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原子光学

仪器信息网原子光学专题为您整合原子光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原子光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原子光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原子光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原子光学话题讨论。

原子光学相关的论坛

  • 【网络讲堂】快速原子力显微镜和超分辨光学系统联用技术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174原子力显微镜由于其对样品的是否导电或是否处于液体环境没有要求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原子力显微镜可以获得样品役区域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质(如粘性和硬度等)。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对仪器性能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生物研究者希望能实时监测细胞和蛋白分子的反应过程,对原子力的扫描速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原子力的扫描速度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了。同时因为原子力只能得到形貌和力学性质而无法获得样品的化学信息和样品内部结构,研究者希望能将原子力与光学仪器联用起来,这样,就能同时获得同区域的原子力信息和光学信息。 本次的webinar,将会为大家带来JPK公司的最新快速原子力显微镜与超分辨光学系统联用的最新进展。

  • 【网络讲座】快速原子力显微镜和超分辨光学系统联用技术 (2016-11-11 10:00 )

    【网络讲座】快速原子力显微镜和超分辨光学系统联用技术 (2016-11-11 10:00 )

    【网络讲座】:快速原子力显微镜和超分辨光学系统联用技术【讲座时间】:2016-11-11 10:00【主讲人】:樊友杰先生,JPK Instruments AG,中国区技术负责人。樊先生长期从事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学领域的成像与力学表征以及高速原子力显微镜与先进光学系统(如Raman/STED)的联用工作。【会议简介】原子力显微镜由于其对样品的是否导电或是否处于液体环境没有要求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原子力显微镜可以获得样品役区域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质(如粘性和硬度等)。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对仪器性能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生物研究者希望能实时监测细胞和蛋白分子的反应过程,对原子力的扫描速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原子力的扫描速度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了。同时因为原子力只能得到形貌和力学性质而无法获得样品的化学信息和样品内部结构,研究者希望能将原子力与光学仪器联用起来,这样,就能同时获得同区域的原子力信息和光学信息。本次的webinar,将会为大家带来JPK公司的最新快速原子力显微镜与超分辨光学系统联用的最新进展。-------------------------------------------------------------------------------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报名截止时间:2016-11-11 10:003、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17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71102_612272_2507958_3.jpg扫描二维码,报名参会4、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290101720,扫码入群“大讲堂”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69141_2507958_3.gif

  • 仪器光学系统

    现在市场上的原子吸收光学系统,岛津说是3D全反双光束系统,普析说是大通量半透半反单光束系统。1.3D是个什么概念?2.全反射和半透和全反射优缺点?3.其他厂家的光学系统都是怎么样的?4.大通量又是个什么概念?

  • 【原创】光学仪器、仪器仪表QQ群

    中国光学仪器现场监测QQ群号(60786085)主要针对光学仪器、现场检测仪器仪表,化学试剂、生物试剂、技术交流和成套设备、配件、相关产品买卖信息。ICP直读光谱QQ群号(60036987)主要针对ICP直读光谱仪及相关产品使用技术交流,和设备采购买卖实验室设备QQ群号(81116164)主要针对实验室建设,及相关仪器技术交流,买卖信息原子荧光光谱仪QQ群号(85504203)原子荧光光谱仪产品技术交流,配件整机买卖信息以上QQ群信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 说说仪器的光学平台

    说说仪器的光学平台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有些光学仪器在移动或碰撞时,吸光度,透过率会发生改变。这是为什么?答案是:这些仪器的光学部件没有安装在光学平台上或者是质量不好的光学平台上。什么是光学平台?说的简单些,就是可以承载光学器件,例如光源,反射镜,单色器和检测器的一块平整,结实的金属台子。为了保证平稳,一般采用三个支撑柱来固定(三点形成一个面)。见下图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2/201502021620_533917_1602290_3.jpg这种平台的平板,在高级仪器里,是由铸铝锻压而成,这种工艺一方面可以加强台子的密度比重而不会产生形变,防止光路产生扭曲;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了铝制材料,则可以减轻仪器的自身重量。例如我下面所例如的仪器,是将4厘米厚的铝板材锻压成为2厘米厚的铝平台;这样集密度大及质量轻于一体。见下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2/201502021627_533919_1602290_3.jpg大家从上图不难看出,包括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均安装在红色框框里的铝合金的光学平台上。如此,即使仪器不是安放在水平面很平的台面上,也不会影响光轴的走向,即光轴与平台保持平行状态。如此则保证了测试的精度。但是反观有些厂家的仪器,为了图省钱和省事,其仪器的光学平台就是用一圈角铁支撑着一块1,2毫米的铁板上而已。这种结构的平台是不能防震和移动时保证光轴不位移的要求的。因此,版友们在采购仪器时,一定要问清你们欲购买仪器的光学平台是什么结构的,以免上当。

