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新药创治

仪器信息网新药创治专题为您整合新药创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新药创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新药创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新药创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新药创治话题讨论。

新药创治相关的论坛

  • 【讨论】“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催生16张新药证书

    来源健康报 记者王乐民 刘道安从11月6日~7日在天津市召开的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上获悉,我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实施以来,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0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有10多个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药在发达国家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其中,近2/3的新药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确定化学结构、作用靶点的一类新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扶持下,还有数十个品种处于临床三期研究阶段,已有10多个品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今年年底将提交一批新药注册申请。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启动于2008年,旨在实现两大目标:一是针对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等10类重大疾病,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化学药、现代中药和生物技术新药;二是建立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形成支撑我国药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药创新能力与技术体系。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由中国药学会、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刘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等到会并讲话。土豆:有奖征集,这些新药有哪个知道是什么药或者是治疗什么疾病的药吗?一类新药哦!

  • 重大新药创制亮成果,桑国卫点评药企

    2013岁末,桑国卫接受新康界采访,总结了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前五年,国家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总投入65亿元,直接经济效益达到800多亿元,间接产出达到3000亿元,我们的投入产出比是较高的;从研发成果看,截至2013年9月,我们共有52个品种获得了74个新药证书,其中36个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类新药,占总数的69.23%。”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实施后,我国的创新药物显著增多,品质明显提升,桑国卫例举了如抗癌新药盐酸埃及替尼,Ⅰ类生物技术新药重组人尿激酶原,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抗糖尿病肾病1类中药新药大黄酸等。并且指出一五”期间我国的药品监管技术体系成为全世界第七个,发展中国家第一个WHO认可的评估中心,我国药物安全性评价也有了很大提高,突破了对部分前沿的关键技术,整个药物创新体系得到全面提升。桑国卫点评优秀企业桑国卫特别指出,通过实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企业创新实力明显提升。他例举了其中的佼佼者,如石药集团、天士力、恒瑞、义翘神州等企业,它们的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幅度提升。石药集团“石药集团依靠重大专项支持的5个新药成功上市,专项支持的恩必普,玄宁,欧来宁,津优力,多美素等已成为他们新的增长点。”桑国卫说,现在石药集团基本实现了“从原料到制剂,从普药到创新药”的战略转型,作为治疗脑卒中领域的全球领先药物“恩必普”也已经成功上市,获得全球86个国家的专利保护,并向欧美和韩国市场转让了专利使用权,开创了中国医药企业向世界最发达国家转让药品知识产权的先例,自主创新的一类新药丁苯酞系列产品2013年销售预计突破10亿元;而抗高血压药物“玄宁”,与进口药“络活喜”相比,使患者负担由每人每天7元降到了0.7元,减少费用90%,真正做到了造福于民。“十一五”以来,石药集团共承担了32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期间研发完成新药40种并成功上市5种,自主创新带来的利好逐渐显现;目前石药集团在研新药项目有170多项,其中国家一类新药25个,涉及抗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精神药物等多个领域,预计“十二五”时期将有12种新药获批上市。天士力集团天士力是中药现代化的领军企业,从1400万元规模起步,2012年实现收入212.53亿元,规模翻了几翻。坚持创新研发现代中药是天士力发展的基石,另外天士力率先建立了国内领先的中药材GAP药源基地、现代中药数字化制造平台、数字化提取中心以及国内最大的中药冻干粉针剂生产基地。桑国卫指出,天士力牵头实施的“现代中药国际化产学研联盟建设”项目,形成了助推中医药国际化的强大平台,而且“天士力在中药国际化过程中得到了FDA很好的评价”,事实上,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于2007年启动FDAⅡ期临床试验,2009年12月圆满完成,现在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天士力凭借复方丹参滴丸增进了与FDA的交流、了解与合作,从而为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一条通路,搭建了一个平台,使复方丹参滴丸FDA临床试验的有益积累转化成为重要资源。据了解,复方丹参滴丸 2009年销售额已有14.6亿元,2012年销售额超过了20亿元。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天士力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新药普佑克,是“十一五”期间国内唯一批准的一类上市生物新药,标志着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个换代溶栓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恒瑞医药桑国卫重点介绍了恒瑞,称其建立的抗肿瘤ADC药物平台,实现了中国抗体小分子偶联药物零的突破,同时称恒瑞药业每年增长速度达到20%,被国际上认为是国内做肿瘤药物发展最快的企业。恒瑞药业作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创新药孵化器基地,也是“中国抗肿瘤药物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的牵头单位,其中抗肿瘤药销售已连续7年在国内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12%以上。桑国卫表示,恒瑞对新药研发非常重视,其2012年科研投入4.66亿元,2013年预计达到6亿元,公司拥有1117名研发人员,其中有500多名博士、硕士及海归人士,有4人被列入国家“千人计划”,7人被列入“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此外,恒瑞药业在上海、成都、连云港和美国都成立了创新药物研究中心,这四大研发中心为公司创新药的输出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公司先后承担了4项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5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申请了近200项发明专利,其中90项全球专利(PCT专利)。前期的创新投入之后,现在恒瑞的创新药开始步入收获期,2011年公司第一个创新药艾瑞昔布上市销售,同年伊立替康通FDA认证,获准在美国上市销售,据桑国卫称恒瑞还有10多个新药已在临床研究阶段。北京义翘神州生物在生物制药领域,桑国卫特别提及了北京义翘神州生物有限公司。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重点从事重组蛋白,抗体,ELISA试剂盒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从该公司介绍看,该公司每年能够新增重组蛋白种类800-1000种,新增抗体1500余种,已经为全球前十的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数百种单克隆抗体候选药物的临床前生产技术服务是跨国制药企业在重组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研究开发领域的全球首选技术服务供应商。而且公司称其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抗体生产速度最快的企业,从基因序列到1-30克纯化后单克隆抗体仅需几周的时间。对于公司的高效,桑国卫也有举例,“在H7N9病毒肆掠期间,义翘神州在短时间内获得并公开的H7N9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又仅花了六个月时间,完成攻坚级的抗体GMP应急生产,现在已经有足够的人源化抗体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桑国卫也介绍道,该公司拥有5名“千人计划”专家,其抗体、VLP产品技术平台居国际先进水平,其重组凝血八因子,突破了关键的产业技术,产量比国外提高10~20倍。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我国制药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得到提升,桑国卫总结道,我国现在有特色的企业基地60多个,核心团队80多个,产出新药70余项,大品种改造前五年完成150余项,大型企业科研投入占总产值的6.6%,中小型研发企业研发投入甚至达到43.53%,而企业内也聚积了大量高层次人才, 仅“千人计划”的人才就有164位,位居各个重大专项之首。

  • 你分得清me-too药、首仿药、仿制药、新药、新特药、原研药、专利药、创新药概念吗?

    你分得清me-too药、首仿药、仿制药、新药、新特药、原研药、专利药、创新药概念吗?

    导读: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在药物研发领域,你分得清me-too药、首仿药、仿制药、新药、新特药、原研药、专利药、创新药概念吗?本文带你一一解读。1. 原型药原型药物:随着对生理生化机制的了解,得到了一些疾病治疗的突破性药物,这些药物不仅在医疗效果方面,而且在医药市场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些药物通常被称为原型药物(prototype drug)。随之出现了大量的"me-too"药物。2. 原研药原研药:即指原创性的新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才得以获准上市。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目前只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才有能力研制。在我国,“原研药”主要是指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进口药。3. me-too”药物"me-too"药物:特指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同类的突破性的药物相当。这种旨在避开“专利”药物的产权保护的新药研究,大都以现有的药物为先导物进行研究。研究的要点是找到不受专利保护的相似的化学结构,这种研究有时可能得到比原“突破性”药物活性更好或有药代动力学特色的药物。【例】最早治疗胃溃疡,是用胃舒平中和胃酸,此疗法治标不治本。后来科学家发现:人体中的胃组胺H2受体一旦激动,就会分泌胃酸。科学家因此发明了西米替丁药,阻断胃组胺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使溃疡逐渐愈合。此药一上市,就受到广泛追捧,科学家稍稍改变了西米替丁的化学结构,开发出了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胃药。这些后来的派生药,就被人称为Me-too药。4. 新药(NewDrugs)新药(New Drugs):系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但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以及增加新适应症的注册申请获得批准后不发给新药证书(靶向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除外)。新药经申请、检验、审评、生产现场检查合格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核发给新药证书,申请人已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具备生产条件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081445_576821_2961690_3.jpg5. 特药特药:就是特殊治疗某种疾病的药。如酒精中毒就用纳络酮等。6. 新特药新特药:是新药和针对某种病特效药的合称,就是新的特药的意思。7. 首仿药首仿药:所谓首仿药,是指“首先研究申报国外已上市而在国内未上市的药品”。8. 仿制药仿制药: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不管如何服用)、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copy)。到期以后,其他国家和制药厂即可生产仿制药。9. 仿制药与原研药根据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的白皮书,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区别如下:a) 仿制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得到完全的保证在仿制药品许可中,其生物利用度是指仿制药品经测试反应具有原研发产品的利用度的+/-20%。b) 疗效有差异很多仿制药品成份中含不同添加剂及内在成分物质,此有别于原研发药厂的药物,故认为不具有生物等效性。仿制药只是复制了原研发药的主要成份的分子结构,而原研发药中其他成份的添加与仿制药不同,由此两者有疗效差异。c) 仿制药品替换原研发药的许可性很有限对于危急患者、危急时所需的药物、危急疾病,仿制药品均不可作强迫性的替换。在急救病人时,尽量使用原研发药。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的白皮书虽然不具法规性,但研究报告用事实来表明原研发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仿制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在治疗危急患者和危急疾病时更是如此。但是,原研发药太昂贵了,的确不符合老百姓,医生也不要在普通老百姓面前大力说原创的种种长处,毕竟,价格的长处就在仿制药品这里。10. 专利药专利药:凡申请专利的新化学单体药为专利药,它研制过程包括发现阶段、临床前开发、新药临床前申请(IND)、新药临床试验I期、新药临床试验Ⅱ期、新药临床试验Ⅲ期、新药申请(NDA)。这些药品只有拥有这些专利药品的公司才能生产,或由他们自己转让别人生产。11. 创新药创新药:首先从实验室发现新的分子或化合物开始,经过动物实验了解其安全性以及毒性反应,了解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部位,和作用效果,再经过首次人体试验,经历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证实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制之后,才可以获得药物监管机构的批准。先后经历10到15年的时间,耗资可达数十亿美元。12. 创新药与仿制药创新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物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献或专利中,均未见报道。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现状的逐步改善,创新药物的研究将给企业带来高额的收益。目前国家对药物自主创新的级别和程度没有明确分类,业内对创新药有多种称呼:自主创新药品、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创制新药、创新药物、原创新药、原创药品、专利药品、原研药品等。

