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新药筛选

仪器信息网新药筛选专题为您整合新药筛选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新药筛选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新药筛选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新药筛选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新药筛选话题讨论。

新药筛选相关的论坛

  • 新药研发GPCR Targeted library-chemdiv关于筛选化合物库的最新行业资料

    新药研发GPCR Targeted library-chemdiv关于筛选化合物库的最新行业资料,美国chemdiv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小分子筛选化合物供应商,陶素(topscience)作为美国chemdiv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商,旨在为科研人员提供最专业的药物筛选服务和质量可靠的筛选化合物供应。 这个文档是GPCR的最新资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有问题可以问我

  • 生物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当前,随着生物技术的进展以及人们对疾病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疫苗、细胞因子、活性多肽、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等生物技术药物被研制出来用于疾病的防治;微生物研究的成果,使一些次级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发酵的方法而得到;应用细胞工程技术还培养成功了多种菌类中草药,使一些名贵的中草药可以用发酵的方法来生产。此外,生物技术的进展也给制药业创造了许多新工艺和新辅料,例如在生物研究中产生的各种层析技术已被用于制药生产;一些重要的提取法或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酶已被用于药物中间体的酶促转化;一些新的生物材料已被用作药物的辅料等。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药物新品种和药物生产的新方法,尤其在新药研发中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 丰富药物筛选途径 传统的新药筛选途径主要是寻找先导化合物—研究构效关系—设计新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生物学研究中蛋白质高级结构研究的成果可以为靶分子提供三维立体结构,为研究构效关系和设计新化合物提供基础。生物学研究中的动态结合、生物大分子与其他分子作用时的构象变化以及一整套的研究方法,可以为药物与靶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和方法。此外,自然界中生物的多样性也为新化合物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建立药物筛选新模型 建立药物筛选新模型是新药研究的关键。近20年来,许多药物作用的受体已被分离、纯化,一些基因的功能及相关调控物质被相继阐明,这就使得药物筛选模型从传统的整体动物、器官和组织水平发展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当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建立独特的筛选模型是发现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关键和焦点。随着分子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的出现,筛选方法和技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高通量筛选等新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数量庞大的化合物活性筛选,大大加速了新药发现的速率。此外,利用转基因等先进技术,可以建立基因缺乏或基因转入的动物或细胞系,将其作为药物研究的病理模型,也将进一步对新药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创建药理、毒理研究新方法 许多药理研究与疾病的分子机制密切相关,而对于人体生理过程的深入了解也为人们进行药物的药理、毒理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通过基因结构功能研究和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科学地评价药物的疗效和毒性,研究药物的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可以为药理、毒理研究创建新的模型和新的方法。而且,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的蛋白质类、核酸类药物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合成药物,因此对药理、毒理、药代等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有新的药理、毒理研究方法与它相适应。 完善药物研制和药物治疗 以往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是以群体为基础来设计和研制的,给药剂量也基本上是以年龄和体重为依据来确定的。然而,每一个病人却是一个有着独特基因特征的个体。由于基因变异,许多药物经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甚至相反的作用。所以,了解某些人的基因组成被认为是研制更加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药物的关键。随着生物技术的进展,人类遗传密码将被解析,基因结构、功能研究将更深入,必然会找出一些与疾病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可以成为药物研究的新靶点;或以这些基因为基础建立药物筛选的新模型。目前,国外多家生物技术公司正在直接或间接地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不久的将来,将会有以基因和疾病相关的蛋白质、酶和RNA分子为基础,依据患者个体状况及基因密码,量身设计定做的针对某些特殊疾病产生更显著疗效的药物,既可加快疾病的痊愈速度,也能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改进药物传输系统 随着药物扩展到肽、蛋白和DNA治疗领域,以往的药物传输方式已显得力不从心。肽、蛋白和DNA是大分子,容易在胃内发生变化,大部分没有进入正常的循环系统,所以,这些生物治疗方法在给药方式上需要创新。生物技术将使药物传输领域在采用聚合技术提高蛋白和肽等大分子的稳定性、增强药物对疾病的特殊治疗作用、提高药物摄取率、降低副作用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并使药物更易服用。 我国药学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和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有效地组织力量,抓住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重点,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指导新药设计,建立自己的药物筛选新模型,深化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代谢与动力学研究,完善质量控制和评估体系,突出重点项目进行重点部署和重点资助,加快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国产化,力争在某些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资料】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新药研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随着组合化学等高技术和天然药物分离制备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候选药物的出现。在这些候选药物中,不仅需要对其药效学进行评价,药物代谢和动力学性质也是非常重要的新药筛选指标。理想的药物需要具有持久的药物作用时间和良好的生物利用度。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候选药物因为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和代谢特征不佳而被淘汰。因此,在新药的设计、筛选过程中应该考虑候选药物可能出现的代谢特征以及药代参数特点,以获得更为有效的药物。体内药物动力学和代谢研究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需要申报临床研究的药物都需要进行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除了传统的动物试验以外,目前一些体外实验技术也在新药研发筛选过程中应用,包括组合给药技术,代谢预测模型以及体外肝代谢研究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对于药物代谢及动力学的筛选变得简便,几种技术的互补将大大加快新药研发的进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999年公布的药学名词“pharmacokinetics”定名为“药动学”,而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代动力学”为不推荐用名。本文综述的是药物动力学及代谢的应用,故采用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and metabolism)表达以上意思。1 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内容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药物,其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 tion),即ADME过程,并且探讨药物在体内发生的代谢或者生物转化途径,进一步确证代谢产物的结构,研究代谢产物的药效或者毒性,使其结果为新药的定向合成、结构改造和筛选服务。描述药物体内过程的药动学参数主要有以下几个,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包括吸收速率常数(ka)、总消除速率常数(k)以及尿药排泄速率常数(ke)等: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 half life,t1/2),表征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者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是衡量一种药物从体内消除快慢的指标;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AUC),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是药物的特征参数,对于一个具体的药物来说,其值大小能够表示出该药的分布特性;清除率(clearance),指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常用Cl,又称体内总清除率表示。

  • 【分享】新药研发管理综述

    新药研发需要管理提升研发部门定位及工作方式要提高新药研发、推广能力,首先要明确新药研发部门在企业中的定位:新药研发不仅是研发部门的事,也是市场营销、财务、制造、采购等部门的事。各个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到新药研发过程中来,通过明确划分职责,实现研发与生产、市场的协同,提升产品研发的效率和效果。在研发部门定位明确的基础上,我们来探讨新药研发的工作方式。新药研发对于企业兴衰的重要性决定了企业必须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企业最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积极介入领导。在代表企业最高层管理人员意志的项目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以项目小组的方式具体开展研发工作。新药研发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成功的关键。以下结合新药研发的特点,从新药研发流程和多项目管理两个角度对新药研发项目管理进行探讨。新药研发流程新药研发流程是新药研发项目管理的重要活动,新药研发流程的持续改进是新药研发管理持续改进的基础。新药研发流程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典型流程如图2、图3所示。首先,市场部要提供一份市场发展趋势报告,在拿到这份市场报告后,研发部门展开一系列研究,包括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技术市场发展趋势研究等,通过研究选出若干个研发课题。再对选出的课题进行筛选,判断是否能够自行研发,是就进行概念设计,否则就在市场上寻找同类研究报告。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包括由外部专家进行的学术及市场评估,由生产部进行的生产可行性评估,由市场部进行的市场需求评估,由财务部进行的财务评估。评估通过后,企业高层决策者审批是否立项。

  • 【分享】药物筛选的基础知识

    【分享】药物筛选的基础知识

    [font=Times New Roman][size=4][b]药物筛选[/b]是现代[color=#ba0000]药物开发[/color]流程中检验和获取具有特定生理活性化合物的一个步骤,系指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手段从大量化合物或者新化合物中选择对某一特定作用靶点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的过程。药物筛选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化合物进行[color=#ba0000]药理活性[/color][color=#002bb8]实验[/color]的过程,随着药物开发技术的发展,对新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实验从早期的验证性实验,逐渐转变为筛选性实验,即所谓的药物筛选。作为筛选,需要对不同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做横向比较,因此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案需具有标准化和定量化的特点。随着[color=#002bb8]组合化学[/color]和[color=#002bb8]计算化学[/color]的发展,人们开始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合成和分离多种化合物,因而在现代新药开发流程中药物筛选逐渐成为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主要途径之一。[/size][/font][align=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6/201006171011_225210_1623423_3.jpg[/img][/align]

  • 【转帖】跨国药企向中国转移新药研发 如何应对?

    [size=6][b]跨国药企向中国转移新药研发 如何应对?[/b][/size]来源:中国医药报   [b]师夷长技以自强——承接跨国药企向中国转移新药研发业务的分析及建议[/b]  国际制药企业继在中国开展“生产转移”后,又开始“研发试水”,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转移其研发业务,或将其研究业务外包给中国的研发外包企业。本文在分析国际制药企业向中国转移研发业务的模式、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其转移研发业务的实质,并为我国政府、制药企业、投资和研发机构等提出了积极营造适宜的发展政策环境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充分利用CRO战略合作模式,加速创新药物技术的本土化产业实施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本版将分两期刊登此文,望能给相关人士以启示。  近年来,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或将新药研发业务外包到中国,推动了我国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北京、上海等作为我国人才、技术的集中地,也成为国际制药企业转移研发业务的首选地之一。  [b]模式多样 特色鲜明[/b]  国际制药企业向中国转移研发业务的模式多种多样,或是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或是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服务企业等进行合作。但即使是自建研发中心,其定位、目标也都各不相同。  1.自研与合作研发并存  自建研发中心是国际制药企业向中国转移研发业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近10年来,国际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并将其部分研发业务转移到中国研发中心开展。由于各企业发展战略的不同,这些研发中心也各具特色。  化合物及中药提取物活性物质的筛选 进行化合物筛选,是多数国际制药企业在中国研发中心的工作,然而从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中筛选活性化合物已经变得越来越艰难。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中药、天然药物资源,中国的中药有着几千年的研究经验与成果,这对世界的新药研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部分具有战略眼光的外企开始从中筛选活性物质,这成为近年来一些国际制药企业在中国开展研发业务的新途径。如诺华与上海药物所合作,从中药中筛选活性成分用于新药的开发。按照阿斯利康一位负责人的说法就是“把东方的有效成分、化合物挖掘出来,供全世界的研发中心开发适合他们的药物 从西方把成熟的药物研究开发经验移植到中国,开发中国人、亚洲人需要的药物”。  创新药物的开发 将创新药物的前期筛选转移到中国,是近年来国际制药企业转移研发业务的重点。创新药物研发是高风险、高投入的科学研究。目前较为先进的药物筛选技术是高通量药物筛选,但其研究周期长、耗费大。这对于人力成本逐渐高涨的西方国家来说,长期开展这方面的业务,企业负担沉重。以往,国际制药企业对于中国制药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持怀疑态度。现在,随着各大国际制药企业研发中心中国研发人员的比例不断增加、大量留学的中国人归国创业,国际制药企业逐渐意识到中国的研发能力已经迅速发展起来,而且中国的人力、原料等资源成本比西方国家廉价很多。因此,国际制药企业已越来越重视在中国建研发中心开展创新药物研究,代表性企业有罗氏、拜耳、强生等。  基础性研究 由于东西方人种的差异,疾病相同但表现出来的症状有可能存在差异,这对国际制药企业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揭示东西方人种的差异以及对于其开发新药或者药品进入亚洲市场提供了相应的科学依据。因此,部分国际制药企业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如阿斯利康、诺和诺德、葛兰素史克等。  随着各国GLP、GCP的颁布和实施,药物安全性评价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从事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的机构超过84家,其中1/3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LP认证。2007年度上述机构对701种药物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完成的试验项目总数为2216项,其中在GLP条件下完成的试验项目总数为1156项。国家药物安全评价中心实验动物房、北京大学动物中心、昭衍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已通过AAALAC认证,药明康德、上海药物所等单位也正在建设国际标准的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为国际制药企业提供国际标准的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服务。因此,近年来国际制药企业也逐渐将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转移到中国开展。  临床研究 进入中国的国际制药企业基本上都会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因为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其生产的药品进入中国市场需进行注册管理,为验证其药效与药物安全性,必须开展临床研究。一些国际制药企业  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因此要承担相应的临床研究工作。此外,中国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能够快速招募到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利于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缩短临床研究时间,推进新药产品上市。如我国乙肝、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而且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于开发治疗这些疾病的国际制药公司来说,选择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可以很轻松地征集到合适的病例,而这在美国、欧洲却很难办到。  2.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2007年8月,和黄医药与美国礼来就开发癌症及炎症性疾病中多靶点药物签署了合作协议,金额高达1亿美元,创国内之最。2008年11月,双方在新药研发方面再一次签署了高规格共同开发与合作计划。根据协议,礼来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与和黄医药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新的癌症药物靶点。礼来将向和黄医药支付比前一次合同更高的签约金、潜力候选药物定金以及每个重要研发阶段的里程金。和黄医药还将获得由双方合作产生的产品全球销售收入的提成。随后,和黄医药与美国强生、德国默克、宝洁等公司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3.技术、资源共享  诺华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合作研发模式是技术、资源共享。上海药物研究所从药用植物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天然成分,经诺华公司筛选,发现十几种活性物质可进一步研究开发。该合作期的研究计划已于2004年7月顺利完成,同年底双方又共同签署了第二轮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上述合作的特点是:以中草药中的天然化学成分为研究对象,注重技术转移 提升天然化合物分离速度和质量,知识产权共享 通过国际企业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相互沟通,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双方的合作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互信,合作的深度日益得到加强。

