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药物研究

仪器信息网药物研究专题为您整合药物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药物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药物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药物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药物研究话题讨论。

药物研究相关的资讯

  • 上海药物研究所启动抗“超级细菌”药物研究
    8月18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了解到,该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已经启动抗“超级细菌”药物研究。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启动抗“超级细菌”药物研究   最近,一种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的新型“超级细菌”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已使全球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这种新型细菌变种基因有可能在全球蔓延。   为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成立了“抗NDM-1药物研究联合攻关小组”,并召开了由相关学科科研骨干参加的“抗超级细菌(NDM-1)药物研究工作布置会”。据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上海药物研究所将集中力量投入抗“超级细菌”药物研究联合攻关,重点开展“超级细菌靶标确证及感染机制研究”“抗超级细菌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抗超级细菌化合物的设计与筛选”和“大规模化合物样品的合成”的研究。   NDM-1是一种超级抗药性基因,这种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结构可以在同种甚至异种细菌之间“轻松”复制。研究人员现阶段多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细菌内发现NDM-1基因,含这种基因的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具有抵抗力,就连“杀伤性较强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拿这类细菌束手无策。国外专家表示这类细菌难以对付,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对付它”。
  • 知名药物研究专家汇聚药谷张江研讨药物创制关键技术
    2019年5月17日,“2019第六届新药创制高层学术研讨会”在位于上海张江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文思楼隆重召开,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本次大会得到了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浙江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本次大会旨在探讨药物研发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质量属性,促进我国药物研发与国际接轨,为我国制药企业、研发机构及科研院所提供一个与世界知名药企与国内一流药物研究、监管单位建立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对于促进我国药物研发,推动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FDA “质量源于设计”(QbD)的理念,药品从研发开始就要考虑最终产品的质量。在此背景下,来自国内外的近三百位药物研发界专家出席大会,围绕着药物研发中的关键技术和质量属性,从不同侧面进行广泛学术交流。 在大会开幕式上,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吕冬部长率先发表致辞,他表示:今天能够在美中药协、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和浙江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的共同组织下,将活跃在业界的各位专家聚集在此,共同对新药创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提升药品质量、促进药品研发,实现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的。他强调:岛津公司坚持开拓创新,将包括ICPMS、串联质谱、显微镜成像质谱等多项尖端分析技术应用到药物分析的各个相关领域中,以先进分析技术提供有针对性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开幕式上,大会会议主席、华海药业副总裁李敏博士介绍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的成长历史、及其开展的卓有成效的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李范珠博士代表浙江省药学会发表致辞,在致辞中呼吁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同提高我国药物创制水平。 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入报告环节,由李敏博士和SAPA终身会员、岛津美国公司吕迎春博士共同主持。本届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海内外著名高校,大型制药企业,药检所和药物科研机构等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大会报告,内容涵盖药物杂质研究和分析策略,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和包材相容性研究,先进制剂技术及工艺等多方面内容。 中检院化学药品检定首席专家、国家药典委员、药物分析领域的著名专家胡昌勤研究员率先做了题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杂质分析策略》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与杂质谱分析、杂质谱控制相关法规与流程、杂质谱分析的关注点。他强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杂质谱分析是应被予以高度关注的项目;杂质谱不仅与药品的安全性密切相关,且常与药品生产过程的关键质量属性(QCAs)、关键原辅料参数(CPPs)相关联,表征产品的工艺控制水平等;对影响杂质谱分析关键因素的认知是杂质谱分析的关键。 美国罗格斯大学 (Rutgers University) 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洪钧言博士做了题为《药物杂质的毒性问题探讨》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药物杂质类型、药物杂质毒性以及药物杂质的规管,特别针对基因毒性的研究、试验与评估进行了深入探讨。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潘红娟研究员做了题为《化学原料药 CQA 和分析控制策略》的报告。她在报告中以大量实例,从药物分析工作者角度探讨了质量研究问题,指出:1. 识别CQA并进行风险评估具有挑战性,但有助于控制策略的确立;多团队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2. 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可以保障药品质量体系的稳定。3. QbD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QTPP、CQA、产品和工艺理解、工艺开发控制理解、控制策略,以促进产品质量在其生命周期内不断提高。4. QbD 方法并不否定传统方法,而是对传统方法的强化。 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经理吴国华博士做了题为《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分析探讨》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对塑料药包材相容性研究中的分析技术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包材相容性研究是药品关键质量属性研究的内容之一,药包材和药品之间可能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发生物质的迁移、吸附或产生新的物质,影响药品的质量或者服用者的健康,所以要做相容性研究。他回顾了药包材相容性研究的背景、主要国家和组织的政策标准、技术指导原则,不同包材的风险等级和药包材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通过塑料的生产过程,介绍了塑料药包材相容性研究的对象,然后针对这些研究对象提出药包材研究对分析技术的需求。最后,他分享了岛津公司为应对这些分析需求而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张馨欣博士做了题为《化学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探讨》的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了注射剂一致性研究研发要求概况与一致性评价研究主要内容,并通过大量实例解读了复杂注射剂一致性研究的研发技术。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李范珠博士做了题为《微透析技术在体内分析领域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概况,随后介绍了微透析的原理、装置与适用范围,通过多个分析实例说明了微透析的特点。并从普通药物的在体分析、局部给药制剂的在体分析、植物生理机能在体分析、靶向制剂的在体分析、中药及复方有效物质的寻找等角度详尽介绍了微透析在体内分析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未来微透析技术在体内分析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华海药业副总裁、分析领域首席科学家李敏博士做了题为《基因毒杂质的挑战与控制策略-从ICH指导纲领到实际操作层面》的报告。他在报告中首先介绍基因毒性杂质是能够直接或间接与DNA产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介绍了基因毒性杂质的研究历史与指南历史,解读了警示结构,他在报告中以原料药为例全面介绍了基因毒性杂质的风险评估、控制与策略、毒理学评估以及分析方法。 大会的最后环节为圆桌讨论,知名专家和与会者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热烈互动,针对与会者提出的药物研发中关键技术和质量属性的相关问题以及目前工作中的困惑,专家们依据个人丰富的实践经验给予了全面、深入的解答,令与会者收获颇丰。
  • 我国药物代谢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钟大放研究员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化转换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确定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相关研究需要生物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钟大放研究员是国内药物代谢研究领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专家,他在该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指导原则的制定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6月中旬,在苏州举办的中国药学会医药生物分析学术年会上,仪器信息网专访了钟大放研究员,就生物分析的难点、大分子药物生物分析和药物代谢研究的特点以及我国生物分析和药物代谢研究的发展现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钟大放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基质复杂、药物和代谢物含量低是生物分析难点在新药和仿制药研发过程中,生物分析和药动学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药理学有一个基本假设,血浆中药物或活性代谢物的浓度与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相关,药物代谢过程决定最终给药方案,所以了解药物进入体内后的变化过程十分重要。药物进入体内后会转化成多种代谢产物并最终排出体外,代谢物的结构、代谢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何时彻底排出就是药物代谢研究的主要内容,而这需要通过生物分析获得基础数据。狭义的生物分析是指生物样本中药物浓度测试,包括分析方法建立和分析方法应用。钟大放介绍说:“相较于其他样品分析,生物分析具有较大难度。我们大学一年级学习的滴定实验要求的准确度为千分之三,但生物分析要求的准确度误差为10%,即千分之一百,这就能反映出生物分析的难度。”钟大放举例解释了生物分析难度大的原因:“如药片中含药量的检测,药片中只有淀粉等辅料,干扰物质相对较少,分析物明确且药物浓度较高,因此检测难度相对较小。而生物分析的样品主要是血浆,研究对象是代谢产物,血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磷脂等复杂的物质,给生物分析带来较多干扰。此外,代谢产物的含量低于药片中药物的含量几个数量级,只有纳克每毫升的浓度水平,因此生物分析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灵敏度、选择性、线性和稳定性等参数要求更难于达到。本世纪以来,液质联用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小分子药物生物分析的主流技术,而该技术应用门槛本身就很高,光一套仪器就要两三百万。” 生物分析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药代研究还有差距钟大放认为,目前我国的生物分析技术已基本与国外持平,但药物代谢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总体来说,中国的新药研发还没有实现良性循环,我国的医药行业的政策也还没有达到稳定、平衡的状态。”钟大放讲到。据钟大放介绍,建立药物代谢研究平台需要高分辨质谱仪这样的大型仪器和至少一个博士的人员投入,早些时候,由于中国新药太少,建立这样的平台药“吃不饱”,所以会外包给CRO企业。“生物分析可以像做作业,按照合同完成每一个作业就可以了,但药物代谢要有研究的过程,CRO企业通常不会进行这样深入的研究。”钟大放讲到。在一些发达国家,药物代谢研究的主战场是大的制药企业,研发投入非常大,团队的科研力量通常很强。钟大放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一个重磅药物上市,一年收入10亿美元以上,每个星期就有500万美元。用这笔经费可以购买任何需要的设备,只要加快进度,每个星期就可以省下500万美元。“他们以这样的理念建立药物代谢研究平台,中国还没有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在国内,做生物分析和药物代谢研究的主导力量是在CRO企业,它们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科研投入非常有限。另外,高等院校是基础研究的主阵地,然而高校虽然有研究能力,硬件设施却通常达不到要求。而且基础研究主要考核指标是发表的文章,导致高校的科研团队对于推动新药发展不会有太多兴趣和动力。”钟大放无奈地说。目前,国内这种情况也在逐渐改善,有一些药企在这方面已经开始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平台搭建,钟大放团队培养的十余位博士到恒瑞医药等各大药企从事相关工作。“药物代谢研究还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不是说买了硬件就可以实现。现在他们还是处于久旱之后,微雨即干的状态,只是在建设,还没有平衡。我们举办的学术会议,我特意争取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就是希望了解企业的需求,我们再思考如何满足这些需求。”“2015年以后,我国的生物分析基本符合国际标准” 2015年,我国医药行业发生了两件大事,给生物分析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件是7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药企俗称“722惨案”,直接导致正在申报的89.4%的项目被撤回;另外一件,就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发布并首次引入《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目前,我国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为仿制药。对于仿制药来说,需要先证明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才能够通过审评以及确定服用规则。生物等效性试验以药动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原研药和仿制药之间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和程度,最终确定两种药物之间的临床有效性。据钟大放介绍,对于生物等效性试验,国际上一有套标准的成本和利润计算规则,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内CRO企业大打价格战,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这套规则。“有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价十几万的价格来获得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实验数据造假的情况。2015年以前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很多生物分析项目的质量不合格。”钟大放透露。钟大放曾在德国实验室进行药物代谢研究工作,对于生物分析的国际标准非常了解,所以在建设上海药物代谢研究平台时,也始终按照国际标准来执行。“在国内制药行业生物等效性试验项目低价竞争的那些年,我们始终按照国际标准来做项目。我们要保持起码的真实性。正因为如此,‘722惨案’发生时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未受影响。” 钟大放介绍道。钟大放认为,药物代谢研究实验室想要符合国际标准,一方面靠自律,另一方面也要靠国家的监督和检查。符合国际标准难度并不大,当国家标准达到一定程度,对于科研机构和正规的 CRO企业的实验室来说,只要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就都能达到。“可以认为,2015年以后,中国生物分析实验基本都能符合国际标准。”钟大放讲到。 大分子药物生物分析 试剂严重依赖进口我国的生物药产业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起来,钟大放团队在抗体药物方面也开展了多项药动学试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生物分析和药物代谢研究的指导原则与小分子药物基本没有区别,但在分析技术、代谢研究及给药指导方面,大分子药物的分析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钟大放介绍了大分子药物与小分子生物分析研究的不同。小分子药生物分析常用技术为液质联用技术,属于物理化学方法;生物药物因分子量较大,色谱分析不能直接出峰,液质联用技术在大分子药物的生物分析时不再直接适用,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属于生物化学方法。大分子药物体内分布的特点是,受分子量限制,无法跨膜,血药浓度比小分子药物浓度高2-3个数量级。“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从法规的角度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钟大放强调。在药物临床应用方面,大分子药物的半衰期较长,给药周期通常较长,且以注射为主。在分析技术方面,钟大放介绍说:“近年来,基于质谱平台的大分子药物生物分析在西方国家已经比较普及,国内也逐渐发展起来。大分子药物进行质谱分析前,需用特异性内切酶进行样品前处理,形成几百个不同的肽段,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肽段,与血浆蛋白酶切生成的肽段区别开,再进行质谱分析,以此来代表抗体药物浓度。” 钟大放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大分子药物质谱分析方法具有特殊的优点:不受生物试剂进口限制。“酶联免疫分析方法需要使用生物试剂,而目前生物试剂严重依赖进口,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中国进口抗体试剂比国际价格高出几倍,属于‘卡脖子’环节,一旦爆发贸易战,将直接影响药物的生物分析环节。但质谱仪器价格不比国际价格高,且目前不存在贸易战的威胁。”他解释道。后记:与钟大放对话,能够感觉到他是一位能够沉得下心来做科研的专家。无论政策如何、环境如何,他始终坚持对数据真实性的高要求。同时,他十分关心中国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整体发展,期望通过组织会议等方式更好的促进我国药物代谢研究的发展进步。明年,钟大放迎来退休之年,问及退休后的生活,他坦言还没有想好,我猜,大概他还是会继续进行药物代谢研究的事业吧。钟大放个人及团队成就:钟大放除担任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外,还兼任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医药生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钟大放用几个数字总结了他和团队所取得的工作成果:50/100,300/200/20。人才培养方面,钟大放一共带过50位博士生和近100位硕士研究生,目前所带硕士研究生均已毕业,唯一一位在读博士研究生作为关门弟子也将于明年毕业。钟大放的很多学生仍在科研单位或制药企业继续深耕药物代谢研究。科学研究方面,钟大放团队完成了几百个新药研发当中的代谢和药动学实验项目。据统计,临床前实验共约300项,其中200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20个1.1类新药在中国批准上市。钟大放在中国制定生物分析和药物代谢法规性指导原则方面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首次引入《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正是由他起草的,该指导原则主要参考了欧盟的相关标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该部分未作任何修改。此外,钟大放作为顾问专家多次参与讨论了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制定的指导原则,包括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试验指导原则、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指导原则和药物相互作用试验指导原则等。 关于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钟大放原在沈阳药科大学任教,2005年,应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要发展药物代谢研究所需,钟大放来到上海。这一年,钟大放团队用800万元的项目投入购买了三台质谱仪,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一边做课题一边建设平台。2007年,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是上海市科委主管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在进行药物代谢基础研究的同时,也向制药企业提供科研服务,助推新药研发上市。如今,很多大型制药企业更愿意与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合作,据钟大放介绍,不同于CRO公司的以盈利为主,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更侧重于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对于项目研究更加深入。
