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医学诊断

仪器信息网医学诊断专题为您整合医学诊断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医学诊断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医学诊断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医学诊断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医学诊断话题讨论。

医学诊断相关的资讯

  • 医学诊断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天瑞诊断完成亿元B+轮融资
    近日,医学诊断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天瑞诊断宣布完成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无锡国联国康基金、鼎祺金马基金、盈诚信资本旗下江苏疌泉临港产业并购基金联合领投,无锡合盛投资跟投,老股东金雨茂物持续加码。  据了解,本轮融资将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临床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应用。包括:临床质谱全自动样品前处理仪器注册及量产、临床质谱诊断试剂研发及注册、临床质谱AI报告系统研发及优化。  天瑞诊断CEO杨毅表示:“非常感谢无锡国联国康基金、鼎祺金马基金、盈诚信资本旗下江苏疌泉临港产业并购基金、无锡合盛投资以及老股东金雨茂物对公司的支持和认可。临床质谱在精准定量、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多组分同时检测等方面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优势明显,是临床检验的“金标准”,将逐步普及并广泛应用。作为精准医疗的一大利器,临床质谱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迅猛,市场份额和临床应用逐年递增,临床质谱是下一个千亿级IVD蓝海市场。本轮融资将加快公司临床质谱新产品的研发步伐,推动质谱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我们相信,这些基于临床质谱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功,一定会造福广大百姓。”  天瑞诊断是国内领先的医学诊断整体解决方案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总部地址位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凭借独具特色的“精准医疗智能诊断+互联网服务平台”商业模式成为精准医学诊断行业创新者。  天瑞诊断集团总部(无锡)载体面积3000平方米+,目前旗下拥有无锡、镇江、扬州、盐城、淮安等数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所属的精准医学实验室平台,可提供包括生化、免疫、质谱、微生物、分子病理、科研等在内的千余项检验项目,其中特色项目百余项。依托这些平台,天瑞诊断与全国上百家二、三级医疗机构展开精准诊疗方面合作,包括提供第三方检验服务,合作共建精准医学中心,临床科研服务等。2020年公司旗下「镇江天瑞精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扬州天瑞国信医学检验实验室」、「盐城天仪医学检验实验室」先后通过当地卫健委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验收,核准成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三方定点医疗机构。  据了解,天瑞诊断已展开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建立了位于江阴临港科创园的100万人份临床质谱试剂产业基地,拓展了临床液相质谱自动化前处理仪器研发和生产,临床质谱诊断系列试剂研发与注册,医学诊断AI大数据分析中心等多项功能,相信以高新技术为龙头,产品服务为纽带,天瑞诊断将成为临床高效液相质谱技术平台研发、IVD仪器及试剂产品和医学诊断AI一体化的临床质谱领域精准医学诊断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 2018 EDC易贸诊断系列峰会—聚焦分子诊断和医学实验室?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8 EDC易贸诊断系列峰会—聚焦分子诊断和医学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暨 2018(第六届)分子诊断产业高峰论坛& amp 2018(第二届)中国医学检验实验室高峰论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精准诊断 助力临床 /p p   2018.6.09-11 江苏 南京 /p p   参会及推广 联系: 021-51550869 金女士 /p p   1天参观,2天会议,6个主题专场,40位发言嘉宾,500+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区域检验中心、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所、基因检测机构、分子诊断产品生产企业、临床、科研、投资机构参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内容概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999" height=" 448" title=" 11.jpg" style=" width: 557px height: 25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47659ef1-768f-4d3a-ae86-daaf4faf76b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内容与发言嘉宾重磅来袭,文末更有大福利!!!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分子诊断与基因检测研发管理 /span /p p   主题发言:临床基因检测管理方案 /p p   许斌,副主任,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 /p p   主题发言:精准与规范同行:NGS癌症临床应用的现状与远方 /p p   揣少坤,COO,燃石医学 /p p   主题发言: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动态监测产品与评价研究 (主题待确认) /p p   邵阳,CEO,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 p   主题发言:SP70靶向分子成像用于肺腺癌的早期诊断 /p p   徐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院检验学部 /p p   嘉宾访谈1:基因检测企业发展战略与未来应用领域探索 /p p   访谈主持: /p p   孙洪业,CTO,明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 p   访谈嘉宾: /p p   蒋智,总裁,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 p   揣少坤,COO,燃石医学 /p p   邵阳,CEO,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 p   嘉宾访谈2:基因检测领域未来多仪器平台结合战略,仪器革新推动技术发展 /p p   访谈嘉宾: /p p   郑晓玮,诊断与基因组学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p p   王博飞,中国区总经理& amp 全球副总裁,Agena Bioscience /p p   燕 霞,VP,ThermoFisher /p p   其他在邀嘉宾: /p p   束永前,肿瘤科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 /p p   李建勇,血液科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 /p p   许争峰,副院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p p   阿斯利康 /p p   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 p   杭州奕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质谱技术开发与临床应用 /span /p p   特邀报告:质谱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 /p p   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院 /p p   主题发言:质谱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主题待确认) /p p   鲁辛辛,检验科主任,北京同仁医院 /p p   访谈嘉宾: /p p   蔡克亚,研发总监,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 p   王博飞,中国区总经理& amp 全球副总裁,Agena Bioscience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第三方医学检验多样化发展模式 /span /p p   主题发言:区域检验中心的最新运营现状 /p p   侯彦强,主任,松江区中心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p p   主题发言:如何利用产业优势切入医学检验市场 /p p   邹继华,总经理,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 p   主题发言:扩张中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发展策略与产业思考 /p p   黄春波,总经理,广州华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p p   其他在邀嘉宾: /p p   迪安诊断 /p p   金域检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医学实验室的运营管理 /span /p p   主题发言:肿瘤诊断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p p   吴建中,主任,江苏省肿瘤医院临床肿瘤实验中心 /p p   主题发言:大型标准化实验室的运营管理与质量控制 /p p   孙乐乐,执行总监,明码全球实验室 /p p   主题发言:NGS平台在肿瘤检测中的开展及全程质控 /p p   张红云,华大基因交付中心总监,深圳华大临床检验中心实验室主任 /p p   嘉宾访谈:标准化实验室运营解决方案探讨 /p p   陈孔维,总经理,南京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会前医学实验室参观 /span /p p   线路一:南京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amp 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医学部 /p p   线路二:南京诺禾致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amp 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 p   (参会客户须提前致电会务组报名确认:021-51550869)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放大招——会务组福利贴 /span /p p   若您在朋友圈和一个专业群中同时分享此条信息,并截图发送给会务组(扫描如下二维码),您将得到如下福利: /p p   1.5月25日之前报名参会,享标准注册价格的8折优惠 /p p   2.参观名额提前补空资格(由于参观名额有限,若有嘉宾会前取消参观,将提前补上您的名额) /p p   3.会议VIP服务:提前打印代表证,特殊会议签到通道,无需排长队,轻松签到。 /p p   如上大福利仅限前20名截图给会务组的嘉宾,最终解释权归会务组所有。 /p p   点击链接咨询会议注册信息: a href=" https://wj.qq.com/s/1987326/bfb9" https://wj.qq.com/s/1987326/bfb9 /a /p p /p
  • 众多外企进入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
    受市场发展较晚和医疗制度等影响,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市场规模较小。目前中国从事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规模不足20亿元,仅占医学诊断总收入的1%-2%。并且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可检验的项目仅1000多项,而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可达4000多项,医学诊断水平差距明显特别是基因/分子诊断细分市场。   目前中国从事第三方医学诊断的实验室约有110家,但大部分规模较小。金域、迪安、杭州艾迪康和高新达安(达安基因投资)是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比70%左右,并且这四家企业均为连锁化经营的综合型诊断服务模式。而北京永瀚星港、北京迪诺、杭州致远等企业虽然市场份额占比较少,但凭借特色专项诊断服务也占据着一定的市场地位。   受下游市场需求刺激和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等诸多利好政策出台吸引,外资对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的兴趣越来越大。目前已有众多外企通过技术合作或直接注资等形式进入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   2012年初,达安基因(002030)与Life Technologies合资成立广州立菲达安诊断产品技术有限公司,并宣布正式启动基因测序分子诊断项目。   2012年2月,深圳华测检牵手Amcare国际医学实验室,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即Johns Hopkins(China) Medical Laboratories(合资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美金,双方股权比例为51%和49%),开展第三方医学检测服务。   2012年3月,康圣环球(北京)获2000万美元C轮投资,投资方为KPCB China、美国中经合集团(WI Harper Group)、Baird Capital Partners Asia和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其中,后三家企业也参与了2011年6月对康圣环球(北京)的B轮1100万美元投资。
  • Illumina与燃石医学正式合作 基因测序与肿瘤诊断相遇
    p   2015年8月24日,广州燃石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和美国Illumina公司(NASDAQ:ILMN)在中国广州和美国圣迭戈正式宣布双方达成合作,燃石医学将基于Illumina公司的二代测序技术开发先进的肿瘤分子诊断临床应用平台。此次合作凸显了基因组学对于推动中国医疗的发展日益重要。 /p p   近年来,二代测序快速发展并成为实现精准医疗的关键技术。燃石医学与Illumina公司的合作,意味着全球领先的Illumina测序技术和卓越的燃石医学临床应用转化开发能力强强联合,为临床医学市场提供最先进的整体测序解决方案。双方将合作开发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操作简便的肿瘤分子诊断试剂盒。作为合作的一部分,燃石医学将提供核酸提取、文库构建以及数据分析软件,同时,Illumina将提供二代测序仪器和相关试剂。 /p p   燃石医学创始人兼CEO,汉雨生先生提到:“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基因组技术的临床应用。基于二代测序的肿瘤分子诊断(包括非侵入式的检测方法)已被应用于临床,我们希望它能成为各大医院的标准诊断方法。作为肿瘤分子诊断领域的领导者,燃石医学非常高兴能够与在测序和芯片技术上全球领先的Illumina公司合作。我们的合作将促进更多高品质分子诊断解决方案应用于肿瘤临床领域。” /p p   Illumina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RickKlausner博士说:“Illumina对能够与燃石医学合作专注于为中国市场开发肿瘤诊断解决方案而感到非常兴奋。我们希望与有通过解锁基因密码来改善人类健康愿景的中国公司合作。” /p p   关于燃石医学 /p p   燃石医学总部位于中国广州,专注于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指导,以医学生物信息学及二代测序(NGS)为核心,致力于打造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临床及科研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燃石医学拥有一流的医学生物信息学分析软硬件平台,国际领先水平的肿瘤分子及病理检测平台,涵盖NGS, qPCR, IHC, FISH及数字病理。了解更多信息,请登陆官网www.brbiotech.com. /p p   关于Illumina /p p   Illumina公司通过解锁基因密码来改善人类健康。通过不断创新,Illumina现已成为为科研、临床及应用市场的客户提供DNA测序和芯片技术服务的全球领导者。我们的产品覆盖生命科学、肿瘤学、再生医学、农业及其他新兴市场。 /p
  • 看好医检迪安诊断已开14家医学检测中心
    公司是独立第三方检验服务先行者   公司是独立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机构,业务涉及独立医学实验室、司法鉴定、体检中心、诊断产品销售、诊断技术研发等领域。近年来公司不断完善&ldquo 服务+产品&rdquo 一体化的专业服务体系,形成营销竞争优势,并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有效资源整合,启动公共检测平台的多服务领域拓展与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式发展战略。   第三方检验(ICL)行业春暖花开   第三方检验机构相比传统的医学检验机构具有的高效、高质、低成本的优势,美国ICL占检验比例达到1/3,而国内ICL业务受制于政策等因素虽开展10余年只有约1%左右市场份额。欧美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显示,随着技术推进和控费压力,第三方检验取代传统的医学检验是必然趋势,反观我国,鼓励第三方检验、医保控费压力频现等环境必将驱动ICL发展。随着第三方检验的不断发展,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断加剧,而监管趋严,成本控制和技术壁垒又注定大公司将胜出,公司作为行业先行者,将受益于集中度提升。   公司ICL稳步推进,兼顾盈利与外延   公司已设立了14家医学检验中心,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加快跑马圈地的速度,每年保证2-3个新开点的速度,同时还将不断推广新的诊断项目,预计未来每年将保持新增10%的项目。独立实验室核心竞争力是成本领先,项目新增和区域扩增都会助力公司进一步规模化、集约化,从而提高盈利水平。从一般情况看,各子公司达到盈亏平衡所需时间在1-4年不等,我们预计进入盈利期后,各子公司净利率可以达到25%左右。   布局体检中心+司法鉴定中心   公司与韩国韩诺合作开设高端体检中心,预计今年5月首先在杭州开张,我们看好公司与韩国的服务,韩诺能为公司体检领域的发展提供品牌支撑,公司旗下有2家司法鉴定所,分别位于上海和杭州,可以承接全国业务,目前业务规模已位居国内前列。   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14、15年EPS1.06、1.51元,我们给予目标价79.5元,对应14年75倍PE,给予中性评级。   风险提示:新建实验室扭亏时间长
  • 岛津质谱亮相中华医学会病理年会,赋能病理诊断及医学研究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七次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中国病理年会”于2021年12月16日-19日顺利召开。年会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病理行业全体同仁相聚云端,共同见证了2021年的辉煌成就。 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携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病理专家共同发表了三个墙报交流:《质谱成像技术在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探索》、《A 10-minute Rapid Classific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Thyroid Nodules by Prob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Machine Learning 》、《基于探针电喷雾质谱分析和机器学习快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方法初探》,以多种质谱技术平台拓展在病理行业的深入应用,引起行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七次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中国病理年会 以上应用中涉及的技术平台为岛津成像质谱显微镜(iMScope)及探针电喷雾质谱仪(PESI-MS)。 质谱成像技术(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MSI)实现直接检测组织样本中化学成分的同时,保留其在样本上的位置信息,获得目标化学成分的二维空间分布特征,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药学、食品、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中。 岛津新一代iMScope QT成像质谱显微镜,在质谱成像检测的基础上内置光学显微镜平台,将显微镜获取的光学图像与质谱分析获得的化学信息结合为一体,并配合完整的前处理基质涂敷设备,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快、更强、更稳定的成像质谱分析系统。 在应用方案《质谱成像技术在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探索》中使用岛津成像质谱技术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的腺癌和鳞癌组织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发现了与腺癌/鳞癌病理分型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多种疑似标记物,并在非靶向研究的情况下成功对腺癌和鳞癌进行了统计学临床分型。成像质谱技术为非小细胞肺癌等重大疾病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病理分型研究提供了准确的物质定位定性和定量信息,未来有望为临床病理研究和应用等多个领域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实验数据和基础信息。 探针电喷雾离子化技术(Prob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PESI)基本原理与电喷雾离子化技术(Electro spray ionization, ESI)相似。不同点是ESI采用毛细管作为喷雾和电离器件,溶液被氮气雾化;而PESI采用金属实心探针,待测样品吸附在探针表面,通过持续在探针上施加高电压,在针尖发生喷雾。只有极少量的溶液(几皮升)吸附在探针表面,因此电离效率非常高。 PESI不需要雾化气和脱溶剂气。金属探针既作为电离单元,还用作采样单元,可以实现对生物组织样品的直接采样。 在应用方案《A 10-minute Rapid Classific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Thyroid Nodules by Prob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Machine Learning 》、《基于探针电喷雾质谱分析和机器学习快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方法初探》中,以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细针穿刺液作为分析样本,基于专业病理医生的诊断结果作为分组依据,进行机器学习模型的构建和模型验证。通过岛津DPiMS-8060探针电喷雾质谱分析能够获得更多源于恶性肿瘤的分子信息(主要是小分子代谢物和脂类化合物),采用内标和新发现的分类特征(特征化合物的比值),训练了分类器,能够对样本提供更有效的分类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效率。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样品前处理简单、准确率高等特点,有望为病理诊断提供一种新型辅助手段。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更多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在疾病的精准诊断、监测和临床研究上,为临床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诊断依据。其中,质谱技术近年来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岛津临床质谱包括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飞行时间质谱、探针电喷雾离子化质谱及质谱显微镜等多种质谱平台,各自在不同应用领域发挥特色优势,不断完善多种应用方案服务于医学检验和临床研究。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迪安诊断:独立医学实验室已具快速发展契机
