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新药开发

仪器信息网新药开发专题为您整合新药开发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新药开发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新药开发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新药开发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新药开发话题讨论。

新药开发相关的资讯

  • 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又推两种新药
    11月28日,由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抗凝血化学1类新药SAR项目启动和治疗血管性痴呆中药5类新药天麻苄醇酯苷片成果转让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据介绍,抗凝血化学1类新药SAR是国际知名药企法国赛诺菲公司自主开发、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全球首个双靶点抗凝血药物,已在法国开展临床前药效学和部分毒理试验。通过专利许可方式,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负责对该品种在中国开展药代动力学、药物安全性及临床研究,进行产业化开发。当日,中法双方共同组建专家委员会,正式启动该项目在中国的研发工作。   天麻苄醇酯苷片是由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医科院药物所合作,从中药材天麻中分离出一类有效化合物,进而开发出的新药,研发获得“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目前,该品种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未来将由北京协和制药二厂进行产业化开发和生产销售。   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医科院药物所组建而成,是科技部在国内建立的唯一新药研发工程中心。
  • 开展在即 | 英赛斯邀您同聚BRD生物创新药开发大会
    全球医药研发领域,各种新疗法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创新药物的研究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2023BRD中国(上海)生物药创新开发大会,将于11月29日-30日在上海浦江皇冠假日酒店举办,会议特邀50+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行业大咖,将围绕新一代抗体、新型疫苗研发、合成生物学与新药开发、细胞治疗药物、基因治疗药物、溶瘤病毒疗法等议题,分享及研讨热门生物创新药开发进展突破及临床经典案列。英赛斯作为赞助商诚邀各位前来参会,我们一直专注于为生物制药CMC工艺提供上游、下游至实验室分析的整体解决方案。届时将在B20展位恭候您的到来,现场还有丰富好礼相送!会议信息时间:2023年11月29日-30日地点:上海浦江皇冠假日酒店英赛斯展位:B20议程框架大会详细议程
  • "十二五"对新药开发资金投入将达105亿元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进程与主要内容。另据介绍,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规划将与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同时出台。“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于重大创新药开发的资金扶持规模,将从“十一五”时期的66亿元扩大到105亿元。首批300个中标项目预计四季度公布。   据于明德先生介绍,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是产品标准升级。“在这五年计划中,除了增加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新的标准,国家还有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来推动药品产品标准提高,这是一个重要工作。其中包括中药,中药注射剂,生化药注射剂,以及原料药与制剂杂质控制和溶剂残留,和一些新的检验项目和方法。这些都有比较大的变化,也可能会出台一些新的现代中药的产品标准。”   其次是药品质量保障体系升级。质量保障体系的升级,是决定药品安全有效的一个基础。修改版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望近期出台。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钟倩向上海证券报透露,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将提出九大重点工程,其中第一项是发展生物医药以促进传统医药产业升级,并给予资金扶持。   在出台的时间点上,据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透露,规划可能于10月底或11月初出台。
  • 安捷伦在新药发现与开发产品领域荣获两项“科学家选择奖”
    近日,安捷伦荣获SelectScience颁发的两项权威大奖——“2023年度最佳新药发现和开发产品奖”和“年度最佳新药发现和开发网络研讨会奖”。这些荣誉彰显了安捷伦在新药物发现与开发领域对创新发展与卓越技术的不懈追求。Agilent xCELLigence RTCA HT-BioTek BioSpa 8——筛选工具 外观图Agilent xCELLigence RTCA HT- BioTek BioSpa 8 ——实时活细胞筛选工具被评为“2023年度最佳新药发现和开发产品”。Agilent xCELLigence RTCA HT-BioTek BioSpa 8将xCELLigence实时活细胞分析仪(RTCA)HT 仪器与BioTek BioSpa 8全自动培养箱集成,可将RTCA HT仪器的筛选通量扩展到八块384孔板。无标记高通量xCELLigence实时细胞分析技术是筛选病毒介导的细胞病变效应(CPE)、中和抗体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毒性(ADCC)与化合物介导的细胞毒性等的理想选择。“年度药物发现和研发网络研讨会奖”由Antibody Analytics首席科学官Agapitos Patakas博士与安捷伦科技公司联合获得。该网络研讨会的标题为 建立肿瘤微环境模型: 用于表征多特异性生物制剂和免疫疗法的 体外细胞分析 ,讨论了用体外细胞分析建立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浸润模型的益处和局限性。安捷伦副总裁兼细胞分析事业部总经理Todd Christian表示:“我们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够获得SelectScience和科学界颁发的这些奖项。这些奖项印证了我们对提供创新、可靠的解决方案,使客户能够推动科学发现并改善人类健康的承诺。”这些奖项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举行的2024 SLAS 国际会议与展览会 上颁发。奖项旨在表彰2023年推动新药发现和开发的颇具创新性且高效的技术。科学家选择奖 旨在表彰在行业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实验室产品及其制造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通过在线投票和评审来选择获奖者。
  • 欧盟采用高精度质谱分析毒蛇毒液生物结构 开发各类新药
    以毒攻毒,充分利用自然界天然的复杂合成毒素,一直是世界医学界研制开发新药物的有效路径。为开发高效、负担得起的糖尿病或肥胖新药,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提供600万欧元资助,总研发投入940万欧元,由欧盟5个成员国法国(总协调)、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和丹麦,以及跨学科生物化学科研人员和联合制药工业组成了欧洲VENOMICS研发团队。从2011年11月开始,该团队致力于毒蛇毒素新药的研制开发,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研发团队首先在全球范围内成功优化筛选出“高效毒素”的200余种毒蛇,进行人工培育。采用最新开发的高精度质谱仪技术和其它先进技术,对203种最具活力的毒蛇毒液样本、复杂的生物化合物分子结构开展研究分析,成功分类出4000余种毒素“微蛋白”。根据毒性的峰值,将其应用于各类新药的开发。  目前,该团队的大部分研发创新活动已转向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人体过敏和癌症等靶向药物开发,其中收集的各项研究数据已证实,毒蛇毒素对抑制和治疗糖尿病或肥胖具有明显疗效。新药物的发现和定性定量通常需要2-3年时间,尚需10年或15年时间进行临床试验、产品认证和商业开发,最终才能进入市场。
  • 【会议预告】德祥将前往第五届小分子创新药开发与合作大会
    第五届小分子创新药开发与合作大会大会时间:2022/10/13-2022/10/14大会地点:上海扬子江丽笙精选酒店3F宴会厅*提示:进入会场均须持有 48 小时以内核酸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会议期间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如您需在酒店住宿,除上述条件以外还须保证“行程码”7 天之内未涉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1、德祥展位上海扬子江丽笙精选酒店3F展位号:A05 2、大会背景新药领域小分子仍是目前主要的药物形式,且因其独特的优势屹立于新药研发主战场而不倒。随着新技术、新靶点的涌现,PROTAC技术等作为新兴小分子药物研发的利器,掀起了小分子药物研发的新浪潮,也迎来的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万怡医学主办的“第五届小分子创新药开发与合作大会”将于10月13-14日在上海盛大召开。大会以“技术革新引领小分子药物新浪潮”为主题,特邀60+领袖讲者,600+行业专家聚焦最前沿的技术和行业资讯,以主旨报告、圆桌讨论、VIP欢迎晚宴、一对一商务对接等多种形式,打造全方位产学研资讯交流合作平台。德祥科技也同样受邀参加本次大会。3、大会安排
  • 新型Mesolens显微镜 助新药开发“大提速”
    3月5日消息,格拉斯哥的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研究员们正在研发一种新型显微镜,它将大大加快新药的开发速度。以往用显微镜完成观察过程需要几个小时,如今可缩短至几秒钟。这种透镜能同时呈现出两种图像——细胞和组织内部的三维图像以及整个生物体的图像。目前,任何一种成像设备都无法实现这种效果。   创新造就了这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Mesolens显微镜。常规显微镜往往难以清楚捕捉生命体的细节特征,而Mesolens显微镜能够突破这一瓶颈实现生物体的大范围观测。同时,它将在癌组织以及大脑皮层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顶尖专家学者正与医药领域密切合作,试图研发出更为先进的技术,实现更及时准确的疾病监测确定更完备的治疗手段,以及终身疾病预防。   Amos博士说,“21世纪急需全新有力的治疗手段应付全球健康挑战,但是药物从研发到投入使用的过程往往费时费钱。”显微镜传递的信息对于这一过程至关重要,但显微镜每次成像可能需要若干小时。同焦透镜可以实现两个部分同时成像——单独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表面或内部,它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并且可以提供3D图像,极大地突破了2D图像的局限性。“观测的精密程度将为新的发现带来无限可能,为战胜全球疾病提供一大助力。”他说。Amos博士是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ResearchCouncil)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研究组荣誉组长,也是皇家学会会员。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药学和生物医学学院的讲师GailMcConnell博士也是这项研究的合作伙伴。她说:“我们的研究彰显了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技术创新的精神,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力。现存的透镜已经应用了二维技术,但是三维技术将会为我们带来图像效果革命性的进步。目前没有一个成像平台能够比拟其成像范围以及多功能性方面的优势。”   Amos博士借调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由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一个知识转移账户赞助,这项研究也得到了医学研究理事会的资助。Amos博士和McConnell博士正与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研究与知识交流服务展开密切合作,实现研究成果产业化。   这项研究属于“先进科技”——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课题之一。该大学科技创新中心是世界领先的研究和技术中心,它转变着大学,商业和行业间的合作方式。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药学和生物医学学院的访问科学家BradAmos博士,已于2月13 日在伦敦皇家学会著名的列文虎克讲座(LeuwenhoekLecture)中针对这一设备进行探讨。列文虎克讲座每三年召开一次,在生命科学领域成就卓越。Amos博士的演讲全程将向公众开放,并在皇家协会的官方网站上同步播放,网站地址:http://royalsociety.org/live/。现场演讲地点:RoyalSociety,CarltonHouseTerrace,LondonSW1Y。   编者注:   1.上图展示了一只通过Mesolens显微镜捕捉到的跳蚤(此图像由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无偿使用)。该图像在英国皇家学会成立350周年之际举行的一系列庆典活动中展出。英国人罗伯特-胡克1665年借助于粗制的放大镜观察,描绘成的跳蚤,在外观上已经精美到几乎无以复加的地步。今天人们通过Mesolens扫描到的跳蚤,与胡克的图像近乎一致。这张图像利用样本3毫米长的自然荧光,使其在紫外线下发光。这张图像不仅证实了胡克的描绘从各方面来讲都无可厚非,还通过高达150兆像素的清晰度–相当于10部现代消费者数码相机像素的总和– 展示了样本的细节。这台巨大的Mesolens显微镜的光学错误矫正率比任何相机的透镜都高,因此可同时用于高功率显微镜和整体低倍放大的图像,例如这张图。这台显微镜可以扫描出跳蚤隐藏的触角,和只能通过高倍放大图像后才能发现的多处细节,而这些在胡克的绘图里并没有体现出来。跳蚤如今在英国已经绝迹,而这份样本是由剑桥大学动物昆虫博物馆提供,自1890年起就保存在酒精里。借助荧光绘制图像已几乎成为生化研究的通用手段。它能检测到特定分子和特殊化学成分,包括基因和蛋白质。   2.皇家学会是英国国家科学院,建立于1660年。皇家学会有三大功能,即提供独立的科学建议、提供科技交流的平台、及资助和举办科学活动。我们的专业素质来源于来自英国和国际的顶尖科学家。
  • 第三届创新药物研究暨抗肿瘤药物开发高峰论坛在杭州顺利召开
    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钱塘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杭州医药港管理办公室、瑞博(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专业学术论坛。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每年在杭州举行,选取创新药研发过程中的热门研究方向为论题,邀请国内外专属领域的顶尖专家,分享学术成果、共同探讨创新药发展方向。 主题为《抗肿瘤药物开发》的第三届创新药物研究论坛于2021年10月22日顺利召开,论坛邀请了国内外抗肿瘤研究领域的领军型人物、知名学者、企业负责人、新闻媒体等200多人参加。会议伊始,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花莉蓉、浙江省杭州市药物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邵元昌、杭州钱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沈燕俊等领导分别致辞,肯定了此次会议在医药行业的重要意义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广基院士带领与会者进行了细胞药代动力学在新药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探索;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丁克教授分享了新一代抗CML新药HQP1351的研发;中国科学院谭蔚泓院士畅想了靶向药物研发与精准医疗发展前景;中国工程院丁健院士深刻剖析了肿瘤治疗的精准与挑战,现场掌声不断,与会学者认真聆听记录,虚心向先辈学习,提升自我。 本次论坛就《抗肿瘤药物开发前景》展开了圆桌论坛,参会者纷纷提出自己关心和疑惑的问题,大咖们与专家学者讨论热烈,台下嘉宾积极互动,将论坛氛围推向高潮。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赞助单位,现场展示了PCM结晶监测系统,引来与会者纷纷驻足观看和咨询。PCM结晶监测系统是专为结晶工艺过程而设计,广泛应用于制药、木糖醇、赤藓糖醇、葡萄糖、精细化工、制浆造纸、建筑材料、精细化学品等领域。PCM结晶监测系统的分辨率很高,可以用于清晰监测界稳区间的晶体形态变化;可以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结晶和晶体形态的数量变化、晶体生长速率、长径比、晶体流动性等;并可以给出高准确度的D10、D50、D90等粒度数据。PCM结晶监测系统可谓是结晶研究领域的神器,真正解决了结晶研究过程中的取样难、控制难、观察难的问题。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芬兰PIXACT等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总代理,我们会始终不忘初心,致力于引进世界先进的仪器设备,科技强医,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抗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同仁齐聚一堂,分享前沿资讯,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新观点,共谋发展大计!
