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研发投入

仪器信息网研发投入专题为您整合研发投入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研发投入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研发投入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研发投入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研发投入话题讨论。

研发投入相关的论坛

  • GEN: 2012年仪器和生物技术研发投入前22强

    GEN: 2012年仪器和生物技术研发投入前22强作者: 来源:中商情报网 2012年仪器和生物技术研发前22强公司 全球知名网站GEN近来公布了2012年仪器和生物技术研发投入前22强公司,其中15家公司2012年的研发投入比2011年的有所增加,6家公司有所降低,仅有GE Healthcare一家持平。 Roche - Diagnostics Division凭借10.78亿美元(2012年)的研发金额占据首位,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是GE Healthcare 和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它们在2012年的研发金额分别是10亿和6.68亿,从数据上看,前三位的公司在2012年的研发经费都不低于2011年,且前两位的公司在2012年都超过10亿美元。 从榜单中看出,Roche、Illumina、Life Technologies 和Sequenome四家公司涉足基因组测序领域,这反映出生物信息学是当今生物科学的热门领域,前三家有著名的测序仪和平台(罗氏454、 HiSeq Systems和Ion Torrent),而Sequenome公司提供基因组分析系统MassArray。 榜单中的经费数额来自于各大公司的公开文件,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公司报告,公司年度报告和媒体公布的季度业绩等。为了统一金额单位,其它的货币已转换成美元。

  • 【讨论】欧盟2011年研发投入将达64亿欧元 ——中国是多少???

    [color=#fe2419][size=4][i]欧盟2011年研发投入将达64亿欧元 ——中国是多少???64亿欧元是多少人民币啊... ....为增加研发投入是使欧盟走出危机、走向可持续和社会平衡增长的唯一持久之路,2011年研发投入增加到64亿欧元。为啥和中国的思路差别这么大呢???[img]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1.gif[/img] 请发表您的看法... ....[/i][/size][/color]

  • 在生物制药领域研发投入最大的十家药企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关是否需要寻找更有效的发现和开发新药的方法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之中。例如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赛诺菲(Sanofi)和辉瑞(Pfizer)等巨头已经开始重新调整在研产品线,并期望能从研究者那里得到更好的结果。与此同时,新的分析指出,大多数公司在药物开发上持续地进行巨额投入,但咨询师和分析师们对这些巨额投入在“长期干旱”的新药获批上产生的效果表示怀疑。去年,制药业在药品开发上有所进步,获批新药的数量有了少许增加,这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未来新药开发的信心。虽然监管机构多年前就已推出了更为经济和有效的审查措施,但是研发费用仍然持续上涨。根据FierceBiotech收集到的数据,去年,注册费用最高的10个药物总注册费用超过了700亿美元,比前一年还是略有上升。辉瑞曾诺削减成本15亿美元,目前仍在进行之中。而面对研发的低迷,阿斯利康(AstraZeneca)也正在进行更多的成本削减。因此研发费用逐年攀升的趋势有可能会受到挑战。不过尽管不断地看到药企们努力地进行大额的成本削减,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看到,大型药企的研发成本维持不变甚至还略有上升。比如,诺华(Novartis)、礼来(Eli Lilly)和美国默克(Merck)的研发预算并没有下降的迹象,尽管今年这些公司中至少有两家正在期待着关键数据的发布或者开始改变研发策略。药物研究仍然是科技领域中耗时最长的研究之一。在花费和产出之间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始终是医药产业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2/05/21/1337232247png_small.jpg

  • 电子显微镜核心部件-电子源、离子源已研发成功投入市场

    电子显微镜核心部件-电子源、离子源已研发成功投入市场。大束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以自主技术驱动的电子显微镜核心配件研发制造商及配套服务商。 目前公司主要生产电子显微镜的核心配件离子源、电子源以及配套耗材抑制极、拔出极、光阑等销往国内外市场,此外,还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子枪系统等的维修服务,以及其他技术服务和产品升级等一站式、全方位的支持。在场发射电子源(电子显微镜灯丝)、离子源以及电镜上的高低压电源、电镜控制系统研发制造等领域等均具有优势。大束科技致力于成为电子显微镜行业上游配件的研发制造供应商;未来将在满足本土市场的同时,进军国际高端电子显微镜市场。出售二手电镜蔡司电镜和赛默飞电镜,都是进口的,售后有保障,我们是专业做电镜配件升级和维修的,液态镓离子源,电子枪和离子枪配件、光阑、电镜上使用的各种电源等后期都有更换服务。联系电话:孙工13466687255。

