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药物安全

仪器信息网药物安全专题为您整合药物安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药物安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药物安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药物安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药物安全话题讨论。

药物安全相关的论坛

  • 探索化学药物检测的奥秘:安全与创新的双重奏

    标题:探索化学药物检测的奥秘:安全与创新的双重奏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化学药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治疗疾病到改善生活质量,化学药物的检测不仅关乎药品的安全性,更是推动医药行业创新的关键。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化学药物检测的神秘面纱,探索它如何保障我们的健康与安全。 一、化学药物检测的重要性 化学药物检测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通过精确的检测技术,我们可以识别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杂质以及可能的污染物,从而确保患者使用的每一剂药物都是安全有效的。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亲身经历了一个案例,它凸显了化学药物检测的重要性。 二、化学药物检测的创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药物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从传统的色谱分析到现代的质谱技术,再到人工智能辅助的数据分析,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让我详细讲述我的案例:我作为一家制药公司的化学分析师,参与了对一批新研发抗生素的质量控制检测。这批抗生素对于治疗一种耐药性极强的细菌感染至关重要。我们的任务是确保这些药物的纯净度和效力。 在检测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最新的质谱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检测到药物分子中的微小杂质。我们对样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经过连续几天的紧张工作,我们终于发现了一种之前未被记录的杂质。这种杂质的含量极低,但根据我们的分析,它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我们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研发团队,并与他们紧密合作,调整了生产流程,以确保这种杂质能够被有效控制。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监测数据,调整参数,甚至重新设计部分生产步骤。我们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监控,从原料的采购到最终产品的包装,每一步都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了巨大的压力。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要确保不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这需要我们在不影响生产效率的前提下,进行快速而精确的调整。 我们的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地工作,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我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分析了成千上万的数据点,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们发现,这种杂质是在药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副反应产生的,而这个副反应是由一种特定的原料引起的。 我们与供应商进行了沟通,要求他们提供更高质量的原料。同时,我们也改进了合成工艺,增加了一个净化步骤,以去除这种杂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我们终于成功地将这种杂质的含量降低到了安全范围内。 这个案例不仅展示了化学药物检测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我们团队的协作精神和专业能力。我们通过精确的检测技术,及时发现并解决了问题,确保了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化学药物检测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化学药物检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新型化合物的不断涌现要求检测技术不断更新;全球化的供应链增加了检测的复杂性。然而,这些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推动了检测技术的创新和完善。 四、化学药物检测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化学药物检测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融合,检测过程将变得更加自动化,能够实时监控药品生产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此外,个性化医疗的兴起也将推动检测技术向更加精准的方向发展,为每位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五、结语 化学药物检测是医药行业的基石,它不仅保障了药品的安全性,更是推动医药创新的重要力量。通过我的亲身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化学药物检测的重要性和它在医药行业中的核心地位。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共同推动医药行业的进步。 [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8/202408171043460648_2578_6642855_3.jpeg[/img]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旨在提供信息和启发思考,不代表任何具体药物或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

  • 【分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推行新食品安全规定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正着手推行《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各项规定。这套最近制订的法例大举修订了监管本产与进口食品的美国安全规例。新规定应会在数年内分阶段实施,进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将视乎国会决定拨予FDA在2011及2012财政年度各项活动的经费款额。当《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全面实施后,对外国食品生产商、出口商以及美国生产商和进口商势必影响重大。FDA于3月底召开公开听证会,就《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各项规定征询意见,以及探讨有助确保输美食品及动物饲料安全的新措施。该局亦欢迎公众人士于4月29日前,就《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包含的下列进口安全规定提出意见。外国供应商核实计划。《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第301条规定,进口商须根据《联邦食品、药物及化妆品法》第402条,进行外国供应商核实工作,以核实进口食品没有掺假,或根据《联邦食品、药物及化妆品法》第403(w)条(关于致敏原的条文),进行核实工作,确保进口食品没有被错误标签,而食品的生产方式亦符合FDA的防范措施规定和生产安全标准。符合FDA海产食品、果汁或弱酸罐头食品规定的生产设施,可豁免外国供应商核实计划的部分或全部规定。根据法例,对于把小量食品输入美国作研究用途或仅供个人食用的进口商,FDA可于联邦纪事刊登通告,予以豁免。法例并指示FDA就外国供应商核实计划公布执行规例和指引。 合格进口商自愿计划。《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第302条规定,FDA须推行一项自愿计划,经费来自用家支付的费用,让合资格进口商的进口产品能更快进入美国。要参与这项计划,进口商所进口的食品必须来自持有认可第三方所发证书的厂房。FDA会考虑风险因素,允许合资格进口商参加这项自愿计划。法例指示FDA就如何参加及遵守计划规定发出指引。 进口认证。《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第303条授权FDA,根据风险上的考虑因素,要求某种拟输入美国的食品附上证书或其他证明,显示食品符合《联邦食品、药物及化妆品法》有关规定。证书可以由指定的外国政府或认可第三方发出。 第三方委任制度。《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第307条指示FDA建立认证机构委任制度,以委任第三方审计机构就食品进口认证和合格进口商自愿计划发出证书。外国政府、外国合作社和任何其他第三方(包括私人机构)均可获考虑委任为第三方审计机构。法例指示FDA公布执行规例,包括关于利益冲突、财务关系和突击审计的规定。

  • [推荐]:核磁共振技术与新药安全性评价(药物代谢组学与代谢物组学)

