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血脑屏障

仪器信息网血脑屏障专题为您整合血脑屏障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血脑屏障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血脑屏障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血脑屏障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血脑屏障话题讨论。

血脑屏障相关的资讯

  • 显微镜|Echo Revolve显微镜在血脑屏障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血脑屏障 (BBB) 是哺乳动物的一种特殊结构,通过调节血液和血液之间离子、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将大脑与血液分开,并维持中枢神经系统 (CNS) 的稳态。该屏障主要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BMEC)、星形胶质细胞和周细胞组成。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是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在多种病理和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edgehog信号通路是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在多个物种中是保守的,并且在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典型Hedgehog信号由三种分泌配体Shh、Ihh和Dhh激活,细胞间信号由转录因子Gli1、Gli2和Gli3转导。在中枢神经系统中,Hedgehog信号通路决定了神经管的形成和发育。目前,已有研究表明Hedgehog信号与TGFβ1级联反应在癌症发展和转移中的相互作用。那么Hedgehog信号和TGFβ1级联反应之间的串扰是否会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呢,目前还尚不清晰。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在Brain Scienc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Astrocyte-Derived TGFβ1 Facilitates Blood–Brain Barrier Function via Non-Canonical Hedgehog Signaling i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该文阐明了TGFβ1 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大脑内皮细胞之间的细胞间交流,这一发现将拓宽关于血脑屏障内稳态的现有知识,也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治疗策略。作者通过构建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hBMECs) 与U251的单培养和共培养模型,证实了星形胶质细胞衍生的TGFβ1增强了BMECs的屏障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多种实验表明TGFβ1在BMECs中触发Smad2/3的激活增加了Gli2的表达,Gli2是Hedgehog信号转导的关键转录因子。Gli2与ZO-1启动子结合,增强ZO-1的表达,从而维持血脑屏障。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TGFβ1触发BMECs中的TGFβ1-TGFBRII-Smad2/3-Gli1/2-ZO-1轴并维持正常的BBB功能。文中作者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利用Echo Revolve正倒置一体显微镜进行免疫荧光观察。使用50ng/mL的重组TGFβ1 (rTGFβ1) 来刺激单层hBMECs,BMECs用绿色CD31标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ZO-1表达显著增加。用4mg/kg的TGFβ/Smads信号抑制剂SD208处理小鼠,图中虚线环表示BMECs中的Gli1或Gli2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ZO-1、 Gli1和Gli2表达量均减少。内皮屏障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对血脑屏障功能的研究。这一发现也可能表明未来有可能使用TGFβ1和Hedgehog信号级联来辅助治疗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参考文献:Fu J, Li L, Huo D, et al. Astrocyte-Derived TGFβ1 Facilitates Blood-Brain Barrier Function via Non-Canonical Hedgehog Signaling i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rain Sci. 2021 11(1):77. Published 2021 Jan 8. doi:10.3390/brainsci11010077
  • Kirkstall Quasi Vivo仿生动态多细胞共培养系统用于建立血脑屏障
    (一)文献解析英国利兹大学医学和健康学院,利兹心血管和代谢医学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的动态多细胞共培养系统,用于研究脑疾病中的个体血脑屏障细胞类型和细胞毒性测试。作者详细讨论了血脑屏障(BBB)多细胞共培养系统的开发和优化过程,以及其在研究BBB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应用。1. 研究背景:血脑屏障(BBB)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BBB功能障碍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有关联。1. BBB的组成:BBB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包围内皮的周细胞以及向其延伸的星形胶质细胞组成。1. 研究目的:开发一种体外多细胞共培养模型,用于研究BBB中各个细胞类型在神经毒性中的具体作用,特别是在没有形成屏障的情况下评估每种细胞类型对整体反应的贡献。1. 实验仪器设备:研究者使用了英国Kirkstall Quasi Vivo培养系统,并成功开发了一种体外多细胞共培养模型,该系统允许在流动条件下培养不同类型的细胞,同时共享相同的培养基。1. 实验设计:研究者优化了人类大脑内皮细胞、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条件,包括改进的培养基、适当的支架系统和最佳流速。1. 细胞表型鉴定: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确认了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周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表型。1. 多细胞共培养系统:研究者建立了一个多细胞共培养系统,通过不同组合的细胞培养来确定共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改进的培养基和流动对细胞活性的影响。1. Aβ25-35的影响:作为概念验证,研究者探索了Aβ25-35(AD的一个标志物)对BBB各个细胞类型的影响。1. 实验结果:发现Aβ25-35对周细胞有负面影响,降低了其活性,而对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早期毒性阶段没有显著影响。1. 结论:这种多细胞共培养系统可以成为未来研究CNS疾病中特定BBB细胞类型角色以及细胞毒性测试的有价值的工具。(二)成功开展多细胞共培养实验的心得1. 选择合适的细胞类型:基于研究目的,选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代表性的细胞类型。1. 优化培养基:开发或选择适合所有共培养细胞类型的培养基,可能需要结合不同细胞类型的条件培养基。1. 控制培养条件:使用恒温培养箱和CO2控制系统来维持最佳的生长环境。1. 优化接种技术:使用适当的技术(如滴涂或悬浮接种)来确保细胞均匀分布。1. 定期更换培养基:定期更换新鲜培养基,以提供必要的营养并去除代谢废物。1. 使用支架材料: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来支持细胞附着和生长。1. 动态培养系统:使用如英国Kirkstall Quasi Vivo System这样的动态培养系统来模拟体内流动条件。1. 监测细胞间通讯:使用分子标记和示踪技术来评估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1. 标准化实验操作:确保所有实验步骤的一致性,包括细胞培养、操作和数据处理。1. 使用先进的成像和分析技术: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技术来收集数据,并使用专业的软件进行分析。通过上述解决方案,研究者可以克服多细胞共培养实验中的技术挑战,从而更有效地模拟和研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参考文献:Patricia Miranda-Azpiazu, Stavros Panagiotou, Gin Jose & Sikha Saha. A novel dynamic multicellular co-culture system for studying individual blood-brain barrier cell types in brain diseases and cytotoxicity testing附: Kirkstall Quasi Vivo® 仿生动态多细胞共培养系统——产品介绍01仪器设备的功能用途 又称为微流体“芯片上器官”系统,具有相互连接的细胞培养单元,为类器官生长提供更具生理相关性的体内微环境。通过提供一种近生理的体外模型,模拟细胞微环境,具有更完整的结构和功能,解决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种属差异,且可在体外模拟多种器官特异性疾病状态,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和人体器官对药物刺激的真实响应,捕捉复杂的生理学反应,并满足高通量的要求。它是一个多室流动系统,为类器官培养提供了一个紧凑、易于使用的解决方案,包括2D、3D、屏障,或多器官。在疾病模型,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发育生物学研究,感染与免疫研究,个性化医学,癌症研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兼容多种细胞来源,包括原代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类器官和细胞系等,也可以引入健康细胞、患病细胞、肿瘤细胞。02性能特点Quasi Vivo® 作为一种先进的类器官芯片培养系统,专门设计用于解决学术和工业研究人员在开展体外和体内研究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具有下列性能优势:1.功能延展性强可选择气液界面、液液界面、支架和流动方案的多样化培养方式;允许独立、可控的空气、气体或液体层流流向顶端和基底外侧;满足多器官/多细胞共培养,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等实验要求。加速类器官细胞分化和成熟,提高细胞活力,适合长期培养。2.成像友好配备了光学窗口在顶部或底部表面,便于理想的实时高分辨率成像。3.易于获取样本直接收集样本和获取组织或液体样本。4.模拟生物力学和浓度梯度 严格控制多个变量,可以模拟生理特征,如血液循环,组织间液流动态等,为细胞提供生物力学信号;可以实现免疫细胞共培养以及血管化等复杂疾病模型构建;用于研究多种生理过程,如细胞迁移、分化、免疫反应以及癌症的转移等。5.便携和易于操作紧凑型模块化腔室结构,具有更高人体生理相关性;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可兼容标准实验室的孵化器。03品牌制造商简介Kirkstall Ltd.成立于2006年,是Braveheart Investment Group plc 的子公司,总部位于英国约克。Kirkstall开发了一种创新的微生理系统的器官芯片模型Quasi Vivo® 。作为器官芯片技术的领导者,Kirkstall已经建立了牛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等著名的大学实验室的庞大用户群,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北京基尔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Kirkstall ltd.授权在中国的唯一和独家总代理商,全面负责Kirkstall公司旗下所有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市场推广和技术支持等事宜。
  • 穿越血脑屏障!UCLA卢云峰团队研发新型纳米胶囊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世界范围内,中枢神经系统(CNS)相关疾病已经成为各年龄段患者中致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尽管多年来对于中枢神经相关疾病的科学和临床研究一直未有停歇,然而针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仍然极其有限。其中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有效地跨越血脑屏障,将药物,尤其是大分子药物,投递入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开发新型、普适性强、并能跨越血脑屏障的药物投递平台,将是治疗中枢神经相关疾病的关键突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cbf11921-e8dd-4743-b80d-14448d8bfee6.jpg" title=" 卢云峰教授.jpg" alt=" 卢云峰教授.jpg" width=" 167" height=" 254" style=" width: 167px height: 254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卢云峰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4a21eeb8-c37c-43aa-b45a-b90a114537e4.jpg" title=" 000.jpg" alt=" 000.jpg" width=" 561" height=" 374" style=" width: 561px height: 374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UCLA卢云峰教授团队 /spa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卢云峰教授团队 /strong /span 在材料学领域的综合性权威期刊 strong i Advanced Materials /i /strong (2018年, strong IF:21.950 /strong )上发表封面文章(图1),题目为 strong “ i A Bioinspired Platform for Effective Delivery of Protein Therapeutics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 ” /strong ,报道了新型中枢神经系统投递平台,通过将蛋白类药物包裹在含有胆碱和乙酰胆碱类似物的纳米胶囊中,实现高效的中枢神经系统投递。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吴迪博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5c4eaa11-bf0d-419f-9b4e-b9dd0efe3ab8.jpg" title=" 001.jpg" alt=" 001.jpg" width=" 584" height=" 211" style=" width: 584px height: 211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1:研究成果发表于材料领域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尽管血脑屏障对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子具有极其苛刻的选择性和限制性,但为满足大脑内部的营养及信号转导需求,其对某些分子如乙酰胆碱和胆碱却有大量的受体表达和高效的转运机制。受其启发,研究者利用纳米胶囊技术将含有胆碱和乙酰胆碱的类似物(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MPC))包裹于蛋白类药物表面,在胆碱转运体及乙酰胆碱受体的介导下,使蛋白类药物得以高效的穿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图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0eee24b0-a41e-41f4-a71f-b7164ab6edea.jpg" title=" 002.jpg" alt=" 002.jpg" width=" 548" height=" 383" style=" width: 548px height: 38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2:纳米胶囊的制备及中枢神经系统投递原理示意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显示该方法的普适性,研究者利用纳米胶囊运载了多类蛋白分子,如牛血清蛋白(BSA),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利妥昔单抗(RTX)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等。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纳米胶囊显示为表面为中性,直径为30纳米的球形分子,利用可降解交联剂的断裂使纳米胶囊破裂从而实现蛋白载体的有效释放(图3)。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12411180-b471-4ce0-bce4-2b0ba61fa14b.jpg" title=" 003.jpg" alt=" 003.jpg" width=" 586" height=" 306" style=" width: 586px height: 306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3:纳米胶囊水合半径(a),表面电性(b),形貌(c),释放(d)及释放后蛋白分子活性(e,f)的测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小鼠和恒河猴动物模型中,该技术的中枢系统投递效率得到了有效的验证。纳米胶囊包裹的蛋白在小鼠的体内分布实验中,显示出高于未包裹的蛋白对照组40余倍的投递效率。同时,静脉注射一天后在采集到的恒河猴的脑脊液中,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者观察到大量的具有相同大小(30 纳米)和形貌的纳米胶囊分子。其在恒河猴脑脊液中的浓度最高可达血液浓度的5.6%。研究者还发现,该纳米胶囊的中枢神经系统投递效率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提高静脉注射浓度可显著提高其中枢神经系统投递效率,这意味着该投递效率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图4)。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d44c0756-3049-403e-aea5-1dc95cb89bbb.jpg" title=" 004.jpg" alt=" 004.jpg" width=" 537" height=" 418" style=" width: 537px height: 418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4:纳米胶囊小鼠体内分布(a),恒河猴脑脊液中纳米胶囊形貌(b),浓度(c)及脑脊液浓度占血浆浓度百分比(d)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由于该方法制备简单,高度适用于各种蛋白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投递效率高,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这一技术为蛋白类药物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转化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欲知更多生命科学资讯,就关注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官微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3i生仪社”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632108c3-9f34-4da1-9a2e-2a7344c75fab.jpg" title=" qrcode_for_gh_91d290758d40_258.jpg" alt=" qrcode_for_gh_91d290758d40_258.jpg" width=" 223" height=" 223" style=" width: 223px height: 223px " / /p