  • 中药有效成分亟需确认 我国应加大研发投入建中药标准体系

    导语:近日,中美研究人员在中药领域又有新的研究发现,他们从传统中药材延胡索(又名元胡)中找到并确认了一个新的镇痛活性成分去氢紫堇球碱(DHCB),以此为基础或许可研制出新型止痛药,研究的发现每次都很鼓舞人心,这不仅是医药科技的发展,同时也验证了我国传统中医药的有效性。但是这些研究发现也恰恰正揭露了我国大多数中药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中药标准化。毕竟,还有许多的中药药效成分不明确,成分含量、质量标准不健全。我们在为中药材领域的新研究发现兴奋激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放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有多么艰巨,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明确更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制定合理的中药标准,才能把我国中医药发扬光大。  其实除了本次在元胡中发现的镇痛成分之外,以往类似的发现还有很多,如蜈蚣的中药成分可做镇痛剂,中药山茱萸活性成分能够保护海马神经元,中药迷迭香成分对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等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研究人员对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一些情况。  中美研究新发现一传统中药的镇痛成分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研究人员合作,新发现了延胡索(又名元胡)中的镇痛活性成分去氢紫堇球碱(DHCB)。动物实验显示,它对慢性疼痛可能有很好疗效,并且没有耐药性。而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虽然开始药效很强但很快就会产生耐受,需要不停加大剂量才能达到相同治疗效果,耐药性与作用持续时间不及DHCB。以此项研究为基础或许可研制出副作用小、无成瘾性的止痛药。 NRR:中药山茱萸活性成分能够保护海马神经元  研究发现炮制过的山茱萸抗衰老作用明显,尤其是抗脑部衰老,其活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对H2O2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提高损伤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减轻H2O2引起的神经细胞的损伤。  南京中医药大学Mingyan Wang教授带领的团队首次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探讨山茱萸活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对氧化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PNAS:蜈蚣的中药成分可做镇痛剂  蜈蚣是常用的动物中药药材,用于治疗中风和疼痛等疾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对蜈蚣来源的活性多肽及其发挥药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蜈蚣神经毒  IOVS:中药迷迭香成分对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草药在亚洲整个历史及早期欧洲文化中被广泛使用。最近几年,草药受到了西方医学的重新关注。目前,科学家们正从许多药材中分离提取活性化合物,并记录它们的抗氧化及抗炎症作用。在最近发表于IOV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美国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的Stuart A.Lipton博士及其同事们报告称,草药迷迭香中的一种组分――鼠尾草酸(carnosic acid)能够促进眼睛的健康。  我国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中药国际化困难重重  通过上述例子的介绍,大家可以发现,虽然对中药成分的研究不断有新的成果出现,但是相对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来说还是九牛一毛。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许多研究都是我国与国外专家合作研究,甚至有许多是国外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中医药是古人流传下来瑰丽的知识遗产,在实现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的道路上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但现实反映出我国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这使得我国中药国际化的路程漫长而艰辛。  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仿、改制品种泛滥以及缺乏标准和规范等已成为主要制约瓶颈。由于缺少受市场认可的中药标准体系,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尴尬地位,身份难以合法化,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主流。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国更应该加大中药研发方面的投入,使更多的中药成分及作用机制得以被发现。  中药标准体系的缺失 有效成分确定困难  就目前而言,中药标准体系的缺失一直是制约中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半成品加工环节,无法通过准确的检验指标来确定有效成分的含量。目前,中药的主要检测方法还是依赖人工检测,就是有经验的专家通过观察、品尝等办法判断原材料的好坏,至于有毒添加物,更是没有相关标准和成熟的检测办法。此外,中药行业要开拓国际市场,中药就要融入西方的医药体系,尤其要适应其在从实验论证到具体应用都充满量化、具体化标准的习惯时,便会遭遇文化差异。  不过,中药标准体系的建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传统中药复方成分不明,因此给中药复方的质量控制、作用机制研究带来极大的困难;中药的药效、毒理、制剂等也无法向现代化学药看齐。简单来说,原先是把一些药材按照比例配在一起,但要按照中药行业标准执行,就需要先提取这些药材中产生作用的物质,再把这些物质按照规定的比例融合在一起。制定中药行业标准先决条件是要分析每种药材提取的各种物质并进行分门别类。  结束语:我国中药标准的缺失大大制约了我国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面对种种困难,我国应该加大中药研发投入,加强专项研究,尽早尽快的明确中药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这将是我国中药产业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希望中药企业加强自律,此前,出现很多关于我国中药原材料掺假的报道,给我国中药企业敲响了警钟。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能使我国中医药在国际上绽放光彩。

  • 是自己研发好还是外购组装好?

    自己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但是有自主知识产权。外购组装,投入稍小,周期较短,但是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不是自己的。是自己研发好还是外购组装好???

  • 【转】中国新药研发战略思考

    前一阵有网友问中国新药研发有何优势,劣势。我在此说一下我的看法,欢迎大家补充。我这里讲的新药是指达到世界主要市场上市标准的新药,而不是只能在中国卖的新药。中国是新药研发的新生力量,要想成为世界新药研发的一股独立的力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虽然我们首先发现了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但二者都是依靠国外公司的投入才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上市。有些人认为发现步骤是最关键的环节,其实不准确。研究发现很难,很关键,但开发才是对资本和研发经验和判断力的最大考验。中国药厂如果想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必须掌握开发的风险控制和实际操作的技巧,否则总得依赖国外企业,代价是要付出市场份额(royalty)。所以虽然中国发现了青蒿素但这并不等于中国企业有能将青蒿素开发成世界级药物的能力,更不代表中国的资本有胆量按主要市场的要求开发这样的项目。恒瑞的DPP4抑制剂就是一个例子。那么中国新药研发有哪些优势,劣势呢?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在任何一个研发模式上过度投入,所谓船小好掉头。西方主要企业的研发机构都是按靶点为中心的研发模式而设立,从靶点选择,确证,到先导物的筛选,优化每个环节都有多年的巨大投入。即使这个模式对某些疾病不合适也很难不使用已有的资源支持。这有时是很大的浪费,资源效率很低。中国应该认真深入研究靶点为中心,生物效应(phenotype)为中心,和临床偶然观察为中心等几条不同途径对目前主要疾病的匹配程度而有的放矢地建造新药研发机构。如果这个工作做得好,可以成为和世界主要药厂竞争的一个关键优势。另一个优势是中国的研发人员思路上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也没有几十年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技术上的投入和积累。这可能是个优势。比如一个西方大药厂的CSO是以研究多巴胺受体起家的,他决定公司项目时不可能不偏向和多巴胺受体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使这类疾病的成功率已经低到不可持续的程度。另外的优势如国家的极力支持和社会大量资本的积累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讲了。上面这些的另一面就是中国企业的劣势。没有束缚的另一面就是没有经验。中国的科研人员和投资者基本没有见过新药研发的惊涛骇浪,更不用说怎么在这样的大浪中驾驶自己的小船不翻船了。首先,中国的资本从来没经过真正新药研发失败的考验。现在主要疾病的临床实验动辄几亿美元,即便3期临床也有50%的失败率。中国资本何时敢参与这样的gamble决定于中国研发实力的成长速度,而研发实力的增长需要资本付学费,这就有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目前政府扶持可作为过渡策略,但最终是需要私有资本的介入。其次,中国的研发实力和国际大药厂比还是业余水平。虽然现在有了一些有经验的海归,但是否能达到足够的关键质量(critical mass)还是个问题。第三,SFDA亟需扩大。SFDA的业务能力和工作通量都需要有大幅度提高,至少对于真正创新药物应该有一些经费临时请一些国际专家及时评审。这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但不知决策者是否能认识到这一点。SFDA不应成为国家新药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投入相对少担回报很大。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总靠卖廉价牛仔裤无法持续支撑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中国也不应满足于只卖廉价牛仔裤。人们常把登月和新药比较。肯尼迪总统在决定开始阿波罗计划时曾说“…no nation which expects to be the leader of other nations can expect to stay behind in this race for space。”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要想当大哥就不能只干小弟都能做的事。中国亟需选择一个既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又能显示自己组织大规模资源,解决世界级难题能力的工业。没有任何其它行业比新药更有资格担当这个重任。

  • FEI赛默飞电镜专用国产离子源灯丝8217150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

    FEI赛默飞电镜专用国产离子源灯丝8217150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

    [font=&][size=13px]液态镓离子源,应用于FEI(赛默飞)的聚焦离子束设备,液态镓离子源是将液态金属镓灌入尖端的漏斗状结构,在拉出极高压的作用下形成镓离子束。[/size][/font][font=&][size=13px]大束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以自主技术驱动的电子显微镜系列核心配件研发制造的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电子显微镜属于高端精密仪器,密集应用于我国的基础教学、科研平台、高科技项目研发等领域。目前公司主要生产电子显微镜的核心配件离子源、电子源以及配套耗材抑制极、拔出极、光阑等销往国内外市场,此外,还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子枪系统等的维修服务,以及其他技术服务和产品升级等一站式、全方位的支持。在场发射电子源(电子显微镜灯丝)、离子源以及电镜上的高低压电源、电镜控制系统研发制造等领域等均具有优势。[img=,690,69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11341377536_7233_5723283_3.png!w690x695.jpg[/img][/size][/font]

