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优秀人才

仪器信息网优秀人才专题为您整合优秀人才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优秀人才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优秀人才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优秀人才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优秀人才话题讨论。

优秀人才相关的资讯

  • 2008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开始验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培养、支持了一大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根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08年度的入选者资助期已经结束。为掌握项目的完成情况,了解入选者资助期内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完善该人才计划的实施和管理,现就2008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结题验收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验收时间和组织方式   1.验收会议由各验收单位组织,在2012年5月至7月采用集中汇报的方式进行。   2.验收单位:985高校由所在学校负责组织验收 其他学校验收由教育部科技司组织,其中地方所属高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为验收单位,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以主管部门的职能司局为验收单位,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以学校为验收单位,开展结题验收工作。   3. 各验收单位可组织所有项目集中汇报,聘请5-7位专家组成验收组。验收专家组由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知名专家组成。   二、验收程序   1. 验收前入选者应先填写《“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总结报告》(附件1),并完成校学术委员会审查和经费决算后,向高校科技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2. 高等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审核(地方所属高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以主管部门的职能司局审核)通过后,向教育部科技司提出验收工作计划和验收专家组名单。教育部科技司审核同意后,组织集中会议验收。   3. 验收会分入选者汇报、专家提问和专家组评议3个步骤进行。汇报内容主要围绕研究工作进展、所取得标志性成果、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开展交流合作的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等。   4.专家组根据汇报情况填写《“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结题验收意见书》(附件2),其中每位专家须针对每位汇报人填写《“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验收评议表》,专家组长代表专家组针对每位汇报人填写《“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验收结论表》。   5. 现场验收工作完成后,附件1由各验收单位留存。各验收单位填写《“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工作总结》(附件3),并将电子版发送至科技司综合处。验收单位将验收结果报告及通过验收入选者名单报至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教育部科技司将在审核盖章后寄回。   各验收单位如未按时组织验收工作并寄回相关材料,教育部科技司将不受理该单位本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申报。   本通知及附件可从教育部科技司网站(www.dost.moe.edu.cn )下载。   联系人:陈露洪、张莉恒   联系电话:010-66096358   电子邮箱: chlh@moe.edu.cn   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科技司综合处 100816   附件: 1、2、3(点此下载)   1.《“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总结报告》   2.《“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结题验收意见书》   3.《“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工作总结》
  • 2012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名单公布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名单。据悉,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的资助期限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自然科学类资助金额为50万元 哲学社会科学类为20万元。公告详情如下: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 教技函〔2012〕8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经所在高校、教育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并经公示,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已经确定,现予公布(名单见附件),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的资助期限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自然科学类资助金额为50万元 哲学社会科学类为20万元。资助经费一次核定,一次拨付。“985工程”高校入选者的支持经费由所在高校“985工程”建设经费资助 教育部直属高校入选人员的支持经费由教育部和所在学校按照1:1比例共同资助 其他高等学校入选人员的支持经费由教育部和所在单位按1:1比例共同资助。   二、凡已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我部仅授予“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称号,不再提供资助经费。   三、获资助者在资助期内工作单位发生变动的,请及时将有关情况报我部科技司。   四、请各有关部门和高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和有关实施办法的通知》(教人[2004]4号)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计划入选者的管理和考核,大力支持其教学和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 原文请见:教育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   教 育 部   2012年12月27日
  • 201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公示
    2012年12月4日,教育部科技司公布了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名单,公示全文如下:   根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教育部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自即日起至2012年12月11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持有异议,均可向我司署名提出。匿名异议恕不受理。   联系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   邮政编码:100816   联系电话:010-66096358   传 真:010-66020784   附件: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名单.pdf   教育部科技司   2012年12月4日
  • 2012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启动
    相关新闻:2012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开始申报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教育部将继续实施“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择优支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现将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申请者须符合《“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附件1)第七条所列各项基本条件。   2.国内申请者应具有中国国籍,且必须通过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申请,不接受跨单位申报。   3.已获得“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者,不得再申请本计划。   4.自然科学领域申请者一般应为197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申请者一般应为1967年1月1日以后出生。   二、申报领域   按以下27个领域归口申报:   1.数学(力学) 2.物理 3.化学 4.化工 5.农业 6.林业 7.电子科学技术 8.计算机与通讯 9.生物与基础医学 10.医疗卫生与临床 11.药学 12.中医药 13.能源 14.资源 15.环境 16.传统材料 17.新材料 18.先进制造 19.管理科学与工程(含工商管理) 20.哲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21.经济学 22.法学 23.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 24.教育学、心理学 25.语言学、文学、新闻传播 26.历史学 27.艺术学、体育学。   三、申报名额   实行限额申报制度,推荐申报名额以纸质文件为准。   四、申报方式   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为单位,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以主管部门的职能司局为单位,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和实施“985工程”的高等学校以学校为单位,以公函的形式统一申报。不受理其他组织和个人的申报。   五、其它事项   1.申请者须填写《“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附件2),加盖所在学校和主管部门公章。申请材料必须突出重点,简明扼要,不超过40个页码。申请材料需一式10份,请双面打印装订。   2.各申报单位须公开组织推荐和遴选,对拟推荐的申请者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后,填写《“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人清单》(附件3),加盖单位公章,和申请材料一起报送教育部科技司,同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附件3电子版文件。   3.申报截止日期:2012年9月10日(以收到时间为准),逾期、超额和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恕不受理。   4.资助人选确定后,教育部将择优选派部分入选者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合作研究。   5.引进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纳入本计划一并申报。   6.坚持公开遴选,择优推荐的原则。加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申报。注重与部门、地方和学校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的衔接。   本通知同时在科技司网站www.dost.moe.edu.cn上公布,附件1、2、3可在网站通知中下载。   联 系 人:陈露洪 张莉恒   联系电话:010-66096358   传 真:010-66020784   电子信箱:xinshiji@moe.edu.cn   邮寄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   邮 编:100816   附 件:   1.《“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2.《“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   3.《“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申请者清单》
  • 201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名单公布
    根据《&ldquo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dquo 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教育部2013年度&ldquo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dquo 入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自即日起至2013年9月12日,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对公示的&ldquo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dquo 入选者持有异议,均可向我司署名提出。匿名异议恕不受理。   联系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   邮政编码:100816   联系电话:010-66096358   传 真:010-66020784   附件:2013年度教育部&ldquo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dquo 入选名单   教育部科技司   2013年9月4日
  • 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公示
    根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经评审确定的教育部2010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至2011年3月31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持有异议,均可向教育部科技司署名提出。匿名异议恕不受理。   联系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   邮政编码:100816   联系电话:010-66096358 010-66097382   传 真:010-66020784   附:2010年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名单 单位 姓名 安徽大学 范益政         安徽理工大学 黄友锐         安徽师范大学 马陵合 商永嘉       北华大学 王占峰         北京大学 曹安源 陈育青 崔庆华 董志勇 杜世宏   龚侃 杭侃 胡小永 黄铁军 贾春新   李铁军 李文利 梁德海 刘伟 刘志荣   卢晓霞 沈岿 宋纯理 汤新景 王辉   王辉 熊跃根 张帆 赵华章 周小计 北京电影学院 刘言韬        北京工业大学 郭航 季凌飞 李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丁文锐 高强 耿立生 李建欣 李秋实   骆红云 任自立 田琼 王耀 王义娜   魏新国 相艳       北京化工大学 任钟旗 石峰 苏海佳 汪乐余 王克俭   尹梅贞         北京交通大学 董海荣 韩林飞 杨立兴 张楠 赵谡玲 北京科技大学 班晓娟 边永忠 何安瑞 金莹 李翠平   秦明礼 张海龙 张敬源     北京理工大学 金海波 孔杰军 李慧琦 马旭 冉伦   宋卫东 苏煜 王美玲 王文中 严乙铭 北京林业大学 曹荣平 黄华国 潘会堂 石娟 王辉   于飞海         北京农学院 何忠伟         北京师范大学 白军红 陈太胜 程宏 程晓堂 党德鹏   胡永建 康震 刘成纪 刘美凤 王宜文   王有贵 伍新春 熊跃敏 张东娇 张占军   张昭军 周涛 朱旭东 自国甫   北京体育大学 高捷 王莉 赵丽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施建军 孙文莉 陶家俊 谢韬 应惟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 黄粤 鞠振宇 彭英 冉宇靓 郑哲   左亚刚         北京邮电大学 冯志勇 高飞 刘玉敏 彭木根 孙其博   王欢         北京语言大学 高金萍 江新 施春宏 司富珍 张劲松   张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 费宇彤 韩振蕴 刘振权 曲淼 唐民科   王雪茜         滨州医学院 谢书阳         长安大学 陈华鑫         长春工业大学 冉旭         长沙理工大学 刘煊         大连海事大学 曲雯毓         大连理工大学 陈国清 豆斌林 李文立 李延喜廖敏夫   刘春 刘军山 王正汹 杨建华 伊廷华   张亚辉 张耀斌 周智     第四军医大学 邢金良         电子科技大学 陈远富 程洪 寇纲 冷甦鹏 李恩   李晶泽 李强 罗光春 王军   东北大学 安希忠 李小彭 吕铮 雒兴刚 齐西伟   宋焱焱 王占山 杨合 袁致涛 张颖伟 东北林业大学 姜广顺 王成毓 王晓龙 于海鹏 张欣欣 东北农业大学 任晓峰 张颖       东北师范大学 高巍 李晓萌 汤庆鑫 颜力楷 杨弘   张昕彤         东华大学 覃小红 李俊 王连军     东南大学 程强 董帅 郭彤 何勇 李世华   卢剑权 宋光明 孙伟锋 吴晓 张闻   周少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洪俊杰 马俊 吴卫星 许德金   福建师范大学 黄茂兴 吴怡       福州大学 池毓务 李登峰       复旦大学 陈诗一 陈祥锋 范剑勇 傅萃长 蒋晨   敬乂嘉 梅永丰 沈园 隋国栋 孙向晨   他得安 吴心伯 向红军 肖江 徐彦辉   张伟然 张亚红 赵曜 郑耿锋  甘肃政法学院 任尔昕         广东商学院 张河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董燕萍         广西大学 范祚军         广西师范大学 陈自卢 孙杰远       广西医科大学 曹云飞 卢小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敖海清         