  • 【分享】光学基础知识介绍

    【光学】 物理学的一个部门。光学的任务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辐射、传播和接收的规律;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如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光的机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生理效应等)以及光学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17世纪末,牛顿倡立“光的微粒说”。当时,他用微粒说解释观察到的许多光学现象,如光的直线性传播,反射与折射等,后经证明微粒说并不正确。1678年惠更斯创建了“光的波动说”。波动说历时一世纪以上,都不被人们所重视,完全是人们受了牛顿在学术上威望的影响所致。当时的波动说,只知道光线会在遇到棱角之处发生弯曲,衍射作用的发现尚在其后。1801年杨格就光的另一现象(干涉)作实验(详见词条:杨氏干涉实验)。他让光源S的光照亮一个狭长的缝隙S1,这个狭缝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细长的光源,从这个光源射出的光线再通过一双狭缝以后,就在双缝后面的屏幕上形成一连串明暗交替的光带,他解释说光线通过双缝以后,在每个缝上形成一新的光源。由这两个新光源发出的光波在抵达屏幕时,若二光波波动的位相相同时,则互相叠加而出现增强的明线光带,若位相相反,则相互抵消表现为暗带。杨格的实验说明了惠更斯的波动说,也确定了惠更斯的波动说。同样地,19世纪有关光线绕射现象之发现,又支持了波动说的真实性。绕射现象只能借波动说来作满意的说明,而不可能用微粒说解释。20世纪初,又发现光线在投到某些金属表面时,会使金属表面释放电子,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并发现光电子的发射率,与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线强度成正比。但是如果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金属表面时,照射光的波长增加到一定限度时,既使照射光的强度再强也无法从金属表面释放出电子。这是无法用波动说解释的,因为根据波动说,在光波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随着光波而振荡,电子振荡的振幅也随着光波振幅的增强而加大,或者说振荡电子的能量与光波的振幅成正比。光越强振幅也越大,只要有足够强的光,就可以使电子的振幅加大到足以摆脱金属原子的束缚而释放出来,因此光电子的释放不应与光的波长有关。但实验结果却违反这种波动说的解释。爱因斯坦通过光电效应建立了他的光子学说,他认为光波的能量应该是“量子化”的。辐射能量是由许许多多分立能量元组成,这种能量元称之为“光子”。光子的能量决定于方程E=hν式中E=光子的能量,单位焦耳h=普朗光常数,等于6.624×10-34焦耳• 秒ν=频率。即每秒振动数。ν=c/λ,c为光线的速度,λ为光的波长。现代的观念,则认为光具有微粒与波动的双重性格,这就是“量子力学”的基础。在研究和应用光的知识时,常把它分为“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部分。适应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实际需要,还建立了不同的分支。如光谱学,发光学、光度学,分子光学、晶体光学,大气光学、生理光学和主要研究光学仪器设计和光学技术的应用光学等等。

  • 原子荧光法和原子吸收法有何异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基态原子对共振光的吸收:而原子荧光光度是处于激发态原子向基态跃迁,并以光辐射形式失去能量而回到基态。  而且这个激发态是基态原子对共振光吸收而跃迁得来的。因此,原子荧光包含了两个过程:吸收和发射。  色散系统:较之原子吸收荧光谱线更少,光谱干扰也少,所以可以用低分辨力的分光系统甚至于非色散系统。  光学排列:对于原子吸收,检测器必须观察初级光源(HCL),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原子对光源特征辐射的吸收;而原子荧光的光学排列与原子吸收不同,往往要避开初级光源的直接射入,而以一定角度去观察原子化器,测定其向2pi立体角辐射的荧光。在有的资料上可以看到right angle view(直角观察)和front view(正面观察)这样的光学排列。

