶段走向商业化。这些技术为持续理解受过程变量影响的质量属性提供了相同水平的产品和过程知识。这些努力简化了开发过程并建立了一致的产品质量,以降低长期经济负担并支持更佳患者治疗效果。
  • 哈希上海制药用户齐聚浦东 共同探讨水质分析仪应用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7年6月,绿动中国—哈希水质分析解决方案全国巡演(上海浦东站)在上海博雅酒店成功举办。此项活动是哈希公司经典系列活动,将哈希绿色解决方案带到用户的身边:贴近用户,现场聆听用户的声音,与用户面对面交流 仪器试用环节,让用户现场体验测量 70周年线下特别活动,让用户与哈希有更多互动。来自制药行业的20余名客户参加了此次活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29cb14f9-cdfe-45cc-a932-f2bf92d07583.jpg" title=" 1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活动现场 /strong /p p   “十三五”初期,我国医药工业经济规模保持稳步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持续增长。2016年医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3万亿元,医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速为10.3%,利润总额累计增速为15.6%。以药品类型细分市场来看,我国药品市场上化学制剂的销售额占比最大,而以从业企业类型细分市场看,以中成药作为主营产品的企业数量最多。 /p p   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在扩大,我国药企的研发力度也在加大,同时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对医药行业监管升级,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医药行业仪器使用量的增加,其中很重要的一类是水质分析仪。对于水质分析仪,药企主要用来控制工艺用水,同时监测排放废水。 /p p   此次哈希绿动中国上海浦东站由哈希工程师潘振江主讲,潘工为现场客户讲解了制药行业常用的水质分析仪器,包括在线氨氮分析仪、总磷在线分析仪、在线重金属分析仪和TOC分析仪。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af5e60fa-a6d6-4d0e-b046-4780c4bd3ff9.jpg" title=" C168660.jpg!w300x30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HACH AMTAXCOMPACTII第二代在线氨氮分析仪 /strong /p p   此款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分析的样品和反应试剂混合后,将溶液中的 NH4离子转化成氨气(NH3),氨气从被分析的样品中释放出来。然后将氨气转移到装有指示剂的测量池中,重新溶解在指示剂之中。这将引起溶液颜色的改变,利用比色计进行比色法测量,最后计算并得出氨氮的浓度值。此款仪器可以消除悬浮物和浊度的干扰,并且通过更换试剂及设置更换量程,可选择的量程包括0.2-12mg/L、0.2-30mg/L、2-120mg/L、20-1200mg/L。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776444be-2e27-4a9a-b314-96857b1b880d.jpg" title=" 2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BIOTECTOR TOC B7000i分析仪 /strong /p p   虽然目前市场上在线TOC分析仪产品已经很成熟,但大部分用来分析较干净的水,对于高盐、高油的复杂废水,由于氧化效率低,实际检测中存在较大问题。哈希针对此种情况,专门开发了BIOTECTOR TOC B7000i,此款产品采用两级氧化技术,通过羟基自由基氧化和臭氧氧化两级氧化,氧化效率大大提高 由于不使用固体催化剂和紫外线,所以水样可以不用过滤,对于含油脂、膏状物、颗粒物的废水的检测具有明显优势。除此之外,潘工还重点介绍了TOC分析仪载气要求,此款仪器需要1.5bar,露点为-20℃以下(无水、无油、无尘)的仪表风,如果现场无法连接仪表风或者风压不够,可采用BioTector空气压缩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732b4837-b008-4d3a-b84c-a09b56aa4987.jpg" title=" asset-get.class_.image__1.jpg" height=" 333"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DR3900 /strong /p p   此次活动,哈希还带来了其DR3900,供用户现场体验,用户反应良好! /p
  • 天津港东在吉林通化举办制药行业用户培训班
    天津港东在吉林通化举办制药行业用户培训班 天津港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吉林凯恩科贸有限公司,上海天美,瑞士万通于2008年6月26日在通化万通大酒店举办制药行业用户培训班。通化药检所的领导主持了此次会议,125名通化制药企业分析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天津港东公司销售经理谢樟华详细介绍了港东公司的发展以及红外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本次培训主要涉及到红外光谱仪的使用和保护,红外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基本理论、应用维护、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红外检测原理及应用等内容。培训期间,谢经理和广大用户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用户对本次培训十分满意,同时希望我们能多举办这样的培训班,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在培训休息时间,广大客户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我们今后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此次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此也衷心感谢吉林凯恩科贸有限公司,上海天美,瑞士万通,万通大酒店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参会的各单位人员。
  • 默沙东4.9亿美元向富士胶片出售生物制药网
    北京时间2月28日上午消息,据外电报道,美国默沙东公司(Merck & Co)发言人昨日表示, 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Fujifilm Holdings Corp)同意收购默沙东旗下的生物制药网,该部门主要为药物的临床研究提供产品。   默克发言人麦康奈尔(Ian McConnell)昨日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富士胶片控股将收购的生物制药网络是由默沙东旗下两大子公司——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Diosynth RTP LLC和位于英国比灵赫姆的MSD Biologics Ltd所组成。   另据《日经英文新闻》报道,此次收购的交易额为400亿日元(合4.9亿美元),但该报未透露消息来源。
  • 直面生物制药新挑战 发力海外做世界品质——访丹东百特技术总监李雪冰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IPB2019于2019年10月16日-10月18日在上海成功召开,知名国产激光粒度仪制造商丹东百特成功参展。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对丹东百特技术总监、粉体检测与表征行业资深专家李雪冰博士进行了视频采访。请他剖析当今热点粉体及粉体检测行业的现状,并介绍丹东百特2019年的最新情况和发展方向。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AD53406ABB914CFD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最近两年粉体行业变化很大,特别是热门的新兴高端粉体行业面临诸多困难,例如,生物制药推广的“4+7”政策,锂电池行业面临的补贴退坡等,都使得行业发展速度受到挑战。与此同时,这些行业对于粉体产品质量和研发的要求又越来越高。李雪冰表示,这样的影响也传递到了丹东百特所在的粉体检测行业,对百特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bd5b4819-9ebd-46c2-84d5-4abfdb1b3d4b.jpg" title=" 直面生物制药新挑战 发力海外做世界品质.jpg" alt=" 直面生物制药新挑战 发力海外做世界品质.jpg" width=" 600" height=" 32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BT-Zeta100 纳米颗粒Zeta电位分析仪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例如做蛋白药物研发的用户,现如今除了要测量粒度大小以外,还需要考量其表面电荷(zeta电位)的稳定性,这样的技术以往一直被海外粒度检测巨头垄断。而丹东百特经过多年研发,成功推出了国产纳米颗粒Zeta电位分析仪BT-Zeta100,不仅可以测量蛋白的zeta电位、还可以测量蛋白的分子量。在制药行业,很多原研及检测药物的成本非常高,针对这些珍贵样品,丹东百特还开发了微量进样器,对百十毫克以下的API样品也能进行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另外,法律要求的合规性、药典的要求和解析、以及方法开发和验证都是生物制药行业对检测仪器生产厂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李雪冰表示,随着丹东百特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实验室的成立。现如今,丹东百特除了能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外,还能够提供完整的目标确认、方法开发、交叉验证、数据安全性、审计追踪要求等内容服务和方法开法。更好地满足生物制药行业用户的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采访中,李雪冰还透露了丹东百特2019至今的发展情况。尽管行业挑战重重,但是丹东百特预计将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态势,另外在“case by case”的战略指导下,公司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印度的仿制药市场,欧美的陶瓷、涂料、水泥等市场、南美的矿物市场等,都是丹东百特2019年在海外增长迅猛的领域。李雪冰强调,丹东百特创立时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做“中国品牌.世界品质”下一步,丹东百特将继续通过仪器软硬件设计的不断提升和应用方法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来获得更多国内外用户的认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最后,李雪冰分享了其参加IPB的感受和体验。他强调,IPB的巨大影响力不仅仅在于展会的规模大,人数多,更重要的IPB真正地把产业上下游及流通的媒介很好地召集到一处,进行沟通和信息共享。现如今,粉体产业面临的环境复杂,需要上游的制造研发、到检测表征,到下游的产品应用,以及仪器信息网等媒体平台共同的努力,创造出中国粉体行业更光明的未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更多精彩IPB2019视频报道请关注“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IPB2019"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IPB2019精粹回眸 /strong strong /strong /span /a ”专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IPB2019" target=" _self"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17ae76f7-7ec0-4e27-8ff2-9c5dc47c0bec.jpg" title=" IPB2019精粹回眸.jpg" alt=" IPB2019精粹回眸.jpg" width=" 60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a /p
  • 制药行业中的低温技术专家 -- ​LAUDA 为冻干设备提供-80℃的温度控制
    自50多年以前就开始为制药企业生产定制的制冷设备。如今,LAUDA已针对制药冻干设备的应用开发了一套低温温控系统。借此可以在 -80 °C 下和缓地冷冻药物。这份订单来自 Martin Christ Gefriertrocknungsanlagen GmbH 公司,该公司是世界的冻干机公司之一,在这一领域拥有70多年的经验。Martin Christ 相信 LAUDA 的专业技术实力能够可靠地提供低温设备。来自 LAUDA HKS部门的Kryopac 二级回路温控系统的专家们,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制造,提供了所需的冷却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药品和疫苗对于疾病治疗和人类健康都是最基本的。鉴于许多药物在水中溶解后保质期很短,所以制药行业为了能长期保存药物而使用对产品和缓的冻干法。为了给一家国际性的制药企业制造冻干设备,Martin Christ 很快就找到了LAUDA。除了 LAUDA 的全面专有技术之外,从多年前就开始的成功合作经验也把两家企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们是超低温温度控制专家,在该领域积累了多年的宝贵经验”,LAUDA HKS部门的项目经理Ralph Herbert 强调道。Kryopac制冷系统适应了终端客户的特殊要求。图中显示了完整的系统。(图片:LAUDA) 液态氮可以使温度低至 -115 °C LAUDA Kryopac 二级回路温控系统为冻干机提供精确的温度控制,通过它可以安全地掌控低温反应。对于这台制冷设备特别重要的是,单独控制隔板和冰冷凝器的温度。其核心就是Kryopac 系统 –一台专门为液态氮的挥发而研发的热交换器。液态氮在 -196 °C 时沸腾,因此非常适合作为制冷剂用于要求最低温度的应用。根据Kryopac 设备的结构,在二次冷却回路中可以达到 -115 °C。这样就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达到冻干机所需要的-80 °C。液氮也是一种不易燃的制冷剂,不仅是终端客户选择,而且也是一般制药行业选择。液氮的其它优点还包括经济因素以及安全和环境技术因素,如低投资成本和无废料。视应用的技术要求而定,可以通过调整 LAUDA 所设计的控制系统来减少氮的需求,并因此明显降低运营成本。使用液氮作为制冷剂允许温度为-196°C。这意味着很快就能达到所需的-80°C。(图片:LAUDA)Kryopac 系统的加热技术源自经受考验、被众多客户所推崇的 LAUDA 传热单元。它产生经过温度控制的液体流,并且以紧凑、完全绝缘以及可以连接开关柜的系统状态交付。优点:不存在热交换器内的冷冻问题。对于 MartinChrist 的客户来说,精确的温度控制、紧凑的结构和极高设备可用性是特别重要的。LAUDAKryopac 二级回路温控系统毫无问题地满足了这些要求。冻干法充分利用了物理现象 因为原始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会变化,所以冻干法是一种特别具备保护性的保存方法。这样,制药产品中所有的有效成分都可以保持不变。此种类型的保存方式首先应用在实验室、食品工业或考古学的样品制备方面,例如例如保存湿皮革或木材。 Kryopac 设备的冷却系统在- 80°C下以30 kW的冷却能力对装有药物的容器进行冷却,并在两个半小时内冻结药物。在抽成真空的过程中,因生成真空而造成的排气过程,会重新导入热量。因此产生一种物理现象,被称作升华:之前没有液化,但冷冻的水会挥发。药物直接从冷冻状态被干燥。由此产生的水蒸气以冰晶体的形式沉淀在冻干机的冰冷凝器上。Kryopac设备将冰冷凝器的温度保持在 -80 °C。一个完整的冻干过程一般要持续 48 小时。 在将冻干机交付终端客户之前,Kryopac 设备首先在 LAUDA 接受完整的检测,然后作为完整的系统在 Martin Christ 再次接受全面的测试。然而,这并不是合作的终点。鉴于该项目的成功合作和实施,Martin Christ 已订购另外两套LAUDA Kryopac 二级回路温控系统。可以通过一个显示屏直观地设置和操作 LAUDA Kryopac 设备。(图片:LAUDA)处于打开状态的LAUDA Kryopac 二级回路温控系统。交付前,将手工对所有部件进行细致的绝缘处理。(图片:LAUDA)
  • 一文窥见|“AI制药”,重新定义制药流程?
