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温室气体

仪器信息网温室气体专题为您整合温室气体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温室气体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温室气体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温室气体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温室气体话题讨论。

温室气体相关的资讯

  •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分析仪引导温室气体在线测量技术最前沿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由澳大利亚Wollongong 大学研发,由ECOTECH 合作生产,并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分销及符合ISO9001 标准的售后服务。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应用多光程&mdash &mdash 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光谱测量解析技术和高性能红外检测元器件,结合了完善的控制软件系统,能够全自动地运行,在线精确连续测量环境大气(或其他种类的混合气体)中多种温室气体成分的浓度及其同位素丰度,运行成本低,适于长期连续观测。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改变地相应的配置,测量其他种类的痕量气体。 自第一台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投入现场观测应用以来,10 余年间,在全球已有多个用户将本仪器用于环境大气和本底地区大气的温室气体观测,并开发了温室气体以外的测量功能。这些用户包括:澳大利亚的Wollongong 大学、Melbourne 大学、公共财富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科学与技术组织(ANSTO),新西兰的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NIWA),德国的Heidelberg大学、Bremen 大学、Max Planck 研究所,韩国的国家标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CMA)等。 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 仪器特点 @ 同时在线测量多种温室气体的浓度和同位素丰度,应用方式广泛、多样 1 同时测定CO2、CO、CH4、N2O 的大气浓度,以及CO2 中&delta 13C、水汽中&delta D 和&delta 18O 的丰度。 2 可以一路或多路连续进样,测量多种温室气体浓度及同位素丰度; 3 可在测量塔不同高度采集样品,进行温室气体(包括水汽和CO2 的同位素)的垂直廓线测量; 4 可车载连续监测; 5􀁺 连接静态箱进行土壤中温室气体的通量测量; 6􀁺 在实验室中批量测量采样瓶或采样袋中的空气样品; 7􀁺 标准传递测量:在实验室中,通过测量将高等级标准气的量值关系传递给较低等级的标准气体。 8 其他气体成分的测量 9􀁺 在中红外谱段有已知吸收光谱的任何气体都可以用本仪器定量测量,如:NH3、碳氟化合物、HF 和SiF4 等。 10 根据气体物种不同,最低检测限为1-20ppbv。 @ 全自动运行,可遥控,维护成本低、消耗量少 1 五合一测量(一台仪器同时测量5 个物种/要素),综合运行成本低2􀁺 日常观测只需要参照气(洁净空气)每天一次检测,无需高等级标准气; 3􀁺 无需液氮或深冷除湿; 4􀁺 随机携带采样气体干燥器和多进样口 5􀁺 全自动运行,并可通过网络遥控运行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 中文样本下载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597/C131047.htm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597/C131047.htm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 UoW FTIR 多要素温室气体气体分析仪温室气体观测技术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一些具有红外辐射活性的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 昂、水汽等30 余种(类)。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却对太阳和地球表面的长波(红外)辐 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因而,温室气体对地球大气的增温作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全球 大气平均温度会从目前的15℃降至零下19℃。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到2005 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已经分别由工业革命初期的280 ppm、715 ppb、270 ppb 上升到379 ppm、1774 ppb 和319 ppb,其后果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如果温室气体保 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带来严重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发生巨变,等等。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防止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 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以利于全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 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 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 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 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 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一些具有红外辐射活性的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 昂、水汽等30 余种(类)。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却对太阳和地球表面的长波(红外)辐 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因而,温室气体对地球大气的增温作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全球 大气平均温度会从目前的15℃降至零下19℃。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到2005 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已经分别由工业革命初期的280 ppm、715 ppb、270 ppb上升到379 ppm、1774 ppb 和319 ppb,其后果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如果温室气体保 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带来严重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发生巨变,等等。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防止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 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以利于全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 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 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 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 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 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一些具有红外辐射活性的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 昂、水汽等30 余种(类)。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却对太阳和地球表面的长波(红外)辐 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因而,温室气体对地球大气的增温作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全球 大气平均温度会从目前的15℃降至零下19℃。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到2005 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已经分别由工业革命初期的280 ppm、715 ppb、270 ppb 上升到379 ppm、1774 ppb 和319 ppb,其后果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如果温室气体保 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带来严重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发生巨变,等等。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防止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 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以利于全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 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 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 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 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 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一些具有红外辐射活性的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 昂、水汽等30 余种(类)。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却对太阳和地球表面的长波(红外)辐 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因而,温室气体对地球大气的增温作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全球 大气平均温度会从目前的15℃降至零下19℃。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到2005 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已经分别由工业革命初期的280 ppm、715 ppb、270 ppb 上升到379 ppm、1774 ppb 和319 ppb,其后果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如果温室气体保 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带来严重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发生巨变,等等。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防止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 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以利于全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 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 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 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 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 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温室气体观测技术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一些具有红外辐射活性的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 昂、水汽等30 余种(类)。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却对太阳和地球表面的长波(红外)辐 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因而,温室气体对地球大气的增温作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全球 大气平均温度会从目前的15℃降至零下19℃。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到2005 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已经分别由工业革命初期的280 ppm、715 ppb、270 ppb 上升到379 ppm、1774 ppb 和319 ppb,其后果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如果温室气体保 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带来严重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发生巨变,等等。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防止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 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以利于全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 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 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 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 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 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一些具有红外辐射活性的微量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 昂、水汽等30 余种(类)。温室气体对太阳短波辐射透明,却对太阳和地球表面的长波(红外)辐 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因而,温室气体对地球大气的增温作用十分明显。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全球 大气平均温度会从目前的15℃降至零下19℃。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到2005 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浓度已经分别由工业革命初期的280 ppm、715 ppb、270 ppb 上升到379 ppm、1774 ppb 和319 ppb,其后果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如果温室气体保 持目前的增长速度,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带来严重影响: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发生巨变,等等。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防止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 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以利于全人类采取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气体观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较为早期的观测技术以非色散红外技术和色谱分析技 术为主。近年来,FTIR 测量技术和光腔衰荡测量技术则成为温室气体在线测量的技术前沿,两种测 量技术各有优势。前者选择中红外波段,是温室气体的强吸收区,并通过测量较宽谱段内的完整光 谱进行富里叶变换解析,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使用的热红外光源强度不如后者的 激光光源。后者的测量光谱范围为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的吸收较弱,且光谱测量范围较窄,但是 后者采用的较强激光光源,对测量精度有一定程度的弥补。下图为UoW FTIR 温室气体在线分析仪 内部的红外光源和测量腔。
