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学术新人

仪器信息网学术新人专题为您整合学术新人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学术新人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学术新人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学术新人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学术新人话题讨论。

学术新人相关的资讯

  • 2012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公布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2012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的通知》,共评出2012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获得者699人,具体内容如下: 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2012年度 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的通知 教研函[2012]8号   有关高等学校、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设置办法》的有关规定,批准北京大学贾晨等699人为2012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获得者。请你们认真做好有关工作,不断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附件: 2012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获奖名单.doc   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012年12月11日 2012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获奖名单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名称 博士生姓名 北京大学 数学 贾晨 北京大学 数学 代立云 北京大学 数学 王少峰 北京大学 物理学 刘永椿 北京大学 物理学 孙兆茹 北京大学 物理学 张甲举 北京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王册明 北京大学 化学 杨麦云 北京大学 化学 侯绍聪 北京大学 化学 谢然 北京大学 化学 肖先金 北京大学 生物学 纪玉锶 北京大学 生物学 王刚 北京大学 生物学 施慧 北京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梁存任 北京大学 地球物理学 邓凯 北京大学 心理学 张喜淋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丛治辰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张文 北京大学 历史学 陈晓伟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张德明 北京大学 哲学 杨洪源 北京大学 哲学 李延军 北京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谢娟 北京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李灿 北京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黄芊芊 北京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张荣庆 北京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杨雷静 北京大学力学 周健 北京大学 地理学 王戎 北京大学 地理学 王旭辉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黄昕 北京大学 生物学 王维斌 北京大学 生物学 周静怡 北京大学 生物学 杭栋 北京大学 基础医学 韩启飞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王丽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谢涵 北京大学 药学 罗宜孝 北京大学 药学 王渊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 张乾友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 魏义方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李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宋魏巍 中国人民大学 理论经济学 詹新宇 中国人民大学 理论经济学 李黎力 中国人民大学 理论经济学 姚东旻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艾翔 中国人民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 何安华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杨付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 陈雷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毛畅果 中国人民大学 政治学 曾毅 中国人民大学 数学 马龙 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经济学 宁静 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经济学 赵然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李辉 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经济学 陈福中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传播学 张文祥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陈欣雨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路向峰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杜磊 中国人民大学 理论经济学 盛亦男 中国人民大学 数学 李肖肖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史 韩祥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 袁焕鑫 清华大学 水利工程 马宏博 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余智勇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范丽丽 清华大学 光学工程 曾召利 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 李津津 清华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孙欣尧 清华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刘东 清华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冯旭宁 清华大学 电气工程 周天睿 清华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陈晓明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张娇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沈玮 清华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代季峰 清华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邓涛 清华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鞠生宏 清华大学 力学 马寅佶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张如范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申春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王文坦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赵永杰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戴升 清华大学 数学 蔡钢 清华大学 物理学 张金松 清华大学 物理学 刘军伟 清华大学 物理学 陈鹏程 清华大学 化学 刘凯 清华大学 化学 吴宇恩 清华大学 化学 龙勇 清华大学 生物学 马丹 清华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张瑾 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 罗杭 清华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马特 清华大学 社会学 喻丰 清华大学 法学 蒋铃 清华大学 设计学 刘派 清华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张达 清华大学 生物学 潘孝敬 清华大学 政治学 杨原 清华大学 法学 李浩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刘增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费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王金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费成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 孟雪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赵小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工程 兰明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许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数学 石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 黄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王宗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殷建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李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物理学 林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王建锋 北京理工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李克勇 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王聪 北京理工大学 光学工程 贾甲 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牟进超 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武玉伟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陈冰昆 北京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林秋汉 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孙言 北京理工大学 化学 程虎虎 北京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 张斌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牛艳玲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赵艺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工程 廖人宽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工程 付宗强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工程 赵东杰 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张清 中国农业大学 作物学 王振忠 中国农业大学 园艺学 张娜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资源利用 赵勐 中国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何顺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 刘磊 中国农业大学 畜牧学 林刚 中国农业大学 兽医学 蒋文晓 中国农业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 戴家武 中国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 起晓星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 张永芝 北京师范大学 理论经济学 陈昊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李西顺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何倩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卫薇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夏明睿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林玮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刘全志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陈安民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张文涛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 杨四辈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 钱超 北京师范大学 物理学 何敬 北京师范大学 天文学 曹硕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任华忠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王成芳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夏灿玮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孙栋 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代云容 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李发鹏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 孟庆辉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朱国祥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学 赵旭峰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王凯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 欧阳常青 南开大学 化学 徐彬 南开大学 化学 唐青 南开大学 化学 张志君 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李维尊 南开大学 理论经济学 毛其淋 南开大学 应用经济学 刘斌 南开大学 历史学 杨豪 南开大学 政治学 张翔 南开大学 生物学 王怀民 南开大学 生物学 边鑫 南开大学 工商管理 谭有超 南开大学 数学 王兴春 南开大学 统计学 冯龙 南开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李贞玉 南开大学 物理学 娄凯 南开大学 物理学 王槿 南开大学 光学工程 范飞 南开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孙宁 南开大学 哲学 刘晋祎 南开大学 临床医学 苏龙翔 天津大学 化学 竺传乐 天津大学 化学 许友 天津大学 力学 杨绍琼 天津大学 机械工程 田文杰 天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高慧敏 天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罗文 天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康艳茹 天津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童来会 天津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于敦吉 天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朱雷 天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刘勇 天津大学 土木工程 秦颖 天津大学 水利工程 王高辉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李诗纯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李奕帆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马倩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林道舒 天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易茜 天津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武晓莉 天津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冯琳 大连理工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赵清春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宋金龙 大连理工大学 物理学 刘立钊 大连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周豪 大连理工大学 哲学 张卫 大连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任健康 大连理工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徐琴琴 大连理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白芳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 张胜 大连理工大学 力学 樊俊铃 东北大学 化学 陈帅 东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宁兆龙 东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王慧敏 东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胡军 东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蔡志辉 东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曹宇 东北大学 冶金工程 刘中秋 东北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王坤 东北大学 机械工程 宋克臣 东北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伟伟 吉林大学 哲学 陈飞 吉林大学 法学 张超汉 吉林大学 工商管理 单标安 吉林大学 应用经济学 赵宣凯 吉林大学 数学 赵晓朋 吉林大学 物理学 姜立伟 吉林大学 化学 王传洗 吉林大学 化学 刘轶 吉林大学 化学 朱守俊 吉林大学 物理学 李守瑞 吉林大学 基础医学 魏成国 吉林大学 临床医学 苗晓 吉林大学 兽医学 顾敬敏 吉林大学 机械工程 黄虎 吉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郑佳红 吉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王秀刚 吉林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徐彬彬 吉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袁巍 吉林大学 地质学 王枫 吉林大学 地球物理学 马国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学 田彦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学 徐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力学 国峰楠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力学 孙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 耿雪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杨振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吕云卓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陈海燕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彭庆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 张鲁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苑振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苏晓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孙鑫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朱旗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 白久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 刘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 张慧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于耀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祝青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陈硕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张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赵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梁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张伟 复旦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倪春军 复旦大学 历史学 陈玮 复旦大学 哲学 李主斌 复旦大学 政治学 强舸 复旦大学 公共管理 贺小林 复旦大学 理论经济学 高琳 复旦大学 数学 郭垚 复旦大学 物理学 郭聪 复旦大学 化学 孔彪 复旦大学 化学 张卡卡 复旦大学 化学 仰志斌 复旦大学 生物学 王传超 复旦大学 生物学 杨辉 复旦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唐长兵 复旦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鲁海生 复旦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王琪 复旦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赵岩 复旦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陆晓慧 复旦大学 临床医学 杜昕 复旦大学 临床医学 刘卫仁 复旦大学 临床医学 戚鹏 复旦大学 药学 李剑峰 复旦大学 临床医学 李俊 复旦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吴琳琳 复旦大学 