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学术生态

仪器信息网学术生态专题为您整合学术生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学术生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学术生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学术生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学术生态话题讨论。

学术生态相关的资讯

  • 如何破解学术生态污染怪圈
    刘尧   刘尧   如果没有学术啄木鸟机构依据法规介入学术生态治理,要恢复学术生态平衡,终究难以见到实效。结果可能是,一个造假者倒下,还可能有无数个造假者野蛮生长。   厦门大学教授傅瑾因伪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被辞退,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陆骏履历造假被开除……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网民通过网络曝光学术造假事件呈上升趋势,暴露出我国高校学术生态污染呈愈演愈烈之势。   造假者之所以能持假学术身份在高校谋取职位和利益,高校往往给出的解释是:引进人才的审批程序没有严格执行,才让造假者钻了空子。表面上看,这确实存在审批程序执行不力的问题,但从本质上看,则是高校学术生态污染,且形成了越治理越恶化的怪圈。其结果导致每一次学术打假“成功”的背后,是高校的失职、教授的失信、学术的失范与公众的失望。   污染现状   其实,学术是一个生态,有学术蛀虫必须要有学术啄木鸟,才可以保持生态平衡。学术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古已有之,只不过现在伴随着新媒体发展而多了起来。正如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教授奥费所说:“学术剽窃就像蟑螂一样,厨房地板上每发现一个,意味着壁炉里还藏着一百个。”当傅瑾与陆骏等被揪出来的时候,不知道还有多少造假者在暗自庆幸。实际上,抄袭并非个别国家的问题。2012年《澳大利亚人报》曾发表约翰罗斯(John Ross)的文章《别傻了,抄袭已蔓延全球》,揭示了抄袭现象普遍存在。2012年,《英国医学杂志》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有1/10以上的英国科学家和医生曾目睹同事在研究中故意更改和伪造数据 有6%的科学家称,本单位可能存在未被调查的学术造假行为。2012年8月30日,多家美国媒体报道哈佛大学本科生涉嫌抄袭的事件。2008年,中国科协开展的10城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显示,对于“当前科技工作者中是否存在浮躁心态和行为”的问题,90%的被调查者认为“的确存在”,95.1%认为自己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也显示,55.5%的被调查者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如果同行发生论文抄袭、伪造实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你会怎么看?”这一敏感话题的调查显示,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兰州等城市的14所高校和研究所的1903名应届博士毕业生,有39%的被调查者认为“值得同情”,23%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原谅”。从以上数据可见,对学术生态污染,今日的学术界从思想到行为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危害加剧   高校是引进高端人才的最大受益者,却也是高端人才造假的重灾区。“师者,人之模范也。”做出学术造假之事令人不齿。若对其造假行为处理不力,势必会让学术不正之风愈演愈烈。高校教师学术造假不仅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术创新能力,而且会产生极恶劣的“示范”效应,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可是在今天,学术品格的崇高被淡化为“教师职业道德”,且这一职业道德似乎在一些教师和高校那里有退守到底线的趋势。如果说傅瑾与陆骏等造假是为获取一己私欲,纯属个人行为的话,那么,高校疏于对引进人才的甄别,让造假者有空可钻,则是其职责的失守、道德的失陷。时下,有些高校一时找不到人才,就设法私下拉一些著名学者搞虚假兼职,借他们的名声争抢社会资源。若任这种人才泡沫继续膨胀,只能毁了人才、搞乱学术、搞垮高校。早在2000年,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就曾在一项调查中预言,教育道德下滑会成为比犯罪、贫穷、毒品、环境、种族问题更令人担心的国家问题。   利益驱动   高校本是培育人才的净土,为什么频频出现学术造假丑闻呢?这必然有造假者修养与道德方面的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特殊的利益驱动机制。高校引进高端人才一般是政府买单,学校零成本招人,还可以增加“院士”、“长江学者”或者“千人计划”的人数,这些都是学校招生、谈项目合作的资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校领导都把引进多少海外名校的“洋人才”看做是十分重要的人才政绩。于是,“千人计划”、“长江学者”、“闽江学者”、“泰山学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种各样的人才计划纷纷被制造出来。在这种人才政绩观的驱动下,高校人才泡沫持续膨胀,不时爆出“假引进”以及引进“假人才”的丑闻,甚至还存在高校主动与被引进人才一起演双簧的现象。傅瑾与陆骏等看到国内高校唯外国博士、外文论文是从,就投其所好,编造学历、论文以达到目的。学术造假固然可恨,但更可恨的是高校对造假行为的宽容和麻木,这种纵容的态度是形成“学术生态污染怪圈”的重要原因——学术界对造假者见怪不怪,高校遮遮掩掩容留造假者,学术啄木鸟的缺失助长了造假者。更有甚者,有些高校在造假者被揭露出来后,还打压举报者、袒护造假者。从此可以看出,高校的“学术生态污染怪圈”是学术造假的根本原因,造假者的道德问题与学风问题仅仅是表面原因而已。   法制介入   仅仅靠网民与民间“打假斗士”的单打独斗,是难以破解“学术生态污染怪圈”、进而维持学术生态平衡的。如果没有学术啄木鸟机构依据法规介入学术生态治理,要恢复学术生态平衡,终究难以见到实效。结果可能是,一个造假者倒下,还可能有无数个造假者野蛮生长。因此,各级政府、各高校要成为学术啄木鸟,改变长期以来被动应对的态度,积极制定法规,主动防御学术造假与开展打假。国外对于学术造假的防范与处罚很严格。比如,根据美国法律,对于任何获得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高校收到剽窃举报,负有法定义务予以调查处理。美国雅虎公司CEO汤普森就因为计算机文凭造假而辞职,匈牙利前总统施密特帕尔也因博士论文抄袭而辞职,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因论文抄袭也被迫下台……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闫希军建议,加强学术诚信的法制化管理,尽快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纳入立法体系。对学术不端实施法制,可以使部分造假者受到法规威慑而不敢造假。   强化学治   “唯文凭是举”思维在中国社会土壤中根深蒂固。有了文凭就有了相应的工作职位、职称以及工资、福利等多方面待遇,也正是有了这些诸多利益,高校才频频出现文凭造假丑闻。近年来,高校在功利化与国际化的双重冲击之下,为赢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学术资源,常常会陷入“文凭崇拜”甚至“迷信洋文凭”的陷阱。高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衡量标准有很多,但一些高校希望尽可能多地吸纳有海外学术背景的人才,片面地提高了“文凭”这一标准的权重,出现了“唯洋文凭是举”的趋势。以此看来,傅瑾与陆骏等人的“失败”不是个案,改革“迷信洋文凭”的人才选拔机制是一条必经之路。当年,金克木身为“燕园四老”之一,却只有小学文凭 陈寅恪被尊为“教授之教授”,毕生未获任何文凭。没有学校要文凭也没有人造假文凭,没有谁可以否认那是学术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如今高校对“洋文凭”的热衷与崇拜,恐怕不能仅仅寄望于“学术打假”,而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从制度上铲除滋生造假的土壤,方能还高校一方净土,使造假者受到学规约束。   重建诚信   现代社会,诚信不但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石之一。从道德范畴来看,不管中西方社会,诚信都是重要的道德准则,而且是公认的美德。从法律角度来看,诚信已经成为交易行为的前置条件。一个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可以极大降低交易成本 而一个尔虞我诈的社会,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将会相当高。因此,高校在对傅瑾与陆骏等学术造假行为进行处理的同时,也必须反思诚信缺失的原因,尽力关上学术造假之门,找到重建学术诚信之道。2011年7月,在印度数学科学研究院和全球知识共享论坛联合召开的会议上,有学者建议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将学术道德纳入必修课范畴,并在研究机构中设立“道德官”(ethics officers)。学校应建立良好的学术生态,向学生传达“以学术诚信为骄傲”的学术理念,引导每个人积极坚守学术道德底线。我们不妨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使造假者道德觉醒、以道德自律。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
  • 多余的“牌子”正在压垮学术生态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某某发展中心、某某创新基地、某某重点实验室、某某研究会……现在,科研单位门口挂着金色银色的金属牌子若干,基本算是标配;科研人员写文章,署名后面也常常跟上三四个机构名称,以示重量级。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各种名目的“牌子”在学界流行开来,一发不可收拾。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牌子多”的现象。在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看来,目前的“牌子多”,对开展科研工作总体上是弊大于利的。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认为,当牌子带着资源而来,大家都忙着抢“牌子”,其实是在分资源,会严重影响整个学术生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牌子多”并非绝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科技日报:结合您的感受,谈谈“牌子多”现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刘兵:牌子,即机构的合法名称。现在,高校、科研院所里有名目的机构特别多,所以大家普遍感觉到牌子多。但实际上,所谓“牌子多”并非绝对,比如,仍有一些十分有必要存在的机构到现在还没出现。而之所以感觉牌子多,是因为很多机构的存在不一定有那么大的必要性,有些甚至是重复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郑永春:有些时候,是一套人马挂几块牌子,机构本身没有增加。其实,只要牌子与机构、事、人都能联系起来,就不会显得多余。实际上大家说的“牌子多”,主要是带资源的牌子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牌子挂钩“名”和“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科技日报:为什么会出现“牌子多”现象,其中有什么利益纠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刘兵:一方面,设了机构,挂了牌子,就有了若干个岗位,特别是带有职务的岗位,从行政角度讲领导就多了,这就满足了一些人员的任职需求;另一方面,这基地、那中心、各种实验室等也是科研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多多益善。所以,“牌子”对于科研单位来说,科研之外的用处很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实际上,挂牌子本身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因为有这种刚需,拥有审核、批准设立“牌子”的部门就掌握了控制挂牌的某种权力,随之则是寻租的可能。如此一来,这种“牌子多”的基础就更牢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郑永春:牌子的背后是资源的分配,多一块牌子就等于多一份资源。如果是市场化的机构,牌子多一些也无妨,他们都要自负盈亏,自谋生路。但如果是事业单位和官方机构,牌子多不是好事情,而且会导致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行政化倾向,个人会追求职务和头衔,机构会追求级别和门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多余的“牌子”催生不正当竞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科技日报:“牌子”对科研工作有哪些影响?“牌子多”会带来什么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刘兵:挂牌子有很多种情况,其影响也要分类讨论。比如,因国际合作需要可能会设置一些象征意义的机构,只要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就是合理的。但为解决人员任职安排、或考核需要设置机构,不仅因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占用了人力物力,增加的管理障碍还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郑永春:分资源本来也无可厚非,如果资源能对应到与科研相关的事和人,那也没什么问题。但现实情况往往是资源只有那么多,资源分配看似公开公平,但实际上打招呼、递条子的仍然很多,存在不正当竞争,进而影响学术生态。这与国家最近大力倡导的科学精神是矛盾的。做学问要甘坐冷板凳,健康的学术生态,需要科学家静下来、稳下来、慢下来。而处于当下这种生态,机构抢牌子,个人抢帽子,很可能坐了十年冷板凳,“牌子”和“帽子”早就已经没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切断“牌子的诱惑”,回归科研规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科技日报:“牌子多”如何解决,有什么建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刘兵:其实,无论牌子多与少,关键要看这块牌子到底是为什么而设置、是否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追根溯源,那些多余的、低效的牌子背后基本上是一种不必要的行政化。首先在这方面要下决心、下狠心改革,踏出真正让“牌子”有利于科研工作、服务于学科发展的第一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郑永春:“牌子”问题实际上指向的是资源分配问题,即谁来分配、怎么分配。科研领域的事应按照科研规律来办,科技创新的需求源自社会,科技创新的活力源自民间,科技创新的动力在于基层一线。科研主管部门按照学科领域和方向进行分配,不应介入到具体项目的分配中。要抓好学会、学术委员会的秘书处,让科学家团体发挥作用,就科学事务进行自主决策。 /p p br/ /p