  • 华嘉公司将与晶云药物合作举办药物晶型研究与药物固态表征专题技术培训
    瑞士华嘉公司与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于3月24-25日在苏州联合举办的&ldquo 药物晶型研究与药物固态表征专题培训&rdquo 。 药物晶型研究和药物固态表征在制药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方面,不同晶型的同一药物,在稳定性,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等生物化学性质方面可能会有显著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如果没有很好的评估选择最佳的药物晶型进行研发,可能会在临床后期产生晶型的变化,从而导致药物上市的延期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药物晶型研究的重要性,美国药监局(FDA)对该领域的研发提出了明确要求,在IND和NDA中都要求对药物多晶型现象提供相应的研究数据。对于仿制药公司来说,如何研发出药物的新晶型从而能够打破原创药公司对晶型的专利保护,提早将仿制药推向市场,是近年来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仿制药和原料药公司的市场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否对药物进行正确的固态表征从而理解药物的固态性质(包括晶型稳定型,晶体表象,粒径分布,比表面积,无定形药物分散剂的稳定型,制剂溶出曲线,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手性化合物的纯度等),将直接影响到原料药和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工艺,从而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和销售价格。 药物晶型研究与药物的固态表征在欧美制药界已经是比较成熟并深受重视的领域,但在国内制药界尚属起步阶段。 晶云药物核心技术团队在药物晶型研究和药物固态表征领域拥有数十年的丰富经验,曾被邀请为许多全球和国内的制药公司提供该领域的专业技术咨询和培训。为了满足更多药物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需求,让更多的研发人员理解药物晶型研究和药物固态表征的原理和应用,并和同行沟通,更好的了解该领域的研发进展和发展趋势,晶云药物特决定在苏州举办此次为期2天的技术培训。培训的所有费用由晶云承担(除交通住宿外)。 培训课程: l 课程一 题目: 多晶型的控制和认知在原料药的工艺研发中的作用(3小时) 内容:  Ø 多晶型的控制和认知的重要性 Ø 无水多晶型体 i. 构建相图和解析相图 ii. 如何寻找最佳晶型(稳定和亚稳态晶型) iii. 如何有效的确定多晶型混合物中各种晶型的含量或比例 iv. 亚稳态晶型在制药业中的应用条件 v. 多晶型体在原料药上应用 Ø 水合物和溶剂合物 i. 识别和表征水合物及溶剂合物 ii. 水合物和溶剂合物在原料药中的应用及如何保存 iii. 针对水合物和溶剂合物的干燥工艺 Ø 药物多晶型的基本筛选流程 Ø 药物多晶型的稳定性及其热动力学研究 Ø 怎样生产并保持你所需要的晶型 Ø 实例分析 i. 混合晶型系统 ii. 在药品保存中形成了新的水合物/溶剂合物 iii. 如何放大不稳定的晶型的生产工艺 iv. 如何应对临床后期出现的晶型转化 主讲人: 陈敏华博士 l 课程二 题目: 药物多晶型的知识产权和法规(1小时) 内容: Ø 何时和为何要保护多晶型的知识产权 Ø 多晶型体的新药申批(NDA)需要什么信息及怎样填写新药申批 Ø 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以美国为例)对多晶型的要求及标准 Ø 如何开发仿制药的多晶型 主讲人:陈敏华博士 l 课程三 题目: 盐类药物的研究(45分钟) 内容:  Ø 什么是盐类药物 Ø 为什么要开发盐类药物 Ø 如何形成盐类药物 主讲人: 张炎锋博士 l 课程四 题目: 药物共晶体(45分钟) 内容: Ø 什么是共晶体 Ø 共晶体药物在制药中的基本应用 Ø 共晶体的稳定性 Ø 如何筛选药物共晶体及其放大工艺 Ø 在制药产业中形成共晶体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 主讲人: 张炎锋博士 l 课程五 题目: 原料药的主要表征手段及对药物研发的重要性(2.5小时) 内容:  Ø 粉末衍射(XRPD) Ø 拉曼光谱 Ø 动态气相吸附(DVS) Ø 比表面积分析 (SA) Ø 表观密度 Ø pKa值的确定 Ø 测量LogD/LogP Ø 差示扫描量热仪及调制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 and MDSC) Ø 热重量分析仪(TGA) Ø 单晶衍射仪(SCXRD) Ø 偏振光显微镜 Ø 固态核磁共振(SSNMR) 主讲人: 陈敏华博士,张炎锋博士和张海禄博士 l 课程六题目: 手性药物的结晶拆分(1小时) 内容: Ø 手性药物结晶拆分的原理及工艺研发的流程和策略 Ø 手性药物结晶拆分在原料药生长中的重要性 Ø 实例分析: 对于不同种类的对映异构体系统(Conglomerate, Racemic compound, Solid solution)和非对映异构体(Diastereomer)进行手性拆分的不同策略的成功应用 Ø 手性分子结晶拆分的发展近况 主讲人: 陈敏华博士 培训安排: 时间:2011年3月24日-25日 地点: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58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敬斋 注册报到地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敬斋 学员人数:20-50人 日程安排: 日 期 时 间 活动内容 3月24号上午 8:00-9:00 注册报到 (含早餐) 9:00-9:20 欢迎致词 9:20-11:00 课程一 11:00-11:15 茶点休息 11:15-12:30 继续课程一 12:30-13:30 午餐 3月24号下午 13:30-15:00 课程二+课程三 15:00-15:20 茶点休息 15:20-16:20 课程三+课程四 16:20-17:30 讨论 17:30---- 自由社交和招待宴会3月25号上午 8:30-10:00 课程五 10:00-10:20 茶点休息 10:20-11:20 继续课程五 11:20-12:20 课程六 12:20-12:30 合影 12:30-13:30 午餐及自由活动 3月25号下午 13:30-17:30 参观晶云技术平台,了解各种仪器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理论结合实际 天气:苏州3月底天气凉爽,气候宜人,是一年中旅游的最佳时节,平均最低气温 12.2 ℃,平均最高气温 21.0 ℃。 华嘉客户报名方式(附回执): 电话:4008210778 传真:021-33678466 邮件:helen.jiang@dksh.com 回执单 姓名 性别 人数 单位名称 详细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E-mail 留言: 备注:请尽快E-mail 或传真(021-33678466)确认 联系人: 姜丹 公司地址:上海市虹梅路1801号A区凯科国际大厦2208室 邮政编码:200233 电话:4008210778 ;传真:021-33678466 电子邮箱:helen.jiang@dksh.com
  •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钟大放研究员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4月14-16日,第二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研讨会(CPSA上海 2011)在上海淳大万丽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生物制药领域的著名学者,全球知名制药厂家和CRO企业共计200余人到会。   此次会议主题是“改变药物研发模式:东西方的交遇”,旨在为东西方的药物研发领域的科学家们建立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科学家们可以分享各自的新发明、新应用以及实践经验,探讨对药物研发新技术、新方向、新政策的看法,以实现药物研发前沿与制药工业之间的碰撞与衔接。   作为特邀媒体,仪器信息网全程参与报道了CPSA上海2011,并在会议举办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为:Instrument)采访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钟大放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钟大放研究员   Instrument:钟老师,请问您这是第几次参加CPSA会议?并请谈谈您对CPSA会议的评价?   钟大放研究员:目前中国制药工业迅速崛起,而上海又是众多跨国制药企业的中国分公司或研发中心集中地,这使得许多国际性的制药会议来到中国上海,其中便包括CPSA会议。2010年CPSA会议首次在中国上海召开,我就来参加了;因为我主要是从事药物代谢研究的,其中一半以上的报告内容都与我的研究领域有关,但是明显感觉今年的CPSA会议举办的更为成功,会议内容更加的吸引人。   本届CPSA会议的主要内容由制药公司主导,关注学术前沿中的热点、制药工业中的难点以及各国的药物审批的相关政策,这对于药物界的科学家或企业家更为实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Instrument:钟老师,请问目前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是什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存在着哪些差距?   钟大放研究员:目前,整个药物研发领域正在快速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2个热点是药物转运体的研究与放射性同位素的标记。   目前,30%的药物都会受到药物转运体的影响。在这方面,日本的技术比较先进,我国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不过现在上海药物所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美国2008年标准中特别提到了药物代谢物的安全评价,因为LC-MS/MS对代谢物的选择性太强,漏掉了很多关键信息,而这就催生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目前这种技术在美国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但在我国的使用还是有限,这需要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与鼓励,以及科研院所的加大研究力度。   Instrument:药物研发领域的崛起,将会对分析仪器的技术与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钟大放研究员:分析仪器是药物代谢研究的必要工具。除了灵敏度、稳定性方面的要求,还需要有更多能够解决实际难题的新技术出现,例如前面我提到的两个药物研究热点,正是为了弥补分析仪器技术方面的缺陷或不足。   据了解,中国的制药产值现已跃居全球主要市场前十,可见中国市场的潜力与发展速度都是惊人的;同时,国外制药工业产值过剩,有很多药物研发的科学家选择回国创业或就业,因此,目前正是中国制药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制药产业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行业,因此药物研发方面的分析仪器市场前景同样无法估计。国家对于新药研发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而新药研发对于仪器的需求可是很旺盛的;据了解美国某公司的药物代谢部门总共60人,却配有62台液质联用仪器,由此,“可窥见一斑”。
  • 用现代分析技术攻克药物研发中的“瓶颈”问题——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金兰研究员
    药物分析贯穿药物从研发到上市乃至整个药物的生命周期,为药物研发和应用的全链条提供关键的技术和方法。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促进下,以及当前国家对创新药研发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加码,我国制药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对药物分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年的中国药学会医药生物分析学术年会上,仪器信息网专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金兰研究员,就当前我国药物研发新形势下的药物分析相关话题进行了交流。张金兰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开发药物分析新技术和方法支撑药物研发”张金兰所在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药物所”)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一个药物研究的机构。自建立以来,‘药物所’已获得新药批件100多个,老一辈科学家研发的药物解决了老百姓用药的问题,已经创造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如石药集团生产的恩必普丁苯酞、北京协和药厂生产的双环醇,目前在治疗相关疾病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张金兰团队主要进行药物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支撑新药的发现和临床前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药物质量分析方法开发和标准制定,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开发和药动力学研究,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发现药物潜在作用的靶点和药效/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张金兰团队参与了多个新药的研发,促进新药的转化,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我们团队一方面将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服务于药物研发;另一方面,通过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让更多从业人员掌握我们所开发的新技术,促进学科领域的发展。”建立突破复杂体系分析瓶颈的关键技术针对中草药以及药用辅料复杂体系分析的难点,张金兰团队建立了系列分析新技术和策略,有效解决了中草药成分分析和代谢研究问题,于2018年以“中草药成分及其代谢分析新方法与应用”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另外一项让张金兰比较满意的工作是突破了司盘、吐温等药用辅料成分表征的关键分析技术。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过程中,突显了我国高质量药用辅料的问题。“我国的药用辅料相较于国外品种少、规格少、功能指标不明确,高质量辅料进口依赖度高,很多辅料需要进口才能使仿制药制剂与原研参比制剂一致。”张金兰解释道。“药用辅料问题根本痛点之一就是辅料分析技术的不足,能够区分质量优劣的分析技术才能指导辅料工艺的改进与提高,促进辅料的质量标准提升,提高我国药用辅料的质量”。在此背景下,张金兰团队开展了药用辅料关键分析技术和方法的研究。经过几年研究攻关,团队突破了司盘、吐温和一些油脂类药用辅料成分分析的瓶颈,与科迈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辅料分析软件--药用辅料全自动分析系统。目前该系统已上市,在一些药检院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多家单位使用。国产仪器发展 需核心零部件、制造工艺齐头并进药物分析主要依赖于各种分析仪器,张金兰笑言:“我们使用仪器的年头很久,对仪器很珍爱,比较熟悉仪器的性能,我们往往对熟悉的仪器‘独具慧眼’”。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牵引下,国产仪器得到了快速发展。张金兰所在的实验室也在不断购买国产仪器,比如紫外分光光度仪、制备液相色谱仪以及一些小的仪器。对于国产仪器,张金兰认为,有些国产仪器的耐用性、精度已经完全能满足实验室的需求,一些性能与进口仪器比肩,甚至还要好,国产仪器未来将大有可为。“能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有一批人在坚持,在不断地打磨国产仪器的性能和技术,咱们中国人不缺聪明,也不缺技术,我相信总有一天一些高端精密仪器国产可以实现进口替代。”“同时,国产仪器仍需要在核心零部件、精加工制造工艺方面不断提高”张金兰继续讲到,“因为我们的核心零部件还不行,精加工制造工艺还不行,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这些‘不行’,阻碍了科学仪器的整体发展。国产仪器要想做的跟国外一样好,必须各个方面都得齐头并进,包括核心零部件、制造工艺和软件。因此,核心的精密高端分析仪器,国产替代仍然任重而道远。”后记:在张金兰看来,药物分析技术就像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一双眼睛,密切“监控”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无论是仿制药还是创新药,我国都在快速与国际接轨。对分析新技术和方法的支撑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分析工作者具备更强的创新思路,以及学科交叉转化应用的能力。“以前我们追求国内领先,现在我们应该在更多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我有这个信心。”张金兰最后讲到。
  • 先声药业投资亿元建药物研究中心
    10月18日,先声药业药物研究院二期项目工程于南京市玄武区徐庄软件园内破土动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制药企业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布局合理的药物研究中心之一。这是继并购恩度、入股上海赛金、江苏延申之后,先声药业进军生物医药领域的又一重要举措。   作为国内第一家在全球最大证券市场纽交所上市的化学生物药公司,先声历来重视研发领域的投资。在上市后一个月,先声就决定拿出5200万美元用于未来2-3年内新药研发和联合开发的专项费用,遥遥领先于国内同行。在着力推进新药研发过程中,先声药业意识到,相对于研发技术成熟、竞争异常激烈、强势品牌全方位充斥的化学制剂领域,未来生物类新兴药品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就目前市场状况而言,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几乎完全控制在少数知名跨国医药企业手中,中国本土企业才刚刚起步。谁能抢先布局生物制药,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有利位置。   基于上述判断,先声药业加快了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布局速度。此次投资超亿元,倾力打造的药物研究院二期项目,就是继先声药业2006年将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第一个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抗肿瘤新药“恩度”纳入麾下,2009年上半年收购了上海赛金以及江苏延申一定比例的股权,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抗体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大型综合性医药企业之后,进军生物制药领域的又一重要举措。   根据规划,先声药业药物研究院二期将于一年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先声药业将拥有占地超过2万平方米的南京研发总部及配套设施,可容纳600名左右的研发人员,并将组建、完善化学药物研究所、生物药物研究所、生物评价研究所、疫苗研究部、合作研究部等十余个研发部门,打造成一个在国内制药企业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布局合理的药物研究中心。   据先声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前集团已经在北京、上海、南京分别建立了研究中心,此次继续强化南京的研发建设,看中的正是南京的高校、科研中心带来的强有力的人才优势,以及南京作为长三角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地域优势。   据悉,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先声药业药物研究院的软件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目前,先声药业已经开始酝酿人才引进计划,优先从南京及周边地区相关科研院校内吸纳高层次人才,此外还将引进百名具有海外研发背景的国际人才进驻研究院。