  • 重大新药创制将循“三重”原则 着重培育中药

    重大新药创制将循“三重”原则 着重培育中药2012-11-30 昨日,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工程高峰论坛上,卫生部有关人士介绍了备受关注的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发展思路,即以“三重”为实施原则:培育重大产品,满足重大需求,解决重大难题。新药创制还强化了对中药研发的支持,其1/3的项目来自中药。  该人士指出,专项不仅选择产值重大的,还必须结合长远需求。如防治结核病、艾滋病等方面,相关产品不一定是产值很大,但社会具有相当的需求,就必须考虑。而在蛋白抗体等细胞株的建立、中药走向国际化这些重大问题,也不是个别企业就能解决的,必须整合多方力量,并协同创新。在具体形式上,他透露将以组织推荐,专家进行多轮评审的形式开展。  据医药行业专家、北京药理毒理研究所教授张永祥表示,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已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因为其意义重大:首先,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当前市场上的新药基本均为进口产品,且价格昂贵,自行研发势在必行;其次,以此推动医药产业跨越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对医药产业的伤害。  此前,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向记者介绍,将通过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十二五”投入400亿元进行财政扶持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将再投入750亿元资金进行扶持,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据记者调查,将有六家企业获得“十二五”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立项支持的“创新药集群研发平台”,扶持金额至少也达数千万元到过亿元不等。A股上市公司中,天士力、康缘药业的技术平台都已获立项。  据卫生部相关人士表示,这些立项的企业都代表行业的创新水平,同时通过对他们的扶持,也希望能促进行业的创新,明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值得关注的是,据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孙晓波向记者表示,十二五期间“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对中药创新的支持力度会更大。据悉,“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有超过1/3的项目是来自中药,如修正药业、江中药业等企业都有项目入选。  此外,据了解,生物创新类医药企业的项目也频频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如舒泰神已有四个生物医药项目上榜。

  • 【分享】研发新药流失 挫伤我制药业的创新发展

    [center] 研发新药流失 挫伤我制药业的创新发展作者: 曾利明 来源: 上海情报服务平台[/center]近几年,我国不少重大创新药物和技术成果,由于缺乏后续研发费用、无法打入国际市场而无奈地被外资收购或控股,中国已成为跨国医药公司猎取新药的场所。一、现象呈现:多个重大新药成果和技术被外资收购或控股重组人纽兰格林是张江的泽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生科技)自主开发的抗心衰基因工程新药,已经申请了多项国际专利。该药在刚进入临床试验Ⅱ期之际被某跨国药企收购。泽生科技以370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和该药上市后9%的全球销售额分成,出让了该新药的专利技术和全球销售权。重大创新药物一直是我国制药产业求之不得的“香饽饽”,为什么泽生科技却将重大成果“拱手相让”呢?原因是公司无力支付后期的研发费用和上市费用。其实,泽生科技只是中国新药研发企业的一个缩影。2005年,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制的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重大新药——石杉碱甲衍生物,在欧洲6个国家完成了Ⅱ期临床试验以后,因为无法承担后续的高昂费用,以区区600多万元的费用转让给了瑞士德彪药业公司。2007年,军事医学科学院一代号为“NJS”的新型抗痴呆中药的研发,因资金压力将独家专利许可权出售给英国植物药公司,后者因此负责临床研究以及在全球市场的开发。该院透露,这是目前国内医药最大额度的专利许可转让,不过“这次出售的是独家专利许可权,知识产权还属于我们,我们对他们的研发和经营都有监控权。”被转让的新型抗痴呆中药,是从传统中药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中提取的,目前已经完成全部临床前研究,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另外,在欧洲、美国等潜在市场也申请了专利。另一家研发企业——上海药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股权的变化史,同时是公司一类新药“肾参”所有权的变更史:2000年,公司由上海创业投资公司出资300万元风险资金、占股65%,肾参研发者黄寰35%技术入股合而成立;2003年,肾参临床试验迫切需要资金,上海创投65%的股权因此被某港资收购,公司大股东易主,港资提供全部临床试验所需资金,肾参因此陆续申请了英、美、德、日、法等7个国家的国际专利。此后,随着港方逐步增资,黄寰35%的技术股比例被稀释至10%左右。如今港商正筹划以数倍于当年的收购价,把公司卖给其他国际投资公司。而一旦公司被外资控股,肾参的药材标准所有权、专利权以及产品的经营权都将控制在外资企业手中。香港《大公报》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还举了上海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赛)的例子,凯赛拥有世界领先的利用生物法生产长链二元酸的技术。2006年9月,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踊跃投资帮助凯赛扩大长链二元酸产品的生产、下游产品开发以及股份重组,百奥威达[1](中国)、瑞士HBM基金、新宏远创投资基金[2]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共同出资,为凯赛一期融资2600万美元,其中引导基金200万美元。2007年1月,由高盛牵头,联合新宏远创等投资基金,又向凯赛投资5200万美元,此时引导基金则以400万美元退出。还有更多的例子,据2月14日《医药经济报》报道,在张江,有4个正在孕育国家一类新药的中小企业已被外资参股或控股,而被外资后期介入的新药则多达20—30个。报道因此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基地诞生的不少新药已经很无奈地转姓‘外国’了。”

  • 医药产业“十二五”:新药研发需加鞭 创新才能走更远

    医药产业相关的“十二五”规划文件陆续下达,这些文件可能侧重点各异,但都宣示产业研发创新的强劲之风。对于站在创新十字路口的制药企业而言,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向至关重要新药加鞭创新药研发是国家和制药企业综合实力的缩影。我国创新药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相关基药制度、各地招标采购等政策落实,医药市场竞争加剧,只有创新才能带领企业闯出生机。http://www.bioon.com/industry/UploadFiles/201201/2012010318504982.bmp2005~2008年的创新药申报数据显示,国内已有90家企业进行创新药的研制和申报,从研发规模到适应症范围均明显拓展。以化学药为例,从2011年新药申报的资料来看,截至11月30日,一类化药品种有25个,其中3个为申报生产,占全部申报数量的12%。11月28日,科技部发布的《“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技术发展将主要围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突破临床诊断、预测预警、疫苗研发和临床救治等关键技术,研制新型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等生物制品,争取有5~10个自主创新的重要新药进入产业化生产。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0个部门于11月15日联合发布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也以新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为总体目标。至于出台日子渐近的“十二五”生物医药规划,近日有消息传出,自主知识产权化学药、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诊断试剂将有望成为未来5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国家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十二五”期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将获中央财政下拨资金100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00亿元。据悉,除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外,数10个投资专项规划和支撑计划等扶持配套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中。虽有政策扶持,新药创制这条路并不轻松。新药的研发创新越来越成为全球性挑战,研发成本和周期空前加大。因此,仿制药研发又成了企业创新的另一种选择。仿制必须更好生物仿制药高峰论坛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属于仿制。“其实,制药企业做原研新药的机会比较少,加上研究经费短缺,新药创新比较困难。目前看来,仿制药仍然是中国医药行业的主业。”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王正品向记者表示。在王正品看来,仿制药可以为中国带来很多好处。“首先,现在很多仿制药治疗领域广泛,副作用也优化得比较好。如果能够仿制,在经济上应该是很大的节约。其次,可以让民众使用较好的药物。这对政府、民众和制药企业都有很大的益处。”另一组数据让生物仿制药成为了医药产业近年最关注的焦点:2010年,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达到8500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药与仿制药创下新高,分别达到1400亿美元和1200亿美元。在美国以外,生物仿制药的销售额也突破了10亿美元。2013~2014年,一批生物医药专利将集中到期。美国FDA针对生物仿制药的法规也即将出炉,预示着生物仿制药在未来5~10年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提醒道:“明年仿制药虽然有机遇,但也有挑战。未来几年,很多专利药到期,市场份额也很大,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制药企业的仿制药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与此同时,仿制药的仿制性也大大限制了药品的毛利率,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创新,造出“好”的仿制药,做到me-better。王正品建议,学术领域和产业界的创新要分开。因为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弱一些,能看清哪种药能降低副作用、提高疗效或改变适应症的科学家还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多地发挥学术界的作用,让专注相关领域的专业学者对一个过期的或有很好市场前景的新药进行研究创新,然后由企业负责具体的产业化过程。中药传承固防随着国内传统中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中药产品高附加值化、营销理念现代化给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带来极大冲击,在传承的路上创新成为国内中药企业的唯一出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中药确实是个宝藏。毕竟在临床上用了几千年,如果没有疗效,中药是不可能传承下来的。目前,很多国外企业都对中药感兴趣。挖掘中药领域的好东西是一条很好的思路,值得国内企业思考。”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黄民向记者指出。传统受热捧2000年以来,中药行业的增速一直低于行业发展速度。然而,从2009年5月起,中药行业开始提速,逐步超越行业发展速度。行业数据显示,2011年1~9月,中药行业的收入增速达到35.66%,超出同期医药行业增速5.49%,其相对于医药行业的增长溢速也正逐步拉大。早前,科技部下属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未来十余年,中国将加速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大幅提高中医诊断与治疗水平,让更多人、更多国家接受和享用中医技术。同时,中国还将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逐步完善并广泛应用中药标准体系,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和加工,提高中药创新能力。郭凡礼十分看好中医药的光明前景,他说:“在新医改共计8500亿元的巨额投资里,有一部分就是用于支持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如今,国家把国民健康的重点放在病前的控制而非病后的治疗,中药‘治未病’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重视,我国中药产业将获得进一步发展。”记者了解到,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机理复杂、病程较长,目前仍缺乏化学特效药,因而,多靶点作用的中成药倍受追捧。由于中药含有很多指向性明确的活性成分,利用中药临床经验开发新药的效率比单纯的化合物筛选高10倍,所以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巨头都相中了中医药宝库。而且,由于我国在中医药等传统知识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尚存在许多空白,一些外资药企正加快收集研究我国民间的中药秘方,并申请专利。有数据显示,中国在国外申请中药专利有3000多项,而外国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高达1万多项。这已对中国中药产业构成了严重的冲击。

  • 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进展

    题目: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进展作者:张万年缪震元期刊:《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 第24期 9 页 2277-2284页链接:http://www.cqvip.com/qk/97417a/201024/36643931.html