  •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胜利召开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2年学术学会于2012年9月12-14日在长春市胜利召开。大会主题为:发展生态科学建设生态文明。本次大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东北师范大学联合承办。会议安排了大会特邀报告、专题论坛、专题分会场、墙报展示等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全国生态学界的专家学者院士、管理工作者、生态学相关的企业工作者云集长春。 意大利AMS集团联合北京理加等代理商参加了此次盛会,并展出了连续流动分析仪FUTURA和间断化学分析仪SMARTCHEM系列公司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在生态行业,运用先进的连续流动分析仪和间断化学分析仪精确快速检测土壤植物中的氮磷钾和水中参数已经受到众多老师的极大关注,值得提出的是,此次会议的承办方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东北师范大学都是AMS的重要客户,公司仪器为老师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及时的实验数据。 会议期间,我们的技术人员跟参会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分享科学研究和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对AMS的产品的质量,应用广泛性,专业化的售后服务表示了充分的认可。
  •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胜利召开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2年学术学会于2012年9月12-14日在长春市胜利召开。大会主题为:发展生态科学建设生态文明。本次大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东北师范大学联合承办。会议安排了大会特邀报告、专题论坛、专题分会场、墙报展示等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全国生态学界的专家学者院士、管理工作者、生态学相关的企业工作者云集长春。 意大利AMS集团联合北京理加等代理商参加了此次盛会,并展出了连续流动分析仪FUTURA和间断化学分析仪SMARTCHEM系列公司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在生态行业,运用先进的连续流动分析仪和间断化学分析仪精确快速检测土壤植物中的氮磷钾和水中参数已经受到众多老师的极大关注,值得提出的是,此次会议的承办方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东北师范大学都是AMS的重要客户,公司仪器为老师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及时的实验数据。 会议期间,我们的技术人员跟参会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分享科学研究和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对AMS的产品的质量,应用广泛性,专业化的售后服务表示了充分的认可。
  • 原生态有限公司成功参加2016年全国污染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2016年7月29-31日,2016年全国污染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四次会议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原生态有限公司作为唯一的参展商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主要展示了CRS-1000/B土壤含水量测量系统、G2508 CO2 CH4 N2O NH3 H2O分析仪、超高精度液态水和水汽同位素分析仪(L2130-i、L2140-i)和TOC-CRDS碳同位素分析仪等多款仪器,与会专家学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次会议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生态学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南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沈阳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等60多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相关单位17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热烈探讨了“城市大气污染生态与治理”、“海绵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与处理,修复城市水生态”、“城市土壤污染与防治”、“城市治水:城市河流、人工湿地与氧化塘处理城市污水”、“城市固体废物处置”等多个议题。 此次学术研讨会,促进了我公司与生态学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加强了与同领域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对接,进一步提升了本公司在环境与生态相关领域的影响力。产品链接:CRS-1000/B土壤含水量测量系统G2508 CO2 CH4 N2O NH3 H2O分析仪TOC-CRDS碳同位素分析仪超高精度液态水和水汽同位素分析仪(L2130-i、L2140-i)RhizoScan原位根系扫描仪
  • 中国科学院长期生态学学术交流会胜利召开
    中国科学院长期生态学学术交流会及CERN第十七次工作会议 2010年12月4~8日在广东广州燕岭大厦胜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长期生态学学术交流会及CERN第十七次工作会议。会议面向生态学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探讨了提升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信息传输的技术水平,发挥生态系统联网研究的优势,吸引国内外科学家利用CERN平台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与会人员超过300人。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第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 。 法国AMS集团(ALLIANCE INSTRUMENTS)中国北方区总代理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是该次会议的主要赞助商之一。理加和AMS联合展出了间断化学分析仪SMARTCHEM,,连续流动分析仪FUTURA,LGR液态水同位素分析受到广大参会代理的关注。
  • 中国科学院长期生态学学术交流会胜利召开
    中国科学院长期生态学学术交流会及CERN第十七次工作会议 2010年12月4~8日在广东广州燕岭大厦胜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长期生态学学术交流会及CERN第十七次工作会议。会议面向生态学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探讨了提升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信息传输的技术水平,发挥生态系统联网研究的优势,吸引国内外科学家利用CERN平台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与会人员超过300人。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第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 。 法国AMS集团(ALLIANCE INSTRUMENTS)中国北方区总代理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是该次会议的主要赞助商之一。理加和AMS联合展出了间断化学分析仪SMARTCHEM,,连续流动分析仪FUTURA,LGR液态水同位素分析受到广大参会代理的关注。
  • 会议通知 |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三轮通知)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时间:2023年8月29日参会方式:线上承办单位主办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国家创新联盟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方: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美国Picarro公司01 背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对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功能、量级、分布、动态和驱动因素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准确观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基于单一方法的观测通常存在着观测要素单一和尺度单一等问题,且可能受到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和误差的影响而建立多方法的立体联合观测,如将SIF遥感、涡度相关法、箱式法和通量梯度法、同位素观测技术等观测方法相结合。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可以相互验证,提高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又可以相互补充,可用来建立多源、多尺度、多要素的综合监测数据集。进而,可以更全面和综合地评估生态系统碳通量,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更有效地制定减排增汇策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为了推动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发展,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拟定于2023年8月29日召开“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此次交流会将以线上的形式进行。02 会议目的面向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SIF、湍流涡动通量、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和相关同位素通量等要素的观测方法、基础理论、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培训,促进不同学科领域学者间的交流,提升野外生态台站的综合观测技术水平。