  • DNA编码分子库药物筛选

    DNA编码化合物库(DNA Encoded compound Library,简称DEL)合成与筛选的概念是美国Scripps 研究院的Sydney Brenner(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和 Richard Lerner(时任 Scripps 研究所所长)于1992年提出并申请了发明专利。具体地,组合化学的优势是可以快速地产生巨大数量的化合物汇合体,但在筛选过程中无法得知起作用的化合物信息。如果将一个具体的化合物与一段独特序列的DNA在分子水平连接(即对小分子化合物进行DNA编码),在筛选完成后,通过高通量DNA测序仪对筛选出小分子独特的DNA序列进行识别,从而解决由组合化学产生的巨型化合物库无法用于筛选的问题。中文名 DAN编码分子库药物筛选技术背景:药物筛选包括传统高通量药物筛选和DNA编码分子库药物筛选等,分子库是药物靶点筛选的起点和支撑。DNA编码分子库药物筛选技术在近5-7年内逐渐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创新药研发中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新兴前沿技术,并走出大学实验室,得到各大药物公司的广泛接受,在实际创新药研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在香港大学化学系李笑宇教授课题组完成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该技术的基本路线、参数已经成熟,不再需要进行验证研究,可以直接用于实际的药物筛选。李笑宇课题组曾经和拜耳、默克等世界知名药企进行过合作,并将该DNA编码分子库方法应用于实际的药物研发中,针对一些重要的恶性肿瘤的药物靶点,成功地筛选出了一系列高活性的药物候选化合物。这些实际应用充分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成熟性。取得发明专利。技术优势:(在李笑宇教授与拜耳的合作中已得到验证):1、大幅提高成功概率 2、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3、大幅缩短研发周期主要工艺范畴为这些领域所包含的化学合成工艺、蛋白质表达与表征、DNA的固相自动合成与纯化、细胞间操作工艺,以及一些DNA测序的样品处理工艺等。本项目的各个技术环节均已经较为成熟,在多年中和各个大型制药企业的合作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下一步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将技术细节、工艺流程等方面标准化、自动化,以提高分子库合成与筛选的效率。技术对比:传统高通量药物筛选:分子库数量有限,主要筛选中心:5-6 百万化合物  二十年以上的积累 价格非常昂贵,分子库的维护极为复杂。筛选周期长 (6-12个月/靶点); 高通量筛选在新药研发中需求巨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巨大的壁垒。DAN编码分子库药物筛选:超高通量 (千万~千亿级),分子库可以随时构建:百万级/月; 价格适中,分子库的维护极为简单:一个 -80°C 冰箱; 筛选周期短:1 天/靶点; 低门槛:无需任何特殊仪器设备。市场概括:DNA编码分子库的报道:国际DNA-encoded化学库研讨会每两年在瑞士举行一次 。第四届在2014年召开时,仅有英国葛兰素史克、瑞士罗氏、丹麦vipergen、丹麦Nuevolution、美国百时美施贵宝、瑞士Philochem、美国辉瑞、美国X-CHEM等大公司参加 。第五届将于2016年8月26日召开,国际知名公司:强生、辉瑞制药、诺华、赛诺菲、罗氏、默沙东、葛兰素史克、拜耳、 安进、阿斯利康、礼来、雅培、艾伯维、美敦力、百时美施贵宝、梯瓦、利洁时、武田、百特、吉利德、默克雪兰诺、赛默飞世尔科技、诺和诺德、柯惠医疗等均已报名参加同类公司对比:1.葛兰素史克 (GSK) :GSK在约10年前收购美国波士顿的Praecis公司的DNA编码分子库技术平台之后,一直致力于将本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GSK在本领域的的技术为传统的组合化学的split-mix-split方法与酶连标记相结合。他们的分子库的特点为数目极大,为几十亿量级。分子库所筛选的靶点也种类繁多,涵盖了基本上所有的疾病类型。然而,GSK多年以来分子库虽然化合物数目巨大,但是化学结构上只有一种类型:三嗪类杂环化合物。因此较大的限制了GSK分子库的应用。2.Ensemble Therapeutics: 该公司与2002年开始运行,在美国波士顿,由哈佛大学的David Liu教授所创立。Ensemble使用DNA模板控制技术来合成分子库,主要集中在大环多肽分子库,数目并不大,每一个库大约5万个化合物,至今构建了大约几十万个大环多肽。Ensemble和罗氏、辉瑞、GSK、施贵宝都有过或是正在有药物研发合作。但是Ensemble公开的信息不多,所进行的药物筛选基本集中在癌症靶点。3.X-Chem: 同样位于美国波士顿。X-hem的分子库合成技术与GSK类似,但采取化学连接而不是酶连来进行分子库中的编码。X-Chem的分子库的数目更大,据报道已经达到了上万亿个化合物的级别。然而,从公开的数据来看,X-Chem分子库的化合物仍然集中在易合成的肽类、杂环,或是两者结合的结构类型。X-Chem和多个大型药企都有筛选的合作。4.DiCE Molecule: 位于美国加州,由斯坦福大型的Pehr Harbury教授刚刚创立。DiCE的技术主要在于将DNA编码分子库和微流控、自动化结合起来。由于该公司刚刚成立,信息非常少。从Harbury教授发表的论文来看,分子库基本上都是多肽,化合物数量在几十万左右。5.Vipergen:位于丹麦哥本哈根。该公司利用DNA分子自组装来合成分子库的技术。虽然该公司成立了近10年,但是公开信息也较少。大部分分子库也是多肽类化合物,并和若干大药企建立了筛选合作。6.NuEvolution:同样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发展历史和Vipergen非常类似。即基于一种专利技术,进行分子库的合成,同大药企进行合作。NuEvolution也是做大型分子库的公司,分子库数量在几十亿量级。7.Philochem:位于瑞士苏黎世,为瑞士联邦理工学院Dario Neri教授创立。Philochem在本领域中比较特殊,他们用DNA编码分子库做fragment-based drug discovery,即基于碎片的药物发现。Philochem公开的信息也较少,从文献和专利来看,他们研究的方向非常的集中,主要在1-2个癌症靶点上,并且很少和大药企进行合作。2015年药物筛选市场份额 国内:70~105亿人民币 国际:80~120亿美元基于DNA编码分子库的药物筛选占有药物筛选市场的10%左右,预计保持100%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

  • 天然药物化学是新药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

    1天然化合物是治疗癌症等重点疾病药物的重要来源  1.1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基于以下3个方面:  ①通过药理筛选寻找具有细胞毒性和抗癌活性的天然化合物;  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所建立起来的作用机制-生物活性筛选法是以酶、受体、DNA及RNA等为直接靶点的抗肿瘤新药筛选方法,具有快速、经济、简便、有效等优点,是目前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型天然药物先进的筛选方法。如:以蛋白激酶C(PKC),DNA聚合酶β,拓扑异构酶,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靶点寻找新结构的研究;  ③作用于细胞周期或细胞凋亡过程的活性成分、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及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有效的新化合物的研究。  1.2 治疗老年痴呆症药 脑内M1和M2受体进行性降低是脑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纠正脑M系统异常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重点之一。一些中药据临床研究表明,对老年痴呆症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其活性成分对脑M2受体有上调作用,并且作用机制与受体拮抗剂不同,是一类新型的M受体药,以此为出发点研究、阐明其提高M2受体密度所需结构特点,从而提出首选的基本结构,为寻找和开发M受体调节药,特别是M2受体调节药既有重要意义,也有良好前景。  1.3 抗心、脑血管病药 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呈现日趋增高的趋势,近年来人们对心脑血管病致病原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血管栓塞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升高有关,而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药其化学成分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并使病情得到缓解。可以预见,这类成分可以通过结构改造成为治疗血管栓塞的药物。  1.4 抗艾滋病药 艾滋病是世界性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至今仍无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推测,21世纪艾滋病的高发区将由美洲和非洲地区转移到亚洲地区。抗艾滋病药的研究基于以下3个方面:①一些中药有抗病毒疗效,而一些中药有提高、改善和调节自身免疫而达到稳定的生物功能的特性;②采用清热解毒、凉血驱湿中药对艾滋患者进行治疗,其症状明显改善;③根据艾滋病发病机制,HIV复制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理论,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具有极强的病毒逆转录酶抑制活性,因此致力于中药抗艾滋病毒的治疗药物或活性成分的研究,具有中国特色和广阔前景。  2 海洋、地区、民间及其天然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扩大了新药的来源 为了得到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转向以前较少研究的领域:  ①我国海域辽阔,生物物种丰富。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多种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其中不少有很好的生物活性。海洋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科研人员的重视,在目前陆地植物发现新骨架化合物几率急剧下降的形势下,海洋生物成为作用机制新颖、化学结构多样化的新药或先导化合物的来源;  ②各地区均有特产药材或植物,立足于本地资源的开发研究,补充了新化合物和部分活性化合物的来源;  ③民间药用资源是我国中药的宝库之一,各少数民族积累了不少天然药物用药经验。深入研究其活性成分,极有可能发现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  ④苔藓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最低级的类群,全世界约有2 300种,我国约有2 100种。近年来对苔藓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大量的高活性抗霉菌、肿瘤生长抑制等活性的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开发利用这一丰富的植物资源,对发现和创制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1.3 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半合成及生物合成技术研究提供了不依赖自然资源的新药 一些植物含有高活性的化合物,但含量极微,若开发利用,天然资源很块就会枯竭。其合成、半合成及生物合成技术的研究是解决供需矛盾的途径之一,如抗癌药物紫杉醇、长春新碱,高效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抗疟药青蒿素等的合成、半合成及生物合成技术的研究。  1.4 传统中药的深入研究使其在新药开发中重新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过去未知的植物微量成分被发现,其中不乏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成分,如人参和三七中的环肽,可能是一类新型活性成分;大蒜水溶性成分的研究,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新药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此外,某些植物作为药用已有较长的历史,经研究发现了其化学成分的新活性,为这些植物增加了新的用途,如丹酚酸抗脂质过氧化、抗溃疡作用;苦楝楝烷化合物抗癌作用等。

  • 你分得清me-too药、首仿药、仿制药、新药、新特药、原研药、专利药、创新药概念吗?

    你分得清me-too药、首仿药、仿制药、新药、新特药、原研药、专利药、创新药概念吗?

