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医疗机器

仪器信息网医疗机器专题为您整合医疗机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医疗机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医疗机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医疗机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医疗机器话题讨论。

医疗机器相关的资讯

  • 政策:中国对进口MRI、CT等多类医疗设备及其配件免关税和增值税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近期,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能源局五大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决定对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进行修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98ce2222-7e59-4679-87ca-ce0296cf2bc6.jpg" title=" 微信截图_20181210182131.png" alt=" 微信截图_2018121018213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 strong 图片来源:国家税务局官网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年修订)》中的“(二)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生物工程和医疗生产专用设备”条目里,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包括磁共振成像(MRI)系统、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设备、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扫描系统(PET-CT)、数字乳腺X射线机(DR)、磁共振或CT引导术中实时导航设备、医院电子直线加速器和血液渗透机等医疗仪器设备。下为附件截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2949ef04-fbf8-41fe-b729-5b9469fd223f.jpg" style=" width: 564px height: 435px " title=" 2.jpg" width=" 564" height=" 435"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b6d97945-a893-4d0b-8a61-c939783ad327.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以下为通知原文: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能源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财关税〔2018〕42号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近年来国内装备制造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情况,在广泛听取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能源局决定对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进行修订。现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年修订)》(见附件1)和《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目录(2018年修订)》(见附件2)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符合规定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本通知附件1所列装备或产品而确有必要进口附件2所列商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附件1、2中列明执行年限的,有关装备、产品、零部件、原材料免税执行期限截止到该年度12月31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国内产业发展情况,自2019年1月1日起,取消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等装备的免税政策,生产制造相关装备和产品的企业2019年度预拨免税进口额度相应取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年修订)》(见附件3)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对2019年1月1日以后(含1月1日)批准的按照或比照《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有关规定享受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下列项目和企业,进口附件3所列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上述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一律照章征收进口税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国家鼓励发展的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由外商提供不作价进口设备的加工贸易企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四)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项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五)《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署税〔1999〕791号)规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中心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项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保证《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年修订)》调整前已批准的上述项目顺利实施,对2018年12月31日前(含12月31日)批准的上述项目和企业在2019年6月30日前(含6月30日)进口设备,继续按照《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能源局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财关税〔2017〕39号)附件3和《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 lt 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 gt 的公告》(2012年第83号)执行。 !--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 !--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自2019年7月1日起对上述项目和企业进口《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年修订)》中所列设备,一律照章征收进口税收。为保证政策执行的统一性,对有关项目和企业进口商品需对照《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年修订)》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12年调整)》审核征免税的,《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年修订)》与《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12年调整)》所列商品名称相同,或仅在《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年修订)》中列名的商品,一律以《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年修订)》所列商品及其技术规格指标为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自2019年1月1日起,《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能源局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的通知》(财关税〔2017〕39号)予以废止。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12/attachment/8962d4d6-f8cd-49d0-8550-30ef5a637d46.pdf" title=" 1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年修订).pdf" 1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年修订).pdf /a /p p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12/attachment/eccb25dc-7bef-478e-a9cc-38c7c207c3f2.pdf" title=" 2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目录(2018年修订).pdf" style=" 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02, 204) " 2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目录(2018年修订).pdf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12/attachment/913882a0-a6df-4991-b7b5-e5cc3ded845d.pdf" title=" 3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年修订).pdf" 3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18年修订).pdf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能源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2018年11月14日 /strong /p
  • 2017中国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疗服务及数字医疗产业发展分析
    p strong   一、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领域 /strong /p p   总体来看,2017年中国的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p p strong   1、两票制全面实施推动渠道变革 /strong /p p   2017年两票制将从去年的试点走向全面实施,大企业将会将渠道下沉,中小型代理商将被淘汰一批,兼并一批,转型一批。在此趋势之下,行业内将会孕育三大趋势性变革:横向收购、纵向延伸与转型。 /p p   在横向收购方面,资金充裕、实力雄厚、渠道广布的大型商业公司,将不断兼并与整合区域型渠道,并将渠道打造成供应链整合方案的提供商,业绩将迎来爆发。 /p p   纵向延伸又可分为三种:一是生产型企业下游渠道化,即大型企业收购经销商,例如美康收购倚天生物,安图收购盛世君晖 二是流通型企业上游自产化,即流通企业收购上游技术,例如流通起家的润达医疗并购POCT高技术壁垒产品线 三是流通企业下游服务化,即流通企业向终端服务延伸,比如迪安诊断继续积极布局终端第三方实验室。纵向延伸使得企业在上下游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从而通过协同作用提升了企业利润率。 /p p   转型是指医疗器械生产型企业与渠道型公司之间业务模式的转变,譬如部分器械经销商在两票制、营改增及大整治背景下转型CSO 部分器械代理型商业在上述背景下或将转型配送型商业。 /p p   总之,渠道商的并购、延伸、及转型将使得渠道环节逐步走向集中,这是两票制趋势下渠道整合的未来出路。 /p p strong   2、分级诊疗带来国产设备的机会 /strong /p p   2017年,分级诊疗改革将会继续深入,并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虽然病人端的观念不会迅速改变,但“春江水暖鸭先知”,分级诊疗将带来医疗资源配置向基层下沉。与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被外企垄断的局面不同,广阔的基层医疗市场,一直是国产品牌纵马驰骋的疆场,而从政策面上看,国家亦鼓励与支持基层医疗单位使用优秀的国产医疗器械与设备。我们预计随着政策的倾斜与资金投入的侧重,国产优秀的器械品牌,无论是有渠道有产品的大品牌还是在技术上有独到之处的后起之秀,在基层领域将迎来爆发。 /p p   这其中,一方面是基层现有设备更新换代升级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基层医疗需求,但又操作简便的设备的机会。我们将重点关注检验诊断设备(尤其是POCT及快检设备等)、慢性病相关家用设备、医用康复器械、医生随诊随访设备、超声等安全简便的影像设备等基层设备领域。 /p p strong   3、基于器械的第三方服务方兴未艾 /strong /p p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各种新兴模式的不断摸索,我们认为越来越多的机构与公司会意识到:为医院服务、与医院共赢的“互利模式”,会比革医院命、抢医院生意的“颠覆模式”更符合目前的医疗商业环境,在此之下各类基于器械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将大有可为,各类“互联网+”的思维与模式也会融入到这些服务中。 /p p   2016年10月,国家卫计委印发《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明确医学检验实验室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为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进而2017年1月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关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解读》明确医学影像、检验、血液净化、病理中心作为独立医疗机构势在必行。 /p p   从卫计委对第三方诊断、影像与病理等的发文支持,以及大型医疗企业在这方面的布局与并购可以看出,基于医疗器械与设备的第三方诊断、影像、病理、物流、消毒、维修、设备打包等新兴的集约化服务模式将有力地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由于这些领域同时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相信将会有大量的投资及并购事件发生。 /p p   我们看到在第三方检验领域,龙头企业金域检验即将上市,后起之秀如千麦医学、北京和合等也持续得到资本的支持快速发展 在第三方影像领域,一脉阳光获得高盛的A轮投资,平安好医生、上市公司广宇集团等也积极布局该领域 消毒领域,老肯医疗及国药控股正在积极布局第三方消毒供应链 而第三方维修的企业如昆亚医疗、柯渡医疗分别登陆新三板与获得资本投资。 /p p   我们还观察到,如第三方检验、第三方影像等与诊断相关的第三方机构,不仅可以向医院提供服务,更可以面向广大的消费端市场,如能结合好早筛、体检等产品服务,将冲破医院市场的窠臼,创造出万亿级别的健康保健市场,如再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相结合,或与新药研发等对接,将有不可估量的爆发潜力。 /p p strong   4、新技术渗透器械领域 /strong /p p   早筛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医疗机器人等将带来诊疗的颠覆性革命。 /p p   目前早筛可分为两大类:遗传病早筛与肿瘤早筛。遗传病早筛通常是指产前筛查和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来计算得遗传病的概率 肿瘤早筛是指在有临床症状之前通过液体活检、基因测序等手段对肿瘤做早期发现。这两者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提高肿瘤生存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日前癌症早筛公司Grail获得9亿美元的B轮融资,再次激起了资本的热度。早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结合人工智能诊断等技术,又将诞生万亿级的蓝海市场。 /p p   人工智能诊断方面,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的结合是近来热门的关注点。中国和美国的医学影像数量去年增速分别是30%和63%,而放射科医师数量增长率仅分别为4.1%和2.2%,影像科诊断供需缺口巨大。人工智能读片的新趋势或将颠覆未来影像学诊断,弥补人工诊断的数量和准确度的不足。目前,来自谷歌大脑与Verily公司的科学家开发出的诊断乳腺癌的人工智能诊断准确度达到88.5%,完胜人类著名病理学家73.3%的准确度。未来人工智能诊断的更多病种突破及准确率的提升,将完美契合第三方影像行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使得影像云诊断平台成为影像诊断的最终解决方案。 /p p   3D打印医疗器械是另一新兴领域。骨科器材类的3D打印产业近几年已初步投入了使用,如史赛克的3D膝关节置换,爱康医疗的3D髋关节,科太迈迪的3D关键骨打印。3D打印另一大应用领域是齿科,海外的巨头BEGO、普兰梅卡等医疗巨头都纷纷生产适合口腔应用的3D打印设备,如3D Systems、EOS也被初步引入了中国的医院。技术的更迭将是器械市场发展的确定性趋势。 /p p   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2016年营收达到约85亿美金,保守估计未来5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至2020年将超过150亿美金。这其中,手术机器人将占60%,而康复机器人将占20%。手术机器人中,达芬奇机器人自获批以来已成功完成了百余万例复杂手术。康复机器人也在技术的逐步突破下日渐进入市场,根据密西根大学康复机器人协会预计,康复机器人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37%,远高于其他医疗机器人。这一领域中,国外企业ReWalk、Cyberdyne、Hocoma、Woodway等公司的外骨骼机器人已崭露头脚,中国的蝶和科技、傅里叶机器人、安阳神方等康复医疗器械公司自产的医疗机器人也逐渐投入使用。 /p p   目前医疗器械领域的这些新技术的公司尚处于早期,仍主要以pre-A轮,A轮投资为主,今年我们预计这些领域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及投资事件,领先企业也将初露端倪。技术平台型公司v.s.垂直领域公司 大企业的创新部门v.s小型创业公司,谁将脱颖而出我们将拭目以待。我们认为平台型公司看迁移落地能力,垂直领域公司看渠道推广能力,大企业创新部门看协同及资源互动能力,小型创业公司看技术单点爆发能力。 /p p strong   5、精准医疗逐渐由概念走向成熟 /strong /p p   2015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提出“精准医疗计划”,“精准医疗”一词渐成医疗领域的热门词汇,随着NGS、基因编辑、DNA捕获、生物信息等技术的不断成熟。精准医疗也逐渐从概念走向成熟。从诊疗流程来看,精准医疗可以分为早期筛查、疾病诊断、和预后随诊。 /p p   在遗传早筛领域龙头企业基本成形,贝瑞和康即将登陆资本市场,诺禾致源获得国投创新的大额融资,安诺优达生产的基因测序仪NextSeq 550AR,以及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获得CFDA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批准。在肿瘤早筛领域,近日,癌症早筛公司Grail获得9亿美元的B轮融资,再次激起了资本的热度。早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结合人工智能诊断等技术,又将诞生万亿级的蓝海市场。而鹍远基因的创始人之一,张鹍教授及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 上发布最新力作,在世界上首创高通量甲基化无创检测新技术,未来可以用于癌症无创早筛与溯源。在国内,博尔诚引入的结直肠癌甲基化基因早筛产品也获得了CFDA的医疗器械证,这些成果都将掀起行业的热度,预计国内该领域也将诞生一批创业公司。在技术上,早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液体活检,DNA捕获与扩增等技术,甲基化及其他靶点的发现等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需要积累足够的临床数据,具备明确的临床指证,才能逐渐成为早期筛查的金标准。 /p p   在疾病诊断方面,精准医疗目前应用最多的就是肿瘤的精准用药及随诊。通过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检验,如NGS、一代测序、PCR、FISH、CTC、单细胞测序等技术,从分子的层面解释患者的个性化情况,从而在临床上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与了解预后情况,结合靶向药物、细胞治疗等手段、实现精准与个性化的治疗。 /p p   目前,国内的NGS与ctDNA领域竞争局面火爆,众多企业呈百舸争流之势,经过最近两年的跑马圈地,行业即将迎来洗牌期和更残酷的竞争。我们预计整个行业在短期内将看各家的商务拓展及商业化落地能力,中期看服务质量和产品研发与报证能力及客户粘性,长期将看大数据的积累应用、商业生态的打造及新技术的开发与商业化。企业方面,规模领先的世和基因、燃石医学等企业持续得到资本关注,而以元码基因、美因基因、基因加、臻和科技为代表的新兴势力也正在以各自不同的切入点迎头赶上。 /p p strong   6. 海外投资与并购势头持续强劲 /strong /p p   2016年底以来,市场上的投资机构及大企业在医疗器械的投资中,以稳健性为主,重视有销售利润,有成熟渠道的稳定型的投资机会,并开始积极寻求海外有技术的公司进行投资,以实现产品的引入,并与国内的渠道优势互补。由于整体上看医疗器械商业化的周期快于新药,我们预计今年投资机构,特别是美元基金,将会沿袭此趋势,继续加大对海外技术型医疗器械企业的投资甚至并购 而A股公司并购海外医疗器械企业也将持续进行,海外并购已成为国内企业引入国外技术、海外企业在中国商业落地的有效方式。 /p p   2016年至今,九安医疗9,388万欧元收购eDevice,加码医疗检测设备 紫鑫药业收购Nabsys2.0,进军基因检测 京东方5000万美元投资以色列无创医疗设备公司Cnoga 三诺生物以2亿美元收购美国PTS诊断,进入IVD行业的POCT诊断领域。体外诊断、基因测序、创新医疗设备作为技术壁垒高、增速快的热门领域,是龙头收购的必争之地。2017年又将是国内龙头争相布局海外的一年。 /p p   我们认为,2017年以下领域将会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 /p p   成熟领域企业的并购与整合(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收购) /p p   平台型与垂直领域的渠道商 /p p   基于器械设备的各类第三方服务机构 /p p   新技术领域 /p p   海外技术型企业的投资 /p p   布局医疗器械领域的A股主要玩家 /p p   医疗器械平台化公司:迈瑞医疗、鱼跃医疗、新华医疗、华润万东、山东威高 /p p   医疗器械专业化公司:乐普医疗、达安基因、科华生物、三诺生物、凯利泰 /p p   第三方服务类公司:迪安诊断、金域检验 /p p   传统医药类公司:信立泰、海思科、海南海药、北陆药业 /p p   非医疗类公司:宏达高科、经纬纺机、TCL、三胞集团 /p p strong   二、医药与生物科技领域 /strong /p p   放眼未来三年,我们预计中国医药和生物技术行业将出现以下变化。 /p p strong   1、一致性评价带来仿制药市场的结构性变革 /strong /p p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国内仿制药的质量水平,最终实现进口替代和医保控费。一致性评价虽然会带来仿制药行业格局的重塑,带来投资机会,但需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p p   一致性评价短期内并不一定导致国内仿制药市场份额的提升,也并不意味着短期内医药支出费用的减少。在结构调整期,一致性评价所涉及的品种的生物等效性和工艺水平、渠道品牌、降价空间是仿制药行业洗牌中判断投资价值的标准。一方面,在生物等效性和工艺水平较难达标的品种,工艺水平就是判断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的标准,在生物等效性和工艺水平容易达到的品种,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这时候渠道和品牌就是判断投资价值的标准。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即将问世或,刚问世不久的仿制药,其投资价值的关键在于原研产品有多大的降价空间,这个降价空间应当看的是绝对数值而不是百分比。在达到标准的企业中,其主要品种如须2018年底前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且已申报一致性评价的尤为值得关注。 /p p   有资质完成一致性评价的临床机构的紧缺、行业标准的缺失以及参比制剂的不足,很可能影响2018年年底前一致性评价的如期完成, 政策调整或在所难免。目前一致性评价提出的289品种目录只是第一步,后续范围更广的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出台或将对行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一致性评价短期内对仿制药龙头企业、CRO企业、药用辅料龙头企业以及制剂出口企业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p p strong   2、“两票制”带来医药流通环节大幅压缩,医药商业集中度提升 /strong /p p   随着“两票制”和“营改增”出台与实施,企业被迫由过去的“低开”模式转为“高开”模式,企业财税负担明显提高。集代理、过票、配送于一体的中小型批发企业由于过票业务难以为继和医疗机构回款账期压力而面临淘汰,迫切寻求大型流通企业收购,流通环节将大幅压缩。而全国性和区域配送龙头企业则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大幅扩大终端覆盖率。 /p p   同时,在“两票制”的压力下,小型的连锁药店和零售店由于不能使用现金交易导致运营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也将面临大范围整合,大型连锁药店将继续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与此同时,新兴的专业CSO未来增长迅速,成为医药商业里值得关注的一个细分领域。 /p p strong   3、新版医保目录带来行业短期内格局调整 /strong /p p   2009版的医保目录催生了数十个销售额过十亿的品种,新版医保目录的诞生,意味着1.5万亿医药市场有望迎来重构。 /p p   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新增药品339个,其中中枢神经领域新增17个品种,21个品种解除限制使用 儿童用药新增91个品种 同时治疗费用较高的替尼类和DPP4抑制剂等药物也新增进入医保目录,而多个原目录中药注射制剂品种被新增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同时对适应症的限定也更加严格。新版医保目录对中成药、儿童药、创新药和大病种药物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加大,对中药注射制剂等领域管控更严。 /p p   2017版新版医保目录将2009年以后上市的新药作为重点评审对象,并对其中的创新药物进一步的倾斜,并同时将疗效确切的高价药品纳入拟谈判目录。2008年至2016年我国批准的创新化药和生物制品中,也绝大部分被纳入17版医保目录或谈判药品范围。可以预料在未来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大空间、进入壁垒较高的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品种将获得青睐。 /p p strong   4、新药研发(开发)的时代来临 /strong /p p   根据Pharmaprojects统计,截至2015 年底,中国共有147 家企业涉足原研开发,如果仅从研发企业数量上看,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新药研发国。国内新药研发企业已在质变前夜。随着CFDA和CDE不断的政策支持和持续的理念更新 随着海外人才的陆续回归与新药研发配套产业的完善 随着整体工业水平的提升与部分新药研发相关领域技术(如基因测序、分子诊断和精准医疗)的迅猛发展,随着风险投资机构的前瞻性及专业化程度大幅提升等因素,新药研发(开发)行业即将进入质变的快速生长期。面向中国甚至全球市场、 掌握重磅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平台型新药研发企业及临床优势明显的重磅品种将受到资本的青睐。 /p p   全新靶点及化合物的原创新药研发具有很高资金成本和研发风险,而引进重磅品种并进行差异化和针对性地开发或具有更为可控的资金成本和研发风险,因此也得到资本更多的认可。这样的思路催生了两方面的趋势:一方面,外资药企出于合规风险及药物推广成本的考虑倾向出售药物的中国区授权。而国内药企在合规和低成本营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获得外企的独家授权可以迅速增强竞争力。西藏药业收购阿斯利康旗下心血管药物依姆多、恒瑞引进Tesaro旗下止吐药Rolapitant、亿腾收购礼来旗下抗生素希刻劳和稳可信都属于这种模式。另一方面, 国内新药研发企业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挑选重磅药物,带入国内开发上市。再鼎药业引入韩美医药的肺癌领域在研药物HM61713 派格生物引入辉瑞的糖尿病领域在研药物GKA都属于这种模式。而索元生物收购礼来临床失败药物DB103的全球权益则属于创新药物的再开发。