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依赖进口

仪器信息网依赖进口专题为您整合依赖进口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依赖进口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依赖进口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依赖进口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依赖进口话题讨论。

依赖进口相关的论坛

  • 我国高端仪器几乎100%依赖进口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表示,尽管我国仪器仪表业的中低档产品已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但高端分析仪器严重依赖进口,几乎达到100%。  据了解,我国仪器仪表业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在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时,中小企业往往会通过缩减利润来获得市场,但仪器仪表业在技术研发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使得产品在研发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投入有限,导致我国仪器仪表业创新能力薄弱,缺少关键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分析仪器从2012年初逐渐增加进口,并于去年12月首次突破2500万台,压力检测表也从2010年的几十万台增加到8000多万台,除此以外,流量仪表、液位仪表、电子测量仪器等产品近年进口量也明显增加。

  • 【讨论】科研仪器过度依赖进口拖了创新后腿?

    [color=#f10b00][size=3][b]仪器创新不足,是因为科研仪器基本上都是进口的?仪器质量下降,是因为我们使用进口仪器?国产仪器落后,是因为科研仪器依赖进口?……到底是谁阻碍我们的仪器发展?[/b][/size][/color]===================================================[b]以下是科技日报的一个报道:[/b][font=Verdana][u]去年“两会”期间,“大型科研设备共享难”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今年记者追踪采访发现,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同样引人深思: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用于设备进口;部分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政协委员忧心——科研仪器过度依赖进口拖了创新后腿。[/u][/font][font=Verdana]  “我们的TD—SCDMA技术发展得不错,但是技术上的制约也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测试的仪器仪表。没有先进的测试仪器,技术和质量就很难保证。”在今天的政协科技界联组会上,列席会议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以这个例子呼应朱星委员关于加强国内科学仪器研发的发言。[/font][font=Verdana]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朱星的发言源于他参与的一项关于国内科学仪器现状的调研。这份调研显示,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是用于进口设备,部分领域的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仪器总额几十亿美元,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加。[/font][font=Verdana]  “过去20年来,我国在关键先进仪器的创新方面逐步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在大部分重大先进装备领域的竞争上更处于劣势,关键科学仪器装备严重依赖国外技术。”朱星颇为忧虑,“我国在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逐步拉大,对国外仪器依赖度逐年增高。”[/font][font=Verdana]  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也曾指出,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芯化”现象。[/font][font=Verdana]  “那是因为我们做的大部分研究是跟踪模仿别人,这些研究中使用的仪器都可以从国外买到,根本用不到高精尖、定制的仪器,所以也就没有人去做。”对于这一问题,有政协委员这样认为。[/font][font=Verdana]  而在朱星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目前的科技评估体系侧重快速跟踪国际发展前沿,潜心于系统仪器研发人员的贡献在科技论文、引用率和获得奖项方面没有得到充分认可”。朱星说,由于急功近利的学术环境,很少有人愿意坐冷板凳去从事显示度低的工作,因而很多单位原有的仪器研发人员、配套的辅助人员已经不复存在。[/font][font=Verdana]  此外,近年来迅速增长的科研经费使得研究人员有更多的经费购置以前不可想象的昂贵科研仪器,客观上影响了研究人员从事仪器研发的积极性。[/font][font=Verdana]  而对于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大型研究装置合作项目,朱星认为其实也是把双刃剑,这虽然锻炼了国内的仪器研发队伍,但也导致了对国际大型装置项目的依赖性,不利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仪器。[/font][font=Verdana]  “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谁掌握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朱星说。[/font][font=Verdana]  “我从事的纳米光学研究工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明有密切联系。”他以STM的开发开辟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为例说,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在瑞士IBM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这一奖项的颁发震动了科学界:为什么这项仅仅依据量子力学最基本原理的实验观测技术能够在问世仅5年后就获得科学的桂冠?[/font][font=Verdana]  “因为,这项成果的核心部分关键仪器STM的发明,使得科学家用纳米尺度的探针在物体表面扫描时,可以直接‘看’到单个原子,使人们的眼界一下拓展到单个原子、单个分子的水平。20多年来,STM这项创新仪器打开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成为纳米显微最关键的表征仪器。”朱星说,“实际上,诺贝尔奖已经数十次授予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研发的科学家。”[/font][font=Verdana]  “所以,加强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特别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纳米技术研究等作为关键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做前沿部署,而要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必须研发出先进的科学仪器做支撑。”朱星说。[/font][font=Verdana]  他认为,为了提高我国在科学仪器资助研发能力,应当从不同部门、不同层次设立创新型仪器研发专项资助;并明确重点资助方向,针对某一时期的重点资助领域,从关键部件到关键技术再转向整机研制,直到进行集成创新,形成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科学仪器产业。“希望相关政策能在‘十二五’规划中予以落实。”[/font][font=Verdana]  此外,他还表示,应完善科技评估体系,建立良好的先进科学仪器研发氛围,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具有长远影响的创新型科学仪器装置,建立一支耐得住寂寞的研发队伍,以保证我国在某些关键领域仪器研制的创新地位。[/font]