  • 3.6亿元采购高端仪器 打造20个公共研发平台

    高科技设备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这让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望“器”兴叹。为此,青岛市财政出资3.6亿元购置高端研发仪器设备,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实现高科技设备共享。目前,已有3个公共研发平台正式投入运营。  据了解,为解决中小企业无力购买价格昂贵的高端科研设备的“窘境”,前期,青岛市布局了20个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公共研发平台,由市财政投入3.6亿元购置仪器设备,带动社会投入21.5亿元用于平台建设,已经启动了12个平台的建设工作。  “政府不再直接进行资金投入,而是购置高端研发仪器设备,放在各个研发平台免费共享使用。”青岛市科技局创新平台管理处调研员王学村介绍,目前已有青岛市橡胶新材料公共研发平台、青岛市海洋药物公共研发平台和青岛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正式投入运营。  3日,在青岛市橡胶新材料研发平台,科技人员正在调试一台300千伏的电子显微镜,可观测到0.19纳米的物体,价值高达上千万元。“政府前期投入5000万元购置高端研发仪器设备。”平台依托单位怡维怡橡胶研究院副院长朱毅介绍,除了先进设备,平台还引进了美、德、法等国的一流专家,进行项目研发、材料检测、测试和自有技术输出服务。朱毅说,平台可以通过设备和人员,帮助中小企业检测产品性能,并帮助改进产品的工艺,“研发平台基本上按照成本收费,部分检测还是免费的。”  据介绍,目前海洋药物研发平台一期由政府出资购买的1431万元设备到位,包括青岛5家企业在内共有11家科技型企业与该平台签署了合作协议。政府还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购置了5000万元的研发仪器设备支持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

  • 国产仪器的出路--核心科技的研发

    可靠的、好口碑的仪器是如何诞生的,高研发经费的投入,历史的沉积,PDCA的无数次运行国产仪器为何不能与知名国外品牌抗衡的原因所在。核心科技的研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仪器性能,才能获得口碑,千篇一律的抄袭和跟风,没有出路

  • 【原创】关于国产仪器研发进展情况

    大家晚上好,今天本版推出仪器研发版面,这样有利于今后国产仪器仪表研发会进一步提高,其实中国X荧光技术方面相当不错的,所以国产仪器重在加大资金对仪器研发发展,而不能只重视销售,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发展,要以产品研发投入加更新,销售与研发并重才能做强做大,为国产仪器再创辉煌。

  • 【讨论】有奖参与活动:大家讨论一下 国内中药研发情况!

    大家讨论一下 国内中药研发情况!具体涉及如下方面:1、企业名称2、研发部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人数、学历等)3、研发的投入情况4、研发人员的薪金福利待遇等情况5、主要研发品种(包括已申报和在研品种)和研究领域6、研发的理念7、研发模式(自主还是引进等)

  • 科研仪器自主研发困境正待破解

    科学时报 6月15日 作者:王静 国家发改委不久前批复了科学仪器和工业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专项21项,科技部条件财务司目前正组织专家进一步完善修改《“十一五”科研仪器设备研究开发规划》。这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对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发给予强力支持。 这些举措缘于令人焦虑的现实——目前,我国高精度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此外,国内低端检测仪器仪表市场占有率也不超过30%。而一系列措施的推出,正是相关部门期望通过国家支持扭转这一市场局面。 专家告诉记者,科研仪器可谓核心的核心。我国政府反复强调自主创新,中国人要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振兴中华,而高精度科研设备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显然与愿望背道而驰,核心的核心目前仍掌握在他人手中。 科研仪器的研制属于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却似乎被忽略。有关专家说,“'文革’期间,我国仪器工业遭到破坏。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一批大型科学仪器装置,为提高我国基础前沿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和高新技术研究能力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科学仪器需求量急速增加,进口科学仪器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高潮。不过,由于计划体制的束缚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科学仪器研究与生产在我国经济转轨期间被有所忽略。现在,面临着激烈的挑战,我国的科学仪器行业仍没有建立起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道路的决心。” 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司长吴波儿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科研仪器的特殊地位,世界各国和大型跨国公司竞相加大对科学仪器研发的投入。美国《分析仪器工业报告》统计,位于世界分析仪器销售额之首的PE.Bioystems公司和Thermo Electron公司每年对分析仪器研发投入均超过其销售额的10%,年均超过1亿美元,而我国“九五”期间,用于科研仪器攻关项目的研发总投入只有7500万元人民币,不足一个大型跨国公司一年研发经费的10%。 科研仪器市场发展速度惊人。吴波儿说,自1995年至今,世界分析仪器市场平均每年增长近9.4%,平均每年销售228.6亿美元。在国内,随着国家对科技重视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国科学仪器的支出占科研项目经费的25%。“十五”期间,科研仪器国内需求达到了200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仪器仪表协会测算,未来5年,中国科学仪器的需求量巨大。其中,仅通用和专用自动测试系统,包括由科学仪器、工业自动化仪表、信息技术电测仪器分别构成或各类仪器仪表混合构成的自动测试系统,每年需要10000台套;各类微机化、智能化谱仪每年需要10000台套;在线式分析仪器系统年需1000台;大型成套自动化探伤仪器年需1000台;机电一体化大地测量仪器年需10万台;生物工程测试仪器年需2000台…… 为此,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认为,必须扭转对外来技术过度依赖的局面。据悉,日本在这方面的比例不足5%,美国不足10%,而我国则是50%,且其中技术引进费还不包括专利使用费。我国每年都要投入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其中40%是用于设备的投入,而设备当中又有60%是国外进口的,特别是在高端设备领域,光纤制造设备100%进口,集成电路85%进口;纺织品是我国的强项,设备进口达到70%;石化设备80%进口;高端的医疗设备差不多有90%到100%需要进口。 [ 2006年6月16日 ]

