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医药工业

仪器信息网医药工业专题为您整合医药工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医药工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医药工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医药工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医药工业话题讨论。

医药工业相关的资讯

  • 医药工业未来增长放缓,盈利水平下降
    第十五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暨第十届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P-MEC China)于近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国内外的2800余家企业同台展示其最新的产品及技术,上万名观众近距离的与参展企业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在此次展会的同期会议活动中,来自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的王学恭就中国医药工业发展状况及展望与到场的嘉宾进行了交流。   目前中国医药工业市场良好,保持了较快增长。2014年国内医药市场上药品零售总额达到1.3万亿元,数据显示,现在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仅次于美国。&ldquo 十三五&rdquo 及今后一段时期,健康需求增长、医保医疗体系不断健全等医药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仍然持续,但受医保控费、药品降价及出口增速下降等因素影响,医药工业增长会放缓。化学原料药主导的出口结构难再支撑高增长,随着很多产品产能转移至中国,出口量增长和国际需求基本同步 。同时,原料药产能短时间难以削减,出口价格低还将持续,新的出口增长点培育仍需时日,医药出口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 王学恭   王学恭指出,未来医药工业市场的盈利水平将下降,地方药品招标将加快开展,高值耗材集中采购,公立医院&ldquo 双信封&rdquo 招标和价格谈判,越来越多的二次议价,医药产品价格下行趋势明显。与此同时,过去数年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导致企业制造费用提高和财务费用增加,人工成本、融资成本提高。二、三级医院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降低医院收入&ldquo 药占比&rdquo ,取消药品加成的公立医院增多,医保支付标准实施,对用药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未来医药工业市场难以维持10%左右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同时,生物药将迎来投资高峰期,包括从事抗体药物、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新型疫苗开发的企业增多,一批新的生产场地正在或即将投入建设。医疗器械将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水平提升,包括诊断、治疗产品和方法增多,移动医疗、远程诊断和远程监护发展。这个市场整体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此外,委托生产增加,将出现专业化的代工企业。CRO和中小研发公司发展,大公司研发投入很多将用于研发外包,购买产品和技术,研发模式在向发达国家靠近。   未来中国医药工业还将面临同质化竞争,企业将在竞争中分化,一些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面临退出市场,兼并重组增多,市场集中度将会提高。今后5~10年,中国可能出现国际化的专利药公司,向境外产品注册和投资并购将增多,有望在欧美国家出现中国制剂的生产企业,此外,与国外企业技术合作和购买技术许可增多。借助资本市场推动和新产品优势,一批中小企业将实现快速发展,现有市场竞争格局将会改变。同时,随着环保标准提高和环保监管力度加大,很多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企业面临停产。总体来说,医药工业整体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今后5~10年的发展仍是机遇大于挑战,但发展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医药工业必须加快自身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兼并重组和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
  • 国药集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在上海揭牌
    2月26日上午,国药集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等6家国内知名的科研与产业化机构整合而成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其战略目标是要建设成为国家医药行业的科技创新基地、中国医药集团的科技创新平台。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的建立,是国务院国资委致力于把中国医药集团打造成“中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平台”的重大举措,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也引起了医药行业的普遍关注。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学科齐全、格局完备、人才集聚、成果累累,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2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6项,省部级科技奖329余项。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55项,其中包括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建设等项目。共获得新药证书391本,有数千项技术成果推广到企业,催生和助推了一批国内知名医药企业的崛起和壮大,在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和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未来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将着力形成“六个平台”的功能,即成为“国家医药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平台、行业前瞻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中国医药集团技术创新支撑平台、重要技术成果转化平台、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和国际医药研发合作交流平台”。
  • 2015年医药工业增加值下降2.7% 医疗仪器设备增长靠前
    根据统计快报及相关统计信息,2015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一、工业增加值  2015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速较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整体增速3.7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增加值在整体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达到3.0%,较上年增长约0.2个百分点,反映出医药工业对整体工业增长贡献进一步加大。  二、主营业务收入  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85.19亿元,同比增长9.02%,高于全国工业增速8.22个百分点,但较上年降低4.42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中成药和制药设备的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5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  三、利润  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68.23亿元,同比增长12.22%,高于全国工业增速14.52个百分点,较上年下降0.93个百分点。全年利润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显示医药工业盈利水平有所提升。2015年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完成情况  四、出口额  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798.5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下降6.1个百分点。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2015年医药产品出口额为564.4亿美元,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出口结构有所改善,化药制剂、医疗仪器设备出口比重有所提高。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医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2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工业整体增速4.2个百分点。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反映出“十二五”以来以GMP升级、新厂区建设为重点的企业技术改造正在逐步减少。
  • 2015年上半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1262亿元
    p   一、工业增加值 br/ /p p   1-6月,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较一季度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3%)高3.6个百分点。 /p p   二、主营业务收入 /p p   1-6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55.61亿元,同比增长8.91%,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7.51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降低4.76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增速为12.05% 增长最慢的是中成药生产,增速为5.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15年1-6月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未标题-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49e15d0b-7fa8-47a6-a35b-db3c0f644197.jpg" / /p p   三、利润总额 /p p   1-6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62.05亿元,同比增长12.85%,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13.55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降低1.87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生物药品制造的利润增长最快,增速达18.77% 增长最慢的是制药机械制造,利润下降0.6%。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15年1-6月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完成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未标题-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d11033f4-8a4f-4368-b677-8987f4eca5f1.jpg" / /p p   四、出口交货值 /p p   1-6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71.75亿元,同比增长3.9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64个百分点。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1-6月份医药产品出口额为281.61亿美元,同比增长6.27%,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0.87个百分点。 /p p br/ /p
  • 上半年医药工业收入增长8.91% 医疗仪器增长最快
    p   工信部日前发布了上半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55.61亿元,同比增长8.91%,其中,子行业增长最快的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增速为12.05%。 /p p   数据显示,2015年1-6月,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较一季度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3%)高3.6个百分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26571f60-8812-4739-9015-2db4451beb06.jpg" / /p p   1-6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55.61亿元,同比增长8.91%,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7.51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降低4.76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是医疗 仪器 设备及器械制造,增速为12.05% 增长最慢的是中成药生产,增速为5.2%。 /p p   1-6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 企业 实现利润总额1262.05亿元,同比增长12.85%,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13.55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降低1.87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生物 药品 制造的利润增长最快,增速达18.77% 增长最慢的是制药机械制造,利润下降0.6%。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dec255c2-8671-409c-b8cd-b929ab7df010.jpg" / /p p   1-6月, 医药 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71.75亿元,同比增长3.9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64个百分点。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1-6月份医药产品出口额为281.61亿美元,同比增长6.27%,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0.87个百分点。 /p
  • 祝贺“2012结晶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培训会”圆满举行