  • 公益课预告|流动化学在药物合成领域的研究
    近年来,基于流动化学迅猛发展起来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合成化学设备及微化工技术正让传统实验室工作模式和生产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导合成化学向小型化、智能化和连续化方向发展,如何更好地应用流动化学技术成为现阶段科研工作者寻求创新的技术突破口。在药物研发和生产的合成化学中,通常要经过合成路线设计和筛选、工艺优化(选择工艺简单和收率较高的合成条件)、中试和放大批量生产几个典型的阶段。如何设计和筛选合理的合成路线是开展合成化学研究的开始工作,也是最重要和最耗时的步骤,需要反复试验调整方案。使用传统的合成化学方式,在每一个阶段都费时费力,对科研工作者的体力、脑力和管理都是很大的挑战。如何进行工艺优化,选择好的反应条件,提高目标化合物的收率,对后续的中试和生产放大至关重要。理论上,筛选的反应越多,那么得到良好条件和良好产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意味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试剂和金钱,实际应用中很难找到良好反应条件和收率。进行至放大批量生产阶段时,传统合成化学研究中,在得到优化反应条件后,必须经过中试才能实现最终的生产放大,期间还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转化风险高,但如今在制药领域,基于微反应技术的连续流动合成方法依据数量放大原则,可以省掉中试步骤,直接实现从小试到生产放大。流动化学对传统化学合成是一种创新性方法,与经典的药物合成工艺结合具有独特的优点和前景,快速交换的合成反应中也取得越来越多的突破。为了帮助制药、化工企业抓住关键技术,欧世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邀请到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教授孙铁民,讲解如何攻克及解决小试中试放大技术与工艺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困惑和普遍问题,进而助推产业升级。孙铁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抗结核药物和降血糖药物设计与活性研究,手性药物的工业化研究,计算化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流动化学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已经与医药企业开发数十个品种并实现产业化。孙铁民教授将分享如何利用流动化学技术,进行药物合成领域的研究;如何解决药物合成工艺的技术问题;如何实现从传统控制反应活性中间体,实现高效率、高选择性的反应;如何通过微流控的药物合成工艺向流动化学合成工艺的转化问题,加速流动化学在药物合成领域的应用和开发… … 热点问题。微反应流动化学技术云上公益课堂由欧世盛科技冠名,联合国药励展在API制药家线上学习平台推出,新一期课程将于6月6日上线,欢迎扫码报名。课程名称流动化学在药物合成领域的研究课程时间6月6日 19:30课程目录01如何利用流动化学技术,进行药物合成领域的研究02如何解决药物合成工艺的技术问题03如何实现从传统控制反应活性中间体,实现高效率、高选择性的反应04如何通过微流控的药物合成工艺向流动化学合成工艺的转化问题05如何加速流动化学在药物合成领域的应用和开发课程讲师孙铁民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教授(二级)博士研究生导师讲师简介● 孙铁民,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教授(二级),博士研究生导师;● 曾获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制药工程专业)等荣誉;●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药物化学》负责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药物化学》及国家精品课程《药学概论》《化学制药工艺学》主要完成人;● 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制药工程专业负责人,辽宁省本科示范专业,制药工程专业负责人;● 主编和参编国家规划教材20余部,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医药教材一等奖等奖项;●《中国药物化学》,《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编委和《中南药学》等杂志副主编;● 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120余名,博士研究生近20余名;● 近10年发表研究文章100余篇,其中SCI 60余篇;● 曾主持“十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5项;● 孙铁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抗结核药物和降血糖药物设计与活性研究,手性药物的工业化研究,计算化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流动化学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已经与医药企业开发数十个品种并实现产业化。
  • 中国医科院药物晶型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物晶型研究中心于日前成立。该所是我国最早从事药物晶型研究的单位,承担了我国药物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70%的晶型药物品种与专业技术服务。   据介绍,药物多晶型通常是指化学药物分子的不同排列方式,一般表现为药物原料在固体状态下的存在形式。一种药物可以多种晶型物质状态存在,同一种药物的不同晶型,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可能不同,从而会对制剂的溶出和释放产生影响。对药物多晶型的研究,可发现有利于发挥药物作用的药物优势晶型,同时根据晶型的特点确定制剂工艺,有效保证生产的批间药物等效性等。据悉,药物晶型研究已经被列入我国“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内容。
  • 盛斐博士:药物晶型研究新思路
    多晶型是药物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指分子以一种以上的晶体结构(包括原子的不同排序)存在。  不同晶型在热力学、动力学和物理性质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可能对原料药及制剂的稳定性、制剂的生产工艺、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等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影响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所以药物的多晶型研究一直是制药行业关注的焦点。  如何进行多晶型的筛选与分析?如何利用晶型限制仿制药企的跟进… …   为什么要进行多晶型研究?  一方面,晶型研究对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晶型药物的化学组分是相同的,但其溶解度、溶解速率和稳定性等可能不同,从而导致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当晶型发生改变时,良药可能变成无效药,甚至变为毒药。  另一方面,晶型专利是药品专利保护护城河的重要一环。药物晶型可以申请专利保护,而且新申请的晶型专利可延长原有药物专利的保护期限,所以很多创新药企都在积极参与药物多晶型的研究。而仿制药企,可以通过晶型筛选突破原研专利保护,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实现“首仿”。  基于此,药企越来越重视对晶型的研究。创新药企如何利用晶型限制仿制药的跟进?仿制药又该如何利用晶型突破创新药企的封锁?  博腾上海药物结晶中心总监盛斐博士认为,创新药企如果想要对晶型进行专利保护,应开展多维度的晶型筛选实验,尽可能的预研所有晶型、共晶等,预判商业化潜力大的晶型,积极进行专利布局。  仿制药企也是一样,因为突破的基础仍然是晶型筛选。但想要突破,不仅是要找到新晶型,还要能稳定生产并保存。由于原研药物已经做过晶型研究,稳定的、容易实现大批量生产的晶型可能已被原研药企进行保护,所以仿制药企想要做出突破性晶型,往往要求难度更大的生产工艺,风险也更高。  “但不管是原研还是仿制,最重要的还是时间点。”盛斐博士说,“仿制药企首先是去找那些化合物专利已到期的产品,再看晶型专利是否被完整保护,然后寻找突破点来进行仿制。这其中,时间点是最重要的。”  如何进行多晶型的筛选?  一般来说,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应进行彻底、可靠的晶型筛选。结合化合物的特性,采用合适的晶型筛查技术方法(化学的重结晶法,快速溶剂去除法,物理的晶格破坏法等),尽可能地找到更多的晶型,并确定适合、稳定的晶型进行研究。  然而,无论进行多么彻底的筛选,仍然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否真的找到了最稳定的形式?而且公司不可能无限地投入时间和资金到这种临床前研究领域,晶型筛选需要做到什么程度?  盛斐博士认为,应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进行晶型筛选,筛选目的不同,筛选的程度自然不同。通常来讲,要通过多种方法做100种左右条件下的筛分,尽可能地确保晶型筛选的完整性。  在原料药的晶型得到充分认识及进行了必要的控制后,还应考虑其在制剂加工过程中可能因制剂工艺及辅料而发生晶型改变的问题。因为,在制剂工艺过程中遇到的多种情况都可能引发药品晶型转晶的发生,最终导致药品质量的变化,比如温度(干燥阶段)、压力(研磨、压缩)或者水和溶剂(如湿法造粒)影响。  “药品生产工艺和晶型相互影响,我们首先要确定哪个晶型在哪些条件下是比较稳定的,然后再根据这个条件来设计合适的工艺,以保证晶型的稳定性以及药品的安全有效性。”盛斐博士说。  如何对晶型进行分析?  得到的多晶型需要通过多种固态分析表征晶型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综合手段来评估优势晶型的性能,最终筛选出“优势药物晶型”,即得到稳定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综合效果最佳的药物晶型。  对于不同药物的不同晶型,其检查方法的专属性是不同的。进行晶型质量研究时,应根据化合物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具有专属性的晶型检查方法。  目前常用的晶型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单晶X射线衍射法、粉末X射线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法(IR)、拉曼光谱(Raman)、固体核磁共振波谱法(ssNMR)等。     盛斐博士表示,“这些表征方法多数仅能反映不同晶型某一方面的物理性质,所以我们可以选用多种检测手段来进行综合分析。”  “面对复杂的情况,例如含有较多辅料的处方中,可能需要选用更高灵敏度、分辨率的仪器来进行检测分析。另外,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analyticaltechnology,PAT)也已开始在药物结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用于实时监测反应或结晶过程的系统变化情况。”  据悉,PAT是通过对原料和反应过程中间产物的关键质量和行为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设计和控制,从而得到高品质的产品。PAT可以原位观察实验现象,捕捉到肉眼看不见的多晶型产生的初始阶段。而且PAT不仅包括在线表征设备还包括相关的过程控制方法和反馈手段等。利用PAT可及时观测体系的变化情况并将其及时反馈给系统,可用于质量调整或预警等 此外还能得到更多连续化过程的信息。     CfPC自动结晶器和PAT  “当然,如何解释收集到的信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足够经验的人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判断晶型可能存在的影响。”  结语  在药物开发中,晶型筛选是重要的一环,但如果单纯地通过传统实验进行晶型筛选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成本。  随着AI、自动化等技术的出现,通过计算机模拟来辅助或进行药物晶型筛选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晶型预测,不仅可以缩短实验周期,还可以给出晶型研究是否完备的理论预估。  但是,盛斐博士也提到,目前阶段人才是最重要的。通过AI进行晶型筛选,它更多的是一个方向上的指引,它可以给我们的实验设计做一个辅助,但这个晶型能不能得到还需要实验去验证。  关于博腾/J-STAR药物结晶中心(CfPC)  博腾/J-STAR的药物结晶中心(简称CfPC)分为中国上海和美国新泽西两个基地,为全球客户提供综合研发服务,不仅通过晶型研究和结晶工艺研发保证原料药的所需性质或质量,而且旨在同步预测、监控和解决药物开发中各个阶段出现的结晶问题,以满足当今制药行业的不同药物开发阶段的需求。
  • “药物研究及分析新技术新方法”主题征稿函
    征稿背景:药物分析是药物科学研究的眼睛,在药品质量控制、药物研发、药物安全性评估和药物治疗监测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确保药物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随着药品质量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新药研制和开发工作的迅速发展,临床药学研究工作的深入,药物分析技术,作为药品质量管理、新药研发的基石,也获得了极大发展。近年来,药物分析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方法和成果,为了分享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促进专业领域交流,推动行业发展和创新。仪器信息网计划推出“药物研究与分析新技术新方法”主题策划,以主题约稿的形式,展示药物研究与分析新技术新方法,促进业内的信息交流。一、稿件内容(包含,但不局限;可选择其一成文)1、当前药物研究与分析、质控的热点主要有哪些?贵公司针对相关热点推出了哪些解决方案?(不同的热点单独成文)2、贵公司近来推出了哪些可用于药物研究与分析、质控的新技术新方法?该技术或方法有哪些优势?最适合的应用场景是什么?二、稿件要求:1、稿件字符数不少于1200字,如有图片,图片像素应不低于300DPI;2、稿件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3、投稿须为Word文档,本网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注明;4、供稿人建议是贵公司相关负责人,可提供姓名、职务、照片等信息;5、稿件内容会择时在仪器信息网资讯栏目发布显示,同时在专题中集中展示,并通过仪器信息网不同渠道进行推广;6、回稿时间:2023年6月30日前;投稿邮箱:zhaoy@instrument.com.cn仪器信息网编辑部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金兰研究员
    简介   张金兰,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分析室工作 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获药物分析学博士学位 2002年8月至2004年5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4年6月作为分析学科引进人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分析室,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工作,负责药物代谢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及发展方向。1998年以“藁本的化学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及2001年获得药物所“梁周黄于青年科技进步奖” 2007年以“药物伴随毒代动力学平台的建立和运用,获北京市宣武区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8年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在分析化学行业,女性工作者不乏有之,能够坚持并把工作做出色的却不是很多,张金兰研究员在药物分析研究工作岗位上从事了十多年,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张金兰研究员对选择药物分析这项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值此2013年度“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张金兰研究员。   Instrument:张老师,您好!从您的大学生涯开始,您一直和药物分析打交道,请问您当初选择分析测试这份职业的原因是什么?   张金兰研究员:我的专业是药物分析,主要研究方向是采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去解决药物质量以及体内药物监测问题。目前还进行健康相关产品中违禁成分检测的方法研究。   我是在大学学习《波谱解析》课程时,就非常喜欢四大波谱。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毕业时,我参加了协和医科大学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考试,报考药物分析专业的质谱学研究方向,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过程中不仅接触到四大波谱,还接触到各种色谱分离分析手段,进行中药藁本化学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从那时开始,我对药物分析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更加坚定了从事药物分析研究工作的决心。如今,分析测试工作是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Instrument:在您的工作当中,您觉得最值得纪念的工作是什么?   张金兰研究员:在我的工作中,我觉得最值得纪念的是在周同惠院士身边工作。1998-2000年,我们完成了科技部委托的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课题“毛细管电动力学色谱技术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在毛细管柱中填充各种填料,而且需要稳定、重现,还要完成一些难分离药物的分析,而当时相关的文献资料不是很多。当时二十几岁的我,在面对这么多问题和困难时容易急躁,产生挫折感。而周同惠院士的耐心开导,给了我十足的信心。他告诉我,在研究中有问题要解决,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要我以探索的精神,平和的心态去解决问题,他还亲自把他获得的新文献和新信息及时告诉我,与我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的不仅是许许多多的知识,还有做科研的态度,这些一直影响我到今天。   Instrument:在您的工作历程中,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张金兰研究员:我所在的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具有对外服务和分析测试的职能和任务,在对外服务和测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问题。如在测试工作中,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了测试任务,但是从测试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如果对客户的产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多的说明产品质量和样品的问题,但是这样的研究工作不是所有的客户都能够理解。   不过,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药物分析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随着我国对先进仪器设备的引进和研发水平的提高,目前对于一般的分析测试,很多企事业单位和高校都已经能够自行完成。而我们日常的分析测试工作中,大部分任务均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才能够顺利完成测试工作,先进设备的引进促进了我们研发能力和测试水平的提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工作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即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能力、对新法规和标准的掌握能力。   采访最后,张金兰研究员对奋斗在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女性工作者送上出了寄语:祝分析测试领域的各位女同胞节日快乐!
