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寨卡病毒

仪器信息网寨卡病毒专题为您整合寨卡病毒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寨卡病毒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寨卡病毒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寨卡病毒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寨卡病毒话题讨论。

寨卡病毒相关的资讯

  • 如何检测寨卡病毒
    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Zika)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近日警告,寨卡病毒正呈现“暴发式传播”,预计美洲地区将有至多400万人感染这种病毒。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尚未发现病例,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我国仍存在病例输入风险。  目前关于这种病毒传播的疑问不少,比如怀孕期间感染与造成婴儿小头畸形之间的关联,但由于目前诊断方法的局限性,还很难给出一个答案来。一组研究人员正在攻关,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研发出免疫试剂,检测是否感染Zika病毒。  来自德州大学加尔维斯顿医学分校的Nikos Vasilakis表示,“我们正尽全力尽快给临床医师们一些答案。”  目前,检测寨卡病毒的标准检测方法是对样本进行PCR,分析样本中的病毒RNA探针是否存在,虽然这种方法能很好的检测到病毒,但是病原体的RNA很快就会被降解掉。“在患者把样品送入临床时,病毒也许已经消失,或者只能抓住它的尾巴了,这超过了检测时间限制,”Vasilakis说。  临床医师和流行病学家希望能在出生前几个月里就确定婴儿是否感染了寨卡病毒,为此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种称为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 的检测,这种方法是检测血清中和抗体的一种敏感性较高的方法,能检测之前的感染。  从原理上说,这一检测方法以使蚀斑数减少50%的血清稀释度作为其中的效价。试验使用定量的病毒(100PFU)与不同稀释度的等量血清混合后感作, 接种预先准备好的单层细胞,再覆盖上营养琼脂置37度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数天后分别统计蚀斑数,用Karber法计算该血清的蚀斑中和效价。  患者的血清中混有病毒,几天时间里研究人员观察病毒是否会感染培养基,如果没有,那么病毒就已经被血清中的抗体中和了,这表明患者曾经接触过寨卡病毒。  CDC甲类病毒实验室主任Ann Powers表示,使用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你必须有活体病毒,和合适安全的环境,”这意味着只有少数几个实验室能进行这种试验。  其它更加方便的血清学测试也能检测特定病原体中的抗体,但是对于寨卡病毒来说,很难判断患者携带的黄病毒是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还是其它病毒。“而且寨卡病毒出去的区域也正是登革热出现的地区,”来自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免疫学家Mike Diamond说。  Vasilakis 正在尝试ELISA方法,也就是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的固相免疫测定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可以在感染后几个星期内检测到Zika病毒。虽然这也有可能会与其它感染发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但如果Zika病毒特异性抗体浓度高就能指示出近期发生的Zika病毒感染,Vasilakis说。  Vasilakis预计在未来几周内,Diamond研究组就会有结果,研发出一种针对Zika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这能与ELISA方法结合,检测发生过的感染,“我们很早就开展了这项研究,这个月就能得到结果,”Diamond说,“初步结果表明我们的一些抗体能特异性识别Zika病毒。”  不过即使Diamond研究组的抗体能特异性检测Zika病毒,他们也需要一些时间来建立诊断方法,“这可能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与此同时,一些生物公司也开始销售Zika血清学检测,比如MyBioSource 公司已经有售一种针对Zika的IgM ELISA检测,来自加拿大的Biocan 公司也在出售一种检测IgM和IgG抗体(后者比前者在感染后提升水平更高)的扎手指检测方法,能在5到10分钟得到结果。  Diamond表示他们还未接触任何商业产品,Biocan目前还未给出有效数据,但是其销售部总经理Bhavjit Jauhar表示他们已经将实验室和现场检测结果呈递给巴西监管当局,“我们过去几年间一直致力于Zika病毒的研究,因为我们认为这种疫情会暴发。”
  • 关于寨卡病毒病的11个常见问题
    p    strong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strong /p p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p p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p p    strong 人们如何染上寨卡病毒? /strong /p p   人们会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p p    strong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如何? /strong /p p   寨卡病毒往往会引起轻微病症。人们在受到感染的蚊子叮咬后几天内会出现症状,多数寨卡病毒病病人会出现轻微发热和皮疹。另有一些人可能还会出现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疲劳感。这些症状通常在2-7天后消失。 /p p    strong 寨卡病毒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strong /p p   由于在2007年之前并没有记录发生大型寨卡病毒疫情,因此目前对这一疾病并发症的了解甚少。 /p p   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首起寨卡病毒病疫情,当时还同时出现了登革热疫情,国家卫生当局在此期间报告称,吉兰–巴雷综合征出现非正常上升。正在对这一影响开展回顾性调查,包括寨卡病毒和其它可能因素发挥的潜在作用。2015年当巴西首次出现寨卡病毒疫情时也同样观察到吉兰–巴雷综合征上升情况。 /p p   2015年,巴西当地卫生当局在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相同时间也观察到出生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有所上升。除其它可能因素外,卫生当局和机构目前正在调查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然而,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任何可能关联之前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和研究。 /p p    strong 孕妇是否应当关注寨卡病毒? /strong /p p   卫生当局目前正在调查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与其婴儿罹患小头症之间可能存有的关联。在得到更多了解之前,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格外注意自我保护,防止蚊虫叮咬。 /p p   如果已怀孕并且怀疑可能染有寨卡病毒病时,就请你在怀孕期间去看医生,并接受密切监测。 /p p    strong 什么是小头症? /strong /p p   小头症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这是由于婴儿在子宫或者在怀孕期间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和儿童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大脑发育困难。 /p p   小头症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 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存有其它毒素 以及怀孕期间出现风疹感染。 /p p    strong 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strong /p p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治愈办法或者疫苗。 /p p    strong 寨卡病毒病如何得到诊断? /strong /p p   对大多数得到寨卡病毒病诊断的病人而言,这种诊断以病人症状和近期病史为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可通过血液检测法做出实验室确定诊断。 /p p    strong 我应如何去做来保护自己? /strong /p p   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p p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 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 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 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p p    strong 我是否应当避免到存在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 /strong /p p   旅行者应当不断了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情况。如存有疑虑,就请征求当地卫生和旅行部门的意见。 /p p   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p p   根据现有证据,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寨卡病毒病问题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作为一项预防性措施,有些国家政府可能会根据自己对已有证据和当地危险因素的估计,对其本国民众提出公共卫生和旅行建议。 /p p    strong 世卫组织在做什么? /strong /p p   为帮助各国防范寨卡病毒并做出应对,世卫组织与卫生部合作,提高发现这一病毒的实验室能力,对临床保健和感染者随访提出建议(与国家专业协会和专家合作),并鼓励各国对病毒的蔓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开展监测并做出报告。 /p p   世卫组织还与已经报告发生寨卡病毒疫情的国家和其他合作伙伴开展协调,调查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的潜在关系以及其它问题。 /p
  • 寨卡病毒疫苗上市暂无时间表
    p   据新华社报道,广东省2月15日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继此前在江西确诊的第一例病例后,我国确诊的第二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p p   寨卡病毒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依然没有对付寨卡的疫苗和药物,世界卫生组织称,寨卡病毒疫苗问世至少还要18个月的时间。 /p p   2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感染寨卡病毒最新报告指出,已证实在34个国家和地区境内有确诊病例,其中27个国家在拉丁美洲。来自哥伦比亚卫生研究所的最近一份报告显示,该国已发现31555宗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p p   一场研发寨卡疫苗的战役已经打响。据了解,有大约15家制药公司或诊疗机构已经联系世界卫生组织,称正在研制寨卡病毒疫苗。 /p p   法国最大制药公司赛诺菲本月初表示,公司已经启动了一项研发寨卡疫苗的项目,将利用公司已有的开发类似病毒疫苗的经验来研制寨卡疫苗。 /p p   但不容乐观的是,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还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 福西博士称,疫苗的研制工作已经开始,如果成功也可能要在几年以后才能普及。 /p p   而在国内,只有清华控股旗下的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和达安基因等为数不多的公司参与寨卡检测试剂研制。达安基因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公司研制的试剂盒仅供科研,暂不会申请注册上市。 /p p   实际上,由于市场对于传染病毒药物的需求比较分散和难以预测,制药公司对此并不愿投入太多的资金。 /p p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很多传染病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本国没有研发能力,无力承担疫苗和接种费用,而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强的制药公司大都集中在欧美地区。再加上研发本身是一场艰难且漫长的过程,制药公司没有动力投入到其中。 /p p   2015年12月9日,由赛诺菲研制的全球第一支登革热疫苗在墨西哥上市,这一过去几十年威胁近40亿人、遍及128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染病毒将得以遏制。但不为人知的是,赛诺菲为这支疫苗耗时20年、花费15亿欧元。 /p p   “除了不愿意花这么多钱,更多企业是没资格去这样做。”上述业内人士称,与国际巨头每年动辄上百亿元的大手笔相比,国内药企的研发投入实在是太少。 /p p   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2014年A股150家医药制造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总额120.9亿元。而知名巨头辉瑞公司当年的研发投入为72亿美元,远高于国内上市药企的投入总和。 /p p   一个不容忽视的定律是,新疫苗的平均研发投入超过10亿美元和10年时间,但成功率不足10%。前述业内人士称,即便等到疫苗获批上市,医药公司又可能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甚至病毒消失等新问题。“传染病疫苗有太多未知数,只有国家花大力气和资金扶持企业研发才推得动,并在审批上走绿色通道加快上市进度,单靠企业自己做不现实。” /p