    由梅特勒托利多自动化化学部联合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共同举办的&ldquo 2012结晶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培训会(药物研发与生产中的晶体工程)&rdquo ,于2012年5月10日在浙江台州一鼎大酒店顺利召开。 来自浙江苏泊尔制药有限公司、江苏汉斯通药业有限公司、浙江银河药业有限公司、浙江省台州市华南医化有限公司、浙江沙星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手心医药化学品有限公司、江苏三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徐州万邦金桥制药有限公司、浙江燎原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景岳堂药业有限公司、浙江耐司康药业有限公司、浙江省台州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昌海生物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赛诺菲唐山工厂、浙江天新药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台州市托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经销商)、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尖峰海州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研究院、浙江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万邦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浙江车头制药、浙江东新药业、浙江海正药业、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雅赛利(台州)制药有限公司、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9个单位,104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图片1:与会者认真听讲 会上,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物晶体工程研究实验室任国宾博士、梅特勒托利多自动化化学部技术应用顾问万欢先生以及郑乾女士针对药物多晶型的挑战、结晶工艺开发和晶型控制等各种关键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主要涉及的议题包括:药物研发与生产中的晶体工程&mdash &mdash 从处方前研究到工程化,EasyMax/OptiMax快速筛选和优化&mdash &mdash 提高R&D效率,应用PAT工具快速开发和优化结晶工艺。与会代表对会议主办方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表示感谢,并期待举办下次培训会。 图片2:大会代表发表讲话 作为主办方之一,梅特勒托利多公司长期与药物结晶工艺方面具有国内高学术水平的研究单位和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希望通过培训会的方式,让国内更多相关人士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同时提供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为研发人员解决实际的问题。
  • 梅特勒托利多:结晶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多晶型的挑战和应对技术
    为提高结晶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水平,加强制药行业结晶技术的交流,提升我国晶型药物研发和生产水平,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物晶体工程研究实验室、上海亿法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梅特勒托利多自动化化学部共同举办结晶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培训会,重点针对多晶型挑战和及其应对技术。 会议将邀请晶型药物研究领域的专家介绍晶型药物研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多晶型药物的挑战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技术,交流结晶工艺开发和晶型控制的各种关键技术。欢迎广大从事晶型药物研究和结晶工艺开发的化学家、工程师参加。 时间:2011年6月23-24日 地点: 6月23日:上海明城大酒店(上海浦东新区崂山路600号, 步行5分钟地铁2号线世纪大道站) 6月24日:上海亿法医药科技公司(上海浦东秀浦路3188弄(创研智造)88号距离张江高科10分钟车程) 〉〉 我要报名 如需了解更多的课程安排,请下载浏览&ldquo 培训课程安排&rdquo * 如需报名参加和了解更多的详情,请直接点击在线报名或跟会务组联系: 刘慧敏 博士 / 李津 先生 电话:13761558639 / 13916460076 Email:Autochem.MTCS@mt.com / Selina.liu@mt.com 传真:021-61917547 梅特勒托利多 自动化化学 上海市桂平路589号 邮编:200233 顾虹 博士 电话: 13621906280;021- 61212882 Email: eric.gu@eterpharm.com 传真:021- 61212889 上海市南汇区秀浦路3188弄(创研智造)88号,89号上海亿法医药科技
  • 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AKF-1水分测定仪安装调试顺利完成
    2016年8月5号我司技术工程师远赴重庆,对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AKF-1水分测定仪进行安装调试。 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医药应用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经过多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目前已开发各类新药200余项。 此次安调过程中,技术员除了进行标准流程的水分仪安装和调试工作之外,还特意针对极端环境下仪器的保养保护做了讲解。实验室领导对仪器测量结果及技术人员的耐心讲解都表示非常满意,并表示要将我们的仪器推荐给更多的用户。
  • 《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即将出台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对医疗产业空前关注。根据此前确定的思路,《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按照相关工作流程,这一规划将在下半年正式出台。《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发展重大疾病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新疫苗、新型细胞治疗制剂等多个创新药物品类,同时发展生物3D打印技术等重大医疗技术。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癌症确诊人数在430万例左右,且每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 2013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达1.14亿人,成人渗透率高达11%以上。然而针对某些恶性肿瘤和糖尿病,治疗效果好、患者生存质量高的药物较少,因此,“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将发展针对肿瘤、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病以及抗抑郁等大病药物,同时加大在临床中有巨大应用前景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细胞制剂等生物医药制剂的研发力度。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但当前许多前沿生物技术仍落后于欧美等国家,许多药品专利技术都被诺华、辉瑞、罗氏及GSK等国际巨头垄断,通过仿制药物仿创结合,加以系统集成,既可以实现技术上弯道超车的目标,也可以满足当前我国防治重大疾病、突发疫情以及重大卫生事件的用药需求。根据规划目标,我国未来5年将重点研制20~30个临床需求巨大的药物品类,以达到产业化规模,实现到2020年国际专利到期的重要药物90%以上能够自主仿制生产。此外,生物3D打印、大分子药物、干细胞、基因等前沿性生物医药技术,在未来五年也将得到长足发展。  《规划》还将优化和完善新药审批制度。“十三五”计划中提出将优化和完善新药物优先评审和快速审批政策,强化审批检验人员队伍的扩充 细化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保障新药审批。  《规划》推动医药企业实现药品质量标准和体系与国际接轨。2004年我国全面实施GMP,现已有50余家企业GMP通过美国、欧盟、日本和WHO认证。本次规划指出,到2020年,至少100家药品制剂企业取得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WHO认证,并实现药品出口 按照国际药品标准,研制并推动10~20个化学药及高端制剂、3~5个新中药、3~5个新生物技术药在欧美发达国家完成药品注册,并加快其进入国际市场。  《规划》还建立标准化的临床前及临床评价平台。国家将遵照国际规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化各项新药临床前和临床评价关键平台。  《规划》指出,到2020年,国家将推动3~5家基础好的大专院校与制药企业联合建立具有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大型医药研发基地 同时还将建立国家级转化科学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突破10~20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初步建立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和创新团队。
  • 德祥携手德国Lauda亮相第五届全球医药工业展
    第五届全球医药工业展(GPHI)于2013年12月10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展期两天,德祥携手全球专业的恒温设备供应商德国LAUDA公司隆重展现了实验室温控整体解决方案及新推出的LAUDA“节能之星”-Variocoo冷却水循环器,我们同时也向客户展示了德国Heidolph及英国Radleys样机。 全新推出的Variocool冷却水循环器系列性能更加优异,型号更加多样,被广泛应用在温度范围从-20℃...40℃之间的实验室、小型生产和生产过程。当遇到苛刻的恒温需求,LAUDA Variocool系列能以众多既不同又灵活的各种配置和附件,通过简单直观的操作来完成。彩色TFT显示屏使得仪器的运行信息一目了然,既清楚又容易操作,比如液位显示功能。USB接口和报警模块是标准配置,其他的接口模块作为选配件可供客户自由选择。所有的Variocool冷却水循环器都配备了电子膨胀阀,能够精确调节制冷功率输出,减少能耗。因此既能降低使用成本,又对环境有利。正因如此,Variocool冷却水循环器能效比尤其高,被誉为LAUDA“节能之星”。 德国LAUDA处于全球性的行业*地位,具有50多年的设计生产经验,独特的产品系列覆盖了全部紧凑型实验室恒温浴领域,Lauda专业生产恒温浴,循环冷却器,加热,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研究和工业领域, Lauda温控设备的稳定性深受广大客户的信赖。Lauda拥有几乎针对任何使用要求的正确的解决方案,是反应釜和旋转蒸发仪转等需要控温设备的*拍档。 更多产品请登陆德祥官网:www.tegent.com.cn德祥热线:4008 822 822联系我们(终端用户)联系我们(经销商)邮箱:info@tegent.com.cn
  • 六部委联合发布《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涉2万亿固定资产投入
    仪器信息网讯 “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医药工业整体跃升的关键时期。”11月7日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医药工业指南)指出,“十三五”期间发展形势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技术进步不断加快,行业监管持续强化,医改政策不断完善,产业政策更加有利。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68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7.4%和14.5%。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约450亿元,较2010年翻两番。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下,“十二五”期间210个创新药获批开展临床研究,15个1类创新药获批生产,110多个新化学仿制药上市。《中国药典》(2015版)发布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GMP)全面实施,“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万亿元。产业和金融深度融合,89家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另有200余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大量投资医药领域。  医药工业指南总结“十二五”期间医药工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能力薄弱,高质量创新成果少;产品质量升级任务紧迫,化学仿制药、中药材和中成药、医疗设备、辅料包材等领域质量标准和质量水平亟待提高;药品供应保障存在短板,低价药、儿童用药和罕见病药短缺情况仍有发生;清洁生产和“三废”治理水平较低,化学原料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  医药工业指南中明确了“十三五”的工作原则和目标。到2020年,规模效益稳定增长,预计年均增速高于10%;“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万亿元,“十三五”期间企业研发投入将持续增加,到2020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新药注册占药品注册比重加大,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新药国际注册取得突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提高,各环节质量管理规范有效实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加强。基本完成基本药物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通过国际先进水平GMP认证的制剂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品质量全面提高,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医药工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实现行业—绿色发展,与2015年相比,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2%,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3%,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下降10%以上,化学原料药绿色生产水平明显提高。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到2020年,医药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大型企业关键工艺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制造执行系统(MES)使用率达到30%以上,建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附件: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doc附录:“关于印发《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的通知”全文?关于印发《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16〕3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商务、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企业: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指导医药工业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制定《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商务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6年10月26日
  • 2016年1-4月份医药工业增速下降1.1% 医疗仪器设备增长最快
    一、工业增加值  2016年1-4月,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整体增速3.8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增加值在整体工业所占比重为3.3。  二、主营业务收入  2016年1-4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79.23亿元,同比增长10.4%,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8.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0.89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中药饮片。2016年1-4月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  三、利润总额  2016年1-4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6.78亿元,同比增长16.3%,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9.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4.66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利润增长最快的是化学原料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但与此同时,制药设备的利润出现负增长。2016年1-4月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完成情况  四、出口交货值  2016年1-4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85.56亿元,同比增长6.48%,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长1.96个