  • 光学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color=blue][b]光学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b][/color]1. 原子光谱:原子的核外电子一般处在基态运动,当获取足够的能量后,就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不稳定(寿命小于10-8 s),迅速回到基态时,就要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若此能量以光的形式出现,即得到发射光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AAS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2. 激发电位是指从低能级到高能级需要的能量。第一激发态,又回到基态,发射出光谱线,称共振发射线。同样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为共振线),即具有最低激发电位的谱线。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用来测量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3. 实际分辨率:指摄谱仪的每毫米感光板上所能分辨开的谱线的条数。或在感光板上恰能分辨出来的两条谱线的距离。理论分辨率R=λ/Δλλ为两谱线的平均值,Δλ为它们的差值。4. 锐线光产生原理在高压电场下阴极向正极高速飞溅放电,与载气原子碰撞,使之电离放出二次电子而使场内正离子和电子增加以维持电流。载气离子在电场中大大加速获得足够的能量轰击阴极表面时可将被测元素原子从晶格中轰击出来即谓溅射,溅射出的原子大量聚集在空心阴极内与其它粒子碰撞而被激发发射出相应元素的特征谱线——共振谱线。

  • 【分享】给大家发一个 光学基本知 识书籍,需要的就下载吧.

    【光学】 物理学的一个部门。光学的任务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辐射、传播和接收的规律;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如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光的机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生理效应等)以及光学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17世纪末,牛顿倡立“光的微粒说”。当时,他用微粒说解释观察到的许多光学现象,如光的直线性传播,反射与折射等,后经证明微粒说并不正确。1678年惠更斯创建了“光的波动说”。波动说历时一世纪以上,都不被人们所重视,完全是人们受了牛顿在学术上威望的影响所致。当时的波动说,只知道光线会在遇到棱角之处发生弯曲,衍射作用的发现尚在其后。1801年杨格就光的另一现象(干涉)作实验(详见词条:杨氏干涉实验)。他让光源S的光照亮一个狭长的缝隙S1,这个狭缝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细长的光源,从这个光源射出的光线再通过一双狭缝以后,就在双缝后面的屏幕上形成一连串明暗交替的光带,他解释说光线通过双缝以后,在每个缝上形成一新的光源。由这两个新光源发出的光波在抵达屏幕时,若二光波波动的位相相同时,则互相叠加而出现增强的明线光带,若位相相反,则相互抵消表现为暗带。杨格的实验说明了惠更斯的波动说,也确定了惠更斯的波动说。同样地,19世纪有关光线绕射现象之发现,又支持了波动说的真实性。绕射现象只能借波动说来作满意的说明,而不可能用微粒说解释。20世纪初,又发现光线在投到某些金属表面时,会使金属表面释放电子,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并发现光电子的发射率,与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线强度成正比。但是如果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金属表面时,照射光的波长增加到一定限度时,既使照射光的强度再强也无法从金属表面释放出电子。这是无法用波动说解释的,因为根据波动说,在光波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随着光波而振荡,电子振荡的振幅也随着光波振幅的增强而加大,或者说振荡电子的能量与光波的振幅成正比。光越强振幅也越大,只要有足够强的光,就可以使电子的振幅加大到足以摆脱金属原子的束缚而释放出来,因此光电子的释放不应与光的波长有关。但实验结果却违反这种波动说的解释。爱因斯坦通过光电效应建立了他的光子学说,他认为光波的能量应该是“量子化”的。辐射能量是由许许多多分立能量元组成,这种能量元称之为“光子”。光子的能量决定于方程E=hν式中E=光子的能量,单位焦耳h=普朗光常数,等于6.624×10-34焦耳• 秒ν=频率。即每秒振动数。ν=c/λ,c为光线的速度,λ为光的波长。现代的观念,则认为光具有微粒与波动的双重性格,这就是“量子力学”的基础。在研究和应用光的知识时,常把它分为“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部分。适应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实际需要,还建立了不同的分支。如光谱学,发光学、光度学,分子光学、晶体光学,大气光学、生理光学和主要研究光学仪器设计和光学技术的应用光学等等。

  •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今日正在招聘,光学工程师,坐标,高薪寻找不一样的你!