  • 研究揭示仿生脂蛋白系统重塑肿瘤物理屏障增强T细胞浸润
    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免疫治疗正在成为一种革命性的肿瘤治疗方案,仅适用于一小部分癌症患者。ICIs的临床反应主要依赖于肿瘤组织中浸润的效应T淋巴细胞(CTL)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然而,肿瘤组织中CTL浸润较为有限,且复杂的瘤内物理屏障严重阻碍CTL的浸润,削弱了ICIs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重塑肿瘤内物理屏障以增强CTL的浸润成为提高ICIs介导的免疫治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1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张志文、李亚平,以及沈阳药科大学教授王思玲团队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以Bioinspired lipoproteins of furoxans-oxaliplatin remodels physical barriers in tumor to potentiate T-cell infiltra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该研究提出并证实利用仿生脂蛋白系统高效递送一氧化氮(NO)供体-奥沙利铂前药,通过重塑肿瘤物理屏障促进CTL瘤内浸润、增强ICIs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对乳腺癌及结肠癌的临床样本检测发现,肿瘤部位广泛存在各种细胞外基质组分但CD8+ T浸润严重缺乏。基于此,科研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细胞内还原响应的NO供体-奥沙利铂前药(FO),构建高效靶向瘤内各种基质细胞的仿生脂蛋白系统(S-LFO)。研究显示,S-LFO能够在肿瘤部位高效蓄积、渗透进入肿瘤深部区域,并可到达瘤内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血管内皮细胞(ECs)等基质细胞。S-LFO处理后能够显著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灌注能力和血管密度,降低TAMs和CAFs的比例,清除Collagen、Fibronectin和chondroitin sulfate等主要细胞外基质成分,为促进CTL的瘤内浸润铺平了道路。进一步研究发现,S-LFO能够显著增加肿瘤部位CD3+CD8+ T细胞以及表达IFN-γ、Granzyme B亚型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96、5.02和8.65倍,并显著促进CD8+ T细胞向瘤内4T1-GFP癌细胞区域的浸润和扩散能力,进而在胰腺癌PANC02、乳腺癌4T1和结直肠癌CT26等肿瘤模型中,与aPD-L1合用显著增强了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存活期的疗效。该策略为重塑肿瘤基质屏障提高CTL浸润增强ICIs的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新方法。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复旦-SIMM联合研究基金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 FATS Fair助力食品安全快检设备成为餐桌上的安全屏障
    亚硝酸盐超标 致癌辣条引发思考   FATS Fair助力食品安全快检设备成为餐桌上的安全屏障   由雅森国际和国家会议中心联合主办的&ldquo 2015北京国际食品及农产品检测技术展览会&rdquo (简称&ldquo FATS Fair&rdquo ),将于今年7月18-2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食品安全快检设备及耗材企业仍是本届展会的重要参展企业,FATS Fair也将继续设置&ldquo 食品安全快检体验专区&rdquo 邀请公众亲临现场体验,并在展后进入北京各大社区巡回举办多场&ldquo 食品安全快检体验活动&rdquo 。   在刚刚过去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期间, &ldquo 最牛零食&mdash &mdash 辣条&rdquo 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因其低廉的价格和香浓的口感而深受学生族的欢迎。然而,这种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零食却因添加了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包括亚硝酸盐)而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亚硝酸盐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对肉制品具有发色和防腐保鲜作用。但是,亚硝酸盐并非人体所必需,摄入过多对人体产生危害,如腹痛、腹泻、心跳加快等,引起急慢性中毒,甚至诱发癌症。   那么,如何快速检测出常见的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呢?下面我们以火腿肠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检测方法一:实验室检测(将食物送至检测机构,付费检测)   检测过程:取1克火腿肠,将其剪碎,放入提取瓶中,加入5毫升70℃热水,浸泡5分钟。随后,吸取1毫升上清液至离心管中,滴加3滴亚硝酸盐检测试剂A,静置2分钟。再滴入亚硝酸盐检测试剂B和亚硝酸盐检测试剂C各3滴,摇匀后静置5分钟。观察离心管液体颜色,与色阶卡进行比较。   (国家标准:火腿、肉肠等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30mg/kg。)   送检的过程比较繁琐,等待检测结果的时间长,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在家中、在饭店的操作间、在农贸市场的检测区自己快速检测呢?食品安全快检设备可以帮助您!   检测方法二: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快速、准确的自行检测)   这种小巧的检测仪,是如何在十分钟内,简单准确地检测出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呢?还请您亲临FATS Fair现场体验,请您亲自评定该设备能否成为舌尖安全的屏障。   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不仅可以用于检测亚硝酸盐,还可以检测农残、二氧化硫、甲醛、吊白块、蛋白质(乳及乳制品)、硝酸盐(果蔬)、重金属铅(果蔬)、茶多酚、双氧水、糖精钠、芝麻油、过氧化值、过氧化苯甲酰、尿素、溴酸钾、蜂蜜脯氨酸、蜂蜜中羟甲基糠醛、蜂蜜果糖、甲醇等。   像这样的仪器在2015FATS Fair上将大放异彩。作为国内唯一专注食品和农产品安全技术的展览会,2014FATS Fair展出面积10000平方米,吸引了120余家中外名企参展,其中法国梅里埃、勤邦、智云达、维科维康、赛必达、芬德、德国拜发等业内发展较为成熟的食品安全快检设备企业备受关注,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商务部、农业部、工信部、食药总局等部委领导的高度认可,引发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新社、凤凰网、北京电视台等60余家媒体竞相报道。据统计,2014FATS Fair现场有10%的餐展商在展会现场达成交易,45%的参展商约定了后续合作。   2015FATS Fair将继续通过行业合作、数据库营销邀请: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检疫部门的设备采购负责人 各大科研机构、院校的食品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 ,食品生产、仓储、物流、零售领域的众多企业 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机构的相关决策人士 大型饭店、餐饮集团、食品原料采购供应商等专业观众,邀请他们到展会现场共商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发展趋势、探讨行业最新技术、寻找合作伙伴、采购一起设备。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食品及农产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总需求7450亿,年检测耗材需求500亿,对于仍在培育期的食品安全检测行业,这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2015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重点强调了食品及农产品安全和追溯的问题,显示出国家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势必会推动食品安全检测产业的加速发展。而食品安全快检设备在整个行业前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FATS Fair致力于食品安全快检设备的普及应用,将与快检企业携手为食品安全构筑一道安全屏障,为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联系人:李向军(项目经理)   T:0086 10-57970814   F:0086 10-57970999   M:13901254173   Email:lixiangjun@yasn.com.cn   2015年7月18-20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FATS Fair与您不见不散!
  • 共筑食药安全屏障 | 赛默飞和成都食药院携手同行
    赛默飞拥有完整的色谱、质谱和光谱产品线可以为食品和药品检测提供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从容应对分析各环节的挑战,智能化完成从样品到知识的转变,带来实验室效率的提升。 此次赛默飞和成都食药院的携手合作,将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建筑更加坚固的屏障,守护我国食品和药品的安全。签字人:成都食药院副院长 谯斌宗 & 赛默飞中国区色谱质谱业务商务运营副总裁 李剑峰 2019年2月28日,全球科学服务领域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与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成都食药院)于成都市正式签署关于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备忘录。 双方宣布将结合国内外食品药品安全发展趋势,以成都市食药院整体发展为前提,运用赛默飞先进的产品和方案,在食品药品分析检测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将先进技术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成都食药院和赛默飞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合影 成都食药院谯斌宗副院长介绍了成都食药院的整体情况,包括机构概况、能力建设、工作成效和发展规划,他表示:“成都食药院硬件设施、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和良好的检测能力。借由此次合作,未来希望和赛默飞可以加强交流和沟通,促进食品药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成都食药院副院长谯斌宗 接着,赛默飞中国区色谱质谱业务商务运营副总裁李剑峰先生也在表达了对于双方达成战略合作的祝贺:“通过和成都食药院的合作,赛默飞会加快脚步,提供更多着眼于客户,切实有效的方案。” 赛默飞食品和饮料客户解决方案中心高级经理薄涛博士介绍了赛默飞食品安全分析的解决方案,以方案聚焦客户的难点和痛点,重点介绍了目前正在开展的针对强极性农残分析的实验项目。赛默飞中国区色谱和质谱应用实验室经理张婷婷女士分别介绍了赛默飞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的四个应用开发中心,包括工作职能、仪器配置和用户合作项目等情况。赛默飞食品和饮料客户解决方案中心高级经理薄涛(左)和赛默飞中国区色谱与质谱应用实验室经理张婷婷(右) 在签约仪式中,双方就如进一步推进色谱质谱技术在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中的合作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特别是赛默飞极具特色的离子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IC-MS),电雾式检测器(CAD)以及火箭蒸发器(Rocket)。双方将借由本次合作,加强高层互访和技术交流,共享资源, 在食品药品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上展开深度的合作,包括申报国家、省市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转化,检验标准开发等多领域,共同推进先进技术在食品药品安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提升双方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影响力。作为科学服务领域的前者,赛默飞一直致力于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和研发,满足客户在食品药品质量控制、安全保障和科学研究等不同应用层面的分析需求,为客户带来更加完善的使用体验。未来,赛默飞将继续携手本土客户,共同守护中国的食品药品安全,践行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的使命。 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前身为成都市药品检验所,成立于1960年,是国家口岸药品检验所、国家食品复检机构、国家食用农产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组牵头单位、国家特殊食品及婴幼儿配方食品备案检验机构、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工作站。成都市食药检研院构建了“一院四中心十四网点”的立体检验检测体系。主要负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及药品包装材料、保健品、化妆品、食用农产品的检验与食品委托检验;承担标准制(修)订、风险研究、科研创新、技术服务及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其他任务;承担成都市食品安全数据的归集、分析、监测及预警。
  • 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成立,助力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
    记者29日从西藏大学获悉,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在拉萨成立。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西藏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拥有着特殊的生态环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地区之一。据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专家王忠介绍,西藏大学具有全区唯一的“双一流”建设学科生态学,不仅具有地缘和人员优势,同时更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工作。目前,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包括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化学6个本科专业,已经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其他省市高校生态学专业的支持下,西藏大学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典型物种系统进化研究领域,高原固废处理、湖泊生态过程及修复等研究领域,不少研究项目获得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和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等单位项目的支持。不仅如此,王忠还介绍,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西藏大学与对口支援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建成“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藏雅尼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西藏麦地卡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等一系列覆盖高原典型生态系统的野外台站,以及“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生物资源与适应性进化实验室”和“青藏高原微生物多样性资源库”等一批高标准的现代化科研实验室和资源库,全面推进“第三极”空天地一体化野外科学观测综合平台的建设。(完)
  • 超10亿人完成接种,免疫屏障建成了吗?中秋国庆出游如何防控?权威回应
    超10亿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我国接种的总剂次和覆盖人数在全球居首,人群覆盖率位居全球前列。”在9月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截至9月15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21.6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超过10亿人。其中12-17岁人群已经接种超过1.7亿剂次,覆盖9528.7万人。60岁以上人群已接种超过3.9亿剂次,覆盖超过2亿人。21.6亿剂次新冠疫苗的接种是否已经建立起免疫屏障?中秋国庆双节在即,又出现新一轮疫情,出游如何做好防控?与会专家作出权威回应。(本报记者 张佳星 摄)超10亿人!奠定了基础“接种的人越多,疫苗起到的保护作用越大。”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超10亿人的全程接种为控制新冠疫情的流行奠定了基础——从个体来说可以防止感染、可以防止发病,可以预防感染后重症和死亡;从群体来说,疫苗接种率高,发挥的作用就更大。但王华庆同时强调,仍要关注两个挑战。一是新冠病毒的变异。德尔塔病毒变异株传染性非常强,个别疫苗出现了保护效力削弱的情况,给群体免疫的建立带来挑战。二是老年人、青少年人群中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完成接种, 12岁以下的人群还没有接种,应纳入接种考虑范围中。面对挑战,王华庆表示,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强病毒监测、加强疾病监测、加强疫苗效果评估,同时不断完善新冠疫苗的免疫策略,进一步研发更好的疫苗来预防相关的疾病。全国万余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中秋和国庆期间,各地文化和旅游活动丰富,群众出行意愿不断增强。相关部门在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同时,也出台举措保障民众的合理安全出行。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一级巡视员侯振刚介绍,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全国将有超过一万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约占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80%。据介绍,为确保旅游景区安全有序开放,旅游景区实行“限量、预约、错峰”制度,合理控制游客接待上限,严格落实门票预约制度,做到游客信息可查询、可追踪。督促旅游景区严格落实扫码登记、测量体温等要求,引导游客执行好“一米线”,规范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严格落实景区内演艺等重点场所的防控要求,对容易形成游客聚集的项目和场所,强化卫生管理。加强客流引导,防止游客瞬时聚集。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副主任卓立介绍,交通运输部门将强化运输组织保障,指导各地加强客流分析研判,优化调配运力,科学安排班次计划,强化客运枢纽、火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和旅游景点景区等重点区域的运力投放和应急调度,强化运输供给、提高疏运能力,减少人员聚集。双节出游,用好防控“七件套”“假期期间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外出。” 雷正龙提示,如果一定要出行,错峰、戴口罩、手卫生、一米线都应坚持始终。对于有出行计划的公众,多部门负责人都强调要及时关注最新的疫情信息和防控政策。据介绍,9月15日,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推出了“出行防疫七件套”,通过它可以实时查询跨地区出行防疫政策措施、疫情情况、各地核酸检测机构和检测结果以及全国疫情中高风险等级变更等信息。出行前访问小程序将对出行目的地的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雷正龙强调,有两种情况应取消出行计划。一是取消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的出行计划;二是如果出行前发现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时应该取消出行计划并尽快就医。