  • 美国发布新的献血指南以防范寨卡病毒
    p   为预防寨卡病毒的传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2月16日发布新指南,建议最近4周去过寨卡病毒流行地区的人要等至少4周再献血。 /p p   美国药管局表示,有传播寨卡病毒风险的人还包括最近4周表现出寨卡病毒感染症状者,以及与居住在寨卡病毒流行地区的人或过去3个月中去过的人有过性接触者。这些人同样需延迟4周才能献血。寨卡病毒引起的症状与登革热等疾病类似,包括发热、皮疹、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p p   该机构还建议,在寨卡病毒流行地区如有输血需求,最好从没有病毒流行的地区获取输血用的全血或血液成分。 /p p   药管局说,出台这一指南有两大原因:一是输血有传播寨卡病毒的风险,尽管在美国尚未发现这种事件;二是80%的寨卡病毒感染者不表现出症状。为防止寨卡病毒传播,该机构还计划就人体细胞、组织以及相关产品发布延迟捐献指南。 /p
  • 印度一药企称开发出寨卡病毒疫苗
    p   这是一个重要的“印度制造”时刻。印度海得拉巴一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开发出了世界上首个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事实上,他们说,开发出了两种。 /p p   正当全世界都在寻找疫苗,其他全球公司刚刚开始研发的时候,海得拉巴的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称,它已经为寨卡病毒疫苗申请了专利。 /p p   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总裁克里希纳· 埃拉说:“我们可能是世界上首家申请寨卡病毒疫苗专利的公司,早在9个月前就提出了申请。” /p p   该公司利用官方进口的寨卡病毒开发出了两种候选疫苗,不过进行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还需很长时间。埃拉说,他已经寻求政府的支持,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已着手提供帮助。 /p p   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负责人苏米亚· 斯瓦米纳坦说:“我们已经获悉了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候选疫苗的情况。我们将从科学角度进行分析,评估进一步开发的可行性。这是‘印度制造’产品的很好范例。” /p p   埃拉说,在最佳条件下,他的公司4个月内就能生产100万支疫苗。他已经寻求总理莫迪的直接干预,以确保疫苗的开发生产能够快速展开,减少审批程序上的拖沓。 /p p   他说:“总理应该开展这一项目,它能够帮助巴西、哥伦比亚这些我们能开展‘疫苗外交’的国家。我们是金砖国家之一,我们应该帮助它们。我们也愿意提供帮助。我们希望全球公共健康都能受益。” /p p   【法新社新德里2月3日电】印度一家制药公司3日称,正在开发世界上第一种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当前的寨卡病毒暴发为全球紧急事件。 /p p   位于印度南部城市海得拉巴的疫苗生产商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称,有两种疫苗已经研发了一年,正准备在动物身上进行临床前试验。 /p p   对于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迄今为止还没有被证实有效的疫苗。目前,寨卡病毒在拉美蔓延,它还被认为与新生儿脑部缺陷增多有关。 /p p   该公司法律和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拉贾希· 达斯古普塔对法新社说:“我们是世界上第一家为寨卡病毒疫苗申请全球专利的公司。”他还说,公司一年前就提出了专利申请。 /p p   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负责人苏米亚· 斯瓦米纳坦说,理事会已要求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疫苗的科学数据。斯瓦米纳坦说:“我们已联系了该公司,要求其提供详细的情况介绍,看看我们能否在推动研发上提供帮助。” /p p   该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科学家说,公司早就开始了研究,不过没有给出临床试验和可能的上市时间表。就在一天前,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称,已经开始了寨卡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 /p p   印度目前还没有报告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分别有一个病例。而美国卫生部门称有一人通过性接触感染了病毒。传播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等疾病的埃及伊蚊在印度也大量出没,印度每年有数千例登革热病例。 /p p br/ /p
  • 天隆科技成功研制出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p & nbsp & nbsp 世界卫生组织(WHO)2月1日宣布,将寨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国际社会应当协调应对。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寨卡(Zika)病毒正在美洲“爆炸式蔓延”,目前已在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并已发现超过4000例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中国大陆目前尚未发现寨卡病毒病例,但存在病例输入风险。国家卫计委提醒,随着气候逐渐回暖,到了春夏季后,广东等南方省份需要格外警惕。 br/ /p p & nbsp & nbsp 2月3日,国家卫计委公布《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第一版)》,其中规定: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为病原学检查和病例确诊依据。 br/ /p p & nbsp & nbsp 针对此次疫情,天隆科技紧急启动 “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的项目并已设计完成,随时等待量产工作。该试剂盒将第一时间走进疫情防控部门,为疑似病例的及时、有效检测工作提供保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 /p p img width=" 640" height=" 520" title=" 试剂图片.png" style=" width: 640px height: 52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uepic/68321558-2536-4c51-b099-3cfd86b55d9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检测原理: /strong /p p & nbsp & nbsp 寨卡病毒核酸为单股正链RNA,全基因长度约为11Kb,天隆科技选择其中多个保守靶基因片段作为检测目标,实现多靶点同时检测,并结合高特异的探针技术(LNA技术),有效地避开其他黄病毒的干扰,确保检测的高敏感度和特异性,可对血清中寨卡病毒实现实时定量分析,其检测灵敏度可达50copies/ml。 br/ /p p & nbsp & nbsp 该检测试剂盒配合天隆自主研发生产的自动化核酸提取仪、提取试剂及荧光定量PCR仪,从样本的提取到核酸定量检测、报告的出具仅需2个小时,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特有内参基因的扩增检测,对实验过程(核酸提取、PCR扩增)进行全程监控,最大程度上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br/ /p p strong 试剂盒参数: /strong br/ 灵敏度:50copies/ml br/ 规 格:25测试/盒 br/ 有效期:-20℃保存,有效期12个月。 br/ /p p strong 什么是寨卡(Zika)病毒? /strong /p p 寨卡(Zik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中之黄病毒属的RNA病毒,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近亲。该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际间传播。该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被科学家一只发病的恒河猴体内分离出来,当时这只猴子是准备用来进行黄热病研究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r/ img title=" 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uepic/5108dc86-f78c-48b3-8977-5e4cd2a6555f.jpg" / /p p strong 寨卡(ZiKa)病毒模式图 /strong /p p & nbsp & nbsp 寨卡病毒病感染以症状和流行病史为诊断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由于寨卡病毒与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其它黄病毒会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做出诊断可能较为困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血中病毒分离培养可以确诊。起病7天内,如果检测到外周血清中寨卡病毒RNA阳性可以诊断,但由于RT-PCR阳性窗比较短(3-7天),也就是病毒血症期短,因此阳性窗之外阴性结果不能除外感染。 br/ /p p & nbsp & nbsp 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蚊子(伊蚊)叮咬传播,血液和性传播罕见。多数病人仅出现轻微发热、红疹(多数为斑丘疹),另有一些病人会出现头痛、关节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症状,大多持续2至7天后自愈,极少出现死亡。近期有研究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可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症状,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并可导致小儿夭折,其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br/   & nbsp 目前该病主要通过对症治疗,尚无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但可通过防止蚊虫叮咬有效预防。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驱虫剂;穿戴尽可能覆盖身体各部位的衣服,而且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蚊帐内睡觉。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nbsp /p p  & nbsp & nbsp 天隆产品早在HIN1、H7N9、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br/ /p u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 list-style-type: disc " li p 2009年,陕西首例H1N1。天隆荧光PCR仪检出陕西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p /li li p 2013年,H7N9。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期间,天隆荧光PCR仪和核酸提取仪及试剂装备了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州市CDC等重点单位,完成了数千例流感样H7N9病毒核酸提取和筛查; /p /li li p 2014年,埃博拉疫情。天隆科技快速响应进行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PCR-荧光探针法)的研发和生产,在塞拉利昂疫区,我国援非医疗检测队利用该试剂完成了348例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的临床研究,检出阳性标本166例。该试剂盒经过CFDA严格考核,通过了应急审批,获得了国家注册证,已正式列入我国及西非诊断埃博拉病毒和疫情防控的应急储备产品; /p /li li p 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MERS-CoV)。天隆设备一旦发现MERS疑似病例,最快2小时内就能出结果,MERS检测试剂发往多个省级CDC、医院并出口至韩国,用于国家定点医院、流感检测网中心对流感、发热病人的初筛。 /p /li li p br/ /p /li /ul p br/ /p p “为人类健康,创造一流分子诊断产品”是天隆科技的追求,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人类健康提供优良的产品及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p