    [b]职位名称:[/b]光学工程师[b]职位描述/要求:[/b]岗位职责:1、负责高端科学仪器中光路系统的设计和搭建;2、负责光学系统的原理验证和集成化设计、安装、调试;3、负责光学元件的选型、技术评估及测试;4、参与光学相关的机械结构设计;5、负责整理相关技术文档。任职要求:1、有搭建精密光机系统经验,熟悉常用的光学检测设备(ZYGO,分光光度计,自准直仪,焦距仪,光谱仪,光束质量分析仪,功率计等);2、熟练使用Zemax等光学仿真,会使用Solidworks软件或其它三维制图软件完成元件和系统3D模型,并能出具加工图纸;3、具有扎实的物理光学和几何光学知识,能独立完成光学系统方案设计;4、具有光路集成化开发经验,有MEMS工艺经验者优先;5、有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原子物理背景者优先;6、有显微镜方面的设计、调试经验者优先。[b]公司介绍:[/b]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全球范围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等单位提供核心关键器件、高端仪器装备、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公司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大型科学仪器、关键核心器件的研制领域深耕十余年,多项技术、产品突破国际封锁和禁运,并获得“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73030]查看全部[/url]

  • 【转帖】奥科学家开发出氦原子显微镜

    新华网维也纳1月10日电 奥地利新闻社日前报道说,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利用氦原子束作为显微光源的显微镜,它能够克服普通电子显微镜的部分缺点。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无论如何完善光学显微镜的透镜和结构,其放大倍数和分辨率只能被限定在1000多倍和几百纳米的水平。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最多也只能是其所使用光源的半波长大小,所以光学显微镜分辨率存在极限。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分辨本领远胜于光学显微镜,其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所以通过电子显微镜能观察到某些重金属的原子和晶体中排列整齐的原子点阵。 但电子显微镜也有缺点。格拉茨技术大学的科学家博迪尔霍尔斯特介绍说,电子显微镜需要在真空条件下工作,所以很难观察活的生物,带电电子束的照射也会使生物样品受到辐射损伤。氦原子束能量很低,而且作为一种惰性气体,氦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这些因素使氦原子显微镜在观察纤细柔弱的生物组织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不过,奥地利科学家开发出的氦原子显微镜分辨率目前还很低,甚至不及高质量的光学显微镜。据报道,科学家正在努力进一步提高氦原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 原子荧光光谱仪构造图解

    原子荧光光谱仪构造图解

    原子荧光光谱仪分非色散型原子荧光分析仪与色散型原子荧光光度计。这两类仪器的结构基本相似,差别在于单色器部分。两类仪器的光路如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81136_568248_3041458_3.png 1 激发光源 可用连续光源或锐线光源。常用的连续光源是氙弧等,常用的锐线光源是高强度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激光等。 2 原子化器 原子荧光光谱仪对原子化器的要求与原子吸收光谱仪基本相同。 3 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的作用是充分利用激发光源的能量与接收有用的荧光信号,减少和除去杂散光。 4 检测器 常用的是光电倍增管,在多元素原子荧光光谱仪中,也用光导摄像管、析像管做检测器。检测器与激发光束成直角配置,以避免激发光源对检测器原子荧光信号的影响。