这些企业大都具有在跨国药企丰富研发经验的团队,所选品种具有很高的市场潜力、在国际市场上已获成功或进展较快、具有较多可靠临床数据支持等特点。 /p p   新药研发未来趋向于精细和精准。化学创新药通常有效性高,广谱性高又易于口服,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会较大 生物药靶向性更好,安全性高、但有效性不足,且通常不能口服。发展兼顾两者优势的新药会成为趋势,如小分子药物的新剂型(缓释、靶向)或生物药的新品种(长效、口服)等。 /p p   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生物药研发领域的异军突起是多种原因决定的:(1)化学药研发成功率降低,均摊成本显著提高 (2)生物药的高安全性导致高研发成功率。(3)发达国家社会支付体系完善。而对于国内新药研发企业而言,化药总体研发成本(尤其是临床实验成本)较低、 Me too、Me better类新药可借鉴大量国外经验,显著提高成功率、药价可被国内大部分人群接受,所以国内化学新药的研发仍存在很多机会。而对于国内生物创新药来说,成本及价格过高、在支付端受限或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在较高行业预期的情况下生物创新药的市场仍将持续火热,但未来必将经受市场考验。 /p p strong   5、政策扶持带来的中医药产业升级 /strong /p p   基于中医药的“简便廉验”等优势,国家对中医药产业进行了有力的政策扶持,但中医药要想真的发挥这样的优势,结构性调整也是不可避免。医疗服务端的国家强制性政策支持,在中医药的消费端奠定基础,生产端的重要标准化和现代化,为产业升级打下基础。具体来说,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在替代中药饮片和政策利好的情况下,预计行业未来五年增速仍然超过 30%,但市场准入放开导致的竞争加剧或在未来3年内初显。中药注射液行业在规范度提升,和再评价政策的推动下,将经历阵痛期、大浪淘沙和投资机会涌现的过程,安全性高的注射制剂更具投资价值。 /p p strong   6、精准医疗引领新药研发潮流 /strong /p p   精准医疗指导下的药物开发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交叉运用基因组测序技 术以及生物信息大数据技术从而开发特定患者的特定的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市场。2016年中国精准医疗的市场规模已达400亿人民币,其中靶向药物市场规模130亿人民币,占精准医疗32.5%的市场份额,未来5年增速预计超过20%的。 /p p   精准医疗的出现导致疾病的分型更加的细化,疾病亚群数量大量增加,大型制药公司很难再完全垄断创新药研发的市场,同时与传统药物研发模式相比以精准医疗为指导的新药研发可以显著降低研发成本和周期,提高临床成功率。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面临更多机会,也能对新趋势实现快速反应,更具投资价值。国内中小企业在精准医疗方面的产品技术及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也不逊于国外企业,针对特定基因突变进行肿瘤靶向药物开发的思路迪、以全基因组扫描、临床大数据技术指导失败药物再开发的索元生物就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 /p p   我们认为,2017年以下领域将会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 /p p   慢性病及肿瘤领域的创新药、生物药公司及化学药物研发平台 /p p   有实力率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企业,与一致性评价与医药产业链的分工细化深度关联的CRO/CMO企业 /p p   现代中药技术平台,安全且有效的中药优势品种 /p p   布局医药领域的A股主要玩家 /p p   布局新药研发:恒瑞医药,海正医药,丽珠集团,泰康资产,国投创新、君联资本 /p p   布局渠道与销售:瑞康医药,上海医药,国药一致 /p p   布局海外优质资产并购:绿叶制药,复星医药,人福医药 /p p   加码生物药研发及生产:三生制药,药明生物,信达药业 /p p   海外新药项目的引进:再鼎医药,华领制药,恒瑞医药,派格生物 /p p   非医疗行业公司战略布局:三胞集团,百花村,金石东方 /p p strong   三、医疗服务领域 /strong /p p   自2012年前后开始的一轮投资周期,圆满完成了中国医疗服务领域投资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无论过去的成绩是否达到预期,都将成为中国医疗服务投资历史中不可逾越的一章。而作为第二个“五年规划”新启程的2017年,是医疗服务投资的正当时。 /p p strong   1、医疗大环境的显著改善将促进行业进入一个相对健康的发展阶段 /strong /p p   虽然中国的医疗服务基础设施还有很多的不完善,但不可否认,中国政府在这过去十多年的医改试错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与教训,也逐渐在摆正自身作为监管机构应有的位置,将释放整个行业的生产力。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净化市场环境。 /p p   一是之前的各种“保护主义”开始逐渐被打破,“亲儿子”(公立医院)也逐渐失去了被溺爱的地位,进而转向的是通过设定好统一的游戏规则,让各类参与主体都能享有平等的竞争地位。具体体现在对于社会办医政策的开放与支持、不再人为设定各类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障碍,不管是在允许进入的医疗细分领域、医疗机构的新建、医保资质的获取等方面,还是在医疗资源的开放与流动方面,都比之前要宽松很多。 /p p   二是针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也远超历史水平,如针对非法行医、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打击,大力推行药品一致性评价与药品流通领域的改革,加强对医保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等,将改变以前“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让真正秉持“医者仁心”的优秀企业拥有良好的竞争环境,迅速脱颖而出。 /p p   市场环境的净化将有利于生产要素的流动,尤其是医疗人才、管理人员、医疗资源等,进而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 /p p strong   2、可投资标的基数及优质标的数量增加将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 /strong /p p   过往超过200个投资案例,成为中国医疗服务投资领域的第一代投资标的,虽然有很多标的在商业模式与团队等方面都有待持续验证,但其中已经不乏可以作为第二代投资标的的优秀企业。 /p p   由于各种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医疗服务领域一直缺乏真正受人尊敬的领导品牌,这对于一个拥有4万亿市场容量的行业,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尤其是医疗服务行业是以一个以“信任”为核心元素的领域,品牌影响力是最重要的关键竞争要素之一。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主体所认知,并都在努力去打造优质医疗服务品牌。目前在某些细分领域,我们已经能看到此类明显的迹象,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五年中,必将出现数个真正受市场认可的领导品牌。 /p p strong   3、未来几年将是医疗服务领域商业模式创新的集中爆发阶段 /strong /p p   医疗服务行业的核心是如何用最经济、快捷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最适用的医疗服务,围绕着医疗机构、医生、患者、支付等各个参与主体间不同的互动方式,可以产生出多样化的商业模式。 /p p   但由于受政策及监管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在过去的商业模式都过于单一,主要都集中在复制公立医疗的模式,比如以大医院为主流的载体,而不像在成熟医疗体系的国家,有各类不同的商业模式来解决不同的需求,比如社区诊所、公共手术中心(以及第三方影像中心)、医生创业平台、便捷诊所(一分钟诊所)、医疗地产、医生金融、第三方服务商、新科技的应用等,虽然并不是每一类型都适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但这些需求都是天然存在的,将成熟国家的商业模式复制到中国,这一做法同样适用于在医疗服务领域。同时,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广阔的区域,为这些商业模型在中国的创新运用都提供了很好的土壤,特别是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及新生代的涌入,他们更能接受新的事物,从而会加速这些商业模式在中国的落地。 /p p   可以预见,2017年开始将会有越来越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并进入集中爆发阶段,而这点将会远超过人们目前的想象程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受中国传统医疗环境影响而视野受限的人来说。 /p p strong   4、医疗服务资产的证券化将会进入上升通道 /strong /p p   虽然自2009年爱尔眼科成为A股医疗服务行业第一家IPO企业以来,再未出现第二家医疗服务企业的IPO,但A股对医疗服务企业的热情却从未减退。而受制于中国特殊的上市审核体系,很多企业被迫转向香港市场。 /p p   2013年底凤凰医疗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医疗服务企业登陆港股,此后平均每年都有两到三家医疗服务企业在香港上市,且整体的表现并不输于香港市场的平均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不少于十家的医疗服务企业在准备冲刺港股,预计在2017年将会有不少于三家的医疗服务企业实现香港上市。 /p p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可以预见A股的上市周期将显著缩短,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企业在A股上市,甚至之前在香港上市的企业会通过“A+H”的方式回归A股。因此,在接下来的“五年规划”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案例实现完整的投资周期。 /p p   另一方面,与IPO相对应的,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并购案例将会自2017年开始逐渐涌现出来。这主要源于在过往的200多个案例中,将会有不少案例出现基金到期的情形,特别是在2012-2013年左右投资的案例,如果预计未来两年内实现IPO的可能性比较小,将会选择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退出。 /p p strong   5、外资医疗集团将会成为中国医疗服务市场中一支新兴的力量 /strong /p p   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是少数几个外资占比较低的领域,之前主要受制于国家政策的管制。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政府逐渐放宽了外资的准入,越来越多的外资医疗集团开始在中国设立合资医疗机构,将国外优秀管理经验与医疗资源带到中国,服务中国广大患者。虽然在过往的经验中,外资在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失败的案例反而不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进入中国的热情与决心。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医疗机构出现在内地,进而对国内的企业带来挑战,迫使他们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p p   2017年,医疗服务的投资主题将逐渐从解决“可及性”问题向关注“医疗品质”方面转移 同时,围绕着“去中心化”的医疗服务提供方式而展开的各类商业模式会受到青睐。 /p p   虽然医疗服务的供给问题是永恒的主题,但随着国家对公立医院的定位逐渐明确、政府实施更加严厉的成本控制、民营医疗整体医疗水平提升带来对医生吸引力的增加、医生观念的更加市场化,使得民营医疗将逐渐改变过去在公立医院夹缝中生存的状况,进而向提供更有品质的医疗服务升级。 /p p   一些定位于为非医保患者提供可负担的、高品质医疗服务的商业模式更加适应中国新的医疗市场环境,如各类消费型医疗、改善性医疗等领域,由于目标用户群体定位清晰、可支付能力及支付意愿都比较强。“高薪养廉”的作用会激发医生能够回归到医疗的本质,避免过度医疗,通过高品质的服务来作为核心营销策略,会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 /p p   随着政府逐渐理顺各类医疗机构间的关系,以及由于信息透明化带来的就医意识改变,整个的patients flow模型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将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大医院或超大医院将不再是集所有类型医疗服务为一身的医疗机构,各类专业的专科门诊、特色诊所、医疗中心等将会以其便利性、专业性及有品质的服务而承担较多的医疗服务量,并与医院间实现健康有序的互动,进而逐渐接近成熟市场国家的医疗服务模式。 /p p   我们认为,2017年以下领域将会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 /p p   专科医院及小型医疗机构连锁,包括医美、康复、社区医疗、中医、辅助生殖(IVF) /p p   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包括第三方影像中心、第三方手术中心、第三方实验室等 /p p   布局医疗服务领域的A股主要玩家 /p p   传统医疗服务企业:爱尔眼科、通策医疗 /p p   传统的医药企业:恒康医疗、康美药业、益佰药业 /p p   传统的医疗器械公司:乐普、鱼跃、九安、新华、威高 /p p   非医疗行业公司:宜华健康、中国移动、龙湖地产、奥克斯、泰康保险 /p p strong   四、数字医疗领域 /strong /p p   数字医疗领域投融资趋势在2016年出现了重大变化。在变现模式的核心挑战下,曾经以连接医患为核心的移动医疗自上半年平安好医生完成巨额融资后从火爆状态彻底冷却。与此同时,市场又找到了AI和大数据这一新的热点方向,年中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了新屿科技、零氪科技和思派网络三家肿瘤大数据公司的融资。到了下半年,行业内公司已经纷纷为自己贴上大数据标签,连细分市场名称也已经悄然从“移动医疗”转变成了“数字医疗”。我们预计在2017年,传统移动医疗公司随着上一波热潮中融到的巨额资金逐渐消耗完毕,行业必将面临直决生死的大洗牌。但我们依然坚信,整个数字医疗产业,仍将面对着千亿级的市场规模迅猛发展。 /p p strong   1、一种核心挑战:变现模式是一道不得不迈的坎,To B模式较To C短期内更加稳健 /strong /p p   前两年移动医疗所寄予厚望的两大支付方——保险与药企,已经随着实践中遇到的阻碍很难再在融资过程中得到投资人认同。虽然我们坚信,健康险在长期来看参与健康主动管理,其作为支付方的逻辑是正确的,但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行业参与者变现的困境,亦无法持续支撑融资进入中后期阶段的企业估值。 /p p   在遭遇变现难的困境之下,行业参与者被迫各自选择方向进行突破,比较有代表性且已经落地的尝试有: /p p   (1)发挥平台优势,吸收资金流水:能有效产生账面收入,回答变现问题,但需关注其收入向利润的转化质量 /p p   (2)转化C端用户,转型线上电商:利用平台高粘性精准用户,向电商转化,需关注品类和转化率 /p p   (3)坚持为B端提供信息化服务,走传统To B模式。 /p p   从实践来看,To B模式虽然业务缺少潜在爆发性和想象力,但其抓住的是院内、院间信息化的新一轮技术升级机会,其支付方意愿客观存在,更容易产生让投资人接受的财务表现,体现出了稳健优势。其余对C端的变现尝试,总体而言“赚小钱容易,赚规模性收入难”,在2017年仍有待证明。 /p p strong   2、一次趋势转变:移动医疗向数字医疗的转换实质是商业模式创新向技术创新的转化 /strong /p p   我们在去年提到过,移动医疗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产业链重构与资源的重新分配来提升效率 第二个阶段是利用互联网和其他相关技术提升检测和治疗效果。两个阶段并不具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其先后关系是由实施难度所决定的。 /p p   现在,第一阶段发展进入瓶颈期,市场开始洗牌,更多资金已经投向第二阶段。从“移动”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转向以“数字”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这一趋势与美国的行业发展路径一致,仍然体现出中国相关产业发展对美国的跟从性特征。 /p p    strong 3、一项近期热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精准医疗与辅助诊断领域风口正热,但未来在资本市场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strong /p p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技术创新的代表,存在产业链的前后关系。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国内专业的大数据创业企业走的相对靠前,已经进入B-C轮,而人工智能基本处于A轮或更早的阶段。从国际趋势来看也是如此:作为AI的基础,大数据如Flatiron已经在2016年初就获得了罗氏领投的1.75亿美元巨额融资,医学成像系统提供商Merge Healthcare 2015年就已经被IBM以十亿美元收购用于图像分析。而在AI的应用上,按成熟度从高到低分别是: /p p   (1)影像辅助诊断:Arterys开发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心血管MRI分析软件在2017年初被FDA批准,系全球之首 /p p   (2)临床辅助诊断:IBM Waston通过学习文献为医生提供诊断辅助功能已经尝试投入实际应用。 /p p   (3)精准医疗应用:3月刚完成9亿美元B轮融资的Grail即希望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ctDNA与早期癌症之间的联系,用于癌症早筛。如何把临床数据与基因数据进行高质量的整合分析是重中之重。 /p p   (4)药企研发辅助:如美国企业Atomwise,通过深度学习,进行新药早期评估,节约新药开发成本,尚处于较早期阶段。 /p p   这也预示了AI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顺序,当前国内实质性进展主要集中在数据积累和影像诊断之上,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p p   我们判断,中国AI近年内仍将处于相对早期阶段,但健康大数据一定能够率先走向成熟。最终成功的大数据企业不一定是目前数据量最大的公司,但一定是那些有能力制定行业标准、管控数据质量、把握政策风险的行业竞争者。 /p p   我们也不得不指出,这一热点领域的进展决不会一帆风顺。健康领域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需要长期高投入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国内传统人民币基金周期偏短,难免早早将行业又推到变现的风口浪尖,而此时变现显然还为时尚早 而长周期的美元基金在面对中国人的健康数据上,考虑到政策敏感性,往往其投资本身可能给企业带来政策的不确定性。所以这个行业最需要的还是国内前沿产业力量的支持,正如Waston只有背靠IBM才能有财力有能力完成诸多收购和研发一样。 /p p    strong 4、一个长期机会:通过技术升级提高控费能力仍是核心主题,仍然存在重大机会 /strong /p p   我们认为,长期来看中国医疗领域的核心主题仍然是医疗控费,能够有效降低整个产业链成本的企业一定能够体现出价值。降低全产业链成本的主要途径在于: /p p   (1)减少重疾发生——疾病早筛与预防:技术驱动型,看好分子病理检测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发展 /p p   (2)提高诊疗效率——医院信息化升级与AI辅助诊断:政策与技术共同驱动型,看好针对医院的技术提供商 /p p   (3)优化治疗效果——新药与治疗手段研发:技术驱动型,看好AI辅助研发和精准医疗落地 /p p   (4)资源合理配置——分级诊疗与远程医疗:政策驱动型,看好相关信息化技术提供商 /p p   (5)减少流通环节——两票制和医药分开:政策驱动型,关注药店线上化发展。 /p p   我们认为,2017年以下领域将会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 /p p   医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 /p p   针对远程医疗的技术和平台性服务 /p p   院内、院间信息化的新一轮技术升级 /p p   布局数字医疗领域的A股主要玩家 /p p   互联网巨头布局新科技:百度、阿里、腾讯、小米 /p p   传统医疗信息化公司移动化、远程化布局:卫宁软件、万达信息、东软集团、创业软件等 /p p   传统医药公司延伸性布局:天士力、海南海药、康美药业、复星集团、健康元等 /p p   传统医疗器械公司布局终端:九安医疗、三诺生物、乐普医疗等 /p p   大产业平台产业整合如地产开发商和通讯运营商等:龙湖地产、龙玺地产、宜华地产、中国电信等。 /p p & nbsp /p
  • Medtec医疗设计制造展八大看点,有源医疗器械核心部件领风骚
    Medtec医疗设计制造展八大看点,有源医疗器械核心部件领风骚Medtec China 2022暨第十七届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将于12月7-9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会规模及展商数量再度扩容,展位面积增长18%。届时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家参展企业将汇聚一堂,其中有源医疗设备配套参展商数量占比35%,首次参展企业数量高达366,他们将展出包含医疗器械研发和设计、自动化生产、原材料、管件挤压和加工、零部件、电子组件、制造设备、表面处理、自动化生产、包装和消毒,以及测试检验设备等21 大类别的产品、技术和服务。Medtec China还将同期举办创新技术论坛和法规峰会2022,并邀请80+行业权威和知名企业家,围绕植入介入、医用材料、高端有源医疗设备、塑模成型、3D打印等前沿领域和产业热点做主题演讲,这场医械行业的年终盛会倒计时不到30天,精彩内容提前曝光,8大看点揭秘医械行业盛会,帮助观众规划观展。点击下载《 M ed tec China 2022 展前预览》 Medtec China 2020现场盛况看点一:聚焦有源医疗装备,打造高端医疗设备设计与制造服务专区“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国家对自主研发高端有源医疗设备并掌握其核心技术与部件提出了要求。Medtec China着眼有源医疗装备,开辟高端医疗设备设计与制造服务专区,涵盖光学组件、内窥镜部件、激光器、成像解决方案 、芯片传感、集成电路、连接器线束、电源电机、软件配套等展品。同时本届展会力邀近120家高端有源医疗装备设计制造资源供应商参展,包括江苏集萃苏科思科技、视疗科技、洛可可工业设计、宁波圻亿、深圳市格兰拓普、韬睿、徐州三洁环保设备、杭州贝丰、杭州海康慧影、杭州通鉴、北京伟恩斯、思脉得、日立金属投资、Kitron、Perma Pure LLC、秋时电子、东莞市赛仑特、深圳市金雨滴、FUTEK传感器、砷泰中国等,共同助力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创新突破。其中宁波圻亿、深圳市连科特、上海迅音、富延升、近江、深圳市三平影像、小精密工具等企业首次参展,将在现场带来包括定制化摄像模组-视场角、医疗影像内窥镜线束和各种医疗心电电缆及 OEM 线束、CG外夹式超声波流量传感器、IO-Link 主站、超声影像-LUVS前端基座等新产品及技术,更有镁伽科技全新一代智能自动化移液产品上市发布,值得期待。点击了解更多 2022 有源 参展企业名录 看点二:超过800个品牌确认出展,有源医疗设备配套参展商数量占比35%为顺应我国医疗器械发展的大势并为国内医疗器械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和设计研发的创新动力,Medtec China深挖本土优质医疗生产制造资源,今年将有8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有源医疗设备配套参展商数量占比35%,逾366家参展企业首次亮相Medtec China,带来多前瞻性与创新力的行业技术解决方案。首次亮相的展商包括:3M中国、云耀深维、合瑞迈、山东奥精、Alpha Plan、奥美凯、阿美特克、安徽英太、安庆市宝洁包装、安庆市康明纳包装、义乌市艾森、深圳市皓星伟业、北京当盛、北京尚宁、北京伟恩斯、贝普医疗、贝里精英包装、上海顺谱、比尔安达、深圳逗点、珠海博纳百润、邦美泰、板石智能科技、邦尼医疗科技、柏中紧固件、卡塔罗精密、Cathx Medical、成都合达、诚联新材料、德特威勒医药包装、东劢医疗、苏州艾利特机器人、仪景通光学、上海发微等。Medtec China 2022首次参展企业(部分)看点三:33,000m²四馆同开创Medtec历史规模之最,集结行业头部企业为高端医疗器械设计制造保驾护航Medtec China本届展会规模扩大至33,000平米,多个传统强势品类均匀分布在各个展馆,包括医用材料、医疗部件、激光加工设备、挤压加工、医用电子、合同制造服务等,观众可以根据采购需求规划参观线路,真正实现一站式轻松采购。今年多家产品品类的行业头部企业携新产品新技术或者新服务再次参展,为医疗器械设计制造保驾护航。路博润、迈图、艾曼斯、塞拉尼斯、奥美凯和埃万特等知名医用橡塑材料的头部企业们将继续参展。迈图的生物制药管硅胶和硅凝胶-先进伤口护理等新产品会在现场展示。优质精密医用部件专区的展商包括SP Medical、斯迈利、Yangbum、罗信、康德莱、诚发、明石、盛玛特、双九、达尔乐等,将集中展示包括骨科植入物、牙科零部件、运动医学PEEK模具、压缩弹簧、蛇骨、模组、弹簧管、前端头等精密加工零件。激光加工制造行业领军企业通快(中国)有限公司将集中展示UDI 抗腐蚀打标、TruPrint 2000,相干(北京)商业有限公司带来焊接工具 Select,昆山允可精密工业技术和英诺激光将带来医用支架激光切割机 YC-SLC300、激光应用及表面处理服务等。点击 查看更多行业头部企业展品介绍。Medtec China 2022 21大展品品类看点四:国际展团规模扩大,先进医疗设计制造技术助跑中国医疗器械高技术水平赛道Medtec China 作为国际化的医疗器械展会,拥有强大国际背景和资源,每年都有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欧洲、日本等国际展团参与,2022年展团企业规模相较于去年扩大了近60%,他们将在现场为观众带来创新产品和先进的解决方案,为国内医疗器械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和设计研发的创新动力。此外,国际企业的工程师们还将专门打造一场“国际展团技术演讲”,分享当下前沿技术资讯,先进的产品设计理念。德国展团今年依旧势头强劲:XENON Automatisierungstechnik、Alpha Plan、 Diener electronic、teamtechnik Maschinen und Anlagen、rose plastic (Kunshan)、Kloeckner Pentaplast (Suzhou) Specialty Materials、LPKF Laser & Electronics、Audion Elektro、PIA Automation (Suzhou)、ruhlamat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Suzhou)、Sanner Pharmaceutical & Medical Packaging Materials (Kunshan)等多家展商为观众带来医疗行业高端德国制造。新加坡和欧洲展团将再次参展,研发“实力”与技术“热力”兼备,DNIV International、Forefront Medical Technology (Jiangsu)、DOU YEE ENTERPRISES (S)、REGA (YIXING)TECHNOLOGIES、IMA S.p.A.、Weiss-Voetsch Environmental Testing Instruments (Taicang) 、Bossard Fastening Solutions (Shanghai) 、Yangbum Engineering、jMedtech Coating Technologies等企业将携最新产品亮相Medtec,将集中展示AMADA 焊接机、AE医疗級成像电源、医用橡胶硅胶制品、桌上式试验箱LabEvent系列、医用设备紧固解决方案。点击 立刻预登记报名成为专业观众,来现场采购更多国际前沿产品看点五:国内外法规动态尽在掌握,专家解读聚焦有源器械加快产品上市“法规峰会:中国医疗器械法规更新与应对”一直是传统热门会议。随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欧盟医疗器械MDR》等新法规的正式实施,医疗器械相关新政策频频出台,全球医疗器械监管的力度在逐步加严。为帮助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了解国内外法规变化,力邀来自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医疗物资分会的秘书长陈红彦、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学统计部的副研究员王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的特聘专家陈瑜、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国际合作处)调研员林峰等专家莅临现场开讲。点击 查看会议详情。 质量论坛B将邀请到FDA 驻华办公室医疗器械国际项目和政策分析官员耿众昊和高级法规咨询师虞则立先生一同道FDA在新冠疫情期间监测医疗器械质量体系合规、FDA远程检查、容易引起FDA兴趣的GMP合规问题等话题的分享。该会议长期以来获得了法规/质量/技术工程师的极大关注和积极参与。点击 立刻报名参会看点六:会议规模再创新高,携百位专家问道高端有源医疗设备的创新设计及智能制造凭借着对行业热点高敏感度及平台垂直的生产制造资源,Medtec不断扩张会议规模数量高达100+,从法规、质量、市场、技术四大板块布局,涵盖植入介入、医用辅料、塑模成型、精密加工、3D打印、牙科、医疗粘接与焊接等多项热门领域,来自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医疗物资分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研院、FDA、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权威机构及高校重量级大咖共聚Medtec现场,还有汉高乐泰、迈图、埃万特、通快、相干、德尼培、塑联、迈格码、帝目集团、赛默飞世尔科技、安姆科、路博润等知名企业工程师纷纷献策解决方案及创新技术。点击 查看更多会议内容和演讲嘉宾信息为了助力我国高端有源医疗设备的创新设计及智能制造,“创新技术论坛和法规峰会”打造多场相关主题会议。包括质量论坛A:高端医疗设备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技术论坛J:高端有源医疗设备核心部件与技术论坛、技术论坛N:第四届医疗器械高端自动化制造技术论坛,邀请到来自机械工业仪表仪器综合经济技术研究所医疗设备可靠性研究室的李春霞主任、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钱森、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刘刚、米克朗的周晓来独家解读高端有源核心装备及部件的研发趋势与重难点。看点七: Quality Expo China同期举办,稳抓医疗器械质量管理Medtec China现场同期举办质量检测技术及测试仪器展览会(中国),打造一个质量管理人的资源交流平台。聚集了海内外优秀的测试、计量、检验和校准设备及用品类供应企业。更有多场质量会议,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各参展企业工程师亮相质量聚焦专场会议,比如上海泰珂玛、马波斯、徕卡显微系统、安徽皖仪、无锡瑞埃德等企业将在现场做技术及案例分享,内容包括使用机器学习来预测和减少医疗产品的故障批次、用于可追溯显微镜检查的智能设备 Exalta、马波斯在医疗行业的多种质量控制方案、光学测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等。点击 查看更多质量检测企业及其演讲议题看点八:新市场新机遇新展馆新体验,首次移师苏州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优质生态圈苏州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热土,在培育医疗器械产业具有政策支持优势、产业聚集优势、产业配套优势。苏州高新区十多年来聚焦构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最优生态圈,全区已集聚以医用机器人、医学影像设备、检测设备和诊断试剂为重点的超700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Medtec今年移师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后将首次启用1层的B1-E1四个展馆全馆,规模扩大至33,000平米,较去年增长近18%。B1-E1展馆四馆之间互相连通,观众可以不出展馆轻松从两端开始观展,一路饱览展商及其展品,同时馆内设置休息区、商务洽谈区、能量补给区、会议活动区等,将便捷观展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细节。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地处苏州工业园区CBD核心区域,紧邻金鸡湖,不仅拥有便捷的地铁和公交,更有步行5-10分钟即达的酒店配套、高端商业综合体以及文化旅游观光经典设施。点击 查看如何到达展馆Medtec China 2022暨第十七届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将于12月7-9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提前预约登记快捷入场,更有多重超值礼品提供,点击 立刻预登记报名参观。参展报名、参观咨询及媒体合作,请联络:Sophia Xu 徐镭月电话:+86 10 6562 3307邮箱:Sophia.xu@informa.com