  • 日立高新即将亮相全球医药工业展——GCSS 2013合同定制服务大会
    全球医药工业展——GCSS 2013合同定制服务大会及展览将于2013年12月10日至11日于北京展览馆举办,本次会议由鸿与智商业媒体集团、PI《医药界》杂志、国际医药资源网在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联合主办。本届会议不仅是展示产品的盛会,也是新思想、新技术、新成果碰撞交融,是贸易、交流、学习的平台,是促进生物医药研发技术国际交流和经贸合作重要平台。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优化药物研发全产业链衔接,提升合同外包服务质量,主要议题有:药物研发的整合服务和合作创新药物研发的途径和方法、十二五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发展重大政策、新药研发革新和全球医药研发合作新模式、跨国药企的中国医药研发外包策略、创新药审批缓慢的原因和对策、新药研发服务外包与开放式系统创新 作为本次会议的赞助商,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将于2013年12月10日下午在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分会场,发表题为:如何实现药物中杂质的高分辨和高灵敏度检测——日立最新超高效液相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的报告,将重点介绍日立最新推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在药品分析中的应用。 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莅临指导。 关于日立高新技术公司:   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是一家全球雇员超过10,000人,有百余处经营网点的跨国公司。企业发展目标是“成为独步全球的高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即兼有掌握最先进技术水准的开发、设计、制造能力和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身份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公司。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的生命科学系统本部,通过提供高端的科学仪器,提高了分析技术和工作效率,有力推进了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开发。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所有的努力,为实现人类光明的未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网站:http://www.hitachi-hitec.cn
  • 九部门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
    1月30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本次规划回顾了“十三五”期间医药工业发展情况,阐述“十四五”期间医药工业发展环境和目标,明确“五大任务”并提出四项保障措施。《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实现创新驱动转型成效显现发展目标,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创新产品新增销售占到全行业营收增量的比重进一步增加。《规划》还明确提出要推动医药制造能力系统升级,持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科学仪器是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研发的基础,无论是药物创新开发、质量控制、药物动力学研究、临床药物试验以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都依赖科学仪器去完成,近些年国内外各大仪器供应商在医药领域也在积极布局。《“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不仅为医药行业明确了目标和发展方向,对于与其息息相关的上游仪器行业同样带来巨大机遇,仪器企业将针对《规划》中对化学药、中药、生物药的重要发展要求和目标快速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生物药在“十四五”期间成也是重要发展方向。《规划》指出围绕新机制、新靶点药物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技术、双功能抗体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技术日渐成熟,为医药工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提供了广阔空间。专栏1“医药创新产品产业化工程”针对生物药提出:在抗体药物领域,重点发展针对肿瘤、免疫类疾病、病 毒感染、高血脂等疾病的新型抗体药物,新一代免疫检测点调节药物, 多功能抗体、G 蛋白偶联受体(GPCR)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 发展抗体与其它药物的联用疗法。在疫苗领域,重点发展新型新冠病毒疫苗、疱疹疫苗、多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等产品。在重组蛋白质药物领域,重点发展新靶点创新药物,以及采用长效 技术、新给药途径的已上市药物的升级换代产品。在其它领域,重点发展针对新靶点、新适应症的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嵌合抗原 受体 NK 细胞(CAR-NK)等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产品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专栏2“医药产业化技术攻关工程中针对生物药技术提出:重点开发超大规模(≥1 万升/罐)细胞培养技术, 双功能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多肽偶联药物、新型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药物等新型生物药的产业化制备技术,生物药新给药方式和新型递送技术,疫苗新佐剂。在当前新冠疫情背景下,《规划》还特别强调,要提高疫苗应急研发生产能力,针对潜在传染病风险,加快建立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技术平台,满足应急研发和生产需求。规划全文如下:目 录一、医药工业迈向新发展阶段(一)发展基础(二)发展环境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加快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突破(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推动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与应用(三)健全医药创新支撑体系四、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一) 补齐产业链短板(二)提升产业链优势(三)分领域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四)优化产业链区域布局五、增强供应保障能力(一)筑牢应急保障基础(二)提高常态保障水平(三)完善疫苗供应体系六、推动医药制造能力系统升级(一)持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三)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四)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七、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一)吸引全球医药创新要素向国 内集聚(二)推动国内医药企业更高水平进入国际市场(三)夯实国际医药合作基础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协同和规划实施(二)提升财政金融支持水平(三)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四)加强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医药工业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一、医药工业迈向新发展阶段经过五年发展,医药工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十四五”期间,医药工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面临深刻变化,将进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发展基础整体发展水平跨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9.5%,高出工业整体增速 4.2 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 3.0%提高至 3.9%;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长 9.9%和 13.8%,增速居各工业行业前列。龙头企业规模壮大,产业集中度提升,2020 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超30%。产业创新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期间,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 8%,2020 年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 6%。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1000 余个新药申报临床,47 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较“十二五”翻一番。医疗器械、制药装备、生产用耗材等领域的一批高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供应保障取得新进展。“十三五”期间,国内企业新增药品生产批件 2941 个,其中首次上市药超过 200 个。多个疾控重点疫苗实现产业化,278 个品种 964 件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等措施取得实效,供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贡献突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防护物资、诊疗设备及时扩能扩产,诊断试剂、治疗药物、新冠病毒疫苗应急研发和产业化成效突出,多条技术路线的新冠病毒疫苗顺利实现产业化,并且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全链条质量安全管控能力,有效满足国内接种需求,并为全球抗疫做出积极贡献。国际化发展迈出新步伐。“十三五”期间,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 14.8%,创新药国际注册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对外投资活跃,产品技术引进增多,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加快发展。(二)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医药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新一轮技术变革和跨界融合加快。围绕新机制、新靶点药物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技术、双功能抗体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技术日渐成熟,为医药工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提供了广阔空间。全球医药产业格局面临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国愈发重视医药工业的战略地位,人才、技术等方面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对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和向更高价值链延伸带来了挑战。新发展阶段对医药工业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居民健康消费升级,要求医药工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医药工业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医药工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加快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技术创新方面,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仍需完善,行业增长急需培育壮大创新动能。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产业集中度不高。供应保障方面,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需增强,企业开发罕见病药、儿童药积极性低,小品种药仍存在供应风险。制造水平方面,仿制药、中药、辅料包材等领域质量控制水平仍需提高,原料药绿色生产和布局问题仍需解决。国际化方面,出口结构升级慢,高附加值产品国际竞争优势不强。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高医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供应链稳定可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培育新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健全医药供应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二)基本原则坚持生命至上。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根本目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完善供应保障体系,提升药品可及性,使行业发展成果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更多惠及全体人民群众。坚持创新引领。把创新作为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率,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为医药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坚持系统推进。加强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统筹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绿色安全、区域发展,兼顾保持稳定增长和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各细分领域协同发展。坚持开放合作。立足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充分吸引全球资源要素集聚,大力开拓全球市场,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以更高水平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协作,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三)发展目标到 2025 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中高速增长,前沿领域创新成果突出,创新驱动力增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药械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国际化全面向高端迈进。——规模效益稳步增长。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保持在 8%以上,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提高到 5%左右;行业龙头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创新驱动转型成效显现。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 10%以上;到 2025 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的比重进一步增加。——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控。