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血液样本

仪器信息网血液样本专题为您整合血液样本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血液样本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血液样本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血液样本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血液样本话题讨论。

血液样本相关的资讯

  • 15000例样本为癌症血液基因检测是否靠谱来说话
    这组数据公布在2016年的ASCO大会上,研究人员通过一万五千多个样本的研究表明,癌症血液基因检测的临床灵敏度达90%左右,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液态活检研究。  规模最大的液态活检研究  血液循环肿瘤DNA(ctDNA)基因组分析为实体肿瘤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手段,迄今为止,液态活检仅应用在适度规模的研究或案例分析中。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及深度ctDNA测序技术对15191名50种不同肿瘤的晚期患者进行体细胞基因组分析,共靶向70种基因。  这些样本中,肺癌占37%,乳腺癌占14%,大肠癌占10%,其他癌症占39%,研究人员共收集了17628个血液样本用于ctDNA 基因检测,还对386名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基因组分析。  研究人员将所检测到的ctDNA突变频率与癌症基因图谱中的数据比对,并通过与相对应的组织DN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出ctDNA测序的精准度。  用数据说话,ctDNA的临床灵敏度达90%左右  本次研究充分证实了癌症血液基因检测的临床效用性。检测结果发现,对于肺癌、乳腺癌、大肠癌及其他癌症,ctDNA的临床灵敏度分别为86%、83%、85%和78%,ctDNA测序精准度为87%。  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发现,ctDNA检测到的基因突变率与癌症基因图谱中的结果吻合度在92%和99%之间。例如,与癌症基因图谱中的数据相比,EGFR基因的 ctDNA检测结果吻合度为92% 对于肿瘤样本,EGFR、BRAF、KRAS、ALK、RET和ROS1的突变率吻合度在94%到100%之间。  此外,本研究中血液基因检测在低ctDNA水平中也能检测到突变,大约一半的突变在ctDNA水平不超过0.4%的情况下被检测到,总体来说,血液样本中ctDNA突变的检测率为83%。  解决临床样本不足的问题  ctDNA不仅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还能解决组织样本量不足的障碍。研究人员表示,液态活检对肺癌患者特别有帮助,在本研究中,共有362例肺癌患者,但63%的患者没有足够的可用于分析的病变组织,但可通过ctDNA进行检测。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拥有足量的血液ctDNA,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由于DNA不能穿越血脑屏障所致。因此,研究人员正致力于提高低水平ctDNA的检测灵敏度。  研究人员说,“组织样本基因检测仍然是黄金标准,但组织样本往往不能满足定性及定量分析,而液态活检对评估患者的疾病过程特别有用。”
  • 通过LC-MS/MS测定全血中的裸鼠素,解开神奇蘑菇之谜——定量血液样本中的裸鼠素以支持临床和法医调查
    Shutterstock / ANDREA DELBO概述科学家现在可以通过使用 SPE 和 LC-MS/MS 的新分析工作流程直接量化全血样本中的裸鼠素(psilocin,有的译作“赛洛辛”,一种致幻剂),这将有助于支持对迷幻蘑菇活性成分的临床和法医研究。从迷幻的嬉皮士到开创性的治疗“迷幻蘑菇”中发现的致幻色胺曾经是 20 世纪 60 年代反主流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叛逆的象征,如今作为治疗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疗法正在复兴。裸盖菇素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有希望的结果,裸盖菇素(psilocybin)是在裸盖菇中发现的,裸盖菇素在治疗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和焦虑方面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有希望的结果。裸盖菇素还可以促进大脑生长和重组、减少炎症并对抗氧化应激。这为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开辟了令人兴奋的可能性,这些治疗方法可以解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症状。临床进展伴随着迷幻蘑菇及其活性成分的非刑事化。然而,这种日益流行也导致了真菌误用和滥用的增加。裸盖菇素实际上是具有药理活性的裸鼠素的前药,裸鼠素在肝脏中去磷酸化,产生活性代谢物裸盖菇素。已有报道采用基于 LC 和 GC 的方法来测量尿液、血浆和血清中的裸鼠素。然而,裸鼠素的血液与血浆比率尚不清楚,处理血液以分离血清或血浆可能会导致裸鼠素的酶促降解。因此,山姆休斯顿州立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州)的 Madeline Swortwood 及其同事开发了一种基于 SPE 和 LC-MS/MS 的新型分析工作流程,用于定量检测全血中的裸盖菇素,用于临床研究和法医毒理学测试。令人惊讶的高响应 首先,Swortwood 及其同事通过直接将裸鼠素和裸鼠素-d10 注入质谱仪来优化 MS/MS 参数。氘代内标给出了令人惊讶的高响应,因此样品中的浓度从 10 ng/mL 降低至 3 ng/mL,以在整个校准范围内分析物和内标响应之间提供一致且平衡的比例。首先尝试了简单的液-液萃取,但回收率和色谱法并不令人满意,因此作者希望改用固相萃取。他们使用 Polychrom CEREX Clin II 和 UCT CleanScreen DAU SPE 柱评估了不同的洗脱溶剂和方案,最终选择了 Polychrom Clin II SPE 柱。简而言之,全血中加入了校准品或 QC,以及内标、磷酸盐缓冲液和抗坏血酸,这已被证明可以防止提取过程中裸鼠素的氧化。然后将样品涡旋并离心,并将上清液加载到 SPE 柱上。使用温和的真空将样品拉过 SPE 柱。然后用水、甲醇和乙酸乙酯洗涤负载的SPE柱,真空干燥,并用2% NH 4 OH的乙酸乙酯溶液洗脱。洗脱液干燥后,将残留物重新溶解于 90:10 流动相 A:B 中,并将 5 µL 注入 LC-MS/MS 系统进行分析。使用连接到 Agilent 6470 三重四极杆 MS/MS 检测器的 Agilent 1290 Infinity II 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并使用设置为 35 的 Agilent Infinity Lab Poroshell 120 EC-C18 色谱柱(2.7 µm,2.1 × 100 mm)分离分析物。 °C 使用梯度。流动相 A 为含有 0.01% 甲酸的 5 mM 甲酸铵水溶液,而流动相 B 使用含有 0.1% 甲酸的乙腈溶液。包括重新平衡步骤在内,总运行时间为 6 分钟。考虑到缺乏裸鼠素的血液/血浆数据,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78-200 ng/mL,以匹配先前在血浆和血清样品中建立的范围。分析人员根据 ANSI/ASB 036 指南成功验证了该方法,并且样品在冰箱中可稳定保存长达 48 小时。SPE 方案的回收率≥89%,色谱干扰最小。打开临床进步的“感知之门” 报道的方法允许分析人员直接量化全血中“迷幻蘑菇”中的活性成分裸鼠素,这应该有利于临床和法医调查。这种方法将使临床医生能够将裸盖菇素水平与临床试验中患者的反应相关联,同时也让法医专家更清楚地了解裸盖菇素相关病例的潜在损害。作者指出,虽然一些法医科学家可能倾向于分析更稳定的代谢物 裸鼠素-O-葡萄糖醛酸,但关注活性代谢物裸鼠素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下一步将是使用真实样本进行概念验证测试。相关链接(1)Gomonit MM, Skillman B, Swortwood MJ. Quantification of psilocin in human whole blood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J Forensic Sci. 2023. https://doi.org/10.1111/1556-4029.15454(2)De Vooght-Johnson R. Provenance of peculiar psilocin peak proved. Wiley Analytical Science. 17 November 2022 (https://analyticalscience.wiley.com/content/article-do/provenance-peculiar-psilocin-peak-proved accessed 4 January 2024).(3)De Vooght-Johnson R. Know your mushrooms: LC-MS method confirms ingestion of toxic fungi. Wiley Analytical Science. 15 July 2021 (https://analyticalscience.wiley.com/content/article-do/know-your-mushrooms-lc-ms-method-confirms-ingestion-toxic-fungi accessed 4 January 2024).作者简介 Ryan De Vooght-Johnson瑞安是一位自由科学作家和编辑。获得仪器和分析方法硕士学位后,他在制药行业担任过各种分析开发职务,然后担任编辑职位。作为委托编辑,他创办了两本与分析化学和制药相关的期刊《生物分析》和《治疗交付》,并管理了许多其他期刊。他现在是一名自由科学作家和编辑,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骑自行车和管理菜园。原文:Magic mushroom mystery managed with LC-MS/MS determination of psilocin in whole blood,WILEY Analytical Science Journals ,9 January 2024供稿:符 斌
  • 首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成功召开:开启血液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2021年1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承办的首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在天津成功召开,向全国人民呈现了一场盛大的中国顶级血液学高质量学术大会。本次大会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开启血液学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主题,邀请了血液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和同仁,系统总结和客观分析了国内外血液学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交流我国血液学“十四五”发展新方向、新布局,凝聚共识,共同绘制中国血液学科建设与发展宏伟蓝图,开启血液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鉴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会议采取线上交流的形式进行。本次大会得到了国内众多一线媒体的大力支持,通过CCMTV临床频道等多家媒体同步直播,总计突破30万人次线上观看量,体现了大会强大的影响力和血液学科的魅力。CCMTV临床频道将为您带来一系列的会议报道及专家采访,精彩内容,持续呈现。盛会开幕,全新征程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天津市人民政府王卫东副市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顾金辉副司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分别为大会致辞。陆道培院士、曾溢滔院士、刘德培院士、郝玉书教授、韩忠朝院士(法国)、裴正康院士、曹义海院士为大会送上寄语。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党中央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各个领域都将面临重要发展机遇期。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吴远彬司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孙瑞娟常务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聚焦“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学科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路径等话题提出了要求并指明了发展方向。“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吴远彬司长:吴远彬司长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期间,生命健康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布局和重点目标。他指出,科技进步是带动医学实现革命性进步和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是大幅提升人类疾病防控和治疗水平的根本性支撑力量,要把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摆在科技创新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希望此次大会的召开,可以助力血液学科“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开辟血液学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孙瑞娟常务副主任:孙瑞娟常务副主任以《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医疗发展》为题做报告,系统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特别强调了加强临床基础研究的相关举措,提出要设立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问题的探索研究,为血液学领域如何开展高质量基础研究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思路。王辰院士:王辰院士在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明确列为科技工作的四个面向之一,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鲜明理念,也把医学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医学科学院作为国家医学研究机构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的目标要求”,他从院内研究体系和院外研究体系两个方面,解析了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架,系统阐述了核心基地的基本涵义,提出要不断健全学科布局,不断完善体系架构,按照“三步走”阶段发展目标,全力推进开放型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领域专家“话”未来血液学是前沿生物学渗透最广泛和深入的学科之一,在领域专家“话”未来专题,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赛娟院士、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军教授和王建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所院长程涛教授及领域内多位专家围绕血液学的未来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血液学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陈赛娟院士:结合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经验,陈赛娟院士讲解了国家转化医学中心的布局及中心的基本运行方针,三纵三横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特别提到了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等的临床转化研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等。黄晓军教授:黄晓军教授回顾了血液学发展的历程以及丰富的内涵、现状,分享了血液学国家级中心的建设目标等,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角度报告了如何凝心聚力,构建中国血液学共同体。王建祥教授:王建祥教授介绍了我国血液学发展概况、血液学临床研究面临的重大问题,分享了血研所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血液病精准诊断体系、优化血液病治疗体系并推动新药应用、推进血液病治疗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建立我国血液病监测网络和发现预警标志、建立规模化和高质量血液病临床样本库等五方面的战略目标,希望整体提升我国血液学诊疗研究水平,最终惠及更多血液病患者。胡豫教授:胡豫教授结合一年多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报告了新冠病毒对血液指标的影响,疫情常态化下如何更好的开展血液病诊疗实践工作。程涛教授:程涛教授对血液学科定义与特点首先进行了讲解,对“十三五”期间我国血液学科蓬勃发展情况、我国血液学科现状等重要数据进行了详细汇报,结合造血调控基础研究、血液相关疾病研究、细胞免疫和基因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样本资源与临床队列研究、关键新技术研究、血液病临床研究等7大急需突破的重点领域的发展现状对血液学科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随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任瑞宝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程临钊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为中国血液学科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高屋建瓴,为未来血液学科的提升及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血液学共享资源信息发布大会持续推动血液学领域共建共享,集中优势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在血液学共享资源信息发布环节,以血液病知识发现、临床研究与实践进展和诊疗规范与路径推广为内容,为血液学领域贡献多部重量级著作;发布了具有多时点、多维度特点的大型血液病专病队列,增加血液学研究的维度和深度;发布标准化、规模化的综合性血液系统疾病活细胞资源库,推进血液学领域的合作共享和跨领域融合;共享血细胞图谱研究成果,打造血液学研究大数据平台,推动基于血液系统各类疾病的精准诊疗。聚焦专题,全面发展为了更好的聚焦话题,加强深度研讨,大会开设了精准诊断、干细胞移植、血液病护理、儿童血液病、血液肿瘤、骨髓衰竭、出凝血疾病、血液生态、新药研发、免疫治疗、再生医学、运营管理、科普健康等13个专题论坛,围绕血液学发展新方向、新布局及血液病亚专科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各个分论坛的精彩报道欢迎关注CCMTV临床频道“血液科”公众号后续报道。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会议最后,揭晓了2020年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评选结果。大会组委会经情报信息机构全面检索和多轮组织专家广泛推荐,遴选出了25项候选成果。经血液领域相关两院院士、国家重大项目负责人、《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生理学会血液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领域专家进行网上投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早期命运选择等最新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
  • Science重磅:无创血液检测准确预测早产、预产期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是无创检测领域的一大新突破!来自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适用于孕妇的血液检测技术。该技术不仅能够以75%-80%的准确率预测孕妇是否会早产,还可以评估胎儿的胎龄(或孕妇的预产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型血液测试与现在常用的超声波技术一样可靠,且价格更便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6月8日,这一成果以“Noninvasive blood tests for fetal development predict gestational age and preterm delivery”为题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学和应用物理学教授Stephen Quake博士以及医学客座教授Mads Melbye博士是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BBC等多家国外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ead4ea9a-5078-47f5-8579-be6be17d19d6.jpg" title=" 1.pn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早产及其检测现状 /strong /span /p p   早产,即婴儿至少提前三周出生,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大原因。全球每年有1500万婴儿受早产的影响。在三分之二的早产中,母亲是自发分娩的,而医生并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p p   先前,预测早产的最好方法也只在高风险女性(如那些已经有过早产的人)中有效,且准确率只有约20%。此外,产科医生主要是通过在怀孕的前三个月用超声波扫描来估算孕妇的预产期,但随着妊娠的发展,超声波提供的信息也不太可靠了。因此,到目前为止,医生们仍缺乏一种可靠的方法来准确预测怀孕是否会过早结束,以及所有类型怀孕的分娩日期(预产期)。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新型无创血检技术 /strong /span /p p   在这项新研究中,Quake博士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无创血液检测技术——通过评估母亲血液中游离RNA(cell-free RNA)的水平来测量母亲、胎盘和胎儿的基因活性。他们希望能够利用在孕妇怀孕期间收集到的血液样本来鉴定哪些基因提供了关于胎龄(gestational age)和早产风险的可靠信号。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预产期:准确率与“超声波检测”相当 /strong /span /p p   通过研究31名丹麦妇女(她们在怀孕期间每周提供血液样本,且都是足月妊娠),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胎龄测试(gestational age test)。具体来说,Quake博士等首先利用其中21人的血液样本构建了一个统计模型,并借此鉴定出了9种由胎盘产生的、用于预测胎龄的游离RNAs,包括CGA、CAPN6、CGB、ALPP、CSHL1、PLAC4、PSG7、PAPPA、LGALS14。然后,他们用剩余的10位女性的血液样本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p p   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估算胎龄的准确率约为45%,与在怀孕前三个月用超声波估算的48%的准确率相当。作者们强调,除了与超声波检测的准确率相当,这一新技术还能在整个孕期使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早产:准确率高达80% /strong /span /p p   为了找出预测早产的方法,研究人员使用了来自38名美国女性的血液样本。这些女性都面临着早产的风险,因为她们要么已经有了提早的宫缩(early contractions),要么先前生育过早产儿。参与者在妊娠中期(second trimester)或晚期(third trimester)提供了一份血液样本。最终,38人中有13人早产,其余25人足月分娩。 /p p   经分析,科学家们发现,来自母亲和胎盘的7个基因的游离RNA(CLCN3、DAPP1、PPBP、MAP3K7CL、MOB1B、RAB27B和RGS18)的水平能够预测早产。在验证测试中,该血液检测技术准确识别了5个早产样本中的4个(80%) 同时,在18个足月样本中,该技术错误识别了3个(17%)。 /p p   “需要指出的是,预测早产的基因与用于估算胎龄的基因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母亲的基因。”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Mira N. Moufarrej说。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未来要做的还有很多 /strong /span /p p   作者们认为,这一基于游离RNA的血液检测技术有两大优势:更广泛的应用性以及更低的成本。它有望成为超声波技术的补充或替代品,因为超声波检测需要昂贵的设备以及受过培训的技术人员,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4a64e123-b24c-4d4f-8846-a10c1503fb37.jpg" title=" 2.pn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Quake博士在2008年开发的用于检测唐氏综合征的无创血液测试现在每年被300多万孕妇使用。相关成果发表在PNAS杂志上。 /span /p p   接下来,Quake博士等还需要在更大、更多元化的孕妇群体中(包括那些并不知道有早产风险的女性)验证这一无创血液检测技术,然后才能将其广泛应用。同时,他们还计划进一步调查预测早产的基因的作用,并希望鉴定出能够延缓早产的药物靶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e630ddfe-cfeb-47e4-a461-40e5fe5064c4.jpg" title="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斯坦福大学医学院 /p p   “这些年来,我花了很多时间来理解早产。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我认为,这是长期以来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128, 100, 162) " strong 关于早产这一问题的首个真正的重大科学进展。 /strong /span ”Melbye博士说。 /p