  • 【新药研发简介系列】

    新药研发简介系列(一):新药研发的艰难新药研发的艰难新药研发在西方是个相对成熟的行业,而中国则刚刚进入这个领域。本系列将为中国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基本信息。?本章将讨论新药研发的复杂性。世界上有能力做创新药物的国家可能不到能在奥运会拿金牌的国家的三分直译。美国在有巨大市场(7000亿美元)的吸引之下,制药公司每年投入400-50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这些经费用于吸引制药界的顶级人才,建立和维护研发的宏观设施,开展研发活动等。这样巨额投入,加上几十年的经验,每年FDA批准的新分子药物在25个左右,其中3-5个是全新机理药物。一个企业必须有足够的人才,经验,和财力才有可能成功地把新药做到上市,而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达到这样的规模。现在美国4300家研发企业中,只有 6%的企业上市过至少一个新药,就是说94%的公司从未上市任何药物。0.48%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发现了50%的所有上市药物,就是说99.5%的公司只能去分剩下的50%。综合这些基本事实,加上中国在创新药物领域缺少实战经验,我们国内的绝大多数新药研发公司发现并上市新药的机会是很小的。这个残酷的现实迫使企业必须选择正确的切入点, 尽力避免损伤投资者对这个脆弱的新兴工业的信心。新药研发为什么如此艰难呢?新药研发从来都很难,但由于以下几个原因近些年变得尤其困难。第一,容易的疾病(急性,外源性,机理单一简单如细菌感染)已经可以比较好地控制。目前的主要疾病都是慢性,内源性病,机理复杂多样,每个疾病在分子水平都是多种疾病的组合,任何一个药很难对多数病人有效。历史上慢性病药物的发现多起源于临床上的意外发现,比如大多数中枢神经药物均由少数几个意外发现衍生而来。当今的基因-蛋白-药物发现模式对于很多主要疾病,如中枢神经,肥胖等药物发现效率极低,因为没有可靠的动物模型和相关生物标记。第二,药监部门对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要求提高。据Cochrane的估计,目前市场上的药物只有11%达到了当今药监部门的疗效要求。安全性的要求同样严格,对于某些非致命性疾病,每数万病人发生一例严重副反应则被认为是不够安全。Merck的Vioxx每4000人引起一例心梗,就被迫撤市。这样小概率的事件几乎无法在临床前预测,所以很多特异性很弱的测试(如hERG)加到了先导物优化程序中, 增加了潜在药物被误伤的机会。同样,临床实验的任何安全性信号都可以中止一个来之不易的潜在药物。第三,研发费用增长迅速。由于疗效空间变小,安全性容忍度下降,必须通过更大的临床实验才能充分鉴定潜在药物,从而大大增加研发成本,也大大降低药企对风险的容忍,我们无法知道有多少潜在的重磅药物被错误地中止。??为了给大家一些基本概念,我列举几个历史上的几个实例。大家可以看到新药研发人员所面临的复杂情况和必须做的艰难决定。第一个例子是有关他汀类药物。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药物,但其发现却充满艰辛。1976年,A. Endo从青霉发酵液提出一复杂天然产物叫compactin,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从而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但给大鼠高剂量的compactin并无降血脂作用。公司因此停止了该项目。几个月后,不甘心的Endo给母鸡使用了compactin,发现有降血脂作用,从而重新启动了这个项目。这时Merck也加入了这个领域。Compactin很快上了临床,但没多久高剂量compactin被发现在狗身上产生毒性反应,从而中止了它的临床实验。这时Merck自己的同类药物lovastatin已准备进入临床,听到这个消息后,Merck立即停止了Lovastatin的开发。当时Merck的CEO Roy Vagelos自己就是脂代谢专家,他对这个机理非常感兴趣,所以决定彻底弄清毒性的本质。Merck用了3年时间仔细研究了lovastatin的安全性,证明所看到的毒性信号不是致癌的,因此再度开始了lovastatin的临床实验并于1987年上市,开辟了250亿美元的他汀市场。如果没有Endo的持之以恒,没有Vagelos判断和在时间和资源上的冒险投入,他汀只能是药物发展史上的一个小小的脚注。?第二个例子是甲氰脒胍的发现。60年代,胃溃疡手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所以胃溃疡药物市场显得很小因为当时的药物无法和手术竞争。H2拮抗剂的峰值销售当时的预测是1000万美元/年。但是James Black决定开始H2拮抗剂的研究。当时胃黏膜上是否有H2受体还是有争议的,那时也没有HTS, 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是从非选择性组氨受体激动剂,组氨,一点点优化过来的。第一个临床药物导致白血球下降,当时不能断定是否是机理本身的问题。甲氰脒胍作为后备药物刚进入临床后有一例重症胃溃疡病人,胃出血马上有生命危险。当时给这个人用甲氰脒胍是十分冒险的,因为他要是死了甲氰脒胍的研究就很难继续。尤其是考虑到当时为了开发H2拮抗剂,公司砍掉了很多其它项目,这个决定就更加困难。但是公司还是决定使用甲氰脒胍,结果病人治好了。Glaxo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变成一个世界级制药企业。?新药研发要面临大量错综复杂,经常相互矛盾的数据,每个决定都可以使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或使公司长时间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如同带兵打仗,必须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准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才能胜多负少。

  • 【转帖】2009年制药企业R&D投入排行榜15强(一)

    2009年制药企业R&D投入排行榜15强(一) http://img2.jiansuo.net/blog/theme/default/imgs/t_jian.gif http://img2.jiansuo.net/blog/upload/84/156/t_48002.jpg http://www.dxyer.cn/images/zoomin.gif 在过去的几年间,全球制药行业R&D经历了巨大变化,或大或小的并购成为消减开支和大量裁员的前奏,经济低迷、专利到期以及临床风险增加等不利因素严重阻碍行业的发展。制药公司为扫清通向未来光明前景道路上荆棘障碍,不惜忍痛割爱,不断调整研发计划,转向一些新的治疗领域。 根据欧盟最近发布的工业 R&D投入排名,尽管2009年因经济低迷引发整体行业R&D支出下滑,但全球排名前1400家企业中的生物制药公司总体R&D支出有所增加。虽然欧洲和美国R&D投入分别增长仅为2%和1.8%,但日本26.5%的大幅增加提升了整体行业R&D投入的增幅。持续增加的R&D并购投入,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制药业对新的生物技术的垂涎和行业发展趋势。 FierceBiotech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整理出了2009年制药企业R&D投入排行榜15强,并对这些企业的研发策略进行了深入解剖。本人对该报告进行编译整理,分期与各位看客分享。2009年制药企业R&D投入排行榜15强排名公司名称投入(亿美元)排名公司名称投入(亿美元)1罗氏879阿斯利康42.32辉瑞7410礼来41.33诺华70.611百时美施贵宝34.84强生66.612勃林格殷格翰30.35赛诺菲安万特62.513雅培26.16葛兰素史克55.914第一制药三共18.97默克55.815安斯泰来16.38武田46.4 No. 1 罗氏制药 R&D 投入:87亿美元(64亿欧元) 比上年增加:9.1% 占收入比例: 19.4%2009年罗氏以87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名列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次席和制药行业榜首。罗氏并非以制药业的研发投入冠军作为自诩的成本,其真正初衷是想成为最多产的制药企业。与其他所有进行大型并购的制药巨头一样,罗氏在收购基因泰克之后,通过全方位审视其产品线和许可需求以保护其最具核心精华。罗氏以其处理过剩知识产权惯用手法,将一些资产投入新的公司。罗氏拥有大量的人才和在研产品,有充分的资本参与这场游戏。更令人羡慕的优势还在于,罗氏没有其他公司所急需面临的重磅药物近期专利到期所带来的销售下降压力。然而,罗氏也有其难隐之痛,即不得不承受着近年来新药临床试验结果不佳所带来的挫折。2010年罗氏最大挫折之一便是ocrelizumab III期临床试验的失败。Ocrelizumab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人化抗CD20单克隆抗体,这个曾被誉为2009新药研发皇冠上的宝石之一的新药,因发现与严重感染有关而于5月终止研发。治疗糖尿病药物他司鲁泰(taspoglutide)也在今年在临床试验中遭受失败而被搁置。这一系列临床失败再次表明,巨大的研发投入也难以避免日益增加的临床风险。No. 2 辉瑞制药R&D 投入:74亿美元(54亿欧元) 比上年增加:-2.4% 占收入比例: 15.