  • 33岁教授揭示病毒攻克细胞屏障机制,获2019年默克分析科学奖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德国达姆施塔特默克公司(Merck Kgaa)创建于1668年,拥有约350年历史,总部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市(Darmstadt),该集团主要致力于创新型制药、生命科学以及前沿功能材料技术,并以技术为驱动力,为患者和客户创造价值。& nbsp & nbsp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近日,该公司向比利时鲁瓦纳纽夫天主教大学的大卫· 阿尔斯廷斯教授(33岁)颁发了2019年海因里希· 伊曼纽尔· 默克分析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的欧洲分析会议上举行。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默克公司科学关系主管克劳斯· 格里萨说:“大卫· 阿尔斯廷斯教授开创性的研究, strong 揭示了病毒克服细胞屏障并进入细胞的分子机制 /strong ,从而加入了海因里希?伊曼纽尔?默克公司(Heinrich Emanuel Merck)杰出的创新奖获得者群体。”德国达姆施塔特KGAA strong 。“也许在未来,他的研究可以被用来开发一种新的工具,来量化干扰病毒进入的分子的影响,从而支持开发抗病毒感染的新药。”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大卫· 阿尔斯廷斯教授通过其关于生命系统纳米力学的研究(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在国际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strong 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共聚焦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对病毒与动物细胞结合的第一步进行了纳米机械制图的开创性研究。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margin-bottom: 10px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34" title=" 222.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4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22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292bb0ae-706c-4f98-823b-7026718d3f81.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细胞质膜是细胞内部、细胞质和细胞外环境之间高度复杂的界面。它既是一个屏障,又是一个通用的、必不可少的信令接口。在这一背景下,探索配体(肽、药物或病毒)如何在生理相关条件下与天然膜受体相互作用是许多生物学学科的基本兴趣,包括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trong 为了解决细胞壁上的受体如何与生物分子(例如病毒表面)相互作用的问题,大卫· 阿尔斯廷斯教授还引入了基于力-距离曲线的AFM技术,这是一种同时成像哺乳动物细胞并将其动态结合特性量化到特定细胞的技术。此外,他最近将该方法与共焦显微镜相结合,同时监测细胞特性,例如细胞状态、细胞表面受体的分布。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大卫· 阿尔斯廷斯教授的突破是在自然条件下用高分辨率的细胞表面原子力显微镜成像同时记录配体与特定受体结合的能量景观。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自1988年以来,海因里希· 伊曼纽尔· 默克分析科学奖致力于表彰45岁以下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主要致力于化学分析的新方法及其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应用中的发展,例如在生命等领域科学、环境保护和生物科学。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除了今天颁发的奖项外,德国达姆施塔特的默克公司(Merck KGAA)还授予科学和科学家许多其他奖项。最新增加的奖项是“未来洞察奖”(Future Insight Prize),该奖项今年首次颁发于2019年7月。德国达姆施塔特默克公司(Merck KGAA)颁发的进一步研究奖,除其他外,包括伊曼纽尔默克公司(Emanuel Merck)讲师奖学金以及全球医学教育补助金、新兴生物技术补助金计划和展示未来奖。 /p p br/ /p
  • Science | 揭示炎性肠病相关认知和行为障碍的发生机制
    约30%的炎性肠病的患者会出现肠道以外的症状。Inflammatory bowl disease (IBD) 除了引起严重的机体症状外,活动性IBD患者中40%的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降低症状。DSS诱导的小鼠IBD模型中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增加,边缘系统发生改变。多个研究表明IBD患者循环中的炎性介质会导致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展。这些神经系统疾病是IDB后遗症还是前兆或者二者的结合目前尚不清楚。来自意大利米兰Humanitas大学的Maria Rescigno团队证明了肠道血管屏障(gut vascular barrier GVB)的存在,将肠道和肝脏直接联系在一起,该屏障类似于血脑屏障。GVB损伤导致肝肠轴连接受损与多种疾病相关,如转移性结直肠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肠道内皮细胞被认为是肠道炎症的关键参与者,但是其在肠道外症状产生中的作用尚未确定。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复杂的脉管系统,包括血脑屏障BBB和血脑脊液屏障BCSFB。BCSFB由脉络丛(choroid plexus CP)可渗透性毛细血管组成,而CP结构中的上皮细胞组成的内衬则不具有通透性,细胞之间通过紧密连接组成屏障。而脉管系统的失调是否与IBD中出现的精神障碍有关尚不清楚。近日,Maria Rescigno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 choroid plexus vascular barrier closing during intestinal inflammation的文章。该研究发现了大脑中存在脉络丛血管屏障,在炎性肠病早期通透性明显下降,对大脑起保护作用,但会导致行为和认知改变。作者首先检测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GVB情况。分析发现溃疡部位的PV1表达增加,这表明UC患者中GVB受损。而患者血清中LPS结合蛋白浓度升高,表明GVB受损促进细菌易位。DSS诱导的小鼠模型发现CD34+内皮细胞中PV1随时间表达不断增加,而ZO1表明无明显变化,表明GVB存在特异性跨细胞通透性重塑。接下来作者检测了DSS模型中各个时间点中各器官的变化情况。作者发现肠道上皮细胞是损伤后首先开始恢复的细胞,但是在模型后期,肝脏和大脑中的固有免疫细胞数量开始增加。在大脑中增加的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作者检测了DSS模型小鼠海马CA1区域中小胶质细胞的形态以评估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分析发现小胶质细胞具有更多的分支和连接点,表明其具有清除活性。随后出现变形虫样形态,分支和连接减少,小胶质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分析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发现MHCII和CD86表达在模型后期明显增加。这些结果表明炎性肠病会迅速波及肠道外器官,导致小胶质细胞激活。利用70kDa葡聚糖检测大脑的通透性发现DSS诱导模型时大脑的渗透性明显降低。分析稳态时大脑中允许70kDa分子通过的部位时作者发现脑室周围的脉络丛和脑膜中葡聚糖得到累积。这表明在炎症发生时脉络丛的通透性发生了改变。这说明在大脑中存在另一个血脑屏障,作者命名为脉络丛血管屏障(CP vascular barrier PVB),在炎症状态下控制分子通透性。检测发现在PVB关闭状态时,炎性细胞的进入大脑的过程得到抑制。分析脉络丛转录组发现DSS处理时对细菌LPS作出反应的相关基因得到激活,于是作者接下来检测了LPS对于PVB通透性的调控。作者发现LPS可以推动PVB通透性上升,但是长时程刺激通透性会下降。作者又使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技术对多种类型的细胞对于PVB通透性作用进行检测,发现血管细胞中的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对PVB通透性的变化至关重要。最后作者用Cadherin-5+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b-catenin小鼠检测PVB通透性对小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先前此课题组发现该小鼠的肠道血管通透性不会发生改变,而脉络丛血管通透性会降低,这样就切断了GVB-PVB轴之间的联动。在DSS模型中,作者发现该小鼠的小胶质细胞未被激活,但焦虑样行为和情景记忆损害水平高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在炎性肠病中行为和认知改变不是由于炎症水平增加引起的,而是来自于大脑免受损伤的防御策略,而调控GVB-PVB轴相互作用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措施。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c6108
  • 携手共筑西藏食品安全屏障
    近日,西藏净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与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于拉萨市正式签署关于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备忘录,并成立战略合作实验室。 基于本次战略合作实验室的建立,双方将在食品检测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赛默飞将助力净微检测在西藏地区深入推广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完善西藏地区食品检测体系,打破西藏地区食品检验检测依赖外省严重的困局。 出席本次揭牌签约仪式的嘉宾有净微检测董事长唐伟,技术副总经理叶拾周,赛默飞中国区分析科学业务高级销售总监刘雪燕女士、色谱与质谱业务部中国区市场总监姚垚女士,以及双方工作人员。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参观了净微检测实验室。 在科学服务领域,赛默飞一直致力于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和研发,满足客户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分析需求,为客户带来更加完善的使用体验。未来,赛默飞将继续携手本土客户,践行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的使命。 西藏净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净微检测是西藏净源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成立了子公司,主要从事食品检测。净微公司成立后有效填补西藏第三方食品检测实验室建设能力不足的缺陷,对于完善西藏地区食品检测体系,强化食品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西藏净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以环境检测服务、食品检测服务、环境咨询服务、环境工程服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城市垃圾运行与管理以及环保设备销售服务等为主的科技型服务集团型企业。目前公司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件商标。并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拉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审通过拉萨市净源环境工程检测技术研究中心,是自治区内仅有的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环境检测企业。
  • 奇瑞汽车试验中心构筑质量屏障
    新车测试对于汽车产品的意义甚大。纵观跨国汽车厂商,在任何一款新车投产之前都要经过极为严谨的性能测试,而正是因为有了测试才使得合资车的质量口碑被口口相传。为了达到与跨国车企一样的质量标准,奇瑞于2006年2月组建了奇瑞试验技术中心(以下简称:试验中心),投资14.5亿元、建成占地近30万平米,包括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整车道路、动力总成、NVH、被动安全、材料、计量在内的八大实验室和一条整车操稳/NVH调校试车跑道,具备了23个专业模块的2600余类试验项目能力,涵盖整车和零部件可靠性、操稳、NVH、安全、环境适应性、动力性经济性、电子电器/EMC、空调系统、耐侯性、排放和材料等性能的试验开发和验证能力。   试验中心2010年7月20日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8月3日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2011年11月9日获得英国车辆认证局实验室检测能力证书。   试验中心现有员工6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80%以上,不仅汇聚了国内汽车行业的汽车试验专家,还拥有10多名世界汽车行业颇有造诣和影响力的美、日、韩等外籍专家。试验中心现拥有各类仪器设备800余台套,不仅包含各类先进程度居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关键试验设备,而且拥有一大批已获国家专利的自制试验设备。目前,试验技术中心能满足每年开发30款全新车型和生产200万辆整车的试验验证能力需求。 此外,奇瑞实验中心内含9个重点实验室,其中汽车碰撞实验室是亚洲最大的,实验室可满足欧、美、日等国相关安全法规的要求,可对实车开展刚性壁障的正碰、40%偏置碰、30°角度碰、正面柱碰、正侧柱碰、车对车的正碰、车对车每隔15°的角度碰、追尾碰和翻滚试验 可开展台车的侧碰和正碰模拟试验,也可进行安全气囊和约束系统的开发试验 可进行成人头型、儿童头型以及人体小腿、大腿及胸部等模块的行人保护试验。实验室整体试验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国家工程实验室挂牌仪式上,该实验室将进行美标30°角的实车“中国第一碰”。   整车实验室:试验室可开展整车动力性试验、燃油经济性试验、制动性试验、操纵稳定性试验、传动系耐久性试验、高速耐久、加速侵蚀耐久、制动评价、底盘系统匹配试验等在内的几乎所有整车试验项目。整车试验能力居行业先进水平。   NVH实验室:实验室可满足ECE、ISO等相关噪声标准要求,开展包含整车、动力总成、零部件等在内的较为齐全的NVH试验开发工作。是目前国内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综合开发能力一流的试验开发于一体试验室。   节能环保实验室:实验室能满足欧Ⅳ、欧Ⅴ、美标等排放法规的要求,模拟整车在高低温环境下的环境及行驶工况的能力,模拟控制范围能基本覆盖人类陆地活动的各类气候条件,开展四驱及两驱车的环境适应性、空调系统、冷却系统、温度场、整车耐侯性、排放及经济性试验。整体试验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零部件实验室:实验室可开展整车道路模拟试验,开展全车各总成、各系统及零部件的性能试验和可靠性试验。该实验室是国内涉及专业最多、覆盖面最宽的零部件综合实验室。   动力总成实验室:实验室可满足欧Ⅴ及美标超低排标准,开展各类汽油、柴油发动机的性能开发和可靠性试验,功率覆盖330KW以内的汽油机、440KW以内的柴油机 变速箱试验台可开展MT、AT、AMT和CVT各种性能和可靠性试验,扭矩覆盖横置400NM、纵置550NM以内的变速箱;同时可开展发动机ECU标定开发及变速箱TCU的匹配工作。整体试验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材料实验室:实验室可开展汽车金属材料静态性能、动态性能、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无损检测、焊接、金相、失效模式的试验与分析 开展车用塑料、橡胶、纺织品、皮革等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测试、材质分析、温湿度试验、老化试验 并可开展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监测、汽车材料有害物质检测等试验项目。整体试验能力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其中汽车车内气味监测及控制、汽车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汽车金属材料疲劳寿命测试、重金属测试、材料回收等技术能力居行业领先地位。   计量中心:实验室可对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零部件及整车开展尺寸测量工作,对检测设备开展校准工作 可开展发动机、变速箱、整车的全尺寸检测及车身检具测试 校准能力覆盖长、热、力、电等基础参量及汽车专用参量 能对汽车专用及综合测试设备开展校准。整体技术能力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其中精密测量能力居行业领先地位。   奇瑞试验中心投入运营近两年来,奇瑞碰撞安全试验室共计进行了整车碰撞试验286辆,模拟台车碰撞试验432次,行人保护试验多款车型456辆,车对车碰撞试验12次。大手笔的安全质量研发投入,让奇瑞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一线试验数据。不仅停留在试验阶段,奇瑞碰撞安全试验室还在这一年中开展了多项研究,包括10余次车对车碰撞相容性研究,以及针对汽车安全件(车身纵梁、横梁、吸能盒等)展开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既可运用于车型平台开发,也可以用于现有产品的改进,从而使得奇瑞在产品研发阶段就能根据试验数据和研究分析结果对产品设计进行针对性调整,这是国内企业拥有完整汽车产品正向开发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 烟台筑起国门“核屏障” 放射性检测位于全国前列