    1.前言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新药研发的速度正在日益加快,使得新药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在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因为安全性问题而被淘汰的候选药物占相当大的比例。一旦潜在的药物分子通过了初步的生物学筛选过程,就应该尽量减少这些候选药物分子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流失,以免造成巨大的资金和时间的浪费。因此,人们努力寻找新的分析方法,以便从功效和安全性两方面使得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更有效,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这种浪费。目前的生物分析手段主要利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方法,分别从基因水平和细胞蛋白质表达水平上测量生物体系对药物的反应。这两种方法都较昂贵,且劳动强度较大,然而却可能是研究在不同水平上对生物异源物质的生物应答的有力工具。但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都不能提供可以了解生物体中整体细胞功能的信息,因为两者都忽略了整体器官中动态的代谢状态。因此,Nicholson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新方法,叫做metabonomics,我们暂且称之为代谢组学,以便与由代谢物组(metabolome)衍生而来的metabolomics相区别。Metabolomics研究的是一个细胞或细胞类型中所有的小分子成分,而metabonomics则是通过分析生物体液和组织来对完整的生物体(而不是单个细胞)中随时间改变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确定、定量和分类;然后将这些***代谢轨迹与病生理过程中的生物学事件关联起。从药物研究和毒理学评价的角度来看,基因组学方法是观察给药后基因表达的改变,主要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然而,基因调节/表达与系统的整体功能之间的关系在目前还很不清楚,主要是因为决大部分DNA是非编码的,而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需要与其邻近的基因和非编码DNA一起才能发挥其功能。正式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才发展了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方法可以对由给药或其它病生理过程引起的细胞蛋白质组成变化进行半定量的测量。蛋白质组方法所采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与基因组方法相比,蛋白质组方法较慢,且劳动强度较大。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些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毒理学机理,并且给出与疾病相关的新的生物标记物,却很难将这些发现与经典的毒理学指标相关联。原因很简单,因为目前的技术和方法不能对给药后反应的整个进程进行测量,也不能对生物整体的应答进行测量。因此需要发展一种新的方法来实时给出多器官生物整体的在体信息。基于NMR的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方法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2.Metabonomics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的目的是要扩展和补充由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得到的对生物异源物质应答的信息。其任务是定量测量生物体对病生理刺激或基因改变的动态多参数代谢反应,是研究药物毒性和基因功能的技术平台。这个概念是根据Nicholson小组近二十年来利用1H NMR技术研究生物体液、细胞和组织中多组分代谢组成的工作而提出的。在这些研究中,还利用了模式识别,专家系统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在许多情况下,药物通过与遗传物质直接作用而产生毒性,或通过诱导系统合成与药物代谢有关的酶,从而产生有毒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方法来评价毒性是有用的。然而,在生物异源物质有可能只在药理学水平上产生作用,因而可能不会影响基因的调节和表达。再者,显著的毒理学效应可能与基因的改变和蛋白质的合成完全不相关。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角度考虑到的反应可能不能预测药物毒性。但是,所有的由药物引起的病生理紊乱都会由于直接的化学反应,或通过与控制代谢的酶或核酸相结合而引起内源生化物质在比例、浓度、代谢通量等方面的失调。如果这种变化足够大的话,就会影响整个生物体的功能。生物体液中的代谢物是与细胞和组织中的代谢物处于动态平衡,因此,生物体中由于中毒或代谢损害而引起的细胞功能异常一定会反映在生物体液成分的变化中。要检测血浆、尿液、胆汁等生物基质中的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微量物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致关重要。高分辨1H NMR波谱就非常适合用来检测生物体液中的成分异常,因为该方法可以同时对所有的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而且不需要样品前期准备,对任何成分一样灵敏。虽然也可以采用如质谱等其它方法,但对不同成分离子化程度的差别会影响定量和检测的可靠性。NMR方法还可以有效地用来从组织萃取物或细胞悬液中找出异常的代谢物。还可以利用高分辨魔角旋转(HR-MAS)探头来检测完整组织中的代谢物组成。由1H NMR谱检测到的生物体液中的内源性代谢物模式完全依赖于动物体内的毒素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毒物都会在生物体液中产生特征的内源代谢物浓度和模式变化,这种特征给我们提供了毒性作用的机理和毒性位置的信息。右图所示为一系列尿样的1H NMR谱图,是大鼠经不同的毒物处理后得到的。每一张谱图只需几分钟的时间,是非常有效的。可以看出,不同毒素引起的代谢物变化是有特征性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代谢物都有其特征的NMR谱,因而可以作为毒物引起的代谢变化的指纹图谱。利用NMR方法,人们已经成功地发现了许多新的器官特异相关毒性的代谢标记物。作为分析生物化学技术,NMR正是在这种探索性的工作上具有优势。

