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药物疗效

仪器信息网药物疗效专题为您整合药物疗效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药物疗效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药物疗效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药物疗效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药物疗效话题讨论。

药物疗效相关的论坛

  •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皮肤给药。  (2)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吸收不决定于其在胃肠道的总浓度,而是取决于可吸收的,即非解离的药物浓度,也就是取决于药物的pka值与吸收部位的ph值。同时,药物脂溶性愈大 则愈易吸收;溶解速率愈大愈吸收得快。对难溶性固体药物而言,其粉末愈细,粒径愈小,比表面积愈大,溶解速度愈快,药物吸收速度也愈快,吸收量愈多,药效 就愈好。  (3)赋形剂。制备药剂时,往往要用某些赋形剂,他们不仅影响到生产工艺及制剂的外观性质,如:硬度、粘度、光 泽、颜色、味道等方面,而且会改变制剂的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制剂的疗效。例如:乳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常用赋形剂,用于睾丸酮片,有加速吸收的 作用;而用于异烟肼片,其疗效完全被乳糖阻碍  药物相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  药物的相 互作用系指一种药物的作用,被同时应用的另一种药物所改变。近年来,临床上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某患者的一种疾病的现象日益增多。这些药物同时服用后,由 于药物间相互作用,有的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但也有的产生拮抗作用,使疗效降低,甚至会产生毒性,带来毒副反应。例如:咖啡因与麦角胺合用时,溶解度 加大,吸收增加,疗效提高。又如,洋地黄与氯噻嗪、氯噻酮、喹噻酮、利尿酸、速尿等高效利尿药合用治疗心脏性水肿时,往往造成血钾过低,增加心脏对洋地黄 的敏感性,引起中毒反应。

  • 科学家研制“芯片上的器官”测试药物疗效

    2013年06月20日 来源: 腾讯科学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们可以不再对小白鼠进行实验了,目前,科学家采用一种硅芯片进行医学测试,这将提供一个更好的方法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620/00241dd2ff15132c901e46.jpg美国科学家工程设计一种芯片能够模拟人体肺器官 科学家们正在研制“芯片上的器官”,在一个硅芯片上“缠绕”重要的细胞,例如肺细胞,之后模拟该器官的关键性功能。之后研究人员测试分析哪种药物将对肺器官具有显著的疗效,这种“芯片上的器官”并不大,仅有几厘米长。 美国默克公司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使用微芯片模拟设计成一个功能不健全的肺器官,进行一系列药物实验寻求新型哮喘治疗方法。该公司呼吸药物研究部负责人唐-尼科尔森(Don Nicholson)称,公司的科学家们希望“芯片上的器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哮喘疾病的生物特征,鉴别发现疗效最好的药物。 如果默克公司的这项医学实验效果显著,药物制造商将拥有一个新的工具,能够节省数百万美元。美国国家推进转化科学中心主管克里斯多夫-奥斯汀(Christopher Austin)称,芯片上的肺器官证实这个概念的可行性。据悉,奥斯汀所在机构致力于复制多样化人体组织和器官。 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工程系主任迈克尔-舒勒(Michael Shuler)说:“最终我们将建立一个‘10个芯片上的器官’。” 目前为止,这项技术仍在研究之中,药物监管部门尚未准备完全废止动物实验,或者采用当前的方法对临床患者进行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测试。 多家药物制造商仍在审核这项技术的可行性,期间多个实验室开始芯片模拟肾脏、肝脏和其它器官的功能。

  • 【分享】最新研究表明绿茶可显著提高抗癌药物疗效

    最新出版的国际权威肝脏病学期刊《Hepatology》,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由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指出,绿茶对于抗癌药物中的毒副作用有明显解毒效果,癌症病人在服用临床一线抗癌药柔红霉素(DNR)的同时多饮用绿茶,将大大提高其疗效。课题负责人之一、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余龙教授介绍说,柔红霉素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抗癌药物,然而柔红霉素会与人体肝脏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酶——羰基还原酶1(CBR1)结合,不仅降低其抗肿瘤活性,还会对心脏产生毒性,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柔红霉素的这一代谢特点大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在对于绿茶抗癌效果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绿茶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对羰基还原酶1 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这意味着它可以降低柔红霉素的毒副作用,提高它的临床疗效。该项发现不仅揭示了肝癌治疗的一种新方式,而且也为进一步从药物代谢的角度系统分析肿瘤的耐药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以及探讨肿瘤治疗中药物联用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资料。余龙说,一般而言,茶类都能对这一抗癌药物的疗效发挥起到正面作用,不过由于发酵方式的不同,绿茶里的茶多酚含量更高,多饮用绿茶的效果会更好。

  • 将化疗药物封入微小胶囊可提高治癌疗效

    新华社东京6月26日电(记者蓝建中)肿瘤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螺旋形血管,其血管壁很薄且有极小的孔,与正常血管不同。利用这一特点,日本研究人员将化疗药物封闭入微小胶囊,胶囊只能从肿瘤血管壁的小孔渗出,从而高效杀灭癌细胞。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片冈一则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通过改变基因,培育出患胰腺癌的实验鼠。当实验鼠的肿瘤长大到3毫米左右且向肝脏小规模转移时,研究人员每周一次通过静脉向10只实验鼠体内注入含有化疗药物DACH-Platin的胶囊。这种胶囊直径30纳米,由高分子材料制成。 如此连续治疗8周后,这10只实验鼠依然存活,其体内的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作为对照组的20只实验鼠,其中10只接受DACH-Platin药物制剂直接注射。8周后,这10只实验鼠中有5只死亡。另外10只实验鼠未接受治疗,结果有6只死亡。 研究人员说,若直接注射化疗药物,药物会从普通血管的血管壁渗出,无法在血液中停留较长时间,而且会杀死正常细胞,这两点也一直是化疗没有解决的难题。而将化疗药物装入胶囊后,由于尺寸增加,只能从肿瘤毛细血管壁的小孔渗出,所以能高效且精确地杀灭肿瘤毛细血管周围的癌细胞。 这种胶囊能容纳各种化疗药物。除胰腺癌之外,研究小组已开始对复发性乳腺癌、结肠直肠癌等进行临床试验。

  • 新冠肺炎首个潜在疗效药物“法维拉韦”(原名“法匹拉韦”)获批上市

    新冠肺炎首个潜在疗效药物“法维拉韦”(原名“法匹拉韦”)获批上市

    2月16日,全国第一个对新冠肺炎[size=18px]具有潜在疗效[/size]的药物“法维拉韦”获批上市。“法维拉韦”原名“法匹拉韦”,结构式如下[align=center][img=,263,18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2/202002171410122850_6383_3299836_3.jpeg!w263x186.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size=12px][color=#191919]【化学名】6-氟-3-羟基吡嗪-2-甲酰氨[/color][/size][/font][/align][font=&][size=16px][color=#191919]法维拉韦(法匹拉韦)液相谱图[/color][/size][/font][align=center][font=&][size=16px][color=#191919][img=,582,73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2/202002171413467795_315_3299836_3.jpg!w582x731.jpg[/img][/color][/size][/font][/align][list][*]色谱柱名称及规格: CAPCELL PAK C18 MGII S5 4.6 mmi.d. ×250 mm[*]检测器及条件: 225 nm[*]流动相: 10 m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用三氟乙酸调节pH至3.2):甲醇-乙腈(50:50)=80:20[*]柱温: 40 °C[*]流速: 1.0 mLmin[*]色谱峰名称: 见谱图[/list]更多谱图信息请见仪器信息网[color=#3366ff][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result/shtml/177402.shtml]资料中心[/url][/color]

  • 免疫增强型抗癌新药显现疗效

    文章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06.03  新华网专电 美国医疗研究团队说,两种增强免疫能力的抗癌新药在试验初期阶段显现良好效用,有必要扩大研究在更多患者中试验疗效。  这两种药物由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研发。药物的基本药理是,一边打破肿瘤细胞的防护层,一边促进人体免疫系统,而后靠人体免疫系统“主动反攻”癌细胞。  大约500名癌症患者参与两种药物的初期试验,这些患者患有非小细胞肺癌、黑素瘤皮肤癌或肾癌,一般临床疗法对他们已验证无效。法新社2日报道,这些患者在使用两种新药后,肿瘤明显收缩。  两种新药均为蛋白质阻断药。编号为BMS-936558的药物可阻断PD-1型蛋白,编号为BMS-936559的药物可阻断PD-L1型蛋白。先前研究表明,阻断这两种蛋白可能激活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使受感染T细胞重新恢复“抗敌”效用。  在使用BMS-936558药物的群体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黑素瘤皮肤癌患者、肾癌患者均出现肿瘤收缩的积极信号,有明显疗效的比例分别是18%、28%和27%;而在使用BMS-936559药物的群体中,三个比例分别是10%、17%和12%。  对两种药物不应答的患者比例分别是5%和9%。  研究参与者、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外科与肿瘤学教授苏珊·托帕利安说:“由于药物持续表现出积极作用,我们相信有必要推进临床新研究。”