  • 【分享】英研制分辨率最高光学显微镜 可观测50纳米物体

    【分享】英研制分辨率最高光学显微镜 可观测50纳米物体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062216_281178_2193245_3.jpg英研制分辨率最高光学显微镜 可观测50纳米物体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近期研制出了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光学显微镜,能够观测50纳米大小的物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在普通白光照明下直接观测纳米级物体的光学显微镜。  他们的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通信与自然》杂志上。由于光的衍射特性的限制,光学显微镜的观测极限通常约为1微米。研究人员通过为光学显微镜添加一种特殊“透明微米球透镜”,克服了上述障碍,使这一极限达到50纳米,观测能力提高了20倍。(注:1微米等于1000纳米)  这项成果的核心是利用物体发散出的一种逐渐消失的“隐失波”。顾名思义,“隐失波”是一种逐步消失的光波,但很重要的是,它不受限于光的衍射极限,所以如果我们能捕捉住这种光,就很有希望观测到比传统成像办法高清许多的图像。曼彻斯特大学科研人员在“透明微米球透镜”的帮助下,收集到“失波”并把它转到传统显微镜,这样科学家用肉眼就可看到通常需要其它间接方法才能观测到的细微之处,譬如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  曼彻斯特大学激光加工研究中心的李琳教授认为,这项技术在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特别是对细胞、细菌甚至是病毒的研究。  李琳教授表示:“目前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显微镜技术特别费时,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测,需要花两天时间准备一个观测所需的样品,而这些准备好的样品只有10%到20%有用。因此,直接观察细胞技术的引进将能带来潜在的收益。”

  • 【求助】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有什么区别?

    最近在学习光学仪器方面的知识,各种光学仪器总结下来有些头大,眼前对“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概念有些不清楚。1.通过我自己查的资料来看,这两个仪器是同一个仪器,只是名字不同。但我不理解,为什么会叫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光”是指什么?(我理解的分光是被测标样和被测未知样吸光后的“分光”,用来对比以定量分析未知样)2.如果不是一个仪器,那这两款仪器之间的区别在哪?3.如果是同一款仪器,那红外分光光度计是不是就是红外光谱仪?请各位指点下迷惑。谢谢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11.gif

  • 几何光学和光学设计

    【题名】: [b]几何光学和光学设计 王子余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89[/b]【链接】: https://www.qianqiantushu.com/ebook/449970.html

  • 【讨论】关于原子荧光分光系统的请教???

    看一个资料上说:原子荧光采用无色散光学系统,有的甚至利用滤光片滤光,用日盲光电倍增管直接检测荧光。我个人的拙见:原子荧光的分光系统是不是不如原子吸收和ICP,如果采用很强的分光系统,是否能提高原子荧光的性能。反之,原子荧光的氢化物发生技术选择性很高,进入原子化器的谱线比较单一,不需要分光就能很好的检测。请教大家,望指点!!!

  • 药厂错买了原子荧光

    前几年买了一台原子荧光才知道买错了,药厂根本就用不上,买回来就一直搁置着不用,还占空间,真想把它卖出去啊。现在实验室变小了,还要放着这么一台仪器,这是麻烦事。QQ:2372451297;大侠们,帮我出个主意啊。原子荧光光度计优点非色散系统、光程短、能量损失少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与激发光源强度成正比接收多条荧光谱线适合于多元素分析采用日盲管检测器,降低火焰噪声线性范围宽,3个量级原子化效率高,理论上可达到100%没有基体干扰可做价态分析只使用氩气,运行成本低采用氩氢焰,紫外透射强,背景干扰小光谱分类按波长和测定方法分为γ射线、X射线、光学光谱和微波,而光学光谱又分为紫外、近紫外、可见、近红外和远红外;按外形分连续光谱、带光谱和线光谱;按电磁辐射分为分子光谱、原子光谱、X射线能谱和r射线能谱;原子光谱主要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原子发射光谱(AES)从激发光源的类别分为火花、电弧、直流等离子体(DCP)、微波等离子体(MWP)、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等原子吸收光谱(AAS)从原子化器上分为火焰和无火焰,从扣背景方式上有塞曼、氘灯、自吸;原子荧光光谱(AFS)目前光源主要是空心阴极灯,全部采用蒸汽发生技术,主要分为色散和无色散,以及进样方式上有蠕动泵和注射泵,原子化器有所区别;

  • 另解海洋光学

    海洋光学是光学与海洋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主要研究海洋的光学性质、光辐射与海洋水体的相互作用、光在海洋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和海洋激光探测、光学海洋遥感、海洋中光的信息传递等应用技术有关的基础研究。海洋光学的发展简史 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用透明度盘目测自然光在海中的铅直衰减。不过直到19世纪末,海洋学家才开始注意研究海洋的光学性质,并结合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用光电方法测量海洋的辐照度。到了20世纪30年代,瑞典等国的科学家设计制造了测定海水的线性衰减系数、体积散射系数和光辐射场分布的海洋光学仪器,进行了一系列现场测量。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海洋光学的形成时期,人们研制了各种测定海洋水体光学性质的海洋光学仪器,对各大洋光学性质进行了现场测量和调查。