医药制造规模化体系化优势进一步巩固,一批产业化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重点领域补短板取得积极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带动能力的重点企业。——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重大疾病防治药品、疫苗、防护物资和诊疗设备供应充足,医药储备体系得到健全;基本药物、小品种药、易短缺药品供应稳定,一批临床急需的儿童药、罕见病药保障能力增强。——制造水平系统提升。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得到加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数量进一步增加;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生产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化发展全面提速。医药出口额保持增长;中成药“走出去”取得突破;培育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研发生产全球化布局、国际销售比重高的大型制药公司。展望 2035 年,我国医药工业实力将实现整体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原创新药和“领跑”产品增多,成为世界医药创新重要源头;产业竞争优势突出,产业结构升级,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产品种类多、质量优,实现更高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全面建成健康中国提供坚实保障。三、加快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突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持续健全创新体系,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大力推进创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促进医药工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创新产品研发。推动企业围绕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加大投入力度,开展创新产品的开发。支持企业立足本土资源和优势,面向全球市场,紧盯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开展研发布局,积极引领创新。推进中药守正创新,开发与中药临床定位相适应、体现其作用特点和优势的中药新药。完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强化信息引导,促进企业合理布局研发管线。专栏 1 医药创新产品产业化工程1.化学药。重点发展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呼吸系统疾病、耐药微生物感染等重大临床需求,以及罕见病治疗需求,具有新靶点、新机制的化学新药。发展基于反义寡核苷酸、小干扰 RNA、蛋白降解技术(PROTAC)等新型技术平台的药物。根据疾病细分进展和精准医疗需求,发展针对特定疾病亚群的精准治疗药物。发展有明确临床价值的改良型新药。2.中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病证结合、专病专药或证候类中药等多种方式开展中药新药研制,重点开展基于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制,以及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深入开展中药有效物质和药理毒理基础研究;开展中成药二次开发,发展中药大品种。3.生物药。在抗体药物领域,重点发展针对肿瘤、免疫类疾病、病毒感染、高血脂等疾病的新型抗体药物,新一代免疫检测点调节药物,多功能抗体、G 蛋白偶联受体(GPCR)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发展抗体与其它药物的联用疗法。在疫苗领域,重点发展新型新冠病毒疫苗、疱疹疫苗、多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等产品。在重组蛋白质药物领域,重点发展新靶点创新药物,以及采用长效技术、新给药途径的已上市药物的升级换代产品。在其它领域,重点发展针对新靶点、新适应症的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嵌合抗原受体 NK 细胞(CAR-NK)等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产品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4.医疗器械。重点发展新型医学影像、体外诊断、疾病康复、肿瘤放疗、应急救治、生命支持、可穿戴监测、中医诊疗等领域的医疗器械,疾病筛查、精准用药所需的各类分子诊断产品,支架瓣膜、心室辅助装置、颅骨材料、神经刺激器、人工关节和脊柱、运动医学软组织固定系统、人工晶体等高端植入介入产品;重组胶原蛋白类、可降解材料、组织器官诱导再生和修复材料、新型口腔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加快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医疗装备领域应用。提高产业化技术水平。支持企业整合科技资源,围绕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的关键技术、核心装备、新型材料开展攻关,开发和转化应用一批先进技术,构筑产业技术新优势。重点提升新型生物药生产技术、原料药创新工艺、高端制剂生产技术、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医疗器械工程化技术和关键部件生产技术。专栏 2 医药产业化技术攻关工程1.化学药技术。重点开发可实现更高效率、更优质量、绿色安全的原料药创新工艺;具有高选择性、长效缓控释等特点的复杂制剂技术,包括微球等注射剂,缓控释、多颗粒系统等口服制剂,经皮、植入、吸入、口溶膜给药系统,药械组合产品等。2.中药技术。重点发展濒危药材人工繁育技术,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技术,中药材无公害种植、养殖技术,中药生产质量控制技术,符合中药特点、基于病证特点的制剂形式和给药技术。构建以高质量中药材为目标的栽培技术体系。3.生物药技术。重点开发超大规模(≥1 万升/罐)细胞培养技术,双功能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多肽偶联药物、新型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药物等新型生物药的产业化制备技术,生物药新给药方式和新型递送技术,疫苗新佐剂。4.医疗器械技术。重点发展可提高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工程化技术,医疗设备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辅助决策/诊断分析软件,远程诊疗技术,高价值的关键部件和专用材料等。(二)推动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与应用加快新产品产业化进程。持续完善审评审批政策,发展与技术创新相适应的审评能力,健全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药评估机制,充实审评力量,建立研审联动工作机制,促进临床价值确定的创新产品加快上市。更好发挥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承载作用,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项目,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创新产品产业化聚集。促进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稳步提升医保筹资水平,持续推进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和准入谈判,健全新药价格形成机制。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依法依规推动健康数据获取与利用,鼓励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障范围,促进创新产品的市场化应用。完善新审批上市药品采购政策,促进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合理使用。发展若干创新药、新型医疗器械重磅产品,提高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三)健全医药创新支撑体系加强产学研医技术协作。支持医药创新领军企业加强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打造生物医药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企业牵头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在重点细分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省级医药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高专业化的研发服务能力。在新药研发领域,支持发展可提供药物发现、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研究、检验检测等服务的高水平第三方机构。围绕医疗器械研发链条,支持建立可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装开发、合同定制、质量检测的专业化服务机构,提高医疗器械分工协作水平。支持建设管理规范、运营高效、创新转化能力强的高水平临床研究中心,发展研究型病房,提高临床研究设计能力和研究服务能力。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激励机制,激活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健全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裁判赔偿数额,对严重故意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提高侵权违法成本。四、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坚持稳定可控、安全高效,做好医药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发挥好政府引导和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一)补齐产业链短板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强化资源要素支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协作,开展关键技术产品攻关,补齐产业链关键短板。深入开展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完善政府采购、首台(套)、首批次等政策,为关键技术产品扩大应用创造良好环境。(二)提升产业链优势立足我国医药工业产品门类齐全、规模体量突出、产业配套完整等良好产业基础,鼓励企业进一步开发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提升关键核心竞争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不断强化体系化制造优势。巩固原料药制造优势,加快发展一批市场潜力大、技术门槛高的特色原料药新品种以及核酸、多肽等新产品类型,大力发展专利药原料药合同生产业务,促进原料药产业向更高价值链延伸。依托原料药基础,打造“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鼓励抗体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药产业化技术开发,发展产业竞争新优势。(三)分领域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实施医药领航企业培育工程,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结合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支持大型企业实施创新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国际化程度高、全球布局发展的大型制药公司。培育产业发展新兴力量,支持专注细分领域、专业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强、大型企业产业化体系健全的优势,推动两类企业在产品、技术、市场、资本等层面加强合作,促进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四)优化产业链区域布局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医药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打造医药产业创新高地,重点支持 10 个左右医药创新基础好、科技资源集中的城市,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吸引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成为产业新动能的主要引擎。发挥创新高地的技术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区域资源互补、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医药产业集聚区。鼓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在严格环保、安全准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支持脱贫地区发展中药饮片加工等产业,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支持 7 个左右民族地区开发利用传统民族医药资源,大力发展民族药产业。五、增强供应保障能力巩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充分总结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保障经验,完善供应保障体系,将应急保障与常态保障相结合,强化重点产品保障能力,提高保障质量和水平,满足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一)筑牢应急保障基础加强医药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制度,健全中央与地方分级负责、统一调配、运转高效的国家医药储备体系。统筹整合储备资源,科学调整储备品类、规模和结构,健全完善国家公共卫生专项储备。结合各类医疗物资不同特点,增加产能储备、技术储备等多种储备形式,加快国家医药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医药储备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引导重点企业、医疗机构等保持一定规模应急储备。强化应急产品技术布局。根据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开展前瞻技术布局,建设疫苗、药品、诊断试剂、防护物资、医疗器械应急研发和产业化技术平台,筛选和开发候选产品,形成良好技术储备。完善应急审评审批、检验检测、监督检查机制,提升应急状态下对新型药品、医疗器械的快速评价和检验技术能力。提升应急生产动员能力。完善应急生产动员法规体系,明确应急状态下标准衔接、生产组织、供应调度等工作机制。加强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建设,制定重点监测产品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对产能、库存和供应链等情况开展监测。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布局,支持建立必要产能备份,提高应急转产能力。(二)提高常态保障水平增强易短缺药供应保障能力。以基本药物、儿童药品、急抢救药品等为重点,完善易短缺药采购支付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品种及时纳入挂网采购,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动态调整国家短缺药品清单和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加强易短缺药生产及供应链监测预警,建立易短缺药品供需对接平台。支持发展药品供应保障联合体,扩大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品种覆盖,深化供应链协作,推动重点品种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发展。加强临床急需品种开发引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持续更新《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临床急需、专利到期药物的仿制开发。健全儿童用药临床评价体系,发挥儿童药研发和产业化联盟作用,加快开发符合儿童生理特征的新品种、适宜剂型和规格,支持企业利用符合 GMP 要求的生产条件承接儿科院内制剂生产。动态调整《罕任务落实和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地方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医药工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制定实施计划和地方配套政策。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规划执行情况监测评估,反映行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二)提升财政金融支持水平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抗癌药品、罕见病药品增值税简易征收等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引导早期投资支持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拓宽医药企业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发展专业化的医药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三)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规范医商合作交往途径,严格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和行为规范,打击相关领域违法行为。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坚决查处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短缺药品、原料药领域反垄断执法,制定实施原料药领域反垄断指南,依法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取消不合理的药品市场准入要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四)加强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行业紧缺的药物发现、临床试验设计、生物药制造等方面专业人才和跨专业复合型人才。通过鼓励校企合作办学、委托培养、共建实训基地、贯通技术工人成长通道等措施,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医药领域“大国工匠”。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和服务保障力度,鼓励地方和企业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附件:《“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pdf
