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新型材料

仪器信息网新型材料专题为您整合新型材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新型材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新型材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新型材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新型材料话题讨论。

新型材料相关的资讯

  • 百灵威预祝2009国际新型材料及制备展圆满成功
    由复旦大学、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主办的2009年g际新型材料及制备展于2009年10月18-21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隆重召开。 本次g际大会云集了众多海内外新型纳米材料、新型聚合物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和新型能源材料方面专家、有名高校教授、跨g企业dj研究员,共同探讨新型材料发展方向,为该l域研究者提供y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百灵威作为精细化学品专业供应商之y,将参与此次会议,向广大客户推荐高纯无机金属、有机金属、纳米材料、MOCVD& ALD & CVD用挥发性前体、OLED发光材料等材料化学l域产品;格氏试剂、c干溶剂、杂环化合物、卟啉、硼酸硼酯、离子液体、离子对试剂、高纯溶剂等常用试剂&hellip &hellip 会上我们还为您准备了专业资料,我们将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培训中心(复宣酒店4楼)A002号展位敬候您的光临! 展位图:
  • 科研人员研发新型材料用于检测水中有毒物质
    据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该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成本低、易制造的新型复合材料,用于检测工业废水中的苯酚等有害物质。研究成果发表《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杂志上。  据科研人员介绍,苯酚是水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现有测定苯酚的高灵敏度方法费时费力,且设备昂贵。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科研人员联合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研发出一种成本低、易制造且能重复使用的复合材料,可用来检测工业废水中的苯酚等有害物质。该复合材料基于氧化铝纳米纤维和爆炸纳米金刚石,成网状结构,纳米金刚石簇分布在纳米纤维表面,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化学和生物耐受性,易于清洗,可重复使用。使用方法是将水样试剂添加到复合材料表面,如样品中含有苯酚,会引起纳米金刚石变色,复合材料成深红色。颜色深浅与样品中苯酚含量成正比,可对样品中苯酚做定性和定量测定。苯酚的定量测定可用分光光度计完成。复合材料可连续进行6次检测,每次检测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即可开始下次检测。该复合材料在室温下检测功能可保持1年。   注:本文摘自国外相关研究报道,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 中科院研制新型材料可高效去除水中六价铬离子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该院智能所专家在去除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方面取得新突破,他们研制出一种单晶多孔纳米材料,可快速、高效去除高毒性重金属离子六价铬。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环境类国际知名期刊《危险材料杂志》,评审人认为&ldquo 这是一项有趣、新颖且有用的工作&rdquo 。   据中科院专家介绍,六价铬为常见的高毒性重金属污染物,皮肤接触可能导致过敏、湿疹 吸入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沙哑、鼻粘膜萎缩 食入会引起呕吐、腹疼、致癌。六价铬还有可能造成遗传性基因缺陷,对环境具有持久性危害。研究人员介绍说,在众多六价铬的处理方法中,光催化法是一种高效且清洁的处理方法,通过将高毒性六价铬光催化还原成低毒性且是人体内必需的三价铬,可有效降低铬离子的危害。   中科院智能所科研人员在六价铬的高效光催化材料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制备出了一种单晶多孔纳米材料。实验表明,多孔结构在纳米片的表面造成了大量具有高催化活性的位点。这种纳米材料投入水中,对六价铬催化还原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同时对苯、酚等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率也大大提高。   据了解,这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ldquo 应用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础研究&rdquo 、中科院&ldquo 引进海外杰出人才&rdquo 百人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支持。
  • 《纳米快报》:新型材料可研制纸张厚度的相机
    研究生雷斯东采用铜铟联硒化合物薄片研制了一个二维三像素相机,声称未来相机可以制造得像纸张一样薄。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超薄成像设备,可使未来相机变得像纸张一样薄。他们采用仅原子厚度的铜铟联硒化合物(CIS)研制电荷耦合器,这是相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纳米快报》上,这种二维三像素相机设备对光线探测具有独特的优势。   许多现代数码相机的图像传感器叫做电荷耦合器,这种手指甲盖大小的硅芯片包含着数百万个光敏二极管,它能够捕获像素进行拍摄。伴随着电荷耦合器尺寸逐渐缩小,未来可研制体积更小的相机。参与这项研究的研究生雷斯东(音译)说:&ldquo 传统电荷耦合器较厚、较硬,然而铜铟联硒化合物制成的电荷耦合器将超薄、透明、具有一定的弹性,是理想的2D成像设备组成部分。&rdquo   莱斯大学材料科学和纳米工程系资深研究员罗伯特-瓦塔尔(Robert Vajtai)博士称,铜铟联硒化合物对于光线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这是因为捕获的电子消散得非常慢。有许多二维材料可以探测光线,但都不及铜铟联硒化合物如此高效。铜铟联硒化合物比之前我们所见的感光材料有效10倍。   雷斯东认为,未来在医学领域,铜铟联硒化合物可以结合其它2D电子技术应用于生物成像设备,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
  • 新型材料有望成为新一代高效膜分离材料 用于高效有机小分子分离取得新进展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唐智勇和副研究员李连山在具有刚性分子骨架的自组装多孔薄膜用于高效有机小分子分离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Microporous membranes comprising conjugated polymers with rigid backbones enable ultrafast organic-solvent nanofiltration 于7月23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杂志 (Nat. Chem. 2018, DOI: 10.1038/s41557-018-0093-9)。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当今工业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分离、纯化或者浓缩过程,因此分离技术成为现代工业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分离纯化过程主要依赖于高能耗的基于热的过程,例如蒸馏、蒸发、精馏等。据统计,化工工业中用于分离和纯化的能源消耗占据了全部能源消耗的一半,其中80%被蒸馏过程消耗。因此,开发低能耗、高效的分离纯化技术将极大降低能源消耗。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膜分离过程是一种在选择性膜两侧施加压力差,使得待分离物质选择性通过膜从而实现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技术是高效、高选择性膜材料。这一技术在水纯化或者海水脱盐方面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应用,利用聚酰胺等聚合物材料的薄膜实现杂质或离子去除。然而,其在有机体系的应用相对滞后,这是因为大部分传统的一维聚合物材料在有机溶液中不稳定。其次,传统一维聚合物薄膜没有永久性孔,导致分离速度非常低下。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为了同时解决高稳定性、高溶剂通量及高选择性的问题,唐智勇课题组选择了具有刚性骨架的自组装多孔聚合物材料。这种材料相比于传统的一维柔性聚合物材料有非常大的优势:第一,三维全共轭结构使得这类材料在任何溶剂中不溶,且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第二,刚性骨架支撑起丰富的自组装微孔,有利于溶剂的传输 最后,可通过化学手段对孔结构或尺寸进行调控。然而其三维刚性结构在解决了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其不溶的特性也同时带来了材料成膜困难的问题。因此,如何获得高质量的薄膜是解决这类材料在膜分离领域应用的关键一步。受一维聚合物表面聚合的启发,该课题组在SiO sub 2 /sub 表面修饰初始聚合位点后进行表面聚合反应,通过精细控制表面修饰及聚合反应条件,获得了平方厘米级的无缺陷薄膜并成功转移至超滤膜多孔支撑层。分子截留测试表明,其对有机溶剂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在同等选择性基础上,过滤速度较目前商用的一维柔性聚合物薄膜高出两个数量级。这一结果主要得益于这类材料永久性微孔结构及高孔隙率,使其有望成为新一代高效膜分离材料。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国家纳米中心博士梁斌和助理研究员王会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唐智勇、李连山为共同通讯作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5a4b40ad-e20b-47d9-9ef0-26d1a80e97c4.jpg" title=" W02018072453505172727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聚合物全刚性骨架支撑起自组装结构中高度联通的永久性微孔& nbsp /p
