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增选结果

仪器信息网增选结果专题为您整合增选结果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增选结果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增选结果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增选结果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增选结果话题讨论。

增选结果相关的资讯

  •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
    关于公布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的公告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9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共53人,分学部以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9人) 化学部(9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 地学部(10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 技术科学部(9人) 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按英文姓氏音序排序)
  • 中国工程院2013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中国工程院2013年院士增选工作已顺利结束。在中国工程院主席团领导下,各学部严格按照《中国工程院章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科学、严谨的评审程序,选举产生了51名新院士。   今年增选工作于2013年1月正式启动。经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含所属国有大型企业)、直属事业单位,解放军总政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科协等渠道遴选和院士提名,共产生了560名有效候选人。6月下旬,经过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从560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173位进入第二轮评审。之后,各学部对收到的有关第二轮候选人的投诉和反映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核实,对第一轮评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了解。10月下旬,各学部通过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产生了51位新当选院士。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7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7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4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7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6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人,农业学部4人,医药卫生学部7人,工程管理学部4人。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07人(其中资深院士258人),院士队伍的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这将更有利于发挥院士的群体作用,推动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成长。   新当选的51位院士中,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56.9岁 60岁(含)以下的42人,占82.4% 61岁至70岁(含)的7人,占13.7%。新当选的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21人,占41.2% 研究院所14人,占27.5% 企业11人,占21.5% 管理部门5人,占9.8%。   与此同时,今年我院还选举产生了6名外籍院士,其中美国籍4人、澳大利亚籍1人、丹麦籍1人。通过本次增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总数达45人,这将更有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工程科技界的影响。   始终坚持院士增选的公平和公正,坚持选举程序的公开和透明,坚持院士的标准和条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的一贯宗旨。在本次院士增选中,我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有关增选办法。一是首次实行了候选人单一渠道提名,即规定候选人只能通过院士或单位或全国性学会三种渠道中的一种进行提名,不受理多渠道提名。二是为了进一步严肃院士增选纪律和净化评审环境,制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对院士增选中院士、院士候选人和院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确保增选工作的公平和公正,营造良好的评审和选举环境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三是全面了解和客观评价院士候选人。在进一步完善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中到会介绍情况环节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监督,对增选中的投诉问题通过院士调查组、候选人所在部门和单位、提名院士三个渠道分别进行了核实。总体上看,这些新的措施和做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工程院经过11次院士选举,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院士增选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我院将继续改进和完善相关办法,坚持院士的标准和条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人才吸收到院士队伍中来。关注长期工作在工程科技一线,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科技人才,激励优秀人才成长 加强对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人才的重视,优化学科布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院士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为院士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工程院坚决拥护中央决策,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按照中央要求,加快研究改革完善院士遴选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院士结构,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规范院士退休、待遇、兼职等问题。   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我院院士增选工作的支持!希望继续关心中国工程院的工作,关注中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   2013年12月19日   中国工程院2013年当选院士名单 (学部内按姓名拼音排序,共51人)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7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7人)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4人)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7人)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6人)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人) 农业学部(4人) 医药卫生学部(7人) 工程管理学部(4人) 中国工程院2013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6人)
  • 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名单里却少了2个最重要的人!
    p   11月28日上午,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共新增选院士61人。 /p p   可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觉着这份名单中少了两个最重要、最应该入选的人!? /p p    strong 他,是中科院院士评审专家,却不是院士。 /strong /p p   有人会问,是他资历不够,还是能力不够,抑或是贡献不够? /p p   都不是! /p p    strong 是时间不够! /strong /p p   同事和领导都劝他申报院士,他却说“我没有时间,评院士要花很多时间整理东西,还是把手头的事情先做好。” /p p   在他所研究的领域,他始终代表着全世界最顶尖的水平! /p p   面对国外公司开出的“尽管开口,绝不还价”诱惑,他选择了回国! /p p   因为,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有祖国的人”,也始终记得毕业时写下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p p   甚至,为了回国,他“逼着”妻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卖掉了两个诊所! /p p   “如果你不回去,咱们就散伙!” /p p    strong 回国后,他成为了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整个人的工作状态就一个字:“急”! /strong /p p   因为,他知道国外技术水平发展的情况,也知道我们的落后程度! /p p   他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甚至有时出差回来就直接赶回办公室工作。传达室的大爷深夜总被叫醒,开始时还跟其他人抱怨,可后来,传达室的大爷也对他产生了深深敬意,说:您无论多晚进出,喊一声就行! /p p   加班时候,经常叫人帮他带一根烤玉米,对付吃一顿 午饭常常是面包和咖啡,简单省时! /p p   除了加班,他平均每年还要出差130多天,而且乘坐的大都是午夜航班,因为这样可以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但代价是,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p p    strong 他总觉得,自己在国外那么长时间,回来了要“为国家把失去的20年追回来”! /strong /p p   2016年,他连续多次出现昏迷状况,可是,他毫不在意,继续工作! /p p   12月4日,他被强制做了体检。 /p p   可,就是等结果的那两天,他居然又去北京出了趟差! /p p   检查结果出来了:胆管癌。 /p p   肿瘤已蔓延到胃部和肝部...... /p p   12月8日,他被强制住进了医院。 /p p   可,第二天,他又有计划地叫一些学生来病房,布置学习任务、安排工作计划。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47493919-11f2-429f-ae5b-afe5b4d3c536.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1130103234_副本.jpg" / /p p   别人说他是“科研疯子”,叫他“拼命黄郎”,他却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p p   他回国短短7年,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就实现弯道超车,“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5年的成绩超过了过去50年! /p p   ——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技术空白! /p p   ——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坚实基础! /p p   ——成功研制出被称为“入地望远镜”的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在创下了地下6000米钻探的亚洲纪录以后,还在向地心继续进发。中国也成为继俄罗斯、德国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地下万米钻探技术的国家! /p p   ...... /p p    strong 这个让我国的巡天、探地、潜海技术从跟跑进入并跑,部分领跑的人叫黄大年,世界顶尖地球物理学家、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 /strong /p p   一个归国消息传开后,令美国演习的航母舰队后退100海里的人! /p p   一个去世之后,令习近平总书记亲笔批示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人! /p p   一个“玩命去干,哪天倒下,就地掩埋”的人! /p p   strong  终于,2017年1月8日,他倒下了! /strong /p p   这个身为中科院院士评审专家却不是院士的人, strong 距离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只有324天! /strong /p p strong br/ /strong /p p   他,一生就干了一件事! /p p   而,这一件事,让中国领先世界20年! /p p   也让他成为了今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中年龄最大的人! /p p   上个世纪90年代,他已经是国际天文界的风云人物,受到外国天文界的青睐,给他开出的工资,一天就等于国内一年! /p p   可他,舍弃了国外百倍高薪,毅然回国! /p p   当时,外国的天文科学家正在筹划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他知道后坐不住了,他不能忍受中国在这一领域再被别人甩下! /p p   “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 /p p    strong 这一试,就是直径500米、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strong /p p strong   这一试,用去了他人生中最后的20多年! /strong /p p   最初,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设想,所以,起步艰难! /p p   他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用了11年的时间,走遍了中国西南大山里所有的洼地,只为寻找一处几百米的山谷被四面山体围绕,正好挡住外面电磁波的建设地址! /p p   一些从未有人踏足的荒野,他去了! /p p   一些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的地方,他去了! /p p   终于,他从几百个洼地中选好了建设射电望远镜的地方! /p p   可是,没有资金! /p p   他开始满中国跑,寻求合作单位。因为没钱,他出差就坐火车,从南到北,又从东到西。 /p p   他变成了一名“推销员”,不论是什么会,在国内还是国外,他逢人就推销自己的大望远镜项目。 /p p   终于,在合作单位的名单上,多出了20多个名字! /p p   开始建设了! /p p   但是,他怕“造不好,怎么对的起人家”! /p p   所以,他付出了他的所有! /p p   这个项目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结构工程、电子学、测量与控制工程,甚至岩土工程等各个领域,参与项目的人基本都是“术业有专攻”, strong 只有他,几乎什么都懂,还什么都精! /strong /p p   因为他知道,每一步都关乎项目的成败! /p p   有时候,碰到连夜要赶项目材料,课题组几个人就挤在他的办公室,干到凌晨是常有的事! /p p   有时候,碰到难题,他会沉默,一根接一根的抽烟,进他的办公室得戴防毒面具! /p p   从1994年到2017年,他生命中最后的23年,只给自己留下了一年! /p p   期间,连双亲辞世,他都没能及时赶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1cad01b5-ce2a-4001-b496-d6b1cdff9379.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1130103239_副本.jpg" / /p p   2015年,他检查出肺癌,但是,他谁也没告诉,包括他的骨肉亲人都不知道! /p p   因为,项目马上就要建成了! /p p   直到2016年9月15日,他参加完项目落成典礼,才安心就医。 /p p    strong 这个人,就是南仁东! /strong /p p strong   这个项目,就是有中国天眼之称的“FAST”! /strong /p p   它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比美国最先进的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让中国天文科学迎来了10至20年的黄金期,领先世界至少20年! /p p   可惜,他太累了,需要歇歇了! /p p   这一天,是2017年9月15日! /p p   这一天,距离10月10日“FAST”首次“开眼”,探测两颗新脉冲星,只有25天! /p p   这一天,距离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只有74天! /p p   试问! /p p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带领中国实现巡天、探地、潜海弯道超车的黄大年有没有资格、应不应该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 /p p   一生只做一件事,用生命睁开中国天眼,仰望星空的南仁东有没有资格、应不应该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 /p p    strong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脊梁! /strong /p p strong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 /strong /p p   幸运的是,我们从不缺少脊梁和英雄! /p p   从钱学森、邓稼先,到现在的黄大年、南仁东,这些伟大的科学家耗尽了自己的一切,挺起了中国的脊梁,树立起了英雄的标杆! /p p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p p   他们,不应随时间的流逝而被我们淡忘! /p p   今天,在我们向新增选的中科院院士表示祝贺的同时,请不要忘记黄大年和南仁东! /p p   请一起向他们深深的鞠上一躬! /p
  •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增选名额、增选日程公布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21年1月1日启动,增选总名额为73名。除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特别名额6名外,数学物理学部12名、化学部11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名、地学部11名、信息技术科学部8名、技术科学部12名,其中支持新兴和交叉学科与数学领域7名。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重点关注的新兴和交叉学科为:数学地球物理(数学物理学部主推荐)、化学生物学(化学部主推荐)、生命科学与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主推荐)、环境科学(地学部主推荐)、信息科学与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科学部主推荐)、能源科学(技术科学部主推荐)。每个新兴和交叉学科支持1个增选名额,并划归主推荐学部使用。  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21年1月1日启动,增选总名额不超过88名。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国科学院关于组织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关于严肃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纪律的通知》、《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2021年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和《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具体通知如下: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各位院士: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将于2021年1月1日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为73名,其中支持新兴和交叉学科与数学领域7名,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特别名额6名。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应重点关注的新兴和交叉学科为:数学地球物理(数学物理学部主推荐)、化学生物学(化学部主推荐)、生命科学与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主推荐)、环境科学(地学部主推荐)、信息科学与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科学部主推荐)、能源科学(技术科学部主推荐)。每个新兴和交叉学科支持1个增选名额,并划归主推荐学部使用。  为加强基础科学领域院士队伍建设,在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为数学物理学部增加1个名额用于数学领域。  73名增选总名额中,除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的6个特别名额须待特推小组评审推荐后再划归相关学部使用外,其余67个名额分配如下:数学物理学部12名、化学部11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名、地学部11名、信息技术科学部8名、技术科学部12名。  新兴和交叉学科名额以及特别名额的使用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二、每位院士最多推荐3名候选人,院士受常委会委托推荐新兴和交叉学科候选人不占院士个人推荐名额。  被推荐人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65周岁以上(1956年6月30日含以前出生)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  三、凡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2021年将停止1次被推荐资格。  四、推荐院士候选人需填写和提供《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院士推荐用)》(以下简称《推荐书》)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以下简称《附件材料》)。  《推荐书》必须由院士本人使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电子文件填写 《附件材料》中的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使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电子文件填写 《附件材料》中的附件2至附件6只需提供PDF格式的电子文件,无需再提供纸质件。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被推荐人仍须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或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身份证明局出具的国籍证明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被推荐人国籍情况说明》纸质原件。  请推荐院士以电子文件形式从网上报送《推荐书》和《附件材料》中的附件1。电子文件从学部网站www.casad.cas.cn下载(使用方法及要求详见《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用户使用手册》)。请推荐院士通过专用系统获取用户名及密码(方法详见纸质正式通知),请妥善保管密码,专人使用。  《附件材料》提供者须提供《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被推荐人所在单位须出具《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  五、请于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网上上报,并将以下材料寄送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以寄出邮戳为准):  1. 已经上报并打印签名的《推荐书》纸质件一份(不得使用签名章)   2. 已经上报并打印签名的《附件材料》附件1纸质件一份   3.《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纸质件一份   4.《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纸质件一份   5.《附件材料》附件1至附件6、《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和《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等材料的PDF格式电子文件(电子文件请用U盘存储,文件大小不应大于100兆,U盘不予退还)。  报送的所有材料纸质件必须与电子文件一致。报送的所有材料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六、院士增选工作是院士队伍建设的根本,增选质量直接关系到学部和院士群体的声誉和社会形象,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坚持院士增选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保持院士增选这一片净土不受污染,维护院士这一国家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的良好声誉,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和每一位院士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近年来,院士增选工作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干扰。学部主席团对此高度重视,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被推荐人行为守则》等一系列文件。同时,为强化院士推荐责任,本次院士增选将在向社会公示初步候选人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的同时,公布推荐人姓名或推荐渠道。  希望各位院士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严格把好院士的“入口关”。在增选工作中要避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同时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增选环境。如有违背增选纪律的情况,将依据《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和《关于严肃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纪律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严肃处理。中国科学院关于组织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科协: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将于2021年1月1日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组织具有推荐资质的全国学会推荐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组织推荐的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总名额不超过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不超过10名、化学部不超过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不超过12名、地学部不超过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不超过7名、技术科学部不超过11名。  