  • 【分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推行新食品安全规定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正着手推行《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各项规定。这套最近制订的法例大举修订了监管本产与进口食品的美国安全规例。新规定应会在数年内分阶段实施,进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将视乎国会决定拨予FDA在2011及2012财政年度各项活动的经费款额。当《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全面实施后,对外国食品生产商、出口商以及美国生产商和进口商势必影响重大。FDA于3月底召开公开听证会,就《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各项规定征询意见,以及探讨有助确保输美食品及动物饲料安全的新措施。该局亦欢迎公众人士于4月29日前,就《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包含的下列进口安全规定提出意见。 外国供应商核实计划。《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第301条规定,进口商须根据《联邦食品、药物及化妆品法》第402条,进行外国供应商核实工作,以核实进口食品没有掺假,或根据《联邦食品、药物及化妆品法》第403(w)条(关于致敏原的条文),进行核实工作,确保进口食品没有被错误标签,而食品的生产方式亦符合FDA的防范措施规定和生产安全标准。符合FDA海产食品、果汁或弱酸罐头食品规定的生产设施,可豁免外国供应商核实计划的部分或全部规定。根据法例,对于把小量食品输入美国作研究用途或仅供个人食用的进口商,FDA可于联邦纪事刊登通告,予以豁免。法例并指示FDA就外国供应商核实计划公布执行规例和指引。 合格进口商自愿计划。《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第302条规定,FDA须推行一项自愿计划,经费来自用家支付的费用,让合资格进口商的进口产品能更快进入美国。要参与这项计划,进口商所进口的食品必须来自持有认可第三方所发证书的厂房。FDA会考虑风险因素,允许合资格进口商参加这项自愿计划。法例指示FDA就如何参加及遵守计划规定发出指引。 进口认证。《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第303条授权FDA,根据风险上的考虑因素,要求某种拟输入美国的食品附上证书或其他证明,显示食品符合《联邦食品、药物及化妆品法》有关规定。证书可以由指定的外国政府或认可第三方发出。 第三方委任制度。《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第307条指示FDA建立认证机构委任制度,以委任第三方审计机构就食品进口认证和合格进口商自愿计划发出证书。外国政府、外国合作社和任何其他第三方(包括私人机构)均可获考虑委任为第三方审计机构。法例指示FDA公布执行规例,包括关于利益冲突、财务关系和突击审计的规定。 FDA并于3月底召开听证会,让业者讨论该局可如何使用国际可比性评估,作为提高进口食品和动物饲料安全的机制。 根据FDA的建议模式,若该局根据全面的评估,认为某个外国食品安全制度(1)虽然不是一模一样,但和美国食品安全制度十分相似;(2)包含的元素类似美国食品安全制度的元素;及(3)保障公众健康的程度跟美国食品安全制度的一样,则该外国食品安全制度会被视为可与美国同类制度相比。FDA欢迎业者就制度的比较事宜提出意见,例如建议模式的利弊、如何鼓励外国参加比较评估、外国要达到可相比水平所需的成本、撤销可相比地位的理由等。 FDA有意进一步了解外国监管机构用以确保食品和动物饲料安全的政策、措施和计划,包括进出口认证计划,未来数月会直接和外国监管机构联络,以了解他们的工作。FDA也有兴趣知道外国如何衡量进口管制和出口认证工作的成效。 公众人士可对3月30至31日听证会上讨论的事项提交书面意见,截止日期为6月30日。

  • 药物代谢概念

    药物代谢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物经代谢后可能增强或者减弱药理作用,增加或减弱毒副作用,药物代谢对与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的用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药物代谢越来越受到医药界的重视,下面介绍一些药物代谢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

  •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总药物分析

    了解不同时间药物在血浆或血清中的浓度,对于计算一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很有必要;反之,药物动力学也是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一部分。准确了解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便于精确地计算所需药物剂量,既能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用药过量致毒。预先对多屏深孔Solvinert(MultiScreen Deep Well Solvinert )和多屏Solvinert滤板进行了验证,进行血浆或血清中蛋白质的板内沉淀,以便展开总药物分析。在滤板上可以快速、细致并完整地转移滤液,这样就可以在进行总药物分析之前为样品制备提供一个自动化兼容的平台。Solvinert滤板过滤的滤液中不含蛋白质,这与质谱分析法和紫外线分析法的结果一致。使用多屏深孔和多屏Solvinert滤板可产生有复验性的结果,它是一个稳定且可靠的平台。血清中的蛋白质被这些滤板过滤并沉淀之后,得到的样本中基本上不含蛋白质,回收率很高,便于萃取。药物动力学特性可以让新药开发商更了解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这在新药的注册审批中是必要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候选药物的代谢动力,金斯瑞( GenScript)建议用动物来做药物分布及其代谢的研究,分析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组织或血清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情况。金斯瑞进行精确的药物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涉及两个主要方面:药物分布及其代谢动力研究和抗体药物的代谢动力研究。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个体之间药物浓度变异来源及其相关性,这些个体是指按临床上相关剂量接受候选药物的目标患者人群。患者的某些人口统计学特征、病理生理特征以及治疗方面的特征,比如体重、排泄和代谢功能、以及接受其他治疗,都能够有规律地改变药物剂量-浓度关系。例如,主要由肾脏排除的药物,在接受同样剂量的情况下,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的稳态浓度,通常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体内的稳态浓度。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就是找出那些使剂量-浓度关系发生变化的、可测定的病理生理因素,确定剂量-浓度关系变化的程度,当这些变化与临床上有意义的治疗指数改变相关的情况下,能够恰当地调整剂量。在药品开发中使用群体PK方法,使获得完整的药代动力学资料有了可能,不但能从来自研究受试者的相对稀疏的数据中获取资料,而且还能从相对密集的数据或从稀疏数据和密集数据的组合中获取资料。群体PK方法能够分析来自各种不均衡设计的数据,也能分析因为不能按常用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式分析而通常被排除的研究数据,比如从儿科患者和老年患者获取的浓度数据,或在评价剂量或浓度与疗效或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时所获取的数据。传统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受试者通常是健康的志愿者或特别挑选的患者,一组成员的平均情况(即平均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一直是关注的主要焦点。许多研究将个体之间药代动力学的变异作为一个需要降到最低的因素进行观察,通常是通过复杂的研究设计和对照方案,或通过有严格限制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将其降到最低。事实上,这些资料对在临床应用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变异至关重要,但是却被这些限制所掩盖。而且,传统药代动力学研究只关注单个变量(例如肾功能)的作法,还使其难以研究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 【转帖】个体化药物报告

