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研发人员

仪器信息网研发人员专题为您整合研发人员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研发人员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研发人员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研发人员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研发人员话题讨论。

研发人员相关的资讯

  • 中国科技研发人员总数超美国 居世界第一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国家创新蓝皮书》指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25.3%,超过美国研发人员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17%),居世界第一。   蓝皮书指出,2011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6300万人,其中,获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2740万人 2011年投入研发活动的劳动力人数达到401.8万人,其中,获博士学历的有25.2万人、硕士学历的有56.6万人、本科学历的有127.9万人。   据科技部2012年第19期《科技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研发人员总量该数据是根据全球4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统计,这4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占到全球总量的98%,约为1138万人。年国际上研发人员测度采用人头数和全时工作当量(即&ldquo 人年&rdquo )两种量纲,国际上通常采用&ldquo 人年&rdquo 量纲,比2010年增长3.7%。自2000年以来,全球研发人员总量总体上在稳步增长,但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从2007年的5.2%下降到2010年的3.5%。   2007~2011年,全球研发人员总量年均增长率为3.7%,而我国研发人员同期年均增长率为13.5%,是全球研发人员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 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25.3%,超过美国研发人员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17%),稳居世界第一。   蓝皮书指出,虽然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产出效率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端的创新型人才仍非常稀缺。   2012年,我国劳均GDP劳均GDP指的是单位劳动力创造的GDP,即总GDP除以总的就业人口。(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为15868美元/人,居世界第57位,农业、工业、服务业部门的劳均GDP分别为4263.4美元/人、23344.4美元/人和17942.3美元/人,分别居世界第55位、第55位和第56位。我国每万名劳动力拥有研发人员数量为38人/万名,远低于日本(133人/万名)、韩国(135人/万名)、德国(132人/万名)、俄罗斯(111人/万名)等国家。   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劳动力效率排在第34名,高等教育的质量仅排在第70名。麦肯锡《新兴市场人才报告》的数据表明,我国工程和金融方面的毕业生只有10%左右具备全球化企业所要求的能力,本土的MBA毕业生能够胜任管理工作的不到20%。以IT服务行业为例,由于缺乏创新型人才支撑,我国IT跨国服务总收入中有65%来源于附加值较低的日本市场,高附加值的跨国服务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0%,而印度的这一比例为75%。高端的创新型人才不足是制约中国创新的瓶颈。
  • 裁员潮下研发人数不降反升 中国芯片上市公司研发人员排行榜出炉
    作为高科技行业,研发能力是半导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发人员更是基础。通过整理分析196家中国芯上市公司的公开财报信息,发布中国芯上市公司研发人员总数排行榜。研发人员排行榜中,研发人数最多的是纳思达4861人,人数超过1000人的有37家企业,人数超过2000人的有12家,分别是纳思达(4861人)、华天科技(4087人)、士兰微(4005人)、闻泰科技(3729人)、北方华创(3656人)、长电科技(2897人)、环旭电子(2809人)、三安光电(2707人)、中芯国际(2363人)、四维图新(2318人)、韦尔股份(2053人)和三环集团(2034人)。从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来看,占比超50%的有74家,占比超80%的有13家,分别是海光信息、翱捷科技、芯原股份、博通集成、恒玄科技、晶晨股份、富瀚微、安路科技、中颖电子、汇顶科技、全志科技、星宸科技和四维图新;占比低于30%的有84家,占比低于10%的有6家,分别是深科技、TCL中环、通富微电、晓程科技、天岳先进和麦捷科技。据集微网统计,192家公司中有185家公司披露了与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增减情况,其中146家人数增多,37家人数减少,研发人员人数增幅居前的是裕太微(75.9%)、正帆科技(74.8%)、帝奥微(69.4%)、锴威特(62.5%)和芯联集成(60.7%),人数减少幅度较大的是北斗星通(-50.3%)、闻泰科技(-47.5%)、苏州固锝(-45.6%)、寒武纪(-37.6%)和大港股份(-36.7%)。与2022年相比,约三分之二企业研发人员占比上升,三分之一企业研发人员占比下降。其中四维图新、格科微、正帆科技研发人员占比增加幅度居前,江波龙、苏州固锝、天岳先进研发人员占比减少幅度居前,超过10个百分点。有16家企业虽然员工总数下降,但是研发人员数量在增加,这16家企业分别是中芯国际、环旭电子、航锦科技、纳思达、长电科技、仕佳光子、晶盛机电、华灿光电、宏达电子、上海合晶、崧盛股份、达利凯普、云天励飞、灿勤科技、有研硅和台基股份。然而也有8家企业虽然员工总数上升,但是研发人员数量在减少,这8家企业分别是天岳先进、三安光电、楚江新材、苏州固锝、气派科技、明微电子、蓝箭电子和晓程科技。集微咨询分析师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半导体行业的裁员潮仍在持续蔓延,但是大多数公司的研发人员不降反升,半导体行业正面临着一边裁员,一边缺人的冰火两重天局面。随着AI的高速发展,半导体企业对高端研发人才的需求更是日益强烈,企业需要不断增强研发能力以保持核心竞争力。
  • 山西实施科技研发人员倍增计划,力争到2025年集聚科研人员10000名
    近日,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科技研发人员倍增计划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以促进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大幅增长,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每万名劳动力(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年均增速20%以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方案》提出,山西省将聚焦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围绕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建设一流创新平台,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十四五”期间,实现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山西省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0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0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30个。加大中试投入,发展多种形式的中试基地,形成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领域的中试体系。山西省将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植数量众多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到2025年,建设2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认定新型研发机构500家,集聚科研人员10000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10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推动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全球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科技领军企业;全省博士后“两站”达到100个。《方案》全文如下——山西省科技研发人员倍增计划行动方案为统筹解决当前山西省科技研发人员总量不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偏低、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围绕《山西省“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规划》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制定如下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倍增、质量提升为目标,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研发人员队伍建设,聚力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二、发展目标在全省大力实施科技研发人员倍增计划,促进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大幅增长。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每万名劳动力(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年均增速20%以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三、工作任务(一)大力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发挥党管人才统领作用,深化人才引育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制度,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落实《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建设人才强省优化创新生态的若干举措》,大力开展人才靶向招引,通过项目合作、顾问指导、“候鸟”服务等形式,扎实推进省校合作,以建设“12大基地”为抓手,加大对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领域“高精尖缺”人才、企业急需紧缺人员的招引力度。面向全球遴选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家、高端领军人才和团队来晋创新创业。推进落实“十四五”院士后备人选培养计划,加快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进一步实施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植数量众多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实现我省高层次人才数量大幅增加。(二)加强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建设聚焦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专项资金,强化创新创业平台的“磁吸效应”,建立对创新团队稳定支持的倾斜政策,鼓励潜心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与探索。通过联合建立技术研发分中心、“兼职兼薪”、“候鸟式”聘任、“双休日”专家等途径,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将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汇聚到我省相应的产业技术平台,实现“唯才是用、外才晋用”。引进培育一批服务省内创新需求、专业特色突出的高端特色智库。建立全球科技人才库,实时跟踪动态调整。建设山西人才共享云平台,利用互联网高效匹配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需求,挖掘培养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本土人才团队。通过重点培育、重点支持、重点建设,助力人才团队做大做强,到2025年建设2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三)充分发挥高校培养科研人员优势依托高校科研人员、科研平台、科研成果资源优势,努力培养、集聚一批高层次科研人才。深入实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夯实全省高校学科基础,全面提升基础研究人员培养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培育高水平的基础科研人员团队。切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培养“高级蓝领”实用型人才。有效吸引山西籍人才返晋和省内优秀本硕博毕业生留晋从事科研活动相关工作,努力实现“晋才晋用、晋用晋才”。(四)加快高端创新平台建设聚焦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围绕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流创新平台,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十四五”期间,实现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省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0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0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30个。加大中试投入,发展多种形式的中试基地,形成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领域的中试体系,以一流平台引育一流科研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五)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按照“引进共建、培育新建、整合组建、提升改建”的方式,大力推动将现有研发机构改造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借鉴国内外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先进经验,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良性政策环境体系,力争到2025年认定新型研发机构500家,引进一流创新人才和团队,集聚科研人员10000名,打造一批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六)推进科技型企业倍增提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充分利用智创城、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载体,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快速成长。引导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吸引高水平人才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进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积极打造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更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到2025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10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推动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全球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科技领军企业。