  • 纳米组学:基于纳米技术的血液循环癌组的多维采集
    在过去的十年中,开发“简单”的血液测试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设计,且无需侵入性肿瘤活检取样,使癌症筛查、诊断或监测成为可能,一直是癌症研究的核心目标。来自正在进行的生物标志物开发工作的数据表明,提高早期癌症检测分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需要多个标志物单独使用或作为多种方式的一部分。在血液中多个维度(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癌症相关分子改变以及整合所得的多组学数据有可能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并进一步阐明潜在的分子途径。在此,我们回顾了多组学液体活检方法的关键进展,并介绍了“纳米组学”标准模式:开发和利用纳米技术工具来富集并对血液循环癌组进行组学分析。  论文:Nano-omics: nanotechnology-based multidimensional harvesting of the blood-circulating cancerome译名:纳米组学:基于纳米技术的血液循环癌组的多维采集  尽管癌症的治疗手段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果,但全球人口仍有六分之一的死亡是由癌症导致的。缺乏早期癌症检测工具是造成这种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够在疾病早期检测血液中肿瘤特征的测试为癌症患者提供了巨大的、尚未开发的潜力,即在肿瘤变得无法治愈之前接受有效治疗。因此,液体活检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不仅可以进行非侵入性肿瘤分析,还可以检测无症状个体的癌症发作。  基于使用组合治疗方式治疗癌症相似的基本原理(例如,手术、放疗和化疗),多种血液循环分析物作为“癌症指纹”的协同作用导致了在早期癌症检测中的范式转变。液体活检样本包含一系列蛋白质、核酸、循环肿瘤细胞(CTC)和细胞外囊泡(EV),它们从多个肿瘤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共同反映肿瘤生物学的空间和时间异质性。尽管关于分泌和循环肿瘤材料的动力学仍有待了解,但连续液体活检提供了纵向捕获系统性生物分子变化的可能性,因为它们在肿瘤进展的进化轨迹中动态发展。  检查各种血液成分中的多维分子变化(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蛋白质组和其他)并整合由此产生的多组学数据集,不仅有可能阐明癌症特异性分子机制和潜在的治疗靶点,而且还可以发现新的用于早期癌症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图1)。迄今为止,由于液体活检分析物的浓度极低,尤其是在非转移性疾病患者中,对癌症组的综合分析范围上收到了限制,。事实上,基于血液的多组学生物标志物发现的主要瓶颈之一是单独富集和提取不同类型的液体活检分析物所需的大样本量(通常10-15 ml)。此外,多种分析物提取方案影响了所得组学数据集的分析重现性和可比性。  在此,我们评估了过去十年在早期癌症检测的多组学方法方面取得的进展。我们还介绍了“纳米组学”的概念,这是一种使用纳米技术来解决当前与血液循环癌组的富集和分析相关的技术限制的新兴范式。具体来说,纳米组学利用生物流体培养的纳米材料作为清除平台,在组学分析之前富集和分离癌症衍生的分析物,最终目标是识别用于早期癌症检测的新型多组学生物标志物组。  图1 多组学液体活检的转化潜力可以通过基于血液的液体活检捕获的肿瘤特异性信息的多个生物分子层的示意图。血液中存在的复杂生物分子特征突出了开发能够从单个血液样本中检测肿瘤特异性多组学特征的方法的机会。确定的多组学特征在癌症生物标志物和药物开发中具有潜在应用。  1.多组学生物标志物  目前,大多数液体活检测试基于蛋白质或游离DNA (cfDNA)分析物,临床上用于检测预后和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主要是帮助选择最佳治疗策略。例如,血清癌抗原15-3常用于监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反应,血浆cfDNA的EGFR突变检测可用于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反应性。随着此类检测在临床上的普及,正在进行的生物标志物发现工作正逐渐朝着开发用于癌症筛查和早期检测的多分析物检测方向发展。尽管评估单一蛋白质(例如,用于前列腺癌筛查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或多种蛋白质(例如在已知盆腔肿块的女性的术前检查中用于卵巢癌检测的OVA1组)的分析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表观)基因组学方法目前仍在早期癌症检测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循环肿瘤DNA (ctDNA)由封闭在CTC内或由于肿瘤细胞凋亡或坏死而释放到血流中,正在成为早期癌症检测的最有希望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尽管ctDNA仅占总cfDNA的一小部分,但下一代测序(NGS)方法能够放大ctDNA信号,因此优于基于质谱(MS)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发现方法。目前,超过30项正在进行的大型队列临床试验正在评估血液中基于ctDNA的生物标志物。单基因分析已逐渐演变为多基因NGS分析,最近又演变为多模式液体活检方法。不同类别的生物标志物分子的整合不仅有可能提高癌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还可以将肿瘤定位在特定的解剖部位。  作为多癌症早期检测液体活检发展的领军技术,两种不同的多重生物标志物特征平台目前正在前瞻性临床研究中进行测试:CancerSEEK和GRAIL测试。 CancerSEEK测试使用蛋白质基因组生物标志物组,并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进行了初步临床评估后,首次在通过基于选择性突变的血液采集和测试(DETECT-A)早期检测癌症研究中对没有癌症病史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评估。1005名临床检测到8种不同类型的非转移性癌症患者。最初的概念验证回顾性研究评估了一个包含16个基因和8种蛋白质的多分析物组,并证明了70%的中位测试灵敏度(在8种不同癌症类型之间以及疾病阶段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超过99%的特异性。此外,监督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正确识别了63%的CancerSEEK测试呈阳性的患者的起源器官。随后的DETECT-A研究是第一个评估多分析物(16种基因和9种蛋白质)和多癌症血液检测的前瞻性和介入性试验,涉及10006名无已知癌症的女性(年龄65-75岁)报名时。研究期间共进行了96例癌症诊断,其中26例仅使用CancerSEEK血液检测,24例通过标准护理筛查检测,其余46例根据症状或其他方式检测。据报道,单独使用CancerSEEK测试对所有癌症类型的敏感性为27.1%,与标准护理测试结合使用时为52.1%。然而,应该注意的是,CancerSEEK测试依赖于诊断性PET-CT扫描来确认所有阳性病例并将癌症定位到特定的解剖部位。尽管如此,该试验表明,多分析物血液检测与PET-CT和标准癌症筛查方案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地纳入常规临床护理,还可以促进旨在治愈的手术。最新版本CancerSEEK的验证目前正在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中进行,该研究对1000名已知或疑似癌症患者和2000名未患癌症的人进行,命名为ASCEND(Detecting Cancers Earlier Through Elective Plasma-based CancerSEEK Testing–Ascertaining Serial Cancer Patients to Enable New Diagnostic)。  GRAIL测试使用基于血浆cfDNA中DNA甲基化模式的替代检测方法,该模式通过对超过100000个信息甲基化区域进行亚硫酸氢盐测序确定。该平台目前正在一项雄心勃勃的临床计划中进行多癌症筛查测试,其中包括五项前瞻性试验:循环无细胞基因组图谱(CCGA)研究(NCT02889978)、STRIVE (NCT03085888)、SUMMIT(NCT03934866)、PATHFINDER(NCT04241796)和PATHFINDER2 (NCT05155605)。基础CCGA研究表明,这种靶向DNA甲基化检测可以检测50多种癌症类型,同时还能以93%的准确度预测癌症信号起源的组织。在所有疾病阶段都检测到癌症(I-III期敏感性:43.9% I-IV期敏感性:54.9%),特异性超过99%。通过与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局的合作,最新版的GRAIL测试(Galleri)的临床和经济性能将在一项包括140000名50-77岁参与者的试点筛选研究中进行前瞻性评估。值得注意的是,CancerSEEK和GRAIL测试都被授予FDA突破性设备状态,突出了多分析物测试在早期检测多种癌症类型方面的巨大潜力。  除了无细胞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癌症生物标志物之外,研究人员还尝试从血液中纯化和表征CTC和肿瘤衍生的EV用于实时监测治疗反应。CELLSEARCH系统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的平台,旨在捕获、纯化和枚举上皮来源的CTC,以预测转移性乳腺癌、结直肠癌或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目前,计数极少的CTC(转移性疾病患者每毫升血液中通常为1-10个)是基于上皮标志物的表达,例如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和细胞角蛋白8、18或19,并依赖于无法维持CTC活力的基于抗体的细胞捕获和染色方法。目前,CTC的临床效用仅基于计数,并且仅限于预测临床结果而不是实现癌症检测。然而,大量的CTC富集技术正在开发中,以实现异质CTC种群的顺序采样和分子谱分析。从散装细胞策略到对可行和完整的患者衍生CTC进行单细胞分析的转变推动了具有集成下游分子分析功能的微流体技术的发展,包括ClearCell FX1系统。  肿瘤分泌的EV不仅与肿瘤生长和转移有关,而且还可能稳定地封存癌症相关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的宝库。与CTCs相比,EVs在生物体液中的含量更高,尽管从生物体液的背景分子成分中重复分离和富集EVs仍然是众所周知的困难。 DNA条形码标记、3D纳米图案微流控芯片和无标记纯化平台(例如,通过超快分离系统(EXODUS)检测外泌体)只是目前正在开发的克服与传统超速离心相关在纯化效率、产量、速度和稳定性方面限制的基于抗体的EV纯化方案的几个例子。将生物分子或生物物理富集与在单个微流控平台(例如,外泌体模板等离子体技术TPEX)内对EV封存的生物标志物(例如蛋白质和microRNA)的多重检测相结合,在分离EV方面显示出来自非囊泡生物流体成分巨大的前景。  还尝试使用基于免疫亲和的微流体接口从单个样品中对CTC和EV进行双重隔离和分析。例如,双重用途的OncoBean (DUO)微流体装置已被证明能够从黑色素瘤患者的血液样本中同时分离CTC和EV,并使用多重实时定量逆转录 PCR (RT-qPCR) 测试对这些分析物进行分子分析,检测一组96个黑色素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使用单个设备或平台富集多种癌症分析物被认为是多组学液体活检领域的下一个前沿。  2.数据分析与整合  尽管组学数据集的可用性越来越高,但由于需要对多组学数据集进行计算操作和解释,所以将生物标志物发现转化为临床试验仍然具有挑战性。大规模的国际研究网络开始意识到在癌组整合层上捕获数据的巨大潜力。癌症基因组图谱 (TCGA)是2005年发起的泛癌基因组学联盟,现已扩展到多组学,包括超过2.5 PB的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临床蛋白质组肿瘤分析联盟(CPTAC)是多机构倡议的另一个例子,旨在利用蛋白质组数据集的互补性,为不同癌症类型提供新的分子见解。  从单个患者样本中生成的多组学数据集的集成为发现血液中疾病特异性分子特征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然而,多组学数据分析比“单组学”分析更具挑战性,以下六个关键问题仍有待解决:(1)命名差异(例如,以基因为中心的与以蛋白质为中心的)和标识符弃用可能会无意中合并不同的分子种类 (2)每种数据模式都受制于其自身特定的噪声和分布特征,这需要在分析工作流程中使用大量相互依赖的软件工具 (3)开发和执行多组学工作流程需要广泛的领域知识 (4)工作流程复杂,难以优化,容易出错 (5)结果可能高度依赖于分析工作流程的设计 (6)复制和比较结果可能会因工作流程的细微变化而变得复杂。  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工作流程解决方案以实现多组学数据的关联,例如 GalaxyP和WINGS。但目前对于从此类数据集中选择关键生物标志物尚无共识。用于多组学数据分析和整合的可用工具和方法已在其他地方进行了彻底审查。  3.癌组的纳米富集  MS和NGS的技术进步极大地推进了血液中蛋白质组学特征的分析,但只有少数基于血液的癌症生物标志物测定已获得FDA批准。从血液中提取和纯化癌症相关分析物仍然是限制液体活检进入常规临床实践的主要瓶颈。  对新型早期检测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引起了基于纳米技术平台的开发,这些平台旨在丰富血液癌组的不同成分(包括蛋白质、ctDNA、CTC和EV)。这些“纳米富集”策略中的大多数依赖于纳米粒子的高表面体积比以及它们的表面工程和功能化能力。所有这些利用纳米级技术或材料特性的策略都包含在纳米组学范式中。在这里,我们讨论了当前阻碍液体活检临床转化的技术挑战,并重点介绍了已用于克服这些挑战的纳米组学平台示例(表1)。  靶向纳米组学基于纳米颗粒表面的功能化,靶向部分作为特定癌症相关分析物的识别元素。相比之下,“非靶向纳米组学”方法依赖于癌症相关分析物在与生物流体孵育后非特异性吸附到纳米颗粒表面(图2)。已经开发了许多靶向纳米组学方法,主要用于富集EV和CTC(图2和3),而癌症分析物在生物流体孵育的纳米粒子表面的自发吸附仅在过去5年有使用,主要用于蛋白质和cfDNA的富集和分析(表1)。我们强调,尽管在免疫测定和生物传感器中加入基于纳米颗粒的探针经过广泛研究,但其不属于纳米组学方法的范围。这种生物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基于纳米颗粒-分析物复合物独特的光学和电化学特性,而不是基于纳米颗粒富集分析物的下游组学分析。  图2 纳米组学范式概述“纳米组学”方法的示意图,其中纳米材料被用作清除平台,以从生物体液中捕获、富集和分离癌症相关分析物以进行下游组学分析。“靶向纳米组学”需要使用靶向部分对纳米材料表面进行功能化捕获特定的癌症分析物,而“非靶向纳米组学”依赖于癌症分析物非特异性、自发吸附到纳米颗粒表面(称为生物分子电晕形成)。基于纳米材料的采集平台可以同时从单个外周血样本(以及可能的其他生物体液)中丰富癌症特异性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脂质组特征。纳米组学方法旨在应用生物-纳米界面获得的知识,以实现复杂生物流体的多组学分析,最终目标是推出用于早期癌症检测的新型多分析物生物标志物。cfDNA,循环游离DNA CTC,循环肿瘤细胞 EV,细胞外囊泡。  表1 使用纳米组学方法分析液体活检分析物的示例研究  ASGPR1,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 cfDNA,循环游离DNA CTC,循环肿瘤细胞 ddPCR,微滴数字PCR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pCAM,上皮细胞粘附分子 EV,细胞外囊泡 ICC,免疫细胞化学 IHC,免疫组化 LC-MS/MS,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 nano-HB,纳米人字形结构 NP-HBCTC-chip,纳米颗粒人字形循环肿瘤细胞芯片 NSCLC,非小细胞肺癌 PEDOT,聚(3,4-乙撑二氧噻吩) PEG,聚乙二醇 PEI,聚乙烯亚胺 PIPAAm,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PLGA,聚乳酸共乙醇酸 PL,磷脂 qPCR,定量PCR RT-ddPCR,逆转录微滴数字PCR RT-qPCR,实时定量逆转录PCR SWATH-MS,连续窗口全理论碎片采集质谱 TROP2,肿瘤相关钙信号传感器2。  3.1 蛋白和ctDNA采集  在血液循环的生物分子中,蛋白质是细胞过程的生物学终点。因此,蛋白质在历史上作为最受关注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然而,直接从血液中发现新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由于高丰度蛋白(例如,白蛋白约占总蛋白质含量的50%)的压倒性掩蔽效应而变得错综复杂。尽管基于无标记MS的蛋白质组学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这种信噪比问题极大地阻碍了血液中疾病特异性蛋白质特征的识别。血浆免疫亲和消耗柱被广泛用于克服白蛋白掩蔽的问题,但会导致低分子量(LMW)蛋白质组(例如,60 kDa的蛋白质)以及高丰度载体蛋白的大量损失。  2003年首次提出使用富集纳米粒子来增强血液中LMW癌症蛋白质组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但这一概念仅在过去十年中才引起纳米科学界的兴趣(表1)。由 Liotta、Petricoin及其团队开发的Nanotrap技术使用核壳亲和诱饵水凝胶纳米粒子作为蛋白质收集器。与上述免疫亲和柱类似,Nanotrap技术能够将高丰度的高分子量(HMW)蛋白与LMW蛋白分离。具体来说,纳米颗粒的多孔外壳阻止HMW但不阻止LMW蛋白的进入,而内核包含共价连接的化学亲和诱饵,可捕获LMW蛋白以进行收获和后续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初步可行性研究证明了Nanotrap颗粒作为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发现平台的潜在用途,但该技术主要用于捕获和富集已知的生物标志物蛋白质。  蛋白质在与生物体液一起孵育后自发且非靶向吸附到纳米颗粒表面,称为“蛋白冠”(框1),也已被用于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了解到复杂的蛋白质电晕会在所有纳米级材料的表面上以不同程度迅速形成,这取决于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表面特性。事实上,纳米粒子对血液蛋白的结合亲和力已被证明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决定的,包括它们的大小、表面电荷和功能化以及纳米粒子-生物流体的孵育条件(框1)。  对低丰度蛋白质的纳米颗粒电晕富集和分析进行体内研究,首先需要通过将脂质纳米颗粒静脉注射到荷瘤小鼠和卵巢癌患者体内。随后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从血液中回收电晕包被的纳米颗粒并从高丰度背景分子(没有诊断价值)中纯化纳米颗粒结合的蛋白,从而能够对血浆蛋白质组的LMW部分进行高分辨率分析。这项最初的范式转变工作引发了人们对体外形成的蛋白质电晕指纹作为一种新工具的临床开发的兴趣,该工具用于对从癌症患者队列中获得的血浆样本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无标记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健康”和“患病”纳米颗粒电晕样本进行全面比较,可以识别多种以前未被识别的候选生物标志物蛋白(表1)。  在这些原理的基础上,Proteograph平台已被开发用于深度分析等离子体蛋白质组,该平台使用具有不同表面特性的有不同的电晕轮廓的磁性纳米粒子组合。由于2D和3D纳米材料是过量的,因此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研究各种类型的纳米颗粒的组合是否能在MS分析中显著“扩大”血液蛋白质组的覆盖范围。还存在从血浆样品中纯化和回收电晕涂层纳米颗粒、纳米颗粒制剂的合成和稳定性以及所需的样品量是可能阻碍此类生物流体预处理方案开发的一些亟需解决的技术挑战。  最近,纳米颗粒蛋白冠的形成在概念上已经转变为由蛋白质、脂质、多糖和核酸组成的多层分子自组装,称为“生物分子冠”(框1)。例如,我们展示了cfDNA与基于脂质的纳米颗粒在与人类血浆样本孵育时的相互作用。这一额外组学维度的发现以及在患有晚期卵巢癌的女性(与年龄匹配的未患癌症的女性相比)样本中发现的显著更高丰度的纳米粒子冠状cfDNA为进一步研究卵巢癌铺平了道路。有趣的是,对相同纳米颗粒电晕样本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了组蛋白中的癌症特异性升高,表明核小体介导的纳米颗粒cfDNA相互作用。虽然 microRNA(在蛋白质复合物中或封存在EV中)的纳米颗粒表面吸附仍有待研究,但这些发现突出了开发能够同时富集和纯化血浆蛋白和无细胞游离核酸的纳米蛋白质组收获平台技术的机会。  使用纳米粒子从血液中纯化cfDNA的替代方法只有少数正在探索中,包括阳离子磁性纳米线系统的开发。在一项原理验证研究中,这种纳米纯化方法在收集cfDNA以通过液滴数字PCR检测EGFR突变方面优于金标准QIAamp循环核酸试剂盒。此外,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液中共同分离CTC和cfDNA证明使用单个纳米颗粒平台有富集多种分析物的潜力。其他证明金纳米粒子与甲基化DNA相互作用的研究也为利用生物纳米界面检测cfDNA中癌症特异性甲基化模式奠定了基础。  3.2 CTC和EV分离  将CTC和EV从癌症患者的血液中高效提取和纯化是液体活检分析物进行临床转化的关键,这给纳米技术人员带来了工程创新挑战。基于金标准CTC免疫捕获的方法无法收获功能上可行的CTC的异质群体。因此,目前CTC的临床应用只是基于它们在大量造血细胞中的检测和计数,并且仅在高负担、转移性疾病患者中进行。尽管血液中的EV数量更多,但它们的小尺寸和低密度带来了一系列独特的技术挑战。传统的台式EV纯化技术(如超速离心、聚合物诱导沉淀等)主要依赖于它们的物理特性,需要几个小时并无法区分癌症衍生的EV和非恶性细胞释放的EV。  已经进行了许多利用CTC和某些EV子集的癌症特异性的尝试,以使用纳米组学方法增强血液CTC和EV及其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捕获和分离。这些收获策略中的大多数需要用针对众所周知的CTC和EV表面抗原(如 EpCAM、HER2、CD9、CD81和CD63)的抗体涂覆纳米颗粒表面。已经开发了广泛的纳米技术来捕获血液CTC和EV(表1和图3),包括磁性、金、硅、二氧化钛(TiO2)和碳纳米材料平台,具有不同程度的设计复杂性和成功率。为了解决与CTC固有异质性相关的问题并提高捕获效率,还使用了不同抗体的混合物对相同的纳米颗粒平台进行功能化。例如,用抗体混合物标记的磁性纳米线已被证明能以100%的效率(29名患者中的29名)从250 µl血液样本中有效分离早期非转移性乳腺癌衍生的CTC。  抗体靶向纳米颗粒也已集成到微流体装置中,与标准的CTC或EV分离方法相比,该装置需要更少的样品量并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并且可以设计成多步功能(例如,分析物分离、鉴定和检测)。这种基于纳米颗粒的平台的例子包括Poudineh等人设计的基于磁性排序流式细胞仪的微流控芯片,以根据其表面蛋白表达表型分析CTC,以及Zhang等人开发的具有自组装3D人字形纳米图案的Nano-HB微流控芯片,用于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浆中低水平的肿瘤相关外泌体。结合纳米颗粒分离CTC或EV以及下游细胞内或囊泡组学分析的微流控芯片也在开发中,并逐渐演变为综合多物种分析平台。  纳米材料提供的多模态工程能力使其能够从复杂的生物流体中同时捕获和可视化癌症分析物,以及对捕获的分析物进行刺激响应分离和取样以进行进一步分析。多功能纳米颗粒平台的一个例子是由Zhou等人开发的发光聚乙二醇功能化免疫磁性纳米球,用于对从EpCAM+上皮癌患者的外周血样本中分离的CTC进行高分辨率可视化。量子点沉积在这些磁响应Fe3O4纳米颗粒上,除了与血液进行磁分离外,还可以实时监测CTC的回收过程。最后,使用含二硫键的接头将抗EpCAM抗体连接到这些纳米颗粒构建体的表面,使谷胱甘肽介导释放活化的CTC。  除了这些上皮标记依赖技术之外,还有研究利用CTC对裸碳基纳米颗粒表面的高亲和力的不依赖标记的方法,并有望捕获更广泛的CTC亚型,从而能够表征其独特的转移潜力。例如,在概念验证研究中,Loeian等人开发了一种碳纳米管CTC芯片,能够从4毫升或8.5毫升血液样本中根据细胞角蛋白8或 18、EGFR和HER2成功捕获具有各种表型的异质CTC,血液样本来自7名I-IV期乳腺癌患者获得的每毫升血液中0.5-28个CTC。从污染的白细胞中纯化并将粘附的CTC从纳米管
  • 血液核酸检测“十二五”末基本覆盖全国
    从日前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的2011年血站核酸检测暨血液安全工作会议上获悉,一年来,我国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效果。自去年6月至今年6月,试点单位共检测血液样本135万余份。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透露,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已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纳入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血液筛查核酸检测技术将基本覆盖全国。   王羽说,我国绝大部分血站一直单纯采用两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献血者进行筛查。而开展血液核酸检测工作,可以大大缩短经血传播疾病检测的“窗口期”,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   据了解,从去年6月开始,我国在11个省的14家单位开展血站核酸检测试点。中央财政一次性投入1.576亿元,用于全国30个省(区、市)核酸检测设备及配套设备的购置、人员培训、信息系统建设和国家参比实验室建设。今年,核酸检测试点范围将扩大到所有省级血液中心。   王羽说,如何在现有机制下获得维持核酸检测运行经费,成为保证核酸检测工作持续开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核酸检测系统和现有血站实验室检测系统的信息化对接也急需完善。会议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解决落实配套资金等问题。开展核酸检测的血站要建立起符合标准的实验室规范化检测流程,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和人员的技术培训,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核酸检测模式和管理体系。   资料链接     如何降低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窗口期”感染风险已成为血液检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病毒感染人体后,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一系列检测被发现,而最早能被检测到的是病毒核酸。现有的酶联免疫等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的是抗原或抗体,而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的是病毒核酸,所以能更早地发现病毒感染。这项技术目前可将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分别由原来的50天、72天和22天缩短到25天、59天和11天,血液安全由此可得到更好保障。