  • 【分享】恒瑞医药望在创新药领域取得突破

    [center]恒瑞医药望在创新药领域取得突破[/center] 公司背景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也是国家定点麻醉药品生产厂家,抗肿瘤药占公司收入的60%以上。 主要发现 抗肿瘤药保持稳定增长。奥沙利铂逐渐进入成熟期,由于收入基数较大,未来增速可能放缓。公司正在进行多西他赛和伊立替康胃癌适应症的研究,新适应症的获批将使这两个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左旋亚叶酸钙上市也将给亚叶酸钙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新产品S1和培门冬酰胺有望于2009年获得生产批文。 手术用药快速发展。公司已将手术用药作为另一重点发展领域。麻醉药阿曲库铵和七氟烷增长势头迅猛,造影剂碘氟醇将是09年重点推广品种。 在研产品丰富。公司研发方向主要聚焦在抗肿瘤、手术用药、心血管、内分泌领域,并已积累了一批有潜力的在研产品。创新药卡曲沙星已经提交新药申请材料,艾瑞昔布正在进行三期临床总结。抗肿瘤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即将进入二期临床。 进入OTC领域。公司通过收购连云港华晨医药有限公司进入OTC领域,旨在培养OTC销售队伍和完善销售网络,首个OTC产品贝莱销售势头良好,未来公司将继续引入一些成熟的处方药品种来丰富OTC产品梯队。 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公司现有4个原料药品种通过了美国FDA认证,未来还将继续选取部分特色原料药进军规范市场。制剂方面,公司已向美国FDA提交了伊立替康注射液和加巴喷丁胶囊认证申请。 初步结论 公司发展战略清晰,现有产品梯队完善,在研产品丰富,正逐步实现从仿制药企业向专利药企业过渡,可能成为国内最早在创新药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企业。信息来源:中银国际

  • 【资料】华润三九2.5亿扩建创新药研发中心

    [font=Arial]华润三九近日宣布投资2.5亿元,在观澜华润三九医药工业园扩建创新科技中心及新药研发中心两个项目。在此基础上,华润三九拟将总部职能部门搬迁至医药工业园。同时,华润三九将出售公司现有的位于深圳北环大道科技办公大楼的办公场所。[/font][font=Arial]华润三九在公告中指出,为更好地落实公司运营中心管理模式,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并满足新产品研发和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改进的需要,公司将在观澜华润三九医药工业园扩建创新科技中心及新药研发中心两个项目,使公司生产单元、研发中心、营销部门(三九医贸)和职能部门,逐步集中到观澜工业园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全部使用自有资金,计划2010年中开工建设,2011年底竣工交付使用。[/font][font=Arial][/font]

  • 皮包公司也能成功研制新药

    皮包公司也能成功研制新药 作者:jinwsapa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2/04/17/1334555505_small.jpg用虚拟公司研发新药,多快好省, 这几年很流行, 深得风险投资者喜爱。 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收集许多成功案例,将与大家分享一些这方面的经验。并帮助国内有关部门及药厂老总, 投资者明白一个道理, 创新不在于有多大团队和完善的设备,价值来自好的模式和激励,皮包公司照样可以做新药,效果不比大公司差。 信不信由您。最近美国公司收购了波士顿一家名为Stromedix的生物技术公司,首付7500万美元,后续里程碑支付高达4.875亿美元。这家由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的仅有6名雇员的虚拟公司,并没有实验室,也没有任何上市的产品,谈不上收入,更无利润可言,是一家典型的皮包公司,但就是这样的虚拟公司,凭借风险投资者的支持和非常精干的团队,非常有执行力的外包研发模式,使该公司在短短几年内用很少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将项目推进到证实该新药有希望成功的关键阶段,这就是小公司与大公司的差别。 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风险投资和创新企业文化和效率的关键之处。该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ael Gilman博士是Biogen公司前研发总裁。这家公司的主要产品还是Biogen那里转让来的,由于当时公司资金和人手不足,干脆打包给Stromedix去做苦力活,Stromedix只花了500万美元,包括首付200万美元获得该项目的所有权利。而后只花了五年时间,募集和投入3800万美元,把这个新药推进到临床II, 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数据,由于该药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药,目前是市场最领先的孤儿药,有望在2015年上市。Biogen看好其前景,花高价将其买下。尽管Biogen可以从原先的卖出该项目的合约中抵扣部分费用,但与这次买回该产品(和该公司)的交易额相比,价格相差巨大。Biogen还是认为值。因为它做不到这点:用这么点钱,这么短时间能验证该产品可行,只有靠小公司的创新与拼搏才能实现。

  • 【新药研发简介系列】

    新药研发简介系列(一):新药研发的艰难新药研发的艰难新药研发在西方是个相对成熟的行业,而中国则刚刚进入这个领域。本系列将为中国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基本信息。?本章将讨论新药研发的复杂性。世界上有能力做创新药物的国家可能不到能在奥运会拿金牌的国家的三分直译。美国在有巨大市场(7000亿美元)的吸引之下,制药公司每年投入400-50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这些经费用于吸引制药界的顶级人才,建立和维护研发的宏观设施,开展研发活动等。这样巨额投入,加上几十年的经验,每年FDA批准的新分子药物在25个左右,其中3-5个是全新机理药物。一个企业必须有足够的人才,经验,和财力才有可能成功地把新药做到上市,而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达到这样的规模。现在美国4300家研发企业中,只有 6%的企业上市过至少一个新药,就是说94%的公司从未上市任何药物。0.48%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发现了50%的所有上市药物,就是说99.5%的公司只能去分剩下的50%。综合这些基本事实,加上中国在创新药物领域缺少实战经验,我们国内的绝大多数新药研发公司发现并上市新药的机会是很小的。这个残酷的现实迫使企业必须选择正确的切入点, 尽力避免损伤投资者对这个脆弱的新兴工业的信心。新药研发为什么如此艰难呢?新药研发从来都很难,但由于以下几个原因近些年变得尤其困难。第一,容易的疾病(急性,外源性,机理单一简单如细菌感染)已经可以比较好地控制。目前的主要疾病都是慢性,内源性病,机理复杂多样,每个疾病在分子水平都是多种疾病的组合,任何一个药很难对多数病人有效。历史上慢性病药物的发现多起源于临床上的意外发现,比如大多数中枢神经药物均由少数几个意外发现衍生而来。当今的基因-蛋白-药物发现模式对于很多主要疾病,如中枢神经,肥胖等药物发现效率极低,因为没有可靠的动物模型和相关生物标记。第二,药监部门对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要求提高。据Cochrane的估计,目前市场上的药物只有11%达到了当今药监部门的疗效要求。安全性的要求同样严格,对于某些非致命性疾病,每数万病人发生一例严重副反应则被认为是不够安全。Merck的Vioxx每4000人引起一例心梗,就被迫撤市。这样小概率的事件几乎无法在临床前预测,所以很多特异性很弱的测试(如hERG)加到了先导物优化程序中, 增加了潜在药物被误伤的机会。同样,临床实验的任何安全性信号都可以中止一个来之不易的潜在药物。第三,研发费用增长迅速。由于疗效空间变小,安全性容忍度下降,必须通过更大的临床实验才能充分鉴定潜在药物,从而大大增加研发成本,也大大降低药企对风险的容忍,我们无法知道有多少潜在的重磅药物被错误地中止。??为了给大家一些基本概念,我列举几个历史上的几个实例。大家可以看到新药研发人员所面临的复杂情况和必须做的艰难决定。第一个例子是有关他汀类药物。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药物,但其发现却充满艰辛。1976年,A. Endo从青霉发酵液提出一复杂天然产物叫compactin,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从而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但给大鼠高剂量的compactin并无降血脂作用。公司因此停止了该项目。几个月后,不甘心的Endo给母鸡使用了compactin,发现有降血脂作用,从而重新启动了这个项目。这时Merck也加入了这个领域。Compactin很快上了临床,但没多久高剂量compactin被发现在狗身上产生毒性反应,从而中止了它的临床实验。这时Merck自己的同类药物lovastatin已准备进入临床,听到这个消息后,Merck立即停止了Lovastatin的开发。当时Merck的CEO Roy Vagelos自己就是脂代谢专家,他对这个机理非常感兴趣,所以决定彻底弄清毒性的本质。Merck用了3年时间仔细研究了lovastatin的安全性,证明所看到的毒性信号不是致癌的,因此再度开始了lovastatin的临床实验并于1987年上市,开辟了250亿美元的他汀市场。如果没有Endo的持之以恒,没有Vagelos判断和在时间和资源上的冒险投入,他汀只能是药物发展史上的一个小小的脚注。?第二个例子是甲氰脒胍的发现。60年代,胃溃疡手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所以胃溃疡药物市场显得很小因为当时的药物无法和手术竞争。H2拮抗剂的峰值销售当时的预测是1000万美元/年。但是James Black决定开始H2拮抗剂的研究。当时胃黏膜上是否有H2受体还是有争议的,那时也没有HTS, 选择性H2受体拮抗剂是从非选择性组氨受体激动剂,组氨,一点点优化过来的。第一个临床药物导致白血球下降,当时不能断定是否是机理本身的问题。甲氰脒胍作为后备药物刚进入临床后有一例重症胃溃疡病人,胃出血马上有生命危险。当时给这个人用甲氰脒胍是十分冒险的,因为他要是死了甲氰脒胍的研究就很难继续。尤其是考虑到当时为了开发H2拮抗剂,公司砍掉了很多其它项目,这个决定就更加困难。但是公司还是决定使用甲氰脒胍,结果病人治好了。Glaxo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变成一个世界级制药企业。?新药研发要面临大量错综复杂,经常相互矛盾的数据,每个决定都可以使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或使公司长时间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如同带兵打仗,必须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准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才能胜多负少。

  • 重视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供试品的检测

    全部标题重视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供试品的检测作者胡晓敏、冯毅、王庆利部门药理毒理学部正文内容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是新药开发中的重要内容,其耗时长(从一周到几年)、花费大(几十万到几百万元RMB),但其结果对于发现新药的毒性,预测临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非临床安全性研究与评价贯穿于整个新药的研发过程中。供试品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获得可靠结果的基础,其质量和配制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非临床安全性试验结果及新药的后期开发。为了使新药安评的结果可靠,并避免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试验中应加强供试品检测。1 供试品检测的必要性 2005年国家局发布了多个非临床安全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这些指导原则对规范我国药物安评试验,推进GLP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来,不断有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反映,由于未能在有关的技术指导原则中要求开展安评试验的供试品的相应检测,致使安评试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创新药的研究与申请逐渐增加,为了使安评结果准确可靠,弥补非临床安全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中的对供试品检测未设置相关要求的缺憾,建议在安评试验中应加强供试品检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2 国内外对供试品检测的要求 FDA、EMA在GLP规范中,对供试品的检测提出了要求。各大制药公司内部的SOP也对供试品检测有要求。 我国的GLP对供试品检测也有原则性要求。但由于在新药申报和相关技术评价指导原则中未对此有明确要求,故当前不是每个GLP试验室、或每个安全性试验都进行供试品检测。3 供试品检测的适用范围 安全性试验中供试品检测的要求,应该适用于所有新药研究。中药成分复杂,结构不清楚的成分多,但如中药一类(单一成分)可参考化药执行。欧美对生物制品也要求进行供试品检测,内容在化药的稳定性、均一性等的基础上增加蛋白含量分析和生物活性分析。对于生物制品供试品检测的要求,建议参照化药的方法,遵从Case by case的原则。4 供试品检测的内容 ①供试品的基本理化性质检验报告(包含来源、批号、纯度、浓度、处方组成(包括辅料)、稳定性、溶解性、有效期、保存条件等信息)。②若供试品需经溶解后(混合、混悬、溶解)给药,则应提供供试品在溶剂中的稳定性、均一性(非溶液体系)等检测报告(浓度范围需能覆盖全部毒理试验的浓度范围),以及配制后的供试品浓度分析报告。③针对检测供试品浓度和含量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报告。5 供试品检测报告的提供 供试品检测方法的建立和验证,可以由申请人(含生产者)、GLP试验机构或第三方完成,或由其中的一方完成后转移至另外一方进行检测;由验证方提供供试品检测方法学验证的资料。 配制后的供试品浓度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资料,应由完成配制后的供试品浓度分析检测的GLP实验室提供。 必要时对对照品进行分析,对照品的分析要求与供试品相同。如果对照品为上市产品,其基本理化性质等资料可以参照对照品的说明书和/或标签。