(七)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创新型民营企业家培训工作,将各类创新型民营企业家纳入全省人才队伍培养总体规划,深入实施“万名企业家培训计划”。大力培育山西省青年一代民营企业家队伍,积极开展青年一代民营企业家“接力计划”,运用专题培训、考察学习、课题研讨、青年论坛等多种手段,全面拓展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力提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技术负责人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大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科技创新培训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打造一支具有新晋商特色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八)加强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职称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奖励制度,完善我省高层次人才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体系。支持留学人员来晋(回省)创新创业,选择500项左右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和服务项目进行重点扶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到2025年,全省博士后“两站”达到100个。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每年重点培养2500名左右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九)加强卫生医疗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深入推进“136”兴医工程,持续推进“四个一批”科技兴医创新计划,拓宽医疗科技人才整合新路径。深化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以山西医学科学院科技共享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强医教研协同发展,探索科技资源共享新模式。深入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方案,优化人才结构布局,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统筹推进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倡医工结合、医理结合,鼓励临床应用转化,分层分批挖掘约60名医学科技人才、培养30个左右医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30个左右医学重点实验室、开展200项左右重大临床科研项目,大力培育卫生医疗科研人才。(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加快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举办农业领域高层次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打造一流国家农高区,引导各类农业领域领军人才、一流运营团队向农业产业平台、农业产业示范区等重点人才平台汇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健康有序发展,组建产业技术团队和技术专家组,选派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强化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和公共服务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及各类专业人才培养,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十一)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坚持开放导向,持续加强与国外引智渠道的联系,积极对接海外人才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举办海外人才对接活动。建立“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基地,嵌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区域,提升科技开放能级。支持建设国际性科技创新平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发挥“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提升科研人员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四、保障措施(一)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实科研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突出的团队及人员进行大力奖补。支持事业单位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管理。鼓励企业对关键核心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和分红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措施。支持科研机构对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设立青年科学家、特别研究员等岗位,在科研条件、收入待遇、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予必要保障。(二)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继续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支持,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只增不减。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到“十四五”末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实现倍增。(三)加强归口统计工作加强对科研人员数量的基础数据统计和掌握,明确统计归口范围,及时掌握科研人员数量的递增情况。各单位主管部门科技统计人员要对统计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强化工作落实举措按照我省“十四五”规划部署,结合落实“六新”突破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倍增列为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省、市、县三级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把握时间节点,推动工作落实。对标发达省市,学习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到2025年科研人员倍增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 科技部:2020年研发人员人均经费每年50万
    p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科技部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研究与发展(R& amp D)人员年人均研发经费由2014年的37万元/年提升到2020年的50万元/年,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7419912418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163c1b71-e50f-4afb-8ad5-e65eb6bfcad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图: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无人驾驶汽车试验 /p p   《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适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初步形成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在重点领域形成科技人才国际竞争优势,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p p   一是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我国R& amp D人员全时当量由2014年的371万人年达到2020年的480万人年以上,R& amp 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由2014年的152万人年达到2020年的200万人年以上,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开发人力投入由2014年的48人年提升到2020年的60人年以上。 /p p   二是科技人才结构显著优化。基础研究人员占R& amp D人员的比重达到7%左右 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和科技创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比重持续增加 年龄结构梯次配备,院士等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平均年龄逐步降低 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科技人才总量有较大增长。 /p p   三是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力度明显增强。健全多元人才投入机制,R& amp D人员年人均研发经费由2014年的37万元/年提升到2020年的50万元/年,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提高人才投资效益,人才使用效能获得较大提升。 /p p   四是科技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在基础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在前沿技术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拥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在重点产业领域拥有一批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在新兴技术领域拥有一批创新创业人才。 /p p   《规划》明确了重点任务:一是加快科技人才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促进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科技创业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协调发展,形成各类科技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合理分布的格局。 /p p   二是大力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培养、锻炼和造就创新人才的体系,动员全社会参与到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的探索中来。 /p p   三是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p p   四是营造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着力构建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科研管理、宏观政策、学术民主、学术诚信和人才成长环境,为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打下良好基础。 /p p   《规划》还指出,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技人才使用管理体制,创新科技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实行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清除人才流动障碍,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按照市场规律让科技人才自由流动,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为科技人才的开发、培养、评价和流动等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p p br/ /p
  • 光谷生物城新添海归药企 研发人员曾获诺奖提名
    12月8日,中美华世通生物医药公司在汉正式投产,这是光谷实行“引智计划”以来,首个在光谷生物城开工生产的“引智”企业。   该公司是一家中美合资企业,投资方之一的美国华世通公司的修饰蛋白质生物药、非自然氨基酸技术全球领先,其研发人员分别获得诺贝尔提名奖。   今后,中美华世通将在上述两项技术基础上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制造,产品可用于抗癌和治疗糖尿病、痛风等疾病。目前,公司已与辉瑞、拜耳等众多国际名企达成合作。   2009年9月,光谷花重金引进海内外14名高层次人才,海归、中美华世通董事长张发明是其中之一。   张发明介绍,公司还将打造24500平方米、符合欧盟标准的药物制剂生产基地,并在我省天门市建一个占地400亩的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基地。
  • 看完上市仪器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录,您对现在的薪资满意吗?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技术研发能力作为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为方便业内人士更深一步了解我国仪器企业研发投入情况,仪器信息网对30余家国内上市仪器公司2019年的研发投入数据进行了梳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根据数据,30余家国内上市仪器公司中近九成研发投入金额提升,研发投入金额占营收的平均比例为10.2%,公司研发人员数量的平均占比为24.7%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730/555324.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详情点击此处查看)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14px " /span /strong /span /a 。我国上市仪器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金额投入虽有不足,但不再显得“吝啬”。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前,中科院下属单位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近百名员工集体离职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也引发了各行各业对科研人员待遇等问题的大规模讨论,那么,国内仪器行业研发人员的待遇又如何呢?笔者特对30余家国内上市仪器公司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进行了简单计算,并制出榜单,与君共享。 /p section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text-align: justify " section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text-align: center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top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width: 43px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width: 5px height: 5px margin-bottom: 3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25, 139)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40px height: 1px margin-left: 3px margin-bottom: -6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1px height: 25px margin-left: 8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padding-left: 15px padding-right: 15px margin-top: -18px margin-bottom: -18px box-sizing: border-box " p style="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0, 0) " 国内上市仪器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7.94万元/年 /span /p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43px margin-left: auto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width: 1px height: 25px margin-bottom: -6px margin-left: 34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40px height: 1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5px height: 5px margin-left: auto margin-top: 3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25, 139)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br/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排行榜中统计了34家国内上市的仪器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光学仪器、生命科学仪器、物性测试仪器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表1 国内上市仪器公司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排行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8e520a8b-4744-4ef8-82dc-728d4e75a25e.jpg" title=" 图片1_副本.jpg" alt=" 图片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注:研发人员平均薪酬=研发费用明细中的职工薪酬/本期研发人员平均数。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根据各公司财报数据,31家国内上市仪器公司2019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约为17.94万元/年。其中,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在20万元以上的有12家,占总量的39%;平均薪酬低于10万元的有6家,占总量的19%。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迈瑞医疗、神开股份、钢研纳克、理邦仪器、聚光科技研发人员位居前五,其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均在25万元/年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迈瑞医疗截止2019年底共有2,500余名研发工程师,占公司总人数的26%,研发人员薪酬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为65%,平均薪酬高达44.92万元/年;神开股份研发人员数量占比15%,研发人员的薪酬支出占研发投入的63%,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为35.78万元/年;钢研纳克拥有一支以王海舟院士为首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团队,截至2019年末,拥有博士研究生29人、硕士研究生210人,本科333人,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为48%,平均薪酬26.91万元/年;理邦仪器和聚光科技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相近,分别为25.54万元/年和25.12万元/年,2019年分别研发投入1.95亿元和3.92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76%和59%。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表中,凤凰光学、奥普光电、天瑞仪器、苏试试验等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相对较低,少于8万元/年。 /p section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text-align: justify " section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text-align: center position: static box-sizing: border-box " powered-by=" xiumi.us" section style=" 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top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width: 43px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width: 5px height: 5px margin-bottom: 3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25, 139)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40px height: 1px margin-left: 3px margin-bottom: -6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1px height: 25px margin-left: 8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padding-left: 15px padding-right: 15px margin-top: -18px margin-bottom: -18px box-sizing: border-box " p style="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0, 0) " 国内上市仪器公司发明专利平均占比32% /span /p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43px margin-left: auto box-sizing: border-box " section style=" width: 1px height: 25px margin-bottom: -6px margin-left: 34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40px height: 1px background-color: rgb(114, 114, 114)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section section style=" width: 5px height: 5px margin-left: auto margin-top: 3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25, 139) box-sizing: border-box line-height: 0 " br/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公司支付薪酬给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发明创造新产品或新技术回报公司,进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科技公司来说,专利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这家公司的创新性。那么国内上市仪器公司的专利表现又是如何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中国的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其中发明专利需要经过实质审查环节,授权较难,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只需经过形式审查,授权相对容易,相比之下发明专利的含金量更高。因此,笔者对各公司在财报中披露截止2019年末的专利总量以及其中的发明专利数量进行了罗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表2& nbsp 国内上市仪器公司专利总量排行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bd771b7f-1a46-4a4e-8fa2-2f4526365b83.jpg" title=" 图片2_副本.jpg" alt=" 图片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和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排名相同,迈瑞医疗的专利总量在榜单中仍遥遥领先。2019年,迈瑞医疗新申请专利884件,授权249件,截止至2019年年底,公司共申请专利4,873件,有效专利2,130件。其次是理邦仪器和汉威科技。理邦仪器截至2019年末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30项、实用新型290项、外观设计140项;汉威科技2019年新增专利证书64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外观设计11项,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0项,截至2019年末取得专利总数达到596项,其中发明专利135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从发明专利来看,已披露数量的仪器公司发明专利平均占比为32%。华大基因发明专利比例最高,约93%。截至2019年末,华大基因累计参与发表1,379篇文章(其中SCI 1,253篇,CNNS 116篇),累计影响因子11,401.7,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共计391项,其中发明专利363 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外,南华仪器、永新光学、康斯特、泰林生物、苏试试验等上市公司的发明专利占比较低,小于2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科技企业是智力密集型企业,研发人员是核心竞争力。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各大仪器公司不断“加大人才储备、提高薪酬待遇”。对于平均薪酬17.94万元/年,仪器行业中的您是否达到了呢? /p p br/ /p
  • 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升级为“4+5” 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
    近日,证监会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其中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此举旨在进一步强化科创板姓“科”的定位,丰富科创属性的判断维度,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设立科创板的初心就是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而科创板的硬科技特色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投入,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次新增研发人员占比的常规指标凸显了科创企业要大力组建自己的科创队伍,在自主创新领域取得竞争优势,让科创归根结底由人才驱动,逐步形成持久的创新动力。  去年3月份,证监会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明确了3项常规指标和5项例外条款的“3+5”科创属性评价体系。此次修订后,3项常规指标变成4项,新增“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形成了“4+5”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   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李维友表示,从一年来制度运行的效果看,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推出,增强了审核注册标准的客观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为科创板集聚优质科创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超过250家,涵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据2019年年报显示,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2%、平均研发投入金额1.17亿元,平均发明专利75项,均显著高于其他市场板块,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等先后实现上市,科创板“硬科技”的成色和市场包容性逐步显现。但在申报和在审企业中出现了少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需要结合科技创新和注册制改革实践,进一步研究完善。  “科创板上市企业应该具备良好的科创产品市场表现,尤其应该建立完善具有科创企业核心要素的内部机制,比如科创产品收入占比、科创人员比例、科创人员激励机制等,这是市场化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硬核,必须给予强化。”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充分体现了市场对科创企业的这些要求,其中新增研发人员占比10%的常规指标,从企业内在机制和管理模式上做了硬性规定,这是规避企业造假的有效手段,具有政策针对性,有助于从源头上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质量。  刘向东认为,科创板的制度设计就是要打造最具科创特性的上市企业板块,这是创新型企业上市的风向标。设置“4+5”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有助于培育出更多具有“硬科技”实力的创新企业。对企业上市科创板来说,要开展自我检查评估,研判是否属于实质性“硬科技”行业的企业,有利于激励科创企业专注于实质性创新,激励科创企业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也更好地激励企业凸显硬核科技的形象定位。
  • 寒冬波及仪器圈?2022这些仪器企业减员了(附研发人员减员情况盘点)——