贵州大学 江阳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戴超凡 窦强 段晓君 付云起 金添   梁剑寒 罗晖 毛新军 吴庆波 武元新   徐昕         哈尔滨工程大学 陈玉金 范壮军 孙冰 王颖 严浙平   张阿漫         哈尔滨工业大学 高海波 关新春 郭安薪 金明河 金鹏   梁大鹏 马杰 宋朝晖 孙澄 孙建敏   王健 王金忠 姚宝权 张立宪 张宇民   朱嘉琦 左德承       哈尔滨理工大学 赖一楠        哈尔滨师范大学 李淑娟         哈尔滨医科大学 李颖 孙文靖       海军潜艇学院 李玉阳         海南大学 胡国柳         海南医学院 李孟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鲁仁全         合肥工业大学 卢剑伟         河北工业大学 刘宾元 刘国栋       河北科技大学 郭建博         河北师范大学 陈玉玲 苑立平       河海大学 苏怀智         河南大学 刘进才 王渊旭       河南理工大学 宋党育         河南农业大学 张小霞         河南师范大学 曹俊杰         河南中医学院 余学庆         黑龙江大学 董玉庭 李培华 彭玉海     湖北大学 江正兵         湖北中医药大学 王彦春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刘寒波         湖南大学 陈鼎 陈桂秋 陈宇翔 郭新红 华旭刚   廖波 聂舟 涂春鸣 熊万里 徐涤宇   杨智 尹双凤 钟文斌 祝树金   湖南工业大学 刘跃军         湖南科技大学 曾艳钰         湖南农业大学 周小毛         湖南师范大学 陈成文 陈松柏       华北电力大学 董长青 高建伟 李永平     华北科技学院 李永军 田立勤       华东理工大学 杜文莉 郭耘 李洪林 李永生 于新海 华东师范大学 曹金 崔丽娟 荆杰泰 吕长虹 任友群   汪晓赞 王平 王晓玲 文贵良 叶军   郅庭瑾 周燕       华南理工大学 郭宝春 黄飞 李冰 李雪辉 任力   唐传核 王菊芳 吴宏滨 徐维军 章秀银   祝诗发         华南师范大学 何先友 王瑞强       华侨大学 崔长彩 杜吉祥 张潜     华中科技大学 冯胜 傅邱云 胡波 黄振立 蒋洪波   金肆 李昆鹏 李曦 刘晶 欧阳钟文   陶波 田波 王鸣魁 许彤辉 薛宇   张博 张晓敏 朱铃强     华中农业大学 曹胜波 史志华       华中师范大学 陈绍龙 邓大才 邓猛 丁文 李海兵   魏文享 吴理财 尧小华     黄冈师范学院 李金奇         吉林财经大学 王金霞         吉林大学 白刚 崔小强 丁志国 金立生 金英 吉林大学 郎兴友 李建华 刘云凌 卢艳秋 马云海 吉林大学 邵彦敏 宋大千 王霖 吴迪 谢文法 吉林大学 袁雷 张秀英 张萱 朱红林   吉林农业大学 马红霞 王春凤       吉林师范大学 车广波         吉首大学 王兆峰         济南大学 常钧         暨南大学 陈填烽 高昊 江正瑾 朱义坤   江南大学 顾平 江金强 李崎 梁惠娥 刘和   刘立明 刘元法 浦徐进 饶志明 谢守红   周哲敏         江西财经大学 孔凡斌         江西理工大学 罗仙平         空军雷达学院 陈辉         昆明理工大学 潘波         兰州大学 卜伟锋 邓建明 黄德军 李文龙 龙文辉   切排 饶志国 王博 王智诚   兰州交通大学 常永奎         兰州理工大学 陈体军         兰州商学院 高云虹         聊城大学 黄富峰         泸州医学院 王钦         南昌大学 唐建成         南方医科大学 陈烨 李建明       南京大学 曹毅 陈蕴茜 丁爱军 付文林 高阳   戈惠明 郭学军 胡广伟 雷建平 刘辉   刘云虹 卢明辉 彭路明吴福象 邢钟文   许畅 殷武 张亮 张淑娟 张炜铭   周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潘时龙 周鹏 朱增伟     南京理工大学 王国平         南京林业大学 周晓燕         南京农业大学 陈素梅 范晓荣 冯淑怡马海田 王凯   王益华 张阿英       南京医科大学 胡志斌         南京邮电大学 范曲立         南开大学 陈湧 范小云 方晖 顾兵 孔德明   刘风景 刘忠信 楼慈波 乔文涛 王建军   吴帆 徐鹤 言天英 叶培新 意西微萨阿错   余新忠 朱守非 Mark Bartlam     南通大学 陈罡         内蒙古大学 祁智 张军       内蒙古工业大学 韩永全 赵春旺       内蒙古科技大学 宋希文 赵増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斯琴朝克图         宁波大学 戴世勋         宁夏大学 胡铁球 王正儒       宁夏医科大学 陈靖 姜怡邓       攀枝花学院 崔旭梅         青海大学 李向阳        青海民族大学 骆桂花         清华大学 陈岸瑛 陈峰 陈海昕 陈宏伟 崔勇   冯骅 何永红 李春 李玉和 李震   刘波 陆新征 生安锋 汪家道 王进廷   王书肖 王新泉 王志 杨之曙 殷柳国   于荣 张建胜       山东大学 曹现强 陈强 蒋奇 康仕寿 李尚信   李媛 刘久荣 刘巍峰 刘悦坦 吕广世   彭京亮 汪全胜 王俊菊 王正平 夏海兵   张建 张群业 周长军     山西财经大学 景普秋        山西大学 韩高义 郭万金 桑楠     山西师范大学 樊增强 张玮       陕西师范大学 金燕 施建雄 赵卫国     陕西中医学院 唐志书         上海财经大学 茆长暄 蒋传海 孙燕 王克强 许庆 上海大学 赵来军         上海交通大学 陈海冰 陈业新 郭为忠 何祥火 蒋兴浩   吕兴才 蒙国宇 欧竑宇 彭勃 戚正伟   申哲民 沈耀 陶然 万国华 王皓   王新兵 谢耘耕 张才喜 张卫平 周月桂 上海理工大学 许键         上海师范大学 陈恒        上海体育学院 庄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 汪小玲 张雪梅       上海戏剧学院 卢昂         上海中医药大学 吴弢 张彤       深圳大学 纪震         沈阳大学 王少洪         石河子大学 王振华         石家庄铁道大学 刘庆宽         首都师范大学 廖奕 蔡军 蔡彦宁 解小青 王云   武艳         四川大学 曹萍 陈柏辉 邓军 傅其林 高鸿   李建树 李姜 李征宇 梁淑芳 吕粟   罗恩 彭必雨 宋旭 苏智广 孙逊   万毅 王军 王俊峰 文晓刚 徐定国   邹方东         四川农业大学 王际睿         四川师范大学 杜伟        太原理工大学 王志华         天津大学 操晓春 程景胜 丁欣 巩金龙 韩家广   韩庆华 雷晓光 李新刚 卢文玉 吕石磊   明东 庞慰 庞彦伟 王超 王建辉   吴洪 肖峻 杨志永 张永杰   天津科技大学 司传领         天津理工大学 张联齐         天津师范大学 佟德志 王中良       天津体育学院 文立         天津医科大学 陈军 尹海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 王涛         同济大学 杜建忠 付强黄翔峰 荆志成 穆宝忠   孙奋勇 汪镭 王瀚漓 谢岳 薛伟辰   张小宁         潍坊医学院 成敏         温州医学院 周翔天         武汉大学 代谦 杜群 傅才武 李红良 李楠  廖蕾 刘娟 刘天罡 齐绍洲 钱忠东   沈焕锋 王春江 王密 吴英亮 熊伟   徐丽芳 张希承 张晓东 张志凌 周伟   周翔         武汉工程大学 陈汉新 李亮       武汉工业学院 刘玉兰        武汉理工大学 董丽杰 吕林女 麦立强 王传彬 吴超仲   杨明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陈为胜 候彪 史琰 杨淑媛   西安交通大学 丁晖 董玉成 方吉祥 葛晨阳 耿松梅   侯鹏 霍宝锋 李成新 刘培军 吕友军   马飞 石磊 杨森 杨树明 袁晓玲   张志成 赵立波 郑焱 朱波峰 朱键   訾艳阳         西安科技大学 文虎         西安理工大学 畅建霞         西安外国语大学 杨鹏鹏         西北大学 陈富林吕兴强 王永强     西北工业大学 查钢强 常洪龙 高丽敏 韩军伟 李栋   尹剑波         西北民族大学 马效佩 扎西当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戴武 魏琮 徐炎 于澄宇   西北师范大学 吴国喆 杨颖丽       西藏藏医学院 次仁         西藏大学 拉巴次旦         西华大学 冯灏         西南财经大学 马永强 林华珍 宋光辉 王擎   西南大学 范艳华 付志锋 何林     西南交通大学 李小珍 林文斌 刘继才 鲁雄 马征   马祖军 郑靖       西南林业大学 雷洪         西南石油大学 郭肖         厦门大学 白正简 高锦豪 李兰英 刘海鹏 缪朝炜   潘越 彭水军 田娜 姚军 尤涵   俞春东 张瑶 郑若玲 周涵韬   湘潭大学 何振 刘平乐 孙立忠     新疆财经大学 李季刚         新疆大学 艾斯卡尔• 艾木都拉 古丽阿扎提• 吐尔逊       新乡医学院 张红星         徐州医学院 周秀萍         许昌学院 申建伟         烟台大学 李庆忠         云南大学 于黎         云南师范大学 周智生         浙江大学 陈新 池灏 董浙 范柏乃 范杰   冯杰 冯结青 何俏军 蒋明星 林道辉   鲁林荣 罗自生 马成 邵雪明 邵之江   宋义虎 苏宏斌 田兵 王靖岱 王树荣   王业伍 魏江 吴希美 叶升 詹良通 浙江工商大学 钱水土         浙江工业大学 王建国         浙江理工大学 郭玉海        浙江万里学院 奚李峰         郑州大学 李纲 李燕燕 任景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李广慧         郑州轻工业学院 刘春森         中国传媒大学 何苏六 倪学礼 王晖 杨乘虎 张树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庆飞 武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胡兆初 赵军红       中国海洋大学 曹立民 何艮 郎印海 刘曙光 孟祥红   王师 王树青 邢婧 赵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董群峰 冯新宇 康宇 梁高林 裴刚   彭承志 单革 盛国平 孙方稳 吴长征   闫文盛杨锋 张少兵     中国矿业大学 程玉虎 李新春 李延锋 李忠辉 陆菜平   万志军 王衍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刘海滨 刘淑琴 宋世栋 赵毅鑫   中国农业大学 程永强 高海翔 郭景恒 何凌云 李云开   梁建芬 刘国世 刘剑锋 唐学林 杨增玲   于政权 张国中 张建军 张美佳 周顺利   朱要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林江         中国人民大学 郭杰 韩立余 黄霄羽 贾俊雪 姜付秀   聂辉华 申素平 宋健 王雷 温海明   肖中华 许王莉 杨德山 叶光亮 张磊   张立波 张芃 张世明 左美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李玉华 杨瑞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刘坚 刘洋 周庆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戴彩丽 黄方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张彦春         中国药科大学 丁娅 何玲 胡容     中国医科大学 肖汀         中国音乐学院 吴碧霞         中国政法大学 高健军 何兵 林存光 汪海燕 张秀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龚天平 李小平 彭学龙 苏彩霞 唐文进 中南大学 陈百华 邓超 邓敏 段然慧高广军   郭宇峰 何炼红 江泓 江勇 蔺永诚   龙广成 闵小波 欧阳文风 宋旼 张伟   周应军 左高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彭万喜         中南民族大学 郑军         中山大学 蔡杰进 傅科 高定国 贺雄雷 李朝红   李华斌 林天歆 刘克玄 农革 佘峻聪   孙宏云 王安训 王智 辛宇 杨欣   曾昭式 张和清 张杰鹏 张强   中央财经大学 曹富国 李涛 唐宜红 王卉彤 辛自强   袁淳        中央美术学院 边恺 常志刚 邵亦杨 王晓辉   中央民族大学 崔玲玲 高娃 侯会生 金军 罗自群   项生昌 肖小勇       中央戏剧学院 陈敏 宋震       中央音乐学院 刘月宁 王绍武 章华英     重庆大学 高放 郭松涛 李辉 吕永钢 毛凌滢   孟凡明 吴兴刚 杨俊 张旭梅   重庆师范大学 张全之         重庆医科大学 练雪梅         重庆邮电大学 刘宴兵         遵义医学院 肖建辉
  • 201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公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关于2017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的奖励决定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会科技发〔2017〕16号 /span /strong /p p   各有关单位、有关人员: /p p   为了奖励在中医药科研、学术、管理工作中取得优秀成果的集体和个人,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李时珍医药创新奖奖励办法》、《中华中医药学会政策研究奖奖励办法》、《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及优秀管理人才奖评选办法》、《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奖励办法》和《岐黄国际奖奖励办法》中有关规定,经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评审,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会确认,决定授予“治疗痴呆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等6项成果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授予“藏、傣和壮等民族药物的传承创新研究及其应用”等17项成果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授予“挂线疗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技术规范”等35项成果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授予北京师范大学张占军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授予“《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及其配套政策的研究”等5项成果中华中医药学会政策研究奖 授予首都医科大学高伟等7人中青年创新人才奖,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孙晓波等5人优秀管理人才奖 授予《方药量效学》等6部著作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授予《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研究》等10部著作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授予《中医四部经典解读》等29部著作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三等奖 授予德国美因茨大学托马斯艾佛斯等3位外国专家岐黄国际奖。 /p p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广大中医药工作者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向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拼搏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为繁荣中医药学术、发展中医药事业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华中医药学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1月 /p p   2017年度“康缘杯”中青年创新人才及优秀管理人才奖获奖者名单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青年创新人才7位: /span /strong /p p   首都医科大学 高伟 /p p   暨南大学 马民 /p p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孙桂波 /p p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许海玉 /p p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李杰 /p p   北京中医药大学 吴志生 /p p   暨南大学 高昊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优秀管理人才5位: /span /strong /p p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孙晓波 /p p   广东省中医院 刘军 /p p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胡镜清 /p p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房敏 /p p   甘肃省中医院 李盛华 /p p br/ /p
  • 2007年度Thermo Fisher奖学金颁奖典礼——携手复旦大学资助优秀人才
    2007年4月3日下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Thermo Fisher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举行,13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了此项殊荣。 “Thermo Fisher奖学金”是由世界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在2006年起出资设立的。其宗旨在于奖励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营造学术氛围,鼓励学生投身于生物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市场部总监毛君玲女士介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是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在中国第一个设立奖学金的院校,今后,此类的公益活动将在国内多个大学相继展开。 “‘Thermo Fisher奖学金’在评定的过程中,学院方始终坚持对候选人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高标准要求,获奖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既在学业方面名列前茅,又有出众的社会工作表现,而更为突出的是他们拥有过硬的科研能力,许多获奖者都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金力先生向来宾介绍说,“生命科学领域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因此这方面的优秀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对于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这样能选择生命科学领域设立奖学金,反馈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充分体现了公司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独到投资眼光。” 在颁奖典礼上,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区总裁罗瑞德先生向在座嘉宾介绍了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并着重指出了赛默飞世尔科技对人才的重视;随后,人事部经理金莹女士介绍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学生最感兴趣的人才培养计划。会后,学生代表们久久不肯离去,踊跃提出各类问题,充分表现了对服务于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的浓厚兴趣。