二、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请制定严格规范的推荐程序和办法,坚持院士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避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推荐院士候选人要全面考察其学术水平和学风道德,严把法律和社会道德关。本次院士增选将在向社会公示初步候选人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的同时,公布推荐渠道。如出现所推荐候选人被投诉情况,请负责进行核查并提供书面调查材料及意见。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推荐为院士候选人。  三、凡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2021年将停止1次被推荐资格。  四、请于2021年3月31日前(以寄出邮戳为准)正式向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来函说明推荐工作情况,同时附上所推荐候选人的以下材料:  1. 已经联网上报并打印签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学术团体推荐用)》纸质件一份   2. 已经联网上报并打印签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以下简称《附件材料》)的附件1纸质件一份   3.《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纸质件一份   4.《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由被推荐人所在单位出具)纸质件一份   5.《附件材料》附件1至附件6、《关于附件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和《关于附件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等材料的PDF格式电子文件(电子文件请用U盘存储,文件大小不应大于100兆,U盘不予退还)。  《附件材料》中的附件2至附件6只需提供PDF格式的电子文件,无需再提供纸质件。  联网上报电子文件须于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所需“用户名及密码”已随本通知寄送,请注意查收,妥善保管,专人使用。相关材料的要求以及增选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详见附件。  报送的所有材料纸质件必须与电子文件一致。报送的所有材料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各位院士:  2021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工作将于2021年1月1日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下简称“外籍院士”)。  二、外籍院士候选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推荐,每位院士可推荐1名候选人,每位候选人须有5名院士推荐方为有效。外籍院士候选人可由院士单独推荐,也可由院士联名推荐。院士联名推荐外籍院士候选人时,需明确1位院士为主推荐人,其他为共同推荐人。  三、在推荐外籍院士候选人时,除考虑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对我国科技发展和国际科技合作方面所做贡献外,还应适当注意国别及学科专业的分布,重点要关注发展中大国和科技实力较强的有特色的中小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候选人。  四、请推荐院士使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电子文件填写《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推荐书》,并于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网上报送和签名后的纸质件寄送工作(不得使用签名章,以寄出邮戳为准)。  电子文件从学部网页下载,网址为www.casad.cas.cn。使用方法及要求详见《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信息系统用户使用手册》。请通过专用系统获取用户名及密码(方法详见纸质正式通知),并妥善保管,专人使用。关于严肃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纪律的通知  各学部常委会、各位院士: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即将启动,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保密守则》等规章制度要求,为保障相关工作有序进行,严把院士“入口关”,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特别重申和强调以下工作纪律和要求:  一、各学部常委会要担负起营造风清气正增选环境的主体责任  1.要注意营造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使院士们在会上愿意和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  2.要求主审小组在介绍初步候选人时准确、客观地反映其学术成就和学风道德。  3.严格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对投诉信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核实,并提出明确处理意见。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要向参加增选的院士作出说明。  4.要向本学部所有院士传达本通知,并负责与本学部参与增选工作的院士签订《中国科学院院士遵守增选工作纪律承诺书》。  5.如本学部有违反增选纪律的院士,要将情况及时上报学部主席团,并按照《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和本通知要求作出及时处理。    二、广大院士须自觉遵守增选工作纪律  参加增选工作的院士须严格遵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中增选工作行为规范,并做到以下几点:  1.签署《中国科学院院士遵守增选工作纪律承诺书》,并于2021年3月31日前寄送至各学部办公室。  2.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电话、短信、微信、邮件、游说等)为候选人拉票(注:这里的拉票是指明确要求其他院士对某候选人投赞成票的行为,正常介绍和讨论候选人情况不在此列)。一经查明有拉票行为的,即取消本次增选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可停止下次增选工作权。  3.不得接受候选人及其单位影响增选公正性的任何礼品、礼金和宴请。一经查明有此类行为的,即在本学部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可取消本次增选选举权和停止下次增选工作权。如发现候选人或其单位有影响增选工作的请客、送礼等情况的,应及时向学部常委会举报。  4.收到投诉材料应及时送交本学部办公室,个人不得擅自出示和扩散。一经查明有此类禁止行为的,即在本学部内通报批评。  5.须遵守《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保密守则》,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增选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投诉、调查处理意见以及表决结果等信息。一经查明有此类行为的,即取消本次增选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可停止下次增选工作权。  6.自觉抵制和反对增选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和不当行为。在增选过程中发现候选人有不当行为的,请以书面形式并签名向本学部常委会主任反映 在增选过程中发现院士有不当行为的,请以书面形式并签名向道德委员会主任反映。道德委员会主任隐去反映人信息后,再转交给相关学部常委会处理。  三、对院士违反增选纪律的行为将按照有关程序予以严肃处理  1.本学部内通报批评由学部主任会议决定。  2.取消本次增选选举权和停止下次增选工作权,由各学部常委会决定,必要时可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相关决定报学部主席团批准后正式生效。  3.经核查确有违反其他增选纪律的,按《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进行处理。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2021年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各位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1日启动。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88名。二、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名3位候选人,院士可单独或联名提名。候选人获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3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2位。1941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院士,享有本次增选的提名权与选举权。 三、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1956年7月1日以后出生)。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6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公安机关任警务技术职级、国家安全机关任专业技术职级的除外 军队行政干部不作为候选人,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除外。 2015、2017、2019年连续3次被提名至中国工程院和被推荐至中国科学院的有效候选人,2021年须停止1次被提名资格。 四、院士提名候选人时,在坚持标准和条件的前提下,要特别注意对长期工作在西部边远地区、工程科技一线及民营企业专家的提名,对优秀中青年专家的提名,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以及本学部增选优先支持专业学科专家的提名。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强对被提名人科学道德、实际贡献和科研诚信等方面情况的了解,对《提名书》中主要成就和贡献的真实性进行把关。 要严格遵守《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增选环境。 五、本文所附的《提名书》仅限院士提名使用。请于2021年3月31日前,将相关材料提交中国工程院。通过邮寄方式提交的材料,提交日期以寄出地邮戳为准,材料寄出后请及时通知工作人员查收。具体要求如下。 1.提交由院士、候选人签字及候选人所在单位审核盖章的《提名书》原件一式4份,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系统生成的mdb格式数据文件及word格式《提名书》电子版光盘1张。《提名书》原件与电子版的内容须完全一致。《提名书》内容不得涉密。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系统及使用说明可登录中国工程院网站(www.cae.cn)下载。 2.《提名书》附件材料1套,包括科技奖项获奖证书复印件(不超过5项),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及其实施情况证明材料1套(不超过5项),论文和著作原件或复印件等材料(不超过10篇、册),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原件或复印件(不超过5篇、册)。附件材料须经保密审查,并提供加盖候选人所在单位公章的审查证明,如有涉密附件,仅能为秘密级。 如果被提名人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中国籍专家,须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或澳门特别行政区身份证明局的国籍证明。如果被提名人为台湾省的专家,须在《提名书》的“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栏中表述支持“一个中国”的申明。 3.提交候选人签字的《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 中国工程院2020年12月24日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  为了进一步守正扬清、端正风气、把好增选“入口关”,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院士队伍,使院士制度成为引导科技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强大正能量,现对院士增选有关纪律规定进行重申,并结合新的形势,提出以下“八不准”。 1.院士不准从事任何违背科学道德、损害院士声誉、可能影响院士增选公正性的活动,必须站在国家高度,客观公正地做好院士增选工作。 2.院士不准收受候选人及其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 谢绝候选人及其委托人的拜访,坚决抵制“跑院士”等不正之风。 3.院士不准参加候选人及其单位在增选期间组织的活动,确因学术交流需要参加的,须向所在学部书面报告,并不得领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讲课费、评审费、咨询费等。 4.候选人及其委托人、候选人单位不准通过任何方式向院士赠送礼品、礼金,从事助选拉票活动。 5.候选人及其委托人不准以汇报、请教、征求意见等名义拜访院士,为当选院士进行活动。 6.候选人不准有弄虚作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等行为,对个人以往有关学风道德和违规违纪问题须如实报告。 7.机关工作人员不准在提名、评审和选举过程中违规干预增选工作,不得收受候选人及其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 8.所有参与增选工作的人员不准泄露增选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投诉及调查处理意见、选举结果等评审选举信息。 院士如有违反,视情节给予通报、停止提名权或评审权、劝其放弃院士称号、撤销院士称号等处理。 候选人如有违反,视情节在相关学部通报、取消其当次候选人资格、取消今后被提名资格等处理。 机关工作人员如有违反,视情节给予相应党纪政务处分。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日程安排
  • 2017年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出炉,最终62位当选!
    p   2017年的工程院院士增选已于近日正式投票,共有9大学部的62位相关领域专家成为了新晋工程院院士。由于投票结果还需要走后续的流程,最终的名单将会在12月初正式公布。与2015年相比,本次评选出的院士数量比上届少4位,整体入选率仅有30%左右。以下是院士大会的终选名单,其中,同一学部的排名按得票多少顺序进行的排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1107111331.jpg" style=" HEIGHT: 1277px WIDTH: 6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51d838b6-6441-4018-9d89-7f76f0c6d606.jpg" width=" 600" height=" 1277" / /p p /p
  • 74位!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今日分别公布了 2023 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规定,2023 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 59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共74人,分学部按姓氏拼音排序)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陈学东59华中科技大学2赫晓东61哈尔滨工业大学3焦宗夏5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李春明58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一研究所5李  东55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6刘永泉59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7宋保维59西北工业大学8谭家华76上海交通大学9王海峰58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10王海福56北京理工大学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李劲东59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2刘清宇54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研究院3尼玛扎西58西藏大学4童小华51同济大学5王岩飞59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6王振常5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7吴世忠60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8于海斌58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9张学军54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10郑庆华53同济大学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冯志海57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2高雄厚59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3韩恩厚61华南理工大学4黄  辉6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5刘日平59燕山大学6吕  剑59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四研究所7张福成58华北理工大学8赵跃民61中国矿业大学9赵中伟56中南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杜时贵60宁波大学2胡石林57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3吕俊复55清华大学4潘一山58辽宁大学5唐菊兴58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6吴爱祥59北京科技大学7吴  强55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8杨勇平55华北电力大学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何  川58西南交通大学2李清泉57深圳大学3李兴钢5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刘汉龙58重庆大学5邢  锋57广州大学6殷跃平6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7曾  滨54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8周创兵60南昌大学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笪良龙55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2黄  和48南京师范大学3金征宇62江南大学4沈学顺55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5孙以泽64东华大学6汪华林54华东理工大学7余  刚57北京师范大学8俞汉青5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农业学部10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杜官本59西南林业大学2金梅林(女)68华中农业大学3康相涛60河南农业大学4刘世荣6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5孙其信60中国农业大学6徐明岗61山西农业大学7薛长湖58中国海洋大学8张绍铃61南京农业大学9张献龙59华中农业大学10朱教君57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医药卫生学部11人序号姓名年龄工作单位1陈士林61成都中医药大学2黄晓军58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吉训明52首都医科大学4江  涛5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5刘  超59广东省毒品实验技术中心(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6唐佩福5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7吴玉章60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8夏宁邵58厦门大学9夏  强5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0张  强64北京大学11朱立国61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 重磅!中国科学院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规定,202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予公布。中国科学院2023年11月22日
  • 2017中国工程院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医药领域占7席
    p    strong 昨日(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网站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此次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其中医药卫生学部新增7人。 /strong /p p   新当选院士中,男性63人,女性4人,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其中,60岁(含)以下的57人,占85% 61岁至70岁(含)的10人,占15%,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业及医院18人,占26.9%。多位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同时,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本次增选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其中包括比尔.盖茨。 /p p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于年初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选人。6月4-10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选举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205位。第一轮评审会议结束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审核把关和投诉处理等工作,并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了备案。10月30日-11月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经各学部选举和全院全体院士大会终选等程序,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 /p p    strong 附医药卫生学部新增工程院院士个人简介 /strong /p p    strong 乔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8fd1631-96df-4e25-8bd7-4d15ba5c65ad.jpg" / /p p    stron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strong /p p   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三届主任委员。作为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生殖细胞发育”首席专家,一直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从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角度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揭示疑难不孕症发病机制,优化辅助生殖技术方法,提高疑难不孕患者治疗成功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保罗· 杨森奖等 率领团队获批“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为第一或责任作者在《Nature》、《Lancet》、《Cell》、《PNA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文章百余篇。 /p p strong   马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9780644d-f6f9-4145-a60f-784877659f4b.jpg" / /p p stro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strong /p p   妇产科学界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年)和“973肿瘤侵袭转移” 项目首席科学家(2002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20年。现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兼妇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肿瘤侵袭与转移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p p strong   张英泽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3.JPE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cfd03ada-7008-46ee-aa57-1b3fd59001cd.jpg" / /p p strong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院长、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strong /p p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师协会会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2016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张英泽教授及其团队主研的项目“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心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荣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p p strong   董家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ebb1f2a4-1204-49ae-b41a-f184745d6b61.jpg" / /p p strong   清华长庚医院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strong /p p   在复杂肝胆胰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擅长肝胆胰肿瘤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复杂胆道病的外科治疗、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胆病、肝胆胰微创外科、肝胆胰疾病介入消融治疗等诸多领域。在国际上首创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和范式,创新和优化复杂肝胆胰外科技术。 /p p   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美国外科协会荣誉会士、欧洲外科协会荣誉会士、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国际消化外科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消化外科协会(ISDS)执行委员,国际外科、消化科和肿瘤科医师协会(IASGO)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国家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肝脏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整合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总编辑。 /p p strong   田志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d453da3e-758c-48a7-8987-cc48038da4f7.jpg" / /p p strong   中国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strong /p p   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2014至今),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基金委医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历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所所长(1996-2001),山东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1989-2001),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2005-2014),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2005-2014)。1982年山西医科大学医学本科,1985年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免疫学硕士,1989年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学博士毕业。1994-2001年之间作为访问学者多次短期赴美国NIH国立癌症研究所工作,曾任日本金泽大学国立癌研所访问教授(2001-2002)。2001年10月“百人计划”进入中国科技大学。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8和2011年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2008和2011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2012年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p p   strong  王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2fd41803-944b-4830-97a0-02d17024aa2a.jpg" / /p p strong   兰州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strong /p p   王锐教授近三十年致力于多肽药物和手性药物的研究,获“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持续资助。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件,已授权30件,申请国际专利PCT1件。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28篇(一区和二区139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6的论文63篇,大于10的18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5.7,累计影响因子1349.76,篇均影响因子4.11,被引用6202次(据Google Scholar统计),其中被SCI引用5785次(据Web of Science统计), H指数为42。多篇论文被Nature出版集团等“亮点报道”,多篇论文为“高被引论文”。获美国汤森路透首届“中国卓越研究奖”,以表彰其1篇论文为中国五年内各领域共24篇最具影响力论文之一。“因在多肽科学创新性的贡献”获诺贝尔奖得主Merrifield任主席的国际评奖会授予的Cathay奖。被认为做出了“最有价值的原创性研究”,而被授予美国多肽Olson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专利奖、甘肃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高校青年教师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杰出成就奖和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p p    strong 李兆申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236e0860-8902-4a35-8ae6-e0583626cf79.jpg" / /p p strong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strong /p p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消化系病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全军消化内镜中心主任,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内窥镜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以及亚太消化内镜学会培训中心主任。 /p p & nbsp /p p & nbsp /p
  • 中科院院士解读《院士增选细则》
    从一名普通科研人员到院士是一个过关斩将的苛刻过程   在媒体大篇幅报道饶毅落选院士事件的背后,是院士增选制度严格得近乎苛刻的程序和规范。重温这一制度在设计与实施中无处不在的严肃性与庄重性,有助舆论从过度关注与解读中重回理性。   院士群体代表着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院士选举因此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和关注。   1992年12月4日由中科院学部主席团会议通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院士增选细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的重要操作性文件。为了不断完善增选工作,在其后的近20年时间里,《院士增选细则》历经九次修订。   近日,数位中科院院士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院士增选细则》仍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但目前来看,中科院院士增选总体上是公平公正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道德是对院士候选人的最重要评价标准”。   院士增选过程公平公正   院士的增选过程,是一件相当漫长、繁杂,又需要各位院士认真、细致对待的工作。   《院士增选细则》显示,一位科研人员从推荐院士候选人到成为院士,中间需要经过多轮讨论投票程序。   一位曾多次参与院士增选工作的中科院资深院士介绍,各部门和院士推荐上来的推荐院士候选人,根据学部进行分组后,首先要在各学部院士间进行通信评审,院士们会对推荐院士候选人进行打分,根据得分多少排序,得分靠前者确定为初步候选人并进行公示。   “各学部会专门成立一个主审小组,对推荐院士候选人的材料进行详细审查,并对候选人的学术道德进行核查。”该资深院士介绍。   其次,初步候选人经过公示后,各学部常委会组织召开本学部评审会议,对初步候选人逐一进行评审。根据主审小组收集汇总的意见,各学部对初步候选人进行投票,按得票数多少为序产生本学部正式候选人并进行公示。   最后,正式候选人经过公示,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获得赞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数2/3的候选人,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成票数多少为序依次入选,至此选出院士。   “推选过程是民主的,都是无记名投票。”该资深院士说,“就我自己多年参与院士增选工作的情况来看,这个过程中没有所谓的上级部门或上级领导出来有意引导的事情。”   “民主选举”和“没有权力制衡”的说法,也得到其他几位受访院士的确认。   “每次增选都要开好多次会议。”一位院士对《科学时报》记者说,院士增选是一项神圣的工作,社会公众十分关注,过程可谓繁杂,但每位参与增选过程的院士,都会十分谨慎,认真对待。   学术成就和学术道德是重要评价标准   “最主要的是看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和学术道德。”前述资深院士介绍,各学部成立的主审小组,会对初步候选人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等提出评价意见。如果候选人的研究领域超出主审小组评判能力的,主审小组也会征求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意见。   据悉,主审小组一般由3位院士组成,其中可有1位推荐院士或与被推荐人同一单位的院士。“主审小组3位院士会选与推荐人专业领域相近的院士,这有利于对推荐人的学术成就进行全面介绍。他们要负责向学部全体参评院士汇报推荐人的学术成就。”   “大家都会十分谨慎。”另一位院士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选初步候选人时,主审小组会尽量多推荐人选,交由学部全体院士讨论评价。   在此期间,各学部还要接受来自社会的意见和投诉,对投诉信件进行详细调查,并在学部内通报投诉调查结果。   “大家十分重视学术道德问题。”前述资深院士介绍,如果接到投诉或举报,凡是有剽窃、作假等行为的,这样的候选人基本上都会被刷下去。   “个人品质问题十分重要。”另一位院士表示,“院士代表着最高学术荣誉,是公众人物。院士候选人的品质问题当然会成为重要评判指标。”   针对一些在领域内深有影响的科学家落选问题,此前有院士表示,“当选的人大体是会有一些长处的,最起码不会让那些‘乌七八糟’的人当选,但没当选的人也不一定不好”。   前述资深院士对此表示认同。“选出来的,在学术成就上基本都没问题。当然一些没选上的,学术成就也有非常出色的。”   该资深院士分析,一些优秀科学家落选院士,“撞车”或许是原因之一。“如果在评审时同一个学科上有两个候选人,可能两人的得票就相差一两票,但因为名额所限,也会导致其中一人落选。”   “多一票而当选,差一票而落选”现象的客观存在也得到其他一些院士的确认,“并不是说学术成就不够”。   院士制度仍须不断完善   据了解,为完善院士队伍建设,中国科学院学部不仅出台了《院士章程》,还针对院士的增选、咨询、科学道德建设等,出台了详细的政策法规。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院网看到,《院士增选细则》于1992年12月4日由中科院学部主席团会议通过后,在此后的近20年时间里,每两年就会修订一次。至今,《院士增选细则》已经过九次修订。   “会给我们发征求意见。”相关院士介绍,如有修改,会经过院士们的表决。   “但学术评价是一个大问题,也是最难做的一件事。”前述资深院士表示,目前,整个科技界不谈真正的学术贡献而谈论文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现在逐步知道,院士增选不能光以论文为标准,所以大家在评审时也在慢慢转变。”该资深院士说,“但学校里这种现象还是很严重的,许多学校只要教师发了论文,就奖励多少钱。对教师的考评,也是看发了多少论文,申请了多少项目,争取到了多少经费。”   此前,袁隆平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引来社会诸多非议。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院士曾对此表示,袁隆平完全有资格当选科学院院士,之所以没有能当选,是因为那时候科技界,包括院士群体当中,对于一个人成就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局限和偏颇。   “这种问题也仍然存在。”该资深院士表示,目前中科院院士增选过程中,主审小组3位院士的意见很重要,如果其中有一位因为专业所限,对候选人所取得的成就认识不足而提出负面意见,那么候选人被刷下去的可能性就很大。   “院士候选人的学术成就能否交由整个学界评价?例如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候选人,就由整个生命科学界来评价。”相关院士呼吁,应进行学术评价新机制的探索。   饶毅落选事件回放   从最初314人的有效候选人锐减为145人,淘汰过半,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某一个人的出局实在正常不过。然而,饶毅的落选还是在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   饶毅,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回国前曾任美国西北大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和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杂志编委。2007年9月全时回国。   2011年5月,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公布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饶毅名列其中。   8月17日,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饶毅未进入名单。   当天,在得知自己未进入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之后,饶毅一大早便在科学网发表博文,表示“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随后,《新京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介入报道,并引发网上舆论关注。(陆琦)   饶毅回应本报专访:科研兴趣不因是否院士而变   目前,很多中国科学界的人可能把做院士作为目标,而不是他们的兴趣。如果能让一些学生看到,永远不能做院士而做科学,也许是更有趣的人生——把被颠倒的关系重新扶正过来,也许更有意义。   我正在做科学史的工作,有些材料还没写完。所以,我知道国内其他人受的冤枉比我大多了,我不能算很大的事情,充其量是给我一个表达意见的机会。是否做中国的院士,对我的影响太小,而对国内其他人,包括一些成就大于我的人影响较大。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在没有国内认可的情况下,国际也不知道、或不充分认识他们。而我的工作,都是英文发表,国内的评价对我几乎毫无影响。   我从来说话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存在因为个人得失而改变。如果改变,我早就不说话了。我认为自设牢笼的人,要么没有自由,要么另有所图。   做科研和教学是我的兴趣,不可能因为是否院士而改变。 (饶毅)  声音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中科院院士的评选也是如此。只要中科院院士的评选过程公开、评选标准严格、评委独立公正,我想评选结果是能服众的。   其实饶毅的落选和其他落选的科学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当选了,固然可喜,但落选了,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学术水平不行。规则之下,难免有遗珠之憾。   ——刘少华(新华网)   院士增选,某大牌教授第二轮出局,舆论“哗然”,指责声一片,许多中央级新闻媒体也参乎其中,何尝不是一种浮躁与语言暴力干涉。候选人是院士一人一票投出来的,这种玩法都不公正难道要任命?愿赌服输,出局就出局了,想玩下次接着来,不想玩拉倒,当事人没必要煽情,围观者也没必有激愤。院士其实和绝大多数愤青无关,倒是污染、黑牢、动车和我们绝大多数人有关。   ——曹俊兴(个人博客)   注意到饶毅教授在申报2011年中科院增选院士中途遭遇淘汰之后,在博客上声明自此不再候选,颇感意外。在言论自由的时代,如此声明,合情合法。但对饶教授本人以及传媒对其被中途出局原因的思想,本博暂不敢苟同。科学院的一个学部,总是由一定人数的院士组成的,若是只有个别院士发表反对意见而其他大多院士由衷地赞赏一位候选人,则每位投票人可以决定自己投给谁的票怎么会是否决的结果呢?   ——陈龙珠(个人博客)   我不同意一些网友全盘否定中国的院士评选制度,也不赞成一些网友说的中国的院士评选应请美国科学院来评或按美国的方式来评。毫无疑问,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整体学术水平高于中国的院士,但正因为如此,中国院士的评选要基于中国的国情。——文双春(个人博客)   并非说公众不该质疑院士评选,而是说我们更需要有含金量的质疑 也不是说落选者不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说,作为公众科学家应该头脑冷静地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异议。否则,受到伤害的可能只是当事人。至于那些隔靴连痒都搔不到的谴责、质疑,对谴责、质疑者来说只是一种时间精力的浪费,当然你说我就是要消耗它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啦。   ——黎在珣(个人博客)   美国院士是如何“炼”成的   □Bruce Albert   美国科学院院长(现任《科学》总编)   KennethR. Fulton   美国科学院执行主任、PNAS出版人   每年春天,也就是4月底、5月初的时候,美国国家科学院都要增选新院士。要成为候选人,首先从提名开始。尽管非正式的方式会提出很多候选人,不过正式提名只能由院士提交。每份提名材料应当包括候选人的简历、一份250字左右的概述候选人学术成就的说明——也就是当选理由——以及数量不超过12篇的代表性论文和著作。之所以作出篇数限制,是为了强调质量而不是数量。一旦获得提名,这份候选材料就会送到科学院31个专业领域中的某一个专业委员会主席手里,例如化学、分子与发育生物学或者数学。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遴选候选人的流程,由该专业的院士多轮投票筛选候选人。有些专业的流程相对简单,直截了当,有些则比较复杂,颇费周折,包括召开选举协调会、核心委员会选举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环节。如果候选人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专业领域获得提名的话,情况就更复杂了。不过正如图所示,所有专业领域的选举最终都要经过两次选举——也就是所谓的“非正式选举”和“正式选举”,至于为什么这么叫,已经无可考据了。候选人一旦顺利通过这两轮选举,就有机会被更广专业的院士们来评选了。31个小专业被归为六个大领域,候选人要首先通过这六个大领域的选举。   此外,候选人也可以由多位院士联名提名,也就是组成“自愿提名小组”(VNG),或者由国家科学院成立的“临时提名小组”(TNG),专门提名某个或者某些领域中的候选人。2003年,在“21世纪提名与选举特别委员会”的提议下,国家科学院委员会就组建了六个这样的临时提名小组——每个领域一个小组:数理科学、生物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生物医学、行为与社会科学,以及应用生物学、农学和环境学。这些临时小组负责提名较年轻的男女候选人,他们的工作促使各专业提名更多的女性科学家和年轻候选人。   科学院章程规定了每年新增选院士的人数(目前不超过72人),每年科学院委员会都会分配各领域名额,在分配名额的时候,委员会会考虑目前科学院的规模以及增长较快的领域。   每年2月,这六个领域的院士委员会——每个委员会都由本领域的院士代表组成——会召开各自领域的会议,讨论所有已通过各专业委员会评选的候选人的资格。如图所示,自愿提名小组和临时提名小组提出的候选人也会被加进来。   六大领域最终要提出自己的名单,人数为本领域名额的150%,并且按照得票多少排序,因为名额限制问题未能进入这个名单的候选人将在下一年选举中自动获得相关小专业的提名。   这六份大名单组成一份所谓的“优先名单”(Preference Ballot),连同每位候选人的简历以及在“正式选举”名单上的排名,在每年3月初提交给所有院士,院士们必须给所有六个领域投票,而不仅仅是投自己的领域,而且选出的人数要达到最低要求,投票才算有效。投票结果经过统计整理制成图表,在每年4月底年度大会的院务讨论会上展示,参会的院士就“最终名单”进行表决,“最终名单”由得票最高的72名候选人组成,其中每个大领域的人数不得超过该领域的上限。其余候选人组成第二份名单,同那些在前期投票过程中未能通过各领域院士委员会的候选人一样,将自动获得下一年度相关专业提名的机会。
  • 中国工程院明年增选60名院士
    中国工程院明年增选60名院士   首次明确从以往的“倡议自律”变为直接处罚   2011年院士增选工作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启动,中国工程院方面的增选名额仍为60名,与2009年一致。这是记者在上午举行的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新闻发布会上得到的消息。同时,对于增选院士的学术道德,中国工程院在其最新修改完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实施办法》中也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除了增加候选人材料在“基层单位和内网公示”,也首次明确从以往的“倡议自律”变为直接处罚。   据副院长、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副主任谢克昌强调,“严格”主要针对候选人的“材料”和“不正当活动”两方面,以向全社会坚定表明工程院维护院士队伍质量标准和院士科学道德水准的信心和决心。   《增选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被提名人报送的材料“一旦发现材料不实、弄虚作假,经审核后以学风和道德问题作出处理,终止该被提名人的评审与选举” 第二十九条规定,提名单位报送的候选人材料“一旦发现材料有严重不实、弄虚作假等情况,经审查审核,将终止该候选人的评审与选举、取消下一次提名的资格”。   而第三十一条则主要针对增选过程中出现的拉关系等“不正当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不正当方式为被提名人当选院士进行活动,一旦发现此类问题,经查实后做出严肃处理,终止对该候选人的评审与选举”。第三十二条则规定处理结果经该院常务会议审定后会被列入诚信记录。   副院长、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主任旭日干介绍,2011年院士增选工作自1月1日启动后,将于4月25日提名和遴选工作结束,5月份通过媒体公布有效候选人名单等相关信息,6月下旬进行第一轮会议评审,8月15日截止投诉受理,10月下旬进行第二轮评审会议和选举,12月公布选举结果。院士增选名额。由主席团决定每次院士增选的总名额及各学部的名额分配。   中国工程院经过9次增选,共选举出831位院士,故去83位,现有院士748位,其中资深院士170位(截止2010年11月30日)。院士队伍呈现如下特点:   一、院士队伍整体学术水平高、贡献大、威望高。这支队伍代表了我国不同时期工程科技的最高水平,每位院士作为工程科技界的杰出代表,在各自领域享有崇高威望,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尊重。   二、新当选院士年龄逐步趋于合理。据1999年—2009年6次院士选举结果统计,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由63.5岁降至56.2岁。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展开,促进了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其中杰出者陆续进入院士行列,年龄断层现象逐步消除。   三、院士学科覆盖率较高。工程院53个一级学科都有不同数量的院士,覆盖率为100% 289个二级学科中的222个学科有院士,覆盖率为76.8% 某些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也有了院士。   四、院士分布更加广泛。除海南、澳门没有院士外,其余32个省(含台湾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有院士。现748名院士按工作单位性质统计,企业和研究院所占55.4%,高校占37.3%,管理机关占7.3%。
  •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102位当选!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于近日完成,共选举产生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中国工程院  2021年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2021年当选院士名单(共84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排列)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马玉山1968年12月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王云鹏1966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向明1962年12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王国庆1966年4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树新1966年9月天津大学付梦印1964年11月南京理工大学刘  宏1966年1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朱  坤1966年2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李克强1963年1月清华大学邹汝平1962年9月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郑津洋1964年11月浙江大学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孔志印1964年8月中央军委办公厅某研究所龙  腾1968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江碧涛(女)196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1646部队吴剑旗1966年7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张宏科1957年9月北京交通大学张宝东196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32057部队李得天1966年6月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罗  毅1960年2月清华大学蓝羽石1954年9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蒋昌俊1962年5月同济大学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8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邓龙江1966年11月电子科技大学邢丽英(女)1965年2月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杨为民1966年4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应汉杰1969年7月南京工业大学张立群1969年12月北京化工大学沈政昌1960年5月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姜  涛1963年10月中南大学傅正义1963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王成山1962年11月天津大学孙友宏1965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焕泉1965年1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张来斌1961年9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周  刚196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0部队饶  宏1961年2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胡晓棉(女)1963年10月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葛世荣1963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程杰成1962年9月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人)姓名196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刘加平