  • 2017第二届创新药物研发与应用大会将在南京举办

    2017第二届创新药物研发与应用大会将在南京举办

    “2017第二届创新药物研发与应用大会”将于10月23日-25日在中国南京举行。届时,来自医药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行业龙头和创新企业将齐聚南京,进一步交流医药创新领域的经验,传播创新意识,整合行业资源,推进产业合作。  2017第二届创新药物研发与应用大会由南京生物医药谷,国家“千人计划”官方杂志《千人》联合千人智库共同发起。旨在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各界交流。会议将针对国内外创新药物的最新研发态势,新的政策下企业发展的机遇和合作等议题,以高峰论坛、圆桌论坛、闭门会议等形式开展交流合作。发挥国内外专家智库的科技咨询作用,有效推动产学研融合,为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建言献策。  2017第二届创新药物研发与应用大会诚邀国内外医药创新企业共聚一堂,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推动中国医药产业的健康、有序成长。  大会官网:http://conf.1000thinktank.com/pharma2017/[align=center][img=,408,25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311351_01_3244603_3.jpg[/img][/align]

  • 新药质量标准

    新药质量标准药品不同于一般产品,是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的物质。因此,药品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保证药品质量,必须制定出每种药品的管理依据,即药品质量标准,并对药品质量进行全面控制(从研究、生产、贮存到使用各个环节),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自60年代以来,鉴于药品安全总是的突出,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质量都很重视,先后组织了大批科研、生产、临床使用和管理单位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制订了相应的药品管理法规,公布了一些能对药品质量控制的全过程起指导作用的法令性文件,计有:为确保实验研究质量与实验数据准确可靠的《实验室工作质量管理规范》(GLP);为生产出全面符合质量标准的药品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为保证药品在运输、贮存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效力的《药品供应质量管理规范》(GCP)和保证临床资料的科学性、可靠性和重现性的《临床工作质量管理规范》(GCP)。我国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为加强新药的临床、鉴定和审批等管理工作,促进新药的发展,保证新药的质量,先后制订和修订了《新药管理办法》,把新药的质量标准列为新药审批的内容之一,要求研制单位在研究新药及其生产工艺的同时,必须制订出新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草案,经批准后方能进行临床试验和工厂试生产;对加强"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的四个主要方面(GLP、GMP、GSP、GCP),有的已在研定实施,有的条例尚在拟订中。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及检测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这里既有认真细致的技术措施,又有原则性问题。一、 制订新药质量标准的原则一个正在研究的新药,经临床前有关工作准备进入临床试验,应根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评价的结果,制订出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以保证临床用药质量的均衡性,这对保证临床试验的安全和得出正确结果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用药的质量标准也为今后中试以至投产的质量水平,并修订制订正式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可按下列原则制订质量标准。(一) 要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新药质量标准是衡量新药质量而作出的具体规定,要充分体现新药的特点,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抓住影响新药质量的几个主环节,作出明确的规定。首先要保证新药的纯度,通过对外观性状、理化常数,杂质检查和含量等有关规定来保证药品的质量。杂质检查是控制药物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制订检查项目,探明其对人体危害的程度,并规定其允许限量,危害健康的要严加控制,原则上内服药要求严些,注射用药和麻醉用药更严。有效成份的含量是反映药物纯度的重要标志,应明确规定其含量限度。对制剂的内在质量要有明确的要求,如新药的固体制剂应根据不同情况规定测含量均匀度、体外溶出度、甚至生物利用度等。注射剂要严格检查澄明度、无菌、热原等,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新药的质量标准中还应对影响该药稳定性的因素采取一些措施,如在包装、贮存条件上作出规定,以加强防患。(二) 要符合国家药典或其他法定标准根据药品使用和生产的广泛和成熟程度,《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分为两种标准,即国家药品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标准。前者包括中国药典和卫生部颁布的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在全国范围内起法定作用;后者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的药品标准,只限在相应的地区起法定作用。第一、二、三类新药由国家卫生部审批,应严格按照中国药典和卫生部的要求,制订新药的质量标准,按中国药典的格式及使用的术语进行书写,力求规范化。需要在国际范围内使用交流的新药,应按有关国际标准制订。(三) 要结合实验研究和中试生产的实际新药质量标准是对新药系统评价基础上的高度概括,是根据实验研究、临床试验和中试生产三方面的结果制订的。因此,从新药评价开始,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和积累有关药品质量问题的资料,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为制订新药质量标准提供依据。药品的质量与生产工艺有密切的关系。中试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溶剂等的质量以及最终产品的纯化往往与实验研究不尽相同,有可能产品达不到实验研究的规格和纯度。制订新药质量标准时,则要全面考虑、宽严适度,做到合理性和可行性。应在保证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根据实验研究资料,结合中试生产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既确保药品质量,又能符合生产实际,并难促进生产的新药质量标准。(四) 把检测手段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药品检测手段也已由经典法向仪器化、自动化方向推进,从凭感观到尽量用参数。现代分析技术有快速、灵敏、专一的特点,但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有些在我国国情条件下,尚难以普及推广。经典方法如容量法、分光光度法等,简便易行、准确度高,不受设备条件的限制,在当前的药检工作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选择检测方法,既要积极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又要结合药检工作的实际情况,把先进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当然,随着仪器设备的逐步普及,现代分析技术在药品检测工作中的应用将会与日俱增。美国药典22版各项分析方法的应用中,色谱法和光谱法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所有的含量测定方法中应用频率最高。所收载的应用气相色谱法(GC)中,除常规的GC法外,还有衍生GC法、裂解GC法和顶空毛细管GC法。核磁共振法也已作为法定检测手段。22版还首次在附录中收载了质谱法(M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中国药典1995年版中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泳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等也已列为法定检测手段。

  • 新药是怎样发现的??

