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盈利增长

仪器信息网盈利增长专题为您整合盈利增长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盈利增长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盈利增长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盈利增长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盈利增长话题讨论。

盈利增长相关的论坛

  • 前三季度纺织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产销衔接顺畅,行业盈利能力增长明显。但国内外棉花价格呈现历史罕见的波动态势,影响我国纺织行业产业链各环节的良好衔接。此外,全球经济不景气,银行在信贷方面采取收紧政策,提高了对纺织行业的贷款门槛,尤其是对中小纺企的融资影响巨大,导致纺织企业贷款困难,流动资金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设备提升和技术改造。   企业亏损减少 盈利能力增加  今年以来,在内销市场旺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运行质量不断提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企业亏损面持续减少,行业盈利持续增长。2011年1~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面为11.86%,比上半年同期减少0.8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减少3.12个百分点。同期,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00.30亿元,同比增长32.54%,盈利能力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处于历史较好水平。但受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涨、资金趋紧、国际经济恢复缓慢等因素影响,利润增长速度今年以来呈持续下滑态势。2011年1~9月利润总额增速较上半年(41.45%)回落8.9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53.57%)回落了21.03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有所收窄。  从各行业情况看,2011年1~9月,棉纺行业实现利润位居第一,达661.05亿元,其次为服装行业,实现利润505.18亿元,化纤行业利润229.45亿元位列第三。从增速来看,麻纺业的利润增速位居首位,增幅达81.19%,服装和丝绸分列第二、三位,利润增幅分别为39.96%、36.58%。各子行业对全行业利润增长均发挥了正向拉动作用:棉纺业拉动作用最突出,对全行业利润增长拉动10.88个百分点;服装业对全行业利润增长拉动6.86个百分点,位居第二;化纤业拉动了4.50个百分点,位居第三。其中服装和化纤行业对全行业利润正向拉动的作用下降明显,分别比一季度减少5.75个百分点和7.22个百分点。  2011年1~9月,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为5.63%,比去年同期提高0.13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纺机、服装和制成品3个行业利润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7.53%、6.40%和5.68%。化纤、针织和印染行业利润率略有下降,幅度均未超过0.3%。利润率增幅最大的行业是麻纺业,利润率同比提高了1.36个百分点。  产销形势良好 麻纺表现突出  今年1~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为39557.93亿元,同比增长28.98%。今年以来除印染业外其他子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均超过20%。同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产销率为97.76%,比去年同期增长0.18个百分点。产销形势良好。产销率最高的是棉纺行业,达98.39%,产销率同比增长最快的是麻纺行业,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速0.9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所有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全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8394.27亿元,同比增长29.43%。各子行业中麻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提高最快,达38.41%。虽然麻纺行业在各子行业中发展比较突出,但我们也要看到麻纺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  效率继续提高 三费比例下降  今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应用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保持持续提高。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设备改造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按照工业总产值计算)为52.51万元/人,比去年同期提高9.21万元/人,提升幅度达21.26%。其中化纤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达到了144.52万元/人,远远高于其他子行业和全行业平均水平,说明化纤行业在技术应用水平上有相对明显优势。  与此同时,纺织全行业总资产周转率为1.64次/年,较上年同期加快8.08%。表明规模以上企业利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持续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增强。各子行业中服装、制成品、棉纺三个行业总资产周转率位居前列,分别为1.84次/年、1.77次/年、1.71次/年。增速最快的是麻纺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增幅达到了21.86%;其次为棉纺行业,同比增长10.47%;化纤列第三,增幅达到10.45%。  今年以来,纺织全行业产成品周转率为19.30次/年,较上年同期略降0.6%,反映规模以上企业贷款困难,流动资金紧张,导致周转速度减缓。各子行业中有5个行业的产成品周转率超全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印染业产成品周转率最高,达25.84次/年。麻纺行业虽然增速最快,达到24.12%,但周转率却是最低的。受国内外生产原料价格不断波动的影响,致使部分企业滞压了流动资金,特别是棉纺和化纤企业,产成品周转率增速分别下降6.62%和2.95%。  生产效率持续提高的另一个表现是三费下降。2011年1~9月,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三费比例为5.62%,同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说明企业在挖潜增效,降低成本方面突出。但仍有纺机、服装、麻纺、针织、制成品等几个子行业的三费超出全行业平均水平,应引起有关企业的重视。   中部地区崛起 多项指标增长  今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为39557.93亿元,同比增长28.98%。其中,东部地区完成32067.87亿元,同比增长25.69%;中部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555.93亿元,同比增长48.93%,增长明显;西部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934.12亿元,同比增长35.53%。虽然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没有中西部地区快,但总量仍然是最多的。从占比来看,1~9月东部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81.07%,比上年同期下降2.1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14.05%,比上年同期增长1.8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4.89%,比上年同期增长0.24个百分点。从工业总产值的完成情况也可以看出纺织行业梯度转移速度加快。  中部地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明显,成本增长占主要因素。今年以来,东部地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208.37亿元,同比增长26.01%;中部地区完成5368.85亿元,同比增长51.26%;西部地区主营业务收入达1817.05亿元,同比增长34.72%。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都比较快,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综合成本因素提高的影响。转载“中华纺织网”