    日本地震海啸引发了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作为日本的近邻,烟台与日本之间的贸易、交通、人员、货物往来频繁,一直密切关注事件进展。近日,烟台检验检疫局局长昃向君接受YMG记者专访时表示,从烟台口岸监测数据看,均处于以往监测本底值的范围内,未发现异常情况,目前放射性污染物传入烟台口岸的风险很低。因此,检验检疫部门建议口岸公众和出入境人员,要理性对待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谈核色变”大可不必。   放射性检测,是大众眼中陌生的神秘技术领域。同样鲜为人知的,烟台有一支从事不同种类样品的放射性检测和研究工作队伍,早在7年前便进入了“国家队”: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在烟台设立了国家放射性检测重点实验室。   “这台宽能无源效率刻度高纯锗γ谱仪,目前国内仅有10台,借助它,我们可以精确检测到空气中含有几个核辐射分子。”走进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级放射性检测重点实验室,有关负责人表示。7年来,因拥有目前放射性检测专业领域国际最顶尖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在山东口岸反恐与应急工作中屡立战功,技术研究如虎添翼。   核辐射事件发生后,实验室作用突显: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国家级放射性检测重点实验室全面协助各口岸单位开展核辐射监测工作。烟台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耿金培介绍,3月12日22时许,在接到省市辐射环境监测站的请求后,实验室连夜对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进行了充分准备,并于3月13日15时完成了对环保部门采集的烟台、威海两市大气气溶胶和空气碘样品的核素分析。根据检测结果,3月12日到13日所采集样品尚未发现来自核电反应堆的放射性物质。   3月13日至3月20日统计,烟台口岸对来自日本的6艘次船舶、108名交通员工,3架次飞机、486名旅客进行了放射性监测 同时对国际候机厅、候船厅、码头、堆场、集装箱场站等场所进行放射性监测 核监测设备的常规采样工作已由平时的每周一次,增加到一天多次 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每5分钟就会计算一个均值,并在每天9时和15时集中汇总数据上报。根据发布的全省地级市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的监测值,山东辐射环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影响。   “人类身体里循环的水、空气其实都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这是自宇宙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的客观事实,属自然现象。少量辐射不会危及人类健康。”事件发生后,检验检疫部门第一时间在烟台口岸的电子显示屏、电子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向出入境人员进行防辐射知识的宣传,同时还向社会公布了两部咨询电话。在亲眼目睹了烟台检验检疫人员核污染监测过程后, 一位前来咨询核污染的市民不由说道:“作为一个市民, 看到烟台对监测工作的重视及采取的科学措施,让人放心,你们的安全报告也像一枚‘定心丸’,让我安心。”
  • 首台(套)装备售出433台,筑牢抗疫安全屏障——青岛众瑞
    “首台(套)”是指国内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知识产权、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装备产品,包括前三台(套)或批(次)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自2018年4月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以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省份接连出台落地举措和认定名单,不仅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还有多达数百万的资金奖励 同时,获得首台(套)认定,也彰显着一家企业的领先科技和硬实力。  近年来,科学仪器行业也涌现了多批首台(套)仪器装备,为此,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聚焦科学仪器首台(套)”专题,向广大同行及用户展示这些仪器“尖子生”的创新风采。本期为您介绍青岛众瑞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首台(套)技术装备。  撰稿人:石萍(市场副总监)、姜炳辉(市场主管)  单位:青岛众瑞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获首台(套)认定的产品推出及获认定时间,攻克了哪些技术难关,解决了国家哪些重要问题?  ZR-1006型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及气流阻力测试仪是青岛众瑞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于2020年1月正式上市,并于2021年8月成功入选“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口罩成为重要防疫物资,而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是检测口罩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当时国内没有符合国家标准的仪器,美国进口品牌可满足相关要求,但产品气溶胶光度计结构复杂、售价高、货期长,无法满足国内监管机构、企业在类似新冠疫情等突发状况期间的检测需求。因此,国内急需开发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符合国家标准的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检测仪器,以打破国外设备的垄断、满足国内口罩检测的需求。  青岛众瑞积极响应用户要求,开发了ZR-1006型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及气流阻力测试仪。用于医疗器械检验中心、安全防护检验中心、药品检验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纺织品检验中心、医院、口罩研发和生产厂家等对口罩、滤料等颗粒物过滤效率和阻力的检测。解决了小流量光度计、模拟人类呼吸系统、控制气溶胶发生浓度和粒径系统等多项技术难题,具体如下:  1)突破了米氏散射中对粒径0.3μm以下的小粒子无法检测的技术难题,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溶胶光度计,提高了信噪比和检测灵敏度,同时解决了大颗粒杂质容易进入光学检测腔的问题   2)解决了国标中盐性气溶胶“计数中位径(CMD)为(0.075±0.02)μm,粒度分布的几何标准偏差不大于1.86”、油性气溶胶“计数中位径(CMD)为(0.185±0.02)μm,粒度分布的几何标准偏差不大于1.60”的技术难题   3)改进仪器软件算法,引入相关因子CF,校正因光度计上下游气溶胶粒度分布偏移带来的检测误差,提高上下游气溶胶检测的精度,从而使检测结果尽可能接近真实值,保证了仪器检测的准确性   4)引入静电中和器,解决了发生的气溶胶带静电影响测试结果的问题,使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检测过程尽可能模拟真实过滤场景,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该产品实现了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检测仪器的完全国产化,在疫情期间迅速响应,及时满足了口罩大量上市的检测需求,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项目产品及技术取得授权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3项,累计市场销售达433台(套),使用企业和检测公司数达100家以上,实现销售收入8157.9万元,上交税费1111.1万元,净利润3040.5万元。  二、该产品研制推出的背后,有哪些意义深刻的里程碑事件,或者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研发、生产等故事可以分享?  里程碑事件:  1、是全国首个光度计法全参数通过权威计量院测试的防疫物资质量检测仪器。  2020年7月,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中国上海测试中心联合对ZR-1006与其配套的盐性气溶胶发生器和油性气溶胶发生器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是国内首台通过国家计量权威部门全系数检定的仪器!  2、2021年4月,参与广东省计量校准规范,2021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测试仪检定规程》[JJG(粤)061-2021]  3、相关行业组织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认定ZR-1006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故事分享:  疫情期间,众瑞面临快递、物流不能正常运送、人员不能聚集等问题,客服人员不惧困难,毅然通过自行携带仪器、自驾运送、晚上到客户单位进行仪器安装维护等等措施,有力保障了仪器正常交付、使用。  媒体对众瑞的报道:  三、该产品能够实现在哪些领域的关键应用,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哪些重要问题?相比以往,在应用上有哪些变化和创新?  ZR-1006型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及气流阻力测试仪主要用于医疗器械检验中心、安全防护检验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口罩研发和生产厂家等对口罩、滤料等颗粒物过滤效率和阻力的检测。该仪器主要包括气路和控制系统、滤料夹紧系统、气溶胶发生系统、采样系统、气溶胶浓度检测系统等组成,能够快速的完成口罩、滤料等检测。  通过测定口罩上下游气溶胶的质量浓度,检测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该产品符合GB 2626-2019《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19083-2010《医药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T 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等国内标准以及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局(NIOSH regulation 42 CFR, part 84)和欧盟CE-EN149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该仪器的变化和创新:  1)配备专用的油性/盐性气溶胶发生器,可发生特定粒径和浓度的气溶胶   2)配备多系列专用夹具,适用于各类口罩的检测   3)内置高寿命光度计模块,采样时间累计,提示光路清洗   4)自动控制气溶胶发生,自动计算过滤效率和口罩气流阻力   5)内置高精度底子流量计和高性能采样泵,保证流量的稳定性。  四、企业往往都希望采购成熟产品,首台(套)问世后,大规模应用和市场推广是主要难题。那么,您认为该产品的应用和市场推广层面,面临哪些挑战,公司采取了哪些手段积极应对?  1、主动改进、升级、开展盲样测试  由于市场的驱动,ZR-1006型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及气流阻力测试仪在2020年市场反馈火爆。但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程序不断升级,用户先后买的仪器数据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一困扰,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份,历时4个月的时间,众瑞面向500多家客户开展了“口罩过滤效率检测的盲样测试和仪器校准工作”。  公司邮寄了465份标准滤膜,通过回收数据发现有78家存在数据偏离。随后全国25个办事处的客服工程师均上门校准调试,并解答用户疑问。实施方案会议附录  2、售后服务方面  通过青岛众瑞微信公众号创建了独立的售后在线服务平台,通过填写资料、在线客服咨询均可实现在线报修、预约安装等服务。平台截图  疫情期间,众瑞就客户关心的相关行业解决方案组织了多场线上直播。针对客户对仪器操作不熟悉问题,众瑞邀请了专业摄影团队进行了仪器操作视频拍摄,通过网站、公众号等形式宣发到客户,保障了客户遇到操作难题能实时查看操作视频。产品操作视频扫码学习  疫情期间,因获悉河北客户急需增加防疫物资检测量而缺少相关仪器重要配件,众瑞立即反应,连夜对相关配件进行了检查测试,通过防疫物资通道第一时间赠送给到客户,客户给予极高评价。河北医疗器械检验所写给众瑞的感谢信  3、联合开展防疫物资质量提升安全论坛  2020年11月21日,由青岛众瑞主办的口罩及熔喷布技术交流会在广州盛大召开。本次交流会邀请到了广检集团和广纤院的两位专家,现场近180人参会。  2020年12月11日,由宁波海关技术中心、浙江省安全健康防护用品行业协会、宁波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青岛众瑞承办的防疫物资质量安全论坛在宁波盛大召开,现场230余名客户参会。  五、获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对公司而言意味着怎样的激励?带来了哪些实质性的助力?下一步公司在企业发展和产品研制层面还将有哪些计划?  ZR-1006型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及气流阻力测试仪获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奖项,激励着众瑞公司研发出更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化、高科技系列的产品,更好的解决了小流量光度计、模拟人类呼吸系统、控制气溶胶发生浓度和粒径系统等多项技术难题,引导众瑞公司为社会节约资源、减少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通用性,不断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针对该ZR-1006型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及气流阻力测试仪,众瑞公司已申请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外观专利1件,软著权3件,技术先进性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众瑞公司研发将继续以流量采样与控制技术、β射线穿透法颗粒物检测技术、光谱吸收法的气态污染物分析技术、气溶胶发生与检测技术、微生物气溶胶的发生与采样分析、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技术等技术为基础,形成环境监测、生物安全、计量校准三大产品体系,将产品主要应用于环境空气监测、固定污染源监测、降水监测、口罩检测、防护器材检测、气体流量校准、气体组分校准、专用校准等多个技术应用领域。  公司通过在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加强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外部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快速提升公司综合技术实力。
  • 研究表面微塑料可在摄入两小时后进入大脑
    奥地利科学家发表在《纳米材料》杂志上的一项对小鼠的新研究表明,微塑料颗粒在被摄体内后,仅2小时即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这说明几乎无处不在的微小塑料可能比以前想象的更令人担忧。血脑屏障是一个由血管和组织组成的网络,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屏障,只允许水、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全身麻醉剂进入大脑,同时有助于阻止毒素和有害物质进入大脑。研究人员在6只小鼠身上进行了研究,他们使用了3种尺寸的聚苯乙烯制成的微塑料,分别是9.5微米、1.14微米和293纳米,并根据大小对微小的颗粒进行了不同的荧光标记,在模拟消化液中对其进行了短时间的预处理。其中3只小鼠口服了这些微塑料颗粒,并在摄入后2—4个小时被实施安乐死。结果,摄入仅2小时后,研究小组就检测小鼠大脑中塑料的存在。这表明,一些微塑料颗粒能在较短时间内穿透肠道和血脑屏障。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卢卡斯肯纳表示,在大脑中,塑料颗粒可能会增加炎症、神经紊乱,甚至是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使用计算机模拟,该团队绘制了一种微塑料颗粒转运机制,即在膜表面胆固醇分子的帮助下进入大脑。他们希望新模型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微塑料颗粒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并用于未来的研究。此前,科学家在全球多地动物体内发现了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颗粒,甚至在人类胎盘中也发现了它们。这种颗粒可通过装在塑料瓶和食品包装中的饮用水进入人体。新研究为微塑料颗粒几乎无处不在添加了新证据。
  • 精彩回顾 | 锘海参加2021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六届青年科学家论坛
    2021年4月24日-25日,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六届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上,锘海生命科学在大会主会场设置了展台展出纳米药物制备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纳米药物递送逐渐成为微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热点。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分支,微纳米药物递送技术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微纳米药物递送技术与生物医学的结合可以解决传统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它是纳米科学、生物学、医学和机器人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产物,从而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具有特别的临床意义。本届论坛围绕“微纳米药物递送:新技术和新策略”的主题,集结了有些的青年学者围绕主题进行报告分享,碰撞思想,进一步总结目前我国微纳米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成果,突破微纳米药物递送关键核心技术,其中,Precision Nanosystems Inc.亚太地区应用科学家杨柳博士也在本次论坛上做了“新型脂质纳米颗粒靶向血脑屏障的药物递送”的专业学术性报告,引起现场多位青年学者的关注。报告摘要: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概率也在急剧攀升。如今全球约有 15 亿的人正在遭受着来自大脑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困扰。然而多种药物递送的体系在血脑屏障的阻碍之下,表现出了效率低下和一定的安全隐患。这里我们展示出了一种新型的脂质纳米材料,以神经递质的胺作为材料的亲水结构连接二硫键疏水尾端,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靶向血脑屏障的纳米颗粒。利用这种材料,先后进行了两亲性小分子、短链反义核酸以及基因编辑蛋白的递送。我们成功地在脑部检测到了药物信号同时观察到了各自显著的药效,进一步说明该递送系统靶向血脑屏障的高效性与安全性。现场回顾展会预告:5月16~17日,锘海将参加以“全球合力、加速研发”为主题在上海龙之梦酒店举办的全球新冠疫苗研发峰会,展台位21号,期待与您的相聚。由锘海代理加拿大Precision Nanosystems纳米药物制备系统一键启动纳米药物制备应用范围
  • 太太乐实验室获得CNAS认可 为调味品安全提供坚实屏障