临床医学 李美燕 同济大学 化学 王欢文 同济大学 数学 陈浩 同济大学 物理学 刘文兴 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李响 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王慧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陈海兵 同济大学 建筑学 周伊利 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彭登峰 同济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王志鹏 同济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金雁敏 同济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房玉江 同济大学 临床医学 李海玲 同济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贵萍 同济大学 法学 赵歆 同济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王婷 上海交通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赵文华 上海交通大学 力学 李寅峰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何凤兰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瞿叶高 上海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杨晓光 上海交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陈晓钢 上海交通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王睿 上海交通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傅洛伊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窦晓秋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郭兴梅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周雪皎 上海交通大学 物理学 王美晓 上海交通大学 物理学 任怀瑾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学 黄俊 上海交通大学 化学 董瑞蛟 上海交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王玉东 上海交通大学 公共管理 杨志军上海交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谷麟 上海交通大学 药学 王汝冰 上海交通大学 法学 杨显滨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学 黄志敏 上海交通大学 基础医学 林锦骠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李勉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王吉林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张增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汪明帅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 陈思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詹艺 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学 马德浩 华东师范大学 物理学 刘心娟 华东师范大学 物理学 李昊 华东师范大学 化学 刘运林 华东师范大学 生态学 沈斌 华东师范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张金中 华东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 戴建兵 南京大学 哲学 代建鹏 南京大学 工商管理 王国俊 南京大学 应用经济学 李伟军 南京大学 法学 雷俊生 南京大学 政治学 倪春纳 南京大学 社会学 吴新慧 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王学军 南京大学 历史学 魏晓锴 南京大学 教育学 钱小龙 南京大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宗乾进 南京大学 数学 王林 南京大学 物理学 陈伟 南京大学 物理学 李林 南京大学 物理学 顾铭强 南京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薛俊俊 南京大学 物理学 孙宏祥 南京大学 化学 陈小雨 南京大学 化学 谢劲 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苏冠勇 南京大学 天文学 柳若愚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 诸葛小勇 南京大学 地质学 杨水源 南京大学 生物学 黄振 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杨怡玲 南京大学 临床医学 戚荣丰 东南大学 城乡规划学 史北祥 东南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王晓佳 东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陈喆 东南大学 土木工程 宋良龙 东南大学 物理学 马亮 东南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朱斌 东南大学 电气工程 臧海祥 东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赵金宝 东南大学 生物学 胡雯 东南大学 临床医学 彭新桂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王荣斌 浙江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吴志岩 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 段忠贤 浙江大学 数学 胡思煌 浙江大学 物理学 孙云蕾 浙江大学 化学 许林茹 浙江大学 机械工程 白小龙 浙江大学 机械工程 王林涛 浙江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文伟 浙江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金台 浙江大学 电气工程 翁华 浙江大学 电气工程 徐海亮 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吴晶军 浙江大学 力学 李倩倩 浙江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胡挺 浙江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池清华 浙江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章逸丰 浙江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王树森 浙江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徐斌 浙江大学 生物学 朱律韵 浙江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陈再明 浙江大学 植物保护 刘贺 浙江大学 基础医学 张薇 浙江大学 临床医学 傅鹰 浙江大学 药学 陶蓉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 蔡宏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周宗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芮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贺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徐来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陈洁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陈武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闫溢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卫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陈登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力学 廖国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陶永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物理学 高新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物理学 冼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物理学 朱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 夏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 李亚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祝恒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孙加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曹雄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张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汪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黄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刘愉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 范传刚 厦门大学 化学 曹烁晖 厦门大学 化学 徐桂良 厦门大学 化学 吴选俊 厦门大学 化学 郭文熹 厦门大学 化学 彭军波 厦门大学 生物学 陈艳 厦门大学 生物学 李汉杰 厦门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杜川军 厦门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梁彦韬 厦门大学 数学 吴国春 厦门大学 应用经济学 苏佳 厦门大学 理论经济学 付才辉 厦门大学 应用经济学 蔡昌达 厦门大学 应用经济学 张文城 厦门大学 中国史 刘婷玉 山东大学 应用经济学 王营 山东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崔春 山东大学 历史学 刘涛 山东大学 数学 宗高峰 山东大学 物理学 马衍东 山东大学 化学 代鹏程 山东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许醒 山东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徐菲 山东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张俊杰 山东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史志成 山东大学 机械工程 崔晓斌 山东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李海涛 山东大学 基础医学 张猛 山东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周云平 山东大学药学 刘春喜 中国海洋大学 生物学 冯超 中国海洋大学 生物学 母伟杰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 王涛 中国海洋大学 生物学 张伟 中国海洋大学 生物学 张晓娜 武汉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何超 武汉大学 应用经济学 祁毓 武汉大学 法学 袁康 武汉大学 法学 郭少青 武汉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徐旭 武汉大学 公共管理 殷宝明 武汉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张豫鹏 武汉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龙浩武汉大学 化学 张翠玲 武汉大学 化学 武文博 武汉大学 化学 秦四勇 武汉大学 生物学 陈浩 武汉大学 口腔医学 撒悦 武汉大学 水利工程 蒋水华 武汉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刘念 武汉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黄志 武汉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聂勇伟 武汉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熊小东 武汉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黄旭 武汉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张云菲 华中科技大学 新闻传播学 张恒山 华中科技大学 社会学 陈锋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 汪艳霞 华中科技大学 工商管理 靳小翠 华中科技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刘海 华中科技大学 数学 王金霞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段东圣 华中科技大学 光学工程 雷蕾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 布宁斌 华中科技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刘欢 华中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伽龙 华中科技大学 化学 罗亚莉 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 冯晓楠 华中科技大学 力学 刘大彪 华中科技大学 中西医结合 赵寅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邹丽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 向小曦 华中科技大学 药学 程彪 华中科技大学 生物学 王程 华中科技大学 临床医学 刘磊 湖南大学 应用经济学 邓玉萍 湖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李雄 湖南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王纲金 湖南大学 力学 冯慧 湖南大学 机械工程 付建勤 湖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康旭东 湖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陈安伟 湖南大学 物理学 许金友 湖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瞿佰华 湖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陈月皎 中南大学 物理学 易早 中南大学 冶金工程 阳海棠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孙翱魁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梁霄鹏 中南大学 冶金工程 张理源 中南大学 冶金工程 吴飞翔 中南大学 机械工程 蒋日鹏 中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王中钢 中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邓江明 中南大学 力学 武井祥 中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邓东平 中南大学 矿业工程 周健 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 张科 中南大学 矿业工程 彭康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张毅 中南大学 生物学 许晓娟 中南大学 基础医学 赵璐晴 中南大学 基础医学 陈攀 中南大学 护理学 叶曼 中南大学 临床医学 廖洁月 中山大学 公共管理 温明月 中山大学 中国史 辜梦子 中山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张倩 中山大学 应用经济学 陈中飞 中山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周少锐 中山大学 生物学 刘徐兵 中山大学 物理学 胡伟 中山大学 光学工程 辛洪宝 中山大学 化学 暴欣 中山大学 化学 刘亦武 中山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孔令军 中山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郭东生 中山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苏卓 中山大学 生物学 赵强 中山大学 药学 吴思涵 中山大学 口腔医学 吴桐 中山大学 口腔医学 刘中华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郭小燕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杨雪娇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王德深 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关伟盛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唐征海 华南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 赖志燚 华南理工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林峰 华南理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余天佑 华南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全宇晖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魏嫣莹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姬小趁 华南理工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刘华敏 华南理工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刘勇军 四川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曾自强 四川大学 哲学 杨子路 四川大学 历史学 马英杰 四川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晏青 四川大学 新闻传播学 高宪春 四川大学 物理学 陈军全 四川大学 数学 卢明 四川大学 生物学 陶向 四川大学 物理学 郭静华
  • 钱学森的"遗言":缺乏培养创新人才 中国的大问题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整理者注:钱老去世以后,许多人问我们:钱老有什么遗言?并希望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写一篇“钱学森在最后的日子”的文稿。我们已告诉大家,钱老去世时很平静安详,他没有什么最后的遗言。因为在钱老去世前的一段日子,他说话已经很困难了。我们可以向大家提供的,是钱老最后一次向我们作的系统谈话的一份整理稿:钱老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那是于2005年3月29日下午在301医院谈的。后来钱老又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包括在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看望他时的谈话。那都是断断续续的,没有这一次系统而又全面。今天,我们把这份在保险柜里存放了好几年的谈话整理稿发表出来,也算是对广大读者,对所有敬仰、爱戴钱老的人的一个交代。      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最近我读《参考消息》,看到上面讲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情况,使我想起我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受的教育。   我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去美国的,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麻省理工学院在当时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觉得没什么,一年就把硕士学位拿下了,成绩还拔尖。其实这一年并没学到什么创新的东西,很一般化。后来我转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就感觉到它和麻省理工学院很不一样,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我们现在倒好,一些技术和学术讨论会还互相保密,互相封锁,这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别人赶上来。我记得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我的老师冯卡门讲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美国人叫“good idea”,这在科学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有没有创新,首先就取决于你有没有一个“good idea”。所以马上就有人说:“卡门教授,你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了,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卡门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我这个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远去了。”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   我本来是航空系的研究生,我的老师鼓励我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我到物理系去听课,讲的是物理学的前沿,原子、原子核理论、核技术,连原子弹都提到了。生物系有摩根这个大权威,讲遗传学,我们中国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就是摩根的学生。化学系的课我也去听,化学系主任L鲍林讲结构化学,也是化学的前沿。他在结构化学上的工作还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前我们科学院的院长卢嘉锡就在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进修过。L鲍林对于我这个航空系的研究生去听他的课、参加化学系的学术讨论会,一点也不排斥。他比我大十几岁,我们后来成为好朋友。他晚年主张服用大剂量维生素的思想遭到生物医学界的普遍反对,但他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和整个医学界辩论不止。他自己就每天服用大剂量维生素,活到93岁。加州理工学院就有许多这样的大师、这样的怪人,决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在他看来很一般,没什么。没有这种精神,怎么会有创新!   加州理工学院给这些学者、教授们,也给年轻的学生、研究生们提供了充分的学术权力和民主氛围。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们挑战。过去我曾讲过我在加州理工学院当研究生时和一些权威辩论的情况,其实这在加州理工学院是很平常的事。那时,我们这些搞应用力学的,就是用数学计算来解决工程上的复杂问题。所以人家又管我们叫应用数学家。可是数学系的那些搞纯粹数学的人偏偏瞧不起我们这些搞工程数学的。两个学派常常在一起辩论。有一次,数学系的权威在学校布告栏里贴出了一个海报,说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讲理论数学,欢迎大家去听讲。我的老师冯卡门一看,也马上贴出一个海报,说在同一时间他在什么地方讲工程数学,也欢迎大家去听。结果两个讲座都大受欢迎。这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风气,民主而又活跃。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真是大受教益,大开眼界。今天我们有哪一所大学能做到这样?大家见面都是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这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更不用说大师级人才了。   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火箭小组的头头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他后来还成为西方一位抽象派画家。我的老师冯卡门听说我懂得绘画、音乐、摄影这些方面的学问,还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他很高兴,说你有这些才华很重要,这方面你比我强。因为他小时候没有我那样的良好条件。我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   像加州理工学院这样的学校,光是为中国就培养出许多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家桢、郭永怀等等,都是加州理工学院出来的。郭永怀是很了不起的,但他去世得早,很多人不了解他。在加州理工学院,他也是冯卡门的学生,很优秀。我们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常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我发现他聪明极了。你若跟他谈些一般性的问题,他不满意,总要追问一些深刻的概念。他毕业以后到康奈尔大学当教授。因为卡门的另一位高才生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组建航空研究院,他了解郭永怀,邀请他去那里工作。郭永怀回国后开始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我们一起开创中国的力学事业。后来搞核武器的钱三强找我,说搞原子弹、氢弹需要一位搞力学的人参加,解决复杂的力学计算问题,开始他想请我去。我说现在中央已委托我搞导弹,事情很多,我没精力参加核武器的事了。但我可以推荐一个人,郭永怀。郭永怀后来担任九院副院长,专门负责爆炸力学等方面的计算问题。在我国原子弹、氢弹问题上他是立了大功的,可惜在一次出差中因飞机失事牺牲了。那个时候,就是这样一批有创新精神的人把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搞起来的。   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   我在加州理工学院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这是我感受最深的。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的发展。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要向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学习它的科学创新精神。我们中国学生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回国以后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所有在那学习过的人都受它创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创新不行。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我今年已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 科技部开展2014年创新人才组织推荐工作