  • 490万采购药物研究专用仪器设备
    吉林省药物研究院座落于长春市解放大路4565号。1993年3月8日经吉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编办[1993]21号文件同意更名为吉林省药物研究所,是一所主要从事化学合成药物研究,药物制剂技术研究及中药研究的综合性医药科研机构。1998年被评为甲级科研院所,2008年更名为吉林省药物研究院,同年被吉林省经济委员会和吉林省科技厅授予吉林省化学药物公共研究开发中心和吉林省化学药物科技创新中心。院内设有创新药物研究室、药物合成研究室、药物制剂研究室、药理研究室,各研究室都配备有现代化的实验设备。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0773-2141JLHW0074项目名称:吉林省药物研究院药物研究一致性评价仪器设备购置项目(第一包)预算金额:49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49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采购货物名称:高分辨液质联用仪等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采购数量:1台3.简要技术规格:电源:230V±10%,AC(交流),50/60Hz等合同履行期限: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试行)》等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1年07月26日 至 2021年08月02日,每天上午8:30至11:00,下午13:30至15: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长春市净月区生态大街3682号伟峰东樾11号楼2303室(生态大街与天工路交汇)。方式:有兴趣的合格投标人,请携带营业执照副本、单位负责人授权书加盖红章的复印件,于2021年07月26日起至2021年08月02日(法定节假日除外)北京时间每日9:00至15:00,在中金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分公司查阅和购买招标文件。售价:¥1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1年08月17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开标时间:2021年08月17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长春市净月区生态大街3682号伟峰东樾11号楼2303室(生态大街与天工路交汇)。
  • 专家漫谈|热分析技术在药物质量控制以及药物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trong 本文 /strong strong 作者: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 李忠红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热分析法,顾名思义,是围绕物体热量发生了变化来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测试的技术的总称,包括记录给予被测物热量后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物体发生变化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测定。药典中收录的热分析法,广义的有转化点/熔点测定法、热重分析法、差热/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热载台显微镜分析法、微量热法(欧洲/英国药典)、溶液量热法(欧洲/英国药典)。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661热分析法中只收录了其中的三种。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目前来说,在我们药品检验工作中采用热分析法对药物进行质量控制的应用主要有:原料药熔点的测定、化学对照品的纯度测定、药物水分的测定等,应用的项目与品种并不多。中国药典2015年版并未收录具体的需要用热分析仪来做质量控制的品种,2020年版是否有品种收录目前还未知晓。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各企业注册标准中,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测定熔点的品种有替格瑞洛、利培酮等,下图1是一张不同企业替格瑞洛原料药的热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企业产品的熔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微小的差异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纯度,而较大的差异应该是来自于不同的晶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5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c71b7d9d-0621-4e0b-b52c-b8be3c48db91.jpg" title=" 图1 替格瑞洛DSC分析图.jpg" alt=" 图1 替格瑞洛DSC分析图.jpg" width=" 500" height=" 52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1 替格瑞洛DSC分析图 /strong /p p   热分析法在药品质量控制中应用面较窄的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热分析仪相对于一些传统的药品检验用仪器(例如熔点仪、烘箱、减压干燥箱等)价格要贵得多,客观上限制了在熔点测定与水分测定中的应用。而对于化学对照品的纯度测定,热分析法只是一个辅助测定的方法,或者说是一个验证用其他方法测定出的纯度值是否准确的方法,并不能用热分析法得到的纯度值去给对照品赋值。所以,热分析法对于化学对照品纯度的测定这一应用,只有在化学对照品发行单位得到较多的应用[1,2]。 /p p   当然,在药物的制造过程中,有不少企业已经采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水分天平)来做中间体物料的水分监测。快速水分测定仪是利用热失重法测定样品的水分含量,由称量与加热装置(红外)组成。其原理与热重分析仪一样,也应该算是一种热分析的仪器。 /p p   尽管在药品终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目前还不广泛,热分析技术作为一门成熟的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过程中角色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近5年来在药物研究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有:药物多晶型的研究[3-6],药物共晶的研究[7],药物新剂型研究[8-18],生物相容性材料[19,20]的表征,药品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等材质)与液体药物的相容性研究等。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应用。 /p p    strong 一、药物多晶型的研究 /strong /p p   各国药典收载的多晶型药物有188种,水合物有307种,无定形(型)物有113种[21],这些药物的研究过程都或多或少地用到过热分析技术。 /p p   2015年研究者Akhtar Siddiqui等[3]发表的研究文章中用DSC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尼莫地平两种晶型的定量测定进行了很好的研究,为质量控制提供了可能。 /p p   2016年研究者Yusuke Hattori等[4]发表的研究文章中用DSC研究了采用熔融-骤冷和研磨法获取加替沙星的无定形物。这两种方法制备的无定形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是无差别的,但是它们的DSC图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下图2就是两种无定形物的DSC图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e018c82b-c99f-4dff-ae98-4fa8d738bd6f.jpg" title=" 图2 加替沙星两种无定形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图谱.jpg" alt=" 图2 加替沙星两种无定形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图谱.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2 加替沙星两种无定形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图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研磨法制备 (B)熔融-骤冷法制备 /p p   对于低温下药物的结晶过程、低温下药物晶核形成的机理研究,是近年来另一个研究的热点。2017年研究者Ioannis Nikolakakis等[5]发表的研究文章中采用熔融-骤冷法对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熔融的过程以及对骤冷后得到的玻璃体进行表征均使用了DSC仪。2018年研究者Yuan Su等[6]发表的研究文章中用类似的方法对灰黄霉素进行了研究,提出在超低温状态下(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玻璃体发生断裂,在断裂面形成了晶核,因此不仅熔融-骤冷法不一定能得到无定形药物,而且对于无定形药物的保存也要注意贮藏条件可能产生的影响。 /p p    strong 二、药物共晶的研究 /strong /p p   共晶是提高药物溶解度的一个有效手段,而DSC是表征共晶形成成功与否的强有力技术。2018年研究者Patrycja Garbacz等[7]发表的研究文章中对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呋塞米与对氨基苯甲酸共晶进行了研究,典型的DSC图谱见图3。由图中可见,原料比例为1:2时吲哚美辛与糖精形成了共晶,即熔点只有一个。其他检测方法,例如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都无法区分物理混合物与共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5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bfbfeed1-7583-4e9d-bab7-1ff5558465af.jpg" title=" 图3 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研究的DSC图谱.jpg" alt=" 图3 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研究的DSC图谱.jpg" width=" 500" height=" 25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3 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研究的DSC图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吲哚美辛与糖精物理混合物(1: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吲哚美辛与糖精物理混合物(2: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c)吲哚美辛与糖精物理混合物(1: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d)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原料比例1: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e)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原料比例2: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f)吲哚美辛与糖精共晶(原料比例1: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g)吲哚美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h)糖精 /p p    strong 三、药物新剂型的研究 /strong /p p   纳米脂质体、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聚L-乳酸电纺纤维、温敏性水凝胶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药物载体,也是药物新剂型。对于药物载体是否成功载药的研究,DSC是一个有效的表征手段,以2018年Li Pan等[18]对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研究为例,图4为采用DSC对原料药、辅料、原料药与辅料的物理混合物、载药纳米脂质体进行研究的图。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显示了与辅料大豆磷脂酰胆碱以及二者的物理混合物不同的DSC曲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9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fc4b38c6-cf08-49f0-b45d-11e2bd953a3e.jpg" title=" 图4 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研究的DSC图谱.jpg" alt=" 图4 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研究的DSC图谱.jpg" width=" 500" height=" 39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4 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研究的DSC图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虾青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c)大豆磷脂酰胆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d)虾青素与大豆磷脂酰胆碱的物理混合物 /p p   对于载虾青素的纳米脂质体研究,研究者不仅使用了DSC,还使用了TG,图谱见图5。TG曲线可被分为三段,分别代表了三步分解过程:失水(138℃之前)、大豆磷脂酰胆碱分解(138~315℃)、虾青素分解(315~500℃)。TG曲线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药物的组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cd90f3d6-0c0d-47b8-94ec-55fbf677c8b9.jpg" title=" 图5 载虾青素纳米脂质体的TG图谱.jpg" alt=" 图5 载虾青素纳米脂质体的TG图谱.jpg" width=" 500" height=" 3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5 载虾青素纳米脂质体的TG图谱 /strong /p p   由以上这些应用来看,随着采用热分析法对于药物多晶型的研究工作日益的广泛,以及仿制药与原研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需求,采用热分析技术作为成品的质量控制手段的可能性也会大幅提升。因此,可以预见,热分析技术在药物质量控制领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p p br/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rfxjszywzlkzzdyy" target=" _self" strong 热分析技术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专题 /stro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rfxjszywzlkzzdyy" target=" _self"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3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275383cf-9219-4e35-ace8-f04a0943596e.jpg" title=" 192042020200616.jpg" alt=" 192042020200616.jpg" width=" 600" height=" 131"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br/ /p p    strong 参考文献: /strong /p p   [1] 刘毅,吴建敏,严菁,等. 熔点对照品标化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15,24(3):264-270 /p p   [2] 刘毅,吴建敏,吴涓,等. 差示扫描量热法在化学药品对照品纯度分析中的应用,中国新药杂志,2017,26(10):1115-1118 /p p   [3] Akhtar Siddiqui, Ziyaur Rahman, Mansoor A. Khan. Application of chemometric methods to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to estimate nimodipine polymorphs from cosolvent system.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2015, 41(6):995-999 /p p   [4] Yusuke Hattori, Ayumi Suzuki, Makoto Otsuka. Characterization of melt-quenched and milled amorphous solids of gatifloxacin.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2016, 42(11): 1851-1856 /p p   [5] Ioannis Nikolakakis, Kyriakos Kachrimanis.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orthorhombic paracetamol from supercooled melts studied by non-isothermal DSC.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2017, 42(2): 257-263 /p p   [6] Yuan Su, Lian Yu, Ting Cai. Enhanced crystal nucleation in glass-forming liquids by tensile fracture in the glassy state. Crystal growth & amp design, 2018, DOI: 10.1021/acs.cgd.8b01427 /p p   [7] Patrycja Garbacz, MarekWesolowski. DSC, FTI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Coupled withMultivariate Analysis in a Study of Co-Crystals of Pharmaceutical Interest. Molecules, 2018, 23, 2136 doi:10.3390/molecules23092136 www.mdpi.com/journal/molecules /p p   [8] 冯巧,张亚轩,夏志伟,等. 