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疫苗研发

仪器信息网疫苗研发专题为您整合疫苗研发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疫苗研发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疫苗研发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疫苗研发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疫苗研发话题讨论。

疫苗研发相关的论坛

  • 新算法有望加快艾滋病疫苗研发

    新华社华盛顿5月9日电(记者林小春)美国研究人员9日在学术期刊《科学》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新计算方法,可以更快地发现抵御艾滋病病毒的强力抗体,这一成果有望加快艾滋病疫苗研发。 开发艾滋病疫苗是全球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挑战。尽管艾滋病病毒已发现30多年,但由于其多变和多样性,迄今还没有一种针对该病的疫苗能离开实验室并大量应用。不过近年来,科研人员在艾滋病病毒“中和抗体”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中和抗体”是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类蛋白,能在某些病毒侵入细胞之前与该病毒结合,阻止其黏附、感染细胞,相当于把病毒“中和”掉。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疫苗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将已知“中和抗体”的相关数据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起来,开发出一种相对简单快速的计算方法,能通过分析血样对毒株的反应,准确判断某人的血液中有哪几类抗体能够抵御艾滋病病毒。 这份报告的共同第一作者周同庆对新华社记者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那些具有强力中和活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因为了解这些人如何产生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强力“中和抗体”,可为设计疫苗提供线索。但血液中有多种抗体,常规分析方法不易确定哪种抗体能更有效地抵御艾滋病病毒,即便能确定相关抗体的中和原理,一般也需要多年艰苦研究,同时涉及复杂技术且需要大量血样。 周同庆及其同事开发出的新算法,则依据已知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的中和反应数据,组建数据库,通过比对血样成分对抗艾滋病病毒时留下的“中和指纹”与数据库中的相关抗体数据,可快速准确地确定血中“有用”抗体的类型和比例。对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样测试表明,该算法准确有效。 周同庆说,这一方法在未来艾滋病疫苗研发过程中,可用来快速评估接种人群的免疫反应,有重要应用前景。此外,他们还着手将这一技术扩展应用到丙型肝炎、流感等其他传染病疫苗研究中。 《科学》期刊配发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疫苗开发正从基于病毒灭活的经验科学,向基于核酸和蛋白质等相关研究的理性设计过程转型,包括新算法在内的一些艾滋病研究新进展表明,“对于新艾滋病疫苗的设计和测试前景,我们应该持乐观态度”。

  • 重庆啤酒疫苗统计结果披露 业内称研发失败

    http://share.vrs.sohu.com/549029/v.swf视频:重庆啤酒豪赌乙肝疫苗十三年 股价如自由落体坠落  本报记者 刘国锋  重庆啤酒(600132)10日披露了“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度。包括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私募投资者、疫苗研发专家在内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若不考虑安慰剂组应答率过高,可认为重庆啤酒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研发“失败”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http://d1.biz.itc.cn/q/cn/132/600132/tline2.png?1326168727331 重庆啤酒25.61-2.84-9.98%。公告称,重庆啤酒股票将于10日复牌。  疗效指标很不乐观  重庆啤酒10日公告显示,在主要疗效指标中,无论是“意向性治疗人群”还是“符合方案人群”,其安慰剂组与εPA-44 600μg组及εPA-44 900μg组相比,HBeAg/抗HBe血清转换在统计意义上均无差异。  在次要疗效指标中,第76周的血清学应答、病毒学应答及生化学应答情况,其试验的安慰剂组与εPA-44 600μg组及εPA-44 900μg组相比,在统计意义上均无差异。  在临床安全性指标中,εPA-44 600μg组和εPA-44 900μg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分别为54.2%和51.7%,均高于安慰剂组45.8%的比例;εPA-44 600μg组和εPA-44 900μg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比例均为0.8%,均低于安慰剂组3.3%的水平。  对市场曾广泛质疑的主要疗效指标中安慰剂组应答率过高的问题,重庆啤酒未作回应,试验终稿对该数据维持不变。长期对重庆啤酒治疗性乙肝疫苗临床试验做草根调查的深圳私募投资者王先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1月4日的临床专家讨论会议上,曾有专家对安慰剂组的疗效提出强烈质疑。  两位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临床数据终稿看,次要疗效指标未打破原有悲观预期,重庆啤酒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基本可宣告无效。现在唯一的疑问仍是为何安慰剂组应答率如此高。  大连汉信生物的一位资深疫苗研发人员认为,从数据看,重庆啤酒治疗性乙肝疫苗没有什么疗效。  总结报告仍是看点  中国证券报记者致电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病毒疫苗研究室主任李萍萍时了解到,疫苗研发的Ⅰ期临床试验主要考察药品安全性,Ⅱ期临床试验主要考察治疗有效性,如果Ⅱ期临床有效性看不出明显差异,想进入Ⅲ期临床就非常困难。  上述券商医药行业研究员显然更为激进,认为临床上主要看重统计学指标意义,目前重庆啤酒治疗用乙肝疫苗的主要和次要治疗指标在统计学意义上均没有差异,也就无法继续进行试验。  上海奉贤生物医药技术转移中心一位疫苗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现在从表面看,重庆啤酒治疗用乙肝疫苗确实无效,但必须看到设计方案,才能知道能否还有希望。治疗性疫苗与预防性疫苗在试验预期上有较大不同,美国已出现的治疗性肿瘤疫苗,主要效果并不是把肿瘤治好,而是将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4个月,最后被批准上市。目前可把治疗性疫苗理解为一种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从这个角度讲,重庆啤酒于4月6日出具的临床研究总结报告终稿仍是一大看点。