  • “结晶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多晶型的挑战和应对技术” 为主题的技术研讨培训
    由梅特勒托利多自动化化学部联合上海医工院药物晶体工程研究实验室、上海亿法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ldquo 结晶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多晶型的挑战和应对技术&rdquo 为主题的技术研讨培训会,于2011年6月23 至24日在上海明城大酒店顺利召开。来自上海医工院与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拜耳技术工程(上海)有限公司、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康弘药业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普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以及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广州龙沙研究开发中心等在内的40余家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技术负责人、研究人员近8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培训会。 会上,前Merck高级研究员、梅特勒托利多特邀顾问王建博士、上海亿法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前总经理顾虹博士、上海医工院药物晶体工程研究实验室任国宾博士、梅特勒托利多自动化化学部刘慧敏博士以及和记黄埔药品注册专员张晓鹏先生作为嘉宾分别就药物多晶型高通量筛选技术、多晶型的分析鉴别技术、多晶型药物结晶工艺优化、PAT技术在多晶型体系结晶过程中的应用、制剂研发过程的多晶型转化问题、多晶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及多晶型药物的注册与申报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与会人员还就药物多晶型研究领域以及药物晶体工程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地探讨和交流。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感谢主办方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大家在多晶型药物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同时也获得了行业发展的很多新动向。此外与会代表强烈表示希望主办方继续举办下次培训会,并对下次会议的议题及举办时间进行了讨论。 作为主办方之一,梅特勒托利多公司长期与在晶型研究和结晶领域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上海医工院、天津大学等知名企业和研究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希望通过培训会的平台,让国内更多制药行业研发人员更好地了解国外先进的质量控制理念和加速研发的相关技术,同时提供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为研发人员解决实际的问题。我们提供PAT工具和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应用于制药行业的合成或者结晶工艺中,帮助加速开发、优化和控制工艺过程。
  • 日立高新精彩亮相全球医药工业展——GCSS 2013合同定制服务大会
    全球医药工业展——GCSS 2013合同定制服务大会及展览于2013年12月10日至11日于北京展览馆胜利召开,本次会议由鸿与智商业媒体集团、PI《医药界》杂志、国际医药资源网在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联合主办。本届会议不仅是展示产品的盛会,也是新思想、新技术、新成果碰撞交融,是贸易、交流、学习的平台,是促进生物医药研发技术国际交流和经贸合作重要平台。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优化药物研发全产业链衔接,提升合同外包服务质量,主要议题有:药物研发的整合服务和合作创新药物研发的途径和方法、十二五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发展重大政策、新药研发革新和全球医药研发合作新模式、跨国药企的中国医药研发外包策略、创新药审批缓慢的原因和对策、新药研发服务外包与开放式系统创新。 作为本次会议的赞助商,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将于2013年12月10日下午在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分会场,发表了题为:如何实现药物中杂质的高分辨和高灵敏度检测——日立最新超高效液相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日立最新推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在药品分析中的应用。 这款日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ChromasterUltra Rs是日立高新技术公司于2013年推出的世界耐压水平最高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可以实现超高速分析、高分辨分析、高分离度分析,非常适合药物中痕量杂质的分析。精彩的报告和先进的技术吸引了在座参会代表的高度关注,报告结束后,大家就CMU的技术特点以及分析方法与工程师进行了讨论。 关于日立高新技术公司:   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是一家全球雇员超过10,000人,有百余处经营网点的跨国公司。企业发展目标是“成为独步全球的高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即兼有掌握最先进技术水准的开发、设计、制造能力和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身份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公司。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的生命科学系统本部,通过提供高端的科学仪器,提高了分析技术和工作效率,有力推进了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开发。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所有的努力,为实现人类光明的未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网站:http://www.hitachi-hitec.cn
  • 祝贺“梅特勒托利多结晶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培训会”圆满举行
    由梅特勒-托利多自动化化学部联合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ldquo 济南结晶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培训会&rdquo ,于2012年6月21日在济南市山东明珠怡和国际酒店顺利召开。 来自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龙口联合化学有限公司、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天津)、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山东福田药业有限公司、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济南康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江苏龙灯化学、山西青山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科信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山东绿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32个单位,85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上,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龚俊波博士、梅特勒托利多自动化化学部技术应用顾问万欢先生以及郑乾女士针对制药工业中不同结晶技术的特点、过程分析技术在药物结晶中的应用等各种关键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主要涉及的议题包括:制药工业中的结晶技术,EasyMax/OptiMax快速筛选和优化─提高R&D效率,应用PAT工具快速开发和优化结晶工艺。与会代表对会议主办方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表示感谢,并期待举办下次培训会。 作为主办方之一,梅特勒托利多公司长期与药物结晶工艺方面具有国内高学术水平的研究单位和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希望通过培训会的方式,让国内更多相关人士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同时提供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为研发人员解决实际的问题。
  • 德国RETSCH(莱驰)成功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
    2012年9月24-27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迎来了由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ldquo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rdquo (CHINA-PHARM 2012),4天的展会吸引了来自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比利时、西班牙、丹麦、瑞士、瑞典、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地区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550家知名厂商参展。国际高精设备和技术企业云集,为中国及全球制药行业提供了高科技信息和设备。 借此机会,德国RETSCH(莱驰)展示了实验室样品粉碎研磨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德国RETSCH(莱驰)是业内著名的样品前处理专家,为用户提供最完善的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包括分样、干燥、研磨、压片、颗粒粒度分析等等,带给客户精确并可重复的分析结果。另配有相应的分析处理软件,极大的完善了样品前处理领域的解决方案。 不同性质样品,莱驰都能给您最满意的解决方法。此次展会,德国莱驰携明星产品--混合冷冻球磨仪MM400、超离心研磨仪ZM200和筛分仪AS200亮相,到场客户对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MM400混合冷冻球磨仪,可以应用于医药、地质、塑料、土壤、DNA/RNA提取、公安等行业的通用实验室。超离心粉碎仪ZM200用于对从软性到中硬性的材料以及纤维质的材料进行快速的细粉碎处理。基于其高效率的粉碎技术和内容丰富的配件,ZM200保障了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温和的、分析中性的样品制备。 作为样品前处理行业的领头羊,RETSCH不断研发新产品进行多方式的市场推广,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 2012年RETSCH中国会不断完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体系来回报客户对RETSCH品牌的信任。 德国莱驰&mdash &mdash 心驰现在,撼动未&ldquo 莱&rdquo ! 即日起,登陆德国RETSCH(莱驰)官方网站,即有机会赢取弗罗里达宇航中心无重力之旅或8000欧元现金大奖! www.retsch.cn 德国莱驰中国总部 地址:上海张江高科毕升路289弄1号楼302室 电话: 021-61506045 德国莱驰北京办事处 地址:北京海淀区苏州街29号院18号楼维亚大厦608室 电话:010-82608745
  • 上海凯来邀您参加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
    上海凯来将参加10月27日-30日在中国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The 14th China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Exhibition China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Forum简称CHINA-PHARM)。 上海凯来作为美国 Ahura Scientific、Reichert 和W.S Tyler,德国Burkle,Haver & Boecker,Hirschmann, Hosokawa Alpine,英国Optical Activity 和 Index Instrument,瑞士SONOSWISS等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以及作为Dionex液相产品上海区总代理,将展出如下制药检测仪器: 美国Ahura Scientific公司的便携式拉曼光谱仪TruScan,Tyler公司的筛分仪,Reichert公司的折光仪 英国Optical Activity的旋光仪和Index Instrument公司折光仪。 德国Haver公司的筛分仪,Hirchmann公司的瓶口分配器和分液滴定机,Burkle公司的液体采样棒,HOSOKAWA公司的气流筛 瑞士SONOSWISS公司的超声仪 尤其是我们重点推出的便携式拉曼光谱仪 TruScan,以其超便携,易使用的显著特点必将让您印象深刻。同时我们提供现场测试服务,让您亲身体验最新的科技产品。届时上海凯来将举办专场讲座介绍最新的技术-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在医药原料中的快速鉴定,相信您一定会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我们的展位号为W4馆4112号,欢迎阁下光临展台亲身体验最新的技术发展,同时您也有机会获得上海凯来送出的精美礼品。 展会详情如下: 展会名称:2009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 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国际制药工程协会 国际药用辅料协会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联合会食品与包装机械专业协会 英国加工与包装机械协会 展会网址:www.chinapharmex.com 举办日期:2009年10月27日-30日 地点: 中国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 W4馆 展位号4112 注: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中国医药工业国际医药展(CHINA-PHARM)自1996年开始举办,已经走过了十四个年头。如今,CHINA-PHARM 已成为在国际医药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知名展会之一。