    迪安诊断 300244 医药生物   研究机构:东方证券 分析师:庄琰,李淑花   撰写日期:2012-02-07   连锁独立医学实验室(ICL)在检验成本、速度和服务上均具有明显的专业化优势。标准化、规范化的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有助于帮助公立医院提高效率,帮助民营医院和社区医院开拓业务,降低成本。我们认为其发展契合我国医改的大方向,同样也符合国际发展趋势;虽然短期行业的增速仍会受到地方政策的影响,但其前景值得期待。   独立医学实验室具有成本和专业优势。我们认为独立医学实验室(ICL)在检验成本、效率和服务上均具有明显的专业化优势。这些优势主要建立在较大的样本处理量、丰富的检验项目、试剂采购的议价能力以及覆盖面广的物流配送体系等诸多方面。从国际上看,美、日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占医学检测市场份额均超过30%,而在我国该比例尚不到1%,成长空间较大。   目前的医改有利于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从国家十二五的医改方向来看,控制医疗费用无序增长仍然是重要目标,而引导公立医院合理用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引入市场竞争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政策手段;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细则也在不断推行。我们认为ICL的特点契合我国医改的需求,符合政策指引的大方向,第三方诊断行业或已具备快速发展的政策契机。   公司是行业先行者之一,品牌和规模效应预期将助力公司成长。迪安诊断是我国连锁ICL企业的先行者之一,其在营销,技术和管理体系上均有特点。   目前公司在长三角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30%,并且借助资本平台不断向其他区域扩张。我们认为借助公司上市后的资本优势和品牌效应,公司在内生和外延式增长两方面均有机会受益于行业的成长。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11-2013年的业绩分别为0.84,1.14,和1.54元,虽然与医药行业整体相比,公司短期估值水平仍相对较高;但与医疗服务其他公司相比PE水平相当,考虑到医疗服务企业历史市盈率中枢在38倍以上,而医疗服务行业整体趋势未变,因此我们认为给予公司2012年38倍PE的估值较为合理,对应目标价43.32元,其行业的前景值得期待。首次给予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因素:罗氏合作占比较大、检验项目价格调整等政策风险、竞争加剧、市场开拓不利、人才瓶颈。
  • Bruker:质谱在医学诊断中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在生命组学、精准医疗及临床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质谱应用于医学检验的热度不断走高。各大质谱厂商在该领域多有发力,其中,Bruker成功引领MALDI-TOF质谱技术走进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堪称临床微生物质谱的标杆企业。为了使质谱技术和临床医学及相关领域机构、专家和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应用于医学检验的质谱最新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特别约稿Bruker。 /span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贵公司怎样看待质谱应用于医学诊断的市场前景? /strong /p p    strong Bruker /strong :精准医疗已经得到国内外医学界认同和重视,然而,全面实现精准医疗,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精准医疗离不开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精确诊断需要准确的临床检测技术。准确、灵敏的质谱技术正在逐渐被临床诊断市场认识与接受。质谱作为新兴的临床检测技术,在医学诊断市场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 /p p   众所周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 (LC-MS/MS) 涉入医学检验领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比如在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内分泌激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LC-MS/MS技术本身具有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度特点,能够适应和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然而,由于LC-MS/MS技术对样本前处理和技术人员的质谱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使得LC-MS/MS进入临床检验的速度和广度远不及临床质谱的后起之秀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 MS) 临床微生物快速鉴定技术。MALDI-TOF质谱技术鉴定微生物不仅准确、快速,而且对于绝大多数经过培养的临床微生物样本无需前处理步骤,同时仪器操作简便。因此,提高质谱技术在临床实验室的实用性是促进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迅速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请回顾贵公司质谱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历史,有哪些优势/专利技术? /strong /p p    strong Bruker /strong :Bruker公司创建于是1960年,创始人Gü nther Laukien教授从研发生产核磁共振仪器起步,逐步扩展各种高端分析仪器。1992年Bruker推出了第一台商品化MALDI-TOF质谱仪,1980年正式Bruker质谱业务部正式在德国不莱梅成立,专门开发和提供基于质谱的创新性生命科学研究工具。现今,我们的质谱产品主要涵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 (MALDI-TOF)、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 (MALDI-TOF/TOF)、电喷雾离子阱质谱仪 (ESI-Ion Trap)、四极杆傅立叶变换串联质谱仪 (Q-q-FTMS)、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 (Q-TOF)、气质联用仪 (GC/MS/MS)、液质联用仪 (EVOQ) 等,以及一系列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和完整的生物信息软件。 /p p   Bruker自从1992年推出了第一台商品化MALDI-TOF质谱仪以来,一直是MALDI-TOF技术的市场引领者。今年是Bruker MALDI创新25周年!我们回顾MALDI的昨天,展望MALDI的今天和明天,纪念MALD带给我们的影响力、突破力和洞察力,让我们共同欢庆MALDI技术已有的突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秉承知识持续积累,技术不断创新,精准再创新高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MALDI-TOF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用户大家庭。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贵公司当前应用于医学诊断市场的质谱主流产品和主流技术? /strong /p p    strong Bruker /strong :近十年来,Bruker在推动MALDI技术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不断将MALDI的应用推向新的领域,同时创造了世界一流的MALDI质谱系列。Bruker MALDI-TOF质谱产品拥有microflex、autoflex、ultraflex和rapifleX四条产品线和九个型号,可以充分满足不同领域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 /p p   由于世界各国政府对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发达国家医院每日微生物样本的送检量高达数几百个,临床微生物鉴定高通量的趋势明显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2015年Bruker推出测样速度最快的微生物质谱鉴定系统MALDI Biotyper smart,采用Bruker独有的smartbeam激光技术,激光频率高达200Hz。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124" height=" 200" title=" 1.jpg" style=" width: 124px height: 2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e750184d-a3b4-4fe1-9f80-a4ac163d7a0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r/ /p p style=" margin: 0px 0px 11px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arial black,avant garde "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07% font-family: " MALDI & nbsp Biotyper smart /span /strong /span /p p   为了满足MALDI-TOF分子成像技术在肿瘤、癌症成像应用对质谱的要求,2015年Bruker隆重推出rapifleX,适合MALDI成像的高性能质谱特性: /p p   (1) smartbeam 3D激光技术,频率高达10kHz /p p   (2) 新型的光路自动校准离子源,操作人员无需工具轻松拆卸透镜组件,可用溶剂淋洗,组装后透镜光路自动调整。离子源便于维护,耐用性增强,实现最高利用率 /p p   (3) Beam scanning 技术:真正的方形像素技术,充分扫描像素点内所有离子,达到像素点全覆盖,显著提高成像质量。 /p p   (4) M5多路数据采集与聚焦技术:超快速覆盖像素面积,提高成像数据采集效率,大大缩短成像数据采集时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120" height=" 300" title=" 2.jpg" style=" width: 12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0d58410a-75b5-4a0b-a63a-eb515f513b62.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rapifleX /span /strong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目前贵公司质谱应用于医学检测主推的解决方案有哪些? /strong /p p    strong Bruker /stro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一、MALDI Biotyper—— 临床微生物质谱快速鉴定新技术 /strong /span /p p   作为引领MALDI-TOF质谱走进临床微生物鉴定与分类领域的开拓者,Bruker早在1998年就组建了MALDI-TOF微生物鉴定研发小组,2004年推出MALDI Biotyper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2009年通过欧洲体外诊断器械 IVD 98/79/EC条例认证,推出IVD MALDI Biotyper系统 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获得美国FDA和中国CFDA批准的医疗器械许可证,准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p p   每种微生物都有自身独特的蛋白质组成,因而拥有独特的蛋白质指纹图谱。MALDI Biotyper全自动快速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利用MALDI-TOF 质谱仪测得待测微生物的蛋白质分子指纹谱图,通过MALDI Biotyper软件对这些指纹谱图进行处理并与Bruker独家开发的微生物数据库进行分析比对,快速准确地完成对微生物的鉴定。与现有传统的微生物鉴定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好、试剂耗材非常经济等优势。通过采用Biotyper快速准确的微生物鉴定,可以显著缩短病人诊疗时间,减少病人医疗负担和住院时长,同时增加医院效益。 /p p   1. MALDI Biotyper工作流程 /p p   MALDI Biotyper高通量微生物鉴定系统通过MALDI-TOF质谱仪测得待测微生物的蛋白质指纹谱图,通过MALDI Biotyper软件对这些指纹谱图进行处理并和Bruker独家开发的微生物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在几分钟之内完成对微生物的鉴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00" title=" 3.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1f226acb-a328-436a-b7cf-b7ec809e59ea.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2. MALDI Biotyper高通量微生物鉴定系统拥有如下的优点 /p p   (1) 操作简单、测定快速 /p p   单个微生物菌落经简单的样品前处理后,用MALDI-TOF质谱仪进行测定。所获得的质谱图可直接送到MALDI Biotyper数据库进行检索。这个简单而独特的工作流程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微生物的鉴定,而且不需要进行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或选择PCR引物。一个样品从获得单克隆开始,到样品处理、谱图采集和获得鉴定结果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操作简单、快速,通量高。 /p p   (2) 灵敏度高 /p p   使用经久耐用且性能可靠的Bruker microflex MALDI-TOF质谱仪,可以实现高重现性的快速、可靠检测。由于仪器的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到低至5000个细胞。 /p p   (3) 结果准确 /p p   MALDI--TOF获得的蛋白指纹图谱用作模式匹配,匹配分值决定鉴定结果。Biotyper软件对所得的图谱进行归一化分析,科学的无监督算法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蛋白指纹图主要集中在2-20kDa,稳定、高表达的核糖体蛋白受微生物生长环境和状态的影响很小小,不影响鉴定结果。 /p p   3. MALDI Biotyper高通量微生物鉴定系统拥有如下的创新性: /p p   (1) 性能优越、设计先进的硬件技术。 /p p   MALDI Biotyper台式质谱仪性能稳定、功能强大。具有专利的红外激光自动清洗离子源功能,WhisperMode sup & #8482 /sup 静音运行技术,FlashDetector sup & #8482 /sup 检测技术和专利的PAN sup & #8482 /sup 宽质量范围离子聚焦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智能化设计理念,主要部件均具有自我诊断功能。 /p p   (2) 数据库覆盖面广,包含菌种数量业内领先 /p p   MALDI Biotyper数据库覆盖超过两千多个菌种,囊括了临床常见菌种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奈瑟菌、沙门氏菌、埃希氏菌、致贺菌、伯克霍尔德菌、李斯特氏菌、肠球菌、克雷伯菌、变形菌、军团菌、耶尔森菌、弧菌、假单胞菌、嗜血流感菌、金黄杆菌、梭菌、拟杆菌等等,可直接应用于临床微生物鉴定。除临床常见菌,同时也包括其它领域的常见菌,如环境、食品、畜牧等领域的各类微生物,有利于应对罕见菌的人类感染。Bruker独有的分枝杆菌和丝状真菌数据库,有助于破解临床微生物鉴定的难题。 /p p   (3) 功能强大的MALDI Biotyper软件。 /p p   MALDI Biotyper软件拥有强大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力,拓展科研功能包括细菌分型、耐药试验和菌株溯源院感分析等。除此之外,用户可使用软件自行生成新的微生物的标准谱图模式,建立自有数据库,并用于鉴定。自建库采用与临床库相同的建库原理和算法,从而确保自建库的可靠性。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二、MALDI-TOF成像技术—— 探寻肿瘤生物标志物新视角 /span /strong /p p   MALDI-TOF成像技术主要用于快速直观地发现组织中的生物标志物,测定的目标分子主要集中在蛋白、多肽和脂类等。尽管目前处于临床医学研究阶段,但具有可观的临床诊断前景,为医学临床诊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医学检测平台。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克服了人为因素,医生有可能用真实的数据来评判病情。 /p p   1. MALDI-TOF成像的工作流程 /p p   在导电玻璃片上固定组织冷冻切片,组织切片表面喷雾基质,然后选用MALDI TOF质谱仪测定,最后用flexImaging和SCiLS Lab软件分析数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c8b9bf97-4661-42df-af7c-84e1f4dec30a.jpg" / /p p   2. 性能可靠、独一无二的硬件组合 /p p   (1) Smartbeam& #8482 3D激光技术 /p p   rapifleX MALDI -TOF成像解决方案采用布鲁克专有的smartbeam 3D激光,相比传统的MALDI-TOF系统可以提高20倍的工作速度。常规的组织切片可以在大约30分钟内成像。 /p p   (2) 独特的导电载玻片和MALDI Imaging专用靶托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00" height=" 286" title=" 5.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28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a713279c-231f-48f6-9b41-7114558ac65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成像专用靶托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00" height=" 217" title=" 6.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21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ce76ebf0-6b33-48ca-985d-87a15969b1dc.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导电载玻片 /strong /p p   3. 功能多样化、信息量大、可视性好的控制软件和生物信息软件组合 /p p   flexImaging 软件专门用于MALDI组织成像的分析软件,包括图谱的生成及相关数据的分析。SCiLS Lab 软件是海量成像数据统计分析的专业软件 随着MALDI 成像技术的发展,成像分辨率不断提高,样本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成像数据越来越大。SCiLS Lab 软件可以完成几百万张谱图,高达几十GB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功能包括: /p p   (1) 完成成像数据的平滑,砍基线,多种算法的归一化等多种基本处理 /p p   (2) 对数据进行多层次分组管理,便于后续的比较分析,寻找差异 /p p   (3) 支持多种统计分析算法,如均值和方差计算,ROC分析多种单因素分析方法 空间聚类分析,PCA分析,PLSA分析等多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 也还支持诊断模型的建立,对未知数据、样本进行分类。 /p p   成像分析结果以图像、统计曲线、图表等多种方式灵活直观大的展示 是从组织成像数据中寻找差异,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建立诊断模型,观测目标化合物实时变化的有效工具。 /p p   4. 应用前景——从走近临床必将走进临床 /p p   纵观以下MALDI-TOF分子成像研究成果,不难看出MALDI-TOF成像技术正在逐渐涉足临床肿瘤监测领域,相信她终有一天会走进临床实验室,成为精准医学诊断不可缺少的临床检测技术。 /p p    strong · /strong 2010年:发现乳腺癌HER2阳性生物标志物,用于区分乳腺癌组织HER2阳性还是HER2阴性癌变。预示着MALDI-TOF质谱成像技术有可能帮助临床诊断。 (Classification of HER3 Receptor Status in Breast Cancer Tissues by MALDI Imaging Mass Spectrometry. J Proteome Res 2010 9:1854-63) /p p    strong · /strong 2013年:食管癌化疗效果与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MALDI成像研究结果发现对化疗响应不同的患者,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 (Clinical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in o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is linked to defects in mitochondria. J Pathol 2013 230: 410–419) /p p   strong  · /strong 2014年:简单快速的MALDI组织多肽/蛋白指纹谱分析法,有可能在手术期间精准实时区分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MALDI-TOF Mass Spectrometry for the Rapid Diagnosis of Cancerous Lung Nodules. PLoS ONE 2014 9: e97511) /p p    strong · /strong 2015年:垂体瘤近实时快速检测与定位 (MALDI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analysis of pituitary adenomas for near-real-time tumor delineation. PNAS 2015 112: 9978–83) 垂体瘤发病率在脑肿瘤中排名第三,从垂体组织中准确可靠的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研究表明MALDI组织成像技术有可能直接在手术中检测和区分正常垂体组织和垂体瘤组织。在临床垂体瘤外科手术切除过程中引入MALDI组织成像检测技术,有助于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手术,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组织,从而改善患者手术预后情况。 /p p   肿瘤特异性分析是肿瘤精确诊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MALDI成像技术适合给肿瘤特异性提供正确的数据分析。随着rapifleX MALDI-TOF质谱仪在速度和性能方面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将MALDI成像数据转化成可靠的个性化医学信息源成为可能。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请问贵公司目前医学检测领域对质谱业务贡献如何? /strong /p p    strong Bruker /strong :Bruker致力于研发高端质谱仪,不仅注重科研领域,为科研人员设计专用的工具,帮助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做出成绩。同时也非常重视常规检测领域,不断推出各种满足应用领域需求的解决方案。Bruker成熟的解决方案有:MALDI Biotyper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是临床微生物检测的专用工具 MALDI Tissuetyper 是以rapifleX为核心技术的MALDI分子成像解决方案,肿瘤、癌症病理学临床研究的首选 业内独一无二的药物筛选解决方案MALDI PharmaPulse& #8482 ,旨在协助制药、生物技术和CRO企业实现药物高通量筛选,加快新药物的研发速度 农残筛查与鉴定的专用QTOF平台Pesticide Screener 基于离子阱平台和Q-TOF平台的毒物快速筛查的解决方案 Toxtyper和ToxScreeener,在法医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p p   自从MALDI Biotyper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注册证,正式进入中国临床检验以来,不仅MALDI Biotyper的临床市场需求逐年递增,而且国内研究人员对MALDI-TOF分子成像技术的关注和应用也在与日俱增。临床检验和医学研究对MALDI-TOF需求的日益增加,正在带动Bruker MALDI-TOF全线产品的销量。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内容提供:Bruke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编辑:李博 /p
  • 金域医学&赛沛中国强强联合,共同推进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断!