  • 可检测百余项目全自动血型血液分析仪问世
    近日,中科院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全自动血型血液分析判定仪完成临床试验以及国家药监局的检测,明年上半年拿到注册证后就可生产销售了。虽然离生产销售还有半年,该产品已被长春、江阴等地配套试剂生产公司“看上”,纷纷上门前来洽谈。   长光华医,是中科院苏州医工所5家高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中的第一家。自2011年正式成立至今,本着苏州医工所“高科技、低成本、惠民生”的科研理念与依托医工所的科研成果,研制了“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仪”和“全自动血型血液分析判定仪”,一举打破了国际垄断,产品成本可降低50%以上。   今年4月,“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仪”拿到了注册证,该产品进入了生产销售阶段。这款产品是体外诊断的二类医疗器械,主要配合肿瘤等疾病检查,在该仪器配上100多个配套试剂后,可进行100多个项目的检测。“加入肿瘤试剂,就可以诊断肿瘤,加入肝炎试剂,就可以诊断肝炎。”长光华医董事长董建华介绍,因为该仪器需要有配套试剂一同销售,长光华医还研发了试剂 目前,诊断肿瘤的14种试剂已研制成功,其他80多种试剂正在研发之中。“在国际上,西门子等企业在此类仪器的生产领域占有主导位置,国内也只有一两家企业在做,我们产品的优势就是性能上与国际主流产品持平,价格只有他们的50%,医疗机构进口一台产品需要100万,购买我们的产品50万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不发达地区医疗机构以及一、二级医院都有能力购买。”   而国内唯一在研、即将投产的“全自动血型血液分析判定仪”则是公司的另外一项成果。“以前测定血型,都是很粗略地用溶剂测,其实每个人的血液成分是不一样的,只凭借粗略的血型分析,帮助病人输血可能带来很大的危害。后来虽然改进了办法,取血样在显微镜下看,但是效率极低。现在血型检测都采取微柱凝胶这一新技术,这款仪器,就是配合新技术而设计的。”董建华介绍,只要将病人的血液样本放进试剂中,送进该仪器,几十秒后就能对血液进行详尽的分析,一分钟内就能打出报告,并且,这台机器还可同时对48个样本进行分析,非常便捷。“该产品不仅降低50%成本,而且它的出现,将对国内配套试剂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医疗机构使用此产品都依靠进口。等我们可生产销售了,江阴一家配套试剂企业表示想预订500台。”董建华介绍。   目前,长光华医已经申报各类专利52个,授权21个,其中申报发明专利11个,授权3个。
  • 血液检测可以准确识别出24小时未睡的人
    你有熬过通宵吗?有研究表明,24小时不睡,会增加人们在安全危机情况下严重受伤或死亡的风险。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专家开发了一种血液检测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出24小时未睡的人。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研究人员使用了健康志愿者血液中发现的组合标志物。在实验室条件下,这些标志物能准确地检测出24小时没睡的志愿者。在有个体良好睡眠血液样本对照的情况下,该检测方法正确率达99.2%;在没有充分对比样本的情况下(类似于诊断性血液测试),准确率会降至89.1%,这一准确率仍然很高。据悉,全球约2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睡眠不足引起的。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测试方法,在未来能够快速简单地识别睡眠不足的司机,甚至用于安全关键场所工作人员的检测。该测试可能也是未来法医学可选用的理想检测方法,但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论文作者Clare Anderson在莫纳什大学工作期间领导了这项研究。她现在是伯明翰大学睡眠和昼夜节律科学教授。“这对睡眠科学家来说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发现,可能会对未来与睡眠不足相关的健康和安全管理产生变革性影响。”Anderson说,虽然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但他们已经迈出了充满希望的第一步。“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睡眠不足5小时与危险驾驶有关。如果让我们检测的24小时无睡眠情况的人驾车,相当于让饮用了澳大利亚法定饮酒量限制两倍多酒的人驾车。”Anderson说,“在错误的代价是生命的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有能进行客观检测的方法,以识别对自己或他人构成风险的个人。”论文第一作者Katy Jeppe表示,现在很难说该测试多久之后才能用于事故后的人员检测。他们下一步将在控制较少的环境中对该血液检测方法进行测试。而要将其检测结果作为涉事司机疲劳驾驶导致车祸的证据,可能得在法医条件下进行测试。目前,这种用于检测的生物标志物是基于24小时或更长时间无睡眠得出的,最短可以检测到18小时不睡的人。如果想要开发能检测出前一晚睡眠不足的生物标志物,还需要更多的研究。Anderson指出,酒精测试减少了车祸和相关严重伤亡,而他们开发的疲劳检测方法有望实现同样的目标。但目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 新品上市 | 赛默飞推出全新髓系血液肿瘤NGS试剂盒
    每年,全球约有128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血癌,占所有癌症病例的6%1。血液疾病的遗传复杂性通常包含一系列的体细胞突变,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大量与其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的发现正在推动血液疾病的精准肿瘤学研究与治疗方案,并为血液疾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传统的血液疾病分子检测需要涉及多种单一分析物方法、复杂的工作流程、不同的检测实验室,往往需要2-3周以上的检测周期。高通量测序技术 (NGS) 通过一次性检测多重靶标,彻底改变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检测流程。可以实现一个样本、单次检测、同时分析多种生物标志物,搭配自动化NGS 系统,最快可以在 1天内获得结果。赛默飞提供全面的血液肿瘤NGS解决方案根据使用通量选择成熟的Ion TorrentTM NGS 平台,不论是通量灵活的 Ion GeneStudioTM S5 系统,还是自动一体化的 Ion TorrentTM GenexusTM系统,OncomineTM系列检测方案都可完美地适用于各种血液疾病研究领域,实现可靠、快速的血液恶性肿瘤分析。△Oncomine Assay MenuOncomineTM具备报告分析软件,简化生信分析流程,自动生成定制化报告,整合变异注释与相关证据。 自动化的工作流程和快速简单的操作,助力每个实验室都能够轻松使用 NGS ,真正普及NGS检测。全新升级上市,加速髓系血液疾病检测髓系恶性肿瘤的高度复杂和异质性,加上病情发展迅猛,使得临床和研究上的快速检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获得具有参考价值的检测结果,需要一种快速、简单的方法来检测所有关键突变。赛默飞推出Oncomine Myeloid Assay GX v2,为您实现在一天内获得完整的髓系变异图谱和分析结果的超凡体验!一个样本、一次检测即可分析所有关键突变Oncomine Myeloid Assay GX v2仅需极低的样本起始量 (10-20ng) ,便可同时检测45 个 DNA 靶标和 30 个融合驱动基因。覆盖700 多个独特的融合转录本,涵盖所有主要髓系疾病的相关基因——包括AML、MDS、MPN、CML、CMML和JMML。△完整的覆盖重点基因一次检测多种类型的突变髓系样本的难测区域和高GC含量区域通常带有重要突变基因。Oncomine Myeloid Assay GX v2经过精心设计,可以准确地检测与髓系恶性肿瘤相关的所有相关突变,包括 CEBPA、FLT3、CALR 等具有挑战性的基因中的靶标。从样本到报告的真正自动化流程针对所有髓系疾病常见的样本类型,包括全血、骨髓或外周血白细胞,都可以在Genexus系统上自动化完成核酸提取、纯化、定量、文库制备、测序、分析和报告生成,可在一天内获得带有相关证据的变异注释报告,减少实验室负荷,释放检测能力。欲了解更多产品详情,欢迎点击链接新品上市,关注有礼如果您对赛默飞血液肿瘤NGS方案感兴趣,欢迎点击链接填写问卷。我们将抽取20位提交用户赠送价值百元的精美礼品!*仅供科研使用,不可用于诊断用途Reference:1.Sung H et al.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 国家药监局:血液病流式细胞学人工智能分析软件性能评价审评要点
    血液病流式细胞学人工智能分析软件性能评价审评要点本要点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血液病流式细胞学人工智能分析软件注册申报资料中非临床评价部分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本要点是对血液病流式细胞学人工智能分析软件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申请人需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本要点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需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本要点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要点的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一、适用范围血液病流式细胞学分析,与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一起,用于血液病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治疗监测、免疫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检测等。样本类型可为血液或骨髓、淋巴结、脑脊液、及其他适用样本类型。血液病流式细胞学人工智能分析软件,指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帮助医生分析多参数流式细胞学技术/流式细胞仪产生的结构化数据,如数据文件或图形文件等进行血液病辅助体外诊断的软件,通常用于定性或定量分析,可以是软件组件或独立软件。通过对结构化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分析,用途包含:(一)基础分析:通过单一的人工智能算法辅助流式细胞学数据的可视化,从而辅助流式诊断人员进行自动设门和分析。(二)高阶分析:通过多个人工智能算法组合使用(如集成学习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组合使用),实现自动设门辅助血液疾病诊断(良/恶性、白血病亚型分类、淋巴瘤分型等)、化疗后的微小残留病监测等。产品在医疗机构、医学实验室使用,其结果供执业医师参考。软件作为血液病流式细胞学辅助诊断工具,其提示的诊断结果不能作为临床诊断决策的唯一依据。产品管理类别:独立软件分类编码:21-04-02(计算机辅助诊断/分析软件)软件组件分类编码:22-01-08(流式细胞分析仪器)应注意本要点主要适用于辅助决策类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按照第三类管理,其他类别的产品可根据其适用性参照执行。关于人工智能医用软件分类的判定,可参照《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产品名称:建议依据医用软件通用名称要求,按“特征词1(如有)+特征词2(如有)+特征词3(如有)+核心词”结构编制。具体到该类产品,建议体现处理对象和临床用途,如血液病(具体病种)+流式细胞学辅助分析/检测软件,可参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用软件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中的品名举例或已批准的同类产品进行命名。如为软件组件,则产品名称体现医疗器械名称,如“多参数流式细胞仪”,但在适用范围体现人工智能算法类型,在产品说明书体现使用限制等相关内容。本要点基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的基本框架要求,其中关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的术语定义、相关要求参照上述指导原则。二、产品简介该类软件的分析对象基于流式细胞仪产生的标准化的结构化数据文件或图形文件等。产品的工作原理:产品为独立软件或软件组件,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流式细胞仪数据进行处理(如:数据特征提取、数据通过函数图形化以及自动设门、决策分析等),实现对流式细胞仪数据、对细胞分类及定量结果进行分析,达到辅助诊断的功能。主要结构及组成:结构组成明确交付内容和功能模块,其中交付内容包括软件安装程序、授权文件、外部软件环境安装程序等软件程序文件,功能模块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端(若适用)等,若适用注明选装、模块版本。服务器端:负责接收并处理请求,对请求进行数据处理,调用人工智能算法(如PCA、t-SNE、SVM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分析结果。把用户请求的数据结果返回给浏览器。客户端:将服务器端分析结果呈现到用户界面。用户 可在用户界面端进行自动设门、细胞分群、辅助分类、辅助诊断、报告管理、检索查询、用户管理、查看日志等功能操作。预期使用环境:申报产品主要使用环境为医疗机构、医学实验室。三、基本要求在满足相关法规、规章、指导原则、标准的前提下,还应重点关注下列内容:(一)综述资料详细描述该产品的算法名称,选择该算法的依据和权威文献,数据处理的在流式细胞分析流程中的节点及辅助决策功能及功能实现方法,描述配套使用流式细胞仪器设备(厂家、型号、注册证号及主要参数设置:包括激光数、通道设置等)及仪器质量控制参数(仪器校准、电压补偿等)、配套使用的流式细胞检测试剂(名称、厂家、注册证号等),描述数据产生的样本类型。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从成熟度角度可分为成熟和全新两种类型,其中成熟是指安全有效性已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充分证实的情形,全新是指未上市或安全有效性尚未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充分证实的情形。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算法、功能、用途若有一项为全新则属于全新类型,反之属于成熟类型。在资料中应当说明采用算法的成熟程度,采用全新算法的,应当在综述资料中详细说明。阐述软件研发背景,包括对辅助决策功能的介绍,目前该血液病临床诊断参考标准、诊疗指南和分型依据。申报产品数据处理标准和分型依据应与临床标准一致。(二)非临床资料1.产品技术要求及检验报告性能指标应包括“所分析的数据类型”、“分析速度”、“临床功能”等,如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诊断提示等。其他要求请参照《医疗器械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2.软件研究资料按照《医疗器械软件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的要求,提交研究资料。明确发布版本号。提交的研究资料主要包含软件研究资料、算法研究资料、网络安全研究资料。研究资料内容应涵盖申报产品适用范围中描述的全部内容。2.1风险管理软件安全性级别越高,其生存周期质控要求越严格,注册申报资料越详尽,同时由于全新类型的潜在未知风险多于成熟类型,故需结合成熟度予以综合考虑。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软件安全性级别可基于产品的预期用途、使用场景、核心功能进行综合判定,其中预期用途主要考虑用途类型、重要程度、紧迫程度等因素,使用场景主要考虑使用场合、疾病特征、适用人群、目标用户等因素,核心功能主要考虑功能类型、核心算法、输入输出、接口等因素。参考YY/T 0316、GB/T 42062和YY/T 0664等标准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活动应当基于软件的预期用途、使用场景、核心功能予以实施,并贯穿软件全生命周期过程。申请人重点考虑如下风险因素:此类产品算法风险包括算法选择风险、算法训练及验证的风险等,主要包括算法选择依据不充分,算法训练使用的数据质量不高,数据代表性不足或数据量不够,由于样本前处理、流式细胞仪光路信号校准和质控,流式细胞分析过程或流式荧光试剂标记发生错误等原因产生,造成过拟合和欠拟合导致的泛化能力不足,数据扩增(如适用)和数据偏移等造成的假阴性和假阳性错误等;使用中的风险主要包括未经培训的人员使用,以及样本采集、处理、仪器校准等错误,造成的假阴性和假阳性错误。其中假阴性即漏诊,可能导致后续诊疗活动延误,特别是要考虑快速进展疾病的诊疗活动延误风险,而假阳性即误诊,可能导致后续不必要的诊疗活动。以算法特性为核心重点关注其泛化能力,以模型/数据为基础重点关注其质控情况,同时从风险管理角度兼顾算力不足与失效的影响。注册申请人应结合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使用场景、核心功能开展风险管理活动,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并贯穿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过程。此外,进口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还需考虑中外差异风险,如人种、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疗规范等差异。2.2需求规范提供软件需求规范文档,明确软件的功能、性能、接口、用户界面、运行环境、网络安全、数据采集等需求。数据采集需考虑数据来源的合规性、充分性和多样性,数据分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数据质控的充分性、有效性和准确性。数据应来源于分布于不同地域的机构且不少于3家,确保数据应当具备高度的多样性。机构应使用软件说明书中的分析流程采集数据,如明确的样本来源、仪器设备、样本处理(前处理、单细胞悬液的制作、荧光抗体试剂的选择等)。数据分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考虑包括但不限于疾病构成(如分型、分级、分期)、人群分布(如高危人群、患者,性别、年龄)等情况。算法性能需结合产品预期用途,综合考虑分析速度、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与再现性、泛化性等性能指标的适用性及其要求。同时还需考虑因梯度消失(如适用)、梯度爆炸(如适用)、过拟合和欠拟合等影响算法性能的因素。使用限制需考虑产品禁用、慎用等场景,准确表述产品使用场景,提供必要警示提示信息。2.3软件性能研究提供产品性能研究资料以及产品技术要求的研究和编制说明,给出软件相关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的确定依据。注册申请人需在软件研究资料中提交GB/T 25000.51自测报告,亦可提交自检报告或检验报告代替自测报告。产品技术要求中各指标依据产品自身特点确定。2.4算法研究资料根据《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提交算法研究资料。逐项提交每个人工智能算法或算法组合的算法研究报告。2.4.1算法基本信息明确算法的名称、类型、结构、输入输出、流程图、算法框架、运行环境等基本信息以及算法选用依据。其中,算法类型从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基于模型的算法和基于数据的算法)、可解释性(白盒算法和黑盒算法)等角度明确算法特性。算法结构部分应明确算法的层数、参数规模等超参数信息。流程图应包含输入示例、学习方法示意图输出示例。算法框架应明确所用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类型(自研算法框架、现成算法框架)、型号规格、完整版本、制造商等信息。若基于云计算平台,应明确云计算的名称、服务模式、部署模式、配置以及云服务商的名称、住所、服务资质。运行环境应明确算法正常运行所需的典型运行环境,包括硬件配置、外部软件环境、网络条件;若使用人工智能芯片应明确其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商、性能指标等信息。算法选用依据详述算法或算法组合选用的理由和基本原则。2.4.2算法风险管理结合预期用途、使用场景、和核心功能、算法成熟度、网络安全等因素,此类产品的软件安全性级别为严重级别。提供算法风险管理资料,若无单独文档可提供软件风险管理资料,并注明算法风险管理所在位置。2.4.3算法需求规范提供算法需求规范文档,若无单独文档可提供软件需求规范,并注明算法需求所在位置。2.4.4数据收集2.4.4.1提供数据来源合规性声明,列明数据来源机构的名称、所在地域、数据收集量、伦理批件(或科研合作协议)编号等信息。2.4.4.2数据采集建议参考2.2需求规范的要求,提供数据采集操作规范文档,包括数据采集方案和数据采集标准操作规程。数据采集主要由临床机构实施,应明确流式细胞分析流程的全部信息(包括全流程质控标准、panel设计、仪器和试剂的标准化SOP等)、明确样本及样本处理要求、样本的来源与分布、样本质量要求(样本保存时限、质量判断标准)、采集设备要求(应包含流式细胞仪型号、通道数量、注册证号、设备质控及补偿调节方式、数据的基本处理方式等)、流式抗体试剂要求(厂家、注册证号等)、数据质量要求、采集过程、数据脱敏、数据转移等要求。采集过程应对样本数据进行编号并加密,方案中应包含编号规则。关于数据集采集方面建议明确偏倚的控制方法,如: (1)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可从目标人群中随机抽样、多中心,保证样本量要足够大。 (2)为了保证研究对象选择的质量,研究设计中应有明确、具体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检测标本尽量保持试验条件的前后一致性,注意试剂质量、仪器性能、样本保存和操作规定。 建议通过限制、配比、标准化、随机化、分层分析和多元分析等进行控制。2.4.4.3数据整理明确数据清洗/预处理程序,对数据处理中应用的软件进行简述,并以附件的形式提交数据处理中各软件的软件研究资料。数据整理基于原始数据库考虑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的质控要求。数据清洗需明确清洗的规则、方法、结果,数据预处理需明确处理的方法、结果。数据整理所用软件工具均需明确名称、型号规格、完整版本、制造商、运行环境,并进行软件确认。2.4.4.4数据标注明确标注人员和仲裁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内容,标注人员和仲裁人员应为相关专业资质的人员,数据应经过2人或以上进行标注,标注方式建议给出依据。简述标记系统信息,给出数据/图像界面截图,详细介绍标注过程、标注对象和标注标准(注意与临床诊断标准的一致性)等。明确标注过程质控、标注质量评估、数据安全保证等要求,明确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等要求。应当注意标注数据的质量评估,可抽选一定比例数据由有资质的非标注人员结合临床进行综合诊断评估。提供原始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标注数据库、扩增数据库(如有),关于疾病构成的数据分布情况,包括适用人群、数据来源机构、采集设备、样本类型等因素。若数据来自公开数据库,提供公开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如名称、创建者、数据总量等)和使用情况(如数据使用量、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分布等)。2.4.4.5数据集构建明确各数据集划分的方法及依据。训练集应当保证样本分布具有均衡性,根据预期用途,训练样本应涵盖不同血液病样本类型、不同分群类型等。调优集应保证样本分布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如阳性比例,不同类型比例、不同临床分型比例等均应符合临床实际情况。训练集、调优集、测试集的样本应两两无交集并通过查重予以验证。如适用,进行数据扩增验证时,应当明确扩增的方式、方法、倍数,并考虑数据扩增对软件的影响及风险。列表比较扩增数据库与标注数据库的差异,论证扩增数据库样本量的充分性以及分布的合理性。2.4.5算法训练依据适用人群、数据来源机构、采集设备、样本类型等因素,提供训练集、调优集(若有)关于疾病构成的数据分布情况。算法训练基于训练集、调优集进行训练和调优,应明确算法训练所用的评估指标、训练方式、训练目标、调优方法,提供ROC曲线或混淆矩阵等证据(如:迭代次数-训练CountIOU曲线和迭代册数-召回率曲线)证明训练目标满足医疗要求,提供训练数据量-评估指标曲线(如迭代次数-Loss曲线)等证据以证实算法训练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应当提供人工智能学习算法常用的评估函数来评估算法训练的质量。2.4.6算法性能评估基于测试集对算法设计进行评估,确认软件算法性能的效率、敏感性、特异性,性能应满足算法设计要求。算法验证:算法性能评估应包括软件对样本满意度评价的能力测试、泛化能力的测试、压力测试(指采用罕见或特殊的真实数据样本开展的算法性能测试)、对抗测试、重复性与再现性测试、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测试、分析效率测试、算法性能影响因素分析、性能评估结果比较分析、偏差报告等研究。应以该软件和临床综合诊断的一致性进行比较.评价细胞分群的准确性。通过样本量估算确定测试集中阴、阳性样本和压力样本的样本量,提供测试集关于疾病构成(包括年龄和血液病类型、白细胞分化抗原种类)、数据来源的数据分布情况。明确对抗样本的选择原则;明确性能评估的可接受标准和标准制定依据。提交测试报告和结果图示例。若使用第三方数据库开展算法性能评估,提供第三方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如名称、创建者、数据总量等)和使用情况(如测试数据样本量、评估指标、评估结果等)。还应提交第三方数据库数据样本来源和本分析软件在产品技术要求、说明书中要求的流式细胞分析流程的一致性评价(包含样本要求、处理方式、流式细胞荧光抗体试剂的选择、流式细胞仪、荧光及电压补偿方式、应用的函数等),应提交符合要求的流式细胞仪数据。算法的确认:此类产品均需按照GCP的要求开展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机构应具备该软件要求的流式细胞分析流程所需的人员、试剂及仪器设备,临床试验应以该软件和临床综合诊断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确保其产生的流式细胞仪数据与该软件说明书和技术要求的一致性。2.4.7算法可追溯性分析提供算法可追溯性分析报告,即追溯算法需求、算法设计、源代码(明确软件单元名称即可)、算法测试、算法风险管理的关系表。若无单独文档可提供软件可追溯性分析报告,需注明算法可追溯性分析所在位置。(三)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样稿明确该产品适用范围,明确流式细胞学人工智能分析的全流程质控标准、适用的流式细胞分析设备、设备参数设置、适用的试剂及试剂盘设计、样本处理方法和本软件适用的标准化SOP等。明确软件报告内容。对产品带来的假阳/假阴性风险进行提示。根据算法性能综合评价结果,对产品的适用范围、使用场景、核心功能进行必要限制,并在说明书中明确产品使用限制和必要警示提示信息。明确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相关要求。若产品采用人工智能黑盒算法,根据算法影响因素分析报告,在说明书明确产品使用期限、使用限制和必要的警示提示信息。明确人工智能算法的算法性能评估总结(测试集基本信息、评估指标与结果)、临床评价总结(临床数据基本信息、评价指标与结果)、决策指标定义(或提供决策指标定义所依据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参考文献)等信息。若采用基于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说明书还应补充算法训练总结信息(训练集基本信息、训练指标与结果)列明算法训练总结和算法性能评估总结以及临床评价总结。对于软件安全性级别为严重级别的产品,需提供用户培训材料。