  • 中国确诊第二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p   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消息,日前,质检总局直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现场的入境人员中发现一例自委内瑞拉归国的发热人员,经广东检验检疫局实验室检测结果均显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2月15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CDC)确认,该病例为中国第二例输入性、口岸检出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p p   2月12日,广东检验检疫局白云机场口岸卫生检疫人员对俄罗斯飞来广州的SU220航班入境旅客进行检疫查验时,现场红外测温仪报警,卫生检疫人员马上根据红外图像找出发热旅客。在按规范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将其带入医学排查室作进一步流调和排查。 /p p   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旅客自述有发热、咽痛症状1天,未服用药物治疗。该旅客在委内瑞拉工作3年多,于当地时间2月9日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机场乘坐飞机,中转荷兰、俄罗斯返回广州,发病前12天曾与在委内瑞拉居住的朋友接触,该朋友在1月份曾患有蚊媒传染性疾病,否认性接触和输血史。经查,腋温38.5℃,头面部、胸背部可见红色斑丘疹。 /p p   鉴于患者来自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委内瑞拉,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咽痛、皮疹等症状,依据质检总局和国家卫计委相关方案和技术指南,现场专业人员初步判定为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广东检验检疫局立即将相关情况逐级报告至质检总局和广东省卫计委,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处置,并立即联系广州市政府指定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使用专用救护车辆转运患者到医院进一步隔离诊治。 /p p   同时,广东检验检疫局加强对同航班入境人员的排查,在未发现其他有症状者后,按照相关处置程序,对同航班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登记密切接触者信息,将信息整理存档,并对航空器和口岸相关场所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p p   2月12-13日,经实验室检测及复核,该疑似病例血液和尿液样本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广东检验检疫局立即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情况进行研判,判定该病例为“高度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月15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确认该病例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p p   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疫情发展,质检总局将继续按照寨卡病毒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和宣传教育,控制口岸蚊虫密度,严防蚊虫传入,密切关注疫情和调整落实防控措施,严控寨卡病毒感染疫情从口岸传入。 /p p   同时,质检总局建议出境人员在出境前,应到当地检验检疫机构了解目的地寨卡疫情流行情况,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并做好个人防护,并特别提示孕期妇女尽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国家或地区。 /p
  • 罗氏获得寨卡病毒(Zika) PCR检测的FDA紧急使用授权
    罗氏 (SIX:RO, ROG OTCQX:RHHBY) 发表声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LightMix® Zika RT-PCR检测批准了紧急使用授权(EUA)。该产品适用于达到CDC寨卡病毒临床标准 和/或CDC寨卡病毒流行病学标准的患者。使用罗氏LightCycler® 480 II PCR仪或cobas z 480 分析仪,检测EDTA血浆或血清样本中的寨卡病毒。 “LightMix寨卡检测是一项易于操作的分子诊断检测,使得医疗专家能够快速检测到病毒,”罗氏分子诊断首席Uwe Oberlaender如是说道。“作为诊断领域的领导者,罗氏致力于为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医疗紧急情况提供检测解决方案。FDA的此项EUA许可,加强了我们致力于帮助医疗专家打败该重大疾病的信心。” 关于LightMix® 寨卡病毒rRT-PCR检测TIB MOLBIOL GmbH制造,由罗氏独家发布,LightMix® 寨卡病毒rRT-PCR检测是一项定量检测寨卡病毒RNA的检测方法,实现RNA的全程控制,监测从样本提取到PCR结果过程中的所有步骤。使用罗氏MagNA Pure Compact Instrument全自动快速核酸纯化系统 (及分离试剂盒I-大容量),或者对于实验室对大量样本的需求,使用MagNA Pure 96系统(及DNA和病毒NA大容量试剂盒)实现高通量自动化提取。该检测用于LightCycler® 480 Instrument II或cobas z 480分析仪, 允许使用通用的仪器安装底座。仅在2.5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对最大达96份的样本进行从样本制备到结果的端-到-端自动化过程。关于紧急使用授权状态LightMix® 寨卡rRT-PCR检测目前尚未获得FDA注册或批准。已通过FDA发布的EUA许可,适用于由根据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CLIA,1988年颁布), 42 U.S.C.§ 263a, 执行高复杂度检测所鉴定的实验室, 或由经过相似鉴定的非美国实验室进行检测。该检测的许可,仅为检测寨卡病毒RNA和诊断寨卡病毒感染,不可用于其他病毒或病原物。许可中关于使用时期的声明,仅对于法规564(b)(1), 21 U.S.C.§360bbb-3(b)(1)指定的紧急情况下的体外诊断检测寨卡病毒,除非该许可提前终止或撤销。 关于罗氏公司罗氏是制药和诊断领域的全球先驱,专注于推动科技发展,改善人类生活。 作为全球领先的著名生物技术公司,罗氏在肿瘤学、免疫学、感染性疾病、眼科学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拥有切实有效的差异化药品。罗氏公司在体外诊断和基于组织的癌症诊断领域也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是糖尿病管理领域的领跑者。集制药和诊断于一身的优势使罗氏成为个体化医疗领域的领导者,作为一种策略,个体化医疗的目的是以最好的方式为每个患者提供适当的治疗。 自1896年成立以来,罗氏公司始终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社会做出持续的贡献。罗氏开发的29种药物都包含在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中,其中包括可救命的抗生素、抗疟药物和癌症药物。罗氏公司已连续七年被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评选为制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领导者。罗氏集团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2015年全球雇员超过91700人。2015年,罗氏的研发投入高达93亿瑞士法郎,销售额481亿瑞士法郎。位于美国的 Genentech 公司是罗氏集团全资所有的子公司。罗氏公司是日本 Chugai 制药公司的大股东。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www.roche.com。 关于TIB MOLBIOL, GmbH自1990年来, TIB MOLBIOL公司提供了高质量的生命科学、医学诊断、产品质量评定和环境分析领域的产品。TIB Molbiol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柏林,在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波兰都设有办事处和生产厂。公司在一些国家设置机构,能促进其与客户相互支持与合作的关系,以及对严重生物威胁如埃博拉、SARs、炭疽、H5N1禽流感和H1N1新型流感的迅速反应。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www.tib-molbiol.com。 本通告中使用或提到的所有商标均受法律保护。 关于媒体垂询,请联系:Bob Purcell,罗氏分子诊断部 888-545-2443*以上内容翻译自罗氏总部公告《Roche receives FDA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for Zika PCR test》
  • 郑州某医院称已具备寨卡病毒快速检测技术
    2月14日,记者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该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成功自主研发出寨卡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技术,即日起可面向全社会提供检测服务。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感染者临床表现类似中度登革热,有轻微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症状,重症病例较少见,尚无死亡病例报告。2015年5月,全球第一个寨卡病毒病例在巴西出现以来,迅速蔓延至美洲22个国家及地区。世卫组织有关专家表示,至今尚无针对这一疾病的疫苗或治疗药物,主要预防措施为防范蚊虫叮咬。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  针对寨卡病毒特征,郑大一附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成立了由孔祥东教授带领的研发团队,利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通过比对分析该病毒核酸序列与其他黄病毒属成员的差异,研发出寨卡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并实验成功。“该技术具有耗时短、灵性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可检测目前已知的所有寨卡毒株,并可在早期诊断出病毒感染,对广大育龄妇女尤其是在疫区工作、旅游的孕产妇,利用这一检测技术可有效预防新生儿小头畸形。”孔祥东介绍说。
  • 寨卡病毒来袭 我国已研发出检测方法
    p   2015年5月以来,肆虐美洲的寨卡病毒一直被认为是引发小头症密集出现的“罪魁祸首”。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巴西近期报告的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聚集性病例,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p p   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尚未报告任何寨卡病毒病例,但如同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有可能出现少数与旅行相关的“输入性”病例。城镇若有适合伊蚊繁殖生长的环境,也可能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在中国,则主要在广东等南方沿海地区。同一种蚊虫还导致该地区季节性登革热传播。然而,当前冬季气候条件不适合伊蚊活动,故疫情在冬季传播的风险较低。 /p p   1月29日,国家卫计委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尚未发现寨卡病毒病例,但存在病例输入风险。国家卫计委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并将与外交、商务、质检、公安、旅游等部门合作,进一步做好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国家卫计委提醒,随着气候逐渐回暖,到了春夏季后,广东等南方省份需要格外警惕。 /p
  • 卡尤迪核酸检测系统助力北京机场现场检出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