    日前,科技部发布关于开展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详情如下: 关于开展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 国科发政〔2014〕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11〕538号),为做好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1. 坚持向科研一线和企业科技人才倾斜。重点支持在科研一线潜心研究的科技人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参加申报。对企业科技人才适当放宽推荐条件,地方推荐人选中,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荐人选来自企业的比例不低于1/3。   2. 坚持以用为本。推荐人选要符合国家和部门及地方的发展需求,用人单位要在人才培养、使用和支持方面承诺落实支撑保障条件。扩大选才的覆盖范围,同一法人单位通过一个推荐渠道推荐人选原则上不得超过5人。   3. 加强人才、项目和基地有机结合。人选优先从重大研发项目,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以及创新型企业、创新型试点城市中推荐产生 已列入部门、地方人才计划的人选可择优推荐,形成有效的人才梯队和共同支持的工作格局。   4. 坚持好中选优,确保推荐质量。要进一步严格选才标准,将人选的科研诚信、业绩贡献和发展潜力,作为人才遴选的主要条件,切实把好推荐质量关。推荐工作要公开公平公正,程序严格规范,要组织专家对申报对象进行推荐评审,并对拟推荐对象在其依托单位内部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正式推荐。   二、推荐条件   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   &mdash &mdash 坚持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品行端正。   &mdash &mdash 研究方向符合科技前沿发展趋势或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mdash &mdash 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9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企业科技人才可不受职称限制,并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mdash &mdash 已取得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在所在行业或领域业绩突出,具有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一线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mdash &mdash 具有较强的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人选为海外引进人才的,须已回国工作两年以上(2012年5月20日前回国,以与用人单位签署的正式工作协议或合同为准),并保证在今后5年内每年在国内工作9个月以上。   2.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   &mdash &mdash 团队研究方向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需求。   &mdash &mdash 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或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重点研发任务,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和发展规划。   &mdash &mdash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研发水平居行业或领域前列,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mdash &mdash 团队结构稳定、合理,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可跨单位协作。   &mdash &mdash 团队负责人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6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并同时符合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其他基本条件。   3.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   &mdash &mdash 申报人为企业主要创办者和实际控制人(为企业第一大股东或法人代表),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能力。   &mdash &mdash 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注册,依法经营,创办时间为1年以上,10年以内 (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期间注册),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成长性和创新能力。   &mdash &mdash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至少拥有一项主营业务相关的发明专利(或动植物新品种、著作权等),具有特色产品或创新性商业模式,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处于先进地位。   &mdash &mdash 创办5年以内的企业,最近一年盈利且主营业务收入不少于500万元。创办时间为5年以上的企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少于500万元。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创办人和科技特派员项目负责人可优先推荐。   4.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mdash &mdash 申报单位应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含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研发机构)或科技园区。申报单位要有好的人才工作基础,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大、政策突破性强,具有明确的改革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鼓励申报单位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带动意义的内设机构或非法人机构作为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mdash &mdash 申报单位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应在相关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科研实力 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管理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在培养拔尖和青年人才、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具有典型经验与做法,形成富有特色、取得初步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mdash &mdash 申报单位为科技园区的,应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成效突出 建立为创业人才服务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和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建立良好机制并取得明显成效。   三、推荐渠道和名额分配   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有关部门、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部分联合会(协会、学会)负责推荐。   2.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部分联合会(协会)负责推荐,其中,国家高新区创业人才通过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进行推荐。   3. 已入选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可推荐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具体名额分配表见附件。   四、支持措施   1. 对符合条件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择优推荐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ldquo 万人计划&rdquo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择优推荐纳入&ldquo 万人计划&rdquo 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2. 各部门、地方和依托单位要结合现有科技计划和人才计划,在承担科研任务、提供保障条件、加大激励力度等方面对入选对象给予重点支持。   3. 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加大对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计划与推进计划的紧密结合,加强考核管理和跟踪服务,建立年度报告制度、考核评估机制和约束退出机制 组织入选对象开展跨领域的学术交流、联合攻关、境内外研修培训以及与地方产业技术需求对接等活动,加强对入选对象的突出业绩和典型事迹宣传。   五、有关要求和申报流程   1. 已入选推进计划的和连续申报两次未入选的,本年度不再申报。   2. 同一申报对象只能通过一个渠道推荐申报推进计划一个类别项目,且不能同时申报&ldquo 万人计划&rdquo 其他类别项目(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以及青年拔尖人才等)。重复申报的,一经发现取消评审资格。   3. 依托单位和推荐单位要认真审核推荐对象的申报材料,并按照各自的权限在申报系统中逐一确认提交到科技部。   4. 正式申报材料经依托单位和推荐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后(一式两份),统一以推荐单位公文形式报送科技部,报送材料于2014年5月20日前,邮寄或送达至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   5. 推进计划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实行网上统一申报、推荐。具体申报流程请认真阅读网站说明。   六、联系方式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010-58881781   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任务咨询:010-68598258、68598039、68598260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任务咨询:010-68598259、68598061   申报系统技术支持:010-88659000   电子邮箱:tuijinjihua@sttc.net.cn   地址及邮编: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349房间(100045)   附件:1. 地方推荐名额分配表   2. 部门推荐名额分配表   3. 联合会、协会、学会推荐名额分配表   4.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推荐名额分配表   科 技 部   2014年3月20日
  • 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团队)揭晓
    p   1月21日,“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揭晓了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及团队,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聚集当今中国顶尖科学家和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盛宴。 /p p   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是:陈天石陈云霁兄弟、王泽山、姚檀栋、朱锐、马晶、苏权科、付巧妹、陈和生、常进、何晓顺、黄大年。2017年度科技创新团队是: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深渊科考队、高速铁路技术攻关组。 /p p   2017年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也为科技界指明了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广大科技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里特别指出的,2017年“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 /p p   “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中科院共同发起,联合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举办,聚焦年度中国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推选出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团队)”。 /p p strong   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团队)情况简介: /strong /p p strong   陈天石、陈云霁兄弟 /strong /p p   研制了国际上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引领了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将寒武纪应用到华为旗舰手机Mate10中,使先进智能技术普惠千家万户;孵化了国际上首个智能芯片独角兽创业公司寒武纪公司。 /p p   2017年11月6日,寒武纪发布了3款新品,能耗比大幅超越当年的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寒武纪1A,适用范围覆盖了图像识别、安防监控、智能驾驶、无人机、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各个重点应用领域 还发布了两款面向云端的寒武纪高性能智能处理器芯片,以及专门为用户打造的寒武纪人工智能系统软件,全面支撑端云一体的智能处理,这意味着,基于寒武纪软硬件平台,人工智能产业界将构建一个完整的、基于底层自主指令集的智能新生态。 /p p   strong  王泽山 /strong /p p   发展火炸药理论,出版著作15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另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7项(第一完成人)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形成产学研研究群体,推进我国火炸药发展进程。 /p p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1月8日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王泽山院士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p p strong   姚檀栋 /strong /p p   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冰川与环境研究,荣获2017年维加奖。他的研究揭示西风和季风相互作用是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区域差异的主要驱动力 他组织撰写的《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为西藏自治区推进2015-2030生态屏障建设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促进国际青藏高原研究领域的深度交流 他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对推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将产生重要影响。 /p p strong   朱锐 /strong /p p   成功研制出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产品,实现总销售额近4000万元,远销海内外 此外研制出国内首台临床用介入式光学相干断层影像系统,打破该产品的进口垄断,从而实现该高端影像设备的国产化,降低医疗成本和费用 已经进入医疗器械注册的临床阶段,预计于2019年初获得产品注册证书,有望成为国内首家成功获得产品注册证的介入类OCT影像系统。 /p p strong   马晶 /strong /p p   率先开展了我国卫星光通信研究。26年的坚守和执着,2011年率领团队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低轨卫星星地激光通信试验,2017年又成功进行了国际首次同步轨道与地面双向每秒5G高速激光通信,为建立我国空间激光高速实时信息网络奠定了工程和技术基础,使我国卫星光通信研究领域在短短二十余年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p p strong   苏权科 /strong /p p   主持港珠澳大桥技术论证和工程方案研究,创新品质规划、工业化建设理念,带领团队在跨海通道建设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成套技术成果,创造了中国标准与中国桥梁新品牌。 /p p   strong  付巧妹 /strong /p p   破译了最古老的现代人基因组,发现了欧洲人的蓝色眼睛出现的时间在大概4万年前 开发捕获DNA技术,从中国4万年化石中获得世界首例早期现代人核DNA,相关学术论文在《自然》《科学》等国际期刊上发布二十几篇,2016年,《自然》杂志将其评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之一。 /p p   2017年10月12日,《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发表了首次针对中国古人类的基因组研究成果,中、德联合科研团队从出土于北京房山田园洞、距今4万年前的一具男性个体化石上,成功提取了全基因组。这不仅是第一个中国地区古人的基因组数据,也是整个东亚目前最为古老的人类基因组数据。付巧妹是该项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p p   strong  陈和生 /strong /p p   成功领导了我国两项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和中国散裂中子源,使我国加速器和探测器技术实现重大跨越发展。对撞机主要性能提高了100倍,是此前世界纪录的14倍,获得重大物理成果。 /p p strong   常进 /strong /p p   创新发展了宇宙线电子探测的新技术方法,研制出国际上性能优异的电子、伽玛空间探测器。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设计、研制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批四颗科学实验卫星首发星),关键技术指标世界领先,“悟空”于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并工作正常,实现了我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悟空”卫星成功获得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首批科学成果于2017年11月30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 /p p strong   何晓顺 /strong /p p   2017年世界首创“无缺血”肝移植术,破解了移植器官缺血损伤这一世界性难题 创建器官捐献支撑技术体系,推动我国器官移植成功转型 突破多器官移植技术难关,实现了其从临床尝试到常规应用的跨越,提高了我国器官移植的整体水平。 /p p strong   黄大年 /strong /p p   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地球深部探测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p p   2017年5月26日,中央中宣部追授黄大年同志获“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p p strong   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团队 /strong /p p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量子通信,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 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通过总技术验收。所构建的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使得我国的量子通信研究水平全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p p strong   中科院深渊科考队 /strong /p p   中科院深渊科考队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的万米深渊科考中实现了我国在国际深海领域地震探测、水下滑翔机下潜、深海采样等多个方面的重大突破。表明了中国科学家在深渊科考领域进行开创性科研工作的能力。 /p p strong   高速铁路技术攻关组 /strong /p p   高速铁路技术攻关组构建了复杂地质、气候和运营环境下的高铁建造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优质高效运行技术和安全保障技术,创建了高铁理论体系,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解决了世界上长大距离高铁持续运行速度超越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中国高铁2.2万公里建成运用和安全正点运送69亿人次提供了技术支撑,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已在京沪高铁时速350公里运营,保持世界最高运营速度记录。 /p