  • 安捷伦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设立奖学金,助力生命科学领域优秀人才培养
    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办了奖学金颁奖仪式。安捷伦作为奖学金捐赠企业之一,受邀参与。安捷伦代表谢侃(右一)与获奖同学合照厦门大学作为中国具有百年历史和优秀声誉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卓越人才,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生物学学科作为厦门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迄今已培养了众多杰出的生命科学领域人才。此次,安捷伦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设立奖学金,旨在支持学院优秀研究生的培养,助力优秀学子在生命科学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安捷伦也希望借助此次机会能够为中国未来发展注入更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共同推动生命科学创新领域的领先发展。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楼(图片来源于学院官微)在奖学金颁发仪式上,安捷伦代表对本次获得安捷伦奖学金的6名同学表示祝贺,并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感谢企业的捐赠,同时也希望获奖的同学能牢记厦大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勇攀科学高峰;常怀感恩之心,矢志报效祖国和社会。多年来,安捷伦持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除先后在多所大学设立奖学金,安捷伦还捐资支持大学基础研究项目,并设立“安捷伦思想领袖奖”,支持顶尖科学家开展前沿科技研究,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近期,安捷伦将思想领袖奖授予中国科学院深圳研究院刘陈立研究员,这也是中国第7位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点击阅读原文)。未来,安捷伦也将继续支持中国高等院校,助力培养更多各行业的优秀人才,为提升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 德国耶拿公司愿为江苏省的科研教学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尽一点微薄之力
    正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的扬州,意境开阔,色彩明快。2008年4月29日,&ldquo 首届江苏省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学院(系)院长(主任)论坛&rdquo 在座落于久负盛名的瘦西湖畔的扬州大学召开了。 这次大会是由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主办、扬州大学协办、德国耶拿公司赞助召开的。到会的几位院士、化学化工学会理事会领导及江苏省多所高校的领导们和参加此次论坛的一百多位参会者一起,就学院的规划及发展定位、教学及人才培养、科研及科技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德国耶拿公司也期望能够以非凡的品质、精湛的技术、一流的设备和满意的服务,为江苏省的科研教学的发展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尽一点微薄之力。
  • 中科院未来5年将引进培养近万名优秀人才
    9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启动实施“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据了解,作为国家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高地,中国科学院计划在未来5年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支持领军人才600名,引进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600名,培养造就优秀支撑和管理人才600名,培养支持青年创新人才6000名,吸引和资助1500名海外优秀学者和外国科学家到中科院工作。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科院将按照“坚持吸引和培养相结合,立足实践培养人才 发挥老中青人才的作用,突出青年人才工作 倚重本土化的人才基础,加强人才国际化培养 不断完善人才结构体系,吸纳优秀智力资源”的工作思路,努力构建起人才队伍结构与相关措施配套的具有中科院特色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高且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构筑与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相一致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地。   据了解,截至2008年底,中科院所属事业单位共有职工5.8万人,与1998年相比,人才队伍结构得到显著优化。其中,在编职工减少2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增加8.0%,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增加5.4%,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比例提高24.2%,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提高18%。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技骨干全面担当重任,10年间,研究员的平均年龄从50岁降到45岁。中科院还凝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杰出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据统计,目前在中科院工作的两院院士共有328位,有6人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150人担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70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815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还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50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0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41人。   白春礼指出,中科院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坚持改革和制度创新 得益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得益于重视团队建设,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得益于坚持科研与教育并举,重视青年后备人才的培养。自1998年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中国科学院始终把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作为主要任务,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用人制度、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中科院通过实施“百人计划”和“西部之光”人才计划等一系列培养和凝聚人才的政策措施,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凝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关爱人才,顺利完成了科技创新队伍的代际转移,形成了一支能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良好且富有创新活力的科技国家队。   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科学院面对挑战,及时抓住机遇,总结经验,谋划未来,全面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营造了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全面启动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是中科院尊重科技活动客观规律、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人才工作体系,为实现创新跨越的发展目标而适时推出的战略举措。这一工程将全面带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支撑与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和“海外智力引进与人才国际交流培养计划”的成功实施。   白春礼和李家洋还就中国科学院有关人才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中国科学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蒋协助主持。
  •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揭晓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下午(6月2日)在京闭幕。会上宣布,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兵器首席专家、研究员毛明等10人获“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 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教授王东等10人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 奖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的子奖项,于2015年经中央批准通过,每两年评选一次,主要表彰奖励在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以及前沿、重点学科领域取得原创性、标志性重大成果,在科技界享有崇高声誉、在科技创新中起到核心领军作用的一线科技人才。本届获奖者涵盖了物理、化学、生命、农业、医学、地球、信息、材料、工程科学等学科领域,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52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女性3人。  “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是中国青年科技奖的子奖项,由中组部、人社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也是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名额不超过10名,在“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优中选优产生。本届获奖者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命、农业、医学、地球、工程、材料、信息科学等学科领域。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9名,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1名,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37岁,女性1人。“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奖者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毛 明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兵器首席专家、研究员  方 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量子模拟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  乔 杰(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李 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满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化兰(女)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相里斌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  高 福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廖 宏(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戴厚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奖者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东    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教授、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电力集成研究室主任  孙斌勇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远波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  陆宴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周 峰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荣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郑南峰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胡 郁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裁、研究院院长  秦礼萍(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徐彦辉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 首届赛默飞高校分析测试优秀青年人才奖揭晓
    2021年10月30日,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以下简称:高校分测分会)合作,首次冠名设立的“赛默飞高校分析测试优秀青年人才奖”在线揭晓获奖名单。本届评选共有来自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9所高校的10位分析测试领域青年研究学者获奖,其中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吴鹏博士凭借其在新型发光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刘成雁,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络信息处处长曾艳及赛默飞相关领导出席线上颁奖典礼。赛默飞高校分析测试优秀青年人才奖获奖名单在线揭晓 “赛默飞高校分析测试优秀青年人才奖”是赛默飞与高校分测分会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奖项从创新程度、技术指标先进程度、科学价值、专利著作论文及其影响力、应用推广程度、已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六个方面对参评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旨在鼓励青年研究人才持续开拓创新,并在分析测试技术和应用研究等领域取得更多独创性和革新性技术突破,助力国民经济及科教事业的发展。 培养和聚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是一个学科和领域未来发展的前提,也是提升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关键。赛默飞始终坚持“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的本地化发展战略,将自身发展与中国科研事业发展相融合,不断加强与国内高校及科研平台的合作,并积极参与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活动,推动中国本土化创新及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 赛默飞中国区总裁冯时瀚(Hann Pang)表示:“创新是赛默飞的DNA。本届奖项的评选进一步将赛默飞培育青年研究人才、培养本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战略有效落地,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助推实现‘十四五’规划蓝图。” 高校分测分会主任委员李景虹院士表示:“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是我们科学发展的基石,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世界一流的科研交流平台,采取更多举措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好的资源与路径,致力于实现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颁奖环节后,多位青年专家在线进行了充分交流,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专业技术应用的同时为科研环境建设、创新潜能激发、科研平台建设贡献智慧。“赛默飞高校分析测试优秀青年人才奖”获奖名单如下: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约350亿美元。