  • 万亿研发资金付出,回报多少大家谈

    科技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97%。纵观近几年,这一数据一直以年均高于23%的速度增长。  随着科研经费总量的与日俱增,中国科技界走出了“粮草”短缺的时代。 钱袋鼓了,投入多了,“分蛋糕”成为摆在决策者与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9/201309111014_463638_2063536_3.gif研发的成果到底是什么呢?

  • 【转帖】国产原创性科研仪器研发都欠哪些账

    [b][color=#3fa701][size=3]很长时间以来,大部分人士对国产科研仪器的评价为“质量不佳”,殊不知更深次的因素为科研导向的问题!本人特荐吕喆教授文章一篇。[/size][/color][/b]一个国家的科研仪器研发水平,特别是能否研制出原创性的科研仪器,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基础科学研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潜力。然而,当下原创性的国产科研仪器常常是“千呼万唤难出来”,原因何在?盖因“欠账”太多。[b]一欠需求牵引[/b]这种牵引首先应该表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生产的具体任务对某种仪器的需求上。有了需求,才会有人去研制和生产仪器,如果这些仪器能够占领市场并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自然会有人去做。目前牵引拉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科研还远未成为当今世界的领跑者,反而是以跟踪研究居多。这种状态下所用的科研仪器以已经商业化的、有钱就买得到的成熟产品为主。而目前拥有充足经费的采购者们倾向于采购比较现成的进口仪器,似乎除了国防等领域需求的高端仪器,很少有人愿意进行自主研发或采买国产仪器。实际上,真正有望做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依靠有自己特点的先进科研仪器,特别需要那些运用到许多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自主研发的仪器,这样的仪器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买,即使有类似的也需要买回来再升级改造和进行系统集成。显然,如果不重视仪器的研发,在实验手段这个环节上就轻易地输掉了关键的一局,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直接使自己处于落后的位置。此外,国人惯有的崇洋心理,还造成同档次的国产货无法和进口货平等竞争,这种现象在高端科研仪器方面表现尤其明显。要形成高端科研仪器研发的有效牵引,一方面,研究工作要超越目前的跟踪模仿阶段的“二流”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的“一流”水平;另一方面,仪器研发水平本身也要上去,帮助大家建立对国产科研仪器的信心。[b]二欠投入和政策[/b]目前我国的仪器研发经费是不足的,而且还很不均衡,因此“钱”必然长期困扰仪器研发工作。我们应该注意到,除了直接投入,目前用在采购仪器上的钱,有一部分实际会间接用到研发上,因为如果国内的科研院所都能花比较多的钱用于采购国产的新型科研仪器,就可以使国产科研仪器的创新—研发—销售形成一个顺畅的良性循环,如能让企业乐于投入大笔的经费在研发环节,这样研发和生产的队伍也容易稳定,自然会对创新非常有利。因此,在科研仪器采购的经费安排上,也应有适当的政策鼓励科研院所采买国产仪器,虽然这些国产仪器在技术指标上尚不能全面和国外进口仪器抗衡,但是却在使用、维护和维修方面要比进口仪器便利和便宜得多。此外,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具体的单位甚至课题组,都欠缺一些合理、稳定的针对仪器研发的激励政策。当前的考评和奖励体系中,罕有涉及自主研发仪器的工作量如何换算的内容。这种激励政策的缺失,造成科研人员除非必须或者自己本身痴迷于仪器的改进和研发,否则基本上不会对仪器的自主研发感兴趣。为了搞好原创性的科研仪器研发,项目主管部门应该把仪器自主研发成果作为科研项目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各单位在制定员工考评和奖励制度时,应该明确新仪器开发和改进方面工作量的计算标准及相应的奖励规格,这样才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研仪器的研发。[b]三欠基础和能人[/b]国产科研仪器研发根基尚浅,基础薄弱。这一方面源于我国在基础材料和加工技术方面比较落后,这种落后影响到了包括仪器仪表行业在内的整个工业技术领域。主要表现在常用的基础材料和器件的质量不够好,虽然可凑合着用在普通的民用技术中,但用于高端的研究型仪器,则很难保证其技术指标能够达到科学研究的要求;有时虽可以通过“优中选优”选出最合适的材料和器件,但成本太高很难被产业化大量生产和使用。另一方面的基础薄弱,是指理论基础。目前做仪器研发的人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理论水平方面通常低于那些需要使用仪器做研究的科学家,对一些与仪器研发相关的重要的科学原理没有吃透或掌握不全面,难以对仪器的相关原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因而难以迅速形成新的设计。此外,由于大学的分科教育体制,很多研究和技术开发人员的知识面不够宽,也影响了他们对仪器的研发能力的提升。而做仪器研发,有些能人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有基础扎实、立足于科学前沿、对所涉足领域的科学问题非常清楚的一批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人作为设计师,他们要知道目前急需的研究手段和实验技术,能提出原创性的解决方案,并善于整合资源实现设计。随后,还要有能工巧匠做出好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国产科研仪器。当然,这些能人都不是天生的,需要长时间的仪器研发工作去培养和锻炼,研发团队也需要不断的磨合。[b]四欠核心和深度[/b]我国对科研仪器研发的介入深度不够,经常是浅尝辄止。由于全新原理的原创科研仪器的价值通常不容易迅速被人所认识,因此靠新仪器打开市场赚钱较难。从事仪器研发和生产的单位更习惯于生产、改进和销售那些在市场上受欢迎的仪器,包括以往市场份额大、口碑好的老型号仪器和对这些老型号仪器做小的改进,通过提高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增加部分功能、改进外观设计等方式来获得用户青睐。这种小修小改的“研发”远远无法达到原创的级别,只是这样做便于赚钱,所以不少科研仪器的研发生产单位乐此不疲。目前我国很多仪器的核心部件实际是进口国外产品。这种利用产自不同国家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仪器的状况在全球化时代虽属正常现象,但其中有一些根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却仍自我标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货精品,则完全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实际上,科研仪器如果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是难以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的,更无法在科学界获得良好的口碑。[b]五欠信心和人气[/b]正是由于前面提及的一系列原因,国产仪器的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往往都缺少足够信心。生产者对原材料和器件没信心,对自己的产品也没信心。销售者在向用户推销时更喜欢炫耀他所卖的仪器里面有哪些部件完全是进口的,仿佛进口的“标签”就是高质量高性能的保证书一样,却对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足够的信心。许多使用者也对国产仪器缺乏信心。真正理解原创性的国产科研仪器研发工作的意义,并能够自觉支持和投入这方面工作的人还不多。目前不仅主管领导对仪器研发重视不够,有时甚至在科研队伍中也有很多人不赞同做自主研发,或者即使不反对,也不会积极协助做仪器研发的人。没有一定的人气,这种科研仪器的研发可能会变成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从而影响研发积极性。此外,一件复杂的研究型仪器的研制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通常需要一定规模的团队(甚至是跨单位、跨行业的组合)的合作。这个研发团队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团队合作制度,其成员应该具有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尽可能多地沟通交流,避免闭门造车,这样才能把仪器的研发工作真正做好。目前,国内包括仪器研发在内的很多科研合作还需要加强。总之,只有补上这些“欠账”,才能指望未来有一些新型的国产原创性科研仪器被研发出来,而以新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手段为基础的原创性领先成果才有可能被做出来。(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本文转自诺贝尔学术资源网