    疫情之后,全球的各行业企业裁员的消息不断传出,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据统计,2022年和2023年,全球科技行业裁员超过14.8万人。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公司都宣布了裁员计划,其中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裁员1.2万人,微软宣布裁员1万人。不与大厂“抢蛋糕”,作为相对“佛系”的仪器圈,是否随之有普遍裁员的动作?梳理了国内外近五十家上市公司的财报之后,仪器信息网发现,2022年,共有12家仪器企业发生了减员的现象(以总减员人数多少排序)——企业名称总减员人数(人)总人数变动比例(%)2022年业绩(亿元)净利增幅(%)皖仪科技95-7%6.751%雪迪龙71-4%15.0528%南华仪器71-18%1.28-371%麦克奥迪57-3%17.9447%先河环保40-2%10.08-289%泰林生物33-4%3.7425%凤凰光学31-1%18.65-55%理工能科29-1%9.70202%远方信息25-3%4.41-24%易瑞生物15-2%6.87-65%必创科技14-2%7.18-95%美亚光电7-1%21.1743%总减员人数情况 视频详情:值得关注的是,减员现象与公司经营情况有一定联系。如南华仪器,其去年业绩出现较大的亏损,主要原因是公司对某款信托理财产品计提减值准备3029.4万元,对公司净利润产生了较大影响,另外,公司从事的行业所涉及的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会对机动车检测设备行业整体造成冲击(详情参见:南华仪器投资信托踩雷致去年亏损逾 3300万元 专家:上市公司应详细披露证券投资情况 );再如先河环保,其财报中提到业绩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的相关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 190,918,868.85 元,对当期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但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同时,仪器信息网独家盘点了研发投入变化及研发人员减员情况。所有企业中,共有雪迪龙、南华仪器、麦克奥迪、美亚光电四家企业减少了研发投入;南华仪器、麦克奥迪、远方信息、必创科技四家企业进行了研发队伍的缩编。值得注意的是,从人员学历结构上,硕士博士人员变动较小,本科及以下人员中减员现象较为明显。人员年龄结构方面,30岁以下的研发人员中减员现象较为明显。企业名称研发人员变动情况(人)研发投入变化(元)研发投入同比增减(%)皖仪科技31 16,911,684.3 14%雪迪龙15 -6,077,415.5 -6%南华仪器-55 -8,659,160.6 -47%麦克奥迪-48 -3,990,940.2 -6%先河环保0 6,123,759.5 8%泰林生物30 9,420,084.8 17%凤凰光学101 19,512,083.1 27%理工能科111 7,213,656.8 5%远方信息-20 7,667,392.3 8%易瑞生物28 38,985,701.1 54%必创科技-24 8,673,695.0 12%美亚光电2 -861,619.7 -1%研发人员变动情况1. 皖仪科技皖仪科技主营产品包括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溶胶激光雷达、温室气体监测和低碳环境平台、多功能离子色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新能源气密性检测系统等。2022年,皖仪科技销售人员减员51人,研发人员增员31人。2. 雪迪龙雪迪龙主要产品包括污染源排放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大数据、工业过程分析、第三方检测、污染治理与节能等七个板块。2022年,雪迪龙销售人员减员29人,研发人员增员15人。3. 南华仪器南华仪器主营产品包括VOC在线监测仪器、CEMS烟气在线监测仪器、在线监测系统管理平台及解决方案、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设备以及机动车排放路检设备、机动车全套检测线系统设备产品。2022年,南华仪器销售人员增员5人,研发人员减员55人(其中,硕士减员1人,本科减员28人)。南华仪器在财报中提到,研发投入同比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职工薪酬、直接投入等减少所致。4. 麦克奥迪麦克奥迪是国内光学显微镜领域的领先企业,是全球光学显微镜领域的知名品牌之一。2022年,麦克奥迪销售人员减员64人,研发人员减员48人(其中,硕士减员2人)。5. 先河环保先河环保产品主要包括空气、水质、污水COD、烟气、酸雨五大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应急监测车等。2022年,先河环保销售人员增员40人,研发人员无变化。6. 泰林生物泰林生物主营业务聚焦于生物技术、精准医疗、制药工程、食品安全、新材料等领域。2022年,泰林生物销售人员增员3人,研发人员增员30人。7. 凤凰光学凤凰光学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营高科技光学镜片、光学镜头、照相器材、望远镜、显微镜,光电模组、控制器、电池,钢片快门、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光学原材料、仪器零配件等。2022年,凤凰光学销售人员增员19人,研发人员增员101人。8. 理工能科理工能科主要产品有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双通道图像监控装置、电力工程造价工具软件等。2022年,理工能科销售人员增员58人,研发人员增员111人。9. 远方信息远方信息是智能检测识别信息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布局涉及光电检测、核磁共振、红外紫外、生物识别、基因检测诊断等专业。2022年,远方信息销售人员增员10人,研发人员减员20人(其中,博士硕士皆为增员,本科减员27人,本科以下减员3人)。10. 易瑞生物易瑞生物产品主要应用兽药残留、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非法添加剂、重金属等多种限量物以及致病微生物的高精度检测。2022年,易瑞生物销售人员增员22人,研发人员增员28人。11. 必创科技必创科技以力学感知技术和光学感知技术为核心,产品以智能传感器、光电仪器、精密光机产品为主。2022年,必创科技销售人员增员16人,研发人员减员24人(其中,博士硕士皆为增员,本科减员7人,大专及以下减员19人)。12. 美亚光电美亚光电主要产品有色选机、X光异物检测机、口腔CBCT、脊柱外科手术导航等。2022年,美亚光电销售人员无变动,研发人员增员2人。外企方面,本次统计中未发现外企有明显减员现象。其中,赛默飞员工数量无明显变化,丹纳赫、梅特勒-托利多等企业员工数量增员幅度较小(小于2%)。综上,虽然上述减员现象是否全部来源于企业主动裁员不得而知,但是总体来说,各大领域的仪器企业似乎仍然受到了此次经济寒冬的影响。预知2022年各大企业财报其他维度的盘点,请进一步关注仪器信息网发布的后续新闻。附录:本次参加盘点的企业舜宇光学、迈瑞医疗、聚光科技、华大基因、安图生物、科华生物、汉威科技、高德红外、美亚光电、先河环保、雪迪龙、理邦仪器、凤凰光学、麦克奥迪、海尔生物、理工能科、天瑞仪器、苏试试验、力合科技、博晖创新、南华仪器、永新光学、钢研纳克、皖仪科技、三德科技、泰林生物、川仪股份、远方信息、泰坦科技、必创科技、莱伯泰科、纳微科技、蓝盾光电、易瑞生物、禾信仪器、赛默飞、丹纳赫、安捷伦、梅特勒-托利多、因美纳、沃特世、伯乐、布鲁克、赛多利斯、帝肯、凯杰、阿美特克、赛莱默
  • Illumina宣布多轮裁员,波及10%研发人员
    近日,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宣布开始新一轮裁员潮,第三季度还将进行多轮裁员。该公司还将迁出圣地亚哥的一个卫星园区,并正在评估在旧金山湾区的布局方案。  Illumina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中披露了这些计划,但没有提供计划裁员的数量。根据内部消息,本次裁员或将波及10%的研发部门的人员 公司技术开发副总裁Steve Barnard则在一份说明中表示,公司正计划关闭在福斯特城的所有实验室工作。  据悉,这项计划在今年4月推出。当时,Illumina发布一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同比下降11%。公司同期推出了这项削减开支的报告,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削减1亿美元以上的年度开支,以提高利润率。  Illumina估计,此次裁员潮以及今年额外的裁员将产生总计约2500-3500万美元的费用支出,包括遣散费、员工福利及其他相关费用等。公司表示,这些支出大部分将在今年二季度发生,并在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支付。  本次裁员是Illumina继2022年底的一轮裁员后的大规模裁员,在2022年底的裁员事件中,Illumina优化了约500名员工,占公司当时全球员工总数的5%。  Illumina还透露了退出其位于圣地亚哥的i3卫星园区的计划。此外,公司还在评估旧金山湾区福斯特市的业务。Illumina没有披露以上计划可能产生的费用金额,但在文件中表示:“公司持有与这些园区相关的资产,价值分别约为6000万美元和1.86亿美元。同时,近期离任的首席执行官Francis deSouza目前也在湾区的办公室工作。”  眼下,Illumina正处于“动荡时期”。由于对 Grail的收购以及Carl Icahn发起的“代理权争夺战”,上月,Illumina董事长被更换;数周前,时任CEO主动提出辞职。  目前Grail也在持续裁员,许多员工会经历岗位调动,也有部分员工会被解雇。
  • 研发人才培养助力科学仪器攻坚战|5月19日相约ACCSI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那么,在人才培养和需求两方面,校企双方又有哪些具体的困难和诉求?高端科研院所在研发人才进阶培养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研发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如何建立?仪器信息网特举办“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作为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的同期活动,将在2023年5月19日上午9:00于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论坛力邀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仪器研发专家、人才培养负责人等几十位行业专家现场交流研发人才培养之道。除此之外,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全程主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莅临ACCSI现场参与,期待您的加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日程(最终以年会官网显示信息为准)日程会议内容(拟)邀请人主持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 秘书长 曾伟 09:00-09:05致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领导09:05-09:25仪器研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及需求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青云09:25-09:45科学仪器研发人才进阶培养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关亚风09:45-10:00仪课通助力科学仪器行业人才技能提升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课通项目主管 魏京华10:00-12:00议题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仪器研发人才的培养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议题二研发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如何建立? 嘉宾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所长陈江韩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青云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黄文平北京市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中试基地 主任李曙光 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 秘书长李 全北京大学 教授刘虎威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陆 俊南开大学 教授邵学广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智能分析检测事业部 总经理谢新刚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张振方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周加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所务委员周 蕾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 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研发人员解析天瑞三款质谱产品
    2012年10月16-18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在上海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在江苏天瑞仪器有限公司展区,展出了天瑞公司今年的三款重量级产品:ICP-MS、GC-MC、LC-MS。仪器信息网编辑视频采访了天瑞负责质谱开发的潘祥博士,详情请看视频。
  • 产学研三方汇聚,数十位嘉宾共议仪器研发人才培养|5月19日相约ACCSI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通知!
    受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仪器仪表产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与此同时,仪器研发专业人才紧缺的状况更为显着。仪器仪表行业仪器研发人才供需成了制约行业发展、转型、创新比较紧迫的问题。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需要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高技能人才竞相涌现。要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5月19日,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作为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的同期活动,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论坛力邀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协会学会等多方仪器研发专家、企业负责人等数十位行业专家现场交流仪器研发人才培养之道。一、会议时间:2023年5月19日 9:00-12:00二、会议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3F-313会议室三、会议形式:报告演讲+圆桌讨论四、会议规模:60人五、出席嘉宾:科学仪器及配件厂商董事长及总经理、总工、研发主管仪器研发相关高校领导、教授科研院所负责人、研究员政府及行业协会学会相关人员六、会议日程: 日程会议内容邀请人主持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 秘书长 曾伟 09:00-09:05致辞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 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处 处长 曾艳09:05-09:25从粒度仪器技术发展看人才需求和培养方法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青云09:25-09:45科学仪器研发人才培养探索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关亚风09:45-10:00打造科学仪器行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平台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课通项目主管 魏京华10:00-12:00(圆桌论坛)议题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仪器研发人才的培养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议题二研发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如何建立?嘉宾(按姓氏拼音排序):边宝丽 北京华科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江韩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所长陈李强 北京中关村微纳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岳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青云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亚风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韩玉刚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研究员黄文平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晶晶 北科建怀柔国际科创中心负责人李浚 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全 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梁世健 广州贝拓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虎威 北京大学教授陆 俊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邵学广 南开大学教授谭 晶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荣继武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吴庆翔 上海三信沛瑞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龙 河北子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总经理杨啸涛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姚文清 清华大学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谢新刚 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自动智能分析检测事业部总经理曾艳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处处长赵友全 天津大学精密分析仪器实验室主任教授周加才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周蕾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所务委员周晓煜 清华大学精仪系副教授朱新勇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更多嘉宾邀请中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这里的实验室会赚钱——看一座技术园区如何优化研发人才创新环境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30年前,这里是城乡分界线,被戏称为“城市地图外两厘米的地方”;30年间,这里诞生了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国际电联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500多平方公里,1800多家高科技企业,平均每天10多项发明专利诞生——光谷,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我国重要区域创新中心,缘何迸发如此的创新能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股权激励、放开成果转化限制等提升动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1976年,我国第一根光纤在烽火科技的前身——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诞生。