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我们全球超过90,000名赛默飞员工将借助于一系列行业领先的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Unity Lab Services和Patheon,为客户提供领先的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全方位服务。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 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济南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为50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9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运营。我们在全国还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中国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和苏州的3个中国创新研发中心,拥有110多位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及100多项专利。创新中心专注于垂直市场的产品研究和开发,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用户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8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n 关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分支机构,是学术性的非营利组织。宗旨是推动全国高等学校科技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科技事业、教育事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本分会的业务主管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同时接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担任首届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主任委员。 高校分析测试分会是在原“全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简称“研究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研究会始于1986年12月,初期以教育部属高校的分析测试中心为会员单位组建,后期发展到全国的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已有33年历史。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是高校大型精密仪器集中专管共用的开放共享平台,不仅支撑学校科研、教学,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通过建立高水平的检测人员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术骨干,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科研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为全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提供了交流平台,以“专管共享,有偿使用”为原则,积极引导和推动高校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指导下,自2015年起组织制修订定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系列行业标准, 2020年获教育部批准发布实施了30个仪器分析方法行业标准,推动了我国分析测试标准化进程。以资质认定为抓手,通过标准评价体系,加强管理规范性,组织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活动,提升实验室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的掌握程度,保障高校实验室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通过主办学术会议、人员培训、技术论坛等形式,促进了行业能力和水平的发展。 高校分析测试分会秉承“研究会”的光荣传统,继续为全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为代表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的单位和部门搭建更好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推动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促进高校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从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资质认定、仪器功能与分析方法开发、标准制订、科普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开展活动,提升我国高校仪器设备研发和使用水平、实验室管理能力、人员实验技术能力与服务能力,促进实验室能力全面提升、扩大服务范围和增强影响力,不断推动高校分析测试事业的发展。
  • 岛津助力中国优秀中青年分析化学人才培养
    2014年11月22日, 时隔11年,“分析化学中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重回广州,在美丽的天鹿湖畔揭开帷幕。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办、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承办的本届大会吸引到来自全国数十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分析化学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以及著名业界专家与会。此次以中青年分析化学家为主体的学术盛会可谓盛况空前,学术水平之高令人欣喜。 “2014年分析化学中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会场外景 长期以来,岛津公司持续助力中国优秀分析化学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合作实验室、开展共同研究、提供奖学金、举办学术竞赛、主办或赞助各类论坛或研讨会等各种方式,鼓励青年分析工作者努力向上,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此次,岛津公司为“2014年分析化学中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提供了独家赞助,并举办“岛津之夜”,为与会的青年才俊与业界专家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交流平台。岛津公司古泽宏二总经理亲赴交流现场,为青年才俊送上了亲切的祝福与期待。 岛津公司古泽宏二总经理致辞 古泽宏二总经理在致辞中首先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然后他谈到:“在社会对食品与药品安全、环境保护问题高度关注下,分析化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分析化学的水平有了飞跃性地提升,在众多领域,已开始发挥引领世界分析化学发展的作用。”在致辞中他还特别强调:“岛津公司将继续构建可提供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与应用的事业体制,强化在中国的产品开发与生产体制,开发各类应用技术,支持中国人才培养,共同研究尖端分析技术,以此,努力加强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岛津今后将继续支持旨在培育分析化学人才的各类学术活动,加强与青年才俊的交流,为他们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在22日上午举办的大会开幕式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梁文平主任、中山大学科研院刘梅副院长、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工程学院毛宗万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强调了此次大会所起到的传承作用,并对青年才俊的未来发展寄予了高度期待。 大会现场传真 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主持开幕式 梁文平主任、刘梅副院长、毛宗万院长发表致辞 进入大会报告环节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教授首先做了大会报告。他在报告中回顾了中国分析化学十余年来的发展状况,他谈到,近年来中国分析化学学者在国际相关权威杂志上发表是论文数量猛增、覆盖面广、质量大幅提高。在报告中,他展望了今后中国分析化学的发展之路以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战略,并预测了世界分析化学发展趋势,还谈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类项目的重点资助计划。他在报告中强烈呼吁青年才俊们以创新精神,发挥分析化学优势,创造出跨领域、学科交叉的高水平科研学术成果,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打破欧美等少数国家的垄断,让中国分析化学的水平领先世界。 庄乾坤教授做大会报告 随后,大会进入青年千人报告和优青报告。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青年才俊们思想活跃,以“激发模式”展开了热烈研讨与交流。他们披露了对色谱、质谱、核磁、成像、光电传感、纳米等最新尖端技术的创新成果,以及这些技术在生命科学、生物医学、新材料、环境分析化学等众多前沿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从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分析化学发展的光明未来。 青年才俊在发表之中 会场内展开了热烈研讨与交流 业内著名专家指导青年才俊的发展规划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 岛津微信平台
  • 天美(控股)实施股份奖励计划以挽留和吸引优秀人才
    p   2017年1月11日,天美(控股)发布公告,宣布已批准采纳股份奖励计划。 /p p   该股份奖励计划的目的为: /p p   (i)表彰若干入选承授人的贡献并给予其奖励,为集团持续经营及发展挽留该等入选承授人 /p p   (ii)为本集团进一步发展吸引合适人员。 /p p   就该股份奖励计划,天美(控股)及受托人(独立第三方)於二零一七年一月十一日签订信托契约,以管理股份奖励计划。 /p p   持续期:该股份奖励计划自采纳日期起计十年期限内有效,惟可由董事会可决定提早终止,并於采纳日起计十周年日内或之后不再颁发进一步的奖励。 /p p   管理:根据计划规则,该股份奖励计划由董事会管理。 /p p   受托人将根据计划规则及信托契约条款持有股份及其产生之收入。 /p p   计划限额:倘股份奖励计划项下授出之股份总数将超过公司不时更新的已发行股本的10%,则董事会不得根据计划进一步授出股份奖励。於采纳日期及本公告日期,该公司之已发行股本为275,437,000股股份。 /p p & nbsp /p
  • “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名单公布
    国土资源部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第四批获得“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人员名单。   姓 名 推荐单位   杨天南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朱弟成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周建春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葛晓立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陈晓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曾令森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朱锦旗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方 慧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张志军 中国地质博物馆
  • 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名单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名单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p p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的通知》(教高厅函〔2016〕90号)要求,在各单位推荐基础上,我部完成了首批导师遴选入库相关工作,共确定4492位导师为首批入库导师,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资源优势,切实发挥入库导师作用,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p p   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运行维护。导师详细信息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以下简称学信网)查询。各推荐单位可于11月15日后登录学信网下载、打印“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入选证书”。 /p p   联系人:曾劲松,联系电话:010-62169173。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附件: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11/ueattachment/10c3f701-2b5d-42c5-9ccc-4c2b92282c06.doc"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名单.doc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教育部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0月23日 /p
  • 中国石油大学首批优秀生获港东奖学金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沟通和交流,推动中国石油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激励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天津港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石油大学设立“港东奖学金”,并对首批30人获奖的优秀学生颁发证书。 天津港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中国石油大学校领导,物理学院的领导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颁奖仪式。仪式后,学院领导对港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就天津港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体情况、研发、人力资源及双方可能进行的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座谈。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支持开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和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于1953年建校,时称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迁校山东,改称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有东营、青岛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00公顷,建筑面积11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总量323万册(含电子型图书)。学校建有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3个教学学院(部)、研究生院,以及后备军官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和应用技术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3800余人,函授网络在籍生5.5万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9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83人。两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116人,硕士生导师623人。专任教师中有1人入选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9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人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学校现已建立起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后备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责任教授和学术顾问组成的学术梯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学校现有 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点,99个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校教育体系完备,以本科生教育为主,各类教育层次结构合理。建校以来,为石油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15万名各类毕业生,涌现出了吴仪、周永康等一大批杰出校友,走出了10多位两院院士,还涌现出了“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石油科技楷模”苏永地等全国知名的英模人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稳固而又广阔的科研市场,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已初步建立起有我校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校现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6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学校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我校骨干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对外联系,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都承办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聘请了近百名著名专家、知名人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近年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逐步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建校 55年来,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学校的中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 9所高校优秀!2018年高校111引智基地评估结果公布