  • 【转帖】美研发猴子艾滋病疫苗取得进展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针对“猴子版本”的艾滋病疫苗在实验中取得进展,这将有助于未来研发用于人类的艾滋病疫苗。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在人群中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而在猴子当中由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引起。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日前登载的报告说,美国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研发的疫苗能在一些恒河猴身上有效抑制SIV病毒的活动。   实验中,研究人员给24只恒河猴注射了这种疫苗,然后再让它们感染SIV病毒,结果其中13只猴子体内的SIV病毒很快就被完全抑制,检测不到病毒活动的迹象。对这13只猴子开展的跟踪观察还显示,其中12只猴子在一年之后仍然对SIV病毒具有抵抗力,该疫苗表现出长期持续的效果。   据介绍,这种疫苗是利用一种巨细胞病毒开发的,研究人员对这种病毒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它能在某些方面模拟艾滋病病毒。猴子在注射这种疫苗后,其体内的一种免疫细胞T细胞会发展出识别并攻击艾滋病病毒的能力,这种T细胞还具有记忆能力,即使在艾滋病病毒被消灭干净后,也仍能保持相关的抗病毒能力,使得一些猴子的免疫系统在感染一年后仍对艾滋病病毒有抵抗力。   报告认为,此次研究成果是艾滋病疫苗研发中的一个重要进展,将有助于研发用于人类的艾滋病疫苗。不过一些专家指出,将这一方法应用于人类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保用于制造疫苗的巨细胞病毒不会带来副作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3日消息,一种试验性药物帮助携带艾滋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猴子控制感染超过一年时间,这说明或许可以利用它为人类研制出艾滋病疫苗,甚至是治愈办法。   研究人员表示,细胞巨化病毒(CMV)在艾滋病毒最初侵入人体时,会立刻启动人体免疫系统,令其迅速对侵入病毒发起反击,此时艾滋病毒的攻击性最强。美国俄勒冈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路易斯·佩克博士表示,他认为不出3年之内有可能研制出一种用于人类试验的疫苗。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细胞巨化病毒能使免疫系统始终对艾滋病毒保持警惕。   研究人员给携带猴免疫缺陷病毒的猴子注射不同版本的疫苗,并取得突出成果。超过半数接受治疗的恒河猴体内的猴免疫缺陷病毒消失,即使采用最有效的检测方法也找不到这种病毒的迹象。迄今为止,大部分猴子的病毒得到控制的时间已经持续超过1年,并逐渐表现出它们从未被感染的迹象。未接种疫苗的猴免疫缺陷病毒的猴子携带者会发展成相当于艾滋病的疾病,最终它们的免疫系统将会崩溃,各种疾病袭来。

  • 人感染H7N9病毒疫苗株研发成功!

    据新华社杭州10月26日电(记者 张乐)我国科学家26日在杭州宣布,成功研发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国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表示,这一成果打破和改变了我国流感疫苗株需由外国提供的历史,为及时应对新型流感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为全球控制H7N9禽流感疫情作出了贡献。  病毒株已可以申报生产。这算是冬天里的一个福音吧。

  • 【技术@创新 】人禽流感疫苗株研发成功 全球厂家可以签约生产

    昨天,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由其和美国疾控中心合作研发的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人用疫苗株现已研制成功。 该疫苗株达到了生产标准,全球所有研究机构和疫苗生产厂家都可以签约获得该疫苗株,用于疫苗研究和生产。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博士介绍,自2005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共确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20例,国家流感中心从中分离到16株H5N1病毒,通过对病毒基因特性和抗原性研究分析发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分离的病毒在抗原性上不同于我国北方地区分离的病毒,也不同于其他国家如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分离的病毒;我国北方地区分离的病毒与我国青海湖候鸟中分离的病毒及土耳其分离的病毒类似。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中国疾控中心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选定我国南方地区分离病毒代表株“安徽株”作为流感大流行疫苗株,共同展开了研究工作。2006年6月开始,两国研究人员通过基因重配技术得到减毒但抗原性一样的疫苗株,然后对疫苗株的抗原性、安全性以及相关指标开展了各种严格检测。结果显示,该疫苗株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各种相关要求,全部检测指标均达到了疫苗生产标准。 另据介绍,除“安徽株”代表株外,世界卫生组织还分别以越南代表株、中国青海湖代表株、印度尼西亚代表株为流感大流行疫苗株,用于人体临床接种观察。