  • 美研究人员发明新型材料 可帮助医疗仪器自行充电
    电池对于植入式医疗仪器来说非常重要。当电池停止工作时,病人也许就不得不做另一场手术来置换电池。据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日前发明了一种致密柔韧的材料,其可以通过自身肢体动作来收集能量,病人只需通过呼吸就能维持心脏跳动。   研究小组组长米迦勒 麦卡尔平表示,这项发明的关键在于压电材料形态的创新。压电材料受到机械应力时会发生电偏振,因此运动和压力都可以产生电能。但是一般的压电材料都非常硬,而且不易弯曲,通常还带有毒性。   因此研究小组发明了纳米压电仪器,它们被层层的硅树脂所隔开,就像我们从隆胸手术所知道的那样,硅树脂非常柔韧,而且不会引起人体排斥。   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麦卡尔平表示这种材料的首次商业应用可能是用来替代儿童运动鞋中发光LED,但他希望这些材料以后可以应用在电力心脏起搏器,以及植入肺部。
  • 真没想到!小小棉籽壳居然可以变成新型碳素材料?上海净信研磨为您科普~
    赏析魔术表演的时候,粉丝们经常赞叹魔术师的奇妙能力。由于你没办法猜中下一阶段会产生哪些,也没办法猜中魔术师究竟是如何变出去的。  同样的,研发人员也被当做材料界的“魔术师”,也经常令人赞叹,由于你也没办法猜中他们是从哪些不值一提的东西中,“作出”新型材料;如同这小小的棉籽,在研究者精英团队的妙手实际操作下,成功制取出了“氮夹杂多孔结构碳素原材料”。   棉籽壳主体  棉籽壳,也称棉皮,是棉籽经历去壳机提取后剩下的外壳。它的羧甲基纤维素水分含量较高,平常多用于养植食药用菌、猪群颗粒饲料等,有“食药用菌的全能型细胞培养液”之称。  在我国是全世界关键产棉强国,西藏做为在我国几大产棉区之一,棉絮是西藏最具优点的特点資源之一,棉籽生产量达到450-500万吨级。西藏的棉籽壳資源来源于广,储量比较丰富,对棉籽壳的综合利用运用,意义重大。   功能性碳素原材料  功能性碳素原材料要以碳做为基础骨架图的新材料。它的优势包含:比较发达的孔隙度、高的堆积密度、优质的耐温性能,直径尺寸可调式等,在催化反应、吸咐、传感技术、分离出来及其储能技术行业拥有普遍的运用。选用各种各样可再生能源为原材料来制取新式碳素原材料,变成近些年的1个科学研究学术热点。   氮夹杂多孔结构碳素原材料的提取  依据研究人员的详细介绍,棉籽壳可立即开展炭化,提取方法全过程使用方便,安全性,炭化活性的低温冷冻研磨仪,且不用加上试剂开展后续处理等流程,可以以非常高效的情况下制取氮夹杂多孔结构碳素原材料。  相对于传统式碳素原材料的制取方式,该方式在制备原材料上有:低成本,原材料成份平稳均一,不用开展繁杂的成份分离步骤也能分离出来,原材料也不用预处理等优点。   上海净信低温全自动样品冷冻研磨仪JXFSTPRP-L系列   无需液氮预处理,可直接将样品降至所需温度,安全无噪音,全封闭研磨无污染可能性,进口材质内腔防腐易清洁,冷冻研磨领域的佳选仪器。  研究成果:  氮夹杂多孔结构碳素原材料的优点  据试验计算得出,所制取出的氮夹杂多孔结构碳素原材料堆积密度非常高,堆积密度达到2500 m2/g,氮含水量达到7%。并且以该方式制取的氮夹杂多孔结构碳素原材料制取的金属电极,在超级电容器中显示信息出出色的特性,比电容器达到320-340 F/g(电流强度为0.5 A/g),具备出色的光电催化性特性和循环系统可靠性。  除此之外,氮夹杂多孔结构碳素原材料还具备出色的染剂吸咐特性,可做为新式吸咐和分离出来用新型功能材料。  古语云:“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科技人员这群“魔术师”的手上,真真正正的做到了灵活运用任何資源,让不值一提的事情也可以容光焕发更新的活力和想像力。也希望将来,他们能够作出更多更好的新型材料。  研磨实例对比图:   将样品和研磨珠加入研磨罐→设置好相关参数→研磨后成品
  • 广东医科大学合成新型探针材料可快速检测贫血症
    日前从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获悉,该学院通过国际合作,成功合成了2个罕见的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该材料可作为荧光探针高效检测铁离子等金属离子浓度,可为皮肤病和贫血症等疾病中Fe3+的定量分析以及环境中Fe3+的监测提供简单、高效的检测方法。  “传统荧光探针存在荧光信号不强、选择性差、灵敏度低、回收困难等问题,而金属—有机骨架荧光探针在用于金属离子检测方面,具有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刘建强说。  刘建强说,该研究以分子工程学为依据,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个罕见的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该新型材料对不同浓度的离子进行探测后,对于铁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表现出了特殊的敏感性,荧光强度出现了快速的降低,并对二氧化碳有选择性吸附作用。  在探索合成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规律的基础上,该团队将该材料应用于荧光探针领域,对金属离子可进行高效检测。“检测极限值越低代表灵敏度越高,检测效果也越好。以铁离子的检测而言,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做成的荧光探针检测限度,远优于传统材料。”刘建强说。  “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探针材料,表现出对铁离子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在荧光探针和生物标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李宝红说。  此研究由该学院博士刘建强和西北大学博士侯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斯图尔特巴顿等完成。相关科研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ChemPlusChem》上。
  • 科学家开发出太阳能电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p   迄今为止,世界上80%以上的能源是通过燃烧石油、天然气和煤产生的。首先,这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其次,人类在过去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已消耗了经过数百万年形成的全球石油资源可开采储量的一半以上。目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的主要目标集中在如何提高太阳能的光电转换效率,却很少有人关注太阳能电池板基体材料的稳定性。 br/ /p p   在俄罗斯科学基金会资助下,以俄科院化学物理问题研究所科学家为首的国际团队开发出以有机半导体材料(共轭聚合物和富勒烯衍生物)为基体的高效稳定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光化学和热稳定性较高、且具备可有效适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最佳性能的新型光敏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光电转换成本比化石燃料价格更低,因而有望彻底改变全球能源产业。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杂志材料上。 /p p   太阳光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环保、廉价的能源。据估算,全人类每年能量需求约为20太瓦,而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约105太瓦。因此,太阳可视做现代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以有机半导体材料为基体的太阳能电池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灵活性等特点,已经引起研究人员和创新型企业的极大关注。 /p p   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p p   一是创建了适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新的共轭聚合物组,并发现使用单体单元在主链中无序排列的不规则共聚物,其光电特性明显优于链节以严格顺序交替排列的常规结构聚合物。研制开发的以共轭聚合物为基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大于7%,这是国际上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的同类装置中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之一。 /p p   二是开发出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富勒烯衍生物为基体的新型电子受体材料,这种新型材料能够保证有机太阳能电池在140℃高温下运行稳定。这是实现有机太阳能电池类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并得到实际应用的重要步骤。 /p p   俄科学家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中对若干类型的有机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实地试验,研究了影响太阳能电池操作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结果发现,采用电子顺磁(自旋)共振法可以轻松完成材料的光稳定性筛查并找出最具前景的结构。 /p p   上述研究工作是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巴伐利亚能源产业应用研究中心和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完成的。 /p p br/ /p