  •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Medtec中国展着眼有源医疗装备开辟新展区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Medtec中国展着眼有源医疗装备开辟新展区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也是医疗装备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医疗装备产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84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 未来要加快智能医疗装备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嵌入医疗装备,提升CT、MR等传统医疗装备的诊疗水平,推动医疗装备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发展。重点发展包括有源植介入器械、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诊断检验装备、保健康复装备、妇幼健康装备等在内的7大器械领域。攻克核心零部件及技术、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创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突破是关键,Medtec中国展17年深耕于医疗器械行业,对医疗装备产品上下游关键环节和供应链关系有深刻的认知和洞察,致力于服务医疗装备生产制造上下游企业,整合资源减小产业链供应链压力和风险,为中国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产品研发、生产、注册所需的设计及软件服务、原材料、精密部件、自动化制造设备、超精加工技术、合同制造、测试和认证、政策法规和市场咨询服务。展会将于今年2022年8月31日-9月2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新增有源医疗装备核心部件区和研发&制造专区等。Medtec中国展现场参观观众络绎不绝新展区新技术新商机,助推智能医疗装备更快发展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如火如荼进行,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17年来Medtec中国展也一直秉承更大更多更强更专精的办展理念,不断开辟紧跟国家政策指向和市场行业需求的展区展品。近年来有源医疗装备频频受到关注,尤其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家对自主研发高端有源医疗设备并掌握其核心技术与部件提出了要求。Medtec中国展自2016年起布局医疗电子,从最初的电子部件、电机&传动控制展区到2021年首开的高端医疗设备设计与制造专区,一大批高质量展商加盟Medtec,经过多年的积淀,2022年有源医疗装备核心部件展区应运而生,展区将覆盖光学组件,内窥镜部件,激光器,成像解决方案 ,芯片传感,集成电路,连接器线束,电源电机,软件配套等展品和相关企业,目前已经有包括深圳市欧卓斯医疗有限公司、思脉得(嘉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日臻尚勤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江阴市辉龙电热电器有限公司和深圳毕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参展,将携内窥镜模组和手柄线、多功能内窥镜测试平台、内窥镜摄像系统线缆连接器、内镜摄像线、医用等离子电极线缆连接器、骨科动力传输线缆、硅橡胶加热器、厚膜加热器、PI薄膜加热器、脑电事件相关电位、脑电生物反馈仪器等产品到场展示。有源医疗装备核心部件展区还覆盖了体外诊断 IVD,医学康复、居家医疗和医疗美容解决方案,手术机器人设计与制造等行业热点领域和市场赛道,深圳市合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固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郑州智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将在Medtec展示新冠核酸采样保存管、移液器吸头、反应杯、试剂条/盒、医疗器械结构件、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核酸提取或纯化试剂、生物磁珠等。北京卓杰亿品科技有限公司、丰朴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准源激光技术河北有限公司和广东松博纳米合金管材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确认参展该展区,他们的展品包括:七轴医疗机械臂、血管造影仪、手术机器人系统、多种康复理疗机外壳、医疗设备研发及样机、激光加工代工服务和美容针头等。点击查看Medtec中国展展品品类报名参展Medtec中国展现场观众观看现场电子类展品医疗创新研发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工业制造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敏捷性则是发展的关键点,Medtec十年如一日专注于为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服务,今年整合独家行业资源,聚焦于研发和制造,打造包括“超精密激光加工、机床及增材制造”和“研发设计及软件服务”在内的研发&制造专区。通快、相干、GF(乔治费歇尔精密机床)都是全球领先的激光制造解决方案/加工方案供应商,也是Medtec中国展多年的参展企业。2022年这些企业将再度参展,展示他们的最新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UDI 抗腐蚀打标、焊接工具、成套精密激光切割系统、激光打标系统等。点击了解更多2022参展企业名录新媒体新资源新机遇,Medtec中国展合作近50行业媒体Medtec中国展是Informa Markets旗下的Medtech World全球医疗设计与制造品牌系列展览会在中国的一站,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和国内外媒体资源。Medtec中国展与《中国医学装备杂志》、《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疗器械杂志》、《医疗装备》、《中国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商情》、《EDN电子激光设计》、《洁净室》、《激光世界》、《质量与认证》、《模具制造》、《模具工业》等医疗行业专业期刊有着长期媒体合作关系,与EEworld电子网、3D打印世界、电子发烧友、21IC中国电子网、电子工程网、医谷、荣格工业等数十家知名行业垂直媒体有着多种形式的市场宣传合作;国外行业媒体包括英国、德国、印度、泰国等多国覆盖全球的资源。2022年Medtec中国展根据新展区规划和未来发展目标,不断开发新的合作媒体伙伴,预计将有近50的媒体合作伙伴将同步宣传Medtec中国展,精准触达全球医疗工程师,为中国乃至全球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产品研发、生产、注册所需的设计及软件服务、原材料、精密部件、自动化制造设备、超精加工技术、合同制造、测试和认证、政策法规和市场咨询服务。Medtec中国展现场展商和观众亲切交流2022Medtec中国展将于8月31-9月2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1&2号馆开幕。截止目前2022 Medtec中国展展位9成已经全部预订,目前1号馆售罄,2号馆展位仅剩有限席位。Medtec中国展汇聚来自全球27个国家的800多个优质品牌供应商,展品涵盖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全产业链,展会预计将接待来自全球近40,000医疗工程师参观展会。目前优质展位所剩无多,点此抢订优质展位。更多详情请访问Medtec中国展官方网站:www.medtecchina.com,或关注官方微信:Medtec 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获取最新展会资讯和行业前沿好文。参展报名、参观及媒体合作,请联络: 李娜 电话:+86 10 6562 3308 邮箱:carina.li@informa.com Medtec中国展组委会
  • 千亿资金医疗设备更新改造 国产医疗器械或迎近年最强助攻
    9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下文简称“国常会”)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会议指出,需求不足是当前突出矛盾,要着力以消费和投资拉需求、促进社会投资、以投资带消费。其中,明确提到对医院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的支持。随后,9月13日的国常会确定通过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以达到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的目标。作为对国常会决定的回应,近日卫健委也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根据动脉网的了解,卫健委规划司及其他相关部门正在协商政策具体细则,预计将全面覆盖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贷款使用方向将包括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和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据悉,浙江、江苏和安徽三省已完成上报,累积设备采购需求总额已达约180亿元。以此类推,全国医疗设备采购或将涌现出数千亿级需求,对于医疗设备行业,尤其是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将是重大利好!医疗设备更新改造涌现千亿级需求从国常会制定的财政贴息具体计划来看,计划合计涉及1.7万亿贷款总额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中国银行等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共同参与;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2年;贷款利息不多于3.2% ,补贴后利息小于等于0.7%。通过对政策解读,不难发现借由“政策贴息及专项再贷款”的措施,国常会支持制造企业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的意图十分明显。从涉及的关键领域来看,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均在计划中。值得一提的是,计划的整体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前结束。考虑到距离年底仅有3个月时间,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言,这或许意味着既有供应链上成熟可靠的供应商将相对获益更多。专家很快做出了解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就表示:上述举措一方面有利于我国装备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加快设备设施的迭代,充分利用设备制造业的产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也在客观上降低了企业扩产,优化产能的投资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总体而言,政策对于制造业扩大有效投资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可能更关注卫健委通知的发布,这将令国内医疗机构设备更新改造走在前列。据悉,目前卫健委规划司正组织进行政策研究,并拟于近期发布配套政策,从而进一步明确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在医院端落地实施的政策。“现在的政策倾向是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贷款资金使用方向是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和科研转化等医疗设备购置。卫健委原则上对项目申报不予干预,即报即批,由医院与指定银行自行协商贷款方案。”有接近此次政策的研究人士向动脉网介绍了相关情况。另据了解,卫健委规划司及其他相关部门正在协商医疗系统实施政策细节,明确此次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但要求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元。据动脉网了解,目前国内多地卫健委均已开始执行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需求的调查工作,对各级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民营医院开展摸底调研,从而了解购置医疗设备的需求,汇总填报需求情况表。部分省份还特别提出,在开展公立医院需求调查工作中,要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将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以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设备配置标准,原则上可按一个县级医院1亿元的规模考虑。这对于医疗设备长期处于落后的县级公立医院将是一个重大利好。“预计国庆前各省将完成贷款项目清单的制定,并在年底前签订贷款协议并支付设备购置首批贷款。”根据上述消息人士的透露,浙江、江苏、安徽三省目前已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以此推算,仅围绕医疗设备更新改造一项,全国将涌现出数千亿级需求。政策助推医疗新基建实际上,这不是近年来国内首次推动医疗新基建建设。自2020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受控后,全国各地开始逐渐重视医疗补短板和新基建。国家发改委和卫健委先后发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和《关于完善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进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等建设任务。2021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疾控局共同编制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实施方案规划了4大类共15小类的工程建设,并给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根据建设方案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仅中央预算投入就将超过1300亿元,空间广阔。除了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十四五”期间国家还将重点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升。2021年11月3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方案(2021-2025年)》,明确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将有至少1000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打下基础。有了宏观政策的支持,国家及各地财政也给予了医疗新基建以充分支持。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中央在2021年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为653.9 亿元,连续多年逐年提升的趋势非常明显。2022年以来,中央已提前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达到588.5亿元。按照之前两年提前下达占全年下达比例推算,2022年全年,中央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计将达707亿元,同比增长8.08%,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地方投入也热情高涨。2020年以来,各地方政府陆续发行医疗卫生专项债券投入医疗新基建。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广东、河南、河北和山东等省陆续发布高额专项债支持相关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此次国常会及卫健委提出的财政贴息贷款计划,则将进一步为国内医疗新基建持续提供充足的动力。动脉网认为,这股医疗新基建的浪潮将给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量。包括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自动化药房龙头健麾信息、净化工程绝对龙头华康医疗、超声内镜国内龙头开立医疗等等均将受益于政策浪潮。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对国产装备予以了较大的扶持力度。医疗器械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装备包含其中。通过采购限制和提高审批要求,政策引导市场转向同等水平国产医疗器械的倾向十分明显,从而扶持国产产品进入并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举例而言,医疗装备领域的首个国家层面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在2021年底下发,其中提出了“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而在公立医院采购上,各地陆续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医疗机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国产产品。医疗领域的“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医学数据等领域“卡脖子”问题,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医学科研平台设施和装备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因为此,规划也明确要鼓励骨干企业创新资本、技术、品牌等合作模式,整合国内外、多领域优质资源,布局全球发展,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引领整合和组织协同,打造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领航企业。在方正证券的一份研报中也同样看好国产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并认为医疗新基建将带动器械设备需求高景气,同时卡脖子技术进口替代,助力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上量。国产医疗器械巨头受益明显,全球版图才是星辰大海相对全球医疗器械巨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仍有很大的追赶空间。不过,成立于1991年的迈瑞医疗近年来成长速度较快,已连续数年入选行业权威媒体评选的全球医疗器械百强。数据显示,迈瑞医疗2021年营收达到253亿元,在全球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34位。主营业务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的迈瑞医疗目前已经有21年的国际化征程。2022年上半年其海外市场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在当期153.6亿元的收入中占比近四成之多。不仅如此,迈瑞已在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约40个国家设立53家境外子公司,并建立起基于全球资源配置的研发创新平台,设有深圳、武汉、南京、北京、西安、成都、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美国西雅图和欧洲十大研发中心。目前,迈瑞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迈瑞产品覆盖中国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在国际市场,迈瑞医疗己成为美国、英国、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国家领先医疗机构的长期合作伙伴。对研发的投入是迈瑞能够得到高端客户认可的关键。根据公开资料,迈瑞目前共有3599名研发工程师。同时,迈瑞在研发上始终保持营收占比10%的投入,2021年全年研发投入达27.26亿元,同比增长30.08%,占同期总营业收入的10.8%。截至2022年6月30日,迈瑞共计申请专利7955件,其中发明专利5708件;此外,共计授权专利379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01件。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迈瑞已在行业内树立了牢固的影响力。目前,迈瑞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大部分子产品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麻醉机、输注泵、灯床塔等市场份额均成为国内第一;血球业务市场份额已站稳国内第一;超声业务市场份额已站稳国内第二。对于新建医院及县级医院的更新升级而言,这些设备均必不可少。事实上,在此之前,迈瑞已经从医疗新基建中获益匪浅——从2022年半年报来看,迈瑞的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业务、医学影像三大领域均获益于医疗新基建工程推进。公司也在与公众的最新交流会议中明确表示,2022-2024年将是大量新医院竣工的密集期,一直到2025年,医疗基建的数量才会回落。因此,2024年之前医疗新基建仍然会给迈瑞带来不俗的增量。如前所述,此次政策需要在今年年底完成。作为在品牌、性能及服务等各方面都可与国际巨头一战,且已占据市场主流的国产医疗器械龙头厂商,毫无疑问将在其中拿到相当不俗的份额。写在最后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在很多领域都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再到全球龙头的道路。通过发挥既有性价比优势,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并利用我国庞大的市场快速迭代,吸收行业先进企业的经验,最终实现反超。这一道路在家电、IT、通信等行业不断复制,并诞生了一大波在全球占据龙头地位的行业巨头。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内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主旋律下,迈瑞等国内医疗器械头部企业将会充分受益,这毫无异议。更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借助这一东风,以迈瑞为代表的国产医疗器械能否一飞冲天,最终在全球版图上证明“中国制造”应有的地位?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 虹科案例丨AR医疗示教转播如何促进医疗培训效益最大化?
    大家是否有一个疑问——钢琴课的学生需要近距离地亲眼看老师弹钢琴学习演奏手法、化学课的学生需要近距离地看老师实际操作化学实验,那么医学界遇到类似的情况是怎么做的呢?医学实习生该怎样在不影响正常手术开展的前提下近距离观摩主刀老师的手术学习临床实操呢?肯定无法让所有实习生都进手术室,这不符合手术室内的消毒灭菌要求,而且手术室哪有足够的空间提供给大量来观摩手术过程的他们呢?再延伸一下,在差旅成本高昂、专家行程安排紧凑的今天,除了整天不停地飞来飞去进行线下专家会诊,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更帮助各地医院快速调动远方的高精尖专家资源进行医学会诊呢?传统的医疗培训方式:条件一般的医院,没有高级的设备可以支持他们进行案例视频的拍摄,所以只能由专人去举着相机或者手机,跟随着手术医生进行拍摄,此类视频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拍摄出来的画面是不够稳定的,且拍摄人员在主刀医生周围拍摄的时候,会干扰医生的视线,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极少数医院手术室才有摇臂或者吊臂辅助拍摄教学案例,并且虽然稳定性与画面清晰度得到了保障但是在手术过程中摇臂的画面也时有被挡住的情况,毕竟机械臂无法智能地跟随主刀医生的手术进程灵活迅速地转换拍摄角度,所以也无法非常智能的提供给实习生清晰且第一视角的手术室前端画面。传统的医疗培训方式的痛点:所以如何提高医疗手术的第一视角教学成为现在大多医疗培训的难题!虹科 vuzix AR眼镜的出现恰好能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上海某医院的骨科手术中,主刀医生佩戴虹科Vuzix M4000智能AR眼镜,在视线没有遮挡且不影响手术正常操作的情况下完成了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的教学直播。关节镜的原画面、手术操作的第一视角、手术室内的全景视角通过软件平台传递给示教室,示教室可实时切换画面并跟主刀医生随时语音沟通,达到实时讲解答疑的效果。整个过程高清流畅,并得到了完整录制形成宝贵的教学素材。主任手术结束大赞“完善了教学素材库!”武汉某医院的耳鼻喉科手术中,主任医师佩戴虹科Vuzix M4000智能AR眼镜,在解放双手的同时高清的将实时画面转播到示教室中。陈主任表示“这佩戴挺轻便的,不会影响我的操作”。相比于传统的摇臂和有线直播形式,AR眼镜形式的医疗培训会更加便捷,带上即可开始直播,改变以往需要专人进手术室中放摇臂摄像设备,手术中需要有一个专门的人来控制摄像的传统方式。极大的降低人员成本和设备成本,更大可能的减少手术室中的病菌数量。手术室中多一个人就多一分风险,多一台大型机器就多一份成本。使用轻便且具有医疗洁净室认证的AR眼镜,降一份成本多一份安心。应用虹科AR医疗培训方案帮助您提高AR教学效益,降低风险!虹科Vuzix AR眼镜“帮助企业解放双手,降本增效”Vuzix M系列智能眼镜专为全天轻便佩戴而设计,易于操作且坚固耐用,适用于任何工业场景。我们的智能眼镜和组件技术是技术团队广泛研究、设计和开发的结果——Vuzix在此方面是没有对手的!我们先进的显示模组由Vuzix制造,可为客户定制解决方案,在功耗和光学指标方面具有突破性的性能优势,代表了波导技术的未来。 虹科Vuzix智能AR眼镜,高清耐用,轻便舒适,功能强大,安全可靠,解放您的双手,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差旅成本。适用于远程协助/工作流/远程诊断/远程维修/远程医疗/场景培训等企业级应用。微信搜索【虹科数字化+AR】并关注,即可免费获取《虹科数字化与AR解决方案白皮书》。想要了解更多【Vuzix AR眼镜】,欢迎联系我们!