  • 美国研究者研发肥胖疫苗 靠免疫系统抵抗增肥

    2012年07月09日 来源:国际在线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8日报道,美国Braasch制药公司近日研发一种肥胖疫苗针剂,利用人体免疫系统对抗体重增加。《畜牧与生物技术杂志》发表研究文章称,实验中老鼠接受这种疫苗后4天便减少了自身体重的10%,而且这些实验中的老鼠被给予高热量的食物,这也许意味着,肥胖疫苗能让人们食用高热量食物的同时还能保持身材。  据报道,这种肥胖疫苗的工作原理在于,使人体免疫系统制造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的抗体。生长激素抑制素是由大脑和消化系统生成的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抑制人体内其他的生长激素从而减慢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重要的是,对人体至关重要的一些激素并不会受肥胖疫苗影响。  然而报道称,该研究仍旧处于早期,产品至少需要7-10年后才能上市,该疫苗仍旧需要大量研究来确认长期使用后的临床结果。据悉,目前英国市场上仅存在一种合法减肥药Xenical,这种药品能令人体减少吸收脂肪,但具有致人肠胃不适的副作用。(江淼)

  • 【分享】人类首次拍摄寄生虫感染细胞图像 有利研发疫苗

    [center]人类首次拍摄寄生虫感染细胞图像 有利研发疫苗[/center]美国新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 病原体》杂志报告说,澳大利亚悉尼世纪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独创的技术,首次成功地拍摄记录下了细胞被寄生虫感染以及寄生虫随后开始向全身传播的图像。 悉尼世纪研究所免疫成像项目主任沃夫冈• 温宁格教授介绍说,他们的研究借助了能够实时观察活细胞的大功率多光子显微镜。他表示,皮肤中的树状细胞是他们研究的对象。他们发现,在正常条件下,表皮内的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而真皮内的细胞却极其活跃,不停地移动,似乎是在搜寻病原体。在人为地将利什曼虫(Leishmania)引入细胞中后,他们观察到了寄生虫被细胞“拾起”以及开始向整个身体蔓延的过程。 利什曼病是一种经由沙蝇叮咬所传播的原虫疾病。据估计,在非洲、中东和南美某些地区,利什曼病的感染患者近120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大概200万宗。利什曼病导致患者皮肤溃疡,并能影响病人的内脏,如脾、肝和骨髓。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那么病人或许会有生命危险。 直观跟踪病原体在细胞中的活动状况,为人们设计和研发防病疫苗提供了重要条件。温宁格表示,通过研究,他和同事对病原体如何被免疫系统识别以及参与的细胞有了基本了解。这意味着人们能分析那些可以识别帮助利什曼虫病原体感染患者的分子,并将这些分子作为疫苗针对的目标。此外,他们还能了解其他感染的免疫反应,以便开发出更好的疫苗。 世纪研究所执行理事马修• 瓦达斯教授认为,帮助研究人员拍摄免疫过程的多光子显微镜如同医学研究中的哈勃望远镜。哈勃让人们清晰地观察宇宙万物,而多光子显微镜则提供了独特的细胞观察方法,帮助人们全新地了解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 【转帖】亚单位疫苗、基因重组疫苗等新型疫苗研究方兴未艾