03 会议内容1)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2)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前沿科学问题3)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04 会议日程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张宇清 教授北京林业大学9:00~9:05致辞孙宝宇 总经理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9:05~9:10致辞周金星 教授北京林业大学9:10~9:50喀斯特区岩溶碳汇及其动态过程初探周文君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9:50~10:30云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温室气体研究10:30~10:40休息时间巩晓颖 教授福建师范大学10:40~11:20气体交换和同位素联合测定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严堇纾 应用科学家美国Picarro公司11:20~12:00CRDS激光光谱技术在大气科学与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休息时间肖薇 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3:30~14:10长三角典型水体温室气体通量和蒸发研究进展胡中民 教授海南大学14:10~14:50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异特征与驱动机制郑宁 应用科学家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14:50~15:30涡动通量研究最新进展及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方法简介15:30~15:40休息时间高添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5:40~16:20基于科尔塔群的复杂地形下森林碳通量监测研究(初步进展)李鹏 教授西安理工大学16:20~17:00陕西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评估与监测关键技术孙宝宇 总经理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17:00~17:40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立体监测方案及实践05 会议时间、形式1.会议时间:2023年8月29日2.会议形式:网络线上直播06 注意事项本次研讨会不收取费用。07 报名方式关注“理加联合”微信公众号,回复“碳中和”08 专家一览周金星 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周金星,男,汉族,水土保持工程教研室主任。任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CTERN) 云南建水生态站站长、教育部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石漠化监测与综合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国家林草局“百千万人才工程”省“中国水土保持青年科部级人选、“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技奖”“北林学者”杰出青年。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国家专利9项、国家新品种11项、行业标准5项。著作7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团队被授予“西南地区困难立地生态修复”国家创新团队称号。研究领域:水士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工程。周文君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周文君,现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研究组工作,副研究员,硕导。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生态学:以森林与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氮水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微生物生态学,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生态学、土壤生态学等学科,开展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与农田碳氮过程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机制研究;秉持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理念,开展植物源生物质材料的应用效应与机理的研究,打造高效可循环农业模式;响应乡村振兴与绿色农业建设的号召,进行农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评估,并开展农业减氮土壤固碳研究,已在水稻的降镉减氮、土壤增汇提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将为森林、农业生态系统的碳达峰与碳中和和乡村振兴的推进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主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资金、中科院、中外合作项目,国家973,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宜春5511工程项目等共20余项。已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巩晓颖 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巩晓颖,研究员,博导,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省百人计划获得者。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稳定同位素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在New Phytologist,Plant Cell & Environment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担任中国生态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创业创新领军人才(B类引进高层次人才)、SCI 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编委、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客座编辑和《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以及十余个专业期刊的审稿人。严堇纾 应用科学家;美国Picarro公司严堇纾博士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现任Picarro的应用科学家。在国际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环境气体和同位素领域具有丰富的实验设计、方法开发、仪器操作和维护、数据收集和校准以及学术/技术写作等经验。肖薇 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肖薇,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耶鲁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耶鲁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陆地碳水循环和气候变化领域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在《Nature Geoscience》、《Global Change Biology》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共120余篇;出版专著3部。现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同位素分委员会委员,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并担任江苏省“333人才”领军型人才团队负责人,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和“江苏省科技创新十大女杰”,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果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五)、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十大科学进展(排名第一)。胡中民 教授;海南大学海南大学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团队负责人。从事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长期以来,借助长期定位监测、野外控制实验、模型模拟以及遥感观测等多种技术手段,从不同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揭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如固碳与水分消耗)和结构(系统转变)的影响,在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影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前沿SCI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00,含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Ecology Letters,Global Change Biology,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Journal of Climate, Journal of Hydrology等生态学与地学主流期刊论文。曾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国生态学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等项目10余项。高添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高添,博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辽宁省陆地生态系统碳中和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负责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尔塔群”(森林碳通量研究平台)的全面工作。主要从事森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观测、遥感模拟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 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 Ecohydrology等期刊发论文13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A类)专题等10余项。获2019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李鹏 教授;西安理工大学李鹏,博士,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旱区⽣ 态⽔ ⽂ 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 利学会⾬ ⽔ 利⽤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 壤学会⼟ 壤侵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 经济学会资源⽣ 态专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流域泥沙与⽔ ⼟ 保持⽣ 态修复等⽅ ⾯ 研究⼯ 作。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17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 然科学基⾦ 等国家与省部级项⽬ 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 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 等奖等国家与省部级技术奖励10余项;获陕西省中⻘ 年科技创新领军⼈ 才和陕西省⻘ 年科技奖。