温敏型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前端聚合法制备及性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31(4):37-46 /p p   [9] 王浩,康卫民,张亚秋,等. 壬苯醇醚聚ε-己内酯电纺纤维膜的表征及释放.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5,32(4):249-255,270 /p p   [10] 王浩,郭衎,刘影,等. 十六烷基磷脂酰胆碱复合聚ε-己内酯电纺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2):1-5,附页1-2 /p p   [11] 吕洁琼,林君红,崔升淼.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对穿心莲内酯载药性能及药物释放的影响.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32(5):555-558 /p p   [12] 吕志阳,杨雨微,陈璟,等. 热熔挤出技术制备银杏总内酯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中药材,2016,39(7):1610-1613 /p p   [13] Li Pan, Hongyan Wang, Keren Gu. Nanoliposomes as Vehicles for Astaxanthin Characterization In Vitro Release Evaluation and Structure-PXRD DSC. Molecules, 2018, 23:2822 doi:10.3390/molecules23112822 www.mdpi.com/journal/molecules /p p   [14] 赵娜,史雨,王中彦. 和厚朴酚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表征.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36(6):469-473 /p p   [15] 管庆霞,张悦,邹淑君,等. 马钱子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分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26(8):66-70 /p p   [16] 郭爱灵,姚涛,潘斯庆,等. 复方葛根素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表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0,27(2):59-63 /p p   [17] 黄佳娜,崔银,张天,等. 载塞克硝唑泊洛沙姆复合聚L-乳酸电纺纤维的表征和释放行为考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20,51(5):605-612 /p p   [18] 盛晓丹,刘臻,罗砚曦,等. 聚多巴胺修饰的载榄香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靶向抗肿瘤活性研究. 中草药,2020,51(10):2745-2754 /p p   [19] 王秦峰. 聚乳酸的热性能研究. 上海化工,2019,44(2):14-16 /p p   [20] Carlos David Grande Tovar, Jorge Ivá n Castro, Carlos Humberto Valencia, et al. Nanocomposite Films of Chitosan-Grafted Carbon Nano-Onion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Molecules, 2020, 25:1203 doi:10.3390/molecules25051203 www.mdpi.com/journal/molecules /p p   [21] 张建军,钱帅,高缘主编. 晶型药物研发理论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1 /p p br/ /p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成立
    12月1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在京成立。该研究院将以恶性肿瘤、重要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等为研究对象,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据介绍,该研究院将更有效地发挥化学药、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及药用植物的研究优势,通过学科互补,计划建成国内一流并逐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药物研发体系 同时也将更有效地发挥所属企业和国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与国家级临床药物试验基地紧密联系,为药物成果转化和在临床指导下的新药创制提供优先条件。
  • 创新药物研发新热点之糖类药物研究——访北京大学药学院李中军教授
    糖,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之一,与蛋白质、核酸并称为三大生物大分子。然而,由于糖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和多样性,糖类物质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从基础研究到功能解析,甚至包括糖类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方面,都远远滞后于蛋白质和核酸。近年来随着糖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寡糖合成手段的进步和各类探针分子的应用,使得糖类的功能逐步得到解析,糖化学与糖类药物的开发也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与制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日前,笔者有幸采访到了日本东京理化的一位重要客户——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药学院李中军教授,并与李教授聊起了糖化学及糖类药物的相关研究,以及李教授课题组在教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些仪器设备等,陪同采访的还有东京理化中国贸易公司,埃朗科技售后服务部技术总监张京明先生。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药学院李中军教授糖化学相关研究的意义与挑战李中军教授可以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医人”,从1982年开始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后并入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专业,本、硕、博都是在北医完成,后留校任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期以来从事糖化学、糖化学生物学及相关创新药物的研究。对于糖在生物医药中的重要作用,李教授引用了两个重要的例子,一个是人类ABO血型真正的区别其实就是血红蛋白外面糖链结构的差别;另一个是肿瘤细胞的糖链结构会发生异常改变,是进行早期肿瘤诊断的生物标记物,同时也是抗肿瘤药物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而要进行糖的功能研究,首先要解决糖的来源问题,就是寡糖的获得性。制备纯度高、结构清楚的寡糖可以说是影响糖类学科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寡糖的制备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另一种是酶促法,还有一种就是化学合成法。由于天然产物中的多糖分布不均匀且结构复杂,因此分离难度非常大。而酶促法虽然可行性高,但酶来源受限,价格昂贵。所以寡糖制备大多数采用的是化学合成法。传统的寡糖合成步骤特别长、成本非常高,譬如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获得专利的一个抗凝血肝素类药物——磺达肝素,可有效用于临床手术中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光合成步骤就有60步,每公斤合成成本高达600万元以上,这种步骤繁琐且高成本的制备方式严重制约了糖类药物的发展。李中军教授团队长期关注寡糖合成新方法及快速组装新策略的研究。譬如,人体内的凝血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可阻止伤口不断出血,而内源性凝血则容易引起血栓等,肝素类药物虽然具有出色的抗凝血活性,每年全球销售额高达数十亿美元,但由于其口服无活性,且同时作用于内、外源性凝血,存在潜在出血风险,因此被局限于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用于临床手术方面。近年来科学家从天然海参中提取到肝素的结构类似物——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FuCS),研究表明FuCS九糖片段具有市售低分子量肝素相当的抗凝血活性,且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口服抗凝活性,且药理活性机制表明其可选择性激活内源性凝血通路,因此在出血倾向方面比肝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通过优化改造之后有望发展成为新一代肝素抗凝药物。李中军教授研究团队通过采用降解加修饰的半合成策略,开发了一种可以简便合成FuCS九糖的化学合成工艺。这一工艺的实现可以提高FuCS的可获得性,降低目标药物的获取难度,合成步骤和成本大大减少,实现了高效、简洁的寡糖合成,为后期药物筛选与中式放大提供了最优合成路线,应用前景非常好,目前已实现技术转让。除此之外,李中军教授研究团队还致力于各种生物活性寡糖的合成及活性评价,基于糖类的天然产物合成及不对称合成研究以及创新药物研究等。糖化学研究的主力——小型仪器近年来,糖类药物的研究越来越热,由于我国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糖类药物来源广泛,因此在糖类药物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团队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正如李中军教授所说,20年前国内做糖的没有一个组织,而现在各类相关学会下面已经有4个糖药物专委会,由此可见糖药物在国内的发展速度。而由于糖链结构的复杂性,目前获得糖链的主要方法还是提取或化学合成,没用通用性的合成方法,难以像核酸和蛋白质那样进行高效、准确的自动化化学合成,也不能像核酸PCR扩增或蛋白质表达那样大量制备。虽然从2000年左右开始陆续有科学家发明糖的合成仪,但基本上都是一些模型机或验证设备,还没有通用的商品化糖合成仪。在糖类药物合成的实验室研究中,目前用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型的仪器设备,主要包含搅拌器、旋转蒸发仪、冻干机、真空泵等,而李教授实验室中有大半的这些仪器设备来自于东京理化。据李教授介绍,他与东京理化仪器的渊源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候他还在北医做学生,就开始使用东京理化的旋转蒸发仪了,而东京理化那时也还没有正式进入到中国,是通过代理商进行合作的。左:埃朗科技售后服务部技术总监张京明 右:北京大学药学院李中军教授寄语东京理化对于东京理化的产品,李教授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性价比高,譬如,同样性能的旋转蒸发仪,东京理化产品的价格要比欧洲同类产品便宜不少,而且后期的售后服务和维修成本也相当值得称道。李教授提到,有些国外的大品牌,将仪器售后委托给代理公司,由于代理公司的频繁变动和工作人员的更换,培训工作难以到位,有时候售后价格昂贵不说,售后人员的专业性还大打折扣。譬如,隔膜泵有时候真空上不去,明明不一定是膜片的问题,可能只是单向阀需要调整一下,但售后人员一来就要换膜片,且每次报出来的价格都不一样,四百、五百、六百都有可能。因此长期使用下来,用户对于这些品牌的后期印象非常差。而在这一点上,东京理化由于在国内设立了多个分支机构(包括生产工厂),在售后方面有稳定的人员保障,能够提供相对较好的用户培训和售后服务。此外,东京理化的产品也非常耐用,据介绍,北医最久的一台东京理化的旋转蒸发仪,目前已经使用了20余年,虽然中间也换过配件,但现在仍然还在实验中为老师和学生们服务。在谈到对于当下产品的改进建议上,李教授认为,像旋转蒸发仪、冻干机等这类仪器,从技术水平上来说,并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在功能开发方面其实已经做得非常好了,目前更需要做的其实是用户培训。因为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用户对于仪器已有功能的了解还是很不够的。譬如像冻干机的使用,当样品冻干到一定程度时,冻干速度会越来越慢,而为了保持冻干速率,其实厂商在每个托盘底上都加了一个加热装置,通过适当加热可以提高升华速度,而这个功能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因此很多时候学生从外面看产品好像已经干了,结果拿出样品才发现底部还是有一些冰块。当然,这个问题目前已经通过歧管瓶的方式解决了。但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用户对于仪器功能的不了解。后记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李教授向笔者表示,在提高仪器耐用性方面,特别是对于那些实验常用的仪器设备,仪器使用者和仪器制造商,双方都有提升的空间。对于使用者而言,尤其是年轻的科研人员,要掌握正确的仪器设备使用方法。而对于厂商而言,则要不断提高一些易损件(例如:隔膜泵的膜片、旋蒸仪的密封件等)的耐用性。同时,在仪器功能的开发方面,则应尽可能向简便、实用方向发展。
  • 国内药物研发与质控对杂质研究用力过猛
    p   国内近些年之所以专注于杂质研究(尤其是有机杂质)、并逐渐呈现“面面俱到、尽善尽美”之态势,盖因大部分研发者认为杂质与药物不良反应息息相关,并习惯性地认为“杂质越小/越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就会越小/越少”,进而在进行杂质研发与控制时陷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学术思维窠臼。殊不知,药物不良反应与杂质的关联性并非想象得那样密切,甚至是基本无关。 br/ /p p   在ICH组织于2002年9月12日颁布的《疗效--M4E(R1)人用药品注册的通用技术文档:模块2的临床回顾和临床概述与模块5:临床研究报告》中有如下阐述:“对看起来与药物有关的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例如,显示出剂量-效应和/或药物和安慰剂组发生率明显差异的事件),应对下列相关因素给予更多关注。这些因素包括:剂量 单位剂量 给药方案 疗程 总剂量 人口统计学特征 联合用药 其他基础特征 效能特性 药物浓度。”可见,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与主成分的不合理使用和患者个人体质差异相关,而与杂质无关。 /p p   下面笔者解读不同给药方式下杂质与药物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p p   1口服给药 /p p   此种给药方式使得药物在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过程中具备了最为坚固的消化道屏障,因此这是一种最安全的给药方式,适量的杂质几乎不会带来安全性问题,临床不良反应多为药物自身引起。因为“是药三分毒”,当用法用量不当、超出安全用药浓度上限时,将对人体带来伤害、产生不良反应(如治疗窗狭窄药物就常发生此情形)。这些不良反应均是主成分所为,而非杂质所为。 /p p   而目前我国此类药物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原研药存在较大差距,此差距是对于各种患者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差距,绝非杂质差距 而生物利用度又与体外溶出行为密切相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自2008年起开展“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工作至今,已发现国内已上市的部分口服固体制剂体外多条溶出曲线与原研制剂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也为临床差距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p p   至于少量杂质会阻碍药物靶点/结合点、影响药物有效性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臆断。 /p p   2静脉滴注给药 /p p   很多同仁认为,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已无生物利用度问题,此时不良反应与杂质密切相关,故应着重关注。其实这种认知是偏颇的。 /p p   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使得药物进入人体封闭血液循环系统过程中,外来物质一股脑儿地侵入,此时人体必然产生应激反应,其中呈现出的不良反应强弱和患者的身体机能与主成分自身毒性/用法用量息息相关,与杂质基本无关。因此,此种给药方式带来的不良反应是必然存在的。虽然这些不良反应为“小概率事件”,但由于其发生率依然远高于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方式,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多年前就已制订“能吃药不打针(系指肌肉注射,此时存在肌肉组织屏障)、能打针不输液”的用药准绳。 /p p   然而过去的十多年间,我国临床用药由于某些主观因素,导致大量无序地使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且还往往使用至最高剂量与频次,这就使得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限增高,最终使得“小概率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大概率事件”。 /p p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探求注射剂不良反应根源时,很多专家将其归咎于杂质,并逐渐形成一种思潮,于是自2008年起拉开了对杂质研究的大幕:科研立项、投入巨资,并购买大量高精尖设备,甚至很多科研工作者已趋于吹毛求疵之状态。 /p p   此外,2002~2006年间,很多五类“改装”仿制药堂而皇之上市 同时,我国药物上市后的再评价也很不到位,使得因药物自身毒性、只能采取口服给药方式的药物,在我国却长期采用注射给药方式,结果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p p   3其他给药方式 /p p   对于如软膏剂、滴眼剂等外用剂型,杂质对于临床而言无足轻重,更是无需投入过多精力去研究。 /p p br/ /p
  • 检测药物杂质,保障药品安全——“化学药物杂质研究及检测技术”网络会议,7月27日开播!