    p   5月14日凌晨,卡尤迪生物Mini8分子检测平台在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首次检出北京市第一例输入性寨卡病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52" title=" QQ图片20160517111428.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5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cba9b277-8ce6-4eda-948a-672ac6b77308.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15日晚,北京市卫计委通报称,北京市报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68" title=" QQ图片20160517111437.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6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d62db46f-4fef-48ba-ad44-bec9cd1ec5cf.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据悉,一名来自委内瑞拉的中国籍旅客,经巴黎乘坐AF128航班转机回国,机上主动申报不适症状,由航检处转送旅检现场进行排查。旅检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卡尤迪寨卡病毒检测系统检出该旅客尿样和唾液样本均为阳性,考虑其高度疑似寨卡病毒感染。遂派员陪同患者前往地坛医院就诊,随即收入院治疗。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5月15日,患者相关标本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初检、中国疾控中心复核该患者唾液、尿液样本寨卡病毒检测阳性,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市级专家组会诊,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患者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p p   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正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部署全力救治患者,并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p p   这是自卡尤迪寨卡病毒检测系统入驻首都国际机场T2、T3航站楼以来,在北京检出的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在今年的2月20日,卡尤迪已在杭州检出全国第4、5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除此之外,该系统和产品还入驻到北京西客站、北京国际旅行保健中心以及上海、深圳、浙江和辽宁等多省市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及时、快递排查可疑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03" title=" QQ图片20160517111445.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0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25608706-7958-4a5c-bcea-dd9b2e24c86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 卡尤迪Mini8分子检测系统在首都机场现场 /strong /p p   关于寨卡病毒 /p p   寨卡病毒于今年初在南美洲爆发,至今已在全世界超过30个国家地区传播,预计感染人数已超过400万。近日已由中国中科院与军事科学院证实寨卡病毒和婴儿小头症存在确定关系,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中枢神经无法正常发育,截止5月初,已导致巴西1271例确诊小头症婴儿。 /p
  • 重大突破!科学家首次在高精度冷冻电镜下测定寨卡病毒结构
    美国研究人员近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寨卡病毒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测定了寨卡病毒结构,该研究成果将推动抗寨卡病毒疗法和免疫疗法进程,并为治疗小头症和格林巴利综合症带来希望。科学家还希望能够通过这项科研成果找到更好的诊断病毒的测试方法,从而查明病毒感染细胞的途径。  美国普渡大学 ( Purdue UniVersity ) 等机构研究人员称,他们在分辨率近似于原子的高精度冷冻电子显微镜下对病毒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在 3.8 埃的精度上测出了寨卡病毒的三维结构。测定结果显示,寨卡病毒的结构在总体上与黄病毒属的其他病毒很相似,如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等。它们都有着被脂肪包围的 RNA 基因组,还有一个 20 面体的被称为聚糖的膜内蛋白质壳。这说明现在的研究应该已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 Richard Kuhn 表示:" 寨卡病毒的结构图十分完整,对我们来说是一幅研究该病毒再好不过的蓝图。它就像一张地图,显示出病毒上哪些位置可以作为研究目标,用以开发有效的疗法和疫苗。很多其他的科研小组正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会弄清楚寨卡病毒究竟是怎样引起和传播,并通过改进诊断的方法将寨卡病毒感染与其它病毒感染区分开。"  更关键的是,本次研究还发现了寨卡病毒独有的一些特点。在其蛋白质外壳上一些糖基化的位置,寨卡病毒呈现出独特的向外突出结构。对这些位置的研究,有助探明为什么在大多数病毒无法通过各种生理障碍抵达脑部组织的情况下,寨卡病毒可穿过这些障碍并导致新生儿小头症。  科学家曾指出寨卡病毒和新生儿小头症有关,目前在美洲的 33 个国家和地区小头症患者的病例被证明和蚊媒病毒有关。这种病症表现为新生儿的头比一般婴儿的头要小,并且对神经系统存在潜在的损伤。  目前为止,巴西被确诊为小头症的患者有 900 例。寨卡病毒除了对婴儿造成伤害外,还会导致成年人患神经疾病,也就是格林巴利综合症。这种疾病会造成暂时性瘫痪甚至是机体的永久性损伤。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大量科学数据表明不管是小头症还是格林巴利综合症都和寨卡病毒有关。  重要的是,这表明这些病毒感染的人体细胞种类是不同的。"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寨卡病毒更趋向于感染神经系统细胞,尤其是容易感染胎儿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与感染性疾病研究所 ( NIAID ) 负责人 Anthony Fauci 表示," 虽然我们不知道原因,但是这幅结构图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寨卡病的的结构蓝图一经发表,就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金侠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病毒结构对于感染细胞可能的受体以及病毒功能性的研究有极大帮助,同时能为疫苗的研发和抗病毒的疗法提供重要平台,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剑桥大学 Yorgo MoDIS教授也表示:" 这幅结构图为寨卡病毒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在各方大力推动及世卫组织的强烈呼吁下,抗寨卡病毒药物预计今年年内就将研制出,并率先在美国进入临床。尽管如此,金侠表示:" 药物能真正用于治疗病人至少要等上 3 至 5 年。" 此前,法国赛诺菲研发登革热疫苗耗时近 20 年。
  • 美研制寨卡病毒快速检测工具 成本极低敏感性堪比PCR
    p   《科学· 转化医学》杂志近日载文称,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快速、高灵敏且便宜的新型检测工具,不仅能直接检测到蚊子体内和人体体液中的寨卡病毒,还能区分寨卡病毒的非洲株和亚洲株,可更有效地追踪寨卡病毒的传播。 /p p   寨卡病毒是一种虫媒传播病毒,与登革热、黄热病和西尼罗河病毒同属。寨卡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分为亚洲系和非洲系两大谱系。感染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等。孕妇感染可导致婴儿小头症等严重出生缺陷。 /p p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纽恩雅· 朝迪万等研究人员设计的新工具,基于一种叫做“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能直接从蚊子体内以及人的血液、唾液和精液中检测到寨卡病毒,其敏感性堪比目前的标准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但PCR仪器的价格从1.5万美元至2.5万美元不等,仅在实验室内使用 而新工具初步估计成本为250美元左右,能在野外使用。 /p p   研究人员利用人为掺入病毒的健康人样本及寨卡病毒感染者身上采集的临床样本,验证了LAMP的有效性。LAMP还足够灵敏,能从50只蚊虫中找出唯一受到感染的蚊子。此外,LAMP对样本处理的要求很低,而检测时间却缩短很多,这有利于对寨卡病毒的监控。更重要的是,它不会把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等与寨卡病毒相似的病原体误检测成寨卡病毒。 /p p   不过,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这种新工具对监控寨卡疫情很有价值,但要通过审批进而大范围使用,估计还要很长时间。 /p p /p
  • 苏州企业成功研制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扬子晚报网2月4日讯(记者 薛马义)寨卡(Zika)病毒正在美洲“爆炸式蔓延”。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寨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昨天记者获悉,针对此次疫情,苏州一家企业紧急启动 “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的项目,并已设计完成,随时等待量产工作。该试剂盒将第一时间走进疫情防控部门,为疑似病例的及时、有效检测工作提供保障。 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孕妇感染后可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世界卫生组织(WHO)2月1日宣布,将寨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国际社会应当协调应对。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寨卡(Zika)病毒已在全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并已发现超过4000例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中国大陆目前尚未发现寨卡病毒病例,但存在病例输入风险。国家卫计委提醒,随着气候逐渐回暖,到了春夏季后,广东等南方省份需要格外警惕。 苏州天隆科技有关负责人江志强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寨卡(Zik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中之黄病毒属的RNA病毒,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近亲。该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际间传播。该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被科学家一只发病的恒河猴体内分离出来,当时这只猴子是准备用来进行黄热病研究的。 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蚊子(伊蚊)叮咬传播,血液和性传播罕见。多数病人仅出现轻微发热、红疹(多数为斑丘疹),另有一些病人会出现头痛、关节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症状,大多持续2至7天后自愈,极少出现死亡。近期有研究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可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症状,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并可导致小儿夭折,其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从样本的提取到核酸定量检测、报告的出具仅需2个小时 江志强表示,由于寨卡病毒与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其它黄病毒会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做出诊断可能较为困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血中病毒分离培养可以确诊。起病7天内,如果检测到外周血清中寨卡病毒RNA阳性可以诊断,但由于RT-PCR阳性窗比较短(3-7天),也就是病毒血症期短,因此阳性窗之外阴性结果不能除外感染。 “寨卡病毒核酸为单股正链RNA,全基因长度约为11Kb,我们选择其中多个保守靶基因片段作为检测目标,实现多靶点同时检测,并结合高特异的探针技术(LNA技术),有效地避开其他黄病毒的干扰,确保检测的高敏感度和特异性,可对血清中寨卡病毒实现实时定量分析,其检测灵敏度可达50copies/ml。” 江志强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该检测试剂盒配合天隆自主研发生产的自动化核酸提取仪、提取试剂及荧光定量PCR仪,从样本的提取到核酸定量检测、报告的出具仅需2个小时,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特有内参基因的扩增检测,对实验过程(核酸提取、PCR扩增)进行全程监控,最大程度上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前往已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江志强表示,目前该病主要通过对症治疗,尚无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但可通过防止蚊虫叮咬有效预防。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驱虫剂;穿戴尽可能覆盖身体各部位的衣服,而且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蚊帐内睡觉。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苏州天隆科技位于苏州纳米城,主要从事分子诊断、核酸检测、POCT等检验仪器、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在HIN1、H7N9、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检测方面具有良好表现;2009年检出陕西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2013年在浙江省完成了数千例流感样H7N9病毒核酸提取和筛查;2014年我国援非医疗检测队在塞拉利昂疫区利用天隆产品完成348例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的临床研究,检出阳性标本166例,并正式列入我国及西非诊断埃博拉病毒和疫情防控的应急储备产品;2015年,在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MERS-CoV)肆孽期间,天隆产品一旦发现MERS疑似病例,最快2小时内就能出结果,MERS检测试剂发往多个省级CDC、医院并出口至韩国,用于国家定点医院、流感检测网中心对流感、发热病人的初筛。(编辑:曹卢杰)