    从C端来看,随着消费需求、场景和渠道的碎片化,以及预制菜的崛起,调味品企业潜力前景无限。行业呈现大企业主导、细分领域和品牌分化的态势,外部环境多变,调味企业需积极适应变化,创新成为破局关键。复合调味料的变动尤为明显,品类竞争加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于调味品企业,好产品是核心竞争力,产品质量是生存之基。调味产品想要实现规模化精细化生产,需要结合工艺与设备,建立质量标准以确保产品品质的标准化,现有技术、成本、实际生产中的参数控制等均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品控和生产经验。   作为调味品行业领军企业之一,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太乐)始终将“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之一,严格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营造“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良好环境,在扩充产品矩阵的同时,打造了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   2011年起,太太乐便开始搭建食品工业诚信管理体系,并于2014年首次获得“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证书。2023年7月中旬,太太乐通过上海市食品协会专家的现场监督评价,继续享有诚信体系证书。   ▲太太乐CNAS实验室合照   2021年3月31日,上海太太乐食品安全分析室经过20个月的努力,成功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资质认可证书。在获得CNAS资质后,太太乐成立了CNAS中心实验室,为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5月,实验室进一步扩项认可,涵盖了71个检测项目,实现了“一次检测、全球承认”的目标。   作为企业的检测中心,CNAS中心实验室由太太乐安全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联合组建而成,引进了大量国际先进的精密分析仪器,配置液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原子荧光仪等各类检测分析设备,致力于产品安全指标的监测分析与鲜味科学基础研究的监测分析,为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实验室发挥着产品生产交付前最后一道防线以及引领鲜味技术升级的重要作用,为太太乐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实验室具备先进的检测能力,覆盖11类食品类别(肉制品、蛋制品、粮油制品等)和300项检测指标(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等),经上百次能力验证,试验室检测技术能力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太太乐的生命线,太太乐实验室将持续专注于调味品的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的创新开发以及鲜味科学的研究与传播,秉承“行为公正、数据准确、服务及时、态度严谨”的服务宗旨,持续为消费者舌尖上的美味保驾护航。
  • 监测危化品车辆停放,赛默飞为化工园区构筑安全屏障
    背景危化品停车场是化工园区重要的基础设施,急剧增加的危险化工原材料运输车辆与化工园区内有限的道路、停车场用地资源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同时也给相关部门和化工园区带来安全监管方面的严峻挑战。如何在化工园区范围内,安全、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维护及管理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停放、轮候、处置、配套服务等场地设施己势在必行。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港口危险品仓库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和2018年11月28日河北省张家口市运输乙炔的大货车爆炸,引起了化工厂周边车辆连环爆炸燃烧。将危化品监管问题推向顶峰。为了能够规范化危化品车辆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标准 T/CPCIF 0050-2020》,标准中明确要求: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应根据停放危险品类别,在可能泄漏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释放源周围布置相应的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内宜布置红外成像及多光谱气体泄漏监测装备。赛默飞公司提供的Sentinel PRO在线环境质谱仪(多通道在线质谱)和固定安装气体红外成像仪EyeCGas 24*7 Pro构筑全面的安全监控系统。Sentinel PRO在线环境质谱仪(多通道在线质谱)快速、精确和可靠的 Sentinel PRO在线环境质谱仪能够在15分钟以内监测100个以上的取样点,并在0.01至1ppm精度范围内检测特定物质。凭借其速度和精度,它可监测所有关键区域的短时泄漏,并提供准确的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数据。由于具有大量可用的取样点,许多取样点可位于靠近潜在泄漏点的地方,以便在有毒危害发生之前进行泄漏检测和修复。耐用的容错设计可以确保质谱仪的可用性达到 99.7% 以上,简化的维护程序使其具有成本效益。单台 Sentinel PRO 分析仪可以替代整套灵敏度更低的分离式分析仪,提升了检测能力,并显著降低了维护和运行成本。按照每4个停车位一个监控点位,一台质谱仪最多可以覆盖近500个危化品车辆停车位。一旦有泄漏发生,可以快速定位泄漏车辆位置。# 提高了灵敏度、精度、准确度和质量范围;# 完全重新设计的电子元件,整合了更高规格的组件;# 可以在15分钟内测量100或更多个采样点;# 在1ppm - 100ppm范围内对VOC进行样本特定的检测;# 可靠、容错设计使得投用率超过99.7%;# 显著提升的分析仪控制;# 与 DCS系统以及离线数据处理包的连接性增强;# 提供多个靠近潜在泄漏点的采样点;# 独特的快速多蒸汽采样器 (RMS),带 32 或 64个接口;# 高稳定性,30至 90天的自动校准间隔;# 可从系统前端完成全部维修工作,有效占地面积更小;# 仅需要分析小屋很小的空间,占地面积小;# 最低的维护要求;# Thermo Scientific GasWorks软件;系统可以根据项目需要提供防爆款产品,而且是整机防爆认证,满足更加恶劣的工作环境。固定安装气体成像仪 EyeCGas 24*7 ProEyeCGas® 24/7 是一个自动连续气体泄漏检测解决方案系列。EyeCGas® 24/7 OGI 光学气体相机是专为石油和天然气行业7 天24 小时连续运行的特点而设计的。这些相机根据客户需求配置并部署,连续监测甲烷和其他VOC 气体泄漏,并通过专用软件系统自动报警、量化并向控制室报告泄漏。24/7 全天候守卫# 持续监控和警报每个安装的系统所提供的先进软件提供24/7 全天候监控,并可依据用户需求实现多种功能量身定制。# 更好的安全性每个安装的系统所提供的先进软件提供24/7 全天候监控,并可依据用户需求实现多种功能量身定制。# 更好的量化最新的技术使您能够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前提下准确地测量泄漏率。# 更好的安装盘式和倾斜式安装使一个摄像头可以监视多个区域。# 更好的通讯EyeCGas® 24/7支持ModBus和OPC配置。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简介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为50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7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运营。我们在全国还设立了8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中国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拥有100多位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及70多项专利。创新中心专注于针对垂直市场的产品研究和开发,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6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 老品牌●新王者 | Nanoanalytics跨膜电阻检测仪家族再添一员
    德国Nanoanalytics是一家专业从事表面、界面和微观分析领域材料表征的公司,他们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研发的产品具稳定性和创新力,并且在生命科学的微观检测领域中也有着很多核心产品。其中,实时无标记检测细胞跨膜电阻仪(cellZscope)自发明以来,便广受细胞屏障(消化道、呼吸道、血脑屏障)、药物转运、纳米药物研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领域研究者的认可,并助力用户在期刊中发表多篇学术论文(PNAS、Cell Rep.等),点击文末链接即可获取学术论文清单。cellZscope E型号仪器做为Nanoanalytics家族的一员,具有全自动实时动态检测跨膜电阻的功能、 6通道实时无标记测量,可兼容不同大小的transwell培养皿等特点,一经推出,即获得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对于通量要求不高的用户,它无疑是佳利器。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也是Nanoanalytics成立20周年之际,该公司又将重磅推出一款“产品”:cellZscope 3型号仪器,并计划于春季正式发布。cellZscope 3除了Nanoanalytics产品线具有的常规优势外,还具有:★ 超高速测量(24孔的时间分辨率小于30秒),★ 可将多四个细胞模块连接到一个控制器。★ 可完成平行测量96孔细胞样本。综合上述特点,新型号cellZscope 3型仪器,在屏障研究中,将大大提高研究样本的通量,尤其是在药物研发中,96孔通量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药物筛选,这也将进一步拓展cellZscope型号仪器的应用。 拓展应用:★ 细胞屏障(血脑屏障、鼻黏膜及消化道屏障等)的特性★ 紧密连接动力学★ 新型药物研发★ 药物或毒物对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肿瘤侵袭转移★ 免疫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论文清单1. NanoAnalyticCellZscope--发表文章列表:http://www.qd-china.com/productsColor.aspx?id=232&s=cellZscope
  • 新型纳米粒子可提高恶性脑瘤治疗效果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纳米粒子,能同时将两种药物运送到大脑肿瘤部位,增强对一种死亡率很高的脑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难以治疗的常见恶性脑肿瘤,死亡率很高。直接注射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抵达大脑和肿瘤细胞迅速对单一药物产生抵抗力,是治疗该疾病的两大难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 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给脂质体纳米粒子加上转铁蛋白涂层,能使粒子顺利通过血脑屏障,并准确抵达肿瘤部位同时避开正常细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脂质体是一种中空的人工球状微粒,外壳是脂质双分子层。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内部装上化疗药物替莫唑胺,负责破坏肿瘤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用外壳装载一种名为“JQ-1”的实验药物,负责阻止肿瘤细胞修复DNA损伤。两者联合发挥作用,能减少药物抵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与直接注射药物相比,用这种加了转铁蛋白涂层的脂质体运送药物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实验鼠的脑部肿瘤缩小的幅度更大,生存率也更高。此外,新方法还能避免直接注射药物导致的一些不良反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人员说,该方法还能用于运送其他抗癌药物。血脑屏障的存在使许多药物无法用于脑肿瘤,新技术将改变这种状况,扩大选择范围。 /p
  • 生物制药最新资讯及用户交流|珀金埃尔默与您相约BioCon China 2019
    随着诺华CART细胞治疗商品Kymriah™ 静脉输注悬浮液获FDA批准上市,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疗法,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细胞对抗癌症,已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抗癌新篇章。利用细胞治疗方法,对抗更多种类的肿瘤,包括实体瘤,如神经胶质瘤,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目前CART细胞治疗,也存在不少瓶颈难题,如缺少肿瘤特异性靶点、on-target/off-tumor副作用、通用差和生产制备成本高等问题,而纳米载体可通过“特洛伊木马”效应,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改善细胞治疗中遇到的瓶颈难题。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侵袭性生长肿瘤,临床治疗常采用手术结合放/化疗的方法。一线脑胶质瘤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可透过血脑屏障,但术后治疗效果并不尽人意。而其他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等,则因难以透过血脑屏障而不能应用于脑胶质瘤临床治疗。2017年中国药科大学张灿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影响因子38.986)上发表论文,借助脂质体纳米载体,使用中性粒细胞治疗与化疗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 PTX)联合治疗脑胶质瘤,实现了高效自主引导的药物靶向递送,对原位脑胶质瘤小鼠模型术后的复发起到显著抑制效果。如上流程图所示,,将紫杉醇PTX在体外包裹形成PTX-CL阳离子脂质体,与从小鼠体内分离的中性粒细胞(Netrophils, NEs)孵育,中性粒细胞将PTX-CL吞噬胞内形成细胞制剂(PTX-CL/NEs)。通过尾经脉注射将细胞制剂注入原位脑胶质瘤术后小鼠模型体内,细胞制剂透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到达脑胶质瘤区域。随后被肿瘤区内高浓度炎症因子激活,形成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将细胞制剂内的紫杉醇脂质体从细胞内释放出来,被脑胶质瘤细胞摄取,从而发挥抗脑胶质瘤作用。在3D胶质瘤细胞模型上,使用Cou6探针(绿色)标记脂质体纳米颗粒,通过共聚焦光学切片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脂质体对3D细胞的浸润情况, Cou6-CL/NEs复合体组能更好的侵入3D肿瘤细胞微球内部(上图d)。在单层G422神经胶质瘤细胞模型上,通过Cou6探针(绿色)标记脂质体/DiR(紫色)标记中性粒细胞/Hoechst(蓝色)标记所有细胞核/PI(红色)标记死细胞,通过显微成像观察不同处理时间点,中性粒细胞释放NETs及对G422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8小时后中性粒细胞释放Cou6,且被G422细胞内吞后造成细胞死亡(上图e)。通过G422细胞存活实验进一步验证,PMA处理的细胞制剂(PTX-CL/NEs)与PTX-CL具有相当的肿瘤杀伤效果(上图f)。 在G422细胞原位接种脑胶质瘤小鼠术后模型上,使用DiR染料标记PTX-CL/NEs,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监测PTX-CL/NEs在不同组织内的实时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PTX-CL/NEs能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神经胶质瘤病灶区(上图b/e)。从小鼠生存曲线来看,PTX-CL/NEs处理组与其他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上图f),且与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结果完全一致(上图g)。 更多最新资讯及用户交流敬请关注BioCon China 2019年度盛会BioCon China 2019年度盛会将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涵盖生物创新药和类似药从早期研发,临床开发、工艺放大到商业化生产,让您一次包揽全局!珀金埃尔默公司作为生物制药行业的仪器&试剂供应商,一直致力于为生物药物研发的科学家们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方案、优质的服务和开放的交流平台,会议期间珀金埃尔默将举办生物制药研发创新论坛用户交流会,为您提供开放交流平台、前沿资讯及全方位应用方案,欢迎莅临!报告内容皆干货,展台活动亦精彩,期待在A7展位与您见面。卫星会:PerkinElmer生物制药研发创新论坛用户交流会时间:4月19日 16:30-18:00地点:第五届生物药物创新及研发国际研讨会 分会场PerkinElmer展台号:A716:30-16:50生物制药研发及创新征程中,PerkinElmer与您同行! 讲者:张薇,PerkinElmer市场开发部经理
  • 新研究发现新冠会损伤大脑认知功能
    一项由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科学家进行的新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会杀死被称为内皮细胞的脑细胞,导致大脑血管受损,从而损害认知功能。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此前研究发现,多达84%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味觉或嗅觉丧失、癫痫发作、中风、意识丧失和神志不清,这可能是原因之一。研究人员研究了新冠肺炎病亡患者的大脑,发现其弦血管增加。弦血管是一种不能让血液流动的死亡细胞,是认知障碍、轻微中风等许多病症的迹象。这一发现在两种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弦血管是空的基底膜管,通常含有周细胞突起。研究人员认为,弦血管与隧道纳米管(一种新型的细胞间通讯连接方式)相似或至少部分相同,纳米管被认为与调节脑血管耦合有关。不管这种功能如何,弦血管与内皮细胞死亡、血脑屏障破坏和脑缺血的相关性很强。新冠肺炎患者中脑内皮细胞的死亡是其感染新冠后的继发性死亡。新冠病毒是如何导致脑内皮细胞死亡的?结果表明,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Mpro能高效切割宿主细胞核因子-κB的基本调节剂NEMO。在感染细胞中,Mpro和NEMO都位于胞浆和胞核中。NEMO被切割可能会阻止依赖NEMO的抗病毒I型干扰素的诱导,从而使病毒受益。研究还发现,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的缺失是受调节细胞死亡的介质,可阻止由于NEMO消融引起的血管稀疏和血脑屏障的破坏。重要的是,RIPK信号传导的药理学抑制剂阻止了Mpro诱导的微血管病变。数据表明,RIPK是治疗新冠肺炎的神经病理学的潜在治疗靶点。研究人员称,新冠肺炎的这一过程或是可逆的。该论文的合著者文森特普雷沃表示:“我们已经看到,在患有轻型新冠肺炎的仓鼠身上,这种现象显然可逆,因此我们希望它在人类身上也可以逆转。”
  • 器官芯片革新产品Omi,小到可放培养箱,薄到可放显微镜
    点击此处或上方图片,可观看Omi视频从没见过这么“多才多艺”的器官芯片平台。点击此处或图片进入产品详情页一个培养箱可放6个OMIOMI,可用于多种器官芯片模型(肝脏、肠道、皮肤等),其卡槽设计,兼容几乎所有类型的器官芯片,灌注和循环等培养操作均可以自动完成,个头只有手掌大,可同时将6个OMI串联(或并联)放入培养箱(40cm * 40cm),每个OMI带有4个4ml的储液池,自带电池续航达到了2小时,支持网页和平板远程无线控制,其数据可以存放至云端,让您告别数据丢失。(通用型微流控芯片卡槽)(培养箱里的Omi)OMI可以单独使用,也支持多个OMI串并联使用,例如使用两个OMI对一块器官芯片进行灌注,可以用于模拟液/液界面或血脑屏障再生。(两个Omi联合培养使用)OMI支持流程自动化,所有操作均可设定程序自动完成,可以完成诸如灌注、循环、采样等多种流体控制实验。(试剂循环控制的程序界面)OMI应用领域将多个OMI串并联使用,可以完成一些复杂器官的建模,同时也是药物发现(如ADME-Tox)的理想平台,联系我们,我们免费提供相关white paper和应用文档。应用方向:血管再生、癌症药物发现、液体/液体界面、血脑屏障BBB、肠道芯片、肺芯片、心脏芯片。OMI规格参数手掌大小的OMI,重量不到800g,40cm * 40cm的培养箱便可以放下6个OMI,可轻松从培养箱转移至显微镜下做细胞成像或细胞分析,其两个小时的续航支持完成大多数器官培养。更多参数需见datasheet,欢迎联系我们!