  • 【分享】光学计的特征及应用

    光学计属于精密光学机械长度计量仪器。光学计是应用光学自准直原理测量微差尺寸的长度计量仪器,是一种用标准器以比较法测量工件的尺寸。光学计结构设计紧凑、外型尺寸小巧、便于运输,可对五等量块、量棒、钢球、线形及平行平面状精密量具和零件的外型尺寸作精密测量。 光学计是一种采用量块或标准零件与试件相比较的方式测量物体外形尺寸的仪器。光学计采用腊屏新技术,附加读数放大镜、视场亮度匀称、像质清晰;光学计具有测量精度高、数据稳定可靠,对于小尺寸精密零件的检测方便快捷;光学计能够一机两用,将投影光学计镜管取下装在机床上,可直接控制加工尺寸。 光学计主要用于五等精度量块,一级精度柱型规及各种圆柱形、球形、线形等物体的直径或板形物体的厚度的精密测量,对被测件作微小位移测量。光学计对工件的直径或样板工件的厚度以及外螺纹的中径均能作比较。光学计广泛应用于工厂计量室、车间检定站或制造量具、工具与精密零件车间。

  • 【资料】光学分析方法的发展(共3讲)

    [B][center]光学分析方法的发展 (1) [/center][/B] 光学分析法是利用待测定组分所显示出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既包括原子光谱也包括分子光谱。利用被测定组分中的分子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即通常所说的可见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利用其发射光谱的分析方法,常见的有荧光光度法。利用被测定组分中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的分析方法,即[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法;利用被测定组分的发射光谱的分析方法,包括发射光谱分析法、原子荧光法、X射线原子荧光法、质子荧光法等。 (一)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的前身是比色法。比色分析法有着很长的历史。1830年左右,四氨络铜离子的深蓝色就被用于铜的测定。奈斯勒的氨测定法起源于1852年,大约在同一年,硫氰酸盐被用来分析铁。1869年,舍恩报道说钛盐与过氧化氢反应会产生黄色,1882年,韦勒(Weller)将此黄色反应改进成一种钛的比色法。钒也能与过氧化物发生类似的反应,生成一种橙色络合物。1912年,梅勒一方面利用1908年芬顿发现的一个反应(二羟基马来酸与钛反应呈橙黄色,与钒反应无此色),另一方面利用与过氧化物的反应,得出了一种钛和钒这两种元素的比色测定法。吸收光度分析法提供了非化学计量法的一个很好例子。有色化合物的光吸收强弱随着所用辐射波长的大小而变化。因此早期的比色法主要凭经验将未知物与浓度近似相等的标准溶液进行对比。比如象奈斯勒在氨测定法中所作的比较。比色剂,如杜波斯克比色计,是通过改变透光溶液的厚度和利用比尔定律,来对未知物的颜色与标准液的浓度进行对比的,这种仪器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有色物质,它充其量也不过经验程度很高罢了。1729年,P布古厄(Bouguer)观察到入射光被介质吸收的多少与介质的厚度成正比。这后来又被JH兰贝特(Lambert,1728—1777)所发现,他对单色光吸收所作的论述得到了下列关系式:上式中I是通过厚度为x的介质的光密度,a是吸收系数。利用边界条件x=0时,I=I0,积分得到:I=I0e-ax1852年,A比尔(Beer)证实,许多溶液的吸收系数a是与溶质的浓度C成正比的。尽管比尔本人没有建立那个指数吸收定律公式,但下列关系式I=I0e-acx仍被叫做比尔定律,式中浓度和厚度是作为对称变数出现的。这个名称似乎是在1889年就开始使用了。1940年以前,比色法一直是最直观的分析法,往往是以高度经验为根据的——实际上依靠了奈斯勒管、杜波斯克比色计和拉维邦色调计。色调计利用可叠加有色玻璃盘作为颜色比较的载片。某些测定甚至是将颜色与彩纸和有色玻璃作比较来进行的。TW理查兹在有关卤化银的测定方面,发明了一种散射浊度计,用通过微浊溶液来测量光散射。1940年初左右,分光光度计开始广泛使用,几种高质量、应用简便的工业仪器使比色法更加普及,最著名的仪器,如蔡斯—普尔费利希、希尔格、斯佩克尔、贝克曼和科尔曼分光光度计,采用滤波器、棱镜和光栅,使光的波长限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光吸收一般是用光电管测量的。