  • 第十批“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项目开始申报
    根据中组部《关于2013年“千人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组厅字【2013】4号), 今年“千人计划”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平台申报由以往每年两次合并为一次,第十批申报工作现已启动,推荐受理截止日期为2013年4月30日。本次申报分为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两种类型,重大专项引才按程序报相关牵头组织单位汇总,其他国家科技计划引才按程序报科技部相关司局汇总,之后统一报送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标准   (一)申报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标准   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引进后能全职在国内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   1.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管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   2.专业背景应在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涉及的重点领域,并拥有市场前景广阔的自主创新产品,或掌握解决核心、共性关键技术的方法,或在海外承担过重大研发或科学项目的专家学者   3.申报人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一年内并与用人单位至少达成初步意向   4.不得连续申报,最多可申报两次。   (二)申报创新人才短期项目标准   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具备“申报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标准”第1款和第2款规定的有关要求,并符合以下条件:   1.为国家科技、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急需紧缺领域的领军人才或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国内工作单位固定   2.与用人单位签订至少连续3年、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2个月的工作合同   不得连续申报,最多可申报两次。   二、推荐程序   (一)用人单位作为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组织本单位符合条件的拟引进人才填写《千人计划申报书》和有关材料,报相关重大专项牵头组织部门。   (二)重大专项牵头组织部门对拟引进人选进行资格审查,提出综合推荐意见,主要包括:   1.对申报人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理由(包括内容和意义)、工作和经费安排等意见   2.申报人在国际相关产业或科研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3.对用人单位在团队建设、实验条件、职务安排等工作条件落实情况的意见。   (三)重大专项牵头组织部门将推荐意见,连同有关推荐材料报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   (四)科技部将根据相应评审标准,提出引才人选建议,报中央有关部门审批。   三、推荐材料   用人单位推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外高层次引进人选,应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申报书一式三份:申报长、短期项目须分别填写《千人计划申报书(国家重点创新项目 长期项目)》或《千人计划申报书(国家重点创新项目 短期项目)》。   (二)附件1份,包括:   1.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2.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   3.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工作合同或意向性工作协议复印件   4.在海外任职的证明材料   5.主要成果(代表性论著、专利证书、产品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   6.领导(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证明材料   7.奖励证书复印件   8.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三)《申报人其他个人信息表》。   (四)各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分别汇总填写《第十批“千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   《千人计划申报书》与附件分别装订,其他材料单页报送。报送材料时,需报送纸质申请材料和电子文档各1份,电子文档内容须与纸质材料一致。   四、其他要求   (一)申报材料应填写完整,不得空项、漏项。申报材料文本请登陆“千人计划”网站(www.1000plan.org)下载。   (二)各专项牵头组织单位汇总填写的《第十批“千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见附件。   (三)各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应严格把关。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将取消申报人参评资格,情节恶劣的,建立黑名单,并暂停用人单位的申报资格。   请围绕重大专项目标及任务需求,结合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严格按照“千人计划”的有关条件,抓紧组织推荐工作。   联系人及电话: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刘 迟、汤娇雯   联系电话:58881582,58881646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68511837、68598401   附件:《第十批“千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   本通知可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网站通知公告栏目(http://www.nmp.gov.cn/tztg/)下载。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   2013年3月7日
  • 2019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启动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9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博管办〔2018〕104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各博士后设站单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为吸引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了《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社部发〔2016〕33号)(以下简称“博新计划”)。为做好2019年度“博新计划”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一、申报工作安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一)项目内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 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0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博新计划”通过组织同行专家进行会议评审确定资助人员。资助人员须在名单公布后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入选资格。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二)申请条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申请人须为2019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2019年度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3.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4.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18年1月1日以后且于2018年12月1日以后进站;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5.至本批次申请截止日期年龄不超过31周岁(1987年1月1日后出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6.申报项目所属学科为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且须符合优先资助研究领域(附件1)。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7.拟进站人员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该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术造诣深厚;且原则上可为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国家级科研平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8.入选者办理入站手续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9.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三)申报流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申请人网上填写申请书。2019年1月10日后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博新计划”信息系统进行填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申请人准备纸质材料。以下材料各准备两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纸质申请书。纸质申请书需在线打印,校验码与网上一致为有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身份材料。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毕业证复印件;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3)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复印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4)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可登录“博新计划”信息系统下载相关模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3.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博新计划”信息系统,网上提交申请书;上传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博士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扫描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将“(三)2”中的材料按照(1)-(4)的顺序分别装订成两册,于2019年2月28日前邮寄至设站单位(以投递日戳为准)。设站单位通讯地址在网上提交申请材料时自动获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3)设站单位审核和提交申请材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设站单位审核纸质申请材料,加盖博士后管理部门公章。同时,对照纸质申请材料,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博新计划”信息系统,网上审核相应文档并提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打印本单位申请人员情况汇总表(由“博新计划”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加盖博士后管理部门公章,与本单位所有申请人的纸质申请材料(1册)一并于2019年3月10日前邮寄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以投递日戳为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二、进一步加强对“博新计划”入选者的管理与服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一)设站单位对“博新计划”入选者的资助经费应单独立账,专款专用。其中,40万元的博士后日常经费从“博新计划”入选者办理进站手续起按月计发,核发24个月;20万元的博士后科学基金按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第21条的开支范围列支,不限定各项费用的支出额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二)资助经费中的日常经费部分应全部用于获选人员的日常生活费用(含工资、奖金、生活补助及社会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等),设站单位不得提取管理费。应由单位承担的社保缴费部分不得从“博新计划”资助经费中列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三)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设站单位应加强配套投入,对“博新计划”入选者在科研经费、住房、津贴补助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四)设站单位应在“博新计划”入选者职称评定、科研工作条件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并在出站留任、支持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支持“博新计划”入选者在站期间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五)设站单位应与“博新计划”入选者签订科研计划书,做好绩效评价和成果追踪工作,将创新型科研成果作为考核重点。出站考核合格的,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博士后证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六)“博新计划”入选者确因科研项目需要延期出站的,设站单位应参照“博新计划”资助标准,解决好延期期间的经费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七)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定期对设站单位“博新计划”实施进行考核,重点考核政策配套情况、人员培养成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博士后设站单位综合评估的依据之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三、其他事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一)申请进入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人员、申请由博士导师继续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的人员的总比例不得超过3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二)资助工作时间安排。1月10日后可网上提交申请材料,申报截止时间为2月28日;设站单位审核时间为3月1日至3月10日;专家评审时间为4月初;获选结果拟于4月下旬在中国博士后网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公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三)所有申请材料均须不得含有涉密内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请各地方、有关部门和设站单位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申报,着力做好宣传,制定配套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与服务,广泛动员优秀博士毕业生及合作导师积极参与“博新计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联 系 人:张永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联系电话:(010)8238770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博士后公寓博士后基金管理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邮政编码:100083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附件:1.2019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先资助的研究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3.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4.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5.设站单位申报人员汇总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 "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12月17日 /p
  • 重大调整!“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通知发布
    今天,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发布了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相比于2021年度,此次主要在评审流程和方式上出现了重大变动:并且,附件中给出了详细的专家评审赋分指标:本次时间安排:2022年1月25日起,申请人网上提交申请材料,2月28日申报截止。3月1日至7日,设站单位网上审核。3月份开展通讯评审;5月份组织会议评审。5月底前,公布获选结果。通知详情:一、申报工作安排(一)项目内容“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3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博新计划”通过组织同行专家评审确定资助人员。拟进站的资助人员须在名单公布后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入选资格。(二)申请条件申请人须为2022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2.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拟定初步研究计划。3.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1年3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之前未申报过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1年1月1日(含)之后;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4.199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5.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6.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7.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有关人员可关注“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8.未入选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引进项目)。如入选过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须在申请书中注明。9.入选者办理入站手续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三)申报流程1.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身份材料、《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具体填报要求如下:申请书。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在线生成(模板见附件1),自行生成无效。《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资料下载”专区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下载后上传扫描件。模板见附件2、3。身份材料。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如无预答辩通知书,可提供学校学位主管部门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关证明。以上材料均提供扫描件。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个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扫描件。不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在网上申报开通日期前,可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资料下载”专区下载相应模板作为填报参考。2.提交申请材料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在线提交至院系或工作站分站。设站单位的联系方式可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中自动获取。申报截止日期前,申请人对已在网上提交的申请数据有修改需求时,需逐级申请驳回。3.设站单位审核
  • 首届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00人名单出炉!