    p   近日,根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教育部和科技部于2018年联合对2007年立项建设的5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下简称“111基地”)进行了评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评估结果 /strong /span /p p   青塔对这些111基地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发现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9家评估为优秀,其中武汉理工大学的“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智能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这两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这次111基地评估上,表现不俗 /p p   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31家评估结果为良好,其余11家评估结果为通过。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经费支持 /strong /span /p p   相关部门根据“111基地”已有建设基础,拟对良好以上的基地持续支持。基地建设所需费用由科技部和依托高校共同筹措。科技部支持经费通过中央财政划拨。各依托高校需积极筹措资金,设立专项配套和发展经费,全面保障外国专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基地经费的使用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外国专家经费管理规定。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规划要求 /strong /span /p p   各基地要全面落实未来5年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科研创新和国内人才培养等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引智工作效益,根据相关规划和建设论证意见,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科发展前沿和相关产业发展需要,凝炼并落实研究任务,不断完善基地管理和运行机制,统筹外国专家团队来华期间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访问交流活动,发挥外国人才在学科创新中的独特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160153b3-2842-452e-aa5d-073e2252d313.jpg" style=" " title="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ad732fab-d9c0-4755-b736-1b16376e194d.jpg" style=" " title=" 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15ed521-26f5-4a44-a599-d23767019998.jpg" style=" " title="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a6fec651-3eb4-426b-bdb6-845c32ca8fb3.jpg" style=" " title=" 4.pn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strong /span /p p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进程,该项目从2006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 /p p   “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进程。该项目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会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p p br/ /p
  • 2024年太原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岛津杯”优秀论文评审会成功举办
    8月30日上午,太原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岛津杯”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在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博学馆C座五层会议室举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营业部华北大区经理魏雅馨以及太原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张琤、副院长赵强出席仪式,全体获奖学生、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参加,仪式由太原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冬雪主持。会议现场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胡家祥部长胡家祥部长代表岛津致辞,在致辞中介绍了岛津与化学与化工学院深厚的渊源与情谊,特别是2019年开始建立合作实验室,双方的合作迈入新的台阶。近年来,许多老师在岛津的XPS、二维气质等产品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次获奖的论文,正是双方合作双赢的重要见证。他表示,期望通过优秀论文奖学金的形式,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助力科研开发,未来希望与学院加强合作,愿双方的友谊地久天长。太原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李冬雪副书记李冬雪副书记代表化学与化工学院致辞,向岛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本次优秀论文奖学金的设立为化学与化工学院培育创新优秀人才提供了强大助力,也彰显了企业对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体现了一家百年跨国名企的社会责任、社会担当和社会情怀。后续也期待与岛津持续保持合作,共同培育高质量人才。会上,魏雅馨经理宣读本次优秀论文奖学金表彰决定,参会领导和嘉宾为获奖学生颁奖。姚瑞、赵陶、官修帅、赵丽晨代表获奖学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华北大区经理魏雅馨太原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岛津杯”优秀论文奖学金的设立,是双方加强合作实验室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拓展合作广度深度的重要一步。岛津一直致力于不断研发高端科研设备,为高校科研人员的研究带来便利、提供支持。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寻找实验室的超级新星——2021年赛默飞高校分析测试优秀青年人才奖开始申报
    日前,赛默飞世尔科技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在上海赛默飞中国客户体验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次合作将通过打造直播交流平台、设立专业创新奖项等举措,促进校企合作、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加速人才培养,携手打造一流的高校分析测试研究人员交流、合作、创新、发展平台。同时,“2021赛默飞青年人才创新奖”也正式设立,拟进一步激励青年学者及研究人员的科研创新。  科研一直是赛默飞世尔科技非常重视的领域,相对应的,一系列相关的合作及配套服务也在有条不紊的布局中,包括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的合作,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赛默飞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建立等,均将新技术展示、创新研究支持、实验室管理、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等作为合作的重要目标。不仅如此,赛默飞世尔科技还通过智汇科研直播间、多元化科研平台解决方案手册及视频等各种手段携手科研人员共同推进相关研究的创新发展。  赛默飞青年人才创新奖的设立也是为鼓励高校分析测试平台青年研究人才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立足本职工作,在分析测试技术和应用研究等领域取得独创性或革新性技术突破,为国民经济或科教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该奖项由赛默飞世尔科技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冠名设立,每年评选一次,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颁发获奖证书,赛默飞世尔科技颁发奖金。优秀青年人才奖设三个奖励等级,分别是:一等奖 1 名,奖金1.0万元/名;二等奖 3 名,奖金0.5万元/名;三等奖 6 名,奖金0.3万元/名。  奖项的申报范围:申请者年龄在2021年7月31日前为40周岁以下。2021年7月31日前取得的有关分析测试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及新应用方面的创新性成果。包括生命科学、医学与药学、生态与环境、食品与农业、地质与资源能源、材料科学和社会安全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已获得国际、国家、省部级奖项成果,不得申报本奖项。  奖项申报截止日期:2021年7月31日(以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杜翼 姚文清  电 话:010-62771139,13611135515  网 址:http://www.atctest.org/  邮 箱:msc_atctest@163.com  地 址:清华大学理科楼D202,100084  附件:1、赛默飞青年人才创新奖-评奖细则.doc2、赛默飞青年人才创新奖-申请文件.doc
  • 东方智能仪表董事长黄志刚获“第十七届福建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p   3月28日电 第十七届福建省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近日揭晓,闽南师大校友、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黄志刚荣获“第十七届福建省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p p   黄志刚是闽南师大79级数学专业毕业生,先后当选漳州市第十一、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漳州市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漳州市工商联副主席,曾获漳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被授予“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漳州市第三批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p p   作为东方科技集团的领军人物,黄志刚一直以创新、科技、人文的经营理念,不断打造研发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其产品服务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最具规模的仪器仪表制造企业之一。东方科技集团9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欧美、一带一路国家,公司生产的系列安检产品参与全运会、青运会、金砖国家厦门会晤的安全保障工作。其下属子公司漳州市东方智能仪表有限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创新型企业,公司累计持有已获授权国家专利134项。 /p p   据悉,福建省优秀企业家两年评选一次,由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组织开展,此次共有122位企业经营管理者上榜。 /p
  • 【最后4天】2023年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评选报名即将截止,错过再等一年!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我要测网发起的“2023年度TIC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评选活动的报名截止日期是2024年02月26日,现在只剩下4天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您展示公司的实力和风采,提升公司在外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把握最后的机会,踊跃报名,共同参与这场检测行业的年度盛事。此次评选申报自2024年1月份报名以来,备受关注,共收到300余家检测公司报名参加,本次评选活动面向国内外检测公司,免费报名参与,注册机构我要测提交材料即可参与,期待您的报名!此次评选活动,旨在表彰那些在第三方检测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树立行业标杆,推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作为一年一度的权威评选,它不仅是对过去一年里各检测机构成绩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行业发展的一次展望与期许。欢迎优秀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踊跃报名!点击图片一键报名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共同见证了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崛起与繁荣。无数的企业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保障产品质量、守护消费者权益、推动社会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今天,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谁能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年度优秀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呢?距离报名截止仅剩4天,各位同仁,请把握机会,用实力证明自己,用品质赢得荣誉。我们期待您的参与,期待您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场评选活动中,那些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让我们共同见证,那些始终坚守品质、服务至上的企业能够收获满满的荣誉,为自己的付出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要测网预祝各位行业同仁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愿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第三方检测行业的美好未来!一、奖项设置2023年度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坚如磐石奖坚如磐石奖--旨在挖掘市场表现力强、模式创新性好、技术研发强、效益增长高的TIC机构,奖励一批服务模式和实验室运营的创新发展的检验检测机构,通过以上多维度评选出优秀的综合型检验检测机构,从而推动行业更快速健康的发展。2023年度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行业先锋奖行业先锋奖--旨在通过盘点行业解决方案和分享检测新技术,从检测技术创新、解决方案、标准制修订等多个角度,发掘检验检测行业的新兴力量,探讨营市场趋势高增长的新领域,表彰为检验检测行业先锋奖。行业先锋奖6大领域划分:1、 食品/农产品/医药2、 材料/半导体/地矿3、 环境/建筑工程4、 电子电器/智能家居5、 计量校准/认证/软件信息6、 日用品/化妆品/其他二、评选说明:1、参评条件所有我要测网注册机构会员均可参与评选;2、评选流程(1)机构申报2024.1.5—2.26(2)入围公示2024.2.26—2.28(3)用户投票 2024.2.28—3.8(4)评审组终评及获奖公示2024.3.8—3.12(5)现场颁奖(2024年检验检测行业峰会)2024.4.18识别二维码一键报名填写在线表单,申报企业营收、获取资质、服务客户等情况,等待评委会审核(参与奖项不需机构申报,由评委会根据材料及专家意见确定)。注意: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2月26日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我要测网所有,如您对本次活动有任何疑问或建议,均可通过以下方式反馈:咨询电话:4006-062-886在评选过程中,我们将邀请权威专家、行业精英组成评审团,对参评机构进行严格评审。同时,我们还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求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评选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期待在评选结果公布的那一刻,能够见证一批优秀的检测机构脱颖而出,诠释榜样的力量!仪器及检测3i奖,又名3i奖(互动interactive、创新innovative、整合integrative),是由信立方旗下网站: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共同主办的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类奖项,始于2006年。该奖项的设立,旨在依托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长期合作的业内权威专家和超过1200万用户进行公开公正的评审,遴选出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的创新产品、表彰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表现卓越的企业、企业家和具有特殊贡献的研发人物等。3i奖自启动以来,陆续推出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领军企业”、“售后服务优秀企业”、“研发特别贡献”等多个奖项。经多年打造,3i奖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最权威的奖项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用户、国内外仪器厂商、检测机构及媒体的关注与重视。在行业、专家、用户、仪器企业等产业界形成广泛的公信力,且部分奖项的获奖名单被多个政府部门采信。3i奖共设置13个常设奖项,每年评选一次,一般于每年1月-3月进行,并在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年会ACCSI上举行颁奖典礼。颁奖盛典汇聚了科学仪器和检验检测行业的龙头企业、先锋企业、优秀人才以及高科技仪器,被誉为科学仪器和检验检测行业的“奥斯卡颁奖盛典”。