  • 禾信仪器:2023营收3.78亿,两大原因推动增长

    禾信仪器2月26日发布业绩快报,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约3.78亿元,同比增加34.8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871.47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亏损1.27元。上年同期营业收入约2.8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332.83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9元。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800.2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88%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871.47万元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341.47万元。[b]业绩分析[/b][color=#ff0000][b]营收增长的原因分析:[/b][/color]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34.88%,主要系 1)报告期内环境监测领域的招投标流程正常开展,2023 年新签单项目、2022 年签单正常执行项目及 2022 年签单延期执行验收项目均在报告期内逐步执行、验收并确认收入,营业收入同比有所增加。2)公司医疗、实验室等新领域的业务拓展顺利,新业务领域的收入同比有所增加。[color=#ff0000][b]净利下滑的原因分析:[/b][/color]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继续下滑,主要系:1)报告期内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受市场竞争加剧、新业务方向的产品尚处于市场推广期暂未能通过量产实现降本以及部分客户服务需求差异等因素影响,公司仪器和服务业务毛利率均同比有所下降。2)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主要包括:公司优化组织精简人员支付经济补偿金增加 随着仪器销售数量增加,计提质保费用相应增加 为拓展业务,投入市场资源增加 为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实施了 2023 年股权激励计划增加股份支付费用等。3)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加,销售回款出现延后,应收款项余额增加,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相应增加。4)报告期内通过验收的政府补助项目结转至其他收益金额同比有所减少。[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禾信仪器Q3营收增长120%, 医疗、实验室新业务拓展顺利

    近日,禾信仪器发布2023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49 亿元,同比上升65.30% 实现归母净利润-0.55 亿元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7 亿元。其中,23年Q3 实现营收9166万元,同比上升120.86% 实现归母净利润-2068万元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66万元。  [b][color=#0070c0]总体来看,禾信仪器2023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亮眼,新业务拓展顺利:[/color][/b]  2023 年禾信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49 亿元,同比上升65.30% Q3 实现营收0.92 亿元,同比上升120.86%。23年Q3 营收同比高速增长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23年Q3 环境监测领域的招投标流程正常开展,2023 年上半年新签单项目、2022 年签单正常执行项目及2022 年签单延期执行验收项目均逐步执行、验收并确认收入 二是禾信的医疗、实验室等新领域的业务拓展顺利,新业务领域的收入同比有所增加。  [color=#0070c0][b]Q3 优化研发资源投入,医疗领域产品持续推进:[/b][/color]  前三季度禾信仪器研发投入5395万元,同比增长2.8%,占营收比重21.6%。23年Q3 营业收入增长趋势良好,同时禾信仪器优化研发资源投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去年同期低。  前三季度禾信仪器销售费用9957万元,同比增长7.5%,占营收比重35.5%(比重较去年同期低,54.5%)。  医疗领域作为禾信仪器未来中长期重要业绩增长点之一,持续推出新产品。目前医疗领域已获得注册证的产品有CMI 系列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 已有硬件产品并正在或计划申报注册证的产品有NucMass 系列全自动核酸质谱检测系统、LC-TQ 系列三重四极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联用仪[/color][/url](应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维生素等分析) 正在研发的新产品有新一代微量元素检测系统([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 系列)。 [color=#0070c0][b] 中标中科院采购项目,达成多项战略合作:[/b][/color]  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联用仪[/color][/url]LC-QTOF 7000 成功中标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采购项目,实现了国产高端质谱设备“零”的突破。  此外,禾信仪器与广东智慧医学国际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立项与落地 与华银康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形成推动国产体外诊断行业创新发展及体外诊断设备国产化替代的强劲合力 与长春新区签署“数实融合新赛道企业”项目。[align=center][/align][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仪器公司2012业绩一览 告别双位数增长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pic/Banner262.jpg仪器信息网讯 对于分析和实验室仪器行业而言,2012年又是艰难一年。在经历了2010年、2011年的强劲增长后,2012年全球分析和实验室仪器行业增长又跌入了低谷。纵观各大仪器公司发布的2012年业绩,在2011年全球排名前25位公司中,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公司寥寥无几,而在已经发布业绩的21家公司中,2012年负增长的公司就有8家。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双位数增长”时代已经走远,分析和实验室仪器行业进入到“个位数增长”时代。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33/2013320151911584.jpg2012年初,数位跨国仪器公司负责人就已经预计到了如此境况。欧债危机引发新一轮欧美经济低迷的影响也愈发波及到了分析及生命科学仪器行业,而且预计影响还将继续。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DI报告,2013年全球分析及生命科学市场规模将达到463亿美元,但增长持续放缓,增长率预计为3.6%。  2012年,新兴市场在各大公司增长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中国市场更是表现突出。据业内人士称,虽然各大跨国仪器公司全球业绩不佳,但是在中国他们大多数还都保持了双位数的高增长。2012年赛默飞亚太区收入占公司总收入17%,并且中国区收入逾7亿美元,中国也首次跃居为赛默飞全球第二大市场。同样在2012年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的还有沃特世的中国区。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33/2013320152241828.jpg对于国内仪器公司,身在中国这个表现强劲的地区,虽然增长也有所放缓,但大多数还是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经统计,在已经上市的11家仪器公司中,7家公司2012年增长都在两位数,并且受环保政策等影响,以环境监测为主业的仪器公司2012年业绩普遍表现较好。