  • “微型材料实验室研讨会”圆满成功
    2018年1月9日,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联手马尔文帕纳科公司在丽亭华苑酒店成功举行“微型材料实验室分析技术研讨会”。在材料研究领域中,对材料表面结构、成分的表征,对样品物相的鉴定和晶体结构分析,是最常见的分析测试手段。 而传统的大型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材料分析设备,往往因为体积巨大,操作、维护困难等原因,只适用于分析测试中心,预约机时和实际测试中间往往需要漫长的等待。 此次研讨会,为每位材料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更高的科技水平,将大型的材料分析设备转变成集成化、小型化、操作简单的台式设备,让每个课题组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材料分析实验室。飞纳台式扫电镜、马尔文帕纳科台式XRD是此次会议的主角,两家公司的高级应用工程师王林博士和李淑波博士分别对设备以及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并且演示了两台设备的实际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与会的各位老师对两款设备表现出很高兴趣,在之后的现场试用环节中,许多老师都亲自进行了电镜和XRD的操作。并且,有些老师随身携带了样品,通过工程师的简单培训,即可在现场对自己的样品进行测试。在此次研讨会中,来宾不仅覆盖了北京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还包括一些从天津、河北甚至更远地区前来的老师,许多老师表示,希望此类活动能更多的举办,最好能够在科研单位中进行试用,让更多的材料工作者了解这些能够显著提高科研效率的台式科研设备。
  • 比奥罗杰(Bio-Logic)将参展2016中国材料大会-第17届亚洲材料大会
    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国际材料研究学会、青岛材料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材料大会-第17届亚洲材料大会,将于2016年10月21-23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华洋科仪旗下比奥罗杰(Bio-Logic)品牌的EC-LAB系列电化学工作站、MT-Lab系列材料阻抗测试系统将为此次大会增添亮点。作为华洋科仪旗下全球顶尖专业的比奥罗杰(Bio-Logic)品牌的EC-LAB系列电化学工作站、MT-Lab系列材料阻抗测试系统将为电化学及交流阻抗测试生产厂商以及致力于为新型材料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精准的材料电化学及交流阻抗频谱测试系统。 “中国材料大会”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的最重要的系列会议,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举办14届。自2008年开始,由原来的每两年举办一次改为每年举办一次。大会宗旨是为我国从事新材料科学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专家、学者、教授、科技工作者、政府有关的管理部门和领导、企业家及其它相关人员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交流和共享材料研究的最新成果,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并提高新材料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来参会人员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材料界的品牌会议。为此,从2012年开始,将“中国材料研讨会”更名为“中国材料大会”。 同期举办的IUMRS-ICA(国际材联-亚洲材料大会)是国际材联最重要的系列会议之一,由亚洲地区材料研究学会轮流承办,在国际材料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第17届亚洲材料大会(IUMRS-ICA 2016)将在中国召开,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中国材料科学学会(MRS-T)协办。根据中国材料研究学会2015年2月常务理事会会议纪要,经学会秘书处调研决定,IUMRS-ICA2016 定于2016年10月20-24日在山东青岛市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本次大会计划设25-30个分会,主题涵盖能源与环境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与电子材料、纳米与非晶材料、材料模拟、计算与设计等六大热点领域。此外,大会期间,将同期举办“先进材料、制造和测试设备展览会”。 诚邀各位新型材料科研老师光临华洋科仪比奥罗杰(Bio-Logic)展台(展台号622-623),我们热切期望能给予您满意的技术服务。 Bio-Logic MTZ-35材料阻抗测试系统
  • 《邀请函》:微型材料实验室分析技术研讨会
    《邀请函》时间:2018年1月9日(周二)8:30-17:00地址:北京丽亭华苑酒店3楼鸿运3厅 主办单位 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马尔文帕纳科公司 尊敬的女士/ 先生, 您是否经常预约测试中心进行材料分析,却早就厌倦了等待?您是否正在寻找高效的材料分析设备,却担心实验室空间有限?不用担心,飞纳电镜——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携手马尔文帕纳科公司推出微型材料实验室分析技术研讨会(Mini Material Laboratory Seminar),专注为您提供先进,高效,稳定的台式科研设备,让您彻底告别等待,告别望而生畏,庞大且复杂的传统设备。 在材料的研究中,需要随时检测材料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元素(使用扫描电镜+能谱仪),随时测试材料的晶体结构即物相鉴定(使用X射线衍射仪),随时分析材料的元素组成(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一台扫描电镜加能谱仪,一台X射线衍射仪或X射线荧光光谱仪,都有着庞大的机身及复杂的附属设备(如水冷、ups电源等),让我们日趋拥挤的实验室根本无法承受。 随着材料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进步,扫描电镜,X射线分析仪器逐渐向小型化,台式化快速发展。台式扫描电镜领军制造商——飞纳电镜,和全球市场领先的X射线分析仪器的制造商——帕纳科,都已经推出了与以往大型落地式仪器性能相当的台式仪器。您只需一张实验台便可放置好几台台式仪器,帮助您快速获取材料分析结果。飞纳台式扫描电镜能谱一体机Phenom ProX(SEM+EDS)马尔文帕纳科——台式X射线衍射仪(XRD)马尔文帕纳科——台式荧光光谱仪(XRF)2018年1月9日,微型材料实验室分析技术研讨会(Mini Material Laboratory Seminar)将在北京举行,飞纳扫描电镜的专家和马尔文帕纳科的专家同场宣讲,真正为您展现全方位的材料分析仪器小型化解决方案。精彩不止如此,所有宣讲涉及的分析仪器都将安排现场演示。 特此邀请您出席此次研讨会,探讨您在材料分析过程中运到的问题。我们期待与您在北京相约! 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马尔文帕纳科公司活动日程本次活动免费提供资料和午餐会场信息会议地点:北京丽亭华苑酒店(PARK PLAZA)会议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25(近知春路地铁站)到达方式:北京丽亭华苑酒店位于地铁10、13号知春路站,下车后F口出站向东步行200米即到,步行用时3分钟
  • 中科大教授发明新纳米材料 有望治疗癌症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曾杰课题小组把金和铜结合,发明了一种光热转换效率高、催化性能好的五角星形新型纳米材料&mdash &mdash 金铜合金纳米材料。这种被称为&ldquo 纳米之星&rdquo 的新型材料可有效治疗小鼠乳腺癌,从而有望开辟癌症治疗的新途径。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 通讯》在线发表。   据介绍,这种金铜合金纳米晶体在近红外区有很强的光吸收和光热转化能力。利用这一特性,他们往患有乳腺癌的小鼠体内注射30微克金铜合金纳米材料,并在肿瘤处用近红外激光照射10分钟,纳米晶体可吸收近红外光并转化成热,产生局部高温,从而杀死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每天照射10分钟、连续照射4天之后,小鼠体内的肿瘤消失了。   曾杰说,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正常体温都在37&mdash 42℃之间,如果持续一段时间高温,癌细胞就会被&ldquo 烧死&rdquo 。从理论上讲,用这种办法治疗人类肿瘤是可行的。而且这种疗法无需手术、不损伤组织、副作用小,是更为理想的疗法。