  • 注重人才培养 注重成果转化——“阿达玛斯学术论文奖”优秀课题组专题报道(三)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注重人才培养 + 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将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且看今天的主人公——浙江大学化学系史炳锋教授课题组,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内容。导师速览史炳锋教授2001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2006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师从俞飚研究员,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2010年,在美国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作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余金权教授);2010年5月,加入浙江大学化学系,现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有机与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资助(2014),thieme chemistryjournal award(2015),distinguishedlectureship award from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2015), 钱江人才(2013),gordon researchconference主席奖(2008),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2006),罗氏创新化学奖 (2006)等奖励。团队介绍 该课题组是在史炳锋教授指导下的有机化学研究团队,建立于2010年,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过渡金属催化的合成方法学及其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建组以来,该课题组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十余项,包括973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等,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commun., chem. sci.等国际著名化学期刊上发表独立通讯作者论文五十余篇。史炳锋课题组照片(摄于2016年6月。前排右二为张琪博士。)史炳锋课题组照片(摄于2015年4月。前排中间为the scrippsresearch institute余金权教授,后排左五为鄢胜壹同学,右六为刘悦进同学,前排左二、左三依次为李博同学和张琪博士。)史炳锋课题组照片(摄于2014年5月。后排左三为陈凯同学,右三为刘悦进同学,前排左一为李博同学。) 课题组注重人才培养,建组以来吸引了许多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加盟(博士生15名,硕士生8名),学术氛围浓厚。课题组招收的第一名本科生陈凯同学(第二届“阿达玛斯”学术论文卓越奖获得者)在组期间发表第一作者angew. chem. int. ed.一篇、chem.sci.一篇;chem. commun.一篇和chem.eur. j.一篇以及共同一作chem. commun.和org.chem. front.各一篇,现在加州理工大学(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onology) 读博。课题组招收的第一名直博生张琪博士(第一届“阿达玛斯”学术论文卓越奖、第二届优秀奖和第三届创新奖获得者),2016年6月毕业后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将赴德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另外,课题组多名研究生先后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如国家奖学金、陶氏化学奖学金、新和成奖学金、旭化成株式会社人才培养奖学金和浙江省化学会创新奖等奖励。团队热切欢迎有志于有机合成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加盟。张琪博士照片张琪博士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4和2015)、浙江省化学会创新奖(2014和2015)、第一届“阿达玛斯”学术论文卓越奖(2014)、第二届“阿达玛斯”学术论文优秀奖(2015)、第三届“阿达玛斯”学术论文创新奖(2016)以及德国洪堡奖学金等奖励。研究成果 该课题组围绕惰性化学键的选择性活化与高效转化及其在重要生物活性分子全合成和衍生化的合成应用展开系统的研究工作,发展新的合成方法和催化体系,以期解决惰性sp3碳氢键活化中反应活性(催化效率、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选择性(包括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以及在复杂天然产物和药物合成应用等关键科学问题。 惰性sp3碳氢键,尤其是亚甲基sp3碳氢键的选择性断裂和高效转化,极具挑战性,本课题组在双齿导向策略的基础上,成功发展并商品化一类具有偕二甲基效应的新型导向基试剂pip-nh2。该试剂已被国际最大的化学试剂公司sigma-aldrich商品化(http://www.sigmaaldrich.com/china-mainland/zh/technical-documents/articles/chemistry/professor-and-product-portal.html),并在其网站上以shi group–professor product portal的形式进行推广(http://www.sigmaaldrich.com/china-mainland/zh/technical-documents/articles/chemistry/professor-and-product-portal.html);该试剂也被wiley出版社的the electronic-encyclopedia of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 (e-eros)收录(图一)。图一. pip试剂被sigma-aldrich商品化并被wiley出版社的试剂百科全书(e-eros)收录(原文链接:http://www.sigmaaldrich.com/china-mainland/zh/technical-documents/articles/chemistry/professor-and-product-portal.html;http://www.sigmaaldrich.com/china-mainland/zh/technical-documents/articles/chemistry/professor-and-product-portal.html;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047084289x.rn01914/full) 利用该pip试剂,张琪同学及其合作者成功的实现了以价廉易得的丙氨酸为原料,通过串联的化学选择性的甲基碳氢键活化-单芳基化反应和亚甲基碳氢键活化-氨基化反应,构建一系列手性的α-氨基-β-内酰胺。该方法底物范围广泛,而且手性得到很好地保持 (99% ee),提供了一种有效合成手性β-内酰胺的方法(图二,该工作为第一届“阿达玛斯”学术论文卓越奖获奖成果)。图二. pip促进的串联sp3碳氢键活化用于β-内酰胺的手性合成(原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306625/abstract) β-氟代氨基酸在酶抑制剂、药物和探针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18f标记的氨基酸,作为一类重要的放射示踪剂而广泛应用于正电子发射成像,因此,其合成备受关注。张琪同学及其合作者再度利用课题组发展的pip试剂,成功实现了氨基酸β位亚甲基碳氢键的立体选择性氟代。反应具有底物范围广泛、反应条件温和以及优秀的立体选择性等优点,从而提供了一种合成手性β-氟代氨基酸的高效方法(图三,该工作为第三届“阿达玛斯”学术论文创新奖获奖成果)。图三. pip促进的亚甲基sp3碳氢键氟代合成手性β-氟代氨基酸(原文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5b03989) 法国里昂大学的baudoin课题组用我们发展的pip为导向基,实现了乳酸的芳基化,并成功应用于海洋天然产物aeruginosin的全合成,并评价“... the 2-pyridinylisopropyl (pip)group introduced by shi and co-workers (scheme 3).[12]... turned outto be the best choice, both because it furnished the highest arylation yieldsand because it allowed preservation of the integrity of the sensitive lactatestereogenic center...”(图四)。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hem.201501370/abstract)
  • ACCSI 2013-人才培养圆桌会议邀请函
    2013(第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分会场 人才培养圆桌会议 邀请函   作为ACCSI 2013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培养圆桌会议”以“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主题,届时将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领导,仪器公司、企业实验室、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的相关负责人等80余位嘉宾出席本次论坛,重点讨论如何解决科学仪器行业如何吸引优秀人才的问题。   一、日程安排   2013年4月19日13:30-17:00 北京京仪大酒店第十一会议室 时间 主要内容 13:30-17:00 主题报告:《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领域2012年人才供需状况报告》20分钟 演讲人:安艳威仪器信息网人才频道 议题一:“用人单位如何吸引优秀人才“话题讨论 由仪器公司及企业实验室单位、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的高管或HR针对本单位目前人才招聘的特点、存在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等方面经验做主题发言,并展开自由讨论。 议题二:人才培养:科学仪器行业人才培训合作模式的深入讨论 面对科学仪器行业人才供需状况,我们是否通过行业内各方的努力,通过人才培训的中间环节,一为行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本行业,二为行业内的从业者向专家型人才转变。  二、报名注册 网上注册(年会网址:http://accsi.instrument.com.cn)   报名流程:网上报名——审核——缴费——参会 会务费 优惠 正式参会代表权益 2000元/人 (不含晚宴) 仪器信息网、我要测正式参展会员、仪器用户,2013年4月1日前报名并缴费,可以享受特别优惠价:900元/人 通过审核的仪器买家免费参会 除仪器买家供需见面会需要审核外,其他会场均可参加 会议文件资料一套; 精美礼品一份;  三、联系方式   参会报名:参会报名:010-51654077-8123安先生   2013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组委会   2013年2月27日
  • 工信部发布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成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业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出“引导和支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产业集聚区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依托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提升集聚吸引优秀人才的示范效应。”《意见》具体提出,要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战略科学家梯队,从国家重大项目担纲领衔专家中推荐一批战略科学家人选;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成长,遴选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一线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着力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创新活力强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壮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支持有条件的省(区、市)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建立健全卓越工程师评价体系;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培训资源向产业链“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倾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部属各单位、部属各高校、部机关各司局:人才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根本。为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切实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制定本实施意见。一、建设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管人才、高端引领、产才融合、改革创新,以锻造重点人才队伍为主攻方向,以实施重大人才项目计划为抓手,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支撑和引领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二、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一)建设战略科学家梯队立足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坚持实践标准,从国家重大项目担纲领衔专家中推荐一批战略科学家人选。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二)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成长面向工业和信息化战略急需领域,遴选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一线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部属高校、部属科研院所等作用,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在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三)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引导和支持政产学研等各方力量,着力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创新活力强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组织实施工信青年科技服务团项目,引导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向重点企业流动。建立健全以信任为基础的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机制,在重大项目资源分配等方面予以倾斜性支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和改进部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提高40周岁以下青年入选比例。提高部系统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建设质量。引导和支持用人单位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身、安心、安业。专栏1 工信青年科技服务团做好服务团成员选派工作。面向部属高校,部属科研院所等,每年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40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组成工信青年科技服务团,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工作,助力产业链强链补链。用好用活选派人才。鼓励接收单位根据选派人员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将其放在技术带头人、技术总师等重要岗位上历练。充分激发选派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支持他们在引进新方法新工具、培养提升团队能力、带动产学研协同攻关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力度。落实和完善绩效考核、职级晋升、职称评审等方面政策措施,解决选派人员的后顾之忧。引导和鼓励接收单位优化选派人员待遇保障,激发选派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四)壮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薪火计划,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着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支持有条件的省(区、市)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建立健全卓越工程师评价体系。