  • Eppendorf与您相约2013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
    Eppendorf将于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参加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ldquo 第18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rdquo ,欢迎您莅临W5馆5417B的Eppendorf展位。本次展品将以生物过程系列产品为主轴,并展出移液器、离心机、细胞培养耗材等经典Eppendorf产品,Eppendorf以及旗下生物过程New Brunswick和DASGIP两大产品线将同期亮相。 全新品牌 意义深远 继10月8日Eppendorf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Biotechnica欧洲生物技术大会上推出&ldquo We Know Bioprocessing&rdquo 全球活动推广全新品牌战略,使用&rdquo BioBLU&rdquo 品牌命名全线一次性使用罐体,标志着Eppendorf通过整合与加强New Brunswick和DASGIP两大产品线的综合优势,融合生物反应器技术与制造塑料耗材制品的深厚经验,使Eppendorf成为全球生物过程市场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并奠定其技术领导地位。 新品亮相 全球同步 中国一直是Eppendorf最为重视的市场,这次展会最大的亮点在于中国将与德国同步,展出最新BioBLU系列一次性使用罐体,工作体积涵盖65mL至40L。能实践&ldquo 真正&rdquo 平行实验,支持生物过程设计和优化,模块化的设计满足定制化需求,适用实验室哺乳动物、昆虫、人类及干细胞培养或微生物发酵培养等应用的DASGIP Bioblock反应系统,亦是在国内展会上首次亮相。今年新推出的New Brunswick S41i恒温摇床也将是展品中的亮眼之星,它是CO2培养箱与生物恒温摇床的完美结合,为您进行悬浮细胞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现场活动 精彩纷呈 Eppendorf为前来观展的朋友准备丰厚的礼品。Eppendorf发酵工艺网络研讨会第三期&mdash &mdash 优化您的发酵溶氧控制(下)即将在11月5日周二上线,展会期间在线报名将现场获得会议礼品一份。关注发酵工艺官方微信&ldquo Eppendorf E课堂&rdquo 的粉丝前往Eppendorf展台并出示微信可领取一份幸运礼物,以上活动现场关注同样有效。 Eppendorf发酵工艺官方微信:Eppendorf的E课堂 Eppendorf官方微博:http://weibo.com/eppendorfchina Eppendorf中文官网:http://www.eppendorf.cn Eppendorf China十周年庆官网:http://tenyears.eppendorf.cn Eppendorf发酵工艺网络研讨会:http://a.bioon.com.cn/eppendorf_lesson/ 关于艾本德(Eppendorf) 德国艾本德股份公司于1945年在德国汉堡成立,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包括移液器、分液器和离心机,以及微量离心管和移液吸头等耗材,此外还提供从事细胞显微操作的仪器和耗材、全自动移液系统、DNA扩增的全套仪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科研、商业化的研发机构、生物技术公司以及其他从事相关生物研究的领域。2007年Eppendorf收购美国New Brunswick Scientific(NBS)公司,2011年收购德国DASGIP公司,拓展了其细胞培养领域的产品线。 关于艾本德中国(Eppendorf China Ltd.) 2003年Eppendorf在中国注册了艾本德(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艾本德中国有限公司,分别在北京、广州设立分公司,启动直销的经营模式,为中国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技术售后服务。目前全国雇员数量近200名,产品销售覆盖各大中型城市,是Eppendorf全球发展最快的子公司。
  • 汉邦科技参展《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暨技术交流会于2012年9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本届展会为期四天,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62家展商参与了这一国际医药工业盛会。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暨技术交流会现场 本届展览会围绕&ldquo 创新、发展&rdquo 这一主题,全面展示当今世界先进的制药装备和技术,展品内容涉及:制药机械;药品包装设备;生物工程技术;制药用水设备;流体工程、洁净设备及技术;过程技术及控制系统;电子标签和防伪技术、辅料及包材、食品及化妆品设备 、分析检测仪器等相关领域。 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展台 我公司派出专业的产品专员到现场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并在展会现场展示了DAC50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系统,引起了很多参展人员的驻足、交流。通过现场设备介绍,客户对我司产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 第18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由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CHINA-PHARM)于2013年10月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20多家海内外知名企业集中亮相,全面展示最新的制药设备、技术及解决方案。   本届展览会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制药机械 药品包装设备 生物工程技术 制药用水设备 流体工程、洁净设备及技术 过程技术及控制系统 电子标签和防伪技术、辅料及包材、食品及化妆品设备、分析检测仪器等医药工业相关领域。中外知名企业和代理商带来了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全面展示当今世界先进的制药工业技术专备和水平。本届展会国外参展企业达55%以上,除德国国家展团外,英国和意大利也组织国家展团助阵CHINA-PHARM。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 Eppendorf 中国有限公司 德国赛多利斯集团 默克密理博 Xylem analytics 必达泰克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德国新帕泰克有限公司苏州代表处 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皇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GE医疗携完整制药解决方案亮相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
    2013年10月29日-11月1日,上海 &ndash GE医疗生命科学部携手GE水处理分析仪器部和GE检测控制技术共同亮相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China-Pharm 2013),同时出席2013 中国制药工程年会(ISPE- CCPIE 2013)并做技术报告,首次完整呈现GE公司针对制药行业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GE展台盛况 GE公司专注于世界至关重要的需求,以卓越人才和领先技术,致力于为制药企业提供专业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此次参展,三大集团携手展示了GE公司贯穿产品开发、生产制造、流程监控及质量控制的多款新品与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符合本土需求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从而全程保障制药企业符合GMP标准。GE医疗生命科学部作为制药行业的首选合作伙伴,此次以从上游到下游的整合技术全面展示了旗下的知名品牌和技术。 专业与卓越共同缔造上游整体解决方案 汇集专业知识和技术,GE医疗生命科学部能够为客户提供广泛的细胞培养整体解决方案。Xcellerex XDR &trade 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大大简化了工艺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为客户提供一个高度工程化优良性能的生产平台。展会期间,GE医疗生命科学部发布了最新的ReadyToProcess Wave&trade 25波浪式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提供温和低剪切力,其高溶氧的细胞培养微环境,有利于改善细胞状态、提高细胞密度和产量,体积范围灵活、操作简单、控制精密可靠、易于工艺放大, 已成为种子罐和高性价比的小规模生产经典之选。 GE上游产品经理徐景辉介绍全新WAVE25波浪式生物反应器 丰富的经验,先进的下游层析技术为您的产品保驾护航 GE医疗生命科学部凭借其60年的丰富下游纯化经验,为客户提供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理念。此次展示的Ä KTA&trade process全自动层析系统蛋白纯化系统完全符合GMP标准,与全新设计的AxiChromTM智能装柱,完全符合FDA有关的GMP验证法规要求,保证企业的生产过程更有效率,尽显卓越性能。 GE医疗生命科学部总经理牟一萍女士,复宏汉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世高博士,GE上游产品经理徐景辉及GE工业销售经理罗亮在展台合影 创新分析手段助力产品研发与质量保证 GE医疗生命科学部产品贯穿药物开发到生产的全过程,为产品研发和质量监控提供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其生物分子互作技术更是行业领先。GE医疗珠联璧合的Biacore&trade 与 MicroCal&trade 非标记生物物理技术,是全面解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不二选择。Biacore&trade T200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信息丰富的分析数据,帮助客户快速筛选候选药物。MicroCal&trade ITC200可以快速评估、确定在开发、制造过程的生物活性,帮助客户选择最稳定的生物药物及其储存条件。作为蛋白纯化的知名品牌,Ä KTA&trade 系列生物大分子纯化系统已经成为基础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的必备工具,而其丰富的色谱柱与填料产品,更是为应对分离纯化的各种挑战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就在会议前夕,GE医疗发布了最新的Ä KTA&trade start级实验室制备型色谱系统,具有直观的设计、简单的流程和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通过Ä KTA&trade start,藉由其内置的Quick start方法或预定义模板,更或者通过自己创建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对多种蛋白质进行纯化。随着这款一体式纯化系统地推出,Ä KTA系列选择将更丰富,涵盖从入门级实验室常规分析到小规模工业级别的梯度解决方案,用户可以根据预期的纯化规模选择更为合适贴心的系统。 全新WAVE 25波浪生物反应器 除了产品展示, 此次GE公司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与到场嘉宾进行交流互动。10月31日,在同期举办的2013 中国制药工程年会(ISPE- CCPIE 2013)得工艺与前沿科技分论坛上,GE医疗生命科学部市场部经理解红艳以New Technology in Bio-pharma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为题做精彩报告,详细介绍了GE公司针对生物制药从上游到下游的新技术,并针对单抗体市场做了深入讲解和分析。展会期间,GE公司每天在展位洽谈区举办两场专题技术沙龙,话题涵盖制药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总有机碳(TOC)分析仪在水处理领域的技术与应用、以及温湿度在线验证与监控技术,与参会嘉宾共同探讨制药工业的发展和未来前景。展会期间,GE医疗生命科学部在展台现场举办ReadyToProcess Wave&trade 25波浪式生物反应器新品发布活动; GE检测控制技术也举办了GE Kaye Labwatch LT 新产品发布会。 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由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CHINA-PHARM创办于1996年,每年一届,现已成为在国际医药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知名展会之一。GE医疗生命科学部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以不断创新的新产品新技术支持中国制药工业的发展。
  •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隆重开幕
    由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CHINA-PHARM )2014于2014年10月2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展会展出面积30, 000平方米,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430余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国际参展企业达57%以上。 现场   CHINA-PHARM结束了近20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办的历史,首次在深圳,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创新型的城市举办。深圳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必将为我国制药装备企业与国际接轨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参展商和中外制药企业搭建更好更大的交流平台。 现场交流   本届展览会展示内容涉及:制药机械、药品化妆品包装机械、分析仪器及生物工程、制药用水设备、流体工程、洁净设备及技术、过程技术及控制系统、电子标签喷码及防伪技术、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分析检测仪器等医药工业相关领域。其中,德国国家展团、英国和意大利展团,以及中外知名企业和代理商携最新技术、解决方案和设备齐装角逐,全面展示当今世界先进的制药工业技术装备和高科技产品。 参展企业   今年,在CHINA-PHARM期间举办的2014中国制药工程年会、2014 年中国药包材及药用辅料监管与技术创新大会、2014 中国国际化妆品(工业)论坛、第七届中国制药行业洁净技术论坛、蒲公英第六届年会等多场专业技术交流会将是展会期间最大亮点,为展会注入了活力,也为展会搭建了最大的交流平台。来自中外食品药品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政府部门官员将就食品药品行业的发展、政策法规、药品质量与安全、GMP的实施与检查、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等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专业观众   CHINA-PHARM举办近20年来,见证了我国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和GMP的实施。也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中外制药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沟通市场信息,推动中国制药工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外企业搭建了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中外客商拓展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商机。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在未来的一年,中国国际医药(工业)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CHINA-PHARM)将与国际包装材料生产及加工工业展览会(PacPro Asia)、中国国际食品加工机包装技术和设备展览会(FoodPex)、国际整批包装机械及技术展览会(BulkPex),于2015年11月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四展同台举办,共同组成&ldquo 包装世界(上海)博览会(Shanghai World of Packaging, SWOP)&rdquo 。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和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同主办,进一步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共同打造亚洲乃至世界的知名展会,为中外参展企业和食品药品行业搭建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 2017年,哪些医药领域值得关注?