  • 【分享】2009年医药行业仍将呈确定性增长

    [center]2009年医药行业仍将呈确定性增长[/center] 1~10月进出口数据显示,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但我国医药行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面仍将得以保持 “医药行业真正的危机可能出现在明年三四月份。”近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小明在商会年度总结会上表示。而由医保商会发起的调查显示:业界多数观点认为,明年医药行业仍将呈现确定性成长。 继续飘红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但截至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面仍得以保持,与其他受危机影响较重的行业形成较大反差,成为全行业中的亮点。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化学药品原料产量168万吨,增长率为5.8%;中成药产量92.6万吨,增长率为18.4%。中国医保商会提供的数据也表明:1~10月,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已突破4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30.7%,进出口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从商务部目前的统计来看,医药外贸是惟一一个增长超过30%的行业。” 据统计,前10个月医药出口总额为268亿美元,同比增长35.2%,西药与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增长额均在30% 以上。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150.7亿美元,同比增长36.95%;西成药出口9.25亿美元,同比增长47.98%;生化药出口7.18亿美元,同比增长41.38%;医疗器械出口90.25亿美元,同比增长33.37%。 “今年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到450亿美元没有任何悬念,出口300亿美元也基本定局。”周小明表示。而且,尽管个别市场排名有所调整,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外贸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亚、欧、北美依然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 周小明认为,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我国医药外贸依然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医药行业自身的刚性需求;二是我国原料药、医疗器械等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三是印度等国的产品不能替代我国产品;四是医药外贸多为长期订单,目前的数据基本是上半年或更早的订单。 或遇春寒 美国某权威医药咨询机构最新发布报告指出,全球经济衰退将对美国和欧洲的医药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全球医药经济增长率明年将下降1~2个百分点,美国医药经济的增长率将下降2~3个百分点,预计危机对我国医药行业的真正冲击很可能在明年上半年稍晚时候显现。 中国医保商会综合处处长许铭介绍说,目前,我国在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等上市的药企有20多家,除深圳迈瑞股价基本保持相对稳定外,其他药企现有股价均跌破首发时的发行价格。 而早在10月初,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344家生物公司中已有25%的股价低于1美元,或已不能获得充足的市场评估,处于退市边缘。 上海某企业反映,该公司一国外客户10月初在欧洲展会上与业务人员签单后,又发出通知要求上海公司暂缓发货,原因就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商资金出现问题,只能暂时冻结订单执行。所以,在履约方面,大多数企业都表示对出口风险的控制比较严格。目前,出现呆滞坏账的情况很少,收汇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此外,不少企业反映,除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制造产品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一是信誉危机,原因是上半年出口产品价格上涨过大,有的企业不履行原来签订的低价合同;二是产品质量危机,主要是“三鹿奶粉事件”使不少国外客户对中国产品失去信心。这些因素对中国医药产品出口的影响可能更为直接。 总体乐观 对于即将到来的2009年,多数观点认为医药行业仍将呈确定性增长。 一项针对100家主流进出口药企的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企业对明年医药外贸保持乐观状态,而投资机构对医药股的投资建议仍维持在“谨慎推荐”评级。另据多家国外权威咨询机构近期透露,我国医药行业以其稳健的增长性成为国际投资资金新的目的地,中国医药行业未来前景被普遍看好。商务部的统计结果也表明,外商对华投资额呈显著增长态势。 业内人士分析,欧美等市场紧缩是一定的,但国内医药行业政策导向明确,内生性增长稳定,行业增速或许会放缓,总体依然乐观。 事实上,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扩大进口带来机遇,一些外贸企业的进口业务做得有声有色。 周小明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元、欧元等货币贬值,并导致国际能源及大宗原材料价格回落,国内企业可借机扩大进口,大量引进国外的特色原料、专利技术、环保和部分关键设备等,用于产品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从深层次上讲,扩大进口将有利于优化医药进出口结构,平衡对外贸易,减少贸易摩擦的可能性。” 他建议尽快出台鼓励进口和“走出去”的具体措施,并帮助企业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进口核心技术、关键设备、专利产品,鼓励境外并购和股权投资,以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数据 近日,中国医保商会针对100家从事进出口业务的药企进行调查,相关数据显示:约50.8%的企业认为,与2008年相比,2009年国际需求将有所减少,而认为国际需求将基本持平者约16.1%,其余持增长观点;认为2009年医药国际贸易出口金额会下跌者为24.6%,27%的受访企业认为将持平,其余接近半数的企业仍表示出口金额会上升;同时,半数以上企业认为2009年医药国际贸易出口数量将持平或上升,仅有28.7%表示会下降;而对于出口价格,约22%受访企业认为会下跌,其余持间隔会上升或稳定上升的观点。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 【转帖】国企进口乳品增长逾2倍广东乳制品进口价大涨五成

    进口奶粉价暂“按兵不动” 根据黄埔海关本月初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7月,广东进口乳制品均价为每吨3112.2美元,增长52.2%。不过,记者上周走访广州各大超市,发现各品牌洋奶粉并未涨价,业内人士也表示,奶粉成本构成综合较强,单是乳制品涨价并不会直接促成终端奶粉涨价。 国企进口乳品增长逾2倍 据海关统计,1至7月,广东省进口乳制品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价值1.9亿美元,增长66%;进口均价为每吨3112.2美元,增长52.2%。 数据表明,广东奶粉主要自新西兰进口,1至7月,广东省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4.5万吨,增长12.1%,占同期广东省乳制品进口总量的七成五。同期,自澳大利亚进口5804吨,下降19%;自欧盟进口3663吨,大幅增长77%。 从进口企业属性看,私营企业进口量占59.3%,居主导地位;国有企业进口乳制品5014吨,增长逾2倍。海关人士就此分析说,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乳业市场对进口乳制品的依赖程度正逐步加强。目前以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正大量向中国出口奶粉,世界排名前20的乳业品牌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并先后在中国建厂。洋奶粉对中国乳品市场的控制和定价能力显著增强,现在中国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在50亿元以上,其中国外品牌更是占据了85%左右的市场份额。 2—3个月后价格或可下调 虽然进口乳品均价大涨且当中绝大部分为进口奶粉原料,但据王丁棉表示这暂时还没有引起终端婴幼儿奶粉价格的变化。“上半年洋奶粉已经涨过两轮价了,分别是在今年1月和8月,所以这次看到的1至7月广东进口乳品均价大涨,也不会直接促成终端奶粉涨同等价格。” 据王丁棉分析,奶粉的成本不但包括乳品原料,还有销售成本、包材及其他添加物综合而成,所以消费者目前还不必担心这会在短期内引起婴幼儿奶粉涨价。 对于此次进口奶粉均价大涨的原因,王丁棉称一是受国外奶粉期货市场影响,二是使用外国奶粉的国家增多,如东南亚国家也对新西兰等地的奶粉大量进口,令市场需求突然猛增抬高乳品市价。另外,中国市场近两年来乳品安全事件增多,也令消费市场对进口奶粉越来越依赖,加上国内的新鲜奶源供应本来也有一定缺口,本来就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这就导致国内越来越多企业更倾向选择进口奶粉了。 王丁棉称,整体来看,进口乳制品市场价格还是比较透明的,只是市场的供需不平衡才导致了进口乳制品均价大涨。而且,近日有消息称美国将有5%幅度的奶源量增长,届时可能会导致国际奶粉原料等乳制品价格下调。“预计在2—3个月后就能看到价格下跌了。”