  • 习近平:高端装备依赖进口,成看病贵主因之一

    5月30日上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合称“科技三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表示,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这可是在“科技三会”上,来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讲话!据了解,上一次“科技三会”同时举行还是在1978年,当时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国掀起了上上下下改革开放的大浪潮。这一次“科技三会”再次同时召开,除了习近平出席并发表讲话之外,会议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还有四大政治局常委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出席。经常“淡出媒体”的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可是40天来的首次现身。此次“科技三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样的会议上,习近平点名高端医疗设备的依赖进口问题,释放出了强烈的进一步扶持国产信号。而在这之前,习近平也已经三次表示出对医疗设备国产化及其价格问题的关心。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考察时表示,医疗设备是现代医疗业发展的必备手段,现在一些高端医疗设备基层买不起、老百姓用不起,要加快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降低成本,推动民族品牌企业不断发展。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考察时,仔细查看了诊疗设施,并询问化验室里的仪器设备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胡小忠介绍,数字化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仪等设备都是国产的,由省卫生厅配送。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考察时,对美亚光电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口腔医疗影像装备表示了赞许,并询问了它的售价情况。这一次,习近平直接将进口设备与看病贵绑在一起,并且将依赖进口作为看病贵的主因之一。虽然一直以来这种看法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出自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口,还真是史无前例!再看看讲话中提到的一些做法,比如扶持创新型企业、组建国家实验室、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实际上已经在医疗器械领域里起了效应。比如,最近CFDA批准上市的打破进口垄断的创新型医疗器械产品,正是企业依托国家实验室研发的成果。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也开始组建自己的生物实验室。比如,南京基天生物实验室等。在习近平讲完话后的当天下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发表了讲话。李克强也提到,要组建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到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2.5%,还有就是部署推进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等等。虽然这两年,国家在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进口上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迄今,所取得的成就还只是凤毛麟角,尚未成大气候。但是这次的大会之后,在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使用上,应该是要大提速了。国家既然已经决定要集全国之力来办大事,国产创新型械企只会涌现出更多,也会获益更多。而从习近平讲话内容来看,在医疗器械领域里的流通改革,以及反垄断不当竞争,也很可能会随时到来。习近平讲话中关于医疗的内容节选如下: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必须抓准,以此带动科技难题的突破。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差距甚大,关键高端材料远未实现自主供给。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创新药物研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前沿新成就和新突破,先进医疗设备研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系统集成。脑连接图谱研究是认知脑功能并进而探讨意识本质的科学前沿,这方面探索不仅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脑疾病防治、智能技术发展也具有引导作用。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空间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这样的领域还有很多。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这是一项对我国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加强对中小

  • 海水淡化反渗透膜不再依赖进口

    我反渗透复合膜制备设备研制成功科技日报 2012年04月18日 星期三 本报讯 (于洋 张兆军)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张所波研究员主持的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海水淡化反渗透复合膜制备设备”近日通过了专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自主设计的中试海水淡化反渗透复合膜制备设备结构新颖,具有良好的调控性能,适用于反渗透复合膜制备工艺的研究,并能连续制备反渗透复合膜,为科学研究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研究平台。 反渗透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战略手段。反渗透复合膜是膜法海水淡化的关键材料,它可以将海水、苦咸水、污水转化为纯净的淡水,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反渗透膜依赖进口,主要原因是缺乏先进的膜材料及精密的生产设备。反渗透膜制备设备是研究和生产反渗透膜的核心技术装备,装备的缺乏严重限制了我国膜材料的研究应用进程。因此研究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膜材料及制备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专项的支持下,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成立了由反渗透复合膜材料制备及设备制造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复合膜制备设备研究小组,于2009年开始了“海水淡化反渗透复合膜制备设备”的研究开发。经过2年多的研发,他们解决了设备的温度控制、张力控制、纠偏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利用PCL实现对设备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协调优化,制备出集聚合、热交联、成膜、后处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反渗透复合膜制备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设备已在相关单位进行了反渗透复合膜配方及工艺的研究,试用效果良好。该设备的成功研制不仅可以系统研究各种制备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规律,深入了解成膜原理及关键影响因素,更有助于打破垄断,提升我国在膜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水平,为反渗透膜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研制期间申请发明专利3项,2项已获授权。

  • 专家视点:国产仪器究竟要依赖国外仪器多久?