    众所周知,创新药研发迄今仍逃不开“双十定律”——研发费用10亿美元,研发周期10年。高投入与高风险,不仅考验投资人的耐性与运气,更令憧憬于改变产业格局与人类健康命运的创新药公司与科学家,长期徘徊于“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之间。就在5月27日,天境生物(NASDAQ:IMAB)公布其“CD73抗体尤莱利单抗药物”的中国II期临床研究数据。数据显示,在19例可评估疗效患者中,5 例达到部分缓解(PR),客观缓解率(ORR)为 26%;9 例疾病稳定(SD),疾病控制率(DCR)为 73.7%。有评论人士认为,两药联用26%的ORR,可能单用PD-1也不比这个数据差多少,这吃了和没吃有啥区别吗?二级市场随之投出不信任票,天境生物市值本来就日渐萎靡的市值被一刀砍翻,当日重挫26.88%。这则案例,也再度印证了创新药研发之难,对于医药公司而言如同一场“生死劫”。图:天境生物市值来源:雪球如何能通过技术革命,“更快、更好、更强”地进行新药研发,从本质上实现医药公司“逆天改命”式救赎?在这个问题上,除了祈祷,更多的创新药公司正将希望寄托在“AI‘制药’”上。随着赛诺菲与英国药物研发AI技术服务提供商Exscientia达成了一笔52亿美元的AI制药大单;英矽智能,半年内两次宣布发现新药,并率先进入临床试验新阶段;阿斯利康、默克、辉瑞、梯瓦等制药巨头联合建立的AI药物研发实验室AION Labs宣布正式启动… … 各界无不期待“AI‘制药’”重新定义制药流程,为世界带来一场巨大变革。那么,AI制药到底是什么?AI如何“制药”?19世纪以前,人们主要利用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直接用于部分疾病的治疗。例如《本草纲目》记录了各种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奇葩”药材。这个时期,只要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人们都拿来试试能不能做成药。20世纪随着随着药理学和有机化学等科学的发现,人们可以合成一些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化合物。这些药物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以人体代谢和作用机制为抓手,研究出了抗生素、维生素、磺胺类药物、精神病药物、麻醉镇痛、疫苗等的新药。20世纪60-80年代,一些与疾病相关的酶、激素、神经递质的受体和底物被发现。物质分析检测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人们开始尝试摆脱随机发现转向到主动编辑化合物。20世纪80年代之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现代分子生物学科得到发展,以靶点为基础的新药研发模式得到应用。如今,新药物发现的大致过程需要先发现靶点-验证靶点-发现先导物-优化先导物,从数十万个化合物中选出几个候选药物,最后再进入临床试验环节。靶点可以理解为不同疾病关键点构成的“锁”,人们在众多药物分子可能性中,设计和筛选最合适的分子作为“钥匙”去解锁。人们利用计算机辅助制药(CADD)来评估分子多样性、构建化合物库、开展基于分子相似性的筛选。建立大型化合物库与生物靶标自动对接软件,并分别打包变成研发系统的组件。CADD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允许研究者减少实验来评估化合物的有效性,直接在电脑上就能设计和“改造”分子。但另一方面,这些分子仍需要人工搭建生成,并与资料库比对。这些前期工作需要从上万个化合物中一个个筛选无异于“大海捞针”。图:药物研发流程示意。来源:塔夫茨药物开发研究中心这种对人来说的繁琐工作,恰恰是AI非常典型的应用场景。今天所说的AI制药就是利用AI的归纳推理能力,分析实验数据优化药物研发环节;利用AI算力优势,物理层面演绎分子结构从而加速筛选优化先导物。换句话说,AI制药把创新药行业的规则扭转到了比特币“挖矿”的逻辑。谁的算力大,谁的模型做的好,谁就能率先进入临床试验。AI制药可以跳过原来漫长的临床前的研发时间,降低前期研究所耗费巨大的人力和材料成本,直接推选出最符合要求的候选药物。而这恰恰是创新药前期研发的全部流程。谁能率先发现新的靶点,谁就能摆脱其他的同类追随者。以治疗肿瘤的PD-1为例,这个靶点上密密麻麻趴满了等待套利的伪创新药企业,同业竞争压力巨大。跟这些追随者竞争,就算成功跑了出来,在中国也要面临医保费用有限购买力的“大剪刀”,让这些fast in follow、me too、me better企业蹦跶不了太高。AI制药的大面积应用这将允许药企能够摆脱经费不充足的压力,可以不再追热度、抄作业,向着Best in Class(同类最优)甚至First in Class(同类第一)进军。更好地吃到独家特效药所带来的收益,为社会和股东创造价值。在算力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AI制药在硬件上具备了施展的可行性。AI制药的实力如何,还得看赛道上的玩家做得怎么样。赛道上都有谁?目前,AI药物研发市场有三大类公司,IT巨头、AI药物研发初创企业和大型药企。三类企业依托各自在平台、算法和数据的优势切入行业。大型药企这边,近年来世界头部药企如辉瑞、诺华、强生、阿斯利康、默沙东等都有积极布局AI药物研发领域;国内医药行业的龙头,如中国生物医药、药明康德等也抓住机遇纷纷布局此赛道,开展与AI药物研发初创公司的合作。布局方式上,国外医药公司多与初创型AI药物研发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药模式为主,也会以投资的方式合作。国内医药企业在AI药物研发的布局虽然相较海外略晚,但也是合作与投资兼有。其中药明康德前后已参与了4家AI药物研发初创公司的投资。图:国内公司与AI公司合作情况来源:健康界研究院IT公司这边,从2018年开始,阿里、腾讯等巨头都开始相继布局此赛道。主要发力方向是利用公司算力和AI模型的优势,介入到AI制药的环节中。例如百图生科推出的“免疫图谱卓越计划”,实质上是结合百度自有的算力和AI经验,结合10亿元资金补贴吸引生态联盟合作伙伴共同运作的生物运算引擎平台。不过,目前这些科技公司搭建的平台都是以搭载数据库训练模型为主,并未产生太多实际应用。图:国内IT巨头布局AI制药数据平台来源:亿欧智库初创企业是AI制药的主力军,是AI制药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2021年,全球融资总额约为266亿元(超42亿美元)。其中,中国在该领域的融资金额超过90亿元。2022年一季度,AI制药领域发起40多起融资,总金额金额累计超24亿美元。投融资活动仍主要发生在中美两国,占总融资事件的80%。其中,国外的Schrodinger、Exscientia、Abcellera和国内的英矽智能、晶泰等公司较为优秀。图:截止至2022年初,全球AI制药融资情况来源:BiopharmaTrendExscientia(纳斯达克上市,市值14亿美元)从2012年成立到现在,exsientia成功让两个AI研发的药物走上临床试验阶段。分别是治疗强迫症的化合物DSP-1181和免疫肿瘤药物EXS21546。这两款药的前期研发周期均不超过一年。Exscientia的核心能力源自于扎实的数据库(ChEMBL)和主动学习的AI。ChEMBL是一个包含了大量临床实验药物和批准药物的治疗靶标和适应症的平台,是成为AI制药公司们训练并生成药物分子最重要的数据源之一。公司的主动学习AI,可以在数据很少打标签,或者不打标签的情况下,通过让模型更多关注或者学习。做到能在较少的训练样本下获得较好的模型。Schrodinger(纳斯达克上市,市值19亿美元)Schrodinger的核心能力是业界绝对领先的分子计算模型和大量已经成熟的药物开发模组Schrodinger成立于1990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发现了一个精度非常高的用于描绘分子动态变化的模型。在化学分子计算中,你所能模拟的分子越精确就相应的能获得更好的预期编辑效果。因此,随着现在发现新药的难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寻求通过计算来探索新的药物发现之路。这家公司能一直维持收入超过30%的增速。目前,Schrodinger的软件已经在全球有了1600个客户,自己也有25个管线。除此之外Schrodinger还提供了一整套分子模拟的解决方案,也就是CADD中常说的薛定谔软件。其中包含太多业内文明的模块,比如:Glide(分子对接)、FEP+(自由能微扰)、Desmond(分子动力学模拟)、PyMol(蛋白可视化工具)等。这些套件在业内的药物开发环节中,不可或缺。Abcellera(纳斯达克上市,市值22亿美元)Abcellera的核心能力在拥有扎实的数据基础之上,将AI、工程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综合起来的能力。2月12日,美国EUA了一个针对Omicron有效的中和抗体Bebtelovimab,这也是Omicron出现以后,第一个针对Omicron设计的中和抗体。该项目研发时间被压缩到了90天,震惊世界。Abcellera是怎么做的呢?首先,Abcellera拥有他和美国众多医院合作收集的资料。接下来Abcellera从几百万个细胞中筛选出几百个用于实验。为了达到如此效率,他们使用一次性能够过筛25600个细胞,卡片大小的筛选器来进行操作。这些细胞在测出氨基酸序列后,他们采用NLP(自然语言处理)来处理数据。然后在利用AI的归纳能力对几百个特征进行整理。为了保证结果准确性,他们接着把来自同一个捐献者的所有抗体重新测序,以获得单个细胞与所有免疫细胞之间的角色关系。最后Abcellera再通过高通量的实验和前面产生的各种排列组合再对抗体进行优化,从而推出少数几个抗体。如此技术只能说令人瞠目结舌。得益于高强的技术,目前Abcellera已与全世界众多药企展开合作,研发实力毋庸置疑。图:Abcellera的合作机构来源:公司官网晶泰科技(国内,未上市)晶泰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最早一批AI制药初创公司之一,目前共获得6轮融资,总融资金额高达7.85亿美元。该公司的主要专攻方向是AI晶型预测。这个流程能够预测化合物的不同结晶状态,并指出不同状态下的用药效果。从而提高药效和缩短研发周期,使药企能够通过注册晶型专利的方式延长专利周期。晶泰科技的技术平台不仅能准确预测晶体结构,并大幅缩短时间,同时还可以帮助优化分子结构。2016年,晶泰科技获得了辉瑞晶型预测的盲测机会。随后晶泰科技正式成为辉瑞药物晶型预测等服务的供应商,并不断扩展了两家公司之间的合作,包括基于晶泰科技的AI技术,为辉瑞定制化开发人工智能药物模拟平台,用于新药发现。目前晶泰科技已和多家药企达成合作,包括与世界排名前十药企中的7家达成正式付费合作,其主导的药物发现项目有几十个,绝大多数都是first in class(业界首创)。图:晶泰科技晶型预测流程来源:公司官网英矽智能(中国香港,未上市)2018年6月,英矽智能获得了由药明康德领投的一笔战略融资,成为药明康德投资的第三家AI药物研发公司。2019年4月,英矽智能总部由美国转移落户香港。2021年的英矽智能,全球首次利用AI发现了一种全新机制的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整个研发过程只花了不到18个月的时间和大约200万美元,刷新了新药研发的速度和最低成本纪录。今年1月12日,英矽智能拿到了来自复星医药的13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未来的里程碑式付款,这是国内AI制药公司迄今最大的一笔订单。英矽智能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提供的AI制药研发模组可覆盖大部分药物开发环节,如靶点发现、化合物合成、临床试验结果预测等药物开发等。与其他公司主要采用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再辅以独家模型的操作模式不同,英矽智能采用的是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和强化学习(RL)的技术。该技术能够强调数据之间的内学习,从而发现药物起效的新机制、新关联。英矽智能发现一款靶向主蛋白酶(3CL)的临床前候选药物,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该候选药物的全新分子结构由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AI平台所生成,该化合物是一项全新的分子构造。从原料到制备化合物仅需两步,合成效率高。AI制药在今天的成就从近年的投资热度也能瞥见,上述这些风格迥异的研发成就给了资本信心。图:2015-2021国内AI制药融资情况来源:亿欧智库但资本的火热并不代表AI制药的成熟。早年彼得蒂尔(Peter Thiel)一眼相中Abcellera的研发能力,该公司在上市之初市值一路干到了200多亿美元。不过因为AI制药公司需要长期的研发支出,外加医药领域对AI制药的谨慎态度,使得Abcellera今天的市值缩水到当初的十分之一。AI制药的挑战梳理了众多的AI制药公司后可以发现,AI制药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算是一个相当早期的阶段。从产业研发特性来说,AI制药是一个高科技、跨学科、高支出、强监管的产业,这些挑战每一项都称得上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首先,AI制药的跨界人才壁垒极高。AI制药不同于今天的各类型AI科技公司,AI制药对人才在AI和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等学科都要求精通。对于AI科技公司来说,自动驾驶称得上是AI难度的巅峰之一了。但自动驾驶的核心难度在于如何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信息进行融合,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汇算,最后再调整汽车不同系统之间的配合,达到自动控制的效果。但成为一名驾驶员只需要考一本驾照。而AI制药需要从业者拥有兼具两者的综合能力。不精通其他学科,调制的AI输出结果无效,白白浪费数据和时间。对AI技术不精通,那制作的模型和统计的数据就不能很好地被AI所用。对于AI制药来说,这些差距是不能仅通过烧钱、跑测试就能弥补的,Abcellera和Schrodinger能够独霸一方,靠的正是多年专业能力的积累和AI技术的独门秘籍。其次,AI制药初创公司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数据。拥有有效且翔实的数据来源是能够保障AI输出结果正确度的保障。目前,AI制药公司的数据源多来自于公开资料,如已发表的医学文献,公开的靶点库,药企、科研机构或院校的公开数据等。但最主要的高质量数据是来自药企自身的研发实验室,这部分数据属于商业机密,十分宝贵。目前做的比较好的AI制药公司基本上要么是有自建实验室和研发管线,要么就是和大型药企以投资的方式合作(如药明康德领投Schrodinger的E轮融资)。同时,缺乏数据也是大型科技企业的AI制药平台产出成果缓慢的核心原因。缺乏数据和主动权的AI制药想要在业内真正拥有话语权,难度很大。不过目前特殊的例子也有,例如Relay Therapeutics(纳斯达克上市,市值18亿)在分子动力学的计算上见长。当然,这是因为他们真的有一台超算。图:Relay的超算ANTON来源:网络最后,AI制药仍不可替代真正的实验,当前也并没有AI制作的药物真正上市。医药领域的超强监管使得创新药的研制一定需要漫长的临床实验周期。目前这些AI药物还都在慢慢的走临床实验流程。未能上市就不能直接证明药物价值,进而无法体现公司价值。而技术上,市面上大部分AI制药,依然停留在以数据驱动的AI模型辅助药物分子发现的阶段。对于分子的模拟上,即从物理模型驱动的AI模式,最大的挑战在于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无法兼顾。比如传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应对复杂的蛋白体系以及蛋白动态构象采样方面的还是力不从心。这就意味着现阶段AI制药仍受限于技术研发,实验室的实验成本不能完全取代。
  • 倒计时一周|BioCon 2024最全议程震撼出击,生物制药界万众瞩目的精彩,即将启航!