  • 仪器营收增长40%以上!Standard BioTools预估2023第四季度和全年收入

    2024年1月8 日,Standard BioTools(纳斯达克股票代码:LAB)公布其第四季度和 2023 年全年的初步和未经审计的收入结果。该公司预计2023 年第四季度收入约为2800万美元,2023 年全年收入约为1.06 亿美元。根据公司 2023 年全年初步收入结果表明,[b][color=#c00000]与 2022 年相比,核心收入增长了10%以上,这是由于仪器收入增长了40%以上。[/color][/b]SomaLogic 预计2023 年第四季度营收约为2300万美元2023 年全年收入约为8600万美元。正如先前宣布,2024 年1月5日,Standard BioTools完成与SomaLogic的合并。Standard BioTools 预计,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合并后公司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预计将[color=#c00000][b]超过 5.5 亿美元[/b][/color]。该公司总裁兼CEO Michael Egholm 表示,“凭借坚定的运营纪律,我们继续在执行长期战略转型计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很高兴能够与 SomaLogic 合并为一家公司,继续前进。也非常开心两家公司的年收入均高于先前在充满挑战的宏观环境中制定的既定目标,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可扩展、盈利的差异化生命科学工具产品,并加速医疗保健领域的突破。”Standard BioTools预计将于3 月初正式公布 2023 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届时公司将更详细地讨论 2023 年财务业绩,并提供 2024 年展望。[来源:仪器信息网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韩国婴幼儿用品出口快速增长 九成奶粉出口中国

    韩国关税厅指出,奶粉和尿布在总体出口中占比高达88%,近几年来,婴幼儿产品对华出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据商务部网站消息,今年韩国1-4月婴幼儿用品进口额为93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9600万美元)下滑2.7%。原因在于韩国新生儿人数减少,但对华出口则快速上升。出口产品中尿布和奶粉占比最高,分别为60.4%和28.9%。玩具的出口额为22.8万美元,较去年增长12倍。

  • 久之洋:2023年度业绩亮眼,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红外热像仪业务成主要增长动力

    [color=#000000]近日,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久之洋”)公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久之洋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CSSC】旗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七研究所,于2016年在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上市,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工业强基“传感器一条龙”示范企业。[/color][color=#000000]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color=#ff0000]营业收入76,969.88 万元[/color],同比[/color][color=#ff0000]增长 3.50%[/color][color=#0000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color][color=#ff0000]净利润8,292.46 万元[/color][color=#000000],同比[/color][color=#ff0000]增长 1.00%[/color][color=#000000],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保持了经营业绩持续稳定。[/color][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d83eab12-a4e4-429e-9da2-0fe8a321e9c7.jpg[/img][/align][color=#000000]公司主营业务包括[b]红外热像仪、激光传感器、光学镜头及光学元件和星体跟踪器[/b]等业务。[/color][color=#000000]自主研发的红外热像仪涵盖全球已有全产品谱系,包括短、中、长波各种波段,以及面阵、线阵、扫描各种体制型号。[/color][color=#000000]激光技术专注于信息激光并有限拓展能量激光,产品覆盖激光照射、激光告警、激光通信、激光对抗等各种应用领域,尤其在激光小型化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color][color=#000000]在光学膜系和光学镜头方面,设计与工艺功底深厚,拥有超亿元的硬件投资,特别是在定制特种光学制造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的光学星体跟踪器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星体跟踪相关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的团队之一,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迭代优化,光学星体跟踪器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color][color=#000000]得益于公司在技术自立自强的坚持和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产品已广泛应用于[b]红外侦查、激光照射、导航定位、红外测温、成像光谱、气体探测、安防、监测、测量[/b]等领域。[/color][color=#000000]报告期内,[b]从产品线角度分析[/b],[color=#ff0000]红外热成像仪领域实现了56470.3万元的营业收入,占据了全年营业收入的73.37%,相较于上一年度,实现了21.53%的同比增长,稳居首位。[/color][/color][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ee5db1d6-0a06-44fe-a9cb-89b6d4c05081.jpg[/img][/align][color=#000000]此外,久之洋在2023年度的[color=#ff0000]研发投入高达9245.53万元[/color],实现了[/color][color=#ff0000]21.76%的同比增长[/color][color=#000000],占公司营收比重达到[/color][color=#ff0000]12%[/color][color=#000000]。公司攻克了包括高精度运动控制、全国产化低成本光纤激光测距、杂散光分析与抑制、随机网栅电磁屏蔽膜、临近空间大视场白天稳定测星等关键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公司在红外、激光、光学、星体跟踪业务领域的技术实力,也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color][color=#000000]报告期内,公司申报[color=#ff0000]发明专利82项[/color],其中[/color][color=#ff0000]国家发明专利48项[/color][color=#000000],获[/color][color=#ff0000]受理65项[/color][color=#000000],获得[/color][color=#ff0000]专利授权22项[/color][color=#000000],登记[/color][color=#ff0000]软件著作权8项[/color][color=#000000];发表相关领域的[color=#ff0000]专业技术论文73篇[/color]。公司的[color=#ff0000]“自由曲面光学系统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color]获得[color=#ff0000]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color]。[color=#ff0000]高低温环境下光学窗口透射比及传递函数测试仪和红外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项目顺利通过鉴定验收[/color],填补国内外高低温传函测量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空白。[/color][color=#000000]2024年,久之洋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在军品领域,围绕防务产业,加快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推出新产品快速抢占市场,主动引导用户需求;在民品领域,将以成像信号处理、激光器及应用、光学设计及特种光学加工等核心技术为基础,面向需求、面向产业链,由“项目思维”向“产品思维”转变,持续拓展民品市场,从而形成产业齐头并进发展格局。并强力推进重大专项立项实施,深化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聚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强化“数智赋能”建设。[/color][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怎样增长(保持)电子倍增器寿命?