  • 会议通知 |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二轮通知)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时间:2023年8月29日参会方式:线上承办单位主办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国家创新联盟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方: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美国Picarro公司01 背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对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功能、量级、分布、动态和驱动因素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准确观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基于单一方法的观测通常存在着观测要素单一和尺度单一等问题,且可能受到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和误差的影响而建立多方法的立体联合观测,如将SIF遥感、涡度相关法、箱式法和通量梯度法、同位素观测技术等观测方法相结合。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可以相互验证,提高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又可以相互补充,可用来建立多源、多尺度、多要素的综合监测数据集。进而,可以更全面和综合地评估生态系统碳通量,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更有效地制定减排增汇策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为了推动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发展,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拟定于2023年8月29日召开“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此次交流会将以线上的形式进行。02 会议目的面向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SIF、湍流涡动通量、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和相关同位素通量等要素的观测方法、基础理论、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培训,促进不同学科领域学者间的交流,提升野外生态台站的综合观测技术水平。03 会议内容1)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2)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前沿科学问题3)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04 会议日程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张宇清 教授北京林业大学9:00~9:05致辞孙宝宇 总经理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9:05~9:10致辞周金星 教授北京林业大学9:10~9:50喀斯特区岩溶碳汇及其动态过程初探周文君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9:50~10:30云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温室气体研究10:30~10:40休息时间巩晓颖 教授福建师范大学10:40~11:20气体交换和同位素联合测定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严堇纾 应用科学家美国Picarro公司11:20~12:00CRDS激光光谱技术在大气科学与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休息时间肖薇 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3:30~14:10长三角典型水体温室气体通量和蒸发研究进展胡中民 教授海南大学14:10~14:50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异特征与驱动机制郑宁 应用科学家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14:50~15:30涡动通量研究最新进展及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方法简介15:30~15:40休息时间高添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5:40~16:20基于科尔塔群的复杂地形下森林碳通量监测研究(初步进展)李鹏 教授西安理工大学16:20~17:00陕西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评估与监测关键技术孙宝宇 总经理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17:00~17:40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立体监测方案及实践05 会议时间、形式1.会议时间:2023年8月29日2.会议形式:网络线上直播06 注意事项本次研讨会不收取费用。07 报名方式关注“理加联合”微信公众号,回复“碳中和”
  • 会议日程 |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理加云学堂(第十期)会议时间:2021年9月7日(星期二)参会方式:网络线上直播01 背景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由此产生的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日渐深重。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我们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的一部分。面对碳中和的需求,减排(减少CO2排放)和增汇(增加CO2吸收)是两条根本的途径,我们应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大力采取增汇措施。以SIF植被遥感、湍流涡动通量、多通道土壤呼吸等为代表的天空地一体化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为更好地开展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长时序动态监测,建立多源、多尺度、多要素的综合监测数据集,推动新技术在碳中和背景下天空地一体化温室气体观测系统中的运用。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9月7日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02 会议目的面向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碳中和背景下SIF植被遥感、湍流涡动通量、多通道土壤呼吸等监测技术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进展等多方面为主的技术交流和培训,促进不同学科领域学者间的交流,提升野外生态台站的观测技术水平。03 会议内容1.天空地一体化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前沿的科学问题2.天空地一体化温室气体观测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3.天空地一体化温室气体观测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04 会议日程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上午孙宝宇 总经理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9:00~9:05致辞旭日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9:05~9:45高寒生态系统氮循环与气候变化魏达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9:45~10:25基于观测的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10:25~10:30休息时间汪金松 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30~11:10增温对高寒草甸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张欣 博士内蒙古农业大学11:10~11:50基于碳同位素分析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释放主要途径及其成因孙宝宇 总经理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11:50~12:10生态系统碳循环测量技术及应用介绍休息时间下午郑宁 博士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13:30~14:10温室气体通量观测及其研究进展邵长亮 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14:10~14:50蒙古高原通量观测原文文 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4:50~15:30华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观测研究15:30~15:40休息时间(互动环节)张晓春正高级工程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15:40~16:20GB/T 34286-2017《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7-2017《温室气体 甲烷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内容简介吕洪刚高级工程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16:20~17:00中国近海大气温室气体观测与分析丰怀泽植被遥感工程师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17:00~17:30SIF:不止于空中的通量塔05 会议时间、形式1.会议时间:2021年9月7日(星期二)2.会议形式:网络线上直播06 注意事项本次研讨会不收取费用。
  • 中国生态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
    AMS-ALLIANCE 公司联合北京理加 参加中国生态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 2013年10月18日-19日,中国生态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在南昌滨江宾馆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位生态学研究专家、学者云集南昌,围绕&ldquo 面向国家需求、促进生态学科发展&ldquo 的主题,深入探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等前沿问题,AMS-ALLIANCE公司和其国内专业代理商北京理加也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 AMS公司除了传统的连续流动分析仪FUTURA以外,把间断化学的分析技术也融入了湿化学分析,使之分析更加安全,快速,且使分析完全自动化和机械化。Smartchem 是世界上第一台使用CQA系统(Cuvett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来实现比色杯在使用前完成自检的间断化学分析仪,同时也是第一台使用内置镉环来实现硝酸盐的自动检测的间断化学分析仪。目前在国内应用众多大学院校,研究所和环境实验室,现已成为行业的领航者。
  • 中国生态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
    AMS-ALLIANCE 公司联合北京理加 参加中国生态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 2013年10月18日-19日,中国生态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在南昌滨江宾馆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位生态学研究专家、学者云集南昌,围绕&ldquo 面向国家需求、促进生态学科发展&ldquo 的主题,深入探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等前沿问题,AMS-ALLIANCE公司和其国内专业代理商北京理加也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 AMS公司除了传统的连续流动分析仪FUTURA以外,把间断化学的分析技术也融入了湿化学分析,使之分析更加安全,快速,且使分析完全自动化和机械化。Smartchem 是世界上第一台使用CQA系统(Cuvett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来实现比色杯在使用前完成自检的间断化学分析仪,同时也是第一台使用内置镉环来实现硝酸盐的自动检测的间断化学分析仪。目前在国内应用众多大学院校,研究所和环境实验室,现已成为行业的领航者。