  • 第十一届国际材联亚洲材料大会在青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9月26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日本材料研究学会、台湾材料研究学会协办,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与青岛市政府联合承办的第十一届国际材联亚洲材料大会(IUMRS-ICA 2010)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国际材联亚洲材料大会(IUMRS-ICA)是国际材联最重要的系列会议之一,此次会议共吸引了来自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中国台湾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名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仪器设备厂商参加。 会议现场   大会邀请了5位世界材料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报告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 卢柯院士   报告题目:Nano-twin strengthening and nano-twinned materials   强度和导电性是金属材料两个至关重要的性能,但往往顾此失彼,不可兼得。如何才能在保证金属材料强度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及韧性,卢柯院士介绍了利用脉冲电解沉积技术制备出具有纳米尺寸孪晶的纯铜,通过在纳米尺度的结构设计优化了材料的性能,其拉伸强度、电导率等性能参数和普通纯铜相比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同时兼顾了金属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强度,这类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报告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中心 Mark Verbrugge博士   报告题目:Materials research and electrified vehicles   Mark Verbrugge博士介绍了通用汽车公司的电气化战略、电池技术发展轨迹,电气化在电动车雪佛兰伏特汽车中的应用,研发优质电池面临的挑战、化学降解和化学机械退化对电池寿命的影响、新型材料对电池研制可能带来的发展机遇。Mark Verbrugge博士介绍说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但它未来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能否降低原材料的价格、如何提高低温环境下电池动力、为何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寿命就会缩短、怎样对电池做加速寿命测试、如何延长电池使用时间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报告人:日本东京大学 Ryoichi YAMAMOTO教授   报告题目:Eco-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Green Growth   Ryoichi YAMAMOTO教授首先谈到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2010年世界各地发生了多起极端的气候现象,这些与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是分不开的。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大家的重视,零碳经济增长是我们的目标,环保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对于实现绿色增长至关重要。Ryoichi YAMAMOTO教授表示列入环保产品名录的环保材料必须符合以下六个标准:不使用稀缺资源、具有清洁和保护环境的功能、生产该类材料对环境的冲击特别低、不含任何有害物质、具有良好的性能、易于回收利用。此外,Ryoichi YAMAMOTO教授还介绍了环保产品数据库未来的信息记录规划。   报告人:韩国汉阳大学 Jea-Gun Park教授   报告题目:Future Technology Evolution for Memory Device and Materials   Jea-Gun Park教授介绍了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与NAND闪存存在的不足之处、新型材料在存储器中的应用、目前一些新型的存储系统。DRAM是最常见的系统内存,但它具有数据保持时间短、功耗大等缺点。纳米器件自旋转移矩(Spin TransferTorque:STT)方式MRAM(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拥有高速读取写入能力及高集成度,而且基本上可以无限次地重复写入。PRAM相比普通的DRAM和NAND闪存,其读数速度和寿命周期都有很大的提升,还具有低能耗的特点。ReRAM能提供更低的功耗,并且成本也比较低。   报告人:国立清华大学 陈力俊教授   报告题目:In situ UHV-TEM Investigation of Dynamical Changes in Nanostructures   陈力俊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光电子显微镜、低能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隧道扫描显微镜,主要介绍了超高真空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结构动态变化的研究中的应用,利用超高真空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铜晶界中的原子扩散,研究金属硅化物在微电子工业中的应用等。研究所用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室和前处理室真空度小于5×10-8Pa、点分辨率可达0.21nm、线分辨率可达0.14nm、加速电压200kV。   本次大会共设21个分会和一个论坛,涉及能源与环境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和电子材料、纳米与非晶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材料模拟和评价等六大领域。大会还设立了论文墙报展,同期举办了新材料、材料制备和测试技术大型展览会,60余家国内外相关仪器设备厂商参展,充分展示国内外材料表征与评价分析仪器的最新进展。 论文墙报展 仪器展览
  • 填补行业标准空白!广东发布乘用车复合材料翼子板团标
    2021年1月5日,广东省标准化协会发布实施《乘用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团体标准。此举将促进国产乘用车翼子板质量规范和升级。翼子板是汽车车身上遮盖车轮的外饰件,因该部件形状及位置似鸟翼而得名。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翼子板可以起到防止行驶过程中车轮带起的砂石、泥浆等对轮毂和车厢底部的损坏,是轿车上比较典型的外覆盖件之一,质量要求高、成型难度大,一般选用成型性比较好,同时强度比较好、防腐性能较好的材料,材料厚度在满足抗凹性、刚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薄的板材,降低整车重量。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性能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比强度、比模量、耐腐蚀、抗疲劳性等优点。碳纤维增强塑料汽车翼子板相对于传统的钣金翼子板:1)可减重45%以上,轻量化效果显著,节能减排的优势明显;2)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易氧化生锈,耐腐蚀性强、寿命长;3)尺寸稳定性好,提高与翼子板相关的附件的匹配精度;4)较高的阻尼系数和疲劳强度极限,减震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强;5)特殊的纹理图案显示。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以及受主要消费群体年轻化、需求个性化等因素影响,以体现高端化、品质化、定制化趋势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等汽车精品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认知与关注。目前,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生产企业主要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主要做高端汽车改装件的制造,并不能大批量生产。相比于国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部件的发展,国内显得较为落后。而且,乘用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上还是空白,生产企业多以客户的要求为依据制订自己的企业标准并组织生产,行业内因为缺乏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产品良莠不齐。为有效引导产业的良性持续发展,同时使用户在选择、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有统一的标准进行参考和对比,促进产品质量和技术升级,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据此,广东亚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广东亚太轻量化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坤刚复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广东省肇庆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等单位联合起草了该标准。