    BioCon China Expo 2024,第十一届国际生物药大会暨展览会,历经精心筹备,即将于2024年4月10-11日,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盛大开幕。此次大会汇聚了发改委、国内外知名药企、投资机构等众多行业领袖,加盟BioCon Expo 2024,共同探讨生物医药前沿话题。本届盛会为期两天,汇聚了包括“高层论坛”、“BD投融资新风口论坛”等20+场深度细分论坛,旨在聚焦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同时,我们精心策划了商贸配对、闭门会议、BioCon Awards及投融资路演等一系列行业专属活动,更多精彩,等你探索!~~~~~大会框架一览~~~~~大会规模4月10-11日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5000+专业观众、170+ C-level VIP嘉宾70+赞助商/展商、20+专业买家组团150+商贸配对开幕式、闭门会、同期路演、BioCon Awards...精彩就位中!倒计时一周,报名通道即将关闭转发此推文,4月8日前报名即可享受:第2位 半价优惠第3位起 买1送1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即报名详情请联系组委会:13122785593~~~~~5000+知名企业嘉宾亮相参会~~~~~~~~~~热门议程抢先看,参会体验更精彩~~~~~高层论坛-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风向标主持人:张宏翔,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09:00 — 09:15主办方开幕致辞09:15 — 09:45十四五规划中国医药政策发展进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9:45 — 10:15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政策进展解析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10:15 — 10:452024全球生物医药发展趋势与机遇前瞻胡奇聪,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兼全球合伙人11:15 — 12:00圆桌讨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国产药出海的机遇与挑战√国际法规政策变化与趋势√加入PIC/S对于中国制药企业的影响√出海欧美VS新兴市场政策监管与市场考虑主持人:徐增军,艾斯拓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原首席科学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新药办公室, 前资深审评官张连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孙志刚,绿叶制药集团,高级副总裁Dinesh KHOKAL,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前治疗产品部主任,Amgen前外部事务总监Rolf G. Werner,国际生物制药专家;德国图宾根大学名誉参议员兼教授;PharmaConsulting CEO12:00 — 12:45圆桌讨论:大药企创新战略升级与合作策略√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布局与合作机会寻找√国内药企创新转型中合作模式的变化√授权、投资、联合开发、兼并购等合作谈判的考量要点主持人:张宇,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官;中源药业CEO黄丹洁,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副总裁、中国合作创新中心负责人陈波,华润医药集团,首席科学家、科委会副主任姜非,康哲药业,首席投资官(大中华区)曹勇, 百济神州, 中国业务拓展副总裁高层论坛-产业战略热点前瞻14:00 — 14:45圆桌讨论:AI+跨界赋能医药创新的机遇与挑战√生成式AI等技术快速更新趋势√AI赋能科研、药物各阶段研发目前的挑战√从技术到商业落地,哪个应用将率先突围?√跨界行业纷纷入局,如何加强合作互信?主持人:杨剑飞,哲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邱婧君,复星医药,全球研发中心副总裁,生物统计与数据科学部总经理周一鸣,角井(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CSO范梦奇,深势科技,生物医药事业群副总裁14:45 — 15:30圆桌讨论:未来生物医药生产布局:数字化、国产化替代趋势√生物制药的智能化数据系统等构建√连续化生产壁垒突破√数字化如何助力生产与降本增效√国产化替代趋势主持人:李树德,华润生物,首席制造官朱建伟,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杰科(天津)生物医药,创始人张丹,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昆翎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谱新生物,联合创始人、联席董事长杨代常,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5:30 — 16:15圆桌讨论:探讨医药CDMO产业的未来趋势:创新、合作与可持续√CDMO行业如何突破困境,开拓创新?√新的市场机遇趋势与产能突破机会探讨√结合客户、资金、人才、政策等多角度分析未来前景主持人:朱敏,浙江健新原力制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何霆,北京希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高放,凯莱英生物,副总经理高晓伟,广州汉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副总裁BD投融资新风口与项目路演09:00 — 09:45圆桌讨论:穿越周期,未来3年中国的生物医药投融资方向与趋势几何?√资本寒冬,投资人们在看什么?√什么样的算是好项目?√资本风险的考量产生了哪些变化?√被投企业投后管理各家策略几何?主持人:余永平,鋆昊资本医疗基金合伙人;清华校友总会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秘书长郑玉芬,约印医疗基金创始人、董事长汤大杰,深圳前海勤智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曙光,上海文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柳丹,鼎晖投资,基金高级/管理合伙人邓灵泉,幂方健康基金,合伙人、SAPA全球董事09:45 — 12:15路演场次一、二详情请见下文中活动二:投融资项目路演。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完整项目路演议程主持人:卢家琦,丁香园 Insight, BD 总监13:30 — 14:15圆桌讨论:买方视角:新的投融资环境下对 BD license in、战略投资、创新合作的挑战与对策分享主持人:季娟, 默沙东亚太业务拓展和授权中国区负责人边峰,百时美施贵宝全球药物研发执行总监、中国综合科学团队负责人徐亚南,武田中国,全球外部创新合作部中国区负责人俞颖慧,强生创新制药,全球BD中国区负责人牛颖,辉瑞投资有限公司,全球业务发展,中国搜索与评估负责人何灵,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宏宽,维亚臻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高级BD总监李雯佳,罗氏制药,业务发展副总监14:15 — 15:00圆桌讨论:卖方视角:创新药license out成功的关键因素及交易风险的控制策略√ 成功交易背后考量哪些因素√法律风险如何考量√ IP 如何界定√ 出海交易风险主持人:刘毅铭,科律律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主管合伙人戎一平,诺纳生物,联席CEO; 和铂医药,首席科学官任峰,英矽智能, Co-CEO & CSO吕璐璐,合源生物,首席执行官(CEO)郭俊慧,信达生物制药,Global BD中国区负责人吴晓东,鑫康合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商务运营副总裁15:30 — 16:15圆桌讨论:医药交易后联盟管理经验分享策划人与主持人:蒋志鹏,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战略联盟总监高建英,复星医药,副总裁、战略联盟管理部兼血液肿瘤市场部总经理黄静芳, 阿斯利康中国, 战略合作执行总监孙超,百济神州,高级总监,对外合作管理吴臻,意大利凯西医药,战略联盟总监张国财,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CEO商务助理兼集团业务拓展总监16:15 — 16:45大浪淘金,大环境变动下的医药交易江鹏,丁香园, Insight 数据库资深医药行业分析师突破重围:药企出海策略与实践主持人:李谦,弗若斯特沙利文,生命科学事业部咨询总监产品出海策略13:30 — 14:00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Rykindo)美国获批案例分享孙志刚,绿叶制药集团,高级副总裁14:00 — 14:30监管科学角度下的国际注册策略思考程龙,荣昌生物,副总裁14:30 — 15:00全球布局:以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发新抗体药物陈兆荣,祐和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首席医学官;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BD出海案例15:30 — 16:002023-2024创新药出海市场报告毛化,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16:00 — 16:30中国Biotech的ADC出海之路肖亮(杨磊),苏州宜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国际化生产质控16:30 — 17:00产业视角:国际法规,质量和核查的趋势Dinesh KHOKAL,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前治疗产品部主任,Amgen前外部事务总监17:00 — 17:30MAH制度下,全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许建辰,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监管政策和合规总监ADC与XDC药物全周期开发ADC创新研发与临床研究主持人:夏钢,浙江新码生物医药有限公司,CSO09:00 — 09:30淋巴瘤ADC药物的临床需求和临床研究进展宋玉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淋巴肿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09:30 — 10:00一种新的ADC策略: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廖学斌,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10:00 — 10:30ADC工艺稳定性开发和生物活性防护陈湘东,楚天源创生物技术(长沙)有限公司,原液技术总监11:00 — 11:30Nectin-4ADC临床研发策略王树海,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11:30 — 12:00ADC的定点偶联技术的优势和挑战夏钢,浙江新码生物医药有限公司,CSO12:00 — 12:30双特异性ADC及天然IgG结构双抗平台的应用陈克兰,凡恩世制药(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ADC与XDC CMC开发与生产主持人:吴文哲,上海医药集团(本溪)北方药业有限公司,原液总监13:30 — 14:00放射性药物与放疗响应药物刘志博,北京大学,教授14:00 — 14:30高效灌流培养:实现细胞培养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张鹏,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技术经理14:30 — 15:00可遗传编码的蛋白质精准修饰技术及其在ADC制备中的应用刘涛,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分子与细胞药理系主任15:30— 16:00ADC药物结构表征王英武,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物药开发院,副院长16:00 — 16:30ADC早期研发中的要点实验和分析方法梁贵合,睿智医药,抗体研发部总监16:30 — 17:00XDC药物工艺开发、转移与商业化生产吴文哲,上海医药集团(本溪)北方药业有限公司,原液总监17:00 — 17:45圆桌讨论:ADC及XDC偶联药物的研发及工艺挑战主持人:刘涛,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导,分子与细胞药理系主任刘志博,北京大学,教授唐艳旻,北京先通国际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founder & CEO郭飞虎,天津恒瑞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青,百力司康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CTO史晋海,天津市滨海新区蛋白药物质量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会(原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秘书长肿瘤免疫治疗研发与联合基于IO机制下的肿瘤新靶点及新分子开发主持人:朱建伟,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杰科(天津)生物医药,创始人09:00 — 09:30ADC与IO药物联合应用临床研究与展望沈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I期临床病区主任09:30 — 10:00基于抗体的融合蛋白的肿瘤免疫新策略New strategies of antibody based fusion proteins for tumor immunity傅阳心,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清华大学肿瘤学科的带头人10:00 — 10:30Picodroplets for cell line engineering: a novel automation approachRomina Durigon, Senior Field Application Scientist,Sphere Fluidics11:00 — 11:30创新双功能免疫分子的设计及抗肿瘤研究朱建伟,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杰科(天津)生物医药,创始人11:30 — 12:00靶向胞内抗原的TCRm药物研究进展刘志刚,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科学官12:00 — 12:45圆桌讨论:未来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开发合作、联合治疗策略主持人:李会铭,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新药研究中心负责人、总经理沈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I期临床病区主任傅阳心,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清华大学肿瘤学科的带头人朱建伟,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杰科(天津)生物医药,创始人刘志刚,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科学官王明晗,凡恩世制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苗振伟,英百瑞(杭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李江美,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基于科学机制下的肿瘤免疫双多抗及联合治疗主持人:高新,免疫方舟创始人、CEO13:30 — 14:00IL-21靶向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免疫治疗策略研发及转化王盛典,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4:00 — 14:30DC-Tcell Engager: 靶向CD40/4-1BB的双功能免疫激动剂高新,免疫方舟创始人、CEO14:30 — 15:00A Novel anti-PD-1/IL2m fusion protein with enhanced therapeutic window for solid cancer treatment李江美,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经理15:30 — 16:00双特异抗体引导的NK,M∮细胞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周海平,海徕科(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EO16:00 — 16:30TME myeloid biology肿瘤微环境中髓系细胞生物学研究宁振飞,泽安生物医药,研发总监自免药物创新与开发主持人:杜云龙,北京普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CSO、合伙创始人9:00 — 9:30临床视角:自身免疫疾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及研究进展栗占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临床免疫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主任9:30 — 10:00多学科交叉的自免生物技术药物创新张烜,北京医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兼临床免疫中心主任10:00 — 10:30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的新发现新进展陈波,华润医药集团,首席科学家、科委会副主任11:00 — 11:30IL-6R创新抗体药物的研发李自强,北京伟德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11:30 — 12:00补体 C5a 靶点药物开发进展王超,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12:00 — 12:30单细胞数据驱动的自免疾病机制研究及药物开发吴琼,镁伽科技,AIDD负责人聚焦免疫调节和炎症靶点专注外用创新药研发杜云龙,北京普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CSO、合伙创始人mRNA药物全周期开发主持人:严景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09:00 — 09:30mRNA疫苗的质量控制研究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专家09:30 — 10:00基于单链RNA噬菌体递送的双功能mRNA疫苗童贻刚,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10:00 — 10:30mRNA药物酶促合成与工艺相关杂质质控创新李梁,瀚海新酶,事业合伙人/研发总监11:00 — 11:30抗体表征与疫苗设计严景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1:30 — 12:00二价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研发进展李惠,深信生物,R&D Director,Discovery12:00 — 12:30mRNA药物在病毒相关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与创新岑山,仁景(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SO核酸递送系统创新与开发主持人:葛啸虎,天津外泌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13:00 — 14:00改良ASO治疗肝癌的递送挑战杨振军,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14:00 — 14:30外泌体偶联技术及外泌体模块化制药新展望葛啸虎,天津外泌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14:30 — 15:00PNI纳米颗粒制备技术应用解决方案金毅,Cytiva 思拓凡,产品经理15:30 — 16:00针对不同组织的药物递送技术的创新与临床应用臧晓羽,N1 Life, Inc. ,联合创始&CEO16:00 — 16:30靶向肿瘤环状RNA药物的设计合成与优化谢震,清华大学,副教授16:30 — 17:15圆桌讨论:核酸疗法赛道日益火爆的现在,我们需要怎样“推陈出新”,走出自己独特的差异化优势?