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药品出口

仪器信息网药品出口专题为您整合药品出口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药品出口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药品出口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药品出口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药品出口话题讨论。

药品出口相关的论坛

  • 【转帖】中国从种植养殖到出口对食品药品进行全程监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部门负责人介绍各部门落实《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举措等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郭卫民]您刚才提到的关于最近境外媒体集中报道了关于宠物食品、药品,可能跟出口食品有关系,包括标准问题,我们请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林伟副局长作个介绍。  [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 林伟]谢谢郭局长,媒体的各位朋友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借今天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有关中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情况。我们注意到最近有关媒体对于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进行了报道。这样的报道我想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说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因为大家知道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安全越来越关注,食品跟人的安全最密切相关,所以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第二,说明中国政府在监管力度方面加大了,透明度也提高了。透明度的提高,我想会促进我们的监管部门来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我们的食品更加安全和健康。 对刚才这位记者所提到的这个问题,我想再从三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回答:首先,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非常重视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无论是在产品的生产、流通、进出口等各个环节上,还是在立法、执法、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我们都采取了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建立了从产品到出口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我想借此机会简单的以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为例,来说明我们是怎么进行管理的。  第一,对出口食品的原料种植、养殖基地实施备案管理,只有获得备案的种植养殖基地的原料,才能够用于生产加工出口的食品。第二,对出口食品的生产企业实施卫生注册制度,只有获得注册的企业才可生产出口食品。第三,在生产过程当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食品的生产过程实施全过程监控。第四,出口的食品还要按要求加贴符合要求的标签或标识,以便进行追溯或对问题产品的召回。第五,在出口前,我们还要逐批进行检验,合格的才可出口。如果进口国有要求的话,我们还会为食品出具官方证书。我刚才简单的把出口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做法向各位简单地作了介绍。 从这个做法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从种植养殖开始,一直到出口进行的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我们对其他的产品都建立了类似的管理体系,所以我想各位朋友都可以看到,特别是改革开放二三十年来,中国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是在不断地提升。因为我个人是来自进出口食品的管理部门,我想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向各位讲,我们的出口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是非常高的,可以达到99%以上。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对于近期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我们逐批进行了核查。目前,我们对于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核查表明,发生的问题都属于个案问题,比如像刚才这位记者提到毒饲料的问题,就属于个别不法企业的非法行为。对于这些非法经营的企业,中方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查实一批处罚一批。最近大家可以登陆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的网站,在网站上我们专门开辟了违规企业名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黑名单”,对于这些名单上的企业我们禁止它出口。 第三个方面,我们非常愿意同其他的国家就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来开展合作和磋商。我想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会使我们的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们有信心保证中国的产品物美价廉,并且安全健康。

  • 【分享】原料药出口仍然强劲 前景不容乐观

    [center]原料药出口仍然强劲 前景不容乐观[/center]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滑,进口需求回落,导致我国企业出口受阻。而素有防御性行业之称的医药行业在出口方面是否有同样的顾虑?在当今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医药出口是否能够“独善其身”?情况似乎并不如想像的乐观。今年医药出口“状元”浙江新和成的出口订单近两月已经出现下降的情况。 出口仍然强劲 前景不容乐观 据海关进出口月度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医药出口贸易的增长依然强劲,即使面临全球经济疲软、国家货币从紧政策、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前8个月药品类商品进出口额分别为51.6亿美元和95.79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和38.68%。 数据显示,1~8月药品类商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8.68%,增幅为6.82%。其中生化药出口总额为2.74亿美元,同比下降23.90%;提取物出口额为1.14亿美元,同比下降59.10%;西成药出口额为6.16亿美元,同比增长63.44%;中成药出口额为1.11亿美元,同比增长32.27%,而占出口额比重最大的西药原料出口额达到了84.63亿美元,同比增长45.75%。 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逐步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医药行业也难幸免。4月30日,医保商会曾完成了一份对未来出口形势预测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预计今年出口会出现下滑的企业要比预测增长的企业高6.8个百分点。医药外贸企业认为受冲击较大的子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药、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保健品领域。 “前期调查结果显示医药企业对未来出口的形势并不乐观。”医保商会的相关人士表示,“原因是今年医药企业生产成本增长都比较明显,虽然出口额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利润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过去进口商会进行一些储备,而在目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进口商可能会减少储备,所以出口数量会有所下滑。” 普通原料药企 影响已经显现 健康网对2008年前7个月出口额排名前50家企业做了一个排名,新和成以2.07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居榜首;“榜眼”则是浙江医药,出口额达到1.96亿美元;东北制药以1.19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列第四。同时上榜的还有广济药业、升华拜克、新华制药、华海药业等多家上市公司。 但业内人士指出,前三季度医药出口虽然下滑不明显,但全球经济下滑对医药行业多多少少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对未来出口形势须持谨慎态度,那些出口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需要“居安思危”。而近日召开的第61届全国原料药交易会也显示,从事原料药出口的上市公司情况并不乐观。 据悉,新和成的出口订单量已在减少,作为“VE双雄”之一的浙江医药似乎也有这方面的困扰。VE主要用于饲料添加剂和保健品,想像起来算刚性比较大的,但是对比亚洲金融风暴时期,饲料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产量明显降低。值得一提的是,广济药业在三季度报告中也对业绩做出了预警。公司称,由于核黄素产品销售均价大幅度下降,同时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市场疲软、出口下滑,加上主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预计2008年度公司净利润将同比下降40%~65%。 当然,金融危机带给医药企业的并非全都是“危机”,有些企业所受影响并不大,比如出口特色原料药的海正药业、华海药业等。 海正药业方面表示,公司目前出口情况还可以,国外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当然完全不受经济下滑影响是不可能,只是影响相对较小。而华海药业也表示,目前影响不大,前三季度销售是增长的,预计明年销售也是增长的。 有行业分析师分析认为,海正药业的上游客户是做仿制药的,现在美国的医疗费用占总税收的百分之三十,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对医疗费用会有所控制,将鼓励使用一些仿制药。这使其对海正药业生产的原料药的需求会比较平稳。但长期来看价格是呈下降态势的,因为海正药业、华海药业的盈利模式是生产刚过专利期药品,那时药品价格肯定会很高,但随着新竞争者的加入,价格会随之下跌。 受益刚性需求 整体波动不大 上市公司对未来的出口形势并不乐观,但很多专业人士则认为医药行业属于一个刚性需求市场,不会出现像钢铁行业一样崩溃性的下滑,就算下滑幅度也不会太大。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赵博文表示,我国医药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市场,随着欧美经济危机扩散,经济水平的下降,对医药企业的影响已经逐渐显露出来了,主要将会体现在出口订单萎缩、出口价格下降、收汇风险加大等三方面。但是药品需求和其他商品不同,目前世界医药市场还保持了5%~8%的增长。就算出口出现下滑,应该也是暂时的。 医保商会的相关人士表示,我国医药出口占比最大的还是大宗原料药,企业有这方面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年的出口情况就会不理想。毕竟药品消费是刚性需求,倒是保健品出口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由于我国医药出口量不是非常大,且医药消费比较固定,不会因为经济下滑而快速下滑,因此医药出口的波动不会太大,但价格可能会有波动,这与市场的供求关系有较大关系,原料药的价格从长期来看肯定是向下走的。