  • 全球温室气体监测实施计划出台,加强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检测
    早在1月份,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全球温室气体监测(G3W)实施计划草案,供专家磋商,以制定一项促进气候行动的旗舰倡议。日前,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委员会以决议方式通过了全球温室气体监测(G3W)实施计划,旨在加强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检测,以及服务于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有关政策制定。该计划将以世界气象组织长期协调的温室气体监测和研究工作为基础,分阶段实施。其中,2024年至2027年为试运行阶段,初步聚焦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三大主要温室气体,研究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对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该实施计划出台前夕,WMO发布《WMO全球年度至十年气候最新通报》指出,在2024年至2028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时期高出1.5℃的可能性为47%。WMO副秘书长柯巴雷特表示:“这些统计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就是我们远远偏离了实现《巴黎协定》所设定目标的轨道,我们必须紧急采取更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否则将付出越来越沉重的代价。更加极端的天气将导致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数百万人遭受生命威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也将受到严重损害。”作为该实施计划的主要起草方之一,“全球大气观察”组织表示,全球温室气体监测实施计划的出炉,是多年以来大量团队努力的结果,得到了全世界温室气体科研群体的一致支持。该计划致力于帮助世界气象组织成员更好地落实《巴黎协定》,为其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鉴于各国在采取减缓气候变暖具体政策措施方面,受到信息不对称、不完整的困扰,WMO拟通过该计划打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作为公共产品帮助各成员更科学决策。全球温室气体监测实施计划致力于打造集成度高、有效性强的合作框架,整合当前天基和陆基观测系统,融合现有的观测数据和推算模型,最大程度汇聚当前技术,加强温室气体检测的质量。WMO在通过该实施计划的决议中还建议,今后所有的温室气体监测工作都应秉承全透明原则,并遵循WMO统一数据政策开展,以便各国能以地球系统数据为基础,开展自由且不受限制的国际合作。WMO对于通过更好集成力量获取更高质量数据寄予厚望,该实施计划负责人巴尔萨莫表示,当前基线观测站能够较好地测量二氧化碳浓度,但要想直接服务气候政策制定,还需要更精确、更及时的数据,目标是能按照月度频率更新全球二氧化碳流动和聚集情况,并且要有足够清晰的地理分布细节。根据决议,全球温室气体监测实施计划的推进,将始终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世界气象组织基础设施委员会、研究委员会将共同组建联合顾问组,负责联络外部参与方,推进该计划的落地执行。为确保计划顺利实施,WMO呼吁各成员加大对联合顾问组专业人员的支持,使其更好保障计划的顺利推进。近期,WMO发布了半年度简报,强调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展现出更大领导力,优先任务就是帮助并赋能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有效且针对性强的气变适应和减缓措施,WMO将在这一问题上发挥引领作用,并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 2022年温室气体公报解读
    2022年温室气体公报解读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观测计划(GAW)站网观测到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在2022年达到417.9ppm,显示全球大气平均CO2浓度上升到过去200万年以来的新高。位于中国青海瓦里关的欧亚大陆唯一的GAW全球本底站观测到大气CO2浓度在2022年也达到419.3ppm,是自1990年我国在瓦里关开始全球大气温室气体观测以来的最高值,表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持续在大气中累积。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碳中和面临的压力依旧。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气象局首先在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开展温室气体观测,后续在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云南香格里拉、湖北金沙和新疆阿克达拉等6个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开展温室气体的联网观测,分别代表京津冀、长三角、东北林带和松嫩平原、川滇及高原边缘带、洞庭鄱阳两湖平原和天山地区的大气本底特征。左下图是1990~2022年中国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和北半球中纬度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MaunaLoa,MLO)站大气CO2月平均浓度长期变化,右下图是全年在轨运行的两颗卫星监测得到的2022年中国陆地区域大气CO2年均柱浓度分布图。世界气象组织(WMO)于2023年11月15日发布的《WMO温室气体公报(2022年)第19期》显示,2022年主要温室气体的全球大气年平均浓度达到新高,二氧化碳(CO2)为417.9±0.2ppm,甲烷(CH4)为1923±2ppb,氧化亚氮(N2O)为335.8±0.1ppb,分别为工业化前(1750年之前)水平的150%、264%和124%。中国气象局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瓦里关站2022年的观测数据显示,大气CO2、CH4和N2O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19.3±0.2ppm、1979±0.6ppb、336.5±0.2ppb,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同期平均浓度大体相当,但都略高于全球平均值。2022年全球大气CO2、CH4和N2O浓度相对于2021年的绝对增量分别为2.2ppm、16ppb、1.4ppb,瓦里关站分别为2.3ppm、14ppb、1.4ppb。过去10年(2013~2022年)全球大气CO2、CH4和N2O的年平均绝对增量分别为2.46ppm、10.2ppb、1.05ppb,同期瓦里关站分别为2.16ppm、9.8ppb、1.09ppb。六个区域大气本底站大气CO2和CH42022年平均浓度与2021年相比大多呈增加趋势。卫星监测显示:2022年全球和中国陆地区域年平均大气CO2浓度分别达到415.0±2.9ppm和417.2±2.9ppm。相比2021年,增长2.3ppm和2.0ppm。全球年平均大气CO2浓度增量略低于过去10年(2013~2022年)的平均绝对增量(2.5ppm),而中国陆地区域年平均大气CO2浓度增量则明显低于过去10年平均绝对增量(2.5ppm)。CO2CH4N2O全球瓦里关全球瓦里关全球瓦里关2022年的年平均浓度417.9±0.2ppm419.3±0.2ppm1923±2ppb1979±0.6ppb335.8±0.1ppb336.5±0.2ppb2022年相对于1750年的百分比150%264%124%2022年相对于2021年的绝对增量2.2ppm2.3ppm16ppb14ppb1.4ppb1.4ppb2022年相对于2021年的相对增量0.53%0.55%0.84%0.71%0.42%0.42%过去10年的年平均绝对增量2.46ppmyr-12.16ppmyr-110.2ppbyr-19.8ppbyr-11.05ppbyr-11.09ppbyr-1表格 1 2022年全球和瓦里关站3种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CO2、CH4、N2O)的年平均浓度、过去1年的增量和过去10年的年平均增量。图1 1990年以来瓦里关站大气CO2、CH4、N2O浓度(上图)及其增长率(下图)上图中的蓝点表示月平均值,红线为其线性拟合曲线;下图中的红点表示月增长率,灰色柱为增长率年平均二氧化碳(CO2)是影响地球辐射平衡最主要的长寿命温室气体,对过去10年和过去5年辐射强迫增幅的贡献分别约为79%和77%。工业化前(1750年之前)全球大气CO2平均浓度保持在278.3ppm左右,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化石、生物质燃料燃烧、水泥生产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的影响,全球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2022年全球和瓦里关站CO2年平均浓度分别达417.9±0.2ppm和419.3±0.2ppm,过去10年的年平均绝对增量分别为2.46ppm和2.16ppm。2022年其他区域站大气CO2年均浓度月均值与2021年同期相比总体上呈现增加之势。甲烷(CH4)是影响地球辐射平衡第二重要的长寿命温室气体,至2022年在全部长寿命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所产生的总辐射强迫中的贡献率约为19%。约40%的甲烷来自自然源排放(如湿地和白蚁),约60%来自人为源(如反刍动物、水稻种植、化石燃料开采、垃圾填埋和生物质燃烧)。工业化前全球大气CH4年平均浓度保持在722ppb左右。全球大气CH4的年增量在20世纪80年代末约为12ppbyr-1,1999~2006年间降至近乎为零,2007年以来,大气中的CH4再次增加。2022年全球平均和瓦里关站大气CH4的年平均浓度分别达到1923±2ppb和1979±0.6ppb,过去10年的年平均绝对增量分别为10.2ppb和9.8ppb。2022年其他区域站大气CH4年均浓度月均值与2021年同期相比总体上呈现增加之势。氧化亚氮(N2O)是影响地球辐射平衡的重要的长寿命温室气体,至2022年在全部长寿命温室气体浓度升高所产生的总辐射强迫中的贡献率约为6%。N2O通过自然源(约57%)和人为源(约43%)排入大气,包括海洋、土壤、生物质燃烧、化肥使用和各类工业过程。工业化前全球大气N2O年平均浓度保持在270.1ppb左右。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全球大气的N2O浓度不断升高。中国气象局于1996年首先在瓦里关站开展N2O的观测,至2009年逐步扩展到了7个大气本底站。2022年全球和瓦里关站的N2O年平均浓度分别达335.8±0.1ppb和336.5±0.2ppb,过去10年的年平均绝对增量分别为1.05ppb和1.09ppb。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计划(WMO/GAW)负责协调温室气体的全球网络化观测和分析。截至目前,该观测网包括32个全球大气本底站、400余个区域大气本底站和100余个贡献站。中国气象局4个大气本底站(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已列入WMO/GAW大气本底站系列,并按照WMO/GAW的观测规范和质量标准开展观测。瓦里关站的观测资料已进入WMO世界温室气体数据中心(WDCGG),用于《WMO温室气体公报》,以及WM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等的多项科学评估。设备推荐Picarro G2508 气体浓度分析仪通过同时测量五种气体(N2O、CH4、CO2、NH3 和 H2O),从根本上简化了土壤通量研究,且描绘了温室气体土壤排放的全貌。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温室气体交换是全球碳循环和氮循环的关键一步。G2508 易于集成土壤检测腔室,无需组装或同步不同的气体分析仪,就可以实现所有主要温室气体的行为观测。G2508 采用精密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以达十亿分之一(ppb)的灵敏度测量气体浓度,其漂移可忽略不计。而且,Picarro 独特的算法可以对 N2O、CH4 和 CO2 的浓度自动进行水汽影响校正。
  • 环保展热门展品盘点——温室气体篇
    2023年4月13日,由生态环境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指导,有关行业组织和境外有关机构支持,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2023)盛大开幕。环保展期间,众多环境领域热门产品一一亮相。而作为环境领域的热点,“双碳”成为本次环保展的热点方向之一。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聚焦重点行业、城市和区域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国家号召,为取得更精确的碳排放数据,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要像PM2.5等污染物一样被精准监控。相关信息显示,随着全国碳市场的一步步建立,截至2023年1月,我国已建成116个温室气体监测站点,其中26个高精度、90个中精度监测站点。温室气体监测,无疑会在接下来继续占据环境市场热点的位置。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现独家策划“直击环保展!热门展品盘点”系列,今天带来的是温室气体篇(排名不分先后)。本次环保展,“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似乎是各仪器企业不约而同关注到的商机。据了解,目前各大厂商推出的相关产品大体可分为高精度、中精度、低精度。其中,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主要是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CRDS)和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检测技术,尤其以前者为主。据不完全统计,环保展上这几款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引人注目——海兰达尔 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系统海兰达尔是美国Picarro公司在国内的授权销售和售后服务商。据了解,Picarro的所有产品均基于其核心技术-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拥有超过45个光腔衰荡光谱专利。该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会自动进行水汽校正,排除掉水汽对CO2,CH4浓度测量的影响,这也是其如此高精度的最重要保证和Picarro产品区别于同类产品的最大特点。ABB LGR-ICOSTM GLA133无人机载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ABB展台上方悬挂着一台无人机,据了解,这台无人机为ABB LGR-ICOSTM GLA133无人机载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该系列为基于无人机的微型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重量轻便,适合安装在中型无人机(UAV)下面,仅需不到35w的电源,可同时测量并报告甲烷、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浓度。并适合进行大面积的区域或难以进入的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测量。灵析光电 HGA-331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灵析光电推出的HGA-331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于聚光科技展台亮相。该分析仪由灵析光电自主研发,利用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可同时测量CO2、CH4、H2O三种气体浓度。分析仪独有的内部控温、控压算法,让分析仪具备了优异的精度、准确度、低漂移性能,可提供稳定到极致的测量。测量性能满足WMO标准,测量灵敏度达到十亿分之一(ppb),在数月运行中的漂移可以忽略不计。分析仪测量水汽,采用专有算法来校正样气中水汽的稀释效应,并输出CO2、CH4的干摩尔分数。岑锋科技高精度温室气体光腔衰荡光谱监测仪岑锋科技由中科院环境光学专业博士团队于2022年5月创立。该监测仪采用多波长-光腔衰荡光谱技术(CRDS),多组分同步探测等效吸收光程超60km,可达到ppb级灵敏度。精心设计的小型光学腔室、精确的温度和压强控制,让监测仪具备了一流的精度、准确度、低漂移和易用性。监测仪采用多波长CRDS技术,可实现多组分CO2/CO/CH4/H2O同步探测稳定的温度和压力控制,确保在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准确测量。先河环保 XHCRDS100P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系统高精度监测领域,先河环保同样有展品展出。XHCRDS100P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包括XHCRDS100P监测仪、XHZDJY3000自动进样处理与控制系统等,可以对大气环境中的温室气体(CO2,CO,H2O,CH4)进行精准实时监测,具有已操作、稳定性高、维护量小等优点,适合各监测站点长期在线无人值守运行。