  • 加拿大研究员发现检测血液中癌症生物标记新方法
    据最新一期《自然· 化学》杂志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检测人体血液中癌症生物标记物的新方法:利用肽核酸钳及纳米微电子芯片检测游离核酸。   核酸可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通常位于细胞内,但有时也能在循环血液中找到。癌症患者的血液中往往有更多的这种脱离细胞的核酸,其中一小部分游离核酸中就包含着与某些癌症相关的突变。   研究游离核酸的常用方法包括DNA测序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但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缺陷。DNA测序成本高,患者往往要等待几周才能获得结果;PCR则需要准备大量样本进行修改,才能使其对基因点突变具有充分选择性。   许多遗传癌症标记会在一个特定基因中包含一个点突变。点突变是很难发现的,因为与正常游离核酸或野生型核酸相比,其在血液中的含量要小得多。科学家提高PCR灵敏度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称为肽核酸的基因&ldquo 钳&rdquo ,这些具有互补核苷酸序列的链与野生型序列绑定后可放大目标序列。   多伦多大学和蒙特利尔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新方法,可在无需样本或仅需少量样本的情况下对肺癌和皮肤癌中的基因突变进行选择性识别。   研究人员将肽核酸钳技术与电化学探针技术相结合,制作出一种快速、具有选择性的传感器。他们设计的钳测定技术可在KRAS基因中选择出特定的突变,KRAS基因中有7个突变与肺癌相关。   实验证明,这种利用肽核酸钳及纳米微电子芯片检测游离核酸的新方法,对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癌症标记物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成本低、侵入性小、几乎不用准备样本等诸多优点。
  • 海尔血液网写进人大提案 以物联网+生物科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两会期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也成为了众多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而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传统临床用血模式仍存在取血周期长、不合理用血、无法实现全流程监控等用血难题。在近期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中,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提出:“海尔通过物联网模式建立血液网,实现了用血零浪费,患者零等待。我认为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都会给这个企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以物联网思路解决社会问题 血液网结束用血难题 从焦点访谈到人大提案,无疑不代表企业解决社会问题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做客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栏目时谈到“在今年的两会上,我还提出创建“全国血液共享平台”的建议,通过物联网技术,让血液使用实现全流程可追溯。”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应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物联网的思路,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 据了解,“全国血液共享平台”的建议源于海尔旗下生物科技企业——海尔生物医疗所推出的血液网解决方案。日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信息化负责人程聪介绍:“我们通过使用物联网血液冰箱,仅在中心院区就节约了7万毫升血液,而这些节省下来的血液量可以另外供近50台大型手术使用。” 通过创新运用物联网技术,海尔生物医疗搭建了从“血管”到“血管”、从采血端到用血端的全流程血液信息监测和可追溯的平台生态。同时,将血库前移至急诊科、救护车、ICU等临床用血点,取血时间从20分钟减少到1分钟,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对于医院来说,血液网有助于加速病床流转,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对于血站和政府来说,有助于保障血液安全、保证血液质量,提高血液利用率、减少不合理用血,节约国家资源。 创新驱动背后 源于多年核心技术根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拓展“智能+”,“智能+”也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背后的关键之一就是创新驱动。在血液网的推动下,国内临床用血领域的“智能+”,也已悄然到来。而血液网也只是海尔生物医疗在血液资源管理领域进行的探索,这背后却是十余年的核心技术积累下的创新驱动。 有数据显示,在全球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行业中,海尔生物医疗在全球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海尔生物医疗在生物科技低温存储领域持续创新,拥有了158项专利,可提供覆盖-196℃至+8℃全温区范围生物科技低温存储产品。通过物联网技术创新,发挥生物科技低温存储产品优势,海尔生物医疗搭建了血液网、疫苗网、生物样本网新生态,为每个人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健康服务。 在业内看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海尔生物医疗创世界级物联网生物科技生态品牌的创新举措将在生物科技领域掀起不可预估的变革,其发展潜力势必将为行业发展赋予无边际的延展。
  • 《自然》血液中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浓度随着肠道细菌变化
    这是第一个将微生物群与人类免疫系统动态联系起来的研究。报道依旧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他们首次拿到了肠道微生物群直接塑造人类免疫系统构成的证据。这项研究采集了2000多名患者长达十年的跟踪数据。“科学界已经接受了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免疫系统健康很重要的观点,但这种假设的数据来自动物研究,”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系统生物学家Joao Xavier说。“而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了解接受血癌治疗的人群的微生物群组成变化。”研究中使用的数据来自接受异基因干细胞和骨髓移植(BMT)的人。在强烈的化疗或放疗被用来破坏癌细胞后,病人的造血系统被供体的干细胞所取代。在捐献者的血细胞(包括构成免疫系统的白血球)建立自己之前的几个星期里,病人极易受到感染。在这段时间里,为了保护他们,病人被给予抗生素。但这些抗生素中的许多都有有害的副作用,即破坏肠道内健康的微生物群,让危险的菌株占据上风。当病人的免疫系统重建后,抗生素停止使用,肠道微生物群开始慢慢恢复生长。这两个免疫系统的修复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机会来分析这两个受损的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十多年来,MSK的BMT服务人员在整个BMT过程中定期收集和分析患者的血液和粪便样本。MSK的Lucille Castori微生物、炎症和癌症中心的工作人员对细菌DNA进行了处理,该中心在创建大量微生物群数据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每天都收集样本,这样我们就能真正看到每天发生的事情。微生物群的变化是迅速和戏剧性的,几乎没有其他环境可以让你看到它们,” Marcel van den Brink博士说。MSK团队创建的数据库包含了不同时期病人肠道中微生物种类的详细信息。随后,包括Jonas Schluter博士和Xavier在内的计算团队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挖掘电子健康记录中有意义的数据。健康记录中的数据包括血液中存在的免疫细胞类型、患者服用药物的信息以及患者所经历的副作用。分析这么多数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Schluter博士当时是Xavier博士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他为此开发了新的统计技术。“这项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说某些微生物对免疫系统是‘好的’还是‘坏的’,”Xavier博士解释说。“这是一段复杂的关系。我们想要增加或减少的免疫细胞的亚型每天都在变化,这取决于身体里发生了什么。重要的是,现在我们有了研究这个复杂生态系统的方法。”研究人员说,他们还计划将他们的数据应用于研究接受其他癌症治疗的患者的免疫系统。他们以前的研究使用了从这项工作中收集的样本,研究了在骨髓移植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如何影响患者的健康。一项发表于2020年2月的研究报告称,肠道微生物群中物种的多样性更大,与BMT后的死亡风险较低相关。研究还发现,移植前微生物群的多样性较低,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高,这是供体免疫细胞攻击健康组织的潜在致命并发症。
  • 从血液中捕获变异数据
    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HiSeq& reg 2500系统正在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液中exosomal DNA中的遗传变异,并深入探究液体活检诊断和监控这种疾病的潜力。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简介 /strong /span /p p   在2000多年前的罗马和希腊,当一个人患上癌症,医生会检查他们的体液,包括血液。彼时检查的重点是看看体液是否过量或不足。当时,医学是非常个性化的,据说每位患者都有其独特的体液组成。今天的医学研究,特别是癌症研究,似乎又回到了这些起点。至少,Hector Alvarez博士这样的科学家是这样认为的。Alvarez博士是负责MD Anderson癌症中心胰腺癌研究中心液体活检平台的内科医学家。他正在探索侵入性较小的创新方法来诊断和监控胰腺癌。 /p p   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统计,胰腺癌在全球最常见癌症中位列第12位, 2012年全世界诊断出30多万个新增病例 1。在过去几十年,只有少数几种癌症的生存率没有得到改善,胰腺癌便是其中之一 2。死亡率持续居高不下,可能是因为无法在最早期的阶段有效检测到疾病的缘故 2。 /p p   Alvarez博士正在开发用于液体活检的实验室方案、设备和软件,以便从血液或其他体液中找到早期的生物标志物。利用新一代测序(NGS)和HiSeq 2500系统,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对胰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深度分析,以分辨出与疾病及其进展相关的不易察觉的肿瘤事件。他的重点是找到有助于胰腺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血液中的信息 /strong /span /p p   一直以来,大多数癌症是在组织活检后才得以确诊的。首先,医生从可疑的病变或肿块上切下一小块组织。然后,病理学家更加仔细地观察组织中的细胞,以确定它们是否癌变。若有问题的器官在腹部,比如胰腺,那么这样的操作就需要图像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其风险在于错过肿瘤中其他部位的重要组织异常 3。 /p p   “胰腺肿瘤的位置很难到达,因此很难取样组织,”Alvarez博士说。“这意味着我们往往无法获得重要信息来帮助治疗和改善生存率。当肿瘤到达可以取样的位置,且由活检证实了癌症时,大约只有20%的患者适合手术。通常来说已经太晚了,肿瘤发展得太大,患者已经不适合手术了。” /p p   这使得许多临床医生呼唤液体活检 —— 其中一管血就可以提供所有必要的临床信息,让医生做出可靠的诊断和确定靶向干预措施。液体活检依赖于在血液或其他体液中循环的肿瘤的遗传信息。 /p p   “当肿瘤细胞死亡时,其细胞和周围组织将DNA内含物释放到循环系统中,”Alvarez博士说。“这种DNA的遗传改变也许能帮助医生了解肿瘤内发生的情况,或者它是否从原发性肿瘤部位转移或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p p   2016年6月,一项覆盖15,000多名癌症受试者的大规模研究成果在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展示。它发现Guardant360 —— 一种可检测70种不同突变的液体活检 4 —— 是准确的,也许能可靠替代传统的活检方法。 /p p   Alvarez博士对此结果并不感到惊讶,但他认为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创建一个医生可信赖的真正临床级别的检测。“在MD Anderson癌症中心,我们致力于开发一个对医生具有综合意义的平台,”Alvarez博士说。“我们正在开发一种周转时间较短的临床级别检测,。我们的工作表明,通过胞外囊泡释放的遗传物质有望提供这类信息。” 5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NGS,可行的情报和外泌体 /strong /span /p p   三年前,科学家还处于证明液体活检可行的早期研究阶段。今天,Alvarez博士强调,“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基础研究。我们正尝试寻找正确的检测方案,它们不仅能带来准确、与临床相关的结果,还能支持医生决定需要什么样的治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8cdf3f90-91f2-4352-929b-d27e57a9f8af.jpg" title=" 1.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Hector Alvarez博士是一名医学家,他领导了德克萨斯州休斯顿MD Anderson癌症中心下胰腺癌研究中心的液体活检平台。 /span /p p   他相信,这些信息可以从特殊的胞外囊泡释放的DNA中获得,这些囊泡被称为外泌体(exosomes),而来自其他细胞区室的遗传信息可能也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发展和转移。“目前有50多种胞外囊泡,最为人熟知的是凋亡小体。此外还有较小的微囊泡和更小的外泌体,”他解释说,“我们是第一批证明外泌体中存在足量的双链DNA的团队,可以通过高分辨率的肿瘤图谱分析来鉴定它们。” 5 /p p   他和同事研究了2名胰腺癌受试者和1名壶腹部癌受试者的脱落外泌体 5。他们利用HiSeq 2500系统来开展exoDNA和exoRNA的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组和转录组测序。他们发现,肿瘤DNA在脱落的外泌体中稳定存在,表明基于外泌体的液体活检很可能具有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监控的潜力。虽然Alvarez博士最早证明了基于外泌体的液体活检是可行和有效,他表示可能还有更重要的遗传信息需要发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我们是第一批证明外泌体中存在足量双链DNA,并可以通过高分辨率肿瘤图谱分析来鉴定它们的团队。” /span /p p   “所有的胞外囊泡也许都很重要,”Alvarez博士说。“第一,我们认为不同的囊泡是异质性的,可能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发生改变。它们有不同的生物标志物,来自不同的区室,这些可能反映了不同的生物学状态。第二,不仅仅是肿瘤细胞能产生颗粒或胞外囊泡。囊泡DNA的变化可能反映了身体其他部位的情况,也许癌症刚开始发生,肿瘤还很小,在常规成像中还不明显。 /p p   在未来,他相信这些结果可以辅助诊断那些不适合常规手术活检的癌症患者。Alvarez博士补充说:“对这些患者而言,非侵入性诊断程序的任何进步都是一种好消息。” /p p   他在MD Anderson的液体活检团队也同样关注查找游离DNA中的标志物,特别当其涉及到治疗反应时。游离DNA中的不同变异和突变可能提供遗传数据,说明特定的干预或治疗是否有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我们利用HiSeq 2500系统来开展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组和RNA-Seq研究,以鉴定可能存在的各种生物标志物。” /span /p p   “当细胞死亡,核DNA变得片段化,并分解成小片段的双链DNA,释放到循环系统中,”Alvarez博士说,“这些小片段的DNA也许包含了预示临床反应的改变。在癌症晚期,往往有更高浓度的游离DNA。这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癌症在做什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NGS技术的创新 /strong /span /p p   Alvarez博士的测序经历要追溯到他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胆囊癌时。“当时我正在做我的博士论文,有人向我介绍了一种称为基因表达连续分析(SAGE)的新技术。这是癌症基因剖析计划(CGAP)所用的技术。它本质上是一种RNA测序技术。” /p p   事实上,SAGE的数据采集就是NGS的前身。不过,与任何早期的平台一样,它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需要手工构建基因组文库,”Alvarez博士说。“当时没有任何的文库制备试剂盒,因此构建一个测序运行所需的巨大文库需要很长时间。尽管有困难,但这是遗传学力量的伟大开端。”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192, 0) " “我们很高兴选择了HiSeq 2500系统。它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对于这种类型的工作来说,数据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span /p p   在Alvarez博士和他的团队为他们的研究选择NGS系统时,数据质量是关键的考量。 “我们研究了几个竞争系统,并决定我们要使用数据质量最佳的那个系统,”Alvarez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选择了HiSeq 2500系统。它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对于这种类型的工作来说,数据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用它来查看和追踪各种生物标志物。” /p p   除了简单易用,Alvarez博士认为使用NGS和HiSeq 2500系统以及最新的NextSeq 500系统的好处还在于,这两个系统都采用一种集成的基因组学方法来研究细胞外的生物标志物。 /p p   “我们利用HiSeq和NextSeq系统来开展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组和RNA-Seq研究,以鉴定可能存在的各种生物标志物,”Alvarez博士说。“一项液体活检检测若要有价值,它需要能检测多种生物标志物。如果我们能够鉴定那些来自胞外囊泡、循环肿瘤细胞和游离DNA的生物标志物,那么我们就能了解这种疾病在整个身体中的总体情况。” /p p   从Alvarez博士的角度考虑,既然癌症研究人员了解到肿瘤本身是异质性的,那么同时研究DNA和RNA信息就更为重要。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来自各个不同区室的所有高分辨率信息可能指示一种更好的方式来确定具体在一个特定胰腺癌病例中真正发生了什么。” /span /p p   “即使你可以通过髓芯活检或细针穿刺活检来有效地采集组织,但你的样本可能无法代表整个肿瘤,”Alvarez博士说,“我们相信,在液体活检背景下开展的NGS让我们能够全面了解整个肿瘤内发生了什么。这真是太厉害了。来自各个不同区室的所有高分辨率信息可以更好地确定在特定的胰腺癌病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192, 0) "   迈向未来 /span /strong /p p   Alvarez博士的目标仍然是开发一个全面的临床级别的液体活检平台。他相信,这将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针对那些难以诊断或难以治疗的癌症,如胰腺癌。 /p p   “我们认为,拥有一个个性化的遗传改变集合是很重要的,”Alvarez博士表示,“在治疗开始时可确定特定的基因图谱,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可以追踪图谱的变化,从而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进程。” /p p   他和他的团队正在跟踪100多名胰腺癌受试者,比较exoDNA和游离DNA以衡量不同疗法的效果。他们希望很快能公布这些结果。他也很兴奋,因为NGS提供的不同的鉴定标志物有望为肿瘤耐药机制提供一些信息,并为将来设计新的免疫疗法提供一些线索。 /p p   “未来,液体活检有望在精准医疗上发挥广泛的作用,包括在疾病预防、早期检测和疾病管理中体现价值,”Alvarez博士说。“举个例子,免疫治疗也许能从液体活检中受益良多。通过核酸如DNA和RNA的同时分离,我们可以鉴定并追踪新抗原 —— 在这种前景广阔的治疗策略中,这正是个性化的分子靶点。我们正在开发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富集过程,以提高我们液体活检中的肿瘤信号。如果没有液体活检和NGS,对实体瘤中遗传改变的连续监控是无法实现的。” /p p   尽管他对液体活检的未来保持乐观,但Alvarez博士也告诫说,目前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跟踪受试者,并测定游离DNA、外泌体DNA及其他生物标志物中的遗传变化如何改变。他期望这些生物标志物能够揭示关于胰腺癌性质的秘密,以及他和他的团队如何将这些秘密转化成对抗疾病的工具。 /p p   “胰腺癌很复杂,因为它不是经典的实体瘤,如肺癌、结肠癌或乳腺癌那样在治疗上更具可行性,”Alvarez博士补充说,“我们的研究也需要发展演变,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如何干预和影响结果。我们必须收集足够的数据,来证明液体活检在临床上是可靠的、并与医疗保健相关。这需要一些时间,但我们终将实现。” /p p   参考文献 /p p   1. Pancreatic cancer statistics.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 www.wcrf.org/int/cancer-facts-figures/data-specific-cancers/pancreaticcancer-statistics. Assessed July 13, 2016. /p p   2. Pancreatic Cancer Facts. Hirshberg Foundation for Pancreatic Cancer Research. www.pancreatic.org/site/c.htJYJ8MPIwE/b.5050503/k.40C9/Pancreatic_Cancer_Facts.htm. Assessed July 13, 2016 /p p   3. Hé bert-Magee S. Is there a role for 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biopsy in pancreatic cancer? Endoscopy. 2015 47(04): 291—292. /p p   4. McGinley L. Liquid Biopsy study offers hope for a blood test to find cancer. The Washington Post. June 4, 2016. /p p   5. San Lucas FA, Allenson K, Bernard V,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profiling of visceral cancers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of circulating exosomes. Ann Oncol.. 2016 27(4): 635—641. /p
  • 服用者血液具有毒性,灭杀蚊切断疟疾传染
    p   国际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药丸可以使人的血液对蚊子产生毒性并杀死它们,这将有利于防控蚊子传播疟疾等疾病。 /p p   一组由英国主导的研究团队将139名来自肯尼亚的志愿者分成三组。疟疾患者被随机选择三天服用600mcg/kg或300mcg/kg伊维菌素或服用安慰剂。结果显示,两种剂量伊维菌素对蚊子的毒性可达28天之久。吸食伊维菌素摄入量较高患者的血液两周后,97%的蚊子死亡。 /p p   来自肯尼亚医学研究所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科学家们将从志愿者身上采集的血液样本喂给实验蚊子进行测试。研究人员希望这种药物可以用于控制疟疾和其它由蚊子传播的疾病。研究人员认为,考虑到高剂量的副作用,300mcg/kg剂量比较理想。研究发现即使受试者服用伊维菌素一个月后,他们的血液仍能杀死蚊子。 /p p   这一发现对非洲十分重要,仅仅在尼日利亚,数百万人死于由雌性蚊子引起的疟疾。尼日利亚连续几届政府都投入巨资抗击疟疾,但收效甚微,许多尼日利亚人仍在继续受到感染。在肯尼亚,每年有600多万人感染疟疾。这种新型药物的发现,将可能有效防控疟疾等蚊子传播的疾病。 /p
  • 吉林:幼儿血液检出“溴敌隆”系实验室检测错误