    怎样增长(保持)电子倍增器寿命?  EM的寿命直接取决于流经的电流以及感受的污染和凝结。要增长其寿命:  保持高的真空度,特别在分析器中。  特别注意抽真空,放真空过程以保证泵油背景噪声小。  放空之后,再抽真空后要保证4小时热平衡再作扫描。  一旦发现背景污染及漏气,要立即维修。  不要频繁调谐。PFTBA 会逐步引起背景增高。

  • 集成电路增长迅速于模拟电路市场

    据相关公司研究,稳压集成电路增长速度将继续快于总体模拟集成电路市场和半导体市场,2009-2015年的复合年度增长率将达16.0%。相比之下,同期总体模拟IC市场与总体半导体市场的复合年度增长率分别为11.9%和6.3%。稳压集成电路中塑料电池盒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2015年销售额预计将从2010年的91亿美元增长到163亿美元。每年的增长速度都高于其它模拟IC市场。 稳压集成电路在通用模拟IC营业收入中占最大比例,因此,在稳压集成电路领域保持强大地位,最终会促进模拟IC厂商的营业收入增长。德州仪器(TI)是该领域中的领头羊,相关营业收入为17亿美元,占有18.0%的市场份额。美信集成产品排名第二,营业收入为9.36亿美元,占有10.2%的份额。国家半导体的稳压集成电路营业收入是7.58亿美元,份额为8.3%。德州仪器优势在于模拟,ADI则在数据转换器方面占优势。在通用模拟IC领域,德州仪器最强。该公司在四个通用模拟领域中的三个领域排名第一,包括集成电路、放大器和接口IC。德州仪器通用模拟IC占其总体模拟营业收入的57%。德州仪器没有拔得头筹领域是数据转换器,在该领域也是很不错的,知名度也是相当高的。数据转换器占ADI的通用模拟IC营业收入的54%,占其总体半导体营业收入的44%。虽然德州仪器在缩小落后差距方面取得进展,但ADI在可预测的将来仍将主宰数据转换器市场。

  • 苏试试验2023年度营收21.17亿,试验设备和环境可靠性试验服务双增长

    近日,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试试验)发布2023年度报告。数据显示,[b]苏试试验2023年度实现总营业收入21.17亿元,同比增长17.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3.14亿元,同比增16.44%;[/b]截至2023年末,苏试试验资产总额48.50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3.34%。[b]从各产品来看[/b],试验设备收入7.53亿元,同比增长23%;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收入10.03亿元,同比增长19.45%;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收入2.57亿元, 同比增长2.34%。[align=center][img=图片3.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0fead390-6022-46e3-b826-aa68df8f2d51.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图片4.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b09460e9-54a4-4dd2-9fd1-fe8e0df8769b.jpg[/img][/align] 苏试试验提到,[b]2023年度[/b],[b]技术与设备研发方面[/b],完成了双台6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双台40吨三综合试验系统等重点项目,开展了50吨高速液压振动试验系统、多立柱车辆道路模拟试验系统等液压类新产品研发,完全具备数字通信,集中控制能力,可满足风电、核能、储能、汽车等行业大型整机和部件的相关测试技术要求;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助推公司试验设备在新领域的产品销售,新能源、第三方检测机构类客户增长明显。[b]应用领域拓展方面[/b],持续加大环境与可靠性、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电磁兼容等试验能力建设,不断补充实验室专项测试需求,加快拓展新能源、储能、航空航天、通讯、医疗器械等应用领域步伐;通过建设绵阳、贵州等专项实验室,并开启了走出去的战略,筹建泰国实验室。[b]募投项目建设方面[/b],完善在新能源、无线通信行业试验服务布局。基本完成了产能的优先布局,前期募投项目均已实现目标经济效益,实验室规模进一步扩大;加快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中心扩建项目、第五代移动通信性能检测技术服务平台项目的建设进度,预计2024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营。苏试试验表示,[b]2024年[/b],将继续加大力度集成创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项目、环试+性能综合测试系统;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争取在新能源、光伏、电力通讯、航空航天、储能设备等行业有更大作为。将继续深入细分行业,加大新生产领域探索力度,如集成电路、新能源、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移动通信等领域,精准匹配各行业客户需求;丰富实验室专业测试能力,如EMC、无线通信认证、金属材料防腐、金属材料探伤及理化、新能源能效测试等专业拓展。[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原创】在线过程分析仪器市场寻求增长