  • 成都站:2017年第五届新药创制高层学术研讨会-生物药研发新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对创新科技的咏赞2017年9月22日,SAPA“2017年第五届新药创制高层学术研讨会-生物药研发新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第二站在天府之国成都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由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成都市经信委李映晖处长带队莅临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 “生物药研发新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主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是于1993年在美国正式注册的非赢利专业机构,SAPA创立二十几年来,为中美医药行业之间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自身会员在中美各大医药公司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和美国在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方面做了杰出的贡献,在美国和中国建立起了良好的声誉并且也受到广泛的尊敬。岛津作为分析仪器领域的领先厂商全力支持了此次盛会,并为与会专家披露了与生物药研发有关的最新应用信息和解决方案。大会现场传真 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生物医药分析测试中心刘凯部长率先为大会致辞。他首先对到场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他指出作为天府之国的成都是是西部产业最集中,投资最强劲的区域之一,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生物医药分析测试中心为生物医药的持续发展助力,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支撑,并且为社会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最后他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生物医药分析测试中心刘凯部长率先为大会致辞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曹磊部长为大会致辞。首先他表示了岛津公司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次盛会,随后他在致辞中说到岛津坚持“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不断推动公司发展。如今很多国际大公司投身到生物制药行业,岛津的质谱分析技术在承担着重大责任的同时,也遇到了全新的挑战。最后曹磊部长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曹磊部长为大会致辞 致辞结束后,大会进入了报告环节。上海华奥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杜轶副总经理,美国安进公司亚洲研发中心,对外和业务拓展负责人石斌博士,及岛津中国质谱中心董静博士等专家做了精彩的报告。 上海华奥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杜轶博士做了题为《抗体治疗药物开发中的考虑因素》的报告 美中医药开发协会主席 美国安进公司亚洲研发中心,对外和业务拓展负责人石斌博士做了题为《双特异性抗体富集T细胞用于癌症的免疫治疗》的报告 上海食品药品检验所主管药师 汪泓博士做了题为《重组和尿提取人卵泡刺激素糖基化结构差异研究》的报告 明尼苏达大学中心临床化学主任 实验医学与病理系助理教授 李丹妮博士做了题为《血浆脂蛋白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影响》的报告 康弘药业陈粟执行副总裁做了题为《康柏西普的研发之路》的报告,陈总用朴实的语言陈述了给千万眼底黄斑病患者带来福音的国家一类新药“康柏西普”从制定研发计划开始到迈向国际的一路坚持,对后期“康柏西普”全面超越国际竞争者及更多的适应症开发给出了展望计划 康弘药业陈粟执行副总裁做了题为《康柏西普的研发之路》的报告 岛津质谱专家董静博士做了题为《成像质谱显微镜iMScope TRIO:从发现到鉴定》的报告 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李进董事长兼执行官做了题为“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为药物研发创造前所未有的实体分子资源“的报告。先导药物从2012年成立以来,专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开发筛选,至今已经完成超过850亿结构全新、具有多样性和类药性DNA编码化合物的合成,并已全面超越国际竞争者。目前成都先导与辉瑞、默沙东、利奥制药、Aduro Biotech、Scripps研究所、武田制药、英国癌症研中心、扬子江制药等国内外制药巨头达成战略合作或项目开发协议。 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李进董事长兼执行官做了题为《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为药物研发创造前所未有的实体分子资源》的报告 最后,作为大会的压轴人物、药物研发的前辈、药明康德全球生物分析服务部(BAS)执行总监蔡晓燕博士带来了题为《规范的大分子生物分析:它对生物药研发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操作的挑战》的报告。明康德全球生物分析服务部(BAS)执行总监蔡晓燕博士做报告 Q&A环节热情交流出席会议嘉宾与SAPA专家合影留念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QIAcuity数字PCR系统助力 “细菌耐药性研究及新药开发”
    背景近年来,多重耐药性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的出现已成为多国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细菌变异及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结果,它的主要机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超广谱酶。最常见的耐药菌为革兰阳性菌MDR-TB和MDR-MRSA,以及在ICU中常出现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统计数据显示,血液感染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与30%至50%的高死亡率有关。正因为如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菌药来对抗感染。数字PCR 技术作为一项高灵敏性、高精确性、绝对定量技术,可有效助力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分析及新药研发等应用。QIAGEN的QIAcuity数字PCR系统基于纳米微孔板技术,采用集成式一体化设计理念,支持多通道检测,可实现高通量、高灵敏性检测。接下来小编带您一起解读QIAcuity数字PCR系统在该研究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本案例中,来自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泰国纳瑞宣大学和披博宋甘皇家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QIAGEN QIAcuity dPCR平台,建立了多重反转录数字PCR (mRT-dPCR),深入研究了氢奎宁(抗疟疾药物)的天然化合物对临床常见微生物的抗感染机制。方法与结果研究者首先在前期细菌实验中发现氢奎宁可以抑制和杀死几种临床重要细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常见的多重耐药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通过进一步研究,作者发现氢奎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浓度是其他菌株的2-4倍,且在4-8h内对铜绿假单胞菌不仅有抑菌杀菌作用,还存在呈剂量依赖性。为了进一步验证氢奎宁对多重耐药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和耐药机理,即氢奎宁是否能够在铜绿假单胞菌中诱导其主要的外排泵类型,即耐药节结化细胞分化家族 (RND) 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作者利用QIAcuity dPCR系统,建立了多重数字PCR (mdPCR) 和多重反转录数字PCR (mRT-dPCR) 两套研究路线,成功用于快速检测多种临床相关细菌中是否存在mexB、mexD和mexY这三种关键基因,并对其表达量的变化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0.5X MIC氢奎宁作用1h后,mexD和mexY的表达量分别提高了20.8±4.31和11.8±5.01倍,而相比之下mexB的表达水平则相对稳定(1.6±0.15倍)。这些数据表明,在P. aeruginosa ATCC27853菌株中,虽然氢奎宁诱导了MexCD-OprJ和MexXY外排膜泵的上调,但MexAB-OprM外排膜泵则并没有上调,意味着铜绿假单胞菌是通过上调MexCD-OprJ和MexXY外排膜泵的水平而诱导了一种保护机制来避免氢奎宁引起的细胞应激,进而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结论研究者基于QIAcuity dPCR系统建立的多重反转录数字PCR (mRT-dPCR) 技术路线,阐明了低剂量的氢奎宁可诱导铜绿假单胞菌特异性RND型外排膜泵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进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研究者也表示将进一步研究氢奎宁的抗菌活性和副作用,揭示氢奎宁的分子靶标,从而对氢奎宁在临床中的使用提供更多指导。 参考文献:Hydroquinine Possess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at Half the MIC, Induces the Overexpression of RND-Type Efflux Pumps Using Multiplex Digital PCR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Nontaporn Rattanachak, Sattaporn Weawsiangsang, Touchkanin Jongjitvimol, Robert A Baldock and Jirapas Jongjitwimol 1,4,5,END
  • 限量福利 | PharmLink 2022 第五届小分子创新药开发与合作大会上海站开启报名,速来!
    邀请函小分子作为新药领域的主要药物形式,凭借其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治疗独特的优势(研发成本相对较低,工艺相对熟练),依然是新药研发的主战场,且随着新技术、新靶点的不断涌现,将掀起小分子药物研发的新浪潮,小分子药物创新将迎来的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迎机遇,谋发展,促合作,由万怡医学主办的“PharmaLink 2022第五届小分子创新药开发与合作大会”将于10月13-14日在上海扬子江丽笙精选酒店盛大召开。大会以“技术革新引领小分子药物新浪潮”为主题,特邀60+领袖讲者,800+行业专家聚焦最前沿的技术和行业资讯,以主旨报告、圆桌讨论、VIP欢迎晚宴、一对一商务对接等多种形式,打造全方位产学研资讯交流合作平台。诚邀您十月共聚上海,共襄盛会!小分子创新药开发与合作大会组委会大会信息1、会议信息:PharmaLink 2022第五届小分子创新药开发与合作大会2、会议时间: 2022年10月13-14日3、会议地点:上海扬子江丽笙精选酒店4、主办单位:万怡医学“技术革新引领小分子药物新浪潮”会议特色参会群体日程框架大会关键词生物标志物、伴随诊断、新药设计、靶点筛选、筛选技术(DEL、AIDD、PROTAC、FBDD)、难成药靶点、抗癌药物开发、人工智能、临床试验、抗肿瘤新药、DMPK、药代动力、化合物筛选、临床前CRO、毒理研究、安全性评价、CNS创新药、模式动物、类器官、管线布局、老龄化疾病药物、NASH、代谢性疾病药物、源头创新大会日程全体大会:小分子药物新技术、新发展抗肿瘤原研药开发与全球化之路小分子抗癌药物研发的现状与趋势合作共赢,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药企管线开发中国本土创新药的挑战及展望圆桌讨论A:小分子创新药研发布局与发展趋势专题一:生物标志物与新药研发生物标志物检测加速新药临床研究从新生抗原发现到生物标志物发掘挖掘全新生物标志物以拯救临床失败药物伴随诊断为肿瘤免疫治疗保驾护航小分子创新药研发新趋势-新型小分子抗肿瘤药物设计分享圆桌讨论B:肿瘤生物标志物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专题二:药物筛选新技术与新型靶点实践TIGIT靶点药物研发及市场前景人工智能驱动创新药研发及在临床试验中的运用“不可靶向”靶点创新药物的开发新型药物筛选技术开发对新药研发的重要作用创新型4-1BB×EGFR双抗HLX35临床试验与进展圆桌讨论C:“新”靶点的探索赋能创新药研发专题三: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的春华秋实抗肿瘤新药的差异化设计与开发抗癌小分子药物的DMPK 研究考量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变构抑制剂策略突破“难成药”靶点,开发KRAS G12C抑制剂构建安全有效的动物模型,助力小分子化合物筛选圆桌讨论D:小分子创新药:挑战与新技术高选择性Aurora A小分子口服抑制剂开发策略药物设计与晶型筛选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开发进展小分子药物的成药性研究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的源头创新与构建聚焦胚胎通路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开发专题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布局与进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布局与进展可突破血脑屏障的小分子药物研发构建针对CNS的创新药研发体系与管线药理学模型与CNS药物发现抗抑郁药研发痛点挖掘与药物布局类器官技术革新药物筛选与研发差异化发展,开发CNS未满足市场专题五:代谢性疾病治疗药物开发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药物的研发难点与管线进展NASH小鼠模型构建技术与服务从跟随到创新,抗痛风创新药的研究与开发AI技术打造药物研发新模式老龄化疾病药物开发的挑战与机遇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代谢性疾病往届精彩回顾商务合作PharmaLink 2022开放主题演讲、产品展示、晚宴赞助、专题论坛冠名、合作邀约等多种赞助形式,为您提供全方位品牌宣传创新方案和合作平台,诚邀您的参与!可为小分子创新药CRO/CDMO、生物技术、冷链运输、产业园区、实验室仪器厂商、临床试验机构、制药装备企业、医药工程设计企业、仪器耗材、原辅料/代理商、注册咨询机构、海外药品研发机构、临床试验机构、杂质对照品、参比制剂、第三方检测机构、分析设备、生产工艺设备、知识产权等企业提供多形式的宣传展示。合作联系人:Winnie Zhu | 朱老师Mobile: +86 18817502898、19145584879(同微信)E-mail:Winniezhu@healife.com参会/媒体联系人:Karen Xu | 徐老师Mobile: +86 17717489261(同微信)E-mail:Karenxu@healife.com注册报名A类注册费2688元/人• 所有会场进出听会资格• 全套会刊资料• 所有讲者授权的视频材料• 两天自助午餐• VIP社交晚宴B类注册费1688元/人• 所有会场进出听会资格• 全套会刊资料• 所有讲者授权的视频材料• 两天自助午餐大会观摩券588元/人:仅含入场胸牌,可听会和参观展区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限时活动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成报名并上传您的相关证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免费观摩券一张,限量100名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填写信息并报名,需上传身份证明图片:(和提交的信息一致)• 企业:需提交本人名片• 医院/科研机构:需提交工作证或胸牌审核通过后,五个工作日内将发送报名成功的短信,若未收到,则没有报名成功
  • 议程首曝 | PharmaLink 2022 第五届小分子创新药开发与合作大会,10月上海见!