河北子曰 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仪-ZYGHG201河北子曰的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仪-ZYGHG201同样采用光腔衰荡技术(CRDS),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学测量结构及数据处理算法,测量光程可达30km,满足大气痕量气体的监测要求,可实现CO2,CH4,H20的连续在线监测。本次展会上的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远不止上述几款,中精度和低精度的产品也是厂商重点发展的对象,其中以固定源温室气体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最多。谱育科技 EXPEC 2000 温室气体气相色谱在线连续监测系统谱育科技EXPEC 2000 温室气体气相色谱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可配备温室气体专用型FID或ECD检测器,检测环境空气中CO2、CH4、CO、N2O和SF6等因子。样气先通过定量环,然后被温室气体专用色谱柱分离,CH4进入FID检测,CO和CO2先后进入甲烷转化炉,在镍催化剂作用下高温加氢还原为CH4后再被送入FID检测;NO和SF6被色谱柱分离后通过ECD检测。雪迪龙 AQMS-900GHG大气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雪迪龙整合在气体分析领域的丰富经验,同样在本次展会上提供了碳监测解决方案。该系统依托比利时ORTHODYNE S.A.的GC-FID技术,采用FID检测器,灵敏度高,可同时分析环境空气中CO2、CH4、CO、NMHC;该系统分析周期≤10min,并采用高转换效率的甲烷转换装置,保证CO2、CO检出限。可适用于气象局、生态环境等部门对环境空气温室气体背景浓度监测、碳达峰、碳中和绩效评估、区域间温室气体浓度比较等。明华电子 MH3203 气体分析仪明华电子推出的MH3203 气体分析仪可实现固定污染源CO2、CO、CH4、N2O等气体检测,同时具备O2及烟温、流速等工况参数的测量功能。针对温室气体,该仪器可完成基于非分散红外(NDIR)、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电化学传感器等技术多种气体的测量。锐意自控 温室气体排放分析仪Gasboard-3000GHG锐意自控的温室气体排放分析仪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红外隔半气室气体传感技术(国际发明专PCT/CN2018100767),可实现同时准确测量CO2、CH4、N2O等温室气体和烟气中的CO气体浓度变化,量程可低至200ppm,精度高达1%F.S.,具备抗气体交叉干扰能力强,漂移量更低等特点。同时针对高浓度CO2以及中高量程的CO测量需求,可选配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分光红外NDIR气体传感器技术的传感器模组进行灵活配置,具备稳定性好、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皖仪科技 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方面,皖仪科技在温室气体监测展台展出了固定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其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分光红外技术(NDIR),由温室气体监测子系统、温室气体参数监测子系统及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系统组成,其中温室气体监测子系统的预处理单元、分析单元和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系统安装在机柜内,可以连续监测二氧化碳浓度、氧含量等参数的湿基值、干基值和折算值以及根据温室气体温度、压力、流速、湿度等多项相关参数统计排放率、排放总量等。
  • TDLAS检测温室气体原理
    GHK-5100多组分温室气体分析仪基于TDLAS可调式半导体激光器吸收光谱技术,内置激光控制模块、吸收池、泵吸处理控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可实现进样气的实时在线及现场便携测量,通过扩展激光器可实现多组分气体同步测量。下文简单地为您介绍一下关于“TDLAS检测温室气体原理”。 TDLAS检测温室气体原理为通过电流和温度调谐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波长,扫描被测物质的某一条吸收谱线,通过检测吸收光谱的吸收强度获得被测物质的浓度。 TDLAS检测的是激光穿过被测气体通道上的分子数,获得的气体浓度是整个通道的平均浓度。TDLAS的气体浓度定量计算是以Beer-Lambert定律为基础,Beer-Lambert定律指出了光吸收与光穿过被检测物质之间的关系,当一束频率为V的光束穿过吸收物质后,在光束穿过被测气体的光强变化为: I(v)=I0(v)exp[-σ(v)CL] I(v):光束穿过被测气体的透射光强度 I0(v):入射光强度 σ(v):被测气体分子吸收截面 C:被测气体的浓度 L:光程 因此,可通过测量气体对激光的衰减来测量气体的浓度。值得注意的是σ(v)吸收截面是分子吸收线强S(V)和分子吸收线形φ(V)的乘积,吸收线强S(V)受到气体温度的影响,吸收线形φ(V)收到压力展宽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检测中,TDLAS分析仪需输入温度和压力值进行补偿,如果过程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比较大,还需要通过接入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实时进行温度压力补偿。 GHK-5100多组分温室气体分析仪采用模块化定制,体积小、重量轻,采用温度、压力补偿算法以及光源自动锁频技术,环境适应性强,满足用户高精度温室气体在线连续监测需求。
  • 温室气体排放纳入项目环评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关于印发钢铁/焦化、现代煤化工、石化、火电四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的通知》,对原有钢铁、石化和火电三个行业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进行修订,并制定了现代煤化工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原则,代替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审批原则对照现有生态环境管理中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四个行业建设项目的项目选址、技术改造升级、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均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统筹好发展和保护,牢牢守住绿色发展的底线。选址规定:紧盯长江、黄河流域,推进产业集聚长江、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而在此次修订中,两大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成为重点。审批原则中明确,石化与现代煤化工行业的项目选址不得位于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黄河干支流岸线管控范围内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区域。以如此规定来强调项目的风险防控,既与《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中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同时也和石化、现代煤化工行业的项目特点密切相关。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罗霂告诉记者,石化、煤化工项目在长江、黄河流域分布相对集中,项目通常涉及大量油品及甲醇等危险化学品,项目选址距离岸线过近将大大增加水环境风险隐患。而为了落实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钢铁和焦化行业的项目选址同样新增相关要求。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承周介绍,审批原则中明确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及沿黄重点地区新建、扩建钢铁冶炼项目进入合规园区。审批原则的项目选址规定还对推进行业项目入园入区、进一步提升项目分布集聚度提出要求。其中,石化和现代煤化工行业继续保留入园入区并符合园区规划环评的要求,焦化行业新增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的产业园区并符合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的选址要求,且鼓励钢铁冶炼项目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鼓励新建焦化项目与钢铁、化工产业融合。技术要求:强调绿色升级转型四个行业作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是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在此次制修订中,为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审批原则对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作出具体要求。对照发现,此次修订中对四个行业均提出应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且对于清洁生产的要求均十分具体。由于钢铁、火电有较为成熟的清洁生产标准体系,而石化、现代煤化工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促进行业绿色发展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其中,钢铁和焦化建设项目新建、扩建项目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应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现代煤化工、石化建设项目新建、扩建项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应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而火电新建、扩建项目供电煤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应达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标杆水平,单位发电量水耗、废水排放量、资源综合利用等指标应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减碳探索:新增温室气体环评,开展减碳技术应用“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已成为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的重要举措。在此次修订中,四个行业审批原则均明确规定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同时提出温室气体环评当前重点在于核算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冉丽君认为,温室气体评价技术体系尚不完善,缺少准入指标要求等内容,是目前温室气体环评主要突出核算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原因之一。事实上从2021年起,生态环境部就在河北等7个省份开展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帅伟表示,火电作为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行业之一,已在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要求方面作出了先行探索。基于现阶段技术水平和部署安排,主要突出核算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后续推动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双控”奠定基础。而在四个行业审批原则中,都强调了推动减碳技术的示范应用。例如,火电建设项目要鼓励开展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工程试点示范;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企业开展绿氢与煤化工项目耦合、重点工艺环节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程示范;钢铁和焦化建设项目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
  •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 | 方雪坤:基于反演研究含卤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与规律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科学与技术”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会上浙江大学方雪坤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反演研究含卤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与规律”的精彩报告。含卤气体主要包括消耗臭氧层物质和含氟温室气体。对含卤气体排放的精准定量是重要的研究主题,也是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科学依据。方雪坤研究员对反演溯源方法进行介绍,包括大气观测数据、传输模型和反演算法,并基于反演评估了若干重要含卤温室气体排放变化,从而更准确地认识含卤温室气体的时空排放规律。图1 方雪坤研究员作报告最后方雪坤研究员对含氟温室气体排放的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提出展望。开展反演研究是精准认识含氟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溯源结果能够克服基于生产与消费数据和排放因子的清单不准确或缺失的问题,未来在臭氧层保护、双碳目标中能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图2 排放估算越来越受到蒙特利尔议定书大会关注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厂商的机遇与挑战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体系(新CCER项目体系)的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举措将对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厂商产生深远影响。 温室气体监测的背景和现状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峻,自愿减排量对于企业实现其气候和环境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需要购买高质量的CCER等碳信用来抵销难以减排的部分排放,这将成为企业实现其气候和环境目标的必要手段。然而,碳信用的质量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因此高质量的碳信用监测和认证变得尤为重要。对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厂商的影响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动将对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厂商产生积极影响。首先,随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对高质量碳信用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企业将更加重视碳信用的质量,因此对于温室气体监测厂商来说,提供高质量的监测和认证服务将成为市场需求的重要方向。其次,新CCER项目体系的建设将促使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厂商加强自身的监测技术和认证标准。为了满足市场对高质量碳信用的需求,仪器厂商需要不断提升监测技术水平,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同时,仪器厂商还需要建立严格的认证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所提供的碳信用符合高质量的要求。 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 年,专注量子级联(QC Laser-based)激光产品多领域应用服务,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公司。其“昕甬智测"品牌产品覆盖气体检测系统整机、数据服务平台、终端用户应用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光谱科研、生态气象、工业碳中和等领域,已为全球 200+客户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受到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用户的高度认可。未来,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海尔欣昕甬智测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加可靠的碳信用监测和认证服务。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规范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 温室气体监测必看!几类关键原理方法及技术要求!