  • 【金秋计划】中药注射剂治疗心绞痛疗效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size=15px][color=#595959]中国有超过5000万成年人患有[b]心绞痛[/b],通常采用[b]中药注射剂(TCMIs)[/b]治疗。然而,经[b]随机对照试验(RCT)[/b]确定的TCMIs和常规药物的疗效并没有通过[b]网络荟萃分析(NMA)[/b]进行严格的比较。[b]这项符合PRISMA标准的NMA旨在比较24种中药治疗成人心绞痛的疗效,并评估其RCT的证据强度[/b]。[/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按照方案(PROSPERO注册号:CRD42018117720),将任何一种TCMI与另一种TCMI或常规药物在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等预后指标上进行比较的RCT纳入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2工具评估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进行[b]频率统计分析,包括NMA、成对Meta分析(PMA)、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元回归和发表偏倚分析。采用GRADE方法评估证据的确定性[/b]。[/color][/size] [align=center] [/align] [size=15px][color=#595959]共确定了556项符合条件的RCT,57015名参与者,但除5项纳入的RCT外,其余RCT质量较差。PMA和NMA的显著疗效估计和不显著异质性评估表明,几乎所有中药治疗心绞痛都比常规治疗更有效。充分的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发现结果稳健一致。[/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然而,由于RCT的高风险,Meta分析的证据强度被评估为非常低到低。综合疗效评价提示[b]4种中药注射剂是治疗成人心绞痛的最佳药物(HH,红花注射液;HHH,红花黄色素注射液;GLP,瓜蒌皮注射液;SM,参麦注射液)[/b]。[/color][/size][font=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font][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color=#3573b9]结论[/color][b][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b][font=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font] [b][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中药注射剂治疗心绞痛有效,但需要对中药注射剂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证据评估。特别要说明[b]随机对照试验的随机化和盲化程序[/b],以满足CONSORT的要求。[/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

  • 【第三届原创参赛】中药药对对化学成分与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维权声明:本文为03yx2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的,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届原创参赛】中药药对对化学成分与临床疗效研究进展所谓中药药对又称对药、对子药、姐妹药,专指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药对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其组成虽然简单,但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前人将两味中药配伍应用后产生的不同效应与反应,归纳于“七情和合”中。认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的,为临床所经常应用。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配伍应用早已远远超出了“七情”的范围,或从中药性能本身出发,或为适应临床症状需要,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并不断充实和发展。其功用胜于单味药,多使药效增强,或作用全面,或减低、消除毒副作用。

  • 晚期肝癌的希望 全球首个的癌系统化疗药物获批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 赵敬菡)世界领先的医药健康企业赛诺菲宣布,旗下乐沙定(注射用奥沙利铂)于3月12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不适合手术切除或局部治疗的局部晚期和转移的肝细胞癌(HCC)的治疗”的适应症,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用于肝癌系统化疗的药物,为晚期肝细胞癌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癌症的治疗带来了突破与希望。 我国每年肝癌发病人数超过40万,占全球的55%;肝癌可以称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癌症病种。如何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以取得理想的规范化综合诊疗效果成为了众多专业医生亟待攻克的难题。 EACH研究首次证实,含有乐沙定?(注射用奥沙利铂)的FOLFOX化疗新方案使晚期肝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低20%,复发转移风险降低38%,且肿瘤客观缓解率显著提高到达8.2%。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秦叔逵表示:“含乐沙定?(注射用奥沙利铂)化疗新方案的提出和治疗效果的确定,首次改变了医生对肝癌系统化疗的传统认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国肝癌患者终于拥有了疗效好,花费低以及对肝脏损伤较小的治疗方案。” 赛诺菲亚太研发总裁江宁军介绍说:“基于当前肝癌在中国的临床实践和需求的急迫性,凭借EACH研究中证实的明显生存获益,乐沙定?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肝癌系统化疗药物, 可为临床提供一个有明确疗效证据的治疗选择,也有利于在今后肝细胞癌领域内临床研究的开展,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目前,FOLFOX方案为主的系统化疗被收录于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推荐用于治疗晚期HCC的全身系统治疗。并且,该方案的化疗药物全部纳入我国医保报销范围,更多的中国患者可以承受治疗费用。