此后,武汉邮科院进行公司化改革,自谋生路。虽然刚开始光纤光缆等产品供不应求,但不久就遇上互联网寒冬,烽火通信等子公司业绩出现了大滑坡。“创新和研发是高科技企业的生存根基,啃老本走不远。”痛定思痛,公司负责人决定降薪裁员、改革绩效管理,通过市场机制激发研发人员创新活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烽火通信试水股权激励,200余名技术骨干获得公司股份,成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员工持股的先行者,5年行权期内,销售额翻番。2014年底,实施了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对象扩至732人,包括骨干管理层与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下,烽火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逐渐改变跟跑状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以前因为地处内陆,难以吸引企业研发人才,更谈不上大企业落户了。”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民说,但光谷周边聚集了42所高校、50多个科研院所,何不先行先试做好转化这篇大文章,将智力资源转化为真金白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2009年,光谷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股权激励等试点。截至目前,70余家国有及校办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研发人员成为股东,能让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更紧密地联结,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夏亚民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2012年,武汉率先在光谷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留岗创业,转化收益70%归研发团队。去年,光谷再次放开科技成果转化限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系列优化企业研发人才创新环境的举措,成就了一个个会赚钱的实验室,让一批科研院所背景的企业成长为行业翘楚。光谷,这条曾经的电子一条街,如今已发展出光电子产业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培养领军人物,孵化大学生创新团队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在武汉锐科研发中心,万瓦光纤激光器快速击穿钢板。但11年前,我国工业光纤激光器全部依靠进口。第二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入选者、激光领域专家闫大鹏,改变了这一尴尬局面。2007年,他与光谷企业华工科技展开合作,创办了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为吸引并留住科技人才,东湖高新区在企业注册、融资、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居住就医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2013年,锐科激光研发出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这项核心技术的国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2009年,光谷提出“3551人才计划”,用3年时间,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引进和培养50名左右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如今,该计划已经成为了光谷吸引全球英才的强大磁场。9年来,累计投入15.7亿元专项资金,围绕高新技术等产业招才引才。截至目前,已有5000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集聚光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光谷还是大学生、年轻人的逐梦之地。160万人口中,70%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2013年,光谷搭建创业者和投资人、企业家交流交易的平台,帮助120多个项目累计融资30亿元。近万名博士、6万名硕士,上千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光谷创新创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加强科技金融服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我们能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与相关部门及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是分不开的,可以腾出手来投入更多研发资金。”长飞光纤光缆公司财务人员王义超表示,仅2017年,公司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1.15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30年前,长飞只是荷兰飞利浦公司的一个中国工厂。“甚至一个螺丝钉、一个配件都需要进口,人家要加价,你还是得买,因为是独家。”总裁庄丹至今记忆犹新。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此后,长飞设立研发中心,掌握源代码,自主改造升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从专项资金“搭桥”股权激励到科技企业注册资本“零首付”,从鼓励设立天使基金到大力度的税收扶持政策,光谷一系列创新举措,缓解了长飞研发投入的后顾之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每年销售额至少5%用来做研发,研发费上不封顶。”长飞研发中心总经理王瑞春说。如今,长飞已拥有境内外专利权300多项,一半以上是发明专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光谷还集聚各类金融及服务机构超过1500家,其中银行科技支行达到24家,是全国科技支行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去年12月,武汉挂牌成立光谷金融控股集团和500亿元规模的光谷产业发展基金,计划打造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带动超万亿元社会投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今年上半年,光谷专利申请量超1.4万件,平均每天70多件。“未来,要继续为企业研发人才提供创新环境,打造国之重器,培育一批科技产业领域的领跑者。”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说。 /p p br/ /p
  • 政产学研各方贡献集体智慧 为仪器研发人才培养加速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17-19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在北京怀柔召开。由仪器信息网举办的“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3)同期活动,从科学仪器行业出发,全面探讨:人才是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才能成长为人才?本次论坛特别邀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处曾艳处长出席、致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全程主持。论坛吸引了来自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70位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的行业专家汇聚一堂,深度交流仪器研发人才培养之道。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处处长曾艳 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主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尤其是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的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的基础研究问题。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仪器攻坚战,人才是关键。曾艳在致辞中说到,目前国产仪器技术门槛特别高,投入大,人才紧缺。国产仪器的研发是科学工程和生产制造相结合的产物,无论是企业、高校,还是科研院所,都面临高端仪器研发人才紧缺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当前人才评价机制不匹配,学科设置不合理,同时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解决人才问题,必须有产学研用多方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会议现场为促进行业各方广泛联合共谋严重制约仪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紧缺问题,本论坛广邀各方代表,搭建平台,促进与会代表能够从企业、高校、院所、政府的不同视角,对仪器的科研人员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人才的发展献计献策。论坛设置3个报告环节,分别从政、产、学、研等角度分析人才培养现状及需求。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青云报告:《从粒度仪器技术发展看人才需求和培养方法》董青云认为科学仪器其实是一个交叉学科属性,它是科学家,工程师,工匠,管理者,劳动融合的结果,所以它有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粒度仪行业要归结到多专业、多层次的人才需求:科学家、工程师、高级管理人才、超级销售员和市场专家、应用人才、工匠型的人才和技术工人。每一种人才的造就都不是单纯的一方培养,同时需要高校、社会等多方培养。让懂管理的人管理企业,要懂仪器的人设计仪器,让懂工艺的人制造仪器,这样我们才能出来一个好仪器。对于企业来说产学研用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仪器企业需要在用开放态度去做产学研用,接受技术的合作以及人才的合作。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关亚风报告:《科学仪器研发人才培养探索》关亚风以目标倒推人才需求,我们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来做研发,每一种专业的人才所需要的知识倒推如何去培养人才。仪器设计需要的几个模块:第一仪器的主要应用功能及整机设计;第二关键器件和部件的设计开发;第三弱信号放大;第四是运算电控和电磁兼容的设计开发;第五是仪器的机械功能。每一个模块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不同,培养要素也不相同,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及后天引导培养才能胜任。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课通项目主管 魏京华报告:《打造科学仪器行业高技能人才成长平台》魏京华针对专业人才培养难的现状及仪课通所作出的努力及宝贵经验进行了分享,并且用大数据分析了科学仪器研发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介绍展翅计划项目聚焦专业培训,解决人才需求。链接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建立,仪器研发人才、仪器应用人才、仪器市场营销人才等体系化培训课程,打造业内高含金量认证证书、各方互认,并且打通培训、招聘环节,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需求。并邀请企业、检测机构、协会学会及名师专家联合合作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此外,把本次论坛的核心讨论环节,产学研三方代表分别就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了深入讨论。三方代表踊跃发言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文平、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自动智能分析检测事业部总经理谢新刚、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周加才、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岳、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荣继武、 广州贝拓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世健、河北子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龙等分别从自身或企业角度进行分享讨论。在任何领域,超级人才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针对普通人才的培训才是提升企业实力的关键。当前企业人才高度依赖自自我培养,为此企业需要积极开展内部培训,公司内部需要专门设立内部培训为导向的部门,或借助外部力量协助企业内训,助力企业内部知识萃取。例如北分瑞利就与仪课通合作,在原理讲解的层面上添加了实操相关的演练,证明系统性学习确实更加有效。同时企业也需要与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合作,不仅能为企业内训提供弹药,同时还能提前让高校内的学生了解企业业务。针对高校人才培养,实际上仪器研发行业更加需要的是领域内的人才,而不是仪器专业的人才,不同领域的交叉更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产学研三方代表踊跃发言作为仪器研发相关人才重点培养高校专家, 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清华大学精仪系周晓煜副教授、天津大学赵友全教授、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北京化工大学谭晶教授、李浚主任等揭露精密仪器学院的学生很多,行业因素、企业因素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真正走向仪器企业的学生的比例是相对比较小的这一现状。并呼吁国家、行业、企业环境吸引行业人才,另一方面仪器行业需要各层次人才协作,高校学生的学习要有目的性,达到行业认可才能更好的投入行业,所以职业培训很有必要。产学研三方代表踊跃发言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陈江韩所长、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杨啸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周蕾等从科研角度分析当前人才培养并非由国家需求、市场需求决定的,在培养方向上存在错配。同时由于仪器研发行业本质上是一个交叉领域,门槛较高。需要人才不能把目光聚焦在原理层面,而是能将光机电领域串起来,整个仪器研发流程中,对仪器各个部分都了解的人才极度紧缺,像这样能够熟悉整个领域高级人才的培养周期极长,需要加深产学研用的一体化进程。同时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李全表示无论是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企业,人才培训、认证认可上岗要求非常有必要。在场用户纷纷上前与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多方人士积极就科学仪器行业研发人才问题进行讨论,收获颇丰。本论坛对于高校、科研、企业几方资源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对接机会,也是剖析仪器研发人才培养困境、解决培养难、招聘难等问题的一个良好开端。基于现场专家提到的人才短缺、人才培养难、评价难的现实问题,仪器信息网-仪课通作为高校以及科学家和企业之间关系的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续将立足行业需求,共同举办科学仪器高技能人才培训班,聚焦仪器研发人才、仪器应用人才、仪器市场营销人才等体系化培训,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解决仪器研发人才短缺问题、打好科学仪器国产化攻坚战,夯实基础。仪课通是信立方旗下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在线学习平台。让行业从业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科学及检测行业的在线学习,提升仪器用户及检测人的专业技能。课程领域涵盖实验室管理到食品,医学,环境,材料等多个领域课程,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仪课通网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咨询电话:15011302316