    众所周知,青霉素类注射剂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试。由于批次不同,使用前需要严格进行确认时候过敏。否则会导致严重的超敏反应,重则危及生命。资料表明,青霉素过敏中有90%都是由于其中的杂质过敏。由于药物化学和提纯工艺的发展完善,制剂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过敏反应发生的概率降低。那么危及生命安全的杂质究竟是何物呢?在药品中都有哪些类型的“杂质”呢?药物杂质的分类和相关政策 药物杂质是指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以及疗效的物质。由于杂质检测和含量控制对药品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用药密切相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对药物临床前研究中的杂质分析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已经实施的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对于药品安全性的监管更加严格。尤其是在化学药品杂质检测方面,相对2015版有较大程度的增修。在二部化学药部分,直接指出需要加强杂质检测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杂质和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推广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强化对有毒有害杂质的控制;加强对药品安全性相关控制项目和限度标准的研究制定”。四部通则中新增《遗传毒性杂质控制指导原则审核稿》,对药物遗传毒性杂质的危害评估、分类、定性和限值制定进行了指导。我国早在2017年6月14日正式加入ICH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成为全球第8个监管机构成员,此次,化学药部分对元素杂质的控制要求引入了ICH(Q3D)部分,与ICH的规定几乎一致。可见,2020 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大纲要求化学药基本达到国际标准。因此,从“杂质限量”这个维度来看,药物的规格只有两种,即“合格”与“不合格”。药物的杂质有哪些类型呢?应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可以进行检测呢?化学药物杂质的分类与检测方法化药中的杂质可分为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残留溶剂。对于新药及其制剂来说分为:有活性组分的降解产物、活性组分与赋形剂和(或)内包装/密封系统的反应产物、遗传毒性杂质以及药包材杂质。关于杂质的分析方法,对于有机杂质的分析(起始物、副产物、中间体、降解产物等),使用色谱法分析居多;对于无机杂质(重金属,无机盐等),通常采用ICP/AA/ICPMS等仪器分析;对于残留溶剂杂质,则以GC分析为主。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的理念就是保证安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准确地测定杂质的含量,综合毒理及临床研究的结果可以更好地研究药物杂质。基于此,7月27日,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与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共同举办“化学药物杂质研究及检测技术”网络主题研讨会,以期为广大生命科学、制药工作者们提供交流平台,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本次会议特邀报告嘉宾:天津医科大学刘照胜教授、天津大学药学院陈磊副教授、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抗生素室杨倩药师以及河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化学药品室副主任徐艳梅工程师。同时邀请到来自赛默飞世尔科技的刘钊工程师、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孟海涛工程师以及沃特世科技的陆金金工程师为我们解读药典相关的政策变化和最新的仪器应用案例。(会议详情请您报名或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报名二维码】小惊喜:成功报名会议+转发会议页面至朋友圈或专业群+截图后—可加专业交流群、会议预告、资料获取、会议回看… … 关注微服务,参会不迷路微信搜索“仪器信息网微服务”,获取百场会议信息,做仪器行业学习的领航者。
  • 耐驰:药物晶型转变的测量和热力学研究
    p   仪器信息网讯 2017年10月20日,仪器信息网将组织举办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rystal/" target=" _self" “药物晶型控制分析”网络主题研讨会 /a 。在本次会议中,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市场应用总监曾智强博士将带来《药物晶型转变的测量和热力学研究》主题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00" height=" 250" title=" 曾智强.jp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5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7f3922e8-3193-42a1-83ff-f994435195b8.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市场应用总监曾智强博士 /strong /p p   曾智强博士199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取得博士学位。而后4年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研究员工作,潜心于陶瓷/聚合物薄膜的表面表征工作。2002-2003年,在英国萨里大学从事水净化用高效混凝剂研究。2003年曾智强博士加入德国耐驰,将目光专注于热分析与热物性技术领域。现任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市场应用总监。在他材料研究的职业生涯中,共发表论文20余篇,并在材料制备和表征领域荣获3项专利。 /p p strong   报告摘要: /strong /p p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可以测量药物多晶型之间的转变。DSC 数据可用于建立简化的热力学函数(吉布斯自由能)方程,从而对多晶型的转变温度、多晶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预测。这对于药物的加工、储存等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rystal/" target=" _self" img title=" 马上报名.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10a54169-0129-4026-95bb-ab00b9e697e9.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药物晶型控制分析”网络主题研讨会 (10月20日)详细日程 /strong /p p   09:30-10:20& nbsp 热分析方法在药物晶型研究中的应用& nbsp 陈敏华(苏州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 /p p   10:20-11:00& nbsp 药物结晶及纯度检测的热分析方法& nbsp 范玲婷(梅特勒-托利多) /p p   14:00-14:50& nbsp 晶型研究在仿制药产品开发中的意义& nbsp 曹相林(北京海晶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p p   14:50-15:30& nbsp 药物晶型转变的测量和热力学研究& nbsp 曾智强(德国耐驰) /p p   15:30-16:20& nbsp 晶型的质量控制& nbsp 周立春(北京药检所) /p p & nbsp /p
  • 视频回放|“药物毒理学研究”会议精彩放送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7月22日下午,仪器信息网举办“药物毒理学研究”网络会议,会议邀请到6位药物毒理学研究专家及技术专家进行精彩内容分享,共吸引50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医院等单位的相关从业人员报名参会。为方便更多从事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学习,现特将会议内容剪辑整理,点击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或 strong 报告图片 /strong 即可进入视频观看页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4.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4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1391a646-cac5-4f4f-9fd9-35650d91fa91.jpg" title=" 2.jpg" width=" 550" height=" 413" border=" 0" vspace=" 0" alt=" 2.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专家:张云[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题目: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4.html" target=" _blank"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化合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根据新药研发不同阶段的要求,综述了毒理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讲述了不同研发阶段毒理学的要求。早期新药发现阶段,主要关注药物的心脏、肝脏、神经系统的毒性以及药物靶点相关的毒性问题,为候选药的筛选提供安全性评价。在IND以及后期临床研发阶段,需要根据临床研究的需要和给药方案设计适合支持临床研究以及上市的毒理学试验,包括不同给药时间的重复给药毒性、生殖发育毒性、致癌性评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6.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4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d07a6b38-13e5-47b5-9240-aaf264823173.jpg" title=" 3.jpg" width=" 550" height=" 413" border=" 0" vspace=" 0" alt=" 3.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专家:贺全仁(上海复宏汉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题目: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6.html" target=" _blank" 《新药研发不同阶段的毒理学研究》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根据新药研发不同阶段的要求,综述了毒理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讲述了不同研发阶段毒理学的要求。早期新药发现阶段,主要关注药物的心脏、肝脏、神经系统的毒性以及药物靶点相关的毒性问题,为候选药的筛选提供安全性评价。在IND以及后期临床研发阶段,需要根据临床研究的需要和给药方案设计适合支持临床研究以及上市的毒理学试验,包括不同给药时间的重复给药毒性、生殖发育毒性、致癌性评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2.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4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24401263-c861-4802-b455-443de02785bd.jpg" title=" 1-1.jpg" width=" 550" height=" 413" border=" 0" vspace=" 0" alt=" 1-1.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专家:张乐帅(苏州大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题目: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2.html" target=" _blank" 《肝细胞的3D培养与药物肝毒性早期评价的应用》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试验失败和上市后药物撤市的主要原因。体外评价模型如人类肝细胞单层培养技术易,不适合长期重复给药的研究;而动物模型则与人类存在种属差异,不能充分预测药物对人体的慢性肝毒性。肝脏3D模型保留了肝脏的结构与功能,可用于长期肝毒性检测和相关机制的研究。本讲座将就肝脏3D模型的制备方法、制备用细胞、药物性肝损伤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就3D肝脏模型的商业化应用和市场发展做了深入的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3.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4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fe183a0c-73be-4d34-9fe3-c26d87e81418.jpg" title=" 4.jpg" width=" 550" height=" 413" border=" 0" vspace=" 0" alt=" 4.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专家:王园(德祥科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题目: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3.html" target=" _blank" 《样品前处理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5.html"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4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fff2599e-36c0-4790-9bf0-a2b3f784255f.jpg" title=" 5.jpg" width=" 550" height=" 413" border=" 0" vspace=" 0" alt=" 5.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专家:徐雍羽(珀金埃尔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报告题目: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3145.html" target=" _blank" 《LST制药前沿应用系列-高通量肝毒分析和研究》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作为上市药物撤回的首要因素,肝毒是药物研发过程中必要和重要的检测内容。除了传统的小分子药外,当下火热的大分子药物也面临着来自于肝毒的挑战。在今天的报告中,我们围绕生命科学产品线,结合当下肝毒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从体外到体内水平向大家介绍珀金埃尔默整体解决方案和应用关注点。 /p
  • 揭幕仪式| 德祥集团与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
    医药制造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精神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医药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都在不断提升,制药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而作为制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药品制剂也在快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研究机构投入到药物制剂的研究中。 2021年7月20日,德祥集团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旗下的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举办了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的揭幕仪式。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陆伟根副院长、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何军副主任和德祥集团ceo朱智华先生、总经理金莹瑛女士、副总经理金捷女士出席了揭幕仪式。 揭幕仪式合影 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从事给药系统研究有且仅有的国家的级别的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一直以“创新”为原动力,致力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剂产品和技术开发。德祥集团致力于将全球制药领域先进的技术引入国内科研院校。此次共建的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旨在加深德祥集团与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合作,同时联合实验室将作为平台和纽带,为后期双方多元化、以及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未来将对促进我国药物创新、推动制药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陆伟根副院长 在揭幕仪式上,首先是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陆伟根副院长致辞,他感谢了德祥对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旗下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作的支持,强调新剂型的发展离不开各个环节的支持,尤其是生产设备和评价设备。陆副院长表示本次合作对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未来的剂型发展以及整个制药行业的发展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并期待此次合作能够为国家制药工业和制剂工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德祥集团ceo朱智华先生 随后,德祥集团ceo朱智华先生致辞,首先他对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能够与德祥集团建立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表示感谢。从1992年成立到现在,德祥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作为一家代理公司,德祥将很多欧美与日本的品牌引入中国,为中国的科研院所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服务。他表示,此次建立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对德祥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标志着德祥从一家纯粹的代理商公司转变为实体公司,使德祥能够把更好的、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提供给中国的制药企业,从而更快地在当下高速发展的制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发言的结尾,他再次感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以及旗下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支持,并衷心地希望双方能在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中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参观实验室 揭幕仪式结束后,出席本次仪式的领导们参观了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仪器设备在药物的研发生产与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德祥为实验室的仪器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协助。在参观过程中,双方领导都十分关注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参观过后,双方就行业的人才、市场等现状以及双方发展情况进行了密切的交流。双方还谈及未来的合作,将在仪器、实验基地等多方面开展合作项目。 交流活动 参与建立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的除了现场出席的双方代表以及幕后团队之外,还有一位不得不介绍的“小伙伴”:德国pharma test全自动纳米溶出仪。 德国pharma test全自动纳米溶出仪 德国pharma test 溶出仪符合usp、ep等要求设计,满足片剂、胶囊等制剂溶出度的测试。其优良的性能保证溶出实验结果的高度准确性和良好重现性。携带pt-dr释放器可对纳米级别颗粒的样品进行溶出实验。 期待未来还有更多的“小伙伴”们加入到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中,为药品质量检验与控制添砖加瓦。 关于德祥集团 自1992年创办以来,德祥就一直是科学仪器行业内颇受尊敬的*供应商。公司业务包含仪器代理,维修售后,自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实验室分析仪器、工业检测仪器及过程控制设备是德祥主营的产品,现已覆盖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组织、检验机构及工业、企业等客户,涵盖制药、石化、食品饮料和电子等各个行业。 我们设有 13个办事处和销售点(含越南),3个维修中心,1个样机实验室,致力于为每一位客户提供*的服务。 关于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是国内最早从事药物制剂研究的机构,也是我国从事给药系统研究有且仅有的国家的级别的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一直以“创新”为原动力,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剂产品和技术开发,在口服、注射、透皮等释药系统产业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是国内给药系统研究的领航者。