    据悉,该博士后资助项目每人每年30万元,两年60万元,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5〕87号),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吸引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特制定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  一、目的意义  “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通过个人申报、拟进站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择优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专项资助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争取加速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人才。  二、人选基本条件  (一)获得博士学位3年内的全日制博士毕业生,当年度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二)31周岁以下。  (三)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  (四)研究领域属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战略性高新技术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前沿领域。  (五)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  (六)获得资助后必须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选拔程序  按照“个人申请、单位审核、专家评审、择优资助”的原则,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统一组织选拔,每年一次。  (一)组织申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印发开展“博新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各博士后设站单位组织申报。  (二)个人申请。符合条件的博士自主联系博士后设站单位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  (三)单位审核。拟进站单位审核申请人的资格条件。  (四)专家评审。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组织同行专家进行会议评审。评审专家为国内知名专家,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为主体。  (五)人选确定。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审定专家评审结果,并确定拟资助人选 拟资助人选名单在中国博士后网站公示 公示结束后,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发文公布资助人选。  四、资助额度、人数与期限  初期每年资助200人,以后可逐步扩大。  资助每人每年30万元,两年60万元,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  资助经费在资助名单公布后1个月内一次性拨付设站单位。设站单位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单独立账,专款专用。入选者如自动放弃资助资格,设站单位在当年年底退回资助经费 入选者如提前出站或退站,设站单位须退回剩余资助经费。  资助期限为两年,如需延期,两年后的经费由博士后研究人员与设站单位、合作导师协商解决。  入选者需在资助人选名单公布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否则视为自动放弃资助资格。  五、考核管理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和考核管理工作,并对期满出站人员颁发相关证书。入选者所在设站单位负责入选人员的具体管理。入选者在站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需注明受“博新计划”资助。  六、组织实施  “博新计划”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实施。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定期组织对“博新计划”实施情况、效果的跟踪和评估工作,并将实施成效纳入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指标。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博新计划”,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各设站单位的指导与帮助,组织做好申报和推荐工作,加强跟踪服务。各设站单位要以此为契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和吸引优秀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时,要加强对资助人选的管理、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宽松的科研环境,为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附:2016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拟资助人选名单
  • 科技部发布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通知
    p   12月25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开展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2017年将遴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00名左右、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0个左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0名左右、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0个左右。 br/ /p p   按照总体要求,推荐人选优先从重大研发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中推荐 已列入部门、地方人才计划的人选可择优推荐。详细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科技部关于开展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科发政〔2017〕408号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各有关单位: /p p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11〕538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做好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通知如下。 /p p   一、总体要求 /p p   1. 坚持向科研一线和企业科技人才倾斜。重点支持在科研一线潜心研究的科技人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参加申报。对来自企业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推荐人选适当放宽推荐条件。地方推荐人选中,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推荐人选来自企业的比例不低于1/5。 /p p   2. 坚持以用为本。推荐人选要符合国家和部门及地方发展需求。用人单位要在人才培养、使用和支持方面承诺落实支撑保障条件。扩大选才的覆盖范围,重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快、市场估值高的“独角兽”公司中推荐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同一法人单位通过一个推荐渠道推荐人选原则上不超过5人。 /p p   3. 加强人才、项目和基地有机结合。推荐人选优先从重大研发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中推荐 已列入部门、地方人才计划的人选可择优推荐,形成有效的人才梯队和共同支持的工作格局。 /p p   4. 坚持好中选优,确保推荐质量。严格选才标准,把推荐对象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科学精神、为民服务等摆在突出位置,将推荐人选的科研诚信、品德、能力、业绩和发展潜力,作为人才遴选的主要条件,切实把好推荐质量关。 /p p   二、目标任务 /p p   根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的部署,2017年将遴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00名左右、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0个左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0名左右、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0个左右。 /p p   三、条件要求 /p p   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 /p p   ——坚持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品行端正。 /p p   ——研究方向符合科技前沿发展趋势或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p p   ——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企业科技人才可不受职称限制,并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p p   ——已取得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在所在行业或领域业绩突出,具有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一线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p p   ——具有较强的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p p   为海外引进人才的,须已回国工作2年以上(2016年3月9日前回国,以与用人单位签署的正式工作协议或合同为准),并保证在今后5年内每年在国内工作9个月以上。 /p p   2.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 /p p   ——团队研究方向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需求。 /p p   ——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或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重点研发任务,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和发展规划。 /p p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研发水平居行业或领域前列,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p p   ——团队结构稳定、合理,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可跨单位协作。 /p p   ——团队负责人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6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并同时符合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其他基本条件。 /p p   3.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 /p p   ——申报人为企业主要创办者和实际控制人(为企业第一大股东或法人代表),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能力。 /p p   ——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注册,依法经营,创办时间为2年以上(2016年3月9日前注册),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成长性和创新能力。 /p p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至少拥有1项主营业务相关的发明专利(或动植物新品种、著作权等),创业项目符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特色产品或创新性商业模式,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处于先进地位。 /p p   ——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 创办5年以上的企业,最近2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500万元。 /p p   4.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p p   ——申报单位应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含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研发机构)或科技园区。申报单位要有好的人才工作基础,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大、政策突破性强,具有明确的改革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并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鼓励申报单位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带动意义的内设机构或非法人机构作为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p p   ——申报单位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应在相关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科研实力 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管理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在培养拔尖和青年人才、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具有典型经验与做法,形成富有特色、取得初步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p p   ——申报单位为科技园区的,应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成效突出 建立为创业人才服务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和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建立良好机制并取得明显成效。 /p p   四、推荐办法 /p p   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有关部门、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部分联合会(协会、学会)和已入选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负责推荐。 /p p   2.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部分联合会(协会)和已入选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科技园区)负责推荐。对国家高新区推荐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统一推荐。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中获奖和众创空间等载体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创业人才,由主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推荐。 /p p   3.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有关部门、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推荐。 /p p   五、支持措施 /p p   1. 对符合条件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择优推荐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择优推荐纳入“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p p   2. 各推荐单位和依托单位要结合现有科技计划和人才计划,在承担科研任务、提供保障条件、加大激励力度等方面对入选对象给予重点支持。 /p p   3. 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加大对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计划与推进计划的紧密结合,加强考核管理和跟踪服务,建立年度报告制度、考核评估机制和约束退出机制 组织入选对象开展跨领域的学术交流、联合攻关、研修培训以及与地方产业技术需求对接等活动,加强对入选对象的突出业绩和典型事迹宣传。 /p p   六、工作要求 /p p   1. 已入选推进计划的和连续申报2次未入选的,本年度不再申报。已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除外)和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尚在合同期内的人员,不再申报。 /p p   2. 同一申报对象只能通过一个渠道推荐申报推进计划1个类别项目。 /p p   3. 各推荐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动员,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民主推荐、专家评议、内部公示等程序,征求有关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等部门意见后,集体研究提出推荐人选,确保人选质量。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地方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沟通,广泛挖掘优秀人选,切实做好组织推荐工作。 /p p   4. 各推荐单位在人选推荐中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准事先内定人选,不准弄虚作假,不准替人说情、打招呼、搞拉票等 要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和人选如实填写推荐材料,不得空项、漏项,对材料真实性要严格把关 对于违反组织原则和工作纪律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p p   七、申报流程 /p p   1.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行网上统一申报、推荐,具体申报流程请认真阅读网站说明。网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 /p p   2. 依托单位和推荐单位认真审核推荐对象的申报材料。请按照各自的权限在申报系统中逐一确认后,由推荐单位提交至科技部。 /p p   3. 请依托单位和推荐单位对纸质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加盖公章后(一式1份),由推荐单位以公文形式报送科技部(主要对推荐程序、专家名单、公示情况等进行说明)。纸质申报材料于2018年3月9日前邮寄或送达至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 /p p   八、联系方式 /p p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010-58881781 /p p   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010-68598040、010-68598053 /p p   010-68598036、010-68598258 /p p   申报系统技术支持:010-88659000 /p p   电子邮箱:tuijinjihua@sttc.net.cn /p p   材料报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349房间(邮编:100045)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科 技 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2月22日 /p p br/ /p
  • 陈春英研究员新任ACS Nano副主编
