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学术机构

仪器信息网学术机构专题为您整合学术机构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学术机构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学术机构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学术机构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学术机构话题讨论。

学术机构相关的论坛

  • 国内从事ICP-MS研究比较有特色学术机构,你还知道哪些?

    国内从事ICP-MS研究比较有特色学术机构的主要有如下几家:1,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组,由砷等的HPLC-ICP-MS形态分析发展到基于纳米粒子以及稀土离子应用的免疫分析,目前正在进行基于DBD应用的样品引入装置研究;2,南开大学严秀平教授课题组,目前正在开展重金属离子的中毒机理研究,CE-ICP-MS联用是主要手段;3,武汉大学胡斌教授课题组,在基于ETV-ICP-MS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在在线微萃取以及stir bar sorption样品前处理方面做了很多有起色的工作;4,生态所江桂斌教授课题组,主要进行环境样品形态分析的联用技术研究,探索POPS在生物体内的中毒机理;5,厦门大学王秋泉教授课题组,植物样品中的金属组学研究,侧重于稀土元素的植物效应研究;6,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陈杭亭教授课题组,主要开展样品前处理中的分离富集技术,悬浮进样研究以及环境中的钍的环境行为学调查;7,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丰伟悦课题组,同位素稀释结合HPLC-ICP-MS进行生物质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以及蛋白质定量研究;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圣虹教授课题组,基于LA-ICP-MS的微区分析;9,青岛海洋第一研究所王小如教授课题组,HPLC-ICP-MS进行海水中以Sn为代表的毒性元素形态分析;10,四川大学侯贤灯教授课题组,紫外光照射化学蒸气发生结合ICP-MS进行形态分析的研究;11,浙江大学徐子刚教授课题组进行IC-ICP-MS的形态分析研究;12,中国地址研究院李冰教授课题组,复杂地址和环境样品中的关键元素分析,比如贵金属以及卤族等非金属元素;13,贵阳中科院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MC-ICP-MS进行同位素比值研究.14,江西分析测试中心章新泉教授课题组,主攻高纯稀土分析;15,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课题组,阀上实验室结合ICP-MS进行在线样品处理;16,北京大学王京宇教授课题组,主要进行稀土元素在人体中的医学效应研究.17,中国计量研究院,利用MC-ICP-MS,HPLC-ICP-MS等手段进行标样定值或者形态分析用标样制备.18,钢铁研究总院,钢铁分析中质谱干扰的消除. 你所知道的这些比较有特色的学术机构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呢?你的ICP-MS主要是用于哪些方面的研究呢?欢迎大家来讨论哦!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2.gif

  • 欧洲7大制药公司联合学术机构共同进行药物研发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3/02/08/424366159_small.jpg欧洲制药团体正在加快发动药物研发的引擎。这个包含有30个合作伙伴的团体,正采用众包、开放式创新模式,发起一次新的活动以推动新的治疗药物的开发,该团体包括了拜耳、强生旗下杨森和5个其它制药巨头。7家合作伙伴计划献出至少30万个化合物,研究机构及其它合作方也计划开发大约20多万个化合物,目的是对该团体中的参与者共同分享药物研发成果,研发战略,这与以往制药集团传统的、秘密进行的药物研发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制药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因为他们的化合物数据库通常被秘密保存,”荷兰非营利组织TI制药公司科学主管Ton Rijnders说。“他们这样做是因为这种方式与以往建立自己更大的化合物数据库相比成本更低,而且参与该团体的学术机构把他们的创新理念也输送了进来。”事实上,制药集团已经变得更加开放,正在与外部组织一起来扭转消极的药物研发趋势。由欧盟10亿欧元支持的创新药物计划(IMI)也对这个新的药物研发团体进行了支持,并取得了较大进步,引入了大型制药公司参与到这个行列。例如,创新药物计划支持了2012年10月份宣布的、由罗氏领头10家主要制药公司参与的一项活动,该活动目的是借助干细胞开发出人类疾病模型,帮助神经疾病和糖尿病药物的开发。这次最新的1.96亿欧元的药物研发活动,有8000万欧元来自欧洲委员会第七框架研究计划,剩余预算由制药企业、大学及其它合作方完成。TI制药对该药物研发活动正在进行组织协调。7个主要制药企业包括阿司利康、拜耳、丹麦灵北、杨森、默沙东、赛诺菲及比利时优时比公司。

  • 非常实用的学术导航站点:科学堂学术导航

    今天在网上瞎逛,发现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学术导航站点:科学堂学术导航--我的学术科研主页,网址为:http://123.scienceroom.net/,网站是这样介绍的,科学堂学术导航——最专业权威的学术网址导航,提供最简单便捷的学术科研上网导航服务。及时收录丰富的学术资源,包括常用学术检索、学术机构、学术期刊、学术论坛、科技新闻、科普网站、著名大学、著名科技公司、科技论坛、科学门户、教育资源等热门学术类优秀网站,是数千万科技工作者的上网主页。个人感觉,该学术导航站点几乎收录了所有常用的学术科研网址,真的可以作为我们学术人的科研主页,呵呵!特地推荐一下!

  • ICP-MS特色研究的学术机构

    国内从事ICP-MS研究比较有特色学术机构的主要有如下几家:1,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组,由砷等的HPLC-ICP-MS形态分析发展到基于纳米粒子以及稀土离子应用的免疫分析,目前正在进行基于DBD应用的样品引入装置研究;2,南开大学严秀平教授课题组,目前正在开展重金属离子的中毒机理研究,CE-ICP-MS联用是主要手段;3,武汉大学胡斌教授课题组,在基于ETV-ICP-MS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在在线微萃取以及stir bar sorption样品前处理方面做了很多有起色的工作;4,生态所江桂斌教授课题组,主要进行环境样品形态分析的联用技术研究,探索POPS在生物体内的中毒机理;5,厦门大学王秋泉教授课题组,植物样品中的金属组学研究,侧重于稀土元素的植物效应研究;6,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陈杭亭教授课题组,主要开展样品前处理中的分离富集技术,悬浮进样研究以及环境中的钍的环境行为学调查;7,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丰伟悦课题组,同位素稀释结合HPLC-ICP-MS进行生物质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以及蛋白质定量研究;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圣虹教授课题组,基于LA-ICP-MS的微区分析;9,青岛海洋第一研究所王小如教授课题组,HPLC-ICP-MS进行海水中以Sn为代表的毒性元素形态分析;10,四川大学侯贤灯教授课题组,紫外光照射化学蒸气发生结合ICP-MS进行形态分析的研究;11,浙江大学徐子刚教授课题组进行IC-ICP-MS的形态分析研究;12,中国地质研究院李冰教授课题组,复杂地质和环境样品中的关键元素分析,比如贵金属以及卤族等非金属元素;13,贵阳中科院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MC-ICP-MS进行同位素比值研究.;14,江西分析测试中心章新泉教授课题组,主攻高纯稀土分析;15,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课题组,阀上实验室结合ICP-MS进行在线样品处理;16,北京大学王京宇教授课题组,主要进行稀土元素在人体中的医学效应研究;17,中国计量研究院,利用MC-ICP-MS,HPLC-ICP-MS等手段进行标样定值或者形态分析用标样制备;18,钢铁研究总院,钢铁分析中质谱干扰的消除。

  • 利用网络提高学术影响力

    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不仅有最新科学进展的介绍,也有各类科普活动,科学进家庭活动,也有各种类型的科学家学术交流模式的探讨。其中有个关于如何通过网络资源提高学术曝光率的讨论班,也是不错的主题。科学家现在比过去有更多手段传播他们的研究成果,建立和其他学者的联系。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的一个讨论班咱们探讨这个问题,并总结了一些具体方法。加州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图书管理员Julia Gelfand和Laura Bowering Mullen在这个讨论班上分享了他们的想法。一、开放自己的著作现在大量的学术机构鼓励他们的学者将学术成果公开。对学者来说,开放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加快学术传播的速度,扩大读者群,提高学术的影响力。新的学术评价模式已经吸收网络引用和阅读的因素,因此,这对于提高学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讲,有2种方法把自己的学术成果公开,一种是直接发表在开放杂志上,或者把自己已经发表的论文在自己的学术机构或公众学术网络上公开。当然,公开自己的学术成果必须有版权的因素。二、分享研究资料Gelfand和Mullen鼓励学者能参与自由网络数据分享运动。现在有许多分享研究数据的网络工具。三、建立个人网络简介Scopus、Microsoft Academic Search、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等都有这样的服务,建议大家积极使用。当然,要认真核对相关数据,尽量把错误和重复信息去掉。这可以让其他学者方便准确了解你的信息。定期更新和维护这些资料也十分重要。这些都是你的学术脸面。通过这些途径,可以让其他学者了解你发表论文的数量,引用情况以及你的合作者等信息。这也可以方便你建立自己的学术网络。四、申请一个ORCID ID这个ID是唯一的学者身份证号码,会自动将你在不同单位从事的研究按照你个人进行汇总。五、掌握新的学术评价方法熟悉并自己评估个人的学术影响力,对自己的学术地位,做到心中有数,这有利于你计划自己的学术方向。现在和将来的学术影响力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传统的论文目录和学术引用情况,而且包括网络点击数量、书签标记数、下载数、被推次、博客转发等等方式。一种专门统计这类数据的网络工具ImpactStory已经建立,建议大家使用。

  • 中国的学术前沿在哪里?(英学术出版商撤销43篇科学论文 41篇为中国作者)