    近日,吉林市船营区春芽中东幼儿园暴发集体腹泻事件,多名幼儿及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出现低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做血液毒物筛查时,检出疑似鼠药“溴敌隆”成分。23日凌晨,吉林市船营区政府通报,该幼儿园幼儿发生低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系当日食物中大肠菌群超标引起。患儿的毒物检测结果显示“溴敌隆”呈阳性系实验室检测错误。  幼儿园集体上吐下泻  春芽中东幼儿园的集体上吐下泻暴发于3月9日。之后陆续有家长自行带孩子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查,在血液毒物筛查中,有孩子的结果显示为“溴敌隆”呈阳性,而“溴敌隆”是鼠药的成分。这个消息在家长中传开后,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测,患儿小俊的母亲对北青报记者表示,从家长晒出的检测报告统计,至少有13个孩子拿到了“溴敌隆”呈阳性的血液检测结果。  另一名患儿家长告诉北青报记者,此次出现中毒现象的不只有幼儿,还有数位在该幼儿园任职的幼师和保育员。有一位保育员的孩子也在这个幼儿园,事发后大人孩子都去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做血液毒物检测,大人没检测出“溴敌隆”,但孩子检测出了。  区政府称系大肠菌群超标  23日凌晨,吉林市船营区政府对春芽中东幼儿园事件发布了情况通报,通报称,3月9日下午,船营区春芽中东幼儿园幼儿出现低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截至3月9日晚10点,共有53名幼儿到医院检查治疗(当日该园共有153名幼儿入园)。至10日1时15分,有3名幼儿留院观察,其余幼儿离院回家。之后,仍有该园幼儿去医院检查复诊。  3月14日,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检测结果显示,送检食物中有部分食物大肠菌群超标,当日食物中羊肉冬瓜汤和蔬菜粥大肠菌群超标,引起食源性疾病。  根据调查结论,吉林市食药监局船营分局对船营区春芽中东幼儿园依法作出查处决定:决定给予五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责令船营区春芽中东幼儿园立即进行整改。  专家组认为医院实验室检测错误  由于有家长拿到了“溴敌隆”呈阳性的检测报告,3月18日,国家卫计委派出专家组到长春调查。  3月19日,国家专家组专家,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提供的两份峰值最高的“溴敌隆阳性”血液样本进行平行复核检测。检测“溴敌隆”呈阳性儿童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结果,均不符合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特征。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检测中心出具的10例幼儿血液样本,从检测方法、程序及谱图均不能做出“溴敌隆阳性”的报告。经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提供的两份峰值最高的“溴敌隆阳性”血液样本进行平行复核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溴敌隆”成分。  基于以上情况,专家组认为“溴敌隆”阳性的检测结果,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实验室检测错误所致。
  • 2017年度聚焦:利用血液进行疾病诊断的重磅级研究!
    p strong   【1】Anal Methods:新型血液检测技术可用于诊断多发性硬化 /strong /p p   DOI:10.1039/C7AY01922J /p p   最近,来自Huddersfield大学的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种快速检测多发性硬化的方法。 /p p   该方法引用了先进的质谱技术,并且能够从简单的血液样本中找到多发性硬化发生的信号。目前用于检测多发性硬化的手段都是从大脑或脊髓中抽取体液,而这种创伤性的取样过程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痛苦。 /p p   总的来说,作者两种天然生物标志物,能够预测多发性硬化的发生。这两类化合物分别为鞘氨醇以及二氢鞘氨醇,他们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体内的水平明显较低。 /p p   根据该文章的共同作者,来自Huddersfield大学的博士研究生Sean Ward的说法,这项研究除了找到一种新的检测多发性硬化的手段以外,还将帮助揭示上述化合物对疾病发生的作用,并且将有助于药物的开发。 /p p    strong 【2】Cancer Cell:重大进展!新型血液活检技术可通过读取血小板信息来快速检测肺癌 /strong /p p   DOI:10.1016/j.ccell.2017.07.004 /p p   最近,来自荷兰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设计了一种进行液体活检的不同方法,相比寻找血液中癌细胞DNA或其它生物标志物的证据而言,这种名为thromboSeq的新型检测手段能够通过检测被血液中循环血小板所吸收的肿瘤RNA来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诊断,而且该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能够达到90%,非小细胞肺癌占到了大部分的肺癌患者病例,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 /p p   文章第一作者Myron Best表示,基于液体活检的癌症检测技术的目的就是在疾病早期一次性对所有癌症进行诊断,也就是一体化的检测手段 而thromboSeq技术不仅能够提供对肺癌的诊断,还还能够潜在对任何一种癌症类型进行诊断,同时还能对不同的肿瘤类型进行分层分析。血小板是血液中形成血凝应对损伤寿命较短的血细胞,然而血小板同时还会对一系列炎性事件和癌症产生反应,由于血小板自身并不具有细胞核,因此血小板中的所有RNA都来自于巨核细胞或在循环血液中所吸收的RNA 相比肿瘤患者机体中的血小板而言,无癌患者机体中的血小板通常含有不同类型的RNA。 /p p   strong  【3】Science子刊:重磅!新型胰腺癌早期血液检测技术或有望进入临床试验 /strong /p p   DOI:10.1126/scitranslmed.aah5583 /p p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检测盘(biomarker panel),或能够帮助进行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并且开发新型治疗癌症的疗法 每年美国都有超过5.3万胰腺癌新发患者,而且胰腺癌是引发癌症患者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p p   大部分胰腺癌患者都是到疾病晚期才被诊断出癌症,而这时候往往已经错过了肿瘤被手术移除的最佳时机 研究者Ken Zaret博士表示,文章中我们鉴别出了一对生物标志物,其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及早对胰腺癌患者进行诊断 通过对模拟人类胰腺癌进展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研究人员鉴别出了所释放的蛋白质,随后他们发现这些蛋白质中的一个亚群能够作为诊断胰腺癌的潜在血液生物标志物。 /p p strong   【4】PNAS:如何利用简单的血液检测来诊断癌症? /strong /p p   DOI:10.1073/pnas.1618088114 /p p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医生们未来或有望利用简单的血液检测来诊断和监测患者的癌症,从而或许就能够降低或消除一些侵入性手段的使用,文章中,研究者在血浆中鉴别出了一系列蛋白质,当这些蛋白水平升高时就意味着患者会患上癌症。 /p p   研究者Andy Tao表示,我们对乳腺癌患者的样本进行了分析,但这种血液检测手段似乎对于任何一种癌症和其它疾病都适用,同时该研究还依赖于对血浆中的微泡和外来体进行分析。蛋白质的磷酸化能够诱发癌细胞形成,因此诸如一些磷蛋白质等磷酸化蛋白或许就能够作为指示癌症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然而截止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并不能够对血液中的磷蛋白质进行纯化,因为肝脏会释放磷酸酶到血液中,而磷酸酶能够对磷蛋白质进行脱磷酸作用。 /p p strong   【5】Nature Genetics 新型血液检测可以定位肿瘤生长部位 /strong /p p   DOI:10.1038/ng.3805 /p p   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生物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检测癌症的新方法,可以确定体内正在生长的肿瘤的位置。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无创的肿瘤早期诊断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 /p p   肿瘤血检主要通过检测死亡肿瘤细胞释放出的DNA,这些测试具有检测出癌症病人血液中少量的肿瘤细胞DNA,但是这些结果并不能显示肿瘤所处的位置。“知道肿瘤的位置对于有效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UCSD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教授、论文通讯作者Kun Zhang说道。 /p p   在这项研究中,Zhang及其团队发现了血液中一个可以检测肿瘤细胞并定位肿瘤位置的重要线索。当肿瘤细胞开始在身体某个部位生长时,它们会和正常细胞争夺营养和空间,并在这个过程中杀死正常细胞。当这些正常细胞死亡后,它们会把DNA释放到血液中,而通过检测这些DNA就可以确定受影响的组织。 /p p    strong 【6】Annals of Oncol:新型血液检测技术有望帮助预测皮肤癌患者的疾病复发 /strong /p p   doi:10.1093/annonc/mdx717 /p p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nnals of Onc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癌症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UK)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检测皮肤癌患者血液中的肿瘤DNA或能帮助预测患者恶性癌症复发的可能性 相关研究或为研究人员有效鉴别癌症容易复发的患者,以及开发新型免疫疗法有效治疗皮肤癌患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 /p p   文章中,研究人员对患2级和3级黑色素瘤的161名患者术后提取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随后寻找和70%黑色素瘤发生相关的基因错误,即便BRAF和NRAS基因。5年后,血液检测发现上述两种基因中任意一种基因突变阳性的的患者中有33%的人群存活下来了,未出现上述两种基因突变阳性的对照的生存率为65%。研究结果表明,携带两种基因错误突变的患者在术后一年内黑色素瘤复发的可能性很大。 /p p strong   【7】eLife:新型血液检测方法可有效诊断卵巢癌的发生 /strong /p p   DOI:10.7554/eLife.28932 /p p   最近,研究者们利用人工智能的手段开发出了快速准确诊断卵巢癌的方法。他们发现血液样本中循环的microRNA网络与卵巢癌的发生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elife》杂志上。 /p p   大部分被诊断患有卵巢癌的女性都处于癌症末期,其中仅有四分之一的患者能够存活5年以上的时间。然而,对于得到早期诊断的女性来说,存活的时间则会显著地增加。目前还没有FDA批准的卵巢癌筛查手段,因此大规模地实现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大的挑战。 /p p   研究者们分析了血液样本中一类叫做microRNA的分子,这类分子是由基因组非编码区表达产生,能够控制其它基因的表达。 /p p strong   【8】Sci Trans Med:新型血液DNA检测手段可用于早期癌症的鉴定 /strong /p p   DOI:10.1126/scitranslmed.aan2415 /p p   为了能够无创性地对癌症进行早期诊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癌症中心的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种基于微量血液样本的癌症特意性DNA检测技术,并且利用该技术对138名处于早期结肠癌、肺癌以及卵巢癌的志愿者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技术能够对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论。科学家们称该方法能够区分癌症特异性DNA分子以及其它种类的突变DNA分子,因而相比其它技术大大提高了准确性。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p p   癌症的血液检测是临床癌症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但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为了鉴定癌症患者血液中少量存在的癌症特异性DNA分子,科学家们往往会根据肿瘤样本中存在的基因突变信息,去寻找血液中是否存在相似的成分。为了开发出一种适用于无症状人群的癌症血液检测手段,研究者们试图去寻找此前未被发现过的新型DNA突变。 /p p   & quot 这一项目的挑战在于如何开发出能够在不清楚肿瘤组织遗传突变信息的条件下预测癌症发生的血液检测手段& quot ,研究者之一Velculescu说道。 /p p strong   【9】新型血液检测能够在症状出现前预测癌症 /strong /p p   新闻阅读:This Simple Blood Test Can Predict Cancer Years Before Symptoms appear /p p   最近一项无创性的癌症诊断前期试验效果显著,这一新突破有助于未来高精度癌症血液诊断与筛查技术的提高。这一技术的主要原理是检测血液中的肿瘤细胞特异性DNA,而前期的试验结果让我们对癌症的诊断有迈进了一步。 /p p   如今,我们对于癌症的诊断技术的最佳方法是活组织切片,即通过从肿瘤患者体内提取一小部分肿瘤组织进行切片分析。然而,切片法会产生一定的创伤,而且只有在观察到有一定大小的肿瘤实体之后才能够进行组织提取。 /p p   因此,科学家们试图寻找基于血液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在不进行手术的前提下进行癌症的诊断,不仅对患者的伤害低,而且能够使诊断的时间大幅提前。 /p p strong   【10】Sci Trans Med:胰腺癌血液检测初见成效 /strong /p p   DOI:10.1126/scitranslmed.aal3226 /p p   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一类新的鉴定胰腺癌的血液检测技术,这一技术能够帮助早期诊断的进一步提前。 /p p   胰腺癌是一类致命的肿瘤类型,而究其原因,是由于检测与治疗往往不够及时。这项仍在试验阶段的技术是通过对胰腺肿瘤分泌的特有蛋白质进行检测而诊断肿瘤的发生,这一技术相比目前仍在使用的& quot CA19-9& quot 技术间更加准确。 /p p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Cesar Castro博士称CA 19-9疗法十分不完美。具体来说,CA 19-9只有在胰腺癌晚期才会有所上升,而此时的诊断结果对于治疗没有实际的帮助。此外,被检测蛋白也并非特异性存在于癌细胞中,当胰腺处于炎症反应阶段,或者胆囊阻塞的时候也会有所表达。根据Castro的说法,CA19-9技术在胰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追踪疾病的恶化情况或许有用处,但作为诊断标志物来说则十分不合格。 /p p strong   【11】Sci Rep:突破性成果!科学家鉴别出指示多发性硬化症的首个血液生物标志物 /strong /p p   doi:10.1038/srep41473 /p p   最近,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指示多发性硬化症(MS)的首个血液生物标志物,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发病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疾病,其在澳大利亚大约影响着2.3万人的健康,而在全球影响着230万人的健康。 /p p   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这项研究发现是科学家们历时12年的成果,新型生物标志物的鉴别能够使得研究人员鉴别多发性硬化症的准确率达到85%至90% 从传统角度来讲,追踪该病的发病过程一直被认为存在一定问题,而且耗时较长,同时还需要对病人进行一系列实验,但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简单的血液检测就能够简化并且加速科学家们探究疾病发病机制的过程。 /p p   研究者Gilles Guillemin教授说道,在Dianti MS Pty公司的资助下,目前我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诊断试剂盒,其将能够帮助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进行快速简便地鉴定。这种临床血液检测试剂盒在两年内均可以使用,同时其也为研究人员开发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可能性个体化靶向疗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线索。 /p
  •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2460.00万元采购核酸提取仪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公开]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一包)、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二 北京市-海淀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8-17 招标文件: 附件1 [公开]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一包)、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二包)、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三包)、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项目(第四包)-核酸检测质控品公开招标公告 2022-08-17 项目概况 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09-07 09:3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11000022210200018367-XM001 项目名称: 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 预算金额:246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包号标的名称 采购包预算金额(万元) 数量 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 01 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一包) 511.5 93000人份(检测报告数) 1. 基本要求1.1 预期用途 用于血液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核酸筛查。★1.2 检测的条件及病毒标志物 能够在Cobas’s201上同时检测HBV、HCV和HIV-1和HIV-2型病毒。2. 技术要求2.1 检测原理 PCR2.2 检测模式 单检或不大于8个样本的混样检测模式。2.3 扩增检测方式 单管多重扩增,实时鉴别,不再需要额外的鉴别实验。…… 02 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二包) 1557.6 236000人份(检测报告数) ★1 采用转录介导扩增实现检测。能够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进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HBV/HCV/HIV-1)三项核酸检测2 试剂盒应包含有内对照,能够监控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全过程★3 检测试剂灵敏度要求(95% LOD): HBV≤5 IU/ml; HCV≤4 IU/ml; HIV-1≤25 IU/ml;HIV-2≤15 IU/ml;4 可检测HIV-1 M,N,O亚型 HIV-2;HCV 1-6亚型 HBV A-G亚型…… 03 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三包) 287.1 43500人份(检测报告数) ★1 采用转录介导扩增实现检测。能够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进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HBV/HCV/HIV-1)三项核酸检测2 试剂盒应包含有内对照,能够监控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全过程★3 检测试剂灵敏度要求(95% LOD): HBV≤5 IU/ml; HCV≤8 IU/ml; HIV-1≤30IU/ml;4 可检测HIV-1 M HIV-1 N HIV-1 O,HCV 1-6亚型,HBV A-G亚型…… 04 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项目(第四包)-核酸检测质控品 103.8 10245支 1. 产品用途 血液筛查实验室核酸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及核酸检测系统性能验证2. 技术规格 2.1 适用范围 产品适用于血筛病毒核酸检测室内质控及性能验证。应涵盖丙型肝炎RNA、乙型肝炎DN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RNA。…… 合同履行期限:自签订之日起一年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2.1 中小企业政策 ◆本项目不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 2.2 其它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资格要求(如有):投标人不得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_。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3.1本项目是否接受分支机构参与投标:□是 ◆否; 3.2本项目是否属于政府购买服务: ◆否 □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且由财政拨款保障的群团组织,不得作为承接主体; 3.3其他特定资格要求:(1)_1投标产品如涉及药品,应提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注册证,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如为进口药品,还应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药品注册证。2投标产品如涉及医疗器械,应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和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3投标产品如涉及标准物质或标准品,应提供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应证书; (2)供应商不得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 (3)满足招标文件相关要求。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2-08-17 至 2022-08-24 ,每天上午09:00至12:00,下午12: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 方式: 供应商持CA数字认证证书登录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http://zbcg-bjzc.zhongcy.com/bjczj-portal-site/index.html#/home)获取电子版招标文件 售价:¥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2-09-07 09:30(北京时间) 地点:中鼎传鸿(北京)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27号商房大厦445室)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_《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财库〔2019〕9号)、《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的通知》(财库〔2019〕19号)、《关于开展政府采购信用担保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库【2011】124号)、《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办法》(财库【2020】46号)、《财政部、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141号)等。 2. 本项目采用电子化与线下流程结合招标方式,相关操作如下: 2.1办理CA认证证书(北京一证通数字证书),详见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hhttp://zbcg-bjzc.zhongcy.com/bjczj-portal-site/index.html#/home)查阅“用户指南” ——“操作指南”—— “市场主体CA办理操作流程指引”,按照程序要求办理。 2.2于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用户指南”——“操作指南”——“市场主体注册入库操作流程指引”进行自助注册绑定。 2.3招标文件获取方式:供应商按照规定办理CA数字认证证书(北京一证通数字证书)后,自招标公告发布之日起持供应商自身数字证书登录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免费获取电子版招标文件。 2.4未按上述获取方式和期限下载招标文件的投标无效。 证书驱动下载: 2.4.1于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用户指南”——“工具下载”—— “招标采购系统文件驱动安装包”下载相关驱动。 