    回顾2016年,在公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全面二孩放开的大背景下,我国医药市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同时,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相继出台,为医药产业的高速、有序、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站在辞旧迎新的节点上,展望2017年,哪些医药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1、生物医药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中国制造2025》强调,大力推动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根据《中国制造2025》,我国将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  此外,我国还将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2、儿童用药  随着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儿童药品市场将更加火爆,儿童药品紧缺、用药安全等问题牵动着亿万父母的心。  2016年12月,国家卫计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提出,2017年,紧密围绕儿童健康成长这个中心,集智聚策、联动协同,持续为儿童用药保障工作建言献策,推动药品供应保障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在《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等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儿童用药等临床短缺药物的开发和生产将有所加强,儿童用OTC药物品种和剂型将逐渐丰富 适用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高端制剂将得到重点发展,并逐渐接轨国际先进质量标准 更多的家庭常用药的儿童安全包装将问世,以加强对家庭药物的管理。  “二孩时代”还将助推大健康产品发展。更多医药企业将向功能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预防、治未病等领域延伸。  3、疫苗研发  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可谓是“健康保护伞”。根据《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我国将推动创新升级,加快实现临床急需的联合疫苗的国产化。  针对高致病性流感、疟疾、登革热、结核、艾滋病、埃博拉、寨卡、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传染病,我国将大力开展相关疫苗的开发。同时,加快十三价肺炎结合疫苗、宫颈癌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等临床急需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  疫苗质量安全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对此,我国将实施疫苗质量提升计划。以免疫规划疫苗关键品种为主,开发多联、多价疫苗,对现有疫苗进行技术升级和生产工艺优化,完善生产过程质量关键节点控制,健全流通冷链追溯体系,加强疫苗质量安全保障。  4、移动医疗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医药市场在未来将涌现出更多具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动医疗产品、可穿戴设备,以及各种类型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健康管理软件(APP),实现远程监护、健康咨询、网上预约分诊、病例随访、检验结果查询等健康管理服务。  我国非常重视加强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根据《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7年底,实现国家和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及全国药品招标采购业务应用平台互联互通,基本形成跨部门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  随着更多政府部门、企业、科研单位和医疗机构投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数据库的建设,将有助于更好地通过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指导疾病诊治、药物评价和新药开发,从而不断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5、中医药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2016年先后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医药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彰显了我国全力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根据《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我国将大力发展优质中药,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产品、技术、质量升级。  在中成药方面。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妇儿科疾病、消化科疾病等中医优势病种,鼓励中医药企业挖掘经典名方,开发复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中药新药,加快推动疗效确切、临床价值高的中药创新药的研发和产业化。  在产业化技术方面。我国将重点发展中药成分规模化高效分离与制备技术,符合中药特点的缓控释、经皮和粘膜给药、物理改性和掩味等新型制剂技术,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提高检验检测技术与标准。  为加速中医药产品质量升级,我国将实施中药质量提升计划。支持中药饮片、中药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等重点产品质量提升 制定和提升中药大品种的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产品标准,建设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
  • 2016上半年医药行业平稳增长、开局良好
    “创新是制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提升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手段。”7月24日,在重庆举办的“第33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2015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发布”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表示,创新要有研发的政策环境,最重要的是宏观经济与产业政策等,这些政策决定了国家创新药物的研究。    第33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现场  据了解,本次会议是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并承办,以“蓄势、融新、创赢”为主题。来自医药行业的政府主管领导、研究专家、企业高管等1500多位嘉宾参会,共同商讨医药产业未来发展。  有效的政策激励 可促进研发重点领域“弯道超车”  “就医药行业来说,上半年医药行业实现了平稳增长、开局良好,为国民经济稳增长做出了贡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用数据分析道,今年上半年GDP实现6.7%的增长,其中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高于GDP3.6个百分点。另据今年1—5月的医药行业的数据来看,医药行业主营收入11382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全部工业7.6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实现利润1173亿元,同比增长16.2%,高于全部工业9.8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达到10.3%。“从这些数据上来看,我国医药行业处于稳中有好状况。”吴海东表示。  “在整个医药产业中,创新是重要的驱动力。”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吴晓明指出。  近年来,我国医药研发创新取得了迅猛发展。“‘十二五’以来,我国针对重大疾病围绕产业链部署研发链,获批24个1类新药,为建国后50年的近5倍。”桑国卫表示。  “但是我国发展还面临着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学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力与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桑国卫坦言,我国创新层次不高,主要处于以仿制为主、仿创结合的阶段,仿制药达96%,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我国医药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以及研发成果转化率仍然低于国际水平。桑国卫比较道,“我国大型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约1%,而国际大公司已达到17.8%。另外,我国大型医药企业研发成果转化率不到2%,而国际大公司已达到20%。”  桑国卫表示,创新发展的快慢,取决于是否形成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政策环境。“如果政策引导激励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保持历史成绩的基础上,便可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实现重点领域‘弯道超车’。如果政策环境未有效改善,再多的资本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也只是事倍功半。因此,基于国内目前面临的现状和挑战,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有利于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的生态系统。”  多重新型压力 医保基金需要一手抓筹集一手抓管理  除了创新研发,医药工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国家医保、医药、医疗的改革推进。近年来,我国在这三方面不断深入探索。在医保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医保基金收入超过11000亿,基金的收入和支出都在不断的增长,但是收入整体大于支出。  “从目前数据来看,我国基金总体层面保持稳定,没有太大的风险。”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管理处处长黄心宇表示,但是在新经济形势下,医保基金仍然面临着挑战。他解释道,老龄化不断推进、城镇化发展下就医渠道发生变化、慢性病增加、生活方式的变化造成新型疾病的出现、新的医疗诊断技术的提高等均会造成医疗费用的增加,给医保基金带来压力。对此,需要一手抓基金筹集,一手抓基金管理,一方面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筹资机制,另一方面形成与筹资相匹配的待遇调整和费用控制机制。“我们的目标是把收到的每一分钱用好花好,提高基金的使用效果。”  在医药方面,据悉,去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药政司司长郑宏表示,《意见》不是一个简单的变化,而是一个很大的改革和创新,它赋予医疗机构更大的采购自主权,同时也给医院更大的定价自主权,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便进行了新一轮的药品采购。  在医疗方面,四部委近日发布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全面启动。《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中要求统筹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并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等政策相互衔接,保证患者基本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难度和深度远远高于药品价格改革。”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医药处副处长朱德政指出:“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同时,各地必须同步出台医保的支付和医疗的控费措施,否则会出现调价时患者负担增加的情况,这是坚持的根本的原则。”  百强榜单发布 整体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6000亿元  据了解,作为中国医药工业发展风向标,大会正式发布了2015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扬子江药业、广州医药、修正药业等百家药企纷纷入榜。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统计和分析,按可比标准计算,2015年,百强企业整体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6000亿元,达到6131亿元,同比增长5.3%。在行业竞争激烈的同时,产业集中度也显著提升,2015年,规模超过100亿元的百强企业达到了16个,较2014年增加了5个 规模在30-100亿元的百强企业数量减少2个,规模在30亿元以上百强企业数量减少3个。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国家在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正逐渐发挥出效应,行业规模层次分布水平呈现明显提升的态势。”  除了2015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外,本次会议同期还发布了2016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榜单、2016年中国医药工业最具投资价值企业(非上市)榜单以及2016年中国医药工业最具成长力企业榜单。