    传统疫苗的研究是把原有的野生的病毒或细菌在实验室培养制备后,通过物理、化学的方式将其灭活,即为原始疫苗的主要成分,加上佐剂再通过注射或口服进行免疫,但这种方式也会带来比较大的毒副反应。因此,目前又进入到第三代亚单位或基因工程/多肽疫苗的研发。根据疫苗研发技术的发展,当前疫苗的种类可以分为亚单位疫苗、基因重组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载体疫苗。其中基因重组疫苗又分为重组DNA疫苗、重组活疫苗、杂交株活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球蛋白载体疫苗又可分为抗毒特性抗体疫苗、表位嵌合免疫球蛋白等。国内外疫苗研究在研发人士的努力之下取得了不少新进展。1、HPV基因工程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第一支防癌疫苗,目前研制成功的HPV疫苗是预防性疫苗,HPV治疗性疫苗还在研制中。它是由默克公司和葛兰素史克公司两家分别独立研制成功的,一个是四价,一个是两价,目前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在美国使用的价格大约是每人份360美元,这一价格在我国是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因此我国亟待研制自己的HPV疫苗。据悉,目前国内有两家HPV疫苗研究单位申报了临床试验,已有一家拿到了临床批件。2、基因工程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胃病发生的元凶。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联合多种抗生素治疗Hp引起的相关胃病,单一抗生素的根治率不超过30%,由于Hp一般隐藏于pH值很低的胃黏膜处,药物难以达到作用部位,耐药严重。第三军医大学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中心从1995年就开始了Hp疫苗的研制:(1)首先,创立了“Hp分子内佐剂黏膜疫苗”学说,并得到了实践的验证。(2)首次建立了高效筛选Hp疫苗组分的体系,成功构建了可用于生产的Hp疫苗工程菌株。研究建立了国内外第一份《Hp疫苗制造与检定质量标准》。(3)建立了Hp疫苗Ⅰ、Ⅱ、Ⅲ期人体临床试验所需的30多种技术规范、标准及实验检测技术。通过这些关键技术的发明与创立,按照国际标准完成临床试验,结果表明Hp胃病疫苗安全性良好,保护率为72.10%,达到口服类疫苗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申请了15项专利,获得了8项授权。该疫苗目前已经成功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目前国际上也有很多机构也在对Hp疫苗进行研究,如诺华等一些公司,他们的疫苗目前还处在临床Ⅰ、Ⅱ期试验当中。3、人用禽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国在禽流感和甲流的控制、疫苗的研发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面。2008年4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正式批准了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流行流感疫苗,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人用禽流感疫苗制备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说明我国从疫情监测、病人发现、病毒分离鉴定、病毒培养改造、临床试验到工业化生产整个技术链条是完整的,实质性地完成了疫苗的技术储备,也具备了实物的储备条件。2009年9月3日,北京科兴生物制品公司研制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获得SFDA药品生产注册。这是全球首个获得政府药品批准文号的甲型流感疫苗,命名为“盼尔来福.1”。整个疫苗研制周期仅用了87天。该疫苗一剂免疫后21天,儿童、少年和成人三个年龄组保护率均在81.4%~98.0%范围内,达到了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保护率70%以上)。可用于3岁~60岁人群。4、“中国号”艾滋病疫苗我国目前研发了多个艾滋病疫苗,分别处于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北京生物制品所研制的“DNA――天坛疫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于2007年12月1日起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现已经结束,开始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另一个是由吉林大学孔维教授等人研制的艾滋病疫苗,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5、新型结核疫苗尽管结核病疫苗应用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近年来结核病有增无减,控制情况不理想,主要原因还是与结核杆菌变异有很大关系。墨西哥研制出了可预防最常见的肺结核病的新疫苗。这种疫苗比目前使用的疫苗更有效,因为传统疫苗只针对高危性结核,但高危性结核仅占10%。据悉,新型疫苗还可以预防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结核病。该疫苗已在动物实验上取得了理想效果,预计不久将进行人体试验。6、联合疫苗从现实使用需求来看,一剂多防的疫苗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由于存在免疫干扰现象,这一研究也是非常困难的,尽管难度很大,新型联合疫苗也在不断的研制中。新型联合疫苗的开发包括以DPT为基础的联合疫苗、以活疫苗为载体的联合疫苗和口服联合疫苗。为进一步减少免疫接种次数,国内外开展了几种联合疫苗同时接种的观察。目前现有的联合疫苗都是以DPT为核心,加上其他疫苗而组成的,例如DPT/Hib、DPT/IPV等。现有联合疫苗分为两大类:一是多疾病联合疫苗,它通常包含多种单个疫苗来预防多种病,组成这种联合疫苗的单个疫苗通常是分别开发在先,联合在后(无细胞百日咳除外);二是多价联合疫苗,包含了同一种细菌或病毒的不同亚型或血清型,这些在疫苗开发时就联合在一起,未曾分开。现有已经上市的联合疫苗有DTwcp/IPV、DTwcp/Hib、DTwcp/HB等,正在开发中的联合疫苗包括破伤风/狂犬病、黄热病/伤寒Vi疫苗等。另外,疫苗在接种手段上也在进行改进,目前绝大多数疫苗是采用注射方式接种,依存性相对较差,突发事件中大规模预防接种等情况,都希望采用非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如黏膜接种或纳米透皮技术等。部分新近上市或进入临床试验的黏膜接种疫苗如Ty21a伤寒活疫苗,CVD103-HgR霍乱活疫苗,霍乱O1/O139/rCTB联合菌苗,四价恒河猴轮状病毒活疫苗,鼻内接种的三价冷适应流感活疫苗,减毒伤寒杆菌活载体疟疾黏膜疫苗(Ⅱ期临床)。7、治疗性疫苗传统观念认为,疫苗的作用是对疾病的预防,但近年来疫苗也正在慢慢改变着它的内涵和功能。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结果对传统发出了挑战:疫苗不仅能防病,还能通过加强或调整患者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病作用。例如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产生耐受,因此可以通过免疫手段强化细胞免疫功能或者是特殊的抗体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这一结果已经在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上得到了证实。目前国内有3个乙肝治疗性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如闻玉梅院士与天坛生物等首次研制开发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乙肝治疗性疫苗,已获得SFDA批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8、另类疫苗(非感染性疾病疫苗)非感染性疾病也可以通过疫苗进行预防或治疗。癌症疫苗已经不再是梦想。东京大学研制的几种癌症疫苗在日本10多个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其他治疗手段已经不起作用的802名患者身上试验表明,有60%显现出癌症部位缩小或者在一定时期内病情不再恶化等良好疗效。他们从癌细胞中找到了可以引起强烈免疫反应的17种癌相关抗原,从而制成了这几种癌症疫苗。这几种癌症疫苗的对象包括食道癌、胰腺癌、大肠癌、膀胱癌等10多种癌症。高血压疫苗也取得了新进展。这种抗高血压疫苗能够产生一种能对血管紧张素Ⅱ产生作用的抗体。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机体产生的荷尔蒙,能够调节机体液体的压力,这种抗体能够关闭血管紧张素Ⅱ的接收器,从而防治高血压的产生。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一种糖尿病疫苗进入临床试验。Ⅰ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来自免疫系统的T细胞移动到胰腺处,摧毁能制造胰岛素的β细胞。故可使用树突状细胞糖尿病疫苗保护胰岛细胞。老年性痴呆疫苗也取得了新进展。曼彻斯特大学用小白鼠免疫实验表明:该疫苗不仅能防止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而且使脑中淀粉样变减少,认知能力提高,并没有脑水肿的迹象。专家认为,新研制的疫苗有望防止老年痴呆症。关节炎疫苗有望在5年内问世。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研究的关节炎疫苗已在8名风湿性关节炎的志愿者身上进行了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疫苗有望在5年内问世。乙肝纳米疫苗取得新进展。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宣布,他们成功研制了鼻内喷雾使用的乙肝疫苗纳米乳,通过缓释和更加靶向的方式,有望成为现有乙肝疫苗的替代品。此新型疫苗无需冷藏,且不需要像目前的疫苗要在6个月内注射三次。此外,尼古丁/可卡因防成瘾疫苗、避孕疫苗也已处于研发之中。疫苗的研究作为生物制药领域的热点,一直是方兴未艾。如HIV疫苗、广谱流感疫苗、结核杆菌新疫苗、治疗性疫苗、生物反恐疫苗等,新型疫苗的蓬勃发展和传统疫苗的发扬光大,正是当今疫苗发展的时代写照与特征。(中国医药报)