    专家视点:国产仪器究竟要依赖国外仪器多久? “过去20年里,我国在关键先进仪器的创新方面逐步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在大部分重大先进装备领域的竞争上更处于劣势,关键科学仪器装备严重依赖国外技术。”朱星颇为忧虑,“我国在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逐步拉大,对国外仪器依赖度逐年增高。”  我国仪器行业,目前的状况是: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60%用于购买进口设备,部分领域的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仪器总额几十亿美元,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加。这段发言,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朱星他参与的一项关于国内科学仪器现状的调研。  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也曾指出,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芯化”现象。  “那是因为我们做的大部分研究是跟踪模仿别人,这些研究中使用的仪器都可以从国外买到,根本用不到高精尖、定制的仪器,所以也就没有人去做。”对于这一问题,有政协委员这样认为。  而在朱星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目前的科技评估体系侧重快速跟踪国际发展前沿,潜心于系统仪器研发人员的贡献在科技论文、引用率和获得奖项方面没有得到充分认可”。朱星说,由于急功近利的学术环境,很少有人愿意坐冷板凳去从事显示度低的工作,因而很多单位原有的仪器研发人员、配套的辅助人员已经不复存在。  此外,近年来迅速增长的科研经费使得研究人员有更多的经费购置以前不可想象的昂贵科研仪器,客观上影响了研究人员从事仪器研发的积极性。  而对于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大型研究装置合作项目,朱星认为其实也是把双刃剑,这虽然锻炼了国内的仪器研发队伍,但也导致了对国际大型装置项目的依赖性,不利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仪器。  “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谁掌握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朱星说。  “我从事的纳米光学研究工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明有密切联系。”他以STM的开发开辟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为例说,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讨论】日企欲摆脱中国“甘草依赖”?

    日企人工栽培甘草成功 欲摆脱对华“甘草依赖”《每日经济新闻》2011-4-21 陈时俊 发自上海近日,一则日方首次成功人工栽培甘草的消息搅动了国内中药原材市场。超过七成中药药方中都需用到的甘草,长期以来,都是以中国作为最主要生产国,其他使用国大多对中国有着强烈的 “甘草依赖”。现在,这种情况或将有所扭转。有业内人士担心,日本方面成功人工栽培甘草,可能严重削弱中国作为原产地的优势。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中药药材方面,其他国家通过人工培植的成功率不高,短期内不会替代或挑战中国药材生产第一大国的地位。进口国欲止“甘草依赖”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著名中药生产公司津村制药18日宣布,已经实现甘草的大规模人工栽培,这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例。该公司今后将在中国扩大栽培地的面积,并将把原料全部替换为人工栽培的甘草。商务部 《2011年度甘草及甘草制品第一次出口配额招标中标企业名单及其额度表》数据显示,“关于甘草及其制品的出口主要分为 ‘鲜或干的甘草’、‘甘草液汁及浸膏’和‘甘草酸粉盐及其衍生物’三个类别,这三个类别的甘草制品2011年度的出口中标配额分别在2200、1140和538吨,总共约合3878吨。”“目前我们公司出口的甘草及其制品主要出口至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其中东南亚中医普及度更高,需求更大。”通用美康医药有限公司甘草业务负责人任先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用美康也是2011年度三类甘草制品中出口中标配额最大的国内企业。任先生向记者介绍,公司出口至日本等国的甘草主要产地是我国西北地区。近几年甘草价格“高歌猛进”,据了解,每公斤甘草单价已从2005年的2美元涨至现在超7.4美元。“实际上,类似甘草这样的中药材价格近几年都有大幅度飙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资源紧缺,特别是2010年灾害性的气候影响,使国内大部分中药材减产或绝收,供不应求造成甘草价格上涨;其二是国际需求大幅增长。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于绿色健康的药材青眼有加,也导致甘草价格水涨船高。”郭凡礼说。另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政府为制止滥采导致土地沙漠化,在2000年开始限制甚至禁止野生药材的采摘和出口也对甘草的出口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面对不断高企的甘草价格以及消费国对甘草相对固定的需求,以日本为代表的多家药企纷纷动起“人工栽培甘草”的念头,以扭转单一进口的尴尬。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出口日本的中药材已超过2万吨,而在中药制药行业的国际贸易中,有80%的中药为日本生产,中国仅占5%。日方对甘草这样的中药重要原料的需求可谓巨大。“此次日方人工栽培甘草首次成功,不会对目前中方单一生产出口的态势造成颠覆性的影响,这主要因为国内甘草属于天然生长,而日本是人工栽培。在这个方面,中方的优势属于原产地优势,日方的优势在于高科技及对药材的深加工,因此短期内不会替代或挑战中国药材生产第一大国的地位,”郭凡礼说。甘草大国也需“转型”“2009年,国内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为6.6亿美元,同比增长23.7%;进口额为1.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2%,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额占整个中药出口额近一半,是拉动中药出口的重要力量。目前对我国而言,中药产业最大的挑战在于种植方法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深受农药残留的危害,有害物质超标、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以及监督规范等方面”,该业内人士表示,“相对的应对之策首先要制订和完善中药材生产管理监督规范,其次要大力加强对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建设,最后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中药材相应扶持。”此前有 “两会”委员原增喜建议,“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甘草中只有20%是人工种植,且销售价格较低,这就要求既要在人工种植甘草的品质和数量上下工夫,还要在人工种植甘草的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农业部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已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600多个,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产量为35万吨。教育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曾指出,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基地从数量上来说已经很多了,因此基地需有特色,中药材种植企业制定标准也要有针对性地与国际接轨。新闻引申:中国搞了这么多年GAP,难道没有突破“人工栽培”技术?中国的药材深加工为什么没有日本有优势?中国的药材标准比日本的差距在哪里?对于日本的成功,中国怕什么?