  • 【新闻视点】企业竞争力不强 我国青蒿素产品出口喜忧参半

    2006年,我国青蒿素产品出口出现结构性变化,全年出口总额达到了3301.7万美元,同比增长13.57%。其中,高附加值产品青蒿素制剂的出口达到了2857.6万美元,同比增长38.90%,而原料性产品青蒿草和青蒿素原料药的出口均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出口额分别为8.4万美元和435.7万美元,同比下降87.62%和44.29%。   从出口市场看,由于非洲是世界最大的疟疾发病区,疟疾年死亡人数近300万,因此非洲是我国青蒿素制剂出口最多的地区,年出口额为1473.8万美元,占我国青蒿素制剂出口总额的51.57%。亚洲的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也是疟疾的高发地区,抗疟药需求量较大。去年,亚洲成为我国青蒿素制剂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出口额为732.9万美元,占我国该类制剂出口总额的25.64%。   去年,受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我国青蒿素原料药出口一改2005年快速增长的态势,出口单价由681.88美元/千克下跌至518.09美元/千克,出口额也一路下滑至435.7万美元,同比下降44.28%。2006年,亚洲取代欧洲成为我国青蒿素原料药出口的最大市场,出口额为276.5万美元,占我国该类产品出口总额的63.47%,同比增长45.46%;对欧洲的出口由2005年的591.8万美元下降至148.9万美元,降幅为74.84%。   受国家政策导向和我国青蒿素提取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去年我国青蒿草出口狂跌,出口额仅为8.4万美元,同比下跌87.62%。日本成为我国青蒿草出口的最大市场,出口额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值的80.86%,韩国和美国位列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青蒿素在出口贸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出口企业竞争力弱。去年,我国共有59家企业经营青蒿素制剂出口,其中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有6家,出口额在1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8家。经营青蒿素原料药出口的企业共有21家,多数企业出口额没有超过10万美元。许多企业的产品没有注册,缺乏自主品牌,同时产品销售也受制于跨国制药公司。其次是售假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商人利用各国行政管理对接之间存在的一些漏洞,进行假药非法贸易,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一要加强对青蒿素类产品出口的监控,将青蒿素类产品出口列入自动出口许可管理商品的范畴,以便加强对其出口的监控;禁止青蒿种子的出口,避免基因资源的流失。二要整合优势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我国的华立科泰、桂林南药和昆明制药等3家企业仅有少量青蒿素制剂产品出口,而国际抗疟市场规模高达15亿美元。因此,必须加大对青蒿素制剂出口的扶持力度,可以将经营出口与国家援外工作挂钩,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同时,建立青蒿素科技基金,制定青蒿素成果产业化战略。三要加强行业的服务与协调。成立青蒿素行业组织,建立行业平台,加强对生产与出口企业的信息、法律、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服务。

  • 【转帖】美、欧将实施新法规水产品出口遇新门槛

    2010年1月1日,欧盟关于海洋渔业捕捞的新法规《[B]反海洋渔业非法捕捞法[/B]》(the IUU Regulation)将正式生效,该法规将对我水产品输欧产生重大影响;另外,美国对《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作出的重大修正预计将在年内正式实施。这将对我国出口美国包括水产品在内的食品等产生重要影响。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水产品出口企业须高度关注美、欧即将实施的新法规的标准和要求,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欧盟关于打击“非法、未管制、未报告”捕鱼活动(IUU)的法规,其要点是对进入欧盟的水产品进行溯源、认证以及在国际或区域性渔业组织规定的海域对渔业捕捞活动进行合法性检查。新法规与之前欧盟的渔业法规有许多不同之处,强化了口岸检查制度;将检查和追溯产品原产地的范围扩大延伸至加工水产品并增加检查内容;强化第三方责任等。欧盟I?鄄UU法规规定没有捕捞证明的渔业产品将不得进入欧盟,其实质是水产品的可追溯性,涉及几类产品:一是我远洋捕捞直接输欧产品,二是进口海洋捕捞原料,加工再出口的产品;三是国内海捕原料加工的产品。欧盟IUU法规实施后,所有向欧盟出口的、以海捕为原料的水产品必须随附书面材料证明其原料非IUU来源,否则不准进口,因此法规的实施必然会对我国的渔业生产和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还延伸波及到水产品加工、贸易,甚至养殖饲料、食品安全检测和渔业管理等整个渔业产业。

  • 【分享】药监局:中国政府严厉打击进出口假劣药品行为

    [center]药监局:中国政府严厉打击进出口假劣药品行为[/center] 针对近期有关“中国产假药渗透进入外国保健系统”的境外媒体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7日表示,中国对境外媒体的报道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具体线索,将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近期有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境内发现中国产假药渗透进入英国保健系统,引起英国恐慌。  颜江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始终严厉打击进出口假劣药品的行为,对于进出口药品的管理,采取了与国际上各国对进出口药品管理相同的原则和做法。一方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规定出口药品需依法提供《药品销售证明书》;另一方面,对于进口药品,要求进口商必须提供完整的证明文件,并经过注册、检验等法定程序,经审批符合要求的方可进口销售使用。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监管机构,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认真履行打击假劣药品的责任,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并对其进行依法处理。”颜江瑛说。  她同时指出,国外贸易商在与中国进行药品贸易时,应与具有药品生产和经营资格的贸易机构从事药品进出口贸易,以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维护公众健康。  她介绍,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中国政府近年来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包括建立严格的打击假劣药品的法律体系、建立部际联合打假工作机制等,司法机构也加大了惩处制售假劣药品行为的力度。  “中国政府不仅维护国内药品安全,也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开展了打击假劣药品的相关工作。这些均表明中国药品监管部门与国际社会共同打击国际药品犯罪的愿望与信心。”颜江瑛说。 信息来源:网易

  • 化妆品出口欧盟检测

    做化妆品出口检测,比如出口欧盟或东南亚国家,需要做什么项目的检测,或者说出口国对于化妆品的要求,这类要求如何查询

  • 【资讯】“中国制造”处方药首次实现出口

    来源:大连晚报4月18日,从大连美罗制药厂固体制剂生产线上走下来的6500万片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二甲双胍,将分乘10个集装箱从大连港出关起航前往新西兰。尽管它们将以国外产品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但它身上却带着“中国制造”的原生儿“胎记”。这对于中国药品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国制药业日渐兴盛的委托生产(OEM)模式来说,无疑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因为,这既实现了我国处方药出口的“零的突破”,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药品制造业从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参与国际制药业的竞争。 “中国制药企业要想取得英国MCA、美国FDA等西方国家的食品药品生产质量标准认证资格十分艰难。拿不到国际认证就等于没有药品出口通行证。过去,国外制药企业只从中国进口生产西药的基本原料。而大连美罗通过OEM的模式拿到了国外处方药委托生产的订单,开创了‘中国制造’的处方药出口先河。”大连美罗药业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目前,美罗药业已同欧美合作伙伴签订技术合作项目7个,OEM生产项目4个,产品20多种。下个月,他们将与美国最大的药品生产商来诺公司签订10亿片扑热息痛、8亿粒苯拉海明胶囊得OTC委托生产订单。据了解,在全国37个申请国际认证的大型药企当中,只有包括大连美罗药业在内的6家通过了认证。 注:OEM俗称加工贸易(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指一家厂家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和产品配件,亦称为定牌生产或授权贴牌生产。