  • 【分享】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效果明显 市场潜力巨大

    [center]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效果明显 市场潜力巨大[/center]近日,由阿斯利康举办的我国首届CSCO靶向治疗知识竞赛在上海、北京、广州3个赛区正式拉开序幕,据阿斯利康公司透露,此次竞赛的目的在于将肿瘤靶向治疗这一先进的治疗方法更广泛、更正确地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从而通过多学科、多途径的治疗,尽可能地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了解,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肺癌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疾病之一。而近年来,我国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作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化疗的疗效却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 据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林桐榆教授介绍,临床经验证明,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有效率一般在30%~40%左右,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备受关注。肿瘤靶向治疗作为21世纪肿瘤治疗的热点,其优势在于,它以癌细胞作为特异性靶点,能够准确地作用于肿瘤,因此不会或者很少伤害正常细胞,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已被证实能在多种肿瘤的治疗包括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头颈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 [分享]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免疫偶联物 抗肿瘤药物 单克隆抗体 (简称单抗)药物用于治疗肿瘤的研究已获得重要进展。抗肿瘤单抗药物一般包括 单抗治疗剂与单抗偶联物。研究表明,单抗药物对肿瘤相关靶点显示特异性结合,对肿瘤细 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并在动物实验有显著的疗效。单抗药物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抗 肿瘤单抗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寻求新的分子靶点、抗体人源化以及偶联物分子的小型 化。由于单抗有高度特异性,研制单抗药物有巨大的潜力,单抗药物将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 要作用。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nology medicines)近年来获得迅速发展。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是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重要方面。单抗作为诊断剂或检测剂,近20年来已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单抗作为治疗剂的研究也已获得重要进展。单抗药物(monoclonal antibody agents)可能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性感染、心血管病以及其它疾患,尤其是用于治疗肿瘤,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抗肿瘤单抗药物一般包括两类,一是抗肿瘤单抗;二是抗肿瘤单抗偶联物,或称免疫偶联物(immunoconjugate)。免疫偶联物分子由单抗与“弹头”药物两部分构成。单抗所针对的靶标通常为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用作“弹头”的物质主要有三类,即放射性核素、药物和毒素;其与单抗连接分别构成放射免疫偶联物、化学免疫偶联物和免疫毒素。自80年代以已对抗肿瘤单抗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Ritux an、Herceptin在美国相继获批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单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有了新的发展势头,成为生物技术药物的新热点[1,2]。 单抗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单抗药物研究已取得多方面进展,研究结果为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3,4]。  单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单抗与药物偶联物或与毒素偶联物对肿瘤靶细胞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对表达有关抗原的肿瘤细胞作用强,对抗原性无关细胞的作用弱或无作用。研究还表明,单抗药物偶联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比无关抗体偶联物的活性强;药物与单抗偶联后对肿瘤靶细胞的活性比游离药物强。这种选择性杀伤作用是单抗药物用于肿瘤治疗的重要基础。免疫电镜观察可见单抗或单抗偶联物能结合到细胞表面,经过受体介导的内化过程进入细胞。结合到肿瘤靶细胞表面的数量多,到非靶细胞的数量少;进入靶细胞内的数量多,进入非靶细胞内的数量少。这种特异性结合和内化进一步阐明了单抗或单抗偶联物对靶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的机制。  单抗药物具有更高的疗效 由抗人体肿瘤的单抗与药物构成的偶联物对移植于裸鼠的相应人体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偶联物与相应的游离药物比较,一般具有更高的疗效或显示较低的毒性。曾与单抗进行偶联并在裸鼠进行疗效观察的抗癌药物有阿霉素、柔红霉素、平阳霉素、博安霉素、丝裂霉素、新制癌菌素、氨甲蝶呤、苯丁酸氮芥、苯丙氨酸氮芥、顺铂以及长春碱类衍生物等。使用的肿瘤模型包括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乳癌、卵巢癌、脑胶质瘤、黑色素瘤、淋巴瘤和白血病等。来源于植物或细菌的毒素,由于有强烈毒性,很难作为治疗剂使用;但毒素( 或单链毒素)与单抗的偶联物可在动物模型显示疗效。研究表明,单抗药物在动物体内呈特异性分布。静脉内注射抗肿瘤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浓度较高,显示特异性定位。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确定单抗或单抗偶联物在体内具有靶向性,为进一步阐明其疗效提供了依据。   单抗药物对肿瘤相关靶点的特异性作用 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ituxan是以B细胞的CD20 分子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 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5]。Herceptin 是抗HER-2/neu 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 [6],亦已获批准用于治疗肿瘤。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鳞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均有较高的表达。有报道,抗 EGFr 单抗与长春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在裸鼠体内试验显示良好的抗癌效果。抗 EGFr 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7]。转铁蛋白受体在某些肿瘤有较高的表达。抗转铁蛋白受体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对脑瘤细胞有高度细胞毒性;高度恶性的肿瘤对免疫毒素的敏感性更高[8]。在人体乳腺癌和卵巢癌常见HER-2 基因扩增而且相应的HER-2 蛋白含量增高。抗HER-2 蛋白单抗与抗 EGFr 单抗联合使用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增强,显示相加的抗增殖作用。CD30 受体在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高度表达,可以作为免疫毒素攻击的靶点。近年来,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的单抗药物受到广泛关注。实体瘤的生长与血管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增殖如果缺乏相应的血管新生成将不能发展为肿瘤。以内皮细胞为靶点的单抗药物,抑制血管新生成,可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而且静脉注射的单抗药物也易于到达靶部位(内皮细胞),不需要穿越细胞外间隙到达实体瘤深部的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据报道,抗VEGF 的中和性单抗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 [9]。  单抗药物对抗药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单抗偶联物对于抗药性肿瘤细胞仍显示较强的杀伤活性。对于长期使用氨甲蝶呤而出现抗药性的成骨肉瘤细胞,单抗氨甲蝶呤偶联物仍显示较强的杀伤作用。对于具有多药抗性(MDR)的肿瘤细胞,抗 P-170 糖蛋白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可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说明单抗药物有可能用于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单抗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已为其应用于治疗肿瘤展示出良好的前景,但仍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3]。单抗药物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免疫学和药理学两方面。免疫学方面问题主要是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因为多年来用于临床研究的单抗药物多数使用小鼠单抗制备,往往导致HAMA反应。此外,肿瘤细胞群体在抗原性方面的异质性,肿瘤细胞的抗原性调变等也可能影响单抗药物的疗效。药理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到达肿瘤的药量不足。单抗药物在体内运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由于它是异体蛋白,会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有相当数量将积聚于肝、脾和骨髓。单抗药物是大分子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内皮层以及穿透肿瘤细胞外间隙均受到限制。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包括:  降低单抗药物的免疫原性 目前多数单抗药物使用鼠源性抗体制备,在临床使用可导致HAMA 反应。据报告,在黑色素瘤、结肠癌、乳癌和卵巢癌患者,HAMA发生率高达100%。 HAMA 对注入的单抗药物起中和作用,从而抵消其疗效。避免或减少 HAMA 反应的主要途径是使鼠源性单抗人源化或研制完全的人源抗体。单抗人源化主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或改形抗体(reshaping antibody)。嵌合抗体是将 Fc 段置换为人源性,其它部分仍为鼠源性。改形抗体是指除互补决定区(CDR)为鼠源性外,其它部分均为人源性。临床研究表明,嵌合抗体的副反应轻,HAMA 反应率较鼠源性单抗低,在血中半衰期也较长。已获准在临床应用的抗肿瘤单抗药物 Rituxan 和 Herceptin 均属嵌合抗体。  植物或细菌来源的毒素为大分子肽类物质,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人体使用免疫毒素,不仅鼠源性单抗部分可引起 HAMA 反应,而且毒素部分亦可导致产生抗毒素的抗体。使用人源化单抗仍不能解决“弹头”(毒素)的免疫原性问题。使用化疗药物为“弹头”则可避免此部分的抗体反应。  提高单抗药物在肿瘤组织的浓度 单抗药物具有体内分布特异性,但有研究表明,能到达肿瘤细胞的药物量仍属有限。据推算,肿瘤组织的单抗摄取量约为 0.005% (注入剂量/克组织),说明可到达靶部位的药物量甚少。单抗药物在体内的运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与肿瘤局部的血供状况有关,动物实验表明,血管丰富、血流量较大的肿瘤,用单抗药物治疗的效果也较好。  单抗及其偶联物均为大分子物质。以IgG型单抗为导向载体、以蓖麻毒素 A 链为“弹头”制成的免疫毒素,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80 000;用 IgM 型单抗为导向载体,偶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大。庞大的药物分子难于透过毛细管内皮层和穿过肿瘤细胞外间隙到达实体瘤的深部。用体外培养的多细胞球体观察表明,免疫毒素对多细胞球体的穿透性很差,培养1 h 仅到达球体外周的 2 至 3 层细胞。对在裸鼠移植的肿瘤进行观察,发现静脉注射免疫毒素 1 天后,瘤结外围部分与中心部分的浓度比为 2∶1;在注射后 5 天才达到 1∶1[ 10]。使用抗体片段,如 Fab、Fab′ 制备分子量较小的偶联物,可能提高对细胞外间隙的穿透性,增加到达深部肿瘤细胞的药物量。为提高药物在肿瘤的浓度,单抗药物分子的小型化是研制的重要途径。  提高单抗药物在肿瘤浓度的另一种办法是局部注射。据报告,在移植人

  • 【转帖】无机金属与药物

    无机金属与药物古代医药大都取材于自然界,不仅取自植物,动物,矿物也常被药用。但由于重金属砷、汞、锑等无机化合物的毒性较大而逐渐被合成有机药物所替代。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认识深化和新的发现,对以金属为基础的药物有了新层次的认识。1965年美国Rosenberg在研究电场对大肠杆菌生长速度的影响时,发现所用的铂电极与营养渡中的成分形成的六氯合铂和一些顺式的含铂络合物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细胞分裂,但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却很小。这一偶然的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美国癌症研究所立即组织对这些络合物进行广泛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含铂络合物抑制癌细胞的分裂有显著疗效。现已证实多种顺铂 ([Pt(NH3)2Cl2])及其一些类似物对子宫癌、肺癌、睾丸癌有明显疗效。在中药复方中有使用金属金的经验,但不知其机理。最近发现含金化合物的代谢产物[Au(CN)2]-有抗病毒作用,而且金化合物可以抑制NADPH氧化酶,从而阻断自由基链传递,有助于终止炎症反应。另外中药复方中使用砒霜和雄黄,最近发现三氧化二砷促进细胞凋亡,使现代医学接受了用砷化合物做治疗用的可能性。目前用钒化合物治疗糖尿病、用锌化合物预防治疗流感,都已成功的在临床试用。人们处在无机药物的复兴时期。这些金属化合物被发现具有药物的治疗作用,说明人们对无机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已在深化和逐步认识。特别是我国含矿物的中药复方,其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但其中的药理作用和化学问题尚须不断研究和进一步深入,这一领域在21世纪将会成为医药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为何不宜用茶水送服药物?