    北京时间3月27日,《华盛顿邮报》在一篇题为《主要出版社撤回43篇科学论文剑指大面积“同行评审”造假丑闻》的文章中称,英国大型学术医疗科学出版商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 Central)撤销了43篇生物医学论文,其中41篇是中国作者,单位涉及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多家高校附属医院,还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等多家部队所属机构。  科技日报记者在对部分被撤销文章的作者单位进行核实过程中,一位暂时不愿透露信息来源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么大规模公开拒绝中国学术界论文还是第一次遇到,“对中国学术界特别是生物学和医学界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强调说,涉及其单位的文章第一作者都是导师级通讯作者,属于业内“大腕”,声誉明显受损。“同行评审”出大事了  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在撤回每篇文章时,附带了一小段解释:“我们很遗憾地撤回了这篇论文,因为同行评审过程受到不当影响和危害。因此,这篇论文的科学诚信无法保证。系统而详细的调查表明,存在一个第三方机构为大量论文提供潜在同行评审人的造假细节。”  同行评审(Peer review)是许多国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重要一环,出版方通过让同领域专家阅读论文,从而判断是否录取投送的稿件,以保证学术论文的质量。  “同行评审造假的问题正在影响整个学术期刊出版,我们也深受其害。”现代生物出版集团科研诚信部副主任吉基莎·帕特尔(Jigisha Patel)去年11月写道,“这种造假行为的方式多样化,包括论文作者提前让朋友们提供正面评价,精心设计同行评审圈,圈子里的评审人相互评价各自的论文,以及模仿真实的评审人,甚至捏造完全不存在的评审人。”  匿名业内人士称,“目前,我们正处在自查自纠阶段,尚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具体有了明确消息,会主动跟媒体沟通并披露详情”。  “第三方机构”若隐若现  去年学术出版界就曾发生一件大丑闻。声学领域杂志《振动与控制期刊》(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一次性撤回了60篇论文,因为这些论文的多数同行评审人来自中国台湾,而其中有不少人使用了假名。  多年来,“撤稿观察”博客一直跟踪论文的诚信问题,现代生物出版集团的此次撤稿事件就是由该博客曝光的。博客两位编辑伊凡·欧兰斯基(Ivan Oransky)和亚当·马库斯(Adam Marcus)统计,近年来他们发现了170起论文撤回事件,全部是因为同行评审造假。  去年12月,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意识到当下“同行评审造假”已自成体系,这一不当行为似乎是由大量第三方机构主导而成。  帕特尔表示,“从我们期刊上被发现的论文来看,造假的水平比想象更复杂。作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但是推荐评审人很相似,这表明复杂的造假机制背后,可能存在一个第三方机构操纵一切”。  接受本报采访的匿名业内人士也推测,“杂志会由为投稿文章委托第三方机构的评审专家进行公开评审,但如果因为安全漏洞名单被泄露,一些作者可能有机会与评审专家私下取得联系”。他说,这是不应该出现的学术伦理和道德问题,“公开被拒”说明“我们自身一定是有问题的”,但具体细节还需要调查清楚后公布。  目前重点是“挽回损失”  帕特尔表示,此次事件“不能代表中国普遍的问题,我们发表过很多有公信力的中国科研论文”。  匿名业内人士表示,他们已经核实本单位被撤回的文章自身并不涉及数据造假问题。“目前的重点,是如何尽快挽回损失”。  他认为,首先是挽回论文本身的损失,如果问题只出现在第三方评审程序上,单位应出面帮助作者与该出版集团沟通协调,由杂志选择一家有良好信誉记录的另一家权威第三方机构进行“重审”;其次是国家“一定要有相关部门出面协调此次大规模论文被撤事件造成的中国学术界声誉受损影响”。  当记者追问是否有过先例时,该人士表示并不知晓具体应该由谁来协调,“因为这种事情实属罕见”。  当科技日报记者联系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东方医院采访事宜时,被明确告知“我们医院不接受采访了”。本报联系的另一当事机构宣传部门主管表示“要上报领导后再回复”,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尚未获得任何消息。(原标题:“同行评审”造假再曝学术丑闻)我们再来回顾下nini大姐大的几个帖子1、好开心,有人跟我一样犯乌龙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50204/5659009/2、偶然看到之前看文献时的标记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50321/5718198/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学术研究的?目前中国的学术前沿和研究方向在哪里?也许你也是其中一员之一哦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2.gif

  • 河北院邢静芳同志受邀参加第18届国际流量测量学术会议

    近日,邢静芳同志受组委会IMEKO(国际测量联合会)邀请参加2019年第18届FLOMEKO会议(国际流量测量学术会议)并在会议期间进行论文宣讲。 会议在葡萄牙里斯本举办,是流量测量领域在国际上影响力最大、最广泛、最权威的学术会议。邢静芳同志受邀在会议现场就撰写的《高准确度等级钟罩装置排出气体体积的模型研究》学术论文进行宣讲,听取了大量关于流量测量、流量法制计量、天然气计量等相关技术和研究,与来自美英法德等世界各地工业、国家计量机构、计量检测实验室、监管机构、服务供应商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流量、体积测量专家进行学术沟通交流,参观了部分企业的仪器仪表展览。 通过本次会议,更好地了解了国际上流量测量领域的相关科研成果、现有技术现状、技术前沿以及流量测量的应用前景,丰富了流量测量知识,也向外界展示了我院科研成果,增加了与国际先进机构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了流量测量领域的了解。 本次会议参会人员共计300余人,共邀请中国大陆参会人员21人,其中计量技术机构3家9人。国际流量测量学术会议由国际测量联合会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58年,始终致力于组织开展流量测试相关国际学术交流、重点学术课题研讨等工作。

  • 【转贴】最近在美国也感受到了中国国内非常严重的学术道德危机

    期刊的NEWSFOCUS栏目上的文章“China’s Publication Bazaar”(SCIENCE,342: 1035-1039),以及EDITORIAL栏目上的文章“Research Integrity in China” (SCIENCE, 342: 1019)。收到这种信,我开始真的不太高兴,心里嘀咕:“你这家伙(不是华裔)在群发这种丑陋之事干吗呀,有意给中国抹黑?”,后来也看到两位华裔教授给那位发信者回复的质疑信,其中一位大致说,“学术不正之风,全世界都有,你到底想给学生们传递怎样的信息呢?”另一位则说“我时常听到一些教授责备来自中国的学生不诚信,那都是对华人学生的偏见或歧视…”。显然,我们开始都有类似的感觉。但后来,那位发信教授又回信说,他正在上一门有关学术道德的课,发信是就事论事,还声称还将会转发给他认识的其他国家的学术界朋友。不过,我仔细看完所附的那两篇文章后,确实有些无话可言,因为中国的学术道德底线已经被触碰了,估计现在可能没有哪个国家在这方面比我们更严重。 巧合的是,在收到那封群发信的同一天,我收到一SCI期刊编辑的信。他说,前两周请我审稿的一篇论文,不需要我审了,但以后还需要我帮审稿,云云。信中没有给出突然中止我评审那篇论文的具体原因,但我认为,是那篇Science的文章让一些期刊编辑警惕起来,因为该论文来自中国,而我是中国人,他们为了避嫌(或者生怕我被来自中国的作者收买)而突然不让我再审那篇论文了。这只是我的猜测,但愿不是这个原因。 话说“China’sPublication Bazaar”这篇文章(原文见后面附录), 估计很多朋友都看了。尽管我以前听说国内存在****、从网上购买职称论文等丑陋现象而心理有所准备,但是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还是惊呆了。这篇文章, 是Science对中国丑陋的论文销售市场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调查研究结果。在Science所调查的从事SCI论文交易的27机构中,仅有5家机构否认代写论文和作者署名的出售中介。一些SCI论文中介机构在网上做论文出版前的销售广告。据该Science文中报导,在中国论文黑市中,网络论文经纪公司通过移花接木,把高水平论文原先的第一作者和通讯联系作者的作者署名转让出售给另外的没有参与任何研究和写作的人,以获得高额收益。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一些缺乏科学道德的科学家和研究员通过用钱购买的方式来发表高水平论文,而其自身的实际学术水平却很一般。另一方面反映,那些出让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作者署名的原作者,虽然其学术水平高,但却是为了金钱而出卖学术道德灵魂的最庸俗的学者。前几年听说的****或者从网上购买职称论文等丑陋现象,也只不过是发生在工厂、机关、中学、或者普通大中专院校的职称评定当中,而这种歪门邪道现在已经渗透到更高层次的研究队伍中,这非常令人担忧。 该文还报道,中国的论文销售市场非常大,论文中介机构数量多(用百度搜索可知)。论文中介机构为了牟利,挂牌论文的文字滋润服务,但实际上主营代写业务、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联系作者署名权的销售(一篇Science论文的作者署名销售价高达$1600到$26,300不等)、以及把已经在中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翻译成英文再发表在SCI期刊上,等等。其代写业务使得丑陋的科学家们(虽然是极少数)能够通过花钱的办法雇佣机构为他们代写论文,或者从网络直接购买文章来发表。由于很多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通常对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作者给于高额奖励,这意味着那些为论文机构付费以获得论文发表的科学家/研究者仍然得到其论文投资的回报,这又促进了恶性循环。而机构则实际上把任务承包给研究生或其他学者,并承诺在特定期刊上发表。有的机构甚至吹牛说他们能够为缺乏数据的科学家代写论文。说白了,他们实际上雇佣论文枪手(代写文章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不可靠的数据编写论文。此外,Science的那篇文章还报导,中文期刊更是论文销售者的主要渠道,中文期刊上出现售出论文的数量很多,所以中文论文的质量更令人担心。 学术黑市的兴起,涉及隐蔽的论文中介机构、**的研究生、研究员和科学家、为了私利而与中介机构进行妥协的期刊编辑(**出版)等等,这些丑陋的学术毒瘤正在中国泛滥起来,而且现在已经被全球所了解。 中国过去十年的SCI扩展论文数已经增长到4倍多,总数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这是中国学术界的进步与骄傲。过去十年,中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导航系统等高精尖大项目表明我们具有非常强大的科学与工程创新能力,这些是学术界的正能量的代表。然而可惜的是,学术**也逐年增长:论文剽窃,论文造假、成果造假、申请项目造假、科技开发产品造假(如“汉芯”),学位造假、履历造假、利用权力组织人马为自己发表著作(如张曙光),等等,五花八门,几乎无假不有。眼下的学术道德危机如此严重,中国学术声誉日益受到影响,这代表负能量,不采取行动加以解决,不仅学术声誉无法挽回,中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也将受到严重制约。 归结造假的原因主要有:现行环境只重视论文数量,而不重视其质量;职称晋升的强制性指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强制性指标;浮躁、急于求成;缺乏科学诚信和科学道德。 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是缺乏科学诚信和科学道德。做什么事,都必须诚实、必须符合道德规范,而科学诚信和科学道德实际上也属于普通所说的诚信和道德的范畴。诚信和道德行为,是合格公民的最基本要求,缺乏诚信和道德,还谈什么科学家、研究员?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做一个诚实的、有道德的公民,然后才能努力去当科学家、研究员。 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我做起,做个坚守科学诚信和科学道德规范的学者!