  • 转载:生物制品出口的背后

    2012年产品与试剂对外出口报告会,已经闭上帷幕。很多人,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一个火箭般的世界,昨天的就交给昨天,我们要放眼未来。这句话我认为是一句宽慰失败者的话,具有它的错误性和狭隘性。如果没有昨天的沉淀,怎么会有明天的未来。2012中国试剂对外出口报告会上,根据给出的数据,我觉得我们值得庆贺一下。我们对国外的出口数据比较2011年是由显著的提高,虽然对亚洲的出口有所减弱,但对欧洲的出口增长了百分之17,整体上我们还是在跃进。记得会场上,回答记者问上,发言人掩盖不住喜悦,提起对国内记者说,中国生物试剂产业,出口金额达到了20多亿多美元。那种口味透出了意气奋发的感觉。以上的事情,就是大家口中说的昨天。但这些昨天真的就这样的可以成为昨天了吗?不,我们需要分析,需要拨开表象,看看本质。记得看过一本名叫《看上去很美》的书,这个数的内容没什么可读性,但这个标题却是深层次的哲学。世间万物的东西,都是看上去很美,我们需要拨开生物试剂出口这层美,去看看美的背后是什么。中国生物试剂以及生物科学制品对外出口确实是连年突破一个个可喜的数字。但这个数字的背后,我们卖的是什么产品?我们的产品为什么能卖到欧洲?我们生物试剂产业卖的是附加值的极其低的原材料或者说是原材料产品。这些我们可以称呼为资源。卖资源卖了20亿有什么值得欣喜?欧美用我们的资源在加工,可以卖出40亿甚至更多。你随着找一个市场份额.当今世界,有两个我们很模糊的概念。第一,定价权。第二,附加值。但就是这两个概念,影响了世界的格局。你无定价权的意思就是说,你的试剂卖多钱,不是你说了算,而是行情。行情可以被人操纵。第二,附加值。一个国家产业的附加值越高,就代表这个国家经济,技术也在一个很高的地位。我们恰恰的缺的就是这两种东西。生物产品就是一个技术产品,比拼的就是,卖原材料并不是什么值得欣喜的事情。沙特卖原油,人均比美国富裕,但没人认可他们地位和看好他们。资源是会枯竭的。很多人,我们也有我们的产品出口。我承认,中国生物试剂类确实有出口的产品,但那些产品的地位是什么?附加值极低的低技术产品,还有一些仿制试剂。这些东西出口量再大,也不会让我们生物技术腾飞,和成为生物技术的大国。你看看DPPH的份额,你在对比一下你我们自己!我们如今的步伐,应该放缓,不要刻意的出口,而是要完善生产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的体系。不应争夺那一时之数据。

  • 国内药企制剂出口“一窝蜂”

    无论是自愿的还是形式所迫的转型,国内药企搞制剂出口还是习惯于一窝蜂,听说国家要扶持,管他有没有比较优势,有否可行性,先上了再说,前段时间通用名药物国际化专项没想到一下扶持30余家企业搞国际化,看得人热血沸腾,全球市场仿佛即将就是中国药企的盘中菜了。就像国内争取科研项目一样,管他怎么样,扶持资金几千万搞到手里才是首要的。滥竽充数者有之,浑水摸鱼者有之,盯着国内虚晃国外的也有之。昨天还在担忧国内仿制药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今天就开始大干快上,一下就有30余家企业有实力走向世界了,呵呵,势头太猛,已经有人在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了。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过剩了没有比较优势的自己会死掉退出。更何况,出口规范市场并不是做衣服、拉链和钢铁,上了就能销售的,更大的可能是,以国内目前的质量管理现状,上的越大死的越快。毕竟这事可不是国内市场靠“营销”就可以征服的,意愿、能力、比较优势一个都不能少,研发、认证、文号、产能、高效管理、产业链一体化、成本优势、销售渠道等等缺一不可。缺任何一环,产能投产就等于折旧亏损。看看国内“致力于”制剂出口的企业,哪些是靠谱的:1、海正药业:05年就开始不断投入,后续两次增发募投,预计2012年底,海正药业在杭州富阳基地约80亿粒的固体片剂及其他注射剂产能将建成;该基地总投资30亿元,原始定位原料药及制剂出口,本来承载着海正甚至国内医药界期望的大手笔,由于文号认证的问题,返回来装进了海正辉瑞合资公司,在出口和国内市场之间摇摆,做了辉瑞的垫脚石和马前卒。欧洲出口吹得很**的他克莫司胶囊也未见起色,但还是相信海正制剂出口会实现的,毕竟他世界级的原料药还是很强大的,但还需要时间。2、恒瑞医药:尽管国内营销、关联问题倍受诟病,但这个企业研发和质量一直盯着国际领先水平。所以能够取得欧洲、美国注射剂的通行证也不意外,可喜可贺。恒瑞薄弱环节比较少,只是需要时间扩产产品线,增加效益比,以有效打开销售市场。对国内价格和招标的意义更大,恒瑞大概率会成为国际化中型药企。也算承载着我国医药国际化的期望,特别是如果创新药做出原创重磅,将来会走向武田走过的道路。3、华海药业:做的是相对容易的固体制剂仿制药,文号、销售刚刚摸到门道,产能规划200亿片,总投资13亿元。加上原有20亿片产能,和在建的5亿片肿瘤药产能,一旦建成合计达到225亿片。这个规模放在全世界可以做到仿制药前5名。33亿片已经建成,本身单位产能投资就最低,花的钱还比预算少。野心很大,关键在于怎么消化。原料药、管理、成本等都不是问题,需要文号、销售模式支撑,好在慢慢摸到了门道。大概率会成为国际化中型药企,但是长期的隐忧在于往高端爬升的新药进度、生物药介入较晚。4、海翔药业:像8年前的华海,规划制剂投资产能8亿片,投资1.5亿元。限制太多,目前还看不到希望所在。就是搞成了也没有什么比较优势,而且留给中国企业的大概就5年机遇期。5、浙江医药:募资20亿元,增资浙江昌海实施“生命营养品、特色原料药及制剂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包括年产能42.75亿粒的口服制剂及年产300万瓶的冻干粉针剂与口服溶液等。预计两年半后完工,只能说还早,投产会不会和海正一样,难说,不确定性太多。好在浙江医药原料药业务利润现金流充足,估值也低,即使失败也不至于致命。6、 深圳立健药业:头孢类制剂自主出口欧盟,后头做国内市场的模式比较成功,但是规模很小,出口几千万,总产值约2亿。研发、产品线等受限,难以承载做大做强的希望。7、京新药业:他汀类为欧洲纯粹代工,5分钱一片,自己缩减募投产能10亿片至8亿片。8、东阳光药业:03年成立,目标是为欧美制药企业代加工制剂产品,即贴牌加工;长远目标是向美国FDA和欧洲EMEA递交制剂产品注册申请,真正把中国自主品牌的制剂推向欧美市场。目前已有产品美国获批,但产品单一销售受阻。9、人福医药:人福普克预计今年将通过FDA的cGMP认证,通过购买ANDA走捷径。反正既没有原料药支撑,也没有研发支撑。但是喊的很响亮:“人福医药已在美国研发和获得近20个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颁发的药证。其位于光谷生物城的药品出口基地,一期工程的设计产能达15亿粒软胶囊,将于今年起全部出口到欧美市场。”人福医药董事长王学海曾表示,预计今年人福普克在美国市场能实现5000万元人民币的药品销售额,明年就能做到3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而5年后的目标,则是做到30亿元人民币。10、绿叶制药:绿叶制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获得血脂康系列、绿汀诺、麦通纳、欧莱等产品的注册并实现销售。公司2006~2009期间连续三年制剂产品出口增长率达到269%,实现跨越式发展。系列产品在俄罗斯和韩国的注册工作也在进行中,血脂康在美国已开展二期临床实验。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11、其他: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取得制剂的欧洲、美国、日本和世界卫生组织等规范市场认证。实现出口的也不少,但是都还很小,没看出来明显的优势和代表性模式。包括山东新华、桂林南药、新北江制药、浙江万丰、浙江日升昌、齐鲁制药、北京赛科、华益药业、北京悦康、深圳九新、杭州民生、深圳致君、康恩贝、北京泰德等等,还有石药、华北制药等国企也在搞,手笔惊人。但国企手笔越惊人,后果可能越恐怖。这样算起来确实有近30家。但需要面对的是全世界30余家国际化仿制药企的堵截和拼杀。这可不比国内市场,一个产品一个关系就可以放量。[color=#444444