    1、茶水中含有鞣酸,它可与许多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沉淀,从而影响药品疗效的发挥,受影响的药物包括各种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如硫酸亚铁、抗生素(红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酶制剂(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等) 2、茶水中含有咖啡因 ,它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与镇静催眠药(如苯巴比妥、安定等),中枢镇咳药(如可待因等)的作用相对抗,使药物疗效下降,也可使某些中枢兴奋作用的药物的兴奋作用加强,导致过量兴奋、失眠、血压升高的不良反应。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就应合理、安全、地服药治疗。现介绍其用药五忌: 3、茶水中含茶碱,它可影响呋喃坦啶、苯妥英钠等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吡哌酸、磺胺类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从而降低了这些药物的疗效。

  • 【分享】癌症姑息治疗药品目录应进入基本药物目录

    [center]癌症姑息治疗药品目录应进入基本药物目录[/center]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我国首个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物目录有望出台”,这引起了医学界人士及广大读者的关注。记者电话采访了主持此项工作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世英。于世英表示,关于建立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物目录的建议还在申请中,尚未得到有关部门答复,草案也未开始拟定。但对于癌症的姑息治疗应引起重视。建立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物目录不仅可以规范姑息治疗,还可以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使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经济负担。 建目录有助于规范癌症姑息治疗 “我国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患者就诊时多处于中晚期。这些病人大多病急乱投医,不合理用药过多,合理用药又得不到保障,既浪费医疗资源,又使患者家庭‘雪上加霜’。”于世英表示,由于缺少姑息治疗相关规范,癌症中晚期患者往往面临着“过度治疗”、“人财两空”的风险。 “例如,口服吗啡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有效价廉,但因知识教育不足及阿片过度管制,患者难以获得足够的止痛及姑息治疗。”于世英介绍,目前我国癌症患者中60%以上存在癌痛,晚期癌症患者忍受疼痛比例高达70%以上。而在癌痛治疗方面,我国的人均吗啡消耗量在全世界位列倒数第二。 “再如,便秘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目前临床多应用中成药冲剂,一天要十多元钱。实际上,恰当剂量的番泻叶作为治疗便秘的有效药物,一天仅需几毛钱。”于世英表示,用于癌症姑息治疗的药品应安全、有效、经济,具有可获得性并符合伦理,既要有效缓解患者痛苦,避免因过度治疗所致的经济负担,还要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这与我国建立基本药品目录的初衷不谋而合。 “癌症姑息治疗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癌症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四大战略目标之一,应该成为晚期癌症患者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医疗。制定并推行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目录及合理应用的宣传与继续教育,是确保癌症姑息治疗实施的关键性措施。” 癌症姑息治疗药品目录应融入基本药物目录 于世英介绍,2007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国际姑息治疗协会制定的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目录已正式公布。国际姑息治疗协会从147种常用于癌症姑息治疗的药品中,最终选出33种用于处理严重干扰晚期及终末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症状的基本药物,治疗包括疼痛、终末期呼吸问题等18种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政府制定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目录,并将该目录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我国还没有制定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物目录。将国际姑息治疗协会制定的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目录与我国2004年颁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相对照,其中10种药品未列入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即使列入的也没有标示是癌症姑息治疗药物),另有7种药物未列入姑息治疗适应症。” “世卫组织姑息治疗基本药品中的比沙可啶是一种温和泻药,治疗便秘疗效肯定、价格便宜,但没有进入一些地方的药品招标目录,因此临床无法应用。癌症中晚期患者常出现的呼吸困难症状,并非都是氧饱和度不够造成的,因此吸氧无法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早有研究证实吗啡对于缓解此类呼吸困难有确切疗效,但我国未将其列入适应症。”于世英表示,直接参照国际姑息治疗协会制定的姑息治疗基本药物目录,将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纳入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不仅切实可行,而且有利于制定更加完善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对于国际姑息治疗协会制定的姑息治疗基本药品中未涉及的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口干、多汗等5种症状,于世英表示,主要是由于治疗这些症状还缺乏简单、特效的药物,药物疗效还有待于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或者针对同一症状的不同病因,需要给予不同的方法缓解症状。但他表示,我国传统中医药已积累了大量辨证疗法的临床经验。例如,对于口干、多汗等症状辨证分为虚证与实证,针对不同症候可以给予不同的处理。于世英认为,虽然传统中医药是否能在处理这些难治性症状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还有待临床试验,但在推行国际姑息治疗协会制定的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目录过程中,结合中国现状与条件,建立我国癌症姑息治疗基本药品目录,确保广大晚期癌症患者获得最基本缓解痛苦的姑息治疗势在必行。信息来源:健康报

  • 【分享】男性治疗药物展望:2010达130亿美元市场

    [center]男性治疗药物展望:2010达130亿美元市场[/center]据Pharma Business杂志公布,在2007年最畅销500种药品中,七大制药厂商生产的抗前列腺增生药物(BPH)销售额已达到了43亿美元,占据了泌尿系统用药市场的40%,是居于这一市场中的首位品种。 据报道:目前专门用于男性的治疗药物的市场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估计2010年全球将达到13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这些药物中主要包括了良性前列腺增生、勃起机能障碍、性腺机能减退、男性秃发、男性不育症和男性更年期等领域。 从2007年全国16个城市样本医院用药表明,进入该类产品前五强的药物是非那雄胺、坦索罗辛、多沙唑嗪、普适泰(舍尼通)、特拉唑嗪,占据了这类药品销售额的90%以上。总体分析来看在这些药品中主要来自进口与合资厂商,国产品的占有率较低,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覆盖率的扩大和相应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全国前列腺药物总体市场已达到20亿元左右。 在我国前列腺增生市场相对较为成熟,随着老年病用药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也显示出较大的发展空间。近两年,在全国重点城市样本医院中,BPH用药金额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其用药金额在全部非抗菌性泌尿系统用药中增长率达到70%,临床用药中化学合成药主导了这一市场,约占80%左右,而天然植物药和中药制剂等仅占20%。 从前列腺药品市场上看,急、慢性前列腺炎以青壮年的患病率最高,在城市医院中因前列腺炎而就诊的人数约占就诊男性病人的25%~30%。在老年男性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睾丸功能退化,激素水平降低,前列腺炎发病率下降,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调研显示,国内各城市用药结构和用药水平的差异较大,各种药品在不同城市地区,市场占有率亦各不相同。京、沪、穗是重症疑难病和新药推广临床的首选城市,居民平均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许多药物的总体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抗前列腺增生药物也不例外。 据调查,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长期服用高价位药品的有近八成。而长期服用中低价的比例不足两成。从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看,新药市场开发力度相对逊色,而且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用药结构也不同,中低价位药品用量较大,部分区域对天然植物药情有独钟,其植物药销售市场较好。 对于植物药和中成药,一般认为作用机理不够明确,以往在临床上作为辅助用药,随着回归自然的发展趋势,植物药以其副作用小、无性功能障碍和女性化反应的优势,尤其对一、二期前列腺增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已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成为新世纪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快国产新药和新剂型的研制开发,推动质高价廉的药品上市仍是药企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

  • 服用这些药物应忌口

    饮食对部分药物的吸收有影响,或存在相互作用,必须按照各种药物的不同特性,科学地服药,才能确保药物的疗效,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在服用呋喃唑酮(痢特灵)、异烟肼(雷米封)、苯乙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不宜食用动物肝脏、腌鱼、香蕉、菠萝、巧克力等富含酪胺的食物。牛奶、酵母、啤酒和葡萄酒中也含有较多的酪胺。酪胺能促进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在正常情况下,酪胺经肠道吸收后被单胺氧化酶氧化和分解。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后,体内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不能分解食物中的酪胺,引起去甲肾上腺素的大量释放,导致血压升高,出现颜面潮红、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视力模糊等症状,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利尿药 在服用安体舒通、氨苯喋啶时,如果同时食用较多的鱼类、番茄、土豆、紫菜和香蕉、葡萄干等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就可导致高血钾症的发生,出现胃肠痉挛、腹泻腹胀等症状,严重的可致心律失常。   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 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应避免与富含钙、镁、铁的食物同服。因为钙、镁、铁等金属离子能与这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络合物,降低溶解度,影响药物吸收,从而使疗效降低。   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唑等磺胺药尿中浓度高,在酸性尿中,其溶解度降低,可在泌尿道内析出结晶,引起肾损害,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尿少和尿闭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致肾功能衰竭。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经肾排泄并在肾脏皮质部蓄积,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在应用这些药物时,如果食用较多的肉类等能酸化尿液的食物,可能加重对肾脏的损害。因此,应多饮水,同时服用碳酸氢钠,少食肉类,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以碱化尿液,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左旋多巴 抗震颤麻痹药,服药时不能食用鱼、肉、动物肝脏、豆类、卷心菜等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基,使左旋多巴加速代谢脱羧成为多巴胺,而多巴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同时,在外周组织形成的大量多巴胺,可导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可引起肾功能下降和心律失常。还应避免与富含钙、镁、铁的食物同服,因为钙、镁、铁等金属离子能与左旋多巴分子结构中的两个游离酚羟基形成络合物,影响左旋多巴在胃肠道的吸收,降低药物疗效。   抗过敏药 服药期间不能食用肉制品、奶酪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导致头痛、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   抗贫血药 应用硫酸亚铁片、富马酸铁片等治疗缺铁性贫血时,不宜食用豆制品、动物肝脏、海产品等。因为这些食物富含钙、镁、磷,他们可与铁离子生成不溶性的复合物而降低疗效。   助消化药 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服药期间忌饮茶,因茶叶中富含鞣质,会与蛋白质形成鞣质蛋白沉淀而难于吸收,降低药效。也不宜食用猪肝,猪肝含铜丰富,而铜离子易于和这些酶制剂的酸性基团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降低药效。   抗凝血药 服用双香豆素、华法林、硝苄丙酮香豆素等抗凝血药时,不宜食用动物肝脏、蛋黄、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因为这些抗凝血药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两者相互竞争与肝脏中有关的酶结合,使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II、IX、X的生成受抑制,影响药物的抗凝血作用。