    刚才和朋友聊天有关新药发现等东西,他给出了一个例子,我想了想以前看到的不少新药发现的经过,感觉就是销路很好的药物很多都是偶然发现的,其过程漫长复杂,很有意思。现在给出这个例子,期望网友们把自己看到的例子都送到这里供大家阅读和学习。通过学习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有益的东西,例如锲而不舍的精神,坚定的信念,精深的专业素养,善于思考和运气等等。瑞士德彪公司创始人毛沃内先生的新药开发模式此文的连接:http://hi.baidu.com/%B0%D7%DE%B1%D3%F1%D6%F1/blog/item/4ebae894cde38f43d0135e56.html25年前,毛沃内先生开创了新药开发的独特模式:购买苗头新药开发成功后再卖给大药厂销售。如今,世界上已经有一二十家企业在模仿,但他们起步较晚,还都没有获得瑞士德彪集团这样的巨大成功。那么,毛沃内先生是如何运营的呢?新模式的灵魂何在?毛沃内先生的传奇创业故事和他的10条戒律为生物医药界贡献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管理案例。毛沃内先生是一个强有力的八旬老人,真挚而有力的与来宾握手,敏捷的激情亲吻,双眼锐利,头脑中闪动着无穷的智慧和灵感。他不时谦虚的强调:“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我们不会做什么。”他的坚强性格是从大学开始培养起来的。毛沃内先生是个法国人,在法国东部的城市斯特拉斯堡上的大学,大学的学费完全是靠他自己支付的。作为助教的他,教的是实验课。当然,他自己也得上课。就这样,他一边上学,一边任教,拿到了博士学位。他后来经常开玩笑说,自己不值得拿这个学位。虽然他上大学时在打工,但他却一生都保持了学习的心态,他说,不断学习是他不老的唯一原因。他独特的见解是,预防老年痴呆症就必须坚持工作。他获得学位后,创建了自己的实验室,为患者做病理检测,送给医院用。他因此赚到了一笔不小的钱,从此有能力做自己的研究。他发明了一种新药,想卖出去,找了很多制药企业,没一个人要,就自己创办了一个药厂,发展到拥有2,700多人的规模。毛沃内先生很快就发现,世界上有很多科学家与他本人一样,虽然发现了新药,却既没有资金自己开发,也寻找不到合作伙伴,于是,他想挑战这一制药业最为艰难的环节,创造一个崭新的新药开发商务模式:购买专利项目,研制开发,注册后再转让给大型制药企业销售,迅速占领全球市场,销售所得的一部分利润由德彪公司与发明者共享。既然下了决心,毛沃内先生就迅速把公司卖了出去。他把卖药厂的大钱放到一边,只带了1万法郎到瑞士,再次创办新企业,从零开始,验证自己是否还有能力白手起家。1979年,毛沃内先生和他秘书两个人注册了德彪药物公司,总部设于瑞士洛桑,专门进行新药的搜寻、开发、转让以及后续产品的系列化研究。结果用了50万法郎的资本金才开始赢利。美国图兰大学沙里教授1971年发现了促性腺激素的结构,并因此获得197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组激素中的垂普托雷林,可用于治疗前列腺症,曾被转让给多个美国企业,可又纷纷被放弃,原因是临床应用不方便,必须每日至少两次注射。但是毛沃内先生认为,如果把垂普托雷林改变成缓释剂型,把每天两次注射改为一个月注射一次,药就必定有应用价值了。他在法国与意大利边界上的马提尼市设立了一个制药研究所,专门研究药物缓释控释技术。1982年,毛沃内先生把垂普托雷林拿过来接着开发,开发出了每月注射一次的缓释剂型,并完成了临床研究,1986年获得法国和瑞士的治疗前列腺癌注册许可。1990年,垂普托雷林就已经在80多个国家上市,1995年,德彪公司开发出来3个月的缓释剂型,转让给世界大型制药企业法玛西亚公司,随后在美国上市销售。德彪开发的缓释控释技术一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6个月的缓释剂型正在临床试验中,预计明年就能大功告成。让毛沃内先生更走运的是草酸铂。早在1976年,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药学院的化学家木古教授发现了草铂酸的抗癌作用,并申请了专利,他寻找了至少10家本土企业,均遭到拒绝;他后来通过一个日本人在法国开的公司代理又找了很多欧洲企业,都被拒绝,15年间一直找不到开发伙伴。欧洲几家大药厂花了4年多时间参与开发,又因为找不准适应症且I期临床发现神经毒性而不得不放弃。毛沃内先生却对草酸铂的闪光点十分着迷:草酸铂没有肾毒性,没有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低,神经毒性可控,无交叉耐药。他认为,虽然草酸铂的毒性很大,是因为草酸铂有放射性,其毒性与注射次数有关系。通过实验发现,只要减少用量,拉开注射间隔,草酸铂就没有毒性了。1989年,毛沃内先生以“跳水价”购买了草酸铂专利授权──这是一个一度曾被众人抛弃了的新药!毛沃内先生去签约的那天,也是与平常一样自己一个人开车去的。转让方刚刚把以前研发草酸铂积累下来的几捆材料搬出来,忽然记起仓库里还有一些草酸铂原料,一拍脑袋,对毛沃内先生说:“仓库里还有几公斤原料,你也一起拉走吧!”这些草酸铂原料,价格超过黄金和铂金,每公斤高达3万美元,连同多年的研究数据,就这样被毛沃内先生白白拿了回来!因为当时全球的大药厂均做出了“放弃开发”的决定,所以毛沃内先生才捡了个便宜。毛沃内先生接手草酸铂后,把全部数据上下左右一遍遍翻查,终于发现“时辰疗法学”试验中有几例大肠癌患者缓解,由此以大肠癌为目标,从头开始细胞水平、动物模型等全盘摸索,终于创造出最佳大肠癌化疗方案。当草酸铂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时,毛沃内先生在法国巴黎创立了一个临床研究中心,负责协调在全欧洲实施的临床试验。他们不仅如愿以偿解决了草酸铂的毒性,还通过3,000多例临床验证开拓了草酸铂临床应用新方法:与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大肠癌。1996年,草酸铂获得了第一个新药注册证书,两年后又在欧盟注册。2002年,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只用了7周的审查就批准了草酸铂在美国上市,审查的时间比以前审查其他所有肿瘤治疗药物所用的时间都短。德彪公司把草酸铂的销售权卖给了法国大型的制药企业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目前,草酸铂已成为治疗大肠癌的主要用药,在世界60多个国家上市, 2005年全球销售了23亿美元。德彪依照转让合同从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销售利润中分得数亿美元,让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心疼不已:如果当年预测到草酸铂有这么好的市场,就不会同意分给德彪四分之一左右的销售利润了。德彪开发成功的这两个药,都是很多大药厂拒绝的。朋友们常常开玩笑:“毛沃内先生总在垃圾场里捡破烂。”25年前,毛沃内先生开创了这个新药开发的合作模式,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一二十家企业在模仿,但他们起步较晚,还都没有获得巨大成功。新药研发非常困难,不仅要做毒理、代谢和动物实验,还需要做I期、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制药界公认的数据是:平均一个上市新药的研发成本至少为8亿美元,耗时至少8年。其中,临床试验的风险最大,需要的钱最多,花的时间最长。世界制药业和生物技术的趋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毛沃内先生认为,制药界以前是制造一切,现在却是去买别人的,向那些有产品没有资金的人购买。大药厂都有几十亿美元的现金,都在四处寻找新药,到世界各地参会,就是为了掌握一个基本情况:谁知道什么?他们在哪儿?德彪有一个网盖全球的搜索与评估部门,20个人长年穿梭于世界各地参加专业会议,在互联网上搜索,查看各处张贴的新药项目合作海报,不停的四处联络。毛沃内先生接触的人,都是很年轻的人,很年轻的公司,在会议上,在交流中,他对研发机构说:“如果你没有钱,我们有;如果你没有能力做毒理代谢研究,我们有。”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的7个月时间里,搜索与评估部门找到了700个新药,经过成本、药效、副作用、专利、商业价值和竞争评估,最后只成交了其中4个。“我们知道我们不会做什么,要知道谁会做,谁会解决问题,他们在哪儿。在世界各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很有知识的人。”虽然德彪已经有300个雇员和300多个专家学者的咨询网络,毛沃内先生最近又全球招聘了118个科学家顾问,其全球科学家顾问的总数达到500人。毛沃内先生时常告诫他们:“你要知道跟谁打电话,要清楚世界制药业的趋势。”总裁对中国制药和生物技术产业界CEO们的建议是:第一要联合,与欧美联合,同时与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同行联合,只有这样,大家才可以协作,一起竞争,赛速度,比质量。既要与欧美联合,也要抓住亚洲这个领地。毛沃内先生有独特的经营理念,他给合作伙伴的承诺是:“我们承担新药开发的所有风险,与您共享利润。”虽然毛沃内先生财力雄厚,每年有数亿美元的现金流入,但他只对项目提供资助,不对企业或研究单位提供资金,因为一旦资助了一个公司,就会把一个公司限制住。他只在项目上进行合作,为的是合作起来具有灵活性。他对每一个项目全面投入,从一张白纸做起,从毒理、剂型、动力学等基础研究到动物实验、人体试验和申报新药,一般要经历四五年,德彪可以投入两三亿美元。毛沃内在全世界寻找最好的苗头新药,开发成功之后再转让给最好的大药厂去销售,因而,找到合作伙伴很重要。毛沃内先生一方面可以向合作伙伴提供思路,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资助,这样就可以共同努力把一个新药开发出来。大型制药企业销售新药有了利润,就会分一部分给德彪,德彪再把其中的一部分返给新药发明者。他说:“永远不要让一道菜凉了!”日本有个10多个人的公司,毛沃内先生早上才与他们第一次通电话,中午就决定下个星期乘飞机过去看看。毛沃内先生对中国更有兴趣,认为中国人非常勤奋,大有希望,中国四五年之后肯定会大变样。他说:“如果中国有一个很好的项目,我今天听说,明天就会乘飞机过去看。”虽然毛沃内先生已经是八旬老人,远远超过了退休年龄,但他还是坚持工作。只

  • [分享]新药物的开发

    新药物的开发   一、概述   近20年来,在药剂学基本理论和新的推动下,世界医药工业飞速发展,新药的研究、开发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昌90年代以来,第三代控释制剂和第四代靶向制剂的出现,使我国新药的研制开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当前形势下,要使我国的新药研究开发工作走出困境,获得生机,除了调整策略方向,并主要依靠新药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的努力外,广大医药学工作者也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学的迅猛发展,为医院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和药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我国当前新药研究开发体形势下,从医院制剂中开发新药有下几方面的。第一,人才优势。医院药学技术队伍在我国药学专业人员中占绝大多数,尤其在大、中城市的大、吕型中,蕴集着相当数量的高,中级技术人员,他们大多有具有长期从事医院制剂工作的经验,其中不乏在某一技术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提高和利用这些人才的优势,将会在医院制剂大多是工业制剂供应不足或无供应,而临床的医疗和科研又迫切需要的品种。由于医院制剂来自临床,故有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适合临床使用的特点,将其进一步研究提高为新药,有着良好的临床基础,成功率较高。第三,医院制有着品种和剂型上的优势。医院制剂品种多,剂型多,有的剂型甚至国内药典尚未收收载,且随着医院药学的不断发展,新制剂和新剂型将不断出现。这些具有一定基础而临床疗效肯定的制剂是新药开发选题的雄厚基础,可以达到少走弯路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费用和提高命中率的目的。第四,如果说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那么医院中的药制剂是一个聚宝盆。许多大、中型拥有大量的中药制剂,这些中药制剂各具特色,很多都经过临床的长期考验,如果运用现代制剂技术,通过改变剂型,研制新制剂,或进一步研究复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将是新药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目前一些大 、中型医院的技术力量和仪器设备来看,从医院制剂中开发新切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特别是临床药学深入开展和新方法技术应用,无凝进一步确立了医院制剂高层次研究开发的有效手段。从国内新药开发的现状来看,1992年-1995年国家批准的新药(西药)共568种,其中医院开发的16种,占2.8%;1992年卫生部批准的新药(中药)82种,医院开发14种,占16.6%。可见医院开发新药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现实可行性。   然则由于医院制剂和新药之间的要求上有着严格的区别,医院药学科研究人员和条件也有着某些局限性,因此,在重视医院制剂在新药开发中重要地位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新药开发的艰巨性,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确引起循序渐进。 二、新药的概念与分类   (一)新药的概念 为了对新药进行管理,许多国家都对其含义和范畴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新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卫生部颁发的《新药审批办法》进一步明确规定“新药系指我国未产生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亦属新药管理范围”。这些规定指明新药管理范畴包括了:国内外均未产过的制制品,国外已有生产或仅有资料报导的仿制药品,以及由一般药品配伍新组方药品;还有已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药品。   (二)新药的分类   1.新药分类的原则新药分类的应注意掌握如下原则:   (1)新药的类别要是从药政管理角度划分,以便于新药的研究和审批,而不完全从药物的药理作用角度考虑。对每类药品都相应规定必须进行的研究项目和审批必须申报的资料。   (2)对每类新药,要求呈报相应别的资料,必须能够保证该类药品的安全与有效。而不能仅仅为了简化手续或减少人财物的消耗而忽视新药研究的质量并进而影响到新药的评价。   (3)属于同一类别的新药,原则上应该具备相似的条件,即它们所需要研究的项目和审批时必须提供的资料是相同的或大部分是相同的。   (4)新药的类别中,尽可能包含各种类的新药,以便于研究者对号入座,正确地执行国家关于新药的规定。   2.新药的分类目前我国对于新药的分类,是将新药佞成中药和西药两大部分,而中药、西药又按照各自不同的成熟程度再分类。现行《新药审批办法》将在西新药各分为五类,具体如下:   (1)中药   第一类:中药材的人工制成品;新发现的中药材;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   第二类:改变中药传统给药途径的新制剂;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制剂。   第三类:新的中药制剂(包括古方、秘方、验方和改变传统处方组成者)。   第四类: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中成药。   第五类:增加适应症的中成药。   上面所列“中药材的人共制成品”系批用人工合成、培养发酵等方法配制的与原中药材性能和相仿的产品,如人工麝香、人工牛黄,而不是指用提取或合成方法制的中药材中的某一有效成分,“中药材新药用部位”是指那些与原来使用的动植物药用部位不同者,如原使用的中药材为某一植物的,而现在用其茎或叶等,即属此类。“改变中药传统给药途径的新制剂”主要是指注射剂,也含有传统中的药所不采用的喷雾剂、肛门栓剂等。“天然药物中提取效部位”则是指由动植物中用化学方法提取的非单一有效成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甙等,此点请勿与“中药材新药用部位”相混同。   (2)西药   第一类:我国创制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包括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及合成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第二类:国外已批准生产,但未列入一国药典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第三类:西药复方制剂;中西药复方制剂。   第四类: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取者;国外已批准生产,并已列入一国药典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   第五类:增加适应症的药品。   现就上面所列有关类别的药品作一简单解释。“我国创制的”药品,是指在国际上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的药用的品种,或此化合物原属已知的,但从未见供药用的报道,我国首次研供作药用。一般为化学合成或从动,植物中提取所得的纯品,有明确的化学结构的理化性(抗生素可能为含有几种类似组分的混合物,其组成应基本恒定的并有足够的纯度),例如青蒿素是从植物提取出的一个新化学结构一倍半萜内酯的抗疟有效单一成分,是我国首创的与现有抗疟药结构完全不同的新药,青蒿即为植物青蒿中的“有效单体”。“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药品,其文献报道的内容可能只是少量的初期实验室药理、毒理的研究报告,也可能已达到临床研究阶段,但尚未成为产品投入市场,我国似首先作为药品生产。“西药复方制剂”主要是指自行设计处方的复方制剂。引用国复方制剂仿制品对待,列入第四类,但如果其中主药有所改变可能影响其安全、疗效或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则应列入第三类。而“中西药复方制剂”则通常为我国所特有,由中药和西药组方而成。“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用合成或关全盛方法制取者”这里所说,“已知有效单体”系指经提取方法获得并已批准供药用的单一有效成分,如三尖杉酯碱为一已知有效单体,如由粗榧碱通过半合成方法制剂取,即属此类。另外,改变剂型如片剂改为胶襄、糖浆剂改为口服冲剂等;改变给药途径如片剂改为注射剂、片剂改为栓剂等,即原通过口服药的现改为注射给药或肛门、阴道给药等。 三、新药的开发   新药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药剂学、药理学、毒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动力及临床医学等诸多学科。开发新药的工作虽然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但其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因此,从立题报批,溶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否则很可能白白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而得不到任何回报。从医院制剂中开发新药的一般程序为:情报资料的调研和立题一处方和生产工艺研究一质量标准研究一稳定性研究一药效学研究一毒理学研究一临床资料的整理和报临床一临床研究一全部资料的整理和报生产一生产或技术转让。   医院药剂科开发新药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医院制剂品种及剂型的优势,紧密结合临床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新剂型的研究 目前我国的剂型研究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药典90版(USP90)收载的剂型为31种,英国药典(BP88)为36种,日本药局方(12版)也收载了27种,而中国药典90版仅收载了12种。创制一个新剂型相当于创制一个新药,但比起缓释、控释、靶向及透皮吸收给药系统。这些新剂型具有高效、低毒、定时、定量、定向恒速和持久等特点。一个新的缓、控释剂型或靶向给药剂型有着相当高的技术含量,目前美国已把这类型列入NCE类管理,享受同等条件的专利保护。因此,从剂型改革入手制新药是一种短、平、快的开发新药途径。   (二)新制剂的研究   改变给药途径,创制的制剂属于四