    导读: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在药物研发领域,你分得清me-too药、首仿药、仿制药、新药、新特药、原研药、专利药、创新药概念吗?本文带你一一解读。1. 原型药原型药物:随着对生理生化机制的了解,得到了一些疾病治疗的突破性药物,这些药物不仅在医疗效果方面,而且在医药市场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些药物通常被称为原型药物(prototype drug)。随之出现了大量的"me-too"药物。2. 原研药原研药:即指原创性的新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才得以获准上市。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目前只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才有能力研制。在我国,“原研药”主要是指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进口药。3. me-too”药物"me-too"药物:特指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同类的突破性的药物相当。这种旨在避开“专利”药物的产权保护的新药研究,大都以现有的药物为先导物进行研究。研究的要点是找到不受专利保护的相似的化学结构,这种研究有时可能得到比原“突破性”药物活性更好或有药代动力学特色的药物。【例】最早治疗胃溃疡,是用胃舒平中和胃酸,此疗法治标不治本。后来科学家发现:人体中的胃组胺H2受体一旦激动,就会分泌胃酸。科学家因此发明了西米替丁药,阻断胃组胺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使溃疡逐渐愈合。此药一上市,就受到广泛追捧,科学家稍稍改变了西米替丁的化学结构,开发出了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胃药。这些后来的派生药,就被人称为Me-too药。4. 新药(NewDrugs)新药(New Drugs):系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但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以及增加新适应症的注册申请获得批准后不发给新药证书(靶向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除外)。新药经申请、检验、审评、生产现场检查合格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核发给新药证书,申请人已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具备生产条件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081445_576821_2961690_3.jpg5. 特药特药:就是特殊治疗某种疾病的药。如酒精中毒就用纳络酮等。6. 新特药新特药:是新药和针对某种病特效药的合称,就是新的特药的意思。7. 首仿药首仿药:所谓首仿药,是指“首先研究申报国外已上市而在国内未上市的药品”。8. 仿制药仿制药: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不管如何服用)、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copy)。到期以后,其他国家和制药厂即可生产仿制药。9. 仿制药与原研药根据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的白皮书,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区别如下:a) 仿制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得到完全的保证在仿制药品许可中,其生物利用度是指仿制药品经测试反应具有原研发产品的利用度的+/-20%。b) 疗效有差异很多仿制药品成份中含不同添加剂及内在成分物质,此有别于原研发药厂的药物,故认为不具有生物等效性。仿制药只是复制了原研发药的主要成份的分子结构,而原研发药中其他成份的添加与仿制药不同,由此两者有疗效差异。c) 仿制药品替换原研发药的许可性很有限对于危急患者、危急时所需的药物、危急疾病,仿制药品均不可作强迫性的替换。在急救病人时,尽量使用原研发药。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的白皮书虽然不具法规性,但研究报告用事实来表明原研发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仿制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在治疗危急患者和危急疾病时更是如此。但是,原研发药太昂贵了,的确不符合老百姓,医生也不要在普通老百姓面前大力说原创的种种长处,毕竟,价格的长处就在仿制药品这里。10. 专利药专利药:凡申请专利的新化学单体药为专利药,它研制过程包括发现阶段、临床前开发、新药临床前申请(IND)、新药临床试验I期、新药临床试验Ⅱ期、新药临床试验Ⅲ期、新药申请(NDA)。这些药品只有拥有这些专利药品的公司才能生产,或由他们自己转让别人生产。11. 创新药创新药:首先从实验室发现新的分子或化合物开始,经过动物实验了解其安全性以及毒性反应,了解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部位,和作用效果,再经过首次人体试验,经历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制之后,才可以获得药物监管机构的批准。先后经历10到15年的时间,耗资可达数十亿美元。12. 创新药与仿制药创新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物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献或专利中,均未见报道。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现状的逐步改善,创新药物的研究将给企业带来高额的收益。目前国家对药物自主创新的级别和程度没有明确分类,业内对创新药有多种称呼:自主创新药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创制新药、创新药物、原创新药、原创药品、专利药品、原研药品等。

  • 【转】中国新药研发战略思考

    前一阵有网友问中国新药研发有何优势,劣势。我在此说一下我的看法,欢迎大家补充。我这里讲的新药是指达到世界主要市场上市标准的新药,而不是只能在中国卖的新药。中国是新药研发的新生力量,要想成为世界新药研发的一股独立的力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虽然我们首先发现了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但二者都是依靠国外公司的投入才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上市。有些人认为发现步骤是最关键的环节,其实不准确。研究发现很难,很关键,但开发才是对资本和研发经验和判断力的最大考验。中国药厂如果想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必须掌握开发的风险控制和实际操作的技巧,否则总得依赖国外企业,代价是要付出市场份额(royalty)。所以虽然中国发现了青蒿素但这并不等于中国企业有能将青蒿素开发成世界级药物的能力,更不代表中国的资本有胆量按主要市场的要求开发这样的项目。恒瑞的DPP4抑制剂就是一个例子。那么中国新药研发有哪些优势,劣势呢?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在任何一个研发模式上过度投入,所谓船小好掉头。西方主要企业的研发机构都是按靶点为中心的研发模式而设立,从靶点选择,确证,到先导物的筛选,优化每个环节都有多年的巨大投入。即使这个模式对某些疾病不合适也很难不使用已有的资源支持。这有时是很大的浪费,资源效率很低。中国应该认真深入研究靶点为中心,生物效应(phenotype)为中心,和临床偶然观察为中心等几条不同途径对目前主要疾病的匹配程度而有的放矢地建造新药研发机构。如果这个工作做得好,可以成为和世界主要药厂竞争的一个关键优势。另一个优势是中国的研发人员思路上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也没有几十年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技术上的投入和积累。这可能是个优势。比如一个西方大药厂的CSO是以研究多巴胺受体起家的,他决定公司项目时不可能不偏向和多巴胺受体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使这类疾病的成功率已经低到不可持续的程度。另外的优势如国家的极力支持和社会大量资本的积累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讲了。上面这些的另一面就是中国企业的劣势。没有束缚的另一面就是没有经验。中国的科研人员和投资者基本没有见过新药研发的惊涛骇浪,更不用说怎么在这样的大浪中驾驶自己的小船不翻船了。首先,中国的资本从来没经过真正新药研发失败的考验。现在主要疾病的临床实验动辄几亿美元,即便3期临床也有50%的失败率。中国资本何时敢参与这样的gamble决定于中国研发实力的成长速度,而研发实力的增长需要资本付学费,这就有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目前政府扶持可作为过渡策略,但最终是需要私有资本的介入。其次,中国的研发实力和国际大药厂比还是业余水平。虽然现在有了一些有经验的海归,但是否能达到足够的关键质量(critical mass)还是个问题。第三,SFDA亟需扩大。SFDA的业务能力和工作通量都需要有大幅度提高,至少对于真正创新药物应该有一些经费临时请一些国际专家及时评审。这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但不知决策者是否能认识到这一点。SFDA不应成为国家新药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投入相对少担回报很大。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总靠卖廉价牛仔裤无法持续支撑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中国也不应满足于只卖廉价牛仔裤。人们常把登月和新药比较。肯尼迪总统在决定开始阿波罗计划时曾说“…no nation which expects to be the leader of other nations can expect to stay behind in this race for space。”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要想当大哥就不能只干小弟都能做的事。中国亟需选择一个既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又能显示自己组织大规模资源,解决世界级难题能力的工业。没有任何其它行业比新药更有资格担当这个重任。

  • 安捷伦在新药发现与开发产品领域荣获两项“科学家选择奖”

    近日,安捷伦荣获SelectScience颁发的两项权威大奖——“2023年度最佳新药发现和开发产品奖”和“年度最佳新药发现和开发网络研讨会奖”。这些荣誉彰显了安捷伦在新药物发现与开发领域对创新发展与卓越技术的不懈追求。[align=center][img=,500,281]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uepic/d7f61b41-c948-40d0-9368-361bb2930787.jpg[/img][/align][align=center]Agilent xCELLigence RTCA HT-BioTek BioSpa 8——筛选工具 外观图[/align]Agilent xCELLigence RTCA HT- BioTek BioSpa 8 ——实时活细胞筛选工具被评为“2023年度最佳新药发现和开发产品”。Agilent xCELLigence RTCA HT-BioTek BioSpa 8将xCELLigence实时活细胞分析仪(RTCA)HT 仪器与BioTek BioSpa 8全自动培养箱集成,可将RTCA HT仪器的筛选通量扩展到八块384孔板。无标记高通量xCELLigence实时细胞分析技术是筛选病毒介导的细胞病变效应(CPE)、中和抗体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毒性(ADCC)与化合物介导的细胞毒性等的理想选择。“年度药物发现和研发网络研讨会奖”由Antibody Analytics首席科学官Agapitos Patakas博士与安捷伦科技公司联合获得。该网络研讨会的标题为 建立肿瘤微环境模型: 用于表征多特异性生物制剂和免疫疗法的 体外细胞分析 ,讨论了用体外细胞分析建立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模型的益处和局限性。安捷伦副总裁兼细胞分析事业部总经理Todd Christian表示:“我们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够获得SelectScience和科学界颁发的这些奖项。这些奖项印证了我们对提供创新、可靠的解决方案,使客户能够推动科学发现并改善人类健康的承诺。”这些奖项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举行的2024 SLAS 国际会议与展览会 上颁发。奖项旨在表彰2023年推动新药发现和开发的颇具创新性且高效的技术。科学家选择奖 旨在表彰在行业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实验室产品及其制造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通过在线投票和评审来选择获奖者。[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中国的艾博卫泰新药有望率先上市

    今年4月7日出版的国际著名刊物《自然医学》,在全球抗艾新药产品链报告中指出,开发长效新药是有效解决长期药物治疗失败病例的最新策略。来自中国的艾博卫泰已进入临床试验最后阶段,3期临床开始已经5个月了,谢东悬着的心始终没有轻松过,自从他执掌的南京前沿生物自主研发的长效治疗艾滋病原创新药——艾博卫泰,今年二月宣布进入3期临床试验后,已经有多位艾滋病病人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参加试验,而这些病人无一例外都是已经对传统抗艾滋病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该报告点评了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3种长效抗艾新药中,来自中国的艾博卫泰已进入临床试验最后阶段,有望成为在全球率先上市的长效抗艾滋病新药。  与病毒过招,找准靶点再放箭  全球35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30万新发感染者,160万人死于艾滋病。这是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它无时无刻地在提醒我们,艾滋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  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病例以来,国际社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先后研制出28种治疗艾滋病的合成药物,可是至今仍然无法研究出根治和预防艾滋病的有效药物。  “艾滋病之所以难防难治,是因为HIV病毒十分狡猾,它不仅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而且非常多变,现在已经上市的抗艾药物,要么由于毒副作用,要么由于耐药,造成许多治疗失败。”南京前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告诉记者。  作为我国首批引进的“千人计划”人才,谢东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曾在国外多家知名研究机构任职,领导和参与了3个抗艾滋病新药的研发工作。2002年,他带着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回到国内创业,首先就把目标瞄准了艾滋病。  “HIV属于高度容易产生基因变异的逆转录病毒,过去30年经验告诉我们,长时间药物治疗不管什么配方都会有部分患者产生耐药,甚至有的患者中断了几天服药后耐药就出现了,这时重新给药的疗效就差强人意。”  “这部分患者该怎么办?难道真的无药可救了吗?”谢东说,全球有1200万感染者接受药物治疗,有耐药基因突变的大约有300万人,而我国此类患者可达几万人,这是全球防治艾滋病的重大隐患。  近年来,艾滋病患者越来越多,但是抗艾滋病新药的研发仿佛陷入瓶颈期,在研新药寥寥无几,已上市并在临床上取得显着成效的新药更是屈指可数。全球医疗市场都急切需要新型的抗艾滋病药物尽早问世。  谢东带领团队成员对HIV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gp120和gp41进行分析后,发现它们是HIV入侵人体T细胞的帮凶。他们意识到,只要控制住这两种蛋白,不让它们与T细胞结合,就可以抑制HIV在人体内的复制和传播。他们把这种新型抗艾药物称之为HIV病毒进入抑制剂。  谢东向记者介绍说,从药物靶点上看,艾博卫泰针对的是HIV病毒的gp41蛋白的一个全新区域,机理上可有效抑制绝大多数HIV病毒、包括耐药病毒;从药物结构上看,艾博卫泰是原创新型的多肽药物,在人体内将会代谢为氨基酸,而且不会攻击人体细胞,目前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仅从这两点上看,艾博卫泰与目前已上市的抗艾滋病药物相比,就已领先一大步。更加令人惊喜的是,艾博卫泰一周给药一次,相比现在每天吃一把药的产品,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大幅减少因不按时服药造成的治疗失。  与时间赛跑,寂寞是最大的对手  “只有我一人,前沿生物是做不到今天的。”回首创业十余年来的甘辛,谢东最感谢的是两位“缺心眼”的搭档——陆荣健,哈佛医学院博士后,从事生物科技公司抗病毒药物开发;王昌进,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院博士,在新药研发、市场、商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  为研发这款治疗艾滋病的原创新药,三位“千人计划”专家至今已坚持十余年,累计投入的资金已达上亿元。  “人往往是这样,当你到了不用为生活发愁的时候,就开始折腾。”王昌进说,在默克、辉瑞这样的著名企业,研发人员成千上万,个人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做大池子里的小鱼,还是做小池子里的大鱼?最终,三人选择了自己“挖池子”。  新药研发每一天都在烧钱,一路上,即便前沿生物得到了各路资金的支持,“钱荒”的考验还是不断向他们袭来。  “都想不起来有多少回青黄不接了!先是高管不领工资,再后来,高管就掏家底给员工发工资。”王昌进说,十年砸下去上亿元,要是买块地早发了。但是,“我们想做出自己的成果,做出中国自己的原创药,我们会坚持下去。”  在艾博卫泰问世前,国内鲜有针对重大疾病的自主知识产权新药问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新药研发是艰苦的系统工程,时间长、耗资大,更有风险,还要容忍失败。正因为代价太大,国内利润高、影响大的新药市场大部被跨国公司占领。目前,全球有28款抗艾滋病原创药,但是没有一款是中国的。  “抗病毒药物治疗是防控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在目前无法根治、需要终身治疗的情况下会对新药有不断的需求。国家针对这个重大传染病建立自主的新药研发体系,不仅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和社会稳定,可减少购买国外新药的巨大费用,还有助于中国帮助艾滋病肆虐的发展中国家。”谢东说。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前沿生物连续得到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进入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绿色通道”,艾博卫泰的每次申报临床试验都获得加速审批;每一次专家会议都有相关部委出面召集各路专家支招……这在我国新药研发中是前所未有的罕见一幕。  “零的突破”,有望传递生命的接力棒  今年2月,在北京一个不知名的、狭小昏暗的会议室里,前沿生物召集了艾博卫泰3期临床试验启动会,标志着向国产原创新药上市发起最后“冲刺”。  而在此前已完成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艾博卫泰与克力芝联合给药,疗效出人意料地好:药物具有高度安全性,不仅全部病人体内的HIV病毒被降低99%,而且56%的患者的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线之下。两项数据均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一倍。  该试验的领衔研究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吴昊教授说:“艾博卫泰是少有的几个在我国研发、具有全球专利和潜在市场竞争力的新药产品。”  据吴昊介绍,该新药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每周给药一次的长效,二是对耐药病毒的有效。“艾博卫泰是第一个以有效治疗中国患者为目标的抗艾新药,标志着我国艾滋病治疗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在这个产品的最后关键研究阶段,我们期望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积极参与,科学、高效完成这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造福中国及世界的艾滋病人。”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转型时期,艾博卫泰进入3期临床试验,在全球长效抗艾新药的研发中走在了最前面,并有望率先上市实现“零的突破”,迈出打破外国药企垄断抗艾新药市场的重要一步。  从最初的药物筛选到现在的临床试验,艾博卫泰研发、生产的每一步都保持与国际标准紧密接轨:早期药效试验是在美国进行的,3期临床试验的病人都是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失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20例患者分2组进行对照试验,每例病人的试验都将持续48周。  记者了解到,艾博卫泰3期临床试验下一步将在全国十几个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推开。  “在我们眼里,艾滋病并不可怕,它是一种药物可控的慢性疾病,前提是我们的药物研发永远走在病毒的前面。可喜的是,艾博卫泰3期临床预计将在2014年底完成入组,2015年获得24周中期数据,2016年申报新药,有望成为中国和全球艾滋病人的生命接力棒。”谢东说。