    2022年8月12日,金域医学与赛沛中国于广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推进结核病、医院获得性感染、耐药菌感染等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断,以及加快国外新技术在国内的转化应用,展开长期深入合作。为进一步促成联合工作的开展,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引进了赛沛流水线GeneXpert® Infinity System,发挥双方的协同优势,共建“GeneXpert® 自动化示范实验室”。签约仪式现场照片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丹纳赫诊断平台战略及本土化总经理郭家伟、赛沛大中华区总经理董玮、赛沛战略创新营销总监陶真、 赛沛大客户总监赵洪新;金域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金域医学集团副总裁柳盛伟、李慧源、集团临床医学部感染疾病线总监兼集团感染学科主任李培等参加签约仪式。此次合作双方旨在通过彼此赋能与优势互补,共同深入探索,打造创新合作模式。金域医学和赛沛中国携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旨在为中国更高数量级的病患提供服务,并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金域-赛沛示范实验室揭幕图双方就感染性疾病临床精准诊断应用及赛沛新技术的引进和转化落地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彭阳表示:我们希望能通过此次和金域的合作,进一步响应国家“十四五”时期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目标。金域医学为客户服务、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与丹纳赫是一致的。我们希望把国际前沿的技术转化成为服务老百姓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丹纳赫有好的技术和想法,金域有非常完善的临床检验服务体系,基于这样的合作基础,未来我们可以打造更加长期可持续的合作模式。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梁耀铭表示,赛沛是全球感染性疾病诊断领域的佼佼者,金域医学一直非常重视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创新发展,致力于建成全国领先的感染性疾病诊断实验室。此次与赛沛强强联合,将更好地推动病原体诊断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国内感染病诊断水平,助力中国公卫体系建设。金域集团董事长梁耀铭李慧源表示感染性疾病备受重视,对检测的时间、质量和可操作性要求越来越高,希望通过与赛沛中国的合作,发挥双方在感染性疾病诊断技术领域的协同作用,共同打造一个自动化程度更高、可拓展性更强、生物安全性更优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满足临床疾病诊断的需求。金域医学集团副总裁李慧源赛沛大中华区总经理董玮女士在现场发言中表示:赛沛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创新PCR技术的分子诊断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我们的产品在结核病、艾滋病、医院获得性感染、耐药菌感染等领域获得了临床广泛的认可,这一方面得益于赛沛产品本身创新卓越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前行路上各位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长期以来,赛沛秉承以患者为先,考虑患者的临床获益,优化诊疗路径,提升诊疗效果。针对各领域疾病,比如重大突发性传染病,院内交叉感染等,进行一系列的创新研发。我们今天的主角,赛沛流水线GeneXpert® Infinity System,是一个将灵活性与高通量、自动化与兼容性并重的平台,它通过将复杂且耗时的核酸手工操作自动化,将病原体检测变得更加简单可及。后疫情时代,新冠病毒以外的传染性疾病的检测和防控正被大家广泛关注,核酸检测技术已经家喻户晓,我们明显能感觉到结核病的诊断和检测正在向综合性医院前移;医院获得性感染和耐药菌感染检测也正朝着分子技术发展;艾滋病、肝炎、性病等检测手段也在不断朝着准确度更高的技术迭代。在这个过程中,赛沛正在为契合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技术创新,以疾病为导向,精准防控,检测先行。我们期待与金域医学的合作共赢,赋能彼此,共同推动中国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断,积极探索临床急需诊断产品的商业化之路,尽快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为健康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赛沛大中华区总经理董玮赛沛中国赛沛是全球创新分子诊断技术的先行者,致力于新型分子诊断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其主要产品包括GeneXpert® DX System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各类体外诊断试剂盒,主要应用于传染病控制、院内感染控制、肿瘤筛查和女性健康等领域。金域医学金域医学是一家以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为核心的高科技服务企业,通过不断积累的“大平台、大网络、大服务、大样本和大数据”等核心资源优势,致力于为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领先的医学诊断信息整合服务。金域医学的核心创业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即积极探索医学检验外包服务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开创了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先河,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市场领先企业。
  • 呼吁测序专家等四大精英 共同推进大诊断医学发展
    p   大数据与精准医疗已成为当今健康产业的热门话题,组学和大数据是当前决定精准医学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医疗数字化的过程中,医院成了大数据产生的重要来源,病历、影像、远程医疗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使得医疗行业遇到了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在第二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学术峰会上北京天坛医院的康熙雄教授以“互联网、大数据、大诊断”为题,从医学和诊断学的角度来阐述临床医学和大数据的关系,同时还介绍当前医学面临的困境,呼吁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推荐我国医学的发展。 /p p    strong 大诊断技术平台出现新格局:诊断的发展变成了人体信息采集的发展 /strong /p p   几千年前我们祖先主要靠人体身上的感觉器官来诊断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采集人体信息技术平台,诊断技术进入了循证医学时代,再随着技术平台的迅速膨胀,人类进入了精密医学和精准诊断的时代。 /p p   如今大诊断技术平台处在转变期,技术平台、信息平台及人类需求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以前诊断涉及的只有患者,如今诊断还涉及到健康人群,从胚胎的形成到生老病死全过程都覆盖了对人体信息采集的需求。如今诊断的发展变成了人体信息采集的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大诊断市场正在发生改变,兴起了新的格局。新格局的关键互联网,如何将产生的大量数据应用到健康产业是当今非常大的社会需求和人类需求。 /p p    strong 诊断方向升级,产生海量数据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width=" 450" height=" 281" title=" 1.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8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0ad7c388-bafa-451b-bbdb-c748f9c5c9c4.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strong /p p   从感官诊断到精密诊断,最大的差异是人体信息采集量的增加。人体信息大数据主要来自个体组学指纹。个体组学指纹是一种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数据,包括核酸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表型组学等。 /p p   随着诊断技术平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非分子信息,比如物理信息、量子信息等。同时技术的叠加也产生了新的数据,如分子影像学技术将生化和分子数据穿插到影像学数据中,因此当今技术平台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庞大,需要建立参考数据库来供理解、平衡与比对,从而得到能反映身体状况的信息数据。 /p p   如今诊断体系不仅包含体内和体外的诊断,还包含动态和移动的诊断,同时基因组学的诊断也越来越广泛,微观和宏观的影像诊断体系也在快速发展。其中宏观诊断包括脑CT检查等,微观诊断包括对细胞细微分子体系的了解,同时表型信息和环境对突变的影响等信息综合在一起形成了庞大的临床数据。另外近年来新兴的传感器引导人体数据采集的方法(包括可穿戴设备、便携式设备等)也进一步使临床数据更复杂。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单点测定、不间断测定、定时测定和需要时测定等24小时动态测定,体征参数为生化、生理及影像综合数据,功能形式上升为检测、筛查、诊断、治疗和干预。因此如今的技术平台是全程监测人体24小时的动态变化,升级后的技术平台产生的数据量将非常庞大。 /p p    strong 浩瀚的大数据,医生消化不良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width=" 450" height=" 336" title=" 2.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c063e3ea-c606-4362-a1f7-c0a41488f08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strong /p p   如今随着数据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功能基因预测体系。人类信息采集平台产生的数据犹如浩瀚的大海,医生能否将这些海量的数据应用起来是眼前最大的瓶颈。医院对内和对外的网络体系很重要。院外远程医疗和院内信息化的发展很关键,如入院记录系统、体外诊断结果输入、检查数据报告(如影像学报告等)和术后数据等这些大数据使临床医生消化不良,因此我们希望这些数据以反映人体健康信息的数据到达临床医生手上,让医生可迅速掌握并应用必要信息。 /p p    strong 呼吁四大精英:农业等信息技术人员转向医学信息、遗传医学专家、测序专家、统计学专家 /strong /p p   功能基因组数据是海量的,但医生只需要功能基因的应用信息,医生和信息之间存在很大的鸿沟,因此我们呼吁农业等领域的信息技术人员转向医学,与我们共同推进医学的发展。 /p p   如今人体诊断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诊断只针对疾病,疾病医学主要包括症状、体征、检体检验和影像的综合诊断,也叫分子分型个体化医疗。升级后的诊断行业注重人体信息数据采集体系的发展,包括体内体外数据的采集。体内数据包括症状、体征、检体检验,还包括影像数据,体外数据采集包括疾病诊断、健康评价、传统标记物的检测、现场快速监测及组学健康评价上的质谱、功能基因表达分析等。 /p p   虽然诊断体系在不断发展,但很多医生都遵循原有的体系探讨医疗,因而新的医学体系让医生面临很大的困境。一些筛查和测序等产品何时才能有效应用到临床上,这涉及到政策、体制以及科学问题。 /p p   国家脑血管中心在北京天坛医院建立了单基因疾病组学中心。为了推动单基因疾病组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呼吁遗传医学专家、测序专家和统计学专家。在全国专门从事遗传疾病的医生非常少,特别是儿科领域、罕见病领域的遗传专家医生特别少,因此如今呼声较高的是遗传医学专家,同时我们还需要测序专家、统计学专家。 /p p    strong 医疗市场对独立实验室的需求庞大 /strong /p p   体外诊断从传统医学概念发展到了新兴独立实验室。基因临床独立实验室需求很庞大,但人员从哪里来?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近年来临床实验室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p p   个体化医疗是用庞大的个体化信息数据来建立相关的未来医疗,但患者和智能医生如何联系,如何采集人类信息,如何交流才能达到疾病诊治目的,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面临很多困难。因而无论从健康角度还是从慢性疾病的管理角度,我们都需要建立国家网络体系,从康复和护理角度,我们需要建立信息共参体系。 /p
  • 展会速递——上海般诺亮相深圳国际检验医学及体外诊断试剂展
    2023年8月29-31日,2023深圳国际检验医学及体外诊断试剂展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召开。该展览会由深圳市医学会牵头主办,围绕“创新诊断 智造健康”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多家企业参展和众多医疗机构到会参观,其中到会参观的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临床检验中心、疾控中心、血液中心、妇幼保健院、大专院校、科研院校、检验所、经销商、代理商等人数达到万余人次,为华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2023深圳国际检验医学及体外诊断试剂展览会现已经成为行业学习交流及采购设备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次展会面积达40000平方米,涉及到多种新技术、新产品,覆盖了IVD体外诊断行业从源头到终端的整个产业链。上海般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专注于浓缩、冻干、粉碎类样品前处理仪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此次携主营产品亮相9号馆T061-5展台。上海般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展的真空离心浓缩仪、真空冷冻离心浓缩仪、真空冷冻干燥机、高通量组织研磨仪、高通量冷冻研磨仪、多点涡旋混匀仪等产品,吸引了众多经销商朋友及终端客户,般诺生物的工作人员还向大家展示了离心成像系统,可在真空离心浓缩仪高速运转的过程中,观察到腔体内样品的浓缩情况,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上海般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Bionoon品牌真空离心浓缩仪,因具有高通量、损失少、低温浓缩和安全简单的优势,普遍应用于RNA/DNA研究,蛋白质结晶学、寡聚合物和肽、毒理学鉴定、有机底物的合成和分离、通用实验室浓缩等领域,通过离心浓缩处理后的样品可方便用于各种定性和定量分析。
  • 2019市场规模达188亿!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四名学员从事第三方医疗诊断行业,迪安诊断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span /strong /p p   在湖畔大学四届学员中,共有4名学员从事第三方医疗诊断行业,分别是迪安诊断董事长陈海斌、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微医创始人廖杰远和燃石医学CEO汉雨生。其中,迪安诊断于2011年7月率先上市,实现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上市“零的突破”,也代表了近年来我国第三方医疗诊断行业良好发展的趋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780a0ee3-4c6b-46cd-8820-ca8339437fac.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迪安诊断成立于2001年,凭借独具特色的“服务+产品”一体化商业模式成为行业先行者与倡导者。截至目前,公司已建立起生物质谱、基因测序两大高端技术平台,检测项目数已超过2500种。根据公司公告,2018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67.23亿元,净利润3.76亿元,业绩增长符合预期,未来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a1a18151-36bb-4fb9-be9b-9077e545c237.jpg" title=" 2.png" alt=" 2.png"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第三方医疗诊断行业发展现状——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数量发展迅速 /span /strong /p p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以迪安诊断为代表的独立医学实验室数量正在迅速增长。独立医学实验室又称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是指在卫生部许可情况下,独立于医疗机构之外、从事医学检验或病理诊断服务,能独立承担相应医疗责任的经济实体。其主要通过利用其成本控制、专业化等优势为各类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p p   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起步较晚,2010年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仅有89家。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推动,独立医学实验室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中国独立医学实验室数量达到689家,同比上年增加221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405ed3b3-33e5-4528-b5b1-51198b1d0636.jpg" title=" 3.png" alt=" 3.pn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政策驱动医院检验科外包,第三方医疗诊断行业受益 /span /p p   由于独立医学实验室是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下设立的医疗机构,而且其检验结果是支持诊断、确诊的主要依据,因此,独立医学实验室已经明确纳入医疗质控体系,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监管 /p p   我国第三方医疗诊断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7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意见》,允许在医联体内建立检查检验中心,2017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意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学检验等专业机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e628644d-361b-4acd-9960-41f403ba961a.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d87166ae-3c98-4cac-a8a2-5c295485ccf6.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市场规模破百亿,行业仍存巨大上升空 /span /p p   在我国政策支持下,我国第三方医疗诊断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测算,2018年,国内第三方医疗诊断行业市场规模约在109亿元左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3e62e31c-b0c3-41e4-b921-ccd1599e5ab8.jpg" title=" 6.png" alt=" 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然而,横向对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可以发现,我国第三方医疗诊断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仍存巨大上升空间。 /p p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独立实验室医疗诊断行业已经步入成熟期,显著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Quest和Labcorp作为美国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两大巨头企业,近十年其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至过百亿美元,且二者合计市场份额已超过35% /p p   美国、欧洲和日本独立实验室营业收入占整个医学检验行业收入比率分别约为44%,53%和67%。相比之下中国仍不超过5%,与这类发达国家检验市场仍有很大差距,行业发展潜力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cab821d1-6f79-4c2a-a5a1-dfcc704fa96a.jpg" title=" 7.png" alt=" 7.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第三方医疗诊断行业竞争格局 /span /strong /p p   目前,国内第三方医疗断市场已经形成以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达安基因为主的四大龙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健康意识提高,高端个性化检验项目需求将快速增长,独立医学实验室凭借检验技术优势有望成为医学检验行业技术的引领者。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艾迪康出售5%股份,估值低至4.4亿美元 /span /p p   2018年9月28日,美年健康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美爱投资已出资2200万美元认购艾迪康5%股份。此次收购中,艾迪康的估值为4.4亿美元,低于此前传闻的转卖价5亿美元。 /p p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8日,是全国连锁经营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已在全国设立了20余家医学实验室 /p p   目前,国内第三方医疗诊断市场已经形成以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达安基因为首的四大龙头企业,2018年迪安诊断约占第三方医疗诊断服务市场份额的18%,位列第二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c4862707-34ea-4ffa-bc8d-44bdf38e2d04.jpg" title=" 8.png" alt=" 8.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达安基因、迪安诊断打造诊断产业全产业链 /span /p p   从四大龙头企业业务范围来看,达安基因和迪安诊断业务除诊断服务外,均涉及上游产业:诊断试剂生产销售、诊断仪器生产销售。 /p p   达安基因是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集合了临床检验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检验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企业,以实现诊断产业上下游一体化供应商为发展战略目标。 /p p   迪安诊断凭借“服务+产品”一体化商业模式成为体外诊断行业的先行者。其业务范围涉及诊断服务、诊断产品销售、技术研发生产、冷链物流、司法鉴定、健康管理、CRO中心实验室、融资租赁等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a31d0772-eeda-4738-8fd2-57c401ad06cc.jpg" title=" 9.png" alt=" 9.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be6253d4-4d43-4129-b054-31c2ce92b98c.jpg" title=" 10.png" alt=" 10.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金域医学保持领先地位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从四大企业第三方医疗诊断服务营收状况来看,2018年上半年,金域医学以21.14亿元的业绩夺得桂冠,继续保持诊断服务行业领先地位。迪安诊断2018年上半年诊断服务业务实现营收10.89亿元,同比增长22.50%,排名第二。 /p p   截至2018年上半年,金域医学已在全国建立了37家中心实验室,并广泛建立区域中心实验室、快速反应实验室。为超过22000家医疗客户提供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检验结果为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已成为国内第三方医疗检验行业营业规模最大、检验实验室数量最多、覆盖市场网络最广、检验项目及技术平台齐全的市场领导企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ded0067c-9104-4566-aa8c-8a1943df3ee8.jpg" title=" 11..jpg" alt=" 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ba1ef989-805c-450b-8408-fe8ffd7e87cd.jpg" title=" 12.png" alt=" 12.png"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三方医疗诊断发展前景:短期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span /strong /p p   综合来看,我国第三方医疗诊断行业上升空间较大,短期内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2019年其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88亿元,到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年复合增长为35%左右,占医学检验行业收入比率达到14%左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b0b6b828-1fad-4abe-9853-73b665102f22.jpg" title=" 13.png" alt=" 1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p
  • 2024年3月15-18日 | 实验医学体外诊断盛会欢迎您!
    会议一: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CACLP)、第四届中国国际IVD上游原材料制造暨流通供应链博览会(CISCE)(博览会外链:https://mp.weixin.qq.com/s/1NnbO2djFuk-8PQQhDBHZA )CACLP荟聚海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体外诊断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企业参展、10余万人次参展参会的具有产业风向标作用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旗帜性专业展览与学术盛会。博览会参展产品涵盖:血液体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分子与核酸检验、微生物检验、POCT检验,实验室智能化系统,IVD上游原料,病理学检验,输血检验等领域全部产品和最新技术。主题:合作共享智引未来时间:3月16日 8:00-9:00(开幕式)3月16日 9:00-17:30(博览会) 3月17日 8:30-17:30(博览会) 3月18日 8:30-14:00(博览会)地点:重庆市渝北区悦来大道 66 号—— 博览会注册 ——长按扫码免费领取博览会门票(现场注册50元)会议二:“创之声”第九届中国实验医学大会(CEMC)(创之声外链外链:https://mp.weixin.qq.com/s/Lfr9Kh99ACL_4205rGpjjg )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VIEW 期刊协办的“创之声”第九届中国实验医学大会(CEMC)将于2024年3月15日-16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大会授予学分:10分。大会主题:科技创新,健康前行时间:2024年3月15日-16日 08:30-18:30地点: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创之声专题分论坛:• 临床质谱技术的规范化及创新应用• 肿瘤标志物检验与临床• 病理学——从传统道未来 临床试验促进新的免疫组织化学候选标志临床应用• 人工智能在检验医学中的进展• 实验室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 临床输血与凝血检验• 临床药学分论坛/精准药物治疗京师论坛• 血栓与止血•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运用进展• 实验医学交叉学科创新• 人工智能医学创新时间:2024年3月16日 08:30-18:30地点: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会议三:第十一届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大会(CIIDC)(发展大会外链:https://mp.weixin.qq.com/s/0WJDrhcaa69v87fYhq9PTg )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体外诊断产业发展研究所、VIEW 期刊、VIEW Medicine期刊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大会定于2024年3月16日-17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会主题:新征程跃未来时间:3月16日13:30-18:303月17日 08:30-12:30地点: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会议四:第四届中国体外诊断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论坛(CKRMPF)(原材料论坛外链:https://mp.weixin.qq.com/s/oG20bpIorv4B8D2jUZm7rw )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体外诊断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论坛将于2024年3月15日下午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将邀请体外诊断行业协会领导、全球体外诊断关键原材料与零部件产业领军企业、权威专家及生物产业资深投资人参与交流,探论行业前沿话题,共话产业发展大计。大会主题:努力“耀”“芯”未来时间:3月15日 13:30-18:10地点: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喜悦厅B会议五:亮检验-第七届体外诊断青年企业家论坛(ELMY)(亮检验外链:https://mp.weixin.qq.com/s/dPwxYkLLo2jRxrepNljRKw )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主办的“亮检验—第七届体外诊断青年企业家论坛”将于2024年3月15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会主题:思变求新沐阳笃行时间:3月15日 13:30-18:00地点: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喜悦厅A会议六:第六届中国IVD流通企业论坛(CIDEF)(流通论坛外链:https://mp.weixin.qq.com/s/Xjjmbhl_Fo55xjep7olvlg )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IVD流通企业论坛”将于2024年3月15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论坛主题:流通中国创新发展时间:3月15日 8:30-12:10地点: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喜悦厅A会议七:首届国际实验医学与体外诊断前沿论坛(图片外链:https://mp.weixin.qq.com/s/fqbmeXYRdPx60At3HiYGog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PCEM)、医学检验产业分会(CAIVD)与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联合会(IFCC)和CACLP主办方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以此为契机将在2024年3月15-18日重庆举办的实验医学体外诊断盛宴期间举办:首届国际实验医学与体外诊断前沿论坛。本届论坛将深入探讨全球实验医学与体外诊断领域的发展趋势、前沿技术以及最新研究成果,为全球实验医学与体外诊断领域的专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高质量的交流平台。论坛的召开不仅对于深化全球学术合作,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更能促使各界精英分享他们在研究和创新方面的成果,从而推动实验医学与体外诊断领域的科技创新,加速前沿技术的应用,为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承办单位:智奥瑞和(上海)展览有限公司时间:2024年3月17日下午13:30-17:00地点: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博悦厅~~~~~全部会议时间轴↓↓↓~~~~~
  • 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珀金埃尔默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mdash 2013年11月22日&ndash 作为致力于不断改善人类健康和环境健康的业界领军企业,珀金埃尔默公司今天宣布,其旗下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即日起正式更名为珀金埃尔默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自2009年完成对上海新波的收购与整合后,珀金埃尔默在医学诊断领域的业务规模增长超过200%。珀金埃尔默在中国的诊断产品将继续沿用&ldquo 新波&rdquo 这一深受用户信任和支持的品牌。 &ldquo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加速在中国医院中扩大新波体外检测和新生儿筛查产品的市场份额,并致力于满足不断涌现的,对高品质诊断解决方案的巨大需求。&rdquo 张晟,珀金埃尔默诊断事业部亚太区副总裁说,&ldquo 上海新波的更名表明珀金埃尔默将更加坚定地秉承我们对中国用户的承诺,以适合中国市场的特有方式,并面向国内外的所有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体外诊断解决方案。&rdquo 珀金埃尔默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是知名的高质量、创新性诊断产品供应商,长期致力于更好地服务于体外诊断市场中的所有用户。公司的产品涉及光学机械技术、电子自动化、化学合成以及克隆抗体制备,于2000年研发出中国第一套时间分辨荧光 (TRF) 检测系统,并于2003年推出中国第一套 TRF 体外诊断试剂盒。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珀金埃尔默医学诊断事业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您能够一如既往地与我们精诚合作,共同迈向一个新纪元。 关于珀金埃尔默 珀金埃尔默是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健康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12年,公司收入约为21亿美元,在超过150个国家拥有7500名员工。同时,它也是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欲了解更多公司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 # 媒体联系: 薛萍 电话: +86 21 60645888