  • 期刊编辑有多依赖查重软件?

    来源:科学网 作者:Editage意得辑 我投了一篇稿件,因为查重结果有60%,被期刊直接给拒了。可是我的文章都是些技术用语,没法替换,期刊真的就这么完全依赖查重软件吗?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剽窃被视为发表文献完整性的最大威胁之一,而最近因为剽窃在撤稿的原因比例增加不少,所以期刊对收到的轮文是否有剽窃行为变得更加警觉。查重软件有效帮助减少重复发表的几率,也提高文献的质量,不过完全依赖查重软件可能会阻碍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像是高度技术性的文章跟专有名词,查重软件就无法精确检查出来。这个问题在最近由COPE(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出版道德委员会)委托、浙江大学学报的作者Zhang Y与Jia X执行的一项研究中提及。作者对英语和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期刊编辑进行了一项严格的调查,了解他们是怎么使用iThenticate发行的查重软件CrossCheck,我将该研究发现的重点列出如下。在219份回应里,有42%的人将CrossCheck运用在投稿过程中,但问到对其的依赖程度时,大多数(66%)的编辑表示他们是将CrossCheck报告与编辑部评估/同行评审意见合并使用,而少部分的人(20%)表示他们只采信软件报告,并将百分比过高的论文直接拒绝;另一小部分的编辑(10%)说他们会针对有剽窃嫌疑的部分征询同行评审的意见,极少数的人(4%)会要求作者进行解释。总的而言,编辑无法接受查重结果大于50%的稿件并倾向做出“拒绝”的决定。再者,大部分的编辑不接受直接复制贴上内容,应加以改写并注明引用来源,不过,有些编辑能够容忍在学术论文的材料与方法章节里有一些内容是复制贴上,因为这个部分通常包含技术用语且这些写法没有办法做太大的改变。回答你的问题:看似许多期刊编辑知道查重软件的限制并慎重的使用它,也会向作者或同行评审员咨询,甚至,他们似乎也注意到有时候改写是很困难的,所以也能容许这些论文。尽管如此,有些期刊编辑过度依赖软件并直接拒绝百分比过高的稿件是不争的事实。像上面提到的调查以及其他的教育活动能够帮助期刊标准化这个项目。我会建议作者在投稿前先用查重软件检查一遍,相近指数超过50%以上的话就要特别小心,如果重复的内容主要是在材料与方法章节或是无法改写的技术内容的话,可以尝试在说明信(cover letter)中说明。以你目前的情来说下,我建议把与文献重复的内容再看一次,并尽可能改写,可以向外籍同事咨询过或使用语言润色公司服务,确保所有的引用都如实标出。或许你也可以写邮件向期刊编辑解释为何哪一部分被查重标出并请求重新考虑拒稿决定,别忘了重申你研究的创新性与其对既有文献的贡献。

  • 不要依赖咖啡

    很多人认为喝咖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习惯性依赖咖啡,实际上,它仅能使我们达到正常状态下的效率。而一旦不喝咖啡,我们的工作效率反而会变得更低。这不是很荒唐吗?Michael Singer在《不受束缚的精神》里说到:“你的能量应来自内心,而非外界”。其科学依据切实且无可争议:每天的内在动机都可将外在动机摧毁。除动机外,健康的饮食、良好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比咖啡提供更多的能量。用整体的眼光对待生活是很重要的,错误的摄入必然带来不理想的结果。尝试停止喝咖啡,看看会发生什么。为了避免戒断性头痛(这种头痛基本上等同于安慰剂的作用)你可以用其他的东西代替咖啡(相当于用了另一种安慰剂)。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不喝咖啡,工作效率跟以前也没有多大区别。

  • 定氮仪在我国成功研制摆脱进口

    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了解到,大型央企新兴铸管集团旗下3503英美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版《中国仪器仪表厂商名录》征集中近日与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共同成功研制出国产定氮仪。此产品仪器仪表产品目录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相关科研分析数据的精确度,也有助于国内摆脱此类仪器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窘况。据了解,定氮仪是植物氮元素分析的前置设备,用于提取土壤和植物中氮元素初样,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分析、农作物及植物生态状况分析。由于我国对定氮仪的研究相对滞后,目前主要依赖进口仪器设备。此次由我国独立研制成功的定氮仪设备,工作性能与进口仪器设备相当,而其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6,刚一问世,便接到了国内使用单位大量产品订单。 信息来源:http://www.qyhc.com.cn

  • 请yilai1002领取应助达人奖励

    应助达人奖励部分之积分奖励-------yilai1002yilai1002专家在应助活动中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版面再次向你表示感谢和祝贺~

  • 【转帖】文莱宣布取消中国奶制品进口禁令

    文莱《婆罗洲公报》4月21日报道,文莱卫生部近日宣布,鉴于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对牛奶及奶制品三聚氰胺污染问题采取了有效监管措施,文决定取消禁止进口和销售中国产牛奶和奶制品禁令。根据文卫生部公告,所有2009年2月10日以后生产的中国奶制品将被允许在文国内市场上销售。 自2008年发生“三鹿”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以来,文已先后宣布下架和召回了一批中国产奶制品,包括饼干、蛋糕、牛奶、酸奶、点心、儿童配方饮品、奶粉等产品。

  • 国产液相和进口液相在使用上的不同!