  • 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稳定性研究的目的是考察药物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并确定药品的有效期。药品的稳定性是其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中成药稳定性研究的范围一般根据稳定性变化的实质分为化学的、物理的及生物学的三种。中成药在制备和储存过程中,因温度、水分、光线、pH值、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变质,轻则引起制剂外观的变化,重则导致药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大,影响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研究揭示中药制剂稳定性变化的实质,探讨其影响因素,可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延缓制剂的不稳定性,确定有效期,是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基本任务。药品的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是对药品的基本要求,而稳定性又是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稳定性研究在中药新药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一、中药稳定性研究的现状 1.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技术要求 (1)《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中有明确要求。在申报临床时,待测样品于临床试验用包装条件下(在包装材料质地和结构上相当于上市药品的包装)放置,并记录室温和湿度,根据该制剂申报资料临床研究质量标准草案所列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项并结合《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1992年)以下《补充规定》中附件八之附表中不同剂型的稳定性考察项目要求进行。但需注意检测成分是否能说明该制剂的稳定性。如含大黄的制剂,不能单测总蒽醌,应同时检测游离蒽醌或结合蒽醌才能确定反映其成分的变化。在常温下进行考察,开始考察时间应在样品制备后1个月之内,以开始考察的结果作为0月结果,以后每月考察一次,不得少于3个月。如预测药品远期稳定性,也可在37℃一40℃和相对湿度75%条件下保存,以开始考察的结果作为0月结果,以后每月考察一次,不得少于3个月,如稳定,相当于样品保存2年内质量稳定。但稳定性试验结果,仍以常温下为准。考察样品应在3批以上,各批样品应达中试以上规模,不得将同一批样品分成3份代表3批样品,每批样品均应留有足够在稳定性试验中各次考察所需的数量。在申请生产时,药品在上市包装条件下,根据该制剂生产用质量标准草案所列项目并结合补充规定附件八附表中不同剂型的稳定性考察项目要求进行考察。同时应注意观察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材料对药品稳定性的影响。在常温下进行考察,一般可在初步稳定性考察后继续考察,即在初步稳定性考察3个月后,放置3个月再考察一次,然后每半年一次。药品的稳定性试验在达到规定的考察时间后还可在正常室温下继续考察,每半年一次,不超过5年,为该药品审定使用期限提出依据。(2)1999年底颁布的“中药新药质量稳定性研究技术要求“,其对稳定性的要求与1992年技术要求内容基本相同。稳定性试验结果、有效期的确定,仍以常温下为准。(3)仿制药及增加规格品种,稳定性研究参照新药要求。由于申报时间较短,在提供常温稳定性资料时应同时申报3~6个月加速稳定性试验资料,以暂定有效期。但应继续进行常温试验考察,以常温下为准,最终确定有效期。2.中药稳定性研究状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化学药制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至今已积累了不少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对考察药物制剂的质量、确定有效期、保证临床疗效的发挥起了积极的作用。中成药稳定性研究工作是从液体制剂开始的,且多为单方制剂。最先报道…的是对威灵仙注射液中原白头翁素稳定性的研究。经考察pH值、温度、光线、添加剂等因素对原白头翁素的稳定性均有影响。通过对恒温加速试验数据处理后,认为原白头翁素的化学动力学为伪一级反应,预测有效期t25℃0.9为2.3d。近10余年来,对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药学界的普遍重视,有关研究报告逐年增多,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在利用稳定性研究来筛选处方、优化工艺、预测有效期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液体制剂溶液的颜色、澄明度等对pH值、温度、光线、添加剂等因素较敏感,经常出现颜色变化、产生沉淀等问题,经研究不仅是物理的变化,还有化学的变化,从而影响到药效的变化,这就促使液体制剂稳定性研究的发展。由于液体制剂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较多,不容易控制,所以对液体制剂稳定性的研究报道较多,研究的范围亦较广。固体、半固体制剂一般较液体制剂稳定,但也存在不稳定的问题,且比液体制剂复杂,近几年研究报道亦在逐年增加。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1992年《补充规定》要求必须报送稳定性研究资料以来,新药研究中稳定性研究工作向规范、研究内容深度和广度迈进了一大步。1999年又颁布了稳定性技术要求。但中药稳定性研究中仍存在着一些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考察稳定性指标的选择、复方中各成分相互干扰的问题,辅料对稳定性的影响及反应机理等,有些试验方法尚需进一步完善。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现阶段申报的稳定性资料中仍存在着以下问题:(1)没有说明包装材料的材质及包装情况;(2)没有说明稳定性试验储存条件;(3)0月考察时间表达不准确,开始考察时间应在样品制备后一个月之内,以开始考察的结果作为O月结果;(4)没有按质量标准及制剂要求进行全面检查;(5)对于中药新药注册分类l、5类原料药没有对高温、高湿等与储存条件有关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6)稳定性考察所用样品不是中试生产样品;(7)没有提供包装材料对药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资料等。

  • 2015新药归来

    这一年,FDA药品和生物制品审评中心的监管者对50个新药开了放行条,同比2013年的35个新药,算是一个大跃进了,但是2014年的新药在未来5年总体销售预期要比2013年低15%。如果不是2013年FDA获批的新药质量惊人,2014年新药获批可能当之无愧地成为到目前为止本世纪最受赞赏的一年。这一年,FDA药品和生物制品审评中心的监管者对50个新药开了放行条,同比2013年的35个新药,算是一个大跃进了,但是2014年的新药在未来5年总体销售预期要比2013年低15%。新药质量越来越高根据Evaluate Pharma的预测,2014年获批的新药在未来五年的销售规模为207亿美元,这个规模量是过去十年平均规模的两倍,也是本世纪内,除了2013年以外的第二大规模。尽管难以匹敌2013年的规模,2014年获批新药的五年销售预期仍然十分可观。从近3年来的新药开发的热门话题来看,肿瘤免疫和丙肝治疗药物占据了主导,2014年似乎仍然是围绕着热点聚焦的方向在走:用于治疗肿瘤的PD-1抗体药物比较热门。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和默沙东的keytruda,还有吉利德的丙肝治疗药物Harvoni,是2014年最为看好的FDA获批的药物,预计在2019年销售规模将分别达到36亿美元、22亿美元和25亿美元。除了上述3款药物,只有一款药物在2019年的销售规模会突破10亿美元大关,那就是勃林格殷格翰开发的用于特发性纤维化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ofev。2019年的预计销售规模在9.97亿美元。塞尔基因的Otezla只需要再升级一下就能加入到“五年期重磅炸弹”行列。此外,2014年获批的一些新药会在5年之后达到美国重磅炸弹的级别,Esbriet和Cyramza很可能会在2020年达到10亿美元规模的销售。丰收的一年相比2013年,2014年获批新药的质量稍逊一筹,2013年诞生了治疗丙肝的sovaldi和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tecfidera这样的突破性口服药物,根据FDA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以及生物制剂评价和研究中心(CBER)的回顾,一年获批50个新药已经创下了FDA本世纪以来最多的记录。从2014年新药200亿美元以上的5年销售预期来看,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第二好的成绩,近十年来每年获批新药的平均五年销售预期也不过148亿美元,其中2012年的144亿美元的成绩就已经涂东了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2014年下半年的新药获批效率大致与上半年相当,截止2014年7月17日,FDA批准的新药数量为25个。这种趋势目前还看不到逆转的迹象,2015年预计有6个重磅产品2020年在美国的销售规模会超过10亿美元,而在全球预计有11个产品2020年销售规模会超过10亿美元。因此,当我们有充分理由担心生物技术药物牛市顶峰就要到来的时候,FDA却让我们吃了一惊。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的新药研发已经克服了很多困难,在近三年120个新药获批,五年预期销售规模接近600亿美元,这样的成绩已经表明制药行业已经重新崛起。

  • 2014新药将大放异彩

    经过多年后期新药开发平淡期之后,葛兰素史克今年将有多只重磅新药”上市,预计有7只新药在今年向美国或欧盟监管机构提交新药申请”。

  • 【讨论】“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催生16张新药证书

    来源健康报 记者王乐民 刘道安从11月6日~7日在天津市召开的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上获悉,我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实施以来,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0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有10多个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药在发达国家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其中,近2/3的新药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确定化学结构、作用靶点的一类新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扶持下,还有数十个品种处于临床三期研究阶段,已有10多个品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今年年底将提交一批新药注册申请。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启动于2008年,旨在实现两大目标:一是针对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等10类重大疾病,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化学药、现代中药和生物技术新药;二是建立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形成支撑我国药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药创新能力与技术体系。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由中国药学会、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刘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等到会并讲话。土豆:有奖征集,这些新药有哪个知道是什么药或者是治疗什么疾病的药吗?一类新药哦!