  • 成都新药获中国在世卫组织生物制品的首个命名权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食药监局获悉,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日前已获得国家新药证书与药品注册批件,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国际通用名。这意味着这种新药已经获得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上市销售的资格。  目前,康柏西普已获多项国内国外专利,其国际通用名“Conbercept”于2012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收录于WHO第67期药物信息目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国际通用名,开启了中国生物制品获得INN名称的先河。同时该产品也是国家973计划项目、“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是我市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成果。中国的药物研发未来,是否从此开始利好?

  • 世界首个乙肝靶向治疗新药进入临床研究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史俊斌 2013年10月26日 (原标题 世界首个乙肝靶向治疗新药进入临床研究) 科技日报西安10月25日电 (记者史俊斌)今天,陕西省科技厅、省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与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省立项支持,西安新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研制的肝靶向1.1类新药甲磺酸帕拉德福韦,近日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正式进入临床研究。 甲磺酸帕拉德福韦是世界上首个乙肝靶向治疗新药,其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肝靶向新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该药物采用靶向技术将治疗成分定向投放到肝脏,其原理是通过化学修饰灭活药物的生物特性,直至其被肝脏特异性酶P450所切断,然后靶向浓集于肝脏,大幅降低了肾脏和血液中药物浓度。甲磺酸帕拉德福韦药理毒理、Ⅰ期、Ⅱ期临床研究工作均在国外完成,且已获得美国FDAⅢ期临床批件。本药品具有很高的肝靶向性,提高了抗病毒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耐药率和肾脏毒性。各项研究数据表明,疗效好、副作用少、药价低、安全性高。该靶向技术已在中国、美国、德国等13个国家获得专利授权。 据介绍,我国每年用于乙肝患者的治疗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该药预测价12元/片,大大节约了乙肝患者的治疗成本,打破国外同类药品长期高价垄断中国市场的格局,属我国创新药物的标志性成果,目前已相继在国内11个省市的数十家医院展开临床试验,有望2016年内正式用于临床。

  • 澳一种白血病新药临床试验效果较好

    新华社悉尼12月11日电(记者赵小娜)澳大利亚研究者日前表示,他们对一种白血病新药的试验显示出较好的初步效果,有20%的患者血液中已检测不到癌细胞,这种新药有可能为白血病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据当地媒体报道,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澳大利亚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对这种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经数年研究开发出了这种代号为ABT-199的新药,目前正在墨尔本两家医院对数十名患者进行临床试验。 研究人员康宁·塔姆博士说,经过一年半的试验,有20%的患者血液中已检测不到癌细胞。他说,之前很多患者对化疗和其他治疗方法没有任何积极反应,只能任病情恶化,而“新药完全改变了这一现状”,患者有望恢复健康重回正常生活。 塔姆博士表示,这种药物上市销售还需几年时间,但对愿意参与试验的患者,研究者现在即可提供这种药物。(完)

  • 【原创】关于举办“全国第三届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新药研发技术创新研讨会”的通知

    [b][font=仿宋_GB2312]各有关单位:[/font][/b][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为促进全国同行展示和交流成果,大力推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和中药研发工作的发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西大学和广西中医学院协办的“全国第三届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新药研发技术创新研讨会” 定于2010年4月9日-11日在南宁市举行,热情期待各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医药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大力支持,踊跃撰稿与出席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font][/color][b][font=仿宋_GB2312]一、大会形式:[/font][/b][font=仿宋_GB2312]大会报告、专题演讲、学术交流、现场答疑、产品展示[b][/b][/font][b][font=仿宋_GB2312]二、大会研讨及征文内容:[/font][/b][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一)药用植物化学与植物药[/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 1.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药用植物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 2.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辅助成分和无效成分分析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 3.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药用植物的新陈代谢及代谢产物[/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 4.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药用植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及作用机理的探讨[/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 5.[/font][/color][color=black][font=Times New Roman]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现代分析及质量标准的建立[/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6.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效学研究[/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二)中药新药研发技术创新[/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 1.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中药(种质)资源开发研究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2.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中药新药研发多种模式的建立和探讨[/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 3.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中药新药制备工艺关键技术研究[/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 4.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中药新药研发和中药新药安全性评价技术[/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5.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中药新药成品质量控制研究[/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6.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中药药代动力学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应用[/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7.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民族药物新药研发新思路、新方法[/font][/color][b][font=仿宋_GB2312]三、会议时间、地点:[/font][/b][font=仿宋_GB2312]时间:2010年4月9日[/font][font=仿宋_GB2312]-11[/font][font=仿宋_GB2312]日(9日全天报到)[/font][font=仿宋_GB2312]地点:广西*南宁市(地点确定直接通知报名者) [/font][b][font=仿宋_GB2312]四[/font][font=仿宋_GB2312]、参会费用: [/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b][font=仿宋_GB2312]会务费:980元/人(含论文集、通讯录),食宿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font][b][font=仿宋_GB2312]五、论文征集:[/font][/b][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1.[/font][/color][font=Times New Roman] [/font][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清晰,全文控制在2000~5000字.[/font][/color][font=Times New Roman] [/font][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文稿请用Word格式,用电子邮件的附件方式发送到yaozhihuiyi2009@126.com。截稿日期:2010年3月31日。[/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2.[/font][/color][font=Times New Roman] [/font][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提供全文和5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各一份,标示主题词(或关键词),并附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地址、职称、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等。[/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 3. [/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请作者确保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文责自负。无意参会,请不要邮寄论文。[/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4.[/font][/color][color=black][font=仿宋_GB2312]大会安排发言及申请大会发言材料,请于2010年4月1日之前,以POWERPOINT幻灯片形式提交至电子邮箱yaozhihuiyi2009@126.com,择优统一安排。[/font][/color][b][font=仿宋_GB2312]六、联系方式:[/font][/b][font=仿宋_GB2312](一)“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新药研发技术创新研讨会”会务组[/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font=仿宋_GB2312]电话/传真:010-52226422[/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font=仿宋_GB2312]联 系 人:张 磊 [/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font=仿宋_GB2312]电子邮箱:[email]zhanglei_bj2008@126.com[/email][/font]

  • 2015新药归来

    这一年,FDA药品和生物制品审评中心的监管者对50个新药开了放行条,同比2013年的35个新药,算是一个大跃进了,但是2014年的新药在未来5年总体销售预期要比2013年低15%。如果不是2013年FDA获批的新药质量惊人,2014年新药获批可能当之无愧地成为到目前为止本世纪最受赞赏的一年。这一年,FDA药品和生物制品审评中心的监管者对50个新药开了放行条,同比2013年的35个新药,算是一个大跃进了,但是2014年的新药在未来5年总体销售预期要比2013年低15%。新药质量越来越高根据Evaluate Pharma的预测,2014年获批的新药在未来五年的销售规模为207亿美元,这个规模量是过去十年平均规模的两倍,也是本世纪内,除了2013年以外的第二大规模。尽管难以匹敌2013年的规模,2014年获批新药的五年销售预期仍然十分可观。从近3年来的新药开发的热门话题来看,肿瘤免疫和丙肝治疗药物占据了主导,2014年似乎仍然是围绕着热点聚焦的方向在走:用于治疗肿瘤的PD-1抗体药物比较热门。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和默沙东的keytruda,还有吉利德的丙肝治疗药物Harvoni,是2014年最为看好的FDA获批的药物,预计在2019年销售规模将分别达到36亿美元、22亿美元和25亿美元。除了上述3款药物,只有一款药物在2019年的销售规模会突破10亿美元大关,那就是勃林格殷格翰开发的用于特发性纤维化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ofev。2019年的预计销售规模在9.97亿美元。塞尔基因的Otezla只需要再升级一下就能加入到“五年期重磅炸弹”行列。此外,2014年获批的一些新药会在5年之后达到美国重磅炸弹的级别,Esbriet和Cyramza很可能会在2020年达到10亿美元规模的销售。丰收的一年相比2013年,2014年获批新药的质量稍逊一筹,2013年诞生了治疗丙肝的sovaldi和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tecfidera这样的突破性口服药物,根据FDA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以及生物制剂评价和研究中心(CBER)的回顾,一年获批50个新药已经创下了FDA本世纪以来最多的记录。从2014年新药200亿美元以上的5年销售预期来看,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第二好的成绩,近十年来每年获批新药的平均五年销售预期也不过148亿美元,其中2012年的144亿美元的成绩就已经涂东了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2014年下半年的新药获批效率大致与上半年相当,截止2014年7月17日,FDA批准的新药数量为25个。这种趋势目前还看不到逆转的迹象,2015年预计有6个重磅产品2020年在美国的销售规模会超过10亿美元,而在全球预计有11个产品2020年销售规模会超过10亿美元。因此,当我们有充分理由担心生物技术药物牛市顶峰就要到来的时候,FDA却让我们吃了一惊。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的新药研发已经克服了很多困难,在近三年120个新药获批,五年预期销售规模接近600亿美元,这样的成绩已经表明制药行业已经重新崛起。

  • 【原创】新药开发资金投入从66亿达105亿元,国外仪器厂商又该大受益了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进程与主要内容。另据介绍,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规划将与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同时出台。“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于重大创新药开发的资金扶持规模,将从“十一五”时期的66亿元扩大到105亿元。首批300个中标项目预计四季度公布。66亿元扩大到105亿元,还是大力支持国外仪器了.