    众所周知,温室气体监测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非色散红外法、气相色谱法、光腔衰荡光谱法、离轴腔积分系统法等。自《“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发布以来,各地有关单位纷纷响应,在补齐碳监测技术短板方面重点发力。尤其2022年9-11月,与温室气体监测相关的文件,频频出台,不断加强在温室气体及其同位素监测分析技术、排放源和环境空气温室气体自动监测设备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温室气体监测质量控制和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等方面的投入。与此同时,与温室气体监测相关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问题也应运而生。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技术要求,官方有哪些发布、尚待发布?工业企业、实验室、监测部门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如何选择适合的温室气体监测手段?不同监测手段的原理差异性如何?如何攻关新技术研究的核心难点?碳同位素监测如何持续助力精准溯源?碳监测量值溯源体系是否建立?……2022年3月17日,仪器信息网3i讲堂独家策划“第一届碳排放检测与监测”会议圆满结束,反响热烈,年初的直播间,我们共同约定在2022年末,将再次为大家呈现关于“温室气体监测”的最新技术成果和进展。带着这份承诺,3i讲堂将于11月30日举办“第一届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大会,与8位重量嘉宾,在直播间共同寻找答案:(福利:点击此处,快速免费报名,优先审核)嘉宾一:杨勇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高级工程师报告:环境空气高精度二氧化碳、甲烷连续自动监测技术及应用作为《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环办监测函〔2021〕435号)入选试点城市,上海环境监测中心在温室气体在线监测方面的进展和经验有哪些?且听杨老师婉婉道来。嘉宾二:余贺 德国元素 产品专家报告:温室气体的同位素分析传统的浓度变化监测仅能够反映气体累积的整体过程,无法确定变化的原因,温室气体的同位素分析有助于研究这些气体的源和汇,帮助我们理解温室气体的来源和释放规律。嘉宾三:卢波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报告:温室气体气相色谱快速分析主要介绍实验室离线分析温室气体所用到的仪器设备以及岛津的应用解决方案。一次进样4分钟内完成温室气体CO2,N2O,CH4的分析,且重复性优于0.3%,灵敏度达ppb级;可根据需要扩展分析SF6,C2H6,C2H4,C2H2等。嘉宾四:张迪生 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报告:固定污染源cems现场检查要点及案例分析产生温室气体的因素复杂多样,且排放主体难以确定。与过去更注重末端降碳减排相比,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功课前移,对温室气体的“精准溯源”成为治理的第一步,实现精细化排查。嘉宾五:徐驰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工程师报告:环境空气二氧化碳、甲烷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技术要求三项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权威解读!嘉宾六:张智杰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报告:基于稀释法的排放源CO2监测系统主要 介绍赛默飞基于稀释抽取法排放源CO2方案组成结构及系统特点。嘉宾七:李熠豪 上海北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报告:高精度红外激光技术在大气温室气体的应用嘉宾八:朱卫东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在线分析仪器专家组委员 教授级高工报告:腔衰荡吸收光谱与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检测技术及其在温室气体监测的应用简要介绍温室气体监测的主要应用领域及腔衰荡吸收光谱(CRDS)与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OA-ICOS)的技术进展及其应用;重点介绍了CRDS及OA-ICOS的检测技术、原理结构、系统装置。及国内外产品的CRDS及ICOS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并介绍了在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站及研究院所的应用。(点击图片,免费报名,优先审核)
  • 温室气体市场千万中标!这些或许只是“前菜”
    2020年6月,国家《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首次将温室气体监测纳入常规监测体系,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氧化亚氮(N₂O)等名词再次引发国家和业界人士的关注。2021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被两会写入政府文件。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双碳”、“碳中和”、“低碳”等环境领域相关热词也被代表们频频提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我国的碳核算之路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从基础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评估,到后续的减排政策制定,再到碳排放的精细化管理推进,这一切首先迫切需要的是数据积累。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的标准化、常态化,将为监控碳排放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温室气体,是否会在未来成为环境监测市场的“巨大蛋糕”?仪器信息网为您不完全盘点10月相关领域招中标信息。中标大盘点据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信息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网),近一月来以“温室气体”为关键词的中标信息多达十余条,总金额高达1175万左右。本次“中标潮”遍布各个省份,涉及多个地区,中标内容以温室气体排放及碳排放为中心,招标单位多为各地方生态环境局。“碳中和”“碳达标”,切实落实节能减碳目标,了解碳排放数据,加强碳排放管理,巨大商机很有可能正在初露苗头——地区供应商名称中标(成交)金额榆林市生态环境局清涧分局采购2020-2021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陕西博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54750元杭州市温室气体手工监测及碳通量评估项目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3690000元南京创蓝科技有限公司3368000元宜春市2021年度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项目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1760000元萍乡市生态环境局萍乡市重点企业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工作采购项目杭州超腾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500000元青岛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549000元2022年南昌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江西兆甯低碳科技有限公司388000元济南市城市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监测服务项目山东中科碳中和绿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99.955万元上海市虹口区生态环境局虹口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服务项目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49.500万元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编制2019年至2020年经开区温室气体工作清单成都育阳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40000元招标进行中近一个月的中标信息很有可能只是初步的动向,在未来,巨大冰山很有可能正在慢慢展现。目前,尚未截止的招标信息还有如下三项。仪器信息网持续为您追踪报道后续动态。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抚州市气象局、新余市气象局、上饶市气象局温室气体监测网公开招标项目概况:温室气体监测网建设(二期)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中国政府采购网 下载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11月02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项目编号: ZQC-Z22218项目名称:温室气体监测网建设(二期)预算金额:741.0000000 万元(人民币)招标信息链接:http://www.ccgp.gov.cn/cggg/zygg/gkzb/202210/t20221012_18800789.htm福建:全域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清单研究与编制项目、低碳发展能力提升项目公开招标项目概况:受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福州中天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对[3500]ZTJ[GK]2022001、福建省全域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清单研究与编制项目、福建省低碳发展能力提升项目组织公开招标,现欢迎国内合格的供应商前来参加。项目编号:[3500]ZTJ[GK]2022001项目名称:福建省全域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清单研究与编制项目、福建省低碳发展能力提升项目预算金额:1192400元招标信息链接:http://www.ccgp.gov.cn/cggg/dfgg/gkzb/202209/t20220930_18755749.htm山东:青岛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公开招标项目概况: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招标项目。采购项目编号(建议书编号):ZFCG2022007327采购项目名称: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项目预算金额与最高限价:本项目预算金额为 550000.00 元,其中:第 一 包 550000.00 元。本项目最高限价为 550000.00 元,其中:第 一 包 550000.00 元。采购需求: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招标信息链接:http://www.ccgp.gov.cn/cggg/dfgg/gkzb/202209/t20220919_18672865.htm近一个月,招中标信息汇总如上,温室气体检测市场未来是否会是巨大商机?仪器信息网持续为您跟进,敬请期待。
  • 中国气象局已建成117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
