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医药卫生

仪器信息网医药卫生专题为您整合医药卫生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医药卫生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医药卫生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医药卫生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医药卫生话题讨论。

医药卫生相关的资讯

  •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11-0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医改成果,现就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改革各项工作,深化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覆盖人口超过13亿人,2016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达到人均42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推开,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拓展深化,全国1977个县(市)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实现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大幅提升,实施12大类45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惠及亿万群众。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公开透明的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省级网上集中采购,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全国超过一半的县(市)开展了基层首诊试点,县域内就诊率达80%以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持续下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30%以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80%的居民15分钟能够到达医疗机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用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实践证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有力,改革成果广泛惠及人民群众,在解决看病就医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深化医改逐步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和综合推进,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地方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重点难点问题逐步突破,涌现出一批敢啃硬骨头、勇于探索创新的典型地区,形成了一批符合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当前,深化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利益调整更加复杂,体制机制矛盾凸显。在改革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总结推广前期深化医改创造的好做法和成熟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经验对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攻坚克难,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利益藩篱,有利于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运用典型经验,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一)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工作机制,为深化医改提供组织保障   1.加强党委和政府对医改工作的领导。深化医改工作由地方各级党政一把手负责。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一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切实落实政府对医改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   2.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抓责任分工机制,建立改革任务台账制度,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位。抓督查落实机制,专项督查重点改革任务,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抓考核问责机制,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绩效考核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严肃问责改革推进不力的地区和个人,表彰奖励积极创新、成效显著的地区和个人。   (二)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3.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基本路径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确保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的前提下,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要求,分类指导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统筹考虑当地政府确定的补偿政策,精准测算调价水平,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等腾出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价格调整要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康复和中医等医疗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并做好与医保支付、分级诊疗、费用控制等政策的相互衔接。通过综合施策,逐步增加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4.落实公立医院药品分类采购。区分药品不同情况,通过招标、谈判、直接挂网、定点生产等方式形成合理采购价格。坚持集中带量采购原则,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多家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和非专利药品,由省级药品采购机构集中招标采购。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可采取以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鼓励跨区域联合采购和专科医院联合采购。实行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开展高值医用耗材、检验检测试剂和大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价格谈判机制。谈判结果在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布,医院按谈判结果采购药品。做好与医保支付政策的衔接,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谈判药品纳入医保合规费用范围。   5.公立医院药品采购逐步实行“两票制”。各地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鼓励其他医疗机构推行“两票制”,减少药品流通领域中间环节,提高流通企业集中度,打击“过票洗钱”,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净化流通环境。通过整合药品经营企业仓储资源和运输资源,加快发展药品现代物流,鼓励区域药品配送城乡一体化,为推进“两票制”提供基础条件。建立商业贿赂企业黑名单制度,对出现回扣等商业贿赂行为的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取消其供货资格。   6.规范诊疗行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所有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诊疗行为和费用开展全程监控和智能审核,做到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审核。开展处方点评,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加强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监测,对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辅助性等药品建立重点监控目录,开展跟踪监控、超常预警。重点药品可实行备案采购,明确采购数量、开具处方的医生,由医疗机构负责人审批后向药品采购部门备案。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增长。   7.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按照有关规定,逐步偿还和化解符合规定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   (三)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加强对医疗服务的外部制约   8.加强医保经办管理职能。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六统一”。理顺管理体制,统一基本医保经办管理,可开展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的试点,承担基金支付和管理,药品采购和费用结算,医保支付标准谈判,定点机构的协议管理和结算等职能,充分发挥医保对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医院和医生的监督制约作用,为联动改革提供抓手。统一后的医保经办机构要加大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发挥医保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控制作用。   9.全面推进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鼓励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方式,逐步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点数法与预算管理、按病种付费等相结合,促进医疗机构之间有序竞争和资源合理配置。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的内生动力。   10.创新基本医保经办服务模式。按照管办分开的原则,推进医保经办机构专业化。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服务,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医保经办管理服务效率和质量。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四)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1.理顺政府办医体制。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组织形式,统筹履行政府办医职责。   12.落实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转变政府职能,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变为行业管理,强化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指导职责。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收入分配、副职推荐、中层干部任免、年度预算执行等自主权。健全公立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加强院务公开,发挥职工代表大会职能,强化民主管理。   13.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功能定位、职责履行、社会满意度、费用控制、运行绩效、财务管理等指标。定期组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与医院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绩效工资总量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14.加强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监控考评体系,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开展成本核算,全面分析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成本效率和偿债能力等,作为医院运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推行第三方会计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对医院国有资产、经济运行的监管。   (五)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15.建立灵活用人机制。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完善编制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开展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试点。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备案制,在部分大中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实行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公开招聘制度等人事管理制度。简化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程序,对医院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招聘。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岗位比例,拓宽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   16.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地方可结合实际,按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逐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对工作时间之外劳动较多、高层次医疗人才集聚、公益目标任务繁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长期激励,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薪酬在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实现适度增长。公立医疗机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考核结果自主分配绩效工资。薪酬总量核定和个人绩效工资分配不与医疗机构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薪酬分配体现岗位的技术含量、风险、贡献等,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六)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疗联合体为重要抓手,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17.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专科医师提供技术支持的签约服务团队,向居民提供长期连续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优化签约服务内涵,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促进基层首诊。健全以标化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可引导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签约居民可在签约组合内任意选择一家医疗机构就诊,若到组合外就诊须由家庭医生转诊,引导居民改变就医习惯,形成合理就医秩序。   18.组建医疗联合体。按照政府主导、自愿组合、区域协同、方便群众的原则,以资源共享和人才下沉为导向,建立医疗资源纵向联合体,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医疗联合体内部明确城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责权利关系,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健全相关管理、运行和考核等机制。推进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轮流到基层服务。加大对口帮扶力度,精准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进城乡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依托对口支援渠道,整合医疗资源,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   19.发挥中医药服务优势。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推行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广泛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在提高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现中医药技术劳务价值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中医按病种支付标准。对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健全、能力较弱的地区,将中医医院的门诊中医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满足人民群众首诊看中医的需求。创新中医诊疗模式。   20.健全分级诊疗配套政策。合理划分和落实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职责,明确转诊程序和标准,实行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批责任制。发挥医保政策调节作用,将医疗机构落实诊疗职责和转诊情况与绩效考核和医保基金拨付挂钩。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引导双向转诊。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促进基层首诊。对于按规定转诊的患者,在医保报销政策上给予倾斜。   (七)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21.加强健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通共享、业务协同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完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打通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据资源共享通道,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为实现连续、协同、整合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22.大力推进便民惠民服务。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医环境,统筹安排预约、检查、诊疗、转诊、支付结算等环节,推进互联网预约分诊、移动支付、诊间结算、结果查询等应用。健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制,放大优质资源辐射作用,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就医。利用移动客户端、物联网等技术,搭建医患双方交流平台,为健康咨询、患者反馈、健康管理等提供便利。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优先开通834个贫困县的远程医疗系统。推进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等应用集成,激活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加强军地信息衔接、互联互通,推动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一体化的电子健康服务。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八)发展和规范社会办医,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23.提升社会办医发展水平。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社会办医留出足够空间,优先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优化社会办医发展环境,推进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交流、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待遇。支持社会办医连锁经营、树立品牌、集团发展,提供高端服务以及康复、老年护理等紧缺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按有关规定建立独立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诊断、消毒供应和血液净化机构。   24.加强规范管理。推行属地化管理,加强全行业监管,对所有医疗机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依法规范社会办医疗机构的从业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按照“放管服”改革有关要求,精简优化审批准入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非营利性社会办医疗机构产权归属、财务运营、资金结余使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   三、加大推广力度,增强深化医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高度重视推广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推广深化医改经验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学习医改经验,深入研究领会改革思路、步骤和方法,将推广相关改革措施列为本地区重点工作,增强改革定力,加大改革力度。要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扎实推进改革,确保改革经验生根落地,产生实效。   (二)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各地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改革有效实施路径,明确改革内在逻辑和政策组合,实施改革精细化管理,鼓励区域联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实目标任务、精准落地、探索创新、跟踪问效、机制保障,培育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三)加强对推广工作的督查指导。各有关部门要落实简政放权相关要求,按照职责加强指导,给予政策支持。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分析解决出现的问题,防止经验推广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总结各地创造的成熟经验,及时上升为政策,把改革成果总结好、巩固好、发展好。   (四)切实做好宣传工作。继续加强对医改典型经验的挖掘和宣传,反映鲜活的医改实践和进展成效,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为深化医改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 卫计委:“十二五”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投入近300亿元
    p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医药卫生是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重点和优先领域,“十二五”以来,我国在本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组织实施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一批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财政投入总计近300亿元。 /p p   秦怀金说,我国医药卫生科技的发展,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造就了众多医学大师和一大批中青年技术骨干。2010年至2014年,我国医学SCI期刊论文总量超过23万篇,居世界第2位 2011年以来,医药类专利申请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基因组学、干细胞、免疫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疾病诊防治技术与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至2014年,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共获得20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 /p p   他介绍,在重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方面,我国重点疾病诊防治技术取得长足进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技术与策略不断更新,为减少发病、实现早诊早治、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提供了新技术、新药物、新方法、新策略。心脑血管病的人群队列研究取得了突破,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人群特点的高血压控制、脑卒中预防治疗及管理模式。颅脑外科领域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进一步优化了外科治疗方案。在肿瘤防治方面,针对我国常见多发的肺癌、肝癌、食管癌、白血病等,重点加强早期诊断技术研发,提高了早诊率 研制了一批临床诊疗规范和关键技术,使治疗的规范化与精准化程度大大提高。 /p p   对于传染性疾病,我国的预防控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如我国自主研发的艾滋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使检测窗口期由22天缩短至11天,有效提高血液安全保障能力,为艾滋病感染者的早发现和控制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解决重症肝病病死率高的难题,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肝系统,将急性和亚急性重症肝炎病死率由88%降至21%,慢性重症肝炎病死率由85%降至57% 新型结核杆菌快速检测试剂使检出率提高20%。 /p p   秦怀金说,科技的发展还推动了药物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坚持以临床用药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组织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在持续加强药物研发技术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毒感染性疾病等10类(种)疾病,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加快药物品种创新研发,已累计有85个创新药物获得批准,超过200个新药品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p p br/ /p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通知(附全文)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提出四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二是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三是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四是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责任分工,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深化医改。《任务》全文如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持续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推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一)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设置和建设,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年内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和地方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不再列出)(二)发挥省级高水平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现有资源,指导地方建设一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完善体制机制,引导省会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医院支持资源薄弱地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增强市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每个省份在2—3个设区的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完善体制机制,实行网格化布局和规范化管理。支持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牵头组建或参加医疗联合体。在县域推广临床服务、急诊急救新模式。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在医共体内实行行政、人事、财务、业务、药品、信息系统等统筹管理,加强监测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落实和完善村医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推进健康乡村建设,采取巡诊、派驻等方式确保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进“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健康管理服务,推广长期处方服务并完善相关医保支付政策。有序扩大家庭医生队伍来源渠道,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组织制定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和入出院标准,引导有序就医。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促进区域或医疗联合体内合理就医。(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六)加大三明医改经验推广力度。跟踪评估各地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工作进展,对工作滞后的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要求,推动由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一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扩大采购范围,力争每个省份国家和地方采购药品通用名数合计超过350个。国家层面开展一批脊柱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国家组织采购以外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耗材,指导各省份至少各实施或参与联盟采购实施1次集中带量采购,提高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网采率。落实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结余留用考核,激励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研究完善对抗菌药物等具有特殊性的药品集采规则和使用方案。加强医用耗材价格监测。(国家医保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各省份2022年6月底前印发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相关文件,年底前将医疗服务价格调出成本监审和价格听证目录。指导地方科学设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启动条件、触发标准及约束条件,年内开展1次调价评估,符合条件的及时调价。指导5个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城市探索价格调整总量确定规则、调价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等配套措施。(国家医保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在全国40%以上的统筹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或按病种分值(DIP)付费改革工作,DRG付费或DIP付费的医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条件住院医保基金支出的比例达到30%。对已进入实际付费阶段的试点城市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完善支付政策。推进门诊按人头付费相关工作,完善有关技术规范。(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财政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深化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指导地方结合实际用足用好编制资源,对符合条件的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可探索通过公开招聘等严格规范的程序择优聘用,纳入编制管理。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强化公益属性,健全考核机制,指导各地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指导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加强综合监管。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建设,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和相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推动地方政府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堵塞监管漏洞。督促指导地方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把合理用药、规范诊疗情况作为医疗机构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定期向社会公布。制定医疗保障基金智能监控知识库、规则库管理办法,推动各地医保部门加强智能监控应用。严厉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加强医药领域价格监管。