  • 【分享】学术搜索-如何查找计算机科学类学术论文

    1 [url=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微软学术搜索[/url] 该学术搜索引擎主页建立了计算机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的大类索引,包括理论与算法、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数据挖掘、图形学等23个研究方向。主页上方,有“论文(Paper)”、“作者(Authors)”、“会议(Conferences)”、“期刊(journals)”四个标签。以“论文”标签为对象,点击某个大类,出现该领域的论文列表,这些论文列表是按照引用次数从高到低排列,这样就能发现这个领域内最经典和最热门的论文。同样地,分别以“作者”、“会议”、“期刊”标签为对象,就能发现你选择的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作者、权威的国际会议和核心学术期刊。如图是主页导航: [img=469,320]http://www.tuchuan.com/a/2010031610305623347.png[/img] 在作者的个人页面,有他的个人信息、发表论文总数、H/G指数、以及历年发表论文的列表,图表显示了作者的学术研究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学术影响力。作者个人页面最近也新增了个性化功能,如作者的研究兴趣、将作者论文列表嵌入其他网页如个人主页、RSS订阅了解作者的最新信息[img=527,146]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bout/author_201003.jpg[/img] 主页实时更新最popular的作者和论文[img=482,247]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bout/frequentPaperAuthor_201003.jpg[/img] 视觉浏览页面,给出了与某个作者相关的合作者关系图,点击各个作者之间的连接线,可以浏览作者之间合作的论文信息[img=513,356]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bout/explorer_201003.jpg[/img]如果对作者的姓名不太确定,可以输入中文姓名会自动给出英文姓名的提示[img=506,128]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bout/nativeNameSuggestion_201003.jpg[/img]2 [url=http://portal.acm.org/dl.cfm][color=#000050]ACM Digital Library[/color][/url] 在研究机构或者大学里面的研究员一般都比较熟悉,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数据库,收录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但是必须付费下载或者集团购买数据库,不能免费下载。3 [url=http://www.informatik.uni-trier.de/~ley/db/][color=#000050]DBLP[/color][/url]DBLP是计算机领域内对研究的成果以作者为核心的一个计算机类英文文献的集成数据库系统。按年代列出了作者的科研成果。包括国际期刊和会议等公开发表的论文。DBLP所收录的期刊和会议论文质量较高,DBLP的文献更新速度很快,很好地反应了国外学术研究的前沿方向。但是只相当于一个索引系统,提供浏览,没有下载链接。4 [url=http://citeseer.ist.psu.edu/][color=#000050]CiteSeer[/color][/url] 是NEC研究院在自动引文索引(Autonomous Citation Indexing, ACI)机制的基础上建设的一个学术论文数字图书馆。这个引文索引系统提供了一种通过引文链接的检索文献的方式,目标是从多个方面促进学术文献的传播和反馈。  CiteSeer检索WEB上的PostScript和PDF两种格式的学术论文。目前,在CiteSeer数据库中可检索超过50万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领域。这个系统能够在网上提供完全免费的服务(包括下载PostScript或PDF格式的论文的全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①检索相关文献,浏览并下载论文全文;②查看某一具体文献的“引用”与“被引”情况;③查看某一篇论文的相关文献;④图表显示某一主题文献(或某一作者、机构所发表的文献)的时间分布。5 [url=http://www.computer.org/portal/web/csdl/home][color=#000050]IEEE Computer Society Digital Library[/color][/url] 如果你跑到ieee.org,而不是computer.org,你会发现那里paper不是那么容易找。其实计算机专业的,到computer.org更容易找paper一点。这里也是需要订阅的,不是免费的。另外一方面,IEEE的会议多而杂,有好的会议,但是绝大部分会议是不如ACM的,所以在这里跟会议的proceedings一定要有针对性。 IEEE的几个magzine还是做得挺不错的,可以读读。

  • 【转贴】学术期刊该不该收取版面费?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刊资料中心公布了“200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榜单,《学术月刊》、《中国社会科学》等一批学术质量较高的刊物榜上有名。这反映出我国学术刊物专业水平在不断上升。但与此同时,我与很多同学发现,有不少刊物并没有集中精力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而是专注于如何收取版面费、广开财路等。那么,学术期刊到底该不该收取版面费? 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学术界逐渐出现的一种反常现象。作为一些学术期刊在出版发行方面的一种“生存之道”,它已成为学术界几乎人尽皆知却并不合理的学术“潜规则”。 从根本上说,产生学术期刊版面费的根源,在于目前我国不够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当前,随着社会对学术研究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参与到单位科研实力的竞争之中,并出台了大量的科研奖励制度或考评制度。例如,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读书期间,须在公开的指定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否则将不授予学位;助教晋升讲师,讲师晋升副教授,副教授晋升教授,或者副教授、教授晋升硕导、博导,必须在学术成果的所谓“质”或“量”上达到指定的要求,否则将不予以晋升;科研津贴与奖金的发放与科研成果的情况直接挂钩,成果多,则津贴多、奖金足,反之则景况惨淡……这种学术评价机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但其只重视结果并以结果论英雄的导向机制,也造成了学界功利化和投机钻营、谋名取利氛围的日渐浓厚。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下,学术期刊版面费应运而生,并成了部分缺乏职业素养的学者和学术期刊谋求各自诉求的桥梁与纽带。

  • 2013年度CNS论文发表数机构排行榜

    http://www.bio360.net/attachments/2014/01/1389014491fda0d10c4f38a501.jpg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上的论文数量和一个学者和学术机构学术影响力有很大关系,特别大家公认的 CNS 三大牛刊,更值得考察考察。排除新闻类小文后, CNS 三期刊 2013 年的文章数量为 4223。因为数据库滞后的因素, 2013 年文章的数量可能存在不少差距。不过这个数字应该是达到 80% 以上。应该可以说明问题的。排名国家/地区论文数%of 42231美国237256.1692英国57213.5453德国47111.1534法国2405.6835加拿大2235.2816中国2135.0447澳大利亚1944.5948荷兰1754.1449瑞士1724.07310日本1643.883表 1:CNS 发表论文数量的国家排名首先看个个国家的情况(表1)。美国以56%的高比例傲视群众,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 200 篇,相当于美国 10% 不到。考虑到今年中国 SCI 论文数量已经远超过对方的 50%,这个比例显然不能让大家满意。不过这一成绩的获得应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要知道 10 年前我们这个指标只能是个位数水平,现在已经到第 6 名了,更可喜的是我们排第4名的法国已经相差不多,相信我们不久就可以晋升到前4名。看现在的形势,也许5年后可以进入第 2 名也说不准。排名机构名所在国家论文数%of 42231加州大学系统美国43810.3722哈佛大学美国3297.7913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美国2916.8914麻省理工学院美国2004.7365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德国1583.7416斯坦福大学美国1393.2917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1232.9138伦敦大学 英国 1232.9139剑桥大学英国 1162.74710哥伦比亚大学美国1042.4631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 1032.43912美国能源部美国942.22613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 932.20214耶鲁大学美国 922.17915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 892.10816牛津大学英国 882.08417加州理工学院美国 791.87118伦敦大学学院英国 771.82319中国科学院中国 741.75220约翰霍金斯大学美国 741.75221康奈尔大学美国691.63422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 661.56323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美国 641.51624华盛顿大学*美国 631.49225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美国 611.444表 2:发表 CNS 论文最多的 25 家学术机构注:加州大学系统为加利福尼亚大学10所分校的总称,论文数为10所分校论文数的总和。但如伯克利、旧金山等分校亦在本排名中。然后看看学术机构的情况,从表 2 中可以看到,几乎发表论文最多的学术机构清一色的为美国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只排在 19 名。我们众多奋斗在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规模巨大的名牌大学没有了踪影,这个差距实在没有太多值得讨论的了。由于总数量不大,中国学术机构只要超过 10 篇,就属于前5名的学术机构了。目标明确,难度不大,大家努力了。排名期刊名论文数1PNAS43032NATURE25473SCIENCE24884CELL557表 3:四大期刊发表论文数量统计采用这三大期刊虽然不能代表学术水平的全部,但显然可以作为观察一个国家或学术机构是否有卓越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本来考虑把 PNAS 统计进去,但这个期刊的文章数量太大(表3),容易导致偏差,于是就只考察 CNS 三个期刊了。四大综合牛刊 2013 年发表的所有文章总数量9895篇,其中 PNAS 最多大概 43%。去掉新闻后 PNA

  • 韩启德:对学术不端举报抓紧调查及时处理

    6月5日,中国科协、教育部、中科院、社科院和中国工程院五部门联合召开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会议发言中指出,近年来,中国科研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滋长,违反科研伦理、滥用学术权力、学术失范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已损害了学术界、教育界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健康成长。韩启德认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关键是要抓好教育、自律和监督三个环节。一是要广泛开展科研诚信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开设科研诚信、科研行为规范的课程,也缺乏适合的教材和读本,许多年轻人甚至有一定研究经历的科研人员对科研规范不甚了解,不清楚“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很容易犯错误。去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实现了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各省属高校为主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全覆盖,今年将争取拓展到所有高校以及中科院、社科院所属的188个科研院所、中心。二是要把严格自律作为终身要求。要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自律机制和自我纠错机制的重要作用,引导科研人员坚决抵制一切违反科学道德与伦理的科研行为,自觉遵守科学家的基本行为准则,三是要把监督惩处作为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必要举措。必须坚持道德约束和监管惩处并重,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韩启德表示,近年来,我国制定发布了针对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学术规范,许多单位和部门成立了专门机构,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实际情况看,有些规章和要求还停留在文件上,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一些问题需要作出严肃处理时却失之于软、失之于轻。必须抓紧建立完善合理有效、公正公开的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对通过合理渠道递交的举报材料要抓紧调查,坚决处理,并及时公布调查和处理结果。

  • “2018全国医学计量学术交流会”成功在蓉举办

    [color=#333333] 10月24日至26日,“2018全国医学计量学术交流会”在四川省成都成功举办。来自国内计量技术机构、医疗器械质检机构、医院、相关生产企业和研究单位的一百五十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医学计量发展建言献策。[/color][color=#333333][/color][align=left]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宋淑英,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简称“中测院”)副院长杨杰斌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align][align=left] 宋淑英在题为“计量科技发展规划及NQI”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精准医疗,而计量则是精准医疗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她希望计量技术机构、医疗器械质检机构、医院、相关生产企业和研究单位加强交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医学计量发展,为我国医疗质量提升夯实基础。[/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 随后,全国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计量院刘文丽研究员,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彭明辰教授,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杨勇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任海萍研究员等十余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交流了医学计量工作的新进展、新需求,探讨了医学计量工作的近期要务和发展方向。会议还对评选出的十篇优秀论文作者进行了表彰。[/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color=#333333] 会议由中国计量院、中测院、全国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四川省计量协会医学计量专业委员会承办。[/color][/color][/align]