  • 医药产业“十二五”:新药研发需加鞭 创新才能走更远

    医药产业相关的“十二五”规划文件陆续下达,这些文件可能侧重点各异,但都宣示产业研发创新的强劲之风。对于站在创新十字路口的制药企业而言,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向至关重要新药加鞭创新药研发是国家和制药企业综合实力的缩影。我国创新药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相关基药制度、各地招标采购等政策落实,医药市场竞争加剧,只有创新才能带领企业闯出生机。http://www.bioon.com/industry/UploadFiles/201201/2012010318504982.bmp2005~2008年的创新药申报数据显示,国内已有90家企业进行创新药的研制和申报,从研发规模到适应症范围均明显拓展。以化学药为例,从2011年新药申报的资料来看,截至11月30日,一类化药品种有25个,其中3个为申报生产,占全部申报数量的12%。11月28日,科技部发布的《“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技术发展将主要围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突破临床诊断、预测预警、疫苗研发和临床救治等关键技术,研制新型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等生物制品,争取有5~10个自主创新的重要新药进入产业化生产。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0个部门于11月15日联合发布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也以新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为总体目标。至于出台日子渐近的“十二五”生物医药规划,近日有消息传出,自主知识产权化学药、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诊断试剂将有望成为未来5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国家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十二五”期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将获中央财政下拨资金100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00亿元。据悉,除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外,数10个投资专项规划和支撑计划等扶持配套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中。虽有政策扶持,新药创制这条路并不轻松。新药的研发创新越来越成为全球性挑战,研发成本和周期空前加大。因此,仿制药研发又成了企业创新的另一种选择。仿制必须更好生物仿制药高峰论坛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属于仿制。“其实,制药企业做原研新药的机会比较少,加上研究经费短缺,新药创新比较困难。目前看来,仿制药仍然是中国医药行业的主业。”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王正品向记者表示。在王正品看来,仿制药可以为中国带来很多好处。“首先,现在很多仿制药治疗领域广泛,副作用也优化得比较好。如果能够仿制,在经济上应该是很大的节约。其次,可以让民众使用较好的药物。这对政府、民众和制药企业都有很大的益处。”另一组数据让生物仿制药成为了医药产业近年最关注的焦点:2010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达到8500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药与仿制药创下新高,分别达到1400亿美元和1200亿美元。在美国以外,生物仿制药的销售额也突破了10亿美元。2013~2014年,一批生物医药专利将集中到期。美国FDA针对生物仿制药的法规也即将出炉,预示着生物仿制药在未来5~10年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提醒道:“明年仿制药虽然有机遇,但也有挑战。未来几年,很多专利药到期,市场份额也很大,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制药企业的仿制药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与此同时,仿制药的仿制性也大大限制了药品的毛利率,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创新,造出“好”的仿制药,做到me-better。王正品建议,学术领域和产业界的创新要分开。因为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弱一些,能看清哪种药能降低副作用、提高疗效或改变适应症的科学家还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多地发挥学术界的作用,让专注相关领域的专业学者对一个过期的或有很好市场前景的新药进行研究创新,然后由企业负责具体的产业化过程。中药传承固防随着国内传统中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中药产品高附加值化、营销理念现代化给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带来极大冲击,在传承的路上创新成为国内中药企业的唯一出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中药确实是个宝藏。毕竟在临床上用了几千年,如果没有疗效,中药是不可能传承下来的。目前,很多国外企业都对中药感兴趣。挖掘中药领域的好东西是一条很好的思路,值得国内企业思考。”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黄民向记者指出。传统受热捧2000年以来,中药行业的增速一直低于行业发展速度。然而,从2009年5月起,中药行业开始提速,逐步超越行业发展速度。行业数据显示,2011年1~9月,中药行业的收入增速达到35.66%,超出同期医药行业增速5.49%,其相对于医药行业的增长溢速也正逐步拉大。早前,科技部下属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未来十余年,中国将加速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大幅提高中医诊断与治疗水平,让更多人、更多国家接受和享用中医技术。同时,中国还将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逐步完善并广泛应用中药标准体系,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和加工,提高中药创新能力。郭凡礼十分看好中医药的光明前景,他说:“在新医改共计8500亿元的巨额投资里,有一部分就是用于支持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如今,国家把国民健康的重点放在病前的控制而非病后的治疗,中药‘治未病’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视,我国中药产业将获得进一步发展。”记者了解到,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机理复杂、病程较长,目前仍缺乏化学特效药,因而,多靶点作用的中成药倍受追捧。由于中药含有很多指向性明确的活性成分,利用中药临床经验开发新药的效率比单纯的化合物筛选高10倍,所以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巨头都相中了中医药宝库。而且,由于我国在中医药等传统知识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尚存在许多空白,一些外资药企正加快收集研究我国民间的中药秘方,并申请专利。有数据显示,中国在国外申请中药专利有3000多项,而外国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高达1万多项。这已对中国中药产业构成了严重的冲击。

  • 【新药研发简介系列】

    新药研发简介系列(一):新药研发的艰难新药研发的艰难新药研发在西方是个相对成熟的行业,而中国则刚刚进入这个领域。本系列将为中国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基本信息。?本章将讨论新药研发的复杂性。世界上有能力做创新药物的国家可能不到能在奥运会拿金牌的国家的三分直译。美国在有巨大市场(7000亿美元)的吸引之下,制药公司每年投入400-50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这些经费用于吸引制药界的顶级人才,建立和维护研发的宏观设施,开展研发活动等。这样巨额投入,加上几十年的经验,每年FDA批准的新分子药物在25个左右,其中3-5个是全新机理药物。一个企业必须有足够的人才,经验,和财力才有可能成功地把新药做到上市,而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达到这样的规模。现在美国4300家研发企业中,只有 6%的企业上市过至少一个新药,就是说94%的公司从未上市任何药物。0.48%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发现了50%的所有上市药物,就是说99.5%的公司只能去分剩下的50%。综合这些基本事实,加上中国在创新药物领域缺少实战经验,我们国内的绝大多数新药研发公司发现并上市新药的机会是很小的。这个残酷的现实迫使企业必须选择正确的切入点, 尽力避免损伤投资者对这个脆弱的新兴工业的信心。新药研发为什么如此艰难呢?新药研发从来都很难,但由于以下几个原因近些年变得尤其困难。第一,容易的疾病(急性,外源性,机理单一简单如细菌感染)已经可以比较好地控制。目前的主要疾病都是慢性,内源性病,机理复杂多样,每个疾病在分子水平都是多种疾病的组合,任何一个药很难对多数病人有效。历史上慢性病药物的发现多起源于临床上的意外发现,比如大多数中枢神经药物均由少数几个意外发现衍生而来。当今的基因-蛋白-药物发现模式对于很多主要疾病,如中枢神经,肥胖等药物发现效率极低,因为没有可靠的动物模型和相关生物标记。第二,药监部门对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要求提高。据Cochrane的估计,目前市场上的药物只有11%达到了当今药监部门的疗效要求。安全性的要求同样严格,对于某些非致命性疾病,每数万病人发生一例严重副反应则被认为是不够安全。Merck的Vioxx每4000人引起一例心梗,就被迫撤市。这样小概率的事件几乎无法在临床前预测,所以很多特异性很弱的测试(如hERG)加到了先导物优化程序中, 增加了潜在药物被误伤的机会。同样,临床实验的任何安全性信号都可以中止一个来之不易的潜在药物。第三,研发费用增长迅速。由于疗效空间变小,安全性容忍度下降,必须通过更大的临床实验才能充分鉴定潜在药物,从而大大增加研发成本,也大大降低药企对风险的容忍,我们无法知道有多少潜在的重磅药物被错误地中止。??为了给大家一些基本概念,我列举几个历史上的几个实例。大家可以看到新药研发人员所面临的复杂情况和必须做的艰难决定。第一个例子是有关他汀类药物。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药物,但其发现却充满艰辛。1976年,A. Endo从青霉发酵液提出一复杂天然产物叫compactin,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从而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但给大鼠高剂量的compactin并无降血脂作用。公司因此停止了该项目。几个月后,不甘心的Endo给母鸡使用了compactin,发现有降血脂作用,从而重新启动了这个项目。这时Merck也加入了这个领域。Compactin很快上了临床,但没多久高剂量compactin被发现在狗身上产生毒性反应,从而中止了它的临床实验。这时Merck自己的同类药物lovastatin已准备进入临床,听到这个消息后,Merck立即停止了Lovastatin的开发。当时Merck的CEO Roy Vagelos自己就是脂代谢专家,他对这个机理非常感兴趣,所以决定彻底弄清毒性的本质。Merck用了3年时间仔细研究了lovastatin的安全性,证明所看到的毒性信号不是致癌的,因此再度开始了lovastatin的临床实验并于1987年上市,开辟了250亿美元的他汀市场。如果没有Endo的持之以恒,没有Vagelos判断和在时间和资源上的冒险投入,他汀只能是药物发展史上的一个小小的脚注。?第二个例子是甲氰脒胍的发现。60年代,胃溃疡手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所以胃溃疡药物市场显得很小因为当时的药物无法和手术竞争。H2拮抗剂的峰值销售当时的预测是1000万美元/年。但是James Black决定开始H2拮抗剂的研究。当时胃黏膜上是否有H2受体还是有争议的,那时也没有HTS, 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是从非选择性组氨受体激动剂,组氨,一点点优化过来的。第一个临床药物导致白血球下降,当时不能断定是否是机理本身的问题。甲氰脒胍作为后备药物刚进入临床后有一例重症胃溃疡病人,胃出血马上有生命危险。当时给这个人用甲氰脒胍是十分冒险的,因为他要是死了甲氰脒胍的研究就很难继续。尤其是考虑到当时为了开发H2拮抗剂,公司砍掉了很多其它项目,这个决定就更加困难。但是公司还是决定使用甲氰脒胍,结果病人治好了。Glaxo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变成一个世界级制药企业。?新药研发要面临大量错综复杂,经常相互矛盾的数据,每个决定都可以使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或使公司长时间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如同带兵打仗,必须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准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才能胜多负少。

  • 高效!用散射浊度仪实现自动化的药物溶解度筛选

    高效!用散射浊度仪实现自动化的药物溶解度筛选

    在药物开发过程早期进行ADMET(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评估的能力在当今的药物发现环境中是至关重要的。这意味着需要进行高通量分析,以尽早发现潜在的ADMET问题,从而减少损耗。溶解度是药物的关键特性之一,对分析方法开发、药物生物利用度、吸收和毒性研究,以及药物剂量和药物配方都有重要影响。低溶解度化合物的开发难度更大,获得可再现的ADMET筛选数据也更费时费力。因此,在药物开发的后期阶段进行成本更高的检测之前,研究人员需要一种快速、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来确定溶解度。[align=left][b]药物溶解度研究[/b][/align]药物溶解度研究旨在评估药物在不同条件下,在各种溶剂或缓冲液中的溶解度。通常需要测量药物在特定温度或pH值下可溶解的量。溶解度通常表示为药物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浓度,也称为饱和浓度。药物溶解度测定在药物发现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至关重要。在早期化学筛选的所有标准中,不理想的溶解度是最不利的性质之一,溶解度低的分子具有很高的失败风险。因此,在药物发现过程中要尽早进行溶解度测定。低溶解度不仅会阻碍新药活性的测试,还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后果,包括影响其他检测、隐藏其他不良特性,以及对药物动力学和动态性质的潜在影响。总之,这可能会导致药物开发时间大大延迟,或者在尝试改良之前就出现失败。常见的平衡溶解度测定的方法是在恒温条件下将药物和靶标一起振荡至少24小时并测量溶液中的药物浓度(摇瓶法;图 2)。最终浓度通常通过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法测定,整个过程耗时较长,且通量较低。[b]散射比浊法节省时间并提高通量[/b]散射比浊法是一种快速、可扩展、灵敏且精确的颗粒物质浓度测定方法,有利于药物溶解度研究。另外,这还是一种无损技术,可用于动力学分析,只需制备很少的样品,且可以适应高通量微孔板格式。[url=https://www.bmglabtech.cn/]BMG LABTECH[/url]的NEPHELOstar [i]Plus[/i]是一种专用的微孔板散射浊度仪,可通过测量前向散射光来检测液体样品中的不溶性颗粒。这种方法基于对样品中不溶性颗粒散射光强度的检测。NEPHELOstar [i]Plus[/i]的高强度光源是波长为635 nm的激光。激光穿过样品孔,进入Ulbricht球散射光检测器。如果光线没有被颗粒偏转,会直接穿过球体,不会产生信号。如果样品中存在不溶颗粒,散射光会在球体内部反射,被光电二极管检测到。Ulbricht球可收集散射角度高达 80 度的光线。[align=left][b]结论[/b]散射比浊法是一种快速、可靠、低成本的溶解度筛选方法,可利用384孔板进行高通量筛选。使用NEPHELOstar [i]Plus[/i] 在384孔板中进行全自动动力学溶解度筛选,可在75分钟内分析24种化合物,批间差异率为5%。在提交的化合物中,其中约有90%的化合物,其动力学溶解度可通过此方法得出并排序。[/align]