专栏2 卓越工程师薪火计划建设一批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以技术应用与服务推广为主攻方向,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出榜、工程师揭榜、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打造卓越工程师的训练营、孵化器、集散地。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工程师传帮带培养力度。以培养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目标,促进工程师培养与科技创新、工程实践有机结合。推进工程师传帮带工作,协同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每年选拔一批“卓越工程师传帮带导师”,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传帮带学员”,通过师徒传承、示范引领、传授专业经验、帮扶工程实践、带领技术攻关,搭建工程师成长成才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构建适应产业需要的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等行业特色学院。鼓励先进制造企业创建示范性实践基地。支持部属高校工程硕博士开展专业实践、水平评价和国际交流。提升工程师队伍职业化、国际化水平。大力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促进工程师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在信息通信、汽车工程等领域先行先试,支持国家级学会等开展工程师能力评价,搭建与国际接轨的持续职业发展服务平台。鼓励承揽海外工程的企业与院校联合实施“数智工场”等产教协同育人国际合作项目,开展研修实训、标准建设、资源开发、能力评价、技能交流等活动,高质量服务工程师职业成长。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充分发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开展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加强专业标准建设,推动职业院校“三教改革”。鼓励开发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职业的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面向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建好用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大力开展线上培训,遴选推广一批优质培训课程,引导支持企业和培训机构做好劳动者技能提升工作。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育壮大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深入开展产教对话联动活动,联合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健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选拔方式。加强和改进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工作。建设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为龙头,行业特色技术技能竞赛为主体,企业内部技术比武为基础的赛事体系。按职责做好相关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监督管理工作。(五)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深入推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项目,支持培训资源向产业链“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倾斜。通过“企业微课”、慕课等线上形式,研修班、特训营等线下形式,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长期短期相衔接的培养模式。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专业服务机构等作用,通过论坛、展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间的交流合作、互学互鉴。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选树和宣传一批优秀企业家典型,推动形成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专栏3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项目。实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项目,面向各类优质中小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按照区域、行业、主题等方向开设长期研修班。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主题特训营中短期研修班。实施优秀企业家培训计划。聚焦优质企业梯度培育,面向产业链“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分主题、分批次组织开展优秀企业家培训工作,支持引导企业家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标杆教学基地。发挥各类优质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分区域、分行业支持建设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标杆教学基地,组织开展对标研学、观摩交流等活动。着眼提高产业基础能力,组织实施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选拔和支持一批高水平管理、技术、技能人才,着力解决企业留才难、引才难和育才能力不强的问题,提高制造业企业人才集聚能力。专栏4 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聚焦优质企业,遴选和支持一批创新企业家、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先进基础工艺人才,推动建立一支爱国奉献、矢志创新、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创新企业家项目。每年选拔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突出的经营管理能力,坚定走专精特新之路的创新企业家。在优先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强化专题研修培训、直接申报评审正高级工程师职称、加强联系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先进制造技术人才项目。每年选拔一批长期工作在企业技术研发一线,在技术研发中有重大技术革新成果或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的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入选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正高级工程师职称,优先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出国(境)培训项目等,强化专题研修培训与同行交流。先进基础工艺人才项目。每年选拔一批长期从事基础工艺技术攻关、实践操作等工作,解决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难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突出贡献的先进基础工艺人才。在优先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提供资金资助、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方面予以支持。三、提高部属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强化学科建设。指导部属高校落实学科建设规划,形成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主干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良好学科生态。优化基础学科资源配置,提升基础学科建设条件和发展环境。支持建设一批能够承载高水平人才的学科交叉发展平台。深化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支持部属高校优化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加强基础和关键领域人才培养。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和教材。创新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形成一批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遴选一批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支持建好未来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平台,探索建设若干人才培养特区和试验区。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推动设立一批高水平国际联合培养办学机构和项目,营造国际化育人环境。四、强化集聚创新人才的特色载体建设对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以产业集聚区、企业、部属高校、共性技术平台、项目等为抓手,打造一批行业特色鲜明、集聚创新人才的载体平台。引导和支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产业集聚区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依托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提升集聚吸引优秀人才的示范效应。支持部属高校深化与地方特色产业、重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强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部重点实验室等共性技术平台对创新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以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支持承担重大任务培养和造就一批一流科技创新人才。进一步突出企业承载科技创新人才主体地位,推动应用研究,技术开发项目和人才项目更多由企业承担。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科研院所支持,各方面协同配合的创新联合体,组织创新团队开展跨学科、跨领域产学研协同攻关。面向优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支持建设一批产业人才基地,培养集聚更多高素质人才。鼓励企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加快推进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设。落实“唯帽子”问题专项治理,推动人才称号、学术头衔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突出“高精尖缺”,优化相关人才项目评审标准。落实和深化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支持用人单位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推进部系统职称制度改革,做好职称评审权限下放试点评估工作。指导部属有关单位及部属高校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支持专业机构、行业组织、事业单位等开展市场化、社会化评价,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职能。(二)改进人才使用机制加快推动形成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完善和落实项目立项“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各类人才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为科研人才减负松绑,推行“无会日”,保证教学和科研人员参与非学术事务性活动每周不超过一天。推广科研助理制度,减轻科研人员填表、报销等事务性负担。(三)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精神激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工业和信息化事业。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服务基层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程师文化和工匠精神,宣传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优秀人才典型。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部属科研院所、部属高校对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成效突出的科技人员和团队在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定、晋职晋级、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四)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支持重点人才计划向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倾斜,引导激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引导人才计划入选者合理有序流动,避免比拼待遇“哄抢”人才等乱象。支持各地制定出台精准有效的人才支持政策,引导和吸引优秀人才向本地区重点产业集聚区流动。六、加强组织保障(一)健全人才工作组织体系加强对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要明确责任具体抓,组织人事部门切实履行抓政策、抓项目、抓协调、抓服务的职责。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加强与党委组织部、教育、人社等部门协同联动,强化人才工作谋划,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部属各高校要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持续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部属各企事业单位要立足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本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优势领域重要人才问题的研究力度,更好支撑重点工作、服务行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部机关各司局要履行“一手抓产业、一手抓人才”的职责,做到产业和人才政策协同发力。支持有条件的单位配强行业人才工作力量,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二)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健全人才工作政策研究体系,支持行业特色人才智库建设,增强人才工作前瞻性、系统性。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为科学制定人才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定期开展部系统人才统计工作。建设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专家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汇聚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的优秀专家,为高质量开展人才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三)强化实施效果评估强化监测分析和绩效评估,建立意见实施情况定期评估制度,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意见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实施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10月10日
  • 只有凝聚一流人才 才有广东美好明天
    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广州会见了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团。我司技术总裁盛司潼作为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代表发表讲话。 汪洋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代表团表示欢迎。汪洋说,广东改革开放起步早,但起点相对较低。如果说过去30多年广东的成功发展主要是傍&ldquo 资金大款&rdquo ,那么广东未来的科学发展就要更多傍&ldquo 科技大款&rdquo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科技、靠青年。 汪洋指出,广东市场体制较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广东将进一步创造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把吸引和用好优秀人才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希望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广东撒下科技和文化交流的种子,为广东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支持。
  • 经费分配不合理阻碍高层次科研人才回国