    [size=3][font=宋体] 个体化药物——使用遗传和基因组信息来预测、预防和治疗疾病——正不断收到来自公众和科学界的注视的目光。通过对疾病机制不断深入的理解,它具有转化药物实践活动的潜力,允许对患者进行更安全有效的治疗。[/font][/size][size=3][font=宋体] 另一个动机是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在一些个体中效果良好的药物在另一些个体中却是无效的,或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果能够鉴别药物效率或副作用事件的遗传决定子,则在普通群体的临床测试中频繁失败的的药物,在更精确定义和遗传鉴定的亚群体中能够安全、有效的靶向治疗疾病(实质上,是拯救药物失败的命运)。在对疾病的分子遗传基础理解的驱动下,个体化药物和治疗基于个体基因型的差异而变化。现在,许多靶向药物已经进入市场或正出于临床研发的阶段。 虽然长远看来,个体化药物具有巨大的前景,但是对生命科学公司而言,真正实现它的潜力意味着太多挑战。在最近五年内,来自保健供应商、病理实验室、遗传诊断实验室和其它研究机构的有效电子数据的宽度和深度。现在的问题是将这些数据有意义的组合在一起,使其指导研究的方向。对于特定的疾病或疾病类型,当基因型的临床数据能够结合病理学和遗传学数据时,通常就能够体现有价值视角。个体化药物将极大的依赖临床信息学,来鉴定和发现审视疾病的遗传差异的视角。[/font][/size][size=3][font=宋体][/font][/size][size=3][font=宋体] [/font][/size]

  • 中国首个抗埃博拉药物获批

    记者今天从军事医学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针对埃博拉病毒,历时5年研制的药物“jk-05”近日通过总后卫生部专家评审,获得军队特需药品批件。埃博拉病毒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最高生物安全威胁的病毒,由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致死率很高,自1976年首次被发现以来,曾先后四次暴发流行,全球科学家迄今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应对措施。针对该疫情再次暴发的潜在危险,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生防药物研究室王洪权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进行了防治药物专题研究。“jk-05”是一种小分子化学药物,该药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埃博拉病毒的RNA聚合酶,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研究表明,该药在细胞和动物水平感染试验中具有抗埃博拉病毒活性的效果。专家特别强调,该药物虽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在适用于广谱抗流感时完成了临床安全性评价,但对于埃博拉出血热治疗,目前仍仅限于紧急情况下使用。信源地址:http://bjwb.bjd.com.cn/html/2014-08/29/content_212904.htm

  • 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研读(三)

    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研读(三)

    [align=center][b][img=,600,3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121439522763_1873_932_3.jpg!w690x387.jpg[/img][/b][/align][b]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质量研究[/b]🔥 原料药的质量研究合成多肽原料药的质量研究除参考一般化学药物的研究思路进行常规项目的研究外,还应根据合成多肽的结构特征、制备工艺特点和生物学特点等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研究项目一般包括:外观性状、理化常数、鉴别、氨基酸组成分析、水分、反离子含量、纯度、有机溶剂和反应试剂残留量、生物学安全性检查、含量和/或活性效价测定等。检测方法研究和验证的基本思路和要求与已颁布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相一致。对于合成多肽药物,除常规项目外,理化常数一般需要关注其比旋度、等电点(pI)、溶解性(主要为水和缓冲液中)等。一般而言,多肽药物的常规检查项目与其它化学药物相同。此外,与多肽药物的结构及合成特点相关的一些检查项目,例如氨基酸组成分析、反离子(例如三氟醋酸或醋酸根)含量、反应试剂残留量(例如从树脂上裂解多肽使用了氢氟酸,需要检查氟化物残留量)等,则需要在原料药质量研究中予以重视。相关肽检查(或称有关物质检查)是反映多肽化学纯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多肽的理化性质、分子大小,可选择合适的色谱、电泳等方法进行。短肽可参考一般化学药品有关物质检查的研究思路选用适宜的方法;长肽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除常见的RP-HPLC外,还可考虑使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EC)、毛细管电泳技术等,非解离条件下的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PSEC)、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以及激光散射粒度测定等技术可用于聚合体/低聚体的检查。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学验证应能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有效分离目标多肽与工艺杂质(例如缺失肽等)、降解产物(例如二硫键交换或氧化产物等)、聚合物等。一般应考察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至少应包括一种梯度洗脱方法,并采用多肽粗品和强制降解试验等对方法的专属性等进行考察、对比,此外还应注意研究多波长检测的结果并选择合适的检测波长等。合成多肽因结构特征不同于通常的小分子化学药品,纯度检查有时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控制产品安全性,需要进行必要的生物学安全性检查(如过敏试验、降压物质、升压物质、异常毒性等)以全面控制产品质量、保证安全性。此外,根据产品具体情况,对于长肽,有时尚需进行免疫原性或抗原活性等生物特性的研究。含量测定是评价多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理化方法测定其含量时称为“含量测定”,生物学方法或酶化学方法测定其效价时称为“效价测定”。对于短肽,理化方法测得的含量可以反映其有效程度时,首选简单、通用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于具有一定空间结构才能发挥其活性的多肽,需进行生物学方法或酶化学方法测定药物活性(效价)的研究,包括含量与活性的关系、相应的方法学验证等。🔥 制剂的质量研究合成多肽制剂的质量研究基本思路和要求可参照《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制剂研究基本技术指导原则》等相关内容,根据合成多肽的具体特点,在原料药质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剂型特点、处方工艺以及临床使用特点,重点研究所用辅料和制剂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制剂辅料和制剂产生的降解产物对检测方法的影响以及与剂型相关的质量要素。研究项目一般亦应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安全性、均一性、纯度要求与有效性指标等)、含量或效价测定等几个方面。[b]质量标准[/b]合成多肽药物质量标准的制订原则、要求与《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是一致的。即,在系统的质量控制研究基础上,充分考虑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要求,以及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影响,确定能够揭示、控制药物内在品质的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和限度要求,如原料药质量标准应包括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中长肽的肽图等。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应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有效地控制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相关质控项目的限度确定也应参考相关的指导原则,例如对于有关物质检查限度的确定可以参考《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仿制品种同时还可参考《化学药品仿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的原则性要求,并结合产品本身的特性及临床使用情况,视具体情况而定。随着药物研发进程的深入,研究数据积累的不断丰富、方法学研究的完善和药物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质量标准在不同研究阶段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b]稳定性研究[/b]合成多肽药物稳定性研究的基本原则应遵循《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一般性要求。与一般化学药物相比,多肽药物的稳定性较差。引起多肽药物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水解、氧化、外消旋化、二硫键的断裂及重排、β消除、凝聚、沉淀、吸附等。当多肽处于溶液中或高湿下保存时,其降解或聚合的速度会比干燥条件下大为增加。因此,稳定性研究应根据多肽药物稳定性的特点合理选择试验条件、考察项目。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的试验条件应依据药物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的敏感程度的考察(影响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考察项目除常规项目(例如原料药的比旋度、有关物质和含量等)外,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考察其生物活性的变化。与其他化学药物不同,多肽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表面活性,有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发生吸附等相互作用的可能,从而引起制剂效价、生物活性下降。例如有些多肽分子能够与玻璃表面的硅醇基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包装材料的选择方面需注意其与多肽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有些情况下可选择特殊处理后的包装容器,如表面经硅烷化处理的容器等。[b]名词解释非天然氨基酸:[/b][color=#717070]除自然界生物体中存在的氨基酸外,其它由人工合成制备的氨基酸。[/color][b]反离子:[/b][color=#717070]和多肽形成离子对的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color][b][b][/b][/b]参考文献1.Guidance for Industry for the Submission ofChemistry,Manufacturing,and Controls Information for Synthetic Peptide Substances,FDA,1994。2.合成多肽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药品审评中心,2001。3.多肽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叶晓霞,俞雄,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34(7)。[b]著 者《合成多肽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b]