  • 安捷伦科技与燃石医学在癌症快速准确诊断领域达成合作
    p   2016 年 9 月 29 日,北京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 A)和燃石医学今日宣布签订协议,根据协议,燃石医学将在中国开发基于 Agilent SureSelect 靶向序列捕获系统的肿瘤基因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929新闻稿配图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3aafd387-3d17-4a2e-9f7a-c97dc717889d.jpg"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bs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0070c0" 从左至右依次为: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霍丰、安捷伦科技副总裁兼基因组学解决方案及临床应用总经理Herman Verrelst博士、安捷伦高级副总裁兼诊断和基因集团总裁Jacob Thaysen博士、燃石医学首席技术官张之宏博士、燃石医学共同创始人兼业务拓展副总裁吴志刚、燃石医学检验所副总监段飞蝶 /span /strong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0070c0"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0070c0" /span /strong /span /p p   安捷伦是新一代 DNA 测序靶向序列捕获产品的领先供应商。靶向序列捕获使研究人员将关注重点从整个基因组缩小到目标区域,帮助他们节约时间和资源。燃石医学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基于二代基因测序(NGS)的肿瘤精准检测解决方案的公司,自创立以来发展势头强劲。 /p p   燃石医学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汉雨生谈道:“作为中国肿瘤NGS检测领域的领军企业,燃石医学非常荣幸能和安捷伦这一诊断与基因组学的全球领导者建立合作。相信通过我们两家公司的通力合作,将开发更多高品质的基于二代基因测序的分子诊断解决方案,包括肿瘤无创检测、复发监控、早期诊断和遗传易感性筛查等。” /p p   随着中国癌症患者人数的增长以及人们对改善健康状况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快速准确的癌症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 /p p   安捷伦高级副总裁兼诊断与基因集团总裁 Jacob Thaysen 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和燃石医学共同合作,实现中国癌症患者的快速准确诊断。 我们认为,靶向序列捕获和新一代测序技术在实现医疗个体化以及最终实现个体定制化治疗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癌症等复杂的疾病而言更是如此。” /p p   燃石医学计划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其分子诊断试剂盒。 燃石医学认为,这款试剂盒将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市场上首款 CFDA 批准的基于捕获技术的肿瘤NGS检测产品。 /p p    strong 关于燃石医学 /strong /p p   燃石医学是一家总部设在中国北京的检测公司,公司专注于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指导,以二代测序及医学生物信息学为核心,常规肿瘤分子病理检测为基石,致力于打造肿瘤个体化治疗临床检测服务及科研一站式解决方案。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brbiotech.com。 /p p   strong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strong /p p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是致力打造美好世界的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 安捷伦与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进行合作,提供仪器、软件、服务和消耗品,产品可覆盖到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 在 2015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 40.4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 12000 人。 如需了解安捷伦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www.agilent.com。 /p p & nbsp /p p /p /p
  • 迪安诊断收购武汉迪安兰青医学检验所进展公告
    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收购武汉迪安兰青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股权的进展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 特别风险提示   1、本次股权收购的必要前提为武汉迪安兰青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安兰青”)实际具有独立医学检测业务。如迪安兰青没有收购武汉兰青肿瘤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青医院”)开展的独立医学检测的全部业务,则本次收购将无法完成。   2、本次签署的《框架协议》仅作为推进本次收购的意向性协议,不作为正式的收购协议。公司将委托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审计及资产评估公司对迪安兰青予以审计和评估,并以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作为定价参考依据。所以正式收购所需条件的成就、双方就股权交易价格达成一致及股权交割完成等事项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3、本次股权收购拟使用自有资金,尚需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若未取得公司内部有权机构审议批准,则本次收购将无法完成,   二、交易概述   2009年12月25日,杭州迪安医疗控股有限公司(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以下简称“公司”)与武汉聚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聚成”)签订《合作意向书》,根据协议,双方计划在武汉共同开设独立医学实验室,公司占51%的股权。详见2011年7月19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刊登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协议签署后,双方根据《合作意向书》的约定,各自开展推进工作。但在随后的筹备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发生变动,经双方协商,决定终止原合作意向中关于公司拟以分期投资的方式收购武汉聚成持有的迪安兰青股权的约定,并于2012年2月23签署了《终止协议》,终止2009年12月25日签署的《合作意向书》,解除所有权利和义务。   2012年2月23日,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迪安”)与武汉和众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和众”)、自然人王宾、迪安兰青以兰青医院共同签署了《框架协议》,拟使用自有资金3000万元(暂定,以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作为定价参考依据)一次性收购武汉和众持有的迪安兰青100%的股权。   三、交易各方基本情况   1、收购方: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杭州迪安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主要从事医疗诊断技术的开发与服务,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   2、转让方:武汉和众投资有限公司武汉和众成立于2005年8月3日,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及主要办公地点为武汉市东西湖区银湖科技产业开发园18号 法定代表人为王宾 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主营业务为对商业、高科技、文化产业的投资等。   武汉和众实际控制人为王宾,股权结构如下: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持股比例   王宾   800  80%   严丽玲  200  20%   合计  1,000  100%   武汉和众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均不存在关联关系。   3、关联方:武汉兰青肿瘤医院有限公司兰青医院成立于2008年1月2日,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为武汉武昌区东亭小路附5号 法定代表人为王宾 注册资本为550万元 经营范围包括肿瘤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病理科、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超声诊断专业)、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以上科目仅限于肿瘤疾病诊断治疗),医疗高科技产品、生物试剂及肿瘤诊断仪器设备的研发等。   兰青医院实际控制人为王宾,股权结构如下: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持股比例   武汉聚成投资有限公司  550   100%   合计   550   100%   武汉聚成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00万元,其中,武汉和众持有55%的股权,武汉工业国有投资有限公司持有45%的股权。兰青医院、武汉聚成、武汉工业国有投资有限公司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均不存在关联关系。   4、关联方:王宾   王宾,男,系武汉和众、武汉聚成、迪安兰青以及兰青医院的实际控制人。王宾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均不存在关联关系。   四、目标公司基本情况   迪安兰青成立于2011年11月10日,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及主要办公地点为武汉市硚口区汇丰企业总部2幢3层1-4号 法定代表人为刘俊松 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 主营业务为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专业、 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医学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病理科等。   迪安兰青实际控制人为王宾,股权结构如下: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持股比例   武汉和众投资有限公司   2,000   100%   合计   2,000   100%   迪安兰青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均不存在关联关系。   五、合同主要内容   1、杭州迪安以人民币3000万元的价格(暂定,以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作为定价参考依据)购买武汉和众持有的迪安兰青的2000万元出资,即100%股权。   2、股权收购前,武汉和众、王宾、迪安兰青、兰青医院应促成迪安兰青收购兰青医院开展的独立医学检测的全部业务与相关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货币资金及应收等各类资产。   3、为保证收购标的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及有效控制收购风险,股权转让款采用分期支付的方式,并设定一定额度的股权转让款按未来三年业绩约定的实现情况予以兑付。具体如下:   a. 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并于杭州迪安母公司有决策权机构通过后的十个工作日内,由杭州迪安向武汉和众支付首期股权转让款   b. 剩余的转让款部分将留存作为保证金,以保证迪安兰青受让兰青医院的应收款项及其他转让资产不存在任何损失,若因转让前的原因形成的损失将从保证金中扣除   c. 剩余的部分转让款中,将与迪安兰青2012年、2013年、2014年业绩(具体业绩待各方签署正式协议时确定)绑定予以兑付,具体以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为指标,以以下公式为准:   每年应支付股权转让款=综合业绩指标完成率*当年度应支付股权转让额综合业绩指标完成率=净利润完成率*60%+主营业务收入完成率*40%   其中:若单项指标实际完成率未达到60%,则该项完成率指标值为0 若单项指标实际完成率超过100%,则该项完成率指标值为100%。   六、收购资金的来源   公司以全资子公司杭州迪安为投资主体,拟使用自有资金3000万元(暂定,以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作为定价参考依据)。   七、收购目的及对公司的影响   本次收购如果完成,公司在中国华中地区的网点布局得以实现,从而有利于拓展公司的市场覆盖区域,有效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及销售收入,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八、其它说明   1、该事项尚处于筹划未完成阶段,在公司未完成法律程序、未实施收购之前,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业绩带来重大影响。   2、本次股权收购不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3、公司承诺本次股权收购事项将严格按照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规则》、《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12年2月23日
  • 罗氏诊断-金橡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创新中心在京挂牌 精准医疗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
    2021年6月23日,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氏诊断”)与北京橡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橡医学”)联合打造的“罗氏诊断-金橡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创新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双方表示将充分利用各自在精准医学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优势,加深双方在基因测序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层面的全面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与应用,推进前沿技术的探索,助力精准医疗的持续创新。  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袁健中先生、罗氏诊断中国-生命科学部销售市场总监杨永刚先生、罗氏诊断中国-生命科学部销售总监王宇杰先生、罗氏诊断中国-生命科学部市场副总监高嵩先生、罗氏诊断中国-生命科学部资深地区经理梁海涛先生、金橡医学总裁曹善柏先生、金橡医学副总裁兼CTO楼峰先生、金橡医学运营副总裁郭璟先生、金橡医学市场部负责人范昳女士、金橡医学研发部负责人王旺先生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为“罗氏诊断-金橡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创新中心”揭牌。▲签约仪式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 袁健中先生(左)金橡医学副总裁兼CTO 楼峰先生(右)▲“罗氏诊断-金橡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创新中心”揭牌仪式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 袁健中先生(左)金橡医学总裁 曹善柏先生(右)  精准医学是指根据患者对某种疾病的致病原因不同、对某种治疗手段的反应不同等,把不同的患者个体进行分类,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策略。相较于原有“一刀切”的治疗方法,精准医疗凭借更突出的治疗效果,正成为各大疾病领域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在肿瘤领域应用日益广泛。  基于精准医学的重要应用场景“癌症早筛、预后管理”等正在蓬勃发展。相对于海外发达国家,我国精准医疗起步较晚,目前仍在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不难预见,精准医学将会成为我国大健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  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袁健中先生表示:“罗氏诊断始终秉承‘先患者之需而行’的理念,不断创新,致力于开发和提供贯穿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诊断、监测等环节的诊断技术和解决方案。随着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罗氏诊断将与金橡医学共同探索新一代测序(NGS)解决方案在实体肿瘤、血液肿瘤等领域所布局产品的开发、应用及商业化,助力推动我国精准医学转化与创新发展,造福更多中国患者。”▲罗氏诊断中国副总裁-生命科学部 袁健中先生  金橡医学副总裁兼CTO楼峰先生表示:“作为业内领先的NGS医疗服务公司,一直以来,金橡医学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检测产品。此次金橡医学与罗氏诊断强强联手,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以符合临床检验的高标准,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检测服务。与此同时,双方未来的合作将聚焦基于NGS方法的IVD试剂盒开发、高品质原材料的应用,持续提升临床检测的性能,从而推动中国肿瘤精准医疗领域进入更高标准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金橡医学副总裁兼CTO楼峰先生  揭牌仪式结束后,双方技术专家就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主题分享和深入探讨。
  • 珀金埃尔默13亿美元收购欧蒙医学 扩体外诊断业务
    p   珀金埃尔默在IVD领域的布局非常广泛,先后在美国、欧洲收购了很多临床实验室和服务(包括 NTD Labs、Pediatrix、Signature Genomics、Surendra、新波生物和 Visen Medical),不断扩展其在体外领域中的业务关注点。 /p p   珀金埃尔默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名气没有其在工业仪器领域大,但作为横跨工业仪器和医疗领域的巨头,他在世界上影响力还是不小的。珀金埃尔默2016年的销售收入为21.1亿美金,其中,工业仪器业务收入15亿多美金,体外诊断业务为6亿多美金。花费13亿美金之多去收购年销售收入3.1亿美金的欧蒙,体现了其在IVD领域的雄心壮志!收购价格为其收入的4.2倍,很划算! /p p   而珀金埃尔默真正为中国IVD市场人士所熟悉,是在他2009年收购分子诊断企业上海新波,以及2012年收购浩源生物之后,这两笔收购让业内对他刮目相看。其实,他在IVD领域的布局非常广泛,先后在美国、欧洲收购了很多临床实验室和服务(包括 NTD Labs、Pediatrix、Signature Genomics、Surendra、新波生物和 Visen Medical),不断扩展其在体外领域中的业务关注点。这次收购德国自免巨头欧蒙,更让我们看到他在体外诊断领域的雄心壮志,相信在他强大的整合能力之下,欧蒙会给他带来巨大的收益。让我们拭目以待! /p p   2017年6月19日,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宣布,公司已经签订了收购欧蒙医学实验诊断(EUROIMMUN Medical Laboratory Diagnostics)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欧蒙)的最终协议。 /p p   根据协议内容,珀金埃尔默将获得欧蒙达100%的股权。基于所有已发行股份,交易的总购买价格约为13亿美元现金。 /p p   欧蒙始创于1987年,总部位于德国北部欧洲着名的海滨胜地吕贝克(Lü beck),是世界领先的医学实验诊断试剂及自动化仪器的研发与生产企业,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领域拥有先进的检测产品和技术外,凭借着拥有全球专利的先进生产工艺和微观检测技术,已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医学实验诊断设备制造商。此外,欧蒙还致力于实验室全套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发展,开发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实验室自动化仪器与软件系统。迄今,欧蒙的产品和服务已遍布世界五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间实验室。 /p p   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成立于1937年,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是一家全球性的业界着名技术领先公司,其业务集中在三个领域:生命科学、光电子学和 分析仪器 。1944年,PerkinElmer公司进入分析仪器的全新领域,并成功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红外分光光度计-12型。这项新技术就是现代化学分析手段的鼻祖,并使PerkinElmer公司占据了世界化学分析仪器供应商的领先地位。PerkinElmer在分析仪器行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绩,同时也是生化领域全球第三的领先供应商,特别是在药物高通量筛选、全自动液体处理和样品制备方面是世界第一位的供应商。 /p p    strong 公司前身 /strong /p p   PerkinElmer 由两家标准普尔 500 公司的业务部门合并而成,这两家公司分别为 EG& amp G Inc.(前身为 NYSE:EGG,位于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和 Perkin-Elmer(前身为 NYSE:PKN,位于康涅狄格州的诺沃克)。1999 年 5 月 28 日,EG& amp G Inc. 的非政府方以 4 亿 25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 Perkin-Elmer 的一个传统业务部门( 分析仪器 部)并沿用 Perkin-Elmer 这一名称组建了新的 PerkinElmer 公司。公司聘用了全新的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会。 当时,EG& amp G 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包括汽车、医药、航空设备和摄影器材)。 /p p    strong 迅速成长 /strong /p p   Perkin-Elmer 于 1937 年由 Richard Perkin 和 Charles Elmer 合伙创建,最初是一家光学设计和咨询公司。1944 年,Perkin-Elmer 开始涉足分析 仪器 领域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PerkinElmer 和 Cetus 公司(即后来的 Hoffmann-La Roche)结成合作伙伴,成为了聚合酶链反应 (PCR) 设备制造行业中的先驱。在 20 世纪 80 年代,PerkinElmer 与 MDS Sciex 所组成的合资企业制造出了第一台商用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质谱仪 。在 2000 年末,PerkinElmer 与 GE Medical Systems 结成合作伙伴,成为其高级医疗成像用 X 射线检测仪的独家供应商,努力将数字确立为保健标准。 /p p    strong 深度扩展 /strong /p p   1992 年,公司与 Applied Biosystems 合并。2000 年,PerkinElmer 收购 NEN Life Science Products,在产品线中增加了一系列应用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新药研究的世界一流放射性试剂和仪器 2001 年,收购 Packard BioScience 后,PerkinElmer 扩展了在自动化、液体处理和样品制备领域中的业务。PerkinElmer 还通过收购临床实验室和服务(包括 NTD Labs、Pediatrix、Signature Genomics、Surendra、新波生物和 Visen Medical),不断扩展其在医疗领域中的业务关注点。PerkinElmer 还通过收购临床实验室和服务(包括 NTD Labs、Pediatrix、Signature Genomics、Surendra、新波生物和 Visen Medical),不断扩展其在医疗领域中的业务关注点。2006 年 7 月,PerkinElmer 收购位于纽约长岛的 NTD Labs。这家实验室专门从事孕早期的产前筛查研究。 /p p    strong 战略调整 /strong /p p   2008 年第四季度,PerkinElmer 对其业务进行了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将公司的业务转移到改善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方面。此次调整反映了 PerkinElmer 的战略使命,即积极地创造有助于改善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各种成果。为了反映公司的新战略重点,即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2016年PerkinElmer将原有部门调整为DAS和DX两大事业部,重申其在分析科学及生命科学和诊断领域的重要地位。 /p p & nbsp /p
  • 医学博士研发便携设备:一滴血可诊断数百种疾病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的一家研究机构开发出了一种十分强大的便携式医疗设备,它只需一滴血即可诊断数百种疾病。   数字健康革命仍然停滞不前,虽然科技巨头纷纷涉足该领域,诸如Apple Health、Google Fit的产品接连诞生,但在真正的医疗用途上依然没什么进展。Fitbit、Jawbone等可穿戴设备可以测量用户的步数和心率,但不能进行深入诊断诸如生物标记(可作为严重疾病的早期预警)的东西。目前,那些想要准确排查疾病或者检查身体状况的人还是需要到医院去。   尤金· 陈(Eugene Chan)博士和他在DNA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ldquo DMI&rdquo )的同事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他的团队开发的便携式手持设备用一滴血即可准确诊断出数百种疾病。该技术名为rHEALTH,开发时间长达7年,其资助资金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盖茨基金会。周一,该团队又获得了一家机构的认可和注资&mdash &mdash 它成为了诺基亚Sensing XChallenge挑战赛的得胜者之一。   Sensing XChallenge的目标是,加速传感器技术的创新解决医疗保健问题。参赛团队开发的工具旨在让个人可以快速便捷地检测潜在的健康问题,而无需依靠来自大型实验室用仪器的分析。DMI当初是开发rHEALTH来响应NASA太空诊断设备开发挑战赛,它一开始就是便携式的。   &ldquo 过去并没有良好的自主诊断方法,&rdquo 尤金· 陈指出,&ldquo rHEALTH技术拥有高灵敏度和很好的定量能力,能够符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严格标准,同时也面向普通消费者。&rdquo   运作原理   该技术的运作原理是:将一小滴血放入一个小容器,在容器里纳米带和试剂会对血液成分作出反应。之后,整个混合物进入螺旋型微混合器,流经使用强光和散射光的激光器,在短短几分钟内作出诊断。该技术可检测出各种疾病,从流感到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甚至是埃博拉病毒。用户还可以戴上一个生命体征补丁来获得持续的身体读数,如心电图、心率和体温。这些读数会传送到智能手机,或者通过蓝牙连接传到rHEALTH设备上。一款名为CHAS(健康综合评价)的应用可以引导用户逐步完成整个自我诊断过程。   据尤金· 陈称,rHEALTH真正的创新在于,将所有的诊断技术融合到一个手持式设备上。他指出,通过浓缩它的元件使得它们大大小于传统设备,病患进行检查所需的血液量比传统方式要少1500倍。由于rHEALTH最初是为NASA而开发的,它曾在模拟月球和失重条件下进行过测试。&ldquo 它涉及诸多的创新,而我们将它们全都融合到了一款设备上。&rdquo 尤金· 陈说。   目前,rHEALTH可应用于细胞计数、HIV检查、维他命D水平和各种蛋白质标志物的计量。尤金· 陈说,未来的挑战包括:增加更多的测试功能、扩大生产和完成艰苦的rHEALTH商用进程。该公司在制造三种不同的模式:rHEALTH One,将用于转化研究 rHEALTH X,作为临床医生的强力工具 rHEALTH X1,面向消费者。   尤金· 陈称,rHEALTH One在投入研究之前只需要通过机构审查委员会(IRB)的审查,DMI可以在几周内出货给有兴趣的科学家实用。尤金· 陈的团队将会了解它被如何应用于研究环境,以作出改进。   改变生活方式   消费者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获得rHEALTH。与此同时,尤金· 陈及其团队的下一个挑战是准备XPrize Foundation基金会Tricorder XPRIZE奖金达1000万美元的挑战赛。该项比赛的目标在于,打造可检测多达16种不同健康状况的通用型医疗诊断工具。在Sensing XChallenge的11个参赛团队中,只有DMI入围Tricorder的决赛。   尤金· 陈希望,到rHEALTH进入消费市场后,人们会利用该技术来根据该设备的强大医疗数据作出实质性的生活方式改变&mdash &mdash 比使用常见的健康追踪设备更进一步。   &ldquo 看人们如何看待和使用可穿戴设备,是件很有趣的事情。&rdquo 尤金· 陈说道,&ldquo 很多人将它们看作是玩具或者小玩意。rHEALTH可不是这样的产品,它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在健康状况很不好的时候能够注意照顾好自己。&rdquo
  • CACLPCISCE 2024 | 三月重庆实验医学•体外诊断盛宴1300+优秀参展企业名录
    实验医学•体外诊断盛宴,是一年一度的体外诊断生产与经营、流通与应用、信息与分享、交流与沟通、投资与融资、合作与结盟、技术与转化、成果与展示、学术与交流的盛会。CACLP风雨兼程,一路前行,与体外诊断产业企业共同见证了我国和世界IVD产业的沧桑巨变。为关心体外诊断发展进步的各行各业同仁们呈现出一场前所未有的集实验医学,体外诊断学术、转化、合作、交流、展示、投融资、前沿技术应用为一体的展览与学术盛宴!CACLP作为一个专业的集展览展示,学术交流,转化服务,行业论坛为一体的服务大平台,一直紧跟并服务于IVD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沿趋势,努力为IVD的生产、学术、研发、应用、创新、教育、转化、服务起到桥梁路碑纽带作用。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CACLP)、第四届中国国际IVD上游原材料制造暨流通供应链博览会(CISCE)将于2024年3月16日-18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CACLP荟聚海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体外诊断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企业参展、10余万人次参展参会的具有产业风向标作用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旗帜性专业展览与学术盛会。博览会参展产品涵盖:血液体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分子与核酸检验、微生物检验、POCT检验,实验室智能化系统,IVD上游原料,病理学检验,输血检验等领域全部产品和最新技术。2021年起与CACLP同期举办的中国国际IVD上游原材料制造暨流通供应链博览会(CISCE),展品范围涵盖反应系统、反应支持系统、生物上游原材料、精密元器件组件、实验室基础设备、IVD专用耗材、冷链物流、包装灌装设备等上千种产品。扫码下载载玻片APP观众预登记长按扫码观众预登记 本届博览会主题:合作共享,智引未来 届时,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CAIVD)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大会、亮检验—第七届体外诊断青年企业家论坛、第四届中国体外诊断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论坛、第六届中国IVD流通企业论坛 和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PCEM)主办的第九届“创之声”中国实验医学大会暨病理、分子、质谱、检验、输血、实验室管理、质量管理等专题学术论坛 以及百余场企业论坛/自办会议等也将于3月15日-18日同期举办。实验医学体外诊断盛宴诚挚地邀请您齐聚山城重庆,合作共享,携手再谱行业新未来!参展企业名单(持续更新)实验医学•体外诊断学术支持参展单位 各展区按企业名称拼音首字母排序CACLP展区+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展区CISCE展区名录持续更新中CACLPCISCE 真诚期待您的加入01 区域负责人联络表02 大会合作03 联系我们电话:021- 52558203网址:www.caclp.com邮箱:info.caclp@gl-events.com地址: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 龙之梦大厦2201-2203&2205室
  • 卫健委:大力支持、积极鼓励正常医学活动/第六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网络会议来袭,火热报名ing