    12月1日上午,中国气象局举行12月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在会上介绍称,截至目前,中国气象局已建成117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12月1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总第12期)》。张兴赢指出,温室气体减排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昨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迪拜召开,本次大会将开展《巴黎协定》签署以来的首次全球盘点。11月15日中美双方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两国元首在会谈中强调当下关键十年中美共同加快努力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性,未来全球将在气候变化的适应、减缓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合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公报指出,2022年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纪录,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达到417.9±0.2 ppm、1923±2 ppb、335.8±0.1 ppb,相比2021年,2022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幅约2.2 ppm,大气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增幅分别达16 ppb和1.4 ppb。报告指出,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50%,但其增长率略低于前一年和前十年的平均水平,这很可能是由于碳循环的自然、短期变化造成。尽管科学界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有广泛的了解,但关于碳循环以及海洋、陆地生物圈和多年冻土区的碳通量仍存在一定不确定因素。因此,今年6月第19届世界气象大会批准建立新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计划,把所有天基和地基观测系统以及建模和数据同化能力集中在一起,提供一个综合的、可操作的框架,以便能够说明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自然的源和汇,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的实施提供重要信息和支持。中国气象局非常高度重视温室气体监测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瓦里关建立了全球大气本体观测站,陆续建成了由1个全球大气本底站和6个区域大气本底站组成的大气本底观测站网。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管控的7大类30余种温室气体观测,形成了观测-运行监控-维护标校-质量控制-应用分析等于一体的温室气体本底观测业务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开展甲烷观测,2009年起逐步在其他区域本底站建立在线观测业务,积累了我国最长序列的高精度甲烷观测资料。“截至目前,中国气象局已建成117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张兴赢称,为了进一步强化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能力,2016年起,我国陆续发射了5颗具备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监测能力的卫星。“近日,也就是19号启动了面向碳盘点的下一代全球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项目。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观测能力。”未来,中国气象局还将进一步提升观测能力,形成覆盖我国16个气候关键区并辐射全球主要纬度带的全要素温室气体本底观测骨干网。并计划于2025年发射风云3号气象卫星08星,这颗星将搭载更高性能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仪器。“下一步,我国将基于先进高精度的天空地一体化的全球温室气体观测数据,来支持和发展完善我国自主的全球碳源汇监测核校支撑系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顺利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提供科技支撑。”
  • 首批国产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设备即将进场测试
    近日,第一批国产高精度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在线观测设备通过实验室测试,即将在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和浙江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稳定性、一致性、装备性能等外场观测测试。此举是中国气象局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加强高精尖装备研发和实施大气本底观测业务质量提升行动的具体举措。温室气体观测与分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基础,长期、连续、准确的温室气体观测,有助于准确获得碳中和背景下主要温室气体变化,为评估碳中和行动有效性提供数据支撑。但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高精度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在线观测设备被美国和欧洲少数国家所垄断。中国气象局针对这一领域发力,以“揭榜挂帅”等机制组织加快推进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设备自主研发进程,为观测站网国产化设备长期业务稳定运行打好基础。针对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设备研发中存在的关键指标参数和测试方法不统一、环境适应性测试和长期运行指标缺乏等问题,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成立创新团队,立足温室气体观测长期业务运行需求,对标国际先进的仪器标准和测量方法,建立了高精度二氧化碳甲烷观测设备系统性测试方法,制定了中国气象局装备许可重复性、精度、线性、准确性等13项关键指标及参数测试方法。2022年,中国气象局发布温室气体观测国产设备比对试验公告,已完成4种原理、7个型号国产设备已完成实验室测试,国产设备测试能力和专业性得到国内外厂家的认可,且形成了国内一流的温室气体在线观测设备测试平台和能力。聚焦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国产设备的核心技术,比如光腔恒温处理、波长漂移检查与纠正等,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对厂家进行深入技术指导,经过不断迭代优化,多款国产高精度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观测设备的探测精度、稳定性等指标明显提升,部分设备接近或达到同类进口设备水平,满足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计划的观测目标和可比性要求。此外,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深耕温室气体数据质量控制算法优化和研发,包括:新增9种质量控制算法,优化3种质量控制算法;数据质量控制在时间尺度上从小时级延伸至秒级;利用设备参数、气候态变化、离群异常、台站记录等信息诊断识别错误数据;基于十余年长序列数据统计分析,获取时间变率、气候极值等指标阈值,构建科学的数据质量控制指标;根据各区域源汇动态变化,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本底数据筛分方法,本底数据代表性更高。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还推进了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含卤温室气体在线观测设备以及温室气体前处理系统等设备国产化研发优化。未来,该中心将持续推进大气成分各类装备的国产化研发,改变业务观测设备由进口设备主导的局面,设备国产化率将大幅提升。
  • 减少温室气体污染,做地球的保卫者
    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比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这些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另外,森林砍伐、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农田耕作、畜牧业等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在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虽然高耗能产业规模在缩减,产品需求在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和碳排放将经历一个先升后降的自然达峰过程,但是目前化石燃料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能源来源,因此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仍然不容忽视。此外,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活动也是温室气体的来源之一。森林砍伐、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以及农田耕作等活动会导致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进而影响碳循环和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为动物的呼吸作用和肠道发酵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监测主要是对环境空气中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进行监测的过程。这些气体包括甲烷(CH4)、二氧化碳(CO2)和氧化亚氮(N2O)等。测试方法主要有非分散红外光度法(NDIR)、气相色谱法(GC)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法(TDLAS)、光腔衰荡法(CRDS)、激光差分中红外法(IR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等。智易时代的HGA-1008型CO2气体分析仪是一款适用于国内环保、温室气体监测、碳排放管控等在线气体的分析仪表,主要由红外传感器(光源、气体吸收池、探测器)、数据采集单元、信号接口板及控制电路、电源等部分组成。 本产品主要基于红外相关滤波技术(GFC)和非分散性红外技术(NDIR)实现二氧化碳(CO2)浓度的测量,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响应时间快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水泥、钢铁、冶炼等场景。ZWIN-GHG06系列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是集成CO、CO2、CH4、N2O、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大气压等环境监测因素,数据采集传输、视频监控管理及信息技术平台为一体的模块化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在线监测设备。设备采用泵吸式采样方式,高度集成电化学传感器与非分散红外传感器模组及气象参数传感器,模块化的搭配突出高性价比,为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在线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及溯源分析。
  •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 | 姚波:大气含氟温室气体监测分析标校技术研发和应用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科学与技术在”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会上复旦大学姚波研究员作了题为“大气含氟温室气体监测分析标校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精彩报告。图1 姚波研究员作报告姚波研究员在汇报中从监测技术研究和比对、标准溯源体系研究、监测技术应用以及比值相关法排放量估算四个方面作了详细报告。图2 比对结果发表系统配件的国产化率达到85%,软件的国产化率达到100%,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关键配套设备均为国产设备——提高了长期运行的保障。针对标校体系的技术瓶颈,开展了工作标气配制系统、内抛光不锈钢罐等系列技术的初步研究,为建立自主的标准溯源体系进行技术储备。图3 相关成果宣传与展示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在线监测和采样分析中,获得了背景地区、典型城市、工业园区等的浓度水平,并在珠峰、南极中山、西藏墨脱等极端环境下的研究获得全球空白区的首次观测结果。利用1个完整年度观测结果反演了华北及全国的含氟气体排放量估算,部分含氟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迅速。
  • 山西建成全国首个温室气体浓度在线监测系统