  • 寨卡病毒引起小头畸形症?日本电子透射电镜给出答案
    来自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及病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使用日本电子公司(JEOL)最新的高衬度生命科学透射电镜JEM-1400Plus,首次证实了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研究人员通过对患病胎儿脑部组织进行逆转录酶-定量基因扩展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后,检测出了寨卡病毒,这也证实了透射电镜观察到的结果。  2月11日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登了一篇题为《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的病例报告。该报告有比较完善的病理和病原学结果:  一位25岁欧洲女性,既往体健。患者于 2013 年 12 月起工作生活于巴西的东北部的纳塔尔,孕 13 周时出现感染症状。由于当地存在寨卡病毒流行,当时怀疑感染了该病毒但无病毒学诊断性试验结果。孕 14~20 周期间超声检查示妊娠正常。孕 28 时周(2015年10月)患者返回了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但孕 29 周开始超声提示胎儿有畸形表现,同时胎儿胎动减少。孕 32 周超声检查确认胎儿生长受限。头围低于妊娠第二阶段的标准(小头畸形)。中度脑室扩大、小脑径低于第二阶段标准。脑结构模糊不清,脑部多个部分钙化(见A、B)。无其他明显胎儿生理结构异常。超声见胎儿、脐、子宫血流正常。图 1. 产前超声图片和大脑冠状切片照片  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增加了胎儿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考虑到患者家族史中无可疑的遗传性疾病,患者本人要求于孕 32 周终止了妊娠。在最终胎儿在流产过程中唯一明显可见的形态学异常是小头畸形。上报国家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后,胎儿被强制进行尸检。  本例中仅胎儿脑部标本 RT-PCR 检测为寨卡病毒阳性。此外所有的尸检样本经 PCR 检验,其它如黄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蜱传流脑病毒)、基孔肯雅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细胞病毒 B19、肠道病毒、刚地弓形虫检测均为阴性。图 2. 胎儿大脑和黄病毒样微粒染色超薄切片电镜照片  这个病例表明寨卡病毒可以垂直传播导致胎儿严重的脑损伤。近期,有报道两个小头畸形的胎儿羊水中发现寨卡病毒,符合宫内传播。这些相似的案例表明该病毒可以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根据本病例中胎盘钙化和较低的胎盘 - 胎重比例,暗示寨卡病毒或可损伤胎盘组织。  本例中除了大脑以外胎儿其他器官无明显病理改变,这意味着该病毒有强烈的嗜神经特点。电镜下的发现表明寨卡病毒主要集中在胎儿大脑细胞中,脑组织样本中的病毒拷贝数显著高于成人患者的血清,和文献报道的精液样本类似。  卢布尔雅那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及病理学研究所目前除JEM-1400Plus外,还在使用一台日本电子的JEM-1200EXII透射电镜。目前JEM-1400系列在中国大陆共有近70台,用户包括北大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CAS微生物所等。(正文病例部分中文翻译采用 丁香园 作者:郁闷中落寞)
  • 世界卫生组织:有34国报告发现寨卡病毒原地传播病例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298" title=" 传播媒介.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9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3af02a51-58b1-4570-bb9d-2f18e01d666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据联合国网站16日消息,世界卫生组织纽约办公室负责人梅纳布德(Natela Menabde)16日在经社理事会向成员国通报寨卡病毒传播疫情时表示,目前已有34个国家报告发现寨卡病毒原地传播病例,此外间接证据表明另外6个国家也存在寨卡病毒当地传播情况。 /p p   梅纳布德表示,从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寨卡病毒的地理分布稳步增长,到目前为止已有34个国家报告发现原地传播病例。她表示,7个国家报告与寨卡病毒传播同步出现小头畸形病例或格林巴利综合征。在2001年至2014年之间,巴西平均每年出现163起小头畸形病例。但截至2016年1月30日,报告疑似小头畸形病例增加到4783例,有四分之一的病例得到调查,有709起病例被排除,17例确认同寨卡病毒有关,387例病例与先天性感染有关。在巴西小头畸形的病例分布同寨卡病毒传播的地理轨迹相同,但他们之间的潜在联系还有待调查。 /p p   梅纳布德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进行国际旅行的飞机和船只进行消毒处理,但目前不建议对旅行和贸易实施限制。 /p
  • 【时事新闻】赛默飞助力完成两例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2016年2月26日,上海——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近日凭借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平台在高通量测序上的领先技术和卓越性能,先后帮助中国疾控中心和解放军军事科技院从血液和尿液中成功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这两例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为寨卡病毒的溯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对于后续诊断试剂、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具有深刻意义。 “从先前的H1N1禽流感、埃博拉,到现在的寨卡疫情,赛默飞一直坚守在疫情检测的第一防线。我们很高兴可以与中国科学家们一起率先在全球寨卡疫情防控中取得重大突破,” 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江志成表示:“通过赛默飞的高通量测序Ion Torrent平台及超高重扩增技术-AmpliSeq技术,我们成功帮助科学家加速实现了病毒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为这一疫病的有效治疗奠定了基础。今后,赛默飞将继续通过创新科技服务中国疾病诊断领域,实践对中国市场的承诺。” 寨卡病毒目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中国已确诊五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有本地传播病例的国家和地区已达36个,包括2016年奥运会承办国巴西和其他多个美洲国家。---------------------------------------------------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约50,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 司,员工人数约38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 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 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请扫码关注: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官方微信
  • 天隆科技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已获国家CFDA批准进入应急审批程序
    摘要:2016年3月4日,天隆科技研制生产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得国家CFDA批准进入今年首批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该试剂盒将第一时间走进疫情防控部门,为疑似病例的及时、有效检测及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保障。 自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例后,24个美洲国家及欧洲、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截至2016年2月29日,我国大陆共确诊9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江西省1例、广东省4例、浙江省4例。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寨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国际社会应当协调应对。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月3日,国家卫计委公布《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其中规定: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为病原学检查和病例确诊依据。针对此次疫情,天隆科技紧急启动 “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研制项目。经CFDA组织的专家评审后,2016年3月4日,天隆科技研制生产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得国家CFDA批准进入今年首批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该试剂盒将第一时间走进疫情防控部门,为疑似病例的及时、有效检测及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保障。天隆科技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试剂仪器实现国产化、全覆盖。天隆科技自主研制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产品与国际通用认可的先进检测诊断方法相同,配合自主研发生产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核酸提取仪(均已获CFDA注册证,并实现批量生产),从样本的提取到核酸定量检测、报告的出具仅需2个小时,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这也是天隆比起国内其他企业的独特优势。天隆科技专注大健康领域中细菌/病毒的核酸提取及荧光定量PCR检测、高通量测序、肿瘤个体化指导用药等的分子诊断仪器和试剂的研制生产及推广应用,多个产品已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肝炎、手足口病、H7N9、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人类健康,创造一流分子诊断产品”是天隆科技的追求,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人类健康提供优良的产品及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回顾】2009年天隆荧光定量PCR仪检出了陕西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期间,天隆荧光定量PCR仪和核酸提取仪及试剂装备了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州市CDC等重点单位,完成了数千例流感样H7N9病毒核酸提取和筛查,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荧光定量PCR仪在许多省份医疗及CDC系统大批量中标。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肆虐,天隆科技利用自身储备的超敏分子诊断等发明专利,快速响应进行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生产。在塞拉利昂疫区,我国援非医疗检测队利用该试剂完成了348例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的临床研究,检出阳性标本166例。该试剂盒经过CFDA严格考核,通过了应急审批,并获得国家注册证,已正式列入我国和西非诊断埃博拉病毒和疫情防控的应急储备产品。2015年6月韩国爆发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天隆科技率先研发成功的MERS检测试剂并已出口韩国、发往国内多家省级CDC,用于国家流感监测网络中心对流感样、发热病人等的初筛。
  • 赛默飞寨卡病毒测试包获FDA紧急使用授权