    过程分析仪器市场复杂,应用领域特定,市场增长受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除在生产流水线上用于过程控制的分析仪器外,过程分析仪器还包括批量测定、现场环境测定的便携式分析仪以及运输、边境安检部门用于安全监测的化学、生物及核探测追踪仪。根据行业分析人员的观察,虽然在线分析仪器在安检和环境部门的应用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但在制药和化工行业的应用情况仍不令人如意,未达到5年前预期的水平。这是因为尽管压力是来自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但适用于工业的培训计划需要由规章制定机构和政府部门制定,而大量的技术开发资金则需要制造企业投入。ABB Ltd (Zurich,Switzerland)是全球最大的专业在线分析仪器供应商,通过其“过程分析解决方案”每年向各类制造企业销售分析仪器2.5-3亿美元;其次为Emerson Electric Co(St Louis,MO)的过程技术部门,其年销售额约为2亿美元;Siemens AG(Munich,Germany)、Yokogawa Electric Corp(Tokyo,Japan)及Sick Maihak Inc(Minneapolis,MN)三家公司以1.5-2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紧随其后。其它重要企业还包括年销售额约为1亿美元的Ametek Inc(Paoli,PA)以及年销售额约为0.6-0.8亿美元的Endress&Hauser Group(Reinach,Switzerland)和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下属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Morristown,NJ)。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2005年过程分析仪器的世界市场规模约为50亿美元,其中包括了操作成本、维修和综合服务费用。2002年这个数字是47.7亿,预计到2008年就将达到55亿美元。在Frost & Sullivan咨询机构去年一份名为“世界过程分析仪器市场”的报告中,估计过程分析仪器2004年仅仪器销售额一项就约22.8亿美元,并预计到2011年这个数值将突破30亿,年增长率约为4%,这个增长率略低于PAI Partners(Leonia,NJ)三年前一份报告[见Instrumenta 20(17)4]中的4.5%的复合增长率的预计。当时报告认为2003年在线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在14.2亿美元。然而以上数据也是有争议的。2005年夏戴安公司成立了过程分析仪器中心[见Instrumenta 22(6/7)15],过程分析中心经理Rich Cooley(原Eli Lilly经理)告诉Instrumenta,随着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过程分析技术创新行动计划(PAT)的公布[见Instrumenta 20(11)7],预计在制药和食品行业中过程分析仪器的市场份额将快速增长。根据Cooley的观点,过程分析仪器市场相当巨大而且在各领域应用都在增长,但是需要质疑的是所引用的数据的准确度如何,增长速度是否如市场研究报告所述那样快。Cooley认为至少对制药行业的情况估计过高,尽管市场具有很大潜力,但大多数行业对在线分析仪器的价值认识不足。与Cooley持有相同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去年Control Magazine 的高级技术编辑Rich Merritt 在一篇文章中发表如下评论:大量最新上市的在线过程分析仪器并未提及符合PAT标准的要求。在Merritt看来,制造商似乎对于过程分析中心(CPAC Seattle,WA)的新型取样/传感器的创新[NeSSi,见Instrumenta 19(14)4]闭口不谈。CPAC从2000年就开始寻求推进与生产线一体化的标准化平台的过程分析仪器的小型化和模块化的发展。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制造企业都对PAT和NeSSi持拒绝态度,还是有大多数的大型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已经投入人力专注于实施这两个标准。但是承诺实施并不等于许诺购买过程分析仪器。Cooley说,“PAT initiative实施5年了,虽然制药行业在此方面也有所行动,但是行动比较缓慢。因为制药行业具有谨慎的企业文化,所以人们对此并不感到吃惊。对于新技术的采纳,法律法规是一个很强的推动力,但是PAT并不是法律法规只是一种纯粹自愿的行为。过程分析仪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较快增长是因为在此领域法规执行严格并且力度大,在运输行业的安检因为有政府规章的强制,所以发展也很不错。”Cooley总结,“归根到底,虽然法律法规重要,但是财务利益才是关键。市场的真正增长来自于企业认识到在线分析仪器给他们带来经济利益,最大的挑战是要使企业认识到将分析仪器移至生产线的价值。对于制药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范式转变。我想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转变行业文化观念。”Cooley指出,“应对这种变化,制造商将要做的是开发出比当前方法有明显优势的新技术。技术的成本、仪器的简单化和易于维护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现在的技术在以上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这阻碍了行业的发展。但也表明企业有更大的机会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的增长。分析仪器的小型化即是方向之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者也在期待这些新的技术。”Steve Walton(PAI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公司过程分析部门的主要分析专家)告诉Instrumenta :“关于PAT已经谈论很多了,但是人们没有意识到PAT是关于过程控制,分析仪器并不是必须要求的。基于这个原因,分析仪器的需求才没有厂商们预期的那样强烈,同时终端用户也还在观望。与过程分析仪器在制药行业的应用市场发展缓慢相比,NeSSi取得的成绩比较大,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增加应用在线分析仪器会带来经济利益。当然与石化行业的巨大市场相比,制药行业的市场相对较小。”Walton指出,“然而,这种情况也并非出乎意料。对于制药行业这个保守的市场,新技术的推广需花很长的时间,但经济利益最终将促进新技术的推广。”新技术可能改变在线分析仪器市场的发展速度吗?Walton认为,“仪器供应商并不能比现在更快地促进市场发展,培训才是市场增长的唯一重要因素。”

  • 进入碳监测领域,聚光科技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聚光科技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已进入碳监测领域,主要面向气象领域、城市环境、园区企业监测、科学研究等细分方向,2023年上述业务合同额取得了快速增长。其中,环境空气ODS及含氟化合物自动监测仪器在浙江杭州、河南郑州、四川成都等碳试点城市实现了稳定运行;中精度二氧化碳仪器业务实现突破,市场前景较好;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和现场碳监测仪器销售稳定增长;尤其是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已经逐渐成为公司的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该业务处于快速成长期,目前对公司整体业绩贡献有限。子公司灵析光电已推出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仪器HGA-331和HGA-341,产品已在气象、环境和科研领域进行销售。2024年,公司在碳监测市场保持积极进取,以市场推广和应用完善作为重点工作目标,力争在碳监测市场实现合同额保持高速增长。[来源:金融界][align=right][/align]