√新“赛道”:肿瘤/非肿瘤/罕见病/宠物疫苗/难以成药靶点/个性化治疗方案/环RNA√新“玩法“:应用于基因治疗/免疫细胞疗法/干细胞改造/靶向药研发√新“载具”:LNP载体优化/非LNP载体开发(复合物和聚合物纳米粒子、外泌体、生物微囊泡、偶联靶向分子)主持人:栗世铀,启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TO回爱民,惠正奇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CE0;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副理事长刘健,康希诺生物(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震,清华大学,副教授葛啸虎,天津外泌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小核酸药物创新与开发主持人:万金桥,成都先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联合创始人小核酸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与申报09:00-09:30慢性乙肝临床治愈——远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鲁凤民,北京大学感染病研究中心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09:30-10:00小干扰核酸(siRNA)药物临床开发策略与进展尤冬,维亚臻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临床研发部负责人/医学执行副总裁10:00-10:30合成多肽纳米颗粒(PNP)用于递送小干扰核酸新药的临床进展田伟伟,圣诺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1:00-11:30差异化的小核酸新药临床前研发 万金桥,成都先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联合创始人11:30-12:15圆桌讨论:小核酸药物适应症的选择与开发策略主持人:赵春林,安龙生物,创始人;安龙基金,创始合伙人鲁凤民,北京大学感染病研究中心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万金桥,成都先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联合创始人尤冬,维亚臻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临床研发部负责人/医学执行副总裁翟嘉洁,广东麦进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小核酸药物创新与CMC开发主持人:王海盛,思合基因,CEO13:30 — 14:00靶向RNA/蛋白的核酸药物研究汤新景,北京大学,教授14:00 — 14:30核酸制药的关键挑战与研发进展黄渊余,苏州炫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14:30 — 15:00小核酸肝外递送的探索赵春林,安龙生物,创始人;安龙基金,创始合伙人15:00 — 15:30基于lncRNA的肝外递送研究与药物开发宋旭,成都凌泰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15:30 — 16:00单链寡核酸的新药研发--挑战与进展王海盛,思合基因,CEO16:00 — 16:30小核酸药物的递送技术及CMC策略黄泽傲,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小核酸药物研发总监下一代CGT新赛道与源头创新未来药主持人:周德敏,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09:00 — 09:30化学精准修饰驱动的内源性物质成药性研究周德敏,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09:30 — 10:00帕金森病的细胞治疗陈志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细胞生物学研究室,主任;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0:00 — 10:30原位神经再生最新进展,引领神经制药新赛道陈功,暨南大学大脑修复中心,主任;NeuExcell 神曦集团,创始人、首席科学家11:00 — 11:30设计新型tRNA药物治疗无义突变罕见病夏青,北京大学药学院,长聘教授11:30 — 12:00通用型双靶向抗体偶联NK细胞治疗开发苗振伟,英百瑞(杭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12:00 — 12:30Ps:时间截止到4月8日。联系组委会咨询参展/赞助/参会电话:+86 131 2278 5593邮箱: biocon@bmapglobal.com
  • 2015 GRC 三维电镜会议举行 制药巨头齐助阵
    2015年6月21日至26日,2015 GRC 三维电镜会议(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Three Dimensional Electron Microscopy)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新伦敦市的柯尔比-索耶学院举行。   会议主题为&ldquo Breaking Barriers to Go Beyond Structure: Describing Functional States and Biological Context&rdquo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va Nogales任会议主席,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程亦凡担任副主席。   GRC 三维电镜会议始于1985年,第一届会议在美国霍桑学院举行,会议主席由美国贝勒医学院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Wah Chiu (赵华)担任。该会议一般为期5天,由来自全世界的该领域的科学家介绍和讨论自己还未发表的研究内容。会议以主题报告和海报展示的形式相结合,并选择优秀海报在会议中进行介绍。参会人数限制在180人以内。   电镜在研究和解决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生物学问题的仪器当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是其他结构研究方法所不可比拟的。电镜技术建立起了连接光学显微镜研究亚细胞分辨率结构与X射线晶体学、NMR研究原子分辨率结构的桥梁。   自从1985年,GRC 3DEM会议举行以来,三维电镜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技术突破使得三维结构测定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因此开启了在生理条件下研究大分子系统的方法,从而为理解生物机理、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生物学设计原理提供了新的机遇。三维电镜技术已经成为了结构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它适用于大分子、大分子组装体、细胞器,以及整个细胞结构和分子构象动力学的原位研究。 这一技术的发展刚刚迈入了一个新的纪元,技术突破推动了三维电镜技术的分辨率极限、适用领域,以及能够获取的生物信息。这主要得益于高端电镜仪器、新型直接电子探测相机和图像处理方法的应用。目前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利用电子断层扫描技术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细胞超微结构表征信息。   今年5月,科学家们用冷冻电镜(cryo-EM)成像了代谢酶与其抑制剂的结合,获得了cryo-EM成像迄今为止的最高分辨率(2.2 Å ),此前只有X射线晶体衍射达到过这种水平的分辨率。这能为人们提供足够的结构信息,进行更好的药物研发。他们认为,这种技术将为药物研发带来一场革命。   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的关注,和2014年的赞助企业相比,此次会议中,GSK、辉瑞、诺华、礼来等制药巨头都参与了赞助。 2015年GRC 三维电镜会议赞助商 2014年GRC 三维电镜会议赞助商   2016年的GRC三维电镜会议将于2016年6月19日-24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程亦凡将担任会议主席,这是三十年来,自Wah Chiu (赵华)之后,第二位华人担任会议主席。   关于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最早由约翰斯&bull 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的戈登博士 (Dr. NeilE. Gordon) 于19世纪20年代末发起,致力于为同一研究领域以及跨学科研究的科学家们提供最直接有效的交流方式。该会议项目包含了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的不同分支,旨在促进人们交流特定学科分支的前沿科研信息。每一场GRC都集中在约一周的时间内让特定领域的科学家们高强度的讨论,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这样直接有效且主题明确的方式,提供了非常高效的科学传播途径,这是发表文章或者大型科学会议无法实现的。 第一届电镜网络会议部分视频回放
  • “创新质量服务合作”,实现生物制药领域新突破——访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东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4月21-23日,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1)在无锡成功召开,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用”等方面的超1000位高端人士参会。  对于色谱耗材圈来说,过去的一年是那么的不平凡,疫情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同时,也是充满机遇的一年,医药领域的巨大需求使得下半年色谱耗材行业逆风而上。在ACCSI2021大会间隙,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到了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东,听他谈谈纳谱分析2020年在疫情的挑战下,整体发展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亮眼的成绩?针对生物制药领域,纳谱分析将采取哪些市场战略深入该领域?此外,“十四五”规划的出台给色谱耗材厂商带来了哪些机遇?其中纳谱最关注的点是什么?  液相色谱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分析手段,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制药、生物技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化工等行业和科研中的分析检测。液相色谱的核心元素是“色谱柱”。目前全球液相色谱柱每年约有300-400万根的需求量,折合15-20亿美元的销售额,并呈稳步增长的态势。其中(生物)制药的应用是推进液相色谱柱发展的重要动力,约占液相色谱柱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液相色谱柱主要被国外厂家垄断,其中Waters 、Agilent和Phenomenex三家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色谱柱市场需求占全球市场10%左右。然而,与坚挺的市场需求相比,国产色谱柱只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目前中国液相色谱柱市场主要被Agilent、Shimadzu、Waters和Thermo Fisher等国外厂家垄断,国产色谱柱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20%,其中绝大部分国产液相色谱柱的色谱填料或微球原料依赖进口。  从色谱柱的品种来看,国产液相色谱柱品规较为单一,尤其是生物制药中研发和生产质检不可或缺的生物色谱柱基本完全依赖进口。此外,国产液相色谱柱与进口产品相比在性能和质量方面尚有明显差距。国产液相色谱柱大都集中在质量要求不高而价格敏感的应用,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其发展受到局限。因此,液相色谱柱的国产化,特别是国际水平的国产化势在必行。  以下为采访详细视频:
  • 安捷伦启用生物制药伴随诊断服务实验室,加速精准医疗发展
    2024年9月11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近日宣布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卡平特里亚的生物制药伴随诊断服务实验室(Biopharma CDx Services Lab ,简称BCSL)正式启用。该实验室此前已获得加州临床实验室许可证,以及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 ,简称CLIA)的合规证书。这些认证标志着实验室遵循CLIA的法规运营,而这些法规作为联邦标准,适用于检测人体样本用于健康评估、诊断、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所有美国机构。CLIA合规证书可确保实验室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极高标准,确保符合监管要求,提高市场信誉和运营效率。BCSL结合安捷伦的检测开发模型,将从早期临床研究到监管批准阶段全程支持药物开发,提供高效、灵活、精简的伴随诊断开发服务。BCSL还将为临床试验中新型精准疗法的生物标志物评估提供创新技术,并提供高质量检测以获取可靠数据。对于寻求优化伴随诊断和精准治疗投资价值的生物制药公司而言,从可行性研究以及FDA审批的伴随诊断持续开发模式,将为他们带来显著的低成本与短时间的优势。安捷伦副总裁兼伴随诊断事业部总经理Nina Green表示:“安捷伦致力于推动生物制药和临床诊断领域的发展。生物制药伴随诊断服务实验室的启动,标志着公司支持创新疗法和精准医疗发展使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提供前沿技术和高质量检测,安捷伦希望简化从早期临床研究到FDA批准的过程,让改善生活的治疗方法更快惠及患者。”建立BCSL是安捷伦在生物制药、临床诊断和精准医疗领域战略承诺中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安捷伦在早期检测开发、技术创新和前瞻性临床试验患者测试方面的能力,更彰显了安捷伦致力于成为生物制药行业可靠合作伙伴,并领跑医疗未来的决心。关于安捷伦科技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分析与临床实验室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为提升人类生活品质提供敏锐洞察和创新经验。安捷伦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2023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68.3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18,000人。
  • 安捷伦启用生物制药伴随诊断服务实验室,加速精准医疗发展
    安捷伦近日宣布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卡平特里亚的生物制药伴随诊断 服务实验室( Biopharma CDx Services Lab ,简称 BCSL ) 正式启用。该实验室此前已获得加州临床实验室许可证,以及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 ,简称CLIA)的合规证书。这些认证标志着实验室遵循CLIA的法规运营,而这些法规作为联邦标准,适用于检测人体样本用于健康评估、诊断、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所有美国机构。CLIA合规证书可确保实验室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极高标准,确保符合监管要求,提高市场信誉和运营效率。BCSL结合安捷伦的检测开发模型,将从早期临床研究到监管批准阶段全程支持药物开发,提供高效、灵活、精简的伴随诊断开发服务。BCSL还将为临床试验中新型精准疗法的生物标志物评估提供创新技术,并提供高质量检测以获取可靠数据。对于寻求优化伴随诊断和精准治疗投资价值的生物制药公司而言,从可行性研究以及FDA审批的伴随诊断持续开发模式,将为他们带来显著的低成本与短时间的优势。安捷伦副总裁兼伴随诊断事业部总经理Nina Green表示:“安捷伦致力于推动生物制药和临床诊断领域的发展。生物制药伴随诊断服务实验室的启动,标志着公司支持创新疗法和精准医疗发展使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提供前沿技术和高质量检测,安捷伦希望简化从早期临床研究到FDA批准的过程,让改善生活的治疗方法更快惠及患者。”建立BCSL是安捷伦在生物制药、临床诊断和精准医疗领域战略承诺中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安捷伦在早期检测开发、技术创新和前瞻性临床试验患者测试方面的能力,更彰显了安捷伦致力于成为生物制药行业可靠合作伙伴,并领跑医疗未来的决心。
  • 赛多利斯TAP生物系统和默沙东喜获2014年度国际生物制药工艺(BPI)双重大奖
    “最佳合作奖”和“最佳上游技术应用奖”,对采用卓越技术的ambr 250迷你型生物反应器系统给予充分肯定 据2014年10月27日来自德国哥廷根和英国剑桥的报道:赛多利斯(Sartorius Stedim Biotech)今日宣布其集团成员TAP生物系统公司与默沙东公司共同斩获了2014年度国际生物制药工艺(BPI)大奖的两项殊荣。 大奖将荣誉授予ambr250? 微型生物反应器系统,作为两家公司成功合作的成果,ambr250?代表了生物工艺技术中的重大突破。 在 2014年度国际生物制药工艺大奖评选中,TAP生物系统与默沙东的合作击退了其它参选者,如Invetech和Janssen等的激烈竞争,共同赢得 “最佳合作奖”。TAP生物系统与默沙东还因ambr 250自动化迷你型生物反应器系统而获得了“最佳上游技术应用奖”,击退了诸如Xcellerex? XDR-50 MO 系统和MaxCyte? STX?系统等优秀产品。 ambr250 的产品经理Mwai Ngibuini表示:“我们与默沙东合作的主要目标就是成功开发出一台安装简便,并且一次性使用的迷你型生物反应器系统,这台系统还应具有多功能性,能 够完全替代传统用于哺乳动物和微生物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和发酵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仔细聆听了众多生物工艺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了系统 可能会放置的空间环境,加上团队百折不挠的努力,直至将其研制成功。” Ngibuini 还表示:“非常荣幸能获得这些奖项,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在与默沙东的合作过程中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是值得的,ambr 250系统被我们生物工艺领域的同行及专家认可为突破性技术,这也预示着抗体和基于蛋白产品的治疗将有可能开辟出全新的工艺开发路径。赛多利斯集团是一家国际领先的实验室仪器、生物制药技术和设备的供应商,提供生物工艺过程、实验室产品与服务、工业称重产品。赛多利斯集团成立于1870年,总部位于德国哥廷根,在全球已拥有6,000多名员工。其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涵盖过滤、液体处理、发酵、细胞培养和纯化,并致力于生物制药行业过程控制。实验室产品及服务部主要生产实验室仪器及耗材。工业称重专注于对食品,化工和制药行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称重、监控和控制。赛多利斯集团在欧洲、亚洲以及美洲都拥有自己的生产及研发机构,并已在全球110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及代表处。 赛多利斯中国 电话:400.920.9889 / 800.820.9889 传真:021.68782332 邮箱:info.cn@sartorius.com 官网:www.sartorius.com.cn
  • 共同发展——Life Technologies生物仿制药研讨会于上海深圳两地召开
    Life Technologies生物仿制药研讨会于2013年5月8日与12日分别在申城上海与鹏城深圳召开。此次研讨会将目光关注于国内生物仿制药产业的发展,数百名来自全球仿制药领域的资深专家与国内仿制药企业的研发及技术人员到场参会,另有数百名观众通过网络直播参加了此次会议。Life Technologies大中华区工业客市场部总监董子平博士为会议开幕致辞。 Life Technologies大中华区工业客市场部总监董子平博士正在进行开幕致辞 这次会议旨在与国内生物仿制药领域的同行分享Life Technologies作为生物仿制药领域的领导品牌,在该行业积累多年的经验,并为国内企业带来了最新的工艺和技术,包括如何使用高性能层析产品提高杂质的去除和产品收率、化学,生产和质控(CMC)的关键因素、生物仿制药的亲和纯化解决方案、细胞系开发中需要关注的关键因素等等多个热点话题。 会议现场座无虚席,来宾认真聆听 此次会议的讲者包括来自华盛顿特区生物咨询集团高级CMC咨询专家Nadine M. Ritter博士,Life Technologies BAC分公司CEO Laurens Sierkstra博士,Life Technologies POROS® 技术专家Christine Gebski 女士,Life Technologies 药物分析专家Wesley Straub 博士,Life Technologies Gibco® PD-Direct 技术专家Cynthia Hoy以及Life Technologies Gibco® PD-Direct 技术专家Robin Ng 博士。这批来自海外的资深科学家为大会带来了一系列最新、最实用的话题,在会上和会下解答了与会的国内嘉宾的问题,加深彼此交流。 演讲者与参会嘉宾在会后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热烈的交流 Life Technologies是生物仿制药领域的领导品牌和主要供应商,以其优质的服务和可靠的产品长期以来受到业内的信任和赞誉。其中拥有超过50年历史的Gibco® 品牌更是信誉和质量的保障。Life Technologies举行此次会议,旨在与中国客户共同成长,为中国客户提供强大的产品线以及战略性的价格体系,确保在生物仿制药这一蓬勃发展、竞争激烈的领域有所获益。
  • MiniTakser和MicroTakser震撼来袭,HOLD住! ——制药人的福音!