    p   2017年8月2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昨天向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TaqPath Zika(寨卡)病毒包提供了紧急使用授权。 /p p   该试剂盒由美国CLIA认证的实验室进行授权,仅用于定性检测Zika病毒的RNA,并在与患者匹配的血清样本一起收集的人血清和尿液中诊断Zika病毒感染。接受测试的个人必须符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Zika病毒临床或流行病学标准。 /p p   赛默飞世尔指出,该套件是冻干格式,完整的测试工作流程包括用于自动提取样品的King Fisher Flex系统和QuantStudio Dx实时PCR系统。 /p p   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长宣布,存在这样的情况,证明需要紧急使用体外诊断测试来检测Zika病毒或诊断Zika病毒感染。当HHS秘书声明终止时,EUA将终止,除非FDA立即撤销。 /p p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遗传科学总裁Mark Smedley在一份声明中说:“与以前的疫情一样,我们的应对集中在提供标准化测试解决方案,简化实验室解决公共卫生威胁的工作流程。 “为了我们的Zika测试颁发的FDA的紧急使用授权同样支持这一努力。” /p p /p
  • 天隆科技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已获国家CFDA批准进入应急审批程序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212" title=" ee24b42b-b505-48e4-8bf7-6fe92f1055b5.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1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9b3b8da1-ba0e-42fd-afe5-089d4d4fac7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2016年3月4日,天隆科技研制生产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得国家CFDA批准进入今年首批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医疗 /span /a 器械应急审批程序,该试剂盒将第一时间走进疫情防控部门,为疑似病例的及时、有效检测及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保障。 /p p   自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例后,24个美洲国家及欧洲、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截至2016年2月29日,我国大陆共确诊9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江西省1例、广东省4例、浙江省4例。 /p p   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寨卡病毒及小头症列为全球紧急公共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卫生 /span /a 事件,国际社会应当协调应对。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卫生 /span /a 事件。2月3日,国家卫计委公布《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其中规定: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为病原学检查和病例确诊依据。 /p p   针对此次疫情,天隆科技紧急启动 “寨卡(ZiKa)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研制项目。经CFDA组织的专家评审后,2016年3月4日,天隆科技研制生产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获得国家CFDA批准进入今年首批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该试剂盒将第一时间走进疫情防控部门,为疑似病例的及时、有效检测及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保障。 /p p   天隆科技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试剂仪器实现国产化、全覆盖。天隆科技自主研制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产品与国际通用认可的先进检测诊断方法相同,配合自主研发生产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核酸提取仪(均已获CFDA注册证,并实现批量生产),从样本的提取到核酸定量检测、报告的出具仅需2个小时,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这也是天隆比起国内其他企业的独特优势。 /p p   天隆科技专注大健康领域中细菌/病毒的核酸提取及荧光定量PCR检测、高通量测序、肿瘤个体化指导用药等的分子诊断仪器和试剂的研制生产及推广应用,多个产品已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肝炎、手足口病、H7N9、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p p   “为人类健康,创造一流分子诊断产品”是天隆科技的追求,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人类健康提供优良的产品及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p p   【回顾】2009年天隆荧光定量PCR仪检出了陕西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期间,天隆荧光定量PCR仪和核酸提取仪及试剂装备了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州市CDC等重点单位,完成了数千例流感样H7N9病毒核酸提取和筛查,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荧光定量PCR仪在许多省份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医疗 /span /a 及CDC系统大批量中标。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肆虐,天隆科技利用自身储备的超敏分子诊断等发明专利,快速响应进行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生产。在塞拉利昂疫区,我国援非医疗检测队利用该试剂完成了348例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的临床研究,检出阳性标本166例。该试剂盒经过CFDA严格考核,通过了应急审批,并获得国家注册证,已正式列入我国和西非诊断埃博拉病毒和疫情防控的应急储备产品。2015年6月韩国爆发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天隆科技率先研发成功的MERS检测试剂并已出口韩国、发往国内多家省级CDC,用于国家流感监测网络中心对流感样、发热病人等的初筛。 /p
  • 寨卡肆虐催生疫苗研发热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281" title=" 2016218534469110.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8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c28011c8-6574-483e-baef-2a33db1ae19c.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拿着盒子的巴西布坦坦研究所所长Jorge Kalil表示,他的团队希望通过模仿一种被用于对抗登革热病毒的策略制造寨卡疫苗。(图片来源:CAMILLA CARVALHO, BUTANTAN INSTITUTE) /p p   不到1年前,寨卡看上去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以至于任何人都不愿制定应对它的策略。这种蚊媒病毒一直徘徊在南半球国家,但在最坏的情况下,它似乎也只是引发轻微的发烧和皮疹。但如今已不再是这个样子: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宣布,目前已同寨卡联系起来的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非同寻常”的集中暴发,是必须“引发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与此同时,大大小小的疫苗生产厂家发起了阻止寨卡的比赛。一些专家表示,这些厂家有很好的机会取得成功,但他们同时提醒说,疫苗研发需要数年测试。 /p p   寨卡在1947年被分离出来,并在2015年5月首次引起严重关注。去年,该病毒到达南美,而关于怀孕期间的感染可能导致婴儿出现损伤大脑的小头畸形的怀疑也在不断增长。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强调,这种关联“受到强烈怀疑,尽管尚未获得科学证明”。随着病毒扩散日益增加,研发疫苗成为目前的首要任务。 /p p   疫苗先驱、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Stanley Plotkin预测了一种研发该疫苗的直截了当的途径。他介绍说,寨卡属于黄病毒属,而它的一些“亲戚”诸如登革热、黄热病和日本脑炎,都存在相应的疫苗。“我看不到任何技术问题,比如在研发对抗艾滋病病毒、结核病和很多其他致病因素时明显存在的问题。”为一些疫苗生产厂家提供咨询的Plotkin表示。 /p p   不过,病毒学家Thomas Monath认为,“还是有很多困惑存在”。如今在马萨诸塞州纽琳基因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的Monath于上世纪70年代在尼日利亚研究了野生猴子体内的寨卡,并且帮助研制了一种颇有前途的埃博拉疫苗。对于寨卡来说,一个未知的问题在于感染是否会带来终身保护——这是针对黄热病等疾病的最有效疫苗的关键特征。另一个问题是天然或疫苗诱导的对抗其他相关病毒尤其是黄热病的免疫力,能否提供交叉保护。而目前,研究人员尚未建立急需的、能比较候选疫苗的猴子模型。 /p p   各种方法竞相出现。研制出对抗若干种黄病毒疫苗的Monath表示,纽琳基因公司将追寻传统的策略,即用化学物质灭活或者杀死寨卡病毒,从而使其无法在体内复制。他认为,对于一种怀孕女性可能使用的产品来说,灭活疫苗最有可能获得监管部门审批。 /p p   不过,在位于巴西圣保罗的非营利性机构布坦坦研究所,身为免疫学家的所长Jorge Kalil正在打赌一种令病毒弱化的活疫苗是安全的,并且可能比杀死病毒更加有效。他的团队计划利用一种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研究人员曾用来制造登革热疫苗的技术。为弱化登革热病毒,研究人员删除了基因,使其能自我复制但不会引发疾病。“或许,我们可以利用在相同位点删除基因的方法弱化寨卡病毒。”Kalil表示,布坦坦研究所可能和NIAID合作研发这种疫苗。该研究所拥有一个关键优势:不像开展疫苗研究的全球其他非营利性机构,它拥有工业规模的生产厂。去年,研究所生产了4000万剂流感疫苗。因此,它或许能无须大型制药公司的帮助而为巴西提供足够的疫苗产品。 /p p   NIAID所长Anthony Fauci介绍说,NIAID在另一种不同的技术上抢得了先机。该技术曾被用于制造针对另一种黄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的试验性疫苗。生产过程从持有关键病毒基因的圆形DNA质粒开始。当它被插入细菌细胞时,后者会产生像病毒一样的微粒。这些微粒同灭活疫苗类似,因为它们无法自我复制。 /p p   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Inovio制药公司则宣称,其已拥有一种试验性寨卡疫苗,该疫苗只含有由寨卡基因制成的质粒。在对皮肤进行电子辐射后,质粒直接进入人类细胞,随后产生刺激免疫系统的寨卡蛋白。公司首席执行官Joseph Kim表示,他的团队已在小鼠身上开始测试。 /p p   不过,尽管研究人员能快速制造此类简单的DNA疫苗,但这些疫苗在过去20年间已失去了原本的魅力,因为它们并未触发针对其他疾病的强烈免疫反应。“在这个领域,很多知识渊博的人已不再相信这种技术。”Kim坦承,“但我想证明该技术是可行的,并且或许是应对此类疫情暴发的最好选择。” /p
  • 疾控中心呼吁加强应对寨卡:比想象可怕
    p   中新网4月12日电:据外媒11日报道,美国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疾病控制 /strong /span /a 与预防中心的官员说,寨卡病毒给美国带来的影响可能要比人们此前预测的还“可怕”。寨卡病毒不仅可能造成婴儿大脑的损坏,还会对成年人造成神经系统问题。 /p p   自去年从巴西爆发以来,寨卡病毒已经导致美洲数以千计婴儿的出生缺陷。这种病也被称为“小头症”。 /p p   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专家舒查特(Dr. Anne Schuchat)表示,一系列出生缺陷的问题都与寨卡病毒有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00" title=" 201641296123721.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noimg/1a8131e8-cec2-453c-b870-3b4e709a51d7.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新生儿患上小头症后,他们的脑部就往往已经出现了永久性的损伤。 /p p   她还说,由蚊虫传播的寨卡病毒可能扩散到美国更多的州。 /p p   “目前来看,我们知道的一切都要比最先想象的可怕,” 舒查特表示。 /p p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国会批准18亿美元的紧急资金,用以寨卡病毒的防治与研究。 /p p   同时,美国还将使用抗击埃博拉留下的5.89亿美元,应对寨卡病毒的蔓延。 /p p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专家法奇(Dr. Anthony Fauci)表示,美国现在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对抗这些携带病毒的蚊虫,并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研究疫苗和治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00" title=" 2.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noimg/58dda988-5131-42ed-956a-3187b6a9ef47.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萨尔瓦多的孕妇们等待产前检查。萨尔瓦多呼吁国民在2018年前避免怀孕,以防止因感染寨卡病毒而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 /p p   “当总统要求19亿美元时,我们(确实)需要19亿美元的资金。”他说,近期的研究发现,寨卡病毒还可能造成婴儿大脑的损坏。 /p p   他还补充说,对成人而言,近期还有报道指寨卡病毒会造成神经系统问题。 /p p   此前,美国疾控中心还宣布,由于寨卡病例在波多黎各每周都翻倍,该地区将得到3900万美元的紧急资助。 /p p   今年二月,美国德州的达拉斯报告了第一个本地感染的寨卡病例。不过,这起病例被指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而非通过蚊虫叮咬。 /p