  • 登革热疫苗二期临床试验成功

    新华社巴黎9月11日电 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11日刊登的报告说,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法国疫苗生产商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研发的登革热疫苗对3种登革热病毒株有预防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登革热疫苗。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多在热带地区传播,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登革热病毒有4种血清型,人体受到其中任何一种感染后不会对其他3种产生抵抗力。迄今尚无专门预防登革热的疫苗投入使用。 法国赛诺菲—安万特集团旗下从事疫苗研发和生产的赛诺菲—巴斯德公司11日发表公报说,在泰国进行的针对4000多名4岁至11岁儿童的二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公司研发的疫苗对3种登革热病毒株有预防效果,研究人员正在分析疫苗难以预防第四种病毒株的原因。 公报还说,该公司正在对10个亚洲和拉美国家的3.1万名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以更好地了解该疫苗在不同流行病学环境下和在更广泛人群中的效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5000万至1亿人感染登革热,其中约50万例是较严重的出血性登革热病例,这种登革热的死亡率较高。 《柳叶刀》杂志认为,赛诺菲—巴斯德研发的“CYD-TDV”活性减毒疫苗有助于实现世卫组织提出的到2020年将登革热死亡率降低50%的目标。(记者 黄涵)

  • 西方国家指责中俄搞“疫苗外交”,你了解吗?

    俄媒盘点了国际领导人接种新冠疫苗的情况,接种最多的是美国辉瑞(Pfizer)的疫苗, 其次是英国和瑞典合资的阿斯利康(AstraZenca)公司研发的疫苗,然后是中国科兴生物公司(Sinovac)的疫苗和俄罗斯的“卫星V”疫苗。西方国家指责中俄搞“疫苗外交”,

  • 【讨论】H1N1疫苗大讨论

    昨天看单位板报 赫然写着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H1N1疫苗的国家",心中不免疑惑,难道疫苗的研发使用这么短时间就能够使用了?而H1N1最先流行的美国怎么没有使用呢?难道咱们又要给世界人民做出榜样了?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呢? 今天全运会自愿者报名,说是不打H1N1疫苗的不准参加,不仅有此一问,疫苗究竟可靠吗? [em09508]

  • 中国用猴子“卡美国脖子”?美媒:中国不卖猴子导致疫苗研发缓慢

    人类在科技上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付出,但是除了科学家以外动物的帮助也是不小的。我们都知道,在科学的发展上,尤其是医学领域,都是用动物进行实验的。那么一旦需要进行实验的动物开始变得稀有,就会对科学研究造成不小的阻碍。[align=center]  [img]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325%2F1807ebb7j00qqhmy10010c000m800euc.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img][/align]  前不久,纽约时报中文网就发布了一篇文章,声称,中国最近禁止出售野生动物,导致美国实验猴短缺,美国现在是“一猴难求”,这种情况导致美国研究疫苗的进度变得缓慢。美国媒体甚至声称,中国的这一行为直接阻碍了美国拯救数百民众的生命。  美国如今是一找到机会就开始攻击中国,这一次也不例外,但是这个理由却是荒谬至极。但是这个问题还是让人们感到好奇,为什么中国禁止出售野生猴,会影响美国研发疫苗呢?这种实验猴难道真的能成为中国卡美国脖子的一个手段吗?[align=center]  [img]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325%2Fb0abafe8p00qqhmy100boc000hs00c3c.pn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img][/align]  虽然说用动物进行实验听上去很残忍,但是这却是科学进步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所以类似于小白鼠、猴子、狗等灵长类动物对各个国家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用来做实验的猴子超过了10万只,而美国一个国家就占据了其中的80%。这么多猴子想靠捕捉野生猴肯定是不现实的,于是养殖实验猴的企业应运而生。而在这些企业中,中国企业又是佼佼者,并且中国企业质量也得到了多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认可。每年中国企业都要出来30万到40万只实验猴,而这其中有7成都用于出口,因此如今世界各国的实验猴,大部分都来自中国。[align=center]  [img]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325%2F1f6dcb28j00qqhmy10017c000ho00bcc.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img][/align]  既然这样,那中国真的是想要用猴子来卡美国脖子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在2020年1月就已经颁布了相关法律,而美国媒体却在现在才开始挑事,明显就是在“找空子”挑事。  而且美国责怪中国的说法可以说是“倒打一耙”,中国养殖的实验后,对美国的科研至关重要,可美国由始至终,都没有心存感激之心,反而是眼红中国企业挣钱。在2019年,美国还提高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关税,明显美国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今却还恶人先告状的指责中国,可谓是无理至极。[align=center]  [img]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325%2Fb38d0975j00qqhmy10015c000u000k0c.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img][/align]  事实上,如今的实验猴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不是中国不愿出口,而是我们自己都缺少实验猴了。据了解,2019年中国国内主要单位实验猴的使用量达到了28026只。而最近三年,实验猴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价格也不断飙升,如今每只实验猴6.2万元的高价仍是供不应求。实际上,实验猴短缺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种时候美国更应该想如何解决规模化养殖的问题,而不是借机向中国发难。