    迎机遇,谋发展,促合作,由万怡医学主办的“PharmaLink2022第五届小分子创新药开发与合作大会”将于10月13-14日在上海盛大召开。大会以“技术革新引领小分子药物新浪潮”为主题,特邀60+领袖讲者,800+行业专家聚焦最前沿的技术和行业资讯,以主旨报告、圆桌讨论、VIP欢迎晚宴、一对一商务对接等多种形式,打造全方位产学研资讯交流合作平台。一、参会报名扫描上方二维码填写表单并上传您的相关证件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大会免费观摩券一张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万怡医学指导单位: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支持单位:上海市药理学会、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广东医谷、SAPA中国分会、江苏药物研究与开发协会、上海股权投资协会、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江苏省创业投资协会、药渡合作媒体:86175仪器网、BIOMED、SOHOblink、测序宝、癌图腾、分析测试百科网、化工仪器网、风云药谈、会会药咖、活动家、来宝网、蓝色彩虹、杉树园、生物咖啡茶、生物世界、生物探索、生物通、肽度、新康界、药方舟、药鹿、医药荐客、仪器信息网、制药在线、中国生物器材网、中美健康咨询网、露森科研、药圈时汇、基因君、洞见、CBG资讯大会官网:www.pharma-link.com.cn三、大会日程全体大会:小分子药物新技术、新发展10月13日 上午08:55-09:00 领导致辞09:00-09:30 小分子抗癌药物研发的现状与趋势曾庆平,复星集团全球合伙人,复星弘创创始人兼 CEO、总裁09:30-10:00 抗肿瘤原研药开发与全球化之路童友之,开拓药业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10:00-10:20 TBD晶泰科技10:20-10:40 茶歇及展区互动参观10:40-11:10 中国本土创新药的挑战及展望吴劲梓,歌礼制药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11:10-12:00 圆桌讨论A:小分子创新药研发布局与发展趋势曾庆平,复星集团全球合伙人,复星弘创创始人兼 CEO、总裁童友之,开拓药业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刘东舟,华东医药首席科学官12:00-13:30 午餐专题一:生物标志物与新药研发10月13日 下午13:30-14:00 生物标志物检测掘加速新药临床研究李培麒,基石药业早期开发副总裁14:00-14:30 小分子创新药研发新趋势-新型小分子抗肿瘤药物设计分享谢志逸,英派药业常务副总裁、首席医学官14:30-14:50 TBD保诺-桑迪亚14:50-15:10 茶歇及展区互动参观15:10-15:40 挖掘全新生物标志物以拯救临床失败药物张连山,恒瑞药业全球研发总裁15:40-16:00 伴随诊断为肿瘤免疫治疗保驾护航16:00-16:30 FGFR抑制剂的开发与进展姜华,和誉医药BD负责人16:30-16:50 医药行业连续流开发和产业化实践叶伟平,深圳市华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16:50-17:20癌症检测的前沿领域:合成生物标志物张大为,苏州韬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7:20-18:00圆桌讨论B:肿瘤生物标志物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谢志逸,英派药业常务副总裁、首席医学官李福根,海和药物高级副总裁叶 斌,华辉安健首席科学官18:00-20:00Pharmalink2022研发CEO之夜(合作厂商招募中)专题二:药物筛选新技术与新型靶点实践10月13日 下午13:30-14:00 基于E3连接酶的Protac诱导的体内靶蛋白降解技术张继跃,奥瑞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14:00-14:20 新药研发中的关键晶型问题陈岑,苏州晶云药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商务负责人14:20-14:50 药物发现--从“经验设计”到“合理设计”王铁林,亚虹医药新药发现高级副总裁14:50-15:10 茶歇及展区互动参观15:10-15:30 创新分子砌块启迪新药发现余善宝,药石科技副总裁15:30-16:00 靶向蛋白降解药物研发与前景刘华庆,百济神州药物化学执行总监16:00-16:20 安全、节能、减排、降本,倚世助力新药创新张辉,倚世科技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官16:20-16:50 基于蛋白靶向降解技术的新药开发韩笑然,睿跃生物药物发现总监16:50-17:20高选择性BTK-PROTAC和GSPT1分子胶降解剂研发实例舒永志,美志医药联合创始人兼CEO17:20-18:00圆桌讨论C:“新”靶点的探索赋能创新药研发刘华庆,百济神州药物化学执行总监汪 俊,凌科药业首席科学官王铁林,亚虹医药新药发现高级副总裁杜 武,海创药业资深副总裁18:00-20:00Pharmalink2022研发CEO之夜(合作厂商招募中)专题三: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的春华秋实10月14日 全天09:00-09:30 抗肿瘤新药的差异化设计与开发李磐,真实生物副总经理、小分子新药研发负责人09:30-10:00 AI+疾病模型的创新靶向药研发张海生,希格生科创始人兼CEO10:00-10:20 创新药专利布局策略徐婕超,弼兴合伙人、专利代理师、技术经纪人10:20-10:40 茶歇及展区互动参观10:40-11:10 变构抑制剂策略突破“难成药”靶点,开发KRAS G12C抑制剂龙伟,加科思化学副总裁11:10-11:30 利用二维液相技术提升药物杂质研究的效率肖尧,安捷伦科技液相色谱市场经理11:30-12:15圆桌讨论D:小分子创新药:挑战与新技术谢嘉生,广东医谷执行总裁李 磐,真实生物副总经理、小分子新药研发负责人张劲涛,捷思英达创始人、董事长、CEO单 波,徳琪医药首席科学官徐英霖,徐诺药业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包悍英,璎黎药业临床开发副总裁12:15-13:30 午餐13:30-14:00 高选择性Aurora A小分子口服抑制剂开发策略张劲涛,捷思英达创始人、董事长、CEO14:00-14:20 合成后期修饰再药物分子设计中的运用14:20-14:50 多靶点小分子抗肿瘤创新药研究吴豫生,同源康医药董事长兼总裁14:50-15:10 茶歇及展区互动参观15:10-15:30 蛋白降解剂的发展趋势与差异化窦登峰,成都先导 先导化合物发现中心副总裁15:30-16:00 抗癌靶向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开发进展胡邵京,思康睿奇(上海)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16:00-16:30 基于亲和性的质谱筛选平台和抗肿瘤药物的开发邓永奇,凯复医药董事长、总经理16:30-17:00 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新技术和新思维谢雨礼,苏州偶领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专题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布局与进展10月14日 上午 09:00-09:30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研发与引进童岗,神领锐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药学官09:30-10:00 中枢神经小分子药物设计思路陈晨,璧辰医药创始人10:00-10:30 CNS新药研发难点与机遇周显波,中泽医药联合创始人、CEO兼CSO10:30-10:50 茶歇及展区互动参观10:50-11:20 可突破血脑屏障的小分子药物研发颜士翔,本草八达总经理11:20-11:40 CNS药物的大脑渗透性研究郭建军,湖南恒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CEO11:40-12:10 抑郁及成瘾新药开发思路分享谭震,深圳瑞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2:10-13:30 午餐专题五:代谢性疾病治疗药物开发10月14日 下午13:30-14:00 治疗慢性肝病创新药的全球开发刘利平,君圣泰创始人、总裁兼首席科学官14:00-14:30 GLP-1:代谢疾病治疗的“基石药物”14:30-15:00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药物的研发难点与管线进展关洪平,宁康瑞珠生物制药(珠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15:00-15:20 茶歇及展区互动参观15:20-15:50 复杂代谢类慢病药物研发进展15:50-16:20 Ⅱ型糖尿病药物开发的挑战与机遇张怡,华领医药药品开发部高级副总裁、首席医学官16:20-16:50 I型糖尿病药物研发新进展黎兵,上海研健新药研发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最终议程安排以现场公布为准四、特色活动1、PhamraLink 2022研发CEO之夜10月13日18:00-20:00 VIP定向邀约制小分子新药研发CEO之夜--“群英会”:群英齐聚,在凉爽的初秋夜晚,品美酒佳肴,会业界好友,听大咖故事;交流、共享、碰撞、融合,力图为小分子药物研发行业精英创造轻松愉悦的社交聚会,搭建各企业之间更高效的交流平台。2、会前一对一商务配对系统9月19日正式上线! 全员皆可参与会前一对一商务配对系统:为协助与会企业找到理想供应商、对接意向买家, 特搭建一对一商务配对平台,助您提前链接参会嘉宾,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让与会者不受地域及时间限制,与众多业内同仁建立联系,增加商贸机遇。3、《我与大咖面对面》10月13日-14日 圆桌讨论环节 全员皆可参与论道小分子创新药之《我与大咖面对面》:大会五个圆桌环节均预留了互动问答时间,在场所有嘉宾都将有机会被抽中成为“幸运提问官”,向台上任意大咖提问,当场即为您答疑解惑。4、社交茶话会10月13日-14日 茶歇&午餐环节 午餐需持餐券入场社交茶话会:在紧张且注意力需高度集中的会议中,适当的休息时间不仅会让整个人放松下来,还能在使人情绪稳定之后听会效率大大提升。或与老朋友叙叙旧,或与新朋友聊上几句 一边品尝精致点心,一边结识业内精英,一举两得,岂不快哉!5、兑神秘盲盒礼品10月13日-14日 09:00-18:00 全员皆可参与PharmaLink小超市兑神秘盲盒礼品,奖品丰富:展区打卡奖:现场参与会场展区打卡,领取多重好礼大会早到奖:每天上午8:40和下午13:10,参与大会现场抽奖大会彩蛋奖:每天下午18:00大会现场惊喜彩蛋抽奖现场抽奖99.99%中奖率!等您来拿!部分奖品预览(奖品以现场实物为准)五、部分参会企业AstraZeneca润捷化学强生越秀金控Cullgen倍特药业英诺湖医药奥赛康Novartis青峰医药二叶制药腾迈医药VastProTechFaubel都创医药和黄艾美斐华海药业云顶新耀大橡科技安琪爾基因APEXBIO图腾生物上海枢境白泽医学美迪西军科正源华大海洋北鲲云正隆医药杨森荣昌制药东阳光药业时迈药业信立泰睿智化学分迪药业海思科医药葆元生物前沿生物分子细胞科学天士力医药京新药业保诺桑迪亚福安药业华领医药贝达医药瑞阳制药复星集团德昇济歌礼制药步长泰州医药赛神医药罗欣药业璎黎药业歌礼生物梧桐树药业德琪医药乐威医药格物致和诺禾致源智睿医药力鼎投资海正药业研健新药至本医疗原基华毅生物皓元医药科志康颐德药业珍宝岛药业和记黄埔石家庄四药中轩华夏键合医药恒瑞医药施贵宝华东医药红日药业宏沣投资爱思唯尔BPS bioscience挚捷资本沪亚生物哈药集团华明道康百奥赛图华北制药海和药物海纳药业必贝特医药华润双鹤阿诺医药康龙化成邦耀生物基石药业苑东生物君圣泰生物加科思云杰生物智康弘仁原启生物制药开拓药业鲁南制药
  • 助力新药研究开发与药学科研成果转化---访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PKPD平台主管丁怡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i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i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以下简称“药学中心”)是面向全校的一个从药物发现、药物筛选到药物评价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为生命科学与医药学相关研究及相关重大课题的申报与实施提供帮助与支持。早在2010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就提出要建设药物平台,促进清华大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提高整体药学研究水平,为清华大学的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科研服务。在985专项基金的资助下,2010年8月清华大学启动药物平台建设,购置了一批用于药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大型仪器设备 2011年7月第一批仪器安装使用 2015年药学院成立之后,又增加了一些大型仪器设备 迄今为止,药物平台已对全校师生开放服务了超过7年,从最初的“药物发现平台”发展成为如今的“药学技术中心”,在科研支撑和测试服务方面受到校内外广大用户的好评。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近日,仪器信息网专访了清华大学药学中心PKPD平台主管丁怡教授,就该中心的科研职能、仪器配置、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及未来发展等内容作了深度交流。共同接受采访的还有清华大学药学中心筛选平台应用工程师王婷、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研究生鄢晓君。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48e3352-a694-46f4-8fbe-f30527bffd82.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清华大学药学中心PKPD平台主管丁怡教授(中)、清华大学药学中心筛选平台应用工程师王婷(右)和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嫣晓君(左)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为药学学科发展和科研提供技术服务 /strong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我们这个中心建设初期叫药物发现平台,最近申请到学校的校级平台,更名为药学技术中心。” 据丁怡教授介绍,目前清华大学的校级平台已有10个,其中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有3个:生物医学测试中心、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校内外与医学和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师生。而药学技术中心的建立则是为满足药学学科发展和科研需求,其目标是采用新型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的新药研究与开发体系,以促进清华大学新药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加速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药学中心不仅是从基础研究到科研成果转化的桥梁,同时也是我校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中心将借鉴世界一流医学转化中心的成功经验,本着“创新、教育、转化”三位一体的思路,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药学科研条件平台,并打破医药研发技术壁垒,培养引领医药研发的高端技术人才。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药学中心将涵盖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多种学科 (但所用的仪器设备和现有的几个校级平台是不一样的,侧重在小分子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包括药物发现、药物发展、药物评价三个新药研发重要环节的核心技术。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为提高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率,药学中心各平台实行设备测试服务及技术服务两种模式。测试服务费依据用户所使用设备的使用时间或样品数进行收费。技术服务依据所提供服务,根据配备技术人员人数及技术难度计算成本收费,同时还可采取课题合作的方式,利用平台仪器设备与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各平台设备主要面向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医学院、药学院及其它院系师生开放,并在保证做好校内服务的基础上,向校外高校及研究所提供测试服务。通过建立网上预约使用、仪器设备专人使用和管理、对学生提供培训等,提高大型仪器共享效益和使用效率。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活性筛选和PKPD平台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目前药学中心已初步建成的平台包括活性筛选平台和PKPD平台,主要工作内容是化合物库的建立、基于靶点的高通量筛选和基于细胞的高内涵筛选、药物血浆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代谢产物鉴定及药物中杂质筛查等。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PKPD平台已配置了多种色谱质谱联用仪,包括低分辨、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可做天然药物、合成药物、中药及生物小分子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例如药物有效成分分析、杂质成分鉴定、药物代谢产物鉴定、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脂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活性筛选平台目前拥有近18万的化合物库储备、配置了标准化实验室、细胞培养洁净间、动物实验操作间及诸多以微量、快速、灵敏和大规模化为特点的高端科研设备和常用配套设备,可为用户高效率地进行生物活性筛选提供技术平台和技术条件。“活性筛选平台的主要工作是做先导化合物筛选、初步生物活性检测及优化,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到动物水平,我们现有仪器都能做到。”丁怡教授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活性筛选平台现有的设备包括:双转盘激光共聚焦高内涵成像显微镜(Opera Phenix)、纳升级声波移液系统(Echo550)、多功能酶标仪(EnVision & amp Enspire)、高通量实时荧光检测分析系统(FLIPR Tetra)、全自动移液工作站(Tecan EVO200)、长时间动态细胞成像及功能分析系统(Incucyte Zoom)、全自动细胞计数及活力分析系统(Vi-CELL XR)、洗板分液系统(BioTek EL406 & amp MultiFl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多关节微孔板处理系统等。“所以从整个药物筛选的流程来讲,我们平台已涵盖了药物筛选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单个环节还是整体实验流程,我们平台都能给到相应的技术支持。” 活性筛选平台应用工程师王婷介绍说。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rgb(155, 187, 89)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药物筛选主力终端Opera Phenix 高内涵筛选系统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9fd37265-7cb1-416c-a357-16b610e07f29.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55, 187, 89)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pan style=" color: rgb(155, 187, 89)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color: rgb(155, 187, 89)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活性筛选平台拥有新一代双转盘扫描型激光共聚焦的成像系统---Opera Phenix 高内涵筛选系统,是平台最高端的药物筛选终端仪器。“这台仪器现在使用比较多,功能齐全,可以做各种关于毒性、细胞生长周期、模式动物的分析,应用比较广泛。”丁怡教授介绍说。 /span /span /span /p 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271fe5c-8194-4cab-a2ab-48b979a2bf01.jpg" style=" float: right width: 300px height: 298px " title=" 3.png" alt=" 3.png" width=" 300" height=" 29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color: rgb(155, 187, 89)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color: rgb(127, 127, 127)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Opera Phenix高内涵筛选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span /strong /span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55, 187, 89)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配置1-4个高灵敏度16bit sCMOS 数码相机,可同时获取不同波长的荧光与明场图像,每日最大成像通量不低于10万张,杜绝串扰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55, 187, 89)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配置微透镜双转盘共聚焦成像系统,同时具备宽场荧光、共聚焦荧光、明场,label free数字荧光(DPC)等成像模式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55, 187, 89)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高清晰水浸物镜大幅提高了分辨率、灵敏度与成像深度,即使微组织样品深层也能获得很好的成像效果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55, 187, 89)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荧光激发光采用4色固态激光器,波长分别为:405nm,488nm,561nm,640nm,另外配置专业活细胞观察近红外LED照明为明场光源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55, 187, 89)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Harmony成像分析软件可提供大量预制的实验分析应用方法,同时具备2D及3D的图像可视化及细胞纹理及机器自学习功能,可深度解析不同处理细胞表型差别。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55, 187, 89)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可与第三方自动化系统整合。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嫣晓君是药物筛选平台的校内用户,她们课题组开发了一种高通量的三维细胞培养孔板,可以为细胞提供三维立体的、更接近体内的生长环境。“我们将二维和三维孔板的抗菌类药板的抗癌类药物的筛选结果与动物模型结果对比,发现三维比二维筛选的误筛率低,可有效减少假阳性结果,准确性更高。”据嫣晓君介绍,三维细胞筛选与二维细胞筛选在仪器操作和使用方面完全相同,但是成像结果有非常大的区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d1edc715-2c87-449f-b60c-ff3405b3b5b3.jpg" title=" 4.png" alt=" 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6048d910-4f94-4874-bfd7-66986cf66cb8.jpg" title=" 6.png" alt=" 6.pn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br/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相比于二维的单层细胞,三维培养的细胞形成立体微组织,有厚度信息,会更厚,因此使用普通的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只能看到大概的信息。“细胞三维成像对仪器性能的要求更高,确实是需要匹配更高的仪器。比如想要看肿瘤微环境,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细微差别,那么你用普通的显微镜相对就比较模糊,看不清细胞间距离的细微信息。但是如果用PerkinElmer的高内涵筛选系统,就能比较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比如检测核与核之间的间距,有多少细胞聚集在一起,或者细胞聚集的具体位置。而且高内涵的好处是可以高通量、批量地获取并分析数据,非常适合我们这样的高通量三维细胞培养系统。”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ui/bimg/SH100000/natsuki/5%203DMovie%20(1).gif" style="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ui/bimg/SH100000/natsuki/5%203DMovie3%20(1).gif" style="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搭建从先导化合物发现、优化到临床前研究的技术支持平台 /strong br/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从药物发现、药物发展到药物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药学院2016年12月才成立,目前学院大部分老师更多的还是从事基础性的研究,侧重前期药物发现,真正做到后期的还比较少。但既然是药学院,未来一定会做新药,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谈及平台未来发展,丁怡教授如是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清华大学药学中心未来将建设8个子平台: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靶点发现平台:药物新靶点的发现和验证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药物化学与合成技术平台:先导化合物的制备和鉴定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3) 生物活性筛选技术平台:体内外活性筛选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4)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根据靶点的结构、设计可与之发生作用的小分子,进而进行合成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5) 药效/毒性研究技术平台:先导化合物的药效和毒性测试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6) 药物制剂与药物递送技术平台:药物转运系统与新剂型研制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7) PKPD技术平台:临床前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8) GMP细胞制备技术平台:建立规范化的符合GMP认证的实验室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其中,生物活性筛选平台和PKPD平台以及药物制剂与药物递送平台已初步搭建,并已部分对外开放,待补充完善所需设备后将全面开展相关工作。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单说先进程度,现在很多高校、科研院所都有同样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所以未来我们要重点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同行业内要能做比别人好或者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丁怡教授说。 br/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附: strong 丁怡简历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127, 127, 127) " 教授,现任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PK/PD平台主管。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学士 1987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硕士 1992年于日本熊本大学药学部获博士 1987年至2002年期间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 2000年至2001年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 2002年至2016年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授,2016年1月调入清华大学药学院。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127, 127, 127) "   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和新药开发。包括从天然产物及常用中药中提取分离各种化学成分,通过结构修饰和结构改造,寻找高效低毒的先导化合物。在确定中药或天然药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基础上,建立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通过化学及药理活性研究,阐明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并建立药材的合理质量控制方法,为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奠定基础。在明确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前提下,进行新药制备工艺的研究,并建立原料药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开发高效、低毒、质量可控的中药或天然药物新药。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127, 127, 127) "   论文“甾体及三萜皂甙的化学研究”曾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第四届医药卫生青年科技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抗肿瘤新药紫杉醇及其注射液的研究和开发”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Chem.Pharm.Bull., Phytochemmistry,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等SCI杂志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结合中药新药的临床前研究,申请发明专利5项。 /span /p
  • 新药研究前沿丨成都先导开发出适用于DEL合成的2-取代吲唑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文由成都先导技术团队编辑。近日,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先导”)在2-取代吲唑酮类化合物的小分子合成方面取得突破,并成功地应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DNA-Encoded Library)的合成,将2-取代吲哚酮为核心的类药分子结构引入成都先导DNA编码化合物库。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无金属催化剂且底物适用性广等特点。目前,该成果已发表于Organic Letters。 图1 Organic Letters, DOI: 10.1021/acs.orglett.0c02032 吲唑酮类衍生物因具有抗炎、抗肿瘤、降低血糖等多种活性而被应用于药物化学领域。目前,已有多例吲唑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的相关报道(图1),但这些方法仍有一些潜在的局限性,比如条件苛刻、需金属催化或底物适应性不广等问题。此次,成都先导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开发的基于B2(OH)4还原的2-取代吲唑酮构建方法,成功克服了这些问题,不仅条件温和,而且具备脂肪胺和芳香胺的兼容性。 图2 吲唑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首先,团队通过条件优化,以化合物1a为起始原料成功开发了2-取代吲唑酮的小分子合成方法。在以甲醇作为溶剂的条件下,实现了89%的分离收率(图3)。其次,实验表明,该反应对质子溶剂(乙醇,水)表现出较好的兼容性,而非质子溶剂(DMA,DMSO)对该反应有抑制作用。最后,团队还优化了稀释浓度下的反应条件,通过增加B2(OH)4和NaOH的当量,实现了低浓度下的反应转化并且保持收率不降低,从而为后续On-DNA的2-取代吲唑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3 基于B2(OH)4还原的构建2-取代吲唑酮化合物的条件优化 在完成条件优化之后,团队对底物适用范围进行了拓展,验证了不同取代基的脂肪胺和芳香胺,以及母核骨架对N-N键形成的影响(图4)。实验表明,该条件具有很好的底物普适性,无论芳香胺和脂肪胺,还是不同的母核骨架都能得到较好的产率。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杂环母核骨架由于硝基的取代位置不同而导致反应活性差别较大(2w,2x)。 图4 2-取代吲唑酮合成的底物范围 在2-取代吲唑酮小分子合成条件优化和底物拓展之后,团队通过进一步的条件优化成功实现了On-DNA的2-取代吲唑酮的构建,并通过对照实验,验证了On-DNA的合成条件与小分子合成的一致性。底物适用范围方面,该On-DNA 条件表现出来很好的底物兼容性(图5)。目前,该方法已被成功运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的构建中(图6)。 图5 On-DNA 2-取代吲唑酮合成的底物范围图6 基于2-取代吲唑酮的化合物库 综上,该工作发展了一种高效的、底物适用范围广的2-取代吲唑酮的合成方法,并成功将其运用到DNA编码化合物库的构建中。 参考文献: Bao, Y. P. Deng, Z. F. Feng, J Zhu, W. W. Li, J. Wan, J. Q. Liu, G. S. A B2(OH)4?Mediated Synthesis of 2?Substituted Indazolo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DNA-Encoded Library. Org. Lett. 2020, DOI: 10.1021/acs.orglett.0c02032 后记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已经与成都先导合作搭建了以下平台:1.借助岛津超临界流体分析平台(UC):能够对实验中涉及的手性骨架分子进行高效、精准的分析与表征;2.岛津UHPLC与LCMS-2020搭建的核酸质谱平台:可以轻松表征Mw为5-30k的核酸样品,而且仪器较高的灵敏度也足够帮助研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低含量副产物;3.岛津最新的LH-40制备工作站平台:可以实现从小分子到多肽,寡核苷酸,都能进行mg-g级的高纯度制备,包括(不限于)反相、正相、离子交换、体积排阻等体系。 关于成都先导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新药研发的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成都,在美国设有子公司。成都先导为小分子新药发现建立了一个国际领先的,以DNA编码化合物库的设计、合成和筛选为核心的技术平台。目前,公司基于数百种不同的骨架结构,已经完成千亿级结构全新、具有多样性和类药性DNA编码化合物的合成,并且已有多个案例证实了其针对已知靶点和新兴靶点筛选苗头化合物的能力。同时,成都先导建立了自己的新药研发管线,部分品种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成都先导业务遍布北美、欧洲及亚洲等,现已与多家国际著名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化学公司、基金会以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致力于新药的发现与应用。 如您想对上述平台(或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有意合作,欢迎联系成都先导及岛津。
  • 以成果转化为特色,搭建新药开发全流程技术支持平台——访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副主任商世瑛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 /strong 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面向全校及社会的从药物发现、药物开发到药物评价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为清华大学及校外科研单位医药相关及生命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的申报与实施提供帮助与支持。药学技术中心前身为药物发现平台,由当时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提出建设,旨在促进清华大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提高整体药学研究水平,为清华大学的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科研服务。2018年8月,药物发现平台被批准为校级科研条件平台,更名为“药学技术中心”。迄今为止,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已向校内外师生开放服务了10年时间,在科研支撑和测试服务条件方面均受到了校内外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p p   近日,仪器信息网特别特别采访了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副主任商世瑛博士,及药学技术中心药物代谢平台工程师王卫华,就该中心的主要定位、技术特色、仪器配置、发展方向,以及PKPD平台的特色服务等方面做了深度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2472ba92-2306-446b-a5e1-adb69df8968d.jpg" title=" 图片 1.png" alt=" 图片 1.png" width=" 600" height=" 39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副主任商世瑛(左)、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PKPD平台工程师王卫华(右)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 font-size:=" " text-inden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font-size:=" " text-indent:=" " colo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font-size:=" " text-indent:=" " 主要定位:以转化为特色 以服务创新药物研究为重点 /span /strong /span /span /p p   “药学技术中心是全校唯一以药学为特色的公共服务平台,定位于药学相关的问题,主要方向为寻找和支撑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药物的研究,以服务创新药物研究为重点。”据商世瑛博士介绍,目前清华大学的校级平台共有13个,其中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有3个:即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生物医学测试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侧重为基础性科研服务。