  • 印度中央邦暴发寨卡疫情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印度中央邦卫生部官员近日证实,该邦从本月1日开始暴发寨卡疫情,过去10天中,已发现包括17名孕妇在内的84例病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央邦卫生部发言人希曼舒· 杰伊斯瓦尔对当地媒体说,当地卫生部门正在24小时开展工作,希望疫情能在未来三四天内得到控制。印度中央政府已向疫区派出医疗小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10月初开始,与中央邦毗邻的拉贾斯坦邦暴发寨卡疫情,共发现150多例寨卡病例,但没有死亡病例。印度卫生部官员10日表示,拉贾斯坦邦寨卡疫情已得到控制,最近几天没有发现新的病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寨卡病毒主要由蚊子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人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类似登革热的症状。绝大多数寨卡病毒感染者症状温和,但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损害胎儿神经系统,导致新生儿小头症及其他病变。 /p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在寨卡疫苗研制中取得进展
    p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一种主要由蚊虫传播的病原。2015年,巴西暴发寨卡疫情并迅速在南美和中北美蔓延,进一步扩散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2月,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被报道。寨卡感染能够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可致胎儿发育缺陷形成新生儿的小头畸形。寨卡病毒可以通过性传播而突破血脑、血胎、血睾和血眼这人体四大屏障。2016年2月至11月期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及其引起的新生儿小头症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目前,该疾病尚无获批疫苗和有效治疗手段。 /p p   北京生科院高福课题组联合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课题组选择黑猩猩腺病毒开发疫苗的载体。重组腺病毒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维持周期长、免疫宿主广泛、不需要添加佐剂、易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7型黑猩猩腺病毒(AdC7)在中国人群中预存免疫仅为11.8%,远小于常用的5型人腺病毒(HuAd5)的74.2%。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寨卡病毒的M/E基因克隆到AdC7载体中,然后包装出有活性的表达寨卡病毒M/E蛋白的重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AdC7-M/E。AdC7-M/E免疫小鼠后1周即可激活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并可较长时间的维持很高的中和抗体水平。 /p p   该疫苗也可以同时激活很强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一针免疫可以完全保护免疫缺陷小鼠免受致死剂量的寨卡病毒的感染,并实现清除性免疫的效果,即血清和靶组织器官都够检测不到病毒RNA的存在。前期,该团队在Cell上报道了寨卡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小鼠会出现睾丸组织损伤及萎缩,AdC7-M/E疫苗能够很好地保护睾丸免受损伤。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dC7-M/E是一个高效的抗寨卡病毒疫苗,具有临床应用前景。此外,该团队去年已开发了一种预防寨卡感染的灭活疫苗,并转让给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后续开发。 /p p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上,北京生科院博士研究生徐坤、上海巴斯德所副研究员宋宇峰为共同第一作者,高福、上海巴斯德所研究员周东明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培育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重大专项、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等的资助。 /p p /p
  • 卡尤迪生物“一步法”检测系统助力CDC防控寨卡
    p   2016年2月9日,猴年大年初二,卫计委通报了我国第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随之,12日,广州发现了第二例寨卡病毒感染。随之,中国疾控中心也已向各地配发寨卡病毒的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 /span /a 。本次,卡尤迪生物开发的寨卡病毒“一步法”检测系统,包括Mini8和“一步法”试剂在内,已开始应用于各出入境、进出口岸,使其可以实时、实地的进行安检,大大简化了检测步骤,提升了检测效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36" title=" 1.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0aed3457-13c9-4e25-aa71-8124d2517356.jpg" border="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中国CDC病毒所使用卡尤迪生物所产仪器进行寨卡病毒检测试剂的研究与开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24" title=" 2.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2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e2d72439-860e-4305-8b62-da890e64bc71.jpg" border="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卡尤迪研发的“一步法”寨卡检测试剂盒表现优异! /p p   2月19日 卡尤迪寨卡病毒检测系统被用于首都国际机场T2、T3航站楼进行国际安检。 /p p   2月20日将检测试剂盒发往深圳、广州、浙江等省市进行出入境、进出口安检。 /p p   2月20日在杭州由卡尤迪首次检出全国第4、5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17" title=" 640.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1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989687ee-6325-43e3-b4bd-3777c66c8885.jpg" border="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北京国际旅行保健中心使用卡尤迪产品进行寨卡病毒的检测 /p p   现在,包括北京首都机场、西客站、北京国际旅行保健中心以及上海、深圳、浙江和辽宁等多省市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都在使用卡尤迪“一步法”寨卡病毒检测系统。 /p p   每一个检测点都是一个里程碑,我们用极简的操作程序,极高的检测准确率以及最漂亮的检测数据证明了小狼们日日夜夜的努力。寨卡病毒使卡尤迪人自发的紧密凝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如此努力,如此拼命,希望能够将这种恶疾挡在国门之外,为我国国民继续保驾护航! /p
  • 世卫发布应对寨卡计划:将耗资5600万美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4557580731ab18548844eb75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f2df7daa-96ac-4de4-b208-b2cb56891cdc.jpg" / /p p   世界卫生组织17日在日内瓦发布“寨卡战略应对框架及联合行动计划”,根据计划,世卫组织将动员和协调合作伙伴、专家及各方资源,帮助相关国家提升对寨卡病毒及相关疾病的监测能力,为受病毒影响的人群提供医疗护理,推动疫苗、检测及治疗手段的快速研发。世卫组织表示,落实这一计划共需5600万美元,其中2500万美元将用于世卫组织的应对工作,3100万美元用于帮助其他重要合作伙伴开展工作。 /p
  • 国家卫生计生委:我国暂不会出现本土寨卡病例
    p   2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消息称,广东省发现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至此,我国大陆已发现2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不排除未来出现更多输入性病例的可能。”2月1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与南美国家往来频繁,委内瑞拉就有大量我国务工人员。 /p p   “很多在南美工作的人都在春节前归国,与家人共度新春,此时出现输入性病例不足为奇。”高福说,正月十五以后,很多人将返回南美继续工作,届时归国人员数量也将减少。“虽然不排除输入性病例继续增加的可能,但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很小。” /p p   目前发现的2例病例均为委内瑞拉归国人员。高福认为,海关边检人员有必要重点对从该国入境人员进行健康检查,除了测量体温,还应询问归国前一周是否有发热症状等。这是因为寨卡病毒感染者的症状较轻,不像埃博拉出血热那样有高热症状。例如,我国大陆发现的首名寨卡病毒感染病人,入关时体温还不到37摄氏度,所以未被发现。 /p p   如果输入性病例继续增加,会不会导致本土感染病例的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认为,目前暂无可能。因为本土病例的出现需要两个条件:能够传播病毒的蚊虫和输入性病例。“只有当我国本土的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了输入性病例后感染寨卡病毒,并在人群中传播,才会导致本土感染病例的出现。”冯子健说。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低温对控制蚊虫密度帮助很大。当地医疗机构已对2例输入性病例采取了隔离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p
  • 巴西批准加拿大Biocan公司寨卡检测技术 15到20分钟出结果
    p   据巴西环球新闻网16日报道,巴西卫生监督局批准注册了一项测试,它可以快速检测出“寨卡”病毒。根据加拿大生产方Biocan医疗生物技术公司的消息,这种检测技术可以在15到20分钟之内得到结果,它也是第四种得到巴西卫监局认可的病毒检测技术。 /p p   这项测试并不直接检测病毒,而是检测血样中的两种抗体“lgC”和“lgM”。通过这种方法,即使被测者体内的病毒已经被消灭,也可以知道此人是否曾被感染。在此前批准注册的3种测试中,有两项也可以在病毒被消灭后检测出受测人是否曾携带病毒。 /p p   巴西卫监局透露:“加拿大Biocan医疗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这项产品利用了携带并释放抗体的消化纤维素膜,每一个抗体都会使这种膜反应生成一条红色频带。” /p p   目前检测“寨卡”病毒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PCR),它可以检测出病毒的基因序列。但是PCR只能在2到7天内得到结果,而在此期间发病症状已经显现。 /p p   与卫生部有合作的实验室表示,“寨卡”病毒导致了小头病数量增多,病例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北部。小头病会使初生婴儿的头比正常偏小,并且多数会造成智力低下。 /p p    strong 杀幼虫剂吡丙醚继续被禁 /strong /p p   15日,巴西南大河州卫生部宣布,继续禁止使用杀幼虫剂吡丙醚以供人类使用。在13日媒体将被用来杀死埃及伊蚊的吡丙醚与小头病联系起来后,卫生部便开始实施禁止措施。卫生部与吡丙醚制造商住友电木(Sumitomo)化学实验室都对禁止措施做出了回应,称并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该药品与小头病有关。15日,南大河州州政府的多个部门召开了会议,决定是否继续禁止使用吡丙醚。 /p p   “我们决定继续禁令,禁止使用这种杀幼虫剂。环境部、自来水公司、工程与卫生设施部、环境检测技术部门和水资源控制部门都参与了决定过程。”州政府卫生部部长、国家卫生部长委员会主席若奥· 加巴都· 杜斯· 雷斯如此表示,他还说此前吡丙醚只在全国小范围内使用。 /p