  • 中科院自主研发基因测序技术将实现产业化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王怡 2013年10月31日 原标题:我自主研发基因测序技术将实现产业化 科技日报讯(记者王怡)2013年国际基因组学大会10月29日在青岛举行。在开幕现场,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合作开发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系统项目签订投资意向协议,这标志着由中科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测序仪项目即将进入市场转化和产业转化阶段。 基因测序技术,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长期占据着国际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制高点,随着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和成本急剧降低,该项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科研和实践领域所应用,形成庞大市场。目前我国市场上所有高通量测序设备和试剂均来源于进口,据估计仅2013年我国在仪器和试剂上的投入就超过20亿元。 “我们的基因组学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源于我们最早参与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工程,但是我们使用的设备一直都依靠国外的进口设备,中国科学院作为国立科研机构,我们有义务自主研制开发基因测序仪打破国外垄断。”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卫平说。 在中科院资助下,历时两年半时间完成第二代测序仪研发项目,于2011年实现原理样机和性能验收,部分性能指标超越同类进口产品。其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自主投入完成该项目的工程化和产品化开发,并形成其自主知识产权群,目前已有9个专利获得授权。 “第二代高通量测序仪的产业化发展是我们的第一步,后面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进展,比如在试剂、数据库和后台都能实现国产化。”杨卫平说。

  • 日本研发出可简单去除水中砷的材料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位于茨城县茨城市)6日宣布,已研发出可简单去除污水中有毒元素砷的材料。 长时间饮用含砷水会导致皮肤及神经受损,患癌的可能性也会增大。该机构埃及籍主任研究员谢里夫·艾尔莎夫蒂(音译)充满信心地称,该材料可在发展中国家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大大降低砷的威胁,有利于确保安全饮用水。 据研发小组介绍,迄今用于去污的沸石等材料由于会吸附砷以外的物质,有着产生大量废弃物的弊端。 该小组将只吸附砷的化合物满满地贴在氧化铝上无数微孔的表面上,在砷浓度达0.0002%的20毫升饮用水中投入20毫克白色粉末状该材料,结果发现半天可去除约90%的砷,2天几乎可以完全去除。据介绍,该材料在吸附砷后会变为蓝色,因此很容易确认检测结果及去除效果。 目前亚洲、南美洲及非洲等地区的大范围地下水受到了砷污染,仅东南亚就有6000万人居住在受污染地区。

  • [资料]:新药研发波谷中.光明抬望眼!

    新药研发波谷中.光明抬望眼! 哈哈,希望大家关注,回帖哈 尽管2005年各制药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又创历史新高,达到380亿美元,但其回报却不甚乐观。美国FDA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只有20种新药获准上市,低于2004年的36个,这也是近10年来获批新药数量首次呈现负增长。更为罕见的是,辉瑞、礼来、强生等主要制药企业自主研发的新药去年竟无一获准上市。 新药产出数量下降,主要是由于大量科研人员都把精力放在基因组学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基础性研究,特别是药物靶点的发现上面,而此类工作目前大多仍处在实验室阶段,还很难转化成新药并推向市场。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制药工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周期的波谷阶段,他们目前的投入将在若干年后得到回报,并生产出一批革命性的新药,而不仅仅是扩大现有药物的应用范围。 同时,FDA和制药企业还都认为,现有的新药审批程序也需要加以改进。FDA医学与科学事务专员Scot tGottlieb博士表示:"目前的药品审批程序的改革速度难以跟上研发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所以FDA正在谋求加快一些药物的审批进程,如"替代终点"(surrogateendpoints)药物。去年年底,FDA就批准了B ayer公司研发的一种名为Nexavar的替代终点类药物用于肾癌的治疗,它可以使肿瘤缩小但不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命。但是解决药物研发中的问题比发现问题要复杂得多。如在FDA谋求加速药品审批的同时,一些议员和消费者还在呼吁加强对药品的审批力度,以及进行更多的试验研究。 目前新产品产出不足也是许多大型制药企业股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辉瑞为例,其股价2000年7月在达到每股49美元的峰值后就一路走低,目前股价约为24.44美元。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为此抱怨FDA,认为他们由于 Vioxx事件而减少了新药审批的数量。Vioxx是Merck公司生产的一种止痛药,由于长期连续服用会增加使用者患心脏病的危险而于2004年退市。FDA在2000年就得到相关研究结果,但因一直没有采取行动要求Merck收回其产品或告诫大夫谨慎使用该药而倍受指责。但是Gottlieb博士表示,FDA对于新药审批的态度并没有外界传言的那样发生了重大改变,2005年审批的新药数量有所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来自企业申请数量的减少。 A.G.Edwards&Sons公司的分析师AlbertRauch认为:"FDA对去年新药数量的减少并没有责任,许多药物没有通过评审都是由于他们自身存在问题,如果产品的确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的话,FDA是很乐于接受的。"Rauch还说,现在整个制药工业正处在一个发展周期的底部,也许几年以后新药数量就会增加。换句话说,目前复杂的研究项目也许要到5年或者10年以后才会变成真正的商品。另外,虽然生物技术目前非常盛行,但要使人们真正得益于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还要等到若干年后。 尽管如此,我们对于新药研发还是应该抱以乐观的态度,FerghanaPartners公司的Rober tRech表示,如果你真正投身于制药产业,你会发现这里并不缺乏活力,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一定会研究生产出更多好药。 哈哈,希望大家关注,回帖哈引自中国医药