    王秀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在科研经费上虽然投入很多,但是有关科研经费支出分配比例的一些规定不尽合理。在国外科研经费相当大的比例用于人员费,目前我国科研经费中允许用于人员费用支出的比例很低,绝大部分比例的科研经费用于仪器设备购置和试剂购买等实验直接费用上。这种情况导致我国科研人员的待遇总体来说比较低,没有能力吸引优秀的研究人员来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并且大部分科研经费最终的受益者变成了国外的设备研制公司和试剂的制备公司。   当前,虽然我国留学人员回流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获得博士学位又有相应研究或其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流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如何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才回国?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秀杰,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说,科研经费分配比例不合理是阻碍高层次科研人才回国的原因之一。不过,相比目前国外一些研究组经费紧张的情况,在我国&ldquo 千人计划&rdquo 等利好政策下,好项目得到支持的机会更大。她坦言自己就是国家人才政策的受益者,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获得生物信息学方向博士学位后,她入选中科院&ldquo 百人计划&rdquo ,于2004年底回国,时年27岁,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回国后,她带领研究团队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多次赢得国际同行的推荐和好评,2007年她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我国科研硬件已经和国外不相上下   中国青年报:您从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博士毕业后,为什么选择回国?   王秀杰:我当时学的生物信息学专业比较热门,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相关领域的人才都很缺乏。如果留在美国,我可以想象到未来20年的发展轨迹,在公司或者科研机构一步步做下去,最终做到终身教授。但我感觉即使能做到那样,也不是特别有成就感,因为总会有飘在外面的感觉。   回国除了有文化上、精神上的认同感之外,我国发展很快,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会更多,我不太喜欢风平浪静的人生。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我和我爱人都希望孩子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长大,希望她以作为中国人为自豪。所以我们就回来了。   中国青年报:有没有觉得放弃了美国一些很好的机会?   王秀杰:我觉得没什么,只是做了一个选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之后最早一批回国的留学生,他们才是放弃了很多机会,因为那时国内外的待遇相差悬殊。他们更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回来就是为了提高我国的科研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从自身利益考虑很少。   不过当时科研人员回国的待遇,虽然和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是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不会有太大落差。而现在在付出同样甚至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科研人员的待遇比很多行业要低许多,并且年轻一代回国的生活压力比以前更大,所以很多留学人员在回国前会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包括物质条件、生活质量、事业发展、做事的氛围等。   中国青年报:您2004年回国到现在近10年,您感觉科技领域的海外人才回国的趋势有变化吗?   王秀杰:愿意回国的人越来越多了。10年前国内科研经费、科研条件和国外有较大差距。近年来我国的科研投入有较大的增长,我们的科研经费支持、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已经和国外一些中等水平的科研机构不相上下。   我认识的一些稍微年长的朋友也有回国工作的想法,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实现,包括没有特别好的研究成果,在国内能够获得的职位、待遇与预期有一定的差距等。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家庭或子女教育等原因放弃回国工作,比如小孩比较大了,回来后不适应中文教育。   住房压力是很多优秀科研人才回国的顾虑   中国青年报:在招聘科研人员时,您感觉哪些社会环境因素阻碍了一些高层次人才回国?   王秀杰:住房压力是很多人考虑的一个因素。像我国科研做得好的几个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只有个别大学有提供住房的条件。还有环境状况、食品安全等因素也会使一些人才犹豫回国。尤其今年北京雾霾严重,我们所原想引进的一位优秀留学人员就因为空气问题最后选择了留在美国。   中国青年报:一些年轻的科研人员提到国内的科研管理体制问题,使他们犹豫回国。您怎么看?   王秀杰: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确实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项目申请、汇报、审计等环节比较繁琐,新回来的科研人员会很不适应。我觉得影响较大的一点是,我国在科研经费上虽然投入很多,但是科研经费支出分配比例的一些规定不尽合理。在国外科研经费相当大的比例用于人员费,目前我国科研经费中允许用于人员费用支出的比例很低,绝大部分比例的科研经费用于仪器设备购置和试剂购买等实验直接费用上。   这种情况导致我国科研人员的待遇总体来说比较低,没有能力吸引优秀的研究人员来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并且大部分科研经费最终的受益者变成了国外的设备研制公司和试剂的制备公司。比如同样一个博士后,在国内研究所或者大学工作和国外研究机构的工资相比会有四五倍的差距。所以,很多前沿的项目,国外是有经验的博士后在做,而我们这里是没有经验的博士生在做,使我们失去了很多在国际竞争中领先的机会。   中国青年报:我们做了一项调查,78.8%的受访者认为人情关系复杂阻碍了优秀人才回国。   王秀杰:我对这一点不是很认同。我回来这么久,没有为了申请项目去拉关系,但是我并不缺研究经费。也许有一些通过关系得到支持的项目,但是我看到身边那些兢兢业业的科学家的有价值的工作都会得到认可与支持。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科学目标,做好自己的工作,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外研究组都有经费紧张的情况,在我国好的项目得到支持的机会相对来说更大。并且国内无论单位还是科学家之间对归国人才的支持很多在国外是没有的。我回到中科院之后很有归属感,从研究所的领导到行政部门的同事,都对科研工作提供全心全意的支持,比如申请项目时研究所的同事和科技处会给予建议,研究所会为新研究员在实验室安排、学生招生、和安家落户等方面提供便利。这些都非常难得。   国家政策应为国内人才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机会   中国青年报:近年来国家推出&ldquo 千人计划&rdquo 等人才引进措施,您怎么看这些措施的作用?   王秀杰:我国通过&ldquo 千人计划&rdquo 、&ldquo 百人计划&rdquo 等人才政策在一些急需领域引进尖端人才,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自己也是&ldquo 百人计划&rdquo 政策的受益者。我觉得,在今后政策执行过程中,后继的评估和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好的计划要有更好的配套措施和管理措施,从而在需要的领域引进需要的人才。而且,现在引进人才总的思路可能还需要一些适当的调整。   中国青年报:有什么样的调整?   王秀杰: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引进了很多优秀人才,现在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去培养自己的人才。但目前的人才政策仍然主要侧重于引进人才,而针对国内培养优秀人才的政策很少。这种情况导致一些学生选择出国的目的,已经不是因为国外有比较好的科研条件、能够接受更好的训练,而是如果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很难有相应的政策使得他们有较好地发挥专长和解决经济压力的空间。所以,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应的政策,在重视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国内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中国青年报:如果一直待在国内,他们对国际前沿科学会有敏锐的洞察力吗?   王秀杰:现在我国的教育和科研交流已经非常国际化了。科学是无国界的,要做到国际领先不可能&ldquo 闭关&rdquo ,而是要知己知彼,才能找到突破口、引领新方向。青年人才不一定要去国外读博士或者做博士后,比如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会议、短期出国交流、进修等形式,使得他们不需要在国外待很久就可以了解国际科技前沿或掌握最新技术,这样可以避免优秀青年人才的流失,也有助于提高研究工作的持续性。现在一些人出国使得在国内已经开展的很好的项目需要重新培养人才来接续,很可能导致研究成果失去了国际领先的机会,这对国家是很大的损失。
  • 从“双一流”看科研人才之乱象
    p   “我所在的研究团队近几年已经有两位‘杰青’去了北京的高校。”电话中传来老院士的无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郑兰荪说,他理解他们离开厦大的理由,“在北京子女进入好学校的机会更大”。 /p p   但理解并不意味着能坦然接受。 /p p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人才是除高楼、设备等硬件条件外最关键的“软实力”,也成为各大高校竞争的资源。“挖来挖去”的人才乱象,让很多高校不堪其扰。现在,更有部分代表委员担心,当下如火如荼的“双一流”建设会让人才竞争的池水越搅越浑。 /p p strong   遍地开花 何处留香 /strong /p p   在去年两会期间,郑兰荪就十分关注高校人才无序流动的问题。他在会上表达了人才流动有可能会像“足球队员转会”的观点,引起当时在场委员的一致认同。 /p p   一年过去,郑兰荪从自身观察和与科教界同仁的沟通来看,上述情况并没有得到大的改观。他还担心,这样的趋势可能会在“双一流”建设中愈演愈烈。 /p p   “‘双一流’建设过几年是要考核的。如果引进的优秀人才多一些,考核结果自然更有保障。”郑兰荪说。 /p p   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厦门大学入选,该校化学学科也入选一流学科。不过,郑兰荪目前还没看到国内其他高校的高端人才流入。他坦言,同样是“双一流”高校,厦大的魅力目前还很难与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一些高校相媲美。 /p p   “人才流动是好事,但如今高校竞相引进人才导致待遇不断提高。这种待遇不仅指收入,还包括住房、子女就学等条件,不利于人才的有序流动和各地区高校的均衡发展。”郑兰荪认为。 /p p   事实上,此类现象已非个案。过去一年间,高校吸引人才的办法花样翻新:上海某高校给领军人才开出百万元年薪,并配套800万元购房补贴;杭州某高校和天津某高校为吸引院士开出了500万元年薪的价码;河北某高校为首席科学家提供3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p p   然而,无论是收入待遇、周边配套,乃至科研环境,欠发达地区高校相较于发达地区高校都是缺乏竞争力的。这也导致在这一轮人才大战中,更需要人才支撑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成了人才流失的重灾区。 /p p strong   一所高校 两种光景 /strong /p p   身处中西部地区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未进入教育部的一流高校名单。然而,其在人才流入与流出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均衡现象,同样值得思考。 /p p   该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这在校内形成了一流学科与非一流学科的鲜明对比。进入一流学科的专业,人才流入相对较多,而未进入一流学科的专业,人才流失却有些严重。甚至,有未进入一流学科的学院院长,在“双一流”名单公布后,经过权衡利弊,最终选择了离开。 /p p   人才流动“不平衡、不协调”,让全国政协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副校长郝跃最担心的问题出现了。 /p p   “双一流”对于人才的虹吸效应明显,而为了应对“一流”几年后的考查,进入一流学科名单的,学校在资源投入上也会有所倾斜。“国家、学校等资源的多重叠加,带来的是高校自身学科发展的不均衡。”郝跃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这对那些未进入一流学科的院系打击较大,恐怕并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p p   如今,“双一流”这根指挥棒,正在引导优秀人才流向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其中包含了多大程度的功利因素,又有多少是现行规则下人才的自然选择,估计很难一一甄别。 /p p   然而,“双一流”建设有可能加剧人才恶性竞争的问题,或许并不是一个伪命题。 /p p strong   追溯本源 教育回归 /strong /p p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由于经费、工作环境、子女教育等配套的欠缺,中西部高校吸引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或海外高端人才比较困难。这种唯“待遇”论的人才引进模式,让当下的人才流动陷入“越有钱越集聚人才,越没钱越留不住人才”的死循环。 /p p   “我们不应当把高校分成两极,而应当强调它们各自在国民经济建设、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使命。”高岭建议,对于中西部高校而言,不妨探讨柔性引进,也就是人才共享的策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此缓解当下的人才窘局。 /p p   事实上,为防止高校人才两极分化,教育部于2017年1月发布了《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明确提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 /p p   但这样的行政举措,不仅实施起来存在困难,也很难从根本上发挥引导人才健康流动的作用。 /p p   郝跃提醒,该政策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行政手段对高校发展干预过多,只会适得其反。只有将发展权交回高校自身,让高校回归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才能真正消除当下人才流动的乱象,助力中国高校真正走向世界一流。 /p
  • 岛津召开第一届“岛津杯”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优秀论文颁奖仪式暨技术交流
    2020年12月22日第一届“岛津杯”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优秀论文颁奖仪式暨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隆重召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校首批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教育的平台之一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岛津历史悠久,其分析仪器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岛津田中耕一先生曾因MALDI-TOF技术获得诺贝尔奖,多年来给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色谱质谱产品。本次颁奖仪式旨在鼓励高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与高校合作培育分析仪器行业优秀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张力小副院长为颁奖仪式致辞。他说到自“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岛津合作实验室”建立以来,双方合作非常愉快也日渐深入,希望大家能以岛津田中耕一为科研榜样,沉下心来做科研,为环境事业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张力小副院长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胡家祥部长为颁奖仪式致辞。他表示岛津十分重视与顶尖高校的合作,从1875年成立至今,岛津认识到,不仅要把最先进的仪器及技术带给广大的客户,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时代做研究做课题的阶段就能够对分析技术有一个好的了解。在实验过程中,怎么样能有更好的解析结果,不仅是对科研本身的理解,更多是需要对分析技术进行探讨。怎么样能优化分析的条件,怎么样能更好地解析结果,当异常情况出现后,怎样进行判断,这些方面就需要岛津和科研者有更为深入的合作。这些合作对于环境学院和岛津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岛津会把最新的应用成果及仪器使用进展共享给与会者。最后他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胡家祥部长致辞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张力小副院长和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胡家祥部长共同为获奖同学颁奖。颁奖仪式与会人员合影留念颁奖仪式结束后,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陈志凌经理做了题为“分析仪器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进展”的发表。主要介绍了岛津在环境细分领域水环境部分的两个最新应用进展,其一岛津与中科院生态中心合作的“水质嗅味分析系统”,通过中科院生态中心研发的“水质嗅味数据库”与岛津的GCMSMS产品相结合,利用岛津GCMS数据库中保留指数校准保留时间的特点,可以快速应对水质突发性事件,无需标准品,得到半定量的筛查结果。其二岛津在线大体积进样-固相萃取液质系统(AOE),可以减少水质前处理的时间和过程,高效利用双SPE系统,把前处理和分析的时间合理分配;同时由于可以在线的进样5mL以上的水样,也可以减少样品采集所需的体积。 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陈志凌经理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陈强做了题为“岛津原子力显微镜助力纳米材料学—纳米材料检测分析的方法与工具”的报告。他的报告从纳米科学的研究需求入手,引出实验方法的四个变化,即高分辨率,多属性观测,原位分析和界面表征。针对传统的原子力显微镜在这四个方面的不足,介绍了岛津通过调频模式、高速扫描器、专业的环境控制舱等技术提升了分辨率,加强了对原味分析的支持,尤其是将原子力显微镜的观测范围从表面拓展到了界面,使其足以应对反应过程中表界面力学变化的观测要求。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陈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