  • 盘点:十大你所担忧的医疗黑科技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以一种恐惧的态度对待未知事物。因此,科技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一直为人类所忌惮。电话于19世纪晚期进入瑞典,当时人们担心一旦不小心弄断电话线,电就会由此溢出,因此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坚决不碰电话机,以防止触电。可见涉及人类健康时,这种恐惧会被放大。就在Wilhelm Conrad R?ntgen公布自己发现X射线之后不久,人们担心这种高能照射可以读取他们的思想,看穿身体和灵魂——甚至有厂家专门生产出防X射线的内衣。到了现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纳米科技、虚拟现实、基因组测序等技术也引发出类似的恐惧。历史的发展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古至今,这种恐惧的产生都是源于人类在某些技术领域的无知。接下来,动脉网将为大家拨开笼罩在数字医疗科技之上的迷雾,对其在生物伦理方面引发的问题给予解答,帮助人们安心、自如地使用这类科技。1据说人工智能可以控制人类,是真的吗? 有关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研究,其进展之快令人震惊。IBM Watson致力于为医疗数据打造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共享枢纽,将闲置信息利用起来,以支持更加优质的诊断和护理服务。它可在数秒之内读取上百万份文件,然后给出最佳治疗方案;Atomwise则试图利用超级计算机提前对药物疗效做出判断,从而达到降低药物研发成本的目的;Google Deepmind Health被用于从医疗纪录中挖掘数据,以此加速医疗服务的供应,并提升医护体验。这一项目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已有一“位”合作伙伴:Moorfields Eye Hospital NHS Foundation Trust。双方共同努力,以改善眼部诊疗效果。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为提升人类福祉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担忧,最为典型的一个是:人们担心复杂精密的人工智能技术最终会赶超人类大脑,主宰人类命运,剥夺人类的自由意志和思考能力。Stephen Hawking甚至说过: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极致之日,便是人类灭绝之时。我觉得这种看法未免太消极,但我也认同一种观点,即我们应做出必要准备,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合理的利用,其中包括设置道德标准来对其发展施以适当限制,以及放慢研究速度,好腾出时间制定方案,以应对可能会出现的负面影响。在制定规则方面,谷歌已先人一步采取行动。假如能够有机会习惯人工智能技术,并发掘出于自身有益的方面,这对于患者和医护从业者来说都是一大利好。Cognitoy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以一种柔和有趣的方式帮助开发幼儿的认知能力。2外科手术机器人会不会突然失控、误伤病人? 人类在优化外科手术效果、提高操作的准确度和成功率及缩短愈合时间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da Vinci外科手术系统,外科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获得更加清晰的视野,操作准确度和控制力也可以得到提升。去年12月,强生与谷歌联手创建了Verb公司,其主要目标是为外科手术从业人员研发出一款集前沿机器人技术与一流医疗设备于一体的“外科手术解决方案综合平台”。外科手术机器人有许多优势,比如低成本和高效率。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担心这些机器人有一天会失控伤人。但其实,只要我们考虑周全,万事谨慎,这样的恐怖故事就不会成为现实。因此我不断强调加强人工控制,因为目前所有的外科手术机器人都是通过人工控制发挥功能的。此外,许多操作本身十分复杂,或是使用科技的经济成本太高,所以这些操作难由机器替代人类完成。我们应当时刻牢记:在外科手术领域,科技的使命仅仅在于辅助主刀医师更好地完成手术。3公司可以利用我们的医疗数据监视我们的行动吗?Proteus Health让患者贴一片形状类似于补丁的传感装置在身上,通过这个“补丁”他们可以对每一位个体患者的医疗习惯进行分析。这一传感装置将数据传送至患者和医师的智能手机,以帮助二者更好地对医疗过程进行管理,最终提升医疗效果。在这个例子当中,虽然医疗数据被收集利用了,但这种收集利用是以一种于患者有益的方式与目的进行的。另外一个例子是Oscar Health,一家立志改变医疗保险领域繁复现状的初创公司。他们的基本理念是:凡采取积极行动预防疾病发生的个体都应得到奖励。他们的顾客会得到一个免费的Misfit计步器,只要达到各自的日行走量目标,就可以得到1美元的奖励。假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案例,似乎患者的保险都是以牺牲个人医疗数据换取的,其中包括睡眠数据、健康追踪仪收集到的数据、血压数据、心电图数据和通过小医疗器械测量得到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保险公司就可以随意改变保费,或是通知顾客:基于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很快就要提高你的保费了。假如你不按照专为你量身订制的饮食计划选择食物,而是钟爱吃牛排,或懒得运动,那么你的保费就会增加。总而言之,你做任何事情、任何决定,都会对你的保费产生影响。而且数据的流动似乎永远是单向的:患者把数据传送给医疗公司,却收不到有关医疗公司的任何信息。这肯定是不公平的。我们怎么判断一家生产可佩戴设备的初创公司是否可靠、是否会妥善保管我们的个人数据呢?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除非这家医疗产品公司得到了食品药品管理局这样的政府机构的许可,并且其生产经营行为符合一定的规范,比如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IPAA法案),否则就不要将信任交给它。如此一来便可确保我们的个人信息没有给错人,一旦被误用,相关单位一定会受到制裁。公司应当在网上建立公开透明的档案和面向顾客的在线沟通渠道。我们对一家公司越了解,个人信息被误用的风险就越小。4吞入式传感器和植入芯片会损害健康吗? 很多人相信,在未来,微型摄像头和微芯会入主医疗产业。患者可吞入微型摄像头和以药片为载体的微芯来检测是否有服用药物。VivaLNK’s eSkin Tattoo等生物识别纹身可以以一种严密的方式传送药物信息。射频识别(RFID)芯片可被植入人体皮肤,做识别设备用。不过,一些人担心这类设备可能会携带有害物质进入我们的体内,比如病毒,然后从内部对人体发动攻击,比如电影《黑客帝国Ⅰ》中被用在主角尼奥身上的那个小东西。显然,人类会有这种恐惧,是因为我们天生就对干涉身体自然运转的事物持反感态度,讨厌有一个小东西在我们的身体内自行运作。为了消除这种恐惧,医疗从业人员不得不设立适当的道德标准好帮助社会从一个宏观层面上应对传感器和芯片这两种新事物的兴起。在这样的道德标准规范下,只有那些能够证明自己提供的传感器和芯片足够安全的微型医疗设备供应商才能获得合法生产资格。5虚拟现实技术会使我们脱离现实吗? 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改变医疗行业的面貌。洛杉矶Cedars-Sinai医院的Brennan Spiegel和他的团队向患者详细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世界,好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减轻痛苦。通过一部放置在患者家里、学校或是生日派对、足球比赛等特殊活动现场的360全景监控摄像机,再加上一部智能手机和一副虚拟眼镜,VisitU就可以帮助不得不住院治疗的年轻患者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继续享受生活。尽管好处多多,许多人还是对虚拟现实技术持保留态度。没错,佩戴Oculus Rift目镜可能会引发一定的不适感,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距离人们担心的“虚拟现实技术使人脱离现实”简直十万八千里。《时代》杂志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韩国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咖啡馆打一款网络游戏上了瘾,导致自己两岁的孩子活活饿死在家里。另外一个可怕的故事同样发生在韩国:2005年,一名22岁男子在玩当时很流行的一款“星际争霸”游戏连续达50小时后,心脏骤停,离开了人世。类似案例的发生使许多人相信:虚拟现实技术也会令人沉迷或上瘾,并导致严重的后果。这种担忧是合理的,因此我建议,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必须循序渐进,别着急,一步一步来。至于Google Cardboard——目前最简单、最廉价的虚拟现实设备产品——会提供什么样的虚拟现实体验,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6基因测序技术真的可以揭示我的命运吗? 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挽救生命。早在2013年,遗传学家Stephen Kingsmore和他的团队就通过快速基因测序挽救了一名男婴。发展至今,这项技术比以往更加廉价,应用也更广泛。截至目前,已经有一些大的工程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挖掘人体遗传数据,好帮助患者分析他们的基因当中都携带了什么风险。一提到事关生死的大命题,人们似乎总会联想到分子生物和基因科学。生命从何而来?生命如何成形?这样的思考往往又会引出生物伦理方面的严肃话题。许多人认为,一些医学家和医疗业本身都是在试图通过基因组测序和修正基因这样的行为越权扮演“上帝”和“造物主”的角色。Stranger Visions以艺术的形式使这种恐惧得到了具体的展现:通过对可从中提取出基因的物质——如在公共场所中采集到的烟嘴上的唾液——进行分析,艺术家们创造出了相应的人形塑像。这一艺术行为表明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基因分析可能会帮助科学家获知某一人体的全部信息,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可怕的。会害怕是正常的,通过你的一滴血或一口唾液就可以全面了解你的身体和生命,这确实很诡异。而基因学的发展可能会赋予它更大的权力,比如揭示基因中携带的致病因子,并对特定的生活习惯是否会诱发某种疾病这类事情作出判断。大多数人对此是拒绝的,因为他们并不想获知潜藏在自己基因当中的致病因子以及可能的健康走向。他们不想提前获知并改变命运,因为他们相信命运这种东西是早就注定的,尽管事实并非如此。我相信,只要加以合理谨慎的利用,并且是在不违背生物伦理的前提下,基因学和遗传学工具在预防和治愈疾病方面会发挥惊人的作用。消除人们对基因学的恐惧的最佳方式是科普和教育。我们应当做的是像Personalized Medicine Coalition那样,针对基因组测序和遗传学的利害面给出一个大体的介绍。但愿以后会有更多的机构做这样的事情。7纳米机器人会加剧生物恐怖主义吗? 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一群研究人员最近一直在针对一种直径不到一毫米的微型机器人进行相关实验。这种机器人可以在体液中随意流动穿梭,并十分精确地将药物或其他医用缓释剂运送至人体特定部位。科学家设计这种扇贝形状的、直径不足毫米级的迷你机器人是为了使其能够在非牛顿流体当中任意穿梭,比如人体的血液、淋巴系统或是眼球表面的黏液。纳米机器人尺寸非常小,即使有人把它放进你喝水的杯子里,即使你把它一起喝进体内,你都不会察觉到它的存在。有人担心这种微型设备会使全面监控成为可能——体液内有这么一个小机器人游来游去,那一定什么秘密都藏不住了。也有人担心会有罪犯或恐怖分子利用这种纳米机器人行违法之事,比如往人体内运送毒素或致死药剂。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我们应当尽早就涉及纳米机器人的道德问题开展公开讨论,并成立生物伦理专家组,针对纳米机器人可能会造成的安全威胁进行评估。医疗行业从业人员和全体社会公众需要通力合作,不给那些试图利用数字医疗科技危害他人的危险分子留下任何可乘之机。8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医用机器人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和遥远的未来;现如今的医疗产业当中已经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Xenex机器人利用紫外线给医疗器械消毒;比利时的两家医院“雇”了Pepper机器人做前台。同样是在这两家医院,TUG机器人帮忙搬运不易携带的药物和医疗用具;小熊形状的RoBear机器人可以将患者从床上抬起来并安置在轮椅里,或帮助他们站立、运动,以免得因卧床太久而患上褥疮;Veebot机器人可以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快速采集血样;此外,已经有科学家开始着手研发性爱机器人。许多以前只能由人来完成的工作现在都交给机器人做,这触发了一些医疗从业人员、医护工作者包括普通人的恐惧神经。能让机器人做到采集血样或将患者从床上抬起来这样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万一他们误伤患者或突然失控怎么办?和外科手术机器人一样,想要消除忧虑,人工控制是关键。还是那句老话:科技所起到的只是一种辅助作用,人才是主导。不过,随着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我们应当接受机器人这种新鲜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要学会利用它。这不是要求我们像对待充气娃娃一样,将它们作为生活伴侣,并与之一起生活;我们要做的是借助机器人的能力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便利。正所谓见多不怪,多被机器人抽几次血,我们就会把它们当成是人类护士一样了。9DIY生物科技会引发致命疾病吗?近年来,社区实验室已变得越来越普及,比如匹兹堡的“公民科学实验室(The Citizen Science Lab)”,其目的是激发出公民——从幼儿到老人——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在这些实验室里,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开展创造活动,比如设计药物和修饰基因。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DIY生物科技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比如被罪犯和恐怖分子利用,为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来制造一些有害物质。另外一些人认为,利用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医学研究是且只应是科学家的权利和职责。倘若这种权利被扩散至所有人,其后果可能会十分严重。至于解决方案,和我在前面几个案例当中提到过的一样,就是制定规范并施加监管。利用CRISPR法修饰基因将在今后一至两年内成为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的规则必须尽快出台,以确保社区实验室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10便携式医疗设备靠谱吗?可穿戴健康设备和传感器的市场形势一片大好。这些设备,如Scanadu和Viatom Checkme,不仅可以测量体温,还可以追踪心率、测量脉搏的速度和节奏、测量血氧饱和度、心脏收缩压、以及运动和睡眠。总而言之,这些设备的出现几乎完全刷新了我们对医疗的理解。有时你甚至不必去医院,在候诊室等上几个小时,只为那十分钟的检查。只要有合适的设备,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替自己做出专业级别的诊断。不过,许多人不信任这种设备的准确性,除非有专业人员在场指导,否则他们会拒绝使用。此外,一些人认为只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才是安全可靠的。因此,我建议此类设备生产商与顾客做到充分沟通,向顾客明确讲解自己的产品在质量方面都通过了哪些安全评估。当然,规则和标准也很重要。食品药品管理局有一张单子,上面罗列了通过批准的设备。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做法,其他国家也可以加以借鉴。
  • 重磅!2023年这些进口医疗器械降低关税
    为保障人民健康,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财政部2023年1月1日起,降低13类医疗器械进口关税;7月1日起,37类医疗器械产品将实现进口零关税。在实施低于最惠国(含美国等162个国家)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的1020项商品中,零关税的有“部分抗癌药原料、抗新型冠状病毒药原料、镇癌痛药品”等;降低进口关税的有假牙、血管支架用原料、造影剂等。2022年12月29日和2023年1月1日,财政部连发两条消息,对2023年的进出口关税进行了调整。关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每逢年末,我国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部分进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进行调整。此次调整降低了部分医疗器械产品进口关税,将将进一步满足百姓生活、企业生产和社会发展需要。在2022年12月29日发布的关税调整方案(如下图)中,约定器械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部分器械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其中,弹簧圈、假牙、血管支架用原料、造影剂等13类医疗器械将实现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涉及的医疗器械如下表所示:进口商品暂定税率表(医疗器械部分)[注1]该表中的(%)仅适用于从价税。[注2]ex表示实施暂定税率的商品应在该税则号列范围内,以具体商品描述为准。[注3]除标注ex的税则号列外,商品名称仅供参考,具体商品范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 税则号列对应的商品范围为准。[注4]如税率中间有“#”,“#”前后分别为上半年(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和下半年(202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的适用税率。部分器械实现进口零关税公告明确:自2023年7月1日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减让表修正案》附表所列信息技术协定扩围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政策推行后,37类医疗器械产品将实现进口零关税。[注1] ex表示实施最惠国税率的商品应在该税则号列范围内,以具体商品描述为准。[注2] 除标注ex的税则号列外,商品名称仅供参考,具体商品范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税则号列对应的商品范围为准。Q:哪些进口产品适用于最惠国税率?原产于共同适用最惠国待遇条款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进口货物,原产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含有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双边贸易协定的国家或者地区的进口货物,以及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进口货物,适用最惠国税率。Q:适用最惠国税率的国家或者地区包括哪些?1.共同适用最惠国待遇条款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巴西等162个国家或地区。2.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含有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双边贸易协定的国家或者地区,包括:阿塞拜疆、埃塞俄比亚、白俄罗斯、朝鲜、乌兹别克斯坦等34个国家或地区。3.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增手术机器人税目在此次国家调整的进出口关税中,明确2023年将增加手术机器人税目,以适应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税目作为贸易的“语言”,当一类商品拥有相应的税目之后,有助于促进商品贸易流通,有利于统计商品的国际贸易情况,提高贸易透明度。此外,拥有税目之后,也将更加方便地落实进出口贸易许可管理政策或税收征管政策等。新增手术机器人税目,称得上是国家对手术机器人效用和价值的肯定。注:“手术机器人”是指由机械臂、控制台、成像系统等部分组成,能以微创方式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的一种医疗设备。包括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放射介入手术机器人。总体来看,调整有关协定税率等安排,一方面可促进医疗器械产品进口,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产品,激发国内企业的创新活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全球高新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助力。文章来源:器械必读 ;编辑:陶雪怡
  • 走近AI医疗 解读人工智能医疗领域新应用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走近AI医疗 & nbsp 解读人工智能新应用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记2019年ABO联盟第三期圆桌会议成功召开 /strong /span /p p   由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电子信息领域中心、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生物医药领域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研发试验服务基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等多家单位协办的“2019年ABO联盟第三期圆桌会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电子信息领域中心、生物医药领域中心对接沙龙”活动于2019年5月28下午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由北京市科委电子信息领域中心周娜主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AI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逐渐在医疗服务主体、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对象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本次会议在AI+医疗的创新企业与多家三甲医院间搭建信息平台,为双方提供AI+医疗的最新技术与应用需求的线下对接。仪器信息网全程参与并对会议进行独家报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36" height=" 446" title=" 2.jpg" style=" width: 336px height: 446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418b8cf8-1aeb-4b34-87c0-6e9b1cc3fd3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上图:会议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下图:主持人 周娜 北京市科委电子信息领域中心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53" height=" 232" title=" 刘健.png" style=" width: 353px height: 232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刘健.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efeca9be-4547-40ff-aa96-1b1f3012f5f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刘 健 北京网医智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strong /p p   来自北京网医智捷科技有限公司刘健总经理,详尽说明公司在利用海量医疗数据,采用先进的深度学习、大数据挖掘及高性能硬件技术,在提供医疗人工智能系列化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等方面做出的重大成效,刘总与参会人员共同分享介绍了公司与空军总院共同合作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皮肤病AI筛查和诊疗系统”,通过AI算法,提供临床经验收集、固化、挖掘的同时,通过AI分析为基层医院和医生诊疗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提高基层医生在人类无法通过外观或其它因素诊断的皮肤类疫病的正确诊断,以求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和学习成本,更好的为医院、医生和患者提供服务,从而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及治疗方案,AI+医疗+国家AI战略,必将具有强大的市场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48" height=" 199" title=" 伏光莲.png" style=" width: 348px height: 199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伏光莲.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ab596d15-c5d1-4389-a378-6627d1e6893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伏光莲 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strong /p p   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现有最大的医疗大数据技术公司,多年来与国内领先的医疗机构共同建立“医疗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公司先进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医疗数据进行集成、挖掘、利用,辅助开展新型临床、科研、医院管理等服务,来自该公司的高级顾问伏光莲女士以“数据智能驱动医疗创新”为报告主题,详细解读利用医疗大数据助力医疗机构、协同医生共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保障,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65" height=" 229" title=" 吕晨翀.png" style=" width: 365px height: 229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吕晨翀.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7cf0c649-1315-4369-b9d9-a1901e92129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吕晨翀 北京医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strong /p p   先后供职于GE医疗及西门子等国际名称企业的吕晨翀先生于2017年凭借在人工智能肺结节等方面获得显著成效的核心团队创办北京医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涉足人工智能医疗影像的最早的实践者之一。本次会议就“人工智能医疗影像落地实践”为参会人员展示了公司自创立以来受到天使投资的青睐、同时承接北京市科委的重大AI项目,在肺结节检测系统从1.0到4.0的迭代、落地医院300家的显著业绩,公司将继续在肺结节智能检测、乳腺钼靶智能检测等方向深耕细作,为医疗工作者打造更精准高效的AI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82" height=" 224" title=" 赵世风.png" style=" width: 382px height: 224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赵世风.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3d49ecb1-d9f7-44a6-9c9c-e7771d79123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赵世风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虚拟现实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strong /p p   北京师范大学虚拟现实技术学院赵世风老师围绕“如何利用高校科研助力虚拟现实企业初创阶段发展”,为参会的创业企业分别介绍了北师大VR应用工程中心的基本情况及科研成果,目前中心已经建设完成先进的虚拟现实展示、计算、存储、交互设备和测试仪器环境,实验设备包括:高性能多通道VRP虚拟现实演播室、FASTSCAN Cobra手持激光扫描仪、柯尼卡美能达Vivid 910三维激光扫描仪、INSPECT 三维照相机、裸眼桌面立体显示器、戴尔Precision 7500 高性能图形工作站等。中心研究人员近几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方向包括虚拟现实理论、虚拟现实工程学、颅面形态学、三维医学等,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取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同行认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77" height=" 221" title=" 崔勇.png" style=" width: 377px height: 221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崔勇.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a081dc30-9371-4f31-a9bd-bc3e6b52812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崔 勇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strong /p p   来自中日医院皮肤科主任崔勇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创新人才推动计划中国青年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带来“皮肤肿瘤辅助诊断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精彩报告,身兼科研处处长的崔勇老师,充分利用AI技术,积极组织业内知名皮肤病专家共同推进“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SID),CSID已积累了30万组多维度皮肤病影像资源,涉及病种超过500种,其中超过1000例数据的病种达到300种,全部数据完成标准化标注。依托CSID,崔勇教授又牵头成立了两个专家组织: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病专委会和中国医学装备人工智能联盟皮肤病专委会。通过专家+研究所+企业的运行模式,建立“医教研产学共同体”,皮肢影像学院正式上线20个月,在线学习人数超过20000人,崔勇教授表示,未来通过AI应用为皮肤科医生赋能,大力推动中国皮肤影像事业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81" height=" 231" title=" 徐刚.png" style=" width: 381px height: 231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徐刚.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b894959a-b7c0-49a0-b60b-e9ea0dc082b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徐 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 /strong /p p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徐刚副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多种癌症的研究,本次会议报告结合“人工智能在射波刀治疗肿瘤靶区跟踪中的应用”展开,射波刀做为治肿瘤的放射手术形式,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更精准的在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恢复期短等综合优势的前提下,减少受射面积、增加疗效等方面发挥作用,人工智能与将在肿瘤医学信息化,肿瘤医务人员培训、肿瘤病人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5" height=" 222" title=" 赵志强.png" style=" width: 405px height: 222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赵志强.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c0d73bb6-2112-4185-8707-2a6eba4060a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赵志强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strong /p p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放疗科赵志强主任医师的主题报告“人工智能在肿瘤诊疗知识问答中的初步研究”,围绕如何简单便捷的了解肿瘤的发生及治疗过程,完成了一项8万余字的肿瘤诊疗问答数据库,同时研发团队积极开展基于安卓系统的离线语音识别及语音合成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85" height=" 236" title=" 温正棋.png" style=" width: 385px height: 236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温正棋.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582bfed3-55cb-4e7c-b8b2-28f72e3dbb2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温正棋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 /strong /p p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温正棋就智能互动的语音识别系统的建立、语音识别特定场景下的应用到语音识别与医疗,对超过30GB的医疗文本进行分类检索处理,语音识别准确率超过97%,有效解决医生的口音问题,语音识别可定制化的服务,可以在语音电子病历等方面实现病历自励书写、自励纠错功能及数据挖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76" height=" 650" title=" 现场交流.jpg" style=" width: 476px height: 650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现场交流.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c8602420-e46e-4552-b5e5-09507d9ace2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交流 /strong /p p   “人工智能是医疗行业的未来”,本次沙龙活动积极推动了AI在医疗领域的实践和应用信息对接,在关乎民生的医疗领域长期存在医生资源分配不均、优质医生资源有限等问题的情况下,希望更多的AI产品不断创新服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同时,成为患者提供更精确诊断的工具,发挥无限的可能。 /p p br/ /p p 附: a href=" https://www.cxq-bj.cn/index.php?r=page/page1" target=" _self" 首都科技创新券新政 /a br/ /p
  • 面对精准医疗的热潮 中国应寻找“自己的方向”
    业内认为,发展精准医疗,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客观评判,制定好的路径图。精准医疗会颠覆传统医学?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谈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取得的成果,并宣布了新的项目——精准医疗计划。一时间,“精准医疗”成为覆盖全球的热门话题,并引得医药健康产业市场风起云涌,国内外的医药巨头纷纷抢滩精准医疗。可以预见,精准医疗大数据、个人基因测序的普及化正带来全球健康产业大变革。  精准医疗产业前景如何?如何科学看待这一“新生事物”?近日,记者在上海举办的“从新药创制迈向精准医疗高峰论坛”采访期间,与会的多名专家指出,面对精准医疗的热潮,不必盲从跟风,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和规划。  精准医疗并非奥巴马原创  其实早在奥巴马提出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之前,将精准医疗用于癌症治疗的例子已不鲜见。  遗传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表示:“2013年, ‘自然—遗传学’大会的主题为‘From GWAS to Precision Medicine’(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到精准医学),其中就已含有‘精准医学’这个概念。同年9月20日,第十三届东亚遗传学会学术研讨会,其主题中也有‘Precision Medicine’。因此,‘精准医学’对学界而言并非一个新的概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詹启敏表示:“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有上百年,但是原来给你的信息很少,现在有了很多科学技术的帮助,包括基因组测序,生物医学分析工具,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出现,我们今天谈精准医学才有可能。”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健向记者表示,国内推动“精准医学”,被不少人认为是跟风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但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已经有了个性医疗的概念,这并非奥巴马提出,只是措辞有所区别。美国版“精准医学”中的关键词为基因测序、肿瘤、个性化。中国科学家眼中的“精准医疗”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在“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上,中国科学家对精准医学的定义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范畴。  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  今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会议指出,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3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  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表示,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正在准备精准医学计划工作,有望将其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  一项数据显示了中国在早期癌症诊断、治疗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癌症发病人数的1/5 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一直以来,中国的很多患者在发现癌症之时已经到了晚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采访中有专家向记者表示,美国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达到85%,中国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25%。提高我国肿瘤早期诊断和精准医疗技术迫在眉睫。  目前,精准医疗更多地集中在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基于个体基因检测的肿瘤个体差异化治疗成为重要趋势。传统的药物治疗由于没有考虑到个体基因的差异性,在用药效果上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基于基因分析选择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  美国生命技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江路卡在讲到现在的基因测序技术时显得特别兴奋:“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花费了30亿美元,耗时10余年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今天,我们全基因组测序只要花费千余美元,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这样的改变难以想象。如果只是完成部分基因测序,成本甚至只需10美元或者100美元,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革命。”  肿瘤基因测序的前景广阔,A股中,以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这三大方面为主的中国上市公司已有26家。而国外,一些国际大药企也都在积极开展细胞治疗研发。有研究报告称,201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今后5年年增速预计为15%,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3至4倍,其中,基因测序行业增速将超过20%。  中国应寻找“自己的方向”  詹启敏院士指出,所谓精准医疗,就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方案。包括对风险的精确预测,疾病精确诊断,疾病精确分类,药物精确应用,疗效精确评估,疗后精确预测等,“中国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方法的研究位于国际前沿,分子影像、靶点、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在精准医疗的基础层面与西方国家保持同步,下一步的发展需要整合技术研发、临床转化、产业培育、示范推广,实现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詹启敏向记者介绍,中国在制定“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专家形成了7个共识,包括基因组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已经趋向成熟,蛋白质组学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已经进入临床应用和产业化阶段,疫苗和抗体将成为生物医药重点突破的领域,生物治疗、个性化诊疗技术成为现代医学重要方向,医疗器械成为与药物齐头并进的新型产业,最后是生物信息学向海量数据产出和广泛应用两个方向发展。  采访中,不少专家都认为,在与国际前沿技术和理念接轨的同时,中国在精准医疗上的目标,更要注重向人们提供更精准、更安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为目标,建立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自主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国产新型防治药物、疫苗、器械和设备,形成一批中国制定、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中国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将受惠于普通百姓,所以降低成本、完善医疗保险体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完全有能力根据我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基础来建立精准医学,找寻中国自己的方向。”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健向记者表示,百慕迪正是基于精准医学理论,利用人体对创伤自我修复功能,在老化受损器官及神经障碍自我再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百慕迪专注于心脑血管及神经障碍患者的再生康复。其产品系统Biomobie(生命核)涵盖了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静脉曲张、中风以及失眠等慢性疾病的再生康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也认为,发展精准医学,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好客观评判,制定好自己的路径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曹雪涛:  精准医学和我们老祖宗提出的辨证施治,同病不同治,或者是同人不同治,这些理念都是相通的。精准医学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全面认识疾病的状态,对整个医疗过程和临床实践进行最优化的诊治。因为分析精准原因以后,有没有真正的利器去实施病人的治疗,还是要依赖于药物研发,不是仅凭测一下基因就可以的事。  清华大学副校长 薛其坤:  精准医学理念结合了诸多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已迅速推广和广泛进入到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发展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是清华大学的重要战略,构建精准医学这一新型前沿学科,对于清华大学的医学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 王健:  精准医学是对现有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精准医学以基因测序行业快速发展、生物医学分析的日渐成熟和生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日新月异为前提,将会从现在“对症医疗”的模式逐步转化为“对个体医疗”的模式,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生物医学特征设定不同的医疗方案,这也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郑树森:  现在肝胆胰外科手术已跨入“机器人(68.510, -0.07, -0.10%)时代”,机器人最大的优点是领悟性比较好、放大精度比较好、两只机器手非常灵活,而且这样的手术以后患者恢复很快,这是精准医学的一个典范,所以在精准医疗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总经理 庞俊勇:  如果把精准医疗扩充来看,可能涉及到基本产业的任何一个部分。而对于我们产业园的经营者来讲,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技术不断地通过创新、通过推向市场来真正地实现自身实力的提升,然后从国家层面再做精准医疗的整体布局,可能这样更加合理。