  • 检测新策略助力痴呆症药物筛选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郭志前课题组在淀粉样蛋白β(Aβ)斑块活体检测标准方法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相关研究以《近红外激活型聚集诱导发光探针制备及其对小鼠脑部淀粉样蛋白Aβ的检测应用》为题在《自然—实验手册》发表。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蛋白质错误折叠和病理积累息息相关。其中,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是痴呆症最常见的病症类型。值得注意的是,Aβ斑块积累是阿尔茨海默症最显著的病理特征。因此,开发可视化的荧光探针检测Aβ斑块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半个世纪以来,硫磺素衍生物(ThT或ThS)作为检测Aβ斑块的“金标准”染料,已被广泛用于AD大脑组织切片染色。然而,这类染料具有浓度猝灭、信噪比低和血脑屏障(BBB)穿透性差等缺陷,难以对Aβ斑块进行活体成像检测。特别是如何克服染料延伸波长的亲脂性需求与实现Aβ点亮型检测之间的矛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针对现有商业染料ThT的固有缺陷,该研究提出分子设计策略并建立了标准化检测及成像应用方法:引入亲脂性噻吩桥连单元延伸发射波长至近红外区域,并满足穿透血脑屏障的亲脂性需求;利用本组聚集诱导发光母体喹啉腈克服染料浓度猝灭问题;优化亲水性磺酸盐基团取代位置,以保证探针分子在结合Aβ斑块前的状态。基于该策略发展的探针具有荧光波长长、检测信噪比高、Aβ亲和力好、BBB穿透性优异的特点,已成功实现对小鼠大脑中Aβ斑块的近红外荧光标记。该探针有望代替市售染料ThT进行高保真度组织学染色,在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筛选和药理研究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 磁共振影像示踪细胞治疗脑胶质瘤研究获进展
    p   11月1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研究团队在磁共振影像示踪细胞治疗脑胶质瘤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MR imaging tracking of inflammation-activatable engineered neutrophils for targeted therapy of surgically treated glioma”(《磁共振影像示踪的中性粒细胞药物输运体系靶向治疗术后脑胶质瘤》)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p p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也是目前最为难治的肿瘤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胶质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包括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但其总体预后仍不容乐观,5年生存率不足10%,中位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为何胶质瘤患者在经过综合治疗后,生存率仍然极低?一方面是因为胶质瘤细胞在颅内呈浸润性生长,并沿着神经纤维爬行生长,瘤体无清楚边界,导致手术无法彻底清除。另一方面是因为颅内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多数化疗药物无法进入脑肿瘤组织,可用于脑胶质瘤化疗的药物品种非常有限,且治疗效果不高。如何提高术后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成为临床的重大需求。 /p p   郑海荣研究团队发现利用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中性粒细胞,作为穿越血脑屏障的靶向细胞载体,同时结合具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性能和载药能力为一体的磁性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得到具有MR成像性能的载药中性粒细胞。当通过静脉注射到达术后脑胶质瘤炎性区域后,高度激活的载药中性粒细胞可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同时释放载药纳米颗粒并进入到浸润的肿瘤细胞,成功实现了对术后脑胶质瘤的诊疗可视化。 /p p   该研究得到科技部“973”计划(2015CB7555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27901, 81327801, 81801843)等的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119091510.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119091510.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452c857b-652d-4305-9a8e-787fc38ff6f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载药中性粒细胞对术后胶质瘤小鼠诊疗示意图 /p p & nbsp /p
  • 最新!2023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批盘点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资助对促进科学发展、探索自然规律和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与核心部件的研制,以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包括部门推荐和自由申请两个亚类,研究期限5年。其中,部门推荐的直接费用预算在1000万元/项以上(含1000万元/项),自由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超过1000万元/项。日前,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评审结果。据仪器信息网统计,兰州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宣布获批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湖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三峡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宣布获批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批盘点(不完全统计)序号牵头单位项目名称直接经费项目类型1兰州大学15 T高场下超导材料力学的全服役场调控与测量装置研制8498.70万元部门推荐2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非线性声散射声场动态观测与调控系统/3清华大学海底地震与电磁同步探测系统关键技术及验证样机/4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面向精细天文观测的高精度宽动态大口径光学检测系统/5三峡大学高坝大库岸坡岩体水岩与动力剪切耦合作用试验系统836.6万元自由申请6华中科技大学纯电学高时空分辨三维磁成像系统843万元7西北工业大学绳系着陆式小行星环境探测器研制/8湖北大学基于原位取样质谱的多尺度血脑屏障递送机制分析系统890万元9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高分辨聚变等离子体多尺度湍流相干散射诊断系统及核心技术的研制/10广东工业大学大气颗粒物全组分在线分析的激光辅助等离子体-QTOF质谱仪的研制858万元11成都理工大学井下机器人智能钻完井模拟实验系统研制883万元12北京科技大学煤岩受载破裂性态非接触电磁感知实验仪/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兰州大学“15 T高场下超导材料力学的全服役场调控与测量装置研制”据兰州大学网站11月8日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3年度获批立项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力学学科周又和院士牵头申报的“15 T高场下超导材料力学的全服役场调控与测量装置研制”位列本年度获批的4项之一,其直接经费8498.70万元。项目合作单位有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西北工业大学。项目以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中超导磁体服役磁场14.5 T的重大需求为牵引,面向高性能电磁装置研制中强场超导在极端环境条件(强磁场、高载流、极低温和高应力)下的功能性与安全性设计的“卡脖子”力学基础问题,开展力学性能表征及其力学设计理论所需的重大科研实验装置研制。在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的资助下,团队成功研制了国际首台5 T全背景场超导材料力学实验装置。在此基础上,通过突破15 T大空间、横向场超导二极磁体的自主研制及其多场并存与可控等核心关键技术,以期实现实验室模拟15T强场环境下超导材料及结构的极端全服役场环境的重大科研仪器装置的建造,为全服役场超导材料的力学及多场性能测试及表征提供基础条件,进而为高性能强场超导磁体设计制备的力学理论研究奠定坚实基础。预期研究成果将服务于“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和高能加速器等强场超导磁体的设计制备这一国家战略目标需求,该项目将攻克多场耦合下材料性能测试关键技术,填补极端力学宏微观测量方法与技术空白,为超导材料多场性能表征和磁体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测试平台,并为强场超导磁体的材料选型、服役可靠性评价和故障诊断等提供重要支撑。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非线性声散射声场动态观测与调控系统”据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站9月27日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在学校组织召开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海洋非线性声散射声场动态观测与调控系统”现场考察会。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德森院士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的科学目标、研制基础、研制方案、进度安排、保障条件及风险管控措施等。专家组成员听取了项目汇报,实地考察了水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在建非线性声学水池,重点考察了项目团队已有的科研场地、设施条件、工作环境以及拟建装置前期准备情况,并提出了建议。清华大学“海底地震与电磁同步探测系统关键技术及验证样机”据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网站9月12日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在青岛组织召开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建议资助项目“海底地震与电磁同步探测系统关键技术及验证样机”现场考察会议。清华大学宋士吉教授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的科学问题和目标、总体结构与性能指标、技术创新点、指标先进性、研究方案和研制基础与条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汇报,实地考察了清华大学青岛海洋科技园的实验室和相关仪器设备,重点考察了项目团队已有研究基础与条件。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形成了现场考察报告,建议尽快立项。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面向精细天文观测的高精度宽动态大口径光学检测系统”据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网站8月22日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面向精细天文观测的高精度宽动态大口径光学检测系统”监理会在长春举行。监理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张学军关于项目进展的汇报,考察了仪器研制现场情况,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讨论。专家认为项目组按照项目任务书完成了计划内研究任务,并对项目知识产权及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及要求。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合作单位包括上海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面向精细天文观测的高精度宽动态大口径光学检测系统”项目拟攻克面向4m量级大口径精细天文观测的高精度宽动态大口径光学检测系统,在实现高检测精度的同时拓宽检测仪器的空间分辨本领。仪器成功研制后,主要技术指标将达到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将占领大口径光学检测的国际制高点,推动我国光学工程技术跨越式发展,为精细天文观测、国家安全、空间科学研究等国家重大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三峡大学“高坝大库岸坡岩体水岩与动力剪切耦合作用试验系统”据三峡大学网站消息,由三峡大学李建林教授主持申报的“高坝大库岸坡岩体水岩与动力剪切耦合作用试验系统”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直接经费836.6万元。项目面向高坝大库工程安全运行,研发模拟库岸边坡复杂条件耦合作用的试验系统,形成库岸边坡水岩与动力剪切耦合作用重大科学装置,解决库岸边坡岩体复杂库水和应力环境耦合作用的准确模拟的“卡脖子”问题,为岸坡岩体在复杂水力环境和应力耦合作用下的损伤劣化机制分析提供良好的试验平台,弥补国内在库岸边坡岩体水-岩作用试验研究中专用仪器设备的不足,有助于了解在水库蓄水条件下库岸再造的机理,对已建和在建的大中型水库,特别是库水深度达到100m以上的大型水库岸坡意义重大,同时,可以在水工隧洞、水封油库、地下开采、能源存储等水-力耦合作用相关的工程中推广应用。预期研究成果服务于“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等国家战略目标需求,对于保证水电工程的安全和有效运营以及库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航道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均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华中科技大学“纯电学高时空分辨三维磁成像系统”据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网站11月24日消息,由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游龙教授牵头,联合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申报的“纯电学高时空分辨三维磁成像系统”项目喜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获批直接经费843万元。自旋电子学和拓扑磁性具有重大基础科学研究价值以及新技术应用特性,但进行这类研究通常需要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磁成像技术。在纳米尺度下,现有成像技术主要包括扫描探针技术、基于同步辐射线站的X射线技术和基于氮空位色心的量子磁成像技术等,但在该空间尺度下进行纯电学操作的矢量磁场成像还处于空白。游龙教授团队计划自主设计研制出一套高时空分辨的、纯电学操控的矢量磁成像系统。该科研仪器设备具有较完备的电子自旋测量功能,可在较宽的温度区间、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内对多种磁拓扑结构平面进行精确的测量。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将带来国际领先的独特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同时将会大大提升我国科学家对拓扑磁结构、自旋电子学与多铁材料等材料科学问题的实验研究能力,而且有望开辟凝聚态物理的新方向和新生长点,促进磁性材料与器件和凝聚态物理及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西北工业大学“绳系着陆式小行星环境探测器研制”据西北工业大学网站11月14日消息,由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黄攀峰教授牵头,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共同参与的“绳系着陆式小行星环境探测器研制”项目,成功获批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小行星着陆探测是世界性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但由于小行星质量小、不规则、自旋快、引力微弱、环境复杂且少先验信息,现有的小行星探测器着陆方式局限性十分明显。