    记者16日午后从山西省气象局了解,由中国气象局、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科技厅和山西省气象局共同投资,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承建的“山西省温室气体观测站网建设(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并正式试运行。   据了解,此工程实现了山西环境温室气体浓度数据的在线监测、在线传输、在线处理和在线发布。标志着山西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环境温室气体浓度在线监测系统。   此工程依托温室气体观测站网,获取CO2/CH4等温室气体、SO2、NOX、PM10/PM2.5/PM1等大气成分观测数据和相关气象数据,通过信息传输系统传到中心站,从而建立起山西全省的环境温室气体浓度数据库。   此间专业人士称,建立温室气体观测站网为可准确掌握山西全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了解全省不同地区温室气体浓度、排放种类及排放量和吸收汇的动态变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形成相关业务服务产品,定期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还有助于为各级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数据和对策建议,为全省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制定和区域、部门产业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等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山西在未来的省际碳补偿、交易谈判中抢占制高点提供重要支持。   此工程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025万元人民币,先后建成温室气体观测中心站、太原、临汾和大同子站,完成观测仪器、信息传输系统的安装调试,实现数据正常传输。   据称,目前,山西气科所也已对中心站和各子站的业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为有效开展相关观测业务和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 世界气象组织公布可持续监测温室气体计划
    1月31日,世界气象组织(WMO)表示,各国政府和国际科学界正在认真考虑一项由联合国牵头的计划,旨在通过从根本上改善对全球各地吸热大气污染物的测量来应对气候变化。该倡议计划建立一个地面测量站网络,以验证由卫星或飞机标记的空气质量数据,并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尽管WMO在温室气体领域工作了几十年,但目前还没有全面、及时的地表和空基温室气体观测资料的国际交流,仍需在全球范围内改进模型开发和决策支持信息生成方面的协作。因此,WMO表示,对温室气体浓度和通量进行持续、协调的全球监测,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支持《巴黎协定》的实施至关重要,可为减少碳排放和增强气候适应能力提供路线图。理解大气数据:了解完整的碳循环WMO表示,关于污染和大气沉降水平的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对环境、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和水质的影响,并减轻这些影响或采取保护措施。据了解,计划建立的监测系统将提高对碳循环的理解,并有助于减少对自然源/汇强度估计的不确定性。由于气候变化是由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总量驱动的,因此,了解完整的碳循环对于减缓活动的规划至关重要。WMO强调,如果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计划切实可行,政府、国际组织和私营部门间的合作将至关重要,同时,加强地表、空中和天基观测网络之间的协调也同样重要。有了更精确、更长期的数据,人类将更好地了解不断变化的大气,做出更明智的缓解措施,并评估行动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准确测量空气:精算温室气体排放地球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微量气体和颗粒,对生命和自然环境有很大影响。自工业化以来,温室气体的排放极大地改变了大气成分。WMO一再警告称,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正在导致全球变暖,并推动气候变化。上述气体及其污染物持续影响着人类、农业和生态系统的空气质量,因此准确测量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十分重要。据了解,WMO关于温室气体的研究活动可以追溯到1975年,并于2015年通过了关于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的大会决议,引入了 “科学服务”的概念。此外,WMO每年更新的《温室气体公报》向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提供关于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大气浓度的最新信息。
  • 青海发布首期青海省温室气体监测公报
    11月4日,青海省气象局依托瓦里关全球本底站(以下简称“瓦里关站”)监测资料,对温室气体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编制首期《青海省温室气体监测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并上报青海省政府。《公报》分析了温室气体本底浓度长期变化趋势及特征,反演了不同季节影响瓦里关站的主要气团传输轨迹。为科学开展温室气体监测评估,进一步提升青海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公报》建议,构建覆盖全省的立体化温室气体监测体系,开展精细化温室气体监测与碳源汇变化评估服务,发展清洁能源储能开发和高效利用。青海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公报》,要求省气象局继续加强监测,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为青海省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瓦里关站是中国乃至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内陆型全球大气本底站,自1994年挂牌(1990年起开展部分观测)以来,已获取近30年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温室气体监测数据,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制定、环境外交等作出了重要贡献。青海省气象局依托瓦里关站,2021年挂牌成立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青海基准分中心,正式开展青海省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和服务工作。
  • 上海拟建“7+1”温室气体监测站
    减少碳排放是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手段,而衡量减排效果离不开对基础碳排放量的精确核算。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获悉,申城正在全力推进碳监测试点工作,计划建立基于包括固定站点、无人机监测、卫星遥感在内的多源温室气体监测体系,为长期跟踪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上海是生态环境部确定的全国8个碳监测评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伏晴艳介绍,上海碳监测试点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开展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推进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构建高分辨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探索开展碳排放核算校验体系。大气环境温室气体监测拟建设基于“固定站点+无人机监测+卫星遥感”的多源大气环境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体系,摸清本底,跟踪评估大气中CO2长期变化趋势;碳源排放监测拟开展重点行业温室气体在线监测试点,推进基于实测的主要行业碳排放状况、本地化排放因子及碳源数据库构建、CO2在线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等工作;碳汇监测和碳通量评估拟构建高时空分辨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积极推进生态碳汇监测评估,建成高分辨率的区域碳源汇反演数值模型,服务支撑城市碳排放量核算校验,评估上海市减排增汇达成碳中和的潜力。上海已初步确定7个温室气体监测站:嘉定外冈、宝山杨行、静安国媒、青浦金泽、松江车墩、浦东张江、奉贤海湾;1个温室气体背景监测站,位于崇明东滩。
  • 关于温室气体,这个“十四五”规划如此布局
    日前,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气象局、林草局联合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温室气体减排压力空前突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和应对气候变化面临重大技术挑战。基于此,《规划》中明确了多项有关温室气体的重点任务:1、天空地温室气体监测技术。开展典型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源排放、城市碳排放监测关键技术研发;开展区域尺度碳排放通量监测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加强温室气体自主监测设备研发,开展碳监测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星地协同高精度温室气体遥感自主反演及多源卫星数据融合同化研究,开展受控温室气体泄漏风险现场试验。2、 多污染物源排放全流程高效协同治理与资源化技术。重点突破移动源近零排放、非电行业NOx超低排放、VOCs多源全过程控制和超低排放监测监管等关键技术,研发多污染物全流程高效协同治理与资源化、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等关键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构建多污染物低成本超低排放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技术体系,选择重点行业和工业园区开展工程示范,支撑重点行业实现多污染物超低排放。3、多污染物多尺度跨行业区域空气质量调控技术。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的费效评估,突破多目标协同减排路径优化、多部门跨区域协同调控、重污染过程预警与实时评估等关键技术,开发能源—大气环境精细化动态耦合与减污降碳评估模型,构建PM2.5与O3协同控制智慧决策支持平台。4、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技术。研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污降碳协同技术,突破区域典型工业污染物全过程精准控制及无害化资源化技术;研究突破减污降碳陆海协同精准管控技术。5、全球气候治理支撑技术。建立基于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技术体系,加强自上而下碳排放核算等方法研究,加强高精度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研究与数据库建设,研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履约中的关键问题,开发新一代综合决策支持模型,评估相关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社会经济影响与潜在风险。更多信息请见:“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发布 重点发展这些环境监测技术
  • 首个温室气体检测站在长沙启用
    湖南省首个温室气体试点监测站今天在长沙验收合格并正式投入使用。   国家环保部在全国4个直辖市和27个省(自治区)省会城市建设温室气体试点监测站。温室气体试点监测站(长沙站)今年4月建设完工,经过安装检测、单机调试、系统联机调试以及60天运行考核检验,系统运行正常,性能审核合格,成为全国首批验收合格的温室气体试点监测站之一。   温室气体试点监测站(长沙站)检测点位设在长沙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现阶段选取《京都议定书》所列的6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中的二氧化碳、甲烷这两种气体进行连续自动监测,条件成熟时再增加另外4种温室气体的检测。
  • 环境空气温室气体验证测试单位征集开始啦!