“而药学技术中心与这三个中心的侧重点不同, 重点是新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核心是药物相关问题,技术方向包括药物发现、药物化学、药理、药物分析、及临床前转化相关的技术支持。” /p p   商世瑛博士介绍到,由于平台功能侧重点不同,药学技术中心在仪器设备的采购与使用上也存在较大区别,如我们的代谢平台购置的质谱设备主要用于分子量范围在50-4000amu的药物活性小分子的分析,此外我们还配置了高内涵、高通量、自动化机械臂等用于快速药物筛选方面的设备。 /p p   药学技术中心目前共有四个实验室,总使用面积350平方米,仪器设备187台,总值约5000万元,开放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16台,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QTOF、Q Exactive Plus 、QTRAP、QQQ)、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GC/MS)、高内涵活细胞分析系统(HCS)、高通量筛选系统(HTS)、非接触式声波移液系统(Echo)、多功能酶标仪(Multilabel Plate Reader)、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SPR)、等温滴定微量热仪(ITC)、核磁共振(NMR)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d3332bdf-b779-4e73-b409-0cbd87bea933.jpg" title=" 图片 2.png" alt=" 图片 2.png" /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实验室掠影 /p p   药学技术中心的服务开放方式分两种:提供仪器设备的实验平台和提供专业知识和服务的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建立网上预约提高大型仪器共享使用效率。“在测试服务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人才培养,技术人员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从课题设计、实验指导、相关基础知识讲解、仪器操作培训到最终数据分析的全程服务,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为我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商世瑛博士介绍到,药学技术中心将本着“创新、教育、转化”三位一体的思路,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药学科研条件平台,打破医药研发技术壁垒,培养引领医药研发的高端技术人才。 /p p strong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 font-size:=" " text-indent:=" "   PKPD平台:幕后功臣是稳定的气源供应设备 /strong /p p   据介绍,药学技术中心目前已搭建完成的子平台包括PKPD平台、药物活性筛选平台、核磁平台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主要工作内容包含药物代谢分析、基于靶点的高通量筛选、基于细胞的高内涵筛选、计算机辅助的虚拟筛选、及核磁共振分析等。 /p p   其中,PKPD平台是中心第一个建成的一个特色子平台,定位于天然药物、合成药物、中药及生物小分子的质谱定性及定量分析,配置了多种色谱质谱联用仪,包括低分辨、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离子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联用,可提供的技术服务包括药物有效成分分析、杂质成分鉴定、药物代谢产物鉴定、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脂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50px height: 38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9aeffffb-fc39-4e04-8cfe-b42a8d8b5e2e.jpg" title=" 图片 3.png" alt=" 图片 3.png" width=" 350" height=" 383" border=" 0" vspace=" 0" / & nbsp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eak Genius XE35 氮气发生器 /p p   “PKPD平台主要的工作是对一些生物样本、环境样本、和材料样本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包括含量的多少,成分的变化等。质谱和液质联用技术是我们最重要的分析手段,而对于质谱来说,氮气供应设备是其保持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幕后功臣。”据代谢平台工程师王卫华介绍,早在10年前中心建设之初,代谢平台采购的第一台质谱就配备了PEAK的氮气发生器。“当时共采购了两台质谱,另一台质谱接的是液氮罐,虽然体积达180L,但使用起来仍然非常麻烦,尤其是样品量多的时候,经常2到3天就没有气了,每次做实验都非常紧张,需要时刻关注压力表,看是否还有气体供应。而使用氮气发生器的这台液质用起来则非常顺手,完全不需要考虑气源方面的问题。”王卫华说到。 /p p   目前,平台共配置了8台PEAK氮气发生器,包括Genius 1024、Genius NM32LA、Genius AB-3G和Genius XE35等多个型号。“Genius XE35是2018年11月最新购入的,这款设备要比其他设备在使用上感觉更好。它的体积很小,对于我们这种空间紧张的实验室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噪音很小,基本上听不到它运行的声音。仪器配备了LED显示屏,我可以随时看到这台仪器的工作状态,使用起来也很放心。并且,这款设备的过滤级别又提高了,得到的气体纯度更高,可以明显感受到质谱离子源环境干净了很多,这也减少了我清洗离子源的频率。”王卫华评价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50px height: 38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e9e3a7db-db96-44bc-acb1-13a8f91b5394.jpg" title=" 图片 4.png" alt=" 图片 4.png" width=" 350" height=" 38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EAK Genius 1024 氮气发生器 /p p   “为了保证机器能够全天候的稳定运行,我们给每一台液质联用仪都配备了专门的氮气发生器。作为气源供应设备,气体发生器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气体源源不断的供应,以及保持稳定的高纯度气体。PEAK氮气发生器设备稳定,产品质量和气体质量都有保证,并且在北京也有自己的售后团队,售后服务非常及时、便利,可以做到24小时内回应,48小时内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经过长期的调研和试用之后所作出的选择。”除了对产品的充分肯定之外,王卫华老师也提出,希望氮气发生器在保证性能稳定的前提下,体积能够越来越小,以更好地节省实验室空间。 /p p   “气体发生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实验室使用更安全、更方便也更环保。这不是哪个应用领域的事情,而是一个替代的潮流,就好像移动手机替代座机电话一样,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实验室整体效率。”王卫华老师说到。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1px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1px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未来发展:搭建新药研究开发的全流程技术支持平台 /strong /span /span /p p   最后,谈到对于药学技术中心未来的发展,商世瑛博士说道:“中心目前还在建设实施中,除了现有已建成的4个子平台之外,未来5年内还将再建立4个新的子平台,涵盖新靶点发现平台、药理/毒理评估平台、药物制剂平台、及GMP细胞制备技术平台。我们的目标在于把药学研究整个串联起来,从药物发现、药物筛选、药效毒理分析,以及到最后临床前制剂,把药物开发的整个流程打通,这样不管研究人员在哪个阶段有需求,都可以到我们平台来寻求帮助。” /p p   “当然,我们不光要有高精尖的仪器设备,还要重点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测试服务,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并认可我们。”商世瑛博士说。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附:商世瑛简介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博士,现任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副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药理系获博士学位,期间开发了全新的多样性合成及筛选技术用于聚酮合物库的制备,为聚酮类小分子药物的设计和发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008年至2011年期间在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用于蛋白类药物的制备和性能优化的新技术;2011年起在科罗拉多大学生物化学系从事另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药物(寡核苷酸)的合成及性能优化,开发了含有双硼烷磷酸酯的DNA类似物的制备技术,使DNA类似物更接近天然结构,从而更有利于基因靶向药物的开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18年回国先后担任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校级平台主管,副主任,参与规划、建设、运营与药学相关的平台,包括靶点发现平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生物活性筛选技术平台、药物化学与合成技术平台、药效/毒性研究技术平台、药物转运与制剂研究技术平台、药物PK/PD研究技术平台,以及GMP细胞制备技术平台,配合科研人员更好地开展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药物研发。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代表成果: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1.& nbsp Shang, S. Tan, D. S. “Advancing chemistry and biology through diversity-oriented synthesis of natural product-like libraries.” 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Biology, 2005, 9, 248–258.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 nbsp Shang, S. Iwadare, H. Macks, D. E. Ambrosini, L. M. Tan, D. S. “A unified approach to polyketides having both skeletal and stereochemical diversity.” Organic Letters, 2007, 9, 1895–1898.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3.& nbsp Shang, S. Tan, Z. Danishefsky, S. J.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 of cycteine-free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to the synthesis of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hPTH).”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1, 108, 5986–5989.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4.& nbsp Shang, S. Tan, Z. Dong, S. Danishefsky, S. J. “An advance in proline lig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1, 133, 10784–10786.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5.& nbsp Shang, S. Monfregola, L. Caruthers, M. H. “Peptide-substituted oligonucleotide synthesis and non-toxic, passive cell delivery.” Nature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16, 1, 16019.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6.& nbsp Shang, S. Ma, Z. Long, H. Caruthers, M. H. “Bisboranophosphonate as a new DNA internucleotide linkage and its reductive gold deposition.” in preparation.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专利: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Danishefsky, S. J. Shang, S. Tan, Z. Dong, S. Li, J. Gardella, T. “Parathyroid hormone analogs,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U.S. Pat. Appl. Publ. 2014, US 20140228293 A1 20140814. /span /p
  • PerkinElmer为新药开发和生物研究中的高内涵筛选应用增添3D分析功能
    2010年5月28日 马萨诸塞沃尔瑟姆 - 专注于提高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安全的全球领先公司PerkinElmer, Inc., 今天宣布为新药开发和生物研究中的高含量筛选应用增添 3D 图像分析功能,该功能集成了本公司最新版本的旗舰成像软件套件 Columbus™ 2.1 和 Volocity® 5.3.2。   科研人员首次尝试将这两款功能强大的平台集成到一起,满足他们在高含量筛选应用中对 3D 成像分析日益增长的需求。先进的 3D 功能可以更清晰和更准确地观察细胞,及其与病原体或治疗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新药开发,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细胞生物学。   Columbus 平台是一个可联网的开源式高容量图像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它可以导入、导出、存储和管理各种不同格式、不同来源的图像元数据。Volocity 系统是 PerkinElmer 的高性能 3D 成像软件,它可以对图像执行采集、显示、定量和恢复等操作。   面临的问题: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不断生成大量图像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是他们当今面临的巨大难题。   解决方案:新版本的 Columbus 和 Volocity 软件在这两款强大的软件工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具体方法:最新版本的 Volocity 支持 Columbus 服务器,通过简便的拖放界面将 Columbus 中高含量筛选试验结果传输到 Volocity,进行强大的 3D 分析。   优点:研究人员现在可以将图像从 Columbus 传输到 Volocity 进行 3D 分析,然后再次返回到 Columbus 进行图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Columbus 2.1:速度提高 10 倍,因此能够处理 Volocity 分析过的海量图像文件   Volocity 5.3.2:目前支持 Columbus 服务器,能够在 Columbus 和 Volocity 之间进行方便的拖放链接操作。   关于 PerkinElmer, Inc.   PerkinElmer, Inc. 是一家专注于提高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安全的全球领先公司。据报道,该公司 2009 年收入为 18 亿美元,拥有约 8,800 名员工,为超过 150 个国家/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同时该公司也是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成员。   有关其它信息,请致电800-820-5046 或 +86(0)21-38769510 或 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PerkinElmer 为新药开发和生物研究中的高内涵筛选应用增添3D分析功能
    马萨诸塞沃尔瑟姆 - 专注于提高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安全的全球领先公司PerkinElmer, Inc., 今天宣布为新药开发和生物研究中的高含量筛选应用增添 3D 图像分析功能,该功能集成了本公司最新版本的旗舰成像软件套件 Columbus&trade 2.1 和 Volocity® 5.3.2。 科研人员首次尝试将这两款功能强大的平台集成到一起,满足他们在高含量筛选应用中对 3D 成像分析日益增长的需求。先进的 3D 功能可以更清晰和更准确地观察细胞,及其与病原体或治疗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新药开发,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细胞生物学。 Columbus 平台是一个可联网的开源式高容量图像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它可以导入、导出、存储和管理各种不同格式、不同来源的图像元数据。Volocity 系统是 PerkinElmer 的高性能 3D 成像软件,它可以对图像执行采集、显示、定量和恢复等操作。 面临的问题: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不断生成大量图像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是他们当今面临的巨大难题。 解决方案:新版本的 Columbus 和 Volocity 软件在这两款强大的软件工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具体方法:最新版本的 Volocity 支持 Columbus 服务器,通过简便的拖放界面将 Columbus 中高含量筛选试验结果传输到 Volocity,进行强大的 3D 分析。 优点:研究人员现在可以将图像从 Columbus 传输到 Volocity 进行 3D 分析,然后再次返回到 Columbus 进行图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Columbus 2.1:速度提高 10 倍,因此能够处理 Volocity 分析过的海量图像文件 Volocity 5.3.2:目前支持 Columbus 服务器,能够在 Columbus 和 Volocity 之间进行方便的拖放链接操作。 关于 PerkinElmer, Inc. PerkinElmer, Inc. 是一家专注于提高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安全的全球领先公司。据报道,该公司 2009 年收入为 18 亿美元,拥有约 8,800 名员工,为超过 150 个国家/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同时该公司也是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成员。 有关其它信息,请致电800-820-5046 或 +86(0)21-39879510&ndash 3208或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媒体联系人: Kim McCrossen 电话:(781) 663-5871
  • 跨国药企向中国转移新药研发 如何应对?