  • 【转帖】2009年制药企业R&D投入排行榜15强(二)

    2009年制药企业R&D投入排行榜15强(二) http://img2.jiansuo.net/blog/upload/67/18/t_48373.jpg http://www.dxyer.cn/images/zoomin.gifNo. 4 强生制药R&D 投入:66.6亿美元(48.6亿欧元)比上年增加:-7.8%占收入比例: 11.3% 2009年初,强生研发负责人Paul Stoffels 提出“开放性创新”药物开发框架。他指出,未来药物研发游戏的赢家将会是那些懂得如何与生技公司和学术机构合作的人士。他明确告诉《华尔街日报》称,“所有简单疾病的治疗已基本解决,下一代药物和治疗手段将会复杂得多,你需要的信息和科学知识将远远超出内部实验室所能提供的一切。” 开放性创新策略日益成为制药行业的主旋律,少花钱多办事已成为行业追求的目标。强生旗下的杨森制药与无锡药明康德达成的研发合作协议便是典型案例之一,与中国研发机构合作策略也已风靡整个制药行业。 今年强生还效仿其竞争对手的并购手段出资24亿美元收购荷兰生技公司Crucell的剩余股权,以大手笔扩展其疫苗业务,这也使得强生在欧洲2001年疫苗行业评估中的地位上升。No. 5 赛诺菲安万特制药R&D 投入:62.5亿美元(45.6亿欧元)比上年增加:0.2%占收入比例: 15.3% 赛诺菲是2009年研发投入最多的欧洲制药公司。CEO Chris Viehbacher 2008年底上任后便很快成为研发外包潮流的焦点,致力于更多合作伙伴而对内部研发的依赖越来越少。在完成系列合作交易后,今年与哈佛大学签署扩大学术伙伴协议,对产品线进行调整以确定保证未来地位的优先项目。当然,最令人关注的还是今年发起的对健赞公司的恶意收购。随着产品线的重塑,赛诺菲未来两年的研发将侧重于糖尿病、癌症以及眼科用药。 今年年初,Viehbacher称2009年公司研发投入缩水7%,49个项目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其中17个为III期临床或已提交批准申请阶段的项目。赛诺菲并计划向Covance出售2家研发机构,效仿礼来公司与之达成去年外包协议。尽管赛诺菲重塑研发以获得更多新药上市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其动作之大令人刮目。未完待续

  • 美国正研发一种全新的基于植物的生物燃料

    随着美国海军在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可替代能源方面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美国南达科他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始研发一种全新的基于植物的生物燃料。http://www.bioon.com/bioindustry/UploadFiles/201208/2012082714333434.jpg埃塞俄比亚芥http://www.bioon.com/bioindustry/UploadFiles/201208/2012082714334655.jpg海甘蓝

  • 再谈中国科研高投入低产出之困局

    全国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增长18.5%,首破万亿元大关,经费投入总量位居全球第三……一系列看似亮眼的数据背后,却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隐患。在本届政府定位靠创新、靠科技力量推动高质量的GDP增长之际,科技投入与产出的严重矛盾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一大障碍。=====================================科技投入再高但转化力不强,科技创新将是一句空话~

  • 【讨论】从2000万采购订单看研发中心应具备哪些设备?

    [color=#0162f4][size=3][b][color=#000000]2010年4月27日,华润怡宝食品饮料(深圳)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在华润怡宝深圳厂区自有土地内建设3000m[sup]2[/sup]具有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饮料研发中心。整个项目预计支出 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厂房土建及配套装饰1000万元人民币,研发仪器设备1000万元,包括饮料研发、检测相关仪器及饮料包装检测仪器等,希望相关仪器设备厂商能提供相关的整套解决方案。详情请见附件。[/color][/b][/size][color=#000000][font=SimSun]具体参考:[/font][/color][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00428/041723.shtml][color=#000000][font=SimSun]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00428/041723.shtml[/font][/color][/url][size=3][font=SimHei]讨论:1.研发中心应该具备哪些最基本的仪器设备?2.1000W资金投入采购仪器,如果是你,你怎么安排采购订单?(仪器名称;型号;配置;价格等)[/font][/size][/color]

  • 历届国产质谱研发相关论坛实况——聚焦国产质谱研发

    [color=#ff0000]2013[/color]论坛主持人:魏开华 研究员[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0424/098919.shtml]ACCSI2013:国产质谱仪研发论坛成功召开[/url]论坛嘉宾:苏焕华、刘兴宝东、陈焕文、周振、郭冬发本次论坛从“细节”里面提高国产质谱仪整体性能,加强工艺研究,追求卓越,使国产质谱仪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魏开华研究员还做了有趣的总结:做国产质谱仪要追求细节,这样才能“细”中有“戏”,无“细”则无“戏”。周振研究员也在致辞中提到,国产质谱仪的发展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最近三四年多家厂商投入质谱研发,在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以及电子方面都有涉足,除了几个少数的关键部件不能生产之外,很多技术都达到了要求,但是在“细”里面还缺少一些东西。[color=#ff0000]2012[/color]论坛主持人:魏开华 研究员[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20401/076354.shtml]评仪器技术之“最”探国产仪器创新之路——ACCSI 2012科学仪器技术发展趋势论坛纪实[/url]论坛嘉宾:陈江韩、董亮、林金明、刘明钟、刘春胜、袁洪福该论坛通过评仪器技术之“最”来探寻探国产仪器创新之路。近年来,科学仪器技术存在哪些突破性进展?哪些仪器技术是最值得发展?哪些仪器技术又需要谨慎发展?就此,各位嘉宾点评了“最具潜力的仪器技术、最应扶持的仪器技术、最自豪的仪器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仪器技术、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仪器技术、最失意的仪器技术”等仪器技术之“最”。[color=#ff0000]2011[/color]论坛主持人:王海 编辑[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0429/060897.shtml]科学仪器产业化“路”在何方?——ACCSI 2011之产业化论坛纪实[/url]论坛嘉宾:关亚风、刘建国、于连生、董青云、李钧、周振该论坛虽然并未直接针对质谱仪器,但是论坛很多研讨的内容几乎离不开质谱的影子。科研院所、高校在仪器研发过程当中,只控制性能指标,而不控制仪器的成本和部件配置。这样做虽然仪器性能指标达到了要求,但是其可商品化程度不高,不适合产业化。事实上,一个仪器所用到的器件、材料以及加工都要有合理的成本,所谓合理的成本就是研制的仪器,将来要有市场竞争力,这个问题大部分科研人员不是很注意。[color=#ff0000]2010[/color]论坛主持人:刘娜 编辑[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00414/041157.shtml]ACCSI 2010 之“质谱发展论坛”实录[/url]论坛嘉宾:魏开华、聂宗秀、刘春胜、李钧、李平、李选培、王勇为、赵贵平近年来质谱仪器的研发热点、未来哪种类型质谱增长最快?国内质谱仪研发和产业化应该采取哪种模式才能跨越式发展?[color=#ff0000]2008[/color]论坛主持人:金钦汉教授[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080928/021462.shtml]国产质谱仪器研发与产业化研讨会在浙江嘉兴成功举办[/url]该论坛可以正式追述为仪器信息网与分析仪器分会共同参与组织的第一届国产质谱的研发论坛,同期顺利召开了国产质谱仪器研发与产业化研讨会。做报告的专家有:汪正范、李海洋、杨芃原、李杰、乔晓林、储焰南、周振研、郭寅龙、苏焕华