    8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关问答,其中提及医药行业的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经验分享、促进医药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开展的学术会议和正常医学活动是要大力支持、积极鼓励的。需要整治的是那些无中生有、编造虚假学术会议的名头,进行违法违规利益输送,或者违规将学术会议赞助费私分的不法行为。为促进检验医师、临床医生、医学及转化医学领域专家和临床检验仪器研发专家间学术与技术交流,仪器信息网3i讲堂将于2023年8月22日-24日举办第六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In-Vitro Diagnosis,iCIVD 2023),会议为期3天,聚焦6大主题,特邀近30位报告嘉宾,围绕肿瘤分子诊断、代谢组学、临床质谱、外泌体新型诊断标志物、医学实验室自动化与智能化和IVD原材料开发等细分研究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场景开发,展开丰富的探讨和交融,欢迎您的参与!报名占位》》分会场设置:日期上午下午8月22日肿瘤分子诊断技术前沿临床质谱新技术新应用8月23日外泌体新型诊断标志物检测及应用代谢组学与诊断标志物发现8月24日医学实验室自动化与智能化IVD原材料开发(点击图片报名)会议日程(更新中):会议日程报告时间报告方向专家单位8月22日上午 主旨报告报告一分析科学与健康科学-个体化健康评价体系康熙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8月22日上午 肿瘤分子诊断技术前沿报告一基因甲基化在肿瘤早期诊断价值刘向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技师/教授报告二分子检测技术助力肿瘤病理诊断赵广泰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基因科学事业部售前技术支持报告三分子诊断助力肿瘤的早诊筛查郭建巍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 检验科主任/主任医师报告四自动化文库构建助力测序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吕艳艳睿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报告五乳腺癌新型无创早诊标志物刘嘉琦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8月22日下午 临床质谱新技术新应用报告一《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质谱检测专家共识》解读曹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临床质谱检验中心主任/教授报告二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他克莫司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和评价李鹏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Ⅰ期研究室主任/副主任药师报告三认识质谱技术临床应用的优点及局限性禹松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副研究员报告四叶酸检测现状及方法学评价周立北京豪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TO8月23日上午 外泌体新型诊断标志物检测及应用报告一外泌体诊断技术的挑战和未来杨延莲国家纳米中心 研究员报告二外泌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表征策略王娜厦门福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科学家报告三外泌体与癌前病变——炎症性肠病毛飞江苏大学 教授报告四LncRNA编码多肽(SEPs):细胞外囊泡中的新成员和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杨福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报告五外泌体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黄胜林复旦大学 研究员报告六外泌体中的RNA世界以及在肿瘤全程管理中的转化价值张灏暨南大学 教授8月23日下午 代谢组学与诊断标志物发现报告一基于前沿组学技术的疾病代谢重塑研究胡泽平清华大学 研究员报告二面向复杂疾病精准诊疗的功能代谢组学创新研究吕海涛香港浸会大学 教授报告三质谱驱动的代谢组学交叉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林树海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报告四代谢组学发现慢病新因素应用房中则天津医科大学 教授报告五基于质谱技术的胆汁酸结合物发现和鉴定朱泉霏武汉大学 副研究员8月24日上午 医学实验室自动化与智能化报告一智慧实验室-检验医学发展方向郝晓柯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 教授/首席科学家报告二人工智能和实验室自动化的趋同进化万瑛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分析测试中心 教授报告三互联网体外诊断的前世今生和前沿进展吴凡柳州康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报告四待定8月24日下午 IVD原材料开发报告一羧基乳胶微球的复杂性赵光耀苏州纳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报告二流式荧光技术,开启体外诊断高速时代于舒苏州为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报告三创新功能微球制备及其高性能生物检测应用与临床转化徐宏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首席研究员报告四基于LAMP的POCT分子诊断核心原材料创新与应用杨广宇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员此外,仪器信息网3i讲堂在2023年8月-9月还将举办“第六届细胞分析网络会议”和“第六届抗体药物研发与质量分析网络会议”,内容同样十分精彩,不容错过。第六届细胞分析网络会议时间:2023年8月30日-9月1日(点击图片报名)【会议介绍】细胞是生物体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分析对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本质的探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药物的筛选与设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细胞具有个体差异性,原位细胞分析、微流控技术、细胞成像分析、单细胞分析、流式细胞技术等创新的细胞分析技术发展迅速,使得对细胞进行精确操控、识别、分离和分析成为了可能。为加强创新细胞分析技术与方法的交流,把最新的细胞分析技术与方法推介给广大生物医药领域用户,仪器信息网于2023年08月30日-09月01日举办第六届细胞分析网络会议(iCCA2023)。本届网络大会聚焦于单细胞分析技术、细胞成像技术等创新细胞分析技术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物制药、新型治疗方法中的应用与进展。报名占位》》 第六届抗体药物研发与质量分析网络会议时间:2023年9月19日-20日(点击图片报名)【会议介绍】抗体药物是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力军,,是生物医药产业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我国抗体药物产业起步晚,抗体药发展水平相较于国际还有较大差距。近几年,国内抗体药物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抗体结构设计、新药临床前研究与安全评价、工艺和质量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为促进我国抗体药物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9月19日-20日举办第六届抗体药物研发与质量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将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报名占位》》关于3i讲堂:仪器信息网3i讲堂是科学仪器领域专业的学术、技术网络研讨会和在线讲座互动平台,会议主题和用户广泛覆盖食品、药品、医疗、环境、化工、科学研究等领域。本平台旨在加强上述领域科研及检测用户间学术、技术交流,从而推动中国科技进步。
  • 检验标准化与量值溯源促进精准医学诊断的实现——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颜光涛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精准诊断”成为临床医生和科学家特别关注的议题。一方面,国家对“精准医疗”十分重视,所谓 “精准医疗”,即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可以说精准诊断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前提 另一方面,我国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IVD)市场发展迅速,IVD行业逐渐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IVD技术的进步势必会推进精准诊断时代的早日到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临床诊断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日,仪器信息网就精准诊断、国内IVD行业发展、检验医学标准化等热点话题采访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颜光涛研究员,旨在帮助广大临床工作者深入了解我国临床诊断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326d877-d0fd-4598-9c95-58e19bfa878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 颜光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精准诊断指导个体化治疗,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strong /span /p p   “精准医疗”是一个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的新兴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颜光涛解释到,“精准医疗的重点在精准,就比如打靶子,精准医疗的目标就是靠近疾病的靶心,提高准确率,降低副反应。对肿瘤患者来说,比经受多重化疗‘瞎子摸象’般地诊疗方式更能燃起对生命的信心,通过精准诊断获得个体化治疗方案,能使患者少受抗癌之苦,甚至能为患者赢得更多生存时间和治愈机会。” /p p   通过精准诊断,可提升早期肿瘤患者疾病确诊率,获得对病变性质的精准判断,明确良恶性 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而言,对突变基因进行检测,可以确定治疗靶点。医生通过检测结果,为患者量身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同时,也能节约医疗资源。 /p p   对遗传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是精准诊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颜光涛讲到,“疾病的预防其实比疾病的治疗更能造福人类,精准诊断技术的长足进步将使某些遗传相关性疾病得到很好的预防。比如:耳聋父母的基因检测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耳聋患儿的出生率,BRCA1/2基因的检测能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直系女性亲属的乳腺癌发病可能性等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全球范围内IVD领域是继临床治疗设备和药物之后技术进步最集中区域 /strong /span /p p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全球多数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完善,全球IVD行业持续发展。2016 年,全球IVD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17亿美元,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球IVD行业将以约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在2020 年达到747亿美元。颜光涛指出,“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处于行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政策的支持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等因素都推动着行业的快速发展。” /p p   海外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国家的体外诊断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产品覆盖人群、人均消费水平等方面都大幅领先于我国。因而,通过对以欧美为主导的全球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无疑对理解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颜光涛介绍,“由于国外医疗制度较为完善,分级诊疗做得好,使得国外医疗检测机构分布范围广、区域覆盖面大,对先进的诊断产品和技术需求大,因此国外IVD产业发展包括市场、产品、技术都相对成熟。而目前我们国内问诊人群相对比较集中,人们还是倾向于去大医院看病。” /p p   据了解,在我国国产IVD产品的市场份额仅占10%-15%,近90%的市场份额为罗氏、雅培等国外几家跨国公司所占有。对于这一现状,颜光涛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国IVD产业起步晚,市场分散,IVD企业少说上千家,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还有明显差距。而对医院和医生来说,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使得医生必须对产品质量,包括产品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售后服务都有严格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国产IVD企业目前这种处境也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他相信,“随着一批国内领先的体外诊断企业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领域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在医改的大环境及政策推动下,国产化学发光产品将率先在城市三甲医院层面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p p   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技术进步始终是国内外IVD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颜光涛讲到,“全球范围内IVD是在临床设备和治疗药物之后非常大的技术进步集中区域。”同时,我国IVD 行业细分领域众多,竞争激烈,参照海外经验,预计未来国内IVD行业市场集中度将大幅提升,积极实施外延并购的IVD细分龙头将由此受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成为临床免疫理想的检测技术 /span /strong /p p   目前临床开展的免疫检测技术有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检测、免疫比浊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金胶体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均相免疫分析技术。另处还有临床PCR分子诊断、液态活检技术等也有广泛的临床应用。颜主任对这些主流技术逐一作了讲解。 /p p   免疫荧光技术是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检测组织、细胞或血清中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的方法。由于荧光抗体具有安全、灵敏的特点,因此已广泛应用在免疫荧光检测和流式细胞计数领域。荧光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免疫荧光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上有广泛的用途,如在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的疾病,检查IgM抗体,作为近期接触抗原的标志。利用单克隆荧光直接标记抗体鉴定淋巴细胞的亚类。通过流式细胞仪,针对细胞表面不同抗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荧光抗体,对同一细胞进行多标记染色。 /p p   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是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技术,利用放射性同素标记抗原(或抗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后,通过测定抗原抗体结合物的放射性检测结果,具有pg 级的灵敏度,且利用反复曝光的方法可对痕量物质进行定量检测。但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的损伤也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p p   酶联免疫检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二抗标记上酶,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催化底物的作用结合起来,根据酶作用底物后的显色颜色变化来判断试验结果,其敏感度可达ng 水平。常见用于标记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由于酶联免疫法无需特殊的仪器,检测简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检测。常用的方法有间接法、夹心法以及BAS-ELISA。 /p p   胶体金技术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日趋成熟,该方法是将二抗标记上胶体金颗粒,利用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反应,最终将胶体金标记的二抗吸附于渗滤膜上,此方法简单,快速,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查。 /p p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化学放光免疫分析仪继承了放射免疫的所有优点,同时克服了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各自的缺点,是临床免疫检测目前较理想的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巳取代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成为临床免疫检测常规技术。 /p p   标本中的抗原与试剂抗体反应后,形成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剩余的游离抗体 测定两者之一即可计算出标本中抗原的含量。在一般情况下需将结合的(B)和游离的(F)分离后再进行测定,此为异相。在特殊情况下,B和F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必分离即可进行测定,此为均相。均相酶免疫测定包括酶扩大免疫测定技术和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两种。 /p p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称为分子诊断。分子诊断的材料包括DNA、RNA和蛋白质。分子诊断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其核心技术是基因诊断,常规技术包括: (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2)DNA测序(DNA sequencing) (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4)DNA印迹技术( DNA blotting ) (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6)连接酶链反应(LCR) (7)基因芯片技术(gene chip)。其中,PCR产品占据目前分子诊断的主要市场,基因芯片是分子诊断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PCR产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窗口期短,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广泛用于肝炎、性病、肺感染性疾病、优生优育、遗传病基因、肿瘤等,填补了早期免疫检测窗口期的检测空白,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安全用血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基因芯片是分子生物学、微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结合的结晶,综合了多种现代高精尖技术,被专家誉为诊断行业的终极产品。但其成本高、开发难度大,目前产品种类很少,只用于科研和药物筛选等用途。 /p p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组织活检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肿瘤具有异质性,对于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而言,仅仅取某个部位的肿瘤组织,并不能反映患者的整体情况,但对所有的肿瘤组织都取样检测又不切实际 某些患者自身的情况决定了他不适合做组织活检 受到手术的扰动之后,有些肿瘤有加速转移的风险 组织活检的滞后性对患者的治疗也是不利的。因此对于癌症的诊断和检测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p p   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也提前了癌症的诊断时间。这也是液体活检技术被《麻省理工大学科技评论》评选为“2015年十大突破技术”的原因。作为体外诊断的一个分支,液体活检就是通过血液或者尿液等对癌症等疾病做出诊断。其优势在于能通过非侵入性取样降低活检的危害,而且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性价比高。目前液体活检的主要检测物包括检测血液中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碎片,循环RNA(Circulating RNA)和外泌体(携带有细胞来源相关的多种蛋白质,脂类,DNA,RNA等)。其中,ctDNA,RNA和外泌体是肿瘤细胞自身分泌或死亡时释放的物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209c6c5-9c59-4818-9f46-f645eef7dae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亚太地区最大的临床自动化生化免疫检测实验室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标准化与量值溯源是当今检验医学发展的重要议题 /span /strong /p p   标记免疫分析是当前生物检测中最为活跃、覆盖面最广、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领域。是生命科学、基础与临床医学、农业与环境、食品与药物、进出口检疫检定、法医与刑侦等领域的关键性技术支撑平台。 /p p   标准化与量值溯源是当今检验医学发展的重要议题,涉及IVD行业的各相关领域,包含复杂的技术与管理问题。颜光涛作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一直致力于推动检验医学标准化与量值溯源工作,他表示,“标准化涉及多个层面,例如设备仪器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产品规格标准化、项目操作标准化、人员培训标准化等等。标准化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要求政府、企业和用户共同推进,这也是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局面相当紧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为更好的推动我国检验医学标准化与量值溯源工作,充分发挥本协会专家资源的优势,通过建立基于我国医学参考实验室网络平台的标准化工作专家协作组(以单一项目为单位)和医学参考实验室协同研究组的协同研究方式,探索解决目前我国免疫类项目测量标准化的问题。首先以实现测量标准化为目的之uE3项目的协同研究为例,也希望各领域专家通力合作、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在专委会这个公平、自由、开放的跨界交流平台上碰出火花,引领我国IVD行业大踏步迈向国际。” /p p   对于相关工作进展,颜光涛进一步做介绍,“参考体系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国际的经验是做好一个项目的标准化大约需数年时间。在杨振华教授的带领下我国参考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生化酶学、小分子代谢物项目的参考体系已经建立并在这些项目检验结果标准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免疫项目多、作用明确,标准化问题突出,临床需求明确。蛋白类物质很重要,但标准化难度相当大。特别高兴杨主任提出以uE3项目为切入点,大家用心做一定可以实现标准化,临床作用也特别大。陈文祥主任充分肯定了标免专委会把标准化工作作为协会的核心工作之一进行重点支持的大局意识。通过‘建立多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共同性质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的协同研究机制,相信能与当前国家对精准医疗的大力推进相互促进。提高我国精准诊断的水平。” /p p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重心,颜光涛说,“下一步参考实验室的重点要从生化转向免疫项目,要总结参考实验室建设的经验,从uE3项目开始系统研究免疫项目标准化的路径。希望通过多个医学参考实验室 ‘协同研究’的方式研制我国的参考方法,通过医学参考实验室网络平台为参考物质赋值的方式,把我国的标准物质送进JCTLM列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李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颜光涛简历 /strong /p p   颜光涛,男,1960年9月生,四川宜宾人。198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在空军医专微生物免疫教研室任助教,1989年获军医进修学院硕士学位,1992-1994年曾赴挪威特图姆瑟大学作访问学者。从1993年任解放军第304医院创伤研究室副研究员,已从事生化教学及科研工作20年,研究方向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创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系统损伤保护。曾任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生化研究室主任,军医进修学院生化教研室主任。现任生化科主任,研究员、临床检验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发表SCI收录论著28篇,总影响因子81.7,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6.398,Medline收录论文27篇,在国内统计源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一作者。1996年获解放军总医院首届杰出青年基金奖,获首届军医进修学院“优秀学员奖学金”,解放军总医院“爱岗敬业优秀青年十佳标兵”并荣立三等功1次,总后勤部“科技新星”,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总医院首届研究型人材,首届解放军总医院十佳教师。 /p p   研究方向: /p p   (1)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p p   已从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研发工作近20年,采用重组、多肽合成等方法制备Leptin、Orexin-A、Ghrelin抗原,免疫获取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高灵敏的Leptin、Orexin-A、Ghrelin等蛋白和多肽的分析方法,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人的系列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IL-2、IL-4、IL-6、IL-8和IL-10)的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并且在科研及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 /p p   (2) 脏器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机制 /p p   在脏器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到机制的研究方面,在全军处于领先地位。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1997年、2003年及2010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是1)“磷脂酶A2激活和脏器功能损伤的机理研究”,证书号:97-2-149-1 2)“磷脂酶A2和炎性细胞因子在全身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证书号:2003-2-72-1 3)“瘦素对创伤感染后多脏器功能的保护及机制研究”,证书号:2010-2-43-1。 /p p   (3) 神经系统疾病(脑缺血再灌注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保护及信号机制 /p p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及信号机制的研究方面,正在全力研究当中,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SCI文章4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5.398,主要涉及lept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leptin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及癫痫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后续研究正在进行中。 /p
  • 赛默飞临床诊断产品亮相第十二届中国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
    2015年3月27日,厦门 —— 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于3月18日至20日携临床诊断OEM解决方案亮相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CACLP/CAIVD)举办的“第 十二届中国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 赛默飞携临床诊断OEM解决方案,以及临床诊断试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临床质控品、微粒等系列诊断产品亮相展会, 全面展现了拥有40多年全球IVD行业合作经验的赛默飞诊断产品之广泛、设计研发创新能力之强大、合作模式之灵活。 此届盛会吸引了20,000名IVD专业观众莅临现场,反响非常热烈。赛默飞临床诊断OEM解决方案以丰富的全球IVD合作经验、高效能的产品开发速度和质量保障体系、极具竞争力的制造效能、以及更快满足客户需求等优势,借此届中国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正式登陆中国,希望能给国内蓬勃发展的IVD企业送上东风,合作共赢。借本次盛会契机,赛默飞临床诊断业务全球业务拓展经理Christopher Levis在创新医疗创业沙龙首次介绍了临床诊断业务的5大全球工厂:德国Hennigsdof、芬兰Vantaa、美国Middletown、美国 Fremont、中国苏州,并诠释了不同工厂的不同产品线,从全自动流水线、生化仪,到试剂、质控品、微粒,再到实验室耗材,应有尽有,能快速满足IVD 企业的不同需求,也再一次表明赛默飞“帮助我们的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安全、更清洁”的愿景。3月19日的赛默飞技术论坛(卫星会)上,Christopher Levis进行了“临床诊断OEM和代工”(Clinical Diagnostics OEM & Contracting Manufacturing)的演讲,Andrew Walzer进行了“免疫测定概览:理解免疫测定微粒”(Immunoassay Overview:Understanding Particles for Immunoassays)的主题演讲,更是吸引了众多IVD研发技术人员到场,并就赛默飞微粒产品在IVD中应用的技术问题与赛默飞美国专家进行了热烈 交流。欲了解更多有关赛默飞临床诊断产品的信息,请浏览 www.thermoscientific.com ,或致电800-810-5118/400-650-5118 转临床诊断业务的专职销售。Andrew Walzer介绍赛默飞微粒产品在IVD领域的应用技术创新医疗沙龙启动仪式-----------------------------------------------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约50,000名员工。我们的 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 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 工人数超过37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 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 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 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 www.thermofisher.cn
  • 天隆智检论坛儋州站丨“2021海南省分子诊断与精准医学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根据我国药监局每年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可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逐年增高,2020年高达167.6万份,因此,精准用药迫在眉睫。5月22日,由天隆科技主办,海口迈斯特协办的智检论坛—2021海南省分子诊断与精准医学学术会议在海南儋州顺利召开。此次大会我们邀请到海南省多位临床、检验医学、药学专家,与我们一起探讨药物基因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方式以及药物基因在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模式等内容,助力临床精准用药。海南省中医院脑外科顾勇主任顾勇主任系海南省中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是海南省首批“千人专项”、海南省领军人才,2018年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被引进到海南省中医院。此次会议,顾勇主任做了题为《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CYP2C19》的汇报,涉及个体化药物基因检测背景、CYP2C19基因检测对药物的个体化指导、临床应用案例等几方面内容,为今后临床氯吡格雷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指导。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检验科黄健主任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检验科黄建主任,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肿瘤免疫实验诊断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时是海南省医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会场黄健主任带来《他汀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学术报告,对他汀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分享了与不良反应密切相关的SLCO1B1基因相关信息,以及与不同他汀疗效相关的APOE基因信息,为高脂血症药物的合理选择以及用药剂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儋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张敏副主任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张敏副主任从事医学检验工作13年,对叶酸代谢基因检测项目具有丰富的应用经验,现任中华医学会海南省分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通过张敏副主任对《叶酸代谢能力基因检测在妇产科及心内科的临床应用》的精彩汇报,我们了解到对不同叶酸利用能力的孕期妇女、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用药基因检测,进行叶酸精准补充,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西安天隆科技学术支持部赵荣经理本次会议,天隆科技学术支持部赵荣经理带来《个性化药物基因检测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汇报。天隆科技个性化用药方案涵盖系列检测设备及配套试剂,操作便捷、项目多样、结果精准,解读专业,可为优生优育、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痛风、肿瘤等疾病用药提供基因检测方案,协助临床医师快速了解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及代谢能力,助力精准诊疗。本次研讨会为临床个体化用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了多种思路。未来,天隆科技依然会坚持自主创新,不断丰富产品链,探索更多的合作模式,智检论坛也会持续举办,为医护人员及分子诊断从业者提供交流平台,助力医疗诊断水平提升,守护人类健康!