  • 陆道培医疗集团拟香港IPO上市|中国最大血液病医疗服务商
    2023年1月3日,来自北京的陆道培医疗集团Lu DaoPei Medical Group Holding Limited(简称"陆道培医疗”)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陆道培医疗招股书链接: https://www1.hkexnews.hk/app/sehk/2023/105041/documents/sehk23010303713_c.pdf主要业务陆道培医疗,由中国工程院陆道培院士于2012年创立,陆道培院士为全球顶尖血液病学家,开创了血液病(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先河。陆道培医疗目前已成为一家领先的血液病医疗服务集团,拥有三家运营中血液病专科医院,为来自中国所有省份以及逾20个海外国家和地区的患者提供服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1年收入、截至2021年底的血液病患者的登记床位数量、造血干细胞移植仓位数计,陆道培医疗是中国最大的血液病医疗服务提供商;按2021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数计,陆道培医疗在中国排名第二;按2021年进行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计,陆道培医疗在中国排名第一;按2021年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计,陆道培医疗在中国排名第二;按2021年血液病特检服务产生的收入计,陆道培医疗是中国第三大提供商。截至2022年9月30日,陆道培医疗有204名全职医生(包括45名主任医生或副主任医生、77名全职主治医生、92名全职住院医生),共完成7,489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99.2%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71.2%为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陆道培医疗的医院网络,包括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北京陆道培医院亦庄院区、北京陆道培医院顺义院区。公司预计将进一步扩大医院网络,于2023年之前开设上海陆道培医院,并于2025年之前搬迁具有更大服务能力的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陆道培医疗的收入主要来自向血液病患者提供住院及门诊服务,以及向血液病患者及其他有需要人士提供血液病特检服务。股东架构招股书显示,陆道培医疗在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陆晓丹先生(陆道培院士之孙、陆文昭之子),通过间接拥有61.90%的Hospital Management ,持股33.21%;Hospital Management的其他股东包括医生持股平台Jishi Holdings(17.06%)、医生持股平台Wangri Holdings(14.21%)、Z Yi Holdings Limited(6.82%)。其中:医生持股平台Jishi Holdings,由陆道培院士间接持有20.03%股份,集团其他14名资深医生持有79.97%的股份;医生持股平台Wangri Holdings,由集团15名资深医生均等持有;Z Yi Holdings Limited,由执行董事赵奕女士全资拥有。CBC集团实体,持股16.44%;厦门建发实体,持股11.27%;雇员激励计划LDP New Hope,持股10.00%;淡马锡 Temasek SPV,持股8.21%;约印资本实体,持股5.94%;靳海涛控制的前海股权基金,通过Qianhai Ark BVI持股5.19%;鲁彦岑先生控制的PagodaTree基金,持股2.20%;Investcorp SPV,持股2.05%;赛领资本,通过HuaSai ZK持股2.03%;西堤资本SPV,持股1.95%;河南财政厅最终拥有逾99.93%权益的北京汇豫,持股0.51%;招商证券,通过北京博时持股0.45%;林荣先生,通过L Rong Limited持股0.30%;软银中国,通过北京医路持股0.15%;众合资本集团,通过Partner SKY持股0.09%。公司业绩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九个月,陆道培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62亿、13.70亿和12.41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1.22亿、4.08亿和5.12亿元人民币。中介团队陆道培医疗是次IPO的中介团队主要有:中信证券、招银国际、麦格理为其联席保荐人;毕马威为其审计师;通商、苏利文克伦威尔为分别为其公司中国律师、公司香港律师;竞天公诚、安理分别为其券商中国律师、券商香港律师;弗若斯特沙利文为其行业顾问。
  • 这5项高科技,将颠覆医疗
    p   正如神经学家V.S.Ramachandran所说,所有颠覆性的新科技都源于一个可能真实的、想象出来的概念,而颠覆性的计算机技术,也必然会带来医疗卫生保健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大变革。 /p p   适应新科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医疗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则历时更久。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盘尼西林( Penicillin,青霉素),1929年第一篇关于盘尼西林的文献发表,但此后一直经过有效性试验、毒理性试验、改进青霉菌发酵工艺等,历时14年,直到1943年才真正解决了盘尼西林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在诺曼底登陆前夕,盘尼西林的数量已经足够登陆的美国士兵使用。对于中国,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直到1958年才得以实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342" title=" 1.pn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34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579f90c-11c7-4696-94fb-425b0567c49f.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二战宣传语(感谢青霉素,伤兵可以安然回家) /strong /p p   一个更近的例子是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腹腔镜手术发现于1901年,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恢复时间快的优点,但是直到90年代才开始广泛使用。 /p p   医疗行业适应新科技较为缓慢,但新科技带来的改变通常是颠覆性的。医药的近代史包括一段很长时间的渐进式创新(比如在描绘基因图谱上做出的努力),共病症状引发的突破性创新(比如单克隆抗体的开发)。医疗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容易产生“蝴蝶效应”——微小的变化可以产生大的影响和改变。比如说,1907年,人均寿命很难达到45岁,到了2007年人均寿命提高到了75岁,而这主要是婴儿死亡率的显著改变造成的,婴儿死亡率的改变则通过一系列关键系统的改革,比如水净化系统和疫苗接种。 /p p   现在,每个行业都在被颠覆性的高新技术所影响,但是医疗系统又是否足够成熟去做彻底的改变?2009年,美国高科技法案(HITECH Act)授权,可在美国广泛使用电子医疗记录(EMR,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通过医疗立法,未来可以通过突破性的软件进行彻底的变革,尤其是那些能够利用大型、复杂数据库的软件。我们相信这个变化会发生,因为人工智能(AI)、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机器人技术和3D打印技术这5项高科技正向医疗领域渗透。 /p p    strong 人工智能(AI) /strong /p p   人工智能软件(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oftware)常用来简单地优化程序(知识工程)或充当统计学习软件(机器学习)。这当中一些程序已经用于“临床决策支持”,实现了常规使用,但是还没有证实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的评估。 /p p   现在我们看到的假设生成(hypothesisgeneration)AI程序(语境化),这些程序有能力提高智能阈值,解析松散的联系去发现之前未找到的意义,医药研究领域用到的IBM公司Watson软件,就是采用认知计算系统的商业人工智能。 /p p   机器学习能力的进步,也提高了智能分析的阈值。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主要的工作原理便是深度学习,通过机器学习,智能分析的能力可以超越人类大脑。 /p p   未来人工智能在医疗互动,药物发现,治疗方案决策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 p    strong 大数据(Big Data) /strong /p p   生物数据具有一定深度、密度和多样化。过去,非结构化数据在没有人工排序计算或数据结构不完整的情况下是无法进入电脑系统的。 /p p   然而,EMR (电子医疗记录,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出现之后,医疗系统开始收集非结构化的、实时的、综合的数据。现在计算机已经能够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高级文本分析程序去解析这些异构数据。 /p p   大数据带来的变革是突破性的,它允许将松散关联的事物处理产生新的假设。 /p p   早期的关联方法,是在19世纪80年代,由D. R.Swanson教授提出的“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方法,大意是“从公开发表的非相关文献中发现某些知识片段间的隐含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假设或猜想,经过科研人员进行攻关或实验”。1986年,D. R. Swanson发现有的文献记载了部分雷诺氏病患者血液中有些异常(如血液黏度偏高),又有一些文献记载了食用鱼油能纠正这些异常(如它可降低血液黏度)。通过文献关联研究,他提出了食用鱼油会对雷诺氏病患者有益的假设,发表在《Raynaud’s disease was loosely associated with fish oil》中,最终这个科学假设被临床实验所证实。镁—偏头痛(migraine and magnesium)、生长调节素C—精氨酸(Somatomedin-Cand Arginine)和可作为生物武器的潜在病毒(Potential Bio-warfare Agents)等案例也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 /p p   依靠人工去发现这些关联是非常困难的,未来依靠大数据的力量将有望发现新的关联与知识。 /p p    strong 区块链(Blockchain) /strong /p p   未来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可能堪比互联网。 /p p   如今,全球区块链商业理事会中国中心已成立。区块链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中介信用问题,通俗来讲,以前两个互不信任的人要合作很难,必须依靠第三方,比如转账,通过银行。但通过区块链技术,人们可以在没有中介的情况下实现双方互信的转账行为,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便可以使陌生的双方实现相互信任,通过去中心化实现安全。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理事长邓迪说:“在区块链上没有一个数字是凭空产生的,没有任何一个数字是可以凭空消灭的,所有数字的转移和修改都需要在区块链留下记录,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数字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而是从产生到现在所有转移,交易,修改的过程。区块链可以给数据以信用”。 /p p   区块链提供了一个分散的数字分类帐,合作的各方可以使用区块链,生成智能合同来提高准确度和效率。区块链技术对临床试验技术,医疗账单、药品供应链和去识别病人信息传输具有潜在价值。 /p p    strong 医学机器人 /strong /p p   医学机器人有颠覆性的潜力,因为他们可以极大地改变生产规模、再现性和保健服务的位置。 /p p   达芬奇机器人(DaVinci robot)可以操纵小于人类的手大小的手术器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和腹腔镜手术都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少,恢复效果快的优势,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比腹腔镜手术更精准,同时可以避免医生长时间手术疲劳造成的误差,使手术更完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215" title=" 2.pn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1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80f2c2da-37ba-418d-95bd-d35f6f90b1a3.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达芬奇机器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从左至右依次为: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 /strong /p p   纳米机器人(Nano-robotics),它是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为设计原型,设计制造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它可以用于非侵入性治疗、细胞修复和非定域化的治疗,如远程手术或美国军方的Trauma Pod(半自动化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启用远程护理。 /p p   早在1987年在美国上映的科幻电影《惊异大奇航》中,科学家将缩小至几纳米的人及飞船注射到人体血管,从而使这些超微小的“参观者”对人体各个器官的组织、运行等情况进行直接观察,那时候,纳米级技术也仅是一种科学的幻想,不过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270" title=" 3.pn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7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01153094-6a8a-4750-ae3a-34c1c1e763bd.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纳米机器人(模型) /strong /p p   纳米机器人是纳米生物学中最具诱惑力的内容,相关资料显示:第一代纳米机器人是生物系统和机械系统的有机结合体 第二代纳米机器人是直接从原子或分子装配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尺度的分子装置 第三代纳米机器人将包含有纳米计算机,是一种可以进行人机对话的装置。 /p p   有关专家预言:用不了多久,个头只有分子大小的神奇纳米机器人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国科学家和未来学家周海中在1990年发表的《论机器人》一文中甚至预言:到21世纪中叶,纳米机器人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p p   医用纳米机器人目前仍处于研发试验阶段,还未能进入临床实用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几年内,纳米机器人将会带来一场医学革命。美国发明家和未来学家、谷歌公司工程总监雷?科兹威尔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指出:医用纳米机器人将来把人脑和云脑(云计算系统)连接起来,届时就可以提高人类智力和延长人类寿命,让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p p   strong  3D打印 /strong /p p   3D印刷有潜力通过改变药品生产、无机设备、假体或者医用无机材料来改变医疗供应链。 /p p   2015年8月5日,首款由美国制药公司Aprecia采用3D打印制药技术ZipDose制备的SPRITAM(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速溶片,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上市批准,并于2016年正式售卖。SPRITAM主要用于治疗癫痫,Aprecia的3D打印药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药片溶解速度快,适合吞咽困难的患者服用。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157" title=" 4.pn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15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f31360c8-86c6-4fb5-ba0a-d82252d0c8ef.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左图:Aprecia的3D打印药片的溶解&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右图:普通药片的溶解 /strong /p p   3D打印在组织工程、再生受损或病变的人体组织方面也非常有前景。3D打印用到的生物墨水(bio-inks)可以由活细胞、cell-supporting水凝胶、细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来充当。哥伦比亚市密苏里堪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活细胞作为材料开发出来一种生物墨水,他们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完成诸如打印出器官衰竭的替代品,虽然只在测试和开发的早期,但是3D打印技术的创新,必将带来医药领域的新格局。 /p p   如上提到的5项技术,任何一项的进步都将极大的改变目前的生物医学现状。我们现在已经有能力去使用智能系统来收集大范围的、准确的生物信息,使数据结果结构化、通过AI系统分析生成 假设、生成一个3D打印的生物器官,并且远程控制这些产品。所以,是时候想想如何通过这些工具来塑造我们的未来了。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参考资料: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1.How Five Technologies AreShaping The Future Of Health Care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2.Raynaud’s disease was looselyassociated with fish oil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3.A brief history of endoscopy,laparoscopy, and laparoscopic surgery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4.Embracing Chaos and Complexity:A Quantum Change for Public Health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5.SWANSON D R. Migraine andmagnesium(Ⅱ): Neglected connections[J].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1988, 31(4): 526-557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6.SWANSON D R. Somatomedin C andarginine: Implicit connections between mutually isolated literatures[J].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1990, 33(2): 157-186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7.SWANSON D R, SMALHEISER N R.Information discovery from complementary literatures: Categorizing viruses aspotential weapon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 2001, 52(10): 797-812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Microsoft YaHei "   8.Trauma Pod: A Semi-AutomatedRobotic Surgery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 2009 , 2 (2) :136-146 /span /p
  • SGS医疗器械实验室广州开业
    4月2日,瑞士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SGS)医疗器械服务部暨有源医疗器械实验室开业庆典于广州隆重举行。在中国成立20年之际,斥资在广州成立专业医疗器械实验室旨在整合并提升医疗器械测试服务能力,为企业出口国际市场打造一站式绿色通道,从而帮助企业及其医疗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SGS集团消费品检测部全球认证总经理Michael Jaenecke先生、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杜佳斌先生以及中港区医疗器械服务部总监关俊超先生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SGS中港区医疗器械服务部总监关俊超先生提到,医疗器械服务部整合了生命科学服务,国际认证服务,轻工产品服务及有源医疗器械服务各方面资源,极大地提升了医疗器械产品的测试服务能力,可以为中港地区的医疗器械厂商提供更优化更便利的服务。   目前,医疗器械服务范围包括:安规测试、电磁兼容性测试、机械类测试、微生物测试和化学测试。同时拥有一支优秀的认证和审核团队,可为客户提供一次性整合审核和评估服务以满足多个标准的要求,并提供相关的医疗器械认证或技术培训。一站式培训、检测和认证解决方案使客户能更快速取得认证,让产品成功投放市场。   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国外高端企业在中国大力投资医疗器 械产品的科研,可以预见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将蓬勃发展,并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新的亮点。应国际贸易中的各种技术和法律法规要求,为使客户及其医疗器械产品最快速低风险获取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并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测试认证需求,SGS成立了医疗器械服务部及有源医疗器械实验室,将全面分析企业自身管理现状及医疗器械产品和市场状况,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决包括医疗器械产品设计、生产、包装、销售、产品出口至国际市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或困惑 为客户传递全球最新医疗器械法律法规要求及行业动态 帮助企业及其医疗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据悉,SGS有源医疗器械实验室是被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第三方实验室,同时也是欧盟公告机构认可的检测实验室。能够为进出口厂家提供专业的医疗产品安规测试、电磁兼容性测试、机械类测试、微生物测试和化学测试。服务范围覆盖了:多参数监护仪 (心电监护,血压监护,多功能监护,血氧监护,体温监护) 医用温度计,血压计 医用病床 神经及肌肉刺激器 诊断及治疗用激光设备 体外诊断(血糖仪) 体外诊断(酶标仪,洗板机等) 内窥镜检查设备 心电图仪 医用手术及诊断用灯 超声诊断设备等医疗器械。
  • 精密增材制造技术在生物医疗产业的创新应用
    近期,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摩方精密”)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先进制造技术创新研讨会。此次活动聚焦精密增材制造,洞察生物医疗创新应用趋势,同时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与会分享交流,就各自领域的最新实践成果展开了思维的碰撞。本次研讨会特邀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建林、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晓明、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黄天云、及乐普医疗有源器械部项目主管李向义展开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精密增材制造在生物医疗产业的创新应用探讨交流,并就行业应用场景、阶段性重点项目进展及产学研合作模式展开讨论,共话行业趋势动态,探讨未来机遇与挑战。01聚焦增材,医械新篇:各位聚焦哪些方面的研究?是否涉及精密增材制造及其在生物医疗的应用?“——我们的业务领域正在不断拓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精密制造医疗器械的关键零部件;二是研发手术机器人中的精密零部件;三是开发创新体外培养医疗器械。——”周建林分享了生物医疗与3D打印的结合点,并表示摩方精密将在三个方面持续拓展业务:一是生产医疗器械精密零部件,如内窥镜等;二是研发手术机器人中的精密零部件;三是开发体外培养医疗器械。同时还着手研究基于水凝胶的创新技术,以解决人体组织和材料加工的相容性问题。在生物医疗领域,摩方精密在与科研院校和医院等专业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共同研究前沿的材料、终端应用和技术,并取得显著成果。未来,摩方精密还将致力于解决材料加工的相容性问题,助力微纳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发展。“——微纳3D打印的跨尺度和高精度特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工具。——”刘晓明分享了他在微纳机操作和微纳机器人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并利用摩方精密微纳3D打印技术辅助构建了大量研究模型,有效提升研究人员设计不同类型机器人的研发速度。通过结合其自身研究,刘晓明强调了微纳3D打印技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交互桥梁作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研究生命体单细胞或微小组织,从而赋能在人体内进行靶向药物输送和组织检测。02产业布局,砥砺前行:在应用中是否开展产业化布局或重点项目建设?有何阶段性进展和成果?“——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个产业推向市场,并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需要创新者们在产业化道路上不断摸索、改进,以实现从0到1,再从1到无穷大的飞跃。——”黄天云分享了他在微纳米机器人制造领域,从理论研究到生产制造的转变。在研究过程中,他的团队利用摩方精密微纳3D打印技术进行微机器人、微流控芯片等领域的研发。在他看来,尺度在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每个尺度都有对应的工具。特别小的样件好做,比较大的样件也好做,不大不小的跨尺度样件反而不好加工,然而摩方精密在这个区间具有很大的优势。黄天云进一步表示,近些年看到了校企联合推动先进技术发展的成果,也非常期待摩方精密利用快速精密成型、材料可选择性多的优势,实现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突破。“——摩方精密聚焦垂直应用领域的发展,重点关注生态链建设的成熟度。——”周建林表示摩方精密始终专注于为顶尖高校和企业提供先进的制造装备和材料。面对客户不断提出的高要求,摩方精密秉持着压力与动力并重的理念,持续迭代创新。在设备制造方面,摩方精密目前已发展至第三代装备。在材料方面,致力于树脂和陶瓷等材料的创新研发,并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建立联合实验室,以满足用户需求。在产业布局方面,摩方精密积极加强在生物医疗领域的探索,例如与北大口腔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口腔修复技术的创新。周建林进一步表示,摩方精密会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及需求,以期为行业带来更多的社会价值。03创新合作,未来可期:精密增材制造,在生物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哪些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希望由微纳3D打印技术制备的产品,可以直接融入终端产品。——”李向义表示基于摩方精密微纳3D打印设备,极大降低了企业研发的试错成本,将原先研发周期大大缩短至1/10,也就意味着节省研发成本并提高企业利润。关于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他希望实现直接将打印产品应用于终端产品。同时,也期待看到摩方精密不仅成为赋能研发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还能发展成为终端设备零件的供应商,助力更多企业发展壮大。“——如果可以开创材料共享模式,不仅能推动科研界的发展,更助力产业界的生态形成。——”黄天云探讨了在使用微纳3D打印设备时遇到的材料问题,希望摩方精密能研发并统筹出更多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材料,与高校机构共同开创材料共享模式的良性生态系统。再者,黄天云建议,高校和企业可通过相互学习互通技术,一方面助力科研不断精进,开发出更多的专利;另一方面助力企业拓展业务,在产业化道路上,能够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摩方精密的合作模式极具开放性,我们专注于赋能和制造,携手产学研共同进步。——”周建林分享了摩方精密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合作模式。他提到,摩方精密将继续推进医疗领域的终端应用制造,在垂直专业领域方面始终坚持开放式合作,希望发挥不同机构的独特优势。他强调指出,摩方精密将会进一步深化外部合作,在材料研发、专利技术、终端应用等多方面推动项目建设,为生物医疗的突破孕育更多的创新技术。圆桌论坛环节虽落下了帷幕,但激烈的思维碰撞和深入的交流仍在每位参与者心中回响。摩方精密愿与您携手打破精密增材制造领域的瓶颈,为生物医疗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辽宁、黑龙江强强联合打造中国机器人创新高地
    近日,以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微创手术机器人团队为核心组建的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康多”系列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该系统是行业内首个在泌尿外科领域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康多机器人也是首个在单家医院开展手术达到100台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目前该技术已实现产业化。  这仅是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加强辽宁、黑龙江高校院所深度交流、合力攻关的众多成果之一。  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2017年成立于沈阳,是东北地区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心由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国内机器人领域的头部单位发起成立,其依托单位是沈阳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心也是辽宁同黑龙江高科技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  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以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为主要任务,面向工业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高端应用、特种机器人系统、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与系统、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以及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布局了37个研究方向。  “中心目前在哈尔滨、沈阳、山东建设了三个研发基地,每个研发基地研发方向各有侧重,并互相协同。哈尔滨研发基地的主攻方向是核心零部件、特种机器人技术研发,沈阳研究基地则侧重于工业机器人及高端应用、机器人检测与评定,山东研发基地侧重于服务机器人及核心关键技术。中心整合了黑龙江、辽宁等地在产业、科研方面的优势,致力于打造中国机器人创新高地。”沈阳智能机器人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前沿技术研发方面,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已在机器人化加工工艺、感知与认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多项进展。其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研发的产线机器人化纳米测量系统,已通过厂商的应用测试和稳定性测试,成为国产高端测量装备领军者之一﹔其研发的变刚度薄壁复杂曲面零件机器人智能磨抛技术,已在中国航发动力、商飞等单位取得实际应用。中心还开发了用于水下机器人、油田探测机器人等平台的系列化高性能永磁电机,市场前景广阔。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近年来中心已为沈阳新松机器人、煤科集团、东北大学、中科院金属所、北部战区总医院、中科奥维等70余家省内外科研院所及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完成了30余个典型领域的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实现了近20项产品定型和产业化﹔通过产业基金投资了十余家企业,推动中心技术成果落地。  同时,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了知识产权6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2项。近三年,中心的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超40%,技术服务合同复合增长率超100%。
  • 医疗器械市场:诊断与治疗缘何“两重天”