  • 【转帖】春节消费品市场火爆 零售额比去年增长17.2%

    本报北京2月19日讯 记者李予阳从商务部获悉:2010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生活必需品价格总体平稳。据商务部监测,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0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下同)增长17.2%。消费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促销活动精彩纷呈,市场销售快速增长。春节期间,各地围绕消费热点,精心组织各类促销活动,积极扩大节日消费。商务部监测显示,云南、重庆、黑龙江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4.5%、25.1%和23.6%,辽宁、安徽、陕西、四川、河南、江苏等地均增长20%以上。  传统年货销售火爆,通讯器材、金银珠宝、服装、家电热销。食品、烟酒、鞭炮等传统年货销售火爆,通讯器材、金银珠宝、服装、家电等商品销售也呈现快速增长。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食品、烟酒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3.2%。通讯器材销售额增长19.2%。金银珠宝销售额增长19.1%。服装、鞋帽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7%和14.6%。家用电器销售额同比增长15.4%。  餐饮市场迎来开门红,老字号、特色餐饮受追捧。各地餐饮市场一片红火,老字号餐馆、特色主题餐饮生意兴隆。  文体康乐活动丰富多彩。各地公园、图书馆、体育馆、电影院等场所人气旺,休闲过年成为新潮流。  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36个大中城市小包装大米、小包装面粉、花生油平均价格均与春节前一周持平。肉类价格小幅上涨。禽、蛋价格小幅下跌。18种主要蔬菜平均价格比节前上涨1.8%。

  • 梅特勒-托利多集团2014年销售增长5%,利润增长7%

    梅特勒-托利多集团2014年销售增长5%,利润增长7%

    在整个2014年,梅特勒-托利多以当地货币计算的销售额增长了5%,营业利润提高了7%。2014年我们的现金流也很理想。在2014年第四季度,梅特勒-托利多的销售额增长了6%,普遍增长且涨势良好;具体而言,欧洲增长了 6%,美洲 6%,亚洲和世界其他市场增长了5%。新产品巩固了我们的市场领导地位,梅特勒-托利多的产品带给客户很高的投资回报,利于加快其置换周期。我们有强大的产品组合,2015年还将推出许多新产品。以下只列举了几个新产品亮点: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2/201502091418_534823_271_3.pngHE53和HE73这两款新型入门级仪器拓宽了水分测定产品系列,特别为新兴市场而设计。水分测定仪主要用于食品行业,用来控制生产工艺、确保最优产品质量。有了这种新产品,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使用简便、经济实惠的无褶边优质仪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2/201502091418_534824_271_3.png从去年下半年起,我们开始推出新一代的金属检测机Profile Advantage。该检测机采用突破性技术,其灵敏度提高了 50%,尤其适用于最具挑战性的食品行业。另一个显著的优点是:凭借简化的验证要求,我们的新仪器可延长正常运行时间,其价值对于食品制造业客户来说是不可估量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2/201502091418_534825_271_3.png最后一个例子有关标准工业衡器,在这个品类中我们已推出一系列新型高端精密台秤和平台秤,即PBK9/PFK9-系列。这是我们的核心产品,该系列的升级代表了重工建设与我们的高精度 Monobloc 称重传感器的强有力结合。这种地磅应用先进的称重技术、经久耐用,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保持出色的精度。

  • 【讨论】怎样上积分增长TOP10

    大家对于积分增长TOP10有什么看法啊?统计了一下,如果要上榜的话每天积分增长要达到200分左右.而我每天积分增长只有几十分.已经是小富豪啦,就不多说了哈.

  • 【求助】保留时间逐次增长

    今天用FID做甲苯时出现保留时间逐次增长的现象,每一针均比前一针RT增加0.4分钟,峰型及峰面积变化不大,不知是何原因?请大家指教,谢谢![quote]原文由 [B]yzguo[/B] 发表:谢谢各位的回复!是漏气所致,已解决。[/quote]

  • 2024年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博弈持续,谁将领跑全球石油需求增长?

    2024年,业界预计沙特和俄罗斯引领的“欧佩克+”减产联盟将继续走减产保价路线,但随着美国、巴西、圭亚那等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激增,市场似乎将延续供应过剩情况;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地缘政治危机等外部因素,业内预计新一年石油需求增长将放缓。2023年年末,非洲第二大产油国安哥拉决定退出欧佩克;2024年1月,巴西即将以观察员身份加入欧佩克及减产联盟“欧佩克+”。2024年的全球石油市场似乎很难平静。[align=center][back=#8db3e2][b]安哥拉退出,巴西加入[/b][/back][/align]安哥拉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部长迪亚曼蒂诺阿泽维多于2023年12月21日宣布退出欧佩克,原因是不满2024年“欧佩克+”设定的产量配额。安哥拉国家通讯社报道称,在2023年最后一场减产例会上,“欧佩克+”调整了2024年各成员国产量配额,达成了220万桶/日的减产总额。其中,安哥拉2024年石油生产配额由此前的128万桶/日下调至111万桶/日,这引起安哥拉强烈抗议,称这将削弱其增产能力。安哥拉的退出对欧佩克而言是一个打击,但不会产生重大影响。阿格斯原油市场分析师莫艺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哥拉退出欧佩克对实际供应影响有限。“理论上讲,安哥拉现在可以自由调整产量,但不太可能超过120万桶/日,与目前产量相比,这只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增幅。”她说,“安哥拉退出欧佩克表明,尽管‘欧佩克+’试图统一行动,但内部存在分歧。”据了解,安哥拉于2007年加入欧佩克,是欧佩克成员国中产油量最小的成员之一,目前石油日产量约为110万桶,在欧佩克日均总产量中占比近4%、在“欧佩克+”总产量中占比不足2%。彭博社汇编数据显示,由于对老化深水油田投资不足,安哥拉石油产量在过去8年下降了约40%。安哥拉的退出将使欧佩克石油产量降至2700万桶/日,约占全球日均产量的27%,进一步降低了欧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场的份额。[align=center][b][back=#8db3e2]非“欧佩克+”产量激增[/back][/b][/align]“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增长,尤其是来自美国、巴西、圭亚那的增长,将对油价构成威胁。”莫艺表示。《金融时报》撰文指出,由于美国、巴西和圭亚那的石油产量迅猛增长,2023年,“欧佩克+”的石油供应量仅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左右,在持续减产的背景下,“欧佩克+”推动油价大幅上涨的能力已经十分有限,非“欧佩克+”产油国正在成为影响油价走势的新因素。纽约能源对冲基金Again Capital合伙人约翰肯达夫表示,“欧佩克+”的减产活动已不足以令油价维持更高水平。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截至2023年12月中旬,美国石油产量达到1330万桶/日的历史新高,2023年上半年平均出口量为399万桶/日,同比增长19%,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国际能源署指出,巴西2023年石油产量创纪录,加上美国、圭亚那等国的增产势头,非“欧佩克+”产油国在2024年将推动全球石油产量继续增长。与此同时,地缘政治风险也将继续影响油市。“地缘政治风险是2024年市场面临的最大未知数。”莫艺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委内瑞拉声称对圭亚那大部分新的海上原油生产区拥有主权,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美国大选可能导致其外交政策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已知的未知’。”[align=center][b][back=#8db3e2]供应过剩或持续[/back][/b][/align]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两大国际基准油价持续下挫,其中布伦特原油价格徘徊在78美元/桶上下,美国WTI价格维持在73美元/桶上下。WTI价格仍远低于2023年9月的高点,美国石油产量达到创纪录水平似乎意味着,过剩供应继续充斥市场。约翰肯达夫直言:“面对全球经济复苏放缓,2024年石油需求或将崩溃。很大程度上,经济复苏存在阻力,这将直接影响2024年能源需求。”国际能源署指出,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230万桶/日至1.017亿桶/日,由于主要经济体GDP增长仍低于趋势水平,2024年石油需求整体增长将放缓,增幅将减半至110万桶/日。基于此,预计2024年,布伦特原油价格约为82.57美元/桶,WTI价格约为78.07美元/桶。根据阿格斯预估,2024年第一季度“欧佩克+”减产结束后,第二季度开始整个市场会重新回到供应过剩局面,这意味着2024年“欧佩克+”大概率会延长减产政策以支撑油价。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望放缓,增幅将从2023年的231万桶/日降至150万桶/日左右,同时,[back=#ffff00]亚太地区将继续领跑全球石油需求增长[/back]。[来源:中国能源报][align=right][/align]