  • 中国的艾博卫泰新药有望率先上市

    今年4月7日出版的国际著名刊物《自然医学》,在全球抗艾新药产品链报告中指出,开发长效新药是有效解决长期药物治疗失败病例的最新策略。来自中国的艾博卫泰已进入临床试验最后阶段,3期临床开始已经5个月了,谢东悬着的心始终没有轻松过,自从他执掌的南京前沿生物自主研发的长效治疗艾滋病原创新药——艾博卫泰,今年二月宣布进入3期临床试验后,已经有多位艾滋病病人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参加试验,而这些病人无一例外都是已经对传统抗艾滋病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该报告点评了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3种长效抗艾新药中,来自中国的艾博卫泰已进入临床试验最后阶段,有望成为在全球率先上市的长效抗艾滋病新药。  与病毒过招,找准靶点再放箭  全球35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30万新发感染者,160万人死于艾滋病。这是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它无时无刻地在提醒我们,艾滋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  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病例以来,国际社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先后研制出28种治疗艾滋病的合成药物,可是至今仍然无法研究出根治和预防艾滋病的有效药物。  “艾滋病之所以难防难治,是因为HIV病毒十分狡猾,它不仅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而且非常多变,现在已经上市的抗艾药物,要么由于毒副作用,要么由于耐药,造成许多治疗失败。”南京前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告诉记者。  作为我国首批引进的“千人计划”人才,谢东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曾在国外多家知名研究机构任职,领导和参与了3个抗艾滋病新药的研发工作。2002年,他带着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回到国内创业,首先就把目标瞄准了艾滋病。  “HIV属于高度容易产生基因变异的逆转录病毒,过去30年经验告诉我们,长时间药物治疗不管什么配方都会有部分患者产生耐药,甚至有的患者中断了几天服药后耐药就出现了,这时重新给药的疗效就差强人意。”  “这部分患者该怎么办?难道真的无药可救了吗?”谢东说,全球有1200万感染者接受药物治疗,有耐药基因突变的大约有300万人,而我国此类患者可达几万人,这是全球防治艾滋病的重大隐患。  近年来,艾滋病患者越来越多,但是抗艾滋病新药的研发仿佛陷入瓶颈期,在研新药寥寥无几,已上市并在临床上取得显着成效的新药更是屈指可数。全球医疗市场都急切需要新型的抗艾滋病药物尽早问世。  谢东带领团队成员对HIV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gp120和gp41进行分析后,发现它们是HIV入侵人体T细胞的帮凶。他们意识到,只要控制住这两种蛋白,不让它们与T细胞结合,就可以抑制HIV在人体内的复制和传播。他们把这种新型抗艾药物称之为HIV病毒进入抑制剂。  谢东向记者介绍说,从药物靶点上看,艾博卫泰针对的是HIV病毒的gp41蛋白的一个全新区域,机理上可有效抑制绝大多数HIV病毒、包括耐药病毒;从药物结构上看,艾博卫泰是原创新型的多肽药物,在人体内将会代谢为氨基酸,而且不会攻击人体细胞,目前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仅从这两点上看,艾博卫泰与目前已上市的抗艾滋病药物相比,就已领先一大步。更加令人惊喜的是,艾博卫泰一周给药一次,相比现在每天吃一把药的产品,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大幅减少因不按时服药造成的治疗失。  与时间赛跑,寂寞是最大的对手  “只有我一人,前沿生物是做不到今天的。”回首创业十余年来的甘辛,谢东最感谢的是两位“缺心眼”的搭档——陆荣健,哈佛医学院博士后,从事生物科技公司抗病毒药物开发;王昌进,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院博士,在新药研发、市场、商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  为研发这款治疗艾滋病的原创新药,三位“千人计划”专家至今已坚持十余年,累计投入的资金已达上亿元。  “人往往是这样,当你到了不用为生活发愁的时候,就开始折腾。”王昌进说,在默克、辉瑞这样的著名企业,研发人员成千上万,个人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做大池子里的小鱼,还是做小池子里的大鱼?最终,三人选择了自己“挖池子”。  新药研发每一天都在烧钱,一路上,即便前沿生物得到了各路资金的支持,“钱荒”的考验还是不断向他们袭来。  “都想不起来有多少回青黄不接了!先是高管不领工资,再后来,高管就掏家底给员工发工资。”王昌进说,十年砸下去上亿元,要是买块地早发了。但是,“我们想做出自己的成果,做出中国自己的原创药,我们会坚持下去。”  在艾博卫泰问世前,国内鲜有针对重大疾病的自主知识产权新药问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新药研发是艰苦的系统工程,时间长、耗资大,更有风险,还要容忍失败。正因为代价太大,国内利润高、影响大的新药市场大部被跨国公司占领。目前,全球有28款抗艾滋病原创药,但是没有一款是中国的。  “抗病毒药物治疗是防控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在目前无法根治、需要终身治疗的情况下会对新药有不断的需求。国家针对这个重大传染病建立自主的新药研发体系,不仅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和社会稳定,可减少购买国外新药的巨大费用,还有助于中国帮助艾滋病肆虐的发展中国家。”谢东说。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前沿生物连续得到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进入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绿色通道”,艾博卫泰的每次申报临床试验都获得加速审批;每一次专家会议都有相关部委出面召集各路专家支招……这在我国新药研发中是前所未有的罕见一幕。  “零的突破”,有望传递生命的接力棒  今年2月,在北京一个不知名的、狭小昏暗的会议室里,前沿生物召集了艾博卫泰3期临床试验启动会,标志着向国产原创新药上市发起最后“冲刺”。  而在此前已完成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艾博卫泰与克力芝联合给药,疗效出人意料地好:药物具有高度安全性,不仅全部病人体内的HIV病毒被降低99%,而且56%的患者的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线之下。两项数据均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一倍。  该试验的领衔研究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吴昊教授说:“艾博卫泰是少有的几个在我国研发、具有全球专利和潜在市场竞争力的新药产品。”  据吴昊介绍,该新药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每周给药一次的长效,二是对耐药病毒的有效。“艾博卫泰是第一个以有效治疗中国患者为目标的抗艾新药,标志着我国艾滋病治疗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在这个产品的最后关键研究阶段,我们期望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积极参与,科学、高效完成这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造福中国及世界的艾滋病人。”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转型时期,艾博卫泰进入3期临床试验,在全球长效抗艾新药的研发中走在了最前面,并有望率先上市实现“零的突破”,迈出打破外国药企垄断抗艾新药市场的重要一步。  从最初的药物筛选到现在的临床试验,艾博卫泰研发、生产的每一步都保持与国际标准紧密接轨:早期药效试验是在美国进行的,3期临床试验的病人都是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失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20例患者分2组进行对照试验,每例病人的试验都将持续48周。  记者了解到,艾博卫泰3期临床试验下一步将在全国十几个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推开。  “在我们眼里,艾滋病并不可怕,它是一种药物可控的慢性疾病,前提是我们的药物研发永远走在病毒的前面。可喜的是,艾博卫泰3期临床预计将在2014年底完成入组,2015年获得24周中期数据,2016年申报新药,有望成为中国和全球艾滋病人的生命接力棒。”谢东说。

  • 新药开发走进死胡同了吗?