2.4.2 CA认证证书服务热线010-58511086 2.4.3技术支持服务热线010-86483801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37号 联系方式:石老师,82807673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鼎传鸿(北京)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27号商房大厦423室 联系方式:纪志达,010-62355611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纪志达 电 话: 010-62355611 招标公告.pdf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核酸提取仪 开标时间:2022-09-07 09:30 预算金额:2460.00万元 采购单位: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中鼎传鸿(北京)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公开]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一包)、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二 北京市-海淀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2-08-17 招标文件: 附件1 [公开]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一包)、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二包)、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三包)、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项目(第四包)-核酸检测质控品公开招标公告 2022-08-17 项目概况 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09-07 09:3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11000022210200018367-XM001 项目名称: 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 预算金额:246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 包号 标的名称 采购包预算金额(万元) 数量 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 01 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一包) 511.5 93000人份(检测报告数) 1. 基本要求1.1 预期用途 用于血液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核酸筛查。★1.2 检测的条件及病毒标志物 能够在Cobas’s201上同时检测HBV、HCV和HIV-1和HIV-2型病毒。2. 技术要求2.1 检测原理 PCR2.2 检测模式 单检或不大于8个样本的混样检测模式。2.3 扩增检测方式 单管多重扩增,实时鉴别,不再需要额外的鉴别实验。…… 02 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二包) 1557.6 236000人份(检测报告数) ★1 采用转录介导扩增实现检测。能够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进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HBV/HCV/HIV-1)三项核酸检测2 试剂盒应包含有内对照,能够监控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全过程★3 检测试剂灵敏度要求(95% LOD): HBV≤5 IU/ml; HCV≤4 IU/ml; HIV-1≤25 IU/ml;HIV-2≤15 IU/ml;4 可检测HIV-1 M,N,O亚型 HIV-2;HCV 1-6亚型 HBV A-G亚型…… 03 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试剂(第三包) 287.1 43500人份(检测报告数) ★1 采用转录介导扩增实现检测。能够在同一反应管内同时进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HBV/HCV/HIV-1)三项核酸检测2 试剂盒应包含有内对照,能够监控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全过程★3 检测试剂灵敏度要求(95% LOD): HBV≤5 IU/ml; HCV≤8 IU/ml; HIV-1≤30IU/ml;4 可检测HIV-1 M HIV-1 N HIV-1 O,HCV 1-6亚型,HBV A-G亚型…… 04 全市血液集中化核酸检测项目(第四包)-核酸检测质控品 103.8 10245支 1. 产品用途 血液筛查实验室核酸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及核酸检测系统性能验证2. 技术规格 2.1 适用范围 产品适用于血筛病毒核酸检测室内质控及性能验证。应涵盖丙型肝炎RNA、乙型肝炎DN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RNA。…… 合同履行期限:自签订之日起一年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2.1 中小企业政策 ◆本项目不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 2.2 其它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资格要求(如有):投标人不得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_。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 3.1本项目是否接受分支机构参与投标:□是 ◆否; 3.2本项目是否属于政府购买服务: ◆否 □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且由财政拨款保障的群团组织,不得作为承接主体; 3.3其他特定资格要求:(1)_1投标产品如涉及药品,应提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注册证,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如为进口药品,还应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药品注册证。2投标产品如涉及医疗器械,应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和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3投标产品如涉及标准物质或标准品,应提供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应证书; (2)供应商不得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 (3)满足招标文件相关要求。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2-08-17 至 2022-08-24 ,每天上午09:00至12:00,下午12: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 方式: 供应商持CA数字认证证书登录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http://zbcg-bjzc.zhongcy.com/bjczj-portal-site/index.html#/home)获取电子版招标文件 售价:¥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2-09-07 09:30(北京时间) 地点:中鼎传鸿(北京)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27号商房大厦445室)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_《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财库〔2019〕9号)、《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的通知》(财库〔2019〕19号)、《关于开展政府采购信用担保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库【2011】124号)、《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办法》(财库【2020】46号)、《财政部、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141号)等。 2. 本项目采用电子化与线下流程结合招标方式,相关操作如下: 2.1办理CA认证证书(北京一证通数字证书),详见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hhttp://zbcg-bjzc.zhongcy.com/bjczj-portal-site/index.html#/home)查阅“用户指南” ——“操作指南”—— “市场主体CA办理操作流程指引”,按照程序要求办理。 2.2于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用户指南”——“操作指南”——“市场主体注册入库操作流程指引”进行自助注册绑定。 2.3招标文件获取方式:供应商按照规定办理CA数字认证证书(北京一证通数字证书)后,自招标公告发布之日起持供应商自身数字证书登录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免费获取电子版招标文件。 2.4未按上述获取方式和期限下载招标文件的投标无效。 证书驱动下载: 2.4.1于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用户指南”——“工具下载”—— “招标采购系统文件驱动安装包”下载相关驱动。 2.4.2 CA认证证书服务热线010-58511086 2.4.3技术支持服务热线010-86483801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37号 联系方式:石老师,82807673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鼎传鸿(北京)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27号商房大厦423室 联系方式:纪志达,010-62355611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纪志达 电 话: 010-62355611 招标公告.pdf
  • 科学家研发出全新血液检测技术,号称可精准识别 18 种早期癌症
    1 月 10 日消息,癌症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每年死亡人群中六分之一有癌症。据 TheGuardian 报道,令人振奋的是,美国科学家们近日开发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 DNA 检测技术,能够识别包括肺癌、乳腺癌、肠癌在内的 18 种早期癌症。这项研究发表在知名医学期刊《BMJ Oncology》上,被专家们称为癌症检测领域的“变革者”。据IT之家了解,传统癌症筛查方法往往存在侵入性高、成本昂贵、对早期癌症诊断准确率低等缺陷。而这项由美国生物科技公司 Novelna 研发的技术,通过分析血液中的蛋白质,能够精准识别 18 种主要器官的早期癌症。研究人员指出,此前用于早期癌症检测的血液蛋白虽然存在,但准确性不足,难以区分健康人群和癌症患者。与传统的检测肿瘤 DNA 的方法相比,这种新方法分析血液中的蛋白质,对早期癌症的识别准确率“大大高于”目前英国 NHS 正在试用的 Galleri 测试。研究人员通过检测血浆中的蛋白质,不仅能将癌症样本与正常样本区分开来,甚至可以“高精度”区分不同类型的癌症。该研究还发现,癌症蛋白质信号可能具有性别特异性。更令人惊喜的是,研究结果还显示,癌症蛋白质信号可能存在性别差异,这为开发针对不同性别的个性化癌症筛查测试奠定了基础。研究团队在 BMJ Oncology 期刊上写道:“这一发现为开发一种多癌筛查测试奠定了基础,该测试可以高精度早期检测 18 种实体瘤,涵盖所有主要人类器官的早期癌症。这项技术有望成为常规体检的一部分,彻底改变癌症筛查指南,为大规模人群筛查提供经济高效、高准确率的多癌筛查手段。”该研究团队采集了 440 名被诊断患有 18 种不同类型癌症的人以及 44 名健康血样的血浆样本。然后,他们识别出了能够“高精度”显示早期癌症并确定其在体内起源的蛋白质。研究团队写道:“在 I 期(最早的癌症阶段)和 99% 的特异性下,我们的检测小组能够识别出 93% 的男性癌症和 84% 的女性癌症。我们的性别特异性定位小组由 150 种蛋白质组成,能够在 80% 以上的病例中识别出大多数癌症的组织来源。”血浆蛋白质的分析还显示,几乎所有蛋白质的含量都非常低。研究团队表示,这表明低水平蛋白质对于在肿瘤造成实质性伤害之前发现癌前和早期疾病非常重要。不过,研究人员也坦言,目前的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还需要更大规模的后续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未参与该研究的来自沃尔夫森预防医学研究所癌症预防中心的 Mangesh Thorat 博士表示,该测试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其高灵敏度和性别差异等特性确实值得关注,如果后续研究能够证实其效果,那么它确实有可能成为癌症筛查领域的变革者。另一位未参与该研究的来自西达尔-西奈医学中心癌症流行病学专家 Paul Pharoah 教授则谨慎乐观地表示,能够早期识别多种癌症且准确性高的简单血液测试一直是癌症早期筛查的终极目标,这项研究虽然初步结果令人鼓舞,但断言其是否能用于实际癌症筛查还为时过早,还需要更多研究和验证。
  • 新研究:检测血液蛋白或可提前十多年识别痴呆症高危人群
    近日刊发在英国《自然老化》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大规模筛查研究结果显示,检测血液蛋白或可在症状出现十多年前识别阿尔茨海默症等痴呆症高危人群。来自中国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医学数据库采集的5万多名健康人士的血液样本,其中1417人在采样后14年内患上了痴呆症。研究人员发现,在筛查的1463种血液蛋白中,有4种蛋白(GFAP、NEFL、GDF15和LTBP2)的水平超标情况与痴呆症密切相关。该研究显示,在日后患痴呆症者的血液样本中,这4种蛋白水平在症状出现前的十多年就已超出正常范围。研究还发现,血液中GFAP蛋白水平较高的人患痴呆症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近3倍。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设计了预测算法,将上述4种蛋白“生物标志物”与年龄、性别、教育和家族史等因素结合起来。他们根据三分之二参与者的数据训练模型,并使用其余参与者的数据对该预测算法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这一模型利用参与者被正式诊断前十多年的数据,预测了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在内的3种痴呆症的发病率,准确率约为90%。研究人员表示,该发现可用于研发血液检测新方法,以识别患痴呆症的高危人群。但新的生物标志物在用作临床筛查工具之前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研究人员指出,人们通常只有当注意到记忆出现问题或其他症状时才会去医院进行诊断,而一旦被诊断出患痴呆症则为时已晚,因为这种病可能已发展多年。
  • 无需昂贵的侵入性手术,新设备可检测跟踪血液癌细胞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设备,可以检测和分析血液样本中的癌症细胞,使医生能够避免采用侵入性手术检测癌症并监测治疗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1日出版的《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学》杂志。20世纪20年代,奥托沃伯格发现癌症细胞消耗大量葡萄糖,从而产生更多乳酸。此次新设备通过检测细胞周围酸性化的pH敏感荧光染料,来监测单个细胞的乳酸增加情况。一毫升血液中的数十亿个血细胞内可能存在一个肿瘤细胞,原本很难找到。但新检测技术有38400个小室,能够分离活性肿瘤细胞的数量。一旦识别出肿瘤细胞,科学家们就可以进行基因和分子分析,这有助于癌症的诊断和分类,并为个性化治疗计划提供信息。此外,循环中的肿瘤细胞也是转移的前兆,转移是90%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研究这些细胞可以深入了解癌症转移的生物学原理,为新疗法提供信息。研究人员表示,准确的癌症诊断对有效治疗至关重要,但活检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也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和成本,通过评估血液样本中的肿瘤细胞来管理癌症,比组织活检的侵入性小得多。医生可以重复开展测试,并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此外,最新技术不依赖高端设备和操作员,这将使医生能以经济高效的方式诊断和监测癌症患者。团队已为最新装置申请了临时专利,并计划将其商业化。
  • 岛津发布两台血液分析系统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5px " 4月8日,岛津发布两台血液分析系统,两台系统均采用气相色谱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5px " strong 血液一氧化碳分析系统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5px " 在法医和急救等领域,经常需要对血液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症状或死亡原因。已知一氧化碳(CO)是有毒气体,是由石油燃料或其他有机化合物与氧气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在意外中毒的情况下,CO是最常见的气体,测量血液中的CO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法或判断死因。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岛津血液一氧化碳分析系统配备了屏障放电电离检测器(BID),比使用传统热导检测器(TCD)检测CO有更高的灵敏度。这减少了用于分析的血液的样本量,并可获得更精准的测定结果。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5px " 此外,必须确定血液中血红蛋白的体积才能计算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以判断一氧化碳中毒情况。岛津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通过一目了然的界面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同时其高性能可以满足用户各类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9382e373-4c27-4769-bcbf-74ad4c604547.jpg" style=" " title=" Gas Chromatography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Gas Chromatography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32d5165b-a1e9-4691-aac0-36bcddc2f1ea.jpg" title=" UV-Vis-NIR Spectroscopy1.jpg" alt=" UV-Vis-NIR Spectroscopy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UV-Vis-NIR Spectroscopy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5px " strong 血液酒精分析系统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5px " 在法医和急救等领域,经常需要对血液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症状或死亡原因,并评估犯罪。对于酒精(主要是乙醇)的检测,可以将醉酒与其他临床病例区分开。已知很多方法可以通过呼吸和唾液轻易地计算酒精浓度。但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可以更高的精准度。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岛津血液酒精分析系统结合了配备世界上最高灵敏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和带有顶空进样器的电子流量控制器,该进样器可使采样时间尽可能短,并拥有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残留低等特点。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65dfa4c2-884a-4716-94c6-3d85f04aa973.jpg" title=" Gas Chromatography2.jpg" alt=" Gas Chromatography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Gas Chromatography /p p br/ /p
  • 新碳纳米管装置可检测血液中癌细胞
    微流体装置中这些由碳纳米管做成的微型柱头,能够捕捉任何流经装置的癌细胞或其他细小物质。每个柱头直径为30微米。   一个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设计出一种小型装置,可检测出血液样本中的癌细胞,这项成果有望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癌症是否存在扩散迹象。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的Small期刊上。   这种微流体装置只有一枚硬币大小,但可以检测到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据领导该项研究的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授梅米特托纳(Mehmet Toner)表示,这种装置的早期版本诞生于四年前,当时研究小组用硅制成一种微型柱头,将抗体涂在其表面,当病人血液流经这种硅柱,任何接触到柱头的癌细胞便能被抗体捕获。不过在当时,仍有一些细胞完全没有触碰到硅柱。   通过与MIT副教授Brian Wardle的合作,托纳的研究小组用碳纳米管代替硅,在这种装置中置入不同几何形状的碳纳米管簇(nanotube forest),并且每根纳米管的表面都涂满可识别癌细胞的多种抗体,由于碳纳米管的优良吸附性能,使得含有癌细胞的血液样本能充分流经该装置,最终,这种经过改良的装置捕获癌细胞的能力相比之前提高了8倍。   使用碳纳米管的另一个好处还在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改变纳米管的几何结构使这种装置能够捕捉不同大小的物质——大到癌细胞,小至病毒。   在因癌症死亡的人中,有90%是由于癌症扩散最终导致死亡的,而扩散中的癌细胞通常很难被检测到,这种微流体装置或有望改变这种现状。   目前,托纳的小组正在致力于对该装置进行设计调整,以期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科学网 张笑/编译)   相关仪器:共焦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完成人:梅米特托纳课题组   实验室:美国麻省总医院生物微机电系统资源中心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