制定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推进药品使用监测信息网络建设和药品编码应用,2022年力争覆盖所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80%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扎实推进全国统一医保信息业务编码动态维护和深化应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着力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十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平稳有序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相关工作。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加强医防协同。推进实施癌症、脑卒中、心血管病、慢阻肺等重大慢性病高危筛查干预项目。推进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试点,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和服务模式,推进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室,探索设立医疗卫生机构专兼职疾病预防控制监督员。依托综合医院、职业病专科医院,加强尘肺病、化学中毒等职业病诊断救治康复能力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落实“四方责任”和“四早”要求,加强疫情源头控制,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严格落实高风险人员闭环管理,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持续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和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扎实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完成到2022年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体育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和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十六)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率先探索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地方按照属地原则对辖区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积极发挥高水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加强公立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军民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七)发挥政府投入激励作用。坚持公益性,落实政府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责任,指导地方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继续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激励引导一批有改革积极性的地市推广三明医改经验。遴选10个深化医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市并给予奖励。(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八)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进一步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指导各地推进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实行差别化支付政策,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更好覆盖基本医保不予支付的费用,探索推进医保信息平台按规定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信息共享。(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国家中医药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九)强化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上市。持续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优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完善目录管理机制。完善公立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政策,鼓励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等建立药品联动管理机制,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健全药品协同监测机制,强化药品短缺分级应对。加强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健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机制和标准规范,将评价结果作为医疗机构用药目录遴选、上下级用药衔接等的重要依据。分类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工作,深化唯一标识在监管、医疗、医保等领域的衔接应用。探索完善药品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开展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试点,推动中医特色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推进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和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一)协同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医养结合示范项目。推进临床研究规范管理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年内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培训全科医生3.5万人,培训住院医师(含专业硕士研究生)10万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向全科、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倾斜。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个同等对待相关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增设“一老一小”等健康服务产业相关专业。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推进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国95%的区县,并逐步向基层延伸。(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深化医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和各地医改领导小组牵头协调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价,开展医改监测,建立任务台账,强化定期调度和通报。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凝聚改革共识。
  • 2011~14年期间我国医药卫生科研共获得207项国家奖励
    p   记者在日前举行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1~2014年间,医药卫生科研共获得20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其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9项,占总一等奖总数的15.79% 二等奖198项,占总二等奖总数的20.00%。 br/ /p p   我国新药研发成果显著。针对重大疾病加强创新药物研发,已累计85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119个获临床批件,超额完成考核指标。特别是在肿瘤治疗药物、疫苗等领域,已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研发体系。如,全球首个治疗晚期胃癌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获批上市,填补了本领域空白 治疗肺癌新药盐酸埃克替尼的上市打破了进口靶向药的垄断,价格较进口药降低1/3 具有全新抗肿瘤作用机制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1.1类新药西达本胺,已批准上市。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戊型肝炎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多个具有国际水准的疫苗产品相继研制成功。密切结合临床用药需求,完成200余种药物的技术改造,其中,有80个品种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显著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可及性。 /p p   在支架研发方面,由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完整全球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冠脉药物洗脱支架“BuMA Supreme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是由赛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成果。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进入临床将造福更多的冠心病患者。在脑起搏器研发方面,我国研发生产了全球首个3T磁共振兼容的脑起搏器电极,2015年5月完成了首例临床试验手术。 /p p   此外,还有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开发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已通过2015年国家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初评公示)。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以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I)为靶点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2011年6月,盐酸埃克替尼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从此打破了进口靶向药的垄断局面,并以低于30%~40%的价格让更多的中国患者用上靶向抗癌药。到目前为止,已有4万名肺癌患者接受了治疗,疾病控制率80%,治疗有效率30%,其平均生存期从原来的3~6个月延长到一年以上。上市3年实现销售13亿元,贡献税收3.43亿元。 /p p br/ /p
  • 岛津赞助《ICP-MS(OES) 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培训班
    冬日的春城,已然带有了傲骨的冰冷气质,但满眼的绿色仍使其不失柔美的韵味。恰逢此时,在美丽的云大校园内,由中国医学装备学会实验室分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云南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共同举办的《ICP-MS(OES) 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培训班顺利召开。岛津公司为此次培训班提供了独家赞助。 图1 会议现场 会议首先由中国医学装备学会实验室分会李建民处长致辞,之后,北京大学医学部设备处、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王京宇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元素分析技术与金属元素组学的相关内容,讲解了金属元素组学与癌症诊断和毒品产地鉴别等课题的研究进展,展示了元素分析技术作为生物医学&ldquo 指纹&rdquo 的良好前景。 图2 王京宇教授做报告 岛津公司市场部的杨乐先生介绍了岛津公司的概况。岛津的悠久历史与先进科技,使与会专家和代表对岛津公司有了更深的印象。作为本次会议的主题,杨乐先生还介绍了岛津ICP的技术特点,分别从光谱干扰、真空紫外区测定问题、氩气成本等ICP常见的问题入手,介绍了岛津的解决方案。 刘丽萍主任结合疾病预防中心的工作特点,介绍了医药领域中原子光谱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前处理方法、仪器条件、质控等关键环节的要点。同时,刘老师还介绍了汞、砷形态分析等前沿内容。 图3 刘丽萍主任做报告 清华大学邢志高级工程师具有深厚的仪器硬件功底。他为大家带来了元素形态分析和低温等离子体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其研究的前沿性使大家开阔了眼界。 图4 邢志高工做报告 北京大学杨晓达教授的讲座与药品紧密结合,介绍了元素与药品及生物体的有机而微妙的关系,对多种金属元素相关药物的介绍,也展示了金属元素在药品中的重要作用。 图5杨晓达教授和参会代表现场交流 会议还有幸请到了云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梁文君主任,梁主任介绍了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中原子光谱技术的相关应用。 图6 梁文君主任做会议报告 会议的精彩内容吸引到了中国CDC、云南省商检、疾控等单位的参会代表,得益于主办方组织和云大分析中心的大力协助,来自云大分析中心、化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分析中心等高校的很多师生也前来参加会议。参会人数约50余人。课后,参会专家与专家之间,代表与专家之间都进行了广泛而活跃的交流,很多代表表示此次会议获益匪浅。 会后,云大分析中心林军主任带领大家参观了云大分析中心的实验室,介绍了分析中心所进行的研究工作。林教授特意带大家来到该中心一台购于1988年的岛津ICPS-1000前,这台仪器已使用近20年,依旧正常工作,给与会专家留下深刻印象。 图7 参观云大现代分析中心实验室 图8 老师们在云大现代分析中心1988年购置的ICPS-1000前 作为独家赞助厂家的岛津公司为本次培训班做了细致的组织工作,使各位参会专家对于岛津公司有了更多的认同。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附全文)
    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下称《任务》),从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等七方面作出22条具体任务。全文如下(有删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加强医改组织领导(一)加强医改工作统筹协调。推动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落实全面深化医改责任,巩固完善改革推进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探索建立医保、医疗、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加强医改监测,及时总结推广地方医改经验做法。二、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二)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各地要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结合实际加大探索,推进改革整体联动,促进服务上下协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支持指导三明医改向纵深推进。(三)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对协议期满批次及时开展接续工作。2024年各省份至少开展一批省级(含省际联盟)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到500个、医用耗材集采接续推进的目标。进一步加强集采执行工作,落实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医疗机构如实填报采购量并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加强集采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质量监管。完善提升医药集采平台功能,加强网上采购监督,提高药品和医用耗材网采率。(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指导内蒙古、浙江、四川等3个试点省份开展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全省(区)试点,指导唐山、苏州、厦门、赣州、乐山等5个试点城市进一步探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经评估符合调价条件的地区及时完成调价。(五)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24年,所有统筹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或按病种分值(DIP)付费改革,合理确定支付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完善总额测算、结余留用和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付费试点。研究对创新药和先进医疗技术应用给予在DRG/DIP付费中除外支付等政策倾斜。(六)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关于医疗服务收入内涵与薪酬制度衔接的办法。注重医务人员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进一步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加强对医院内部分配的指导监督,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进一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资政策。三、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七)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建设。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推进基层多病共防、多病共管和医防融合服务,开展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创新试点。推进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开展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八)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推广智慧医疗辅助信息系统。加强中心卫生院建设。组织二、三级医院通过人员下沉、远程医疗、培训、巡回医疗等方式提高基层能力。研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估工作。组织开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绩效评估,完善动态调整机制。(九)有序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建设。根据规划合理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下称双中心)。推进双中心建设项目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落实功能定位、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为重点,健全双中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跟踪评价机制。(十)深化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改革。深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探索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省份为单位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绩效考核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监测工作。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军队医院参与各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十一)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等建设。支持中药工业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布局,加快中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十二)提升卫生健康人才能力。制定关于深化医教协同加快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健全医教协同机制,推动落实以需定招要求,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和结构。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健全动态管理机制。规范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施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实施卓越中医药师资培训计划。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8000名左右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继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落实2020年以来按规定进入村卫生室的大学生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政策。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队伍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开展全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十三)开展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试点。指导部分城市开展试点,探索以上下联动为重点,以人才和信息化为支撑,深化拓展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建设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十四)推动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公益性,扩大普惠性,提高可及性。深入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进高水平医院提升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推进以业财融合为重点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加强公立医院债务风险管控,指导推动各地有序分类化解公立医院长期债务。制定关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的指导性文件,扩大专业护理人才招用规模,保障护理人员待遇,合理调整提高护理服务价格,提升患者护理服务体验。制定关于医院病房改造提升的指导性文件,推进医院病房适老化、便利化改造。制定规范发展特需医疗服务的政策,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制定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指导规则。加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管理,新增一批项目城市。加强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强化支持保障,促进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五、促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十五)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基本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制定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政策。指导地方按规定落实分类资助参加基本医保的政策,推动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同步参加生育保险。(十六)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制定关于规范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的指导性文件。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扩大创新药支付范围。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探索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就医费用线上快速结算。六、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十七)完善药品使用和管理。推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药品集采、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协同衔接,适时优化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联动管理机制的政策文件。加大创新药临床综合评价力度,促进新药加快合理应用。(十八)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关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加快创新药、罕见病治疗药品、临床急需药品等以及创新医疗器械、疫情防控药械审评审批。制定发布第五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和第四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健全中药审评证据体系,加快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审评审批,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支持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制剂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和项目医院间调剂使用。(十九)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建设现代药品流通体系,提升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报告机制和分级应对管理措施。推进易短缺药品生产储备、停产报告、价格异常、流通库存等信息监测预警和共享共用。完善药品使用监测工作机制。研究完善儿童用药供应保障工作机制。全面实施第三类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唯一标识。七、统筹推进其他重点改革(二十)推进数字化赋能医改。深入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推动健康医疗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医疗服务事项“掌上办”、“网上办”。整合医疗医药数据要素资源,围绕创新药等重点领域建设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二十一)深入推进“一老一小”相关改革。进一步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在医疗机构推广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技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二十二)加强医药卫生领域综合监管。扎实做好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廉政建设,持续推进全链条全要素全覆盖治理。开展高费用和异常费用病例核查工作。探索运用穿透式监管,改进监管效果。研究出台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合规指引。完善医保基金飞行检查工作机制,建立“回头看”机制。制定促进和规范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个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近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四十九站: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   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原北京医科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以下简称为:分析中心)成立于1984年,是集服务、教学、科研和对外开放为一体的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平台,也是第三批中关村挂牌开放的实验室之一。分析中心于1996年6月首度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并分别于2001年10月、2007年5月、2010年6月先后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复查换证。分析中心主任兼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王京宇教授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并介绍了分析中心的定位、特点,以及分析中心仪器设备采购及维修管理方面的情况等。 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   中心定位为“服务为主、科研为先”   王京宇教授首先介绍说,“分析中心现有蛋白质组学实验室、细胞分析实验室、电子显微镜分析实验室、生命元素组学实验室、药学与化学实验室、同位素实验室六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分子影像学与代谢组学两个筹建中的实验室。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和技术服务队伍,现有员工53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9人,高级职称占中心总人数的44.45 %。”   “分析中心的定位为‘以分析测试服务、技术支持为主,以仪器功能开发、技术创新为先,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教学为本’。作为为高校服务的测试机构,只做低端的常规分析测试,对于学校的科研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更注重仪器功能开发、技术创新等工作,并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技术支持工作。”   “近年来,分析中心承担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等,并参与 ‘ 人发中稀土元素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等9项国家级或国际合作项目。” 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兼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王京宇教授   独特的“一站式”测试服务   “医药卫生领域研究涉及医学、药学与公共卫生等多个学科,例如,一种新开发的药物通常要进行动物实验、有效成份分析、病理实验等,如果客户自行找多个相关实验室做相关测试,一则繁琐,二则费时。而分析中心长期从事类似的工作,与校内的各个学科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只要客户说明目的,分析中心将设定整体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出具检测报告,为用户提供简捷的‘一站式’测试服务。”   “‘一站式’测试服务主要针对校外的用户。目前,分析中心的校内检测业务占50-60%,而校外检测业务占40-50%,校外业务主要来源于科研院所、医院、医药企业等。”   中心的仪器均需应用于多个学科   谈及目前高校内存在着大型仪器重复购买,造成科研资源浪费的现象,王京宇教授说道,“新购置的大型仪器是放在分析中心这个公共平台上专管共用,还是放在某个学科或教研室自行管理使用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如果某类仪器仅一个学科或教研室使用其工作量就已经饱和,且购买仪器的经费是学科或教研室的自有资金,则这类仪器就允许各单位自行购买、管理和使用 (2)如果某类仪器适用于多个学科,而任何一个单一学科都不能确保其使用率,且购置经费为‘985’、‘211’经费,则此类仪器原则上应放在分析中心专管共用。”   “分析中心每年仪器购买计划通过两个方式形成,其一是分析中心各个实验室提出需求,汇总后由分析中心主任会讨论,按‘轻重缓急’,安排购买 其二是由科研处及分析中心组织全校及附属医院召开需求会,每位教师陈述理由,然后由大家共同打分决定购买哪类仪器。目前,分析中心有大型分析仪器六十多台,价值超过1亿人民币。”   (1)蛋白质组学实验室 MICROMASS(现waters公司) 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 左:Kratos Analytical(现岛津公司) 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 右:MICROMASS(现waters公司)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   (2)细胞分析实验室 图左上:BD 早期流式细胞仪,现用作仪器史教学 图右上:BD FACS Vantage_DiVa 流式细胞分选仪 图左下:BD LSR 分析型流式细胞仪 图右下:BD FACSAria 流式细胞仪 Leica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和荧光相关光谱系统 (用于厚的活体组织、细胞三维成像、定位检测与半定量分析,活细胞功能实时动态检测,活细胞单分子成像和检测)   (3)电子显微镜分析实验室 JEOL JEM-1230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JEOL JSM-5600LV扫描电子显微镜   (4)生命元素组学实验室 PerkinsElmer Elan DRCⅡ ICP-MS Thermo Scientific iCAP600 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科创海光原子荧光光谱仪   (5)同位素实验室 PacRard (现PerkinElmer)液体闪烁计数器(用于14C等放射性同位素检测)   (6)分子影像学实验室 CRi多光谱活体成像系统   仪器维修购买 “维修保险”   “以前分析中心的仪器维修费用由学校全包,由此产生一些‘负面’问题。从2008年,分析中心开始试行‘维修保险’制度。具体来讲,年初,分析中心下设的每个实验室根据各自实验室的情况,预计本年度的仪器维修费用,然后根据费用额度购买相应的‘维修保险’,而购买费用为保险总额的30%,例如,预计维修费用为20万,那么20万维修保险的购买费为6万元。如果本年度维修费用低于20万,则全部维修由分析中心买单,如果维修费用超过20万,则超出部份由实验室自付70%,分析中心承担30%。”   “‘维修保险’的实施促使实验室在仪器使用上更精心,对于仪器的小问题实验室也会想办法自行解决,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学校的经费。”   后记: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高校测试中心曾经辉煌一时,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家“211”、“985”工程的实施,及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兴起,高校测试中心遭遇了发展危机。   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就是其中的一员,面对危机,分析中心在不断地变革,其一:在提供简单测试服务及实验教学的同时,融入到各学科的科研中,更大地发挥仪器设备的“价值” 其二:以自身的优势,提供社会上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具优势的“一站式”检测服务。此外,分析中心还在管理上采取了不同的制度,如维修保险制度、耗材集中管理制度等。经过一系列定位、管理、模式上的改变,在新时期,北大医药卫生分析中心已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和定位,发展也越来越好!