  •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第一轮通知)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时间:2023年8月29日参会方式:线上承办单位主办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国家创新联盟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方: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美国Picarro公司01 背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对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功能、量级、分布、动态和驱动因素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准确观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基于单一方法的观测通常存在着观测要素单一和尺度单一等问题,且可能受到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和误差的影响而建立多方法的立体联合观测,如将SIF遥感、涡度相关法、箱式法和通量梯度法、同位素观测技术等观测方法相结合。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可以相互验证,提高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又可以相互补充,可用来建立多源、多尺度、多要素的综合监测数据集。进而,可以更全面和综合地评估生态系统碳通量,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更有效地制定减排增汇策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为了推动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发展,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拟定于2023年8月29日召开“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此次交流会将以线上的形式进行。02 会议目的面向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SIF、湍流涡动通量、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和相关同位素通量等要素的观测方法、基础理论、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培训,促进不同学科领域学者间的交流,提升野外生态台站的综合观测技术水平。03 会议内容1)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2)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前沿科学问题3)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04 会议日程会议特邀专家与报告信息,将于第二轮通知发布,敬请关注。05 会议时间、形式1.会议时间:2023年8月29日2.会议形式:网络线上直播06 注意事项本次研讨会不收取费用。07 报名方式关注“理加联合”微信公众号,回复“碳中和”
  • 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观测技术与学术交流会(第一轮通知)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观测技术与学术交流会第一轮通知理加云学堂(第十三期)会议时间:2022年9月6日(星期二)参会方式:网络线上直播01 会议背景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人类的影响也日益严重。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碳达峰”和“碳中和”于2021年两会上被提出,并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的一部分。减排(减少CO2排放)和增汇(增加CO2吸收)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两条根本途径,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界的主要碳汇,增强其碳汇功能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但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功能、量级、分布、动态和驱动因素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准确观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SIF植被遥感、湍流涡动通量和多通道土壤呼吸等为代表的天空地一体化碳源、碳汇监测技术,可以为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同时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长时序动态监测,建立多源、多尺度、多要素的综合监测数据集,推进我们对不同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的认识。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将于2022年9月6日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召开“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观测技术与学术交流会”。02 会议目的面向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SIF植被遥感、湍流涡动通量、多通道土壤呼吸等监测技术以及数据综汇及管理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培训,促进不同学科领域学者间的交流,提升野外生态台站的综合观测技术水平。03 会议内容🔸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观测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新方法;🔸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前沿科学问题;🔸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观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04 会议日程会议特邀专家与报告信息,将于第二轮通知发布,敬请关注。05 注意事项本次研讨会不收取费用。06 会议时间及形式会议时间:2022年9月6日会议形式:网络线上直播07 报名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理加联合”,回复“报名”,填写表单即可我们将根据报名人数来选择对应的网络直播方式08 联系我们BeijingLICA (工作人员微信号)添加工作人员微信,邀请您进入此次会议交流群
  •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圆满成功
    2023年8月29日,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学校的近600名专家学者及业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8月29日9:00会议正式开始,首先,北京林业大学张宇清教授为会议致开幕词,表达了对理加联合和各位参会专家的感谢,以及对本次会议的期许。随之,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孙宝宇总经理为会议致开幕辞,欢迎前来参会的各位老师,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在上午的报告中,北京林业大学周金星 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周文君 副研究员、华福建师范大学巩晓颖 教授、美国Picarro公司严堇纾 应用科学家分别介绍了喀斯特区岩溶碳汇及其动态过程初探、云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温室气体研究、气体交换和同位素联合测定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CRDS激光光谱技术在大气科学与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在下午的报告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肖薇 教授、海南大学胡中民 教授、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郑宁 应用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高添 研究员、西安理工大学李鹏 教授、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孙宝宇 总经理分别就长三角典型水体温室气体通量和蒸发研究进展、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异特征与驱动机制、涡动通量研究最新进展及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方法简介、基于科尔塔群的复杂地形下森林碳通量监测研究(初步进展)、陕西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评估与监测关键技术、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立体监测方案及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注:高添老师和李鹏老师的研究内容尚未发表,PPT内容及视频录屏暂不分享本次交流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采用线上直播形式,各位老师通过共享屏幕、语音及文字对话等方式,进行报告分享和问题答疑,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此次线上会议还有直播抽奖环节,共抽取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特别奖(9名)没有填写地址的同学请尽快到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哦!此次会议可以分享的PPT我们会在公众号内逐步进行推送,请大家时刻关注。会议的视频回放请移至理加联合公众号查看。通过此次交流会的学习和交流,相信各位老师、同学对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及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如您有任何需要,欢迎随时联系我们,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将竭诚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服务。
  • 聚光科技受邀参加第十四次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
    12月23-24日,以“推进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的“第十四次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暨第三届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大会”在重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以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守护者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与管理聚光科技受邀参加本次会议,携多项创新产品,围绕“全域感知、预警研判、协同治理、生态智治”理念,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企业环境、工业园区、智慧环保平台等业务进行展示,助力生态环境综合监管和环保数字化改革发展。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张大伟等一行领导莅临展位指导工作,聚光科技环科事业部副总经理倪勇、副总经理张良库向领导汇报了聚光科技在生态领域前沿技术产品和创新成果。 大气环境管控 精准施策 协同管控展台现场,聚光科技全面展示了大气环境监测强大产品阵容。目前,聚光科技在大气环境监测与管控业务上已全面实现大气环境监测产品全阵容国产化,整体架构包括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大气颗粒物解析系统、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系统、光化学污染监测系统和温室气体监测系统。结合多污染物协同监测技术,聚光科技精细化制定与落实污染协同管控策略,通过建立多重保障机制,实现从协同减排路径制定到重点来源识别,再到问题处理的高效闭环管理,最终实现大气污染物协同管控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本次学术交流会上,聚光科技自主孵化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发表名为《大气环境监测新技术及在协同管控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针对谱育科技新研发的大气环境监测产品及其在“协同管控”背景下的应用效果进行介绍,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创新”赋能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为环境决策和执法提供准确有效的科学依据。 水环境管控 三水统筹 精细化监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要求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聚光科技秉持“自主研发+产业深耕“发展模式,紧跟国家水环境质量管控要求,不断创新拓展细分场景应用,提供流域精细化水质监管、水源地水质水华监测预警、入河排污口监管、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地下水综合监管等综合解决方案,依托水环境管控服务专家团队,打通精细化、全流程闭环管控机制,协同水生态环境管理业务,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达标改善目标,助力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全域感知 整体智治 高效协同聚光科技智慧环保平台,以生态环境物联感知、数据整合共享为基础,以“空气、秀水、净土、无废、辐射、生态、双碳”为要素切口,实现“全域感知、预警研判、协同管控、执法督察、环境应急、环境服务”等全业务链联动,通过科学治污、优质服务、生态先行,系统化推进大生态协同保护。