    师夷长技以自强——承接跨国药企向中国转移新药研发业务的分析及建议   国际制药企业继在中国开展“生产转移”后,又开始“研发试水”,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转移其研发业务,或将其研究业务外包给中国的研发外包企业。本文在分析国际制药企业向中国转移研发业务的模式、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其转移研发业务的实质,并为我国政府、制药企业、投资和研发机构等提出了积极营造适宜的发展政策环境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充分利用CRO战略合作模式,加速创新药物技术的本土化产业实施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本版将分两期刊登此文,望能给相关人士以启示。   近年来,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或将新药研发业务外包到中国,推动了我国研发外包服务产业的发展。北京、上海等作为我国人才、技术的集中地,也成为国际制药企业转移研发业务的首选地之一。   模式多样 特色鲜明   国际制药企业向中国转移研发业务的模式多种多样,或是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或是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服务企业等进行合作。但即使是自建研发中心,其定位、目标也都各不相同。   1.自研与合作研发并存   自建研发中心是国际制药企业向中国转移研发业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近10年来,国际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并将其部分研发业务转移到中国研发中心开展。由于各企业发展战略的不同,这些研发中心也各具特色。   化合物及中药提取物活性物质的筛选 进行化合物筛选,是多数国际制药企业在中国研发中心的工作,然而从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中筛选活性化合物已经变得越来越艰难。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中药、天然药物资源,中国的中药有着几千年的研究经验与成果,这对世界的新药研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部分具有战略眼光的外企开始从中筛选活性物质,这成为近年来一些国际制药企业在中国开展研发业务的新途径。如诺华与上海药物所合作,从中药中筛选活性成分用于新药的开发。按照阿斯利康一位负责人的说法就是“把东方的有效成分、化合物挖掘出来,供全世界的研发中心开发适合他们的药物 从西方把成熟的药物研究开发经验移植到中国,开发中国人、亚洲人需要的药物”。   创新药物的开发 将创新药物的前期筛选转移到中国,是近年来国际制药企业转移研发业务的重点。创新药物研发是高风险、高投入的科学研究。目前较为先进的药物筛选技术是高通量药物筛选,但其研究周期长、耗费大。这对于人力成本逐渐高涨的西方国家来说,长期开展这方面的业务,企业负担沉重。以往,国际制药企业对于中国制药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持怀疑态度。现在,随着各大国际制药企业研发中心中国研发人员的比例不断增加、大量留学的中国人归国创业,国际制药企业逐渐意识到中国的研发能力已经迅速发展起来,而且中国的人力、原料等资源成本比西方国家廉价很多。因此,国际制药企业已越来越重视在中国建研发中心开展创新药物研究,代表性企业有罗氏、拜耳、强生等。   基础性研究 由于东西方人种的差异,疾病相同但表现出来的症状有可能存在差异,这对国际制药企业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揭示东西方人种的差异以及对于其开发新药或者药品进入亚洲市场提供了相应的科学依据。因此,部分国际制药企业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如阿斯利康、诺和诺德、葛兰素史克等。   随着各国GLP、GCP的颁布和实施,药物安全性评价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从事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的机构超过84家,其中1/3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LP认证。2007年度上述机构对701种药物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完成的试验项目总数为2216项,其中在GLP条件下完成的试验项目总数为1156项。国家药物安全评价中心实验动物房、北京大学动物中心、昭衍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已通过AAALAC认证,药明康德、上海药物所等单位也正在建设国际标准的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为国际制药企业提供国际标准的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服务。因此,近年来国际制药企业也逐渐将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转移到中国开展。   临床研究 进入中国的国际制药企业基本上都会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因为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其生产的药品进入中国市场需进行注册管理,为验证其药效与药物安全性,必须开展临床研究。一些国际制药企业   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因此要承担相应的临床研究工作。此外,中国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能够快速招募到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利于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缩短临床研究时间,推进新药产品上市。如我国乙肝、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而且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于开发治疗这些疾病的国际制药公司来说,选择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可以很轻松地征集到合适的病例,而这在美国、欧洲却很难办到。   2.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2007年8月,和黄医药与美国礼来就开发癌症及炎症性疾病中多靶点药物签署了合作协议,金额高达1亿美元,创国内之最。2008年11月,双方在新药研发方面再一次签署了高规格共同开发与合作计划。根据协议,礼来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与和黄医药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新的癌症药物靶点。礼来将向和黄医药支付比前一次合同更高的签约金、潜力候选药物定金以及每个重要研发阶段的里程金。和黄医药还将获得由双方合作产生的产品全球销售收入的提成。随后,和黄医药与美国强生、德国默克、宝洁等公司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3.技术、资源共享   诺华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合作研发模式是技术、资源共享。上海药物研究所从药用植物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天然成分,经诺华公司筛选,发现十几种活性物质可进一步研究开发。该合作期的研究计划已于2004年7月顺利完成,同年底双方又共同签署了第二轮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上述合作的特点是:以中草药中的天然化学成分为研究对象,注重技术转移 提升天然化合物分离速度和质量,知识产权共享 通过国际企业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相互沟通,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双方的合作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互信,合作的深度日益得到加强。   4.研发管理合作   美国礼来与上海开拓者化学研究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是研发管理型合作,这种方式也被称之为独占性外包。2003年,礼来与上海开拓者化学合作,成立了上海开拓者化学研究管理有限公司―礼来实验室。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早期化合物的合成,由美国礼来公司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中方负责组织科研队伍和实施科研计划。礼来将中国视为研发战略伙伴,并将在中国的研发项目纳入其全球药品研发体系中,有助于公司降低研发成本,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对于中方来说,参与跨国制药公司的研发,有利于学习国际先进的研发模式和流程,提高自身的水平,将国内优秀人才储备下来,进而促进中国参与全球药品研发。   5.合同研发服务   合同研发服务是国际制药企业如辉瑞、诺华、礼来、默克等与国内从事研发外包服务企业如药明康德、睿智化学、康龙化成、保诺科技、美迪西等最为普遍的一种合作模式,也称为合同研发。双方根据合同要求,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为客户完成相应的研发服务。很多国际制药企业选择这种合作模式。但是,这些合作多为含金量较低的合作。   6.研发外包服务集中度较高   国际制药企业转移到中国的研发业务,主要集中在几家研发外包服务企业,如药明康德、开拓者化学、美迪西、先导化学、辉源生物科技等。从技术市场登记的合同分析可知,药明康德承接的研发外包业务占上海研发外包业务总量的50%左右,其次是美迪西、开拓者化学、睿智化学等几家企业。通过对企业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大都是在国际制药企业从事多年研发工作的中国人回国创办的企业。他们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国际化的管理经验,按照国际标准建设企业,凭借其高层人员在国际制药企业的声誉,逐渐成为国际制药企业转移研发业务到中国的主要承接商。   7.外包业务并非核心业务   通过对技术市场合同数据库的资料分析可知,2006~2008年,21家国际制药企业委托上海研发外包服务的合同总金额分别为6.65亿元、10.56亿元和7.71亿元,分别占同期上海市研发外包服务总额的39.71%、63.65%和37.94% 三年的合同总额为24.92亿元人民币,占同期上海市研发外包服务总额的46.44%。可以看出,国际制药企业转移的研发业务占了很大的比例。2007年是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一年,大部分国际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都在15%~25%之间。以阿斯利康为例,2007年其全球销售额达到287.09亿美元,其全球研发投入为47.37亿美元,占销售比为16.50%,转移到中国的研发业务占比为1.14%。其他国际制药企业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均低于阿斯利康。由此可见,国际制药企业转移至中国的研发业务微乎其微,非其核心研发业务。   8.核心技术“内部转移”   葛兰素史克在上海设立其全球第32个研发中心时称,该中心将为全球范围研发用于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药物,这也是其在全球重点拓展的一个业务领域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也表示,罗氏在沪设立的全球药品研发中心,将承担药物研究、药品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环节的整体布局任务 拜耳与强生也紧随其后,于2009年先后宣布了他们在华新设研发中心的新药“创制”业务定位。可见,最初外资医药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只是生产和销售,现在已经逐渐转变为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尤其是新药研发的一些核心业务也正向其在华研发中心转移。需要强调的是,这仅仅是一种“内部转移”,其核心技术绝不外包。   分散风险 追求利益   从技术经济学角度分析可知,跨国药企的研发服务转移活动是具有成本驱动与技术驱动双重特征的,是典型的市场经济行为,追求经济利益与创新效率最大化是其本质。   1.降低研发风险   创新药物开发通常从10000个化合物中筛选出5个能进入临床研究,最终仅有1个能进入市场。开发一个新药需花费6~8年时间,耗资约8亿美元。全球医药研发投入逐年递增,批准上市的新药数量却呈现递减趋势。基于开发新药越来越难,再加上市场竞争和药价限制等不利因素,为降低研发成本,许多大型制药公司将研发转移至低成本国家。将新药研发的各环节业务外包出去,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   2.缩短研发周期   研发外包服务的专业和高效可以缩短国际制药企业新药研发的周期,实现快速上市。一方面,通过研发外包,制药企业可以大大提高研发的质量和速度。由研发外包企业承担研发项目与企业独自研发相比,大约可以节省25%~35%的时间。另一方面,制药企业还可以借用研发外包丰富的经验和对新药注册程序的熟悉,使得新产品注册速度加快,争取药物早日占领市场。第三方面,国际制药企业可以通过研发外包接近快速成长的新兴药品市场,利于开拓全球市场,更容易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同。   3.降低企业运作成本   医药产业链分工日益明确,研发外包可使国际制药企业实现最佳资源配置,专注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国际制药企业通过将非核心业务剥离并外包,降低了企业运作成本 把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有价值的核心业务上,不断巩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而且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国际制药企业研发模式战略调整的重点就是更加集中在某些专业治疗领域,缩小“研发管线”。   4.低价获取人力资源   这是最为显著的本质特点。中国从事新药研发的研究人员其报酬仅为美国、欧洲的研发人员薪酬的1/10左右,但中国科学家的科研素质却是无可争议的。花费低廉的人力成本雇佣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不仅能为企业节约大量人力成本、还能组建优质高效的研发团队,这种“稳赚不赔”的事情,国际制药企业绝对不会错过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外大型制药企业向中国转移研发业务的实质既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同时更是一种全球性技术本土化的创新战略工具。
  • 生物医药:单个新药研发项目可获上亿资金支持
    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实现中国医药产业的升级,未来生物医药将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流。而发展生物医药并不意味着抛弃化学药品和中药等传统医药产业,但传统医药产业必须尽快实现产业升级。   发展生物医药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国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整体提升中国医药产业的档次,实现产业升级。”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相比传统医药产业,生物医药对环境污染较少,对资源依赖性较小,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而利润增长也高于整个行业。在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技术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治疗肿瘤、类风湿等疾病的新药,治疗效果非常好,需求增长巨大,发展生物医药,就是要抓住技术的制高点。   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后,在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的支持下,在功能基因组研究,干细胞研究生物芯片研究等技术领域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根据国际生物经济大会统计,2008年,我国生物医药实现产值8666亿元。   但是相比国际水平,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产品少,企业规模小仍是普遍现象。在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方面,国外在华申请中78%为企业申请,我国企业申请只有25%,高校和个人申请量都高于企业。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国家对生物产业大力发展,有利于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快速崛起和快速扩张,更重要的是将使中国医药融入到国际市场中。   由于认证问题,中国医药出口一直以原料药出口为主,药品制剂出口十分薄弱。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生物医药出口额为8717.5万美元,且近9成为生物疫苗。同时期的进口额却达8亿美元,相差十分悬殊。   据于明德透露,中国政府正在创造条件加快制剂走出去的速度,特别是走向美国、欧盟、日本这样的主要消费市场。生物药和化学药都将是重点支持对象之一。   受政策积极影响,不少企业已经将目标瞄准了产品出口,记者采访的多家药企表示未来都有产品出口计划。   新药创新将进入新一轮高潮   长期以来,我国生物医药是 “以仿为主”,中国部分医药企业虽然在研发上面有投入,但是从整体来看,投入并不高。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生物、生化医药制造中的研发经费占产业总产值的比例,美国、日本分别为22%和15%,中国只有1.7% 世界500强中,医药企业每年投入的科研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一般在15%~20%,中国相对应的比例还不到2%。   企业研发热情不高是主要原因。新药研发有风险,将会影响到企业的销售。大药企因为有比较稳定的市场,不愿意投入 中小药企是没有实力进行研发,所以中国企业对新药研发的投入不足。   不过这种情况有望改变,“中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引来新一轮新药创新的高潮。”于明德表示,战略新兴产业决定是长期的发展目标,经过5年、10年的发展后,估计中国有25个左右的原创新药批量问世。   