  • [转载]职称制度改革将对学术期刊带来哪些影响?专家提及了以下六个方面

    [color=#7f7f7f] [/color][color=#999999]张泽青 [/color][color=#7f7f7f]本文整理自《编辑之友》2017年第10期[/color]2017年1月8日,新华社发出通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文件”)。“文件”提到,职称改革重点改革“唯论文、唯资历、唯学历”的职称评定制度。在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施行多年之后,有关部门发现了这一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病。自2015年以来,陆续有一些中央和地方的主管部门出台了政策,调整了本行业、本地区职称评定的条件。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多数省份和一些评定职称的“重灾区”仍没有动静。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这个文件,是落实“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有力举措。“文件”从国家政策的层面提出了对现行职称制度进行改革的具体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国目前在职称评定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将会对前几十年职称评定中不合理因素导致的下游产业链之一的学术期刊的诸多问题产生影响。 学术期刊将会对所发论文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 “文件”指出:“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对学术造假实行“一票否决”,这是对发表学术论文的作者的严格要求,也同样是对学术期刊的要求。试想,如果一本期刊所发学术论文被发现有相当数量质量不高,或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问题,这本期刊的稿源就会越来越少、质量会越来越差。所以,学术期刊对论文的内容须严格把关审核,尽量保证期刊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出现上述问题。目前很多学术期刊都使用“知网”“万方数据”等开发的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收到的稿件进行检测。与此同时,广大读者也对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进行检测,这些年已有不少名校、名人的抄袭、造假论文被曝光,有的由被抄袭的作者发现,有的被认真研究学问的读者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职称制度的改革,更多被收录在各种学术论文数据库中的造假论文将会被发现,通过论文造假而获得学位、职称的人将会被追究,并依法依规撤销其学位和职称,而发表大量造假论文的期刊也将面临不断撤稿、诚信度下降、来稿量不断减少的困境。所以,从现在起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稿件的审核与严格把关,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 某些行业的学术期刊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 “文件”指出:“初级、中级职称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专业不再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审或认定。”也就是说,过去一些要评初级、中级职称的有发表论文要求的专业,今后只要参加全国性的统考并取得合格的成绩,不必发表论文就可获得相应职称。这样一来,这类专业的学术期刊收到的稿件基本上就是要参评高级职称的作者的论文了,来稿的数量将会大大减少,当然质量会有所提高。过去为了满足本行业从业人员和高校师生评职称、拿学位必须发表论文的需求,各行各业的学术期刊总有供不应求的趋势,现在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某些行业的学术期刊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一些发表低端论文的期刊必须未雨绸缪,或尽快提高学术水平,尽量发表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或及时调整期刊的业务范围,不在一棵树上吊死。相信随着国家职称改革步伐的加快,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采取“以考代评”的方式来解决初级、中级职称的评定问题。所以,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应当早做准备。其实,初级、中级职称的科研人员,并非产生科研成果的主力,要求在校学生和各行业初级、中级职称的人必须发表论文就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政策导致大量的低水平“学术论文”充斥在大量的学术期刊上,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期刊资源,也降低了国家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以致出现了为数不少的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以及社会上灰色的论文产业链等败坏学术风气、跌破道德底线等非正常现象。 论文甄别、评价机构将逐步取代期刊评价机构 与“核心期刊”概念被异化的原因相同,不管职称评定制度如何改革,具体工作还是要各单位的人事部门来操作,要求人事部门干部具备评价学术论文的水平和质量的能力,明显是不现实的。过去职称评定部门依靠“核心期刊”“SCI”之类的名单,只要发表在其认可的期刊名单上的论文,就是优秀的论文,作者就可获得职称。听起来很荒诞,但这么多年许多单位的人事部门就是这么操作的,毕竟这种办法要比请本单位或外单位的几位专家坐在一起评审论文要公平可靠一些,于是他们放心地把评价工作转移给了“核心期刊”的编辑。职称评定制度改革之后,过去唯论文、唯论文数量的局面将大大改观,转变为要求论文质量,即要求申请评职称的人员提供自己的代表作,此时可能每个人提交给评审委员会的论文都是发表在所谓“核心期刊”“SCI”期刊上的了。于是,对于论文的评价也就无法老调重弹,为对评审工作负责,对参评人员负责,保证评职称的工作公正、公平,必须对参评论文进行严格的审核,给予公正的评价。社会的需求必然导致相应的产业服务机构产生,在职称评审制度改革过程中,对于学术论文进行查重辨伪、质量评估的机构将应运而生。前者如知网、万方等机构已有比较成熟的操作模式,只要将服务对象由期刊编辑部变更为职称评审单位即可。后者实际上也已有一些单位在操作了,通过设计一些计量化的指标,确定一些评价论文的标准,然后按照这一标准对论文进行评价。这种论文评价的优势在于评价标准一致,由第三方操作,所有指标公开透明,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可靠、可信。但也有不足之处,对于一些冷僻专业的论文,用他们的标准可能不好评价。总而言之,可能在几年之后,时下炙手可热的期刊评价机构和期刊评价活动会降温,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论文查重辨伪机构和评价机构则会应运而生。这种机构须以强大的、海量的学术论文数据库为背景,有各行业权威人士的支持与肯定,须有被社会广泛认可的论文评价标准,最好能够被政府部门认可(是认可,不是指定),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提供有偿服务。这是一项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事业,国外似乎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  学术期刊的页码将会大大增加 “文件”指出:“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代表作制度可以说是“文件”的一大亮点,是人才评价机制科学发展、科学管理的明智举措。可以想象,今后科研人员不必为满足单位发表论文的数量要求去粗制滥造论文,不必把一篇论文分拆为几篇发表,也不必去抄袭、剽窃别人的作品等,而是转变为认真扎实地做好科研工作,精雕细刻地撰写自己的代表作。代表作制度可导致科研方式、论文写作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使得科研工作和学术论文的写作真正回归其本来面目。既是“代表作”,就要保证质量,作者会精心写作,认真打磨,直到自己(包括导师)满意为止。而且代表作如果只有一两页纸的话,似乎也拿不出手,一定要尽量厚重、有质量、有分量,这样一来,投到学术期刊的代表作就会是比较长的文章、是重头稿件。作为应对措施,学术期刊也要及时增加页码,以适应这种变化。当然,在数字化时代,传统出版物也应当与时俱进,从技术操作层面来说,目前学术期刊出版数字版已不成问题,如果职称评定单位认可发表在期刊数字版上的论文可参评职称的话,传统学术期刊不但不必增加页码,甚至不必出版纸质期刊。实际上,这些年纸质学术期刊的发行量一直在下降,不是读者减少了,而是大家都到网上去搜索、阅读数字期刊了。传统的纸质学术期刊除了一些单位订购,就是提供给作者样刊,供他们参评职称之用。  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受惠于代表作制度者,应是高质量的学术期刊。首先,作者的代表作如果能够发表在国内外公认的一流水平的学术期刊上,顺利通过职称评审就没什么问题了。可以预见,这个制度一旦开始实施,优秀学术期刊的来稿量必然会成倍地增长,刊物可优中选优,期刊的质量一定会不断提高。其次,“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要求将通过具体的制度逐步得到落实,大量的优秀论文将不再发表到外国的学术期刊上,而是发表在国内的刊物上,对于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具有积极的、重要的意义,是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再次,代表作制度实施后,粗制滥造、质量不高的学术论文的数量将会大大减少,倒逼现有的学术期刊必须规范编辑流程,严格选稿、审稿,努力提高刊物的质量,否则不但过去敞开口袋收取的版面费没有人缴纳了,连像样的稿件都可能收不到了。  职称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优化学术期刊的结构 职称制度的改革、代表作制度的实施,不但有利于优秀的学术期刊不断提高质量,更有利于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对现有的五六千种学术期刊进行洗牌,淘汰一批质量不高、定位不够准确、低水平重复的学术期刊,逐步优化学术期刊的结构。实施代表作制度,显然更有利于定位精准的专业学术期刊,而不利于刊发多学科文章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毕竟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在审核多学科专业文章来稿的能力方面不如定位精准的专业学术期刊有优势。为了生存发展,一部分综合性的学术期刊也将会重新定位,转型为精准定位的刊物。

  •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现状 中国鸣网

    在期刊国际化过程中,载体语言是不可忽略的要素,诚如很多主编所言,虽然以英文出版不是国际化的唯一选择,但不可否认,英文仍然是学术期刊走向国际市场的有力媒介。基于此,“调查一”仍以我国大陆地区的英文学术期刊作为分析主体,以了解其状况。    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中国国家中心资料显示,自1950年以来,我国外文学术期刊创刊近380种,基本上都以英文出版,其中自然科学类329种,社会科学类近50种。其中,自然科学类英文学术期刊进入1980年以来迅速发展。创刊数量在1990—1999年间达到高峰,10年间创刊125种。目前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也已创刊80余种。    随着文化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英文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也在缩短。自然科学类英文学术期刊中,190种2002年有统计的期刊,在2002—2010年间出版周期发生了变化,从半年刊、季刊分别变为季刊、双月刊、月刊,这一比率约占36.8%。现存的英文学术期刊,在自然科学类中,季刊占了一半以上,约51%,双月刊约占四分之一,合计以双月刊、季刊以及半年刊、年刊等形式出版的期刊达到自然科学类英文学术期刊的83%。    由于中国学术市场的良好潜力,大型外国出版商近年来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向中国的英文学术期刊发出良好的信号,事实证明,国内的英文学术期刊与外国出版商合作意愿强烈。统计数据显示,仅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三家出版商就收拢了超过110种自然科学类英文学术期刊与其合作。而在40余种人文社科类英文学术期刊中,超过16种期刊与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公司、泰勒弗朗西斯(Taylor&Francis)出版集团等出版商合作,约占总数的36%。    几家期刊都表示,期刊的影响力仍然是吸引稿件的最重要因素,能不能吸引一流学者的文章,期刊的学术声誉至关重要。本文中受访的几家期刊,有的来自大学,有的来自研究机构,还有的则是期刊社、出版社办刊,办刊模式也各有特色。Frontiers系列期刊由高教出版社主办,该系列期刊多创办于2006—2007年间。高教出版社与专业学院合作编辑刊物内容,并以专业学院为主,外国出版商具体负责刊物在国外的出版、发行。    如何定义学术期刊的国际化一向是个争议颇多的问题,不同版本定义的标准远远超出本文中所提及的几个方面,然而,这几家期刊的实践给出了略显不同的答案,即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比如语言载体不一定限制为英语,不一定要与外国出版商合作,被国际检索数据库收录也不一定适宜评价国际化成功与否。回归到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本质,即学术期刊一定要能够展现中国学术研究的进展,在国际范围内发行,为国际学术界接受,具有国际影响力,而其实现路径可以是多样、多元的。