  • 中医药传承“乍暖还寒”--张伯礼谈中医药传承难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 一边是红红火火的社会需求,一边是难尽人意的精髓传承。时代的发展让中医药传承问题成为业内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中医药在百姓的求诊就医中、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中医药“传承难”难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记者21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行的传承工作会议上采访了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我国中医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记者:中医药在百姓求诊就医中、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张伯礼:一些数字能有力地说明这个问题。去年10月卫生部统计的数字,中医以4%的医疗机构、6.79%的人员、6.36%的财政投入,承担了15.38%的急门诊和12.61%的住院医疗任务。这已经显示了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   2011年,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4100亿元,约占全国中医药工业总值的27.8% 中医药企业聚集度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制药企业百强中,中医药企业约占1/3,中医药大品种战略取得成效,过亿元品种超过200个。   中医药科研成绩突出,每年发表的中医药相关科技论文达到5.3万篇,高影响论文增长7.5倍 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大幅度增加,每年申请已超过5000件。   这些数字最能说明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重视传承工作就抓住了根本   记者:这些能否说明我们已经完全继承了中医药的宝贵财富?如果不是,那么“传承难”难在哪里?   张伯礼:应该说中医药发展形势不错,但我们还应保持一份冷静和淡定。中医药发展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医药学科特色优势缺少认真的总结提炼,中医药基础理论尚没有系统的整体提高,存在着简单化的现象。中医思维弱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评价西化的倾向普遍存在。   同时,我国浩瀚的中医药古籍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特别是近百年中医史研究尚属空白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形式大于内涵,重方药而缺少学术内涵提炼 科研研究注重罗列数据,用现代医学诠释的多,较少进行中医理论的分析、思考 民间中医药的人才、方药、技术尚未受到重视,弃之不问、自生自灭,甚至失传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内容还有待与深化改革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中医药发展的短板和瓶颈,甚至是隐患和内伤。   记者: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张伯礼:归根到底是中医药基础理论支撑作用薄弱,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尚未构建系统的中医生命科学认证体系,传统文化底蕴浅薄,忽视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而一些理论零散破碎,甚至是歪曲谬解。精通中医理论,并能有效指导临床实践人才短缺,民间医药对有一技之长的人缺少政策支持等等。   其实,各个学科都有继承发展的问题,但对中医药来说更加重要。传承是几千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基本形式,师徒相授、薪火相传,延续了学术的生命。传承是中医药的基础,没有基础就如空中楼阁虚幻缥缈,就没有了根基。重视传承工作就抓住了根本,事业越是发展,我们越要坚守学术的底线。   基于实际的需求和问题做好传承   记者:如何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传承难”?   张伯礼:中医药传承是个永恒的主题,必须坚持面向需求,在解决当前生命科学重大难题过程中做好传承工作。中医药的典籍浩如烟海,中医的理论百家争鸣,从哪儿入手做好成传承工作?是基于实际的需求和问题。现在很多生活方式疾病仍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传染性疾病变化多样等等。近几十年来,针对临床重大需求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心血管疾病、通络解毒方药治疗脑血管病、扶正祛邪疗法对肿瘤治疗有效果等等。这些工作就是传承创新的榜样和范式。从临床难点入手,解决问题才是最大的动力。   几千年来,中医药薪火相传,历史悠久,但其理念并不落后,历久弥新,现代生命科学很多难题可以从中药宝库寻找到解决办法。只要我们带着问题研究经典,传承经验,按历史的脉络进行梳理,不但总结学术发展演变的过程,还能掌握多种破题的思路和方法。
  • 中央扶持400亿 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突围
    由工信部主导制定的该份规划将于12月份发布,该规划提出,生物医药产业由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将超过400亿。未来五年中,预计通过生物医药的带动,中国的医药工业产业最低以20%的增幅,实现逼近4万亿元的规模目标。   此外,未来生物药品中原料药的标值测序将成为重要环节。   中央支持超400亿   目前,生物医药产业规划虽没有正式发布,但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分步实施了。   据了解,北京顺义的北京莱博赛医药有限公司,已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获得了国家第一批重大专项创制项目的专项资金600万元,该公司在11月份已经拿到240万元经费。   有关人士透露,在生物医药的规划中,未来将要重点突破药物创制、新型疫苗、抗体药物以及规模化制剂、疾病早期诊断等关键的一些技术工艺。其中也将包括生物医用材料,以及医学影像、医用电子、临床检验、微创介入、放射治疗和激光治疗等先进医疗设备。   与此同时,中央对生物医药产业的专项扶持资金累计超过400亿。“目前是不到500亿,随着发展形势也许将接近这个数。”一位参与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起草的人士称。   该人士表示,规划明确称,申请扶持资金的方式要以联盟的形式进行,即科研单位与工业企业实行联盟捆绑,以自己的优势,一同制定未来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发展计划,将计划上报工信部等待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申领到中央财政的专项扶持资金。   据了解,工信部之所以推出联盟捆绑形式,一方面是担心企业拿了钱不发展,同时也担心企业拿了钱后,科研技术不精而浪费资金。   但一位医药领域专家认为,科研、技术创新、申请专项资金,应该有个门槛,严格把关才能实现先期有序和未来预期中的产业增长。   目前中国有生物医学类的科技园区60个左右。但在生物产业的发展、研究开发方面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等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规模小,产品的竞争力不足,特别是缺乏资金,融资渠道不畅。   上述参与规划起草人士介绍,规划相应提出了改善方式,预期是通过新兴医药产业的带动,整个医药工业的产值在“十二五”时期占到国家GDP的7%~8%,去年这一比例是5%。   另外,通过生物类创新药物的带动,未来五年中医药工业的总产值实现3.7万亿元,发展形势好的话逼近4万亿。依据工信部的统计,2010年中国整个医药工业的总产值是12560亿元,同比增长21%。   引入基因测序   在去年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大盘子中,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生物制品、疫苗、生物医药相关的产值,总和仅仅为1400亿元左右,占比不到10%。“而中国生物医药的市场份额,只占全球市场份额3%左右。”上述参与规划起草人士介绍。   据了解,2010年中国的药品销售总额为7000亿,外企的药品销售额占27%左右。“中国一线城市医院65%的利润来自外资药。”中国医药协会一位人士透露,因为目前中国使用中的生物医药,大部分来自于外资药企。   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主要是单抗、干扰素、EPO(红细胞促进素)几大类,但中国生物制药的基础科学强,应用能力比较差。“军事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中国医科院都做得非常好,但是转化做得非常差。”一位从事生物制药研究的人士称,中国医院现在用的大部分还是传统的东西,真正的生物医药即利用单抗来治疗癌症,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该人士表示,生物药品中原料药的标值测序,将是未来生物制药的重要环节,因为通过基因测序后,药物分子的精细标值才会明确,才能提升药物的稳定性,从而促使其更好地转化。   哈药集团人士称,目前国内部分制药企业将生物制药的基础研发部分外包给了美国生命技术公司,其中就包括癌症类用药,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药品。该公司在生物医药的基础研发中,主要通过基因测序来分析药物原料。“通过基因测序,可以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到患者DNA病变的情况,根据病变特点,增加生物药品、减少药物成分。”医院人士称,未来以上疾病将会倾向于此种治疗方式。
  • 禾工走进中国医药研究院,共筑药品安全防线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制药行业也在快速的发展。作为制药大国,中国医药行业的崛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弱到强,每个阶段都遇到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上海禾工作为电化学分析仪器生产厂商,其中自主研发生产的卡氏水分测定仪、自动电位滴定仪设备的药企用户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医工总院)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山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等6家国内知名的科研与产业化机构整合而成,是我国医药行业的科研大院和技术创新基地。首先对于医药领域而言,水分含量高低对于药品的质量保障至关重要,医药行业对水分含量检测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都极为严苛。上海禾工卡氏水分测定仪之所以能得到医工总院的认可,是因AKF-2010V高精度药厂专用水分仪测量范围为0.001%-100%,平均1分钟一个样品检测,具备权限管理、审计追踪功能,完全对接GMP,FDA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提供行业优质解决应用方案。自主研发生产,提供30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3年整机质保。有效降低药品研发生产过程中仪器运维成本。 目前,仪器已安装调试完成,禾工携手医药研究院,共筑药品安全防线,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 北京未来3年发展1000亿生物医药产业
    4月23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启动。未来3年,该产业整体规模(不含商业)将从现在的不到400亿元发展到1000亿元,确立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实现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从“小散弱”向“高聚强”的战略转变和跨越发展。   G20工程将分两期滚动式发展,一期工程计划2010—2012年实施,重点关注产业规模的迅速提升,实现产业规模1000亿元的跨越发展;二期工程再用5年时间,将生物医药产业对北京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度提高至5%以上,推动北京医药产业成为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据介绍,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与条件。首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374.36亿元,同比增长21.06%,连续几年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上亿元的规模企业2008年已达44家;医药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北京化学制剂、医疗器械、生物制药、中成药等高端领域贡献了90%以上的产业规模;第三,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每年有近1/10的一类新药在北京产生,亿元品种不断问世和提升2008年北京“亿元品种”已达60余个;第四,北京整合国内外资源的能力正在提升,2008年,北京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前20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据9个席位,其主营业务收入合计占全北京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5.6%,占近半壁江山。   此次入围G20工程的第一批23家企业,包括17家规模企业和6家潜力企业,规模骨干企业均为年销售额亿元以上,对产业发展贡献突出的企业 潜力企业具备突出的创新能力,具有资助知识产权或技术含量高的品种 并将在2年内进入亿元企业行列。G20企业将构成未来北京1000亿元产业规模的主体及支柱产业的核心力量。   随着“G20工程”的启动,一批知名的企业已相继签署了合作开发、海外代工、投资入驻等协议。“国家北京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的正式挂牌,为推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建设国际制造及产业化基地,助推“G20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