  • 检验医学新曙光: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第七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网络会议报告提前看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指能客观测量并评价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改变或可能发生改变的生化指标,包括小分子、核酸、蛋白质、代谢物等。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生物标志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引领着疾病诊断、治疗监测及预防筛查的新方向。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新型生物标志物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为了分享新型生物标志物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促进检验医师、医学及转化医学领域专家和仪器研发专家间学术与技术交流,“第七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网络会议(iCIVD 2024)中特别开设了“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以及“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外泌体专题”主题会场,邀请14位业内专家将现场分享,就血清、蛋白质糖基化、核酸修饰、外泌体等新型标志物发现以及蛋白质芯片、纳米流式、质谱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展开探讨。立即报名》》》部分报告提前看:康熙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探索新型生物标志物》(点击报名)康熙雄,白求恩医科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教授、主任医师(1993年8月-2001年);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医学导师(2017,8-至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主任医师(2001年8月-2020年6月);北京中检体外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至今);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现场快速检测和智能家测分会主任委员。自2015年精准医疗理念提出后,生物标记物与精准医疗愈加被人们重视。与传统的医疗方法相比,生物标记物为辅助精准医疗的检测治疗模式,无论是在研发还是治疗上都有着显著的优势。在精准医学时代,检验医师会对哪些生物标志物感兴趣?又将如何发现新的标志物?本次会议中,康熙雄教授将给大家分享《探索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主题报告。尹航 清华大学教授《Exploring the frontiers of EV research by bridging basic science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点击报名)尹航,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药学院教授、原副院长。尹航教授现任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主编、Journal of ExtracellularVesicle责任主编、Cell Chemical Biology编委、国际细胞外囊泡协会资深顾问、中国细胞外囊泡学会顾问、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与转化联盟重大需求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国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委会委员。尹航教授团队在本领域一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超过150篇(引用超2.5万次, H-Index63);科研成果已申请专利20余项(授予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专利十余项),首创的1.1类候选药物获得美国FDA和中国CDE临床试验IND批准。尹航教授先后获得中组部国家特聘专家及中国科协海智特聘专家称号、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美国化学学会大卫罗伯特森杰出药物化学家奖、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格特魯德埃利恩奖、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合作创新奖、以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 NIDA 青年化学家奖等多个奖项。外泌体是一类由活细胞主动分泌、直径为30 ~ 180 nm、具有磷脂双分子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因具有可携带组织特异性信息物质、组织排异性较低,以及易通过血脑屏障等天然优势,在疾病靶向治疗和疾病标志物研发中备受瞩目。2013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细胞囊泡(外泌体等)转运机制的3位科学家,使外泌体的研究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此后,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兴起,外泌体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持续升温。本次会议中,特别邀请清华大学尹航教授为大家分享细胞外囊泡 (EV) 机制研究最新进展以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创新应用。陆豪杰 复旦大学教授《蛋白质糖基化标志物:实验室走向临床之路》(点击报名)陆豪杰,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2001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进入复旦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的定性和定量新方法及在临床中的应用,发表一百余篇SCI论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0),2014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16年入选第二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蛋白糖基化修饰一方面丰富了蛋白质具有的功能和信息含义,同时也为疾病发生发展提供了新型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标。本次会议中,陆豪杰教授将作《蛋白质糖基化标志物:实验室走向临床之路》报告,为大家介绍蛋白质糖基化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临床挑战,并围绕其课题组在糖基化高通量检测试剂、生信分析的开发研究,以及糖基化检测方法在乳腺癌、肝脏疾病等疾病的应用展开分享。陶生策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通量血清生物标志物发现-从蛋白质芯片到PhIP-Seq》(点击报名)陶生策,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系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长期从事系统生物学及高通量生物学研究,构建了系列特色蛋白质芯片,如全球第一款新冠病毒蛋白质组芯片,第一款肺结核分支杆菌功能蛋白质组芯片等。发展了临近标记技术SPIDER及超通量抗体识别表位解析技术AbMap。已发表以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及PNAS等为代表的科研论文140余篇,总引用6500余次。参与了10部中英文学术专著的编写。获40余项专利授权。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十三五蛋白质机器和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以及自然科学基金等系列经费支持。Proteomics编委,Frontiers in Immunology (Viral immunology) Associate editor, BMC Bioinformatics Associate editor。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2023), 中国防痨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四,2023)。对疾病,尤其是对肿瘤等复杂性疾病的有效诊断迫切地需要高效易用的生物标志物。血清中包含丰富的生理和病理信息,是疾病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来源。通过比较健康人和病人在抗体识别能力/反应性上的差异,可有效地发现潜在的疾病生物标志物。为了高效地发现血清抗体生物标志物,陶生策团队开发了两套互补的全局性发现平台:高密度蛋白质芯片和PhIP-seq。在这两个平台的基础上,可快速地分析大量的临床血清样本,可针对10000+蛋白质和1000000+肽区分病人和健康对照在抗体反应上的差异,并已针对胃癌、肺癌、新冠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重大疾病发现了系列血清生物标志物。陈航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员《基于外泌体表观遗传液体活检发现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新生物标志物》(点击报名)陈航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表观遗传测序平台负责人,从事表观遗传研究8年,具有丰富的疾病表观遗传标志物和药物靶点研发经验;同时是中医药表观遗传技术平台主要发明人,实现中医药的表观遗传分子辩证及用药指导。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篇;作为发明人申请专利6项,其中PCT专利1项;作为课题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及国家级基础加强项目各1项,项目总经费1200万元;负责完成企业、院校合作项目,总经费超2200万元。进入21世纪,中医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然而,传统中医实现现代化一直存在两大挑战:1.中医辩证分型缺乏客观的分子标志物,阻碍了从现代生物医学角度对中医的理解;2.中医药化学成分复杂以及化学物质作用的靶点不明。本报告将分享基于外泌体表观遗传液体活检发现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新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以期推动中医的发展与现代化。为促进检验医师、临床医生、医学及转化医学领域专家和临床检验仪器研发专家间学术与技术交流,仪器信息网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将于2024年8月20-22日联合主办“第七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网络会议(iCIVD 2024),《现代仪器与医疗》为协办单位。以上仅是部分报告嘉宾的分享预告,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会议页面: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LRo
  • 罗氏诊断与先声诊断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新一代测序产业发展
    p  2018年11月16日,中国南京——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氏诊断”)与先声药业旗下江苏先声医学诊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声诊断”)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致力于新一代测序产品开发与应用,为更多的终端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检测结果,满足转化医学精准治疗的细致需求。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605d1917-f93f-41e0-a5f7-d133a47398ed.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合影:先声诊断董事长任用先生(左)与罗氏诊断测序产品全球业务负责人 Luke Dannenberg先生(右) /span br/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efce465-6fab-4844-a884-6ca2d27fcc12.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商务合作协议签署合影:先声诊断常务副总裁崔欢喜先生(左)与罗氏诊断生命科学与组织诊断事业部总监苏忠美女士(右)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58154822-38a5-4b2d-835e-43e5c8b34b8a.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罗氏诊断分子解决方案 - 生命科学与组织诊断事业部总监苏忠美女士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4584bfee-b1ba-4799-9680-cc81ed588161.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先声诊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任用先生 /span br/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取长补短,拓展NGS临床应用& nbsp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罗氏诊断表示,公司始终致力于推动基因组学和测序领域的发展,凭借半个多世纪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经验与贡献,整合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先进技术,为分子生物基础研究、临床诊断、疫情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发和工业生产流程控制等领域提供优质高效的原料产品、个性化研究方案和医学检验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DT)领域的技术方案,已成为生命科学在相关科研、政府、工业和转化医学等领域的领导者。 /p p   而先声药业作为中国一线制药企业,于2017年2月依托国家科技部“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成立先声诊断,致力于在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领域开发和提供精准、高效、可信赖及技术领先的诊断产品和服务,专注于开拓药物基因组学、肿瘤等领域的检测服务市场,并开发伴随诊断试剂盒以支持药物研发管线。先声药业在诊断层面的布局,在国内率先形成“药业+诊断”的业务模式。这与罗氏“诊疗一体化”的业务模式具有相通之处,也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础和契机。 /p p   对于本次合作,罗氏诊断将借助先声诊断丰富的临床服务经验及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拓展其NGS产品的临床应用,积累更多实际应用经验,为产品的完善和升级换代提供基础。先声诊断也将籍此完善其分子诊断产品线,同时借助罗氏诊断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符合未来发展的解决方案,以此推动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 /p p   双方表示,本次下一代测序产品研发和应用领域的战略合作,将帮助双方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推出更加符合临床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必将推动中国分子诊断市场的发展。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罗氏诊断NGS产品线动态: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优化全流程方案,新型测序仪进入研发后期 /span /strong /p p   随着测序技术的纵深发展,靶向测序越来越受到转化科学和临床研究的重视。通过在测序之前特异性富集目标区域,靶向测序能够有效降低测序成本,提高测序深度,帮助研究者更为经济高效地研究基因组特定区域的各种变异,可用于识别和研究复杂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等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在基础科研、临床研究和药物开发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依托高品质的探针设计和超高密度探针合成技术,罗氏诊断已成为靶向富集领域的一家高品质供应商。罗氏诊断SeqCap系列靶向富集体系提供人类基因组DNA、RNA和甲基化热点区域的目录化靶向富集产品,为多维度深入了解生命本质提供了有利工具。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281328c-e998-4d2d-9bbd-69b662f5a7cf.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罗氏诊断SeqCap系列 /span br/ /p p   除了靶向捕获SeqCap产品之外,在测序样本制备领域,罗氏诊断于2015年完成了对建库领域的明星品牌KAPA的收购,进一步完善了在测序产业链的布局。KAPA通过“酶的定向进化”这个刚获得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核心技术,在实验室模拟和加速野生酶的自然进化过程,进而获得一系列性能优良的工程酶,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搭建及优化了NGS样品制备的全线流程和产品组合,包括样品质控、核酸片段化、文库制备、文库扩增及文库定量等解决方案。通过在产品性能及流程体验上的不断“定向进化”,KAPA已然成为NGS前端工作流程的重要工具,为科研人员获得高质量测序数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f4337bd-6acd-41dc-bc62-24d043ecb007.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罗氏诊断KAPA系列产品 /span br/ /p p   据悉,罗氏诊断目前正在完善二代测序上游从样本保存到核酸抽提、建库以及靶向捕获的全流程方案,并针对遗传样本,肿瘤应用提供针对性的优化流程。此外,一直被外界所密切关注的罗氏新一代测序仪也进入了研发后期过程。 /p p   相信,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扩大,罗氏诊断的优质产品以及先声诊断的研发实力和优质服务,将为更多的终端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检测结果,满足转化医学精准治疗的细致需求。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关于罗氏诊断 /span /p p   作为全球体外诊断行业的领军企业,罗氏诊断始终秉承“先患者之需而行”的理念,不断创新,致力于开发和提供贯穿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诊断、监测等环节的诊断技术和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社会医疗成本。罗氏诊断分子解决方案-生命科学与组织诊断部作为罗氏诊断的创新引擎,致力于提供最领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全自动 PCR、高通量测序和病理衔接流程,引领科研,创建医学价值,助力转化医学造福人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关于先声诊断 /span /p p   先声诊断是中国领先的制药企业先声药业旗下精准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先声诊断致力于在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领域创造精准、全面、快捷、可及的诊断产品和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多种领先的分子检测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力,先声诊断在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药物基因组学、自身免疫疾病等治疗领域为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提供精准医疗的决策基础。我们也提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医学检验服务,以创新的服务模式提升公共医疗的质量、效率和体验。 /p
  • LIBS成像作为新的诊断工具已进入临床诊断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几年,对人体组织内的元素失衡分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某些生理组织的元素分部信息有助于进行更完善的医学诊断,并且对指导医生对疾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了更好的了解金属元素在生物组织中的作用,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可以识别和定量生物组织生理环境中金属元素的方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病理学实验室中,相关专家常用一种被称为色度检测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相应的染色及标记物质。但此类方法存在诸多限制,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灵敏度差,且一次只能检测一种元素,还仅限于某些金属。因此,这种方法正逐渐被更先进的分析技术所取代,如电子显微镜与能量分散X射线联用分析(TEM-EDX)、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区扫描分析(SXRF)或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LA-ICP-MS)。尽管这些技术在灵敏度或空间分辨率等方面拥有较高的性能,但其设备较为复杂,且样品需要进行特别处理使它们难以用于常规的医疗诊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医院副教授B. Busser团队近几年一直在合作开发用于生物医学中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成像。LIBS技术是通过激光脉冲聚焦于样品表面的产生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作用于样品中不同元素会产生特定的光学响应,再使用光谱检测器进行收集和分析。使用LIBS技术扫描样品表面,提取元素信号,就可以获取对应区域的元素信息(图1)。该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可以在大气压力下工作,工作速度快(高达100 Hz),简单易用且与光学显微镜可完全兼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前,利用LIBS分析医学标本时,存在一定的限制,其原因是医学标本通常使用甲醇处理后嵌入石蜡(FFPE),FFPE 预分析程序也是是当前处理和储存人体组织的黄金标准。从技术角度来讲,LIBS技术分析嵌入石蜡的人体组织极具挑战性,因为检测过程中,激光会消融石蜡,需要分析激光对石蜡的消融程度。但最近该团队转换思维,通过LIBS直接检测人体,通过多元素的成像技术研究正常皮肤与皮肤癌患者皮肤的不同,同时还对皮肤肉芽肿、色素性淋巴结和皮肤疤痕等疾病进行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49acda9c-ff90-4b65-8a38-24ca2f4e94a6.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 1:LIBS 成像技术概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a) LIBS成像仪器主要部件的示意图。(b) 组织活检的典型单射光谱,覆盖270-340纳米,用于检测Mg、Si、Fe、Cu、Al和Na,以及覆盖190-230nm的光谱,用于在组织活检的不同区域检测P和Zn。(c)嵌入石蜡的皮肤组织样本的LIBS图像示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该技术可实现20 μm分辨率、ppm级别的灵敏度和100 Hz的采集率,仪器简单且可以和组织学直接互补,这些优势使LIBS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医学临床诊断工具极具吸引力。因此,B. Busser团队正在将这项LIBS技术应用到临床诊断中,并在诊断肺病的可行性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对某些特定职业或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作者,他们吸入的某些无机颗粒导致各类肺部疾病,这些疾病属于& quot 尘肺病& quot 。尘肺病从某种意义来说,其原因都是灰尘,但其又分为矽肺、石棉肺、铍中毒、铁中毒、硬金属肺病等。一些病例的初期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特发性肺病(病因不明者),如结核病或肺纤维化中,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多多少少都与吸入的无机颗粒有关。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临床医生需要在人体肺活检中进行金属的原位成像,以评估患者肺部中的有害金属元素是否与特定职业或环境的接触有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呼吸医学临床实践中,B. Busser团队在获得每位患者的同意后,对几种疾病患者的肺部组织进行了活体LIBS多元素分析,确定了患者肺部的几种外源元素(如Be、Ti、Si、Al或Cr),这些元素在肺部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浓度范围,这些患者为该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数据。基于这些初步的重要发现,该团队启动了第一个国家多中心联动的临床试验项目,旨在评估LIBS成像作为呼吸系统疾病常规诊断测试的可行性。这项临床试验项目涉及法国五所大学医院,将招募100名患者。招募患者工作正在进行中,迄今为止,已有约1/4的志愿患者已经使用了LIBS技术分析了其肺部元素的基本含量。同时,该团队海域与格勒诺布尔大学医院法医研究所合作,创建了样本生物库和相关数据库,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迄今已合法收集了60多具尸体的肺标本数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B. Busser团队还利用LIBS多元素分析技术将过去诊断错误的特发性肺病患者,重新诊断为职业病(因接触二氧化硅而引起的肺气肿 见图2)。为了符合临床研究规范,LIBS成像在医学诊断中的优势只有在对数百名患者的肺标本进行分析后才能证明。这样的挑战将需要大量的时间、工作人员和资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f9452311-a973-4cae-b53d-73ccfbddded9.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2:人体肺样本分析示例,从肺气肿的患者获得。 /strong (a) 肺的组织学图像。(b) Si 和 Mg 的相应 LIBS 多元素图像。在此示例中,使用 Mg(红色像素)作为表示组织的内部。(b)图显示了肺组织中二氧化硅(黄色像素)浓度非常高,患者在过去职业病史中,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进行了一年的喷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LIBS 是一个可靠的分析工具,B. Busser团队坚信:它有极大的可能性成为未来的诊断工具,为临床医生提供补充信息来源,以更好的了解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疾病来源和发病机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参考文献: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L. Rinaldi, G. Barabino, J.P. Klein, D. Bitounis, J. Pourchez, V. Forest, D. Boudard, L. Leclerc, G. Sarry, X. Roblin, M. Cottier, and J.M. Phelip, Dig. Liver Dis. 47, 602–607 (201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A. Al-Ebraheem, E. Dao, K. Geraki, and M.J. Farquharson, J. Phys. Conf. Ser. 499, 012014 (201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3.&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Y. Koga, T. Satoh, K. Kaira, M. Koka, T. Hisada, J. Hirato, B. Altan, M. Yatomi, A. Ono, Y. Kamide, Y. Shimizu, H. Aoki-Saito, H. Tsurumaki, K. Shimizu, A. Mogi, T. Ishizuka, M. Yamada, and K. Dobashi, Environ. Health Prev. Med. 21, 492–500 (2016).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4.&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V. Motto-Ros, L. Sancey, X.C. Wang, Q.L. Ma, F. Lux, X.S. Bai, G. Panczer, O. Tillement, and J. Yu, Spectrochim. Acta B 87, 168–174 (2013).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5.&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L. Sancey, V. Motto-Ros, B. Busser, S. Kotb, J.M. Benoit, A. Piednoir, F. Lux, O. Tillement, G. Panczer, and J. Yu, Sci. Rep. 4, 6065 (201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6.&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L. Sancey, S. Kotb, C. Truillet, F. Appaix, A. Marais, E. Thomas, B. van der Sanden, J.P. Klein, B. Laurent, M. Cottier, R. Antoine, P. Dugourd, G. Panczer, F. Lux, P. Perriat, V. Motto-Ros, and O. Tillement, ACS Nano. 9, 2477–2488 (201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7.&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B. Busser, S. Moncayo, J.-L. Coll, L. Sancey, and V. Motto-Ros, Coord. Chem. Rev. 358, 70–79 (2018).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8.&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R. Gaudiuso, N. Melikechi, Z. A. Abdel-Salam, M. A. Harith, V. Palleschi, V. Motto-Ros, and B. Busser, Spectrochim. Act. B 152, 123–148 (2019).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9.&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 Moncayo, F. Trichard, B. Busser, M. Sabatier-Vincent, F. Pelascini, N. Pinel, I. Templier, J. Charles, L. Sancey, and V. Motto-Ros, Spectrochim. Act. B 133, 40–44 (2017).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0.& nbsp & nbsp & nbsp B. Busser, S. Moncayo, F. Trichard, V. Bonneterre, N. Pinel, F. Pelascini, P. Dugourd, J.-L. Coll, M. D’Incan, J. Charles, V. Motto-Ros, and L. Sancey, Mod. Pathol. 152, 1–7 (2017).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1.& nbsp & nbsp & nbsp The MEDICO-LIBS clinical trial is registered in the clinicaltrials.gov website (NCT03901196). /p
  • 发改委《“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支持基因测序、分子诊断、医学成像等技术发展(附全文)