  • 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召开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
    日前,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同期举办的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院、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70余位行业专家汇聚一堂,交流仪器研发人才培养之道。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怀柔区委宣传部供图)报告环节,特邀嘉宾分别以“行业研发人才的需求方向及培养方式”“揭秘企业人才培养现状”及“仪器研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题做分享,并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论坛主办方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分享了利用大数据下的科学仪器研发人才供需不平衡现状,以及通过展翅计划链接企业、检测机构、协会学会及名师专家的方式来解决人才需求的未来畅想。“论坛对于高校、科研、企业三方资源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对接机会,也是剖析仪器研发人才培养困境,解决培养难、招聘难等问题的一个良好开端。”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讨论环节中,产学研三方代表分别就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挖掘科学仪器企业对仪器研发人才的真实需求等话题进行讨论,为科学仪器人才培养和发展建言献策。
  • 重量级嘉宾阵容确定|ACCSI 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将于5月19日举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研制科技仪器设备,人才是关键。为促进科学仪器研发人才培养,促进科学仪器行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5月19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开设: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本次论坛中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各产业方将深入探讨人才培养的路径及方式,实现多方仪器研发资源对接,促进合作。看点一:本次论坛从“产、学、研”多角度进行仪器研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看点二:本次论坛特邀嘉宾均为仪器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对于仪器创新、人才培养有独特见解。诚邀对科学仪器研发人才培养感兴趣的机构、企业、团队、用户等报名参会。论坛嘉宾风采抢先看: 会议日程内容嘉宾主持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 秘书长曾伟仪器研发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及需求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董青云科学仪器研发人才进阶培养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关亚风创新人才培养清华大学 教授欧阳证仪课通助力科学仪器行业人才技能提升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仪课通项目主管魏京华圆桌讨论一: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如何联合促进仪器研发人才的培养?圆桌讨论二:仪器信息网如何在仪器研发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主持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 秘书长曾伟嘉宾:清华大学 教授 欧阳证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植岗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丁良成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 董青云北京市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中试基地 主任 李曙光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 所长 陈江韩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陆 俊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关亚风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 秘书长 李 全南开大学 教授 邵学广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智能分析检测事业部 总经理 谢新刚更多嘉宾邀请中点击立即报名  》》》 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  联系方式  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  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  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重量级嘉宾阵容确定|ACCSI 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将于5月19日举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研制科技仪器设备,人才是关键。为促进科学仪器研发人才培养,促进科学仪器行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5月19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开设: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本次论坛中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各产业方将深入探讨人才培养的路径及方式,实现多方仪器研发资源对接,促进合作。看点一:本次论坛从“产、学、研”多角度进行仪器研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看点二:本次论坛特邀嘉宾均为仪器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对于仪器创新、人才培养有独特见解。论坛嘉宾风采抢先看:诚邀对科学仪器研发人才培养感兴趣的机构、企业、团队、用户等报名参会。点击立即报名   》》》  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  联系方式  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  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  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受人员和研发费用增加影响 雪迪龙2018年净利润可能下降
    p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期发布2018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以前的预计变动幅度为0%-30%修改为-20%~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15d881de-28e1-473c-9080-93ed3c2a3c77.jpg" title=" 雪迪龙.jpg" alt=" 雪迪龙.jpg" / /p p   报告称,由于雪迪龙人员增加导致各项费用增长幅度较大,同时,雪迪龙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导致研发费用增加。受此影响,预计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 /p p   雪迪龙近两年在新业务拓展方面有很多动作,包括收购两家国外公司拓展VOCs产品线,投资新公司开拓智慧环保业务,随着公司人员不断增加,研发费用也在不断增加。2017年研发人员同比增加42%,研发费用增加22%,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6.38%,相信2018年研发费用的进一步增加将促进雪迪龙技术实力的进一步增加,也期待能给用户带来更多新产品。 /p
  • 北京: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取得药品批准文号
    p   除了药品企业以外,药物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也可以申请并取得药品批准文号。14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向社会公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启动。 /p p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实行的药品管理制度。新制度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取得药品批准文号,与生产企业相分离。研发人员既可以减少生产条件设施的投入,又可获得更多的回报,从而给科技创新注入活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可以自己设立企业生产药品,也可以委托其他药品企业生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自己的名义将产品推向市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p p   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十个省、直辖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试点期限是3年。14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关于落实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支持中关村食品药品监管及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事项批复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研究制定《北京市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实施方案》,鼓励中关村企业参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优先安排先行先试。 /p p   北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众多,聚集了全国乃至全球高素质科研人才,但因产业发展空间所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果转化。新制度将进一步促进创新药从研究方案设计、开展研究到最终成果的转化,使北京生物医药创新研究形成完整链条。新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捆绑”管理模式下出现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从源头上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并促进医药产业升级改造。 /p p br/ /p
  • 全新FLIR(菲力尔)G系列VOCs红外热像仪,帮助环境执法人员、企业检测人员快速发现VOCs排放和泄露
    FLIR(菲力尔)公司成立历史悠久,拥有73年的红外热像仪生产历史,并率先在2005年推出VOCs红外热像仪。VOCs红外热像仪可以快速发现挥发性有机物的泄漏以及违规排放,可用于现场挥发性有机物的监管,大大增强检测人员精准发现VOCs问题的能力,提高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执法装备水平。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近日,菲力尔宣布推出G系列VOCs红外热像仪其可帮助环境执法人员、企业检测人员快速发现VOCs排放和泄漏非常适合生态环境部门、石油化工等相关行业VOCs红外热像仪的作用根据传统检测方法,当需要检测VOCs的微小泄漏及远距离泄漏时,浓度判定主要凭借经验判断、依靠鼻子来闻VOCs污染物,既危险又不准确,因此监管难度很大。幸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VOCs红外热像仪应运而生。VOCs红外热像仪将VOCs可视化为黑色的烟雾,远距离就可快速发现挥发性气体有机物的泄漏以及违规排放,找到排放源,尤其适合高架源。有了VOCs红外热像仪,检查人员就可以亲眼“看到”难以捕捉的VOCs污染物。也就是说,检查人员通过现场摄像排查,可以轻松发现泄漏排放的VOCs物质,精准识别排放源。VOCs红外热像仪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科技化装备在VOCs监管方面的运用,以“走航监测普查+红外探测详查”的结合方式,精准高效锁定VOCs排放问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使用VOCs红外热像仪对泄漏点源进行探测分析,执法效能将大幅度提升。例如在储油库,专业人员用VOCs红外热像仪对十几米高的储油罐顶部呼吸阀、泡沫发生器等VOCs易泄漏位置进行扫描探测,肉眼看不见的气体泄漏在仪器显示屏里“浓烟滚滚”,仅用十几分钟就锁定了全部泄漏点位。全新FLIR G系列VOCs红外热像仪中,FLIR G620、GFx320和Gx620三个型号可用于检测和准确量化油气行业中的碳氢化合物、易挥发气体和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排放情况。热像仪集成了量化功能,用户可将排放测量功能无缝融合到日常泄漏检测和维修工作流程当中,因此开展检测工作时无需另外携带一台辅助设备。此外,全新FLIR G系列VOCs红外热像仪通过了ATEX认证,其灵敏度符合OOOOa标准,同时还配备了旋转式人体工学触摸屏,确保专业人员能更安全、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为提高用户体验,全新FLIR G系列VOCs红外热像仪还有很多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比如可旋转手柄、可旋转目镜、可旋转式4英寸液晶触摸屏(方便现场为保存视频注释)等,不仅极大提升了用户使用感受,还大幅提升了现场作业效率,妥妥滴从用户角度出发设计!全新FLIR G系列VOCs红外热像仪具有出色的分辨率、热灵敏度和高灵敏度模式,使您能够可视化气体泄漏,以便查明排放物的准确来源并量化泄漏数据,旨在帮助用户腾出时间、集中开展泄漏维修工作,减少泄漏点记录时间,加深对排放严重性的认识。全新FLIR G系列VOCs红外热像仪还可以用于企业LDAR(气体泄漏修复与检测业务),对不可达点进行检测,并保存分享视频。也可用于企业的日常巡检,发现气体泄漏,保障企业生产安全。既响应了国家的VOCs环保法规政策,又增强了企业的生产安全,是泄漏检测和维修 (LDAR) 专业人员的不错选择!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不仅是企业的职责也是实现碳中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工作中有哪些VOCs污染物泄漏检测的难点?