  • 运用反向药理学揭示药物研发新途径

    科技日报 2013年05月21日 星期二 以天然产物药物发现、民族药理学和传统医药为基础的战略选择,被认为有望克服以往药物发现中由时间、成本和毒性这三个因素造成的主要障碍。新的战略选择催生了被称为反向药理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反向药理学指的是药物发现先于对其作用方式和机制了解的研究模式,即以长期使用来治疗疾病,并已被证实具有很高安全性和功效的传统药物为化合物资源,通过跨学科的探索性研究,整合已证实的临床经验和实验观察,并通过进一步的预临床和临床研究将先导物开发为候选药物的严格科学方法。 这一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出发点,效应变成有待确认的事情。反向药理学将以往的“实验室——临床”的药物发现过程颠倒为“临床——实验室”的相反路径。这种研究模式的创新性在于将有生命力的传统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处理结合起来,更快地提供更好和更安全的先导物。 然而各民族传统药物一般为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且往往具有多种药理效应,使得阐明或识别它们的药效成分、生物活性及其药理机制极为困难。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刘向明认为,传统药物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传统药物的药理研究既要阐明其产生药理效应的作用机理,又要确定其产生特定药理效应的药效物质基础,必须从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二者的相关性着手,来阐明传统药物临床效应的科学根据。 刘向明以傣药龙血竭的镇痛效应研究为生物学背景,提出了以传统药物本身的药理效应为参照、 将药物的化学成分(组合)的效应与药物本身的效应进行比较,寻求能替代产生原药物效应的化学成分(组合)作为研发新药的先导物这一反向药理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充分证明了龙血竭的镇痛效应由它的三种成分协同作用产生。 在纪念化学疗法创始人Paul Ehrlich获诺贝尔奖100周年大会召开之际,大会主席Fritz Sorgel教授邀请刘向明出席时表示,刘向明的工作是卓越的,为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曾露)

  • 药物剂量关系

    药物剂量关系   剂量、煎煮火候和时间及用药方法的影响  剂量: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其有效成分在血液中浓度的高低及其作用强度呈依赖关系。剂量过小,不出现效应;剂量过大,又可能出现中毒症状、所以一个药的最合适剂量常常是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最终确定的。  中药大多数是天然药,其中又大多为植物药,由于产地生境、采收季节、贮藏、加工等条件不同,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更由于天然药中所含的有效物质有些可能仅为微量,故按合成药那样去严格规定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等往往是困难的。但毒性大的药物应规定剂量,以附子而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某些地区,附子的一次用量很大,往往出现事故,而其他各省市用量却甚小。药典已对剧毒药作了明确规定,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处方均应严格遵照国家药典规定。临床上对中药新制剂的试用,尤其是注射剂也必须密切观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这就需要定出可靠的客观指标进行观察,积累数据,调整剂量,定出安全有效范围。  煎煮火候和时间,中药最习用的剂型是水煮煎汤。煮汤讲究火候时间。一般说来解表药火力要强,时间要短;补益药火力要温和,时间需稍长。而且根据药物性质提出“先煎”或“后下”等具体要求。如龙骨、牡蛎宜先煎;大黄、薄荷应后下。附子煎煮时间要求更长,以减少乌头碱的毒性。至于中成药的浸渍溶剂、浸渍时间和温度,都会影响药物质量。  用药方法:中药用法包括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给药次数,古人早已注意用药方法,陶弘景指出:“有须酒服者、饮服者、冷服者、热服者”;李东垣补充说:“凡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势力相及,并视人之强弱、病之轻重,以为进退增减。”说明一日用药二次、三次或多次的方法,自古有之。不同的用药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药理反应。中药大部分为内服,如汤剂、丸剂、散剂、露剂、酒剂、膏滋剂等;也有外用药,在患病部位洗、吹、撒、敷、罨等;此外,点眼、滴耳、灌肠。也已常用。现代对于药物的成分提取及灭菌技术上的进步,已将某些中药或古方做成了注射液,不但提高了疗效,而且还发现了一些新作用、新用途,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如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的疗效就大于丹参片、生脉散;而枳壳、枳实、青皮注射液静脉注射,还出现显著的升高血压作用,可用以防治危重休克。