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聚光科技运用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结合人工智能科技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感知预判能力。未来,聚光科技将始终坚持绿色科技自主创新,通过领先的智慧环境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不断为生态环境产业注入新活力,助力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 理加联合参加第八届陆地生态学青年学者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4年8月24日,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在长春召开的“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此次会议汇聚了全国26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推动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次年会以“面向绿色发展的自然资源信息融合创新”为主题,发布了133个学术报告,内容涵盖自然资源信息化与国土空间智能感知、资源环境大数据信息融合与应用、大数据时代的自然资源与生态治理信息平台等领域。会议的讨论进一步突显了自然资源管理从“数字化”向“数治化”转型的加速进程。作为自然资源信息化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次会议中展示了其在数据集成、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以及生态治理信息平台构建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与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自然资源信息系统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并获得了关于前沿技术和行业趋势的宝贵见解。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推动自然资源管理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未来将继续以创新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助力我国自然资源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 理加公司参加中国生态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2012年9月13-14日,中国生态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在长春市隆重举行,大约有8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应邀出席。 在此次会议上,我公司集中展示了旗下的几款重要产品,包括:AMS集团制造的FUTURA连续流动分析仪,LGR公司最新推出的超便携温室气体分析仪(UGGA)以及我公司自行研发制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F-3000土壤通量测量系统。 FUTURA是AMS集团连续流动分析仪系列中的旗舰产品,集成化、模块化、自动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多通道连续流动分析仪。FUTURA集微流和宏流于一体,具有测量精确,性能稳定,方法齐全,操作便捷,外观时尚等众多优点,是从事湿化学分析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首选仪器。 UGGA--超便携温室气体分析仪(CH4/ CO2/ H2O),是LGR于2012年推出的新品,此次参展是UGGA第一次在国内亮相。此款分析仪的设计借鉴了LGR为NASA订制的微型无人机机载设备的紧凑型设计(详见以下文献)。配合适应野外环境条件应用的配置,所以格外适合野外便携使用。本款设备重量小于15kg,直接使用直流电源,能耗低于60W,采集频率高达1Hz,其综合性能无与伦比。除了此次展出的温室气体分析仪之外,LGR的超便携设备还包括氨气分析仪,H2S/HCl分析仪等很多种类。 同时展出的还有理加公司自行研发制作的SF-3000土壤通量测量系统,以及最新设计的SC-01土壤通量测量室。新研发的多通道控制单元,体积小巧,能耗低,能同时控制16个土壤通量测量室。同时,该通量测量系统还具备很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不仅能作为LGR分析仪的配套外设,也能与其他品牌的气体分析仪联合使用。此次展会中,SF-3000得到了相关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他们对该系统紧凑的设计、精良的做工不吝溢美之词,认为该系统绝不亚于进口大品牌的产品,其价格优势则使之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过此次参展,理加公司与用户之间多了一次零距离沟通的机会,市场认可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是公司优质产品和雄厚实力的成功展示。
  • 原生态有限公司成功参加2016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
    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群及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协办,山东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16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0月26-28日在山东省泰安市顺利召开。原生态有限公司(即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应邀参加了此次大会,主要展示了G4301便携式CO2 CH4 H2O分析仪、G2201-i CO2 CH4同位素分析仪、G2508 CO2 CH4 N2O NH3 H2O分析仪、超高精度液态水和水汽同位素分析仪(L2130-i、L2140-i)、CRS-1000/B土壤含水量测量系统、环境气象监测等多款仪器,同时也将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元素分析服务展示给与会专家学者。本次会议以“作物可持续生产与现代农业”为主题,围绕作物高产高效协同的理论与技术、作物节本增效耕作的理论与技术、作物抗逆稳产及对环境适应机制和作物轻简化生产的原理与技术等四个专题,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耕作学科的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我公司高度重视此次会议,公司总经理张光辉先生亲自带队前往,由销售主管张学涛和销售工程师李锦桥进行现场讲解。在我公司的展台前,不断有与会专家学者领取产品资料,咨询仪器性能、操作使用等相关问题,并留下仪器使用需求和购买意向。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超轻便、电池供电的温室气体分析仪——Picarro G430便携式CO2 CH4 H2O分析仪在展会上相当吸睛。其兼顾了便携性以及测量所需的高精度和灵敏度,整体设计结实耐用,重量轻至11.3Kg,稳定功率为25W;其采样系统和内部整合的气体泵,可用于土壤的气室开发式或闭路式测量,并具备其他野外使用的扩展功能。该设备采用近红外激光,通过高精度传感器进行特定识别,用单一的时间变量进行浓度分析,测量有效路径可达5km。高精度测量腔室只有35ml,并配备高精度温度和压力控制系统,确保仪器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获得超高的精确度、准确性和超低的漂移。通过参加此次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促进了我公司与科研学者的深入交流,加强了与同领域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对接,进一步提升了我公司在生态学相关领域的影响力,也为推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耕作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关于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以经营稳定性和放射性同位素分析仪、超痕量气体分析仪、环境气象观测系统、元素分析仪等仪器设备为主,兼顾自主创新研发,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先进仪器设备和成套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企业。公司在温室气体研究、同位素分析、食品掺假和溯源分析、痕量气体检测、元素分析、气象观测、应急响应、军事防御、城市安全等领域开展工作。 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已与多家国际厂商签订代理协议,负责其产品在中国区的推广、销售、维修和技术支持等服务。主要包括以激光稳定性同位素分析仪和超痕量气体仪而著称的美国Picarro公司,以提供高品质民用航空和军事气象站解决方案而著称的美国Coastal公司,以提供中尺度土壤含水量测量系统而著称的美国Hydroinnova公司,以提供最高精确度绝对碳含量测量而著称的美国UIC公司,以基于零空白自动取样技术的高品质微型元素分析仪而著称的意大利NC Technologies公司,以提供多用途光谱分析系统解决方案而著称的德国Tec5公司;同时与美国PerkinElmer公司,美国ThermoFisher公司等进行深度合作,并与波兰Easy Test ,美国2B,美国Apollo SciTech等公司达成合作共识。 更多详情请关注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官网:www.pri-eco.com
  • 理加联合参加中国生态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
    2013年10月18日-19日,中国生态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在南昌滨江宾馆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位生态学研究专家、学者云集南昌,围绕&ldquo 面向国家需求、促进生态学科发展&ldquo 的主题,深入探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等前沿问题,理加联合也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次会议,理加联合展出的产品有: 美国ASD公司的 FieldSpec4地物光谱仪 &mdash &mdash FieldSpec® 是ASD公司最著名的产品系列,是野外遥感研究的首选光谱仪产品,配件最为完备,可以适合绝大多数光谱测量应用。这个领域内所有的权威机构,几乎都在使用FieldSpec® 产品,应用其发表的文献已经超过万篇。FieldSpec® 4是FieldSpec家族中的最新一代产品,兼顾高光谱分辨率与低噪声,同时拥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准确度和便携性。 意大利AMS集团的 Smartchem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 &mdash &mdash Alliance 仪器公司把间断化学的分析技术融入了湿化学分析,使之分析更加安全,快速,且使分析完全自动化和机械化。Smartchem 是世界上第一台使用CQA系统(Cuvett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来实现比色杯在使用前完成自检的间断化学分析仪,同时也是第一台使用内置镉环来实现硝酸盐的自动检测的间断化学分析仪。 美国LGR公司的超便携温室气体分析仪(UGGA) &mdash &mdash 它采用了LGR专利设计的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OA-ICOS)技术,消除了CRDS技术在测量期间需要连续进行光腔与激光波长匹配以改善信号强度微弱的缺点,使得分析仪不再需要进行复杂的激光准直调整、温度控制和波长监控,并且可以实时显示高分辨率激光吸收光谱。UGGA采用内置计算机(Linux OS)提供数据的连续存储和测量,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在任意地点对分析仪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远程登录实时共享数据,并进行仪器诊断,是一款进行野外研究、泄漏检测、空气质量研究和土壤通量研究的理想仪器。 中国理加联合的 SF-3000多通道土壤气体通量测量系统 &mdash &mdash 此系统系理加联合独立设计,应用理加联合多项专利技术,在体积、耗电方面都大大优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因为采用最新的单片机系统,更是拥有超越以往所有同类产品的计算速度,通道数量和控制能力,外形经过专业工业设计公司改造,做工精益求精,可以配合LGR痕量气体和同位素分析仪,以及其他品牌的分析仪,进行土壤气体通量测量使用。 同时,理加联合总经理李晓波博士根据最新研究做了专题报告,报告题目: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吸引了更多专家学者前来展位参观、洽谈。 新设备带来新机会,理加联合作为专业的生态与环境仪器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一直以&ldquo 为客户提供最先进的产品和最优质的服务&rdquo 为目标,在不断引进国外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和研发能力,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 祝贺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圆满成功!