    继“关于公开征集《固定污染源温室气体(CO2、CH4、N2O)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便携监测仪器检测作业指导书》(仪器技术要求)编制研究验证测试单位的通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又发布了“关于公开征集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单位的通知“。此文件征集熟悉环境空气温室气体(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单位,参与仪器验证测试。此文件中规定了仪器原理范围:序号原理CO2CH4N2OCO1光腔衰荡光谱法,参照《大气二氧化碳(CO2)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GB/T 34415-2017)光腔衰荡光谱法,参照《大气甲烷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GB/T 33672-2017)光腔衰荡光谱法光腔衰荡光谱法2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参照《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测量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6-2017)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参照《温室气体 甲烷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7-2017)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3气相色谱法,参照《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GB/T 31705-2015)气相色谱法,参照《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GB/T 31705-2015)。气相色谱法,参照《Analytical Methods for Atmospheric SF6 Using GC-μECD》(WMO/GAW Report No.222),与SF6同时分析。气相色谱法4高精度非分散红外(NDIR)高精度非分散红外(NDIR)高精度傅里叶红外(FTIR)。高精度非分散红外(NDIR)5高精度傅里叶红外(FTIR)高精度傅里叶红外(FTIR)————如无意外,将来环境空气温室气体监测仪器将从上述五种原理中选出或全部可使用。 关于公开征集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单位的通知 为配合开展地面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探索自上而下的碳排放量反演方法,编制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自动监测仪器技术标准、规范,服务支撑城市碳排放监测和核算结果的校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仪器质检室、大气室拟联合组织开展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工作,现向社会公开征集有意向参与的单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项目名称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二、项目内容拟按照总站仪器质检室编制的《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方案(草案)》(附件1),于2021年9月-11月(暂定),在总站深圳质控创新中心仪器适用性检测实验室开展相关产品验证测试。总站将根据报名情况和疫情防控要求,确定具体比对时间。三、申报单位条件1.申报单位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履行合同能力,在近三年内的经营活动中没有违法记录。不接受联合申报或个人申报。2.申报单位须指派熟悉环境空气温室气体(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人员,积极配合仪器质检室,按照规定要求开展工作。3.申报单位申请参与验证测试的仪器原理须在《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方案(草案)》列举的范围内。4.申报单位应具有丰富的经验,参与过环境空气监测仪器适用性检测的企业优先。四、申报受理及评选程序1.本公告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站(www.cnemc.cn)公开发布,公开征集工作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开始,申报单位可自行下载相关材料,并按照附件2准备申报材料。2.报名表一式2份,由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申报材料纸质文件需于2021年8月31日前寄送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仪器质检室(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羊坊8号乙,邮编:100012,收件人:赵瑞峰),并将扫描件电子版发送至zhaorf@cnemc.cn。(材料命名为:单位名称+环境空气温室气体验证测试申报)。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自由申报、择优比选”等程序确定项目的承接单位,并在网站公示。五、相关说明本项目不收取任何费用,自愿参与,入选的参与验证单位需提供1台(套)样机,并负责仪器现场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耗材备件。仪器参与验证测试期间的设备、耗材及人员等现场测试相关费用由各参与单位承担。六、联系人李铭煊:010-84943152赵瑞峰:010-84943282;zhaorf@cnemc.cn附件1:环境空气温室气体及其示踪物(CO2、CH4、N2O、CO)高精度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应用验证测试方案(草案).docx附件2:申报材料目录.docx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1年8月6日
  • 陕西省首个温室气体监测站通过验收
    12月17日,陕西省首个温室气体监测站――西安市试点监测站经省环保厅验收合格并正式投入使用。   据了解,今年国家环保部在全国4个直辖市和27个省会城市建设了温室气体试点监测站。西安温室气体试点监测站于今年8月底建设完工,经过安装检测、调试以及2个多月的试运行,最终性能审核合格,成为全国首批验收合格的温室气体试点监测站之一。据西安市环境检测站副站长孙玉琪表示,西安温室气体试点监测站现阶段选取《京都议定书》所列的6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中的二氧化碳、甲烷这两种温室气体进行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相关数据将传输到国家总站。
  • 北京“十四五”将建温室气体立体监测网
    记者5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监测网络,用来科学表征北京市空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水平以及变化趋势。在线监控等技术手段助力环境执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里程碑式突破,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联合国环境署评价北京大气治理为“北京奇迹”。环境科技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武器。在传统监测方法的基础上,北京通过科研先行、试点应用,方法成熟后全面推广的方式,稳步采用先进的采样、数据传输、分析及预测预报等技术,支持构建了国际一流的天空地三维立体环境及污染源监测体系,提升动态化、精细化管控水平。热点网格、车载移动监测、在线监控等技术手段成为环境执法的秘密“武器”,北京还开展了无人机的应用,提高了执法监管的科技化和精准化水平。覆盖街乡镇的高密度监测网络,开展动态网格污染研判评估、获取污染高值区域和点位,为监管执法提供精准依据。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几十万辆重型柴油车的实时监控。除传统的环境要素外,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监测等体系的构建也已纳入工作安排。探索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鹿海峰表示,温室气体监测是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十四五”期间,北京将逐步建立自动监测为主、遥感监测为辅,走航和手工监测为补充的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监测网络,用来科学表征北京市空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水平以及变化趋势。同时开展典型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进一步探索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进行减污降碳协同分析与评估,为北京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12月5日,北京市“科技赋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举行。去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六项主要污染物首次全面达标。记者获悉,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PM2.5来源解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污染源非现场监测等多个方向持续加大科研力度,产生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空气质量改善。焦点1 率先建成城市PM2.5实时监测系统据鹿海峰介绍,自2012年起,北京按新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城市PM2.5实时监测系统并逐小时对社会发布,综合应用自动监测技术、组分监测技术、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及地基雷达监测技术等手段,建成了国际一流的天空地三维立体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北京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同时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建立了千余个小型化传感器组成的街乡镇高密度监测网络。通过智能识别监测数据,建立动态网格污染研判评估系统,为生态环境执法提供精准依据,实现由传统现场“点对点”监管模式向远程“点对面”模式的转变。此外,通过构建“市-区-街乡镇”三级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大气PM2.5污染的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焦点2 将打造生态环境监测“智能感知”基地在开展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方面,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环境DNA技术等多种创新监测手段,持续开展涵盖理化指标、水生生物和生境状况三方面的水生态综合监测,并逐步完善本地化水生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同时以水生态系统完整性为重点,初步构建了符合北京市地域特征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全面科学客观评价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剖析水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水生态环境管理和水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助力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从“清澈见底”到“鱼翔浅底”的转变。下一步,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监测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国际领先的生态环境监测“智能感知”创新示范基地,借助科技力量全力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焦点3 利用物联网等实时追踪联网车辆排放鹿海峰介绍,北京还推进污染源非现场监测,用数据精细刻画污染源特征。2018年以来,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全国率先推进重型车排放远程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手段,突破海量高并发数据接收与解译瓶颈,搭建了国际上首个重型车排放远程在线监测示范平台,实时追踪联网车辆的排放状态,哪里车多、哪些车违规上路、哪些车“带病”运行,都可以一目了然。深化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数据应用,根据自动监控数据综合分析感知生产变化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同时,这些数据经过聚合分析,对于各个区域、行业的运行与排放,可以实现逐小时的动态表征,支撑行业精细化监管。焦点4 发布三轮PM2.5源解析助力管理决策污染来源解析是识别PM2.5组分特征及主要贡献污染源的重要技术手段。鹿海峰称,北京开展三轮PM2.5源解析,助力管理决策。2014年,北京率先在全国首个发布PM2.5源解析结果,当时国内相关技术领域尚处空白,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用一年的时间组织研发了PM2.5中200余种化合物的监测方法,探索PM2.5源解析技术,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明确指出当时北京市大气环境PM2.5的主要来源分别是“机动车、工业源、煤炭、扬尘”。基于常量组分和痕量示踪物监测方法体系,北京于2018年发布第二轮PM2.5源解析报告,并成为第一个更新PM2.5源解析结果的城市,明确燃煤治理得到明显成效,移动源跃升为大气PM2.5首要来源。随后,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自主创新解析路线,实现区域传输定量评估及二次有机物定量解析两个突破,解析技术路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精细化程度国际领先,并发布了第三轮PM2.5来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源解析结果支撑了北京市“清洁空气五年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措施制定。
  • 四川发布首个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地方标准
    2022年12月26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发布四川省首个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地方标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DB51/T 2987-2022,以下简称《规范》)。《规范》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归口和解释,自2023年2月1日起实施。一、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目的是什么?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四川明确,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为全国实现碳达峰贡献四川力量。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亟需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规范。《规范》旨在引导工业企业规范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活动,提高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报告、资产管理和信息披露水平能力,主动适应和积极参与碳排放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助推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二、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规范》充分衔接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相关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前瞻考虑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需要,按照规范易懂、简便可行、科学合理的要求进行编制。主要编制依据包括《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国市监计量发〔2022〕92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19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气候〔2012〕1668号)、《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19号)、《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川节能减排办〔2022〕4号)、《四川省积极有序推广和规范碳中和方案》(川环发〔2021〕5号)、《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碳金融产品》(JR/T 0244-2022)、《温室气体 第1部分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消减的量化、监测和报告规范》(ISO 14064-1)等政策文件和标准文件。三、标准制定经过了哪些过程和环节?《规范》自2020年8月24日立项以来,归口单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组织标准编制单位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编制小组,召开多次专家审查会,开展重点企业调研,书面征求省级相关部门、各市(州)生态环境局、有关行业协会和单位意见,并通过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公开征求意见。此外委托技术单位出具了标准风险评估报告、标准评估报告。四、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规范》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职责权限、监测与报告、碳排放配额管理、碳信用开发与消纳、信息披露、能力建设和评价改进等。《规范》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活动。非工业企业可参照实施。五、标准有何特色和亮点?《规范》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充分借鉴其他省(区、市)和四川省标准化实践经验,增强系统性、科学性和引领性。(一)突出了统筹性。相比国内外现行标准,《规范》统筹考虑碳排放管理、环境管理和节能管理多维度,将涉及到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流程内容进行重组优化,具有统筹性,更加全面系统。(二)强调了针对性。不同于国际标准适用范围较广、技术要求较宽泛,也不同于国内标准多倾向于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规范》紧扣“全过程”管理,为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提供全流程的规范引导。六、标准实施将带来那些效益?《规范》实施后,预计可带来三方面的效益。(一)环境效益。《规范》通过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可促进企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气候变化,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二)经济效益。《规范》旨在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可助力企业降低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成本和推动碳信用开发,促进碳资产做大做强和保值增值,提升企业市场绿色竞争力。(三)社会效益。《规范》通过推动企业优化人力、物力和财力配置,可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治理能力,扩大碳资产相关投融资活动,创造碳排放管理等新的就业机会