该项目独辟蹊径,创新提出一种基于绳系着陆方式的小行星环境探测器方案,具备着陆准备时间短、可重复着陆、可靠性高等突出优势,可在小行星复杂、危险环境下实现表面形貌测绘、物质分析、有机物探测等探测任务。项目面向国家行星探测工程长期需求,打造了国内最优势团队,拟深入开展探测器任务分析、总体设计等工作,突破系绳约束下绳系着陆器协同释放与回收控制等关键技术,最终研制探测器样机,并开展地面与在轨飞行试验验证。项目研制成果可显著提升我国小行星探测技术能力水平,并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一种全新着陆探测手段。湖北大学“基于原位取样质谱的多尺度血脑屏障递送机制分析系统”据湖北大学网站11月9日消息,湖北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志洪教授主持的“基于原位取样质谱的多尺度血脑屏障递送机制分析系统”项目获批立项,直接经费为890万元。该项目由湖北大学和兰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共同申报和实施,汇聚了脑分析、器官芯片、组学分析等相关领域的学术骨干。项目针对外源性物质跨越血脑屏障机制不清晰问题,拟研制出首套血脑屏障芯片原位取样单细胞代谢组学质谱分析仪器,为主动调控脑部递送过程提供理论指导,为脑科学研究提供测量工具。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高分辨聚变等离子体多尺度湍流相干散射诊断系统及核心技术的研制”据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11月9日消息,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邓必河研究员申报的“高分辨聚变等离子体多尺度湍流相干散射诊断系统及核心技术的研制”项目成功获批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十名科研人员联合组成的项目团队聚焦电子反常输运这一科学前沿,提出自主研制大功率光泵远红外激光技术和高灵敏高频太赫兹肖特基混频器技术的创新方案,并以此两项核心技术为基础研制世界领先的高分辨聚变等离子体多尺度湍流相干散射诊断系统。该项目的获批是对西物院在多尺度湍流诊断仪器研制和电子反常输运研究领域前瞻性研究能力的巨大肯定。项目的执行将有助于我国突破大功率光泵远红外激光器和高灵敏太赫兹肖特基混频器这两个数十年来困扰我国聚变研究的核心技术,满足聚变研究中等离子体密度、磁场等核心基础参数时空分布的诊断技术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太赫兹领域的科技进步。而以此为基础研制的多尺度湍流诊断仪器,将应用于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的湍流输运研究,使我国在该研究领域跻身世界前沿,为解决电子反常输运这一世界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广东工业大学“大气颗粒物全组分在线分析的激光辅助等离子体-QTOF质谱仪的研制”据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网站11月7日消息,“大气颗粒物全组分在线分析的激光辅助等离子体-QTOF质谱仪的研制”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得资助。该项目总直接费用为858万元,项目第一负责人是广东工业大学安太成教授,第二负责人是浙江工业大学庞小兵教授。该项目结合积极“推进O3和PM2.5协同控制”的重大国家需求,针对现有商业质谱仪不能同时测定大气颗粒物上有机物和金属组分的缺点,拟自主研制可以用于大气颗粒物上VOCs、SVOCs和金属全元素同时在线分析的激光辅助等离子体-QTOF质谱仪。项目将突破大气颗粒物全组分在线监测的质谱仪研制的瓶颈,为我国大气颗粒物的高效检测和精准控制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成都理工大学“井下机器人智能钻完井模拟实验系统研制”据成都理工大学网站11月7日消息,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清友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井下机器人智能钻完井模拟实验系统研制”,直接费用883万元。该项目拟研制“连续油管作业机+井下机器人+智慧钻头+大型岩样加载系统”等设备,研发复杂结构井井下机器人钻多分支井+爆炸压裂完井模拟实验系统,可模拟深层非常规油气“4000m、150℃、70MPa、Φ139.7~238.0mm可变井筒”多因素、多工况等智能钻完井功能,以解决“多分支井钻完井系统动力学特性”、“高温高压大尺寸密封与爆炸安全控制机理”两大科学问题和“井下实时传输与控制”、“关键装备研制”两大技术难题,实现我国智能钻完井实验系统从“0”到“1”的突破。该系统主要由以下五大模块组成:①连续油管与数据传输系统;②高温高压模拟分支井筒;③爆炸压裂模块;④智慧钻头、井下机器人等关键;⑤辅助模块。北京科技大学“煤岩受载破裂性态非接触电磁感知实验仪”据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网站11月6日消息,由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何学秋教授牵头承担的“煤岩受载破裂性态非接触电磁感知实验仪”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类)资助。该项目面向国家地下工程煤岩动力灾害防控重大前沿需求,拟研制煤岩受载破裂性态非接触电磁感知实验仪,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学装置,实现对煤岩破裂演化全程的破裂性态空间定位感知与原态再现。项目成果将为实验研究煤岩破裂全过程性态演化规律,提供原创性的全新实验仪器;为创新研发矿井煤岩动力灾害非接触监测预警理论、技术、装备提供关键实验手段,对有效预防煤岩动力灾害、减少人员伤亡,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岛津成像质谱显微镜应用专题丨斑马鱼体内富勒醇可视化
    质谱成像用于可视化斑马鱼体内富勒醇的组织分布 碳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而纳米颗粒具有潜在生物活性,可能会干扰正常的生物系统,从而引起公众对纳米颗粒潜在风险的关注。碳纳米材料在水生生物体内的累积、食物链的营养传递和生物放大潜力是其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环节。富勒醇是一种碳纳米材料,可通过水相暴露和食物链在大蚤体内累积,表明其对生态系统有潜在的不利影响,引起人们对富勒醇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关注。 本研究选择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成像质谱(MALDI-TOF-IMS)研究富勒醇纳米颗粒通过水相暴露途径在斑马鱼不同组织内的空间分布。 1. 成像质谱显微镜测试条件将冷冻斑马鱼组织包埋在0.1g/L明胶中进行冷冻切片,厚度为20 μm,将组织切片放置在ITO导电载玻片上,干燥40 min后进行成像质谱分析。采集参数如下:采集模式,正离子模式 采集范围m/z 500-1000;检测器电压,1.80 kV。激光直径10 μm,频率1000 Hz,强度30。 2. 基于成像质谱显微镜的组织成像研究2.1富勒醇纳米颗粒的MALDI-TOF质谱分析对富勒醇纳米颗粒的离子化条件进行摸索,a-氰基-4-羟基肉桂酸(CHCA)和2,5-二羟基苯甲酸(DHB)是用于多肽、脂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分析的常用基质。富勒醇纳米颗粒在使用CHCA与DHB作为基质检测时,未获得对应分子离子峰。富勒醇纳米颗粒对电离源中激光有较强的吸收,并促进电离,实验证明富勒醇纳米颗粒在正离子模式下产生C60+ 离子。因此,本研究中可采用激光解吸离子化方式(LDI)直接检测富勒醇纳米颗粒。图1显示了正、负离子模式下富勒醇纳米颗粒的质谱图,m/z 720.0和721.0离子分别对应C60+和[C60+H]+。其它离子可能与碳笼的光致电离片段对应,如C58+ (m/z 696.0)、C56+ (m/z 672.0)、C54+(m/z 648.0)、C52+ (m/z 24.0)、C50+ (m/z 600.0)、C48+ (m/z 576.0)、 C46+ (m/z 552.0)、C44+ (m/z 528.0)、C42+ (m/z 504.0)。C2基团丢失是C60分子离子的特征裂解方式。根据上述结果,选择m/z 720.00和721.00作为特征离子进行质谱成像分析。图1 富勒醇纳米颗粒的MALDI-TOF质谱图:a)负离子模式,b)正离子模式,c)b图的局部放大 2.2 斑马鱼组织中富勒醇纳米颗粒的质谱成像分析对富勒醇纳米颗粒暴露的斑马鱼组织切片进行MALDI-TOF-MSI分析,获得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信息。研究显示富勒醇纳米颗粒在鱼鳃的分布最多,其次是肠、肌肉和脑。 富勒醇纳米颗粒在鱼鳃中主要分布在鳃丝部分。同时观察到富勒醇纳米颗粒存在于肠壁组织。肠腔内吸收细胞的游离端-细胞质内的胞饮囊泡为富勒醇纳米颗粒进入肠壁细胞提供可能,从而为富勒醇纳米颗粒进入循环系统和通过肠血途径进一步进入体内其他组织提供先决条件。 肌肉组织中富勒醇纳米颗粒的存在表明其可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肌肉组织。此外,在脑部也观察到富勒醇纳米颗粒信号,表明富勒醇纳米颗粒可最终通过循环系统并穿透血脑屏障到达脑部。 富勒醇纳米颗粒在斑马鱼组织中的分布差异可能与暴露途径有关。鳃是呼吸、渗透调节和排泄的场所,是直接接触和吸收周围水中污染物的器官。水相暴露导致鳃直接接触和吸收暴露溶液中的富勒醇纳米颗粒;此外生物组织的独特结构如血脑屏障等也可能影响富勒醇纳米颗粒的分布。因此,从毒性风险的角度分析,鳃是最危险的暴露组织。 图2 斑马鱼组织切片中富勒醇纳米颗粒的MALDI-TOF质谱成像图:分别显示在鳃、肠、脑和肌肉组织中的分布 本研究详细内容已正式发表于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 412: 7649-7658. 文献题目《Visualization of the tissue distribution of fullerenols in zebrafish (Danio rerio) using imaging mass spectrometry》 使用仪器岛津iMScope TRIO 作者Qiuyue Shi1,2 , Cheng Fang3,4 , Zixing Zhang1 , Changzhou Yan1 , Xian Zhang1 1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Health,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iamen 361021, China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3 Global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Callaghan, NSW 2308, Australia4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Contamination Assessment and Remedi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Callaghan, NSW 2308, Australia
  • 最新研究:微塑料在人胎盘中的发现率高达100%,这一种含量尤其高!心脏、大脑等多器官均存在
    随着塑料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塑料污染已然成为全球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威胁之一。而这些塑料制品释放出的塑料碎片,又会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进一步降解后分解成为“更微小但更严重”的威胁,即「微塑料」或「纳米塑料」。 微塑料(Microplastic),是指直径在1μm至5mm之间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在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释放,特别是食物用途的塑料制品。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塑料聚合物的碎裂并未止步于“微米级”,而是进一步形成了纳米塑料,数量上更是比预期高出了好几个量级。 纳米塑料(Nanoplastics),则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微塑料,尺寸在1μm以下。与微塑料相比,纳米塑料更易进入人体,其体积小到可以穿过生物屏障(比如细胞膜)并进入生物系统,包括血液、淋巴系统,甚至全身。 胎盘中微塑料检出率高达100% 微/纳米塑料可能会遍布全身并产生损害? 这并非空穴来风,Toxicological Sciences上最新刊登的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测量了人类胎盘中存在的微塑料,得到的结果令人震惊!在接受测量的62个胎盘样本中100%地检测出了微塑料,浓度为每克组织中6.5-790微克。 微克,听起来不多?但正如毒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剂量决定毒性”所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如果剂量不断增加,很可能带来一定的健康危害。“如果连胎盘中都存在微塑料,那么地球上所有哺乳动物的生命均可能受到影响,说明事态很严峻了!”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Matthew Campen博士强调。 图源:https://hsc.unm.edu/news/2024/02/hsc-newsroom-post-microplastics.html 人类胎盘由贝勒医学院数据库提供,收集时间为2011-2015年,最终有62个符合条件的胎盘被用于Py-GC-MS分析。 为了能更精准地确定和量化纳米和微塑料(NMPs)在人体组织中的累积程度,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方法:通过皂化反应和超速离心从人体组织样本中提取出固体材料,从而可以采用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来对塑料进行高度特异性和定量分析。 具体来说,研究者首先对样本进行化学处理,使得脂肪、蛋白质进一步水解和皂化成小分子。接着,将样品放入超速离心机中,最终在试管底部观察到一小块塑料。 再然后,研究者采用Py-GC-MS对收集到的塑料块儿进行处理,将其加热到600℃后,从而捕捉不同类型的塑料在特定温度下燃烧时释放出的气体。“很酷的是,气体进入质谱仪后,会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Campen解释道。 实验流程 Py-GC-MS分析显示,纳入分析的62个胎盘样本中均存在微塑料,每克胎盘组织中的NMPs浓度从6.5µg到685µg不等,均值为126.8±147.5µg/g。 其中,胎盘组织中最常见的聚合物是聚乙烯(PE),几乎所有样本中都存在。按重量计算,PE占NMPs总量的54%,平均浓度为68.8±93.2µg/g。事实上,生活中聚乙烯的使用率非常高,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和塑料瓶,比如水果、蔬菜、超市采购回来的半成品都是用PE保鲜膜。 聚氯乙烯(PVC)和尼龙紧随其后,各占总量的10%左右。而剩余的26%,由其他9种聚合物组成。 胎盘中的NMPs含量 研究者表示,在胎盘中发现如此高浓度的微塑料,是一件非常令人担忧的事儿!胎盘是孕期母体和胎儿循环系统之间的接口,约在怀孕后一个月开始形成。时间跨度上来说,胎盘组织仅有8个月左右的生长期,就能囤积如此之高浓度的NMPs;那么,这些微塑料也会在人体内其他器官进行更长期的积累。 警惕!微塑料已入侵人类心脏及全身 而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去年,来自中国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学者们竟然在与外部环境没有接触的器官——心脏及其周围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研究者从心脏收集来的5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中,包括心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心包脂肪组织(PAT)、心肌和左心耳(LAA),检测到直径20-469μm不等的微塑料颗粒。 doi: 10.1021/acs.est.2c07179. 为了获得人体内器官存在微塑料的“直接证据”,研究者招募了15名正在经历心脏手术的参与者,最终收集到6个心包样本、6个EAT样本、11个PAT样本、3个心肌样本和5个LAA样本。最终,在所有的5类样本中均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直径从20到469μm不等。 其中,最常见的微塑料类型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约占总数的77%,在心包、EAT、PAT和心肌中的具体占比分别高达96%、83%、49%和43%;其次为占12%的聚氨酯(PU),主要存在于LAA样本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PE只占到微塑料颗粒总数的1%,但在所有的组织样本中均检测到。