    2021年9月7日,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新疆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近200余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及业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直播间访问次数达5000余次。9月7日9:00会议开始,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孙宝宇总经理为会议致开幕辞,欢迎前来参会的各位老师,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在上午的报告中,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旭日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魏达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汪金松 博士、内蒙古农业大学张欣 博士、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孙宝宇 总经理分别介绍了高寒生态系统氮循环与气候变化、基于观测的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增温对高寒草甸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基于碳同位素分析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释放主要途径及其成因、生态系统碳循环测量技术及应用介绍。在下午的报告中,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郑宁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邵长亮 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原文文 博士、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张晓春 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吕洪刚 高级工程师、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丰怀泽 植被遥感工程师分别就温室气体通量观测及其研究进展、蒙古高原通量观测、华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观测研究、GB/T 34286-2017《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7-2017《温室气体 甲烷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内容简介、中国近海大气温室气体观测与分析、SIF:不止于空中的通量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本次交流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采用线上直播形式,各位老师通过共享屏幕、语音及文字对话等方式,快速进行问题答疑。培训过程中大家专心听讲,面对其中的难点,积极参与线上交流,学习氛围良好,互动热烈。此次线上会议还有直播抽奖环节,共抽取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由此产生的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日渐深重。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我们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的一部分。面对碳中和的需求,减排(减少CO2排放)和增汇(增加CO2吸收)是两条根本的途径,我们应在尽可能减排的同时大力采取增汇措施。相信通过此次交流会的学习,参会的老师和同学对SIF植被遥感、湍流涡动通量、多通道土壤呼吸等为代表的天空地一体化温室气体监测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您有任何需要,欢迎随时联系我们,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将竭诚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服务。
  • 北京易科泰受邀独家赞助参加第七届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会议并合作创办第一届动物生理生态研究技术和方法技术
    2017年9月15-18日,由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孙儒泳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全国的动物生态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动物生理生态研究的相关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知名的动物生理生态研究高新技术专业公司,应邀独家赞助此次会议,并在会议上展示了一系列国际前沿上的动物呼吸代谢测量技术仪器,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美国Sable Systems International公司在中国指定的唯一技术推广与售后服务的高新技术专业公司,领航国内最先进的动物能量代谢测量技术,占据国内动物能量代谢测量市场80%以上的份额。培训班现场:中科院动物所王德华教授做能量代谢技术理论及应用报告会议期间,易科泰公司与动物生理生态学术会议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技术和方法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王德华研究员做了题为《能量代谢测量技术理论及应用》的报告,并特别邀请Sable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家John R.B. Lighton教授做了题为《Constraints and Solutions in Metabolic Measurement》的精彩报告;另外杜卫国研究员做了《两栖爬行类生理生态研究技术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牛翠娟教授做了《水生动物研究方法》、迟庆生博士做了《代谢仪器测定使用中的一些问题》等报告。本次培训班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到场参加的人达到100人左右。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从事动物能量代谢仪器技术服务已有十余年,为国内科研院校提供了上百套动物能量代谢仪器设备和相应技术服务,包括大小鼠等实验动物能量代谢与行为观测系统、牛羊等家畜家禽能量代谢测量系统、两爬类能量代谢测量系统、果蝇及昆虫能量代谢测量系统、斑马鱼及水生动物能量代谢与行为观测系统、人类能量代谢测量系统等,应用领域涵盖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生物医学、家畜家禽营养与能量代谢研究、动物遗传与生物技术(能量代谢表型分析)、生态毒理学等,仪器设备采用国际先进的间接测热法( indirectcalorimetry),并结合行为观测、环境调控(如温度调控等)、体温心率监测、红外热成像等技术;除实验室测量仪器外,还提供了大量FMS、FoxBox等便携式能量代谢测量仪器。公司还通过Ecolab 生态实验室平台,与中科院动物所(动物生理生态与能量代谢)、农科院畜牧所(家禽呼吸代谢)、农科院植保所(蚜虫呼吸代谢)、疾控中心、北京实验动物中心等保持密切合作关系。易科泰展台易科泰展台前科研人员与我司技术人员热烈讨论 中科院动物所杜卫国教授做两栖爬行类技术方法报告John R.B. Lighton教授做学术报告 易科泰展台及能量代谢技术团队
  • 关于举办北京市科技新星“服装新材料技术发展与生态检测技术”学术沙龙通知
    p   各位新星: /p p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科技新星之间的学术交流,拟定于2016年6月3日(周五)9:30-16:00在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园二层圆桌会议室举办科技新星“服装新材料技术发展与生态检测技术”学术沙龙活动。此次活动由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主办,内容包括专家讲座、学术讨论、传统文化展示及参观交流等,欢迎各领域新星积极参加。 /p p   参加沙龙活动的人员,请于5月31日16:00前填写附件3:参会回执发送至报名邮箱xx2kwrc@163.com,请将回执直接粘贴在邮件中进行回复。请各位参会人员于2016年6月3日9:15之前在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街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园二层圆桌会议室签到。建议乘坐地铁,13号线光熙门、芍药居站均到。请自驾的参会人员从服装学院北门进车,并向门卫提及参加活动名称即可进入。 /p p   联系人及电话: br/ & nbsp & nbsp 李琳婧 82002235 13681424156 /p p   黄 峥 82002898 13911002610 /p p   邮箱:xx2kwrc@163.com /p p   附件:&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http://www.instrument.com.cn/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5/ueattachment/0d378f82-f074-493d-9fb8-990f9af45c43.docx" 科技新星服装学院沙龙通知.docx /a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人才交流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5月26日 /p p br/ /p p br/ /p
  • 聚焦生命科学与生态环境,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交流会在宁大成功召开!
    2024年1月13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生命科学与生态环境”交流会在宁波大学安中大楼碧华厅隆重举办。本次会议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在华东地区策划的第二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办,宁波市分析测试协会、宁波大学、宁波镇海质谱技术研究院、高端质谱技术和临床应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市第二医院承办。会议当天,来自生命科学与生态环境领域取得突出重要成果并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大会做了精彩报告。会议开幕式由宁波市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高端质谱技术和临床应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宁波大学俞建成教授主持,宁波大学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院长、浙江省鲲鹏计划支持专家唐科奇教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委会主任、北京大学周江教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邓昱教授分别作了大会致辞。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委会副主任、鞍山师范学院副校长王晓春教授,南京大学邓昱教授,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米聪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金承钰教授分别主持上午和下午的学术报告。宁波市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高端质谱技术和临床应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宁波大学俞建成教授主持会议宁波大学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院长、浙江省鲲鹏计划支持专家唐科奇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委会主任周江教授代表青委会致辞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委会副主任邓昱教授代表华东地区专家致辞上午的报告由鞍山师范学院副校长王晓春教授和南京大学邓昱教授进行主持,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高志贤研究员、宁波大学唐科奇教授、北京大学周江教授、南京大学刘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明教授、天津大学陈瑞冰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冯蕾工程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高志贤研究员报告题目:食品和饮水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宁波大学唐科奇教授报告题目: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与应用北京大学周江教授报告题目:生物样品中代谢物的高灵敏、高通量、快速质谱定量分析南京大学刘震教授报告题目:集成化分离-质谱联用平台用于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明教授报告题目:单细胞代谢组学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天津大学陈瑞冰教授报告题目:基于质谱流式的单细胞技术在临床样本分析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冯蕾工程师报告题目: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下午的报告由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米聪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金承钰教授主持,鞍山师范学院王晓春副校长、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傅建捷研究员、复旦大学孔彪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金涵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汪正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申利国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李祖光教授和庞小兵教授作大会报告。鞍山师范学院副校长王晓春教授报告题目:新型分子荧光探针的开发及应用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傅建捷研究员报告题目:新污染物发现与风险识别的系统化探索复旦大学孔彪研究员报告题目:超组装传感微纳机器人体系构建—从被动感知到主动感知上海交通大学金涵副教授报告题目:呼气式疾病早筛仪产业关键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汪正研究员报告题目:大气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光谱技术研究及其环境应用浙江师范大学申利国教授报告题目:新型复合分离膜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浙江工业大学李祖光教授报告题目:新型样品前处理方法在环境和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庞小兵教授报告题目:微型大气环境检测仪的研制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生命科学与生态环境”交流会气氛热烈,与会人员踊跃提问和积极发言,并在会议间隙抽空与报告专家交流,会议在一片掌声和意犹未尽下圆满落下帷幕。交流会后,与会的专家分别参观了宁波大学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和宁波镇海质谱研究院,宁波大学俞建成教授对自主研发的质谱关键技术/部件、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便携式现场快速筛查质谱仪和便携式巡查质谱仪等仪器进行了详细介绍。与会专家对成立仅5年多的宁波大学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所形成的人才队伍、成果和平台等成绩予以充分肯定。通过本次交流,与会专家深入浅出地分享了生命科学与生态环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生物医学、分子生物医学、生态学、环境污染等重要议题和需求。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促进了生命科学与生态环境领域华东地区青年科学家的交流,也为未来的相互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委会 “生命科学与生态环境”交流会 大会合影
  • 理加联合参加“第二届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修班”