    在医疗器械领域国家政策频吹暖风的大背景下,这个预期颇丰的市场更受到投资人青睐。  然而,在利好声一片的国内医疗器械领域中却出现了“瘸腿”失衡现象,即生产诊断类产品的企业远远多于治疗类企业,进而也直接导致诊断类产品的投资份额所占更多。比如,目前国内在监护、超声、心电等诊断类领域已经基本实现产品“自给自足”。  “这是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一个普遍现象:业内多数企业宁愿做诊断产品,也不去涉猎治疗类产品。投资方对于治疗类产品的生产企业更是相对谨慎。”中兴合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刘明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边倒”偏诊断  目前,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诊断设备类和治疗设备类。诊断类包括常见的影像类(X光机、CT、磁共振、B超等)、分析仪器(血球、生化、免疫分析仪器等)、电生理类(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等。治疗类包括激光治疗机、麻醉机、呼吸机、放射治疗机械等。  据统计,中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中70%以上都是做诊断类产品,例如深圳迈瑞、东软医疗、江苏鱼跃、威高集团、安科生物、迪安诊断、理邦仪器等。其中,深圳迈瑞、山东威高等大企业已可与外资品牌相抗衡。  但是国内治疗类产品上市企业却相对较少,仅有乐普医疗、珠海和佳、山东新华医疗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大型治疗类设备主要还是依靠从美国、德国等进口,比如大型放疗设备几乎都是采用美国瓦里安和瑞典医科达的产品。  “对于想进入医疗器械领域的人士,如果对这个行业并不熟悉,我通常都建议他们在选切入点的时候,能做筛查类的就不要做诊断类的,能做诊断类的就不要做治疗类的。”刘明宇直言,国内诊断类和治疗类医械的确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发展现象,原因在于,诊断类产品确实比治疗类产品容易入手,且投资回报也快。  为何“跛足”  那么,为什么治疗类产品始终做不大呢?  “这主要由于治疗类产品的注册周期相对较长,同时产品上市后担负的责任更大。”刘明宇认为,治疗类产品上市后一旦出现问题,会牵连很多方面,严重的甚至引起一些医疗事故,造成医疗纠纷。  相比之下,诊断类产品就不同。作为判断病因的辅助工具,类似超声、监护、心电、X射线等,单一手段并不能彻底确诊病情,比如肿瘤诊断,必须要结合病理分析才能最终确诊。因此诊断类产品风险相对较小,注册也较为容易一些。  “此外,治疗类调备投资者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比如国外有些治疗类产品的研发机构十年还没出成绩,而国内大部分投资方显然不愿耗费这么长时间在治疗类产品上。”刘明宇表示。  另外,在记者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医院对诊断类设备需求量更大,对治疗类设备需求相对要小,而且要求更高。  “医院都会根据自身需要合理配置医疗设备。治疗类设备在各医院几乎均已配置完毕。”康联集团采购部经理马艳彬认为,一般情况下,病人到医院首先要用到诊断设备对病情进行全面诊断筛查,而治疗方面,主要是以药物为主,当然也有疾病需要治疗设备的帮助,例如肾病患者需要透析机、心脏病人需要支架、肿瘤病人需要伽马刀等。  此外,刘明宇认为,附加费用的问题也是导致治疗类产品在国内“萎缩”的原因。  “治疗类产品类似药物,除了产品本身,对市场推广能力的要求更高,往往需要投入资金去教育、培训客户如何操作和使用。”刘明宇向记者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套至少要上千万元,在‘上岗’前,需要对使用者提供长时间的培训服务,‘先有驾照后买车’,这加大了企业成本。”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也向记者表示,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知识、人才、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存在“国外研制,国内仿制”的问题。而治疗类产品的技术门槛很高,以国内许多企业现有的资金、人力水平难以达到。  “两条腿走路”  针国内医疗器械领域存在的这种诊断类和治疗类医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何在顶层设计上对其进行合理规划?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研究总监周锐指出,医疗器械企业应把握住大好的发展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向市场提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实现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治疗类器械的确需加强创新能力,但是创新不能盲目,其本身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性过程,慢慢积累条件才能成熟。”刘明宇表示,创新不能片面而谈,既要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又要有技术方面的创新,“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又稳又远。  刘明宇还建议:“政府须多投入资金支持早期项目,因为早期治疗类项目的研发要花费很长时间,指望商业性资金投入不太现实。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会促进我国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品牌的推广和运用。”  例如,以色列仅有约800万人口,全国有生命科学产业公司750家,其中一半以上从事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拥有先进的诊断类和治疗类医疗器械产业。但是因为该国自身市场狭小,只能靠出口技术维持发展,促使该国创新能力强大。欧美很多治疗类大企业都去收购以色列国内从事该领域研发的小企业。  “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国内治疗类医疗器械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形成自己的产权,然后推广出去。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多数只注重品牌和市场,小企业则着力创新,这是比较好的社会分工。所以我们的大企业也开始整合全球资源,在国际范围内收购自主研发型小企业。”刘明宇表示。  “相信在今后的医疗事业发展中,治疗类设备之路不会走得很艰难,国内一定会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治疗类设备生产企业,实现诊断类和治疗类产品均衡发展。”马艳彬说。
  • 盘点!我国10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态势下,额温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需求迅猛增长,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成为各国求助对象,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对外出口迎来发展契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然而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产品以中、低端型为主,加之各国医疗设备安全检验标准不一,导致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受阻。要扭转国际对中国产品的刻板印象,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需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国产产品迈向高端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随着AI技术、5G催生全新应用场景,智能城市依托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正在加速医疗器械行业的变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外,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全球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未来,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9e174dfa-1d9e-4770-8bd4-be13f02ca30f.jpg" title=" 摄图网_400078394.jpg" alt=" 摄图网_400078394.jpg" width=" 450" height=" 2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如今,大众对健康的追求和防护意识日渐增强,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视也在增强,并通过扶持政策大力推动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为创新医疗器械的上市和广泛临床应用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IQVIA艾昆纬结合临床专家和医疗器械行业专家的访谈结果,评选出过去10年中,在中国市场上市的10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包括: 缺血性卒中取栓支架、手术机器人(肿瘤外科、骨科、神经外科)、3D打印技术、动态血糖检测、AI辅助影像诊断等其他创新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864463a2-819a-40f7-90a5-7a42e72bdd7d.jpg" title=" 1587628112560879.png" alt=" 1587628112560879.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缺血性卒中取栓支架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当前,脑卒中正成为中国人的头号健康杀手。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多万人,而其中只有不到10%的病人会及时到医院就诊,只有1%的人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并受益。&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如果血管堵住,不抓紧将其疏通的话, 那么将会发生大面积脑梗,时间拖得越长,梗死的面积就会越大。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死亡率可达80%以上,以往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可使发病4.5小时内的部分患者血管再通,但其血管再通率低,效果不理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颅内动脉支架取栓术非常适用于颅内各部位大动脉急性闭塞的开通治疗,现在是最好的救治方法(I类推荐,循证医学A级证据),能大大降低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提供了又一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支架取栓设备就像一个网笼,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医生通过导丝穿过血栓,用导管把支架置于血栓处,然后回撤导管,支架会自动释放并与血栓结合 在一起。撤回导管和支架时,血栓一同被取出,使大脑血流恢复正常。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手术机器人(肿瘤外科、骨科、神经外科)& nbsp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机器人手术系统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其用途广泛,在临床上外科上有大量的应用。外科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概念,在世界微创外科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性外科手术工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利用机器人做手术时,医生的双手不碰触患者。一旦切口位置被确定,装有照相机和其他外科工具的机械臂将实施切断、止血及缝合等动作,外科医生只需坐在通常是手术室的控制台上,观测和指导机械臂工作就行了。目前最普通的机器人外科手术是前列腺切除术。一些外科医生也采用称为“达芬奇”的机器人系统做心脏外科、妇产科及节育手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手术机器人目前是服务机器人(除了工业机器人)目前发展最好的一个分支,原因很简单:对成本不敏感,而且超越了传统手术人手的极限,确实有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几年,国外手术机器人产品如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发展势头迅猛,主要应用领域在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等科室的微创手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反观国内,也已有多款国产医疗机器人产品进入了高校科研和临床试验向产业化过渡的重要时期,面临多重机遇和挑战。我国最早的医疗机器人研发始于1997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和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田增民教授共同打造,也是 Remebot 的前身。后续,相继有高校科研团队专攻此方向,包括哈工大、复旦大学、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天津大学等,每个团队研发时间都在十年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3、3D打印技术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如今,3D打印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技术之一 ,其应用价值已经获得了诸多业内人士的认可。在医疗领域,3D打印已经在逐步渗透于手术模型预演、康复医疗器械制造等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在3D打印前沿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医疗行业的服务模式正加快转变,智能化、高效化、专业化医疗服务模式也加快养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以往的手术预演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往往需要通过CT、核磁共振(MRI)等影像设备获取患者的数据,之后再将二维医学影像利用软件转换成逼真的三维数据。如今,医务工作者可以借助3D打印机等设备,将三维模型直接打印出来。这样做,既可辅助医生进行精准的手术规划、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又便于医务工作者与患者针对手术方案进行沟通和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几年,科学界和医学界已经将3D打印生物器官组织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目前,生物3D打印的组织器官主要包括鼻子、耳朵、血管、肾脏、心脏、皮肤、眼角膜等。无论是人造血管、软骨组织,还是肝脏组织、肾脏组织,其核心都是特定类型细胞的分离(或定向诱导)及大规模扩增。生物3D打印技术,在人工组织、器官培养过程中可以构建组织器官的三维形状,并让细胞组织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形状生长,以此来促进细胞组织的健康发育,并用其来替换人体病变组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外,在智慧医疗快速发展的当下,患者对于专业化、个性化、 精准化医疗服务模式也满怀期待。在制药方面,运用3D打印成形技术制备药物缓释装置来制药具有多种优势,3D打印可以对多种制药材料实现局部细节化控制,并精准控制某种药物的成分。在康复医疗器械方面,面对假肢、助听器等康复医疗器械小批量、定制化的需求,利用3D打印技术可让康复医疗器械的制造工艺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降低成本,缩短制作周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实际上,3D打印技术的出现,在潜移默化中已经从多个层面上改变了传统医疗行业的发展进程。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3D打印将催生出更医疗服务的新模式,人们也将感受到新兴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4、动态血糖检测 /strong /span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动态血糖监测是内分泌科的诊疗技术之一,它可通过连续、动态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观察受试者血糖波动的变化,并将血糖数据汇总分析得出直观报告,呈现全面血糖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一般由葡萄糖感应器、线缆、血糖记录器、信息提取器和分析软件共5个部分组成。置于皮下的葡萄糖感应器中含有的葡萄糖氧化酶,与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电信号,由葡萄糖感应器发射到分析软件,再转换成血糖值。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治疗时,选择患者适当部位植入探头,连接发射器,接收器接收血糖信号,下载患者3天的血糖图谱,再由医生判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动态血糖检测分为回顾性和实时动态两种,采用贴皮探头测定血糖。回顾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操作简单、报警较少,可以连续多日观察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便于从中寻找规律,方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成本相对更高,但可连续、高密度实时提供血糖信息。根据实时血糖数值及血糖变化趋势信息,可帮助临床医师更为灵活地调整降糖方案,有助患者更快、更准确地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许多患者已从动态血糖监测中获益,既免去了反复穿刺皮肤取血来测定血糖的痛苦,还能摸清个体血糖波动特点,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动态血糖的监测结果,未来还可能将胰岛素泵注射剂量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自动分析、整合,有望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帮助患者快速、安全控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5、AI辅助影像诊断 /span /strong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以往,影像科医生每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查看医疗影像资料,来发现具体的病症细节,日均阅片量达百多份,这对医生来说是巨大的压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而AI辅助影像诊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解放医生的眼睛和脑力,发现一些医生无法发现的细微信息,实现对癌症等病症的准确识别、预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比较成熟的AI医疗影像辅助诊断产品,主要是用于肺部CT扫描筛查,已投入较多医院应用,在辅助诊断上表现不俗,提升了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认受性。据测试结果显示,两名放射治疗医生读二十名肺结节病人的CT图像,每人都需花超过3.5小时才完成,换上AI只需2.05分钟,是人手检视的1/15时间。除此以外,AI对微小结节敏感度较高,在辨识六毫米或以上的结节时,人手检视和AI辨识率同样是100% 但在辨识零至三毫米的结节时,AI辨识率达84%,比人手的53%,辨识率高31%。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当然,以目前技术AI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绝对无法取代医生,未来还需累积更多真实病例的原始资料,不断提高准确率,以帮助医生减少漏诊、误诊。未来发展方向是积极把应用范围扩阔,如研发中的脑中风辅助筛查、心脏辅助筛查、骨折辅助筛查、乳腺辅助筛查等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巨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6、无导线心脏起博器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无导线心脏起博器可以通过采用发自器官外部的脉冲超声波来无线电击心脏,从而达到调节心跳的目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传统的心脏起搏器通过由静脉送入心脏的电导线来刺激心脏组织。但是导线会出现故障,这就需要额外的手术来清除或者更换这些导线。并且, 传统方法在治疗性电击可实施的位置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而无导线心脏起博器使用永久植入心脏的小型接收器来接受聚焦式声波,并将能量转化为电流。与无线电波不同,超声波能在足够高的能量水平下穿透组织,且不会产生任何热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世纪70年代就已提出无导线起搏的概念,当时仍处于理论研究及动物实验阶段,随着导管输送系统、微型化和材料技术的发展,无导线心脏起搏前景光明,目前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据统计,2011年我国有42986名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比2010年增长1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这一数字还会提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7、冷冻球囊房颤消融手术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阵发性心律失常,极大增加患者的血栓栓塞及脑卒中发生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房颤患者约三千多万,预计2060年达到七千万之多。在过去十年中,我国房颤患病率增长了30倍,房颤相关的脑卒中增长了13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冷冻球囊消融术为房颤消融领域的一项创新技术,它通过液态制冷剂使消融部位温度降低,从而使局部组织坏死,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该技术以连续的带状损伤代替了传统射频消融术以点连线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术中漏点的几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相比传统手术,冷冻球囊房颤消融手术时间更短,只需要两个小时,而传统手术需要四个小时的手术时间。而且冷冻球囊房颤消融手术的成功率更高,同时手术过程病人舒适度明显增加,耐受性好,还能减少大的并发症的发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自2005年冷冻球囊消融导管在欧洲开始应用以来,全球已经累计超过38万例。中国自2013年12月应用至2018年间,已完成超过15000例的房颤冷冻消融手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8、液体活检技术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液体活检是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对应的概念,是以血液等非固态生物组织为标本进行取样和分析的体外诊断技术。液体活检中的“液体”以血液为主,也包括粪便、尿液、唾液以及其他体液样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液体活检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是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用药指导、监测、预后管理,以及无创产前检测,除此之外还包括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其他疾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反映病灶的综合信息,优势之二在于可以进行高频率监测,优势之三在于可以显着降低成本、降低患者风险,肺穿刺活检的成本数倍于液体活检,且有更大几率导致并发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正是由于液体活检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为其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高盛、JP摩根、派杰等机构纷纷给出了200亿美元以上的全球市场预测,普华有策和智研咨询等机构预测的国内市场空间也达到了数百亿人民币级别。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我国出台的多项政策和事件也显示了对液体活检技术的支持,比如科技部提出在2030年以前投入600亿元用于精准医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根据检测物的不同,液体活检技术已发展出以下分支:CTC技术、cfDNA/ctDNA技术、外泌体技术和循环RNA技术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自然》杂志2018年11月发表的综述文章总结了液体活检技术当前面临的四大挑战,包括:理解血浆成分、与免疫肿瘤学的联合、多参数的整合检测、机器学习的应用。面对挑战,需要生物学、生理学、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的跨学科共同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液体活检的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将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明,液体活检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9、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被认为是一种可弥补LASIK、PRK和其他切削手术进行屈光矫正的产品,是矫治近视的最新最安全的产品之一,目前在美国已被广泛使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它可用于矫正大范围的近视、远视和散光,而无需去除或破坏角膜组织、无须进行手术后缝合。同时它可以实现可预见的屈光矫正和卓越的视觉质量。尤其对高度近视治疗效果尤为明显。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实质上,ICL眼内晶体是一种柔软的人工晶体,可安放在人眼晶体前安全区,厚度仅50微米左右,比头发的直径还薄,而术后视觉优于配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及其它在角膜上实施的屈光矫正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与其他人工晶体相比,ICL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制作材料非常特别,晶体材料是Collamer的高科技专利材料,是一种胶原类的材料,在人体内没有排异反应。而且,?与角膜屈光手术不同,ICL植入手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加法原则”,也就是说,手术室在眼睛里面“加”一个东西,而角膜手术是“减法原则”,就是在眼睛上“减”一些组织。这样,我们就很能明白了,为什么晶体植入手术是安全且可逆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ICL不去除、不破坏眼角膜组织,因具有激光手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效果,逐渐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趋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10、药物涂层球囊 /span /strong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药物涂层球囊(drug eluting balloon,DEB)是一种已应用于冠状动脉及外周动脉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该方法无需置入金属支架,从而减少了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降低了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缩短了双联抗血小板时间、减少了出血风险。另外,在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研究中,DEB 在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时显示出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且DEB还适用于高出血风险患者、正在口服抗凝药物或近期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DEB表面包被有一层抗增殖药物,该药物可在DEB 扩张时向血管壁局部快速释放,经内皮细胞吸收并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效果。目前,DEB 产品有十余种,均使用以紫杉醇为基础的涂层药物。基础研究证实,紫杉醇可通过以下途径抑制血管内膜增生:(1)阻断细胞增生的早期启动因子、抑制细胞骨架生成、阻断有丝分裂,从而抑制细胞快速增殖;(2) 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和表型改变;(3)抑制内膜增生性炎症反应。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紫杉醇脂溶性良好,容易通过细胞膜,但紫杉醇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仅有9%~17%能转移到血管壁上被内皮细胞吸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对于经历过多次介入治疗的复杂病变,与普通球囊相比较,DEB 更加安全有效。由于DEB不依赖支架、对术后抗血小板的要求远低于支架置入术,因此对于有高出血风险、正在口服抗凝药物或近期进行过外科手术的患者,DEB是一种更合适的选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i 本文摘自https://www.sensorexpert.com.cn/article/7809.html& nbsp /i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i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296282c8-b36d-4cec-8559-d919f17a664f.jpg" title=" 1920_420.jpg" alt=" 1920_420.jpg" / /i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为促进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生物医用材料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检测技术交流,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将于2020年5月12日举办“生物医用材料检测技术应用与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领域内杰出专家和业内人士带来精彩报告,并为参会人员搭建网络互动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559f91f0-69e4-4ebe-8785-5b7fc1c4ecb5.jpg" title=" 生物材料.PNG" alt=" 生物材料.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bfde7bff-2970-477a-b1a6-02965f381d06.jpg" title=" 捕获.PNG" alt=" 捕获.PNG" / /p p strong 听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 /strong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BMM/"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免费报名链接。 /span /a /p p 2、报名成功,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通知;态度敷衍乱填将不予审核。 /p p 3、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扫一扫,也可报名听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5832b0e2-296e-4e39-a1e8-8453d1babf9a.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strong /p
  • “十二五”期间医疗器械迎来战略发展机遇
    1月18日科技部发布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明确指出,2010年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已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要加强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医疗器械的基础研究,重点开展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处理,生理信号获取,生化、免疫和微生物检测,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神经工程等基础研究。同时,《规划》表示将重点发展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急需的普及型先进实用产品以及临床诊疗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的中高端医疗器械。对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的创新开发,予以重点投入支持。   医疗器械是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装备,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装备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水平偏低的总体格局尚未改变,还存在功能少、性能低、不好用、不适用等问题,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   《规划》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围绕重大疾病防治和临床诊疗需求,重点开发一批适宜基层的先进实用产品和主要依赖进口的中高端产品,积极发展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创新产品,显著提升医疗器械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基本医疗器械方面,围绕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重点发展低成本、高性能、普惠型的数字X射线机、彩色超声成像仪、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微生物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仪、呼吸/麻醉机、血液净化设备等当前基层配置急需的基础装备,加快突破螺旋CT、MRI、PET-CT、内窥镜、医用加速器、免疫分析系统等主要依赖进口的中高端主流装备和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等常用高值耗材,促进普及应用。   新型医疗器械方面,围绕疾病预防、临床诊疗、健康促进的需要,突出融合成像、无创检测、动态监测、微创治疗、精确治疗等新的技术发展方向,积极发展新型医学成像、无/微创动态生理参数检测与监护、分子生物分析仪器、现场快速检测仪器(POCT)、新型微创治疗、术中监测/定位/导航、药械结合产品、医疗机器人、新型中医诊疗等医疗器械产品和系统,以及数字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型产品,不断提高医学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 超9亿!又一省公布医疗设备更新采购意向
    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再次明确安排近1500亿元大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更是将新一轮医疗设备配置热潮推向顶端!8月1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府采购网发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9月至12月政府采购意向,预算金额3.133亿元。8月14日,新疆政府采购网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采购项目2024年8月至10月政府采购意向,预算金额6亿元。近期,大批终端医疗机构密集启动医疗设备更新,不久前,湖北发布一批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超22.6亿元,浙江省人民医院年内更新医疗设备超4.95亿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年内更新医疗设备超4.98亿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年内更新超4.6亿元。安徽发布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医疗设备改造及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等13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公示(总投资超26亿),其中安徽省城市头部医院高端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更新医用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MR)、CT、手术机器人等30台/套,估算总投资4.5亿元。福建发布省级高水平医院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超7.5亿,更新设备179台套;广东发改委发布广东省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有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公示,拟购置医疗设备2171台套,总投资近54亿元;黑龙江批复一批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超9亿。更多阅读:超7.5亿元!福建省省级高水平医院医疗设备更新项目获批,附设备清单 1.18亿!湖北省血站119台(套)医疗设备更新购置清单公布 超28亿元!重庆市11家医院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批复盘点 7.05亿元!广西医疗设备更新需求表 “曝光”,涉及CT、生化分析仪等 超23亿!北京首批医疗设备购置项目公布,涉及CT、DR、基因序列仪等 国家卫健委发布《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参考标准》,附医疗设备配置清单 5.59亿元!江西省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建设项目批复,配置医疗设备321台(套)万亿设备更新|医疗设备配置启动,多地卫健委发布通知
  • 华为开始大规模生产医疗器械
    广东省食药监局发布了广东省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批准产品名单(截至2021-10-8),华为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正式批准生产,注册证号为:粤械注准20202071705,受托人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潍坊京为高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说,华为开始大规模生产医疗器械了,大家期待么?不得不说,华为的医疗器械从拿证到生产,速度可见一斑。早在今年5月,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就微博发文指出,华为首款可以测量血压的智能手表已通过医疗器械注册检验,下一步将联合专业医疗机构开启注册临床试验,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果不其然,短短数月华为首款医疗设备正式进入生产阶段,华为还通过其会员App开启血压测试受试者招募,要求腕围大于200毫米,且血压高于140mm Hg者优先。据国家药监局国产医疗器械产品资料中显示,其产品名称具体为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第二类医疗设备,有效期至2025年10月22日。华为4款医械产品,进入优先审批!近期,据广东省食药监局了解,除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外,华为还有三款医疗器械进入优先审批程序。分别是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MLY-B10、MLY-B11)、心电分析系统(ECG-1)、心率失常分析系统(PPG-1)。根据目前的产品布局,有相关人士分析,华为可能将单独拆分一条产品线,做一款主打血压测量的智能手表,当然也有可能将功能同步到其他华为智能手表上。华为还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及心电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采用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心电检测时操作不便的问题,以帮助高血压患者第一时间获悉自己的血压状态,并及早干预治疗。所以显然,目前华为正以家用医疗级高精度血压测量为核心,研发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同时华为与国内知名机构启动高血压管理研究,探索从筛查到早期干预的血压创新主动健康管理。一旦成功,这意味着以后高血压患者以及普通消费者想知道自己的血压状况,只需通过可穿戴血压测量设备,就能随时随地实时查看血压高低,从早期就及时发现并干预高血压治疗。而这,仅仅只是华为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之一。据华为官方显示,华为医疗目前已经服务超过3000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医疗行业提供全面覆盖,安全可控,运维简单,面向未来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据悉,在郑大附一院的建设中,第一台远程5G动物手术以及人体手术就是由华为分别和联通、移动合作完成的。 在信息化建设上,华为还曾服务过一大批三甲医院,比如华西医院、同仁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京鼓楼等。巨头扎堆,百亿级市场争一杯羹在华为努力深耕的医疗健康穿戴领域,还有许多高端玩家,但是目前国内获得医疗器械二类证的四款ECG功能智能手表的仅有华为、苹果、华米、OPPO。苹果ECG APP和心率不齐提醒功能就获得了FDA审批,布局医疗健康穿戴领域,正式获得我国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苹果公司另外一款移动脉率房颤提示软件,同样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为国械注进20212210317。今年7月,华米发布了PumpBeats血压监测引擎;OPPO取得NMPA医疗器械二类证,国内首款获证智能手表诞生。各大厂商纷纷为智能手表添加黑科技,往结果更准确的医疗器械方向进军。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人们可以更好的管控自己的生活状态,营造数字化健康生活,特别是老年人,通过专业医疗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更好的监测、管理健康。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18.7%,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3.5%,分别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上升了5.44和4.63个百分点。显然,中国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庞大的老年人的医疗需求量急剧增加,给专业医疗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带来了机会。预计到2025年中国专业医疗级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36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20.01%。百亿级市场的巨大的市场,以及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给各大国产企业提供了肥沃的成长土壤,但是最终谁能在这一领域拔得头筹?让我们拭目以待!