  • “对症”施肥,可减少干旱地区温室气体排放
    记者3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近期研究发现,滥施化肥,有把全球旱地变为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风险;而施用生物炭肥,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将全球变暖潜势最小化。这一研究,为不同旱地的施肥策略提供了科学指导。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期刊《清洁生产杂志》上。“在全球范围内,干旱生态系统拥有约三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域,为28%的濒危物种提供栖息地,它们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极其敏感。”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许建初介绍,旱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贫瘠,养分流失迅速,连续耕作,会导致作物大幅减产。因此,增施化肥成为提高旱地产量的选择。然而,农业旱作增大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却一直被忽视。二氧化碳、氧化亚氮和甲烷是与农业旱作“土壤-营养-气候反馈循环”相关的三种温室气体。“因为化肥的施用,从耕地排放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氧化亚氮。为应对粮食危机,农民又使用更多化肥来提高产量,导致排放量持续增加,但粮食产量不一定会增加。”论文第一作者、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中心青年科学家伊克巴尔沙希德博士介绍,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人们可把土地生态恢复目标与可持续农业生产相结合。施用生物炭或农家肥结合化肥,可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率,同时提高作物产量。研究人员与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的同行开展合作,基于系统性审查和Meta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方法,评估化肥、生物炭的两种综合应用,以及无机肥料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都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而施用生物炭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施用量为每公顷50吨时效果最好。不同施肥策略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影响示意图“生物炭与释放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的肥料结合使用,也可以降低全球变暖潜势,单独使用生物炭,可让全球变暖潜势降低144%。”许建初说,就土壤理化性质来看,施用生物炭后,中性和酸性土壤的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排放量最高,碱性土壤的排放量最低。高土壤碳氮比的土壤应使用生物炭,避免使用化肥与农家肥;低土壤碳氮比的土壤,应避免生物炭和化肥混合使用;使用生物碳能够减缓旱地温室气体排放,减小全球变暖潜力,这才是上策。(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中心供图)
  • 济南市首个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站投入运行
    8月4日,济南市完成了第一期首个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站设备安装调试,现已投入运行。济南市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站网第一期建设工作包含四个站点,分布于高、中、低值浓度区域和背景区域。本次设备安装是在前期高精度监测站址严格筛选优化、多类型的高精度设备比对测试、站址建设细化方案制定、建站技术规范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完成的,安装过程安全迅速,通过了首次接入测试,设备运行状态良好,目前已开始了数据的收录和质控工作。据了解,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多个第一:它是济南市大气环境温室气体监测体系的开山之作,为推动高精度站点组网打下坚实基础 它是济南市碳监测评估体系实体化建设阶段迈出的关键第一步,为全面带动碳监测评估体系其他组成部分如手工监测、立体遥感监测等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良好的先行示范 它形成的第一套济南市辖区内的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数据,反应该重点监测区域温室气体浓度变化,与已建成的全市温室气体中精度站网监测数据形成互补和比对。
  • 重磅发布!3项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技术要求!
    开展温室气体监测,获取温室气体浓度水平并以此开展相关研究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温室气体监测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非色散红外法、气相色谱法、光腔衰荡光谱法、离轴腔积分系统法等。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作为各类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的质量基础,对于后续温室气体监测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9月30日,中国监测总站发布通知:点击文件名,免费下载:《环境空气二氧化碳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技术要求(试行)》.pdf《环境空气甲烷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技术要求(试行)》.pdf附件3-环境空气二氧化碳、甲烷标准气体高精度光谱法定值技术要求(试行).pdf对于以上3项标准,文件中指明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基于此,为了促进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的发展,仪器信息网将于12月8日举办“第一届温室气体监测分析”主题网络研讨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环境监测中心、南京环境监测中心、清华大学等单位专家出席开讲!仅招募800人参会,先到先得!点击链接,免费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reenhousegas20221208/会议拟日程:报告时间报告方向报告嘉宾单位9:30- 10:00环境空气高精度二氧化碳、甲烷连续自动监测技术及应用上海环境监测中心10:00-10:30待定艾力蒙塔10:30-11:00待定岛津11:00-11:30固定污染源cems现场检查要点及案例分析南京环境监测中心13:30-14:00环境空气二氧化碳、甲烷高精度监测量值溯源技术要求中国环境监测中心14:00-14:30待定赛默飞14:30-15:00待定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碳中和研究院
  • 碳中和背景下 温室气体有哪些测量方法标准?
    碳达峰、碳中和是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热点和重点。环境及污染源排放温室气体的直接测量是核算和评估等工作的基础和数据支撑,仪器信息网对我国现行温室气体测量方法标准进行了梳理。  国家标准  《大气二氧化碳(CO2)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GB/T 34415-2017)由中国气象局提出,规定了基于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观测本底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安装环境、原理及系统组成、性能要求,适用于光腔衰荡光谱法在线观测本底大气CO2浓度。  《温室气体 甲烷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7-2017)由中国气象局提出,规定了使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测量环境大气温室气体甲烷浓度的方法概述、测量条件、测量准备、测量方法和标校方法等,适用于开展温室气体甲烷浓度的测量。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测量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GB/T 34286-2017)由中国气象局提出,规定了使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测量环境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适用于开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的测量,在非污染大气下,其测量精度应小于0.1×10-6mol/mol。  《气相色谱法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在线观测方法》(GB/T 31705-2015)由中国气象局提出,规定了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气相色谱在线观测方法,包括观测环境、观测系统组成、性能要求、观测流程以及系统维护等,适用于气相色谱法在线观测本底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  《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8984-2008)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规定了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适用于氢、氧、氦、氖、氩、氪和氙等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分项测定,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总量(总碳)测定。  行业标准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和甲烷观测规范 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 》(QX/T 429-2018)是气象行业标准,规定了利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观测二氧化碳、甲烷浓度的测量方法及观测系统、安装要求、检漏与测试要求、日常运行和维护要求、溯源以及数据处理要求等,适用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浓度的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的在线观测和资料处理分析等。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870-2017)是环保行业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碳的非分散红外吸收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3%(0.6g/m3),测定下限为0.12%(2.4g/m3)。  《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QX/T 67-2007)是气象行业标准,规定了本底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非色散红外测定方法,适用于本底大气瓶采样样品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  地方标准  《畜禽舍二氧化碳快速检测技术规程》(DB 37/T 2143-2012)是山东省地标,规定了畜禽舍二氧化碳快速检测采样点的设置、二氧化碳的采集、检测与结果判读,适用于畜禽舍在养殖过程中产生和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快速检测。  团体标准  《气体中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浓度测定 气相色谱法》(T/LCAA 005-2021)是北京低碳农业协会团体标准,规定了气体中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浓度测定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测量步骤和气体浓度计算等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测定。  《火力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要求》(T/CAS 454-2020)是中国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企业烟气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简称CDEMS)中的主要监测项目、性能指标、安装要求、数据采集处理方式、数据记录格式以及质量保证,适用于火力发电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在线监测。采用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等)为能源的工业锅炉、工业炉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线监测可参照执行。  综上,我国气象、环保、石油化工、农业等部门均提出了二氧化碳测量方法标准,涉及到的方法原理有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法、非分散(不分光、非色散)红外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以及快速检测法等。这些方法根据原理、采用方式及特性不同,适用于各类应用场景。
  • 世界气象组织批准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计划
    当地时间3月6日,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批准通过新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基础设施计划,以填补关键信息空白,并支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该机构指出,当下许多涉及温室气体的国际和国家活动主要是由研究界支持的。目前还没有关于地面和空间温室气体观测或建模产品的全面、及时的国际交流。世界气象组织将在国际合作框架内协调努力,在综合业务框架中发挥现有全部的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包括天基和地基观测系统,以及所有相关建模和数据同化能力。
  • 世界气象组织:2021年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10月26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一期《温室气体公报》,指出2021年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主要温室气体在地球大气中的浓度均创新高。根据该报告,自近40年前开始系统测量以来,2021年的甲烷浓度出现了最大同比增幅。这一异常增长原因尚不清楚,但似乎是生物和人类引发的结果。2020年至2021年,二氧化碳浓度增幅也大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年增长率。报告显示,1990年至2021年,长寿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的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增温效应增加了近50%。2021年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值分别为1750年工业化前水平的149%、262%和124%。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指出,最新《温室气体公报》再次强调了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防止未来全球温度进一步上升的必要性。他表示,一些具有成本效益的战略可用于应对甲烷排放问题,特别是应对化石燃料的排放,应立即实施这些战略。最紧迫的优先事项是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因为它是气候变化和相关极端天气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将通过极地冰层损失、海洋增温和海平面上升等方式影响气候数千年。塔拉斯说,我们需要改变工业、能源和运输系统以及整体生活方式。所需变革在经济上是可承受的,在技术上也是可能的,但时间已经不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将于11月在埃及举行。世界气象组织计划在会议前夕提交其《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说明温室气体如何继续推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