    ACS Nano很高兴宣布邀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加入编辑团队,担任期刊副主编。陈春英,博士生导师,199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诺贝尔医学生物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基金委创新群体、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成员。先后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欧盟第六、第七框架计划(EU-FP6&FP7 )、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合作项目、丹麦战略研究委员会项目、丹麦科技与创新局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协调研究计划(IAEA)等多项国内与国际合作项目。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Method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cc Chem Res, PNAS, JACS, Angew Chem, Nano Lett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有30篇入选ESI-TOP 1%高被引论文,研究成果被引用3万次,H-Index为96 (Google学术)。2019年应邀为Nature Nanotechnology撰写Nanomedicine领域Correspondence文章,评述纳米生物医学研究方法学进展。被Nature Nanotechnology评价为该领域Leading Scientist (引领科学家),并被Nature人物专访。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2项,国际授权PCT发明专利1项(美国、欧盟、日本)。主编中英文专著6部,分别由英国RSC、德国Wiley和科学出版社出版。先后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担任NanoImpact主编,担任Science Bulletin, Nanoscale, Nanoscale Advances副主编,担任Bioconjugate Chemistry, Metallomics, Nanotoxicology, 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和Current Drug Metabolism等期刊编委。应邀担任著名国际组织ISO、WHO和OECD的专家。两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排名第一,2012年排名第二)”;2019年作为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集体的“突出贡献者”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2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英国皇家化学会Environment Prize,美国化学会Bioconjugate Chemistry讲座奖;2020年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化学奖;2019年获得中国毒理学杰出贡献奖;2017年获中科院第五届十大杰出妇女;2014年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1年被评为中国标准化杰出人物-创新人物等奖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纳米蛋白冠的分析方法及其化学生物学效应;2)纳米材料生物体内输运与转化过程的检测方法建立与机制研究;3)抗肿瘤纳米药物的递送与输运及其药理学作用机制;4) 纳米材料作为佐剂增强疫苗免疫原性的研究策略。课题组主页:http://www.nanoctr.cn/chenchunying/
  • “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开始申报
    关于组织推荐&ldquo 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rdquo 的通知   教技司〔2013〕186号   各直属高校:   &ldquo 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rdquo 组织申报工作已经开始,现就直属高校组织推荐工作通知如下:   1.各高校需按照《科技部关于开展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附件1)要求,认真组织推荐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标准,确保申报信息真实,推荐对象具有较强竞争力。   2.各高校推荐限额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3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条件不具备的,可暂不申报。   3.拟推荐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需填写《2013年科技创新人才推荐对象信息简表》(附件2)。各高校需对推荐对象信息简表进行汇总,并填写《2013年科技创新人才推荐对象汇总表》(附件3)。   4. 加盖学校公章的《2013年科技创新人才推荐对象汇总表》PDF电子版和《2013年科技创新人才推荐对象信息简表》电子版应于2013年6月20日前发至我司指定邮箱,过期恕不受理。   我司将组织专家对申报者进行评审,2013年6月26日前确定正式推荐对象。由于名额所限未能推荐的,鼓励有关高校积极争取其他推荐途径。   本通知及附件可从我司网站(www.dost.moe.edu.cn)下载。   联系人:薛峰、李人杰   联系电话:010-66096358   电子邮箱:xuefengkjs@moe.edu.cn   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 100816   附件:1.科技部关于开展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   2.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推荐对象信息简表   3. 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推荐对象汇总表   通知下载   教育部科技司   2013年6月5日
  • 2013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对象公示
    2014年02月17日,科技部网站公示了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对象名单。科技部根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规定,开展了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和专家评议等环节,共产生了267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42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67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38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拟作为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对象。   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对象名单如下:   1.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拟入选对象名单 2.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拟入选对象名单 3.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拟入选对象名单 4.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拟入选对象名单
  • 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公布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全国共遴选出201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4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86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8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其中,中科院32人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2个团队入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家单位入选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这些入选的人才、团队和示范基地来自中科院所属的33个研究所和大学。此次公布的是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批入选名单,也是对中科院人才工作成效的一次检验。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由科技部、人社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基金委、中国科协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采取各地方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分配名额推荐的方式进行,其中分配中科院直接推荐名额“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
  • 换帅!艾本德官宣新任全球CEO
    2024年8月30日,Dr. Christine Munz被任命为Eppendorf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2024年10月1日,她将接替Dr. Wilhelm Plüster,而Dr. Wilhelm Plüster将按计划承担公司的其他战略相关责任。Eppendorf 新任CEO Dr. Christine Munz“我们很高兴能够为Eppendorf赢得Munz博士和首席执行官的职位,”Eppendorf SE监事会主席Philipp von Loeper说。“我还想代表整个监事会感谢Dr. Wilhelm Plüster在过去几个月里作为首席执行官对公司做出的巨大贡献。在Eppendorf的管理委员会任职超过10年后,他再次证明了他对公司的巨大贡献。我们真的很高兴他将留在Eppendorf,并在公司内担任另一个重要职位。”von Loeper表示:“Eppendorf将拥有一位强大的国际经验丰富的首席执行官,Christine Munz是一位在生命科学行业拥有多年经验的久经考验的高技能经理。通过与全球管理团队合作,Dr. Munz 将继续推动Eppendorf的成功活动,并有针对性地扩大这些活动。”关于Eppendorf集团Eppendorf是生命科学行业的领先国际公司,开发、生产和销售世界各地实验室使用的设备、耗材和服务。产品组合分为四个核心业务领域:液体处理、消耗品、分离和仪器以及生物过程。它包括用于细胞和基因研究的移液器、移液器吸头、离心机、混合器、超低温冷冻器和生物反应器。此外,Eppendorf还提供各种高品质耗材。在2023财年,Eppendorf集团实现了10.8亿欧元的销售额,并在研发(R&D)方面投入了6900万欧元。Eppendorf产品用于学术和商业研究实验室,例如制药和生物技术以及化学和食品行业的公司。它们还用于执行临床或环境分析的实验室、法医实验室以及执行过程分析、生产和质量保证的工业实验室。Eppendorf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德国汉堡;运营欧洲、亚洲和北美的生产和R&E工厂;并在32个国家拥有子公司。该集团在全球雇佣了5000多名员工。他们都致力于完成公司创始人的使命: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
  • 2012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揭晓
    2013年2月6日中央电视台对外宣布,历时两个多月的CCTV2012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成功举办,十大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揭晓。这是中央电视台继“感动中国”“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体坛风云人物”之后,开掘的又一国家级特色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品牌。   获称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的是:   用5年时间成功解析出5个膜蛋白结构的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颜宁、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  打造量子传输世界新纪录的青年学者潘建伟、  运8飞机总设计师欧阳绍修、  让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有了自己的核心处理器的神威团队、  发明甾体皂甙工业化提纯方法的李伯刚、  致力于歼10等新机型研制的杨伟、  发明对付股骨头坏死最新武器——金属网球的医生王岩、  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泡型包虫病自体肝移植手术的温浩、  缔造干细胞鼠“小小”的周琪。   获得科技创新人物特别奖的是:“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团队、“蛟龙号”团队、航母与舰载机团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任务团队。   据了解,此次推选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科技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同举办。从评选结果来看,本次评选出的十大年度科技创新人物中,从事基础研究的占到60%,获奖者平均年龄40多岁,代表了中国当代科研创新的新生力量。   据悉,《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2年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将于2月7日20:30在科教频道首播,2月8日9:20重播。
  • 教育部组织推荐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教育部科技司关于组织推荐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通知 /strong /p p 部属各高等学校: /p p   现将《科技部关于开展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发政〔2017〕408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你们。为做好部属各高校申报工作,现将补充事项通知如下: /p p   1.各高校需按照《通知》所列条件和标准,认真组织遴选。各高校限额申报,可推荐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不超过2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不超过1个,可以学校为单位申报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p p   2.根据科技部限额,我部人才名额为50个,团队名额为5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名额3个。请各高校积极争取其他推荐渠道。 /p p   3.拟从我部推荐对象需填写相应推荐表(附件2-4),各校按要求填写《2017年科技创新人才推荐对象汇总表》(附件5)。以校为单位于1月30日前将上述材料电子版报送我司邮箱,其中附件5还需报送纸质版,逾期恕不受理。 /p p   4.我司将组织教育部科技委专家进行评议,择优确定正式推荐对象。经公示无异议,各推荐对象须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正式申报,并于3月1日前将申报书(一式两份)邮寄至我司,由我司统一报送科技部。 /p p   联系人:王骁 何立芳 /p p   联系电话:010-66096298、010-66097506 /p p   电子邮箱:zh@moe.edu.cn /p p   传真:010-66020784 /p p   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 /p p   邮编:100816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附件: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1/ueattachment/a96ab914-a216-4376-87e2-1a9a659cb1e3.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1.科技部关于开展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pdf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1/ueattachment/a7d3a973-f951-4e34-bbf8-068fb2099033.doc"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2.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荐表.doc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1/ueattachment/d9d7b455-323c-4973-9f8c-ae3b4b9c4985.doc"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3.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推荐表.doc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1/ueattachment/ccd481eb-b22c-4eb0-b112-123786e303f4.doc"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4.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推荐表.doc /span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1/ueattachment/bb5b63dc-3f10-4e18-a587-20134d6e34fa.xls"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5.推荐对象汇总表.xls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教育部科技司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1月3日 /p
  • 飞纳电镜大中华区售后新人培训顺利完成
    通过啦!8 月 5 日,为期三天的荷兰 phenom-world 工程师来中国培训飞纳电镜中国区售后新人工作顺利结束,飞纳中国的三位售后新人以优异表现顺利通过了国外工程师的考核,拿到国外颁发的考核合格证书,正式加入 phenom-world 全球售后团队!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来自中科院高能所的 vincent(售后新人)、华东理工大学的 george(售后新人)、苏州纳米所的 jack、国外工程师 david、复旦大学 frank(售后新人)以及中科院固体所的 anton。三位飞纳中国的售后新人顺利拿到培训合格证书飞纳电镜开展荷兰总部工程师直接培训是荷兰 phenom- world 为保证客户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在飞纳中国售后新人进入公司后不久,国外总部即派高级工程师来中国为新员工做详细的培训。培训以理论结合实战的方式帮助新人快速成长,同时,只有通过考核的新人才可以正式走上岗位为客户服务,确保了飞纳电镜的工程师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售后服务工作。扫描电镜属于精密的科学仪器,难免由于操作因素、环境因素等出现一些问题。当 sem 出现问题,飞纳电镜售后工程师会在接到客户报错回馈的第一时间进行远程问题诊断来协助客户排除问题,必要时候,售后工程师们上门服务,这样不仅提高了问题的解决效率,同时也为用户节省了售后维护费用。为了让售后新人们能够直观的感受机器出问题的常见诊断和维修流程,david 一个人“神秘”地将自己关在了实验室,故意将 sem 弄出了故障,然后让我们进入实验室对这个故障进行诊断。三位新人面对“生病”的机器沉着冷静地进入后台检测了目前的机器状态,最后对 sem 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诊断,是由于接线问题导致的样品杯无法识别以及舱门无法关闭。确定问题后,新人们对控制这两个功能的线路进行了详细检查,最终找到了被 david “蓄意破坏”的两处接线,机器恢复正常工作。david 对新人们的给力表现给出了赞许,同时也耐心地为新人们讲解了检测故障的规范操作流程、sys info 识别、后台检测以及远程联网检测。新人们回想刚刚的操作和遇到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清晰深刻地理解了 david 的教学。本次国外工程师培训工作的圆满完成标志着飞纳中国的售后服务质量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会将为客户提供最专业的服务和最优质的 sem 作为我们飞纳电镜-飞纳中国永恒不变的宗旨,客户的满意才是我们最佳的动力来源!