  • 重磅!我国首部医疗器械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见,旨在优化完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8月28日,国家药监局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9月28日。《征求意见稿》共十一章、190条,涵盖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和标准、分类、警戒与召回等多方面。作为我国医疗器械管理领域首部法,强调国家完善医疗器械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鼓励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应用科学、信息科学、医学科学等科学领域的交叉研究,推动医疗器械及其原材料、零部件的技术进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原文如下: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器械的需求,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国家药监局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国家药监局将认真研究吸收,对于意见集中的问题,还将组织座谈交流和专题研究论证。有关意见建议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反馈:1.电子邮件反馈至zfsfgc@nmpa.gov.cn。发送邮件时,请在邮件主题处注明“《医疗器械管理法》公开征求意见反馈”。2.信函邮寄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北露园1号,邮政编码100037),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医疗器械管理法》公开征求意见反馈”字样。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9月28日。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法(草案征求意见稿).doc2.意见建议反馈表.docx
  • 医疗污水检测 吉大• 小天鹅助力科技战“疫”
    2月1日,深圳确诊患者粪便中检出病毒RNA阳性的新闻一经发布,#粪便中可能有活病毒存在#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随后钟南山院士团队和李兰娟院士团队均提出在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中分离出活病菌的信息,这意味着除了飞沫传播外,新冠肺炎也可能通过粪-口传播。 为了有效应对疫情,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规范医疗污水处理,严防新冠病毒通过粪便和污水扩散传播。并在应急处理技术方案中提出“强化消毒灭菌,控制病毒扩散”的总体要求。 通知指出“当前公共场所和家庭为防控疫情多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余氯量可能偏高,影响生化处理单元正常运行。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要督促各城镇污水处理厂密切关注进水水质余氯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确保出水达标。” 医院污水消毒常采用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白精、液氯等)消毒、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消毒(如过氧乙酸等)、臭氧消毒等措施。 疫情当前,吉大小天鹅公司针对医疗污水检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用科学的手段对抗疫情,通过检测仪器快速分析出消毒后水中消毒剂及其副产物的含量,以确保水质达标。■医疗污水检测 GDYS-101SN2余氯测定仪(点击查看仪器详情) GDYS-101SN余氯总氯测定仪(点击查看仪器详情) GDYS-101SA便携式氨氮现场测定仪(点击查看仪器详情) GDYS-201M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点击查看仪器详情)■消毒剂及其副产物检测 GDYS-601SB消毒剂及其副产物检测仪(点击查看仪器详情) GDYS-101SN2余氯测定仪(点击查看仪器详情) GDYS-101SN余氯总氯测定仪(点击查看仪器详情) GDYS-101SE2二氧化氯测定仪(点击查看仪器详情) GDYS-104SL亚氯酸盐测定仪(点击查看仪器详情) GDYS-101SC2臭氧测定仪(点击查看仪器详情) GDYS-104SM有效氯检测仪(点击查看仪器详情)相关新闻分享:吉大小天鹅有效氯检测仪热卖中!
  • 国家卫健委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发〔2022〕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手术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我委组织修订了《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2年12月6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或治疗疾病为目的,在人体局部开展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重建形态或功能、移植细胞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等医学操作的医疗技术,手术应当经过临床研究论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本办法所称手术分级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以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为目的,根据手术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资源消耗程度和伦理风险,对本机构开展的手术进行分级,并对不同级别手术采取相应管理策略的过程。第四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手术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第五条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第二章 组织管理第六条 医疗机构对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其功能定位、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和诊疗科目制定手术分级管理目录,进行分级管理。第七条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手术相关临床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第八条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组织负责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具体工作由医务管理部门负责。第九条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组织在手术分级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一)制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的制度和规范,明确科室手术分级管理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二)审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定期对手术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整;(三)根据术者专业能力和接受培训情况,授予或者取消相应的手术级别和具体手术权限,并根据定期评估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四)组织开展手术分级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制度、规范的培训。第十条 医疗机构各手术科室应当成立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手术分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二)制订本科室年度手术分级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工作;(三)定期对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手术分级管理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四)定期对本科室术者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进行评估,制定手术技术培训计划,提升本科室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和质量;(五)按照有关要求报送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相关信息。第三章 手术分级管理第十一条 根据手术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资源消耗程度或伦理风险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资源消耗较多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资源消耗多或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手术。第十二条 手术风险包括麻醉风险、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风险、围手术期死亡风险等。手术难度包括手术复杂程度、患者状态、手术时长、术者资质要求以及手术所需人员配置、所需手术器械和装备复杂程度等。资源消耗程度指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医疗资源的种类、数量与稀缺程度。伦理风险指人的社会伦理关系在手术影响下产生伦理负效应的可能。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信息报告制度,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送本机构三、四级手术管理目录信息,如有调整应及时更新信息。接受信息的部门应当及时将目录信息逐级报送至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公示制度,将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纳入本机构院务公开范围,主动向社会公开三、四级手术管理目录,并及时更新。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本机构开展手术的效果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动态调整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授权制度,根据手术级别、专业特点、术者专业技术岗位和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及培训情况综合评估后授予术者相应的手术权限。三、四级手术应当逐项授予术者手术权限。手术授权原则上不得与术者职称、职务挂钩。对于非主执业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其手术授权管理应当与本机构医务人员保持一致。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和手术授权动态调整制度。术者申请手术权限应当由其所在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小组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应当向医务管理部门报告,经医务管理部门复核后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由医疗机构以正式文件形式予以确认。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评估术者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包括手术技术能力、手术质量安全、围手术期管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重点评估新获得四级手术权限的术者。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手术权限,并纳入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四级手术评估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论证制度。对已证明安全有效,但属本机构首次开展的手术技术,应当组织开展手术技术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论证,通过论证的方可开展该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为医务人员参加手术技能规范化培训创造条件,提升医务人员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医疗机构应当重点关注首次在本机构开展的手术技术的规范化培训工作。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开展省级以上限制类医疗技术中涉及手术的,应当按照四级手术进行管理。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紧急状态下超出手术权限开展手术的管理制度,遇有急危重症患者确需行急诊手术以挽救生命时,如现场无相应手术权限的术者,其他术者可超权限开展手术,具体管理制度由医疗机构自行制定。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手术科室在每例四级手术实施前,应当对手术的指征、方式、预期效果、风险和处置预案等组织多学科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并按规定记录,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随访制度,按病种特点和相关诊疗规范确定随访时长和频次,对四级手术术后患者,原则上随访不少于每年1次。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完善手术不良事件个案报告制度,对于四级手术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等情形的,应当在发生后3日内组织全科讨论,讨论结果向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同时按照不良事件管理有关规定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讨论管理。四级手术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应当在死亡后7日内,由医务管理部门组织完成多学科讨论。医疗机构应当每年度对全部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意见。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质量安全评估制度,由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组织定期对手术适应征、术前讨论、手术安全核查、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二次手术率、围手术期全因死亡率等进行评估,并在院内公开。一、二级手术应当每年度进行评估,三级手术应当每半年进行评估,四级手术应当每季度进行评估。医疗机构应当重点关注首次在本机构开展的手术技术的质量安全。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督查制度,由本机构医务管理部门对各手术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的关键指标。第二十八条 对于发生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医疗机构应当暂停开展该手术,对该手术技术及术者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进行重新评估。评估结果为合格的可继续开展;评估结果认为术者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不足的,应当取消该手术授权;评估结果认为该手术技术存在重大质量安全缺陷的,应当停止该手术技术临床应用,并立即将有关情况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从事该手术技术的主要术者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满足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要求或者影响临床应用效果的,医疗机构应当停止该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第二十九条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手术分级管理,全面掌握科室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情况,加强对手术医嘱、手术通知单、麻醉记录单等环节的检查,重点核查手术权限、限制类技术、急诊手术和本机构重点监管技术项目的相关情况。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的监测与定期评估,及时向医疗机构反馈监测情况和评估结果,定期将医疗机构各级手术平均病例组合指数(CMI)进行分析、排序和公示,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分级规范管理。及时纠正手术分级管理混乱等情况,并定期进行通报。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将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情况与医疗机构校验、医院评审、评价及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第五章 附 则第三十二条 开展人体器官移植、人类辅助生殖等法律法规有专门规定的手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术者是指手术的主要完成人。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围手术期是指患者术前24小时至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导致患者需要治疗以挽救生命、造成患者永久性伤害或死亡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第三十六条 国家组织制定用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手术目录,不作为各医疗机构开展手术分级管理的依据。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94号)同时废止。
  • 未来最赚钱的17大行业,医疗健康领域占据“七雄”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十年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430" title=" 201602221451044866.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3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d9e89396-bd2a-42dc-bf88-80f139a82ab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当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276" title=" 201602221451233001.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7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f12e6e48-8814-471c-9ef3-28e773a1c42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未来10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那些产业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下文将细数我们认为的最具投资价值的十余个新兴产业。 /p p    strong 一、云计算 /strong /p p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 /p p   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不是零和博弈 /p p   2)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 /p p   3)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 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 /p p   4)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p p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二、大数据(“大数据+医疗”) /strong /span /p p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2013-2015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 2013-2015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大数据+零售”、“大数据+医疗”、“大数据+房地产”等等。 /p p    strong 三、虚拟现实 /strong /p p   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及各类配套设施还在摸索。然而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当前各大咨询机构均看好虚拟现实在未来5年将实现超高速增长,爆发近在咫尺。 /p p    strong 四、人工智能 /strong /p p   根据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p p   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五、3D技术(3D医疗产品打印) /strong /span /p p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专家预测2016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将扩大到100亿元。 /p p    strong 六、无人技术 /strong /p p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p p    strong 七、机器人 /strong /p p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 /p p   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 /p p    strong 八、新能源 /strong /p p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同事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p p   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走向成熟,蕴含丰富投资机会。 /p p    strong 九、新材料 /strong /p p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 /p p   随着基础化学、基础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点将不断涌现,新材料将成为数万亿产值的市场。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十、医疗服务 /strong /span /p p   2016年医疗服务行业的驱动因素来自于药品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以及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分级诊疗和医生多点执业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借助民营资本盘活存量资产创造增量价。医疗服务业务为新技术提供了商业化的出口,而新技术给医疗服务业务提供了高附加值的项目。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十一、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 /strong /span /p p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方面,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 /p p   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制剂,其中阿达木单抗位居全球销量首位,年销售额达110亿美元 生命科学方面,全球范围内,基因测序市场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 细胞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日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十二、医疗器械 /strong /span /p p   医疗器械市场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1年至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73亿元增长至2556亿元,增长了近15倍,复合增速达到23%。 /p p   但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而我国这一比例低于15%,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等一批政策的出台,为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十三、互联网医疗 /strong /span /p p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各个行业的巨大变革,也为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机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时代。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十四、健康养老 /strong /span /p p   健康养老产业受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将迎来十分确定的发展机会。未来我国政府和个人将面对很大的养老压力,截止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亿,占总人口比重10.1%,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 /p p   同时,养老作为& quot 健康中国& quot 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我们将沿着国家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挖掘投资机会。 /p p    strong 十五、体育 /strong /p p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各路巨头开始瞄准海外优质体育标的资产,渐渐向成熟体育盈利模式靠拢 – 门票、媒体转播权、赞助和体育衍生品。 /p p   因此,拥有优质赛事资源和广大受众的体育行业标的将会持续收到资本的追捧。 /p p    strong 十六、文化娱乐 /strong /p p   中国的2015年是投资圈和BAT们在文化娱乐领域进击的一年。消费升级使得国人的消费习惯逐渐向文化娱乐进行倾斜,消费人群和消费金额也越来越低龄化和增长化。 /p p   2015年也是独立IP火热的一年,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等一大波影视剧热播,夏洛特烦恼、捉妖记、“囧”系列、鬼吹灯等不断刷新国内电影票房记录。 /p p   此外,伴随游戏、动漫衍生而来的二次元文化兴起,生产数字化、碎片化、娱乐化内容的自媒体大爆发,都将聚集大量新一代年轻用户,引发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p p    strong 十七、教育 /strong /p p   国内的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而在线教育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吸引了无数资本和创业者竞折腰。经过过去一两年的洗礼,教育O2O举步维艰,不仅没有革了传统教育的命,还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不知所措。 /p p   而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拥有稳定的线下资源和师资以外,也在互联网+ 的攻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多改革。 /p p   此外,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 /p p   备注 :本文由信中利摘自腾讯财经、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p
  • 谱尼测试山东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正式启用 医疗器械检测领域技术综合实力再提升
    8月5日,从谱尼测试(300887)(300887.SZ)官微获悉,继谱尼集团北京、上海、武汉等实验室医疗器械检测领域业务得到长足发展并取得瞩目成绩之际,谱尼山东分公司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近期于青岛正式成立并启用。  这一新成立的实验室标志着谱尼集团在医疗器械检测领域的技术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将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检验检测服务。  作为谱尼集团旗下唯一一家以医疗器械检测为单一技术领域进行钻研的实验室,实验室业务范围覆盖了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灭菌等验证型检测项目,同时涵盖了输注护理类、医疗器械包装类、呼吸导管类、义齿口腔类、超声耦合类、医用缝合材料、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等无源医疗器械产品的检测业务。  谱尼集团创立于2002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与持续提升,现已成为中国检测行业持续领跑者,业务涵盖生命科学与健康环保、汽车及其他消费品、安全保障、电子电气等众多领域,构建了综合性一站式检验服务体系。其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全国各地设有全资子公司和服务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谱尼集团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近年来,集团多次通过国家级和省级CMA、CNAS、CATL扩项评审,并成功入选《深圳医疗器械优质供应商推荐目录》1.0。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谱尼集团在医疗器械检测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体现了其在行业内的广泛认可和影响力。  未来,谱尼集团将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成熟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应用好储备的相关行业数据,以此服务好产业链,特别是检验检测可服务的相关产业,推动产业质量升级;同时,服务好行业内企业,通过研发创新助力提高集团的技术水平,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 55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及2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修改单公布
    YY 0307-2022《激光治疗设备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机》等55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及2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修改单已经审定通过,现予以公布。标准编号、名称、适用范围和实施日期见附件。  特此公告。  国家药监局2022年5月18日 附件1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信息表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制修订替代标准适用范围实施日期1YY 0307-2022激光治疗设备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机修订YY0307-2011,YY1300-2016,YY1475-2016本文件规定了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机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波长为1064nm和532nm的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机。本文件不适用于眼科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机。2025年6月1日2YY 9706.258-2022医用电气设备 第2-58部分:眼科手术用晶状体摘除及玻璃体切除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制定/本文件规定了眼科手术晶状体摘除和玻璃体切除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眼科手术晶状体摘除和玻璃体切除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以及可以与该医用电气设备连接的相关配件。2025年6月1日3YY 9706.264-2022医用电气设备 第2-64部分:轻离子束医用电气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制定/本文件规定了用于治疗患者的轻离子束医用电气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2025年6月1日4YY 9706.268-2022医用电气设备 第2-68部分:电子加速器、轻离子束治疗设备和放射性核素射束治疗设备用的X射线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制定/本文件规定了外照射设备(EBE)用X射线图像引导放射治疗(X-IGRT)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2025年6月1日5YY/T 0296-2022一次性使用注射针 识别色标修订YY/T 0296-2013本文件规定了公称尺寸从0.18mm-3.4mm的一次性使用注射针识别色标。本文件适用于正常壁(RW)、薄壁(TW)、超薄壁(ETW)和极薄壁(UTW)的针以及不透明颜色和半透明颜色。本文件不适用于笔式注射针。2023年6月1日6YY/T 0321.1-2022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修订YY 0321.1-2009本文件规定了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的分类与标记、配置器械、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人体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和腰椎联合麻醉、神经阻滞局部麻醉的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2023年6月1日7YY/T 0346-2022骨接合植入物 金属股骨颈固定钉修订YY 0346-2002本文件规定了金属股骨颈固定钉(以下简称股骨颈钉)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制造、灭菌、包装及制造商提供的信息。本文件适用于股骨颈钉,该产品供骨科手术时作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用。2023年6月1日8YY/T 0593-2022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修订YY/T 0593-2015本文件规定了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以及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2023年6月1日9YY/T 0646-2022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修订YY/T 0646-2015本文件规定了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周期类型、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由电加热产生蒸汽或外接蒸汽,灭菌室侧向开口、容积小于60 L且不能装载一个灭菌单元(300mm×300mm×600mm)、额定工作压力不大于0.25 MPa且预设的灭菌温度在115℃~138℃范围内的自动控制型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本文件不适用于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卡式蒸汽灭菌器及液体灭菌。本文件未规定涉及使用风险范围的安全要求,也未规定湿热灭菌的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2023年6月1日10YY/T 0681.12-2022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12部分:软性屏障材料抗揉搓性修订YY/T 0681.12-2014本文件规定了软性屏障材料抗揉搓性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软性屏障材料抗揉搓性的测试。2023年6月1日11YY/T 0719.5-2022眼科光学 接触镜护理产品 第5部分:接触镜与接触镜护理产品物理相容性的测定修订YY/T 0719.5-2009本文件规定了评价接触镜和接触镜护理产品物理相容性的一般步骤和性能要求,以及测定观察到的镜片变化是否可逆。2023年6月1日12YY/T 0740-2022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专用技术条件修订YY/T 0740-2009本文件规定了具有介入操作功能的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组成、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血管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的固定式安装的X射线设备。本文件不适用于具有透视引导血管介入操作的胃肠X射线机和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与GB9706.1-2020同步实施13YY/T 0794-2022X射线摄影用影像板成像装置专用技术条件修订YY/T 0794-2010本文件规定了X射线摄影用影像板成像装置(以下简称CR)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组成、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CR设备。本文件不适用于非CR成像原理的设备。2023年6月1日14YY/T 0795-2022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专用技术条件修订YY/T 0795-2010本文件规定了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的术语、定义、组成、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包括利用影像增强器或平板探测器作为图像采集装置的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本文件不适用于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的曲面体层摄影和头颅测量摄影部分,相关要求参见YY/T 1732。