  • 【资料】2009年1-4月我国乳制品出口分析

    2009年1-4月我国乳制品出口分析 据海关统计,今年1-4月我国出口乳制品1.4万吨,价值2994万美元,[B]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63.7%和64.7%。[/B]出口每吨平均价格为2104美元,下降2.7%。同期,我国进口乳制品19.3万吨,价值3.5亿美元,[B]同比增长68%和7.8%。[/B]进口每吨平均价格1827美元,下降35.8%。前4个月乳制品累计净进口量高达17.9万吨。

  • 【资料】机电产品出口退货原因新变化值得关注

    2007-9-10  今年以来,宁波检验检疫局重点对宁波出口退运机电产品中的33批进行了追溯调查,共调查机电产品生产企业20多家,产品涉及液晶显示器、节能灯、轴承、紧固件、水表、马达和阀门、台锯等电动工具,咖啡壶等小家电等,退运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荷兰、土耳其、意大利等。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变化值得关注:   一是误解或曲解生产标准导致退货情况凸现。退运货物中,有3批是因为出口企业对客户产品标准要求没有正确理解,导致客户无法使用而退货。这是新出现的一种出口退货原因,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出口企业未对国外客户提出的产品标准给予足够的重视;出口企业自身能力不足,难以领会客户产品标准实质;对于产品标准的关键部分,缺乏与客户的沟通,造成理解偏差。   二是产品质量原因导致退货情况逐渐减少。2006年因质量原因退货的占全部退货的比例约为50%,今年以来此类情况明显减少,调查的33批退运货物中,仅有6批次因质量原因导致退货。   三是国外用户操作不当致使产品出现故障导致退货情况明显增加。33批出口退运货物中,有9批因用户操作不当造成损坏导致退货。其主要原因是出口产品使用说明书内容不够详细,其中甚至有一些不合理的说明,导致用户误操作;其次,部分国外客户未遵循操作说明造成使用不当,导致产品在短时间内损坏,而一些贸易合同规定“两年质保期内无条件退货”,造成货物被退回国内维修。   四是运输过程产品损坏导致退货情况仍然严重。调查的33批出口退运货物中,有6批因运输过程中冲撞、受潮等造成损坏导致退货。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国际贸易物流运输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而且多数企业没有在产品出口前对包装进行跌落、振荡、防水等试验。   根据上述情况,检验检疫部门建议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相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减少出口退货情况:   一是积极助推相关标准与国际接轨。为了减少和避免 “未正确理解客户产品标准要求”而退货现象的发生,相关出口企业应重视国外客户提出的标准,加强与自身相关的国外标准的研究与采用,并加强相应的能力建设;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应积极发挥技术、人才、信息优势,全力帮助出口企业理解相关国际标准,在出口企业之间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并努力助推相关标准与国际接轨;国家标准制定部门应在相关领域加快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工作的推进速度。   二是出口企业须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出口退货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商品质量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出口企业作为问题的主要发生者和损失主要承担者,要不断增强商品质量意识,及时了解进口国对进口商品的质量要求,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把确保商品质量作为出口的生命线,减少和避免因商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   三是增加贸易合同中 “自我保护”的因素。因国外用户使用不当,导致产品在短时间内损坏,而贸易合同一般规定“质保期内无条件退货”,造成货物被退回国内免费维修,国外客户无偿占有了人力、物力及维修用材料等资源,打乱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使出口企业蒙受了损失;世界著名的OEM(贴牌加工)企业贸易合同中没有出口退货免费维修的意思表达,“如有因设计原因需要退货维修的,须全额支付维修费用”。出口企业在更正或规范产品操作说明书的同时,应该在国际贸易一般规则下,修改或增加贸易合同中“自我保护”的条款。   四是提高检验检疫执法工作质量。从出口退运货物调查情况看,虽然没有发现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原因导致退运,但仍要进一步加强检验检疫内部监督管理,督促检验检疫人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执法工作质量,确保不出现因执法不严、执法工作质量不高造成的出口退货现象;进一步加强出口商品退货的调查分析,以便及时发现进口国是否设置了贸易技术壁垒,退货理由是否合理,应当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并及时向企业通报。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 食品接触制品出口须关注重金属超标

    近日,我国一款出口芬兰的儿童茶具被欧盟通报,其不合格原因是杯子释放过量的镍(0.4毫克/平方分米),不符合该国食品接触材料法规。芬兰是目前欧盟少数几个对金属食品接触制品有限量指标的国家之一,其要求产品中铅、镉、铬、镍四个重金属迁移量必须符合特定要求。因此,相关企业对出口欧盟的产品须明确具体国别,掌握进口国家、地区对产品的要求,避免因产品不合格遭遇退货、通报。那么您了解食品接触品出口重金属要求吗?欢迎谈谈您的意见?

  • 【讨论】中国食品出口合格率远超进口食品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日前在中国食品安全年会表示,近年来,28大类525种食品抽查合格率一直在90%以上。而中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9.8%以上,远远高于进口食品的合格率。

  • 【分享】我国出口退税上调 医药企业松口气

    我国出口退税上调 医药企业松口气10月2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第二天在此利好消息刺激下,国内生产艾滋病药物、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冻干粉的华海药业、通化东宝、东北制药的股价逆流而上,成为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医药行业为数不多的“幸运儿”。通知要求,本次出口退税调整自2008年11月1日起执行。具体执行时间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据了解,这是2004年以来国家首次提高大宗品种出口退税率。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尤其是大宗原料药企业对出口退税下调的担忧也暂不存在。 本次出口退税上调只涉及到医药商品2项,分别是艾滋病药物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冻干粉。这两项均为生物医药制品,属于高附加值产品,符合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以扶持高科技产业的考虑。 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表示,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由于范围比较窄,对医药行业影响很小,抗艾滋病药物出口属于世界卫生组织采购范畴,在中国的采购量不大。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在不鼓励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指导思想下,几次降低出口退税率,对产业起到了引导作用。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原因在于近3年来原辅材料大幅上涨,同时在人民币升值、人力成本提高的背景下,一些国际订单已经转移到其他国家,使出口企业面临困难。 从医药行业来看,占医药产品出口比重最大的原料药,2004年调整出口退税率后对企业并没有太大影响,这是由于我国原料药占国际市场份额较大,在市场上拥有话语权,因此降低出口退税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自行消化损失。但其他医药产品却未必能做到这些。 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原料药企业来说是个良好的信号,商务部官员在今年上半年也表示,未来出口退税将以稳定为主,短期内不会下调。

  • 【分享】五类产品出口欧盟再遇“绿障”!