  • 科研人员研发用于量子技术的金刚石激光器
    根据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西伯利亚分院大电流电子研究所科研人员与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研发出一种基于NV中心和光泵浦的金刚石激光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制造该设备需要一种人造金刚石,经过辐射热处理,在其晶体结构中形成许多抗激光辐射的色心。对于量子技术来说,最重要的是NV中心(金刚石的色心之一)。NV色心是金刚石的结构缺陷,包括一个氮原子(N)和一个相邻的空位,晶格位置未被碳原子(V)占据。多年来,科研人员从金刚石色心获得激光辐射均未成功。此次,科研人员在含有多达10个NV中心和每百万碳原子多达300个氮原子的合成金刚石样品中,实现了非热发光的增强和激光辐射的产生。
  • 科研人员研发新型材料用于检测水中有毒物质
    据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该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成本低、易制造的新型复合材料,用于检测工业废水中的苯酚等有害物质。研究成果发表《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杂志上。  据科研人员介绍,苯酚是水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现有测定苯酚的高灵敏度方法费时费力,且设备昂贵。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科研人员联合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研发出一种成本低、易制造且能重复使用的复合材料,可用来检测工业废水中的苯酚等有害物质。该复合材料基于氧化铝纳米纤维和爆炸纳米金刚石,成网状结构,纳米金刚石簇分布在纳米纤维表面,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化学和生物耐受性,易于清洗,可重复使用。使用方法是将水样试剂添加到复合材料表面,如样品中含有苯酚,会引起纳米金刚石变色,复合材料成深红色。颜色深浅与样品中苯酚含量成正比,可对样品中苯酚做定性和定量测定。苯酚的定量测定可用分光光度计完成。复合材料可连续进行6次检测,每次检测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即可开始下次检测。该复合材料在室温下检测功能可保持1年。   注:本文摘自国外相关研究报道,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 寻找“使用有机质谱联用仪进行常规检测、科研或研发的技术人员”
    有机质谱谱图解析培训班 课程基本信息 培训机构: 信立方质谱培训中心 适用对象: 使用有机质谱联用仪进行常规检测、科研或研发的技术人员。 课程详细信息 费用:3800 开班地点:北京市 开班时间:2015-05-26 培训天数: 共4天 详细地址 外国专家公寓(华严北里8号院外国专家大厦) 授课专家 王光辉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质谱中心研究员,中国最早从事质谱研究的专家之一,参与了国内多项质谱仪器的研发工作,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培训教学经验。著有《有机质谱解析》等专著。 苏焕华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70年代初开始有机质谱应用研究,参与了国内质谱仪器的研发工作,组织过多种质谱应用技术培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著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应用》等专著。 课程内容 一、谱图解析基础知识 1、原子中电子的排布 2、奇电子离子与偶电子离子 3、氮规则 4、环加双键值 5、同位素峰 6、单分子反应 二、离子的丰度 1、质荷比与离子丰度包含的结构信息 2、影响碎片离子丰度的基本因素 三、离子碎裂的基本机理 1、断裂 2、环的开裂 3、重排反应 4、置换反应 5、消除反应 四、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特征 1、碳氢化合物 2、醇、酮、醛、酸、酯、醚 3、胺类 4、酰胺类 5、腈 五、由质谱图推测分子结构 1、基本方法及思路 2、实例练习 六、NIST谱图库检索实用技术 1、NIST谱图库简介 2、NIST谱图库主要功能 3、NIST谱图库检索实例 注:学员可自带原始数据采集文件,讲师可采用学员的文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课程特色 讲师均为长期从事质谱分析研究的高职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有机质谱谱图解析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精选实例相结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独有的有机质谱谱图解析水平测试题,可清楚的对比学习前后的技术水平; 学员可带问题参加学习班,在学习班和专家即时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会务信息 汇款方式: 银行转帐: 户 名: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开户行:兴业银行积水潭支行 帐 号:321 2601 001 0000 1500 优惠措施: 1、组团报名2-5人,报名费用每人减少100元; 2、5人以上组团报名优惠请联系客服, 电话:010-51654077-8123;15801550477。 联系方式 联系人: 安先生 Email: job@instrument.com.cn 联系电话: 010-51654077-8123 传真:010-82051730
  • 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与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落户永清
    1月18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与廊坊市人民政府共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项目和清华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与永清县人民政府共建高分子、高性能材料研发中心项目共同签约,两个项目同时落户在河北省永清县后奕产业功能区。   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是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家”,拥有深厚的智力资源和广泛的人脉关系,通过和科技部联合举办“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为海外学子回国创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目前,该项活动已经举办了五届,总计入围的918个项目中已经有197个项目在国内启动或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位于廊坊市永清县后奕产业功能区内的华茂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就是由2006年首届“春晖杯”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路万里硕士创建的,2010年该公司产值达4500万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挂牌后,计划未来3-5年内引进40-50名高层次海归人才到基地内创业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据清华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负责人介绍,高分子、高性能材料研发中心项目签约后,清华大学化工系新材料实验室将搬迁到该研发中心内,研发新成果将优先应用于廊坊产业发展,争取实现区内就地转化,并且清华大学还将推介本校优先毕业生到廊坊、到永清工作、创业。   中共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出席项目签约仪式,他指出,廊坊市历来十分重视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高科技领军团队,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廊坊创业发展的暂行规定》、《廊坊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能够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产业化提供优惠政策和场所。今后,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海归创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营造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   据清华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研发中心之所以选择落户在永清县后奕产业功能区,是因为该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及产业基础。后奕产业功能区位于京津冀核心地带,距北京和天津市区均为60公里,建设中的廊沧高速纵贯功能区,并在区内设有出口,大广高速公路连接线横穿区内,东与廊沧、京台、京沪相连,西与保津、大广、106国道融汇,北与涿密高速贯通,廊泊线、京九铁路津霸联络线近在咫尺,与首都机场、天津新港等重要枢纽形成1小时交通圈 不仅如此,经过建设者的不懈努力,区内已签约高科技项目22个,其中17个项目的领军人才都有出国留学经历,其中高建华博士投资5.8亿元的四环高博制药项目、清华大学化工系胡平教授的新材料项目以及路万里硕士的生物医药项目已经成为区内高层次领军人才创业发展的典范。在他们的引领下,海外高层次人才已经形成抱团发展、强势崛起之势,有望成为引领廊坊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教育部“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和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两大项目花落永清,必将为该县打造人才、产业两大高地,推动县域经济崛起提供有力的支撑。
  • 莱伯泰科新增认定核心技术人员,开启质谱、光谱研发创新“新引擎”
    近日,莱伯泰科在“新增认定核心技术人员的公告”中宣布,认定崔剑锋先生和耿俊清先生两位高级技术专家正式成为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这一举措不仅是公司创始人胡克博士对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深刻体现,同时也标志着莱伯泰科将迎来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巅峰时刻。莱伯泰科的创始人胡克博士是业内公认的专家型企业家,一直以来都本着“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科技发展”的理念引领公司发展。他深谙科学仪器行业发展之道,明白专业知识和创新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公司一直致力于吸收业内顶级的技术人才,并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为年轻有为的科技新锐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将崔剑锋先生和耿俊清先生列入公司认定核心技术人员名单,不仅是对莱伯泰科专业人才引进策略的巅峰实践,同时也彰显了莱伯泰科在质谱和光谱领域自主研发创新的坚定决心。崔剑锋先生,德国国籍,持有中国永久居留权,博士研究生学历,北京市顺义区“梧桐工程外籍高层次人才”,曾在赛默飞世尔科技德国不莱梅分公司担任关键职务,如质谱高级研发工程师、高级应用工程师、市场部负责人等,积累了丰富的质谱研发及应用经验。崔剑锋先生现担任莱伯泰科公司质谱事业部副总经理,致力于质谱仪系列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化工作。耿俊清先生,中国国籍,获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职称,以其在电镜和分析仪器领域的优秀才能被胡克博士称为行业“奇才”。他在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电镜研发部和北京中和测通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担任重要职务,具有丰富的研发和管理经验。耿俊清先生现担任莱伯泰科样品前处理-分析仪器事业部总工程师,主导光谱仪系列产品的研发工作。此次新增认定的两位科学仪器行业高端人才,被誉为莱伯泰科公司技术团队的“黄金组合”。胡克博士表示:“崔剑锋先生和耿俊清先生是我们技术团队的中流砥柱,他们将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技术推动力,必将引领公司在质谱、光谱研发创新领域更上一层楼。”