  • 国际学术期刊出版动态及相关思考

    随着数字出版与传播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社在发表重要成果、聚集内容资源、加快出版速度、改进传播形式、扩大学术影响等方面不断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成效显著。1. 稿源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作为世界上学术论文产出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国际各主要期刊出版机构更是予以特别关注。目前国际主要出版机构在中国大陆均开设有分支部门,专事期刊合作、稿源组织、宣传营销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40余种英文版期刊大多已与国外期刊出版商合作出版,尤其是被SCI收录的英文版期刊高达80%以上已由国外合作伙伴出版发行。在稿件供给、论文发表、数据库使用等方面,我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统计表明,在美国物理联合会(AIP)出版社主办的期刊群中,中国大陆作者的投稿量2009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占AIP总收稿量的百分比由2000年的7.6%上升至2009年的20.4%;2010年AIP网站全文下载量超过1200万次,中国大陆为其第二大用户(仅次于美国)。在学术资源聚集方面,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 OAJ)因为出版快捷、不受版面和规模制约等优点而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公共科学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主办的系列OAJ的成功运作堪称典范。PLoS自2000年成立以来先后创建了7种OAJ,以PLoS One为代表的PLoS系列期刊发表论文数量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PLoS主办的7种期刊发表论文数量由2008年4049篇上升至2011年的16008篇。在商业模式方面,OAJ也大有改观,以PLoS One每篇文章1350美元的发表费计算,仅该刊2011年的经济收入就高达1850万美元。由于OAJ的显著优势及PLoS系列期刊的成功运作,国际重要期刊出版机构近年来均十分重视OA期刊的创办和经营。Nature出版集团(NPG)和Cell出版社于2010年和2012年先后创办了Nature Communications和Cell Reports. 英国维康信托基金会(Wellcome Trust)、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和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Society)也宣布将于2012[font

  • 刘庆生:我国发表学术论文“不多”

    作者:刘 庆生 前二天一位教授在我办公室对我说,一位国家领导人在这次院士会议期间发问:我们发表SCI论文的总数世界第二,科技创新成果呢?这位教授进一步诠释说:你看领导都说嘛,发表这么多论文有什么用?我回答他,第一,我没有亲自聆听国家领导的这个即席讲话,他的具体表述怎样不得而知。此外,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从来不把领导的即席讲话当成金口玉言;第二,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发表学术论文是天经地义,是硬道理,国内外大学(至少是研究型或我国的研教型大学)概莫能外。对于学术论文的意义,我引用两个表述:1、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前主编D.Kennedy博士说:我们所有的思考、分析、实验和数据收集工作,在撰写论文之前,就什么也不算;在学术领域,我们的成果是以写出的东西来体现的,出版物就像硬通货,是学术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引自“科学时报”2007年8月10日A4版。2、国际著名生态学家Ricgard Karban在他的著作“如何做生态学”的(王德华教授翻译,2010年出版)内封(?)上一句话“学术论文是学术界的硬通货”。关于发表学术论文的科学意义及其在单位及个人科学评价中的作用,我在两篇博文中进行了适当阐述,这些博文是:发表论文究竟是为什么?,也谈科学评价(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533767.html )。因此,本文不去讨论这个问题,而是结合我的学科,谈谈我国发表的学术论文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以美国地球物理研究-固体地球(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JGR)-Solid Earth)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JGR隶属于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AGU不一定是全球最大的专业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机构,但它每年秋季在旧金山(基本上是固定时间、固体地点-双固)召开的学术会议(Fall Meeting)恐怕就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了。最近几年每年出席会议的人数超万人,我们学校每年组团参加。会议专题几乎涵盖地球科学所有领域,是货真价实的学术同行盛大聚会,会上大家交流当年最新研究成果。AGU目前公开出版约有13种学术刊物,其中最富盛名的首当JGR。该刊首创于1899年,开始以固体地球和大气科学成果为主,后来逐渐扩充为一个拥有7个子刊的系列刊物:Atmospheres, Biogeosciences, Earth Surface, Ocean, Planets, Solid Earth, Space Physics。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是我们领域同行公认的领头学术刊物。我曾经统计过这个刊物2006-2009期间我国作者(包括合作者)发表论文情况,平均每年发表论文数占该刊的比例低于5%。前些日子,有博友提供2001-2011年10年间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SCI刊物发表数据,我国学者(包括共同作者)在JGR-Soli Earth发表论文数只占所有刊物发表论文总数的3.039%,而中国地球物理学报中文版(为SCI收录)则占34.209%。

  • 学术论文写作的谋篇构思

    一)谋篇构思的思路与要求1.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见解的。论文影响读者主要就是靠其主题来实现的。因此,下笔写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正如法国的画家米勒(Millet)所说:“所谓构思,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可见这一条十分重要。2.构思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在对一篇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有时,构思出现几种写作方案,这就需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化,写作思路又会经历一个由庞杂到单纯,由千头万绪到形成一条明确线索的过程,此时,应适时抓住顿悟之机,按照古人之去“应机立断,须定一途”的精神,确定一种较好方案。3.要作读者分析撰写并发表任何一篇科技文章,其最终目的是让别人读的,因此,构思时要求做“心中装着读者”,多作读者分析。有了清晰的读者对象,才能有效地展开构思,也才能顺利地确定立意、选材以及表达的角度。一般说来,读者可分为专业读者、非专业读者、主管领导或科技工作主管机构负责人等,人们对科技文章的要求与评估标准各异。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其读者对象为同行专业读者,因此,构思要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确定取舍材料与表达深度与广度,明确论文的重点。如果一篇论文包含有重要性不同的几个论题,作者应分清主次,考虑如何由次要论题向主要论题的过渡,以能引起专业读者的兴趣。(二)如何提高构思能力很难想象,一个思维不清晰的作者会写出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论文来。因此,重要的问题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论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在正式撰写学术论文之前,先拟制定作提纲,可以极大地帮助作者锻炼思想,提高构思能力,这一办法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据资料报导,世界上先拟制定作提纲,然后按提纲进行写作的科技人员,约占总数的95%。写作提纲的作用,具体说,有以下几点:1.写作提纲,类似一张建设蓝图,可以帮助作者自己勾划出全篇论文的框架或轮廓,体现自己经过对材料的消化与进行逻辑思维后形成的初步设想,可计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前后如何表述一致,重点又放在哪里,哪里需要进行一些注释或解说。按此计划写作,可使论文层次清晰,前后照应,内容连贯,表达严密。2.拟制写作提纲,只需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是词与词组加以提示,把材料单元与相应的论点有机组织编成顺序号,工作量并不大,也容易办到。当提纲写成后,再从总体上来。这很象是转动万花筒,只要稍稍转动一个角度,便会出现新的图案。提纲的调整也是如此。应该说,高速提纲要比无提纲写好人文后再调整要轻松得多。提纲中用以提示写作的句子,有时即可用来做论文段落的标题。由此可见,通过写作提纲的拟制,可以确定论文的结构,使论文全篇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3.提纲的拟制,有昨于繁忙的作者与进行合作撰写的多作者。前者,由于工作忙,时而中断写作过程,可藉提纲提示,帮助你在重新写作时立即恢复原来的思路;后者,可帮助合作撰稿人按照提纲进行分工与协调,避免由于各写各引起的重复与疏漏。

  • 文双春:学术论文,作者太多创作者太少

    文双春:学术论文,作者太多创作者太少2012-04-23 13:38 来源:科学网 作者:文 双春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2/04/23/1334818499_small.jpgPhilip J. Wyatt, Commentary: Too many authors, too few creators. Phys. Today, 2012, 65(4): 9一篇学术论文,谁该署名谁不该署名?署名作者的次序应该如何排?这些问题貌视都有说法,但在学术圈子其实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导致一篇学术论文如果可能会让更多人获益,那么这篇论文就可能有太多的共同作者,尽管实质上这篇论文的创作者并没有那么多。美国Physics Today杂志最近发表一篇评论文章“Too many authors, too few creators”,通过考查8份有代表性的学术刊物在过去半个世纪发表论文的作者署名情况,指出学术论文的作者署名已呈现出一个趋势:作者越来越多,而创作者越来越少。另外,科研人员追求论文数量和引用率,论文署名抢首位、搭顺风车等现象也日趋严重。文章指出,近年来,科研人员的论文清单越来越长,有些家伙的论文激增到300多篇,个别家伙甚至接近800篇!每篇论文的作者数也在与日俱增,只有一个作者的论文已很难看到。难道爱因斯坦、费米、费因曼以及其他伟大的科学家仅仅是因为很幸运发现了简单的问题,从而只需要一个脑袋就可理解并发表论文?或者是技术创造正变得如此艰难以致必须要大团队的科学家才能认识并发展它?毫无疑问,团队方式从事科学研究是造成学术论文作者太多创作者太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教授们通常至少建立研究生团队,他们的主要工作通常是专注于发表研究结果,这类论文的作者常常扩大到包括团队的所有成员,尽管有些人并没有实质性科学贡献或其贡献可忽略不计,而从前这些人充其量只在致谢部分提及。对科研团队的评价也促使一篇论文要尽量带上整个团队成员的名字,因为团队成员有共同发表的成果是表明团队是自然形成并有长期合作的最有力证据,而这一点对我国的各级各类所谓创新团队评审是至关重要的。有时,科研团队为了和谐和发展,难免把学术成果福利化,也有可能把不该署名者的名字带上,典型的例子是那些仅仅在实验室从事设备管理、维护和测试工作的技术人员,统统被列为所谓的原创共同作者,这样,实际上是一位或两位作者的创造变成了许多人的工作,如果这篇论文被证明是重要的,那么所有作者都可以把它突显在自己的简介中,皆大欢喜。学术论文署名太多有时也是为了争取科学资助或完成受资助项目的需要。Physics Today文章指出,寻找资助的学术机构发表论文和被引用的需求日趋强烈,特别是在联邦资助削减期间;申请政府资助时,一个申请团队有许多被引用的论文,对于证明其申请课题值得持续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于是一个邪恶的循环开始了。过去几年,一些非学术机构,特别是生命和制药行业,其研发主任经常把他们的名字放在从他们实验室出去的每一篇论文上,一个甚至与一个项目只有些微关系的人也可能被加为一个作者。另外,如果一个教授的科研合同或基金支持了某篇论文的工作,那么这篇论文一般都载有这位教授的名字,尽管这位教授对这篇论文的科学贡献也许是零。偶而甚至会出现更离谱的情况,例如,作者名单中有可能包括项目头头的一个朋友或同事、一个非直接资助者、或一个合同方的技术代表。导师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导师该不该署名?如果署名,导师的名字应摆在什么位置?这些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做法也因人而异。如,物理学家费米(Enrico Fermi)一向鼓励个人创造和创新,他要求他的博士生完全以他们的个人名义选题、解题和发表论文。费米也清楚一篇有名人署名的多作者论文有可能不需要经过严格细致的审稿而立马被录用,很多博士生也因此更愿意与他们的导师合作发表论文。当然,绝大多数导师都是在研究生的论文上署名的,这不仅是一份利益,更是一份责任,前提自然必须是对论文有实质性的科学贡献。即使如此,导师的署名位置应尽量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考量,一般情况下应摆在最后,尽管那篇文章的想法可能都是导师的。理由是,“The graduate student should always have top billing so that his career can be advanced。”“从前,一位博士生在读博期间只准备一篇完全基于其本人工作的论文,今天的趋势是他/她带着一堆论文离去,因为有一堆论文被认为是找工作或做博后的基础。”Physics Today文章指出,论文作者署名的许多问题也出在杂志本身。尽管所有的杂志都有投稿指南,其中包括一些反对重复发表的警示,但只有极少数刊物要求联系作者确认论文的所有作者都对论文有贡献。有些杂志,例如Science和Cell,的确要求已被录用论文的所有作者说明他们对该论文的贡献(state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paper),但它们并没有给出实际作者署名的任何标准,也没有规定哪些特定的贡献者应该将其名字从作者名单中降级到致谢部分。如上所述关于学术论文作者太多创作者太少,科研人员追求论文数量和引用率,论文署名抢首位、搭顺风车等现象的各种原因,其实归根结蒂是一条:学术功利化。越是功利化盛行的国度,这些现象就越明显、越严重。就研究人员个体来说,凭兴趣做研究者、淡泊名利者、甘为人梯者,往往很少关注论文数量,论文署名不仅不抢首位、不搭顺风车,反而甘当甚至乐当幕后英雄。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花在发表论文上的时间通常是以牺牲对科学本身的更深刻理解为代价的。当最近一位物理学博士说二原子分子由氦组成时,我知道我们的麻烦大了。”最后提一个受物理学家费米激发的问题:今天大学里的终生教职人员有多少从来没有写过独立作者论文?