  • 【资料】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而又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以及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公布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以及保护环境,需要对残留溶剂进行研究和控制。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颁布的残留溶剂研究指导原则,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 BP)、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EP)、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 ChP)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残留溶剂问题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本指导原则总结了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认识,旨在帮助药物研发者科学合理的进行残留溶剂方面的研究,也为药物评价者提供参考。考虑到残留溶剂研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原料药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和总结药物研究过程中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性原则。药物研发者可参考本指导原则对制剂和辅料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研究。考虑到药物研究开发的阶段性,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

  • 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仪有什么应用

    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仪有什么应用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1/202401090935433355_4631_5604214_3.png!w690x690.jpg[/img]  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检测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仪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仪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首先,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仪在养殖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养殖户会使用各种药物。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残留在水产品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通过使用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仪,养殖户可以及时了解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水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其次,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仪在食品加工企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食品加工企业需要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产品作为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药物残留情况也需要得到有效的检测和控制。通过使用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仪,食品加工企业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仪还可以应用于检测机构和实验室等领域。这些机构需要对水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安全评估,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通过使用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仪,这些机构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检测和分析,为公众提供更加可靠和安全的水产品。  总之,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仪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在养殖业、食品加工企业、检测机构和实验室等领域得到应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仪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也将不断提升。

  • 【分享】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管理,有效地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提高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参照国际通则,制定本指导原则。第二条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旨在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提供原则性指导。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可参考本指导原则。第二章 职责要求第三条 申办者应建立筛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的程序和标准,选择、委托获得相关专业资格认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药物Ⅰ期临床试验。 第四条 申办者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临床试验的全过程进行监查和稽查,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申办者可以委托合同研究组织执行临床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申办者对临床试验的真实性及质量负最终责任。第五条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负责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实施。研究者应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临床试验方案,对临床试验的真实性和质量负责,保护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第六条 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应在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的实验室进行。第七条 伦理委员会在审查试验方案和知情同意书等资料的基础上,应针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特点,重点关注试验风险的管理及控制、试验方案和知情同意书的修改等,对临床试验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的保护。

  • 药物分析 教案 第一节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药物分析学科的性质与任务一、性质药物分析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它是在学习完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以后学习的一门专业课。也就是说:药物分析是以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为主要的基础课。药品是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机能的物质.药品是特殊商品,只有合格与不合格,没有次品和处理品.所以为了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在药品的研制、生产、供应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都应该执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并用各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如物理学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生物学的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对药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药物分析里所指的药品主要是化学合成药物和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它们的制剂。药物分析主要是利用化学的、物理化学的以及其它必要的手段与方法来研究化学合成药物和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同时也包括生化制剂、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二、任务(一) 以“药品质量全面控制”为中心开展工作。1.成品(原料药、制剂)的化学检验工作2.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3.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4.必要的临床药物分析同时,药物分析又是一个方法学,它可以为药品的开发研究提供良好的分析系统和手段;建立与改进分析方法。

  • 为何不宜用茶水送服药物?

    1、茶水中含有鞣酸,它可与许多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沉淀,从而影响药品疗效的发挥,受影响的药物包括各种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如硫酸亚铁、抗生素(红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酶制剂(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等) 2、茶水中含有咖啡因 ,它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与镇静催眠药(如苯巴比妥、安定等),中枢镇咳药(如可待因等)的作用相对抗,使药物疗效下降,也可使某些中枢兴奋作用的药物的兴奋作用加强,导致过量兴奋、失眠、血压升高的不良反应。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就应合理、安全、地服药治疗。现介绍其用药五忌: 3、茶水中含茶碱,它可影响呋喃坦啶、苯妥英钠等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吡哌酸、磺胺类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从而降低了这些药物的疗效。

  • 全国药物分析工资收入水平

    全国药物分析工资收入水平(平均月薪水平) 全国药物分析¥4,334http://htm.jobui.com/image/jobui_s/sample_high.gif以人民币计,截至2011-8-15全国药物分析相关职位的工资收入水平:(平均月薪水平) 安全评价师(全国) ¥2,165 药物代谢动力学专...(全国) ¥3,500 药物分析(全国) ¥4,063 药物分析专业中级...(全国) ¥3,500 兼职创业 轻轻松松...(全国) ¥20,300 化验员(全国) ¥1,952 质检员(全国) ¥2,136 实验员(全国) ¥2,251 [url=http://www.jobui.com/joblists/%E5%85%A8%E5%9B%BD-%E5%9C%

  • 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

    1.前言  致癌试验的目的是考察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潜在致癌作用,从而评价和预测其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任何体外实验、动物毒性试验和人体应用中出现的潜在致癌性因素均可提示是否需要进行致癌试验。国际上,对于预期长期使用的药物已经要求进行啮齿类动物致癌试验。在研究药物的潜在致癌作用中,致癌试验比现有遗传毒性试验和系统暴露评价技术更有意义。这些试验也可帮助理解无遗传毒性药物的潜在致癌作用。目前常规用于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遗传毒性试验、毒代动力学试验和毒性机理研究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致癌试验,而且对于解释研究结果与人体安全性的相关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致癌试验耗费大量时间和动物资源,只有当确实需要通过动物长期给药研究评价人体中药物暴露所致的潜在致癌性时,才应进行致癌试验。  2.历史背景  在日本,根据1990年“药物毒性研究指导原则手册”,如果临床预期连续用药6个月或更长时间,则需要进行致癌试验。尽管连续用药少于6个月,如果存在潜在致癌性因素,也可能需要进行致癌试验。在美国,大多数药物在广泛应用于人体之前,已进行了动物致癌试验。根据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FDA)要求,一般药物使用3个月或更长时间,需要进行致癌试验。在欧洲,“欧共体药品管理条例”规定了需要进行致癌试验的情况,包括长期应用的药物,即至少6个月的连续用药,或频繁的间歇性用药以致总的暴露量与前者相似的药物。  自2005以来,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中规定预期临床连续用药6个月以上或需经常间歇使用的药物应进行致癌试验,并指出了进行致癌试验的多个考虑因素。2007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治疗用生物制品非临床安全性技术审评一般原则》中阐述了相关产品致癌试验的要求。  2009年10月药品审评中心组织毒理专家、企业和研究单位代表召开了制定“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技术指导原则”专题讨论会,会上基本认同了ICH S1A中内容的适用性,并结合国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