  •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   (1992年12月4日学部主席团会议通过,1994年12月16日、1996年11月6日、1998年12月14日、2000年9月29日、2002年12月19日、2004年10月18日、2006年11月2日、2008年11月6日、2010年9月25日学部主席团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增选工作,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相关规定,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第三条 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被推荐人应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四条 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以下简称学部主席团)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   第五条 要特别注意推选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被推荐人年龄(按增选年6月30日实足年龄计算,下同)一般不超过65岁。在各学部正式候选人中,60岁(含60岁)以下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第六条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其推荐、评审、选举的程序和办法适用本细则,但第二章第十二条除外。   第七条 院士增选工作分为院士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学部评审及选举等阶段。   第八条 资深院士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学部的评审与选举。   第九条 在院士增选过程中,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有违背《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及有关规定的不正当活动。若有违反将严肃处理,直至终止对相关候选人的评审,并暂停推荐单位或推荐人的推荐资格。 第二章 推荐和确定院士候选人   第十条 推荐院士候选人包括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种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第十一条 院士推荐候选人   (一)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二)对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三)院士必须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标准和条件,独立推荐候选人,防止被动推荐。推荐人必须确实了解候选人的研究领域、学术水平和贡献、科学道德和学风等,独立填写《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院士推荐用)》(以下简称《院士候选人推荐书》),并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附件材料”(以下简称“被推荐人附件材料”)。   被推荐人附件材料包括:附件1为被推荐人基本情况表 附件2为被推荐人当前有效的中国国籍证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被推荐人还须提供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或澳门特区政府身份证明局的国籍证明并填写《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被推荐人国籍情况说明》) 附件3为“被推荐人基本情况表”中列出的10篇(册)以内有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的全文 附件4为主要论著目录 附件5为重要引用和评价情况相关内容的复印件(注明出处,应为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和著作的引用和评价) 附件6为获奖证书复印件、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及其专利实施情况证明材料。   推荐院士对《院士候选人推荐书》所填内容负责,使用院士增选信息系统填写,生成电子文件并打印。   “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其中“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附件1”使用院士增选信息系统填写,生成电子文件并打印 自行编辑“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附件2-6”并制成电子文件(PDF格式)。以上材料寄送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以下简称院士工作局)。   (四)院士应在增选年的4月30日前(以寄出邮戳为准),将《院士候选人推荐书》和“被推荐人附件材料”及其相应的电子文件,以邮寄并互联网在线传输的方式提交院士工作局。   第十二条 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候选人   (一)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科协等为归口初选部门。其所属单位或一级学会均可按组织系统推荐本单位、本学会的候选人。归口初选部门报送的院士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   (二)归口初选部门所属单位推荐院士候选人时需填写《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以下简称《院士候选人推荐书》),并附“被推荐人附件材料”(附件材料包括的内容同第二章第二条第3款)。   推荐单位对《院士候选人推荐书》所填内容负责,使用院士增选信息系统填写,生成电子文件并打印。   “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其中“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附件1”使用院士增选信息系统填写,生成电子文件并打印 自行编辑“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附件2-6”并制成电子文件(PDF格式)。以上材料寄送院士工作局。   (三)各归口初选部门应严格按照院士的标准和条件,认真负责地组织对其所属单位推荐的院士候选人进行初选。   归口初选部门对所属单位推荐院士候选人的程序要做出严格的规定。   归口初选部门应组成初选委员会,委员不少于11人,必须是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研究员、教授级专家组成。初选委员会对推荐的院士候选人进行会议评审并无记名投票,产生初选结果,在规定的名额内获得赞成票超过投票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方为有效。委员会应如实将评审意见以及组成人员名单、投票结果、推荐意见等填入《院士候选人推荐书》中“归口初选委员会评审情况”栏,并须有初选委员会负责人的签名或印章。   (四)各归口初选部门填写“归口初选部门推荐意见”,并按中国科学院各学部分别列出名单,正式行文并连同《院士候选人推荐书》(由负责人签名,加盖省、部级印章)和“被推荐人附件材料”及其相应的电子文件,一并于增选年4月30日前(以寄出邮戳为准)以邮寄并互联网在线传输的方式提交院士工作局。   (五)凡双重领导的单位推荐院士候选人,由主管业务的部门负责组织初选 非业务主管部门推荐院士候选人无效。   第十三条 所有推荐材料均不得含有涉密内容。确需提供涉密材料的,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涉密材料的评审和管理办法》执行。推荐材料违反国家保密规定的,将取消候选人的评审资格。   第十四条 凡已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停止1次院士候选人资格。   第十五条 院士工作局对被推荐人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将审查结果上报学部主席团审议。由学部主席团确认后,方为院士有效候选人。   第十六条 院士工作局将有效候选人名单通告全体院士,并在学部网页和有关媒体上公布。同时通知归口部门或有效候选人所在单位,将本单位的有效候选人以及相同专业的外单位的其他有效候选人的相关材料一并公示。候选人在5年之内调动工作单位的应同时在调出单位公示。由各学部常委会确定3-5个公示单位,各公示单位要将公示方式、时间等情况及时报院士工作局备案,院士工作局在学部网页上公布公示单位名单、公示方式和时间等汇总情况。公示时间为1个月。   第十七条 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后,如推荐院士或归口初选部门发现候选人存在不符合院士标准与条件的严重问题,可及时提出书面材料提交院士工作局。经有关学部常委会讨论决定并报学部主席团(或主席团执委会)批准,可终止对该候选人的评审。 第三章 学部评审和选举   第十八条 院士候选人的评审和选举,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进行。   评审必须严格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超脱本部门、本单位、本学科专业的利益,从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要注意院士候选人专业的学科涵盖面,要注意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对于长期不在国内工作的院士候选人,在坚持院士标准的同时,还应特别考虑其对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   第十九条 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有效候选人进行通信评审和会议评审,分别产生初步候选人和正式候选人,最后选举出院士。   第二十条 各学部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必须超过本学部应参加增选工作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评审和选举有效。   第二十一条 通信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   (一)各学部常委会将本学部院士按学科专业划分为若干评审组(每个评审组应不少于15人),同时将本学部的有效候选人按相应的学科进行分组,并确定初步候选人名额(不超过各学部增选名额的2.5倍)以及监票小组人员名单。   (二)评审组评审:各学部办公室于6月5日前将本学部有效候选人的《院士候选人推荐书》、“被推荐人附件材料”有关内容、评审组选票等分别寄送本学部相应评审组院士。院士对本评审组的有效候选人进行评审打分,于7月5日前将评审组选票寄送到本学部办公室(以寄出邮戳为准)。7月15日前,本学部主任会议确认打分结果。   各学部常委会根据院士要求,如认为确有必要交流有关情况,可由各评审组组织召开非正式会议。院士自愿参加会议。会议于6月30日在同一地点召开。   (三)学部评审:各学部办公室于7月21日前将评审组打分结果和初步候选人选票寄送本学部院士。院士对本学部的全部有效候选人进行评审打分,于8月5日前将选票寄送到本学部办公室(以寄出邮戳为准)。   (四)各学部常委会于8月15日前确认本学部评审打分结果,按初步候选人名额,以得分多少为序产生初步候选人。与规定名额的最后一名分数相同者,均为初步候选人。   (五)各学部常委会确定初步候选人的主审小组。主审小组一般为3人,其中可有1位推荐院士或与被推荐人同一单位的院士。主审小组对初步候选人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等提出评价意见,对初步候选人的学风、提供材料的准确性等提出审查意见,供本学部会议评审时参考。如有必要,主审小组可以适当方式征求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意见。   (六)院士工作局将初步候选人名单印发全体院士,同时在学部网页和有关媒体上公布。   第二十二条会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   (一)各学部常委会组织召开本学部评审会议,对初步候选人逐一进行评审。   (二)主审小组介绍初步候选人情况和主审小组意见。   (三)在院士讨论评议的基础上,全体与会院士进行无记名投票,按得票数多少为序产生本学部正式候选人。正式候选人名额为各学部应增选名额的1.2倍。   如遇有获得赞同票数相同而超过正式候选人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取票数多者入选。   第二十三条 选举院士   (一)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二)获得赞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成票数多少为序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成票数相同而超过应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第二十四条各学部常委会审查确认本学部的选举结果,经学部主席团审议批准后,呈报国务院备案。   新当选院士需签署承诺书,履行院士的义务。不签署承诺书者,视为不接受院士称号。   中国科学院将院士增选结果书面告知当选院士和归口初选部门,并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同时在学部网页和有关媒体上公布。   第二十五条其他事项   (一)出席评审会议不足三分之二会议时间的院士,不能参加投票。   (二)因故不能到会的院士,如提供书面意见,可在对有关候选人进行情况介绍和讨论时宣读或说明。   (三)评审会议期间,经学部常委会同意,可邀请其他学部的院士到本学部介绍有关候选人的情况。   (四)评审过程实行回避制度,回避范围为直系亲属和主要旁系亲属。在介绍和评议某候选人时,需要回避的院士应暂时离席。   (五)各学部选举院士初步候选人、正式候选人和院士使用的选票,由院士工作局统一印制,票面加盖本学部印章有效。选票栏目为:圈选栏、编号、候选人姓名(性别)、年龄、专业,其中编号依次按照学部、学科组、候选人姓氏和名字的拼音音序排列。   (六)投票选举前,各学部推选监票院士2-4人,负责监督本学部的投票选举工作。投票结束后,在监票人监督下开箱验票、计票。计票结果需由监票人签字确认,并报各学部常委会认定。   (七)会议评审暨会议选举院士一般于增选年11月的第一周各学部同时进行。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对候选人投诉信的处理,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办理。   第二十七条院士增选工作的保密问题,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保密守则》执行。   第二十八条推荐材料的审查办法   (一)推荐材料和推荐手续必须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经过审查验收,以确定其是否有效。   (二)审查验收的内容包括:推荐书、附件材料以及电子文件是否齐全,推荐手续是否完备 被推荐人的国籍、专业技术职务以及所从事的学科专业范围是否符合规定等。   第二十九条推荐学部的确定   (一)院士候选人推荐学部的确定,原则上应尊重推荐人和归口初选部门的意见。   (二)不同渠道推荐同一院士候选人,在推荐的学部不一致时,如有3位或3位以上院士推荐且均推荐到同一学部,以院士推荐的学部为准,否则,以其归口初选部门推荐的学部为准。   (三)仅有院士推荐或仅有部门推荐,若推荐的学部发生矛盾时,则以该被推荐人的学科专业划归为原则,确定其所属学部 学科划归不明确或有异议的,可与推荐人或推荐部门商定。   (四)如被推荐人学科专业明显不属于推荐书填写的学部,则由相关学部办公室对其学科专业进行核对,共同协商,提出书面调整建议,分别报请各自学部主任同意后,作相应调整。调整时,应符合第二章第十一条第(一)、(二)款的规定。   (五)根据以上原则,对院士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作出调整后,由院士工作局分别通知其推荐人或归口初选部门,说明调整的原因。   第三十条 本细则经学部主席团批准实施,由学部主席团负责修订和解释。
  •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杜绝助选和拉票
    近日,中国工程院致信各学部主任、2011年中国工程院第二轮院士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要求严格遵守《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圆满完成2011年院士增选工作。以下为信件原文:   致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候选人的一封信   各位候选人:   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并在有关媒体上公布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我院将于10月底召开第二轮院士增选会议,评审和选举出新当选院士。在此期间,各位候选人一定要重温并遵守《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不正当方式为被提名人当选院士进行活动,一旦发现此类问题,经查实后做出严肃处理,终止对该候选人的评审与选举”的规定。希望各位候选人珍惜多年来在工程科技领域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杜绝进行一切助选、拉票等干扰院士评审和选举的不正当活动。我院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载入诚信记录,并作为今后院士评审的重要依据。   特此致信。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致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候选人所在单位的一封信   各候选人所在单位:   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并在有关媒体上公布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我院将于10月底召开第二轮院士增选会议,评审和选举出新当选院士。   为了保证院士增选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希望你单位严格遵守《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不正当方式为被提名人当选院士进行活动,一旦发现此类问题,经查实后做出严肃处理,终止对该候选人的评审与选举”的规定,继续支持我院的工作,不组织、不参与为候选人当选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助选或拉票活动。我院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载入诚信记录,并作为今后院士评审的重要依据。   感谢各候选人所在单位对我院院士增选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欢迎加强对我院院士增选工作进行监督!让我们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我院2011年院士增选工作。   特此致信。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致各学部主任的一封信   各位学部主任:   在主席团的领导和各学部常委会的具体主持下,通过全体院士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我院2011年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工作。在此,向各位学部主任并通过你们向各位学部常委会成员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院士增选是我院的中心工作之一,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保证院士增选质量,不断提高院士的声誉,面对院士增选工作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严峻挑战,特别是针对形式多样的助选和拉票活动现状,今年我院已分别给全体院士、有效候选人及候选人所在单位致信,明确要求不组织、不参与任何以助选、拉票为目的的各类评审、鉴定及学术等活动,收到一定效果。近日,我院再次致信给进入第二轮的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进一步强调了上述要求。我们希望此事尤其要引起各学部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并希望各学部常委会从工作安排上进一步配合,不组织院士到有第二轮候选人的单位开展相关活动,一旦发现此类事情要主动进行制止。   我们相信,在各学部常委会和全体院士的共同努力下,我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一定会得到全体院士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公认,能够经受住历史和社会的检验。   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 (2010年12月5日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   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为了规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院士的标准和条件   第一条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主要是指:在某工程科技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和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 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重大贡献 或为重要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以上各项中包括其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方面做出的成就和贡献。   “重大工程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指:重大工程建设(包括规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等)中的管理 或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 或重大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方面的管理 或重大产业、工程、科技布局和战略发展研究、管理。   在工程管理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主要是指:被提名人在上述领域具体组织、参加工程项目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发挥管理科学的作用,促使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实施,取得众所公认的成就 或在工程管理理论上有重大建树,并通过实践取得具体业绩。   “学风正派”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等。   “品行端正”主要是指院士应具备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良好的行为品德和端正的生活作风。   第二章 增选名额、增选程序及对候选人的有关要求   第二条 院士增选每两年(奇数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及各学部的名额分配,由主席团决定。   第三条 增选程序:提名院士候选人(以下简称候选人)、归口部门遴选、院士评审和选举。   第四条 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以增选当年6月30日为计算的截止日期)。凡已合计连续3次被提名至中国工程院和被推荐至中国科学院的有效候选人,停止1次候选人资格。   第五条 候选人专业范围包括工程科学技术(含农、医)的各专业学科。各学部所涵盖的专业领域,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试行)》确定。   第六条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可依据各自的标准和程序交叉当选的原则,符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标准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被提名为候选人。   第三章 提名候选人   第七条 候选人只能通过院士提名、单位提名和全国性学会提名三种渠道进行,不受理个人申请。   第八条 院士提名:每次增选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名2位候选人,院士可单独或联名提名。候选人获得不少于本学部3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提名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至少要有2位是工程管理学部的院士,另有1位所在学部与候选人工程科技背景所属学部相同。院士要对提名行为负责。   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只能由院士提名。   年龄超过70周岁的被提名人,须经其专业所属学部至少6位院士提名,方为有效。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至少要有4位工程管理学部院士提名,另有2位提名院士所在学部与候选人工程科技背景所属学部相同。这样的提名对候选人仅限1次。   第九条 单位提名: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所属范围和地区内的设计、研究、建造、运行单位和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等可按组织系统提名候选人。   第十条 全国性学会提名:中国科协所属的有关全国性学会可按学术团体组织系统提名候选人。   第十一条 有关要求   (一)各单位提名候选人要做到公开透明。对拟提名的候选人,应在本单位范围内征求意见,特别是同行专家的意见。为保证被提名人材料的真实客观,各提名单位要成立由同行专家组成的材料审查委员会,负责对被提名人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各单位提名的候选人《提名书》及有关材料,必须报送归口部门进行遴选。   (二)各渠道提名候选人,应特别注意对长期工作在工程技术第一线并做出重大成就和贡献的工程科技专家,尤其是优秀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的提名。   (三)提名候选人时,必须按规定和不涉密的要求填写《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以下简称《提名书》)内容,并附有被提名者有代表性的成果、著作、论文(重大工程勘探、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方面的重要报告和总结)等,以及重要奖项获奖证书,实施的发明专利证书及其实施情况的复印件等证明材料。   (四)院士提名的候选人《提名书》及有关材料,按当年增选通知规定,直接寄送中国工程院。若被提名人为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须提交其中国籍身份证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候选人,还须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入境事务处或澳门特别行政区身份证明局的国籍证明。对于台湾地区候选人,必须提供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申明。   第四章 归口部门遴选   第十二条 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分别对其所属范围的单位提名的候选人,负责组织遴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其所属范围和地区内的单位(不含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在地方的单位)提名的候选人,负责组织遴选。   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各单位提名的候选人,由总政治部负责组织遴选。   中国科协所属的有关全国性学会提名的候选人,由中国科协负责组织遴选。   上述负责组织遴选的部门为候选人归口遴选部门。   第十三条 中国工程院委托有关归口遴选部门负责对中央管理企业提名的候选人组织遴选。具体归口方案以当年增选通知为准。   第十四条 为了保证遴选工作的质量,控制候选人的数量,中国工程院可根据每次院士增选的名额,对归口遴选部门报送候选人的名额做出规定。   第十五条 有双重领导的单位提名的候选人,由其主管的一方负责组织遴选,非主管部门报送的候选人无效。   第十六条 各归口遴选部门应组成遴选委员会,对所属范围和地区内单位提名的候选人进行遴选。遴选委员会的组成不少于9人,其中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正高级专家不少于80%。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遴选结果。委员会成员名单、投票结果应如实填入候选人《提名书》,并须有遴选委员会负责人的签名或盖章。   第十七条 各归口遴选部门在规定的报送名额之内,获得赞成票超过投票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方可报送中国工程院,报送的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70周岁,60岁以下(含60岁)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归口遴选部门应在《提名书》中填写“推荐意见”,按当年增选通知要求,将《提名书》及有关材料报送中国工程院。   除了提名候选人外,各归口遴选部门还需提供其他所有参加遴选的候选人名单。   第五章 材料验收与公示   第十八条 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负责对候选人的材料进行形式验收,经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审查,合格者报主席团审议通过后为有效候选人。   第十九条 在中国工程院网站和有关媒体上公布全部有效候选人名单(姓名、工作单位、专业专长、遴选部门、提名人)。归口遴选部门负责组织本系统有效候选人(包括院士和中国科协提名的有效候选人)《提名书》材料的公示,公示材料需在有效候选人所在基层工作单位展示,同时在单位内网上公布,接受同事、同行的监督。