  • 持续开展创新 重视质谱研发人才培养——视频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姜山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nbsp /strong 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质谱仪器作为尖端的科学仪器之一,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国防军事及国际反恐等领域。但目前,我国质谱仪器的研发和制造水平相较于进口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质谱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为了提升我国质谱研发及产业化能力,从源头上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的实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专家、厂商将目光放在质谱仪器开发和产业化上。在2019年10月11-12日举行的“第二届质谱仪器研发论坛”,汇聚了近200位质谱研发领域专家,共同就质谱技术和产业发展展开讨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论坛举办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的 strong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启先核科技有限公司姜山 /strong ,就目前我国质谱研发的现状及问题,多电荷态离子源质谱仪器的研发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详细内容请点击以下视频观看: /span /strong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4196C0D561D3AA04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姜山表示,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电荷态离子源,多电荷态离子源抗本底干扰能力更强,可以极大地提高分析测量的灵敏度。目前他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多电荷态离子源质谱及加速器质谱的研究工作。包括理论研究和原理验证等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将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实验室样机的搭建上,证明理论的可行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姜山也表示,我国质谱技术目前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创新力不足。质谱行业的创新性人才目前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对从事技术创新的人才奖励不足,从事技术研发的人才相对于从事应用研究的人才数量上差距明显。这方面需要国家和行业予以重视。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持续开展创新,相信未来我国质谱行业将会持续飞速的发展。 /p p br/ /p
  • 国内红外热像仪厂商研发投入:近7成过亿 持续加码研发
    20世纪50年代之前,红外热成像技术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后随着红外探测器和电子显示元件的发展,红外热像仪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但当时由于技术壁垒较高且成本高昂,红外热像仪主要用于军事领域。近年来,随着热成像探测材料和光学系统的改进,红外热像仪的性能进一步提高。同时,红外热像仪的体积和重量也得到了大幅减小,使其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已经迅速向民用、工业领域扩展。例如,在汽车防盗定位系统、智慧工业、户外观察、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智能驾驶、安防消防、物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红外热像仪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正,正是这些努力,使得红外热像仪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基于此,为方便业界人士了解2023年国内红外热像仪厂商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现状,本文特对以红外热成像为主要业务的6大上市企业:睿创微纳 、高德红外、大立科技、热像科技 、光智科技、久之洋2023年度的研发投入金额、研发投入占比、研发人员数量、研发人员占比等数据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研发投入金额:近7成企业过亿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在六家企业中,2023年度有四家的研发投入破亿元。其中,睿创微纳的研发投入位居榜首,达6.8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企业在这一年度的研发投入均相较于2022年有所增长,且光智科技的增长幅度尤为显著,达到了111.69%。从研发投入的维度来看,睿创微纳的投入金额最高。2023年,睿创微纳加大研发投入,从红外探测器芯片、热成像机芯模组和红外热像仪整机系统三个环节加强了研发平台建设,建立了第一个红外图像开源平台,为保持技术和产品领先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非制冷红外成像领域,持续优化提升12μm系列产品的综合性能。推进10μm系列产品化,640×512产品转入小批量阶段,超大面阵2560×2048高灵敏度探测器完成正样研制并通过转阶段评审。8μm系列产品稳步推进,640×512及1280×1024两款产品均已进入正样阶段,1920×1080产品转入小批量阶段。车载方向,完成了车载红外热成像产品在汽车行业的布局,产品涵盖单红外、双光融合、双红外等类型,分辨率做到256、384、640、1280及1920的全覆盖,发布了国内首款通过AEC-Q100车规级认证的红外热成像芯片,将广泛满足汽车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应用需求。车载红外领域获得了包括比亚迪、吉利、滴滴、大运、智加、慧拓等在乘用车、智驾、商用车等领域的多家头部企业定点项目。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看,大立科技以77.64%的占比位居榜首。报告期内,大立科技依托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硅技术路线在红外测温领域的独特优势,重点开拓政府采购和商业客户的测温需求,研发项目包括高分辨率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项目、车载红外目标识别系统项目、防爆巡检机器人项目等,不断巩固电力和工业监控等传统领域的优势地位,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集成度,继续重点开发电网全息感知平台和巡检机器人等产品;同时,利用新量产的氧化钒技术路线产品,深挖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新行业的应用拓展,重点投入个人消费、辅助驾驶等新兴应用领域的产品开发。从研发投入的增减幅度来看,光智科技的增长幅度最为显著,达111.69%。累计拥有专利权共358项。报告期内,主要的研发项目包括640×512@12μm 非制冷晶圆级封装探测器、InSb探测器组件项目等数十项。在红外材料方面,公司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3N锗填补了国内空白,突破了国外长期对超高纯锗的封锁和垄断。在红外镜头业务方面,现已完成100多款红外镜头创新设计开发,产品谱系涵盖从常规的定焦镜头、消热差镜头,到结构复杂的双视场/三视场切换镜头、大变倍比连续变焦镜头等各种类型红外光学镜头产品。在红外探测器方面,已建设8英寸硅基MEMS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线,突破了红外热成像核“芯”技术;制冷探测器方面,已建设2-6英寸各种制冷型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线(含中波MCT、InSb 和长波二类超晶格等探测器芯片),搭配自主研发生产的制冷机和杜瓦,形成了从制冷红外材料、芯片、封装到器件完整的制冷探测器产业链。在红外整机方面,光智科技进一步聚焦红外系统集成应用领域产业化,加快丰富产品类别,陆续推出了辐射监测仪、Nonshutter系列无挡片红外机芯、Mickey-LR/IR系列手持单目热像仪、Lucking- LR/IR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等下游终端新品,打开公司业务增长新空间。研发人员规模扩大:2家企业超千人 6家数量均实现增长在六家企业中,2023年度有两家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破千人,分别为高德红外和睿创微纳。其中,高德红外的研发人员数量位居榜首,达2088人。与研发投入一样,所有企业在这一年度的研发人员数量均相较于2022年有所增长,且光智科技的增长幅度尤为显著,为55.10%。在研发人员数量方面,高德红外以2088人的规模位居首位。2023年因公司业务领域扩增,项目增多,加大了研发类岗位的招聘力度,多渠道进行研发岗的招聘,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特别是在校园招聘方面,选拔了具有相当潜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研发人才,为后续项目推进做好研发人员储备,确保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公司还适时调整和保障了对研发团队的激励,提升了公司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从而稳定现有研发岗位人员。大立科技在研发人员占比上表现出色,达47.77%。作为国内少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大立科技在红外热成像领域能够独立研发、生产从核心芯片、机芯组件到整机系统的全产业链完整产品。公司一直秉持自主研发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且核心骨干的研发团队,以确保在红外热成像技术领域的持续领先地位。从研发人员数量增减幅度看,光智科技2023 年度研发人员较 2022 年增加 55.10%,主要分布在红外光学业务板块。随着公司主要产线陆续投入生产,加快推进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产业化项目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步伐,是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的关键所在。公司聚焦红外器件、红外整机等光电器件领域,加深研发和布局,预期形成从材料到器件再到子系统模块的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能力,因此公司大幅增加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快速增长。结语从两个榜单可见,企业日益重视研发投入,这既是创新力提升与市场竞争力增强的关键,也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这些企业均表示,将持续深化技术开发、产品创新、平台升级与市场拓展,力求在新技术上不断突破、产品线持续丰富、市场领域广泛拓展。
  • 科研人员研发出聚碳酸酯转化为肥料的循环系统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研发出聚碳酸酯(PC,又称PC塑料)转化为肥料的循环系统,证实以植物为原料制备的聚碳酸酯经氨水分解后可转化为促进植物生长的肥料。此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英国化学期刊《GREEN CHEMISTRY》,题为:Plastics to Fertilizers: Chemical Recycling of a Bio-based Polycarbonate as a Fertilizer Source。  异山梨醇(Isosorbide,ISB)可由糖等生物质资源制备,经化学反应可形成异山梨醇基聚碳酸酯(PIC)。为证实循环系统,研究人员以ISB为原料合成PIC,随后在PIC中加入氨水进行氨解,观察溶液的外观变化。随着时间增加,溶液由不均匀的白色溶液逐渐变得均匀,并在24小时后变为完全均匀的溶液。通过对氨解产生的尿素和分解生成物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PIC最终完全分解为尿素和ISB。在室温下,分解需要24小时,研究人员通过调整氨水的浓度和反应温度,寻找最佳反应条件,成功在6小时以内实现完全分解。  研究人员运用分解生成物(ISB和尿素的混合物)进行拟南芥的培育实验,结果显示PIC分解产生的尿素可起到肥料的作用。分解生成物中,尿素与ISB的比例为0.7:1,与尿素和ISB1:1混合相比,更能促进拟南芥的生长。  此项研究证实了植物来源的聚碳酸酯转化为肥料促进植物生长的循环系统,有助于解决废弃塑料问题和粮食短缺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原文链接:  https://www.jst.go.jp/pr/announce/20211028/index.html
  • 科研人员研发出减少有机溶剂使用量制备格氏试剂的方法
    日本北海道大学创成研究机构化学反应创成研究据点(WPI-ICReDD)、北海道大学工学研究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研发出几乎不使用有机溶剂便可简便制备格林尼亚试剂(Grignard reagent,简称“格氏试剂”)的方法。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题为:“Mechanochemical Synthesis of Magnesium-based Carbon Nucleophiles in Air and Their Use in Organic Synthesis”。  格氏试剂作为有机合成中重要的试剂被广泛使用,制备通常需要在无水无氧的反应容器中进行,需使用高纯度的有机溶剂,并且要严格控制温度,不仅制备过程繁琐,有机溶剂还会产生废弃物和毒性。  为探索更为简便、高效的制备方法,科研人员通过球磨机左右震动和机械搅拌,只需添加少量的有机溶剂便可在短时间内简便、高效地制备格氏试剂。此种制备方法能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降低至原使用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无需使用高价高纯度的有机溶剂,并且,制备方法不易受到反应容器中水分和氧气的影响,可用于多种有机合成反应。  此项研究成果有效控制了格氏试剂制备过程中有害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制品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还有助于降低化学制品的生产成本。   原文链接:  https://www.jst.go.jp/pr/announce/20211118-2/index.html  注:本文摘编自国外相关研究报道,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