  • 酝酿启动的“人类疫苗计划”

    疫苗是现代医学取得的最大成功之一,但过去使用的一些策略已经证实,在一系列重要的传染病和肿瘤中疫苗并不起作用。这是由于目前的疫苗开发理论和技术体系还存在巨大问题和挑战,特别是缺乏对于疫苗相关保护作用的系统知识和深层次理解、动物模型疫苗研发的限制等。然而,抗原发现、基因组学和免疫监测领域的技术进步将为这些挑战提供解决方案,这很可能彻底改革疫苗开发。2014年6月18日,国际艾滋疫苗项目组织Wayne C. Koff、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Ian D. Gust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Stanley A. Plotkin三人,代表来自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35名专家组成的“人类疫苗计划工作组”,在Nature Immunology联合撰文“呼吁开展人类疫苗计划”(Toward a Human Vaccines Project)。文章强调,抗原发现、基因组学和免疫监测的技术进步为革命性疫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人类疫苗计划”的概念极具价值、非常及时、而且可能产生革命性作用。文章认为,针对影响传染病和癌症的新型或改良型疫苗研发的三大关键问题,未来关键在于构建“在对授权和试验性疫苗进行快速、定向、反复的临床研究试验中进行全面的人体免疫应答评价”的集成环境,并使得“能够促进上述试验并使试验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科学技术层面主要实施免疫原发现及相应技术研发、大型科学项目——人类“免疫组学”图谱计划、针对不同人群的比较临床研究试验等。保障条件和政策环境包括:研发人员规模和研发能力的提升、免疫原小批量制造技术、生物样品存储、监管机制创新、免疫原和试剂的创新、集中资源在传染病和癌症疫苗上。“人类疫苗计划”工作组估计,为了达成目标,“人类疫苗计划”在未来十年至少需要10亿美元。

  • 【转帖】国内首个治疗性降压疫苗在武汉诞生

    从在武汉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血管病靶向治疗论坛”上获悉,武汉协和医院研发出了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性降压疫苗。此疫苗全名为“ATR12181治疗性降压疫苗”,由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廖玉华教授耗时近5年研发,并于上月中旬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据了解,该疫苗目前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这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一种新方法,也是未来治疗该病的趋势。”据廖玉华教授介绍,该疫苗注射一次后,药效能够持续1至3个月,使治疗流程更加简化,效果也更好。[font=宋体](信息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font]

  • 中国计划今年投产戊型肝炎疫苗

    2012年06月22日 来源: 科学与发展网络 作者: 李娇 经过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一年多的监督和检查,中国科学家研制的戊型肝炎疫苗应该在今年底之前就能用了。 科学家在厦门大学的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IDVD)研制出这种疫苗。 该疫苗获得SFDA的批准前在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三期临床试验,试验显示在防止感染方面疫苗是100%有效的。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公司(简称INNOVAX)是厦门大学的研发伙伴,据INNOVAX总经理高永忠称,该公司目前正在准备将疫苗引入市场。 预计中国的疫苗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投产的戊肝疫苗。 2007年,葛兰素史克(GSK)与美国军方合作开发了一种单独的疫苗。该疫苗在尼泊尔进行的二期试验发现其在防止感染方面具备超过95%的有效性。 据GSK公司的一名发言人Eleanor Bunch称,该公司没有将这种疫苗推向投产,对进一步试验资助以及通过合作伙伴商业化的努力是不成功的。但她表示,GSK仍然“愿意与第三方共同运作来分享所取得的成果和专业知识”。 戊型肝炎病毒导致每年大约2000万人感染。由此而导致每年大约300万人患急性病症,而7万人死亡。这对孕妇来说是特别危险的,因为20%的病例会发展成为这种病的急性形式,这将是致命的。 牛津大学临床研究尼泊尔小组的Buddha Basnyat对疫苗的前景表示欢迎,该小组是由位于加德满都的Patan医院主办的。“这一重要的疫苗终于可以用了,这是件伟大的事,”他告诉科学与发展网络。 世界卫生组织传播干事Tarik Jasarevic告诉科学与发展网络,“中国应该因发展中国家的首个得到许可的HEV(戊型肝炎病毒)疫苗而受到赞扬。” 厦门大学和INNOVAX公司现在计划申请将这种疫苗注册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格预审项目,该项目可以让药品能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HIV/AIDS联合项目(UNAIDS)等机构使用。 位于新德里的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印度分部的病毒学研究组组长Shahid Jameel表示,中国的新疫苗对于那些去疾病流行国家(比如印度、中国)旅行的人以及疾病流行地区的孕妇来说是特别有用的。 “在后者的人群里,我相信它能拯救很多生命,所以这是一个重大的进展,”Jameel 告诉科学与发展网络道。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病毒性肝炎部门流行病学和监测分部主任Scott Holmberg表示,“鉴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戊型肝炎的大爆发,很多孕妇和两岁以下的婴儿在爆发中(死亡了),美国CDC调查员渴望找到一种能在爆发情况下有效的疫苗。”(李娇)