  •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物安全性研究进展与减毒对策分析

    【序号】:1【作者】:张世闯1郭源辉1刘婕【题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物安全性研究进展与减毒对策分析【期刊】: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起止页码】:2023【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j6HAoO1nZAy0jmoQjBAZRVr7RISgfiCf9F5KPFgexFrizVzdTE0A-Xem_adpDGcNguPUWiLW1PL25Rekhhnj178RKeLle4HeTO2fR86WPPH6Pdd7pAHuxO3uaTaLlQshNchnznixhFo=&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药物稳定性——化学动力学

    药物一定的速度进行分解是药物化学本性的反映,分解反应的速度决定于反应物的浓度,湿度、PH、催化剂等条件。用化学动力学的方法可以测定药物分解的速度,预测药物的有效期和了解影响反应的因素,从而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缓药物的分解,制备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制剂。现将与药物稳定性有关的化学动力学基本概念。简要地加以介绍。  (1)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假设开始反应物的浓度a(克分子/升)经历了t时间以后反应了x(克分子/升),则反应速度可用下式表示:-d(a-x)/dt或dx/dt。  (2)反应级数 反应级数阐明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联系,它是由实验求出的数值。学完全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也可以求出反应级数。对于大多数药物,即使它们的反应过程或机理十分复杂,但可以用零级、一级、伪一级、二级反应等来处理。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半衰期 化学反应的速度也可以用半衰期来表示。半衰期(t1/2) 是药物分解一半所需进间,通常定于反应物开始浓度和反应速度常数(表1)。表1反应速度方程式和半衰期方程级数反应速度方程式(积分式)半衰期方程式零X=ktt1/2=a/2k1Log(a/(a-x)=kt/2.303t1/2=0.695/k2X/a(a-x)=ktt1/2=1/ak  (当反应物A和B的初浓度相等时)   上表中,a=药物的初浓度 t=反应的时间 x=时间内药物耗支的浓度 k=反应速度常数

  • 快速掌握药物辅料

    药用辅料是指生物药品和调剂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与附加剂,即除主要活性成分以外的一切物料的总称。在注射剂制备过程中,为确保安全、有效、稳定,除主药和溶剂之外常加入辅料以增加溶解度、提高稳定性等。常用的助溶剂和增溶剂有苯甲醇、乙醇、丙二醇、聚山梨醇酯80、环糊精等。现对常用的助溶剂和增溶剂存在的不良反应以及所涉及的药物进行总结,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1. 苯甲醇:可与红细胞膜表面结合,产生溶血,其他还可能导致低血压、局部刺激、过敏反应、臀肌挛缩症等。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可引起婴儿致命性喘息综合征,禁用于婴儿。2. 乙醇:有刺激性,与头孢菌素类药物或甲硝唑、替硝唑等联合应用时,要注意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3. 丙二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接触性皮炎、渗透压升高、乳酸酸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溶血、局部静脉炎、心脏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4. 聚山梨酯80: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外周神经毒性、肝毒性等不良反应。5. 环糊精:主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易引起环糊精蓄积。中至重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50mL/min)者可能导致体内蓄积,不宜选用。

  • 【分享】世界卫生组织与基本药物

    [font=宋体][size=3]一、关于基本药物的重要事实[/size][/font][size=3][font=宋体]• 基本药物是那些满足人群卫生保健优先需要的药品。对药物的选择考虑到了患病率、安全性、药效以及相对成本效益。[/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宋体]• 《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列入了治疗重点病症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350[/font][font=宋体]多种药物。[/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宋体]• 采用基于证据的透明程序,对《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每两年更新一次。[/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宋体]• 过去[/font][font=Times New Roman]30[/font][font=宋体]年里,全球已接纳了《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提出基本药物概念,将其作为一个有力手段来促进卫生公平。各国可将《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作为指南,制定自己的基本药物清单。[/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size=3][font=宋体]• 国家基本药物清单可作为公共和私营部门采购和供应药物、药费报销方案、药品捐赠和当地医药生产的指导依据。[/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确定一定数量的基本药物,有助于改善药物供应、加强合理使用,以及降低费用。药物的选择对医疗质量和治疗费用影响极大,因此它也是干预措施最具成本效益的领域之一。遵循临床治疗准则,谨慎选择药物并监测和评估实施处方疗效,可有助于改善卫生保健质量。[/size][/font][font=宋体][size=3]在一个正常运转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基本药物在任何时候都应有足够数量的可获得性,其剂型是适当的,其质量是有保障的,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的。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药物供应和分配系统不完善,卫生设施与人员不足,卫生投资水平低、药物成本高等因素的干扰,药物提供受到影响。确定满足人群卫生保健需要的基本药物清单,可帮助各国确定药物采购和分配优先顺序,从而降低卫生系统成本。[/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二、《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的作用是什么?[/size][/font][size=3][font=宋体]《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列有[/font][font=Times New Roman]350[/font][font=宋体]多种药物。其中包括基于现有最佳证据评价确定的诸如疟疾、艾滋病毒[/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艾滋病、结核病、生殖健康以及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一类重点病症的治疗方法。[/font][/size][size=3][font=宋体]基本药物清单按其国际非专利名称或通用名称排列,未注明生产厂商。基本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专家委员会采用基于证据的透明程序,对该清单每两年更新一次。[/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07[/font][font=宋体]年,世卫组织制定并公布了第一份《儿童基本药物清单》。[/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三、基本药物的选择[/size][/font][font=宋体][size=3]对《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上所列药物的选择考虑到了患病率、安全性和药效证据,以及相对成本效益。由于药物成本随时间而变化,在药物符合其他规定的选择标准的情况下,价格就不是将其从《世卫组织标准清单》中撤除的一个理由。对同一治疗组内替代药物进行成本效益比较。[/size][/font][font=宋体][size=3]有关“标准清单”的药物添加、删改或撤除申请,均提交基本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负责审查申请中提供的证据,决定是否添加或撤除某一种药物。专家委员会还确定知识方面的差距,并就今后可能需要就解决重点卫生问题的治疗药物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如果一种药物的公共卫生相关性受到质疑,并且(或者)对其安全性和药效,以及(与适用同一病症的其他药物相比)相对成本效益存在关切,即可视为应将其从《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中撤除。[/size][/font][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font=宋体][size=3]四、如何使用《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size][/font][size=3][font=宋体]《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是一种基于证据的资源,各国可将其作为指南,编制本国的国家基本药物清单。自[/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77[/font][font=宋体]年世卫组织制定第一份《基本药物清单》以来,许多国家也陆续制定了自己的国家药物清单。国家基本药物清单可作为公共和私营部门采购和供应药物、药费报销方案、药品捐赠和当地医药生产的指导依据。[/font][/size][size=3][font=宋体]《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被广泛用于制定针对特定情况的国际清单,如《机构间卫生急救包》([/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06[/font][font=宋体]年)和《生殖卫生基本药物》([/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06[/font][font=宋体]年)。许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以及非政府组织和国际非盈利供应机构,也采纳了基本药物概念,它们的药物供应以《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为基础。[/font][/size][font=宋体][size=3]《世卫组织标准处方集》用以指导如何有效使用《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所列药物。它在结构和章节编排上沿循了《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的处理方法,为全球药物政策制定者和开处方者提供了有关基本药物的独立信息来源。另外,针对儿童的《世卫组织标准处方集》也已出台。[/size][/font][font=宋体][size=3]“世卫组织基本药物图书馆”是以网络为基础的一项服务,它提供有关《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所列药物的信息,包括有关疾病的信息以及《世卫组织标准处方集》案文。每一种药品均有链接,可获得有关药效和安全性的门诊证据、世卫组织或其他临床指南,以及价格信息。[/size][/font]