    欧盟“能耗产品生态涉及要求指令”(Eup指令)日前出台首批五类实施细则。江苏省相关耗能产品在2010年过渡期内,将面对新的“绿色壁垒”。  Eup指令几乎涵盖所有耗能产品,要求必须符合生态化设计规范,否则不得在欧盟市场流通。首批五类细则指街道照明产品、办公室照明产品、待机和关机功耗、外置式电源产品及简易式样机顶盒。省外经贸厅人士分析,这则将严重影响我国对欧盟的办公设备、冰箱、空调、机电、音像等产品出口。  2007年,上述出口欧盟产品中,能效水平1级的只有约20%。而到2010年,如果不提升节能水平,上述产品将有八成将被拒之门外。而要跨越这一技术贸易壁垒,必须提高产品设计、制造以及使用、后期处理水平,增加20%左右成本。

  • 【资料】受制REACH 闽输欧产品出口成本将均增5%

    2007-9-19  欧盟的化学品管理法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简称“REACH”)是一项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的制度,但是它的影响面并不仅仅在化工行业,纺织品染料、机电产品的镀层、干燥剂、有香味的湿纸巾……都被纳入了REACH法规的管制范围,一旦不符合标准,相关产品就无法在欧盟销售。    昨日,在省外经贸厅和省质监局联合举办的巡回培训上,与会专家表示,与之前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相比,REACH法规涉及产品面广,甚至可能影响到我省输欧的所有产品,并涉及大多数出口企业。    出口成本提高5%    据了解,从表面上看,REACH法规是个化学品法案,影响的是化工产品出口,其实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它影响的是几乎所有商品,因为几乎没有商品不使用化工产品。    欧盟是福建省第二大贸易伙伴。首当其冲受到REACH法规影响的是直接关联化学品的产品,福建省去年对欧盟出口的这些类别商品总计1.85亿美元,但是,直接关联化学品出口企业全省共245家。    REACH法规的影响还要大得多。除了对化学物质本身提出了要求,所有含有化学物质的物品,如家电、纺织、服装、鞋业、玩具、轻工、电子、汽车等,在进入欧盟市场时,都必须证明其含有的化学物质已被注册,否则物品本身就不能进入欧盟市场,这类商品占我省输欧商品的七成以上。    据业内估计,随着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化学物质的注册、评估等将产生不菲的费用,导致福建化学品下游产品成本增加,出口成本将提高5%以上。    预注册程序别错过    专家还表示,REACH法规近期对企业的影响不大,但是企业千万不能错过2008年6月1日至11月30日为期半年的预注册程序,该程序要求企业只需上报一份包括拟注册的化学物质及其固有属性的技术档案即可。按目前政策规定,预注册后的化学品可获得3至11年不等的过渡期。在这段时间,出口不会受到重大影响。    据介绍,如果销售的商品,含有会进行物质释放的化学成分,比如有香味的湿纸巾、蜡烛等,每年生产或进口的化学物质的数量超过1吨的生产商或进口商,需要履行注册以及向下游企业传递信息的义务。而对于那些没有物质释放的商品,其化学成分又被列入了高度关注类别中,企业需要履行通报和传递信息的义务。当然,通报的过程可能导致欧盟要求企业采取注册措施。    在应对REACH法规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交由进口商提出注册申请,这样更为便捷。但是如果出口的商品涉及独特配方,为了避免秘方外泄,出口企业也可以到欧盟设立办事处,自行申请注册,或者交由第三方代理申请。           来源:海峡都市报

  • 【转帖】木制玩具等五类产品出口检测费下降

    原文:[URL=http://rohs-sh.dz-z.com]http://rohs-sh.dz-z.com[/URL]鞋类、服装、眼镜、电子电器、木制玩具等5类产品出口检测费降了。温州检验检疫局的这一措施,将使温州市出口企业获得更多实惠。   近年来,美国针对中国的宠物食品、木制玩具提高门槛,欧盟出台的RoHS指令、EUP指令、PFOS禁令等等,使得出口产品的检测标准越来越高,检测项目越来越多,检测费用呈成倍、数倍增长,出口企业经济负担沉重。  为此,温州检验检疫局通过调整人员配置、更新检测设备、改进检测方法等手段,有计划地逐步降低检测费用。此次确定的降低检测费用项目中,纺织类的检测费用从每个批次样品670元降到了400元;木制玩具单种颜色检测价格从640元降到了400元,而且每增加一种颜色检测,费用只需增加250元;电子电器RoHS指令(有害物质指标)检测费用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50%。