  •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发布 鼓励第三方医学检验发展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医改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基本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乡居民医保制度逐步整合,筹资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全面推开,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拓展深化,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有序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逐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巩固完善,药品流通领域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初步建立,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医药卫生监管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逐步完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惠民效果进一步放大。健康服务业政策环境显著改善,社会办医加快发展。以省为单位实施综合医改试点,积累了有益经验。经过努力,2015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0年提高了1.51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35.29%下降到29.27%,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显著提升。实践证明,深化医改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用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明显缓解,获得感不断增强,深化医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相对单一、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制度体系仍需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医改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利益格局调整更加复杂,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任务更为艰巨。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医药技术创新等,都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需要在巩固前期改革成果、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增强定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度创新和重点突破,推动医改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和综合推进,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树立大健康理念,全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目标,坚守底线、补齐短板,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的职业吸引力和服务能力,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制度创新和攻坚突破。  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责任,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发挥市场活力,加强规范引导,满足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  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优化供给侧治理能力和要素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对需求侧进行科学引导,合理划分政府、社会、个人责任,促进社会共治。  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要求,统筹推进管理、价格、支付、薪酬等制度建设,提高政策衔接和系统集成能力。落实部门责任,解放思想、主动作为,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形成强大合力。  坚持突出重点、试点示范、循序推进。理清改革内在逻辑,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及时总结推广地方经验,发挥重点改革的突破性作用和试点的带动效应。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注重统筹兼顾,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三)主要目标。到2017年,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更加高效,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进一步健全。到2020年,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经过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5年提高1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9.5‰,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8%左右。  三、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坚持居民自愿、基层首诊、政策引导、创新机制,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要手段,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行多种形式的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85%以上的地市开展试点。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1.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加强协作,推动功能整合和资源共享。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数量和规模。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服务,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推进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鼓励公立医院面向区域提供相关服务,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工程,推动中医药服务资源与临床科研有机结合,加强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健全、能力较弱的地区,将中医医院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按照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将军队医疗机构全面纳入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健全突发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推进构建陆海空立体化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  2.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重点,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开展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初筛、儿科、精神疾病、老年病、中医、康复等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科室以及紧缺专业临床专科建设,进一步降低县域外就诊率。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推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促进先进适宜技术的普及普惠。建立与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相适应、能够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要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现药品使用的上下联动和相互衔接。通过鼓励大医院医师下基层、退休医生开诊所以及加强对口支援、实施远程医疗、推动建立医疗联合体等,把大医院的技术传到基层。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到2020年,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能力。  完善基层管理和运行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主体地位,落实人事、经营、分配等方面自主权。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巩固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加强绩效考核,既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又防止出现新的逐利行为。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负责人绩效评价机制,对机构负责人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其他人员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  3.引导公立医院参与分级诊疗。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医保支付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调动三级公立医院参与分级诊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三级公立医院收治疑难复杂和危急重症患者,逐步下转常见病、多发病和疾病稳定期、恢复期患者。鼓励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与医保、远程医疗等相结合,实现医疗资源有机结合、上下贯通。以资源共享和人才下沉为导向,将医疗联合体构建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形成责、权、利明晰的区域协同服务模式。探索通过医师多点执业、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物配备、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方式,引导医疗联合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  4.推进形成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服务模式。明确医疗机构急慢分治服务流程,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畅通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等慢性病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渠道,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城市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将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转至下级医疗机构以及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慢性病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残疾人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显著增加慢性病医疗机构提供康复、长期护理服务的医疗资源。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建设,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密切配合、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  5.科学合理引导群众就医需求。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通过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医保支付、价格调控、便民惠民等措施,鼓励城乡居民与基层医生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遵循医学科学规律,结合功能定位,明确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范围,对于超出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为患者提供相应转诊服务。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有序转诊。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合理引导就医流向。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激励。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到2017年,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初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1.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妥善处理医院和政府关系,实行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推动医院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转变。加强政府在方向、政策、引导、规划、评价等方面的宏观管理,加大对医疗行为、医疗费用等方面监管力度,减少对医院人事编制、科室设定、岗位聘任、收入分配等的管理。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合理界定政府作为出资人的举办监督职责和公立医院的自主运营管理权限。健全政府办医体制,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协调政府办医职能,形成合力。加强对政府、军队和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主体举办公立医院的全行业监管,明确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落实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收入分配、副职推荐、中层干部任免、年度预算执行等自主权。实行院长负责制,完善院长选拔任用制度,实行院长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公立医院依法制订章程。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报告制度、总会计师制度、第三方审计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  2.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加强分类指导,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通过规范诊疗行为、医保控费等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严格控制不合理检查检验费用,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并与医疗控费、薪酬制度、医保支付、分级诊疗等措施相衔接。放开特需医疗服务和其他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价格,由医疗机构自主制定。继续推进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统筹考虑中医药特点,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运行新机制。推进军队医院参与地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规范公立医院改制,推进国有企业所属医院分离移交和改制试点,原则上政府举办的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妇产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民族医院)等不进行改制。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3.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完善编制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开展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试点。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备案制,在部分大中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短缺专业人才以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人员,可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予以公开招聘。完善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用人关系。  地方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逐步提高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工作时间之外劳动较多、高层次医疗人才集聚、公益目标任务繁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在绩效工资分配上,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按照有关规定,公立医院可以探索实行目标年薪制和协议薪酬。公立医院主管部门对院长年度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确定院长薪酬水平,院长薪酬与医院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水平保持合理比例关系。  4.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医院考评机制。健全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机构考核应涵盖社会效益、服务提供、质量安全、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内容,重视卫生应急、对口支援以及功能定位落实和分级诊疗实施情况等体现公益性的工作。将落实医改任务情况列入医院考核指标,强化医院和院长的主体责任。医务人员考核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指标,负责人考核还应包括职工满意度等内容。考核结果与政府投入、医保支付、人员职业发展等挂钩。  5.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健全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考核机制。设定全国医疗费用增长控制目标,各省(区、市)根据不同地区医疗费用水平和增长幅度以及不同类别医院的功能定位等,分类确定控费要求并进行动态调整。以设区的市为单位向社会公开辖区内各医院的价格、医疗服务效率、次均医疗费用等信息,对医疗机构费用指标进行排序,定期公示排序结果。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对公立医院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等情况实施跟踪监测。到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幅度力争降到10%以下,到2020年,增长幅度稳定在合理水平。  (三)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的原则,围绕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三个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推动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提质增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衔接互动、相互联通机制。  1.健全基本医保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厘清政府、单位、个人缴费责任,逐步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在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政府补助标准的同时,强化个人参保意识,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比重。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与居民收入相挂钩的动态筹资机制,使筹资标准、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到2020年,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健全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保待遇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医保待遇确定和调整的政策权限、调整依据和决策程序,避免待遇调整的随意性。明确基本医保的保障边界。合理确定基本医保待遇标准。结合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进付费总额控制。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共担、统筹调剂、预算考核的基本思路,加快提高基金统筹层次。全面巩固市级统筹,推动有条件的省份实行省级统筹。加快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参保地与就医地协作,方便群众结算,减少群众“跑腿”、“垫资”。建立健全异地转诊的政策措施,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衔接协调。到2017年,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到2020年,建立医保基金调剂平衡机制,逐步实现医保省级统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  2.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医保支付机制和利益调控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合理收治和转诊患者的内生动力。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床日、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鼓励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方式。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或按床日付费 对基层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将按人头付费与高血压、糖尿病、血液透析等慢病管理相结合 对一些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点数法与预算管理、按病种付费等相结合,促进医疗机构之间有序竞争和资源合理配置。健全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支付方式改革相关的管理规范、技术支撑和政策配套,制定符合基本医疗需求的临床路径等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病历及病案首页的书写,全面夯实信息化管理基础,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名称和内涵、疾病分类编码、医疗服务操作编码的统一。继续落实对中医药服务的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到2017年,国家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鼓励各地积极完善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等多种付费方式。到2020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占比明显下降。  3.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的基础上,加快整合基本医保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统一基本医保行政管理职能。统一基本医保经办管理,可开展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的试点,承担基金支付和管理,药品采购和费用结算,医保支付标准谈判,定点机构的协议管理和结算等职能。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发挥医保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控制作用。加快推进医保管办分开,提升医保经办机构法人化和专业化水平。创新经办服务模式,推动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4.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在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础上,采取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合理确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等措施,提高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支付的精准性。完善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在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医疗救助基础上,将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医院投入政策,建立公立医院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的新机制,细化落实政府对中医医院(民族医院)投入倾斜政策,逐步偿还和化解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