    请大家来谈谈国产和进口液相在使用上的不同感,如果让自己选择会选择支持国货还是依赖进口?我只用过waters和Agilent的,也看过一些国产液相的信息,比如上海伍丰公司,不知具体的差别在哪里,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em17] [em10] [em01]

  • 【原创大赛】标准品的过度依赖症【标准品专题】

    [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18.0000pt]标准品的过度依赖症[/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14.0000pt][font=宋体]李学哲[/font] [/size][/font][/align][font=宋体][size=14.0000pt] 已有近一年时间了,一直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就是发生在我去购买杜马斯定氮仪用氨基酸标准物质的国家标物中心业务办理的那次经历。记得那天下着小雨,由于好久不去位于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内的标物中心了,竟还走错了路,绕道才找到一个入口偏门,进去后看到的是熟悉的柜台,熟悉的购物方式,熟悉的那个递我标物的年长者。其实不一定非要去现场买标物的,网上购买也很方便快捷的。但是我这老观念一直在作祟,总觉得不在现场的购买行为总是让人放心不下。[/size][/font][font=宋体][size=14.0000pt][font=宋体] 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这又勾起了我在十几年前的一次能力验证的往事。不怕大家笑话,有一次省局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中,有一个市级检验机构在铅含量试验中一大瓶酱油用完后还不能确定结果,问我还有没有比对样品?落后啊!那时是叫[/font]“比对试验”,现在我们称之为“能力验证”。我们这回是参加国家局组织的能力验证,我们单位相当重视的,经我们部门建议,受单位委派,我这实验室负责人亲赴北京,去当时的国内唯一的标准物质生产销售机构国家标准化院购置标准品,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标物中心。[/size][/font][font=宋体][size=14.0000pt][font=宋体] 这次我是开了眼界,我没想到标准物质分类有这样的细,一个铅标准品几大类,浓度上区分就有好多种,我想到的最多也就是到[/font]100 mg/L[font=宋体]的储备液应该就是不错了,远不止这些,如酸基及浓度不同的就有好几种,[/font][font=Calibri]ng/mg/g[/font][font=宋体]级也有区分,我感觉来对了,比对试验似乎有底了。铅是火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法,选择适合基质的标准品后,浓度上我就选择了[/font][font=Calibri]0.5mg/L[/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5mg/L[/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0mg/L[/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00mg/L[/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000mg/L[/font][font=宋体]的各几支标准品,汞标准品也不示弱照单尽收,有了这些标准品“利器”结果我就不细说了。基于这些基础,更有甚者我还在仪器信息网上发过“比对试验进行时”的超高回复帖,现在想想还真有些后怕,万一我的比对试验出了问题呢?[/font][/size][/font][font=宋体][size=14.0000pt] 话说回来,这些年来我们一遇到能力验证试验、仪器期间核查、检验数据可疑、仪器验收等工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有没有标准品,这不我又来到标物中心了[font=宋体](我还是习惯叫她这个名字)[/font]。这次标物中心工作人员见到我的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可以网上订购的。我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目录,其实我在单位时已做足了功课,是有所选择的,这也是估计到情况会复杂一些,提前做的准备,结果是没想到这次我只选择到一个标准品,这与我多年去标物中心的感觉大相径庭,特别是听到某工作人员介绍的由于人为因素(做化肥标准品的那个老师退休等原因什么的?!)今后若是购买肥料标准品的话困难比较多了,我又赶紧买了氧化钾标准品。[/size][/font][font=宋体][size=14.0000pt][font=宋体] 这真不是我希望的,离开之时我在想我还会来吗?我想到的是我真的落伍了,网上选择也许会更多、更好,我今后应该会首选[/font]“网游”了。从此标准品的过度依赖感也许会淡化很多、很多……。[/size][/font]