  • 揭幕仪式| 德祥集团与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
    医药制造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精神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医药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都在不断提升,制药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而作为制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药品制剂也在快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研究机构投入到药物制剂的研究中。 2021年7月20日,德祥集团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旗下的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举办了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的揭幕仪式。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陆伟根副院长、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何军副主任和德祥集团CEO朱智华先生、总经理金莹瑛女士、副总经理金捷女士出席了揭幕仪式。 揭幕仪式合影 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从事给药系统研究有且仅有的国家的级别的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一直以“创新”为原动力,致力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剂产品和技术开发。德祥集团致力于将全球制药领域先进的技术引入国内科研院校。此次共建的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旨在加深德祥集团与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合作,同时联合实验室将作为平台和纽带,为后期双方多元化、以及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未来将对促进我国药物创新、推动制药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陆伟根副院长 在揭幕仪式上,首先是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陆伟根副院长致辞,他感谢了德祥对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旗下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作的支持,强调新剂型的发展离不开各个环节的支持,尤其是生产设备和评价设备。陆副院长表示本次合作对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未来的剂型发展以及整个制药行业的发展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并期待此次合作能够为国家制药工业和制剂工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德祥集团CEO朱智华先生 随后,德祥集团CEO朱智华先生致辞,首先他对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能够与德祥集团建立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表示感谢。从1992年成立到现在,德祥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作为一家代理公司,德祥将很多欧美与日本的品牌引入中国,为中国的科研院所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服务。他表示,此次建立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对德祥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标志着德祥从一家纯粹的代理商公司转变为实体公司,使德祥能够把更好的、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提供给中国的制药企业,从而更快地在当下高速发展的制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发言的尾声,他再次感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以及旗下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支持,并衷心地希望双方能在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中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参观实验室 揭幕仪式结束后,出席本次仪式的领导们参观了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仪器设备在药物的研发生产与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德祥为实验室的仪器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协助。在参观过程中,双方领导都十分关注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参观过后,双方就行业的人才、市场等现状以及双方发展情况进行了密切的交流。双方还谈及未来的合作,将在仪器、实验基地等多方面开展合作项目。 交流活动 参与建立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的除了现场出席的双方代表以及幕后团队之外,还有一位不得不介绍的“小伙伴”:德国Pharma Test全自动纳米溶出仪。 德国Pharma Test全自动纳米溶出仪 德国Pharma Test 溶出仪符合USP、EP等要求设计,满足片剂、胶囊等制剂溶出度的测试。其优良的性能保证溶出实验结果的高度准确性和良好重现性。携带PT-DR释放器可对纳米级别颗粒的样品进行溶出实验。 期待未来还有更多的“小伙伴”们加入到药物制剂联合实验室中,为药品质量检验与控制添砖加瓦。关于德祥集团自1992年创办以来,德祥就一直是科学仪器行业内颇受尊敬的优质供应商。公司业务包含仪器代理,维修售后,自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实验室分析仪器、工业检测仪器及过程控制设备是德祥主营的产品,现已覆盖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组织、检验机构及工业、企业等客户,涵盖制药、石化、食品饮料和电子等各个行业。 我们设有 13个办事处和销售点(含越南),3个维修中心,1个样机实验室,致力于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于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是国内最早从事药物制剂研究的机构,也是我国从事给药系统研究有且仅有的的国家的级别的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一直以“创新”为原动力,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剂产品和技术开发,在口服、注射、透皮等释药系统产业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是国内给药系统研究的领航者。
  • “药物晶型研究与药物固态表征专题技术培训会”前期客户邀请工作顺利完成
    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晶云)已与华嘉(香港)有限公司—隶属大昌华嘉 (简称华嘉)签订合作协议,将会为华嘉在中国的广大制药界客户,提供药物固态表征领域的一系列高端讲座和培训,以共同推进中国制药界对固态表征仪器在制药界应用和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性的了解。 目前, 将于3月24-25日在苏州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第一期“药物晶型研究与药物固态表征专题培训”已经顺利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使本次培训取得最佳效果,学员人数限定为50人,现已全部申请结束。对于本次未能申请成功的学员,或是因时间原因无法参与的学员,我司不日将举办2期培训,敬请期待。 如欲了解详细信息,或预申请参加第二期培训,请致电:4008210778
  • 第三届创新药物研究暨抗肿瘤药物开发高峰论坛在杭州顺利召开
    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钱塘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杭州医药港管理办公室、瑞博(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专业学术论坛。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每年在杭州举行,选取创新药研发过程中的热门研究方向为论题,邀请国内外专属领域的顶尖专家,分享学术成果、共同探讨创新药发展方向。 主题为《抗肿瘤药物开发》的第三届创新药物研究论坛于2021年10月22日顺利召开,论坛邀请了国内外抗肿瘤研究领域的领军型人物、知名学者、企业负责人、新闻媒体等200多人参加。会议伊始,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花莉蓉、浙江省杭州市药物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邵元昌、杭州钱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沈燕俊等领导分别致辞,肯定了此次会议在医药行业的重要意义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广基院士带领与会者进行了细胞药代动力学在新药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探索;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丁克教授分享了新一代抗CML新药HQP1351的研发;中国科学院谭蔚泓院士畅想了靶向药物研发与精准医疗发展前景;中国工程院丁健院士深刻剖析了肿瘤治疗的精准与挑战,现场掌声不断,与会学者认真聆听记录,虚心向先辈学习,提升自我。 本次论坛就《抗肿瘤药物开发前景》展开了圆桌论坛,参会者纷纷提出自己关心和疑惑的问题,大咖们与专家学者讨论热烈,台下嘉宾积极互动,将论坛氛围推向高潮。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赞助单位,现场展示了PCM结晶监测系统,引来与会者纷纷驻足观看和咨询。PCM结晶监测系统是专为结晶工艺过程而设计,广泛应用于制药、木糖醇、赤藓糖醇、葡萄糖、精细化工、制浆造纸、建筑材料、精细化学品等领域。PCM结晶监测系统的分辨率很高,可以用于清晰监测界稳区间的晶体形态变化;可以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结晶和晶体形态的数量变化、晶体生长速率、长径比、晶体流动性等;并可以给出高准确度的D10、D50、D90等粒度数据。PCM结晶监测系统可谓是结晶研究领域的神器,真正解决了结晶研究过程中的取样难、控制难、观察难的问题。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芬兰PIXACT等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总代理,我们会始终不忘初心,致力于引进世界先进的仪器设备,科技强医,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抗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同仁齐聚一堂,分享前沿资讯,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新观点,共谋发展大计!
  • 药物代谢研究热点?跨国制药大咖逐一“揭秘”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4月12日,第八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年会(CPSA Shanghai 2017)在上海开幕,当日举行的是会前workshop部分。会议日程包括主题分别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指导原则与实践”和“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热点话题”的两个分论坛,以及主题为“全球及中国生物分析形势的转变”的圆桌讨论环节。 /p p   “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热点话题”论坛由来自Janssen公司的 Dr. Naidong Weng主持,并受到了Sciex公司的赞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分论坛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706becb1-6196-4390-8cee-2bd1165e1f1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会议现场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主持人.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aab641f3-5c73-4650-94c3-b4850b329b2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Janssen 公司 Dr. Naidong Weng /span /strong /p p   首先由 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的& nbsp Dr.Xiaohui(Sophia)Xu带来题目为“Bioanalytical Challenge of Measuring Highly Protein Bond Drugs”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报告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9a68203c-4662-4399-87c5-69ed747be4f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 nbsp Dr.Xiaohui(Sophia)Xu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针对高蛋白结合药物,报告介绍了对试验实施与法规政策的考虑、游离药物的测定技术、高蛋白结合化合物测定所面临的挑战、研究实例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p p   Roche公司的& nbsp Dr.Shaolian Zhou带来 题目为“Bioanalytical Strategy for MIST Coverage: Human Unique Metabolites”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报告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51be93f1-b221-4eb4-8c95-e32fd7bd9c0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Roche公司 Dr. Shaolian Zhou /span /strong /p p   报告强调了FDA关于药物代谢产物安全性评价的全新指导原则的意义以及它对生物分析的影响。报告还举了几个关于药物代谢测定新方法的具体的实例,并讨论了符合MIST指南的生物分析策略。 /p p   Genentech公司的 Dr. Shuguang Ma 带来题目为“The Use of Microtracers in Clinical Development”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报告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d78b5a31-277c-4caf-8641-d724607cf79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Genentech公司 Dr. Shuguang Ma /span /strong /p p   生物利用度测量的是药物的活性成分被吸收的程度及速度。目前,欧洲、美国及日本药检机构对于新化学实体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且自2006年开始,澳大利亚TGA也要求NDA的申请中需包含此项内容。报告介绍了一种药物申报临床研究设计中可获得绝对生物利用度数据的全新方法。 /p p   Genentech 公司的 Dr. Yuan Chen带来题为“PBPK Application in Drug Development”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报告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cd0d3e4a-6f0c-40e2-a9fc-4889673ec31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Genentech 公司 Dr. Yuan Chen /span /strong /p p   在过去的五年中,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以及药监机构开始关注PBPK模型的研究。PBPK模型是支持药物研发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PBPK模型的细化建立需要相关的药物代谢知识以及针对项目的个体化策略。报告分别介绍了药监机构及制药企业对PBPK模型的看法、PBPK模型对药物研发的影响以及PBPK模型的研究前景。 /p p   Bristol-Myers Squibb 公司的 Dr.Ming Yao带来题为“Fast and Sensitive Quantitation of Low Levels of Intracellular Substrates in Uptake Transporter Assays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报告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3988c034-57d9-4d7d-a281-295a1f3553f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Bristol-Myers Squibb 公司 Dr.Ming Yao /span /strong /p p   体外转运蛋白底物定量测定是药物研发中非常普遍的做法,为了满足试验的高灵敏度要求,通常采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来完成。报告介绍了为了快速、灵敏地完成体外转运蛋白底物测量所开发的全新LC-MS方法。该方法的优势有:减少了放射性化合物的使用、样品处理及分析均实现自动化、提高了试验质量,而且适用于无法使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转运蛋白抑制测定。 /p p   Genentech公司 的Dr. Keyang Xu带来题为“ Bioanalytical and Biotransformation of ADC Drugs”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报告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a9e28a0e-7cf1-4454-a852-1a08ccdbd69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Genentech公司 Dr. Keyang Xu /span /strong /p p   报告讨论了体内抗体偶联药物的复杂性,另外介绍了目前用以评价抗体偶联药物代谢及转运的主要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的生物分析目标,报告还举例进行了阐述。 /p p   随后会议进入圆桌讨论环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圆桌讨论现场.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336e9479-9398-4263-aa28-dadfcee4add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圆桌讨论现场 /span /strong /p p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的合并,生物分析也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更多的外包资源、仪器技术等,甚至有关生物分析的定义也趋于多元化。传统中的大分子和小分子概念也被用来支持ADC或PDC等。生物分析为更新的仪器平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更高的灵敏度、更高的分辨率以及更丰富的数据采集。圆桌会议讨论了生物分析学家如何适应科学验证的概念、何为药物研发的正确生物分析方法、新一代科学仪器的有效利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法规的处理方式、世界范围内及中国CRO公司未来如何规划等问题。 /p p   轻松愉快的晚餐由药明康德赞助,并由Bristol-Myers Squibb 公司的Renuka Pillutla带来了题为“Getting More Drugs to Patients Faster - The Power of Technology Applications”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晚餐报告.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8a8686c2-8b80-41b1-b2e7-59bec6573b2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Renuka Pillutla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晚餐.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1ce4d9d3-4fd5-4e1c-b615-75c434ad21f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晚餐会现场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SCIEX展位.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e05b6949-c684-4142-8aca-468a3041232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CIEX展位 /span /strong /p p br/ /p
  • 密理博收购新技术加强药物筛选研究