  • 【讨论】欧盟新化学品法对我化学品出口影响及应对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网欧盟新化学品法对我化学品出口影响及应对分析继WEEE、RoHS、EUP三大环保指令相继实施后,一波影响更大、涉及产品更广的“绿考”——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以下简称“REACH法规”)将于2007年6月1日在欧盟全面开始实施。我国逾3万种化工产品以及涉及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极有可能因此对欧盟出口无门。   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REACH法规”已于本月投票通过,该法规将逐步取代现有的《危险物质分类、包装和标签指令》等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于2007年6月1日起在欧盟市场全面实施。据专家介绍,被译为“欧盟最新化学品法”的REACH,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令或法规,而是一个欧盟涵盖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综合性法规。它对出口到欧盟的化学品提出了更严格的环保护、安全要求,主要包括注册、评估、许可及限制等主要内容。   中国出口欧盟的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橡胶、塑料、纺织、轻工、电子、汽车、家电、制药、涂料等均在受控之列。我国3万逾种化工产品以及涉及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极有可能因此对欧盟出口无门,仅广东就有十余类近万种优势产品出口极有可能因此受阻欧盟。     (一)新法严格控管输欧化学产品   与WEEE、RoHS指令一样,REACH法规打着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旗号,将欧盟自产或出口到欧盟市场上约3万种化工产品,以及涉及所有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如纺织、轻工、玩具、机电等产品分别纳入注册、评估、许可等几个管理监控系统,以规范欧盟市场上化学品的制造、使用和流通。而广东许多产品往往缺乏相关数据,达不到该制度的基本注册要求。   注册是指对现在广泛使用和新发明的化学品,只要是产量或一次进口量超过1吨的,其生产商或进口商均需向REACH中央数据库详细提交产品有关信息;评估是指由主管机构认真评价所有产量超过100吨的化学品的注册信息,特殊情况下,也包括产量较少的化学品;许可是指对易引起极大关注的物质或其成分,如致癌、诱导基因突变或对生殖有害的化学物质,政府主管机构将对其按某一用途的使用方法给予具体授权。   法规中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是注册,提出了严格的时间期限。对于1吨以上的新物质,新法规生效12个月后,生产商或进口商在其商品投放市场之前必须进行注册。对于现有物质,法规规定:产量为1000吨以上的化学品和任何超过1吨的致癌物质或诱导基因突变的物质,必须于REACH生效3年内完成注册;产量100吨至1000吨的,于REACH生效后6年内完成注册;1至100吨的,应于11年内完成注册,未能按期纳入管理监控体系的产品一律不能在欧盟市场上销售。   (二)广东十余类上万种优势产品出口将受阻   有关专家指出,与之前的WEEE、RoHS和EUP指令相比,REACH法规影响的范围更广,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橡胶、塑料、纺织、轻工、电子、汽车、家电、制药、涂料等十多类产业。我国3万逾种化工产品,以及涉及使用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极有可能出口无门。   据了解,欧盟是广东主要的出口市场之一。目前,广东输欧的拳头产品,如机电、纺织服装、塑料化纤等产品中所使用的原料或染色剂等都含有化学品成分,是化学品的下游产品。广东至少十余类上万种优势产品将受其影响,出口受阻。以机电产品为例,广东机电产品对欧出口贸易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广东涉及欧盟出口业务企业有1500多家。去年,广东对欧盟出口机电产品265.2亿美元,占广东对欧盟外贸出口额的75.6%,而输欧机电产品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属于REACH法规的下游产品,仅此一项影响就达百亿美元。对于近年来连受欧盟“绿考”袭击的广东机电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多种因素将增加企业成本   检验检疫有关专家表示,新法规的实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致命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造厂家的成本将大大增加。一些规模不大、经济实力不雄厚又达不到输欧要求的中小企业只能放弃欧盟市场,一场国内外化工行业的重新洗牌在所难免。   REACH法规规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和高昂的检测费用,并且这些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据欧盟估算,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费用约需8.5万欧元,每一种新物质的检测费用更是高达57万欧元。仅这一项,企业出口欧盟的成本就将普遍提高5%以上,一些检测项目多的产品甚至更高。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支付如此昂贵的检测费用,只能对欧盟市场望而却步。   另外,REACH法规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化学品的生产商,还囊括了进口商、下游产业等多个领域,一旦正式生效,欧盟化学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无疑会将巨额检测费转嫁给下游企业,增加中国化工进口企业的成本,成本的再度转嫁,直接受影响的将是我国机电、纺织、服装、家具等产品成本的上升,导致出口企业的成本增加、效益下降。   (四)企业应及早了解法规内容积极应对   根据广东检验检疫局近期对企业的一些调查了解,发现目前下游企业特别是机电、纺织服装等广东出口优势企业对欧盟这项新规定知之甚少,有些根本不知道有这个法规。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紧急提醒相关企业要趁早积极应对。企业要树立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的观念;采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尽量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要及时研究、搜集欧盟各国技术限制法规和技术标准,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环保要求,增强产品的更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要密切关注上游化工企业应对REACH的情况,提早做好原料供应商的选择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广东检验检疫局表示,将积极跟踪研究REACH制度,为企业应对REACH制度提供技术支持和知识储备。检验检疫部门近期将在全省举办大规模的REACH法规宣贯会,组织相关企业进行业务培训并组织检验检疫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广东检验检疫局将加强相关实验室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检测商品、检测项目和方法体系的研究,开展REACH制度安全数据报告内容、报告方式的分析研究,争取把企业产品出口欧盟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 【分享】CAC/GL 67-2008 奶类和奶制品出口许可证范本

    CAC/GL 67-2008 Model Export Certificate for Milk and Milk Products中文名称:奶类和奶制品出口许可证范本[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66130]CAC/GL 67-2008 奶类和奶制品出口许可证范本(英文)[/url]

  • 【讨论】一流中药出口,二流中药进医院,三流中药进药厂

    某版友揭露说:一流中药出口,二流中药进医院,三流中药在药店 因为药典里面关于中药的指标定的那叫一个低啊 比如种植基地里面的1朵菊花可以泡七杯不变色,药店买来的看起来就跟渣一样。 像桔梗,一等的都做成食品出口了,削掉的碎屑都进药厂了,药怎么能治病呢? 现在的山药,正宗的怀山药当食品了,药厂用的连山药皮都用了 还有的药厂,还买人家提取过的,人参酒就是这样炮制出来的 林林总总,你们怎么看呢?

  • 【转帖】欧盟将从2011年3月禁止汞及含汞产品出口

    东方网5月16日消息:欧洲议会15日发表公报说,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代表就从2011年3月15日起禁止欧盟出口重金属汞的议案达成一致,比以前欧盟委员会提议的日期提早了7个月。   欧洲议会在公报中指出,欧盟委员会最初建议欧盟从2011年10月1日起禁止汞及含汞产品出口,随后,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分别建议把这一日期定在2010年12月和2011年6月,最后经过欧洲议 会和欧盟理事会代表的共同磋商,决定将日期定在2011年3月15日。   欧洲议会有关禁止汞及含汞产品出口法案的总协调人季米特里奥斯帕帕迪莫里斯表示,他对把重金属汞的出口禁令扩展到含汞的有毒危险品感到非常满意,   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代表所通过的禁止出口议案涉及的产品包括汞、朱砂矿及汞化合物等,但用于研发以及医疗或解析分析为目的的汞化合物不在禁止之列。议案还要求提高含汞产品的储存标准,确保把汞废料放置在安全的地方以避免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

  • 【转帖】原料药出口应防欧盟REACH法规

    据天津海关统计,今年1至4月天津口岸出口维生素C共1.1万吨,价值3660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6%和16.6%。平均出口价格为3.4美元/千克,增长1.7%。欧盟和美国是主要出口市场。今年1至4月天津口岸出口维生素C至欧盟5110吨,增长13.8%;出口美国2380吨,增长6.4%。两者合计占同期天津口岸出口维生素C总量的69.8%。  维生素C在制药、保健品、软饮料及饲料添加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天津海关指出,维生素C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首批西药之一,我国的维生素C生产采取两步发酵法,技术先进,生产成本要比国外同档次产品低,加上整体规模,具有明显的优势。工艺的简化和成本的低廉,使得我国的维生素C备受国际市场追捧。由于欧美国家生活质量普遍较高,人们补充日常维生素的途径大多来自于服用复合维生素制剂;同时其他领域对维生素日益广泛的使用使维生素的国际需求量不断增加。  随着欧盟REACH法规实施,原料药出口欧盟遭遇技术壁垒,值得关注。欧盟6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又称REACH法规)为我国的原料药出口到欧盟市场又将设置一个技术壁垒。REACH法规实施后,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的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高昂的费用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业内人士分析,此法规的实施会对所涉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其不仅影响到产品出口企业,还将牵涉到上游供应链,企业成本会大大提高。欧盟已是我国原料药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这一法规出台给维生素C出口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 【分享】第104届广交会报道:医药商品重拾出口信心