中美生物医药协会(CABA)会长王义汉博士刚刚完成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调研,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政府的千人计划、百人计划 各省市如广东、湖南、湖北等地不断进行的招商,都在吸引优秀的生物医药人才回到中国。   政府还相继出台了一些促进生物医药发展的金融政策,去年6月份,国家直接拿出60多亿元资金对重大新药的创制进行了支持。据媒体报道,正在制定的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国家还将投入100多亿元对新药创制进行支持,单个新药研发项目可获得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支持。   新药的监管方面也将迎来新规。据王义汉透露,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要求,近期他们刚刚提交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其中新药创新方面的监管是主要内容之一。   在新药审批上,中美生物协会建议,监管部门加快对新药的审批速度,同时提高新药创制的门槛,让真正的创新药获得审批,并获得相应的价格优势,保证企业的巨额研发投入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这些都会体现在未来的“十二五”规划中。   王义汉还建议政府采取一定税收等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对生物医药进行投资。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效益大,而且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具有抗周期性。唯一制约就是周期长,不像其他产业见效那么快,这时候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税收和价格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对生物医药的投资。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生物医药新药研发所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不仅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而有中国自主产权的产品,价格相对要便宜得多。   在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不少内资的创新药都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中国是肝病大国,而干扰素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首选药,沈阳三生在研发生产成功后,不断降价,使价格降到了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国外进口产品的五分之一,引发了业内的价格革命。百泰生物研制的新药上市后,其价格也是外资品牌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 高通量筛选技术加速新药研发
    对分子目标的高通量筛选虽早已成为生物制药产业早期药物发现的首选模式,但近年来才被用于抗寄生虫病新药的筛选。随着越来越多的寄生虫基因序列的破译,研究人员使用高通量筛选和化合物库的机会增多,预计这一方法将更显其重要性。  典型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可在成百上千大量化合物的筛查中确定分子目标,尤其是在以寄生虫为目标的筛查中。寄生虫整体性分析筛查的数量只有原生动物的十分之一,因此确定和验证寄生虫分子目标,对防治寄生虫病新药的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疟原虫基因组包含约5000个基因,其中适合作为药物靶点的基因编码估计约有200个(占4%),利用计算算法确定能够催化“阻塞点”反应的酶(即消耗特定基质或产生某种物质的酶),这些酶中大约有30种与任何人类体内的酶都没有显著相似之处。根据一些标准,人类基因组中3万个基因中不到1500个基因(占5%)可作为合适的药物靶点。  在基因组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新的抗菌药物的经验也表明,虽然这一方法令人兴奋,但也要建立在正视现实局限性的基础上。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的18种新抗菌药物,没有一例是通过基因组学项目计划发现的。许多潜在的靶点目标已确定并进行探研,但开发新抗菌药物的限制因素显然不是对新靶点反应活跃化合物的特性,而是能够转化为药物候选者的化合物。不仅在活性上,同时在制药和物化特性上都必须是最优化的,这些才是真正的限制因素。  理想的情况下,筛选目标应在基因上和/或化学上得到验证,具有某些生物化学和结构上的特征,不会让疟原虫产生抗药性,并适合于大量化合物筛选技术。寄生虫与在实验中通常用于验证和寻找线索的人类体内的病原体不同,需要考虑不同的寄生物种的相应靶点目标。  另外,寄生虫对新化学药物可能会产生的抗药性在药物开发初期就应该考虑到,影响靶向目标适宜性的动态因素也要考虑到。例如,针对锥虫鸟氨酸脱羧酶的抑制剂有可能成功,是因为这种寄生虫的酶产生的速率不够快,无法在抑制剂的作用下生存下来。这个例子强调了在靶向目标选择中对寄生生物化学知识深入了解的重要性。【原标题:新技术加速新药发现】
  • 院士谈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政策
    p   我国仿制药高达96%,新药市场被国际大公司垄断 我国近年上市及申报新药基本都是在已有靶点上进行跟踪创新 价格和招标政策依然是我国新药创新的一大障碍……。日前,在中国药科大学主办的“第二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上,桑国卫、陈凯先、王广基等院士呼吁,国家应借鉴经验,不断推出促进创新药物研发的新优势政策,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p p   “今年是中国创新药元年,”陈凯先院士指出,“各种先进的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技术、肿瘤免疫疗法、3D打印技术、癌症快速检测技术等引领了新药的开发,个性化药物和靶点药物仍是开发阶段,个性化医学背景下出现了第三种药物研发模式——‘疾病分子型药物’”。因此,陈凯先建议国家监督部门加强审批,逐渐加大投资,增强创新自信,加强政府投入,针对不同创新主体营造优良创新生态,改革和完善药品监督,掌握核心技术。 /p p   “由于创新药研发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高技术产业,因此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安排是持续创新的重要保障。”桑国卫介绍说,美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发布《处方药使用者付费法案》《关键路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及创新方案》和《药品价格竞争和专利期恢复法案》等政策,不仅大大缩短新药审批时间,还给予专利药5年市场独占期。 /p p   “创新药物的研发,本质上是政策环境的竞争,是制度的竞争。”桑国卫说,对比美国的机制,我国创新药的审理审批和优待还有完善空间。他提出,我国要不断推出促进药物创新研发的新优势政策,重点在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科技政策、注册监管政策、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下足功夫,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实现在重点领域的弯道超车。 /p p /p
  • 常药厂再发力 出资巨资至少研发10个新药
    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12日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双方将开展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合作,推动常药厂打造国内一流研发平台。   组建联合实验室后,将共同成立专家委员会和决策委员会,进行信息收集及情报检索,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遴选三类以上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品种进行开发。常药厂将分阶段向上海医工院提供2000万元研发资金,双方共同选题、开发,5年内新增研发项目不少于10个,重点集中在心脑血管药物、精神类疾病治疗药物以及抗肿瘤药物等领域,其中项目前期工作由上海医工院完成,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作由常药厂完成,同时,上海医工院还负责为常药厂培养一批中青年研发骨干。   常药厂始建于1949年,2009年销售额近5亿元,2007-2009年连续3年利润突破1亿元。主要产品涉及心血管、解热镇痛、维生素、抗生素、保健品等五大类,现有产品100多个。
  • 岛津新药研发专家研讨会在沪成功举办
    新药创制是我们国家重大战略规划,整个社会不断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药物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研发效率并准确获得可靠的结果成为新药开发的核心问题。 一直以“为了人类与地球的健康”作为公司经营思想的岛津公司,作为世界知名的生命科学与分析仪器供应商,为新药研发的高效准确研究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涵盖了新药创制的各个领域,如生命科学探索和疾病发现、药物发现、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以及质量控制等,并支持制药行业复杂工作流程和法规认证。同时,岛津公司集分析仪器、解决方案、试剂和自动化处理功能于一身,为研发人员提供真正的创新型高效能的研究筛选平台。 岛津公司的新药研发整体解决方案获得业界高度评价,有更多的专家期望进一步了解岛津的解决方案。为此,2011年11月5日在风景秀丽的淀山湖畔,岛津公司举办了新药研发整体解决方案专家研讨会。会议吸引到来自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有机所、上海市药检所、上海医工院、第二军医大学等沪上著名大学、医院的近30位专家与会,宾主之间展开了广泛、热烈的研讨。 与会者合影 在研讨会上,岛津的技术工程师展示了岛津全新的新药开发相关技术与专家们分享!北京市场部邓力先生首先介绍了UHPLC-UFMS在加快DMPK和天然产物中临床生物标记物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着重介绍了伊利诺伊大学药学院van Breemen教授利用岛津UHPLC-30A和串级液质LCMS-8030在多个方向展开了研究。3个月里,Breemen教授的团队的多个研究项目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如人体血清的啤酒花黄酮类化合物一期临床研究,体内谷胱甘肽(GSH)共轭物的活性代谢物监测,筛选测定Tau蛋白聚集抑制剂等。这些内容深深的吸引了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专家,并同邓力先生进行了细致的交流。 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级质谱联用仪UHPLC-30A和UFMS-8030 接着是上海市场部朱天强先生生动介绍了2D LC-IT-TOF在先导化合物发现、杂质鉴定等方面的应用优势。对于未知化合物结构确定,IT-TOF的多级高分辨特点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当前在研究过程中样品前处理是重要的环节,样品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样品处理费时费力,也影响研发的效率,而新药研发的竞争就是研发的效率的竞争,因此开发高效率的前处理设备非常重要。朱天强先生详细介绍了岛津独有Cosense系统,很好的解决了体液、血液、尿液或者模拟体系样品的自动前处理问题,大大缩短了前处理时间,为研发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医工院、医院系统的临床研究专家表示了浓厚兴趣,希望结合Cosense和串联液质进行血药的监测和代谢研究。 岛津2D Nano-LC和IT-TOF系统 最后一个报告人是生命科学部的腾飞先生,他给大家带来的是“靶标的发现和验证-岛津生命科学产品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岛津产品脑成像技术在生物标记物和疾病的发现中作用。疾病的产生通常与相关的蛋白异常有关,对于蛋白的分析,岛津提供先进的自动点靶与MALDI-TOF质谱仪进行确证。对于更高的需求,岛津提供组织成像与质谱相结合组成质谱成像技术,无需对组织进行复杂处理,而是在原位进行点靶和检测,直观的显示不同组织位点正常与异常代谢物的情况。这些领先技术频频得到专家的赞赏! 岛津公司非常重视本次次会议,上海大区朱精华经理等多位公司领导集体亮相研讨会,市场部胡家祥经理做了热情洋溢的大会致辞。与会专家们同岛津的技术工程师愉快地探讨了新药研发领域的前沿研究,密切推动了双方的合作。 淀山湖水碧澄如鉴,湖畔树木葱郁,空气清新宜人。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本次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军科光谷创新药物研发中心成立
    近日,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军事药学科学院合作成立的军科光谷创新药物研发中心揭牌。据了解,该中心依托合作双方新药研发力量,将以开发基因治疗药物为重点。   作为湖北省医药工业的龙头企业,人福医药集团是湖北省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董事长王学海表示,“十二五”期间,将投入10亿元用于系列创新药物的研发。此外,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承担单位,公司将继续借力国内科研院所,加大创新药物的研发储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8月4-5日东南科仪邀您共聚苏州,IDC 2022化学创新药与改良型新药研发分析论坛
    东南科仪邀您参加IDC 2022化学创新药与改良型新药研发分析论坛 时间:2022年8月4-5日地点:苏州合景万怡酒店(苏州市吴中区金枫路 264 号)东南科仪展位号:5号 展前预告 东南科仪将在现场为大家展现应用于制药行业最新的分析检测仪器,将展示美国LOGAN溶出仪(往复筒&往复架法)、透皮扩散仪。 届时还有德国BINDER箱体、美国阿美特克ATLAS老化箱、美国阿美特克博勒飞粘度计\流变仪、德国KRUSS接触角测量仪、Formulaction稳定性测试仪、美国康宁微反应器、ALP高压灭菌器、EYELA旋蒸\浓缩、法国Interscience微生物分析仪器、美国爱色丽分光光度计品牌产品等介绍,展示制药行业的解决方案。一起期待吧! 展会介绍 中国创新药发展势头强劲,预计未来 5 年本土创新药销售额以CAGR 超 30%的速度增长。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有待更多供给;制度、人才红利促发医药创新热潮;医保加速纳入,共同助力创新药产业形成正循环。对于头部药企来说,疾病领域的覆盖优先权可能更先于靶点选择。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疾病领域也是管线搭建的重要考量。多维度竞争、多元化时代,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有时候比速度本身更重要。IDC2022化学创新药与改良型新药研发分析论坛从立项、源头靶点发现、分子筛选与设计,到CMC开发以及药物分析等角度,展开2天5个会场的精彩盛宴。砥砺前行的中国创新药行业,终将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会议议程
  • 专家呼吁加大癌症新药研发投入力度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2月4日是第19个“世界癌症日”。面对我国癌症防治的严峻形势,医疗专家呼吁加大癌症新药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国癌症新药的可及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根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以药物创新应对癌症的挑战》报告,美国近期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比1975年提高41%,83%的生存率延长归功于包括创新药在内的新疗法。然而,我国在2010~2014年全球癌症新药可及性的排名远不及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49个新药中仅有6个在我国上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0多年来没有有效的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能治疗食管癌,胃癌的靶向药物只有一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在报告发布会上说,由于与西方国家癌症疾病谱不同,中国人易得的食管癌、胃癌等本身就是世界难题,其新药临床试验容易失败,导致研发投入意愿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由于健康产业发展迅速,激烈竞争迫使很多企业同步开展很多研究,因而精细化程度不足,研发失败概率增加。沈琳认为,这也是癌症新药上市慢的原因之一。 近两年我国已开始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癌症新药可及性。2017年,纳入医保目录的36种谈判药品中,15种西药是肿瘤治疗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将防治恶性肿瘤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注册申请纳入了优先审评审批范围。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和创新药物注册审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治疗肿瘤前沿创新药物的研发、上市将与国际同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诺华肿瘤(中国)肿瘤医学部副总裁赵燕表示,创新药的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跨学科的科学家之间和药企之间加强合作。沈琳认为,加大癌症新药研发力度、提高癌症新药可及性,需要政府、制药企业、医院和医务人员共同努力。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0em " 中国科学报/高敬 董峻 /p
  • 展会邀约 | 2023“TIDES”新药研发创新论坛