  • 王京宇与“生命元素组学”——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 王京宇教授
    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众多,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生命元素组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王京宇说,“目前金属组学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提法,但作为医学院校的科研工作者我更喜欢称之为生命元素组学。”至于为何叫生命元素组学,王京宇教授介绍,生命科学所研究的元素不只局限于金属元素,还包含了非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 另外,元素是构成生命组成细胞、蛋白质、小分子的基本单元,它的规律性一定是存在的,是值得研究的。  自然界中已发现元素115种,天然存在元素92种,人体中检出81种 人体必须元素研究从1950年的13种、1970年的17种,到2000年时已经有29种......“所以,我认为随着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的迅猛发展,人体必须元素的数量也将会进一步增加。在研究生命现象时应该借鉴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论’的观点 尽可能开展多元素分析,探讨元素之间的互作关系,克服以往元素研究‘以偏概全,前后矛盾’的弊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 王京宇教授  2001年“因地制宜”踏上生命元素组学之路  【生命元素组学】生命元素组——生命体中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所有无机元素的集合。元素形态——元素在生命体(物种、器官、组织、细胞… )中的存在形式:生物大分子(诸如金属蛋白、金属酶… )、有机小分子(例如金属化合物、络合物… )、游离离子及其价态 研究范畴——生命体中无机元素的种类、浓度、分布、比例、价态、形态及相应的生物学功能,元素组与其他组(例如:基因、蛋白、代谢组)之间的关系。  王京宇教授2001年提出生命元素总谱概念,已经包括了元素形态这些内容,但没有上升到“组学”的“高度”。2002年前后,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了金属组学的概念,顺理成章的,王京宇教授将组学的概念借鉴过来,正式提出了“生命元素组学”。  再回头看看王京宇教授为何会提出、开始从事生命元素组学研究工作的呢?  2001年,王京宇教授结束海外留学工作回到国内、就任北医教授时,需要确定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在国外做的东西肯定不能全部照搬,需要根据实验室条件“因地制宜”。当时所在实验室的设备在无机方面最强,拥有ICP-MS、AAS、AFS等仪器 而且从软实力来说,王京宇教授出国前的1982年到1986年间一直在做微量元素分析,所以有20多年的经验传承,在样品预处理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基础。  “所以,尽管我在国外做的更多的是有机、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但是,我觉得在实验室条件不具备时就必须因地制宜,所以,我决定研究元素与生命,”王京宇说。  方向确定了下来,王京宇教授马上投入到了查阅文献、撰写回国启动基金申请报告之中。期间,王京宇教授感觉到,在元素分析领域,有很多实验不同课题组做出来的结论是相互矛盾的 例如,与肺癌相关的某一种元素,不同的课题组会得出其含量会随着癌症的发生而升高、降低、不变的三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王京宇教授经过思索认为,当时绝大部分团队只关注2-3种元素,最多10多种元素,然后就得出了结论。但是,人是一个整体,体内的81种元素彼此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如果我们处于一个特定的生活环境,某些元素摄入量的升高很可能会导致另外一些元素的升高或降低,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不应该把某一个元素或者一组元素与其他元素割裂开来。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王京宇教授在所写的申请报告中提出了“生命元素总谱”的概念,认为一个正常的人会有正常的生命元素谱,有疾病的人有异常的生命元素谱;那么,比对正常谱和异常谱,发现之间存在的差异,就有可能确定疾病和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  虽然获批的归国启动基金只有区区4万元,但王京宇教授还是毫不犹豫地将之用于从一个老教授那里买下一批珍贵的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品。研究“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王京宇教授回国后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该项目历时两年,共研究了55种元素,发现20种元素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有14种元素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分别发现了生命元素的组织选择性、生命元素对的组织特异性、生命元素在特定组织内的有序性、生命元素相关类型的多样性,为随后生命元素组学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年持之以恒的“酸甜苦辣”  一直以来,王京宇教授的想法不完全为大多数人接受,有院士曾经语重心长的劝他“要把一个或两个元素研究透”。“我能够理解并感谢老前辈的建议,但是我想世界上不缺我一个按照这种思路去研究的人,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王京宇说到。  “做科研不容易,‘获认可’是一件更不容易的事情。”  提到2004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若干中草药中25种元素在不同提取液中的分布”,王京宇教授介绍到,文章发表后,国外很多科学家写信希望将其翻译成英文,让他非常欣慰。但是这篇文章同时也让他感到特别的遗憾,因为工作开始时是计划做50种元素,不过由于有些同事不理解,导致最后只做了25种元素。  不过在王京宇教授的坚持下,2006年“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元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就已经做了55种元素。2008年,与公安部门合作进行了“毒品产地鉴别”的研究项目,为了检验所建方法的可靠性,王京宇教授接受了20份盲样的考核,获得了100%准确的结果;王京宇说到,“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毒品产地鉴别’很好的验证了多元素组学、特征元素对等生命元素组学的基本假设,更加坚定了我一定要往下做的信心 同时还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与我并肩战斗至今。”  在2009年的某一次学术会议上,韩济生院士对王京宇教授说,“王老师,你这个想法很有意义,可以尝试用到儿童孤独症的研究中。”后来王京宇教授推荐了一名博士生跟随韩济生院士做博士后,并且多元素组学在儿童孤独症领域中得到了很好的结论。  这些年王京宇教授一直不遗余力地推销“多元素组学”的想法,抓住每个机会去做报告。“每次报告之后都会有互动,会有很多人围着我继续问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生命元素组学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王京宇说,“而且,‘整体论’已经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应用,有很多人利用同样的想法进行各自领域的研究。记得在某次做过报告之后,一位从事石油勘探研究的人员与我交流,说这种理论在石油勘探领域将会非常有用,后来我也发现确实有相关的论文出现。”  “这么多年来,总是有新的东西、新的发现,让我觉得很有意思、难以舍弃,让我觉得我们的工作确实不是简单的重复。”  “未来生命元素组学一定会用于医学临床诊断”  “多年来,我得到过科技部、国自然、市自然基金的资助,”王京宇说,“但就多元素组学而言则仅获得过一个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更多的是自己凭着兴趣、利用少量横向经费和自有经费在做,所以进展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另外,所做实验需要得到医院等各方面的配合,难度非常大,做到如今的程度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王京宇教授在研究中发现正常人和癌症病人的生物无机指纹图谱是不一样的,同时发现正常人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指纹也不一样;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表明,癌症病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指纹也有显著性差异。“通过生命元素组学研究,不但有可能区分正常人和病人,还完全有可能区分是何种病人。所以,该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王京宇说,“目前,该技术正在申请专利,已经有投资人对此感兴趣,相约细谈。”  “一种技术手段想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需要有足够的信息量。”王京宇教授正在做的一个试验可以拿到100万个信息量,很有希望满足临床诊断所需 将其用于正常人群和某一特定疾病人群,初步结果显示此项技术对于该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王京宇教授计划在下一步的研究内容中要增加不同的疾病人群,以期进一步拓宽该技术临床诊断的适用范围。  “一种技术手段想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成本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据王京宇教授介绍,元素组学实验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完全有可能用于大规模筛查 而不像基因检测等动辄需要数千元钱。  王京宇教授下一步工作中有一项是研究元素组学和其他组学如蛋白质、代谢、基因组学的相关性,尝试从元素到小分子、蛋白质大分子、细胞建成一种立体体系。未来可以预期,元素组学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容易定量的技术可以替代一些复杂、难以定量的实验。  “不管有钱没钱,我都会继续做下去,一定要做下去”  “可以说,我为生命科学研究做了一些非常基础的工作,首先我发现了有区别、有差异,下一步大家可以研究为什么有区别,探究所发现的差异是原因还是结果。”  元素组学有很多研究分支,王京宇教授主要做的是人体样品中元素的分布与形态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不过,多元素组学的局限性是暂时还无法区分“因”和“果”的关系,王京宇教授正在设计专门的实验以期寻找到“因和果”。另外,为了应对“人体样品中元素的含量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的质疑,王京宇教授设计了若干个专门实验。结果显示,环境因素对生命体某些组织元素含量的影响是有限的,故而,多元素分析完全有可能用于疾病或者物种的鉴别。  “我们目前正在尝试将生物样本中的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因素能够分别检测出来,换个说法是分清‘内源’和‘外源’,我个人认为意义非常重大。”王京宇说,“为了疾病我必须要把它分开,为了研究环境我也必须把它分开,还可以研究环境与疾病之间的交互作用,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王京宇教授将他自己的工作形象的比喻为“撒网”,网撒出去后会捞上来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鱼。而如果只研究一种元素,就相当于在钓鱼,一次只能钩钓上来一种类型的鱼。或许有人认为王京宇教授撒网捞上来的鱼比较杂、不那么专;对此,王京宇则认为,“其实我是在为所有研究鱼的人打基础,我把网上来的鱼分给包括我自己在内各位科学家,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解剖、分析、研究选定的鱼,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烹调,各自做不同层面上的工作。”  预祝王京宇教授驾驶着元素的拖网渔船,在生命之海上前行,永远朝向绚丽多彩的彼岸。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1:王京宇教授简历  王京宇(Ph.D),1982年至2001年先后在原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医学研究中心、日本国家研究院(大阪)从事分析化学及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2001年9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兼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和学术兼职:北京大学医学部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实验室与技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1)生命元素组学 (2)预防医学检验与健康及疾病研究。  附录2:王京宇教授“网络专家讲座”  王京宇教授在仪器信息网“网络专家讲座”栏目开堂授课,主讲“ICP-MS/OES与生命及环境科学研究”。目前已经于2015年9月8日讲授了第一堂课——ICP-MS/OES与生命及环境科学研究概论,授课视频见以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2806.html
  • 9月份有87项标准将实施 医药卫生、食品环境领衔
    9月份有87项标准将实施我们通过国家标准信息平台查询到,在2022年9月份将有87项与仪器及检测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将实施。8月份新实施的标准主要集中在医药卫生、食品环境相关领域。主要新实施的标准如下:需要相关标准的,点击链接即可下载收藏↓国家标准(6个)GB/T 2678.2-2021 纸、纸板和纸浆 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 GB/T 13214-2021 牛肉类、羊肉类罐头质量通则 GB/T 14215-2021 番茄酱罐头质量通则 GB 24539-2021 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 GB 40554.1-2021 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规程 第1部分:总则 GB 40162-2021 饲料加工机械卫生规范 行业标准(47个)JT/T 1428-2022 营运车辆后向碰撞预警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 LS/T 3549—2022 粮油储藏 横向通风风机技术要求 LS/T 1224—2022 花生储藏技术规范 LS/T 3270—2022 红米 LS/T 6140—2022 粮油检验 免疫亲和柱评价规范 LS/T 1301—2022GC/T 1801—2022 粮食和国家物资储备标准制定、修订程序和要求 YY/T 1809-2021 医用增材制造 粉末床熔融成形工艺金属粉末清洗及清洗效果验证方法 YY/T 1808-2021 医疗器械体外皮肤刺激试验 YY/T 1806.2-2021 生物医用材料体外降解性能评价方法 第2部分:贻贝黏蛋白 YY/T 1806.1-2021 生物医用材料体外降解性能评价方法 第1部分:可降解聚酯类 YY/T 1805.2-2021 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 胶原蛋白 第2部分:I型胶原蛋白分子量检测-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YY/T 1803-2021 聚乙烯醇止血海绵 YY/T 1802-2021 增材制造医疗产品 3D打印钛合金植入物金属离子析出评价方法 YY/T 1798-2021 一次性使用宫腔压迫球囊 YY/T 1797-2021 内窥镜手术器械 腔镜切割吻合器及组件 YY/T 1796-2021 医用干式胶片专用技术条件 YY/T 1788-2021 外科植入物 动物源性补片类产品通用要求 YY/T 1787-2021 心血管植入物 心脏瓣膜修复器械及输送系统YY/T 1782-2021 骨科外固定支架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YY/T 1781-2021 金属U型钉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YY/T 1778.1-2021 医疗应用中呼吸气体通路生物相容性评价 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YY/T 1764-2021 血管支架体外轴向、弯曲、扭转耐久性测试方法 YY/T 1748-2021 神经血管植入物 颅内弹簧圈 YY/T 1745-2021 自动粪便分析仪 YY/T 1708.6-2021 医用诊断X射线影像设备连通性符合性基本要求 第6部分:口腔X射线机 YY/T 1708.5-2021 医用诊断X射线影像设备连通性符合性基本要求 第5部分:乳腺X射线机 YY/T 1708.4-2021 医用诊断X射线影像设备连通性符合性基本要求 第4部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 YY/T 1708.3-2021 医用诊断X射线影像设备连通性符合性基本要求 第3部分:数字化摄影X射线机 YY/T 1704.3-2021 一次性使用宫颈扩张器 第3部分:球囊式 YY/T 1629.6-2021 电动骨组织手术设备刀具 第6部分:锉刀 YY/T 0988.3-2021 外科植入物涂层 第3部分:贻贝黏蛋白材料 YY/T 0962-2021 整形手术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 YY/T 0916.1-2021 医用液体和气体用小孔径连接件 第1部分:通用要求 YY/T 0910.1-2021 医用电气设备 医学影像显示系统 第1部分:评价方法 YY/T 0811-2021 外科植入物用大剂量辐射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 YY/T 0758-2021 医用激光光纤通用要求 YY/T 0719.9-2021 眼科光学 接触镜护理产品 第9部分:螯合剂测定方法 YY/T 0663.1-2021 心血管植入物 血管内器械 第1部分:血管内假体 YY/T 0617-2021 一次性使用人体末梢血样采集容器 YY/T 0616.6-2021 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 第6部分:抗化疗药物渗透性能评定试验方法 YY/T 0480-2021 诊断X射线成像设备 通用及乳腺摄影防散射滤线栅的特性 YY/T 0314-2021 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 YY/T 0290.6-2021 眼科光学 人工晶状体 第6部分:有效期和运输稳定性 YY/T 0290.1-2021 眼科光学 人工晶状体 第1部分:术语YY/T 0106-2021 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用技术条件 YY/T 1750-2020 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手术设备 YY/T 1749-2020 基于外部振动的肝组织超声弹性测量设备 地方/团体标准(34个)DB32/T 4331-2022 临床冠脉定量血流分数(QFR)检查技术规范 DB32/T 4330-2022 疫苗冷藏运输车厢体设计规范 DB32/T 4327-2022 化工消防救援站建设规范 DB32/T 4324-2022 河湖库利用变化高分遥感监测规范 DB1501/T 0028-2022 林业有害生物远程智能监测基站选址规范 DB15/T 2763—202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用于矿山采坑回填和生态恢复技术规范 DB15/T 2762—2022 乳制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指南 DB2308/T 111-2022 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便携式分光光度法)监测技术规范 DB2308/T 110-2022 黑臭水体监测技术规范 DB2308/T 109-2022 大气城市污染分布、污染时效性监测技术规范 DB15/T 2748—2022 绿色电力应用评价方法 DB37/T 4542—2022 固体废物 六价铬的测定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DB42/T 1700.3-2022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 第3部分:棉花 DB42/T 1901-2022 生物质供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DB41/T 1268-2022 粮食作物施肥配方设计规范 DB41/T 1263-2022 甜高梁青粗饲料生产技术规程 DB41/T 2278-20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要求 DB50/T 1257-2022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现场监控设备智能化技术规范 DB50/T 1256-2022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智能化技术规范 DB14/T 2469—2022 煤化工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规范 DB14/T 2467—2022 煤层气井采出水处理规范 DB50/T 1254-2022 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va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DB50/T 867.30-2022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30部分:有色金属铸造企业 DB50/T 867.29-2022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29部分: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企业 DB50/T 1244-2022 基于plo基因的山羊化脓隐秘杆菌PCR检测方法 DB44/ 2367-2022 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 DB52/T 1669.4-2022 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第4部分:充装读写控制设备 DB52/T 1669.3-2022 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第3部分:气瓶信息化标签 DB52/T 1669.2-2022 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第2部分:数据接口 DB52/T 1669.1-2022 气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DB32/T 4246-2022 江苏省环境卫生信息化系统技术标准 DB32/T 4245-2022 城镇供水厂生物活性炭失效判别和更换标准 DB32/T 4244-2022 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理技术标准 DB65/T 4402-2021 石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Get√小技巧:在仪器信息网APP里,可以免费下载上述标准→↓扫码到APP免费下载目前仪器信息网资料库 有近75万篇资料,内容涉及检测标准、物质检测方法/仪器应用、仪器操作/仪器维护维修手册、色谱/质谱/光谱等谱图。资料库每月有20多万人访问,上万人下载资料,诚邀您分享手头上的资源,与人分享于己留香!