    第104届广交会报道:医药商品重拾出口信心发布日期:2008-11-06 医药展期首日签单2461.9万美元,成交量明显好于预期。 11月2日,第10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广交会”)医药保健品类商品正式开展。“参展企业普遍反映第一天的成交形势明显好于预期。”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张中朋向《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受金融风暴冲击,本次参展的医药企业普遍对签单形势持谨慎态度,但医药展期首日2461.9万美元的成交额,表明之前企业的预期过于悲观。 据了解,参展企业普遍反映首日客商到会情况大大好于预期,尤其是来自南美、中东和东欧的客商较多,也有少数企业表示欧美客商多于往届。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不少海外客商在感兴趣的展位逗留许久,有些客商甚至已经开始与参展企业讨价还价。 风暴影响尚未显现 “金融风暴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明显显现,尤其是大部分医药外贸企业目前基本没感觉到风暴冲击。”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崔彬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即使受到金融风暴波及,医药行业真正明显感觉到影响应该是在明年上半年。 崔彬指出,从今年1~9月海关统计数据看,医药商品进出口仍呈上升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医药行业进出口总额达367.34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其中中药产品进出口额达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7.5%;西药类产品为236.6亿美元,同比增长32.9%;医疗器械类为117.8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单看出口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医药产品出口额达241.66亿美元,同比增长35.4%,其中,中药出口达9.6亿美元,同比增长13.66%;西药出口额为151.9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医疗器械类出口额为80.15亿美元,同比增长32.97%。 “金融风暴只是影响医药行业走势因素的其中一个而已。”崔彬向记者列举了目前其他影响医药行业运行的十大因素:环保压力、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及用工连续性问题、出口退税、汇率变动、产品质量标准的提高、知识产权、医改、医药管理政策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进出口技术门槛。他认为,本届广交会医保产品签单情况不会出现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况。“即使有波动,也不会太大”。 药企签单心里没底? 在展会现场,四川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财务总监雷宪坦承,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和汇率的变动等因素更让企业“心里没底”。“从签单到发货,整个过程至少需要4~9个月,而期间各种因素变化太快,令企业措手不及。”她表示,去年这个时候该公司欧美地区的合同基本签订完毕,但今年考虑到汇率、出口退税等不确定性因素,明年合同怎么签企业还没有对策。 另外,雷宪指出,“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也使不少外商质疑中国产品的质量而不敢与之签订合同。她估算,由于这一事件的影响,公司已有60%的被采购量减少。她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在这个关键时期稳定相关政策,让企业吃上“定心丸”。同时希望相关机构利用各种时机在海外宣传中国企业,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健康的形象。 据记者了解,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表示悲观。有企业认为,欧美经济受重创,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会明显上升,原先偏好名气响、档次高的“欧美造”产品的客商,为节约成本也将适时转向“中国造”,这对中国药企扩大市场占有率,尤其是与欧美同类产品争抢客源十分有利。 上海艾可杰生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经理陈立新认为,在金融风暴冲击下,那些战线放得太长的大企业会首先受到冲击,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企业则容易“转身”。 “大企业扩张过渡,资金链一旦出问题,管理和人员成本就会高涨,进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而小企业比较灵活,可以快速调整平衡。”陈立新坦承,他们采取的方式是主动出击,广交会后,他还将亲自赴海外推广产品。“行业遭遇寒冬很正常,就像一年有四季,寒冬过了春天就会来,寒冬更是企业主动出击、把握机会的时候。” 外贸风险亟需防范 崔彬认为,虽然今年第四季度的进出口形势不会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受去年以来原材料涨价及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尽管外贸企业的订单并未明显减少,但利润却受到了挤压,可能存在价升量减的情况。崔彬向记者表示,医保商会正在开展相关培训,以帮助企业应对或有风险,同时建议医药外贸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防范或有风险。“目前客户受金融风暴影响较大,我出口企业很可能会有较大的收汇风险。” 在参展现场,甘肃美迩康进出口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产品主要出口至亚洲及欧美,之前每年都有五六百万美元的出口额,今年只有300万美元。虽然公司顺势调高了价格,但并不能抵消成本的不断上涨,同时考虑到客户的接受程度,今年他们已对不少中小型订单的客户采取了让利措施。她表示,目前公司并未参保出口信用险,因为在客户信用认证方面,公司已经总结出一套经验。这位负责人透露,公司10多年前曾经在出口客商信用方面吃过亏,但这一问题已基本解决,老客户基本通过银行信用证检验其信用,对于新客户则采取汇款后再发货的方式,以降低或有风险。 江苏汇鸿国际集团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负责人则表示,由于担心客户发生资金链断裂进而波及公司已签合同,他们已在考虑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目前情况下,还是要谨慎一点,防范风险是第一位。” 相关消息 参展药企共签“质量控制倡议书”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质疑中国药品质量的事件时有发生,近期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更是对中国产品的信誉造成灾难性影响。为此,11月2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四川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广东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等近40家第104届广交会参展药企共同签订了关于“加强药品质量控制的倡议书”。 据了解,作为药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药品出口到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药品质量问题不仅关乎国家声誉和医药行业信誉,也直接关乎使用人的生命和健康。中国医药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都有责任确保中国出口药品的质量,维护中国医药行业和出口药品的信誉。为此,倡议书签订企业承诺将共同遵守以下两项原则:一是药品生产企业加强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严把进料关、生产管理关、出厂关等“三大关卡”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管理档案;二是药品出口企业加强采购和出口环节质量控制。 中国医保商会副秘书长崔彬在签订仪式上指出:“质量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生命线,药品质量尤其如此。为此商会向所有药品生产、出口企业发出倡议:尽最大努力确保出口药品质量,坚持正当市场竞争,自觉遵守国家药品经营管理法规和进口国相关法规,维护药品出口经营秩序,维护国家、行业和企业信誉,促进中国药品出口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医药经济报)

  • 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价降43% 产能过剩是祸首?

    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产原料药品种有45.08%的出口均价在10美元/公斤以下,31.97%的原料药品种出口均价在5美元/公斤以下。出口平均单价同比下降所占的比重达43.41%, 原料药行业的一些领域由于进入门槛低,一些企业为追逐利润,往往采用规模效应,扩大产能,压缩成本,这就导致了产供严重失衡,最终使企业失去价格的话语权,由此陷入被动局面。这是当前很多原料药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 【分享】从稀土出口管制看医药外贸发展

    近期,我国采取的限制稀土出口措施引发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强烈反弹。除相关国家政府从外交途径对我不断施压,部分国外媒体也借题发挥,抨击中国的外贸政策,似乎要从舆论上形成合围之势。我国的稀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不是新闻,但一项政策的实施却引来如此大的国际反应,其背后隐含的深意和对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值得思考。   我国的稀土储量占全球总量的30%,但出口量占到全球贸易量的90%以上,且出口价格非常低廉。由于早期的生产、加工和管理不够规范,导致稀土加工的技术水平很低,进而带来大量环境问题。国家选择在这一时刻重拳出击治理稀土出口,一方面显示了政府对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稀土出口已到了不得施以重拳整治的地步。   由此,联想到医药行业部分大宗原料药的出口现状,其严峻程度并不亚于稀土行业,而其原因更是如出一辙:以牺牲国内环境、浪费宝贵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低价出口恶性竞争的结果,最终是企业失利,政府失信,群众失望。同稀土一样,这些产业都亟待国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然而就在我们从稀土管制中看到规范原材料产品出口的新希望时,相关国家的举动却表明事情的解决并不是那么简单。   管制措施实施后不久,作为稀土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日本首先发难;随后,美国又站出来宣称,在世界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出口稀土管制措施是对国际贸易秩序的破坏,是对国际社会的要挟……种种理由都暗含着一个目的,就是对我国廉价稀土资源无休止的贪婪。正如国家领导人在中欧工商峰会上发表讲话时所谈到的:“一些国家廉价购买了中国很多稀土,现在还有不少储备,他们心知肚明。”把稀土收入囊中,把金币藏在口袋里,把污染留给中国,这就是他们的如意算盘。长期以来,在许多原材料行业他们都享受着中国出口产品的低价格,而无需对这背后的高昂代价负责,因此这次当他们发现“奶酪”被动过后,便反客为主,企图借助自身的强大影响力再次把责任推给中国,使稀土和其他原材料的出口能按照他们的游戏规则继续下去。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政府对此做出了掷地有声的回应:“每个国家都有合理使用本国资源的权利,管理稀土出口是对中国的发展负责,也是对世界的发展负责;稀土的管制和国际规范、世贸组织规则是一致的,也是有法律依据的。”寥寥数语,既表明了中国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坚定信念,也使那些所谓的“理由”不攻自破。  如今,稀土出口管制引发的争论还远未结束,西方国家是否会采取更激烈的措施也尚未可知,但无论结局如何,我们都从中领悟到了一点,那就是只要我们坚持遏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信心不动摇,只要继续落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不走样,中国的医药外贸也一定能够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 我国中药材市场四大利空 或拖累中药出口