    5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中明确“十四五”期间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目标,包括生物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生物科技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生物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生物安全保障能力达到新水平、生物领域政策环境开创新局面。“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通知全文科学规划、系统推进我国生物经济发展,是顺应全球生物技术加速演进趋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向,是前瞻布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满足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发展生物经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一、生物经济发展形势当前,生命科学已成为前沿科学研究活跃领域,生物技术成为促进未来发展的有效力量。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以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为特征,正在勾勒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批生物产业集群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新引擎。生物领域基础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安全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生物安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应对生物安全重大风险,生物资源保护利用持续加强,为加快培育发展生物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生物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国是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生命健康消费市场最广阔的国家之一,一些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已处于第一梯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生物资源和显著制度优势,生物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同时,生物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生物产业原创能力仍较为薄弱,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体系尚不完备,生物经济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等。需科学分析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形势,把握面临的风险挑战,科学规划、系统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经济发展。二、总体要求(一)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充分发挥我国生物经济发展优势,推动生物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有序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着力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二) 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生物技术科研攻关机制,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坚持系统推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科学施策,统筹谋划,加快生物技术向多领域广泛融合赋能,加强生物领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生物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合作共赢。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集聚全球生物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推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生物经济效益互利共赢。——坚持造福人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恪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客观规律,实现生物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融互促,确保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造福人民群众,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风险可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强化底线思维,按照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三)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生物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生物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生物经济领域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年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创新创业企业快速成长。生物科技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生命学科基础研究投入大幅提高,生物产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高,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加,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生物经济区域性创新高地、生物产业集群数量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创新产品和服务对生物产业增长贡献率显著提高。生物产业体系更加发达,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协调稳定。生物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更加广泛惠及人民健康、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生物药物和医疗服务社会普及程度明显提升,基因检测技术覆盖率持续提高,生物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数量稳步增长。生物能源稳步发展,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化学原料、生物工艺替代传统化学工艺等进展明显。生物安全保障能力达到新水平。加快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生物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基础保障、事后恢复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平战结合的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等生物安全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基本建成国家主导、防控兼备、多元立体、机制顺畅、基础扎实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大幅提高,重大疫情防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疫情防控相关科研攻关、基础保障、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领域政策环境开创新局面。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更加优越,促进先进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和流动。生物技术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审评审批、市场准入、产品定价、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等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入,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专业化市场服务机构持续增加。展望 2035 年,按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我国生物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国际前列,基本形成技术水平领先、产业实力雄厚、融合应用广泛、资源保障有力、安全风险可控、制度体系完备的发展新局面。(四)重点发展领域。紧紧围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变革趋势,聚焦面向人民群众在医疗健康、食品消费、绿色低碳、生物安全等领域更高层次需求和大力发展生物经济的目标,充分考虑生物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优先发展四大重点领域。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的新期待。着眼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能力,重点围绕药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和装备、生物医用材料、精准医疗、检验检测及生物康养等方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增强生物医药高端产品及设备供应链保障水平,有力支撑疾病防控救治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和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更高层次的新期待。着眼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适应日益多元的营养健康食物等消费需求,重点围绕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建立生物农业示范推广体系,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产业体系,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满足人民群众对生产方式更可持续的新期待。着眼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目标,重点围绕生物基材料、新型发酵产品、生物质能等方向,构建生物质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推动生物资源严格保护、高效开发、永续利用,加快规模化生产与应用,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菌种与蛋白元件库,推动生物工艺在化工、医药、轻纺、食品等行业推广应用,构建生物质能生产和消费体系,推动环境污染生物修复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确保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顺应“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保障”的新趋势,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生物安全更好保障的新期待。着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重点围绕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强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和救治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参与生物安全全球治理,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安全挑战,加强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交流,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三、大力夯实生物经济创新基础坚持发挥创新在生物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强化市场导向、需求牵引,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与发展生物经济新动能紧密结合,加快推动生物经济创新发展。(五) 加快提升生物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瞄准临床医学与健康管理、新药创制、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生物育种、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等前沿领域,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加快打造生物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凝聚大团队、集聚大资源、实施大项目、取得大突破。强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牵引作用,聚焦“四个面向”超前部署引领性设施,加快转化医学研究、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等建设,鼓励依托设施建设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加强设施运行开放和数据共享。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开展生物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补齐底层技术、关键部件、共性基础技术和材料、基础软硬件等发展短板,加强供需协同,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开展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推动以单分子测序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基因测序效率、降低测序成本。加强微流控、高灵敏等生物检测技术研发。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种计算设计、高通量筛选、高效表达、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有序推动在新药开发、疾病治疗、农业生产、物质合成、环境保护、能源供应和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应用。发展基因诊疗、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强化产学研用协同联动,加快相关技术产品转化和临床应用,推动形成再生医学和精准医学治疗新模式。部署开展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作用机制及针灸作用原理研究。鼓励发展生物计算、脱氧核糖核(DNA)存储等新技术。(六) 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生物领域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引导大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开放科技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等资源,推动与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规模大、影响广的重点领域,鼓励生物创新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厚植发展优势,培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单项冠军。以促进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目标,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创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展壮大新型创新力量。在高端科研仪器、医疗设备、新药创制、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生物质能等前沿领域,支持有影响力的用户单位牵头建立产用联合体,与生产企业共同合作开展生物产品技术创新和示范验证,构建“应用示范-反馈改进-水平提升-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围绕重大疾病预防和治疗,加快建设研究型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研究型病房,加强医工、医校结合,试点开展临床研究制度创新,提升医药卫生成果转化和功能验证能力。鼓励建设行业研究院和创新发展联盟,健全完善生物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率。(七) 优化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区域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创新发展高地。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引导创新资源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发展,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世界级龙头企业,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和要素有序流动,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地区生物产业体系完备、科研基础扎实、医疗资源丰富、国际化程度较高等优势,集中力量组织实施重点产业专项提升行动,先行先试改革举措,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和生物产业创新高地。提升生物产业集群竞争力。推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向高端化、国际化、平台化方向发展,立足区位和产业比较优势,建设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和产业协作,有减有增控制发展规模,促进重点产业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引导生物产业园区聚焦优势领域和产业链重点环节深耕细作,促进相关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集中,不断提升成果转化水平和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高专业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八) 深化生物经济创新合作。鼓励国内生物领域科研机构主动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主动参与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医药卫生、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进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检测、医药研发服务、中医药、互联网诊疗等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鼓励生物企业通过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等方式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加快建设对外合作生物产业园。推动医疗健康领域国际合作,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探索开展先进生物治疗诊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专栏1 生物经济创新能力提升工程1.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好用好蛋白质科学、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转化医学、国家种质资源库、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探索生命奥秘、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推动农业现代化等需要,加快建设人类细胞谱系、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生物领域极限研究能力。2.关键共性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紧扣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以推动应用和产业转化为目标,在重大传染病防控、重大疾病防治、新型生物药、新型生物材料、精准医学、医学影像和治疗设备、核酸和重组疫苗、生物制造菌种、林源医药、中医药、主粮等重要农产品种源、生物基环保材料、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生物医药检验检测及技术标准研究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共性技术平台,支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围绕加快创新药上市审批、强化上市后监管,建设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建设抗体药物、融合蛋白药物、生物仿制药、干细胞和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基因治疗产品、外泌体治疗产品、中药等质量及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四、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加快生物技术广泛赋能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促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生物产业多样化水平,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九) 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助力疾病早期预防。推动基因检测、生物遗传等先进技术与疾病预防深度融合,开展遗传病、出生缺陷、肿瘤、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早期筛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开发多联多价疫苗,发展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治疗性疫苗,提高重大烈性传染病应对能力。提升疾病诊断能力。推动生物技术与精密机械、新型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大力开发分子诊断、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即时即地检验等先进诊断技术和产品,发展高端医学影像等诊断装备,促进装备向智能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功能集成化发展。强化中医疗效判定与机制研究,推动中医药理论的传承创新。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发展微流控芯片、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推动抗体药物、重组蛋白、多肽、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等生物药发展,鼓励推进慢性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和罕见病的原创药物研发。拓展智能手术机器人、数字疗法、粒子放疗等先进治疗技术临床应用。对开展临床应用的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医疗新技术制定完善技术规范,科学开展临床评价。把优秀传统理念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协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专栏2 生物医药技术惠民工程1.早筛与精准用药。以高通量基因测序、质谱、医学影像、生物信息诊断等技术为主,重点开展肿瘤早期筛查及用药指导,继续推动耳聋、唐氏综合症、地中海贫血等出生缺陷基因筛查,推动个体化医疗实现突破。2.先进医疗装备。加强医疗装备示范应用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依托基地持续跟踪产品技术迭代应用示范,进一步降低诊疗费用。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医疗装备需求,推动先进医疗装备惠及世界人民。3.中医药质量提升。选育一批中药材良种,从源头加强中药质量保障,推动传统中药材种植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中药材生态种植体系。开发一批优质中药,支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建设中医药标准物质库、质控标准体系、信息数据平台。(十) 推动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在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生物育种等领域产业化应用,保障粮食、肉蛋奶、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序发展全基因组选择、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生物育种技术,着力提升良种培育、生产加工、推广应用等能力,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积极推进高抗优质玉米、大豆粮食作物,开展优质生猪、白羽肉鸡、奶牛等禽畜和水产品良种攻关及科学饲养。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绿色农业,开发农业废弃物生物制剂、天然农业生物药物、精准多靶标生物农药、土壤改良生物制品等农业制品。促进前沿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融合,推动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木本饲料、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生物兽药、植物免疫调节剂、高效检测试剂、高效固碳和固氮产品等技术的创制与产业化,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发展酶制剂、微生物制剂、发酵饲料、饲用氨基酸等生物饲料,解决饲料安全、原料缺乏和环境污染等养殖领域重大问题。专栏3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1.保护种质资源。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和中期库(资源圃)、畜禽基因库和保护场(区)、水产种质资源库和资源场等为重点,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为科研育种提供优质资源材料。2.推动育种创新。以农作物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和鉴定平台、畜禽育种创新平台、水产联合育种平台等为重点,发展原创育种技术,支持建设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性科研和商业化育种体系,改善科研创新条件,推动产研深度融合,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3.开展测试评价。以农作物品种测试评价中心(站)、畜禽遗传评估中心和品种测定站、水产品种测试站为重点,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设施装备条件和品种测试(测定)能力。4.促进良种繁育。以农作物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种公畜站、水产繁种基地为重点,着力打造国家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良种生产基地,有效保障良种供应,全面提升良种覆盖率。(十一) 推动生物能源与生物环保产业发展。助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依托生物制造技术,实现化工原料和过程的生物技术替代,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推动化工、医药、材料、轻工等重要工业产品制造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向绿色低碳、无毒低毒、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运用功能型微生物、酶制剂等生物技术,推动实现水体脱氮除磷、重金属土壤修复、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推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发展污染物生物环境响应监测、生物降解和生物修复、生物资源回收利用等生物环保产业链,助力打赢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开发生物能源。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推动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开展新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与培育,推动生物燃料与生物化工融合发展,建立生物质燃烧掺混标准。优选和改良中高温厌氧发酵菌种,提高生物质厌氧处理工艺及厌氧发酵成套装备研制水平,加快生物天然气、纤维素乙醇、藻类生物燃料等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积极推进先进生物燃料在市政、交通等重点领域替代推广应用,推动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专栏4 生物能源环保产业示范工程1.生物能源领域。定向选育、推广和应用高产、高抗、速生的油料和能源林新品种,因地制宜开展生物能源基地建设,加强热化学技术创新,推动高效低成本生物能源应用。在城乡有机废弃物集中地区开展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气产业示范,打通生物质原料收集、有机肥生产使用等重要环节,提高生物燃料生产专栏7 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行动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以城市为载体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和改革试点,引领我国生物经济发展壮大。生物经济先导区重点是探索构建适应生物经济时代的前瞻性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体系,集中建设凝聚高层次人才、实现创新突破的科技与产业创新平台,通过合作园区、离岸科技孵化器等方式深化国际合作。八、保障措施(二十六) 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发展生物经济的全过程。发展改革委要牵头强化对生物经济发展的统筹,健全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林草、药监等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推动生物经济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二十七) 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生物技术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认知接受程度,建设一批生物技术科普平台,营造有利于公众客观、科学理解生物技术的人文社会环境。支持举办国际性生物经济高端论坛,提高我国生物经济影响力。鼓励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牵头,联合有关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媒体等各方力量,加强生物经济发展智力支撑,推动开展生物经济立法、监管、政策、统计等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对生物经济政策的解读。推动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相结合,加强生物经济重大问题争端协商。(二十八) 强化协调配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物经济发展工作,加强地方规划、有关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切实抓好本规划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实化政策措施,推动本规划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任务落实,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共同推动生物经济发展壮大,把生物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本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要按程序报批。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附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pdf