  • 【原创大赛】抗癌药物应用中的临床药学

    [align=center]抗癌药物应用中的临床药学[/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摘  要[/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死亡率占所有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提高抗癌药物药效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命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因此,抗癌药物发挥最大药效的研究十分必要。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防治疾病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药学学科,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重视并有了极大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抗癌药物如何发挥最大药效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不足,并对抗癌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医药学的飞速发展,更先进合理的肿瘤治疗方案必将普遍运用于临床。[/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键词:抗癌药物;应用;临床药学;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b]Applicationof anticancer drugs in clinical pharmacy [/b][/align][align=center][b]ABSTRACT[/b][/align][align=center][b] [/b][/align]Malignant tumor i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its mortality accounts for the first place of all disease’s mortality, thus hascaus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worldwide.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anticancerdrugs can prolong the lifetim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withthe alleviated pains. Therefore,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anticancer drugs is maximumnecessary. Clinical pharmacy is a pharmaceutical subject includes validity of thestudied drugs for thei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s in the pastdozen years, which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has a great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papermain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how to maximize the efficacy of anticancer drugs,and the progress on various aspects and its shortcomi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anticancer drugs was also prospect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inetoday, more advanced tumor reasonable treatment program will be generally used inclinic.[b]Keywords[/b]: Anticancerdrugs Application Clinical pharmacy Research progress[align=center] [/align][b]1  引言[/b]近年来,由于对抗癌药物作用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加之临床上可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药物不断增加,化学治疗已由单药连续化疗过渡到多药联合、间段大剂量用药,使化疗效果有很大改善,成为抗恶性肿瘤的一种“根治性”手段[sup][/sup]。另外,增强抗肿瘤老药的药效也正在成为肿瘤治疗药物开发中的新关注对象[sup][/sup]。但由于人们对抗癌药物认识不足,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导致无数人命丧九泉的事实,促使临床药学迅速崛起。临床药学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发挥药物的最大药效。在抗癌药物的应用中,从临床药师的干预、最大限度克服耐药性等方面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发挥药物的最大药效至关重要。[b]2  临床药师的干预[/b][align=left]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损伤,导致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并且化疗方案常常需多药联合、放化疗联合,使得化疗药的不良反应相对更多。临床药师可通过对化疗药及辅助用药的选择、剂量的调整、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用药教育等几方面干预肿瘤患者的临床用药,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align][align=left]2.1 药物的选择[/align]化疗方案制定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充分了解肿瘤累及的范围,明确临床分期、既往接受药物治疗后的疗效等,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等因素,协助医师进行药物筛选,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时要清楚方案中哪些药物需要做药学监护、监测指标及监测周期,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sup][/sup]。临床药师可以通过比较同类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别,协助医师把药疗方案设计得更完善、实用、规范。临床医师选药一般是从药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方面考虑,而临床药师可从“专治”“首选”“药物相互作用”“成本/效果值最合理”来考虑。例如,从药物相互作用方面考虑,联合用药是肿瘤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增加疗效,减少毒副反应。但肿瘤患者尤其是病情危重患者使用药品种类繁多,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sup][/sup]。对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与食物间的相互作用,临床药师要特别关注。实际工作中药物相互作用问题比较复杂,有药剂学,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方面的多种原因。当给医师提出药物相互作用的警示时,还要考虑是否有可替换的无相互作用的药物。如果有可供选择的药物,就调整为其他无相互作用的药物。如果没有可供选择的药物,可采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了解药物的清除情况,分析其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将药物的相互作用降至最低[sup][/sup]。例如,使用培美曲塞时补充叶酸可降低培美曲塞的毒性[sup][/sup];甲氨蝶岭与其他骨髓毒性药物合用,可进一步抑制骨髓机能。大剂量使用该药后4-24h内静脉或口服给予亚叶酸钙,可防止发生严重而持续的骨髓抑制;白介素2能降低达卡巴嗪的血浆浓度,可能由于提高了达卡巴嗪的分布容积之故。白介素2与地塞米松合用可使患者耐受更大剂量的白介素2,并减轻其毒性[sup][/sup]。此外,化疗辅助药是化疗方案顺利实施的保证,也是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减少患者痛苦的主要措施。因此正确选择辅助药也是临床药师的干预点之一,防治骨髓抑制药和止吐药是化疗时常用的辅用药[sup][/sup]。抗肿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充分阐明。但是随着抗癌药物应用数量的增多及新的联合用药方式的发展,应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充分了解药动学及药效学特征。若存在相互作用,就应改变用药方案或调整常用剂量,以求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可能产生的毒性或亚临床效应。2.2 化疗药剂量的调整恰当的药物剂量应是使药物在最小的毒副反应下发挥最佳的疗效。药物剂量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用药的安全与疗效。肿瘤患者的药物剂量尤其重要。根据影响代谢的因素来确定剂量,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是多因素的,抓住其中关键的因素来确定剂量,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卡铂,主要根据肾功能来确定剂量[sup][/sup]。根据血药浓度监(TDM),测通过TDM了解患者的 PK 参数,从而实现个体化用药,确保患者在可耐受的情况下达到最优化的疗效。目前只有少数的抗肿瘤药物,其量效关系已经较为明确,TDM已较成熟,如甲氨蝶呤、氟尿嘧啶、依马替尼及卡铂等而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其PK参数和疗效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TDM的标准尚未建立,还需进一步研究[sup][/sup]。2.3 用药教育癌症治疗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每日测体温4次,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sup][/sup]。同时,对于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带药的服药指导。告诉患者药品正确的储存与保管方法,特别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等。使患者清楚药物的治疗疗程,提醒患者按要求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定期返院化疗。对重点病人应加强随访,跟踪用药教育的效果。[b]3  克服耐药性[/b]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产生的耐药,以及多药耐药(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和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sup][/sup]。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很多,目前研究较多的是P-糖蛋白参与的耐药。肿瘤细胞的MDR是肿瘤化疗的一大障碍。因此,研制能逆转MDR的化疗增效剂是肿瘤研究的一大热点。但至今无一种有效的逆转MDR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以药物的特性及细胞增殖动力学为依据[sup][/sup]设计合理的联合化疗方案以及从中药中开发高效、低毒的逆转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国医科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杨纯正教授等发现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当归芦荟丸有效成分---靛玉红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逆转耐药和抗肿瘤的双重效应,此类药物值得期待,是寻找具有克服耐药的新抗癌药的重要方向。肿瘤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极其复杂,迄今未有MDR 逆转剂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但近几十年来对 MDR 的研究和认识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随着对MDR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将有希望为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途径。[align=center]4  其他方面[/align]4.1 有效防止静脉用药外渗在多种给药方法中,现在抗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还是依靠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给药能快速地将药物送入体内,提高血清中药物的浓度,达到化疗效果。患者在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因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化学治疗药物对血管、黏膜、皮下组织、皮肤的刺激,药物从针眼外渗或从血管口外漏,均可致静脉无菌性炎症,局部组织疼痛灼热感,严重者可使组织坏死溃烂,长期不愈,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待解决的问题[sup][/sup]。因而为了达到减少静脉输注药物外渗以提高药效的目的,根据常见静脉抗癌药物损伤组织的机制,提出积极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护理工作者要对抗癌药物的毒性反应进行详细了解,并且要尽量保证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加强静脉防治知识的宣教。为了防止抗癌药物外渗对患者所造成的痛苦,就要完善好预防工作,真正做到防患未然。在临床治疗当中,要避免抗癌药物外渗的发生,使患者的治疗能够得到正常进行[sup][/sup]。[align=left]4.2 加强护理[/align] 患者诊断为癌症后十分焦虑和恐惧,对各种治疗有疑虑,情绪紧张。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知识层次、病情轻重及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sup][/sup],为让患者配合治疗,应采用多种沟通方式使其打消顾虑,消除紧张害怕心理,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治疗法的安全性、可靠性、必要性[sup][/sup],主动关心病人,同时不隐瞒用药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使其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由于各种不良反应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首先应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工作中与病人多交流,用诚恳热情,乐观自信的情绪,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去感染病人,使其在心理上获得安全和信任。协调好病友间的关系,相互理解关心鼓励,提高病人家庭和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align=center]5  结语[/align][align=left]新抗癌药不断涌现,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合理用药和联合用药提高了化疗效果。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连续静脉滴注、动脉给药、介入治疗、抗癌药与增效药合用、抗癌药与解毒药合用、大剂量化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使化疗疗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减轻抗癌药的不良反应,以增加病人对抗癌药的耐受性,提高药物的使用剂量,也可使化疗疗效提高。近年来在减少胃肠道反应和减轻骨髓抑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明显减轻病人用药期间的痛苦,提高用药剂量,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起到很大作用。减少多药耐药性的发生,也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以提高对难治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一般状况,给予支持治疗、扶正培本的中医中药治疗和免疫治疗,这将有利于增强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治疗作用。[/align]个人认为结合免疫治疗的多种肿瘤治疗方案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传统认为化疗主要通过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调动机体免疫系统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长期控制肿瘤的目的。由于化疗存在免疫抑制作用,因此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模式曾经受到质疑。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化疗和免疫治疗存在协同作用。[align=left] [/align][b]参考文献[/b] 卜风英.化疗患者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包头医学,2009,33(11):58~59 梁岩,何珩,孙翠萍.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7~18 陈晓媛,张虹,高晨燕.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策略探讨及案例分析.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2013,22(3):269~273 孙西洋,任常山,曹心珂.抗肿瘤药物的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3(6):461~464 王爱军,金永新,要林青等.抗肿瘤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的干预技巧.中国药事,2013,27(1):97~99 Paz-AresLG, Smith MR.Genitourinary malignancies .Cancer Chemoter Biol ResponseModi,2001,19(21):573~595 van Meerten E [i]et al[/i].Interaction with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ntitumor drugs.Foreign Medical Scienceson Pharmacy,2006,23(1):31~35 王祎,刘燕,丁秀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包头医学,2012,36(3):129~132 李嘉,包春波.抗肿瘤化学药物研究进展.华西药学杂志,2009,4(21):1~5 徐贞,史美祺.抗肿瘤药物的剂量选择.读者园地,2012,28(5):379~380 张岩.肝癌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1):127~128 卿晨.恶性肿瘤化疗耐药及克服耐药的研究.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1~3 梁岩,何珩,孙翠萍.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7~18 侯清平,李青枝.肿瘤患者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静脉管理.实用医技杂志,2013,20(4):406~407 王秋平.抗癌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大家健康,2013,7(3):121~127 张岩.肝癌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21(11):168~169 孙燕.50年来我国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进展.新药研发论坛,2009,18(18):1695~1700[align=left] [/align]