典型的比色试剂是二苯基硫卡巴腙(diphenyl-thiocarbazone)通常叫做双硫腙dithizone,是艾米尔费歇尔在1882年发现的,他观察到双硫腙很容易和金属离子形成有色化合物,但他没有继续这项研究。1926年,海尔穆特费歇尔研究了这个化合物,并报道了把它用于分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30年代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这种试剂与大量阳离子所形成的有色螯合物极易溶解于氯仿那样的有机溶剂中。于是,这种络合物就可从大量的水溶液中萃取到少量的溶剂中,从而使这种方法对痕量物质也非常灵敏。比色法借助仪器可用于波长短到2000Å 的紫外区。向紫外区的进一步扩展是不可能的。因为容器、棱镜及空气本身也会吸收光。记录方法(起初主要是照相记录),随着实用光电管的发展得到了明显的改进。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测定芳香化合物,如苯酚、蒽和苯乙烯方面特别有价值。紫外吸收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也很有用,它同束缚松散的电子缔合,如出现在双键中的电子。乙烯、乙炔、羰基化合物和氰化物中的不饱和键吸收2000Å 以下的光,因此处于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测范围之外。不饱和键周围有取代基时,会使光的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但仍远离实际可测的范围。偶氮基、硝基、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基的吸收光范围在2500~3000Å 之间。不饱和键发生共轭现象会使吸收增强。引起光向长波方向移动。芳香环具有一个特征吸收本领,可用于鉴定。(二)红外光谱法辐射能吸收用作一种分析工具的最大进展也许是在红外光谱领域。1920年以前,利用波长在8000Å 到几十分之一毫米光谱区的仪器就已经有了,但红外光谱研究的真正进展却发生在1940年以后。这个光谱区含有象分子振动所包括的那样一些频率的光。原子质量、键强和分子构型这样一些重要因素与所吸收的能量有联系。因此某些波段易与OH、NH、C=C和C=O那样一些基团相对应。红外光谱的兴起靠的是发展热电堆以及辐射计、放大器和记录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许多年来,这些仪器的光学部分比检测和记录机构要令人满意得多。红外光谱主要是作为一种定性工具使用的。同时如果大量的日常分析工作——比如,工业实践中常常必需的分析工作——证明红外光谱有利于这种工作的操作的话,那么它也可用于定量分析。定量红外光谱法已经用于分析硝基烷混合物。甲酚混合物和六氯化苯异构体方面。六氯化苯的γ—异构体可用作杀虫剂。红外光谱法已经是测定混杂有相关异构体的γ—六氯化苯的有用工具。红外光谱法在定性分析中极有价值,因为吸收位置和吸收强度能提供大量数据。过去人们曾做了大量的工作,绘制了许多键和基的光吸收性质图,使得有可能利用这种数据迅速确定出新化合物的结构。工业方面,红外光谱也有助于研究聚合作用方面的进展,因为单体和聚合体的红外吸收带相互间是有区别的。目前红外光谱(IR)是给出丰富的结构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快速记录固态、液态、溶液和蒸[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的图谱。红外光谱经历了从棱镜红外、光栅红外,目前已进入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时期,积累了十几万张标准物质的图谱。FT—IR具有光通量大、信噪比高、分辨率好、波长范围宽、扫描速度快等特点。利用IR显微技术和基本分离技术(matrixisolation,MI—IR)可对低达ng量和pg量级的试样进行记录,FT—IR和色谱的结合,被称为鉴定有机结构的“指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难于比拟的。红外光谱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生物化学高聚物、环境、染料、食品、医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