  • 医药卫生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最新成果发布 两款IVD产品获肯定
    p & nbsp & nbsp 日前,国家卫计委网站发布了医药卫生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最新进展与动态,共涉及“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传染病专项”) 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新药专项”),其中传染病专项的最新成果——两款由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医药承担研发的两款IVD产品被认可为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公告显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肝癌早诊早治、预测复发转移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两项全球首创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分别实现上市或签约转化。其研发的“7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检测试剂盒”仅需采集0.2ml的血浆即可准确诊断肝癌,并且填补了临床尚无有效监测甲胎蛋白阴性肝癌方法的空白,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80%以上。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另一项“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以国际上首次检测到的“外周血中干细胞样循环肝癌细胞”为基础,成功研制了全球首台原型机和检测试剂盒,并与企业合作实现成果转化。 /p p & nbsp & nbsp 据悉,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诊断肝癌占全世界55%,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二位。晚期肝癌5年生存率接近0,早期肝癌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可怕的是,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约8成患者首诊已进入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即便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5年内仍有60%至70%患者出现转移复发;肝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7%左右。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领衔的团队,历经9年研制,开发的“7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检测试剂盒”诊断肝癌,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80%以上。据悉,目前该试剂盒已经完成多中心临床实验,去年8月,获得CFDA三类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 /p p br/ /p
  • 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医药卫生学部10人介绍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32741c8a-06ce-4830-bf05-92f288395a9c.jpg" title=" 2019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 医学学部.jpg" alt=" 2019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 医学学部.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19年,中国工程院开展了第14次院士增选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其中 /span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医药卫生学部增选10人。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22/517500.shtml" target=" _blank" 全部名单请点击查看 /a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text-align: center " arial=" " white-space:=" " text-align:="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医药卫生学部(10人)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arial=" " white-space:="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rong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586" align=" cente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Arial, tahoma font-size: 12px color: rgb(68, 68, 68)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 none " tbody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r class=" firstRow"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姓名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出生年月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工作单位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陈 薇(女)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66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2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李校堃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64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2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温州医科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刘 良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57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7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澳门科技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尚 红(女)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60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10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中国医科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沈洪兵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64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5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南京医科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田 伟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59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2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北京积水潭医院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王军志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55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9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王 俊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63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11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王 琦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43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2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北京中医药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张 学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64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7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哈尔滨医科大学 /span /p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br/ /span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7cb68021-2ba0-4910-a3a0-eca29fa6920c.jpg" title="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陈薇.jpg" al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陈薇.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陈薇,女,中共党员,1966年出生,浙江兰溪人。1988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5级,少将军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全国妇联执委。2017年10月25日,陈薇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63c37998-26c0-42ee-ab84-04a84cd0fb2b.jpg" title=" 李校堃 温州医科大学校长.jpg" alt=" 李校堃 温州医科大学校长.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李校堃,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致力于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代表的基因工程蛋白药物的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和新药研发、临床应用和转化医学研究。&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现任温州医科大学校长 & nbsp 、药学学科带头人。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8dc9ca28-cf38-4220-8faa-a9fe32673167.jpg" title=" 刘良 澳门科技大学.jpg" alt=" 刘良 澳门科技大学.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现任澳门科技大学校长,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项目顾问、国际标准组织ISO/TC249技术委员会中药标准化工作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邀研究项目审评专家等职务。刘教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博士后赴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分子药理研究所及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马普研究协会(德国科学院)风湿病与免疫研究所从事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刘教授学贯中西医学,是中药抗炎免疫药理、中药新药研发、风湿与关节炎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发表研究报告逾300篇,包括世界顶尖科学期刊《Nature》(自然),担任多种英文学术期刊编辑,包括Journal of Chinese Evidence-based Medicine、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J of Immunology、Journalof Materia Medica等。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36bf9bd4-1d2e-4981-8318-89c60828a6b8.jpg" title=" 尚 红.jpg" alt=" 尚 红.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尚红,女,1960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医学检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会长,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世界病理和检验医学联合会西太平洋区主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4093284f-5dac-43ef-afa0-5e800bbda1a6.jpg" title=" 沈洪兵.jpg" alt=" 沈洪兵.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沈洪兵,男,1964年5月生,汉族,江苏启东人,研究生,医学博士,教授,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 ,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现任南京医科大学校长。主要致力于环境与肿瘤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累计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 ,2018 & nbsp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nbsp 、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nbsp 等科技和教学奖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135779b9-1830-40b9-9c58-7f7a15c0e330.jpg" title=" 田伟.jpg" alt=" 田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田伟,男,1959年生,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脊柱外科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美国骨科学会(AAOS)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全国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北京市九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9月30日,当选2017年北京学者。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7001bc83-fd53-4b80-887e-6b6e9e72eca4.jpg" title=" 王军志.jpg" alt=" 王军志.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军志,男,汉族,甘肃省兰州人,195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于1982年和1985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获得医学学士和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赴日本国三重大学医学部留学,199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后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从事生物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评价研究,历任生化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2001年6月任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5ca5c48f-a9ce-4e38-899f-20ba6225b9a5.jpg" title=" 王俊.jpg" alt=" 王俊.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王俊,河南淮滨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和胸部微创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住培胸心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及内镜医师分会和胸外科分会副会长。王俊在中国率先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开创中国胸部微创外科,完善中国胸部微创手术体系。2018年获颁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c282929d-5acb-4a13-b1e2-8ca2089f4f9b.jpg" title=" 王琦.jpg" alt=" 王琦.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王琦,男,1943年2月生,江苏高邮市人,国医大师 & nbsp ,是中医体质学创始人,是男科学创始人、学科带头人,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第二、三批五百名著名老中医之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60px height: 34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40f4d029-bf2b-4427-a7ff-980c03d98c83.jpg" title=" 张 学.jpg" alt=" 张 学.jpg" width=" 260" height=" 34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张& nbsp 学,男,1964年7月生,黑龙江省肇州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省医学科学院院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986年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获中国医科大学遗传学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获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1989年-2002年先后任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助教、讲师、教授及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主任,2001年至今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学系主任,2002年-2009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助理,2009年-2013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2013年-2014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科技管理处处长,2014年-2017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党委书记。2017年4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2018年9月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省医学科学院院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主要从事单基因病和基因组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多种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和基因组病的致病DNA重排,在Science和Nature Genetics等杂志发表系列论文。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4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医学药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 /p
  • 岛津医药卫生行业专家会在石家庄成功举办
    河北省会石家庄有着&ldquo 药都&rdquo 之美誉,医药产业一直位于我国前列。在为数众多的医药企业中,使用着大批岛津各类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为使石家庄地区医药、卫生行业的专家、学者通过相互交流经验,以促进该地区医药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春暖花开的阳春4月,岛津公司邀请石家庄地区40位医药、卫生行业的专家、学者,召开了&ldquo 岛津分析仪器医药、卫生行业专家交流会&rdquo 。此次专家交流会有来自河北省药品检验所室主任,以及石药集团、华药集团、神威药业、以岭药业等知名药企的QC和研发经理,还有河北知名大学教授及河北省CDC的专家参加,他们共聚一堂,交流经验、分享心得,现场气氛热烈。 来自石家庄地区的医药、卫生行业的专家共聚一堂 会议开始后,首先由岛津公司北方大区经理李军波先生致欢迎词。他在致辞中,对石家庄地区各位专家学者给予岛津公司的关怀与支持表示了深深的谢意,他表示岛津公司非常重视河北省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岛津公司将会在应用支持、售后服务、合作项目等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答谢河北省的新老客户。 岛津北方大区经理李军波先生发言致谢客户 会议期间,岛津公司市场部邓力先生首先结合岛津新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LC-30A、单四极杆液质LCMS-2020以及三重四极杆质谱LCMS-8030,详细介绍了HPLC和LCMS在新药研发、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之后市场部靳松女士结合岛津新型GC-2010 Plus、GCMS QP2010 Ultra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药典中的应用,让广大学者进一步体会到了岛津厚积薄发的新一代全线高端产品。 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三位来自石家庄的专家代表分别提出了当前热门的专业话题,内容很有特色。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曹德英院长对河北医药产业现状做了简要分析,给河北医药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河北省药检所化学室姜建国主任解析了HPLC在中国药典(2010版)应用,他详细对照了新旧药典的不同之处,新药典对药品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李志伟博士介绍了药物中杂质的研究及其验证,李博士结合自己多年经验,与参会学者一起讨论新的分析技术。三位专家代表的精彩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最终将此次专家交流会推向了高潮。 用户代表结合当前热门话题发言,共同&ldquo 交流经验、分享心得&rdquo 此次&ldquo 岛津分析仪器医药、卫生行业专家交流会&rdquo ,为石家庄地区医药、卫生行业的专家学者创造了很好的平台,通过交流经验、分享心得,进一步拉近了大家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很好的交流效果。 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国务院9大政策支持“双创”,生物技术、医药卫生等入选重点产业领域!
    p   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当前,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众创空间,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和创新创业者的聚集地,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p p   《意见》提出三项基本原则: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坚持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部署了五项重点任务:在重点产业领域发展众创空间、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建设众创空间、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双创基地以及加强众创空间的国际合作。 /p p   其中,《意见》强调重点在电子信息、 strong 生物技术 /strong 、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 strong 医药卫生 /strong 、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先行先试,针对产业需求和行业共性技术难点,在细分领域建设众创空间。 /p p   此外,要求发挥科研设施、专业团队、技术积累等优势,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以科技人员为核心、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众创空间,通过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增加源头技术创新有效供给,为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p p   《意见》明确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创新政策工具,挖掘已有政策潜力,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形成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体系 并将加强组织领导、示范引导、分类指导以及宣传推广。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trong 支持“双创”,国务院出了哪些政策? /strong /p p   最新印发的《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增强发展新动能、促进社会就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支持政策和举措,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p p   据中国政府网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1.16万户,平均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那么,这两年为支持“双创”,国务院出了哪些实招呢? /p p    strong NO.1 2015年03月11日 /strong /p p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p p    a href="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11/content_9519.htm"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11/content_9519.htm /a   /p p    strong NO.2 2015年05月01日 /strong /p p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p p    a href="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01/content_9688.htm"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01/content_9688.htm /a br/ /p p    strong NO.3 2015年05月13日 /strong /p p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p p    a href="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a br/ /p p    strong NO.4 2015年06月16日 /strong /p p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p p    a href="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16/content_9855.htm"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16/content_9855.htm /a br/ /p p    strong NO.5 2015年06月21日 /strong /p p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 /p p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21/content_9960.htm /p p    strong NO.6 2015年06月26日 /strong /p p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p p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26/content_9982.htm /p p    strong NO.7 2015年08月20日 /strong /p p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 /p p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8/20/content_10109.htm /p p   strong  NO.8 2015年09月26日 /strong /p p   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 /p p    a href="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6/content_10183.htm"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6/content_10183.htm /a br/ /p p    strong NO.9 2016年02月18日 /strong /p p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p p    a href="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8/content_5043305.htm"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8/content_5043305.htm /a br/ /p p   备注:本文内容根据中国政府网整理 /p
  • 从现代流式细胞仪发展看高校共享平台搭建——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高级工程师苏黎
    “流式细胞仪商业化历程刚过半百,国产化流式细胞仪才刚满10岁。如何从名头巨多的流式细胞仪类型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设备类型是所有高校共享平台一直在不断探索的永恒话题。”——苏黎博士 北京大学为帮助广大用户加强对流式细胞技术应用及发展,进一步了解流式细胞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经验,仪器信息网开设话题专栏【流式细胞平台建设与管理经验分享】,特别邀请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高级工程师 苏黎博士,就流式细胞仪商业化55年的发展史、常见类型以及共享平台建设管理经验与读者分享。 本文作者:苏黎博士,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 高级工程师苏黎,博士,高级工程师,专硕基地导师,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细胞分析室副主任,负责流式及单细胞平台搭建、运行等全面工作,熟悉流式、scRNAseq、空转及原位转录组等技术。主要研究 GPCRs 相互作用,神经免疫及药理;微粒、蛋白聚合体及囊泡等微小颗粒的定量检测与纯化,痕量细胞(CTC 等)检测与纯化,免疫细胞分型,细胞因子检测,实验大数据分析等。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项目 8 个,参与国家级项目 7个;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Journal of Inflammation Research》、《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发表 SCI 文章 10 篇,参与在《Adanced Science》、《Cell Stem Cell》等发表 SCI 文章 15 篇。现任中国医学装备医学实验室分会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疼痛与感觉障碍委员会委员等。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简称FCM)是一种运用流动相包裹、对单个细胞或生物颗粒的物理或化学特性进行快速测量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同时也是一项可以用物理方法对细胞亚群或亚细胞结构进行分离和富集的技术。而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则集成了激光技术、流体力学技术、电子物理技术、光电测量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细胞化学技术、抗体技术等等为一体的新型高端精密设备,在临床检验和生物、医学、药学及农林等基础科研领域的应用都非常广泛。一、现代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史现代流式细胞术的发展可回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1934年Moldavan将显微镜技术与稳定压力和毛细管结构巧妙结合在一起,发明了细胞自动计数装置,成为人类史上有关流式细胞术的第一个大胆创新性尝试。随后人们发现流式细胞计中,细胞流过狭窄管道时的阻塞问题成为了限速。1953年,Grosland-Taylor将鞘液流原理运用到流式细胞计,并设计了流动室,让悬浮的细胞慢慢注入快速流动的液柱中并只在轴心流动,解决了颗粒阻塞线下,同时还可以精确控制粒子进入液柱的位置,从而建立了流体动力聚焦,再利用光学法计数血细胞。这一液流原理奠定了流式细胞仪的液流基础,至今仍有很多流式细胞仪采用。1959年,Wallance Coulter利用他自己发明的“流动的悬浮粒子计数方法”的专利(即Coulter效应),生产了Coulter计数器。1965,Kamentsky提出了用分光光度学定量测量细胞组分,实现细胞分类,测量速度可达500个/秒。同时,他也是首个用计算机接口到仪器,用直方图线上分析参数的人。1967,Van Dilla和Los Alamos,设计了三轴相互垂直的流式细胞计,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流式细胞仪的经典结构,可进行DNA定量分析。直到1968,第一台商品化流式细胞仪ICP出产。1973,Len Herzenberg在斯坦福研制成功分选仪FACS,商品化时代到来。二、现代流式细胞仪的主要类型及检测原理01传统型流式细胞仪的发展传统流式细胞仪是通过对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信号的检测来实现对样本中特定分子的定量分析:通过前向散射光和侧向散射光的检测,来识别流动样本中,待测样本的粒径、胞内物质及膜结构的复杂程度;通过对样本所携带的特异性荧光的检测,来判定样本中待测分子的表达高低及群体分布。随着现代单克隆抗体技术、生物工程及生物材料等技术的发展可用来特异性标记细胞或生物颗粒的物质越来越多,荧光蛋白、荧光标记抗体、荧光探针及纳米颗粒等,都可以成为荧光流式检测的特异性荧光的来源,大大拓宽了传统荧光流式的检测范围。到了2010年代,利用传统流式细胞仪,已可以在单一样本中同时检测20种分子。这几乎是传统流式细胞仪发展的瓶颈,通过设定不同带宽的滤光片来判断特异性荧光的有与无、高与低的检测原理,注定了同时检测荧光信号类型越多、荧光间光谱交叉越严重,信号干扰越厉害。如何拓宽流式细胞仪的检测能力,成了各流式大厂、流式新秀角逐的重心之一。与此同时,如何扩大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粒径范围、使流式细胞仪的检测样本类型更广,设备大型趋于小型化以适应实验室空间需求,是流式细胞仪发展的另外两个焦点。英国的Apogee公司算是最早商业化销售的具有小颗粒检测模块的流式细胞仪,其检测范围可以从几十nm囊泡到几十微米的细胞。与此同时,国内厦门福流的NanoFCM则专注做纳米级颗粒检测。而陈永勤博士所研发的CYTOFLEX在诞生之初,就可轻松识别200nm的颗粒,最新产品已可检测75nm的颗粒,它同时也是一款稳定的小型化产品。而传统流式细胞仪老大BD公司,也在其经典的流式分选系统Aria的定制款设备上,增加了SP SSC检测通道,使其检测及分选颗粒粒径下限延伸到了200nm。至此,传统流式细胞仪发展的三大方向——小型化、小颗粒及多色检测,已基本稳定、成型。02交叉型流式细胞仪在传统流式发展的同时,流式细胞术与其他技术融合、不断拓宽流式细胞仪的检测能力和范围。成像流式细胞仪成功将显微成像的高清晰度与流式的高通量检测能力融合在了一起,使流式细胞仪的定量分析技术变得有图有真相、“更可信”。光谱流式细胞仪则成功的把光谱拆分技术应用到流式细胞仪系统,打破了以波长论荧光素、算分子定量的限制,从而将流式细胞仪的检测能力扩大,再配合激光器,单个样本已可实现四五十种分子的同时检测,甚至更多。质谱流式更是将质谱仪的精准定量能力引入流式细胞仪,借助每种金属元素都有特定的核质比的特性,客服了光谱交叉的限制,使单一样本同时检测上百种分子成为了可能。近些年,如何实现无标记即可定量分析细胞或生物颗粒又成为交叉型流式细胞仪发展的另一个热点。AI视觉流式、拉曼流式、细胞力学流式细胞仪等都应运而生。随着2022年BD带成像功能的光谱流式细胞分选仪S8的上市,更是意味的未来会有更多种技术交叉融合在一起,成就功能更强大的流式细胞仪。三、高校共享流式平台的搭建原则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而高校大型设备共享平台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及空间等资源,使大型设备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高校共享平台也是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如何建设出一个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支撑平台是高校共享平台的共同使命。流式细胞仪强大的单细胞“原位”检测能力,使之已经成为生物、药学及医学等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必不可少的精密设备。如何在繁杂的设备类型中,选择和搭建高校适用的流式平台设备是个很值得探究的话题。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流式细胞平台作为全国最早的流式平台之一,已拥有近四十年历史,简单总结下我们的一点经验、供大家探讨。 设备需求量及技术难度是首要考虑因素:流式细胞仪发展至今,不同的设备其主要功能侧重不同。同样的,不同的研究领域研究需要的设备功能也会略有不同。高校共享流式平台更多要考虑未来设备的使用者的需求,需求量的多少来确定购买设备的类型。比如物美价廉的小型化流式细胞仪更适合个人实验室或对流式细胞仪的高阶使用功能要求不高的平台使用。大型的流式分选仪或质谱流式细胞仪则对操作人员有更高要求,更适合专业的流式平台。 设备技术先进性:不同级别的设备共享平台需要解决的一线需求侧重点不同,能获得的经费支持来源和力度不同,同时设备可实现的共享程度也不同,积累的设备管理经验也会有差异。通常校级平台会放置更为先进、功能更全面的设备类型。 不同设备间的功能互补性:由于商业化产品定位及市场占有份额、功能兼容性因素,流式细胞仪发展至今,不同设备间总会有不同的功能取舍。这也是大型设备共享的重要起因之一,通过集中采购不同共功能侧重的设备类型,可以使不同功能的仪器都能实现充分利用和最大化的机时饱和度。 设备的使用及维护成本:大型共享设备的采购不是一锤子买卖,平台在搭建时必须要考虑后面的使用问题。待采设备销售方是否拥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及维修团队,后期的维修或维保价格是否合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科研试剂及耗材的供货情况及价格等等,都是设备选择时要考量的因素。这些会直接影响设备最终的使用率。相似的设备类型,性价比高的自然是更优的选择。总而言之,虽然流式细胞仪商业化历程刚过半百,国产化流式细胞仪才刚满10岁,但国内科研及临床的需求却越来越广泛、影响也越来越大。繁花迷眼,如何从名头巨多的流式细胞仪类型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设备类型是所有高校共享平台一直在不断探索的永恒话题。采购前做些设备间比对、甚至样机试用等,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方法之一。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吧!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 官方微信 征稿启示 欢迎各位流式细胞术相关仪器技术研发、应用专家、资深用户、平台管理负责人踊跃投稿,共话流式细胞技术进展,切磋流式平台建设与管理经验。一经采纳并发布,将有稿费发放。投稿邮箱:liuld@instrument.com.cn