  • 【转帖】国企进口乳品增长逾2倍广东乳制品进口价大涨五成

    进口奶粉价暂“按兵不动” 根据黄埔海关本月初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7月,广东进口乳制品均价为每吨3112.2美元,增长52.2%。不过,记者上周走访广州各大超市,发现各品牌洋奶粉并未涨价,业内人士也表示,奶粉成本构成综合较强,单是乳制品涨价并不会直接促成终端奶粉涨价。 国企进口乳品增长逾2倍 据海关统计,1至7月,广东省进口乳制品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价值1.9亿美元,增长66%;进口均价为每吨3112.2美元,增长52.2%。 数据表明,广东奶粉主要自新西兰进口,1至7月,广东省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4.5万吨,增长12.1%,占同期广东省乳制品进口总量的七成五。同期,自澳大利亚进口5804吨,下降19%;自欧盟进口3663吨,大幅增长77%。 从进口企业属性看,私营企业进口量占59.3%,居主导地位;国有企业进口乳制品5014吨,增长逾2倍。海关人士就此分析说,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乳业市场对进口乳制品的依赖程度正逐步加强。目前以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正大量向中国出口奶粉,世界排名前20的乳业品牌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并先后在中国建厂。洋奶粉对中国乳品市场的控制和定价能力显著增强,现在中国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在50亿元以上,其中国外品牌更是占据了85%左右的市场份额。 2—3个月后价格或可下调 虽然进口乳品均价大涨且当中绝大部分为进口奶粉原料,但据王丁棉表示这暂时还没有引起终端婴幼儿奶粉价格的变化。“上半年洋奶粉已经涨过两轮价了,分别是在今年1月和8月,所以这次看到的1至7月广东进口乳品均价大涨,也不会直接促成终端奶粉涨同等价格。” 据王丁棉分析,奶粉的成本不但包括乳品原料,还有销售成本、包材及其他添加物综合而成,所以消费者目前还不必担心这会在短期内引起婴幼儿奶粉涨价。 对于此次进口奶粉均价大涨的原因,王丁棉称一是受国外奶粉期货市场影响,二是使用外国奶粉的国家增多,如东南亚国家也对新西兰等地的奶粉大量进口,令市场需求突然猛增抬高乳品市价。另外,中国市场近两年来乳品安全事件增多,也令消费市场对进口奶粉越来越依赖,加上国内的新鲜奶源供应本来也有一定缺口,本来就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这就导致国内越来越多企业更倾向选择进口奶粉了。 王丁棉称,整体来看,进口乳制品市场价格还是比较透明的,只是市场的供需不平衡才导致了进口乳制品均价大涨。而且,近日有消息称美国将有5%幅度的奶源量增长,届时可能会导致国际奶粉原料等乳制品价格下调。“预计在2—3个月后就能看到价格下跌了。”

  • 请yilai1002领取赏金猎人奖励

    赏金猎人奖励部分之积分奖励-------yilai1002yilai1002专家在应助和赏金猎人活动中独领风骚,版面向你表示感谢和祝贺~

  • 【315责任总动员】进口食品洋装裹身看不懂

    多年前,有人曾把火柴称为“洋火”,把西红柿称为“洋柿子”。那时候,很多日用品都依赖进口,在老百姓的眼里,进口的就是质量好的,耐用的。到了2008年,进口“洋”商品在兰州市民的生活中,它所代表的已经不是产品的质量,更多的是时尚和潮流。  近半年来,越来越多的进口食品专卖店、外贸服装店在兰州街头出现。在欣喜的同时,记者调查发现,在迎合年轻消费者消费心理的背后,这些“洋”商品也开始出现问题。  从今日起,本报“315责任总动员”栏目特别推出“洋商品带来的困惑”系列报道,针对其中的质量、利润空间、安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读者如果在这个领域遭遇问题或是有独到的见解,请您拨打新闻热线13239670888、13239673139与我们取得联系。  你去过美国、日本、菲律宾、印度、朝 鲜吗?可能都去过的人并不多。没关系,在兰州,你一样可以吃到来自这些地方的食品。面对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不少人纷纷感叹:这些漂亮的包装盒里装的究竟是什么?它们和同类国产食品有什么不同?进口食品是不是里外如一、物有所值?

  • 【简讯】浙江省检验局:意大利进口面料检出ph值严重超标

    记者从浙江省检验检疫局获悉,浙江口岸日前检出一批从意大利进口的全棉面料PH值严重超标,根据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判定这批进口面料不合格。 据了解,这批进口面料是浙江一家知名服饰企业准备用于衬衫生产的。根据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纺织面料检测要求从高到低分婴幼儿用品(A类)、直接接触皮肤用品(B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用品(C类),有关pH值的规定范围分别为4.0-7.5、4.0-7.5、4.0-9.0。这批面料属直接接触皮肤用品(B类),但是检测出的PH值超过了用于生产非直接接触皮肤用品(C类)的标准。 浙江是服装生产大省,但由于中国纺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高档面料基本依赖进口,既有以来料/进料加工方式进口的面料,也有按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面料。来源:新华网