由上述单位专家和得力技术骨干组成的起草组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产品现行市场状况、生产技术水平、应用领域、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关联技术标准等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对部分技术指标在相关企业反复进行测试取得数据,并多次召开研讨会,对有关技术问题和指标进行深入研讨取得一致。《乘用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团体标准立足于保障和提升汽车翼子板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对采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制作的乘用车翼子板的各个质量环节作了规范规定,包括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技术要求包括一般要求、尺寸要求、外观质量、功能性要求等。质量技术指标既考虑先进性、前瞻性,又立足与现有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其中,一般要求的指标与GB 11566—2009《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和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完全一致,外观及尺寸要求相较于GB/T 27799—2011《载货汽车用复合材料覆盖件》的要求更严,产品核心技术指标之一的耐气候老化试验采用颜色变化的灰标度评定,评定办法与指标要求与ISO相关标准一致,抗石击试验在比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规定的气候温度更严苛的条件下效果相同。 专家组评审认为,《乘用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团体标准统一、规范了乘用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翼子板的技术质量要求,技术质量指标先进、适用,可为国产乘用车翼子板的升级换代提供技术支撑和满足市场需要,对推广应用高性能新型材料,实现乘用车部件翼子板技术质量升级具有促进作用。
  • 诺奖得主小组用石墨烯制成隔气透水材料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最近利用氧化石墨烯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隔气透水材料。这种材料的神奇之处在于,绝大多数液体和气体都无法通过它,但水蒸气可以畅通无阻。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它只有一层碳原子的厚度,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海姆和同事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2004年在世界上最早制作出石墨烯,并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近日,海姆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的研究小组把石墨烯加工为氧化石墨烯后,制成一种薄膜,这种薄膜的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几百分之一,但强度和韧性都很好。   特别神奇的是,这种薄膜具有特殊的隔气透水的性能。在实验中,用这种薄膜封装的绝大部分气体和液体都无法逸出来,显示出良好的密封性,唯有水能够照常蒸发。   海姆研究小组成员拉胡尔奈尔说,他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用这种薄膜封好一瓶伏特加酒,结果随着水分蒸发,酒的味道越来越浓。   奈尔说,独特的隔气透水性质,注定这种新型材料将会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来源:新华网 黄堃)
  • 3D打印在压电材料方面的应用
    1880年,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兄弟发现,把重物发在石英晶体上,晶体某些表面会产生电荷,电荷量与压力成比例。利用压电材料的这些特性可以实现机械振动(声波)和交流电的相互转换。打火机的点火装置,就是利用此原理进行打火。后来压电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传感器(如图1)中,例如换能器、传感器、驱动器、声纳、手机和机器人等方面。图1 压电陶瓷传感器压电效应的产生是晶胞中正负离子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出现相对位移,使得正负电荷的中心不再重合,导致晶体发生宏观极化。压电电荷的流动方向取决并且遵循其陶瓷和晶体材料的晶格排列,因此压电陶瓷和压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压电常数与其结构组成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郑小雨(Rayne Zheng)教授及其实验室的博士团队使用3D打印的方式实现了新型压电材料的制造,并且采用这种方法制备了具有高压电特性的材料,实现电压在任意方向可被放大、缩小和反向的特征。图2 高灵敏度压电材料的合成以及3D打印制造图3 压电材料3D打印制造(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这种压电材料的制造方法为:首先采用功能化剂(三甲氧基甲基丙烯酸丙脂)共价接到PZT(锆钛酸铅压电陶瓷)颗粒上合成表面功能化的压电纳米粒子,表面通过硅氧烷键在表面留下自由的甲基丙烯酸酯(如图2-a);通过提高表面功能化水平,提高复合颗粒材料的压电相应水平,使之达到最大(如图2-b) 最后通过面投影3D打印方式实现纳米颗粒的粘接成型(如图2-c和图3),最终得到需求的压电材料结构,其显微镜结构(如图2-d)。基于此项技术,压电新型材料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P1多功能柔性可穿戴智能材料通过电压激活后能够设计和制造出一系列新型智能材料。该三维材料具有任意形状,任意内部结构复杂度,并且每一个节点、单元和材料本身任意部位均具有压电感应功能,无需任何附加传感器即可实现电压输出。根据该材料的特性,开发出了柔性压电材料(如图4),为将来可穿戴柔性器件开发做好基础准备。图4 打印的柔性材料薄片(弗吉尼亚理工大学)P2自感应吸能材料及护甲由于这种智能材料各个部位均具有压电感应,其打印支撑的三维结构将无需任何附加传感器,并探测出任意位置的压力或者震动。现有传感技术和结构损伤检测当中,需要在各个位置上布满大量的压电传感器,并且对于复杂结构,需要通过复杂算法优化计算,最终来确定传感器阵列的布置。然而,这种自感应三维材料,则可以通过任意位置的压电结构材料,首次解决了这项难题,并且通过智能桥梁结构得到验证(图5)。图5 智能桥梁检测实验P3矢量传感领域通过人工晶格设计制成的压电超材料,可以很灵巧的实现矢量探测传感功能,通过利用改型材料不同结构有不同压力静电相应的特性,设计如图(6-b)所示的结构,并对不同方向进行压力测试,可以实现三个方向的不同压电系数的压电材料制备。图6 力方向感知测试国内西安交通大学陈小明教授也在应用3D打印技术研究压电材料,其将压电聚合物或陶瓷与光敏树脂混合制备成复合材料,然后将复合材料利用深圳摩方(BMF)的3D打印设备S140进行打印成型,从而制成相应的压电器件。除此之外,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制备具有多种微结构的器件(图7),相比于传统的微纳加工工艺具有成型快,成本低,可定制化等优点。打印的微结构复合压电器件相比于平模,极大的提高了压电输出,器件性能成倍增加。图7 3D打印的多种微结构压电器件图BMF的S140(图8)设备打印光学精度达到10um,打印层厚10~40um,打印幅面最大能够达到94mm(L)*52mm(W)*45mm(H),而且其支持多种树脂材料打印,例如韧性树脂、耐高温树脂、生物医用树脂、柔性树脂等等,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客户的科研需求。图8 S140设备简图通过3D打印来实现各向异性和定向效应的高响应性压电材料,有效促进了3D传感器材料方向的发展。通过这种材料,用户可以为目标应用进行设计、放大和抑制等操作模式。这种新型结构与功能的压电材料突破了传统传感器整列部署的模式,通过3D打印制造方式为未来智能材料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X射线晶体成像仪助加拿大开发出寻找碳捕获材料新方法
    为高效率、低能耗捕碳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可靠手段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渥太华大学科学家成功利用X射线晶体成像仪和计算机模拟手段,对被称为“棒球手套”的捕碳材料如何捕捉二氧化碳分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科学家认为,该项成果为设计定制一种高效率、低能耗的捕碳新材料指明了研究方向。相关文章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目前采用的二氧化碳捕获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氨溶液中。该项技术的弱点在于氨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还需要释放二氧化碳以便进行储存,在释放二氧化碳时,溶液需要加热到100摄氏度,这要耗去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据估算,燃煤发电厂如果使用该项技术捕获储存二氧化碳,需要消耗其四分之一的发电量。   因此,找到一种既可轻松捕获二氧化碳,还可在低能耗和节水条件下轻松释放出二氧化碳的新型材料,对于捕获二氧化碳技术的实际应用意义非常重大。加拿大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正是为找到这种新型材料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实验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   参与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将捕捉二氧化碳形象地比作棒球手套与棒球之间的关系,在此将球比作二氧化碳,而将手套比作可捕获二氧化碳的材料。对于不同大小的球,需要不同尺寸的手套,才能更好地匹配,以便球手能够更加容易接到来球。卡尔加里大学化学教授乔治斯密祖介绍说,他们使用X射线结晶成像仪直接实验成像,并通过计算机模型计算,确定了二氧化碳分子的确切位置,并可以清晰观察到“手套”材料的各个“手指”如何合力将二氧化碳分子固定在其位置上。   渥太华大学负责计算机模拟研究的科学家表示,该项发现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实验结果和计算机模拟结果之间表现出非常好的一致性。因此,其计算机模拟方法现在就可以更令人放心地应用于发现和预知材料的捕碳性能,特别是在实验室制作某种捕碳材料之前,可先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   研究人员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最终可得到多方面的应用,既可帮助燃煤发电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还可帮助去除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中的二氧化碳成分。