  • 微囊技术中药物载体控释系统目的

    [b][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药物载体控释系统:[/font][/size][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控制药物释放[/font][/size][/b][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是药物学发展的一个新领域。[/font][/size][b][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药物控制释放体系是将药物包埋于某种聚合物辅料中,由于不同辅料和制备工艺限制药物的溶出和扩散速度,通过聚合物的溶蚀和水解将药物缓慢、持续稳定地释放出并发挥作用。[/font][/size][/b][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设计药物缓释制剂的目的:[/font][/size][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 一是尽可能地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或达到所期望长的作用时间;[/font][/size][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 二是减小给药后即刻出现的局部组织或血药浓度过高和潜在的毒性。[/font][/size][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低分子量的药物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小,易从人体中排泄出去,为了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往往采用多次给药的方法,这样易使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出现“峰谷”现象,当药物浓度处于“峰值”有可能引起毒副作用,处于“波谷”时有又可能低于有效浓度,从而影响疗效。[/font][/size][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因此,要使药物具有疗效,必须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即血药浓度达到一定标准-最低有效浓度。正常的用药剂量应能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低浓度与中毒极限浓度之间。[/font][/size]

  • 南开大学在药物传输载体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新型水凝胶能包裹和缓释各类药物

    最新发现与创新 中国科技网讯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药物传输载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基于蛋白—多肽特异性结合的小分子水凝胶”,近日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据课题组介绍,药物传输是实现药物疗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开发的新型多肽/蛋白质、抗体、疫苗及基因等新型药物在环境及人体内极易失活和降解,从而导致生物利用度低。而先进的药物载体和传输技术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和改善病人耐受性的主要手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表类似果冻的小分子水凝胶作为一种新颖的生物材料,在药物传输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如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水凝胶用于药物传输,一直是科学家力求达到的目标。 南开大学杨志谋、龙加福教授课题组结合各自在相应研究领域的积累,提出利用蛋白质和多肽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制备新型蛋白—多肽杂化水凝胶。该体系利用蛋白—多肽的特异性结合来增强多肽自组装纤维之间的结合力,从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以及形成性质更为优异的水凝胶。他们针对抗肿瘤药物、多肽/蛋白质药物及基因药物,重点以嵌段共聚物、超分子化合物、小分子凝胶及高分子水凝胶等材料为基础,研发出生物相容性高的可注射局部药物传输系统。该类新型药物传输系统由蛋白质和多肽组成,生物相容度高。 同时,该类水凝胶能包裹各类药物,可局部注射于病灶,起到局部长期缓释药物的效果,提高病人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通讯员 周兴龙 韦承金 记者 冯国梧) 《科技日报》(2012-7-15 一版)

  • 中药别名与并开药物

    中药别名  中药名称有其正名。由于历代文献记载的不同和地区差异等原因,一味药在处方中常出现多种名称。目前对处方中的药名,以《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名称为正名;如果药典未收载的药品则以《部颁药品标准》收载的药品名称为正名;如果以上两级标准中均未收载的药品,则以地区医药部门的有关规定和《中药大辞典》的药品名称为正名。其他的中药名均为别名。调剂人员在掌握药物正名的同时,也应熟悉本地区常用的药物别名,以保证正确配付药物。  有些处方药名的前头配有说明语,以表示对药物的要求,有以药物产地者(如云茯苓、川黄连);有以加工炮制规格者(如制首乌、焦山楂);有以采收季节者(如春柴胡、冬桑叶);有以新陈者(如鲜荷叶、陈棕榈);有以颜色者(如白檀香、红栀子)和以药用部位者(如全瓜蒌、全紫苏)等。  并开药物  并开药物系指处方中将2~3种药物合并开在一起。主要是医师处方求其简略。并开其意图大致有二:一是疗效基本相同的药物,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都具有养阴、益胃、清心肺作用;二活即指羌活和独活,都具有祛风胜湿、止痛作用;焦三仙即指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三药,均有消食健胃作用,所以常并开同用。二是配伍时使其产生协同作用,如知柏即指知母和黄柏,其配伍能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必须注意处方中并开药不得含糊和引起误解为准。另外,尚须注意各地区并开用药习惯不同,处方应付有差异。  调剂人员应了解常见并开药应付,保证配方迅速正确。

  • 药物分析 教案 第二节

    300时,按 /2 + 1 制剂: 片剂、胶囊剂(非均匀制剂):每批至少10~20 片注射剂(均匀制剂):一般3~5支(测定3次)2.外观性状观察药物的性状是药品质量重要表征之一。如药品的颜色、臭味等因此,对药品外观性状的观察不仅具有鉴别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纯度及疗效。3.鉴别鉴别是利用药物的分子结构所表现的特殊的化学行为(如进行化学反应、测定药物的理化常数等)或光谱、色谱特征,来判断药品的真伪。(1)化学鉴别法①干法 将供试品加适当试剂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实验,观测所发生的特异现象.例[/