    新药开发走进死胡同了吗?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021010_375352_1644522_3.jpg 今日视点 “研发经费不断增加,新药数量却越来越少”。近几年来不少制药企业发现自己走进了这样的怪圈。这让许多人怀念起半个世纪前制药业的黄金时期,在那个时候,无论是降压药、抗感染药还是控制血糖的药物,似乎都比较容易获得——只要有一个合理的目标、一支精英团队外加一个舍得投资的老板,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难关。而反观今日,能称得上是完全创新的药物屈指可数,我们更多看到的只是对原有药物的改进,甚至只是更名换装。不少患者担心,未来我们能否有足够的药物应对日渐复杂的疾病,新药开发走进死胡同了吗? 旧有模式风光不再 在那个制药业的黄金时代,获取成功的秘密就是两个字——砸钱。新药开发完全可以被看作是“勇敢者的游戏”,投资者往往采取大面积、大投入的方针,将巨额资金投在“重磅炸弹”级的畅销药上,希望通过后期销售所带来的大把现金抵消在研发时所产生的成本。 这一招虽然简单,却能经常奏效。世界10大制药公司在1990年时将销售额的10%用于研发,到2002年时增加到了14%。此举在为我们带来了新药的同时,也让制药行业成了当时最赚钱的行业。统计显示,即便在2002年宏观经济下滑时,财富500强名单中的10家制药公司的利润总和(359亿美元)比其他所有490家企业的利润总和(337亿美元)还要多。 但黄金时代也有其衰落之时,2002年往后不少企业发现新药的开发越来越难,旧有的“重磅炸弹”模式已不再灵光。2002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78种新药中,只有7种被FDA认为是对旧药有所改进,剩下的71种只能算是模仿性的创新药,与已上市的旧药相比,疗效不会更好。非但如此,受宏观经济影响,新药研发成本不断上升,目前一种新药从开发到上市至少需要10亿美元,所需时间可能长达15年。此外,随着旧有畅销药物专利保护期行将届满,专利困境给制药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药物专利到期后,仿制药在第一年可占据50%的市场,第二年可占据70%—80%的市场。 一些业界人士分析称,前些年药物开发的繁荣其实源于大的制药公司抢先摘下了“低挂的果实”,将最容易发现的药物变成了产品,而留下的将是那些难啃的“硬骨头”。 三大难关卡住创新 牛津大学转化医学教授蔡斯·邦特认为,这或许源于我们对人类疾病和现有药物的模式还没有足够的了解。例如,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商品名称有百服宁、必理通、泰诺等)这种常用药,我们经常服用,却并不知道它具体是如何工作的,也不知道它作用的部位在哪里。“如果我们连这些都不知道,又如何能设计出更好、更有效的药物分子?”邦特说。 要寻找新药,首先要确定新的目标,例如某种能缓解或治愈疾病的蛋白质。但在人体中有2万多种蛋白质,每种蛋白质都可能作为发现药物的目标,各种蛋白质既相互联系又各自不同,要从中找到准确有效的药物标靶并开发成药物,几乎和中彩票一样难。 另一个问题就是重复。“出于对竞争的考虑,很多研究小组不会公布自己的失败,或者即便公布也会拖到很晚。这样一来,对同一目标进行研究的其他学者、公司或研究机构会继续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重复已被验证过的错误,直到其重演。”邦特教授说。 不过好在一切正在改变。由于新药开发的复杂程度远超以往,合作开始成为无法回避的因素。在互联网时代,开源的思想也开始被一些制药公司所采纳。2010年,葛兰素史克公司公开了13533种对疟疾有潜在治疗效果的化合物的数据,希望通过分享信息,帮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设计出一种治疗效果更好的新药。这是制药行业首次大规模将开源开发模式应用到新药开发上,通过这种模式可能创造出一种不属于任何公司的新药。 葛兰素史克公司新药开发部主任帕特里克·瓦伦斯说,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必须予以打击。把这些化合物公布出来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或许是一个更好的主意。或许就有人比我们更聪明,能从中发现某些我们没有注意到地方”。“不过我们还是需要面对现实。由于存在竞争,永远都会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复。”他补充说。 即便如此,牛津大学的邦特教授表示,他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决定,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将结果及时公布。 此两点外,另一个困扰科研人员的难题便是制药业的“死亡之谷”。它起初被用来形容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的惊险过程,因为不少看上去极有希望的药物都在这个阶段折戟。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死亡之谷”的问题也日渐严峻和多样化,这个深谷不仅存在于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之间,同时也存在于患者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此外,医药开发工作还必须同时面对资金短缺和大量失败的双重重压。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保罗·沃克曼教授认为,诸如维康信托基金这样的慈善基金或许能解决这一难题。维康信托基金会是世界最大的研究慈善机构。基金会的目的是“通过资助最优秀的头脑实现健康的突破性进展”,在资助生物医学研究的同时也支持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其年度资助预算超过美国霍华休斯医学研究所,与英国公共资助机构医学研究委员会相当。沃克曼相信,在多方努力和各种创新开发模式的帮助下,新药开发一定会走出当前的困境。 何不打开另一扇窗 沃克曼教授乐观地认为,科学仍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在为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机遇。“科学正在引导我们从反方向寻求重磅炸弹级的新药,那就是个性化医疗。未来医生会根据患者特征和基因测试的结果来为其开出独一无二的药物。虽然就单种药物来说,受益者的数量会相对减少,但效果将远远优于那些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畅销药物。此外,掌握大量患者信息,从患者角度进行研发,更有效接近患者,也将成为制药企业的新策略”。 传统药物开发模式中,相对于临床试验的高额开支,实验室中科研人员的耗费可谓小巫见大巫。新药的高额研发成本主要来自于临床试验的高失败率。而在个性化医疗时代,这一切将完全改观。根据少量患者特点设计的药物或治疗策略,规模更小,时间更短,成功率更高,相应的费用也会随之降低。这让新药开发的经济成本重新得到了平衡,“死亡之谷”也将变得更易跨越。 沃克曼曾预言,通过这种方式,抗癌新药早期临床研究的成功率有望在5年内从现在的5%上升至50%。 不久前这一预言已经得到了验证。2011年8月17日,FDA批准Zelboraf(vemurafenib威罗菲尼片)用以治疗晚期或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2012年2月20日,该药也在欧盟获批。罗氏公司开发此药从一期临床试验到2011年发布总共还不到5年,人们似乎又重新找到了那久违的速度。 当一扇门被关闭时,寻找另一扇打开的窗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记者 王小龙 综合外电) 《科技日报》(2012-7-2 二版)

  • 2011年新药增加仿制药减少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1年药品注册审批年度报告》来看,与往年相比较,我国2011年批准化学药品仿制药品的数量减少,批准新药的数量有所增加。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共批准药品注册申请718件。其中批准境内药品注册申请644件,批准进口74件。在644件境内药品注册申请中,化学药品569件,占88.4%;中药50件,占7.8%;生物制品25件,占3.8%。从注册分类看,境内药品注册申请中,新药149件,占22.9%;改剂型59件,占9.3%;仿制药436件,占67.7%。此外,2011年,我国还批准621个注册申请开展临床研究。据介绍,这些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既涵盖在我国疾病谱中占重要位置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等的治疗药物,也包括了社会影响度高的一些罕见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我国将根据《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构建科学的药品注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药品审评审批的质量和效率。

  • 【有奖讨论】大家来侃侃新药研发流程

    大家侃侃新药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或者有关的技巧。新药从立项-标书-课题申报-非临床研究(植化,药分,药理包括临床药理和实验药理,药剂等)-临床研究包括1,2,3,4期临床-报生产研究-生产批件-新药证书-不良反应监测等等,这中间你从事了什么项目,有什么经验或者注意的给大家分享下吧?

  • 【分享】新药研发激情猜想

    [center]新药研发激情猜想[/center]2008-09-03 康义瑶 医药经济报 “研发外包和产业转移对于目前需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的中国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主动争取,现在‘甘当配角’,是为将来更快地‘当主角’打基础,是一种务实的选择。”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在不久前召开的某CRO高峰论坛上指出。这正是CRO现阶段在我国获得蓬勃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也使得CRO正在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CRO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这样的一个历史使命——提高我国制药业的创新能力,通过在国际新药研发外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弥补我国本土制药工业整体研发能力不足的缺陷,同时,为迅速提升国内研发水平以及为我国制药工业的结构调整提供一条捷径。 而药明康德作为中国本土CRO代表的迅速崛起,让CRO在国内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同时,有关CRO与中国新药研发的关系,也激起无限猜想。 现实意义 在国际上,CRO的雏形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公立和私立研究机构,当时,他们为制药工业界提供有限的临床前及部分临床试验服务,而到了今天,CRO已经发展成一个相对完备的技术服务工业体系。目前,CRO提供的技术服务内容包括:新药产品开发、临床前试验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几乎涵盖了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 而在中国,CRO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中定义为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申办者可委托其执行临床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但此种委托必须作出书面规定。1996年,MDS Pharma Service(美迪生)在中国投资设立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CRO药企,标志着中国CRO历史的开始。随后,其他的跨国CRO开始陆续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而同期,随着一些跨国制药企业陆续在中国启动研发业务,进一步刺激了中国CRO的成长。 十余年的实践证明,CRO领域发展迅速,对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研发外包在中国有三大贡献:一是让世界瞩目中国、了解中国;二是带头实践和推广国际标准,使CRO成为从仿制走向自主创新的一块跳板;三是为中国制药由仿制走向创新转变培养了一批国际一流的研发人才。”于明德表示。 从所承担的业务内容来看,中国的CRO大致被分为三类:从事临床前研究的CRO,这部分CRO主要从事与新药研发有关的化学、临床前的药理学及毒理学实验等业务内容。如为业界所熟知的药明康德、睿智化学等;从事临床试验的CRO,如泰格、北京依格斯等;从事新药研发咨询、新药申请报批等业务内容的CRO,虽然一些有一定规模的CRO也从事这方面的业务,但中国当前的CRO机构中单纯从事这类业务的占了绝大多数。 不同发展方向的CRO对产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在多方面有相当突出的现实意义。CRO在降低研发成本和费用、分摊企业风险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这恰恰是国内企业的软肋:我国医药企业新药研发费用普遍投入不足,而总体上研发费用又不断上涨,研发耗资十分巨大,制药业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尽可能地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 CRO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专业化和高效率,一班拥有经验丰富、熟悉新药临床研究流程、与试验基地建立了良好关系的专业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一个具有高度专业化和具有丰富临床研究经验的专家队伍,便于整合资源,为制药公司提供快捷和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管理,给药品审批部门提供全面、客观、详尽的临床数据。因此,CRO专业化的服务可以减少新药申报注册过程中的周折和反复,从而缩短新药报批周期,提高新药的上市速度。有资料显示,由CRO承担项目的时间与企业自身承担的项目所需要的时间相比,大约可以节省25%~35%的时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大型制药企业相比,CRO的规模要小得多,其管理成本也相对较低。同时,因CRO面向众多医药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其设备和人员的利用效率更高。对于大型制药企业而言,与CRO合作可以避免同时研究多个新药造成的力不从心的状况,而且能够控制人员和经费的过度膨胀。对于中小型制药企业,因其规模较小,所需进行的临床试验也较少,通过与CRO的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药品开发中资源的浪费,且CRO专业化的服务可以提高新药申报注册过程中的效率和成功率,大大降低企业的总成本。 除此之外,CRO还可以成为中国企业通往国际市场的一座桥梁。“以往,国内企业经常因为不熟悉FDA的申报规则,而在产品出口上吃了大亏。如果与CRO企业合作,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申报费用,还可以增加申报的成功率。”北京某医药信息咨询公司总经理表示。而相较而言,CRO对药物研究的某一过程非常专业,有资质、有经验并且诚信度高的CRO熟知国际医药注册的政策法规和国际市场运作,在进行申报注册工作时可以寻求更好的途径,还能联系国外一流的产品代理和法律顾问团体,帮助企业的产品走出国门。如果没有合适的CRO作桥梁,企业进行国外的注册申报工作不仅存在沟通上的障碍,而且费用也较昂贵。 我国的CRO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这样的一个历史使命——提高我国制药业的创新能力。大家普遍认为:发展CRO也是积累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为国外制药巨头做外包研发,可在短期内获取利润、积累资本;还可以通过外包参与到全球创新药的研发服务当中,获得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同时,还能学到国际化管理运作模式。 而现任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肿瘤药理中心实验室主任的张瑞稳博士先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没有创新的民族制药业,就没有CRO的明天。” 在业界一再强调CRO对于新药研发所带来的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经验积累、成本节约等种种促进作用时,却往往忽视了CRO与新药研发、中国药业的创新所存在的“纠结”关系。 事实上,发展CRO产业对于提高中国制药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确至关重要,而药物创新实力反过来又是CRO发展最直接的助推器,两者互为因果,不能偏废。已经有业内专家提出担忧:“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完善创新药价值转化机制,彻底改变创新药投入大、周期长、利益回报慢的状况,对于热衷短期行为的制药企业来说,即使有再多的共享观点、合作认同、文化认可,‘有价值的联盟’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下终究还是脆弱不堪。”而中国药物创新的发展将是国内CRO发展最直接的助推器。 “发展我国的CRO产业对于提高中国制药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我们不能将其视为能医治一切的灵丹妙药。大力发展新药研发的外包业务有助于培养我国自己的新药研发人才、建立与发达国家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但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助于技术创新的大环境,提高我国制药产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有业内人士指出。 vJ8(K`#aV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