  • 论一个化工配方研发工程师的自我修养

    [align=center][img]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ujYDRPibpXUKiabgRovDOBHqPZYpJx4aqhzV4dg1ljKreqogl3T1dlTJfpyM4XFhHRe0JkyCRKib3iapqpBn5pzvA/640?wx_fmt=jpeg[/img][/align][b][/b][align=center][b]前言[/b][/align]小编做为一名快乐的配方研发工程师,每天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今天查文献有点儿累心,索性对自己这份做了快五年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给大家做一个汇报,分享一下自己的酸甜苦辣。[align=center][b][/b][/align][align=center][b]化工之苦[/b][/align]大家都知道,一方面:化工行业是国之基础,占比GDP超过15%。但是另外一方面,从事化工行业也就意味着和其他金融、互联网、医药行业相比,总体收入偏低、工作环境较差、行业发展缓慢等缺点。从下表可以看出,排名前十的化工行业2017年研发投入总和是医药行业排名前十的2017研发投入总和的十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化工行业的研发投入低也印证了着化工研发人员的收入偏低的现实状况。[align=center][img]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ujYDRPibpXUKiabgRovDOBHqPZYpJx4aqHqL9ibicIXKsW5icCY1D6qDhJh2ia2VUeaDJcYbia0bPa2x629MLHNiaGkicw/640?wx_fmt=jpeg[/img][/align][align=center][b]配方产品的特点[/b][/align]化工配方类产品,其实是精细化学品的延伸,它涉足领域广泛,例如化妆品、洗发液、面膜、沐浴露、油漆、涂料、胶水、清洗剂、杀菌剂、除醛剂、除味剂、香水、汽油添加剂、鞋油等等都是配方类产品。配方类产品有如下一些特点:[quote][list][*]行业涉及广[*]利润空间大[*]产品迭代快[*]生产很简单[*]使用频率高[*]交易过程短[/list][/quote][color=#021eaa][b]因此配方类化工品是很好的创业或者从事的项目。启动资金少、周转快、利润高等非常多的优点。[/b][/color][align=center][b]配方工程师定义[/b][/align]何为配方研发工程师?简单来说:将各种化学品组合成一个最佳配比以此能达到某个特定想要的功能,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一个配方研发工程师最核心的工作。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配方研发工程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飞秒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quote][list][*]搜索能力,可以根据研发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最快的搜索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一目十行,将搜索到的信息快速阅读并去劣存优[*]英语八级,可以具备看懂外文文献、专利和相关大部头书籍能力[*]化学学霸,对各类化学基本知识了如指掌[*]精通设备,对各类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优缺点有基本了解,例如液相、[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核磁、红外、XRD、扫描电镜等[*]善于沟通,可以和团队成员、市场人员、外部供应商等进行良好沟通[*]坚持学习,对各类配方最新知识进行学习,常学常新[*]除此之外,如果能懂得一些基本编程能力和自然算法,那就是如虎添翼,必然会在配方研发领域做出一番事业。[/list][/quote][align=center][b]配方研发流程[/b][/align][align=center]那么一个常规配方研发流程是怎样的呢?[/align][align=center][img]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ujYDRPibpXUKiabgRovDOBHqPZYpJx4aqqYqiaiclHLKicwYc4TcQLN7sTwTWnUoATmGzhdB9RdK12I0BMNtDyZ8icQ/640?wx_fmt=jpeg[/img][/align]上图是我们公司对配方研发做的一个流程图,看起来视乎很简单。但实际配方研发过程中,会远比这个图复杂得多,也要困难得多。配方研发好比去登山,方向是明确的,但路径太多,选择哪一条,带哪些工具,完全靠自我学习和公司提供的研发经验,以及不停的摸索尝试,才能找到那条最佳通往高山的道路。[b][/b][align=center][b]做配方研发的感悟[/b][/align][align=center][/align]在过去的五年间,小编在公司领导悉心帮助下和自我不断学习成长,从最初的小白研发助理,到最终自己独立研发成功了二十多款新产品配方,付出艰辛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每次看到经过自己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一个令客户满意的配方的时候,觉得自己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也为自己从事这样一份工作而感到自豪。[i]下图是我自己帮助《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破解《榴莲表面为什么是黄黄的》这个难题,该节目在1818黄金眼连续播出5期,也是2017年3.15重点节目。[/i][align=center][img]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ujYDRPibpXXrL24WlwvRflFKpORmiaVFgUI4hhwSo9wbMFma3Giaanj5uoDeadVs2TFgsthzYXXRoibeTMEIiccLxg/640?wx_fmt=png[/img][/align][align=center][img]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EujYDRPibpXXrL24WlwvRflFKpORmiaVFgOfiasdrOib6kib3p6C1LoUVkE0d8pCEHdnRl6Sknfaicvt6H8dYgbqb1kw/640?wx_fmt=png[/img][/align]

  • 【原创大赛】研发数据管理之我见

    随着NMPA发布《药品记录与数据管理要求》,数据管理规范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重视及关注。经常讨论的几大点如数据备份的管理、权限的管理、审计追踪的审核,每一模块的实际执行都需要切实熟悉软件以及相应的硬件并应与企业的资源分配相呼应。关于数据备份的管理,数据如何备份、备份是否有效,备份及备份还原的过程是否经过验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备份载体、备份方式及备份环境的风险,企业应充分评估,应充分考虑灾难发生时的应对能力。毕竟数据一旦出现丢失、灾难等,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关于权限的管理,权限如何进行分配,权限的分配是否结合企业配置的人力,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是否划分清晰。不同软件能实现的功能各异,结合各软件梳理出相应的权限并赋予不同职能人员相应的权限级别。关于审计追踪的审核,数据审核人员除了关注数据本身,还应关注与数据产生相关联的一系列的活动,即重点关注电子数据中审计追踪。可以有重点的选择某一种或某一类的问题进行审核,比如有无数据的删除、覆盖、重命名、数据文件夹的转移等。对于审计追踪中显示的异常应能合理解释,不可试图抹去一些非正常的显示。越来越多的研发企业都在加大数据管理的投入,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点到面全方位的覆盖。这种现象首先是管理理念的转变,思想上的重视,逐渐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得住脚。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