  • 【原创】学生阶段,在学术机构中论文发表的一点建议

    前期规划学生要毕业,老师要升职,论文专利都是必须的。如果目标就是一篇论文,那么,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必须做什么?也就是说,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和具体工作。细化一下,甚至将来投什么杂志都是可以预计的。针对一个问题,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有时还要有备用方案。一旦定下来了,就得动员手头所有的资源,有效运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因为以后的问题还多着呢!没有合理的计划,摸着石头过河是很危险的,浪费的是资源和自己的时间。冒险的前提,一定要有足够的风险回报。否则,老老实实地做事吧。而你将来的学术生涯成功与否,就是取决于个人的产出能力。论文写作既然前面已经规划好了,那么论文的框架不是问题,而是要收集文献,做些总结工作,细致到可以写在书面上给行家看,这就是引言。论文的写作技巧,这里就不多说了,免得班门弄斧。初稿写完,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老板么?我的表述能代表所有的合作者么?通常这两个答案都是否定的。既然你不是老板,从规划阶段开始,就跟老板好好沟通。无论如何,要和老板同步同调,至少在有分歧的时候,你能说服老板。一次合作的经历是否令人愉快,直接取决于合作的方式和最终的产出。只有一篇好论文,不能认为就是合作愉快。真正好的合作,是让所有的合作者都期待下一次的合作。所以,不要忽略其他合作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一样重要。及时必要的沟通,会有丰厚的回报。后期收尾论文经过所有人的努力,终于截稿,可以出手了。看好自己的本钱,量体裁衣选择投稿的杂志。不要妄自菲薄,但也不能明珠暗投。这也是功夫。这时,审稿人就是军事演习中的假想敌人。永远不要把审稿人当成朋友。每一处小错误都可能造成很负面的影响,所以,审稿人又是必须被满足的上帝。一定避免在第一稿上抱有侥幸心理,漂亮坚固的包装是必须的。这样,即使在一些不能克服的问题上被审稿人捅一刀,只要保护得好,至少不会致命。这需要作者在写作中花很多功夫认真去做。经过所有作者的同意后,该出手是就出手吧。祝你好运!

  • 【讨论】“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的中国大学

    又见大学排行榜。日前,上海交大将公布“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在该排行榜上,中国内地大学共有22所高校进入世界500强,北大清华进入前200。当记者问及为何中国大学有如此进步时,制作该排行榜的负责人程莹认为:主要还在于论文数量增长非常快,有的学校论文数量成倍增长。如果仅看论文一项的排名,内地高校进入前50名的就有4所。但综合评价下来,都在150名之后。对于中外大学的差距,程莹认为国内高校在国际上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人较少,“美国一个高校多的有100多人,而国内高校的总数才几个”。 这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众所周知,论文是学术的载体,一个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很大程度上还是通过发表论文,论文得到认可来实现。既然中国内地高校论文数量增长非常快,在正常情况下,中国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应该相应地“增长非常快”。但为何仍然 “在国际上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人较少”呢? 原因不言自明,数量并不意味着质量。没错,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论文大国,论文发表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而且我相信在当前的学术体制驱使下,超越美国也只是个时间问题。但如此大的数量中,有质量的论文却寥寥无几,因此并不能够产生相应的学术影响力,也就无法产生在国际上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论文是有质量的,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看是否能够对别人的研究有所帮助。一篇优秀的论文,必定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其他研究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继续将该领域的研究推向深入。国际惯例通常以引用率作为判断论文质量的标准,即以此为考虑。可惜的是,中国生产的论文其数量与引用率极不成比例。尽管我国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在逐年增多,但被他人引用的次数普遍较低。美国一研究机构的统计表明:若按全部学科论文的每篇平均引用次数来排名,则排在所统计的1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名之后。大部分论文发表之后,就在数据库中沉睡,对别人的研究毫无用处,如此,又如何产生影响力、产生有影响力的学者呢? 由此可见,中国论文数量“成倍增长”,只是目前中国大学不合理的评价体制催生的伪繁荣,只是一种表象,并不能表明中国大学的学术在进步。但上海交大的这个 “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对此却熟视无睹,仍然用这样一个不科学、不客观的标准进行大学排名,硬生生地造就了清华、北大进入世界前200强,22所高校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好局面。不过仔细想来也正常,这只不过是中国大学体制之弊在大学排行榜的体现罢了。反过来,这样自我感觉良好的排行榜又会加深体制之弊。

  • 第一届中国测试学术影响力人物正式揭晓!

    第一届中国测试学术影响力人物正式揭晓!

    [align=left][color=#333333] “第一届中国测试学术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于2018年9月28日正式结束。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方正研究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杨研究员、新疆计量测试研究院塔依尔斯拉甫力院长、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赵玉龙教授、天津大学李刚教授共6名专家获得“第一届中国测试学术影响力人物”奖,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李宏研究员、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徐建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李恩教授、燕山大学王书涛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张信凤教授,山东大学王正平教授获“第一届中国测试学术影响力人物提名奖”。[/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  “第一届中国测试学术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自2018年8月1日开展以来,受到全国各地计量测试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与支持。[/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  本次活动共近百人参加,通过以学术论文、专著、专利、标准、规程规范、获奖情况、科研项目及社会效益等为指标对学术成果进行严格评议,结合大众网络评选(以有效票数为记),最终产生6名“第一届中国测试学术影响力人物”。他们秉持不断探索、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在计量测试工作领域发挥着创新创造热情和模范带头作用,引导更多的计量测试工作者积极投身计量测试科学研究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伟大实践。[/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  我们将为“第一届中国测试学术影响力人物”颁发证书、奖杯和奖金,为“第一届中国测试学术影响力人物提名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并通过中国测试各媒体平台深度报道其学术科研故事。颁奖仪式将于2019年中国测试学术年会举行。[/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img=,690,63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0/201810100837590245_7203_1626275_3.png!w690x630.jpg[/img][img=,690,48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0/201810100838076511_2374_1626275_3.png!w690x485.jpg[/img][img=,690,51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0/201810100838135051_4964_1626275_3.png!w690x511.jpg[/img][/color][/align]

  • 常见免费学术搜索引擎

    1.Google Scholar http://scholar.google.com这个不多讲了,其用法,这里有一篇文章,2.Scirus http://www.scirus.comScirus科学搜索引擎由爱思唯尔科学公司(Elsevier Science)于2001年4月1日推出。专为搜索高度相关的科学信息而设计的专业科学搜索引擎。目前互联网上最全面的综合科技信息检索引擎(大约4亿5千万可搜索项目)详细介绍见http://emuch.net/html/200411/61239.html 3.Oaister http://www.oaister.org由密执安大学数字图书馆主办一站式检索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录音、图片和电影等数字资源4.Citeseer http://citeseer.ist.psu.edu/CiteSeer主要收录计算机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重要研究资料,已有超过30万笔的文件资料以及4百万笔的引用文献包含在数据库中5. Sciseek http://www.sciseek.com/SciSeek是一个专注于科学与自然领域的搜索工具,采取人工收集处理的方式,提供农林、工程、化学、物理和环境方面的科技期刊及其他信息。6.推荐一款大家都可以免费使用的谷歌学术搜索(google.seek68.cn),复制到地址栏,打开访问即可。7. Ojose http://www.ojose.com/OJOSE是一款免费的科学搜索引擎,用户只需要输入一个检索字段就可以在60多个不同的数据库之间进行检索8.另外介绍一个数据库文献下载网站:牛顿图书馆 http://www.ndtsg.com/牛顿图书馆拥有大约四十多所世界名校图书馆的资源,中国知网、pubmed等中外学术文献数据库几乎无所不包,涵盖理工农医和文史经管各专业,是目前资源最为丰富的数字图书馆。还有一些数据库的入口(Pumbed,reaxys,Doi,ovid等等)使得大家可以在任意地方实现Google学术搜索结果的全文下载。可以注册看一下他们的数据库,可以成为会员,常用中外文文献数据库不限ip,随心所欲自由下载!对于科研和写论文的小伙伴们非常有帮助,方便省时省力!9. Cogprint http://cogprints.org/Cogprint系统主要集中于一些认知科学领域的电子存档文件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等10.Socolar http://www.socolar.com/Socolar是开放获取资源的平台,提供基于开放获取期刊和开放获取机构仓储的导航、免费文章检索和全文链接服务收录7000余种开放获取期刊,其中90%以上期刊经过同行评审,收录约1100余万篇文章;900余个开放获取机构仓储,320余万条记录数据每天更新11.这个可以免费下载论文:登陆国家图书馆主页,注册个人账号http://mylib.nlc.gov.cn/web/guest/home登陆账号,点击首页电子期刊,电子论文选项下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选项搜索所需论文及期刊即可 ,像平时在图书馆下载论文一样 另外:常用的十七大学术搜索引擎 http://it.newnew.cn/toview.aspx?id=25921