  • 专家共识 |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血液肿瘤是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都被认为与疾病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淋巴细胞亚群中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功能亚群调节性T细胞是细胞免疫检测的常用指标,广泛用于血液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评估、疾病复发或转移风险预测及治疗指导等。为了更加深刻认识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加强其检测过程的质量管理,促进其规范地应用于临床,由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内血液肿瘤和临床检验领域多位专家,制定了该专家共识。该共识介绍了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方法,归纳总结了其对血液肿瘤筛查、复发转移预警及预后评估、合并感染风险预警、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监测与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后监测、用药指导与疗效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血液肿瘤患者的监测方案与随访时机选择做出了推荐。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通信作者:杨再林,E-mail:804728092@qq.com武坤, E-mail:wukun@ydyy.cn 刘耀, E-mail:liuyao77@cqu.edu.cn本文已被本刊录用并于5月9日在中国知网发表,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知网首发网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50.1176.R.20230508.1716.002.html原文阅读: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中应用的专家共识血液肿瘤是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2022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将血液肿瘤主要分为髓系增殖和肿瘤、髓系/淋系肿瘤和其他谱系未定白血病、组织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和肿瘤、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和肿瘤、NK细胞肿瘤、淋巴组织间质源性肿瘤、遗传性肿瘤综合征8个大类。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其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1-2]。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免疫微环境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引起外周血中各种免疫细胞亚群的改变。淋巴细胞是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根据淋巴细胞表面的标记物和功能,淋巴细胞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群体。临床上常用流式细胞术(FCM)对外周血中的不同群体的淋巴细胞进行鉴别和计数,包括CD3+T淋巴细胞,CD3+CD4+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3+CD8+抑制/杀伤T淋巴细胞,CD3-CD19+B淋巴细胞,CD3-(CD16+CD56)+NK淋巴细胞,简称为TBNK,及CD3+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3]等。本共识中将TBNK和Treg统称为淋巴细胞亚群。血液肿瘤作为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肿瘤,疾病的多种因素会影响免疫细胞的产生、增殖及分化,使外周血的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产生异常[4],导致免疫功能失调[5-6],因此对血液肿瘤患者进行规范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十分必要。为了规范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的实验方案、技术操作,使更多相关领域的临床、科研和实验室技术人员认识到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患者诊断、预后评估、治疗指导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进一步促进其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专委会结合文献学习和多家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实践制定了本专家共识。 1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中的意义 1.1 血液肿瘤的发生、进展、预后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有监视和清除作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调,从而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条件[7-9];在病原体感染时免疫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当免疫功能下降时,肿瘤发生的风险增加[10-11]。文献报道急性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等患者常见外周血T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下降,并伴免疫功能紊乱[12-13]。Treg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自身免疫应答,维持免疫平衡,避免过度的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负向调控作用。在血液肿瘤中,Treg一方面可以通过抑制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来促进肿瘤生长;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抑制炎症和防止可能导致肿瘤发展的自身免疫反应而发挥保护作用。研究发现,多种类型的血液肿瘤患者Treg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可能会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14-15]。此外,一些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在血液肿瘤患者中异常表达,进一步说明了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和血液肿瘤之间关系密切[16-18]。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免疫治疗策略也在血液肿瘤的诊疗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例如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双重特异性抗体治疗等[19-22],这些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1.2 淋巴细胞亚群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淋巴细胞亚群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部分血液肿瘤的筛查。血液肿瘤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一些类型可表现为特定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和分化异常,通过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以对这些类型的血液肿瘤进行初筛。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CLPD)等[23]。(2)肿瘤复发及转移预警及预后评估。Treg在多种血液肿瘤中比例增加,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细胞杀伤作用来帮助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并且与恶性程度、转移倾向、复发率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24-26]。(3)合并感染风险预警。(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的免疫重建评估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Treg可以作为急性和慢性GVHD的生物标志物[27-29]。(5)CAR-T治疗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和评估。(6)靶向药物、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的疗效监测,治疗指导[30-31]。 2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主要方法和结果报告 2.1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主要方法淋巴细胞亚群主要通过FCM进行检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360-2011)《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南》[32],FCM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时,可以采用双平台法或单平台法。首选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真空管进行外周静脉血标本采集,并在24 h内进行检测。送检时间超过30 h应该采用肝素钠或枸橼酸钠抗凝,可在室温下稳定保存至48 h,若用双平台法,应采用同一标本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则应该选择EDTA-K2作为抗凝剂。若送检时间超过48 h,应该使用流式细胞检测专用的样本保存液或样本保存管,可稳定保存至14 d。TBNK检测推荐的单抗为CD45、CD3、CD4、CD8、CD19、CD16、CD56,Treg检测的单抗为CD4、CD25、CD3、CD127。CD3+T细胞标记为CD3+,CD4+T细胞标记为CD3+CD4+,CD8+T细胞标记为 CD3+CD8+,B细胞标记为CD3-CD19+,NK细胞标记为CD3-(CD16+CD56)+,Treg细胞的标记为CD3+CD4+CD25+FoxP3+或CD3+CD4+CD25+CD127low/-。T细胞表面CD127的低表达与T细胞质内FoxP3的高表达具有良好的相关性[33-35],且以CD127为标志进行检测方法明显优于以细胞质内FoxP3为标志的检测方法[36-38],因此也可以使用CD127替代FoxP3进行Treg细胞的分析。上机检测前应采用配套的标准微球对仪器进行全程质控。推荐每管获取淋巴细胞数应不小于10 000个,得到的检测数据可通过调整荧光补偿、圈门等将各种不同表型的淋巴细胞亚群区分开[39-41],进而得到各群细胞的相对比例及计算绝对数。推荐同时报告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绝对计数结果。2.2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结果报告通常应报告以下内容: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相对计数(百分比)和绝对计数(绝对值)、CD4+/CD8+比值、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2.2.1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参考区间近年来已有多篇文献发布了我国不同地区、年龄、民族健康人群的TBNK、Treg细胞参考区间[42-46]。在2023年2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表的《TBNK淋巴细胞检测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中公布了一项对我国九省(湖北、河南、广东、吉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四川)20~60岁健康成人TBNK淋巴细胞参考区间的研究结果[45- 47],可供参考,见表1。在2017年一项研究中发布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Treg细胞参考区间[48],可供参考,见表2。由于Treg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疗效观察方面具有重要探讨价值,近年来许多国内实验室均报告了疾病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中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参考区间,如张宁等[49]报道了健康对照组参考区间为(4.52 ± 0.50)%,陈赛英等[50]报道了健康对照组参考区间为(6.85 ± 1.86)%,XU等[51]报道了健康成人的参考区间为(5.52 ~ 7.70)%,QIU等[52]报道了健康对照组参考区间为(5.70 ± 1.43)%。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区间的建立受年龄、性别、种族、地域及仪器试剂等众多因素影响[47],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针对本地区、本实验室检测体系等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及评价体系。调查健康人群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范围,建立95%可信区间的参考值区间,应满足每组至少120例健康样本数量[53]。此外,鉴于人员、仪器、试剂、方法、环境等诸多变化因素,实验室应对已建立的参考区间定期进行验证,每次验证应不少于20例健康样本,分布在参考区间外的测定值应不超过10%[32, 53]。若分布在参考区间外的测定值超过10%,则需要重新验证或考虑实验室分析程序、人群差异等其他因素。2.2.2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报告的审核和发布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实验室都应该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或省市级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从而保证本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患者样品前,实验室人员应确认仪器状态正常和室内质控在控。在报告结果时,实验室人员要审核数据采集阈值的设置、抗体的组合方案、与实验结果相关的所有设门等,以排除样本异常和实验操作导致的检测结果异常。实验室人员还应根据检测结果的内部关系初步判断结果的可靠性。例如,数据应满足:CD3+% + CD19+% + (CD16+CD56)+% ≈(100 ± 5)%;CD4+% +CD8+% ≈ CD3+% (变化范围为5%~10%)[32]。若不满足,则需充分检查,必要时重复实验,在排除仪器、样品、操作等问题后如实报告检测结果,并需要重点分析该样本中是否存在异常表型的淋巴细胞,并用该样本制作血涂片镜检及进一步进行免疫分型对异常细胞进行鉴定,并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目前,由于国内没有针对Treg细胞检测项目的室间质评,因此应进行实验室间比对。 3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3.1 血液肿瘤的筛查当出现以下情况:(1)B或NK淋巴细胞显著增高;(2)CD3+CD4+CD8+T淋巴细胞或CD3+CD4-CD8-T淋巴细胞明显增高;(3)CD4/CD8比值大于10:1或小于1:10;(4)CD3+%+CD19+% +(CD16+CD56)+%明显大于或小于(100 ± 5)%、CD4+%+CD8+%明显大于或小于CD3+%(变化范围为5%~10%),在排除标本、仪器、设门、试剂及反应性改变等因素后,需要考虑标本中存在异常淋巴细胞,并结合临床进行血液肿瘤的筛查。血液肿瘤常见的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见图1,血液肿瘤淋巴细胞亚群筛查与随访路径见图2。注:A表示T淋巴细胞群比例增高;B表示B淋巴细胞群比例增高;C表示NK细胞群比例增高;D、E表示同一患者T、B、NK三群淋巴细胞比例之和小于95%,存在不表达CD3、CD19、CD16和CD56的淋巴细胞;F表示CD4+T、CD8+T淋巴细胞群比例大致正常;G表示CD4+T淋巴细胞群比例降低,CD8+T淋巴细胞群比例增高;H表示CD4+T淋巴细胞群比例增高,CD8+T淋巴细胞群比例降低;I表示中CD4+CD8+T淋巴细胞群比例增高;J表示CD4-CD8-T淋巴细胞群比例增高。图1 血液肿瘤常见的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注:A表示T淋巴细胞群比例增高;B表示B淋巴细胞群比例增高;C表示NK细胞群比例增高;D、E表示同一患者T、B、NK三群淋巴细胞比例之和小于95%,存在不表达CD3、CD19、CD16和CD56的淋巴细胞;F表示CD4+T、CD8+T淋巴细胞群比例大致正常;G表示CD4+T淋巴细胞群比例降低,CD8+T淋巴细胞群比例增高;H表示CD4+T淋巴细胞群比例增高,CD8+T淋巴细胞群比例降低;I表示中CD4+CD8+T淋巴细胞群比例增高;J表示CD4-CD8-T淋巴细胞群比例增高。注:MICM表示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分型。图2 血液肿瘤淋巴细胞亚群筛查与随访路径3.2 血液肿瘤的复发、转移风险预警及预后评估当血液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出现CD4+和CD8T细胞减少,CD4+/CD8+比值降低,而Treg细胞明显增加时,提示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增加;CD3+、CD4+、CD8+T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与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呈正相关,而Treg的数量和比例与CR率、RFS和OS呈负相关[54-58]。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NK细胞数量和比例与CR率、RFS、OS呈正相关[59],NK细胞数量减少的AML和多发性骨髓瘤(MM)可能有更差的预后[60-61]3.3 血液肿瘤合并感染风险预警感染是血液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62],CD4+T淋巴细胞在免疫防御中发挥关键作用。当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500个/μL时,血液肿瘤患者机会性感染风险会大幅升高[63]。CD4+T、CD8+T淋巴细胞数量低下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感染风险明显升高[64]。初诊时Treg细胞比例升高的血液肿瘤患者,其住院期间感染率明显增加[65]。3.4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监测及GVHD预防3.4.1 移植患者免疫重建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造血能力持久恢复与免疫系统功能调节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免疫细胞数量的增加和细胞功能状态的恢复[66-67]。免疫重建受移植物来源、移植物数量与组分、预处理方案、胸腺功能等众多因素影响,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外周血中TBNK、Treg细胞的重建规律基本相似。NK细胞恢复较快,一般移植后2~3周可恢复。CD3+CD8+T淋巴细胞一般移植后1~3月逐渐恢复,CD3+CD4+T淋巴细胞恢复通常需1年以上。CD3-CD19+B淋巴细胞移植后恢复时间不定,短至3个月,长至1年半以上。Treg细胞在移植早期通常比例非常低,移植晚期逐渐增多。3.4.2 移植患者GVHD预防GVHD是allo-HSCT患者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发生GVHD的患者,其疾病及移植相关死亡率大幅上升,尽早判断是否发生排异反应及抢先治疗是决定移植成败的关键。高炎症状态是GVHD的主要特点[68-69]。具有负调控炎症反应功能的Treg细胞随GVHD等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有望成为预测急性GVHD(发生于移植后100 d内)和慢性GVHD(发生于移植100 d后)的特异性指标[70-71]。同时,植移后NK细胞迅速增加会促使炎症因子的大量分泌,从而促进急性GVHD发生[72-73]。因此allo-HSCT患者在早期植入阶段(输注后2~4周)、移植后早期阶段(输注后1~3月)、移植后晚期阶段(输注后3月以后)都建议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3.5 CAR-T治疗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和评估3.5.1 CAR-T细胞增殖监测CAR-T细胞免疫治疗目前已被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的血液肿瘤。定期监测CAR-T治疗患者体内的CAR-T细胞水平、肿瘤负荷、免疫功能(主要包括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数量)和相关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等),是治疗后病情评估的重要手段[74-75]。患者回输CAR-T细胞后,可通过FCM监测外周血中CAR-T细胞的比例和数量,结果报告中一般包括总CAR-T细胞(占淋巴细胞)、CD4+CAR-T细胞(占T淋巴细胞)和CD8+CAR-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有条件的实验室还可开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监测CAR-T细胞增殖水平。多项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体内CAR‑T细胞增殖水平与疗效显著正相关[76-78]。3.5.2 淋巴细胞亚群监测淋巴亚群检测也被推荐与CAR-T细胞监测同时进行[75]。有研究通过检测患者CAR‑T细胞回输后第15天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发现低水平的淋巴细胞数(血液肿瘤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失衡,细胞免疫功能往往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突变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下降[94-95]。检测初诊时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能有效判断患者免疫功能的初始状态。3.7.3 放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监测与随访放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期间患者可呈周期性改变[96],可通过检测患者每个周期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来评估患者治疗期间免疫功能恢复情况及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治疗结束后半年内每3个月跟踪检测,半年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3.7.4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监测与随访建议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时间可在移植后第14天、第21天、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随访[97-101]。3.7.5 CAR-T治疗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监测与随访建议连续监测患者CAR-T细胞回输前1天、回输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及治疗后2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见图3。图3 血液肿瘤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与随访路径图 4 结语随着流式细胞术的广泛应用,用于免疫功能评价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临床已广泛开展,通过TBNK、Treg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血液肿瘤患者免疫状况,为疾病诊断、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化疗后感染预防,疾病转归等提供实验室依据,以及为血液肿瘤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机体免疫功能是动态变化的,由于受年龄、药物、感染、营养、生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疾病状态下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也可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参考范围的建立、报告结果解读等方面依然存在挑战。针对血液肿瘤患者,临床工作中需要建立患者个体化的淋巴细胞亚群基线水平,动态监测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多种免疫功能检测指标,综合分析患者的免疫状态,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血液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共识的发布将有助于推动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促进血液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水平的提高,期望能够为我国血液肿瘤的精准诊疗做出贡献。专家组组长:杨再林(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武坤(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耀(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执笔人(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列):陈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程沈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蒋亭亭(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轶勋(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耀(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彭余(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武坤(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再林(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列):陈曼(北京陆道培医院)、陈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池沛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蒋能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力(南部战区总医院)、李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国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智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刘耀(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艳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马骁(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毛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倪万茂(浙江省人民医院)、冉隆荣(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任方刚(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卉(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王慧君(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剑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翁香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吴丽娟(西部战区总医院)、吴雨洁(江苏省人民医院)、武坤(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翀(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杨军军(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杨顺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再林(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岳保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爱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张会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明宇(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朱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朱明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明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郑金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周辉(湖南省肿瘤医院)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 简单血液测试可检测肺癌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简单的血液测试可检测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mdash &mdash 大型临床验证研究结果已刊发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鉴于高清影像诊断肺癌的效果迫切需要改善,GENSIGNIA 计划推出微创诊断性测试   2014年1月14日,总部位于伦敦的私营分子诊断公司 GENSIGNIA Ltd (在加州圣迭戈设有实验室)携手意大利米兰国家癌症研究中心 Istituto Nazionale dei Tumori (INT)(国立肿瘤研究所)的 IRCCS 基金会 (Fondazione IRCCS) 宣布,微 RNA 特征分类器 (MSC) 的肺癌测定法(简称 MSC 肺癌测定法)取得了积极的临床验证结果,该结果已经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上。