  • 关于印发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4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加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管理,有效的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提高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国家局组织制定了《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现予印发。请你局组织本行政区域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学习,参照执行。 附件:《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试行)》起草说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日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以下简称I期试验)的管理,有效地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提高Ⅰ期试验的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规范,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Ⅰ期试验,旨在为Ⅰ期试验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提供指导。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应参照本指导原则。第二章 职责要求 第三条 申办者应建立评价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程序和标准,选择、委托获得资格认定的I期试验研究室进行Ⅰ期试验。 第四条 申办者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I期试验的全过程进行监查和稽查,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保障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 第五条 申办者可以委托合同研究组织(CRO)执行I期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委托前对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条件、能力、经验以及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当合同研究组织接受了委托,则本指导原则中规定的由申办者履行的责任,合同研究组织应同样履行。申办者对临床试验的真实性及质量负最终责任。 第六条 Ⅰ期试验研究室负责Ⅰ期试验的实施。研究者应遵循临床试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指导原则,执行临床试验方案,保护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第七条 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应在符合《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指南》(以下简称《实验室管理指南》)的实验室进行。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的实验室均应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伦理委员会应针对Ⅰ期试验的特点,加强对受试者权益与安全的保护,重点关注:试验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试验方案设计和知情同意书的内容,研究团队的人员组成、资质、经验,受试者的来源、招募方式,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等。

  • 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早期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安全性

    【序号】:2【作者】: 张建政1高杰1韩立【题名】: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早期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安全性【期刊】: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年、卷、期、起止页码】:2017,38(04)【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7&filename=DEJD201704010&uniplatform=NZKPT&v=-wV2CV2S46vFPk_zxx6c9wAbMUz4h6FnuHzyHt-2w3JG53a0ddL9K2AsHQCXTjlU

  • 【原创】免费培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

    免费培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北京六角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了不断提高用户检测技能常年开设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班,欢迎各界朋友踊跃报名参加。培训费用:免费培训对象:质检系统、农业系统、工商系统、卫生系统等国家质检机构及相关的企业单位检测人员培训时间:不定期(满10人即开班)培训地点:北京六角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验室培训方式:免费培训检测人员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内容包括现场操作演示、检测程序流程、器具使用方法、检验结果判定、疑难问题解答等多个环节相结合。培训老师:北京六角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部高级工程师如有意向可致电010-59771652-812咨询报名事宜![em09502]戈立华18910639905

  • 【云唐】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仪功能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4/202404090923506064_7132_5604214_3.png!w690x690.jpg[/img]  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仪是一款专为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而设计的先进仪器。它集合了现代光学、电化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技术,具有快速、准确、便携等优点,对于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仪具备高灵敏度的检测能力。它采用了先进的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和光学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多种药物残留的同时检测,如抗生素、磺胺类、激素类等。这些传感器和检测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检测出极低浓度的药物残留,确保水产品的安全性。  其次,该仪器具有快速检测的特点。传统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仪则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这对于现场快速筛查和大规模样品检测非常有利,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仪还具有操作简便、便携性强的特点。它采用了人性化的设计,操作简单易懂,不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即可进行操作。同时,该仪器体积小巧、重量轻,方便携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检测,非常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和监管。  除了以上特点外,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仪还具有多种其他功能。例如,它可以自动存储和打印检测结果,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管理和记录 同时,该仪器还可以与计算机连接,实现数据上传和分析,方便用户对检测结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总之,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仪是一款功能强大、操作简便、便携性强的先进仪器,对于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推动水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仪器的不断升级,相信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仪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