    药物关乎生命,制药生产检验过程数据更要真实、完整、可靠,可以追溯。制药行业的检验过程要满足FDA 21 CFR Part 11《联邦法规21章》第11款,涉及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的相关规定。目前制药领域分析类仪器基本都满足审计追踪和权限管理要求,样品前处理制备过程主要是手动操作完成,很难满足审计追踪和数据溯源要求,更别提数据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问题了,这真是让制药人很头疼的大问题! Sirius智能平台是基于制药应用而开发的,代替人工进行自动化的样品制备过程,满足FDA 21 CFR Part 11《联邦法规21章》第11款,具备审计追踪和权限管理要求,输出数据可以和LIMS系统直接对接。在世界**的大型制药巨头公司都可以看到Sirius智能平台的身影,如辉瑞制药、诺华制药、梯瓦制药、阿斯利康、拜耳、德国宝灵曼及默克等等。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强大的MultiTasker,MiniTakser和MicroTakser震撼来袭,毫不逊色!而且相比于MultiTasker,MiniTakser和MicroTakser速度更Fast,移液更Precise,尺寸更Mini,最重要的是价格更Beautiful! Are you ready? Hurry up! Let’s go and see!MiniTakser技术优势v 多功能:称重、液体处理、1D/2D扫码、开盖关盖、涡旋混合可选,自由组合v 更快:3s完成扫码循环,6s完成称重循环v 更**:移液偏差机械臂移动偏差94W×75D×68H (cm),**20个96位微孔板架v 便捷:数据自动传输至数据库,支持和LIMS系统对接v 安全:整机密闭MicroTasker 技术优势v 多功能:称重、液体处理、1D/2D扫码、开盖关盖、涡旋混合自选v 更快:3s完成扫码循环,6s完成称重循环v 更**:移液偏差 尺寸更Micro:**8个96位微孔板架,尺寸55W×75D×68H (cm)v 便捷:数据自动传输至数据库,支持和LIMS系统对接v 安全:整机密闭世界**的大型制药巨头都在用的Sirius智能平台,你有没有HOLD住?赶紧带走,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最幸福的实验员!
  • 第十届BioCon Expo议程&强阵容大公开!聚焦生物制药产业变革最热点!
    作为国内生物制药圈重要的展示交流平台,BioCon China Expo 2023 第十届国际生物药大会暨展览会将于2023年6月19-21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10000+ 展示面积、250+ 参展企业350+ 深度话题、15+ 场主题活动开幕式、闭门会、发布会、同期路演BioCon Awards...精彩就位中!BioCon 2023 | 展会议程&强阵容!(免费预登记通道即将关闭,下文含免费门票领取方式) 高层论坛(参观票论坛)开幕式邵元昌,浙江省药学会理事长,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一级巡视员主持人:王志安,浙江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政策趋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浙江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进展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话题待定李校堃,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确认中)临床视角:满足临床需求的生物新药开发潘宏铭,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浙江省卫健委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圆桌讨论:国产出海的必由之路,我们该如何运筹帷幄、提前布局?余国良,冠科美博董事长兼CEO张连山,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全球研发总裁(确认中)高光,美国帕斯上海代表处高级技术官,原美国FDA生物制品中心主审官员和检查员圆桌讨论:监管与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我们该如何制定临床驱动下的研发、生产策略?1. 临床需求 2. 集采与医保政策 3. License机遇潘宏铭,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浙江省卫健委肿瘤靶向治疗技术指导中心主任白先宏,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王海彬,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CEO黄海,复星凯特执行总裁冯辉,君实生物COO圆桌讨论:资本回暖加速,全球生物医药投资布局与产品组合策略主持人:夏明德,英诺湖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毛化,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郑玉芬,约印医疗基金创始人、董事长陈刚,LYFE资本管理合伙人唐艳旻,启明创投投资合伙人 抗体蛋白药物源头创新与成药性研发(VIP票论坛)纳米抗体与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何苗壮,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美国肿瘤研究所(NCI)抗体治疗研究室主任, 兼研究生院生物化学系主任蛋白设计的新时代:Protein Design Revolution王峰,无锡佰翱得生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G蛋白偶联受体的抗体药研发创新及进展张成,鸿运华宁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圆桌讨论:抗体新药研发的下一站的破卷之路1. 靶点创新 2. 适应症创新 3. 管线布局及联合 4. 平台创新刘宁姝,复星医药全球研发中心,联席CSO杨建国,华润医药首席战略发展官韩淑华,嘉和生物,CSO韩照中,领诺(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双特异性纳米抗体药物创新与成药性开发潘利强,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院长助理GPCR纳米抗体开发与研制案例分享涂晟,和其瑞医药总裁基于GLP-1R的多靶点激动剂在代谢疾病领域的创新开发黄岩山,浙江道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分子模拟和人工智能在抗体蛋白药物研发的应用马步勇,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靶向MSLN和4-1BB分子的双特异性抗体研发程联胜,合肥瀚科迈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三功能抗体创新与成药性开发徐汶新,贝达药业,免疫学高级总监ADC新靶点在非肿瘤等其他邻域的探索谭淼,科伦博泰大分子研发VPPayload多样性研究与Payload创新与安全性评价(拟)朱忠远,映恩生物创始人兼CEO朱忠远双抗ADC药物创新与研发朱义,百利天恒,创始人&CSOADC药物中的毒素(payload)开发夏书华,今发药业创始人话题待定朱建伟,杰科生物,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基于聚乙二醇的双抗ADC研发乌德春,康源久远COOPredictive biomark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DCs潘莹,基石药业,转化医学与生物标志物高级总监核药RDC的监管与注册申报思考与领先实践王鹏,先通医药资深副总裁RDC药物创新与成药性研究须涛,智核生物,CEO 抗体蛋白制品工艺开发与BLA(VIP票论坛)Q13连续流工艺开发与工艺表征的要点和难点解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在邀)话题待定白先宏,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USP在抗体蛋白药物中的最新质量分析标准Fouad Atouf,美国药典委员会生物制品资深副总裁数字孪生技术在单抗下游纯化中的应用初探陈然,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程开发下游部副总监多特异性抗体纯化的研究与工艺开发王珙,恩沐生物科技,CMC总负责人细胞培养工艺开发与升级指南-案例分享范里,倍谙基生物资深副总裁、抗体及细胞治疗事业部负责人复杂蛋白药物-不对称双抗上游表达与工艺表征案例研究(拟)刘恒,天辰生物,总经理ADC药物下游纯化工艺开发领先实践黄云生,爱科瑞思,技术副总裁生物药BLA申报中质控与质量管理案例分享Steven Bowen, 前FDA生物制品CMC审评员 ADC药物后期CMC生产和质量控制策略王灼维,浙江新码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话题待定王灿,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生物大分子从IND到BLA不同阶段的质量研究乔怀耀,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高级总监下游工艺变更与可比性研究(拟)游明翰,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下游工艺总监圆桌讨论:生物药临床开发阶段如何制定最佳变更策略?1. 国产化替代的选择 2. 可比性研究策略 3. 变更申报策略付中平,维立志博CMC负责人郑小红,前沿生物药业(南京) 股份有限公司,COO 首席运营官尚晓,普方生物CTO 免疫细胞与干细胞治疗药物开发(VIP票论坛)联合策划人:王立群,星奕昂生物CEOCAR-NK细胞治疗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钱文斌,浙大二院血液科主任,浙江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ipsc来源的CAR-NK细胞治疗开发与临床进展(拟)王立群,星奕昂生物CEO基于CLASH技术下的下一代细胞治疗筛选与开发陈斯迪,耶鲁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碱基编辑/基因编辑同种异体T细胞开发与临床进展许中伟,贝赛尔特(北京)及先进生物(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科学家mRNA体内CAR-T疗法创新与开发曹卓晓,先博生物CEO针对实体瘤的通用型CAR-NK细胞药物开发进展苗振伟,英百瑞(杭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裁,CEO实体瘤CAR-T疗法的挑战与最新进展郭雨刚,浙江大学药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深圳莱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圆桌讨论:细胞免疫治疗实体瘤与其他更多适应症的探索、挑战与机遇主持人:李斌,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副所长江文正,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细胞制品BLA申报难点要点解析王冲,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CAR-T产品的PAI现场检查及与监管部门的沟通邹勇,驯鹿生物董事兼CMC副总裁CAR-T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治疗进展吕璐璐,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CEO圆桌讨论:降本增效,细胞治疗产品工艺开发、生产与优化变更策略1. 自体VS异体工艺考虑 2. 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药物的产品考虑 3. 临床与商业供应链的需求考虑4. 上市后变更考虑王华茂,科济药业联合创始人兼COO崔卫东,原启生物首席技术官iPSC干细胞治疗药物的IND申报解析石慧,呈诺医学,执行合伙人、医学注册总监同种异体干细胞IND申报经验分享及领先实践姜舒,茵冠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DNT与基因编辑/iPSC技术嫁接的通用型细胞疗法开发杨黎明,瑞顺生物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官hiPSC来源细胞治疗产品CMC与非临床研究概述张颖,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TOiPSC来源免疫细胞疗法的开发与进展鲁宾雁,广州瑞臻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基因治疗药物开发(VIP票论坛)联合策划人:周静敏,鲸奇生物联合创始人及CEO、USP AAV基因治疗专家组成员叶国杰,杭州嘉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SO基因治疗制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规范中检院基因治疗产品质控专家AAVs纯化工艺开发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拟)曲光,苏州诺洁贝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圆桌讨论:生产系统百家争鸣,如何提升基因治疗产品回收率与规模化质量保证?1. AAV表达系统的选择2. 产率提升的策略3. potency/生物分析方法的标准开发4. 产业化规模化应对曹阳,纽福斯生物质量副总裁支持基因治疗产品开发的USP标准Jingzhong Guo,美国药典委员会,基因治疗组组长基因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核查要点(拟)高光,美国帕斯上海代表处高级技术官,原美国FDA生物制品中心主审官员和检查员基因治疗药物的CMC法规及申报要点(拟)高杨,邦耀生物高级合伙人、首席战略官以终为始,AAV基因治疗商业化生产技术路径选择何晓斌,劲帆生物医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CEOAAV新血清的研发筛选及AMD眼科基因治疗研发进展叶国杰,杭州嘉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CSO)青光眼及新适应症基因治疗研发汪枫桦,朗信生物创始人兼CEO眼科基因治疗与IIT临床研究进展才源,星眸生物创始人及CEO圆桌讨论:针对国内同质化,中国基因治疗如何破“卷”?