  • 太钢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
    1月26日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推荐依托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获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实现了我省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域零的突破。   太钢集团建设的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瞄准国际不锈钢领域发展方向和技术前沿,重点围绕资源节约型不锈钢、特殊领域用高性能不锈钢和高功能性不锈钢材料及不锈钢关键共性技术几个研究方向开展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它的立项建设使我省拥有了国家先进不锈钢材料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研究实验基地和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并将对我国新型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为产业化示范和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点实验室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的第一个从事实验研究的基地建设计划。目前,我省现有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23个,这些重点实验室在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管理创新、基础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此次“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获准建设,使得我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必将提升我省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省“三个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 新型无损检测设备研发成功 填补国内空白
    设备发出的激光照射形状复杂的新材料物体表面后,检查员便可在设备屏幕上快速、清晰、实时地观察检测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损伤。   近日,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设备——“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诞生,可广泛应用于诸多工业领域。研发的新型材料产品无损检测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品。   无损检测在各个工业行业的品质管理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超声波检查因其安全、经济、简便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无法对任意复杂形状以及非金属物体进行内部缺陷检测,实现高效、直观检测。另外,碳纤维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也使航空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对该新型材料的无损检测还缺乏有效的手段。   西安航空基地入区企业西安金波检测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成功突破了无损检测的这一世界科研难题。“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由检测单元和激光单元组成,可简单地将超声波的传播过程可视化,并根据波形变化检查出被测物体内部或表面的损伤,通过计算机屏幕清晰、实时地观察。由于“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技术实现了无损检测的可视化,对物体内部存在的缺陷及损伤的识别变得非常容易,且可防止无损检测中经常发生的漏检和误判。   该技术适用于任何材料、任何形状物体的无损检测,小到电子元器件,大到飞机机身均可轻松应对,并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使用“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对飞机机翼、火车车轴等高速运载工具部件以及发电设备、压力容器等产品进行定期检查,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安全使用寿命,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西安航空基地具有集飞机设计研究、生产制造、试飞鉴定、教学为一体的航空产业体系,同时具备各类与航空产业有关的高科技研发群,对于“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的使用、推广、乃至产品改良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阔空间与平台。目前,金波公司已将“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技术完成工程化阶段。   未来,金波公司还将成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在提高现有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同时,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各种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检测仪,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无损检测仪器制造企业。
  • 与众不同,超越自我 -- 助您成为卓越的材料测试专家
    与众不同,超越自我 -- 助您成为卓越的材料测试专家暨英斯特朗测试应用研讨会西安站 近十年以来,全球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急剧增长,同时也促使中国在新材料产业的创新研发领域得到了高速发展。尤其是高性能新型材料,无论在冶金、石油化工、能源动力、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支柱产业及航空航天、军工等国防尖端领域,都被广泛应用。那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在此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英斯特朗作为目前全球顶尖的材料物性测试系统供应商,曾参与全球众多著名的新技术开发和科研项目领域,包括美英等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日本工业陶瓷的研究与开发、英国海洋石油工程材料与结构的研究、国际核工程材料的发展等,我们始终坚持用专业经验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价值以及最高品质的服务。在当今全球制造业的生产和研发领域,对于材料本身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帮助客户解决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测试中遇到的多种挑战,我们将于8月28日在西安举办规模盛大的专业性测试应用研讨会,邀请英斯特朗全球金属材料测试应用专家Matthew Spiret和众多行业的典型客户共同交流探讨,分享我们的经验。会上,我们将讨论ISO 6892应变速率控制的测试标准,以及金属常温拉伸和系统柔度对试验数据的影响。此外,英斯特朗将针对金属材料中的薄钢板RN值测试、管材管件、高分子材料等测试领域所遇到的挑战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英斯特朗是如何帮助客户应对种种挑战以及实现复杂的测试需求呢?敬请关注我们西安站的应用研讨会,会议现场将为您展示大载荷液压万能试验机,静态万能材料测试系统以及全自动接触式引伸计AutoX 750等产品。参与活动,即有机会赢取现场抽取iwatch大奖,我们期待您的莅临!会议时间:2015.8.28会议地点:西安皇冠假日酒店 皇冠大宴会厅1号厅会议负责人:王艺凝 (021-62580039 Gillian_Wang@instron.com)
  • ‘阳光动力2号’来了,你对太阳能材料了解多少?