    核心提示:随着希腊次贷危机在欧盟及全球各地进一步发酵蔓延,各金融机构普遍下调了2012年经济增长预期。上半年,我国中药进出口贸易受此影响,增长速度放缓。 前6月中药进出口总额为16亿美元,同比增11.2%,比去年同期低3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为12亿美元,同比增长9.6%,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长明显放缓。 大多表现不佳 中药材价增量减 上半年中药材饮片进出口额为4.5亿美元,同比仅增加1.6%。其中,出口额为3.9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7%;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3.6%,降幅超去年8个百分点;价格同比上涨20.9%,比去年同期下降18%。 上半年出口额最大的品种有人参、枸杞、半夏和三七。同时前三个药材也是出口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的品种,比如人参出口平均价格为48.6美元/公斤,同比涨幅65.6%。出口平均价格同比下跌的品种有贝母、黄连、菊花、三七等,贝母出口平均价格21.6美元/公斤,同比下跌42%。 提取物出口增幅减缓 上半年植物提取物进出口额为7.3亿美元,同比增加19.6%。其中出口6亿美元,同比增加12.8%,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35%,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持续下滑。 美国和日本是我国植物提取物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上半年我对美出口植物提取物1.2亿美元,同比增38%,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5%;对日出口也超过1亿美元,同比增加29%,是仅有的两个半年出口过亿美元的市场,出口额远超过其他市场。上半年,对墨西哥、印度、西班牙等国家出口下滑幅度较大,对墨出口额同比下降14%,对西班牙同比下降20%,主要是色素类提取物由于海关编码归类问题出口受阻,影响到上述主要目标市场。 中成药进出口两旺 中成药上半年进出口额为2.5亿美元,同比增加16%,出口1.3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中成药进出口与往年水平基本相当,也反映出中成药的刚性需求,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少,进出口贸易平稳。 中成药的主要出口市场是中国香港、日本和美国,上半年对中国香港出口590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5%,出口额同比增加23%。中成药的主要进口市场是中国香港、德国和日本,上半年从中国香港进口7862万美元,占总进口额的66%,同比增幅3%。从德国和日本进口的中成药(德国为植物药,日本为汉方药)增幅明显,数量和金额都大幅攀升,进口额同比增长分别为63%和47%。 保健品进出口额小幅下滑 保健品上半年进出口额为1.7亿美元,同比下降0.3%,是中药商品中唯一进出口下降的商品。其中出口1亿美元,同比增5.7%,进口额0.7亿美元,同比下降8.7%。 目前,我国出口的保健品基本以原料为主,比如鱼油、蜂胶等产品。目标市场主要是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对美出口占总额的25%。上半年,出口排名前五的国家中唯有美国出口数量和金额双双下降,降幅分别为13.4%和7.9%。 四大利空 外需低迷 中药出口企业多以民营企业为主,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对外部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外需市场的低迷尤其是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导致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对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我国中药商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日本、欧盟、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半年对前三大市场的出口数量均出现下滑,对欧盟下滑6.5%,对中国香港下滑12.9%。

  • 中药出口欧盟前三季稳增 多家药企敲开欧盟大门

    中药出口欧盟前三季稳增 多家药企敲开欧盟大门

    导语: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中药对欧盟出口额为3.72亿美元,占我国中药出口的16.42%。得益于荷兰更为宽松和灵活的市场环境,中医药在荷兰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目标的提出以及“1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发布”让中药企业对巨大的海外市场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前三季度中药对欧洲进出口3.72亿美元 占16.42%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药市场,也是我国中成药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之一。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中药对欧盟出口额为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7.86%,占我国中药出口的16.42%。  中成药前三季度出口欧盟886.24万美元,同比增长14.99%。其中,荷兰是我国对欧盟中成药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荷兰对中药认可度在欧盟最高 比例甚至高于中国  得益于荷兰相对于其他国家更为宽松和灵活的市场环境,中医药在荷兰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在荷兰,约15%的人要看中医,还有1600多家中医诊所、出售450多种草药饮品、150种中成药和80种颗粒剂。  中药药剂在荷兰提纯后精制可口服的粉末形态或冲剂饮片,这样在降低服药难度的同时也消除了荷兰病人的心理障碍,获得了荷兰主流社会对中医药越来越多的青睐。  中成药进入欧盟应克服成分不明等先天冲突  在英国,一则“英国药品管理局计划从2014年起全面禁止中成药销售”的误读消息广泛流传。其实英国并未禁止中成药销售,而是因为没有中成药达到英国的标准取得药品批文。即中成药一旦获得相关审批,仍可在英国销售。  其实近年来,中药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一直是中药企业的最大难题,中药只能打着食品、营养品、食品添加剂等旗号对欧出口。因此,欧盟传统药注册是中医药行业的热点话题,也一度成为中药以药品身份在欧盟销售的羁绊。  中药在欧洲经常曝出农药残留超标等系列问题,标准问题是中药进入欧盟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药复杂的成分经常让重视药品中化学成分研究的欧洲人到头疼。中药很少注明的毒副作用也让欧洲人不明就里。  政府倡导中药走向世界 多家药企已进入欧注册程序  在国内,政府一直在倡导中药“走向世界”。2012年,地奥制药心血康胶囊以治疗性药物身份通过了荷兰健康保护检查局的注册,获准在荷兰上市,成功推开了进入欧盟医药市场的大门。  另外,兰州佛慈的“浓缩当归丸”已半步踏入瑞典国家药品署的大门,佛慈的“元胡止痛片”、广州奇星的“鼻炎片”、白云山的“板蓝根颗粒”、和记黄埔的“穿心莲片”等多个品种都已分别在欧洲不同国家进入注册程序。  结束语:中成药作为药品入欧洲,最大的壁垒是西医和中医的内在差异与分歧。“十二五”期间“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目标的提出以及“1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发布”让中药企业对巨大的海外市场充满了信心与期待。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1/201311251346_479112_2814858_3.jpg

  • 【分享】食品出口肯尼亚标准检测PVOC认证

    为了确保进口产品质量和肯尼亚人的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保护,符合肯尼亚技术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或经核准的等同标准。肯尼亚标准局(KEBS-肯尼亚政府的法定机构,负责制定实施针对肯尼亚市场的进口和国产产品的标准),对入口到该国的商品实施出口前产品与标准的符合性验证(Pre-Export Verification of Conformity to Standards,简称PVoC)计划,所有PVoC目录内的货物在出运前必须获得由KEBS授权机构签发的符合性证书(CoC)。食品出口到肯尼亚做PVOC认证,在做检测报告的时候一般要求按照当地标准进行检测,比如小麦粉参照KS 169:2010。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