  • 新药质量标准

    新药质量标准药品不同于一般产品,是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的物质。因此,药品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保证药品质量,必须制定出每种药品的管理依据,即药品质量标准,并对药品质量进行全面控制(从研究、生产、贮存到使用各个环节),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自60年代以来,鉴于药品安全总是的突出,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质量都很重视,先后组织了大批科研、生产、临床使用和管理单位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制订了相应的药品管理法规,公布了一些能对药品质量控制的全过程起指导作用的法令性文件,计有:为确保实验研究质量与实验数据准确可靠的《实验室工作质量管理规范》(GLP);为生产出全面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为保证药品在运输、贮存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效力的《药品供应质量管理规范》(GCP)和保证临床资料的科学性、可靠性和重现性的《临床工作质量管理规范》(GCP)。我国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为加强新药的临床、鉴定和审批等管理工作,促进新药的发展,保证新药的质量,先后制订和修订了《新药管理办法》,把新药的质量标准列为新药审批的内容之一,要求研制单位在研究新药及其生产工艺的同时,必须制订出新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草案,经批准后方能进行临床试验和工厂试生产;对加强"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的四个主要方面(GLP、GMP、GSP、GCP),有的已在研定实施,有的条例尚在拟订中。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及检测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这里既有认真细致的技术措施,又有原则性问题。一、 制订新药质量标准的原则一个正在研究的新药,经临床前有关工作准备进入临床试验,应根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评价的结果,制订出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以保证临床用药质量的均衡性,这对保证临床试验的安全和得出正确结果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也为今后中试以至投产的质量水平,并修订制订正式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可按下列原则制订质量标准。(一) 要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新药质量标准是衡量新药质量而作出的具体规定,要充分体现新药的特点,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抓住影响新药质量的几个主环节,作出明确的规定。首先要保证新药的纯度,通过对外观性状、理化常数,杂质检查和含量等有关规定来保证药品的质量。杂质检查是控制药物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制订检查项目,探明其对人体危害的程度,并规定其允许限量,危害健康的要严加控制,原则上内服药要求严些,注射用药和麻醉用药更严。有效成份的含量是反映药物纯度的重要标志,应明确规定其含量限度。对制剂的内在质量要有明确的要求,如新药的固体制剂应根据不同情况规定测含量均匀度、体外溶出度、甚至生物利用度等。注射剂要严格检查澄明度、无菌、热原等,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新药的质量标准中还应对影响该药稳定性的因素采取一些措施,如在包装、贮存条件上作出规定,以加强防患。(二) 要符合国家药典或其他法定标准根据药品使用和生产的广泛和成熟程度,《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分为两种标准,即国家药品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标准。前者包括中国药典和卫生部颁布的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在全国范围内起法定作用;后者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的药品标准,只限在相应的地区起法定作用。第一、二、三类新药由国家卫生部审批,应严格按照中国药典和卫生部的要求,制订新药的质量标准,按中国药典的格式及使用的术语进行书写,力求规范化。需要在国际范围内使用交流的新药,应按有关国际标准制订。(三) 要结合实验研究和中试生产的实际新药质量标准是对新药系统评价基础上的高度概括,是根据实验研究、临床试验和中试生产三方面的结果制订的。因此,从新药评价开始,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和积累有关药品质量问题的资料,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为制订新药质量标准提供依据。药品的质量与生产工艺有密切的关系。中试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溶剂等的质量以及最终产品的纯化往往与实验研究不尽相同,有可能产品达不到实验研究的规格和纯度。制订新药质量标准时,则要全面考虑、宽严适度,做到合理性和可行性。应在保证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根据实验研究资料,结合中试生产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既确保药品质量,又能符合生产实际,并难促进生产的新药质量标准。(四) 把检测手段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药品检测手段也已由经典法向仪器化、自动化方向推进,从凭感观到尽量用参数。现代分析技术有快速、灵敏、专一的特点,但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有些在我国国情条件下,尚难以普及推广。经典方法如容量法、分光光度法等,简便易行、准确度高,不受设备条件的限制,在当前的药检工作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选择检测方法,既要积极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又要结合药检工作的实际情况,把先进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当然,随着仪器设备的逐步普及,现代分析技术在药品检测工作中的应用将会与日俱增。美国药典22版各项分析方法的应用中,色谱法和光谱法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所有的含量测定方法中应用频率最高。所收载的应用气相色谱法(GC)中,除常规的GC法外,还有衍生GC法、裂解GC法和顶空毛细管GC法。核磁共振法也已作为法定检测手段。22版还首次在附录中收载了质谱法(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泳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等也已列为法定检测手段。

  • 【讨论】中药5类新药的药学研究到何程度能够申报新药?

    [size=2]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对中药5类新药的定义及要求: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份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偶公司目前在研究一个5类新药,为一类成份组成的有效部位,且含量已达到提取物的50%以上。目前遇到的困惑就是在质量研究时,已知这类有效成分中的3个单体,但是含量不是很高,大概就是总提取物的3%左右。已经可以在质量研究中建立特征图谱这项检测,但是还不确定研究到这种程度国家局能否受理并批准呢?[/size][img]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11.gif[/img]

  • 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

    简单介绍一下关于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的知识一.概念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技术是指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试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结果数据,以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一时间对数以千万样品检测,并以相应的数据库支持整个体系运转的技术体系。二. 高通量筛选技术体系的组成1. 化合物样品库化合物样品主要有人工合成和从天然产物中分离纯化两个来源。其中,人工合成又可分为常规化学合成和组合化学合成两种方法。2.自动化的操作系统自动化操作系统利用计算机通过操作软件控制整个实验过程。操作软件采用实物图像代表实验用具,简洁明了的图示代表机器的动作。自动化操作系统的工作能力取决于系统的组分,根据需要可配置加样、冲洗、温解、离心等设备以进行相应的工作。3.高灵敏度的检测系统检测系统一般采用液闪计数器、化学发光检测计数器、宽谱带分光光度仪、荧光光度仪等。4.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承担4个方面的功能: 样品库的管理功能;生物活性信息的管理功能; 对高通量药物筛选的服务功能; 药物设计与药物发现功能。三. 高通量筛选模型常用的筛选模型都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观察的是药物与分子靶点的相互作用,能够直接认识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1. 分子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受体筛选模型;酶筛选模型;离子通道筛选模型1.1受体筛选模型:指受体与放射性配体结合模型。以受体为作用靶的筛选方法,包括检测功能反应、第二信使生成和标记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等不同类型。1.2酶筛选模型:观察药物对酶活性的影响。根据酶的特点,酶的反应底物,产物都可以作为检测指标,并由此确定反应速度。典型的酶筛选包括1) 适当缓冲液中孵化;(2)控制反应速度,如:温度,缓冲液的pH值和酶的浓度等;(3)单时间点数器, 需测量产物的增加和底物的减少。1.3离子通道筛选模型: (1)贝类动物毒素的高通量筛选,其作用靶为Na+通道上的蛤蚌毒素结合位点,用放射性配体进行竞争性结合试验考察受试样品。(2)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高通量筛选干扰N型钙通道β3亚单位与α1β亚单位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寻找新型钙通道拮抗剂。2.细胞水平药物筛选模型观察被筛样品对细胞的作用,但不能反映药物作用的具体途径和靶标,仅反映药物对细胞生长等过程的综合作用。包括: 内皮细胞激活; 细胞凋亡; 抗肿瘤活性; 转录调控检测; 信号转导通路; 细菌蛋白分泌; 细菌生长。四.问题及展望高通量筛选技术与传统的药物筛选方法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反应体积小;自动化;灵敏快速检测;高度特异性。但是,高通量筛选作为药物筛选的一种方法,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手段,特别是在中药研究方面,其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首先,高通量筛选所采用的主要是分子、细胞水平的体外实验模型,因此任何模型都不可能充分反映药物的全面药理作用;其次,用于高通量筛选的模型是有限的和不断发展的,要建立反映机体全部生理机能或药物对整个机体作用的理想模型,也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应该相信,随着对高通量筛选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对筛选模型的评价标准、新的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以及筛选模型的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高通量筛选技术必将在未来的药物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讨论】【转帖】中国一类新药汇总

    [b][color=#000000]【转帖】中国一类新药汇总[/color][/b][color=#000000]以下网址为出处[/color][color=#000000]http://www.qianyuan.net/ArticleShow_ns.asp?ArticleID=355[/color][color=#000000]★百赛诺  抛砖引玉, 介绍部分国内研究开发的一类新药, 还有20多种正在临床试验的新药,( nce 或中药), 希望各位添加补充其他新药信息。  ★双环醇片Sample Text(bicyclol)  商品名“百赛诺”,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所开发的产品,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一类抗肝炎合成创新药物。1996年12月经卫生部批准进入临床试验,2001年9月获得原sda颁发的新药证书及生产批准文,由北京协和药厂生产上市。目前已在世界16个国家地区获得20年发明专利保护,国内享有12年的行政保护期。  本品是在降酶药物联苯双酯和五味子基础上,经过化学合成筛选的药物,其良好的双重机制,能清除自由基作用以保护细胞膜,并且能保护肝细胞核dna免疫受损,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临床显示对乙肝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安全性好,毒性小,无致突变性不良反应,适用于轻、中度慢性肝炎。临床显示远期疗效优于联苯双酯,已成为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首选药物之一。  ★爱普列特  爱普列特是一种新型的5α-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1993年7月由中国药科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扬州制药厂共同协作开发,1996年被国家列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6年,爱普列特已批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1999年8月获得原sda颁发的原料药及片剂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2001年获得转正,现已成为联环药业主导产品,享受12年的独家生产保护期。  该药可抑制睾酮的转化过程,使前列腺体内双氢睾酮含量下降,导致增生的前列腺体萎缩,从而达到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排尿困难等症状,具有安全可靠性。根据国家一类新药的要求,该药在开放性ⅳ期临床研究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药已被列入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爱普列特产品上市后处于起步上升阶段,市场占有率将逐步升高。  爱普列特能选择性抑制5α-还原酶,其抑制作用的选择性优于非那雄胺,不良反应小,是安全有效的药物,也是竞争性较强的治疗药品。  ★恩必普  “恩必普”的主要成分为丁苯酞,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是我国心脑血管领域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恩必普”适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的治疗,其主要成分丁苯酞,与从芹菜籽中提取的芹菜甲素结构相同。该产品的上市将成为石药集团新的效益增长点。  ★血卟啉注射液  血卟啉是我国首创的一种光敏剂,属于一类新药,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药,被誉为“光化导弹”。重庆华鼎现代生物制药于2003年获得原sda颁发的生产批文,独家生产上市,商品名“喜泊分”。  药物通过静脉滴注进入人体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恶性肿瘤组织,并聚集和潴留在里面。随后,再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这些肿瘤时,其药物发生光化反应,产生一种单价氧,直接杀死恶性肿瘤组织,全过程对正常人体组织没有损伤。无论对原发癌症或复发癌症,可达到治愈或好转的目的,同时减少患者致残的等痛苦,同时,该药也用于癌症的定位诊断和治疗,具有选择性强,对正常组织基本无损伤,副反应小的特点,临床用于癌症的定位诊断率达91%。  ★甘氨双唑钠  一类新药抗癌增敏剂甘氨双唑钠(cmna)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2002年广州莱泰制药获得原sda颁发的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独家生产上市,商品名“希美纳”。  甘氨双唑钠是创新化学合成药物,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上市的低毒高效化疗增敏剂。该药1983年由第二军医大学放射研究室立项研究,1993年9月获国家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权;2000年初该专利又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金奖。  临床研究表明,甘氨双唑钠在抗癌治疗中发挥出较好的治疗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纳科思(rmhtnf)  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是上海赛达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商品名“纳科思”,于2003年4月24日获得一类新药证书,为世界上首家获准上市的全身应用的肿瘤坏死因子变构体。  纳科思被专家称为目前发现的最鼓舞人心的抗肿瘤药品,该品对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有显著的疗效,其作用机理主要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破坏肿瘤组织血液供应;介导机体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放/化疗敏感性。该品投放市场后可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吡格列酮  胰岛素抵抗指人体胰岛素效应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或敏感性降低,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根本病因。而盐酸吡格列酮是新一代的胰岛素增敏剂,其作用机理为增强外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是美国fda批准的惟一能与胰岛素和磺酰脲合并治疗的列酮类药物。  目前,吡格列酮在国内有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和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盐酸吡格列酮原料药及片剂(商品名:艾汀);大连远大制药、江苏帝益药业、丽宝生物制药、北京星昊现代、上海复星朝晖、上海医工院、江苏恒瑞医药、河南省新乡联谊制药的原料药及片剂;山东淄博新达制药有限公司、丽宝生物制药、北京星昊现代、沈阳金龙的胶囊;江苏恒瑞医药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的片剂(商品名:瑞彤)均先后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并全面进入临床使用。  ★萘哌地尔片  萘哌地尔片是最先由贵州益康医药集团历时8年时间独立研制开发成功的、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高血压化学合成一类新药(商品名:博帝),2001年5月上市。据称是我国第一个化学合成类的一类新药,从而结束了国产抗高血压化学合成药无一类新药的历史。  萘哌地尔片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该药是超高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兼有5-ht1a受体激动剂和ca2+通道拮抗剂的作用;具有多重降压机理,在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同时,能避免“首剂效应”体位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对血脂、血糖代谢有良性作用,能改善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难,是长期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  目前,国内在萘哌地尔片的研发方面,南京第二制药厂、南京美瑞制药(商品名:那妥)、海南海富制药业也先后获得了原料或片剂的一类新药批文。  ★青蒿素  研究成果是发扬我国中医药宝库的成功典范,也是中科院研究人员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攻关、敢于创新的成功范例。目前药物所有关科研人员已向科技部申报青蒿素类抗血虫, 抗癌药物研究项目,正在抓紧对青蒿素作进一步研究。  ★博安霉素(boanmycin)  抗肿瘤抗生素一类新药——博安霉素 为我国首创性开发的抗肿瘤抗生素一类新药。博安霉素原称争光霉素a6,是轮枝链霉菌平阳新变种(streptomyces verticilus var. pingyangensis n.sp.)所产生,属于博莱霉素(b1eomycin)族,博安霉素(boanmycin)除了具有与博莱霉素(b1eomycin)相同的抗瘤谱外,还对肝癌、胃癌、肺癌、结肠癌有很高的抑制能力,而且肺毒性显著低于其它同类产品。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目前已经通过了国家药监局新药审评中心及专家评审并取得一类新药证书。  ★维甲酸治疗白血病 (apl)  ★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 (apl, mds, mm)  ★恩经复(nobex)  成分是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曾经得到"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曾被列为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还曾是国家2002年火炬计划项目,它是是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开发的国家一类新药(生物药品)。开发的适应症是环己烷中毒性神经损伤。用于治疗各类神经损伤。[/color]