同时,在9号患者的心肌样本中也能找到PE,说明微塑料的污染已达到了人体最深的解剖结构! 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分布情况 由于此次样本是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研究者还发现了另一个微塑料的来源途径——没错,就是心脏手术本身。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会接触到各种带有塑料成分的医疗器械,这也使得手术前后患者血液样本中的微塑料类型以及直径分布出现了改变。举例来说,手术前血液中检测到的最常见的微塑料类型为PET,占67%;而聚酰胺(PA)则是手术后血液样本的含量最高的微塑料颗粒类型。 因此,研究者强调,侵入性医疗程序很有可能成为被忽视的微塑料暴露途径,值得重视! 心脏中的各种微塑料类型分布 先前,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美国人饮食为基础,根据食物消费种类以及不同种类食物所含有的微塑料数量,估算出每人每年会吃掉5万个微塑料颗粒,如果算上漂浮在空气中、被呼吸吸入的微塑料,那么每人每年吃掉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在7.4万-12.1万之间。 按照重量计算的话,每人每周大约吃掉5g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还真是活到老,吃微塑料到老呢。 微/纳米塑料的“温水煮青蛙”式健康危害 不夸张地说,NMPs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很容易被忽视,但对健康的危害或是积年累月的。 去年,维也纳医科大学等多院校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仅摄入后2小时,纳米塑料便会穿过血脑屏障(BBB)抵达大脑,而这可能会增加炎症、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本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聚苯乙烯(PS)来模拟塑料微粒通过血脑屏障后的转移。PS属于热塑性塑料,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温度的塑料杯、一次性泡沫饭盒;因其使用广泛,污染环境的程度较高,而被纳入了本次的重点研究对象。 令研究学者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灌胃的仅仅2小时后,小鼠脑组织中便出现了特定的纳米级绿色荧光信号。这表明,0.293µm的PS微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胃肠道吸收,并穿透BBB进入脑组织中。 有意思的是,脑组织中只检测到了绿色荧光颗粒(即0.293µm的纳米塑料),而没有更大颗粒的信号。也就是说,塑料微粒的大小或是影响其穿透BBB能力的关键因素。 给药的2小时后,小鼠脑内检测到纳米级PS塑料微粒 此外,Science Advances上最新刊登的研究揭露了微塑料的另一大新罪证——纳米塑料能够进入大脑,与神经元中的蛋白纤维发生作用,从而加剧帕金森病的风险。 这些“狡猾”的塑料微粒不仅仅是进入大脑这么简单,还诱导了严重的神经毒性,成为某些疾病的“铺路石”。 DOI: 10.1126/sciadv.adi8716 帕金森病(PD)的病理特征是α-突触核蛋白在脆弱的脑神经元中病理性积聚,可以说α-突触核蛋白是PD发病中的中心环节。 为了探明塑料微粒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第一步,研究者先在体外将高浓度的野生型人类α-突触核蛋白单体蛋白(~1 mg/ml)与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平均直径~39.5±0.7nm的1nM)进行混合。 结果显示,在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的催化下,α-突触核蛋白发生了聚集。具体来说,在α-突触核蛋白与纳米塑料污染物持续混合的6天后,产生了浑浊的白色泡沫界面,整体也出现了浑浊。使用负染色透射电镜(TEM)观察溶液中的产物发现,早在第3天就有多条α-突触核蛋白纤维从单个微塑料中发出。纳米塑料污染物与α-突触核蛋白的混合过程 第二步便是探究“how”——具体来说,阴离子纳米塑料是如何加速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的呢? 分子动力学(MD)模拟表明,α-突触核蛋白与阴离子纳米塑料形成了相当稳定的复合物,其特点是在两亲结构域和邻接非淀粉样成分(NAC)结构域中具有很强的静电吸引和压实作用。然而,如果使用中性或阳离子纳米塑料来取代阴离子纳米塑料时,则未能形成类似的复合物。 仔细观察发现,阴离子纳米塑料能够置换水,插入α-突触核蛋白的两亲结构域和NAC结构域,并与之形成强烈的相互作用。正是两亲结构域和NAC结构域的存在,促成了阴离子纳米塑料与α-突触核蛋白的特异性结合,从而促进α-突触核蛋白成核。 与此同时,阴离子纳米塑料还会导致神经元的轻度溶酶体损伤,减缓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体的降解。生成的增多,降解的减少,自然会导致“不平衡”的发生。 阴离子纳米塑料与α-突触核蛋白共同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 第三步便是追踪真实的脑内链路,研究者构建了小鼠模型,将不同浓度的人类α-突触核蛋白纤维滴定在小鼠的初级神经元上。光片显微镜和共聚焦分析表明,α-突触核蛋白纤维很容易扩散开来,在大脑皮层、丘脑和杏仁核的神经元以及黑质紧密区(SNpc)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积聚。 当共同注射纳米塑料与α-突触核蛋白纤维时则出现了更令人惊讶的情况——注射3天后,SNpc中大约20%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α-突触核蛋白纤维和纳米塑料均呈阳性,且有75%的α-突触核蛋白纤维信号与纳米塑料共定位。 事实上,当给小鼠同时注射纳米塑料和α-突触核蛋白纤维时,会在多巴胺能神经元中观察到成熟的胞质磷酸化Ser129-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同时在整个皮质幔、杏仁核和SNpc中均出现了pS129-α-突触核蛋白病理变化的大幅增加。 总结而言,在较高的纳米塑料浓度下,这些大脑中的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会与α-突触核蛋白纤维发生协同作用,上调pS129-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在相互连通的大脑区域中的传播,进而增加了小鼠大脑皮层、杏仁核和SNpc中的病理沉积。 纳米塑料在小鼠脑内聚集并形成包涵体 最后一步,也是与人类关联性最强的一步——研究者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在人脑中检测到清晰的苯乙烯纳米塑料。 聚苯乙烯并非止步于血液中,其纳米塑料颗粒可穿透哺乳动物的血脑屏障。在先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在路易体痴呆症患者的额叶皮层脑组织中观察到很强的α-突触核蛋白种子活性,同时也发现了强烈的苯乙烯离子痕迹。 这些数据首次测量了纳米塑料可能作为污染物进入人脑组织中,但其浓度与作用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人体试验进行探究。 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和纳米塑料污染物之间的病理相互作用 综上,纳米塑料污染能够促进帕金森病以及痴呆症相关的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具体来说,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能够进入大脑组织,通过与α-突触核蛋白的两亲和NAC结合域的高亲和相互作用,导致α-突触核蛋白病理学的传播和积聚,进而诱导帕金森等神经性疾病的发生。 众所周知,塑料降解速度很慢,通常会持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这也增加了微塑料被摄入并累积在许多生物体和组织中的可能性。 为了避免人类的五脏六腑变成“塑料制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量在生活中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及时治理塑料污染,别让地球被塑料“攻陷”之后再追悔莫及。
  • 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预告|仿生纳米药物用于人脑胶质瘤的治疗
    时间2019年12月26日 下午14:00-15:00题目仿生纳米药物用于人脑胶质瘤的治疗主讲人刘艳杰 博士(河南大学)讲座形式网络讲座,手机或PC即可参与(会议链接和如下报名链接相同)内容简介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的存在,使得人脑胶质瘤成为癌症治疗中最棘手的肿瘤之一。BBB,其为脑部的自我平衡防御机制,它在保证中枢神经系统免受外来物质侵扰的同时,也阻碍了治疗药物通过非入侵性给药进入脑内。因此,发掘研究能协助纳米药物突破BBB的药物或靶向分子是治疗脑部疾病的当务之急。基于以上背景,讲者所在实验室设计了细胞膜伪装的肿瘤微环境响应的仿生纳米药物用于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该智能仿生纳米药物合理解决了目前纳米药物面临的体内循环时间短、难以跨越BBB、被肿瘤细胞摄取量低和药物在病灶处释放缓慢等诸多关键问题,最终可望成功实现人脑胶质瘤安全高效的治疗。即刻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吧!主讲人简介刘艳杰 博士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现在河南大学从事仿生纳米药物用于人脑胶质瘤的治疗的研究。在Advanced materials,Biomaterial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篇,申请国内专利2项。
  • 文献解读 | 利用仿生性肺微生理系统监测肺部病理及炎症反应
    肺,作为呼吸和免疫防御的关键战场,在体外建立模拟感染和炎症反应的仿生肺模型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长久以来,二维细胞培养模型为我们提供了肺上皮研究的初步平台,然而,这些模型却难以捕捉到肺部复杂多变的三维结构和免疫互动的丰富性。动物模型虽然有三维结构,但与人类肺组织的结构差异增加了制备过程的难度。直接培养人体组织则有免疫细胞丢失、体外维持时间不足等问题。 东南大学团队2023年1月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影响因子:12.6)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 storm in a teacup -- A biomimetic lung microphysiological system in conjunction with a deep-learning algorithm to monitor lung pathological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s”的文章(第一作者:东南大学青年至善学者、艾玮得生物CTO陈早早副教授,通讯作者:巢杰教授,浦跃朴教授和顾忠泽教授),介绍了体外肺微生理系统模型的构建方法与应用。该模型不仅在芯片上建立了肺泡-支气管复杂器官模型,而且在模型中引入了多种免疫细胞,增强了模型的仿真性,可以在模型上模拟肺脏病理和炎症级联反应,再现气溶胶微滴在肺中的传播,研究阻断病原传播的方法。该模型对于评价肺泡和支气管的通透性、粘液分泌、炎症反应等功能、开展高风险传染性肺疾病研究有重要作用。 体外肺微生理系统的设计与构建研究人员选择了多种肺上皮细胞系,如BEAS-2B(支气管上皮细胞)、NCI-H441(2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和Calu-3,人单核细胞系(THP-1)和人内皮细胞系(HUVEC),并将它们接种到膜式芯片上。芯片由支气管和肺泡腔组成,每个腔室由多孔膜分割为上下两个独立空间,上层接种肺上皮或支气管上皮细胞,下层接种肺血管内皮细胞,这些细胞在芯片内形成了致密的上皮层,模拟了肺部的自然结构。芯片使用多通道流控系统进行液体灌注。B)肺mps的典型构建时间C)上皮和内皮形态分析(I)肺- mps transwell样膜上的肺上皮(BEAS2b)和内皮(HUVEC)示意图。(II)肺- mps的冷冻切片和H&E染色显示在低(上)和高(下)放大下膜两侧存在上皮和内皮(第5天)(III)扫描电镜(SEM)图像显示内皮和上皮在膜上生长(第5天)(IV)芯片腔内内皮和上皮的活/死染色,显示肺- mps细胞的高活力(第7天) 肺微生理系统芯片的应用 1 在肺微生理系统芯片上模拟炎症级联反应巨噬细胞受免疫原性物质如PAMP和DAMP激活,进而分泌炎症因子、活化内皮细胞,造成更多单核细胞粘附并聚集于内皮层,引发炎症级联反应,而炎症级联反应通常用来描述炎症反应的放大。 为了模拟肺炎症反应,研究人员构建了一套器官芯片流路灌注系统,将肺微生理系统先后用组织定居巨噬细胞和循环单核细胞进行灌注,并用脂多糖(LPS)处理模型上腔,激活巨噬细胞,诱发炎症反应。通过连续观测芯片中流动的单核细胞,可以观察到LPS刺激后内皮细胞层有大量单核细胞粘附。炎症因子(如TNF-α、IL-6、MCP1)、跨上皮电阻(TEER)值、肺泡腔粘液分泌等指标的变化也证明了模型的炎症状态。肺器官芯片模拟早期炎症反应A)巨噬细胞在上皮上的播种B)灌注过程中LPS (10 μg/ml)对内皮细胞附着的单核细胞的影响C)在经LPS预处理的肺mps中,红色箭头表示内皮上原有的单核细胞,绿色箭头表示新的单核细胞附着D)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单核细胞附着在内皮与不处理LPSE)肺- mps w/或w/o LPS组内皮上单核细胞粘附的定量比较 2肺微生理系统芯片上用于液滴与空气传播疾病的研究飞沫通过说话、呼吸和咳嗽传播是空气传播疾病的典型传播方式。为了构建能够模拟液滴扩散的体外模型,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全面的集成系统,整合了传播链上游的肺器官芯片、雾化器、防护口罩、下游的肺器官芯片以及泵和辅助设备。上游肺芯片肺泡室内的培养液通过雾化器产生液滴或气溶胶,经泵导入下游肺芯片。 在佩戴外科口罩与不戴口罩的情况下,追踪上游形成的色素微滴和荧光微珠扩散至下游介质的情况。结果显示,佩戴口罩能将两者的传播数量减少至5%以下,证明了防护口罩的预防效果。用这一系统也可以观察到伪病毒从病毒感染的上游肺器官向下游的传播,而口罩几乎完全阻止了伪病毒的感染。A)模拟液滴在人体肺部之间扩散的肺器官芯片集成系统B)肺器官芯片流路灌注系统,包括:两个控制系统口罩阻断伪病毒传播。 在空气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领域,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反映肺部感染和炎症反应的仿生模型,不仅需要技术的革新,更需要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病理过程的精准把握。体外肺器官芯片模型的研究与构建,使得仿生肺模型更加完整,更能模拟真实世界的人体组织内的复杂情况,致力于填补现有科学技术的空缺。 文献索引:Chen Z, Huang J, Zhang J, Xu Z, Li Q, Ouyang J, et al. A storm in a teacup -- A biomimetic lung microphysiological system in conjunction with a deep-learning algorithm to monitor lung pathological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s. Biosens Bioelectron. 2023 Jan 1 219:114772. doi: 10.1016/j.bios.2022.114772. PMID: 36272347 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VATARGET)是一家专注于提供人体器官芯片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创新型科技公司,致力于器官芯片、智能装备及生物试剂等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构建器官芯片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创新突破传统动物模型与2D细胞模型的限制,解决种属差异难题、实现体外模型3D动态培养,构建高仿真的人体微环境、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为肿瘤精准诊疗、疾病建模、药物筛选、药物评价、化妆品评价、再生医学研究、航天医学研究等领域用户提供精准高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本期文献提及的肺器官芯片与肺器官芯片流路灌注系统已在艾玮得生物实现量产转化。单腔膜式芯片可用于构建体外肺模型、肠道模型、肝脏模型、皮肤模型、肾脏模型与血脑屏障模型。高通量膜式屏障芯片可用于构建体外肺模型、肠道模型、肝脏模型、皮肤模型、肾脏模型、血脑屏障模型与免疫共培养模型。器官芯片流路控制系统可实现细胞空间结构排布,模拟细胞生长的流体环境和气体-液体界面环境,实现自动化培养,节省人力,减少误差和人为操作失误,并大大降低实验的复杂性。 欢迎咨询详情:电话:0512-65367666邮箱:bd@avatarget.com.c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