    密理博收购新技术加强药物筛选研究 继今年2月初以2200万美金成功收购Guava Technologies (Guava)*之后,密理博公司再度出资收购Epitome Biosystems&rsquo EpiTag&trade 技术。该项技术的收购将使密理博生物科学部门进一步拓展在multiplex immunoassay液相芯片检测方面的实力,为科学家提供更广阔的细胞信号传导解决方案。 密理博公司药物研发部门( Drug Discovery) VP, Rick Ryan强调: &ldquo multiplex是密理博公司其中一条增长最快速的产品线,对EpiTag技术的收购,将加速产品的发展以及在市场上的增长。用户希望更清楚了解在癌症,糖尿病等各种疾病中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重要性。EpiTag技术将使我们深入发展液相芯片技术,尤其是在先前细胞研究中难以检测和定量的部分.&rdquo 由于缺少对细胞内目标高度特异性的抗体,科学家一直以来在推进液相芯片细胞信号检测方面举步为艰。EpiTag技术使用分析复杂生物资料的途径来开发高质量的抗体,使其更特异,更具选择性。密理博公司将开发一系列全新的液相芯片免疫检测试剂盒,以方便科学研究者更有效地检测、分析蛋白质与细胞信号通路。
  • 第二届药物晶型研究专题技术培训
    为增强国内医药研发人员对药物晶型和药物固态研究认识和理解,提高国内制药行业整体水平,力扬企业有限公司积极赞助苏州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第二届药物晶型研究专题技术培训,并在培训上展示用于药物晶型研究的 Avantium Crystal16 平行结晶仪。 Avantium 公司有十多年的药物开发经验,是先进高通量 R&D 的领导者,其 Crystal16 平行结晶仪产品,可用于溶解度曲线测定、介稳区宽度测定、多晶型筛选、共结晶筛选、溶剂和反溶剂筛选等,为药物开发周期中的各研发阶段提供有力的帮助。Crystal16 仪器设计小巧,配有 4 个独立控温模块,每个模块上可加载 4 个平行反应,共可平行进行 16 组反应,集成在线浊度测定和数据分析软件,可大大提高结晶研究的效率。 第二届药物晶型研究专题技术培训活动将于 2011 年 9 月 15 日 - 9 月 16 日在上海张江药谷信安左城酒店盛大举行。此次培训将由晶云药物首席执行官陈敏华博士、技术总裁张炎锋博士、商务发展副总裁 Robert Wenslow 博士、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海禄博士、以及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副所长陈桂良博士等担任主讲。此外,培训还会有来自国家药检所、国内外制药行业著名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专家一起参与讨论,以帮助学员解决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 此次培训课程是专为仿制药和新药研发企业量身设计,围绕药物晶型研究设置各个课程,针对药物研发生产进行案例分析,通过主题讲座、现场互动、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参训学员以各自特定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药物晶型研究理念的探讨,提高各制药企业对药物晶型研究的认识,以应对当前药物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推进国内制药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希望藉此为促进行业内深入广泛的交流提供一个和谐与开放式的交流平台。 了解更多培训详情,请登入:www.polymorph.com.cn 关于力扬 力扬企业有限公司 (Nikyang Enterprise Limited) 凭借多年在仪器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自动化的实验室仪器方案,其产品深受客户欢迎,并且在业界享负盛名,尤其是医药、石化行业的一些企业、大学、研究所和政府部门。 随著市场的变化,力扬除了积极发展检测仪器,在药物研发及开发也不遗馀力,并希望将能整套自动化概念带到客户心中,有效执行实验室方案,从而提升效率及质素。此外,实力雄厚的销售及技术团队,不但拥有丰富的产品经验,更能针对客户的需要而提出对策,是客户的最佳伙伴。 随着市场的发展,力扬已经不仅限于为客户提供药物研究及开发过程中需要的检测仪器,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套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有效地提高客户的研发效率。力扬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销售及技术团队,不但拥有丰富的产品经验,更能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是客户的最佳合作伙伴。 关于晶云药物 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 (Crystal Pharmatech) 总部设立在苏州工业园区内的生物纳米科技园,在美国新泽西州建有分部。核心团队由中美科学家及管理人员共同组成,拥有在全球顶级制药公司几十年的丰富研发和生产经验,用国际化的先进理念领导和管理公司。 团队利用掌握的核心技术开发出中国在药物晶型研究及提供药物固态信息研发方案的首个高新技术平台,并通过该平台为全球制药公司提供该领域的高级技术研发服务。公司拥有的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高新仪器,结合团队目前已经完全掌握的该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保证技术平台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而且使技术平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公司的业务集中在以药物的固态信息为中心的专业领域,主要包括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成盐,共晶和多晶的筛选,原料药和制剂的表征和评估,晶型药物结晶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放大,临床前药物制剂的研发,以及上述相关领域内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开发,高级技术咨询及其培训等。
  • 知名专家聚姑苏,热议药物杂质研究新动向
    杂质控制是药品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杂质研究及控制是药品安全保证的关键要素。我国药物杂质研究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前沿杂质研究相比呈现相对滞后的态势。国际上杂质研究不断吸纳分析科学成熟的新成就,分析仪器越来越专业化,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各类数据库越来越丰富,联机智能化解析系统越来越普及,为杂质研究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利器。为助力我国药物杂质研究水平的快速提升,为期两天的“2017药物杂质研讨会苏州论坛”于11月2日在苏州市吴宫泛太平洋酒店开幕,多位业界权威专家与超过百位的与会者就药物杂质的研究方法与策略、申报和案例展开了深入探讨。本论坛由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委会、美中药协中国分会 (SAPA - China)联合主办。岛津公司倾情赞助并承办了此次论坛。“2017药物杂质研讨会苏州论坛” 于11月2日在苏州市吴宫泛太平洋酒店开幕 论坛现场传真在论坛开幕上,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俞雄先生首先发表致辞为论坛的召开送上祝福。他在致辞中详细介绍并解读了近期国家重磅出台的一系列医药领域相关新政,指出这些新政的推出令我国医药领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大好局面。他在致辞中强调为进一步提升药物杂质分析水平,先进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必不可少,期待通过此次论坛的举办能够促进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在致辞的最后,他特别感谢岛津公司对会议举办的赞助支持。 随后,岛津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吴彤彬事业部长发表致辞。他在致辞中谈到,岛津公司与医药行业专家用户密切沟通,倾听用户声音,开发出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独具特色的药物分析工具与应用方法。当今,药物杂质分析重要性日益增加,好的分析工具与方法已成为推进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致辞的最后他预祝论坛获得圆满成功。华海药业副总裁、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委会委员李敏博士介绍了美中药协创建发展的历程和近年来为促进医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美中生物医药科技和商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协助会员事业发展而开展的卓有成效的活动。他特别感谢岛津公司为美中药协举办的多个活动所给予的大力度支持。 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俞雄先生发表致辞岛津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吴彤彬事业部长发表致辞华海药业副总裁、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委会委员李敏博士介绍美中药协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论坛进入大会报告环节。首先由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潘远江先生做了题为《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的演讲。潘教授在演讲中首先介绍了现代质谱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成果,其中涉及到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岛津公司职员田中耕一先生的研究成就以及岛津公司先进的高端质谱仪的优异性能。潘教授在演讲中基于其长期从事有机分析、药物分析与质谱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所获得的丰富科研成果为与会者详尽介绍了液质联用技术、现代逆流色谱技术等在药物杂质研究中的最新应用和发展趋势。潘教授的演讲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反响,双方召开了深入探讨。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潘远江先生做演讲潘教授的演讲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反响大会报告环节,岛津分析应用支持中心姚劲挺经理做了题为《现代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药物杂质分析中的应用》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岛津多种先进的药物杂质分析技术与应用。演讲内容包括:LC/LCMS在药物杂质分析领域的新技术:方法开发系统,用于SFC/LC杂质分析方法快速开发,兼容超临界色谱和液相色谱;高效能制备纯化系统,提高杂质制备效率;鬼峰捕集柱,解决流动相本底干扰,确保得到准确的杂质定量分析结果;二维杂质鉴定系统,用于实现不挥发性缓冲液流动相条件下直接进样进行杂质液质联用分析;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进行基因毒性杂质定量分析技术等。岛津分析应用支持中心姚劲挺经理做演讲 与会者和姚劲挺经理探讨技术细节问题随后,华海药业副总裁、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委会委员李敏博士做了题为《药物杂质结构快速解析的策略:运用LC-MSn分子指纹谱技术与合理的药物强降解研究的组合策略得到高可信度的杂质结构》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当前各国药政部门对药物杂质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开展好这项研究尤其是降解杂质的研究是本讲座的重点所在。如何将强降解研究做好还存在很多误区,对此,他结合其丰富的研究成果详尽讲述了运用LC-MSn分子指纹谱技术与合理的药物强降解研究的组合策略,快速得到高可信度的杂质结构和杂质的形成机理。华海药业副总裁、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委会委员李敏博士做演讲在论坛首日的最后一个演讲是华海药业高等分析技术中心副主任、公司原料药分析总监助理朱文泉先生做的题为《药物杂质研究的申报要求与基本思路》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剖析了当前药物申报在杂质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结合丰富的案例说明了如何满足注册申报的要求。他指出有效、全面、系统的开展药物的杂质研究变的尤为重要,为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性,杂质研究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华海药业高等分析技术中心副主任、公司原料药分析总监助理朱文泉先生做演讲 论坛报告环节结束后,组委会特别安排了与参会者互动时间。演讲嘉宾和与会者就药物杂质的研究方法与策略、申报和案例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演讲嘉宾和与会者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李敏博士和岛津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刘兵经理(左)主持了今天的论坛论坛次日将有如下演讲,敬请继续关注后续报道。 王玉博士,江苏省药检院原副院长, 国家药典委员会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演讲题目:有关物质分析方法建立和验证 李敏博士,华海药业副总裁, 中国药学会制药工程专委会委员 演讲题目:药物降解化学与药物降解杂质的研究 黄伟新博士,资深药物分析专家, CMC和CGMP法规独立顾问 演讲题目:如何确保分析实验室的数据完整性 张袁超博士,前FDA临床药理高级审评员 演讲题目:从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到新药报批(NDA):美国新药申报中FDA对药物有关物质的要求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质谱技术与药物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SFDA培训中心与美国AB公司联合举办“质谱技术与药物研究国际研讨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联合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B)于2008年5月7-9日在杭州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质谱技术与药物研究国际研讨会”。 会议现场   随着质谱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创制药物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次大会为国内制药企业、药物研究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提供了最新学习现代分析方法的平台,同时了解了最新药物研发的质谱支撑技术,加强了质谱技术应用的国际交流。   在本次会议上,组委会邀请到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与会者报告了他们的近期科研成果和国际药物研发趋势,并就药品注册、法规、新药研发流程和质谱技术在药物研究与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等专题内容进行研讨。其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曹立亚副主任和美国AB公司质谱产品总监Matthew Levy先生为大会作了开幕致词 前美国FDA高级审评员魏晓雄、吴惊涛就FDA 政策动态和中国制药业的机会进行了大会报告 业内著名专家再帕尔阿不力孜研究员,钟大放博士和江骥博士等都就目前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技术进行了精彩发言 同时,国际著名药厂、CRO的科学家朱明社、毕红刚、陈力等也就自身研究工作与中国市场相结合,进行了详细报告。   本次会议吸引了200余位从事药物开发、研究的专业人员前来参加。每个报告结束后都不断有代表踊跃提问,专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在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交流的氛围十分浓烈。通过此次为期两天的会议,与会者了解到了大量药物领域内最新理念、产品和技术,组织方也得到了诸多重要的信息反馈,会议举办十分成功。   又讯:AB公司积极支持四川抗震救灾,除公司员工大力捐款之外,公司还准备捐DNA检测试剂盒,供亲人查找。
  • 沃特世携手上海药物研究所,共续战略合作新征程
    3月3日,沃特世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SIMM)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COI战略合作续约仪式成功举办。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解决方案开发、人才培养及中药领域学术交流等方面继续深入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上海药物研究所和沃特世公司的多位高层领导及嘉宾出席了此次续约仪式,共同开启探索中药标准及基础研究的合作新征程。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5年受邀加入沃特世创新中心支持计划(COI),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与COI签约合作的实验室。该研究中心在传统中药认证分析和组分完整性分析的标准化方法开发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致力于中药标准化与全球化研究。自合作以来,双方在解决方案开发、人才培养、中药领域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图.COI签约仪式现场。左起:沃特世大中华区应用与解决方案市场总监金勇先生、沃特世中国东区总经理庄淑萁女士、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果德安教授、沃特世大中华区行业与战略市场总监江涛博士、大中华区制药市场高级经理宋兰坤女士。沃特世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Udit Batra博士、全球市场高级副总裁Mike Harrington博士、全球市场副总裁Jeff Mazzeo博士、大中华区总经理Rebecca Liu女士通过网络在“云”端参与了此次活动。Udit Batra博士向出席此次活动的来宾表示欢迎,他说到:“中国速度一直为世界所惊叹。中药市场作为中国特色的市场,沃特世将会在中药质量控制、数据库构建等方面加强投入,并与COI签约实验室紧密合作,共同研发针对中药市场的创新仪器、软件等产品。”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果德安教授回顾了多年来与沃特世COI的合作,他表示:“非常荣幸能够成为沃特世在中国大陆唯一一家COI合作实验室。在长达6年的合作中,依托沃特世先进的仪器设备,例如ACQUITY UPLC、ACQUITY UPC2、Xevo及SYNAPT等系列色谱/质谱系统,帮助我们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沃特世一直是实验室分析技术的创新先驱,相信在沃特世新管理层的带领下,双方的合作能够继续产生令人瞩目的成果。”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果德安教授Mike Harrington博士表示:“沃特世与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合作已超过6年的时间,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COI签约实验室,与果德安教授的合作意义非凡。长期紧密的合作使双方在中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超过20篇的学术文章,以及18个国际标准等等。”Rebecca Liu女士随后说道:“沃特世与COI实验室的合作非常重要。中药是“十四五”的重要部分,与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合作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用户树立典范。”最后,在现场嘉宾的见证下,Mike Harrington博士与果德安教授分别代表沃特世公司与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未来继续深化合作,加强先进分析技术如新型液相色谱产品、质谱数据库等在中药质量研究上的应用,共同探索中药质量控制新方法、推动中药全球化,为中药对抗疾病和改善人类健康做出努力。关于沃特世创新中心计划(COI)沃特世创新中心计划表彰并支持科研人员在健康与生命科学研究、食品安全与食品科学、环境保护、运动医学以及其他许多领域中为促进突破性进展所作出的努力。沃特世将为参加该计划的科学家及其机构提供优先使用尚未商业化的创新技术的机会,这些技术可能会带来突破性的科学进展和促进新研究项目的产生。另一方面,沃特世专业的应用科学家和计划参与者之间的协作努力也在许多重要方面加快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关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SIMM)的前身是创建于1932的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SIMM通过结合化学和生物学两大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致力于现代药物研发。SIMM的研究还涉及新治疗靶点的探索以及候选药物的综合性临床前评估,同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在中国的药物研究创新能力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沃特世公司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是全球知名的专业测量仪器公司,作为色谱、质谱和热分析创新技术的先驱,沃特世服务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已有逾60年历史。公司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运营,下设15个生产基地,拥有约7,000名员工,旗下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于沃特世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沃特世的规模与实力与日俱增,在大陆及香港、台湾均设有运营中心,拥有六百多名本地员工,并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设立实验中心和培训中心。自2003年成立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来,今天的中国已成为沃特世全球营收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作为分析科学家的合作伙伴,沃特世始终坚持提高本地技术能力、支持本地技术人才培育,并推动制药、食品安全、健康科学、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凭借出众的人才与全球布局,沃特世已经为其商业合作伙伴创造了显著的价值,并致力于满足广大中国消费者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