  • 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开始推荐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现已开始。   推进计划相关任务的推荐对象应符合《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确定的遴选条件,同时:   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从国家、部门和地方在研重大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中择优遴选,人选使用单位要提出使用培养计划并承诺给予必要工作条件保障。推荐人选为海外引进人才的,已入选“千人计划”的暂不纳入此次推荐范围 其他海归人才须已回国工作两年以上且今后3年内每年在国内工作9个月以上。   2.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重点从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中择优遴选。团队负责人同时应符合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基本条件,年龄不超过50周岁。团队的核心成员应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团队所在单位要提出团队建设和培养计划并承诺为团队发展提供必要保障条件。   3.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优先从各类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创办人、科技特派员中遴选推荐。推荐人选所在地方要在加大支持力度、落实相关激励政策等方面作出明确承诺。   4.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主要从改革积极性高,并在人才培养使用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环境营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国家级科技园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择优遴选推荐。   推荐人选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实行网上统一申报、推荐。申请单位需要在申报中心网站进行注册,具体注册及审核过程请认真阅读网站说明。   推荐材料经依托单位和推荐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后,各推荐对象申报材料一式八份,统一以推荐单位公文形式报送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其中同类任务中有多个推荐对象的要进行排序),报送截止时间为2012年11月5日。
  • 重磅:新一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名单出炉!
    今天(2016年3月17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公示了2015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对象名单,本次共产生了307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1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14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34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作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人才计划的含金量还是相当高的,来看一看新一批的入选名单和各单位的入选数据统计结果。  什么是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到2020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从今年各大高校的入选情况看,华中科技大学入选了8个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个创新团队 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入选了8个领军人才,2个创新团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天津大学均入选了7个创新人才和1个创新团队,表现优异。最后来看看具体的入选名单和各单位的入选数据统计吧:  附件1: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拟入选对象名单.doc 附件2: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拟入选对象名单.doc 附件3: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拟入选对象名单.doc 附件4::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拟入选对象名单.doc
  • 2013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公布 天瑞等负责人入选
    2014年3月31日,科技部在其网站上发布&ldquo 科技部关于公布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rdquo ,其中钢研纳克的陈吉文、天瑞仪器的刘召贵及广州禾信的周振等入选,详情如下: 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中与仪器相关入选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根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规定,科技部开展了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议和公示等环节,确定267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附件1)、242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附件2)、67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附件3)和38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附件4)入选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特此公布。   附件: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名单   2.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名单   3.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入选名单   4.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名单   科 技 部   2014年3月20日
  • 教育部公布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推荐名单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暨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推荐对象的通知。其中,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0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关于公布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暨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推荐对象的通知教技司[2016]375号  有关高等学校:  在直属高校推荐基础上,我司委托教育部科技委组织专家遴选,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确定了2016年度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暨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推荐名单(见附件)。  请有关高等学校经校内公示后,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在线填报,正式申报材料经依托单位审核盖章后(一式1份)于10月14日前报送我司。通过创新人才培育示范基地直推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材料请直接报送至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  联系人: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 王骁  电话:010-66096685  邮编:10081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南楼412室  附件:2016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暨“万人计划”教育部推荐名单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推荐名单序号 学校(50)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0) 1北京大学张路2清华大学王晓锋3中国人民大学龙峰4北京师范大学董世魁5中国农业大学沈杰6北京科技大学焦树强7北京化工大学卫敏8北京交通大学张福俊9北京邮电大学 苏森1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郭华明1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王凯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黄中伟13北京中医药大学赵琰14华北电力大学何理15南开大学张拥军16天津大学宋浩17东北大学张鑫18东北林业大学刘守新19复旦大学彭慧胜20上海交通大学罗正鸿21东华大学王连军22华东师范大学杨海波23南京大学吴迪24东南大学叶智锐25中国矿业大学张德坤26河海大学李轶27江南大学刘立明28南京农业大学柳李旺29浙江大学王青青30厦门大学周大旺31山东大学胡锡俊32中国海洋大学王栋33武汉大学熊立华34华中科技大学马聪3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宋海军36华中农业大学罗杰37中南大学王万林38湖南大学潘安练39中山大学佘峻聪40华南理工大学王小慧41重庆大学杨波42西南大学范艳华43四川大学邓军44西南交通大学钱林茂45西安交通大学杨旭46兰州大学张浩力47北京林业大学曹金珍48大连理工大学孙玉文49长安大学赵煜50陕西师范大学杨俊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推荐名单序号 学校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名称 负责人 1清华大学宽带多媒体传输技术创新团队宋健2天津大学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姜忠义3上海交通大学新型量子材料物理和器件贾金锋4华中农业大学猪基因组与育种创新团队赵书红5西南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安全保障技术创新团队 吴广宁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推荐名单序号 学校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负责人 1中国农业大学李召虎2北京科技大学张欣欣3江南大学陈坚  教育部科技司  2016年10月10日
  • 科技部关于公布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根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规定,科技部开展了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议和公示等环节,确定306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附件1)、213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附件2)、52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附件3)和33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附件4)入选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特此公布。   附件: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名单    2.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名单    3.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入选名单    4.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名单    科 技 部    2015年2月26日
  • “科技盛典”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在京颁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科技盛典——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揭晓了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及团队,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聚集当今中国顶尖科学家和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盛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是:耿美玉、覃重军、辛晓平、林鸣、丁洪、唐本忠、陈勇、周欣、李立浧、陈吉红。2018年度科技创新团队是:北斗导航卫星工程研制团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团队、“非人灵长类体细胞克隆猴”科研团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本届颁奖典礼以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科技创新、未来可期”主题,以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主线,盘点2018年度重大科技事件和科技创新发展历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科技盛典——CCTV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联合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主办,聚焦年度中国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推选出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团队)”。 /p
  • 八部门发布《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
    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与科技、教育规划相衔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工作的紧密结合。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3.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激发科技人才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内在动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专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4.坚持统筹协作。加强项目、基地、人才的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现有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做好与部门、地方现有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形成部门协调有效、地方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分类推进。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针对不同任务特点,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对于探索性强、实施难度大的任务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后全面展开。   三、遴选条件及方式   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支持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1.科学家工作室。   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研究方向处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科技大师的潜力   --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坚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首席科学家由有关部门、地方或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产生。科学家工作室要有具体的科研规划、建设方案和部门(地方)支持措施,加强与国家相关人才计划的衔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首席科学家人选和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准建设。   2.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   --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团队组织能力   --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由有关部门、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重点科研基地等限额推荐或知名专家特别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3.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   --企业创办不足5年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同等条件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创办人、法人科技特派员的法人代表以及“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入选者优先。   4.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所从事科研工作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   --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团队组织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相对稳定   --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科研规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牵头组织单位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5.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牵头单位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   --牵头单位应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   --牵头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   --牵头单位建立了科教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   --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部门和地方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经推进计划部际协调小组批准后建设。   四、支持措施   1.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现有人才政策落实力度,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2.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简化立项程序,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中已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滚动持续支持 未承担科研项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项目,符合国家科技计划要求的,按程序给予优先立项。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计划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任务特点的具体支持措施。对科学家工作室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不参与竞争申请科研项目 首席科学家实行聘期制,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主权,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所在单位、园区、地方和部门要集成各方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进度安排   推进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1.2011年,为部署启动阶段。发布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措施 开展科学家工作室建设试点,启动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2012年至201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到“十二五”中期,完成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完善工作。到“十二五”末期,推进计划各项任务完成过半,开展中期考核评估。   3.2016年至2020年,为深化完善阶段。到2020年,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完成推进计划总体目标,带动和引领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六、组织实施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的推进计划实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研究协商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2.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择优遴选一批国内外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计划咨询专家,完善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计划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3.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根据推进计划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实施定期的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加强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不断完善实施工作,提高推进计划实施效果。
  •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对象公示