叶国杰,杭州嘉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CSO)吴凤岚,华毅乐健联合创始人、总裁汪枫桦,朗信生物创始人兼CEO新型AAV载体靶向耳聋基因治疗研发钟桂生,上海科技大学教授、玮美基因创始人IIT基因治疗神经系统遗传病的临床探索(拟)董飚,四川大学教授、至善唯新董事长针对于突变位点的基因编辑治疗药物的毒理研究与试验设计施霖宇,辉大基因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基于AAV的基因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临床进展申华琼,纽欧申医药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基因治疗在遗传性疾病领域的应用实践刘超,深圳市禾沐基因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新型递送基因治疗血液遗传疾病的成药性探索宁威,上海瑞宏迪医药总经理 核酸药物开发(VIP票论坛)联合策划人:李航文,斯微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tRNA-酶”治疗无义突变罕见病的进展夏青,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单价/多价mRNA抗新冠疫苗的研发与临床进展丘远征,石药集团疫苗临床中心总经理mRNA-RSV疫苗的研发与申报(拟)王子豪,嘉晨西海CEOmRNA狂犬病疫苗研发进展(拟)彭育才,丽凡达生物创始人、CEOmRNA肿瘤疫苗的开发与临床进展(拟)李航文,斯微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高效抗肿瘤纳米药物的设计与临床转化申有青,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生物纳米工程中心主任顺式自复制mRNA的设计与应用张守涛,河南赛培生物创始人、CEO,郑州大学教授 免疫细胞的靶向递送研发崔艳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非肝靶向寡聚核酸的递送吴昊,迦进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mRNA 疫苗关键技术与中国本土mRNA新冠疫苗开发进展英博,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RNA纳米递送工艺开发与生产领先实践熊长云,宁波君健生物CEOmRNA下游纯化工艺的开发与放大(拟)傅希涌,峨巍医药首席执行官mRNA产品研发进展与技术创新张卫国,仁景(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负责人THE GOLDEN TIME OF RNAi THERAPEUTICS杨宪斌,圣诺医药大中华区CSO,圣诺医药苏州总经理 溶瘤病毒开发(参观票论坛)联合策划人:周国瑛,亦诺微医药创始人,董事长,CEO新型免疫增强型溶瘤病毒研究进展梁廷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中美溶瘤病毒制品注册申报案例分享周国瑛,亦诺微医药创始人,董事长,CEO溶瘤病毒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解析彭姣,深圳源兴基因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商务部BD经理溶瘤痘苗病毒分子改造及临床前开发李恭楚,功楚生物创始人构建溶瘤病毒和核酸肿瘤疫苗双技术路线,实现肿瘤免疫新突破王智明,上海复诺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MC VP溶瘤病毒产品外源病毒因子评价技术和方法王光裕,中检院重组药物室,博士结合溶瘤病毒治疗与CAR-T细胞的1期临床试验设计刘滨磊,滨会生物董事长(确认中)新生抗原肿瘤疫苗开发(参观票论坛)联合策划人:陈枢青,纽安津生物创始人、董事长新生抗原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陈枢青,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杭州纽安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基于肿瘤新抗原的个性化多肽癌症疫苗设计与开发刘小龙,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副院长肿瘤疫苗免疫原性的检测方法开发(拟)胡兰靛,安达生物药物开发(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mRNA编辑的细胞药物开发丁平,四川康德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癌症新生抗原疫苗的前世今生:希望与挑战陆金华,星尘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SO免疫原设计增强靶标特异疫苗免疫反应性及肿瘤治疗性疫苗开发叶圣勤,朗谷生物CEO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下的肿瘤疫苗精准研发策略刘琦,同济大学生物信息系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用于个性化肿瘤疫苗治疗的可电离铁纳米佐剂开发李波,华大吉诺因CEO 生物制剂药械组合产品开发与生产(参观票论坛)联合策划人:顾臻,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送系统顾臻,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药学院院长从 Exubera 到 Tobi Podhaler: 干粉肺部给药技术简介刘恒利,凯信远达医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生物药与辅料的相互作用及生物物理表征方伟杰,浙江大学药学院 研究员工程化外泌体生产与质控体系建设赵立波,恩泽康泰CTO外泌体纳米药物智造杨慧,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传感中心执行主任,中科佰乘(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生物医药先进生产(参观票论坛)MAH上市后变更与科学监管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抗体生产中一次性和不锈钢系统的应用策略曹凤兰,康方生物,生产负责人圆桌讨论:MAH制度&集采&产能过剩竞争加剧背景下,我国生物药CDMO产业的机遇&挑战1. 竞争优势 2. 生物药转型CDMO组合拳策略3. 出海法规睿智医药奕安济世安腾瑞霖圆桌讨论:应对规模化产能升级,生物药企业该如何提前进行生产规划与布局?1. 厂房自建or外包生产?2. 收并购 3. 变更与质量合规黄玮,复宏汉霖首席运营官、高级副总裁张哲如,天境生物总裁(确认中)包财,百奥泰生物副总裁,生物制造曹凤兰,康方生物,生产负责人抗体蛋白卓越集成生产与质量管理实践黄玮,复宏汉霖首席运营官、高级副总裁制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合规管理和常见问题解析(拟)张平,海普瑞全球工业事务高级副总裁国内外法规指南对于无菌工艺模拟的定义和要求虞骥,天境生物生产副总裁抗体蛋白药物从工艺开发到规模化生产策略潘志卫,东曜药业高级总CDMO在CGT 产品申报与研发中的监管/遗传资源合规性思考(拟)李玉玲,健新原力首席执行官圆桌讨论:CGT生物技术企业该如何进行生产规划与布局?1. 自建or外包 2. CDMO伙伴的选择策略 3. 国产化替代趋势 4. MAH制度思考张瑰宜,朗信生物CTO圆桌讨论:未来5年,中国CGT CDMO发展之路
  • 第八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暨2008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即将举行
    以&ldquo 亚洲制药工业第一展&rdquo 著称的第八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 ICSE China 2008)暨2008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P-MEC China 2008即将于2008年6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展示规模及展商数量将创历届之最。 本届展会的展出面积已突破75,000平方米,继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东一馆至东六馆的6个展馆订满之后,主办单位又新开放了2个室外展馆,展出规模将比上届展会增长22%。目前已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00家行业领军企业参展,同时将有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家展团的超强阵容,彰显出展会蓬勃的活力和行业号召力。届时,行业内知名品牌、高新产品将荟萃一堂,充分展示中国以及亚洲市场的巨大潜力,预计为期三天的展示将迎来逾3万多名海内外专业观众。 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这一重大活动,并到我们的展台参观,届时我们将展示各种先进设备,让您不虚此行。 时间:6月24日-26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梅特勒托利多展位号:东五馆 5E12 网址:http://www.cmpsinoexpo.com/pmec/
  • 盘点:跨国制药巨头中国研发中心哪家强
    近日传来消息,强生全球第四家创新中心落户上海,计划于本月底正式启用,在此之前,强生已经在英国伦敦、美国波士顿和门罗帕克分别建立了创新中心。据了解,强生的创新中心针对旗下所有产品,包括了医疗、制药、诊断学以及消费者营养等方向。   由此可见,强生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在此之前,强生的制药、医疗等中国研发中心已经成立多年,而且均为强生的亚太区研发中心。   其中,强生很早在上海建立强生制药中国研发中心,并于2009年升格为亚太区研发中心,特别关注亚洲地区一些特有的、亟待医治的疾病,包括肿瘤、传染病和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同时,通过与各高校、研究机构构建协作网络,实现开放式创新模式。   而强生医疗亚太区研发中心则是2011年在苏州成立,专门针对亚洲新兴市场(主要包括中国和印度)设计和开发医疗器材及诊断产品。   除了强生,主要的跨国制药巨头都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这些跨国巨头们的中国研发中心是什么情况。   辉瑞   辉瑞中国研发中心2005年就成立了,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是辉瑞在亚太地区的研发枢纽,为辉瑞全球的生物及化学制药研究与开发项目提供支持服务。并于2010年,在武汉光谷生物产业中心成立分中心,除同步全球临床项目外,还将特别研究中国本土高发疾病,如肺癌、胃癌等治疗药物的临床开发。。   辉瑞中国研发中心还与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及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等国内一流的学术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药物经济学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项目   拜耳   2009年,拜耳医药保健的全球第四个研发中心设在了北京,而中国则是拜耳在德国和美国之外的第三个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的国家。研发领域涉及拜耳的四大核心部门&mdash &mdash 心血管病、影像诊断、肿瘤以及妇女医疗保健,也涉及整个研发链条上的各个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拜耳之所以把研发中心设在北京,与清华和北大的合作是很重要的原因。   诺华   2006年,诺华在苏州建立工厂和研发基地,研发基地致力于创新性药物工艺与分析方法的研究以及其生产技术的开发。   直到2009年,诺华才在上海建立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作为诺华公司全球药物研发网络的一部分。研究中心致力于研发创新药物,目前主要针对中国及亚洲地区高发的癌症(如胃癌和肝癌等)及肝病(如肝炎和肝纤维化等),以满足病患迫切的医药需求。   赛诺菲   2008年,赛诺菲在上海成立中国研发中心,中心涵盖药物研发的所有环节,具有从寻找目标药物到实现药物临床应用。   2014年9月,赛诺菲亚太研发总部在上海成立,整合了赛诺菲生物制药(赛诺菲制药)、罕见病(赛诺菲健赞)、疫苗(赛诺菲巴斯德)和动物保健(赛诺菲梅里亚)在亚太地区的研发力量   罗氏   2004年,罗氏研发(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这是罗氏药品部全球第五个研发中心。   2007年,罗氏药品开发中国中心在上海成立,是罗氏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在内)第一个全功能临床药品开发中心。并于2009年,随着罗氏制药亚太地区总部落户上海,罗氏药品开发中国中心也升级为罗氏药品临床研发亚太中心。   默沙东   2011年,默沙东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为亚洲研发总部,进行创新药物的研发。默沙东的研发涉及广泛的治疗领域,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中国近年来发病率日益上升的疾病。   葛兰素史克   2003年,GSK在天津设立非处方药研发机构。2007年,在上海成立全球性中国研发中心,侧重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研究,目标是为多发性硬化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等严重疾病开发新药,将承担从新药开发、临床研究到产品注册整个医学领域的研发工作。   诺和诺德   2002年,诺和诺德在北京成立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生物技术基础研究。2006年,该中心独立注册为&ldquo 北京诺和诺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rdquo ,并在不断的扩大规模。研发目标是蛋白质药物开发,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蛋白质表达技术的创新和发明。   阿斯利康   阿斯利康中国创新研发中心于2007年在上海成立,致力于肿瘤领域的转化科学研究。自2011年开始,中心独立开始新药发现与开发,特别针对亚洲地区某些高发病率疾病的新药,包括开发一系列潜在产品以治疗肝癌、胃癌和肺癌等在亚洲患者中具有高发病率的疾病。2012年,新研发基地投入运营。   礼来   2010年,礼来制药在上海宣布将在中国设立糖尿病研发中心,专注于研发满足中国糖尿病患者需求的药物。2012年,礼来中国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该研发中心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专注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探索具有新的作用机制、可以延缓糖尿病进程的新型药物。   礼来中国研发中心是礼来合作网络的有益补充,也将是合作研发医药网络中新化合物发现和临床前研究的重要枢纽。   艾伯维   2009年,艾伯维(当时还是雅培)中国研发中心在上海张江落成,是艾伯维全球7个研发中心之一。作为临床前研究的一环,支持全球药品研发中心的药物研发,主要集中在免疫、疼痛、神经系统与肾病领域。
  • 制药最前线 | 升级版的 “冰箱“制药机来啦!
    几个世纪以来医药行业的发展从未停歇,并不断推动着全球药物研发技术的发展与革新。现代新药开发需要更加灵活,快速的药品生产模式。由于临床开发在加速:定制化的“小”药开发越来越多;对药品的“价廉物美”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制药法规的不断完善对药品供应可靠性要求越来越严。相信大家对我们公众号之前报道过的麻省理工资深连续流专家Klavs F. Jensen教授团队设计的冰箱大小的制药机记忆犹新吧。 01升级版 “冰箱” 制药机经过改良,这套“冰箱“制药机目前已升级为第四代产品。小编将为您介绍这一代表全球制药合成研发先进设备的研究应用成果。“冰箱”共由三部分组成:1. 合成模块:包含微通道连续合成反应器和液-液分离设备,用于得到粗产品API2. 纯化模块:用于间歇或者连续纯化和分离得到纯的固体药剂或液体制剂3. 药品模块:加料、混合、配药和药品的直接压缩,做成口服固体制剂4. 连续化、模块化的组合使整个系统创造高收率,使生产更便捷、安全且降低成本。图1:第四代”冰箱”制药机02.升级版 “冰箱” 制药机的大显身手作者使用了5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演示这套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每种药物的产品形态、剂量、测定规格和所需的产量见下表。每一种药物的产量目标的定义是在稳定状态下每天生产1000剂,目的是证明该系统能够满足要求的生产目标。• 利多卡因• 地西泮• 苯海拉明• 环丙沙星• 阿托品作者仅用三周时间完成了5种示范药物合成,其中有4种达到了至少1000剂/天的产量(环丙沙星产量低一是因为需求量本就少,二是因为工艺合成难度确实较大)。而且,最新一代的设备较之前的设备产量有了显著提升。实验总结 1.在 “冰箱” 制药机中,五个API的连续生产流程在短短三周内就完成从设计到执行。这充分展示了这种分步式制造系统的商业适用性,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在一个单元内生产数以千计剂量的各种API;2.最新一代的 “冰箱” 制药机在开发期间运行了数百小时,证明了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大幅提高;3.这种按需生产的方式有助于减少供应链中断、盗窃、过期和与此方法相关的控制问题的风险;4.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在全球健康危机、自然灾害和战场医学场景中快速提供所需的API和药品。 还有什么正在发生 “冰箱”制药机的应用已经充分说明了制药的未来连续化、自动化的趋势。同样合成开发的研究技术也正在日新月异地进步着!近期利物浦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款完全自动的移动机器人以协助他们进行化学研究,还登上了Nature的封面。这个机器人助手被用来帮助他们进行光催化剂的开发,一种可以让水在光的作用下产生氢的材料。机器人会称量固体催化剂,分配液体,用光照射样本。机器人能测量产物氢,还能基于实验中分解出的氢决定下一步怎么做。它可以天工作21.5小时,8天就做了688个实验。 康宁微通道反应器康宁颠覆性的微通道反应器技术,主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客户设计紧凑、高效、安全的化学工艺,康宁微通道反应器可以将化学反应过程的时间从几个小时缩短到几秒钟,有时甚至更短。你能想象当机器人助手与康宁微通道反应器连用快速开发出最优工艺后,极速应用于配置了连续流反应器的“冰箱”制药机生产定制化药物的未来场景吗?那将是一副多么令人振奋的未来制药宏图!让我们一起努力,走近未来连续智能制药!