    2014年5月19日-22日,第二届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修班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生态学学会联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外本领域的著名专家做主题特邀报告,来自全国各地近200位学者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另有120位学者参加了技术研修班。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加联合)应主办方邀请,携众多生态仪器设备参加了此次盛会。 5月19日-20日,中国 北京 清华园宾馆 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5月19日,研讨会开始,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暨全球变化研究院林光辉教授主持会议。 5月20日,理加联合市场总监朱湘宁先生在大会上为专家学者介绍了LGR激光稳定性同位素分析仪的新应用,并回答了与会学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报告结束后,与会学者表现出浓厚兴趣,并与我们的工程师在研发项目的进展与需求方面做了深切交流。与会学者表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LGR公司的OA-ICOS技术能够快速、连续、精确的测量痕量物质,对于生态学研究而言,尤其是稳定同位素生态学研究,有着很高的契合性。 5月21-22日,中国 北京 清华大学 稳定同位素技术研修班 为了确保每位学者都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专业仪器,并与我们的工程师沟通,技术研修班分四组进行。 首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实验室温学发副研究员讲解“基于稳定同位素红外光谱技术连续测定温室气体同位素比值和通量”。 讲解结束,在理加联合工程师的指导下,学员亲自动手操作仪器,了解仪器的内部构造和操作技巧;更值得一提的是,由美国LGR公司推出的温室气体分析仪,以其强大的功能、小巧的身材、可背负式的设计赢得与会学者的一致青睐。 关于理加联合主要代理产品:美国LGR公司激光痕量气体和稳定同位素分析仪美国ASD公司地物光谱仪瑞典OPSIS公司凯氏定氮仪和自动消解仪美国CSI公司闭路涡度相关和大气廓线测量系统美国Resonon公司高光谱成像光谱仪意大利AMS集团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和流动分析仪 理加联合作为专业的生态与环境仪器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一直以“为客户提供最先进的产品和最优质的服务”为目标,在不断引进国外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和研发能力,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li-ca.com
  • “加强数智化转型 发展生态环境监测新质生产力” 华夏谱创应邀参加合肥第15次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
    “加强数智化转型 发展生态环境监测新质生产力”华夏谱创应邀参加合肥第15次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2024年6月18-1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安徽合肥举办第十五次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会议以“加快数智化转型,发展生态环境监测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共同研讨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会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张大伟站长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智化转型实践与思考”做大会报告。深入剖析了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历程,指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数智化转型是监测系统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次大会就”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制机制与技术创新“开设分会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正高级工程师康晓凤做”应急监测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专题报告。指出了现阶段应急环境监测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提出了三个工作思路,提升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华夏谱创应邀参加此次大会并展台亮相展出多款水质监测仪器,包含“半自动测油仪”,“全自动测油仪”,“全自动便携式紫外测油仪”,“全自动液液萃取仪”等。展台吸引众多专家、学者前来交流。并得到广泛好评。华夏谱创始终秉持【以诚取信,以质求存,以新求进】的企业服务宗旨,走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之路,为实现【守碧水蓝天,护生态环境】的神圣使命,并为摆脱国家对进口科学仪器设备依赖的局面而奋斗!
  • 第三届全国农业资源与生态论坛“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扬州顺利召开
    第三届全国农业资源与生态论坛“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扬州顺利召开2020年11月25-27日,由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江苏省土壤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农业资源与生态论坛“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扬州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110多家单位,3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现场学术交流。本次会议为与会的专业人士与企业提供了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北京澳作公司在会议现场展示了PSP32在线荧光监测系统,MPM100多功能色素仪等多款先进仪器设备供参会者观摩了解,吸引了众多学者们的热切关注与详细咨询,仪器和服务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公司专业人员就与会学者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答,最终达成多项合作意向。通过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加强了与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们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了我司在应用领域的影响力。同时,我们将不断提升售前售后技术服务、应用培训、技术支持及自主研发能力,更好地为科技发展助力。
  • 昂林仪器亮相第十五次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展示应急监测领域创新技术
    昂林仪器亮相第十五次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展示应急监测领域创新技术 创新应用近日,第十五次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在安徽合肥圆满落幕。作为中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领军企业,昂林仪器受邀参加此次盛会,就应急监测领域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为主题和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以其前沿的应急监测技术和创新产品,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科技与环保的盛宴。会上,昂林仪器展示了其最新研发的应急监测产品,包括便携式全自动紫外测油仪、全自动便携式重金属分析仪和船载式水质分析仪器等。这些产品凭借其高效、准确、快速的检测性能,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 OL1045/OL1045N全自动便携式紫外测油仪产品。它根据HJ 970-2018 水质 石油类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研发,对地表水、地下水、海洋中的石油类进行实地监测、应急监测。更小体积,整机重量仅14kg,无线操作,更强续航。适用于更多户外复杂工况。采样容器无需定制,适用市售不同规格的广口瓶,适用性极强;采样直接上机,自动测量水样体积,样品无转移;高达0.9999的校准曲线,检测结果更精确; 用整体式人性化设计,一键运行,整个实验过程无需人为干预。为应急监测组现场操作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昂林仪器的产品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参会专家表示,昂林仪器的应急监测产品在技术上具有创新性,能够满足当前环境应急监测的需求,有助于提高我国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昂林仪器总经理汪洁女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产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安全感:“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提供技术,更是希望通过这些技术,让环境保护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精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安全和健康。” 作为一家专注于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昂林仪器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产品,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贡献力量。
  • 德国元素elementar参加第八届全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2022年11月9日至10日,第八届全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和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承办。会议通过视频会议和网络直播的方式举办,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180多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50位专家、学者报名参会,德国元素elementar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由同位素质谱产品专家余贺作了大会报告-《德国元素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及进样系统》。报告介绍了德国元素硝酸盐样品氮氧同位素分析的最新解决方案EnvirovisION,吸引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EnvirovisION是环境样品分析的理想解决方案,通过isoprime visION与iso FLOW GHG结合的轻松操作,采用三价钛还原法分析硝酸盐样品,大大降低了样品预处理的技术门槛,同时保持了最高水平的精确度和准确性,避免了繁琐的样品多步处理、厌氧细菌培养的维护和剧毒化学品的使用。大会开幕式由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吴福忠教授主持,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王艳芬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杨玉盛教授,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林光辉教授致辞。王艳芬表示随着稳定同位素领域和分析测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同位素一定会赢得蓬勃发展的机遇并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杨玉盛表示,福建师范大学高度重视生态学学科建设,依托湿润亚热带山地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明全球变化与森林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等平台,积极承担各类研究项目,为福建省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林光辉表示稳定同位素与化学基础和模型的结合,能够更加量化地整合不同尺度生态学研究,使得该技术运用到生态学各领域之中。随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研究员、University of Utah的Gabriel J Bowen教授、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Naohiko Ohkouchi教授、清华大学林光辉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双江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杨玉盛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方运霆研究员、Johannes Gutenberg-University Mainz 的Bernd Schö ne教授、Thomas Tütken教授、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的Hans Schnyder教授、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Guillaume Tcherkez教授,以及厦门大学史大林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冯有智研究员等30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会作特邀报告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 以浓厚兴趣与责任为经,以奉献与专一为纬 ,120多年坚持做一件事 - 元素分析,德国元素Elementar正把他对科技的热诚汇入中国火热的经济发展大潮,为中国的未来,为中国的环境、材料、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的研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北裕仪器亮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举办的第十五次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
    2024年6月1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安徽合肥举办第十五次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会议以“加快数智化转型,发展生态环境监测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共同研讨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张大伟站长作了题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智化转型实践与思考”的大会报告,北裕仪器“智慧无人分析检测系统”以视频的方式在报告中进行展示。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数字化监测技术与应用进展第十五分会场,公司总经理陈凡作了“AI实验室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专题汇报。陈凡从行业发展趋势、AI实验室与新质生产力的全面融合、智慧监测的实践与探索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分享了北裕仪器智慧无人分析检测系统开发理念,将自动化分析仪器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数据库管理等新技术融合创新,以国家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为依据,做到批量水样从分样到检测分析出报告等全过程自动化监测,得到参会代表的认可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未来,北裕仪器将在水质监测、数字化转型、改革创新上发挥建设性的创新引领作用,为样品的大通量检测提供新思路、开辟新路径,为用户提供更高效、准确和可靠的AI人工智能实验室一站式解决方案,全面打造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能力的工程,为“加快数智化转型,发展生态环境监测新质生产力”作出新贡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