  • 【分享】值得一读:我们还能吃什么? 食品监管患上了媒体依赖症

    这篇文章值得我们一读:我们还能吃什么? 食品监管患上了媒体依赖症近来,似乎掀起一场集中披露食品安全问题的“扒粪运动”。继前天上海曝出“过期染色馒头”、广州曝出“过期面包”后,昨天又扎堆曝出三起丑闻:合肥有面馆用“牛肉膏”添加剂,90分钟让猪肉、鸡肉变牛肉;为保鲜防腐,江苏江阴不良商贩将水银注入刀鱼体内;山东有餐馆为吸引顾客,用有毒的化学色素为菜调色。  这几条新闻,每一条都让人触目惊心,尤其是“90分钟猪肉变牛肉”,简直就是变魔术。盘点近段时间以来,已有很多食品被曝出质量问题,以致有人惊呼,别告诉我什么有问题、什么不能吃了,请告诉我还有什么没有问题,我还能吃什么。  回望这一系列食品丑闻,一个比食品安全的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这些问题很少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而多是媒体报道的结果。比如,除了“牛肉膏”是合肥工商部门发现的,其他毫无例外是媒体暗访的结果:上海染色馒头是央视暗访的结果,江苏“水银刀鱼”是有网友微博直播过程后,媒体跟进调查的……  也就是说,食品安全问题患上了严重的媒体依赖症。人们难以从食品监管部门那里获取信息,而媒体扮演着曝光的主角,这意味着正常监管制度的失灵。这让消费者很没安全感。  为什么呢?因为媒体的监督手段、监督资源、监督视野总是有限的,多数只能是个案曝光,无法做到制度性的监管。新闻是易碎的,很容易随着热点的过去而归于平淡。人们之所以愿意纳税供养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就是想让自己吃得放心,获得一种制度保障的安心。可是,如今这么多问题要依赖媒体曝光,又让人担忧监管部门是否在其位不谋其政。  媒体对食品安全展开“扒粪运动”,这可能不是问题的关键;更关键的,还是先对负有监管之责的部门,开展一场“扒粪运动”,查查他们的懒政和不作为。(2011年04月14日08:01 来源:《新京报》)

  • 重新再求此文献,感谢之前yilai1002此前的帮助。

    【序号】:1【作者】:Frenz J, Largeau C, Casadevall E, Kollerup F, Daugulis A J.【题名】:Hydrocarbon recovery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solvents for extraction from cultures of Botryococcus braunii.【期刊】:Biotechnol Bioeng【年、卷、期、起止页码】:1989 34:755–62.【全文链接】:重新再求此文献,感谢yilai1002此前的帮助,可是文献下载后打开出错,故再求。

  • TEM到冷冻电镜,中国研发断档:设备、耗材配件仰赖进口

    5月29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张森森的蛋白样品9时准时在液氮环境下进入冷冻电镜。几天后,埃(10-10)级精度的蛋白质“高清3D彩照”将出炉。研究人员可以“直视”单个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并解出生命运转机理。  这期间,冷冻电镜中的电子枪将持续发射电子,每次看一个小单元。为了解释这个“小单元”,张森森为科技日报记者示意了一个“镊子尖”大小的小金片,“金片上约有200个左右的均匀小孔,每个小孔中再分150个小孔,电子束一次只‘看’其中一个小孔。”金片类似蛋白质的“载玻片”,与光学显微镜不同的是,载玻片透光,小金片要透电子,容许电子束透过样品时受到散射。散射信号被捕捉记录下来,计算后可呈现分子结构。  透射式电镜的生产能力是冷冻电镜制造能力的基础之一。“国内没有一家企业生产透射式电镜。”赛默飞公司技术支持陈宝庆说得不假思索,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专业,对行业非常了解,他介绍,“之前还有几个企业制造,比如原江南光学仪器厂现在就不造了。”[align=center][img=,450,324]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bbc5225-5cff-4593-b15c-7a70f246a589.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00b0f0]透射式电镜[/color][/align]  [b]能做到单电子束控制的灯丝,只有进口[/b]  “理论上说,只要施加足够强的电场,电子就会从材料中‘游’出来。”陈宝庆说。但“游”的状态与可以使用的电子状态相距甚远。  什么样的电子才能为蛋白质拍摄高清3D彩照呢?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万克树教授描述了理想的状态:速度完全一样的电子,从“源头”的一个点上、非常多地发射出来。  “这些要求是相互矛盾的。”万克树解释,电子从材料表面溢出,要发射电子多,面积就要大,但是面积大了就难以满足一致性要求。  如果把电子枪想象成一把枪,它必须以“狙击”的精度完成机枪的扫射,“子弹”的角度、速度完全一致。  “电子的能量要做到高度一致,虽还达不到激光的程度,但也必须是很窄的分布。”陈宝庆解释,电子“子弹”一致性是提高图像分辨率的前提。  为此,电子枪的核心构造其实是一根极细的“陀螺针”,形似陀螺,尖端却比针还细。电子从尖端出发,在真空的环境下,前去与大分子“相撞”,进而反映出分子构象。  “之前的技术路线是通过加热让电子枪发射电子,发射源(俗称“灯丝”)用钨丝或六硼化镧,需要2500℃左右,高温促使电子发射,但也使电子异常活跃、难以控制,因此热发射电子枪的电镜精度低。”万克树说。  “场发射是通过高压电场,把电子从‘灯丝’里拉出来,室温下可完成。”万克树说,“所用灯丝国内没有生产,全部依赖进口,每根上万美元左右。”  他提到的常温场发射枪(肖特基电子枪)是将氧化锆沉积在单晶钨的晶体的特定面上。FEI公司后来在电子枪生产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将热和场结合起来,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在清华大学冷冻电镜实验室的仪器介绍中可以看到,一台2013年购买、2015年到货的最新型号电镜在电子枪一栏标明“X-FEG”,有中文翻译为超稳定高亮度电子枪。“所用灯丝在材质上与之前的一致,工艺不同能够使亮度更强。”陈宝庆介绍。 [b] 上了邮票的科研成就,被中断[/b]  场发射的另一个关键部分是牵拉出电子的外加电场,电场电压高达300千伏。“在这样的高压下保持电压稳定,才能‘拉’出稳定一致的电子,专业上称为‘单色性好’。”万克树说。  据题为《中国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发展的历程》的文章记载,1963年,我国就开始了高压100kV电子枪稳定因素探讨的实验,1965年完成样机,中国自主研制透射式电镜于1979年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还专门为国产的电子显微镜发行过纪念邮票。  该领域的研发却由于种种原因一度中断。“直到几年前,中国也试图重启这方面的公司,也曾立项想要完成场发射透射电镜的自主研发。”陈宝庆回忆,曾经有相关的科研人员,辗转找到他询问,为什么FEI公司没有相关专利。  “他们想到的捷径之一是把生产厂商的专利拿来参考,但是其中很多生产工艺是秘方级别的,根本不会外传。”陈宝庆说。  [b]从“看人影”到“辨雀斑”,中国研发没使上劲[/b]  “如今,中国只有一家企业生产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完全不生产了。”陈宝庆说,德国蔡司公司也停止了透射电镜的生产,目前世界上生产透射电镜的厂商只有3家,分别是日本电子、日立、FEI(2016年被赛默飞公司以42亿美元收购。)  没有市场是设备巨头纷纷放弃透射电镜的原因。“透射电镜之前的清晰度,使得冷冻电镜在科学研发上基本没有实际作用。”陈宝庆说。可以理解为,以前只能看清楚个人影,现在却能辨认清楚脸上的雀斑。  除了电子枪的原理变化,冷冻电镜上其他的技术精进,例如三维重建算法的实现、样品制作机器人的研发成功等,使得冷冻电镜的分辨率大规模提升,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利器。  在冷冻电镜从“看人影”到“辨雀斑”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没有使上劲。在冷冻电镜实验室中,从耗材到配件都必须进口。“加样台10万元一个、小金片50元一个、外托150元一个??”张森森说,所有匹配冷冻电镜使用的工具都需要原装,根本不存在“山寨版”。零件坏了找不到人修理,只能等待零件邮寄到货后进行更换。对于中国的冷冻电镜使用者们来说,这样的体验可能还要持续不短的时间。