  • 5000多名哥伦比亚孕妇感染Zika 病毒
    p   情人节的余热还在,可哥伦比亚的准妈妈们不知怎么熬过这场灾难呢,在这里我们一起为她们祈祷吧。据该国家卫生研究所上周六指出,5000多名哥伦比亚孕妇感染Zika 病毒,疾病迅速蔓延整个美洲。 /p p   该研究所流行病学公告显示,共有31,555例感染,其中5013 为孕妇。Zika,已经蔓延到 30 多个国家,该病毒与生出缺陷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联。上周结束,怀孕妇女Zika感染的增加了23%,达57.8%。目前仍不清楚 Zika病毒实际上是否会导致小头畸形。巴西正在研究 Zika 感染和出生缺陷疾病的联系。 /p p   尚无疫苗治疗 Zika感染,估计有 80%的感染的人没有任何症状。政府允许感染Zika的孕妇堕胎。面对严格的法律条件和非法堕胎的普遍性,许多妇女还是很难找到堕胎的地方。一个Bogota堕胎诊所表示感染Zika 的几个孕妇来咨询,但不确定是否进行。据当地媒体报道,上周他们国家因Zika感染有了第一次合法堕胎。哥伦比亚当局已敦促妇女推迟怀孕六至八个月。 /p p   世界生组织的估计 Zika 会最终影响到多达 400 万人。哥伦比亚今年预计将达 60 万病例。看着这个心惊的数字,感觉很痛心,希望早点研究出相应的疫苗,我们依稀还有非典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但愿永远不要再来。 /p
  • 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课题组揭示Zika病毒感染所致小头症的NAD+代谢重编程及潜在治疗策略
    2021年8月12日,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课题组与合作者在《Nature Metabolism》杂志以研究长文(Article)在线发表题为“Aberrant NAD+ metabolism underlies Zika virus-induced microcephaly” 的文章,揭示ZIKV感染导致小头症脑组织发生显著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代谢重编程 并发现靶向干预NAD+代谢可以在动物模型中有效改善ZIKV感染所致的小头症。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孕期感染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1, 2]。然而,其潜在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病毒感染宿主后,可以通过“劫持”并重编程宿主的代谢以满足其快速生长复制的物质和能量需求,并促使其发生免疫逃逸[3, 4],而靶向代谢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5-8]。因此,探究ZIKV感染对宿主代谢的重编程和影响,有助于理解小头症的发生机制,进而开发潜在的治疗策略。近年来,多组学整合研究策略在理解复杂疾病(如肿瘤[9],糖尿病[10],病毒感染等[11, 12])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发现疾病治疗的潜在靶标提供了重要工具和理论基础。  ZIKV感染脑组织中的分子变化特征  为了探究ZIKV感染所致小头症的分子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作者利用包括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在内的多组学技术,全面描绘了ZIKV感染脑组织中的分子变化特征。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揭示了ZIKV感染脑组织引起了显著的细胞凋亡和免疫反应。蛋白组学揭示了ZIKV感染脑组织中胆固醇代谢上调和脑神经发育障碍。进一步,通过将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在通路水平进行多组学整合分析,作者从不同分子层面上交互验证了ZIKV感染导致小头症的发生过程中的一系列代谢重编程事件,如NAD+代谢,三羧酸循环(TCA cycle),氧化磷酸化(OXPHOS),嘌呤和嘧啶代谢等,同时也提示ZIKV感染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发生障碍(图1)。值得注意的是,ZIKV感染脑组织中NAD+水平急剧下降,而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途径上的前体(tryptophan、kynurenine、nicotinamide riboside、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水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上调(图1)。因此推测NAD+代谢通路重编程可能是ZIKV感染所致小头症的关键节点和潜在干预靶标。此外,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揭示了ZIKV感染脑组织中MAPK通路显著激活,结合NAD+代谢以及相关蛋白变化,推测ZIKV感染可能存在MAPK-NMNAT2-NAD+轴的潜在分子机制。  图1 ZIKV感染引起脑内NAD+代谢,TCA cycle以及OXPHOS代谢重编程  NAD+代谢重编程在ZIKV感染所致小头症中的功能  为了探究NAD+代谢重编程在ZIKV感染所致小头症中的功能,作者使用ZIKV感染小鼠所致小头症模型进行体内实验,观察回补NAD+及相关前体是否可以改善ZIKV感染所致的小头症。研究结果表明,脑注射NAD+可以显著抑制ZIKV感染所致的细胞凋亡,增加大脑皮层厚度。而腹腔注射NAD+的重要前体nicotinamide riboside(NR)不仅可以显著抑制ZIKV感染所致的细胞凋亡,增加大脑皮层厚度,还可以增加感染小鼠的体重和脑重,延长其生存期(图2)。图2 NR可以显著改善ZIKV感染导致的小头症  综上,该研究通过对ZIKV感染所致小头症的多组学分析,揭示了ZIKV感染导致显著的NAD+代谢重编程,并证明干预NAD+代谢能够从分子和整体层面上显著改善ZIKV感染所致的小头症。该研究不仅提供了ZIKV感染后不同分子层面重塑的组学大数据信息,也为理解ZIKV感染所致小头症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提示干预NAD+代谢或可作为治疗ZIKV感染所致小头症的潜在新策略。  清华大学药学院博士后庞欢欢、聂萌、博士生李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生姜义圣,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王钰珅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研究员、清华大学医学院蓝勋研究员、国家蛋白质中心宋雷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李蓬教授和李梢教授参与合作并给予指导和协助。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曾文文教授、王戈林教授等对该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糖脂代谢的时空网络调控”重大计划的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清华-北大生命联合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等项目支持。  参考文献:  1.Rostaing, L.P. and P. Malvezzi, Zika Virus and Microcephaly. N Engl J Med, 2016. 374(10): p. 982-4.  2.Lessler, J., et al., Assessing the global threat from Zika virus. Science, 2016. 353(6300): p. aaf8160.  3.Olive, A.J. and C.M. Sassetti, Metabolic crosstalk between host and pathogen: sensing, adapting and competing. Nat Rev Microbiol, 2016. 14(4): p. 221-34.  4.Wang, A., H.H. Luan, and R. Medzhitov,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immunometabolism. Science, 2019. 363(6423).  5.Kilbourne, E.D., Inhibition of influenza virus multiplication with a glucose antimetabolite (2-deoxy-D-glucose). Nature, 1959. 183(4656): p. 271-2.  6.Bojkova, D., et al., Proteomics of SARS-CoV-2-infected host cells reveals therapy targets. Nature, 2020.  7.Xiao, N., et al., Integrated cytokine and metabolite analysis reveals immuno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n COVID-19 patients with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1): p.1618.  8.Li, X.K., et al., Arginine deficiency is involved in thrombocytopenia and immunosuppression in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ci Transl Med, 2018. 10(459).  9.Gao, Q., et al., Integrated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2019. 179(2): p. 561-577 e22.  10.Zhou, W., et al., Longitudinal multi-omics of host-microbe dynamics in prediabetes. Nature, 2019. 569(7758): p. 663-671.  11.Eisfeld, A.J., et al., Multi-platform ' Omics Analysis of Human Ebola Virus Disease Pathogenesis. Cell Host Microbe, 2017. 22(6): p. 817-829 e8.  12.Shen, B., et al., 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VID-19 Patient Sera. Cell, 2020.人物简介:  胡泽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泽平分别于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获医学学士、药理学硕士和Ph.D.学位。后于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Richard D. Smith组从事生物质谱和代谢组学的博士后研究。2012年受聘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任研究助理教授、儿童研究所代谢组学平台技术主任。2016年12月起任清华大学药学院准聘系列PI。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质谱的超灵敏、高精准、单细胞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技术,及多组学大数据整合分析策略的研发 生理和疾病的代谢重塑功能与调控机制、药物新靶标和生物标志物发现、精准医学等应用研究。回国近5年来以通讯(含共同)作者在Nature Metabolism (2021a, 2021b, in press), Cell Metabolism (2018),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8),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1), FASEB Journal (2019),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21),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19)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此外,一系列重要的合作研究发表于Nature (4篇), Nature Genetics, Nature Cell Biology, Cell Metabolism, Cell Host & Microbe, Circul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期刊。总共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SCI总他引2,400余次,H-index = 31。获邀担任Cell Research, Nature Communications,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EMBO Molecular Medicine等20余个期刊审稿人。现(曾)主持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等科研项目。  博士后招聘  课题组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现招聘博士后多名,详情请见:http://www.sps.tsinghua.edu.cn/cn/recruit/doctorate/2021/0718/763.html.  有兴趣者请将个人简历、研究工作经历、及可证明科研能力的其他相关电子文件,发送至zeping_hu@tsinghua.edu.cn。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博士后+姓名+研究方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