  • 中国整体薪酬调研结果发布 2013年预计增长9%

    汽车业薪资增长最高9.7%调研显示,今年上海平均薪资增长率为9.1%,北京为8.9%,其中汽车行业薪资增长率最高,达到9.7%。同时,在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中,日本是薪资最高的国家,新加坡、韩国和香港地区紧随其后。中国的高管层薪资已经位于亚洲比较高的水平,而中国的管理层、专业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薪酬水平则仅处于中等水平。调研专家预计,2013年中国市场的薪资增长率将会保持在9%左右。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宏观政策调控和人才供给逐渐趋于平衡,未来中国市场的薪酬还将保持稳步增长,但增长率会维持在一个适中区间,不会再像前两年那样大幅度地增加。财务类应届生薪资前景最好在对不同时间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的薪资增长情况分析发现,入职年份越早,年复合薪资增长的幅度就越高。2009年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年复合薪资增长率为19.8%,高于2010年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的年复合增长13.6%。从不同的部门来看,财务部门的应届毕业生起薪虽然不比其他部门高,但每年的薪资增长率是最高的。另外,今年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毕业生的起薪均高于2011年,其中本科毕业生起薪较2011年上升幅度最高,达到10%以上,而硕士毕业生起薪较2011年仅增长了1.5%。

  • 海正药业半年营业收入47.73亿元 同比增长11.69%

    海正药业(600267)周一晚间披露年报,上半年公司净利1.7亿元,同比增长5.69%,每股收益为0.202元。海正药业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7.73亿元,同比增长11.69%。海正药业表示,上半年,医药行业政策频繁出台,受反商业贿赂事件和招标慢于预期等因素影响,医药行业在持续发展的同时整体增速放缓。

  • 环境监测仪器公司能保持持续增长吗?

    环境监测仪器公司能保持持续增长吗?

    [size=18px] 2012年对于分析和实验室仪器行业而言是艰难的一年,在经历了2010年、2011年的强劲增长后,受欧债危机引发新一轮欧美经济低迷的影响也波及到了分析及生命科学仪器行业,因此2012年全球分析和实验室仪器行业增长又跌入了低谷,仅靠新兴市场在各大公司的增长中依旧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中在国市场更是表现突出。虽然各大跨国仪器公司全球业绩不佳,但是在中国他们大多数还都保持了双位数的高增长。2012年赛默飞亚太区收入占公司总收入17%,并且中国区收入逾7亿美元,中国也首次跃居为赛默飞全球第二大市场。对于国内仪器公司,身在中国这个表现强劲的地区,虽然增长也有所放缓,但大多数还是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经统计,在已经上市的11家仪器公司中,7家公司2012年增长都在两位数(见下图),其中尤以环境监测为主业的仪器公司2012年业绩普遍表现较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受环保政策等影响较大,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能保持持续增长吗?[/size][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3/201303311057_433108_1634717_3.jpg[/img]

  • 【讨论】我国医药进出口一季度同比增长28.09%

    [size=2][b]我国医药进出口一季度同比增长28.09%[/b][/size]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医药进出口均实现了较快的恢复性增长,尤其是出口3月份实现了超预期增长。由于上半年正值欧美补充库存阶段,预计二季度我国医药出口仍然有继续增长的潜力。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医药进出口额131.8亿美元,同比增长28.09%,其中出口88.20亿美元,同比增长30.38%;进口43.59亿美元,同比增长23.70%。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表示,一季度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国医药出口主要市场的经济环境有明显改观,市场需求恢复;二是全球医药市场仍处在继续增长阶段,全球医药贸易量不断扩大;三是我国质优价廉的医药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在金融危机中验证了其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 专家表示,随着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好转,市场需求得以恢复,欧洲个别国家的金融风险对资本市场的冲击也不足以影响全球,预计二季度我国医药贸易在原料药、生化药、医用敷料和诊疗设备继续增长的推动下,仍能实现较快的增长,但增幅将会有所回落。中国医药崛起了吗?国际医药分布转移到了中国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