  • 关于进口仪器和国产仪器的比较

    近期以来,在论坛上有不少人发表关于进口仪器和国产仪器谁好谁坏,我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技术性论坛上还是不要作这样的比较,比较两个仪器的好坏,单单从厂家给出的技术参数上来比较,是没法看出好坏的.只有实际应用才能看出来.所以说,还是让事实来说话,要买仪器的,还是到使用过的厂家考察一下为好.

  • 进口喷码机还是进口品牌?

    国内喷码机虽然已经接近30年的发展,但是市场仍处于一个无序发展状态,有些工厂明明纯国内技术,国内生产硬是宣传成进口喷码机,其实真正的进口喷码机品牌也就那么十几家,而且大部分都是国内组装生产。严格意义上的纯进口喷码机几乎是没有的。归根结底也是国人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导致的。相信不远的将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

  • 您对单一来源政府采购公告怎么看?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X射线荧光光谱仪单一来源采购公告一、采购单位: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二、本次采购的内容(规格、型号、参数等):X射线荧光光谱仪,型号:S8 TIGER三、本次采购预算控制数:158万元 四、本次采购拟推荐的供应商名称:湖南慧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申请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理由: X荧光光谱仪属于大型精密仪器,目前仅发达国家有生产。根据调研信息,德国布鲁克公司生产的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技术的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方面相较其它公司有较大的优势,并且在环保系统有专业解决方案,方案成熟。发达省份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均采用了该公司的产品,使用效果良好。考虑到本省环监与其它省份数据的可比性,申请采购与发达省份相匹配的仪器型号。湖南慧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该仪器湖南省独家代理商。 本公告有效期从2012年10月31日至2012年11月6日。有关单位和个人如对本项目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有异议,请在公告有效期内以书面形式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反映。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联系电话:0731-85165247 传真:0731-85165446

  • 分享什么是【单一来源采购】!

    单一来源采购 单一来源采购是指采购人直接从某个供应商处购买所需货物、服务或工程的采购方式,这种采购方式一般应用于采购项目特殊,仅有一家供应商能满足采购的要求,或者在紧急情况下的采购。(1)适用范围:①因采用专有技术或产品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②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采购的;③为保持与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要求;④在原同型号进行扩容工程而进行的设备采购;⑤在原网络或系统上进行的软件二次开发、升级、改造;⑥对原采购合同的附加;⑦预先声明需对原有采购进行后续扩充的。(2)程序:①成立谈判小组;②组织技术及商务谈判;③确定技术、商务、价格;④签定合同。(3)优点:简便、采购成本小。(4)不足:不具竞争性,缺乏透明度。(5)适用评比方法:价格谈判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