  • 新药是怎样发现的??

    刚才和朋友聊天有关新药发现等东西,他给出了一个例子,我想了想以前看到的不少新药发现的经过,感觉就是销路很好的药物很多都是偶然发现的,其过程漫长复杂,很有意思。现在给出这个例子,期望网友们把自己看到的例子都送到这里供大家阅读和学习。通过学习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有益的东西,例如锲而不舍的精神,坚定的信念,精深的专业素养,善于思考和运气等等。瑞士德彪公司创始人毛沃内先生的新药开发模式此文的连接:http://hi.baidu.com/%B0%D7%DE%B1%D3%F1%D6%F1/blog/item/4ebae894cde38f43d0135e56.html25年前,毛沃内先生开创了新药开发的独特模式:购买苗头新药开发成功后再卖给大药厂销售。如今,世界上已经有一二十家企业在模仿,但他们起步较晚,还都没有获得瑞士德彪集团这样的巨大成功。那么,毛沃内先生是如何运营的呢?新模式的灵魂何在?毛沃内先生的传奇创业故事和他的10条戒律为生物医药界贡献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管理案例。毛沃内先生是一个强有力的八旬老人,真挚而有力的与来宾握手,敏捷的激情亲吻,双眼锐利,头脑中闪动着无穷的智慧和灵感。他不时谦虚的强调:“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我们不会做什么。”他的坚强性格是从大学开始培养起来的。毛沃内先生是个法国人,在法国东部的城市斯特拉斯堡上的大学,大学的学费完全是靠他自己支付的。作为助教的他,教的是实验课。当然,他自己也得上课。就这样,他一边上学,一边任教,拿到了博士学位。他后来经常开玩笑说,自己不值得拿这个学位。虽然他上大学时在打工,但他却一生都保持了学习的心态,他说,不断学习是他不老的唯一原因。他独特的见解是,预防老年痴呆症就必须坚持工作。他获得学位后,创建了自己的实验室,为患者做病理检测,送给医院用。他因此赚到了一笔不小的钱,从此有能力做自己的研究。他发明了一种新药,想卖出去,找了很多制药企业,没一个人要,就自己创办了一个药厂,发展到拥有2,700多人的规模。毛沃内先生很快就发现,世界上有很多科学家与他本人一样,虽然发现了新药,却既没有资金自己开发,也寻找不到合作伙伴,于是,他想挑战这一制药业最为艰难的环节,创造一个崭新的新药开发商务模式:购买专利项目,研制开发,注册后再转让给大型制药企业销售,迅速占领全球市场,销售所得的一部分利润由德彪公司与发明者共享。既然下了决心,毛沃内先生就迅速把公司卖了出去。他把卖药厂的大钱放到一边,只带了1万法郎到瑞士,再次创办新企业,从零开始,验证自己是否还有能力白手起家。1979年,毛沃内先生和他秘书两个人注册了德彪药物公司,总部设于瑞士洛桑,专门进行新药的搜寻、开发、转让以及后续产品的系列化研究。结果用了50万法郎的资本金才开始赢利。美国图兰大学沙里教授1971年发现了促性腺激素的结构,并因此获得197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组激素中的垂普托雷林,可用于治疗前列腺症,曾被转让给多个美国企业,可又纷纷被放弃,原因是临床应用不方便,必须每日至少两次注射。但是毛沃内先生认为,如果把垂普托雷林改变成缓释剂型,把每天两次注射改为一个月注射一次,药就必定有应用价值了。他在法国与意大利边界上的马提尼市设立了一个制药研究所,专门研究药物缓释控释技术。1982年,毛沃内先生把垂普托雷林拿过来接着开发,开发出了每月注射一次的缓释剂型,并完成了临床研究,1986年获得法国和瑞士的治疗前列腺癌注册许可。1990年,垂普托雷林就已经在80多个国家上市,1995年,德彪公司开发出来3个月的缓释剂型,转让给世界大型制药企业法玛西亚公司,随后在美国上市销售。德彪开发的缓释控释技术一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6个月的缓释剂型正在临床试验中,预计明年就能大功告成。让毛沃内先生更走运的是草酸铂。早在1976年,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药学院的化学家木古教授发现了草铂酸的抗癌作用,并申请了专利,他寻找了至少10家本土企业,均遭到拒绝;他后来通过一个日本人在法国开的公司代理又找了很多欧洲企业,都被拒绝,15年间一直找不到开发伙伴。欧洲几家大药厂花了4年多时间参与开发,又因为找不准适应症且I期临床发现神经毒性而不得不放弃。毛沃内先生却对草酸铂的闪光点十分着迷:草酸铂没有肾毒性,没有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低,神经毒性可控,无交叉耐药。他认为,虽然草酸铂的毒性很大,是因为草酸铂有放射性,其毒性与注射次数有关系。通过实验发现,只要减少用量,拉开注射间隔,草酸铂就没有毒性了。1989年,毛沃内先生以“跳水价”购买了草酸铂专利授权──这是一个一度曾被众人抛弃了的新药!毛沃内先生去签约的那天,也是与平常一样自己一个人开车去的。转让方刚刚把以前研发草酸铂积累下来的几捆材料搬出来,忽然记起仓库里还有一些草酸铂原料,一拍脑袋,对毛沃内先生说:“仓库里还有几公斤原料,你也一起拉走吧!”这些草酸铂原料,价格超过黄金和铂金,每公斤高达3万美元,连同多年的研究数据,就这样被毛沃内先生白白拿了回来!因为当时全球的大药厂均做出了“放弃开发”的决定,所以毛沃内先生才捡了个便宜。毛沃内先生接手草酸铂后,把全部数据上下左右一遍遍翻查,终于发现“时辰疗法学”试验中有几例大肠癌患者缓解,由此以大肠癌为目标,从头开始细胞水平、动物模型等全盘摸索,终于创造出最佳大肠癌化疗方案。当草酸铂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时,毛沃内先生在法国巴黎创立了一个临床研究中心,负责协调在全欧洲实施的临床试验。他们不仅如愿以偿解决了草酸铂的毒性,还通过3,000多例临床验证开拓了草酸铂临床应用新方法:与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大肠癌。1996年,草酸铂获得了第一个新药注册证书,两年后又在欧盟注册。2002年,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只用了7周的审查就批准了草酸铂在美国上市,审查的时间比以前审查其他所有肿瘤治疗药物所用的时间都短。德彪公司把草酸铂的销售权卖给了法国大型的制药企业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目前,草酸铂已成为治疗大肠癌的主要用药,在世界60多个国家上市, 2005年全球销售了23亿美元。德彪依照转让合同从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销售利润中分得数亿美元,让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心疼不已:如果当年预测到草酸铂有这么好的市场,就不会同意分给德彪四分之一左右的销售利润了。德彪开发成功的这两个药,都是很多大药厂拒绝的。朋友们常常开玩笑:“毛沃内先生总在垃圾场里捡破烂。”25年前,毛沃内先生开创了这个新药开发的合作模式,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一二十家企业在模仿,但他们起步较晚,还都没有获得巨大成功。新药研发非常困难,不仅要做毒理、代谢和动物实验,还需要做I期、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制药界公认的数据是:平均一个上市新药的研发成本至少为8亿美元,耗时至少8年。其中,临床试验的风险最大,需要的钱最多,花的时间最长。世界制药业和生物技术的趋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毛沃内先生认为,制药界以前是制造一切,现在却是去买别人的,向那些有产品没有资金的人购买。大药厂都有几十亿美元的现金,都在四处寻找新药,到世界各地参会,就是为了掌握一个基本情况:谁知道什么?他们在哪儿?德彪有一个网盖全球的搜索与评估部门,20个人长年穿梭于世界各地参加专业会议,在互联网上搜索,查看各处张贴的新药项目合作海报,不停的四处联络。毛沃内先生接触的人,都是很年轻的人,很年轻的公司,在会议上,在交流中,他对研发机构说:“如果你没有钱,我们有;如果你没有能力做毒理代谢研究,我们有。”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的7个月时间里,搜索与评估部门找到了700个新药,经过成本、药效、副作用、专利、商业价值和竞争评估,最后只成交了其中4个。“我们知道我们不会做什么,要知道谁会做,谁会解决问题,他们在哪儿。在世界各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很有知识的人。”虽然德彪已经有300个雇员和300多个专家学者的咨询网络,毛沃内先生最近又全球招聘了118个科学家顾问,其全球科学家顾问的总数达到500人。毛沃内先生时常告诫他们:“你要知道跟谁打电话,要清楚世界制药业的趋势。”总裁对中国制药和生物技术产业界CEO们的建议是:第一要联合,与欧美联合,同时与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同行联合,只有这样,大家才可以协作,一起竞争,赛速度,比质量。既要与欧美联合,也要抓住亚洲这个领地。毛沃内先生有独特的经营理念,他给合作伙伴的承诺是:“我们承担新药开发的所有风险,与您共享利润。”虽然毛沃内先生财力雄厚,每年有数亿美元的现金流入,但他只对项目提供资助,不对企业或研究单位提供资金,因为一旦资助了一个公司,就会把一个公司限制住。他只在项目上进行合作,为的是合作起来具有灵活性。他对每一个项目全面投入,从一张白纸做起,从毒理、剂型、动力学等基础研究到动物实验、人体试验和申报新药,一般要经历四五年,德彪可以投入两三亿美元。毛沃内在全世界寻找最好的苗头新药,开发成功之后再转让给最好的大药厂去销售,因而,找到合作伙伴很重要。毛沃内先生一方面可以向合作伙伴提供思路,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资助,这样就可以共同努力把一个新药开发出来。大型制药企业销售新药有了利润,就会分一部分给德彪,德彪再把其中的一部分返给新药发明者。他说:“永远不要让一道菜凉了!”日本有个10多个人的公司,毛沃内先生早上才与他们第一次通电话,中午就决定下个星期乘飞机过去看看。毛沃内先生对中国更有兴趣,认为中国人非常勤奋,大有希望,中国四五年之后肯定会大变样。他说:“如果中国有一个很好的项目,我今天听说,明天就会乘飞机过去看。”虽然毛沃内先生已经是八旬老人,远远超过了退休年龄,但他还是坚持工作。只