    根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规定,科技部对地方和相关部门推荐的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进行了专家评议,共产生了14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4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46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18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拟作为入选对象。   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3年4月7日至13日。如对拟入选对象的资格条件等有异议,请于2013年4月13日之前将署名意见发至邮箱tuijinjihua@sttc.net.cn。   附件:   1.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拟入选对象名单.doc   2.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拟入选对象名单.doc   3.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拟入选对象名单.doc   4.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拟入选对象名单.doc   科技部   2013年4月7日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拟入选对象名单 (共140名) 姓 名 所 在 单 位 职 称 郑南峰 厦门大学 教授 宋延林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谢 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苏成勇中山大学 教授 陈 军 南开大学 教授 冷劲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蒋成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刘加平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陆延青 南京大学 教授 范景莲 中南大学 教授 华卫琦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 王 强 东北大学 教授 何 耀 苏州大学 教授 贾德昌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郭朝晖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教授 朱广山 吉林大学教授 张献明 山西师范大学 教授 严永刚 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 教授 王齐华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陈继涛 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 教授 李桂鹏 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朱永官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研究员 王利兵 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研究员 王东晓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冯新斌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万师强 河南大学 教授 陈焕文 东华理工大学 教授 许国仁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王 凡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崔丽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宋永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刘建国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张 兵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教授 于卫东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曹一家 湖南大学 教授 邱利民 浙江大学 教授 尧命发 天津大学 研究员 黄 和 南京工业大学 教授 黄 飞 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 王伟胜 国家电网公司 高级工程师 陈海生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胡志岩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陈化兰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研究员 黄三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研究员 张友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研究员 金勇丰 浙江大学 教授 郭文武 华中农业大学 教授 任 军 江西农业大学 教授 韦革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授 向文胜 东北农业大学 教授 严小军 宁波大学 研究员 李海燕 吉林农业大学 教授 舒鼎铭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吴义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教授 朱 艳 南京农业大学 教授 白跃宇 河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研究员 陈历俊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王继华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陈凤祥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杨 洲 华南农业大学 教授 汤继华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梁 峻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颜 宁 清华大学 教授 宋尔卫 中山大学 教授 聂勇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教授 宋保亮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夏 昆 中南大学 研究员 李晓明 浙江大学 教授 康九红 同济大学 教授 罗凌飞 西南大学 教授 张 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 黄 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教授 史春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教授 张 宁 天津医科大学 教授 胡志斌 南京医科大学 教授 杨黄浩 福州大学 教授 徐 浩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主任医师 俞 飚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张 军 厦门大学 教授 曾绍群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张丽华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邢婉丽 博奥生物有限公司 研究员 汤亚杰 湖北工业大学 教授 李长贵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员 杨其峰 山东大学 教授 陈 翔 中南大学 教授 唐 卓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李卫华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方 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封东来 复旦大学 教授 张 旭 四川大学 教授 丁 雷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刘冰冰 吉林大学教授 赵 勇 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张 靖 山西大学 教授 陈小伟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孙泽洲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研究员 邾继贵 天津大学 教授 单忠德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研究员 杨灿军 浙江大学 教授 韩建达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 夏长亮 天津大学 教授 熊继军 中北大学 教授 周建庭 重庆交通大学 教授 赵玉龙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张江涛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王社权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马云翔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研究员 马玉山 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高级工程师 高西奇 东南大学 教授 李成名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冯 丹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莫则尧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研究员 王国胤 重庆邮电大学 教授 郑庆华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张艳宁 西北工业大学 教授 石晶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赵红卫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卢 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员 钟茂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刘 宏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教授 宋 波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研究员 刘纪平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余正涛 昆明理工大学 教授 郜春海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员 李先贤 广西师范大学 教授 肖佐楠 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刘迪军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赵宇航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研究员 肖文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研究员 谢树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教授 杨进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曾令森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刘建妮 西北大学 教授 陶春辉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李海波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研究员 梁卫国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 王宝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雷建设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研究员 曾志刚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拟入选对象名单   (共46个) 团 队 名 称 团 队 负责人 依 托 单 位 航天催化新材料研究创新团队 张 涛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半导体低维量子结构与器件技术创新团队 张 荣 南京大学 新兴有机平板显示的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 王利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甲醇制烯烃创新团队 刘中民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模具创新团队 申长雨 郑州大学 光催化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王心晨福州大学 金属熔体分散处理高技术创新团队 张少明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团队 江风益 南昌大学 稀土湿法冶金与轻稀土应用创新团队 李 梅 内蒙古科技大学 村镇建筑材料创新团队 王武祥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创新团队 吴立新 中国海洋大学 中亚干旱区生态与环境研究创新团队 陈 曦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数值预报创新团队 沈学顺 国家气象中心 重金属污染防治创新团队 柴立元 中南大学 含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复杂电网规划运行优化理论与方法创新团队 王成山 天津大学 水稻种质创新和超级稻分子育种创新团队 钱 前 中国水稻研究所 植物病毒与病害防控创新团队 陈剑平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控制创新团队 宋宝安 贵州大学 果蔬加工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 单 杨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创新团队 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 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创新团队 曾希柏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心脑保护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 熊利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呼吸与肺循环疾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 王 辰 卫生部北京医院 肿瘤干细胞研究创新团队 卞修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免疫系统的形成与疾病的关系研究创新团队 徐安龙 中山大学 面向重大民生问题的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 王 俊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中药资源创新团队 黄璐琦 中国中医科学院 植介入医疗器械的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创新团队 樊瑜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沉香等珍稀南药诱导形成机制及产业化技术创新团队 魏建和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 量子信息及其物理基础创新团队 孙昌璞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金融数学创新团队 吴 臻 山东大学 爆炸冲击效应与工程防护创新团队 王明洋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精密、特种加工与微制造创新团队 贾振元 大连理工大学 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创新团队 叶阳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桥梁长期性能与安全可靠性研究创新团队 张劲泉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重型锻压装备与工艺创新团队 吴生富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基础软件技术创新团队 梅 宏 北京大学 电子服务基础技术创新团队 吴朝晖 浙江大学 网络化协同空管系统创新团队 张 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云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团队 孙林夫 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研究院 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创新团队 毛志华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卫星测绘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唐新明 国家测绘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 列车网络控制与信息系统创新团队 冯江华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煤矿水害超前探测预警及快速救援科技创新团队 张文栋 太原理工大学 西藏地质背景与成矿作用研究创新团队 刘鸿飞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拟入选对象名单   (共18个)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山东省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   南京江宁高新技术产业园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对象公示
    p   根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规定,科技部开展了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和专家评议等环节,共产生了314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7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3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33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拟作为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按姓氏笔画排序)。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7年1月16日至1月20日(5个工作日)。 /p p   依据发布的文件,仪器信息网编辑整理了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拟入选对象名单,共8名来自科学仪器和分析检测行业相关的企业创新人才。名单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拟入选对象名单(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行业)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2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姓名 /strong /p /td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所在企业 /strong strong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2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王悦 /p /td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苏州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width=" 2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刘雪松 /p /td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苏州浙远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width=" 2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江必旺 /p /td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width=" 2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杨培强 /p /td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苏州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width=" 2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宋薇 /p /td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width=" 2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高强 /p /td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width=" 2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王政福 /p /td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width=" 2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甘宜梧 /p /td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p /td /tr /tbody /table p   公示期间,如对拟入选对象的资格条件等有异议,请将有关意见发至邮箱tuijinjihua@sttc.net.cn。反映情况的材料要客观真实,需署实名并提供联系方式。 /p p   附件: /p p   1.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1/ueattachment/fd75c235-fbbf-41b5-b54f-cee1a00d1898.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拟入选对象名单.docx /a /p p   2.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1/ueattachment/7a082e3b-7b34-404c-a769-0549d297cae1.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拟入选对象名单.docx /a /p p   3.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1/ueattachment/fcf75fad-a988-4bae-99a2-78fbe11ed87b.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拟入选对象名单.docx /a /p p   4.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1/ueattachment/5f9277e3-50a1-420a-84e2-b0c38ff216ea.docx" style=" line-height: 16px "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拟入选对象名单.docx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科技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月16日 /p p br/ /p
  • 华大基因汪建获评“2014十大中国创新人物”
    2014年9月1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14&ldquo 中美创新人物&rdquo 专题,选出中、美各10位年度创新者,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获评十大中国创新人物。这也是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发布中美创新人物。   汪建   在中科院时代,汪建所创办的华大基因研究所以&ldquo 自作主张&rdquo 宣布代表中国承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而开始闻名,随后曾投入到抗SARS病毒研究、中国水稻基因图谱、中国家蚕基因图谱、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等重要研究工作中。   2007 年汪建率团队脱离中科院南下成立华大基因,完成绘制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2008年完成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2010年,华大基因成为全球最大基因测序服务公司。从2012年开始,华大基因开始由科研服务转向临床医学服务,成为中国首个向临床医学提供基因测序服务的公司,并于2014年成为全球首家CFDA批准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注册机构。   汪建给华大基因设定的发展四部曲是:科研服务、科技服务、医学服务、人人服务。他的理想是在未来利用基因测序服务,消灭现有遗传病以及控制中国的肿瘤发病率。汪建执着于用基因来解决遗传疾病问题,并为此构建了庞大的基因数据库,华大基因一年的数据产生量据称高达20PB。汪建正在推动基于基因技术的个体化和精准化的医疗。   福布斯中文版编辑部按照如下标准来筛选中国的10位创新者:一、实现了技术基础之上的商业成功 二、个人在其中起到了决定作用 三、显著改变甚至颠覆了所在行业 四、创造了全新的用户群体 五、广泛被期待有可能产生next big thing。   十大中国创新人物名单:(以首字母拼音为序排列)   贾跃亭(乐视创始人、CEO)   李河君(汉能控股董事局主席)   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   彭蕾(支付宝CEO)   汪建(华大基因董事长)   汪滔(大疆创新科技创始人)   王传福(比亚迪董事局主席)   王卫(顺丰速运集团总裁)   张雷(远景能源科技董事长)   张小龙(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
  • 江西省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推荐对象公示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根据《关于做好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推荐选拔工作的通知》(赣科发政字〔2018〕103号),省科技厅开展了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推荐工作。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和专家评议等环节,共产生了2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拟作为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8年8月31日至9月6日(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如对拟入选对象的资格条件等有异议,请将有关意见发至邮箱wanrenjihua@163.com。反映情况的材料要客观真实,需署实名并提供联系方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联系电话:0791--8625424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r/ 2018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推荐对象汇总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340005f-1384-4061-be7c-1ecb8beb21bb.jpg" style=" " title=" 屏幕快照 2018-09-04 上午7.12.1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8ca71a7b-a089-4a09-b642-0f577a2b65d5.jpg" style=" " title=" 屏幕快照 2018-09-04 上午7.12.2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d612acea-7384-4dda-ba15-4e37acfa093f.jpg" style=" " title=" 屏幕快照 2018-09-04 上午7.12.0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6d28616-f338-4b2d-8efa-78380a2a3d13.jpg" style=" " title=" 屏幕快照 2018-09-04 上午7.12.35.png" / /p p br/ /p
  • 2017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开始申报
    关于开展2017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  附件:  1、【文件扫描件】关于开展2017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zip.zip  2、相关附件.zip.zip
  • 2013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揭晓 施一公等入选
    以&ldquo 创新改变中国&rdquo 为主题的&ldquo 科技盛典&mdash &mdash 2013年度CCTV科技创新人物&rdquo 推选活动于2013年10月在北京正式启动。此次推选活动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共同发起,联合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举办的科技盛宴。今年的评选将围绕&ldquo 致敬&rdquo 主题,带领公众再一次聆听科学家们鲜为人知的故事,近距离感受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成果。近日,评选结果公布,详情如下:   创新成果创造巨大效益(17人)   曹淑敏 郭三堆 郭亚军 李长印 刘中民 陆 军 毛 明 史玉升   宋延林 孙 聪 唐长红 吴希明 杨华勇 杨小牛 张柏楠 张崇猛 朱继懋   创新成果引领未来方向(17人)   邓宏魁 杜世萱 高 福 谷 林 郭光灿 何 珂 侯朝焕 胡海岚 雷增光 林圣彩 马光辉 施一公 王华明 王 慧 吴孔明 谢 欣 郑明光   创新成果改善百姓生活(8人)   葛均波 李兰娟 沈中阳 王宁利 夏宁邵 许勇 杨明会 庄国顺   创新人物(团队)特别奖   &ldquo 嫦娥三号&rdquo 任务研制团队 &ldquo 神舟十号&rdquo 载人航天任务团队 国防科大高性能计算团队 上海光源团队 铁基超导材料研究团队 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团队 中航工业大型运输机研制团队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