  • 第一届中国热物性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align=center][b][color=#ff0000]第一届中国热物性学术会议[/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第一轮通知)[/color][/b][/align] 根据 2017年 10 月 27 日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热物性专业委员第一次会议的决定,拟每三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热物学术会议,旨在交流我国热物性测试表征方法的最新成果。第一届中国热物性学术会议定于2018年10 月中旬在陕西汉中召开。[b][color=#ff0000]一、会议主题 [/color][/b] 1、热物性测试技术与方法 2、热物性模拟与理论预测 3、新工质、材料热物理性及其应用 会议将邀请本领域著名专家做 Plenary 和 Keynote 学术报告。会 议上口头报告的优秀论文将推荐刊登于《 工程热物理学》、化工学报》等著名期刊。 [b][color=#ff0000]二、会议组织机构 [/color][/b] [color=#ff0000]组织委员会[/color] 名誉主席:王补宣 主席:何茂刚 共同主席: 何宁 张澎 委员:邱 萍 王晓坡 王晓坡 刘向阳 任亚杰 任亚杰 尹继武 张 磊[color=#ff0000] [/color][color=#ff0000]学术委员会[/color] 主席:张兴 委员:唐大伟 张金涛 戴景民 何茂刚 史 琳 程晓舫 杨莉萍 于 帆 何小瓦 谢华清 史 全 段远源 梁新刚 陈 勇 吴清仁 蔡 静 周孑民 段宇宁 胡 芃 朱育红 王照亮 张宇峰 张 磊 徐志华 谭志诚 邱 萍 祝 渊 [color=#ff0000]会议主办单位:[/color]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热物性专委会 [color=#ff0000]承办单位: [/color]西安交通大学 [color=#ff0000]协办单位:[/color] 陕西理工大学、隐身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 轻松发表学术论文的捷径和技巧

    轻松发表学术论文的捷径和技巧常有要评职称和要进行硕士、博士论文答辩的朋友问我,你能不能帮忙把这篇文章给发表了?也有一些纯粹做研究或者要完成一定工作量(指单位发表论文的数量要求)的朋友,经常会有这方面的疑问。这就提出了发表学术论文的捷径和技巧问题。我在编发处理全国各地作者来稿的过程中,碰到各种各样的作者询问,很多问题并不像作者想象的那么难。为什么这些作者朋友会感觉发表文章很作难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不太了解学术文章投稿发表的一些技巧,还有就是对学术论文本身的认识问题。下面根据我的一些经验和看法,为广大作者提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启发和帮助。当然,也希望能与更多的作者沟通,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如果真有哪位作者需要发表文章,我也会尽可能提供一些帮助,也许我会为您提出一个可供借鉴的思路、方案,等等。一、稿子的质量要说得过去。稿子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如果您有了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投稿的事情了。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的特殊情况,文章质量达到发表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我们的修改就可以发表。关于质量,可以参考日本质量专家的话,质量的核心就是实用性。二、文章的选题要与刊物的定位对路。每一本刊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三、尽量提前2—3个月投稿。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虽然最近几年,有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提前准备为好。四、注意格式规范,还要控制字数。格式可以基本按照我8月26日的blog 的文章学术文章基本规范(点击红字查阅)要求去做。至于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省得花冤枉钱。比如,高校评中级职称一般3500字就可以了,社会上评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3000字以上即可。还要注意,如果文章有图表,则要适当增加版面。五、客观看待文章的学术性。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话说得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如果你不会运用材料,就会出问题。前不久,就有一位作者因为抄袭了别人的文章,被原作者和杂志社揪了出来,面子很不好看,又误了自己的事情。由此看来,学术性也是个相对的概念,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关于一般性学术文章的创作,我总结了一个16字方针供大家参考:同类归整,提炼题目,逻辑组合,编辑成文。六、目前投稿的方式以电子邮件为主。除了少数刊物外,绝大部分学术刊物都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投稿,这样可以随时回复稿件处理方案,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刊物已经承诺48小时回复作者处理意见。七、版面费起到破财免灾的作用。有很多作者对版面费很反感,也有很多人认为是可以理解的。我研究的结果,持反对和支持意见的大概一半对一半。关于版面费的问题,很复杂,这里我就不多讲。这也不是三两篇文章能说清楚的。但是,对大部分作者本人来说,多数情况下,采取一种实用主义态度为好,能解决自己的现实问题就行。对这个问题,我作为编辑实际上也很无奈。八、发文章一般不用找熟人。有很多人认为,发文章要找熟人,我认为不用。反正都是要花钱,何必呢?也许找了熟人,花更多的钱。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相当一部分组稿机构,就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他们完全可以为您提供这方面的帮助。九、一稿多投已成为风气了。目前,学术刊物的稿源竞争非常激烈,各个刊物都在拚审定稿速度,这样既可以提前抢到好的稿子,又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所以,一稿多投已成为风气,不好管。这样,对作者来讲,那些服务不好的刊物,自然就逐渐失去优势。十,关于刊物合法性的问题。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根据我的判断,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我每年都要接待很多来我这里诉苦的作者,我深为他们被不法期刊所骗而感到痛心。我这里有一些非法刊物列表,如果哪位朋友需要,可以提供作为参考。特别声明,以上所写,主要针对大部分普通作者。如果您是一位大院士、大学者、大教授,等,请参考其他办法。

  • 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001.81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3—87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    1 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1.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 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1.3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2.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2.3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

  • 【分享】写论文的参考资源-学术链接

    学术搜索是一项免费服务,可以帮助快速寻找学术资料,如专家评审文献、论文、书籍、预印本、摘要以及技术报告。下面为你介绍几个学术搜索引擎。1 . Google ScholarGoogle 推出的免费学术搜索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查找学术资料,包括来自学术著作出版商、专业性社团、预印本、各大学及其他学术组织的经同行评论的文章、论文、图书、摘要和技术报告。2. [url]SCIRUS[/url]SCIRUS 是由爱思唯尔科学公司Elsevier Science 于2001 年4 月推出的迄今为止国际互联网上最全面的科技信息专用搜索引擎。它以自身拥有的资源为主体,对网上具有科学价值的资源进行整 合,集聚了带有科学内容的网站及与科学相关的网页上的科学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业文献、预印本等。其目的是力求在科学领域内做到对信息全面深入的 收集,以统一的检索模式面向用户提供检索服务。3. [url]ResearchIndex[/url] ResearchIndex 又名CiteSeer ,是NEC 研究院在自动引文索引Autonomous Citation Indexing ,ACI 机制基础上建设的一个学术论文数字图书馆,它提供了一种通过引文链接检索文献的方式,目标是从多个方面促进学术文献的传播与反馈。ResearchIndex 检索互联网上Postscript 和PDF 文件格式的学术论文。目前在其数据库中可检索到超过500000 篇论文。主要涉及计 算机科学领域,涉及的主题包括互联网分析与检索、数字图书馆与引文索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元搜索引擎、音频/ 音乐等。 ResearchIndex 在网上提供完全免费的服务包括下载PS 或PDF 格式的全文,系统已实现全天24 小时实时更新。4. [url]INFOMINE[/url]INFOMINE 是为大学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建立的网络学术资源虚拟图书馆。它建于1994 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威克福斯特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 学、底特律- 麦西大学等多家大学或学院的图书馆联合建立。它拥有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公告栏、邮件列表、图书馆在线目录、研究人员人名录,以及其他类型的 信息资源40000 多个。INFOMINE 对所有用户免费开放,但是它提供的资源站点并不都是免费的,能否免费使用,取决于用户所在图书馆是否拥有该资源 的使用权。5.[url]Intute[/url]Intute 是一个免费、便捷、强劲的搜索工具,由英国高等教育资助理事会下的信息系统联合委员会JISC 和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AHRC 开发建 立,专注于教学、研究方面的网络资源。所收录的信息资源都是经过行业专家选择和评审的,从而保证了其质量。目前数据库信息已达120060 条。Intute 共设四大领域:科学与技术、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健康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下又包含诸多学科,以科学与技术类为例,覆盖了天文、化学、物理、工程、计算、地理、数学、地球科学、环境以及交叉学科,信息达33806 条。Intute 的检索功能包括基本检索、高级检索和分学科浏览三种方式。Intute 支持布尔逻辑语,可以用“and” ,“or” ,“not” 限定检索条件,检索词可以是题名、关键词或领域描述。6. [url]OAIster[/url]OAIster 是密歇根大学开发维护的一个优秀的开放存取搜索引擎,收集了来自536 家学术机构的590 万篇文档,包括开放使用期刊的文章、工作论文、讨论文章、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可按关键词、题名、创作者、主题或资源类型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含资源描述和该资源链接。7. SciSeek Science DirectorySciSeek 是一个专注于科学与自然领域的搜索工具,采取人工收集处理的方式,提供农林、工程、化学、物理和环境方面的科技期刊及其他信息。8. Information BridgeInformation Bridge 是由美国能源部DOE 下属的科学与技术信息办公室OSTI 开发维护的搜索工具,提供美国能源部1994 年以来研究成果的全文文献和目 录索引,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环境科学、能源技术、工程、计算机与情报科学和可再生能源等。检索功能有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9. Find ArticlesInformation Find Articles 提供多种顶极刊物的上千万篇论文,涵盖艺术与娱乐、汽车、商业与经融、计算机与技术、健康与健身、新闻与社会、科学教育、体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大部分为免费全文资料,检索操作简单。10. [url]百度文档搜索[/url]Information 百度文档搜索可以查找以Word 、PowerPoint 、PDF 等格式存在的研究报告、论文、课件等各类文件。它支持对Office 文档包括Word 、 Excel 、Powerpoint 、Adobe PDF 文档、RTF 文档进行了全文搜索。搜索时,在检索词后面加一个“filetype :” 来限定文档类型。“filetype :” 后面可以跟以下文件格 式:DOC 、XLS 、PPT 、PDF 、RTF 、ALL 。其中,ALL 表示搜索所有这些文件类型。在搜索结果页面,点击结果标题,可以直接下载该文档,也可 以点击标题后的“html 版” 快速查看该文档的网页格式内容。11. [url]万方数据ilib[/url]Information 万方数据ilib 是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专业学术搜索平台,隶属于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它是Google Scholar 和Yahoo !奇摩学术搜索重要的内容提供者,平均每周新增文献5 万余篇。Information ilib 提供一般检索、关键词检索和按学科分类浏览三种检索形式,检索结果显示标题、作者、出处、年期、关键词、摘要及参考文献等详细信息,但是获取全文需要付费。12. [url]Base-Search[/url]BASE是德国比勒费尔德(Bielefeld)大学图书馆开发的一个多学科的学术搜索引擎,提供对全球异构学术资源的集成检索服务。它整合了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目录和大约160 个开放资源(超过200 万个文档)的数据。13. [url]Vascoda[/url]Vascoda是一个交叉学科门户网站的原型,它注重特定主题的聚合,集成了图书馆的收藏、文献数据库和附加的学术内容。14.[url]OJOSE[/url]OJOSE (Online Journal Search Engine,在线期刊搜索引擎)是一个强大的免费科学搜索引擎,通过OJOSE,你能查找、下载或购买到近60个数据库的资源。但是感觉操作比较复杂。15. [url]cnpLINKer[/url]为了给读者用户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查阅国外各类期刊文献的综合网络平台,中图公司组织开发了cnpLINKer(cnpiec LINK service)在线数据库检索系统,并正式开通运行。cnpLINKer即“中图链接服务”,目前主要提供约3600种国外期刊的目次和文摘的查询检索、电子全文链接及期刊国内馆藏查询功能.并时时与国外出版社保持数据内容的一致性和最新性.