  • 医药卫生领域两科技重大专项10月进展与动态
    【工作动态】   10月13-14日,全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和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未来五年是“重大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两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两专项)的决胜期,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科技部等三部门的要求,以标志性成果为统领,集中配置科技资源、完善配套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做好最后冲刺。两专项技术责任人桑国卫院士和侯云德院士受聘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创新战略顾问,两专项总体组内12名专家受聘成为科技创新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10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有关工作,通报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建立的“绿色通道”对专项支持的创新药品优先审批、加快审评,促使了国产新药尽早进入市场。  【重要进展】   新药创制专项   日前,由新药专项支持,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国家一类生物新药“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可直接在美国开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III期临床试验,标志康柏西普进军国际市场过程中,在质量标准、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已获肯定。   10月15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长效干扰素“派格宾”正式面向全国上市。在新药专项“十一五”、“十二五”连续滚动支持下,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突破大分子药物长效修饰技术,成功研制出“派格宾”,打破了国外同类制品垄断,大幅降低广大肝炎患者的药物负担,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传染病防治专项   9月27日,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支持下,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实验室联合云南省疾控中心和华大基因,鉴定出一种新型蝙蝠冠状病毒,显示了我国在病原体筛选和测定技术能力上的提高。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潜在致病病毒的产生来源及跨物种传播风险,对人类预防监控重大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 主攻生物医药 卫生部中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应对我国人口健康和生物医药发展的重大需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科技事业发展,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卫生部和中国科学院于6月30日在湖北武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卫生部部长陈竺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出席了签约仪式,并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在深入交流和共同分析新时期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的基础上,卫生部和中国科学院一致认为,生物医药发展事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安全,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各国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对此,双方都肩负着重要职责,只有通过加强和深化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同时,通过充分发挥卫生部在医疗资源和临床医学中的优势,发挥中国科学院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学科交叉方面优势,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我国人口健康与医药科技事业的跨越发展。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卫生部和中国科学院将围绕我国人口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前沿,按照“开放联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依托各自优势机构和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构建由政府部门、研究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开放联合、协调互动、机制创新、成果共享的新型国家生命科学与医学科技创新合作体系,实现生物医药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和应用开发的紧密结合。   双方拟定的重点合作内容包括:建立重大和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科技协作体系,共同推动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等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共同促进新药创新与临床研究的紧密合作,共建一批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共建精神和心理联合研究中心,共建营养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推进生物医学工程与先进适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探索建立“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健康科学研究模式,共同推进“健康中国2020”战略实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开启双方合作的新局面,推进和带动我国跨部门战略科技合作。   签约仪式后,双方领导还出席了中国科学院武汉郑店实验室奠基仪式。该实验室是由卫生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建、共管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与法国等开展国际合作,建成后将为我国乃至全球新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和生物安全研究体系的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 食品药品安全仍是卫生部2011年工作要点
    日前,卫生部印发了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要点指出,2011年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为重点,全面完成2009-2011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促进中医药发展,统筹推进各项卫生工作。   要点指出,卫生行政部门要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纪念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行业指导,激励调动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的内在动力,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本领,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突出医改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落实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完成深化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   一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巩固和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到2011年底,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覆盖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不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调整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使用部分),更好地适应基层用药需求,适时启动制定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工作。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采购机制,规范采购配送工作,建立药品价格信息库。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   二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使人民群众切实受惠。确定一批易操作、经验成熟的重点政策措施向全国推广。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公立医院改革原则,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便民惠民措施,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便利的医疗服务。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组织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试点。优先发展县级医院,选择300个覆盖县域人口较多、基础较好的县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完善有序规范就医的引导政策,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施首诊在社区,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先诊疗后结算、志愿者医院服务、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继续制定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增加实施病种数量,扩大临床路径实施覆盖面。积极探索支付制度改革,完善政策措施,适当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水平,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和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点范围。积极探索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推动试点城市开展综合改革,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等难点方面进行探索。积极推广公立医院以支付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解决以药补医的做法。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满足群众的多层次需求。将实施便民惠民措施与推进综合改革、探索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相结合,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三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稳定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筹资水平、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稳步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逐步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及重性精神病门诊费用纳入统筹补偿范围。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展大病救助保障病种范围。健全管理经办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参合人员在统筹区域内自主就医和即时结算,推行农民健康“一卡通”工作。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推行支付方式改革。   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落实补偿政策,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人事分配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乡村医生补助政策的落实。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大力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扎实做好卫生应急、重大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完成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实施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研究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经费标准。制定并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完善工作机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建立信息报告及发布制度,开展项目评估,加强督导、考核,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   五是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开展《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任务,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继续打击使用列入“黑名单”物质和其他化学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行为。组织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信息公布制度。继续清理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组织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地方监测方案,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布预警公告,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组织机构建设。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着力加强事故报告和通报机制,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   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制定完善配套规章和标准。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启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六是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推进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重点临床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与控制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同级医疗机构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确定并实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建设项目,提高我国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研究建立临床药师准入制度,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急救急诊服务能力。规范临床检验工作,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保障医疗安全。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保证血液质量安全和临床用血需要。进一步推动医疗康复、防盲治盲和戒毒医疗管理工作。严格医疗广告的审批和监管。   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启动医院评审评价工作,继续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开展以改善医疗服务为重点的优质医院创建活动,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人体器官移植监管,进一步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   七是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加强药品监管工作。加大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力度,加强各地电子监管能力建设。加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定期分析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控制药品安全风险。开展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地方政府主导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扎实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   八是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细化实化中医药事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以县级中医医院达标建设和扩大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为重点,加强中医服务体系建设及能力建设。继续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动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民族医药工作。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继续开展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实施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继承项目,探索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继续推广中医临床路径,开展付费改革试点。加强对中药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研究制定鼓励提供和使用中医药服务的优惠政策。加快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中医药任务。   九是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卫生科技创新与发展。加强卫生人才培养。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推动全科医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继续开展和适当扩大专科医师准入试点。扩大实施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开展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药师工作。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加大公共卫生和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力度。开展西部卫生管理干部和大型医院领导干部的培训。加强医学教育宏观协调和管理,推进高校医学院共建工作。   推进卫生科技事业发展。扎实推进“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两个科技重大专项及公益性行业专项等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   十是统筹推进各项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卫生政策研究与卫生立法工作,实施医药卫生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 卫生部发布“2010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
    2010年1月10日,卫生部发布“2010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其中有两条与分析测试行业相关,分别为:“我国检测出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与“卫生部调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情况”,以下是卫生部新闻稿全文:   2010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日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为稳步推进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卫生部2010年继续开展了年度卫生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有关内容如下:   1.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建议》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2.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01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医药卫生发展趋势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一年来,全国卫生系统根据国务院2010年度医改工作安排,以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为核心,加大力度,稳步实施,总体进展顺利。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0%以上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稳步推进。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16个国家级联系试点城市和31个省级试点城市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4.国务院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2010年1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12月1日,温家宝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探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致孤儿童,慰问工作在艾滋病防治一线的医务人员并进行座谈。11月22日,李克强副总理考察了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主持召开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要求提高科学防治艾滋病工作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全国医药卫生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0年5月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启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基层单位党建工作。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国医药卫生系统的实际出发,以“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加强基层组织”为总的实践载体,努力创建以“五个好”为基本要求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以“五带头”为主要内容的优秀共产党员。   6.我国完成1.02亿人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10年9月,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以尽可能给予免疫空白人群接种机会,最大限度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加快消除麻疹进程,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9月11日至29日,全国共接种1.02亿人,没有与疫苗接种相关的死亡病例发生,没有群体性不良反应发生。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异常反应发生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参考指南,低于既往水平。   7.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胜利。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舟曲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卫生部门迅速启动卫生应急一级响应,创新建立前后方指挥一体化、军警地协同一体化工作机制,协调组织全国卫生力量奔赴灾区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全力指导支持灾区卫生部门开展紧急医学救援、伤员转运、疾病控制、卫生监督、高原病防治、心理援助和鼠疫防控等工作,实现了“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和“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8.我国进一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2010年2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病毒检测项目,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要求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时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此项措施得到了公众的积极支持。   9.我国检测出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2010年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NDM-1耐药基因检测时,检出3株携带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国际上报道发现携带NDM-1耐药基因细菌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卫生部立即组织有关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了该耐药菌的调查、检测和监测,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确保广大群众健康。   10.卫生部调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情况。2010年8月,针对媒体报道有婴幼儿因食用圣元乳粉导致性早熟的情况,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卫生部成立专家组,会同有关部门和湖北省立即开展调查处理,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和评估,并及时向社会通报。卫生部专家组评估认为,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 卫生部2012年预算增133亿 投向医疗卫生、教育和科研
    据新华社电,中国卫生部23日公布的2012年公共预算收支情况显示,预算总额比去年增加133亿元人民币,新增部分主要投向医疗卫生、教育和科研等领域。   在财政拨款预算的具体使用上,卫生部所属科研教育类事业单位用于开展全日制普通教育的支出比2011年增长56.55%。卫生部牵头组织实施的“重大新药创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工作,所获得的拨款增长108.7%。同时,按照医改投入政策,中央财政加大对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公立医院2012年财政拨款预算数增长16.77%。   预算还透露,卫生部2012年将安排动物实验中心基建项目。 卫生部2012年部门预算   第一部分 卫生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拟订卫生改革与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和方针政策,起草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规章,依法制定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负责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药品法典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拟订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生产的鼓励扶持政策,提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   (三)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制定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四)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国卫生资源配置,指导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农村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综合管理。   (六)制定社区卫生、妇幼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规划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负责妇幼保健的综合管理和监督。   (七)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定实施重大疾病防治规划与策略,制定国家免疫规划及政策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疾病实施防控与干预,发布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八)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制定卫生应急预案和政策措施,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指导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九)起草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有关规章和政策,指导制定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   (十)指导规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   (十一)负责医疗机构(含中医院、民族医院等)医疗服务的全行业监督管理,制定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技术、医疗质量和采供血机构管理的政策、规范、标准,组织制定医疗卫生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   (十二)组织制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医药卫生科研攻关项目,参与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   (十三)指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拟订国家卫生人才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标准并组织实施。   (十四)组织指导卫生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卫生援外有关工作,开展与港澳台的卫生合作工作。   (十五)负责中央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中央部门有关干部医疗管理工作,负责国家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十六)承担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十七)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纳入卫生部2012 年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单位共87家,详细情况见下表: 序号 单 位 名 称 备 注 1 卫生部机关   2 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   3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4 卫生部干部培训中心   5 中华医学会   6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   7 卫生部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   8 卫生部机关服务中心   9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10 中华预防医学会   11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12 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   13 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14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15 卫生部医学论坛报社  16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17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18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19 中国医学科学院本级 20 北京协和医学院   2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22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2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4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25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26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27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28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29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3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32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33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34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35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36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37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3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级   3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4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   4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预防控制所   4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4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4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4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4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4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   4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50 卫生部北京医院   51 中日友好医院   5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53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54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55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56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57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58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59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60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   61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62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63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   64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65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6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6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68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6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7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71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72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73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74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75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76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77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   7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79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80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81 四川大学华西职业病医院   8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83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8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85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眼科中心   86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87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第二部分 卫生部2012年部门预算表 表1 公共预算收支总表 单位:万元 收入 支出 项目 预算数 项目 预算数 一、财政拨款收入 1,166,582.96 一、外交 65,162.76 二、事业收入 6,676,846.46 二、教育 33,899.08 三、事业单位经营收入 13,728.20 三、科学技术 420,580.32 四、其他收入 137,325.92 四、社会保障和就业 70,018.42     五、医疗卫生 7,113,907.44     六、住房保障支出 262,544.38 本年收入合计 7,994,483.54 本年支出合计 7,966,112.40 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   结转下年 53,424.57 上年结转 25,053.43             收 入 总 计 8,019,536.97 支 出 总 计 8,019,536.97 表2 公共预算收入表                   单位:万元科目编码 科目名称 合计 上年结转 财政拨款 收入 上级 补助 收入 事业收入 事业单位 经营收入 下级单位上缴收入 其他收入 金额 其中: 教育收费 202 外交 69,162.76 9,500.00 58,810.76   852.00         20203 对外医疗援助 55,352.00 9,500.00 45,000.00   852.00         20204 国际组织 13,550.76   13,550.76             20205 对外合作与交流 150.00   150.00             20299 其他外交支出 110.00   110.00             205 教育 33,899.08   32,249.08   1,500.00 1,200.00     150.00 20502 普通教育 33,899.08   32,249.08   1,500.00 1,200.00     150.00 2050205 高等教育 33,899.08   32,249.08   1,500.00 1,200.00     150.00 206 科学技术 420,580.32 2,735.34 370,840.22   41,280.62   893.70 2,330.44 2,500.00 20602 基础研究 3,200.00   3,200.00             20603 应用研究 118,219.77 2,508.97 68,706.04   41,280.62   893.70 2,330.44 2,500.00 20604 技术研究与开发 4.93 4.93               20605 科技条件与服务 18,616.44 221.44 18,395.00             20609 科技重大专项 280,201.18   280,201.18             20699 其他科学技术支出 338.00   338.00             208 社会保障和就业 70,098.72   69,659.78   7.48       431.46 20805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 70,098.72   69,659.78   7.48       431.46 2080501 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 2,475.12   2,475.12             2080502 事业单位离退休 67,297.65   66,939.01   7.48       351.16 2080503 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 245.65   245.65             2080599 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 80.30               80.30 210 医疗卫生 7,163,208.53 11,776.09 444,073.12 1,203.00 6,565,443.80   12,834.50 15.00 127,863.02 21001 医疗卫生管理事务 30,215.80 575.00 25,503.61 1,203.00 2,283.19   300.00   351.00 2100101 行政运行 6,159.85   6,051.85           108.00 2100102 一般行政管理事务 2,683.75   2,683.75            2100103 机关服务 2,614.51   104.51 1,203.00 989.00   300.00   18.00 2100199 其他医疗卫生管理事务支出 18,757.69 575.00 16,663.50   1,294.19       225.00 21002 公立医院 6,874,986.12 2,882.71 326,111.26   6,448,373.61       97,618.54 2100201 综合医院 5,406,506.48 1,162.49 188,802.73   5,146,705.72       69,835.54 2100204 职业病防治医院 13,938.35   710.12   13,188.23       40.00 2100205 精神病医院 16,090.12   1,778.82   13,573.34       737.96 2100206 妇产医院 156,167.29   3,249.13   147,625.88       5,292.28 2100207 儿童医院 70,666.98 150.00 1,731.49   68,585.49       200.00 2100208 其他专科医院 1,158,416.90 1,570.22 81,138.97   1,054,194.95       21,512.76 2100299 其他公立医院支出 53,200.00   48,700.00   4,500.00         21004 公共卫生 106,094.45 7,478.38 51,064.96   44,427.97   500.00 15.00 2,608.14 210040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3,017.27 4,107.28 9,961.90   26,384.95     15.00 2,548.14 2100407 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3,533.06   1,623.06   1,350.00   500.00   60.00 2100409 重大公共卫生专项 25,925.36 12.34 9,220.00   16,693.02         21004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17,272.93 3,272.93 14,000.00             2100499 其他公共卫生支出 16,345.83 85.83 16,260.00             21099 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151,912.16 840.00 41,393.29   70,359.03   12,034.50   27,285.34 2109901 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151,912.16 840.00 41,393.29   70,359.03  12,034.50   27,285.34 221 住房保障支出 262,587.56 1,042.00 190,950.00   67,762.56       2,833.00 22102 住房改革支出 262,587.56 1,042.00 190,950.00   67,762.56       2,833.00 2210201 住房公积金 103,996.10 466.00 42,000.00   61,495.80       34.30 2210202 提租补贴 4,142.00 40.00 3,950.00   148.30       3.70 2210203 购房补贴 154,449.46 536.00 145,000.00   6,118.46       2,795.00 合计 8,019,536.97 25,053.43 1,166,582.96 1,203.00 6,676,846.46 1,200.00 13,728.20 2,345.44 133,777.48 表3 公共预算支出表         单位:万元 科目编码 科目名称 合计 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 事业单位 经营支出 202 外交 65,162.76   65,162.76   20203 对外医疗援助 51,352.00   51,352.00   20204 国际组织 13,550.76   13,550.76   20205 对外合作与交流 150.00   150.00   20299 其他外交支出 110.00   110.00   205 教育 33,899.08 22,196.88 11,702.20   20502 普通教育 33,899.08 22,196.88 11,702.20   2050205 高等教育 33,899.08 22,196.88 11,702.20   206 科学技术 420,580.32 70,170.86 349,513.76 895.70 20602 基础研究 3,200.00   3,200.00   20603 应用研究 118,219.77 70,170.86 47,153.21 895.70 20604 技术研究与开发 4.93   4.93   20605 科技条件与服务 18,616.44   18,616.44   20609 科技重大专项 280,201.18   280,201.18   20699 其他科学技术支出 338.00   338.00   208 社会保障和就业 70,018.42 70,018.42     20805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 70,018.42 70,018.42     2080501 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 2,475.12 2,475.12     2080502 事业单位离退休 67,297.65 67,297.65     2080503 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 245.65 245.65     210 医疗卫生 7,113,907.44 6,599,983.09 485,230.95 28,693.40 21001 医疗卫生管理事务 30,215.80 10,470.07 19,745.73 2100101 行政运行 6,159.85 6,159.85     2100102 一般行政管理事务 2,683.75   2,683.75   2100103 机关服务 2,614.51 2,614.51     2100199 其他医疗卫生管理事务支出 18,757.69 1,695.71 17,061.98   21002 公立医院 6,828,002.51 6,471,770.51 356,232.00   2100201 综合医院 5,372,754.06 5,155,442.65 217,311.41   2100204 职业病防治医院 13,938.35 12,738.35 1,200.00   2100205 精神病医院 16,090.12 14,535.41 1,554.71   2100206 妇产医院 154,359.22 151,992.922,366.30   2100207 儿童医院 70,666.98 69,636.98 1,030.00   2100208 其他专科医院 1,146,993.78 1,067,424.20 79,569.58   2100299 其他公立医院支出 53,200.00   53,200.00   21004 公共卫生 106,012.45 45,968.33 59,544.12 500.00 210040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2,935.27 42,935.27     2100407 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3,533.06 3,033.06   500.00 2100409 重大公共卫生专项 25,925.36   25,925.36   21004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17,272.93   17,272.93   2100499 其他公共卫生支出 16,345.83   16,345.83   21099 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149,676.68 71,774.18 49,709.10 28,193.40 2109901 其他医疗卫生支出 149,676.68 71,774.18 49,709.10 28,193.40 221 住房保障支出 262,544.38 262,544.38     22102 住房改革支出 262,544.38 262,544.38    2210201 住房公积金 103,957.80 103,957.80     2210202 提租补贴 4,138.20 4,138.20     2210203 购房补贴 154,448.38 154,448.38     合 计 7,966,112.40 7,024,913.63 911,609.67 29,589.10 表4 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 单位:万元 科目 2011年执行数 2012年预算数 2012年预算比 2011年执行 2012年预算比2011年执行 (扣除发改委基建) 科目 编码 科目名称 执行数 扣除发改委 安排的基建 后执行数 年初预算数 扣除发改委 安排的基建 后预算数 增减额 增减% 增减额 增减% 小计 当年 财政拨款数 当年国库 集中支付 结余数 202 外交 50,535.78 50,184.81 350.97 50,535.78 58,810.76 58,810.76 8,274.98 16.37 8,274.98 16.37 20203 对外援助 37,335.92 36,984.95 350.97 37,335.92 45,000.00 45,000.00 7,664.08 20.53 7,664.08 20.53 20204 国际组织 12,959.86 12,959.86 12,959.86 13,550.76 13,550.76 590.90 4.56 590.90 4.56 20205 对外合作与交流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注:卫生部没有使用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故本表无数据。   第三部分 卫生部2012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 卫生部副部长会见岛津制作所所长
    2011年7月29日上午,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会见了日本岛津制作所社长中本晃。   陈啸宏对日本今年3月11日发生强烈地震和海啸所带来的严重灾难表示慰问。他表示,中国愿意支持日本的灾后建设工作,并相信日本人民一定会尽快重建家园。他简要介绍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最新进展和理念,欢迎岛津公司积极参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造福人民健康。   中本晃表示,岛津公司将不断创新技术,积极配合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卫生部国际司、规财司、项目监管中心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见。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挂牌
    p   昨日(3月21日)深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挂牌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了。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5573c934-4e6c-463b-a48e-7eba4d4e8fe3.jpg" title=" 001.jpg" /   照片显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挂牌,之前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牌子已经撤去。 /p p   根据中共中央最新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显示,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职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p p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国民健康政策,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应急,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拟订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政策措施等。 /p p   同时,保留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民政部代管的中国老龄协会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代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 /p p   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p p   3月19日,经过投票表决,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p
  • 卫生部征集2012年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
    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标准化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卫生标准工作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我部决定开展2012年度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现以公告形式发布项目申报指南。项目受理截止日期为2011年9月30日,逾期不予受理。   特此公告。   二〇一一年九月一日   附件   2012年度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概述   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标准化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卫生标准工作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决定开展2012年度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   卫生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宗旨,围绕我国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当前卫生工作重点,通过制(修)订卫生标准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和卫生监督执法提供技术依据。   二、项目范围及重点支持领域   (一)项目范围。2012年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按标准性质分为国家标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行业卫生标准。   申报的专业包括: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防护、学校卫生、消毒卫生、职业病诊断、放射性疾病诊断、传染病、临床检验、血液、医疗服务、医疗机构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卫生信息、病媒生物控制、寄生虫病、地方病、营养等内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化妆品标准的制(修)订计划项目将另行发文征集。   (二)重点支持领域。   1.与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标准项目。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急需的配套标准。包括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常见病、多发病、院前急救中的重要疾病的诊断和质控标准,以及卫生信息标准等。   3.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急需的标准项目,包括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监测和评价标准、学校直饮水相关标准、血液筛查标准、营养基础标准、疟疾诊治标准、口腔卫生标准等。   三、申报要求   任何公民、法人或组织均可提出制(修)订卫生标准的立项建议。项目申请需通过网络和纸质文件同时进行。   (一)网上申请程序。登录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网站(http://www. jdzx.net.cn),点击进入右方的“卫生标准网”,非会员首先点击右侧的“注册”,提供申请者的信息。然后点击“网上申请计划项目”,根据所申请立项标准的情况填写完后提交。   如对网上申请程序有疑问,可咨询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标准处(联系方式见附表)。   (二)纸质文件申请程序。打印出网上提交的申请表后,邮寄或传真给相应的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联系方式见附表),没有对应的专业委员会的,发送至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标准处。   征集立项截止日期为2011年9月30日。   附表:各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联系方式.doc
  • 岛津制作所高层访问环保部、卫生部、清华
    近日,日本岛津制作所社长中本晃等一行来到中国访问,并分别受到了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以及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胡和平教授等人的会见,分别就各自的工作开展以及今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交谈。 日本岛津制作所中本晃社长等一行访问清华大学   环保部副部长会见岛津制作所社长   2011年7月29日上午,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京会见了来访的日本岛津制作所社长中本晃一行。   张力军介绍说,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着重开展氨氮和氮氧化物在线监测、重金属污染监测、流域断面监测、可持续有机污染物监测。我们欢迎岛津制作所能够与中国环境监测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出更多性能优越、性价比高的环境监测仪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中本晃对中国环境保护部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突出成绩充满敬意,他表示,“十二五”期间,将继续积极配合中国环境保护部门开展工作,在重金属污染、可持续有机污染物、大气在线监测等方面,提供监测产品,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做出更多努力[更多]   卫生部副部长会见岛津制作所所长   2011年7月29日上午,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会见了日本岛津制作所社长中本晃。   陈啸宏对日本今年3月11日发生强烈地震和海啸所带来的严重灾难表示慰问。他表示,中国愿意支持日本的灾后建设工作,并相信日本人民一定会尽快重建家园。他简要介绍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最新进展和理念,欢迎岛津公司积极参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造福人民健康。   中本晃则表示,岛津公司将不断创新技术,积极配合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更多]   岛津制作所中本晃社长访问清华大学   2011年7月29日下午,日本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中本晃(Akira Nakamoto)代表取缔役社长等一行应邀到访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胡和平教授在工字厅亲切接见了来访的岛津客人。   在会见中,宾主双方愉快地回忆起清华大学与岛津公司长期以来的友好、广泛、密切的合作,并分别对对方未来的发展寄予了高度期望,强调了今后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重要性。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的古泽宏二总经理、企划部小谷崎真部长、分析仪器事业部吴彤彬事业部长、曹磊副事业部长等参加了会见。   随后,岛津一行拜访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化学系系主任张希院士、副系主任林金明教授及实验室与设备处闻星火副处长热情地接待了岛津客人[更多]
  • 北京市食品安全标准将由卫生部门制定
    近日,《北京市卫生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公布,随着目前社会环境和患者就医需求的变化,市卫生局的职能和机构设置也有所变化,将新增康复护理与医疗服务监管处、健康促进处、食品安全标准处、社会办医服务处等。今后,本市食品安全标准将由卫生部门制定。   制定本市食品安全标准是卫生部门新承担的一项职责,该职责原来归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负责,此次划归市卫生局。新增的食品安全标准处将负责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组织拟订、发布本市食品安全标准 负责食品生产企业制定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备案工作。   目前大医院住院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慢性病老病号压床严重,康复期患者没有康复机构接收,只能滞留大医院。北京医改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加强康复院、护理院建设。为此,市卫生局将成立康复护理与医疗服务监管处,健全完善康复、护理服务体系,承担本市医疗机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的监管工作 负责建立医疗机构医疗、康复、护理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市卫生局建立健康促进处,负责拟定本市健康促进工作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将市民的健康管起来。   北京的医院隶属关系复杂,有卫生部部属医院、北京市市属医院、各区属医院等等。在医改中,需要协调所有医院,共同推进。   市卫生局在原来研究室的基础上设立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处,承担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按照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的要求,强化对北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的职责,加强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   此外,市卫生局将专门成立社会办医服务处,为社会资本办医提供服务和指导。本市今年出台了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政策,社会办医服务处将组织相关政策的实施。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定方案”公布 共21个内设机构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strong /p p   strong  第一条  /strong 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p p   strong  第二条  /stro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 /p p    strong 第三条 /stro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p p   (一)组织拟订国民健康政策,拟订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法律法规草案、政策、规划,制定部门规章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统筹规划卫生健康资源配置,指导区域卫生健康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制定并组织实施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和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等政策措施。 /p p   (二)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组织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管办分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政策措施,提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的建议。 /p p   (三)制定并组织落实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国家免疫规划以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制定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目录。负责卫生应急工作,组织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p p   (四)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负责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 /p p   (五)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和短缺药品预警,提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参与制定国家药典。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依法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标准。 /p p   (六)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健全卫生健康综合监督体系。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 /p p   (七)制定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业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标准。制定并组织实施医疗服务规范、标准和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规则、服务规范。 /p p   (八)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人口监测预警,研究提出人口与家庭发展相关政策建议,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p p   (九)指导地方卫生健康工作,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 /p p   (十)负责中央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p p   (十一)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代管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业务工作。 /p p   (十二)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p p   (十三)职能转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当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一是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加强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健康服务体系。二是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三是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四是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推进管办分离,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 /p p   (十四)有关职责分工。 /p p   1.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开展人口监测预警工作,拟订生育政策,研究提出与生育相关的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方面的政策建议,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参与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落实国家人口发展规划中的有关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组织监测和评估人口变动情况及趋势影响,建立人口预测预报制度,开展重大决策人口影响评估,完善重大人口政策咨询机制,研究提出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拟订人口发展规划和人口政策,研究提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统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p p   2.与民政部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拟订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政策措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承担老年疾病防治、老年人医疗照护、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等老年健康工作。民政部负责统筹推进、督促指导、监督管理养老服务工作,拟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法规、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工作。 /p p   3.与海关总署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传染病总体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编制国境卫生检疫监测传染病目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海关总署建立健全应对口岸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机制、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通报交流机制、口岸输入性疫情通报和协作处理机制。 /p p   4.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组织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及时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通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对得出不安全结论的食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当及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建议。 /p p   5.与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在医疗、医保、医药等方面加强制度、政策衔接,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协同推进改革,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保障水平。 /p p   6.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职责分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国家药典委员会并制定国家药典,建立重大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互通报机制和联合处置机制。 /p p strong   第四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设下列内设机构: /strong /p p   (一)办公厅。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等工作。 /p p   (二)人事司。拟订卫生健康人才发展政策,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和队伍建设等工作,负责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管理。 /p p   (三)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承担健康中国战略协调推进工作,组织拟订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导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及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健康统计工作。承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牵头履约工作。 /p p   (四)财务司。承担机关和预算管理单位预决算、财务、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 /p p   (五)法规司。组织起草法律法规草案、规章和标准,承担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承担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 /p p   (六)体制改革司。承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体工作,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承担组织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 /p p   (七)疾病预防控制局。拟订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国家免疫规划、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承担传染病疫情信息发布工作。 /p p   (八)医政医管局。拟订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服务、采供血机构管理以及行风建设等行业管理政策规范、标准并监督实施,承担推进护理、康复事业发展工作。拟订公立医院运行监管、绩效评价和考核制度。 /p p   (九)基层卫生健康司。拟订基层卫生健康政策、标准和规范并组织实施,指导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医生相关管理工作。 /p p   (十)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承担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组织编制专项预案,承担预案演练的组织实施和指导监督工作。指导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p p   (十一)科技教育司。拟订卫生健康科技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工作。组织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等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协同指导医学院校教育。 /p p   (十二)综合监督局。承担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等监督工作,查处医疗服务市场违法行为。组织开展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完善综合监督体系,指导规范执法行为。 /p p   (十三)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组织拟订国家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目录。开展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和短缺药品预警。提出药品价格政策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生产鼓励扶持政策的建议。 /p p   (十四)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组织拟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交流,承担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审查。 /p p   (十五)老龄健康司。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老龄化的政策措施。组织拟订医养结合的政策、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p p   (十六)妇幼健康司。拟订妇幼卫生健康政策、标准和规范,推进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妇幼卫生、出生缺陷防治、婴幼儿早期发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和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p p   (十七)职业健康司。拟订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相关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专项调查、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职业人群健康管理工作。协调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p p   (十八)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承担人口监测预警工作并提出人口与家庭发展相关政策建议,完善生育政策并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 /p p   (十九)宣传司。组织开展卫生健康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承担卫生健康科学普及、新闻和信息发布工作。 /p p   (二十)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组织指导卫生健康工作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外宣传、援外工作,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外事管理工作。 /p p   (二十一)保健局。负责中央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中央部门有关干部医疗管理工作,以及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p p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p p   离退休干部局。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 /p p    strong 第五条 /stro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525名(含两委人员编制10名、援派机动编制4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29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88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卫生健康监察专员10名、离退休干部局领导职数2名)。 /p p    strong 第六条 /stron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p p    strong 第七条  /strong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p p    strong 第八条  /strong 本规定自2018年7月30日起施行。 /p p br/ /p
  • 卫生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
    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提高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陈竺指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卫生工作,以转变发展方式带动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把改善公共卫生和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作为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公立医院、保障制度、药品保障供应体系建设。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信息化和卫生法制建设。落实政府责任,加大卫生投入,强化监督管理,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十二五”期间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   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 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二是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争取达到300元以上。门诊统筹覆盖所有地区。进一步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贫困家庭覆盖率,扩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围,报销比例不低于90%。完善基金管理,防范基金风险。   三是防治重大疾病,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控制疟疾,争取实现消除麻疹目标,遏制结核病、性病、艾滋病的蔓延,降低乙肝患病率,主要地方病和寄生虫病达到国家控制标准。显著扩大慢性病防控覆盖面,提高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和心理疾病防治能力。加强重点职业病防治,切实减轻职业危害对人民健康的威胁。   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逐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并确保覆盖全体居民。将干预有效的重大疾病和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解决好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的公共卫生服务问题。   四是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社会管理职责,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严格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管,提高药品监测覆盖率,实行基本药物全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在二、三级医院建立健全规范用药管理制度,加强合理用药的监测和评价,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建立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安全。   同时,要健全并不断完善疾病防控、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卫生应急等公共财政投入和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完善监管机构,提升监管能力。开展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加强餐饮、保健食品、化妆品等监管执法,大幅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面、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率、城市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和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合格率。
  • 卫生部组建10个食品安全专业分委员会
    2012年2月8日讯 卫生部今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1年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情况。其中在食品安全方面,卫生部组建由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10个专业分委员会,共350余名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权威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目前卫生部正在全国建立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等6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同时,会同有关部门成立,由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开展检验方法研究论证工作。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   以下为卫生部2012年2月8日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材料: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卫生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工作,攻坚克难,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纳入医改重点项目,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普惠制度向人民群众提供。一年来,卫生部组织各地有力、有序、稳步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并取得了新成效,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方面,卫生部不断完善标准制定程序和工作机制,建立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备案等法规;组建由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10个专业分委员会,共350余名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权威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鼓励公民、法人、专家和其他组织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工作,严格执行公开、透明要求。2011年卫生部新公布21项食品安全标准,包括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复配食品添加剂、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等基础标准,针对6种真菌毒素的28个限量标准、54种农药的118个限量标准等安全使用做出了严格规定。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公布《速冻面米制品》、《不锈钢制品》等重点产品标准,制定、指定216项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修订公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了23类,2314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依法撤销了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39种食品添加剂。对行业提交的3000余种食品包装材料进行系统清理,公布了107项包装材料用树脂名单,公告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生产。   卫生部还积极主动公开标准文本,便于各方下载和查询标准。通过印发文件、制订标准问答、召开座谈会和新闻发布会、举办培训班等,向公众科学介绍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公布情况。及时回应乳品标准、速冻面米制品、不锈钢制品、食品添加剂、“标准内外有别”、“燕窝亚硝酸盐”等社会关注问题。   我国已连续5年担任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2011年我国还成功当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地区执行委员。卫生部充分利用上述有利条件,加强国际食品标准的跟踪研究,促进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发展。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指导未来五年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   卫生部深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工作,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建设,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全国建立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等6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年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全国共设置化学污染物和食品中非法添加物以及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点1196个,覆盖了100% 的省份、73%的市和25%的县,在416个医疗机构主动监测食源性异常病例或健康事件。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卫生部立即组织各地开展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污染专项监测工作,及时公布监测情况,回应舆论关切。不断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各项制度和工作规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应急和常规评估项目基础性工作,对事件处置、预警发布、标准制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务院组织开展严厉打击非法添加专项行动的技术支持部门,卫生部认真研究并提出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黑名单”及其检测方法。及时将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纳入“黑名单”并明确了临时限量值,现已公布六批“黑名单”涉及非法食品添加物64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22种。会同有关部门成立,由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开展检验方法研究论证工作。   卫生部有效发挥综合协调机制的作用,在国务院食安委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圆满完成了国务院部署为期两年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并通过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组织的评估考核验收。整顿工作期间,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加强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案件查办和移送工作文件,加大对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 组织各地持续开展问题乳粉清查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排查工作,及时督办社会影响恶劣,群众高度关注的染色馒头等重点案件;开展了“瘦肉精”、“地沟油”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台湾地区发生食品塑化剂污染事件后,卫生部积极配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部署排查,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大监测督查力度,排除系统风险。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队伍,完善了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和相关工作制度。   2011年,卫生部组织各地认真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紧急联络员制度,加强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和沟通协调,规范信息公布管理。组织各地落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要求,认真做好201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确保中央层面食品安全宣传周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会同有关部门编制10万套“食品安全系列宣传小折页”免费下发各地,举办“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交流座谈会,邀请专家与新闻工作者、消费者面对面交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2012年,卫生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继续转变观念,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力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跟踪评价、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与卫生学处置以及食品安全检验规范等工作。   相关新闻:卫生部在全国布下1196个食品安全监测点
  • 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会见法国生物梅里埃CEO
    2011年3月14日下午,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在卫生部会见了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首席执行官班赛尔(Stephene Bancel)先生。   陈啸宏简要介绍了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情况,特别是卫生总费用和卫生投入政策。他希望生物梅里埃公司合理制定在华发展战略,在生物医学领域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医改重点工作。   卫生部规财司和国际司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见。
  •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拟组建名单公布:涵盖材料、医疗卫生及生物医药三大领域
    近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的拟组建名单,涵盖了材料、医疗卫生及生物医药三大领域,共计72个重点实验室。材料领域共有21家,涉及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多元化研究方向;医疗卫生领域34家,主要关注传染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和代谢内分泌等关键医疗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共17家,涵盖了药物分子设计、合成药物、生物工程药物及中药等重点方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拟组建名单(材料、医疗卫生、生物医药领域)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材料领域1超高温金属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2铜基新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江西省科学院3轻合金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4高性能钢铁合金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教育厅新余市科学技术局5稀贵稀散金属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鹰潭市科学技术局6金属磁性材料及器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教育厅7材料表面工程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九江学院江西省教育厅九江市科学技术局8先进陶瓷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教育厅9特种光电人工晶体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井冈山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0烯碳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南昌市科学技术局11分子铁电化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2功能有机高分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3环境与能源催化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科学院14有机功能分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5轻量化复合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6功能晶态材料化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7竹纤维复合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8先进土木工程材料与绿色智能建造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9多孔功能材料江西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20锂电材料及应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大学新余市科学技术局江西省教育厅21薄膜能源化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医疗卫生领域1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2重大疫情防控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3传染病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4肿瘤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南昌市科学技术局5血液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6呼吸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7神经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8神经病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9心血管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0消化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1泌尿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2代谢内分泌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昌市科学技术局13脊柱脊髓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4口腔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5眼科学与视觉科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6麻醉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7输血医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8创烧伤及疼痛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9儿童发育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出生缺陷防控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1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2乳腺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市第三医院南昌市科学技术局23分子医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4细胞精准治疗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九江学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九江市科学技术局25免疫与炎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6器官移植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7智能医学影像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8精准病理和智能诊断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9组织工程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赣南医科大学江西省教育厅30中医心血管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31中医女性生殖健康及相关疾病研究与转化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教育厅32中医肺科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33恶性肿瘤中医药诊疗与康复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教育厅34热敏灸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生物医药领域1新药靶点发现与确证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2药物分子设计与评价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3新药转化与评价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4合成药物化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5天然与仿生药物研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6生物工程药物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7天然微生物药物研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8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赣江新区创新发展局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科学技术厅9中药炮制传承创新与转化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0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赣江中药创新中心江西中医药大学赣江新区创新发展局江西省教育厅11中药药理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赣南医科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江西省教育厅赣江新区创新发展局12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南昌市科学技术局宜春市科学技术局13中药改良创新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4器官发育与表观遗传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井冈山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5肿瘤生物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6衰老与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7脑科学与脑健康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