该结果首次证明,血液检测可以显著降低高清影像诊断中较高的假阳性率,尤其是目前推荐用于扫描重度吸烟者是否患有癌症的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DCT 或螺旋 CT)方法。上述测定法灵敏度较高,在确诊时间上较 LDCT 最多早两年。INT 癌症基因组学博士、教授、主任 Gabriella Sozzi 将于1月8日在圣迭戈 AACR-IASLC 肺癌分子起源 (AACR-IASLC Molecular Origins of Lung Cancer) 大会的全体会议上公布该研究结果的细节。GENSIGNIA 打算2014年首先在美国推出肺癌诊断性测试。   在对比 LDCT 和观察疗法的随机肺癌筛查试验(意大利多中心肺癌检测 [MILD] 试验 INT)中,该机构提前收集了939名重度吸烟者的血液样本,这些样本用于验证24微 RNA 表达特征测定方法 -- MSC 肺癌测定法的诊断性能,并证明该方法的临床效用。来自 MILD 试验的重度吸烟者并未罹患癌症(n=870),也并未确诊罹患肺癌(n=69),在此次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检查。MSC 肺癌测定法证明,确定肺癌存在的总敏感度为87%。在所有受试者中,MSC 肺癌测定法在肺癌确诊率和致死率上的阴性预测值 (NPV) 分别为99%和99.86%,表明该测试在准确识别无肺癌受试者方面具有高特异性。正因如此,MSC 肺癌测定法将 LDCT 确定未罹患肺癌的重度吸烟者存在疑似肺部肿瘤的假阳性率降低了五倍。   意大利米兰 Istituto Nazionale dei Tumori 胸外科主管、外科手术主任 Ugo Pastorino 博士表示:&ldquo MSC 肺癌测定法结合 LDCT 扫描结果将假阳性率降低了五倍,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这降低了重复 LDCT 扫描或其他不必要的侵入性诊断复查的假阳性率和潜在的副作用。&rdquo   该肺癌相关性研究开创了此类研究的先河,利用提前从大型随机肺癌筛查试验中收集的血液样本对生物标志物进行临床验证。除了显著降低假阳性率之外,MSC 肺癌测定法的表现与肺癌阶段和距离利用 LDCT 检测癌症的时间(至多两年)无关。这表明 MSC 肺癌测定法可以提高诊断和早期检测的潜在效用。   INT 癌症基因组学博士、教授、主任 Gabriella Sozzi 表示:&ldquo 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微创分子诊断测定法,量化了可在血液中自由循环并可显示肺癌存在的特效微 RNA 的表达。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使用这种测定法作为改善提早发现肺癌的工具。&rdquo   全球大概有11亿烟民,美国则拥有大约1900万重度吸烟者,他们每天至少吸一包烟。LDCT 被推荐用于筛查高危人群中的肺癌患者,主要是重度吸烟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由 NCI 资助的全国肺癌筛查试验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NLST) 2011年6月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上,该试验结果显示,与每年进行一次胸部 X 光检查相比,LDCT 筛查将有大于或等于30年烟龄(pack-year=表示20支烟/天/年)以及戒烟后时间小于等于15年的高危人群的死亡率相对降低20%,在 NLST 中,24.2%的被筛查受试者被视为肺癌阳性,大多数阳性受试者接受了额外的测试。当发现阳性筛查结果时,96.4%的 LDCT 结果被视为&ldquo 假&rdquo 阳性。因此,考虑到筛查大量高危人群的成本、LDCT 筛查相关的潜在危害以及 LDCT 出现的较高的假阳性率,这些因素突显出需要利用其它生物标记来提高诊断效率。   GENSIGNIA 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Gabriele Cerrone 表示:&ldquo 利用螺旋 CT 扫描筛查重度吸烟者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但是由于假阳性率很高,这种方法的成本效益受到了质疑。MSC 肺癌测定法结合螺旋 CT 扫描显著降低了假阳性率,这避免了为确定诊断而进行的更多检查和扫描,大大节省了全球医疗体系的开支。&rdquo   肺癌简介   国际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 指出,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据估计本世纪将有多达十亿人因吸烟而死。在美国,肺癌是第二大癌症,但是美国癌症协会表示,迄今为止肺癌在癌症死因中居于首位。美国死于肺癌的人数多于死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总人数。肺癌的症状通常不会显现,除非已经进入不可治愈的晚期。即使真的出现了肺癌的症状,患者往往误以为是其他病症,例如感染或吸烟导致的慢性病,这常常会延误诊断。因此,8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确诊后两年内死亡。   微 RNA 和 MSC 肺癌测定法简介   微 RNA (miRNA) 是小的非编码核糖核酸 (RNA),可以调节基因活性,在癌症中有异常表达。他们是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向血液循环主动释放的特定组织和疾病分子,包于外来体内或与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有关,以防止其降解。凭借尺寸小、稳定性强等优点,微 RNA 可以在生物体液中被测定,例如血浆和血清,可用作循环生物标记。Sozzi 和 Pastorino 博士报告了两个独立的 LDCT 筛查研究中的受试者的基于血浆的微 RNA 特征的开发和验证过程。这证明,24个循环的微 RNA 的实时 RT-PCR 的定量测定在肺癌上具有诊断和预后意义(Boeri 等,2011年)。这种生物标记测定旨在为早期发现肺癌创造可能,从而在 LDCT 或胸部 X 光检查做出假阳性诊断后避免不必要的检验的费用和并发症。
  • 血液测试可检测肺癌 GENSIGNIA 将推微创诊断性测试
    简单的血液测试可检测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mdash &mdash 大型临床验证研究结果已刊发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鉴于高清影像诊断肺癌的效果迫切需要改善,GENSIGNIA 计划推出微创诊断性测试   伦敦、米兰和圣迭戈2014年1月14日电 /美通社/ -- 总部位于伦敦的私营分子诊断公司 GENSIGNIA Ltd (在加州圣迭戈设有实验室)携手意大利米兰国家癌症研究中心 Istituto Nazionale dei Tumori (INT)(国立肿瘤研究所)的 IRCCS 基金会 (Fondazione IRCCS) 今天宣布,微 RNA 特征分类器 (MSC) 的肺癌测定法(简称 MSC 肺癌测定法)取得了积极的临床验证结果,该结果已经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上。该结果首次证明,血液检测可以显著降低高清影像诊断中较高的假阳性率,尤其是目前推荐用于扫描重度吸烟者是否患有癌症的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DCT 或螺旋 CT)方法。上述测定法灵敏度较高,在确诊时间上较 LDCT 最多早两年。INT 癌症基因组学博士、教授、主任 Gabriella Sozzi 将于1月8日在圣迭戈 AACR-IASLC 肺癌分子起源 (AACR-IASLC Molecular Origins of Lung Cancer) 大会的全体会议上公布该研究结果的细节。GENSIGNIA 打算2014年首先在美国推出肺癌诊断性测试。   在对比 LDCT 和观察疗法的随机肺癌筛查试验(意大利多中心肺癌检测 [MILD] 试验 INT)中,该机构提前收集了939名重度吸烟者的血液样本,这些样本用于验证24微 RNA 表达特征测定方法 -- MSC 肺癌测定法的诊断性能,并证明该方法的临床效用。来自 MILD 试验的重度吸烟者并未罹患癌症(n=870),也并未确诊罹患肺癌(n=69),在此次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检查。MSC 肺癌测定法证明,确定肺癌存在的总敏感度为87%。在所有受试者中,MSC 肺癌测定法在肺癌确诊率和致死率上的阴性预测值 (NPV) 分别为99%和99.86%,表明该测试在准确识别无肺癌受试者方面具有高特异性。正因如此,MSC 肺癌测定法将 LDCT 确定未罹患肺癌的重度吸烟者存在疑似肺部肿瘤的假阳性率降低了五倍。   意大利米兰 Istituto Nazionale dei Tumori 胸外科主管、外科手术主任 Ugo Pastorino 博士表示:&ldquo MSC 肺癌测定法结合 LDCT 扫描结果将假阳性率降低了五倍,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这降低了重复 LDCT 扫描或其他不必要的侵入性诊断复查的假阳性率和潜在的副作用。&rdquo   该肺癌相关性研究开创了此类研究的先河,利用提前从大型随机肺癌筛查试验中收集的血液样本对生物标志物进行临床验证。除了显著降低假阳性率之外,MSC 肺癌测定法的表现与肺癌阶段和距离利用 LDCT 检测癌症的时间(至多两年)无关。这表明 MSC 肺癌测定法可以提高诊断和早期检测的潜在效用。   INT 癌症基因组学博士、教授、主任 Gabriella Sozzi 表示:&ldquo 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微创分子诊断测定法,量化了可在血液中自由循环并可显示肺癌存在的特效微 RNA 的表达。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使用这种测定法作为改善提早发现肺癌的工具。&rdquo   全球大概有11亿烟民,美国则拥有大约1900万重度吸烟者,他们每天至少吸一包烟。LDCT 被推荐用于筛查高危人群中的肺癌患者,主要是重度吸烟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由 NCI 资助的全国肺癌筛查试验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NLST) 2011年6月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上,该试验结果显示,与每年进行一次胸部 X 光检查相比,LDCT 筛查将有大于或等于30年烟龄(pack-year=表示20支烟/天/年)以及戒烟后时间小于等于15年的高危人群的死亡率相对降低20%,在 NLST 中,24.2%的被筛查受试者被视为肺癌阳性,大多数阳性受试者接受了额外的测试。当发现阳性筛查结果时,96.4%的 LDCT 结果被视为&ldquo 假&rdquo 阳性。因此,考虑到筛查大量高危人群的成本、LDCT 筛查相关的潜在危害以及 LDCT 出现的较高的假阳性率,这些因素突显出需要利用其它生物标记来提高诊断效率。   GENSIGNIA 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Gabriele Cerrone 表示:&ldquo 利用螺旋 CT 扫描筛查重度吸烟者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但是由于假阳性率很高,这种方法的成本效益受到了质疑。MSC 肺癌测定法结合螺旋 CT 扫描显著降低了假阳性率,这避免了为确定诊断而进行的更多检查和扫描,大大节省了全球医疗体系的开支。&rdquo   肺癌简介   国际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 指出,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据估计本世纪将有多达十亿人因吸烟而死。在美国,肺癌是第二大癌症,但是美国癌症协会表示,迄今为止肺癌在癌症死因中居于首位。美国死于肺癌的人数多于死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总人数。肺癌的症状通常不会显现,除非已经进入不可治愈的晚期。即使真的出现了肺癌的症状,患者往往误以为是其他病症,例如感染或吸烟导致的慢性病,这常常会延误诊断。因此,8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确诊后两年内死亡。   微 RNA 和 MSC 肺癌测定法简介   微 RNA (miRNA) 是小的非编码核糖核酸 (RNA),可以调节基因活性,在癌症中有异常表达。他们是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向血液循环主动释放的特定组织和疾病分子,包于外来体内或与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有关,以防止其降解。凭借尺寸小、稳定性强等优点,微 RNA 可以在生物体液中被测定,例如血浆和血清,可用作循环生物标记。Sozzi 和 Pastorino 博士报告了两个独立的 LDCT 筛查研究中的受试者的基于血浆的微 RNA 特征的开发和验证过程。这证明,24个循环的微 RNA 的实时 RT-PCR 的定量测定在肺癌上具有诊断和预后意义(Boeri 等,2011年)。这种生物标记测定旨在为早期发现肺癌创造可能,从而在 LDCT 或胸部 X 光检查做出假阳性诊断后避免不必要的检验的费用和并发症。
  • 金域检测医学重磅发布儿童血液系统疾病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近期,金域检测推出了针对儿童血液病的全面检测方案,解决了目前临床上诊断这类疾病的难题。通常情况下,确诊儿童血液病需要进行骨髓样本检测,但由于检测项目繁多且不准确,导致患儿需要多次骨穿检查,给诊疗带来不便。金域检测的方案依托多技术平台和多学科实力,以临床和疾病为导向,明确了不同类型儿童血液病所需的检测项目,涵盖了初诊、复诊、治疗和预后监测等多个环节。该方案具备检测项目全面、质量优良、查询便捷等特点,为临床提供了一站式的选择,有助于实现儿童血液病的精准诊疗。多技术平台助力,解决儿童血液病诊断难题金域检测推出了针对儿童血液病的全面检测解决方案,旨在解决当前临床诊断的难题。儿童血液病包括儿童白血病/淋巴瘤、骨髓衰竭性疾病、组织细胞病、部分实体肿瘤、各类贫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和出凝血疾病等。然而,多数疾病的准确诊断依赖MICM分型(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而复杂的诊疗流程使临床医生在选择适当的检测项目时面临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金域检测参考了相关诊疗指南,根据各类儿童血液病的精确诊断需求和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水平,精选出所需的检测项目,并将其整合为多个不同级别的套餐,以满足疾病初诊、复诊、治疗和预后监测等不同阶段的需求。金域检测的儿童血液病解决方案具有全面的检测项目、优良的质量以及便捷的查询服务,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站式的选择,助力儿童血液病的精准诊疗。此外,方案还针对移植、CAR-T等治疗方法,提供相应的检测项目推荐,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儿童血液病的诊断也面临罕见病高比例的挑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分析才能确诊。金域检测的儿童血液病解决方案聚焦于数十个疾病系列,涵盖了超过百种疾病,包括国内罕见病目录中的血液系统疾病。利用多技术平台的优势,金域检测率先推出综合报告服务模式,为临床提供流式、感染、代谢、基因等全方位的检测,攻克罕见病的诊断难题,实现更全面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指导。行业顶尖专家支持,确保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金域检测的儿童血液系统疾病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得到了行业顶尖专家团队的指导支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金域检测紧密跟踪血液病诊断技术与治疗前沿,为CCCG-ALL内的多家医院提供流式检测和全转录组测序(RNA-seq)检测服务。同时,金域检测的儿童血液疾病检测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专家团队参与实验质控和报告审核,进一步确保服务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精准治疗奠定坚实基础。在其他儿童血液系统疾病领域,金域检测同样拥有顶尖专家团队的指导,共同推动儿童血液疾病诊疗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未来,金域检测将持续打造以疾病为导向的学科全覆盖产品体系,通过整合多技术平台,实现多组学检测技术的联合应用,不断完善整体解决方案,凭借自身优势和综合实力推动疾病精准诊疗,助力学科建设发展,更好地守护百姓健康。
  • 东南科仪祝贺海尔4℃血液冰箱搭载神舟九号飞船再度飞天!
    4℃血液冰箱搭载神九再度飞天 海尔生物医疗技术创新支持中国航天事业 2012年6月16日,海尔航天冰箱(4℃医用冷储箱)搭载神舟九号飞船再次成功飞天,实现与天宫一号完美对接,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海尔4℃医用冷储箱各项技术指标正常。神九航天员将自己的生理样本存储到航天冰箱内,从事航天医学研究,圆满完成此项任务。东南科仪作为海尔的代理商对此表示祝贺。 这是继海尔航天冰箱首载神舟八号飞船成功飞天之后,海尔航天冰箱再次完美的太空表现。海尔航天冰箱填补了中国航天事业在航天冰箱领域的历史空白,中国也因此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冰箱技术的国家。 图:酒泉卫星基地&mdash &mdash 神九发射现场 核心技术,航天品质,成就完美表现 此次神舟九号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飞船实现首次手动对接,在轨飞行13天,成为史上载人飞行最长的一次。面对太空环境以及飞船运行的特殊性,海尔航天冰箱具备航天品质,第一,高效节能:比规定能耗降低25%;第二,重量轻,比设计要求还降低20%;同时一体化机身设计,通过苛刻力学实验,抗冲击,抗振动。 海尔4℃医用血液冷藏箱在制冷与电控方面与海尔航天冰箱一脉相承,通过7年历时三代的升级,海尔新一代医用血液冷藏箱在可靠性、安全性、均匀性3方面进行了7项技术突破,比如:第一,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通过环境双85试验(在温度85度、湿度85%的情况下实验),确保长效使用寿命;第二,具备主动安全运行程序,在传感器故障、电脑板故障时能够继续维持箱内温度接近4 ℃范围;第三,匹配&ldquo U-COOL&rdquo 冷链安全监控系统,出现温度超标现象,第一时间报警,实现安全&ldquo 双保险&rdquo ;另外特殊的风道设计保证每层储血筐温度更加均匀;机械加强防高温、防低温功能,保证即使微电脑控制器出现故障,整个设备仍可以在短期内保证正常运行。 图:海尔新一代4度医用血液冷藏箱 通过7项技术突破,海尔4℃医用血液冷藏箱将带给采供血及临床用血专业用户航天冰箱的品质和安全保障。 在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海尔生物医疗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和以用户为中心,创造用户需求的战略导向,将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专业用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解决方案和工具,创造更多的&ldquo 航天冰箱&rdquo 式的领先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海尔生物医疗与中国航天共腾飞。 图:海尔生物医疗全球先进的制造和品质管理体系 编外语:从采供血及临床用血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2012年,海尔生物医疗又研发出国内首台1000L以上的大容量医用血液冷藏箱HYC-1308,该设备共计可装载720袋450ml血液;多层可调搁架设计,每层搁架均可根据用户需求配置不锈钢抽屉或血筐,分别满足血站和医院用户需求。 (转载) 更多海尔的产品信息请登录www.sinoinstrument.com或致电400-113-3003
  • 西藏拟建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基因库 将在全区采集样本
    基因库  日前,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相关医学领域专家召开了“西藏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基因库建设”的座谈会。12月28日,自治区科技厅高新处工作人员透露,西藏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基因库建设方案由自治区科技厅、西藏大学、自治区人民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等单位联合拟定。西藏未来将建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基因库,实现样本资源共享。  启动  明确基因库建设意义 在全区范围内采集样本  人类遗传资源是融合生物样本实体、生物分子信息及样本表型数据的综合资源,对于开展人类疾病预测、诊断、治疗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人类疾病临床与基础转化为医学研究的重要桥梁,是精准医学研究的不可再生性资源。它既是促进人口健康、维护人口安全、控制重大疾病以及推动医药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全面提升我国生命科学创新能力,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创造社会财富的物质基础。  西藏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基因库建设,具体是要建立一套适用于青藏高原人群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形成一套相关的管理体系文书,建立青藏高原人类信息管理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收集、保藏样本时要求原住人群不少于2万,且样本不少于200个家系,迁居西藏2代以上人群不少于5万,且样本不少于500个家系。  自治区科技厅高新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自治区科技厅等多个单位正在联合拟定西藏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基因库建设方案。同时,西藏大学与青海大学开展合作,拟申报科技部2017年“中国青藏高原人群遗传资源库建设”项目,促进我国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对国家生物资源和基因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分析  结合我区实际情况 样本保存、运输成“难题”  会上,来自医学领域的十多位专家分别就样本的保存、运输、研究及平台建设等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首先,西藏自治区在选取样本时要在全区范围内采集,保证样本的空间地域性 其次,在不同地区抽取血液时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最后,要保持血液样本的新鲜、完整性,采集样本之后要做好分子标记族群,并用专门仪器标记基因测序等。  专家分析我区实际情况后指出,目前存在样本保存、运输的问题。“西藏幅员辽阔、地广人稀,部分地区交通不便。要保持血液样本的新鲜、完整性,就必须解决运输问题。而且样本如何更好地保存也是个问题。”高新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西藏大学有用于血液样本存放的冷冻库,但与全区范围的血液样本数量相比,这个冷冻库的容量太小。座谈会后,专家将就我区存在的问题,逐一商讨解决办法。
  • 苏州医工所在血液制品细菌污染核酸检测方面取得进展
    目前,核酸筛检系统(Nucleic Acids Testing,NAT)已广泛用于血制品常规病原体(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的核酸检测,极大降低了相关疾病的输血传播。但是,在输血感染性风险中,血小板的细菌污染及相关败血症性输血反应仍是棘手的问题。将核酸筛检技术用于细菌污染检测还有不少困难,包括:1、细菌污染不像特定病原体,没有统一的标准品 2、缺少合适的内参质控排除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3、核酸扩增聚合酶(Taq)大多是细菌来源,带有痕量的细菌核酸成分。  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血液免疫学研究中心提出一种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提高细菌污染检测的可靠性:设计一条人工核酸序列(IRC)作为内参,其特点是IRC与靶基因共用同一对引物进行扩增,分别用不同荧光探针进行检测。通过精确控制IRC分子数达到阳性检出限,以其Ct(i)值作为阈值,只有样本检测的Ct(s)值小于或等于Ct(i)时,检测结果才可认定为阳性。一种双样本混合的t测验(two samples pooled t-test)统计学方法可用于帮助判断两个Ct值的大小。IRC还可以包装成噬菌体,用于监控核酸样本提取过程。  此外,该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通过分别检测细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与RNA(核糖核酸),计算不同Ct的比值,能判断细菌是处于生长繁殖期或者已经是死菌,从而帮助判断血制品灭活的效果。该方法不仅能用于血制品细菌污染检测,理论上也能开发成其他外源基因核酸定量检测的有效方法。  图-1、IRC双重荧光定量PCR原理图  图-2、IRC双重荧光定量PCR性能测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