具体要求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材料公示办法》执行。公示情况和反映意见在规定时间内反馈中国工程院。   第六章 院士评审与选举   第二十条 评审原则   (一)参加评审的院士必须准确把握院士的标准和条件,从国家科技事业的全局出发,超脱本部门、本地区、本专业的局限 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客观分析候选人的工作及获奖等情况 发扬民主,充分讨论,科学评价候选人的工程科技成就和贡献。   (二)在坚持院士标准条件的前提下,要始终注意候选人的年龄结构,在各个阶段的候选人名单中,60岁以下(含60岁)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应特别注意长期工作在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专家 加强对交叉、边缘和新兴学科以及尚无院士的学科、地区、部门的候选人的了解和重视,促进学科协调发展。   (三)评审中实行回避制度。凡与候选人有直系亲属或主要旁系亲属关系的院士(如:父母、夫妻、子女、岳父母、婿媳、兄弟、姊妹、叔侄、甥舅等),评审时应回避。回避的办法是:当小组和大会介绍、讨论某候选人情况时,凡属与该候选人有以上关系的院士,应暂时离席,待对该候选人介绍、讨论完毕,再进入会场参加对其他候选人的评审,投票时不回避。   (四)评审过程中发表的意见及讨论情况,对外必须严格保密。与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评审和选举保密规定》。   (五)对候选人的投诉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处理。受理投诉信的截止日期为增选年的8月15日,逾期投诉原则上不予受理。   第二十一条 评审程序:各学部常委会负责组织本学部院士对属于本学部专业学科范围内的全部有效候选人进行评审。   学部常委会组织各专业组和学部全体会议,采取审阅材料、介绍情况、酝酿讨论和无记名投票表决等方式,对候选人进行两轮评审,分别产生本学部进入第二轮评审和选举的正式候选人名单。   对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的第一轮评审,按其专业背景在相关学部进行。   第一、二轮评审会议由全院组织,一般分别安排在增选年6月份和10月份的最后一周进行。第一轮评审是否采用通信评审方式,由学部常委会研究确定,报主席团批准。无论采取何种评审方式应符合本《办法》的规程。   第二十二条 第一轮评审:本轮评审的任务是从全部有效候选人中,产生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   (一)审阅材料:候选人的材料是评审的基本依据,与会院士除重点审阅本专业组候选人材料外,还应认真审阅本学部其他候选人的材料。   (二)专业组评审:专业组对本组候选人充分讨论评议,投票产生进入学部评审会介绍的候选人名单,各组进入学部评审的名额由学部常委会决定。   (三)学部评审:学部召开全体会议,介绍各专业组进入学部评审的候选人情况,充分讨论评议。   (四)产生第二轮候选人:学部投票,产生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进入第二轮评审的限额为学部增选名额的2—3倍,具体人数由学部常委会研究决定。   (五)第一轮评审会后,在中国工程院网站和有关媒体上公布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并通知本人届时到会介绍情况。   第二十三条 各学部常委会对本学部第二轮候选人中受到投诉以及有疑点的问题组织调查核实,对本学部第二轮候选人考察对象、考察方式和内容由学部常委会研究决定。   第二十四条 第二轮评审:通过本轮评审,从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中,产生正式候选人名单。为了对候选人更直接地考察了解,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须到会自我介绍、回答问题。除此之外,评审程序和办法与第一轮评审基本相同,但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在评审会上进行自我介绍,围绕《提名书》主要成就贡献的范围,实事求是地介绍本人在完成重要工程项目中所发挥的作用、解决的工程技术难点、创新之处等。候选人应严格按通知时间准时到会,及时离会。   (二)对被投诉候选人的调查核实材料连同其投诉信和对候选人的考察意见,一并提交评审会议参考。有关院士应将投诉调查结果或考察意见向评审会议进行说明。   (三)学部评审会要对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全部候选人进行评审。经学部评审会认真、全面评议后,进行无记名投票,按增选名额120%的比例,依得分顺序,产生正式候选人名单。   (四)工程管理学部有跨学部院士,由学部常委会统筹安排适当时间,组织本学部院士集中评审。   第二十五条 院士选举   (一)各学部根据确定的增选名额,对正式候选人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20%。各学部在遵守《章程》和本《办法》的前提下,为提高增选质量,可采取预投票等选举操作措施。   (二)各学部必须用工程院统一印制的选举票进行预投票和正式选举,参加选举的院士必须不少于本学部应投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选举方为有效。   (三)获得赞同票达到《章程》规定三分之二票数的候选人,按学部增选名额,根据获得票数多少依次当选,满额为止,不足额时空缺。   (四)选举结果经主席团会议审定报国务院备案。中国工程院向新当选院士和归口遴选部门发出通知,并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   第七章 增选工作行为规范   第二十六条 在增选的全过程中,院士、被提名人、提名单位和归口遴选部门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高度重视道德和学风问题。   第二十七条 院士要严格遵守《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院士提名候选人时,必须对所提名的候选人的工程科学技术成就和科学道德等方面情况有确切的了解,要对所提供的候选人材料负责,并有责任在评审会中答复提问和对有关投诉信件做出回答与澄清。   第二十八条 被提名人必须向提名人或提名单位实事求是地提供本人的有关情况,并对《提名书》中签名确认的内容负责。一旦发现材料不实、弄虚作假,经审核后以学风和道德问题做出处理,终止该被提名人的评审与选举。   第二十九条 提名单位报送的候选人材料,特别是对候选人成就、贡献的介绍和评价,必须依据充分,如实说明该候选人所起的实际作用。一旦发现材料有严重不实、弄虚作假等情况,经审查审核,将终止该候选人的评审与选举、取消下一次提名的资格。   第三十条 各归口遴选部门在组织对候选人遴选时,应保证遴选的公正性、客观性,切实根据工程院院士的标准和条件严格把关。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不正当方式为被提名人当选院士进行活动,一旦发现此类问题,经查实后做出严肃处理,终止对该候选人的评审与选举。   第三十二条 对发生本章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之一的问题,由学部常委会提出处理意见,院常务会议审定后作出相应的决定,列入诚信记录。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工程院主席团负责解释。
  • 2015年度两院院士增选焦点关注
    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在1月1日启动,这是自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两院为规范院士增选工作,均在去年12月底公布了新的院士增选实施办法或细则,而新的办法或细则则提出多个遵循去年修改后的章程精神的新规。中国工程院内部人士对新京报记者介绍,年轻化、取消部门遴选、处级以上干部不得成为候选人等规定是此次增选的变化亮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ldquo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rdquo 。上述人士表示,此次增选机制的变化是完全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内容而设置的,&ldquo 是完全按照中央的要求来完善院士增选制度&rdquo 。   【焦点1】   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年龄上限下调5岁   &ldquo 官员院士&rdquo 一度成为院士制度改革中外界关注的焦点,研究院士制度多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曾表示,&ldquo 仕而优则学&rdquo 是&ldquo 官本位&rdquo 文化影响的产物。   此次两院院士增选,两院均要求&ldquo 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rdquo 。   如中国工程院在增选办法中明确地规定了,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军队系统参照执行)。   而这一规定同样见于近期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一份名为《关于组织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   此外,在对候选人的规定中,此次中国工程院调整了候选人的年龄上限。按照此前的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   根据此次中国工程院对外发布的信息,该院院士候选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对于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提名即为有效,其中本学部院士不少于4位。年龄超过70周岁的候选人被提名次数仅限1次。   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这是否意味着新的增选办法意在避免行政干预的影响?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唐孝炎表示,&ldquo 应该是有此考虑&rdquo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ldquo 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rdquo 是一个进步,像张曙光这样的官员竞选院士的现象可能比以前受到更强有力的限制。但他同时指出,这个规定要起作用的关键在于执行中的落实情况。&ldquo 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这个原则能被执行到什么程度?按照这个规定,大学的校长是不是也不可以再作为院士候选人?&rdquo   【焦点2】   增加院士终选全院投票选举   此前,两院院士候选人的评审和选举由各学部组织院士进行。自今年开始,这一内部选举将成为&ldquo 初选&rdquo 阶段,两院均增加了全体院士&ldquo 终选&rdquo 的环节。   如中国工程院规定,各学部选举结果经主席团审议并被确定为终选候选人名单后,提交全院全体应投票院士进行会议或通信投票终选。   中国科学院则规定,院士候选人的评审和初选,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进行。终选候选人名单则由学部主席团审议各学部常委会关于增选工作来确定。   熊丙奇指出,院士选举增加终选过程,可能会限制&ldquo 烟草院士&rdquo 当选的情况。他说,当时烟草院士谢剑平就是由谢所在学部通过后当选院士的,其他学部对此没有终选程序,造成对这样的情况没有否决权。增加全院院士终选后,可以使院士的增选接受更广泛的监督,但这又造成其他学部的学术判断力可能不足。&ldquo 最好的办法是成立专门的学术伦理委员会,专门监督、调查学术不端或学术失当行为。&rdquo 熊丙奇介绍,目前许多高校内都已设立了学术委员会,但这些学术委员会的独立性还远远不够,导致在启动学术调查时可能面临诸多行政限制。   【焦点3】   院士提名渠道由3种变为2种   在院士候选人提名中,&ldquo 单位推荐&rdquo 或&ldquo 归口部门推荐&rdquo 的渠道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至此,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以及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再无推荐院士候选人的权力。   2007年,由于铁道部的推荐,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成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候选人。在张曙光一案败露后,他供述两次参选中科院院士&ldquo 需要花钱&rdquo 后,外界诟病&ldquo 部门举荐&rdquo 这一提名方式。   去年两院均通过修改章程对院士提名做了原则性规定,如工程院《章程》提出,提名渠道由3种缩减至2种,即院士推荐与有关学术团体推荐。   此次增选,两院院士候选人的提名渠道统一,均由院士与中国科协推荐。如中国工程院明确委托中国科协负责组织学术团体的提名工作,由中国科协所属的有关全国学会负责推荐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候选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此举可能是想朝着减少行政干预的方向努力,但这种办法很可能&ldquo 治标不治本&rdquo 。他强调,以前,参与院士提名的部门与协会可能会被&ldquo 公关&rdquo ,现在,利益相关者照样可以去公关中科协。&ldquo 问题的实质是院士这个称号与太多经济利益相关,而并不只是学术头衔。&rdquo   熊丙奇说,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要去解决院士称号附加的各种利益链条。&ldquo 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的院士就只是一个学术头衔,在申请项目时与其他竞争者处于一样的地位,并不享受特殊待遇,这样就会避免许多利益纷争。&rdquo   【焦点4】   首次明确贿选行为院士收礼金或撤销   在对院士提名渠道进行缩减后,中国工程院在去年12月底出台配套办法来约束拥有提名权的院士以及学术团体。   2012年11月,中国工程院对外首次发布了增选违纪处理办法,对候选人材料作假、助选、拉票等违纪行为进行了认定。   除此之外,该规定同样对院士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了认定。该办法规定&ldquo 对于院士在增选工作及其相关环节中违反《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的,应认定为违纪违规&rdquo 。   在对院士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上,仅表示&ldquo 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在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rdquo 。   比照之前,中国工程院近期出台的新版处理办法则对院士以及学术团体有了更多约束,在处罚力度上也大大加强。   该办法要求院士不得泄露评审选举信息,特别是有关候选人的讨论、评价和投票表决结果等情况。如有违反,视情节轻重采取取消其提名、评审和选举权等措施,并在相关范围内通报。   而与之前语焉不详的&ldquo 院士违纪违规&rdquo 相比,此次新规首次对&ldquo 贿选&rdquo 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该办法要求,院士不得收受候选人、身边人员及其单位、部门赠送的任何礼品、礼金。   如有院士违反该规定,那么将会在学部范围内通报 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当次评审和选举权,并在全院范围内通报 涉嫌严重违纪的,劝其放弃院士称号或撤销其院士称号。
  • 中国科学院2017年院士增选启动 增选名额60个
    “本次增选延续了‘去行政化、去利益化’的院士制度改革精神,院士候选人由院士和学术团体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已于日前启动,增选名额基数为60名,此外给予6个新兴和交叉学科各1个增选名额的支持。增选报送材料将在2017年3月31日截止。  为从各方面各环节规范院士增选,中科院公布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涉密材料的评审和管理办法》等多份文件。  2015年是院士制度改革后首次院士增选,提出了“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这一条文保留在2017年院士增选的相关文件中。  同时,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要求院士严格遵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从科技事业全局出发,坚持院士增选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努力构建并维护风清气正的增选环境,切实负起推荐及评审责任,严把增选质量关,确保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和增选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相关办法规定,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可根据新兴和交叉学科、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发展需要采取特别推荐机制推荐院士候选人。2017年院士增选重点关注的新兴和交叉学科为:数理与信息安全、化学生物学、药物科学、环境科学、信息与数学、能源科学。院士受常委会委托推荐新兴和交叉学科候选人不占院士个人推荐名额。  中科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中科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中科院2015年新增选院士61名。
  • 2013两院院士增选 话题人物施一公当选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今天分别公布了2013年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其中,中国科学院产生新院士53名,外籍院士9名 中国工程院产生新院士51名,外籍院士6名。此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达到750人,外籍院士总数为72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07人,外籍院士总数为45名。我国院士队伍的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   中国工程院2013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据悉,此次新当选的53名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龄54岁,其中60岁(含)以下占85%。新当选的51位工程院院士中,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56.9岁。   当天下午,中科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为新当选中科院院士颁发了院士证书并发表重要讲话。   白春礼首先转达了国家领导人对新当选院士的祝贺,并对新当选院士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同时强调,科技界尤其是院士群体必须认真思考,围绕中央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进行深入系统的咨询研究,积极参与学部组织开展的各类重大咨询项目研究,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所学所识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不断推进国家科学思想库建设更多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白春礼指出,中国科学院将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进一步明确院士遴选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优化推荐渠道,强化推荐者的责任,真正实现候选人的被动推荐 强化学术界同行评议,加强接受社会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有效防范非学术因素干扰的制度和机制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系统设计,有序推进。   当天,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全部签署了院士承诺书,承诺今后将严格执行国家、学部和工作单位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院士应尽义务,珍惜院士荣誉,倡导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提携后辈人才,积极参加学部活动,承担学部任务,促进学部发展。同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不断取得更多创新成果。   中国工程院当天发表了致51名新院士的一封信,对新院士提出八点共勉,希望他们头脑清醒,婉拒不适当的物质待遇 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 谦虚谨慎、不以&ldquo 权威&rdquo 自居,带头营造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实事求是,尊重同事的劳动和成果,正确处理成果、论文和报奖的署名和知识产权问题等。   同时,中国工程院还发表了致新当选院士所在部门和单位的一封信,提出三点建议,希望其能在政治上、思想上更加严格要求新当选院士,对他们的不足也能及时提醒与帮助 不宜使他们在一些应酬性活动中分散宝贵的精力 对院士的成就和贡献宣传要恰当,避免炒作,不宜把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加到院士身上等。   据悉,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国工程院下一步将加快研究改革完善院士遴选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院士结构,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规范院士退休、待遇、兼职等问题。
  • 09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名单约提前20天泄密
    这件事情,时间是最好的逻辑。11月12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份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的不完全名单。在这份广泛流传的名单中,增选院士为24人。   记住这个时间点。   11月18日,《东方早报》报道,中科院新闻处就网上流传的“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表示,真正的名单将于下月公布,网上的名单应该是一种“猜测和推断”,“可能有一定的命中率”。   3天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杂志社的任胜利博士在其博客上发布了一份详尽的中科院新当选院士名单,共35人。   也记住这个时间点。   揭开谜底的日子是12月4日。这一天,中科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院2009年院士增选经过推荐、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等环节,从296名有效候选人中最终选举产生35名新院士。   时间的纵坐标外,让我们再看横坐标。网络版第一份名单的24人,全部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35人之列。网络版第二份名单的35人,与最终公布的名单完全吻合。唯一细小的差别是,排序不同,官方结果以姓氏笔画为序。   看来,网络发帖者的确“很强大”,“猜测和推断”竟这般准确无误。小道消息“可能有一定的命中率”,结果命中10环。   “愤怒!”一位负责平面媒体科学版的编辑找不出第二个词,形容当时看到官方名单的心情。   有数学爱好者计算着:以候选人数做分母,当选人数做分子,以学部为独立单位计算吻合概率,最终可得到泄密的P值。   P值,100%。   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届不超过60人,增选程序分推荐、资格审查、学部评审和院士选举4个阶段。如此程序不可谓不合理,章程不可谓不严密。   为了做好保密工作,中科院为院士增选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保密守则》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等文件,严禁院士向候选人、亲友、同事以及与增选工作无关人员谈论和泄露评审、选举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表决等情况。   但锁定今年,各种消息还是不胫而走,风里蒲公英一般飘飘洒洒,且至今无一个部门,或一个相关人士作出解释和道歉。   没办法,不明真相的群众只能作出种种猜测:   猜测一,往好处想,这只是一次单纯的泄密事件。新院士增选完成在11月21日前,有人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把名单透露出去了,反正这是大喜事。   猜测二,往深处想,如果没等正式公布,就泄露了消息,说明评审选举过程很容易被“走后门”,这样就毫无公正和公信可言,也许背后有不为人知的一些内幕。   猜测三,为什么“网络完全版”与“官方版”有细微差别,很大的可能是:“网络完全版”按得票排序,而“官方版”按姓氏笔画排序。   猜测四,秘密在哪个阶段泄出?“内鬼”是院士,还是行政工作人员?按照增选程序,最后一轮是院士不记名投票,最先知道结果的一定是参与投票的院士。可能的链条是:院士A告诉了B,B告诉了C,C告诉了D……末了,圈内人任博士发布,让网友先睹为快。   猜测五……猜测六……这可真像缠人的填字游戏。   中科院路院长一直表示:院士选举是严肃的事情,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让过程公开,才能使结果公正。   我们比在任何领域都更渴望见到在科学界的公正选举。因为对于公众而言,没有比科学的名义更天经地义的理由了。   我们希望赋予科技塔尖的这群人“最高学术称号”时,每一步都公平公正,不要有种种荒诞社会力量的介入和干扰。伽利略早就说过: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   不难想象,当名单最后揭晓的一刻,当选者在那个瞬间喜悦、惊讶的表情,是对一场公正的选举最好的赞赏。“一切都是秘密!”那正是诺贝尔奖长盛不衰的最大秘密之一。   时间是最好的除臭剂。我们期待两年后与新院士的相逢。那时,中科院62岁,能更成熟些吗?
  • 工程院院士增选100多名候选人超半数被投诉
    10月底和11月初,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最后投票工作相继结束,目前暂未公布投票结果。   对于中科院而言,这不是一次平静的增选。11月14日,媒体报道复旦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王正敏遭弟子举报,举报内容包括论文数目造假、专著抄袭,以及包装院士等 半个月前,中科院今年的院士候选人、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牧,指控另一名中科院数理学部院士候选人&mdash &mdash 同校教授闻海虎涉嫌学术造假。   更让社会震动的是,两个月前的9月10日,在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第三法庭上,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亲口讲述了自己索贿2300万元用于&ldquo 运作&rdquo 中科院院士的情况,并且说只差一票就能成功。公众这才惊讶地获知,这个未出事前就已丑闻缠身的官员,竟然离这一最高学术称号这么近。   社会浮躁,学术界也不再纯净。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期间,更是投诉信满天飞。   今年,中国工程院初步候选人有500多人,第一轮过后,只剩下100多人,这100多人中,有超过半数被投诉。在中国工程院办公室,80岁的院士沈国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对于举报的调查与处理,也成为两院领导颇为头痛的事情:工作很繁琐,院士们也不大情愿去,有时候调查也形不成结论性意见,大家都不满意。   张曙光选院士时,虽有多人多轮举报,却没能撼动他的参选资格。真相大白后,扭曲的调查机制受到社会普遍质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实行院士退出制度。种种情况表明,这一制度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先改革调查处理机制。   回溯两院历史,对院士的处理屈指可数。   10多年前,中国科学院曾宣布将两名院士除名。后经媒体证实,这两名院士一位是中国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方励之,另一位是华东理工大学原校长陈敏恒。其中,方励之被除名有政治方面的原因。陈敏恒被除名,既有科学道德方面的问题,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   2000年,中国科学院公布这一消息时,距两人被处理已有好多年了。   在沈国舫的记忆中,成立于1994年的中国工程院,迄今没有院士被除名过。沈国舫2006年卸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主任职务,在他的任期内,推动处理了两例学术事件。   2006年,中国科技大学火灾国家重点实验室4名教师因一篇共同署名的论文被指抄袭。该论文的第四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由此也引发了社会对范院士在&ldquo 论文事件&rdquo 中所应承担责任的争议。   当年11月,中国工程院收到有关范维澄院士等人的论文存在科学道德问题的材料。随后,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多次联系范维澄,范维澄所在的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则组织有关院士对&ldquo 论文事件&rdquo 进行了调查了解,并提出了处理建议。   2007年2月28日,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对&ldquo 论文事件&rdquo 的性质进行了认定,并提出了处理建议。其后,报经主席团会议审定,决定通报全体院士。   处理结果是,中国工程院认定范维澄院士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疏于自律,对&ldquo 论文事件&rdquo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ldquo 为此,主席团决定对范维澄院士在全院通报批评&rdquo 。   &ldquo 在处理他的问题上,阻力不大,他本人有点儿意见。&rdquo 沈国舫说,这起学术事件,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ldquo 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要认错&rdquo 。