    2015年3月29日,阳光动力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ldquo 今早5点,&lsquo 阳光动力2号&rsquo 的飞行员之一贝特朗· 皮卡尔将驾机从缅甸曼德勒前往重庆。预计到达重庆江北机场时间为明天凌晨1点。&rdquo 随后,飞机将于当天继续飞往南京,预计到达时间为3月31日夜里或4月1日凌晨。 重庆是&lsquo 阳光动力2号&rsquo 的这次环球之旅一个目的地,&lsquo 阳光动力2号&rsquo 的此次旅程温差极大,从-41摄氏度~50摄氏度,飞行高度也有9000米,超越珠穆朗玛峰。是什么保障他们安全飞行?这就要把目光投向飞机的材料,比如光伏电池、碳纤维及其他新型材料。 在此,我们主要关注太阳能电池。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于转换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材料可分为:1、硅太阳能电池材料;2、以无机盐如砷化镓III-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3、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大阳能电池;4、纳米晶材料太阳能电池等。 如何针对太阳能电池及其他材料进行检测呢?2015年4月14日下午14:00,安捷伦公司分子光谱应用工程师张晓丹将通过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在线为大家讲解针对太阳能材料检测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涉及太阳能电池盖片、EVA膜透过率测试、镀膜测试、能隙测定等。 预了解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报名。 本次会议报名及参会均不收取费用,欢迎想太阳能材料检测领域技术信息的网友报名。
  • 新型探测器可快速获取二维图像
    由新型材料制造的探测器可以立刻扫描出整个物体,并生成二维图像。 图片来源:http://phys.org   近日,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一种性能独特的材料,成功研制出部件更少、获取图像效率更高的探测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   据介绍,这种新型材料名为“超级材料”,其微观结构是由一个个方形孔隙组成,每个方形孔隙都经过调谐,可以通过特定频率的光波。将这种材料蚀刻在铜片上后,即可收集图像,起到传统探测器摄像头的作用。   “利用这种材料,我们无需借助传统探测器摄像头中的透镜以及相关机械传动装置,即可获得被检测物体的微波图像。”该研究团队成员、杜克大学普拉特学院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系研究生约翰亨特说。   他告诉记者,这种材料在被蚀刻于铜片之后,具备了很强的可塑性,并且坚固耐用。在使用时,可以被挂在安保场所的墙上,甚至像地毯一样被铺在地上。由于该材料上每个孔隙都可以单独接收某一频率光波所形成的图像,因此,将不同频率光波形成的图像合成后,即可获得被检测物体的全景图像。   亨特表示,机场中的安检设备等传统探测仪器,需要用透镜以及配套的机械传动装置对物体进行扫描。“在得到图像之前,你必须等待扫描过程的完成。而‘超级材料’中的每个孔隙,都相当于一个单独的‘摄像头’,因此,由这种材料制造的探测器可以立刻扫描出整个物体,并生成二维图像。其效率要比传统仪器高出许多,并使得我们可以在获取图像的同时,对图像进行压缩、处理。”他说。   此外,“用这种材料作为‘摄像头’的探测器也不再需要透镜、机械传动装置以及配套的信息存储与传送系统了。”该研究团队另一成员、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后汤姆得利斯科尔说。   目前,研究者正对这一新型探测器进行改进,以使其能够获取三维图像。   据悉,该研究获得了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的资助。
  • 中科院材料力学实验室交流会:探讨材料检测手段新动态
    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学术交流会在先进技术研究院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伍小平院士,实验室主任吴恒安教授、副主任倪勇教授、副主任姜洪源教授等40人出席了交流会。龚兴龙教授、骆天治教授、倪勇教授、姜洪源教授、吴恒安教授分别主持了五个时段共24场学术报告。  吴恒安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此次年度学术交流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实验室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感谢大家对会议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实验室成员参会率超过九成。伍小平院士首先以“关注测量材料内部变形”为题做了主旨报告,介绍了X光、同步辐射光、中子衍射、太赫兹等测量手段的发展态势和在材料力学行为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之后,实验室各研究小组分别介绍了本小组近年研究成果、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设想,特别介绍了实验室不同小组之间以及与实验室外部团队合作研究的成果。  报告会结束后,吴恒安主持召开了全体参会人员座谈会。大家就实验室人才引进与培养、研究方向的凝练和重要方向项目的组织、军口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申报、实验室维持经费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伍小平院士就材料力学设计的切入点、力学实验新方法的应用和加强国内外同行交流等对大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这次学术交流会展现了实验室成员在学术方面的优秀成果和发展潜力,实验室团队建设和合作研究等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是在钱学森先生亲自关怀下于2001年12月30日正式批准成立的。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前沿问题,以材料细观层次结构为切入点,开展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的前瞻性和基础性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新型材料的应用与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依据建设目标和学科交叉特点,实验室分为6个研究部:材料力学实验技术研究部、材料力学多尺度理论和模拟研究部、微纳构造材料力学与设计研究部、智能材料和结构控制研究部、生物力学与仿生材料设计研究部、材料冲击动力学行为与设计研究部。现有全职成员4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9人、聘期制副研究员和博士后9人),另有兼职成员5人。全职成员近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项,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项,基金委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一批年轻学者表现出良好的学术发展态势。
  • 坚硬减振材料面世 有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一种既坚硬又善于吸振的新材料。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科技日报北京6月6日电 (记者刘霞)材料的某些特征通常是相互排斥的:大部分材料要么很坚硬,要么可以很好地吸收振动,但很少有材料兼而有之。在一项最新研究中,荷兰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新型材料,既坚硬又擅长吸收振动,而且还很轻,可广泛应用于从纳米级设计到航空航天工程等多领域。相关研究论文已刊发于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论文作者、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戴维戴克斯特拉解释说,他们取得突破的诀窍是使用弯曲的材料,比如薄金属板。当以巧妙的方式组装在一起时,由这种弯曲的金属板制成的结构可以很好地吸收振动,同时也能保持材料的硬度。此外,板不需要很厚,因此材料可以保持相对“轻盈”。研究人员目前已经深入研究了这些弯曲材料的特性,发现它们都兼具一定程度的坚硬度和吸振能力。戴克斯特拉强调,由于已知材料不具有这种性能组合,新材料(或超材料)将有着广泛的应用:航空航天、汽车和许多其他民用领域,以及显微镜或纳米光刻等微观领域。
  • 气质百川丨GCMS为材料寿命评价加速