  • 业界称:中国疫苗对新冠病毒变异株有效

    [font=&][size=16px][color=#191919]中新社博鳌4月20日电“目前,我们的疫苗对变异株影响还是能够控制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说。[/color][/size][/font]

  • 我国重组蛋白新冠病毒疫苗I期、II期临床试验结果发布

    我国已批准紧急使用的重组蛋白亚单位新冠病毒疫苗,I期、II期临床试验结果日前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发布。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性良好,接种3剂次25微克疫苗的97%入组者产生了可以阻断活病毒的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水平超过康复患者血清。该疫苗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今年3月10日经有关部门评估论证同意紧急使用。据介绍,疫苗在国内的两期临床试验共招募950名18岁至59岁的健康成年人,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方案。试验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评估,包括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抗体滴度、中和抗体滴度以及血清阳转率。结果表明,没有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接种2剂次疫苗后,76%的人可以产生中和抗体。接种3剂次疫苗后,97%的人可以产生中和抗体。目前,该疫苗正在乌兹别克斯坦、印尼、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开展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并于3月1日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注册使用。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在工程细胞内表达纯化病原体抗原蛋白,然后制备成疫苗。有别于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这是一种新技术路线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截至目前,我国有4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1个新冠病毒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 H7N9疫苗关键蛋白问世

    2013年04月23日 来源: 北京日报 由北京义翘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H7N9疫苗的关键蛋白——血凝素蛋白和神经氨酸酶蛋白已获得成功并规模化生产。记者昨日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到,虽然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禽流感疫苗已经成形,但这些关键蛋白为科研人员进一步研制成功H7N9疫苗以及药物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目前,蛋白已经被送往国内外几十家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为下一步研制疫苗做准备。 疫苗研制时间省下数月 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义翘神州实验室的一角,一股淡红色的液体缓缓流过白色的纯化柱,经过一系列纯化技术后,淡红色液体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液体。这股无色液体,就是H7N9疫苗的关键蛋白。 “如果把H7N9比作一个骑车持刀抢劫的歹徒,那么H和N就分别是凶徒的两把利刃,H是指血凝素蛋白,N指的是神经氨酸酶蛋白,前者负责‘刺伤’细胞,后者负责‘开车’,让病毒感染伤害更多的细胞。”义翘神州技术人员张杰告诉记者,血凝素蛋白主要的功能是感染人体内的细胞,神经氨酸酶蛋白的作用则是使已感染的细胞进一步感染其他的细胞,扩散病毒的影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研发出抑制这两种蛋白作用的抗体和疫苗,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根据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研制出相应的重组蛋白。如果没有重组蛋白,科研机构需要利用技术手段研制假病毒,或者利用病毒毒株本身才能进行疫苗研究。 “毒株本身是有毒性的,出于安全考虑,除了疾控中心极少有机构能够获取毒株。而假病毒获取的技术手段有很高的挑战性。”张杰介绍,一个流感爆发后,缺乏蛋白研制经验的科研机构如果要想研制出流感病毒的这两种关键蛋白,快则数月,慢则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安徽流感病人体内提取的毒株,和上海流感病人体内提取出的毒株,虽然基因序列相似,但仍有区别。成功的疫苗和治疗性药物必须对这些不同种类的毒株都有效才行。”张杰介绍,为了给疫苗、药物进一步研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蛋白,义翘神州研发的H7N9关键蛋白,已有“安徽株”和“上海株”两种。 关键蛋白研发12天搞定 3月底,全国首例人感染H7N9病例出现之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从病例样本中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并完成了鉴定和全基因序列分析。4月5日,义翘神州获得了公开的H7N9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包括公司总裁谢良志在内的30多位科研人员取消了周末,投入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研发战役。 要想快,不能乱。基因合成和目标载体构建、细胞培养、蛋白质纯化、质量控制和鉴定,这是研制蛋白过程中最关键的几个步骤。这些普通人在大学实验室里才能听到的专业术语和研发步骤,在义翘神州却变成了一场紧张有序的“流水线”式研发。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技术人员在根据H7N9基因序列获取病毒基因、构建目标载体的同时,下一道工序的细胞培养实验室里,技术人员已经将细胞培养所需的培养液、器皿准备妥当。几天后细胞培养结束,提纯工序早已“整装待发”。30多位研发人员在上下游阶段有妥善的分工,在各个研发工序的衔接上不敢浪费一点时间。 “相比所有科研人员埋头苦干自己那份科研任务的单纯实验室式的科研,我们的科研流程已经进入了更为有条不紊的流水线式研发阶段,所以才有了12天研制出蛋白的速度。”张杰说,这成为了全球成功研发H7N9流感疫苗关键蛋白并具备量产能力的首个案例。 相关新闻 H7N9患者转诊可提高报销比例 本报讯(记者 袁京)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昨天发布通知,要求各地保证参保患者及时救治,减轻经济负担。对于因治疗需要转诊至高级别医院的患者,可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如果治疗期间使用了非医保药品或医疗项目,各地可根据需要适当放宽报销条件。 人保部提出,各地医保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救治需要,在入院标准、定点医院选择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保证参保患者及时救治。对于因治疗需要,经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至高级别医院的患者,可执行基层医疗机构支付比例或按地方规定适当提高支付比例。对参保患者治疗期间确需使用的不属于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各地可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根据急救、抢救需要,予以放宽,以减轻参保患者治疗费用负担。各地临时放宽纳入基金支付范围的药品和诊疗项目要及时上报,由各省级人保部门汇总报送人保部医疗保险司。 对参保患者在参保地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各级医保经办机构要实行即时结算;对于因转外就医等原因不能即时结算的,要简化结算手续、缩短结算周期,减轻参保人员垫支负担。对个人负担较重的参保患者,要做好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大病医疗保险的衔接工作,具体办法由统筹地区制定。 人保部还提出,各省市要加强信息调度,随时了解掌握本地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和医保基金支付情况,做好预案,并及时报送疫情及保障信息等。