  • 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增选院士8人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规定,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增选院士8人。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笪良龙、南京师范大学黄和、江南大学金征宇、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沈学颖、东华大学孙以泽、华东理工大学汪华林、北京师范大学余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汉青。
  • 60个名额只选出35人 中科院院士增选空缺近半
    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向社会公布后,人们发现,此次增选产生了35名新院士,而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每两年一次的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   近一半的名额空缺,这是什么原因?中科院这次院士增选,又有哪些风向标?   释疑   院士评选力求“经得起历史检验”   新增选院士35名,这是自1991年恢复院士增选制度以来,除2007年增选29人后的“次低”。其他历次新增选院士数量,均超过50名。   为何这两年当选的院士人数趋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对此解释说:2007年和今年当选新院士数量较少,一方面体现了院士们严肃认真、保证质量的意识,另一方面也与2006年院士大会将《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修订为“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有关。   路甬祥说,院士制度是国家为促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而设立的重要制度之一,院士称号是党和国家给予全体院士的崇高荣誉,院士增选质量直接关系到学部和院士群体的声誉,更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和科技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特别重视考察候选人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情况,确保增选院士的质量,力求院士增选结果能够经得起实践、社会和历史的检验。”   他表示,欢迎社会对院士增选工作的监督和支持,共同努力做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   趋势   中青年和一线工作者的“院士几率”将增大   “年轻”,来自“第一线”,这是增选院士中一个特点。   继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出现了41岁的最年轻院士邓中翰后,中科院新增院士也体现了“年轻化”特点。此次新当选的院士平均年龄54.1岁,最年轻的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王曦,仅42岁。   路甬祥解释说,院士群体的年龄结构,直接关系到院士群体的学术活力。为此,在院士增选工作中十分强调优化院士群体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确保院士群体学术活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等学部规章中对此也有体现,譬如,明确规定:“要特别注意推选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被推荐人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在各学部正式候选人中,60岁(含60岁)以下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等等。而2007年新增院士的平均年龄更低,只有53.7岁。   这次新当选的35位院士中,60岁以下的就有27名,其中50岁以下(含50岁)的有14位,显然,院士们对遴选更多中青年科学家进入院士群体是有相当程度共识的。   路甬祥说,评选中,最关键的是希望将符合院士标准、在临床和工农业第一线工作的优秀专家选入院士群体。而且,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科学家当选为院士,并在更多前沿性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求   院士应承担更多责任   面对新当选的院士,路甬祥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提出四项要求:   一是希望新当选院士一定要深刻认识到,院士称号是荣誉也是责任,“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继续带领研究队伍做出创新性成果”   二是要积极参加学部咨询评议工作,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和重大科技问题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三是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培养和提携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   四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坚持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恪守科学伦理和道德准则,严格自律,率先垂范,切实发挥道德楷模作用。
  • 揭秘院士增选时的公关与投诉
    现在的院士制度只进不出,增选时公关投诉两大痼疾愈演愈烈   院士制度病了,得治。这些年,有关院士的新闻不绝于耳,其中有些并不那么光彩。如果院士只是学术头衔和荣誉,不与利益挂钩,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那么,院士制度究竟怎么了?   秦伯益院士对此快人快语:院士制度&ldquo 病了&rdquo ,得治。而日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开出的药方是: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院士制度的改革,在多年讨论无果后,终于从高层的决策中,破冰启动。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决定》出来仅仅 4 天后,武汉政府发布消息称,明年起,当地出一个工程院院士,奖励其所在公司1000万元发展基金。新华社称其为国内首个为院士明码标价的产业升级方案,并指其拿纳税人的钱去给政府贴金。而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院士制度的改革,确实是时候了,也势在必行。   公关与投诉 这两大痼疾愈演愈烈   秦伯益院士表示,院士制度其实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就是在现实中被各种利益扭曲了。比如现在增选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院士制度的两个&ldquo 瘟疫&rdquo :公关和投诉。   首先是公关,&ldquo 现在几乎没有人不公关,有些院士候选人不想公关的,也被绑架公关,因为不公关就吃亏。&rdquo   我国增选院士每两年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院士候选人通过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一种是由3名以上院士直接推荐的候选人。二是由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要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然后再由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进行评审和选举。   这种遴选模式导致了公关的可能和泛滥。目前,院士评选中甚至出现由单位出面组织的强大公关团队,且有强大的财力支持,这在圈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而这一情况也引起了中科院和工程院的注意。   2012年5月通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候选人行为守则》首次被引入2013年院士增选工作。增选期间,不仅要杜绝请客送礼,还拒绝干扰推荐工作,叫停院士候选人及所在单位各种名目的学术交流、考察、评奖等活动。违反规定的候选人将被终止评选甚至取消下一次推荐的资格。   除了公关之外,投诉举报也是个大问题,&ldquo 不投诉申请人就自己吹嘘,一投诉就种种恶意投诉。&rdquo 由于可以匿名举报,成本很低,所以最近几年,特别是院士增选的年份,针对院士候选人的举报层出不穷。今年,中国工程院初步候选人有500多人,第一轮过后,只剩下100多人,这100多人中,有超过半数被投诉。   这些投诉中,有的是学术问题,有的是作风和经济问题。而调查是个更麻烦的事,院士们也不愿去,调查也往往没有结果。比如张曙光成为候选人后投诉不断,中科院成立了调查组。但是,这种调查却只能采取&ldquo 组织&rdquo 对&ldquo 组织&rdquo 的方式,要求原铁道部进行调查。而原铁道部声称,学术成果的确是张曙光的,态度肯定。   &ldquo 这很简单,单位怎么可能说自己推荐的人有问题呢,这显然不现实。所以很多调查就是走个过场,最后就是选的时候由院士自己判断,这个就导致人缘好的就上了,平时得罪人的就没票。&rdquo 秦伯益说。   可以考虑以80岁为限退休   院士制度在国外仅仅是学术会员群体,不仅没有特殊待遇,而且还要缴纳会费。但在国内,院士不仅是一项荣誉称号,更掺杂了科研经费分配、学术课题评审等巨大的利益。   近年来,多位知名学者呼吁改革中国院士制度,将院士恢复为终身荣誉,而不再是&ldquo 终身特权&rdquo 。而早在2005年上海举行的&ldquo 院士圆桌会议&rdquo 上,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院士甚至建议,取消现行的院士制度。当时有与会院士直言,当学术权和行政权结合,就产生了&ldquo 学官&rdquo 群体,他们通吃官场、教育界、学术界、企业界,导致一系列不公和腐败问题。   秦伯益说,不少院士确实被利益群体&ldquo 绑架&rdquo ,而自己也并不想退 有些人则是年纪大了确实想退但是被单位拉住脱不了身 另外有些院士一辈子做研究,也没有别的什么个人爱好,所以他退下来也不知道做什么。&ldquo 让他们退休,就跟生命要结束一样,很难&rdquo 。   他说,其实关于院士退休和退出的问题,两院内部有过多次讨论。&ldquo 我自己就参加了五六次,但是最后都没有一致意见,分歧太大。&rdquo 在他看来,应该给院士本人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院士几岁可以退休,如何退休,怎么退休,目前我国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定。类似的规定只是80岁转为资深院士,除了可以自由参与院士会议,其他待遇不变。对此秦伯益表示,可以考虑以80岁为限退休。   院士制度 改革破冰   15日,《决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意味着院士制度改革终于&ldquo 破冰&rdquo ,院士&ldquo 终身制&rdquo 将被打破。中科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推进院士制度改革,建立有效防范非学术因素干扰的制度和机制。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已经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着手研究拟定改革的工作设想。   有分析指出,院士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其实还是院士制度的去利益化,只有取消院士特殊的经济待遇和学术待遇,让院士回归学术头衔和学术荣誉。这样,不与利益挂钩,没有学术特权,那么年龄和终身制其实都不是问题。院士制度其实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就是在现实中被各种利益扭曲了。
  • 2017两院院士增选大幕拉开 全体院士把好“入口关”
    新年伊始,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大幕已正式拉开。  1月3日,元旦假期后的第一天,有关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的消息在科技界流传开,经了解证实,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已于2017年1月1日同步启动。  2016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在其官方网站挂出《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日程安排》等10余份文件,其中提到这一启动时间,并给出2017年院士增选的时间表。  这是院士制度最新一次改革后,两院迎来的第二次院士增选。  在2015年,即院士制度大修后第一个增选年,两院对外公布的院士增选细则均提到,仅保留“院士提名(包括院士组成的特别提名小组提名)”和“有关学术团体”两个提名渠道,原有的“部门”推荐渠道被砍掉。这被认为是院士增选在“减少行政干预”改革方向上迈出的一步。  2017年的增选依然延续这一做法。根据两院公布的文件,候选人可单独通过院士(包括院士组成的特别提名小组)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但不受理个人申请。文件还提到,候选人获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2位。  2015年首次提及的“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今年也保留在了相关文件中: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军队系统参照执行)。两院还提到: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提名方为有效,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针对候选人的资格审查方面,中国科学院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说法。  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在增选年即2017年4月,中科院将函请被推荐人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对被推荐人进行组织审核把关,“包括确认被推荐人基本信息,是否有正在调查的政治、经济和品行问题,以及是否为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等”。  据了解,这份《细则》是2016年12月5日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会议修订的版本。《细则》称,相关审核结果将上报学部主席团审议,由学部主席团确认后,方为院士有效候选人。再将有效候选人名单通告全体院士。  在上一个增选年,即2015年所采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是2014年9月29日学部主席团会议修订的版本,当时文件在这一条的表述还略显笼统:“对被推荐人资格进行审查,将审查结果上报学部主席团审议。”  根据两院对外公布的时间安排,2017年增选报送材料将在3月31日截止。中国工程院披露的文件还提到,在2017年6月的第1周,该院各学部第一轮评审,公布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并组织候选人材料公示。10月最后1周,各学部组织第二轮评审。再经全院全体应投票院士投票终选、主席团审议,确定当选院士名单。  2016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还对外挂出了《致全体院士的一封公开信》(以下称《公开信》),号召全体院士共同把好院士“入口关”。  《公开信》提到:近年来,一直有关心工程院发展的各方面人士反映,有的部门和单位“包装”院士候选人 有的候选人所在单位通过各种方式与院士“联络感情” 有的候选人想方设法“慰问”和“看望”院士,这些现象均有“助选”和“拉票”之嫌,也在广大科技人员和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中国工程院党组为此重申:全体院士要旗帜鲜明地抵制院士增选中的一切不当和违规行为,谢绝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带有助选拉票嫌疑的各种拜访、汇报等行为,不参加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带有助选拉票嫌疑的一切会议、论坛等活动,不接受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赠送的任何礼品和礼金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技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截至2015年12月,中科院院士总数777人,工程院院士总数852人。
  •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第二轮名单,426人通过!
    近日,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公开了2021年度两院院士第一轮评审结果,共有426名专家进入第二轮院士候选人名单,按照最终161增选为院士计算,第二轮院士获选比例仅为37.8%,可见难度之大。具体介绍如下:  1、中国工程院  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88名。  4月,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77位 6月,公布了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235位(附后)。按照最终88人增选为院士计算,院士获选比例仅为37.4%。  2、中国科学院  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为73名,其中支持新兴和交叉学科与数学领域7名,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特别名额6名。73名增选总名额中,除支持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的6个特别名额须待特推小组评审推荐后再划归相关学部使用外,其余67个名额分配如下:数学物理学部12名、化学部11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名、地学部11名、信息技术科学部8名、技术科学部12名。  今年8月1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共191人。按照最终73人增选为院士计算,院士获选比例仅为38.2%。426名院士候选人名单如下:
  • 工程院院士增选高官高管仅三人“笑到最后”
    中国工程院今天公布了2013年院士增选结果,共选举产生51名新院士,其中最小的48岁,最大的77岁,平均年龄56.9岁。他们中来自高等院校的21人、研究院所14人、企业11人、管理部门5人。新当选者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北京同仁医院韩德民、北京医院王辰等多位北京市民熟悉的人物名列其中。   此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过程中,高官、高管候选人的出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记者注意到,只有59岁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耀峰,55岁的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维和,65岁的国务院学位办主任、原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这三人&ldquo 笑到了最后&rdquo ,之前出现在候选名单中的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曹广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耿汝光,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晓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新国,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国刚,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执行副总裁柴洪峰,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易小刚,原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裁朱建勋,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等均未当选。   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07人。同时,今年工程院还选举产生了6名外籍院士,其中美国籍4人、澳大利亚籍1人、丹麦籍1人。通过本次增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总数达45人。   中国工程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工程院将按照中央要求,加快研究改革完善院士遴选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院士结构,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规范院士退休、待遇、兼职等问题。
  •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公布 比尔· 盖茨当选外籍院士(附67位新院士全名单)
    p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于年初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选人。6月4-10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选举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205位。第一轮评审会议结束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审核把关和投诉处理等工作,并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了备案。10月30日-11月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经各学部选举和全院全体院士大会终选等程序,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 /p p   新当选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 女性4人,占6%。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60岁(含)以下的57人,占85% 61岁至70岁(含)的10人,占15%,更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当选。新当选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 研究院所18人,占26.9% 企业及医院18人,占26.9%。多位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本次增选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通过本次院士增选,我院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覆盖和地区分布进一步改善,这将更有利于发挥院士群体的作用,推动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成长。外籍院士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也从增选机制上为今后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将为我国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院在国际工程科技界的影响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工程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p p   2017年院士增选,我院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了相关工作。 /p p   严把政治关,进一步加强党组对增选工作的领导。工程院党组对增选工作高度重视,按照中央巡视组的要求,依法依规严把入口关。增选启动时,以院党组名义致信全体院士,要求院士坚决抵制一切不当和违规行为,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及时通过主席团、全体院士大会组织院士们进行认真学习。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增选工作的领导,落实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相关工作,2017年8月,院党组成立了院士增选工作领导小组。增选过程中,院士增选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投诉调查、违纪违规候选人处理等工作进行研究,提出指导意见。根据中央巡视组意见,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进行修订。按照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和“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精神,制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补充规定》,加强和规范对候选人违纪违规等问题的处理,不断提高院士增选工作法治化水平。 /p p   匡正风气,进一步彰显学风和品行导向。对候选人学风道德以及政治经济等问题格外重视、严肃对待。第一轮评审环节,暂停了1位涉及论文被撤稿事件候选人的资格。第二轮评审环节,暂停了1位因违反八项规定尚在诫勉谈话影响期内候选人的资格,对3位相关候选人的违纪情况在学部范围进行通报。评审选举过程中,要求院士们更加注重了解候选人的学风道德、政治经济表现和个人品行等情况。对于存在学风不端、道德缺陷等“硬伤”的候选人要格外慎重,对于存在违纪违规行为或者政治经济问题尚未作出结论的候选人要果断“搁置”。院士们普遍反馈,这些措施对于树立正确导向、匡正风气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p p   完善政策,进一步优化增选工作机制。实行“双渠道”提名,允许候选人同时通过院士和学术团体提名,稳定和支持学术团体提名渠道,充分发挥两个提名渠道的互补作用。改进特别提名工作,将对特别提名候选人研究成果的密级要求由绝密级改为机密级,为更多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的优秀专家创造了提名和参选机会。落实分类调查机制,认真梳理区分学术学风类投诉,以及政治经济、道德品行与其他类投诉“两类投诉”,科学合理地提出处理意见。学术学风类投诉,由学部常委会确定有关院士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 政治经济、道德品行与其他类投诉,委托候选人主管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p p   我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成果,着力加强院士队伍建设,推动我国工程科技事业科学发展,为促进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我院院士增选工作的支持!希望继续关心中国工程院的工作,关注中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 /p p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已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备案,现予公布。 /p p   附件:1.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院士名单 /p p   2.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中国工程院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2017年11月27日 /p p   附件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院士名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按学部顺序排列,同一学部内按姓名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p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border=" 1"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valign=" bottom" colspan=" 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9人) /strong /p /td /tr tr td valign=" bottom"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姓名 /p /td td valign=" bottom"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出生年月 /p /td td valign=" bottom" width=" 5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工作单位 /p /td /tr tr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邓宗全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6年10月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哈尔滨工业大学 /p /td /tr tr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冯煜芳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3年01月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火箭军研究院 /p /td /tr tr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何 琳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7年11月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海军工程大学 /p /td /tr tr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黄庆学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0年12月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太原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孙逢春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8年06月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振国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0年06月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防科技大学 /p /td /tr tr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吴光辉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0年02月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p /td /tr tr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夏长亮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8年04月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天津工业大学 /p /td /tr tr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周志成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3年06月 /p /td td valign=" bottom"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 /p /td /tr /tbody /table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border=" 1"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colspan=" 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8人)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姓名 /p /td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出生年月 /p /td td width=" 5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工作单位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 杰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5年07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戴琼海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4年12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清华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永坚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1年11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空军研究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泽金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3年10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防科技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陆 军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4年11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宁 滨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9年05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交通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谭久彬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5年03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哈尔滨工业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沙飞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4年10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战略支援部队某研究所 /p /td /tr /tbody /table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border=" 1"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colspan=" 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人)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姓名 /p /td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出生年月 /p /td td width=" 5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工作单位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戴厚良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3年08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黄小卫 br/ & nbsp & nbsp & nbsp (女)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2年01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聂祚仁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3年01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工业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潘复生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2年07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重庆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彭金辉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4年12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昆明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吴 锋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1年06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联盟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5年01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武汉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郑裕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1年11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浙江工业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周 济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2年02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清华大学 /p /td /tr /tbody /table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border=" 1"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colspan=" 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7人)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姓名 /p /td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出生年月 /p /td td width=" 5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工作单位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邓建军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4年04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毛景文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6年12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孙金声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5年01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汤广福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6年08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唐 立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5年12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国法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0年08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双明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5年05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p /td /tr /tbody /table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border=" 1"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colspan=" 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姓名 /p /td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出生年月 /p /td td width=" 5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工作单位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湘生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6年06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邓铭江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0年06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孔宪京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2年01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大连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华军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2年02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海洋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吴志强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0年08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同济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谢先启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0年12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岳清瑞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2年01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建民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0年03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清华大学 /p /td /tr /tbody /table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border=" 1"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colspan=" 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人)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姓名 /p /td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出生年月 /p /td td width=" 5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工作单位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 坚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2年05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江南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贺 泓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5年01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蒋兴伟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9年03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 琪 br/ & nbsp & nbsp & nbsp (女)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49年07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四川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吴丰昌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4年08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朱利中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9年10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浙江大学 /p /td /tr /tbody /table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border=" 1"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colspan=" 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农业学部(8人)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姓名 /p /td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出生年月 /p /td td width=" 5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工作单位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包振民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1年12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海洋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蒋剑春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5年02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康振生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7年10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汉中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3年12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农业科学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福锁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0年10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农业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守攻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7年07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赵春江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4年04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邹学校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3年07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p /td /tr /tbody /table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border=" 1"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colspan=" 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医药卫生学部(7人)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姓名 /p /td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出生年月 /p /td td width=" 5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工作单位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董家鸿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0年03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兆申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6年10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马 丁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7年04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乔 杰 br/ & nbsp & nbsp & nbsp (女)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4年01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田志刚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6年10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 锐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3年05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兰州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英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3年06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p /td /tr /tbody /table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border=" 1"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colspan=" 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工程管理学部(5人)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姓名 /p /td td width=" 2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出生年月 /p /td td width=" 5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工作单位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晓红 br/ & nbsp & nbsp & nbsp (女)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3年05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湖南商学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范国滨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8年04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 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1年03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卢春房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6年05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铁路总公司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金南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2年05月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rong 附件2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中国工程院2017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按学部顺序排列,同一学部内按姓名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strong /p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border=" 1"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3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姓名 /p /td td width=" 2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出生年月 /p /td td width=" 2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籍 /p /td td width=" 3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工作单位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安道琳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2.07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英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英国皇家工程院、 br/ & nbsp & nbsp & nbsp 