    人类基因组测序促进了在基因水平上揭示疾病的诱因。抗体和分子靶向等技术随之发展,然而开发针对细胞内分子的抗体相对困难,因此研究者将目光转向多肽和核酸药物的开发,研究表明,反义RNA和siRNA药物成功克服生物屏障。miRNA、适配体和环状RNA也可用于靶向特定分子。多肽和核酸药物凭借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血管、免疫系统等疾病的治疗而成为新型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2023“TIDES”新药研发创新峰会暨第八届中肽全球多肽与核酸新药研发会议将于2023年8月17日-18日在杭州举办。此次会议为了促进多肽与核酸药物在新药研发、临床应用和产业化方面的发展,推动多肽与核酸药物产业快速发展,汇聚了行业顶尖专家、领军人物和杰出科学家,展示最新的科学研究和行业动态。届时,英赛斯将携带相关设备参加此次会议,欢迎大家莅临我司展台参观和指导!会议信息2023“TIDES”新药研发创新论坛2023年8月17日-18日杭州下沙和达希尔顿酒店02号展位会场平面图
  • 成都先导:构筑底层万亿分子库平台 加速新药研发(上篇)
    不久前的热播剧《功勋》中,再现了屠呦呦在筛选治疟新药青蒿素过程中历经的艰辛。新药研发是从底层巨量级的化合物筛选开始的,药物研发人员总是期望更快的筛选,这其中需要先进的方法和设备。成立于2012年的成都先导,在全球第一家实现了DNA编码小分子库万亿分子的实体规模,于去年4月成功登陆科创板,并与默克、白云山、国为医药等多家企业签约,通过发挥DEL/FBDD/SBDD核心技术平台的整合效应,加速新药研发。 今年5月,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先导”)携手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共建创新药物开发平台联合实验室,标志着成都先导和岛津的合作迈入新征程,共同推动和加速新药研发。近日,分析测试百科网采访了成都先导董事长兼CEO李进博士,他分享了成都先导的发展历程和核心研发平台,以及与岛津合作实现企业技术的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前沿研究的深化与应用。 本期人物介绍李进 博士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以下文字根据对成都先导董事长兼CEO李进博士的个人专访整理而成。 上篇:DEL/FBDD/SBDD核心技术协同构建新药发现底层能力 两大领先平台支持同行 开发自主新药成立于2012 年的成都先导,2020 年 4 月成为 “科创板西南第一股”,从早期的CRO,到今日新药研发的全国前50强,这同成都先导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进博士密不可分。他曾在世界 500 强企业阿斯利康担任高管 11 年,具有分子设计、分子合成与分子筛选 20 余年的专长和工作经验,拥有海外近 30 年新药研发及管理经验。同时,他也是四川大学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协会会士、荣誉科学博士。1988 年取得英国阿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又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医学院完成了博士后研究。 李进表示:经过8年多时间,成都先导打造了小分子药物核心技术平台——DNA编码化合物库(DEL),另外不仅有DNA编码库,还把DEL筛选结果进行优化产生新型临床前候选物以及IND申报的临床候选物。 自2020年4月登陆资本市场以来,成都先导进一步强化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为新药的发现与优化领域提供更强劲的技术平台。比如去年10月在英国剑桥并购了Vernalis公司。Vernalis 是一家基于分子片段(FBDD)和三维信息结构(SBDD)技术的药物发现和新药项目开发的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正基于分子片段、结构生物学、测定技术等方法针对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抗感染剂和炎症的靶点产生先导化合物和临床阶段候选物。 收购后,成都先导拥有两大技术平台:DNA编码化合物库(DEL)和FBDD/SBDD;除此之外还有优化的分子技术和研发能力。整体而言,成都先导打造了小分子药物、核酸药物的分子发现与分子优化技术平台。 李进表示:建立强劲的技术平台后,成都先导同广泛的伙伴合作,来推动和支持他们的新药研发。同时,成都先导也有一些自己的新药研发项目,包括临床前、进入临床阶段的20多个项目,其中有4个项目在临床阶段。 总体而言,成都先导是一个有底层新药发现技术平台的公司,通过不断完善技术平台来参与、支持合作伙伴的新药发现与研发,同时亦开发自己的新药项目。 深耕DNA编码化合物库 积累四大技术优势近几年,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DEL)逐渐获得高度重视,而成都先导自创立之初就致力于DNA编码化合物库(DEL)设计及技术筛选平台,其首席科学家Barry A. Morgan更是DEL工业化技术的主要发明人。2021年10月15日,成都先导登上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颁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药研发50强榜单。 图1:成都先导荣登2020年度中国医药研发50强榜单 李进表示:DNA编码化合物库(DEL)近几年得到工业领域的高度重视,相对其它公司,成都先导具有如下优势: 这些在DNA编码化合物库(DEL)技术领域的深耕,都是成都先导不断积累的丰厚的经验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源于技术聚焦和巨大投资,成都先导是第一家实现DNA编码小分子实体库达到万亿级规模的业内领先公司。 第二,丰富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内容,具有设计新颖、多样性、成药性高等优势。除了传统杂环小分子化合物之外,成都先导利用该技术建立蛋白降解库、共价键化合物库、大环化合物库,编码分子片段等应用在不同领域。 第三,大规模分子库涉及合成、试剂、流程等多方面,如何保证合成化合物库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成都先导通过高通量自动化的系统建设和应用确保分子库的整个流程的质量和效率的控制。 第四,成都先导建立了广泛的全球用户,将分子库用于诸多靶点的筛选,并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功率,比如从靶点筛选到找到活性化合物的成功率达到70%-80%。成都先导在此过程中亦获得了大量反馈,这种实际应用反馈积累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使得成都先导的筛选技术,筛选结果数据分析等不断叠加,并在该领域中保持领先。 携手岛津优势互补 实现合作共赢2021年5月25日,成都先导携手岛津共建创新药物开发平台联合实验室,双方将按照研发需求、协同攻关、市场验证的理念,在新药技术开发、研究平台共建、人才培养交流和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打造技术协同、价值交互、合作共赢的创新性新药研发合作平台。图2:成都先导-岛津联合实验室揭牌 成都先导-岛津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打造国内创新药物合作研发平台新典范,通过对精密分析仪器、前沿应用研发方案等系统化运用,提升创新药物研发能力与效率。 “岛津在高端仪器、精密分析仪器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行业里也有巨大的影响力,不论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新产品方面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都先导早在创业初期就已经与岛津开展合作了,合作时间非常悠久,也有着深厚的合作关系。通过多年来同岛津在高精尖分析仪器方面的合作,我们了解到在整个公司的发展技术平台建设上,上述仪器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李进博士回顾双方的合作时讲到。 对于成都先导和岛津建立联合实验室,李进表示:“这是双方长久合作的结晶。我们将继续通过尖端的分析仪器、分析技能、专业知识,结合岛津和先导在实际应用中积累的观察和经验,用新的技术解决前沿问题。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DNA编码化合物(DEL)库的质量以及核酸药物研发相关的分析工作,促使我们研发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 岛津中国副董事长井上统雄表示,“成都先导-岛津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成都先导、岛津双方合作多年的期盼,标志着岛津和成都先导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里程。岛津将用先进的技术能力、稳定的售后支持服务于联合实验室,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科研提供助力。 谈到对合作实验室未来的期望李进表示:分析团队、化学团队和岛津的相关团队将保持密切沟通,聚焦双方关心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比较清晰的研究计划。有效地结合双方的科学知识、实验观察,真正地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新方法的开发,产生新的结果,共助于双方的未来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 博腾制药募资1.3亿投入新药服务基地研发中心
    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月3日获得上市批文,成为A股第一家医药定制研发的生产企业。   2014年1月3日,博腾股份披露招股意向书,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225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29亿股。招股书显示,博腾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投资于新药服务外包基地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多功能GMP中试车间(109)建设项目、多功能医药中间体生产车间(110)建设项目和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资金项目,其中前三个项目的报批项目总投资和募集资金投入金额均为2.73亿元。   招股书显示,其位于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的新药服务外包基地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募集资金并投入1.3亿元。目前,博腾制药每年研发项目70余项,新药服务外包基地研发中心实施后将新增约200项/年的研发能力,将有助于博腾为跨国制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提供更多的临床前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的定制研发服务。   博腾股份是一家按照国际标准为药企提供医药定制研发生产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领先的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CMO)之一。其位于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的新药服务外包基地研发中心的建筑结构已封顶。   目前,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已初步形成重庆医药产业基地,博腾制药的上市募资将为两江新区医药产业带来利好。在水土高新园生物医疗产业板块中,海扶科技、北大医药、药友制药、凯联制药、优玛医疗等为工业制造项目,西部生命科学园、博腾制药等为医疗研发、医药外包项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工程中心等为医疗应用项目。随着一批批生物医疗项目建设投产,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将成为重庆最大的综合医药产业板块。
  • 国产创新药为啥总是难产 研发投入缺乏长效机制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聚焦国产创新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犹如坐上贼船,跳海必死无疑,只能随遇而安。全靠信心才坚持到现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兼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博生物”)董事长黄文林教授打趣形容坚持新药研发的感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5年前,黄文林开始研发抗肿瘤基因治疗新药——重组人肉皮抑素腺病毒注射液。尽管该“源头创新的新药”已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目前III期临床试验已接近完成。但多年来,他时常受资金短缺困扰,进展缓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由于缺乏长效投入机制,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我国新药研发举步维艰,新药产业化“难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特别希望政府能点一把“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现在已投入近8000多万,除了获得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支持外,大部分都靠自己四处‘化缘’。”为了支撑研发,黄文林创办了达博生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与此同时,2017年12月,美国某公司“直接给药型”基因疗法Luxturna获批上市。该药物研发启动时间比黄文林还晚两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同类型的新药,为何美国起步晚,反而比我国还早上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美国,有一套完善的研发投入机制支持新药研发。在实验室基础研究阶段,有企业、研究所提供各种基金支持创新性研究。一旦研发出产品,不断有投资者进入。上市后,具有产品专利及产品保护期的优势,又有制药巨头接盘。”黄文林感叹道,“而在国内,这一切还很遥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特别希望在新药快要冒出头的最后一公里,政府能点一把‘火’,引导风险投资资金进入,这样才能燃烧起来。”黄文林感叹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靠自筹无法承担巨额研发费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研发周期长,投入高,失败率高是新药研发的三大痛点,尤以临床试验最为“烧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新药研发是一个“综合工程”,一个1类新药,从立项到上市,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所有环节中,临床试验是历时最长、资金投入最大、风险最高的环节。”国内一家从事新药研发的企业内部负责人表示,随着临床试验项目设计越来越复杂,临床研究费用也水涨船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对于创新药尤其是1类创新药,要完成全部开发,目前只有全球制药巨头才能做到。一般公司在完成前期研发、到达阶段性节点后,受制于后期研发庞大的资金压力,绝大多数会待价而沽,将项目转让给大制药企业,或者与之合作开发。”上述人员说,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制药企业的研发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研发投入平均占销售总额的4%—8%,投入多的则达到20%以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5年12月,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方生物”)将其肿瘤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药物AK-107的全球独家开发和销售权授予全球制药巨头默沙东。前者将从默沙东获得一笔前期付款,以及总价为2亿美元、涵盖开发和推广的阶段式付款。2017年,康方生物宣布完成3亿元B轮融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然而,国内大多数的新药研发并没有康方生物幸运。谈及康方生物和默沙东合作的缘由,康方生物董事长兼CEO夏瑜坦言,“新药研发的投入巨大是一方面,另一重要原因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是顶尖国际制药巨头激烈竞争的领域,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败。”她透露,目前不但临床试验推进速度很快,研发进展也很顺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康方生物和默沙东的合作模式是国际上制药企业之间常用的一种合作模式。”她表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新药研发的困难需要中国制药行业在各个层面的进步和成熟,包括企业自身研发实力的提高,监管机构制度的完善,资本市场对新药研发长周期、高风险的真正理解和长期支持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投资人不专业无法长周期等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某些竞争力强的药物一旦走向市场,轻轻松松就能实现超百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国内的大药企、投资人难道不为之心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企业不愿意投入巨额资金,投资人也觉得风险太大。”黄文林说,“曾有一家国内大药企,手里握有80亿资金,问我这钱要怎么用?不是他们不懂,而是不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投资角度来看,国内的投资者不成熟,很少有真正专注投资新药研发。”健金资本创始合伙人王跃飞表示,一名合格的投资者,应熟悉药物研发的全链条。“对新药研发行业缺乏理解,特别是产业化的环节,加上缺乏足够成熟的资金,导致国内投资人容忍不了长周期的新药投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上文中提到的从事新药研发企业内部负责人也表示,投资机构要真正了解制药行业的特点,“如果简单套用投资互联网思维,可能会是双输局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跃飞在投资中接触到很多医药行业创业者,其中包括科学家。“中国的医药行业创业者大部分是有技术背景的,最大的问题是心胸不够开放,事事都要掌控。”他强调,“国外新药研发比国内成功,在于研发链条上的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角色,能够做到分工合作。”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