  • 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

    药物基因组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发展起来,基于药理学和基因组学,将传统的药物科学与基因、蛋白、单核苷酸多态性等知识结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正因为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序列变异及其对药物不同反应的科学,所以它是研究高效、特效药物的重要途径,通过它为患者或者特定人群寻找合适的药物,药物基因组学强调个体化;因人制宜,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一、促进新药研发 由于药物基因组学规模大、手段强、系统性强,开辟了医药工业研究的新领域,可以直接加速新药的发现。首先药品制造商不仅把注意力放在可能引起疾病的基因上,而且对药物效应基因产生了兴趣,这些药物效应基因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由于新一代遗传标记物的大规模发现,以及将其迅速应用于群体,流行病遗传学也可以大大推进多基因遗传病和常见病机理的基础研究。还可以帮助制药厂商在一些与基因和疾病相关的蛋白质、酶和RNA分子等基础上开发新药,这样不仅促进了药物的发现,还有利于开发出针对某一特定疾病的药物,从而增强疗效,并减少对健康细胞的损伤。对于每一个药物来说大约都有10-40%的人没有疗效,又百分之几的或更多的人有副作用。如果制药公司利用药物基因组学理论可以实现预见结果或筛选人群的话,可以大大增加新药的通过率,也可以对未通过药检的新药重新估价,这些药物中一个经常引用的例子是第一个非典型性抗精神活性药氯氮平(clozapine),在氯氮平的使用过程中,由于1%的病人服药后出现严重的粒细胞缺乏症,因而只有当其它药物使用后无效才使用。但是在粒细胞缺乏症的药物效应基因被确定后,极大地改善了氯氮平的使用,除极少数敏感的病人不能服用此药外,对于99%的病人来说,这一药物是一线治疗药物。在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中,如果事先知道人群可能对药物反应的话,如代谢酶的基因型,可以减少参试人群,试验的时间表也可以大大缩短。对药物有效或毒性变异的预测试验中,可用于筛选病人。经过药物效应基因突变筛选的受试者,可以加强临床试验的统计学意义,可以用更少的病例数达到所需的统计学意义,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费用。 二、用药个体化合理用药的核心是个体化用药。药物基因组学通过对患者的基因检测,如对一些疾病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进而对特定药物具敏感性或抵抗性的患病人群的SNP差异检测,指导临床开出适合每个个体的“基因处方”,使患者既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又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真正达到“用药个体化”的目的。 医生在疾病的首次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临床实验来确定适合病人的药物,而药物基因组学则可以通过分析病人的遗传组成来确定最合理的治疗药物。这样就免去了先期用于药物选择的临床过程及由此带来的可能的副作用,并缩短了病热的康复期。更准确的用药剂量 通过基因组分析可以判断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效果及代谢时间,并以此来确定不同个体的用药剂量,对比依据体重和年龄的方法,其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了过量服药的可能性。一些临床上经常出现的现象,例如两患者诊断相同、一般症状相同、血药浓度相同,但疗效却大相径庭,这些用传统的药代动力学原理是无法解释的。这时应考虑到与药物作用相关的位点(如受体等)是否发生了变异?是什么水平的变异?药物作用的位点的变异可能发生在基因水平,也可能发生在转录、翻译等水平,基因水平的变异相对比较容易鉴定,研究也表明基因的变异与药物效应的差异是更具相关性。研究基因突变与药效关系的药物基因组学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因此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之好的。将基因功能学用于合理用药,利用药物基因组学的技术和方法增加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实现个体化、可预测及可预防的医疗,这就称之为临床药物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合理用药中,弥补了只根据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的不足,惟以前无法解释的药效学现象找到了答案,为临床个体化给药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这样药物基因组学原理为特定人群设计最为有效的药物,不仅提高了药效,缩短了病程,而且减少了毒副反应和成本,真正达到了“物美价廉”的要求。目前,已经有人将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应用于高血压、哮喘、高血脂、内分泌、肿瘤等的药物治疗中。如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因素诱发的疾病,对于许多患者,高血压药物的不同药效和耐受性与遗传变异有关。Ferrari发现,一种细胞骨骼蛋白(cytoskeletalprotein)、内收蛋白(adducin)的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发病、对钠敏感性以及对利尿剂的效果相关。因此在抗高血压治疗需要用利尿剂时,可以对患者预先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选择使用此药。通过对β2肾上腺素受体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对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发现β2肾上腺素受体的基因多态性影响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formoterol)的脱敏效果,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改善肺通气的作用对Gly纯合子个体明显比Arg纯合子个体要强,杂合子个体介于两者之间。 载脂蛋白E(APOE)的基因多态性,影响绝经后妇女用雌激素替代疗法(ERT)时的血脂和脂蛋白的浓度。人群中的APOE有3个等位基因:E2、E3、E4,ERT能使具有E2型基因的妇女血中总胆固醇含量大大高于E3、E4型。提示医生在绝经期妇女中使用ERT时,可事先检测患者的APOE基因,对具有E2型基因的妇女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甘油三酯浓度。如此,通过对不同个体的药物代谢相关酶、转运因子、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对突变的等位基因进行分离和克隆,在分子诊断水平上建立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基因型分析方法,在治疗患者各种疾病前检测其基因型,更精确地选择适当的治疗药物和合适的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 随着基因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效应的个体差异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阐明,药物基因组学将更广泛地指导和优化临床用药。

  • 药物分析笔记 第八章

    第八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掌握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和分类,杂质限量的定义和计算;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溶液颜色、易炭化物、澄清度、炽灼残渣、干燥失重、有机溶剂残留量等检查项目的原理和方法。第一节 杂质和杂质的限量检查一、杂质来源和分类1.杂质是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健康有害的物质。2.杂质的来源,主要有两个: 一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精制未能完全除去,原料不纯或存在反应不完全,中间产物与副产物)。 二是在贮藏过程中产生。(贮藏过程外界条件影响,或因微生物的作用,发生水解、氧化、分解、异构化、晶型转变、聚合、潮解和发霉等变化,产生有关的杂质)。3.杂质按来源分类,可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如酸、碱、水份、氯化物、硫酸盐等。特殊杂质是指在个别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杂质按其性质还可分为信号杂质和有害杂质,信号杂质本身一般无害,其含量多少可以反映出药物纯度水平。有害杂质如重金属、砷盐,在质量标准中要严格控制,以保证用药安全。二、杂质的限量检查由于杂质不可能完全除尽,所以在不影响疗效和不发生毒性的原则下,既保证药物质量,又便于制造、贮藏和制剂生产,对于药物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允许有一定限量,通常不要求测定其准确含量。《药典》中规定的杂质检查均为限量(或限度)检查。 杂质限量: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容许量。 表示方法:通常用百分之几或百万分之几(ppm)来表示。对危害人体健康、影响药物稳定性的杂质,必须严格控制其限量。检查时可用杂质的纯品或对照品在相同条件下来比较。限量计算:杂质限量=杂质量/供试品量 ×100% =标准溶液体积×标准溶液浓度/供试品 ×100% 或 L=V×C/S ×100%也有不用标准液对比,只在一定条件下观察有无正反应出现。

  • 我科学家找到戒毒候选靶标和候选药物

    中国科技网北京4月2日电 (通讯员 沈基飞 记者 张克)记者今天从军事医学科学院了解到,经过近20年潜心研究,该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李锦课题组在戒毒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不仅发现了一条新的阿片成瘾调节机制,还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抗阿片成瘾候选靶标和候选药物胍丁胺。相关成果在《分子药理学》等国际SCI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 阿片成瘾,俗称吸毒,69%是吸食阿片类毒品。李锦介绍说,从蠕虫到人类,虽然进化相差数亿年,但它们都能对毒品成瘾。原因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都必须能够对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辨别,形成不同程度的记忆,有的甚至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种能力是维系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科学家证明,存在于中脑的多巴胺通路是机体具备这一功能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海洛因等成瘾物质恰恰就能模拟这种刺激,通过增加多巴胺的释放,使吸毒者产生欣快感,从而引起机体成瘾。 在我国,仍是以海洛因为代表的阿片类毒品危害最大。三大原因导致其毒瘾难以根除——强烈的心瘾、躯体依赖和稽延症状。由于成瘾涉及学习、记忆、情感、动机、控制和决策等一系列高级神经活动,而它们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相关研究遇到了巨大困难。数十年来,国内外治疗阿片成瘾均是以阿片受体为靶标的药物——阿片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但疗效均不理想。前者对心瘾有效,但其本身具有致成瘾性;后者自身不成瘾,但对心瘾无效。近年来,经李锦团队和国外实验室反复证明,胍丁胺对阿片吸食者形成的心瘾、躯体依赖和稽延症状都有明显疗效,且自身不成瘾。 作为项目负责人,李锦强调,目前胍丁胺仅是一个完成临床前研究的候选药物,它对人体预防阿片复吸的疗效需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来验证。 《科技日报》(2013-04-03 一版)