与GB9706.1-2020同步实施15 YY/T 0803.1-2022牙科学 根管器械 第1部分:通用要求修订YY 0803.1-2010本文件规定了用于根管治疗的根管器械(例如:扩大钻、加压器、辅助器械、成形和清洁器械)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以及数字编码系统。本文件还规定了通用规格标识,颜色编码,包装和识别符号。2023年6月1日16YY/T 0809.10-2022外科植入物 部分和全髋关节假体 第10部分:组合式股骨头抗静载力测定修订YY/T 0809.10-2014本文件规定了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导致股骨头压缩(断裂)或拉伸(解体)的静态力测量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部分或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组合式股骨头结构(例如:一个股骨头/股骨颈的锥形连接)。本文件不涉及试验样品的检查和报告方法。2023年6月1日17YY/T 0871-2022眼科光学 接触镜 多患者试戴接触镜的卫生处理修订YY/T 0871-2013本文件规定了多患者试戴接触镜的卫生处理指南。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多患者试戴接触镜的卫生处理程序。本文件不适用于接触镜的标签、朊病毒和病毒的灭活。2023年6月1日18YY/T 0916.3-2022医用液体和气体用小孔径连接件 第3部分:胃肠道应用连接件制定/本文件规定了预期用于胃肠道医疗器械和附件的小孔径连接件的尺寸,以及设计和功能特性的要求。本文件未规定使用这些连接件的医疗器械或附件的尺寸和要求。这些要求在专用的医疗器械或附件的标准中给出。本文件未规定用于以下的小孔径连接件的要求:仅用于胃吸引的医疗器械;仅用于口腔的医疗器械;加压或卸压固定机构(如球囊),用来将插入胃肠道的医疗器械固定在正确位置;胃肠道内镜检查器具;在皮肤上进行胃造口术的医疗器械。2023年6月1日19YY/T 0916.6-2022医用液体和气体用小孔径连接件 第6部分:轴索应用连接件制定/本文件规定了预期用于轴索应用连接的小孔径连接件的要求。轴索应用涉及以下几种医疗器械的使用:预期向轴索部位给药、创面浸润麻醉给药、和其他局部麻醉程序,或以治疗或诊断为目的对脑脊液(CSF)进行的监视或引流。本文件规定了预期用于医疗器械的这些小孔径连接件的尺寸,以及设计和功能特性的要求。本文件未规定使用这些连接件的医疗器械或附件的要求。这些要求在专用的医疗器械或附件的标准中给出。2023年6月1日20YY/T 0933-2022医用普通摄影数字化X射线影像探测器修订YY/T 0933-2014本文件规定了医用普通摄影数字化X射线影像探测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组成、要求、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具有单次曝光成像功能的探测器,包括但不限于非晶硅探测器、非晶硒探测器、CCD探测器、CMOS探测器等。本文件不适用于乳腺摄影用探测器和牙科摄影用探测器。2023年6月1日21YY/T 0934-2022医用动态数字化X射线影像探测器修订YY/T 0934-2014本文件规定了医用动态数字化X射线影像探测器的术语和定义、组成、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医用动态数字化X射线影像探测器。本文件不适用于牙科摄影用探测器、影像增强器成像系统。2023年6月1日22YY/T 0937-2022超声仿组织体模的技术要求修订YY/T 0937-2014本文件规定了超声仿组织体模的技术要求、随附文件、测量方法和评价。本文件适用于超声仿组织体模。2023年6月1日23YY/T 0967-2022牙科学 旋转和往复运动器械的杆修订YY/T 0967.1-2015YY/T 0967.2-2015YY/T 0967.3-2016本文件规定了牙科用旋转和往复运动器械的杆的尺寸、材料性能要求及验证这些要求的测量方法和标识位置的信息。本文件不适用于通过螺纹固定在手机上的工作尖,如:洁牙机工作尖。2023年6月1日24YY/T 1011-2022牙科学 旋转器械的公称直径和标号修订YY/T 1011-2014本文件规定了牙科旋转器械工作部分的公称直径以及相应的标号。本文件适用于牙科旋转器械的公称直径及标号的选择。本文件未规定根管治疗器械和洁牙机工作尖的公称直径。2023年6月1日25YY/T 1021.1-2022牙科学 拔牙钳 第1部分:通用要求修订YY/T 1021-2005本文件规定了牙科用拔牙钳的通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2023年6月1日26YY/T 1226-2022人乳头瘤病毒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修订YY/T 1226-2014本文件规定了人乳头瘤病毒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识、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等。本文件适用于预期用途为人乳头瘤病毒核酸(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辅助诊断和(或)宫颈癌筛查用的人乳头瘤病毒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适用的检测方法包括PCR荧光法、PCR-反向杂交法、杂交捕获-化学发光法、酶切信号放大法、基因芯片法、高通量测序等。2023年6月1日27YY/T 1282-2022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修订YY 1282-2016本文件规定了供插入人体的外周静脉系统输液或输血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以下简称留置针)的要求,以保证与相应的输液、输血器具相适应。本文件适用于插入人体的外周静脉系统用以输液或输血的留置针。2023年6月1日28YY/T 1629.3-2022电动骨组织手术设备刀具 第3部分:钻头制定/本文件规定了电动骨组织手术设备刀具钻头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材料、要求、试验方法、说明书和标识。本文件适用于由电动骨组织手术设备提供动力作机械旋转运动,对骨组织实施钻孔处理的钻头。2023年6月1日29YY/T 1769-2022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用医疗器械 人工授精导管制定/本文件规定了人工授精导管的术语和定义、产品结构和组成、设计属性、要求和试验方法、包装、标志及说明书。本文件适用于经阴道插入子宫腔内注入体外处理后精子,或子宫颈内注入体外处理后精液,进行人工授精的辅助生殖技术用人工授精导管。2023年6月1日30YY/T 1807-2022牙科学 修复用金属材料中主要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法(半定量法)制定/本文件规定了用手持式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仪测定修复用金属材料中主要金属元素含量的无损检测半定量法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制作口腔修复装置及修复体的金属材料,包括贵金属及其合金(金基合金、钯基合金等)、非贵金属及其合金(钴基合金、镍基合金、钛及钛合金等)中主要金属元素含量的半定量分析。 本文件还适用于由金属材料制作的牙科修复装置及修复体,如冠/桥、金属支架、烤瓷内冠、桥等中主要金属元素含量的半定量分析。 本文件不适用于元素含量本文件规定了补体4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的要求、试验方法及标识、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免疫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对人血清或血浆中的补体4进行定量检测的试剂盒,包括在半自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或特定蛋白分析仪上使用的试剂盒。2023年6月1日32YY/T 1812-2022可降解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理化特性表征制定/本文件规定了可降解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以下简称可降解金属材料)的理化特性表征。本文件适用于可降解金属材料。2023年6月1日33YY/T 1813-2022医用电气设备使用可靠性信息收集与评估方法制定/
  • 庆祝首届全国医疗器械实验病理学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论坛圆满落幕
    2023年6月9日-11日,首届全国医疗器械实验病理学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论坛在中国深圳举行,会议围绕“医疗器械实验病理学,FDA、欧盟、CNAS体系GLP条件下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规范化建设要求,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等主题开展,邀请药监局领导、资深实验病理学专家、医疗器械研发科学家、实验动物学家、AI病理诊断学专家、知识产权保护专家以及医疗器械厂家等国内外知名人士共襄盛会。6月10日上午,首届全国医疗器械实验病理学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论坛在中国深圳万悦格兰云天酒店隆重开幕。大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中国医疗装备学会磁共振分会常委刘新、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副院长刘文亮出席开幕致辞,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清蓝主持开幕式。开幕致辞仪式结束后,大会邀请了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金毅、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疗器械检定所质量评价室副主任陈亮、四川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制品检验中心袁暾、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生物性能室主任杨立峰、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研究检验中心石志锋、广州汇通医典病理诊断中心首席专家邓永键等多为嘉宾老师分别作主题演讲,从多元的角度剖析医疗器械的创新与发展。会议次日大会邀请了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杭渤、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海、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韩建民、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关添、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贺学英、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赫家烨、汇智嬴华医疗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胡铁锋作主题演讲,从自身擅长的领域出发分享医疗器械在实验病理领域的应用。充实的学术会议之余,大会也为与会者提供了精美的茶歇,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下,嘉宾老师们其乐融融,享受美味的茶点和饮品,探讨医疗器械行业与生物科学领域创新发展、学术信息。此次会议聚焦医疗器械的创新与发展,旨在提高学术科研水平、促进学科思想融合,北京共赢联盟国际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此次展会的参展商展出了自家的先进设备与专业的医疗硬组织切片及其定量分析技术整体方案,吸引了嘉宾老师们驻足咨询体验。参加大会的各位嘉宾老师们对我司的硬组织病理先进技术给予高度关注,与我司技术工程师进行热烈的技术交流。展台上还迎来众多经销商,纷纷索要技术资料,洽商合作代理意向。北京共赢联盟公司医学团队将继续奔走在医学市场的最前沿,未来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为广大医疗行业、生物科学领域提供专业的服务。首届全国医疗器械实验病理学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论坛圆满结束,让我们一起共襄盛举,并期待第二届全国医疗器械实验病理学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论坛召开。朋友们,2024,广州见。作为软硬组织实验病理学评价和骨形态学计量分析领域的专业仪器设备供应商和先进专业技术服务商,北京共赢联盟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将继续为各医科院校、专业科研院所、药械研发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等提供从新鲜骨组织到骨形态学计量分析的整体解决方案,共同推进行业先进技术发展和应用。该系统由金刚石分切取材技术和温控超声波技术组成,采用金刚石切骨机将新鲜骨组织病理标本、包括带金属植入物的骨头,分切成1-5mm的样本,再通过Histra-DC温控超声波脱钙脱脂固定仪和脱钙试剂,能够快速完成骨组织病理标本的前期处理,缩短固定、脱脂和脱钙的处理时间,没有人为造成的组织收缩或膨胀,对染色结果无影响,还可提高染色样本分辨率,十分有利于加快病理标本的诊断进程。EXAKT不脱钙硬组织切磨片系统是由一组设备和装置成套构成,相互不可替代,彼此互相依存。其中包括E300/310CP硬组织切片机、E400CS硬组织磨片机、E402平行粘片装置、E510脱水浸润仪、E520光固化包埋机、E530干燥渗透聚合装置。EXAKT不脱钙硬组织切磨片系统能够将不脱钙硬组织标本制成医学组织切片,并保持软硬组织、组织与植入物之间的原有组织结构形态。该切磨系统特殊的技术设计、技术配置以及独特的工艺方法,均与常规设备和工艺不同。新鲜的医学组织标本经过固定及脱水处理后,用光固化树脂浸透、包埋、再行锯片、磨片、染色等步骤制成厚约10μm的医学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能够清楚准确地观察到组织的解剖结构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能为医学软硬组织疾病的科学研究、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和嵌入物研究以及医学院教学等提供可靠的组织学评价依据。BIOQUANT OSTEO IMAGER骨生物学研究分析平台是通过图像扫描采集与处理,将硬组织病理切片样本从实物形式转化为数据图像呈现在图像工作站上。运用骨生物学研究软件内置的测量模板、计算公式以及图像分析等功能,针对标定区域和分析目标进行二维或三维形态学数据的自动测量、计算和统计,开展定量与定型研究以及数字病理学分析,从而得出骨形态计量学、病理学以及材料相容性等数据分析报告。适用于骨形态学相关的病理学研究分析任务,包括但不限于牙齿、颌骨与口腔种植体研究、植入物与生物材料研究、骨骼表型研究、骨肿瘤转移研究、人体活检组织切片检查、骺骨和软骨研究、皮质骨结构研究、骨关节研究、骨质疏松与缺陷形成研究、破骨细胞分化分析、发育骨生物学研究、结节形成分析等涵盖骨科研究的所有领域。OSTEOMEASURE骨形态测量分析系统用于相关的数字病理学分析任务。医生将骨组织、牙齿、或含有植入物的硬组织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后,通过软件控制相机拍摄采图,通过测量区域标定,利用骨形态计量学专业软件的测量列表,可以自动计算超过341种骨参数,并完成统计和病理学分析,以此得出数据报告,用于定性/定量研究。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指标多样且敏感性高,不仅能提供与骨密度仪BMD和Micro-CT测定类似的静态实验结果,更能通过测定动态参数如成骨细胞的数量、活性以及分泌类骨质、矿化沉积率和矿化延迟时间来分析骨骼矿化、软化或硬化的情况。这些细胞水平动态实验的测定结果能反映骨组织发生静态变化的相关机制。这些动态实验结果是骨密度BMD测定和Micro-CT测定无法比拟的,是形态学的独特优势。BIOQUANT LIFESCIENCE是由先进的数字扫描显微镜与生命科学研究专业测量分析软件组成。能够将病理切片样本从实物形式转化为数据图像,用于测量和分析。可以自动采集序列图片并拼接成可达1TB的高分辨率单色或多色大图,具备图像剪辑、图像测绘和图像校正。内置生命科学研究者常用的组织形态学数据测量模板和计算公式,自动完成二维和三维形态学计量。应用连续切片实现组织结构的3D重构。还可分析来自Micro CT,2D X-ray,扫描仪,相机等不同来源的图像。支持高精度的人工交互操作来得出形态计量学数据,在现代病理学、组织工程学、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满足高效率、可存储、即时分析、安全共享、教学、远程会诊等需求。DMS-B软硬组织切片扫描系统,对实验动物制片、骨肿瘤细胞、检验医学等相关领域软硬组织制片提供了快速扫描观测处理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扫描常规石蜡切片,还可以扫描不脱钙硬组织切片,尤其是含有植介材料的切磨片。快速扫描图像,利用数字病理图像进行远程病理诊断。联系我们请拨打仪器信息网展位电话400-860-5168转4660
  • 回眸大健康——2021年11月医疗器械大事记
    这个11月,进博会医疗器械首发数量再创新高,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数量达135项;高值耗材国家集采新动向受关注;GE、强生分别宣布拆分计划… … 多个医械领域的动态体现了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本文梳理了2021年11月医疗器械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与读者一起回顾。 政策动态  冠脉支架集采第二年采购协议期年最大供货量进行填报  11月8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填报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第二年采购协议期年最大供货量的通知》。自11月10日起,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企业,开始填报第二年协议期各中选产品可供国内的年最大供货量。  天津:建立健全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重点监控目录和超常预警制度  天津市卫健委等7部门印发《天津市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工作方案》,建立医疗检查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重点监控目录和超常预警制度。该方案指出,要以推进全市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为契机,建立健全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医用耗材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做好重点治理的高值医用耗材监测监管。  天津要求开展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信息集中维护  根据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发布的《关于开展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相关企业于11月17日起开展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信息集中维护,品种范围为接骨板及配套螺钉、髓内钉及配件、中空螺钉(空心螺钉)等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有分析认为,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的牵头单位正是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并且企业需要登录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进行维护。因此,此次发文对后续国家高值耗材集采或将有着新的风向标意义。  四川开启部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信息申报  11月18日,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正式开启了维护口腔种植体、修复基台医用耗材产品的信息申报工作,相关文件称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常态化推进药械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要求,开展部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信息申报相关事项工作。  26批(台)医疗器械抽检不符合标准规定  11月1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发布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对半导体激光治疗机、高频手术设备、合成树脂牙等14个品种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共26批(台)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全国统一的医用耗材医保准入管理制度拟建立  11月1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医保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命名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显示,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医用耗材医保准入管理制度。制定医保医用耗材编码规则、耗材通用名分类标准、评价规则及指标体系、医保准入流程、医保支付标准的确定规则等,对各省落实国家医保医用耗材目录及医保支付标准确定等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冠脉导引导管、导丝集采启动  11月19日,江西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发布《赣冀鲁豫鄂桂渝滇陕九省(区、市)联盟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新一轮高值耗材联盟集采即将启动。联盟由江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广西、重庆、云南和陕西等9省(自治区、直辖市)组成,集采品类为冠脉导引导管、冠脉导引导丝。  禁止委托生产的高风险植入性医疗器械目录征求意见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国家药监局组织调整了禁止委托生产的高风险植入性医疗器械目录,形成《禁止委托生产医疗器械目录(征求意见稿)》。11月19日,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京津冀“3+14”吻合器集采方案出炉  11月23日,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联合发布《京津冀“3+14”吻合器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和使用工作方案》明确,通过京津冀联盟,带量联动,坚持保障供应,价格合理,实现吻合器医用耗材价格明显降低。  上海推进落实国家医用耗材分类代码映射有关要求  11月24日,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发布“关于落实国家医用耗材分类代码映射有关要求的工作提示”,内容主要针对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生产(总代)企业。此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贯彻执行15项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通知》,根据《关于完成国家医用耗材分类代码映射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2021年11月30日前未完成上海统编代码与国家分类代码映射的,将关闭该医用耗材的采购权限。  安徽省医保局发布高耗集采政策解读  11月25日,安徽省医保局发布高耗集采政策解读《改革无禁区越难越向前》。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扩大集采覆盖范围,促进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减轻患者负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引导医疗机构规范使用。  超声刀头16个联盟地区集采结果公布  11月25日,深圳公共资源交易网公布《超声刀头及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此次超声刀头集中带量采购,由广东、山西、内蒙古、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西、海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徽省黄山市等16个联盟地区的各类医疗机构共同参与,采购周期为一年。  2024年底 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全国开展  11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从2022到2024年,要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通知》指出,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先期启动试点地区不断巩固改革成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新医保信息平台运行在即  12月15日0时起国家统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将统一停用。新医保信息平台的正式运行已进入到冲刺阶段。近日多地均在进行切换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工作。     产业动态  GE宣布拆分计划医疗板块将独立  11月10日,GE医疗(中国)在官微发布正式公告:GE航空、GE医疗,以及由“GE可再生能源、GE发电和GE数字集团”合并而成的专注于能源转型的业务,将成为三家独立的全球领先的投资级上市公司。GE计划在2023年初免税拆分GE医疗,这将是一家以精准医疗为核心业务的公司,GE预计将保留19.9%的股份;在2024年初免税拆分GE可再生能源和GE发电。  美敦力三份召回信息同时发布其中两款产品最高级别召回  11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同时发布涉美敦力的三份产品召回信息,其中有两个召回级别为一级,即使用该医疗器械可能或者已经引起严重健康危害。  进博会医疗器械首发数量再创新高  根据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新闻通气会上的介绍,今年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数量达135项,继续位居六大展区之首,且远超前三届的规模。  强生计划拆分消费者健康业务  公开信息显示,强生计划将消费者健康业务剥离并独立上市,旗下Neutrogena、Aveeno、Listerine和Band-Aids等知名品牌交由这家新公司管理。目前新公司的名称尚未确定。拥有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制药和医械业务则保留了强生的名称。已执掌强生近十年的CEO Alex Gorsky将继续担任执行主席至2022年1月3日,届时将由执行委员会副主席Joaquin Duato接任。拆分计划将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完成。  血透市场头部公司山外山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2021年11月,重庆山外山血液净化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山外山)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山外山成立于2001年3月,业务主要涉及血液净化设备(透析)与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单就血透市场而言,山外山为国内头部公司。其曾于2016年挂牌新三板,并于2018年10月终止挂牌。终止挂牌新三板整三年后,山外山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美团涉足医疗机器人赛道  康诺思腾宣布完成5亿元B轮融资,引入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包括礼来亚洲基金、美团龙珠和新世界发展集团,老股东启明创投、清松资本、高榕资本和险峰K2VC继续追加投资。被投标的融资主要用于手术机器人产品研发、临床试验、上市推广、新产品布局和行业前沿技术平台搭建。公开资料显示,这是美团自2019年进入医疗器械行业后首次涉足医疗机器人赛道。  春立医疗科创板IPO注册获证监会同意  11月23日,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春立医疗”)科创板IPO注册获证监会同意,首次公开发行A股不超过3,842.80万股。此前春立医疗于2015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本次获批中国大陆A股科创板上市,将使得春立医疗成为全球首家骨科A+H上市公司。  拥有完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人工心脏获批  2021年11月25日,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CH-VAD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这是我国首个获得NMPA批准的拥有完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人工心脏,也是全球范围内首个获得NMPA批准的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标志着全球新一代(全磁悬浮技术路线)心室辅助装置产品在中国商业化落地,将开启中国心衰治疗新时代。  高视医疗递交上市招股书  根据港交所披露,中国眼科医疗器械供应商高视医疗已于11月28日递交上市招股书。成立于1998年的高视医疗主要提供眼科诊断设备、手术与治疗设备、耗材等一站式眼科医疗器械解决方案,并提供售后技术服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0年的收入计算,高视医疗是中国眼科医疗器械市场的第三大公司。
  • 重磅升级:西门子医疗发布全新本土化战略
    6月9日,西门子医疗中国正式发布了全新“国智创新”本土化战略,宣布将通过“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入创新研发”、“推进本土业务模式升级”三个维度,以一家“中国公司”身份,深度参与“健康中国”的建设。西门子医疗董事会成员、西门子医疗亚太区总裁陶琳表示:“中国一直以来对于西门子医疗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蕴含着巨大潜能,同时也有其独特的市场环境。西门子医疗深度融合全球战略与本土发展构想,将‘健康中国’作为公司全球‘2025战略’新阶段的重要机遇和行动重点之一。我们也相信,应运而生的‘国智创新’本土化战略是我们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最优解法。”01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据了解,为满足中国客户与患者多元化需求,西门子医疗将逐步推进实现全产品线的本土化生产,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产品谱系,助力本土产业链转型升级。在原有国产基础上,新的高端3T磁共振系统MAGNETOM Vida和MAGNETOM Lumina、高端旗舰超声系统ACUSON Sequoia Silver也已陆续实现本土生产。据悉,今年下半年,西门子医疗还将为中国市场带来新一代双源CT、5G磁共振等重磅国产新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在上海研发与生产基地正式下线投产的超高端旗舰超声系统ACUSON Sequoia Silver(中文名:银杉),也是西门子医疗第一款本土生产的超高端旗舰超声系统。此外,备受瞩目的西门子医疗上海实验室诊断工厂预计将于2022年底正式落成,届时将成为西门子医疗在亚太地区的首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基地,其研发中心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过程中。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表示:“我们在上海的实验室诊断工厂主要生产的是免疫试剂,也是我们目前正在国内大量销售的免疫试剂产品。另外,我们在上海诊断试剂工厂的研发中心也正在积极推进中,我们希望与本地合作伙伴推出真正的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有特色的实验室诊断产品。”02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入创新研发据悉,西门子医疗将采取“并驾齐驱”的创新模式。一方面,加速全球领先技术在中国的落地,让中国患者能更早受益;另一方面,西门子医疗还将不断开拓本土创新。6月8日,西门子医疗7T磁共振MAGNETOM Terra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准入,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获得FDA批准、CE认证和NMPA准入的超高场设备。全球首台光子计数CT NAEOTOM Alpha与此同时,西门子医疗基于5G虚拟座舱打造的远程诊疗生态圈已初具规模并正逐步扩大影响。Corindus途灵® 新一代介入手术机器人已于2021年7月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有望让零射线介入手术精准操作落地中国成为现实。今年2月,NAEOTOM Alpha(光子计数CT)正式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将进一步加速在中国的上市进程。在拓本土创新方面,依托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所打造的开放式创新生态体系等规划正有序推进;此外,瓦里安全球创新中心也将在北京正式启用,通过建立整合的癌症诊疗平台和企业联盟,发力癌症早筛早诊早治,联合国内产业界伙伴共同打造一个无惧癌症的世界。据悉,这也是自2021年4月,瓦里安正式加入西门子医疗后在国内的重要投资项目之一。03加速本土化与数字化有效结合当前,疫情之加速了医疗数字化的发展。自今年以来,多家跨国巨头都在加码数字化医疗这一赛道。那么在中国市场,西门子医疗如何将本土化与数字化更好地进行结合?据介绍,2021年西门子医疗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西门子数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这一新公司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中国将本土与创新进行有效结合起来,尤其在数字化方面,不断推动数字化创新发展。今年3月,为了满足新常态下医技人才培训的需求,西门子医疗凭借自身在5G、VR、AI等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在业界率先推出了“沉浸式教学”解决方案,依托前沿数字科技打造人机交互、隔空实操、便捷灵活的影像技师学习工具,赋能医技人才能力提升及影像诊断水平提升。王皓表示:“我们在AI、数字化方面,在全球有非常多好的产品。我们通过新的举措来推动我们全球化产品不断地本土化,来推进整个数字化医疗。”除了不断覆盖和拓展基层医疗市场,数字化医疗服务也正在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而在推进数字化医疗的本土化进程中,西门子医疗在为基层医疗提供设备的同时,让有效、优质资源从三级医院覆盖到基层医院中。与此同时,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提供技术平台和技术支持,将优质资源的需求方和供给方连接起来。据悉,目前西门子医疗的5G远程技术已经被200多家医院采用。
  • 最新!GE医疗完成拆分|纳斯达克上市
    2023年1月4日,芝加哥 —— GE医疗(Nasdaq: GEHC) 今日宣布,此前公告的从GE集团(NYSE: GE) 的拆分计划已完成,GE医疗将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开始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GEHC”,今日开市生效。GE医疗将成为威斯康星州首家远程敲响纳斯达克上市之钟的公司。公司领导团队将现身GE医疗位于威斯康星州沃科夏的工厂,来自全球各地的员工也将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在此相聚。“对GE医疗而言,今天是令人无比激动的一天,即日起我们将成为一家独立公司并开启成为全球精准医疗领导者的崭新篇章。我们即将迎来一场真正的行业转型,数字化创新重塑了患者体验,带来对更精准、更互联和更高效的医疗关爱的更多需求。GE医疗在全球的员工正齐心协力共创无界的医疗关爱,我们期待能够在未来将一个这样的世界呈现给我们的医疗机构、患者和股东。”GE医疗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拥有约51,000名员工,每年服务超过10亿患者。公司每年投入逾10亿美元用于研发,年营收约180亿美元。拥有超过400万台的全球装机量,覆盖公司四大业务板块 —— 医学影像、超声、生命关爱和药物诊断。GE医疗预计,公司的目标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840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1,020亿美元。这一增长将为公司发展带来巨大商机,推进精准医疗策略的执行,安全可靠地整合来自医学影像、实验室、病理、基因组和其他渠道的患者数据。凭借Edison爱迪生数字医疗智能平台和应用软件,精准医疗将通过人工智能对数据进行分层。这一精准医疗战略为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并确定更适合的治疗方案提供洞察,从而使患者享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GE医疗的拆分是通过GE将其持有的GE医疗约80.1%的股份按GE现有股东持股比例派发的方式完成。GE将保留拆分后GE医疗在已发行的普通股约19.9%的股票。GE医疗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彼得安杜尼(Peter Arduini)与首席财务官赫穆特佐德(Helmut Zodl)将于北京时间2023年1月11日03:15参加第41届摩根大通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年会。此外,GE医疗还将于北京时间2023年1月30日22:00公布第四季度/全年业绩。前瞻性声明本新闻稿包含前瞻性声明。这些前瞻性声明可通过相关词语,这些词语包括“将要”、“预计”、“可能”、“会”、“可能会”、“计划”、“相信”、“预期”、“打算”、“估计”、“潜在”、“地位”、“预测”、“目标”、“展望” 以及它们的相似表达。这些前瞻性声明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表述:有关公司增长和利润增加;有关潜在市场规模;以及有关的战略、创新和投资。这些前瞻性陈述包含风险和不确定性,其中很多都不在本公司的控制范围内。可能会导致本公司实际情况与公司前瞻性声明中描述内容产生重大区别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所在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公司合作第三方的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公司与第三方的各类合作、授权以及其他合作关系和结盟;对公司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的需求以及影响这种需求的因素;公司供应链管理以及公司在实现高水平成本效益的基础上保障业务运营所需物料的能力;对公司运营的干扰;本次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对公司业务的影响;维护和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潜在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或数据安全被攻破的影响;是否遵守本公司适用的各类法律、监管、税务和其他方面的规章,以及相关更改、索赔或诉讼;环境、社会和治理事宜;公司成功完成战略转型的能力;公司作为一个公开交易的独立公司有效运营的能力,以及获得从通用电气集团拆分后预期益处的能力;以及出现与本次拆分有关的大额债务和任何对公司业务带来的相关影响。请同时参考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注册申请表(Form 10) 文件中的“风险因素”部分,以及公司在未来递交的文件中所做的更新或修改。可能还存在其他会导致本公司实际情况与公司前瞻性声明中预期内容出现重大区别的因素。本公司不承担任何更新或修订前瞻性声明的义务,适用法律或法规规定的情况除外。关于GE医疗GE医疗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药物诊断和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创新者,通过提供整合解决方案、服务、数据分析,使医院运营更加高效、临床医生诊断更加有效、治疗方法更加精准、患者更加健康和幸福。在为患者和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100多年中,GE医疗一直在推进个性化、互联互通和更富同理心的医疗关爱,同时简化患者诊疗全流程。GE医疗的医学影像、超声、生命关爱和药物诊断业务有助于提升覆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监护各环节的患者医疗关爱。公司年营收达180亿美元,全球51,000名员工同心共创无界的医疗关爱。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