  • 第五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

    为落实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第六届理事会提出的完善各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加强学术交流的会议精神,“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核磁共振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五届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核磁共振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 年11 月25-27 日在无锡市江南大学召开。会议将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一、会议时间:2011 年11 月25-27 日1、11 月25 日参会代表报到;2、11 月26-27 日学术会议。二、会议主要内容:1、增补完善核磁共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及委员;2、邀请报告,报告内容:(1)核磁共振技术在各种常规研究工作中的应用;(2)核磁共振制样条件及样品性质与核磁图谱质量间的关系;(3)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3、学术报告与经验交流。4、邀请Bruker、Agilent 等公司介绍新技术及应用报告。为了便于各位同行充分交流,会议将设置经验交流环节,请大家在会前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或仍待解决的问题准备好,会议期间共同探讨,把你们的成功经验、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三、组织单位会议主办单位: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会议承办单位:江苏省核磁共振专业委员会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四、会议地点:会议地点:江南大学至善楼(江南大学南区)地址: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 号交通路线:1. 无锡火车站南广场,在火车站(东) 坐77 路(约23 站) (2 元,约1 小时)到江南大学北大门,进北大门后搭乘校内电瓶车(1 元),(有时候需要等一会电瓶车才到,请尽量搭乘,从北大门到至善楼步行需半小时左右。)2. 无锡火车站北广场(无锡中央车站),高铁动车到达,坐133 路(约35 站)(2 元,约1 小时)到江南大学南大门,进门后左拐到至善楼,步行约5-8 分钟。3. 从无锡东站乘坐116 路(22 站)到达公交三场站,步行约99 米转乘坐105 路(15站) 到达南大门。(约2 小时)4. 无锡硕放机场,直接打的,约半小时。会务费: 300 元/人(交通费、食宿费自理)。

  • 人民日报:学术期刊大国的尴尬与梦想

    人民日报:学术期刊大国的尴尬与梦想2012-03-06 16:3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 贺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2/03/06/1331013420_small.jpg某图书馆中的学术期刊阅览室不久前在网络上流传着一则消息:中国科技论文的年发表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这些科技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名开外。人民日报记者在向有关部门求证后发现,这一消息并不准确——从“论文大国”到“期刊大国”进步与差距同样明显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武夷山说:“我们看到这条消息后也很吃惊,但一直没找到最初的来源。实际上,根据我们的统计,无论是发表数量,还是被引用次数,我国科技论文都在快速增长,但离美国仍有很大差距,短期内是撵不上的。”根据该所2011年底发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美国发表SCI论文39.01万篇,排在世界第一位,中国发表SCI论文14.84万篇(含港澳地区),排在第二位。美国论文数是中国的2.63倍,中国的SCI论文数量在短期内不可能超过美国。就引用情况而言,2011年,我国论文被引用总量排在世界第七位,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6.21次,比上年度的5.87次提高了5.8%。相形之下,世界平均每篇论文被引值为10.71次,比上一年提高了1.3%。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与世界平均值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提升速度相对较快。武夷山指出,篇均被引次数这个指标要谨慎使用:该指标值最大的往往是很小的国家或地区,如百慕大,但不说明其科学水平高;日本的这个指标也低于世界平均值,但不说明日本科学水平低。然而,与我国科研论文的进步相比,我国学术期刊尤其是科学技术类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仍显薄弱。在SCI(科学引文索引)发布的2010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中,我国被收录的期刊只有138种,居第九位,仅占总数8005种的1.7%,远远落后于美国(2697种)。我国这138种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和平均总被引用次数分别为0.904和898次,远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2.014和4294。这说明我国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品牌。不过,武夷山认为,对于SCI收录中国期刊数量较少的现象要客观地分析,不能因此就否定中国学术期刊的进步。他说,“2001年,我们只有67种期刊被SCI收录,而2010年有138种,翻了一番,进步非常明显。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国家里,中国被SCI收录的期刊数量是最多的。”武夷山说,除了总体科研水平离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之外,语言障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中国科技期刊主要是为国内的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进入SCI这样的国际检索系统的期刊数量就比较少。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日本、俄罗斯、法国等非英语科技强国身上。“版面费”为何“变了味”现有学术期刊消化不掉论文需求据统计,2010年我国共出版期刊9884种,其中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5000多种。仅就数量而言,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学术期刊出版大国。但是,与发表论文的需求相比,数量如此庞大的学术期刊仍不敷使用。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这5000多种学术期刊每年刊发的论文数量约为100万篇,但每年专业技术人员因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用、学位授予等产生的发表论文的需求为480万篇,“供需之间这种严重的不平衡,是造成‘非法办刊’、‘版面买卖’、‘论文中介’等现象的深层原因。”在2011年全国扫黄打非十大案件中,海南海口“2·16”非法出版期刊案名列第二。经查,自2008年1月至案发,该团伙非法出版《中国教育研究》等假学术期刊诈骗钱款,共收取投稿人“版面费”22486笔,诈骗金额高达1060多万元,案件涉及20多个省区市。为了遏制期刊刊发质量低劣学术论文、收取版面费牟利行为,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撤销了4种学术期刊的出版许可证。“我们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和职称考核标准很成问题,把发论文当成了唯一的指标。为什么非得发论文才能毕业、评职称?”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认为,这种不合理评价考核标准逼着本来不需要写论文、也写不出论文的人去买论文、去抄袭,个别不负责任的学术期刊借机以“收取版面费”为由大肆敛财,“结果学术期刊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名为学术期刊,其实毫无学术可言。”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不是中国特有的,而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且收费相当昂贵。比如,《美国生物化学会会刊》10页之内每页论文收75美元,超过10页每页收150美元,彩图每幅收300美元;《欧洲分子生物协会会刊》每页收费242美元。“但是,国外学术期刊的版面费和国内‘给钱就发’的版面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国外许多严肃的学术期刊实行严格的‘双向匿名评审制度’,高价聘请相关专家对准备采用的来稿进行审核,版面费很大部分是审稿费;而我们的一些学术期刊只管收取版面费,根本不管内容质量,成了生钱的工具。现在一些期刊不断出增刊、扩版、压缩字号,为什么呢?每一页都是钱。”陈力说。“如果学术期刊都市场化了,这种‘给钱就发’的期刊必然会因质量低劣而被市场淘汰。”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宏说,国际大牌学术期刊,几乎都是市场化运作的,都要参与市场竞争,“我们的一些学术期刊即便质量再差也能活下去,因为总能从主管部门得到补贴。”孔雀为何东南飞稿源外流凸显学术评价导向不合理现在,很多国内科研人员更愿意把研究成果首先发表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稿源外流现象非常严重。例如,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机构每年收到的中国投稿量为3000多篇,是来自英、法、德三国的投稿量的总和。“一般来说,作者肯定希望发表在影响大、便于同行交流、发表周期也短的期刊上,这也正是国际期刊相对我国科技期刊的长处和优势。中国科技期刊自身对重要科技论文的吸引力与国际期刊相比,整体上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作者首先会选择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就很容易理解了。”武夷山说,“这就好比一部电视剧,你是愿意在中央电视台上首播,还是在地方台上首播?道理是一样的。”除此之外,“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是稿源外流的重要原因。”肖宏说,很多国内的科研院所都规定,凡是在国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无论是评职称,还是获奖金,都比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优厚。这种导向自然促使论文外流。稿源外流不但导致国内学术期刊难以获得高水平论文而提升质量,也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损耗。“用中国纳税人的钱做出的科研成果发在外国的期刊上,我们要搞研究,离不开这些期刊,还要再花钱买回来。”肖宏建议,国家可以出台规定,要求那些利用国家科研经费的研究项目,在发表论文时,有一定比例的论文要优先发在国内的期刊上。向市场要质量、要效益学术期刊体制改革即将全面启动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将启动学术期刊的体制改革。目前,《关于非法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实施办法》正在制定中,不久即会出台。作为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转企已经2年了,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科技期刊为主营业务的出版企业,旗下现有学术期刊260多种。总经理肖宏说:“这两年的实践证明: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并不可怕。市场化有利于提高办刊质量,有利于办出大刊、名刊。”肖宏说,改制前,编辑们只关注把刊物办出来,至于读者买不买、看不看,根本不关心,也不在乎。有一次,他给主编们做培训,要求统计一下近三五年内期刊上零引用率的论文的数量,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零引用率论文所占比重平均都在50%以上,多的甚至达70%至80%。“也就是说,这么长时间,连作者自己都没有引用过。这样的论文在知识创新上的价值就是零。”肖宏说。转企后,刊物最大的变化就是贴近市场、注重市场。为了抓住一流稿源,肖宏要求编辑加强和科学家的联系,深入到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一线,为科学家们做好服务工作。有了好稿源,刊物质量自然就上去了。以《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系列期刊为例,改制前,两家期刊合计每年只收到4000多篇论文,逐步陷入缺少优秀稿源的尴尬境地。经过改革,两刊连续两年收稿量超万篇,稿件平均录用率为24%;海外稿件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国际作者发文240篇,占9.6%。选题上的创新也扩大了刊物的国际影响力。创刊不到一年的《亚洲两栖动物》只出版了4期,就被SCI收录。这本期刊不但内容独特、学术质量高超,而且装帧设计极富美感,封面是手绘的动物图像。不过,在学术期刊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由于我国期刊实行的是审批制,刊号成为稀缺资源,各研究所、大学、学会、协会、医院等不管有无条件都争相主办期刊。结果,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形成了小而全、条块分割、星罗棋布的

  • 2014年全国博士后新材料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

    11月27-28日,“2014年全国博士后新材料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在宁波材料所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共同主办,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共同承办。  27日上午,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宁波材料所所长、党委书记崔平,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水良,中科院人事局副局长苗鸿,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秘书长邱春雷先后致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院士、宁波材料所科技委主任薛群基院士、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博士后处副处长薛万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基金管理处处长陈颖,中科院兄弟单位博士后工作分管所长和人事处长、中科院人事局机构处、宁波市人社局专技处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以及全国4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20余位博士后参加论坛。  詹文龙院士应邀在论坛上作了“先进核能材料”的大会报告。  本次论坛共设先进材料技术与表面工程、功能材料与应用、绿色能源材料与技术和生物与催化材料4个分会场,有80多位博士后分别作了报告。浙江大学李尔平教授、国家纳米中心唐智勇研究员、宁波激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彦以及宁波材料所叶继春研究员为各分论坛做特邀报告。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近百篇,评出了12篇优秀论文和4位最佳报告奖。  本次论坛为博士后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全面展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加强博士后研究人员交流与合作。  中科院博士后工作座谈会同期召开。期间,参加论坛的博士后还参观了宁波材料所展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