  • 新的合成分子可抑制结核杆菌生长 有望成为治疗结核病候选药物

    中国科技网讯 据《自然》杂志网站8月5日(北京时间)报道,韩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合成分子有望成为治疗结核病的候选药物,小鼠实验已经证实了其疗效:该合成分子可以抑制结核杆菌生长,同时,与现有的很多抗结核药物相比,细菌更难以对其产生耐药性。如果临床试验证明其对人类安全、有效,将有望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韩国巴斯德研究所微生物学家凯文·派特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耗时5年,调查了超过12万种化合物。他们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小鼠体内被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然后观察哪些化合物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最终从中筛选出了一种合成分子进行深入评估。 研究人员在《自然·医学》杂志上报告称,这种合成抗菌分子具有新的作用机制——抑制ATP(一种为细胞的大多数酶提供能量的化合物)的合成,从而阻止结核分枝杆菌生长。他们开展的测试表明,该合成分子能够成功治疗小鼠结核病。 南非开普敦大学结核病方面的生物学家瓦莱丽·米兹拉希说,这项研究“肯定了一个观念,即有新的结核病药物靶标在等待着被发现,方法就是筛选不同的合成分子库”。 但这个阶段的成功并不能保证该合成分子可用于有效地治疗人类肺结核。派特说,明年将在一小群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该候选药物的一期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耐受性。不过,就制药业的现状而言,即使进入一期临床试验,也只有5%的药物最终能获准上市销售。 如果这种药物最终进入临床应用,另一个挑战将是防止结核杆菌快速进化出“对策”。但研究人员表示,该分子属于一类新的合成化学物质,与现有的抗结核药物没有相似之处,这可能使得细菌难以对它产生耐药性,从而无法发展出耐药菌株。 派特和他的团队计划继续寻找更多的候选抗结核药物分子。结核病通常需要采用“鸡尾酒”疗法,派特希望他们的研究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不同药物。(记者 陈丹) 总编辑圈点 从林妹妹到茶花女,很多文学巨匠笔下,都有一位面色白皙却两颊绯红,多愁善感而楚楚动人的女主角,给她们带来这种共同特征的正是结核病。文学作品中的“性感”和“美丽”并不是美化,相反证明了那时候人们对这一充满神秘感的不治之症的畏惧。时至今日,结核病依然在侵蚀很多人的健康,其中的超级耐药结核病更是难缠。新的合成药物具有新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在抗耐药方面的不俗表现,使它有可能成为征服这种古老疾病的重要武器。另外,对“合成”的思路加以应用,也可能在对抗其他耐药病菌上带来惊喜。 《科技日报》(2013-8-6 一版)

  • 总局关于发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分类指导意见的通告(2017年第49号)

    [align=center]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分类指导意见[/align]为进一步推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现对品种的分类情况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原研进口上市品种。无需开展一致性评价,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核确定发布后,可选择为参比制剂。二、原研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上市的品种。原研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上市的品种,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核确定发布后,可选择为参比制剂。三、进口仿制品种。(一)上市前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申报和审评的,由企业提交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接收资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审核并提出意见,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二)上市前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申报和审评的,需按有关规定开展一致性评价。四、国内仿制品种。上市前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申报和审评的,按照上述第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程序执行;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申报和审评的,需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一致性评价。五、改规格、改剂型、改盐基的仿制品种。需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改规格药品(口服固体制剂)评价一般考虑》《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改剂型药品(口服固体制剂)评价一般考虑》《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中改盐基药品评价一般考虑》等指导原则开展一致性评价。六、国内特有品种。由企业选择可重新开展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有效性,并参照《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试行)》提交申请,后续审核通过后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未选择重新开展临床试验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公布其缺乏有效性数据,不建议使用。七、遇有重大技术性问题和分歧意见,召开专家委员会论证。http://www.sfda.gov.cn/WS01/CL1757/171385.html

  •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总药物分析

    了解不同时间药物在血浆或血清中的浓度,对于计算一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很有必要;反之,药物动力学也是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一部分。准确了解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便于精确地计算所需药物剂量,既能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用药过量致毒。预先对多屏深孔Solvinert(MultiScreen Deep Well Solvinert )和多屏Solvinert滤板进行了验证,进行血浆或血清中蛋白质的板内沉淀,以便展开总药物分析。在滤板上可以快速、细致并完整地转移滤液,这样就可以在进行总药物分析之前为样品制备提供一个自动化兼容的平台。Solvinert滤板过滤的滤液中不含蛋白质,这与质谱分析法和紫外线分析法的结果一致。使用多屏深孔和多屏Solvinert滤板可产生有复验性的结果,它是一个稳定且可靠的平台。血清中的蛋白质被这些滤板过滤并沉淀之后,得到的样本中基本上不含蛋白质,回收率很高,便于萃取。药物动力学特性可以让新药开发商更了解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这在新药的注册审批中是必要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候选药物的代谢动力,金斯瑞( GenScript)建议用动物来做药物分布及其代谢的研究,分析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组织或血清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情况。金斯瑞进行精确的药物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涉及两个主要方面:药物分布及其代谢动力研究和抗体药物的代谢动力研究。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个体之间药物浓度变异来源及其相关性,这些个体是指按临床上相关剂量接受候选药物的目标患者人群。患者的某些人口统计学特征、病理生理特征以及治疗方面的特征,比如体重、排泄和代谢功能、以及接受其他治疗,都能够有规律地改变药物剂量-浓度关系。例如,主要由肾脏排除的药物,在接受同样剂量的情况下,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的稳态浓度,通常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体内的稳态浓度。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就是找出那些使剂量-浓度关系发生变化的、可测定的病理生理因素,确定剂量-浓度关系变化的程度,当这些变化与临床上有意义的治疗指数改变相关的情况下,能够恰当地调整剂量。在药品开发中使用群体PK方法,使获得完整的药代动力学资料有了可能,不但能从来自研究受试者的相对稀疏的数据中获取资料,而且还能从相对密集的数据或从稀疏数据和密集数据的组合中获取资料。群体PK方法能够分析来自各种不均衡设计的数据,也能分析因为不能按常用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式分析而通常被排除的研究数据,比如从儿科患者和老年患者获取的浓度数据,或在评价剂量或浓度与疗效或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时所获取的数据。传统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受试者通常是健康的志愿者或特别挑选的患者,一组成员的平均情况(即平均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一直是关注的主要焦点。许多研究将个体之间药代动力学的变异作为一个需要降到最低的因素进行观察,通常是通过复杂的研究设计和对照方案,或通过有严格限制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将其降到最低。事实上,这些资料对在临床应用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变异至关重要,但是却被这些限制所掩盖。而且,传统药代动力学研究只关注单个变量(例如肾功能)的作法,还使其难以研究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 药物剂量关系

    药物剂量关系   剂量、煎煮火候和时间及用药方法的影响  剂量: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其有效成分在血液中浓度的高低及其作用强度呈依赖关系。剂量过小,不出现效应;剂量过大,又可能出现中毒症状、所以一个药的最合适剂量常常是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最终确定的。  中药大多数是天然药,其中又大多为植物药,由于产地生境、采收季节、贮藏、加工等条件不同,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更由于天然药中所含的有效物质有些可能仅为微量,故按合成药那样去严格规定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等往往是困难的。但毒性大的药物应规定剂量,以附子而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某些地区,附子的一次用量很大,往往出现事故,而其他各省市用量却甚小。药典已对剧毒药作了明确规定,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处方均应严格遵照国家药典规定。临床上对中药新制剂的试用,尤其是注射剂也必须密切观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这就需要定出可靠的客观指标进行观察,积累数据,调整剂量,定出安全有效范围。  煎煮火候和时间,中药最习用的剂型是水煮煎汤。煮汤讲究火候时间。一般说来解表药火力要强,时间要短;补益药火力要温和,时间需稍长。而且根据药物性质提出“先煎”或“后下”等具体要求。如龙骨、牡蛎宜先煎;大黄、薄荷应后下。附子煎煮时间要求更长,以减少乌头碱的毒性。至于中成药的浸渍溶剂、浸渍时间和温度,都会影响药物质量。  用药方法:中药用法包括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给药次数,古人早已注意用药方法,陶弘景指出:“有须酒服者、饮服者、冷服者、热服者”;李东垣补充说:“凡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势力相及,并视人之强弱、病之轻重,以为进退增减。”说明一日用药二次、三次或多次的方法,自古有之。不同的用药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药理反应。中药大部分为内服,如汤剂、丸剂、散剂、露剂、酒剂、膏滋剂等;也有外用药,在患病部位洗、吹、撒、敷、罨等;此外,点眼、滴耳、灌肠。也已常用。现代对于药物的成分提取及灭菌技术上的进步,已将某些中药或古方做成了注射液,不但提高了疗效,而且还发现了一些新作用、新用途,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如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的疗效就大于丹参片、生脉散;而枳壳、枳实、青皮注射液静脉注射,还出现显著的升高血压作用,可用以防治危重休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