  • [分享]新药物的开发

    新药物的开发   一、概述   近20年来,在药剂学基本理论和新的推动下,世界医药工业飞速发展,新药的研究、开发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昌90年代以来,第三代控释制剂和第四代靶向制剂的出现,使我国新药的研制开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当前形势下,要使我国的新药研究开发工作走出困境,获得生机,除了调整策略方向,并主要依靠新药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的努力外,广大医药学工作者也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学的迅猛发展,为医院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和药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我国当前新药研究开发体形势下,从医院制剂中开发新药有下几方面的。第一,人才优势。医院药学技术队伍在我国药学专业人员中占绝大多数,尤其在大、中城市的大、吕型中,蕴集着相当数量的高,中级技术人员,他们大多有具有长期从事医院制剂工作的经验,其中不乏在某一技术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提高和利用这些人才的优势,将会在医院制剂大多是工业制剂供应不足或无供应,而临床的医疗和科研又迫切需要的品种。由于医院制剂来自临床,故有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适合临床使用的特点,将其进一步研究提高为新药,有着良好的临床基础,成功率较高。第三,医院制有着品种和剂型上的优势。医院制剂品种多,剂型多,有的剂型甚至国内药典尚未收收载,且随着医院药学的不断发展,新制剂和新剂型将不断出现。这些具有一定基础而临床疗效肯定的制剂是新药开发选题的雄厚基础,可以达到少走弯路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费用和提高命中率的目的。第四,如果说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那么医院中的药制剂是一个聚宝盆。许多大、中型拥有大量的中药制剂,这些中药制剂各具特色,很多都经过临床的长期考验,如果运用现代制剂技术,通过改变剂型,研制新制剂,或进一步研究复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将是新药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目前一些大 、中型医院的技术力量和仪器设备来看,从医院制剂中开发新切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特别是临床药学深入开展和新方法技术应用,无凝进一步确立了医院制剂高层次研究开发的有效手段。从国内新药开发的现状来看,1992年-1995年国家批准的新药(西药)共568种,其中医院开发的16种,占2.8%;1992年卫生部批准的新药(中药)82种,医院开发14种,占16.6%。可见医院开发新药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现实可行性。   然则由于医院制剂和新药之间的要求上有着严格的区别,医院药学科研究人员和条件也有着某些局限性,因此,在重视医院制剂在新药开发中重要地位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新药开发的艰巨性,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确引起循序渐进。 二、新药的概念与分类   (一)新药的概念 为了对新药进行管理,许多国家都对其含义和范畴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新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卫生部颁发的《新药审批办法》进一步明确规定“新药系指我国未产生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亦属新药管理范围”。这些规定指明新药管理范畴包括了:国内外均未产过的制制品,国外已有生产或仅有资料报导的仿制药品,以及由一般药品配伍新组方药品;还有已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药品。   (二)新药的分类   1.新药分类的原则新药分类的应注意掌握如下原则:   (1)新药的类别要是从药政管理角度划分,以便于新药的研究和审批,而不完全从药物的药理作用角度考虑。对每类药品都相应规定必须进行的研究项目和审批必须申报的资料。   (2)对每类新药,要求呈报相应别的资料,必须能够保证该类药品的安全与有效。而不能仅仅为了简化手续或减少人财物的消耗而忽视新药研究的质量并进而影响到新药的评价。   (3)属于同一类别的新药,原则上应该具备相似的条件,即它们所需要研究的项目和审批时必须提供的资料是相同的或大部分是相同的。   (4)新药的类别中,尽可能包含各种类的新药,以便于研究者对号入座,正确地执行国家关于新药的规定。   2.新药的分类目前我国对于新药的分类,是将新药佞成中药和西药两大部分,而中药、西药又按照各自不同的成熟程度再分类。现行《新药审批办法》将在西新药各分为五类,具体如下:   (1)中药   第一类:中药材的人工制成品;新发现的中药材;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   第二类:改变中药传统给药途径的新制剂;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制剂。   第三类:新的中药制剂(包括古方、秘方、验方和改变传统处方组成者)。   第四类: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中成药。   第五类:增加适应症的中成药。   上面所列“中药材的人共制成品”系批用人工合成、培养发酵等方法配制的与原中药材性能和相仿的产品,如人工麝香、人工牛黄,而不是指用提取或合成方法制的中药材中的某一有效成分,“中药材新药用部位”是指那些与原来使用的动植物药用部位不同者,如原使用的中药材为某一植物的,而现在用其茎或叶等,即属此类。“改变中药传统给药途径的新制剂”主要是指注射剂,也含有传统中的药所不采用的喷雾剂、肛门栓剂等。“天然药物中提取效部位”则是指由动植物中用化学方法提取的非单一有效成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甙等,此点请勿与“中药材新药用部位”相混同。   (2)西药   第一类:我国创制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包括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及合成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第二类:国外已批准生产,但未列入一国药典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第三类:西药复方制剂;中西药复方制剂。   第四类: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取者;国外已批准生产,并已列入一国药典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   第五类:增加适应症的药品。   现就上面所列有关类别的药品作一简单解释。“我国创制的”药品,是指在国际上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的药用的品种,或此化合物原属已知的,但从未见供药用的报道,我国首次研供作药用。一般为化学合成或从动,植物中提取所得的纯品,有明确的化学结构的理化性(抗生素可能为含有几种类似组分的混合物,其组成应基本恒定的并有足够的纯度),例如青蒿素是从植物提取出的一个新化学结构一倍半萜内酯的抗疟有效单一成分,是我国首创的与现有抗疟药结构完全不同的新药,青蒿即为植物青蒿中的“有效单体”。“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药品,其文献报道的内容可能只是少量的初期实验室药理、毒理的研究报告,也可能已达到临床研究阶段,但尚未成为产品投入市场,我国似首先作为药品生产。“西药复方制剂”主要是指自行设计处方的复方制剂。引用国复方制剂仿制品对待,列入第四类,但如果其中主药有所改变可能影响其安全、疗效或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则应列入第三类。而“中西药复方制剂”则通常为我国所特有,由中药和西药组方而成。“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用合成或关全盛方法制取者”这里所说,“已知有效单体”系指经提取方法获得并已批准供药用的单一有效成分,如三尖杉酯碱为一已知有效单体,如由粗榧碱通过半合成方法制剂取,即属此类。另外,改变剂型如片剂改为胶襄、糖浆剂改为口服冲剂等;改变给药途径如片剂改为注射剂、片剂改为栓剂等,即原通过口服药的现改为注射给药或肛门、阴道给药等。 三、新药的开发   新药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药剂学、药理学、毒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动力及临床医学等诸多学科。开发新药的工作虽然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但其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因此,从立题报批,溶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否则很可能白白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而得不到任何回报。从医院制剂中开发新药的一般程序为:情报资料的调研和立题一处方和生产工艺研究一质量标准研究一稳定性研究一药效学研究一毒理学研究一临床资料的整理和报临床一临床研究一全部资料的整理和报生产一生产或技术转让。   医院药剂科开发新药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医院制剂品种及剂型的优势,紧密结合临床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新剂型的研究 目前我国的剂型研究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药典90版(USP90)收载的剂型为31种,英国药典(BP88)为36种,日本药局方(12版)也收载了27种,而中国药典90版仅收载了12种。创制一个新剂型相当于创制一个新药,但比起缓释、控释、靶向及透皮吸收给药系统。这些新剂型具有高效、低毒、定时、定量、定向恒速和持久等特点。一个新的缓、控释剂型或靶向给药剂型有着相当高的技术含量,目前美国已把这类型列入NCE类管理,享受同等条件的专利保护。因此,从剂型改革入手制新药是一种短、平、快的开发新药途径。   (二)新制剂的研究   改变给药途径,创制的制剂属于四

  • 【求助】请教关于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 问题

    【求助】请教关于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 问题

    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读研将近一年了,老板叫做中药新药的质量标准,怎么说呢,一开始就糊里糊涂的做,老板说行就行,自己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不知道这样做符合标准么,符合新药的要求么。也不知道该看些什么参考资料。觉得迷茫的很。现在又开始第二个新药了,还是一无所知。我想做的明明白白,药典上的东西都是做出来的,看的是结果,我想知道做的过程中该怎么样去做,怎么样符合标准、还有听说做新药至少走三十分钟,是么?下面是我做的阴性对照,有点干扰,光谱图不一样,说明不是同一个物质。大家觉得影响么?该怎么调整?[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4/201004211104_213672_1638724_3.jpg[/img]

  • 浅谈我国新药保护体系

    目前,我国新药保护体系主要有专利保护、新药监测期和中药品种保护。如果能充分的运用好这些相关制度,对于企业在开发新药过程中,既可以规避企业的风险,又可以给竞争对手设置开发障碍和累加企业产品的优势。专利保护。我国专利法从1985年开始实施,但是1985-1993年专利法没有对药品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因此,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那时出台了针对药品的一项行政干预措施,即药品行政保护期。就是进口药品1985-1993年间在国外享有知识产权或独占权且未过期者,可以提出申请,获得7.5年的行政保护,只要得到该保护,则在保护期内既不再允许批准国产,也不允许批准其他的进口。药品行政保护期是当时专利法的补偿,所以和专利保护期一样,其他企业的同品种仿制可以在行政保护到期前2年申报,但是行政保护到期后方能审批仿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其在国外的专利权过期的话,哪怕我国的行政保护期尚未满7.5年,也是无效的,即可以申请仿制。1993年,第一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开始对药品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上述的药品行政保护期也就逐渐的淡出历史舞台。我国专利种类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自申请日起计算,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但凡在专利期内的,都不能进口和国产。当然,专利是可以规避的,只有不落入其保护范围内;或者该专利尚未授权,则照样可以申请。还有一点,专利是可以通过诉其无效来规避的。在专利权到期前2年,就可以提交仿制药的注册申请,不过也是要等专利到期后方能审批。新药监测期。根据局颁28号令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保护公众健康的要求,可以对批准生产的新药品种设立监测期。监测期自新药批准生产之日起计算,最长不得超过5年。监测期内的新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批准其他企业生产、改变剂型和进口。出台这个规定,我认为是对之前的新药保护期政策的一个修正,不仅保护新药的利益,更是加强对国产药的保护。新药保护期是1999年国家药监局成立之初发布的《新药审批办法》中制定的一种行政干预手段,指新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发新药证书后即获得保护。这里指的新药是没有在中国境内生产过的药,也就是说,有些药进口很多年了,也可以申请新药保护期,这在当时缺医少药的国情下是可以理解,名为促进国内企业研制新药,实际上是对进口药品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对国产仿制药设置了障碍。还好,新药保护期在2002年就已经废止了,接下来便是一个过渡期和2007年实行至今的新药监测期。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中可以理解,新药监测期目的是为了用药安全而实行的行政手段。目前只有国产药可以申请监测期,由于进口药在国外已经上市了,不用过多考虑用药安全了,所以不能申请监测期。换句话说,新药监测期对进口药来讲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对国产新药却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这个时候新药的概念是未在国内销售的药,也就不存在进口药在国内销售了很多年却仍可以申请新药保护的政策漏洞了。监测期也是有方法规避的。首家通过审批进入监测期时,如果其他国产厂家的同品种如果已经批准了临床,则一起进入监测期,否则就会被退审出局。还有一种规避监测期方法,条件是“生产工艺确有重大改进”,也就是说,一种为国家药审中心认可的改善、提高的药品工艺改变就可以**监测期。中药品种保护。中药品种保护条例是1993年1月1日施行的第106号国务院令,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分为一、二级。一级保护品种分别为三十年、二十年、十年。中药二级保护品种为七年。被批准保护的中药品种,在保护期内限于由获得《中药保护品种证书》的企业生产。中药品种保护之前由于申报成本相对于专利而言很低,很多国内中药企业热衷于此。但是,随着中药品种保护制度越来越完善,审评条件越来越严格,现在申报中药品种保护的成本和难度也就直线上升。此外,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还有标准试行期,标准试行期专门针对改剂型注册的一个行政干预,标准试行期内的品种不允许仿制。标准试行期为2年,加上药典委员会审查复核的1年,实际上可以是3年甚至更久。根据注册管理办法,进口注册的药品标准是不公布、不试行的,也就是说,标准试行期实际上就是对国产改剂型品种的保护。但是目前药品新批的标准均为正式标准,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标准试行期了。总之,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制度的逐渐完善,新药的研制也要逐步的规范。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药品管理法》、《专利法》、《商标法》等为主的法律保护和以《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为主的行政保护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只有在不违背这些政策制度下,有效的结合运用,不仅可以规避企业的风险,更可以为制药企业的利益加上更有力的保护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