    近年来各种新型材料蓬勃发展,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看到新材料带来的便利。材料的用途越来越广,人们对于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比如太阳能电池板上使用的材料,需要耐受高温,紫外线照射等恶劣的使用环境,同时要保证几十年的长寿命。这对材料的加工制造提出了高要求,同时也对材料的寿命检测提出了高要求。本文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例介绍采用UV-Py/GC-MS经UV降解后,材料溢出气体以及材料结构的变化。如图所示为Py-GCMS搭载微型UV发射器,相比于传统的测试方法,此系统可以快速地对EVA薄膜进行紫外线降解。一、UV-Py/GC-MS分析EVA膜UV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步骤如下图所示设置裂解炉温度为60℃,紫外照射时间(0,1,2,5小时)获得气体产物变化。从下图可以推测出,随着UV照射时间的增加,挥发性气体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都有增加。由于EVA一般很少含添加剂,所以认为挥发性气体来自于EVA材料本身,从而可以推导出EVA的光降解反应过程。二、通过溢出气体分析(EGA-MS)检测不同UV照射时间 EVA的变化设置裂解炉升温程序40.0℃(2min)→20℃/min→750.0℃(2.5min)检测不同照射时间EGA谱图变化。从上图可以看出,随着UV照射时间的延长,热分解温度有所降低(峰2),这意味着分子量减小了,说明EVA膜的主链结果发生光降解。此外,不同UV照射时间的主链(峰2)热分解的绝对强度差异不大,说明光降解只发生在EVA膜的表面,而不是整个薄膜。通过UV-Py/GC-MS可以揭示紫外照射下材料挥发性降解产物的信息。通过溢出气体EGA-MS可以获得材料主链、子链的分解行为。通过这些实验数据可以对材料的光分解行为进行阐释,也为材料寿命的快速评价提出可能。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我国研究者成功合成荧光探针新材料 可用于金属定量检测
    记者日前从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获悉,该学院通过国际合作,成功合成了2个罕见的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该材料可作为荧光探针高效检测铁离子等金属离子浓度,可为皮肤病和贫血症等疾病中Fe3+的定量分析以及环境中Fe3+的监测提供简单、高效的检测方法。  “传统荧光探针存在荧光信号不强、选择性差、灵敏度低、回收困难等问题,而金属—有机骨架荧光探针在用于金属离子检测方面,具有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刘建强说。  刘建强说,该研究以分子工程学为依据,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个罕见的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该新型材料对不同浓度的离子进行探测后,对于铁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表现出了特殊的敏感性,荧光强度出现了快速的降低,并对二氧化碳有选择性吸附作用。  在探索合成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规律的基础上,该团队将该材料应用于荧光探针领域,对金属离子可进行高效检测。“检测极限值越低代表灵敏度越高,检测效果也越好。以铁离子的检测而言,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做成的荧光探针检测限度,远优于传统材料。”刘建强说。  “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探针材料,表现出对铁离子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在荧光探针和生物标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李宝红说。  此研究由该学院博士刘建强和西北大学博士侯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斯图尔特巴顿等完成。相关科研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ChemPlusChem》上。
  • 中山大学莱恩功能材料研究所成立 诺奖得主任名誉所长
    近日,中山大学聘请了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法国化学家让-马里莱恩(Jean-Marie Lehn),同时联手法国、德国科研结构,成立了一个高端国际研究机构——中大莱恩功能材料研究所。   为了这一天,中大已经与法、德研究机构磋商了两年。终于在近日这场全英文的成立仪式上,中-法-德国际联合“莱恩功能材料研究所”宣告成立。   校方介绍,这是中大联合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超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负责人杰马里路莱恩教授及其科研小组和德国科尔斯鲁尼纳米技术研究所一起成立的。   中大介绍,成立莱恩功能材料研究所,目的是要打造一所由顶尖学术大师领衔的、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国际联合研究机构,为我国相关领域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有国际声望的领军人物。   该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将涵盖新型材料、纳米科学、能源科学、晶体工程、生物化学等学科领域。莱恩教授担任名誉所长,中科院院士陈小明担任执行所长,Dieter Fenske 教授和中大苏成勇教授担任副所长。   研究所还将充分利用双方在肿瘤药物研发方面的优势及资源,将中大肿瘤防治中心的科研小组及莱恩教授的科研小组纳入合作范围内,拟在肿瘤药物的研究、临床前试验及临床试验方面开展联合研究与攻关。同时,还将加强与相关企业的紧密联系,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争取在广东实现成果产业化。
  • 三千学者齐聚贵阳 共商材料科研盛事(图)
    中国材料大会2015正式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7月11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中国材料大会2015”在贵州省贵阳市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为期4天,来自国内外材料研究领域的知名材料专家学者约3000人参会,其中不乏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为历届之最。  11日,大会主办方首先启动30个主题分会场,其中包括4个国际分会场和26个国内分会场,会议主题包括能源与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陶瓷和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等。12日,大会开幕式正式举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黄伯云院士等人到场致辞;上海交通大学邓涛教授、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研究员和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仿生热能材料研究”“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和“填充类高分子复杂体系的流变学研究”的主题报告。现场数千名参会人士齐聚一堂,座无虚席,共商我国材料技术进展及其产业前景。大会开幕式现场大会现场座无虚席  仪器信息网编辑发现,或许是因为绝大多数分会场纷纷聚焦各类材料前沿研究,先进材料表征方法分会场作为其中的稀缺主题受到了不少参会人士的关注,在四天的时间内更是有75位专家带来各种先进表征方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报告,其中电镜应用报告出现频次最多。值得一提的是,大会主办方也曾邀请知名电镜专家张泽院士出席开幕式并作大会报告,但受台风“灿鸿”天气影响,最终未能成行。但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近年来随着电子显微技术的进步及其仪器应用领域的拓展,电镜已成为各种新型材料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表征工具,并且应用日渐广泛。先进材料表征分会场  大会同期还举办了材料工艺设备、科学器材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据悉,该展览会被主办方定位为“中国材料研究领域第一展”,参展商包括天美中国/日立高新/英国爱丁堡、布鲁克、牛津仪器、德国耐驰、梅特勒-托利多、珀金埃尔默、赛默飞世尔、贝克曼库尔特、美国康塔、麦克默瑞提克、德国莱驰等近80家材料表征设备企业,纷纷展出了各自的材料表征“利器”,如电镜、X射线仪器、热分析仪器、颗粒度仪、表界面测试仪器等。展览会一角掠影  由于场地有限,今年大会主办方根据报名参展顺序将上述参展商分隔在了会议中心内外。场内的参展商因与各个分会场距离较近,与参会用户的互动交流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场外参展商的展位就显得相对冷清了,但参展商们还是使出浑身解数招揽人气,或抽奖,或送礼,为用户介绍各自主推产品与服务。在此,仪器信息网编辑贴心提示:计划参展下一届材料工艺设备、科学器材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的各位厂商尽量提前报名,以期获得最佳展位,与更多用户实现“近距离”互动。仪器信息网展位大会同期墙报展
  • 厦门天昱新材料公司购进STI5000液相检测纸尿裤高吸收树脂残留
    9月中旬,厦门天昱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史副总经理到禾工科仪进行实地考察,对STI5000高效液相色谱仪质量及外部设计均表示满意,先购买一台进行使用,尔后公司安排技术人员上门进行安装,检测客户产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双对台湾台塑及日本住友同类产品进行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赢得了客户的好评!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