剑桥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胡仕新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3.11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美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密西根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米耀荣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46.01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澳大利亚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悉尼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顾敏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0.07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澳大利亚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皇家墨尔本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雷欧· 拉斐尔· 莱夫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0.08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美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麻省理工学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凯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4.06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美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普林斯顿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史提芬· 博伊德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8.02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美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斯坦福大学、 br/ & nbsp & nbsp & nbsp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尼古拉斯· 佩帕斯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48.08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美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松采夫· 康斯坦丁· 亚历山德罗维奇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0.03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俄罗斯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俄罗斯科学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余艾冰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3.01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澳大利亚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蒙纳士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哈桑· 卡雷姆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47.09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美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圣母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田村幸雄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46.11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日本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重庆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迈克尔· 霍夫曼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46.11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美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加州理工学院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梅纳赫姆· 埃利梅莱赫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5.07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美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耶鲁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唐纳德· 格里尔逊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45.10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英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诺丁汉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尼古拉斯· 罗伯特· 莱蒙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7.12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英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郑州大学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韦伯斯特· 卡维尼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1.09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美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udwig肿瘤研究所、 br/ & nbsp & nbsp & nbsp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p /td /tr tr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比尔· 盖茨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5.10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美国 /p /td td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泰拉能源公司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bsp /p
  • 中国工程院颁布院士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2012年10月23日,中国工程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全文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确保增选工作公正、公平,进一步规范院士增选工作中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院士增选工作及其相关环节中院士有效候选人(以下简称候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及院机关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和处理。   第三条 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应坚持程序规范、事实清楚、证据可靠、结论准确的原则,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第四条 院常务会议、学部常委会及院机关党委依据本办法,按照职责权限,对候选人、院士及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 第二章 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   第五条 候选人提名或推荐材料,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材料存在弄虚作假问题:   (一)候选人基本信息、主要学历、主要经历、主要学术团体兼职等内容有伪造的   (二)候选人工程科技主要成就和贡献、重要科技奖项、发明专利以及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等有伪造的   (三)单位推荐(或院士提名)意见和遴选单位推荐意见以及遴选投票结果有不实之处的   (四)有其他伪造行为的。   第六条 候选人《提名书》有以下情况的应认定为侵占他人科技成果:   (一)主要成就和贡献有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的   (二)学术论文、重要科技奖项和发明专利有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的   (三)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有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的   (四)有其他包装行为的。   第七条 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部门有以下不当行为的,应当认定其为候选人当选进行助选、拉票,干扰增选工作:   (一)候选人本人通过各种方式,利用节日、乔迁、升学、红白事等机会,或者以学术交流、学生答辩、考察、评审、评奖等名义,采用宴请、送礼、安排高档消费娱乐活动等形式,借机为自己当选院士进行活动的   (二)候选人本人或委托同学、同事、亲朋好友等,以各种形式向院士行贿,为自己当选院士进行助选活动的   (三)候选人所在单位或部门为本单位、本部门候选人当选院士进行说情、打招呼、送礼等活动的。   第八条 院士在增选工作及其相关环节中违反《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的,应认定为违纪违规。   第九条 工作人员在院士增选工作及其相关环节中违反《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定》的,应认定为违纪违规。 第三章 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   第十条 候选人有第五、第六和第七条行为的,在相关学部范围内进行通报 情节较重的,终止其当次被评审与选举资格 情节严重的,除终止其当次被评审与选举资格外,还取消其下一次被提名或推荐资格,并记入诚信档案。   第十一条 候选人涉嫌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并正在接受司法调查的,终止其当次被评审与选举资格。   第十二条 院士有第八条行为的,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在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   第十三条 工作人员有第九条行为的,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追究责任并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四条 院士和工作人员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规从严处分。   第十五条 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结果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决定书》(以下简称《决定书》)的方式,在作出处理决定15日内送达被处理人。   第十六条 被处理人对所认定的违纪违规事实有异议的,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进行陈述和申辩,并提供翔实的说明材料。如果提供的材料依据充分,要重新进行调查处理。 第四章 违纪违规行为处理程序   第十七条 候选人有第五、第六和第七条违纪违规行为的,要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材料验收及汇总的有关规定》、《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相关规定,由相关学部调查核实,并按第十条的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院常务会议审议后做出处理决定。   第十八条 院士有第八条、第十四条违规行为的,由学部常委会负责调查核实,并按第十二条和第十四条的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院常务会议审定后做出处理决定,并向主席团会议报告。   第十九条 工作人员有第九条、第十四条违规行为的,由院机关党委调查核实,并按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的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院常务会议审批。 第五章 违纪违规处理材料的管理   第二十条 院士和候选人违纪违规处理的全部相关材料均记入诚信档案,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规处理的全部相关材料均记入本人档案。档案材料要齐全、翔实,尽量保存原件。具体存档材料内容包括:   (一)违纪违规行为相关材料   (二)违纪违规行为调查核实材料及相关意见   (三)学部常委会或机关党委的处理意见   (四)院常务会审核意见及处理决定   (五)被处理人陈述材料、复核申请材料及复核处理意见   (六)其它应归档保存的材料。   第二十一条 院士增选工作办公室负责诚信记录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建立、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 相关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的有关保密规定,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查阅,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删除、变更和对外泄露诚信记录信息。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原文请见: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 公布!各学部院士增选名额一览:生命科学和医院部14名|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发布
    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做好2023年度院士增选工作,按照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和有关规定,制定《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一、增选领域学科方向和名额分配方案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共79名。(一)数学物理学部1. 数学4名,其中基础数学不少于2名、应用数学不少于1名。2. 物理Ⅰ(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声学和原子分子物理等)3名,其中声学1名,3个名额中实验工作者不少于2名。3. 物理Ⅱ(包括高能物理、原子核物理等)、力学和天文学4名。4. 量子信息1名。5. 物理(实验)与光电信息1名(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二)化学部1.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4名,其中核与辐射化学1名。2. 有机化学、高分子3名。3. 物理化学、化工3名。4. 碳中和化学化工变革性技术1名。5. 化学生物学和重大药物创制1名(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 基础生物学4名。2. 医学4名。3. 农学、生态与进化4名,其中生物分类学1名。4. 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与生物安全1名。5. 生物信息与智慧医学1名(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四)地学部1. 地质Ⅰ(包括沉积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前寒武纪地质学等)2名。2. 地质Ⅱ (包括地球化学、数学地质学、矿物学、矿床学与矿相学、岩石学、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2名。3. 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土壤学、生态环境等)2名。4. 大气海洋(包括大气科学与海洋科学)2名,其中海洋科学不少于1名。5. 地球物理(包括固体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大地测量等)2名。6. 行星地质环境与探测1名。7. 地球系统建模及人工智能1名(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五)信息技术科学部1. 信息Ⅰ(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仪表与传感等)4名,其中计算机理论与人工智能1名。2. 信息Ⅱ(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3名。3. 网络空间安全1名。4. 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数理基础1名(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六)技术科学部1. 材料(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学与冶金学、材料化学与功能材料、材料加工与结构材料、核材料与特种材料等)4名,其中高端装备结构材料及加工技术1名。2. 工程Ⅰ(包括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等)4名。3. 工程Ⅱ(包括力学、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土木与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矿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3名。4. 船舶与海洋工程1名。5. 医工融合1名(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七)特别推荐领域名额6名,另行安排。二、候选人资格条件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院士候选人应为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的中国公民。1.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学风正派。2. 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并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或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启动
    日前从中国工程院获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1日正式启动。中国工程院网站公布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试行)》等10份相关文件。  根据院士增选工作日程安排,2017年增选报送材料将在3月31日截止。经过资格审查和形式验收,公布有效候选人名单。6月第1周,各学部第一轮评审,公布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并组织候选人材料公示。7月31日,受理投诉信截止,对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进行投诉调查。10月最后1周,各学部组织第二轮评审。再经全院全体应投票院士投票终选、主席团审议,确定当选院士名单。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候选人可单独通过院士(包括院士组成的特别提名小组)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也可以同时通过以上两种渠道提名 不受理个人申请。每次增选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名3位候选人,院士可单独或联名提名。候选人获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3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2位。文件明确,“院士要对提名行为负责”。  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6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年龄超过70周岁的候选人被提名次数仅限1次。凡已合计连续3次被提名至中国工程院和被推荐至中国科学院的有效候选人,停止1次候选人资格。  候选人专业范围包括工程科学技术(含农、医)的各专业学科。各学部所涵盖的专业领域,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学部专业划分标准(试行)》确定。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军队系统参照执行)。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可依据各自的标准和程序交叉当选的原则,符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标准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被提名为候选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规定:候选人材料存在弄虚作假,侵占他人科技成果,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部门为候选人当选进行助选、拉票,干扰增选工作的,终止其当次候选人资格,在相关学部范围内进行通报 情节严重的,除终止其当次候选人资格外,还取消其下一次被提名资格,直至取消其终身被提名资格,并记入诚信档案。  与增选相关文件同时发布的还有《致全体院士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工程院党组号召全体院士共同守护院士称号的荣誉性,共同把好院士“入口关”,共同做全面从严治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践行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及各学部的名额分配,由主席团研究决定。
  • 人民日报:两院院士增选亮点多多
    p   ■成员构成年轻化,女性与外籍人士增多 /p p   ■改革之后首次选,取消“归口部门”提名 /p p   ■涉及学科新领域,面向企业与基层倾斜 /p p   李天来,59岁,来自沈阳农业大学;王贻芳,52岁,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加图· 洛朗森,56岁,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res01_attpic_brief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291db2b1-eb04-42ea-9963-69a99bfc0914.jpg" / /p p   这些名字和身份信息来自两份特殊的名单。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增选院士名单。据了解,今年两院共增选131名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61名,中国工程院增选70名院士。同时两院还分别增选外籍院士12名与8名。 /p p   作为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本次增选的院士身上有哪些新特点?制度改革为这次增选带来哪些积极效应? /p p    strong 两院新增女院士12人,外籍院士20人 /strong /p p   57岁、49岁、57岁、50岁、50岁……这是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新增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年龄分布。与往年相比,今年新增的两院院士呈现年轻化趋势。 /p p   据统计,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年龄最小者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黄璐琦,今年47岁 最大的是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任辉启,如今已过古稀之年(73岁) 70位新增院士平均年龄为56.2岁,比2013年下降0.7岁 60岁(含)以下的56人,占80%。而在中国科学院方面,新增61名院士的最大与最小年纪分别为69岁与45岁,平均年龄为53.9岁,60岁以下的接近九成。 /p p   从性别分布来看,在新当选的61位中科院院士中,男性成员52名,女性9名。新当选女性院士的数量和比例均为规范院士增选制度以来最多的一次。而在中国工程院,新当选的70名院士中有3名女性。 /p p   另外,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中国科学院增选了12名外籍院士,比2013年增加3名 中国工程院产生了8名外籍院士,比2013年增加2名。分析人士认为,外籍院士的增加将更有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科技工程界的影响。 /p p    strong 来自企业基层工程科技专家增多 /strong /p p   据有关部门透露,本次增选后,院士队伍的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这将更有利于发挥院士的群体作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激励优秀人才的成长。 /p p   以中国工程院为例,共有6个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学科方向均有新当选院士。其中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华明教授就是激光增材制造领域的专家,其研制的金属构件激光熔化沉积增材制造技术自2005年以来已在歼—15、运—20等7种飞机,东风XX等3种导弹及其他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工程应用并发挥关键作用。 /p p   同时,在中国工程院2015新增的院士中,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明显增多。从所属单位看,来自高校的有34人,占48.6% 研究所15人,占21.4% 企业及医院21人,占30%,比2013年增加8.5%。记者梳理名单发现,以往基本集中在大学、研究院的院士,如今也出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浪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并非纯学术研究的单位。 /p p    strong 增选按照改革后的新办法进行 /strong /p p   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的要求,修订后的章程纳入了取消单位推荐和归口部门推荐的渠道、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增加全体院士投票的终选投票、加大对增选工作中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改革举措。 /p p   而此次的增选活动正是按照改革后的新办法进行,因而亮点频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扬宗表示,2014年的改革举措可谓前所未有,是院士制度尤其是增选制度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后的举措可以在增选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科技界之外的干扰,同时也直接回应了备受外界关注的院士官本位问题,尽量恢复“让学术的归学术,官场的归官场”的风气。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