  • 中国国药重组新冠病毒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启动

    [font=&][size=16px][color=#333333]中国生物微信公号4月24日消息,今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究院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在河南商丘启动。4月9日,中国生物研究院基因重组新冠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成为中国生物第三个获批临床的新冠疫苗,唱响了全球首家三重奏。[/color][/size][/font]

  • 广州生物院在腺病毒载体疫苗领域取得新成果

    最近,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凌博士带领其研究组成员孙彩军博士、冯立强博士等研发了一种可克服体内腺病毒中和抗体的新技术AVIP,并在恒河猴模型中利用腺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进行了概念验证。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病毒学权威期刊《病毒学杂志》(J Virol. 2012,86(20):11031-42.)。 腺病毒(Adenovirus),尤其是人5型腺病毒(Ad5)已被广泛作为重组基因治疗和疫苗载体,最新的数据表明全球约有1/4的基因治疗和疫苗载体的临床试验应用了Ad5载体。然而人群中普遍存在腺病毒中和抗体,例如陈凌研究组在去年发现华南人群中约有77%呈Ad5抗体阳性(发表于国际疫苗学期刊Vaccine,2011,29(22):3837-3841)。即使是Ad5抗体阴性的人在使用过一次Ad5载体产品后也会转变成Ad5抗体阳性。这些腺病毒中和抗体很大程度抑制了腺病毒载体相关产品的重复使用效率。 为了避免体内腺病毒中和抗体的这种负面影响,该研究首先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从腺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的个体中分离出来,然后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在体外感染PBMC细胞,接着将其静脉回输至自体。由于在分离纯化PBMC时已去除了血液中的中和抗体等其他可能影响腺病毒感染效率的因素,此外体内血液中的中和抗体无法识别那些已进入细胞内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因此这些疫苗可在体内更有效地发挥特定的生物学功能。AVIP的特征还在于整个感染过程是发生在体外,这样就可更有好地控制腺病毒载体产品对靶细胞的感染效率。 本研究为提升腺病毒载体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范围提出了一种新思路。该成果有望被应用于临床研究和实践,对加快艾滋病疫苗、其他疫苗以及基因治疗技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①60岁以上人群,建议接种;②既往新冠感染者可在半年后接种1剂疫苗;③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新冠疫苗;④其他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⑤女性不必仅因接种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⑥哺乳期女性接种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人民日报)

  • 2013动物疫苗发展论坛即将召开

    动物疫苗对于动物疫病的防治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动物疫苗也是我国落实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环节。为全面落实强制免疫工作,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制定了《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其中包括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4种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规范和计划对当前动物疫苗的新品种的开发,生产质控及免疫计划实施均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次论坛, 我们将邀请行业内的专家与企业,关注动物疫苗相关政策,探讨产、学、研合作,新型动物疫苗的创新与开发,工艺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推广。2013动物疫苗发展论坛,将于2013年11月9日-10日在江苏泰州召开,与第四届中国国际医博会同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药城、生物谷联合主办,将邀请行业内的专家与企业,关注动物疫苗相关政策、法规,探讨产、学、研合作,新型动物疫苗的创新与开发,工艺与质量控制及关键技术推广!有没有做动物疫苗的版友要参加这个论坛会议呢?

  • 我国研制的这款疫苗在匈牙利获紧急使用授权

    我国研制的又一款疫苗将助力欧盟成员国抗疫: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克威莎TM ,近日获得匈牙利国家药品与营养研究院的紧急使用授权。克威莎TM是我国首款腺病毒载体疫苗, 2021年2月25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其附条件上市。在巴基斯坦、墨西哥、俄罗斯、智利、阿根廷等3个大洲5个国家开展的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中期数据表明,未发生任何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综合其保护效力的数据来看,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在老年人群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此前,克威莎TM已获得在墨西哥和巴基斯坦的紧急授权使用。2021年2月9日,该疫苗获得墨西哥联邦卫生风险防护委员会的紧急使用授权,用于18岁及以上成人。今年2月12日,巴基斯坦药品管理局授予康希诺生物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授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