  • 2013年度生物制药领域“四大”头条盘点
    2013年度生物制药领域的重大头条可谓"四大":大手笔、大数据、大裁员、大争议。同时,NIH和FDA因政治口水战而陷入关门16天。本文将盘点过去12个月内生物制药领域发生的"四大"事件始末。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FDA勒令23andMe停止售卖基因检测装置   23andMe公司于2007年开始提供解译基因组服务。该公司由Google联合创始人SergeyBrin前妻AnneWojcicki创立。该公司试图帮助世界各地的人获取自己的基因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改善生活。23andMe目前已拿到1.61亿投资,其中Google、Milner、NEA等都是其投资方。   23andMe在提供个人基因检测服务的公司中颇有名气,主要得益于亲民的价格及便利性。用户只需花费99美元,将2.5毫升唾液放入试管寄到23andMe公司,即可进行DNA测试。数周后,客户便可在线查看检测结果。通过该项测试,客户可以了解自己的家族起源、遗传性疾病和过敏药物等。   科技带来进步,也带来问题,如果恰跟食品或医疗有关的话,FDA定会闲不住。FDA已勒令初创公司23andMe停止售卖其基因检测装置,甚至还附上一封信说,既然23andMe提供的是疾病诊断、预防、缓解、治疗方面的服务,那么在上市之前就要接受其监管。好不容易搞个创新,居然不拿FDA当干部。   之前23andMe就向FDA提交过批准DNA检测装置的申请,但被FDA否定了。人们若真按照检测结果行事也是有风险的,检测失误导致人们恐惧或其他健康损失。同时,23andMe的服务很可能会波及保险公司的既得利益,如果人们都通过基因检测来预知自己身体状况,或者根据检测数据诊断出可能得病的人都去上保险了,保险公司是有理由担忧的。   23andMe对FDA的态度良好,积极配合,毕竟做得还是生意嘛。23andMe表示,该公司将继续为用户提供血统相关的基因检测及原始基因数据,但无健康分析。目前,23andMe已经积累了40万个人用户的DNA数据,这对基因研究人员来说是一笔宝贵的信息。当然,FDA也受到诸如遏制创新之类的指责。   药物进展:新型丙肝、糖尿病、呼吸疾病、以及癌症药物相继获批   一系列丙肝新药获FDA批准。其中吉利德(Gilead)的Sovaldi(Sofosbuvir)是首个获批可用于丙肝全口服治疗方案的药物,在用于特定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时,可消除对传统注射药物干扰素的需求。强生(JNJ)的新药Olysio(simeprevir)被批准与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ribavirin),用于基因型1慢性丙型肝炎成人患者代偿性肝脏疾病(包括肝硬化)的治疗。   年初,FDA批准强生旗下Invokana(canagliflozin)片结合饮食与锻炼,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血糖控制。Invokana是一种新类型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药物,也是首个获批的该类型糖尿病治疗药物。2月,FDA在同一天批准了三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武田(Takeda)公司治疗糖尿病的药物Nesina也在其中。作为这次通过的三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之一,Nesina是一种DPP-4抑制剂。2009年以来,武田公司曾经先后两次提请FDA审批但由于会引起心脏和其他器官的病变而被否决。此次Nesina药物获得审批,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司因为另一种糖尿病药物Actos的专利到期而造成的影响。另外,此次通过FDA审核的另外两种药物Kazano和Osenia中也都含有Nesina成分。   5月,FDA批准葛兰素史克(GSK)与治疗先锋(Theravance)公司的新药BreoEllipta用于长期维持治疗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在内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气流阻塞,该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糠酸氟替卡松(FF)和长效&beta 2受体激动剂维兰特罗(VI)的吸入型复方药物粉末,可每日吸入一次。BreoEllipta还被批准用于减少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  获批的癌症药物包括Celgene公司的治疗多发性白血病药物Pomalyst(pomalidomide)。而,罗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的单抗药Gazyva(Obinutuzumab或GA101),与苯丁酸氮芥联合用药用于治疗之前未经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是首个获得FDA突破性药物称号。基因泰克的另一款药物Kadcyla(ado-曲妥珠单抗emtansine)同样获批,成为有HER2-阳性、晚期(转移)乳癌患者一种新治疗。葛兰素史克的2种黑色素瘤新药Tafinlar(dabrafenib)和Mekinist(trametinib),以及随套基因突变诊断试剂盒也均获得了FDA的批准。Tafinlar为BRAF抑制剂,作为一种单药口服胶囊,适用于携带BRAFV600E突变的手术不可切除性黑色素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成人患者的治疗。Mekinist为首个MEK抑制剂,作为一种单药口服片剂,适用于携带BRAFV600E或V600K突变的手术不可切除性黑色素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成人患者的治疗。此外,FDA批准了拜耳(Bayer)的Xofigo(radium223dichloride,镭223二氯)用于有症状骨转移及无已知内脏转移的阉割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的治疗。Xofigo的优先审查资格日期为2013年8月,但FDA提前3个月完成了审查。   基因专利之争: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终宣判基因专利无效   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与乳腺癌和子宫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了解两个基因的情况,能为患者提供一系列的预防和保护措施。BRCA1基因的发现和致病相关性是Mary-ClaireKing博士在1990年发现,尽管当时她的研究是受政府资助,但是其的研究成果却被私人化,成为生物技术公司MyriadGenetics垄断销售的独门武器。MyriadGenetics为两个与乳腺癌及卵巢癌相关的基因申请了专利,也因此面临诉讼,并形成拉锯战。起诉方认为DNA不适于作为专利保护的对象,有碍对这两个基因开展科学研究以及病人据此得到相应的治疗。   今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做出了判决,人类基因不得申请专利,法官认为,"自然产生的DNA片段是大自然的产品,应当遵循自然的法则,不能仅仅因为该片段是被分离出来的就有权申请专利"。法院的这一判决使得美国MyriadGenetics公司已注册的两个人类基因(BRCA1和BRCA2)专利无效。但合成DNA(或cDNA),即在实验室中经过修改的遗传物质片段,可以获得专利保护,因为合成过程涉及人的参与。   BRAC基因诊断检测分析的收入占Myriad公司去年整个财年总收入的74%,业绩达1.29亿美元。这也难怪Myriad会坐不住板凳,与争抢自己生意的对手撕破脸皮,正面交锋。他们从多个层面进行反击,他们每年为100万患者提供服务,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减免基因检测的费用,他们建立了最大的临床和遗传数据库,很多不明临床意义的突变在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之下变得更加清晰,BRCA相关的研究论文更是9000多篇,他们不认为他们的专利影响了科学研究。同时,Myriad公司并未坐以待毙,BRAC基因诊断检测在Myriad的下一财年中所占比例将有所下降,从九月开始,他们将推出几种新的基因检测,涵盖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胰腺癌、子宫癌、黑色素瘤等六大癌症的25个基因板块,标价在40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间,其他新的基因检测如黑色素瘤及肺癌等将在2015年夏天上市。   IPO市场:生物制药公司魅力尽展   生物医药企业往往最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这么快和发达,与其成熟的资本市场和金融投资服务有密切关系。截止今年10月,至少55家治疗、诊断和工业相关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开上市。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金融服务公司及博乐集团(Burrill&Co)指出,首次公开募股(IPO)共为该行业吸收了62.36亿美元。作为今年繁忙的IPO市场中的一个重头戏,辉瑞旗下动物药品、保健品公司硕腾(ZoetisInc.)通过IPO筹资22亿美元,这将成为自FacebookInc.上市以来美国公司最大的一桩IPO交易。此外研发外包公司(CRO)昆泰募集5.25亿美元。眼科疾病治疗药物企业Ophthotech公司募集1.67亿美元开展抗PDGF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AMD)药物Ⅲ期Fovista临床试验。还有一批生物技术公司也在为即将启动的IPO做积极准备,其中包括中国的华大基因研究院(BGI)在寻找公司的结构测序业务的首次公开发行的机会。   工作观望:医药大佬进入&ldquo 裁员模式&rdquo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如今套在大型制药公司身上,可谓太贴切不过了。其一轮接一轮的裁员以削减开支,何时到头。美国制药公司默沙东在2013大挥裁员棒,10月,默沙东宣布计划裁员8500人,并重组其研发部门,以争取在2015年底前将年度运营成本削减25亿美元。,加上之前宣布的7500人裁员计划,这两次裁员的数量约占该公司员工总数的20%。默沙东此举是在效仿竞争对手削减研发支出以支撑获利的做法,将业务重点放在最有可能通过监管审批,并能带来可观营收的产品上。默克将放弃研发成功机率不大的产品,并计划停止研发部分已进入后期试验的产品,还欲将部分产品授权给其它公司。   2012年,阿斯利康(AstraZeneca)开始了不断的裁员。当年2月2日,公司抛出2013年前裁员7350人的计划。随即阿斯利康美国公司开始裁员24%,德国公司裁员400人。但阿斯利康并未就此止步,今年3月,阿斯利康再次裁员3900人,包括2300个销售、行政岗位,1600个研发岗位。但这几次裁员潮都未涉及中国,相反阿斯利康还试图扩大在华销售份额。此外还包括礼来制药(EliLilly)计划在一次主要的重组中裁员1245名美国销售代表,占美国生物医药销售人员总数的30% 诺华(Novartis)裁掉其子公司视康(CIBAVISION)将近1000人 远藤(EndoHealthSolutions)在7月份敲定了一项降低成本和约700人的裁员计划,旨在应对仿制药对其主打止痛药OpanaER的冲击,以期从困境中走出。   世界最大仿制药制造商之一以色列梯瓦制药公司(TEVA)宣布2014年全球裁员10%,大约5000名员工,以精简业务并提高效率。但最终因饱受指责和政府压力而放弃。专业人士表示,大型制药公司之所以纷纷裁员,缘于研发部门投入回报比的问题,新研制的药物迟迟无法获得理想的市场回报,而企业原本的专利药支撑也因为专利即将到期的影响陷于危机之中。   法律诉讼:几家欢喜,几家忧   2009年,马里兰州立法通过DNA采集法(DNACollectionAct),允许警方向已经被起诉但尚未定谳之犯罪嫌疑人采集DNA样本。在这之前法律只允许采集罪犯嫌疑人的指纹,或者被判决有罪的犯人的DNA。美国大约有26州立有与马里兰州类似的法案。然而,该法案却引发了隐私权利与公众安全之平衡的争论。   此次争议爆发于AlonzoJayKingv.StateofMaryland案,案件中AlonzoJayKing在2009年被起诉暴力攻击,且因此被警方采集DNA,他的DNA被用来和一些未破的案子的DNA样本库做对比后,发现与2003年一宗强奸案件所遗留下的DNA样本符合,导致AlonzoJayKing被指控强奸罪。本案经AlonzoJayKing上诉高等法院后,高等法院认为调查人员采集DNA并以之与旧案件进行比对,已经侵犯了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所赋予人民的合理隐私权,属于不合法的搜索,并据此判决禁止向犯罪嫌疑人采集DNA样本。进入2013年最后一个月,大法官作出了裁决,最高法院5:4票裁决马里兰州一部允许搜集"严重罪行"嫌疑犯的DNA的法律没有违宪。   从母亲血液中提取胎儿DNA进行遗传学检测的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家长们也能够借助这项技术提前知道胎儿的遗传有无异常情况。西格诺公司(Sequenom)早在2005年就为对母体血液中的游离胎儿DNA进行检测的技术申请了专利,因此公司寻求法院禁止AriosaDiagnostics等公司提供或贩售产前检查。   今年11月,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宣布该产前诊断专利无效,驳回西格诺公司对AriosaDiagnostics提起的禁止令临时动议。法官SusanIllston表示该专利存在"优先占有自然现象的风险"。但西格诺公司正式表态称,它完全不同意该判决,并决定上诉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法院。   推动这些公司打这场官司的背后动机还是巨大的产前诊断市场的诱惑,因为这项诊断业务很有可能会成为常规的产前检查业务。观察家们估计这种非侵入式的产前诊断技术将让美国每年接受产前诊断的孕妇数量从目前不到10万人增加到至少每年300万人。   收购战:大型制药公司各显神通   到2016年年底,合计将有104个重要药物失去专利保护。分析认为,为弥补专利到期所造成的损失,许多大型综合制药公司正在积极地寻求收购规模稍小但却手握专利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获得新的药物充实研发管线。安进(Amgen)收购Onyx生物制药的交易给平静似水的医药并购市场激起了一层波澜,助推Onyx制药股票大幅飙升。该项交易将使安进公司获得Onyx研发的治疗多发性骨髓癌的新型药物Kyprolis的全部权利。此外,安进还将获得来自Onyx制药与拜耳公司(Bayer)联合销售的肝癌和肾癌(Pfizer)正在研发的一种实验性乳腺癌药物未来的特许使用金。   但这仅是今年以来的第二大百亿数并购交易,第一大宗这样规模的交易是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FisherScientific)以136亿美元(外加承担22亿美元的债务)收购美国生命技术公司(LifeTech)。此项交易已获得双方董事会的一致批准,在获得生命技术公司股东及监管机构的批准后,预计交易将于2014年初完成。对生命技术的收购将增强赛默飞世尔在科学研究、基因分析及应用科学领域的实力。赛默飞世尔最近几年频频收购,2011年和2010年分别以35亿美元、21亿美元收购Phadia、Dionex。   而在前一年,生物制药行业没有一宗金额达到百亿或以上水平的并购交易。其他大宗交易还包括:加拿大制药商Valeant以87亿美元收购全球眼保健公司博士伦,Perrigo公司以86亿美元收购爱尔兰Elan公司,仿制药生产商阿特维斯(Actavis)以85亿美元收购华纳奇考特制药公司(WarnerChilcott),葛兰素史克耗资30亿美元收购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HGS)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收购都成功,PharmAthene制药和TheracloneSciences制药在8月计划合并成一个完全集成和多样化的生物制药公司,但因联邦资金未资助TheracloneSciences制药的TCN-032流感抗体开展Ⅲ期临床试验而流产。   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开上市,市场分析人士的收购目标清单预计将在短期内进一步扩大。而长期发展趋势则难以预料,不过,对那些正在寻找线索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也许会更少地依赖华尔街的分析人士,而更多地重视一些基本面,比如研发线的增强,与他人的合作,研究和试验转化成为数百万或数十亿美元销售额的能力等等。   年度人物:辞职,创新,监禁,诺奖   10月,梯瓦制药公司(TEVA)的CEO、总裁JeremyLevin正式下台,距离其推行大规模裁员方案仅一个月,距其在梯瓦任职仅18个月,取代他的是梯瓦CFOEyalDesheh。2012年5月,Levin以BMS全球副总裁的身份加入梯瓦,并在短暂的任期中做了很多激烈的变革,然而股市并不看好。而2012年销售额达40亿美金的王牌产品Copaxone也面临专利到期危机,FDA将原本2015年11月的到期时间提前至2014年5月。Levin措手不及,推出了15亿美元到20亿美元的成本削减计划,其中包括5800人裁员、关闭工厂,此外还有采购和供应链的转移。   CraigVenter曾在2010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生命:人工构建DNA基本构建块并将其移植到另一个细胞,从而形成一个细菌基因组。今年,他和在马里兰州J.CraigVenter研究所的团队建立了一个生物数字转换器,用于将生物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我们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以光速移动蛋白质、病毒和单人体细胞。"他说。"