  • 中美分子诊断产业比较
    根据近年来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体外诊断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而备受重视,其中分子诊断产业作为体外诊断产业的子产业,技术含量(壁垒)最高,发展最为迅猛。   分子诊断主要是指对与疾病相关的结构蛋白质、酶、抗原抗体和各种免疫活性分子,以及编码这些分子的基因的检测。从技术层面讲,分子诊断又可以理解为分子生物学诊断。因为无论是蛋白质检测,还是基因检测,所采用的酶切、电泳、分子杂交、PCR 扩增、DNA 测序等技术都属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诊断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同时,大量基础工作获得突破。1961年Hall建立的液相分子杂交法开启了疾病分子诊断的大门。1966年Crick和Ochoa等破译了人类64个遗传密码,建立了生物遗传的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DNA-RNA-蛋白质,从分子角度解释了疾病的成因。7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活力的学科前沿。   由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不断地被应用于临床,在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预后(4P医学)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子医学(个体化医学)随之诞生。1975年,Sanger和Gilbert建立了DNA分子中核苷酸顺序分析法。70年代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籍华裔科学家Kan等[1]应用液相DNA分子杂交成功地进行了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基因诊断,标志着检验诊断进入基因诊断时代。   逆转录酶发现后,1983年 Mullis提出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概念,引发了分子生物学的第二次革命,使获得靶分子成为可能的同时,也使分子诊断技术便得简易、易操纵。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也在80年代提出,根据芯片上的固定探针不同,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等[2]。其样品处理能力强、用途广泛、自动化程度高、高通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基因诊断是从疾病基因或与致病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水平上进行检测,更加超前和贴近疾病的本质,实现了疾病的早期诊断。   基因诊断方法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并有机整合了细胞学、遗传学、免疫学等技术,使基因诊断更具精确性、自动性和快速,因此大大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3]。1991年美国批准了人类第一个对遗传病进行体细胞基因治疗的方案,成功将腺苷脱氨酶(ADA)基因导入一个4岁患有严重复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的女孩。同年,复旦大学成功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血友病B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转化医学随之诞生,分子诊断的应用面不断拓展。目前,基因检测技术发展最为迅猛,主要以PCR、测序、基因芯片技术为核心[4]。同时,分子诊断进一步朝着转录和翻译层面的检测进展。   目前,分子诊断主要应用于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5]的诊断和个体化用药(治疗)[6]、卫生防疫、疾病风险预测[7]、疗效监控、军事(生化武器对抗)等方面。分子诊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准确性、稳定性和复杂性方面[8]。此外,中美两国传统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相对高精尖的分子诊断产业的发展有一些迟滞,医生的传统医学思维模式未有太大改变。但由于分子诊断的潜力和技术有强大优势,经过不断地发展、更新,作用越来越大,极大地推动现代临床诊断医学的发展。中美两国监管体系做出一定让步的同时,也试图尽快找到一个监管的平衡点。   中美两国学者分别对分子诊断产业进行了相应的描述,并提供了一些发展思路。目前,对美国分子诊断行业的研究相对较多,对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都是在起步阶段。   美国分子诊断研究概况   美国分子诊断技术全世界领先,市场占第一位,诊断项目开展最早。美国研究病理学会和分子病理学协会创刊出版了《分子诊断杂志》杂志,标志着基因诊断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mdash 分子诊断学。《分子诊断杂志》曾在2001年发表一篇题为《FDA来了》的文章中指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将要干预基因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FDA将着重检查评估家系遗传分子诊断方法和实验室资质等 实验方法的原理、步骤、应用范围、报告方式,以及与临床诊断一致性等因素进行论证,并在全美建立一个完善的遗传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体系,规定报告模式和反馈给被检者的信息范围。实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即为了安全、有效、合法地进行分子诊断。   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旗下的Gene tests网站显示,截止2013年05月,已发现3007种基因疾病,其中2776种已经进入临床检测,231种仍在研究阶段。2011年,Young发文《分子诊断:修改的编码造成潜在连锁影响》一文,关注对分子诊断公司管理方面的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2012年,Kevin发表《一个科研组织对遗传病控制的努力》一文,分析了在一个从事分子诊断的科研机构能对社会产生多大的贡献。他认为仅在2010年,该机构就可以减少2000-2500万美元的财政损失[10]。《工程师》杂志报道了多篇风险投资帮助企业进入(美国)分子诊断市场的案例。   《2012:诊断趋势》认为分子诊断是接下来发展的热点。Doug发表《在苹果和微软操作系统下医院对快速分子检测的真正需求》一文,探讨了随着FDA越来越多的黑框警告发布,分子诊断行业快速发展,分子诊断企业如何跨越系统平台的软、硬件不兼容问题[11]。商业生物技术杂志编辑发文《个体化医学是否会成为广泛价格控制的驱动力》,Colins认为:尽管个体化医疗对病人和股票持有者都是巨大的利好,但是价格问题给医疗价格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   《中国分子诊断试剂行业研究分析报告(2012)》对美国分子诊断产业集群进行了分析。首先,美国有强大的基础研究、风险资金的强力支持、地方机构的大力推动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美国拥有世界领先的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其次,地方政府思路超前。再次,有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融合的优势。最后,美国的资金优势、企业家文化和人文文化。国际个体化医学联盟是个体化医学的国际组织,其刊物具有广泛影响力。   《国际个体化医学联盟2013春季刊 》对美国分子诊断领域进行了详尽分析,在美国,以病人为导向的个体化医学发展强劲,形成了一个覆盖面广、前景广阔的行业。很多科学家、政府人员、NGO成员和企业家激情澎湃的投入到其中来。但在个体化医学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均滞后。因此,个体化医学发展需要改革。个体化医学联合会(PMC)作为美国个体化医学的先导,通过搜集足够的案例来巩固赔偿法案,大力促进个体化医学教育的发展,促使各级政府决策者去改变现状和接受个体化医学。   美国学者霍根联合某律师事务所,分析了个体化医学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涉及FDA和CMS两机构),写了《个性化医学监管:(体外)诊断市场发展的路径》一文。文章探讨了个体化医学在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如何通过运用个体化医学的知识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及对特殊病例的处理办法。不过,现在美国的政策环境给医生造就了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因此,尽管他们知道个体化医学的种种好处,但几乎没有人有动力去变革。在这种状况下,FDA当仁不让的成了变革者,他们现已计划了标准个体化医学实验室的测试和开发工作。   《2013:诊断之年》一书认为2013年是分子诊断之年,而且对十几家分子诊断企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描述,同时分析了贸易保护政策如何给企业分子诊断产品找到落脚点。Ratner等人通过对多家美国分子诊断公司的研究,发表《如何建立一个分子(细胞毒性)诊断公司》一文。Eric发表文章《打破常规:为环境治理个体化用药》,进一步探讨了分子诊断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运用可能[12]。2012和2014年,Marketline网站对美国最大的分子Myriad Genetics公司进行了SWOT分析。   根据 Kalorama Information 的权威市场报告《中国临床诊断-市场分析及厂商目录(2008)》分析,2003-2008年,美国增长率均低于10%,而中国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根据 Frost & Sullivan 的市场调研报告,在2008-2012年,中国临床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增速超越18%。而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基础的分子诊断行业则更是以不可思议的30%的速度发展。中国人均体外诊断费用(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人口数)约2美元,与美国平均值的30美元相比,差距巨大,处在成长期。   我国分子诊断研究概况   我国分子诊断技术起步较晚,由于东西方人种在基因上的差异,同时由于定价机制和医疗结构的不同,国外企业不易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其价格比国产产品高出很多。从整体上看,国内整个市场增长的驱动力来自于国家政策所带来的潜在需求释放的政策红利。尽管针对中国人群的个体化用药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提供了大量的临床数据证明了多种药物的代谢与多种基因的多态性有关。但是,我国检验医学发展长期落后于美国,开展项目较少,不到美国的10%,规模化程度低、也缺乏标准化,质量控制十分不成熟,监管体系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临床诊断试剂的产业化进程。   2003年,张正、赵春江、朱庆义等分别从医学、遗传学、生物技术方面对分子诊断技术进行了比对,但都局限于方法学方面。2004年,杨忠采用情报学和软科学的方法,系统调研了国内外体外诊断试剂及市场准入管理的现状,分析归纳了体外诊断试剂的特点及其质量影响因素,依据&ldquo 系统、科学、必要、可行&rdquo 的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通过专家咨询,建立了以&ldquo 安全性、准确性、稳定性、诊断价值&rdquo 为一级指标,含有10个二级指标的体外诊断试剂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在专家咨询基础上,经过对权重计算方法的对比,采用秩和比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法进行了试评估验证[13]。   2005年,吕建新发表《分子诊断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前景》一文指出,我国各实验室建立了很多的分子诊断方法,有的已应用于临床,但方法不够成熟和稳定,缺乏方法学的比较,导至检验结果难以为临床提供确切的信息。近年来有关部门已开始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核酸的检测进行了管理,但尚未涉及致病基因检测领域。因此,尽快制订分子诊断的标准化和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WHO公布,我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占10%-20%。朱滨对分子诊断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发表多篇对基因检测方法研究和分子诊断企业进行管理的文章,将个体化用药概念引入国内,同时开发了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2009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督局(CFDA)将第一个基因诊断试剂盒产品注册证(CYP2C19)办法给他。2012年,众多外企进入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市场。   府伟灵聚焦个体化用药,再次重申: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的住院人数高达250万/年,死亡人数达20万/年。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代谢相关的酶、药物结合相关的受体、药物转运相关的膜通道、信号传导相关蛋白的编码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并以CYP2C19和EGFR为例,阐述现有的个体化医疗相关分子诊断项目现状,并展望个体化医疗分子诊断在检验医学领域的发展。   2010年,徐伟文综合法律法规和实验技术,对体外诊断试剂研制常用技术指标设立及其意义进行整理阐述。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的胡丽涛、王薇和卫生部的王治国分析临床分子诊断面临的挑战,认为所有的基因检测和大部分分子检测应该符合CllA关于高度复杂性诊断检测的规定。分子诊断质控方法需要更长时间的发展进步,通过IVD厂家和临床实验室的共同努力改进分子诊断的质量控制方法。   2013年,武汉大学李艳教授出版《体外诊断技术》一书,并且发表《检验科应该抓住临床分子诊断技术及个体化医疗的发展机遇》一文,对分子诊断各项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合对比,并从医院检验科的角度给出了检验科的应对策略、设备配置建议、检测技术标准化建议[14]。卫生部李青认为,在国内,真正制约国内企业发展的问题并非在基础实验方面,而在于企业营销能力较弱。   《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2013年版)》中临床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检验变化较大,用药指导的分子生物学检验被分为一类充分说明了人们对个体化用药需求和认识的增强。2014年,两部委联合叫停二代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卫计委叫停基因测序的是与非复旦大学吴之源对分子诊断常用技术50年的沿革与进步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未来五年高学历人员的进入和高科技含量技术的引入必将我国分子诊断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尽管中美专家在分子诊断领域分别都进行了探究,但是,美国研究者的研究更倾向于技术与企业发展的结合。而国内研究者,更倾向于相关技术层次的分析。目前尚未有人专门做过有关中美分子诊断行业差距的系统性研究,也缺乏一手信息的整合。因此,中美分子诊断行业基础研究相差多少?中美政策支持方面需要有哪些不同?中美分子诊断行业存在科技差距存在的原因在哪?这些问题均没有得到回答,因此无足够有效信息提出追赶的措施和可能的路径,政府也不易制定对分子诊断行业进行良性引导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吕建新,尹一兵.分子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213-215.   2. 赵 静,周 勰,陈缵光.微流控芯片在蛋白质组分析中的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272-274.   3.何蕴韶,夏邦顺.分子诊断与分子治疗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1(1):1-2.   4.Abrahams E,Silver M. The case for personalized medicine[J].J Diabetes Sci Technol,2009,3(4):680-684   5.赵春江,王秋菊,李宁.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遗传, 2003, 25:333-336.   6. Lee CM, Hung CH,Lh SN, et a1.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es:clinical relevance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 Chang Gung Med J, 2008, 31:16-25.   7. Helft PR. Personalized medicine: medicine for the privileged [J]?Ontology (Williston Park), 2012, 26:814.   8. Chin JW. Molecular biology. Reprogramming the genetic code [J]. Science,2012, 336:428-429.   9. Weiss RB, Atidns JF. Molecular biology. Translation goes global [J]. Science,2011, 334: 1509-1510.   10. Kevin A.Strauss, MD, Erik G. Puffenberger, et al. One Community&rsquo s Effort to ControlGenetic Disease. Am J Public Health. 2012, 102: 1300-1306.   Yali Friedman .Will personalized medicine be a driver for widespread pricecontrols [J]? Journal of Commercial Biotechnology.2012, 18:3-4.doi:10.5912/jcb.559   11. Doug millar. What do hospital labs really need tostreamline diagnostic testing: Apple vs. Microsoft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Commercial Biotechnology. 2012, 18:25-32. doi: 10.5912/jcb.557   12. Savitz Eric. Breaking The Code: Using PersonalizedMedicine For Environmental Cleanups [J].Forbes.com. 2013, 1(16):1-7.   13.杨忠.体外诊断试剂市场准入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M].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14.李艳,徐万洲.检验科应该抓住临床分子诊断技术及个体化医疗的发展机遇[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 2(36):100-104.
  • 浅述分子诊断的前世今生及未来
    分子诊断与治疗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   纵观医学诊断和治疗学科的发展历程,正是由于包括物理学、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在内的一个个犹如星斗般灿烂的重大发现和发明,才使得医学诊断与治疗学科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与完善。    分子诊断学发展历程   以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提出为标志,分子生物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尽显了风流与辉煌!   分子生物学不仅吸引了世界上一大批有志于认识生命本质的科学家和临床医生投入其中,用生命与智慧创造出医学发展史上瀑布般的学术成就,彻底改变了诊断与治疗的传统观念,而且分子生物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发明和成果正在各类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得到应用并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研究和发展。   与此同时,分子诊断与治疗作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专业领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分子诊断与分子治疗已经作为独立的学科正式登上医学科学的历史舞台。   什么是分子诊断?   分子诊断(molecular diagnosis)狭义上是指基于核酸的诊断(nucleic acid-based diagnosis),即对各种DNA和/或RNA样本的病原性突变的检测以便实现对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随着第一张人类基因组测序图以及随后的其他生物基因组测序图的发表,分子诊断学已进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机会和挑战的新时代。   而在后基因组时代,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实施,功能基因组及其相关的表达产物与疾病联系的谜团被破解,分子诊断又赋予了新的外延:分子诊断的对象包括基因及其相关的表达产物:生物大分子。   在广义上包括基因治疗和生物治疗以及针对某些信号转导分子的分子靶向治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治疗包括某些遗传性免疫缺陷尤其是肿瘤性疾病方面显示了独特的效果。    分子诊断在大健康产业链中的位置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成为分子诊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比如,与癌变相关的DNA、RNA、蛋白质、染色体以及细胞变化谱等将会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将会出现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突变谱、基因甲基化谱、基因多肽谱、基因表达谱、体液蛋白质(或其他化学成分谱)、染色体谱以及细胞和组织器官的分子影像谱图等。这些变化谱将会成为肿瘤标志谱,更准确地用于指导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分子诊断是当前的一种临床实际   从Kan及其同事首次应用DNA杂交实现&alpha -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到Saiki发明PCR技术特别是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应用,再到高通量自动化的生物芯片技术以及变性高效液相层析、SNP分析等技术的应用   从利用分子杂交、PCR等单一技术和定性诊断发展到多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和半定量、定量和多基因病分子诊断,再到基因表达产物的生物大分子的诊断   从治疗性诊断,发展到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疾病基因或疾病相关基因的筛查和预防性分析评价。   分子诊断正处于学科发展的黄金时代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继续发展,分子诊断还将出现更加辉煌的明天。   与此同时,分子治疗(molecular therapy)的发展则得益于DNA体外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两大技术的问世。基因治疗作为一项全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近20年来发展迅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人类全部染色体的解密,不仅使人类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而且为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基因扩增技术,基因修饰技术,基因克隆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基因治疗技术,以及新型表达载体等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促进了分子治疗学科的发展。   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包括基因治疗在内的生物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第四种模式。生物治疗是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等前沿科学为基础,强调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分子基础和治疗的针对性、特异性(靶向性)和有效性,针对CD分子、膜受体信号传导、基因转导、血管形成等靶位,设计相应药物(单抗或小分子等)、病毒或细胞,用于肿瘤的防治。针对CD分子、膜受体信号传导、基因转导、血管形成等靶位,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细胞因子治疗、酪氨酸激酶受体的分子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标记放射性核素治疗。   肿瘤生物化疗(biochemotherapy)是生物治疗和化学治疗联合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全新综合治疗模式,是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发生部位和发展趋势,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分子生物学行为,有计划地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和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基因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前景。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人体靶细胞或组织以取代有缺陷的基因,通过其正常表达,以达到防治肿瘤的目的。肿瘤基因治疗基本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基因替代、基因修饰、基因添加、基因补充、基因封闭等。根据功能基因导入方式不同分为体内基因治疗和体外基因治疗。常用病毒作为运送基因的载体,目前已有基因转导P53(如AV-P53)、基 因转导的DC(如AAV-BA46-DC)、基因转导的TIL(IL-2、TNF-&alpha )等用于各期临床研究。   RNA干扰技术也是基因治疗的重大突破。通过向体内注入微小RNA片段,会干扰生物体本身的RNA&ldquo 信使&rdquo 功能,导致相应蛋白质无法合成,从而&ldquo 关闭&rdquo 特定基因,采用RNA干扰技术直接从源头上使致病基因&ldquo 沉默&rdquo ,因此能更有效地治疗某些疾病。   正是当代一系列科学技术的成就,使得分子诊断与分子治疗学科不断发展与进步,而分子诊断与分子治疗则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   中国分子诊断市场前景广阔,增速为全球两倍   分子诊断市场是近年来临床诊断领域发展的热点,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发展速度达到10%以上,而中国分子诊断市场每年增速超过20%,为全球的两倍,为技术创新和应用带来了许多发展机会。   目前,分子诊断产品的应用在临床各科如肿瘤、感染、遗传等占到70%以上,其次是体检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及微生物快速检测市场等方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教授称,&ldquo 国内从政府层面的医疗管理到科技创新领域都非常重视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和普及。&rdquo 传统医学的发展在包括诊断治疗手段、提升有效诊断率、进行有效的预防、疾病预警以及降低发病率等方面都遇到瓶颈,亟待打破。   &ldquo 要做好转化医学,做好个性化治疗,就要把重点放在预防预测,不要等到疾病发展到中晚期才做,这是引导疾病治疗关口前移。同时,还要重心下移,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和社区,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有很好的手段和技术平台来支撑,而分子诊断在这些环节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rdquo 詹启敏院士强调。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国务院新列出的七个战略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就是其中一块,在这个产业里面,分子诊断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据介绍,从&ldquo 十一五&rdquo 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寻找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分子靶标研究 国家973重大项目中,结合高发疾病进行的临床研究,为分子诊断提供了创新性的成果。863计划则着重于分子诊断成果的应用到临床的一些技术,把分子诊断结合疾病的预防以及个性化治疗作为很重要的发展内容。此外,还有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行业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等运用性和推广性计划,很多内容都和分子诊断的技术创新相关。   詹启敏院士认为,豪洛捷是国际领先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研发生产企业,而苏州科贝生物专注于分子诊断技术平台的搭建,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如国家863项目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双方的合作,不仅能够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同时,在国内的推广应用上将更加利于本土化。   使用标准将在近期出台   来自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百姓在医疗机构看病时,医生都会对病人先进行若干的检查,为临床评估患者疾病风险及确诊提供重要的信息,有助于医师判定既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或护理的适用度,也是医保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前分子诊断主要是针对传染病的检测,而现在随着个性化技术的发展,拓展的领域涉及到病理科、药剂科还有相关的研究科室,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等。李金明副主任表示,国内主管机构正在对临床分子诊断的规范化起草指导原则和指南,希望以明确的管理办法和规则,推进市场的有序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平台的使用标准也将在近期出台。   跨国合作看好本土化应用   此次豪洛捷与苏州科贝生物的战略合作被普遍看好。詹启敏院士认为,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专家,都乐于见到并支持这一国际化合作,相信双方能找到较好的模式,以产生更为积极的效果。李金明副主任希望通过国际先进平台的引进,促使国内相关的技术标准能够与国际接轨。   豪洛捷公司副总裁刘釜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豪洛捷是一家提供医疗仪器和检测系统的上市公司,市值在57亿美元,其分子诊断核心技术曾荣获了2004年美国国家技术奖。公司的产品重点主要在于疾病诊断,血液筛查,并确保移植兼容性,以通过早期检查筛查,提高早期诊断和微创治疗水平,达到及时挽救生命的目标。   一家跨国企业要想更好地为中国的医疗市场服务,就一定要接地气,真正了解这个市场,了解政策法规,包括市场运作,做到一个强强联合的经典模式。&ldquo 我们最终决定和科贝生物联合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科贝生物背靠北京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可以极大地缩短从科研到商业应用的周期。其二,科贝生物拥有独立的第三方检测资质,其商业运作也非常完善,在医院和医疗系统也具有强大的资源,&rdquo 刘釜均说。他希望豪洛捷以先进的分子诊断自动化平台和科贝生物共同进行新的本土化应用开发,把中国的分子诊断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苏州科贝生物总裁姬云认为,该项目是&ldquo 并驾齐驱&rdquo 商业合作模式的一种尝试。一方面是可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另外则要加强国际合作,更快地把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平台、仪器设备和成果向国内进行推广。   他说,&ldquo 科学研究没有国界。我们在医药方面的总体水平目前离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中国是临床需求大国,目前正在向强国迈进,科贝生物非常熟悉国内医院和公众对分子诊断技术的需求,双方的合作将不仅是各自公司的发展,更多的将把医疗的新成果普惠于广大老百姓和患者。而引进更为先进技术,求得共同发展,更是我们长期的发展目标。&rdquo   国际巨头公司与国内领先企业的合作,将促成国内分子诊断行业接足地气、强化本土化应用,广泛普及和推广这一新兴科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