我们可以数字化生物,将其数字信息以光速传送出去,并在另一端并重新配置成生物。"Venter认为这些成就能够帮助人们培育耐旱、耐病的农作物耐以及制造能够生产食物和药品的"人造"细胞和有机生命体。它也将改造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包括大幅提升我们的智力和寿命。   DavidBlech曾因其在生物科技行业的领军地位被誉为"生物科技之王"。他亲手扶植壮大了生物科技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的个人财富约为3亿美元,1992年荣登《福布斯》全美400大富豪排行榜。但如今57岁的他却背负着约1100万美元的债务,并开始4年的铁窗生涯,他本身也沦为一个反思。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RandySchekman发现了囊泡传输所需的一组基因 JamesRothman阐明了囊泡是如何与目标融合并传递的蛋白质机器 ThomasSü dhof则揭示了信号是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被运输物的。2013诺贝尔奖化学奖得主为:MartinKarplus,MichaelLevitt和AriehWarshel,以奖励他们在"发展复杂化学体系多尺度模型"方面所做的贡献。   科研:CRISPR系统,垃圾DNA,大数据   今年1月,4个研究团队报告了称为CRISPR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细菌用这一策略来探测并剪除外来DNA。剪除DNA的酶Cas9会在一个RNA引导序列的帮助下发现目标。现在,研究人员可以借用基因工程方法,追踪任何基因。随后,许多科研团队利用这一系统来删除、添加、激活或抑制人体、老鼠、斑马鱼、细菌、果蝇、酵母、线虫和农作物细胞中的目标基因,从而证明了这个技术的广泛适用性。未来,病人或许不需要通过服用药片来治疗疾病,而是选择使用"基因手术"CRISPR这种创新性的基因编辑技术将有害的变异剪除并植入健康的DNA来治疗疾病。现在,这套基因编辑系统已经催生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引得众多投资人士纷纷抛出橄榄枝。   非编码DNA,虽然名为"JunkDNA"但实际上,很多科学家已经为这些重复序列DNA正名了,垃圾DNA不仅不再是无用的基因组序列,反而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重要序列。利用最新基因测序技术以及精细地电脑分析,ohnRasko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特殊白细胞如何利用非编码DNA调节一组基因的活动,以决定它们性状和功能。研究结果发表在8月2日的科技期刊《细胞》上。此外,通过对小鼠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基因组中超过4000个小的区域可能是一个被称为增强剂的非编码DNA类型。这种基因具有增强表达的作用。这些基因区域在老鼠的胚胎发育中非常活跃。这项研究详细的内容发表在10月25日的《科学》杂志上。   创新型大数据方法将用于建立生物学网络模型,对抗癌症、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专注于以数据推动生物研究方法的生物制药公司Berg与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SchoolofMedicineatMountSinai)今天宣布,二者已在制药和诊断方面建立起研发合作关系,将利用多组学生物学和数据分析探索与癌症、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疾病有关的新医学见解和潜在治疗手段。此次合作将持续五年,期间Berg在屡获殊荣的InterrogativeBiology平台上利用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在大数据、先进分析和生物网络建模上的专业知识进行研究。   政府停摆:非休不可的&ldquo 假&rdquo   美国政府停摆危机已经逐步波及到生物制药领域,大多数政府科学家被要求待在家里,他们的办公室和实验室也随之关闭或由一些"骨干"员工代为运营。美国各机构已经停止拨款,很多政府网站和数据库处在离线状态,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也开始关闭。   由于国家卫生研究院(NIH)随着美国政府关停而陷入中止,其自助的一系列生物信息学领域研究也被迫中止。位于旧金山的生物信息学公司GigaGen公司就是其中之一,GigaGen最近刚刚获得了NIH一笔120万美元的云基础生物信息学数据处理软件开发。而现在为了开展相关计划,公司被迫自己投入资金来填补这一空缺。据统计,大约有2300家小型生物技术公司陷入了像GigaGen公司这样的困境。   另外还包括医学、药学及生命科学从业者及研究者依赖度甚高的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停摆危机发生后,NCBI在其网站显着位置提示访问者:由于政府拨款的缺如,NCBI网站或将难以及时更新数据。提交而来的数据也将暂停处理,直到政府拨款恢复为止。   一些研究机构是幸运的。美国马里兰州银泉市FDA收到了来自医药企业的大量使用费。尽管FDA已经使45%的员工处于休假状态,并将削减食品安全项目,但这笔费用无疑将保证其药品审查通道开放,虽然运营速度会慢于往常。
  • 盘点:因污染环境被曝光的制药“大户”
    人民网12月30日电 山东鲁抗医药大量偷排抗生素污水被媒体曝光后,制药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再次受到关注。近年来,在环保问题上&ldquo 栽跟头&rdquo 的制药企业并不在少数,联邦制药、海正药业等大型药企不断出现在环保部门督查整改名单中,有的甚至屡禁不止,频频上榜。   海正药业   海正药业作为原料药生产&ldquo 大户&rdquo 是中国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之一。2012年初,环保部公告显示,海正药业被查出&ldquo 外排废水COD超标排放,电缆沟积存高浓度污水 抗生素菌渣等危险废物擅自出售给无资质的企业 与环保部门联网的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rdquo 等问题。   永安药业   环保部《关于2011年环境保护部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的通知》指出,永安药业1.4万吨酒精法环氧乙烷生产装置未批先建,并已投入生产,且污水处理站排水长期超标排放,现场检查时弄虚作假。   联邦制药   今年年初,全球最大青霉素原料药生产商联邦制药的青霉素、6-APA医药中间体新项目因下游环保处理设施长期超标排放未通过验收被叫停。这是从2004年至今的10年时间里,第9次被环保部门点名批评、减产限产甚至关停。   北方药业   根据环保部2013年公布的环境违法案件表显示,内蒙古呼伦贝尔北方药业有限公司(北方药业)被&ldquo 点名&rdquo 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生产过程中的臭气浓度均超过《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二级标准限值,超标倍数0.15-1.55倍。   岭南制药   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的通报原因上写着:现场采样检测结果显示该企业排污口COD浓度为2010mg/L、氨氮浓度为2.07mg/L,属严重超标 危险废物转移量和生产量不符,部分危险废物、废水处理污泥去向不明。   春蕾药业   在2013年5月被挂牌督办的18家环境违法问题较为突出的企业中,废水超标排放和废物处理不当的制药企业居于多数。吉林省延边春蕾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突出问题就是&ldquo 大量废弃的袋装农药和一般固体废物混合露天堆放,无任何防护措施。现场检查时污水处理厂未运行,废水直接排放。&rdquo   东盛药业   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药一厂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该厂头孢氨苄车间2005年未经环保部门同意擅自投运,未完成竣工环保验收。   高海药业   药企周边不乏居民分布。江苏镇江高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距离最近的居民楼不足100米,不符合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也在通报之列。   医药制造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大,治理难度高,特别是发酵类、化学合成类制药企业,近年来成为环境监管的重点。2010年7月开始实施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国家首次发布制药工业污水排放标准,也是国家强制性标准。2013年5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2013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将医药制造企业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之一。
  • 制药行业总有机碳TOC的在线检测及水系统故障诊断
    总有机碳TOC (Total Organic Carbon),是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总量的指标。相比于传统化学需氧量 (COD) 的测定,TOC技术简单、快速。TOC分析仪的分析时间一般为2-6分钟,TOC传感器,比如GE的CheckPoint型号,可快至15秒。快速的检测速度,使TOC检测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制药行业,其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在线TOC检测更成为了制药水系统有机污染监测的趋势。◆ ◆ ◆案例分享TOC的在线检测能及时反映水质异常,尽早发现制水系统的问题。某制药企业用户向我们反映,其注射用水的在线TOC监测数据有异常,希望我们到现场查看 。我们了解了该药厂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并查看了TOC检测数据记录。该药厂的水处理流程为:其总回水点TOC数据在1月底突然升高:其后,我们对EDI出水 (纯化水) 的电导率数据进行记录,纯化水电导率数据在2月中旬开始升高:从以上制药水系统TOC与电导率的趋势图中,可以看出,水系统的总回水点在线TOC监测值,早在1月24日就出现异常,开始报警。接着,自2月中旬开始EDI出水电导率逐日升高,最后维持在0.7-0.9 μS/cm。根据现场操作人员反映,EDI运行电压在350V时,正常电流应为0.9A,但此时电流接近于0A,EDI的电导率和电流都无法恢复。由此可以断定水系统出现了问题,而由于1月底恰逢春节放假,药厂未能及时根据TOC的异常值进行处理。推测其原因可能是自来水水质变差,自来水公司加入过多氯气,导致水中消毒副产物 (DBP),如三卤甲烷等 (THM) 和卤乙酸 (HAA) 过多,不仅影响了EDI 的性能,还导致纯化水中引入过多的小分子有机物,如氯仿等。由于反渗透RO对这些小分子有机物去除率极低 (约10-50%),所以这些小分子有机物进入EDI系统,同时EDI系统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像活性炭一样物理吸附这些小分子有机物,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这些小分子有机物把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通道阻塞,导致EDI性能下降。在使用直接电导法原理的TOC仪进行检测时,TOC数值出现了超标 (500 ppb),产生了不合格的纯化水。由于不合格的纯化水中的有机物绝大部分为小分子有机物,它们的沸点多低于100摄氏度,经多效蒸馏器后产生的注射水 (WFI) 的有机物去除率很低,导致注射水 (WFI) 的TOC值也出现了超标。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TOC在线监测在此纯化水系统中起到了很好的水处理工艺的预警作用。当TOC测量数据出现异常时,很快EDI也出现了问题,这表明在线TOC监测可以对纯化水系统管理起到很好的探查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帮助用户发现水系统的故障后,我们的工程师给出了建议:1. 为了确认纯化水系统中存在氯仿和三氯甲烷等卤代烷烃的可能,建议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自来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水样定量分析;2. 加强对现有纯化水系统的有机物去除,尤其是对去除小分子有机物的工艺改造,如:a. 请水处理专家审核现有水处理工艺,发现系统缺陷,进行水系统工艺整改;b. 在超滤后增加活性炭过滤器;c. 或在电除盐EDI前增加脱氧膜组;d. 或在抛光混床 (Polisher MB) 前加185 UV等。用户对纯化水处理系统的反渗透RO和电除盐EDI进行了化学清洗,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EDI性能也没有恢复。随后这家药厂对纯化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在超滤后和反渗透前增加了活性炭过滤器,并定期更换活性炭,同时更换了EDI膜堆。改造结束后,这几年其EDI一直运行稳定,再也没有出现纯化水 (PW) 和注射水 (WFI) TOC检测值超标的现象。◆ ◆ ◆为何选择在线检测?我国制药行业对制药用水TOC检测的强制要求,最早来自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其对注射用水的TOC检测为强制项目,纯化水的TOC检测为可选项目 (易氧化物或TOC任选其一),注射用水与纯化水的TOC合格限为500 ppb (μg/L)。但对于TOC的检测方式,是采用离线实验室测定,还是在线测定呢?目前,大部分制药企业对纯化水 (PW) 和注射用水 (WFI) 的放行都使用手动取样和实验室TOC检测。但采用在线TOC分析仪取代实验室分析有很多优势。首先,在线TOC分析仪能自动从水系统中直接取样,能消除人工操作可能造成的失误或样品污染的风险。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章节《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在线监测与离线实验室测定,都是允许的,并明确指明了离线检测可能带来的污染,及在线检测的优越性,原文如下:“在线监测可方便地对水的质量进行实时测定并对水系统进行实时流程控制;而离线测定则有可能带来许多问题,例如被采样、采样容器以及未受控的环境因素 (如有机物的蒸气) 等污染。由于水的生产是批量进行或连续操作的,所以在选择采用离线测定还是在线测定时,应由水生产的条件和具体情况决定。”美国FDA也正在进行过程分析技术PAT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的倡仪,即建议所有指标检测均需进行在线检测,以确定最终产品的质量,一方面可以避免外界的干扰,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时监控,最大限度地进行风险的防范。因此,虽然离线实验室测定是被接受的方式,但在线测定能将取样污染的风险降到最低,是更有效、实时、可靠的方式。TOC在线监测正在成为制药水系统有机污染监测的趋势。有前瞻性的制药企业,在实验室配备TOC分析仪之后,开始关注对制水系统,采用一点或多点的TOC在线监测。同时,使用在线TOC分析仪,相比较传统取样/实验室分析,更能节省成本。将实验室分析转换为在线分析的成本,通常在更换后的一年内就能收回。◆ ◆ ◆如何选择在线TOC分析仪?目前市场上应用于制药行业的在线型TOC分析仪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选择性膜电导检测技术和直接电导检测技术。在选择时,制药企业应该注意评估用途和准确度。水中的TOC测量涉及测量初始CO2 (无机碳,IC),将所有有机物完全氧化为CO2,然后测量其氧化后的CO2总浓度 (总碳,TC)。TC – IC = TOC。如果水系统中出现含有杂原子 (如氮、磷、硫、氯等) 的有机物,在仪器对水样进行氧化时,这些杂原子会被氧化为相应的离子。直接电导检测技术通过电导率池直接测量CO2 (直接电导率,DC方法),当水中出现含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时,无法去除其被仪器氧化后生成的杂离子的影响,会产生假正及假负的TOC结果。如上述案例中,如果水中仅存在10 ppb的氯仿,则氯被氧化为氯离子,所产生的电导率,会造成TOC报数高达475 ppb。连同水中其他的TOC成分,结果很容易超出合格限500 ppb,产生报警。但实际TOC并没有超标,仪器报告超标,是因为受到了N、S、P、Cl等杂原子电离后的干扰造成的。这时候,您需要使用以下膜电导率法原理的仪器进行真实TOC的确认。选择性膜电导检测技术将CO2通过选择性膜扩散到去离子水中,然后使用膜电导 (Membrane-Conductometric,MC) 法在电导池测量电离的CO2。只有二氧化碳气体小分子可以通过这层膜,而引起电导率升高,进而被检测。其他杂离子被这层膜屏蔽,不会通过膜,不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检测。如果TOC检测准备应用于涉及法规报告、测量产品质量、实时放行、管理工艺控制限值和进行系统验证的关键质量决策,准确度非常重要,使用选择性膜电导检测技术的TOC分析仪较合适。另一方面,如果准备用于一般的TOC监控、趋势、故障排查和诊断,而非用于关键的质量决定,使用直接电导检测技术的TOC分析仪较合适。Sievers M9便携式、M9在线型、500RL在线型TOC分析仪均使用选择性膜电导检测技术CheckPoint在线/便携式TOC分析仪使用直接电导检测技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